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 MB
- 8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水保资质甲字第61号 历年编写方案58个甲级设计证书编号100104-sj 本年度编写方案第4个xx港工业园区通用码头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中间成果工程建设单位:xx市xx盐化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方案编制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8年10月
xx港工业园区通用码头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责任表批准:张亚中核定:贾健水土保持岗培甲级证水字第1014号审查:陈杭水土保持岗培甲级证水字第1814号校核:叶新霞水土保持岗培甲级证水字第3291号编写:沈俊水土保持岗培甲级证水字第1812号参加人员:黄莹水土保持岗培甲级证水字第3292号张炜水土保持岗培甲级证水字第3290号鞠靖鞠大为谢凯娜二OO八年十月
目录1.综合说明11.1项目概况11.2水土流失防治区划21.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21.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31.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31.6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和防治目标31.7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31.8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工程量41.9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41.10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42.方案编制总则62.1编制方案目的和意义62.2编制依据72.3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确定112.4设计深度112.5设计水平年113.项目概况123.1项目地理位置及交通123.2工程建设规模与主要特性123.3水源及用水量133.4项目总体布局133.5本期工程占地情况143.6码头的运营情况143.7施工工艺173.8施工力能供应183.9料场材料来源及防治责任193.10土石方平衡及流向193.11施工进度安排及投资估算204.项目区概况214.1自然环境概况214.2社会经济概况234.3土地利用现状244.4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情况25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285.1水土保持制约因素分析评价285.2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285.3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评价结果295.3纳入本方案的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工程量305.4综合分析结论306.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326.1工程占地情况326.2防治责任范围确定的依据326.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326.4水土流失防治分区33
7.水土流失预测357.1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357.2预测分区及预测时段的划分367.3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和方法377.4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428.水土保持防治方案448.1编制原则和目标68.2防治目标448.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要求458.4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和总体布局458.5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468.6本方案水保措施工程量528.7施工组织设计及进度安排529.水土保持监测569.1监测目的569.2监测原则569.3监测范围579.4监测内容579.5监测程序和方法589.6监测点位布设629.7监测时段和频次629.8监测成果639.9监测管理6410.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6610.1投资估算6610.2效益分析7111.方案实施的技术保证措施7511.1主要保障措施7512.结论和建议7912.1结论7912.2建议80
1.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xx市地处江苏中北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与苏南有一定差距。xx市现有机械、化工、冶金、纺织、烟草五大工业体系,在五大产业中,以盐岩资源为龙头的盐化工是xx最具比较优势和潜力的产业。xx市地下蕴藏丰富,是江苏省为数不多的资源城市,地下有石油、天然气、凹凸棒土、岩盐、芒硝等34种矿产资源,其中有探明储量或有估算储量的矿产15种,已被开发利用的有12种。特别是产于xx岩盐盆地和xx盆地的岩盐、芒硝资源无论在资源储量和质量上在国内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xx市依托盐岩资源发展的氯碱、纯碱生产初具规模,元明粉生产居亚洲第一,盐化工己经起步。为了将xx的盐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整合xx市各种生产要素,改变现有粗放型和资源型的生产模式,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而最大限度发挥xx市盐化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合理配置盐岩、芒硝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此,xx市政府提出集中建设xx工业园盐化工基地,通过采取上游产业规模化、基地发展特色化、搬迁企业集中化、制造服务一体化、招商引资多元化等一系列措施,使xx盐化工产业再上新台阶。xx市盐化工基地位于xx市中心城区西南,处于京沪高速公路、104国道、205、宁连一级公路、328省道汇集地区,交通十分便利。该基地由渠南、渠北、河西三个片区组成,规划占地44.83km2。各片区以盐化工产业为主,形成相对独立的工业组团,组团间通过交通网络相联形成一个具有复合功能的有机整体。为满足各工业组团的物流需要,分别在苏北灌溉总渠南侧、张福河沿线设置集中的码头仓储区。拟建的xx港工业园区通用码头服务于渠南、渠北两片,位于xx县黄集乡和楚州区范集镇境内苏北灌溉总渠南堤,位于宁连一级公路总渠大桥东侧。该处河床稳定、顺直,河宽、水深、流速都适宜,附近无水工建筑物影响航运安全。紧邻渠北片盐化工产业区,水陆交通便捷。工程位置见附图1。工程占地主要包括码头区、堤防区、弃土区,工程占地面积62.0hm2,全部为永久占地,其中xx境内22hm2,楚州境内40hm2。本工程土石方总量为171.8万m3,其中挖方总量130.5万m3,填方总量41.3万m3,弃方77.0万m3。工程估算总投资1.8亿元,其中土建投资1.09亿元。工程建设期约10个月。5
项目区位于xx县东部黄集乡和与之接壤的楚州区范集镇境内,其地貌为黄淮冲积平原,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4.8℃,年平均降雨量913.3mm,项目区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东南风,春季以偏东风为主,秋季以东北、东北偏北风,全年平均风速为3.5m/s。土壤类型主要为水稻土、潮土、褐土和石灰岩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该区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12.7%左右。项目区属于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水土流失容许值为500t/(km2•a)。本项目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于有限公司于2008年9月编制完成,其他单项可研报告在同步进行。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按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要求,xx市xx盐化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该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沿线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初步确定了防治责任范围及各防治分区的位置,收集了该区水土保持资料,仔细研究了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资料和图纸,就方案编制技术问题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专家进行了咨询。在上述工作基础上,于2008年10月编制完成了《xx港工业园区通用码头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得到了xx市xx盐化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xx市、xx县、楚州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1.2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工程建设所在的xx县、楚州区不在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范围内。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和平原沙土区的通告》(苏政发[1999]54号),该区域为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1.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主体工程中的各项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符合水利、交通等行业的设计标准和规范;从其地质、水文资料的运用、设计标准的选用,建(构)筑物结构、形式、材料的选定,抗滑、抗倾覆、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的确定等方面说,不仅满足主体工程的需要,也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各项措施实施后对防治建设区造成的水土流失可以发挥明显的作用。5
但是,在各施工区施工结束后应采取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尤其是施工期间的各项临时防护措施还有待加强。主体工程中已有的植物措施相对工程措施来讲较弱。各建设区域均缺乏较为详细的植物措施设计,主体工程下一步工作要根据本方案中提出的各项植物防护措施,结合工程设计加以落实,增强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有效改善建设区生态环境。1.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其中建设区包括码头区、堤防区、弃土区和施工临时用地区,面积共计62.0hm2;直接影响区为码头、堤防区下游侧100m,水面侧50m,上游侧50m,弃土区(施工临时用地区)外侧2m,共计7.8hm2,因此本工程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69.8hm2。1.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码头工程建设扰动原地貌和破坏土地植被面积为62.0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18.96hm2。码头在建设期内产生弃土量77.0hm3。码头建设期可能造成新增水土流失面积62.0hm2,其中施工期为62.0hm2,植被恢复期为49.9hm2。预测码头在建设期内共造成水土流失1645t,新增水土流失1394t。主要集中在工程施工期内。1.6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和防治目标本工程项目区按工程类别、施工区域和防治措施进行分区,共计4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Ⅰ区为码头区防治区,Ⅱ区为堤防区防治区,Ⅲ区为弃土区防治区,Ⅳ区为施工临时用地区防治区。六项防治指标(目标值)为: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87%;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拦渣率为95%;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7%;林草覆盖率为25%。1.7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由预防措施和防治措施组成。水土流失预防措施主要是优化工程设计和加强管理,规范施工;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项目,以及本方案设计措施。根据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按照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重点治理和一般防护相结合的原则,分区布置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形成完整的措施体系。本项目主要采取的工程措施为:对采取植物措施的地方进行场地平整;新建堤防堤坡建坡面导流沟;植物措施为:5
对裸露地表撒播草籽防护,码头区锚地处和堤防顶、背水坡种植乔木;临时措施为施工临时用地内开挖临时排水沟,表土堆放区采用草包装土防护、四周开挖排水沟。1.8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工程量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量1317m3,装土草包1000m3,种植各类乔木6404株,种植草坪49.2hm2。1.9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120.5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21.30万元,植物措施15.92万元,施工临时工程16.20万元,独立费用51.31万元,基本预备费6.28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9.48万元。1.10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xx港工业园区通用码头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项目名称xx港工业园区通用码头工程流域管理机构淮河流域5
涉及省区江苏省涉及地市xx市涉及县xx县楚州区项目规模年吞吐800万吨总投资(万元)18823土建投资(万元)10902动工时间当年10月完工时间次年7月方案设计水平年动工第三年项目组成建设区域长度/面积(m/公顷)挖方量(m3)填方量(m3)码头区12.54118.223.2堤防区8.36 18.1弃土区39.111.773.2施工临时用地区20.63.8国家或省级重点防治区类型省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地貌类型黄淮冲积平原土壤类型水稻土、潮土、褐土和石灰岩土为主气候类型季风性和兼受xx湖水体调节的气候特点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300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69.8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500项目建设区(hm2)62.0扰动地表面积(hm2)62.0直接影响区(hm2)7.8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2)18.96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1645新增水土流失量(t)1394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弃土区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7土壤流失控制比1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7林草植被覆盖率(%)25防治措施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码头区土地整治铺植草皮,种植乔木堤防区排水设施、土地整治撒播草籽,种植乔木弃土区土地整治撒播草籽设置临时排水系统,装土草包挡护施工临时用地区土地整治撒播草籽设置临时排水系统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120.43独立费(万元)51.31水土保持监理费(万元)10监测费(万元)10补偿费(万元)9.48方案编制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设单位xx市xx盐化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及电话童利忠/0514-87860101法人及电话潘恩如地址扬州市江阳中路131号地址江苏xx黄集镇邮编225009邮编223100联系人及电话陈杭/0514-87860295联系人及电话潘恩如传真0514-87889101传真051787696966电子信箱Ch5372@sina.com电子信箱hzyhggwh@163.com5
2.方案编制总则2.1编制方案目的和意义xx港工业园区通用码头在xx工业园盐化工基地内,位于xx市中心城区西南,xx县黄集乡和楚州区范集镇境内苏北灌溉总渠南堤,宁连一级公路总渠大桥东侧。项目区附近地貌为黄淮冲积平原,处于我省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本项目在建设与施工过程中,码头区、堤防区、弃土区和施工临时用地区等区域需开挖基础、平整土地、弃土堆放、机械碾压等,必然会对项目区原有的地貌和植被产生扰动与损坏,造成一定的人为水土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在核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必须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在批复后,具有强制实施的法律效应。方案规定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将纳入主体工程的设计中,并与主体工程同时实施,达到水土保持“三同时”的要求,使水土流失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因此,编制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目的和意义在于:(1)明确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防治本工程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和恢复项目区生态环境提出切实可行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2)为主体工程设计、施工及上级部门审查提供水土保持技术依据。(3)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纳入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和年度计划中,实行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将主体工程设计中已有的水土保持措施一并纳入防治方案中,以确保水保方案的完整性。(4)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监督、验收提供依据。2.2编制原则2.2.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及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和生态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解决好开发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基础,尽量减少对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减少地面侵蚀,防止79
