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4.28 KB
- 6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II
III
《四川省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表专家姓名单位电话职务/职称专业领域地址邮编总体意见:条款意见和/或建议理由/背景材料(纸面不敷,可另增页)注:本表可复印填写或将意见建议发至E-mail:767328898@qq.comIII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实施××××-××-××发布四川省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operationandmaintenanceofgreenbuildinginSichuanProvince(征求意见稿)PDB××××—××××备案号:××××—××××××××III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operationandmaintenanceofgreenbuildinginSichuanProvinceDB××××—××××(征求意见稿)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日期:2017年XX月XX日2017年成都4
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标准>的通知》(川建标发﹝2016﹞807号)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建筑调适、运行技术、维护技术、管理制度、运行管理评价。本标准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55号;邮政编码:610081;联系人:高波;E-mail:183499579@qq.com)。本标准主编单位:本标准参编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64
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44建筑调适64.1一般规定64.2调适过程84.3交付115运行技术145.1一般规定145.2暖通空调系统155.3给排水系统215.4电气与控制系统245.5可再生能源系统275.6建筑室内外环境295.7监测与能源管理315.8数据统计分析与利用326维护技术346.1一般规定346.2围护结构与材料366.3设备及系统376.4绿化及景观427管理制度447.1一般规定447.2运行管理制度467.3维护保养制度478运行管理评价498.1一般规定498.2评价方法498.3评价指标4964
64
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12Terms23BasicRequirements44BuildingCommissioning64.1GeneralRequirements64.2CommissioningProcess84.3Delivery115OperationTechnology145.1GeneralRequirements145.2HVACSystem155.3WaterSupplyandDrainageSystem215.4ElectricalandControlSystem245.5RenewableEnergySystem275.6IndoorandOutdoorEnvironment295.7MonitoringandEnergyManagement315.8StatisticalAnalysisandUtilizationofData326MaintenanceTechnology346.1GeneralRequirements346.2EnvelopeandMaterial366.3EquipmentandSystem376.4GreeningandLandscape427Regulation447.1GeneralRequirements447.2OperationRegulation467.3MaintenanceRegulation478OperationandMaintenanceEvaluation498.1GeneralRequirements498.2EvaluationMethodology498.3EvaluationIndex4964
1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运行维护,做到低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保证实际效果,制定本标准。【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本标准制定的目的及必要性。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绿色建筑的运行维护。【条文说明】绿色民用建筑和绿色工业建筑因使用功能和工艺特点不同,其运行维护管理技术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标准主要以绿色民用建筑的运行维护技术和制度进行编制,与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JGJ/T391和现行地方标准《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1/T009配合使用,用于指导民用建筑项目进行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获得该标识后的建筑运行维护。工业区中的办公等公共建筑属于民用建筑范畴,这类建筑中绿色建筑运行维护应按本标准执行。对于未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项目同样可采用本标准作为建筑运行维护的指导。1.0.3绿色建筑运行维护,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4
2术语2.0.1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0.2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applicationofrenewableenergyinbuildings在建筑热水、供暖、空调和供电等系统中,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全部或部分建筑用能的应用形式。2.0.3能效测评energyperformanceevaluation对反映建筑设备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计算、检查与必要的检测,并给出其所处等级的活动。2.0.4调试test,adjustandbalance通过对建筑设备系统测试、调整和平衡,使系统达到无生产负荷的设计状态。【条文说明】我国工程建设体制是主要以施工安装单位为主,负责建筑系统的调试,根据国家相关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在竣工阶段前进行建筑系统调试,主要是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为主,无生产负荷静态过程的调试。系统调试应包括下列项目:1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2系统无生产负荷下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这个阶段的调试工作是对设备和系统预设功能的测试,不能建筑设备系统的实际性能适应建筑物的使用情况。2.0.5建筑调适buildingcommissioning通过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保证建筑能够按照设计和用户要求,实现安全、高效地运行和控制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条文说明】我国工程建设体制是由设计院设计、建设单位订货、施工安装等多方构成,在流程和管理上经常出现脱节、管理混乱、联合调试相互扯皮,调试困难的现象;随着建筑各子系统日益复杂,子系统之间关联性越来越强,建筑机电系统的复杂性和绿色建筑系统精细化调试的要求,传统的调试体系已不能满足建筑动态负荷变化和实际使用功能的要求。64
传统的建筑系统调试过程在竣工之后就结束,联合试运转及调试是在系统无生产负荷下进行,对于民用建筑而言,此时由于无人入住,系统缺乏人员、设备负荷及部分灯光负荷,没有进行人员入住情况下的系统联合调试。而建筑调适一般始于方案设计阶段,贯穿设计、施工安装、单机试运转、性能测试、运行维护和培训各阶段,确保建筑系统在建筑整个使用过程中能实现设计功能。2.0.6室内空气质量参数indoorairqualityparameter指室内空气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参数。2.0.7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particulatematter(PM2.5)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2.0.8无成本/低成本运行措施nocost/lowcostoperationmeasurements在对建筑全面调查和测试诊断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实施采用成熟可靠的控制优化运行策略、完善物业管理、节能效果明显、无需再投资/投资回收期较短的节能运行措施。2.0.9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uildingenergymanagementsystem对建筑变配电、照明、电梯、供暖、空调、给排水等设备的能源使用状况进行检测、统计、评估等的软硬件系统。2.0.10建筑再调适retro-commissioning根据建筑实际使用情况,再次对相关设备系统进行诊断、调整和完善;在确保建筑舒适性的基础上,提高系统能效,减少能源消耗的调适活动。2.0.11行为节能energy-savingaction指通过人为设定或采用一定技术手段或做法,使建筑相关能耗系统运行向着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或有利于节能的行为。64
3基本规定3.0.1绿色建筑的运行维护技术应包括建筑调适、交付、运行维护和制度管理等环节。【条文说明】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不仅仅是绿色技术的选择和应用,更重要的是绿色技术的真正落实和使用,因此,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是一个全过程的技术应用和管理。3.0.2绿色建筑的运行维护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1/T009中的有关规定。3.0.3绿色建筑能效实测评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JGJ/T288的有关规定。3.0.4绿色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50801中的有关规定。3.0.5绿色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应不低于现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及地方标准《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1/T009等对建筑室内声、光、热、空气品质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绿色建筑室内环境应满足上述标准的相关规定。3.0.6绿色建筑运行维护应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编制技术手册。【条文说明】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不仅仅是绿色技术的选择和应用,更重要的是绿色技术的真正落实和使用,是一个全过程的技术应用和管理。不同的建筑类型、建筑功能,其采用的技术体系不完全一致,因此,运行维护管理单位应根据建筑自身情况,编制具有针对性的绿色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手册,确保建筑良好运行。特别应重视绿色建筑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的制定。节能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节能方案、节能管理模式和机制、分户分项计量收费等。节水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节水方案、分户分类计量收费、节水管理机制等。耗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维护和物业耗材管理。绿化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苗木养护、用水计量和化学药品的使用制度等。3.0.7绿色建筑的运行维护管理宜应用建筑信息与智能化管理。【条文说明】64
建筑信息化管理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管理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辅助管理者决策的一种管理手段,可以极大的提高管理的效率。建筑智能化管理以建筑物为平台,对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进行优化组合为一体管理,向建筑使用人员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其中,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术。BIM是在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BIM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使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的应对,并为协同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BIM的作用是使建筑项目信息在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行维护全过程充分共享,无损传递,并为建筑从概念到拆除的全寿命期中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BIM技术对建筑行业技术革新的作用和意义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BIM技术支持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信息管理和利用。在建筑工程建设的各阶段支持基于BIM的交换数据和共享,可以极大地提升建筑工程信息化整体水平,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之间的协作配合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充分利用各自资源,有效地避免由于数据不通畅带来的重复性劳动,大大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显著降低成本。3.0.8绿色建筑所采用的相关运行管理措施、技术文件和合同文件的技术条款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绿色建筑的运行和维护,应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和求实负责的运行管理原则,应充分利用社会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专业设备和专业人才资源,提高绿色建筑运行维护管理水平。3.0.9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可参照本标准运行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64
4建筑调适4.1一般规定4.1.1建筑设备系统应进行建筑调适,建筑其他系统宜进行建筑调适。【条文说明】建筑调适是通过在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阶段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保证建筑能够按照设计和用户的要求,实现安全、高效的运行和控制,避免由于设计缺陷、施工质量和设备运行问题,影响建筑的正常运行。建筑设备系统包括暖通空调系统、电气系统、给水排水系统、消防系统、智能化系统等,建筑其他系统主要包括建筑结构系统、围护结构系统、景观系统、建筑材料等。调适的要点可归纳为:1、调适是一种过程控制的程序和方法;2、调适的目标是对质量和性能的控制优化;3、调适的目的是实现跨系统、跨平台的协调与协同,以共同实现建筑的功能;建筑调适的主要目的如下:1、验证设备及材料的型号和性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2、验证设备和系统的安装位置正确;3、验证设备和系统的安装质量满足相关规范的具体要求;4、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符合设计使用要求;5、保证设备和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6、通过向业主的操作人员提供全面的质量培训及操作说明,优化操作及维护工作。4.1.2建筑调适团队宜由建设单位组织,调适团队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调适顾问、物业单位、施工方及设备供应商等单位成员组成。【条文说明】建筑调适过程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组建调适团队,调适为一个多专业、多责任方相互配合的过程,建立一个统一管理的调适团队有利于调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1、调适顾问的职责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业主提供的项目相关图纸及技术文件,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后,编制调适计划;2)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调适团队成员责任;3)受业主委托主持召开工作例会;4)配合业主组织各相关方进行现场检查、测试、调适等工作;64
