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50 KB
- 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说明1第四篇、桥梁、涵洞一、概述本立交项目主线为G30连霍国家高速宝鸡至天水段,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路基宽度24.5m,双向4车道;被交公路为老G310线(元温公路Y629),为四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20km/h,路基宽度7.0m,双向2车道。本项目立交位于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街亭村(交叉点位于宝天高速公路K87+467.5),与元温公路(老G310线)相接。距离宝天高速公路党川互通立交23.17Km,距离宝天高速公路麦积山互通立交6.57Km。根据工可批复立交方案采用主线上跨的A型单喇叭立交。立交匝道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单向单车道匝道路基宽度采用8.5m,长1.593Km;对向双车道匝道路基宽度采用10.5m,长0.294Km;其中A匝道顺接连接线LK0+305处,并于AK0+360处下穿高速(交叉桩号K87+467.5),后在高速公路右侧布设环形匝道。立交连接线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路基宽度采用12.0m,起点桩号为K0+000(=元温路K5+900),路线由东向西沿河岸布设,于K0+850处下穿高速东柯河大桥,终点顺接元温路,桩号为K1+240(=元温路K4+870),连接线全长1.24公里,改造长度1.24Km。本项目加宽宝天高速主线桥256.18m/2座,新建涵洞8道(其中立交匝道4道,立交连接线4道),主线加宽利用通道一座。二、技术标准及规范采用1.设计标准(1)行车速度:V=40km/h。(2)荷载等级:公路-Ⅰ级;(3)标准横断面布置①原K87+790大桥:50(防撞护栏)+1075+75(波形护栏)+(50)+75(波形护栏)+1075+50(防撞护栏)=1200+(50)+1200=2450cm加宽后大桥:50(防撞护栏)+1525+75(波形护栏)+(50)+75(波形护栏)+1075+50(防撞护栏)=1600+(50)+1200=2850cm②原K87+467.5分离式立交中桥:50(防撞护栏)+1075+75(波形护栏)+(50)+75(波形护栏)+1075+50(防撞护栏)=1200+(50)+1200=2450cm加宽后跨线中桥:75(波形护栏)+1050+75(波形护栏)+(50)+75(波形护栏)+1475~1577+50(防撞护栏)=1200+(50)+1600~1702=2850~2952cm③桥式通道:左右侧均加宽(4)抗震要求项目所在区场地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3g(Ⅶ度)。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要求。按照路线等级和桥梁的重要性,大桥抗震设防类别为B类,相应的设防标准为:桥梁按抗震8级设防。(5)环境类别:Ⅰ类(6)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2.设计采用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02)(3)《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8)《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D65-04-2007)(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10)《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1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交公路发(2007)358号)(12)《公路桥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D60-01-2004)3.桥梁抗震设计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行以防为主的方针,桥梁抗震设计中优选抗震有利的结构体系,同时采取有效的减隔震措施,提高桥梁的抗震安全性和可靠性。(1)抗震设防标准在设计中严格执行《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按照路线等级和桥梁的重要性,大桥抗震设防类别为B类,相应的设防标准为:动峰值加速度为0.3g的桥梁按相应抗震等级设防。8
