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7 MB
  • 134页

中国教育技术标准

  • 1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国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ofEducationalTechnologyofChinaJJB101-2004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目录总纲………………………………………………………………………………………1第一部分 学生教育技术标准…………………………………………………………1一、基本要求…………………………………………………………………………1二、绩效指标…………………………………………………………………………2第二部分 教师教育技术标准…………………………………………………………4一、基本要求…………………………………………………………………………4二、绩效指标…………………………………………………………………………5第三部分 教育管理者教育技术标准…………………………………………………7一、基本要求…………………………………………………………………………7二、绩效指标…………………………………………………………………………8第四部分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标准………………………………………10一、基本要求………………………………………………………………………10二、绩效指标………………………………………………………………………10第五部分 教育技术标准的实施……………………………………………………12一、实施《标准》的目的…………………………………………………………12二、实施《标准》的方法…………………………………………………………12三、实施《标准》效果的评价……………………………………………………13附录一 名词术语的界定……………………………………………………………14附录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17附录三 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案例……………………………………………………89附录四 教学设计模板……………………………………………………………100附录五 教学评价模板……………………………………………………………120 中国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ofEducationalTechnologyofChina总纲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它们不仅影响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变,也影响到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更新,进而将引起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必将伴随着对传统教育的改革。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新的教育观念的确立、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育体制的变革,都离不开教育技术的参与。一切参与教育过程的人,包括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以及教育技术职业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教育技术素养,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国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ofEducationalTechnologyofChina,简称SETC)是对所有参与教育过程的人员: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具备的教育技术素养(以下简称技术素养)的明确规定。对于学生来讲,技术素养是在校学习期间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本标准的贯彻实施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保证作用;而对于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来讲,技术素养是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必备条件。本标准的贯彻实施,对提高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技术职业人员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本标准可作为教师、教育管理者、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准入条件和进行考核的依据。只有具备了规定的技术素养,通过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才能获准进入教育、教学工作岗位。本标准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依据,教育技术标准、新课程标准与学科内容的有机结合,将会促进教育绩效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部分 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ofEducationalTechnologyofChinaforStudents,简称SETC·S)中的“学生”指从学前至高等学校的在校生,共分为5个学段:第一学段(学前~小学2年级)、第二学段(小学3~6年级)、第三学段(初中7~9年级)、第四学段(高中10~12年级)和第五学段(高等学校学生)。一、基本要求Ⅰ.掌握相关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A.知道与学习有关的技术的种类、作用和基本知识。B.熟悉相关技术系统的组成和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Ⅱ.运用技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A.掌握信息处理(信息的获取、储存、分析、评价、加工、创新等)的方法,提高利用信息的能力。B.运用技术工具开展协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C.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能够持续地跟踪、追寻,激发创造力。Ⅲ.运用技术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A.在教师指导下,与同伴、家长及其他人合作,创作、发布自己的作品。B.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与人们开展有益的讨论和交流。126 Ⅳ.运用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A.运用技术工具从多种信息源中查找、评价和收集信息,处理数据,报告所得结果。B.使用技术资源分析问题,做出合理的决策,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Ⅴ.具有信息意识,懂得与技术相关的社会责任A.具有正确的信息意识,能够准确评价信息,对运用技术持积极态度。B.理解与技术相关的道德、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技术系统、技术资源和软件。二、绩效指标*各表中B级指标为最低要求,A级指标为高层次要求。经济发达、信息化环境较好的地区和学校,应达到A级水平。表中每项绩效指标后面括号中的罗马数字,指的是与该项行为相关的学生教育技术标准中基本要求的类别。(一)第一学段(学前~小学2年级)完成小学2年级学业的学生应该做到:A级B级1.会使用计算机、录像机(DVD、VCD机)、录音机以及其它技术设备,并能用准确而恰当的术语进行技术交流。(Ⅰ、Ⅲ)2.能在他人的指导、帮助下,运用各种媒体和技术资源开展学习活动。(Ⅱ)3.在使用技术时,可以和同伴、家庭成员以及其他人协同合作。(Ⅲ、Ⅴ)4.能在他人的支持、帮助下,运用技术工具收集资料、交流经验、创作相应的多媒体作品。(Ⅲ)5.能使用技术资源(如智力玩具、数码相机、常用工具软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并能相互交流,说明自己的观点、想法。(Ⅱ、Ⅲ、Ⅳ)6.能自觉遵守技术系统和软件的使用规程,在使用技术时表现出积极的和负责任的态度。(Ⅴ)1.会使用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等技术设备,部分学生会简单操作计算机,能够运用术语进行简单的技术交流。(Ⅰ、Ⅲ)2.能在他人的指导、帮助下,运用各种媒体和技术资源开展学习活动。(Ⅱ)3.在使用技术时,可以和同伴、家庭成员以及其他人协同合作。(Ⅲ、Ⅴ)4.能在他人的支持、帮助下,运用技术工具收集资料、交流经验、创作自己的作品。(Ⅲ)5.能使用技术资源(如玩具、照相机、简单工具软件)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并能相互交流。(Ⅱ、Ⅲ、Ⅳ)6.能自觉遵守技术系统和软件的使用规程,在使用技术时表现出积极的和负责任的态度。(Ⅴ)(二)第二学段(小学3~6年级)完成小学6年级学业的学生应该做到:A级B级1.能比较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技术设备,初步评价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使用技术的优缺点。(Ⅰ、Ⅴ)2.会选择恰当的技术系统和软件来支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Ⅱ)3.会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并能初步评价资源的准确性、适用性和倾向性。(Ⅱ、Ⅴ)4.有效地运用技术与他人充分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作品。(Ⅲ)51.会使用计算机、录像机(DVD、VCD机)、录音机以及其它技术设备,并能用准确而恰当的术语进行技术交流。(Ⅰ、Ⅲ)2.能在他人的指导、帮助下,运用各种媒体和技术资源开展学习活动。(Ⅱ)3.在使用技术时,可以和同伴、家庭成员以及其他人协同合作。(Ⅲ、Ⅴ)4.能在他人的支持、帮助下,运用技术工具收集资料、交流经验、创作相应的多媒体作品。(Ⅲ)5126 .会利用通讯技术和在线资源(如电子邮件、网上讨论)参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Ⅱ、Ⅲ、Ⅳ)6.能负责任地使用技术,知道不正当使用技术和资源的危害。(Ⅴ).能使用技术资源(如智力玩具、数码相机、常用工具软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并能相互交流,说明自己的观点、想法。(Ⅱ、Ⅲ、Ⅳ)6.能自觉遵守技术系统和软件的使用规程,在使用技术时表现出积极的和负责任的态度。(Ⅴ)(三)第三学段(初中7~9年级)完成初中9年级学业的学生应该做到:A级B级1.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必要时会把相关设备连接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技术系统;知道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对学习、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Ⅰ、Ⅴ)2.会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和相应外围设备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促进集体合作与课程学习。(Ⅱ、Ⅲ)3.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技术资源设计、制作、发布、演示自己的或集体创作的作品,向他人展示和交流课程学习的成果。(Ⅱ、Ⅲ、Ⅳ)4.通过网络或其它方式,与同伴、教师、专家及其它人一起研究与课程和生活相关的问题,交流观点、信息,并能讨论解决方案。(Ⅲ、Ⅳ)5.能选择并使用合适的技术工具和技术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问题。(Ⅳ)6.能积极地使用技术。在使用技术时能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知道不正当使用技术的后果。(Ⅴ)1.能比较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技术设备,初步评价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使用技术的优缺点。(Ⅰ、Ⅴ)2.会选择恰当的技术系统和软件支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Ⅱ)3.会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并能初步评价资源的准确性、适用性和倾向性。(Ⅱ、Ⅴ)4.能有效地运用技术与他人充分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作品。(Ⅲ)5.能利用通讯技术和在线资源(如电子邮件、网上讨论)参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Ⅱ、Ⅲ、Ⅳ)6.能负责任地使用技术,知道不正当使用技术和资源的危害,能有意识的利用技术解决相关问题。(Ⅴ)(四)第四学段(高中10~12年级)完成高中12年级学业的学生应该做到:A级B级1.能从整体上分析在社会中广泛使用技术的利弊;能根据需要设计和构建适合自己使用的技术系统,并能识别、解决技术系统常见的硬件、软件问题。(Ⅰ、Ⅴ)2.会有效地选择适当的技术工具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以及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Ⅱ、Ⅳ)3.能经常而又有效地使用网上资源支持学习、研究、交流和创作。(Ⅱ、Ⅲ)4.会使用技术工具和资源来管理、交流个人信息或专业信息。(Ⅲ)51.会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必要时会把相关设备连接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技术系统;知道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对学习、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Ⅰ、Ⅴ)2.会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和相应外围设备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促进集体合作与课程学习。(Ⅱ、Ⅲ)3.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技术资源设计、制作、发布、演示自己的或集体创作的作品,向他人展示和交流课程学习的成果。(Ⅱ、Ⅲ、Ⅳ)4.能通过网络或其它方式,与同伴、教师、专家及其他人一起研究与课程和生活相关的问题,交流观点、信息、讨论解决方案。(Ⅲ、Ⅳ)5.能选择并使用合适的技术工具和技术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问题。(Ⅳ)126 .能与同龄人、教师及其他人合作,利用新技术环境(如专家系统、人工智能、仿真技术)进行创新性研究。(Ⅲ、Ⅳ)6.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自觉遵守并倡导他人合法地使用技术和资源,能积极利用技术解决相关问题并能做出适当评价。(Ⅴ)6.能积极地使用技术。在使用技术时能自觉遵守有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知道不正当使用技术的后果。(Ⅴ)(五)第五学段(高等学校学生)完成高等学校学业的学生应该做到:1.了解技术发展的前沿,熟悉相关技术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功效,并能决定所需信息的种类和程度。(Ⅰ、Ⅲ)2.能高效地利用技术获取所需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形成自己的见解。(Ⅰ、Ⅱ)3.能高效的利用网络和各种信息源获取与专业有关的资源,能合理评价所选资源,并能批判性的借鉴和使用,进行创新性研究。(Ⅳ、V)4.能利用各种媒体了解和探讨本专业目前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能与他人交流学术见解。(Ⅱ、Ⅲ)5.能利用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展示自己的作品,观点鲜明,善于与他人进行交流;并能积极的使用技术创造性的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Ⅲ、Ⅳ)6.具有很强的信息意识,能合法地使用技术,懂得在使用技术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能自觉遵守相关公德和法律。(V)第二部分 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教师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ofEducationalTechnologyofChinaforTeachers,简称SETC·T)中的“教师”是指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分为专任教师(现在正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实习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不满一年的新教师)和未来教师(师范生及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三部分。一、基本要求Ⅰ.掌握相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A.理解技术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知道技术对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B.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强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C.充分理解各种资源和环境在教与学过程中不同的作用及其优缺点。Ⅱ.运用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A.充分理解教与学过程的相关理论、策略。B.熟悉“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的具体规定,运用技术促进课程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与教学内容的整合。C.运用技术和策略支持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使学习者获得必要的学习经验。D.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科学地设计、实施和评价。Ⅲ.运用技术改进教与学的评价A.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正确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水平。B.使用多种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衡量学习者将技术用于学习、研究、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收集和分析数据、解释结果、交流最终成果,以改进教与学的实践并优化学习者的学习。Ⅳ.运用技术提高教与学的绩效A.利用技术资源促进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B.运用技术资源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C.运用技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126 D.和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以及更大范围的人们交流与合作,促进学习者的学习。Ⅴ.具有信息意识,遵守与技术相关的社会伦理道德、法律和法规A.在使用和教授技术时,要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伦理道德,并有意识地注意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特殊需求。B.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平等地获得技术资源。C.在使用技术资源时,注意安全和有益于学习者的身心健康。二、绩效指标*各表中B级指标为最低要求,A级指标为高层次要求。经济发达、信息化环境较好的地区和学校,应达到A级水平。表中每项绩效指标后面括号中的罗马数字,指的是与该项行为相关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中基本要求的类别。(一)专任教师现在正在从事学科教学的教师应该做到:A级B级1.对技术的本质及其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熟练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其他教学媒体的使用技能;能够解决常见的硬件和软件问题,并能恰当地选择技术系统、资源和设备。(Ⅰ)2.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技术环境,促进学生使用技术资源支持学习,并学会正确、可靠地获得信息的方法和策略。(Ⅱ、Ⅲ)3.深刻分析和判断各种学习资源,尤其是新技术资源的优势与不足;评价这些资源在支持学习方面的潜力和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并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选择使用。(Ⅰ、Ⅲ、Ⅳ)4.根据教学需要能够有效地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必要时会开发教学软件、教学素材、微教学单元和示范电子作品,为学生运用技术支持学习做出榜样。(Ⅱ)5.熟悉学生教育技术标准、自己所教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能够把课程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课程内容和技术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设计和实施基于技术的学习活动,不断总结实践案例。(Ⅱ、Ⅲ)6.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或自主学习过程结构的设计方面有所创新。(Ⅱ、Ⅲ、Ⅳ)7.在教学设计中能够认真考虑各种教学策略的不同特点并进行精心选择,尤其能注意新的策略(比如个别化学习策略、合作(协作)学习策略、整合学习策略等)的应用,并对此做出评价。(Ⅱ、Ⅲ、Ⅳ)8.在教学中采用新的评价技术和方法,注重评价方法的改进,开展基于技术的评价策略、评价工具、评价标准和量规的研究,并将他们整合到学习过程中。(Ⅲ、1.理解技术的本质及其内涵;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其他教学媒体的使用技能;能够解决比较简单的硬件和软件问题,知道如何选择技术系统、资源和设备。(Ⅰ)2.为学生选择良好的技术环境,鼓励学生使用技术资源支持学习,并学会获得信息的方法和策略。(Ⅱ、Ⅲ)3.理解各种学习资源,尤其是新技术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初步评价这些资源在支持学习方面的潜力和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选择使用。(Ⅰ、Ⅲ、Ⅳ)4.根据教学需要能够有效地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运用技术促进学习做出示范。(Ⅱ)5.了解学生教育技术标准、自己所教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能够对课程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课程内容和技术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Ⅱ、Ⅲ)6.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过程和自主学习过程结构的设计、实施和评价。(Ⅱ、Ⅲ、Ⅳ)7.在教学设计中认真考虑各种教学策略的不同特点并进行精心选择,关注新的策略(比如个别化学习策略、合作(协作)学习策略、整合学习策略等)的应用,并给予适当的评价。(Ⅱ、Ⅲ、Ⅳ)126 Ⅳ、Ⅴ)9.积极参加运用技术改进教学的合作项目,并在研究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工作效率。(Ⅳ)10.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获得平等使用技术的机会;使他们学会运用技术促进学习、进行交流、开展研究、解决问题,并注意安全、负责任和有益于身心健康地使用技术。(Ⅴ)8.在教学中采用新的评价技术和方法,运用基于技术的评价策略、评价工具、评价标准和量规开展教学评价,并把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效果的改善。(Ⅲ、Ⅳ、Ⅴ)9.积极参加运用技术改进教学的合作项目,并在研究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工作效率。(Ⅳ)10.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获得平等使用技术的机会;使他们学会运用技术促进学习、进行交流、开展研究、解决问题,并注意安全、负责任和有益于身心健康地使用技术。(Ⅴ)(二)实习教师实习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不满一年的新教师)应该做到A级B级1.基本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在他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Ⅰ、Ⅱ、Ⅲ、Ⅳ)2.基本掌握教与学的理论及教育技术理论,会使用各种媒体和策略实施教学,能够解决课堂上常见的硬件和软件问题。(Ⅰ、Ⅱ、Ⅳ)3.能够应用技术工具对相关的资源进行收集、分析和评价。(Ⅰ、Ⅱ、Ⅳ)4.能够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效果。(Ⅰ、Ⅱ、Ⅳ)5.理解新课程标准及“学生教育技术标准”,能够初步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Ⅰ、Ⅱ、Ⅳ)6.为学生设计并提供公平使用技术的机会及环境,指导学生安全、有效地使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Ⅰ、Ⅱ、Ⅳ、Ⅴ)7. 关注教育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及各种新技术的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Ⅰ、Ⅱ)8.了解各种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评价模式及策略,选择恰当的评价工具及量规,对教学效果及学生的作品进行公正、有效的评价。(Ⅰ、Ⅲ、Ⅴ)9.运用各种技术与学生、家长、同事、专家及各个领域的人们进行交流与合作,支持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Ⅰ、Ⅱ、Ⅳ)10.运用技术促进自己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Ⅰ、Ⅱ、Ⅳ)1.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在他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Ⅰ、Ⅱ、Ⅲ、Ⅳ)2.初步掌握教与学的理论及教育技术理论,会使用现有的媒体和各种策略实施教学,基本上能够解决课堂上常见的硬件和软件问题。(Ⅰ、Ⅱ、Ⅳ)3.能够应用技术工具对相关的资源进行收集、分析和评价。(Ⅰ、Ⅱ、Ⅳ)4.能够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效果。(Ⅰ、Ⅱ、Ⅳ)5.了解新课程标准及“学生教育技术标准”,能够初步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Ⅰ、Ⅱ、Ⅳ)6.在他人帮助下为学生设计并提供公平使用技术的机会及环境,指导学生安全、有效地使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Ⅰ、Ⅱ、Ⅳ、Ⅴ)7.了解教育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及各种新技术的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Ⅰ、Ⅱ)8.知道各种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评价模式及策略,选择恰当的评价工具及量规,对教学效果及学生的作品进行公正、有效的评价。(Ⅰ、Ⅲ、Ⅴ)9.初步运用各种技术与学生、家长、同事、专家及各个领域的人们进行交流与合作,支持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Ⅰ、Ⅱ、Ⅳ)10.运用技术促进自己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Ⅰ、Ⅱ、Ⅳ)(三)未来教师21世纪的未来教师(师范生及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应该做到:1.初步掌握与教学过程相关的理论,了解教育技术相关的知识,以及教育技术对教学改革及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Ⅰ)126 2.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在他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Ⅰ、Ⅱ、Ⅲ、Ⅳ)3.运用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初步评价各种信息及资源对教学的适用性,并学会选择那些能够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信息和资源。(Ⅰ、Ⅱ、Ⅲ、Ⅳ)4.学会鉴定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支持学生的学习。(Ⅰ、Ⅱ、Ⅳ)5.了解与教学相关的各种评价模式和评价策略,学会运用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Ⅰ、Ⅱ、Ⅲ、Ⅴ)6.了解课程标准及“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初步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法。(Ⅰ、Ⅱ、Ⅳ)7.运用技术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Ⅱ、Ⅳ)8.在他人指导下创设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学会安全、负责任地使用技术有效地进行教学。(Ⅰ、Ⅱ、Ⅳ、Ⅴ)9.运用技术与同伴、教师、专家及更大范围的人们进行交流与合作。(Ⅰ、Ⅱ)10.掌握各种常用技术设备的操作,了解在教育、教学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会碰到的安全、道德及法律问题。(Ⅰ、Ⅴ)第三部分 教育管理者教育技术标准教育管理者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ofEducationalTechnologyofChinaforAdministrator,简称SETC·A)中的“教育管理者”指学校管理者、地区教育领导者和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领导者三种人员。一、基本要求Ⅰ.掌握相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A.了解国家颁布的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方针和政策,制定、落实本地区教育技术发展规划。B.知道相关技术系统的组成和适用环境。C.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相关技术的基本技能。Ⅱ.运用技术优化育人环境A.运用技术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机会、引导他们运用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B.运用技术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C.培养负责任的、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Ⅲ.运用技术支持教与学的活动A.制订规划,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B.指导技术实践,确保学习者能享受到最佳的技术资源。C.具备认识和评价各种教学资源的能力,能够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Ⅳ.运用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A.制定、实施有关技术的要求,并监控其执行,保证技术的有效运用。B.运用技术与员工、学生、家长、上级主管等交流与合作,提高管理水平。C.评估教师、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和学生对各种技术资源的使用情况。Ⅴ.具有信息意识,遵守与技术相关的社会伦理道德、法律和法规A.具有信息意识,懂得与技术相关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B.能自觉学习和了解有关知识产权、版权和合法使用信息资源的政策、法规。C.确保师生能够平等地、有效地运用技术和资源。126 二、绩效指标*各表中B级指标为最低要求,A级指标为高层次要求。经济发达、信息化环境较好的地区和学校,应达到A级水平。表中每项绩效指标后括号中的罗马数字,指的是与该项行为相关的教育管理者教育技术标准中基本要求的类别。(一)学校管理者学校管理者应该做到:A级B级1.熟悉国家颁布的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方针政策,并能够结合本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规划,促进教育技术在本学校的发展。(Ⅰ、Ⅴ)2.掌握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操作方法。(Ⅰ)3.有计划地组织员工学习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教学改革。(Ⅰ、Ⅱ、Ⅲ)4.规划和建设学校信息化环境,支持技术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鼓励利用技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Ⅱ、Ⅲ)5.评估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潜力,整合可用资源,运用技术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Ⅱ、Ⅲ、Ⅳ)6.利用多种方法来评价教师、教育技术职业人员的绩效水平,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机会,提高他们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技术应用水平。(Ⅱ、Ⅲ、Ⅳ)7.运用技术收集教学和管理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评价,以此改进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工作。(Ⅱ、Ⅲ、Ⅳ)8.掌握基本的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参加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管理。(Ⅲ、Ⅳ)9.熟悉课程标准和教师、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并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条件,促进该标准的实施。(Ⅰ、Ⅱ)10.