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9.50 KB
- 2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CSEE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标准T/CSEEXXXX-YYYY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导则Technicalguidelineforgeologicalhazardpreventionontransmissionandtransformationprojects(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发布
T/CSEE(/Z)XXXX-YYYY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则24.1 总体原则24.2 一般规定24.3 工作流程24.4 评估对象及范围34.5 分级评估要求35 工程地质条件调查45.1 一般规定45.2 地质环境调查45.3 地质灾害调查55.4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66 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66.1 一般规定66.2 评估内容76.3 评估指标76.4 评估与分级77 输变电工程场地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87.1 一般规定87.2 评估内容87.3 评估指标87.4 评估方法与分级98 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98.1 一般规定98.2 防治措施10编制说明13II
T/CSEE(/Z)XXXX-YYYY前言为规范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方法和防治技术,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提出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甘肃省电力设计院、新疆电力设计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永锋、丁士君、朱照清、赵斌滨、汤华、王彦兵、段辉顺、邓海骥、刘生奎、何金业、乾增珍、冯自霞、徐熙语、欧文浩、刘华清、费香泽、张琰、贺雷、王宝齐、范荣全。本标准×年×月首次发布。II
T/CSEE(/Z)XXXX-YYYY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输变电工程常遇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的评估方法及防治措施。本标准适用于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架空输电线路、变电(换流)站的常遇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对已建输变电工程的改造和扩建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和经验参照本标准进行评估和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DB50/139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11/T89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DZ/T0218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8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20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地质灾害geologicalhazard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诱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威胁地质环境、电气设备、电力设施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危害。3.2 地质灾害危险性riskofgeologicalhazard一定发育程度的地质体在诱发因素作用下发生灾变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3.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riskassessmentforgeologicalhazard在查明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承灾对象(输变电工程)的基础上,从致灾体稳定性和致灾体与承灾对象遭遇的概率上分析入手,对其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客观评价。3.4 12
T/CSEE(/Z)XXXX-YYYY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估assessmentofsusceptibilityofgeologicalhazard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估量。1.1 滑坡landslide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破裂面或者软弱带发生剪切破坏,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1.2 泥石流debrisflow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1.3 工程地质条件engineeringgeologicalcondition与人类生存、生活和工程设施依存有关的地质要素,包括自然地理、区域地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1.4 输变电工程transmissionandtransformationproject将电能从供应地输送至需求地并进行电压等特性变换的工程项目。1.5 工程措施engineeringmeasures为了保证工程安全,防止或减少地质灾害破坏而采取的方案与举措。2 总则2.1 总体原则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应以避让为主。在无法避让的情况下,应开展相应的危险性评估工作并提出合适的防治措施。2.2 一般规定2.2.1 对于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为大(见表8)时,宜进行地质灾害专题研究。2.2.2 在规划阶段,应对输变电工程途经(所在)地区开展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出选线、选址建议。2.2.3 在设计阶段,应对输变电工程场地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建议。2.2.4 对于在建和已建的输电线路杆塔和变电(换流)站,应对工程场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出采取防治措施的建议。2.3 工作流程12
