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1 MB
- 5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黑建设[2012]40号关于落实应用《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的通知各市(地)建设局(建委),绥芬河市、抚远县建设局,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建设局: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城市主街路综合治理改造的指示精神,并将此项工作科学合理地落实到位,现颁布下发《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各市(地)在主街路综合治理改造以及今后的新建城市道路工程中,要在满足国家的各项规范具体要求的前提下,严格按此细则控制工程质量标准。各施工图审查机构要将此项细则作为市政道路设计的审查标准之一,严格把关,确保设计质量。二O一二年六月十八日主题词:城乡建设勘察设计通知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年6月18日印发校对:勘察设计处于镇共印250份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试行)
前言根据根据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求,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先进标准、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编制了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本细则面层材料针对沥青路面。本细则共分五章,即:总则、术语与符号、基本规定、基层与垫层、沥青路面以及附录。本细则的编制:1制定了路面设计的控制要素;2路面设计上引入了可靠度的概念;3沥青路面设计增加了沥青面层底面拉应变和沥青面层剪应力等指标。
目次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术语22.2符号52.3代号83基本规定93.1一般规定93.2控制要素104基层与垫层154.1路基154.2垫层154.3基层155沥青路面205.1一般规定205.2沥青面层类型与材料205.3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255.4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28附录A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37附录B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材料规格和用量39附录C沥青路面设计参数参考值42附录D黑龙江省沥青混凝土路面推荐结构示例44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总则1总则1.0.1为适应黑龙江省城市发展和城市道路建设的需要,提高路面工程的技术水平和设计质量,保证路面工程安全、可靠、耐久,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细则。1.0.2本细则适用于各等级城市道路路面新建和改建工程。1.0.3路面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鼓励使用节能降耗型路面设计和积极应用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1.0.4应加强调查与材料试验工作,加强路面结构设计方案比选,按照全寿命成本理念进行设计。1.0.5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49
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术语和符号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沥青路面 asphaltpavement用沥青混合料铺筑面层结构的路面称为沥青路面。2.1.2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ntconcretepavement用水泥混凝土铺筑面层结构的路面称为水泥混凝土路面。2.1.3复合式路面compositepavement用沥青混合料铺筑表面层,用水泥混凝土铺筑下面层结构的路面称为复合式路面。2.1.4砌块路面blockstonepavement用规格石料或人工预制砌块铺筑面层结构的路面称为砌块路面。2.1.5半刚性基层 semi-rigidbase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类的材料铺筑一定厚度的基层。2.1.6刚性基层rigidbase用混凝土、低标号混凝土、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料做的基层。2.1.7柔性基层flexiblebase用热拌或冷拌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碎石、以及不加任何结合料的粒料类等材料铺筑的基层,包括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符合级配的天然砂砾、部分砾石经轧制掺配而成的级配碎、砾石,以及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填隙碎石等材料结构层。2.1.8轴载谱axleloadspectrum轴载谱是指各种车辆不同轴重的概率分布。2.1.9设计年限designperiod路面在规定期限内满足预测累计标准轴次所需服务性能,并允许在营运过程中进行恢复表面功能的养护维修或罩面工程,此期限为设计年限。49
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术语和符号2.1.10当量轴次equivalentsingleaxleloads按弯沉等效或拉应力等效的原则,将不同车型、不同轴载作用次数换算为与标准轴载100KN相当的轴载作用次数称为当量轴次。2.1.11累计当量轴次cumulativeequivalentaxleloads在设计年限内,考虑车道系数后,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总和。2.1.12设计弯沉值designdeflection根据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预测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类型而确定的路面弯沉设计值。2.1.13封层sealcoat在沥青层上或沥青层之间、在基层顶面铺筑一层阻止雨水下渗的沥青薄层称为封层。2.1.14交工验收弯沉值acceptancedeflection交工验收弯沉值是检验路面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指标之一。当确定结构厚度后,应根据该结构厚度计算其路表弯沉值,该值即为交工验收弯沉值。2.1.15抗拉强度结构系数tensilestrengthstructuralcoefficient抗拉强度结构系数是一个考虑沥青混合料和半刚性材料疲劳破坏特性的安全系数,它是根据一次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强度与不同轴次作用下的疲劳破坏强度之比,并考虑公路等级、室内与现场差异等因素而确定。2.1.16容许拉应力allowabletensionstress容许拉应力是混合料的极限抗拉强度与抗拉强度结构系数之比。2.1.17沥青层底容许拉应变allowabletensionstrain沥青层底的容许拉应变是根据设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利用室内沥青混合料疲劳方程修正后公式进行计算得到。2.1.18弯沉综合修正系数deflectioncombinedcorrectnessfactor由于理论假设与实际路面工作状态的差异而形成实测弯沉值与理论计算值不等,将实测弯沉值与理论弯沉值之比定义为弯沉综合修正系数。2.1.19横向力系数sidewayforcecoefficient49
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术语和符号与行车方向成20℃偏角的测定轮以一定速度行驶时,专用轮胎与潮湿路面之间的测试轮轴向摩擦阻力与垂直荷载的比值,简称SFC,无量纲。2.1.20构造深度texturedepth路表面开口空隙的平均深度,即宏观构造深度TD,以mm计。2.1.21路面车辙rut路面经汽车反复行驶产生流动变形、磨损、沉陷后,在行车道车轨迹上产生的纵向带状辙槽,车辙深度以mm计。2.1.22容许抗剪强度allowableshearstress容许抗剪强度是混合料的极限抗剪强度与抗剪强度结构系数之比。2.1.23抗剪强度结构系数shearstrengthstructuralcoefficient抗剪强度结构系数是一个考虑沥青混合料疲劳破坏特性的安全系数,它是根据一次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强度与不同轴次作用下的疲劳破坏强度之比,并考虑公路等级、室内与现场差异等因素而确定。2.1.24最不利季节worstseason路面材料、路基路面结构处于最不利工作状态的季节称最不利季节。在测试或确定有关材料参数值时,应考虑工程所在地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变化或考虑一年中最不利季节的温度、湿度状态的影响。2.1.25普通混凝土路面plainconcretepavement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外面层内均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素混凝土路面。2.1.26钢筋混凝土路面jointed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面层内配置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网并设接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2.1.27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面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2.1.28钢纤维混凝土路面steelfiber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在混凝土面层中掺人钢纤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2.1.29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路面concreteblockpavement49
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术语和符号面层由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成的路面。2.1.30碾压混凝土rollercompactedconcrete采用振动碾压成型的水泥混凝土。2.1.31贫混凝土leanconcrete水泥用量较低的水泥混凝土。2.1.32可靠度reliability路面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2.1.33目标可靠度objectivereliability作为设计依据的可靠度。2.1.34可靠指标reliabilityindex度量路面结构可靠性的一种数量指标。2.1.35目标可靠指标objectivereliabilityindex作为设计依据的可靠指标。2.1.36可靠度系数reliabilitycoefficient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具有规定的可靠度,而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采用的单一综合系数。2.2符号2.2.1作用及作用效应符号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ni──各种被换算汽车的作用次数Ne──设计年限内一个方向上设计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P──标准轴载Pi──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p──标准轴载的轮胎接地压强qr──降雨强度ls──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弯沉49
