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MB
  • 128页

某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 1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xx)水保资证乙字第xx号工程设计xx级xx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建设单位:xxxxxx煤矿编制单位:xxxxx有限公司二0xxxx年X月2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项目名称:xxxxxx煤矿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深度:可行性研究阶段批准:审定:审查:校核:报告编写:CAD设计制图:参加工作人员:8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目录1综合说明11.1工程概况11.1.1工程概况11.1.2煤矿整合前基本情况21.2项目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情况41.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结论41.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51.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61.6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61.7水土保持监测61.8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71.9结论与建议72方案编制总则112.1编制目的和意义112.2编制依据122.2.1法律法规122.2.2规章122.2.3规范性文件132.2.4规范标准152.2.5风xx管理条例158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2.6技术文件及资料182.2.7任务来源182.3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182.4指导思想192.5编制原则192.6方案编制深度及设计水平年203项目工程概况213.1建设规模与组成213.1.1地理位置213.1.2建设规模213.1.3项目组成223.1.4项目组成及布局273.2施工组织概况303.2.1矿井生产工艺303.2.2地面生产系统343.2.3地面运输系统353.2.4公用配套设施363.2.5主要材料及来源373.2.6施工组织383.2.7施工工序383.3工程占地与土石方量383.3.1工程占地388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3.3.2土石方调配情况393.4工程总投资433.5施工进度433.6拆迁和移民安置434项目区概况454.1自然环境概况454.2项目区基本情况474.2.1项目区与百里杜鹃的关系474.2.2经济情况474.2.3土地利用现状484.3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484.3.1水土流失现状484.3.2水土流失防治情况50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515.1主体工程比选方案及制约因素分析与评价515.2工程占地的分析与评价535.3施工组织设计的分析与评价545.4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分析与评价545.4.1水土保持工程界定的原则545.4.2水土保持功能工程分析与评价555.5工程建设与生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588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5.5.1施工期585.5.2生产运行期595.6结论性意见59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606.1防治责任范围606.1.1防治责任范围确定的原则606.1.2防治责任范围的确定依据606.1.3防治责任范围616.2水土保持防治分区616.2.1分区原则616.2.2分区依据626.2.3分区结果627水土流失预测637.1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637.1.1预测范围637.1.2预测时段637.2预测单元划分647.3预测方法和预测参数647.3.1预测内容647.3.2预测方法647.3.3预测参数668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7.4预测结果687.4.1扰动地表面积687.4.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697.4.3弃渣量预测697.4.4生产运行期弃渣分析697.4.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量697.4.5水土流失危害预测727.5预测结果与分析737.5.1预测结果737.5.2防治措施布置的指导意见737.5.3水土保持监测的指导意见74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758.1防治目标758.2防治措施布设原则768.3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778.3.1防治措施体系778.3.2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总体布局808.4防治工程典型设计848.4.1工业场地区典型设计848.4.2排矸场地区典型设计898.4.3炸药库区典型设计958.4.4供水系统区典型设计958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8.4.5输电线路区典型设计958.4.6连接道路区典型设计958.4.7关停治理区典型设计968.4.8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xx8.5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988.5.1施工条件988.5.2施工方法988.5.3施工布置988.6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进度与安排999水土保持监测1029.1监测目的1029.2监测的原则1029.3监测时段1039.4监测的区段和监测点位1039.4.1监测的区段1039.4.2监测点位1049.5监测内容、方法和监测频次1049.5.1监测内容1049.5.2监测方法1079.5.3监测频率1079.6监测设施及工作量1089.7水土保持监测成果的要求1088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10资估算及效益分析11010.1投资估算11010.1.1编制原则11010.1.2编制依据11010.1.3价格水平年11110.1.4编制方法11110.1.5水土保持总投资及年度安排11510.2.1建设期11710.2.2生产运行期11811实施保障措施12011.1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12111.2后续设计12111.3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12111.4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12211.5水土保持监测12211.6施工管理12211.7检查及竣工验收12311.8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12312结论与建议12412.1结论12412.2建议1258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附件:1、关于编制《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的委托书;2、xx煤炭管理局关于对xxxxxx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的批复;3、xxxxxx煤矿采矿证;4、xxxxxx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专家组评审意见;5、关于对xxxxxx煤矿(整合)进行水土保持监测的承诺书;6、关于对xxxxxx煤矿(整合)进行水土保持监理的承诺书;7、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投资估算书。附图:1、xxxxxx煤矿(整合)地理位置图2、xxxxxx煤矿(整合)平面总体布置图3、xxxxxx煤矿(整合)工业场地布置图4、xxxxxx煤矿(整合)土地利用现状图5、xxxxxx煤矿(整合)水土流失现状图6、xxxxxx煤矿(整合)井田范围图7、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分区及监测点布置示意图8、xxxxxx煤矿(整合)防治责任范围图9、xxxxxx煤矿(整合)措施总体布置图10、xxxxxx煤矿(整合)临时措施典型设计图11、xxxxxx煤矿(整合)排矸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图12、xxxxxx煤矿(整合)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图(1)13、xxxxxx煤矿(整合)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图(2)8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1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1.1.1工程概况xxxxxx煤矿为整合矿井,辖属xxxx地区xxxxxx乡双坝村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xx,北纬27°08`-27°15`。矿区有简易公路通过,交通较为方便。根据xx煤办字[2006]xx号文件精神,原xx县xx煤矿、原xx县xxxx煤矿及原xx县xx煤矿三家整合成xxxxxx煤矿。在2007年9月7日xx乡被从xx县分割出来,划为xxxx,xxxxxx煤矿(整合)距中xx区约10Km,北距xx国道35Km,矿区在xx乡境内,但不在xxxx划定的界线范围内。对xxxx不造成影响。矿区形状呈不规则多边形,井田面积2.4924Km2。项目建设区由工业场地、排矸场地、炸药库、供水系统、输电路线、连接道路和关停治理区7部分组成,建设区占地面积4.69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2.76hm2,临时占地面积0.04hm2。矿井保有资源储量644万t,可采储量155.09万t。项目总投资为3836.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316.0万元,吨煤投资255.73元。矿井服务年限8a,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矿井建设总工期为18个月(含施工准备期为2个月)。xxxxxx煤矿(整合)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16852m3,回填土石方量7501m3,弃方9351m3。本矿于2007年3月年取得采矿许可证,其证号为96。2007年9月xxxx创新矿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xxxx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2007年11月27日xx煤炭管理局以xx煤规字[2007]399号文进行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批复。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规定和要求,xxxxxx煤矿于2007年10月委托xxxxx有限公司承担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工作。为此,我公司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有关要求,在各相关业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编制完成了《xxxxxx(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以下简称《方案》。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为可行性研究的深度。本工程为建设生产类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施工期的设计水平年为工程投入生产运行之年。项目计划于2008年6月开工,2009年11月投产运行,因此相应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为2010年。1.1.2煤矿整合前基本情况1、整合前原xx煤矿原xx煤矿位于项目区西北面。矿井于1995年筹建,采矿许可证号:xx,年实际生产能力3万t/a,矿区面积0.6163km2。开采M4煤层。由工业场地、风井场地、排矸场、高位水池、输电线路、炸药库、进场道路组成。建设区占地面积0.98hm2。其中工业场地0.73hm2,风井场地0.01hm2,排矸场0.04hm2。高位水池0.01hm2,输电线路0.02hm2,炸药库0.01hm2,进场道路0.16hm2,排矸场紧接工业场地,连接排矸场窄轨铁路位于工业场地内,整合前的矿井矸石通过窄轨铁路全部运至排矸场排弃,现有矸石3600m3,现有矸石挡墙25m,墙高3m,但现有的矸石挡墙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有水土流失现象发生,后期产生的矸石都用于填筑采空区。经现场调查,原xx煤矿于2006年3月停止生产,经xxxx府办发[2008]3号文件文件批准,将原xx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煤矿生产系统的证照恢复并延续有效期至2009年1月15日,原xx煤矿在2009年1月15日起关闭停产,在延续生产期间生产出的煤必须卖到xx县电厂。2、整合前原xx煤矿原xx煤矿位于项目区中部,矿井于1996年筹建,采矿许可证号:93,年实际生产能力3万t/a,矿区面积0.9522km2。由工业场地、排矸场、高位水池、输电线路、输水管线、进场道路组成。建设区占地面积1.90hm2,其中工业场地占地1.53hm2,排矸场占地面积0.05hm2、高位水池0.01hm2、输电线路0.02hm2、进场道路0.29hm2。工业场地占地面积1.53hm2,工业场地内有挡土墙150m,墙高1.5m,工业场地已经硬化,不产生水土流失。进场道路占地面积0.29hm2,长450m,宽6.5m,道路已经硬化。排矸场紧接工业场地,连接排矸场窄轨铁路位于工业场地内,整合前的矿井矸石通过窄轨铁路全部运至排矸场排弃。输电线路采用一回线路,引自xx乡变电站,线长5km,经现场调查,原xx煤矿于2006年10月停止生产。3、整合前原xxxx煤矿原xxxx煤矿位于项目区东南面,于1996年筹建,设计生产规模为3万t/a,矿区面积0.952km2,由工业场地、炸药库、排矸场、输电线路、输水管线、连接道路组成。建设区占地面积0.91hm2,其中:工业场地0.83hm2、炸药库0.01hm2、排矸场0.06hm2、输电线路0.01hm2。排矸场紧接工业场地,整合前的矿井矸石全部运至排矸场排弃,输电线路采用一回线路,引自xx乡变电站。经现场调查,原xxxx煤矿于2006年3月停止生产,大部分设施已经拆除。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4、整合后三煤矿的利用关系整合后的xxxxxx煤矿工业场地面积1.53hm2,全部利用原xx煤矿;排矸场0.65hm2,全为新增占地;炸药库占地0.02hm2,全为新增占地;高位水池0.02hm2,新增占地0.01hm2;输水管线0.04hm2,全为新增占地;输电线路0.07hm2,新增占地0.05hm2;连接道路0.47hm2,利用原xx煤矿进场道路0.29hm2,新增占地0.18hm2。整合后井田范围面积249.24hm2,利用原xx煤矿矿区面积61.63hm2,利用原xx煤矿矿区面积95.22hm2,利用原xxxx煤矿矿区面积92.39hm2,原梵家洞煤矿有2.81hm2矿区面积未划进井田范围,未划进井田范围的2.81hm2全是梯平地和灌木林地。1.2项目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情况根据水利部2006年第2号文件《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和《xx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xx府发[1998]52号,项目区属于国家级重点治理区-乌江赤水河上中游治理区,同时又是xx人民政府划分的省级重点治理区和监督区,相应的防治目标采用一级标准。设计水平年规划目标值为:扰动土地治理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2%,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8%,植被恢复系数99%,林草植被覆盖率27%。1.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结论(1)工业场地场址比选方案及制约因素分析本项目根据xxxxxx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报告,共选择两个工业场地场址方案进行比较。方案一选择利用原xx煤矿工业场地,方案二选择原xx煤矿的工业场地附近的山坡地形场址,通过对比,主体工程推荐的方案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具有以下优点:选用原xx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工业场地,只需一道运输,充分改造利用已有巷道,地面工程较小,地面投资较小,减小巷道工程量168m,减少土石方挖方9000m2,减少投资102.31万元。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即同意主体工程推荐的原xx工业场地场址。方案一不在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范围内;场区不在当地人民政府公告的泥石流易发区和崩塌滑坡危害区内;场区也避开了生态脆弱区、国家划定的水土流失重治理成果区;场区远离河道,不会导致或引诱发生重xx土流失。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本《方案》倾向于选用方案一,即同意主体工程推荐的方案一场址方案。(2)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分析评价在主体设计文件中,对工业场地设计排水沟850m,排水沟断面0.4×0.4m,因为利用原有工业场地,场地排水设施基本能满足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但对排矸场、炸药库、输水管线、输电线路等区域尚未作任何防护措施设计,需要本方案补充完善。1.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项目区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界定的有关规定,结合项目工程建设及工程运行期可能影响的水土流失范围,确定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249.25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4.69hm2,直接影响区面积244.56hm2。1.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通过对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的预测,通过对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的预测,xxxxxx煤矿(整合)工程施工期加速侵蚀面积为2.41hm2,预测流失量为173.40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56.25t;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面积为2.06hm2,原地表水土流失量为52.16t,预测流失量为70.86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8.69t。xxxxxx煤矿(整合)原地表水土流失量总为69.31t,预测流失总量为244.26t,新增水土流失量总为174.95t。