T/CSEE(/Z)XXXX-YYYY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有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估、危险性评估和采取防治措施建议,总体工作流程见图1。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估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采取防治措施建议图1 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流程1.1 评估对象及范围1.1.1 对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可分为区域性和工程场地两种。区域性地质灾害评估主要指对输电线路沿途所穿越的地区进行评估。工程场地地质灾害评估主要指对杆塔和变电(换流)站等所处场地进行评估。1.1.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应小于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并应根据影响范围、工程地质条件按表1综合确定。表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确定表工程类别平原区其他地区输电线路工程两侧各500m~1000m在两侧各500m~1000m评估范围的基础上,根据灾害类型特点扩展到影响范围的边界变电(换流)站不小于4km2根据灾害类型特点,至其影响范围的边界1.2 分级评估要求1.2.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与输变电工程重要性划分为三级,见表2。输变电工程重要性见表3。表2 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输变电工程重要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重要一级一级二级较重要一级二级三级一般重要二级三级三级12
T/CSEE(/Z)XXXX-YYYY表1 输变电工程重要性分级电压等级kV+800~+1100,1000+400~+660,330~750110~220输变电工程重要性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1.1.1 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具体包括:a)应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地质灾害逐一进行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b)对建设场地和规划范围内,输变电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输变电工程场地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c)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1.1.2 二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包括:a)应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地质灾害逐一进行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初步评估;b)对建设场地和规划范围内,输变电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输变电工程场地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初步评估;c)提出可行的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1.1.3 三级评估应有必要的基础资料,参照一级评估要求的内容,做出概略评估。2 工程地质条件调查2.1 一般规定2.1.1 本章适用于输变电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调查范围可根据DZ/T0286,DB11/T893,DB50/139执行,对于输变电工程评估范围,宜综合考虑工程规模、重要性、场地等级等来确定,必要时可扩大评估范围。2.1.2 通过调查,应分析地质条件对评估区及周边地质灾害形成、分布和发育的影响。2.2 地质环境调查2.2.1 区域地质背景2.2.1.1 搜集区域地质及构造背景资料。2.2.1.2 搜集评估区及周边活动断裂资料。2.2.1.3 搜集区域地震历史资料。2.2.2 气象水文2.2.2.1 搜集评估区的气象资料,主要包括气候类型特征、气温、降水、蒸发、湿度等,重点掌握与地质灾害关系密切的气象要素。2.2.2.2 搜集分析评估区地表水的流域特征与水文要素,主要包括流量、水位、含沙量、历史洪水及洪涝灾情等。2.2.3 地形地貌2.2.3.1 搜集评估区及周边地形地貌资料。2.2.3.2 调查评估区地形地貌特征,主要包括海拔、相对高差和地貌类型、成因与形态。2.2.3.3 重点调查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地貌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2
T/CSEE(/Z)XXXX-YYYYa)斜坡的形态、类型、坡度、高度;沟谷、河谷、河漫滩、阶地、冲洪积扇等分布特征;微地貌的组合特征、相对年代及其演化历史;b)人工边坡、露天采矿场、水库、大坝、堤防、弃渣堆等的分布、形态、规模及稳定状态。1.1.1 地层岩性1.1.1.1 调查评估区地层的地质年代、成因、岩性、产状、厚度、分布及接触关系等。1.1.1.2 调查评估区岩浆岩的分布、岩性、形成年代及与围岩接触关系等。1.1.2 地质构造1.1.2.1 调查评估区构造的分布、形态、规模、性质及组合特点等。1.1.2.2 分析区域活动断裂对评估区及地质灾害的影响。1.1.2.3 调查地质结构面的产状、形态、规模、性质、密度以及相互关系,分析地质结构面对地质体成灾作用的影响。1.1.3 岩土体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1.1.3.1 调查岩土体的分布、岩性、成因、类型、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重点了解新近沉积土和特殊类土的分布范围及工程地质特征。1.1.3.2 岩土体分类,应符合GB50021的要求。1.1.4 水文地质条件1.1.4.1 调查评估区含水层的分布、类型、富水性、透水性,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和分布。1.1.4.2 调查地下水类型,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特征。1.1.4.3 分析地下水对评估区岩土体的影响及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1.1.5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1.5.1 调查评估区人类活动的类型、强度、规模、分布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1.5.2 调查评估区人类活动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发生的状况。