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6 MB
  • 203页

某公路水土保持方案

  • 20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目  录1.综合说明11.1主体工程概况、方案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11.2项目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防治标准执行等级及规划目标值31.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31.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41.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41.6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与主要工程量41.7水土保持监测51.8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61.9结论与建议71.10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72.方案编制总则102.1编制目的和意义102.2编制依据102.3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132.4指导思想132.5编制原则142.6设计深度、方案设计水平年及方案服务期153.项目概况173.1项目基本情况173.2项目组成及总体布置173.3主体工程施工组织213.4工程征占地323.5土石方平衡333.6工程投资353.7进度安排353.8拆迁安置354.项目区概况374.1自然环境概况374.2社会经济概况394.3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41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445.1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445.2主体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与评价475.3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弃土(石、渣)场、取料场的布置、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等评价485.4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535.5工程建设与运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565.6结论性意见、要求与建议58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606.1防治责任范围606.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62155 7水土流失预测647.1水土流失成因、类型及分布647.2水土流失预测分区及时段的划分657.3水土流失预测内容与方法677.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717.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757.6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768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798.1防治目标798.2防治措施布设原则798.3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808.4分区防治措施及典型设计838.5水土保持措施总工程量1098.6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1108.7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1159水土保持监测1189.1监测时段1189.2监测内容、方法及监测频次1189.3监测区域(段)、监测点位1259.4监测工作量1299.5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要求13010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13210.1水土保持投资估算13210.2效益分析14611.方案实施保障措施14911.1组织领导和管理14911.2水土保持工程的后续设计14911.3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14911.4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15011.5水土保持监测15011.6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管理15011.7监督检查与竣工验收15111.8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15112结论与建议15212.1总体结论15212.2下阶段水土保持要求15212.2建议153附件:附件一、编制xx市XXXX线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委托函附图:附图一、地理位置图155 附图二、路线方案示意图附图三、路基标准横断面图附图四、路面结构方案图附图五、路线走廓带区域地质图155 1.综合说明1.1主体工程概况、方案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xx市XXXX线公路工程位于xx市境内,主线起于xx市斗笠山镇东界村,终止于途径杨市面上镇的S210;支线为国产水泥连接主线的一条支路,起于xx市斗笠山镇压丰瑞村豹子崖,终于主线。本项目的的建设将使汇源焦化、国产水泥及斗笠山镇、枫坪镇及省道S210、X205、XXXX有效串联,改善厂矿车辆出行条件,满足交通量增长的需要,完善xx市公路网,更好的促进区域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对xx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将起重要作用。本项目由主体工程区(含公路主线、支线)、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组成。主线起于东界村汇源焦化附近的XXXX,走新线从斗笠山镇东侧绕过(经坑田村、洞里铺、甘塘子),至黄港回到XXXX,利用XXXX改建至终点,即XXXX与S210的交叉口。支点起于甘塘子附近,与主线AK3+550相接,经新沙坪、老沙坪、井托里,止于国产水泥厂。该段都在xx市境内。据可开性报告,推荐方案主线全长11.603km,从汇源焦化厂至黄港(K0+000~K4+990)采用新建方案绕开斗笠山镇规划区,从黄港至本项目终点(K4+9990~K11+603)基本沿现有XXXX老路改建。支线长1.547km,全部新建,总长13.15km。改建后的XXXX线达到二级公路的标准。此项目计划2008年9月开工,2010年2月竣工,建设年限为1.5年。项目投资总额估算为7548.68万元,其中土建建投资为4262.61万元,建设资金35%由xx市政府自筹,65%拟利用国内银行贷款。工程共需开挖土石方26.09万m3,(其中土方7.13万m3、表土9.17万m3、石方9.80万m3),填方20.32万m3,需借土方2.45万m3,弃方共8.22万m3。项目总占地41.79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34.78hm2,临时占地7.01hm2。本项目实施需拆迁房屋面积7299m2,搬迁34155 户,本阶段工可报告未涉及沟渠改建等其它专项设施改建内容。拆迁安置工作由当地政府统一安排,拆迁户建房安置以后靠、分散安置,生产安置方案暂按本村组内调剂耕地的方式解决。公路沿线以丘陵、丘岗为主,夹少量溪谷平原,最高黄海高程202m,最低高程135m,地面标高一般在135~160m之间。线路行经区位于斗笠山向斜盆地,北东向构造为区内主体构造。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项目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温湿气候,年最高气温400C,最低气温零下12.10C,多年平均气温16.90C,日照时数平均1646.2小时,相对湿度77%-83%,年降水量为1362mm,10年一遇最大1小时降水量为63mm。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堆积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水位埋深不大,且水量较小,对路基无明显的影响。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以红壤、水稻土、土地黄壤、黄棕壤为主,植被类型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地带性植被主要为松、杉、樟、槐等,林草植被覆盖率为39.6%。2007年7月,湖南省交通规划勘测设计院(以下简称“主设单位”)承担了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同年10月编制完成《xx市XXXX线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工可报告”)。2008年1月,湖南省发改委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组织专家对工可报告进行了评审,根据评审意见,主设单位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了修改,并编制了补充报告。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本项目需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受xx市交通局委托,我公司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沿线进行了查勘,并认真听取了主设单位对项目组成、规模、建设等级标准、工程土石方、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等情况的介绍,经过认真研究和设计,于2008年7月编制完成了《xx市XXXX线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由于主体工程设计为可行性研究阶段,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行性研究深度,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平年为2012年。155 1.2项目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防治标准执行等级及规划目标值在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上,本工程项目区属于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以轻、中度水力侵蚀为主,土壤容许流失量为500t/km2.a。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路线所经xx市区域既属湘中红壤丘陵重点治理区,又属于娄邵工矿重点监督区。项目建设区域原生土壤侵蚀模数在1590~2560t/km2.a之间。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执行二级防治标准,设计水平年的综合防治目标值为:扰动土地整治率95%,造成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7%,土壤流失控制比为0.7,拦渣率93%,植被恢复系数97%,林草覆盖率20%。1.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主体设计中对公路主线提出了A方案、B方和C方案的比选,本方案同意主体推荐的路线方案——全线A线方案。本工程在选线和布局上,充分考虑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要求,选线区不属于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区域;不属于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和重点试验区,没有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不属于生态脆弱区、沙丘区及国家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成果区;不影响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一级保护区和保留区内的水质,也不影响水功能二级区饮用水源区的水质。公路选线尽量避开了矿产开采区和风景保护区等范围。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不存在限制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问题,工程建设是可行的。155 1.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本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51.72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41.79hm2,直接影响区面积9.93hm2。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低山丘陵区1个一级分区;每个一级区下分主体工程区、弃渣场区、取土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5个二级区。1.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本项目扰动地表面积41.79hm2,损毁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31.927hm2,工程弃渣总量8.22万m3,临时堆土量(表土)8.72万m3,水土流失预测总量为8916t,其中新增流失量6962t。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主体工程区和弃渣场区,这2个区域是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和监测的重点区域,而且,项目建设期新增水土流失量中,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170t,占88.62%,因此施工期是产生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段。由于本工程施工土石方挖填量大,弃渣量和临时堆土量多,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流失的泥沙将导致项目区农田耕作层砂化,土地生产力降低,沟渠堵塞,河道淤积,生态环境恶化,不仅给工程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而且制约项目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6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与主要工程量1、主体工程区:做好预防保护及土石方平衡和合理调运利用,优化施工工艺,尽量减少弃渣量,做好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拦挡、排水和覆盖等防护,修建路基截排水沟设施、做好边坡防护和公路植被绿化,美化公路景观。主要工程量为:1)工程措施:浆砌石排水沟20650m、浆砌石截水沟12100m;2)临时防护措施:临时挡土坎10195m、临时排水沟15000m、沉沙池31个、彩钢板1550块、袋装土垒砌拦挡1980m、防尘网覆盖7300m2;3)植物措施:植草皮16.50hm2、植乔木17450155 株、植灌木87190株。2、弃渣场区:修建截排水设施、挡渣墙,弃渣完毕后修整边坡并护坡,对弃渣面进行平整,修好排水沟,覆土复耕或种植林草。主要工程量为:1)工程措施:浆砌石挡渣墙405m、浆砌石截水沟1410m、浆砌石排水沟940m、沉沙池8个、土地平整0.48hm2、复耕4.46hm2;2)临时防护措施:临时排水沟1650m、袋装土垒砌拦挡1138m、沉沙池8个;3)植物措施:铺草皮0.03hm2、撒播草籽11.14kg、植乔木1114株、植灌木1948株。3、取土场区:采取拦挡、排水、表土剥离等措施,对表土堆置区进行临时防护,对边坡进行修整并防护,迹地回填表土、平整,恢复耕作或林草。主要工程量为:1)工程措施:浆砌石排水沟1080m、排水土沟900m、土地平整0.63hm2、复耕0.19hm2;2)临时防护措施:临时排水土沟300m、袋装土垒砌拦挡507m、沉沙池4个、防尘网覆盖3615m2;3)植物措施:铺草皮0.02hm2、撒播草籽15.16kg、植乔木1516株、植灌木1516株。4、施工道路区:主要是做好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拦挡、截排水及路基边坡防护等,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覆土复耕或种植林草。主要工程量:工程措施:土地平整0.68hm2、复耕0.32hm2;2)临时防护措施:临时排水土沟1663m、沉沙池6个、铺撒碎石子100m3;3)植物措施:铺草皮0.25hm2、撒播草籽10.78kg、植乔木1078株、植灌木1078株。5、施工生产生活区:主要是采取表土剥离、临时排水、拦挡及覆盖等措施,对迹地进行场地清理和平整,恢复耕作。主要工程量为:1)工程措施:土地平整0.03hm2、复耕0.23hm2;2)临时防护措施:临时排水土沟275m、袋装土垒砌拦挡130m、沉沙池10个、铺撒碎石子13m3、防尘网覆盖920m2;3)植物措施:撒播草籽0.73kg。1.7水土保持监测155 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因子、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和重大事件的监测。采取地面定点监测、调查监测和巡视法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地面定点监测法包括简易坡面量测法、沉沙池法、简易径流小区法和观测桩法。监测时段应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监测期共计2.5年。施工准备期对主体工程的拆迁区、施工临时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每月监测1次,施工期各区域监测频次每年以8~10次为宜,汛期每月1次。调查监测按5、9、12月各一次。本工程水土保持地面定点监测点共设21个,监测点位分别为:1)简易坡面量测法监测点10处。分别布设在Z1弃渣场;T1取土场的表土堆置区、至Z1弃渣场施工道路边坡以及AK2+550高填方边坡、AK8+850一般填方边坡。2)沉砂池法监测点2个。分别布设在Z1弃渣场、T1取土场。3)简易径流小区法监测点2处。分别布设在AK2+700高切方边坡、AK8+950一般切方边坡,同时在各观测点附近设相同数量的对比观测小区。4)观测桩法监测点1处。布设在AK+000~AK4+000易滑段边坡观测可能出现的重力侵蚀。调查监测点布置主要布设在路基边坡、弃渣场、取土场、施工道路、施工生产生活区的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等典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防治段及AK2+720~AK4+720易塌陷路段。1.8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933.46万元。其中:工程措施311.59万元,植物措施282.90万元,临时工程93.28万元、独立费用159.57万元,其中监理费45.00万元,水土保持监测费43.51万元,基本预备费23.44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62.69万元。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可达到:扰动土地整治率99.8%、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9.7%、土壤流失控制比0.7、拦渣率96%、植被恢复系数100%、林草覆盖率49.5%。155 1.9结论与建议本工程建设不违反《水利部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保[2007]184号)的有关规定,也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有关要求,无制约或影响公路建设的重大水土保持因素,从水土保持角度来讲,工程建设是可行的。建议主体工程设计单位下阶段设计时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优化土石方平衡,尽量减少工程弃渣量;进一步优化取土场、弃渣场位置,加强取弃土场地质勘察工作,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涉及的拦挡措施、边坡防护措施的工程安全稳定性复核;并优化施工进度安排计划,尽量利用枯水季节,避开雨季施工,以减轻水土流失量。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有关要求。应对工程实施招投标制,并聘请有相应资质的水土保持监理单位、监测单位分别对本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理、监测。水土保持措施应严格遵守“三同时”制度要求,水土保持资金应实行专户管理。1.10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详见表1-1。155 表1-1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项目名称xx市XXXX线公路改建工程流域管理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涉及省区湖南省涉及地市或个数娄底市1个市涉及县或个数xx市1个市项目规模路基宽12m双向二车道二公路总投资7548.68万元土建投资4262.61万元动工时间2008年9月完工时间2010年2月方案设计水平年2011年项目组成建设区域数量、长度/面积挖方量(万m3)填方量(万m3)公路主线及支线13.150km,占地34.78hm225.7619.98弃渣场4处,占地4.94hm28.22土料场2处,占地0.82hm22.45施工道路31.25km(利用现有道路30km、新修便道1.25km),占地1.00hm20.330.33施工生产生活区5处,占地0.26hm2国家或省级重点防治区类型湖南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地貌类型低山丘陵区土壤类型红壤、黄壤气候类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植被类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1590~2560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 51.72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 500项目建设区(hm2)41.79扰动地表面积(hm2)41.79直接影响区(hm2)9.9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hm2)31.92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8916新增水土流失量(t)6962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 主体工程区、弃渣场区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 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7土壤流失控制比 0.7拦渣率(%)93植被恢复系数(%) 97林草覆盖率(%)20155 表1-1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续表)防治措施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主体工程区浆砌石排水沟20650m;浆砌石截水沟12100m铺草皮16.50hm2;植乔木17450株;植灌木87190株。临时挡土坎10195m;临时排水土沟15000m沉沙池31个;彩钢板1550块;袋装土垒砌1980m;防尘网覆盖7300m2弃渣场区浆砌石挡渣墙405m;浆砌石截水沟1410m;浆砌石排水沟940m;沉沙池8个;土地平整0.48hm2;复耕4.46hm2铺草皮0.03hm2;撒草籽11.14kg;植乔木1114株;植灌木1948株。临时排水土沟1650m;袋装土垒砌1138m;沉沙池8个取土场区浆砌石排水沟1080m;排水土沟900m;土地平整0.63hm2;复耕0.19hm2铺草皮0.02hm2;撒草籽15.16kg;植乔木1516株;植灌木1516株。临时排水土沟300m;沉沙池4个;袋装土垒砌507m;防尘网覆盖3615m2施工道路区土地平整0.68hm2;复耕0.32hm2铺草皮0.25hm2;撒播草籽10.78kg;植乔木1078株;植灌木1078株。临时截排水土沟1663m;沉沙池6个;铺撒碎石子100m3施工生产生活区土地平整0.03hm2;复耕0.23hm2撒播草籽0.73kg临时排水土沟275m;沉沙池10个;袋装土垒砌130m;防尘网覆盖920m2;铺撒碎石子13m3投资311.59万元282.90万元93.28万元水土保持总投资 933.46万元独立费159.57万元水土保持监理费 45.00万元监测费43.51万元补偿费 62.69万元方案编制单位长沙宏禹水文水资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单位娄底市通达公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及电话朱玉清/13786850362法定代表人及电话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418号地址娄底市乐坪中街邮编410007邮编联系人及电话朱玉清/13786850362联系人及电话肖小波/13907389710传真传真电子信箱ldswzhuyuging@sina.com电子信箱155 2.方案编制总则2.1编制目的和意义通过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可以掌握xx市XXXX改建工程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确定工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的数量、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明确水土流失敏感区域和水土保持工程重点保护范围。按照因地制宜、全面防治的原则,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和技术措施,强化防治水土流失的组织管理措施、技术保障体系,提出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计划,确保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治。结合工程建设特点,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方案以及下阶段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与对策,确保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满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指导水土保持措施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在“三同时”原则指导下,保障方案得以按设计有效实施。通过本方案报告书的编制,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本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治理、管理依据和建议,对指导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施工和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落实项目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建设资金,控制因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及其影响范围和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工程影响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确保工程安全运行,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2.2编制依据2.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7年通过)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7年通过)15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修订通过)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1993年120号令)7、《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8、《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4年11月10日)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253号令)1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2.2部委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1995年水利部第5号令发布,2005年第24号令修订)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计委、国家环保局水保[1994]513号)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2000年第12号令)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规定》(2002年第16号令发布,2005年第24号令修订)5、《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水利部2005年第24号令)2.2.3规范性文件1、《全国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财政部、国家计委财综[2002]25号)2、《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保[2004]332号)3、《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纲要》(2006~2015)(水保[2006]186号)4、《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办价格[2005]2329号)5、《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保监[2001]15号)6、《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保[2003]89号)7155 、《关于印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水建管[2003]79号)8、《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2006年第2号令)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建设部办公厅,发改办价格[2005]632号文10、《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保监[2005]22号)11、《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总[2003]67号12、《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湘政函[1999]115号)13、《湖南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湘财综[2006]55号)14、《湖南省物价局、湖南省财政厅关于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湘价费[2006]145号)15、《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1]12号)2.2.4规范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3、《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6-1996)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6、《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85)8、《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9、《水土保持图例图式》(SL73.6~2000)155 10、《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11、《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12、《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2.2.5技术文件及资料1、《湖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1~2050年)》2、《湖南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规划》(2001~2010)3、《xx市水土保持规划》4、《xx市XXXX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补充报告5、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函2.3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根据湘政发《湖南省人民政府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通告》,本公路所经区域均属于湘中红壤丘陵重点治理区,同时又均属于娄邵工矿重点监督区。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的有关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属于依法划定的省级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其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应执行二级标准。因此,本工程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二级标准。2.4指导思想本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减轻项目区原生水土流失,防治新增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行及项目区经济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控制,同时,鼓励废弃土石方综合利用、注重工程区的景观与周边景观建设的协调,保证“三同时”制度得已落实。155 2.5编制原则本方案的编制应符合国家有关水土保持的总体要求,按照水土流失二级防治标准确定防治目标和施工进度,方案编制中具体需坚持以下几项原则:1、责任明确原则。按“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明确建设单位对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防治时间。2、预防为主的原则。针对主体工程和新增水土流失特点,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基本要求,选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生产工艺,优化主体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组织。施工中各项水保措施及时到位,并加强施工中的临时保护措施,对弃渣做到先拦后弃。3、生态与主体并重的原则。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以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既是工程总体设计的组成部分,服务于主体工程,但同时需对项目区环境和周边的生态系统负责。4、综合防治的原则。本方案应遵循全面治理和重点治理相结合、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并使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相适宜,使水土保持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达到控制和治理新增水土流失的目的。5、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本项目各防治分区的具体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合理布局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注重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合理搭配,做到“标本兼治”。同时还应结合本工程的建设特点及同类工程的水土保持经验,选用当地适生的植物措施品种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类型及设防标准,提高措施布设的适宜性。6155 、永久临时结合的原则。对工程的临时防护措施布置时,应结合主体工程已考虑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设计情况,尽可能做到临时措施通过加工改造后能作为永久措施得到利用,既可节约资金又可减少二次扰动。7、景观协调的原则。本项目主体工程及弃渣场的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做到“适地适树”、“以人为本”,弃渣场选择应尽量避开车辆正常行驶的可视范围。植物措施的配置应草、花、灌、乔合理搭配。8、经济合理原则。在满足工程措施安全、稳定,植物措施“适地适树”的前提下,本方案水土保持措施应尽量经济合理,可操作性强。9、综合利用的原则。对本工程建设过程的开挖的土石方,做到尽可能多的调运得以利用,以减少弃土弃渣占地产生水土流失。同时注重地表腐殖土的利用,开挖的表土可用作林草种植土,促进林草生长。10、“三同时”的原则。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合理安排水土保持设施实施进度,在保障主体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适当超前布设水土保持设施。2.6设计深度、方案设计水平年及方案服务期2.6.1设计深度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所规定的内容和深度原则,确定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相一致,即“可行性研究”阶段,并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可研设计方案。2.6.2设计水平年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施工总进度安排,本工程土建施工预计可于2008年9月开工,2010年2月竣工,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平年为主体工程完工后、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完毕并初步发挥效益的时间,建设类项目为主体工程完工后的当年或后一年,因此,本项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平年定为2011年。155 2.6.3方案服务期按照水保监[2008]8号文有关规定,本工程为建设类项目,方案服务期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计算,至方案设计水平年2011年结束。155 3.