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2 MB
- 279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无线子系统设备验收规范(外场测试分册)V2.12009年12月
第1部分硬件验收规范41.1硬件安装工程量的完成情况41.2机架安装工艺检查41.3走线架及线槽的安装工艺检查71.4设备接地网检查91.5电缆的布放工艺检查121.6机框和单板的安装检查161.7机台和外围终端设备的安装检查171.8配线架的安装检查191.9电源模块、熔丝开关的安装检查201.10隐蔽工程的检查201.11供电检查211.12室外天馈部分安装检查221.13室内分布系统安装检查27第2部分RNC验收规范372.1RNC硬件设备要求372.2RNC设备功能要求472.3RNC传输功能要求1052.4RNC设备电源要求1132.5系统软件管理功能要求1142.6系统维护管理功能要求117第3部分NodeB(含BBU/RRU)验收规范1243.1NodeB硬件设备要求1243.2NodeBHSDPA功能要求1563.3NodeB传输功能要求1583.4NodeB设备电源要求1663.5系统软件管理功能要求1673.6系统维护管理功能要求170第4部分室内分布系统验收测试规范1764.1有源器件性能指标测试1764.2驻波比测试1834.3天线口输出功率测试1844.4信号覆盖质量测试185第5部分AF频段室内功能系统测试规程1885.1A、F不共主载波组网测试1885.2相同基站下小区间的频段间切换1885.3相同RNC下不同基站间切换1895.4不同RNC下基站间切换191第6部分无线网络子系统同步要求1946.1RNC同步要求1946.2NodeB同步要求1946.3无线接口同步要求195
6.4Iub接口同步要求1956.5定时接口要求1956.6NodeB以太网时钟同步要求1966.7RNC、NodeB及其操作维护系统绝对时间同步要求197第7部分智能天线验收规范1987.1电气性能要求1987.2天线校准网络要求2067.3机械性能指标要求2067.4环境指标要求及适应性要求2097.5可靠性要求2107.6天线美化要求2107.7GPS接收天线要求210第8部分无线网络关键指标验收规范2138.1无线网络关键指标要求2138.2室外无线网络质量验收规范2158.3室内无线网络质量验收规范241第9部分直放站验收规范(新增)2679.1无线性能要求2679.2电源适应性要求2779.3环境适应性要求2779.4安全性要求2779.5电磁兼容性要求2799.6TD直放站监控管理功能要求(操作维护)279
第1部分硬件验收规范1.1硬件安装工程量的完成情况1.1.1硬件安装工程量的完成情况检查编号RNS-1-1检查项目硬件安装工程量的完成情况检查检查内容检查现场施工是否按设计文件或合同,完成规定的工作量所有机架安装,包括:1)设备的走线架、走线槽道及其附件的安装2)各种电缆布放3)机框、单板安装4)ODF、MDFDDF配线架安装5)选装设备安装检查结果备注1.2机架安装工艺检查1.2.1设备标签、相关标识检查编号RNS-1-2-1检查项目设备标签、相关标识检查检查内容1)每个机架均应安装标牌,贴有标签,标牌安装位置应统一,内容正确、清晰、完整。2)相关的标识应符合机房内的统一要求,正确、美观、牢固。检查结果备注
1.1.1机架安装的检查1.1.1.1有、无活动地板时的安装检查编号RNS-1-2-2-1检查项目有、无活动地板时的安装检查检查内容1)机架在防静电活动地板上安装,应采用与机架对应的基座安装;机架在水泥地板上安装,应采用膨胀螺钉直接安装(底脚安装)。2)厂家配发的基座与地面、机柜底脚与基座之间、支脚压板与基座等处应按照结构设计要求,规范安装绝缘配件,保证绝缘;所有基座的外侧边缘应平齐。3)单独的一个基座必须是水平,平行的两个基座对角线距离应相等;每台机柜安装的两个基座高度差调整后不大于1.5mm。检查结果备注个别设备厂家机架采用多点接地技术,不须进行绝缘处理。1.1.1.2机架的排列顺序、行列尺寸、抗震加固的检查编号RNS-1-2-2-2检查项目机架的排列顺序、行列尺寸、抗震加固的检查检查内容1)机架的排列、安装位置以及机架面朝向必须和机房设计平面图一致。机架的垂直偏差度不超过机架高度1‰,相邻同类机架高低一致、偏差不大于2mm。2)相邻机架应紧密靠拢,整列机面应在同一平面上,无凹凸现象。同一列机架的设备面应成一直线,误差小于5mm;机架间的缝隙不应大于3mm3)当同一排布放2个或2个以上机架时,机架之间应并柜连接固定;检查结果备注1.1.1.3机架和附件的安装工艺及卫生检查编号RNS-1-2-2-3检查项目机架和附件的安装工艺及卫生检查检查内容机架安装工艺检查:1)机架的内部组件安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机架上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架内连接电缆不能碰伤、碰断,各种标志牌应正确、清晰、齐全。3)所有喷漆零件的表面应光滑平整、色泽一致,不允许有划痕和破损,漆面如有脱落应予补漆。4)机架上各种螺丝必须齐全并全部拧紧到位,不可扭伤螺纹和螺帽,每个固定螺钉均使用平垫、弹垫,其顺序不能垫反。附件安装的检查:1)每个交换机架都应配有防静电腕带。2)单板与单板之间、单板和假面板之间、假面板和假面板之间间隙均匀,间隙不得过大。3)机架附件(前后门、装饰框、防鼠袋、出线口小盖板、机架侧门、门的保护地线、光纤绕盘及其他配件等)必须安装正确,无损伤、不变形;活动部分(如门等)开、关顺畅,位置准确。4)设备在预防意外撞击部位、可接触至布线的部位和危险电压的部位,均应提供覆盖,对高压等危险部位应设有警示标志。卫生检查:机架内外必须整洁卫生,无明显的灰尘、污迹,机架内外均不得有工程废料或杂物。机架前后门、侧板等应干净,不得有污损、手印等。检查结果备注1.1.1机架安装后的测试检查1.1.1.1机架安装后的绝缘测试检查编号RNS-1-2-3-1检查项目机架安装后的绝缘测试检查检查内容1)机架上的绝缘垫片和膨胀螺栓上的绝缘套等绝缘零件必须安装正确。2)交换机架必须与墙、楼板(地)、天花和外部走线槽做绝缘;交换走线槽必须与天花、楼板(地)、墙、外部线槽、电源线槽及DDF等外部设备做绝缘。3)所有支架的固定应牢固整齐并与地面可靠绝缘,多排机架间连接防震部件时,应做绝缘处理。4)所有绝缘材料都必须采用设备厂家生产的标准绝缘配件,各绝缘点的测试电阻值都必须大于0.1兆欧。检查结果
备注个别设备厂家机架采用多点接地技术,不须进行绝缘处理。1.1走线架及线槽的安装工艺检查1.1.1支撑、吊挂,走线架和线槽安装的检查1.1.1.1安装工艺检查编号RNS-1-3-1-1检查项目支撑、吊挂,走线架和线槽安装工艺检查检查内容走线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与设计文件相符合,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0mm。主线槽为单层400mm时,支撑、吊挂或三角支架间的间距不大于1250mm,主线槽大于600mm或为双层时,支撑、吊挂或三角支架间的间距不大于1000mm。所有支撑或吊挂应与建筑物绝缘;走线架伸出机架面的长度超过1000mm时,必须加装支撑或吊挂。走线架应就近与柱、墙固定并绝缘,不能左右摇动。当走线架与墙、柱固定时,必须用大平垫圈(GB96-85中的8号垫圈)替换拉爆膨胀螺栓所带垫圈。水平走道应与列架保持平行或直角相交,水平度偏差不超过2mm,垂直走道应与地板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mm;列槽与主槽保持垂直,线槽应安装牢固,铺设成一直线,水平度偏差不超过2mm,垂直度偏差不超过5mm。走线架的横撑件之间的间距为250mm,当装配好的线梯用于机房内走线架的水平安装时,应使线梯螺栓头面向下。各类槽形钢所做的吊架和弯角联接件的上下衔接处必须以两颗螺丝做固定,所有的固定螺丝必须拧紧。检查结果备注1.1.1.2附件安装检查编号RNS-1-3-1-2检查项目支撑、吊挂,走线架和线槽附件安装检查检查内容所有线槽,走线架等铁件的切割处必须打磨,不得有毛刺,防锈漆与原颜色相同。
线槽底部边缘、线槽口衔接处、线槽或电缆跨过有锋利的拐弯处必须用胶条做保护。线梯的端部突出的地方均应安装保护端盖。线槽或走线架的下线处必须安装过线架下线,过线架的下线边缘应有塑料护线套做保护。线槽或走线架应表面光洁,无脱漆、无损伤,不变形,线槽内外不得有污迹、金属和其他杂物。检查结果备注1.1.1非震区与震区的抗震加固检查1.1.1.1非震区检查编号RNS-1-3-2-1检查项目非震区检查检查内容1)机架的抗震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机架安装完成后,应平稳牢固不摇动。2)当两个(及两个以上)机架并立安装时,在机架顶部应通过连接件把相邻机架固定在一起。检查结果备注1.1.1.2震区检查编号RNS-1-3-2-2检查项目震区检查检查内容1)地震区的水泥地面或者活动地板上安装机架,机架以及上走线铁件系统不得固定到墙上。2)机架和线槽的固定件应做防震加固处理。检查结果备注
1.1.1上走线、下走线的安装检查1.1.1.1上走线安装检查编号RNS-1-3-3-1检查项目上走线安装检查检查内容1)机架上的走线槽,须安装位置正确,牢固整齐。2)当走线架与机架顶部的高差超过0.8m时,须安装下线梯下线。检查结果备注1.1.1.2下走线安装检查编号RNS-1-3-3-2检查项目下走线安装检查检查内容1)保护线槽两侧应紧贴下出线口,以达到防鼠的目的。2)下走线多排叠加布放时,高度不得超过防静电地板下净空的3/4。检查结果备注1.2设备接地网检查1.2.1防雷接地的检查1.2.1.1接地方式检查编号RNS-1-4-1-1检查项目接地方式检查检查内容1)公共接地母线(地线排)与接地设备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30m。2)交、直流必须分开接地。3)如果大楼有两个地线排时,工作地线排应与保护地线排分开,如果只有一个地线排时则可以不分。4)通信局内各类需要接地的设备与接地汇集线之间的连线,其截面应根据通过的最大负荷电流确定,一般采用35-95mm2的多股绝缘铜线,不得使用裸导线布放。
5)所有电源设备的外壳要接交流保护地线排,到交流保护地线排的线径必须大于35mm2。6)交换系统的地线网络必须根据给其供电的电源系统来确定,电源系统相同的交换设备的地线网络必须相联,电源系统不同的交换设备的地线系统绝对不可以连接。7)高压电缆的屏蔽必须接地,开关装置、配电板、配电箱和分线盒的机架和机壳,在需要的地方都必须接地。8)同一交换局中,除各机架的工作地线接到直流配电柜,经直流配电柜接到地排上,各机架内还应通过地线紧密互连实现电气连通,成为一个等电势体。9)设备应顺着同一方向与地排相接。10)对于机房联合接地系统(工作地、保护地、以及建筑防雷接地共用一组接地体),地阻阻值的要求是1Ω以下。检查结果备注1.1.1.1接地工艺检查编号RNS-1-4-1-2检查项目接地工艺检查检查内容1)所有接地螺栓均应使用平垫、弹垫,其顺序不得垫反,地线的压接部分必须用机械方法加以紧固,保证低电阻的连接。2)每个接地点只允许接一根馈线,不得两根或多根馈线同接在接地母线的同一点上。3)不同类型的设备要单独接入地线排,并在地线排处标明,地线两端的标签齐全清晰,地线排应使用镀锌铜排。检查结果备注1.1.2机架、终端、电源、配线架接地要求及线径检查编号RNS-1-4-2检查项目机架、终端、电源、配线架接地要求及线径检查检查内容机架和各组件应可靠接地,从直流配电柜保护接地排引入的保护地线的线径要求大于35mm2,NodeB设备机架的保护地线的线径大小应满足中国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的要求。
机架的前后门应通过6mm2的黄绿色电缆连接到机架下围框上的接地螺栓上,每块门板上下各连一根。所有电源设备的外壳要接保护地排,到保护地排的线径必须大于35mm2。终端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可靠接地,终端外壳、UPS(或逆变器)等应与保护地相连,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多个设备串接或直接用插线板接地,但要保证插线板有可靠的接地线。计算机、显示器的电源插座上的保护地线应连接到直流配电柜的保护地排上或就近的接地体,插线板与直流配电柜的保护地排或就近的接地体的距离应小于30m(若超过30m,则应另设保护接地排)。工作地线和保护地线要用不同颜色的地线区分。安装中继电缆时,必须保证电缆可靠接地;外线用户电缆屏蔽层在配线架处应与防雷地相连。配线架应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入保护接地,同时配线架与机房通信机架间不应通过走线架连成电气连接。服务器机柜是用来摆放终端和服务器的,里面的设备一般都是用交流电源系统,其地线系统属于保护地线,因此必须单独放地线到室内地线排,不得和其他任何交换机架的地线连接,其机架也必须和其他交换机架分隔或者绝缘隔离。检查结果备注1.1.1特殊情况接地检查编号RNS-1-4-3检查项目特殊情况接地检查检查内容1)机架保护地线应遵循就近接入原则,当直流配电柜和机架相距较远时(大于30米),机架的保护地线需要就近接入与直流配电柜共地的保护接地排,不再直接接入直流配电柜。2)所有接地点应尽可能缩短距离,当长度超过规定大小时应适当加粗铜线直径。3)若为扩建的交换局时,应尽可能与现有设备合用现有的接地装置。检查结果备注
1.1电缆的布放工艺检查1.1.1架间电缆的布放检查1.1.1.1电缆布放方式的检查编号RNS-1-5-1-1检查项目电缆布放方式的检查检查内容1)电缆进行插装时应依照电缆设计图纸所要求的线序进行插装,插接架间电缆必须依据厂家图纸进行。2)交流电源电缆尽量不与通信电缆并行走线,信号电缆应与强电流或高压电缆分开绑扎,绑扎的间距至少为150mm;不同性质的电缆(通信电缆、直流电源电缆、交流电源电缆)应分开敷设,避免在同一线束内;3)电缆走线平直、整齐、按层叠加,无交叉。4)当电缆上走线时,应在架顶做拐弯处理,留有余量。5)插头距上线处较远的电缆,应排列于线束外侧,插头距上线处较近的电缆,应排列于线束内侧。6)架间电缆的外观平直整齐、松紧适度,插头附近信号线不得拉得过紧,所留余量应便于信号电缆插头的拔插。7)线缆的外皮无损伤,电缆在布放过程中出现长度不够时,不能采用焊接方法延长电缆,如电缆有多余,则将多余部分裁掉。8)电缆两端必须有明显标志,不得错接、漏接,插接部位应紧密牢靠,接触良好。9)所有电缆外表整洁干净,无损伤,电缆不得溢出走线梯或槽道。10)各处电缆应按要求留出余量,但机架内的电缆不可以碰触到门等活动部件。11)电缆下线处、转弯处、线槽尾端等边缘地方要有胶皮保护,电缆布放完成后将防鼠袋扎紧。检查结果备注1.1.1.2绑扎工艺和标签的检查编号RNS-1-5-1-2
检查项目绑扎工艺和标签的检查检查内容绑扎工艺检查1)架外电缆应按机架绑扎成束,电源电缆、中继电缆、光纤电缆、地线分开布放,不得混扎在一束内2)在机架内走线时,直流电源电缆和地线一般沿内侧走线槽绑扎,信号电缆沿外侧走线槽绑扎;上下方向走线时尽量沿机架左右立柱走线并绑扎;。3)电缆绑扎应实际情况选不同型号的线扣进行绑扎,相同电缆型号一致,线扣间距均匀并朝同一方向,电缆不得压住线扣接头,线扣接头应齐根剪平,无拉尖、扎扣绑扎重叠等现象。4)绑扎后的同类电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线扣间距均匀一致。5)电缆绑扎必须松紧适度,不得绑扎太紧,特别是光纤电缆。6)告警箱信号电缆在墙壁处应使用PVC线槽进行保护和装饰,多余的部分应盘好置于告警箱侧的地板下或走线梯上。标签的检查1)电缆两端的标签齐全,不得用手写标签。2)标签对折整齐,朝向一致,距离插头位置在2cm处。3)标签要求清晰,注明用途,去向检查结果备注1.1.1直流电源电缆的布放检查1.1.1.1工艺和标签的检查编号RNS-1-5-2-1检查项目工艺和标签的检查检查内容布放、连接、绑扎要求检查:1)机房直流电源线的路由、路数及布放位置应符合施工设计图的要求,使用导线的规格、器材绝缘强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2)电源电缆应采用整段的材料,不得在中间接头。3)电源电缆排列必须平直整齐,绝缘层无损伤。4)电源线和保护地线走线应平直,弧度圆滑,弯曲半径应大于50mm
小于100mm,不同颜色的电缆要分开理顺,并绑扎成束。5)电源线与电源分配柜接线端子连接,必须采用铜鼻子与接线端子连接,并且用螺丝加固,接触良好。6)电源线与机柜输入接线端子连接,必须用螺丝加固,接触良好。7)压接电源线、地线接线端子时,每只螺栓应最多压接两个接线端子,且两个端子应交叉摆放,不得重叠。8)一次电源至直流配电柜的电缆应采用双路热备份方式。9)交换机柜如果具备双电源输入电源接线盒,则必须与2路不同的直流电源连接。10)电源电缆的余量要适宜,余长要剪除,不能盘绕。标签的检查:1)两端的标签齐全,不得用手写标签。2)标签对折整齐,朝向一致,距离插头位置在2cm处。3)直流电源电缆应注明正、负极并用颜色明确区分,标签注明所供电的设备、机柜、路由和用途。检查结果备注1.1.1中继电缆的布放检查1.1.1.1工艺和标签的检查编号RNS-1-5-3-1检查项目工艺和标签的检查检查内容布放、绑扎工艺检查:1)布放中继电缆的规格、路由和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2)中继电缆的绑扎间距均等,弯曲半径应大于50mm小于100mm。3)中继电缆走线平直、整齐,按层叠加,无交叉。4)中继电缆的外皮无损伤,电缆在布放过程中出现长度不够时,不能采用焊接方法延长电缆,如电缆有多余,则将多余部分裁掉。5)数字配线架内的同轴电缆布放必须绑扎整齐美观,长度适中,不得过长或过短。6)中继电缆线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朝向一致。制作工艺检查:
1)电缆焊接工艺良好,焊点光滑、平整、无气泡,不得有虚焊、漏焊或短路;露出屏蔽层的金属丝不能太长,防止有短路的可能。2)同轴头上的套管与同轴电缆压接良好,并用热缩管包扎,热缩管必须收缩紧固,外表光滑无破损。3)同轴头或平衡对称电缆与DDF单元间必须卡接牢固;同轴头上的铜套螺丝必须垂直拧紧,不得打滑。标签的检查:1)电缆两端的标签齐全,不得用手写标签。2)标签对折整齐,朝向一致,距离插头位置在2cm处。3)标签要求清晰,注明用途,去向检查结果备注1.1.1网线的布放检查1.1.1.1工艺和标签的检查编号RNS-1-5-4-1检查项目工艺和标签的检查检查内容布放及绑扎工艺检查:1)布放网线的规格、路由和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2)电缆在转弯处应均匀圆滑,不得拉紧。网线的转弯曲率半径应大于30mm。制作工艺检查:1)压接的信号线水晶头,每根芯线应沿水晶头线槽插装至水晶头头部,且与水晶头头部平齐。2)各个插接端子不得有缺针或插针弯曲,水晶头外壳不得有破裂或有明显裂痕、锁片断裂。3)所有信号电缆应保证100%导通,且电缆间不得有短路现象。4)电缆两端的标签不得用手写标签,方向一致,整齐美观,统一粘贴在距离插头位置20mm处,标签信息详细正确。检查结果备注
1.1.1光纤的布放检查1.1.1.1工艺和标签的检查编号RNS-1-5-5-1检查项目工艺和标签的检查检查内容布放工艺检查:1)布放光纤的规格、路由和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光纤布放时应远离电源电缆、地线。2)光纤电缆应直放避免弯曲,外层套塑料波纹套管做好相应保护,不得放置在其他线缆的下方,光纤不得碰触到锋利的边缘;多余尾纤应整齐盘绕于盘纤盒(光纤绕盘)内或绕成直径大于8cm的圈后固定。3)不得用手指触摸光纤电缆头,未插接的光纤必须盖上保护盖。绑扎工艺检查:1)光纤在机架内布放,可采用蜡线、胶带等不易损伤光纤的材料绑扎;采用线扣绑扎时,不宜过紧,并剪齐根部且不留拉尖。2)单板光口应用保护帽(塞)做好保护。3)已布放好的光纤,如暂未使用,光连接器上应安装光纤帽加以保护。标签检查:1)电缆两端的标签不可丢失,不得用手写标签,2)标签对折整齐,粘贴朝向一致,距离插头位置在2cm处。3)光纤两端的标签要求清晰,含义中能够明确反映出架与架,框与框,槽与槽的对应序号关系,以及收、发的光口号等。检查结果备注1.2机框和单板的安装检查1.2.1机框的安装检查编号RNS-1-6-1检查项目机框的安装检查检查内容1)机框的安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必须正确,与合同配置提供的机架设备图所标的位置相符。
2)机框安装到位,固定机框的螺丝必须齐全并拧紧到位;机框上的功能标签或产品编号必须正确清晰,不得损伤或丢失。3)模块中的电源线、地线、控制线、信号连接线、监控信号线,模块间的各种信号线,时钟线,中继电缆,外部网线,鼠标&键盘、显示器信号线等必须连接正确。4)单板与单板之间、单板和假面板之间、假面板和假面板之间应间隙均匀,无间隙过大的现象。检查结果备注1.1.1单板的安装检查编号RNS-1-6-2检查项目单板的安装检查检查内容安装检查:1)电路板的安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必须正确,与合同配置提供的位置相符。2)电路板无弯曲、断裂现象,单板插针和插座应无歪针、缺针、断针或插座变形。3)电路板必须插装到位,安装的电路板不得偏离机框的槽道或凸出机框的前沿而没插入;固定电路板的定位螺丝要上紧。防静电措施:1)将单板插进插框之前,必须保证整个机架妥善接地。2)插拔单板或调整插座/插针时,必须佩戴防静电腕带;3)安装单板的过程中手不得接触单板上的器件及器件管脚;4)电路板的包装材料要具备防静电、遮光、防潮和防震功能。检查结果备注1.2机台和外围终端设备的安装检查1.2.1终端电缆的布放检查编号RNS-1-7-1
检查项目终端电缆的布放检查检查内容1)各种维护操作终端的电源线、鼠标/键盘线、显示器信号线以及接至HUB的网线必须分别理顺,捆扎整齐,转弯曲率半径应大于30mm。2)各种电缆插头插接正确美观,无歪接、漏接现象。3)标签填写正确、粘贴可靠,标签位置整齐、朝向一致,标签粘贴在距插头20mm处。检查结果备注1.1.1终端设备的安装检查1.1.1.1终端设备的安装工艺检查编号RNS-1-7-2-1检查项目终端设备的安装工艺检查检查内容1)终端设备位置应摆放正确,符合设计要求。2)主机、显示器的电源电压应符合要求。3)设备摆放应整齐,边缘成一直线,台面相互保持水平,衔接处应看不出有高低不平现象。4)工作台应整洁,工作台应采用防静电计算机工作台。检查结果备注1.1.1.2终端设备的接地检查编号RNS-1-7-2-2检查项目终端设备的接地检查检查内容1)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多个设备串接或直接用插线板接地,但保证插线板有可靠的接地线。计算机、显示器的电源插座上的保护地线应连接到直流配电柜的保护地排上或就近的接地体,插线板与直流配电柜的保护地排或就近的接地体的距离不应大于30m(若超过30m,则应另设保护接地排)。2)维护终端的外壳应作保护接地。检查结果备注
1.1.1告警箱的安装检查编号RNS-1-7-3检查项目告警箱的安装检查检查内容1)告警板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美观牢固。2)连接告警箱的电源线和网线应放置于线槽内,线头不要外露。3)安装高度适宜(1.2m~1.8m),便于操作。4)告警箱应安装在醒目的位置(如值班室),便于看见和听见发出的警报。5)多个告警箱并排安装时,应贴好明显的标签,以示区别。检查结果备注1.2配线架的安装检查1.2.1DDF/MDF架安装检查编号RNS-1-8-1检查项目DDF/MDF架安装检查检查内容安装、制作工艺检查:1)数字配线架的安装位置必须与设计文件的平面图相符,并按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抗震加固。2)数字配线架的安装应水平垂直,垂直误差应不大于5mm,水平误差不大于2mm。3)架内同轴电缆绑扎整齐美观,长度适中。4)数字配线架的列、架标签整洁清晰,端子上各种标识完整齐全。5)同轴头上的套管与同轴电缆压接良好,并用热缩管包扎,热缩管必须收缩紧固,外表光滑无破损,露出屏蔽层的金属丝不能太长;电缆焊接工艺良好,焊点光滑、平整、无气泡,不能有虚焊、漏焊或短路。接地检查:1)数字配线架必须布放地线到保护地排接地。检查结果备注
1.1.1ODF架安装检查编号RNS-1-8-2检查项目ODF架安装检查检查内容ODF架的安装位置必须与设计文件的平面图相符,并按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抗震加固。ODF架内的光缆绑扎整齐美观,长度适中,多余尾纤盘绕在盘纤单元内。在易损伤光缆的部位,必须使用套管加以保护,套管不得过长或过短。已布放好的光缆,如暂未使用,光连接器上应安装光纤帽加以保护。端子上各种标识完整齐全。检查结果备注1.2电源模块、熔丝开关的安装检查1.2.1电源模块、熔丝开关及标签的安装检查编号RNS-1-9-1检查项目电源模块、熔丝开关及标签的安装检查检查内容1)所有熔丝供电开关类型、型号必须符合相关设备的技术要求和设计要求。2)熔丝开关必须接触牢固,卡接到位。3)所有开关、熔丝必须有明确标签。要求所有的开关都贴有标签,注明所供电的设备、机柜和用途。检查结果备注1.3隐蔽工程的检查1.3.1电缆过孔洞、楼层时的隐蔽处检查编号RNS-1-10-1检查项目电缆过孔洞、楼层时的隐蔽处检查
检查内容1)各种预留进线洞施工完毕已用防火材料封堵。2)室外电缆应采取防水、防日晒措施。3)电缆经过的孔洞应进行密封处理。4)电缆绑扎整齐、美观,无损坏。检查结果备注1.1供电检查1.1.1机架供电检查编号RNS-1-11-1检查项目机架供电检查检查内容1)确认机架上方2路电源开关处在“OFF”的位置后,检查直流配电柜电源,在空载的情况下,允许的电压范围(-57V~-40V)。2)在确认机架内所有单板都未插进背板上的插槽后,将机架上方PWRD上的2路电源开关分别置于“ON”位置,确认该电源分配板上标识为“RUN”的指示灯应闪烁,且无-48V(Ⅰ)、-48V(Ⅱ)指示灯亮。检查结果备注1.1.2机框供电检查编号RNS-1-11-2检查项目机框供电检查检查内容这一步主要检查机架顶端的PWRD板的各路输出电源线有否短路等电气故障及机架各内部各单板的输入直流电压是否正常。1)在确认机架内所有单板都未插进背板上的插槽后,将机架上方PWRD上的2路电源开关分别置于“ON”位置,确认该电源分配板上标识为“RUN”的指示灯应闪烁,且无-48V(Ⅰ)、-48V(Ⅱ)指示灯亮。2)将机框内的单板逐个插进背板上的插槽后,检查单板上的运行灯是否闪烁。3)各框单板安插到位且处于运行状态时,检查有无-48V(Ⅰ)、-48V(Ⅱ)告警指示。
检查结果备注1.1.1单板试通电检查编号RNS-1-11-3检查项目单板试通电检查检查内容1)把配电框上的各电源开关都打到“OFF”的位置,检查各插框-48V电源输入接线位置是否正确、接线是否紧固。2)打开PWRD上相应的电源开关,检查电源板和插框风扇工作是否正常。3)再次把PWRD上的各电源开关都打到“OFF”的位置,将单板依次插进背板上的插槽后紧固单板拉手条。4)打开PWRD上相应的电源开关,各种单板的指示灯状态应正常。如果整框单板的指示灯均不亮,说明该插框的电源板有故障;如果PWRD上的开关闭合后跳开,表示负载有短路故障或输出端子接线错误(短路)。检查结果备注1.2室外天馈部分安装检查1.2.1室外天线安装工艺检查1.2.1.1天线安装位置检查编号RNS-1-12-1-1检查项目天线安装位置检查检查内容天线安装符合设计安装位置检查结果备注1.2.1.2定向天线方位角、倾角检查编号RNS-1-12-1-2检查项目定向天线方位角、倾角检查检查内容定向天线方位角误差不大于±5度,天线倾角误差应不大于±1度。
检查结果备注1.1.1.1全向天线垂直度检查编号RNS-1-12-1-3检查项目全向天线垂直度检查检查内容全向天线应保持垂直,误差应小于±2度。检查结果备注1.1.1.2天线避雷安装检查编号RNS-1-12-1-4检查项目天线避雷安装检查检查内容天线应在避雷针45度角的保护范围内。检查结果备注1.1.1.3天线安装牢固度检查编号RNS-1-12-1-5检查项目天线安装牢固度检查检查内容天线安装应可靠牢固检查结果备注1.1.2室外功放箱安装检查编号RNS-1-12-2检查项目天线安装牢固度检查检查内容功放箱安装应可靠牢固检查结果备注
1.1.1室外线缆安装工艺检查1.1.1.1室外跳线、馈线接头防水密封处理检查编号RNS-1-12-3-1检查项目室外跳线、馈线接头防水密封处理检查检查内容所有室外跳线、馈线接头处均应按规范正确作防水密封处理。检查结果备注1.1.1.2馈线安装工艺检查编号RNS-1-12-3-2检查项目馈线安装工艺检查检查内容馈线无明显的折、拧现象,馈线无裸露铜皮。检查结果备注1.1.1.3馈线接头制作检查编号RNS-1-12-3-3检查项目馈线接头制作检查检查内容馈线接头制作规范,无松动检查结果备注1.1.1.4天线连接及扇区连接关系检查编号RNS-1-12-3-4检查项目天线连接及扇区连接关系检查检查内容天线连接及扇区关系正确,没有接错、接反检查结果备注1.1.1.5馈线窗密封防水检查编号RNS-1-12-3-5
检查项目馈线窗密封防水检查检查内容馈线窗需良好密封且馈线入室处需按规范做滴水弯检查结果备注1.1.1.1馈线卡安装检查编号RNS-1-12-3-6检查项目馈线卡安装检查检查内容安装后的馈线卡间距应均匀(间距不大于1m),方向应一致。检查结果备注1.1.1.2馈线布放工艺检查编号RNS-1-12-3-7检查项目馈线布放工艺检查检查内容馈线布放不得交叉,要求入室行、列整齐、平直,弯曲度一致对有些无法用卡子固定的馈线,使用扎带固定,扎带松紧适中,应固定在塔身、走线架上。室外所有绑扎后的扎带剪断时应留有一定的余量。检查结果备注1.1.1.3馈线标签检查编号RNS-1-12-3-8检查项目馈线标签检查检查内容所有电缆标签按规范绑扎,且绑扎整齐、美观,方向一致。检查结果备注1.1.1.4馈线弯曲半径检查编号RNS-1-12-3-9检查项目馈线弯曲半径检查
检查内容馈线弯曲半径不能小于馈线直径的9-10倍检查结果备注1.1.1.1供电电缆多余部分盘绕检查编号RNS-1-12-3-10检查项目供电电缆多余部分盘绕检查检查内容供电电缆多余部分按规范盘绕检查结果备注1.1.1.2功放至天线跳线布放工艺检查编号RNS-1-12-3-10检查项目功放至天线跳线布放工艺检查检查内容功放至天线跳线应绑扎在天线支架或抱杆上。检查结果备注1.1.2室外馈线接地检查1.1.2.1馈线及供电电缆避雷接地检查编号RNS-1-12-4-1检查项目馈线及供电电缆避雷接地检查检查内容馈线及供电电缆应按规范做避雷接地检查结果备注1.1.2.2室外接地端子防腐、防锈处理检查编号RNS-1-12-4-2检查项目室外接地端子防腐、防锈处理检查检查内容室外接地端子需按规范做防腐、防锈处理检查结果
备注1.1.1.1馈线接地线与馈线夹角检查编号RNS-1-12-4-3检查项目馈线接地线与馈线夹角检查检查内容馈线接地线引向应沿馈线方向,与馈线夹角以不大于15度为宜检查结果备注1.1.2GPS天线安装检查1.1.2.1GPS天线安装位置检查编号RNS-1-12-5-1检查项目GPS天线安装位置检查检查内容GPS天线安装符合设计安装位置检查结果备注1.2室内分布系统安装检查1.2.1硬件安装工程量检查编号RNS-1-13-1检查项目硬件安装工程量检查检查内容所有室内分布系统有源器件及无源器件是否按设计文件完成规定工作量检查结果备注1.2.2室内分布系统主机安装检查1.2.2.1主机安装位置检查编号RNS-1-13-2-1检查项目主机安装位置检查
检查内容²安装位置无强电、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²安装位置保证主机便于调测、维护和散热需要。²主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装在室内。对于室外安装的主机,须做防雨水贱湿主机箱体底部、防晒、防破坏的措施。²对于室内安装的主机,室内不得放置易燃物品;室内的温度、湿度不能超过主机正常工作温度、湿度的范围。检查结果备注1.1.1.1主机固定检查编号RNS-1-13-2-2检查项目主机固定检查检查内容主机机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并且垂直、牢固,并应保证机架底部距离地面1.5米,特殊场所除外。检查结果备注1.1.1.2主机内设备单元安装检查编号RNS-1-13-2-3检查项目主机内设备单元安装检查检查内容要求所有的设备单元安装正确、牢固,无损坏、掉漆的现象,无设备单元的空位应装有盖板检查结果备注1.1.1.3主机外部电缆连接检查编号RNS-1-13-2-4检查项目主机外部电缆连接检查检查内容外部电缆连接²电源线:主机输入交流电必须火线、零线相对应,不能反接;连接到主机架的电源线不能和其他电缆捆扎在一起。
²射频线:当馈线需要弯曲时,要求弯曲角保持圆滑,其弯曲曲率不能小于下表的规定。所有与设备相连的电缆要求接触良好,不能有松动的现象,馈线连接处驻波比必须小于等于≤1.5。线径二次弯曲的半径一次弯曲的半径7/8”360mm120mm1/2”普通210mm70mm1/2”超柔120mm40mm3/8”150mm50mm检查结果备注1.1.1.1主机标签检查编号RNS-1-13-2-5检查项目主机标签检查检查内容要求所有连到主机设备的连线都贴有标签,并标明该连线的起始点和终止点。主机位置应该有警示牌照及相关服务电话等,特殊场所出外检查结果备注1.1.1.2光纤直放站的中继端机安装检查编号RNS-1-13-2-6检查项目光纤直放站的中继端机安装检查检查内容若光纤直放站的中继端机安装在机房内,中继端机的安装不应影响机房原有设备的摆放和机房环境检查结果备注1.1.1.3主机设备接地检查编号RNS-1-13-2-7检查项目主机设备接地检查
检查内容主机设备接地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6平方毫米的接地线接地并且接地电阻必须小于5欧姆检查结果备注1.1.1.1主机电源安装检查编号RNS-1-13-2-8检查项目主机电源安装检查检查内容主机电源插板至少有两芯及三芯插座各一个,工作状态时放置于不易触摸到的安全位置,以防触电。检查结果备注1.1.1.2主机电源电压波动范围检查编号RNS-1-13-2-9检查项目主机电源电压波动范围检查检查内容要求提供稳定的交流电输入,其输入电压允许波动范围为198V~242V。检查结果备注1.1.1.3主机电源电缆检查编号RNS-1-13-2-10检查项目主机电源电缆检查检查内容直流(-48V,24V)供电采用2.5平方毫米的供电电缆,交流供电采用2.5平方毫米的供电电缆。检查结果备注1.1.1.4主机电源走线检查编号RNS-1-13-2-11检查项目主机电源走线检查检查内容若电源走线较长,应套管用线码固定,固定间距为0.3米,走线外观要平直美观。
检查结果备注1.1.1室内分布系统附件安装检查1.1.1.1波分复用单元和光耦合单元安装检查编号RNS-1-13-3-1检查项目波分复用单元和光耦合单元安装检查检查内容波分复用单元和光耦合单元原则上必须放置在用户光端机架上并用螺钉固定,若无条件,也可固定在走线架上。检查结果备注1.1.1.2中继耦合器安装检查编号RNS-1-13-3-2检查项目中继耦合器安装检查检查内容中继耦合器安装在用户基站上方的走线架上,串联在跳线与主馈线之间并加以固定检查结果备注1.1.2室内分布系统有源设备安装检查1.1.2.1有源设备安装位置检查编号RNS-1-13-4-1检查项目有源设备安装位置检查检查内容设备的安装位置符合设计文件(方案)的要求;设备尽量安装在馈线走线的线井内,安装位置应便于调测、维护和散热需要。安装位置确保无强电、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设备电源插板至少有两芯及三芯插座各一个,工作状态时放置于不易触摸到的安全位置。检查结果备注
1.1.1.1有源设备电源线检查编号RNS-1-13-4-2检查项目有源设备电源线检查检查内容有源设备的电源线接在不间断电源的开关前端,不能在弱电井中穿电源线,电源线必须走线槽或铁管,要保持良好的接地,配电箱内的走线要美观可参照配电箱内原有的走线,要使用硬线,线槽要美观、牢固。电源线要有移动标志和方向标识。微蜂窝、直放站电表箱电源必须接到电闸前,不可从电源线路上剥接。检查结果备注1.1.1.2有源设备安装工艺检查编号RNS-1-13-4-3检查项目有源设备安装工艺检查检查内容严格按照说明书的介绍进行,使用合理的工具,安装牢固平整。设备上要有移动标志,安装时应用相应的安装件进行牢固固定。要求主机内所有的设备单元安装正确、牢固、无损伤、掉漆的现象。对于光纤分布系统的主机单元,各模块的安装数量应符合设计文件(方案)的规定。检查结果备注1.1.1.3有源设备接地检查编号RNS-1-13-4-4检查项目有源设备接地检查检查内容对于干线放大器、光纤分布系统的主机单元设备必须接地,并应用16平方毫米的接地线与建筑物的主地线连接,保证接地电阻必须小于5欧姆。检查结果备注1.1.2室内分布系统无源器件安装检查编号RNS-1-13-5检查项目室内分布系统无源器件安装检查检查内容
无源器件应用扎带、固定件牢固固定、不允许悬空无固定放置,要保证量好馈线长度后再锯掉馈线,做到一次成功,较短的连线要先量好以后再做,不要因为不易连接而打急弯,如果线太长要锯掉不能盘在器件周围。检查结果备注1.1.1室内分布系统天馈安装检查1.1.1.1室内天线安装检查1.1.1.1.1天线固定检查编号RNS-1-13-6-1-1检查项目天线固定检查检查内容若为挂墙式天线,必须牢固地安装在墙上,保证天线垂直美观,并且不破坏室内整体环境。若为吸顶式天线,可以固定安装在天花或天花吊顶下,保证天线水平美观,并且不破坏室内整体环境。如果天花吊顶为石膏板或木质,还可以将天线安装在天花吊顶内,但必须用天线支架对天线做牢固固定,不能任意摆放在天花吊顶内,支架捆绑所用的扎带不可少于4条。在天线附近须留有出口位。安装天线时应戴干净手套操作,保证天线及天花板的清洁干净。检查结果备注1.1.1.1.2天线位置检查编号RNS-1-13-6-1-2检查项目天线位置检查检查内容天线的安装位置符合设计文件(方案)规定的范围内,并尽量安装在天花吊顶板的中央。检查结果备注1.1.1.1.3天线安装工艺检查编号RNS-1-13-6-1-3检查项目天线安装工艺检查检查内容
天线放置要平稳牢固,如果垂直放置,安放位置要合理美观。天线连接容易,上紧天线时必须先用手拧紧,最后用扳手拧动的范围在1圈内即准确到位,要做到布局合理美观,做天线的过程中不能弄脏天花板或其他设施,摘装天花板使用干净的白手套,室内天线接头要用胶带包扎做防水处理,室外天线的接头必须使用更多的防水胶带,然后用塑料黑胶带缠好,胶带做到平整、少皱、美观,安装完天线后要擦干净天线。检查结果备注1.1.1.1施主天线安装检查编号RNS-1-13-6-2检查项目施主天线安装检查检查内容在风力较大地区若使用室外定向板状天线(对数周期天线),尽量避免使用反射板,安装反射板后应注意加装增强支架。施主天线在天线架上底安装必须确保天线处于避雷针45度角保护范围内。检查结果备注1.1.1.2室内馈线布放检查1.1.1.2.1馈线布放工艺检查编号RNS-1-13-6-3-1检查项目馈线布放工艺检查检查内容馈线必须按照设计文件(方案)的要求布放,要求走线牢固、美观,不得有交叉、扭曲、裂损情况。当跳线或馈线需要弯曲布放时,要求弯曲角保持圆滑,其弯曲曲率半径不超过下表的规定:线径二次弯曲的半径一次弯曲的半径7/8”360mm120mm1/2”普通210mm70mm1/2”超柔120mm40mm3/8”150mm50mm1/4”普通100mm50mm1/4”超柔40mm20mm
