- 7.94 MB
- 1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第一册:K6+430~K6+520及K7+500~K7+803.089道排工程施工图设计(A版)说明一、设计依据⑴《中标通知书》(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11.07);⑵《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路和排水修建规划》(武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04);⑶1:500带状地形图和纵、横断面测量数据(湖北省测绘工程院,2011.06)。⑷《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路、排水工程(子项:上邓路~左岭路)详勘》(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勘测分院,2012.07);二、工程概况及设计内容左庙路位于东湖示范区东部,南起于汤程路,北至临江大道,全长约10.12km,红线宽度为60米,设计车速60km/h。根据《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左庙路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纵、十横、一环”骨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左岭与未来科技城研发园区,是沿线各片区之间的联系主通道之一,是示范区东部对外重要的纵向通道,南接鄂州莲花湖(梧桐湖)新区、庙岭,北连左岭,鄂州葛店、花山新城、化工新城乃至武汉新港,承担通过性及服务性交通。如下图所示,以高新大道为界,左庙路(汤程路~高新大道)全长约3.08km,建设单位为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全长约7.04km,建设单位为左岭新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业主)。本工程为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段,按照业主对工程实施进度的安排,本期启动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的设计工作,该段南起于上邓路(工程实施起点K6+430),依次跨越廖家湾路、武九铁路以及武九小路之后落地,路线向北接现状左岭路(工程实施止点K7+803.089),工程实施全长1373.089m,红线宽60m。本子项为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共分为三册—:第一册:K6+430~K6+520及K7+500~K7+803.089道排工程(我院设计);第二册:K6+520~K7+500跨线桥工程(不含铁路跨部分)(我院设计);第三册:铁路跨桥梁及穿铁路综合管沟工程(中铁二院武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铁二院)设计);本册为第一册。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及交通工程。给水、燃气、电力、通信、中水、照明及景观工程不在本册设计范围之内。工程地理位置图三、工程研究过程2011年5月,我公司中标左庙路(汤程路~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勘察设计。2011年6月~2012年1月,我公司完成左庙路(汤程路~武黄公路)道排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含道路、排水、桥梁及泵站工程)。2012年3月28日,业主组织我院及铁路设计单位(铁二院)召开左庙路(武九铁路~316国道)段设计工作专题协调会,会上左开投通报了左庙路跨武九铁路立交节点修规调整情况:左庙路跨武九铁路立交由原有的与武黄公路形成部分互通立交,弱化为分离式立交。并明确该段由我院负责总体及铁路跨以外区段设计,铁路设计单位负责铁路跨、人行天桥及过铁路综合管线箱涵设计,两设计单位技术成果应相互对接并进行复核。2012年4月13日,铁二院设计人员就左庙路上跨武九铁路立交方案与武汉铁路局相关人员进行了沟通,有关人员在审阅了左庙路修编规划(中间成果)后,对左庙路跨越武九铁路位置及平面布置形式表示满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桥梁结构宜采用预制(箱)梁跨越武九铁路,架桥机架设,桥下净空按不小于8.5m控制,施工期间桥下需设置防护棚,桥跨布置应满足铁路基本建筑限界要求。(2)18
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该项目上跨铁路部分需委托武汉铁路局代建,施工、监理、监督需由具有武汉局相应铁路资质单位承担。(3)建设单位就租用土地使用权等相关问题需与土地使用权所属单位依法鉴定相关协议,办理相关手续。2012年4月16日,武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其已出版的《左庙路(汤程路~临江大道)道路和排水修建规划》(2011.06)进行了修改,并重新编制了《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路和排水修建规划》(2012.04)。2012年5月,铁二院编制完成《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武汉市铁路局。2012年7月7日,武汉市铁路局组织相关专家对《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会议原则同意左庙路上跨武九铁路的建设方式。2012年7月16日,我院正式出版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第一册:K6+430~K6+520及K7+500~K7+803.089道排工程施工图设计(A版)。四、规划情况简介及规划执行情况4.1规划情况简介4.1.1原有规划方案简介1、相关道路规划及建设情况①左庙路左庙路为城市主干路,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纵、十横、一环”骨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左岭与未来科技城研发园区,是沿线各片区之间的联系主通道之一,是示范区东部对外重要的纵向通道,南接鄂州莲花湖(梧桐湖)新区、庙岭,北连左岭,鄂州葛店、花山新城、化工新城乃至武汉新港,承担通过性交通;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60km/h,红线宽60。②武黄公路武黄公路是城市主干路,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纵、十横、一环”骨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60km/h,红线宽50m。③廖家湾路廖家湾路为城市支路,规划为双向2车道,红线宽度20m。2、立交功能定位左庙路是联系左岭与未来科技城研发园区,是示范区东部对外重要的纵向通道;武黄公路是示范区对外重要的一条横向主干道,西接主城,东连鄂州。该立交实现左庙路与武黄公路两者之间快速车流的交通联系,重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交通可达性,并为周边地区上下左庙路服务。3、规划立交布置方案本方案为二层部分互通式立交,左庙路南至武黄公路东设置右转定向匝道;左庙路南至武黄公路西通过左庙路北主线掉头车道经左庙路北右转定向匝道实现左转;左庙路北至武黄公路西设置右转定向匝道;左庙路北至武黄公路东通过跨线桥跨过武黄公路后设置环形匝道接入武黄公路;武黄公路西至左庙路北通过周边道路循环解决;武黄公路西至左庙路南设置右转定向匝道;武黄公路东至左庙路北通过地面辅道进入主线;武黄公路东至左庙路南通过主线穿过左庙路后设环形匝道接入左庙路。原有武九铁路立交节点规划方案(2011.06版修规)4.1.2新修规调整方案根据《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路和排水修建规划》(武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04),新修规主要调整如下:(1)跨武九铁路立交形式由原规划的部分互通立交,简化为分离式立交,取消所有匝道桥。(2)廖家湾路北移,紧靠武九铁路南侧。(3)武黄公路由原来50m宽的城市主干路调整为20m宽城市支路,更名为武九小路,线位做适当调整。(4)原规划主线桥东侧跨铁路人行天桥移至主线桥西侧。(5)原规划主线跨铁路双幅桥中空预留8m远期有轨电车空间,新规划调整为12m。新修规充分考虑现有铁路走廊及高压走廊的限制因素,从示范区总体交通系统布局出发,弱化该节点交通功能,将原有立交转向功能转移至路网其他节点解决,在保证系统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工程实施难度。18
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新调整武九铁路立交节点规划方案(2012.04版修规)4.2对规划的执行情况本次设计对子项范围内的道路红线及标准严格按规划执行,对道路平纵及排水设计进行优化:1、按规划断面进行布置,对规划7.75m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进行明确划分:2.75m非机动车道+5.0m人行道;2、根据业主要求,规划的用于远期有轨电车通行的桥梁(含引道)结构近期不设计实施,仅预留结构空间。3、结合武九铁路东北角富士康地块的场平高程,对武九铁路以北地面辅道的设计高程进行了局部优化;为满足跨武九铁路桥梁施工期间铁路的净空要求(9.75m),对跨武九铁路处高架桥规划竖向高程进行了调整,高架桥纵断面进行了优化。4、按规划的断面形式布置了全线排水管道,在不影响规划总体设计的情况下,对污水管道的高程、雨水管道的出口及管径进行局部优化。五、设计标准和采用规范5.1工程技术标准5.1.1道路工程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2、计算行车速度:60km/h;3、车道宽度:一般路段:大型车3.75m、小型车3.5m;道口进口:3.25m以上;4、道路平面上的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70米;5、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20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15年;6、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荷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7、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8、路面抗滑标准:质量验收时,横向力系数SFC60≥54,构造深度TD(mm)≥0.55。9、架空杆线距地面高度应符合相关专业技术规范的规定。10、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拟建道路工程可不考虑抗震设防问题及土层的地震液化问题。11、根据规划,左庙路净空:5.5m(按远期有轨电车通行控制);左庙路高架桥下净空,廖家湾路及武九小路:5.0m;武九铁路走廊:9.75m=7.9m(接触网高度)+1.55m(防护棚高度)+0.30m(防护棚与结构孔隙);5.1.2排水工程技术标准1、排水体制:根据《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该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分散排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2、排水标准1)雨水:雨水流量按下列公式计算Qs=q*ψ*F式中:Qs—雨水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按2000年修编汉口地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L/s·ha)其中,下沉道路重现期P=5,其他重现期P=1;ψ—综合径流系数,城市建设区采用0.65;F—汇水面积(ha)2)污水:污水量预测采用下表中指标:各类性质污水定额指标表序号用水类别单位平均日污水量1居民(升/人·日)1302行政、商贸、体育文化(立方米/公顷·曰)303教育、医疗、酒店(立方米/公顷·曰)304一类工业(立方米/公顷·曰)305三类工业(立方米/公顷·曰)160规划人口预测采用居住区人口密度347人/公顷。管道渗入量采用污水平均流量的15%,管道设计流量考虑l0%的远期增容水量。3、排水结构设计标准⑴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砌体施工质量等级为B级。⑵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污水干管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其它均为丙类。⑶场地类别为Ⅱ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⑷设计活荷载:车行道下地面荷载为公路-Ⅰ级;其它为地面堆载10kN/m2。⑸地下构筑物设计抗浮水位:设计地面标高下1.0m。5.1.3交通标志结构工程技术标准交通标志主要结构设计基准期为30年,设计安全等级按三级执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基本风压0.35kN/m2,地面粗糙度:C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5.2设计采用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18