(2)抗震设防措施①加宽部分为了使新加宽部分与原有桥梁结合紧密,共同受力,上部构造悬臂钢筋与原有桥梁悬臂钢筋连接,新浇筑盖梁与原有桥梁盖梁横向通过构造钢筋和锚固钢筋连接,避免地震时连接失效后的落梁。②桥梁结构型式的选择桥梁加宽设计上部选择与原有桥梁一致的连续梁结构形式,采用对称式的结构,以免地震时结构产生扭力;下部桥墩台采用与原有桥梁一致的结构形式,力求刚度均匀。③抗震挡块锚栓挡块主筋直径统一采用25mm,空心板和挡块之间设置减震橡胶垫块,空心板之间必须设置抗震锚栓。三、桥涵设计说明本项目全线大桥1座,中桥1座,小桥2座,钢筋混凝土盖板涵8道。1、K87+790东柯河大桥本桥为跨越东柯河而设,因增设D匝道需加宽。主线利用现有桥梁加宽。原主线桥上部采用9-20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空心板结构,先简支后连续,下部为钢筋混凝土柱式墩、桩基础,U形桥台、扩大基础,柱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加宽部分采用与原桥一致的斜交角度和结构形式,上部为9-20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空心板结构,下部为钢筋混凝土柱式墩、桩基础,肋台、扩大基础。主线桥加宽侧边板悬臂混凝土凿除61cm宽,露出悬臂钢筋,加宽空心板混凝土预制时悬臂混凝土预留,悬臂钢筋与现有主线桥相应钢筋绑扎,钢筋绑扎好后现浇预留悬臂部分混凝土。原主线桥桥台盖梁,桥墩盖梁,U形桥台台身,基础,加宽侧连接面凿毛,打孔,注胶,植筋,与新加宽部分的相应部位横向连接。2、K87+467.5跨线中桥本桥为跨越元温路而设,因增设B匝道需加宽。原桥上部为3-16m混凝土空心板结构,先简支后连续;下部为钢筋混凝土柱式墩、桩基础,肋台、扩大基础。加宽部分采用与原主线桥一致的斜交角度和结构形式,上部为3-16m混凝土空心板结构,下部为钢筋混凝土柱式墩、桩基础,肋台、扩大基础。原主线桥加宽侧边板悬臂混凝土凿除26cm宽,露出悬臂钢筋,加宽空心板悬臂混凝土预制时预留,悬臂钢筋与原有主线桥相应钢筋绑扎好后现浇预留悬臂部分混凝土。原主线桥桥台盖梁,基础,桥墩盖梁,桥墩基础,加宽侧连接面凿毛,打孔,注胶,植筋,与新加宽部分的相应部位横向连接。3、K87+230小桥(通道)本桥为跨越便道而设,因增设C匝道需加宽。原主线桥上部为1-6m混凝土矩心板结构,下部为轻台、扩大基础。加宽部分采用与原主线桥一致的斜交角度和结构形式,上部为1-6m混凝土矩心板结构,下部为轻台、扩大基础。原主线桥加宽侧防撞护栏混凝土凿除,露出原矩形板护栏预埋钢筋,加宽矩形板铰缝钢筋与主线桥护栏钢筋绑扎。主线桥轻台,扩大基础,加宽侧连接面凿毛,打孔,注胶,植筋,与新加宽部分的相应部位横向连接。4、EK0+216.6小桥(通道)本桥与主线K87+230小桥跨越同一便道,根据路线与道路交叉情况斜桥斜做,紧贴主线桥而设。上部为1-6m混凝土矩心板结构,下部为轻台、扩大基础。四、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设计要点预应力空心板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设计,主梁由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和现浇混凝土桥面板组合而成,计算时考虑支座沉降5mm,顶底板温差5℃,设计时最大控制联长为七孔一联。预制梁的强度达到90%标准强度后,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两端同时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pk=1395MPa,未计入预应力钢束与锚圈口之间的摩擦损失。对于平面位于曲线上的桥梁,墩台布设具体见主要控制点坐标及上部平面布置图,桥梁施工放样以坐标控制(施工前必须对坐标进行复核),仪器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否则与设计单位联系进行解决。(1)上部结构桥梁上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梁曲线由墩顶湿接缝和边板悬臂调节形成,空心板顶设置9cm的C40钢纤维混凝土现浇桥面铺装层,桥面横坡通过墩台形成。(2)下部结构下部桥墩采用柱式,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或扩大基础,桥台采用U形桥台,扩大基础或柱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钻孔灌注桩基础按照摩擦桩设计。桥墩施工前必须先进行河道开挖及防护的施工。(3)桥面铺装采用9cm厚C40钢纤维混凝土+防水层+10cm厚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摊铺前,对现浇钢纤维混凝土桥面进行抛光处理后在桥面板上涂防水材料。桥面防水层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8