穿竖线要首先认真看清图纸,对竖线在各层中的排列顺序要有合理的安排,以方便以后器件的制作,竖线要直,做到方便检查,布局美观,如果业主要求穿PVC管,扎带每1米一个、剪齐、方向一致。穿横线如业主有要求的,要穿PVC管,走线要水平、拉直,不可捆绑在细的线缆上,要做到单独捆绑,在天花板上每1.5米一个扎带,明线处0.6米一个扎带,扎带的头要剪齐,做到方向一致。注意走线的美观,经过白墙时要穿PVC管。在墙上固定时使用塑料管卡。所有7/8的馈线要用粗扎带捆扎,没有用PVC管的地方要用黑色扎带,有白色PVC管的地方用白色扎带。两条以上的馈线要平行放置,每条线单独捆扎。馈线所经过的线井应为电气管井,也就是通常指的弱电井,不能使用风管或水管管井。馈线尽量避免与强电高压管道和消防管道一起布放走线,确保无强电、强磁的干扰。对于不在机房、线井和天花吊顶中布放的馈线,应套用PVC管。要求所有走线管布放整齐、美观,其转弯处要使用PVC软管连接。走线管应尽量靠墙布放,并用线码或馈线夹进行牢固固定,其固定间距如下表:<1/2”线径馈线>1/2”线径馈线馈线水平走线时1.0m1.5m馈线垂直走线时0.8m1.0m走线不能有交叉和空中飞线的现象。若走线管无法靠墙布放(如地下停车场),馈线走线管可与其他线管一起走线,并用扎带与其他线管固定。室外馈线进入室内前必须有一个馈线进出口的墙孔应用防水、阻燃的材料进行密封。检查结果备注1.1.1.1.1馈线的连接头检查编号RNS-1-13-6-3-2检查项目馈线的连接头检查检查内容馈线的连接头必须安装牢固,正确使用专用的做头工具,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进行,接头不可有松动馈线芯及外皮不可有毛刺,拧紧时要固定住下部拧上部,确保接触良好,接头驻波比应小于1.2,并做防水密封处理。检查结果
备注
第1部分RNC验收规范1.1RNC硬件设备要求1.1.1RNC容量要求lRNC最大配置下所支持的NodeB数量不低于400个;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最大配置下同时支持CS域和PS域的处理能力要求:支持不低于39万BHCA(CS域)和300Mbps(PS域);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容量可以软件升级。RNC容量升级/扩容只需要在同一RNC架构下升级软件。任何增加或替换任何硬件都不在此范围内。这种RNC软件容量升级可通过新的软件版本来对现有RNC架构进行RNC功能的软件改进来达到。增加/替换硬件的含义:在现有机框上增加新板卡,在现有或新的机柜中增加新机框,使用更强大的处理器的新版本板卡替换旧板卡。相同架构的新的结构构造(不同的包装、机柜类型或机框类型)不被认为是后向兼容的,所以不在讨论范畴,这种情况被认为是一个新的RNC架构。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大容量RNCl最小NodeB数:40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小区数:180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用户数:26000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CS爱尔兰量:650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PS吞吐量:300Mbps;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STM1接口数:23+23;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机框数:2;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RC连接的最小用户数:13000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中容量RNCl最小NodeB数:20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小区数:90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用户数:13000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CS爱尔兰量:325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PS吞吐量:155M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STM1接口数目:13+13;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机框数目:1;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RC连接的最小用户数:6500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2小容量RNCl最小NodeB数:100;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扇区数目:30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用户数:4000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CS爱尔兰量:100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PS吞吐量:50M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非信道化STM1接口数:9+9;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信道化STM1数:4+4;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E1数:20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E1IMA或者信道化卡中IMA;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机框数目:1;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小RRC连接的用户数:2000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RNC设备性能要求1.1.1.1RNC配置要求l能够静态配置或动态适应CS域业务处理资源和PS域业务处理资源的处理能力;l能够调整CS域业务处理资源和PS域数据处理资源各自的处理能力
1.1.1.1RNC备份配置lRNC应具备对主要模块如,时钟模块、核心交换模块,核心控制模块1+1备份,并具备主备倒换功能。TestNo.:测试编号RNS-2-1-2-2-1TestItem:测试项目RNC主要模块主备功能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RNC应具备对主要模块如,时钟模块、核心交换模块,核心控制模块1+1备份,并具备主备倒换功能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时钟模块、核心交换模块,核心控制模块都有备板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配置RNC的时钟模块、核心交换模块,核心控制模块所在单板为1+1备份2.触发上述单板的主备倒换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主备倒换前后系统正常运行,基本业务正常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lRNC应对设备业务处理模块具备n+m和资源池方式进行备份的冗余配置能力;系统应保证业务处理模块各板总体处理负荷均衡,业务不应集中在某一或某几个单板上处理TestNo.:测试编号RNS-2-1-2-2-2-1
TestItem:测试项目单机架RNC的业务处理板具备资源处理池的能力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RNC应对设备业务处理模块具备资源池方式进行备份的冗余配置能力;系统应保证业务处理模块各板总体处理负荷均衡,业务不应集中在某一或某几个单板上处理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1.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2.足够多的TD终端(至少(n+m)部)3.Iub口接信令分析仪;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RNC是单机架配置,且配置了n+m块业务处理板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连续发起AMR呼叫,通过操作维护终端观察用户是否均分在n+m块业务处理板上2.挂断业务3.通过操作维护终端闭塞m块业务处理板4.再次连续发起AMR呼叫,通过操作维护终端观察用户是否均分在n块业务处理板上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Iub口上监测业务建立和释放的消息2.所有正常的业务处理板作为一个资源池,可以均分连续接入的用户3.某几块业务处理板故障不影响负荷均衡能力,具备n+m冗余配置能力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TestNo.:测试编号RNS-2-1-2-2-2-2TestItem:测试项目单机架RNC的业务处理板具备n+m冗余备份能力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RNC应对设备业务处理模块具备n+m备份的冗余配置能力;Test1.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
Environment:测试环境1.足够多的TD终端(至少(n+m)部)2.Iub口接信令分析仪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RNC是单机架配置,且配置了n+m块业务处理板,其中n块为主用板,m块为备用板。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连续发起AMR呼叫,通过操作维护终端观察用户是否均分在n块业务处理板上2.挂断业务3.通过操作维护终端闭塞1块业务处理板4.再次连续发起AMR呼叫,通过操作维护终端观察用户是否均分在n块业务处理板上ExpectResult:预期输出业务处理板n+m冗余配置能力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lRNC应对设备业务处理模块具备n+m和资源池方式进行备份的冗余配置能力;系统应保证在采用多个机架和多个处理相同模块的机框时,机架间和机框间相同业务处理模块同样具有资源池和负荷分担的功能TestNo.:测试编号RNS-2-1-2-2-3TestItem:测试项目多机架RNC的业务处理板具备n+m冗余备份和资源处理池的能力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RNC应对设备业务处理模块具备n+m和资源池方式进行备份的冗余配置能力;系统应保证在采用多个机架和多个处理相同模块的机框时,机架间和机框间相同业务处理模块同样具有资源池和负荷分担的功能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1.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2.足够多的TD终端(至少(n+m)部)3.Iub口接信令分析仪4.网络侧提供定位某个UE所在业务处理板的功能TestPrecondition:1.RNC是多机架配置,且配置了n+m块业务处理板,n+m均匀分步在不同机架上。
预置条件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连续发起AMR呼叫,通过操作维护终端观察用户是否均分在n+m块业务处理板上2.挂断业务3.通过操作维护终端按比例闭塞不同机架上的m块业务处理板4.再次连续发起AMR呼叫,通过操作维护终端观察用户是否均分在不同机架上的n块业务处理板上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Iub口上监测业务建立和释放的消息2.所有正常的业务处理板作为一个资源池,可以均分连续接入的用户3.多机架的某几块业务处理板故障不影响负荷均衡能力,具备n+m冗余配置能力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lRNC应对设备接口处理模块具备负荷分担的冗余备份机制,在一个接口出现故障时,系统应能够自动保护切换到其他接口TestNo.:测试编号RNS-2-1-2-2-4TestItem:测试项目RNC的接口处理模块具备负荷分担的冗余备份机制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RNC的E1接口处理模块具备负荷分担的冗余备份机制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1.选择Iub口传输为多条E1的站点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RNC的接口处理模块采用冗余备份配置2.小区内CS、PS基本业务正常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发起CS,PS业务,观察业务负荷分担的分布在不同的E1上。2.挂断业务。3.通过后台操作维护阻断这个Iub口IMA组内的1条E14.再次先后发起CS、PS基本业务。5.业务正常。Expect1.IMA组的自动管理功能保证某条E1中断也不会影响基本业务
Result:预期输出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对于接口板类型为STM-1的冗余备份测试,由于试验网实际环境不具备,建议在实验室测试。1.1.1.1RNC主备倒换功能l主备倒换为热倒换,备板支持对主板核心数据的实时备份功能;TestNo.:测试编号RNS-2-1-2-3-1TestItem:测试项目RNC主备倒换为热倒换,备板支持对主板核心数据的实时备份功能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RNC主备倒换为热倒换,备板支持对主板核心数据的实时备份功能;且RNC的主备倒换时间要求为毫秒级,主备倒换对正在进行的语音和数据业务基本无影响。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RNC系统工作正常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通过操作维护修改一个核心数据有关的参数2.发起一个CS业务和一个PS业务。3.通过操作维护触发RNC进行主备倒换。记录主备切换时间。4.CS,PS业务正常保持。5.检查主工作板上的参数是否已修改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主备热倒换成功,倒换时间为毫秒级别,2.CS,PS业务未中断,且系统运行正常3.主工作板上的参数是已修改TestResult:测试结果
App.:备注l主备倒换时间要求为毫秒级,主备倒换对正在进行的语音和数据业务基本无影响见用例:RNS-2-1-2-3-11.1.1.1RNC可用性和可靠性要求l设备的预测MTBF至少应达到20万小时以上;工程期间不具备条件测试。l系统中断服务时间应小于3分钟/年(MTTR假设为1小时)。工程期间不具备条件测试。1.1.1.2RNC资源共享l控制面中除Iu接口外,电路域和分组域的资源实现共享;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用户面电路域和分组域的资源实现共享;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用户面和控制面的处理资源实现共享。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3RNC升级RNC升级基于兼容的硬件(相同的RNC架构),基于相同的RNC架构,通过增加或替换兼容的硬件来进行容量升级/扩容。仅在无法通过软件来提供容量升级(如上一个KPI要求中所描述)时才进行这种类型的RNC容量升级。增加/替换硬件的含义:在现有机框上增加新板卡,在现有或新的机柜中增加新机框,使用更强大的处理器的新版本板卡替换旧板卡。相同架构的新的结构构造(不同的包装、机柜类型或机框类型)不被认为是后向兼容的,所以不在讨论范畴,这种情况被认为是一个新的RNC架构。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4软件实现的新特性(无需增加硬件)新特性仅只需升级软件即可提供,无需增加新单板或用新版本的单板替换已安装的单板。这就是说处理器应支持所有相关控制面或用户面功能,不应出现某个单板专门处理某个特性;处理器应该能够同时支持多个特性,达到硬件的最大利用率。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相同模块间的处理池l控制面相同模块间的处理池;n所安装软件/硬件容量应达到合同签署的最大值,并确保最小的业务受限。即不应出现控制面某单个处理器能力受限但整个RNC还有可用处理能力的情况,因为这类处理器应成为资源池以支持软件功能组。也就是说专用于控制面的处理器应成为资源池。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在支持控制面相同模块间的处理池时,控制面的单个处理器出现过载时,相同的处理器池中轻载的处理器能分担部分过载处理器的处理量。系统触发这个功能的过载门限(从x%到y%)和轻载门限(z%,z<GSM系统间切换性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2G/3G系统工作正常Test1)被测TD-SCDMA终端,设置优先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
Procedure:测试步骤1)被测TD-SCDMA终端发起语音业务,保持通话状态;测试车从TD-SCDMA覆盖区域向GSM覆盖区域(没有TD信号覆盖的区域)移动,移动速度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30km/h左右;2)通过信令跟踪,当发生TD->GSM切换后,切换成功后,RNC收到IuRelease消息。ExpectResult:预期输出TD<->GSM系统间切换成功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n切换门限和迟滞时间等重要参数必须小区级设置并能够对CS、PS域业务作不同的切换参数设置。
TestNo.:测试编号RNS-2-2-1-2-3-17TestItem:测试项目切换门限和迟滞时间等重要参数必须小区级设置并能够对CS、PS域业务作不同的切换参数设置。TestPurpose:测试目的切换门限和迟滞时间等重要参数必须小区级设置并能够对CS、PS域业务作不同的切换参数设置。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系统工作正常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OMC上分别设置CS和PS域小区级的切换参数2)发起CS和PS业务进行切换3)记录切换点,保存码流ExpectResult:预期输出测量报告参数与omc设置一致,CS、PS域业务作不同的切换参数设置。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n对AMR语音和分组域交互或背景类并发业务承载,要求支持3G到2G系统的系统间切换:话音业务能够实时切换,PS域业务能够在话音业务结束之后自动恢复。TestNo.:测试编号RNS-2-2-1-2-3-18TestItem:测试项目对AMR语音和分组域交互或背景类并发业务承载,要求支持3G到2G系统的系统间切换:话音业务能够实时切换,PS域业务能够在话音业务结束之后自动恢复。TestPurpose:测试目的对AMR语音和分组域交互或背景类并发业务承载,要求支持3G到2G
系统的系统间切换:话音业务能够实时切换,PS域业务能够在话音业务结束之后自动恢复。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测试外场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系统正常工作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被测终端在TD网络内,发起AMR和PS64K并发业务;2.被测终端由TD网络向GSM网络移动。直至发生TD->GSM切换后,切换成功后,RNC收到IuRelease消息;3.语音业务保持不掉话;PS业务挂断;4.挂断语音业务,PS业务能自动恢复。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TD->GSM系统间切换成功2.语音业务保持不掉话;PS业务挂断;3.挂断语音业务,PS业务能自动恢复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n要求支持在TD-S到GSM/GPRS之间的PS域业务切换。TestNo.:测试编号RNS-2-2-1-2-3-19TestItem:测试项目要求支持在TD-S到GSM/GPRS之间的PS域业务切换。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网络支持在TD-S到GSM/GPRS之间的PS域业务切换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系统工作正常
预置条件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被测终端在TD网络内,发起PS交互或背景类并发业务;2.被测终端由TD网络向GSM网络移动。直至发生TD->GSM切换后,切换成功后,RNC收到IuRelease消息;3.保持PS业务正常;4,切回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切换成功,保持PS业务正常。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n要求支持:上行链路发射功率触发:3G->2G系统间切换基于覆盖和质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接力切换n对信令承载、电路域业务承载、分组域业务承载及并发业务承载,要求支持下列类型的接力切换:u同一NodeB下不同扇区之间:要求基于测量的切换TestNo.:测试编号RNS-2-2-1-2-3-21TestItem:测试项目同一NodeB下不同扇区之间:要求基于测量的切换TestPurpose:测试目的同一NodeB下不同扇区之间:要求基于测量的切换。(接力切换)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期间试验网外场测试TestPrecondition:1.NodeB1下配置建立小区CELL1和CELL2,CELL和CELL2异频;2.CELL1和CELL2位于不同扇区;
预置条件3.CELL1、CELL2互为邻区;4.网络配置切换类型为硬切换;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UE开机后驻留在信号较强的CELL1;2.UE在CELL1发起CS12.2K的语音呼叫;信令承载、电路域业务承载、分组域业务承载及并发业务承载3.将UE向CELL2移动,使UE接收到的RSCP(CELL2)与RSCP(CELL1)的数值关系满足RNC切换门限;4.被测终端应该成功切换到CELL2;将维持业务一段时间后挂机5.记录切换过程中UE测量报告中的测量量与测量事件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切换过程中UE业务没有明显中断;2.UE测量报告中的测量量与测量事件应正确;3.切换类型应正确。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u同一RNC下不同NodeB之间:基于测量的切换TestNo.:测试编号RNS-2-2-1-2-3-22TestItem:测试项目同一RNC下不同NodeB之间:基于测量的切换TestPurpose:测试目的同一RNC下不同NodeB之间:基于测量的切换(接力切换)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期间试验网外场测试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RNC1下的NODEB1和NODEB2;2.NodeB1下配置建立小区CELL1,NodeB2下配置建立小区CELL2;CELL1和CELL2异频;3.CELL1、CELL2互为邻区;4.网络配置切换类型为硬切换;Test1.UE开机后驻留在信号较强的CELL1;
Procedure:测试步骤2.UE在CELL1发起CS12.2K的语音呼叫;信令承载、电路域业务承载、分组域业务承载及并发业务承载3.将UE向CELL2移动,使UE接收到的RSCP(CELL2)与RSCP(CELL1)的数值关系满足RNC切换门限;4.被测终端应该成功切换到CELL2;将维持业务一段时间后挂机5.记录UE测量报告中的测量量与测量事件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切换过程中UE业务没有明显中断;2.UE测量报告中的测量量与测量事件正确。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uULTX功率触发基于覆盖/质量的异频切换TestNo.:测试编号RNS-2-2-1-2-3-23TestItem:测试项目ULTX功率触发基于覆盖/质量的异频切换TestPurpose:测试目的ULTX功率触发基于覆盖/质量的异频切换。(接力切换)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期间试验网外场测试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RNC1下配置建立小区CELL1和CELL2;CELL1和CELL2异频;2.CELL1、CELL2互为邻区;3.网络配置切换类型为硬切换;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UE开机后驻留在信号较强的CELL1;2.UE在CELL1发起CS12.2K的语音呼叫,信令承载、电路域业务承载、分组域业务承载及并发业务承载,网络侧下发基于覆盖/质量的测量控制;3.使CELL1的上行干扰增大,UE上报测量报告;4.网络令终端切换到CELL2;
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切换过程中UE业务没有明显中断;2.UE测量报告中的测量量与测量事件正确;3.切换类型正确。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lRNC之间切换n不同RNC之间同频小区:要求基于测量的切换,同时伴随UEinvolvedSRNS重定位;TestNo.:测试编号RNS-2-2-1-2-3-24TestItem:测试项目不同RNC之间同频小区:要求基于测量的切换,同时伴随UEinvolvedSRNS重定位;TestPurpose:测试目的不同RNC之间同频小区:要求基于测量的切换,同时伴随UEinvolvedSRNS重定位;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期间试验网外场测试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RNC1下的CELL1,RNC2下的CELL2,CELL1和CELL2同频;2.CELL1、CELL2互为邻区;3.配备IU口信令仪。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1.UE开机后驻留在信号较强的CELL1;2.UE在CELL1发起CS12.2K的语音呼叫;3.将UE向CELL2移动,使UE接收到的RSCP(CELL2)与RSCP(CELL1)的数值关系满足切换门限;4.被测终端应该成功切换到CELL2;将维持业务一段时间后挂机5.记录切换过程中UE测量报告中的测量量与测量事件6.监测IU口信令Expect1.切换过程中UE业务没有明显中断;
Result:预期输出2.UE测量报告中的测量量与测量事件正确。3.重定位流程(伴随UEinvolvedSRNS重定位)正确。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n不同RNC之间异频小区:要求基于测量的切换,同时伴随UEinvolvedSRNS重定位;TestNo.:测试编号RNS-2-2-1-2-3-25TestItem:测试项目不同RNC之间异频小区:要求基于测量的切换,同时伴随UEinvolvedSRNS重定位;TestPurpose:测试目的不同RNC之间异频小区:要求基于测量的切换,同时伴随UEinvolvedSRNS重定位;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期间试验网外场测试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RNC1下的CELL1,RNC2下的CELL2,CELL1和CELL2异频;2.CELL1、CELL2互为邻区;3.配备IU口信令仪。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1.UE开机后驻留在信号较强的CELL1;2.UE在CELL1发起CS12.2K的语音呼叫;3.将UE向CELL2移动,使UE接收到的RSCP(CELL2)与RSCP(CELL1)的数值关系满足切换门限;4.被测终端应该成功切换到CELL2;将维持业务一段时间后挂机5.记录切换过程中UE测量报告中的测量量与测量事件6.监测IU口信令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切换过程中UE业务没有明显中断;2.UE测量报告中的测量量与测量事件正确。3.重定位流程正确。
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n处于Cell_FACH/URA_PCH状态下的UE进行跨RNC的小区重选时,触发DSCR流程完成小区更新过程TestNo.:测试编号RNS-2-2-1-2-3-26TestItem:测试项目处于Cell_FACH/URA_PCH状态下的UE进行跨RNC的小区重选时,触发DSCR流程完成小区更新过程TestPurpose:测试目的处于CELL_FACH/URA_PCH状态下的UE进行跨RNC的小区重选时,触发DSCR流程完成小区更新过程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期间试验网外场测试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UTRAN工作正常,小区成功建立,RNC之间没有Iur接口;2.RNC1下的CELL1,RNC2下的CELL2,3.CELL1、CELL2互为邻区,两小区配置相同RAI。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UE发起PS域业务使其状态处于CELL_FACH或URA_PCH,UE驻留在CELL1;2.UE向CELL2移动,触发小区重选;3.监测Uu接口消息流程。消息流程如下:
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在各接口上监测到的消息流程正确;2.小区重选之后UE驻留在CELL2,并发起路由区更新过程。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如果支持CELL_FACH、CELL_PCH和URA_PCH,请在不同状态下分别进行测试l源小区与目标小区类型不同的切换n支持N频点小区之间的硬切换和接力切换,UE在切换之前对载波的占用支持下列所有组合:主载波到辅载波、主载波到主载波、辅载波到主载波、辅载波到辅载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源小区与目标小区的UpPCH处于不同位置的的硬切换和接力切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1无线资源管理l功率控制RNC和NodeB能支持下列功率控制功能,并且功控参数对运营者明确、可控:n在公共信道和专用信道上的UL开环功率控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上行内环功率控制:支持功率控制的步长为1dB、2dB或3dB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n功控步长为小区级可设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下行内环功率控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上行外环功率控制:RNC可以对每个RAB设置BLER目标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动态信道分配n慢速DCA根据当前负荷状况与干扰水平为各时隙和载波进行排序,为小区无线资源的分配提供参考和依据。u慢速DCA为周期性进行,周期时间的设定范围为2s~60s,具体时间可由运营商设置。优先级:基本功能,要求商用日期:Q42006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同一载波内不同时隙的优先级排序l上行干扰:时隙ISCP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下行时隙码域发射功率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时隙内码字资源占用情况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考虑时隙分布情况,为高速率业务预留连续时隙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同一小区内不同载波之间的优先级排序l各载波的时隙、码道占用比例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快速DCA快速DCA的目的:能够根据慢速DCA对系统可用资源的排序结果对。快速DCA的作用范围:u小区内新的呼叫请求;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u向该小区内的切换请求;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小区内无线承载升级的重配置请求;对于已经在线的业务,快速DCA算法能根据慢速DCA的排序情况能支持下列功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在载波内调整业务占用时隙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在载波间调整业务占用时隙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支持基于用户到达方向角(AOA)考虑UE初始接入的使用载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呼叫准入控制n准入控制算法根据系统当前资源状况和请求的呼叫性质决定当前呼叫释放容许接入,从而是系统负荷维持在正常水平。准入控制的适用范围为:u准入控制的适用范围1:小区内有新的呼叫请求,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准入控制的适用范围2:有向该小区内的切换请求,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准入控制的适用范围3:小区内有无线承载升级的重配置请求,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其中对切换请求的处理优先级高于其他两种类型的请求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准入控制算法能够分别考虑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资源状况;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算法能够接收并更新小区资源状况参数,包括上行RTWP、下行载波发射功率、下行OVSF码资源,并和预设门限比较,决定业务是否能被准入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算法能够接收并更新小区Iub接口传输资源参数,和预设门限比较,决定业务是否能被准入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