新建项目引起的水土流失。根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绿化、美化和优化项目区生态环境。2.2.2编制原则(1)以“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为基本原则,在现场踏勘及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查清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其特征,根据工程特点,界定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职责范围,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2)坚持“水土保持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根据主体工程进展情况,合理安排新增水保措施的实施进度;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把控制水土流失、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保证水土保持工程尽早发挥效益。(3)坚持“预防为主,先拦后弃”的原则,各区域后期施工要加强临时防护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布设充分考虑水土流失易发场所,有效控制水土流失。(4)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改善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植物措施草树种选择当地适生品种,利于植被的快速恢复。(5)坚持“重点突出”原则,在设计中通过对水土流失防治区域的划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遵循全面治理和重点治理相结合、防治与监督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使水土保持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又能达到控制和防治新增水土流失的目的,使项目建设区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6)坚持“保护优先、因害设防”的原则,根据工程特点,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尽量减少二次动土。(7)坚持“经济可行”原则,各项措施制定做到投资省、效益好、可操作性强。2.3编制依据2.3.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1月2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79
(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5年12月28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国务院120号令);(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253号令);(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27日,国务院257号令);(11)《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国务院3号令);(12)《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4年12月30日,2004年4月16日,修订)。2.3.2部委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第5号令,1995年5月30日,2005年7月8日修改);(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2000年元月31日);(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2002年10月16日,2005年7月8日修改);(4)《水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水利部第23号令,2005年7月8日);(5)《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水利部第24号令,2005年7月8日);(6)《水利部关于修改或废弃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水利部第25号令,2005年7月8日);(7)《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部第28号令,2006年12月18日);(8)《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水利部第29号令,2006年12月18日)。2.3.3规范性文件(1)《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2)《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发[2000]38号);(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4)《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续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办函[2002]154号);79
(5)《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4]332号);(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保[1994]513号);(7)《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保监[2001]15号);(8)《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2006年第2号,2006年4月29日);(9)《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保监[2005]22号);(10)《水利部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保[2003]89号);(11)《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通知》(水保[2003]202号);(12)《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2004—2015)》(水保2004[332]号);(13)《关于涉及水土保持方案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关审批问题的通知》(环发[2002]129号);(14)《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3]236号,2003年6月3日);(15)《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水建管[2003]79号);(16)《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综[2007]28号,2007年4月23日);(1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4号令,2003年1月1日);(18)《关于加强大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办水保[2004]97号);(19)《关于规范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的意见》(水利部办公厅,办水保[2005]121号,2005年6月22日);(20)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和平原沙土区的通知》(苏政发[1999]54号);79
(21)《江苏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996]248号);(22)《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苏政发[1994]107号)。2.3.4技术标准、规范(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3)《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4)《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7)《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8)《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9)《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水总[2003]67号);(10)《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11)《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12)《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13)《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J215-98);(14)《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0-98);(15)《港口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范》(JTJ320-1997);(16)《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0);2.3.5技术文件(1)《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要点〉的通知》(水保监[2008]8号文);(2)《xx港工业园区通用码头工程可研报告》(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8年9月)。(2)《xx工业园盐化工基地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年12月)2.3.6其它资料(1)地方志及统计年鉴;79
(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委托书;(3)有关立项的支持文件等。2.4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确定工程建设所在的xx县、楚州区不在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范围内。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和平原沙土区的通告》(苏政发[1999]54号),该区域为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故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按二级标准进行防护。六项防治指标(目标值)为: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87%;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拦渣率为95%;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7%;林草覆盖率为25%。2.5设计深度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深度一致。根据目前主体工程设计深度,主体工程为可研阶段,故确定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研深度。2.6设计水平年方案设计水平年是主体工程完工后,方案确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完毕并初步发挥效益的时间。建设类项目为主体完工之年或后一年。工程于当年10月开工,次年7月建成,考虑植物的种植周期等因素,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水平年确定为主体完工后一年。79
3.项目概况3.1项目地理位置及交通3.1.1项目地理位置xx市盐化工基地位于xx市中心城区西南,xx县东部黄集乡和与之接壤的楚州区范集镇境内。该基地由渠南、渠北、河西三个片区组成,规划占地44.83km2。为满足各工业组团的物流需要,分别在苏北灌溉总渠南侧、张福河沿线设置集中的码头仓储区。拟建的xx港工业园区通用码头服务于渠南、渠北两片,位于xx县黄集乡和楚州区范集镇境内苏北灌溉总渠南堤,位于宁连一级公路总渠大桥东侧。该处河床稳定、顺直,河宽、水深、流速都适宜,附近无水工建筑物影响航运安全。紧邻渠北片盐化工产业区,水陆交通便捷。工程地理位置见附图1。3.1.2交通条件xx市盐化工基地位于xx市中心城区西南,处于京沪高速公路、104国道、205、宁连一级公路、328省道汇集地区,交通十分便利。3.2工程建设规模与主要特性根据《xx港总体规划报告》(报批稿),苏北灌溉总渠宁连路大桥下游1000m~3000m为预留港口岸线,工业园区已确定进入园区的企业是三个公司和一个热码头,大部分企业正在招商之中,目前招商的进展很快,业主可根据政府财力,码头可进行分期实施,亦可一次实施。根据xx港工业园区通用码头(2020年)吞吐量预测结果,货物年吞吐量为800万吨,据此79
吞吐量预测结果,结合设计船型分析,确定本港区拟建18个500吨级泊位,其中散货5个泊位275万吨/年,件杂货11个泊位475万吨/年,液体化工产品2个泊位50万吨/年。如分期实施,先根据已入园区的企业等情况,第一期工程规模,确定利用岸线1180m(码头前沿长830m,锚地350m),拟建设500吨级泊位11个,码头为装卸煤炭、电石、焦炭、石灰石、水泥熟料、黑页岩、硅石等散货、烧碱等精细化工液体产品及烧碱、聚氯乙烯、水泥、纯碱、食用碘盐、复合肥、精细化工产品等件杂货。第二期工程规模,确定利用岸线730m(码头前沿长530m,锚地200m),拟建设500吨级泊位7个,码头的功能、设计吞吐能力可根据企业的进出港货种进行调整,码头为装卸煤炭、电石、焦炭、石灰石、水泥熟料、黑页岩、硅石等散货、烧碱等精细化工液体产品及烧碱、聚氯乙烯、水泥、纯碱、等件杂货。可研报告建议两期工程并为一期施工。表3-1xx港工业园区通用码头工程规模及基本概况表一、总体概况项目名称xx港工业园区通用码头工程建设地点江苏省xx市xx县、楚州区建设单位xx市xx盐化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规模拟建18个500吨级泊位,货物年吞吐量为800万吨工程总投资计划总投资18823万元。工程建设期当年9月~次年7月,总工期约10个月。港址位于xx县黄集乡和楚州区范集镇境内苏北灌溉总渠南堤,位于宁连一级公路总渠大桥东侧约1600m。二、工程组成及占地情况(单位hm2)项目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备注码头区12.54--堤防区8.36--弃土区39.1--施工临时用地区2--三、本期工程土石方量(单位hm3)项目挖填土石方总量挖方填方利用方调入方调出方借方弃方码头区141.4118.223.223.2 18.1 77.0堤防区18.1 18.1 18.1 弃土区84.911.773.2 73.2 施工临时用地区4.40.63.8 3.8 3.3水源及用水量码头给水水源由后方工业园区自来水管网供给,码头船舶用水和生活用水共计294m3/d,由项目区自来水管网供给,管网沿码头前沿布置,采用环状网与枝状网相结合的布置形式。生产用水、环境保护用水、消防用水等其它用水直接取自苏北灌溉总渠,由潜水电泵抽水补给。3.4项目总体布局港址位于xx县黄集乡和楚州区范集镇境内苏北灌溉总渠南堤,宁连一级公路总渠大桥东侧,桩号K19+420~K21+330,所在航段顺直,港址范围内两侧大堤堤肩距约235m,南堤肩距航道中心线118m,南堤堤顶宽30m左右,现状航道宽达130m。主体工程采用退堤顺岸挖入式方案,79
码头前沿线平行于航道中心线,船舶回旋水域位于码头前沿。按港池内的船舶回旋水域不占用主航道的要求,将码头处现有堤防河岸线向后退53.24m,码头前方作业带宽度25m,使码头前沿距航道中心线距离137m,形成挖入式布置。本方案占用岸线长1910m,码头泊位长1360m(530m+830m),待泊区长度550m。码头后即为新筑堤防,新筑堤顶高15.4m,宽12m。堤后为弃土区和排泥场。码头区顺水流方向分为第一作业区、锚地和第二作业区,长度分别为530m、550m和830m。3.5本期工程占地情况本期工程总占地62.0hm2,均为永久占地。占地情况见表3.3。表3-2本期工程占地一览表项目名称占地类型单位占地面积码头区水利用地hm212.5堤防区水利用地、耕地、水塘hm28.4弃土区耕地、水塘hm239.1施工临时用地区耕地、水塘hm22.0合计hm262.03.6码头的运营情况3.6.1概述本码头是以装卸电石、燃煤、硅石、石灰石、水泥熟料等散货(原料)及烧碱、聚氯乙烯、纯碱、水泥、食用碘盐、复合肥等件杂货(产品)为主的综合性码头,其装卸工艺应遵循以下原则:1.场地布局合理,并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2.液体、散货泊位与件杂货泊位分工明确。3.装卸机械选型尽可能选用成熟的通用机型,要求效率高,类型少,并尽量考虑设备成本低、维修方便及环保与节能要求。4.装卸工艺流程设计尽量减少作业环节,并使各环节的生产效率相协调。5.尽量减少调车和船舶移档而造成的中断装卸作业时间。6.装卸作业时,尽量减少对管理和生活的干扰。7.保证作业安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自动化水平。79
3.6.2主要技术参数1、货种及运量设计年吞吐量:800万t,货种及运量见表3-3。表3-3设计货物吞吐量表形态包装方式品名数量(万t)备注固体散装(275万吨)(进口)电石65危化品煤炭120焦炭10石灰石30水泥熟料30黑页岩15硅石5袋装(475万吨)(出口)烧碱35危化品聚氯乙烯50水泥80纯碱30食用碘盐60复合肥80精细化工产品1100危化品其它40杂货液体散装(50万吨)(出口)烧碱30危化品精细化工产品220危化品合计800万吨2、设计代表船型:500吨级货船,船型尺度67.5×10.8×1.6m),同时兼顾1000t货船(选用1000t机动驳67.5×10.8×2.2m)。3、码头年作业天数:330天。4、作业班次:采用三班制(24小时)。5、船舶装卸辅助作业时间和技术作业时间为1.5小时。3.6.3装卸工艺1、装卸工艺设计原则装卸工艺的设计原则是尽最大可能满足加快船舶和货物周转,并使各环节的生产能力保持基本一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卫生。装卸机械的选择应尽量做到简单、经济实用、工作可靠、节能安全。本港区装卸工艺根据货种、流向和各泊位功能的划分进行设计。2、装卸机械的选择79
(1)码头前沿装卸机械进入本港的原料基本为散货,主要品种为:煤炭、焦炭、石灰石、水泥熟料、黑页岩、硅石、电石等,其中电石为危险品。每个散货泊位设2台10t固定吊(GGQ10-16)配3m3抓斗,从船上取料,在两台吊机之间布置一个振动料斗及一个固定式皮带输送机(带爬坡,翻过大堤,大堤顶净空高度不小于4.5m),向港区后方堆场输送,采用船舶移档作业,以减少平舱作业量。电石装卸工艺采取防雨、水措施。件杂货主要为出港的化工产品,品种多,量大。采用通用性机械。选用固定吊机作业,每泊位设有2台10t固定吊机(GGQ10-16)。液体产品由储料罐通过管道、输送泵(阀门控制)输送至专用运输船上。装卸机械(码头前沿)设备的配置数量按《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中有关规定执行。(2)水平运输机械煤炭、矿材等原料由于装卸量大,故采用固定式皮带机(带爬坡,翻过大堤)与移动式皮带机相结合的输送系统,具有装卸效率高且较灵活的特点。外运时,采用装载机向自卸卡车上喂料,水平输送机械的布置与搭配考虑了一定量的车船直取。件杂货采用常规的通用机械:牵引平板车、叉车等进行运输,配有汽车吊,进行货场内物资的吊运。(3)库场机械煤炭、矿材等散货经皮带机转送至堆场间的移动式皮带机,既可送堆场储存,堆场中用移动堆高皮带机堆存。散货堆场内配备4吨装载机装货。件杂货采用叉车、汽车吊并用人工辅助作业。(4)仓库机械每座仓库内配有一台单梁电动葫芦行车。3、装卸工艺流程方案本港区码头工艺设计分散货、件杂货和液体产品等。件杂货装卸工艺流程方案:堤后仓库、堆场→叉车、牵引平板车→固定吊机→船。(2)散货装卸工艺流程方案:船→固定吊机→固定式皮带输送机→堤后堆场。(3)液体(产品)货物装卸工艺流程79
堤后储料罐→输送管道、输送泵、阀门→输送管道→码头装卸管→专用运输船。3.7施工工艺3.7.1施工顺序整个工程按照结构型式及施工环境的具体情况将工程分成相关的单项工程进行实施。在安排施工顺序时,力求人力和各种资源需求量的均衡,在照顾重点的同时,避免资源需求量的不合理峰值。本工程的施工可分为:土方工程、水工建筑物工程、房屋工程及设备安装工程等分部工程施工。根据本工程的总体布置要求,结合周围环境等情况,施工宜按照下列程序实施:钻孔灌注桩→码头上部结构→进场道路的施工(同时进行码头附属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港池水下方开挖。3.7.2土方工程1、施工方法土方施工采用机械施工为主、辅以人工的施工方法。陆上土方:土方开挖采用1m3挖掘机挖装、配5t自卸汽车运土的施工方法;土方回填:堤防填筑和挡墙基坑土方回填前,必须清基、清底、清除基坑底部的积水、杂物等,填筑的土料应控制含水量,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0.25m,压实度不小于0.94。整个填筑过程中应保证均匀上升,在靠近建筑物0.2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回填,且铺土厚度适当减小。水下土方:采用抓斗式挖泥船的开挖方法施工。2、取土区和弃土区本工程土方挖方较多,填土主要为大堤填筑、码头前沿作业区回填,弃土为开挖剩余土方和港池开挖水下方。干挖弃土用于填筑堤后仓储区,仓储区填土至高程10.5m。水下方排泥场在两个仓储区之间,不得随意排放。3.7.3砼工程码头砼约5.13万m3,其中单块最大浇筑体积是吊机空箱挡墙底板,约85m3,按4小时浇筑完成计算,砼拌和机械生产能力系数按0.7考虑,则配置的砼拌和机械生产能力需79