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CJJ1-200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D50220-9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TJ50-2001《道路标线涂料》GA/T298-200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5: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137:2002《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建筑基坑支护设计规程》JGJ120-9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基坑工程技术规程》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159-2004《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修订版)《武汉市市政工程细部施工操作指南(道排工程)》(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2.1.1)六、工程建设条件6.1场地自然地理概况(1)水文气象武汉市属于我国东南季风气候区,具有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充沛等主要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5.9℃,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8℃。多年平均降水量1261.2mm,降水多集中在6-8月,占全年的41%;最大年降水量2107.1mm,最大日降水量332.6mm,年平均蒸发量为1447.9mm,绝对湿度年平均16.4mb,湿度系数为0.90,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为1.35m。区内4-7月盛行东南信风,其余多为北风或东北风,最大风力为八级,风速27.9m/s(1956年3月17日)。公路自然区分Ⅳ3类。(2)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左岭,其中场地中间大部分地段为现状左庙路,两侧主要为荒地、农田,局部分布少量居民住房和厂房(勘察期间已全部拆迁完毕),地势相对低洼处分布有鱼、藕塘和沟渠,整个地形起伏较大,地面标高为26.56m~37.80m(以勘探孔孔口标高为计)。场地沿线均属剥蚀堆积岗状地貌,相当于长江三级阶地。6.2场地地层构成及其岩性特征在勘探孔所揭露的深度范围内,沿线表层覆盖有厚薄不均的人工填土,局部低洼地段分布少量全新统湖积相淤泥和冲洪积相粘性土,下部为中更新统冲洪积相粘性土和残坡积粘性土层,局部揭露出志留系泥岩。根据野外钻孔岩性描述和原位测试结果,结合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综合分析,可将拟建工程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划分为六大层十三个亚层,各地层岩性特征及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附录B土、石工程分级表分类标准进行的场地土层土、石工程分级见下表。工程地质分层表序号地质年代及成因地层编号地层名称层厚(m)层顶标高(m)分布情况岩性特征土石等级及类别1Qm11-1耕土0.3~0.626.75~34.30局部分布褐色、黄褐色,松散~稍密,饱和,主要由可塑~硬塑状粘性土构成,夹有植物根茎。松土Ⅰ2Qm11-2素填土0.4~3.729.19~37.14局部分布褐色、黄褐色,松散~稍密,饱和,主要由可塑~硬塑状粘性土构成,夹有植物根茎,堆积时间小于10年。松土Ⅰ3Qm11-3杂填土0.4~5.530.83~37.80局部分布杂色,松散~稍密,饱和,主要由建筑垃圾和少量生活垃圾构成,硬质物含量约10%~30%,钻孔中所见最大粒径约11cm,堆积时间一般小于10年。局部主要为路基及其填土。普通土II4Q4l2-1淤泥0.7~1.626.56~32.99局部分布灰色、灰黑色,流塑,饱和,含大量有机质,具臭味。松土Ⅰ5Q4l2-2淤泥质粘土1.1~1.826.23~32.05局部分布灰色、灰黑色,软塑,饱和,含有机质,具臭味。松土Ⅰ6Q4a1+Pl3-1粘土0.6~3.525.06~33.50局部分布灰色、黄褐色,可塑,饱和,含少量灰白色高岭土条带。松土Ⅰ7Q4a1+Pl3-2粘土0.9~3.024.26~33.80局部分布灰色、黄褐色,可塑,饱和,含少量灰白色高岭土条带。松土Ⅰ8Q2a1+pl4-1粘土0.7~8.022.70~35.80局部分布褐黄色、褐红色,可塑,局部硬塑,饱和,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普通土II9Q2a1+pl4-2粘土1.1~14.222.36~34.98局部分布褐黄色、褐红色,硬塑,饱和,含少量铁锰质结核。硬土Ⅲ10Q2a1+pl4-2a粘土局部分布褐黄色、褐红色,可塑,饱和,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普通土18
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1.1~1.921.99~30.90II11Qd1+el5残积粘性土4.2~5.318.10~20.80局部分布褐黄色、褐红色,可塑,局部硬塑,饱和,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和少量的砾石和碎石,钻孔中所见最大粒径7cm,硬质物含量约10%~40%,主要为石英质岩。硬土Ⅲ12S2f6-1强风化泥岩1.1~3.013.90~17.91局部揭露灰黄色,岩芯多风化呈土状和碎石状,局部夹中风化碎块,岩芯采取率约50%~70%,属极软岩。岩体较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硬土Ⅲ13S2f6-2-1中风化泥岩2.7~3.012.80~13.80局部揭露灰黄色、灰色,岩芯多风化呈柱状和碎块状,岩芯采取率约75%~90%,属软岩。岩体较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软石IV从剖面图上可以看出,沿线填土层以下主要沉积一套硬塑状的老粘性土,局部低洼地段分布少量全新统湖积相淤泥和粘性土,土层种类较多,在埋深及厚度有一定变化,性质变化大,地基不均匀。各地层空间分布详见详勘报告中工程地质剖面图。6.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场地范围内地表水分布在沿线地势低洼处的鱼、藕塘和沟渠中,局部发育。鱼、藕塘中地表水主要受人工抽排水和大气降水影响,水量有限,施工时可及时抽排干净。(2)地下水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分布于人工填土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位随季节和地势变化而变化,临近地表水段与地表水呈互补关系。上层滞水水量一般较小,易于疏干。勘察期间测得沿线上层滞水水位为地表下0.40~5.40m,相当于黄海高程31.30~36.00m。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场地下部6-1与6-2-1层泥岩层中,根据区域水文资料显示,其水量较贫,因埋置深度大,对拟建工程影响小。(3)地下水腐蚀性判定本次勘察未采取地下水和地表水试样,但根据《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路排水工程》(子项:高新大道~武黄立交段详勘)、《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路排水工程》(子项:武黄立交初勘)与《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路排水工程》(子项:武黄立交~临江大道段初勘)共计10组(水质分析结果附后),结合场地沿线水文地质环境条件无污染源,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规定综合判定:沿线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构件中钢筋均具微腐蚀性。6.4场地地震效应1.据鄂建[2001]357号文及武建设字[2002]311号文有关规定,武汉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2.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第3.7条规定,拟建道路工程按地区抗震标准6度进行设防。不考虑地基土层液化问题。3.根据《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有关规定,雨水管道属标准设防类可按六度设防,污水干管应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6.5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评价1、场地各地层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及压缩模量Es(MPa)值见下表。承载力及压缩性指标综合成果表地层编号地层名称土工试验静力触探标贯试验综合取值fak(kPa)Es(MPa)fak(kPa)Es(MPa)fak(kPa)Es(MPa)fak(kPa)Es(MPa)1-1耕土————————1-2素填土————————1-3杂填土————————2-1淤泥——422.0——402.02-2淤泥质粘土——753.5——653.53-1粘土1856.21085.51107.01105.53-2粘土1879.02189.01809.01908.54-1粘土2108.429011.028514.52509.54-2粘土44012.166023.043017.545014.04-2a粘土2108.723910.021512.52109.55残积粘性土————295【27】290【27】6-1强风化泥岩————350【43】350【43】6-2-1中风化泥岩fa=1000不可压缩————fa=1000不可压缩注:表中【】内数据为变形模量E。2、场地各地层工程特性评价1)1-1耕土、1-2素填土、1-3杂填土层地表分布,厚度一般较小,填土堆积时间短,填料成分较复杂,呈松散~稍密状,均匀性差、物质成分复杂,具高压缩性,承载力低,不可作拟建道路、排水工程持力层。对现有路基段填土,因拟建道路等级较之前的左庙路和左岭路等级要高,其能否作为其路基持力层,需通过进一步的专项检测来确定。2)2-1淤泥、2-2淤泥质粘土层一般厚度较小,局部地段有一定厚度,具高压缩性,承载力低,呈欠固结状,不可作为拟建道路、排水工程持力层或下卧层。3)3-1粘土、3-2粘土层埋深不一,局部地段分布,均呈可塑状,有一定的承载力,具中压缩性,可作为拟建道路、排水工程持力层。4)4-1粘土层埋深不一,局部地段分布,呈可塑状、局部硬塑状,承载力较高,具中压缩性,膨胀试验显示其无膨胀性,可作为拟建道路、排水工程持力层。5)4-2粘土层埋深不一,全场分布,呈硬塑状,承载力较高,具中偏低压缩性,膨胀试验显示其具不规则地弱膨胀性潜势,不宜直接作为拟建道路路基,由于雨污水管道埋置深度均大于武汉地区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1.35米,故可直接作为排水工程持力层,但对管沟开挖有一定影响。6)4-2a粘土层埋深不一,局部地段分布,呈可塑状,承载力较高,具中压缩性,可作为拟建道路、排水工程持力层。7)5残坡积粘性土层埋深较大,局部地段分布,呈硬塑状,承载力较高,具中压缩性,可作为拟建道路、排水工程持力层。8)6-1强风化泥岩层埋深较大,场地局部分布,揭露厚度较小,承载力高,具低压缩性,可作为拟建道路、排水工程持力层或下卧层,不宜作为桥梁工程基础持力层。9)6-2-1中风化泥岩层18