项目概况3.1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xx市XXXX线公路改建工程2、项目建设单位:娄底市通达公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3、法人:娄底市通达公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4、建设性质:改建5、工程等级:二等6、项目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xx市境内,主线起于xx市斗笠山镇东界村,终止于途径杨市面上镇的S210;支线为国产水泥连接主线的一条支路,起于xx市斗笠山镇压丰瑞村豹子崖,终于主线。工程地理位置见附图一。7、建设工期:本项目计划于2008年9月开工,2010年2月竣工,总工期18个月。8、项目总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估算为7548.68万元,其中土建建投资为4262.61万元,建设资金35%由xx市政府自筹,65%拟利用国内银行贷款。9、主要技术指标:本项目采用二级公路标准:AKO+000-AK4+990;ALK0+000-AK1+547新建段设计速度为60km/h,路基宽度采用12m;AK4+990-AK11+603改建段设计速度为60km/h,路基宽度采用12m。3.2项目组成及总体布置3.2.1项目组成本项目由主体工程区(含公路主线、支线)、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组成。155 表3.2-1项目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表一、项目的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xx市XXXX线公路工程2建设地点湖南省xx市所在流域长沙流域3工程等级二级公路等级二级4工程性质改建、部分新建5建设单位娄底市通达公路建设有限公司6投资单位建设资金35%由xx市政府自筹,65%拟利用国内银行贷款建设规模里程长度(km)13.15设计速度(km/h)60路基总宽度(km)12行车道宽度(m)2×3.5路面结构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中桥设计洪频率1/100小桥涵设计洪水频率1/508总投资7548.68万元9土建投资4262.61万元10建设期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二、项目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项目组成占地面积(hm2)主要技术指标合计永久占地临时占地主要工程名称主要指标主体工程区主线30.5030.50小桥72m3痤支线4.284.28涵洞63道施工生产生活区0.260.26管养工区1处施工道路1.001.00施工道路1.25km弃渣场4.944.94施工生产生活区5处取土场0.820.82取土场2处合计41.7934.787.01弃渣场4处三、项目土石方挖填工程量(万/m3)项目组成挖方填方借方弃方说明主体工程25.7619.982.458.22施工道路0.330.33合计26.0920.322.458.22155 3.2.2工程总体布置1、公路推荐方案路线走向本项目路线起点位于东界村汇源焦化附近的XXXX老路上,走新线从斗笠山镇东侧绕过(经坑田村、洞里铺、甘塘子),至黄港处回到XXXX老路上,再利用老路改建至终点,即枫坪镇XXXX与S210的交叉口。推荐方案主线全长11.603km,从汇源焦化厂到黄港(K0+000~K4+990)采用新建方案绕开斗笠山镇规划区,从黄港至本项目终点(K4+990~K11+603)基本沿现有XXXX老路改建,该段老路利用率为89.4%。支线起于甘塘附近主线上(AK3+550),经新沙坪、老沙坪、井托里,至国产水泥厂。推荐方案支线长1.547km,全部采用新建。推荐方案(主线+支线)全长13.15km,其中新建段6.537km,改建段6.613km。路线主要控制点:东界村汇源焦化厂、国产水泥厂、斗笠山镇、枫坪镇、杨市镇。2、老路利用段现状本工程黄港至终点(K4+990~K11+603)为利用XXXX老路改建段。该路段现有路基宽7~9m,路面宽7m,沥青表处路面,三级公路标准,主要存在的不足是:技术等级较低,部分地段平纵面线形较差,平曲线半径小,路基路面宽度不够,通行能力差,排水防护和其他附属设施不健全,桥梁桥面老化,涵洞淤塞,交通安全设施不齐全,公路服务水平较低等等。该路段现有老路现状如图3-1所示。图3-1XXXX老路现状图(K4+990~K11+603)155 3、工程设计路基宽度及横断面要素本工程公路标准横断石按双向二车道二级公路实施。公路路基宽度及横断面要素见表3.2-2,标准路基横断面图见附图三。表3.2-2 路基宽度及横断面要素表起止桩号长度(m)路基形式老路基宽度(m)新路基宽度(m)行车道宽度(m)路肩宽度(m)设计速度(km/h)备注主线K0+000~K4+9904.990整体式122×3.52×0.7560新建K4+990~K11+6036.613整体式7~9122×3.52×0.7560改建支线ALK0+000~AK1+5471.547整体式122×3.52×0.7560新建4、桥涵工程推荐方案共新建小桥72m/3座。根据湖南省公路普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资料以及xx市于2004编制的《公路桥梁检查》知,老桥均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胶,均为石拱桥,荷载低,且老桥桥位都处于平面指标较低路段,本报告错开了老桥位置。因此,3座桥梁全部采用新建,老桥不利用。设计洪水频率为:小桥1/50,桥面宽与路基同宽为12m。桥梁分布情况见表3.2-3。表3.2-3桥梁工程数量一览表序号桥名中心桩号孔数及跨径(孔-m)上部结构基础桥长(m)1黄港桥AK4+8401-16预应力砼空心板扩大基础242甘溪桥AK6+6001-16预应力砼空心板扩大基础243塘溪桥AK7+9701-16预应力砼空心板扩大基础24合计3座72本公路推荐方案设涵洞63道。老路路利用段沿线的涵洞孔径太小,不能满足排水要求,而且由于养护不到位,有较多井字洞口的沉淀池堆满了淤泥,基本无法利用,本次涵洞全部为新建,其中圆管涵51道、砼盖板涵12道,设计洪水频率为50年一遇。涵洞分布情况见表3.2-4。155 表3.2-4涵洞工程数量一览表序号起讫桩号圆管涵(道)盖板涵(道)合计(道)技术经济指标1AK0+000~AK4+99020424二级公路,路基宽12m2AK4+990~AK11+60325631二级公路,路基宽12m3ALK0+000~ALK1+547628二级公路,路基宽12m合计635、平面交叉工程推荐方案全线共设平面交叉10处,无互通式和分离式立体交叉。见表3.2-5。表3.2-5平面交叉设置一览表序号中心桩号交叉方式被交道路名称及等级1新建段AK0+000Y型平面交叉XXXX三级2AK2+238十型平面交叉XXXX三级3AK3+550T型平面交叉二级4AK4+700十型平面交叉XXXX三级5改建段AK5+820T型平面交叉等外级6AK8+200Y型平面交叉XXXX三级7AK9+750T型平面交叉等外级8AK10+300Y型平面交叉XXXX三级9AK11+603T型平面交叉S210二级10支线ALK0+000T型平面交叉二级3.3主体工程施工组织3.3.1施工生产生活场地本工程各路段施工过程中预制场、路面沥青砼拌和场等施工场地布置均需临时占用土地。共设置施工生产生活区5处,占地0.26hm2。施工人员生活营地可就近租用当地的民房,或在施工生产生活区内搭建临时住房。155 3.3.2交通条件本项目区域内外的运输条件较为方便,省道及县乡道路发达,各地段的施工机械及工程材料通过已有道路可顺利到达施工场地,其通行能力基本可以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本工程可利用现有道路约30km,不需进行加宽和改造,根据本项目目前区域内的道路情况,仅靠现有道路不能完全满足施工需要,因此必须在适当的路段修筑一些新的横向进场施工道路,为项目取土、弃渣等施工活动创造条件。估列新修施工道路总长为1.25km,占地面积为1.0hm2,其中至弃渣场施工道路长0.85km,路基宽8m,占地0.68hm2;至取土场施工道路长0.40km,路基宽8m,占地0.32hm2。3.2.3沿线筑路材料及施工用水、用电条件(1)石料:路线走廊带出露基岩石较多,以灰岩为主,运输方便,储量较丰富,运距短,可作为块、片石料。(2)砂、砂砾:涟水、孙水流域砂砾石料场少,有一定储量,但质量一般,砼路面及构筑物用砂可从冷水江、新化调运。(3)土料场:路线走廊带,土料场较多,运输方便,运距短,储量较丰富。(4)水泥:xx市内有众多水泥厂、其生产的水泥质量可靠,可就近购买。(5)其它外购材料:沿线所需钢材及其它材料可从娄底市内采购。(6)用水、用电条件:本项目区域内水系发达,分布有涟水、孙水及其支流以及众多水库,工程用水较为便利。沿线电资源丰富,工程用电可与地方电力部门协商解决。3.2.4施工方法和工艺公路工程施工主要包括公路路基的开挖和填筑、桥涵、交叉工程、排水设施修建、路基防护及老路改建等工程土石方、建筑物砼施工及砌石工程施工,其主要项目与水土流失有关的施工工艺如下:1)路基工程施工155 (1)填方路基①土方路基填筑以机械施工为主,本着永临结合的原则在路基两侧红线范围内沿线开挖临时排水设施,以保持施工期间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对软土路基段,视软土厚度分别采取疏导排水、清淤回填、抛石挤淤等措施进行地基处理,然后再分层回填,洞道直径较小的干溶洞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填片石或注浆;若为高填路堤段,当基底为水田时,清除表层淤泥腐质土,当基底为密实斜坡时,地面横坡为1:10~1:2.5时填前挖松后夯实;地面横坡陡于1:5但缓于1:2.5时开挖不小于1.0m的土质台阶而后填筑。路基填料取自路堑挖方及取土场,机械开挖并由自卸汽车运输,取土场在取土后采取绿化措施。土方路基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振动压路机碾压成型。路基填到设计标高后,人工刷坡,按设计坡度将边坡和平台刷整齐。路堤边坡高度小于8m时,边坡取1:1.5;边坡高度超过8m但不大于20m时,上部8m取1:1.5,下部边坡取1:1.75;边坡高度大于20m时,边坡上部8m取1:1.5,以下每12m变坡,坡率依次取1:1.75、1:2。每两级边坡间设2m宽平台。②石方路基填筑石料在路堑段用挖掘机或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至填筑地点,采用渐进式摊铺法施工,填石路基的压实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压实,采用大型冲击夯进行复压。(2)挖方路基一般要求挖填土石方平衡,所有弃土、石渣均运到指定的弃渣场。开挖前坡顶做好截水沟及吊沟,将雨水及时引出路基之外;深挖路基施工经过雨季时,对已开挖的边坡用彩条布进行覆盖,以防止边坡冲刷。土方路堑开挖采用机械自上而下分层纵向开挖,本着分级开挖分级加固的原则进行施工。人工配合机械边开挖边刷坡,开挖出来的土方用自卸汽车运至路基填筑点或弃土场。路堑分段成型后,整平坡面,及时施工坡面防护工程。155 石方开挖可分成半填半挖、傍山段深路堑和人拉槽全断面深路堑开挖三种断面形式,对这三种典型施工段分别预以爆破方案设计施工。挖方路基边坡按以下原则设计:①挖方边坡设一级或多级平台,各级边坡的分级高度为10m;②每级平台的宽度一般为2.0m,以2%的坡度向路基侧倾斜;③边坡形式及边坡坡率当路堑边坡高度小于12.0m时,边坡形式采用一坡到顶;当路堑边坡高度大于12.0m时,边坡形式采用阶梯形,每10.0m为一级,每级间设宽2.0m的边坡平台。边坡高度较低时,在工程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尽可能放缓边坡,以方便绿化,美化路容。对于土质、第四系残坡积层及全风化岩石挖方边坡,边坡破率拟采用1:0.75~1:1.0,有条件时可放缓至1:1.5~1:2;对于强风化岩质边坡,一般拟采用1:0.5~1:0.75;弱风化~微风化岩石,其坡率拟采用1:0.3~1:0.5。挖方平台宽2.0m,平台上设置绿化槽和截水沟。(3)路基排水工程路基地表排水设施由边沟、排水沟、引水沟、截水沟、急流槽、边坡平台排水沟等构成,地下排水设施主要包括暗沟、渗沟等,路面排水设施主要由路肩沟、中沟、集水井、急流槽、横向排水管等构成。在超高段将水排入集水井,并由横向排水管、急流槽将水排入排水沟。为排除路面结构层渗透水,在基层、底基层边缘填筑碎石排水层,将渗透水从边坡或边沟排走。沿线路基填筑高度一般应满足路基最小填筑高度要求,使路基顶面处于中湿以上水平,局部路段通过设置沙砾垫层或排水盲沟以保证路面使用要求。施工方法为砂浆砌砼预制块、砌片石及现浇砼。砂浆用砂浆搅拌机现场拌和,砼采用集中拌和,砼运输车运输。预制块采用集中预制,用汽车运至各施工点。(4)路基防护工程①填方路段155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3m时采用三维植被网植草防护,填土高度大于等于3m时采用拱形骨架结合植草防护;桥台两侧一定范围采用预制六棱块植草防护,当桥头路堤可能浸水时,采用浆砌片石全防护;鱼塘路段,采用桨砌片石满铺防护;部分路段,自然坡面较陡,填方路基坡脚伸出较远或距离建筑物、河道较近时,为收缩坡脚,根据需要设置路肩或路堤挡土墙。②挖方路段土质及全风化岩石边坡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边坡坡率不陡于1:1;强~全风化岩石及土质路堑边坡采用拱形骨架植草防护,边坡坡率不陡于1:0.75,拱圈内采用客土喷播植草防护,为丰富骨架类防护的多样性,使路容有所变化,而不致太单调,菱形骨架结合拱型骨架使用,一般下层用拱形骨架,上层用菱形骨架;强~弱风化岩石边坡,开挖后坡面较为完整时,采用喷混植草防护,边坡坡率不陡于1:0.5。一般三维网喷播植草与喷混植草联合使用,下级边坡采用喷混植草,上级边坡采用三维网植草,整个坡面均采用绿色防护,景观效果更加突出。此外,断层破碎带路段路堑边坡,以及边坡开挖后岩体风化程度高,且边坡高度高,采用缓边坡难以放坡时采用路堑挡土墙防护。防护工程的工期与排水工程的工期安排相结合,对半填半挖有挡土墙及防护路段,优先路基开工,对填方路段的挡土墙,先砌筑一定高度,再把路基填筑到一定的高度。对于路堑段,土石方开挖优先挖出边线,适时地安排挡土墙及边坡防护在路面开工前完成。(5)老路路基改造本工程AK4+990~AK11+603路段基本沿现有的XXXX老路改建。改建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单侧加宽形式,利用原有防护工程,对两侧存在拓宽改造余地的路段,采用两侧加宽的方法,纵坡设计尽量利用原有路基,只有在纵坡较陡的路段进行降坡设计,本项目路基标准横断面及老路改建加宽方式参见图3-2。155 图3-2  路基标准横断面及老路改建加宽方式(6)不良地质路段特殊路基处理本项目路线沿线主要不良地质为软土地质和采矿采空区。软土主要分布在沟谷低洼地带,长750m,厚度1~1.9m之间,主要为淤泥质粘土,采用清淤换土的方式处理。采空区分布在AK0+160~AK0+600、AK2+720~AK4+720、AK10+380~AK10+650、ALK0+000~ALK0+190路段,长2900m,采用水泥粉煤灰桩的方式进行处理。2)路面施工路面工程所需填料,均采用厂拌集中运输方式;为确保路面质量,水泥稳定土基层采用250t/h额定土厂拌设备集中拌和。路面铺设按设计的路面结构方案(见附图四)先底层后面层进行施工。根据老路路面状况,本工程利用老路改建路段的路面采用水泥砼路面,施工时对老路路面先打毛,然后铺天然级配砂砾,再铺水泥稳定碎石层,最后铺水泥混凝土。3)桥、涵施工155 本项目桥梁3座,均为小桥(桥长各24m),跨沟渠小溪,均为新建,结构简单,桥梁上部构造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结构,下部结构采用重力式桥台。桥梁基础均采用扩大基础,其施工工艺如下:扩大基础通常是采用明挖的方式进行,施工顺序为:基础的定位放样→基坑开挖→基坑排水→基底处理→砌筑(浇筑)基础结构物等。 主要介绍基坑开挖内容。①陆地基坑开挖 基坑大小应满足基础施工要求,对有渗水土质的基坑坑底开挖尺寸,需按基坑排水设计(包括排水沟、集水井、排水管网等)和基础模板设计而定,一般基底尺寸应比设计平面尺寸各边增宽0.5~1.0m。基坑可采用垂直开挖、放坡开挖、支撑加固或其他加固的 开挖方法,具体应根据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期限与经验,以及有无地表水或地下水等现场因素来确定。a、坑壁不加支撑的基坑对于在干涸无水河滩、河沟中,或有水经改河或筑堤能排除地表水的河沟中;在地下水位低于基底,或渗透量少,不影响坑壁稳定;以及基础埋至不深,施工期较短,挖基坑时不影响临近建筑安全的施工场所,可考虑选用坑壁不加支撑的基坑。 b、坑壁有支撑的基坑当基坑壁坡不易稳定并有地下水渗入,或放坡开挖场地受到限制,或基坑较深、放坡开挖工程数量较大,不符技术经济要求时,可视具体情况,采用以下的加固坑壁措施,如挡板支撑、钢木结合支撑、混凝土护壁及锚杆支护等。常用的坑壁支撑形式有:直衬板式坑壁支撑、横衬板式坑壁支撑、框架式支撑、及其他形式的支撑(如锚桩式、锚杆式、锚碇板式、斜撑式等)。②水中基础的基坑开挖155 桥梁水中基础的施工方法是围堰法,围堰的作用主要是防水和围水,有时还起着支撑施工平台和基坑坑壁的作用。本项目施工围堰类型采用钢板桩围堰方式。围堰必须满足以下的要求:a、围堰顶高宜高出施工期间最高水位70cm,最低不应小于50cm,用于防御地下水的围堰宜高出水位或地面20~40cm。b、围堰应保证有足够的稳定性,使基坑开挖后,围堰不至发生滑动或倾覆。c、围堰要求防水严密,应尽量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渗漏,以减轻排水工作。d、围堰施工一般应安排在枯水期间进行。桥墩基础开挖料除用作基础回填外,弃渣用自卸汽车运到指定弃渣场处理。涵洞的结构型式结合排洪、灌溉的需要,选用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低的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共51道),当地质条件较好时采用钢筋砼盖板涵(共12道)。4)取弃土方案项目区属低山丘陵区,山体植被茂密,沟谷主要为稻田等丰产良田,因此,取土较为困难,工程设计单位本阶段根据对沿线可取土源的调查并结合路基填挖方情况确定如下取土方案:(1)采用移挖作填的方案。即利用挖方土料,通过纵向调配的方式填筑路基;(2)在开挖土方极少时,通过加大挖方断面或放缓挖方边坡的方式解决土源,取得一举两得之效;(3)取土前坡顶设截流排水沟,施工完毕场地土地平整绿化。弃土应尽量减少毁坏植被、诱发新的地质灾害,一般选择在无水流或水流极小且沟底坡度较缓的支沟内。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弃土场设置拦渣挡土墙和排水沟,弃土完成后,表层覆盖50cm种植土,进行复垦,荒山坡地段进行绿化。通过对施工工艺的介绍可以看出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间的路基填筑、路堑开挖和取土、弃渣过程。3.3.5取土场规划本阶段“工可”设计还未规划取土场位置,经土石方平衡分析,工程建设需取土155 2.45万m3(可用量),本方案编制人员根据现场调查并结合项目区1:10000地形图,初选2处取土场以供工程下阶段设计时参考,也为本方案取土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取土场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1)取土场位置应贯彻集中取土的原则;(2)取土场宜选择植被稀疏的独立丘陵山包等荒地;(3)严禁在基本农田、林地、塌方或泥石流易发区设置取土场;(4)应远离民房、电线杆等工农生产设施,不得危害其安全;(5)尽量避开公路行车视线范围;(6)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恢复植被,取土结束后应进行覆土造地,土地利用方向主要是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本项目初选取土场分布情况见表3.3-1。3.3.6弃渣场规划本项目建设共产生弃方8.22m3(自然方),用于主体工程回填的种植表土4.39万m3,渣场实际需堆放量13.75万m3(堆实方,与自然方系数为1.09)。因项目本阶段为工可设计,公路设计单位还未规划弃渣场,为了向建设单位保护水土资源、防治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本方案编制单位对沿线周边地形进行了调查,结合项目区1/10000地形图在公路沿线初选了4处弃渣场集中处理弃渣,初选渣场分布见表3.3-2,成果已经设计单位确认,弃渣场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1)弃渣场选择储量大的地形低洼地,分级填筑弃土,尽量选择不易受水流冲刷的荒沟、荒地或低产田地;(2)尽量少占用林地、基本农田;不得设置在软土地基上;(3)严禁在河道、泥石流沟、冲沟上游设置渣场;禁止在对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有重大影响区域布设;场地一般应满足5%洪水频率防洪要求;155 (4)渣场不得影响河流、沟谷、排灌沟渠和行洪灌溉功能,并必须保证下游农田、建筑物的安全;(5)尽量避开公路行车视线范围以外;(6)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恢复植被,弃渣结束后应进行覆土造地,土地利用方向主要是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155 表3.3-1取土场基本情况一览表编号取土地点上路距离(m)地形供应里程桩号储量万开采量(万m3)平均开采高(m)取土方式占地面积(hm2)恢复方式道路运距左右有用表土剥离有用表土剥离林地旱地小计T1AK4+000200 山包AK2+500~AK4+990150.950.163.00.50坡面0.130.190.32复耕、种植林草0.20T2ALK0+800 180山包ALK0+000~ALK1+547201.500.253.00.50坡面0.500.50种植林草0.20合计 2.450.41 ` 0.630.190.820.40表3.3-2弃渣场基本情况一览表编号弃渣地点上路距离(m)渣场地形弃渣来源容量万渣场堆量(万m3)平均堆渣高度占地面积(hm2)恢复方式道路运距左右弃渣量主体回填表土量堆实方土/石比水田旱地林地荒草地小计Z1AK2+000100 山坳AK0+000~AK2+5008.53.771.085.280.564.0 0.900.400.021.32复耕、种植林草0.26Z2AK3+000 200山坳AK2+500~AK4+9904.61.751.083.08土渣场2.01.230.31 0.001.54复耕0.35Z3AK8+450 100山坳K4+990~K11+6036.31.921.573.800.863.50.650.38 0.061.09复耕、种植林草0.10Z4ALK0+500 120洼地ALK0+000~ALK1+5471.50.790.671.59土渣场1.60.300.69  0.99复耕0.14合计 8.224.3913.75  2.182.280.400.084.940.85155 3.4工程征占地项目占地分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两部分,共计41.79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共计34.78hm2,包括公路工程各级建构筑场占地范围及土地使用管辖范围,公路用地界限原则上为一般填方路基排水沟外2m,挖方坡顶截水沟外2m,桥梁地段为构筑物正投影边缘外侧2m。项目临时占地共计7.01hm2,主要指施工场地租地范围(包括施工生产生活用地、施工临时道路等)、取弃土场占地范围。本工程永久占地见表3.4-1,临时占地情况见表3.4-2。表3.4-1本工程永久占地一览表单位:hm2起止桩号新征永久占地利用老路合计小计水田旱地水塘林地荒地住宅用地1.A线主线段21.364.145.940.437.023.190.649.1430.50AK0+000~AK4+990(新建段)14.202.713.220.295.232.490.27 14.20AK4+990~AK11+603(改建段)7.161.432.720.141.790.700.379.1416.302.A线支线段4.280.770.810.091.970.550.09 4.28ALK0+000~ALK1+5474.280.770.810.091.970.550.09 4.28合计25.644.916.750.528.993.740.739.1434.78表3.4-2 本工程临时占地一览表 单位:hm2工程项目水田旱地荒地林地合计取土场 0.19 0.630.82弃渣场2.182.280.080.404.94施工道路 0.320.130.551.00施工生产生活区 0.230.03 0.26合计2.183.020.241.577.01155 3.5土石方平衡公路工程土石方平衡原则上应以桥梁等节点为控制因子,但由于本工程沿线只涉及3座小桥,且各小桥原有老桥施工期间均可利用作为施工运输通道,因此新建的各桥梁对本工程土石方平衡来说无控制约束性。本土石方开挖及填筑量不大,根据施工、运输条件,填筑方尽量利用开挖的土石方。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要求,经施工土石方流向平衡分析,公路建设共需开挖土石方26.09万m3,(其中土方7.13万m3、表土9.17万m3、石方9.80万m3),填方20.32万m3,需借土方2.45万m3,弃方共8.22万m3。项目各路段土石方平衡分析详见图3-3、表3.5-1。表3-3 土石方流向框图155 表3.5-1 土石方平衡分析表项目起讫桩号长度挖方(m3)填方(m3)本桩利用方(m3)借方(m3)弃方(m3)总量土方表土石方总量土方表土石方总量土方表土石方总量来源总量土方表土石方去向公路主线与支线1.公路主线新建段49901650134024052540722331193464971121557480781098754024021557480789471 551383098324155 AK0+000~AK2+50025001013162695224310500546365126952108002589963651269521080025899  376651351024155Z1AK2+500~AK4+99024906369713288282302217955695227591075722179462241328810757221799471T117473174730Z22.公路主线改建段66136353023364245901557644324233641569552654432423364156955265192068895103110K4+990~K11+6036613635302336424590155764432423364156955265443242336415695526519206889510311Z33.公路支线新建段1547290664352145601015436173193366683101542118943526683101541498478777877  ALK0+000~ALK1+54715472906643521456010154361731933666831015421189435266831015414984T2787778770Z4合计131502576096795691690979631998439241143935634971753886795643935634972445582221477553446602.施工临时道路 33253325  33253325 33253325         合计 260934712819169097963203168957364393563497178713712814393563497244552个8222147755344664个155 3.6工程投资本项目投资总额估算为7548.68万元,其中土建建投资为4262.61万元,建设资金35%由xx市政府自筹,65%拟利用国内银行贷款。3.7进度安排主体工程总工期为18个月,2008年9月开工,2010年2月竣工。该项目区域每年4~7月为雨季,施工强度要适当减缓,暴雨期间应停止施工,并做如开挖面的临时防护措施,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防止水土流失。工程施工组织进度安排表见图3.7-1。图3.7-1工程施工组织进度安排表序号工程序号2008年2009年2010年Q3Q4Q1Q2Q3Q4Q1Q21准备工作及材料运转2路基工程3路面工程4桥梁/涵洞5平面交叉6其它工程3.8拆迁安置本项目实施需拆迁房屋面积7299m2,搬迁34户,本阶段工可报告未涉及沟渠改建等其它专项设施改建内容。155 由于公路呈线状分布,对沿线各乡镇的耕地和房屋拆迁影响比较分散。拆迁安置工作由当地政府统一安排。本方案根据《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有关规定,对拆迁户生活安置用地面积予以估列,并将其纳入本项目防治责任范围的直接影响区范围。拆迁户建房安置以后靠、分散安置为原则,尽量不占用耕地,拆迁户建房安置用地面积按占用其它地(非耕地)考虑,以180m2/户估列新征宅基地面积共计88.89hm2。因项目属线性工程,其生产安置方案暂按本村组内调剂耕地的方式解决,不另计影响区面积。由于拆迁安置工作由当地政府统一安排,建设单位在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时,应在协议中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和防治费用。155 4.项目区概况4.1自然环境概况1.地形地貌xx市隶属娄底市,位于北纬27027’~2802’、东经113033’~11202’之间,路线走廊带带位于湘中丘陵区斗笠山向斜盆地,最高黄海高程202m,最低高程135m,地面标高一般在135~160m之间。沿线以丘陵、丘岗为主,夹少量溪谷平原。区内发育有孙水及其支流,河谷多为“U”型谷。2.地质地震1)地质(1)工程地段线路行经区位于斗笠山向斜盆地,北东向构造为区内主体构造。AK0~AK4、BK0~BK4、BK5~BK7段展布于斗笠山向斜构造东翼南,岩层走向与路线交角较小,对路线工程边坡稳定影响较大。沿线AK0+200、AK2+500、BK0+200、BK2+500、CK2+930等地段分布北东向断层,上述断层在路线附近被第四纪地层覆盖,对路线工程影响较小。(2)不良地质路段A)AK0~AK4、BK0~BK4、BK5~BK7段左侧岩层走向与路线走向夹角较小,路堑开挖易坍塌、滑坡。B)根据xx市矿产资源分布图,斗笠山煤矿黄港井、友谊煤矿、瑞丰煤矿、槐元二煤矿、杨市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等资料和实地调查AK0+160~AK0+600、155 AK2+720~AK4+720、AK10+380~AK10+650、ALK0+000~ALK0+190、BK0+160~BK0+600、BK4+300~BK4+750、BK5+780~BK6+100、BK7+900~BK8+850、BLK0+000~BLK0+166;CK0+550~CK1+350、CK2+300~CK4+300、CK10+380~CK10+650、CLK0+000~CLK1+166等到地段分布采空区,采矿由地表已达地下-165m,其中BK5+780~BK6+100湖坪矿区已关闭,其它煤矿仍在开采。采空区影响路基工程的稳定。2)地震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2月2日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规划区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的规定,可不考虑抗震设防。3.气象水文(1)气象沿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温湿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温多变,盛夏酷热,雨水集中,无霜期长,严寒期短等特点。年最高气温400C,最低气温零下12.10C,多年平均气温16.90C,日照时数平均1646.2小时,相对湿度77%-83%,年降水量为1362mm,项目区10年一遇最大1小时降水量为63mm。,多年平均风速2.2m/s,主导风向NNW。(2)水文A)地下水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堆积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水位埋深不大,且水量较小,对路基无明显的影响。但在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以及岩溶裂隙水相对较发育的地段,对路基的清淤以及构筑物基坑的开挖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4.土壤植被(1)土壤155 娄底市境内常见母岩主要有石灰岩、板页岩、砂岩、花岗岩、河流冲击物,第四纪红土、紫色砂岩等7种,因受岩性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发育形成10个土类、21个亚类、79个土属、149个土种。沿线土壤类型主要以红壤、水稻土、土地黄壤、黄棕壤为主,另外还有山地草甸土、菜园土、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淋溶石灰土、紫色土、潮土等。(2)植被娄底境内林地主要由两大山脉组成,西北部为雪峰山及其余脉,东南部为衡山山脉。根据地域差异,森林分布及林业发展方向,全市林地划分为四个林业区:西北部中山商品用材林区,北部中低山坑木林经济林区,中部丘岗盆经济防护风景林区,南部东部中低山楠竹用材、水土保持林区。沿线行经地区,植被发育,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沿线主要粮食作好有水稻、小麦、油菜、薯类、豆类等;经济作物有茶叶、西瓜、百合、烤烟、黄花等。xx市林草植被覆盖率为39.6%。4.2社会经济概况1.项目区社会和经济概况xx市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69.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7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29.11亿元,增长25.2%;第三产业增加值25.34亿元,增长7.1%。年末,全市总户数342410户,总人口1093361人。其中农业人口944299人,非农业人口149062人。2.项目建设区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建设区土地利用现状见表4.2-1,由此可以看出,项目建设区沿线土地利用主要为旱地、林地和老路用地,其次水田、荒草地。155 表4.2-1项目建设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类型面积(hm2)占总面积比例(%)农用地水田7.099.98旱地9.7723.37林地10.5625.28水塘0.521.24小计27.9466.86未利用地荒草地3.989.52建设用地住宅用地0.731.75公路用地(老路)9.1421.87合计41.79100.003.项目区及周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娄底市十一五纲要》要求必须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建设并重,基础设施抓瓶颈,结构调整抓优化;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调整所有制结构,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调整就业结构,努力扩大就业,促进从业人员的产业间转移;推进科教兴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纲要》提出按照基础设施先行的要求,充分利用有利时机,统筹规划,加强对外通道建设,完善区内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突破交通瓶颈制约,降低运输成本。继续加强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特别是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启动和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发展条件,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综合发展能力。155 《纲要》提出要依靠体制创新、技术进步和政策优惠,通过内引外联和实现规模化经营,积极发展以特色资源为基础、特色产品为核心、特色品牌为支撑、特色产业为依托的特色经济体系,在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领域形成经济规模,培育竞争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以旅游为龙头,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使三产成为拉动娄底市经济发展的强势产业。《纲要》提出要牢固树立资源有偿、有序、有限使用的新观念,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地、矿产等资源。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监察能力,防范环境污染事故。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的循环经济技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材、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逐步形成节约型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4.3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1.项目所在区域水土流失现状本项目所在区域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形式为面蚀和沟蚀;有轻度、中度、强度三个土壤侵蚀等级,其中以中轻度为主,轻度占流失总面积的34.41%,中度占64.13%。水土流失的特征是:土壤侵蚀形态以红壤、紫色土强度面蚀、沟蚀为主,崩岗侵蚀和城镇开发区、工矿区废弃土石渣的流失也很严重。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项目区属于南方红壤丘陵区,容许流失量为500t/km2·a。沿线所经地区水土流失情况见表4.3-1。表4.3-1  xx市XXXX线公路沿线所经地区水土流失情况地区流失总面积()各级强度土壤侵蚀面积轻度中度强度面积(km2)占总面积的百分比(%)面积(km2)占总面积的百分比(%)面积(km2)占总面积的百分比(%)xx市460.81158.5834.41295.5264.136.711.46注:表内数据来源于2004年9月《湖南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的成果。155 根据当地水保站对各地类侵蚀模数估判资料按施工单元各地类侵蚀模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确定本工程项目建设区的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1590~2560t/km2·a。项目建设区不同地类水土流失背景值见表4.3-2。表4.3-2项目建设区不同地类水土流失北景值一览表地类侵蚀强度侵蚀形式侵蚀模数范围(t/km2·a)水田微度/200~500旱地中度面蚀、沟蚀2500~3800林地轻中度面蚀、沟蚀800~2800荒地中度面蚀、沟蚀3500~4500宅基地轻度面蚀1000~15002.项目所在区域水土保持分区及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根据湘政发《xx省人民政府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通告》资料分析,公路所经区域均属于湘中红壤丘陵重点治理区,同时又均属于娄邵工矿重点监督区。2005年,xx市耕地面积减少的势头得到遏制。全市全年减少耕地1.85千公顷,其中建筑占用耕地0.17行公顷,其他原因减少耕地1.67千公顷;新增耕地4.05千公顷,其中新开荒耕地1.99千公顷,园地改耕地1.95千公顷。全年造林面积10.13万亩,其中退耕还林9.53万亩、长防林工程造林0.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5.0%,人居环境质量位列全省第二。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4.97万处,投入资金1.4亿元,完成土石方2621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56平方公里,全市新增灌溉面积0.25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11万亩。3.项目建设区水土保持现状因项目建设将造成扰动地表总面积为41.79hm2,其中,农用地27.9hm2,未利用地3.98hm2,建设用地为9.87hm2。农用地中水田占7.09hm2、旱地9.77hm2、林地10.56hm2、水塘0.52hm2。水田、林地和旱地占地面积较大,水田、旱地等耕地常年耕作,林地植被覆盖率较高,坑塘水面具有蓄水功能,故项目建设区均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155 根据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列出该项目建设区防治水土流失所选用的适地树、草种,详见表4.3-3。表4.3-3 当地水土保持适地树、草种水土保持林树种生态防护型水土保持林草马尾松、紫穗槐、刺槐、荆条、马桑、樟树、桤木、枫香、白栎、杜英、木荷、继木、柃木、杜鹃、香根草、狗牙根、假俭草、葡萄翦股颖等经济型水土保持林板粟、梨子、桃子、李子、栆子、茶叶等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林油桐、油茶、茶叶等抗硫污染能力强的树种臭椿、夹竹桃等园林绿化树草种广玉兰、杜英、樟树、侧柏、桂花树、雪松、白玉兰、石榴、红枫、凤尾草、杜鹃、含笑、黄杨、迎春、栀子、茶花、红桎木、冬青树、紫荆、剑麻、爬山虎、马尼拉草、台湾青等155 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5.1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5.1.1主体工程方案比选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根据本项目《xx市XXXX线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主体工程设计人员在工可阶段,经过详细的现场勘察和设计,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在广泛征求当地政府部门及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本工程推荐路线总体走向。在路线总体走向确定后,针对可能存在多种路线方案的局部地段,提出了2处具有比较价值的路线局部方案,并进行了同深度的方案比选,分别为B线、C线(主线+支线)方案与正线A(主线+支线)方案的比选。各比较线与对应正线的关系见图5.1-1,各方案详细比较情况见表5.1-1。