21.25m3/h,据此设3台0.8m3搅拌机的砼拌和站,拌和能力达到22.5m3/h,配1T翻斗车运送砼至各浇筑点。另配备2台0.35m3的砼搅拌机,供预制构件及零星砼的生产使用,采用1T翻斗车运送砼。砼生产考虑采用由料堆──装载机──储料斗──皮带输送机──电动给料机──自动计量装置──机动翻斗车──拌和机──机动翻斗车──入仓组成的砼配料拌和联动线,生料拟采用碎石、黄砂、水泥顺序配料、机动翻斗车装运集中入机拌和的方法。熟料水平运输,计划由拌和机出料后直接用机动翻斗车入仓。在浇筑中、上部位砼时的垂直运输,可搭设斜总跳,将砼熟料运至仓面后入仓。码施工应遵守砼生产、运输、养护和温度控制等各施工环节衔接应合理,工艺先进、设备配套合理、综合生产效率高等原则进行。码头砼的施工顺序:码头空箱挡墙、扶壁式挡墙施工、现浇码头面板施工、靠船构件施工。3.7.4机电设备安装本工程主要机电安装设备包括:10t固定吊机32台、固定式皮带机5台、变压器2台、高低压配电柜及照明设备等。设备安装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采用汽车吊配合人工进行作业。3.8施工力能供应3.9.1施工用水本工程基地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其余为生产、生态和消防用水。生活用水约300t/d,由黄集自来水厂引接,满足企业的用水需求。生产、生态、消防用水及工程施工期用水可就地钻井或从灌溉总渠直接取水。3.9.2施工用电本工程施工、企业生产、生活用电高峰负荷约2462KVA,规划由xx港工业园区电力网提供。3.9.3施工通讯施工通讯一般均有移动手机,可不再另设通讯线路。79
3.9料场材料来源及防治责任建筑材料块石、碎石可从盱眙或其它地方采购,运距约100km,黄砂可从宿迁、沭阳各砂场或其它地方采购,运距约150km,钢材、木材、水泥、柴油等大宗材料可直接购于xx市或xx县的各物资供应公司,运距约100km。工程外购建筑材料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业主应在合同中明确由供应方负责,并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水土流失。3.10土石方平衡及流向本工程挖填方总量为171.8hm3,其中挖方总量130.5m3,填方总量41.3hm3,弃土量为77.0m3。各分区土石方平衡及流向见表3-4和图3-1。表3-4土方平衡表单位:t项目挖填土石方总量开挖回填调入调出外借废弃数量来源数量来源数量来源数量来源码头区141.4118.223.2 18.1 77.0 堤防区18.1 18.1码头区 弃土区84.911.7 73.2码头区施工临时用地区4.40.6 3.8码头区图3-1土方平衡流向图79
3.11施工进度安排及投资估算3.11.1施工进度安排工程施工总进度为10个月,工程于当年10月开工,次年7月建成。其中施工准备期为1个月(第一年10月)。土建安装施工期9个月(第一年11月~第二年7月)。3.11.2投资估算本期工程总投资18823万元,土建投资10902万元。79
4.项目区概况4.1自然环境概况4.1.1地形地貌项目场地位于位于xx县黄集镇和楚州区范集镇境内、苏北灌溉总渠南堤,宁连一级公路总渠大桥东侧,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场地区地貌类型为黄淮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人工开挖的苏北灌溉总渠堤顶高程一般在15.4m左右(废黄河高程系,下同),是xx湖重要的行洪通道。4.1.2土壤植被1、土壤项目区的土壤类型分为水稻土、潮土、褐土和石灰岩土四个土类。水稻土为项目区主要土类,在xx湖大堤以东广为分部。水稻土中残留黑土层较高,结构致密,发育迟缓,熟化慢,长期处在过湿环境,母质滞水,水分上下运动缓慢,下滲水收到地下水的顶托而不能形成强烈的还原淋溶与氧化淀积过程。2、植被项目区位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自然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有乔木19科、37种,主要有洋槐、苦楝、侧柏、白杨等;灌木3科、3种,主要有紫穗槐、白蜡条、杞柳等;草本植物78种,主要有狗牙根、燕麦、蒲公英等。该区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12.7%、4.1.3工程地质场地位于扬子地层区,太古界-下元古界为一套区域变质岩系,中元古界为浅变质岩系,震旦系以白云质灰岩为主,古生界以海相为主,海陆交互相沉积,新生界第三系以杂色碎屑岩为主,第四系广泛发育。场地大地构造位于中国东部新华夏第二隆起带与秦岭——昆仑纬向构造带,淮阴山字型东翼反射弧重迭复合部位,主要断裂有海洲——泗阳、淮阴——响水断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这些断裂挽近期均未发现活动迹象,场地区域地质稳定。场地区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所揭示的地层可分为8层,自上而下描述为:①层(Q4ml):土质为粘土,干强度中等,堤身填筑土厚约5.0m左右。②层(Q3al)79
:粘土,干强度中等,中压缩性,层厚2.9~4.9m,场地普遍分布。③层(Q3al):粉质粘土,局部粘土或粘质粉土,中压缩性,层厚1.6~4.2m,场地普遍分布。④层(Q3al):砂质粉土,局部为粘质粉土,中密~密实状态,干强度、偶见砾石,最大块约3×3×1.5cm,中压缩性,层厚1.2~4.3m,场地普遍分布。⑤层(Q3al):粉质粘土,局部粘土,层中偶夹⑤’层粘质粉土,干强度、韧性中~高,中压缩性,该层厚7.3~10.2m,场地普遍分布。⑤’层(Q3al):粘质粉土,中密~密实,干强度、韧性低,中压缩性,层厚0.8~2.4m,⑥层(Q3al):粘土,偶夹粉质粘土薄层,干强度高,中压缩性,层厚10.7~13.1m。⑦层(Q3al):粉质粘土,局部粘土,中压缩性,本次勘察部分钻孔未揭穿,已揭示最大层厚5.4m。⑧层(Q3al):粉砂,偶夹粉土薄层,密实,中压缩性,在J03、J07两孔中揭示,已揭示最大深度0.7m。4.1.4水文、气象1、水文项目区所在地属于淮河流域。与本工程有关的主要河流有淮河入海通道南泓、苏北灌溉总渠。(1)淮河入海通道南泓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8年10月28日开工的大型水利工程,它承担分流淮河干流泄入xx湖的洪水直接入海的重任。该项工程按照高低水分排、清污水分开的原则在淮河入海水道中设计了南北两条泓道,北泓为清水制,南泓为污水制。南泓可以接纳三淮(淮阴市区、xx市区、淮阴县城)、xx、滨海城区污水归槽集中处理。南泓沿线有三道水闸,构成三级调蓄净化系统。淮河入海水道南泓进口在xx湖东侧二河口,在扁担港以北注入黄海,全长163.5公里。该河主要承泄xx湖以上的来水,并兼顾渠北地区的排涝。近期工程泓道设计排洪流量为2270m3/s,排涝水位3.71m,排涝流量为274m3/s,正常设计流量214m3/s,平均流速0.3m/s。(2)苏北灌溉总渠苏北灌溉总渠集灌溉、排涝、防洪、航运、发电于一体,是改变淮河下游地区自然面貌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水利工程。西起xx湖边的高良涧,向东经xx、楚州、青浦、阜宁、滨海、射阳等县(区)至扁担港(1981年改为栖鹤港)入海,全长168公里,最大设计行洪流量800m3/s,xx湖引水流量500m3/s,用以灌溉沿途几百万亩农田。2、气象项目区xx、楚州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即79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较充沛,无霜期较长。冬季干燥寒冷,春季冷暖多边,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和晴朗。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4.8℃,年平均降雨量914.7mm,年平均蒸发量867.7mm,平均相对湿度76%,常年年平均日照时数2130~2430h。全年常风向为东北向,出现频率为9%;次常风向为东北偏东、东南、东向,出现频率为8%;强风向为西北偏北向,最大风速18m/s;次强风向为东北偏北,最大风速17m/s。表4.1项目区气象资料统计表序号项目数据备注1多年平均气温14.8°C极端最高气温39.3°C1966极端最低气温-23.3°C19692历年平均降水量914.7mm最大年降水量1473.8mm1991最小年降水量532.9mm197824小时最大降雨量193.8mm1小时最大降雨量92.5mm3历年平均蒸发量867.7mm4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6%5年平均日照时数2130~2430h6最大积雪深度27cm7最大冻土深度23cm8历年平均风速3.89m/s9全年主导风向NE4.2社会经济概况本项目港址位于xx市xx县黄集乡和楚州区范集镇境内苏北灌溉总渠南堤。xx县因xx湖而得名,地处江苏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18°28'-119°9'、北纬33°02'-34°24'间,东西长63公里,南北宽39.4公里,水陆总面积139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757平方公里,陆地面积637平方公里,总人口38.7万。2006xx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48.8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4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803元,。79
一二三产业的构成比例为24.0:41.8:34.2,二三产业比重达76.0%。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6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7亿元。楚州区地处京杭大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属辖现xx市,xx市楚州区位于江苏中部,介于东经118°59′—119°37′、北纬33°6′—33°45′之间,全区东西长64公里,南北宽43公里,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人口118.98万。2007楚州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18.8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5.8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9.7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988元,。一二三产业的构成比例为19.6:47:33.4,二三产业比重达80.4%。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7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47亿元。表4.2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统计表行政区划总面积(hm2)耕地面积(hm2)总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GDP(亿元)农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耕地(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元)xx县13942979038.724.548.8911.751.824805楚州区146872960118.9878.9118.8439.041.396504注:表中数据来自xx2006年年鉴和楚州2007年年鉴。4.3土地利用现状4.4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情况4.4.1水土流失现状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和平原沙土区的通知》(苏政[1999]54号)的规定,项目区属于江苏省人民政府划分的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按照《土壤侵蚀分级标准》(SL190-96),根据现场调查,从引起水土流失的外营力分析,项目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按地表物质侵蚀形态分析,则以面蚀、沟蚀为主。项目区占地主要以林草地、水塘、耕地为主。根据江苏省2000年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成果及区域水土保持规划和土壤侵蚀资料,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土地类型、降雨情况、土壤母质、植被覆盖等基本情况,通过咨询当地水保专家,以及79
向当地水利部门和群众了解情况,加之对现场踏勘、调查,综合分析确定该区的平均水蚀模数为300t/km2.a,属微度侵蚀。4.4.2水土保持现状项目区内已采取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河道堤防采取的防冲护砌措施既保证了工程安全,也能有效防止堤身的水土流失。主要河道堤防都进行了绿化,堤防两岸种植有乔木,树种包括杨树、水杉、苦楝等,堤防边坡长有茂盛的野草,项目区内的废沟、废塘内及其周边长有的茂盛的芦苇及野草,这些芦苇、野草及人工种植的乔木既绿化了环境、改良了土壤,也对防止项目区水土流失起到了重要作用。xx县、楚州区水行政管理部门较为注重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多年来农村沿沟渠路形成了林、果带,各级沟口都建设了涵闸、跌水,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农业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大量的水土保持工程和植物设施,对防洪减沙,蓄水保土,改善人们生产和生活环境,起了显著作用。项目区内现状水土流失防治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采取统一的综合治理措施,治理速度比较慢,治理措施布局不尽合理,质量标准较低。二是周边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落后,没有监测设施,缺乏基础数据,影响了水土保持工作的正常开展。4.4.3本项目可借鉴的水土保持治理经验通过总结我省已经实施并已通过水利部验收的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本工程可参考借鉴的成功经验主要有。(1)河道工程堤防以防护治理为主,坡面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案,为防止堤顶径流形成集中股流冲刷坡面,配套排水设施,设置截水沟和导流沟,排泄堤防底部和坡面的雨水;堤顶重点在绿化美化,林草立体配置。堤顶两侧除4m宽防汛路面外采用籽播狗牙根防护,堤顶两侧各种意杨一排,间距3.5m,坡面采用籽播狗牙根防护。南、北泓坡常水位以上坡面采用籽播狗牙根防护。南北隔堤坡面、顶面及调度河坡面、挡水堤采用籽播狗牙根防护。青坎籽播紫花苜蓿。既有水保作用,又能改良土壤,同时可作为肥料和饲料,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79
弃土区为永久占地,在顶部和坡面栽种意杨防护林,行株距3.5m。(2)枢纽建筑物弃土区边坡采用满铺狗牙根草皮护坡,弃土区栽种意杨。弃渣场采用满铺狗牙根草皮护坡,弃渣场覆土后栽种意杨。枢纽上下游引河500m范围内种植龙柏、柳树、桃树等,形成绿化景观带。管理区的绿化包括道路绿化带、组团绿化带和建筑物旁绿化等。在管理所道路两侧修建绿化带,绿化带内种植具有观赏价值的草种,并按5m间距栽植行道树。生产生活区内共设计组团绿地,组团内铺植草皮,栽种雪松。施工临时占地采取必要的临时拦挡和排水措施,在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清理施工场地,复耕。淮河入海水道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比较有效的水保措施,有效地防治了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土流失。淮河入海水道南北堤防总体植被恢复情况良好,大部分植被覆盖度在75~85%之间,部分堤防段在85~90%之间,局部超过90%,具有较好的水土流失防护效果。堤防坡面主要是细沟侵蚀,泓道以面蚀为主,局部分布有沟蚀。水土流失在坡面分布情况看,泓道坡面大于堤防坡面。2003年淮河发生大汛,6~8月份降雨量较大,7月份产生的降雨量集中,由于淮河入海水道坡面普遍实施了水土保持措施,其防护效果均较明显,经坡面土壤侵蚀调查与降雨拟合推算,入海水道监测期内水土流失总量约为140万吨,小于964万吨(容重按1.5计)的水土流失量预测值。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在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工程的实施及所取得的显著效果,为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设计、合理布设及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79
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5.1水土保持制约因素分析评价项目选址于苏北灌溉总渠南堤,宁连一级公路总渠大桥东侧,该处河床稳定、顺直,河宽、水深、流速都适宜,该地区不是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项目场址区内无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和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点。项目弃土场和施工临时占地均布置在堤后约41.1hm2区域内,该区域为工业园区永久征地,是规划中的码头仓储区,施工结束后,弃土全部用于该区域的垫高、平整。在该区域弃土不会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以及河道行洪的安全,因此本项目的选址符合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中约束性规定。5.2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主体工程从自身功能和安全角度考虑,布置了一些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在充分发挥主体工程自身作用的同时,有效地防治了水土流失。本方案将从全面防治水土流失出发,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进行分析论证,将其纳入本方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5.2.1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并纳入水土保持投资的措施(1)码头区排水系统港区排水采用雨污水合流制,码头作业区的雨污水收集通过排水沟排至大堤后仓储区内排水系统,最终通过主管道流向圆区的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放。(2)弃土区排泥场围堰主体工程中排泥场的围堰,主要为了保证水下弃方堆放的安全,同时也防止了水土的流失,具备了水土保持的功能。5.2.2不纳入水土保持方案投资中的措施(1)码头区1)码头区空箱基础码头区均为砼空箱基础,该结构有效的防止了水流对河坡的冲刷,79
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作用。2)码头区表面硬化码头空箱结构上铺C25砼铺装层,硬化的路面有利于水土保持。(2)堤防区施工区裸露地面进行碾压、平整,部分进行临时硬化,在方便施工的同时也可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3)施工管理协调码头区和堤防区的施工时段,利用原有堤防的一部分为施工围堰,大大减少了土方的挖填量,避免的土方的二次转运,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5.3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评价结果5.3.1主体工程选址及施工工艺的水土保持评价(1)厂址及总体布局的水土保持评价xx港工业园区通用码头位于xx工业园内,苏北灌溉总渠南堤,宁连一级公路总渠大桥东侧,弃土区布置在堤后,弃土全部用于堤后规划仓储区的地面垫高和平整,合理地利用了园区宝贵的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可充分利用园区的公用设施,降低了投资,也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2)主体工程施工工艺的水土保持评价主体工程施工根据项目区现状选择施工方法,利用原有堤防的一部分为施工围堰,大大减少了土方的挖填量,避免的土方的二次转运,缩短了施工工期,符合保护生态、减少水土流失量的要求。(3)施工时序水土保持评价主体工程根据施工工艺安排施工时序,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但主体工程缺乏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挡护措施,不符合水土保持“先拦后弃”的原则,需增加挡护措施设计。5.2.2主体工程防护措施评价(1)主体工程确定的项目区绿化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但对植物措施面积、绿化适宜的树草品种、数量及栽植技术均未进行设计,本方案进一步明确水土保持防护面积和要求。(2)码头区地表排水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采取集中排除处理,减少了对土壤的冲刷,发挥了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79