资源负荷水平较高时(包括Iub),在不超过准入控制门限的情况下,请求的PS域业务能够以低于请求的速率接入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运营商可控各种上下行准入控制门限等参数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拥塞控制拥塞控制的目的是:在系统出现过载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系统负荷尽快降低到正常水平,以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服务质量。拥塞控制算法通过ISCP来衡量上行负载,载波发射功率衡量下行负载。拥塞控制处理方式通过小区负荷超过拥塞控制门限启动依照拥塞控制算法,上行或下行负载超过拥塞控制门限时,RNC能够通过以下方式缓解系统拥塞状况:n时隙之间的负荷调整;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对承载速率进行重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禁止所有AC等级的用户接入(AC0~AC15)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强制拆除CS域业务或PS域流媒体业务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上述措施的启动顺序应遵循从1~4的先后顺序,否则顺序应可配置。lPS域分组调度PS域动态信道分配用于小区拥塞、UE业务量变化以及用户质量变差等情况下,对PS域业务承载所占用的资源进行动态调整,使整个系统对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最高。动态信道分配可在下列条件下触发执行:n小区无线资源发生拥塞或解除拥塞时,降低或恢复PS域业务承载所占用的资源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对某一UE,当下行码域发射功率超过某一门限时,降低PS域业务承载所占用的资源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基于用户业务量情况(即UE或RNC各自的RLCbuffer中的业务量状况)调整PSBE业务的承载速率: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最近的负荷状态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用户/业务吞吐量情况(即UE或RNC各自的RLCbuffer中的业务量状况)RNC能够采用以下方式调整PS域业务承载所占用的资源: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改变传输信道类型:将UE状态从cell_DCH转换为cell_FACH或URA_PCH,或者反之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调整PS域业务承载的数据速率:上、下行速率能够在支持的PS域各种速率中转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PS域业务承载的数据速率低向高调整时需要经过准入控制算法判定参见测试用例RNS-2-2-1-2-4-19拥塞控制门限、下行码域发射功率门限、RLC层缓存负荷门限、上下行业务量上报门限及迟滞时间等参数能对运营者可控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1测量功能lNodeB测量NodeB测量分公共资源的测量和专用资源的测量。由RNC通过NBAP消息发起,NodeB完成相应的测量内容,并向RNC报告。对NodeB公共资源的测量,支持以下测量和上报准则:n接收到的总带宽功率(Receivedtotalwidebandpower),支持事件触发或周期性报告机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发射载波功率(Transmittedcarrierpower),支持事件触发或周期性报告机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上行时隙干扰信号码域功率(TimeslotInterferenceSignalCodePower),支持事件触发或周期性报告机制对NodeB专用资源的测量,支持以下测量量和上报准则:n信扰比SIR,支持事件触发或周期性报告机制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发射码域功率(Transmittedcodepower),支持事件触发或周期性报告机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NodeB支持通过Iub接口用户平面上报TrCHBER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到达角(AngleOfArrival),支持事件触发或周期性报告机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RC测量由UE执行的测量类型有:频率内测量、频率间测量、系统间测量、业务量测量、质量的测量、UE内部测量、UE位置的测量。RNC通过下行DCCH信道上发送测量控制消息要求UE建立、修改或释放相应的测量项。UE通过测量报告向RNC报告测量结果。n频率内测量:测量量:P-CCPCHRSCP或路径损耗或TimeslotISCP,支持事件触发和周期性报告机制,测量事件:支持1G,1H,1I事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频率间测量测量量:P-CCPCHRSCP或CPICHRSCP(FDD)或路径损耗,支持事件触发和周期性报告机制测量事件:支持2b事件触发频率间切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系统间测量测量量:P-CCPCHRSCP,与GSM小区的观察时差,GSM载频RSSI,支持事件触发和周期性报告机制测量事件:支持3a事件触发系统间切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UE内部测量UE的发射功率,支持事件触发和周期性报告机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1安全管理l加密算法应用
RNC支持对用户数据信息、NAS层信令与RRC层信令的加密/解密功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加密算法类型RNC能灵活配置UEA0、UEA1等加密算法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加密算法的扩展能力RNC支持多种加密算法的可扩展能力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完整性保护RNC支持对NAS信令、RRC信令的完整性保护,并能向灵活配置UIA1等加密算法、支持多种算法的可扩展能力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完整性保护应用RNC支持对用户数据信息、NAS层信令、RRC层信令的完整性保护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完整性保护类别RNC能灵活配置UIA1等完整性保护算法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完整性保护的扩展能力RNC支持多种算法的可扩展能力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RAB类型与业务1.1.1.1.1信令承载(SRB)支持承载速率为上下行13.6kbps的信令无线承载;短信、USSD等业务发起时不建立业务承载,直接由SRB承载这些业务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2业务承载类型可承载的业务QoS划分为四类:会话类、数据流类、交互类、背景类:会话类:数据流信息单元之间要保持时间相关性,会话模式,实时性要求严格;流类:数据流信息单元之间要保持时间相关性,要求实时性;
交互类:要求有响应模式(在一段时间内响应),保证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背景类:不要求在一段时间内获得相关数据,要求保证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l窄带AMRnAMR12.2Kbps,TrFO呼叫TestNo.:测试编号RNS-2-2-1-3-2-1TestItem:测试项目AMR12.2Kbps,TrFO呼叫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系统是否支持TrFO方式的AMR12.2k业务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通过OMC设置AMR静态速率只支持AMR最大速率为AMR12.2k2、在IU口CS域接信令仪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RNC系统工作正常。2、使用UE发起AMR语音业务。3、采用信令仪跟踪信令。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在IU口信令仪上查看RABASSIGNMENTREQUEST消息,检查MaximumBitRate参数,其值为122002、语音清晰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nAMR7.95Kbps,TrFO呼叫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AMR5.9Kbps,TrFO呼叫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AMR4.75Kbps,TrFO呼叫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电路域无线接入承载电路域业务承载QoS类型包括会话类,要求支持下述业务:n会话类:CS64/64KbpsTestNo.:测试编号RNS-2-2-1-3-2-5TestItem:测试项目会话类:CS64/64Kbps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系统是否支持会话类CS64kbps业务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通过OMC设置CS64/64kbps会话类业务2、在IU口CS域接信令仪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RNC系统工作正常。2、使用UE发起CS64/64会话类业务。3、采用信令仪跟踪信令。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在IU口信令仪上查看RABASSIGNMENTREQUEST消息,检查MaximumBitRate参数,其值为640002、语音、图像清晰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l分组域无线接入承载分组域业务承载QoS类型为交互或背景类:nPSI/B8/8K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nPSI/B16/16KbpsorPSI/B32/32K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PSI/B64/64KbpsTestNo.:测试编号RNS-2-2-1-3-2-8TestItem:测试项目PSI/B64/64Kbps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系统是否支持PSI/B64/64Kbps业务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在IU口PS域接信令仪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RNC系统工作正常。2、UE发起一个PSI/B64/64Kbps业务,进行WAP浏览网页;3、采用信令仪跟踪信令。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IU口信令仪上查看RABASSIGNMENTREQUEST消息,检查TrafficClass参数,检查MaximumBitRate参数,其值符合要求。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nPSI/B64/128KbpsTestNo.:测试编号RNS-2-2-1-3-2-9TestItem:测试项目PSI/B64/128Kbps
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系统是否支持PSI/B64/128Kbps业务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在IU口PS域接信令仪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RNC系统工作正常。2、UE发起一个PSI/B64/128Kbps业务,进行WAP浏览网页;3、采用信令仪跟踪信令。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IU口信令仪上查看RABASSIGNMENTREQUEST消息,检查TrafficClass参数,检查MaximumBitRate参数,其值符合要求。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nPSI/B64/384KbpsTestNo.:测试编号RNS-2-2-1-3-2-10TestItem:测试项目PSI/B64/384Kbps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系统是否支持PSI/B64/384Kbps业务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在IU口PS域接信令仪
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RNC系统工作正常。2、UE发起一个PSI/B64/384Kbps业务,进行WAP浏览网页;3、采用信令仪跟踪信令。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IU口信令仪上查看RABASSIGNMENTREQUEST消息,检查TrafficClass参数,检查MaximumBitRate参数,其值符合要求。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nPSI/B128/128K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PSI/B128/384KbpsTestNo.:测试编号RNS-2-2-1-3-2-12TestItem:测试项目PSI/B128/384Kbps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系统是否支持PSI/B128/384Kbps业务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在IU口PS域接信令仪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RNC系统工作正常。2、UE发起一个PSI/B128/384Kbps业务,进行WAP浏览网页;3、采用信令仪跟踪信令。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IU口信令仪上查看RABASSIGNMENTREQUEST消息,检查TrafficClass参数,检查MaximumBitRate参数,其值符合要求。
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nPSI/B384/384K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能够在PS域承载Streaming业务,并能够支持以下承载:nPS流类业务16/32kbps+PSI/B8/8k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PS流类业务16/64kbps+PSI/B8/8k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PS流类业务16/128kbps+PSI/B8/8k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PS流类业务32/256kbps+PSI/B8/8kbpsTestNo.:测试编号RNS-2-2-1-3-2-17TestItem:测试项目PS流类业务32/256kbps+PSI/B8/8kbps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系统是否支持PS流类业务32/256kbps+PSI/B8/8kbps业务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在IU口PS域接信令仪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RNC系统工作正常。2、UE发起一个PSI/B8/8Kbps业务,进行WAP浏览网页;3、接着UE发起一个PS流类32/256kbps,进行流媒体下载;
4、采用信令仪跟踪信令。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IU口信令仪上查看RABASSIGNMENTREQUEST消息,检查TrafficClass参数,检查MaximumBitRate参数,其值符合要求。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n和PSI/B类业务相比,RNC在无线资源调度过程中优先保障PSStreaming类承载的GBR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并发无线接入承载支持AMR语音和分组域交互或背景类数据业务并发:nAMR12.2Kbps+PSI/B64/64KbpsTestNo.:测试编号RNS-2-2-1-3-2-19TestItem:测试项目AMR12.2Kbps+PSI/B64/64Kbps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网络AMR12.2Kbps+PSI/B64/64Kbps承载能力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在IU口CS域接信令仪在IU口PS域接信令仪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RNC系统工作正常。2、UE发起一个AMR12.2话音业务;3、接着UE发起一个PSI/B64/64kbps,进行WAP浏览网页;4、采用信令仪跟踪信令。Expect在IU口信令仪上查看RABASSIGNMENTREQUEST消息,检查Traffic
Result:预期输出Class参数,检查MaximumBitRate参数,其值符合要求。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nAMR12.2Kbps+PSI/B0/0K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AMR12.2Kbps+PSI/B8/8K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AMR12.2Kbps+PSI/B32/32K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AMR12.2Kbps+PSI/B64/128K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AMR12.2Kbps+PSI/B64/384K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AMR12.2Kbps+PSI/B64/64Kbps+PSI/B64/64K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支持电路域会话类业务和分组域交互或背景类数据业务的并发业务:nCS会话类64Kbps+PSI/B8/8KbpsTestNo.:测试编号RNS-2-2-1-3-2-26TestItem:测试项目CS会话类64Kbps+PSI/B8/8Kbps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网络CS会话类64Kbps+PSI/B8/8Kbps承载能力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
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在IU口CS域接信令仪在IU口PS域接信令仪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RNC系统工作正常。2、UE发起一个CS64k可视电话业务;3、接着UE发起一个PSI/B8/8kbps,进行WAP浏览网页;4、采用信令仪跟踪信令。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IU口信令仪上查看RABASSIGNMENTREQUEST消息,检查TrafficClass参数,检查MaximumBitRate参数,其值符合要求。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nCS会话类64Kbps+PSI/B64/64K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支持AMR话音和PS域流媒体的并发业务承载:nAMR12.2+PS流类业务16/64kbps+PSI/B8/8kbpsTestNo.:测试编号RNS-2-2-1-3-2-28TestItem:测试项目AMR12.2+PS流类业务16/64kbps+PSI/B8/8kbps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网络AMR12.2+PS流类业务16/64kbps+PSI/B8/8kbps承载能力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在IU口CS域接信令仪在IU口PS域接信令仪Test1、RNC系统工作正常。
Procedure:测试步骤2、UE发起一个AMR12.2话音业务;3、接着UE发起一个PSI/B8/8kbps,进行WAP浏览网页;4、接着UE再发起一个PS流类16/64kbps,进行流媒体下载;5、采用信令仪跟踪信令。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IU口信令仪上查看RABASSIGNMENTREQUEST消息,检查TrafficClass参数,检查MaximumBitRate参数,其值符合要求。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nAMR12.2Kbps+PS流类业务16/128kbps+PSI/B8/8k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AMR12.2Kbps+PS流类业务128/64Kbps+PSI/B8/8K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支持多个I/B类并发业务:nPSI/B64/64Kbps+PSI/B64/64KbpsTestNo.:测试编号RNS-2-2-1-3-2-31TestItem:测试项目PSI/B64/64Kbps+PSI/B64/64Kbps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网络PSI/B64/64Kbps+PSI/B64/64Kbps承载能力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在IU口PS域接信令仪Test1、RNC系统工作正常。
Procedure:测试步骤2、UE发起一个PSI/B64/64kbps,进行WAP浏览网页;3、接着UE再发起一个PSI/B64/64kbps,进行WAP浏览网页;4、采用信令仪跟踪信令。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IU口信令仪上查看RABASSIGNMENTREQUEST消息,检查TrafficClass参数,检查MaximumBitRate参数,其值符合要求。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nPSI/B64/64Kbps+PSI/B64/64Kbps+PSI/B64/64K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用户与业务分级n每个用户(R4和HSDPA)的最小QoS保证。用户的最小吞吐率可配置并用于接纳控制和拥塞控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所有RRM算法(接纳控制、拥塞控制,动态信道分配等)中都应考虑TrafficClass,THP,ARP优先级。u"每个无线承载都应根据TrafficClass、THP/ARP等参数定义抢占和被抢占能力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交互/背景业务对交互/背景业务的优先级:交互/背景业务可以抢占低QoS(THP/ARP)的交互/背景业务.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流类业务对交互/背景业务的优先级:流类业务可以抢占相同或低QoS(THP/ARP)的交互/背景业务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话音和可视电话(考虑具备相同的优先级)相对交互/背景业务的优先级:话音和可视电话总是可抢占交互/背景业务。"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n"抢占的执行时机:u根据TrafficClass/THP/ARP,降低小区中低优先级用户的吞吐率,以便接纳尝试接入本小区的新用户(可以在被抢占的用户不得不达到最低得业务水平时才执行抢占)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如果上述动作不能对拥塞状况起到缓解作用,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第二步采取释放用户。u*抢占那些低于或等于触发抢占的业务优先级(TrafficClass)的业务。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在最低业务优先级(TrafficClass)中,从最低的用户优先级(ARP/THP)开始。见测试用例RNS-2-2-1-3-2-39n当有足够的容量可接纳新的用户时,停止抢占"。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接纳控制算法中考虑THP/ARP参数来给用户分配RB,THP/ARP值较高的用户应分配较高初始速率的RB。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提供给每个用户的最低保障速率与THP/ARP相关,THP/ARP值较高的用户在整个业务进行过程中应保证较高的最低保障速率。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HSDPA调度器应考虑THP/ARP数值,THP/ARP值较高的用户在调度过程中优先级得到优先保证。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算法应具备可升级能力,在RRM算法中后续考虑更多的QoS参数。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u-FlexnIu-Flex应该基于CS域软交换结构或IuPSoverIP实现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nRNC支持支持3GPP定义的核心网节点选择过程,详细定义参见TR23.236v6.3.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RNC解析初始NAS消息,当(P)TMSI存在时,从中解析得到NRI字段,将UE选择到该NRI指示的CN节点中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如果无法从初始NAS消息中得到NRI信息,则根据负荷分担算法为该UE选择一个CN节点接入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RNC只解析初始NAS消息,UE连接建立后,通过已经建立的连接传递后续消息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RNC支持基于Null-NRI的负荷重分配:当RNC收到含有Null-NRI的初始直传消息,将根据负荷分担算法为该UE选择核心网节点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OMC能够配置Pool内各个核心网节点的相对容量比例,对于无法从(P)TMSI中获得可用NRI的UE(根据规范定义有如下三种情况:NRI对应的核心网节点不可用;NRI对应的核心网节点地址为空;无法从(P)TMSI/IMSI/IMEI解析NRI),RNC选择核心网节点时应基于该容量比例进行,该容量比例具体数值能够由运营商指定,且能够配置为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对于InitialDirectTransfer中含有IMSI/IMEI而没有(P)TMSI的UE,RNC可根据IMSI/IMEI值计算选取核心网节点;也可根据负荷分担算法选取核心网节点。以上两种方式可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如果使用IMSI寻呼UE,RNC能够将IMSI与GlobalCNID的对应关系存储一段时间。且该时间长短对运营商可设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当该寻呼响应以IMSI到达RNC后,如果RNC能找到记录中IMSI与MSC的对应关系,则将寻呼响应路由到对应核心网节点中;否则根据负荷分担算法选取核心网节点。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运营商能够查询当前配置的CN的容量比例关系和核心网节点选取依据(需求XX中提到的IMSI,IME或负荷分担算法)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一个RNC最多归属的核心网个数不少于16个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引入Iu-Flex之后,必须包括如下KPI:每个CN的IMSI寻呼数量、每个CN节点使用GlobalCN-ID响应寻呼的消息数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MBMSnMBMS的引入对现有业务没有影响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流业务以及相关Qo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背景业务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256kbps的无线承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128kbps的无线承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64kbps的无线承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MBMS与其他业务的并发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PtM方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PtP方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软合并,并且支持同一业务在不同小区之间的同步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MBMS服务小区,并可由运营商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可在独立载波上仅配置MBMS业务。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可在载波上同时配置MBMS业务和其他业务。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在PtM下,支持用户在相邻小区的切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在PtP下,支持用户在相邻小区的切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counting机制,支持PtM和PtP之间的转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由用户发起的频道切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在接入过程中,能够区分MBMS业务和其它业务的优先级。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MBMS业务信道的扰码、middle码可由系统动态分配。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具备邻小区的动态配置算法,以最优化使用软合并技术。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对于已经支持R4基本功能的NodeB、RNC设备,可通过软件升级、不改动硬件的方式支持MBM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RNC的HSDPA功能要求1.1.1.1无线资源管理l功率管理n在混合时隙配置下,NodeB能够根据R4和HSDPA的负荷状况情况,实现时隙内的动态功率分配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在混合载波配置下,能够为每一载波配置HSDPA最小可用功率,以保证HSDPA的基本覆盖和小区边缘的最低速率要求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