1.2 地质灾害调查1.2.1 滑坡调查可根据DZ/T0218执行,宜包括下列内容:a)搜集评估区及周边滑坡史、易滑地层分布、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构造图等资料;b)调查滑坡体上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如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平台、滑坡舌、滑坡裂缝、滑坡鼓丘等;查明滑动带部位,滑痕指向、倾角,滑带的组成和岩土状态;c)调查裂缝的位置、方向、深度、宽度、产生时间、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d)分析滑坡的主滑方向、主滑段、抗滑段及其变化;e)调查滑坡体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体、湿地分布及变迁情况;f)调查滑坡带内外建筑物、树木等的变形、位移及其破坏的时间和过程。1.2.2 泥石流调查可根据DZ/T0220执行,范围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a)沟谷区暴雨强度、一次最大降雨量,冰雪融化和雨洪最大流量,地下水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b)沟谷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各种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分布、物质组成和方量;c)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况和沟床弯曲堵塞、粗糙程度,纵坡坡度,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整个沟谷的汇水面积;12
T/CSEE(/Z)XXXX-YYYYa)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土性质及风化松散程度;b)流通区的沟床纵坡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c)堆积区堆积扇的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堆积物质的组成、厚度、一般粒径、最大粒径以及分布规律;d)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率、规模、形成过程、历时、流体性质、暴发前的降雨情况和暴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1.1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在充分搜集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评估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估,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个级别,具体分级条件见表4。表1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条件复杂中等简单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建设场地有全新世活动断裂,地震基本烈度大于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0.20g区域地质构造条件较复杂,建设场地附近有全新世活动断裂,地震基本烈度Ⅶ度至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0.20g区域地质构造条件简单,建设场地附近无全新世活动断裂,地震基本烈度小于或等于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10g地形地貌地形复杂,相对高差大于200m,地面坡度以大于25゜为主,地貌类型多样地形较简单,相对高差50m~200m,地面坡度以8゜~25゜为主,地貌类型较单一地形简单,相对高差小于50m,地面坡度小于8゜,地貌类型单一地层岩性和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岩性岩相复杂多样,岩土体结构复杂,工程地质性质差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岩土体结构较复杂,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岩性岩相变化小,岩土体结构较简单,工程地质性质良好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岩体破碎地质构造较复杂,有褶皱、断裂分布,岩体较破碎地质构造较简单,无褶皱、断裂,裂隙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具多层含水层,水位年际变化大于20m,水文地质条件不良有二至三层含水层,水位年际变化5m~20m,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单层含水层,水位年际变化小于5m,水文地质条件良好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强烈,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破坏严重人类活动较强烈,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破坏较严重人类活动一般,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破坏小注:每类条件中,有一条符合条件者即为该类复杂类型。2 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1 一般规定本章适用于区域性的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该评估应结合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输变电工程的重要性进行。2.2 评估内容2.2.1 应对评估区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分布、类型、规模、特征、形成机理、发育程度、致灾地质作用及灾情进行调查和评估。12
T/CSEE(/Z)XXXX-YYYY1.1.1 应对评估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工程重要性进行评估,上述工作所涉及的评估内容作为本项评估的基本内容。1.2 评估指标1.2.1 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指标有:地质灾害发育程度指标、输变电工程重要性指标。1.2.2 滑坡和泥石流发育程度指标分别按表5和表6确定。表1 滑坡发育程度分级表判据发育程度分级弱发育中等发育强发育发育特征①滑坡前缘斜坡较缓,临空高差小,无地表径流流经和继续变形的迹象,岩土体干燥;②滑体平均坡度小于25°,坡面上无裂缝发展,其上建筑物、植被未有新的变形迹象;③后缘壁上无擦痕和明显位移迹象,原有裂缝已被充填。①滑坡前缘临空,有间断季节性地表径流流经,岩土体较湿,斜坡坡度为30°-45°;②滑体平均坡度为25°-40°,坡面上局部有小的裂缝,其上建筑物、植被无新的变形迹象;③后缘壁上有不明显变形迹象,后缘有断续的小裂缝发育。①滑坡前缘临空,坡度较陡且常处于地表径流的冲刷之下,有发展趋势并有季节性泉水出露,岩土潮湿、饱水;②滑体平均坡度大于40°,坡面上有多条新发展的裂缝,其上建筑物、植被有新的变形迹象;③后缘壁上可见擦痕或有明显位移迹象,后缘有裂缝发育。表2 泥石流发育程度分级表判据发育程度分级弱发育中等发育强发育发育特征评估区局部位于泥石流冲淤范围外的沟上方两侧和距沟口较远的堆积区中下部,中上游主沟和主要支沟纵坡较大,松散物源较丰富,水流基本通畅,区域降雨强度中等。评估区局部位于泥石流冲淤范围内的沟上方两侧和距沟口较远的堆积区中下部,中上游主沟和主要支沟纵坡较大,松散物源较丰富,水流基本通畅,区域降雨强度中等。评估区位于泥石流冲淤范围内的沟中和沟口,中上游主沟和主要支沟纵坡大,松散物质丰富,有堵塞成堰塞湖(水库)或水流不通畅,区域降雨强度大。1.2.3 输变电工程重要性指标和分级按表3确定。1.3 评估与分级1.3.1 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级,分为高、中、低三级,具体分级见表7。表3 地质灾害易发性分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地质灾害发育程度12