知道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知识产权、版权,以及技术系统、数据和信息的安全等问题,知道信息与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Ⅰ、Ⅴ)1.了解国家颁布的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方针政策;掌握学校中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和需求。(Ⅰ、Ⅴ)2.掌握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Ⅰ)3.组织员工进行有关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Ⅰ、Ⅱ、Ⅲ)4.为教学和管理创造信息化的环境,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满足学生对技术的需求。(Ⅱ、Ⅲ)5.评估学校技术资源的利用情况,整合可用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Ⅱ、Ⅲ、Ⅳ)6.利用技术手段和方法来评价教师、教育技术职业人员的绩效水平,并为员工提供专业发展机会,提高他们的技术应用水平。(Ⅱ、Ⅲ、Ⅳ)7.用评价结果来改进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工作。(Ⅱ、Ⅲ、Ⅳ)8.了解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参加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管理。(Ⅲ、Ⅳ)9.知道课程标准和教师、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并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条件,促进该标准的实施。(Ⅰ、Ⅱ)10.知道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知识产权、版权,以及技术系统、数据和信息的安全等问题,知道信息与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Ⅰ、Ⅴ)(二)地区教育领导者地区教育领导者应该做到:A级B级1.熟悉国家颁布的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方针政策,制定本地区教育技术的发展规划,促进教育技术在本地区的发展。(Ⅰ、Ⅴ)2.掌握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操作,运用技术收集教学和管理的相关信息,促进教育的发展。(Ⅰ、Ⅳ)3.有计划地组织员工学习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支持并监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积极开展教学改革。(Ⅰ、Ⅱ、Ⅲ)1.了解国家颁布的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方针政策;知道本地区教育技术发展的的现状和需求。(Ⅰ、Ⅴ)2.初步掌握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Ⅰ、Ⅳ)3.有计划地组织员工学习教育技术的理论,支持并监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Ⅰ、Ⅱ、Ⅲ)126 4.做好本地区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为学校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Ⅱ、Ⅲ、)5.评估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和潜力,整合可用资源,并制定有关技术的要求,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Ⅱ、Ⅲ、Ⅳ)6.利用恰当方法来评价员工的绩效水平,保证公平、公正、有效。(Ⅲ、Ⅳ)7.运用技术与员工、上级主管,学校领导者和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领导者进行交流与合作,不断改善教育技术的使用氛围和实施环境。(Ⅱ、Ⅲ、Ⅳ)8.了解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参与并指导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活动。(Ⅲ、Ⅳ)9.了解课程标准和教师、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积极地创造条件,促进该标准的实现。(Ⅰ、Ⅱ)10.了解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知识产权、版权,以及技术系统、数据和信息的安全等问题,知道信息与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Ⅰ、Ⅴ)4.做好本地区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改善学校的信息化环境,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Ⅱ、Ⅲ)5.评估本地区技术资源的利用情况,利用现有资源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Ⅱ、Ⅲ、Ⅳ)6.利用恰当方法来评价员工的绩效水平,保证公平、公正、有效。(Ⅱ、Ⅲ、Ⅳ)7.运用技术与员工、上级主管,学校领导者和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领导者进行交流与合作。(Ⅱ、Ⅲ、Ⅳ)8.知道教育技术的研究的基本方法,参与并指导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活动。(Ⅲ、Ⅳ)9.知道课程标准和教师、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积极地创造条件,促进该标准的实现。(Ⅰ、Ⅱ)10.知道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知识产权、版权,以及技术系统、数据和信息的安全等问题,知道信息与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Ⅰ、Ⅴ)(三)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领导者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领导者应该做到:A级B级1.了解国家颁布的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方针政策,制定本地区教育技术的发展规划,促进教育技术在本地区的发展。(Ⅰ、Ⅴ)2.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方法,运用技术收集教学和管理的相关信息,促进本地区教育技术的发展。(Ⅰ、Ⅳ)3.有计划地组织员工学习教育技术的理论,为本地区教育部门提供技术支持。(Ⅰ、Ⅱ、Ⅲ)4.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规划和建设本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Ⅱ、Ⅲ、)5.评估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和潜力,整合可用资源,制定有关技术的要求,推动本地区教育技术的发展。(Ⅱ、Ⅲ、Ⅳ)6.利用恰当方法来评价员工的绩效水平,保证公平、公正、有效。(Ⅲ、Ⅳ)7.运用技术与上级主管,学校管理者和地区教育领导者进行交流与合作,不断改善教育技术的使用氛围和实施环境。(Ⅱ、Ⅲ、Ⅳ)8.了解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参与并指导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活动。(Ⅲ、Ⅳ)1.知道国家颁布的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方针政策;知道本地区教育技术发展的现状和需求。(Ⅰ、Ⅴ)2.初步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方法,熟悉视听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Ⅰ、Ⅳ)3.有计划地组织员工学习教育技术的理论,为本地区教育部门提供技术支持。(Ⅰ、Ⅱ、Ⅲ)4.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支持本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Ⅱ、Ⅲ)5.评估本地区技术资源的利用情况,利用现有资源推动本地区教育技术的发展。(Ⅱ、Ⅲ、Ⅳ)6.利用恰当方法来评价员工的绩效水平,保证公平、公正、有效。(Ⅱ、Ⅲ、Ⅳ)7.运用技术与上级主管,学校管理者和地区教育领导者进行交流与合作。(Ⅱ、Ⅲ、Ⅳ)8.知道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参与并指导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活动。(Ⅲ、Ⅳ)126 9.了解课程标准和教师、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积极地创造条件,促进该标准的实现。(Ⅰ、Ⅱ)10.了解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知识产权、版权,以及技术系统、数据和信息的安全等问题,了解信息安全的技术措施,知道信息与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Ⅰ、Ⅴ)9.知道课程标准和教师、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积极地创造条件,促进该标准的实现。(Ⅰ、Ⅱ)10.知道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知识产权、版权,以及技术系统、数据和信息的安全等问题,知道信息与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Ⅰ、Ⅴ)第四部分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标准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ofEducationalTechnologyofChinaforProfessionals,简称SETC·P)中的“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包括中央、地方各级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学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专职教师三种人员。一、基本要求Ⅰ.掌握相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A.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具备全面的教育技术观。B.掌握各种技术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操作技能,知道它们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与不足。C.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知道各种设计模式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步骤。Ⅱ.运用技术支持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建设A.运用技术构建、维护信息化教学环境。B.运用技术收集、评价现有的教学资源,加强资源的建设。C.支持教师设计、开发新的教学资源。Ⅲ.运用技术支持教学过程的优化A.运用技术支持教师优化教与学的过程。B.利用技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C.支持和帮助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提高技术素养。Ⅳ.运用技术支持信息化管理A.运用技术对与教育相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B.运用技术对与教育相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评估和评价。C.运用技术支持学校和地区的各项管理工作。Ⅴ.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自觉承担与技术相关的社会责任A.完全理解信息的重要性,自觉追踪技术革新的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B.为师生创建安全、健康的信息化环境。C.自觉遵守与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他人开展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教育。二、绩效指标(一)中央、地方各级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各级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应该做到:1.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正确理解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形成全面的教育技术观,具有利用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Ⅰ、V)2.掌握各种技术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对各种技术开发工具进行反思和评价,能快速排除各种软、硬件故障;能够为本地区构建、维护、管理、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必要时可考虑研制、开发新系统。(Ⅰ、Ⅱ)3.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指导教师优化教与学的过程;掌握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能够形成科学的研究课题,支持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Ⅰ、Ⅲ)126 4.运用技术广泛收集并整合优化各类教学资源、素材资源,征集有地区特色的学习资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资源库建设思路和管理方法;发挥地区教育资源中心的作用,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Ⅱ、Ⅲ、Ⅳ)5.熟练掌握网络及各种媒体的特性,掌握教学软件编制理论与实践,指导教师运用技术为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研发教学媒体产品并能恰当的评价其教学效果;能正确评价市场上的媒体产品并进行正确的选择;能采用适当的评价工具和技术方法对教育信息进行处理。(Ⅱ、Ⅲ、Ⅳ)6.了解所属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配备情况,为实施完善“校校通”卫星远程教育资源信息站、卫星宽带网和城域网资源建设提供指导、咨询或组织技术培训。(Ⅱ、Ⅳ)7.了解所属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的进展;研究各学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案例;制定本地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计划,指导本地区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的实施。(Ⅳ)8.熟悉学生、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和新课程标准,支持学生利用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支持教师运用技术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能力,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积极促成课程内容与技术资源的深层次整合。(Ⅲ、Ⅳ)9.组织教育教学成果及校园网建设、应用、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推广,充分利用技术与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同行及专家就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交流和探索,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Ⅱ、Ⅲ、Ⅳ)10.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能自觉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倡导并监督师生使用安全、健康、平等、高效、规范的信息化环境,探索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及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Ⅴ)(二)学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各级学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应该做到:1.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正确理解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形成全面的教育技术观;具有利用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Ⅰ、Ⅴ)2.掌握各种技术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对各种技术开发工具进行反思和评价,能快速排除各种软、硬件故障;能对现有的资源设备优化组合,必要时可研制、开发新系统。(Ⅰ、Ⅱ)3.依据本校实际情况,整体设计、构建、维护、管理信息化教学环境;能拟定新的规划及配备方案,积极推进本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Ⅱ)4.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支持教师利用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掌握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完成一定的科研课题,支持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Ⅰ、Ⅱ、Ⅲ)5.熟练掌握网络及各种媒体的特性,掌握教学软件编制理论与实践,能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研发相应的教学媒体产品;能正确评价市场上媒体产品的优势与不足,并能正确选择所需产品;能采用适当的评价工具和技术方法对教育信息进行处理。(Ⅰ、Ⅱ、Ⅳ)6.能利用技术广泛收集并整合优化校内外教学资源、素材资源,建成适合本校的学习资源中心;鼓励学生和教师用电子作品集展现自己的创新思维,发挥教学资源库系统平台在教学中的作用。(Ⅱ、Ⅳ)7.熟悉学生教育技术标准、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及新课程标准,能够把它们与课程内容和信息环境、资源、技术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设计基于技术的学与教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合作意识;组织校内信息化培训,支持教师运用技术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能力。(Ⅲ、Ⅳ)8.运用技术辅助与支持管理人员的教务、校务管理和评估工作,发挥系统整体功能,保证教育技术有效开展;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对教育技术应用与建设项目进行管理。(Ⅳ、Ⅴ)9.参加相关技术课题培训,与同事和同行交流推广运用教育技术实践的经验及校园网建设、应用、管理经验;有意识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勇于研发有难度的智能教学系统、集成化教学系统;对新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潜能与效度有一定预见。(Ⅰ、Ⅱ、、Ⅴ)10.在使用技术过程中能自觉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保证为师生构建平等、安全、健康、高效、规范的信息使用环境;监督他人使用,并对他人开展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教育。(Ⅴ)126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专职教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专职教师应该做到:1.熟悉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正确理解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关注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及新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潜能与效度,具有利用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Ⅰ、Ⅴ)2.掌握技术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对各种技术开发工具进行反思和评价,能排除碰到的软、硬件故障;能够维护、管理信息化教学环境。(Ⅰ、Ⅱ)3.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借鉴新型的教学模式,设计基于技术的学与教的实践方案,并有所创新。(Ⅰ、Ⅱ)4.熟练掌握网络及数字化媒体的特性,能规划、建设、维护和运用教学网络;掌握教学软件编制理论与实践,开发网络教学产品,支持教师利用技术设计、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并实施相应评价。(Ⅱ、Ⅲ、Ⅳ)5.理解学生教育技术标准,通过讲授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具备信息的意识与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技术进行探究性、研究性、创新性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利用技术展现解决问题的过程。(Ⅲ)6.理解教师教育技术标准,通过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使学科教师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技巧,具有一定的利用技术自制教学课件的能力,指导并鼓励教师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改进教与学的效果。(Ⅱ、Ⅲ、Ⅳ)7.理解管理者教育技术标准,辅助并支持管理者实现本校信息化教育环境,探讨本校教师尚需具备的教育技术素养,运用技术支持教务、校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Ⅳ)8.熟悉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及培训中主动运用技术进行实践,能根据学科特点不断示范课程内容与技术资源有效整合的模式,实施评价并有所创新。(Ⅲ、Ⅳ)9.参加相关技术课题的培训,与同事和同行交流推广校园网应用、管理经验;有意识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尝试应用集成化教学系统,并思索其教学价值及改进措施。(Ⅱ、Ⅴ)10.在使用技术过程中能自觉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为师生提供规范、平等、安全、健康、合作的技术使用环境;监督他人使用,并对他人开展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教育。(Ⅴ)第五部分教育技术标准的实施一、实施《标准》的目的《标准》中的五项基本要求,分别规定了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具备的技术素养的主要内容,绩效指标体系则提出了不同人员应达到技术素养的具体目标。实施《标准》可以使相关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素养,以适合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绩效的提高,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二、实施《标准》的方法《标准》的实施不是单独进行的,它是和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完成的。为了顺利地实施《标准》,对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技术职业人员需要进行必要的先期培训,使他们清楚自己的职责和应该具备的技术素养,并体现在各自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都在迅速发生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把它转化为能力和责任;二是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课程内容和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认真规划,即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标准》的最佳方法是进行教育技术标准、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关键是做好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126 1.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是针对一门课程进行的总体设计。它以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的基础上,得出该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列出由各知识点组成的目标体系,提出各知识点或知识单元所需要的教学媒体和资源,并对适合开展自主学习的知识单元或问题做出初步设想。2.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针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设计。它既适合讲授型、演示型的“传统”教学模式,也适合探究型、发现型、研究型、协作型的现代教学模式;既适合常规的教学环境,也适合基于网络的教学环境;既适合集体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也适合基于班级体制下的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关键在于教师对教与学的模式和策略的选择和把握,从而设计出不同风格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3.自主学习教学设计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是针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进行的设计。它的关键在于选定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单元,从中拟定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或进行研究的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设计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构,包括学习情境、模式、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需要的资源。在设计学习过程结构时,要把教育技术标准、课程标准同课程学习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设计方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共同努力,不仅可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技术素养。4.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是针对教师(包括教育管理者、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培训活动的设计。它运用任务驱动和协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对实际课例(或工作案例)进行的设计实践,学习掌握对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课程标准与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的方法,提高教师的技术素养。三、实施《标准》效果的评价实施《标准》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教育绩效的提高和培养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技术职业人员的技术素养。通过对“教与学效果”的评价和对“教育技术标准、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对实施《标准》的效果做出明确的认定。1.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14项指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考核。经过量化处理后,可以给出科学的、公正的评价。2.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分析评价从学生的整体达标程度、整体学习水平与成绩分布状态和整体学习特征及其稳定性三个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3.学习效果评价学习效果评价不仅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采用案例评价、量规评价、文件夹(档案袋)评价,以及学习日志,分类表格等评价方法。4.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126 进行教育技术标准、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是实施《标准》的最佳方法;而做好教育技术标准、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教学设计则是实施《标准》的关键。因此,通过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可以了解《标准》在贯彻执行过程中的成绩和缺点,以利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而改进工作。5.教师发展的评价关于教师(包括教育管理者、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发展的评价,除了在培训过程中的理论考核、实践考核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对日常工作的反思、研讨。一般采用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方式来总结收获、检讨不足,以利提高。附录一 名词术语的界定1.教育教育是指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技术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包括经验形态、实体形态和知识形态三大要素,并由此形成不同的技术结构。实体形态的技术与具体的物质(工具、设备、材料)有关,我们把它称为物化技术(即一般狭义理解的技术);经验形态和知识形态的技术与人的智力有关,我们把它称为智能技术(简称方法)。因此可以认为:技术由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两部分所组成。3.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恰当地运用技术来提高教育绩效的一个研究领域。该研究领域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而“技术”一词则包括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两部分。4.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方法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实践活动。5.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储存、分析、评价、加工、创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当前特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6.系统方法系统方法是指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来加以考察的研究方法。7.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其结果,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教学设计按照任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产品设计三个层次。在本标准中,主要涉及教学过程设计层次。126 8.技术素养 技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与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运用以及评价的总体水平。它包括对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技术的意识、态度和社会责任的理解。技术素养包括三个要素:A.知识要素:对与技术相关的陈述性知识(名词、术语、概念)和程序性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B.能力要素: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才干;C.情意要素:对技术的意识、态度、责任等。技术素养的构成如图1所示。知识能力情意图1技术素养的构成要素技术素养的发展经历了关注技术本身、把技术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把技术转化为能力和责任三个阶段,如图2所示。本标准建立在第三发展阶段之上。技术转化为能力和责任关注技术本身技术作为工具用来解决问题技术阶段素养阶段工具阶段图2技术素养的发展阶段9.信息技术素养(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素养的简称,是指一个人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技术的意识、态度和社会责任的理解。10.教育技术素养   教育技术素养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11.学生教育技术素养   学生教育技术素养是指学习者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学习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意识、态度和社会责任的理解。12.相关名词术语之间的关系教育与技术(通常指物化技术)的结合,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技术,它只能称为教育中的技术,或者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教育、技术(物化技术)和方法(智能技术)有机地结合,才能称为教育技术,如图3中央整个阴影部分所示。