运营者应能够配置R4和HSDPA总的可用功率的大小,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HS-SCCH信道具有功率控制功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给每个用户分配的每一条HS-PDSCH信道的功率必须相同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在混合时隙配置下,根据CQI统计和用户吞吐量需求对时隙HSDPA功率分配进行调整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码字管理n支持HSDPA和R4网络联合的静态码字资源管理,给HSDPA预留的码资源可以静态重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在混合时隙配置下,RNC与NodeB之间能够通过快速重配置对HSDPA的码字数目进行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对于快速重配置机制,可以为HSDPA和R4保留最低的码字资源,以保证HSPDA和R4的最小容量要求。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准入控制nHSDPA业务请求系统资源时,伴随DCH信道的准入控制需要考虑如下因素:u码字资源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Iub接口的带宽资源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R4和HSDPA的可用功率资源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新的HSDPA用户进入系统时,准入控制需考虑载波的HSDPA最大在线数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在HSDPA上建立PS域Streaming类承载时,准入控制需考虑Streaming业务的GBR是否能够满足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针对每一种资源,运营者能够配置不同的准入门限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如果载频已经达到了HSDPA最大用户数目同时R4DCH没有触发准入控制,新接入的HSDPA用户的业务应该被承载到R4DCH上而不应该被准入拒绝。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如果准入控制发生后系统仍处在准入门限之上,则准入控制机制应能够拒绝新用户的接入。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拥塞控制n在混合时隙配置下,拥塞控制机制能够考虑可用功率资源,时隙功率资源发生拥塞时,HSDPA功率DCH信道被抢占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拥塞控制机制能够考虑Iub口的可用传输资源(待确认)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拥塞控制机制能够保证承载在HSDPA上的实时类业务的保证比特率的要求(待确认)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拥塞控制门限能对运营者可配置(待确认)l负载控制n系统能够支持HSDPA用户在不同载波之间的负载控制,例如:当一个HSDPA用户无法接入当前的HSDPA载波上时,如果其他频点有空闲资源,该HSDPA用户可以被系统分配到该异频同覆盖的HSPDA载波上。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移动性管理l相同NodeB内的HSDPA小区变更n支持在相同NodeB内不同小区之间同频点的小区变更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小区负荷触发的在相同小区内不同频点之间的载波变更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在相同NodeB内不同小区之间不同频点的小区变更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在相同RNC内相同NodeB的同频小区变更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在相同RNC内相同NodeB的异频小区变更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不同NodeB相同RNC的HSDPA小区变更n支持在相同RNC内不同NodeB间的同频小区变更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在相同RNC内不同NodeB间的异频小区变更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不同NodeB不同RNC的HSDPA小区变更n支持通过DSCR方式的跨RNC间的同频小区变更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通过DSCR方式的跨RNC间的同频小区变更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在不同RNC间的同频小区变更,同时伴随UEinvolvedSRNS重定位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在不同RNC间的异频小区变更,同时伴随UEinvolvedSRNS重定位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状态转换ü在RRC建立过程中,系统能够通过对UE能力等级的识别,引导HSDPAUE直接驻留在HSDPA小区上。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ü支持小区内从CELL_FACH/URA_PCH到HS-DSCH的信道切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ü支持小区内从HS-DSCH到CELL_FACH/URA_PCH的信道切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ü系统能够提供HS-DSCH到公共信道切换的定时器,运营者可以根据实际要求配置定时器的值,可配置范围从1s到180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ü在HS-DSCH小区变更和DCH与HS-DSCH之间的信道转换时,要求保证单个PS业务的连续性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ü在HS-DSCH小区变更和DCH与HS-DSCH之间的信道转换时,要求保证并发业务的连续性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ü当从NodeB1CELL_FACH/URA_PCH(载波1)状态转换到NodeB2的HS-DSCH状态时,应考虑UE的能力级别(异频不同NodeB间的移动性要求)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系统间小区变更支持同一小区之间的不同频点之间DCH到HS-DSCH的状态转换,基于以下触发原因n由于负荷调整,从不支持HSDPA的载波切换到支持HSDPA的载波上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由于HSDPA载波从资源满负荷情况下恢复,将具备HSDPA能力且承载与DCH上的用户切换到HSDPA载波上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支持同一小区之间的不同频点之间HS-DSCH到DCH的状态转换,基于以下触发原因n不支持并发业务建立在HS-DSCH上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支持同一NodeB不同小区(包括同频/异频)之间DCH到HS-DSCH的状态转换,基于以下触发原因n从非HSDPA小区切换而来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支持同一RNC不同NodeB的小区(包括同频/异频)之间HS-DSCH到DCH的状态转换,基于以下触发原因n不支持并发业务建立在HS-DSCH上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由于超过用户数限制准入拒绝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支持同一RNC不同NodeB的小区(包括同频/异频)之间DCH到HS-DSCH的状态转换,基于以下触发原因:n从非HSDPA小区切换而来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支持同一RNC不同NodeB的小区(包括同频/异频)之间HS-DSCH到DCH的状态转换,基于以下触发原因n不支持并发业务建立在HS-DSCH上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支持同一RNC不同NodeB的小区(包括同频/异频)之间HS-DSCH到DCH的状n由于超过用户数限制准入拒绝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支持不同RNC小区(包括同频/异频)之间DCH到HS-DSCH的状态转换,基于以下触发原因:n从其他R4小区切换而来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支持不同RNC小区(包括同频/异频)之间HS-DSCH到DCH的状态转换,基于以下触发原因n不支持并发业务建立在HS-DSCH上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由于超过用户数限制准入拒绝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调度&HARQl系统能够基于CQI的信息进行AMC调整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RoundRobin调度算法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ProportionalFair调度算法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调度算法的后台配置来实现调度公平性和小区吞吐量之间的平衡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在调度时应考虑接入的业务种类(interactive/background/streaming),对于streaming业务给予更多的调度以保证业务的Qo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当有多种调度算法时,要求调度算法对运营者可配置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在HARQ过程中支持ChaseCombining合并算法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在HARQ过程中通过RV参数的调整支持ChaseCombining和IncrementalRedundancy两种合并算法,能够对RV参数进行调整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大重传次数(至少为4)和InitialBLER,ResidualBLER对运营者可配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在不同的TTI能够调度不同的用户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能够在1个TTI中给每个用户最多分配16个码字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每个UE最少两个优先级队列,从而保证streaming业务的QoS要求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每个UE最少两个Mac-dflow,使调度器可以独立对多个RAB进行调度,来支持不同的QoS要求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承载在HSDPA上的I/B类业务的GBR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RAB类型和业务要求l支持的业务类型n支持交互类业务/背景类业务Qo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实时业务(流类业务)Qo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网络能够给UE提供HSDPA服务区域指示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当在HS-DSCH上进行HSDPA用户调度时,网络应考虑在RABASSIGNMENTREQUEST中的最大比特流量(MBR)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n对于PS流业务,网络应能支持"可变GBR".(调度器应利用RAB指派中的GBR参数来调度用户并达到此GBR,而不像R4中一样GBR在RB中固定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的RAB类型nI/B类单PS业务(HSDPA)uInteractiveorbackground/UL:384DL:HSDPA[最大bit速率基于UE能力和系统配置]/PSRAB+UL:3.4DL:3.4kbpsSRBsforDCCH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Interactiveorbackground/UL128DL:HSDPA[最大bit速率基于UE能力和系统配置]/PSRAB+UL:3.4DL3.4kbpsSRBforDCCH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Interactiveorbackground/UL:64DL:HSDPA[最大bit速率基于UE能力和系统配置]/PSRAB+UL:3.4DL:3.4kbpsSRBsforDCCH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Interactiveorbackground/UL:32DL:HSDPA[最大bit速率基于UE能力和系统配置]/PSRAB+UL:3.4DL:3.4kbpsSRBsforDCCH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I/B类多PS并发业务(HSDPA)uInteractiveorbackground/UL:64DL:[bitratedependingonUEcategory]/PSRAB+Interactiveorbackground/UL:64DL:[bitratedependingonUEcategory]/PSRAB+UL:3.4DL:3.4kbpsSRBsforDCCH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I/B类单PS业务(HSDPA)与AMR语音业务并发uConversational/Speech/UL:12.2DL:12.2kbps/CSRAB+interactiveorBackground/UL:384kbpsDL:[bitratedependingonUEcategory]/PSRAB+UL:3.4DL3.4kbpsSRBforDCCH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Conversational/Speech/UL:12.2DL:12.2kbps/CSRAB+Interactiveorbackground/UL:64DL:[最大bit速率基于UE能力和系统配置]/PSRAB+UL:3.4DL:3.4kbpsSRBsforDCCH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I/B类多PS业务(HSDPA)与AMR语音业务并发uConversational/Speech/UL:12.2DL:12.2kbps/CSRAB+interactiveor
Background/UL:64kbpsDL:[bitratedependingonUEcategory]/PSRAB+interactiveorBackground/UL:64kbpsDL:[bitratedependingonUEcategory]/PSRAB+UL:3.4DL3.4kbpsSRBforDCCH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PSStreaming业务(HSDPA)与AMR语音业务并发uConversational/Speech/UL:12.2DL:12.2kbps/CSRAB+Streaming/UL:64DL:[RatedependingonUEcategory]/PSRAB+interactiveorBackground/UL:8kbpsDL:[RatedependingonUEcategory]/PSRAB+UL:3.4DL3.4kbpsSRBforDCCH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Conversational/Speech/UL:12.2DL:12.2kbps/CSRAB+Streaming/UL:16DL:[RatedependingonUEcategory]/PSRAB+interactiveorBackground/UL:8kbpsDL:[RatedependingonUEcategory]/PSRAB+UL:3.4DL3.4kbpsSRBforDCCH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Conversational/Speech/UL:12.2DL:12.2kbps/CSRAB+Streaming/UL:32DL:[RatedependingonUEcategory]/PSRAB+interactiveorBackground/UL:8kbpsDL:[RatedependingonUEcategory]/PSRAB+UL:3.4DL3.4kbpsSRBforDCCH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PSStreaming业务(HSDPA)与R4低速率I/B业务(R4DCH)并发uStreaming/UL:64DL:[RatedependingonUEcategory]/PSRAB+interactiveorBackground/UL:8kbpsDL:[RatedependingonUEcategory]/PSRAB+UL:3.4DL3.4kbpsSRBforDCCH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Streaming/UL:32DL:[RatedependingonUEcategory]/PSRAB+interactiveorBackground/UL:8kbpsDL:[RatedependingonUEcategory]/PSRAB+UL:3.4DL3.4kbpsSRBforDCCH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uStreaming/UL:16DL:[RatedependingonUEcategory]/PSRAB+interactiveorBackground/UL:8kbpsDL:[RatedependingonUEcategory]/PSRAB+UL:3.4DL3.4kbpsSRBforDCCH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1.1.1.1硬件要求l2006年12月31日之后发布的软件版本不需升级硬件就可支持新增功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总容量不因HSDPA特性受到影响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硬件支持HSDPA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硬件支持HSDPA软件升级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2多载波HSDPAl具体多载波HSDPA规范的制订基于CCSA06年12月标准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物理信道HS-SCCH和HS-SICH物理信道结构和单载波HSDPA相比保持不变,从单载波升级至多载波HSDPA仅需软件升级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多载波HSDPA的载频和小区能够完全兼容单载波HSDPA终端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NodeB能够接受在不同载波上发送的上行信息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对同一UE进行3个载波捆绑时,单用户下行最大速率应达到6.72M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对同一UE进行6个载波捆绑时,单用户下行最大速率应达到13.44M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3HSUPAlHSUPA/HSDPA能够与和R4混合配置在同一载波上。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HSUPA/HSDPA能够单独配置在一个载波上。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基于上行负载和吞吐量公平的快速调度算法。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l快速调度算法周期不大于10m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具备可配置的HARQ功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上行调制方式支持8PSK。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上下行3:3配置的载波上,单用户上行最大速率达到0.63M。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上下行3:3配置的载波上,单用户上行最大速率达到1.26M。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每个小区能够支持至少32个同时在线HSUPA用户数。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在HSUPA上承载交互类、背景类业务。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在HSUPA上承载流媒体类业务。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同一用户HSUPA和实时业务的并发。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终端在HSUPA与cell_DCH之间的状态转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UE在HSUPA小区之间的切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UE在HSUPA小区与R4小区之间切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对于已经支持R4基本功能的NodeB、RNC设备,可通过软件升级、不改动硬件的方式支持HSUPA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HSPA+lHSPA支持64QAM调制方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l软件支持基于HSPA的2x2MIMO;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软件支持基于HSPA的2x2MIMO+64QAM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RNC传输功能要求1.1.1物理层要求1.1.1.1ATM承载接口要求1.1.1.1.1接口类型lRNC支持普通E1、IMAE1接口类型;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应支持信道化STM-1,能区分来自NodeB的IMA信息;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应支持非信道化的STM-1;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2接口数量和可扩展性lRNCIu传输冗余应支持STM-150%(1+1);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Iu传输冗余应支持STM-11:n,能实现自动切换至冗余端口;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能支持ATMoverFractionalE1;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的同一物理端口,通过配置可作为Iub、Iu-CS或Iu-PS中的一种接口使用。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2IP承载接口要求1.1.1.2.1接口类型lRNC传输接口支持NativeIPE1接口(IPoverPPP&HDLC);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在Iu接口支持Native以太接口(10/100BaseT/GE);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在Iub接口支持Native以太接口(10/100BaseT/GE)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在Iub接口支持NativePOS(IPoverSDH)口;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在Iu接口支持NativePOS(IPoverSDH)口;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的同一物理端口,通过配置可作为Iub、Iu-CS或Iu-PS中的一种接口使用。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ATM功能要求1.1.1.1基本要求1.1.1.1.1PVC建立功能l在Iub口,能够配置不同的PVC,实现对如下信令和用户面数据流的承载:nNBAPnNodeB的OMC信息流nALCAPn(DCH、RACH、FACH、PCH、HS-DSCH)等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在Iu-CS口,能够配置不同的PVC,实现对如下信令和用户面数据流的承载:nRANAPnALCAPnIuUP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在Iu-PS口,能够配置不同的PVC,实现对如下信令和用户面数据流的承载:nRANAPnIuUP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在同一Iub、Iu-PS或Iu-CS接口上,对同一信令或者用户面数据流(如NBAP、RANAP、DCH、RACH、FACH、PCH、HS-DSCH和IuUP),应能建立多条PVC,以实现负载分担或保护功能。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1AAL支持功能l应支持AAL2和AAL5,遵循YD/T1086-2000、YDN053.4-1997等规范的规定;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应能实现对无线网络层的控制面和用户面数据进行封装。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2在链路故障时IMA带宽的调整l在链路故障的情况下,应具备IMA带宽的自动调整功能。可以提供如下调整:nIMA组将继续工作,IMA组的容量将由正常工作的链路决定;nCAC将以正在工作的链路为基础。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在链路故障的情况下,应具备IMA带宽的自动调整功能。可以提供如下调整:n降低ATM上的尽力而为业务服务质量或容量级别(CAC)以适应带宽减少。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3VC到VP的映射l要求具备灵活的VC到VP的映射方式,且映射关系对运营商可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4承载能力要求lATME1接口能同时传输R99和HSDPA业务流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MAE1接口能同时传输R99和HSDPA业务流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ATMSTM-1接口能同时传送RNC上的R99和HSDPA业务流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ATMSTM-1接口能同时传送NodeB上的R99和HSDPA业务流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ATME1接口能同时传输R99和HSDPA业务流量以及EUL(EnhancedUplinktraffic);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lIMAE1接口能同时传输R99和HSDPA业务流量以及EUL(EnhancedUplinktraffic);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ATMSTM-1接口能同时传送RNC上的R99和HSDPA业务流量以及EUL(EnhancedUplinktraffic);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ATMSTM-1接口能同时传送NodeB上的R99和HSDPA业务流量以及加强的上行流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1电路仿真交换l支持NodeB上的电路仿真交换(CE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2对敏感业务的BW预留l可以对时延敏感的业务进行带宽的预留。预留的带宽大小可以由运营商进行设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3Over-provisioninglRNC中应可以支持PVP/PVC在物理层上的超额资源(over-provisioning)占用;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中应可以支持AAL层在PVP/PVC上的超额资源(over-provisioning)占用。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4传输承载的修改l与无线承载修改相关联的传输承载修改-修改方法遵循Q2630.2规范。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与无线承载修改相关联的传输承载修改-修改方法遵循Q2630.1规范。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2ATMQos1.1.1.2.1QoS映射l以下ATMQos类型必须被支持:CBR,这些QoS类型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可以对运营商可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l以下ATMQos类型必须被支持:UBR+,这些QoS类型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可以对运营商可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以下ATMQos类型必须被支持:UBR,这些QoS类型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可以对运营商可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以下的ATMQoS类型可被支持:nrtVBR,rtVBR。这些QoS类型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可以对运营商可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ATMVP/VC传输的区分:运营商可以在一条链路(含一个IMA组)上对用户面数据定义不同的VP/VC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将R99和HSDPA业务分别利用两条不同的VP/VCs承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ATMVP/VC传输的区分:运营商可以在一条E1/IMA链路上对用户面数据定义2个VP/VCs:一条VP/VC中承载R99和HSDPA/HSUPA实时业务一条VP/VC中承载R99和HSDPA/HSUPA的非实时业务;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ATMVP/VC传输的区分:运营商可以在一条E1/IMA链路上对用户面数据定义3个VP/VCs:对R99实时业务、R99非实时业务及HSDPA分别利用三条不同的VP/VC进行承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ATMVP/VC传输的区分:R99业务的控制信令和用户流分别在不同的VP/VC进行承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ATMVP/VC传输的区分:HSDPA/HSUPA业务的控制信令和用户流分别在不同的VP/VC进行承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运营商可以在一条链路(含一个IMA组)上定义4个VP/VCs:4个不同的VP/VCs对应于R99rt,R99nrt,HSDPArtandHSDPAnrttraffic;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lIu-PS接口,支持将rt和nrt的业务分别封装在两条不同的PVC中;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u-PS支持将HSDPA和HSUPA在同一PVC中传输;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u-PS支持将R4-PS、HSDPA和HSUPA在不同PVC中传输;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任何一个VP/VC的ATMQoS属性(包括类别和速率等)都是可配置的。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1业务整型l支持在VP/VC级业务整型。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2呼叫接纳与拥塞控制功能要求l在一个PVC中可以配置AAL2参数,对于在该PVC中的所有业务(包括公共信道信令,比如BTS级别的FACH1,PCH,FACH2和NBAP)可以根据该参数进行CAC控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在一个PVC中对应不同业务配置不同的AAL2参数,对于在该PVC中的不同业务(包括nrt和rt业务)分别根据该对应参数进行CAC控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呼叫建立在无线承载指派过程中考虑Iub负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呼叫进行中的无线承载修改过程中考虑Iub负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2IP功能要求1.1.2.1基本要求1.1.2.1.1硬件支持要求l在不需要改变硬件平台,只要改变接口的条件下,RNC和NodeB就可以完成由ATM传输形式到IP传输形式的平滑迁移。要求:n升级完成后要求在对外接口是NativeIP形式n运营商的OAM上不需要配置ATM参数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通过内部集成PWE3模块方式支持IP化,将ATM封装到IP中承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1IuPS/IuCS/Iur/IuboverIPl软件支持IuPSoverIPforUP&CP(NativeIP);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uCSoverIPforUP&CP(NativeIP);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软件支持IuboverIP(NativeIP)。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2IPE1接口特性lIub的IPE1接口支持McPPP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ub的IPE1接口支持MLPPP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ub的IPE1接口支持PPPMux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ub的IPE1接口支持IP头压缩(TS25.426协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ub的IPE1接口支持E1链路故障时的带宽适配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要求在E1接口上有两个甚至更多的ML-PPP组以支持不同业务的区分。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3业务承载分离l要求能通过IP接口传送HSDPA业务流量,通过ATM接口传送R99业务流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4HSPAandRel.99trafficoverIPl要求IP接口支持HSPA和R99的业务。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1.1.1.1.1Iub带宽预留l运营商可对PS和CS业务,公共信道和信令设置Iub带宽预留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运营商可以为各类型业务:R99rt,R99nrt,HSDPArtandHSDPAnrt分别配置在Iub接口上预留的IP传输带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2Over-provisioninglRNC中应可以支持每一个物理层上的超额资源(over-provisioning)占用。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2双栈要求lNodeB双栈(混合ATM/NativeIP):NodeB能在同样的HW平台上同时支持ATM/IP协议栈,ATM流量承载在E1/IMAE1上,全IP化流量承载在以太网上,而且要求有IPQos机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提供ATM&IP的所有接口以及在Iub接口同时支持ATM和IP业务。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3IPQoS要求l要求在Iu接口能基于RFC2474&RFC2475提供不同的IP服务类型;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要求在Iub接口能基于RFC2474&RFC2475提供不同的IP服务类型;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不同的DSCP可以标记不同的业务类型,如R99rt,R99nrt,HSDPA;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在Iu接口Diffserv规则可以由运营商设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在Iub接口Diffserv规则可以由运营商设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在Iu接口支持以太网上的Qos机制(遵循802.1Q/P),规则可以由运营商设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在Iub接口支持以太网上的Qos机制(遵循802.1Q/P),规则可以由运营商配置。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为实现E-2-E的IubQos策略,运营商可以根据TrafficClass的业务类型进行QoS标记。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呼叫接纳与拥塞控制功能要求1.1.1.1.1IP上的CAC控制lRNC支持基于IP层静态带宽统计或者静态流量统计的CAC。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P承载情况下,呼叫建立时的无线承载建立过程中考虑Iub负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P承载情况下,呼叫中的无线承载修改过程中考虑Iub负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2以太网功能要求l对于HUBNodeB,应该支持以太网交换功能,对于非HUBNodeB不需要此功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2操作维护承载要求lIub接口IP化后,RNC支持IP静态路由功能,用于转发OMC和NodeB之间的网管IP包。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2RNC设备电源要求RNC应在下述直流电源性能范围内正常工作,见表1-4。表1-4:直流电源要求电源种类项目交换机用的直流电源(DC)标称值(V)-48
