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6 KB
  • 7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指南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把握建设工作指南(试行)为加强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把握建设的业务指导,指导各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把握规范,促进各单位充分利用内控建设,提高风险管控意识和内部治理才能,特编写本指南;一、机构搭建与组织保证1.成立单位内控委员会;由单位一把手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其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内控委员会是单位内部把握建设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单位内部把握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负责统筹和谐单位内部把握体系建设工作;审核单位内部把握建设实施细化方案;审核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各类工作报告,督促内控工作的顺当进行,确保单位内控治理工作质量;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和谐,供应项目资源支持;争辩准备内部把握体系建设中涉及到流程调整、人员配置等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2.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可设在单位经济业务主要治理部门(例如:办公室或财务部门),主任由分管领导担任,该部门负责人任副主任,其它内控关键部门负责人或指定联络人为成员;内控办公室是单位内部把握建设执行机构,负责编制单位内部把握体系建设实施细化方案和工作方案;负责组织开展内控培训和宣扬工作;负责统筹、和谐和监督落实方案各项任务;负责组织落实内控建设具体工作;负责组织单位内部把握体系建设成果验收工作;负责单位内部把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发布和保密工作;负责和谐办理内控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负责争辩制定内控建设工作的考核方案;如单位规模较大,内控办公室下可依据经济业务分工另组建业务实施组,负责某项业务的流程梳理和风险评估,确定牵头部门和协作部门,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各组明确1名联络人,定期将业务实施组的工作情形向内控办公室汇报,其他成员由牵头部门、协作部门依据业务内容指派业务骨干;二、启动培训与方案编制1.编制内部把握建设细化方案;依据杭州市《实施看法》,结合单位实际情形,明确建设任务与内容,编制内部把握建设实施细化方案;2.召开内控建设启动会;单位需组织召开内部把握建设启动会议,公布单位内部把握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明确各组织部门的职责;3.分层级开展内控学问培训;对单位领导要针对内控的重要性、内控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培训;对内控具体实施部门和人员要进行内控专业学问培训,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内控建设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三、现状诊断与流程梳理(一)优化固化业务流程;基于内控要求,内控办公室(或业务实施组)收集相关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梳理业务流程,绘制流程图,查找确定关键风险把握点;对单位现有业务流程的梳理与划分,实际上是对单位组织架构、权责支配、治理模式的总结与固化;具体工作要求如下:1.统一和明确现有业务流程中的操作单位及其工作职责(可能是部门岗位或内部机构)、操作次序(工作程序)、操作记录(表单或记录)、授权机制(报审报批及其权限);2.打破传统的部门为边界的治理思路,将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分类,并分别刻画内部把握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图应当至少对每个业务环节的责任部门、操作要求、操作程序以及涉及单据记录进行明确;3.借助业务流程图在实施中识别各业务流程中的关键把握点;(二)评估内部把握现状;内控办公室(或业务实施组)依据相关文件要求及单位实际情形,系统分析单位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内部把握现状,确定本单位的风险评估重点关注方面及环节;单位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工作步骤:1.明确风险评估的范畴;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重点关注:内部把握工作的组织情形、内部把握机制的建设情形、内部治理制度的完善情形、内部把握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治理情形、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形等方面;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重点关注:预算治理情形、收支治理情形、政府选购治理情形、资产治理情形、建设项目治理情形、合同治理情形等方面;其它仍需要重点关注单位特有经济业务治理情形、阳光权力、惩防体系等;2.