5)提供调适过程所需检查、测试及调适的相应表格和操作方法;协调、交流并解决技术冲突,讨论调适的进程;6)负责协调各方共同完成联合调适;7)协助物业公司相关人员编制系统操作手册,并协助业主方完成对物业人员关于设备系统运行及维护方面的培训工作;8)提供最终的调适工作报告。2、业主代表的职责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指定运行维护人员参与调适,协调会议的召开和各方配合事宜;2)对调适第三方所提出的各项书面文件应及时确认并协调解决措施;3)为调适团队提供项目所需说明文件,用于制定调适计划、设备系统说明手册、运行维护培训计划;4)配合参与相关工作完成情况的验收;5)负责提供业主所购买的设备的技术资料。3、设计方的职责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最新的项目设计图纸、设计说明和计算书等相关信息或资料;2)对调适过程中有关设计的疑问及时做出解答;3)定期参与调适工作会议,并讨论调适计划及方法。4、施工单位的职责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提交调适方所要求的与其工作相关的资料及技术性文件,配合现场验证后的整改工作;2)确保调适工作过程中,设备系统的各相关设备和组件的安装情况符合相关规范或合同文件的要求;3)根据调适方提供的调适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建立总包和分包框架内的调适队伍,配合设备供应方完成现场单机试运转,在调适方指导下,完成设备系统检查、风水系统平衡、设备性能测试、自控验证等调适工作;4)参加调适工作例会;5)及时对调适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更换相关问题设备及组件。5、主要设备供应商的职责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详细的机组资料包括设备操作细则和维护手册。2)负责调试设备各项控制功能,为运行维护人员提供现场培训。4.1.3建筑运行阶段应进行建筑调适,建筑设计、施工阶段宜进行建筑调适。【条文说明】传统的调试通常为在施工阶段,进行系统的单机运转或系统的联合运转调试,而建筑调适则涵盖了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调适顾问宜全过程参与建筑调适过程。64
4.2调适过程4.2.1建筑调适团队介入工作前,应根据业主需求确定调适范围,编制业主需求书和调适计划书。【条文说明】建筑调适范围的确定是开展调适的前提,建筑调适范围主要为建筑设备系统及建筑其他系统,其中建筑设备系统包括暖通空调系统、电气系统、给水排水系统、消防系统、智能化系统等,建筑其他系统包括建筑结构系统、围护结构系统、景观系统、建筑材料等。业主需求书是一个记录业主诉求和期望的文件,其内容应包括建筑的用途、性能指标以及验收的标准。它是整个项目设计、施工以及调适工作的基础。让调适顾问参与制定业主需求书,有助于在项目的早期就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理念贯穿其中,并在关键技术上给出建议。应明确的是,业主需求书不仅需要满足业主的需求,同时也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调适计划主要包括调适的工作范围、工作进度、预算以及调适成功的标准。调适计划在调适项目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需要根据工程进度和实际工程情况逐步深化、细化。4.2.2设计阶段调适应验证和评估调适系统设计文件的质量,确保其满足业主需求书及后续调适的要求。【条文说明】设计阶段调适顾问的主要工作内容为:1、组织并领导调适团队;2、确保业主项目需求书中的内容在设计中予以完整的体现;3、审查设计图纸,提出调适建议书;4、参与制定项目招投标相关技术要求和服务内容职责。审查设计文件一般分如下步骤进行:1、在方案设计阶段,调适团队要做综合的评定,确保设计的基本质量,尤其是调适系统(如建筑用能)的合理性;2、在设计中期,调适团队要召集协调会议,确保设计团队各工种的设计没有冲突,不同系统衔接有效、无缺项漏项情况;3、在设计尾期,调适团队需进行最后的图纸审阅,确保图纸表达完善(如风口风量标注、水路水量标注等),并进行施工招标书的审阅,确保标书中调适内容描述的准确性。4.2.3施工阶段调适应验证和评估调适系统的施工质量、产品性能及其联合运行效果,建立系统运行维护手册。【条文说明】64
建筑施工过程决定了建筑是否能够实现设计师的思想和业主的期望。在施工阶段,调适目标是按时且在预算内交付一个功能高效的建筑。施工阶段调适顾问的主要工作内容为:1、编写并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更新调适计划;2、定期组织和主持调适工作会议;3、不定期到现场监督施工过程,发现问题并及时更新问题日志;4、实施系统功能测试,验证系统联合运行结果;5、确保设备使用手册与人员操作规程的完整性;4.2.4运营阶段调适应验证和评估调适系统的综合效果,进行季节性调试,并编制调适报告。【条文说明】在开始运营后,业主和运行人员已掌握建筑,尽管工程已结束,但此阶段,调适工作仍将继续。此阶段需要施行季节性联合调适、继续培训运行管理人员、解决质保期内的问题并提交调适报告。运营阶段调适顾问的主要工作内容为:1)进行季节性系统功能测试与验证,验证全天候下的联合运行结果;2)对运营人员进行运行和维护的培训;3)编制调适报告。4.2.5建筑调适步骤根据调适系统的特性,宜包括设计文件和施工质量检查、设备及材料性能测试、平衡调试验证、自控性能验证、系统联合运转验证、系统整改、综合效果验收、运维人员培训等过程。【条文说明】建筑调适从工程建设阶段上可分为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而针对每个调适系统及其调适步骤划分来讲,调适团队介入后其工作步骤应包含设计和施工质量的检查、设备及材料性能测试、平衡调试验证、自控性能验证、系统联合运转、系统整改、综合效果验证、系统培训等过程。其中设计阶段主要进行设计质量和业主需求符合性的检查;施工阶段主要进行施工质量检查、设备及材料性能测试、平衡调试验证、自控性能验证、系统联合运转;运营阶段主要进行系统联合运转、综合效果验证、系统培训。其中系统联合运转和综合效果验证需要根据系统特性进行季节性调适和验证,如空调系统需要进行夏季工况、冬季工况甚至过渡季节工况的调适和验证。4.2.6调适系统的设备及材料实测性能与名义性能或设计要求相差较大时,应分析其原因并进行整改。64
【条文说明】当调适系统的设备或材料的实测性能与名义性能或设计要求相差较大时,应分析其原因在于施工质量、设备质量还是系统之间配合问题,并加以解决。如空调机组的总风量不足,可能是风管的连接不符合规范要求,也可能是空调机组过滤器未及时清理导致阻力过大。4.2.7平衡调试验证阶段应进行空调风系统与水系统平衡验证,平衡合格标准应符合地方现行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51/5033的相关要求。【条文说明】目前大多数供暖空调工程都未进行风、水平衡调试,原因在于业主对风水平衡调试对于保证空调效果和减少运行能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施工单位缺乏必要的测试仪器和测试人员,设计单位设计图纸深度不够,如未标注末端风口设计风量和末端设备的设计水量及调试用的风阀水阀,这些因素都导致风水平衡调试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四川省地方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51/5033-2014中第9.2.23条对供暖空调水系统、风系统的平衡分别提出要求:系统的总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0%,风口的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5%;供热系统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度规定值为0.9-1.2,供热系统的补水率与规定值偏差不应大于0.5%;空调系统冷热水、冷却水总流量测试结果与设计流量的偏差不应大于10%。平衡调试验证报告应包括系统、测试管路、设计风量与水量、实测风量与水量、阀门开度等信息。4.2.8自控性能验证应分为单点、单机及系统共三个层级进行,控制功能应工作正常,符合设计要求。【条文说明】现场单点验证主要是对现场的控制盘箱及其各控制点位所监控的末端设备进行逐一调试和验证。通过单点验证确认控制器是否可以正确输出控制命令、正确读取末端设备或被控设备所发出的各类信号;确认末端传感器是否可以正确检测被测区域环境参数;确认末端执行器是否可以正确按照控制命令进行动作。单机验证是以被控系统为主线,根据控制逻辑的要求对各设备系统的控制程序进行调试和验证,从而使被控的设备系统可以按照设计功能需求投入使用。系统验证是在上位机(操作站)端对自控系统所控制的各设备间联动是否正确进行调试和验证,同时对自控系统的图形界面进行检查。4.2.9系统联合运转验证阶段应对设备系统的设备性能、自控功能及系统间相互配合进行验证,确保系统满足规范、设计及使用的要求。【条文说明】64
系统联合运转验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确保各系统已全部施工完毕,单机试运转已符合要求,在联合运转验证时主要设备应有专人值守。以通风与空调系统为例,联合试运转验证包括的内容如下:1)设备性能检验、调整;2)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检验、调整与联动运行;3)系统风量的测定和调整(通风机、风口、系统平衡)。系统风量平衡后应达到以下规定:系统总风量实测值与设计风量的偏差允许值不应大于l0%;系统经平衡调整,各风口或吸风罩的总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l5%;4)空调水系统的测定和调整。空调水系统流量的测定,在系统调试中要求对空调冷(热)水及冷却水的总流量以及各空调机组的水流量进行测定。空调冷热水、冷却水总流量测试结果与设计流量的偏差不应大于10%,各空调机组盘管水流量经调整后与设计流量的偏差不应大于20%;5)室内空气参数的测定和调整;6)防排烟系统测定和调整:防排烟系统测定风量、风压及疏散楼梯间等处的静压差,并调整至符合设计与消防的规定。4.2.10综合效果验收应包括调适系统运行状态及运行效果的验收,调适系统应满足不同负荷工况及用户的使用要求。4.3交付4.3.1调适系统交付应在综合效果验收合格后进行,交付内容应包括调适系统交接、运维人员培训、调适报告交付等。【条文说明】当项目调适完成后,即进入交付及资料移交过程。交付及资料移交既涉及国家政策法规,又涉及运行管理各方的权益,还直接影响到运行管理活动能否正常进行,因此运行管理工作的交付和移交是运行管理操作中一个重要环节。运行管理工作的交付和移交必须在完成综合效果验收合格的前提下,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4.3.2调适系统交付时,应对运行维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培训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1日常和紧急情况操作说明;2调节装置操作说明;3维护、检修要求和步骤;64
4系统手册及其运行记录的维护和更新。【条文说明】常规意义上的调试以递交调试报告即宣告结束,但真正意义的调适工作应包含对建筑实际的运行维护人员的培训。由于目前建筑信息化、自动化、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而目前国内物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为了避免出现非专业人士对建筑的不合理运行及维护的现象,致使上述的调适成果无法实现,调适工作结束之后,应对建筑的实际运行维护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培训要求宜通过技术研讨会、现场实操、系统讲解等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的内容、深度、形式、次数等。4.3.3调适报告根据调适系统特性,宜包括如下内容:1业主需求书;2各阶段调适工作记录;3设计和施工质量检测报告;4系统平衡验证报告;5自控验证报告;6系统联合运行评估报告;7问题日志;8培训记录及培训使用手册;9其他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条文说明】调适项目的结束,是以调适顾问向业主提交调适报告为标志的,调适报告是一个总结调适工作并评价调适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文件,其内容包括:1)向业主汇报建筑的运行是否达到业主项目需求书中的要求及还存在的问题;2)汇总调适过程生成的重要文档。调适工作记录是用来详细记录调适过程中各部分的完成情况及各项工作和成果的文件,包括进展概况、各方职责及工作范围、工作完成情况、出现的问题及跟踪情况、尚未解决的问题汇总及影响分析,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等。问题日志在调适过程中建立,并定期更新。问题日志用以详细记录所有调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时间、地点、所属系统,问题的初步判断,以及后续对此问题的跟踪,直至此问题解决或者有其他替换方案。64
培训记录由调适顾问组织并进行培训,用以记录对于运行管理人员的培训过程,包括每次培训课程的大致内容、学员的反馈情况以及培训结束后的对学员的考核情况等。培训使用手册是培训实施时所采用的培训资料,如主要设备的操作说明,维护说明,故障处理等。工程遗留问题是由于开发、设计、规划、施工等原因,造成房屋本体和配套设施、设备方面的使用功能缺陷,需运行维护管理单位配合进行协调和处理。在移交资料中应包括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案,及时有效地解决工程遗留问题,保障业主利益。64
5运行技术5.1一般规定5.1.1建筑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调适、运行管理记录等技术文件应齐全。【条文说明】对照系统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技术文件,保证技术文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下列文件为必备文件档案,并作为节能运行管理、责任分析、管理评定的重要依据:1、建筑设备系统的设备明细表;2、主要材料、设备的技术资料、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试)验报告;3、仪器仪表的出厂合格证明、使用说明书和校正记录;4、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和竣工图(含更新改造和维修改造);5、隐蔽部位或内容检查验收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6、设备、风管系统、制冷剂管路系统、水管系统安装及检验记录;7、管道压力试验记录;8、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9、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10、系统综合效能调适报告;以上资料转化成电子版数字化方式存储,以便查阅。5.1.2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固废、污水等污染物应达标排放,废油、污物、废工质应按标准收集处理。【条文说明】建筑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各类固体污染物、废气、废油、污物、废工质和污水,可能造成多种有机和无机的化学污染,放射性等物理污染,以及病原体等生物污染。此外,还应关注噪声、电磁辐射等物理污染。为此,需要通过合理的技术措施和排放管理手段,杜绝建筑运行过程中相关污染物的不达标排放。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应符合现行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制冷空调设备和系统减少卤代制冷剂排放规范》GB/T26205等的规定。废油、污物、废工质应与有资质的处理单位订立合同,定期、定时收集处理。64