电压波动范围(V)-40~-57杂音电压0~300Hz≤100mV峰-峰值300~3400Hz≤2mV杂音计衡重杂音3.4~150kHz单频≤5mV有效值,宽带≤100mV有效值150~200kHz单频≤3mV有效宽带200~500kHz单频≤2mV有效150k~30MHz500~30MHz单频≤1mV有效≤30mV有效值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系统软件管理功能要求l具备系统软件加载、卸载、备份、恢复功能TestNo.:测试编号RNS-2-5-1TestItem:测试项目系统软件加载、卸载、备份和恢复功能TestPurpose:测试目的系统软件能够通过网管系统进行加载、卸载、备份和恢复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室外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网管系统与RNC连接。RNC,NodeB,网管系统工作正常TestProcedure:1.通过网管系统对RNC选择特定软件,进行系统软件加载2.通过网管系统对RNC选择特定软件,进行系统软件卸载
测试步骤1.通过网管系统选择特定RNC,进行系统软件备份2.通过网管系统将RNC系统软件恢复到指定软件ExpectResult:预期输出通过网管系统,成功进行系统软件的加载,卸载,备份和恢复。对操作的过程和结果,网管系统能够提供必要提示信息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l具备系统软件版本查询、软件升级功能TestNo.:测试编号RNS-2-5-2TestItem:测试项目具备系统软件版本查询、软件升级功能TestPurpose:测试目的系统软件能够通过网管系统进行软件版本查询和软件升级功能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室外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网管系统与RNC连接。RNC,NodeB,网管系统工作正常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通过网管系统选择特定RNC,查询系统软件版本2.通过网管系统选择特定RNC和特定升级包,进行系统软件升级到特定升级包ExpectResult:预期输出通过网管系统,成功进行系统软件的版本查询和软件升级。对于软件版本查询,能够提供必要的软件模块和补丁等的版本信息。对操作的过程和结果,网管系统能够提供必要提示信息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
备注l具备软件补丁加载、卸载、激活、去活、查询等功能TestNo.:测试编号RNS-2-5-3TestItem:测试项目系统软件可以进行补丁加载、卸载、激活、去活、查询等功能TestPurpose:测试目的系统软件能够通过网管系统进行补丁加载、卸载、激活、去活、查询等操作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室外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网管系统与RNC连接。RNC,NodeB,网管系统工作正常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通过网管系统选择特定RNC,选择特定补丁,进行补丁加载。2.通过网管系统选择特定RNC,选择特定补丁,进行补丁卸载。3.通过网管系统选择特定RNC,选择特定补丁,进行补丁激活。4.通过网管系统选择特定RNC,选择特定补丁,进行补丁去活。5.通过网管系统选择特定RNC,查询当前软件版本信息和补丁信息ExpectResult:预期输出系统软件能够通过网管系统进行成功的补丁加载、卸载、激活、去活、查询等操作。补丁加载、卸载、激活、去激活后,都可以通过软件版本查询,查询到补丁的当前状态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l具备RNC系统重启功能TestNo.:测试编号RNS-2-5-4TestItem:测试项目具备RNC系统重起功能
TestPurpose:测试目的能够通过网管系统进行RNC重起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室外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网管系统与RNC连接。RNC,NodeB,网管系统工作正常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通过网管系统进行系统重起ExpectResult:预期输出重启后系统状态正常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1.1系统维护管理功能要求l具备帐号管理功能。包括账号创建、删除、查询和属性修改。TestNo.:测试编号RNS-2-6-1TestItem:测试项目账号管理功能TestPurpose:测试目的通过网管系统,能够进行账号的创建、删除、查询和属性修改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室外测试环境Test网管系统与RNC连接。RNC,NodeB,网管系统工作正常
Precondition:预置条件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通过网管系统,创建一个账号,该账号具有特定权限2.通过网管系统,删除一个账号3.通过网管系统,查询账号列表,和特定账号的属性4.通过网管系统,修改一个账号的属性ExpectResult:预期输出通过网管系统,能够成功进行账号的创建、删除、查询和属性修改。账号有一定的有效期。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l具备人机命令的管理功能。包括命令组管理、批命令的生成、命令执行管理。TestNo.:测试编号RNS-2-6-2TestItem:测试项目人机命令管理功能TestPurpose:测试目的通过网管系统,能够进行人机命令的管理,可以生成命令和执行命令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室外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网管系统与RNC连接。RNC,NodeB,网管系统工作正常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通过网管系统,生成批处理命令。批处理命令可以预定将要执行的操作,以及执行的时间2.通过网管系统,删除批处理命令3.通过网管系统,编辑和修改批处理命令4.通过网管系统,执行批处理命令Expect
Result:预期输出通过网管系统,能够成功进行人机命令的管理。批处理命令可以在网管系统中生成、编辑、删除、执行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l具备日志管理功能。包括操作日志、系统运行日志的查询、备份。TestNo.:测试编号RNS-2-6-3TestItem:测试项目日志管理功能TestPurpose:测试目的通过网管系统,能够进行操作日志、系统运行和状态日志的查询和备份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室外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网管系统与RNC连接。RNC,NodeB,网管系统工作正常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通过网管系统,查询系统的操作日志、系统运行日志2.通过网管系统,备份系统日志ExpectResult:预期输出通过网管系统,能够成功进行日志的查询和备份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l具备跟踪管理功能。包括接口协议跟踪、呼叫跟踪、单用户跟踪、多用户跟踪。TestNo.:RNS-2-6-4
测试编号TestItem:测试项目跟踪管理功能TestPurpose:测试目的通过网管系统,能够进行接口协议跟踪,呼叫跟踪,多用户跟踪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室外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网管系统与RNC连接。RNC,NodeB,网管系统工作正常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通过网管系统,创建用户协议跟踪任务,指定对单个和多个特定协议跟踪,激活此跟踪任务,实现对协议的跟踪2.通过网管系统,创建单用户跟踪任务,指定对特定用户的跟踪3.通过网管系统,创建多用户跟踪任务,对指定的多个用户进行跟踪ExpectResult:预期输出通过网管系统,能够成功进行接口协议跟踪,呼叫跟踪,单用户跟踪和多用户跟踪。通过各种方式的跟踪,网管系统能够获得系统的特定跟踪数据。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l具备数据上载与下载功能。TestNo.:测试编号RNS-2-6-5TestItem:测试项目数据上载和下载功能TestPurpose:测试目的通过网管系统,能够进行数据上载和下载,进行对网元的配置,以及配置备份TestEnvironment:室外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网管系统与RNC连接。RNC,NodeB,网管系统工作正常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通过网管系统,导入配置文件,进行对网元的配置,实现配置数据的上载2.通过网管系统,将对网元的配置导出到配置文件,实现配置数据的下载ExpectResult:预期输出通过网管系统,能够成功进行配置数据的上载和下载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l具备实时状态监控功能。包括处理器负荷、存储空间、重要模块、重要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TestNo.:测试编号RNS-2-6-6TestItem:测试项目实时监控功能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系统具备实时状态监控功能。包括处理器负荷、存储空间、重要模块、重要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室外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网管系统与RNC连接。RNC,NodeB,网管系统工作正常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网管系统中,对被检测网元进行操作,检测其处理器负荷2.在网管系统中,检测被测网元的存贮空间3.在网管系统中,检测被测网元的重要设备及模块的运行状态
ExpectResult:预期输出网管系统能够实现对处理器的负荷、存贮空间及重要设备和模块的运行状态提供实时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l具备告警管理功能。包括告警配置、通知、产生、消除、查询、过滤、保存等功能。TestNo.:测试编号RNS-2-6-7TestItem:测试项目告警管理功能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系统的告警配置、通知、产生、消除、查询、过滤、保存等功能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室外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网管系统与RNC连接。RNC,NodeB,网管系统工作正常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网管系统中,配置告警管理功能,选择特定网元监测告警,并在告警管理中设置过滤2.对被检测网元进行操作,使其产生告警,如断开Iub连接3.查询网管系统中的告警管理系统,检查网元中的告警是否被同步到网管系统中4.手动应答告警,清除告警5.再次在网元中产生告警并同步到网管系统中6.通过对网元的操作排除故障,消除告警,检查网管系统中的此告警7.检查告警日志ExpectResult:预期输出网元中的告警能够同步到网管系统中告警可以手动应答后清除,也可以通过清除网元中的告警自动清除告警的过滤、查询、保存等功能工作正常TestResult:
测试结果App.:备注l统计功能。统计任务的建立、修改、删除,统计结果的查询等。TestNo.:测试编号RNS-2-6-8TestItem:测试项目统计功能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系统统计功能,能够支持统计任务的建立、修改、删除和统计结果查询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室外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网管系统与RNC连接。RNC,NodeB,网管系统工作正常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网管系统中,对特定小区创建统计任务2.查询统计任务的状态,并修改统计任务的内容。可以修改统计的小区、统计的时段等3.等待一段时间,统计结果产生后,从网管系统上面查询到统计结果4.删除统计任务ExpectResult:预期输出统计任务可以征对特定小区、用户定义事件和计数器的统计,并支持统计任务的修改,删除,查询,结果显示。统计任务的运行时间段可以预定。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
第1部分NodeB(含BBU/RRU)验收规范1.1NodeB硬件设备要求1.1.1NodeB硬件设备通用需求1.1.1.1NodeB设备功能要求1.1.1.1.1物理信道的定义lR4功能支持TD-SCDMA系统行标《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第二部分:物理信道和物理信道到传输信道的映射》。;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2信道编码和复用lR4功能支持TD-SCDMA系统行标《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第三部分:复用和信道编码》。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3扩频和调制lR4功能支持TD-SCDMA系统行标《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第四部分:扩频与调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4物理层过程lR4功能支持TD-SCDMA系统行标《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第五部分:物理层过程》。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5不连续发射(DTX)l支持承载话音业务时的不连续发射功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6基带资源共享l要求同一NodeB下的同一扇区可以将所有基带处理板资源当作公用池共享,在此机制下,基带处理板要求有资源池冗余;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要求同一NodeB(微基站除外)下的不同扇区间可实现基于载波的基带处理板资源共享,系统可灵活配置基带处理板和扇区的对应关系,使得基带处理板可支持对任一扇区的基带处理;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要求同一NodeB(微基站除外)下的不同扇区间可实现基于载波的基带处理板资源共享,系统可根据各扇区的话务情况灵活动态分配基带处理板和各扇区的对应关系,使得基站基带处理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率;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4和HSDPA能够共享NodeB基带处理能力,且至少可以根据两者所使用的处理资源半静态地配置二者占用的处理能力比例;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上下行信道占用处理能力能够共享,且至少可以静态配置二者占用的处理能力比例;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后期引入的新型基带处理板应该能够支持和原来旧基带处理板共同工作于同一平台下;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1按需购买、逐渐扩展l软件license(用多少付多少)控制增加或限制载波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软件license(用多少付多少)控制增加或限制基带容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2HSDPA及LTE支持l硬件平台兼容R4和HSDPA,升级HSDPA时无需更换或增加任何硬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硬件平台在支持HSDPA时,在上下行1:5时隙比例配置下最大可提供2.24Mbps的数据处理能力;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l在升级3载波HSDPA时,硬件平台无需任何更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硬件平台兼容LTE,升级支持LTE时硬件平台无需任何更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1Iub接口开放l各厂家Iub接口开放,允许NodeB(含BBU)和第三方厂家RNC互联互通;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2BBU和RRU间接口开放l各厂家BBU和RRU间接口开放,允许BBU和第三方厂家RRU互联互通;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3载波互助功能l支持载波互助功能,在处理主载波的功能单元发生故障时,辅载波自动调整为主载波,要求该功能对辅载波的业务无影响;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HSDPA和R4载波互助功能,在处理HSDPA的载波单元发生故障时,R4载波自动调整为HSDPA载波,要求对R4载波上正在进行的业务无影响。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4载波不连续要求l支持同一扇区下多频点小区所含主辅载波为15M带宽下非连续载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5基站设备扩容需求l扇区基站设备从单扇区3载波升级到单扇区6载波时,无需更换室外单元;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设备从单扇区(小区)3载波升级到单扇区6载波时,无需更换室内任何模块。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6室内覆盖基站信源要求l基站用于室内覆盖信源连接多个天线通道时,要求
基站可将每个天线通道作为独立的小区处理,对每个天线通道进行完备的基带处理;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1Iub接口要求l基站Iub应支持E1IMA电接口或ATMSTM-1光接口两种接口方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基站在支持3载波3扇区容量配置时,IubE1IMA电接口数量应不少于8个;在采用ATMSTM-1时,ATMSTM-1光接口数量应不少于2个;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基站Iub接口在进行E1和STM-1变换时或增加每种接口的数量时,无须采用外部设备,通过变更或增加接口板卡即可完成。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2射频指标要求(本章节均为试验室测试内容,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本册仅列出测试项目)1.1.1.2.1频段l2010-2025MHz频段;l1880-1920MHz频段;l2300-2400MHz频段。1.1.1.2.2信道安排l信道栅度为200kHz,即中心频率必须是200kHz的整数倍。l载波频率根据UARFCN定义,UARFCN定义如下:Nt=5F(其中0.0£F£3276.6MHzF为载频频率,单位为MHz)。1.1.1.2.3基站最大输出功率l在正常条件下,基站的最大输出功率应保持在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2dB范围内。l在极端条件下,基站的最大输出功率应保持在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2.5dB范围内。1.1.1.2.4频率容限l射频信号和数据时钟的发生必须使用同一个频率源。试验室测试,见《试验室测试分册》。l在一个时隙周期内,BS的调制载波频率应该精确到±0.05ppm。试验室测试,见《试验室测试分册》。
1.1.1.1.1下行内环功率控制BS发射机设置内环输出功率的步长必须支持1dB、2dB或3dB。由内环功率控制引起的累积的输出功率改变值的范围如表2-1-1-2-5所示。表3-1-1-2-5:发射机累积输出功率改变范围步长容限每10步长平均功率变化范围最小最大1dB+/-0.5dB+/-8dB+/-12dB2dB+/-0.75dB+/-16dB+/-24dB3dB+/-1dB+/-24dB+/-36dB1.1.1.1.2功率控制动态范围l最大功率:应大于BS最大输出功率-3dB。l最小功率:应小于BS最大输出功率-30dB。l下行链路总的功率动态调整范围30dB。1.1.1.1.3基于P-CCPCH功率精度基本CCPCH的功率与信令消息指示值的误差应该小于表2-1-1-2-6中所对应的值:表3-1-1-2-6:基本CCPCH的功率与广播值的误差时隙内总功率(dB)P-CCPCH功率误差PRAT-315%,其中定义PA效率=[PA输出功率/PA消耗功率];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单天线的微基站或RRU设备要求PA效率>20%,其中定义PA效率=[PA输出功率/PA消耗功率]。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3PA以及收发信机性能l要求同一NodeB下的同一扇区(小区)能将全部功率资源当作公用池共享,PA要求具备这种资源池冗余机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同一扇区(或小区)内3载波动态共享PA资源;收发信机(下行指PA和基带处理板间的收信机和发信机;上行指LNA和基带处理板间的收信机和发信机)能支持15M带宽和同时支持3载波处理能力;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同一扇区(或小区)内6载波动态共享PA资源;收发信机(下行指PA和基带处理板间的收信机和发信机;上行指LNA和基带处理板间的收信机和发信机)能支持15M带宽和同时支持6载波处理能力;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PA及收发信机能够支持30M带宽内的射频和中频信号处理。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NodeB硬件解决方案1.1.1.1.1智能天线l智能天线对于宏小区是必选,对于微小区和微微小区是可选;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智能天线的基站硬件支持最大8阵元的全向和定向智能天线;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智能天线的基站软件通过配置可支持8阵元、6阵元和4阵元的全向和定向智能天线;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智能天线自动校准功能:软件支持一定周期下的对各天线通路的幅度和相位的自动校准;校准周期软件可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S-3-1-1-4-1-4支持智能天线故障冗余:对于多路通道的天线设备,当1或多路损坏时,可通过改变天线波束赋形权值来基本保证广播和业务的覆盖,对系统影响较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2改进的解调性能l改进的解调性能-更优的干扰消除只需软件升级,无需更换任何硬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改进的解调性能-更先进多小区联合检测(最大支持到本小区16个码道,同频邻区8个共32个码道)时,无需更换任何硬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2NodeB站型相关硬件设备需求1.1.2.1宏基站1.1.2.1.1通用需求l物理信道的定义,参见3.1.1.1;l道编码和复用,参见3.1.1.2;
l扩频与调制,参见3.1.1.3;l物理层过程,参见3.1.1.4;l不连续发射(DTX),参见3.1.1.5;l基带资源共享,参见3.1.1.6;l按需购买,逐渐扩展,参见3.1.1.7;lHSDPA及LTE支持,参见3.1.1.8;lIub接口开放,参见3.1.1.9;l载波互助功能,参见3.1.1.11;l载波不连续要求,参见3.1.1.12;l基站设备扩容要求,参见3.1.1.13;l室内覆盖基站信源要求,参见3.1.1.14;lIub接口要求,参见3.1.1.15;l频段支持,参见3.1.2.1;l信道安排,参见3.1.2.2;l基站最大输出功率,参见3.1.2.3;l频率容限,参见3.1.2.4;l下行内环功率控制,参见3.1.2.5;l功率控制动态范围,参见3.1.2.6;l基于P-CCPCH功率精度,参见3.1.2.7;l占用带宽,参见3.1.2.8;l带外辐射,参见3.1.2.9;l16QAM下的带外辐射,参见3.1.2.10;lACLR,参见3.1.2.11;l16QAM调制下的ACLR,参见3.1.2.12;l杂散抑制,参见3.1.2.13;l16QAM调制下的杂散抑止,参见3.1.2.14;l发射互调,参见3.1.2.15;l发射调制,参见3.1.2.16;l16QAM下的发射调制,参见3.1.2.17;l参考灵敏度,参见3.1.2.18;
l动态范围,参见3.1.2.19;l邻道选择性(ACS),参见3.1.2.20;l阻塞特性,参见3.1.2.21;l互调特性,参见3.1.2.22;l杂散辐射,参见3.1.2.23;l单天线通道各种信道条件下的Eb/N0,参见3.1.2.24;l多天线通道各种信道条件下的Eb/N0,参见3.1.2.25;l单小区用户平面处理能力,参见3.1.3.1;lNodeB备份功能,参见3.1.3.2;lNodeB主备倒换功能,参见3.1.3.3;lNodeB可靠性,参见3.1.3.4;lPA效率,参见3.1.3.5;lPA以及收发信机性能,参见3.1.3.6;l智能天线,参见3.1.4.1;l改进的解调性能,参见3.1.4.2;1.1.1.1.1站型相关需求l19”标准机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宏基站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支持射频集束电缆或中频集束电缆连接,每扇区要求集束电缆数量不超过2根;集束电缆要求具备可靠的防雷接地能力;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大支持全向3载波配置和扇区化9载波配置;扇区化配置下最大支持3个扇区,每扇区最大3个载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大支持全向6载波配置和扇区化18载波配置;扇区化配置下最大支持3个扇区,每扇区最大6个载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单基带处理板具备最少3载波的处理能力,支持至少71个AMR语音信道的处理;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1.1.1.1.1室外功放单元要求l每扇区室外功放单元数量为1个,每单元最大支持6路或8路天线通道;设备体积小于50升,6/8通道小于30kg,支持挂墙和抱杆安装;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室外功放单元和室内基站支持射频集束电缆或中频集束电缆连接,每扇区要求集束电缆数量不超过2个;集束电缆要求具备可靠的防雷接地能力;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3载波共享PA资源时,要求单通道下3载波PA输出功率不小于2W;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6载波共享PA资源时,要求单通道下6载波PA输出功率不小于2W;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提供网管接口,支持远程维护和升级;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室外功放单元通过室内基站提供电源,供电电源为-48VDC;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无源散热,静音运行,可工作于室内或室外环境,室外环境下满足IP65标准;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室外6或8天线通道功放单元在3:3时隙配置下功耗小于200瓦;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2微基站1.1.1.2.1通用需求l物理信道的定义,参见3.1.1.1;l信道编码和复用,参见3.1.1.2;l扩频与调制,参见3.1.1.3;l物理层过程,参见3.1.1.4;l不连续发射(DTX),参见3.1.1.5;l基带资源共享,参见3.1.1.6;l按需购买,逐渐扩展,参见3.1.1.7;lHSDPA及LTE支持,参见3.1.1.8;lIub接口开放,参见3.1.1.9;
l载波互助功能,参见3.1.1.11;l载波不连续要求,参见3.1.1.12;l基站设备扩容要求,参见3.1.1.13;lIub接口要求,参见3.1.1.15;l频段支持,参见3.1.2.1;l信道安排,参见3.1.2.2;l基站最大输出功率,参见3.1.2.3;l频率容限,参见3.1.2.4;l下行内环功率控制,参见3.1.2.5;l功率控制动态范围,参见3.1.2.6;l基于P-CCPCH功率精度,参见3.1.2.7;l占用带宽,参见3.1.2.8;l带外辐射,参见3.1.2.9;l16QAM下的带外辐射,参见3.1.2.10;lACLR,参见3.1.2.11;l16QAM调制下的ACLR,参见3.1.2.12;l杂散抑制,参见3.1.2.13;l16QAM调制下的杂散抑止,参见3.1.2.14;l发射互调,参见3.1.2.15;l发射调制,参见3.1.2.16;l16QAM下的发射调制,参见3.1.2.17;l参考灵敏度,参见3.1.2.18;l动态范围,参见3.1.2.19;l邻道选择性(ACS),参见3.1.2.20;l阻塞特性,参见3.1.2.21;l互调特性,参见3.1.2.22;l杂散辐射,参见3.1.2.23;l单天线通道各种信道条件下的Eb/N0,参见3.1.2.24;l多天线通道各种信道条件下的Eb/N0,参见3.1.2.25;l单小区用户平面处理能力,参见3.1.3.1;
lNodeB备份功能,参见3.1.3.2;lNodeB可靠性,参见3.1.3.4;lPA效率,参见3.1.3.5;lPA以及收发信机性能,参见3.1.3.6;l智能天线;微基站作为室外一体化小基站应用时支持智能天线;作为室内微蜂窝或补盲应用时智能天线为可选;其余要求参见3.1.4.1;l改进的解调性能,参见3.1.4.2;1.1.1.1.1站型相关需求l最大支持单天线3载波配置,功放功率大于2W;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大支持单天线3载波或6载波配置,功放功率大于5W;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大支持单天线3载波或6载波配置,功放功率大于10W;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单基带处理板具备最少3载波的处理能力,支持至少71个AMR语音信道的处理;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直流-48VDC或交流电源220VAC供电。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落地、挂墙和抱杆安装;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无源散热,静音运行,可工作于室内或室外环境,室外环境下满足IP65标准。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紧凑型一体化设计,体积小于50升,重量小于30kg。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2BBU1.1.1.2.1通用需求l物理信道的定义,参见3.1.1.1;l信道编码和复用,参见3.1.1.2;l扩频与调制,参见3.1.1.3;
l物理层过程,参见3.1.1.4;l不连续发射(DTX),参见3.1.1.5;l基带资源共享,参见3.1.1.6;l按需购买,逐渐扩展,参见3.1.1.7;lHSDPA及LTE支持,参见3.1.1.8;lIub接口开放,参见3.1.1.9;lBBU和RRU间接口开放,参见3.1.1.10;l载波互助功能,参见3.1.1.11;l载波不连续要求,参见3.1.1.12;l基站设备扩容要求,参见3.1.1.13;l室内覆盖基站信源要求,参见3.1.1.14;lIub接口要求,参见3.1.1.15;l单小区用户平面处理能力,参见3.1.3.1;lNodeB备份功能,参见3.1.3.2;lNodeB主备倒换功能,参见3.1.3.3;lBBU可靠性,参见3.1.3.4;l智能天线BBU支持室外宏蜂窝应用时智能天线为必选,作为室内微蜂窝或补盲应用时智能天线为可选。其余要求参见3.1.4.1;l改进的解调性能,参见3.1.4.2;1.1.1.1.1站型相关需求l内置式BBU:n19”标准机架,可内置于任何19”标准机架或独立放置,高度1U,2U,3U;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通过单模光纤和射频远端单元RRU连接,RRU可为单通道或多通道;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单天线下最小支持12载扇;n智能天线下或多通道天线下最小支持18载扇;n支持直流-48VDC或交流电源220VAC供电,支持和机架中其他设备共电源;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n紧凑型一体化设计,体积小于15升,重量小于9kg。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独立式BBU:n支持通过单模或多模光纤和射频远端单元RRU连接,RRU可为单通道或多通道;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智能天线时,单机柜支持最小18载扇宏蜂窝处理能力;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单天线下支持最小36载扇微蜂窝处理能力;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智能天线时,单机柜支持最小36载扇宏蜂窝处理能力;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单天线下,单机柜支持最小72载扇微蜂窝处理能力。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单通道RRU1.1.1.1.1通用需求l频段支持,参见3.1.2.1;l信道安排,参见3.1.2.2;l基站最大输出功率,参见3.1.2.3;l频率容限,参见3.1.2.4;l下行内环功率控制,参见3.1.2.5;l功率控制动态范围,参见3.1.2.6;l基于P-CCPCH功率精度,参见3.1.2.7;l占用带宽,参见3.1.2.8;l带外辐射,参见3.1.2.9;l16QAM下的带外辐射,参见3.1.2.10;lACLR,参见3.1.2.11;l16QAM调制下的ACLR,参见3.1.2.12;l杂散抑制,参见3.1.2.13;l16QAM调制下的杂散抑止,参见参见3.1.2.14;