明确风险评估周期;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治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准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3.明确风险评估报告机制;风险评估和重估的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准时提交内控委员会,作为完善内部把握的依据;4.制定风险评估程序;单位应当基于自身经济活动特色、特点,对经济活动内外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风险的严肃程度,同时设定行政事业单位对风险的容忍限度,对诊断出的全部风险进行排序,随后建立相应的风险数据库及风险应计策略;流程如下: 经济活动特色、特点确定风险因素系统评估现有风险设定重要性水平风险识别、分析建立风险清单、风险数据库确定风险应计策略四、制度建立与执行实施1.明确内部把握职责权限,编制内控岗位授权;内控办公室(或业务实施组)依据内部把握业务流程、关键把握点、把握要求和把握措施,梳理单位组织架构,开展岗位比对,编制内控岗位授权规范(即内控权限手册);例:政府选购审批权限表分上审批内容细申请部门选购归局长会审管局级口治理办公事项分经办人xx元申请以下xx元-xx处部门领长部部门会长导门审审审核审核核批审审审设备申请元选购xx元-xx申请元审核审核核核批审审审审核审核审批核核核xx元以申请审审核审核审审审议批 上核核核复2.编制内控手册(初稿);依据上级及有关部门对内控实施的相关要求,基于前期风险评估、流程梳理及相关岗位授权规范的编制,制定单位内部把握手册(初稿);3.组织各部门通过争辩、学习等方法,复核内部把握手册(初稿),确定权限体系,与治理层和流程负责人沟通和落实,形成单位内部把握手册(定稿);4.全面实施与应用内控规范;组织内控规范实施应用培训,推动内控规范的落实,强化对业务流程关键把握点的监督治理,开展内控规范试运行;五、评判验收与连续完善1.组织开展内部把握评判验收;制定内部把握评判工作方案,组织各部门、各下属单位开展自我评判,编制自评报告;2.开展内部把握评判检查;组建评判工作小组(由独立于内控委员会、内控办公室、业务实施组等成员组成),对各部门、各下属单位执行把握测试、穿行测试等评判程序,确认内部把握缺陷,出具内部把握评判检查看法和缺陷整改看法,明确缺陷整改责任部门;3.缺陷改进与连续完善;各部门依据缺陷整改看法,做好缺陷整改,准时修订单位内部把握规范,必要时对内部把握手册进行修订;4.依据要求,准时上报单位内把握度;5.今后,每年开展一次内控规范执行的自我评判,也可依据单位实际情形,托付第三方进行内控评判或审计,不断完善内部把握制度;六、配套措施(一)建立工作进度通报制度为和谐推动单位内部把握建设实施工作,需建立内部把握建设实施进度通报制度;各业务实施组每月向内控办公室提交本业务内部把握建设情形及阶段性成果,内控办公室定期向内控委员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形;(二)建立内部把握考核机制单位应修订完善业绩考核方法和全员绩效考核方法,将内部把握建设与执行情形纳入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内部把握重大缺陷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考核指标和奖惩细就,逐级落实内部把握组织领导责任;(三)建立内控信息化支持单位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把握制度时,应将内控流程嵌入到单位的信息系统中,完善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单位内控建设与信息化建设一体化;附件:《内部把握手册(通用)目录》(单位可依据实际情形调整手册内容) 附件内部把握手册(通用)目录一、内部把握治理总就(一)局机关职责(二)直属单位职责二、各项经济业务内部把握治理方法(一)预算治理方法1.预算编制2.预算汇总3.预算审批4.预算执行5.基本支出预算治理6.项目支出预算治理7.预算结余资金治理8.专项资金预算治理9.课题争辩项目经费预算治理(二)财务收支治理方法1.财务基本规范2.资金审批3.结算报销治理4.银行结算账户治理5.公务卡治理6.对外投资治理7.资金竞争性支配(三)非税收入治理方法1.非税收入预算治理2.非税收入执行治理3.非税收入治理考核评判(四)政府选购治理方法1.进入市政府选购平台的项目2.利用其它资金自主组织选购的项目 (1)选购申请与审批(2)选购评审现场监管(3)政府选购资金支付流程(4)分散选购治理(5)社会组织服务选购治理(五)国有资产治理方法1.资产治理岗位职责2.国有资产配置治理3.国有资产使用治理(1)货币资金和银行账户治理(2)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治理(3)房产出租(租入)治理(4)办公用房修缮治理(5)对外投资治理4.国有资产处置治理5.公务用车控购治理(六)建设项目治理方法1.招投标治理2.工程变更治理3.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4.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治理5.工程竣工验收6.建设工程招标把握价审查和备案(七)绩效治理方法1.预算绩效治理2.绩效评判实施治理(八)合同治理方法(九)内部审计治理方法1.经济责任审计2.财务收支审计3.绩效审计4.资金审计5.审计整改治理6.审计项目质量把握 1.建设项目审计治理2.托付审计治理3.审计项目招标治理4.“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三、阳光权力体系四、惩防体系五、议事决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