5.1.3能源系统应按分类、分区、分项计量数据进行管理。【条文说明】对电、水、气、冷/热量等分类、分区、分项计量,是进行节能潜力分析和能源系统优化管理的前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能够摸清建筑能耗特点及运行特点,可实现节能潜力挖掘,提高设备用能效率。通常,电表水表账单是开始追踪记录能源使用情况唯一所需的数据。根据建筑应用不同和能源利用比例不同,应设立不同的分级分项计量装置,例如:以电能为主要能源的,设立多级电表,大功率设备安装连续电量记录仪等。5.1.4建筑设备系统运行过程中,宜优先考虑使用经济运行技术,并应适合四川省的气候特点。【条文说明】经济运行技术在运行过程中的实用性较好,能够真正付出少的代价,起到实际的作用,是绿色建筑运行管理技术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针对不同建筑特点,可从建筑能耗数据收集及分析、运行优化策略及设备使用时间、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照明系统节能、室内室外空气管理、用户服务与管理等六大方面实施低成本解决办法。5.1.5建筑再调试计划应根据建筑负荷和设备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适时制定,调适周期不宜大于5年/次。【条文说明】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性质、情况、功能等可能发生一些改变,而且建筑系统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寻优的过程,因此,建筑绿色运行也是一个不断调适与再调适过程。5.2暖通空调系统5.2.1室内运行设定温度,冬季不得高于设计值2℃,夏季不得低于设计值2℃。【条文说明】合理的室内温度的设定对节能具有较大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控制人员的行为节能和管理节能,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室内室内的温度效果,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无特殊要求的场所,空调运行室内温度宜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管理办法》(建科[2008]115号)的要求设定。该措施可通过人为修改温控器实际可设定温度范围的方式来实现。5.2.2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运行过程中的新风量应根据实际室内人员状况进行按需调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64
50736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建筑内人员数量多,经常出现和设计值不符的情况,建筑运行过程中,应根据实际室内人员状况调节新风量,避免出现由于室内人员数量多于设计值而新风量不足的状况,或者室内人员数量过少,新风量过多而出现能源浪费的情况。常见的实现控制方法:在人员聚集的公共空间或人员密度较大的主要功能房间(人均使用面积低于2.5m2/人,或该区域在短时间内人员密度有明显变化的常用区域)加设CO2传感器,安装位置在呼吸区,即0.9m-1.8m高度,通过CO2浓度设定值控制新风阀或新风机组频率实现室内新风量调节。5.2.3制冷设备机组的出水温度宜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和除湿负荷的变化进行设定。【条文说明】在设计选用冷水机组时一般根据全年最大负荷来选择,由最大负荷确定冷水机组的设计出水温度。然而,一年中系统达到最大负荷的时间往往很短,机组多数时间在部分负荷的工况下运行。此时如采用较高的冷冻水温度,可以大大提高机组的效率。根据经验,在低负荷时,冷冻水温度的设定值可在设计值7℃的基础上提高2~4℃。一般每提高出水温度1℃,能耗约可降低相当于满负荷能耗的1.75%。当然在制定冷水机组出水温度时,同时需根据建筑物除湿负荷的要求,保证室内除湿的设计使用要求。冷水机组出水温度设定策略方法为:重设冷水机组出水温度需要使用设定温度点的室外温度和出水温度关系图,用这些资料对建筑自控系统进行编程,使之能够根据室外温度、时间、季节和(或)建筑负荷,来自动设定出水温度。XXXXXXXXTc=冷机出水温度To=室外温度To=室外温度Tc=冷机出水温度图5.2.4制冷机出水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关系曲线图64
5.2.4技术经济合理时,空调系统在过渡季节宜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实现全新风或可调新风比运行,宜根据新风和回风的焓值控制新风量和工况转换。【条文说明】在技术经济合理时,过渡季节根据室外空气的焓值变化增大新风比或进行全新风运行,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改善空调区内空气的品质,大量节省空气处理所需消耗的能量,一方面可以延迟冷水机组开启和运行的时间,有利于建筑运行节能。但是,增大新风比或进行全新风运行可能会带来过高的风机能耗,或者过低的湿度。因此,需要综合判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过渡季节新风量开启策略方法为:根据项目具体所在气候区的气象条件结合项目的负荷特点,通常可将过渡季划分为3个阶段,在这3个阶段可采用不同的新风量,在保证室内参数在允许范围内变化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新风供冷。图5.2.5过渡季空气处理过程第一阶段:室外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均较低,室外空气比焓明显小于室内空气焓值,空调系统只需要提供部分新风就可以消除室内余热。第二阶段:室外空气温度有所升高,室外空气比焓小于室内空气焓值,但相对湿度仍然较低,空调系统必须采用全新风运行才能消除室内余热。第三阶段:室外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均较高,室外空气比焓仍小于室内空气焓值,仅靠室外新风供冷已经不能完全消除室内余热和余湿,在该阶段需要开启冷水机组,并且为充分利用新风的冷量,尽量采用较大的新风比运行。但要实现全新风运行,必须认真考虑计算风系统设计时选取的风口和新风管面积能否满足全新风运行的要求,且应确保室内必须保持的正压值。5.2.5采用变频运行的水系统和风系统,变频设备的变频不宜低于30Hz。【条文说明】64
多数空调系统都是按照最不利情况进行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的,而建筑在绝大部分时间内是处于部分负荷状况的,或者同一时间仅有一部分空间处于使用状态。针对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条件的情况,采取水泵变频、变风量、变水量等节能措施,保证在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建筑使用时,能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恰当的能源供给,同时不降低能源转换效率,并能够指导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实现节能高效运行。变频设备若运行频率长时间低于额定值60%时,建议更换设备。采用变频措施后,效果的验证方法为:采用变频优化技术后,应保证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等的有关规定。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比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规定值低20%。5.2.6冷却塔出水温度设定值宜根据室外空气湿球温度确定;冷却塔风机运行数量及转速宜根据冷却塔的出水温度进行调节。【条文说明】为了适应建筑负荷的变化,目前大多数建筑物制冷系统都采用多台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并联运行,并联系统的最大优势是可根据建筑负荷的变化情况,确定冷水机组开启的台数,保证冷水机组在较高的效率下运行,以达到节能运行的目的。室外空气湿球温度是制约冷却塔散热能力的因素之一,冷却塔出水温度的理论极限值为达到室外空气湿球温度,冷却塔出水温度越低,冷水机组冷却能力越大。但是应注意,冷却水温太低,会大幅降低制冷机组的冷凝压力,使机组出现故障,因此冷却塔出水温度应在制冷机组的低温保护之上。冷却塔出水温度建议采用:(1)控制冷却塔风机的运行台数(对于单塔多风机设备)(2)控制冷却塔风机转速(特别适用于单塔单风机设备)5.2.7冷水机组冷凝器侧污垢热阻,宜根据冷水机组的冷凝温度和冷却水出口温度差的变化监控。【条文说明】冷凝器污垢热阻对冷水机组的运行效率影响很大,为了及时有效地判断冷水机组冷凝器的结垢情况,在冷水机组运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冷凝温度同冷却水出口温度差变化,采取相应的除垢及杀菌技术,保持冷水机组高效运行。64
利用合理有效的水质管理系统有利于降低冷水机组污垢热阻产生的频率,通过自动或人工监测的方法合理控制冷却水浓缩倍数和冷冻水水质,可以节约用水和降低污垢热阻的产生。现场判断冷水机组污垢热阻的一般方法为:在满负荷的情况下,冷凝温度与冷却水出口温度差不宜大于2℃,否则应采取相应的物理或化学的清洗方法,以保证冷水机组的效率。5.2.8建筑宜通过调节新风量和排风量,维持相对微正压运行。【条文说明】暖通空调系统可对空气进行适当的控制,确保对空气进行适当过滤、调节、湿度控制和分送,从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同时,可减少由于对负压引起的室外渗入空气的无组织新风负荷,因而节省能耗。另外,由于安全卫生或功能要求,部分区域需维持微负压运行,如餐饮区域、地下车库等。保证室内微正压的控制方法为:通过调节新风量和排风量比例,建筑保持在微正压5-10Pa状态下运行。5.2.9多台冷水主机并联运行的系统,实际运行中应符合以下规定:1设备机组运行宜采取群控方式,根据系统负荷的变化合理调配机组运行台数,保证各机组使用时间均衡;2应以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机组能效情况,合理选择运行设备,保证冷水主机在高效区间内运行;3应关断不运行机组支路的阀门,关断阀门应采用缓闭方式;4对于多台冷机同时运行,应调整不同冷水主机间的冷冻和冷却水流量分配,使流量与负载相匹配;5有条件时,在同等节能的运行策略下,应优先启动总运行时间较少的冷水机组。【条文说明】对系统冷、热量的瞬时值和累积值进行监测,冷水机组优先采用由冷量优化控制运行台数的方式。通常60%~100%负载为冷水机组的高效率区,故根据系统负荷变化,合理的控制机组的开启台数,使得各机组的负荷率经常保持在50%以上,有利于冷水机组节能运行。常见的冷水机组台数控制方法是:每增加设备时,判断冷量条件为计算冷量超出机组总标准冷量的15%,例如现在已经开启一组,而冷量要求超出单台机组冷量的15%,再延时20~30分钟后判断负荷继续增大时,即开启新一组设备。关闭一组设备的判断冷量条件为计算冷量低于机组总标准冷量的90%,例如现在已经开启两组设备同冷量的机组,且冷量在逐渐下降,在冷量要求低于单台机组冷量的90%64
以下,且延时20~30分钟后判断冷量条件无变化,即关闭其中一组运行时间较长的冷水机组及附属设备。长时间不运转的机组匹配适应性可能较差而影响运行能效比,同时会影响长时间运转机组的使用寿命,有必要平衡多台机组的运行时间。冷水主机效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基于标准工况下的瞬时效率并不等同于实际工况下的瞬时效率。应根据不同气候特征监测冷水主机的效率情况,确定开启主机的台数,保证每台主机均在其自身的高效区间内运行,避免单台主机超负荷运行或多台主机在低效率区间运行的情况。应通过负荷的变化趋势及运行时间表,提前做好多台相同制冷量及不同制冷量机组运行台数的调整准备,并视制冷系统对空调负荷的反应时间提前开关机。但应避免频繁开关机;加减载机宜结合负荷预测的方法。冷水机组供水温度一般比较稳定,当回水温度低于设计标准值时,可通过降低冷冻水流量,减少机组运行台数的方式,保持一个合理的回水温度值。使空调系统在一个较为高效的区间内运行。冷水主机停止运行后,其对应的冷冻水和冷却水管路关断阀门应及时关闭,防止短路旁通。定流量主机对应电动阀门应采用缓开缓闭式,以减小对其他并联冷水主机的冲击。3当多台同型号冷水主机并联运行时,应保证每个支路的水流量基本相同;当不同型号主机并联时,可通过主机回水温度判断各支路水流量是否满足要求;当个支路流量与主机负荷不匹配时,应通过水力调节措施修正这种不匹配。5.2.10冷却塔以及风冷热泵周围应保持空气流通顺畅,冷却塔以及风冷热泵周围有热源、废气和油烟气排放口时,应采取合理措施保证其工作不受排气影响。同时,应妥善处理好冷却塔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条文说明】冷却塔利用水的蒸发吸热使水温下降。为保证蒸发效果,需要冷却塔周围空气畅通。空气流通不畅直接造成冷却塔冷却能力下降,冷水机组不能达到设计的制冷能力,增加系统能耗。为保证换热效果,风冷热泵周围应保证空气畅通,空气流通不畅直接机组的制冷能力,增加系统能耗。冷却塔噪声对高层建筑的客户以及周围居民区危害较大,应通过设置消声器、声屏障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实现对冷却塔噪声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处理好冷却塔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4
5.2.11空调冷冻水系统分、集水器之间电动旁通阀开度应满足系统负荷变化的要求,不应处于常开状态。【条文说明】在日常工况下,旁通阀开启度越小越好,防止系统水短路抑制系统出力。5.2.12建筑使用时宜根据气候条件和建筑负荷特性充分利用夜间预冷。【条文说明】充分利用夜间预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冷却能耗,可以大大降低能源使用费用,要求的室外温度比所需室内温度低几摄氏度即可,而且也可以降低设施启动时的电力高峰需求,这样可以高效的降低能源成本,达到节能的目的。对夜间实施预冷主要方法和过程为:(1)挑选出一天,前晚的温度比室内设定点温度低几度,且湿度也在舒适范围内;(2)在住户上班前几个小时,启动暖通空调系统的风机(而不是制冷设备),使室外空气进入室内;(3)使用楼宇自控系统,监测室内温度、制冷设备的启动时间和制冷设备的能耗;(4)在不同的几天,采用这些初步措施;(5)在室外条件相似的另外一天,用楼宇自控系统监测室内温度和制冷设备的运行,但不采用室外空气预冷;(6)对比预冷方式和常规方案,估算节能潜力;(7)在不同的几天采取这些措施,对启动时间进行试验,记录室外温度和制冷设备启动工况;(8)根据这些比较,制定建筑的预冷方式标准;(9)当室外环境满足标准时,使用楼宇自控系统自动启动预冷工作模式;持续观察数据,来验证和记录节能效果。5.3给排水系统5.3.1给排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应按水平衡测试的要求进行运行管理,降低管网漏损率。【条文说明】64
实际运行操作过程按以下方法:应按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定期检查用水量计量情况。如出现管网漏损情况,在更换时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并提供管网漏损检测记录和整改的报告。5.3.2给水系统应无超压出流现象,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条文说明】保持供水压力在设计范围内,避免供水压力持续高压或压力骤变。超压出流现象会破坏给水系统中水量的正常分配,对用水工况产生不良的影响。实际运行操作过程按以下方法:应对各层用水点用水压力进行定期测试,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宜大于0.20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局部超压部位增设减压限流措施。5.3.3节水灌溉系统运行模式宜根据气候和绿化浇灌需求及时调整。【条文说明】节水灌溉系统主要为了弥补自然降水在数量上的不足,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保证适时适量的提供景观植被生长所需水分。实际运行操作过程方法为:充分利用自然气候条件,节约灌溉水耗,灌溉系统宜采用自动控制的模式运行,并根据湿度传感器或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节水喷灌的运行。如有设备更换,应保留节水灌溉产品说明书并做好相关记录。5.3.4根据雨水控制与利用的设计情况,应保证雨水入渗设施完好,多余雨水应汇集至市政管网或雨水调蓄设施。【条文说明】场地遵循低影响开发原则,雨水控制与利用应采取入渗系统。实际运行操作过程方法为:对入渗地面、设备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清洗和维护,防止堵塞。对入渗水源进行面源污染控制,防止地下水污染。当透水铺装下为地下室顶板时,需保证地下室顶板设置疏水板及导水管,将雨水导入处理设施或市政雨水井。5.3.5景观水系统运行时,应利用非传统水源补水,且应保证补水量记录完整,水质应达到国家现行标准要求。【条文说明】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的有关规定,景观用水水源不得采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井水,应利用中水(优先利用市政中水)、雨水收集回用等措施。并根据补水水表做好记录再生水用于景观用水时,对景观水体进行定期检测,保证水质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用水水质》GB/T18921的相关要求。64