l发射互调,参见3.1.2.15;l发射调制,参见3.1.2.16;l16QAM下的发射调制,参见3.1.2.17;l参考灵敏度,参见3.1.2.18;l动态范围,参见3.1.2.19;l邻道选择性(ACS),参见3.1.2.20;l阻塞特性,参见3.1.2.21;l互调特性,参见3.1.2.22;l杂散辐射,参见3.1.2.23;l单天线通道各种信道条件下的Eb/N0,参见3.1.2.24;l可靠性,参见3.1.3.4;lPA效率,参见3.1.3.5;lPA以及收发信机性能,参见3.1.3.6;lBBU和RRU间接口开放,参见3.1.1.10;1.1.1.1.1站型相关需求l最大支持3载波配置,功放功率大于2W;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大支持3载波或6载波配置,功放功率大于5W;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最大支持3载波或6载波配置,功放功率大于10W;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通过单模光纤和BBU连接,在支持RRU间串行连接下,RRU应提供两个光纤接口;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不小于5个RRU的串行连接;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提供网管接口,支持远程维护和升级;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交流电源220VAC供电,交流供电模块可置于机柜内;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l无源散热,静音运行,可工作于室内或室外环境,室外环境下满足IP65标准;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紧凑型一体化设计,体积小于13升,重量小于8kg,支持挂墙安装。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多通道RRU1.1.1.1.1通用需求l频段,参见3.1.2.1;l信道安排,参见3.1.2.2;l基站最大输出功率,参见3.1.2.3;l频率容限,参见3.1.2.4;l下行内环功率控制,参见3.1.2.5;l功率控制动态范围,参见3.1.2.6;l基于P-CCPCH功率精度,参见3.1.2.7;l占用带宽,参见3.1.2.8;l带外辐射,参见3.1.2.9;l16QAM下的带外辐射,参见3.1.2.10;lACLR,参见3.1.2.11;l16QAM调制下的ACLR,参见3.1.2.12;l杂散抑制,参见3.1.2.13;l16QAM调制下的杂散抑止,参见参见3.1.2.14;l发射互调,参见3.1.2.15;l发射调制,参见3.1.2.16;l16QAM下的发射调制,参见3.1.2.17;l参考灵敏度,参见3.1.2.18;l动态范围,参见3.1.2.19;l邻道选择性(ACS),参见3.1.2.20;l阻塞特性,参见3.1.2.21;l互调特性,参见3.1.2.22;l杂散辐射,参见3.1.2.23;l多天线通道各种信道条件下的Eb/N0,参见3.1.2.25;
lPA效率,参见3.1.3.5;lPA以及收发信机性能,参见3.1.3.6;l智能天线多通道RRU作为室外宏蜂窝应用时智能天线为必选(4通道或6通道或8通道);多通道RRU作为室内微蜂窝应用时智能天线为可选。其余要求参见3.1.4.1;lBBU和RRU间接口开放,参见3.1.1.10;1.1.1.1.1站型相关需求l每扇区多通道RRU数量为1个,每个RRU最大支持6路或8路天线通道;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3载波共享RRU中PA资源时,要求单通道下3载波PA输出功率不小于2W;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6载波共享RRU中PA资源时,要求单通道下6载波PA输出功率不小于2W;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通过单模或多模光纤和BBU连接,在支持RRU间串行连接下,RRU应提供两个光纤接口;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不小于5个RRU的串行连接,连接距离不小于40km;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提供网管接口,支持远程维护和升级;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直流电源-48VDC或交流电源220VAC供电;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无源散热,静音运行,可工作于室内或室外环境,室外环境下满足IP65标准;建议实验室测试。l紧凑型一体化设计,体积小于50升,重量小于30kg,支持挂墙和抱杆安装。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1.1.1.1PicoRRU(厂家暂不支持,暂不测试)1.1.1.1.1总体需求l重量小于2kg,体积小于3liter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自然散热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挂墙和在天花板内部安装;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工作环境要求:-5to+45℃;室外工作温度范围:-40to+55℃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工作安全等级:室内应用:IP20;室外应用:IP65;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设备可靠性:在无需定期巡检的情况下,设备MTBF>150000h;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电源要求:-48V或220-240VAC,内部提供电源转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容量需求:3载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输出功率要求,250-300mW;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输出功率:2010-2025/1880-1920MHz;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接收分集:2-Way分集;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PA功放效率:>2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RU和BBU间接口需求:提供2个光口,支持RRU间级联;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RU和BBU间接口需求:支持CAT5连接;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lBBU和RRU间接口开放;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RU级联:n级联数量最大6个;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BBU和RRU间距离500-1000m;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BBU和RRU间距离5km;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TD/GSM双模基站1.1.1.1.1通用需求lTD-SCDMA基站部分要求:n物理信道的定义,参见3.1.1.1;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信道编码和复用,参见3.1.1.2;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扩频与调制,参见3.1.1.3;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物理层过程,参见3.1.1.4;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不连续发射(DTX),参见3.1.1.5;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基带资源共享,参见3.1.1.6;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按需购买,逐渐扩展,参见3.1.1.7;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HSDPA/LTE支持:参见3.1.1.8;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Iub接口开放,参见3.1.1.9;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nBBU和RRU间接口开放,参见3.1.1.1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频段支持,参见3.1.2.1;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信道安排,参见3.1.2.2;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基站最大输出功率,参见3.1.2.3;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频率容限,参见3.1.2.4;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下行内环功率控制,参见3.1.2.5;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功率控制动态范围,参见3.1.2.6;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基于P-CCPCH功率精度,参见3.1.2.7;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占用带宽,参见3.1.2.8;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带外辐射,参见3.1.2.9;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16QAM下的带外辐射,参见3.1.2.1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ACLR,参见3.1.2.11;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16QAM调制下的ACLR,参见3.1.2.12;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杂散抑制,参见3.1.2.13;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16QAM调制下的杂散抑止,参见3.1.2.14;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n发射互调,参见3.1.2.15;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发射调制,参见3.1.2.16;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16QAM下的发射调制,参见3.1.2.17;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参考灵敏度,参见3.1.2.18;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动态范围,参见3.1.2.19;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邻道选择性(ACS),参见3.1.2.2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阻塞特性,参见3.1.2.21;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互调特性,参见3.1.2.22;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杂散辐射,参见3.1.2.23;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单天线通道各种信道条件下的Eb/N0,参见3.1.2.24;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多天线通道各种信道条件下的Eb/N0,参见3.1.2.25;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NodeB备份功能,参见3.1.3.2;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NodeB主备倒换功能,参见3.1.3.3;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可靠性,参见3.1.3.4;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PA效率,,参见3.1.3.5;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nPA以及收发信机性能,参见3.1.3.6;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智能天线,参见3.1.4.1;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改进的解调性能,参见3.1.4.2。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1TD/GSM双模基站站型相关需求l共柜TD/GSM双模基站n19”标准机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机架中TD-SCDMA和GSM模块混插,两者共用电源和传输资源;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支持GSM最大6/6/6配置,最大支持可混插入至少2个BBU模块,TDBBU容量不小于12载扇;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TD/GSM混模BBUn支持GSM和TD-SCDMABBU混合设计,GSMRRU和TDRRU独立设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GSM/TD混模BBU可共用电源、传输、接口和主控模块;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GSM/TD混模BBU可对GSM或TD的基带容量进行灵活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TD/GSM一体化BBUnGSM和TD-SCDMABBU一体化设计。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2PicoNodeB1.1.1.2.1总体需求l重量小于3kg,体积小于5liter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自然散热;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挂墙和在天花板内部安装;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工作环境要求:-5to+45℃;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工作安全等级:室内应用:IP2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设备可靠性:在无需定期巡检的情况下,设备MTBF>150000h;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电源要求:-48V或220-240VAC,内部提供电源转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容量需求:单扇区3载波;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输出功率要求,250-300mW;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输出功率:2010-2025/1880-1920MHz;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接收分集:2-Way分集;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PA功放效率:>20%;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ub接口需求:n接口类型:>=2*E1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GigabitEthernet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STM-1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nxDSL;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n接口协议:ATM,TDM,IP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ub接口开放;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软件升级:支持通过OMC进行远程软件升级;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EUL需求l要求基站在现有硬件架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软件升级支持HSDPA和EUL。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2MBMS需求l要求基站在现有硬件架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软件升级支持MBM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2NodeBHSDPA功能要求1.2.1载波配置功能lN频点系统中,HSDPA既可以配置在主载波也可以配置在辅载波上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在一个小区内的多个载波上支持HSDPA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HSDPA单独配置在一个载波上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HSDPA和R4配置在同一载波上不同时隙混合的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不同载波配置HSDPA的时隙位置不同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HSDPA和R4配置在同一载波上相同时隙上不同码道的混合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HSDPA独立载波配置。上述两种方法可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1.1.1物理层功能lHS-DSCH信道支持5msTTI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HS-SCCH信道支持5msTTI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QPSK调制方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16QAM调制方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时隙配置:支持一个无线子帧中,HS-DSCH至少能够捆绑3个下行连续时隙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码字:每个时隙,HS-DSCH最大支持16个码字。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时隙上不同码道的混合配置下,每个时隙的HS-PDSCH码字占用比例可单独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能够采用时分方式调度不同的用户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能够采用时分+码分方式调度不同的用户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每个HSDPA载波能够至少配置2个HS-SCCH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每个HSDPA载波能够单独配置HS-SCCH信道数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2性能和容量要求l每个载波至少支持8个HSDPA用户同时在线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3个下行时隙捆绑,16个码道,单用户最大数据传送速率1.68Mb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4个下行时隙捆绑,16个码道,单用户最大数据传送速率2.24Mbps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支持所有15类终端的接入,当网络不支持某类型UE的最大速率时,不能拒绝该类型UE的接入,应该根据设备实际能力为UE分配合适的无线资源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网络应支持AMC来保证HS-DSCH的连续覆盖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NodeB传输功能要求1.1.1物理层要求1.1.1.1ATM承载接口要求1.1.1.1.1接口类型lNodeB应支持普通E1、IMAE1等接口类型;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NodeB能支持多个IMA组;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NodeB应支持ATMSTM-1接口类型。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NodeB应支持信道化的STM-1接口类型,并在该接口中支持IMA。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2接口数量和可扩展性l每个NodeB最大配置的E1端口数最小为8;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每个NodeB最大配置的E1端口数最小为12;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NodeB能配置为ATM汇聚功能,可作为HubNodeB;HubNodeB要求具备以下汇聚能力:n能实现E1-E1的汇聚功能n能实现E1-STM1的汇聚功能n能实现STM1-STM1的汇聚功能
n能实现(STM1+E1)-STM1的汇聚功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和NodeB都能支持ATMoverFractionalE1;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的同一物理端口,通过配置可作为Iub、Iu-CS或Iu-PS中的一种接口使用。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IP承载接口要求(厂家暂不支持,暂不测试)1.1.1.1.1接口类型lNodeB传输接口支持NativeIPE1接口(IPoverPPP&HDLC);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NodeB传输接口支持Native以太接口(10/100BaseT/FX);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NodeB传输接口支持NativePOS(IPoverSDH)口;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2ATM功能要求1.1.2.1基本要求1.1.2.1.1PVC建立功能l在Iub口,能够配置不同的PVC,实现对如下信令和用户面数据流的承载:nNBAPnNodeB的OMC信息流nALCAPnDCH、RACH、FACH、PCH、HS-DSCH等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在同一Iub接口上,对同一信令或者用户面数据流(如NBAP、RANAP、DCH、RACH、FACH、PCH、HS-DSCH和IuUP),应能建立多条PVC,以实现负载分担或保护功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1.1.1.1.1AAL支持功能l应支持AAL2和AAL5,遵循YD/T1086-2000、YDN053.4-1997等规范的规定;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应能实现对无线网络层的控制面和用户面数据进行封装。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2在链路故障时IMA带宽的调整l在链路故障的情况下,应具备IMA带宽的自动调整功能。可以提供如下调整:nIMA组将继续工作,IMA组的容量将由正常工作的链路决定;nCAC将以正在工作的链路为基础。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在链路故障的情况下,应具备IMA带宽的自动调整功能。可以提供如下调整:n降低ATM上的尽力而为业务服务质量或容量级别(CAC)以适应带宽减少。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3VC到VP的映射l要求具备灵活的VC到VP的映射方式,且映射关系对运营商可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4承载能力要求lATME1接口能同时传输R99和HSDPA业务流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MAE1接口能同时传输R99和HSDPA业务流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ATMSTM-1接口能同时传送RNC上的R99和HSDPA业务流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ATMSTM-1接口能同时传送NodeB上的R99和HSDPA业务流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ATME1接口能同时传输R99和HSDPA业务流量以及EUL(EnhancedUplinktraffic);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MAE1接口能同时传输R99和HSDPA业务流量以及EUL(EnhancedUplinktraffic);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ATMSTM-1接口能同时传送RNC上的R99和HSDPA业务流量以及EUL(EnhancedUplinktraffic);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ATMSTM-1接口能同时传送NodeB上的R99和HSDPA业务流量以及加强的上行流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1电路仿真交换l支持NodeB上的电路仿真交换(CE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2对敏感业务的BW预留l可以对时延敏感的业务进行带宽的预留。预留的带宽大小可以由运营商进行设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3Over-provisioninglRNC中应可以支持PVP/PVC在物理层上的超额资源(over-provisioning)占用;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4传输承载的修改l与无线承载修改相关联的传输承载修改-修改方法遵循Q2630.2规范。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与无线承载修改相关联的传输承载修改-修改方法遵循Q2630.1规范。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2ATMQos1.1.1.2.1QoS映射l以下ATMQos类型必须被支持:CBR,这些QoS
类型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可以对运营商可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以下ATMQos类型必须被支持:UBR+,这些QoS类型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可以对运营商可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以下ATMQos类型必须被支持:UBR,这些QoS类型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可以对运营商可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以下的ATMQoS类型可被支持:nrtVBR,rtVBR。这些QoS类型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可以对运营商可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ATMVP/VC传输的区分:运营商可以在一条链路(含一个IMA组)上对用户面数据定义不同的VP/VCs:将R99和HSDPA业务分别利用两条不同的VP/VCs承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ATMVP/VC传输的区分:运营商可以在一条E1/IMA链路上对用户面数据定义2个VP/VCs:一条VP/VC中承载R99和HSDPA/HSUPA实时业务;一条VP/VC中承载R99和HSDPA/HSUPA的非实时业务;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ATMVP/VC传输的区分:运营商可以在一条E1/IMA链路上对用户面数据定义3个VP/VCs:对R99实时业务、R99非实时业务及HSDPA分别利用三条不同的VP/VC进行承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ATMVP/VC传输的区分:R99业务的控制信令和用户流分别在不同的VP/VC进行承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ATMVP/VC传输的区分:HSDPA/HSUPA业务的控制信令和用户流分别在不同的VP/VC进行承载;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运营商可以在一条链路(含一个IMA组)上定义4个VP/VCs:4个不同的VP/VCs对应于R99rt,R99nrt,HSDPArtandHSDPAnrttraffic;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任何一个VP/VC的ATMQoS属性(包括类别和速率等)都是可配置的。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1业务整型l支持在VP/VC级业务整型。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2呼叫接纳与拥塞控制功能要求l在一个PVC中可以配置AAL2参数,对于在该PVC中的所有业务(包括公共信道信令,比如BTS级别的FACH1,PCH,FACH2和NBAP)可以根据该参数进行CAC控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在一个PVC中对应不同业务配置不同的AAL2参数,对于在该PVC中的不同业务(包括nrt和rt业务)分别根据该对应参数进行CAC控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呼叫建立在无线承载指派过程中考虑Iub负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呼叫进行中的无线承载修改过程中考虑Iub负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2IP功能要求1.1.2.1基本要求1.1.2.1.1硬件支持要求l在不需要改变硬件平台,只要改变接口的条件下,RNC和NodeB就可以完成由ATM传输形式到IP传输形式的平滑迁移。要求:n升级完成后要求在对外接口是NativeIP形式n运营商的OAM上不需要配置ATM参数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通过内部集成PWE3模块方式支持IP化,将ATM封装到IP中承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1IuboverIPl软件支持IuboverIP(NativeIP)。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2IPE1接口特性lIub的IPE1接口支持McPPP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ub的IPE1接口支持MLPPP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ub的IPE1接口支持PPPMux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ub的IPE1接口支持IP头压缩(TS25.426协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ub的IPE1接口支持E1链路故障时的带宽适配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要求在E1接口上有两个甚至更多的ML-PPP组以支持不同业务的区分。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3业务承载分离l要求能通过IP接口传送HSDPA业务流量,通过ATM接口传送R99业务流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4HSPAandRel.99trafficoverIPl要求IP接口支持HSPA和R99的业务。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1.1.1.1.1Iub带宽预留l运营商可对PS和CS业务,公共信道和信令设置Iub带宽预留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运营商可以为各类型业务:R99rt,R99nrt,HSDPArtandHSDPAnrt分别配置在Iub接口上预留的IP传输带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2双栈要求lNodeB双栈(混合ATM/NativeIP):NodeB能在同样的HW平台上同时支持ATM/IP协议栈,ATM流量承载在E1/IMAE1上,全IP化流量承载在以太网上,而且要求有IPQos机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NodeB双栈(混合ATM/NativeIP)分路传输:在双栈NodeB中,要求运营商在网络正常和网络拥塞两种场景下都能够在每个通道上定义分路传输的业务流量和对应的Qos,针对每一种业务(比如CSRel.99、PSRel.99、HSDPA),能有一张映射表指示如何将各种业务的流量以及各自的Qos映射到E1/IMAE1线路上或以太网上进行传输。要求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映射表。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提供ATM&IP的所有接口以及在Iub接口同时支持ATM和IP业务。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3IPQoS要求l要求在Iub接口能基于RFC2474&RFC2475提供不同的IP服务类型;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不同的DSCP可以标记不同的业务类型,如R99rt,R99nrt,HSDPA;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在Iub接口Diffserv规则可以由运营商设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在Iub接口支持以太网上的Qos机制(遵循802.1Q/P),规则可以由运营商配置。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l为实现E-2-E的IubQos策略,运营商可以根据TrafficClass的业务类型进行QoS标记。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1呼叫接纳与拥塞控制功能要求1.1.1.1.1IP上的CAC控制lRNC支持基于IP层静态带宽统计或者静态流量统计的CAC。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P承载情况下,呼叫建立时的无线承载建立过程中考虑Iub负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P承载情况下,呼叫中的无线承载修改过程中考虑Iub负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2以太网功能要求l对于HUBNodeB,应该支持以太网交换功能,对于非HUBNodeB不需要此功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2操作维护承载要求l基站的O&M业务流基于IP方式,并且通过通向每个NodeB的AAL5承载。通过这项功能这些IP方式的O&M流可以汇聚成一个IP流,这些流可以在ATM接口的一个PVC中传送或者是在以太网接口传送。要求支持静态路由,并且具备配置能力(通过网络管理系统)。这样的好处是减少了O&M网络中ATM配置过程中的复杂性,而且还减少了在O&M网络中支持ATM的路由器成本;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ub接口IP化后,RNC支持IP静态路由功能,用于转发OMC和NodeB之间的网管IP包。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2NodeB设备电源要求1.2.1室内NodeBl室内NodeB的工作电源为标称电压为-48V(变化范围-40V~-57V)的直流电源。