126 而信息技术是技术中的一部分,它与方法和教育的有机结合,称为教育信息技术,如图3中深色阴影部分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教育信息技术是教育技术中的一部分,而且是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部分,通常我们把它称为现代教育技术。也就是说,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技术是等同的概念,它们都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方法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教育中的技术教育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图3教育技术的构成126 附录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一、课程教学设计案例1.初中数学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案例课程教学设计表设计者:王亚军单位(学校):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01级126 课程名称数学(第七章)授课班级初一(37)班总学时数9讲授4实验习题3讨论2教科书书名编著者出版社版别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王建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参考书依据标准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学段(7-9年级)(一)具体目标2.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与方程组③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⑤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  SETC·S第五学段(高等学校学生)教学目标阐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做到:1.记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的概念,会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组;2.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基本解法——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知道它们的概念,会根据方程组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解方程组;3.能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检验答案和正确做答,要求检查求得的解不仅适合每一个方程,还要所得的解答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教学对象分析这个班的同学基础比较好,抽象思维能力一般,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学习的主动性很高,但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该班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反应敏捷,善于提问,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126 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或概念图)概念二元一次方程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概念代入消元法概念加减消元法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与探索在解题中灵活运用两种解法检验结果126 章节顺序知识点学习目标层次教学建议计划学时认知能力情感编号内容记忆理解简用练习初会学会思考兴趣热爱重点难点7.11234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列二元一次方程组√√√√√√√√√√√27.2123456代入消元法的概念加减消元法的概念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综合运用两种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解决应用题√√√√√√√√√√√√√√√√√√√√√√√√√√√√√47.31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与探索√√√√√√√2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建议知识单元活动主题学习模式(策略)资源(情境)7.2综合运用两种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小组协作学习网络课本参考书7.3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与探索小组协作、探究式学习网络课本参考书126 现   有   教   学媒体(资源)列表知识点或知识单元媒体类型媒体名称(内容要点)占用时间来源检索号(网址)编号内容7.1-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文本同步习题15'网络http://fj.hogo.com.cn/zhongxue/active/xtk/zhangjlx/c1/c1xs0227.htm课件二元一次方程组5'网络http://www.gymzzx.com/chentao/sxkj1ds.htm7.1-4列二元一次方程组Flash二元一次方程组3'网络http://www.gymzzx.com/chentao/sxkj1ds.htm文本在线测试15'网络http://202.103.25.175/course/40226/ws_sx_11_02_002/zxcs.htm7.2-3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8'网络http://www.csok.net/soft/9106.htm7.2-4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5'网络http://www.csok.net/soft/9108.htm7.2-5综合运用两种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文本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复习课30'网络http://www.bdsz.com.cn/wangxiao/chuyi/shuxuexa1.htm课件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复习课.doc10'网络http://www.hahz.com/down/newlk.asp?curpage=37.2-6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解决应用题文本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7'网络http://xiangjun.vip.sina.com/shuxuekejian.htm文本中考解析15'网络http://202.103.25.175/course/40226/ws_sx_11_02_002/zkjx.htm7.3-1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与探索Flash追击问题5'网络http://www.gymzzx.com/chentao/sxkj1ds.htm整理人:张春霞126 2.初中语文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案例课程教学设计表设计者:郎嘉辰单位(学校):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01级课程名称语文(第一单元)授课班级初一(3)班总学时数12讲授8.5实验习题2.5讨论1教科书书名编著者出版社版别初中语文第一册(上)语文出版社2003年2版参考书依据标准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7-9年级)(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写作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四)口语交际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第三学段(7-9年级)教学目标阐述知识与能力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背诵文章中精彩段落,了解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知识;学会更好地利用工具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养成默读的习惯。过程与方法在阅读中继续学写记叙文,能够写出真情实感;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文章的中心明确、详略得当;不写错别字,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向别人作自我介绍时内容齐全、说话得体、表达清晰,与听者有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唤起自我的生活感受,激发写作兴趣。教学对象分析起点能力分析:通过小学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掌握和运用常用词语,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利用其它工具书和多种媒体;听人说话时能理解内容,能用普通语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写作时书写工整,能够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善于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有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一般特征分析:由于刚刚进入中学对事物存在着新鲜感,这一时期的学生大多比较淘气,但有一些学生比较内向。有部分学生在小学的基础很好,可以较迅速地掌握文中的字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小部分学生理解能力不强,无法体会字词在文中的具体意思。绝大多数的学生可以在先前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思维抽象。126 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或概念图)写字(楷书与行楷)写作(记一件事)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不但贴近学生生活,而且蕴含着人文思想。通过经过和感触,揭示了“乐以教和”的道理。情趣盎然,诙谐幽默,贴近学生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思想内容隽永深刻。在记叙相隔二十多年却又相关的两件事中展现了人物思想变化的历程。记叙了山中避雨的经过及人物感受。饶有情趣地记叙了几件事,有详有略,相得益彰。看似漫谈,实则紧紧围绕九字真言做文章。风筝背后的童年故事。山中避雨的乐趣究竟在何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经过。鲁迅丰子恺马克·吐温冰心风筝山中避雨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忆读书第一单元126 章节顺序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层次教学建议计划学时知识点分类认知能力情感编号内容字词段篇记忆理解简用综用观察想象朗读表达思考兴趣重点难点1.1123456789学习生字生词文学常识的掌握背诵经典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读书的重要性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举例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培养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拟定适合自己的读书计划√√√√√√√√√√√√√√√√√√√√√√√√√√21.21234567作者生平简介字词的积累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分析独特的语言风格简述文学尝试的几件事概括文章的中心学习主人公的精神√√√√√√√√√√√√√√√√√√√√√√√√√√√√√√√21.31234567学习新的字词背诵优美诗句文学常识的积累理解句子的意思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对“乐以教和”的理解培养学生美的情操√√√√√√√√√√√√√√√√√√√√√√√√√√√√√√√√21.41234567名家介绍字词的掌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的一件往事是什么思考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谈谈对玩具的看法√√√√√√√√√√√√√√√√√√√√√√√√√√√√31.51234学会自我介绍与提问学写记叙文把握六要素学写行楷和楷书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4126 现  有  教  学  媒  体  (资  源)  列  表知识点或知识单元媒体类型媒体名称(内容要点)占用时间来源检索号(网址)编号内容1.2-1马克·吐温的生平活动简述个人经历10'网络http://www.google.com关键词:马克·吐温投影社会地位1'课件根据网上内容自制http://www.ywcbs.com/投影著作1'课件1.2-4朗读课文活动有感情地朗读精彩片段3'教材录音录下同学所朗读的内容5'课堂录音1.2-5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图片希金斯投河的图片0.5'课件根据网上内容自制搜索关键词:图片http://www.google.com演示新来的外乡人的行为1.5'课件演示叔叔回来后对我的态度1'课件1.2-6讲述马克·吐温的几个小故事录音不信仰宗教的母亲1.5'课件http://www.mypcera.com/book/wai5录音走向社会自食其力2'课件录音兴趣广泛独闯天下1'课件1.2-7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演示作者的故事名家的佚事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一些小故事10'教材录像录像带录音音像教材网络网络http://www.pep.com.cn/chuzhongjc/index.htm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建议知识单元活动主题学习模式(策略)资源(情境)1.1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培养的探究性自主学习网络、电视节目、音像教材、书籍、广播等1.2作者生平的知识及作者的一些小故事探究性自主学习网络、图书、磁带1.2分析独特的语言风格小组讨论的探究性自主学习教材1.4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作者进行文学尝试的几件事情实践性自主学习模式教材整理人:张春霞126 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课程教学设计表设计者:王楠单位(学校):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01级课程名称高中信息技术授课班级高二年级总学时数5讲授3实验1习题讨论1教科书书名编著者出版社版别高中信息技术内蒙古电化教育馆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参考书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依据标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必修课程部分——信息技术基础:(二)信息加工与表达(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选修课程部分——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二)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1.内容标准(1)了解常见的多种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类型、格式及其存储、呈现和传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3)能根据信息呈现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分别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三)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1.内容标准(4)能根据表达、交流或创造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体和多媒体编辑或集成工具完成多媒体作品,实现表达意图,并能够对创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第四学段(10-12年级)教学目标阐述知识目标:1.PowerPoint的基本概念和用途2.图片、艺术字、动画效果的概念与特点能力目标:1.学会建立简单的演示文稿,设置PowerPoint的背景,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艺术字以及对插入后的编辑,设定PowerPoint中对象的动画效果。2.能够合理的运用图片、艺术字和动画效果表达某一信息。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对PowerPoint很感兴趣,在很多老师的课堂上见到过,但是对这个软件不是很了解。2.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上网技巧与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搜索信息的能力并能够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3.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是很强。126 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或概念图)PowerPoint的制作设置预定的时间自动播放设置特殊放映设置切换方式放映幻灯片,制作预设动画特殊效果设置动画效果简单放映自定义动画改变幻灯片的顺序改变背景修饰文稿幻灯片的插入和删除改变幻灯片的背景在自动版式的文字预留区输入文字中输入文字利用绘图工具输入文字改变字体、增加边框和底纹对幻灯片中的文字修饰文字图画和表格进行处文字块的移动和删除理利用自动版式插入插入图画自由插入对图片进行处理利用内容提示向导创建简单文稿快速创建演示文稿文稿的保存与打开的基本步骤创建空演示文稿什么是PowerPointPowerPoint的基本概念PowerPoint的用途PowerPoint的启动和退出126 章节顺序知识点学习目标层次教学建议计划学时认知技能情感编号内容记忆理解简用练习初会学会思考兴趣热爱重点难点7-11234什么是PowerPointPowerPoint的用途PowerPoint的基本概念PowerPoint的启动和退出∨∨∨∨∨17-2123快速制作一份幻灯片的演示文稿文稿的保存与打开创建演示文稿的基本步骤∨∨∨∨18-11幻灯片的基本模式∨∨18-2123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修饰文字文字块的移动和删除∨∨∨∨8-312插入图形插入表格∨∨∨∨19-11幻灯片的五种视图方式∨19-212改变幻灯片的顺序幻灯片的插入和删除∨∨∨9-312改变幻灯片的背景使用模板∨∨∨19-412简单的放映设置特殊放映效果∨∨126 现有教学媒体(资源)列表知识点或知识单元媒体类型媒体名称(内容要点)占用时间来源检索号(网址)编号内容7.2-1快速制作一份幻灯片演示文稿视频制作幻灯片5ˊ网络课本http://202.112.113.120/jiangyi/powerpoint.ppt8.3-1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画视频图画的制作5ˊ网络http://www.yesky.com/SoftChannel/72357760712310784/20031020/1737396_3.shtml9.3-1改变幻灯片的背景网上课程幻灯片的模版8ˊ网络http://www.oh100.com/teach/teacher/duomeiti/jiaocheng/powerpoint/200104/20020403020313.html9.4-1放映幻灯片网上课程放映幻灯片8ˊ网络http://www.oh100.com/teach/teacher/duomeiti/jiaocheng/powerpoint/200104/20020403020312.html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建议知识单元活动主题学习模式(策略)资源(情境)7.2快速创建一份幻灯片的演示文稿自主学习http://www.sxsjtt.gov.cn/bgbd/show.asp?id=19798.28.3文字的输入和修饰图形和表格的处理小组合作学习http://www.yesky.com/SoftChannel/72357786532446208/20040412/1786760.shtml9.4放映幻灯片自主学习http://www.yesky.com/SoftChannel/72357786532446208/20040226/1771883.shtml  整理人:张春霞126 4.高等学校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表设计者_尤凤丽等单位(学校)大庆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课程名称植物学授课班级生命科学专业2004级总学时数96讲授48实验48习题4讨论4教科书书名编著者出版社版别植物学(上)陆时万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参考书植物生物学周云龙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植物解剖学(以色列)吴树明等译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被子植物胚胎学胡适宜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植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命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课、实验课两个环节。理论课部分:1、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2、熟练掌握构成植物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其功能。实验课部分:1、了解技术发展的前沿,熟悉各种技术设备的使用和功效。2、注重培养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3、能高效地利用技术获取所需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第五学段(高等学校学生)教学目标阐述知识目标:1、了解认识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特征。2、掌握植物体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殖规律。能力目标:1、能高效的利用网络和各种信息源获取与专业有关的资源,并能批判性的借鉴和使用,进行创新性研究。2、能积极的使用技术创造性的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4、了解和探讨本专业目前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能与他人交流学术见解。情感目标:提高道德情操和综合素质,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教学对象分析1、在中学生物课中,学生对植物学有所了解,清楚基本概念和术语,为理论教学提供了条件。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还需拓宽知识面。2、由于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程度参差不齐,利用网络课程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浏览器随时浏览和了解教学内容,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学、复习和预习。3、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动手能力更为重要。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有的做过实验,有的很少做实验或没有亲手做过,因此,实验课的教学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126 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或概念图)被子植物生活史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基本理论形态、结构、功能器官实验实验基本理论结构、功能实验基本理论结构、功能组织(六大组织)细胞126 章顺序知识点学习目标层次教学建议计划学时认知技能情感节内容记忆理解简用综用练习初会学会思考兴趣重点难点绪论√√211234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第四节植物组织和组织系统√√√√√√√√√√√√√√√212第一节种子的结构和类型第二节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形成√√√√√√√√312345第一节根第二节茎第三节叶第四节营养器官间的相互关系第五节营养器官的变态√√√√√√√√√√√√√√√√√√√√41234567第一节植物的繁殖第二节花第三节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第四节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第五节开花、传粉与受精第六节种子和果实第七节被子植物生活史√√√√√√√√√√√√√√√√√√√√√√√√√√√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四植物组织实验五种子的形态和结构实验六根的初生结构实验七根的次生结构、根瘤和菌根实验八茎的形态实验九双子叶植物茎解剖结构实验十裸子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的解剖结构实验十一叶的形态实验十二叶的解剖结构实验十三营养器官的变态实验十四花的构造和花序类型实验十五花药和胚囊的解剖结构实验十六果实构造及类型√√√√√√√√√√√√√√√√√√√√√√√√√√√√√√√√√√√√√√√√√√√√√√√√√√√√√√√√√√√√√√√√√√√3333333333333333126 现   有   教   学   媒   体   (资   源)   列   表知识点或知识单元媒体类型媒体名称(内容要点)占用时间来源检索号(网址)编号内容1.1-1细胞的结构课件细胞结构20/自制视频细胞结构10/下载1.1-2有丝分裂课件有丝分裂20/自制动画有丝分裂10/下载http://www.hongen.com/edu/dgkt/index.htm#sw动画有丝分裂3/自制1.1-3植物组织课件植物组织20/自制视频植物组织10/下载图片各组织1/自制挂图各组织2/购入动画植物组织5/自制2.1-1种子结构课件种子结构20/自制视频种子结构5/下载图片种子结构2/扫描挂图种子结构2/购入动画种子萌发5/自制2.2-2幼苗形成课件幼苗形成20/自制图片幼苗1/下载挂图幼苗2/购入动画幼苗出土5/自制3.1-13.1-2根的结构(初生、次生)课件根的结构(初、次)20/自制视频根的结构5/下载图片根的结构(初、次)1/教材挂图根的结构(初、次)2/购入自画动画根毛形成根尖生长6/自制126 现   有   教   学   媒   体   (资   源)   列   表3.1-3侧根的发生课件侧根的发生10/自制动画侧根的形成5/自制3.2-13.2-2茎的结构(初生、次生)课件茎的结构30/自制视频茎的结构10/下载挂图茎的结构3/购入动画茎的结构10/自制图片茎的结构3/教材3.3-1叶的结构课件叶的结构10/自制动画叶的结构5/自制图片叶的结构1/资料4.2-1花的结构课件花的结构15/自制视频花的结构5/网络挂图花的结构2/购入图片花的结构2/教材网络4.3-1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视频花药5/网络动画花粉粒的形成3/自制图片花药、花粉粒2/教材网络4.4-1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视频胚珠、胚囊10/网络动画胚囊的形成5/自制图片胚珠、胚囊3/扫描4.5-1双受精过程动画双受精过程5/自制图片双受精3/教材网络4.6-1果实课件果实的类型20/自制图片果实的类型5/教材网络4.7-1被子植物的生活史课件生活史10/自制动画生活史10/自制视频生活史10/网络126 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建议知识单元活动主题学习模式(策略)资源(情境)绪论-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能高效的利用网络和各种信息源获取与专业有关的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形成自己的见解。,撰写小论文。采用自主学习活动模式,确定主题、针对主题进行研究、探索,并能积极的使用技术创造性的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各种媒体搜集素材如:网络、电视节目、音像教材、书籍、广播、杂志等有关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内容,了解自然界,了解植物与自然界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3.13.23.3营养器官的外部形态。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模式。通过观察实物,社会实践,掌握植物的形态特征,对植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行室外观察、实地考察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实践技能。3.5营养器官变态。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模式。通过观察实物,社会实践,了解大千世界千奇百态的植物世界。提出你的见解。进行室内外观察、实地考察各种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4.2花的形态极其类型。采用自主学习活动模式。利用探索和研究的方式,对花的形态、特征、类型全面细致的分析,总结五彩缤纷的花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和如何开发利用。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利用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研究花的特色和作用,更好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4.5开花、传粉采用自主学习活动模式。确定主题,进一步利用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研究不同花的开花、传粉机理。提出你的见解。通过室内外观察、实地考察和资料的搜集,利用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研究花的特色和作用,更好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4.6果实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模式。通过观察实物,社会实践,了解各种植物的果实特征极其作用。进行室内外观察、实地考察各种植物果实特征极其作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126 二、课堂教学设计案例1.常规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教师姓名:余文艾学校名称:广州培正中学授课班级:初二(6)班章节名称§3.3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一学时)计划学时1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学段:7—9年级二、1(7)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本节教学目标:1.通过数学实验,从形、量两个侧面体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认识辅助线,能运用辅助线对该定理进行证明;3.掌握、初步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4.增强数学实验意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3.3—1掌握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3.3-2应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能初步运用3.3-3认识认识辅助线,能初步运用3.3-4理解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论1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利用实物和投影让学生通过数学实验从形、量两个侧面体验定理;2.在理论上引导学生利用辅助线对定理进行证明;3.通过形成性联系运用、巩固定理学习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利用实物和投影,通过实验与观察,启发学生利用辅助线对定理进行证明126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3.3—1理解实物(三角板)三个数学实验F、K.(实验验证)H.学生动手实验、观察从数、形两方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6分钟教师模具学生用具3.3-2掌握黑板定理证明BF学生通过作辅助线运用多种方法证明定理20分钟教学器材3.3-3应用黑板投影课本例题形成性练习HB运用三角形内角定理5分钟自制3.3-4理解投影问题BE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论5分钟自制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板书设计1、实验要求a)××××××××b)××××××××c)××××××××证明方法一××××××××××××××××××××××××××××××××××××××××××××××××××××××××证明方法二××××××××××××××××××××××××××××××××××××××××××××××××××××××××证明方法三××××××××××××××××××××××××××××××××××××××××××××××××××××××××126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结构:教师进行逻辑判断学生的活动媒体的应用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练习提示、参考实验投影实验要求归纳、总结学生完成练习形成性练习评讲、纠误学生证明定理归纳实验、引导证明实验、观察课程标准:(二)、1(7)SETC·S第三学段A1.A2.A3.A4课程标准:(二)、1(7)SETC·S第三学段A1.A2.A3.A5课程标准:(二)、1(7)SETC·S第三学段A2.A3.A5投影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实验结束引导结束开始126 形成性练习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练习题目内容3.3-13.3-23.3-33.3-43.3-1理解掌握运用理解运用拓展1.