1.6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针对煤矿建设和井田开采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特征,在综合分析评价煤矿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把工业场地、排矸场地、炸药库、供水系统、输电线路和关停治理区作为防治的重点区域,同时考虑对井田塌陷区的预防保护,建立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恢复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量。项目工程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体系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等构成。工程措施主要是挡渣墙、截排水沟和土地整治;植物措施包括植物绿化、造林、种草绿化等;临时措施为施工过程中采取的临时拦挡。项目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有:挡渣墙140m,截水沟380m,排水沟1360m;覆土3670m3;香樟60株,雪松30株,柏木1275株;小叶女贞8572株;三叶草1.17hm2;临时工程总量:临时土袋430m3。1.7水土保持监测本《方案》的水土保持重点监测区域为工业场地区、排矸场地区。监测的内容有影响水土流失及防治的主要因子、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效果,主要采用地面观测和巡查监测法。xxxxxx煤矿(整合)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时段分为施工期,监测期限为2年(施工期2年),施工期从2008年6月至2009年11月每年进行两次,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在监测过程中雨季前后各一次;地面观测按不同观测设施分别确定观测频次,雨量观测在每次降雨后实施观测,沟蚀调查的频次与调查频次相同。1.8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122.80万元。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中水土保持工程静态总投资118.46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4.34万元。水土保持工程静态总投资中,工程措施费58.90万元,植物措施2.86万元,临时工程投资3.82万元,独立费用47.75万元,基本预备费5.13万元。通过对本矿井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分析,结合项目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本《方案》提出的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得到落实后,可以实现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的防治目标,施工期:土壤流失控制比1.11,拦渣率99%。生产运行期:扰动土地治理率98.89%,水土流失总治理度xx.25%,土壤流失控制比1.43,拦渣率99%,植被恢复系数大于99%,林草植被覆盖30.06%。1.9结论与建议(1)结论1)xxxxxx煤矿(整合)位于位于xx县城北约25Km,行政区划属xxxxxx地区xxxxxx乡管辖。项目区地处xxxx高原西北部,属中低山丘陵地貌类型,xxxxxx煤矿(整合)水土流失的特点是: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侵蚀方式为面蚀,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923t/km2.a,项目区水土流失强度属轻度侵蚀区。2)xxxxxx煤矿(整合)主体设计选择了两个工业场地场址方案。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即工业广场选择利用原xx煤矿工业场地和原xx煤矿的工业场地附近的山坡地形场址,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对主体设计推荐场址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与评价,对照水土保持约束性规定标准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无论从工程占地面积、土石方开挖回填利用量、扰动破坏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及工程投资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选择原xx煤矿工业场地场址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方案推荐原xx煤矿工业场地场址没有制约因素。本《方案》倾向于选用原xx煤矿工业场地场址,项目建设是可行的。同时,主体工程设计文件中,对工业场地设计了大量场地排水设施,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基本能满足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本《方案》不再重复设计。本《方案》仅对主体工程设计中未考虑和已考虑但没有具体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补充和完善。对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等区域,本《方案》新增相应防治措施,与主体工程设计相衔接,形成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因此,矿井的建设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无限制工程建设的制约因素,项目建设是可行的。(2)建议1)建议施工单位优化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按设计同步开展挡渣墙和排水设施建设,在控制工程水土流失的同时,可节约临时防护工程投资;应及时调运土石方,严禁乱堆乱弃;土石方集中开挖时期尽量避开雨季。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建议施工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立水土保持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开展工作,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3)施工单位要与项目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上级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听取他们对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落实好水土保持措施。4)监测单位应按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对项目工程进行监测,制定监测计划,并定期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汇报和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5)在施工过程中对水保工程,每一道工序完成后,应经监理人员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隐患。监理人员必须对工程质量有着高度负责的精神,经常深入工地,进行随工检查,对在施工过程中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责令其及时返工。 6)当地水利部门应对项目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方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技术咨询,以保证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同时监督水土保持监测和监理工作。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填表日期:2008年5月项目名称xxxxxx煤矿(整合)流域管理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涉及省区xx涉及地市xxxx地区涉及县xxxx项目规模小型总投资(万元)3836.0土建投资(万元)316.0动工时间2008年6月完工时间2009年11月设计水平年2010年项目组成建设区域面积(hm2)挖方量(m3)填方量(m3)工业场地1.5317503064排矸场地0.6524382438炸药库0.02345345供水系统0.06570570输电线路0.07400400连接道路0.47984684关停治理区1.89合计4.6964877501国家或省级重点防治区类型国家级重点治理区、省级重点治理区和监督区地貌类型中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土壤类型黄壤气候类型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923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249.25土壤允许流失量[t/(km2)·a)]500项目建设区(hm2)4.69扰动地表面积(hm2)2.41直接影响区(hm2)244.56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2)4.34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244.26新增水土流失量(t)174.95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工业场区、排矸场区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2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8植被恢复系数(%)99林草覆盖率(%)27防治措施分区工程措施新增植物措施(hm2)新增临时措施工业场地区挡土墙150m、排水沟850m,覆土1400hm20.70临时土袋拦挡250m3排矸场区挡渣墙105m、截水沟380m、覆土1950m30.65临时土袋拦挡120m3炸药库区排水沟60m、覆土20m30.01临时土袋拦挡60m3供水系统区0.04输电线路区0.03连接道路区关停治理区挡渣墙50m0.62投资(万元)58.902.863.82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122.80独立费用(万元)47.75水土保持监理费(万元)12.0监测费(万元)6.2补偿费(万元)4.34方案编制单位建设单位xxxxxx煤矿法定代表人及电话法定代表人及电话地址地址xxxxxx乡邮编邮编联系人及电话联系人及电话传真传真电子信箱电子信箱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方案编制总则2.1编制目的和意义xxxxxx煤矿(整合)工程属于整合项目,建设将会扰动地表、排矸、弃渣对周边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从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应依法防治工程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编制《xxxxxx煤矿(整合)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主要目的是:(2)为下阶段水土保持设计提供依据,贯彻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3)本《方案》初步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初步拟定的防治措施和水土保持投资估算,为项目业主筹集水土保持资金、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编制《xxxxxx煤矿(整合)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主要意义是:(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项目业主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4)为水土保持监测、监理和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提供依据。2.2编制依据2.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颁布实施,1998年4月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xx年8月29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18日);(13)《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2年12月10日)。2.2.2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第5号令,1995年5月30日发布,2005年7月8日修改);(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2000年1月31日);(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2002年10月14日发布,2005年7月8日修改);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4)《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19号令2004年9月15号);(5)《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部28号令,2006年12月18日颁布,2007年2月1日起施行);(6)《xx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试行)》(1994年8月18日xx人民政府批准,1995年3月1日xx水电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发布);(7)《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告2006年第2号)。2.2.3规范性文件(1)《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利部水保[2004]332号);(2)《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0]38号,2000年11月26日);(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水保[1994]513号);(4)《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发布2004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财综[2004]21号);(5)《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水保监[2001]15号,2001年6月6日);(6)《水利部、国家煤炭工业局关于加强煤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水保[1999]398号);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7)《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及矿产资源开发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国土资源部[2004]165号);(8)《xx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xx府发[1998]52号);(9)《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2004年7月19日);(10)《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保监[2005]22号);(11)《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告2006年第2号);(12)《关于规范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的意见》(水利部办水保[2005]121号,2005年6月22日);(13)《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7]184号);(14)《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15)《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煤炭部等国经贸字[1998]80号);(16)《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水保监[2008]8号)。2.2.4规范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5923-1995);(5)《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l90-96);(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9)《防洪标准》(GB50201-94);(10)《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1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2)《煤炭工业厂区总体设计规范》(MTS006-1994);(13)《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2.2.5风xx管理条例第一条 凡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应当划为风xx。  第二条 风xx按其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等,划分为三级:(一)市、县级风xx,由市、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提出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报市、县人民政府审定公布,并报省级主管部门备案;(二)省级风xx,由市、县人民政府提出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定公布,并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备案;(三)国家重点风xx,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报国务院审定公布。  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第三条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主管全国风xx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城乡建设部门主管本地区的风xx工作。 第四条 风xx依法设立人民政府,全面负责风xx的保护、利用、规划和建设。风xx没有设立人民政府的,应当设立管理机构,在所属人民政府领导下,主持风xx的管理工作。设在风xx内的所有单位,除各自业务受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外,都必须服从管理机构对风xx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第六条 风xx规划,在所属人民政府领导下,由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编制规划应当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人民群众的意见,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和论证。风xx规划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审定该风xx的人民政府审批,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风xx的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占。