图5.1-1  各比较线与对应正线的关系图155 表5.1-1正线A方案(主线+支线)与B、C(主线+支线)线方案比较表序号项目单位正线A与B线方案、C线方案比较B线方案A线方案C线方案1路线长度km12.54913.1513.539其中新建里程km12.5496.5372.4862路基土方Km3132.54490.90255.622路基石方Km3230.35699.47358.9583排水、防护工程Km310.7957.7565.6244小桥m/座80/272/396/45涵洞道6063606平面交叉处51097采空区m3326290042368扰动地表面积hm236.8934.7834.429新征用地hm236.8925.6420.4410拆迁房屋m260147299709811投资估算万元8658.807548.686512.23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690.00574.04480.96推荐意见推荐本方案推荐意见推荐2.比选方案水土保持评价本报告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对相应各段路线进行比选并作出评价。(1)B线(主线+支线)方案与正线A(主线+支线)方案从扰动路线长度看,正线方案比B线方案主线路线长度长,但正线A方案路基土石方数量比B线方案小,两个方案桥、涵洞数量相当,投资估算是正线方案稍少,从少占土地,节约国土资源的角度,在严格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故本阶段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同意按主体工程推荐的正线A方案。(2)C线(主线+支线)方案与正线A(主线+支线)方案C155 线方案为穿越斗笠山镇,路线长度较正线差距不大,拆迁建筑物较少,但考虑到斗笠山是一个矿区,完全利用现有老路穿镇而过,大理的过境交通将造成镇区交通以(汇源焦化等厂矿)大型重车为主,其废气和噪声污染也将很大程度的影响斗笠山镇的人居环境,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安全(事故)隐患。正线A方案则是从斗笠山镇以东走新线通过,在规划区边缘展线,可有效的将斗笠山镇、汇源焦化、台湾国产水泥三个交通串连起来,更好的服务于厂矿大型车辆出行的需要。故本阶段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同意按主体工程推荐的正线A方案。5.1.2主体工程制约性因素的分析与评价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要求,本方案根据“工可报告”及实地调查,对本公路的选线及布局等情况进行了水土保持约束性规定的复核,认为本工程的建设符合以下条件:(1)工程选线时充分考虑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要求,选线区不属于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区域。(2)工程选线区不属于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和重点试验区,没有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3)工程选线区不属于生态脆弱区、沙丘区及国家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成果区。(4)本工程建设不影响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一级保护区和保留区内的水质,也不影响水功能二级区饮用水源区的水质。(5)工程选线上尽量避开了矿产资源的采矿区、采空区范围。(6)路线走向及施工场地等布置上贯彻了不占用国家基本农田的理念,尽量利用老路,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现有的土地资源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以上均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规定要求,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工程建设不存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制约因素,是可行的。155 5.2主体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与评价5.2.1主体工程占地面积的分析与评价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及布局,工程占地发生在公路主线和支线、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临时道路及取土场、弃渣场。本工程占地面积共41.79hm2,其中主体工程占地34.78hm2,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0.26hm2,施工道路占地1.00hm2,取土场占地0.82hm2,弃渣场占地4.94hm2。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对二级公路用地总体指标为3.2677~3.8799hm2/km,本项目公路用地为2.64hm2/km,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要求;本工程临时占地面积7.01hm2,公路用地为0.53hm2/km,占地面积数量符合《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中规定的不超过5.03hm2/km的要求。这些体现了主体设计中节约用地的设计理念,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这样大大地减少了对地表的扰动影响面积,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水土保持。5.2.2主体工程占地性质和类型的分析与评价本工程建设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工程永久占地为公路主线和支线占地面积34.78hm2,其中占用水田4.91hm2,约占永久占地面积的14.12%;旱地6.75hm2,占19.41%;林地8.99hm2,占25.85%;水塘0.52hm2,占1.50%;荒草地3.74hm2,占10.05%;宅基地0.73hm2,占2.10%;老路9.14hm2,占26.28%。从这些指标可看出,工程永久占地主要为老路利用(占公路总长度的50.3%),其次是林地。根据主体工程设计,工程大量利用老路路面,相对而言可减少对耕地和林地的占用面积,有利于水土保持。而且,工程对路堑边坡和路基边坡规划了树草植被进行绿化美化等措施,这样有利于项目区植被资源的恢复,确保不因公路建设而导致区域内植被覆盖率的大大降低,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是有利的。本工程占用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由于工程为线状工程,分散到沿线涉及的各个村组对其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影响将减少。155 本工程临时占地包括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取土场及弃渣场的临时占地区域,面积7.01hm2,其中占用水田2.18hm2,约占临时占地面积的31.13%;旱地3.02hm2,占43.03%;林地1.57hm2,占22.423%;荒地0.24hm2,占3.42%。从这些指标分析,本工程临时占用的土地类型主要为旱地、水田和林地,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地表的扰动和植被的破坏将使土壤的抗蚀力大大减弱,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因此,施工结束后必须按照原土地类型和利用方式及时进行复耕和植被恢复,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5.3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弃土(石、渣)场、取料场的布置、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等评价5.3.1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的评价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26.09万m3,填方总量20.32万m3,借方2.45万m3,弃渣量8.22万m3。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工程土石方调配进行了平衡,公路开挖的土石方利用量17.87万m3,利用率达到了68.5%,降低了工程取料量和弃渣量,减少了弃渣场和取料场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程占地,使土石方得到了合理利用,符合水土保持规范要求,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量和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根据公路各分段的土石方流向情况,公路弃渣量中有石方3.45万m3,约占公路弃渣量的42%,但公路本身的挡墙、截排水设施及护坡等需外购大量的石料,建议主体设计中尽可能考虑综合利用,以减少弃渣量,减少水土流失。5.3.2弃土(石、渣)场、取料场布置的评价(1)弃土(石、渣)场布置的评价本工程弃渣量8.22万m3,“工可”设计中尚未规划弃渣场位置,本方案编制人员根据现场调查并结合项目区1:10000地形图,初选了4155 处弃渣场以供工程下阶段设计时参考,也为本方案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各弃渣场基本情况详见表3.3-2)。本方案初选的各弃渣场离河道较远,渣场下游侧无重要的基础设施、集中居民点和工业企业等,基本为利用荒沟、凹地和支毛沟的山坳型渣场,没有大的集雨区域和防洪排水量,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弃渣场选址要求。各渣场地表抗侵蚀能力较强,土壤侵蚀基本上属于轻度~中度水力侵蚀,少数渣场接近微度侵蚀。各渣场运输条件和运距、容量基本能满足工程需要,但由于本阶段尚未进行渣场的地质勘察工作,因此需在下阶段设计中进一步加强地质详查,对弃渣场进行优化。由于弃渣场堆放的土石渣受降雨和地表径流的影响,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弃渣过程中必须重点进行“上截下挡”的水土流失防治,施工结束后应根据土地利用方向进行复耕和林草恢复。(2)取料场布置的评价根据土石方平衡情况,本工程需借方量2.45万m3,采用自行开采土料场方式。工程所需块石、碎石和砂砾石等石料除部分利用自身开挖石料外,采用外购方式解决。由于本阶段“工可”设计尚未规划取土场位置,本方案编制人员根据现场调查并结合项目区1:10000地形图,初选了2处取土场以供工程下阶段设计时参考,也为本方案取土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各取土场基本情况详见表3.3-1)。本方案初选的各取土场不属于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通过实地调查情况分析,工程开采将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很小,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取土场选址要求。根据各料场土壤、植被条件,其地表具有一定的抗侵蚀能力,土壤侵蚀基本上属轻度~中度水力侵蚀。各料场相对独立,新增水土流失不会造成大面积危害。而且各料场运输条件和运距、储量基本满足工程需要,但由于本阶段尚无料场的地质勘察,因此需在下阶段设计中进一步加强地质详查,对料场进行优化。155 由于取土场开挖过程上产生大量的松散土石和裸露边坡,受降雨和地表径流的影响,水土流失极易发生,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施工结束后应根据土地利用方向进行复耕和林草恢复。外购的块石、砂卵石料场区开采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水土流失,由于本工程采用外购方式,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应由开采单位承担,建设方在采购合同中应进行明确。5.3.4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的评价(1)施工交通及场地布置评价由于工可设计本阶段未明确施工生产生活区布置位置,本方案中根据类似项目临时用地指标,分路段设置了施工生产生活场地5处,施工场地避开了植被良好区,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工程施工交通也尽量利用项目区及附近现有交通公路及乡村道路,至各弃渣场和取土场的施工道路均从附近道路上就近引接,以减少施工道路修建对地表的扰动范围,控制水土流失量,同时对施工道路作为临时道路使用,施工结束后按原地类功能进行恢复,有利于保护项目区土地资源和水土保持。(2)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评价本工程建设施工区域主要为主体工程区、取料场区、弃渣场区等。公路路基填筑以机械施工为主,本着永临结合的原则在路基两侧红线范围内沿线开挖临时排水设施。路基填到设计标高后,人工刷坡,尽量采用较缓的坡率,尤其是匝道内侧边坡,结合绿化、排水等设置成圆滑、渐变的坡面,对于高填边坡采用分级开坡,每两级边坡间设置2m宽平台。从水土保持角度评价,临时排水设施的修建可以有效排除施工面作业范围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减少了因降雨等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对边坡采取较缓坡率或者分级开坡的做法可以增加边坡稳定,使其与原地貌融为一体,有利于生态恢复,可大大减少因坡面径流冲刷产生的水土流失。155 公路土方路堑开挖采用机械自上而下分层纵向开挖,按照分级开挖分级加固的原则施工;对于石方路堑开挖采用爆破方案设计施工,为了防止爆破时碎石飞溅,工程采用松动爆破—浅孔爆破法。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土方路堑采取分级开挖分级加固的方法可有效防止坡面径流和渗水冲蚀,保持土体稳定,有利于水土保持;石方路堑采取浅孔爆破法避免了大爆破方法造成的大量飞石弃土扰动临近的其他区域或堵塞河道,有利于场地清理,防止大面积水土流失的产生。主体工程设计对路线中存在的各种不良地质段采取了安全有效的施工工艺,例如对不可避免的采空区地段采取水泥粉煤灰柱进行处理;对于软土路基段采用清淤后回填素土、反复压实的办法进行处理。这些措施既保证了路基、路堑的稳定和公路行车安全,也有利于项目区的水土保持。桥梁基础施工采用扩大基础。扩大基础采用明挖施工,位于水中的基础开挖采取钢板桩围堰法,既起到支撑施工平台和基坑坑壁的作用,还能防水、围水,防止开挖的土石直接进入河道造成河道淤积。取料场开采一般采用机械开挖并由自卸汽车运输,运输过程中加盖盖板,可有效防止沿途散溢造成不必要的土石流失。对于开采高度较大的料场采取分级开采的方法,可保证开采坡面的稳定性,降低坡面径流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开采结束后,对取料场采取复耕措施,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减少了水土资源的占用。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本方案建议料场开采前应做好截排水、沉沙、拦挡等措施,开采过程中应减少地表裸露时间,遇暴雨天气应加强临时防护,开采结束应及时采取护坡工程。工程弃渣由自卸汽车运输至渣场集中堆放,采用分层堆放、碾压的施工方法。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由于渣场周边有一定集雨面积,弃渣必须采取“上截下挡”、“先拦后弃”的水土保持措施;由于堆弃的土石结构疏松,抗冲抗蚀性能差,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应采取工程护坡等水土保持措施,防止弃渣下泄,稳定堆砌弃渣形成的边坡,防止水土流失对河道及农田的影响。155 施工生产生活场地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扰动较大,部分施工道路的修建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局部地段需进行少量挖填,松散的土方易受周边的地表径流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总体上来看,本工程建设施工工艺结合了当地地形、环境等特点,具有合理性,符合水土保持要求。本方案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水土保持要求规范操作,土石方填筑应做到随挖、随运、随填、随压,避免水土流失;对于路基剥离的表土、桥梁基坑开挖弃渣要及时清运至渣场,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减少施工新生裸露面,雨季施工要加强临时覆盖措施。(3)施工时序评价主体设计将路基开挖的表层土和淤泥运往弃渣场作为弃渣处理,本方案认为施工之前将表土剥离运至弃渣场集中堆放是合理的,这样减少了路线施工过程中临时堆土量,缩短了裸露面积,可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另外,由于公路边坡绿化需要大量种植土,可考虑从弃渣场倒运表土用于植被恢复需要,这样既节约了土地资源也减少了二次开挖扰动造成的水土流失。但是,应注意倒运过程中的防护措施,防止土料沿途散落而造成的水土流失。主体设计对公路修建采取分段施工,对段内路堑开挖的土石经适当处理后用作路基填筑,不足部分再从取料场开采。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可减少取料、弃渣量,防止因重复开挖和土石渣的多次倒运造成的水土流失。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路堑开挖之前先行做好坡顶截水沟及吊沟,将雨水及时引出路基外,保证施工期间排水通畅,避免了积水浸泡工作面的现象。对路堑开挖采取一次开挖、装运,这样可避免开挖松土停留时间过长或多次开挖、装运。要求雨季减缓施工,并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对于深挖路堑施工经过雨季时,对已开挖的边坡用防尘网进行覆盖,可以防止边坡冲刷。155 跨水桥梁水中基础施工要求先筑围堰,可保证在无水环境下施工作业,防止开挖的土石进入河道造成淤积。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一方面可以加强施工安全,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综上所述,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较为充分地考虑了水土保持要求,不违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限制性规定。本方案建议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衔接好各施工程序,及时配套完成水土保持措施,进一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拦挡、排水、沉沙、覆盖等防护措施,做到工序紧凑、有序,以减少施工期的土壤流失。5.4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5.4.1水土保持工程的界定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水土保持工程的界定原则为: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工程为水土保持工程;以主体设计功能为主、同时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不作为水土保持工程;对建设项目临时征地、占地范围内的各项防护工程均作为水土保持工程;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为水土保持工程等。5.4.2以主体设计功能为主,并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本工程中以主体工程为主,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量主要是路堤边坡防护工程、施工区地面和路面硬化、特殊地质地段处理等工程。1.路堤边坡防护填方边坡防护处理措施有浆砌片石护坡、草皮护坡、骨架草皮护坡(方格网、拱型)、矮墙等。路基填土高度小于4m时采用草皮护坡,填土高度4m≤h≤8m的路段采用方格网护坡,路提高度大于8m时采用拱型护坡。对于填石路段,边坡采用干砌石筑堤,可以不进行边坡防护;矮墙则适用水田填筑路段和老路低填方路段。对沿河路基填筑,先筑挡渣堤(墙)再填料,沿河路堑的开挖,采用先拦渣后开挖的方式,开挖料除用作路基填筑外,均需运至指定的弃渣场;挖填完毕后路堑路堤坡面采用植草护坡,坡脚和坡顶有截排水设施,防止了边坡水土流失进入河道,其工程数量已计入路基土石方、路基防护及路基排水工程中。155 2.特殊地质地段处理选线时,根据实地踏勘搜集的资料和区域地质图,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段尽可能绕避,对实在难以避开的地段则进行了设计处理,且尽可能的采用经济简便方法处理。本工程主要不良地质地段为软土,主体工程处理软土路基措施采用清淤换土的方法,其工程量估列入路基土石方中。对不能避免的采空区、塌陷区不良地质段采用灌浆或架桥跨过该区等方法处理;煤系地层岩组路堑边坡适当放缓,注意排截地下水和地表水,采用宾格、浆砌片石护坡与挡土墙相结合的方法防护,路基施工清除路床煤炭、炭质页岩夹层;顺向坡地段减少路堑切方,采有适宜边坡坡比和锚固措施。深切方路基首先是进行地质钻探,探明具体岩性特征,并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设计先清除表面强风岩石,结合土石方调配确定合理边坡比,然后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高填方路基,首先清除表土和软土,对于斜坡地段挖台阶,并结合土石方调配设置填方边坡平台,在上路床填筑时设置土工格栅。3.路面硬化本工程推荐使有用水泥路面,拟采用24㎝厚水泥混凝土,18㎝厚5%水泥稳定碎石,20㎝厚碎石垫层。4.桥涵工程本项目共新建小桥3座,根据xx省公路普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果资料以及xx市于2004年编制的《公路桥梁检查》知,老桥均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均为石拱桥,荷载低,且老桥桥位都处于平面指标较低路段,本方案路线错开了老桥位置。因此,5座桥梁全部采用新建,老桥拟不利用。沿线共设置涵洞63道,其工程型式如下:新建排水涵洞采用石拱涵和钢筋砼盖板涵,灌溉涵选用钢筋砼圆管涵。以上措施虽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但以主体工程为主,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要求及水保监[2008]8号文有关规定,其工程量和投资不纳入本水土保持方案。155 5.4.3以水土保持功能为主,主体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根据水土保持工程界定原则,本工程“工可”报告中,以水土保持功能为主,主体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种:1.公路沿线绿化工程为使生硬、单调的公路线形变得丰富多彩,降低本公路建成后对周围环境景观的负面影响,将绿化、美化以及景观观赏和窗口示范功能和谐优化,融为一体,创建一条景观环保型“绿色生态公路”,主体工程设计在路线两侧种植乔灌木和花草,共布设13.078km,种植乔木17450株、灌木87190株、植草165000m2。2.路堑防护及排水工程老路改建尽可能采用单侧加宽形式,以利用老路单侧的防护工程或维持原边坡状态。新建路段和新加宽侧防护主要依据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及填挖高度分别处理,路提通过水塘、水库及受洪水浸淹地段设置浆砌片石护坡或路提、路肩挡土墙,其它路提采用草皮护坡或骨架护坡。路堑地段以边坡自身稳定为前提,根据边坡岩土的工程地质情况和边坡高度,适当设置防护工程,以防止边坡出现冲沟、滑坍、崩塌等工程病害。路堑防护主要采用护面墙、骨架草皮、喷播草籽、路堑挡土墙等型式。为改善公路沿线环境,路基宜尽可能多的采用植被防护。老路基本采用横向自然排水,老路改建段应尽可能改建利用老路单侧的边沟。新建路段和新加宽侧路基排水采用截水沟、排水沟等设施,共设各类截排水沟32750m,骨架护坡11350m2。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规定,这些措施投资估算应纳入本水土保持方案投资。3.需补充或完善的水土保持措施155 在工程建设中,具有水保功能工程需按水土保持要求建设,但由于挡土、护坡工程措施和种植水保林草的滞后性,施工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有坡面径流汇入施工工作面的路段应先行修建排水沟(涵),使暴雨径流不致冲刷工作面造成水土流失;对填方路段、半填半挖路段应结合路基、边坡防护、排水沟建设两侧(或一侧)先行修建挡土墙(或临时挡渣堤);对切方路段结合排水沟建设两端设置拦渣坎或临时拦渣堤,拦蓄施工期裸露坡面雨水冲刷流失量及施工中流失的废土、废渣。做到预防为主,防止“先破坏,后治理”的现象发生。因主体工程设计阶段为可研深度,对取弃土场、施工道路、施工生产生活区提出了防护排水措施要求(含植物护坡措施),未有具体工程量,不能满足本阶段水土保持要求。本报告对上述防护排水工程及绿化工程将进行典型设计,并估列工程量,一并计入本方案水保措施投资。根据以上情况,本方案认为应补充完善以下内容:(1)为了施工结束后各区采取植物措施的需要,在取土场、施工生产生活区设置表土堆置区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2)应补充路堤填筑及路堑开挖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水保措施;(3)应补充取土场、弃渣场的水土保持措施;(4)应补充施工临时道路和施工生产生活区的水土保持措施。5.5工程建设与运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5.5.1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工程建设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影响属于人为活动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人为活动将使地表结构被破坏,在降雨、地表径流等自然因子的综合影响下,导致项目区水土流失剧烈增加,主要表现如下:(1155 )主体工程区:公路施工过程中因开挖扰动地表,原有表土与植被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表土层抗蚀能力减弱,在雨滴打击和水流冲刷以及风蚀作用下易产生水土流失。公路填方路基段由沙土、石料堆垫经过分层压实后形成,虽然内部结构紧密,但边坡表层结构比较松散,易发生片蚀、浅沟蚀等形式的水土流失;挖方路基产生新的坡面,边坡质地有土质、石质和土石混合质,由于边坡坡度大,暴雨时极易产生剧烈水力侵蚀,且在降雨作用下很容易诱发小型崩塌、滑坡等。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路段内挖方量大于填方量,多余的土石方因受地形和运输条件的限制,不便运往填方段,不得不进行弃渣处理,可能导致新的水土流失。(2)取料场区:取料形成新的边坡裸露面,易受降雨径流冲刷,暴雨时极易产生剧烈水力侵蚀,且易诱发小型崩塌等造成重力侵蚀。(3)弃渣场区:弃渣场一般为土质、石质和土石混合质,以坡面或填凹方式堆置,上表面一般比较平整或有一定斜坡,自然形成的松散边坡,稳定性差,坡度较陡,为30°~40°,抗蚀性极差,易造成面蚀或沟蚀。(4)施工生产生活区:场平过程中开挖扰动以及人为践踏等改变土体结构,使得表层土壤抗蚀力显著降低,极易产生土壤流失。施工中临时堆置的表土,其裸露边坡土体松散、稳定性差,易发生片蚀、沟蚀等。(5)施工道路区: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因开挖扰动使得表土层抗蚀能力减弱,在雨滴打击和水流冲刷作用下易产生水土流失。填方路段的边坡表层结构比较松散,易发生片蚀、浅沟蚀等形式的水土流失。根据本项目各区域建设特点、施工工艺以及各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和现状,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影响因素详见表5.5-1。从表中可以看出,项目施工期的土石方工程、取、弃渣场施工等对水土流失影响最大。表5.5-1本工程水土流失影响因素表施工行为影响原因主要影响环节影响程度施工便道土石方开挖、破坏植被开挖土石◇●▼施工营地及临时堆料场破坏植被及土壤结构,临时堆料临时堆料、土方开挖◇●▽路堑边坡开挖土石方开挖、边坡破碎陡峭且裸露深挖边坡◇●▼路基填筑土壤结构变化、植被破坏、坡面裸露高填边坡◇●▼桥涵工程施工扰动土壤结构及弃渣桥基和隧道洞身开挖、弃渣◇●▽弃渣场及取料场地表植被破坏、堆渣、开挖的裸露面开挖、弃渣◆●▼注:◆/◇——长期/短期;○/●——有利/不利影响;▼/▽——严重/一般影响。155 5.5.2工程运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本工程属建设类项目,运行过程中没有土石方开挖,不扰动地表,不会新增水土流失,而且,建设过程中通过采到合理科学的水土保持措施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加之工程建设后植物措施也逐渐发挥其生态防护功能,只要没有人为的再破坏,工程运行期水土流失将难以发生。5.6结论性意见、要求与建议本工程主体设计从建设项目功能、对沿线社会经济的发展、工程规模、占地等方面,对路线走廊带和局部路段进行了方案比选,通过方案比选、工程建设运行以及推荐方案合理性的水土保持评价分析,确定本工程选线、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等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不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因素。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工程建设需注意以下方面:1)本项目主线用地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规定,贯彻了国家节约用地的土地政策,建议主设单位下阶段进一步优化线位设计,减少工程占地,将工程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2)工程位于山丘区,地形条件复杂,公路路堑开挖以及路基填筑过程中将扰动大面积地表,土石方工程量较大,取土、弃渣量较多,且由于工程施工扰动地表结构、破坏植被,导致地表水土保持功能减弱。因此,需要加强施工过程中对高路堑边坡、取土场、弃渣场的防护措施,复核安全稳定性计算,提高防护意识,防止大量土石方流失。3)对土石方进行合理调配,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减少取料弃渣量。应特别注意有隧洞路段的土石方调配工作,并在隧道进出口附近合理布设弃渣场,并进行防护。4)出于今后临时用地范围内复耕和林草措施的需要,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原地表表土的剥离并集中堆放,场地内临时堆置的表土,由于结构疏松,抗蚀性能极差,需布置临时拦挡、排水、沉沙、覆盖等防护措施,控制水土流失。155 5)取土场、弃渣场选址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但下阶段设计中应进一步优化取土场和弃渣场位置,并加强对取土场和弃渣场的地质勘察工作。6)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工序和方法基本满足水土保持要求,但桥涵工程土石方施工应尽量选择在枯水季节进行,以控制水土流失程度。工程建设要加强弃渣装卸与运输过程中的规范操作与管理,防止土石沿线撒落造成流失。7)建议下阶段主体设计中对公路建设可能诱发次生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路段的挡墙、护坡等措施进一步复核其安全稳定性。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会新增水土流失,对项目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后,可有效防治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不存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制约因素,工程建设是可行的。155 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6.1防治责任范围6.1.1防治责任范围界定的原则和依据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影响范围,以工程设计、施工布置及项目区的自然条件为依据,确定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6.1.2防治责任范围界定方法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本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大部分。(1)项目建设区本工程项目建设区包括主体工程区的永久征地(包括管辖使用土地)及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临时道路、取土场和弃渣场的临时征地、租用地范围面积,以主体工程设计提供的数据为依据,通过现场调查和核实进行确定。(2)直接影响区主要指路基、取弃土场、桥梁、施工道路、施工生产生活区等项目建设区以外因施工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及直接危害的区域以及拆迁安置区;由于本项目路线征地范围中包括路基排水沟外缘一定范围内面积(已纳入工程建设区),本方案只按2~8m宽进行估算。直接影响区主要包括取土场、弃渣场等施工单元的下边坡,施工道路施工、施工生产生活区对周边的影响区、公路沿线可能发生崩塌、滑坡等的不良地质路段区域、路线跨越河流、穿山隧道对周边的影响区以及拆迁安置区。155 本方案根据《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有关规定,对拆迁安置区拆迁户生活安置用地面积予以估列。拆迁户生活安置以后靠分散安置为原则,尽量不占用耕地,按占用其它地(非耕地)考虑,以180m2/户估列新征宅基地面积,纳入到本方案防治责任范围的直接影响区面积之中。因项目属线性工程,其生产安置方案暂按村组内调剂耕地方式解决,不另计扰动地表面积。根据公路建设征占地范围划分原则,并结合永连公路施工现场调查情况,拟采用表6.1-1的标准确定直接影响区范围。工程所需块石、碎石、砂石料采用从附近购买方式,防治责任由开采方承担,不纳入本方案防治责任范围面积计算。但是,业主(或建设承包商)在购买时应与开发商签订购买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开发商应承担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和防治费用,当地水土保持监督部门应对其进行监督、检查。表6.1-1直接影响区范围界定表项目直接影响区范围路基按公路路堑界桩以外2~4m考虑,路堤界桩以外5~8m考虑桥梁按桥梁所经水体小桥上游50m、下游100m估算弃渣场在山坳处的取其下方10m,在坡地的取其下方20m范围估算取土场取其周围5m估算施工道路按照施工道路两侧或单侧下边坡各5m范围估算施工生产生活区按施工生产生活场地平地的取周围2m,在坡地的取下边坡5m估算拆迁安置区按占用其它地(非耕地)考虑,以180m2/户估列不良地质区段对公路有直接危害的崩塌、滑坡计入,本阶段暂不考虑。6.1.3防治责任范围面积通过对本工程现场查勘、调查,结合工程的规模、总体布局,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确定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共51.72hm2,其中项目建设区总面积41.79hm2,直接影响区总面积9.93hm2。详见表6.1-2。155 表6.1-2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表(按地类分)单位:hm2防治分区占地类型及数量(hm2)占地性质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合计项目建设区一、主体工程区21.179.873.7434.78永久占地二、取土场区0.820.82临时占地三、弃渣场区4.860.080.94四、施工生产生活区0.230.030.26五、施工道路区0.870.131.00合计27.949.873.9841.79 直接影响区一、主体工程区6.581.087.66临时占地二、取土场区0.180.18三、弃渣场区0.490.49四、施工生产生活区0.050.05五、施工道路区0.940.94六、拆迁安置区0.610.61合计8.851.089.93总计36.799.875.0651.72 6.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6.2.1分区依据、原则及方法(1)分区依据本工程为线状工程,工程区地貌类型复杂,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要求,依据本工程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及水土流失影响等进行分区。(2)分区原则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原则如下:1)各分区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2)相同分区内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相近或相似;3155 )同一个区地形地貌、扰动地表的物质组成相近,扰动方式相似,土地利用现状基本相同,降水特征值基本一致;4)线型工程应按地貌类型划分一级分区,一级分区应具有控制性、整体性、全局性;5)二级及以下分区应结合工程布局和施工特点进行逐级分区;6)各级分区应层次分明,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3)分区方法本方案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勘测、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土流失分区。6.2.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根据以上原则及方法,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情况如下:①一级分区:低山丘陵区;②二级分区:主体工程区、弃渣场区、取土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5个二级区;③三级分区:将主体工程区路基工程区(包括路堤、路堑和路面等)、桥涵工程区、服务设施区3个三级区。155 7水土流失预测7.1水土流失成因、类型及分布7.1.1水土流失成因本项目建设将造成的水土流失成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因开挖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原有表土与植被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表土层抗蚀能力减弱,在雨滴打击和水流冲刷以及风蚀作用下产生水土流失。(2)填方路基由沙土、石料堆垫经过分层压实后形成,虽然内部结构紧密,但边坡表层结构比较松散,易发生片蚀、浅沟蚀等形式的水土流失。(3)挖损边坡(如挖方路基产生新的坡面,取土场的边坡等)陡峭,有的近似于直立状态。边坡质地有土质、石质和土石混合质。由于边坡坡度大,暴雨时极易产生剧烈水力侵蚀。且在降雨作用下很容易诱发小型崩塌、滑塌、滑坡等。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侵蚀强度为极强烈或剧烈侵蚀。(4)临时占地分布在公路沿线,主要为临时道路、原料场、生活区、仓库、弃土临时存放地等,这些区域原有植被一旦破坏,容易发生片蚀、浅沟蚀等形式的水土流失,使当地的水土流失加剧。(5)在隧道及大挖方段施工过程中,由于路段内挖方量大于填方量,多余的土石方因受地形和运输条件的限制,不便运往填方段,不得不进行弃渣处理,可能导致新的水土流失。(6)弃渣场一般为土质、石质和混合质,以坡面或填凹方式堆置,上表面一般比较平整或有一定斜坡,土壤侵蚀形式为片蚀、细沟侵蚀等,侵蚀强度为中度或强度;同时弃渣形成的自然松散边坡,稳定性差,坡度较陡,为30°~40°155 ,抗蚀性极差,土壤侵蚀形式为面蚀或沟蚀,侵蚀强度为剧烈。故弃土场是公路建设中重要的水土流失区。(7)在沿线的河道范围内取砂、砾石料后,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增加河流的泥沙量,影响水质及行洪能力。7.1.2水土流失类型及分布公路建设主体工程和临时道路施工属于线状工程,植被破坏、扰动地表及水土流失呈带状分布;取土场、弃渣场、施工营地、临时料场、拌合场等属于点状工程,植被破坏、扰动地表及水土流失呈点状、片状分布。本项目区产生的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侵蚀形式以溅蚀、面蚀、片蚀、沟蚀等为主;其次散落侵蚀形式的重力侵蚀。水土流失类型和分布详见表7.1-1。