实际运行操作过程方法为:景观水体运行时,可采用机械设施,加强水体的水力循环,增强水面扰动,破坏藻类的生长环境,及时记录非传统水源水量5.3.6循环冷却水的运行中,应确保冷却水节水措施运行良好或非传统水源补充正常,水质应达到国家现行标准要求。对冷却塔蒸发耗水量和补水量进行定期记录和分析,应保证冷却塔的蒸发耗水量占冷却补水量的比例不低于80%。【条文说明】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的冷却水补水量占据建筑物用水量的30~50%,减少冷却水系统不必要的耗水对整个建筑物的节水意义重大。冷却水的损耗主要包括蒸发损失、漂水损失、排污损失和泄水损失,冷却塔应设置必要计量设施核算各项损耗量,并通过运行维护和优化等措施,保证系统的蒸发损失在所有冷却水损耗的80%以上。冷却塔排污量可根据人工或自动水质检测情况,合理确定。实际运行操作过程方法为:冷却塔补水宜采用非传统水源,以节约市政自来水使用量;同时,补水总硬度在300mg/L以上应设置必要的软化设施,防止水质恶化堵塞管道,影响系统运行效率甚至噪声设备故障。开式冷却塔或闭式冷却塔的喷淋水系统设计不当时,高于集水盘的冷却水管道中部分水量在停泵时有可能溢流排掉。为减少上述水量损失,可采取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等方式,相对加大冷却塔集水盘浮球阀至溢流口段的容积,避免停泵时的泄水和启泵时的补水浪费。5.3.7公共建筑采用电开水器供应饮用水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宜优先选用热效率高、保温良好、自带自控系统、加热方式为分层加热或分水箱加热的电开水器;2应根据建筑使用情况合理制定电开水器的工作时间,非工作时间切断电源;3宜对电开水器进行单独计量。5.3.8设有卫生热水系统的建筑,应符合以下要求:1新建建筑热水系统不应再采用干管循环和无循环方式,而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选用支管循环或立管循环方式;2在满足配水点处最低温度要求的条件下,根据热水供水管线长短、管道保温情况等适当采用低的供水温度;3对硬度大的冷水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水质软化或实质稳定措施;4宜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条文说明】64
目前我国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提出了三种热水循环方式:干管循环、立管循环、支管循环;同时,允许热水供应系统较小、使用要求不高的定时供应系统,如公共浴室等可不设循环管。有调查表明:支管循环方式最节水,立管循环方式的节水量虽比支管循环少但投资回收期较短,具有较明显的经济优势。而干管循环方式无论从节水的角度还是从工程成本回收的角度看均无优势。无循环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无效冷水量,不符合节水要求,对局部热水供应系统在设计住宅厨房和卫生间位置时除考虑建筑功能和建筑布局外,应尽量减少其热水管线的长度,并进行管道保温。热水供水水温对节能的影响主要是热水管道的热损失。因此,在满足配水点处最低温度要求的条件下,根据热水供水管线长短、管道保温情况等适当采用低的供水温度,以缩小管内外温差,减少热量的损失,节约能源。 热水的供水水质对节能的影响主要是冷水的硬度。硬度大,易在设备及供水管道内形成水垢,大大降低热交换效果,导致热能损失。因此,对硬度大的冷水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水质软化或实质稳定措施。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是一种可以替代锅炉不受资源限制的节能环保热水供应装置,它采用绿色无污染的冷煤,吸取空气中的热量,通过压缩机的作功,生产出50度以上的生活热水。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适用于室内泳池、宾馆、别墅、发廊、沐浴足疗、工厂及农场等需要热水热源的场所。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在制热过程中同时制冷可供利用,也可安装在需要冷量,但要求不高的场所。5.4电气与控制系统5.4.1有多台变压器时,变压器应实现经济运行,提高利用率。【条文说明】变压器运行时自身存在铁损和铜损,所以造成变压器输出功率永远小于输入功率。铁损是由变压器自身结构和一次电压决定的,数值基本不变,铜损则随着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部分建筑变压器的负载率设计值看似理想,但在实际运营中发现很多变压器的实际负载率只有10~30%左右。变压器经济运行操作方法主要为:单台变压器一般在负载率为60%左右时为效率最高点,当多台变压器并列运行时,应按负载的大小调整变压器运行台数和容量,使得变压器总损耗最小。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就是采用有效的运行策略,充分发挥变压器能效,使得变压器自身损耗最低。64
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关停负荷率较低的变压器,由与其并列分段运行有母联连接的变压器进行供电,提高单台变压器的负载率,减少不必要的电耗损失。同时对暂不用供电回路,应及时断开电源线路,以减少线路上的空载运行损耗。另外,并采用节能型无功补偿装置,实现无功分散和就地补偿。5.4.2各相负载应均衡调整,配电系统的三相负载不平衡度不应大于15%。【条文说明】在民用建筑中,由于大量使用了单相负荷,如照明、办公用电设备等,其负荷变化随机性很大,容易造成三项负载的不平衡。即使设计时努力做到三相平衡,在运行时也会产生差异较大的三项不平衡,因此,在运行中也要及时进行调整。具体判断操作过程方法为:采用计算机集中采集监控的系统,可设置报警阀值,及时发现三项负载的不平衡情况,报警通知相关维护人员。5.4.3对容量大、负荷平稳且长期连续运行的用电设备,宜采取无功功率就地补偿措施,低压侧电力系统功率因数宜为0.93~0.98。【条文说明】合理补偿无功功率,不仅可以提供功率因数,而且可以缩小电压偏差范围,对于设备运行的安全和高效节能均有好处。就地补偿即将补偿设备安装在用电设备附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线损和释放系统容量,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缩小馈电线路的截面积,减少有色金属消耗,但初投资和维护费用都会增加。因此,从提高补偿设备的利用率出发,首先选择在容量较大的长期连续运行的用电设备上装设就地补偿。5.4.4应定期对谐波进行测量,超出限值宜采取技术措施治理。【条文说明】电力电子元件在建筑内广泛应用,如各种电力变流设备(整流器、逆变器、变频器)、相控调速、调压装置、大容量的电力晶闸管可控开关设备等,由于其非线性、不平衡性的用电特性导致电能质量恶化。谐波的存在会导致电气设备及导线发热、振动,增加线路损失,缩短使用寿命,还会导致电子设备工作不正常、增加测量仪表误差,增加了电网中出现谐振的可能性。谐波测量判断和治理方法为: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公共电网谐波》GB/T64
14549中谐波电压限值和谐波电流允许值进行了规定,超出规定要求须对谐波进行治理。谐波治理前需对电能质量进行测量,了解各次谐波的含量,可采用电容器串联适当参数的电抗器治理谐波。对于电能质量要求较高的系统可采用有源电力滤波器对谐波进行治理。5.4.5蓄能装置运行时间及运行策略宜利用峰谷电价差合理调整。【条文说明】蓄能装置是在电网低谷时段储存冷量或热量,在电网高峰时段供冷或供热的装置。蓄能装置具有降低运行费用、移峰填谷等作用。合理调整蓄能装置的运行时间及运行策略不仅可以通过峰谷电价差,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缓解高峰时段的电网压力,为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做出贡献。5.4.6电梯运行方式,宜采取变频调速、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电梯能量回馈系统等节能措施。【条文说明】当人员流动量不大时,系统查出候梯时间低于预定值,即将闲置电梯停止运行,关闭灯和风扇;或限速运行,进入节能运行状态。当人员流动量增大,再陆续启动闲置客梯。传统的电梯群控系统运送效率较低,人员等待电梯时间较长,电梯将人员运送至目的层的时间较长,如安装目的楼层控制器后可均匀分配乘客,可缩短停站时间,节约电能,提高运送效率。乘客只需通过触摸显示屏上选择目标层,则多媒体显示器会显示而且也会以语音的方式告诉乘客去乘哪台电梯。由于电梯运行时,有大量的热量需要散出,造成顶层电梯机房内温度过高。电梯回馈系统节能效果可达到30%。此外使用该项技术以后,放热电阻不再工作,电梯机房的室内温度大幅度下降,通常可以下降5~10℃。同时电梯机房的温度下降以后,有利于对电梯机房设备的安全运行,可延长使用寿命。5.4.7智能化控制系统应工作正常,运行效果和稳定性满足建筑使用、运行与管理的需要。【条文说明】采用计算机集中采集系统,将各种智能化系统通过接口和协议开放,进行系统集成,汇总数据库,自动输出统计汇总报表并以数据数字化储存的方式记录并保存,降低设备维护运营成本。5.4.864
当项目灯具采用人工控制时,应定时对公共区域的照明根据实际需求关合照明控制;当设置有智能照明控制装置时,应采取下列节能运行措施:1天然采光良好的场所,按照度值变化自动关合照明灯具;2楼梯间等场所采用红外、声控或其他节能控制措施;3公共走廊、门厅、电梯厅、地下停车场等人员流动场所随不同时段采用定时与红外、雷达感应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照明回路的关合;4景观照明应制定平日、一般节假日及重大节日的灯控时段和控制模式。5.5可再生能源系统5.5.1采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应定期进行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系统的能效测评,测评周期不宜大于5年/次。【条文说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是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应用领域多项技术的综合利用,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节能环保等性能的测试与评价进行规定和要求。具体能效测评指标要求如下: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实际运行的太阳能保证率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应满足表5.5.1的要求:表5.5.1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效率η(%)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暖系统太阳能空调系统≥42≥35≥30太阳能光伏系统实际运行的光电转换效率ηd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ηd应满足表5.5.2的要求:表5.5.2不同类型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ηd(%)晶体硅电池薄膜电池≥8≥4地源热泵系统实际运行的制冷、制热系统能效比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应满足表5.5.3的要求。表5.5.3地源热泵系统能效比热源形式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土壤源热泵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江水、湖水源热泵系统制热系统能效比2.502.202.702.10制冷系统能效比3.102.702.902.805.5.264
太阳能集热(或光伏)系统运行时,应采取防冻措施,并应按下列要求维护:1定期检查过热保护功能,避免空晒和闷晒损坏太阳能集热器;2依据当地的落尘量而作定期的擦试;3应定期清洗光伏阵列。【条文说明】系统的防冻是太阳能集热系统的一个重要问题。具体操作控制策略方法为:对于直接集热系统,冬季气温低于0℃时,应排空循环系统的水;对于间接集热系统,使用传热工质+防冻液混合工质,应在每年冬季到来之前检查防冻液的成分并及时补充防冻液,也可以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循环防冻的方式实现集热器防冻的目的。闷晒是指集热器在其内部传热工质无输入和输出的条件下接受太阳辐射的状态。处于空晒和闷晒的集热器,由于吸热板温度过高会损坏吸热涂层,并且由于箱体温度过高而发生变形以致造成玻璃破裂,以及损坏密封材料和保温层等。具体操作控制策略方法为:在太阳能集热系统运行时,应经常监视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温度变化,当温度超过规定值时,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如补充冷水,释放过热蒸汽,避免集热器空晒,集热系统停运时可加盖遮挡物避免空晒。光伏组件的表面积灰等因素会导致系统发电量降低,保持光伏系统表面清洁,是系统效率的重要保证。具体技术措施和操作方法为:应定期清洗光伏组件的表面,确保光伏发电系统高效运行,可以通过在光伏阵列附近预留专用于清洗组件的给水管道。5.5.3可再生能源系统应进行单独计量。【条文说明】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独立计量和数据计量可为指导项目运行管理,提供较为详细、准确的基础数据。5.5.4在采用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复合式供暖及空调系统时,运行控制策略的制定应以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系统为原则。【条文说明】64
在严寒寒冷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通常优先采用太阳能供暖系统,但由于太阳能的不稳定性,以光热利用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供暖空调系统,一般均需要设置常规能源系统作为辅助能源。在夏热冬冷地区,当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时,由于空调冷热负荷不平衡问题,通常还需要采用辅助冷却系统。因此,可再生能源用于空调和供暖系统时,通常会采用常规能源作为辅助能源。可再生能源系统具有较大的节能优势,实际运行中,为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的节能性,应优先开启可再生能源系统。根据负荷和机组容量,制定合理的冷热源启停运行模式,保证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实际使用量,使得可再生能源实际应用效果和减排量最大化。5.5.5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时,制定合理的系统运行控制策略,保证土壤的热平衡和系统的稳定运行。【条文说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土壤的热平衡有关,应防止热量在地下堆积,保证地下土壤温度不会逐年升高。对地源侧的温度进行监测分析,判断地源侧换热情况,保证土壤有足够的换热能力,系统才能稳定运行。土壤源地源热泵系统一般应用于省内夏热冬冷地区,冷负荷远大于热负荷,系统需设置辅助散热设备,保持土壤热平衡。在制定控制策略时,系统辅助散热设备的启停宜根据地埋管换热器钻孔壁温度和室外空气湿球温度的差值来进行控制,以保证系统处于最节能的运行状态。5.6建筑室内外环境5.6.1空调通风系统的室外新风引入口周围应保持清洁,新风引入口与排风不应短路。5.6.2除指定吸烟区外,公共建筑内应设置禁止吸烟标识。室内吸烟区应设置烟气捕集装置,将烟气排向室外。室外吸烟区与建筑的所有出入口、新风取风口和可开启外窗之间最近点距离不小于7.5m。【条文说明】在公共建筑中,禁止吸烟或有效控制吸烟室通风。吸烟室设置排向室外的直接排风,排风口应远离新风口及建筑入口。吸烟室应有密闭到顶的隔墙。吸烟室内保持一定的负压。本条参照美国LEEDTM评价标准的要求,“规定室外吸烟区与建筑的所用出入口、新风取风口和可开启外窗之间最近点距离不小于20英尺”。5.6.3应合理规划垃圾物流,对生活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垃圾容器应设置规范、合理,且收集和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64