桥面防水层主要技术指标表1项目技术指标固体含量(%)≥48不透水性0.3MPa30min不透水粘结强度(MPa)≥0.3耐热性1600C2h不流淌低温柔性=10mm-20℃无脆裂延伸性(mm)≥5.5(3)桥梁抗震桥址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桥梁设计考虑地震力作用,并按有关规范要求做了相应的抗震设防措施。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属于抗震有利结构,同时采取在墩台上横向设置抗震挡块、板与板之间设置抗震锚栓,并按规范要求加大墩台盖(帽)梁尺寸,做好防落梁措施。同时,加强了下部结构的配筋,在梁与桥台背墙之间设置橡胶垫块以缓冲地震撞击作用。五、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主要材料及施工注意事项(一)主要材料(1)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空心板、湿接缝采用C50混凝土;墩台盖梁、桥台台帽及墩台身采用C30混凝土;墩台桩基础采用C30混凝土。其质量要求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2)钢材①普通钢筋HRB335带肋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007)的规定,R235光圆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1991)的规定,且焊接钢筋应满足可焊要求;钢筋焊接网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1499.3-2002)的规定。凡钢筋直径≥12mm者,均采用HRB335带肋钢筋;直径<12mm者采用R235光圆钢筋。②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钢铰线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的规定,抗拉标准强度fpk=1860MPa,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139mm2,弹性模量Ep=1.95×105MPa,松弛率为3.5%。③钢板、钢管Q235c钢板、钢管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88)的规定。④锚具锚具参照OVM系列锚具及其配套设备设计。施工时可采用任何符合《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要求的产品。但需注意相关尺寸改变而引起的相应改变。桥梁采用M15-4、M15-5、M15-6型锚具及其配套设备。⑤预应力管道预应力管道采用镀锌钢波纹管成孔,且要求波纹管钢带厚度不小于0.35mm。(3)桥面铺装桥面铺装采用9cm厚C40钢纤维混凝土+10cm厚沥青混凝土。(4)桥梁支座采用橡胶支座GYZ、GYZF4系列产品,其性能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6)的规定。(5)伸缩缝根据本项目桥梁的使用特点和平整度要求,桥梁伸缩缝采用GQF-MZL80(NR)型、D60及D40型伸缩缝。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327-2004)的规定。(6)其它材料水泥:符合国家有关最新标准的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或矿渣水泥。(二)施工要点全桥的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检验标准,均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另外,根据本结构的特点,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上部结构1)空心板施工工艺流程主梁预制→架梁→施工铰缝→焊接现浇连续接头的连接钢筋、绑扎现浇连续段钢筋→浇筑现浇连续接头范围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施工现浇桥面板→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拆除临时支座,形成连续体系→桥面系施工→成桥。2)设置临时支座并安装好永久支座(联端无需设临时支座)逐孔安装主梁,置于临时支座上成为简支状态,及时施工铰缝及现浇连续接头。3)连接连续接头段钢筋,绑扎现浇连续段钢筋,在日温最低时浇筑现浇连续接头范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施工现浇桥面板(由跨中向支点浇注)。8