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术语和符号σm──沥青层或半刚性材料基层底面计算的拉应力τm──沥青层剪应力的最大值──行车荷载疲劳应力──温度梯度疲劳应力σps──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σtm──最大温度梯度时混凝土板的温度翘曲应力——沥青面层底面拉应变2.2.2设计参数和计算系数符号β──路面结构轴载作用等效系数──汽车轮轴系数t──设计年限r──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η──设计车道分布系数cr──路面渗水系数,γ──可靠度系数;Ks──抗拉强度结构系数Kr──抗剪强度结构系数F──弯沉综合修正系数αL──理论弯沉系数──理论层底拉应力系数kf──设计基准期内的荷载疲劳应力系数kt──考虑温度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αc──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Tg──最大温度梯度2.2.3几何参数符号49
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术语和符号δ──标准轴载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的半径──结构层厚度ρf──钢纤维的体积率──钢纤维的长度──钢纤维的直径2.2.4材料性能和路面抗力符号ld──沥青路面的设计弯沉值[]——沥青面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Sm——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vb——沥青体积含量va——空隙率[σR]──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σs──沥青混凝土或半刚性材料水泥稳定类材料或二灰稳定类和石灰稳定类材料以及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的极限劈裂强度[τR]──沥青混凝土的容许抗剪强度τs──沥青混凝土60℃的极限抗剪强度──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水泥混凝土试配弯拉强度的均值──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E0──土基回弹模量Ei──结构层材料回弹模量Ec──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弹性模量Et──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Es──钢筋弹性模量;r──水泥混凝土板的相对刚度半径49
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术语和符号2.3代号A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K──抗滑面层级配SMA──沥青玛蹄脂碎石SAC──多碎石密级配沥青混凝土OGFC──排水表面层开级配沥青混合料LSM──密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基层混合料AM──半开级配沥青碎石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基本规定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1.1道路路面的基本结构层为面层、基层、垫层三个主要层次。面层可分为上面层(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基层可分为上基层和底基层等。各结构层主要功能及要求如下:1面层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及环境的作用,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良好的路用性能及表面特性。2基层主要起承重作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扩散荷载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3垫层的主要作用为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垫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水稳定性。3.1.2路面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1根据具体道路的地理地质条件、路基土特性、路基水文及气候环境状况,进行路基路面整体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综合设计;2因地制宜、合理选材、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并应充分利用循环再生材料;3路面结构应便于施工,利于养护并减少对周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4根据城市交通特点,对交叉口、公交停靠站等特殊路段路面进行特殊设计;5路面结构设计应具有运行安全舒适并与环境、生态、社会协调的综合效益。3.1.3城市道路路面分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复合式路面和砌块路面四大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沥青路面包括沥青混合料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和沥青表面处治等。沥青混合料路面适用于各种道路;沥青贯入式路面适用于不具备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的次干路或支路;沥青表面处治可用于次干路、支路的路面。2水泥混凝土路面包括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基本规定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与钢纤维混凝土路面,适用于各种道路。3复合式路面适用于特重交通等级和特殊荷载的道路及旧混凝土路面改建。4砌块路面适用于各种道路的特殊路段及人行道铺装。3.2控制要素3.2.1设计年限应符合表3.2.1规定。表3.2.1路面设计年限标准表路面类型道路等级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砌块路面快速路15年----主干路15年30年30年次干路10年20年20年支路8年,10年20年20年3.2.2规定以外侧车道作为设计车道,路面设计标准轴载规定如下:1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3.2.2-1确定。表3.2.2-1标准轴载计算参数标准轴载BZZ-100标准轴载P(KN)100轮胎接地压强p(MPa)0.70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d(cm)21.30两轮中心距(cm)1.5d2设计交通量的计算应将不同轴重的各种车辆换算成BZZ-100标准轴重的当量轴次。各种车辆的前、后轴均应按公式(3.2.1-1)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3..2.1-1)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β──路面结构轴载作用等效系数,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基本规定ni──各种被换算汽车的作用次数(次/日);P──标准轴载(KN);Pi──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KN);——汽车轮轴系数;3新建或改建道路的路面设计应根据预测交通量,考虑各种车型的交通组成(或比例),将不同车型的轴重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求得交工后第一年设计车道的日平均当量轴次(N1)。4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增长率(r)预测交通量增长率,分析论证确定设计交通量的平均增长率。5设计交通量是根据设计年限、第一年单向日平均当量轴次(N1)、年平均交通量增长率、设计车道系数及该道路交通特点,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方向设计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按公式(3.2.2-2)计算:(3.2.2-2)式中:Ne──设计年限内一个方向上设计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次);t──设计年限(年);N1──路面营运第一年单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日);r──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η──设计车道分布系数。6设计车道分布系数宜依据道路交通组成、交通管理情况,通过实地调查确定,也可按照表3.2.2-2选定。表3.2.2-2设计车道分布系数车道特征车道系数单向单车道1.0单向两车道0.65~0.95单向三车道0.50~0.80单向四车道0.40~0.70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基本规定当上下行交通量或重车比例有明显差异时可区别对待,按上下行交通特点分别进行厚度设计。7路面交通强度等级可根据累计标准轴次(万次/车道)或日平均汽车交通量(辆/日),按表3.2.2-3的规定划分为五个等级。表3.2.2-3路面交通强度等级路面交通等级道路等级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BZZ-100KN累计标准轴次Ne(万次/车道)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客车(日/辆)BZZ-100KN累计标准轴次Ne(万次/车道)A特轻非机动车道------B轻支路100~400300~1000<3C中支路次干路400~12001000~40003~100D重次干路主干路1200~25004000~10000100~2000E特重主干路快速路>2500>10000>20003.2.3路面设计环境作用规定如下:1沥青路面面层的使用性能气候分区应按照附录A确定。2沥青路面面层的最高(低)温度标准值可按表3.2.3-1确定。表3.2.3-1温度标准值区划层位冬寒区冬冷区冬温区夏凉区夏热区炎热区最高温度(℃)面层------506070下面层------405060最低温度(℃)上面层-30-20-5------下面层-20-10-5------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基本规定3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最大温度梯度标准值Tg,可按照道路所在地的公路自然区划按表3.2.3-2选用。