【条文说明】公共建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有包括建筑装修、维护过程中出现的土、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有包括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废旧纸张等;有宾馆类建筑的餐厅产生的厨余垃圾等。如果不能合理、及时地处理,将对城市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此,需要根据垃圾的来源、可否回用性质、处理难易度等进行分类,将其中可再利用或可再生的材料进行有效回收处理,重新用于生产。首先要考虑垃圾收集、运输等整体系统的合理规划。垃圾容器应具有密闭性能,其规格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一般设在建筑物出入口附近隐蔽的位置,其数量、外观色彩及标志应符合垃圾分类收集的要求。垃圾容器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坚固耐用,不易倾倒。物业管理机构应提交垃圾管理制度,并说明实施效果。垃圾管理制度包括垃圾管理运行操作手册、管理设施、管理经费、人员配备及机构分工、监督机制、定期的岗位业务培训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处理系统等。重视垃圾站(间)的景观美化及环境卫生问题,用以提升生活环境的品质。垃圾站(间)有冲洗和排水设施,存放垃圾能及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5.6.4公共建筑运行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控制各项污染。由于功能调整变更、需要进行局部空间污染物放时,宜增加相应补风设备或系统,并采取联动调节方式。【条文说明】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夜间景观照明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地面停车场尾气排放、噪音等不对周边建筑和行人带来影响;车库排风、厨房排风、冷却塔排风等集中机械排风的出风口所排放气体、噪声不对周边建筑和行人带来影响。新建建筑内的送排风平衡由设计解决,当小规模局部功能变更(如改为餐饮、厨房等)需要增设排风时,往往忽视补风措施,造成建筑局部严重负压,影响门窗正常开启,恶化使用条件。5.6.5有条件的建筑,宜采用空气净化装置控制室内空气品质。【条文说明】现行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规定二类空气功能区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年平均浓度低于35μg/m3,24小时平均浓度低于75μg/m3。采用空气净化装置是降低室内(PM2.5)颗粒物浓度,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创造健康舒适的办公室和住宅环境十分有效的方法。64
5.7监测与能源管理5.7.1对建筑用能设备和水耗进行监测与管理,所采用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宜具备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条文说明】能源管理就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按照既考虑局部,更着重总体的节能原则,使各类建筑设备在消耗能量最久、运行效率最高的状态下达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自动监控系统工作正常。针对现在我国很到绿色建筑具有能源监测系统,但没有对能源管理监测系统的实际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和挖掘,导致能源管理监测系统没有起到真正的管理功能,没有真正找到建筑节能潜力和空间,因此,本条文专门增加了数据挖掘和分析功能的要求,以期提高我国绿色建筑运行管理分析水平和能力。5.7.2公共建筑宜定期进行能源审计,周期不宜大于3年/次。【条文说明】对于公共建筑和采用集中冷热源的居住建筑,其能源消耗情况较复杂,主要包括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其他动力系统等。建议以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数据为基础,定期进行能源审计,调查各部分能耗分布状况和分析节能潜力,提出节能运行和改造建议。5.7.3绿色建筑运行维护过程中,应建立能源计量管理技术措施。【条文说明】能源计量及数据挖掘的前提条件是计量的数据需要准确,这就要求计量器具能够进行准确计量,故此建立完整的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及溯源管理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基础条件。其中计量器具建档制度中应包括新增、更换、报废、使用、维护、保养及考核制度。定期进行计量器具核准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必要条件,绿色建筑能源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应对计量器具进行定期检定,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性。能源计量器具宜定期检定(校准),具体要求如下:1)应使用经核定(校准)符合要求的或不超过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2)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其检定周期、检定当时应遵守有关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3)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其鉴定周期可根据不同建筑用能情况自行安排,但不宜超过5年。绿色建筑系统维护中应建立能源计量台账,具体要求如下:1)保证计量数据真实、完整、规范。64
2)建立能源计量台账,保证不同能源品种的计量均有原始记录进行查询,保证计量数据真实、完整、规范,为能源系统数据挖掘及数据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支持。5.8数据统计分析与利用5.8.1应对建筑能耗情况按其用途进行记录和统计:1应对建筑生活用水进行记录和统计;2应对建筑的供暖用能、供冷用能及风机用能进行记录和统计;3应对照明插座用能、动力用能、空调系统用能及其他特殊用能进行记录和统计。【条文说明】对用能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统计,有利于分析建筑用能情况,找到不合理的能源消费,提高管理人员节能管理水平。记录数据要求尽量详实,没有自动监测系统时,应采取手动记录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5.8.2对建筑能耗数据的分析宜按照下列方式进行:1按照系统的运行周期分析公共建筑监控系统的运行数据和系统能耗,掌握用能规律及特点;2根据系统运行数据,掌握建筑使用强度、室外气象参数、空调冷热量、耗电量、燃气用量、蒸汽用量等运行参数的变化趋势;3根据分析结论制定节能运行策略,并对建筑设备系统进行调适。【条文说明】设有能源管理系统的工程,其自动报表功能一般都能生成相关成果,用于掌握现场的运行及用能规律、根据负荷变化和被监控对象的特性调整系统控制模式和控制参数、对节能运行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对于未设置能源管理系统的工程,管理人员采用人工分析的办法,也能得到对节能运行有益的数据。附录表格列出了能耗记录及数据分析表格,管理人员可采用表格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51161中的参考值,初步判断建筑能耗的用能情况,并进行用能分析,根据分析结论制定节能运行策略,并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进行修正调适。5.8.3健全项目用水三级计量仪表设置,对建筑用水建立用水档案。【条文说明】64
健全项目用水三级计量仪表设置,既能保证水平衡测试量化指标的准确性,又为今后的用水计量和考核提供技术保障。在水平衡测试工作中,搜集的有关资料,原始记录和实测数据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处理、分析和计算,形成一套完整翔实的包括有图、表、文字材料在内的用水文档。通过水平衡测试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的节水意识、节水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5.8.4运营管理人员宜通过分析设备系统长期运行数据,建立设备系统耗电量与室外环境条件、运营情况、运营时间等的对应关系图,找出对负荷影响最敏感的因素作为节能运行的主要依据。【条文说明】影响设备系统实际耗电量的因素很多,运营管理人员找出对建筑设备耗电量影响最大的因素,并进行重点管控,是最有效的节能手段。64
6维护技术6.1一般规定6.1.1绿色建筑维护系统应按时进行日常巡检和维护,发现隐患应及时排除和维修。【条文说明】建筑运行时期需要维护的内容繁杂,大体上可分为日常维护和故障维修两大类,本条列举了绿色建筑需要进行日常巡检和维护、故障维修及更新的内容。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运行使用中需要进行日常巡检和维护的对象分为暖通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电气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11个系统;对建筑进行维护时,需做好各系统维护工作的分工管理。对建筑运行使用中各系统出现故障应及时作出反应机制进行维修和更新,提高绿色建筑系统运行效率。暖通空调系统的巡检内容包括:(1)每两小时对制冷主机、热泵机组、磁悬浮制冷主机、水泵、冷却塔、锅炉、热站进行一次巡检,并记录设备运行参数。(2)每周对空调机组、风机盘管、散热设备和热回收装置巡检一次,并记录运行状况;(3)每月对离心通风机巡检一次,每三个月对轴流风机巡检一次,并记录运行状况。制冷主机的巡视内容和顺序包括:(1)检查压缩机的油压、油压差油温及油量;(2)系统探漏;(3)检查不正常的声响、振动及高温;(4)检查制冷剂运行中冷凝器及冷却器的温度、压力;(5)检查阀门开关状态,有无泄漏;(6)检查冷水机出入水温度及压力;(7)检查运转部分润滑油情况及添加适当润滑油。水泵巡视内容和顺序包括:(1)检查及调校轴封条;(2)轴承加压;(3)检查不正常噪声;(4)检查防锈部分;(5)检查水管垃圾网;(6)检查运行电流及电压。冷却塔巡视内容和顺序包括:(1)检查及清洗水盘;(2)检查及记录散热风扇电动机运转电流;(3)检查噪声及振动;(4)检查填料和布水情况。热交换器巡视内容和顺序包括:(1)记录出入水温及压力温度;(2)检查是否有漏水情况。空调机组巡视内容和顺序包括:(1)检查空气过滤器空气流动情况,是否发生堵塞;(2)检查噪声及振动;(3)检查框架有无变形;(4)检查通风机转动情况,风管是否漏气;(5)检查阀门开启情况。64
散热设备巡视内容和顺序包括:(1)检查散热器是否漏水;(2)检查散热器表面温度是否过热或过低;(3)检查散热设备阀门开启情况。给水、排水和热水系统巡检内容包括:(1)运行中的设备每4h巡检一次,备用设备每个班次巡检一次。(2)建筑的给排水管井、污水井巡检,每月一遍。(3)冬季时,公共建筑内有冻结危险的区域,每天晚上巡检一次。(4)热水系统,对热水管路巡检,每月一遍。电气系统巡检内容应包括:(1)配电室设备巡检,每小时一次,并抄表记录。(2)强电竖井巡检,每周一次,现场测量各相温度、电流、电压,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上报。(3)发电机房和高压配电室巡检,每天两次,记录设备运行状况。(4)冬季时,管道电伴热巡检,每天晚上一次。(5)弱电间巡检,每周一次,记录设备运行状况。(6)网络间巡检,每周一次,记录设备运行状况。(7)卫星机房巡检,每天一次,记录设备运行状况。定期对电气弱电系统进行维护,维护内容包括:(1)对门禁系统、速通道闸、安防监控编码器等设备维护保养,每2月一次;(2)每季度组织维保单位对空调机组各类传感器、风阀执行器等传感和控制设备校正和保养,每2月一次;(3)每季度组织消防维保单位对消防主机、报警系统、广播系统等消防设备设施进行保养一次;(4)组织消防维保单位对燃气系统进行联动测试,每月一次。6.1.2设备维护保养应符合设备保养手册要求,并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条文说明】设备维护首先应参照制造商的要求进行,在积累足够丰富维护经验的前提下,可做适当改进,但维护保养操作应制度化、程序化。在涉及安全因素的维护过程中,必须严格操作,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6.1.3各类设备维修应通过对系统的专业分析确定维修方案。【条文说明】设备的维修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合理安排维修人员、器材、工具、维修设备、设施、技术资料和资金,合理确定维修方案并制定维修计划。应保障维修工作的质量,缩短维修时间,减少维修材料浪费,必要时可请专业的维修团队参与维修任务。64
6.1.4修补、翻新、改造时,宜优先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条文说明】建材本地化是减少运输过程资源和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条鼓励使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提高就地取材制成的建筑产品所占的比例。6.1.5绿色建筑设备系统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保养工作计划,并建立设施设备全生命期档案,保证无故障运行。【条文说明】各类设施设备系统建立三级保养制度:1)日常维护保养:设备操作人员进行的经常性的保养工作,主要包括定期检查、清洁和润滑,发现小故障及时排除,做好必要的记录等;2)一级保养:操作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按照计划进行的保养工作,主要包括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进行清洗、调整,按照设备的磨损规律进行定期保养;3)二级保养:设备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全面清洗,部分解体检查和局部维修,更换或修复磨损件,使设备能挂钩达到完好状态。6.1.6绿色建筑设备的能耗如已处于衰减期,且衰减后的设备不能满足建筑功能需求,需进行维修或更换。【条文说明】各类建筑设备系统需对能耗进行每年不少于两次的检查,若发现设备的衰减程度已难以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则需对设备进行维修;若维修后的设备仍无法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则需进行更换。维修和更换的过程需进行记录。6.2围护结构与材料6.2.1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每年进行一次检查。【条文说明】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屋面、外墙、外窗等外围护结构进行热工性能检查。保证屋面、外墙、外窗等热工性能满足夏热冬冷地区的设计要求。围护结构、门窗等处若有空鼓、渗漏的要及时修复。6.2.2修补、翻新、改造时,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建筑外表面宜使用具有净化空气功能涂层材料;3不应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性、耐久性,且应不降低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4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墙和隔断;64
5宜合理采用可再利用材料或可再循环材料。【条文说明】1应严格控制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避免带入新的污染源。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GB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等均对建筑材料有害物质含量进行限定。2建筑物外壁喷涂“自洁涂层材料”,可以降低清洗成本,净化大气中有害气体,相对减少雾霾危害。在可见光的照射下,使建筑物外壁表面发挥杀菌、脱臭、防霉、净化细颗粒物(PM2.5)并可保持建筑物外壁不脱色、不老化,减少涂料使用次数,国际保护层标准10~15年喷涂一次。3建筑局部修补、翻新和改造时,往往不需按照设计和审批程序进行,从而也就缺少必要的控制环节,此时必须注意采取必要的技术控制措施,确保不对建筑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造成不利影响,进一步影响建筑功能和安全性。4在保证室内工作环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在办公、商场等公共建筑室内空间尽量多地采用可重复使用的灵活隔墙,可减少室内空间重新布置时对建筑构件的破坏,节约材料,同时为使用期间构配件的替换和将来建筑拆除后构配件的再利用创造条件。5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是建筑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重要内容。建筑中采用的可再循环建筑材料和可再利用建筑材料,可以减少生产加工新材料带来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有的建筑材料可以在不改变材料的物质形态情况下直接进行再利用,或经过简单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如某些特定材质制成的门、窗等。有的建筑材料需要通过改变物质形态才能实现循环利用,如钢筋、玻璃等,可以回炉再生产。有的建筑材料则既可以直接再利用又可以回炉后再循环利用,例如标准尺寸的钢结构型材等。6.3设备及系统I暖通空调系统【条文说明】6.3.1暖通风系统应每年不低于两次对空气过滤器、表面冷却器、加热器、加湿器、冷凝水盘等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和清洗。【条文说明】暖通空调系统中的风管和空气处理设备,应定期检查、清洗和验收,去除积尘、污物、铁锈和菌斑等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风管检查周期每年不少于2次,空气处理设备检查周期每年不应少于2次;2)通风系统存在的污染应在一下情况出现时进行清洗:A.当系统性能下降时;64