风xx内的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必须严格保护,不得破坏或随意改变。在风xx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内的各项建设,都应当与景观相协调,不得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设施。在游人集中的游览区内,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以及休养、疗养机构。在珍贵景物周围和重要景点上,除必须的保护和附属设施外,不得增建其他工程设施。  第xxxx条 风xx应当做好封山育林、植树绿化、护林防火和防治病虫害工作,切实保护好林木植被和动、植物种的生长、栖息条件。风xx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内的林木,不分权属都应当按照规划进行抚育管理,不得砍伐。确需进行更新、抚育性采伐的,须经地方主管部门批准。古树名木,严禁砍伐。在风xx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内采集标本、野生药材和其他林副产品,必须经管理机构同意,并应限定数量,在指定的范围内进行。  第九条 对风xx内的重要景物、文物古迹、古树名木,都应当进行调查、鉴定,并制定保护措施,组织实施。  第十条 风xx应当根据规划,积极开发风景名胜资源,改善交通、服务设施和游览条件;按照规划确定的游览接待容量,有计划地组织游览活动,不得无限制地超量接纳游览者。 第十一条 风xx应当充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特点,开展健康、有益的游览和文化娱乐活动,宣传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普及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 第十二条 风xx应当加强安全管理,保障游览者的安全和景物的完好。风xx内的居民和游览者,应当爱护风xx的景物、林木植被、野生动物和各项设施,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第十三条 对于保护风xx有显著成绩或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有关的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第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的,给予行政或经济处罚:(一)侵占风xx土地,进行违章建设的,由有关部门或管理机构责令退出所占土地,拆除违章建筑,并可根据情节,处以罚款;(二)损毁景物、林木植被、捕杀野生动物或污染、破坏环境的,由有关部门或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破坏活动,赔偿经济损失,并可根据情节,处以罚款;(三)破坏风xx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游览秩序和安全制度,不听劝阻的,由有关部门或管理机构给予警告或罚款;属于违反有关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前款行为,情节严重,触犯刑律或违反国家有关森林、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法律的,依法惩处。2.2.6技术文件及资料(1)《xx仁合xx煤(整合)开采方案设计》(xxxx创新矿冶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11月);(2)《关于xxxxxx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的批复》(xx煤规字[2007]399号);(4)《xx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2.2.7任务来源(1)《xxxxxx煤矿(整合)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委托书》,2007年10月;(2)《xxxxxx煤矿(整合)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合同书》,2007年10月。2.3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本《方案》设计总体目标: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类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全面控制工程水土流失,有效地减少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各类水土流失,达到地面侵蚀量显著减少,主体工程安全保障加强,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根据水利部2006年第2号文件《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和《xx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xx府发[1998]52号,项目区属于国家级重点治理区,同时也是省级重点治理区和监督区,相应的防治目标采用一级标准。设计水平年规划目标值为:扰动土地治理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2%,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8%,植被恢复系数99%,林草植被覆盖率27%。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4指导思想本《方案》的编制,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突出基地建设特点为主线,以保护煤矿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以新带老”原则,认真落实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达到生态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目的。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为基础,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全面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预防保护与监督执法相结合,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尽量减少对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减少地面侵蚀,绿化、美化和优化煤矿生态环境,全面防治水土流失,确保项目工程安全运行。2.5编制原则(1)坚持全面防治和局部防治相协调的原则,针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和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科学合理的配置各类水土保持措施,正确处理全面防治和局部防治,综合防治和单项防治的关系。(2)严格遵守“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布设水土保持措施,重点防治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尤其是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临时性水土保持措施和施工工艺与时序的安排,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的特色。(3)坚持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相适应原则。按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提出的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要求,科学合理安排水土保持措施,使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与主体工程设计相衔接、相互补充和协调一致。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4)坚持重点突出和综合防治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工程实际,合理布置各类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建立造型美观、结构合理、功效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提出一个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水土保持方案。(5)坚持水土保持措施和主体工程建设相协调的原则。水土保持方案应为主体工程总体设计的一部分,并为之服务,其措施的选择与布设须与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相衔接,并与项目生产建设安全运营相结合。(6)以新带老”原则。方案编制应考虑“以新带老”的原则,治理原有工程的水土流失。(7)“景观协调“原则。在进行煤矿开采的同时,应改善自身及其周边环境景观,结合本地区地方特色,使其成为集功能性、观赏性、游览性于一身的综合体系。2.6方案编制深度及设计水平年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有关要求,遵循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相一致的原则,确定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为可行性研究阶段。本工程为建设生产类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施工期的设计水平年为工程竣工投入生产运行之年。项目计划于2008年6月开工,2009年11月竣工投产运行,因此相应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为2010年。本方案服务年限共计9.5年(其中施工期18个月,生产运行期8年)。3项目工程概况3.1建设规模与组成3.1.1地理位置xxxxxx煤矿(整合)位于xxxx中xx区10Kmxx乡境内,属xxxxxx乡管辖,2007年9月7日,将xx、xx、xx、xx从xx、xx两县分割出来,成立了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xxxx。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xx,北纬xx`。距中xx区10Km,北距xx国道35Km。(详见附图1)。3.1.2建设规模矿井保有资源储量644万t,可采储量155.09万t,根据xx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划定的矿界,矿区形状呈不规则多边形,其矿区北东—南西长2.425Km,北西—南东1.2Km。井田面积2.4924km2,开采标高+1475-1275m,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于2007年3月取得开采许可证,其证号为96。采矿区范围由十个拐点圈成,其拐点坐标见表3-1。矿井服务年限8.0年,建设总工期为18个月(含施工准备期为2个月)。项目总投资为3836万元,土建投资316.0万元,吨煤投资255.73元。其工程规模与特征指标详见表3-2。表3-1xxxxxx煤矿(整合)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XY0.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开采深度+1475m~1275m表3-2xxxxxx煤矿(整合)工程主要特征指标表项目名称内容备注建设单位xxxxxx煤矿建设地点xxxx工程规模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服务年限8年,工业场地占地1.53hm2工程等级小型工程性质整合施工内容井下开采、土建施工、大巷运输等煤矿特征矿井范围井田面积km22.4924煤层特性煤的牌号无烟煤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层2可采煤层总厚度m3.00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储量保有资源储量万t644.00可采储量万t155.09矿井开拓达到设计产量时采区数个2达产时井巷工程量(长/体积)煤巷m/m33275/16602岩巷m/m31415/10365井筒平均断面井筒平均断面5.74m2服务年限年8年排矸量万t0.75顶板管理方式垮落法管理顶板开拓方式斜井上山开拓供电供电电源10kVxx变电所供电,距离5km;10kVxx变电站供电,距离10km。矿井总负荷量kW863供水水源项目区外北0.5公里的泉水、矿井水日最高用水量m3417.68工程建设区永久占地工业场地hm21.53不包括影响区面积排矸场地hm20.65炸药库hm20.02供水系统hm20.02输电路线hm20.07连接道路hm20.47临时占地输水管线hm20.04项目总土石方调配情况开挖量m316852均为自然方填方量m37501弃方量m39351工程进度建设工期月18工程投资总投资万元3836.0土建投资万元316.0吨煤投资元255.733.1.3项目组成1、整合前原xx煤矿原xx煤矿位于项目区西北面。矿井于1995年筹建,采矿许可证号:xx,年实际生产能力3万t/a,矿区面积0.6163km2。开采M4煤层。由工业场地、风井场地、排矸场、高位水池、输电线路、炸药库、进场道路组成。建设区占地面积0.98hm2,其中裸露面积0.35hm2,硬化面积0.63hm2。工业场地占地0.73hm2,场地基本上硬化,场地已经有简易排水沟150m,满足水土保持要求。风井场地占地0.01hm2,风井场地前有210m3矸石未能合理处理,由于地表裸露和坡度比较大,有水土流失发生。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排矸场占地0.04hm2紧接工业场地,连接排矸场窄轨铁路位于工业场地内,整合前的矿井矸石通过窄轨铁路全部运至排矸场排弃,现有矸石3600m3,现有矸石挡墙25m,墙高3m,但现有的矸石挡墙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有水土流失现象发生,整合前xx煤矿将于2009年1月15日停产,后期产生的矸石都用于填筑采空区,地表不再产生矸石。高位水池占地0.01hm2,高位水池中水水质好,可用于生活用水和植物措施用水,由于当地水资源匮乏,高位水池留给当地农民使用和植物措施用水。输电线路占地0.02hm2,引自xx变电站,采用一回路供电,其占地主要是基坑占地,输电线路已建多年,基坑已经被植被覆盖,输电线路留给当地农民使用,整合后不拆除。炸药库占地0.01hm2,整合后炸药库拆除。进场道路占地0.16hm2,道路已经硬化,不产生水土流失。经现场调查,原xx煤矿于2006年3月停止生产,经xxxx府办发[2008]3号文件文件批准,将原xx煤矿生产系统的证照恢复并延续有效期至2009年1月15日,原xx煤矿在2009年1月15日起关闭停产,在延续生产期间生产出的煤必须卖到xx县电厂。拐点坐标见表3-3。表3-3原xx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XYA.00.00B.00.00C.00.00D.00.00E.00.00开采深度+1444m~+1275m2、整合前原xx煤矿原xx煤矿位于项目区中部,矿井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于1996年筹建,采矿许可证号:93,年实际生产能力3万t/a,矿区面积0.9522km2。由工业场地、排矸场、高位水池、输电线路、输水管线、进场道路组成。建设区占地面积1.90hm2,其中工业场地占地1.53hm2,排矸场占地面积0.05hm2、高位水池0.01hm2、输电线路0.02hm2、进场道路0.29hm2。工业场地占地面积1.53hm2,工业场地内有挡土墙150m,墙高1.5m,工业场地已经硬化,不产生水土流失。进场道路占地面积0.29hm2,长450m,宽6.5m,道路已经硬化。排矸场紧接工业场地,连接排矸场窄轨铁路位于工业场地内,整合前的矿井矸石通过窄轨铁路全部运至排矸场排弃。输电线路采用一回线路,引自xx乡变电站,线长5km,经现场调查,原xx煤矿于2006年10月停止生产。部分设施仍然保留。拐点坐标见表3-4。表3-4原xx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XY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3、整合前原xxxx煤矿原xxxx煤矿位于项目区东南面,于1996年筹建,设计生产规模为3万t/a,矿区面积0.952km2,由工业场地、炸药库、排矸场、输电线路、输水管线、连接道路组成。建设区占地面积0.91hm2,其中裸露面积0.27hm2,硬化面积0.64hm2。在建设区面积中:工业场地0.83hm2、炸药库0.01hm2、排矸场0.06hm2、输电线路0.01hm2。排矸场紧接工业场地,整合前的矿井矸石全部运至排矸场排弃,输电线路采用一回线路,引自xx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乡变电站。经现场调查,原xxxx煤矿于2006年3月停止生产,大部分设施已经拆除。拐点坐标见表3-5。表3-5原xxxx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XY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开采深度+1450m~+1220m4、整合后三煤矿的利用关系根据省煤炭管理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省国土资源厅、省矿山安全监察局、省环境保护局联合发布的xx煤办字[2006]xx号《关于xxxx地区xxxx县(市)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意见》、原xx煤矿、原xx煤矿与原xxxx煤矿实行资源、企业整合,整合后的项目名称为xxxxxxxx煤矿,设计生产规模为15万t/a,并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了整合后矿井的井田边界。根据xx国土资源厅2007年1月颁发的临时采矿许可证划定的矿区范围,整合后的矿区面积为2.4924km2,矿区范围由10个拐点圈定。详见表3-6。表3-6xxxxxx煤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点号XY0.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开采深度:1475-1275m根据xx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提交的《xxxxxx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图件,整合后矿井可采煤层2层,即M4、M9。可采煤层特征见表3-7。表3-7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表煤层名称灰分Ad/%挥发分Vdaf/%硫分St,d/%发热量Qnet,ar/MJ•kg-1煤种备注M417.55.51.2534.8低中灰低中硫特高热值无烟煤M9186.51.432.4低中灰低中硫特高热值无烟煤整合后的xxxxxx煤矿工业场地面积1.53hm2,全部利用原xx煤矿;排矸场0.65hm2,全为新增占地;炸药库占地0.02hm2,全为新增占地;高位水池0.02hm2,新增占地0.01hm2;输水管线0.04hm2,全为新增占地;输电线路0.07hm2,新增占地0.05hm2;连接道路0.47hm2,利用原xx煤矿进场道路0.29hm2,新增炸药库连接道路占地面积0.18hm2。整合后井田范围面积249.24hm2,利用原xx煤矿矿区面积61.63hm2,利用原xx煤矿矿区面积95.22hm2,利用原xxxx煤矿矿区面积92.39hm2,原梵家洞煤矿有2.81hm2矿区面积未划进井田范围,未划进井田范围的2.81hm2全是梯平地和灌木林地。详见表3-8。表3-8整合后利用原xx、xx、xxxx煤矿面积特征表整合后项目组成面积(hm2)利用原xx煤矿井田面积(hm2)利用原xx煤矿面积(hm2)利用原xxxx煤矿面积(hm2)新增占地面积(hm2)工业场地1.531.53排矸场0.650.65炸药库0.020.02供水系统0.060.010.05输电线路0.070.020.05连接道路0.470.290.18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矿区范围249.2461.6395.2292.393.1.4项目组成及布局本项目由整合后xxxxxx煤矿(整合)和原xx煤矿组成,整合后xxxxxx煤矿(整合)建设区占地面积4.69hm2由工业场地、排矸场地、炸药库、供水系统、输电线路、连接道路6部分组成。