表3.2.3-2最大温度梯度标准值Tg公路自然区划Ⅱ、ⅤⅢⅣ、ⅥⅦ最大温度梯度(℃/m)88~8390~9586~9293~98注:海拔高时,取高值;湿度大时,取低值。4黑龙江省路面的总厚度不应小于表3.2.3-3规定的最小防冻厚度。表3.2.3-3路面最小防冻厚度(m)路基干湿类型路基土质当地最大冰冻深度(m)0.50~1.001.01~1.501.50~2.00>2.00中湿路基低、中、高液限粘土0.30~0.500.40~0.600.50~0.700.60~0.95粉土,粉质低、中液限粘土0.40~0.600.50~0.700.60~0.850.70~1.10潮湿路基低、中、高液限粘土0.40~0.600.50~0.700.60~0.900.75~1.20粉土,粉质低、中液限粘土0.45~0.700.55~0.800.70~1.000.80~1.30注:①冻深小或填方路段,或者基、垫层为隔湿性能良好的材料,可采用低值;冻深大或挖方及地下水位高的路段,或者基、垫层为隔湿性能较差的材料,应采用高值;②冻深小于0.50m的地区,一般不考虑结构层防冻厚度。5路面渗水量采用重现期1年,1小时降雨强度,按式3.2.3-1确定。q=qrcr(3.2.3-1)q──路面渗水量;qr──降雨强度;cr──路面渗水系数,沥青路面一般为0.33~0.50;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为0.50~0.706当地下水位或路侧河道水位高于路面排水层时,渗流量率按式3.2.3-2确定。qq=0.5k(H-H0)2/Li(3.2.3-2)k──渗透率;H──水位;H0──排水层底标高;Li──渗流影响距离,一般为3.8。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基本规定3.2.4各级道路路面结构的可靠度标准目标可靠指标和目标可靠度,应符合表3.2.4-1的规定。表3.2.4-1可靠度设计标准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安全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目标可靠度95908580目标可靠指标1.641.281.040.84变异水平等级低低-中中中-高3.2.5道路路面使用性能标准规定如下:1路面的抗滑性能,以横向力系数SFC60和构造深度TC为主要指标。快速路、主干路在交工验收前或开放一年之内(除冬季外)测试的路面抗滑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5-1的技术要求。次干路和支路可参照执行。表3.2.5-1抗滑技术指标年平均降雨量(mm)交工验收值横向力系数SFC60摆值0构造深度TC(mm)>1000≥54≥45≥0.55500~1000≥50≥45≥0.50250~500≥45≥45≥0.45注:①应采用测定速度为60±1km/h时的横向力系数(SFC60)作为控制指标;没有横向力系数测定设备时,可用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DFT)或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测量。用DFT测量时以速度为60km/h时的摩擦系数为标准测试值。②路面宏观构造深度可用铺砂法或激光构造深度仪测定。2快速路、城市主干道的沥青路面设计年限内的车辙应小于15mm,城市次干道、支路的沥青路面设计年限内的车辙应小于20mm。3新建道路的平整度应符合表3.2.5-2的要求。表3.2.5-2平整度技术指标道路等级交工验收值国际平整度指数IRI(m/km)平整度标准差(mm)3m直尺最大间隙(mm)快速路2.01.23主干路2.01.23次干路、支路4.22.55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基层与垫层4基层与垫层4.1路基4.1.1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4.1.2路基设计回弹模量应满足如下要求:1路床顶面路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对快速路和主干路应不小于30MPa;对次干路和支路不小于20MPa。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路基的回弹模量。2对于快速路和主干路,路基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对于次干路和支路,土基应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未达到上述要求时,应选用粗粒土或固化稳定土做路床填料;对于过湿土路基,还应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4.1.3岩石或填石路床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其厚度视路床顶面的不平整情况而定,一般为100~150mm。4.2垫层4.2.1垫层主要用于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经常处于潮湿、过湿状态的路段,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水稳定性。4.2.2黑龙江省城市道路,应在底基层下设置垫层4.3基层4.3.1路面基层、底基层材料可分为3类:半刚性材料(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刚性材料(碾压混凝土、贫混凝土等)与柔性材料(沥青稳定类、无结合料粒料类)。4.3.2基层类型宜依照交通等级按表4.3.2选用。表4.3.2适宜各交通等级的基层类型交通等级基层类型特重交通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基层重交通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中等或轻交通水泥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基层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基层与垫层4.3.3半刚性基层应符合以下规定:1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材料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主要类型有:水泥稳定粒料类(级配碎石、砂、砂砾、土及工业废渣)、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类(级配碎石、砂、砂砾、土及工业废渣)、水泥土、石灰土、石灰-粉煤灰土等。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类材料可用于重交通和各级道路的基层、底基层;其它水泥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和石灰稳定类材料宜用于各级道路的底基层以及次干路以下的基层。冰冻地区、多雨潮湿地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类材料宜用于重交通、快速路和主干路道路的底基层。3半刚性基层材料应选用骨架密实型级配,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抗疲劳开裂性能与抗冲刷能力。4半刚性基层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按照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确定。5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满足表4.3.3-1的规定。混合料试件成型宜采用振动成型法。表4.3.3-1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层位稳定类型特重交通重、中交通轻交通压实度(%)抗压强度(MPa)压实度(%)抗压强度(MPa)压实度(%)抗压强度(MPa)基层集料≥983.5~4.5≥983~4≥972.5~3.5细粒土————≥96底基层集料≥97≥2.5≥97≥2.0≥96≥1.5细料土≥96≥96≥956水泥粉煤灰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和7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表4.3.3-2的要求。表4.3.3-2水泥粉煤灰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层位类别特重、重、中交通轻交通压实度(%)抗压强度(MPa)压实度(%)抗压强度(MPa)基层集料≥981.5~3.5≥971.2~1.5底基层集料≥97≥1.0≥96≥0.6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基层与垫层7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和7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表4.3.3-3的要求。表4.3.3-3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层位稳定类型特重、重、中交通轻交通压实度(%)抗压强度(MPa)压实度(%)抗压强度(MPa)基层集料≥98≥0.8≥97≥0.6细粒土——≥96底基层集料≥97≥0.6≥96≥0.5细料土≥96≥958石灰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和7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表4.3.3-4的要求。表4.3.3-4石灰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层位类别重、中交通轻交通压实度(%)抗压强度(MPa)压实度(%)抗压强度(MPa)基层集料——≥97≥0.8细粒土—≥95底基层集料≥97≥0.8≥96≥0.7细料土≥95≥95注:①在低塑性土(塑性指数小于10)地区.石灰稳定砂砾土和碎石土的7d抗压强度应大于0.5MPa。②低限用于塑性指数小于10的土.高限用于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③次干路,压实机具有困难时压实度可降低1%。4.3.4刚性基层应符合以下规定:1刚性基层材料主要为贫混凝土和多孔混凝土。刚性基层强度高,承载力大,整体性好,适用于重交通、特重交通的快速路和主干路,以及港区道路。刚性基层的厚度一般为200~280mm,最小厚度应大于l50mm。2贫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表4.3.4-1的要求。表4.3.4-1贫混凝土基层材料的强度要求试验项目特重、重交通中交通28d龄期抗弯拉强度(MPa)2.5~3.52.0~3.028d龄期抗压强度(MPa)12~209~167d龄期抗压强度(MPa)9~157~12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基层与垫层3贫混凝土基层应设置横缝和纵缝(车道宽),并灌入填缝料,其上应设置热沥青或改性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粘结层等,以加强层间结合。4.3.5柔性基层、底基层应符合以下规定:1柔性基层、底基层材料主要包括粒料类和沥青混合料类。2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包括热拌沥青混合料和冷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级道路的基层、底基层。3密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具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抗车辙和抗疲劳开裂性能以及水稳定性。