表7.1-1xx市XXXX线公路改建工程水土流失类型及分布表水土流失分布水土流失类型侵蚀形式主体工程区水力侵蚀为主,其次重力侵蚀面蚀、片蚀、沟蚀、散落施工道路区水力侵蚀面蚀、沟蚀取土场水力侵蚀为主,其次重力侵蚀面蚀、片蚀、沟蚀、散落弃渣场水力侵蚀面蚀、片蚀、沟蚀施工生产生活区水力侵蚀面蚀、片蚀7.2水土流失预测分区及时段的划分7.2.1预测分区的划分根据同一预测区段扰动地表的形成机理与形态相同的原则和公路工程建设特点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本拟建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区段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临时道路区。7.2.2预测时段的划分155 本项目属于建设类项目,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应对施工建设期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并根据扰动地貌的特征对运行初期进行一定时段的分析。施工期由于采石取土、筑路架桥、开挖隧道、平整道路、堆放弃渣等活动,破坏了公路沿线原有地形地貌、植被及水土保持设施,导致土体结构的损坏和土壤抗侵蚀能力的下降,土壤侵蚀程度增大,水土流失量加剧。根据该工程施工计划,项目施工期为1.5年,水土流失预测时段根据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期施工进度、工期等分施工单元分别进行预测,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预测时段,各单元的预测时段按最不利的影响时段考虑,当预测时段小于雨季时段时(本项目区雨季为4~7月,历时4个月),按占雨季的比例计算;大于雨季时段时按全年计算。土石方施工活动结束后,在运行初期因施工破坏(因施工形成的裸露坡面、开采面、弃渣渣面)而影响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在自然封育下可逐渐消失,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固结及植被逐步恢复,水土保持功能得到日益发挥,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和改善,水土流失量逐渐减少直至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公路工程运行期主要是交通运输,不会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所以,确定各分区植被恢复期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2年。各区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见表7.1-2。表7.1-2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工程分区预测时段(a)施工准备期施工期植被恢复期主体工程区0.251~1.252取土场区12弃渣场区12施工生产生活区0.251.252施工临时道路区0.251.252155 7.3水土流失预测内容与方法7.3.1水土流失预测内容1.扰动地表面积公路建设选线贯彻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少占用耕地,昼绕避基本农田等方面对用地进行了控制,但公路建设路基开挖和填筑、采料场、弃土弃石渣场、临时设施等永久占地范围和临时占地范围的施工建设,都会不可避免地扰动原地貌和地表土层,破坏地面植被,使原有的区域保水、保土功能降低,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根据工程总布体布置、公路用地图,经调查、计算及核算,确定本工程扰动地表面积共计41.79hm2,见表7.3-1。其中永久占地包括主体工程各级建筑物占地范围和土地使用管辖范围共计34.78hm2;临时占地包括施工生产生活区租地范围、施工便道及取弃土场占地范围,共计7.01hm2。表7.3-1 项目施工扰动地表面积一览表 单位:hm2工程项目扰动地表面积农用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水田旱地水塘林地荒草地宅基地老路永久占地34.784.916.750.528.993.740.739.14临时占地7.012.183.021.570.24合计41.797.099.770.5210.563.980.739.142.损毁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根据xx省相关规定,本项目施工扰动地表范围用地中除已有住宅用地和公路用地外,其余均按损毁水土保持设施考虑。根据实地调查,结合工程用地1/10000图上量算,本工程损毁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31.92hm2,见表7.3-2。155 表7.3-2 项目损毁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一览表 单位:hm2工程项目损毁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农用地未利用地水田旱地水塘林地荒草地永久占地24.914.916.750.528.993.74临时占地7.012.183.021.570.24合计31.927.099.770.5210.563.983.弃土、弃石、弃渣量和临时堆土量根据土石方平衡,本项目弃渣量8.22万m3,临时堆土量(表土)8.72万m3。7.3.2水土流失预测方法及其参数取值1.预测方法水土流失预测方法较多,包括同类工程实测资料类比法、地方经验方程计算法、监测小区实测资料法、人工模拟降雨小区试验法、专家估判法、航空照片资料判别法等,各种方法均有一定的优缺点,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通常采用类比法预测较为普遍。本方案选择类比法进行水土流失预测,并选择与本工程类似的“湘潭至邵阳高速公路工程”的xx连接线作为类比对象,按照类比工程的水土流失调查成果,并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和实地调查情况,进行适当修正。本工程水土流失量预测按公式(7-1)计算,新增水土流失量按公式(7-2)计算。(1)水土流失量预测计算公式:……………(7-1)(2)新增水土流失量计算公式:……(7-2)式中:W—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t;155 △W—扰动地表新增土壤流失量,t;i—预测单元,1,2,3,……n;j—预测时段,1,2,3,指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Fji—某时段某单元的预测面积,km2;Mji—某时段某单元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Mik—某时段某单元的新增土壤侵蚀模数,t/km2.a;Tji—某时段某单元的预测时间,a。2.水土流失参数取值1)扰动地表水土流失参数取值因本项目区缺乏相似工程水土流失实测资料,本方案选用与已建潭邵高速公路xx连接线相关因子有较强可比性的部分地段作为类比对象,其类比条件见表7.3-3。表7.3-3扰动地表土壤侵蚀模数选取类比条件项目本项目类比工程xx市XXXX线公路工程湘潭至邵阳高速公路工程xx连接线建设时期2008年9月~2010年2月2000年7月~2002年12月建设标准二级公路一级公路地形地貌低山丘陵区相同土壤与成土母质红壤、黄壤等,第四纪红色粘土相同扰动地表物质组成风化淋溶残积物相同植被类型和林草覆盖率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草覆盖率39.6%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草覆盖率35~45%扰动地表坡度200以下10~300年均降雨量1362mm1159~1496mmP=10%最大1h降水量63mm62.5~64.8mm土壤侵蚀类型相同155 侵蚀类型南方红壤丘陵区,侵蚀形式水力侵蚀(溅蚀、面蚀、沟蚀、)施工工艺在路基、取弃土场、施工临时道路、施工生产生活区等工程土石方开挖填筑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基本相同经对潭邵高速公路xx连接线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的调查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后,得出该工程施工准备、施工期扰动地表后各分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和自然恢复期各分区平均土壤模数,见表7.3-4。表7.3-4类比工程扰动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调查表单位:t/km2·a调查时段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弃渣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施工准备期4100~43005000~90007000~11900施工期8200~1790010000~1920012200~209004000~80005100~9500自然恢复期2800~35002800~35002800~35002200~28002200~2800类比潭邵高速公路xx连接线建设期各分区水土流失侵蚀模数调查情况,采用专家估判法对本项目各预测分区建设期的水土流失侵蚀模数值进行修正,由于本工程部分路段为老路改建,综合本工程特点,修正系数取0.9~1,拟确定本工程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见表7.3-5。表7.3-5本项目各分区扰动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取值单位:t/km2·a预测时段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弃渣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施工准备期3690~43005000~90007000~11900施工期7380~1790010000~1920012200~209004000~80005100~9500自然恢复期2520~35002800~35002800~35002200~28002200~2800修正系数0.9~11111(2)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根据当地水保站对各地类侵蚀模数估判资料按施工单元各地类侵蚀模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确定本工程项目建设区的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1590~2560t/km2·a,各施工单元初拟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见表7.3-6。155 表7.3-6本工程各施工单元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单位:t/km2·a项目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弃渣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159221251840256020107.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公路建设中所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建设中的弃土、弃渣、公路路基填筑、路堑开挖形成开采面、施工临时用地的裸露坡面、料场等。根据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考虑工程施工工艺并在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情况下分类逐项预测各分区产生的水土流失量。7.4.1主体工程区水土流失量预测主体工程施工内容主要包括主线和连接线路堤和路堑施工、路面施工、桥梁工程、涵洞工程、平面交叉工程、及其它工程的施工。主体工程区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总量7734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610t,见表7.4-1。7.4.2取土场水土流失量预测本工程共需借土石方2.45万m3,规划全部从2处取土场集中取土,取土场扰动地表面积0.821hm2。取土场水土流失量包括开采场地和该区域临时堆置表土的水土流失量两部分。取土场在不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情况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总量195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49t,见表7.4-2。7.4.3弃渣场水土流失量预测本工程共需弃土石方8.22万m3。弃渣场区水土流失量包括弃渣和该区域临时堆置表土的水土流失量两部分。弃渣场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总量808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609t,详见表7.4-2。155 7.4.4施工道路区水土流失量预测施工道路区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总量154t,其中新增土壤流失量83t,详见表7.4-2。7.4.5施工生产生活区水土流失量预测施工生产生活区水土流失量包括施工生产生活场地和该区域临时堆置表土的水土流失量两部分,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总量25t,其中新增土壤流失量11t,详见表7.4-2。155 表7.4-1主体工程区水土流失量预测表预测单元流失面积(hm2)预测年限(a)土壤侵蚀模数(t/km2.a)土壤流失量(t)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背景值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原生值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流失总量新增流失量主体工程区一、主线0.6430.5014.56       13924478555567365344新建段1)路基工程区0.2713.896.24       7532226123832542501路面 5.24  1.2521592 9200 271 498 769498路堤路堑0.278.656.240.251.2521592430017900350048221763238248520032)桥涵工程区 0.26  1.2521592 12300 13 35 48353)服务设施区 0.050.02 121592 1150026002 50.47.45.4小计0.2714.206.26       7682230123833092541改建段1)路基工程区0.3715.958.30       6062243731733622756路面 6.94  1.252460 7380 104 600 704600路堤路堑0.379.018.300.251.2521592369017900350050221837317265821562)桥涵工程区 0.35  1.2521592 12300 18 47 6547小计0.3716.308.30       6242248431734272803一、支线0.094.281.94       232169174998766新建段1)路基工程区0.094.201.94       228168074983755路面 1.62  1.2521592 9200 84 154 238154路堤路堑0.092.581.940.251.252159243001790035001441526747456012)涵洞工程区 0.08  1.2521592 12300 4 11 1511小计0.094.281.94       232169174998766合计0.7334.7816.50       16245547662977346110注:服务设施区和桥涵区临时堆土量很少,其水土流失预测纳入本表内,不再单独计算;路基区的表土置于渣场计算其水土流失量。155 表7.4-2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取土场区、弃场区水土流失量预测表预测单元流失面积(hm2)预测年限(a)土壤侵蚀模数(t/km2.a)土壤流失量(t)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背景值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原生值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流失总量新增流失量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场地0.180.180.260.251.2522560500040002800713112.55.5堆置表土平面0.020.02 0.251.252256050004000 20.10.4 2.50.5堆置表土坡面0.060.06 0.251.252256090008000 514 105合计0.260.260.26       142712511施工道路区路面0.750.750.750.251.2522010700051002800539291210350路堤路堑0.250.250.250.251.252201011900950028001862345133小计1.001.001.00       7115521615483取土场区料场开采区 0.680.82 122125 18500320043 11118172129堆置表土平面 0.04  1 2125 10000 1 3 43堆置表土坡面 0.10  1 2125 19200 2 17 1917合计 0.820.82       46 13118195149弃渣场区1.土渣场 1.592.53       88 16549302214平面 1.592.53 121840 12200280088 165493022142.土石渣场 1.312.41       73 11256241168平面 1.282.38 121840 10200300071 10755233162坡面 0.030.03 121840 1890035002 51863.堆置表土 2.04        38 227 265227平面 1.63  1 1840 11200 30 153 183153坡面 0.41  1 1840 19900 8 74 8274合计 4.944.94       199 504105808609155 7.4.6水土流失预测总量根据上述预测成果可知,本工程建设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总量为8916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6962t,各区水土流失量汇总见表7.4-3。由表可知,工程建设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量占比重最大的是主体工程区,其次是弃渣场、取土场、施工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因此本公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是主体工程区和弃渣场区。表7.4-3水土流失量汇总表预测分区扰动地表面积水土流失总量流失数量所占比例建设期新增水土流失量(t)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合计流失数量所占比例(%)主体工程区34.78773486.7455476629611087.77取土场区0.821952.19 131181492.14弃渣场区4.948089.06 5041056098.75施工生产生活区0.26250.28271110.15施工道路区1.001541.73155216831.19合计41.7989161002261707696962100.07.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本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项目区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公路建设破坏了大量地表植被,使土壤裸露,表土失去有效保护层,产生较大的水土流失,将造成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恶化,林草植被减少,土壤中腐殖质、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肥力下降,生长条件恶化。(2)对工程项目本身可能造成的危害项目区降雨量和暴雨强度较大,公路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高填方路段以及地质条件较差的路段,在施工期间及运行期,如果防护不当则有产生滑坡、崩陷等水土流失侵蚀形态的潜在危险,一旦发生,将延误工期和影响车辆通行,也会给工程本身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155 (3)对下游及周边地区可能形成的危害沿线大量的弃土、弃渣如果不及时防护和治理,雨季暴雨径流将会携带大量泥沙下泄,进入下游地区的河道、沟渠、农田,引起沟床抬高,埋压农田、淤塞塘库,降低河道的行洪能力,减少塘库容积,影响行洪及灌溉,严重的还可能造成河道堵塞,行洪困难,对下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安全形成较大威胁。7.6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7.7.1预测结论通过对本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预测,主要预测结论如下:(1)根据项目区自然环境特点及工程建设特点,确定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2)本工程建设扰动地表面积为41.79hm2,损毁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31.92hm2,扰动面积主要发生在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弃渣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工程弃渣量8.22万m3,临时堆土量8.72万m3。(3)水土流失产生时段分析:根据预测成果,项目建设期内区域水土流失总量为8916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962t,占78.08%,因此项目建设活动是加剧区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项目建设期新增水土流失量中,施工准备期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2t,占0.32%,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170t,占88.62%,自然恢复期新增水土流失量为769t,占11.05%,因此施工期是产生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段。(4)水土流失产生强度分析:根据类比法,确定本项目建设期扰动地表后土壤侵蚀模数在3690~20900t/km2.a之间,主要施工单元扰动地表后土壤侵蚀模数甚至在8000t/km2.a155 以上,呈极强度流失,主要因为这个时期有大量的土方填筑活动,尤其是填筑坡面,其土体疏松,在场地标高未达到设计标高时还不具备工程防护条件,若遇暴雨将产生剧烈水土流失;而恢复期侵蚀强度较小,主要是因为施工活动结束,扰动地表程度减轻,因施工破坏(因施工形成的裸露坡面、开采面)而造成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在自然封育条件下可逐渐消失,水土流失量逐渐减少直至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因此施工期是造成水土流失强度最大的时期。(5)水土流失产生单元分析:根据预测结果,主体工程区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110t,占本项目建设期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87.77%;弃渣场区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09t,占本项目建设期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8.75%;取土场区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49t,占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2.14%;施工生产生活区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1t,占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0.15%;施工道路区新增水土流失量为83t,占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1.19%。可见,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主体工程区及弃渣场范围内,主要是由于工程施工形成较大面积的裸露地表及堆渣边坡、主体工程区的路基开挖回填以及隧洞开挖等施工过程中将造成地表的大面积扰动破坏,若防治不当将产生较大的水土流失。7.7.2指导性意见本工程施工将对工程建设区邻近的农田、河道、乡村都可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因此,在工程施工期内和施工结束后,应根据工程不同施工区域,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对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强预防和治理,尽可能减少因项目建设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具体如下:(1)对于渣场、取土场的防护,要求在弃渣、取土之前就实施前期的拦挡、截水等工程措施;随着弃渣量、取土量的逐步增加,逐步完成排水、拦挡等工程措施,最后实施弃渣面、开采面的植物措施或复耕措施。(2)对于公路施工过程中的防护,要求在路堤路堑工程开工之前,实施前期的截水、拦挡等防护工程措施;路堤路堑土石方工程完成一段,马上对路堤路堑边坡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防护,尽量缩短坡面裸露时间,以减少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3)对桥涵施工过程中的防护,要求涉水桥墩施工必须设置围堰(主体已考虑钢板桩围堰),陆地桥墩施工必须做好施工区周边的临时拦护和排水措施、设置泥浆沉淀池,雨季施工应对回填料堆放地采用防尘网覆盖,开挖的废弃土石方应运至指定弃渣场,施工结束后对裸露坡面尽快采取工程或植物防护措施。155 (4)对于施工生产生活区的防护,要求在施工期做好临时用地范围内的排水措施以及表土堆置区的防护措施,工程完工后,针对原地貌情况采取复耕或恢复植被等措施。(5)对于施工道路区的防护,要求在工程施工之前,实施项目区的排水工程和临时拦渣工程,施工结束后马上进行边坡防护工程建设,然后采取植物措施。(6)对于服务设施区要求在开工前实施前期的截水等工程措施;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步实施边坡的工程措施防护、项目区的排水工程建设、临时性防护措施;最后实施空隙地的植物措施。(7)所有施工单元的排水设施其排水去向应与原有水系相接,出口应考虑防冲消能设施,避免造成出口段水流冲刷引起水土流失。(8)本项目建设需安置拆迁户数为34户。因项目属线性工程,安置方式采用分散安置,故将其划入项目直接影响区范围,拆迁户建房施工过程中将扰动地表,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应纳入搬迁安置费用中,防治应措施包括建房过程中和建房结束后两部分。建房过程中应在宅基地四周布设排水沟、挡渣坎拦截水土流失。建房结束后四周空坪隙地应栽植水保林草或经济林。(9)因施工结束后需要大量的表土用于裸露地表的恢复,施工过程中应尽量保留施工开挖中剥离的表土,妥善集中堆置并做好临时防护工作。总之,为了防止本工程建设对项目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必须严格按照“三同时”制度要求,认真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对项目区环境和周边的生态系统负责。155 8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8.1防治目标本方案总体目标是预防和治理因公路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使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公路建设及运行安全,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毁坏的林草植被得到较好的恢复,重建新的更好的生态环境。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执行二级防治标准。本公路经过低山丘陵区和中低山区两种地貌,根据气象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362mm,高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中的基准值,属于800mm以上地区,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植被恢复系数和林草覆盖率三项防治目标值需提高2%以上;项目区水土流失呈轻度、中度和强度三级,但主要表现为中度侵蚀(约占64.13%),土壤流失控制比可不作调整;项目区属于山丘区线型工程,拦渣率值可减少5%,根据本工程地貌情况,本方案低山丘陵区拦渣率按减少2%考虑。综合目标值按各区域目标值加权平均值。具体详见表8.1-1。表8.1-1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表防治目标项目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植被恢复系数(%)林草覆盖率(%)本项目综合防治目标值95870.79397208.2防治措施布设原则1)遵照《水土保持法》及配套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防治并重、因需制宜、因害设防、水土保持与生产建设安全相结合”155 的方针,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整个工程建设相应各时段内业主承担的水土保持职责范围,提出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和具体措施,核定工程量,安排实施进度,做好投资估算,落实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2)根据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机理,分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进行方案设计。按“三同时”要求,全面规划、综合防治,临时性措施与永久性措施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形成有效防治体系。3)充分考虑xx市XXXX线公路的特点与功能要求,并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做好水土保持措施设计。4)在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8.3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8.3.1防治措施布置指导思想本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布设应以全面的观点来进行,做到先全局,后局部,先重点,后一般,不重不漏,轻重缓急,区别对待,从总体上讲,应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有机结合,临时防护措施相辅佐,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充分发挥工程措施的控制性和速效性,保证短时间内遏制或减少水土流失,再利用水保林草和土地整治措施蓄水保土,保护新生地表,实现水土流失彻底防治。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主要为项目建设区,其中公路主体工程建设区、弃渣场的水土流失将最严重,为重点防治区域。在分区布设防护措施时,既要注重各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治重点和要求,又要注重各防治分区的关联性、连续性、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8.3.2防治措施总体布局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为:1155 )对主体工程区主要是做好预防保护及土石方平衡和合理调运利用,优化施工工艺,尽量减少弃渣量,做好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拦挡、排水和覆盖等防护,修建路基截排水沟设施、做好边坡防护和公路植被绿化,美化公路景观。2)对取土场区主要是采取拦挡、排水、表土剥离等措施,对表土堆置区进行临时防护,对边坡进行修整并防护,迹地回填表土、平整,恢复耕作或林草。3)对弃渣场区应修好截排水设施、挡渣墙,弃渣完毕后修整边坡并护坡,对弃渣面进行平整,修好排水沟,覆土复耕或种植林草。4)对施工道路区主要是做好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拦挡、截排水及路基边坡防护等,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覆土复耕或种植林草。5)对施工生产生活区主要是采取表土剥离、临时排水、拦挡及覆盖等措施,对迹地进行场地清理和平整,恢复耕作。通过上述水土保持措施,以减少降雨径流对破坏的地表和堆置的土石的冲刷,使渣场弃渣、料场开挖面产生的水土流失在“点”上集中拦蓄,使路堤、路堑边坡施工中形成的新生面水土流失在“线”上有效控制,同时对施工道路、施工生产生活区等区域施工迹地进行土地整治——即进行土地的平整、改造、修复、种植水保林草或复耕,形成“面”的防治。通过点、线、面防治措施有机结合、相互作用,形成立体的综合防治体系,使泥、土、石“难出沟、不下河、不入库”,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以保护环境安全和主体工程的安全,并改善工程建设后防治责任范围内的生态环境。8.3.3防治措施体系根据以上原则及总体布局,本方案根据不同防治分区水土流失特点和各自地形地貌、地质、土质等特点进行防治,提出了具体对策和措施,并根据水土保持界定原则,将本项目主体设计中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的措施纳入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中,未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的以主体设计功能为主但同时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不纳入本方案防治体系。另外,按照规范要求,将外购材料采购区、拆迁安置区及专项设施改建区也纳入了防治体系,提出水土流失防治要求。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详见图8.3-1。155 图8.3-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图155 8.4分区防治措施及典型设计8.4.1主体工程区本工程主体工程区开挖和填筑施工过程中扰动地表严重,产生的松散土石方数量较多,是本项目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水土保持布设需针对该区域造成水土流失的环节进行布置,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防护措施和预防保护措施。1、工程措施根据本工程主体设计情况,为了保障本公路的安全运行,主体设计中采取了大量的支护、排水、拦挡和护坡等措施,对防治公路建设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对不良地质路段,主体工程设计中针对采空区可能产生的塌陷现象,采用了水泥粉煤灰桩等措施进行处理;对软土区采用清淤换填的方法处理。为了防止降雨径流冲刷公路路基造成水土流失,主体设计中对路堑有一定集雨路段设置了截洪沟,路堤坡脚设置了排水沟,还设置了平台排水沟等;在桥涵及服务设施等区域也设计了截排水沟,这些措施有利于排除降雨径流,均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对路基挖填边坡还采用了多形式的骨架结合植草进行护坡,以防止降水冲刷边坡带来的水土流失。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路基截排水设施和骨架内植草的综合护坡应纳入本方案的主体工程区水保工程措施和投资,详见表8.4-1。2、临时防护措施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本方案针对主体工程区施工特点,采取以下临时防护措施:(1)路基工程区的临时防护1)对路基施工过程中清除的表土运至弃渣场分区堆放,以便满足今后边坡植物防护和弃渣场终期改造的需要(对表土进行的临时防护计入弃渣场区)。2155 )拦挡坎和临时排水措施:路堤填筑(不包括占用水田的路堤)施工之前,路堤坡底两侧应先筑拦挡坎和排水沟,拦截因降水带来的坡面水土流失,其布设应充分利用地形和天然水系,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并做好进出口位置的选择和处理,防止出现堵塞、溢流、渗漏、淤积、冲刷和冻结等,造成对路基和毗邻地带的危害。所筑土坎尽量选择粘土并压实,土坎断面尺寸为:高0.3m、顶宽0.4m、底宽0.85m、边坡1:0.75,断面见图8.4-3。排水沟每隔400m设沉沙池,其尺寸为:1.5m×3m×1m(详见附图八),以沉降径流泥沙,降低径流流速,施工期沉沙池中的淤泥应定期清运。图8.4-1临时排水沟、拦挡坎典型断面设计示意图(单位:cm)3)彩钢板拦挡:根据本公路沿线地势情况,结合环境保护及区域景观,因地制宜对公路临城镇区路段,采用“彩钢板”的拦挡形式,彩钢板每块规格为:1m(长)×2.2m(彩钢板)×0.4cm厚,手脚架支撑,这种形式有利于拦挡施工中的土石滚落,在老路改建段可防止爆破中的飞石损坏路基边坡现有植被,在软路基区(如水田)的路堤外侧使用可防止土石流失压占附近农田,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效果。4)柴捆法拦挡:对于老路改建段,部分路段下坡脚较陡,布设挡土坎及排水设施较困难,根据类似工程经验,可采用砍伐的树枝做成柴捆进行拦挡,防止开挖的土石滚入坡脚和损坏路基边坡植被(考虑到此方法工程数量和投资不便确定,本方案按彩钢板拦挡形式估算投资)。(2)服务设施区的临时防护本工程服务设施区较为单一,只包括一处管养工区,该区域施工扰动地表面积相对较少,呈点状分布,主体工程设计中在周边设置了排水措施,155 为了防止施工过程中积水浸泡作业面造成水土流失,应加强施工区场内的排水沉沙措施。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减少二次扰动带来的水土流失,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表土剥离,作为种植覆土,对临时集中堆放的表土周边用袋装土垒砌防护,雨季应用防尘网或稻草覆盖。本方案规划按永临结合的原则在场内按纵横间距50~100m布设排水土沟,在排水沟转弯和交汇处附近设置土质沉沙池,断面尺寸参照路堤排水、沉沙措施。施工结束后立即将表土回填用于植物措施的种植土,减少地表裸露时间,减少水土流失。(3)桥涵工程区的临时防护桥涵临水施工时采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桥涵工程施工时开挖的回填料一般临时堆放在附近低洼处,堆放地应采取挡土坎或袋装土临时拦挡、并布设临时排水土沟,雨季防尘网覆盖。3、植物措施本工程设计中对公路的绿化美化提出了植物措施面积和数量,本方案进行了复核,认为植物措施的面积和数量基本能满足水土保持和工程本身的要求,因受本阶段设计深度的影响,主体设计未进行植物树草种选配。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对本公路的植物措施应提高设计标准,按园林绿化方式进行配置,建议下阶段业主单位委托具有相应园林景观设计资质的单位就公路景观营造和区域绿化、亮化、美化等统一进行规划设计。本方案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并考虑公路运行需要提出了一些水土保持要求和建议,具体如下:(1)填方边坡和填方坡脚填方边坡连接公路路面,直接影响公路质量。在布设生物措施时,防护绿化兼顾,填方边坡土壤为填充的弃土、弃渣、土质疏松、多施工垃圾,在布设生物措施以前.需清理整治覆土,并施一定量的有机质;供水以降雨为主,不具蓄积雨水功能,在坡度较大地段,坡底坡面较缓。雨季水分充足,宜布设蓄水性能好的乔灌木,填方坡脚多为原生土或弃土,土质相对较好,地形平坦,以边坡为集水面,雨季水分充足,旱季可人工喷洒。坡高在8m以下的边坡采用覆士整治,建植草坪的绿化方式;坡高在8m155 以上的边坡采用覆土整治,格状护坡,建植草坪,常绿落叶灌木相间配置的方式,高填土路基边坡采用覆土整治,格状护坡,建植草坪的方式,中间可相间配置常绿、落叶灌木。在填方坡脚种两排乔木,每2~4m一株。(2)挖方边坡和挖方碎落台挖方边坡削减坡开级后,坡度大,位置处于公路上方,易发生沟蚀,崩塌破坏路面,宜在坡顶和平台布设水土保持和绿化树种。平台经开挖后,供水依赖降雨以上部坡面为集水面。坡顶施工量少,多为原生地,土质为红壤土,无灌水条件。