B.对室内空气质量有特殊要求时。3)清洗效果应进行现场检测,并应达到下列要求:A.目测法:当内表面没有明显碎片和非黏合物质时,可认为达到了视觉清洁;B.质量法:通过专用器材进行擦拭取样和测量,残留尘埃量应少于1.0g/m2。6.3.2暖通空调系统应每月不低于一次对阀门、仪表及法兰等部位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条文说明】暖通空调系统中的阀门、仪表及法兰等部位,应定期检查和保养,如有故障问题需进行维修,且应符合下列要求:1)风管检查周期每2年不少于1次,空气处理设备检查周期每年不应少于1次;2)通风系统存在的污染应进行清洗:A.系统性能下降;B.对室内空气质量有特殊要求3)清洗效果应进行现场检测,并应达到下列要求:A.目测法:当内表面没有明显碎片和非黏合物质时,可认为达到了视觉清洁;B.质量法:通过专用器材进行擦拭取样和测量,残留尘埃量应少于1.0g/m2。6.3.3公共建筑内部厨房排风、厕所排风、地下车库排风等排风口,应每月不低于一次进行全面检查。厨房排风口和排风管宜进行必要的油污处理。【条文说明】公共建筑内部厨房、厕所和地下车库的排风系统中的空气是遭到污染的空气,很容易溢出,进入到建筑内部,对室内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对这三类排风系统,应重点进行系统检查和维护,根据检查结果清洗或更换,清洗周期宜每月不低于一次。应聘请具有专业消防资质的清洗单位对厨房烟道清洗。6.3.4设备及管道的绝热设施应每年不低于两次进行检查,保温、保冷效果检测应符合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T8174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设备及管道绝热材料是减少能量浪费的重要保障,设备及广东绝热材料的检查、检测周期每年不应少于两次,确保绝热设施完好、性能正常。有破损或失效的绝热材料应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6.3.5排风能量回收系统的,宜每年不低于一次进行检查及清洗。【条文说明】为保证能量回收系统的能量回收效率和效果,宜定期进行检查,保持清洁状态,保证热回收效率。6.3.664
空调通风系统新风口周围应保持清洁,风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的要求进行每三个月不低于一次清洗。【条文说明】为确保送入室内的新风品质,做出本条规定,风管检查周期每三个月不少于一次。6.3.7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每两个月不低于一次对取水和回灌井做清洗回扬处理,并定期对旋流除砂器及设备入口的过滤器进行清洗。【条文说明】因地质原因,成井后井水中含沙量一般达不到设计要求,在实际运行中,会使水源侧水系统的阀门、管件、主机等设备及附件造成堵塞磨损,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系统过滤器等堵塞时,会增加循环泵的能耗,使设备磨损加重,同时水流量减少会导致机组能耗增加,所以要对除砂器、设备入口过滤器定期进行清洗,减少系统含沙量。在装有过滤除砂设备的系统中,运行时仍会有少量的细沙经过系统流到回灌井中,运行一段时间后回灌的细沙在回灌井中沉淀下来,堵塞井壁,回灌能力下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为避免堵塞要定期回扬清洗处理。因此,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定期对取水和回灌井做清洗回扬处理,并定期对旋流除砂器及设备入口的过滤器进行清洗。6.3.8暖通空调系统的冷却水排放管路、阀门等,宜每个运行季节不低于两次进行检查及清洗。【条文说明】为保证冷却水排放管路的正常使用,宜每个运行季节不少于两次进行检查,保证冷却水正常无污染的排放;且保证管路排空正常。II给水排水系统6.3.9给水系统应每半年一次检测水质,保证用水安全。【条文说明】检测内容及周期:(1)直饮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送检。(2)每半年聘请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生活水箱进行一次清洗并对水质进行检测。6.3.10非传统水源出水设施应每月不低于一次进行检查,并对水质、水量进行检测及记录。非传统水源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的要求,作为景观水使用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用水水质》GB/T18921的要求,作为冷却水补水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采暖空调系统水质》GB/T29044的要求。【条文说明】64
使用非传统水源的场合,其水质的安全性十分重要。为保证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源,应每月不少于一次对出水设施标识牌和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发现标识牌有问题并存在安全隐患时需及时排除;为实现节水目标,每月应对使用的非传统水源进行检测一次,并准确记录。同时,为便于对非传统水源利用设施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估,应对非传统水源供水量进行记录。6.3.11建筑的供水管网、仪表和阀门应每月不低于一次进行检查。【条文说明】通过供水管网、仪表和阀门的检查,结合供水量的计量监测,可以发现由于管网漏损或阀门漏损导致公共建筑内不合理时间、不合理用户处的用水量,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更换。主要检查内容包括:1)阀门:检查开关是否灵活,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2)仪表:清洁表壳,观察指针转动是否灵活,表面玻璃是否完整、无污物遮挡等。检查周期不低于每月一次。6.3.12排水系统的卫生器具更换时,不应采用较低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条文说明】卫生器具更换时应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年第5号公告和2003年第12号公告《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中公布的设备、器材和器具。根据用水场合的不同,合理选用节水水龙头、节水便器、节水淋浴装置等。所有用水器具应满足现行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18870的要求。物业应做好节水器具更换记录,保留产品说明书、产品节水性能检测报告等工作。6.3.13雨水基础设施及雨水回收系统应每两个月不低于一次检查维护。【条文说明】雨水基础设施有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管截留(又称断接)、渗透设施、雨水塘、雨水湿地、经过水体、多功能调蓄设施等。6.3.14热水系统应每两月不低于一次检测水质和水温,保证用水安全。【条文说明】检测内容及周期:(1)热水水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每两月一次送检。(2)热水水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每两月不低于一次进行检查。III建筑电气系统6.3.15高压配电系统应每天两次进行巡检并作好记录,保证安全稳定运行。【条文说明】高压配电系统中的发电机房和高压配电室巡检,每天两次,记录设备运行状况,保证发电设备和高压配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6.3.1664
低压配电系统的配电室每小时一次进行巡检并作好记录,保证安全稳定运行。【条文说明】低压配电室设备巡检,每小时一次,并抄表记录。6.3.17电梯应每半月不低于一次进行检查检修和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保证电梯的安全稳定运行。【条文说明】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其日常检查检修及维护保养工作是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工作。电梯定期检查,至少每半月检查一次。主要检查内容包括:1)机房:检查各类动力、制动、减速等设备是否完好;2)层站设备:井道护围、层门、层数按钮等设备是否完好;3)轿厢:检查紧急报警装置等安全装置是否完好;4)井道地坑内设备:检查各开关、轿底导靴、运行电缆等是否完好。6.3.18照明灯具应每周不低于一次进行检查,并及时更换损坏和光衰严重的光源。【条文说明】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6.3.19自动控制系统的传感器、变送器、调节器和执行器登记本元件应每周不低于一次进行检查和维护。【条文说明】对于继电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系统和微机控制系统,由于系统的组成形式不同,维护的工作内容也有区别;如发现控制系统的元件无法正常动作,需及时进行更换。6.3.20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监测仪表、传感器应每月不低于一次进行检查和维护。【条文说明】能源计量及数据挖掘的前提条件是计量的数据需要准确,这就要求计量器具能够进行准确计量,故此建立完整的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及溯源管理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基础条件。其中计量器具建档制度中应包括新增、更换、报废、使用、维护、保养及考核制度。绿色建筑能源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应对计量器具进行定期自校,周期不低于每月一次,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性。6.4绿化及景观6.4.1应制定并公示绿化及景观管理制度,应严格执行。64
【条文说明】绿化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对绿化用水进行计量,建立并完善节水型灌溉系统;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绿化的操作管理制度不能仅摆在文件柜里,必须成为指导操作管理人员工作的指南,应挂在各个操作现场的墙上,促使值班人员严格遵守规定,以有效保证工作的质量。6.4.2景观绿化应按管理制度进行维护管理,并应及时栽种、补种乡土植物;。【条文说明】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大面积的草坪不但维护费用昂贵,生态效果也不理想,其生态效益也远远小于灌木、乔木。因此,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和草坪,以乔木为主,能够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增加绿量,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绿化植物应满足以下条件:1种植多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并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且种植区域有足够的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2居住建筑小区每100m2绿地上种植不少于3株乔木。对行道树、花灌木、绿篱定期修剪,草坪及时修剪。及时做好树木病虫害预测、防治工作,做到树木无爆发性病虫害,保持草坪、地被的完整,保证树木有较高的成活率。发现危树、枯死树木应及时处理补栽。6.4.3景观绿化区域应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应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不应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条文说明】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是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病虫害坚持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并加强预测预报。因此,一方面提倡采用生物制剂、仿生制剂等无公害防治技术,另一方面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防止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6.4.4当有特殊空间绿化时,应每三个月不低于两次进行牵引和理藤。【条文说明】本条文特殊空间绿化包括墙体绿植工程、护栏和围栏绿植工程、屋顶绿植工程等技术。植物枝条应做好牵引工作,使其沿依附物向指定方向生长。依攀缘植物种类、时期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捆绑设置铁丝网(攀缘网)等。另外,为改善植物光照、增进其观赏性或促使花果生产,在植物生长季节应进行理藤、造型,使枝条均匀分布,以逐步达到满铺的效果。6.4.5节水灌溉系统应每月不低于一次检查,保证其有效运行。【条文说明】检查内容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感应装置的有效性、管道、阀门是否漏水、灌溉喷头是否堵塞等。64
6.4.6不得改变原有建设用地中绿地性质,透水地面不得进行地面硬化。【条文说明】检查建设用地中绿地的覆盖情况,不得改变该绿地性质作他用,应能保证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比例不变;已建成的透水地面不得改变为硬化地面,以保证该区域内的透水量满足原有设计要求。6.4.7建筑小品、水池等景观每周不低于一次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条文说明】建筑小品如雕塑、壁画、艺术装置等应每周不低于一次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清洗,保证建筑小品无缺损;水池景观每周对水质进行清理,保证水池水体不发臭。6.4.8绿化及景观植物应根据植物习性和种类定期进行修剪。【条文说明】草坪春、秋、冬每2月修剪一次,夏季每月修剪一次;大乔木及树木一年修剪两次;另景观植物需根据植物性质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如发现枯枝或者长势破坏观赏性则需及时进行修剪。64
7管理制度7.1一般规定7.1.1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明确对绿色建筑维护管理要求,运行维护管理单位应在物业管理工作开始前结合绿色建筑的特点,对建筑的基础建设和重要系统设备等进行接管验收,必要时,在规划、设计、施工阶段征求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的意见。【条文说明】运行维护管理单位的接管验收的接管主体为建筑所属业主单位,由业主提供建筑基础建设和重要系统设备等相关技术材料。根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川建房发[2011]133号】《四川省物业承接查验办法》对绿色建筑物业的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承接查验与验收。运行维护管理单位的接管验收是运行维护管理的基础工作和前提条件,也是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真正开始的首要环节。物业接管验收有助于促进提高施工单位建设质量,加强物业建设和管理的衔接,提供物业管理的必备条件,确保物业管理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在接管验收过程中应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细致入微与整体把握的原则,灵活应对非原则性不一致问题,严格检查工程质量。接管验收的内容不仅限于主体建筑结构,还应包括附属设备、配套设施、道路、场地、环境绿化等综合功能。为确保物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规划、设计、施工阶段可以征求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的意见。7.1.2运行维护管理单位在制定相关管理规章时宜参照相关管理体系及现行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通过参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现行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等标准管理体系建立起的物业管理机制,有利于吸取国际上先进的物业管理做法,在建筑运行过程中达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降低环境破坏风险,减少环保支出,降低运行成本。7.1.3运行维护管理单位应结合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制定完善的运行维护操作规程、工作管理制度、经济管理制度等。【条文说明】64