4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适用于排水基层。5级配碎石适用于各级道路的基层底基层;级配砾石和填隙碎石可用于各类道路的底基层和次干路、支路的基层。6当级配碎石用作快速路和主干路的基层及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的中间层时,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宜为19mm,压碎值不大于26%,针片状含量不超过20%,小于0.075mm含量应小于7%,塑性指数应达到重型击实试验法压实标准的98%以上。7级配砾石用作底基层时,其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不超过37.5mm,集料的压碎值不大于30%(快速路和主干路)和35%(次干路)及40%(支路)。8填隙碎石用作底基层时,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63mm,集料中针片状和软弱颗粒含量不应超过15%,集料的压碎值不大于30%。填隙料可用石屑或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砂砾料或粗砂。4.3.6路面再生混合料、工业废渣基层应符合以下规定:1路面再生混合料包括沥青路面再生混合料、水泥路面再生混合料、路面综合再生混合料,适用于沥青路面基层和底基层使用。2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基层与垫层应在对回收路面材料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工程要求,道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情况,充分借鉴成功经验,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再生混合料设计。3沥青路面回收材料的再生利用方法包括热再生和冷再生。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以回收沥青路面材料中的矿料与新矿料的合成级配作为级配设计依据;冷再生沥青混合料以回收沥青路面材料与新矿料的合成级配作为级配设计依据。结合料为乳化沥青、泡沫沥青和无机结合料(水泥、石灰等)。4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可以参照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使用乳化沥青、泡沫沥青的冷再生材料配合比设计指标应满足表4.3.6-1的要求;无机结合料稳定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指标应满足表4.3.6-2的要求.。表4.3.6-1沥青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技术要求试验项目乳化沥青泡沫沥青空隙率(%)9~14-15℃劈裂试验劈裂强度(MPa)≮0.40.4干湿劈裂强度比(%)≮757540℃马歇尔试验马歇尔稳定度(KN)≮5.05.0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7575冻融劈裂强度比TSR(%)≮7070注:任选劈裂强度实试验和马歇尔试验之一作为设计要求,推荐使用劈裂强度试验。表4.3.6-2无机结合料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结构层位水泥石灰快速路和主干路次干路以下道路快速路和主干路次干路以下道路基层≮3~5MPa2.5~3MPa-0.8MPa底基层≮1.5~2.5MPa1.5~2.0MPa0.8MPa0.5~0.7MPa5工业废渣混合料道路基层的设计方法,可采用各地区已有的方法和经验,结合本地区参数进行设计,但注意该混合料的半刚性特性。结构层厚度均应大于I50mm。6工业废渣混合料的抗压强度采用7d龄期抗压强度或28d龄期抗压强度,应符合表4.3.6-3中的规定。表4.3.6-3工业废渣混合料抗压强度指标要求结构层位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以下道路基层≥2.0(1.0)MPa1.2~1.5(0.6~0.8)MPa底基层1.5~2.0(≥0.7)MPa1.0~1.3(0.5~0.6)MPa注:括号中为7d龄期的强度标准;括号外中为28d龄期的强度标准;20℃饱水抗压强度。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沥青路面5沥青路面5.1一般规定5.1.1沥青路面设计内容包括:设计交通量预测、原材料选择、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路面结构设计参数测试和确定、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与厚度计算,路面排水系统设计等。5.1.2沥青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费用提供一种路面结构,保证沥青路面在设计使用期内能满足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具有足够的抗车辙、抗低温开裂、抗疲劳(耐久)、抗剥落的品质,以及良好的平整、抗滑、耐磨与低噪声性能。5.2沥青面层类型与材料5.2.1沥青面层材料类型主要有热拌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沥青贯入碎石和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材料类型应与道路等级、使用要求、交通荷载等级相适应,可按照表5.2.1选用。表5.2.1沥青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面层类型适用范围热拌沥青混凝土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城市广场、停车场、人行道、商业街、文化街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支路、停车场、人行道5.2.2热拌沥青混凝土可用于各级道路的面层,其主要类型为密级配AC型混合料、密级配SMA混合料和开级配OGFC混合料,见表5.2.2-1。在密级配AC混合料中,根据集料在关键性筛孔上的通过百分率,将其分为粗型密级配和细型密级配。对密级配AC混合料关键性筛孔尺寸以及在该筛孔上通过百分率的规定见表5.2.2-2。表5.2.2-1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类型沥青混合料类型混合料代号最大粒径(mm)公称最大粒径(mm)设计空隙率(%)ACAC-5砂粒式9.54.753~5AC-10细粒式13.29.5AC-131613.2AC-16中粒式1916AC-2026.519AC-25粗粒式31.526.5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沥青路面SMASMA-10细粒式13.29.53~4SMA-131613.2SMA-16中粒式1916SMA-2026.519OGFCOGFC-10细粒式13.29.5>18OGFC-131613.2注:SMA用于夏热区或重交通、特重交通道路时,设计空隙率高限可适当放宽至4.5%。表5.2.2-2粗型和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混合料类型用以分类的关键性筛孔(mm)粗型密级配细型密级配名称关键性筛孔通过率(%)名称关键性筛孔通过率(%)AC-102.36AC-10C<45AC-10F>45AC-132.36AC-13C<40AC-13F>40AC-162.36AC-16C<38AC-16F>38AC-204.75AC-20C<45AC-20F>45AC-254.75AC-25C<40AC-25F>401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法。有用条件时,可选用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其它配合比设计方法。⑴快速路、主干路用热拌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选择工程用的材料,根据附录B表B.1级配范围和实践经验,进行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和设计参数测试,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⑵次干路和支路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可根据附录B表B.1级配范围和实践经验确定工程目标配合比。2沥青面层用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⑴对于快速路和主干路,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以动稳定度来评价。平坡道路上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设计值应符合表5.2.2-3的要求。对路口、陡纵坡路段以及有特殊使用要求时,应提高动稳定度指标的要求。表5.2.2-3平坡车道热拌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技术指标要求当量轴次距路表深度/cm温度分区1-1、1-2、1-3、1-42-12-2、2-3、2-43-21.0×1060~101500(2400)600800600>106006006006003.0×1060~10320010001500600>1010006006006001.2×1070~105500320045001500>10250010001500600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沥青路面⑵对于快速路和主干路沥青表层,应检验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水稳定性指标应符合表5.2.2-4的要求。表5.2.2-4热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技术指标要求年降水量(mm)≥500<500冻融劈裂强度比(%)≥75≥70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80≥75注:对多雨潮湿地区的重交通、特重交通等道路.其冻融劈裂强度比的指标值可增加5%。⑶黑龙江省必须检验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抗裂性能,低温性能技术指标宜符合表5.2.2-5的要求。表5.2.2-5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技术指标要求气候条件及技术指标年极端最低气温(℃)<-37.0-21.5~-37.0-9.0~21.5>-9.0极限破坏应变(με)≥2600≥2300≥2000注:当采用改性沥青时.极限破坏应变指标值可适当提高。5.2.3沥青贯入式路面可用于次干路和支路的面层。1沥青贯入式路面的厚度宜为40~80mm。采用上拌下贯式沥青路面时,拌和层的厚度宜为25~40mm,其总厚度以为70~100mm。2拌和层的沥青混合料应选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10或AC-13,混合料的级配组成宜符合附录B表B.1的要求。3沥青贯入式路面的结合料宜用道路石油沥青。沥青贯入式路面(包括上拌下贯式沥青)的材料规格和用量应符合附录B表B.2的要求。5.2.4沥青表面处治可用于次干路和支路的面层,可分为单层、双层、三层。1单层表处厚度为10~15mm、双层表处厚度为15~25mm、三层表处厚度为25~30mm。2沥青表面处治可采用道路石油沥青或乳化沥青作为结合料,集料的规格与用量应符合附录B表B.3的要求。5.2.5沥青封层类型有微表处和稀浆封层。微表处混合料类型、稀浆封层混合料类型、单层厚度要求及其适用性见表5.2.5-1。