(3)弃土区结合自然地形,布置在堤后,弃土用于地面的垫高平整,减少了弃土及对地面的扰动。(4)主体工程对原堤防开挖、表土的堆放没有采取临时挡护措施,不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本方案需设置临时堆土场,增加临时挡护措施。(5)对施工场地防护,主体工程没有提出要求,按照水土保持要求,需采取临时道路及时硬化,设临时排水,裸露面覆盖、剥离表土及基坑开挖回填土临时防护措施。总之,主体工程设计的以上防护工程,均按有关规定能达到水土保持要求。但就整个工程项目区而言,主体工程施工中挖方土料的临时防护以及具体的植物防护措施均没有设计,不能形成有效的防护体系。本方案在分析评价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基础上,补充、增加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并将其一并纳入本方案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中,使本方案水土保持措施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科学的防护体系。5.3纳入本方案的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工程量可研阶段,主体工程设计比较粗,并未对具体的工程量进行投资估算。这对统计纳入本方案的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工程量产生一定的困难。本方案通过对可研报告及图进行详细分析,粗略地统计出了主体工程已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工程量,对于无法统计工程量的,直接根据可研取其投资。具体工程量详见表5-1。表5-1主体工程中纳入本方案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量及投资序号措施单位工程量投资合计(万元)1码头区排水沟m3132058.52弃土区围堰m34515030.4合计88.95.4综合分析结论主体工程中的各项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符合水利、交通等行业的设计标准和规范;从其地质、水文资料的运用、设计标准的选用,建(构)筑物结构、形式、材料的选定,抗滑、抗倾覆、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的确定等方面说,不仅满足主体工程的需要,也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各项措施实施后对防治建设区造成的水土流失可以发挥明显的作用。但是,在各施工区施工结束后应采取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尤其是施工期间的各项临时防护措施还有待加强。79
主体工程中已有的植物措施相对工程措施来讲较弱。各建设区域均缺乏较为详细的植物措施设计,主体工程下一步工作要根据本方案中提出的各项植物防护措施,结合工程设计加以落实,增强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有效改善建设区生态环境。79
6.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6.1工程占地情况本期工程总占地62.0hm2,其中xx境内22hm2,楚州境内40hm2,均为永久占地。码头区占地12.5hm2,堤防区占地8.4hm2,弃土区占地39.1hm2,施工临时用地区占地2.0hm2。6.2防治责任范围确定的依据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规定,结合本项目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影响分析,对工程建设及生产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范围进行界定,以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6.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经分析工程建设区包括码头区、堤防区、弃土区和施工临时用地区,面积共计62.0hm2。直接影响区为码头、堤防区下游侧100m,水面侧50m,上游侧50m,弃土区外侧2m,共计7.8hm2,因此本工程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69.8hm2。详见表6-1及附图3。6.3.1项目建设区包括项目区的永久征地、临时占地、租赁土地等建设征占地面积,是工程直接造成损坏和扰动的区域。本项目工程建设区主要包括码头区、堤防区、弃土区和施工临时用地区,面积共计62.0hm2。6.3.2直接影响区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对建设区周边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区域。码头施工建设中,挖、填方、基础浇筑以及机械施工等施工活动,可能会对施工区周边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扰动影响范围可能为挖、填方区上游侧100m,水面侧50m,下游侧50m,弃土区外侧2m。故计算直接影响区面积为7.8hm2。79
表6-1防治责任范围表(单位hm2)区域界定条件永久占地项目建设区码头区边界内12.5堤防区边界内8.4弃土区边界内39.1施工临时用地区边界内2.0直接影响区码头、堤防区、上游50m、下游100m、水面侧50m7.3弃土、施工临时用地区外侧2m0.5合计69.86.3.3防治责任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八条,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并负责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因此,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者为本工程的建设单位xx市xx盐化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6.4水土流失防治分区6.4.1分区的目的及意义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目的是根据各区的水土流失类型和特点,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及危害,分区进行典型设计,计算工程量。6.4.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原则(1)分区本着地貌类型相似、立地条件大致相同的原则进行。各区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2)各分区内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相近或相似。(3)分区的结果应对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具有分类指导作用,有利于分类实施各项防治措施。(4)一级分区应具有控制性、整体性、全局性,线性工程应按照地貌类型划分一级区。(5)分区结果应有利于水土流失监测。79
6.4.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结果根据前述水土流失分区的目的意义、依据、原则和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貌类型、地面组成物质、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现状、工程布局、建设特点、建设时序、工程类别、造成水土流失特点等的不同,依据外业调查勘测、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将项目区按工程类别、施工区域和防治措施进行分区,共计4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Ⅰ区为码头区、堤防区、弃土区和施工临时用地区,Ⅱ区为堤防区,Ⅲ区为煤场区防治区,Ⅳ区为弃土区,Ⅴ区为施工临时用地区。具体分区情况见表6.2。表6.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表防治分区项目建设区(hm2)占地性质占地类型备注码头区12.5永久林草地堤防区8.4永久林草地、耕地、其它农用地、水塘弃土区39.1永久耕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施工临时用地区2.0永久耕地合计62.0永久79
7.水土流失预测7.1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1、码头区(1)施工期在土建施工时,将进行基坑开挖、桩基工程,因此,有相当面积的原地貌受到破坏,挖方和填方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差距,土壤裸露或堆弃,容易导致水土流失。(2)植被恢复期在自然恢复期,建(构)筑物的建造、水保的工程措施已经完成,水保植物措施正处在恢复中,自然恢复期大约需要1年,此时水土流失强度已大大降低。2、堤防区(1)施工期在土建施工时,将进行基础开挖、覆土、碾压等,挖方和填方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差距,土壤裸露或堆弃,容易导致水土流失。(2)植被恢复期在自然恢复期,建(构)筑物的建造、水保的工程措施已经完成,水保植物措施正处在恢复中,自然恢复期大约需要1年,此时水土流失强度已大大降低。3、、弃土区(1)施工期在土建施工时,将进行表土剥离、弃土堆砌、碾压、平整等,因此,部分原地貌受到破坏,挖方和填方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差距,土壤裸露或堆弃,容易导致水土流失。(2)植被恢复期在自然恢复期,建(构)筑物的建造、水保的工程措施已经完成,水保植物措施正处在恢复中,自然恢复期大约需要1年,此时水土流失强度已大大降低。4、施工临时用地区(1)施工期在土建施工时,将进行临时房屋、仓库修建、材料堆放等,施工结束后还需拆除临时设施,并用于弃土的堆放。因此,有部分面积的原地貌受到破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2)植被恢复期79
在自然恢复期,水保的工程措施已经完成,水保植物措施正处在恢复中,自然恢复期大约需要1年,此时水土流失强度已大大降低。本期工程建设期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因素详见表7-1。表7-1工程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因素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时期产生水土流失的因素1码头区施工期场平、基坑开挖、打桩基工程及建(构)筑物建设,因此原地貌遭到破坏。植被恢复期林草尚处于恢复生长阶段,少量水土流失。2堤防区施工期基础开挖、覆土、碾压等,土壤裸露或堆弃。植被恢复期林草尚处于恢复生长阶段,少量水土流失。3弃土区施工期表土剥离、弃土堆砌、碾压、平整等因此部分地面裸露。植被恢复期林草尚处于恢复生长阶段,少量水土流失。4施工临时用地区施工期临时房屋、仓库修建、材料堆放等,施工结束后还需拆除临时设施,并用于弃土的堆放因此部分地面裸露。植被恢复期林草尚处于恢复生长阶段,少量水土流失。7.2预测分区及预测时段的划分7.2.1水土流失预测单元由于各防治区工程建设内容不同,扰动地表强度、方式各有差异,根据主体工程的总体布局、工程施工特点和对土地扰动强度及新增水土流失类型和分布,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分为码头区、堤防区、弃土区和施工临时用地区。7.2.2预测时段划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除受项目区水文、气象、土壤、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因素影响外,主要是受各项施工建设活动的影响,使施工区域内水土流失表现出特殊性(如水土流失形式、数量发生较大变化等),导致水土流失随各个性质、分布及施工活动特点对土体和植被的扰动、破坏强度,水土流失预测必须体现时空变化的动态性。根据上述水土流失因素分析可知,本工程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发生在建设期内,因此将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也相应的集中在工程建设期内。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方案服务年限及项目区扰动地表植被恢复期限,将建设期划分为施工期和植被恢复期。预测时段以占雨季(5-979
月)的比例来划分,若跨越整个雨季,则以一年计算,不是在雨季的时间内,则按正常时间计算。①施工期施工期内工程建设施工活动集中,是造成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时段,此时段内基坑开挖、土方回填、堤防填筑、基础施工、道路修筑,均对地表产生扰动,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施工机械、人员多,土体结构变化剧烈,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也较大。根据工程施工组织和时序安排,单项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按最大不利施工时间考虑,工程施工期为10个月(第一年11月~第二年7月),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1年,该时段是本方案水土流失预测的重点预测期。②植被恢复期工程完工后,施工活动全部停止,进入植被恢复期,根据项目所处地区自然条件情况,扰动地表靠自然恢复达到原地貌水平约需1年,因此植被恢复期预测时段确定为1年。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见表7-2。表7-2各分项工程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一览表时期项目区施工名称预测时段年限/预测取值(年)建设期码头区施工期当年10月~次年7月0.67/0.67植被恢复期次年7月~后年7月1.0/1.0堤防区施工期当年10月~次年7月0.5/0.5植被恢复期次年7月~后年7月1.0/1.0弃土区施工期当年10月~次年7月0.5/0.5植被恢复期次年7月~后年7月1.0/1.0施工临时用地区施工期当年10月~次年7月0.83/0.83植被恢复期次年7月~后年7月1.0/1.07.3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和方法7.3.1预测内容预测内容包括:(1)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面积预测。(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及数量预测。(3)建设过程中弃土、弃渣量预测。(4)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量预测。(5)水土流失危害预测。79
7.3.2预测方法主要采用资料调查法和类比法。(1)资料调查法对于建设期扰动原地貌、破坏植被面积预测、弃土石渣量预测采用资料调查法进行。(2)类比法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貌土壤侵蚀强度采用类比法确定,建设期可能产生水土流失量的预测采用公式法进行计算。式中:W—水土流失量,t;Fi—侵蚀面积,km2;Mi—侵蚀模数,t/km2·a;Ti—侵蚀时间,a。7.3.3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面积预测本工程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为62.0hm2,均为永久占地。工程建设过程中征、占地范围内都存在施工活动,因此工程扰动原地貌面积即62.0hm2。工程建设扰动原地貌面积全部为建设用地。各区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面积见表7-3。表7-3建设期开挖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面积表(单位:hm2)项目名称占地类型单位占地面积林草地耕地水塘其它农用地码头区12.54 hm212.54堤防区6.420.900.620.41hm28.36弃土区 38.6 0.5hm239.1施工临时用地区 2 hm22合计 hm262.007.3.4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预测根据《江苏省水土79
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996]248号),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占用的土地面积全部纳入损坏水土保持设施范畴。因此本工程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19.6hm2。7.3.5弃土、弃渣量本工程挖填方总量为171.8hm3,其中挖方总量130.5m3,填方总量41.3hm3,弃土量为77.0m3。7.3.6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量预测(1)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根据主体工程可研、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结合施工布置将码头分4个预测区,分别为码头区、堤防区、弃土区和施工临时用地区。表7-4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面积预测结果(单位:hm2)预测区域建设期备注施工期植被恢复期1码头区12.53.3植被恢复期不考虑水面及采取了硬化措施的面积2堤防区8.45.53弃土区39.139.14施工临时用地区2.02.0施工结束后拆除临时设施,并用于弃土的堆放。总计62.049.9由表7-4可见,项目区建设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为62.0hm2,而在植被恢复期,因部分土地采取硬化措施,部分变为水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减小为49.9hm2。(2)背景侵蚀模数的确定根据《江苏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项目区土壤侵蚀水蚀强度为微度。根据现场调查分析,结合当地水保专家建议,项目区内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00t/(km2●a)。(3)扰动地貌土壤侵蚀模数确定扰动地貌土壤侵蚀模数的获取采用资料调查法和类比工程法。类比工程选取入海水道(xx段)工程,该工程的地理位置、气象、土壤、植被等水土流失特性等条件与本项目比较如下。表7-5类比工程主要特性对照表79
对比项目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xx港工业园区通用码头工程地理位置位于江苏省xx市位于江苏省xx市xx县、楚州区境内气象水文该地区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地区,四季分明的气候。年平均气温介于14.1~13.9℃,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20.4℃,多年平均降雨946.9mm,年最大降雨量1485.6mm,年最小降雨量为536.3mm。该地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8℃,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23.3℃,年最大降雨量:473.8mm,年平均降雨量914.7mm,年最小降雨量:532.9mm。工程地质场地位于扬子地层区,太古界-下元古界为一套区域变质岩系,中元古界为浅变质岩系,震旦系以白云质灰岩为主,古生界以海相为主,海陆交互相沉积,新生界第三系以杂色碎屑岩为主,第四系广泛发育场地位于扬子地层区,太古界-下元古界为一套区域变质岩系,中元古界为浅变质岩系,震旦系以白云质灰岩为主,古生界以海相为主,海陆交互相沉积,新生界第三系以杂色碎屑岩为主,第四系广泛发育。土壤特性土壤类型主要为水稻土、草甸土。土壤类型主要为水稻土、潮土、褐土和石灰岩土。植被情况项目区多为亚热带植物,工程所在区域主要为农业植被,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棉花、花生、蔬菜等植物。。项目区多为亚热带植物,耕作区多为人工植被,自然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工程特性水利工程,设计排洪流量为2270m3/s,正常设计流量214m3/s。码头工程,货物年吞吐量为800万吨水土流失产生形式开挖、扰动、占压、堆弃开挖、扰动、占压、堆弃侵蚀类型侵蚀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以面蚀和细沟侵蚀为主,侵蚀强度为微度。侵蚀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以面蚀和细沟侵蚀为主,侵蚀强度为微度。综上类比分析,淮河入海水道(xx段)工程与本项目的气象、地质、土壤等特性比较相似,水土流失特点也比较相似,故本项目区拟采用入海水道工程监测数据作为推算该工程的水土流失依据。表7-6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各部位平均侵蚀模数表时段建设期植被恢复期部位平均侵蚀模数平均侵蚀模数(t/km2•a)(t/km2•a)堤顶2502457堤坡82291316青坎2304473河坡4375 弃土顶3847473弃土边坡118652271临时占地131751879