绿色建筑的运营与维护需要现代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从技术、人员两方面作为主要管理内容。对于物业设施设备,应建立运行维护操作规程、工作管理制度。人员方面,应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和物业设施设备岗位管理制度。运行维护操作规程主要规范物业管理人员对物业设备设施的操作与维修,应包含安全操作规程、保养维护规程。工作管理制度主要规范常规运行管理及物资管理,包括设备运行管理制度、预防性计划维修制度、物资工具及保管制度、人员责任制度等。经济管理制度包括对资金筹集运用的管理,固定资产和经租房产租金的管理,租金收支管理,商品房资金的管理,物业有偿服务管理费的管理,流动资金和专用资金的管理,资金分配的管理,财务收支汇总平衡等。7.1.4运行维护管理单位应建立绿色教育宣传机制,编制绿色设施使用手册,并引导用户开展行为节能、环保宣传教育。【条文说明】在建筑物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用户和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的意识与行为,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目标实现,因此需要坚持倡导绿色理念与绿色生活方式的教育宣传制度,培训各类人员正确使用绿色设施,形成良好的绿色行为与风气。倡导建筑使用者按照节能用电原则规范使用行为。集中空调的运行管理涉及很多方面,首先要加强对空调末端使用者的宣传,倡导用户合理使用空调,提高空调区的密闭性从而减少冷量浪费。此外要通过加强现有空调设备的运行管理以及加强运行人员的管理来达到节能的目的。对于绿色建筑的节能维护,应杜绝开窗运行空调、无人照明、无人空调等不良习惯。运行维护管理单位有义务对用户行为绿色化进行宣传教育,可以根据用户入住情况采用定期或不定期方式集中开展行为节能、环保宣传教育。7.1.5运行维护管理单位应针对接管验收资料、基础管理措施、运行维护记录建立规范的管理档案,并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条文说明】物业接管验收管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物业方在建筑运行全过程中对建筑总体情况进行把控,便于事后追溯,可作为管理证据。档案的管理应制定严格明确、完整严密、便于操作的管理办法,做到对档案统一编号、分类归档、电子化存储、使用有则、责任明确。64
7.2运行管理制度7.2.1运行维护管理单位应针对建筑基础建设和重要系统设备制定运行操作规程,明确责任人员职责,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针对绿色建筑运行应制定下列专项管理制度:1废水、废气、固态废弃物及危险物品管理制度;2绿化、环保及垃圾处理专项管理制度;3设备设施与运行状态的监测方法、操作规程及故障诊断与处理办法;4设备设施运行产生的振动及噪声专项管理制度。【条文说明】基础设施设备的操作规程应包括设施设备的概况、运行方式、操作方法、巡查规程、安全管理、紧急事故处理等方面。不同运营位置应设置不同的运行管理岗位,明确岗位人员配置和责任。针对绿化、环保及垃圾处理制定专项管理制度。物业管理工作不仅仅针对建筑主体内部,建筑外部的环境也将会从空气品质、通风质量、采光效果等多方面影响建筑内部环境,从而影响室内人员的身体健康及工作效率等。因此,物业管理应对周边环境进行保养维护,从而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室外环境的维护主要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对绿化、照明、垃圾、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危险物品进行综合管理,管理应规范化,专业化,达到最好的效果。对设施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应制定监测方法、操作规程及故障诊断与处理办法。对于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除了日常的安全操作和维护外,还应加强对设备状态的检测和诊断处理。日常操作可以保证设施设备当时的状态良好,而长期监测其性能则可以从动态的数据中发掘潜在的风险,通过对故障的预判和处理则可以降低日常操作中不易发现的问题风险,提高设备运行寿命。设备噪声及振动越来越多地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如水泵房中水泵、风机、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与振动通过结构传声、空气声传声等途径传入室内且影响范围广,造成人们的困扰,制定合理的设备噪声与振动专项管理制度尽可能地降低设备噪声对人们的影响。此外,对建筑基础设施及设备的运行还应制定紧急事故处理规程,降低突发事件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和损失。任何设施设备都存在无法预知的紧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紧急情况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无法预估的,因此,有必要制定紧急事故的处理规程,主要是对操作人员及各层主管人员的反应能力的要求,简化常规操作流程,及时处理事件。64
制定交接班制度,交接运行、操作参数及维修记录、运行中的遗留问题等。人员的交接班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操作人员对设备状态的持续性了解,可以更好的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并及时处理遗留问题。7.2.2运行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有关系统和设备的工作原理、运行策略及操作规程,且应经培训后方可担任职责。【条文说明】绿色建筑的运行管理除了常规建筑运行管理内容外,还具有特殊的绿色技术的实施运行,在运行过程中人员的操作水平也会影响其实施效果,因此绿色建筑的运行,应当对操作人员针对绿色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对于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与操作能力。对于工作人员还应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实际应对能力,以应对实际操作中不断发现的新问题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7.3维护保养制度7.3.1对物业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应制定管理制度。【条文说明】物业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制度主要应包括维修养护方式、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定期检查、精度检查、巡检制度、故障与事故管理方案等内容。制定合理的巡检制度及计划,对设施设备运行应日常巡检和计划巡检,核查运行情况并形成巡检记录。巡检计划应明确巡检日期、巡检人,包含巡检内容、巡检周期、巡检要求等内容,并应记录巡检结果、处理意见等相关内容,以方便交接班人员对设备设施的运行和维护情况的了解。7.3.2物业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应制定保养方案和保养方法,并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条文说明】日常保养作为物业设施设备的基础保养内容,对其性能有着最基本的保障,建立定时定期的养护方案,对设备长期运行状态保持良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往往是日记月累的结果,日保养、周保养等不同周期的保养,可层层降低故障与事故的发生率。7.3.3物业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应实施过程信息化,并应建立预防维护保养机制。【条文说明】64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建筑运行的过程也应跟上时代大发展的脚步,利用高效管理软件预先制定维护保养方案、明确人员职责,提高维护保养的实际效果、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运行维护管理单位应对物业设施设备的运行、操作、维护应形成完整的技术档案,作为设施设备管理证据,便于实施管理以及优化今后运行维护方案。64
8运行管理评价8.1一般规定8.1.1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效果按本章内容进行评价。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8.1.2评价体系采用专家群体层次分析法。章、节两个层次的权重通过对各专业专家问卷调查得出,条文的分值由本专业专家初步确定,然后根据各节条文数量和重要性,并参考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评价方法进行适当调整。8.2评价方法8.2.1绿色建筑运行维护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三级指标,一级由建筑调适、运行技术、维护技术、管理制度四类指标组成;二级指标为一般规定和评分项;三级指标为具体的条文。8.2.2一般规定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的评价结果为分值。8.2.3各类指标的评分项总分均为100分。四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Q1、Q2、Q3、Q4按参评该类指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计算(由于部分技术建筑未采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可不参评)再乘以100分计算。8.2.4绿色建筑运行维护管理评价的总得分可按下式进行计算,其中评价指标体系4类指标的评分项的权重w1~w4按表8.2.4取值。ΣQ=w1Q1+w2Q2+w3Q3+w4Q4表8.2.4绿色建筑运行维护管理各类指标的权重指标建筑调试w1运行技术w2维护技术w3管理制度w4权重0.200.500.200.108.2.5根据评价评分,评定结果可分成三个等级,水平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1A(A)、2A(AA)、3A(AAA),对应的分数分别为50分、60分、80分。8.3评价指标8.3.1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权重指标的分值可按表8.3.1计算。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建筑调适0.20一般规定4.1.1建筑设备系统应进行建筑调适,建筑其他系统宜进行建筑调适。——4.1.2建筑调适团队宜由建设单位组织,调适团队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调适顾问、物业单位、施工方及设备供应商等单位成员组成。——64
4.1.3建筑运行阶段应进行建筑调适,建筑设计、施工阶段宜进行建筑调适。——调试过程(74分)4.2.1建筑调适团队介入工作前,应根据业主需求确定调适范围,编制业主需求书和调适计划书。确定调适范围,得2分6编制业主需求书,得2分编制调适计划书,得2分4.2.2设计阶段调适应验证和评估调适系统设计文件的质量,确保其满足业主需求书及后续调适的要求。不同系统衔接有效无冲突、无缺项漏项情况,得3分6调适内容描述准确,得3分4.2.3施工阶段调适应验证和评估调适系统的施工质量、产品性能及其联合运行效果,建立系统运行维护手册。编写并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更新调适计划,得2分10定期组织和主持调适工作会议,得2分不定期到现场监督施工过程,发现问题并及时更新问题日志,得2分实施系统功能测试,验证系统联合运行结果,得2分建立的系统运行维护手册具有完整性,得2分4.2.4运营阶段调适应验证和评估调适系统的综合效果,进行季节性调试,并编制调适报告。进行季节性系统功能测试与验证,得3分6编制调适报告,得3分4.2.5建筑调适步骤根据调适系统的特性,宜包括设计文件和施工质量检查、设备及材料性能测试、平衡调试验证、自控性能验证、系统联合运转验证、系统整改、综合效果验收、运维人员培训等过程。完成设计文件和施工质量检查,得1分6完成设备及材料性能测试,得1分完成平衡调试验证,得1分完成自控性能验证,得1分完成系统联合运转验证,得1分完成系统整改,得1分4.2.6调适系统的设备及材料实测性能与名义性能或设计要求相差较大时,应分析其原因并进行整改。实测性能与名义性能或设计要求相差较大时,分析其原因并进行整改,得3分;整改后符合规范要求,得3分。6实测性能与名义性能或设计要求一致时,调适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得6分。4.2.7平衡调试验证阶段应进行空调风系统与水系统平衡验证,平衡合格标准应符合地方现行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51/5033的相关要求。进行空调风系统平衡验证并合格,得3分10具有空调风平衡调试合格验证报告,得2分进行水系统平衡验证并合格,得3分具有水平衡调试合格验证报告,得2分4.2.8自控性能验证应分为单点、单机及系统共三个层级进行,控制功能应工作正常,符合设计要求。单点验证确认控制器工作正常,符合设计要求,得3分9单机验证确认控制器工作正常,符合设计要求,得3分64
系统验证确认控制器工作正常,符合设计要求,得3分4.2.9系统联合运转验证阶段应对设备系统的设备性能、自控功能及系统间相互配合进行验证,确保系统满足规范、设计及使用的要求。验证设备系统的设备性能,得3分9验证设备系统的自控功能,得3分验证设备系统间相互配合,得3分4.2.10综合效果验收应包括调适系统运行状态及运行效果的验收,调适系统应满足不同负荷工况及用户的使用要求。调适系统满足不同负荷工况,得3分6调适系统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得3分交付(26分)4.3.1调适系统交付应在综合效果验收合格后进行,交付内容应包括调适系统交接、运维人员培训、调适报告交付等。完成调适系统交接,得2分6完成运维人员培训,得2分完成调适报告交付,得2分4.3.2调适系统交付时,应对运行维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培训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日常和紧急情况操作说明;调节装置操作说明;维护、检修要求和步骤;系统手册及其运行记录的维护和更新。有日常和紧急情况操作说明,得2分8有调节装置操作说明,得2分有维护、检修要求和步骤,得2分有系统手册及其运行记录的维护和更新,得2分4.3.3调适报告根据调适系统特性,宜包括如下内容:业主需求书;各阶段调适工作记录;设计和施工质量检测报告;系统平衡验证报告;自控验证报告;系统联合运行评估报告;问题日志;培训记录及培训使用手册;其他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有业主需求书,得1分12有各阶段调适工作记录,得2分有设计和施工质量检测报告,得1分有系统平衡验证报告,得2分有自控验证报告,得1分有系统联合运行评估报告,得2分有问题日志,得1分有培训记录及培训使用手册得1分有其他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得1分运行技术0.50一般规定5.1.1建筑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调适、运行管理记录等技术文件应齐全。——5.1.2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固废、污水等污染物应达标排放,废油、污物、废工质应按标准收集处理。——5.1.3能源系统应按分类、分区、分项计量数据进行管理。——5.1.4建筑设备系统运行过程中,宜优先考虑使用经济运行技术,并应适合四川省的气候特点。——5.1.5建筑再调试计划应根据建筑负荷和设备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适时制定,调适周期不宜大于5年/次。——暖通空调系统(27分)5.2.1室内运行设定温度,冬季不得高于设计值2℃,夏季不得低于设计值2℃。25.2.2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运行过程中的新风量应根据实际室内人员状况进行按需调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264