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沥青路面表5.2.5-1微表处与稀浆封层类型及其适用性封层类型材料规格单层厚度(mm)适用性微表处MS-2型4~6中等交通等级快速路和主干路的罩面MS-3型*8~10快速路、主干路的罩面稀浆封层ES-1型2.5~3适用于支路、停车场的罩面ES-2型4~6次干路以下的罩面,以及新建道路的下封层ES-3型8~10次干路的罩面,以及新建道路的下封层注:*MS-3型微表处采用彩色结合料时,可用于城市广场、停车场、人行道、商业街、文化街。1微表处混合料与稀浆封层混合料用集料级配组成要求应符合附录B表B.4的要求。2微表处混合料与稀浆封层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应满足表5.2.5-2的要求。表5.2.5-2微表处和稀浆混合料技术指标试验项目微表处稀浆封层快开放交通型慢开放交通型可拌和时间(25℃)min120120180粘聚力试验(N.m)30min(初凝时间)60min(开放交通时间)≮1.2≮2.0≮1.2≮2.0--负荷车轮粘附砂量(g/m2)≯450≯450湿轮磨耗损失(g/m2)浸水1h浸水6d≯540≯800≯800-轮辙变形试验的宽度变化率(%)≯5-注:①用于轻交通量道路的罩面和下封层时,可不要求粘附砂量指标。②微表处混合料用于修复车辙时.需进行轮辙试验。5.2.6沥青面层用材料包括沥青材料、集料、填料、纤维和各类外加剂。1沥青路面用沥青材料包括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液体沥青、乳化沥青、改性沥青和泡沫沥青等。沥青品种与标号的选择应根据道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量及其组成、面层结构与层次、施工工艺等因素,并结合当地使用经验确定。⑴道路石油沥青适用于各类道路沥青路面。⑵改性沥青适用于特重交通、重交通,或温差变化较大、气候严酷地区,或铺筑特殊结构层,以及连续长、陡纵坡路段的沥青路面。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沥青路面改性沥青的改性剂应根据改性目的与实践效果,结合加工工艺难易、质量稳定性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⑶乳化沥青宜用作透层、粘层、稀浆封层、冷拌沥青混合料与表面处治。改性乳化沥青适用于交通量较大或重要道路的粘层、稀浆封层、桥面铺装的粘层、表面处治、冷拌沥青混合料、微表处等。⑷液体石油沥青宜用作透层、表面处治或冷拌沥青混合料的粘结料,应视其用途、气候条件和施工情况选择类型与标号。⑸泡沫沥青宜作为厂拌冷再生混合料、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的结合料。2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应选用碎石,也可选用经轧制的碎砾石。次干路及以下道路的沥青层可用经筛选的砾石。⑴各级道路沥青表面层所用粗集料的磨光值应符合表5.2.6的要求。表5.2.6石料磨光值(PSV)的技术要求年降雨量(mm)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1000>42>40>38500~1000>40>38>36250~500>38>36-<250>36--⑵粗集料与沥青应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对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mm以上地区的快速路和主干路,表面层所用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达到5级;其他情况粘附性不宜低于4级。当粘附性达不到要求时,应掺入高温稳定性好的抗剥落剂或选用改性沥青提高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3沥青路面用细集料,可选用机制砂、天然砂、石屑配制。在SMA混合料和OGFC混合料中不宜使用天然砂。⑴细集料应具有一定棱角性,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⑵天然砂宜选用中砂、粗砂,天然河砂不宜超过集料总质量的20%。4矿粉必须采用石灰石等碱性石料磨细的石粉。若需利用拌和机回收的粉尘时,其掺入比例不得大于矿粉总量的25%,且混和后矿粉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5纤维稳定剂包括木质素纤维、合成纤维、矿物纤维等。应根据混合料类型与使用要求,合理选择纤维稳定剂类型与掺加剂量。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沥青路面5.3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5.3.1沥青面层结构可为单层、双层或三层。1双层式沥青面层结构分为表面层、下面层。2三层式沥青路面结构分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3作单层式面层时,应加铺封层,或者铺筑微表处作为抗滑磨耗层。5.3.2面层各层的混合料类型应与交通荷载等级以及使用要求相适应。1表面层应选用优质混合料铺设,并根据道路交通等级选择。⑴轻交通道路,宜选用密级配AC型混合料;⑵中等交通道路,宜选用密级配粗型AC-C型混合料;⑶重交通和特重交通道路,应选用SMA混合料、密级配粗型AC-C混合料,结合料应使用改性沥青。2中面层和下面层主要采用密级配AC型混合料。在特重交通和重载道路上,宜使用SMA混合料或改性沥青密级配AC型混合料。5.3.3各类沥青面层的厚度应与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相匹配,沥青混合料的常用厚度、适宜层位和适用性见表5.3.3,混合料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应满足以下规定:1AC混合料不宜小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2SMA混合料或OGFC混合料不宜小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2.5。表5.3.3沥青混合料的常用厚度及适宜层位沥青混合料类型符号常用厚度(mm)适宜层位交通荷载特性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砂粒式AC-515~30表面层各级道路的面层细粒式AC-1025~40表面层AC-1340~60表面层中粒式AC-1650~80中面层AC-2060~100中面层粗粒式AC-2580~120下面层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细粒式SMA-1025~50表面层SMA-1335~60表面层中粒式SMA-1640~70表面层SMA-2050~80中面层开级配沥青磨耗层(OGFC)细粒式OGFC-1020~30表面层居民住宅区较集中的各级道路OGFC-1330~40表面层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沥青路面5.3.4应根据各结构层(面层、基层和垫层)在道路中的作用及所承受的应力分布特性,选择材料类型,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并满足下列规定:1对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半刚性基层材料与沥青面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宜在1.5~3.0之间;基层与底基层的模量比不宜大于3.0。2对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结构成组合设计,柔性基层与沥青面层的回弹模量比不宜小于0.3。3路基回弹模量与基层(或底基层)的回弹模量比宜为0.08~0.4。5.3.5对特重交通、通往港口码头、大型厂矿的快速路、主干路应适当加厚面层,并采取措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5.3.6对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宜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收缩开裂和反射裂缝:1选用骨架密实型半刚性基层,严格控制细料含量、结合料剂量与含水量,并及时养生。2适当增加沥青层的厚度,在半刚性材料层上设置沥青碎石或级配碎石等柔性基层。3在半刚性基层上设置改性沥青应力吸收膜、应力吸收层或铺设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土工合成材料等。5.3.7为防止雨水、雪水渗入路面结构层、土基,沥青面层应选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当采用排水基层时,其下应设防水层,并设置结构内部的排水系统,将水排出路基。5.3.8为保证沥青面层各层之间的紧密结合,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各个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旧水泥混凝土板之间应设粘层。粘层可以用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或热沥青。2各类基层上宜设置透层沥青。透层沥青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可用液体沥青、乳化沥青等。3快速路、主干路的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上应设置封层。下封层可用沥青单层表面处治或砂粒式、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稀浆封层等。4半刚性基层为双层时,宜采取连续摊铺、碾压工艺,增强层间结合,以形成整层。5.3.9根据路面基层材料类型,推荐4种沥青路面结构层组合类型:1粒料基层(柔性类)沥青路面结构组合方案见表5.3.9-1。是否设置中、下面层与底基层,视道路设计交通量情况决定。2沥青稳定类基层(柔性类)沥青路面结构组合方案见表5.3.9-2。对于重交通、特重交通的道路,应设置中、下面层。3无机结合料类基层(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组合方案见表5.3.9-3。对于重交通、特重交通的道路,应设置中、下面层。4各种沥青路面结构层组合类型的适用场合见表5.3.9-4。表5.3.9-1粒料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组合方案结构类型粒料基层面层表面层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沥青表面处治中、下面层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基层基层级配碎石、填隙(水结)碎石级配碎(砾)石、填隙(水结)碎石底基层水泥、石灰-粉煤灰或石灰稳定类垫层砂、砾石、炉渣或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等表5.3.9-2沥青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组合方案结构类型沥青稳定类基层面层表面层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沥青玛蹄脂碎石、开级配沥青磨耗层、沥青表面处治中、下面层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基层基层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碎石、沥青贯入碎石开级配沥青碎石排水层底基层级配碎石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垫层砂、砾石、炉渣或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等表5.3.9-3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组合方案结构类型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面层表面层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沥青玛蹄脂碎石、开级配沥青磨耗层、沥青表面处治中、下面层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碎石基层基层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底基层水泥、石灰粉煤灰或石灰稳定碎(砾)石或土级配碎(砾)石、填隙(水结)碎石垫层砂、砾石、炉渣或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等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沥青路面表5.3.9-4各种沥青路面结构层组合方案的适用场合结构类型粒料基层沥青类基层无机结合料类基层复合式粒料底基层半刚性底基层粒料底基层沥青类底基层半刚性底基层粒料底基层半刚性底基层特重交通××√√√×√√重交通×√√√√×√×中等交通√√√×√√√×低轻交通√√×××√√×注:√——适用;×——不适用。