4)待现浇桥面板的设计强度达90%后拆除临时支座,完成体系转换。解除临时支座时,应特别注意严防高温影响橡胶支座质量。5)体系转换完成后,进行护栏施工、桥面铺装、桥面防水、桥面沥青铺装施工及伸缩缝安装。6)空心板施工中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直径≥12mm时,如设计图纸中未说明,钢筋连接应采用焊接,钢筋直径<12mm时,如设计图纸中未说明,钢筋连接可采用绑扎。绑扎及焊接长度应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7)钢绞线的弯折处采用圆曲线过渡,管道必须圆顺,预制空心板采用镀锌钢波纹管,波纹管定位钢筋按照钢束定位钢筋网构造图进行布设。8)预制空心板应保证支座预埋钢板的位置、高度正确,使支座顶面与预埋钢板密实接触。护栏、伸缩缝的锚固钢筋应预先埋入。9)空心板墩顶负弯矩由现浇桥面板钢筋承受,预制空心板时,应注意预埋负弯矩钢筋焊接钢板。10)所有预制空心板钢束均按钢束编号先后顺序采用两端张拉,且应在横桥向对称均匀张拉。11)钢绞线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σcon=0.75fpk=1395MPa。张拉以应力进行控制,以钢束伸长量校核。12)预应力钢束引伸量的量测方法:①量测引伸量的要求开始张拉前应将所有钢绞线尾端切割成一个平面或采用与钢绞线颜色反差较大的颜料标出一个平面,在任何步骤下量测引伸量均应量测该平面距锚垫板之间的距离,而不可量测千斤顶油缸的变位量,以免使滑丝现象被忽略。②预应力张拉的操作③检查千斤顶有无滑丝查看δ3-δ2是否大于8mm,如大于8mm,则表明出现滑丝,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解决后方可继续张拉。再检查钢绞线尾端标记是否仍为一个平面,如平面出现了变化,说明有个别钢绞线出现了滑丝现象,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及时处理。④计算实测引伸量的方法实测引伸量⑤进行实测引伸量与计算引伸量的比较应使,方可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应查明原因,并予以解决。式中:Δ"为修正后的引伸量值13)孔道压浆采用C50水泥浆,要求压浆饱满,在水泥浆内应加入适量的无腐蚀性的膨胀剂。水泥浆强度达到40MPa时,空心板方可吊装;现浇接头段混凝土可采用微膨胀水泥。14)桥梁若位于路线纵坡上,橡胶支座应保持水平。对于横坡则以支座垫石调整,使支座顶面保持水平。15)空心板的存梁时间不宜超过三个月。16)所有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均应严格凿毛处理,凸凹槽要求不小于6mm,浇筑前须对梁顶连接钢筋进行除锈处理,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粘结。17)施工时确保锚垫板与预应力束垂直。18)临时支座顶面标高应比永久支座顶面标高高出2.5mm。永久支座顶面直接与接头混凝土预埋钢板接触。(2)下部结构1)基桩按坐标表中的数值精确放样,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钻孔时选择适应地质条件的护筒,应保证孔口不坍塌及不使地面洪水进入孔内,并应保持泥浆的表面高程。2)钻孔桩施工时,清孔时应注意必须清除干净,保证钻孔桩的承载力;沉渣厚度不可大于150mm。3)护筒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mm,护筒倾斜度偏差不大于1%。4)清孔后泥浆指标应满足:相对密度1.03~1.10,粘度17~20(s),含砂率小于2%。5)钻孔桩施工过程中要求对地质情况做好详细记录,若地质情况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酌情调整桩长。6)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预埋桩基检测管,以检测桩基的完整性,确保桩基质量。7)墩台帽顶支座垫石位置和高度要求控制准确,支座垫石顶面必须保持平整、清洁。所有预埋钢筋均应按图纸要求在浇筑墩台帽时埋入。8)桥台台后处理应按道路相关特殊路基处理进行施工,施工时应分层压实,其压实度不应低于路基压实度,以保证桥台的稳定性。桥头搭板应待台后填土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浇筑。8