碎落台主要是绿化美化。以整个坡面为集水面,雨季水分充足,旱季可人工喷洒。挖方边坡坡顶(隔离栅内)采用常绿、开花乔灌木混交方式;在平台相间布设两排常绿、开花灌木。在挖方碎落台种一排乔木,每4m种一株。考虑公路整体绿化及行车安全。长直线路段及地形无变地段,要每隔2~3m变换一种树种,在半径小于1400m的平曲线路段,外侧种一排高大乔木,内侧不种树。(3)服务设施区通过空间划分和植物配置,以建筑物为主体的,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一种园林为主的绿化美化,采用有花境、草坪绿地和庭院花坛的园林配置方式;或采用选择乡土树种、乔灌草、花随意配置。4、预防保护措施本工程施工方式多样,工程量较大,工期较长,工程开挖、回填土方量较多,工程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间。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本方案提出主体工程区施工应采取的预防保护措施为:(1)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尽量避免雨季施工。不能避免时,应做好雨季施工防排水工作,保证主体工程区施工期间排水通畅,不出现积水浸泡工作面的现象。对于桥涵工程应利用枯水季节施工,加强水中作业时围堰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直接进入水中。(2155 )路堑开挖做到分层一次开挖、装运,避免开挖松土停留时间过长或多次开挖、装运,路基填筑应分段分层填筑,做到填筑、推平、碾压一次完成,尽可能做到随挖、随运、随填,减少松散土体的暴露时间。(3)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衔接好各施工程序,及时配套完成水土保持措施,做到工序紧凑、有序,以减少施工期土壤流失量。(4)优化施工工艺及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避免乱挖、乱弃土的现象发生,严禁向河道中乱弃乱倒,尽量减少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5)优化工程爆破方法,尽量采用浅孔爆破,使飞石距离较近,防止碎石大量飞入河道和严重损坏公路附近现有植被。(6)土石方、弃土、弃渣的运输车辆加盖板,以防洒落。(7)及时配套完成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以减少施工期土壤流失量。根据以上措施布置与设计,经计算,主体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见表8.4-1~3。表8.4-1主体工程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工程量表分区截排水设施骨架护坡截水沟(m)排水沟(m)浆砌石(m3)浆砌石(m3)砼(m3)新建段路基工程区5900100304351260468桥涵工程区800211  服务设施区120340121  改建段路基工程区608086301963120148桥涵工程区 850114  合计12100206506760380616注:路堤和路堑护坡为"骨架+植草"方式.表8.4-2主体工程区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工程量表分区临时拦挡临时排水设施防尘网覆盖挡土坎编织袋垒筑彩钢板拦挡排水沟沉砂池个长度(m)填土(m3)长度(m)垒土与拆除(m3)长度(m)彩钢板(块)长度(m)土方开挖(m3)新建段路基工程区6020963  4504506690217413 155 桥涵工程区  930781  104033823400服务设施区  5042  4001302400改建段路基工程区4175668  110011005750186910 桥涵工程区  1000840  112036443500合计1019516311980166315501550150004875317300表8.4-3主体工程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工程量表分区植草皮植乔木株植灌木株新建段路基工程区8.18927045340服务设施区0.0280680改建段路基工程区8.30810041170合计16.5017450871908.4.2弃渣场区弃渣场是本工程重点防治区之一。根据主体工程布局及土石方平衡结果,工程弃渣量8.22万m3,共规划弃渣场4个,总占地面积4.94hm2。由于渣体松散,渣场周边有一定集水面积,一旦防护不当极易引发水土流失,严重时甚至发生崩塌、泥石流等重大事故。本方案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全面设防。1、工程措施按照“上截下拦”的原则,弃渣前在弃渣场下侧建挡渣墙。在弃渣场上侧修截水沟拦截坡面径流,两端修筑沉沙池。当截水沟终端坡降较大时,设消能设施。弃渣过程中分层碾压,沿弃渣高度每隔4~6m设一宽1~2m的平台,平台上设排水沟。弃渣完成后应对弃渣面进行平整,回填种植土,种植土来自公路开挖废弃的运至渣场集中堆放的表土,回填的厚度要求为种草≥0.3m,种树≥0.5m,复耕0.5~0.8m。弃渣面每隔50m~150m开挖纵、横向排水沟,并尽量恢复耕种。为保证弃渣边坡的稳定,从挡渣墙顶至弃渣面按1:2.0放坡。(1)挡渣墙设计155 1)挡渣墙断面设计根据弃渣场地形,弃渣场应在沟口用挡渣墙拦挡,挡渣墙布设应尽量选择“口小”地段,并避开不良地形地质地段,在保证弃渣场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挡渣墙的高度和断面尺寸,考虑到项目位置属山丘区,渣场地面横坡一般较大,挡渣墙结构型式按重力式浆砌石挡渣墙考虑,内侧面竖直,外侧面坡比1:0.4,基础埋深>1.0m。(如图8.4-2)。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拦渣工程的设计要求,以及《挡土墙定型设计手册》,本方案选取Z1渣场进行挡渣墙设计。图8.4-2浆砌石挡渣墙设计断面示意图(单位:cm)2)挡渣墙稳定计算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拦渣工程的设计要求,挡渣墙抗滑、抗倾覆安全系数分别取1.3、1.5,墙基应力应小于地基允许承载力。稳定性计算公式如下:a.抗滑稳定计算:(≥1.3)式中:Ks—抗滑稳定安全系数155 ∑V—作用于墙体上全部竖向力总和∑H—作用于墙体上全部水平力总和f—底板与基础摩擦系数b.抗倾覆稳定计算:(≥1.5)式中:Kt—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My—作用于墙身上各力对墙前趾的稳定力矩∑M0—作用于墙身上各力对墙前趾的倾覆力矩c.基底应力计算:=式中:—挡渣墙基底应力最大值及最小值∑V—作用于墙身上全部竖向荷载总和—墙底宽度—合力偏心矩,≤/6本方案利用“理正岩土计算”软件,考虑堆渣在最不利条件下的各力学参数采用以上公式对挡渣墙的抗滑动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及基底应力和偏心距进行了验算,计算时浆砌片石墙体容重取23kN/m3,墙后填土内摩擦角取30°~35°,墙后填料容重取17~19kN/m3,墙底摩擦系数取0.25,验算成果详见表8.4-4。155 表8.4-4典型弃渣场挡渣墙稳定计算成果表渣场编号平均堆高土石比挡土墙断面尺寸(m)抗滑稳定系数抗倾覆系数基底合力偏心距基底最大压应力B1BHb1h1b2h2Z14.00.560.62.122.80.30.50.30.51.3275.070.14386.12经计算,挡渣墙各项参数满足规范要求,建议在下一阶段核实弃渣场位置后,对挡渣墙的稳定及应力分析作进一步计算,优化挡渣墙断面尺寸,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2)截水沟设计1)设计标准采用项目区10年一遇最大1h暴雨强度。2)设计流量计算截水沟设计流量计算按照以下公式确定:Q=0.278kiF式中:Q——最大清水洪峰流量,m3/s;k——径流系数,取0.75;i——10年一遇最大1h暴雨强度,63mm;F——山坡集水面积km2,1/10000图上量算。  3)断面尺寸根据计算出的截水沟设计流量,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确定其断面尺寸:式中: A—截(排)水沟过水断面面积;C—谢才系数;155 R—水力半径;i—截(排)水沟沟底比降(1/1000)。4)截水沟护砌截水沟沿弃渣场上侧山坡修筑,一般采用梯形断面,内外坡比均采用1:0.75,外坡比采用1:1,安全加高按△h=1/4×h+0.2确定,h为通过洪峰流量时的水深,截水沟内侧全断面采用浆砌石砌筑,下设0.10m厚砂砾石垫层。截水沟典型设计断面示意图见图8.4-3。本方案Z1弃渣场截水沟断面附图九所示。图8.4-3弃渣场截水沟设计断面示意图(单位:cm)按以上原理及设计标准,本方案根据各渣场不同降雨条件选择典型渣场计算截水沟断面设计参数见表8.4-5。表8.4-5弃渣场截水沟断面设计情况表编号排水面积(km2)排水流量(m3/s)纵坡长度(m)底宽(m)设计水深(m)内坡比安全加高(m)沟深(m)Z10.0290.381/10004600.60.41:10.30.7Z20.0130.171/10002800.50.31:10.20.5Z30.0180.241/10004200.50.31:10.30.6Z40.0140.181/10002500.50.31:10.20.5合计   1410     (3)陡槽和消力池设计155 本项目位于低山丘陵区,部分渣场地面起伏较大,截洪沟出口处落差>5m,为了与原排水系统连接并防止水流冲刷下游,需设置消能设施。本报告渣场排水消力设计选用陡槽工程和消力池。1)消能设施的布置消能设施由上游渐变段、陡槽段、消力池和下游整流段组成,上接截洪(水)沟,下接原排水系统,其设计断面示意见图8.4-4。图8.4-4消能设施设计断面示意图(单位:cm)2)陡槽断面尺寸陡槽采用浆砌石矩形断面,并在槽底设置交错式矩形加糙,以增加水深、降低流速和改善下游的消能状况。尺寸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确定,比降采用1:3.0,边墙的高度H按设计水深加安全超高确定,安全加高取0.5m。3)消力池断面尺寸a.跃前水深设计取陡槽末端断面为Ⅰ-Ⅰ断面,消力池跃前断面为Ⅱ-Ⅱ断面。计算公式为:155 式中:—为Ⅰ-Ⅰ断面单位重量水体的位能,即为消力池底与陡槽末端高差,m;—为Ⅰ-Ⅰ断面单位重量水体的压能,即Ⅰ—Ⅰ断面处的水深,m;—为Ⅰ-Ⅰ断面单位重量水体的动能,v为Ⅰ—Ⅰ断面处的流速,m/s;g为重力加速度,m/s2;—为Ⅱ-Ⅱ断面单位水体的压能,Ⅱ—Ⅱ断面处水深,即跃前水深,m;—为Ⅱ-Ⅱ断面单位重量水体的动能,为水流能量损失系数,一般取=0.9~1.0;—为Ⅱ-Ⅱ断面处的流速,m/s;,为消力池的单宽流量,矩形断面消力池;,为消力池底宽,=1m。b、跃后水深式中:—跃后水深,m;hc—跃前水深,m;—消力池的单宽流量。c、消力池深度s式中:—淹没系数,取1.05~10.1;—下游水深,m。d、消力池长度155 e.消力池护砌消力池采用浆砌石砌筑,槽底板砌筑厚度0.5m,侧墙厚度0.5m。渣场共规划陡槽加消力池2处(Z1、Z3),陡槽、消力池典型断面尺寸详见表8.4-6。8.4-6弃渣场陡槽及消力池结构尺寸表项目单位弃渣场备注Z1Z3排水流量Qm3/s0.380.24 陡槽纵坡 1:31:3 进口渐变段长L1cm150150 陡槽长L2cm15501300 底宽b1cm4040 侧墙高H1cm6060 侧墙底宽D1cm7070 底板厚e1cm4040 消力池长L3cm200200 底宽Bcm150150 侧墙高H2cm100100 坎高dcm4040 侧墙底宽D2cm7575 底板厚e2cm4545 出口段出口斜坡水平长Lcm9090 整流段长L4cm150120 (4)排水沟设计弃渣场挡渣墙顶至弃渣面的边坡按4~6m高设一级1~2m宽平台,平台上设排水沟,弃渣场面上每隔50~150m开挖纵横向排水沟,排水沟终端与弃渣场周边排水系统相连,其设计原理同截水沟。平台排水沟采用矩形断面,设计底宽0.3m,深0.3m;考虑弃渣体短时内的沉降影响,弃渣面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设计底宽0.5m,深0.5m,浆砌石衬砌厚0.3m,下铺0.1m厚砂卵石垫层。弃渣场排水沟典型断面详见附图十一。155 (5)永久沉沙池设计弃渣场永久沉沙池设在截水沟出口,沉沙池采用矩形体,二级串联型式,池体浆砌石衬砌,衬砌厚0.3m。当沉沙池沉积砂石时,需及时清除。a.沉沙池的深度计算公式:式中:hp——沉沙池的深度,m;z——沉沙池上游与下游的水面差,m;q——单宽沉沙流量,m3/s;v——淤积流速,m/s;io——沉沙池底纵坡;ip——沉沙池长度,m;hy——淤积前的设计淤积高度。b.沉沙池的宽度计算公式:式中:B——沉沙池的宽度,m;Q——沉沙池的工作流量,m3/s;V1——沉沙池的平均流速,m/s。c.沉沙池的长度计算公式:式中:K——安全系数,取1.5;V——沉沙沉首端流速,m/s;W——泥沙计算粒径的沉隆速度,m/s;经计算,沉沙池池宽1.5m~2.0m,池长3.9m~4.9m,池深1.0m。永久沉沙池设计断面见附图十一。2、临时防护措施155 弃渣场临时措施包括表土堆置区坡脚的编织袋装土拦挡、防尘网覆盖及周围开挖临时排水沟、沉沙池。(1)临时排水沟临时排水沟设计标准:采用项目区10年一遇最大1h暴雨强度。排水沟设计断面设计同弃渣场截水沟设计,临时排水沟终端与堆土区周边自然排水系统相连。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设计底宽0.5m,深0.5m,采用土沟形式。(2)临时沉沙池临时沉沙池布置在表土堆置区临时排水沟的出口处,与附近排水系统相接,设计原理同永久沉沙池,采用矩形体,池体用浆砌石衬砌,临时沉沙池设计断面见附图十一。(3)临时拦挡坎临时拦挡坎顶宽1m,底宽2m,高0.75m,采用编织袋装土形式,土料来源为堆放的表土,弃渣结束后拆除,用作回填土,详见附图十一。(4)防尘网覆盖按照水土保持有关要求,本方案对临时堆置的表土采用防尘网覆盖进行防护。根据市场调查,考虑到防尘网的不同类型及功能差异,本方案规划采用“厚型防尘网”,这种防尘网既能防止雨水下渗,也可防尘,多用于土木工程、防水工程,主要用于公路、铁路、堤坝、排水、加固等工程中。3、植物措施本工程弃渣场植物措施主要用于渣场边坡、弃渣面的林草防护。对于土石渣场可改造成水保林草地或耕地,土渣场恢复耕地。在渣场改造前,先用20cm厚粘土层压实,形成隔水层,再覆盖表土50cm~60cm,迹地造林应根据土壤酸碱度来选择树草种,具体选择原则是:(1)植物措施的选择原则155 按照《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的有关要求,植物措施树、草种选择必须坚持以下原则:a.根系发达,萌发力强,固土能力强;b.生长旺盛,郁闭迅速,具有改良土壤性能,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c.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d.繁殖容易、管理方便,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e.结合当地水土保持实际情况,适地适树,景观协调。(2)树、草种配置方式弃渣场植物措施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配置,具体是:根据弃渣场堆渣高度,弃渣边坡采用植草皮护坡,弃渣面上采用树草结合。挡渣墙墙顶后侧靠近弃渣边坡坡脚位置种植灌木迎春,墙脚外侧种植爬山虎,以起到遮盖作用,美化渣场环境。根据本工程各渣场的具体情况,主要选择当地水土保持树种桤木、紫穗槐进行混交,并撒播草籽进行种植。造林绿化设计示意图见附图十一。(3)树、草种种植技术要求造林密度应采用中密度或高密度混交造林,株行距一般2.0m×2.0m,采用二年生Ⅰ级苗;草籽采用撒播方式,草种主要选择狗牙草,也可选择水保混合草籽,播种量25kg/hm2。挡渣墙墙顶后侧和墙脚灌木株距0.3~0.5m,单行种植。根据以上典型设计,计算出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工程量见表8.4-7~8.4-8。155 155 表8.4-7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工程量表渣场名称工程措施挡渣墙陡槽及消力池截、排水沟沉砂池个土地整治长度(m)土方开挖(m3)土方填筑(m3)浆砌石(m3)砂石垫层(m3)长度(m)土方开挖(m3)浆砌石(m3)砂石垫层(m3)截水沟长度(m)排水沟长度(m)土方开挖(m3)浆砌石(m3)砂石垫层(m3)覆盖种植表土(万m3)场地平整(hm2)复耕(hm2)Z111023363429212110484164603705993897620.210.420.90Z21252657231324    2802203562314620.000.001.54Z3801704631215199476144203305353476920.030.061.03Z4901915222517    2502032212420.000.000.99合计40585923312797740198160301410940152398721680.240.484.46注:"复耕"中包括场地平整、表土回填内容,不重复计算工程数量.表8.4-8弃渣场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植物措施工程量表渣场名称临时防护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排水沟、沉沙池临时拦挡坎防尘网覆盖弃渣面水保林、草狗牙根草皮护坡长度(m)土方开挖(m3)沉沙池(个)长度(m)编织袋土磊筑(m3)编织袋土拆除(m3)面积合计(hm2)桤木(株)紫穗槐(株)爬山虎(株)迎春花(株)撒草籽(kg)Z1410133228310610632000.401000100036711610.000.02Z244214423051141143720       Z3450146231011611638400.05114114267841.140.01Z4348113224090902300       合计165053681138427427130600.451114111463420011.140.03155 8.4.3取土场区取料场分土料场、块石料场、砂石料场三种。本项目需借方约2.45万m3(自然方)。工程所需块石、砂卵石料除部分利用开挖石料加工以供需要以外,不足部分拟采用购买方式,土料场自行开采。根据主体工程布局及土石方平衡结果,规划取土场2处,采取集中取土,取土场占地0.82hm2。料场开采破坏植被面积大,地貌扰动范围广、程度深,覆盖层剥离无固定堆放位置,开采方式也是多处工作面同时作业,开采结束后,料场区植被破坏殆尽,土体裸露,易形成大面积水土流失。因此必须对其开采施工采取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但按照水土保持规范要求,本方案仅对取土场进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设计,对外购块石、砂石料的开采场地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由开采单位承担,本方案只提水土保持要求(见8.4.6节)。由于取土场的开挖破坏了原地貌,损毁了原地表林、草等水土保持设施,改变了原有的产汇流条件,并使边坡变陡,增加了滑坡、坍塌等大量水土流失的可能,因此,必须在取土全过程中采取“上截下拦”的水土保持措施。“上截”即在开采面的上坡坡顶侧修筑截水沟,拦截坡面径流,“下拦”即在开采面的外侧修筑拦土坎,防止开采中由于降水冲刷开采面造成的土壤流失。本方案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三方面进行了设计。1、工程措施开采前在有集雨面积的取土场开挖面上端1~2m距离修建截水沟,将水流引入附近原有排水沟渠。并将表层腐殖土剥离,集中堆放于场内的临时堆置区,待开采结束后用作取土场回填覆土(覆土厚度要求为种草≥0.3m,种树≥0.5m,复耕0.5~0.8m),然后,对取土场进行开采,应采取分区开挖,尽量做到挖完一片,覆土恢复一片,绿化改造一片,防止开挖造成大面积裸露面,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要求采取削坡开级,开采边坡需满足自然稳定要求,可缓于1:1.5,当开采边坡高度大于4~6m时,设一宽1~2m155 的平台,平台上布置排水沟。开采结束后,对开采边坡及开级平台进行修整,对开采迹地进行坑凹回填,将剥离的表层腐殖土回填至迹地表面,进行平整、清理,每隔50~150m左右开挖纵、横向排水沟,排水沟与原有水系相接处设沉沙池。为了保护珍贵的耕地资源,减少项目实施对当地土地资源的影响,结合当地政府的要求,根据立地条件,对取土场施工结束后尽量进行复耕。(1)截水沟设计本方案土料场的截水沟同8.4.2节弃渣场截水沟设计原理和设计标准一样。对有一定集雨面积的取土场,截水沟沿取土场上侧山坡修筑,采用半挖半填式沟,内外坡比均采用1:1,沟道纵坡由取土场实际地形确定,截水沟内侧采取全断面浆砌石衬砌,衬砌厚0.3m。根据本工程取土场地形条件、取土方式和来水流量复核,截水沟终端不考虑设置跌水消能设施。本工程取土场截水沟断面尺寸详见表8.4-9,T1取土场截水沟断面图详见附图十。8.4-9取土场截水沟断面设计情况表编号集水面积(km2)排水流量(m3/s)纵坡长度(m)底宽(m)设计水深(m)内坡比安全加高(m)沟深(m)T10.0180.241/10006200.50.31:10.30.6T20.0140.191/10004600.50.31:10.20.5合计   1080     (2)排水沟设计土料场开挖边坡平台上设排水沟,料场面上根据需要布设土质排水沟(设计原理和设计标准同8.4.2节),结合土地平整工程在场内按纵横间距50~150m左右开挖排水沟完善场内排水工作,在地表径流汇集、转湾等处设沉沙池。平台排水沟采用矩形断面,设计底宽0.3m,深0.4m,浆砌石衬砌厚0.3m,下铺0.1m厚砂卵石垫层。开采迹地面上的排水沟采用土沟形式,梯形断面,设计底宽0.5m、顶宽0.8m、深0.5m,断面型式见附图十一。2、临时防护措施取土场临时措施包括草袋装土拦挡坎、防尘网覆盖及临时排水沟、临时沉沙池。(1155 )临时排水沟:布置于料场开采区周边及表土堆置区周边,终端与料场附近自然排水系统相连。临时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设计底宽0.5m、顶宽0.8m、深0.5m,采用土沟形式,见附图十一。(2)临时沉沙池:布置在临时排水沟与周边自然排水系统相连处,采用矩形体,设计尺寸为1.6m×3.2m×1m,当沉沙池沉积砂石时,需及时清除。(3)临时拦挡坎:布置于表土堆置区和料场开采区下坡侧,临时拦挡坎顶宽1m,底宽2m,高0.75m(见附图十一),拦挡坎采用袋装土形式,土料来源为堆放的表土,取土结束后用作回填土。(4)防尘网覆盖:同8.4.2节,本方案拟采用“厚型防尘网”对临时堆放的表土进行覆盖,以防降水径流对表土的冲刷,保护好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3、植物措施取土场开挖结束后,周边应恢复植被,对取土场开采边坡采用草皮护坡,草皮应选用生长快、耐旱、耐瘠薄、根系发达、固土作用大的草种,如假俭草、狗牙根草,草皮铺种后1~2年内,应进行必要的封禁和抚育管理,对地质条件较复杂的不稳定边坡,应采取包括工程措施在内的综合治理方案。根据以上典型设计,计算出取土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工程量见表8.4-10~11。155 表8.4-10取土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工程量表编号工程措施排水沟截水沟沉砂池个土地整治长度(m)土方开挖(m3)长度(m)土方开挖(m3)浆砌石(m3)砂石垫层(m3)表土剥离(万m3)表土回填(万m3)场地平整(hm2)复耕(hm2)T12307562010046515620.160.060.130.19T26702184607454834120.250.250.500.00合计9002931080175011349740.410.310.630.19注:"复耕"中包括场地平整、表土回填内容,不重复计算工程数量.表8.4-11取土场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植物措施工程量表土料场临时防护措施植物措施土料场开采面临时防护表土堆置临时防护临时排水沟、沉沙池临时拦挡坎防尘网覆盖取土场面上林草措施草皮护坡临时拦挡坎(m)编制袋土磊筑(m3)编制袋土拆除(m3)长度(m)土方开挖(m3)沉沙池(个)长度(m)编制袋土磊筑(m3)编制袋土拆除(m3)撒草籽(kg)桤木(株)紫穗槐(株)林草面积合计(hm2)T1120454513343292353514112.922922920.120.01T218068681675421154343220412.24122412240.490.01合计3001131133009842077878361515.16151615160.610.02155 8.4.4施工道路区本项目估算新修施工道路1.25km。从地形地貌来看,道路沿线地表较为简单,地面坡度不大,主要采取半填半挖方式。对挖方路基、填方路基、半挖半填路基可根据当地地形地貌按一定的边坡比设计。具体施工按下述要求进行。挖方路基:挖方路基设计开挖路堑边坡一般取1:0.5~1:1.0的比值。土方的开挖边坡取1:1的比值,对边坡高大于4m,坡度大于1:1.5的边坡,应采取削坡开级。填方路基:填筑陡于1:5的坡面上的路基,将陡坡面开挖成2m宽,成齿状逆坡,其逆坡的坡度不得小于3%。路堤边坡,当填筑高度小于8m时取1:1.5,大于8m时取1:1.75。半挖半填路基:对半挖半填路段,按挖方、填方路基边坡的要求实施。因此,施工过程中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对周边的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根据施工道路和区内地形条件,本方案采取的防治措施布置如下:1、临时防护措施(1)排水措施:在路基两侧布设排水土沟,并与当地排水系统相连接;当有较大的山坡地表水流向路基时,应在靠山侧离路堑坡顶设置土质排水沟,横断面采用梯形,底部宽30cm,深30cm,顶宽75cm,内侧边坡1:0.75,沟底纵坡不宜小于0.5%(设计原理和设计标准同8.4.2节),山坡地表水经排水沟流向天然排水溪沟。(2)覆盖措施:为防止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道路裸露地面造成水土流失,要求对路面铺洒碎石层,厚度2cm,施工结束后铲除运至渣场。2、工程措施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对占用耕地的覆土后复耕,覆土来源于渣场分区堆放的表土。3、植物措施155 路基边坡采用草皮护坡;施工结束后,对占用林地和荒地的覆土后恢复为水土保持林草地,林地以桤桤木和紫穗槐混交,株行距2m×2m,并结合撒草籽综合防护。根据以上布设,计算出施工道路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工程量见表8.4-12。表8.4-12施工道路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表分区施工道路长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土地平整复耕林草面积合计种植桤木株种植紫穗槐株狗牙根草皮护坡撒播混合种草临时排水土沟沉砂池个铺洒碎石长度(m)土方开挖(m3)至取土场施工道路0.400.32 0.326006000.086.00600210232至弃渣场施工道路0.850.360.320.364784780.174.781063372468合计1.250.680.320.68107810780.2510.7816635826100注:"复耕"中包括场地平整、表土回填内容,不重复计算工程数量.8.4.5施工生产生活区本工程施工生产生活区主要指施工堆料场、混凝土拌和场、机械设备存放地、仓库等场地及施工人员生活场地,共5处,总占地面积0.26hm2。根据实地调查情况,该区域地形相对较平坦,基本占用的为旱地,部分地段为荒草地。由于该区域施工过程中基本没有大的土石方挖填,对地表的扰动主要来自施工人员作业中对地表的践踏、场地清理对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较轻,其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为:1、工程措施施工前剥离表层腐殖土,集中堆置于该区域内专门的地点,并对表土采取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需进行场地清理、松土、覆盖表土和平整,对原旱地的区域进行复耕。2、植物措施施工结束后对施工生产生活区原为荒草地的区域撒种狗牙根草籽绿化。3、临时措施155 对集中堆置的表土采用编织袋装土进行拦挡,周边设置排水土沟(0.8m×0.5m×0.5m)和沉沙池(1.6m×3.2m×1m),并与附近排水系统相接。施工过程中,对该区域内的作业区裸露地表铺2cm厚碎石子以控制扬尘和防止水土流失。遇上雨季,对堆置的表土及施工生产场地的堆料应采用防尘网覆盖,防止被雨水冲刷,污染周围环境。根据以上布设,计算出施工生产生活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工程量见表8.4-13。表8.4-13  施工生产生活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量表分区占地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表土剥离万表土回填万土地平整复耕面积撒播种草临时排水沟沉砂池个编织袋土拦挡坎铺洒碎石子防尘网覆盖长度(m)土方开挖(m3)长度(m)垒筑与拆除(m3)施工生产生活区0.260.120.010.030.230.030.7327591101302913920注:"复耕"中包括场地平整、表土回填内容,不重复计算工程数量.8.4.6其它水土保持要求1、拆迁安置区水土保持要求本项目拆迁安置区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影响区域之一,拆迁安置过程中,宅基地平整和交通道路建设中必然产生新的裸土区和废弃土石,做好拆迁安置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拆迁户的居住、生活质量,改善其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本工程共需拆迁34户,按180m2/户估算面积并纳入了本方案防治责任范围。拆迁建房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采取就近、分散、后靠安置方式。为防止建房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发生,同时给拆迁户营造一个比较安全、美观、舒适的环境,当地政府在拆迁安置过程中必须做好该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155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要求,本《方案》对该区域提出了水土保持要求,并对防治措施及工程量进行了估算,建设单位在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时,应在协议中明确防治责任和防治费用。(1)水土保持要求1)拆迁建房应尽量避开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段,对不可避免的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修筑挡土墙、排水沟以及对边坡采取护坡措施等);2)建房应选择在每年的秋末、早春和冬季进行,避免在雨季施工;3)宅基地“三通一平”工程应合理调配土石方,尽量做到挖填平衡;④宅基地平整后,及早建设地上建筑物以覆盖地面,缩短裸露场地的空闲时间;5)在安置区房前屋后的空隙地进行庭院绿化。(2)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及投资估算本方案对拆迁安置区进行了防治措施工程量及投资的估算(详见表8.4-14),共估算拆迁安置区投资32.28万元,此投资不纳入本方案水土保持总投资。表8.4-11拆迁安置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项目单价工程量投资(万元)搬迁户数(户) 34 安置区面积(hm2) 0.61 拆迁安置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工程措施截排水设施长度(m) 408 浆砌石(m3)229.812575.91土方开挖(m3)19.272410.46沉沙池(个)1193.2344.06挡土墙长度(m) 170 浆砌石(m3)229.812475.66土方开挖(m3)19.271870.36砂石垫层(m3)118.45690.82临时措施临时堆土防尘网覆盖(m2)2.4640801.00排水沟长度(m) 1020 土方开挖(m3)19.273370.65袋装土垒砌拦挡长度(m)150.635107.68草皮护坡(m2)9.013400.31155 植物措施安置区庭院绿化(m2)44.0112205.37合计  32.282、专项设施改建区水土保持要求本项目需搬迁电力电杆191根,线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点多线长,每个施工点弃渣量不大,特别应注意不得随意弃渣,雨季应对临时堆土采用防尘网覆盖,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迹地采取复耕或播撒草籽绿化。3、外购材料区水土保持要求本工程所需的块石、碎石、砂石料采取外购方式,建议建设单位从正规的开采单位购买。为防止开采单位无节制地胡乱开采,本方案提出以下防治措施要求:1)石料场①开采前将石料场的表层腐殖土剥离,临时堆放于附近或块石料场内的临时堆置区;对临时堆置区采取挡墙拦挡措施和截、排水措施,遇降雨时采用防尘网覆盖措施;②开采中要对石料场采取临时拦挡措施,如修建临时挡渣坎等;③开采后应全面进行场地坑凹回填,利用开挖过程中的废弃土石料和表层腐殖土回填至迹地表面,进行平整、清理,覆土后复耕或种植水保林草。2)砂石料场①开采前应征得当地河道管理、水土保持监督部门同意,并接受监督检查;②每年警戒水位以上的时间为禁采期,禁采期间砂石料场不能开采;③开挖的横向边坡要小于1:3.0,防止横向边坡崩塌;④开采完工后,将开采面压紧,且维持河床纵坡为比较平整的顺坡。155 块石、砂卵石料的购买价中应包含水土流失防治及补偿费用并在采购合同中明确。块石、砂卵石料场开采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应由开采单位自行治理,开采单位应向当地水土保持部门呈报《块石、砂卵石料场开采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书)》,并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书)执行,当地水土保持监督部门应对其进行监督、检查。或者由当地水土保持部门按《xx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试行办法》向开采单位征收水土流失防治费,由当地水土保持部门进行防治。8.5水土保持措施总工程量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工程量如下:1)工程措施:浆砌石挡渣墙405m、浆砌石截排水沟37080m、永久沉沙池12个、平整土地1.81hm2、复耕5.20hm2。2)植物措施:植乔木21158株、灌木91732株、铺草皮16.8hm2、撒种草籽37.80kg。3)临时措施:临时挡土坎15500m、临时排水土沟18888m、袋装土垒筑2309m3、防尘网覆盖24894m2、彩钢板1550块、铺洒碎石子113m3、临时沉沙池59个。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工程量分区汇总详见表8.5-1~3。表8.5-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量汇总表防治分区工程措施挡渣墙长度(m)截排水沟长度(m)陡槽与消力池长度(m)浆砌石挡墙(m3)浆砌石护砌(m3)砼(m3)砂卵石垫层(m3)土方开挖(m3)土方填筑(m3)沉沙池(个)表土剥离(万m3)表土回填(万m3)场地平整(hm2)复耕(hm2)主体工程区 32750  7140616        取土场区 1980  1134 972042 40.410.310.630.19弃渣场区40523504012791147 32325792338 0.240.484.46施工生产生活区          0.120.010.030.23施工道路区            0.680.32合计4053708040127994216164204622233120.530.571.815.20155 表8.5-2 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量汇总表防治分区临时排水沟(m)土方开挖(m3)土方填筑(m3)临时沉砂池(个)临时拦挡长度(m)彩钢板(块)编织袋装土磊筑(m3)编织袋装土拆除(m3)铺洒碎石子(m3)防尘网覆盖(m2)主体工程区150004875163131137251550166316637300取土场区30098 4507 190190 3615弃渣场区1650536 81138 427427 13060施工生产生活区27591 10130 292913920施工道路区1663582 6    100 合计1888861821631591550015502309230911324894表8.5-3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量汇总表防治分区林草总面积合计(hm2)植乔木(株)植灌木(株)撒播草籽(kg)铺草皮(hm2)主体工程区16.501745087190 16.50取土场区0.631516151615.160.02弃渣场区0.481114194811.140.03施工生产生活区0.03  0.73 施工道路区0.681078107810.780.25合计18.31211589173237.8016.808.6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8.6.1施工组织形式水土保持措施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是对主体工程设计的补充,本着“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原则,水土保持工程应纳入主体工程,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及项目监理制。因此,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一起招标,签订施工合同,按照设计施工合同完成水土保持工程。8.6.2施工材料来源155 水土保持工程所需土石料可充分利用工程开挖料,不足部分可与主体工程一起在当地已有料场购买;水泥、砂卵石、草袋等均属常规物资,均可在项目区附近购买,临时围挡用的挡土板可进行租用;项目区附近有育林苗圃生产基础,本工程水土保持所需的树种、草种可从那里购买。8.6.3施工条件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处于同一区域施工,主体工程已布置了施工道路和施工场地,可以满足施工材料运输需要。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用水和用电量相对较小,施工用水用电可由主体工程供水供电系统统一供应。8.6.4施工方法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工程措施主要为土石方工程的开挖与填筑、土地整治、复耕措施;植物措施包括植树和种草;临时措施包括临时拦挡、排水和覆盖措施等。主要施工方法如下:1、工程措施施工(1)挡渣墙砌筑挡渣墙修筑应在渣场弃渣前进行。采用人工结合机械施工,尽可能选用本工程开挖的表面较平的毛石汽运至施工地点进行砌筑,毛石最小厚度为150mm。施工前人工铲除草皮和耕植土,作好地面排水,保持基坑干燥,石质基底应清理干净松散岩层,浇水湿润后坐浆砌筑;土质基底直接坐浆砌筑。基底力求粗糙,对粘性土地基和基底潮湿时,应夯填砂石垫层。岩石基坑应使基础砌体紧靠基坑侧壁,使其与岩层结为整体。基坑应做成不小于5%的向外流水坡,以免积水下渗而影响墙身稳定。基础应在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做到随开挖、随下基、随砌筑,基础砌出地面后立即回填夯实。应采用分段开挖,先开挖一段,浆砌、回填后再开挖下一段。浆砌块石挡渣墙应采用座浆法施工,砂浆稠度不宜过大,块片石表面清洗干净。墙顶用1∶3水泥砂浆抹成5%外斜护顶,厚度不小于30mm。外露面用M7.5砂浆勾缝。砌筑挡渣墙时,要分层错缝砌筑,基底及墙趾台阶转折处,不得做成垂直通缝。挡渣墙每间隔10~20m应设置一道变形缝,变形缝宽度为20~30mm155 。缝内填塞沥青麻筋或涂沥青木板。挡渣墙设置反滤包和泄水孔,泄水孔径100mm,间距2.5mm一个,第一排泄水孔距离挡渣墙上表面800mm,最低一排泄水孔应高出地面不小于200mm,泄水孔向外坡度为5%,泄水孔应保持直通无阻。(2)截排水设施施工截水沟在开挖或弃渣前先修筑。截排水沟、沉沙池及消能设施施工前,要由测量人员进行放线,施工原材料及机具设备必须运至施工现场,才可进行沟槽开挖。浆砌石截排水沟采用M7.5水泥砂浆片石砌筑,间距10~3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cm中间填沥青麻絮。施工开挖时采用人工开挖,开挖时要严格控制好宽度及标高,禁止出现超挖,对超挖的部分必须采用粘土回填或采用与水沟相同的材料进行砌补,回填粘土时必须采用打夯机夯实。排水沟施工时应先在底板铺砂卵石垫层,再施工底部的浆砌,砌筑时要严格挂线进行施工。砌筑时要避免出现通缝现象,上下两层缝错开不小于8cm。砌筑时墙的厚度及沟底的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砌筑时禁止使用风化的片石,片石的大小要均匀,且尺寸不应小于15cm。砌片用的砂采用干净的中砂,砌筑砂浆强度为M7.5号,砂浆拌合必顺采用机械拌合,堆放拌和好的砂浆禁止直接堆在松散的地面上,下面要铺设铁皮等隔离设施,砂浆应随拌随用,对拌合完堆放时间太久的砂浆应当废弃,禁止用于砌筑施工中。各项截排水设施及消能设施均应按设计要求控制好沟道纵向坡度,确保排水顺畅,防止冲刷和淤积。(3)表土剥离与回填本工程表土剥离发生在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和施工生产生活区,表土回填发生在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和弃渣场区。表土剥离基本上可采用机械铲挖方式进行,根据实际情况也可辅以人工开挖方式,集中堆置于专门的堆置点,施工结束后可机械结合人工回填。取土场的表土剥离宜采用74kw推土机、铲斗等机械挖掘为主、人工挖掘为辅的方式进行。先清理土壤层上部植被,然后根据土壤厚度分布情况及所需覆土量进行掘取,掘取的表土应集中储存在取土场内比较低洼的区域,155 与开采的土方分开堆放,堆放高度一般为3~5m,为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风化,堆置的表土应压实,并采取防护措施。取土完毕后,对取土场覆土区进行场地平整后按设计覆土厚度均匀地铺垫剥离表土。覆土时应充分考虑到表土的沉降量,形成的地表坡度不超过2°为宜,以保证大气降水不积聚而是均匀的分布,能快速流去多余的雨水,同时又不至于出现新的水土流失现象。弃渣场堆置的表土来自于公路开挖的废弃表土,可用作公路路基、施工道路和弃渣场种植土,也应集中储存在弃渣场内比较低洼的区域,与弃渣土石方分开堆放,其它要求同取土场表土一样。