5.4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5.4.1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思路为:引入可靠度设计理念,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抗疲劳开裂、以及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为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底面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底基层底面拉应力、以及沥青层最大剪应力。应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等级选择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1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应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底面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底面拉应力、沥青层最大剪应力为设计指标。2在交通量较小的支路上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时可仅采用道路表层弯沉值为设计指标。3对于可靠度系数的选择,可按表5.4.1取用。表5.4.1可靠度系数变异水平等级目标可靠度(%)95908580低1.20~1.331.09~1.161.04~1.08—中1.33~1.501.16~1.231.08~1.131.04~1.07高—1.23~1.331.13~1.181.07~1.115.4.2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1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弯沉ls应小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ld,以保证路面结构整体刚度:γls≤ld(5.4.2-1)式中:γ——可靠度系数,按照第5.4.1条规定的方法确定;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沥青路面ls——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弯沉,按照第5.5.2条的规定进行计算;ld——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按照第5.4.3条规定的方法确定;2沥青面层底面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以防止沥青面层出现疲劳开裂:γ≤[](5.4.2-2)式中:γ——可靠度系数,按照第5.4.1条规定的方法确定;——沥青面层底面拉应变,按照第5.5.3条的规定进行计算;[]——沥青面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按照第5.4.4条规定的方法确定。3半刚性材料基层与底基层底面计算的拉应力σm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σR],以防止路面出现疲劳开裂:γσm≤[σR](5.4.2-3)式中:γ——可靠度系数,按照第5.4.1条规定的方法确定;σm——半刚性材料基层与底基层底面计算的拉应力,按照第5.5.4条规定的方法计算;[σR]——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按照第5.4.5条规定的方法确定。4沥青面层剪应力的最大值τm应小于或等于该层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τR],以防止路面出现车辙、波浪、推挤等损坏:γτm≤[τR](5.4.2-4)式中:γ——可靠度系数,按照第5.4.1条规定的方法确定。τm——沥青面层剪应力的最大值,按照第5.5.5条的规定进行计算;[τR]——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按照第5.4.6条规定的方法确定。5.4.3沥青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ld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照公式(5.4.3-1)计算确定。ld=600Ne-0.2AcAsAb(5.4.3-1)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沥青路面式中:ld——设计弯沉值(0.01mm);Ne——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当量轴次(次/车道);Ac——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1.0;次干路为1.1;支路为1.2;As——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合料面层为1.0,热拌和温拌或冷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1.1;Ab——路面结构类型系数,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1.0,沥青类基层和粒料基层1.6。5.4.4沥青路面材料的容许拉应变[]根据公式5.4.4-1计算确定。(5.4.4-1)式中:Ne——设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k——沥青层厚度的函数,由公式5.4.4-2确定;M——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与沥青体积含量的函数,由公式5.4.4-3确定;Em——沥青混合料的回弹模量,MPa,由公式5.4.4-4确定;(5.4.4-2)式中:h——为沥青面层厚度,cm;(5.4.4-3)式中:Vb——沥青体积含量,%;Va——空隙率,%;(5.4.4-4)式中:η——20℃沥青粘度,105Pa.s;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沥青路面f——加载频率,取10Hz;δ——沥青混合料级配与体积参数的函数,由公式(5.4.4-5)计算确定;α——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函数,由公式(5.4.4-6)计算确定。(5.4.4-5)(5.4.4-6)式中:Vbeff——有效沥青含量,%;A19——19mm筛上的累积筛余,%;A9.5——9.5mm筛上的累积筛余,%;A4.75——4.75mm筛上的累积筛余,%;P0.075——0.075mm筛的通过率,%。5.4.5半刚性材料基层和底基层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σR]按式(5.4.5-1)计算。(5.4.5-1)式中:[σR]——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σs——半刚性材料水泥稳定类材料(龄期90d)或二灰稳定类和石灰稳定类材料(龄期180d)以及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龄期120d)的极限劈裂强度(MPa);Ks——抗拉强度结构系数,应依据结构层的混合料类型进行计算:(1)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按照式(5.4.5-2)计算:(5.4.5-2)(2)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按照式(5.4.5-3)计算:(5.4.5-3)5.4.6沥青混合料结构层容许抗剪强度按式(5.4.6-1)计算(5.4.6-1)式中:[τR]——沥青混合料结构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τs——沥青混合料结构层60°C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沥青路面的极限抗剪强度(MPa),采用单轴贯入试验法测试确定;Kr——抗剪强度结构系数,依据道路使用情况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⑴对于一般行驶路段:(5.4.6-2)⑵对于车站、交叉口等车速缓慢、车辆经常发生制动或启动的路段:(5.4.6-3)5.4.7路面交工验收时,应对沥青路面弯沉进行检测和验收,验收方法为:1应在不利季节采用BZZ-100标准轴载实测轮隙中心处路表弯沉值,按照公式(5.4.7-1)计算实测弯沉代表值lσ。(5.4.7-1)式中:lσ——路段内实测路表弯沉代表值(0.01mm);——路段内实测路表弯沉平均值(0.01mm);S——路段内实测路表弯沉标准差(0.01mm);Za——与保证率有关的系数,快速路、主干路Za=1.645,其它道路沥青路面Za=1.5;K1——季节影响系数,根据当地经验确定;K3——温度修正系数。2按最后确定的路面结构厚度与材料模量,计算道路表面的弯沉检测标准值ls,应使实测弯沉代表值满足式(5.4.7-2)。(5.4.7-2)式中:ls——路表面弯沉检测标准值(0.01mm);lσ——路段内实测路表弯沉代表值(0.01mm)。5.5新建路面结构层的计算5.5.1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采用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理论进行计算。路面荷载及计算点如图5.5.1所示。荷载图式为与双轮组相当的两个圆形均布荷载,荷载的当量圆半径为δ,圆心距定为3倍荷载半径。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沥青路面图5.5.1路表弯沉、面层和基层底面拉应力及面层剪应力计算图式5.5.2路表弯沉值计算。路表弯沉值计算点位置为双轮轮隙中心点(A),见图5.5.1,按照公式(5.5.2-1)进行计算。(5.5.2-1)式中:ls——路表计算弯沉值(0.01m);p,δ——标准轴载下的轮胎接地压强(MPa)和当量圆半径(cm);αc——理论弯沉系数,由式(5.5.2-2)计算。(5.5.2-2)式中:E0或En——路基抗压回弹模量值(MPa);E1、E2……En-1——各层材料抗压回弹模量值(MPa);h1、h2……hn-1——各结构层设计厚度(cm);F——弯沉综合修正系数,其值由式(5.5.2-3)计算。(5.5.2-3)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沥青路面5.5.3沥青面层底面拉应变的计算,沥青层底面的计算点为单圆中心(B)点或双圆轮隙中心(C)点,见图5.5.1。沥青层底面的最大拉应变按公式5.5.3-1计算。(5.5.3-1)(5.5.3-2)式中:——理论最大拉应变系数;Em1、Em2……Emn-1——各层材料回弹模量值(MPa);其余符号意义同公式(5.5.2-1)。