表7-7不同工程区域预测侵蚀模数取值表工程区域侵蚀模数(t/km2·a)建设期植被恢复期码头区2500500堤防区顶2500500坡83001300弃土区顶3900500坡120002300施工临时用地区1300500(2)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建设期扰动地表新增水土流失量见表7-8。根据预测分析,本项目工程建设期内共造成水土流失1645t,新增水土流失1394t。主要增加区域为弃土区。表7-8建设期新增水土流失预测表预测时段项目区面积扰动背景扰动预测水土流失量(t)水土流失背景值(t)新增水土(hm2)侵蚀模数侵蚀模数时间流失量 t/(km2·a)t/(km2·a)(a)(t)施工期码头区12.5425003000.6721025185堤防区堤顶3.4125003000.543538堤坡4.9583003000.52057198弃土区弃土顶37.1539003000.572456669弃土边坡1.95120003000.51173114施工临时用地区2.0013003000.8322517小计 62.00 13211011220植被恢复期码头区3.3500300117107堤防区堤顶0.65003001321堤坡4.9513003001641549弃土区弃土顶37.15500300118611174弃土边坡1.952300300145639施工临时用地区2.0050030011064小计 49.91 324150175合计 16452511394注:施工临时用地最终也用于堆放弃土。7.3.7水土流失危害预测根据以上水土流失预测分析,79
建设项目新增水土流失具有强度大、影响范围及时段集中的特点,如不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项目区水土流失,由此可能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如下:(1)破坏土地资源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总占用土地面积为62.0hm2,由于开发建设活动的存在,施工扰动区如果不进行治理,这些区域地表植被破坏后可加剧土地退化。(2)导致周边地区植被退化主体工程动土施工一方面破坏了地表植被,另一方面破坏了原土地表层结构,使土壤变得疏松,加速工程所在区域及周边地区植被的退化。(3)为扬尘天气提供物质资源项目建设区域最大风速达18m/s,在风大的天气,遭受破坏的地表如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可为扬尘等天气的发生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4)降低建设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若不采取治理措施,工程建设活动将使建设区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直接影响周边地区植被生长,使生产和工作环境质量下降。(5)影响码头正常生产运行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直接体现为水土流失的加剧,风蚀将使码头周边地区的沙尘大量增加,浮尘天气、落尘量增加,码头各运行设备日常维护工作量加大,将间接影响码头的正常运行。7.4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7.4.1水土流失危害预测(1)码头工程建设扰动原地貌和破坏土地植被面积为62.0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18.96hm2。(2)码头在建设期内产生弃土量为77.0hm3。(3)码头建设期可能造成新增水土流失面积62.0hm2,其中施工期为62.0hm2,植被恢复期为49.9hm2。(4)预测码头在建设期内共造成水土流失1645t,新增水土流失1394t。主要集中在工程施工期内。79
7.4.2水土流失危害分析建设期的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为码头区、堤防区及弃土区,这些区域内由于有大量的土方作业,因此水土流失量较大。7.4.3防治的指导性意见根据各工程的施工特点和工程性质,对临时堆土场要加强临时挡护措施,并在施工结束后及时采取措施恢复植被。7.4.4对施工进度安排的意见根据预测结果,施工期是新增水土流失较严重的时期,建议在施工中优化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有效缩短产生水土流失时段。如:码头基坑开挖和堤防填筑尽量避开强降雨季节,难以避开时应采取防冲刷等防护措施;在弃土时,应加强风力侵蚀的防治措施,可考虑多洒水等临时措施。在各分区,植物措施结合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的安排,分期、分批地实施。7.4.5对水土保持监测的指导性意见根据预测结果,工程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位置为弃土区,监测重点时段为各项工程的施工建设期,主要应布设在弃堆土区的坡面。综上所述,在工程建设及生产运行过程中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有效控制因项目建设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将项目建设对区域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79
8.水土保持防治方案8.2防治目标水土保持方案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布设有针对性地水土保持措施,使工程建设过程中新增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减少因新增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恢复和保护工程建设区及周边地区水土保持设施,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实现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将突出体现“因地制宜、预防为主、因害设防”,重点工作放在改善建设区的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后期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的制定充分考虑工程特点和项目区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项目区属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和平原沙土区的通知》(江苏省苏政发[1999]54号1999年6月16日)中确定的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根据国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应执行建设类二级标准。但应根据降水量、土壤侵蚀强度、地形因素加以调整,详见表8.1。表8.1水土保持方案防治目标值防治指标二级防治标准的防治指标值按降雨量调整的防治指标值按土壤侵蚀强度调整的防治目标值按地形调整的防治目标值目标值914.7mm微度平原扰动土地整治率(%)95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5+287土壤流失控制比0.711拦渣率(%)9595林草植被恢复率(%)95+297林草覆盖率(%)20+525(1)二级标准中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林草覆盖率是以多年平均降雨量400mm~600mm为基准的,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中规定,多年降雨量在800mm以上的地区,此三项指标指的绝对值宜提高2以上,本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为914.7mm,因此,结合降雨量及前期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效果,将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分别上调2%、2%和5%。(2)二级标准中土壤流失控制比是以现状土壤侵蚀强度属中度侵蚀为主的区域为基准,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中规定,以轻度侵蚀为主的区域应大于或等于1。根据水土流失现状调查,项目区土壤侵蚀以微度水力侵蚀为主,土壤容许流失量为79
500t/(km2.a),根据前期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可知,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并发挥效益后,土壤侵蚀模数可控制在500t/(km2.a)以下,因此,土壤流失控制比调整为1。(3)按地形调整拦渣率:本项目地处平原,不设计丘陵区和高山峡谷地形。因此,拦渣率不作调整。8.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要求(1)在进行措施布设时,应以全局的观点来进行。(2)在分区布设防护措施时,既要注意各自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治重点和要求,又要注重各防治分区的关联性、系统性和科学性。(3)植物措施应在对立地条件的分析基础上,推荐多树种,多草种,供设计时进一步优化。(4)土质边坡开挖不宜超过1:1.5,堆放时边坡不超过1:1。(5)措施布设与周边景观协调一致。(6)防治措施布局按分区、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布设。8.4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和总体布局8.4.1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见附图4。8.4.2水土流失防治体系(1)水土流失预防措施1)优化工程设计在对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的基础上,对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土方倒运、工序安排、进度安排、工艺改进、土石方平衡等提出水土保持建议。2)加强管理,规范施工做好水土流失预防和临时措施,在土方施工过程中应边开挖、回填、边采取保护措施;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疏松地面的裸露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开雨季和汛期。(2)水土流失治理措施79
包括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项目,以及本方案设计措施。根据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按照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重点治理和一般防护相结合的原则,分区布置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形成完整的措施体系。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见框图8-1。图8-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8.5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8.5.1措施设计原则(1)工程措施设计原则1)要使防治区的水土流失得以拦挡,能削减重力侵蚀和大部分的水力侵蚀,使水土流失得到控制。2)要使防治区的水流排泄畅通,能减少水力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3)要使防治区的地表得到整治,坡面、坡度、排水设施等满足植被恢复的基本条件。4)排水设施采取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在施工前布置好。5)土地整治主要针对项目区覆土平整,项目区建设前的场地平整不归于这类措施,属于主体施工组织的范畴,造林整治与挖穴不属于土地整治范畴,列入植物措施。6)临时挡护措施主要是针对临时转运土场或砂石等材料的临时堆放场地,均采用毡布遮挡,并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增加其它如拦挡、排水、沉沙、覆盖等临时防护措施。79
7)因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深度限制,仅进行典型设计,并估算工程量,树苗用量按定额考虑2%的损耗考虑。(2)植物措施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提高标准,全面布局。2)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优良的乡土树种和草种,或经过多年种植已适应当地环境的引进树种、草种。选择耐涝耐瘠薄、固土能力强、易管理的树种,以及繁殖容易、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草种。3)结合工程措施,合理搭配植物,达到绿化与美化相互统一,与周围的植被和环境相协调,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以达到尽快恢复被破坏的植被,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的作用。4)根据工程建设特殊要求布设相应的绿化措施。8.5.2措施设计标准(1)工程措施设计标准参照江苏省84年暴雨洪水图集,采用一日最大降雨进行分析,经分析10年一遇排水流量,排水沟水力计算采用梯形断面明渠均匀流公式:。(2)植物措施种类选取1)绿化防治任务按照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布设植物措施,初选树草种及其配置方式,提出不同分区造林种草整地方式、方法及标准规格,确定植物措施工程量,依次进行造林种草典型设计,并编制典型造林种草设计图。通过植物措施配置,建成适合立地条件、较为完整的植物防护体系,满足植物措施防治要求。2)立地条件分析厂址区为原地貌为黄淮冲积平原,土地类型主要为水利用地,地面标高约9.0m,堤防顶高15.4m。项目区位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较充沛,无霜期较长。冬季干燥寒冷,春季冷暖多边,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和晴朗。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4.8℃,年平均降雨量914.7mm,年平均蒸发量867.7mm,平均相对湿度76%,常年年平均日照时数2130~2430h。项目区土壤以水稻土为主,土层较厚,立地条件较好。自然79
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有乔木19科、37种,主要有洋槐、苦楝、侧柏、白杨等;灌木3科、3种,主要有紫穗槐、白蜡条、杞柳等;草本植物78种,主要有狗牙根、燕麦、蒲公英等。根据地形地貌、土壤、降水、植被等自然因子综合分析,该区光热资源丰富,降水充足,土层相对较厚,立地条件适宜植物生长,因此,有利于水土流失防治的植物措施的布设。3)项目区主要拟选植物种类根据各分区林草种植的立地条件,按“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选择优良的乡土树种和经多年种植已适应环境有较强抗污染性能的树种和草种。根据现场调查,推荐树草种为在项目区周围长势良好的乔灌树种如香樟、雪松、水杉、意杨等;草种则主要是当地的高羊茅、马尼拉、狗牙根等。本方案初选以下树种作为设计推荐或备选树种表8-2,下一阶段可根据主体工程优化设计与苗木草种的市场情况作出调整。表8-2主要绿化树、草种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表名称分类特点抗性用途香樟樟科常绿乔木,树干廷直,黄绿色,圆锥花序,树冠球形,叶互生。为优良的绿化和防护树种。抗风、抗烟尘,宜微酸性土。堤顶道路两侧绿化水杉杉科常绿乔木、树干廷直,针叶呈圆形,生长较快,耐寒、耐湿、抗风。抗有害气体能力强,抗SO2、C12、HF和粉尘能力较强码头区绿化意杨杨柳科落叶乔木,树干耸立,枝条开展,叶大荫浓,宜作防风林,也可在植物配置时与慢长树混栽,能很快地形成绿化景观。抗SO2、CL2、HF能力强,抗烟尘能力强堤顶道路两侧绿化垂柳杨柳科落叶乔木,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潮湿深厚之酸性及中性土壤。较耐寒,特耐水湿,但亦能生于土层深厚之高燥地区。对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码头区绿化狗牙根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根状茎和匍匐枝,须根细而坚韧,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性和耐寒性较差,在微量的盐碱地上,亦能生长良好。狗牙根耐践踏,侵占能力强。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弃土区绿化高羊茅禾本科多年生密丛型草本植物,抗寒,耐旱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抗病能力强,须根发达,固土能力强。弃土区绿化白三叶禾本科适应性强,喜温凉湿润气候,耐半荫,不耐干旱,稍耐潮湿;直根性,分枝多,根萌蘖力强。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弃土区绿化79
8.5.3水土保持措施设计1、工程措施1)工程建设完成后,有49.2hm2的裸露地表需要采取植物防护措施,植物措施防护前需要对裸露地表进行整地,以利于植物的生长。2)新建堤防堤坡修建坡面砼导流沟,迎水坡接入码头区排水沟,背水坡考虑接入仓储区规划排水系统。表8-3工程措施土地整治技术指标工程措施工程量单位备注整理绿化地49.2hm2植草排水系统392m3土方开挖116m3砼护砌2、植物措施本方案将针对项目区区处实际情况、气候条件,项目区建构筑物布置,功能分区、绿化美化、防治污染等要求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树种,突出重点,分区绿化。1)码头区绿化码头区内两个作业区均已进行表面硬化,锚地处裸露,需对此处进行防护。码头区位于水边,土壤湿度较大,同时考虑该码头运行期有大量化工产品周转,结合拟选植物物种的特性,乔木选择垂柳,草皮选用白三叶。主要措施见表8-4。表8-4码头区植物措施表树(草)种苗木(草籽)规格种植方法用途整地方式单位措施数量垂柳胸径≥5cm栽植防风带穴状整地60×60cm株1528白三叶品质优良铺植草坪撒播后覆土m2137502)堤防区、弃土区、施工临时用地区堤防区施工结束后顶部为10m宽砼道路,本方案考虑对道路两侧和堤坡进行防护,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意杨,株距3m,背水坡种植意杨,行、株距3m,所有裸露地表撒播狗牙根草籽;施工临时用地区施工结束后也作为弃土堆放区域,施工结束后对弃土和施工临时用地区表面采用籽播狗牙根草籽进行防护。主要措施见8-5。79
表8-5堤防区、弃土区、施工临时用地区植物措施表树(草)种苗木(草籽)规格种植方法用途整地方式单位措施数量意杨胸径≥5cm栽植防风带穴状整地60×60cm株4877狗牙根草品质优良撒播草坪撒播后覆土m2478723表8-6项目区植物措施布设数量汇总表种名单位数量规格垂柳株1528胸径≥5cm意杨株1394胸径≥5cm狗牙根草hm247.87品质优良白三叶草hm21.38品质优良3、临时措施1)临时堆土防护表土剥离产生的临时堆土,置于弃土区内,根据地形情况,分两块堆放,堆高4.0m,人工拍实。在堆土点坡脚四周采用草袋装土堆砌,以减少降雨条件下的水土流失。草袋防护采用梯形断面,顶宽0.5m,高1.0m,边坡为1:1.5。在草袋外侧设置临时排水沟,采用土质梯形断面,底宽0.5m,深0.5m,边坡为1:1。临时堆土挡护工程量详见表8-7。表8-7临时防护工程量表临时措施工程量单位备注袋装土防护1000m3草袋装土临时排水250m3土方开挖2)施工临时用地排水施工区场地内排水主要疏导雨季时场地雨水及及少量的施工排水,施工排水主要为混凝土、砂浆搅拌水。依据场地自然地形,本工程在场地内设临时排水明沟,排水明沟在场地内周边及纵向、横向设置,在场地内形成环网。施工排水可直接排入排水明沟,在排水明沟引入附近沟塘。排水明沟总长约1500m,明沟坡降不小于3‰。排水沟采用人工修筑,断面为梯形,底宽0.4m,高0.5m,边坡为1:79