所有室内NodeB应具备接-48V直流备用电池设施的接口。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室内NodeB的工作电源可选择标称电压为220V单相AC电源(输入电压范围为176V~264VAC,频率变化范围为45Hz~65Hz)(可选)。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室外NodeBl室外NodeB的主电源为标称220V单相AC电源,其输入电压范围为176V~264VAC,频率变化范围为45Hz~65Hz。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室外NodeB的工作电源可选择标称电压为-48V(变化范围-40V~-57V)的直流电源。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所有NodeB都配有主电源的开/关。电源的开/关应放在机架中易于触摸到的地方。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2系统软件管理功能要求l具备系统软件加载、卸载、备份、恢复功能TestNo.:测试编号RNS-3-5-1TestItem:测试项目系统软件加载、卸载、备份、恢复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系统具备系统软件加载、卸载、备份、恢复功能。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1.NodeB一台;2.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一台;Test1.NodeB已完成系统调试,运行正常
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测试者已登陆到被测NodeB的操作维护系统2.在运行NodeB操作维护系统的计算机上有正确的NodeB软件包并且已放入正确的目录下3.在运行NodeB操作维护系统的计算机上已正确设置FTP服务的用户名和密码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通过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对NodeB进行软件加载操作;2.通过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对NodeB进行软件卸载操作;3.通过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对NodeB进行软件备份操作;4.通过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对NodeB进行软件恢复操作。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NodeB的软件加载操作成功;2.NodeB的软件卸载操作成功;3.NodeB的软件备份操作成功;4.NodeB的软件恢复操作成功。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l具备系统软件版本查询、软件升级功能TestNo.:测试编号RNS-3-5-2TestItem:测试项目系统软件版本查询、软件升级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系统是否具备软件版本查询、软件升级功能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1.NodeB一台;2.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一台;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通过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获取软件下载前NodeB版本信息;2.通过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下载一个新的软件版本;3.验证软件包已正确下载到被测NodeB;4.激活NodeB软件;5.等待NodeB重启完成后,重新登录到NodeB,确认NodeB软件版本被激活。
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NodeB版本信息与预期相同;2.存储的软件版本中包括刚下载的软件版本;3.NodeB的软件版本激活命令下发成功;4.NodeB重启后,NodeB当前运行版本信息被更新为激活的软件版本。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l具备软件补丁加载、卸载、激活、去活、查询等功能TestNo.:测试编号RNS-3-5-2TestItem:测试项目软件补丁加载、卸载、激活、去活、查询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系统具备软件补丁加载、卸载、激活、去活、查询功能。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1.NodeB一台;2.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一台;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通过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对NodeB进行软件补丁加载操作;2.通过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对NodeB进行软件补丁卸载操作;3.通过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对NodeB进行软件补丁备份操作;4.通过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对NodeB进行软件补丁恢复操作。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NodeB的软件补丁加载操作成功;2.NodeB的软件补丁卸载操作成功;3.NodeB的软件补丁备份操作成功;4.NodeB的软件补丁恢复操作成功。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l具备NodeB系统重启功能
TestNo.:测试编号RNS-3-5-3TestItem:测试项目NodeB系统重启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NodeB系统重启功能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1.NodeB一台;2.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一台;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通过NodeB的操作维护系统,对NodeB进行重启命令的下发;2.NodeB操作维护系统提示与NodeB断连,在提示对话框确认提示信息;3.等待一定时间后,重新登录到NodeB。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NodeB重启命令下发成功;2.NodeB重启完成后,重新登录到NodeB成功。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1.1系统维护管理功能要求l具备帐号管理功能。包括账号创建、删除、查询和属性修改。TestNo.:测试编号RNS-3-6-1TestItem:测试项目帐号管理TestPurpose:验证系统是否具备帐号管理功能。包括账号创建、删除、查询和属性修改。
测试目的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1.NodeB一台;2.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一台。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用户成功登录到NodeB的操作维护系统;2.创建一个新的账号;3.查询刚刚创建的账号属性是否正确;4.对用户的属性进行修改操作;5.删除某一个用户账号。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创建账号成功;2.查询到的账号属性正确;3.修改账号属性成功;4.删除用户账号成功。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l具备人机命令的管理功能。包括命令组管理、批命令的生成、命令执行管理。TestNo.:测试编号RNS-3-6-2TestItem:测试项目人机命令管理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系统是否具备人机命令的管理功能。包括命令组管理、批命令的生成、命令执行管理。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1.NodeB一台;2.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一台。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NodeB已完成系统调试,运行正常;2.已登陆到被测NodeB的操作维护系统。
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通过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生成批处理命令;2.通过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删除批处理命令;3.通过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编辑和修改批处理命令;4.通过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执行批处理命令。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生成批处理命令成功;2.删除批处理命令成功;3.编辑和修改批处理命令成功;4.执行批处理命令成功。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l具备日志管理功能。包括操作日志、系统运行日志的查询、备份。TestNo.:测试编号RNS-3-6-3TestItem:测试项目日志管理功能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系统是否具备日志管理功能。包括操作日志、系统运行日志的查询、备份。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1.NodeB一台;2.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一台。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NodeB已完成系统调试,运行正常;2.登陆到被测NodeB的操作维护系统。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NodeB的操作维护系统中查寻日志;2.在NodeB的操作维护系统中执行日志的文件的浏览功能。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能正确查询日志,NodeB的日志文件被备份到操作维护终端本地存储;2.在NodeB的日志浏览窗口中,能查询到NodeB的日志信息。TestResult:测试结果
App.:备注l具备跟踪管理功能。包含在RNC的跟踪管理功能中l具备数据上载与下载功能。TestNo.:测试编号RNS-3-6-5TestItem:测试项目数据上载与下载功能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系统是否具备数据上载与下载功能。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1.NodeB一台;2.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一台。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NodeB已完成系统调试,运行正常;2.登陆到被测NodeB的操作维护系统。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NodeB的操作维护系统中,对NodeB进行数据文件上载操作;2.在NodeB的操作维护系统中,对NodeB进行数据文件下载操作;3.重新激活数据文件,验证NodeB的配置数据是否已经生效。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NodeB的配置数据文件上载成功;2.NodeB的配置数据文件下载成功。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l具备实时状态监控功能。包括处理器负荷、存储空间、重要模块、重要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TestNo.:测试编号RNS-3-6-6
TestItem:测试项目实时状态监控功能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系统是否具备实时状态监控功能。包括处理器负荷、存储空间、重要模块、重要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1.NodeB一台;2.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一台。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NodeB已完成系统调试,运行正常;2.登陆到被测NodeB的操作维护系统。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NodeB的操作维护系统中,启动NodeB设备的运行状态管理功能;2.查询NodeB的处理器负荷、存储空间、重要模块、重要设备运行状态。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成功启动NodeB设备的运行状态管理;2.能成功监控NodeB的处理器负荷、存储空间、重要模块、重要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l具备告警管理功能。包括告警配置、通知、产生、消除、查询、过滤、保存等功能。TestNo.:测试编号RNS-3-6-7TestItem:测试项目告警管理功能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系统是否具备告警管理功能。包括告警配置、通知、产生、消除、查询、过滤、保存等功能。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1.NodeB一台;2.NodeB的操作维护终端一台。Test1.NodeB已完成系统调试,运行正常;
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登陆到被测NodeB的操作维护系统。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NodeB的告警管理系统界面中执行告警的配置和过滤功能;2.在NodeB侧制造相应的告警,观察告警管理界面中是否有相应的告警产生;3.在告警管理界面中,对告警进行清除操作,观察告警管理界面中相应的告警是否消失;4.在告警管理界面中,对告警进行查询操作;5.对查询结果进行保存操作。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对告警进行配置和过滤功能的设置成功;2.告警能正确显示在告警管理界面中;3.告警清除成功,清除成功后,告警在告警管理界面中消失;4.告警查询操作成功;5.告警保存操作成功。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
第1部分室内分布系统验收测试规范1.1有源器件性能指标测试1.1.1直放站性能测试1.1.1.1直放站输入信号强度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4-1-1-1TestItem:测试项目直放站性能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直放站设备输入信号强度指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把频谱仪接到直放站输入端。2.观察并记录直放站输入功率。3.和设计文件对照是否符合要求。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正常测试环境下,测量出的直放站输入功率应符合指标要求。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
1.1.1.1直放站下行输出功率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4-1-1-2TestItem:测试项目直放站性能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直放站设备下行输出功率指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把频谱仪接到直放站输出端。2.开启分布系统信号源;3.观察并记录直放站TS0输出功率。4.和设计文件对照是否符合要求。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正常测试环境下,测量出的直放站输出功率应符合指标要求。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1.1.1.2直放站下行增益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4-1-1-3TestItem:测试项目直放站性能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直放站设备下行增益指标
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用仪表测试施主天线输入信号DwPCH信道强度;2、用仪表测试直放站的下行DwPCH信道输出功率;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正常测试环境下,测量出的直放站下行增益应符合指标要求。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1.1.1.1直放站上行底噪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4-1-1-4TestItem:测试项目直放站性能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直放站设备上行底噪指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3.直放站下行输出口接分布系统,上行输出口接频谱仪,频谱仪中心频率调整到与系统上行中心频率一致Test从频谱仪中读取噪声信号强度
Procedure:测试步骤ExpectResult:预期输出直放站上行噪声电平小于-36dBm,而施主基站的底躁抬升小于3dB。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1、到达施主基站的上行底噪=直放站下行输入功率+直放站上行底噪-施主基站发射功率。2、施主基站底噪的抬升幅度暂定为小于3dB,待取得经验数据后修正。1.1.1.1直放站上行增益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4-1-1-5TestItem:测试项目直放站性能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直放站设备上行增益指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3.频谱仪+信号源一般从信号源输出一个-60dBm左右的上行TD-SCDMA频段内的信号到直放站的上行输入口4.频谱仪接直放站的上行输出口(频谱仪一般加30dB的衰减器)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从频谱仪读出信号源输出频率的信号强度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正常测试环境下,测量出的直放站上行增益应符合指标要求。TestResult:
测试结果App.:备注上行增益=输出频率的信号强度+衰减数值-信号源的输出信号强度1.1.1干线放大器性能测试1.1.1.1干线放大器输入信号强度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4-1-2-1TestItem:测试项目干线放大器性能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干线放大器设备输入信号强度指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把频谱仪接到干线放大器输入端。2.观察并记录干线放大器输入功率。3.和设计文件对照是否符合要求。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正常测试环境下,测量出的干线放大器输入功率应符合设计指标要求。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1.1.1.2干线放大器下行输出功率测试TestNo.:RNS-4-1-2-2
测试编号TestItem:测试项目干线放大器性能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干线放大器设备下行输出功率指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把频谱仪接到干线放大器输出端。2.开启分布系统信号源;3.观察并记录干线放大器输出功率。4.和设计文件对照是否符合要求。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正常测试环境下,测量出的干线放大器输出功率应符合设计指标要求。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1.1.1.1干线放大器下行增益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4-1-2-3TestItem:测试项目干线放大器性能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干线放大器设备下行增益指标TestEnvironment: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用仪表测试干线放大器输入DWPCH信道信号强度;2、用仪表测试干线放大器的下行DWPCH信道输出功率;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正常测试环境下,测量出的干线放大器下行增益应符合指标要求。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1.1.1.1干线放大器上行增益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4-1-2-4TestItem:测试项目干线放大器性能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干线放大器设备上行增益指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3.频谱仪+信号源一般从信号源输出一个-40dBm左右的上行TD-SCDMA频段内的信号到直放站的上行输入口4.频谱仪接直放站的上行输出口(频谱仪一般加30dB的衰减器)TestProcedure:从频谱仪读出信号源输出频率的信号强度
测试步骤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正常测试环境下,测量出的干线放大器上行增益应符合指标要求。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上行增益=输出频率的信号强度+衰减数值-信号源的输出信号强度1.1驻波比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4-1-3TestItem:测试项目驻波比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室内分布系统的驻波比指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从基站信号引出处测试,前端未接任何有源器件或放大器,其驻波比要求小于1.5。若中间有放大器或有源器件,在放大器输入端处加一负载或天线,所有有源器件应改为负载或天线再进行驻波比测试。2、从管井主干电缆与分支电缆连接处测至天线端的驻波比;3、从放大器输出端测试至末端的驻波比,前端未接任何放大器或有源器件;ExpectResult:预期输出驻波比<1.5。TestResult:
测试结果App.:备注1.1天线口输出功率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4-1-4TestItem:测试项目驻波比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验证室内分布系统的天线口输出功率指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抽测一定比例的天线。2、将短跳线上的吸顶天线拧下,直接接频谱仪,从频谱仪中分别读取TD-SCDMAPCCPCH信号强度(dBm);对比设计文件,是否一致。ExpectResult:预期输出PCCPCH信道功率为0~5dBm;在部分场合为更好的满足业务需求,天线口PCCPCH信道功率也可达到7dBm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
1.1信号覆盖质量测试1.1.1室内信号覆盖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4-2-1TestItem:测试项目室内信号覆盖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建筑物室内信号覆盖强度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测试范围:建筑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每一层楼,每一部电梯。低层部分每层测;中层部分每隔一层测;高层部分每隔二层测。2、测试路线:建筑物的中间(如整个走廊)、绕建筑物的窗边1米处走一圈、每一天线、楼梯;3、测试方法:用测试手机沿测试路线进行长呼和短呼CQT拨打测试,并记录测试文件;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统计PCCPCHRSCP>=-95dBm的数据点的百分比,应大于90%;2、统计PCCPCHC/I>=-3dB的数据点的百分比,应大于90%。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1.1.2室内小区外泄信号强度测试TestNo.:RNS-4-2-2
测试编号TestItem:测试项目外泄信号强度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外泄信号强度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在室内覆盖的建筑物周围10米处周围道路测试。ExpectResult:预期输出要求在室外10米处PCCPCHRSCP≤-95dBm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1.1.1室外对室内的信号泄漏强度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4-2-3TestItem:测试项目室外邻区对室内的干扰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室外邻区对室内的干扰TestEnvironment:工程验收外场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可根据测试需要,通过操作维护台输入或修改设备的某些参数;2、设备经充分预热,性能指标处于稳定状态;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连接DTI导频测试仪、PC电脑及天线电池等设备;2.使用测试软件按照室内测试办法进行室内高层靠窗位置、地面一层大厅靠窗位置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室外最强同频小区的信号强度应比室内小区信号强度小5dB以上,室外最强异频小区的信号强度不应大于室内小区信号强度。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室外最强小区的信号强度应比室内小区信号强度小5dB以上(暂定为5dB,待取得经验数值后修正)
第1部分AF频段室内功能系统测试规程1.1A、F不共主载波组网测试1.1.1支持F频段任意连续20M9载波、9频点组网测试目的:验证设备支持F频段任意连续20M9载波、9频点组网预置条件:1.NodeB有合适的RRU资源和基带资源;测试步骤:1.通过操作台配置NODEB下的本地资源;2.通过操作台配置RNC下主载波为F频段的小区,其中F频段为9个连续载波的频点。3.打开Iub接口信令测试仪或者系统提供的接口消息跟踪工具观察Iub接口消息流程;4.小区建立后通过操作维护终端查看该小区状态;i.5.UE分别在该小区各个载频上发起AMR12.2k语音呼叫,观察能否成功且语音正常。预期结果:1.通过Iub接口协议分析仪观察到如上图所示的小区建立消息流程;2.小区建立流程完成后,通过操作维护终端查询RNC的小区资源,结果正确;3.主辅各载频上AMR12.2k呼叫成功且语音正常。通过准则:到达预期结果1.2相同基站下小区间的频段间切换1.2.1相同基站下小区间的频段间切换,PS+CS并发业务测试目的:验证相同基站下小区间的频段间切换,PS+CS并发业务预置条件:1.在一个NodeB下配置两个小区Cell1和Cell2,Cell1和Cell2都是主频为A频段的A+F频段小区,且两个小区互为邻区;
1.通过操作台配置网络,使两个NodeB的小区覆盖相邻的区域;2.测试UE支持2010-2025MHz频段和1880-1920MHz频段3.RNC有足够的软硬件资源用于切换。测试步骤:1.测试UE驻留在Cell1,发起PS384K+CS12.2K业务接入Cell1的主载波,UE处于CELL-DCH状态,手持UE从Cell1向Cell2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硬切换,接入Cell2的主载波;2.再从Cell2向Cell1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硬切换,接入CELL1的F频段辅载波;3.从Cell1向Cell2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硬切换,接入Cell2的F频段辅载波,与切换前的工作载频同频;4.在cell2释放PS业务,此时CS业务应保持正常;5.将CS业务释放。6.通过信令跟踪仪观察上述过程的Iub接口。预期结果:1.UE从Cell1往Cell2硬切换成功,从Cell2往Cell1硬切换成功,数据、语音正常;2.上述过程的Iub接口信令正常。通过准则:符合预期结果1.1相同RNC下不同基站间切换1.1.1A频段小区与A+F频段小区间切换(两个主载频为A)1.1.1.1电路域切换测试目的:A频段小区与A+F频段小区间切换,电路域预置条件:1.相同RNC内不同NodeB配置两个小区Cell1和Cell2,Cell1为A频段小区,Cell2为A+F频段小区,主频点为A频段(与小区1异频),两个小区互为邻区;2.测试UE支持A频段和F频段。测试步骤:1.测试UE驻留在Cell1,发起CS12.2K语音业务接入Cell1的辅载波,UE处于CELL-DCH状态,手持UE从Cell1向Cell2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切换,接入Cell2的辅载波(A频段),与切换前的工作载频异频;2.再从Cell2向Cell1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硬切换,接入CELL1的主载波,与切换前的工作载频同频;3.Cell1向Cell2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切换,接入Cell2的辅载波(F
频段);1.通过信令跟踪仪观察Iub接口。预期结果:1.UE从Cell1往Cell2硬切换成功,从Cell2往Cell1切换成功,语音正常;2.上述过程的Iub接口信令正常。通过准则:符合预期结果1.1.1.1分组域切换测试目的:A频段小区与A+F频段小区间切换,分组域预置条件:1.相同RNC内不同NodeB配置两个小区Cell1和Cell2,Cell1为A频段小区,Cell2为A+F频段小区,主频点为A频段(与小区1异频),两个小区互为邻区;2.测试UE支持A频段和F频段。测试步骤:1.测试UE驻留在Cell1,发起PS64k/384k业务接入Cell1的主载波,UE处于CELL-DCH状态,手持UE从Cell1向Cell2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切换,接入Cell2的辅载波(F频段);2.再从Cell2向Cell1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切换,接入CELL1的辅载波;3.通过信令跟踪仪观察Iub接口。预期结果:1.UE从Cell1往Cell2切换成功,从Cell2往Cell1切换成功,数据业务正常;2.上述过程的Iub接口信令正常。通过准则:符合预期结果1.1.1.2HSDPA切换测试目的:验证同RNC下不同基站小区间的HSDPA业务切换预置条件:1.相同RNC内不同NodeB配置两个小区Cell1和Cell2,Cell1为A频段小区,Cell2为A+F频段小区,主频点为A频段(与小区1异频),两个小区互为邻区;两个小区的主载波上均配置HSDPA时隙;CELL1的一个辅载波上也配置HSDPA;CELL2的F频段辅载波配置一条HSDPA载波。2.通过操作台配置网络,使两个NodeB的小区覆盖相邻的区域;3.测试UE支持2010-2025MHz频段和1880-1920MHz频段。
测试步骤:1.测试UE驻留在Cell2,发起PS64k/512k业务接入Cell2的主载波,业务承载在HS信道,手持UE从Cell2向Cell1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切换,接入Cell1的辅载波;(主到辅,同频段同频切换)2.再从Cell1向Cell2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切换,接入CELL2的辅载波(F频段),业务承载在HS信道;(辅到辅,异频段)3.再从Cell2向Cell1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切换,接入CELL1的主载波,业务承载在HS信道;(辅到主,异频段)4.通过信令跟踪仪观察上述过程的Iub接口。预期结果:1.UE从Cell1往Cell2切换成功,从Cell2往Cell1切换成功,HSDPA业务正常;2.上述过程的Iub接口信令正常。通过准则:符合预期结果1.1不同RNC下基站间切换1.1.1不同RNC下基站间切换,电路域测试目的:不同RNC下基站间切换,电路域预置条件:1.不同RNC内不同NodeB配置两个小区Cell1和Cell2,Cell1和Cell2都是主频为A频段的A+F频段小区,且两个小区互为邻区;2.测试UE支持A频段和F频段。测试步骤:1.测试UE驻留在Cell1,发起CS12.2K语音业务接入Cell1的主载波,UE处于CELL-DCH状态,手持UE从Cell1向Cell2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硬切换,接入Cell2的辅载波(F频段);2.再从Cell2向Cell1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硬切换,接入CELL1的辅载波(F频段)与切换前的工作载频同频;3.从Cell1向Cell2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硬切换,接入CELL2的主载波。4.再从Cell2向Cell1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硬切换,接入CELL1的主载波;5.通过信令跟踪仪观察Iub接口。预期结果:1.UE从Cell1往Cell2硬切换成功,从Cell2往Cell1硬切换成功,语音正常;2.上述过程的Iub接口信令正常。