所需砂石料采取外购方式,本《方案》不涉及料场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通过场内施工场地可以满足施工要求,不需建场外临时施工场地。(1)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全部利用原xx煤矿的工业场地和排矸场地,总占地面积1.53hm2。标高+1450m—+1485m,场内东西方向主要由窄轨铁路站场、卸载站、筛分场及装车仓、手选矸石装车场、储煤场、挡土墙和汽车地磅房等设施组成。西北方向由机电修理车间、器材库、消防器材库、油脂库、坑木加工房、坑木场、绞车房、充电室、矿灯房、自救器室、任务交代室等设施组成。西南方由食堂、更衣室、浴室、单身宿舍、职工教育用房、办公室、图书游艺室、急救保健站、调度室、回风井和瓦斯泵房等组成。在井口附近布置有矿井水处理池和沉淀池,便于井下污水处理。(2)排矸场地排矸场布置在工业场地下游,紧接工业场地,井下矸石由轨道提升出井后,矸石通过在窄轨从井口运到矸石场。排矸场占地面积0.65hm2,库容为5.00万m3。该矿井施工期有9351m3弃方;生产运行期该矿井年排矸量为0.75万t,服务年限8a,生产运行期排矸量共计6万t,折合方量3.33万m3(矸石容重按1.8t/m3计),合计堆渣量4.23m3;排矸场能够满足堆渣要求。库容与高程曲线见图3-1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库容与面积曲线图见图3-2。X轴—高m程(m)Y轴—堆渣量(m3)图3-1库容与高程关系曲线图X轴—面积(hm2)Y轴—堆渣量(万m3)图3-2库容与面积关系曲线图(3)炸药库炸药库位置选择在工业场地西北方向山沟处,附近无居民,标高+1450m,新增占地面积0.02hm2。(4)供水系统供水系统包括高位水池和取水管线,其中高位水池包括生活水池、生产水池、消防水池,高位水池布置在距工业场150m西部标高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1500m处的山坡上。利用原有生活水池占地面积0.01hm2,新建消防水池和生产水池,新增占地面积0.01hm2。该区总占地面积0.06hm2。输水管线从工业场地北面的沟溪取水,引入高位水池,再引入工业场地内,用作生活饮用水和生产用水的补充水。输水管线为新建管线,总长500m,新增占地面积0.04hm2。(5)输电路线矿井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其中一回路利用原xx煤矿输电线路,引自xxxx变电所,线路长5km,电压10kv,选用LGJ35mm2输电线;占地面积0.02hm2。另一回路可引自xxxx变电站,线路长10km,电压10kv,选用LGJ35mm2输电线。两回路确保生产期间供电安全,该区新增占地面积0.05hm2。该区总占地面积0.07hm2。(6)连接道路连接道路包括进场道路和炸药库连接道路,占地面积0.47hm2。其中进场道路利用原xx煤矿进场道路,路长450m,宽6.5m,进场道路已硬化,能满足运输要求,无需扩建;炸药库与工业场地连接道路长300m,宽6m,占地面积0.18hm2。(7)关停治理区关停治理区为井田范围内原xx煤矿、原xxxx煤矿整合后不引用的设施占地面积。面积为1.89hm2,其中硬化面积1.27hm2,裸露面积0.62hm2。3.2施工组织概况xxxxxx煤矿(整合)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井下生产系统、地面生产系统、地面运输系统、公用配套设施等。3.2.1矿井生产工艺(1)井田开拓方式根据开采设计,提出两个方案:方案1:一级运输开拓方案从原xx煤矿的工业广场绞车房旁+1460m标高处开掘主斜井,主斜井掘至9号煤层底板+1385m标高后,变坡度为9°继续掘至+1360m标高,布置第一水平水仓,在主斜井各区段位置掘溜煤斜巷,分别揭穿M9煤层、M4煤层,再沿各煤层走向布置工作面运输巷。从矿区西面中部原xx煤矿风井口西面约50m左右+1475m标高处开掘风井,风井掘至9号煤层,与原xx煤矿运输下山贯穿,改造原运输下山为新系统的回风下山,在改造的回风下山端部,掘回风联络巷穿M9煤层底板,距M9煤层约10m左右,在M9煤层底板,沿煤层倾向继续掘回风下山至第一水平标高,在回风下山各区段位置掘区段回风斜巷,分别揭穿M9煤层、M4煤层,再沿各煤层走向布置工作面回风巷,用切眼贯穿形成系统。改造原xx煤矿的主井为副井,再改造原运输大巷为辅助运输大巷,在辅助运输大巷的端部,掘联络巷穿M9煤层底板,距M9煤层约10m左右,在M9煤层底板,沿煤层倾向掘轨道下山至第一水平标高,在轨道下山各区段位置掘区段运料斜巷,分别揭穿M9煤层、M4煤层与工作面回风巷或联络巷相连,形成系统。方案2:二级运输开拓方案。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从原xx煤矿主井南约30m标高+1445m处开掘主斜井,主斜井掘至9号煤层底板,距M9煤层约10m左右,在M9底板,沿煤层倾向继续掘运输下山至第一水平标高,布置第一水平水仓,在主斜井各区段位置掘溜煤斜巷,分别揭穿M9煤层、M4煤层,再沿各煤层走向布置工作面运输巷。从矿区西面中部原xx煤矿主井南约60m+1445m标高处开掘风井,风井掘至9号煤层底板,距M9煤层约10m左右,在M9底板,沿煤层倾向继续掘回风下山至第一水平标高,在回风下山各区段位置掘区段回风斜巷,分别揭穿M9煤层、M4煤层,再沿各煤层走向布置工作面回风巷,用切眼贯穿形成系统。改造原xx煤矿的主井为副井,再在原主井的端部继续延伸至9号煤层底板,距M9煤层约10m左右,用联络巷分别与主井和风井相连,形成系统。1)备选方案主要优缺点方案一:一级运输开拓方案该方案系统简单,只需一道运输,充分改造利用已有巷道,地面工程较小,地面投资较小,巷道工程量较小,投资小;但井口位置距工业广场建筑较近,对办公区有一定的影响。方案二:二级运输开拓方案该方案风机房距办公区较远,可大大减少风机噪声对办公区和生活区的影响,但巷道工程量相对较大,井巷投资较大,地面工程较大,地面投资较大;系统复杂,需二级运输。2)方案的井巷工程投资比较见表3-9。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3-9井巷工程投资比较项目方案一方案二备注工程量(m)投资工程量(m)投资主井208363156217.4风井169221122115运输下山113332.16回风下山34525.5194732.16方案一新建118m,改造227m轨道下山34541.4辅助运输大巷23011.5改造合计/万元469578.41486396.72通过对比,方案一较方案二优越,经过征求业主意见,开采设计推荐方案一。(2)井下开采①采煤方法的确定矿井设计可采煤层为M4、M9煤层。M4煤层厚1.6~2.0m,平均厚1.8m,平均倾角9°;M9煤层厚1.18~1.23m,平均厚1.2m,平均倾角9°。设计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②支护及顶板管理矿井工作面采用DZ14-30/100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支撑高度为1400~900mm,初撑力为118~157KN,额定工作阻力300KN。均采用“三、四”排控顶,排距1m,柱距0.8m,最小控顶距3.2m,最大控顶距4.2m,选用HDJA-1000型金属铰接顶粱,长度1000mm。③落煤方式及运输方式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采用工作面设计采用炮采工艺。煤电钻(ZMS-1.2型)打眼,放炮落煤,人工攉矿,工作面配备SGD-420/30A型可弯曲刮板运输机运输。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工作面在生产前运输巷全部掘出,生产期间运输巷进风、回风巷回风。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均采用梯形断面,净断面积4.7m2,掘进断面积5.4m2,金属支护;运输巷内安装带式输送机运输。④工作面长度及年推进度采用“三xxxx”作业制,经综合分析,设计平均工作面倾斜长度为100m较为适宜,待矿井生产中掌握了地质构造和煤层变化规律,并积累了一定的开采经验后,可适当调整工作面长度。投产时首采工作面为第一水平第一区段的西南翼的M9号煤层中的1911工作面:1911工作面走向长400m、倾斜长100m。(3)水平及采区划分该矿井共二个采区。根据该矿的生产规模具体情况,首采工作面布置在第一水平第一区段的西南翼的M9号煤层中。M9号煤层和M4号煤层由于间距不大,一般在20m左右,故将该矿井的M9号煤层和M4号煤层进行集中联合布置。通过区段溜煤斜巷、区段的回风斜巷与该两层煤取得联系。另一采区布置在第一水平第一区段的东北翼的M4号煤层中。(4)开采顺序工作面的接替顺序为,区段间采用区段下行式,区段内采用煤层下行式,第一区段的段(1911工作面),然后再开采第二区段(1411、1412、1912、1913工作面),依次类推。(5)井巷工程量矿井达产时的井巷工程量4695m(改造巷道550m,新掘4145m),其中岩巷长1415m;煤巷3275m。掘进体积为26967m3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其中岩巷为10365m3,煤巷16602m3,岩巷工程量可作平场填方用,煤外销。3.2.2地面生产系统(1)煤的加工方式根据本井田的煤质情况、用户对煤质的要求,以及业主的委托,煤炭的加工定为筛分及手选工艺,其产品按粒度分级。产品为公路汽车外运。根据上述原则,地面加工系统由受煤、储存、筛分手选及装车外运等部份构成。①受煤:设计中考虑采用主井带式输送机卸煤,并配以推车机辅助作业,以实现受煤作业的连续化和机械化。②储存:矿井地面煤炭的储存,采用露天储煤场,该方式主要特点是投资少,储煤量调节能力大,便于矿井煤炭的汽车外运。储存系统布置在筛分手选工艺之前,系统简单,运输环节少,并可减小筛分系统出现的故障对矿井生产的影响。③筛分:根据产品外销情况,设计人工手选矸石工艺。筛分场的布置可单独设置,也可和其它建筑联合布置。本设计推荐拣矸和公路汽车装车仓联合布置,置于装车仓上部的方式。该方式系统环节少,运营费低,减少了占地。④装车外运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公路汽车外运方式可采用跨路煤仓装车、滑坡煤仓装车、储煤坪加浅漏斗煤仓通过闸门及装车胶带机装车、储煤坪通过移动式装车设备装车等装车方式。本设计结合筛分场的设置,推荐滑坡煤仓装车方式装车外运,并可在储煤场中配备装载机,亦可作煤炭的装车之用,又兼作储煤场煤炭的推扩之用。(2)地面生产系统储存部份:主井带式输送机运输煤炭出地表后,直接将煤炭卸至储煤场,地面配l台TY120型推土机辅助作业。筛分拣矸部份:根据市场情况,配备一台振动筛按不同粒度对原煤进行筛分。手选矸石经窄轨铁路运至井下,充填采空区或运输至矸石场。装车外运部份:滑坡煤仓下设装车闸门装车。煤炭的计量:矿井的销售计量采用SCS-50型的汽车衡。(3)矸石处理方法和运输方式矿井矸石按设计产量的5%考虑,即0.75万t/a。初期矸石用做平整场地的填料,后期矸石运输至矸石场排弃。矿井暂不考虑矸石综合利用。3.2.3地面运输系统(1)场外运输:xxxxxx煤矿(整合)位于xx县城北约25Km,西距杜鹃花区中心10Km,北距xx国道35Km,属xxxxxx乡管辖,有简易公路到达矿区,交通较为方便。(2)场内运输:场内运输的主要型式为窄轨铁路运输和道路运输。煤炭外运和材料、设备的运输及人员交通为道路运输;材料、设备、矸石、锅炉房灰渣等采用窄轨铁路运输,距离近时可采用人力推车。场内窄轨铁路与井下窄轨一致,采用600mm轨距,采用22kg/m钢轨。场内道路路面宽度为6m,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3.2.4公用配套设施(1)供配电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项目矿井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其中一回路利用原xx煤矿输电线路,引自xxxx便电所,线路长5km,电压10kv,选用LGJ35mm2输电线;另一回路可引自xxxx变电站,线路长10km,电压10kv,选用LGJ35mm2输电线,地面主要设备直接由地面变电所供电。井下供电也由地面变电所直接向井下双回路供电,井下不设变电所。掘进通风机直接由地面专用变压器向井下供电。(2)供水及废水处理①水源项目区东北面约400m沟溪处有泉水,可基本满足矿井生活用水,。在项目区西面100m的荒山上建200m3主消防水池和防尘水池,高位水池利用原xx煤矿高位水池,新建100m3备消防水池和防尘水池,引入矿井抽出水,作为消防及井下防尘用水。②供水系统:矿区东北部泉点可作为矿井生活供水水源地。井下水处理后可复用作为生产用水。消防用水供水系统采用独立的消防环状管网,室外消防采用临时高压管,在工业场地内设地上式室外消火栓,设置间距不大于100m。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管,橡胶圈柔性接口,埋深在1m左右。③矿井废水处理井下水采用吸附、混凝沉淀、过滤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xx8-1996)一级标准后方可排放。处理达标后的矿井水部分可复用于井下和地面消防洒水,其余部分经场地排水沟排出场外。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④生活废水处理工业场地内生产、生活污水设计采用生化处理一体化设备处理,处理后的水作为绿化用和浇灌附近植被用,尽力做到零排放。工业场地食堂、机修车间污水,分别经除油池、酸碱中和池处理;场地粪便污水经污水构筑物生化处理。处理后排放到自然冲沟。3.2.5主要材料及来源xxxxxx煤矿(整合)建设所需材料中钢材及水泥到xx县城购买,其它建筑材料如砂、石材、砖瓦、石灰、木材等在当地购买,砂石场水土流失由砂石场业主自行承担责任。回填土石方可利用煤矿掘井矸石,不设置土、石料场及砂石系统。3.2.6施工组织xxxxxx煤矿(整合)建设外部条件好,根据主体工程设计中施工准备安排,施工期间使用原周围居民住宅,不新建临时设生活设施,不新增施工占地,利用原有公路进行运输。xxxxxx煤矿(整合)施工方法主要有:机械开挖机械平整、机械碾压、汽车和轨道运输、人工开挖、人工砌筑等。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3.2.7施工工序(1)井巷工程:施工工序为钻爆法掘进、装岩机装岩、支护、铺设轨道、提升矸石、回填,平整、碾压等。(2)地面工程:施工工序为场地平整、进料、搅拌、输送、设备安装等。(3)矸石处理机运输方式:生产期间的掘进矸石经汽车运至排矸场排弃。(4)排水:矿井生产、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部分作为瓦斯抽放站冷却水、部分经消毒用于井下防尘洒水、剩余部分经场地排水管网及排水沟排出场外。(5)道路修筑:主要为工业场内道路、人行道等的建设,其施工方法为机械开挖,汽车运输,机械平整,机械碾压,人工砌筑。3.3工程占地与土石方量3.3.1工程占地xxxxxx煤矿(整合)建设面积4.69hm2,按占地性质分原来占地1.85hm2,新增占地0.95hm2;按占地时间长短分永久占地2.76hm2,临时占地0.04hm2。xxxxxx煤矿(整合)建设占地包括工业场地占地,排矸场占地、炸药库占地、供水系统占地、输电线路占地、连接道路占地;临时占地是供水系统中的取水管线占地。详见表3-11。表3-11项目建设区占地面积一览表单位:hm2项目分区项目区占地合计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原来占地新增占地工业场地1.531.53  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排矸场地0.65 0.65 炸药库0.02 0.02 供水系统0.060.010.010.04输电路线0.070.020.05 连接道路0.470.290.18 关停治理区1.89   1.89合计4.691.850.911.933.3.2土石方调配情况(1)地面系统xxxxxx煤矿(整合)地面系统的土石方主要来源于工业场地、排矸场地、炸药库、供水系统、输电路线和连接道路6部分开挖的土石方。根据矿井建设开采方案和现场实地勘查资料,xxxxxx煤矿(整合)考虑土石方松散及压实系数来进行土石方调配,土方松散系数取1.33,石方松散系数取1.53,土方压实系数取0.85,石方压实系数取1.31。工业场地开挖量1750m3,回填3064m3,借矸石1314m3;排矸场地开挖量2438m3,回填2438m3;炸药库开挖量345m3,回填345m3;供水系统开挖量570m3,回填570m3;输电线路开挖量400m3,回填400m3;连接道路开挖量984m3,回填684m3,借给关停治理区土方300m3。以上均为自然方。(2)井巷工程xxxxxx煤矿(整合)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移交时井巷工程量4695m(改造巷道550m,新掘4145m),其中岩巷长1415m;煤巷3275m。掘进体积为26967m3,其中岩巷为10365m3,煤巷16602m3,岩巷工程量可作平场填方用,煤外销。(3)生产运行期煤矸石量xxxxxx煤矿(整合)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年排矸量约0.75万t,本《方案》服务年限内累计矸石量6万t。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4)土石方调配情况xxxxxx煤矿(整合)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16852m3,填方7501m3,弃方9351m3。详见表3-12、图3-2。(5)土方处理为了充分利用建设开挖的土方,不新辟覆土料场,对开挖的土方要在场地内选择比较平缓的地方临时堆放,待石方、掘井矸石回填完毕后再用土方覆盖,以便绿化。40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3-12土石方平衡表单位:m3分区或分段开挖回填调入调出外借废弃数量来源数量去向数量来源数量去向工业场地区175030641314井巷工程1400临时堆放排矸场243824381950临时堆放炸药库345345供水系统570570输电线路400400连接道路984684300临时堆放井巷工程量1036513149051排矸场合计168527501935142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关停治理区排矸场地连接道路供水系统区区570就地平整570输电线路区400场地填筑400炸药库井巷工程量8工业场地175010365临时堆放1400排矸场9351300临时堆放1950弆方就地平整6849843452438开挖场地填筑筑3064就地平整488回填1314场地填筑345借方.关停治理区覆土300fu植物措施覆土1400植物措施覆土利用1950覆土利用图3-2土石方平衡框图注:以上土石方均为自然方,除弃渣矸石量单位为万t以外,其余单位均为m3。42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3.4工程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为3836.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316.0万元,吨煤投资255.73元,资金全部由业主自筹。3.5施工进度xxxxxx煤矿(整合)建设总工期为18个月(含施工准备期2个月),计划于2008年6月开工,2009年11月竣工投产,详见表3—13。3.6拆迁和移民安置xxxxxx煤矿(整合)周围无居民,不涉及拆迁与移民。44 xxxxx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3—13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表日期项目2008年2009年6-7月8~9月10~11月12月1~2月3~4月5~6月7~8月9~11月施工准备.井巷掘进工业场地建筑建设排矸场地炸药库供水系统输电线路进场道路.4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4项目区概况4.1自然环境概况(1)构造项目区总体呈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南东,倾角5~15°,区内未见较大断裂及褶皱,含煤地层沿走向和倾向上地层产状变化不大,结合区域和邻区地质情况分析,构造发育程度为简单类型。折点的北端较南端相对开阔。(2)地层项目区内出露地层从上至下分别为:第四系(Q):零星分布于老地层上部或地势低凹处,不整合于老地层之上,为残坡积土、冲积粘土及表层土,厚0-3m。下三叠统夜郎组二段(T1y2):灰、蓝灰色薄至中厚层泥灰岩,厚层灰岩,块状灰岩。厚221.0m。下三叠统夜郎组一段(T1y1):灰、深灰色泥质页岩,粉砂质泥岩、泥灰岩夹薄层灰岩。厚27.57m。上二叠统xx组至大隆组: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灰岩,燧石灰岩。厚31.10m。上二叠统龙潭组(P3L):为本区含煤岩系地层,由灰、浅灰,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燧石灰岩,泥灰岩及煤层等组成。厚约130m。(3)地形地貌项目区为溶蚀—侵蚀性中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地貌起伏较大。山体为浑园形的缓丘,多为林地及灌木林,沟谷为季节性冲沟。地势呈东高西低,矿区内最高标高为+1605m,最低标高为+1405m,相对高差200m左右。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4)气象项目区内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区内无霜期较长,降雨量较充沛,具有雨热同季,四季不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根据xx县气象局近10年气象资料,分述如下:①气温:年平均气温13.8℃,月平均最高35.4℃(7月),月均最低-10℃(1月),≥10℃有效积温4500℃,无霜期为257~285天。