T/CSEE(/Z)XXXX-YYYY强发育中等发育弱发育复杂高高中中等高中中简单高中低1.1.1 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性分级和输变电工程重要性分级的基础上进行。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大、中、小三级,具体分级见表8。表1 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输变电工程重要性地质灾害易发性高中低重要大大中较重要大中中一般重要中小小2 输变电工程场地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1 一般规定2.1.1 本章适用于输变电工程杆塔和变电站工程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应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结合工程重要性进行。2.1.2 当自然和人类工程活动造成评估内容和指标发生变动时,宜进行场地性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估。2.1.3 当评估场地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应分区(分段)进行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评估,并符合下列要求:a)按级分区原则:对于不利工况组合条件下稳定性未达到要求,并具有一定规模的致灾地质体及其影响范围应单独分区;对于位置不同、灾种不同,但发育程度相同的区段应归类处理;b)按用地功能分区原则:不同的建设用地,一般承担的功能是不同的,每个分区面临的工程问题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分别进行评估。2.1.4 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评估工作以收集资料和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为主,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和相应定量评价指标,辅以勘探手段,进行充分论证。2.2 评估内容2.2.1 确定工程建设与地质灾害的位置关系,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2.2.2 应分别评价评估区发育的各种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现状。2.2.3 针对工程场地涉及的评估区域内发育的各种地质灾害,应分别评估其危险性。2.3 评估指标2.3.1 杆塔和变电站工程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指标有:地质灾害发育程度指标、输变电工程重要性指标和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2.3.2 滑坡和泥石流发育程度指标按6.3.2确定。2.3.3 输变电工程重要性指标按表3确定。2.4 评估方法与分级12
T/CSEE(/Z)XXXX-YYYY1.1.1 杆塔和变电站工程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级和输变电工程重要性性分级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引发或加剧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1.1.2 输变电工程场地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大、中、小三级,具体分级见表9和表10。表1 杆塔和变电站工程场地滑坡危险性分级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滑坡发生的可能性工程重要性发育程度危险性等级工程建设位于滑坡的影响范围内,对其稳定性影响大,引发或加剧滑坡的可能性大重要强大中等大弱中工程建设部分位于滑坡的影响范围内,对其稳定性影响中等,引发或加剧滑坡的可能性中等较重要强大中等中弱中工程建设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小,引发或加剧滑坡的可能性小一般重要强中中等中弱小表2 杆塔和变电站工程场地泥石流危险性分级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工程重要性发育程度危险性等级工程建设位于泥石流影响范围内,弃渣量大,堵塞沟道,水源丰富,引发或加剧泥石流的可能性大重要强大中等大弱中工程建设位于泥石流影响范围内,弃渣量较大,沟道基本通畅,水源较丰富,引发或加剧泥石流的可能性中等较重要强大中等中弱小工程建设位于泥石流影响范围外,引发或加剧泥石流的可能性小一般重要强中中等小弱小2 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2.1 一般规定2.1.1 地质灾害防治是指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名词解释2.1.2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避让为主的方针,按照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2.1.3 在杆塔位置选址时,宜选择地基稳定和抗震有利地段;一般应避开滑坡和泥石流影响范围;如无法避让时,应采取能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的防治措施。2.1.4 在变电(换流)站选址时,应选择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低的地段,应避开危险性大的地段;尽量避让危险性中等的地段,如无法避让时,宜采取防治措施,且安全等级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2.2 防治措施12