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埋深较大,场地局部分布,揭露厚度较大,承载力高,不可压缩,可作为拟建道路、排水工程持力层或下卧层,可作为桥梁工程桩端持力层。6.6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1、场地无动力地质作用的破坏影响,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根据《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94第3.0.10条规定,本场地是稳定的。2、由于场地稳定,地形起伏较大、排水条件尚可,岩土种类较多,工程地质特性差异较大、土质不均匀,存在膨胀性土层,其中地下水对工程影响小,拟建场地较适宜本工程建设。6.7市政工程建设场地评价场区为六度地震抗震设防区,为抗震一般地段。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地形复杂、地貌单一,岩土种类较多,存在膨胀土,地基土性质变化较大,地下水对工程影响小,市政工程建设场地类别为Ⅱ类。6.8道路及排水工程地基处理方案与持力层选择建议根据沿线地基土岩土工程特性评价及土层分布情况,结合设计提供的道路、排水设计要求,对拟建道路、排水工程基础持力层选择评价如下:(一)道路部分1.根据剖面图1-1´~5-5´,因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地势高段部分为挖方地段,地势低段为填方地段,场地范围内土层,除表层(1)层各填土和(2)层淤泥、淤泥质土外,其他土层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具体分区和地基处理建议如下表。道路路基地基处理建议分段号里程桩号挖、填土厚度路基土层情况地基处理建议第一段K6+350~K6+500挖方0.5~3.0m路基下土层主要为4-1粘土、4-2粘土其土层强度能满足道路设计要求K6+500~K6+600填方0.5~4.5m路基下土层为表层1-1耕土、1-2素填土,局部沟渠和鱼塘中表层有少量2-1淤泥和2-2淤泥质粘土,下部主要为4-1粘土、4-2粘土,局部为少量3-1粘土对表层1-1耕土、1-2素填土及2-1淤泥、2-2淤泥质粘土进行换填处理,其他土层强度能满足道路设计要求K6+600~K6+902道路西侧填方0.5~4.5m路基下土层为表层1-1耕土、1-2素填土,局部沟渠和鱼塘中表层有少量2-1淤泥和2-2淤泥质粘土,下部主要为4-1粘土、4-2粘土,局部为少量3-1粘土对表层1-1耕土、1-2素填土及2-1淤泥、2-2淤泥质粘土进行换填处理,其他土层强度能满足道路设计要求K6+600~K6+902道路东侧挖方0.5~5.0m路基下土层主要为4-1粘土、4-2粘土,局部少量为1-3人工填土对1-3人工填土层全部进行换填,其土层强度能满足道路设计要求第二段K7+024.5~K7+808与现状地面基本持平,挖、填方1.0~3.0m路基下土层为表层1-1耕土、1-2素填土,下部分布有一定厚度的2-1淤泥与2-2淤泥质土,下部主要为3-1粘土、3-2粘土、4-1粘土、4-2粘土对表层1-1耕土、1-2素填土层进行换填处理,2-1淤泥与2-2淤泥质粘土因厚度小,可采取全部换填方式处理,其他土层强度能满足道路设计要求2.对拟建道路挖方地段路堑边坡,因边坡土层主要为(4)层粘土层,整体土质较好,对高度小于5m段可采取直线放坡型式,对高度超过5m段建议分级放坡,建议放坡坡率1:1~1:1.50,坡面采用浆砌片石或格构式进行防护。3.对填方地段路堤边坡,因边坡土层主要为路堤压实填土,建议对高度小于5m段可采取直线放坡型式,对高度超过5m段建议分级放坡,坡率根据填土压实情况而定,细粒土坡率可采用1:1.5~1:1.75,坡面采用浆砌片石进行防护。4.场地范围内(4-2)层因具不规则地弱膨胀性潜势,不宜直接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建议对路基下0.8m深度范围内该层土进行改性处理,以处理后的路基土为持力层。雨、污水管道由于埋置深度均大于武汉地区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1.35米,故可直接作为排水工程持力层,但对管沟开挖有一定影响。(二)雨水管道部分根据剖面图1-1´~20-20´,场地范围内土层,除表层(1)层各填土和(2)层淤泥质土外,其他土层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因其埋置深度不一,管底土层变化较大,具体如下表结果。雨水管道地基持力层建议分段号里程桩号基底土层情况持力层建议第一段K6+343~K6+540西侧基底土层主要为4-2粘土,局部为4-1粘土与4-2a粘土层其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K6+540~K6+640西侧拟铺设雨水管道底面标高高于现状地面结合道路路基处理情况,以换填后的路基压实土层为基础持力层K6+640~K6+720西侧基底土层主要为4-2粘土其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K6+690~K6+867西侧拟铺设雨水管道底面标高高于现状地面结合道路路基处理情况,以换填后的路基压实土层为基础持力层K6+338~K6+720与K6+760~K6+900东侧基底土层主要为4-2粘土,局部为4-1粘土和1-3杂填土1-3杂填土层可结合路基处理情况选取压实填土为基础持力层,其它土层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第二段K7+024.5~K7+808基底土层主要为4-2粘土,局部为4-1粘土、3-1粘土、3-2粘土和2-2淤泥质粘土2-2淤泥质粘土层可结合路基处理情况选取压实填土为基础持力层,其它土层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三)污水管道部分根据剖面图1-1´~52-52´,场地范围内土层,除表层(1)层各填土和(2)层淤泥质土外,其他土层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因其埋置深度不一,管底土层变化较大,具体如下表结果。污水管道地基持力层建议分段号里程桩号基底土层情况持力层建议第一段K6+343~K6+540西侧基底土层主要为4-2粘土其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K6+540~K6+600西侧基底土层为2-1淤泥结合道路路基处理情况,以换填后的路基压实土层为基础持力层K6+600~K6+820西侧基底土层主要为4-2粘土,局部为4-2a粘土、4-1粘土其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K6+820~K6+868西侧拟铺设污水管道底面标高高于现状地面结合道路路基处理情况,以换填后的路基压实土层为基础持力层K6+338~K6+911东侧基底土层主要为4-2粘土,局部为4-2a粘土、4-1粘土其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K3+600~K4+450东侧基底土层主要为4-2粘土,局部为4-2a粘土、4-1粘土其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第二段K7+024.5~K7+808基底土层主要为4-2粘土,局部为4-1粘土、3-1粘土、3-2粘土其土层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四)污水压力管道根据剖面图1-1´~5-5´18
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场地范围内土层,除表层(1)层各填土和(2)层淤泥质土外,其他土层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因其埋置深度不一,管底土层变化较大,具体如下表结果。污水压力管道地基持力层建议分段号里程桩号基底土层情况持力层建议第一段K6+343~K6+500基底土层主要为4-2粘土其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第二段K6+500~K6+600基底土层为2-1淤泥结合道路路基处理情况,以换填后的路基压实土层为基础持力层第三段K6+600~K6+830基底土层主要为4-2粘土其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第四段K6+830~K6+902拟铺设管道底面标高高于现状地面结合道路路基处理情况,以换填后的路基压实土层为基础持力层K7+024.5~K7+573.5基底土层主要为4-2粘土,局部少量为3-1、3-2、4-1粘土和2-2淤泥质粘土、1-2素填土对1-2素填土和2-2淤泥质粘土可结合道路路基处理情况全部换填,以换填后的压缩填土为基础持力层,其他土层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6.9结论与建议1、勘探结果及武汉市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在拟建工程影响深度内无活动性断层、岩溶、土洞、滑坡及液化等不良地质现象,拟建场地属稳定的,较适宜本工程建设。2、市政工程建设场地类别均为Ⅱ类。3、场地地表水零星分布,水量有限,对工程施工影响有限;地下水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对工程影响小。同时根据水质分析报告沿线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构件中钢筋均具微腐蚀性。根据我公司数据,地势高处老粘性土对钢管一般具弱—中腐蚀性,低洼区则多为强腐蚀性。设计时应对场地范围内钢管进行防腐处理。4、道路应按本地区基本设防烈度进行设防,不考虑场地地基土地震液化现象;雨水管道可按六度设防,污水干管应提高一度按七度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拟建工程场地各土层分别属软弱土~中硬土,建筑场地类别和管道场地类别均为Ⅱ类,沿线均为抗震一般地段。5、拟建道路、排水工程施工均需避开雨季。沿线地基土除表层(1)层填土、(2)层淤泥质土不可直接作为道路、排水工程基础持力层和下卧层,需进行处理,其他土层均可作为其基础持力层,但需注意4-2层不规则弱膨胀潜势影响对道路的影响。基础设计时应考虑道路排水工程跨越不同土层时可能产生的差异沉降,雨、污水管道可采取柔性接头。6、管沟开挖所遇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局部为基岩裂隙水,均可采取集水明排方式疏干。7、沿线地基土(1)层填土不可直接作为填料使用,其他(2)淤泥及淤泥质土不能作为路基填料,(4-2)层具不规则弱膨胀潜势,且液限接近50%,不宜直接作为路基填料;(4-2a)层属高液限土,不宜直接作为路基填料;其他(3-1)、(3-2)、(4-1)粘土其他土层可直接作为路基填料。七、道路工程设计7.1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平面布置总图工程南起于上邓路,接左庙路子项:高新大道~武黄公路设计止点K6+430,北止于现状左岭路,接左岭路现状车行道边(K7+803.089),子项道路全长1373.089m。根据左庙路修规,子项范围内,道路依次与廖家湾路、武九铁路走廊、武九小路及左岭路相交。根据富士康园区规划,道路与三条园区路相交,分别为园区道路B、C及园区小路。根据左庙路修规,道路过了上邓路后起坡,以桥梁的建设方式依次上跨廖家湾路、武九铁路、武九小路,在左岭路前落地。本次高架桥设计全长951.16m,其中桥梁段568.943m,引道段382.217m。按照规划,桥梁断面采用三幅桥的形式,东西幅为主线机动车车行桥,中幅为远期有轨电车桥梁,根据业主要求,有轨电车桥梁结构(含引道)远期实施,近期设计仅预留桥梁结构实施空间,故本次仅设计东西两幅主线车行桥。按照规划,在跨铁路走廊处,西幅高架西侧新建一座跨铁路人行天桥,满足铁路两侧慢行交通需求,本次设计考虑,为避免桥下额外立墩,影响景观,天桥主桥与西幅高架做整体结构。本次设计在道路西侧,廖家湾路与武九小路之间,下穿武九铁路走廊新建一处过铁路箱涵(铁二院设计),作为左庙路上规划管线过铁路的管线走廊。子项范围内,高架桥地面辅道与廖家湾路及武九小路平交,均采用灯控组织交通,地面道路与富士康园区三条园区路平交,采用右进右出组织交通,工程止点处,道路与现状左岭路平交,结合业主意见及前期方案汇报成果,地面道路与左岭路现状车行道边接顺,左岭路道口的改造留有相关工程设计时再按规划灯控渠化道口形成。本次设计道路竖向基本按规划高程进行控制,仅对两处做了优化:(1)为满足跨武九铁路桥梁施工期间铁路的净空要求(9.75m),对跨武九铁路处高架桥规划竖向高程进行了调整,高架桥纵断面进行了优化。(2)结合武九铁路东北角富士康地块的场平高程,对武九铁路以北地面辅道的规划竖向高程适当降低,以便与富士康园区道路衔接。根据规划,子项范围内有两处公交站点,分别位于上邓路路口往北的出口道处及左岭路路口往南的出口道处,两处公交站点相距约1.2km,结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D50220-95要求,以及富士康园区员工的出行需求,本次设计在武九小路路口进出口道处增设一对路边停靠式公交站点。18