②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005.9mm,20年一遇最大一小时降雨量为61.79mm。③日照:月平均日照时数最长为189.8小时(1998.4),月平均日照时数最短为27.3小时(2002.2)。(5)水文①地表水xxxxxx煤矿(整合)属于乌江流域长江水系,矿区距离河流较远,矿区北部约3km处有xxxx河流过,矿区位于1422.7~1627.7m标高的分水岭斜坡地带,其基准面标高+1080m,地表水以大气降水为主,流量随雨旱季的变化较大。②地下水地下水类型有基岩孔隙水岩溶裂隙水两大类。岩溶裂隙水注要分布于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二段(T1y2)与二叠系上统xx组(P3c)灰岩溶蚀裂隙中,富水性强,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一段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砂岩含不均匀的孔隙水,富水性弱。采区范围在侵蚀基准面标高以上,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xx组岩溶裂隙水及含煤岩系的龙潭组基岩裂隙水,小煤窑和老窑采空区积水。(6)土壤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根据现场调查,井田及附近区域土壤主要为黄壤。黄壤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性生物气候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在风化作用和生物活动过程中,土壤原生矿物受到破坏,富铝化作用表现强烈,发育层次明显,全剖面呈酸性。在项目建设区内分布的土壤主要为黄壤,项目区地带性土壤为黄壤。(7)植被项目区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山上生长多以杂林为主,无大片灌木丛林,主要树种有:刺槐、杜鹃花、香樟、杨树、柏木、桂花、垂柳、雪松、紫薇等树种矿区离基本农田距离较远。农业植被以玉米、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山上的植被以灌丛草坡为主,林草覆盖率30.06%。(8)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裂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本区及其邻近区域未发生强地震活动,矿区为无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良好。4.2项目区基本情况4.2.1项目区与百里杜鹃的关系在2007年9月7日xx乡被从xx县分割出来,划为xxxx,xxxxxx煤矿(整合)距中xx区约10Km,北距xx国道35Km,矿区在xx乡境内,但不在xxxx划定的界线范围内。对xxxx基本不造成影响。4.2.2经济情况项目区所在的xx乡土地总面积10180hm2,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21344人,居住着汉、彝、苗、满、白、仡佬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45%,全乡耕地面积1201.33hm2,其中优质成片黄壤土233.33hm2,优质沙壤土321.33hm2;田面积231.33hm2,全乡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主要有土地、人力、矿产、水利、旅游等资源。项目区内人口主要从事农业,次为矿产业。粮食及经济作物主要是玉米、水稻、油菜和烤烟等。矿产以煤炭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为主,煤炭资源尤为丰富。矿区涉及乡镇的社会经济情况(2007年)详见表4-1。表4-1xx煤矿(整合)井田范围涉及乡镇社会经济调查表行政区划总面积(hm2)耕地面积(hm2)总人(人)农业人口(人)GDP(万元)农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耕地(公顷)农民人均纯收入(元)xx乡101801201.33213441240862583316.230.11362.004.2.3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占地面积为4.69hm2,其中:有林地0.55hm2,灌木林0.05hm2,坡耕地0.35hm2,工矿用地3.45hm2,交通用地0.29hm2。各项目区占地类型面积详见表4-2。表4-2项目建设区土地类型面积单位:hm2项目分区合计有林地灌木林地坡耕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工业场地区1.53   1.53 排矸场地区0.650.3 0.35  炸药库区.0.020.02    供水系统区0.060.05  0.01 输电路线区0.07 0.05 0.02 连接道路区0.470.18   0.29关停治理区1.89   1.89 合计4.690.550.050.353.45 4.3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4.3.1水土流失现状xxxx2007年9月7日成立,现还没有xxxx水土流失情况的具体普查数据,因2007年9月7日前xx乡属于xx县,现将xx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783t/km2﹒a作为参考。因此xx乡属于轻度侵蚀区。xx煤矿整合前,原xx县xx煤矿、原xx县xxxx煤矿及原xx县xx煤矿的工业场地面积小,场地局部地区都进行硬化。原xx煤矿修有挡墙进行拦挡,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作用。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进行调查,对项目区各地块的水土流失强度进行判断的基础上,确定项目区侵蚀模数原地表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值,并绘制水土流失现状图。主要调查方法是:以地形图作工作底图,现场勾绘图斑,填写调查因子表,并进行量算统计。项目区面积为4.69hm2,年均水土流失总量29.36t,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923t/(km2·a),其中,微度流失面积1.85hm2,占项目区面积的66.07%;轻度流失面积0.60hm2,占项目区面积的21.43%,中度流失面积0.35hm2,占项目区面积的12.50%。项目区允许土壤侵蚀模数500t/(km2·a),各分区水土流失因子调查、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量详见表4-3、4-4、4-5。表4-3项目区各分区水土流失因子调查表项目区土地面积(hm2)土壤坡度(°c)植被侵蚀强度侵蚀模数(t/k㎡·a)工业场地区工矿用地1.53黄壤<5面蚀微度流失380排矸场区坡耕地0.35黄壤5~8面蚀中度流失3750有林地0.3黄壤5~870%面蚀轻度流失1500炸药库区有林地0.02黄壤5~873%面蚀轻度流失1500供水系统区工矿用地0.01黄壤<5面蚀微度流失380有林地0.05黄壤5~875%面蚀轻度流失1500输电线路区灌木林0.05黄壤8~1550%面蚀轻度流失1500工矿用地0.02黄壤8~15面蚀微度流失380连接道路区交通用地0.29黄壤5~8面蚀微度流失380有林地0.18黄壤5~8面蚀轻度流失1500关停治理区工矿用地(未硬化)0.62黄壤5~8面蚀轻度流失1500工矿用地(硬化)1.27黄壤5~8面蚀微度流失380合计4.69923表4-4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面积)项目区合计流失面积(hm2)(hm2)微度轻度中度工业场地区1.531.53排矸场地区0.650.30.35炸药库区0.020.02供水系统区0.060.010.05输电路线区0.070.020.05连接道路区0.470.290.18关停治理区1.891.270.62合计4.693.121.220.35表4-5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侵蚀量)项目区合计流失量(t)侵蚀模数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t)微度轻度中度(t/k㎡·a)工业场地区5.815.81380排矸场地区17.634.5013.132712炸药库区0.300.301500供水系统区0.790.040.751313输电路线区0.830.080.751180连接道路区3.801.102.70809关停治理区14.134.839.30747合计43.2914.219.0013.139234.3.2水土流失防治情况根据《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和《xx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的规定,xxxxxx煤矿(整合)属于国家级重点治理区—乌江赤水河上中游治理区,同时属省级重点治理区和监督区。(1)取得的成功经验根据现场调查及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情况资料表明,项目区及其周边区域生态环境较好,项目区所在地属于轻度侵蚀区,区内无水土保持专项治理项目,只有部分少量人工建设的各类水土保持设施。为了维护该区的生态平衡,为此必须进一步搞好开发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项目建设区周边区域同类型小型煤矿开发建设项目较多,这些煤矿从工程安全的角度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对防治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取得了一定经验,对本工程防治水土流失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阐述如下:(1)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对地表的开挖和剥离降低了土壤的抗蚀能力与边坡的稳定性,随着降雨径流的冲刷加剧水土流失,在工程建设中针对以上特点主要采取修筑截排水沟有序地引导降雨径流,防止径流对地表的冲刷,同时在开挖面上设计综合护坡增强土壤抗蚀能力,从而形成综合防护体系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2)植物措施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种植的乔木树种为杜鹃花、香樟、柏木、雪松、等树种,灌木树种为小叶女贞,草种以三叶草为主。并采用乔、灌、草等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立体防护网。(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调查发现,项目建设对工业场地基本没有布置植物措施,对排矸场、炸药库、输电线路和输水管线等次要区域的防护措施严重缺位,基本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对半挖、半填区域由于边坡高度不大,基本没有采取防护措施,同时对生产安全影响不大的区域也基本没有采取防护措施;工程建设区域内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但区外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如下游沟道因工程建设淤积的大量泥沙,主要原因是虽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但都是在开挖、回填完毕后修建的,没有严格执行先拦后弃的施工组织要求,进度不合理,施工组织不科学等造成的。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5.1主体工程比选方案及制约因素分析与评价(1)工业场地场址比选方案及制约因素分析根据xxxxxx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报告,共选择两个工业场地场址方案进行比较。方案一:工业广场选择利用原xx煤矿工业场地,工程建设区占地面积4.69hm2,其中利用原xx煤矿和原大地煤矿占地面积3.74hm2,新增占地0.95hm2。利用原xx煤矿主井为副井,新建主井和风井,采用平硐-斜井综合开拓,井巷工程量4695m/26967m3,井巷工程及基建工程投资394.41万元。储煤场占地面积约2000m2,利用原xx煤矿连接道路,无需扩建。利用该工业广场北面约0.5km处的泉水作为生活用水,利用井下水经处后作为生产用水。矿井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一回路利用原xx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煤矿输电线路,引自xx县xx10KV变电所,线路长5km,另一回路可引用自xxxx10KV变电站,线路长10km。方案二:工业广场选择在原xx煤矿的工业场地附件的山坡地形,将原xx煤矿主井改造为副井,新建主井和回风井。工程建设区占地面积2.42hm2,全为新增占地。利用原xx煤矿主井为副井,新建主井和风井,采用平硐-斜井综合开拓,井巷工程量1088m/35967m3,井巷工程及基建工程投资496.72万元。储煤场占地面积约2000m2,新建连接道路。利用该工业广场北面约0.5km处的泉水作为生活用水,利用井下水经处后作为生产用水。矿井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新建二回线路,一回路可引自xx县xx10KV变电所,线路总长5km,另一回路可引用自xxxx10KV变电站,线路长10km。表5-1备选方案经济比较表比较指标方案一方案二备注地面基建投资(万元)316400井巷工程投资(万元)78.4196.72合计394.41496.72表5-2井巷工程投资比较项目方案一方案二备注工程量投资工程量投资主井4206321617.4风井1402116415运输下山36832.16回风下山34525.5136832.16方案一新建118m,改造227m轨道下山34541.4辅助运输大巷23011.5改造合计/万元92078.41108896.72场址制约因素分析评价:方案I工业场地选址兼顾了水土保持要求,根据毕署通[2004]14号文场地选择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避开了泥石流易发区和崩塌滑坡危险区;场区内没有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和长期定位观测站;场址避开了生态脆弱区、国家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成果区,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xxxxxx煤矿(整合)工程建设区占地没有占用水浇地、水田等生产力较高的土地。通过对比,主体工程推荐的方案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具有以下优点:方案一系统简单,只需一道运输,充分改造利用已有巷道,地面工程较小,地面投资较小,减小巷道工程量168m,减少土石方挖方9000m2,减少投资102.31万元,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无需修建进场公路减少对地表的扰动,场地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设计多。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本《方案》倾向于选用方案一,即同意主体工程推荐的方案一场址方案。5.2工程占地的分析与评价项目区占地面积为4.69hm2,其中:有林地0.55hm2,灌木林地0.05hm2,坡耕地0.35hm2,工矿用地3.45hm2,交通用地0.29hm2。项目建设区利用原xx煤矿占地面积1.85hm2,其中工矿用地3.45hm2,交通用地0.29hm2,该区域项目建设前后土地利用方式不变,均为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但场区平整和建设过程中会扰动地表,可能造成新增水土流失。主体工程设计在该区域内设置有工程措施。减少了因建设扰动产生的水土流失。项目建设区内新增占地面积0.95hm2,其土地利用方式为坡耕地、有林地和灌木林。有林地和灌木林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建设将改变占地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剥离地表,毁坏植被,可能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因此,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及时清理弃土弃渣,做好拦挡、排水、绿化等工作,将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5.3施工组织设计的分析与评价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项目区建设外部条件好,提出的施工组织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如地面工程建设提出了“先拦后弃”的方案,场地采用台阶式分级布局,土石方调配上尽量减少场地开挖,充分平衡挖方和填方,不新建砂石料场,对有效减少弃土弃渣量、避免或减少了高挖高填区域,对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积极作用。但从地面工程施工进度及工期来看,不利于水土保持工作,容易造成严重的工程水土流失。场地施工没有能够避开雨季,植被破坏后的裸露地表容易受到雨滴溅蚀和降水形成地表径流的冲刷,造成工程水土流失。鉴于上述情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先拦后弃、先排水后开挖的施工理念,运用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法及手段,合理优化、调整施工进度,尽量避开在下雨天进行土石方开挖工程,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水土流失,以达到水土保持的相关要求。5.4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分析与评价5.4.1水土保持工程界定的原则①主导功能原则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目标的工程为水土保持工程,其工程投资应纳入水土保持设计中;以主体工程设计功能为主、同时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不作为水土保持工程,其工程投资不纳入水土保持设计中。②责任区分原则对建设过程中的临时征地、临时占地范围内的各项防护工程均作为水土保持工程,其工程投资应纳入水土保持设计中。③试验排除原则难以区分以主体设计功能为主或以水土保持功能为主的工程,可按破坏性试验的原则进行排除。假定这些工程,在没有受到土壤侵蚀外营力的同时,主体设计功能仍旧可以发挥的,即为水土保持工程,其工程投资应纳入水土保持工程。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5.4.2水土保持功能工程分析与评价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在发挥主体工程自身作用的同时,也具有减少径流冲刷、保持水土的功能。但就整个工程而言,由于行业差异,设计重点的不同,大多数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只作定量的描述没有作定性的设计,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设计的深度有些方面还不能满足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要求,有些没有具体量化的典型设计,在判断这些措施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要求时,需要重新分析论证。因此,本方案从综合防治水土流失角度出发,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进行分析论证,并纳入本方案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现对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进行分析如下:(1)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已有的水土保持工程,具体如下:①工业场地具挡土墙挡土墙:工业场地平整将形成开挖面,主体工程设计采用了1.5m高、长150m挡土墙进行拦挡,其位置在新建的主井傍边,即办公楼和职工宿舍楼前,其功能虽然是维护主体工程安全运行,但也具有水土保持功能。②工业场地排水工程整个工业场地内布置排水沟850m,断面为0.4×0.4m,主要分布在工业场地周围的上边坡、主井前、风井前和职工宿舍楼区,采用M7.5浆砌块石920m3和M10水泥沙浆抹面1020m2,场内地表水能有序排放,排水系统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③工业场地绿化工程开采方案设计对工业场地的绿化工程没有作任何设计,本《方案》将针对植物措施进行具体设计。