一个三角形中,为什么不能有两个内角是钝角或直角?2.填空:在△ABC中,(1)∠C=90°,∠A=30°,则∠B=??(2)∠A=50°,∠B=∠C,则∠B=??(3)∠A-∠C=25°,∠B-∠A=10°,则∠B=??3.4.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五边形呢?形成性评价(1)形成性练习题完成得较好;(2)积极做实验,并能在实验中得到启发,能用多种方法证明定理;(3)作业质量良好;(4)在测验和考试时,相关部分知识得分率高(特别是拓展题型)。整理人:尤殿龙126 2.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语文设计者:袁振红单位(学校):任丘市实验小学授课班级:一(1)班章节名称2.15大自然的语言计划学时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1-2年级学段:(一)3;(二)2、5、7;(三)2、3、4。本节课教学目标:1.学会“语、就、那、化、告、诉、习、永”八个生字。掌握“语言、化石、镶嵌、山巅、三叶虫”等词语。认识“察、逗、间、如、粗、意”六个字。2.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大自然有那些语言。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5.激发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2.15-12.15-22.15-32.15-4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语、就、那、化、告、诉、习、永”八个生字。掌握“语言、化石、镶嵌、山巅、三叶虫”等词语。认识“察、逗、间、如、粗、意”六个字。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大自然有哪些语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2.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大自然有哪些语言。1.学生自学(查阅资料、上机操作),教师指导。2.课前组织观察(春天景色、鱼鳞)、搜集资料;课上交流讨论。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不爱学习的人永远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当学生明白了“只有了解三叶虫是生活在水中的古生物这一知识,才能知道有三叶虫化石的地方曾是汪洋一片”这个问题时,难点就会迎刃而解。126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5-115-215-315-4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件1(文字、声音、动画、视频)课件2(文字、图画、动画)课件3课件4(图片、音乐)生字词春天图、喜玛拉雅山形成(动画)、资源库。音乐大自然图片KA、C、HIBB、F、HB、F、HHF掌握生字音、形(偏旁、结构、笔画笔顺)、义;理解词语意思。深入理解大自然语言。配乐读增加美感。激发热爱大自然感情、观察大自然的兴趣。4分4分1分1分自制库存自制库存库存网上下载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板书设计15、大自然的语言蝌蚪———春天来了鱼鳞图———两圈一岁仔细观察、爱学习三叶虫化石———汪洋一片126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模式:探究型教学过程结构:1、欣赏2、组织语言,同桌交流、回答。(1)大自然里有动植物、山川河流、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化石等。(2)大自然美丽、神奇。3、齐读课题。1.赏图提问:(1)大自然里有什么?(2)给你怎样的感觉?2.总括:大自然真是太美丽、神奇了! 如果你仔细观察,她还有好多悄悄话要对你说呢!3.板书课题15、大自然的语言课件1开始媒体的应用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判断学生的活动一.激趣导入1.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1)随机引导学生理解语言。①我们在用什么交谈? 〈有声语言〉②回答问题前为什么要举手?〈无声语言〉③总括:(2)归纳重点问题。①大自然有那些语言?②怎样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2.学习这篇课文,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常规目标)①学会生字词。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题“她会有好多悄悄话会对你说呢!”课程标准:1-2年级(二)2、7SETC·S:第一学段126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课程标准:1–2年级(三)2课程标准:1–2年级(一)3(二)7三、探究达标(一)自学(完成初级目标)1.看书听师配乐读.2.自由读,边读边划出生字、新词。3.自学4.汇报自学结果。课件3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大量的生字词,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配乐范读,划出诗共有几节?(五节)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生字新词。3.自学,完成目标1、2、3,教师巡回指导。4.汇报自学结果。(二)合作学习(完成高层次目标:1.深入了解诗歌内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2、3、4、自然段1.自由组合,选择一种大自然的语言进行学习。(1)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课件进行拓展性学习。(2)小组汇报展示。2.指导学写诗歌。SETC·S:第一学段A31.质疑。(思考、组织语言、表达)2.明确重点目标。课件2SETC·S:第一学段A5二、质疑定标126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课程标准:1–2年级(二)2、5、7SETC·S:第一学段 A2、A4课程标准:1–2年级(二)7课程标准:1–2年级(二)2、(三)3、(四)4年龄组:⑴.自由朗读第三小节⑵.各自出示课前搜集的鱼鳞,互相观察,说一说鱼有几岁。⑶.你还了解哪些有关年龄方面的大自然的语言?⑷、选音乐,配乐朗读。活动二春天组:⑴、朗读第二小节⑵、理解句子:你看那水里的蝌蚪,多么像游动的逗点。⑶、说一说,还有哪些语言告诉我们春天来了。⑷、春天好美呀!选一段音乐,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活动一SETC·S:第一学段A3、A5自由结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深入研究,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了同学们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自编诗歌的环节增强了运用语言的能力。1.自由结组。2.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小组活动)3.展示学习成果(小组代表发言)4.体会语言,学写诗歌课件4126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SETC·S:第一学段A2、A41.思考,组织语言。2.交流,升华情感。3.齐读课文。1.说一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随机总结,激发情感: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课程标准:1–2年级(二)2、(二)5、(三)4SETC▪S:第一学段 A4课程标准:1–2年级(二)5、(三)4四.激发情感第二课时活动课程:说一说,你搜集的大自然语言(略)。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探索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对大自然产生了兴趣。教师适时点拨启发,使同学们的情感自然升华。结束活动三化石组:默读并质疑“为什么喜马拉雅曾经是汪洋一片”?小组讨论。配乐读,边读边想:还有那些有关化石方面的语言?126 形成性练习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练习题目内容15-115-215-315-4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拼音写词语gàOsù huàshí yǒngyuǎnnàlǐ (  )()()()2、看图填词语()大海国徽()在天安门城楼上3、填空(说一说)⑴水里的蝌蚪,告诉我们。⑵鱼鳞上的圈圈,圈一岁(填数量)。⑶,告诉我们喜马拉雅山曾是汪洋一片。4、任选一题,说一说。(1)下雨前有哪些现象。(2地震前有哪些现象。5、选一小节诗,配上音乐,美美地读一读。形成性评价1.形成性练习题1-3题同学们完成很好。4题个别同学朗读的平淡,缺乏感情。5题,下雨前的现象了解的很多,但地震前的现象同学们说得不够全面。2.通过第二课时的活动课了解到,大部分同学搜集的大自然语言知识较多,个别同学知识面窄。有的同学语言表达能力缺乏锻炼。整理人:王俊萍126 3.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语文设计者:王绮单位: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第一小学授课班级:三(3)班章节名称第22课 乐山大佛计划学时1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A、能运用注释、工具书和资料了解词义、句义和课文内容;能感受课文所说的道理,理解基本的为人之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问题意识。B、热爱生活,关心生活,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C、尊重别人的说话,并能听懂别人的话,理解主要意思;能正确地运用普通话独立清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与他人交流的愿望。D、有参加学校、班级、社区活动的兴趣,能在各项活动中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第二学段(3~6年级)A级本节课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让学生知道乐山大佛是我国最大的一尊石佛和它宏大的形象,并对古代石匠的高超智慧与技艺表示赞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句意,能找出一段话里的总起句。3.积累描写乐山大佛优美的语句,并试着用书上的语句介绍乐山大佛。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22-122-222-3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智慧和技艺的结晶?”这个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乐山大佛这一石雕艺术珍品的了解,体会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宏伟气势。通过质疑、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乐山大佛的特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乐山大佛的了解,使学生喜欢乐山大佛,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了解乐山大佛的宏大、神奇,并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乐山大佛。通过查阅资料、直观感受、课文阅读,知道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表述大佛的宏大。将书中语句与网络资源、自主探究相结合,了解乐山大佛的神奇。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的智慧和技艺的结晶?”通过理解语句,自主搜集网络资料,欣赏图片、三维全景图等,解决问题。126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22-122-222-322-4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资源库1(图片)资源库2(文字、图片)资源库3(文字、图片)资源库4(图片、文字资料)教师旅游乐山的照片课文内容乐山大佛图片乐山大佛三维全景图乐山旅游网站乐山风景图A、C、KA、B、C、GA、G、K1、K2B、H、IF、G、H1B、DH1B、EH1、H2G、H1、H2对乐山大佛形成初步感受深入了解乐山大佛直观感受乐山大佛的宏伟、神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分钟4分钟5分钟5分钟自制自制网上下载网络资源网络资源(1)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发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1网络浏览,丰富语言;K2网络交流,评价反馈。(2)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1自主操作;H2交互反馈。板书设计第22课 乐山大佛智慧技艺结晶126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模式:探究型教学过程结构:1、读了课文,看了图片你觉得乐山大佛怎样?2、用书中的语句介绍乐山大佛。网站“乐山大佛”网欣赏网络资源——图片1学生交流2齐读课题开始CAI乐山大佛1、谈话引入五一长假的旅游见闻2、小结:介绍四川游,祖国山河真是壮观。3、出示课题:*22乐山大佛CAI电子课文网页乐山大佛欣赏资源:用一个词语说说对乐山大佛的感受。阅读电子课文把乐山大佛介绍具体。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质疑。从网络学习内容中找答案,解疑。说话训练:因为…,所以…。一、激情导入SETC·S: 直观地了解乐第二学段A2、A4山大佛的宏大课程标准:3~5年级B二、整体感知SETC·S:第二学段A2、A4课程标准:3~5年级B、C三、自主探究运用网络资源SETC·S:第二学段A2、A3、A4自主学习课文课程标准:3~5年级A、C、D四、拓展实践运用网络资源SETC·S:第二学段 A4介绍乐山大佛课程标准:3~5年级A、C、D126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五、继续拓展延伸制作电子小报制作演示文稿制作网页简单介绍其他旅游景点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这些景点的情况,向大家介绍。结束交流、评析六、总结教学内容和媒体的应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教师的活动逻辑判断形成性练习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练习题目内容22-122-222-322-422-5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看图用一个词语说说乐山大佛给你的感受。乐山大佛真。2、用一句话说说乐山大佛乐山大佛真,。3、说话训练:因为,所以它是古代石匠的智慧和技艺的结晶。4、拓展练习介绍乐山大佛访问相关网站,选择一个角度,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制作小报、演示文稿、网页;表演介绍)5、简单介绍其它旅游景点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这些景点的情况,向大家介绍。形成性评价1、形成性练习题1-3同学们都完成得很好。2、第4题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了介绍。3、通过第二课时的活动课了解到,大部分同学搜集的旅游景点很有特色,有的学生搜集到的内容很好,但不善于表达。126 4.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物理设计者谭泽毅单位(学校)广西北海市第九中学授课班级高一级章节名称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追及问题(专题研究)计划学时1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一、二、(一)(二)(三)第二部分:内容标准二、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第四学段(10~12年级)A级本节(课)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追及问题的特点,掌握解题方法。能力目标:熟练解决追及问题应用题,培养对生活中的追及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情感目标:网络环境下激发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索学习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2.7-12.7-22.7-32.7-42.7-5知道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知道生活中的常见的追及问题。培养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探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追及问题的特点。在网络环境下激发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索学习和团结协作精神。理解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培养学生对物理情景的领悟能力。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追及问题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追及”、“相遇”、“避碰”等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理解题目给出的物理情景,挖掘出题设中的隐含条件,应用相应运动学规律解题。采用“情景——探究”教学模式,利用形象直观的动态多媒体演示,创设物理情景,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题目给出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归纳出“追及”、“相遇”、“碰撞”问题的有关规律,了解各种临界条件,从而完成对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学难点找出题中两运动物体对应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应用多媒体进行“动像”教学,模拟两运动物体对应的位移、时间的变化,化解教学难点;选择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例子,通过解题强化对教学难点的理解。126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2.7-12.7-22.7-32.7-42.7-5知道了解理解掌握运用VCDCAI网络系统Falsh网页网页网络系统龟兔赛跑动画生活中的追及问题(铁路网、导弹拦截)提供互动学习的网络环境(学习平台、研究性学习资源库)物体相互追逐运动(运动类型、速度可控)形成性练习题网络题库(A、B、C三级题库)聊天室、BBS发布区(讨论、展示学习成果)BAKECJHAGHBFHH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追及问题的类型、特点和追及条件。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解题方法。3分2分10分10分10分10分课后光碟自制校园网资源库INTERNET自制自制校园网资源库校园网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板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追及问题1、匀变速直线运动追及问题的运动类型及特点1>追及情况(运动双方运动类型及特点,能否追及的条件。)(对照表,略)2>临界条件:⑴最大距离(能追及)⑵最小距离(不能追及)(例,略)(例,略)2、匀变速直线运动追及问题的解题关键:(相遇时,位置相同)1>位移关系:SA=SB+S0S0≥0(同地点追赶时S0=0)(例,略)2>时间关系:tA=tB+t0t0≥0(同时间追赶时t0=0)(例,略)126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媒体的应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判断开始创设情景(竞猜活动)教师活动:提问学生活动:抢答教师活动:播放学生活动:观赏确立主题:《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追及问题》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学生活动:思考问题互动教学(讨论区)实施“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互联网校园网网络教室形成结论生活中的追及问题多媒体是否教师活动:监控、调节教师活动:成果评价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引入下一内容未完成已完成学生活动:自我反馈矫正教师活动:鼓励、指导,反馈,矫正师生互动:提问、释疑网络成果展示(展示区)BBS生生互动:互助、协作网络人机互动:CAI助学网络人机互动:展示、修改网络生生互动:互评、讨论网络巩固练习(网络题库)校园网资源库新知识构建教师活动:指导、总结学生活动:理解、记忆知识迁移、提升教师活动:留下课题学生活动:课后研究结束SETC·S第四学段:A2、A3、A4、A5SETC·T:A级教学模式:信息化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结构:“情景—探究”模式126 形成性练习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练习题目内容2.7-4掌握一、一列客车以速度V1=120km/h前进,司机发现前面同一轨道上有一列货车正以速度V2=100km/h沿同方向匀速前进,货车尾与客车头距离为S0=2km。客车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而货车仍保持原速度前进。客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满足什么条件,客车与货车才不会相撞?(本题作例题用,详讲,透析,多解法解)二、若上题改为:客车仍以V1=12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货车以a=300km/h2R加速度前进,问:两车是否相撞?若不相撞,两车的最小距离是多少?三、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向行驶,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20m/s,乙车在甲车行驶至距离出发点200m处时开始由静止以加速度为2m/s2追赶甲,求追赶过程中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形成性评价本教学设计将整个教学置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目的在于利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高效、集成、可控、交互、共享等特点,以弥补研究性学习效率低、教学资源要求高、评价困难的缺点,寻求一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需要,可行性强,高效率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本节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采用“情景——探究”教学模式,教师“宏观调控”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方式交错使用,利用形象直观的动态多媒体演示,创设物理情景,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题目给出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挖掘题设中的隐含条件,归纳出“追及”、“相遇”、“碰撞”问题的有关规律,了解各种临界条件,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追及问题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形成性练习完成效果良好,说明将“情景——探究”模式应用于物理习题课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尝试获得成功。教学反思126 5.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3.2平移和旋转计划学时1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1—3年级学段:知识与技能第二条,数学思考第二条,解决问题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第一学段(学前~2年级)A级本节(课)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3.2—13.2—23.2—3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初步学会用语言表达平移的大致过程和结果。通过观察、操作、联想、表达,强化对图形平移与旋转的感知,初步形成平移与旋转的表象。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表演、动手操作、说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等措施突破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平移的距离教方法:先在物体上作一个记号,记号移动几格,物体也就移动几格。课程名称数学设计者王红梅单位(学校)重庆市万州区鸡公岭小学授课班级二、一班126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3.2—13.2—23.2—3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件1(动画、视频)课件2(动画)课件3(文字、动画)投影1投影2课件4(动画)儿童游乐场汽车能听你指挥吗怎样走小小美术师小树搬家聪明的设计师BA、EA、EHHGFIH、IHHF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初步学会用语言表达平移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会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体验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作用2分2分4分4分2分2分自制自制自制学生制作学生制作自制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板书设计3.2平移和旋转平移没有改变方向数物体平移的格数,先在物体上作一个记号,记号移动几格,物体也就移动几格。126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过程结构:开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观察提问:(1)用声音或动作把自己看到的表演出来。(2)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你们能给它们分分类吗?(3)能为它们取一个名字吗?课件1SETC·S:第一学段A31、观察、表演。2、交流分类结果。(1)大风车、观览车、转椅是旋转现象。(2)小火车、过山车是平移现象。课程标准:1–3年级学段:知识与技能第二条1.有没有不同意见?(如有学生说转椅不是平移而是旋转,可点击课件演示转椅的运动现象,证明转椅是旋转。)2.小结:你们真能干!老师也赞同你们的意见,我们就把像小火车、过山车这样的运动称为平移,像大风车、观览车、转椅这样绕着一个固定点的运动称为旋转。(同时演示课件,将平移的物体移在一起,将旋转的物体移在一起。)3.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用一个动作表示平移或旋转。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全体起立、表演平移或旋转。2.学生表演。课件2126 课堂SETC·S:第一学段A3、A5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生在电脑上根据口令操作移动小汽车。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课程标准:1–3年级学段:知识与技能第二条,数学思考第二条,解决问题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1、分组在电脑上探究样走。2、分组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1、师引导得出:平移没有改变方向(板书)。2、小组合作:小红、小兰怎样走就能到达少年宫。要求各组在电脑上边移动边说是做什么运动,移动了几格,并作好记载。1、你最欣赏那种方法?2、你知道在平移时要注意什么?3、在生活中那些方式是平移或旋转?学生交流、表演。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汽车能听你指挥吗?学当小交警移动小汽车,教师或学生发令(如向上、向左、向左上方等)。SETC·S:第一学段A3、A5课程标准:1–3年级学段:知识与技能第二条,数学思考第二条,解决问题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43页第1题。2.展示学习成果(抽生在投影上展示)。刚才小朋友说出了那么多的平移现象。如果让你来把一个物体平移,你会不会呢?好,下面我们比比看“谁是小小美术师”。126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投影11.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交流、引导,使学生明确在数物体移动的格数时,只需要在物体上作一个记号,只要看做的记号平移了几格,物体也就平移了几格。2.分组活动:小树搬家。1.学生合作完成教材P44页第5题。2.展示学习成果(派代表在投影上展示)。投影2结束1、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想法?2、教师小结。3、你还有什么收获或遗憾。1.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独立选择。2.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1、总结画图的方法:①认清图形相对位置的变化情况.②确定图形中每条线段移动的距离.③画图。2、聪明的设计师。佳佳想给卫生间安上一个门,是选择旋转门还是选择平移门好?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媒体的应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判断126 形成性练习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练习题目内容3.2—13.2—23.2—3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样走小小美术师小树搬家聪明的设计师形成性评价1、“汽车能听你指挥吗”和“怎样走”同学们完成很好,初步会用语言表达平移的大致过程和结果。2、小小美术师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3、小树搬家有难度,通过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启发引导,大多数学生能掌握画法,少数学生有困难。4.聪明的设计师反应出大多数学生留心生活,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少数学生知识面窄、生活经验差,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缺乏锻炼。教学反思126 6.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表学科: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师姓名:孟秀玲学校名称:装甲兵工程学院授课班级:2002(8)队章节名称§3.3.3差分放大电路(第一学时)计划学时1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军队院校工科本科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大学二年级,二、(一)4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本节课教学目标:1.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2.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3.建立工程应用背景,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4.运用电子自动化设计软件EDA,进行仿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3.3.3—13.3.3—23.3.3—33.3.3—43.3.3—5理解应用能力技能情感理解差分放大电路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了解工程应用背景,会初步将电路运用到一个应用系统中去;敢于提出问题和大胆质疑,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进行EDA仿真实验,并增加对电路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电子电路的兴趣和掌握装甲武器的迫切愿望。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1.利用多媒体引出工程实际的需要,以趣引题;2.引导学生运用以往知识展开讨论,深入探究;3.利用EDA仿真实验,进行验证,巩固原理;4.将电路运用到工程实际中去。教学难点如何解决“抑制零点漂移与放大倍数不下降”的矛盾1.抓住交、直流负反馈的不同特性这一关键问题;2.利用EDA仿真实验,进行验证;3.课前学生提前预习、自学。126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3.3.3-13.3.3-23.3.3-33.3.3-43.3.3-5理解应用能力技能情感CAI课件(文字、电路图、动画、)CAI课件(文字、电路图、动画)CAI课件(文字、电路图)演示(课件镶嵌EDA仿真实)CAI课件(文字、电路图)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坦克火炮自控系统示意图(消除横风对火炮命中率的影响)。展开讨论。EDA仿真实验应用实例B、FA、B、HF、GDBA、GEB学生动手实验、观察通过应用实例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工程应用背景,会初步运用差分放大电路。积极思维、开拓创新。差分放大电路能抑制零点漂移、放大有用信号。激发学习兴趣和掌握武器装备的愿望。20分10分10分5分1分自制与教材配套自制与教材配套自制与教材配套自制嵌入课件自制与教材配套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板书设计3.3.3、差分放大电路工程实际需要——抑制干扰和漂移一、设计思路解决矛盾——抑制零点漂移放大倍数不下降二、电路组成三、工作原理抑制零点漂移电路对称性公共Re的强负反馈实验:TaUiUC1UC2UO20OC×××100OC×××××××放大有用信号差模信号输入方式公共Re无负反馈四、应用举例126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模式:探究型教学过程结构:开始1、观看、引发兴趣;2、运用已学知识,积极思考,同桌交流、回答。(1)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特点:低频、微弱。(2)模拟信号处理只能采用直接耦合电路。