(4)浆砌石骨架(+植草)护坡浆砌石骨架护坡采用M7.5浆砌片石,施工时先在修整好的坡面上人工放线,按设计要求用石灰标出“人字型”或“拱型”等多种型式的骨架位置和形状,然后开挖骨架基坑,在边坡上由下而上垂直坡面栽砌浆砌片石和镶边石,砌体嵌入坡面,埋入后顶面要与边坡齐平。施工时,基坑超挖部分应用浆砌片石回填。施工后加强养护。(5)土地整治本工程土地整治是指项目施工完成后,对本期建设扰动的施工迹地及时进行清理,进行坑洼回填,主要包括:对渣场弃渣面进行平整,对施工生产生产场地进行清理、压实的土层进行松土以便种植,对取土场进行坑凹和平整,对回填的种植土进行平整等等。弃渣面土地整治采用74kw推土机平整土地表面,范围较窄的区域可采用人工平整。平整后的场地可布置植物措施,对于复耕区还需布置排水、道路等配套设施。2、植物措施施工本工程项目区可用于水土保持的主要乔灌树种有刺槐、湿地松、枫香、紫穗槐、胡枝子、爬山虎、迎春花等,草种主要有狗牙根草、假俭草等。(1)施工准备155 1)现场踏勘,了解施工部位或现场环境条件,包括土壤、水源、运输和天然肥源等,熟悉各施工场地施工状况,按部就班进入施工作业面。2)对工程中使用的各类苗木,应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苗木数量、质量和运输条件,做好挖掘、包装和运输的最佳方案。3)落实苗木种植过程中所需的土基、绑扎材料以及劳动力、设备和材料的工作。4)种植前,对土壤肥力、pH值等指标进行检测,以指导土壤改良,确保植物生长。(2)整地整地前进行杂物清理,捡除石块、石砾和建筑垃圾,并进行粗平,填平坑洼,然后将剥离的表土进行覆土回填以改善立地条件、增强土地肥力,对施工生产生活区等场地绿化区进行土壤翻松、碎土,再进行细平,形成种植面。整平后,按设计要求人工用石灰标出单棵树的位置和片状分布的不同树草的区域分界线,对乔木和带土球的灌大,采用挖穴方式种植,根据树种的类型、根系的大小,确定挖穴的尺寸及间距,穴状采用圆形,乔木穴径一般0.4~0.5m,穴深50cm以上,灌木(如冠幅0.5m左右带土球的红继木球等)穴径一般在0.3~0.4m,穴深25cm以上。(3)种苗选择乔木采用达到2级以上标准2年生壮苗;灌木采用2年生壮苗;草籽要求种子的纯净度达90%以上,发芽率达70%以上,草皮要求生长状态良好,无病虫害。(4)栽植方法乔木、灌木采用穴植方法,在栽植时应注意其栽植的技术要点,即“三填、两踩、一提苗”,栽植深度一般以超过原根系5~10cm为准。种植工序为:放线定位——挖坑——树坑消毒——回填种植土——栽植——回填——浇水——踩实;苗木定植时苗干要竖直,根系要舒展,深浅要适当;填土一半后需提苗踩实,最后覆上虚土。155 草本采用人工撒播或植草皮的方法。撒播方法即将草籽按设计的撒播密度均匀撒在整好的地上,然后用耙或耱等方法覆土埋压,覆土厚度一般控制在种籽直径的3倍为宜,撒播后喷水湿润种植区。草皮运输过程中,遇晴天应直接向草皮洒水,避免根系脱水,草皮采用满铺,边铺设边压实,确保草皮附着土壤,铺设完毕后浇水、踏实。(5)种植季节造林季节尽量选在春季或秋季以提高成活率,草籽撒播一般在雨季或墒情较好时进行,不能避免时应考虑高温遮阳。(6)抚育管理抚育采用人工进行,抚育内容包括:松土、培土、浇水、施肥、补植树苗及必要的修枝和病虫害防治等,抚育时间一般在杂草丛生、枝叶生长旺盛的6月份进行,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第二次抚育。抚育管理分2年进行,第一年抚育2次,第二年抚育1次。第一年定植后应及时浇水,保证苗木成活及正常生长,对缺苗、稀疏或成活率没有达到要求的地方,应在第二年春季及时进行补植或补播,成活率低于40%的需重新栽植,以后根据其生长情况应及时浇水、松土、除草、追肥、修枝、防治病虫害等。植物措施建植后,应落实好林地的管理和抚育责任。3、临时措施施工本工程临时措施包括临时排水沟和沉沙池、草袋装土拦挡、挡土坎拦挡、挡土板拦挡、铺洒碎石子、防尘网覆盖等。临时排水沟和沉沙池施工与上述的永久排水设施施工方法基本相同,只是材料不同而已。临时排水设施应尽可能结合永久排水进行布置,能通过加工改造成永久排水设施的不予拆除,减少二次扰动影响;不能利用的进行拆除或填埋。其余的临时措施在施工完毕后均应拆除,拆除的土石方应运至弃渣场堆放。155 8.7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本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进度安排应遵守以下原则:1)应遵守“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总体上应与主体工程“同时开工,同时进行,同时投入使用”,按照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工期、工艺流程,坚持积极稳妥、留有余地、尽快发挥效益的原则,以水土保持分区措施布设、施工的季节性、施工顺序、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分期实施,合理安排,保证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的组织性、计划性、有序性以及资金、材料和机械设备等资源的有效配置,确保工程按期完成。2)分期实施应与主体工程相协调、相一致,根据工程量组织劳动力,使其相互协调,避免窝工浪费。3)应先工程措施后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应安排在非主汛期,土方工程量大的宜避开汛期。植物措施应以春季、秋季为主。施工建设中,应按“先拦后弃”的原则,先期安排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结合四季自然特点和工程建设特点及水土流失类型,在适宜的季节进行相应的措施布设。按照以上原则,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施工期为2008年9月~2010年2月,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施工进度及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详见表8.7-1。155 155 图8.7-1主体工程与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双线图9水土保持监测为了适时掌握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验证水土保持方案的可靠性及效果,给实施监督管理及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依据,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水土保持方案作进一步的完善,同时给今后同类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提供经验,需对本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依据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进行,监测成果能全面反映项目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情况和防治情况,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9.1监测时段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时段应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即从2008年9月开始至2011年2月结束,监测期共计2.5年。项目所在区域40%以上的降雨量集中在4~7月,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且多暴雨,因此4~7月为监测重点时段。9.2监测内容、方法及监测频次9.2.1监测内容1、水土流失因子监测155 主要包括影响土壤侵蚀的降雨、地形、地貌、土壤、林草覆盖率等自然因子及工程建设对这些因子的影响;工程建设引起的对土地扰动及面积、弃渣量、挖方、填方量及占地面积;工程建设引起的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种类与面积等。其中降雨情况的监测主要包括项目区最大24h降水量、最大1h降水量等。2、水土流失状况监测主要包括工程建设期的扰动地表面积、损毁水土保持设施数量、水土流失面积、分布、强度、流失量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对下游和周边地区造成的危害及其趋势等。3、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主要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的监测;林草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率的监测;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本方案主要是对六项防治目标达到情况的监测。9.2.2监测方法1、监测方法选择的原则(1)采取地面定点监测、调查监测和巡视法相结合的方法;(2)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和水土流失量的监测应采用地面定点监测法;(3)扰动面积、弃渣量、地表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等项目的监测应采取调查法;(4)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影响较小的施工单元,可进行调查监测;水土流失影响较大的施工单元,应进行地面定点监测;(5)施工过程中时空变化多、定位监测困难的项目可采用巡视法监测。2、气象水文监测(1)降水量、降雨强度等监测,以收集工程区内或临近区域已知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数据为主。(2155 )径流量、泥沙量等,可收集临近区域观测资料数据,也可以利用沉沙池、标准取样器,取出浑水水样,经过滤烘干后,求得水量和泥量。(3)气温(采用专用温度计)、湿度(采用干湿球法)等,可参照当地气象监测资料。3、水土流失因子的监测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因子采用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中7.4规定方法。(1)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面积、扰动强度的变化采用实地勘测、地形测量等方法,结合GPS技术的应用,对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变化进行监测。(2)复核建设项目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采用查阅设计文件资料,利用高精度GPS技术,沿扰动边际进行跟踪作业,结合实地情况调查、地形测量分析,进行对比核实,计算场地占用土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3)复核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弃土、弃石、弃渣量及堆放面积采用查阅设计文件资料,利用高精度GPS技术,沿扰动边际进行跟踪作业,结合实地情况调查、地形测量分析,进行对比核实,计算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和弃土、弃石、弃渣量及堆放面积。人工开挖与填方边坡坡度采用地形测量法。(4)项目区林草覆盖率采用抽样统计和调查、测量等方法,并结合GPS技术的应用进行监测,即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分别确定调查地样方,并进行观测和计算。项目区林草覆盖率利用高精度GPS定位,采用抽样调查和测量等方法进行监测。即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确定调查地样方,先现场量测、计算种盖度(或郁闭度),再计算出场地的林草覆盖率。155 植物措施实施当年秋季(9月)调查造林成活率,未满足成活率标准的应补植。保存率于每年春季(5月)、秋季(9月)调查2次,连续调查二年。林木生长发育状况于每年春季、秋季调查2次,主要调查标准地内树高、胸径、地径、郁闭度及密度等。本项调查数据用于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植被恢复系数与林草覆盖率监测计算。4、水土流失状况的监测本项目水土流失状况的监测包括各监测区的水土流失面积、流失量、程度的变化情况(包括坡面水土流失、重力侵蚀等)及对周边和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及其趋势,应在水土保持方案中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对报告书预测的重点流失区的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获得现状监测资料,并进行各次监测成果的对比分析,以及与原预测成果的对比。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量采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中7.3.3和7.3.4规定的方法。(1)水蚀量监测项目建设区扰动地表、临时堆土等施工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数量,以及变化情况,可通过典型调查、各种地面定点监测方法进行监测。本工程挖填坡面水蚀量和临时堆土水土流失量的监测主要采用简易坡面量测法和沉沙池法进行监测。1)简易坡面量测法主要适用于弃渣场坡面(土渣场或土石渣场)、施工道路填筑边坡、土或土石混合或粒径较小的石砾堆等坡面(如表土堆置区)的水土流失量的测定。在选定的坡面,量测坡面的初始坡度、坡长、坡面组成物质、容重等,并记录造成侵蚀沟的每次降雨情况。在每次降雨或多次降雨后,量测侵蚀沟的体积,得出沟蚀量,并通过沟蚀占水蚀的比例(50%~70%),计算水土流失量(见图9.2-1155 )。当观测坡面能保存一年以上时,应量测至少一年的流失量。图9.2-1简易坡面量测法示意图2)沉沙池法结合施工生产生活区、弃渣场外布设的沉砂池,在每场降雨结束后(主要是雨季),观测场地排水口径流量和泥沙量,采用标准取样器取出混水水样,经过滤烘干后,求得水量和泥量。系列侵蚀产沙量数据用以反映施工场地水土流失的变化情况。3)简易径流小区法在路基工程区高填深切路段及不同地质条件的地段、取土场开挖坡面用木板、铁皮、混凝土或其它隔湿材料围城矩形小区,同时在附近选择地貌类型与扰动地貌观测小区相同或相近的原地貌观测小区(标准小区)一处,进行对比观测。隔湿材料地下埋深20cm,地上30cm,小区宽2m,长10m,坡度为15°,在较低一端安装收集槽和径流池测量设备,以确定每次降雨的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集流槽采用20cm×20cm矩形断面,集流槽表面光滑,上缘与地面同高,槽底向下及向中间倾斜,斜度达到土壤不会发生沉积。紧接集流槽,由镀锌铁皮、金属管等做成导流槽。每场降雨结束后(主要是雨季),观测径流量和泥沙量。泥沙量可采用取样烘干称重法测定。系列侵蚀产沙量数据用以反映坡面水土流失的变化情况。数据用于计算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控制比、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等。(2)重力侵蚀状况监测155 对于重力侵蚀状况,采用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中7.3.6规定的方法。在汛期开始、每次暴雨过后和汛期终了,按照类型(崩塌、滑塌、泻溜),调查发生重力侵蚀的次数、地点、原因、面积、总的土方量及洪水冲走的土方量,以及每次暴雨后冲沟的泥石流发生情况、运动特征及固体搬运物质等。观测采用排桩法,从滑坡后缘稳定岩体开始,沿可能出现的滑坡变形最明显的轴向等距离布设一系列排桩。各桩间距为10m,埋深0.5—0.8m。按汛期每周一次、非汛期每月一次,量测各桩之间的距离(包括相临排桩地表直线间距、相临排桩桩端直线间距)。两排桩间距采用皮尺读取,多个排桩间距用水准仪测量。根据定期量测数据,可用于研究和判断滑坡的变形规模、机制及发展趋势。(3)土壤性质指标量测涉及的土壤性质指标(容重、含水量、抗蚀性等)观测方法采用土壤理化分析手册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的标准方法。5、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的监测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数量,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实地调查核实;水土保持措施的质量,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对于工程防治措施,主要调查其稳定性、完好程度、质量和运行状况,按照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中7.4.3规定的方法,并参照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6453.1~16453.6—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的规定;植物措施主要调查其林草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发育情况(林木的树高、胸径、冠幅)、抗冻性及其植被覆盖度的变化,采用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中6.5.1~6.5.4和7.4.4规定的方法,参照SD239—87中第6.5.2条规定的方法。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和核算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土效益按照GB/T15774-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进行;拦渣效益通过量测实际拦渣量进行计算。155 六个防治目标的监测方法如下:(1)扰动土地整治率根据工程设计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统计各防治区内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面积、永久建筑面积、水面积及扰动地表面积,分别计算各防治区的扰动土地整治率。(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通过实地调查和工程设计资料分析,统计分析各防治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和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面积,两者相除得出水土流失总治理度。(3)土壤流失控制比根据定位观测得到的土壤侵蚀量,类比分析计算出各防治区的土壤侵蚀量,再计算各防治区的土壤流失控制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本工程的土壤流失控制比。(4)拦渣率用采取措施后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量除以弃土(石、渣)总量,再乘以百分比得出本工程的拦渣率。(5)植被恢复系数通过实地调查、现场量测和统计分析,得出实施植物措施面积及可恢复林草植被的面积,算得植被恢复系数。(6)林草覆盖率通过实地调查、现场测量和统计分析,确定实施植物措施面积与项目建设区面积,两者相除得出林草覆盖率。9.2.3监测频次土壤侵蚀量、水土流失量监测频次按8~10次/年,汛期每月监测一次,水土保持效益在恢复期5、9、12155 月各监测一次,各类防护工程完好率在每年雨季前后各监测一次。植物措施的地面观测安排在恢复期每年春季和秋季各一次。调查监测工作除重力侵蚀等应在汛期结束之前进行外,其它项目的调查监测工作原则上安排在枯水季节进行。9.3监测区域(段)、监测点位9.3.1监测区域(段)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范围为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监测区域(段)主要为:施工过程中高填深切方路段、弃渣场、取土场、施工场地、施工道路边坡等,以及施工过程中防治措施不能及时到位的施工区(段)。9.3.2监测点位布设1、监测点位布设原则1)每个监测点应根据各施工区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大小来布设,对所在水土流失类型区和监测重点要有代表性,原地貌和扰动地貌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2)各种试验场地应适当集中,不同监测项目应尽量结合;3)尽量避免人为活动的干扰;4)交通方便,便于监测管理;5)简易土壤侵蚀观测场应避免周边来水对观测场的影响。6)应考虑不同自然环境和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程度在不同区域设置监测点。2、监测点的布设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布设根据上述原则及考虑公路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扰动地表面积和特征、涉及的水土流失不同类型、扰动开挖和堆积形态、植被状况、水土保持设施及其布局,以及交通、通信等条件综合确定。155 本项目为建设类项目,在施工期和试运行期布设临时性监测点,其定点监测点布置如下:1)简易坡面量测法监测点5处。分别布设在Z1弃渣场;T1取土场的表土堆置区、至Z1弃渣场施工道路边坡以及AK2+550高填方边坡、AK8+850一般填方边坡。2)沉砂池法监测点2个。分别布设在Z1弃渣场、T1取土场。3)简易径流小区法监测点2处。分别布设在AK2+700高切方边坡、AK8+950一般切方边坡,同时在各观测点附近设相同数量的对比观测小区。4)观测桩法监测点1处。布设在AK+000~AK4+000易滑段边坡观测可能出现的重力侵蚀。在上述定点监测的基础上,应制定和完善调查和巡查制度,扩大监测覆盖面,并作为上述监测点的补充,特别是滑坡和崩塌地段更要加强调查,加大巡查频率。调查监测点布置:主要布设在路基边坡、弃渣场、取土场、施工道路、施工生产生活区的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等典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防治段及AK2+720~AK4+720易塌陷路段。本项目水土流失地面定点监测和调查监测点位置布设见表9.3-1及附图十三。表9.3-1水土保持监测点位布设一览表监测区域地面定点监测点(个)调查监测简易坡面量测法沉沙池法简易径流小区法观测桩法小计点位主体工程区AK2+550高填方边坡1   1√AK2+700高切方边坡  1 1√AK8+850一般填方边坡1   1√AK8+950一般切方边坡  1 1√AK+000~AK4+000易滑路段边坡   11√AK2+720~AK4+720易塌陷路段     √弃渣场区弃渣场弃渣边坡1   1√弃渣面 1  1√155 取土场区取土场开采迹地平面 1  1√表土堆置区坡面1   1√施工生活生活区(AK0+000~AK2+500路段1处)     √施工道路区(至Z1弃渣场施工道路边坡)1   1√合计52211012说明:“√”表示调查监测位置。根据对工程的分析及现场的踏勘情况,计划对上述具有代表性的各工程单元进行水土流失情况的监测,监测计划见表9.3-2。表9.3-2水土流失监测计划表监测分区及监测点位置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时间监测频次全区降雨量、雨强等观测利用当地气象资料建设期每个降雨日复核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现场调查、复核资料施工期每季度一次复核挖填方的数量、占地面积现场调查、复核资料每季度一次水土流失背景值收集资料、复核资料施工准备期前主体工程高填深挖路段边坡处地形、地貌及植被扰动变化现场调查、地形测量每季度一次挖填方边坡高度、坡度、挖方量、扰动地表面积现场调查、地形测量每季度一次损坏水保设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每季度一次临时坡面水蚀量简易径流小区法、观测桩法建设期每季度一次汛期每月一次坡面重力侵蚀数量、类型、位置、规模及水土流失重大事件调查现场巡视、调查法汛期前后各一次已实施水保措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每季度一次工程防护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及运行情况现场巡视、观察法汛期前后各一次林草植被覆盖度标准地法恢复期每年5月植被恢复情况(绿化率)标准地法每年9月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观测现场巡视、调查法每年5、9、12月弃渣场处地形、地貌及植被扰动变化现场调查、地形测量施工期每季度一次渣体坡度、堆高、弃渣量、堆放面积现场调查、地形测量每季度一次损坏水保设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每季度一次坡面水蚀面积、流失量、程度及危害调查简易坡面量测法、沉砂池法建设期每季度一次汛期每月一次155 坡面重力侵蚀数量、类型、位置、规模及危害调查现场巡视、调查法汛期前后各一次已实施水保措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每季度一次工程防护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及运行情况现场巡视、观察法汛期前后各一次林木生长发育状况等调查标准地法恢复期每年5、9月林草植被覆盖度标准地法每年5月植被恢复情况(绿化率)标准地法每年9月林木抗性(林木越冬受害)标准地法春、夏季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观测现场巡视、调查法每年5、9、12月取土场、表土堆置区处地形、地貌及植被扰动变化现场调查、地形测量施工期每季度一次挖方边坡高度、坡度、挖方量、扰动地表面积现场调查、地形测量每季度一次损坏水保设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每季度一次临时坡面水蚀量简易径流小区法建设期每季度一次汛期每月一次坡面重力侵蚀数量、类型、位置、规模及危害调查现场巡视、调查法汛期前后各一次已实施水保措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每季度一次工程防护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及运行情况现场巡视、观察法建设期汛期前后各一次林木生长发育状况等调查标准地法恢复期每年5、9月林草植被覆盖度标准地法每年5月植被恢复情况(绿化率)标准地法每年9月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观测现场巡视、调查法每年5、9、12月施工生产生活区处地形、地貌及植被扰动变化现场调查、地形测量施工期每季度一次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现场调查、地形测量每季度一次水蚀面积、流失量、程度及危害调查沉砂池法准备期每月1次,施工期每年8次已实施水保措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每年二次工程防护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及运行情况现场巡视、观察法每年二次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观测现场巡视、调查法恢复期每年5、9、12月施工道路区处地形、地貌及植被扰动变化现场调查、地形测量施工期每季度一次损坏水保设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坡面水蚀面积、流失量、程度及危害调查简易坡面量测法建设期准备期每月1次,施工期每年8次155 已实施水保措施数量和质量现场调查每年二次工程防护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及运行情况现场巡视、观察法每年二次林木生长发育状况等调查标准地法恢复期每年5、9月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观测现场巡视、调查法每年5、9、12月注:1、监测时段为施工准备期至设计水平年;2、林木生长发育状况等包括林木的植被类型、育苗方法、种植方式(含株间距、行间距、坑深)、苗木规格和林木的树高、胸径(乔木)、冠幅(灌草)、保存率和成活率等。造林成活率在造林当年秋季调查监测1次,造林保存率在每年5月调查监测1次,林木的树高、胸径(乔木)、冠幅(灌草)在每年9月调查监测1次。林木抗性在每年春季初调查监测1次。9.4监测工作量9.4.1监测设施和设备  监测方法多样其监测设施种类也较多,监测的单位应根据监测工作中实际需要选择和优化监测设备,避免重复购置仪器,造成监测经费的浪费。各种监测方法需要的主要监测设施、设备详见表9.4-1。表9.4-1监测设施、设备表序号设施和设备型号单位数量备注一监测土建设施简易观测小区(场) 个2包括截(排)水沟、沉沙池和集流槽沉砂池法监测设施处2利用已有设施二设施及设备费用    1自动安平水准仪DS/DSC30套1测多标桩间距2泥沙浊度仪A9-QZ201C套1泥沙快速测定3精密天平SatoriousBL610套11/10000g4烘箱9240A套1带鼓风5手持式GPSGPSIV型台2用于监测点、场地及现象点的定位和量测6数码照相机 台1用于监测现象的图片记录7计算机 台1用于文字,图表处理和计算三消耗性设施及其它    1用品柜 个2试剂、物品、资料贮存2皮尺、卷尺、卡尺、罗盘等 套2用于观测侵蚀量及沉降变化,植被生长情况及其它测量3易耗品   155 样品分析用品、玻璃器皿、化学试剂、分析纯、打印纸等4辅材及配套设备   用于各种设备安装补助材料、小五金构件及易损配件补充9.4.2监测人员根据本工程的实施情况,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人员共配备2名,其中:中级工程师、初级工程师各1名。9.5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要求9.5.1监测成果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应包括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监测表格及相关的监测图件。具体为:(1)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前言:应概述本项目建设概况,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和意义、监测任务来源,以及监测任务的组织实施等。②项目及项目区概况:应包括本工程基本情况、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项目区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等。③水土保持监测:应包括监测依据、原则、监测区域范围及其分区、监测内容及监测的程序和方法等。④监测结果分析:应包括防治责任范围动态变化分析,项目区土壤侵蚀环境因子状况动态变化分析,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实施情况分析,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分析,水土保持防治效果分析等。⑤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的经验和特点:应包括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经验和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的特点。⑥155 项目综合评价及建议:应包括工程建设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的综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建议等。(2)监测表格:应作为监测成果报告的附表。(3)监测图件主要包括:工程地理位置图、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工程建设前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图、工程竣工后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等,应作为监测成果报告的附图。9.5.2监测要求(1)水土流失监测必须由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承担,既可利用现有人员、设备的优势,又便于水土保持部门对水土流失防治的宏观管理及将水土流失监测站点纳入市、县水土流失监测网络中,统一管理。(2)由监测单位按监测要求编制监测计划并实施监测;明确委托方(建设单位)、承担方(监测单位)的职责和义务。(3)确定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人员、责任以及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对参与监测工作的人员进行实地培训。(4)建立和健全监测工作的质量保证体系;每次监测前,对仪器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5)建立各种数据需求模型,及时收集和挖掘历史资料,并建立数据库;(6)加强监测数据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采集和收集的数据要及时整理、建档和建立数据库;每次监测需填写监测表,年底编制年度监测报告,监测成果定期向业主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155 10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10.1水土保持投资估算10.1.1编制原则(1)本工程水土保持投资估算作为主体工程投资估算组成部分,计入工程总投资估算中,水土保持投资从基建费中计列。(2)本水土保持方案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价格水平年、主要工程材料单价与主体工程相一致,不足部分按市场价格和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规定编制。(3)建设期融资利息暂不考虑。10.1.2编制依据(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2)xx市XXXX线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3)《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3]67号);(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6)《关于发布xx省各市、州建设工程人工工资单价的通知》(湘建价[2007]402号文);(7)《xx省物价局、xx省财政厅关于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湘价费[2006]145号);(8)《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155 [2007]670号);(9)《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司局函保监[2005]22号)。10.1.3基础单价(1)人工预算单价:根据xx省建设厅湘建价[2007]402号文《关于发布xx省各市、州建设工程人工工资单价的通知》,xx市人工预算单价均采用54元/工日,即6.75元/工时。(2)材料估算单价:主要材料价格采用主体工程价格,其它材料和植物措施材料价格由当地市场价格加运杂费、采购和保管费组成,主要材料单价汇总表见表10.1-1。(3)施工机械台时费:按《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计算,施工机械台时费计算表见表10.1-2表10.1-1主要材料价格预算表序号名称及规格单位规格预算价格元其中(元)原价运杂费采购及保管费1砂m3422砾石m3523块石m3504水泥t42.53605汽油kg93#56柴油kg5.27电kw.h1.58水m31.169桤木株两年生苗10.2710.00.070.2010枫香株两年生苗8.228.00.060.1611紫穗槐株冠幅30cm6.1660.040.1212爬山虎株1.541.50.010.0313迎春花株冠幅30cm2.052.00.010.0414草皮m25.145.00.040.1015草籽kg51.36500.351.01155 表10.1-2施工机械台时费汇总表序号名称及规格台时费(元)其中(元)折旧费修理及替换设备费安拆费人工费动力燃料费1推土机74kw114.591922.810.8616.855.122搅拌机0.4m331.703.295.341.079.1012.93胶轮车0.900.260.64   4蛙式打夯机18.930.171.01 143.7510.1.4主要工程单价主要工程单价按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分别进行计算,由直接工程费(包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间接费、企业利润和税金组成。可研阶段主要工程单价根据有关规定按概算定额扩大10%计算。(1)直接工程费由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等三大部分组成。①直接费:直接费由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组成。②其他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包括冬季雨季施工增加费及其他费,费率见表10.1-3。③现场经费:现场经费费率见表10.1-4。表10.1-3其他直接费费率表工程类别计算基础其他直接费费率(%)工程措施占直接费2植物措施占直接费1表10.1-4现场经费费率表工程类别计算基础现场经费费率(%)工程措施占直接费5植物措施占直接费4155 (2)间接费间接费由企业管理费、财务费用和其它费用组成。各项措施间接费以直接工程费为计算基础,见表10.1-5。表10.1-5间接费费率表工程类别计算基础间接费费率(%)工程措施土石方工程占直接工程费4其他工程占直接工程费4植物措施占直接工程费3(3)企业利润工程措施按直接工程费与间接费之和的7%计取;植物措施按直接工程费与间接费之和的5%计取。(4)税金工程、植物措施的税金为:(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3.22%。(5)主要单价汇总详见10.1-6。表10.1-6工程单价汇总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单价(元)定额扩大(元)其中(元)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1土方开挖100m31926.87175.171383.7541.51 28.5171.2661.00111.0254.652土方填筑100m31338.93121.72540.0081.77368.6019.8149.5242.3977.1537.973表土开挖100m3411.9237.4516.8830.19257.626.0915.2313.0423.7311.684表土回填100m3421.4238.3120.9330.89259.906.2315.5913.3424.2811.955平整土地100m295.328.674.730.8064.971.413.533.025.492.706袋装土填筑、拆除100m15062.781369.347980.003161.60 222.83557.08476.86867.89427.177防尘网覆盖100m2245.5522.3267.50114.13 3.639.087.7714.156.968砂砾垫层100m311845.231076.843426.305335.35 175.23438.08375.00682.50335.939干砌石砌筑100m313344.391213.133946.735851.2772.55197.41493.53422.46768.88378.4410浆砌石砌筑100m322980.882089.175831.3310814.83352.29339.97849.92727.531324.11651.73155 11铺洒碎石子100m313952.151268.383060.006648.17611.93206.40516.00441.70803.89395.6812彩钢板(估列)块33.12         13植苗造林(乔木)100株252.3122.94162.0033.69 1.967.836.1610.587.1614植苗造林(灌木)100株229.6920.88135.0043.14 1.787.135.619.636.5115草皮铺种100m2386.5335.14297.002.78 3.0011.999.4416.2110.9616撒播草籽hm2604.9755.00405.0064.20 4.6918.7714.7825.3717.1610.1.5费用组成(1)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估算按设计工程量乘以工程单价进行编制。(2)植物措施植物措施费由苗木、草、种子等材料费、种植费和抚育管护费组成。①植物措施材料费由苗木、草、种子的估算价格乘以数量进行编制。②栽(种)植费按《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计算出单价,再乘以设计工程量即得。③抚育管护费指栽植初期浇水、施肥、除草、剪枝、看护等费用,南方地区按一年计列,种草籽、树籽按种植费的5%,植草、栽树按栽植费的10%计算。(3)临时工程防护措施①临时防护工程:指施工期为防止水土流失采取的临时防护措施,按设计方案的工程量乘以单价编制。②其它临时工程:按第一部分工程措施和第二部分植物措施投资之和的1.0%~2.0%编制,本工程取2.0%。(4)独立费用①建设管理费::按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之和(不包括主体工程已有水保措施投资)的1%计算,费用不足时由主体工程建设管理费支出。