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7.2平面设计道路中线依规划坐标敷设,路线南起于上邓路(桩号K6+430),北止于左岭路(桩号K7+803.089),全长1373.089m,红线宽60m,本子项范围设1处平曲线,圆曲线半径R=1000m,圆曲线长度L=513.85m。本册为左庙路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的第一册,设计范围为K6+430~K6+520及K7+500~K7+803.089,根据业主建设计划安排及工程规模,铁路跨线桥工程计划明年6月前竣工,为保证施工前及施工中不中断现状左庙路交通,本次设计在完成K6+430~K6+520及K7+500~K7+803.089两段左庙路新建段的同时,过K6+520后新建一段约63m长临时便道,与现状左庙路衔接,然后利用现状跨铁路桥、现状左庙路至左岭路。待新跨线桥建成后,拆除现状跨铁路桥。本次设计范围内,在桩号K7+564.414处,左庙路与富士康园区一处规划小路相交,采用右进右出方式组织交通,止点处与现状左岭路相交,近期交通量不大,暂按让行方式组织交通。根据规划、沿线用地性质及相关规范,左庙路全线共设14对公交停靠站(规划13对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本子项范围新增一对路边停靠式公交站点),在本次道路范围内设两处公交站台:K6+440、K7+640。道路两侧单位出入口,可根据两侧土地开发情况适当增设,施工时可由业主、设计方和施工方协商解决。新建道口边界处土路基延长5m,基础延长2m,以便下期工程衔接。为方便残疾人通行,人行道上设置盲道,并在人行横道线两端、单位出入口、交叉口等处设置无障碍设施。无障碍坡道纵坡不大于1/20,盲道如遇井盖或构筑物时应绕开铺设,在转弯或方向发生改变点处设提示盲道。盲道设置必须通畅,不得出现半截或断路现象。人行道上有障碍物处,盲道距离障碍物的净距不小于50cm。特殊情况和未尽事宜参见《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7.3纵断面设计7.3.1设计原则1、满足系统排水要求(道口处竖向高程按规划控制);2、与现有道路接顺(与左岭路现状车行道边接顺,K7+803.089处左岭路车行道边高程为37m);3、地面辅道高程与已设计拟建的富士康园区道路高程接顺(富士康园区道路B与左庙路相交路口控制高程为33.43m,富士康园区道路C与左庙路相交路口控制高程为33.15m,);4、与子项:高新大道~武黄公路实施止点K6+430处高程接顺(按原坡度接顺,K6+430处设计高程30.09m);5、高架桥跨武九铁路处净空按9.7m(7.9m(接触网高度)+1.55m(防护棚高度)+0.30m(防护棚与结构孔隙))控制,满足施工期间铁路通行要求。6、结合地形,尽可能减少填挖方,减少工程投资;7.3.2纵断面设计在本次设计范围内,K6+430~K6+520段为一单坡,坡度为0.6%,K7+500~K7+803.089也为一单坡,坡度为1.13%。7.4横断面设计(1)左庙路典型横断面1-1(K6+440)60m宽标准路段道路路幅为“两块板”断面形式:(由西至东)3m宽人行道+2.75m宽非机动车道+1m绿化分隔带+16.75宽机动车道+13m中央分隔带(远期预留有轨电车)+15.5m宽机动车道+2m公交站台+2.75m宽非机动车道+3.25m宽人行道。机动车道横坡为1.5%,坡向两侧,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横坡2%,坡向路中。(2)左庙路典型横断面2-2(K7+620)60m宽标准路段道路路幅为“两块板”断面形式:(由西至东)3.25m宽人行道+2.75m宽非机动车道+2m绿化分隔带+15.5宽机动车道+13m中央分隔带(远期预留有轨电车)+20.25m宽机动车道+3.25m宽人行道。机动车道横坡为1.5%,坡向两侧,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横坡2%,坡向路中。7.5路基设计7.5.1土基压实标准、填料强度及粒径要求土基压实度要求如下:机动车道项目分类填方路段零填及挖方路段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0~0.30.3~0.80.8~1.51.5以下0~0.30.3~0.8压实度要求≥95≥95≥93≥92≥95≥93最小强度要求(CBR)(%)8543——粒径要求(mm)≤100≤150≤100管道沟槽回填土要求同上。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项目分类填方路段零填及挖方路段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0~0.30.3~0.80.8~1.51.5以下0~0.3压实度要求≥94≥94≥92≥91≥94最小强度要求(CBR)(%)6432—粒径要求(mm)≤100≤150≤100管道沟槽回填土要求同上。土路基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7.5.2填土材料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淤泥、土的可溶性盐含量不得大于5%,550℃的有机物烧失量不大于5%,特殊情况不大于7%。填土不得含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10cm土块应打碎,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不因潮湿及冻融而变更体积的优良土应填在上层。最大夹石不大于10cm。根据地勘报告揭示,工程范围内4-2粘土层具不规则地弱膨胀性潜势,不宜直接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因素,路基填筑时,路基顶1.5m深度范围内,不得使用4-2粘土层移挖作填,1.5m以下可直接填筑。另4-2粘土层可用于绿化带回填。4-2粘土层填土堆料应妥善放置,避免受到雨水侵蚀。7.5.3地基表层处理对路基范围内原地面表层草皮、耕植土、素填土、腐殖土及生活垃圾进行清理,通过水田、洼地段应先挖沟排水、疏干,挖除表层腐殖土根茎土。清出的耕植土及素填土18
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宜先集中存放,后期用作绿化带表层填土。将清表后的地基表层碾压密实,压实度要求达到90%以上。地面横坡缓于1:5时,清除地表草皮、腐植土后,可直接在其上填筑路堤。地面横坡为1:5~1:2.5或原地面纵坡大于12%时,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坡度向内4%,台阶宽不小于2m。机动车道纵断面在填挖交界处,应按设计挖台阶设置过渡段。7.5.4碾压要求填土必须分层辗压,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30cm,可根据压实机具功能适当调整,达到压实度后方可填筑上一层,填土应从最低处开始,先填路中,逐渐填至路边,填宽不小于设计宽,以便最后削坡,如土夹石作为填料,要求使用振动式压路机,压实轮迹不大于5mm。7.5.5路基处理填方地段要求将现有地表1-1耕土及1-3杂填土全部清除,对于填方小于1.5m路段,清表后要求翻挖50cm原状土,采用8%戗灰处理,后逐层填筑好土至设计土路床,并碾压达到设计要求。零填及挖方地段大部分土路床位于4-2粘土层,而根据地勘报告揭示,该层具不规则地弱膨胀性潜势,不宜直接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因此要求对土路床翻挖80cm原状土,然后采用8%戗灰处理。道路过鱼塘段,根据业主要求,考虑周边用地开发需要,按干塘处理,先将整个鱼塘抽水放干,清除路基范围内2-1淤泥,然后换填碎石、中粗砂及好土至土路床顶,具体详见S00D12一般路基设计图;若两侧开发未能同步,填方路基过鱼塘段应设置浆砌片石护坡,避免雨水汇集塘底侵蚀路基,或者在鱼塘水抽干后,对塘底做简单场平,以保证塘底场地坡向路基范围外。道路在K7+500处跨一处狭长水沟,水沟为周边居民生活用水排放所用,无连通功能,考虑到随着道路的建设,房屋拆迁,水沟今后将被场平回填,因此近期道路建设可只对与道路路基相关部分水沟进行处理:对该部分进行两头围堰,然后范围内基础参照鱼塘路基进行处理。围堰采用粘土填筑,顶高应高于施工期水位0.5m,顶宽1.5m、内外坡比均为1:2,围堰内边线距离道路边坡线应满足施工要求。围堰近期保留至地块场平。围堰平面详见S00D08道路平面设计图,围堰结构详见S00D07路面结构及附属构筑物图。全线路基处理措施具体详见S00D13道路全线地基处理图。管道开槽断面内及构筑物基础范围内的基础处理办法详见其他相关专业的设计图纸及说明。根据现场实际开挖之后的情况,现状土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可经过各方协调之后进行调整。7.5.6路基防护设计根据业主要求,道路两侧近期将同步开发,填方路基道路边线外加宽1.0米土路肩,然后按1:1.5放坡,挖方路基道路边线外加宽1.0米土路肩,然后按1:1放坡,边坡均不做处理。过鱼塘段按干塘处理,亦不做特殊防护设计。7.6路面结构设计⑴机动车道结构: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掺0.3%聚酯纤维)+粘层油(PC-3型乳化沥青)+6cm中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粘层油(PC-3型乳化沥青)+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0.6cm稀浆封层ES-2型+透层油(PC-2型乳化沥青)+15cm水泥稳定碎石(5:95)+15cm水泥稳定碎石(5:95)+15cm水泥稳定碎石(4:96)。设计路面弯沉值要求如下:①机动车道沥青砼(顶面)Ls≤30(1/100毫米,下同)②45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础(顶面)Ls≤60③土路基(顶面)Ls≤250⑵非机动车道结构: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粘层油(PC-3型乳化沥青)+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C+0.6cm稀浆封层ES-2型+透层油(PC-2型乳化沥青)+15cm水泥稳定碎石(5:95)+15cm水泥稳定碎石(5:95)。设计路面弯沉值要求如下:①机动车道沥青砼(顶面)Ls≤60(1/100毫米,下同)②45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础(顶面)Ls≤80③土路基(顶面)Ls≤250⑶人行道结构:6cmfr≥4.5MPa预制仿石砖(50X25X6)+2cm厚M10水泥砂浆座浆层+15cm厚水泥稳定碎石(5:95)。⑷结构层材料要求基层材料要求见下表,基层材料必须采用拌和机拌和。其集料应具有一定级配,最大粒径不超过37.5mm,施工前要求做配比实验。7天饱水抗压强度(MPa)压实度(%)机动车道水泥稳定碎石(5:95)3.598水泥稳定碎石(4:96)2.097非机动车道水泥稳定碎石(5:95)3.098水泥稳定碎石(4:96)————人行道水泥稳定碎石(5:95)2.597水泥稳定碎石(4:96)————7.7道路材料及施工要求由于沥青砼的拌合和施工对工艺、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对施工队伍的资质、素质、业绩、信誉都应有严格的要求,以确保施工产品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和目的。1.集料技术要求①粗集料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对于集料中的粗集料必须使用坚韧的、粗糙的、有棱角的优质石料(磨光值大于42),必须严格限制集料中的扁平颗粒含量,所使用的碎石不允许用颚板式轧石机破碎,需用捶击式或者锥式碎石机破碎。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上面层下面层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2.5吸水率,不大于%2.03.0坚固性,不大于%1212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151818
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软石含量,不大于%35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8.5的规定。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技术要求粗集料的磨光值PSV,不小于42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上面层下面层54粗集料对破碎面的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8.7的规定。②细集料细集料在整个集料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为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其应具有良好的棱角性和嵌挤性能。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9.2的规定。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表观相对视密度,不小于—2.5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12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3砂当量,不小于%60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5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③填料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等憎水性石料经细磨得到的矿粉,原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10.1的规定。矿粉质量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表观密度t/m32.5含水量,不大于%1.0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75~1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塑性指数<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2.