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媒体的应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判断CAI课件1.激发兴趣:(1)你看过电视剧《铁甲英豪》吗?(2)怎样解决横风对火炮命中率的影响呢?2.引入工程背景:坦克火炮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3.切入主题: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的作用4.板书:工程实际需要———抑制干扰和漂移5.提问:(1)横风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特点(2)模拟信号处理电路采用什么样的电路?1.引题:“今天,介绍一种特殊的直接耦合电路”2.板书课题:3.3.3、差分放大电路3.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授课提要:目的、内容、要求从工程应用的实际需要引入课题,顺应了高等工科程教育要“回归工程”的趋势,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调动了积极性。一.以趣引题126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CAI课件二、质疑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1.积极思考,同桌交流。2.与教师共同讨论。1.板书:二、电路组成2.点拨启发:共同展开讨论,构思电路结构。3.注重电路的构思过程。1.运用已学知识,大胆设想。,2.发表自己的见解。1.板书:一、设计思路2.复习提问:直接耦合电路的重大缺点——零点漂移3.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展开讨论:(1)如何解决零点漂移问题?——加负反馈(2)加负反馈又存在什么问题?——放大倍数下降4.归纳重点问题:设计的总体思路:解决矛盾——抑制零点漂移放大倍数不下降5.板书:解决矛盾——抑制零点漂移放大倍数不下降CAI课件126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1.亲自动手仿真演示2.总结实验结果:1.EDA仿真实验:让学生动手演示2.板书:实验数据课件1.板书:三、工作原理抑制零点漂移2.随机提问:复习已知放大电路,以旧引新。3.探究原理:如何抑制零点漂移?4.启发质疑:完全采用电路对称来抑制零点漂移有何不足?采用第二条措施配合——公共Re的强负反馈5.鼓励表扬:大胆质疑是创新的第一步。6.归纳重点并板书:抑制零点漂移电路对称性公共Re的强负反馈CAI课件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虛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1.唤起回忆:复习已学知识;2.展开热烈讨论;3.大胆质疑:当电路不对称时,零点漂移不能完全抑制。三、实验验证126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1.思考,组织语言。2.辨论,登台讲解各抒己见。1.板书:应用举例2.回归工程:(1)用差分电路作为横风传感器的模拟信号处理电路;(2)达到了预期的目的;3.强调发展方向:今天研究的分立元件电路是基础,集成电路才是工程应用的重点和主流。4.激发情感、教书育人:学好电子技术才能掌握装甲武器装备,打赢信息化战争,为军队现代化建设作贡献。1.板书:放大有用信号2.组织展开讨论,学生登台讲解:(1)两端输入什么信号才能放大?——加差模信号(2)公共Re对有用信号有无负反馈?3.引导评判:肯定正确的观点,同时指出考虑不周之处;4.归纳重点并板书:放大有用信号差模信号输入方式公共Re对有用信号无负反馈。5.总结:解决矛盾——抑制零点漂移放大倍数不下降抑制零点漂移电路对称性公共Re的强负反馈CAI课件课件展开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登台讲解,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四、回归工程激发情感126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课件结束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探索知识的同时,对电子电路的应用产生了兴趣;激发了掌握装甲武器的迫切愿望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决心。1.本课小结:(概述板书)2.强调本课重点:3.布置作业:课后上网查阅5个带有差分放大电路的应用电路。4.提出思考问题并留做课下预习:双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若后边接一单管放大电路,如何处理接地端?差分放大电路还有没有其它接法?请预习下一节《差分放大电路的四种接法》。要求:各班派一名代表,登台讲解四种接法的连接和特点。形成性练习:识图从电子系统应用电路中找出差分放大电路,指出功能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媒体的应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判断126 形成性练习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练习题目内容3.3.2—13.3.2—23.3.2—33.3.2—4理解应用能力技能1、识图:从电子系统应用电路中找出差分放大电路图(a)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图(b)稳压电路图(C)火灾报警电路2、分析差分放大电路在应用电路中的功能(a)(b)(C)形成性评价1、积极做实验,并能在实验中得到提高;2、形成性练习题完成得较好;3、有的同学不能踊跃发言,语言表达能力缺乏锻炼。4、作业质量良好,同学们上网查阅了许多差分放大电路的应用电路,开阔了眼界。126 三、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案例1.基于小组协作的研究型学习模式共建熊猫家园设计者许瑞平单位(学校)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学科领域语文、科学适合年级小学5-6年级所需时间一个学期课程标准: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年级)(三)习作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四)口语交际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五)综合性学习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二、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一)科学探究4.制定计划4.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4.2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6.搜集整理信息6.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6.2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8.表达与交流8.1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8.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8.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对待科学学习1.5愿意合作与交流。1.6尊重他人劳动成果。3.对待自然3.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三)生命世界1.多样的生物2.6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2.生命的共同特征2.3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3.生物与环境126 1.8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概述(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征)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启发学生提出给熊猫建设家园的问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学习小组,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研究性学习。每个小组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写出研究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最后所有学生齐心协力,共同形成一份共建熊猫家园的计划书。具体的学习内容主要有如下几点:w纪实作文的写法;w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包括:独特的秉性、喜欢吃的食物、生活和作息、婚配生育、易患的疾病、敌人和朋友;w大熊猫的发展、分布,包括:古代大熊猫的化石分布情况、大熊猫的进化过程、影响大熊猫生存繁衍的主要因素;w克隆技术与大熊猫的繁殖;w与建设大熊猫保护区的相关知识,包括:面积的预算、资金的预算。小学3-6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初步具备了利用网络查找、检索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这些方面的技能,将会得到更好的锻炼。学习目标(任务、成果)本专题的学习主要侧重对学生情感、知识和技能三方面能力的培养,具体内容如下:情感方面:w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w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知识方面:w掌握纪实作文的写法;w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包括:独特的秉性、喜欢吃的食物、生活和作息、婚配生育、易患的疾病、敌人和朋友;w了解大熊猫的发展、分布,包括:古代大熊猫的化石分布情况、大熊猫的进化过程、影响大熊猫生存繁衍的主要因素;w了解克隆技术,克隆技术与大熊猫繁殖;w了解与建设大熊猫保护区的相关知识,包括:面积的预算、资金的预算。技能方面:w掌握信息搜集、整理的技能,能通过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并使用表格等方式来整理信息;w掌握交流技能,能清楚、恰当的表达个人的观点;w掌握协作学习技能,有和他人合作的意识,能倾听他人意见,并与学习伙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学习策略(情境、模式、方法):学习情境:教师以网页的形式呈现本专题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情境、任务、资源、评价、结论等几个部分。学习情境描述如下:126 郁郁葱葱的竹林,只有风吹竹子的沙沙声,偶尔,也会听到可爱的大熊猫的叫声。循声望去,看,熊妈妈在和可爱的熊宝宝亲昵!那边,三兄弟好惬意;有一只小熊猫在爬树,样子好“笨”……好让人喜爱的动物。可是,现在大熊猫的数量在逐渐地减少,已经只有1000多只了。也许,你会问,我们怎么才能不让可爱的大熊猫减少呢?其实,大熊猫的未来命运,并不仅仅取决于自然力,还取决于人类对它们的仁慈和爱护,让我们一起动手,来为它们绘制蓝图吧,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可爱的熊猫朋友共建一个美丽的家园吧!学习模式、方法:本专题学习采用基于小组协作的研究型学习模式。学习主要借助网络完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网络和其他信息技术手段,主动搜集、整理、分析信息,并根据掌握的资料提出行动计划,实现学习目标;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和帮助。在开展学习之前,教师要首先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分成小组,并在每个小组中确定一名小组长,然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分别展开自主学习活动。学习资源(材料、工具)1.网络资源:关于大熊猫的网站(1)中国大熊猫,http://www.giantpanda.org/一个有关大熊猫的专业网站,介绍大熊猫的生存现状,研究基地等信息,同时你还可以了解有关世界各地饲养的大熊猫的最新的趣闻和相关的信息;(2)中国大熊猫馆,http://www.kepu.com.cn/gb/lives/giantpanda/index.html一个介绍大熊猫的专业网站,包括大熊猫的古今分布、生活奥秘、进化及现状、饲养繁殖、人对大熊猫的认识以及保护大熊猫的法规政策等信息;(3)中国熊猫网,http://www.wildlife-plant.gov.cn/ma/index-.htm介绍大熊猫的专题网站,提供有关大熊猫的新闻、保护工程、科学研究、异地保护和就地保护、国际交流和法律法规等信息;(4)北京大熊猫研究保护中心,http://www.wildpanda.org介绍大熊猫的专业网站,提供有关大熊猫的科普知识、有关大熊猫的科研现状、新闻、保护大熊猫的法规政策等信息;(5)熊猫救助,http://www.chinakol.com/panda/是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主办的救助“国宝”的网站,提供了全国各地大熊猫的趣闻,以及大熊猫的饲养繁殖、生活形态、图片等内容,并向全世界热爱大熊猫的朋友发出呼吁“保护大熊猫”;(6)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http://www.panda.org.cn是一个全面介绍大熊猫的专业网站,设有保护熊猫、熊猫风采、熊猫专家等栏目,人们可以获取有关大熊猫保护工程、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程、大熊猫移地保护工程、全世界救助大熊猫等信息;(7)中国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专题报道,http://www.nre.cn/htm/07/xm/index.htm介绍有关大熊猫的历史、分类及演化,以及大熊猫的圈养、克隆等问题,并提供一些有关大熊猫的新闻;(8)佛平自然保护区,http://www.fpnr.com/佛平自然保护区的专题网站,提供了有关大熊猫的历史分布、人们探索大熊猫的故事,以及一些与大熊猫有关的其他信息;(9)鹰之恋野生动物保护网,http://loveanimals.crcoo.com/Index.asp126 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专题网站,区、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等的内容和知识;(10)世界自然基金会网站,http://www.wwfchina.org/species/qm.shtm介绍大熊猫相关知识和大熊猫保护项目的网站;(11)保护国宝大熊猫,http://past.people.com.cn/GB/huanbao/259/4481/介绍了我国保护大熊猫的动态信息,国内外有关大熊猫的趣闻,世界各国人民和我国各族人民的“熊猫情结”;(12)大熊猫档案馆,http://www.xh028.com/news/dxmrecs.asp介绍一些关关大熊猫基本生活、现状和自然保护区、克隆大熊猫等信息;(13)国宝大熊猫,www.chinakol.com/pan-da是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主办的救助“国宝”的网站,介绍了全国各地大熊猫的趣闻,也可以了解有关大熊猫的其他信息;关于克隆文章(14)克隆技术研究显著,http://www.cnsp.org.cn/rmcyjs/clone.html(15)克隆技术,http://www.losn.com.cn/kxyfm/medcine/12.htm(16)克隆,http://www.dalian-info.com/others/kjxch/xjs/7_2001-04-20_8413.htm(17)克隆技术大事记,http://radiation.363.net/46.htm(18)克隆及克隆技术,http://science.newyouth.beida-online.com/data/data.php3?db=science&id=kjqw0205(19)克隆探秘,http://science.newyouth.beida-online.com/data/data.php3?db=science&id=kltm(20)克隆是什么,http://science.newyouth.beida-online.com/data/data.php3?db=science&id=klssm(21)克隆历程,http://science.newyouth.beida-online.com/data/data.php3?db=science&id=kllc关于自然保护区规划的案例(22)浙江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http://www.nre.cn/htm/09/zjbsz/bsz-zlgx/2004-04-22-12325-15.htm(23)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总体规划http://www.jx.xinhua.org/ztdj/2002-11/27/content_62843.htm有关预算的网站(24)中国预算,http://www.chinabudget.com/default.aspx(25)工程预算在线,http://budgetonline.363.net/2.与动物相关的杂志(1)《动物世界》介绍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揭示濒临灭绝物种奥秘,展示动物的魅力,追踪报道国内外动物的最新事件,关注动物的方方面面,讲述关于动物的故事。(2)《人与自然》从多方面介绍人与自然的依从关系、互动关系,倡导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建设美好的新生活。包括认识自然、关注自然、美在自然、乐在自然四个版块。(3)《大自然探索》揭示自然奥秘,探索人文互动。内容包括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山呼海啸,松姿鹤影,人与自然,生命奥秘等。(4)《人与生物圈》介绍国内外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其内容和图片均为第一手资料,具有权威性。126 3.与自然保护区建设有关的图书(1)《生态环境保护与依法治理务实全书》,民族出版社(2)《自然保护区管理百科全书》,吉林科技出版社学习活动(过程、结构)生物专家小组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例如:喜欢的食物、生活习惯、繁殖婚配、适合生活的环境等,了解克隆技术;调研专家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大熊猫的分布、发展状况以及影响繁殖的因素,了解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否可以用于大熊猫的繁殖;工程专家小组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需要考虑的因素,调查研究为某一熊猫生活区建设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资金需求,了解克隆技术,以及克隆技术用于提升大熊猫数目与建设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的优劣。各个小组的活动具体如下:主题小组活动任务课程标准SETC·S绩效指标共建熊猫家园生物专家小组1.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共同解决完成任务目标的小组分工、日程安排等问题,每个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讨论形成最终方案。科学标准(一)4.1科学标准(二)1.5语文标准(四)2科学标准(二)1.5126 共建熊猫家园126 共建熊猫家园2.将每个成员承担的责任、要完成的工作写成书面形式,将小组活动的日程安排列成表格。科学标准(一)4.23.到动物园观察并记录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并给大熊猫拍照。3~6年级A14.阅读大熊猫相关网站上的资料,结合观察记录,写一篇有关大熊猫生活习性的纪实作文。具体内容包括:喜爱的食物、生活习惯、繁殖婚配、适合生活的环境等。语文标准(三)33~6年级A35.查阅资料,了解大熊猫的敌人和朋友有哪些,并用表格展示调查结果。科学探究(一)6.2语文标准(五)13~6年级A36.进行一次关于“人类是大熊猫的朋友还是敌人”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以及形成这一结论的原因。语文标准(四)2科学标准(一)8.2科学标准(二)3.1科学标准(三)1.83~6年级A53~6年级A47.查阅有关克隆技术的文章,解释什么是克隆技术,说明是否可以用克隆技术来增加大熊猫的数量,并说明原因。语文标准(四)4语文标准(五)1科学标准(一)6.1科学标准(三)2.33~6年级A38.将小组研究成果做成网页或PPT,或者绘制成图片等,在全部同学交流的时候呈现给其他小组的同学。科学标准(一)8.13~6年级A41.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共同解决完成任务目标的小组分工、日程安排等问题,每个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讨论形成最终方案。科学标准(一)4.1科学标准(二)1.5语文标准(四)2科学标准(二)1.5调研专家小组2.将每个成员承担的责任、要完成的工作写成书面形式,将小组活动的日程安排列成表格。科学标准(一)4.23.阅读相关资料,描述大熊猫的进化过程。语文标准(四)4语文标准(五)43~6年级A34.查阅资料,了解大熊猫化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现在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并用图表示,将两者进行比较,并写下你的发现。语文标准(五)1科学标准(一)6.1科学标准(一)6.23~6年级A35.调查现在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有大熊猫?现在全球大熊猫的数量有多少?我国现在大熊猫的数量有多少?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熊猫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描绘变化曲线。语文标准(五)1科学标准(一)6.1科学标准(一)6.23~6年级A33~6年级A16.调查我国大熊猫主要生活地区的环境变化情况,并用表格记录调查的结果。科学标准(一)6.23~6年级A17.将我国大熊猫数量的变化情况与它们生活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并记录你的发现。语文标准(五)43~6年级A38.调查我国最近几年新生熊猫的出生情况,记录调查数据,并进一步调查研究影响大熊猫繁殖情况的原因。3~6年级A39.查阅有关“克隆技术与大熊猫”的文章,概述每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自己的观点。语文标准(四)4语文标准(五)1科学标准(一)6.1科学标准(三)2.33~6年级A310.写一篇作文,题目为“如果我们继续破坏大熊猫的家园”。语文标准(三)3科学标准(三)2.6科学标准(三)1.811.将小组研究成果做成网页或PPT,或者绘制成图片等,在全部同学交流的时候呈现给其他小组的同学。科学标准(一)8.13~6年级A4工程专家小组1.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共同解决完成任务目标的小组分工、日程安排等问题,每个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讨论形成最终方案。科学标准(一)4.1科学标准(二)1.5语文标准(四)2科学标准(二)1.52.将每个成员承担的责任、要完成的工作写成书面形式,将小组活动的日程安排列成表格。科学标准(一)4.23.调查我国已经建设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数量,已有的自然保护区是否能满足大熊猫的需要。分析为大熊猫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并形成书面报告。语文标准(五)1科学标准(一)6.13~6年级A34.查阅资料,并结合已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情况,分析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需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语文标准(五)1科学标准(一)6.13~6年级A35.选定大熊猫的某一分布区域,调查该地区的熊猫数量,已有的环境条件,并记录调查结果。语文标准(五)43~6年级A36.形成为该区域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需要的面积和资金预算报告。3~6年级A37.查阅有关克隆技术和克隆技术在大熊猫繁殖应用的文章,写一篇作文,说明什么是克隆技术,克隆技术在大熊猫繁殖中的应用现状。语文标准(四)4语文标准(三)33~6年级A38.针对“增加大熊猫的数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还是用克隆技术?”这一主题展开一次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语文标准(四)2科学标准(一)8.2科学标准(三)2.33~6年级A43~6年级A59.写一篇作文,题目为“美丽的熊猫家园”,描述将要建设的熊猫家园,以及大熊猫将会在家园中的快乐生活。语文标准(三)3科学标准(三)2.6科学标准(三)1.810.将小组研究成果做成网页或PPT,或者绘制成图片等,在全部同学交流的时候呈现给其他小组的同学。科学标准(一)8.13~6年级A4全班同学共同活动1.各个小组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语文标准(四)2语文标准(四)5科学标准(一)8.23~6年级A43~6年级A52.评价每一个小组的研究成果,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科学标准(一)8.3科学标准(二)1.63.创作一份完整的“共建熊猫家园”计划书,内容包括大熊猫的生存现状,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情况,大熊猫数量的变化情况,要建设的自然保护区需要的面积和资金等内容。科学标准(一)8.1科学标准(一)6.24.找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主办的救助“国宝”的网站,给网站负责人发一封邮件,说明希望将研究成果和其他的小朋友共享,获取其他小朋友提出的意见。科学标准(一)8.1科学标准(一)8.33~6年级A43~6年级A55.阅读有关动物的杂志,写一篇读后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语文标准(三)3科学标准(二)3.16.写一份“保护国宝大熊猫”的倡议书,呼吁人们保护大熊猫。倡议书要配有可爱大熊猫的插图,散发给其他班级的同学、爸爸妈妈、和你住在同一小区的其他人,并在公共网站上发布。语文标准(三)3科学标准(三)2.63~6年级A4学习建议各个小组可以同时开展学习活动,每个小组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过程中,主要是小组成员通过协作式自主学习完成,但是教师要关注活动进展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全班同学的共同活动,由教师组织完成。此外,工程专家小组的工作,可能会需要应用其他小组的研究结果,教师要给予提醒,促进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学习评价(范例、量规)类别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学习活动评价1.照片图像清晰,构图合理□优秀□良好□不错□尚可□还需努力2.写作文笔流畅,条理清楚□优秀□良好□不错□尚可□还需努力3.资料查阅及整理内容全面,能用适当的方法展示结果□优秀□良好□不错□尚可□还需努力4.小组学习讨论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优秀□良好□不错□尚可□还需努力5.考察报告、观察记录、预算报告内容翔实,有独特见解□优秀□良好□不错□尚可□还需努力126 6.克隆技术能说出什么是克隆技术,知道克隆技术的优缺点□优秀□良好□不错□尚可□还需努力7.“共建熊猫家园”计划书语句通顺,流畅,内容全面,有说服力□优秀□良好□不错□尚可□还需努力8.给网站负责人的邮件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优秀□良好□不错□尚可□还需努力9.“保护国宝大熊猫”倡议书内容有感召力,制作简洁,易于吸引人□优秀□良好□不错□尚可□还需努力作品展示评价1.内容丰富,全面,有条理□优秀□良好□不错□尚可□还需努力2.表现手法使用文字、图片、统计数据等多种表现方式□优秀□良好□不错□尚可□还需努力3.色彩色彩搭配合理,字体大小合适□优秀□良好□不错□尚可□还需努力4.陈述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音宏亮,充满感情色彩□优秀□良好□不错□尚可□还需努力小组协作表现评价1.小组分工分工合理,基本满足每个小组成员的爱好需求□优秀□良好□不错□尚可□还需努力2.日程安排能恰当的安排小组交流、讨论、学习、考察等时间□优秀□良好□不错□尚可□还需努力3.自主学习能按时、准备起的完成小组分配的学习任务□优秀□良好□不错□尚可□还需努力4.协作学习能针对较难的问题展开讨论,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优秀□良好□不错□尚可□还需努力案例主页:http://www.shadow_xuxu.91i.net126 2.基于小组协作的网络探究型学习模式走进青藏高原设计者周凤琴单位(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学科领域地理适合年级初中一年级所需时间3课时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三、中国地理(7-9"GEO"3.3)(四)地理差异(7-9"GEO"3.3.4)●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7-9"GEO"3.3.4.2)●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7-9"GEO"3.3.4.3)(五)认识区域(7-9"GEO"3.3.5)1.位置与分布(7-9"GEO"3.3.5.1)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7-9"GEO"3.3.5.1.2)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7-9"GEO"3.3.5.1.5)2.联系与差异(7-9"GEO"3.3.5.2)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7-9"GEO"3.3.5.2.3) ●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7-9"GEO"3.3.5.2.4) ●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7-9"GEO"3.3.5.2.5)3.环境与发展(7-9"GEO"3.3.5.3)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7-9"GEO"3.3.5.3.2)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7-9"GEO"3.3.5.3.5)一、概述本主题为北京市21世纪教材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地理实验本第2册第八章——《中国山区的开发》中关于青藏高原的内容。本主题探究的内容原自教材又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围绕着“青藏高原”这个主题,从“青藏高原的农牧矿业”“青藏高原的交通”“青藏高原的旅游业”“青藏高原的居民生活”四个方面分别设计了小组探究活动。本主题的探究学习有配套的主题网站《走进青藏高原》作支持,主要采用Webquest的形式,教师事先设计好四个活动,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自主学习、协作探究,然后制作电子作品进行汇报。力求在深刻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合作协作的能力。该主题探究的学习者为北京市古城四中初一某班的学生。该班是网络班,即学生人手一机,且随时都能联上互联网。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平行班较高,网络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学生上网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二、学习目标(任务、成果)(一)知识与技能126   1.了解青藏高原的居民生活方式,藏族的风俗习惯。  2.了解青藏高原的农业、牧业和矿业的现状及发展.  3.了解青藏高原交通的现状及变化,理解交通(特别是青藏线)对青藏高原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4.了解青藏高原主要的风景旅游点,知道旅游业在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5.了解藏族居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理解变化的原因。  6.学会进行有效的小组协作学习,能熟练的使用学科网站群进行交流,资源共享,并制作PPT或者网页来进行汇报展示。(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上网搜索关于青藏高原的资源,感知青藏高原的方方面面。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资源,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汇报的成果。  2.通过小组协作探究,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同时提高信息素养。  3.通过最后的小组汇报,表达自己探究青藏高原某一主题的体会、看法,向全班展示最终的成果,学会与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真正走进青藏高原,感受青藏高原独特的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 2.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三、学习策略(情境、模式、方法)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放一首李娜的《青藏高原》,然后师生共议印象中的青藏高原。在学生有了强烈的要了解神秘的青藏高原的欲望后,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主题网站—《走进青藏高原》。同时明确提出学习的方法和任务等。本次自主学习主要采用小组协作、网络探究、主题汇报的方式。教师事先围绕青藏高原的主题设计四个活动,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分成四个小组,(古四的实验班共19人,分成4组后,每组5人,其中有一组为4人)。然后小组协作进行探究,当然教师在这过程中要做好指导、协调和管理工作,最后各个小组在班上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汇报时由教师和学生根据评价量表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四、学习资源(材料、工具)1.北京市21世纪教材地理实验本第二册。2.为本单元学习而设计的主题网站。(具体的设计参见附录四)3.本单元的学习需要多媒体网络计算机的支持。4.与课文配套的挂图等。5.参考网址: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http://www.tibetinfor.com.cn青藏高原科学数据库  http://www.wdcd.ac.cn/qzdc/index.htm青藏高原动物数据库  http://159.226.155.129/database/animals.htm中国西藏       http://211.99.196.218/tibet/index.htm走进青藏高原     http://www.bh2000.net/tibet/qzgy1998/zgqzgy.htm《中国西藏地理》网络杂志  http://www.tibetinfor.com.cn/dili/menu_wqhg.htm西部开发http://211.152.197.99/ban/xibu/xibukaifa(new).htm中学地理网络课堂http://www.tj-iei.org/web/edu/dl/index.htm21世纪地理教学图片资料http://www.dilisoft.com/dilisuca/index.htm五、学习活动(过程、结构)本主题探究共需3个课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课时:1.