④临时防护工程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开采方案设计中对地面施工的临时防护措施没有具体明确。本《方案》将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提出工程施工过程中防止水土流失的临时措施本进一步量化。(2)排矸场地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对排矸场只初步确定其位置,没有作任何水土保持相关措施设计。因此,本《方案》将针对截水沟、挡渣墙、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进行具体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工程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但排矸场挡渣墙的设计仅供参考,希望主体工程设计下阶段进行挡渣墙的设计。(3)炸药库在主体工程的设计中,对炸药库没有设计防护措施。本《方案》将针对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作具体设计,炸药库修建排水沟、种植小叶女贞,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工程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4)供水系统在主体工程的设计中,对供水系统没有采取防护措施,因此,本《方案》将针对植物措施进行具体设计,主要是撒播三叶草,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工程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5)输电路线在主体工程的设计中,对输电线路没有采取防护措施,因此,本《方案》将针对植物措施进行具体设计,主要是撒播三叶草,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工程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6)连接道路主体工程设计中,对连接道路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本《方案》将针对工程措施进行设计,主要是在工业场地内侧修筑排水沟,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工程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7)关停治理区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原xx煤矿原有矸石挡墙25m,有简易排水沟150m,场地基本上硬化,基本上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原xxxx煤矿工业场地平坦,场地基本硬化,基本上不产生水土流失。主体工程设计中,对关停治理区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本《方案》将针对关停治理区裸露地带进行植物措施的典型设计,主要是撒播三叶草,种植柏木,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8)井田塌陷区主体工程对井田范围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对煤矿开采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矿井采矿活动中,由于采空区不断扩大,不断形成新的陷落坑和裂隙,构成地表水、地下水联系通道,使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泉水干枯、沟水渗漏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地下煤层的开采,使得采空区上方的地表有不同程度的移动和变形,其影响范围将略大于采空区范围。而当开采深度越大时,对地表的影响将越小。本矿井地处山区,地形高差较大,采空区引起的地表塌陷,可能会引起地形陡峭的地方发生崩塌、滑坡。主体工程设计中对煤矿开采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下防治措施:①掘进生产过程中,对软弱岩组及破碎地带应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②采煤过程中应充分保留安全煤柱;③建议将集中村寨禁采区禁采和将该范围内的分散住户搬迁出采煤影响区,或将集中村寨禁采区保护范围内的住户以及其他分散住户全部搬迁出采煤影响范围,进行避让。④应尽可能利用矸石对采空区及废弃巷道进行回填,减小地面变形、塌陷的可能性;⑤对采区进行有效监测,随时掌握地面可能出现的变形情况,以便采取防范措施。所提的各种防治措施基本能满足矿区水土保持要求,但对具体的施工工艺没有进行详细说明。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本《方案》仅将井田可能塌陷范围列入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提出水土保持原则性要求。综上所述,xxxxxx煤矿(整合)主体工程设计方案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数量详见表5-1,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投资估算见表5-2。表5-1主体工程中排水沟工程数量统计表分区项目工程量长度数量挖土方(m3)挖石方(m3)M7.5浆砌块石(m3)M10水泥沙浆抹面工业场地排水沟m8506542259201020表5-2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数量统计表项目分区挡土墙数量工程量m开挖土方(m3)开挖石方(m3)M7.5水泥砂浆砌块石(m3)M10水泥砂浆沟缝(m2)工业场地区1501265445075关停治理区2521912020合计17514763570955.5工程建设与生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5.5.1施工期施工期是改变地表形态和土壤结构,破坏植被,排放弃土弃渣的集中时期。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场地平整,管线敷设等破坏地表植被,形成裸露表土,在降雨直接击溅侵蚀和地表径流的冲刷下造成水土流失;由于土体开挖,破坏了土壤原有结构,土粒间的粘着力变小、抗蚀抗冲能力减弱,造成水土流失;由于场地平整,破坏了原有地貌形态,将坡面漫流集中,增大了对土壤的冲刷力,加剧水土流失;由于建设初期产生的大量弃渣,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5.5.2生产运行期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生产运行期由于地面大规模的建设活动结束,对地面的扰动显著减小,地面植被逐渐恢复,水土流失程度趋于稳定,但再塑地貌的活动由地上转入地下,掘井矸石和筛选矸石的排放,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仍然会造成水土流失;同时,采空区可能引起的一定范围的地表塌陷,引起地表变形、地下水干涸,影响植被正常生长,从而加重侵蚀危害。5.6结论性意见综上所述,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对工业场地区设计了大量场地排水措施,其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对保护项目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由于场地无滑坡等现象,排水沟基本能满足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本《方案》不再重复设计。本《方案》仅对主体工程设计中未考虑和已考虑但没有具体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补充和完善。对于排矸场区,本方案将进行补充防治措施设计,包括挡渣墙、周边的排水设施和植被恢复;本方案设计的挡渣墙仅供参考,在堆渣前,业主应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对渣场区作专项设计,或督促主体设计单位完善渣场区的设计,保证项目工程的安全运行。对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等区域,本方案将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包括下游的拦挡措施、上游的排水设施和绿化措施等。各项措施与主体工程设计相互衔接,形成综合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6.1防治责任范围6.1.1防治责任范围确定的原则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规定,建设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根据规定xxxxxx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煤矿(整合)施工期及生产运行期可能影响的水土流失范围,确定xxxxxx煤矿(整合)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6.1.2防治责任范围的确定依据项目建设区主要包括项目永久占地、临时占地、租赁土地、管辖范围等土地权属明确需由项目业主对其区域内的水土流失进行预防或治理的范围;直接影响区是因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及危害的项目建设区以外的其它区域,该区域是由项目建设所诱发、可能(也可能不)加剧水土流失的范围,如若加剧水土流失应由建设单位进行防治的范围。根据对xx煤矿地面系统的布置、施工特点、水土流失特征分析,确定该项目各单项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依据见表6-1。关停治理区总面积1.89hm2,其为井田范围内的xx煤矿、xxxx煤矿未拆除的设施占地区域。其中原xx煤矿占建设区地面积0.98hm2,原xxxx煤建设区占地面积0.91hm2。xxxx煤矿2006年3月关闭,原xx煤矿将于2009年1月15日关闭,原xx煤矿关闭日期正是整后xxxxxx煤矿(整合)施工期间,因此将原xx煤矿纳入关停治理区,由于该区域未进行治理,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本《方案》将对其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6-1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依据表项目组成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确定依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工业场地占地范围位于井田范围内部分,不计影响区。排矸场地占地范围位于井田范围内,不计影响区。炸药库占地范围位于井田范围内,不计影响区。供水系统基坑占地位于井田范围内,不计影响区。输电路线基坑占地影响区按基坑外扩1m。连接道路占地范围位于井田范围内,不计影响区。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关停治理区井田范围内原xx煤矿、原xxxx煤矿设施占地面积。位于井田范围内,不计影响区。井田塌陷区没有建设区,影响区为整个井田范围减去井田内建设区面积。6.1.3防治责任范围依据防治责任划分原则和依据,确定xxxxxx煤矿(整合)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249.25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4.69hm2,直接影响区面积244.56hm2。详见表6-2。表6-2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表项目分区建设区(hm2)影响区(hm2)合计工业场地区1.531.53排矸场地区0.650.65炸药库区0.020.02供水系统区0.060.06输电路线区0.070.010.08连接道路0.47.0.47关停治理区1.891.89井田塌陷区244.55244.95合计4.69244.56249.256.2水土保持防治分区6.2.1分区原则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遵循下列原则:(1)差异性原则。各防治分区之间的的自然条件、造成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水土流失的特点要具有显著的差异;(2)相似性原则。各防治分区内造成的水土流失主导因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或方向应相近或相似;(3)整体性原则。各防治分区要覆盖整个防治责任范围,并考虑各分区相对集中和完整性。6.2.2分区依据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在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内,依据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等进行分区。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6.2.3分区结果根据上述分区原则与依据,结合xxxxxx煤矿(整合)的特点,xxxxxx煤矿(整合)建设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为8个区,分别是工业场地区、排矸场地区、炸药库区、供水系统区、输电路线区、连接道路区、关停治理区和井田塌陷区。xxxxxx煤矿(整合)属于小型矿井,上述分区已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不再划分二级分区7水土流失预测7.1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7.1.1预测范围xxxxxx煤矿(整合)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包括工业场地、排矸场地、炸药库、供水系统、输电线路、连接道路等区域。连接道路为已有设施,无扩建,不需进行预测。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7.1.2预测时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结合xxxxxx煤矿(整合)建设区和影响区的特点,xxxxxx煤矿(整合)预测时段分为施工期、自然恢复期。本《方案》服务年限为9.5年,施工期为18个月(含施工准备期2个月),占有雨季(5月至10月)3个月以上记为1年,不超过预计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本工程施工期预测时段记为2年,即2008年6月-2009年11月。考虑建设区立地条件确定自然恢复期取2年,即2009年11月-2011年11月。详见表7-1。表7-1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一览表项目建设区建设期预测时段恢复期预测时段建设期时段(a)工业场地区2008年6月-2009年11月22排矸场地区2008年6月-2008年9月0.32炸药库区2008年6月-2008年9月0.32供水系统区2008年6月-2008年8月0.22输电线路区2008年6月-2008年9月0.32连接道路区2008年6月-2008年8月0.22关停治理区2008年6月-2008年8月0.227.2预测单元划分根据xxxxxx煤矿(整合)工程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按照以下要求划分预测单元:a、地形地貌、扰动地表的物质组成相近;b、扰动方式相似;c、土地利用现状基本相同;d、降雨特征值(降雨量、强度与降雨的年内分配等)基本一致。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结合xxxxxx煤矿(整合)特点,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划分为:工业场地区、排矸场地区、炸药库区、供水系统区、输电线路区和连接道路区。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7.3预测方法和预测参数7.3.1预测内容水土流失预测主要是预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人为水土流失,具体内容如下:(1)扰动地表面积;(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3)弃土、弃石、弃渣量、排弃矸石量;(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量;(5)水土流失危害。7.3.2预测方法(1)扰动地表面积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法,对施工中开挖、占压、破坏植被的种类、面积进行实地预算,分类统计确定实际扰动的地表面积。(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根据《xx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试行)》和有关水土保持技术规范,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法,确定项目工程建设实际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3)工程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根据测算、分析,项目工程地表开挖与回填,其土层结构、粒径级配和松散系数不一,渣体的凝聚力、粘结度、内摩擦角等都会发生很大变化,抗风化和抗蚀能力明显下降,结合项目区原地表侵蚀原地表值和类比工程确定侵蚀模数取值,施工期间地表侵蚀强度一般较原来增大,侵蚀模数也相应增大。对工业场地、排矸场地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其它场地等区域扰动的地表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采用侵蚀模数法进行预测。水土流失可按公式(1)计算,新增水土流失公式按公式(2)计算:……(1)新增水土流失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2)式中——扰动地表水土流失量,t;——扰动地表新增水土流失量,t;——预测单元,1,2,3,……,n-1,n;k——预测时段,1,2,3指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第i个预测单元的面积(扰动面积),km2;——扰动后不同预测单元不同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扰动前不同预测单元土壤侵蚀模数,(t/km2·a);——预测时段(扰动时段),a。(5)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预测采用侵蚀模数法进行预测。(6)水土流失危害预测根据工程布局及施工工艺、项目区地形地貌等,结合项目区及周边区域的实际情况,定性分析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4)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预测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自然恢复期预测主要是针对不采取防护措施,扰动后的地表在自然条件下恢复植被时产生的水土流失。自然恢复初期林草覆盖率在短时间内很小,无法拦截雨滴造成的溅蚀,拦蓄地表径流对土体的冲刷产生的水土流失等,预测采用侵蚀模数法进行。(5)水土流失危害预测根据本工程布局及施工工艺、项目区地形、地貌等,结合实地调查分析,确定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7.3.3预测参数由于各预测单元的土壤、植被、坡度等相近,预测参数采用统一值。(1)原地貌侵蚀模数通过现场调查,以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勾绘、量算及经验的综合分析,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和面蚀分级等指标(见表7-2、7-3),确定各预测单元的原生侵蚀模数。详见表7-4。