纤维稳定剂纤维稳定剂采用路用聚酯纤维,须符合《沥青路面用聚合物纤维》(JT/T534-2004)的要求,满足下表技术指标要求。路用聚酯纤维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技术指标1直径,mm0.010~0.0252长度,mm6±1.53抗拉强度,Mpa≥5004断裂伸长率,%≥155耐热性,210℃,2h体积无变化聚合物纤维掺量计算时按照0.3%进行。3.沥青①设计中沥青采用A级道路石油沥青A-70,技术要求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2.1-2的规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针入度(25℃,100g,5s)0.1mm60~80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软化点,不小于℃46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8010℃延度不小于cm2015℃延度不小于cm100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40闪点,不小于℃2.2溶解度,不小于%99.5密度(15℃)g/cm3实测记录质量变化不大于%±0.8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61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6②改性沥青设计中改性沥青为SBS类(SBS类中之Ⅰ-D)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6.2的规定。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针入度(25℃,100g,5s)0.1mm40~60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延度5℃,5cm/min不小于cm20软化点,不小于℃60运动粘度135℃,不大于Pa·s3闪点,不小于℃230溶解度,不小于%99弹性恢复25℃,不小于%75RTFOT后残留物质量损失%±1.0针入度比25℃℃,不小于%≥65延度5℃,不小于cm154.透层、粘层油水泥稳定碎石表面要求布洒透层油,各沥青层间及桥面水泥砼和通道水泥砼上应喷洒粘层沥青。透层油采用PC-2型乳化沥青,粘层油采用PC-3型乳化沥青,技术要求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3.2的规定。桥面铺装粘层油采用PCR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7.1-2的规定。用于水泥碎石基层顶层的透层沥青,洒布量为0.9L/m2,用于沥青层之间的粘层沥青,洒布量为0.3L/m2,以利于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之间的结合。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宜不小于5mm,并能与基层连接成为一体。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应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透层油和粘层油要求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洒布时要求保持稳定的速度和喷洒量,喷洒要求均匀,边角处要求人工均匀涂刷。透层油和粘层油洒布后应紧接铺筑沥青层,但必须待破乳、水分充分蒸发后铺筑。在有污染物、下雨、结露或或环境气温低于10℃情况下不允许布洒施工。5.稀浆封层下封层采用稀浆封层法施工,稀浆封层厚度为0.6cm,且做到完全密水。稀浆封层采用SBR改性乳化沥青作结合料,SBR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应满足18
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7.1-2的规定。稀浆封层应选择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8.2和表4.9.2的规定,并根据表6.5.5选用合适的矿料级配。稀浆封层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6.5.6的规定。下封层宜选择在干燥和较热的季节施工,并在最高温度低于15°C时期到来之前半个月及雨季前结束。应在喷洒透层油后铺筑封层,稀浆封层必须使用专用的摊铺机进行摊铺。其最低施工温度不得低于10℃,严禁在雨天施工,尚未成型混合料遇雨时应予以铲除。稀浆封层两幅纵缝搭接的宽度不宜超过80mm,横向接缝宜做成对接缝。稀浆封层铺筑后的表面不得有超粒径料拖拉的严重划痕,横向和纵向接缝处不得出现余料堆积或缺料现象,用3m直尺测量接缝处的平整度不得大于6mm。经养生和初期交通碾压的稀浆封层,在行车作用下应不飞散且完全密水。6.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采用单向拉伸塑料格栅,主应力方向抗拉强度不小于80kN/m,伸长率不大于13%,其各项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均应符合《交通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栅》(JT/T480-2002)的有关规定。土工格栅摊铺以后应及时填筑垫层填料,避免其受到阳光过长时间曝晒,时间间隔不应超过48h.土工格栅之间的联结应牢固,其叠合长度不应小于15cm。土工格栅回包长度大于等于2m。7.沥青砼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5.3.2-1的规定。沥青砼作配合比设计时要求进行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其指标分别详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5.3.3-1。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指标、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技术要求、渗水系数技术要求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5.3.4-1、-2、-3、-4的规定。项目技术标准击实次数(双面/次)两面各75稳定度(KN)不小于8流值(mm)2~4空隙率(%)深90mm以内3~5深90mm以下3~6沥青饱和度(%)55~70渗水系数(mL/min)不大于120动稳定度(次/mm)不小于普通1000改性2800浸水残留马歇尔稳定度(%)不小于普通80改性85冻融劈试验残留强度比(%)不小于普通75改性80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不小于普通2000改性25008.沥青砼的施工①一般要求铺装开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供下列材料:各种原材料的质检报告,各种机具规格、性能、数量清单,施工组织设计,试配试铺结果和检测报告,经认可后才能开始施工。铺装过程中应封闭交通,且不允许其它工程交叉作业,不允许施工车辆在铺装层上转弯、调头及制动、行驶速度不大于10公里/小时,其它车辆和无关人员严禁进入作业区。要求在铺装工程开工前,准备好所需的各种机械、检测仪器、原材料、完成混合料现场配比设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全部到位,并做好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②原材料性能检测各种原材料均应有材料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对集料、粘结剂、普通沥青、乳化改性沥青均需在现场实验室和(或)当地质检中心进行检测工作。对每批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和5℃延度及25℃弹性恢复进行现场检测,不得低于规范的要求。③沥青砼的施工温度要求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5.6.6的规定。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应采用具有金属探测针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量测,插入深度不小于15cm。碾压温度可用金属改锥在路面打孔插入测量。摊铺的温度和碾压起始温度应以《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5.6.6中列出的温度为依据,做试验段,待试铺成功后以试验值为标准实施全线摊铺。普通沥青施工温度要求沥青加热温度155~165℃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145~165℃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5℃摊铺温度不低于135~150℃(不超过195℃)碾压起始温度不低于130~145℃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70℃开放交通温度不高于50℃改性沥青施工温度要求沥青加热温度160~170℃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170~185℃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70℃摊铺温度不低于160℃(不超过195℃)碾压起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90℃开放交通温度不高于50℃④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及摊铺要求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采用机械拌制,沥青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并经试拌确定,拌和厂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应检查拌和质量,达不到试验要求的批次,一律不得摊铺,气温低于10℃时,不宜摊铺沥青混合料。机械摊铺的混合料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用人工反复修整,以保证路面平整度达到规范的要求。沥青混合料当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其压实度应达97%。要求严格按照规范摊铺沥青面层。⑤沥青砼的接缝要求沥青砼在施工缝及构筑物两端的连接处必须仔细操作保证紧密平顺。纵向接缝在摊铺时应采用热接缝,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必须洒粘层油使之粘结良好。18