5.5.4半刚性基层、半刚性底基层底面拉应力的计算。半刚性基层底面拉应力的计算点为双圆轮隙中心(D)点或双圆轮隙中心(G)点,见图5.5.1。层底最大拉应力按公式(5.5.4-1)计算:(5.5.4-1)(5.5.4-2)式中:——理论最大拉应力系数;其余符号意义同公式(5.5.2-1)。5.5.5沥青面层剪应力计算。沥青面层剪应力最大值计算点位置取荷载边缘垂直线,离路表2cm处(见图5.5.1中的点I),按照公式(5.5.5-1)计算。(5.5.5-1)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沥青路面式中:——理论最大剪应力系数;Sm——沥青层材料60℃劲度模量值(MPa);其余符号意义同公式(5.5.2-1)。对于车站、交叉口路口,将计算值乘以1.2,以考虑水平荷载的影响。有条件时采用双圆均布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5.5.6路面设计中各结构层的材料设计参数(抗压回弹模量、劲度模量、拉应变、劈裂强度、抗剪强度)应根据道路等级和设计阶段的要求确定。1快速路、主干路施工图设计时,路面结构材料的设计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各级道路采用新材料时,也必须实测设计参数;2快速路、主干路初步设计或者次干路以下道路设计时可以借鉴本地区已有的试验资料或工程经验确定;3可行性研究阶段可以参考附录C确定设计参数。5.5.7确定材料设计参数时应考虑不同的应用场合,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各个设计参数的设计值:1计算路表弯沉时,设计参数采用抗压回弹模量,沥青层模量取20℃时的抗压模量。2计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变时,沥青层模量采用20℃回弹模量,按照公式(5.4.4-4)确定,半刚性基层的模量设计值,按照附录C中推荐材料参数取值,粒料与土基模量采用公式5.5.7-1计算确定。(5.5.7-1)3计算各结构层的层底拉应力时,设计参数采用抗压回弹模量,沥青层模量取20℃时的抗压模量。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沥青路面半刚性材料应在规定的龄期(水泥稳定类材料的龄期为90d、二灰稳定类和石灰稳定类材料的为龄期180d、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的龄期为120d)下测试抗压回弹模量。4计算沥青路面剪应力时,沥青表面层设计参数采用沥青混凝土60℃时的劲度模量,其他各层材料采用抗压回弹模量设计值应取20℃时的抗压模量。5各地区应建立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与龄期的关系,经充分论证后作为设计参数的取值依据。6路基回弹模量应在不利季节用标准承载板实测确定,受条件限制时,可在土质与水文条件相近的临近路段测定,亦可现场取土样在室内测定。5.5.8路面结构设计主要步骤如下:1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确定面层类型,计算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的累计标准轴次和设计弯沉值、抗拉疲劳应变,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值。2按路基土类型和干湿类型,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在一般情况下路段长度不宜小于500m,若为大规模机械化施工,不宜小于1km),确定各路段的路基回弹模量值。3拟定几种可能的路面结构层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并测定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劲度模量、拉应变、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剪强度,确定各结构层材料的设计参数。4根据设计弯沉值、弯拉应变、弯拉应力值和剪切强度值,采用按弹性多层体系理论编制的专用设计软件计算路面设计层所需的厚度。若不满足要求,或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层组合方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以提高其强度,再重新计算。5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的路面结构方案。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附录A附录A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A.1.1按照设计高温分区指标,一级区划分为3个区:高温气候区123气候区名称夏炎热区夏热区夏凉区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3020~30<20A.1.2按照设计低温分区指标,二级区划分为4个区:低温气候区1234气候区名称1.冬严寒区2.冬寒区3.冬冷区4.冬温区极端最低气温(℃)<-37.0-37.0~-21.5-21.5~-9.0>-9.0A.1.3按照设计雨量分区指标,三级区划分为4个区:雨量气候区1234气候区名称1.潮湿区2.湿润区3.半干区4.干旱区年降雨量(mm)>10001000~500500~250<250A.1.4沥青路面温度分区由高温和低温组合而成,第一个数字代表高温分区,第二个数字代表低温分区,数字越小表示气候因素越严重。气候区名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备注1-1夏炎热冬严寒>30<-37.01-2夏炎热冬寒-37.0~-21.51-3夏炎热冬冷-21.5~-9.01-4夏炎热冬温>-9.02-1夏热冬严寒20~30<-37.02-2夏热冬寒-37.0~-21.52-3夏热冬冷-21.5~-9.02-4夏热冬温>-9.03-1夏凉冬严寒<20<-37.0不存在3-2夏凉冬寒-37.0~-21.53-3夏凉冬冷-21.5~-9.0不存在3-4夏凉冬温>-9.0不存在A.1.5由温度和雨量组成的气候分区按表A.1.5划分。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附录A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气候分区指标表A.1.5温度(℃)雨量(mm)气候区名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降雨量(mm)1-1-41-2-21-2-31-2-41-3-11-3-21-3-31-3-41-4-11-4-2夏炎热冬严寒干旱夏炎热冬寒湿润夏炎热冬寒半干夏炎热冬寒干旱夏炎热冬冷潮湿夏炎热冬冷湿润夏炎热冬冷半干夏炎热冬冷干旱夏炎热冬温潮湿夏炎热冬温湿润>30>30>30>30>30>30>30>30>30>30<-37.0-37.0~-21.5-37.0~-21.5-37.0~-21.5-21.5~-9.0-21.5~-9.0-21.5~-9.0-21.5~-9.0>-9.0>-9.0<250500~1000250~500<250>1000500~1000250~500<250>1000500~10002-1-22-1-32-1-42-2-12-2-22-2-32-2-42-3-12-3-22-3-32-3-42-4-12-4-22-4-3夏热冬严寒湿润夏热冬严寒半干夏热冬严寒干旱夏热冬寒潮湿夏热冬寒湿润夏热冬寒半干夏热冬寒干旱夏热冬冷潮湿夏热冬冷湿润夏热冬冷半干夏热冬冷干旱夏热冬温潮湿夏热冬温湿润夏热冬温半干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20~30<-37.0<-37.0<-37.0-37.0~-21.5-37.0~-21.5-37.0~-21.5-37.0~-21.5-21.5~-9.0-21.5~-9.0-21.5~-9.0-21.5~-9.0>-9.0>-9.0>-9.0500~1000250~500<250>1000500~1000250~500<250>1000500~1000250~500<250>1000500~1000250~5003-2-13-2-2夏凉冬寒潮湿夏凉冬寒湿润<20<20-37.0~-21.5-37.0~-21.5>1000500~1000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附录B附录B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材料规格和用量表B.1-1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粗粒式AC-2510090-10075-9065-8357-7645-6524-5216-4212-338-245-174-133-7中粒式AC-2010090-10078-9262-80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AC-1610090-10076-9260-8034-6220-4813-369-267-185-144-8细粒式AC-13100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7-205-154-8AC-1010090-10045-7530-5820-4413-329-236-164-8砂粒式AC-510090-10055-7535-5520-4012-287-185-10表B.1-2沥青玛蹄脂碎石SMA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中粒式SMA-2010090-10072-9262-8240-5518-3013-2212-2010-169-148-138-12SMA-1610090-10065-8545-6520-3215-2414-2212-1810-159-148-12细粒式SMA-1310090-10050-7520-3415-2614-2412-2010-169-158-12SMA-1010090-10028-6020-3214-2612-2210-189-168-13表B.1-3开级配磨耗层OGFC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中粒式OGFC-1610090-10070-9045-7012-3010-226-184-153-123-82-6OGFC-1310090-10060-8012-3010-226-184-153-123-82-6细粒式OGFC-1010090-10050-7010-226-184-153-123-82-6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附录B表B.2-1沥青贯入式面路面材料规格和用量(用量单位:集料:m3/1000m2;沥青:kg/m2)厚度(mm)4050607080规格和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封层料第三遍沥青第二遍嵌缝料第二遍沥青第一遍嵌缝料第一遍沥青主层石料S14S12S10(S9)S53~51.0~1.26~71.6~1.812~141.8~2.145~50S14S11(S10)S8S43~51.0~1.210~121.8~2.012~141.6~1.855~60S13(S14)S11(S10)S8(S6)S3(S4)4~61.0~1.210~122.0~2.216~182.8~3.066~76S13(S14)S10(S11)S6(S8)S24~61.0~1.211~132.4~2.618~203.3~3.580~90S13(S14)S10(S11)S6(S8)S1(S2)4~61.0~1.211~132.6~2.820~224.4~4.295~100沥青总用量4.4~5.15.2~5.85.8~6.46.7~7.37.6~8.2注:在高寒地区及干旱风砂大的地区,沥青总用量可超出高限,再增加5%~10%。