表7-2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侵蚀级别平均侵蚀模数[t/(km2·a)]平均流失厚度(mm/a)微度侵蚀<500<0.37轻度侵蚀500-25000.37-1.9中度侵蚀2500-50001.9-3.7强度侵蚀5000-80003.7-5.9极强度侵蚀8000-150005.9-11.1剧烈侵蚀>15000>11.1表7-3面蚀分级指标表地面坡度地类5°~8°8°~15°15°~25°25°~35°>35°非耕地林草覆盖度(%)60-75轻度轻度轻度中度45-60中度强度30-45中度强度极强度<30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坡耕地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表7-4项目区原地表侵蚀模数项目区合计流失量(t)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侵蚀模数(t)微度轻度中度(t/k㎡·a)工业场地区5.815.81380排矸场地区17.634.5013.132712炸药库区0.300.301500供水系统区0.790.040.751313输电路线区0.830.080.751180连接道路区3.801.102.70809关停治理区7.187.18380合计36.3414.219.0013.13923(2)扰动后侵蚀模数地表侵蚀模数的来源,主要根据各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原地表、施工强度、工艺、自然地理状况等因素综合对比,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和面蚀分级指标等,划分和确定不同地段的水土流失强度,确定项目区的原生水土流失强度及其数量。侵蚀模数取值详见表7-5。表7-5工程施工期侵蚀模数取值表区域侵蚀模数(t/km2·a)第1年第2年工业场地区65001500排矸场地区6000炸药库区5500供水系统区5500输电线路区5500连接道路区5500(3)自然恢复期侵蚀模数依据对开发建设项目实施的水土保持林在生长期间的水土流失情况调查,结合项目区实施植物措施地点的立地条件等以及经验分析,确定恢复期各年的侵蚀模数和流失量,并预测出在自然恢复期内未采取治理措施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侵蚀模数取值详见表7-6。表7-6自然恢复期未治理侵蚀模数取值表区域侵蚀模数(t/km2·a)第1年第2年工业场地区2000380排矸场区37502700炸药库区20001500供水系统区20001300输电线路区20001000关停治理区1000700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7.4预测结果7.4.1扰动地表面积根据本工程设计资料结合实地调查表明:项目建设区面积为4.69hm2。本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占压扰动原地貌主要是由工业场地区、排矸场地区、炸药库区、供水系统区、输电线路区和连接道路区等的扰动,扰动占压地表面积2.41hm2。各工程区占压扰动地表情况详见表7-7。表7-7项目建设区扰动地表面积统计表单位:hm2项目区占地面积(hm2)占压扰动面积(hm2)未扰动面积(hm2)备注工业场地区1.531.460.07利用部分原建筑,无扰动排矸场地区0.650.65炸药库区0.020.02供水系统区0.060.050.01输电线路区0.070.050.02连接道路区0.470.180.29为原有设施,无扰动关停治理区1.891.89合计4.692.412.28 7.4.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通过查阅本工程开采设计方案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进行预测,原xx县xx煤矿、原xx县xxxx煤矿及原xx县xx煤矿由于还未交纳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以新带老原则进行补交,则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按水土保持设施计算,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将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4.34hm2,其中有林地0.55hm2,灌木林0.05hm2,工矿用地3.45hm2,交通用地0.29hm2。项目区工程建设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情况详见表7-8。表7-8项目区工程建设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统计表单位:hm2项目分区合计(hm2)有林地(hm2)灌木林(hm2)工矿用地(hm2)交通用地(hm2)工业场地区1.531.53排矸场地区0.300.30炸药库区0.020.02供水系统区0.060.050.01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输电路线区0.070.050.02连接道路区0.470.180.29关停治理区1.891.89合计4.340.550.053.457.4.3弃渣量预测根据矿井建设开采方案和现场实地勘查资料,xxxxxx煤矿(整合)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16852m3(其中地面工程开挖6487m3,井巷工程开挖10365m3),填方7501m3,弃方9351m3。7.4.4生产运行期弃渣分析xxxxxx煤矿(整合)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年排矸量约0.75万t,本《方案》服务年限为8年,服务年限内累计矸石量6万t。产生矸石通过汽车运到排矸场排弃,排矸场能满足生产运行期间的弃渣排放要求。7.4.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量(1)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工程施工期加速侵蚀面积2.41hm2,预测期原地表水土流失量为17.15t,预测期水土流失量为173.40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56.25t。(2)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预测据预测,xxxxxx煤矿(整合)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面积为2.06hm2(不含煤矿服务期满后排矸场造林绿化面积),原地表水土流失量为52.16t,预测流失量为70.86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8.69t。(3)水土流失总量及新增水土流失总量xxxxxx煤矿(整合)原地表水土流失量总为69.31t,预测流失总量为244.26t,新增水土流失量总为174.95t。详见表7-9。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7-9项目施工期水土流失量预测预测单元预测时段土壤侵蚀背景值扰动后侵蚀模数侵蚀面积(hm2)侵蚀时间背景流失量预测流失量新增流失量(t)(t/km2·a)(t/km2·a)(a)(t)(t)工业场地区建设期380650015001.46211.10116.80105.70自然恢复期38020003800.725.3216.6611.34小计2.16416.42133.46117.04排矸场区建设期271260000.650.35.2939.0033.71自然恢复期2712357027000.65235.2640.765.50小计1.32.340.5579.7639.21炸药库区建设期150055000.020.30.091.101.01自然恢复期1500200015000.0120.300.350.05小计0.032.30.391.451.06供水系统区建设期131355000.050.20.132.752.62自然恢复期1313200013000.0521.311.650.34小计0.12.21.444.402.96输电线路区建设期118055000.050.30.253.853.60自然恢复期1180200010000.0320.710.900.19小计0.082.30.964.753.79连接道路区建设期80955000.180.20.299.909.61自然恢复期小计0.180.20.299.909.61关停治理区自然恢复期74710007000.6229.2710.541.27小计0.6229.2710.541.27合计4.4969.31244.26174.95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7.4.5水土流失危害预测xxxxxx煤矿(整合)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扰动地表、弃土石渣堆弃等在外营力作用下发生加速侵蚀,新增水土流失量集中产生于项目各建设区。(1)工业场地区工业场地区集雨面积较大,开挖的土石方抗蚀能力很差,松散的土体和扰动的地表也容易流失,而且扰动后的地表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面蚀,土层中的有机质流失,影响植被的恢复。(2)排矸场区排矸场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生产运行期矸石排放堆存,在外营力作用下发生加速侵蚀,如果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弃土、弃渣就会淤积下游农田,导致地力下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3)其他区域炸药库区、供水系统区、输电线路和连接道路区等建设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地面的开挖,使原地表植被、土壤结构受到破坏,降低原地表水土保持功能,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局部破坏和影响,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使表土流失,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4)井田塌陷区井下采煤引发地面地质灾害的类型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及滑坡等。①地面塌陷:采空区面积过大时,上覆岩层失去支撑,原有平衡条件被破坏,可能产生弯曲、塌落,以致发展到使地面塌陷。②地裂缝:在井下开采过程中,采空区顶板在重力作用下,因所受应力超过岩层强度而产生裂隙或断裂,引发地表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大。③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滑坡、崩塌、泥石流:当地下采矿导致地表变形时,这类地形稳定性差,引发崩塌、滑坡、泥石的可能性大。④地下水疏干:如果不进行合理开采,当采空沉陷影响到地表后,大气降水可能通过新产生的地裂缝、地面沉陷等间接进入矿井,从而造成地表水流失,甚至疏干。7.5预测结果与分析7.5.1预测结果综上所述,xxxxxx煤矿(整合)工程建设将给项目区带来如下危害和影响:(1)项目工程建设将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4.34hm2,其中有林地0.55hm2,灌木林0.05hm2,工矿用地3.45hm2,交通用地0.29hm2。(2)xxxxxx煤矿(整合)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16852m3(其中地面工程开挖6487m3,井巷工程开挖10365m3),填方7501m3,弃方9351m3。(3)通过对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的预测,通过对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的预测,xxxxxx煤矿(整合)预测施工期加速侵蚀面积为2.41hm2,预测流失量为173.40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56.25t;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面积为2.06hm2,原地表水土流失量为52.16t,预测流失量为70.86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8.69t。xxxxxx煤矿(整合)原地表水土流失量总为69.31t,预测流失总量为244.26t,新增水土流失量总为174.95t。7.5.2防治措施布置的指导意见根据预测,从水土流失可能发生的时间来看,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自然恢复期虽有一定的水土流失产生,但项目区水热条件、立地条件都较好,随着植被的自然恢复,水土流失将逐步减少。因此,施工期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时期,要加强对开挖、倾倒形成的裸露表土的防护。从水土流失可能发生的区域来看,施工期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则主要集中工业场地,而生产运行期则主要集中在排矸场地,因此,不能忽视排矸场地的水土保持工作。7.5.3水土保持监测的指导意见xxxxxx煤矿(整合)属于小型矿井,占地面积不大,根据预测结果,工程施工期产生新增水土流失,施工期水土保持监测的点位包括工业场地区,炸药库区;运行期主要集中在井田塌陷区和排矸场区,监测点位主要应布设在井田塌陷区和排矸场区。综上所述,在工程建设及生产运行过程中,都应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以便有效控制因项目建设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将项目建设对区域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8.1防治目标本《方案》设计总体目标: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类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全面控制工程水土流失,有效地减少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各类水土流失,达到地面侵蚀量显著减少,主体工程安全保障加强,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根据水利部2006年第2号文件《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和《xx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xx府发[1998]52号,项目区属于国家级重点治理区,同时也是省级重点治理区和监督区,相应的防治目标采用一级标准。详见图表8-1。表8-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基准值)项目防治目标(一级标准)施工期试运行期运行期扰动土地治理率(%)*95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090土壤流失控制比0.70.80.7拦渣率(%)959898林草覆盖率(%)*2525植被恢复率(%)*xxxx备注:表中的“*”表示,指标值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实施进度,通过动态监测获得,在验收时核定。考虑本工程和基准值的地区差异,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GB50434-2008)的相关规定,对上表中的基准值作如下调整:①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05.9mm,超过800mm。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覆盖率向上调整2%,林草植被恢复率向上调整2%。②项目区原地表侵蚀模数为923t/(km2•a),总体为轻度流失,因此土壤流失控制比向上调整,运行期土壤流失控制比调整为1.0。详见表8-2。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8-2项目区防治目标值表项目防治目标(一级标准)施工期试运行期运行期扰动土地治理率(%)*95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292土壤流失控制比1.01.01.0拦渣率(%)969898林草覆盖率(%)*2727植被恢复率(%)*9999备注:表中的“*”表示,指标值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实施进度,通过动态监测获得,在验收时核定。设计水平年规划目标值为:扰动土地治理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2%,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8%,植被恢复系数99%,林草植被覆盖率27%。8.2防治措施布设原则(1)因地制宜、除害兴利和综合治理原则。根据xxxxxx煤矿(整合)工程特征和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在布设水土保持措施时,应先采取临时性水土保持措施,防止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建成一套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2)生态优先原则。项目工程除布设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以外,还布置植物措施,使项目建设区周边的生态环境相协调。项目建设对环境产生的种种破坏,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促使环境的迅速恢复。(3)安全、经济与整体性原则。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要以防治工程水土流失为主,以保护主体工程安全、稳定为目标,全面考虑生态环境建设、防洪安全及矿井建设等,构筑成一个整体的综合防治系统。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纳入本防治方案,作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的一部分,本《方案》将对此进行评价,并将其投资列入本《方案》水土保持费用。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8.3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8.3.1防治措施体系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分区的防治措施体系由工业场地区、排矸场地区、炸药库区、供水系统区、输电线路区、连接道路区、关停治理区和井田塌陷区等8大防治区构成。根据本《方案》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结合主体工程已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等内容。建立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恢复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量。项目工程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体系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等构成。工程措施主要是挡渣墙、截排水沟、土地整治;植物措施包括植物绿化、造林、种草等;临时措施为施工过程中采取临时拦挡。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详见图8-1及表8-3。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措施体系预防措施水土保持工程管护规范施工优化主体工程设计工业场地区主体已有挡土墙、排水沟新增土地政治、植物绿化、种草;临时拦挡排矸场区新增土地整治、截水沟、挡渣墙、种草、临时拦挡炸药库区新增土地整、治排水沟、植物绿化、临时拦挡输电线路区新增种草绿化连接道路区新增排水沟供水系统区新增植物绿化关停治理区新增挡渣墙、土地整治、植物绿化、种草井田塌陷区主体已有主体设计只作定性描述新增进行针对性治理原有挡渣墙、简易排水沟图8-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框图114 xxxxxx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8-3项目工程水土保持分区防治措施体系表分区预防措施治理措施新增临时措施已有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措施新增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工业场地区1、优化主体工程设计。尽量利用多余土石方,防止弃土石渣乱堆放。2、规范施工。优化工程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合理设计施工时序;正确堆放工业场地平整及道路基础开挖时的耕作层表土,施工结束后合理利用表土恢复耕作和场地绿化。