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上面层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平接缝应做到紧密粘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⑥混合料的生产、运输和碾压拌和厂的料斗、料仓的安排上要精心考虑,严格要施工级配进行生产。为提高混合料的质量,拌合厂对各种材料的贮存要特别重视,矿粉贮存在室内,细集料要加栅盖,粗集料要堆放在已经硬化的基础上,同时混合料的贮存不得过夜,当天拌合的混合料必须当天使用完。混合料出料的温度为要求符合要求,温度高于规定值时,混合料必须废弃。运料车的车厢底部应涂刷较多的油水混合料,运输过程中必须加盖苫布。为保证路面平整度,摊铺应做到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机的速度应放慢到3m/min~4m/min左右,同时要求摊铺机前要有3台以上的运料车等候。施工单位施工中至少采用2台带振压路机,2台胶轮压路机,另加一台小压路机,压边角。⑦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8.道路工程施工注意事项①施工前应复核道路纵横断面,如同设计有较大出入应及时反馈。②施工起点与现状路面平、纵搭接平顺。③沥青路面须试铺100m,达到要求后方可大面积摊铺。④施工时应做好临时排水工作,以确保在干燥的环境下施工。⑤根据现场实际开挖之后的情况,现状土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可经过各方协调之后进行调整。⑥建设单位应协调规划地下管线的同步实施工作,以免造成路面的重复开挖。7.8临时便道设计1、横断面设计8.5m宽路幅=0.75m土路肩+7m车行道+0.75m土路肩。车行道横坡为1.5%,土路肩横坡为2.5%,均坡向两侧。2、纵断面设计临时便道为一单坡,坡度为2.6%。3、路基设计(1)土基压实标准车行道:填方路基路槽下0~80cm≥94%,80~150cm≥92%,150cm以下≥91%。零填及挖方路基路槽下0~30cm≥94%。路槽底土基最大弯沉值300(1/100mm,下同),基层顶面最大弯沉值100。土基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2)路基处理由于本段基本为挖方路基,大部分土路床位于4-2粘土层,而根据地勘报告揭示,该层具不规则地弱膨胀性潜势,不宜直接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因此要求对土路床翻挖80cm原状土,然后采用8%戗灰处理。(3)路基防护设计挖方边坡坡率为1:1,边坡不做特殊防护处理。4、路面设计(1)路面结构22cm厚弯拉强度fr≥4.5MPa水泥混凝土+3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95)分层碾压。(2)路面面层技术要求混凝土面层弯拉强度要求不低于4.5MPa,混凝土路面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板块标准尺寸为5m(长)X3.5m(宽),纵、横缝及施工缝均采用机械切缝,用橡胶沥青填缝,填缝应饱满、及时。由于路线较短,不设胀缝。路面表面构造采用刻槽方法制作,构造深度0.70~1.10mm。砼板自由端采用边缘钢筋补强。(3)路面基层技术要求基层采用30cm厚水泥稳定碎石(5:95,分两层碾压),7天饱水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要求使用机械拌合。水泥稳定碎石基础,其集料应具有一定级配,最大粒径不超过37.5mm,可参照公路规范(JTJ034-2000)中表3.2.1-2的要求,压实度应达到97%以上(重型压实标准),施工前要求做配比实验。基层分层碾压,每层顶面最大弯沉值分别为200(1/100mm,下同)和100。5、材料及施工要求(1)水泥本工程路面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进场时每批量应附有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指标合格的检验证明。混凝土搅拌时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且不宜低于10℃。(2)集料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采用2~4个粒级的集料进行掺配,并应符合合成级配要求。(3)砂砂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中、粗砂。(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碎石混凝土小型机具摊铺时,出机坍落度10~40mm,摊铺坍落度0~20mm,最大用水量145㎏/m3;水灰比应≤0.48,最大单位水泥用量不宜大于400㎏/m3,最小单位水泥用量42.5级300㎏/m3。(5)接缝施工每天摊铺结束或摊铺中断时间超过30min时,应该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宜与胀缝或缩缝重合,确有困难不能重合时,施工缝应采用设螺纹传力杆形式。横向施工缝应与路中心线垂直。横向施工缝在缩缝处采用平缝加传力杆。(6)施工工艺要求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摊铺方式、机械设备、施工条件等确定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具体要求参见《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及《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八、交通工程设计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标准,结合本项目的技术标准,设置了标志、标线及交通管线。18
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8.1设计原则根据道路线形、交通流量、流向和交通组成适当确定交通标志和标线及其他交通设施的设置位置;统盘考虑,整体布局,做到连贯性、一致性。给道路使用者提供全面的资讯,满足各种道路交通信息的需求,确保行驶的安全、快捷、畅通。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是交通管理设施,路上的标志具有法律效力,必须根据交通管理法规及有关标准,正确、合理地设置。道路交通设施设置不得侵占建筑限界,保证侧向余宽;不应侵占人行道有效宽度和净空高度。8.2交通组织1、机动车系统交通组织包括:交叉口控制方式及路段车道划分和组织。⑴交叉口控制方式:右进右出组织交通:富士康园区规划小路道口;让行方式组织交通:现状左岭路道口(考虑到近期左庙路未全线贯通,交通量不大);⑵路段车道划分车道宽度划分详见S00T01交通工程平面设计图。2、行人交通组织:在路段和各相交道口设置人行横道线,间距200~300m。人行横道为6m宽。8.3交通标志⑴禁令标志禁令标志颜色除解除禁止超车和解除限制速度为白底、黑圈、黑图案外,其余均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形状为等边圆形或顶角朝下的等边三角形;禁止驶入标志、禁止通行标志等红白两色组成的标志采用全部反光,其它禁令标志采用白底、红圈、红杠反光,黑图案不反光。标志外径80cm。⑵警告标志警告标志的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形。警告标志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或矩形,三角形的顶角朝上。本道路设警告标志为三角形,边长90cm。⑶指示标志指示标志颜色为蓝底、白图案,形状为等边圆形或长方形、正方形,采用全部反光。本道路设指示标志为正方形,边长80cm。⑷指路标志指路标志的颜色为蓝底、白图案,形状为长方形。标志尺寸详图。⑸标志板面标志板面采用硬铝合金板,抗拉强度≥290MPa,屈服点≥241.2MPa,延伸率4%~10%;断面尺寸应符合《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的规定。⑹反光膜交通标志要求二级反光膜(微棱镜型)。色度要求满足《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的规定。⑺标志板安装角标志板的安装角度,是指标志备板与道路中心线的夹角,当标志设在曲线路段时,标志板应与曲线半径的方向一致,与曲线的切线方向垂直。路侧式标志,指路标志和警告标志安装角为直角或近似直角(80°~90°),指示标志和禁令标志安装角为直角或锐角(45°~90°);其它位置的标志安装角一般为直角。⑻标志安装标志所使用的材料、规格均应满足设计和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标志柱基础应按设计图规定的尺寸于指定地点进行开挖;基底在浇注混凝土前要求进行修整、压实;然后立模板、敷设钢筋,浇注混凝土(小型基础、孔壁稳定,可以不立模施工);地脚螺栓和底法兰盘位置、标高正确,保持水平;立柱必须待混凝土养护至少7天以后才可以安装;板面安装必须稳固、安全。⑼设计字体汉字要求采用等粗字体,路线上标志汉字字体高度和宽度均为40cm;采用中英文对照时,汉字应置于英文之上,其它详见下表。其它文字与汉字高的关系其它文字与汉字高(h)的关系拼音、英文和拉丁字大写1/2h小写1/3h阿拉伯数字字高h字宽0.6h笔画粗1/6h公里符号高k1/2hm1/3h文字设置间隔、行距文字设置与汉字高(h)的关系字间距1/10h以上笔画粗1/10h字行距1/3h距标志边缘最小距离2/5h⑽结构设计1、道路交通标志采用钢结构。立柱、横梁等钢件采用高频焊接钢管,材质Q235-B,并满足下列要求:1)材质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的规定,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焊接承重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2)钢结构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3)钢材应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高强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1228-2006)、《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母》(GB/T1229-2006)、《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母》(GB/T1230-2006)、《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31-2006)规定的性能等级为10.9s的要求;铆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准件用碳素钢热轧圆钢》GB/T715焊条:采用《碳钢焊条》(GB/T5117-1995)中的E43xx型。钢筋:钢筋φ—HPB300,fy=270N/mm2,钢筋—18
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HRB335,fy=300N/mm2,预埋件为Q235-B钢。钢筋均采用E50XX型焊条。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δgt不应小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4.2.4条规定,即HPB300钢筋不应小于10%,HPB335钢筋不应小于9.0%,且实测值不应小于9%。钢结构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2、混凝土:标牌基础均为C30混凝土。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为二(a),最大水胶比为0.5,胶凝材料最小用量为280kg/m3,胶凝材料最大用量为40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1%,最大碱含量为3kg/m3。所有地下构件的混凝土不得采用氯盐作防冻、早强的掺合料。设计要求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详见图中说明。3、杆件结构均采用热镀锌防腐处理,其表面各喷涂二遍环氧富锌底漆和银色调和漆,镀锌量600g/m2。4、本工程结构为交通标志构筑物,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⑾施工注意事项1.交通标志所使用的材料、规格均应满足设计和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基础应按设计图规定的尺寸于指定地点进行开挖;基底在浇注混凝土前要求进行修整、压实;地脚螺栓和底法兰盘位置、标高正确,保持水平;板面安装必须稳固、安全。2.基坑开挖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不得扰动原状土,对于超挖部分应用级配砂石料或低标号砼回填夯实。开挖时要做好基坑排水工作,确保基础在无水环境下施工。基槽(坑)开挖后,应进行基槽检验,检验可采用触探或其他方法,当发现与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不一致、或遇到异常情况时,应结合地质条件提出处理意见。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3.基坑开挖时应先探明开挖处的地下管线情况后方可开挖。4.交通标志的位置设置按有关部门及道路要求确定。5、基坑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在结构强度达到75%后方可回填土,回填土不得用重型机械压实,并及时对称均匀回填,回填土中不得含植物根茎、淤泥、腐质土及大块状物等,虚铺厚度不大于0.3m,分层回填、分层夯实,填土压实系数要求不小于0.95,同时路基以下回填土还应满足道路或人行道设计要求。6.所有预埋件均需按图示位置预埋,不得事后补凿或补埋。结构施工图应与桥梁、道路、电气施工图配合使用。7.其它未尽事宜和技术标准严格按照部颁有关规范执行。8.4交通标线⑴路标线按图施工。⑵路标线要求采用热熔型涂料(B种),涂料的技术条件应满足交通行业标准《道路标线材料》规定的要求。8.5交通信号灯本次设计范围内无交通信号灯杆。8.6交通管线1、道路西侧交通管道采用直径110毫米PVC硬塑双单管,东侧采用直径110毫米PVC硬塑单管,管道预埋在人行道下(站石边),避免与其它管线冲突;行车道和道口处的交通管线预埋采用85毫米镀锌双钢管。管道预埋深60厘米、用10厘米厚C15砼护管,预埋时管内穿10号铁丝。2、人行道上井盖与人行道在同一水平面,预制铁井盖时并印上“公安交管”四字,若遇障碍物,井位位置可适当微调。3、干线(纵向)路段两接线井之间最大距小于50米。8.7建议1、若相交道路近期未同步形成,应遮挡标志相应路名,道口标线做相应调整。九、排水工程设计9.1排水现状及排水规划9.1.1排水现状左庙路南起汤程路,北止长江。现状雨水系统分为两个系统,青化路以南地区属于梁子湖水系的严家湖汇水范围,严家湖跨武汉和鄂州两市,是鸭儿湖的一个子湖。鸭儿湖大部位于鄂州市境内,是梁子湖水系的重要调蓄湖泊,调蓄水位在16.0~18.0m之间。