T/CSEE(/Z)XXXX-YYYY1.1.1 根据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应采取分级防治措施,实行全面管理、分级监测和治理,按表11执行。表1 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分级防治措施危险性等级大中小监测措施自动常规巡视工程措施可能发生大规模灾变,或者虽然没有失稳但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较严重的不利影响,需采取补强加固措施,通过治理以保证工程的运行整体及长期稳定性达不到工程稳定性要求,需要根据稳定性评价结果,采取一定加固措施,使其稳定性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局部可能有小规模破坏的发生,需要对重点部位采取不同程度的防护措施,或者基本不用加固,工程措施以护面措施为主管理措施定期巡视,更新管理内容和定级不定期巡视,更新管理内容和定级长时间间隔巡视,更新管理内容和定级1.1.2 针对不同危险性等级的工程应对措施,可参考表12执行。表2 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主要防治措施防治对象工程措施适用范围适用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滑坡坡率法通过控制边坡的高度和坡度而无须对边坡进行整体加固就能使边坡达到自身稳定的边坡设计方法,能满足自持的岩体、塑性土和砂土地层,要求水位较低,有充分作业空间,具体允许坡率参见GB50330。中,小减重法一般是上部减重,下部反压,结合其他方法使用,条件允许时也单独使用。中,小护面技术护面墙不存在整体稳定性,仅仅保证坡面不发生局部破坏,或者破坏范围很有限,工程威胁性不大。经常和锚杆(索)结合使用,或单独使用。小喷锚挂网肋梁格构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整治滑坡,对于小型滑坡,可直接在滑坡下部或前缘修建抗滑挡土墙,对于大中型滑坡,抗滑挡土墙常与排水工程、刷土减重工程等综合整治措施联合使用。优点是山体破坏少,稳定滑坡收效快,常用于加固坡脚。小锚杆式加筋式板桩式预应力锚杆表12(续)防治对象工程措施适用范围适用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滑坡锚固技术锚杆中12
T/CSEE(/Z)XXXX-YYYY锚杆的分类方法较多,通常可以按应用对象、按是否预先施加应力、按锚固机理以及按锚固形态进行分类。锚杆在边坡加固中通常与其他支挡结构联合使用。适用于下滑力100-1000kN的情况。长度不宜超过30m。锚索用于岩质坡下滑力较大的情况,造价高。锚索锚桩联合锚板联和锚肋联合锚+格构抗滑桩微型桩抗滑桩一般适用于下滑力较大(大于1000kN)的情况,水平空间有限的地段,属于一种刚性措施,耐久性较好,工程防治等级高。可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大联排式门墙式桩锚式桩板式生态护坡技术液压喷播根据新的环保法,对于工程建设造成的植被破坏,需要进行生态恢复,工程上常用的是植草、灌木、藤类、树木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种类需要根据当地情况进行遴选。均适用OH液植草护坡土工网植草蜂巢式网格植草厚质基材法人工种草平铺草皮排水措施截水沟网排水工程应尽量做到排泄地表水和疏导地下水,以减少坡体容重,增加斜坡物质的强度;还应该考虑排水系统的完整性和总体性。均适用表层排水措施深层排水措施泥石流加强管理政府管理泥石流地质灾害应当受到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健全和完善市政管理机构和技术机构,严格管理,科学防治,健全和完善管理机构和技术机构,是泥石流防治工作的基础。均适用行业管理群防管理生态措施草主要是在发生中度以下土壤侵蚀的区域配合工程措施采用。往往采取增加植被的覆盖度,植被能减少降雨的雨滴势能,以缓冲直接击溅地表的能量根系,能固结土壤。沟底一般采取栅状造林的方式,可以减少泥沙下泄的速度,降低泥石流的动能。沟头防护采取乔灌混交模式,可以预防溯源侵蚀以及侵蚀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蓄水保土作用。均适用灌木乔木草灌混合乔灌混合其他混合方式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修建梯田在陡坡地耕种农作物,应尽量修建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同时修建一定数量的土谷坊,开挖截水沟、排水沟等设施,以期减少水土流失量。均适用截排水措施消能措施表12(续)防治对象工程措施适用范围适用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泥石流山脚固定坝大12
T/CSEE(/Z)XXXX-YYYY小型水利工程措施减少土砂流失量,并对已流失的砂土进行调节。目的是排水、拦蓄砂石土等固体物质。石谷坊主要用于坡耕地的侵蚀沟防护。就是按照侵蚀沟的走向布设一定数量的石谷坊,以排水蓄土为目的,使侵蚀沟逐步被填平,减少泥砂的流失量。防止纵向侵蚀坝格栅坝中游拦砂坝下游拦阻坝石谷坊护岸工程丁坝对于河流弯曲部位有可能因一侧河岸冲刷造成山体崩塌或土地大量侵蚀的部位,要设置各种护岸工程,减少土砂流失量。大防护墙固底措施规划堆积排洪道流出山谷,进入冲积扇时流速减小,开始堆积。可在划为合适的分砂区,在周围筑堤防止土砂溢出。通过将泥石流的堆积限制在指定范围内,达到减少对其他区域的危害的目的。大疏导拦阻堤坝明洞排导槽渡槽规划堆积区12
T/CSEE(/Z)XXXX-YYYY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目次1 编制背景152 编制主要原则153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154 主要工作过程155 标准结构和内容156 条文说明1617
1编制背景本标准依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关于印发“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16年标准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电机综〔2016〕133号)的要求编写。本标准编制背景:我国尚未系统开展输变电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与评估、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规律性研究评估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还缺乏输变电工程场地性地质灾害评估及风险控制的统一标准和方法。本标准编制主要目的是规范输变电工程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与评估、地质灾害评估与风险控制技术,提高我国输变电工程预防地质灾害的能力。2编制主要原则本标准的编制立足于工程建设,以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为依据;以现行规范、标准为参考;体现先进性、创新性。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本标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本标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问题。4主要工作过程2016年1月,项目启动。2016年3月,完成标准大纲编写,组织召开大纲研讨会,确定了标准大纲。2016年9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写,采用会审方式在各电力设计院范围内征求意见。×××××××××××××××××××××××××××××××××××××××××××××××××××××××××××××××××××××××××××。5标准结构和内容本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本标准主题章分为5章,由总则、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输变电工程场地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组成。总则提出了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流程等内容,是后续各章节的基础。工程地质条件调查是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前提条件。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和场地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则是为灾害分级防治提供了分级标准。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最后一章提出了分级防治措施。本标准考虑了输变电工程的重要性,本着实用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结合工程地质复杂程度和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给出了输变电工程主要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的危险性评估方法,最后提出了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7