表B.2-2上拌下贯式路面的材料规格和用量(用量单位:集料:m3/1000m2;沥青:kg/m2)厚度(mm)40506070规格和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第二遍嵌缝料第二遍沥青第一遍嵌缝料第一遍沥青主层石料S12S10(S9)S55~61.4~1.612~142.0~2.345~50S12(S11)S8S47~91.6~1.816~182.6~2.855~60S12(S11)S8(S7)S3(S2)7~91.6~1.816~183.2~3.466~76S10(S11)S6(S8)S2(S3)8~101.7~1.918~204.0~4.280~90沥青总用量3.4~3.94.2~4.64.8~5.25.7~6.1注:①在高寒地区及干旱风砂大的地区,沥青总用量可超出高限,再增加5%~10%;②表面加铺拌和层部分的材料规格及沥青用量按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有关规定执行。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附录B表B.3沥青表面处治材料规格和用量沥青种类类型厚度(mm)集料(m3/1000m2)沥青或乳液用量(kg/m2)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合计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规格用量石油沥青单层1015S127~9S1012~141.0~1.21.4~1.61.0~1.21.4~1.6双层152025S1012~14S916~18S818~20S127~8S127~8S127~81.4~1.61.6~1.81.8~2.01.0~1.21.0~1.21.0~1.22.4~2.82.6~3.02.8~3.2三层2530S818~20S620~22S1212~14S1212~14S127~8S127~81.6~1.81.8~2.01.2~1.41.2~1.41.0~1.21.0~1.23.8~4.44.0~4.6乳化沥青单层5S147~90.9~1.00.9~1.0双层10S129~11S144~61.8~2.01.0~1.22.8~3.2三层30S620~22S109~11S124~6S143.5~4.52.0~221.8~2.01.0~1.24.8~5.4注:①表中的乳液用量按乳化沥青的蒸发残留物含量60%计算,如沥青含量不同应予折算;②在高寒地区及干旱风沙大的地区,沥青用量可超出高限5%~10%。表B.4微表处混合料与稀浆封层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范围筛孔尺寸(mm)不同类型通过各筛孔的百分率(%)微表处稀浆封层MS-2型MS-3型ES-1型ES-2型ES-3型9.54.752.361.180.60.30.150.07510095~10065~9045~7030~5018~3010~215~1510070~9045~7028~5019~3412~257~185~1510090~10060~9040~6525~4215~3010~2010095~10065~9045~7030~5018~3010~215~1510070~9045~7028~5019~3412~257~185~15一层的适宜厚度(mm)4~78~102.5~34~78~10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附录C附录C沥青路面设计参数参考值附表C.1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材料名称抗压模量(MPa)15℃劈裂强度(MPa)备注20℃15℃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密级配1200~16001800~22001.2~1.6AC-10,AC-13开级配700~10001000~14000.6~1.0OGFC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200~16001600~20001.4~1.9SMA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000~14001600~20000.8~1.2AC-16,AC-20密级配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00~12001000~14000.6~1.0AC-25沥青碎石基层密级配1000~14001200~16000.6~1.0ATB-25,ATB-35半开级配600~800--AM-25,AM-40沥青贯入式400~800---附表C.2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材料名称配合比或规格要求抗压回弹模量E(MPa)弯沉计算用抗压模量E(MPa)拉应力计算用劈裂强度σ(MPa)水泥砂砾4%-6%1100-15003000-42000.4-0.6水泥碎石4%-6%1300-17003000-42000.4-0.6二灰砂砾7:13:801100-15003000-42000.6-0.8二灰碎石8:17:751300-17003000-42000.5-0.8石灰水泥粉煤灰砂砾6:3:16:751200-16002700-37000.4-0.55水泥粉煤灰碎石4:16:801300-17002400-30000.4-0.55石灰土碎石粒料>60%700-11001600-24000.3-0.4碎石灰土粒料>40-50%600-9001200-18000.25-0.35水泥石灰砂砾土4:3:25:68800-12001500-22000.3-0.4二灰土10:30:60600-9002000-28000.2-0.3石灰土8-12%400-7001200-18000.2-0.25石灰土处理路基4-7%200-350级配碎石基层连续级配型300-350基层骨架密实型300-500底基层、垫层200-250填隙碎石底基层200-280未筛分碎石做底基层用180-220级配砂砾、天然砂砾做的基层用150-200中粗砂垫层80-100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附录C附表C.3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材料名称20℃回弹模量(MPa)用于计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变的范围代表值贫混凝土10000-1700014000水泥稳定碎石5000-100007000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5000水泥稳定土350-70003500石灰、水泥与粉煤灰综合稳定类3500-1400010000石灰稳定土200-400300附表C.4碎砾石土设计参数碎石含量(%)路基干湿类型回弹模量值(MPa)密度(t/m3)含水量(%)>70干燥90-1002.05-2.257中湿70-802.00-2.208潮湿55-651.95-2.151150-70干燥75-852.00-2.207中湿55-651.95-2.158潮湿45-551.90-2.101130-50干燥47-571.90-2.10<10中湿30-401.85-1.9510-15潮湿20-301.75-1.85>15<30干燥30-401.80-1.90<10中湿15-251.70-1.8010-15潮湿151.60-1.70>15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附录D附录D黑龙江省沥青混凝土路面推荐结构示例D.1.1特重交通主干路结构示例如下图: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附录D图D.1.1特重交通主干路结构示意图D.1.2黑龙江省常用垫层材料详见下表:表D.1.2黑龙江省常用垫层材料表序号123456名称二灰土碎石山皮石8%石灰土砂砾煤矸石D.1.3说明:1.结构示意图尺寸均以厘米计。2.结构的集料颗粒组成级配范围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3.新建道路结构在摊铺面层前洒布透层油,并撒布石屑,透层油采用PA-2乳化沥青,用量为1.1升/平方米,石屑用量为2.5立方米/1000平方米。面层之间喷洒粘层油,粘层油采用PC-3型乳化沥青,用量为0.5升/平方米。4.改性沥青推荐使用SBS型改性剂,要求达到I-C标准。5.E0为土基抗压回弹模量。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土基回弹模量≥30MPa。D.2.1主干路结构示例如下图: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附录D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附录D图D.2.1主干路结构示意图D.2.2黑龙江省常用垫层材料详见下表:表D.2.2黑龙江省常用垫层材料表序号123456名称二灰土碎石山皮石8%石灰土砂砾煤矸石D.2.3说明:1.结构示意图尺寸均以厘米计。2.结构的集料颗粒组成级配范围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3.新建道路结构在摊铺面层前洒布透层油,并撒布石屑,透层油采用PA-2乳化沥青,用量为1.1升/平方米,石屑用量为2.5立方米/1000平方米。面层之间喷洒粘层油,粘层油采用PC-3型乳化沥青,用量为0.5升/平方米。4.改性沥青推荐使用SBS型改性剂,要求达到I-C标准。5.E0为土基抗压回弹模量。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土基回弹模量≥30MPa。D.3.1次干路、支路结构示例如下图: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附录D49
黑龙江省城市道路设计技术细则附录D图D.3.1次干路、支路结构示意图D.3.2黑龙江省常用垫层材料详见下表:表D.3.2黑龙江省常用垫层材料表序号123456名称二灰土碎石山皮石8%石灰土砂砾煤矸石D.3.2说明:1.结构示意图尺寸均以厘米计。2.结构的集料颗粒组成级配范围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3.新建道路结构在摊铺面层前洒布透层油,并撒布石屑,透层油采用PA-2乳化沥青,用量为1.1升/平方米,石屑用量为2.5立方米/1000平方米。面层之间喷洒粘层油,粘层油采用PC-3型乳化沥青,用量为0.5升/平方米。4.改性沥青推荐使用SBS型改性剂,要求达到I-C标准。5.E0为土基抗压回弹模量。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土基回弹模量≥30MPa。6.交通量大的次干路可参考主干路标准执行。4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析我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要点
-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早期损害分析
- 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途径论文
- 沥青路面施工方案
-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工艺要点探究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振荡压实技术的运用探析王国涛
- 《沥青路面施工论》word版
- 对城市市政快速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探讨
- 浅谈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
-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现场试验检测技术探讨
- 沥青路面施工中离析的防治措施
- 关于彩色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探讨
- 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 市政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振荡压实技术的运用探析朱涛
-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策略研究分析.doc
- 市政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