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9页

浅谈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谈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通过多年来从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经验,对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谈谈个人见解。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原材料的准备和质量控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应当是质量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因为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根本因素。沥青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标准和频率检测;不同来源、不同规格的沥青要分开存放,不得混杂;沥青罐口应封闭严密,避免水分进入沥青中;沥青存贮时间不宜过长,存放的温度不宜过高,施工期间存放的温度在90~140e之间为宜;矿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并且满足级配要求。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2.1目标配合比设计目标配合比是用试验合格材料,根据级配的用量比例,通过做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9 2.2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是取用拌和机二次筛分后进入冷、热料仓的材料筛分,确定材料比例,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取最佳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及最佳沥青用量的?013%,调整冷料仓、进料仓达到供料平衡,通过马歇尔试验,得到最佳的生产配合比。2.3试拌和试铺试拌和试铺是决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是否适用的决定步骤。为了确保试铺的成功,在试铺前一定要进行试拌。通过试验路段(长度200~500m)验证生产配合比,确定铺摊机速度、摊铺温度、找平方式等操作工艺,确定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速度、遍数等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和接缝方法等。3市政道路路面施工质量控制3.1沥青混凝土拌和沥青混凝土拌和时要控制其温度、油石比及材料的级配。油石比的控制是利用电子称量器对各种材料进行分别称量。级配的控制方法为两级控制,先是从各个冷料仓的出料斗门及皮带转速进行初控,经过混合并由运料皮带及提升机送进振动筛。9 由振动筛重新筛分,振动筛的尺寸选择要与规范一致。振动筛一般只有4级,可以取与规范中筛孔尺寸相近的并进行分段。拌和设备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各种数据随时可以通过操作室的指令进行调整。工地实验室要随时抽检油石比及级配,只要正常,调好的设备不允许随意改变任何数据的设置。拌和过程中常见的缺陷是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油石比不准确,含油量时大时小,温度忽高忽低,有时个别粒径偏离级配曲线等。总之不合格的混合料是不能出场的,只能作废料处理。3.2沥青混凝土的摊铺质量控制运料车辆到达摊铺机作业面时,摊铺机要调好初始状态。摊铺机在开始受料前,在料斗内涂刷少量防止粘料用的油水混合液。沥青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摊铺,摊铺速度根据拌和站产量、铺筑宽度、厚度等计算确定,起步控制在1m/min~2m/min,正常摊铺速度3m/min~4m/min,供料不及时的情况下,可适当放慢速度。摊铺过程中,摊铺机螺旋送料器要不停顿地运转,两侧要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合料,保证在摊铺机全宽度断面上不发生离析。摊铺中出现拥包,立即停机,倒回重新摊铺。另外,对履带底部及声钠探头下面基层上的杂物要清除干净。还要指挥好运料车辆,不能碰撞摊铺机。3.3沥青混凝土路面碾压质量控制9 碾压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选择碾压机具、碾压温度、速度、路线、次序等对平整度有着重要影响,沥青面层铺筑后的碾压是决定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的关键。沥青混合料经摊铺、整平并对不规则的表面进行人工修正后,应按试验段的压实机械组合程序进行全面、均匀压实,压实度要达到马歇尔实验标准密度的98%以上,现场空隙率应控制在6%以下。碾压分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压实工艺本要做到高温压实,高频低副,跟踪碾压。混合料摊铺后,压路机跟踪碾压,速度控制在3km/h左右,采用高频低副的压实方法,频率越高对表面层的压实效果越好,对下面层影响越小。分段碾压长度控制在30~50m,做到一段初压,一段复压,一段终压。3.4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接缝接缝处置不仅涉及施工作业设备的选取,更重要的是施工工艺严谨性和合理性。接缝按施工工艺分为热接缝和冷接缝两种;按接缝位置分为横接缝和纵接缝。3.4.1热接缝摊铺机成梯队作业时纵缝采用热接缝。热接缝是两条毗邻摊铺带的混合料还处于压实前的热状态时的连接,强度、平整度较好,施工时,已铺混合料预留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碾轮要与冷料车道重叠15cm的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9 3.4.2冷接缝冷接缝是指新铺层与经过压实后的已铺层进行的拼接。