6条文说明本标准第3.1条中,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本标准特指对输变电工程危害大的滑坡、泥石流两类灾害。本标准第5.2条中,土层的分类和土性的描述主要根据GB50021等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进行。本标准第5.4条中,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划分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有一条符合条件者即为该类复杂类型。本标准第6章提出了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基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输变电工程的重要性,是一种定性的评价方法。当评估区域内可收集精确的数据时,定量的评估方法具体如下:针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一定区域內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可由电网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Dn确定,Dn的分级可采用专家打分确定。(1)式中:n1——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赋值的权重,可取0.7也可由专家打分法确定;Rn——地质灾害易发育程度指数,与相应评价指标(地层岩性指标、断裂构造指标、地貌指标、地形指标、降雨指标)有关,可由式(2)确定;n2——电网相对重要性赋值的权重,可取0.3也可由专家打分法确定;li——区域内各分区的标准化输电线路长度值。(2)式中:wi——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指标的权重,可由层次分析法或专家打分法确定;xi——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指标分级后的对应赋值,表1~表5给出了建议值,也可由专家打分法确定。表1 地层岩性组分级级别12345678工程地质岩组松散土侵入岩块状变质岩喷出岩碎屑岩片、板状变质岩碳酸盐岩湿陷性黄土X10.1770.0520.0610.0770.2190.1990.0910.124表2 断裂构造指标分级级别12345地震烈度<VIVI~VIIVII~VIIIVIII~IX>IXX20.060.1210.2230.2770.31917
表1 地貌指标分级级别1234567地貌平原丘陵极高山高山高原低山中山X30.0620.0850.0930.1060.1350.2140.305表2 地形坡度指标的分级级别1234坡度(°)<1515~25>4025<Y≤40X40.10.2190.2440.437表3 降雨量指标分级级别12345年均降雨量(mm)<400400~800800~12001200~1600>1600X50.0720.1330.2490.2650.281li的计算方法如式(3)和(4):(3)(4)式中:zi——某一分区内的综合输电线路长度;Ai——各分区的面积;mj——不同电压等级长度评价的权重,可按表6取值,也可由专家打分法确定;fj——各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长度。表6电压等级指标分级线路电压等级kV+800~+1100,1000+400~+660,330~750110~220mj0.4320.2870.18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瓷支柱绝缘子及瓷套超声波检验技术导则
- 建筑自然通风设计计算技术导则介绍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
- 供热计量技术导则
- 浙江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 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导则
-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导则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钢铁建设项目》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 《楼宇计量装置设计、安装技术导则》大纲
-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解析
- 浙江省《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技术导则》(试行)
- 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
- 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 建设项目工程环境监理技术导则编写说明
- 山东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技术导则(试行)
- 2011年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5)-中大网校
- 2014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
相关文档
- 20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章节习题集答案.doc
- 环评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05-13真题及答案(整理打印).doc
- 环评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打印).doc
- GBT14909-2005能量系统用分析技术导则.pdf
- GBT15512-2009评价企业节约钢铁材料技术导则.pdf
- GBT18857-2008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pdf
- GBT22413-2008海水综合利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pdf
- GBT25738-2010核电厂电动机调试技术导则.pdf
- GBT25739-2010核电厂阀门调试技术导则.pdf
- GBT25875-2010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