5.2.3制冷设备机组的出水温度宜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和除湿负荷的变化进行设定。35.2.4技术经济合理时,空调系统在过渡季节宜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实现全新风或可调新风比运行,宜根据新风和回风的焓值控制新风量和工况转换。25.2.5采用变频运行的水系统和风系统,变频设备的变频不宜低于30Hz。35.2.6冷却塔出水温度设定值宜根据室外空气湿球温度确定;冷却塔风机运行数量及转速宜根据冷却塔的出水温度进行调节。25.2.7冷水机组冷凝器侧污垢热阻,宜根据冷水机组的冷凝温度和冷却水出口温度差的变化监控。25.2.8建筑宜通过调节新风量和排风量,维持相对微正压运行。25.2.9多台冷水主机并联运行的系统,实际运行中应符合以下规定:设备机组运行宜采取群控方式,根据系统负荷的变化合理调配机组运行台数,保证各机组使用时间均衡;应以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机组能效情况,合理选择运行设备,保证冷水主机在高效区间内运行;应关断不运行机组支路的阀门,关断阀门应采用缓闭方式;对于多台冷机同时运行,应调整不同冷水主机间的冷冻和冷却水流量分配,使流量与负载相匹配;有条件时,在同等节能的运行策略下,应优先启动总运行时间较少的冷水机组。35.2.10冷却塔以及风冷热泵周围应保持空气流通顺畅,冷却塔以及风冷热泵周围有热源、废气和油烟气排放口时,应采取合理措施保证其工作不受排气影响。同时,应妥善处理好冷却塔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5.2.11空调冷冻水系统分、集水器之间电动旁通阀开度应满足系统负荷变化的要求,不应处于常开状态。25.2.12建筑使用时宜根据气候条件和建筑负荷特性充分利用夜间预冷。2给排水系统(14分)5.3.1给排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应按水平衡测试的要求进行运行管理,降低管网漏损率。35.3.2给水系统应无超压出流现象,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25.3.3节水灌溉系统运行模式宜根据气候和绿化浇灌需求及时调整。15.3.4根据雨水控制与利用的设计情况,应保证雨水入渗设施完好,多余雨水应汇集至市政管网或雨水调蓄设施。15.3.5景观水系统运行时,应利用非传统水源补水,且应保证补水量记录完整,水质应达到国家现行标准要求。15.3.6循环冷却水的运行中,应确保冷却水节水措施运行良好或非传统水源补充正常,水质应达到国家现行标准要求。对冷却塔蒸发耗水量和补水量进行定期记录和分析,应保证冷却塔的蒸发耗水量占冷却补水量的比例不低于80%。25.3.7公共建筑采用电开水器供应饮用水时,应符合以下要求:宜优先选用热效率高、保温良好、自带自控系统、加热方式为分层加热或分水箱加热的电开水器;应根据建筑使用情况合理制定电开水器的工作时间,非工作时间切断电源;宜对电开水器进行单独计量。2264
5.3.8设有卫生热水系统的建筑,应符合以下要求:新建建筑热水系统不应再采用干管循环和无循环方式,而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选用支管循环或立管循环方式;在满足配水点处最低温度要求的条件下,根据热水供水管线长短、管道保温情况等适当采用低的供水温度;对硬度大的冷水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水质软化或实质稳定措施;宜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电气与控制系统(19分)5.4.1有多台变压器时,变压器应实现经济运行,提高利用率。35.4.2各相负载应均衡调整,配电系统的三相负载不平衡度不应大于15%。25.4.3对容量大、负荷平稳且长期连续运行的用电设备,宜采取无功功率就地补偿措施,低压侧电力系统功率因数宜为0.93~0.98。25.4.4应定期对谐波进行测量,超出限值宜采取技术措施治理。25.4.5蓄能装置运行时间及运行策略宜利用峰谷电价差合理调整。35.4.6电梯运行方式,宜采取变频调速、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电梯能量回馈系统等节能措施。35.4.7智能化控制系统应工作正常,运行效果和稳定性满足建筑使用、运行与管理的需要。25.4.8当项目灯具采用人工控制时,应定时对公共区域的照明根据实际需求关合照明控制;当设置有智能照明控制装置时,应采取下列节能运行措施:天然采光良好的场所,按照度值变化自动关合照明灯具;楼梯间等场所采用红外、声控或其他节能控制措施;公共走廊、门厅、电梯厅、地下停车场等人员流动场所随不同时段采用定时与红外、雷达感应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照明回路的关合;景观照明应制定平日、一般节假日及重大节日的灯控时段和控制模式。2可再生能源系统(10分)5.5.1采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应定期进行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系统的能效测评,测评周期不宜大于5年/次。25.5.2太阳能集热(或光伏)系统运行时,应采取防冻措施,并应按下列要求维护:定期检查过热保护功能,避免空晒和闷晒损坏太阳能集热器;依据当地的落尘量而作定期的擦试;应定期清洗光伏阵列。25.5.3可再生能源系统应进行单独计量。25.5.4在采用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复合式供暖及空调系统时,运行控制策略的制定应以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系统为原则。25.5.5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时,制定合理的系统运行控制策略,保证土壤的热平衡和系统的稳定运行。2建筑室内外环境(14分)5.6.1空调通风系统的室外新风引入口周围应保持清洁,新风引入口与排风不应短路。35.6.2除指定吸烟区外,公共建筑内应设置禁止吸烟标识。室内吸烟区应设置烟气捕集装置,将烟气排向室外。室外吸烟区与建筑的所有出入口、新风取风口和可开启外窗之间最近点距离不小于7.5m。35.6.3应合理规划垃圾物流,对生活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垃圾容器应设置规范、合理,且收集和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25.6.4公共建筑运行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控制各项污染。由于功能调整变更、需要进行局部空间污染物放时,宜增加相应补风设备或系统,并采取联动调节方式。35.6.5有条件的建筑,宜采用空气净化装置控制室内空气品质。3监测与能源管理(8分)5.7.1对建筑用能设备和水耗进行监测与管理,所采用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宜具备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35.7.2公共建筑宜定期进行能源审计,周期不宜大于3年/次。35.7.3绿色建筑运行维护过程中,应建立能源计量管理技术措施。264
数据统计分析与利用(8分)5.8.1应对建筑能耗情况按其用途进行记录和统计:应对建筑生活用水进行记录和统计;应对建筑的供暖用能、供冷用能及风机用能进行记录和统计;应对照明插座用能、动力用能、空调系统用能及其他特殊用能进行记录和统计。25.8.2对建筑能耗数据的分析宜按照下列方式进行:按照系统的运行周期分析公共建筑监控系统的运行数据和系统能耗,掌握用能规律及特点;根据系统运行数据,掌握建筑使用强度、室外气象参数、空调冷热量、耗电量、燃气用量、蒸汽用量等运行参数的变化趋势;根据分析结论制定节能运行策略,并对建筑设备系统进行调适。25.8.3健全项目用水三级计量仪表设置,对建筑用水建立用水档案。25.8.4运营管理人员宜通过分析设备系统长期运行数据,建立设备系统耗电量与室外环境条件、运营情况、运营时间等的对应关系图,找出对负荷影响最敏感的因素作为节能运行的主要依据。2维护技术0.20一般规定6.1.1绿色建筑维护系统应按时进行日常巡检和维护,发现隐患应及时排除和维修。——6.1.2设备维护保养应符合设备保养手册要求,并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6.1.3各类设备维修应通过对系统的专业分析确定维修方案。——6.1.4修补、翻新、改造时,宜优先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6.1.5绿色建筑设备系统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保养工作计划,并建立设施设备全生命期档案,保证无故障运行。——6.1.6绿色建筑设备的能耗如已处于衰减期,且衰减后的设备不能满足建筑功能需求,需进行维修或更换。——围护结构与材料(9分)6.2.1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定期检查,检测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进行改造。36.2.2建筑材料及构件的安全耐久性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36.2.3修补、翻新、改造时,符合下列规定: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建筑外表面宜使用具有净化空气功能涂层材料;不应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性、耐久性,且应不降低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墙和隔断;宜合理采用可再利用材料或可再循环材料。3设备及系统(67分)6.3.1暖通风系统应每年不低于两次对空气过滤器、表面冷却器、加热器、加湿器、冷凝水盘等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和清洗。36.3.2暖通空调系统应每月不低于一次对阀门、仪表及法兰等部位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36.3.3公共建筑内部厨房排风、厕所排风、地下车库排风等排风口,应每月不低于一次进行全面检查。厨房排风口和排风管宜进行必要的油污处理。36.3.4设备及管道的绝热设施应每年不低于两次进行检查,保温、保冷效果检测应符合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T8174的有关规定。36.3.5排风能量回收系统的,宜每年不低于一次进行检查及清洗。36.3.6空调通风系统新风口周围应保持清洁,风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的要求进行每三个月不低于一次清洗。36.3.7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每两个月不低于一次对取水和回灌井做清洗回扬处理,并定期对旋流除砂器及设备入口的过滤器进行清洗。364
6.3.8暖通空调系统的冷却水排放管路、阀门等,宜每个运行季节不低于两次进行检查及清洗。36.3.9给水系统应每半年一次检测水质,保证用水安全。56.3.10非传统水源出水设施应每月不低于一次进行检查,并对水质、水量进行检测及记录。非传统水源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的要求,作为景观水使用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用水水质》GB/T18921的要求,作为冷却水补水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采暖空调系统水质》GB/T29044的要求。56.3.11建筑的供水管网、仪表和阀门应每月不低于一次进行检查。36.3.12排水系统的卫生器具更换时,不应采用较低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36.3.13雨水基础设施及雨水回收系统应每两个月不低于一次检查维护。36.3.14热水系统应每两月不低于一次检测水质和水温,保证用水安全。36.3.15高压配电系统应每天两次进行巡检并作好记录,保证安全稳定运行。36.3.16低压配电系统的配电室每小时一次进行巡检并作好记录,保证安全稳定运行。36.3.17电梯应每半月不低于一次进行检查检修和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保证电梯的安全稳定运行。36.3.18照明灯具应每周不低于一次进行检查,并及时更换损坏和光衰严重的光源。46.3.19自动控制系统的传感器、变送器、调节器和执行器登记本元件应每周不低于一次进行检查和维护。46.3.20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监测仪表、传感器应每月不低于一次进行检查和维护。4绿化及景观(24分)6.4.1应制定并公示绿化及景观管理制度,应严格执行。36.4.2景观绿化应按管理制度进行维护管理,并应及时栽种、补种乡土植物。36.4.3景观绿化区域应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应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不应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36.4.4当有特殊空间绿化时,应每三个月不低于两次进行牵引和理藤。36.4.5节水灌溉系统应每月不低于一次检查,保证其有效运行。36.4.6不得改变原有建设用地中绿地性质,透水地面不得进行地面硬化。36.4.7建筑小品、水池等景观每周不低于一次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36.4.8绿化及景观植物应根据植物习性和种类定期进行修剪。3管理制度0.10一般规定7.1.1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明确对绿色建筑维护管理要求,运行维护管理单位应在物业管理工作开始前结合绿色建筑的特点,对建筑的基础建设和重要系统设备等进行接管验收,必要时,在规划、设计、施工阶段征求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的意见。——7.1.2运行维护管理单位在制定相关管理规章时宜参照相关管理体系及现行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的有关规定。——7.1.3运行维护管理单位应结合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制定完善的运行维护操作规程、工作管理制度、经济管理制度等。——7.1.4运行维护管理单位应建立绿色教育宣传机制,编制绿色设施使用手册,并引导用户开展行为节能、环保宣传教育。——64
7.1.5运行维护管理单位应针对接管验收资料、基础管理措施、运行维护记录建立规范的管理档案,并制定档案管理制度。——运行管理制度(50分)7.2.1运行维护管理单位应针对建筑基础建设和重要系统设备制定运行操作规程,明确责任人员职责,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针对绿色建筑运行应制定下列专项管理制度:废水、废气、固态废弃物及危险物品管理制度;绿化、环保及垃圾处理专项管理制度;设备设施与运行状态的监测方法、操作规程及故障诊断与处理办法;设备设施运行产生的振动及噪声专项管理制度。制定废水、废气、固态废弃物及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得8分30制定绿化、环保及垃圾处理专项管理制度,得6分制定设备设施运行的节能操作规程,得6分制定设备设施与运行状态的监测方法与操作规程,得5分制定设备设施与运行状态的故障诊断与处理办法,得5分7.2.2运行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有关系统和设备的工作原理、运行策略及操作规程,且应经培训后方可担任职责。运行管理人员具有相关专业从业资质证书,得8分20运行管理人员具有丰富工作经验证明,得6分运行管理人员经过与时俱进的专业培训,得6分维护保养制度(50分)7.3.1对物业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应制定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巡检制度及计划,得8分15记录巡检结果,给出处理意见,得7分7.3.2物业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应制定保养方案和保养方法,并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合理的养护方案并执行,得8分15建立合理的保养方法并执行,得7分7.3.3物业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应实施过程信息化,并应建立预防维护保养机制。维护保养实施过程结合智能软件,得6分20利用智能软件建立合理的预防维护保养机制,得6分针对设施设备的运行、操作、维护形成完整的技术档案,得8分6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普通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示范路技术标准
- 汽车空调用冷凝风扇技术标准.doc
- 江苏省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技术标准 第部分 视频及网络监控系统.doc
- 《机械设备精密点检技术标准》
- 2012住宅小区安全防范技术标准-弱电智能化验收必备
- 不锈钢无缝管技术标准尺寸公差及不锈钢化学成份.doc
- 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技术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
- 国家技术标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
- 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
- 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技术标准
- 北京房屋重置成新价评估技术标准(修订)
- 安全生产技术标准
- 河道管理范围确权划界 省、市级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技术标准
- 中国教育技术标准
- 铝电解供料净化车间技术标准.doc
- 窗帘技术标准及要求.doc
- 【管理精品】xxx市技术标准提升试点企业实施方案
- 盐城地方海事局yccg1105-18海巡艇技术要求-全套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