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50 KB
  • 5页

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途径论文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  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途径论文.freel直尺、测平车、核子仪、取芯机、数显测温计、水准仪、经纬仪、钢尺、小线等。3.3沥青材料首先抓集料检验,从加工性、结构性两大指标狠抓落实,粗集料要注重颗粒尺寸、形状、松软质和粘附性指标,签订供货合同时要注意保证粗集料筛分级配变异小,保证石料软弱颗粒、白云石、长石的含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细集料应注重砂当量(或≤0.075含量)和粘附性等指标,应严格控制砂,进场后及时搭棚防雨、防晒。所有集料注意分级存放,不得串混。为防止材料离析,还要将场地硬化,并在堆放时采用水平或斜坡分层堆放,不能锥堆。沥青原材料应从粘度等指标着手,确保沥青指标优良,符合设计要求。沥青材料的存放应符合下列要求:(1)沥青运至沥青厂或沥青加热站后,应按规定分摊进行检验其主要性质指标是否符合要求,不同种类和标号的沥青材料应分别贮存,并应加以标记。(2)临时性的贮油池必须搭盖棚顶,并应疏通周围排水渠道,防止雨水或地表水进入池内。 3.4矿料要求(1)不同规格的矿料应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在有条件时宜加盖防雨顶棚。(2)合种规格的矿料到达工地后,对其强度、形状、尺寸、级配、清洁度、潮湿度进行检查。如尺寸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重新过筛,若有污染时,应用水冲选干净,待干燥后方可使用。选择集料料场是十分重要的,对粗集料料场,重要是检查石料的技术标准能否满足要求,如石料等级、饱水抗压强度、磨耗率、压碎值、磨光值及石料与沥青的粘结力,以确定石料料场。细集料的质量是确定料场的重要条件。进场的砂、石屑及矿粉应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4现场铺筑的控制(1)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进场施工前,先进行上一道工序的验收,进行高程测量、沉降稳定检验等检查验收工作,检查下封层的完整性,清理基层表面污染、杂物,进行水冲洗。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在水冲洗的时间安排上要尽量提前,确保施工时基层干燥。(2)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在车辆的安排上必须满足运力要求,车辆载重量应大于15t,运料前打扫干净车槽,并涂1∶ 3油水混合液,车槽侧面打温度检查孔,备覆盖成品混合料的油毡布。在混合料装车时指挥驾驶人员前后移动车辆,分三堆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在沥青混凝土摊铺时,运输车辆要在离摊铺机30cm处停车,停车时不能撞击摊铺机。(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①沥青混合料摊铺应采用装有自动夯实、整平的摊铺机。对粗粒式混合料可采用同型号、同性能的两台摊铺机组成梯队作业,细粒式混合料宜采用一台摊铺机整幅摊铺完成。②摊铺前对烫平板进行加热,温度不低于70℃,施工现场等候料车不少于5辆,方可进料摊铺。③沥青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普通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130-150℃,不超过180℃,改性沥青、SMA、Superpave混合料应提高10-20℃左右,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速度要根据拌和机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层厚度、宽度确定,摊铺速度应控制在2-5m/min。在整个摊铺过程中,摊铺机螺旋送料器应不停顿地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高度的2/3的混合料。为防止离析,摊铺机中途不许收斗,斗内两侧剩余混合料因温度较低,不得用于路面摊铺,每天摊铺结束前应清除干净。④混合料摊铺要平稳、连续进行,中途不得停机。⑤ 沥青路面横缝采用切缝机切割,并在新的茬口涂刷乳化沥青,采用平接逢。上下两层横向接缝应错开一米以上,纵逢应错开20cm以上。5沥青混合料的碾压(以MAC(麦克)沥青为例)(1)由于MAC(麦克)沥青的粘度较大、粘附力很强,因此一般不使用轮胎式汇路机。否则沥青混合料会粘在轮胎上,路面的平整度受到破坏。(2)碾压温度的范围以及温度控制比普通沥青混合料要求变为严格,一般混合料初压的起始温度要控制在150℃以上,并应迅速完成初压工作,终压温度个得低于120℃。(3)MAC(麦克)沥青混合料在碾压工艺上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主要区别是,初压时的压路机必须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同时应采取连续碾压向不应采取分段碾压。碾压过程应quot;紧跟碾压、高温压实、高频低幅的原则施工。(4)路面接缝应采用横向接平缝,而不宜采用纵向接缝。6做好施工后的路面评价(1)路面强度——弯沉检测,超出设计允许值10%的要引起重视,超过20%~30%的路面就有破坏征象。 (2)车辙深度检测:车辙深度在0.8cm以下的对行车不会造成不舒适,在0.8~1.0cm之间的为形成阶段;1.0~2.0cm的为病害发展阶段;2.0cm以上的为破坏阶段。(3)3、抗滑性能检测:摩擦系数55,构造深度45时,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4)路面病害面积占车道面积的百分率调查:当大于20%时,路面美观程度和行车舒适程度将严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