当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热接缝时采用冷接缝。接缝连接处应设档板或切齐并清除干净,涂洒沥青。挡板的厚度与铺筑层厚度相同,使压路机能压实边沿部位并形成一个垂直面,摊铺相邻半幅时混合料应重叠在已铺层上5~10cm加热。3.4.3纵向接缝纵向接缝有热接缝和冷接缝两种,高速公路均采用热接缝,部分一级公路、市政道路因为设备配备、施工能力及场地条件(要求半封闭施工,确保通车)的限制多用冷接缝。不论采用冷接缝还是热接缝,摊铺带的边缘必须齐整。3.4.4横向接缝横向接缝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最常见,每天的工作缝,包括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摊铺中断,再开始摊铺,由于混合料温度下降而设置的接缝。横向接缝的关键是混合料的温度变化。横缝碾压温度比正常碾压温度要低5~10e。横向接缝的处理有三个要点,即正确的接缝位置、接缝方式和施工方法。⑴接缝位置:接缝应避开结构物及下面层的接缝位置,保证碾压不受阻挡。摊铺结束的最后碾压段,混合料在压路机的重复碾压下向前推移,使接头路面标高低于设计标高,形成一段抛物线的斜面。9 处理方法是在最后碾压段沿道路中心线摆放3m长的直尺,找出与3m直尺底面开始脱离接触处形成的表面纵坡起始点即为接缝位置,将该断面切割成垂直面,切缝靠端部一侧已铺不符合厚度平整度要求的抛物线斜面路段的沥青混合料全部铲除,与下次摊铺时成垂直的平缝连接。⑵接缝方式:横向接缝有斜接缝和平接缝两种。斜接缝的搭接长度为014~018m,搭接处应清扫干净并洒少量沥青,搭接处混合料中的粗集料颗粒超过压实层厚度时,应予以剔除,并补上细料,斜接缝应充分压实并搭接平整。为了保证接缝的压实度、平整度、外观美观,应尽可能采用平接缝,平接缝应做到紧密粘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4沥青混凝土路面缺陷及处理措施沥青混凝土路面缺陷主要表现在路面波浪、横缝跳车、密实度不够、局部推移、松散、隆起等,这些缺陷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的通病,严重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4.1表面波浪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铺筑过程中如形成表面波浪,首先导致路面平整度的降低,影响路面的长期使用性能,减少了路面的使用寿命。9 4.1.1形成原因路面波浪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是由于摊铺机造成的,沥青混合料软弱或混合料温度组成的变化导致混合料不均匀也可导致波浪,另外沥青混合料软弱和混合料设计不合理时,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会推动混合料,使其形成波浪。4.1.2防止方法消除波浪办法是调整好摊铺机的性能,找平系统要处于良好状态,沥青混合料保持稳定的温度及级配,在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规程操作,并随时注意观察和检测,消除人为因素和机械因素造成的表面波浪。4.2横缝不良的横向接缝造成车辆行使颠簸或路面倾斜。4.2.1形成原因横缝跳车主要是工艺上的问题。在每次摊铺开始时,接缝处混合料过量,螺旋仓中输送的混合料太多,多余的材料向上推移摊铺机的熨平板,导致熨平板升高,在路面上留下鼓包。4.2.2防止方法横缝在处理时要将已成型的路面切齐,并在接触面上浇洒粘层沥青,掌握好松铺系数,机械摊铺后人工及时修补,碾压时先横向碾压,再纵向碾压,通过以上处理就不会出现横缝跳车;另外还应注意的是:摊铺混合料的过程中,摊铺机螺旋送料器应联系传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合料,摊铺速度均匀、缓慢、连续,熨平板运行平稳。4.3压实度9 压实度是满足结构要求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耐久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6]。压实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油石比不准确、级配曲线中细料出线、压实遍数不够或压实机具偏轻造成;路面基层不平整、混合料碾压温度不符合要求也是导致压实度不够的直接因素。在施工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加以控制,把好各工序的质量控制关,才能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压实度。4.4推移沥青混凝土面层推移,是指混合料在道路的纵向发生位移。它可能在压实期间发生,也可能在交通荷载作用下发生。推移,是由于混合料不稳定或者是混合料软弱导致的。局部推移、松散、隆起主要原因是基层软弱、油石比偏大、压路机起停速度太快等因素造成。碾压温度在140e左右时,厚的细集料的沥青混合料产生推移现象是很普遍的。提高混合料在压实时的内在稳定性是防止混合料推移的最好办法。为此可以采用降低混合料的流质含量;提高集料颗粒之间的内摩阻力;改变矿料级配等来提供混合料的内在的稳定性。6结语总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涉及的面很广,影响因素很多,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从选材到路面设计、现场施工都需加以严格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只有加强管理,精心组织施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创造优良工程。9 参考文献[1]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2]李宇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