根据鄂州市防洪工程调度预案,汛期鸭儿湖(严家湖)汇流的雨水优先由鄂州的樊口泵站排江,其保证水位为18.0m。青化路以北(左岭北部至鄂州葛店的沿江地区)整体地势低洼,由沿江堤防、西边白浒山、南部和东部的高地合围形成封闭的低地,医域内的降雨水汇集于低洼处,形成五家湖和牧牛湖两个小湖泊,由于无外江的排放出口,雨水出路以渗透、蒸发,或农业灌溉为主。本次设计路段(上邓路~左岭路)沿线尚未开发建,现状的排水体制为合流制,尚无市政排水管道和处理设施。片区污水大部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相对较少,未经处理多利用自然冲沟、排水沟汇流后直接排入田地或湖塘中。9.1.2排水规划根据《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路和排水修建规划》确定的原则,该路段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分散排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1)雨水规划根据《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规划道路沿线大部分地区的雨水排放分属严家湖汇水区和左岭沿江抽排区。严家湖汇水区包括青化路、花城大道以南至武黄高速公路,外环高速公路以东至严家湖之间的地区,汇水面积46.6km2。汇水系统内的雨水主要通过数条排水明渠排入严家湖,其中未来科技城组团南部地区的雨水通过南北方向的雨水管涵排入严家湖的南部湖汉,北部组团通过组团中部规划的排水明渠排至严家湖的北部湖汊,左岭组团的雨水通过黄大堤港和东绝流港排入严家湖的北湖汊。严家湖常水位17.0m,规划控制水位18.0m。左岭沿江抽排区的包括的左岭工业园北部和鄂州葛店北部地区,汇水面积4.5km2,其中武汉市境内3.5km2,系统内的雨水排放分为两片,左庙路沿线及以西地区的雨水汇入五家湖调蓄后,通过雨水泵站(规划规模Q=1.6m3/s)抽排出江,五家湖常水位19.5m,最高控制水位20.5m。左庙路以东包括鄂州葛店地区的雨水汇入牧牛湖。(2)污水规划18
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根据《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规划道路沿线地区属于左岭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左岭污水处理厂服务外环线以东、武黄高速公路以北的左岭工业园和未来科技城组团,服务面积33.6km2,规划规模10万m3/d。污水收集系统支干管主要沿神墩三路、高新二路、九峰三路、九峰一路布置,分别接入沿左庙路布置的污水主干管,污水经主干管排至位于五家湖西南岸的左岭污水处理厂,主干管沿途共设置三座污水提升泵站。污水经处理后由排江管道至北湖闸出江。9.2排水工程设计要点1、管涵布置(1)雨水工程①上邓路~廖家湾路沿设计路段两侧分别布置一排管径为d600mm的雨水管道,主要汇集路段两侧部分地区的雨水,近期均排入上邓路口处已设计雨水管道中。②武九小路~左岭路沿设计路段两侧分别布置一排管径为d600mm~d1000mm的雨水管道,汇集路段两侧地区的雨水,接入武九小路上布置的d1500mm雨水管道中,雨水向东汇入严家湖。③本次设计范围为桩号K6+430.00~K6+520和K7+500.00~左岭路,在桩号K6+430.00~K6+520段,沿设计路段两侧分别布置一排管径为d600mm的雨水管道,均排入上邓路口处已设计雨水管道中。在K7+500.00~左岭路段,沿设计路段两侧分别布置一排管径为d600mm~d800mm的雨水管道,汇集路段两侧地区的雨水,接入武九小路上布置的d1500mm雨水管道中,最终向东汇入严家湖。(3)污水工程①上邓路~廖家湾路沿设计路段两侧分别布置一排规格为d400mm的污水管道,收集设计路段两侧部分地区的污水,在上邓路道口处接入下游已设计的污水管道中,向南接入3#污水提升泵站(Q=0.85m3/s)中,污水经泵站提升后由DN800/DN800mm双排污水压力管道向北接入左庙路左岭路以南)本次设计的d1200mm污水干管中,污水经下游干管向北排往规划左岭污水处理厂。②武九小路~左岭路沿设计路段两侧各布置一排d400mm污水干管,收集道路沿线污水后,排入武九小路上d500mm污水管道,最终排往规划左岭污水处理厂。③本次设计范围为桩号K6+430.00~K6+520和K7+500.00~左岭路,沿设计路段两侧分别布置一排规格为d400mm的污水管道,收集设计路段两侧部分地区的污水,分别接入上邓路道口和武九小路上已设计的污水管道中。2、管道定位本次设计雨水管道在桩号K6+430.00~K6+520段布置在设计道路东西两侧距规划道路中线22.75m处,在桩号K7+500.00~左岭路段布置在设计道路东西两侧距规划道路中线20.75m处;本次设计污水管道布置在设计道路东西两侧距规划道路中线24.75m的位置。3、管材、基础及接口(1)设计雨、污水管管径d≤d800mm时,均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S-HDPE)螺旋波纹管,电热熔带连接,砂石基础及中粗砂偎管至管顶以上50cm,基础垫层一般为15cm厚碎石垫层+5cm中粗砂找平层。当管顶覆土0.7m6m时,管材环钢度选取Sp=12.5kN/m2。(2)设计d1000mm雨水管道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II级排水管,橡胶圈接口,120°砂石基础;设计d1500mm雨水管道采用企口式钢筋混凝土II级排水管,橡胶圈接口,120°砂石基础;设计d1200mm污水管道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Ⅲ级排水管,橡胶圈接口,120°砂石基础。(3)压力管道设计污水压力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T型滑入式橡胶圈柔性接口,管件规格为PN=1.0MPa,180°中粗砂基础。管道基础及接口形式参见国标。4、检查井及井盖、井座本工程明挖段所选用的排水检查井皆选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给排水标准图集06MS201》中的排水检查井,该图集修改内容为:其井墙材料改用M10水泥砂浆砌MU10预制水泥砖;井基混凝土为C25;铺10cm厚碎石垫层。盖板混凝土材料为C25。砌筑检查井时必须砂浆饱满,砌体内外壁采用1:2防水砂浆抹面至顶,防止井室漏水。排水干管检查井井盖、支座采用国标Ф700(ZQ)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及支座(要求带销轴连接),非车道下的接户检查井可采用符合国标的重型复合材料制成的防盗井盖及支座。雨、污水井盖应分别用“雨水”、“污水”标记。为了避免城市道路排水检查井的沉陷,车道下设计排水检查井井筒应进行加固处理。5、路面排水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为d300mm,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II级排水管,橡胶圈接口,120°砂基础。连接管及干管覆土小于0.7m时采用C20混凝土满包处理(厚度不小于20cm)。雨水口采用偏沟式雨水口,雨水箅子及井圈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制成的重型箅盖座,雨水箅子高程应比周围路面高程低30mm,以利收水。雨水口连接管纵坡不小于0.003,雨水口接入检查井支管纵坡不小于0.01。雨水口周边需作加固处理。6、接户支管(井)本次设计在适当处预留了接户支管及接户井,以便于今后周围地块雨、污水能够就近接入。接户管管径雨水为d500mm,污水为d400mm,设计坡度为0.005,与下游管段90º夹角接入。接户井一般设在设计道路紅线外1m处。7、阀门井、排气阀井、排泥阀井设计阀门井、排气阀井、排泥阀井均参照国标详见07MS101-2,其砖砌井壁采用MU10页岩砖。8、结构设计(1)本工程结构为排水构筑物,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2)消能井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3)基础均落在4-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fak=210KPa,满足设计要求。18
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4)经计算,抗浮满足相关设计规范要求。(5)结构设计计算软件①本工程结构设计采用《理正结构设计工具箱软件6.5PB1》计算。(6)结构主要材料①砼强度等级除注明外均采用C30砼,抗渗等级为S6;垫层采用C15砼。②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为二(a),最大水胶比为0.5,胶凝材料最小用量为280kg/m3,胶凝材料最大用量为400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1%,最大碱含量为3kg/m3。③所有地下构筑物的混凝土,不得采用氯盐作为防冻、早强的掺合料。混凝土配置中采用的外加剂,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碱含量最大限值应符合《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的规定。④钢筋φ—HPB300,fy=270N/mm2,钢筋—HRB335,fy=300N/mm2,预埋件为Q235-B钢。钢筋均采用E50XX型焊条。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且不应小于下列数值:HPB300不应小于10%,HRB335为9%。钢结构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9、明挖施工本路段管道覆土均小于5米,设计采用放坡开挖,临时性边坡坡率1:0.75~1:1.25。(1)零填方及挖方地段先按道路设计要求场平,再从场平标高下开挖沟槽至管道基底;(2)填方地段,当现状地面高于管道顶标高时,从现状地面开挖沟槽至管道基底,敷管并回填至土路床,回填应满足道路及排水设计要求;当现状地面低于管道顶标高时,先按路基处理要求回填至管道顶标高上50cm,然后再开挖沟槽至管道基底。9.3管涵工程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导流及沟槽排水降水工作,以确保管道及检查井的基础在无水的环境下施工。本工程施工应尽量选在枯水期,以减少施工成本及降低施工难度。(2)施工前必须查明施工场地内的各类地面和地下设施的分布,沟槽开挖范围内各种管线、电杆,应按要求拆除、还建或进行临时支撑保护。(3)为保证施工安全,沟槽围栏与沟槽边的距离必须大于或等于1.5m。在沟槽边线以外2倍开挖深度范围内不得堆载和重型车辆行驶。(4)管道基础:根据地质报告,本工程大部分管道基础落在4-2粘土,局部为4-2a粘土、4-1粘土和回填土等土上,其工程性质较好,可作为路基的持力层或下卧层使用。(5)沟槽开挖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不得扰动原状土,开挖接近基底高程时,宜保留0.1~0.2m厚度,在基础施工前,以人工突击快速挖除,对于超挖部分应用级配砂石料回填夯实。基槽(坑)开挖后,应进行基槽检验。基槽检验可用触探或其他方法,当发现与勘察报告和文件不一致或遇到异常情况时,应结合地质条件提出处理意见。基槽检验合格后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6)施工单位应提供严格、周密的沟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监测方案,并经相关部门审核后方可施工。(7)设计排水管与现有排水设施相接处,施工前应实测其高程、位置及断面,若与设计不符,应及时协商,并根据现场情况作相应调整。(9)污水管道安装完毕后,须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闭水试验,污水压力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合格后方能进行沟槽回填。(10)钢筋混凝土纵向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Ф-HPB300为31d,-HRB335为30d。钢筋混凝土纵向受拉钢筋最小搭接长度Ll=ξlLa,且不小于300,ξl取值详见下表: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2550100ξl1.21.41.6受拉光圆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d;普通受拉钢筋未端采用90°弯钩锚固时,弯后直段长度不得小于12d。在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Ls的1.3倍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数,受拉区不宜超过25%,受压区不宜超过50%。钢筋接头应优先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采用焊接接头时,钢筋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连接钢筋的较小直径)且不小于500mm。采用搭接接头时,钢筋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焊接或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钢筋接头应错开,任一截面内钢筋接头的面积百分率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第5.4的要求。(11)管涵沟槽开挖时要做好排水工作,两侧对称挖排水沟,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地表水的排除及基坑中渍水的抽排,确保管涵基础在无水环境下施工。(12).沟槽回填时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回填淤泥、腐质土及大块状物。管道两侧需对称进行,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30cm(虚铺)。回填土密实度应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的回填要求进行,管顶覆土50cm范围内,不得用重型机械碾压。路基以下回填土应满足道路设计规范。(13)未尽事宜应严格按国家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技术标准执行。十、精细化施工10.1道路工程10.1.1人行道布砖1、平整度、接缝人行道步砖在同一个坡向(横坡或纵坡)路段内不得出现反坡、凹槽现象,避免积水。高程误差应小于3mm(采用3m直尺量测最大高程差值)。人行道步砖应根据设计确定的尺寸大小和拼装图案进行拼接,接缝宽度应不大于3mm,接缝处相邻两块步砖高差应不大于2mm,接缝采用水泥砂浆扫缝。待步砖碾压成型后,将其表面清扫干净。18