(3)桥面防水层1)浇筑桥面现浇层混凝土前应将梁顶浮浆、油污清除干净,以保证新、老混凝土良好结合。2)桥梁防水层应确保能有效防水,且与桥面现浇层及沥青混凝土铺装层间有足够的粘结强度和剪切强度,防水材料必须具备柔韧性、温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4)附属1)板式支座性能满足JT/T4-2004《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的要求,其安装应按生产厂家要求进行。2)锚固钢筋与梁底预埋钢筋采用双面焊接。3)支座上钢板与梁底预埋钢板可采用焊接。4)支座必须处于水平状态,支座中心处梁底预埋钢板与梁底保持相平,其余部分根据纵横坡调整,使钢板底面处于水平状态。5)支座使用期间,应每年定期进行一次检查及养护。6)桥面伸缩缝待桥面铺装压实后,方可按伸缩缝预留槽口的尺寸切除多余的铺装,安装伸缩缝。安装伸缩缝必须在厂家的指导下进行,伸缩缝应该在施工期间最低温度时安装。如果所选用伸缩缝的最小工作宽度Bmin与图纸所示尺寸不一致时,必须调整实际伸缩缝安装宽度。7)凡设槽口的埋入式锚头灌浆后须封锚。(5)其他施工要点1)桥梁的施工必须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的各项要求。2)在施工前必须对设计图纸进行复核,确认图纸完全正确后方可进行施工。3)空心板采用钢丝绳捆绑吊装的方法,但不得利用锚栓孔捆绑吊装。4)若桥梁地质与设计不符或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计。5)混凝土质量和施工要求:a.应按施工规范严格控制板梁各部尺寸,在任何情况下梁段自重误差应在-2%~+2%范围内。b.预制空心板与现浇桥面板混凝土的时间差,以控制在三个月内为宜。浇筑桥面板混凝土前,必须将空心板顶面浮浆油污清洗干净并凿毛露出新鲜混凝土面,以保证新老混凝土结合牢固。c.空心板表面(除顶板)应光洁平整美观,要保持在一个平面上,凹凸差不得大于5mm。d.混凝土应充分振捣密实尤其在管道密集部位及锚固区,应特别加强混凝土的振捣,确保混凝土浇注质量。6)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a.应按有关规定对每批钢绞线抽检强度、弹性模量、截面积、延伸量和硬度,对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同时应就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积对计算引伸量作修正。b.钢绞线运至工地后应置于室内并防止锈蚀。c.钢束张拉时,应尽量避免划丝、断丝现象,当出现划丝、断丝时,其划丝、断丝总数量不得大于该断面总数的1%,每一钢束的划丝、断丝数量不得多于一根,否则应换束重新张拉。7)锚具及垫板:a.穿索前应清除喇叭管内的漏浆及杂物。b.应抽样检查夹片硬度。c.应逐个检查垫板喇叭管内有无毛刺,有毛刺者不准使用。8)预应力质量控制:a.预制梁混凝土强度大于设计强度的90%(混凝土强度采用强度与龄期双控,以保证梁的质量。)后才允许进行预应力张拉。b.预应力的张拉必须对称、平衡。c.张拉底板预应力钢束时必须先张拉长束后张拉短束。d.每次张拉应有完整的张拉记录,且应在监理在场的情况下进行。e.预应力张拉以引伸量和张拉吨位双控,以张拉吨位为主,引伸量超过±6%范围时,应停下检查,分析原因并处理完成后方可继续张拉。f.钢束张拉完毕后应及时压浆,压浆用水泥的标号不得低于C50,在水泥浆内应加入适量的无腐蚀性的膨胀剂。9)预应力管道:a.预应力管道采用镀锌钢波纹管成形,若采取其他形式,须注意与金属波纹管管道摩阻系数的差异。b.所有管道与管道间的连接及管道与喇叭管的连接应确保其密封性。c.安装时必须严格按坐标定位,确保管道的线形准确;所有管道的定位必须准确、牢固,纵向预应力管道的偏差不得大于1厘米,所有定位钢筋、锚下钢筋均应采用点焊成形。10)当普通钢筋与预应力束相互干扰时,应适当搬动或移动普通钢筋;当较粗普通钢筋和较细普通钢筋相互干扰时,应适当移动较细的普通钢筋。11)解除临时支座时,应特别注意严防高温影响橡胶支座质量。12)施工时,应注意为下道工序预埋钢筋、构件或预留孔、槽,应注意护栏、伸缩缝、支座、泄水管等预埋件的预埋,并确保位置准确。138