播放李娜的歌曲《青藏高原》,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26 2.师生共议自己印象中的青藏高原(必要时教师可以提示从哪几个大的方面来考虑,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穿插自己的感受,以开拓学生的思维。)3.自学主题网站中关于青藏高原概况的内容。然后师生总结青藏高原的概况。4.由概况激起学生深入了解青藏高原的兴趣。教师向学生说清楚关于第八章的教学安排,学习活动的组织,如何进行小组学习,以及具体的任务,相关的评价方式等等。(前期的说明非常重要,要做到让学生都明白具体该怎么做)5.分组,讨论,填表。确定小组任务、组内角色、调查资料、预期成果。(具体分工见附表一:小组任务分工表)第二、三课时:小组汇报。(为了便于管理,教师需要和其他老师调一节课,两节课合在一起上)1.教师先讲明汇报的注意事项,包括时间(汇报每组不得超过10分钟,提问与答疑每组不得超过5分钟,教师总结2分钟)。2.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同学提问,汇报组回答问题。(为公平起见,汇报的顺序可以在上课前由各组的小组长抽签决定。)3.教师对每组的表现给予一个总的评价。然后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整个主题的内容再整理一遍,进行一个归纳总结,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以活动过程为线索的学习活动安排学习活动课程标准SETC·S绩效指标自主学习青藏高原的概述7-9"GEO"1.3.57-9年级A2分组,讨论,填任务分工表7-9"GEO"4.1.2网上自主探究学习7-9"GEO"2.2.37-9年级A2、A3利用平台进行交流与合作7-9"GEO"2.2.47-9年级A4利用PPT在全班进行汇报7-9"GEO"4.1.37-9年级A3利用评价量表进行评价7-9"GEO"1.3.67-9"GEO"4.2*表中SETC·S为中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ofEducationalTechnologyofChinaforStudents)的简称。六、学习建议每一小组的学习建议都在主题网站《走进青藏高原》的主题活动中具体给出了,在此不再赘述。七、学习评价(范例、量规)评价是整个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非常有必要设计合理有效的评价来督促、激励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首先,教师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就应该把整个单元学习所采用的评价方式讲清楚,一些量表可以在具体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就发给学生,这样就使学生做到心里有数。总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组内评价与组间评价相结合。个人成绩=小组成绩+答疑成绩+提问成绩(要求提问与主题相关,且有一定的针对性,回答问题必须有一定的论据,且分析分析较深刻,每提一个或回答一个较高质量的问题得1分,可以由两个同学来专门负责,一个记提问的学生,一个记回答问题的学生。)同时参照小组互评量表进行调整。小组汇报评价量表和组内互评量表请参照附录二和附录三。八、其他要说明的事项(致谢)126 此教学设计得到了北京市古城四中地理老师孟宪明老师的大力支持,此外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马宁博士、林君芬博士的点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九、附录附录一:小组任务分工表组别探究题目组长小组成员分工情况:组长成员一成员二成员三成员四进度安排:(请小组讨论后,对将要进行的探究进行一个时间上的规划)预期成果设计:(请小组讨论后,对最终的成果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一个初步的设计)推荐资源:(请推荐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更好的资源)附录二:小组汇报量化评分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作品的内容(55分) 观点明确,设计的方案有一定的创造性15    条理清晰10    内容无科学性错误10    内容完整10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点10    作品的制作水平(15分)排版合理4    无链接错误3    界面美观3    能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元素(如图片、音频、视频)5    126 汇报者的表现(10分)表情自然2    表达清晰2    回答问题有针对性4    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    小组协作学习(20分)小组成员能和谐相处6    回答问题时组员间能发挥合作精神7    该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给了其他小组帮助7     注:此表算出的是小组成员的平均分数,个人分数还得根据小组成员互评量表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调整。附录三:小组成员互评表请根据完成本次任务的协作情况对小组的其他成员打分,在成员对应的表格中填入其他成员的姓名,并在每道题目对应的表格中填写分值(从1分到5分)。编号题目成员1成员2成员3成员41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表现积极。2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3他(她)经常鼓励/督促小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协作。4他(她)能够按时完成应该做的那份工作和学习任务。5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6他(她)对小组的贡献突出。7如果还有机会我非常愿意与她(他)再分到一组。8对他(她)总体上是喜欢的。  附录四:《走进青藏高原》主题网站设计走进青藏高原一级栏目网站导航高原概况主题活动评价量规作品展示网站链接二级栏目主要提供网站的导航图高原概述活动概述评价概述第一小组作品提供相关的网站地址链接藏民饮食第一小组:青藏高原的农牧矿产《小组汇报量化评分表》第二小组作品藏族服饰第二小组:见证青藏线《小组成员互评表》第三小组作品藏族节庆第三小组:西藏自助游《学生自评问卷》第四小组作品藏族婚丧第四小组:藏族居民生活新变化126 3.基于Webguest的自主学习模式《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设计”单元设计者蒋家傅单位(学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学科领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适合年级师范本科三年级所需时间一、情境如何帮助学生在教短的时间内有效地获得信息,掌握知识、技能?这似乎是教师们一个永恒的探讨话题?在本模块学习中,你将了解教学设计的意义、方法、一般过程和基本环节;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学会如何根据学习内容、目标、学习者特征来设计教学资源、制定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案;通过优秀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讨,能结合本专业的课程,设计一个单元(2~3个知识点)的教案;二、任务本模块的学习任务有在线学习、观摩讨论和教案设计三部分:1.通过在线学习,能正确解答如下问题:①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与目的是什么?②常见的教学设计核心要素和基本环节有哪些?③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有哪些?不同理论背景的教学设计模式有何区别?④教学设计前期主要进行哪些分析?为什么要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学习者的一般特征的含义什么?⑤学习内容与目标分析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⑥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⑦教学策略的设计包含哪些内容?其基本方法是什么?⑧学习评价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你认为哪一阶段的评价更重要?为什么?2.观摩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和评价几个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案例(包括:理论依据、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和教学策略的可操作性等方面),并在教学论坛发表评价意见。3.信息化教案设计结合本专业的课程,设计一个教学单元(2~3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方案(教案)。三、资源1.多媒体网络型CAI室:52台学生机(PⅢ866/125M/40G/32M显卡/48×光驱/100M网卡/带话筒耳机)、1台教师机(PⅢ866/256M/60G/32M显卡/100M网卡/视频压缩卡/48×光驱/带话筒耳机)和控制平台(内置录像机、DVD机、功放机、麦克风)组成的网络型多媒体学习室,安装了清华泰豪网络教学平台(纯软件版)2.豪杰双易网络教学平台,可基于校园网运行;3.本教研室开发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和《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库》;4.教材: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李克东编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9;5.参考书:《电化教育学》,南国农、李运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已制作成Web教材,存放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课程学习模块中)四、过程描述及学习建议本模块教与学过程分三个阶段按如下步骤进行:126 第一阶段:在线学习(2课时:90’)1.教师介绍本章学习的目标、内容、活动安排、学习资源等(5’)2.教师讲解:教学设计的意义、研究对象与目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原理;(10’)3.自主学习(35’)要求:带着思考题去学,学习方法建议:①浏览《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课程学习—>>电子教材—>>教学设计;②浏览《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课程学习->>WEB教材->>电化教育学->>教学设计;③也可浏览《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课程学习->>WEB教材->>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学设计;④遇到问题,可向老师或同学寻求支持。4.分组讨论(25’)①按坐位顺序分成8组(5~6人/组),围绕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进行面对面讨论,也可以提出新的问题;(15’)②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教学论坛中,设立了“教学设计”专题论坛,学生按组别顺序,分别解答对应的思考题(1~8题),每组选一代表将答案在论坛发表,然后,自由讨论,分享、交流思考题答案;(10’)5.总结(15’)总结讨论情况并解答有关问题;第二阶段:教案分析(2课时:90’)观摩不同类型的教案,并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1.明确角色扮演任务:(10’)要求:以每4人为一组(可按坐位顺序分组,也可根据不同特长进行自由组合,分组学号要报告老师),分组观摩不同类型的教案,分析其理论依据、技术应用的合理性、教学策略的可操作性和教学效果的可检验性等方面,同一小组的每人分别扮演以下不同的角色:●理论分析者:主要分析每个教案所依据的理论背景(主要指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情况以及内容-目标的分析与表达是否明确、到位等;●技术与资源的分析者:主要分析学习资源(或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各种技术的应用是否真正起到了有助于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作用;●教学策略的分析者:主要分析制定的教学策略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以及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简便性;●学习评价的分析者:主要分析形成性评价(包括作业、课堂测试、问答)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2.在线学习、分析思考、小组讨论(35’)●学习内容见《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参考资料中优秀教案范例:《英国中小学信息与通信技术课程案例及其分析》、《黄山奇石》和《我爱故乡的杨梅》;●学习建议:①先浏览《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参考资料->>技术规范模块->>信息化教案量规),了解信息化教案的设计标准;②浏览《英国中小学信息与通信技术课程案例及其分析》,学习信息化教案的设计及其分析、评价方法;③选择《黄山奇石》和《我爱故乡的杨梅》两个教案,先按角色扮演要求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小组讨论;126 3.网上论坛讨论(25’)●教师在“教学设计论坛”中按组别分设了10个小组论坛空间,各组在相应的论坛空间发表意见(每组可选1个代表),并指出那个教案更科学、合理;●分组交流、选出最佳评论员和最佳组别,并在教师指定的论坛投票空间发表结果。4.教师总结(20’)●逐一点评各组观点,并对各组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肯定优秀者的表现,同时指出存          在的问题●布置作业第三阶段:教案设计(作业7——课后完成)1.任务要求:●结合所学专业,选择2~3个知识点(以中小学或技校的课程为宜),应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设计一个教案;●内容包括:教学对象、学习者分析、教学内容与目标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或学习资源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流程图)和形成性评价(课堂练习)的设计;也可选择信息化教案模板进行设计;●以文件形式(后缀为jxsj)上传到《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作业管理中。1.建议:建议以4人为一小组,分别扮演如下不同的角色(提交作业时需注明角色扮演者),合作完成(最好是第二阶段的分组人员):●学习对象和内容、目标的分析者:确定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根据学习内容划分知识点并确定相应的学习水平;●学习资源与教学媒体的设计者:确定学习资源或教学媒体的选择、设计与运用方案;●教学策略的设计者: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流程图;●学习评价的设计者:主要设计形成性练习。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建议重温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环节,参考《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中的信息化教案模板、优秀教案案例和信息化教案量规;你可以套用信息化教案模板进行设计,这时的角色扮演者可调整为任务设计者、资源设计者、学习过程设计者和评价设计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加强沟通和协作,并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形成整体上合理的教案。五、评价1.评价方式:课堂讨论、作业评价2.评价内容:教案和论坛发言内容3.评价标准:●课堂讨论主要看发表意见的准确性、完整性、原创性和频率进行积分,教师有当场评语;●教案的评价标准见本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六、结论完成本模块的学习任务后,同学们能领悟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基本掌握了教学设计的原理和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设计方法,进一步体验了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方式,这一切将为你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特别是未来从事的教师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完成教案的设计,你将更有信心去当信息化社会的一名教师!本网络课程网址:202.192.162.250.126 4.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自主学习模式《桥》设计者高鹏单位(学校)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学科领域语文、科学适合年级适用于小学高年级所需时间一学期课程标准: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学段(5-6年级)(三)习作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四)口语交际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五)综合性学习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1.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二、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一)科学探究5.观察、实验、制作5.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5.6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5.7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6.搜集整理信息6.1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6.2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8.表达与交流8.1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8.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待科学学习1.5愿意合作与交流。概述(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有关桥的发展史及桥的种类、结构及设计原理和桥梁之最等问题,组织学生利用“主题学习网站”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并亲自动手制作一座桥的模型。小学3-6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信息查询、检索、整理的能力,并能积极的与同伴合作,也具备了基本的表达思想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熟练这些技巧。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桥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桥梁结构,桥梁的种类及原理,桥梁之最,桥梁专家等知识;了解我国古代桥梁建设的先进水平以及现在各国的先进技术;激发学生对于桥梁建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着重培养学生下面6种智能。1.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写诗歌——创作有关桥的诗歌、歌词。研究一座桥,阐述其类型,结构,原理。126 在学生所生活的区域地图上,标出十座左右主要的桥。阅读一本有关桥的书,并写出读书报告。2.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设计一座桥,并标明尺寸。调查一下多年前我国有多少桥,现在有多少桥,进行比较,写出学生自己的发现。创作一本有关桥的词典,并加插图说明。3.培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画出一座立交桥的示意图。制作一座桥的模型,方法不限。4.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搜集有关桥的音乐,和同学们一起欣赏。5.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通过小组交流或信息共享来增进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6.培养学生自我认识智能了解与桥梁相关的职业或事业,并告之全班同学。给父母写一封信,说说桥的重要性。找出深圳市政府的主页,发电子邮件给市长,告诉他你对深圳市桥梁建设的研究及想法。学习策略(情境、模式、方法)利用网络和其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资源(材料、工具)1.关于桥梁的书刊、报纸2.桥梁的图片、照片3.Internet资源建筑网络世界http://www.cnw21.com/maindoc/new/research/qiaoliang/桥梁空间http://www.bridgesky.com/index.asp中国桥梁http://www.sinobridge.net/桥梁之最http://www.sxgd.net/mcsx/qxhq/qxhqzz.htm国外桥梁发展动向和趋势http://www.hbcpdi.com.cn/intranet/%E5%AD%A6%E6%9C%AF%E4%BA%A4%E6%B5%81/xueshu004.htm桥梁史话http://www.jj.js.cn/bridge/qlsh.htm黄河网http://www.yrcc.gov.cn/hhwh/qlgd.htm长江上主要桥梁介绍http://www.ksjt.gov.cn/jtgk/jtgk03.htm黄河上主要桥梁介绍http://www.ksjt.gov.cn/jtgk/jtgk04.htm万里长江中国桥梁“展台”29座大桥展雄姿http://finance.sina.com.cn/b/20020716/233053.html武汉建设网——桥梁专辑有很多图片126 http://www.cnwhjs.com/qiao/bridge.html桥梁之父茅以升文字介绍、照片资料http://www.cndfilm.com/2002d06/1.htm桥梁建设的回顾和展望http://www.nj2q.com/qiaotouliaowang/htm/004.htm古建筑——桥梁建筑http://www.tourernet.com/jmlxs/cqlxs/ly-travel/htmls/dycs/dycs5.htm桥梁建筑——古桥图片http://www.rimeedu.com.cn/xssq/jxzh/jzdg/zggdjz/gdjz/a7.htm中国古代建筑图例http://www.artcn.org/gdjzhu/qliang.htm丽江古城桥梁http://www.ljnaxi.com/mizufongqi/jz3.htm昆山县名胜古迹----古桥梁http://www.kstv.com.cn/ksfc/gql.htm“桥梁之乡”http://www.luzhi.com.cn/brige.htm西藏桥梁http://www.unn.com.cn/GB/channel450/1347/2075/200102/19/38546.html桥梁博物馆http://www.xmtravel.com.cn/infopage/gqqlbwg.htm温州主页-->温州人文-->温州古迹-->桥梁寺庙http://www.lookwz.com/society/wzgj/03.htm新疆桥梁建设http://www.xj.cninfo.net/service/information/nation/bridge02.htm世纪大桥介绍http://www.hkuc.com.cn/dqjs.htm丹麦的两大宏伟跨海大桥工程http://www.chinatrade.dk/chinese/zhuanti/1999/twobridges.htm首页_钢结构工程图片库_桥梁http://metalbuilding.myrice.com/about/bridge.htm公路桥梁、渡口数http://www.highway-china.com/xxfw/gl/zl6.htm路桥之旅http://www.highway-china.com/xlly/xlzy.htm德清古桥http://www.deqing.net/fengguang/dqgj/gjql.htm庆元古桥梁http://www.ls.zj.cninfo.net/~qingyuan/qyfj/gql.htm桥梁http://www.jsdj.com/luyou/lyzy/zjxitang7.htm桥梁邮票http://shop.51gu.com/topic/bridge.asp日本桥梁的防固和抗震技术126 http://www.shpm.online.sh.cn/science/info/kj_60501.htm我国桥梁建设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http://www.kw.cangzhou.gov.cn/705.htm4.视、音频资源VCD影片《廊桥遗梦》《桥》……5.文学资源、纪实类、诗歌资源6.可做桥梁模型的生活用品学习活动(过程、结构)主题智能活动任务课程标准SETC·S绩效指标桥梁语言智能1.以桥为背景,创作一个含有人物、情节和主题的小说或传奇故事,要有现实性或想象力。语文标准(三)3科学标准(一)5.72.写一篇实地考察报告,叙述某一座桥3.收集报纸和杂志中有关桥的文章,并概述每篇文章的主要观点。语文标准(五)1K3~6A54.写诗歌——创作有关桥的诗歌、歌词。语文标准(三)3科学标准(一)5.75.研究一座桥,阐述其类型,结构,原理语文标准(四)4、(五)4K3~6A56.在你所生活的区域地图上,标出十座左右主要的桥。科学标准(一)6.27.阅读一本有关桥的书,并写出读书报告。语文标准(五)1K3~6A4、A58.创作一本有关桥的词典,并加插图说明。科学标准(一)5.1、6.2K3~6A4、A5数理逻辑智能调查一下解放前长江和黄河上各有多少桥,解放后每隔10年统计一下各有多少桥,现在有多少桥,进行比较,写出你的发现,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科学标准(一)5.2、6.1、8.1K3~6A3、A4研究视觉空间智能1.画出一座立交桥的示意图科学标准(一)5.7、8.1、2.制作一座桥,方法不限,如使用泥雕、折纸、刻木或肥皂雕刻等方法科学标准(一)5.6K3~6A43.参观一座桥,并拍下它的照片K3~6A3音乐搜集与桥有关的音乐语文标准(五)1科学标准(一)6.1K3~6A3人际关系开展小组交流或信息共享语文标准(四)2、(四)4、(四)5科学标准(一)8.3、(二)1.5K3~6A4、A5自我认识1.了解与桥梁相关的职业或事业,并告之全班同学科学标准(一)8.1、(一)8.3、(二)1.5K3~6A3、A52.给父母写一封信,说说桥的重要性语文标准(三)33.找出深圳市政府的主页,发电子邮件给市长,告诉他你对桥的研究及想法科学标准(一)8.1、(一)8.3K3~6A4126 学习评价(范例、量规)编号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标准1桥梁历史能说出桥梁的发展史□优良□良□不错□尚可□再加油2桥梁种类知道有四种:梁式、拱式、斜拉、悬索□优良□良□不错□尚可□再加油3桥梁结构能说出桥梁的基本结构□优良□良□不错□尚可□再加油4桥梁之最知道主要的几个桥梁之最□优良□良□不错□尚可□再加油5桥梁专家知道茅以生及其他桥梁专家为我国桥梁事业做出的贡献,并向他们学习□优良□良□不错□尚可□再加油6小说或传奇故事想象丰富,文笔流畅。□优良□良□不错□尚可□再加油7考察报告内容翔实,有独特见解。□优良□良□不错□尚可□再加油8诗歌能写几句小诗□优良□良□不错□尚可□再加油9地图标注能够标出市内10座桥□优良□良□不错□尚可□再加油10读书报告有自己的体会□优良□良□不错□尚可□再加油11词典内容丰富,准确□优良□良□不错□尚可□再加油12统计图表数据真实可靠□优良□良□不错□尚可□再加油13立交桥的示意图有创意,有很好的可行性。□优良□良□不错□尚可□再加油14桥的模型取材节约、精致、美观。□优良□良□不错□尚可□再加油15照片构图□优良□良□不错□尚可□再加油16一封信信中向家长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优良□良□不错□尚可□再加油17给市长的电子邮件能说出自己可行、独到的见解。□优良□良□不错□尚可□再加油备注这个设计主要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多方面的智能都得到锻炼与发展。上述案例是结合我国新课程标准和我国教育技术学生标准的有关事项重新整理而得的。整理人:王俊萍126 附录三、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案例1.小学低年级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案例位值是什么?设计者单位(学校)学科领域数学适合年级小学低年级主题数字知觉——位值摘要本课要求培训班学员使用关于一位数字、两位数字、三位数字的实物教具和技术工具。在导入阶段,引导培训班学员理解比例模型(例如10基数积木)和非比例模型(例如代表1s或10s的彩色筹码)的概念。培训班学员要考虑实物教具的各自优势,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需要和不同的课程教学要求。在小组中,培训班学员广泛地从专门的资源中收集信息,来分析某一教具的特征以及该教具如何影响学生构建位值的意义。他们首先在组内,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讨论如何将这些分析结果应用于教学策略的制定。进一步扩展,培训班学员思考各种教具如何支持数字的多种表示,即有意义运演的先决条件(如,51=5个10加上1个1,或=4个10加上11个1)。依据标准:教师教育技术标准(SETC·T)Ⅰ.掌握相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C.充分理解各种资源和环境在教与学过程中不同的作用及其优缺点。Ⅴ.具有信息意识,遵守与技术相关的社会伦理道德、法律和法规B.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平等地获得技术资源。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学段:1—3年级标准1:数的认识l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l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l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课的描述:培训指导教师培训班学员备注准备阶段准备关于位值的比例模型教具,例如10基数积木,立方体。准备非比例模型教具,例如彩色筹码和硬币。查看教科书,看是否需要布置课前阅读任务。准备“软件和资源”中列出的一些软件。选择给培训班学员呈现的材料。检查手头是否有关于位值软件应用的相关材料或者是否能在学校的课程资源中心找到。完成课前的阅读任务。有许多编辑软件可以使用,尽量选择那些培训班学员在他们将来的实际教学环境中易于获得的。可以考虑作为预备任务,让培训班学员在网上查找一些关于位值的课程和资源。导入阶段呈现准备好的比例模型教具和非比例模型教具。还可以让培训班学员再提供一些这两种类型的教具。让培训班学员逐一对每一个教具进行描述和使用。与前面讨论的学习风格、特殊需要的学生联系起来。观察思考10基数的比例模型和非比例模型的教具。描述比例模型和非比例模型的区别。这一活动可以在计算机实验室或装有投影系统、能给全班同学展示软件的常规教室中进行。126 发展培训班学员的辨别比例位值模型和非比例位值模型的能力。位值模型的虚拟教具和位值模型的实物教具,两种教具都要呈现。一定要讨论每种教具的优点和缺点,可以从如下方面展开讨论:有效性;有限及对学生的帮助;费用;真实性;肌肉运动知觉;空间;噪音。实施阶段将培训班学员分成两人或者四人的小组。让每个小组观察一个比例实物教具和一个非比例实物教具以及相应的电子教具。让培训班学员分析各种呈现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位值(第一位数、第二位数、第三位数)的潜在优势。鼓励在研究中使用多种资源,其中必须包括电子资源。给出该讨论分析任务的一些要点。让培训班学员准备一个这样的展示:1.鉴别各种教具对于儿童早期数学学习的优势和劣势。2.评价位值教具对于早期儿童和特殊儿童使用的适用性。3.比较实物教具和基于技术的教具。4.给出如何使教具更适合于残障儿童的建议;教学应用如何适应儿童的学习风格和先前学习经验的建议。帮助形成用于教具比较的量规标准。让各小组设计一个技术支持的报告工具来记录小组发现。这可以利用概念地图工具、字处理器、演示软件等等。组织小组在全班范围内交流他们的研究发现。引导班级讨论位值教具。让培训班学员辨析那些约束模型应用或者分散早期儿童注意力的特性,以及那些吸引早期儿童注意力的特性,并记录下来。分成两人到四人的小组。熟悉分配给本小组的比例模型和非比例模型教具。讨论任务,设计一个比较各个教具的评分量规。准备做演示,在各小组之间互相介绍各自负责的那种教具并阐述你如何给教具评分。讨论应用某种呈现形式对于制定教学决策的影响(例如年龄、年级、生理水平、社会化水平、情绪、审美水平、认知发展水平)。讨论位值教具能够吸引早期儿童使用的那些特性,并记录。设计一个技术支持的报告工具,该工具要体现出对任务(即,分析各种呈现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位值的潜在优势)的解决。完成研究和比较,得出结论,并做展示汇报。观察各个小组,看培训班学员是否能够正确的用各种模型呈现第一位数、第二位数、第三位数。强调某些非比例教具的符号特性。关注那些能够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模型。除了建立标准外,一定要包括各个组对两种教具的分析。在比较电子教具和实物教具中很容易产生不同的观点,主要关注学习风格问题以及适当的创造性的教学。结束阶段让培训班学员应用所学制作一个适合他们实习或见习教学的位值教具。让培训班学员论证他们的教具的合理应用,明确适用的对象,并用电子文档记录。制作、修改一个帮助儿童理解位值和10进制系统的教具。并且解释该模型适用于何种情况、适用于什么样的儿童,以及不适用的情况。在电子日志中记录关于该模型的理由,论证其应用合理性,特别是在其比例性和非比例性方面。鼓励培训班学员设计适合他们的学生的教具或者适合本地学生的教具。用全班制定的量规的标准来评价这些教具。评价126 量规下表用于跟踪培训班学员在课程中如何达到标准。细则:课程中的跟踪标准标准绩效指标评价(过程和结果)教师教育技术标准Ⅰ.掌握相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C.充分理解各种资源和环境在教与学过程中不同的作用及其优缺点。Ⅴ.具有信息意识,遵守与技术相关的社会伦理道德、法律和法规B.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平等地获得技术资源。3.深刻分析和判断各种学习资源,尤其是新技术资源的优势与不足;评价这些资源在支持学习方面的潜力和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并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选择使用。10.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获得平等使用技术的机会;使他们学会运用技术促进学习、进行交流、开展研究、解决问题,并注意安全、负责任和健康地使用技术。鉴别各种教具对于儿童早期数学学习的优势和劣势。培训班学员评价技术支持的位值教具对于早期儿童和特殊需要儿童使用的适用性。培训班学员能够使用实物材料和技术工具来制作位值教具,从而综合多种优势,提高适用范围和可获得性。数学标准1.数的认识l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l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l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培训班学员正确的分类和描述比例/非比例位值实物教具和视频演示的虚拟教具。