3、建立水土保持工程管护制度。挡土墙150m、排水沟850m土地整治植物绿化、种草临时拦挡排矸场地区土地整治、挡渣墙、截水沟、种草临时拦挡炸药库区土地整治、排水沟种草绿化、行道树临时拦挡供水系统区种草绿化输电线路区种草绿化连接道路区排水沟关停治理区挡渣墙、简易排水沟土地整治、挡渣墙植物绿化、种草井田塌陷区防治措施:依据巡查、监测结果,对有塌陷、滑坡等危险的区域进行针对性治理114 黔西仁和林场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8.3.2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总体布局针对煤矿建设和井田开采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特征,在综合分析评价煤矿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把工业场地区、排矸场地区、连接道路区、炸药库区、供水系统区、输电路线区、连接道路区和关停治理区作为防治的重点区域,同时考虑对井田塌陷区的预防保护,建立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恢复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量。项目工程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体系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等构成。工程措施主要是截排水沟和土地整治;植物措施包括植物绿化、造林、行道树、种草绿化等;临时措施为施工过程中采取的临时拦挡。项目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有:挡渣墙140m,截水沟380m,排水沟1360m;覆土3670m3;香樟60株,雪松30株,柏木1275株;小叶女贞8572株;三叶草1.17hm2;临时工程总量:临时土袋430m3。1工业场地区工业场地利用原xx煤矿工业场地,已布置有挡土墙以及排水沟,工程措施能够满足工业场地水土保持要求,本《方案》主要增加土地整治、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1)工程措施1)主体设计①拦挡工程挡土墙:工业场地平整将形成开挖面,主体工程设计采用了1.5m高、长150m挡土墙进行拦挡,其位置在新建的主井傍边,即办公楼和职工宿舍楼前,其功能虽然是维护主体工程安全运行,但也具有水土保持功能。②工业场地排水工程整个工业场地内布置排水沟850m,断面为0.4×114 黔西仁和林场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0.4m,主要分布在工业场地周围的上边坡、主井前、风井前和职工宿舍楼区,采用M7.5浆砌块石920m3和M10水泥沙浆抹面1020m2,场内地表水能有序排放,排水系统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2)新增工程措施①土地整治:土地整治主要是工业场地区绿化时的覆土,绿化覆土采用工业场地区的表土,在建设时,应先开挖出表土,将表土堆放到周边的空闲场地,待绿化时作覆土用,覆土厚0.3m,覆土量1400m3。(2)植物措施工业场地是生产所在地,是绿化的重点地段。场地乔木种植方式主要采取点状种植或线状种植,灌木和草采取块状种植方式。对于场内的闲置地、裸露地及地面设施之间的空地,全面采取植物防护措施。场地绿化的布局与设计注重空间上的和谐,使植物布置具有层次感,并与建筑的形式风格相协调,使工业场地与生态环境相融合。较集中的空闲地设计为灌木、乔木、草坪为主的绿地,在绿地的周边植一圈小叶女贞,中间撒播白三叶草籽形成草坪,并适当点种几株雪松。道路两旁种植杨树作为行道树,零星的空闲地则种植小叶女贞。新增植物措施:种植雪松30株,香樟60株,小叶女贞8xx2株,白三叶草0.34hm2。在乔、灌、草复合种植中,新增植物措施面积只计面积最大一种植物的面积。(3)临时措施工业场地布设的临时土袋拦挡主要是防治建设物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布置位置主要是土方和石方临时堆放处。共需临时土袋250m3。2排矸场地区本区主体未做任何防护措施,本方案对排矸场区新增防护措施。1)工程措施114 黔西仁和林场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土地整治:土地整治主要是排矸场地服务期满后,进行造林绿化时的覆土,绿化覆土采用排矸场地的表土,在建设时,应先开挖出表土,堆放在排矸场内上游的空闲地,待排矸场区服务期满后覆土用。覆土厚0.3m,覆土量1950m3。挡渣墙:为防止弃渣的流失,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本方案将在排矸场区下游修筑挡渣墙。挡渣墙总长105.00m,墙高3.0m,顶宽0.8m,底宽4.69m。采用M7.5水泥砂浆砌块石修筑。截水沟:在排矸场上游修建截水沟,将坡面径流引排到下游自然冲沟,需修建截水沟长380m,断面为0.6×0.6m,采用M7.5浆砌块石砌筑,M10水泥砂浆抹面,与自然冲沟连接。2)植物措施排矸场地服务期满后种草绿化,先覆土后撒播草籽,种草面积0.65hm2。3)临时措施排矸场地布设的临时土袋拦挡主要是防治水土保持设施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布置位置主要是土方临时堆放处,共需临时土袋120m3。3炸药库区本区主体未做任何防护措施,本方案对炸药库区新增防护措施。1)工程措施土地整治:土地整治主要是炸药库覆土绿化时的覆土,绿化覆土采用炸药库区的表土,在建设时,应先开挖出表土,将表土堆放到周边的空闲场地,待绿化时作覆土用,覆土厚0.2m,覆土量20m3。排水沟:在连接道路上游修建排水沟,将坡面径流引排到下游自然冲沟,需修建排水沟长60m,断面为0.4m×0.4m,采用M7.5浆砌块石砌筑,M10水泥砂浆抹面。2)植物措施新增植物措施:炸药库空闲场地种植小叶女贞400株。114 黔西仁和林场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3)临时措施炸药库区布设的临时土袋拦挡主要是防治水土保持设施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布置位置主要是土方临时堆放处,共需临时土袋60m3。4供水系统区新增植物措施:种植三叶草0.05hm2。5输电线路区新增植物措施:种植三叶草0.03hm2。6连接道路区1)工程措施排水沟:在连接道路内侧修建排水沟,将坡面径流引排到下游自然冲沟,需修建排水沟长380m,断面为0.4m×0.4m,采用M7.5浆砌块石砌筑,M10水泥砂浆抹面。2)临时措施在炸药库连接道路布设的临时土袋挡墙主要是防治建设物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土方来自场区挖方,拆除后土方可用于绿化时覆土,断面1×1m,共需临时土袋60m3。7关停治理区(1)工程措施1)原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①拦挡工程挡渣墙:原有挡渣墙长25m,高3m,主要采用M7.5浆砌块石和M10水泥砂浆勾缝建造而成。②简易排水沟150m,其是自然形成的沟渠,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排水沟长1502)新工程措施①拦挡工程:设计挡渣墙总长35m,高3.0m,顶宽0.8m,底宽2.66m114 黔西仁和林场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采用M7.5水泥砂浆砌块石修筑。②土地整治:土地整治主要是关停治理区绿化时的覆土,绿化覆土采用炸药库场地区的表土,在炸药库场地建设时,先开挖出表土,将表土堆放到周边的空闲场地,待关停治理区绿化时将部分表土运输到关停治理区作覆土用,覆土位置为关停治理区内排矸场,覆土厚0.3m,覆土量300m3。2)植物措施新增植物措施:种植柏木1275株,种植三叶草0.10hm2。(8)井田塌陷防治区井田塌陷具有不可预见性,因此,本《方案》不考虑具体措施。但属于业主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业主要不定期进行巡查,发现塌陷等地质灾害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治。8.4防治工程典型设计8.4.1工业场地区典型设计原xx煤矿工业场地已布置有挡土墙、排水沟,工程措施能够满足工业场地水土保持要求,本《方案》主要增加土地整治、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具体设计如下:(1)土地整治措施设计土地整治主要是工业场地区绿化时的覆土,绿化覆土采用工业场地区的表土,在建设时,应先开挖出表土,将表土堆放到周边的空闲场地,待绿化时作覆土用,覆土厚30cm,覆土量1400m³。(2)植物措施设计①林分结构设计:植物防护措施设计在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前提下,重点考虑环境美化,林分结构设计为草—灌—乔园林绿化型。②立地条件分析:114 黔西仁和林场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项目区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平均气温13.8℃,极端最高气温35.4℃,极端最低气温-10.4℃。年平均降雨量1005.9mm。平均相对温度78%,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5%,日最大降雨量101.2mm。井田及附近区域土壤主要为黄壤。黄壤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性生物气候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在风化作用和生物活动过程中,土壤原生矿物受到破坏,富铝化作用表现强烈,发育层次明显,全剖面呈酸性和强酸性。在项目建设区内分布的土壤主要为黄壤。矿区范围内有小部分杂林,山上的植被以灌丛草坡为主,矿区离基本农田距离约较远。农业植被以玉、水稻、小麦、油菜为主。林草覆盖率为30.06%。③树种选择:树种选择结合场地设施功能要求,同时考虑景观性和防尘功能,根据矿区所在地气候、土壤、水土流失等特点,确定绿化工程拟选树种主要有:香樟、雪松小叶女贞;草种主要有白三叶草。主要树种、草种生长习性详见下文:香樟:常绿叶乔木,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此外抗海潮风及耐烟尘和抗有毒气体能力,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较能适应城市环境。雪松:114 黔西仁和林场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树体高大,树型优美。属阳性树,有一定耐荫能力,喜温凉气候,有一定耐寒能力。耐旱力较强,年雨量达600~1200mm左右最好。喜土层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能生长于微酸性及微碱性土壤上,亦能生长于瘠薄地和黏土地,但忌积水地点。为浅根性树种,侧根系大体在土壤40~60cm深处为多。生长速度较快,属速生树种,平均每年高生长达50~80cm。常用大树进行定植,雪松大树的移植期以每年4~5月为宜。应带土球进行移植,定植后必须立支架以防被风吹歪。小叶女贞:落叶或半常绿灌木,喜光,稍耐荫;较耐寒,对SO2、Cl2、HF、HCl、CO2等有毒气体抗性均强。性强健,荫枝力强,叶再生能力强,耐修剪,播种或扦插繁殖均可,常作绿篱,其枝叶紧密、圆整,是优良的抗污染树种。三叶草:豆科,多年生草本,寿命一般均在10年以上。植丛低矮,直根性,分枝多,根部分蘖能力及再生能力均强。匍匐枝爬地生长,节间着地生根,并萌生新芽。于夏秋两季陆续不断抽出花序。种子成熟期不一,边开花,边结籽,种子细小。喜光及温暖湿润气候,亦能耐半荫;不耐干旱,稍耐潮湿;耐热性稍差,抗寒能力较强,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生长,冬季保持常绿不枯,不怕霜打。温和湿润,土质酸性极适合其生长。通常作固土护坡、地面覆盖植物应用。亦可作粗放草坪单一种植。亦可作粗放草坪单一种植表8-4绿化设计技术指标树种种植季节株行距(m)苗木(草种)规格香樟春分散种植5年生移植雪松春分散种植5年生移植小叶女贞春0.5×0.51年生裸根苗三叶草春撒播一级种④造林技术1)整地方式与栽植技术采取小面积纯林或带状混交方式种植,通过整地、施肥、灌溉等土、肥、水管理措施,改变立地条件,促进植物生长。整地时间在种植前1~2月进行,整地规格根据栽种树木的大小进行具体设计,香樟、雪松等乔木一般整地规格为1.0m×1.0m×1.0m(特殊情况适当加大),小叶女贞等苗木规格较小的采用0.3m×0.3m×114 黔西仁和林场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0.3m。整地时表土和底土分开堆放,种植穴挖好后先回填表土,后回填底土,填土需高出原地表5-10cm。撒播草种须全面整地,覆熟土10-20cm,追施有机肥。所用苗木宜选择树形好、抗性强、无病害,根系完整的当地苗木,常绿树种移植时须带土球。⑤抚育管护技术绿化管护的主要内容为:补植、土、肥、水管理、防治病、虫、杂草、修剪及保护管理更新复壮等。绿化管理工作分为重点管护和一般管护两个阶段。重点管护阶段是指栽植验收之后至3~5年,草地为1年之内,其管护目标应以保证成活、恢复生长为主。一般管护是指重点管护之后,成活生长已经稳定后的长时间管护阶段。主要工作是修剪、土、肥、水管理及病、虫、杂草防治等。在各区醒目地方设立警示牌,防止人为破坏,并应根据管护期的不同,进行月份检查、季度检查和年度检查。月份检查和季度检查的重点是浇水、整形修剪、扶正、踏实以及病、虫、杂草防治等;年度检查的内容是保存率、覆盖率等。补植:重点管护期的缺株,必须及时补植;草地覆盖率低于80%或有秃斑的,必须及时补植。一般管护期内行道树连续缺株路段超过20m;场地绿化及防护林成活率在41%~84%的地块,或平均成活率虽然达到85%以上,但局部地段成活率低,以致影响幼林及时郁闭时,都要进行补植。补植季节可根据当地气候及树种生态习性确定,应选择相同品种、规格稍大的苗木。114 黔西仁和林场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修剪:修剪是调节林木内部营养的重要手段,一般树木修剪时间为下部出现死枝时开始进行,以后又出现1~2轮死枝时进行第二次修剪,修枝时,小枝可用修枝剪或利刀紧贴树干由下向上进行剃削,较粗大的枝条,宜用锯子锯断,均应保持切口平滑,防止树体机械损伤。修剪时间为晚秋和早春较好,因为这正是树木休眠期。切忌在雨季或干热时期修剪。土壤管理:松土、培土宜结合施肥、浇水同时进行,还可采用客土、掺沙等土壤改良方法。每年第一次松土应在杂草旺盛生长之前进行,以后各次视地区不同分别在生长中、后期进行。松土方式可采用全面松土、带状或块状松土等。松土深度一般为5~10cm为宜。施肥:重点管护期应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情况、土壤贫瘠程度,以及气候等因素,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次数。乔、灌木在3年内每年追施肥1次。施肥应多采用有机肥。施肥可采用穴状、环状、辐射状和叶面施肥等方式。浇水:浇水的水量、次数、间隔时间以及浇水的方法和季节等,应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乔、灌木在重点管护期内,为保证成活,应适时浇水。浇水应尽量采用天然地表水。夏季浇水宜清晨和傍晚进行,含盐量或矿化度较高的水源不宜采用。施肥后应及时浇水,以利于肥料溶解和吸收。预防病、虫害和各种病害的发生:病、虫、杂草危害应用生态、栽培技术、生物、物理、化学和植物检疫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对苗期不耐寒的树种及易受生理干旱的树种,采取埋土、腐草、包扎和平茬等措施。可深栽或浇防冻水,预防冻拔、霜冻、日灼等灾害。绿化植物因病害、干梢、霜害、雾凇等,或者人为损伤时应及时治疗,防止扩大。(3)临时措施设计工程施工过程的临时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施工期管护、尽量减小因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合理调配土方,安排施工时序,防止弃渣过多堆积。在建筑用土、石、沙等堆放场地应设置明显标志集中管理。主要采取以下临时措施:a施工期应避开大风和暴雨天气,临时弃渣必须在周围设临时土袋挡土墙。114 黔西仁和林场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b施工场地应作好排水工作,场地要及时平整、碾压,长时间裸露地应临时种草防护。c工程施工要严格按照方案设计程序挖土、堆放、填土,道路建设应先设挡土墙和排水沟,坚决杜绝随意弃土石和不按程序施工。d工程施工要尽量减少临时占地。工业场地布设的临时土袋拦挡主要是防治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设计长度250m,断面1×1m,土袋拦挡错缝堆砌,共需临时土袋250m³,临时措施设计图见附图10。8.4.2排矸场地区典型设计(1)土地整治措施设计土地整治主要是排矸场地服务期满后,进行造林绿化时的覆土,绿化覆土采用排矸场地的表土,在建设时,应先开挖出表土,堆放在排矸场内上游的空闲地,待排矸场区服务满后覆土用。覆土厚30cm。覆土量1950m3。(2)排矸场挡渣墙典型设计为防止弃渣的流失,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本《方案》将在排矸场区下游修筑挡渣墙。挡渣墙总长105.0m,墙高3.0m,顶宽0.8m,底宽2.66m。采用M7.5水泥砂浆砌块石修筑。排矸场挡渣墙的设计仅供参考。1)断面假定挡渣墙采用重力式浆砌石挡墙,本方案设计挡渣墙长105.0m,顶宽0.8m,底宽2.66m,高3m,基础深1m,墙体内坡垂直,外坡坡比1:0.5,详见表8-5。114 黔西仁和林场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8-5挡渣墙断面尺寸表名称出土高(m)顶宽(m)底宽(m)内坡外坡基础宽(m)高(m)底坡排矸场挡渣墙30.82.66垂直1:0.52.80.81:10挡渣墙基础应开挖至强风化---弱风化层基岩,并设1:10缓坡,弃渣堆平至墙顶以下0.5m后按1:1.8坡度收坡堆放,预留0.2m高拦渣库容,便于将来覆土复垦。挡渣墙设排水孔(10cm×10cm,间排距3m,梅花型布置),排水孔靠渣体侧设碎石反滤层。挡渣墙水平方向每隔15m设置一道伸缩沉降缝,缝宽2cm,采用沥青木板卡塞。2)计算假定浆砌石墙背对渣体的摩擦角δ=20°;渣体的内摩擦角ψ=25°,渣体的容重γ渣=18KN/m3;墙背很粗糙,排水良好;墙体与基础的摩擦系数ƒ=0.4;浆砌石容重γ浆=22KN/m3;取ψc=1.0;由于排水良好,不计水压力及扬压力的影响。3)土压力计算渣体压力按库伦土压力公式进行计算:Pa=ψc1/2γh2Κa;式中:Pa—主动土压力ψc—主动土压力增大系数,取1.γ—渣体的容重h—挡渣墙的挡渣高度Κa—主动土压力系数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进行计算,查表“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Ka”,得Ka=0.56,由此可计算出相应的主动土压力Pa。114 黔西仁和林场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4)抗滑稳定验算Κ=f·∑W∑P式中:Κ—墙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墙体与基础的摩擦系数∑W—垂直于滑动面的荷载总和∑P—平行于滑动面的荷载总和计算结果见表8-6:表8-6挡渣墙抗滑稳定验算表名称∑W(kN)∑P(kN)fKW1Py小计W2Px小计排矸场挡渣墙142.239.79181.99-14.282.6668.460.51.33经计算得:墙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1.33,大于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1.3,满足规范要求。5)抗倾覆稳定验算Κt=抗倾覆力矩=W·a+Py·b倾覆力矩Px·h式中:Κt—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W—垂直于滑动面的荷载总和Py—作用于墙体的外部荷载的竖向分力Px—作用于墙体的外部荷载的水平分力a—W对墙址点的力臂b—Py对墙址点的力臂h—Px对墙址点的力臂计算结果见表8-7:114 黔西仁和林场煤矿(整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8-7抗倾覆稳定验算表名称抗倾覆力矩(KN.m)倾覆力矩(KN.m)ΚtW1·aPy·b小计W2·aPx·h小计排矸场挡渣墙271.6111.41383.01-27.2104.777.54.94经计算得:墙体抗滑倾覆稳定安全系数Kt=4.94,大于抗滑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1.5,满足规范要求。6)地基承载力验算偏心距e=B/2-x基底边缘应力Pmaxmin=N/F(1±6e/B)式中:B—墙体底部宽度x—合力作用点与墙址点的距离,x=∑M/NN—作用在基础底面上的竖向力F—墙体底面面积计算结果见表8-8表8-8地基承载力验算表名称B∑MNxeFPmaxPmin1/2(pmax+pmin)排矸场挡渣墙2.8305.511821.680.282.81042665经计算得:排矸场挡渣墙:1/2(pmax+pmin)=65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