155 ②工程建设监理费:本工程水土保持监理时段为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工程监理共安排2名监理工程师,中级工程师、初级工程师各1名,其中中级工程师按人10万元/年计,初级工程师按人8万元/年计。经计算,本工程监理费为45.00万元。③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参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结合实际情况,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取38.0万元。④水土保持监测费:监测费包括监测土建设施费、消耗性材料费、监测设备折旧费和监测人工费四部分。监测时段为2.5年,其中2.0年为监测期,后0.5年编制监测总结报告。本方案监测人工费为35.00万元(安排2名监测工程师,中级工程师、初级工程师各1名,其中中级工程师按人8万元/年计,初级工程师按人6万元/年计)。经计算,本工程监测费为43.51万元。各项费用计算见表10.1-7~表10.1-10。表10.1-7水土保持监测费估算表序号项目经费(万元)备注1监测设备折旧费2.71见表10.1-82消耗性材料费4.80见表10.1-93监测设施土建工程费1.00见表10.1-104监测人工费35.00按2人计,共监测2.5年5水土保持监测费43.511~4之和表10.1-8监测设备折旧费计算表序号监测设施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折旧费(万元)1自动安平水准仪套1200020000.052泥沙浊度仪套1850085000.193精密天平套116000160000.374烘箱套111000110000.255手持式GPS台234800696001.596数码照相机台1350035000.087计算机台1800080000.188合计  1186002.71注:监测设备费用按残值20%计,监测设备使用时间按2.0年计(后0.5年编制监测报告)。155 表10.1-9消耗性材料费用计算表序号消耗性材料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万元)1用品柜个218000.362皮尺、卷尺、卡尺、罗盘等套27000.143易耗品   2.004辅材及配套设备   2.305合计   4.80表10.1-10监测设施土建工程费用估算表 项目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万元)1简易观测小区(场)个250001.002沉沙池、排水沟组///3合计   1.00⑤工程质量监督费:按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不包括主体工程已有水保措施投资)之和的0.15%计列,土建及设备费另计。⑥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根据水利部司局函保监[2005]22号文规定,结合实际情况,本工程取30.40万元。(5)基本预备费预备费由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组成,基本预备费按一至四部分之和(不包括主体工程已有水保措施投资)的6%计取。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价差预备费暂不计列。(6)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根据《xx省物价局、xx省财政厅关于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湘价费[2006]145号)的有关规定:“155 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损坏原地貌,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者丧失的单位和个人,按生产建设占地面积每平方米1.5元缴纳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经计算,本方案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为62.69万元。10.1.6其它应说明的问题植物措施投资中复垦费用标准参照本院移民安置工作经验,按43500元/hm2计列,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和土地熟化两部分费用。单价分析见表10.1-12。表10.1-12土地复垦单价分析计算表项目子项单位旱地数量单价(元)合计(元)一、土地平整23311.底层土填实m3/亩13379312.耕作土回填m3/亩20071400二、土壤熟化5691.农家肥吨/亩330902.化肥吨/亩0.1380383.投工工日/亩2020.05441合计元/亩2900折合元/hm24350010.1.7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估算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933.46万元。其中:工程措施311.59万元,植物措施282.90万元,临时工程93.28万元、独立费用159.57万元,其中监理费45.00万元,水土保持监测费43.51万元,基本预备费23.44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62.69万元。详见表10.1-13~表10.1-19。表10.1-13水土保持投资总估算表155 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安工程费植物措施费独立费用合计占总投资比例(%) 第一部分工程措施   311.5933.38%1主体工程区185.26  185.26 2取土场区36.05  36.05 3弃渣场区86.69  86.69 4施工生产生活区1.57  1.57 5施工道路区2.04  2.04  第二部分植物措施   282.9030.31%1主体工程区 271.42 271.42 2取土场区 3.52 3.52 3弃渣场区 3.18 3.18 4施工生产生活区 0.01 0.01 5施工道路区 4.78 4.78  第三部分临时工程   93.289.99%1主体工程区52.03  52.03 2取土场区9.19  9.19 3弃渣场区22.34  22.34 4施工生产生活区3.73  3.73 5施工道路区3.23  3.23 6其他临时工程2.76  2.76  第四部分独立费用   159.5717.09%1建设管理费  2.312.31 2工程建设监理费  45.0045.00 3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  38.0038.00 4水土保持监测费  43.5143.51 5工程质量监督费  0.350.35 6竣工验收评估报告编制费  30.4030.40 7水土保持技术咨询服务费  0.000.00  一至四部分合计404.87282.90159.57847.34  基本预备费   23.442.51% 静态总投资   870.78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62.696.72% 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   933.46100.00%表10.1-14分部工程估算表——工程措施155 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计(万元) 第一部分工程措施   311.59一主体工程区(已有水保措施投资)   185.261排水与护坡工程   185.26 浆砌石m37140229.81164.08 混凝土m3616343.7221.17二取土场区   36.051土地平整m263000.950.602复耕hm20.19435000.833浆砌石砌筑m31134229.8126.064砂砾石垫层m397118.451.155土方开挖m3204319.273.946沉沙池个41193.200.487表土开挖m341004.121.698表土回填m331004.211.31三弃渣场区   86.691土地平整m248000.950.462复耕hm24.464350019.403浆砌石砌筑m31147229.8126.364浆砌石挡墙m31279229.8129.395砂砾石垫层m3323118.453.836土方开挖m3258019.274.977土方填筑m323313.390.318沉沙池个81193.200.959表土回填m324004.211.01四施工生产生活区   1.571土地平整m23000.950.032复耕hm20.23435001.003表土开挖m312004.120.494表土回填m31004.210.04五施工道路区   2.041土地平整m268000.950.652复耕hm20.32435001.39155 表10.1-15分部工程估算表——植物措施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计(万元) 第二部分植物措施   282.90一主体工程区(已有水保措施投资)   271.421栽(种)植费   88.21 铺种草皮m21650003.8763.78 植苗造林(乔木)株174502.524.40 植苗造林(灌木)株871902.3020.032苗木、草皮、草种费   174.39 乔木株1745015.4126.89 灌木株871907.1962.69 草皮m21650005.1484.813抚育管护费   8.82 植草、植树万元88.2110%8.82二取土场区   3.521栽(种)植费   0.85 植苗造林(乔木)株15162.520.38 植苗造林(灌木)株15162.310.35 铺种草皮m22003.870.08 撒播草籽hm20.61604.960.042苗木、草皮、草种费   2.59 桤木株151610.271.56 紫穗槐株15166.160.93 草皮m22005.140.10 草种kg15.1651.36 3抚育管护费   0.08 草籽万元0.045%0.002 植草、植树万元0.8110%0.08三弃渣场区   3.181栽(种)植费   0.91 植苗造林(乔木)株11142.520.28 植苗造林(灌木)株21002.310.49 草皮铺种m23003.870.12 撒播草籽hm20.45604.960.032苗木、草皮、草种费   2.18 桤木株111410.271.14155  紫穗槐株11146.160.69 爬山虎株6341.540.10 迎春花株2002.050.04 草皮m23005.140.15 草种kg11.1451.360.063抚育管护费   0.09 草籽万元0.035%0.001 植草、植树万元0.8810%0.09四施工道路区   4.781栽(种)植费   1.51 植苗造林(乔木)株10782.520.27 植苗造林(灌木)株10782.310.25 草皮铺种m225003.870.97 撒播草籽hm20.43604.960.032苗木、草皮、草种费   3.11 桤木株107810.271.11 紫穗槐株10786.160.66 草皮m225005.141.29 草种kg10.7851.360.063抚育管护费   0.15 草籽万元0.035%0.001 植草、植树万元1.4910%0.15五施工生产生活区   0.011栽(种)植费   0.002 撒播草籽hm20.03604.960.0022苗木、草皮、草种费   0.004 草种kg0.7351.360.0043抚育管护费   0.0001 草籽万元0.0025%0.0001表10.1-16分部工程估算表——施工临时工程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计(万元) 第三部分临时工程   93.28一主体工程区   52.03 袋装土垒砌m1980150.6329.82155  防尘网覆盖m273002.461.79 沉沙池个311193.203.70 土方开挖m3487519.279.39 土方填筑m3163113.392.18 彩钢板块155033.125.13二取土场区   9.19 袋装土垒砌m507150.637.64 防尘网覆盖m236152.460.89 沉沙池个41193.200.48 土方开挖m39819.270.19三弃渣场区   22.34 袋装土垒砌m1138150.6317.14 防尘网覆盖m2130602.463.21 沉沙池个81193.200.95 土方开挖m353619.271.03四施工生产生活区   3.73 袋装土垒砌m130150.631.96 防尘网覆盖m29202.460.23 沉沙池个101193.201.19 土方开挖m39119.270.18 铺洒碎石子m313139.520.18五施工道路区   3.23 土方开挖m358219.271.12 沉沙池个61193.200.72 铺洒碎石子m3100139.521.40六其他临时工程万元137.822.00%2.76表10.1-17分部工程估算表——独立费用序号独立费用名称一至三部分之和(元)投资(万元)备注 第四部分独立费用 159.57 1建设管理费231.092.31取一至三部分之和的1%2工程建设监理费 45.00按2人计,共监理2.5年3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 38.00 4水土保持监测费 43.51见表10.1-95工程质量监督费231.090.35取一至三部分之和的0.15%6竣工验收评估报告编制费 30.40 155 7水土保持技术咨询服务费  参考水利部司局函保监[2005]22号文计列表10.1-18分年度投资计划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设工期合计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第一部分工程措施123.19176.9911.41 311.591主体工程区74.10111.15  185.262取土场区14.4221.63  36.053弃渣场区34.6744.217.80 86.694施工生产生活区  1.57 1.575施工道路区  2.04 2.04 第二部分植物措施110.26139.0633.57 282.891主体工程区108.57135.7127.14 271.422取土场区1.061.760.70 3.523弃渣场区0.641.590.95 3.184施工道路区  4.78 4.78 第三部分临时工程38.6847.906.70 93.281主体工程区20.8131.22  52.032取土场区3.685.51  9.193弃渣场区4.4711.176.70 22.344施工生产生活区3.73   3.735施工道路区3.23   3.236其他临时工程2.76   2.76 第四部分独立费用65.3545.5818.2330.40159.571建设管理费0.691.160.46 2.312工程建设监理费13.5022.509.00 45.003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38.00   38.004水土保持监测费13.0521.768.70 43.515工程质量监督费0.100.170.07 0.356竣工验收评估报告编制费   30.4030.407水土保持技术咨询服务费  0.00 0.00 一至四部分合计337.48409.5369.9230.40847.33 基本预备费7.0311.724.69 23.44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62.69   62.69 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407.20421.2574.6030.40933.46155 10.2效益分析实施本方案中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的目的在于控制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维护工程的安全运行,绿化、美化环境,恢复改善工程建设破坏的土地及植被,其效益体现在蓄水保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10.2.1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预测(1)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分析本工程扰动地表总面积41.79hm2,造成水土流失总面积41.79hm2,水土保持措施面积27.93hm2,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9.8%,造成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9.7%,本工程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20.68hm2,植物措施面积20.68hm2,植被恢复系数达100%,林草覆盖率达到49.5%,详见表10.2-1。表10.2-1项目建设区水土保持防治任务及防治目标特性表单位:hm2、%防治指标防治分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合计项目建设区面积34.780.824.940.261.0041.79扰动地表面积34.780.824.940.261.0041.79造成水土流失总面积34.780.824.940.261.0041.79永久性建筑面积13.8113.81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合计20.910.824.940.261.0027.93工程措施4.410.194.460.230.327.25植物措施16.500.630.480.030.6820.68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16.500.630.480.030.6820.68扰动土地治理率扰动土地整治面积/扰动土地总面积99.8%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水土流失总面积99.7%土壤流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量/治理后土壤流失强度0.7拦渣率实际拦挡弃土(石、渣)量/工程弃土(石、渣)总量96%植被恢复系数项目建设区内植物措施面积/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100%林草覆盖率林草总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49.5%说明:临时用地复耕面积未计入绿化措施面积(2)水土流失控制分析155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表明,本工程弃渣总量8.22万m3,水土流失预测总量8916t。通过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后,除了弃渣过程中少量弃渣流失外,拦渣量可控制在7.89万m3,拦渣率可达到96%以上;施工迹地等裸露地表采取了场地平整、排水、护坡和植物恢复或复垦措施,林草长成后,土壤侵蚀模数可控制在715t/km2.a以内。本工程水土流失措施实施以后,防治目标达标情况见表10.2-2。表10.2-2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与方案实施后达到情况对比表序号防治标准防治指标扰动土地整治率造成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恢复系数林草覆盖率1方案目标值95%87%0.793%97%20%2方案效益值99.8%99.7%0.796%100%49.5%10.2.2水土保持损益分析(1)生态效益本工程方案实施后,可以改善工程区地表径流状况,减少洪水流量,增加常水流量;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氧分,同时增加了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改善贴地小气候,改善区域生态环境。(2)社会效益本工程实施后,可减轻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群众生产条件,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走向良性循环;防止泥沙流失对环境的污染,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土保持设计中推行被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复垦,可以使宝贵的耕作层土壤得以保存并实现再利用,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节约占用耕地,为被征地农民保住一部分赖以生存的土地,最大限度地减少失地农民,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155 (3)经济效益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从经济效益上分析,具有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一方面弃渣场、施工道路区的水土保持林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而且经济效益逐年增加。另外,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能减轻泥沙对沟道、河流、渠道的淤积及对水利设施的破坏,延长工程寿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发生,减少对环境的大破坏,可获得一定的间接经济效益。155 11.方案实施保障措施拟建公路工程建设路线经过区域地形地貌复杂,水土流失强度不一。且由于施工战线较长,使得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难度较大,为了全面落实本水土保持方案,确保方案按计划实施,使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及时得到治理,尽快恢复植被,也使工程建成后免遭水土流失的危害,工程建设单位将在领导、技术及资金上予以保证。11.1组织领导和管理本项目的建设,建设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水土保持工程项目部,抽调水土保持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以及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11.2水土保持工程的后续设计主体工程初步设计应将批复后的水土保持方案制订的防治措施内容和投资纳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文件中,并单独成章。承担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水土保持资质,设计组配置持有水土保持上岗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的变更应按规定报批,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时应邀请方案审批机关派员参加。11.3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155 将水土保持措施纳入主体工程招投标文件,一起招标。招标书中要有水土保持要求,明确施工单位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并在施工合同中明确。中标的施工单位应配置水土保持工程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施工队伍的水土保持技术培训,强化施工队伍的水土保持意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按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施工,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等规范标准。11.4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应由具有乙级以上水土保持监理资质的监理单位承担,由专门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工程现场监理工作,严格执行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技术规定,对所有水土保持工程的预算投资、项目设计、施工工序、质量和数量等进行监理。监理单位定期向建设单位提交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报告。水土保持竣工验收时需提交水土保持专项监理报告及临时措施的影像资料。11.5水土保持监测方案中规定的水土保持监测任务要由具有相应甲级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承担。监测单位按方案中的监测要求制定监测计划并实施。监测单位定期向建设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阶段监测报告。在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时提交监测专项报告,报告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对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分析,监测报告应满足水土保持专项验收要求。11.6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管理纳入本方案的水土保持工程由承担本工程施工的单位负责施工,在施工合同中明确施工责任。砂砾石和块石料采用购买方式时,水土流失防治由开采单位承担,购买单价中应包含水土保持防治费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购买合同中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155 11.7监督检查与竣工验收为扼制施工过程中各种不文明、不规范的行为,杜绝发生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各种严重破坏的不良事件,要加强工程建设的现场监督管理和稽查力度,确保水土保持现场管理工作能落到实处。现场检查以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发的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法规和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水土保持管理办法、规定为依据;检查业主在施工过程中是否按照水土保持的规定和要求组织施工;对发现违反水土保持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对情节严重已触及国家有关法律者交执法机构处理。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验收是确保其正常投入使用的有效措施之一,验收分单项措施验收、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本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验收只进行单项措施和竣工验收,单项工程验收主要对挡渣墙、截水沟、排水沟等单项工程措施进行验收,由施工承包单位提出申请,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组织有水土保持监督人员参加,验收组应对其标准、质量等进行验收;竣工验收主要是对所有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监测成果进行全面验收,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能投入使用。11.8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投资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本工程水土保持投资由建设单位承担,列入工程投资总估算中。水土保持资金在本项目建设前期应到位,并实行专户管理。155 12结论与建议12.1总体结论本工程不存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制约因素,从水土保持角度来说工程建设是可行的。12.2下阶段水土保持要求12.2.1对工程主设单位的要求1)建议下阶段主设单位进一步优化路线方案,尽量减少开挖扰动地表面积,节约土地占用,减少项目施工带来的水土流失。2)因主体工程设计目前为可研深度,土石方平衡数据为估算结果,建议主体工程设计单位下阶段设计时将临时工程建设区土石方量、建筑垃圾、表土淤泥开挖工程量等纳入土石方总量一并平衡计算,以便更加合理地规划取料场、弃渣场位置及容量,尽量减少占地(尤其是耕地),同时按照水土保持设计要求布设措施,将水土流失程度控制在最低,避免施工过程中随意弃渣的现象,减少水土流失。3)建议下阶段设计继续对弃渣场区设置的挡渣墙应力及稳定性作进一步分析和计算,必须保证挡渣墙的稳定;同时,对取料场地质也要进一步论证和分析,禁止在不良地质段取料。4)主体工程设计在本阶段对取弃土场施工结束后提出了复耕或绿化植树要求,未有具体工程量,不能满足本阶段水土保持要求。本报告对上述工程进行了典型设计,估列了工程量,一并计入了建设期水保措施投资,为避免重复计费,下阶段可按主体工程设计内容从本方案相应水保投资中核减。155 12.2.2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要求1)工程所需砂砾石料本阶段规划采用购买的形式,其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应由建设单位与砂砾石料开采者签订治理合同,明确防治责任。2)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的规程规范,应对工程实施招投标制,加强施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3)本方案对施工生活生产区施工完毕后的迹地进行复垦规划,对取弃土场、施工道路施工迹地采取了水保林草和复耕措施,对表土的需求量较大,各施工单元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将剥离的表土集中堆放并采取防护措施以满足今后需要,为了减少项目实施对当地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建议下阶段在征得当地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尽量将施工迹地还农。12.2.3对水土保持工程监理的要求为确保方案如期实施和方案实施质量,应实行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制,聘请具有乙级以上水土保持监理资质的水土保持监理单位对本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理,并接受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监理单位定期向建设单位提交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报告。12.2.4对水土保持监测的要求在本方案服务期内,为了掌握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运营初期的水土流失量的动态变化、分析水土保持措施的防治效果,应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监督和指导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希望本方案的水土流失监测单位进一步完善监测方案,做好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及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业主单位发布监测成果。12.2建议155 建议主体工程设计单位下阶段设计时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优化土石方平衡,尽量减少工程弃渣量;进一步优化取土场、弃渣场位置,加强取弃土场地质勘察工作,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涉及的拦挡措施、边坡防护措施的工程安全稳定性复核;并优化施工进度安排计划,尽量利用枯水季节,避开雨季施工,以减轻水土流失量。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有关要求。应对工程实施招投标制,并聘请有相应资质的水土保持监理单位、监测单位分别对本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理、监测。水土保持措施应严格遵守“三同时”制度要求,水土保持资金应实行专户管理。155 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文档,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施工组织设计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本着“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工期、科学管理”来进行编制的。编制时,我公司技术发展部、质检科以及项目部经过精心研究、合理组织、充分利用先进工艺,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西夏建材城生活区27#、30#住宅楼位于银川市新市区,橡胶厂对面。本工程由宁夏燕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院设计。本工程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三级,地震防烈度为8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本工程建筑面积:27#楼3824.75m2;30#楼3824.75m2。室内地坪±0.00以绝对标高1110.5m为准,总长27#楼47.28m;30#楼47.28m。总宽27#楼14.26m;30#楼14.26m。设计室外地坪至檐口高度18.600m,呈长方形布置,东西向,三个单元。本工程设计屋面为坡屋面防水采用防水涂料。外墙水泥砂浆抹面,外刷浅灰色墙漆。内墙面除卫生间200×45 300瓷砖,高到顶外,其余均水泥砂桨罩面,刮二遍腻子;楼梯间内墙采用50厚胶粉聚苯颗粒保温。地面除卫生间200×200防滑地砖,楼梯间50厚细石砼1:1水泥砂浆压光外,其余均采用50厚豆石砼毛地面。楼梯间单元门采用楼宇对讲门,卧室门、卫生间门采用木门,进户门采用保温防盗门。本工程窗均采用塑钢单框双玻窗,开启窗均加纱扇。本工程设计为节能型住宅,外墙均贴保温板。本工程设计为砖混结构,共六层。基础采用C30钢筋砼条形基础,上砌MU30毛石基础,砂浆采用M10水泥砂浆。一、二、三、四层墙体采用M10混合砂浆砌筑MU15多孔砖;五层以上采用M7.5混合砂浆砌筑MU15多孔砖。本工程结构中使用主要材料:钢材:I级钢,II级钢;砼:基础垫层C10,基础底板、地圈梁、基础构造柱均采用C30,其余均C20。本工程设计给水管采用PPR塑料管,热熔连接;排水管采用UPVC硬聚氯乙烯管,粘接;给水管道安装除立管及安装IC卡水表的管段明设计外,其余均暗设。本工程设计采暖为钢制高频焊翅片管散热器。本工程设计照明电源采用BV-2.5铜芯线,插座电源等采用BV-4铜芯线;除客厅为吸顶灯外,其余均采用座灯。一、施工部署及进度计划1、工期安排45 本工程合同计划开工日期:2004年8月21日,竣工日期:2005年7月10日,合同工期315天。计划2004年9月15日前完成基础工程,2004年12月30日完成主体结构工程,2005年6月20日完成装修工种,安装工程穿插进行,于2005年7月1日前完成。具体进度计划详见附图-1(施工进度计划)。2、施工顺序⑴基础工程工程定位线(验线)→挖坑→钎探(验坑)→砂砾垫层的施工→基础砼垫层→刷环保沥青→基础放线(预检)→砼条形基础→刷环保沥青→毛石基础的砌筑→构造柱砼→地圈梁→地沟→回填工。⑵结构工程结构定位放线(预检)→构造柱钢筋绑扎、定位(隐检)→砖墙砌筑(+50cm线找平、预检)→柱梁、顶板支模(预检)→梁板钢筋绑扎(隐检、开盘申请)→砼浇筑→下一层结构定位放线→重复上述施工工序直至顶。⑶内装修工程门窗框安装→室内墙面抹灰→楼地面→门窗安装、油漆→五金安装、内部清理→通水通电、竣工。⑷外装修工程外装修工程遵循先上后下原则,屋面工程(包括烟道、透气孔、压顶、找平层)结束后,进行大面积装饰,塑钢门窗在装修中逐步插入。一、施工准备45 1、现场道路本工程北靠北京西路,南临规划道路,交通较为方便。场内道路采用级配砂石铺垫,压路机压。2、机械准备⑴设2台搅拌机,2台水泵。⑵现场设钢筋切断机1台,调直机1台,电焊机2台,1台对焊机。⑶现场设木工锯,木工刨各1台。⑷回填期间设打夯机2台。⑸现场设塔吊2台。3、施工用电施工用电已由建设单位引入现场;根据工程特点,设总配电箱1个,塔吊、搅抖站、搅拌机、切断机、调直机、对焊机、木工棚、楼层用电、生活区各配置配电箱1个;电源均采用三相五线制;各分支均采用钢管埋地;各种机械均设置接零、接地保护。具体配电箱位置详见总施工平面图。3、施工用水施工用水采用深井水自来水,并砌筑一蓄水池进行蓄水。楼层用水采用钢管焊接给水管,每层留一出水口;给水管不置蓄水池内,由潜水泵进行送水。4、生活用水生活用水采用自来水。45 1、劳动力安排⑴结构期间:瓦工40人;钢筋工15人;木工15人;放线工2人;材料1人;机工4人;电工2人;水暖工2人;架子工8人;电焊工2人;壮工20人。⑵装修期间抹灰工60人;木工4人;油工8人;电工6人;水暖工10人。四、主要施工方法1、施工测量放线⑴施工测量基本要求A、西夏建材城生活区17#、30#住宅楼定位依据:西夏建材城生活区工程总体规划图,北京路、规划道路永久性定位B、根据工程特点及<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I01-21-95,4、3、2条,此工程设置精度等级为二级,测角中误差±12,边长相对误差1/15000。C、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进度控制测量工作进度,明确对工程服务,对工程进度负责的工作目的。⑵工程定位A、根据工程特点,平面布置和定位原则,设置一横一纵两条主控线即27#楼:(A)轴线和(1)轴线;30#楼:(A)轴线和(1)轴线。根据主轴线设置两条次轴线即27#45 楼:(H)轴线和(27)轴线;30#楼:(H)轴线和(27)轴线。B、主、次控轴线定位时均布置引桩,引桩采用木桩,后砌一水泥砂浆砖墩;并将轴线标注在四周永久性建筑物或构造物上,施测完成后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确认后另以妥善保护。C、控轴线沿结构逐层弹在墙上,用以控制楼层定位。D、水准点:建设单位给定准点,建筑物±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110.500m。⑶基础测量A、在开挖前,基坑根据平面布置,轴线控制桩为基准定出基坑长、宽度,作为拉小线的依据;根据结构要求,条基外侧1100mm为砂砾垫层边,考虑放坡,撒上白灰线,进行开挖。B、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线为准,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挑直法直接投测各轴线。C、标高由水准点引测至坑底。⑷结构施工测量A、首层放线验收后,主控轴一引至外墙立面上,作为以上务层主轴线竖身高以测的基准。B、施工层放线时,应在结构平面上校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尺寸和边线。45 C、标高竖向传递设置3个标高点,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折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内中心位置,进行测设。2、基坑开挖本工种设计地基换工,夯填砂砾垫层1100mm;根据此特点,采用机械大开挖,留200mm厚进行挖工、铲平。开挖时,根据现场实际土质,按规范要求1:0.33放坡,反铲挖掘机挖土。开挖出的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尽量留足需用的好土,多余土方挖出,避免二次搬运。人工开挖时,由技术员抄平好水平控制小木桩,用方铲铲平。挖掘机挖土应该从上而下施工,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机械挖土,先发出信号,挖土的时候,挖掘机操作范围内,不许进行其他工作,装土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停留在装土车上。3、砌筑工程⑴材料砖:MU15多孔砖,毛石基础采用MU30毛石。砂浆:±0.00以下采用M10水泥砂浆,一、二、三、四层采用M10混合砂浆,五层以上采用M7.5混合砂浆。⑵砌筑要求A、开工前由工长对所管辖班组下发技术交底。B、砌筑前应提前浇水湿润砖块,水率保持在10%-15%。C、砌筑采用满铺满挤“三一砌筑法“45 ,要求灰浆饱满,灰缝8-12mm。D、外墙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内外墙交接处必须留斜槎,槎子长度不小于墙体高度的2/3,槎子必须平直、通顺。E、隔墙与墙不同时砌筑又不留成斜槎时可于墙中引出阳槎或在墙的灰缝中预埋拉结筋,每道不少于2根。F、接槎时必须将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G、砖墙按图纸要求每50mm设置2φ6钢筋与构造柱拉结,具体要求见结构总说明。H、施工时需留置临时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少于500mm,顶部设边梁。4、钢筋工程⑴凡进场钢筋须具备材质证明,原材料须取样试验,经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⑵钢筋绑扎前应仔细对照图纸进行翻样,根据翻样配料,施工前由工长对所管辖班组下发技术交底,准备施工工具,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⑶板中受力钢筋搭接,I级钢30d,II级钢40d,搭接位置:上部钢筋在跨中1/3范围内,下部钢筋在支座1/3范围内。⑷钢筋保护层:基础40mm,柱、梁30mm,板20mm。保护层采用50mm×50mm的水泥砂浆块。板上部钢筋用马凳按梅花状支起。45 ⑸所有钢筋绑扎,须填写隐检记录,质评资料及目检记录,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5、砼工程⑴水泥进场后须做复试,经复试合格后由试验室下达配合比。