汇报的工具包括对各种位值教具的分析。工具与资源:软件MacCandy工厂:www.rohan.sdsu.edu/faculty/jbowers/macpics/intro.htm数字和数字知觉CD——概念化数学:小学及中学教师课件,数学和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编制,圣地亚哥州立大学(NumberandNumberSenseCD-partofReconceptualizingMathematics:CoursewareforElementaryandMiddleGradeTeachers,preparedbythecenterforResearchinMathematicsandscienceEducation,SanDiegoStateUniversity)。详情请咨询Sowder,email:jsowdwe@sciences.sdsu.edu,电话:619-594-1587,或者到下列地址:JudithSowder数学和科学教育研究中心Alvarado路6475号,206房间圣地亚哥,CA92120JudithSowderCenterforResearchinMathematicsandscienceEducation6475AlvaradoRoad,Suit206SanDiego,CA92120Axel的旋转数学:数字和等式(Axel’sWhirledMath:NumberandEquations)(GreatWave)PreK-3简单初步数学CD(EasyEarlyMathCD)(EME)1-6分组和位值CD(GroupingandPlaceValue)(Sunburst)1-3手触数学卷ⅠCD(Hands-onMathVolumeⅠ)(Ventura)K-8数学1&2CD(Math1&2CD)(SchoolZone)PreK-2126 数学1跟踪软件(Math1on-trackSoftwareCD)(SchoolZone)CD一年级数学2跟踪软件CD(Math2on-trackSoftwareCD)(SchoolZone)二年级Mathosaurus-Dinoset3-Grade2(Micrograms)2-4或Mathosaurus-Ages7-9CD(Micrograms)2-4四分之一英里数学:K3年级CD(Quarter-MileMath:GradesK-3CD)(Barnum)SplishSplashMathCD(Sunburst)1-3接通所有数字(KnockingwholeNumbers)K-2(TheLearningCompany)早期数学(EarlyMath)(Sierra)3-6岁超级数学狂欢节倒计时(MightyMathCarnivalCountdown)(Edmark)5-7岁米莉的数学房间(Millie’sMathHouse)(EdmarkCorp.)预备一年级交互式数学旅行(InteractiveMathJourney)(TheLearningCompany)1-4年级校舍岩石:数学岩石(Schoolhouserock:MathRock)(TheLearningCompany)1-6年级硬件最低条件:有一套投影设备理想条件:每两个人一组有一套投影设备网址位值图:www.mentalarithmetic.net/位值游戏:www.svvum.com/math/arithmetric/level1.html有趣的位值:www.teachnet.com/lesson/math/matmon.html工具、材料(教算术用的)奎茨奈(颜色)棒、筹码(三种颜色的)、10基数材料、豌豆棒(beansticks)、硬币、立方体。参考文献、资料Bowers,J.(1995).Analternativeperspectivefordevelopingamathematicalmicroworld.ProceedingoftheCSCL[online].Available:www.csc195.indiana.edu/csc195/bowers.htmlClements,D.(1999).Firstexperienceinscience,mathematics,andtechnology-Youngchildrenandtechnology,apartofdialogueonearlychildhoodscience,mathematics,andtechnologyeducation.[online].Available:www.project2061.org/newsinfo/earlychild/experience/clements.htm.Clements,D.&Sarama,J.(2000).Predictingpatternblocksonandoffthecomputer.TeachingChildrenMathematics,6(7),458-462.Clements,D.&Swaminathan,S.(1995).Technologyandschoolchange:Newlampsforold?[online].Available:www.gse.buffalo.edu/org/buildingblocks/NewsLetters/TechandSchoolDHC.thm.EducationDevelopmentCenter.(1992).Exploringmathematicswithmanipulative.BocaRaton,FL:IBM.InternationalSocietyforTechnologyinEducation.(2001).2002educationalsoftwarepreviewguide.Eugene,OR:ISTE.Mankus,M.L.(2000).UsingVirtualManipulativeontheWebtodevelopnumbersense.[online].Available:http://mason.gmu.edu/~mmankus/talks/nctm2000/nctmch00.htm致谢Virginia(Ginny)Keen,BowlingGreenStateUniversity,BowlingGreen,Ohio,gkeen@bgnet.bgsu.eduPamelaRedmond,CollegeofNotreDame,Belmont,California,Redmond@cnd.eduJamesWiebe,CaliforniaStateUniversity,LosAngeles,jwiebe@calstatela.edu评论时间和技术资源是限制这一课上活动潜力的两大条件。由于培训班学员对于实体教具和技术教具了解得比较少,因此在具体分析各种教具对于位值呈现的适用性之前,需要花时间让培训班学员先熟悉这些教具。备注以上案例是根据美国《面向教师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的案例结合我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及“课程标准”整理而成的。整理人:张春霞。126 2.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案例进一步观察设计者单位(学校)学科领域科学适合年级小学中高年级主题物体和材料的属性摘要这一活动主要是探究物体和材料的属性。培训班学员参加一个适用于早期儿童的活动,在活动中根据相似性和非相似性给事物分类。可以用一些放大工具来帮助收集和分析数据,比如小组投影设备、手持放大镜。在小组探究和进行分类之后,培训班学员鉴别他们周围的那些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培训班学员用数码相机来获取图像,这些图像还可以用来在汇报演示的时候描述各个单一属性、或者两种属性的组合以及相应的反例。依据标准:教师教育技术标准(SETC·T)Ⅱ.运用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B.熟悉“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的具体规定,运用技术促进课程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与教学内容的整合。C.运用技术和策略支持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使学习者获得必要的学习经验。Ⅲ.运用技术改进教与学的评价A.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正确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水平。Ⅳ.运用技术提高教与学的绩效A.利用技术资源,促进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C.收集和分析数据、解释结果、交流最终成果,以改进教与学的实践并优化学习者的学习。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3-6年级)内容标准A:科学探究l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l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l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l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l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内容标准B:物质世界l物体的特征。课的描述:培训指导教师培训班学员备注准备阶段让培训班学员回顾数码相机和多媒体演示软件的使用,以及有效存取数据和图案的方法。准备几袋具有不同属性或特性的物体,以备各小组研究。准备一个放大投影设备,以备各小组观察用。给每个培训班学员一个放大镜。回顾怎样使用数码相机来获取图像,怎样使用多媒体演示软件。课前,思考怎样存贮图像或其它数据能使提取更有效。所有的袋子可以是相似的(比如,每个袋子里都有一个金属玩具,像千斤顶,一块海绵等等)或者各个袋子里面的东西也可以各异,但都要有至少一个共同属性,比如,软的、硬的、红色的、绿色的、有噪声的、等等。126 导入阶段用具体的模型来回顾相似和相异的概念。讨论:物体可能乍一看是相似的,但是经过进一步观察发现具有不同的属性。讨论:物体怎样从属于不同的种类。参与讨论,重点讨论区分物体,以及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要跳出教师的角色,在这里是培训教师的角色:让培训班学员去思考他们正在做什么事情,这样他们就能够仿效我们的课程。就设计教室、组织设备、关注学生的思维方面进行提问。实施阶段将培训班学员分成组。拿出包中的东西,不包括放大镜。让培训班学员将这些物体分类。监视培训班学员的活动;通过提问检查他们的思考过程;鼓励多种分类。引入具有一种以上的属性的物体。监视培训班学员的活动并通过提问检查其思考过程。讨论新的属性。这一新的属性可能是用放大镜从另外的角度观察发现的。回顾活动的成果:从一个角度、两个角度和多个角度,展示袋子里的物体的属性。提供用于评价展示的量规。在班级讨论的基础上修改量规(注意:在下面的量规中,要郑重定义评估期望。)。演示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让培训班学员从自己周围收集具有单一属性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属性的图片以及相应的反例图片。布置任务:用他们收集的那些图片做演示。在组中,不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依据一个属性对物体分类。再依据另一个属性重新分类。每种分法都要描述分类标准。用两个属性给物体分类。解释为什么分类的时候,有些物体没有包括进来。依据多种属性重新分类。用尽可能多的属性进行分类。组织你的小组收集有用数据并准备汇报演示。用相机获取数字图像。制作一个多媒体演示来展示对概念的理解以及用放大镜鉴别物体的异同点。评估观察:他们怎样分类?有多少不同的种类?培训班学员理解“包含”和“排除”(或者例子和反例)吗?评估问题:l这些收集的物体有哪两种属性?l为什么这个物体不是这个分类的一部分呢?l新的分类是什么?用相机的长焦摄像功能,将讨论物体的某一特性放大。在低年级中应用数码相机还是比较简单的。往往困难是帮助那些小学生通过相机的呈像孔把他们需要的图像框进来。讨论怎样发展小学生的这项技能。讨论怎样在教室里把数字图像有效的传到电脑里。结束阶段为演示准备好多媒体设备。听取培训班学员的汇报:本活动对于达到科学标准的有用性以及技术应用中涉及的其它相关问题。小组做多媒体汇报演示。监控所有演示总共用的时间。通过这一信息,考虑本活动如果要适应课堂教学,还应该做哪些修改。多媒体演示评估量规和科学内容评估表都要使用。鼓励培训班学员讨论技术在活动中的作用,尤其是数码相机能够帮助学生看到并记住他们自己的思考过程。可以考虑将演示发布到班级网页上。评价量规:分类和多媒体演示126 任务物体分类优良中差5432按类别分类包括正确的类别代号演示对类别的理解依据两种属性进行再分类正确的使用放大镜用尽可能多的属性分类任务多媒体演示优良中差5432演示数码相机的正确使用演示中使用数字图像涵盖课程内容包括必须的幻灯片数量使用恰当的语言技巧协作有效的交流信息总计工具与资源:软件多媒体演示软件(HyperStudio,PowerPoint,KidPixslideshow,Clarisslideshow)硬件电脑、数码相机(每五个培训班学员一台数码相机)、演示系统、放大设备网址美国教育部:帮孩子学科学www.ed.gov/pubs/parents/Science/Home.html奇迹网www.acs.org/wondernet/activities/activities.html工具、材料观察用的几袋子物体、放大镜(每组一个)参考文献、资料Bryan,S.J.&Sharth,S.(2001).Upclose!Exploringnaturewithamagnifyingglass.Pleasantvill,NY:Reader’sDigest.Carlson,A.E.(1986).Underthemagnifyingglass.Eatontown,NY:ParkwestPublications.Rose,M.E.(1993).Theworldofsmall:Natureexplorationswithahandlens.EIPortal,CA:YosemiteAssociation.VanCleve,J.(1993).JaniceVanCleve’smicroscopesandmagnifyinglenses:Mind-bogglingchemistryandbiologyexperimentsyoucanturnintosciencefairprojects.NewYork:JohnWiley&Sons.致谢CaroleHruskocy,formerlywithNASAClassroomoftheFuture,Wheeling,WestVirginia,carolehrus@aol.com评论本课局限:数码相机。记录物体的属性时,如果没有数码相机培训班学员只能通过笔写和画图来实现,这样会极大地降低培训班学员的积极性。备注以上案例是根据美国《面向教师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的案例结合我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及“课程标准”整理而成的。整理人:张春霞。126 3.初中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案例对文学做出反应设计者单位(学校)学科领域语文适合年级初中主题文学评论摘要人们对文学的反应是多方面的,但是培训班学员可以只在他们所熟悉的活动领域(读书报告、散文)轻松进行设计与评估。这项活动为培训班学员提供结合图形及其设计、跨学科写作的体验,作为对文学的一种反应。培训班学员反思包含在创造成果中的计划与评估问题。在活动中,培训班学员将用简单的桌面发布软件创建一个4页的简报,与基于时代的文学作品(如:《杀死一只知更鸟》、《心爱者》、《他们的所有》)阅读相补充。简报包含了以小说人物和情节以及当时事件为基础的多篇文章。依据标准:教师教育技术标准(SETC·T)Ⅰ.掌握相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C.充分理解各种资源和环境在教与学过程中不同的作用及其优缺点。Ⅳ.运用技术提高教与学的绩效C.运用技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Ⅴ.具有信息意识,遵守与技术相关的社会伦理道德、法律和法规A.在使用和教授技术时,要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伦理道德,并有意识地注意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特殊需求。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7-9年级)(二)阅读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课的描述:培训指导教师培训班学员备注准备阶段按照活动步骤,提前准备一篇简报模板。做一份最后的副本,但要保持各部分在磁盘上的独立,以便创建将原文导入格式化的简报模板进行演示。获取一些好的和差的简报模板。可以是与小说相关或不相关的主题。指导培训班学员思考他们为文学的反应活动所采用的文学作品。思考一部小说、一篇文学作品,或熟悉的文学核心作品。这将成为对文学做出反应的活动中的主题。在做练习之前,培训班学员能轻松扫描图像、利用绘图软件创建图像。为获取简报模板,要在互联网上就文学简报进行搜索。使用非文学简报时,要考虑它们在校园中会散布信息。许多校园或独立区都发布印制的简报导入阶段询问培训班学员在以前的高中或大学课程里要求怎样对文学(散文、读书报告等)做出反应。讨论对文学的各种反应目的。每一种的评估手段是什么?参加大组讨论对文学所需的反应及其目的。用头脑风暴法通过一篇简报来评估学生关于一部书的知识。在小组中工作,创建8篇文章标题,可以是包含在《哈里·波特》或班级使用的其它书的简报中。培训班学员必须做好准备,讨论过去他们自己上语文课时的体验。培训班学员必须事先讨论或准备好评估问题。126 介绍反应文学简报的概念。在大组内用头脑风暴法讨论关于一部书的这种简报应包含哪些内容。用当前人们熟知的作品为例,如《哈里·波特》。在小组内让培训班学员用头脑风暴法创建8篇文章的标题,这些标题也许就包含在关于一部小说的简报里。(培训班学员工作时,要到小组中看看大家包括了哪些内容,并建议考虑其它因素,例如,在《哈里·波特》中,应考虑历史、人物、即将发生的事件、政治问题、社会和文化问题、人物的特殊需求、处理家庭和学校压力的方法等等。)让各小组决定一部文学作品用来创建对文学做出反应的简报。让每个小组成员写一篇关于书中某一个人物的短文。作为一个组,选定一部文学作品用来创建对文学做出反应的简报。通过合作,将书中人物分配给小组中的各个成员。就书中某一个人物写一篇短文。在小组中与大家分享。将被叙述过的信息列出单子。考虑让培训班学员从他们偏好的年级水平中选择一篇核心文学或依据自己的选择确定一部获奖作品。从《工具和资源》中寻找下列资源的网址:JohnNewberryMedalBooksCorettaScottKingAwardBooksCaldecottMedalBooksChildren’sBookAwards还可选择一部儿童文学课程中的作品,或学过的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特殊类,或在其它课程中常用的关于教学或师生的虚构故事作为替换选择。实施阶段使用在准备期间创建的简报模板中的元素,培训班学员可以使用模板桌面发布技巧(在机房或辅导站)。模板包括一条标题、动画输入等的创建。展示并/或分发模板。讨论给出的简报的评价要素(如机制、图像设计、与小说或时代的贴近程度)。作为班级讨论的一部分,建构一个评价简报的量规集。提供一些好的和差的模板,让培训班学员练习评估简报的各项因素。让候选小组用已写好的人物“短文”(不止一篇)创建一页自己的简报。完成后,同伴之间互相评价,评估设计、机制、是否贴近文本。(即文章是否真实反映了人物和情节?)让培训班学员完成余下的简报。简报应包括:l每页两篇文章l每页一幅扫描或下载的图像当你在看陈述文稿时,开列一个简报中的应该被使用的以及过程所需要的那些部分的单子。检查一篇简报。用头脑风暴法列出可能被评估的因素(来自量规第一列中的内容)。用课程所提供的量规框架评价简报模板。这次只用提供的专栏,现在不用填写阴影部分。什么使简报适合于一个及其它多个层次呢?将准确的期望描述填入你的量规小格内。用作为家庭作业来完成的人物短文为内容,设计一页简报。两人一组,互相评估内容(与文本贴近)及简报设计。逐个地或以小组为单位,修订第一页并完成剩余的三页简报。所有页都要保存并打印。收集简报,将第1、4页复印到一张A3纸大小的表格上,第2、3页复印到表格的背面。上交完成的作品,带上已完成的自我评估的量规复印件。培训班学员必须使用扫描仪和互联网来获取图像。指导者和培训班学员都应熟练掌握获取、创建、存取数字图像。讨论公平使用问题。培训班学员可以检查简报样本并决定哪些因素需要慢慢改变。提供两个目录(内容和简报格式)。培训班学员能跟上其他人的进度。在完成评估量规进,培训班学员可能需要帮助来描述准确的期望。如有必要,可以提供一个开始的范例。如果版权和恰当引用问题没有被包括进来,一定要强调同印刷媒体一样坚守版权指导方针。恰当的引用格式可以在大学图书馆或通过APA网站:www.apa.org获得。关于该话题还有更多的网站。126 l一幅经过剪辑的作品或原图l两篇关于小说所述时期中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文章完成的简报为A3纸大小,并对折好(成品为A4幅面)。结束阶段在全组中,反思作业——任务、不足之处、在未来的课堂上使用的可能性、作业的修改、根据各种水平层次学生的情况进行修正。在小组中,让培训班学员扩展他们的候选项——建立量规并决定每件作品的份量(如果培训班学员还未做任何评估工作的话,这可能是一个全组控制的练习。)让培训班学员写反思报告,着重于简报作为对文学的反应,如何在课堂中使用。反思报告应包括以下要素:一份必须的评估(硬件、软件、先前的知识、技术、技巧)、必须的时间表、可能出现的问题、评估手段、对是否及如何在未来的课堂中开展这种活动的考虑。讨论任务、不足之处、在未来的课堂上使用的可能性。提炼出早些时候建立的量规。讨论每个组成部分的份量,并填入阴影区域。写反思报告,着重于简报作为对文学的反应,如何在课堂中使用。反思报告应包括以下要素:一份必须的评估(硬件、软件、先前的知识、技术、技巧)、必须的时间表、可能出现的问题、评估手段、对是否及如何在未来的课堂中开展这种活动的考虑。培训班学员应理解必须的评估及任务分析。培训班学员要找出改善简报(文章、图表、布局)的方法。培训班学员还要考虑他们希望的简报中各种要素所占的份量。例如:培训班学员或许希望关于小说的文章占最大比重,然后是关于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文章。简报格式可以接纳或多或少的份量,取决于课程的重点(语文还是技术)。培训班学员讨论个人文章怎样评估。提供了一个用“写作评估六要点解析法”的样例。活动最后,培训班学员组合一张评估简报中所有要素的表格,包括那些单独评估的技术要素(如计算机图像的使用)。评价量规:供培训班学员用的空白表格效果优良中差文章(内容和写作)简报格式(图像设计要素)其它种类126 量规:候选使用的部分完成的表格效果优良中差文章(写作评估解析六要点模型)想法与内容:贴近小说和时代组织语言表达词汇选择句型习惯用语简报格式——图像设计要素平衡流动空白的使用字体及格式的使用创造性工具与资源:软件简单的桌面发布软件(ClarisWorks,AppleWorks,MSPublisher)硬件能上网的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网址Caldecott获奖图书:www.ala.org/alsc/caldecott.html儿童图书奖:www.acs.ucalgary.ca/~bkbrown/awards.htmlCorettaScottKing获奖图书:www.ala.org/srrt/csking/index.html互联网阅读学会:www.reading.org/JohnNewberry获奖图书:www.ala.org/alsc/newbery.html全国英语教师联合会:www.ncte.org/standards写作评估六要点:www.nwrel.org/eval/toolkit98/traits/致谢美国密歇根州波特兰市波特兰中学的南茜·派特森patter@voyager.net美国明尼苏达州圣克劳德州立大学的布莱恩·宫岸岛bmiyagishima@stcloudstate.edu评论在这个活动中,指导者会要求培训班学员对一部文学作品应用许多不同水平的理解力。简报能够展示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评论能展示对主旨的理解。关于历史事件的文章能展示出对内容的理解。指导者利用这次活动聚集于写作风格(新闻报道)和读者。当培训班学员得到这次机会,以小组为单位做简报时,不同能力的培训班学员都能发挥有价值的作用。备注以上案例是根据美国《面向教师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的案例结合我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及“课程标准”整理而成的。整理人:张春霞。126 附录四 教学设计模板一、课程教学设计表课程教学设计表由5张基本表格组成,其中第2、第3、第4三张表格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使用的数量。在填写课程教学设计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课程名称填写课程标准规定的正式课程名称,如:数学、语文、思想品德、品德与社会等,不要随意简化或另起名称。在高等学校中,课程名称和所选用的教材名称有时不同,此栏应填写正式课程名称。2.授课班级填写将要进行教学实践的班级,如:三(1)班,初一(2)班,高三(4)班,99级(1)班等。3.总学时数按照校历实际教学时数(教学周数×周学时数)填写,一般不应低于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时数。同时应把讲授课时数与实践(包括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等)课时数分配适当,而且它们之和应等于总学时数。4.教科书中小学一般都使用统编教材,而且教材名称与课程名称相同,有时配有补充教材、教学包等。高等学校教科书一般由教研室或任课教师选定,此栏应填写所选定的教科书名称。5.参考书填写为了搞好教学需要教师或学生阅读的教学指导书、参考书、文章、教学研究成果等。6.依据标准 填写本学期(或本册教材)所对应的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绩效指标对应的学段。7.教学目标阐述填写课程总教学目标,一般应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大类,参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拟定。如果只有教学大纲,则需要把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改编成教学目标。8.教学对象分析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起点能力及一般特征进行认真分析,把结果填入表中,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依据。9.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对照课程总教学目标,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图。需要注意的是,该知识和能力结构应是本学科知识和能力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不是教材中的章、节顺序。如果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过于复杂时,可以先做出课程与单元之间的结构关系图,然后分别做出各单元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图。10.章节编号按照教材中的章、节(或课)的编号填入。如第一章第一节,填入“1.1”;第五章第三节,填入“5.3”;第28课,填入“28”即可。11.知识点“编号”一栏填入知识点代号,以“节”或“课”为单位。每“节”或“课”的知识点都从“1”开始,按1、2、……顺序编号。“内容”一栏简要地填入该知识点的要点,使人知道指的是什幺。最后,把每“节”或“课”之间用横线隔开。12.学习目标层次中间一层供填写“认知”、“动作技能”(可简写成技能)和“情感”等。每一类目标有几个层次,可占用下面几个竖格;竖格用来填写上述三类教学内容的学习目标层次,用几个填写几个。13.教学建议在每一“节”或“课”的知识点中,将重点和难点勾出,以便任课教师作课堂教学设计时着重考虑。14.计划学时完成每一“节”或“课”所需的学时数。最后,所有章、节的计划学时总和应等于本表第3项的总学时数。15.教学媒体(资源)列表教学媒体(资源)列表栏目的设置是为了从整体上体现一门课程所需教学资源的情况,为后面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中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奠定基础,同时为学科教师建立自己的资源库提供目录索引。当知识点较多或资源较多时,此栏目可用数页来完成。(1)知识点或知识单元编号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126 课程教学设计表设计者_____________单位(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名称授课班级总学时数讲授实验习题讨论教科书书名编著者出版社版别参考书依据标准课程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教学目标阐述教学对象分析126 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或概念图)126 章节顺序知识点学习目标层次教学建议计划学时编号内容重点难点126 现   有   教   学   媒   体   (资   源)   列   表知识点或知识单元媒体类型媒体名称(内容要点)占用时间来源检索号(网址)编号内容126 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建议知识单元活动主题学习模式(策略)资源(情境)126 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线相连。如:1.1-1代表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个知识点;5.3-4代表第五章第三节的第四个知识点;28-3代表第28课的第3个知识点。由若干个知识点组成一个知识单元时,编号可写成如下形式:6.2-1~4代表第六章第二节由第一至第四个知识点组成的知识单元;5.1~3代表由第五章第一节至第三节组成的知识单元;32-2~3代表第32课由第二、三两个知识点组成的知识单元。(2)知识点或知识单元内容填写该知识点或知识单元的要点,使人知道指的是什么。(3)媒体类型指媒体或资源的物理形态,如网络、图片、投影、录像、课件(视频、音频、动画)等。(4)媒体名称指该媒体的名称或主要标识内容。(5)占用时间该媒体在使用(包括媒体演示和师生、生生互动)时需要的时间。(6)来源该媒体或资源的出处,如购入、交流、自制、下载、××课件、××资源库等,教师使用时可以随时找到。(7)检索号(网址)该媒体在资源库中的位置或检索用网址。15.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建议对该课程中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进行的构想和安排。其中:(1)知识单元指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单元内容。(2)活动主题为该项活动拟定的学习内容的核心。(3)学习模式(策略)打算采用的自主学习活动模式,如:主题型、研究型、协作型、探索型等,以及为此而选择的学习方法,如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等。(4)资源(情境)对学习活动所需资源和情境的构想。第2页二、课堂教学设计表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章节名称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幺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原子(第一学时)和§2.2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2.计划学时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3.教学目标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编写一般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内容。按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126 4.学生特征 填写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的学习准备情况,作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如果在课程教学设计时,已经对教学对象做过分析,没有新的内容,此栏可以不填。 5.学习目标描述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三个部分:(1)知识点编号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2.6-1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3.2-3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28-4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1.3.4-2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2)学习目标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3)具体描述语句指对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具体描述。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教学对象特指授课班级的学生,因此在目标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误解;教学条件一般都在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进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评价标准除了特指以外,都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为依据,因此也不必再重复说明。对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如: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基本作用。画出常见电路组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了解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6.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在填写此栏时,除应简要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在填写“解决措施”一栏时,应把考虑的具体措施简要地加以说明。7.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本栏是对课程教学设计表中教学媒体(资源)列表的具体落实,此栏共有9项内容:(1)知识点编号同前。(2)学习目标同前。(3)媒体类型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物理形态。一般常用的媒体有:图表、照片、标本、模型、幻灯、投影、电影、录音(CD)、录像(VCD)、课件(视频、音频、动画)、网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如演示、示范、实验、上网等。(4)媒体内容要点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主要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一般情况下,媒体的名称(题目)大多可以反映它的内容要点。(5)教学作用指媒体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它已经在表中列出,选用时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6)使用方式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也在表中列出,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7)所得结论指媒体使用后预期的结果。如阿基米德演示实验预期的结果是学生将认识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系。(8)占用时间指媒体使用过程需要的时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估计到实际教学过程进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计划好媒体使用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教学进度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合理掌握。(9)媒体来源包括自制、购入、库存、取自××资源库、网上下载等。8.板书设计板书是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白板)上所写的文字、公式符号和所画的图表等内126 容。