1,采用土工布铺设。施工结束后,回收土工布,填筑排水沟。施工临时排水工程措施及工程量见表8-8。表8-8施工区临时排水措施工程量表工程名称长度(m)工程量土方开挖(m3)土工布(m2)施工临时用地区场地临时排水1500675317379
8.6本方案水保措施工程量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量1317m3,装土草包1000m3,种植各类乔木6404株,种植草坪49.2hm2。表8-9新增水土保持措施的工程量汇总表措施码头区堤防区弃土区施工临时用地区合计一 工程措施 土地整治(hm2)1.46.639.31.9849.2导流沟土方开挖(m3) 392 392导流沟砼护砌(m3) 116 116二 植物措施 意杨(株) 4877 4877垂柳(株)1528 1528白三叶草(hm2)1.38 1.4狗牙根草(hm2) 6.639.32.047.9三 临时措施 排水沟土方开挖(m3) 250675925草包装土(m3) 1000 1000土工布(m2) 317331738.7施工组织设计及进度安排8.7.1施工组织设计原则(1)与主体工程相互配合、协调,在不影响主体工程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主体工程创造的水、电、交通等施工条件,减少施工辅助设施工程量;(2)按照“三同时”的原则,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与主体工程建设进度相适应,及时防治新增水土流失;(3)施工进度安排坚持“保护优先,先挡后堆,及时跟进”的原则。8.7.2施工条件(1)交通条件79
工程项目建设区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林草可直接通过陆路进入工地,满足水土保持工程交通要求。(2)材料供应本方案水保主要为植物措施,林草可在附近的花卉基地直接购买。也可在附近周边地区花木市场采购。8.7.3施工工场布置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工场布置的位置和范围既要满足材料堆放的要求,满足树木、草皮的保管和养护要求,又要方便运输和施工。砂浆采取集中搅拌,水泥、砂石料也应集中堆放,并搭建临时简易工棚进行防护。工程措施施工时,施工工场尽可能结合主体工程施工工场进行布置。植物措施施工时,施工工场可结合主体工程施工工场进行布置,施工工场的布置应能够满足树木、草皮的保管和养护要求。8.7.4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要求一、工程措施施工要求排水系统的施工内容包括排水沟的开挖和护砌。排水沟按设计断面开挖后,应首先清除一切树根、杂草和尖石,然后浇水拍实,清理场地。砼、砂浆拌制前应先通过试验选定符合设计要求的配合比,一定要均匀,不能出现干砂团或水泥块,厚度、强度要达到设计要求。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场地。二、植物措施施工技术要求(1)种草技术要求2)籽播技术草籽种植后,夏秋季宜施氮肥、磷肥,施肥量为氮肥800kg/hm2、磷肥200kg/hm2。浇水应避开中午阳光强烈的时间,应浇透,至少湿透5cm。白三叶适宜的留茬高度为1.3~3.8cm。原则是每次剪去草高的1/3。在生长旺盛期,要经常修剪草坪,至少每月一次。播种量为20g/m2。3)植后管理①清除杂草:播种形成的草坪,难免有杂草的侵入,适时清除杂草,有助于草坪的正常生长发育。②适时浇水:79
新种植的草坪,根系尚未形成,抗旱能力较弱,适时进行浇水有助于草坪的生长与定居。③追肥:鉴于草坪种植基地的土壤贫瘠、紧实,水肥条件差,不利于草坪草的生长,适时追肥对草皮的定居与繁衍有重要作用。④防止践踏:在草坪种植的初期,严防人为活动和牛、羊等的践踏,确保草坪的正常生长。⑤病虫害防治:注意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防治。⑥修补雨淋沟:暴雨后及时修补雨淋沟,并补植草皮或补撒草籽。(2)造林技术项目区土壤立地条件较好,栽植的树苗容易成活,当然采用正确的栽植方法也十分必要。植物种植示意图见附图7。1)造林技术要求首先要平整土地,然后依地形变化,范围成大小不等、现状不一的小埝,于夏季时挖好树坑,坑与坑之间用小沟串通,这样可以防止雨水流失。初秋将坑内淤土挖到坑边,使其风化,利用秋冬季节植树造林。造林时要深挖浅埋,浇足底水,覆盖干土,以减少蒸发。乔木栽植穴规格要求一般为60cm×60cm×60cm,要求在8月底或9月初完成挖穴工作。并回填40~50cm的熟土,每穴施基肥0.5kg,要求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合后方可栽植,栽植时严防苗木窝根,并用锄头夯实。大规格苗木需用木撑固定。2)植后管理技术要求造林后要及时中耕松土除草,特别是透雨后的松土更为重要,以切断毛细管,减轻土壤返盐。也可在幼林地间作绿肥、间种矮杆农作物,以耕代抚。成林后的疏伐,要少量多次,尽可能保持较高的郁闭度。8.7.5施工进度(1)方案实施进度安排的原则1)按照“三同时”原则,坚持预防为主,及时防治;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中,拆迁防护、排水系统设置及其它防护措施等要与码头建设协调进行;2)永久性占地区工程措施坚持“先预防、后施工”的原则,及时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项目区绿化措施根据码头建设分区不同,分时段进行绿化;3)工程弃土、弃渣坚持“先拦后弃”的原则;4)施工生产区使用完毕后需及时拆除,并由施工单位进行场地清理整治;79
5)植物措施在具备条件后尽快实施。(2)项目实施的轮廓进度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计划详见表8-10。表8-10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表79
9.水土保持监测9.1监测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是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办法,对开发建设项目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和产生后果进行监测,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展对于贯彻水土保持法,搞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目的在于:(1)为建设管理单位提供信息。水土保持监测可以动态掌握开发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程度、成因,为建设管理单位提供信息,从而不断改进,有效控制开发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2)验证防治措施的合理性,完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水土保持监测可以发现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的完善程度,查漏补缺,以达到全面防治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3)为监督管理部门提供依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可以体现各施工区的水土流失状况,便于监督管理部门掌握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监督管理。(4)为水土保持工程竣工验收提供专项报告。水土保持监测报告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竣工验收工作中必须的一个专项报告,监测总报告将全面体现开发建设过程中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的防护效果。(5)为同类开发建设项目提供经验资料。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开发建设项目实施水土保持监测,对积累开发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强度资料具有积极意义。9.2监测原则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及码头工程水土流失特点,确定本方案的水土保持监测原则为:(1)全面调查监测与重点观测相结合的原则;(2)以地表扰动区为中心,监测不同扰动类型水土流失量的原则;(3)围绕水土流失6项防治目标开展监测的原则;79
(4)定期调查与动态监测相结合的原则;(5)以水土流失严重时段和部位为重点的监测原则;(6)观测点位具有代表性的原则;(7)监测方法及频率与观测内容的指标一一对应原则。9.3监测范围水土保持监测范围为该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即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建设区是指工程建设的征地范围和其它临时用地范围,具体包括码头区、堤防区、弃土区和施工临时用地区。直接影响区是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建设活动可能扰动的范围。水土保持监测总面积73.7hm2。由于项目施工区域不同,水土流失类型、程度和特点各不相同。水土保持监测应充分反映各施工区的水土流失特征、水土保持建设特点及其效益,以便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分区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和绿化生态环境。根据工程建设布局、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将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划分为:括码头监测区、堤防监测区、弃土监测区和施工临时用监测区。根据项目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本工程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以弃土监测区作为监测重点。本方案水土保持监测将按不同的监测区,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施工场所作为水土保持监测点。9.4监测内容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危害和水土保持防治效果三大类,设计水平年时监测重点应考虑水土流失六项防治目标的达到情况。(1)水土流失状况监测·工程建设占用土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分布等;·各建设区域地形、地貌变化情况;·各建设区域植被覆盖变化情况;·各建设区域余土处置情况;·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2)水土流失危害监测79
·项目建设区周边植被变化情况;·建设区地形、地貌改变情况。(3)水土保持防治效果监测·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设施的实施数量、质量、稳定性及防护和治理效果情况;·水保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数量、质量、稳定性及防护和治理效果;·地形、地貌、植被恢复情况;·水土保持措施治理面积;·工程措施实施面积、植物措施实施面积;·植物措施成活率、保存率、覆盖度。项目实施不同阶段,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各有侧重:施工期的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面积和水土流失量,项目扰动地表面积,挖方、填方量及面积,项目区林草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情况;施工区排水、临时堆土场的土体变化情况等。运行初期主要是实施效果监测、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存情况和效益监测。内容包括: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数量和质量、林草措施的成活率、生长情况和覆盖度,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益,水土保持六项指标,即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等。9.5监测程序和方法9.5.1监测程序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程序分为前期准备、监测实施和监测成果分析评价3个阶段。79
图9-1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程序框图9.5.2监测方法本方案水土保持监测方法采用调查监测与定点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在监测点根据监测内容要求,布设监测小区,定时观测和采样分析,获取监测数据,同时在监测点周边选择对比小区进行平行观察,同时与同类型区平均水土流失量进行对比,来验证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及设计的合理性。(1)调查监测79
包括样方调查法、普查法、动态巡视法和访问法。对项目区地形、地貌、植被的变化情况、工程占用土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情况、工程挖填方数量,弃渣数量及堆放面积等项目的监测采用普查法,并结合设计资料分析的方法进行;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的评价采用普查法结合访问法进行;对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林草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及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等项目监测采用样方调查结合巡视量测、计算的方法进行。①六项防治目标达标情况监测扰动土地整治率:根据实地调查及分析设计资料,分区统计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永久建筑物面积及扰动地表面积,分别计算各分区的扰动土地整治率,最后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到综合治理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根据实地调查及分析设计资料,分区统计造成水土流失面积,由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与造成水土流失面积相比,分别计算各分区的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最后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到综合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根据定位监测或调查量测得到的水蚀量分析计算各施工区的土壤侵蚀量,计算出各区域的水土流失控制比,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到工程项目的水土流失控制比。拦渣率: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设计资料,结合定位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计算各区域土方堆放点的拦渣率,同样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到工程项目的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根据调查、量测分区统计出实施植物措施面积及可采取植物措施的面积,计算各区域的林草植被恢复率,最后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到工程项目的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用实施植物措施面积与防治责任范围面积相比,得出各区域的林草植被覆盖率,最后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到工程项目的林草植被覆盖率。②植被状况监测采用抽样调查法对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进行典型样方的测定,主要监测指标包括植物种类、植被类型、林草生长量、林草植被覆盖度等。采用样方进行调查时,样方投影面积大小设置为:乔木林样方为20m×30m或标准行,灌木林样方为10m×10m或标准行,草地样方1m×1m,每一样方重复2-3次。③防护措施的效果及稳定性监测以巡视和观察为主,采取定点量测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按GB/T1577-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的规定进行测算。(2)定点监测79
主要对水土流失量变化及水土流失程度采用定点监测的方法。对选取的监测点,根据监测内容及要求,布设监测断面和监测小区,定时观测和典型采样相结合,获取监测数据。用观测结果与同类型区平均土壤流失量及允许土壤流失量进行分析比较,来验证水土保持工程布局及采取措施的合理性,针对其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本工程定点监测主要为水蚀量监测,采用沟槽法。对选择的重点监测地段、监测点位及边坡的水蚀采用简易坡面量测,量测坡面形成初期的坡度、坡长、地面组成物质、容重等,典型场次降雨或多次降雨后侵蚀沟的体积。具体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一定面积内(实测样方面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100m2)的侵蚀沟进行统计,并选择有代表性的侵蚀沟,在每条沟的上、中、下三段选择若干个典型断面,对每个断面的侵蚀沟宽度、深度进行测量,并以梯形或三角形等断面形式计算断面面积,求出断面面积平均值,再乘以沟长和土壤容重即得单条沟的沟蚀量;同时从气象部门收集监测期间的降雨资料(包括降雨量及其发生时间、持续时间)。每一样方的监测结果均进行汇总和统计,并填写水蚀监测统计报告表,报告表格式如下。表9.1水蚀监测统计报告表样式监测点位置编号监测时间统计记录人地形特征土壤类型降雨特征样方编号样方面积细沟浅沟侵蚀量(t)侵蚀模数(t/km2.a)斜面积(m×m)坡度(。)投影面积(m2)平均宽a(m)平均深h(m)平均长L(m)细沟数(n)口平均宽a(m)底平均宽b(m)平均深h(m)平均沟长L(m)浅沟数(n)123…n说明:侵蚀量=细沟侵蚀量+浅沟侵蚀量;r—土壤容重,t/m3。细沟侵蚀量=a×h×L×n×r;浅沟侵蚀量=(a+b)×h×L×n×r/2;侵蚀模数=侵蚀量×106/(侵蚀年限×投影面积);79
9.6监测点位布设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工程建设期水土保持重点监测区域为主厂房区、施工区、厂内道路区。故在可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施工区域,选择与布设水土保持监测点,进行定点、定位观测。各区监测点布设如下:1)码头区布设1个监测点,设在建筑物开挖区迎风侧边坡处,监测其水土流失情况及其稳定性及采取临时拦挡措施后的水土保持效果。主要实施巡查和定位监测。2)堤防区布设1个监测点,设在堤防坡面。对边坡扰动情况及其引发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主要实施巡查和定位监测。3)弃土区布设2监测点,分别设在弃土区和排泥场,监测其水土流失情况及其稳定性和采取植物措施后的水土保持效果。主要实施巡查和定位监测。监测点位见附图8。9.7监测时段和频次9.7.1监测时段码头工程属于建设类项目,监测时段分为施工期和植被恢复期。施工期为开工当年10月至次年7月,共10个月。建成后1年为植被恢复期。9.7.2监测频次①调查监测频次:根据不同的施工时序、监测内容分别确定。在施工准备期结合设计资料进行1次本底值调查监测,在施工期的中间及结束后各进行1次全面的调查监测,在水土保持措施开始实施后,春、秋季各监测1次。调查监测内容、方法、频率详见表9.2。②定点监测频次:水蚀监测,24小时降雨量≥50mm后加测1次。定点监测内容、方法、频率详见表9.3。79