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2、到边到角道路红线外为建筑物时,考虑道路景观及避免局部积水,应将道路红线至路侧建筑物之间的区域铺筑人行道步砖、接上建筑物墙角。如路侧为现状(或拟建)绿化带时,在路侧接绿化带处设置一排路缘石或砌筑花坛(施工时,以设计确定的方案实施)。3、检查井处铺装人行道上如遇电力、电信检查井或电缆沟等,应在检查井或电缆沟上先设置钢底座,其上再盖带凹槽式钢盖板。在钢盖板凹槽中,应按照与其相接处人行道图案和纹理安装、拼接步砖,使人行道铺装外观上保持其整体性和连续性。井盖、井座及与相接人行道步砖之间的接缝宽度不大于3mm,接缝处高差不大于2mm。10.1.2站、卧石1、站石标准尺寸规格及接缝站石标准件长度见路面结构图。站石间接缝宽度应不大于3mm,相邻两块站石顶面高差应不大于2mm。2、道口转角圆弧处站石尺寸规格平交道口处可以采用直线型标准件。拼接处按照径向方向切割成梯形,保证接缝处缝宽相等,接缝宽度不大于3mm。切割后的梯形下底边长度为直线型标准件长度L。3、渠化岛、分隔带端部及单位出入口转角圆弧处站石尺寸规格渠化岛及分隔带端部等圆弧半径较小,站石采用弧形标准件进行拼装。每处转角范围按照标准件长度的模数安装站石后,剩余弧形长度大于弧形标准件长度L的一半时,可采用弧形标准件切割后安装到剩余弧线段上;否则,应连同剩余弧线段及其相接的直线段定制长L的弧形非标准件进行安装。弧形标准件外弧长度L=100cm;如站石为石材、重量大不易搬运时,可适当减小其长度,取L=80cm。两个方向站石相接时,应沿其交角的等分线切割站石后进行拼装。如交角为锐角时,将拼接后的锐角采用半径不小于10cm的圆弧圆角,以利行人通行安全。交角非锐角时拼接方式交角为锐角时拼接方式10.2排水工程1、检查井井盖的选用检查井标准按《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的标准执行,其中《检查井盖》标准中对检查井使用场所分组及选用的检查井井盖最低等级做了相关规定。检查井的井盖按承载能力分为A30、C250、D400三级,根据使用场所的不同应选用相应井盖,具体要求要符合下表的规定。检查井使用场所分组组别使用场所检查井盖最低选用等级承载能力(kN)一绿化带A3030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市政广场、小车停车场C250250三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机动车道D400400根据本工程道路的等级,检查井的井盖最低选用等级为D400,承载能力为400KN。2、检查井盖承载能力的选用要求①检查井盖的试验荷载井盖承载能力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对于井座净开孔(CO)小于250mm的井盖的试验荷载应按下表试验荷载数值乘以CO/250选用,但不应小于表列数值荷载的0.6倍。井盖的承载能力分级及试验荷载类别A30C250D400试验荷载(kN)30250400②残留变形井盖的允许残留变形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井盖允许残留变形类型允许的残留变形(mm)A30≤(1/300)D0C250、D400≤(1/500)D0注:1D0为井盖外圆直径或边长算术平均值;2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不做残留变形项目。3、检查井盖消音减震的施工措施①井盖下宜设置子盖,子盖承载能力不小于30kN。②铰接井盖的仰角不应小于120°,宜为180°。③安装井座前用十字尺检查井圈的平整度,放置井盖后再用十字尺测量与路面的平整度。井盖与路面的允许偏差详见下表所示。井盖与路面允许偏差井盖位置井盖与路面允许偏差(mm)沥青混凝土路面±3水泥混凝土路面±3绿化带等非通行场地20人行道料石铺砌±3混凝土预制砌块铺砌±4沥青混合料铺砌±5④金属类检查井座支承面与井盖之间应设有消音减震材料,消音减震材料与检查井盖、座连接应牢固、平整。橡胶类消音减震材料应为嵌入式,且厚度不得小于10mm,其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橡胶类消音减震材料性能要求序号项目指标1拉伸强度(MPa)≥402拉断伸长率(%)≥4003压缩永久变形(100℃70h,%)≤504硬度(邵尔A型)≥855耐臭氧(150pphm,40℃,预拉伸20%,48h)表面无裂纹4、检查井加强的施工流程本工程的位于机动车车行道上的检查井加强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切割破除、清理混凝土路面(必要时应破除一定厚度基层)→砌筑(浇注)井筒至路基顶面→覆盖临时井盖(钢板或预制混凝土板)→摊铺基层→挖除临时井盖上的基层(水稳层)→调整井筒高程→现浇或安装预制钢筋混凝土井盖盖板并养护→安装井座→与路面同时浇注井周混凝土路面(二次浇注时,嵌模预留待浇注路面位置)→养护。5、检查井盖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及施工18
左庙路(高新大道~临江大道)道排工程子项:跨武九铁路立交工程施工图设计①检查井盖的自身缺陷金属材料井盖缺陷:井盖在车辆驶过时易发生跳动、声响,在夜间噪声很大,影响居民生活。②井盖自身缺陷解决方案Ⅰ对检查井盖进行质量抽检,必须满足相关技术标准。Ⅱ检查井座与井盖之间应设有消音减震材料,消音减震材料与检查井盖座连接牢固平整。③常用检查井盖安装的缺陷目前,铸铁检查井盖因安装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带混凝土安装座圈;另一类是带混凝土安装座圈。这两类检查井盖在现行的安装施工中,因安装过程不易监控,安装时的质量事后不易检查,有无质量隐患不易判断等,均可使井盖失稳。Ⅰ不带混凝土安装座圈先在井筒安装基面上铺水泥砂浆,然后座井盖座、调高程,再浇筑井盖周边安装槽内的混凝土。但仍有在井盖周边安装槽中填筑水泥砂浆的做法。此方法的弊病在于:为了准确控制井盖座高程,需反复调整砂浆层厚度,使水泥砂浆层不易与井盖座接触密实,进而造成安装空隙。该种安装工艺所用座浆材料也不符合施工规程规定。先把井盖座在井筒安装基面上,然后用砖块、混凝土块甚至石子木块调好高程,再填塞井盖座下的水泥砂浆,浇筑井盖周边安装槽中的混凝土。此方法为了安装方便,操作工人往往让井盖座与井筒安装基面的间距尽可能小。当此间距偏小时,用手工塞砂浆不易密实,井盖周边浇筑的混凝土也不易灌入和灌满,难以保证座浆体的完整和强度。先在井筒安装基面上铺一层豆石混凝土,然后座井盖座、调高程,再浇筑井盖周边安装槽内的混凝土。座浆混凝土不能振捣,因此不密实,强度也难以保证,且不能与井盖座完全贴紧。Ⅱ带混凝土安装座圈雨污水检查井井盖均附带有1个重约200kg的混凝土井盖座圈(也称混凝土井脖),而且必须先安装,然后再安装铸铁井盖座及井盖。混凝土井盖座圈一般多采用人工安装。由于座圈较重工人搬动困难,所以其高程不易调整,且座圈下座浆不易密实,易造成混凝土井盖座圈在投人使用后失稳,进而带动整个井盖失稳。安装检查井盖座。由于井盖座圈高程不易准确控制,在其上安装井盖座时高程仍须调整,这样井盖座与井盖座圈之间就会出现一个空间。有的施工单位是用水泥砂浆再调整一次井盖座高程,也有的是用铁片、钢筋头支垫,然后再浇筑井盖周边的安装槽混凝土。此种方法仍易造成井盖座下座浆材料不密实不饱满,使井盖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变形失稳。Ⅲ井盖安装的座浆材料(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因每个检查井用量不大,往往采用现场人工拌和,因此存在配料不计量,拌和不均匀,用水量随意的现象。Ⅳ已拌和的座浆材料不能及时使用,搁置时间过长,重新拌水后再用。Ⅴ对安装后的座浆砂浆或混凝土不认真进行养护。④常用检查井盖安装缺陷的施工解决方案Ⅰ采用先支垫井盖座,后浇筑座浆混凝土的工艺,不能用水泥砂浆代替混凝土,也不能后填塞水泥砂浆,必须按照《武汉市市政工程细部施工操作指南(道排工程)》严格执行。Ⅱ要满足座浆混凝土浇筑时的流动及振捣密实的要求,必须保持井盖座与井盖安装基面间有一个合适的间距,这个间距以大于5cm为宜。因为座浆混凝土除了有流动要求外,还需要有一个合适厚度,过薄时易产生强度不足。Ⅲ浇筑座浆混凝土时,要认真进行插捣或振捣,以保证其密实。Ⅳ要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流失。Ⅴ取消检查井的混凝土座圈,以去除座圈不实的隐患。Ⅵ车行道下应采用球墨铸铁井盖,不宜采用灰口铸铁井盖。6、雨水口的精细化施工1、雨水口井圈高程应比道路路面低3cm,并与附近路面顺接,设置在道路边沟内的雨水口,应是边沟纵坡坡向雨水口,使雨水口低于边沟2~3cm。设置平箅雨水口时,应使其四面的地面坡向雨水口,并应在雨水口四周护砌。2、新(改)建雨水口施工应考虑道路美化,若路面为沥青砼结构,则雨水口周边的填充材料应为沥青砼,雨水口周边与铸铁篦子采用人工修整顺接,禁止采用水泥砂浆等其他材料随意填充。针对雨水口施工,详细参照《武汉市市政工程细部施工操作指南(道排工程)》第7章节。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建议道路建设时同步进行周边土地开发以节约工程投资,若两侧开发未能同步,填方路基过鱼塘段应设置浆砌片石护坡,避免雨水汇集塘底侵蚀路基,或者在鱼塘水抽干后,对塘底做简单场平,以保证塘底场地坡向路基范围外。2、路幅范围内存在多条现状明渠,在道路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施工导流,施工完毕后应保证原水系的连通。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不要安排在雨季施工,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4、为避免多次开挖路面影响交通通行和市容景观,建议在道路建设同时一次性铺设各种规划管线,特别是过街管线预埋。十一、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程、规范执行。1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挡洪闸工程】12.6公里大堤加固及挡洪闸工程施工图预算114页
- 钢结构工程施工图实例图集
- 宝峰镇柏林桥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
- 贵州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
- 山西省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简报
- 新干县七琴镇新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三山安水库工程施工图审
- 福建省仙游师范学校迁建项目总平面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图设
- 扬州市建筑工程施工图_18766
- 大唐下关电厂搬迁扩建2×660mw机组烟气脱硝工程施工图设计电气部分
- 一般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
- 一般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11
- 哈尔滨枢纽改造工程施工图审核管理办法
- 博洛尼家装工程施工图制图规范培训提纲博洛尼家装工程施工图制图规范培训提纲
- 建筑工程施工图阅读
- 京津城际铁路开行重联动车组牵引供电设备适应性调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概算及图纸(2013.9.13全一册)
- 武夷山市工业路(百花路-北门大桥)段道路工程施工图审查意见
- 瑞丽市卢泰锦园一期住宅楼工程施工图预算文件的编制与研究毕业论文
- 海河春意桥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