)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时予以养护,以确保其质量。所有预制梁外表面均应达到平整、光洁和全桥混凝土颜色的一致。14)凡基础采用桩基础的桥梁,基桩应采用预埋桩基检测管方法检测其施工质量。15)桩基施工时,应复查孔口标高,如若与设计不符,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16)空心板混凝土浇筑可按先浇筑底板混凝土,然后浇筑腹、顶板混凝土,分两次进行,但必须保证底、腹板之间不出现工作缝(在底板混凝土初凝前浇筑腹板、顶板混凝土)。17)建议外模、芯模均采用整体钢模板,不允许采用橡胶芯模。应注意控制模板的拆卸时间,尤其是芯模的拆除,以保证预制板内腔几何尺寸不改变,容易拆除为准。18)混凝土配比中应注意选用适当的骨料石子尺寸,保证能填充到各间隙。混凝土振捣时应特别注意并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锚具处及板端处混凝土的密实。19)预制空心板张拉时弹性上拱值:边板1.4cm,中板0.8cm。由于上拱值影响因素较多,此计算拱度值仅供参考,施工中应对各种因素进行控制并注意观测,板安装前,若上拱总值超过1.8cm,应采取措施。20)预应力钢束张拉时须两端同时张拉和顶锚,张拉过程中随时注意上拱度的变化,张拉时弹性上拱误差控制范围:±0.3cm。21)封锚端及墩顶现浇段混凝土浇筑前须将预制板端部混凝土结合面浮浆清凿干净,才能浇筑新混凝土。封锚段与现浇段结合面应凿毛。22)桥梁架设可用落地龙门架或其他可靠方法吊装,若使用架桥机架设,必须经过验算方可进行。23)预制空心板的运输与吊装要轻吊轻放,必须保证梁体的简支状态。24)桥涵台后处理:桥台台后均设有钢筋混凝土桥头搭板,其下回填天然碎石土。台后填土必须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15cm,压实度不小于96%。台后及锥坡、溜坡填土必须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六、桥梁的施工注意事项(一)上部构造(1)预制块件时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允许脱底模堆放和运输,另外在堆放时必须在块件端锚栓孔附近两点搁置,不得上下倒置。(2)行车道块件安装后,采用同标号的小石子混凝土填塞块件端缝隙,接缝处的钢筋网按图弯折搭接并以铁丝绑扎,再将桥面及接缝清扫冲洗干净充分润湿以后,浇接缝处30号小石子混凝土(注意捣实),铺装需在填接缝混凝土终凝以前完成。(3)为使桥面铺装与预制板混凝土紧密结合成整体要求将板顶面拉毛。(4)台帽上的锚固栓钉孔位置应注意按上部块件的相应位置预留之。(5)台后填土必须在锚固上部构造栓钉孔或端头缝隙中的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进行,并应在两端桥头后同时分层填土及夯实,台后填土应选择含水量最佳且透水性良好的砂质土壤或砾石土,并保证内摩擦角不小于35度,台后排水的处理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定,但不宜在桥台半身处作泄水孔。(7)对于采用明挖扩大基础的墩台,基坑回填土要求采用级配良好的砂砾或卵砾石土,并必须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夯实。(8)桥面铺装未达到设计强度前,禁止行车。(9)其他未尽事宜请按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办理,亦可参照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执行。(二)下部结构(1)基桩按坐标表中的数值精确放样,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钻孔时选择适应地质条件的护筒,应保证孔口不坍塌,并应保持泥浆的表面高程。(2)钻孔桩施工时,清孔时应注意必须清除干净,保证钻孔桩的承载力;沉渣厚度不可大于150mm。(3)护筒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mm,护筒倾斜度偏差不大于1%。(4)清孔后泥浆指标应满足:相对密度1.05~1.08,粘度17~20(s),含砂率小于4%,孔底沉淀物厚度不大于30mm。(5)钻孔桩施工过程中要求对地质情况做好详细记录,若地质情况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酌情调整桩长。(6)墩台帽顶支座垫石位置和高度要求控制准确,支座垫石顶面必须保持平整、清洁。所有预埋钢筋均应按图纸要求在浇筑墩台帽时埋入。(7)桥台台后处理应按道路相关特殊路基处理进行施工,施工时应分层压实,其压实度不应低于路基压实度,以保证桥台的稳定性。桥头搭板应待台后填土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浇筑。(8)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预埋桩基检测管,以检测桩基的完整性,确保桩基质量。(三)加宽部分(1)8