表9.2调查监测内容、方法及频次监测时段监测区域监测内容方法监测频次施工期(当年10月~次年7月)码头区、堤防区、弃土区、施工临时用地区①建设区地形地貌及植被变化情况巡视法开工后随时巡视②挖、填土石方数量,弃土弃渣量、位置、占地面积抽样调查土建施工期前、中、末各1次③扰动地表面积,破坏植被面积及程度普查法与巡视法相结合土建施工期前、中、末各1次④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普查法、巡视法开工前、土建施工期结束后各1次⑤工程防治措施实施数量和效果抽样调查汛期前后各1次临时堆土场挡护措施、拦蓄效果普查法、巡视法春、秋、汛期前后各1次植被恢复期1年(次年7月~第三年7月)码头区、堤防区、弃土区、施工临时用地区①各区域水蚀量变化情况;普查法与抽样调查每年春末、秋末各1次②林草生长、成活率、盖度及防治水土流失效果等情况;样方调查春季、秋季各1次③防治措施实施数量和效果,水流失治理面积,减少水土流失量;抽样调查工程实施前后各1次④各项防治措施实施后的拦渣保土效果普查法、抽样调查工程实施前、中、后各1次⑤林草生长、成活率、覆盖度及防治水土流失效果等情况普查法与样方调查相结合春季、秋季各1次表9.3定点监测内容、方法及频次监测时段监测区域监测点位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次施工期10个月(当年10月~次年7月)码头区建筑基础开挖区设(1#),①水蚀量变化情况采用沟槽法安排在雨季5-9月份,每一个月测一次,当24小时降雨量≥50m没后增测1次。堤防区堤坡处设(2#)①临时堆土场流失量采用沟槽法②水蚀分布及侵蚀量采用沟槽法弃土区弃土场设(3#),排泥场设(4#)①水蚀量变化情况采用沟槽法9.8监测成果监测成果主要是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分为中间报告和总报告。中间报告按月、季、年进行整理,汇总各项中间监测成果,提出工程中或水保措施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总结监测经验,并及时提交项目业主和当地水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到设计水平年时,项目业主要配合监测单位做好年度监测统计总报告,年度总报告应能核定建设过程中六项防治目标的达标情况,并能满足水土保持专项验收的要求。水土保持监测总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见表9.4。79
表9.4水土保持监测总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序号章节安排主要内容1前言工程建设项目概况;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的意义;监测任务来源;监测任务的组织实施情况。2监测依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批文、委托书等。3项目及项目区概况工程概况;项目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情况;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4水土保持监测方案监测依据、原则;监测范围及分区;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监测点位布设;监测频次。5监测结果分析防治责任范围动态变化分析;项目区土壤侵蚀环境因子状况动态变化分析;风蚀、水蚀量定点监测结果分析;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量动态变化情况分析;水土保持防治效果分析;六项防治目标达标情况分析。6水土流失防治经验和特点工程措施防治经验和特点;植物措施防治经验和特点;建设期临时防护措施经验和特点;管理经验和特点。7项目综合评价及建议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综合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8附图工程地理位置图;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水土保持监测布点图;监测设施典型设计图;工程完工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前后现场照片。9附件监测工作委托书;水土保持方案批文;水土保持监测报告表汇总表;原始数据记录册。9.9监测管理9.9.1监测机构监测机构应为具有相应监测资质的单位。本工程水土流失监测主要集中在施工期,生产运行期主要进行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的监测,建议由地方水土保持监测机构承担。79
9.9.2监测制度(1)监测单位要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严格按照本方案制定的监测内容、方法、时段及频次进行监测。为使监测结果准确可靠,能够真正为码头项目区治理水土流失服务,要求每次监测前需要对监测仪器进行校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2)建立技术监测档案,主要包括水土保持设施设计、建设文件、监测记录文件,仪器设备校核文件及其它有关的技术文件等。(3)对监测结果要及时统计分析,认真对比,作出简要评价,编写监测报告及时报送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以便对工程建设和运行进行监督。79
10.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10.1投资估算10.1.1投资估算主要指标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静态总投资120.5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21.30万元,植物措施15.92万元,施工临时工程16.20万元,独立费用51.31万元,基本预备费6.28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9.48万元。10.1.2编制依据1.《火电、送变电工程建设预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2]第16号文);2.《电力建设工程概算定额》(2001年修订本);3.《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4.《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总[2003]67号);5.《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水总[2003]67号);6.“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7.《江苏省水土保持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收缴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1996年10月);8.《国家计委收费管理司、财政部综合与改革司关于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复函》(计司收费函[1996]2号);9.《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保监[2005]22号);10.国家和地方其他有关政策和法规。10.1.3编制方法1.项目划分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估算费用由工程措施费、植物措施费、施工临时工程费、独立费用等组成。2.估算编制79
(1)工程措施费=工程量×单价;(2)植物措施费=工程量×单价(苗木、草、种子等材料费+种植费);(3)施工临时工程费=临时防护费用+其它临时工程费,临时防护费用=临时防护工程量×单价,其它临时工程费按工程措施费和植物措施费之和的百分比计;(4)独立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建设监理费+科研勘测设计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水土流失监测费+工程质量监督费+竣工验收费+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5)预备费=(第一部分~第四部分之和)×费率。(6)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按《江苏省水土保持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计取。10.1.4基础单价工程措施人工单价参照主体工程,取3.75元/工时;植物措施人工单价根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计算,为2.23元/工时。施工用电、风、水及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根据主体工程提供分析成果。苗木、草及种子预算价格按到工地价格(当地市场价格加运杂费)加采购及保管费计算,采购及保管费率按到工地价格的2%计。施工机械台时费按《水土保持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计算。10.1.5费率标准1.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1)其它直接费:工程措施按直接费的2.3%计;植物措施按直接费的1%计;(2)现场经费:工程措施按直接费的5%计(土地整治工程按直接费的3%计);植物措施按直接费的4%计;(3)间接费:工程措施按直接费的5%计(土地整治工程按直接费的3%计);植物措施按直接工程费的3%计;(4)企业利润:工程措施按直接工程费和间接费之和的7%计;植物措施按直接工程费和间接费之和的5%计;(5)税金:按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之和的3.41%计。2.施工临时工程其它临时工程费按工程措施费和植物措施费之和的2%计。79
3.独立费用(1)建设管理费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施工临时工程费之和的2%计;(2)建设监理费按10.0万元/(人·年)计算;(3)勘测设计费按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工程勘测设计收费标准》计算;(4)方案编制费:按合同价格确定;(5)水土流失监测费参照水利部水保司《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计列;(6)水土保持竣工验收费参照水利部水保司《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计列;(7)工程质量监督费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施工临时工程费之和的0.15%计;(8)水土保持技术文件技术咨询服务费根据水利部水保司《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计列;4.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估算第一至第四部分之和的6%计。5.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按《江苏省水土保持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收缴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计算。本工程建设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18.96hm2,按0.5元/m2计取,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共计9.48万元。10.1.6水土保持投资估算本方案分部工程投资估算总表、估算表及分年度投资表分别见表10-1、表10-2和表10-3。79
表10-1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总估算表序号工程费用和名称建安工程费植物措施费(万元)设备费独立费用合计(万元)苗木、草、种子费栽(种)植费(万元)(万元)(万元)第一部分工程措施21.30 21.30第二部分植物措施 14.211.71 15.921码头区 5.170.42 5.592堤防区 8.320.95 9.273弃土区 0.690.32 1.014施工临时用地区 0.030.02 0.05第三部分施工临时工程16.20 16.201弃土区14.23 14.232施工临时用地区1.22 1.223其他临时工程0.74 0.74第四部分独立费用 51.3151.311建设管理费 1.071.072工程监理费 10.0010.003科研勘测设计费 2.662.664方案编制费 15.0015.005水土保持监测费 10.0010.006工程质量监督费 0.080.087水保工程竣工验收费 10.0010.008水保工程技术咨询服务费 2.502.50第一~第四部分合计 104.67基本预备费6% 6.28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9.48本方案水保投资 120.5079
表10-2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估算表序号工程费用和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复价(万元)第一部分工程措施 21.501土地整治hm249.253410.1516.792导流沟开挖m3392.3812.470.493导流沟护砌m3116.06346.264.02第二部分植物措施 15.92一码头区 5.591撒播白三叶草籽hm21.38259.060.042种植垂柳(胸径5cm)株1527.7835.815.473幼林抚育hm2*a1.38579.280.080二堤防区 9.271撒播狗牙根草籽hm26.63259.060.172种植意杨(胸径5cm)株4876.6718.148.843幼林抚育hm2*a4.389579.280.25三弃土区 1.011撒播狗牙根草籽hm239.10259.061.01四施工临时用地区 0.051撒播狗牙根草籽hm21.98259.060.05第三部分施工临时工程 16.20一弃土区 14.231排水沟土方开挖m325012.470.312草包装土m31000139.2113.92二施工临时用地区 1.221排水沟土方开挖m367512.470.842土工布m33173.0769231.190.38三其他临时工程万元37.232.00%0.74第四部分独立费用 51.31一建设管理费万元53.362.00%1.07二工程监理费万元10万/人.年1人1年10.00三科研勘测设计费万元 2.661勘测费万元 1.522设计费万元 1.14四方案编制费万元合同价 15.00五水土保持监测费万元 10.00六工程质量监督费万元53.360.15%0.08七水保工程竣工验收费万元 10.00八水保工程技术咨询服务费万元 2.50第一~第四部分合计104.7479
表10-3水土保持工程分年度投资表序号工程费用和名称合计开工当年开工次年第一部分工程措施21.300.0021.30第二部分植物措施15.920.0015.921码头区5.59 5.592堤防区9.27 9.273弃土区1.02 1.024施工临时用地区0.05 0.05第三部分施工临时工程16.2015.970.221弃土区14.2314.23 2施工临时用地区1.221.22 3其他临时工程0.740.520.22第四部分独立费用51.319.1242.191建设管理费1.070.320.752工程监理费10.002.008.003科研勘测设计费2.660.532.134方案编制费15.003.0012.005水土保持监测费10.002.008.006工程质量监督费0.080.020.067水保工程竣工验收费10.00 10.008水保工程技术咨询服务费2.501.251.25第一~第四部分合计104.7425.0979.64基本预备费6%6.281.514.78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9.489.48 本方案水保投资120.5036.0884.4210.2效益分析本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分析以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为依据。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的规定,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治理效益,包括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四类。四者间的关系是:在保水、保土效益(基础效益)的基础上,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0.2.1生态效益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人为水土流失,对保持和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作用。水土保持方案中的码头区、堤防区、弃土区和施工临时用地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将有效控制建设期所产生的水土流失,具有良好的保水、保土效益。79
(1)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项目区内扰动地表面积得到全面综合治理,工程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扰动土地治理率达到98.9%,各防治分区扰动土地治理率详见表10-4、表10-5。(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通过本《方案报告书》的实施,本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有效的治理,随着水土保持综合措施效益的逐渐发挥,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4.6%。各防治分区水土流失治理度详见表10-4、表10-5。(3)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在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项目建设区绿化面积达49.2m²,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9.0%,林草覆盖率达到77.8%。各防治分区绿化面积、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林草覆盖率详见表10.4、表10.5。(4)拦渣率工程建设期,临时堆土场四周采取袋装土等拦挡措施,拦渣率可达到98.2%,各防治分区拦渣率详见表10-5。(5)水土流失控制比本项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完全发挥效益后,项目区的土壤侵蚀模数将达到300t/km²·a,水土流失模数达到的控制比为1.0,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各防治分区水土流失控制比详见表10-5。79
表10-4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计算统计表防治分区码头区堤防区弃土区施工临时用地区合计防治目标建设区(hm2)12.548.3639.102.0062.00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hm2)12.546.420.000.0018.96硬化、水面面积及建筑物占地(hm2)10.97 10.97水保措施(hm2)1.388.3338.671.9850.36工程措施(hm2) 2.09 2.09植被措施(hm2)1.386.2438.671.9848.27扰动土地面积(hm2)12.548.3639.102.0062.00可绿化面积(hm2)1.406.2439.102.0048.74水土流失预测量(t)226.55315.061072.2031.581645.39新增水土流失量(t)191.44285.98896.2520.601394.27表10-5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达标分析表防治分区码头区堤防区弃土区施工临时用地区达到值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98.4%99.6%98.9%98.9%98.9%水土流失总治理(%)87.6%99.6%98.9%98.9%94.6%土壤流失控制比11111拦渣率(%)98.2%98.2%98.2%98.2%98.2%林草覆盖率(%)98.2%100.0%98.9%98.9%99.0%林草植被恢复率(%)11.0%74.6%98.9%98.9%77.8%79
10.2.2社会效益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形成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使项目区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和治理,其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工程开挖土石方基本得到利用和治理,防止弃渣流失,减少淤积。通过对开挖面实施防护,防止开挖面造成崩塌等隐患,确保本工程正常运行。(2)施工过程中对水土流失的防护措施,减少了工程区如开挖面、路基等的水土流失,减少了泥沙淤积,保证了水环境质量。(3)本项目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设,加上工程本身的景观建设,改善了当地的自然景色,为整个项目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舒适的视觉空间。10.2.3经济效益本方案实施后,将对建设区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1)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建设区域内的水土流失,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使项目区得到绿化、美化,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体现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开发建设工程同步发展,创建生态优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建设项目;(2)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主体工程安全运营更有保障,运行寿命延长。79