它是整个教学思路和内容的浓缩,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板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从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观、整齐,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于板书可以使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条理地呈现在黑板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求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完整,系统性、逻辑性强,符合视觉心理,便于学生的学习。“板书设计”一栏,整体可作为一幅板面,也可分为4幅板面,或者作为8幅投影片(只限板书内容)使用。如果需要在板面上书写的内容较多,设计时可以只用符号“×××”代替板书内容即可,不必把字符一一写出。我们通常所用的板书,多为逻辑式的:一、×××××××1.×××××(1)××××①×××××××其实,板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精心设计,学生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和审美情趣的陶冶。9.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前面所进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工作,都将在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中得到体现。为了便于教学和交流,我们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中统一使用下列图形符号:内填写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内容;内填写媒体的类型和媒体的内容要点;内填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内容;内填写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的内容;为课堂教学过程开始和结束的符号。10.形成性练习它是按照教学目标编制的一组练习题,用以考核学生对本节课(或本知识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它不同于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需要教师自己设计、编制。形成性练习题的编制,应按如下要求进行:(1)将每个知识点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应;(2)将每个知识点上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应;(3)将所有的练习题由简单到复杂顺序排列;(4)在满足上述三项要求的前提下,练习题要尽量精简,要求做到题量少但满足检测的需要。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钻研、精心设计。1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每节课(或知识单元)教学情况的评价,在本栏中应填写以下内容:(1)形成性练习题的检测结果;(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3)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4)遇到有测验和考试时,记录其评价结果。此栏应在每节课后及时填写。对上述反馈信息中发现的问题,应在后续教学中及时解决,以保证教学效果最优化。12.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的总结和记录,反映了教师成长的经过。此栏在需要时填写,内容较多时,可另加附页。126 课堂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学时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特征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名称设计者单位(学校)授课班级126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板书设计126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结构:教师进行逻辑判断学生的活动媒体的应用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126 形成性练习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练习题目内容形成性评价教学反思需要时填写,内容较多时可另加附页。126 三、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模板1.教学设计模板问题(项目)的主题设计者单位(学校)学科领域适合年级课程标准所需时间概述(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征)学习目标(任务、成果)学习策略(情境、模式、方法)学习资源(材料、工具)学习活动(过程、结构)学习建议(必要时填写)学习评价(范例、量规)其他要说明的事项(致谢)2.设计模板的填写(1)问题(项目)的主题“主题”应该是学习中要解决的问题(或研究项目)的集中表述,通过该表述使学习者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的学习任务。为此,主题的表述应明确、简洁,不会产生歧义或模棱两可。(2)概述栏本栏中填写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结果。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列出解决该问题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其类型,以及该知识体系的结构,为学习策略的设计提供依据。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除了一般特征和初始能力外,要更加注意分析学习者的信息素养。要详细了解学习者对信息的意识、态度,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者个体当前具备的学习环境状况。经过详细、认真地调查和分析得出结果,才能保证学习策略设计的可行性。126 (3)学习目标栏客观主义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建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即知识意义的建构——理解)。实际上,学习目标是多元结构的。它既有知识的获得,又有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就知识学习而言,既有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有低层次的记忆,以至高层次的应用和创新。因此,在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学习目标的表述除了选用行为动词外,更多地用任务的描述或学习成果的取得来表示。(4)学习策略栏学习策略包括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的选择等项内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学习者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还是在网络或其它媒体提供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学习,可以由教学设计给以规定,但是必须为学习者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在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中,可以为学习者选择资源型学习、探究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协作型学习等各种自主学习模式。在自主学习中,最常使用的学习方法有支架式、抛锚式和随机进入式等几种。支架式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和独立探索等几个步骤组成;抛锚式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和自主学习等几个步骤组成;随机进入式由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和思维发展训练等几个步骤组成。不论是哪种自主学习方法,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教师的作用在于提出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给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则充分发挥认知主体的作用,主动进行探索、发现和提高。(5)学习资源栏学习资源包括所有能够支持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工具、材料、设施、人员、机构等,从传统的教科书、印刷品,到各种现代教学媒体,以至网站、社会文化机构。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给出不同种类的资源,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不同的条件去选择、利用。(6)学习活动和学习建议栏在此栏中设计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时应遵循的步骤。应说明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构,包括学习者应阅读的材料、教师和学习资源中心能给予学习者必要支持的类型和内容,以及关于学习活动的建议等。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模板中的学习活动部分可以采用表1或表2形式填写。其中表1是以学习活动过程的结构为线索设计的;表2~6是以教育技术标准中各学段学生的绩效指标为线索设计的。表1以活动过程为线索的学习活动安排学习活动课程标准SETC·S绩效指标*表中SETC·S为中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ofEducationalTechnologyofChinaforStudents)的简称。126 表2以绩效指标为线索的学习活动安排(适用于学前~小学2年级B级标准)SETC·S绩效指标学习活动课程标准1.会使用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等技术设备,部分学生会简单操作计算机,能够运用术语进行简单的技术交流。(Ⅰ、Ⅲ)2.能在他人的指导、帮助下,运用各种媒体和技术资源开展学习活动。(Ⅱ)3.在使用技术时,可以和同伴、家庭成员以及其它人协同合作。(Ⅲ、Ⅴ)4.能在他人的支持、帮助下,运用技术工具收集资料、交流经验、创作自己的作品。(Ⅲ)5.能使用技术资源(如玩具、照相机、简单工具软件)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并能相互交流。(Ⅱ、Ⅲ、Ⅳ)6.能自觉遵守技术系统和软件的使用规程,在使用技术时表现出积极的和负责任的态度。(Ⅴ)*表中SETC·S为中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ofEducationalTechnologyofChinaforStudents)的简称。表3 以绩效指标为线索的学习活动安排(适用于小学3~6年级B级、学前~2年级A级标准)SETC·S绩效指标学习活动课程标准1.会使用计算机、录像机(DVD、VCD机)、录音机以及其它技术设备,并能用准确而恰当的术语进行技术交流。(Ⅰ、Ⅲ)2.能在他人的指导、帮助下,运用各种媒体和技术资源开展学习活动。(Ⅱ)3.在使用技术时,可以和同伴、家庭成员以及其它人协同合作。(Ⅲ、Ⅴ)126 4.能在他人的支持、帮助下,运用技术工具收集资料、交流经验、创作相应的多媒体作品。(Ⅲ)5.能使用技术资源(如智力玩具、数码相机、常用工具软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并能相互交流,说明自己的观点、想法。(Ⅱ、Ⅲ、Ⅳ)6.能自觉遵守技术系统和软件的使用规程,在使用技术时表现出积极的和负责任的态度。(Ⅴ).*表中SETC·S为中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ofEducationalTechnologyofChinaforStudents)的简称。表4 以绩效指标为线索的学习活动安排(适用于初中7~9年级B级、小学3~6年级A级标准)SETC·S绩效指标学习活动课程标准1.能比较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技术设备,初步评价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使用技术的优缺点。(Ⅰ、Ⅴ)2.会选择恰当的技术系统和软件来支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Ⅱ)3.会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并能初步评价资源的准确性、适用性和倾向性。(Ⅱ、Ⅴ)4.能有效地运用技术与他人充分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作品。(Ⅲ)5.会利用通讯技术和在线资源(如电子邮件、网上讨论)参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Ⅱ、Ⅲ、Ⅳ)6.能负责任地使用技术,知道不正当使用技术和资源的危害。(Ⅴ)126 *表中SETC·S为中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ofEducationalTechnologyofChinaforStudents)的简称。表5 以绩效指标为线索的学习活动安排(适用于高中10~12年级B级、初中7~9年级A级标准)SETC·S绩效指标学习活动课程标准1.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必要时会把相关设备连接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技术系统;知道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对学习、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Ⅰ、Ⅴ)2.会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和相应外围设备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促进集体合作与课程学习。(Ⅱ、Ⅲ)3.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技术资源设计、制作、发布、演示自己的或集体创作的作品,向他人展示和交流课程学习的成果。(Ⅱ、Ⅲ、Ⅳ)4.通过网络或其它方式,与同伴、教师、专家及其它人一起研究与课程和生活相关的问题,交流观点、信息,并能讨论解决方案。(Ⅲ、Ⅳ)5.能选择并使用合适的技术工具和技术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问题。(Ⅳ)6.能积极地使用技术。在使用技术时能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知道不正当使用技术的后果。(Ⅴ)*表中SETC·S为中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ofEducationalTechnologyofChinaforStudents)的简称。表6 以绩效指标为线索的学习活动安排(适用于高中10~12年级A级标准)SETC·S绩效指标学习活动课程标准126 1.能从整体上分析在社会中广泛使用技术的利弊;能根据需要设计和构建适合自己使用的技术系统,并能识别、解决技术系统常见的硬件、软件问题。(Ⅰ、Ⅴ)2.会有效地选择适当的技术工具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以及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Ⅱ、Ⅳ)3.能经常而又有效地使用网上资源支持学习、研究、交流和创作。(Ⅱ、Ⅲ)4.会使用技术工具和资源来管理、交流个人信息或专业信息。(Ⅲ)5.能与同龄人、教师及其它人合作,利用新技术环境(如专家系统、人工智能、仿真技术)进行创新性研究。(Ⅲ、Ⅳ)6.自觉遵守并倡导他人合法地使用技术和资源,能积极利用技术解决相关问题并能做出适当评价,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Ⅴ)*表中SETC·S为中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ofEducationalTechnologyofChinaforStudents)的简称。(7)学习评价栏为了使学习者了解学习任务完成后的状态,有必要让他们预先知道将如何对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在此栏中,应给出评价的标准——量规,评价用的案例、材料、工具,以及评价的方法和要求。(8)附加栏在此栏中填写需要致谢的个人、单位,引用的材料和资源的作者、版权人,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四、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模板教师培训是指对培训班学员——专任教师(现在正在从事学科教学的教师)、实习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不满一年的新教师)和未来教师(师范生及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进行的旨在提高他们的教育技术素养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培训中,学员要在培训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任务驱动和协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对实际课例进行的设计实践,学习掌握对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课程标准与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技术素养。1.教学设计模板126 设计课例的题目设计者单位(学校)学科领域适合年级主题摘要依据标准: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课程标准课的描述:培训指导教师培训班学员备注准备阶段导入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评价:量规细则工具与资源:软件硬件网址工具、材料参考文献、资料126 扩展致谢评论备注2.教学设计模板的填写(1)设计课例的题目按照培训班学员的具体情况,选择一节与他们相关的实际课程进行设计训练。在这里填写这节课程的名称。(2)主题栏在本栏中用一句简练的语言描述出所设计的实际课程学习内容的核心。(3)摘要栏对所设计的实际课程做出概要介绍。其中包括课程的内容、课程的设想,以及培训学员将得到什么样的锻炼等。(4)依据标准栏在本栏中填写与设计的实际课程相联系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和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5)课的描述栏此栏填写在实际课程的各个发展阶段中,培训指导教师和培训班学员的具体活动内容。在设计中,要求将技术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6)评价栏在这里设计出对本节培训课程的评价量规和评价细则,在学习进行过程中和学习结束后,按照量规和细则进行评价。(7)工具与资源栏在本栏中填写能够支持培训学员学习的软件、硬件、工具、材料,可以获得学习资源的网址,以及参考文献和资料等内容。(8)扩展栏此栏在有必要对课程的广度或深度进行扩展时,填写具体的设计内容,一般情况下不必填写。(9)致谢栏对为本课程给与支持和做出贡献的人和机构表示感谢。(10)评论栏对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优缺点给予评价。(11)备注填写其它未尽事项。附录五 教学评价模板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与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以价值判断。常用的教学评价种类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在做课程教学设计的同时进行,其结果反映在“学生特征分析”栏中;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随时填入课堂教学设计表中的“形成性评价”栏中。必要时可组织听课评议,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总结性评价则在整门课程结束后进行,根据测试的结果,进行教学效果分析评价。126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是学习效果评价。它不仅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1.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它的质量决定了整个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对于课堂教学应经常进行科学地评价,以便肯定优点,发现不足,及时反馈,便于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级。一级指标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3大项,下设14项二级指标、39项评价期望标准,如表1所示。表1:课堂教学评价表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班级:_______________评价人:_____________编号评价指标达到等级评价期望标准一级二级完全达到(优)大部达到(良)基本达到(中)部分达到(差)A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1)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2.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合理,分类准确,描述语句具有可测量性。3.密切结合学科特点,注意情感目标的建立。B教学内容(12)1.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2.按照科学的分类,对教学内容进行正确地分析。重点、难点的确定符合学生的当前水平,解决措施有力、切实可行。3.根据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确定知识点;各知识点布局合理,衔接自然。4.根据学科特点,注意到思想教育的内容。C教学媒体(13)1.教学媒体的选择符合优化原则,注意到多媒体组合应用。2.所选媒体适合表现各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能起到深化作用。3.教学媒体的使用目标(在教学中的作用)明确,使用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4.板书设计规范、合理,能紧密结合学科特点,有一定的艺术性。D教学策略(14)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2.遵照认知规律选择教学方法,注意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3.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结构类型与所选择的教学方法配套;整节课的教学过程结构自然流畅、组织合理。E形成性检测(15)1.形成性练习题覆盖了本节课各知识点的所有学习目标层次。2.形成性练习题数量简洁、文字精练,表达准确、便于检测。F教学过程目标实施(21)1.整节课围绕目标进行教学。2.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能及时进行检测。126 (2)G内容处理(22)1.在课堂教学中,对各个环节、各知识点占用的时间分配合理,总体掌握准确。2.分清主次,重点突出;抓住关键,突破难点。H结构流程(23)1.按照设计好的流程方案进行教学,做到照办而不呆板、机械,灵活而不打乱安排。2.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I媒体运用(24)1.演示实验、应用媒体时,操作熟练、规范正确,视听效果好。2.媒体出示时机合适,使用方法得当,取得预期的效果。3.板书整齐,字迹清晰,书写规范,无错别字。J能力培养(25)1.注意对学生的智力、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K课堂调腔(26)1.注意师生的交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2.组织能力强、课堂教学秩序好。3.时间掌握准确,教学效率高;能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L教师素养(27)1.仪表整洁、大方,教态端庄、自然、亲切。2.讲普通话。口齿清楚、发音正确,表达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和感染力。3.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4.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M教学效果(3)课堂反应(31)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得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2.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默契。N达标程度(32)1.形成性测试中,大部分同学反应积极,回答问题勇跃。2.回答问题正确率高达90%以上。3.课外作业完成顺利,单元测验合格率在95%以上。备注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需要设置课堂教学评价表中的各项指标的权重值,进行量化处理,如表2所示。其中:(1)表中给出的权重值为通用值。在具体运用时,各单位可根据学科不同自行拟定权重值的标准,但必须满足:;;;(2)计算每项指标实际得分(综合加权得分):式中:为该项指标总权重,在二级指标体系中,;为评委人数;为各等级分值;为各等级实际得票数;常数20为从五级分制到百分制的换算系数。(3)计算总分参赛教师所得总分可用下式进行计算:,式中为平均加分,即:,在位评委中,有的提议加分,有的可能不提议加分。在计算平均加分时,分子应为实际提议的加分之和;分母则为全部评委人数,而不仅仅是提议加分的人数。表2课堂教学评价量化统计表教师姓名:参加评议人数:编号权重值各等级实际得票数()综合加权得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优良中差A教学设计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媒体D教学策略E形成性检测F教学过程目标实施126 G内容处理H结构流程I媒体运用J能力培养K课堂调控L教师素养M教学效果课堂反应N达标程度参考加分平均加分备注总分负责人:复核:统计:2.教学效果评价根据总结性测试结果,计算学生整体达标程度、绘出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及成绩分布曲线,并通过学生与问题关系(S—P)表,分析学生整体学习特征及其稳定程度,填写教学效果分析评价表(见表3)。对超过警告线的学生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以利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和教学效果分析评价表的具体要求和方法,请参照《教学过程设计》一书相关章节。表3:教学效果分析评价表一、整体达标程度分析测验内容学习目标层次(bq)本层次试题号(Pj)试题分值(aq)理论满分值(aq·n)实际得分(∑Xiq)得分率(Gq)总体目标系数(K)综合加权得分(H)达标度(T)达标程度分析126 010203040507080901006020181614128642010XX=S=X—S平面分析图二、整体学习水平与成绩分布状态分析1.学生得分126 各分数段人数分布图0161412108642人数556065707580859095100分数2.分组人数组别中值人数所占比例97.5以上10092.5~97.49587.5~92.49082.5~87.48577.5~82.480学生不稳定率学生不稳定与问题不确切关系图00.51.00.51.0问题不确切率72.5~77.47567.5~72.47062.5~67.46557.5~62.46057.4以下55三、整体学习特征及其稳定性分析1.从S—P表中可以看出,全班总得分率G0=,表明全班整体学习效果_______。2.不稳定学生(学生警告系数CSi≥0.75)共______人,学习不稳定率为_____________。3.不确切问题(问题警告系数CPj≥0.75)共______个,问题不确切率为_____________。126 学生(Student)与问题(Problem)关系表PjXijSi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127 3.学习效果评价对自主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重视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在评价方法上多采用案例、量规和文件夹(档案袋)等形式。(1)案例评价由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给出解决该类问题的典型范例。这些范例可以是由教师或其他人完成的,也可以是以前的学生完成的作品。学生可以参照这些范例中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对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进行互评。(2)量规评价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学习的要求,教师可以设计一套评价用的指标体系,供学生对照检查。指标体系应简单、明确,便于操作。这种供评价用的指标体系通常称为量规。学生通过使用量规,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表4列出了“酸雨”学习评价量规,供参考。表4:《酸雨》学习评价量规等级优(5分)良(4分)中(3分)差(2分)调查与收集信息收集了大量的信息,都与主题有关收集了一些基本信息,大部分与主题有关收集的信息非常少,只有一些和主题有关没有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完成小组角色职责情况完成了角色的所有职责差不多完成了所有的职责尽责很少对分配的角色未尽职责任务分担情况不要别人提醒,总是做布置的工作经常做布置的工作几乎不能独立完成工作工作总是依靠别人与组员的合作经常合作有时合作几乎不合作从不合作介绍引言非常简明,显示了作者具有读者意识有充分的信息使读者了解这是什么报告关于报告中将写些什么提供了一些信息关于报告中将写些什么没有提供任何信息角色回答了WebQuest布置给角色的所有问题,还包括许多有趣的事实回答了多数WebQuest布置给角色的问题回答了几个WebQuest布置给角色的问题未回答WebQuest布置给角色的问题任务完成情况对酸雨造成的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并提供了许多建议对酸雨造成的问题,有许多做了详细的说明,提供了几个建议对酸雨造成的问题,有几个做了详细说明,但没有建议对酸雨造成的问题,没有详细说明,没有提出任何建议结论对研究做了精辟的阐述,提供了许多可能的解决办法对研究的阐述有逻辑性,提供了几个可能的解决办法对研究的阐述含糊不清对研究未做阐述行文流利程度很少有语法和措辞错误,写得很清楚语法和措辞错误不影响对报告的理解语法和措辞有错,理解报告有困难语法和措辞经常有错,无法看懂报告(3)文件夹(档案袋)评价13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有关学习的材料都放入一个文件夹(档案袋)中。这个文件夹(档案袋)包含了学习笔记、作业、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自己的电子作品、学习成果,以及电子邮件、参加在线讨论和博客(Blog)学习的记录等。通过该文件夹(档案袋),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收获,有利于做出公正的评价。(4)学习日志学习日志分为两个部分:左侧记录学习中的内容和问题,右侧记录学生解决该问题的思路、步骤,如表5所示。表5:学习日志模板学习中的内容、要点、问题学习者的思路、观点、步骤学习日志的左侧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或自主学习中所作的听课笔记或学习笔记;而右侧为课后复习或自主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评注。通过填写学习日志,可使学生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习日志可以发布到网上,教师通过学习日志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指导学习进程。(5)分类表格学会对事物进行科学的分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利用分类表格可以考查学生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便于学生通过表层知识对事物的规律、关系做出正确的解释。表6:分类表格模板基本分类一级分类二级分类领域、性质上述模板中的项目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学习中对事物的理解独立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填写部分内容后,要求学生补充完整。通过分类表格的填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知识意义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技能。4.对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见表7)5.对课堂教学设计和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见表8)132 表7:对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单位(学校):编号:课程名称总分设计者适合年级评价项目权重值达到等级备注(得分)优(5分)良(4分)中(3分)差(2分)教学目标的表述2.0对教学对象(学习者)特征的分析1.5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的建立1.5各知识点目标体系的结构1.5重点和难点的确定1.5学习资源的积累1.5自主学习活动的安排1.5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2.0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设计中的体现2.0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1.5设计方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1.5设计方案的实践效果2.0该设计方案的特点您认为该设计方案最有价值和最吸引人的方面有哪些?对设计方案的改进意见您认为该设计方案不足之处有哪些?请提出建设性意见。对设计方案的评论您的总体感受和建议。评价人:评价日期:年月日132 表8:对课堂教学设计和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设计者:单位(学校):编号:教学设计名称总分涉及学科课程适合年级评价项目权重值达到等级备注(得分)优(5分)良(4分)中(3分)差(2分)教学(学习)目标的表述2.0教学(学习)内容的安排1.5教学(学习)资源(包括媒体、环境)的选择1.5教与学策略(模式、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1.5教与学过程结构的安排1.5是否适合学生当前的水平1.5是否符合教育技术标准中该学段学生的绩效指标1.5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1.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水平1.5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2.0设计方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2.0设计方案的实践效果2.0该设计方案的特点您认为该设计方案最有价值和最吸引人的方面有哪些?对设计方案的改进意见您认为该设计方案不足之处有哪些?请提出建设性意见。对设计方案的评论您的总体感受和建议。评价人:评价日期:年月日132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