桥台基础标高根据实测原桥梁基础标高确定。设计给定桥梁墩台各对应部位标高与旧桥墩台各部标高若存在误差,则以原墩台标高作为新桥标高调整依据,保证空心板顶与原板顶同高,调整值以提供标高差值反算。因此施工前必须对原结构标高、尺寸、桥面组成、结构厚度及旧桥在改建线上的位置进行复测,进一步对加固项目的尺寸、参数等进行复核。若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便对设计做出相应完善。(2)板式结构拼宽,原结构需利用,故在拆除原有结构护墙(栏)、切除外侧边板翼板和植筋时,均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原有结构的完好性与受力性能,从而确保整个拼宽结构的受力安全。原有结构的外侧边板翼板必须采用切除方式施工,切割面应按施工缝要求处理,施工单位对切除工作应严格管理。(3)植筋要求1)植筋须满足常温-5℃~40℃区间可以正常施工,保证所有技术性能要求。2)抗拔力要求必须保证被植入钢筋达到屈服强度时不被拔出,在施工之前必须实地实物做试验,达到要求方可全面施工。3)钢筋的埋植深度在保证抗拔力的前提下应满足所采用的植筋胶厂家的植筋深度要求,植筋深度必须扣除混凝土表面松散层、含裂缝层。4)植筋必须保证其可焊性,即采用的植筋胶不能因钢筋的焊接而失效,降低性能。5)植筋(胶)应保证其相应的耐久性、抗震性和抗疲劳性。6)植筋(胶)应满足在潮湿环境下的可以施工而不降低技术性能的要求。(四)桥面及附属1)桥面板基层面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a.表面平整,凸凹高差不宜超过5mm。b.桥面铺装混凝土强度不小于设计强度的80%时,方可进行防水层施工。c.桥面铺装混凝土表面必须牢固、结实、无浮浆,不能有钢筋等尖锐突出物。d.桥面铺装混凝土要求基本干燥,含水率不大于15%,边角部位应做成圆弧形。2)防水粘结层施工工艺a.桥面清理在进行桥面板清洁前,对每一施工单元的桥面作外观检查,检查桥面板表面是否有油污、坑洞等缺陷,必要时进行修补,同时清除泥块等杂物。b.喷砂处理先在桥面板上选择面积约10m2/块区域,分别用不同的磨料组成、不同工艺进行试喷砂处理,并检验其表面状况,从而确定喷砂工艺,然后进行试验段的大面积施工作业,具体要求如下:喷砂处理应打掉水泥混凝土桥面板表面的浮浆、杂质及松软部位,形成新鲜面,用吹风机清除表面灰尘,使之达到清洁。c.改性乳化沥青防水粘结层采用沥青洒布车均匀喷洒,喷洒用量为:0.5L/m2,乳化沥青使用BCR型改性乳化沥青,建议采用SBR改性剂,用量为不少于沥青含量3%的胶乳与热沥青进入胶体磨进行乳化,并符合下表要求:BCR型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标准实验方法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剩余量(1.18mm筛),不大于%≤0.1T0652粘度恩格拉粘度E25-3~30T0622沥青标准粘度C25,3s12~60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62T0651针入度(100g,25oC,5s)0.1mm40~100T0604软化点,不小于oC≥57T0606延度(5oC),不小于cm≥2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T0607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1T06555d,不大于%≤5T0655d.热融沥青碎石采用沥青洒布车均匀喷洒SBS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喷洒用量为:1.2±0.2kg/m2;撒铺单一粒径10~15mm的碎石,覆盖率60~70%左右;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一遍,使碎石定位;待改性沥青温度下降,碎石定位后可当天也可隔2~3d摊铺面层沥青混合料。e.在下面层铺装前,应保证热融沥青碎石洁净,无污染。f.碎石渗沟施工工艺在防水粘结层施工完毕,进行桥面下面层铺装时,使用40mm宽、50mm厚的木质垫块预置在渗沟位置,在下面层施工完毕后取出,放入10~20mm单粒径碎石,并压实。在渗沟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上面层铺装。3).护拦应从每孔跨中向两边分段浇筑,在墩顶合拢。防撞护栏混凝土每10米以及在墩顶、跨中位置必须设置1厘米左右宽断缝,伸缩缝位置护栏连接钢管一端点焊,一端自由。a护拦钢构件须进行防锈、防蚀处理。七、钢筋混凝土板涵施工要点1、施工单位必须对地面标高进行复测,理解进出口衔接的设计意图,确认进出口排水顺畅或与其它构造物衔接合理时方可进行施工。如果设计与实际不符或有疑问,则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协商解决。8