11.方案实施的技术保证措施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是保证水土保持方案顺利实施的重要规划,因此也是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内容。根据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和要求,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方案实施进展定期报告制度,在主体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否则主体工程不得投产使用。为保证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顺利实施、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实施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使水土保持措施发挥最大效益,实现方案确定的防治目标,应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领导协调的组织、机构,落实方案实施的技术手段和资金来源,严格资金管理,实行全方位管理,确保水土保持方案的顺利实施。11.1主要保障措施11.1.1组织领导与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水土保持方案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建设单位应成立或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管理机构,并设专人(专职或兼职)负责水土保持工作,协调好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的关系,负责组织实施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开展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检查,全力保证该项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按年度、按计划进行,并主动与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密切配合,自觉接受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水土保持实施管理机构主要工作职责如下:(1)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2)建立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把水土保持列为工程进度、质量考核的内容之一,按年度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制定水土保持方案详细实施计划;(3)工程施工期间,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保持畅通联系,协调好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的关系,确保水土保持设施的正常建设,并按时竣工,最大限度减少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4)经常深入工程现场进行检查,掌握工程施工和运行期间的水土流失状况及其防治措施落实状况;(5)79
水土保持工程建成后,为保证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建设单位必须对永久征地范围内的水土保持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将临时征地范围内的水土保持设施交由当地土地所有部门来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①在维护管理中,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②建设项目运行期间,建设单位应制定水土保持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情况;③必要时,还应对管理人员实施水土保持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④定期总结并向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汇报水土保持工程维护管理的工作情况。11.1.2后续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后,建设单位应委托设计单位按设计程序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工作。为便于工程管理和监理等工作,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应设置专章或单独成册。11.1.3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在工程发包标书中提出水土保持要求,将各标段水土保持工程纳入各标段招标文件一起招标或汇成一个专门的标段单独招标。在招标文件中,详细列出水土保持工程内容,明确施工单位的施工责任,明确其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范围,并以合同形式明确中标单位应承担的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义务。中标的施工单位在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时,对设计内容如有变更,应按有关规定实施报批程序。变动较小的,由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报告并征得同意即可。变动较大的,如主要措施的规模、位置发生变化时,按方案报批程序报原方案审批机关审批。11.1.4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水土保持监理是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措施,通过水土保持监理可为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提供质量保障,确保达到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防治目标和水土保持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为水土保持竣工验收工作奠定基础。(1)监理单位及要求。根据《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保[2003]89号)的要求,按招投标的方式选定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监理单位,对方案实施进行全过程的监理。水土保持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承担监理的单位需具有相应级别的水土保持监理资质;3000万元以下的,承担监理的单位需具有一定数量的水土保持监理工程师。参加监理的人员必须具有水土保持监理工程师上岗证书或监理员上岗证书。(2)79
监理任务。①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工程承包合同中的水土保持要求,对施工单位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检查、旁站和指令文件等监理方式进行现场监督检查,监理工程建设各项施工活动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否与工程建设同步实施,通过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保证水土保持设施的如期建设和功能的正常发挥,结合现场巡查,提出要求限期完成有关水土保持工作。②在施工的各个阶段随时进行质量监督,提交监理日志、监理月报,及时向建设单位汇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③对施工单位的水土保持季报、年报进行审查,提出审查、修改意见。④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工程承包合同,协助处理各种水土保持纠纷。⑤编制水土保持监理工作报告(季报、年报),作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基础和水土保持验收报告必备的专项报告;工作报告主要对水土保持监理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存在的重大水土保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水土保持监理工作计划安排和工作重点;定期归档监理成果。11.1.5水土保持监测根据水土保持法规政策规定,建设单位须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防治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按方案规定的监测内容、方法和时段对工程建设实施水土保持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监测成果应按时向建设单位报告,通过与项目区原状生态环境进行对比分析,对方案实施后的恢复能力及防治效果做出综合评判,监测单位在监测结束后应编制监测报告,作为方案竣工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还可为当地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11.1.6施工管理(1)监督管理。经批准后的水土保持方案具有依法强制性,不得擅自变更,根据有关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利依法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应强化施工管理,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自查,并主动与水土保持监督部门取得联系,加强与水行政主管部门合作,自觉接受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各级水土保持监督部门应经常到施工建设现场监督、检查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建设单位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情况应作好记录,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保证方案设计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顺利进行,并作为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参考资料。(2)79
公众参与。水土保持方案中有相当数量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和维护需要当地群众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为此,工程建设单位应积极向当地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制定明确的公众参与制度,实施群众监督。与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联系,在他们的支持、协作下,作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当地群众树立起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爱护树木花草,保障项目建成后安全运营。11.1.7检查与验收等根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要求,在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前,完成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工作,验收内容、程序应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执行,大型建设项目还应委托相关单位进行水土保持设施的技术评估工作。11.1.8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1)资金落实。根据水土保持法规政策相关规定,项目建设工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在基建费用中列支,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在生产费用中列支。水土保持方案经批准后所需的防治费用,根据主体工程经费预算情况,应尽快落实或申请追加,确保所需资金按年度计划及时足额到位,保证方案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鉴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建设单位的社会责任,截留、克扣或挪用水土保持资金的现象应予以避免。建设单位应切实落实资金,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2)资金管理。建设单位需作好资金的使用管理工作,为保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资金及时到位,保障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防止和避免被挪用或占用,应建立水土保持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并按水土保持实施进度与资金年度计划按期拨付水土流失防治费。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就水土保持投资估算调整情况、分年度投资安排、资金到位情况和经费支出情况写出总结。79
12.结论和建议12.1结论本项目为xx港工业园区的重要基础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法定责任范围内的自然和人为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不仅对维护工程长期稳定十分必要,而且对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方案通过调查,结合主体工程特征,明确了水土流失责任范围,对项目区水土流失进行预测,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根据各水土保持分区的特点,设计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估算了水土保持设施的投资,并进行工程的效益分析。12.1.1项目区水土保持现状工程建设所在的xx县、楚州区不在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范围内。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和平原沙土区的通告》(苏政发[1999]54号),该区域为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根据江苏省2000年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成果及区域水土保持规划和土壤侵蚀资料,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土地类型、降雨情况、土壤母质、植被覆盖等基本情况,通过咨询当地水保专家,以及向当地水利部门和群众了解情况,加之对现场踏勘、调查,最后经过综合分析确定该区的平均水蚀模数为300t/km2.a,属微度侵蚀。12.1.2水土流失预测结论码头工程建设扰动原地貌和破坏土地植被面积为62.0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18.96hm2。建设期内产生弃土77.0hm3。码头在建设期内共造成水土流失1645t,新增水土流失1394t。主要集中在工程施工期内。随着水土保持设施发挥效益,工程建设区的水土流失量将大大削减,本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改善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现状。12.1.3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和效果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由预防措施、治理措施和临时措施三部分构成,治理措施主要工程量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由预防措施、治理措施和临时措施三部分构成,治理措施主要工程量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由预防措施、治理措施和临时措施三部分构成,治理措施主要工程量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量1317m3,装土草包79
1000m3,种植各类乔木6404株,种植草坪48.2hm2。该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9.6%;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5.5%;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拦渣率为98.2%;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9.9%;林草覆盖率为78.6%。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12.1.4水土保持工程方案投资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120.5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21.30万元,植物措施15.92万元,施工临时工程16.20万元,独立费用51.31万元,基本预备费6.28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9.48万元。12.2建议(1)为避免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环境破坏,产生新的人为水土流失,建议工程建设单位与当地有关部门配合,做好水土保持各项措施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并开展水土保持监理工作,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进度、质量和资金进行监控管理,保证工程质量。(2)建议建设单位根据下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成果,进一步细化工程所占区域内的工程措施内容,并按本方案要求提出具体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产生。7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陇西县金正源采砂厂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
- 陇西县渭阳乡花园建材厂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
- 重庆两江新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 水利部关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
- 鄂州某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探究
- 黎明水电站水土保持方案
- 风电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程序要点
- 云南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 龙华新区观澜街道白鸽湖老村片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论文
- 公路水土保持方案
-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评审专家管理办法
- 房地产水土保持方案
-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论证、评审和监测
- 水土保持方案所需资料与审批程序介绍
- 水土保持方案编写规范
- 某某市第三自来水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 嘉祥桂花城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毕业论文
- 高层住宅楼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