施工中严格掌握各种材料的用量,并在搅拌机前进行标识,注明每立方米、每盘用量。同时搅拌时,须车车进磅,做好记录。⑵浇筑前,对模板内杂物及油污、泥土清理干净。⑶投料顺序:石子→水泥→砂子。⑷本工程均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一次浇筑厚度不宜超过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砼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⑸砼浇筑后1昼夜浇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7d,砼强度未达到1.2MPa之前不得上人作业。6、模板工程⑴本工程模板采用钢木混合模板。模板支搭的标高、截面尺寸、平整度、垂直度应达到质量验收标准,以满足其钢度,稳定性要求。⑵模板支撑应牢固可靠,安装进程中须有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⑶本工程选用851脱模剂,每拆除一次模板经清理后涂刷脱模剂,再重新组装,以保证砼的外观质量。45 1、架子工程⑴本工程采用双排架子防护,外设立杆距墙2m,里皮距墙50cm,立杆间距1.5m,顺水间距1.2m,间距不大于1m。⑵架子底部夯实,垫木板,绑扫地杆。⑶为加强架子的稳定性,每七根立杆间设十字盖,斜杆与地面夹角60o。⑷为防止脚平架外倾,与结构采用钢性拉接,拉接点间距附和“垂四平六“的原则。⑸外防护架用闭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两平网塔接和网下口必须绑孔紧密。⑹结构架子高出作业层1m,每步架子满铺脚手板,要求严密牢固并严禁探头板。2、装饰工程装饰工程施工前,要组织质监部门、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四方参加的主体结构工程核验收,对已完全体分部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清除隐患,并做好装饰前材料、机具及技术准备工作。1、根据预算所需材料数量,提出材料进场日期,在不影响施工用料的原则下,尽量减少施工用地,按照供料计划分期分批组织材料进场。45 2、将墙面找方垂直线,清理基层,然后冲筋,按照图纸要求,分层找平垂直,阴阳角度方正,然后拉线作灰饼。底子灰应粘结牢固,并用刮杠刮平,木抹子抹平。3、罩面应均匀一致,并应在终凝前刮平压光,上三遍灰抹子。4、油漆、涂料施工:油漆工程施工时,施工环境应清洁干净,待抹灰、楼地面工程全部完工后方可施工,油漆涂刷前被涂物的表面必须干燥、清洁,刷漆时要多刷多理不流坠,达到薄厚均匀,色调一致,表面光亮。墙面涂料基层要求现整,对缝隙微小孔洞,要用腻子找平,并用砂纸磨平。为了使颜色一致,应使用同一配合比的涂料,使用时涂料搅匀,方可涂刷,接槎外留在阴阳角外必须保证涂层均匀一致表面不显刷纹。1、楼地面工程楼地面工程只作50厚豆石砼垫层。做垫层必须先冲筋后做垫层,其平整度要控制在4mm以内,加强养护4-5天后,才能进行上层施工。10、层面工程1、屋面保温层及找平层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防水采用防水卷材。2、做水泥砂浆找平层表面应平整压光,屋面与女儿墙交接处抹成R≥150mm圆角。45 3、本工程屋面材料防水,专业性强,为保证质量,我们请专业人员作防水层。4、原材料在使用前经化验合格后才能使用,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11、水、暖、电安装工程⑴管道安装应选用合格的产品,并按设计放线,坡度值及坡向应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⑵水、暖安装前做单项试压,完毕后做通、闭水后试验和打压试验,卫生间闭水试验不少于24小时。⑶电预埋管路宜沿最近线路敷设,应尽量减少弯曲,用线管的弯曲丝接套丝,折扁裂缝焊接,管口应套丝用堵头堵塞。油漆防腐等均符合图纸各施工规范及质量评定标准。⑷灯具、插座、开关等器具安装,其标高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平直洁净方正。⑸灯具、插座、开关等器具必须选用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⑹做好各种绝缘接地电阻的测试和系统调整记录,检查配线的组序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五、预防质量通病之措施本工程按优质工程进行管理与控制,其优质工程的目标体系与创优质工程的保证措施在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做了详述。本措施不再述。45 创优质工程除对各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中,精心操作,一丝不苟、高标准严要求作业外,关键是防止质量通病。为此,提出防止通病的作业措施如下:1、砖墙砌体组砌方法:⑴、组砌方法:一顺一丁组砌,由于这种方法有较多的丁砖,加强了在墙体厚度方向的连结,砌体的抗压强度要高一些。⑵、重视砖砌体水平灰缝的厚度不均与砂浆饱满度:①、水平灰缝不匀:规范规定砖砌体水平灰缝厚度与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小于12mm。砂浆的作用:一是铺平砖的砌筑表面,二是将块体砖粘接成一个整体。规范中之所以有厚度和宽度要求,是由于灰缝过薄,使砌体产生不均匀受力,影响砌体随载能力。如果灰缝过厚,由于砂浆抗压强度低于压的抗压可度。在荷载作用下,会增大砂浆的横向变形,降低砌体的强度。试验研究表明,当水平灰缝为12mm时,砖砌体的抗压强度极限,仅为10mm厚时的70-75%,所以要保证水平灰缝厚度在8-12mm之间。怎样确保水平灰缝的厚度呢?A、皮数杆上,一定将缝厚度标明、标准。B、砌砖时,一定要按皮数杆的分层挂线,将小线接紧,跟线铺灰,跟线砌筑。C、砌浆所用之中砂,一定要过筛,将大于5mm的砂子筛掉。45 D、要选砖,将过厚的砖剔掉。E、均匀铺灰,务使铺灰之厚度均匀一致。坚持“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的“三一“砌砖法“。②砂浆必须满铺,确保砂浆饱满度。规范规定:多孔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这是因为,灰缝的饱满度,对砌体的强度影响很大。比如:根据试验研究,当水平灰缝满足80%以上,竖缝饱满度满足60%以上时,砌体强度较不饱满时,要提高2-3倍,怎样保证灰缝饱满度呢?A、支持使用所述的“三一“砌砖法,即“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B、水平缝用铺浆法(铺浆长度≤50cm)砌筑,竖缝用挤浆法砌筑,竖缝还要畏助以加浆法,以使竖向饱满,绝不可用水冲灌浆法。C、砂浆使用时,如有淅水,须作二次拌合后再用。绝不可加水二次拌合。拌好的砂浆,须于3小时之内使用完毕。D、不可以干砖砌筑。淋砖时,一般以15%含水率为宜。(约砖块四周浸水15mm左右)。③注意砌砖时的拉结筋的留置方法:砖砌体的拉结筋留置方法,按设计要求招待。如设计没有具体规定时,按规范执行。规范规定“拉结筋的数量每12cm厚墙放1根Ф6钢筋,沿墙高每50cm45 留一组。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100cm,末端应有弯钩”见图。规范还规定:“构造柱与墙连拉处,宜砌成马牙槎,并沿墙高每50cm设2Ф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100cm。2、预防楼梯砼踏步掉角:楼梯踏步浇筑砼后,往往因达不到砼强度要求,就因施工需要提前使用,既便有了足够强度,使用不慎,都会掉楞掉角。而且有了掉角,修补十分困难,且不定期牢固。为此宜采用两种方式予以防治:⑴踏步楞角上,在浇筑砼时增设防护钢筋。⑵踏步拆模时,立即以砂袋将踏步覆盖。(水泥袋或用针织袋装砂)既有利于砼养护,又可保护踏步楞角。3、楼梯弊端的预防:防止踏步不等高:踏步不等高,既不美观,又影响使用。踏步不等高现象,一般发生在最上或最下一步踏步中。产生的原则,一是建筑标高与结构标高不吻合。二是将结构标高误为建筑标高。三是施工粗心,支模有误。为此,浇筑楼梯之间:⑴仔细核查楼梯结构图与建筑图中的标高是否吻合。经查核与细致计算无误后,再制作安装模板。⑵45 浇筑砼中,往往由于操作与模板细微变形,也会使踏步有稍话误差。这一个误差,要在水泥砂浆罩面时予以调整。为使罩面有标准。在罩面之前,根据平台标高在楼梯侧面墙上弹出一道踏步踏级的标准斜线。罩面抹灰时,便踏步的外阳角恰恰落在这一条斜线上。这样做,罩面完成后,踏步的级高级宽就一致了。⑶如果,施工出现踏步尺寸有较大误差,一定要先行剔凿,并用细石砼或高强度水泥砂浆调整生,再做罩面。4、堵好脚手眼:堵脚手眼做得好坏,直接影响装修质量。一是影响墙面抹灰之脱落、开裂也空鼓;二是洒水可沿已开裂的脚手眼进入室内。因此,堵脚手眼的工作万不可忽视、大意:⑴将脚手眼孔内的砂浆、灰尘凿掉,清除洁净,洒水湿透眼内孔壁。⑵将砖浸水湿透。脚手眼内外同时堵砌,绝不准用干砖堵塞。⑶用“一砖、一铲灰、一挤塞“三一砌砖法堵塞,绝不准用碎块碴堵塞。⑷砂浆必须饱满(最后的一块砖堵完后,用竹片或扁平钢筋将砂浆塞实,刮平,灰缝要均匀、实心实意,不准不刮浆干塞砖块)。5、散水砼变形缝的做法:45 砼散水的变形缝,常规做法是镶嵌木条,砼浇筑有足够强度后将此木条取出,再灌以沥青砂浆。其缺点是L散水板块相邻高差平整不易保证,木嵌条不可取净,取木条将板块楞角碰坏,不灌沥青砂浆而灌热沥青等。好的做法是:⑴、事先按变形的长短、高度(板块砼厚)的制作厚为20mm的沥青砂浆板条;⑵砼板块浇筑前,第一块板的断缝处支设模块,砼有足够强度(1.2Mpa)后,拆除侧模板,将预制沥青砂浆板条贴粘在砼板块侧缝表面,接着浇筑第二块板块砼。集资或跳浇散水板块。(靠墙身处不支模板,直接将沥青砂浆板条粘贴)。⑶当板块砼都有了足够强度后,再用加热后的铁铬子,将缝处沥青砂浆板条予以慰汤,使其缝隙深浅一致,交角平顺。6、卫生间地面漏水的预防:⑴现浇砼楼板:沿房间四周墙上翻150mm。⑵找平层:施工前,清理面层须洁净,并湿润砼楼板表面,之后刷一层TG胶素水泥浆。⑶找坡层用细石砼,并找出排队水坡度,坡向地漏,要平整光洁。上刷冷底油一道。⑷防水层:用一布四涂。但沿四周墙上150mm,遇向口时,伸向口外300mm。⑸粘结层:用1:20水泥砂浆厚≥20mm,沿墙四周上翻150mm并粉光。注意排水坡度与坡向或做C20细石砼。7、管道根部的渗漏预防:⑴45 、浇筑钢筋砼楼板,用时准确地将位置、尺寸预留楼板管道孔。或埋设预留套管。⑵、如为预留孔洞时,要预留万不可事后凿孔或扩孔。如为预留套管进,位置一定要准确。套管要焊上止水钢环。⑶、预留孔洞的模盒或套管一棕要与楼板的模板固定防止错位。浇筑砼时派专人看护,以利及时修正。⑷、地面的做法按设计要求进行或建议甲方按上述“地面漏水防预“中所提做法处理,但防水层必须沿套管或给排水管上翻150mm并与管子贴粘牢固。⑸、如为预留孔洞,等管道安装就位并校正固定后,对预留洞要用与楼板同标号的砂浆(或1:2-1:2.5的水泥砂浆等)填实、捣固,使其与砼结合密实,决不许以碎砖、碎石、杂物随意堵塞。⑹、做地面时,切切注意地面排水坡度与坡向。8、门窗固定用木砖的改进:木门传统的固定方法是:用钉子将木门框固定在预先埋设在砖内的木砖上。每边固定点不少于2处,间距≯1.2m。这种传统做法的弊端是:木砖容易松动,木砖漏留,木砖大小倒放等,致使门窗的安装质量受到影响。改进方法是以用C20砼制成120mm及240mm的预制块,内预埋木砖。⑴、木砖埋入预制块模具前,须以防腐处理。⑵、120预制块用于370墙及120墙中。240预制块用于240墙中。45 9、塑钢窗之固定:⑴、塑钢窗与墙体的固定用连接点的设置:距框角≯180mm;间距≯600mm。眼下存在的问题是:设置连接点不足,甚或漏设,这不仅影响门窗板动不稳,更有甚者会影响日后擦窗人的生命安全。为此,日后一定要按图示之要求设置固定杠用连接点。⑵、连接点的钉固方法:墙体砌筑时,将C20砼预制块,不论砖墙、砼墙、加气块墙、都用射钉将铁板连接条钉在墙上,更有将普通铁钉钉在墙上者,都是极不安全,极不妥的操作方法。⑶、固定门窗框用的连接铁板与钉接:①、连接铁板条:其规格为:(长×宽×厚)≥140mm×20mm×1.5mm射钉规格为:(直径×长)≥3.7mm×42mm或金属胀锚螺栓:(直径×长)≥8mm×65mm施工中,常常见到连接铁板条规格过小(厚不到1mm),甚至有的用0.5mm的镀锌铁皮剪成条状做连接铁板条用,用直径4mm的螺钉固定连接铁板条,都不是妥的,或直接用铁钉钉更为不妥。②、连接铁板条与塑钢之连接,用塑钢抽芯铆钉,其直径≥5mm,不用5mm螺钉或4mm的自攻螺丝。45 ⑷、预防塑钢与铁制连接铁板条之间的电偶腐蚀L:为了防止塑钢和连接铁板条之间的电偶腐蚀,采取下列措施:①、采用镀锌钢板制作连接铁板条。②、或将连接用铁板条与塑钢之间用塑料膜隔开。③、或用密封漆将塑钢与铁板条之间,窗框与墙之间予以封闭以免雨水浸入。10、给水管道施工给水管道安装施工比较简单。便是它是承压管,将受较高水压力,如粗心施工,也会带来管道渗漏,为此:⑴、管子接口:①、丝口连接:加工丝扣时要做到:丝扣光滑、端正、不抖丝、不乱扣、有椎度。这五点都要达到。有一点不符合要求,剔出重新加工或切去此端重做。②、焊接接口:设计要要求坡口焊时,坡口加工的形式须符合设计要求。不需坡口焊时,在焊前用砂布将管口打磨干净,两管对口间要均匀,不可一侧大,一侧小。焊接时,焊缝高度要符合规范要求。⑵、安装①、安装前弄清图纸,查清管子位置,走向、标高。并做现场查验当实际尺寸与图纸不符合时,提出修正,以免与土建产生矛盾。45 ②、安装时,管子必须找正后再拧紧,不得倒拧,以免损坏丝扣。⑶、下料:管道不料时,尺寸一定要准确,给水管误差≤5mm。为确保下料时尺寸准确,对实际安装位置与尺寸进行实测实量,不要按图纸尺寸下料。同时,必须逐根管道都要实测实量。⑷、水压试验:①、把好水压试验关,是控制管道安装质量的关键。②、压力表必须精确,使用前要进行校验。③、试验时,第一要查看压力表的压力降,第二要逐房间察看管道的渗漏情况。④、渗水的接头、管子必须返工。大面积漏水的管段必须换掉或修理,并至不再出现“跑、冒、漏、渗“为止。11、注意配电箱的产品质量验收:市场采购的配电箱,不少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新产品。除新产品的外观质量外,突出的质量缺点是:⑴、不设零线;⑵、没有设置零线与保护接地汇流排。这种缺陷的存在,在接线时,往往将箱上的所有插座的零线串接,保护接地串接。这样,当前面的插座坏了,接在后面的几个插座就会发生零线断线或地线断线,造成搞插座没有电,或在发生漏电事故时,漏电开关不动作,严重者造成人员伤亡。45 为此,在采购配电箱时和安装配电箱之前,对其质量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分别设置了零线和保护地线汇流排。不合格者,不得使用。12、插座接线:⑴、单相二线插座:原则是“开关永远控制相线“。⑵、单相三线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接相线,左孔接零线。13、电器的接地电器安装中,首先考虑的就是用电安全。低压系统地接地保护最优形式就是“三相五线制供电形式“,它非常适用于分散的民用建筑,也适用于施工现场的临时供电。从电源时入配电箱之后,从接地板的引上线和电源中性点的焦点处,向室内分出保护线PE和进入电路的零线N,在建筑物地也不得混淆,困为,一旦线进入电路,就有电源通过,混淆后,就会引起漏保护器跳闸,影响正常使用。所以在用户配电线路中,插座中的线和线应该统一有颜色的区别。六、工程进度计划工期控制:要工程计划自2004年8月15日开工,2005年7月10日竣工,总工期330天。为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将施工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1、基础施工阶段:45 自2004年8月15日至9月30日为基础工程施工阶段,本阶段需要完成定位放线、挖工、砂砾垫层、条形基础砼、毛石基础、地圈梁等项目。同时,安排人员按图纸设计要求预制门、窗梁主体结构钢筋制作,模板配制,主体施工做好准备工作。2、主体施工阶段:自2004年10月1日至2004年12月30日是主体施工阶段,本阶段要完成墙体砌筑,预制过梁安装,现浇钢筋砼,梁、板的支模、砼等项目。主体施工阶段组织流水施工,每层主体施工15天。施工期间,水、暖、电施工人员密切配合,作好预留、预埋工作,避免事后在墙体上打洞。3、装修施工阶段:自2005年3月1日至2005年6月20日为装修工程施工阶段。4、安装工程施工阶段:自基础工程至装修工程,安装工程施工贯穿始终,从时间上虽然与土建同步进行,但本工程设计有给排水、采暖、一般电照处还有电话、有线电视,所以说,是一个水暖、电等较齐全的工程。为此,在劳动力安排上专门有水暖工、电工施工班组与土建施工密切配合,相对独立地完成水暖、电安装工程施工任务。5、工程收尾交工阶段:45 本阶段主要做好成品保护及清理等工作。七、施工平面布置(见附图)施工平面布置原则是:1、尽最大可能少占施工用地,对划定的施工用地,作合理安排;2、塔吊固定后,主要材料及搅拌机械的布置,以其服务业范围为准,紧凑布置。3、根据工程进度,动态管理施工总平面,该高速时及时调整;4、交通道路、供水、供电、消防一次到位进行布置,确保道路通畅,供水供电空耗小,供应充足,并确保工地消防安全。5、建立文明施工现场:材料、配件、工棚、厕所、大宗材料按施工平面图严格要求就位管理,周转材料堆放有序。八、施工组织措施本工程采取项目管理法,按目标进行管理与控制,以目标计划来指导管理与控制行动,变以往以行动来实现目标的被动管理方式为以目标指导行动的主动的主动管理方式。将主动管理与被动管理相结合、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事先控制与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㈠、确保工程进度、实现合同工期的措施:1、工期目标:(平面流水、主体交叉施工)45 控制工期目标330天;其中:±0.00以下工期目标45天;主体结构工期目标:90天;内、外装饰工期目标:80天;水暖电安装工期目标:90天;收尾工期目标:10天。2、确保工期目标的措施:⑴、组建职能完善、人员配套、分工明确的施工项目管理组:项目经理:统筹工期目标,制定工期目标施工措施,决策生产要素供应与优化配置,检查平衡工期目标的实施;技术负责人:制定工期目标计划实施的技术措施,监督按工艺程序施工,解决施工技术措施实施中工期目标计划之失衡;解决施工技术措施实施中工期目标计划之实施,协调工种之穿插,布置与平衡生产要素,做好施工计划之安排与统计;料具供应员:组织材料、构配件、机具之供应,根据生产进度编制料具供应计划;财务管理员:根据工期安排与施工进度计划落实资金之供应,提出月奖金之收支计划,按期收取工程进度款;⑵、按分部分项工程进度制定施工技术措施,制定合理施工流水程序,严格要求操作程序与操作要点之管理,保证工期目标计划之顺利实施;45 ⑶、以日调度日平衡为手段,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跟踪检查工期目标计划之实施,对工期目标计划做动态管理与监控;⑷、采取激励措施,对工期、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管理者与操作者有上好成绩者予以奖励。㈡、确保工程质量,实现人同质量目标措施:1、质量目标:工程质量总目标:合格,按合格目标进行控制与管理。其中:基础分部工程质量目标:合格;主体工程质量目标:合格;装饰工程质量目标:合格;屋面工程质量目标:合格;门窗工程质量目标:合格;地面楼地面工程质量目标:合格;给排水及供暖工程质量目标:合格;电气、照明工程质量目标:合格;2、确保工程质量目标计划实现的措施:⑴、项目经理部职能组织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项目经理:施工项目的本权负责人,是质量第一负责人。主管质量之制定,监控质量目标计划之实施评价与激励;45 技术负责人:主持质量目标实施的技术措施之制定,确保质量目标与技术措施对有关工长、作业班长之技术交底、监督技术措施之执行、作好跟踪检查与操作生产调查、建议项目经理与总工长调整作业布置与调换不良作业人员;总工长:监督施工技术措施之履行、调整不良作业人员之岗位、作好材料构配件事先检查、监控配合比的严格执行;有关工长:跟踪检查操作要点之执行、纠正不良作业事件。作好自检、与检、交接质量检查。作好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建议对不良作业人员进行岗位调整;有关班组长与班组质量检查员:对本班人员进行班前操作交底,进行班后作业自检与奖评,监督本班组人员严格操作要点进行作业,参与互检与交接检查,调换不良作业人员岗位;⑵、针对本工程特点与本公司的质量通病,由技术负责人设置质量控制点,并制定操作要点与防治措施,实行重点监控;⑶、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命,工程质量人人有责,工层层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交流;⑷、对工程质量施行“开路“、“一票否决“、“挂牌作业“。工程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以质量为主;工程质量与人员安排发生矛盾,以质量为主调换人员;工程质量与材料发生矛盾,以质量为主调换材料;工程质量与机具发生矛盾,以质量为主调换机具;工程质量与工资挂钩,施行优质优奖;⑸、作好材料、构配件的事先检验与控制,把好三关:把好材料、构配件进场验收关:不合格者不准进场;把好材料复试关:对主材料(钢材、水泥、骨料、砖、装饰材料)作好复验,不合格材料不准使用;45 把好材料使用关:正确执行配合比,做好材料计量、正确按规格、品种、数量、强度使用材料,劣材不充好材用,好材不做劣材用,物尽其用;⑹、作好反馈工作:事先了解可能出现质量的部位与质量事件以及可能出现质量风险,并制定防范措施,予以事先控制;⑺、完善项目经理部的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管理的法规体系。㈢、确保安全目标实现,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1、安全目标计划:本项目施工全过程中⑴、消灭重伤事故⑵、消灭伤亡事故⑶、消灭多人事故⑷、轻伤事故率:2‰2、确保安全生产的措施⑴、项目经理部有关要员与职能机构,对确保安全生产分工明确,职责分明;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代表在本项目施工管理听全权委托代理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主持安全措施之制定,组织安全教育与培训,组织安全设施之搭设,组织现场安全宣传与监控,组织项目安全交底,审核五种人员安全作业资格(电气、起重、焊接、机动驾驶、商空作业),组织劳动保护用品之购置与保证,监督安全措施之实施。45 技术负责人:负安全生产的技术责任,制定安全措施,主持安全教育的培训,监督安全措施之实施,对有关工长、专业工种、班组长作好安全交底,建议调换不重视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总工长:对有关工长、班组长作安全交底,监督安全措施之实施,调换不重视安全作业人员,监督设施搭设,组织施工平面之布置,监督违章作业,组织与监督有关工长与班组长安全程序施工。有关工长:对本工种作业班组及人员作安全作业交底,监督本工种有关作业规程施工操作,调换不重视安全的作业人员并作专项安全检查交底与检查。专职安全检查员:监督有关工种按作业规程作业,跟踪检查安全作业与安全设施之搭设防,建议调换违章工作人员,时时事事宣传安全作业的重要性,检查劳动保护用品之发放与使用。班组长与班组安全检查员:作好班前安全作业交底班后安全作业奖评,随时检查本班组作业人员按安全检查规定作业,建议奖励安全生产有功人员,随时纠正违章作业,调换不重视安全生产作业人员之岗位。⑵、按工种特点制定工种安全作业交底与作业规程,并进行两级安全交底(技术人对总工长、工长交底;总工长、工长对班组长及作业人员交底)。45 ⑶、编制现场安全措施,并贯彻在施工全过程。⑷、作好安全教育及现场安全宣传。安全教育分为新工人入场教育(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负责)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教育(总工长、有关工长负责)工序施工的班前教育与班后奖评(有关工长、班组长负责)。现场安全宣传内容为安全标志、现场安全规则、“三宝”、“四口”利用,标志等,安全检查员负责监督实施。⑸、每个月,项目经理组织一次现场安全大检查。由有关工长、总工长、专职安全员参加,随检查随整改随奖评。⑹、五大专业工种持证上岗⑺、本工程开工前,对施工机械、施工用电等重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㈣、现场文明施工措施:1、现场文明施工指标:⑴、按施工平面图布置材料、机械、电路及管路铺设、临时设修建、道路修建、防火消防设施安设、交通要道防护;⑵、工完场清、随时清、时时清、班后清、使现场整洁有序。食堂、宿舍清洁卫生;⑶、现场文明标志,安全标志,施工责任标志等设齐全完整。2、确保现场文明责任制:⑴、明确现场文明施工责任制;45 项目经理:负布置;有关工长:负清场责任、督促、奖评责任;有关班组长:负责场清、时时清、班后清责任;总工长:负机械按平面图就位责任、监督施工平面图严格执行责任。⑵合理利用现场,科学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务使平面图规划合理,物资设备有序。⑶、与每个月安全检查之同时,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文明施工进行检查,随检查、随纠偏、随整改、随奖评。㈤、综合考评按区建议厅96年4月22日颁发的“工程现场综合考评办法”,每月末对本工地现场进行一次综合考评检查,并认真打分,由项目经理组织公司派人参加。九、工程质量控制标准㈠、质量标准1、分项工程(1)、合格:①、保证项目,必须符合相应评定标准的规定②、检验批项目,抽查点应符合相应质量评定标准的合格规定;③45 、实测项目,抽查点数中,建筑工程有80%以上,建安工程有80%以上的实测值应基本在到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2)、注意:当分项工程质量不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合格的规定时,必须及时处理,并以按以下规定确定其质量等级。①、返工重作的,可重新评定质量等级;②、经加固补强或经法定检测单位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时,其质量仅能评为合格;③、经法定检测单位鉴定达不到原设计要求,但经设计单位签认,可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可不加固补强的,或经加固有补强改变外形尺寸或造成永久性缺陷的,其质量可定为合格。2、分部工程⑴、合格: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全部合格;3、单位工程:⑴、合格:①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全部合格;②质量保证资料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③观感质量评定得分率达到90%以上。②质量保证资料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③观感质量评定得分率达到90%及其以上。㈡、工程分解体系:(见附图)㈢、目标体系:1、目标保证体系:45 工序作业质量目标(保证)保证分项目标(保证)分部质量目标(保证)单位工程质量目标。2、目标体系:由工序作业质量目标完成,首先制定工序作业质量目标,其次制定分项质量目标,再其次制定分部工程质量目标,最后制定单位工程质量目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单位工程的完整的目标体系。本住宅楼,其目标体系制定如下:⑴、这一单位工程,由下列分部工程组成: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工程、层面工程、上下水与采暖、电气六个分部工程。⑵、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由下列分项组成:挖坑、砂砾垫层、C10砼垫层、条形基础、毛石基础、C30钢筋砼地梁、防潮层、回填土七道分项工程组成。⑶、主体结构分部工程,由下列分项组成:砌体、梁、板、C20构造柱,C20圈梁等分项工程。⑷、装饰分部工程由下列分项组成:一般室内抹灰、外墙抹灰墙面、刷涂料、楼地面、门窗五道分项工程。⑹、屋面分部工程由下列分项组成:屋面找水平、保温层、卷材防水层、瓦屋面四道分项工程组成。⑺、上下水与采暖分部工程由下列分项组成:上水管道安装`上水管道附件与卫生器具安装、采暖管道安装、采暖器附件安装四个分项工程。45 ⑻电气分部工程由下列分项组成:配管及管内穿线、护套配线、电气照明灯具及配电箱安装、接地装置四道分项工程。3、质量目标制定:⑴、首先确定单位工程的质量目标;工程质量目标,就是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等级,这个目标,在工程承包合同中已做了明确界定(是合格);其次,规划六个分部工程的质量目标;要明确哪几个分部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合格标准,才能确保单位工程达到合格。⑵、质量目标制定依据:①、两个承包合同:工程承包合同中规定的本单位工程的目标;项目经理经营承包合同中明确的质量责任目标;②、有关法规、标准、定额;③、有关图纸、招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资料;④、生产要素的实际状况与动态;⑤、设计要求与有关说明。⑶、以地其基础分部工程为例,其质量目标如下:①、基础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质量目标如下图:②、其他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中标后由项目经理部制定。㈣、目标控制与管理:45 1、目标控制:项目中在实现所定目标过程中,按预定目标计划实施(也就是将所定目标做为管理活动的中心),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各因素会对之产生干扰,项目经理部就要通过检查,获取目标实施中信息,将之与原目标计划进行比较,发现偏差,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偏差,确保目标计划的正常实施,最终获得预定目标计划之实施。这是一种将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的任务,转换为具体目标加以实施和控制的主动管理法,它的精华就是以目标来指导行动。2、实行目标管理或控制,要有两个条件其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计划体系,如上所述,首先,将施工项目进行分解,形成一个工程分解体系,其次根据工程项目的分解体系,从单位到有关工序制定目标计划,使这形成一个目标计划体系。这样就便于实行目标控制与管理了。其二:有一个合格的控制与管理体系。我们的控制与管理主体就是项目经理与其相应在的有关作业层(工程队),直到作业班组,这就形成了一个控制与管理的工作体系。⑴、工程施工体系(生产体系):⑵、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组织体系):⑶、质量控制与管理法规体系:3、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全过程:4、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原则:⑴、以预防为主,重点做好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将质量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⑵、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热情帮助;45 ⑶、结合工程特点,结合实际确定控制范围深度与采取的控制方法;⑷、尊重事实,尊重科学,以理服人处理质量问题。5、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依据:⑴、有关原材料技术标准;⑵、有关构配件取样试验标准;⑶、有关技术鉴定书;⑷、有关操作规程;⑸、有关规范及验收标准。㈤、施工阶段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1、有关技术文件的编制与审核:这是对施工阶段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手段。⑴、审核进入施工现场各分包单位的技术资质证明;⑵、编写开工报告并审核上报;⑶、编写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对确保工程质量有可靠技术措施,审核后上报;⑷、编写分部分项工程及重点部位的技术与安全操作要点,并做了全面交底;⑸、原材料、构配件取样送验,并审查试验报告;⑹、进行图纸会审送签署会审记录;⑺45 、对生产五要素(材料、机械、人员、资金、施工方法与环境)进行事先审查。2、质量监督与检查:⑴、检查内容:①、开工之前检查:目标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保证工程质量,能否确保工程连续正常施工。②、工序作业检查:检查是否按规范、规程与施工方案,交底文件进行作业;③、工序交接检查:在自检、交接检、专职检的基础上,对主要工序和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由有关工长、专职检查员、甲方代表、监理工程师做工序交接验收检查;④、隐蔽工程检查:凡属隐蔽工程,必须由专职检查员,甲方代表或监理工程师会同一起隐蔽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或甲方代表签证后,方能掩盖;⑤、停工后再复工前的检查:需经监理工程师或甲方代表检查认可后,方能下复工令复工;⑥、分项、分部工程,均应经监理工程师或甲方代表检查认可后,方能下复工令复工;⑦、随班跟踪检查:对主要工序容易产生质量事故或通病的工序,专职检查员及有关工长,随班跟踪检查。⑵、检查方法:①、目测法:看、摸、敲、照看:根据质量标准,进行外观目测;45 摸:手感检查;敲:以工具敲击,进行音感检查;照:对暗阴部位以镜子反光检查;②、实测法:吊、量、套、靠吊:以托线板、线锤检查垂直度;量:以测量工具、计量仪表对断在尺寸、轴线、标高、湿度、湿度检查;套:以方尺套方,辅以塞尺检查;靠:以直尺辅以塞尺进行检查;③、试验检查:必须通过试验,才能对质量进行判断,此时使用此方法。3、工序的质量控制: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的质量是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基础。为把工程项目的产品质量管理好,以预防为主,首先就是将工序质量管理好。工序质量包括两个内容:其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之投入的五要素:人、材、机、资金、技术)要符合要求;其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要达到有关质量标准)要符合标准要求。⑴、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①、确定工序质量控制流程:45 每道工序完成后(工序产品)→施工自检、互检→会同工长检查验收→通知监理工程师或甲方代表进行工序检查,并办理工序质量验收签证→下道工序施工。②、如上所述,工序活动条件,是指影响工程质量的诸要素(五要素)。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并加以控制,才可达到工序质量控制之目的。③、及时检查工序质量,并进行分析判断。④、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控制的重点或部位,或者是薄弱环节,对设之质量控制点可以首先析其可能赞成质量隐患的原因,再针对隐患原因,制定出对策予以预先控制。⑵、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并对之进行控制,是对工序质量进行预检的有效措施,要根据工程特点、重要性、复杂程度、准确性、质量标准与要求,全面合理的选定质量控制点,它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某一结构构件,也可能是某一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响工序质量的某一个环节。技术操作、材料、机械、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节都可以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视其对质量性之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举例如下:45 ⑴、人的行为:避免人的行为失误赞成质量事故。对高空、高温、水下、危险作业,易燃易爆作业,吊装作业,动作复杂而快速运转的机械作业,精密度及技术要求高的作业,都应从人的生理缺陷、心理活动、技术能力、思维方法、思想素质等方面进行考核,反复交底,以免由于行为的错误,导致违章作业,产生质量事故;⑵、物的状态:有的工序质量控制中,以物的状态为控制重点如施工精密与施工机具有关;如计量不准与计量仪表或计量设备有关,又如主体义叉或多工种密集作业与作业有关等。⑶、材料质量与性能:材料性能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⑷、施工顺序:有的工序作业,必须严格控制相互之间的操作施工顺序,如有违背,将出现对质量不利影响。⑸、技术间歇:有的工序作业,工序之间的技术间歇,其时间性很强,如不严格控制,就会影响工程质量。如砖墙砌筑完成后,一定要有-10D的技术间歇,以便让墙体充分沉陷、稳定、干燥,然后才能抹灰,如违反,立即抹灰,会形成灰面脱落、空鼓。⑹、技术参数:有些技术对数与质量有密切关系,必须严格控制。如:砼配合比,外加剂掺量,夯实土的最佳含水量等。45 ⑺、常见之质量通病:如“渗、漏、泛、堵、壳、裂、砂、锈“等通病的部位,要事先研究消除对策,采取预防措施。⑻、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之应用:都必须事先鉴定试验,或虽有鉴定与试验,但本施工单位首次采用,缺乏经验,也应设为质量控制点,严加控制。⑼、质量不够,不合格率较高的产品:这些产品,根据数据统计,表明质量波动较大,不稳定,不合格率较高,应设为质量控制台点,予以控制。㈥、施工阶段质量影响因素(五要素)的控制:(本节只涉及人、材、机、方法、环境五要素,它属于事前控制控制之范畴)1、人的控制:指直接参与工程实践的组织者、指挥者、操作者。对人进行控制之目的,是避免人的失误,并调动其积极性。其要点如下:⑴、人的技术水平:人的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之水平,为此,对技术复杂,难道大,精密要求高的工序操作,要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人来完成。必要时,对其技术水平予以考核。⑵、人的生理缺陷:根据工程特点和作业环境,对人的生理缺陷严加控制。如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的人,不能操作快速运行,动作复杂的机械设备等。45 ⑶、人的心理行为:人的心理行为受社会、经济、环境、人际关系之影响,并要接受组织与管理的约束。因为,其劳动态度、注意力、情绪、责任心有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有不同变化,为保证质量万无一失,在关键工序和操作上,要控制思想活动,稳定其情绪。⑷、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材料质量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不可能干出符合质量标准的工程。所以,对材料质量进行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材料控制要点如下:①、订货:对主要装饰材料及配件,订货前,需查清生产厂家情况,看样,向甲方提供样品,同意后,才可正式订货。②、主要设备:订货前,和甲方和监理工程师提出申请,核实是否符合要求;③、主要材料进场时,须具备出厂合格证或化验单,或乙方复检单。所有材料必须具备检验单并经监理工程师验证后方可正式使用;④、所有构配件,皆必须具备厂家批号及出厂合格证;⑤、凡标志不清或有质量怀疑的材料,一定进行复试;⑥、现场配制的材料,先提出试配要求,一定进行复试;⑦45 、对材料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对施工要求等必须充分了解,慎重选用。如红色大理石或带色纹(红、暗红、金黄色纹)的大理石,因其易风人剥落,不宜用于外装饰。早强三乙醇不能用作抗冻剂等。3、施工机械的控制:施工机械对项目的施工进度及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从保证施工质量出发,必须从其选型、主要参数、使用操作三方面进行控制;⑴、机械的选型:选择之原则是:因地制宜,因工程制宜,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上方便,维修便利。⑵、主要参数:其性能参数,要能满足施工要求,保证质量要求。如选用超重机械时,必须使其参数能满足超重、超重高度、超重半径的要求。⑶、使用与操作:合理使用,正确操作,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主要环节。如超重机械要确保四限位装置齐全(行程、高度、高幅、超荷)。4、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施工方案考虑不妥,会拖延工期、影响质量、增加成本。为此,选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45 5、环境因素控制:项目施工的环境因素有:技术环境(地质、水文、气象等),管理环境(质量保证体系、质量制度等),劳动环境(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等)。环境因素对质量之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之特点,因之,对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对环境之控制,又与方案及技术措施有关。㈦、施工阶段的工程预检:预检是指,工程未施工前所进行的预先检查。审保证质量,防患于未然的有力措施。⑴、建筑物位置、座标、标高:预检座标标准桩、水平桩。⑵、基础工程:预检轴线、标高、预留孔及洞、预埋件位置与数量;⑶、砌体工程:预检墙身轴线、楼层标高、砂浆配合比划预留孔洞位置及尺寸;⑷、钢筋砼工程:预检模板尺寸、轴线、标高、支撑、预埋件、预留孔等;钢筋型号、规格、数量、锚固长度、焊接、绑扎、保护层等;砼配合比、计量手段、外加剂、养护条件等;⑸、主要管线工程:预检标高、位置、坡度、管线等;⑹、构配件工程:预检安装位置、型号、标高、支承长度等;45 ⑺、电气工程:预检变电配位置、高低压进出口方向、电缆沟位置、标高、送电方向。㈧、成品保护:对完成品,进行妥善保护,确保质量、顺利竣工。㈡质量与安全组织保证体系㈢质量与安全法规体系㈣工程质量控制体系㈤进度控制系统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