2、涵洞的施工必须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的各项要求。3、预制盖板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90%时才能脱模、移动和堆放。预制盖板堆放时应在板块端部采用两点搁置,且不得倒置。堆放或吊运位置距板端不得超过0.4m。盖板的吊装设施图中未列入,施工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考虑。4、盖板安装后,必须清扫冲洗,充分湿润后在板与台背间、板与板之间的缝内用小石子填塞顶紧并填塞M10砂浆。涵台台身的沉降缝沿涵长方向每隔4~6m设置一道,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涵台断面(包括基础),缝宽2cm,沉降缝的设置应与涵轴线垂直。凡在地基土质变化较大、基础埋置深度不一、地基容许承载力发生变化以及路基填挖交界处均应设置沉降缝。岩石地基上的涵洞可不设沉降缝。5、涵洞沉降缝的防水措施为:在基础顶面以下,填嵌涂沥青木板或沥青砂,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为15cm。在基础顶面以上,洞身接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麻筋填塞,深度为5cm,洞身内侧以水泥砂浆填塞,深度为15cm,中间空隙填以粘土。涵洞外侧防水措施可在涵洞与填土接触部分均涂热沥青两道,每道厚度1.5mm,涂后不再另抹砂浆,在涵洞外层防水层施工完成后才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6、对于为了灌溉而设的水渠涵,涵洞位置和涵底纵坡及标高在施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涉及水渠的涵洞施工前,须对进出口原有水渠标高进行核实测量,确保涵底或水渠能顺接的情况下,方可施工。若水渠顺接困难,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处理。7、施工时洞底和洞口铺砌采用双层浆砌片石,要求铺砌平整、砂浆饱满,并与台身嵌紧起到支撑梁作用。8、涵台台后必须用天然砂砾回填,回填应在盖板安装完毕后进行,并应严格按水平分层填筑碾压,回填范围为涵台外缘以外3m起,按照1:1坡度向上放坡至涵洞顶1m(回填含涵顶1m),注意两边对称进行回填,压实度96%以上(具体处置方案见道路特殊路基处理相关部分)。施工中当涵顶填土高度不足0.5m厚时,严禁采用振动式碾压设备对涵顶和涵洞范围内的填土进行碾压。涵洞基底压实范围为:沿路线方向基础襟边以外3m,沿涵轴线方向八字墙端头以外3m,原状土压实度96%以上。个别涵洞受地形限制,设于填方路基上,涵洞基底要求夯填碎石土,其压实度要求达到96%以上,并应同时满足基底承载力要求。八、桥涵地基处理及其它1、桥涵台后处理:桥台台后均设有钢筋混凝土桥头搭板,搭板以下1米内为水泥稳定砂砾,1米以下回填天然砂砾,回填必须分层夯实,采用小型夯实机具碾压,每层厚度不大于15cm,压实度不小于96%。台背换填一般以基础换填层底外侧3米的范围,向上以1:1坡度至搭板高度。向下向内以1:1放坡至基坑底。台后及锥坡、溜坡填土必须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2、构造物基础施工时,应详细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如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应及时上报有关单位进行处理。有关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查按照《公路工程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有关规定办理。3、施工时应根据采用的伸缩缝形式在板端顶部和背墙预留槽口,如果设计图表不够详细的部分可直接与伸缩缝厂家联系。沿线桥涵构造物上下游开挖整顺沟道、急流槽、农道等附属设施时,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地下光缆、电缆、电线、管道的安全,切不可蛮挖强干。4、其他未尽事宜请按交通部颁布标准《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办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