通过准则:符合预期结果1.1.1不同RNC下基站间切换,分组域测试目的:不同RNC下基站间切换,分组域预置条件:1.不同RNC内不同NodeB配置两个小区Cell1和Cell2,Cell1和Cell2都是主频为A频段的A+F频段小区,且两个小区互为邻区;2.测试UE支持A频段和F频段。测试步骤:1.测试UE驻留在Cell1,发起PS64k/128k业务接入Cell1的主载波,UE处于CELL-DCH状态,手持UE从Cell1向Cell2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硬切换,接入Cell2的辅载波(F频段);2.再从Cell2向Cell1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硬切换,接入CELL1的辅载波(F频段)与切换前的工作载频同频;3.从Cell1向Cell2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硬切换,接入CELL2的主载波。4.再从Cell2向Cell1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硬切换,接入CELL1的主载波。5.通过信令跟踪仪观察Iub接口。预期结果:1.UE从Cell1往Cell2硬切换成功,从Cell2往Cell1硬切换成功,数据业务正常;2.上述过程的Iub接口信令正常。通过准则:符合预期结果1.1.2不同RNC下基站间切换,HSPDA测试目的:验证不同RNC下不同基站小区间的HSPDA业务切换预置条件:1.不同RNC内不同NodeB配置两个小区Cell1和Cell2,Cell1和Cell2都是主频为A频段的A+F频段小区,且两个小区互为邻区;两小区F频段辅载波均配置HSDPA信道。2.通过操作台配置网络,使两个NodeB的小区覆盖相邻的区域;3.测试UE支持2010-2025MHz频段和1880-1920MHz频段。测试步骤:1.测试UE驻留在Cell1,发起PS64k/512k业务接入Cell1的辅载波(F频段)
,业务承载在HS信道,手持UE从Cell1向Cell2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硬切换,接入Cell2的辅载波(F频段);1.再从Cell2向Cell1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硬切换,接入CELL1的主载波(A频段);2.从Cell1向Cell2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硬切换,接入cell2主载波(A频段)。3.从Cell2向Cell1中速移动,通过UE测量报告,触发硬切换,接入cell1辅载波(F频段)。4.通过信令跟踪仪观察上述过程的Iub接口。5.将业务更换为I/B类PS512k(HSDPA)+CS12.2K并发业务,再重复步骤1—4.预期结果:1.UE从Cell1往Cell2硬切换成功,从Cell2往Cell1硬切换成功,业务正常;2.上述过程的Iub接口信令正常。通过准则:符合预期结果
第1部分无线网络子系统同步要求1.1RNC同步要求lRNC采用主从同步方式,提供3级A类时钟,应能够从Iu接口提取同步。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必须具备内部时间保持功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对于全IP化的RNC的以太网时钟同步支持PTP(IEEE1588v2);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系统参考时钟精确度好于0.05ppm;在外部参考时钟失效期间,RNC的系统时钟应当能够进入“保持模式”(Holdovermode),系统时钟的输出能够保持原来的相位和0.05ppm的精确度。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RNC详细的同步要求满足:YD/T1012-1999数字同步网节点时钟系列及其定时特性YD/T1011-1999数字同步网独立型节点从钟设备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Iub接口由RNC提供同步,RNC能够通过Iub口向NodeB传送同步信号。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2NodeB同步要求lNodeB必须提供GPS、GLONASS、BITS等外接时钟源同步接口。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对于全IP化的NodeB的以太网时钟同步支持PTP(IEEE1588v2)。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NodeB线路侧必须提供三级A类时钟,具备内部时间保持功能。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1.1无线接口同步要求lNodeB空口同步使用GPS,采用专用二级A类守时时钟;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NodeB空口时间同步精确度:<3u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NodeB在任何信道产生的载频应优于0.05ppm的绝对频率容限;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2Iub接口同步要求lNodeB必须提供外接时钟源同步接口,可直接从本地同步网或时钟设备提取同步时钟;l当输入时钟信号(线路时钟源)出现抖动时,NodeB必须具有再定时功能,利用本来用来同步业务流的外部时钟源来对输入时钟信号进行再定时;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NodeB应能通过Iub接口从RNC提取时钟同步。这时,NodeB的时钟来源可在不同链路中进行人工或自动选择,或者是当链路中断时使用外部时钟;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位于相同的站点的机柜间应保持相位同步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3定时接口要求1.3.1定时方式l外定时方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线路定时方式。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3.2外定时接口数目lRNC外定时接口数目至少为2个;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NodeB外定时接口数目至少为2个。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外定时接口的要求1.1.1.1物理/电气特性l对于2048kbit/s接口,应符合ITU-T建议G.703相关要求。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对于2048kHz接口,应符合ITU-T建议G.703相关要求。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1.2功能要求l外定时接口应具有自动或人工倒换的功能。对于2048kbit/s接口,其帧结构应符合ITU-T建议G.704相关要求。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2接口性能要求l对于2048kHz和2048kHz接口,其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应满足ITU-T建议G.823的要求;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对于STM-1接口,其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应满足ITU-T建议G.825的要求。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3时钟接口类型l外部时钟接口类型:2048kbit/s接口与2048kHz接口;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线路定时接口种类:对于PDH传输:2048kbit/s接口;对于SDH传输:STM-1接口。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2NodeB以太网时钟同步要求l对于全IP化的NodeB的以太网时钟同步支持PTP(根据IEEE1588)/SNTP;
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l对于全IP化的NodeB的以太网时钟同步支持GP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1.1RNC、NodeB及其操作维护系统绝对时间同步要求lRNC、NodeB及其操作维护系统作为NTP或SNTP客户端,以点对点方式从指定的NTP服务器获得绝对时间信息,修改自身的绝对时间,并完成在本设备内部的时间同步。使用的协议为标准的NTP/SNTP协议。NTP协议参见以下规范,在以下规范升级时,可考虑支持新版本规范的可能性:lRFC–1305NetworkTimeProtocolVersion3lRFC–1769SimpleNetworkTimeProtocol(SNTP)Version3l在支持IPv6的情况下,参考:lRFC–2030SimpleNetworkTimeProtocol(SNTP)Version4(支持IPv6的NTP规范尚未制定,待制定后可使用该规范)。l精度要求为RNC、NodeB及其操作维护系统与指定的NTP服务器之间的差异小于1s。同时性能测量开始时间、测试粒度的精度小于1s,告警发生时间精度除告警探测时间外,精度小于1s,事件上报时间精度小于1s。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
第1部分智能天线验收规范注:本章测试内容均为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如中国移动实验室不具备测试环境,则以智能天线设备厂家实验室测试结果为准,本册只列出测试项目。1.1电气性能要求1.1.18path定向智能天线电气性能要求表41-1向智能天线阵电性能要求(8列单元)通用参数工作频段a1880-1920MHz2010-2025MHz2300-2400MHz极化方式垂直极化端口数目8(辐射端口)+1(校准端口)每端口连续波功率容量≥50W电下倾角预设值b0/3/6/9电下倾角精度±0.5°校准参数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耦合度-26±2dB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幅度最大偏差c<0.7dB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相位最大偏差c<5º校准端口电压驻波比d<1.5电路参数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e<1.5辐射端口有源电压驻波比(工作区的所有扫描角内)f<2相邻辐射端口之间隔离度>20dB辐射参数单元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90o±10º(2010-2025)100o±10º(1880-1920)单元波束增益≥15dBi前后比(dB)l>23广播波束水平面3dB波束宽度65o±5o广播波束增益g>16dBi波束±60o边缘功率下降h9dB±2dB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7o业务波束0o指向波束增益i>23.5dBi0o指向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15o
±55o指向波束增益j>18.5dBi±55o指向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24.5o±55o指向水平面方向图副瓣电平<-7dB±60o方向的功率下降(相对±55o波束)k<1.5dB前后比>28dB业务波束指向偏移(每15M频段范围)<1.5oa:全部指标适用于任何一个工作频段,对于包含2个或2个以上工作频段的天线,允许其在较低频率的频段上的各项增益指标有0.5dB的下降。b:电下倾角预设值不为0时,允许相应的增益指标下降为0.07×φ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预设值。c:校准端口与每个辐射端口形成一个校准通道,对任意端口进行测量得到相位/幅度误差,在相同频点上取所有测量值之间的最大偏差即得到本指标。d:所有辐射端口都连接匹配负载时,从校准端口测出的电压驻波比。e:所有其它端口都连接匹配负载时,可以测出某个辐射端口的电压驻波比,由此求出所有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的最大值。f:定义为所有辐射端口同时工作时,在规定扫描角度上进行扫描时的电压驻波比的最大值。g:广播波束增益需要计入由于激励幅/相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与等效各向同性辐射功率相比的电平降低。具体考查方法为:设N列单元的馈电电流幅度为In,N个In的最大值为Imax,则下降效率为:η=10*log{Σ(In*In/Imax/Imax)/N},将实测广播波束增益减去η,其结果作为本表格中指标。h:广播波束在±60o边缘功率的下降直接在最大值归一化为0dB的广播波束方向图中读出。i:N列单元的激励幅均匀、且激励相位同相时所得到的增益。j:N列单元的激励幅均匀、且激励相位呈差分分布(差分相位规定为ΔΨ=2*π/λ*d*sinθ,其中:λ为工作波长、d为相邻列的水平方向间距、θ=60o)时所得到的增益。由于单元总列数N有限,天线原理决定θ=60o时的波束指向偏离法向的角度将小于60o,当前情况约为55o。k:在j情况下得到的方向图中,度量其±60o方向的电平相对于最大点的功率下降。l:范围为主方向180°±30°,取同极化与交叉极化前后比中较差者。1.1.16path定向智能天线电气性能要求表41-2定向智能天线阵电性能要求(6列单元)通用参数工作频段a1880-1920MHz2010-2025MHz2300-2400MHz极化方式垂直极化端口数目6(辐射端口)+1(校准端口)每端口连续波功率容量≥50W电下倾角预设值b0/3/6/9电下倾角精度±0.5°校准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耦合度-26±2dB
参数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幅度最大偏差c<0.7dB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相位最大偏差c<5º校准端口电压驻波比d<1.5电路参数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e<1.5辐射端口有源电压驻波比(工作区的所有扫描角内)f<2相邻辐射端口之间隔离度>20dB辐射参数单元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90o±10º(2010-2025)100o±10º(1880-1920)单元波束增益≥15dBi前后比(dB)l>23广播波束水平面3dB波束宽度65o±5o广播波束增益g>16dBi波束±60o边缘功率下降h9dB±2dB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7o业务波束0o指向波束增益i>22dBi0o指向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20o±55o指向波束增益j>17dBi±55o指向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27o±55o指向水平面方向图副瓣电平<-6dB±60o方向的功率下降(相对±55o波束)k<1.5dB前后比>28dB业务波束指向偏移(每15M频段范围)<1.5o
a:全部指标适用于任何一个工作频段,对于包含2个或2个以上工作频段的天线,允许其在较低频率的频段上的各项增益指标有0.5dB的下降。b:电下倾角预设值不为0时,允许相应的增益指标下降为0.07×φ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预设值。c:校准端口与每个辐射端口形成一个校准通道,对任意端口进行测量得到相位/幅度误差,在相同频点上取所有测量值之间的最大偏差即得到本指标。d:所有辐射端口都连接匹配负载时,从校准端口测出的电压驻波比。e:所有其它端口都连接匹配负载时,可以测出某个辐射端口的电压驻波比,由此求出所有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的最大值。f:定义为所有辐射端口同时工作时,在规定扫描角度上进行扫描时的电压驻波比的最大值。g:广播波束增益需要计入由于激励幅/相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与等效各向同性辐射功率相比的电平降低。具体考查方法为:设N列单元的馈电电流幅度为In,N个In的最大值为Imax,则下降效率为:η=10*log{Σ(In*In/Imax/Imax)/N},将实测广播波束增益减去η,其结果作为本表格中指标。h:广播波束在±60o边缘功率的下降直接在最大值归一化为0dB的广播波束方向图中读出。i:N列单元的激励幅均匀、且激励相位同相时所得到的增益。j:N列单元的激励幅均匀、且激励相位呈差分分布(差分相位规定为ΔΨ=2*π/λ*d*sinθ,其中:λ为工作波长、d为相邻列的水平方向间距、θ=60o)时所得到的增益。由于单元总列数N有限,天线原理决定θ=60o时的波束指向偏离法向的角度将小于60o,当前情况约为55o。k:在j情况下得到的方向图中,度量其±60o方向的电平相对于最大点的功率下降。l:范围为主方向180°±30°,取同极化与交叉极化前后比中较差者。1.1.14path定向智能天线电气性能要求表41-3定向智能天线阵电性能要求(4列单元)通用参数工作频段a1880-1920MHz2010-2025MHz2300-2400MHz极化方式垂直极化端口数目4(辐射端口)+1(校准端口)每端口连续波功率容量≥50W电下倾角预设值b0/3/6/9电下倾角精度±1°校准参数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耦合度-26±2dB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幅度最大偏差c<0.7dB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相位最大偏差c<5º校准端口电压驻波比d<1.5电路参数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e<1.5辐射端口有源电压驻波比(工作区的所有扫描角内)f<2
相邻辐射端口之间隔离度>20dB辐射参数单元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90o±10º(2010-2025)100o±10º(1880-1920)单元波束增益≥15dBi前后比(dB)l>23广播波束水平面3dB波束宽度65o±5o广播波束增益g>16dBi波束±60o边缘功率下降h9dB±2dB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7o业务波束0o指向波束增益i>20.5dBi0o指向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28o±45o指向波束增益j>16dBi±45o指向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35o±45o指向水平面方向图副瓣电平<-5dB±60o方向的功率下降(相对±45o波束)k<2.0dB前后比>25dB业务波束指向偏移(每15M频段范围)<1.5oa:全部指标适用于任何一个工作频段,对于包含2个或2个以上工作频段的天线,允许其在较低频率的频段上的各项增益指标有0.5dB的下降。b:电下倾角预设值不为0时,允许相应的增益指标下降为0.07×φ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预设值。c:校准端口与每个辐射端口形成一个校准通道,对任意端口进行测量得到相位/幅度误差,在相同频点上取所有测量值之间的最大偏差即得到本指标。d:所有辐射端口都连接匹配负载时,从校准端口测出的电压驻波比。e:所有其它端口都连接匹配负载时,可以测出某个辐射端口的电压驻波比,由此求出所有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的最大值。f:定义为所有辐射端口同时工作时,在规定扫描角度上进行扫描时的电压驻波比的最大值。g:广播波束增益需要计入由于激励幅/相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与等效各向同性辐射功率相比的电平降低。具体考查方法为:设N列单元的馈电电流幅度为In,N个In的最大值为Imax,则下降效率为:η=10*log{Σ(In*In/Imax/Imax)/N},将实测广播波束增益减去η,其结果作为本表格中指标。h:广播波束在±60o边缘功率的下降直接在最大值归一化为0dB的广播波束方向图中读出。i:N列单元的激励幅均匀、且激励相位同相时所得到的增益。j:N列单元的激励幅均匀、且激励相位呈差分分布(差分相位规定为ΔΨ=2*π/λ*d*sinθ,其中:λ为工作波长、d为相邻列的水平方向间距、θ=60o)时所得到的增益。由于单元总列数N有限,天线原理决定θ=60o时的波束指向偏离法向的角度将小于60o,当前情况约为45o。k:在j情况下得到的方向图中,度量其±60o方向的电平相对于最大点的功率下降。l:范围为主方向180°±30°,取同极化与交叉极化前后比中较差者。
1.1.18path全向智能天线电气性能要求表41-4全向智能天线阵电性能要求(8列单元)通用参数工作频段a1880-1920MHz、2010-2025MHz、2300-2400MHz极化方式垂直极化端口数目8(辐射端口)+1(校准端口)每端口连续波功率容量≥50W电下倾角预设值b0/3/6垂直面电下倾角精度(°)±0.5校准参数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耦合度-26.0±2dB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幅度最大偏差c<0.7dB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相位最大偏差c<5º校准端口电压驻波比d<1.5电路参数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e<1.5相邻辐射端口之间隔离度>20dB幅射参数广播波束广播波束增益>8.5dBi广播波束水平面方向图圆度±(1+0.1×φ)dBf业务波束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11o定向方向图波束增益>14dBi定向水平面方向图半功率波束宽度30o±4o业务波束指向偏移(每15M频段范围)<1.5oa:全部指标适用于任何一个工作频段,对于包含2个或2个以上工作频段的天线,允许其在较低频率的频段上的各项增益指标有0.5dB的下降。b:电下倾角预设值不为0时,允许相应的增益指标下降为0.07×φ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预设值。c:校准端口与每个辐射端口形成一个校准通道,对任意端口进行测量得到相位/幅度误差,取所有测量值之间的最大偏差既得到本指标。d:所有辐射端口都连接匹配负载时,从校准端口测出的电压驻波比。e:所有其它辐射端口都连接匹配负载时,可以测出某个辐射端口的电压驻波比,由此求出所有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的最大值。f:φ为电下倾角预设值。1.1.26path全向智能天线电气性能要求表41-5全向智能天线阵电性能要求(6列单元)通用参数工作频段a1880-1920MHz、2010-2025MHz、2300-2400MHz极化方式垂直极化端口数目6(辐射端口)+1(校准端口)
每端口连续波功率容量≥50W电下倾角预设值b0/3/6垂直面电下倾角精度(°)±0.5校准参数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耦合度-26.0±2dB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幅度最大偏差c<0.7dB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相位最大偏差c<5º校准端口电压驻波比d<1.5电路参数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e<1.5相邻辐射端口之间隔离度>20dB幅射参数广播波束广播波束增益>8dBi广播波束水平面方向图圆度±(1+0.1×φ)dBf业务波束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11o定向方向图波束增益>12.5dBi定向水平面方向图半功率波束宽度46o±4o业务波束指向偏移(每15M频段范围)<1.5oa:全部指标适用于任何一个工作频段,对于包含2个或2个以上工作频段的天线,允许其在较低频率的频段上的各项增益指标有0.5dB的下降。b:电下倾角预设值不为0时,允许相应的增益指标下降为0.07×φ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预设值。c:校准端口与每个辐射端口形成一个校准通道,对任意端口进行测量得到相位/幅度误差,取所有测量值之间的最大偏差既得到本指标。d:所有辐射端口都连接匹配负载时,从校准端口测出的电压驻波比。e:所有其它辐射端口都连接匹配负载时,可以测出某个辐射端口的电压驻波比,由此求出所有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的最大值。f:φ为电下倾角预设值。1.1.1垂直面波束赋形指标要求l各类定向天线的各类方向图的赋形指标应满足如下要求:n上旁瓣抑制:<-16dB。n下部第一零点填充:≥-18dB。l各类全向天线的各类方向图的赋形指标应满足如下要求:n上旁瓣抑制:<-12dB。n下部第一零点填充:≥-20dB。
1.1.1阵列极化要求内容指标交叉极化比(轴向)<15dB交叉极化比(±60度范围内)<10dB1.1.2阵列间距l对于1880-1920MHz、2010-2025频段,阵列间距取λ/2。目前要求取75mm。1.1.3匹配要求l天线厂家同系统厂家性能要求应可匹配,不造成性能下降。1.1.4增益系列化要求l在4.1.1~4.1.3节基本增益基础上,可提供1~-3dB范围内的系列化增益。l对于4.1.1~4.1.3三种情况,当相应阵列口径在水平面尺寸维持不变,而在垂直面的尺寸增大或减小时,根据天线原理,相应的天线单元波束增益、广播波束增益、业务波束增益将成正比增加或减小,同时相应的垂直面方向图半功率波束宽度将成反比减小或增加。而其余的电气指标维持不变。不同增益对应的指标变化见表4-1-10表41-10不同增益对应的指标变化指标原指标(参考)a增益+1dB增益-1.5dB增益-3dB单元波束增益(dBi)GeGe+1dBGe–1.5dBGe–3dB广播波束增益(dBi)GbGb+1dBGb–1.5dBGb–3dB0度扫描时的业务波束增益(dBi)Gs1Gs1+1dBGs1–1.5dBGs1–3dB最大扫描角时的业务波束增益(dBi)Gs2Gs2+1dBGs2–1.5dBGs2–3dB垂直面方向图半功率波束宽度(度)VhpbwVhpbw/1.26Vhpbw/0.7Vhpbw/0.5天线总高度(mm)HH*1.26H*0.7H*0.5注a:原指标的参考值从相应的表5-1~5-3中得到。
1.1.1广播波束宽度的约定l在天线器件支持广播波束赋形权值参数可满足半功率宽度达到65o±5o下的性能要求基础上,在不更改硬件的前提下可以满足系统进行30度、90度及120度水平面半功率波束的广播波束赋形的要求。项目30度65度90度120度误差范围±3o±5o±8o±10o增益变化(以65度增益为基础)+1.50-1-1.51.1.2广播波束权值的约定l要求天线厂商可向运营商提供下述内容:n-每个阵列的的(每个频段,取高中低三个频点)水平单元方向图,实测方向图精度可以达到0.5度,误差小于0.5dB。n-每个阵列的默认最优权值(基于频段)l其他类型的权值由系统厂商根据自身设备功能情况(如,容灾情况下的权值要求)自行计算。1.2天线校准网络要求1.2.1校准网性能要求l校准电路中耦合电路(Coupler)的方向性要求>15dB。l另外满足上述最大幅度偏差小于0.7dB,最大相位偏差小于5度的要求。l当一个1mX1m的金属反射板由远靠近天线正面0.5m过程中,天线口到校准口的传输系数变化范围:<0.5dB/4度。1.2.2幅相误差对旁瓣抑制要求l幅度相位误差会对旁瓣抑制能力产生影响。要求在规定幅相误差范围内的第一旁瓣增益变化小于1dB。1.3机械性能指标要求1.3.1共同指标要求1.3.1.1结构要求天线结构要牢固可靠,便于安装、使用和运输。
1.1.1.1天线面板要求天线前后面板的组合安装必须保证优良的密封、防水、防冰性能。天线材料时,应考虑防电化学腐蚀,具体要求由产品标准规定。1.1.1.2天线安装组件要求天线的支架和调节臂等安装组件必须保证优良的防锈、防腐蚀性。设计应便于接口防水。1.1.1.3接头型式7/16”DINFemale,N型Female。1.1.28path定向智能天线机械指标表43-28path定向智能天线机械指标机械性能指标天线支架调整范围-水平360 天线支架调整范围-垂直0°~15°工作风荷Km/h110极限风荷Km/h200天线尺寸(不大于)1340×680×100天线重量Weight(kg)<20抱杆直径50-114迎风面积m*m(小于)0.9机械调整角度指示精度±0.5*注:当预置电下倾大于6度时,机械调整角度范围可降低为0~10度。对于特定覆盖场景如高层,可满足-5°~0°的调整。1.1.36path定向智能天线机械指标表43-36path定向智能天线机械指标机械性能指标天线支架调整范围-水平360 天线支架调整范围-垂直0°~15°工作风荷110
极限风荷200天线尺寸(不大于)1340×540×100天线重量Weight(kg)<15抱杆直径50-114迎风面积m*m0.7机械调整角度指示精度±0.5*注:当预置电下倾大于6度时,机械调整角度范围可降低为0~10度。对于特定覆盖场景如高层,可满足-5°~0°的调整。1.1.14path定向智能天线机械指标表71-44path定向智能天线机械指标机械性能指标天线支架调整范围-水平360 天线支架调整范围-垂直0°~15°工作风荷110极限风荷200天线尺寸(不大于)1340×390×100天线重量Weight(kg)<12抱杆直径50-114迎风面积m*m0.5机械调整角度指示精度±0.5*注:当预置电下倾大于6度时,机械调整角度范围可降低为0~10度。对于特定覆盖场景如高层,可满足-5°~0°的调整。1.1.28path全向智能天线机械指标表43-58path全向智能天线机械指标机械性能指标天线支架调整范围-水平360 天线支架调整范围-垂直0工作风速Km/h110
极限风速Km/h120天线尺寸(不大于)900×300×300天线重量Weight(kg)<15抱杆直径Bracketdiameter(mm)50-114迎风面积m*m(小于)0.21.1环境指标要求及适应性要求1.1.1环境指标要求1.1.1.1摄冰10mm不被破坏。1.1.1.2环境温度工作温度;极限温度。1.1.1.3湿度要求8%~98%。1.1.1.4防护等级防水、防尘等级满足IP55/IP68(或根据使用地区具体情况改进)1.1.1.5工作气压70kPa~106kPa。1.1.1.6天线防雷要求具有接地及防雷装置。采用直流接地方式。1.1.1.7其它环境要求具有防盐雾、大气中二氧化硫与紫外线辐射的能力。1.1.2环境适应性要求环境适应性要求天线经环境适应性试验后不应有形变、松动和损坏,焊接和紧固处不应有脱落,电压驻波比不应超过常规条件下的性能规定。
1.1可靠性要求MTPF≥100,000小时。安装后,其固定能力可保证方向角和下倾角随环境影响累积误差不大于0.1度/年。1.2天线美化要求1.2.1天线美化原则随着城市建设对市容及美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运营商减少天线安装投诉方面的考虑,天线应该考虑设置合理的美化方法,并且伪装方式的设置应该尽量降低天线损耗及降低对天线性能的影响。1.2.2天线美化类型及要求1.2.2.1建筑伪装型包括广告牌型、烟囱型、水罐型、空调箱型、穿衣戴帽型等,使天线成为建筑物的一部分或常见外置物体(例如空调箱、广告牌等)。增益损耗≤0.5dB,附加VSWR≤0.05。1.2.2.2植物型利用假树叶、树干来装饰天线抱杆及天线。增益损耗≤0.5dB,附加VSWR≤0.05。1.2.2.3灯型材料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增益损耗≤0.5dB,附加VSWR≤0.05。1.3GPS接收天线要求1.3.1天线电性能指标要求表47-1GPS天线电性能指标项目指标备注频带(MHz) 1575.42±5 增益Gain(dBi) 38±2增益的选择和电缆的损耗及后面接收机要求的功率有关驻波比V.S.W.R≤2.5 极化右旋圆极化
前后比(dB)>10(反向±30°范围内)工作电压(V) DC4.5~64.5~6 工作电流[mA]≤45 射频接口类型N型座(F) 防雷击浪涌特性(1.2/50us,8/20us);电压峰值:2000V符合GB/T17626.5-1999idtIEC61000-4-5:1995标准浪涌波形:CWG组合波脉冲数量:10(5个正极性,5个负极性)重复时间:60秒阻塞特性≤20(dBm)阻塞试验:频率1575.42±10M之外,用功分器将干扰频率讯号输入,功率可达20(dBm)仪器最大输出,波形正常。接收灵敏度(dBm)-150与选用接收机特性有关1.1.1低噪声放大器技术指标表47-2GPS低噪声放大器技术指标项目指标备注频带1575.42±5 增益Gain34±2 噪声系数(dB)≤2.7 增益平坦度(dB) <1(1575.42±1.023MHz),<2(1575.42±5MHz)频率响应(MHz) 12dBC(1575±30MHz),30dBC(1575±50MHz),35dBC(1575±100MHz)1dB压缩点(dBm)≥0 1.1.2机械特性表47-3GPS机械性能要求项目指标天线尺寸(mm)(不大于)φ112×113重量(kg)(包含安装管和夹具)≤2工作温度(℃)-40~+70储藏温度(℃)-55~+75
工作湿度(%) 0~95最大风速(m/s)55m/s工作环境室外自然环境
第1部分无线网络关键指标验收规范1.1无线网络关键指标要求指标名称指标定义指标取值无线网络覆盖指标PCCPCHRSCP室外>-95dBm的概率大于90%室内>-85dBm的概率大于90%PCCPCHC/I室内外>-3dB的概率大于90%CS域无线网络指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99%RAB连接建立成功率RAB指派建立成功次数/RAB建立请求次数>99%无线接通率RAB建立成功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99%AMR12.2K呼叫建立成功率AMR12.2K接通总次数/AMR12.2K试呼总次数>98%CS64K呼叫建立成功率CS64K接通总次数/CS64K试呼总次数>98%AMR12.2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从试呼到听到回铃音的时间差<6S(关闭鉴权)<7S(打开鉴权)CS64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从试呼到听到回铃音的时间差<6S(关闭鉴权)<7S(打开鉴权)CS64K平均图像显现时长从接听到看到图像的时间差<3SAMR12.2K掉话率AMR12.2K掉话总次数/AMR12.2K接通总次数<1%CS64K掉话率CS64K掉话总次数/CS64K接通总次数<1%切换成功率切换成功次数/切换请求次数>97%AMR12.2K话音质量MOS>3.2CS64K业务话音部分质量MOS>3.2短信发送成功率短信成功接收总次数/测试总次数>99%短信发送平均时长短信成功接收总时长/短信成功接收总次数<5sAMR12.2KRNC按设计标准
上行BLER收到的上行传输块中出现错块的个数/收到的上行传输块的总数AMR12.2K下行BLERUE收到的下行传输块中出现错块的个数/收到的下行传输块的总数按设计标准CS64K上行BLERRNC收到的上行传输块中出现错块的个数/收到的上行传输块的总数按设计标准CS64K下行BLERUE收到的下行传输块中出现错块的个数/收到的下行传输块的总数按设计标准PS域无线网络指标附着(attach)成功率成功Attach次数/总尝试次数>99.98%平均附着(attach)时间从发起附着请求到附着成功的时长<2s小区重选平均时延小区重选总时长/总的重选次数<1sPDP激活成功率PDP激活成功次数/总尝试次数100%PDP平均激活时间总的PDP激活时长/PDP激活成功次数<1sWAP首页显示成功率WAP首页显示成功次数/尝试WAP登陆次数>99%WAP平均首页显示时间WAP首页显示总时长/WAP首页显示次数<4sWAP页面刷新成功率WAP页面刷新成功次数/尝试页面刷新次数>99%WAP页面刷新时长WAP页面刷新时长/WAP页面刷新总次数<2sWAP下载成功率WAP铃声、图片成功下载次数/尝试铃声、图片下载次数>99%PING成功率ping成功的次数/ping尝试次数>99%PING平均时延ping总时延/ping总次数<2sPS64/64KFTP应用层下载速率>55kbpsPS64/128KFTP应用层下载速率>116kbpsPS64/384KFTP应用层下载速率>350kbpsFTP应用层上传速率>55kbpsFTP下载掉线率掉线次数/总FTP下载尝试次数<0.5%PS64/64K上行BLERRNC收到的上行传输块中出现错块的个数/收到的上行传输块的总数按设计标准PS64/64K下行BLERUE收到的下行传输块中出现错块的个数/收到的下按设计标准
行传输块的总数PS64/128K上行BLERRNC收到的上行传输块中出现错块的个数/收到的上行传输块的总数按设计标准PS64/128K下行BLERUE收到的下行传输块中出现错块的个数/收到的下行传输块的总数按设计标准PS64/384K上行BLERRNC收到的上行传输块中出现错块的个数/收到的上行传输块的总数按设计标准PS64/384K下行BLERUE收到的下行传输块中出现错块的个数/收到的下行传输块的总数按设计标准1.1室外无线网络质量验收规范1.1.1室外无线网络覆盖指标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7-2-1TestItem:测试项目室外无线网络覆盖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室外无线网络的PCCPCHRSCP和C/I,评估室外无线网络的覆盖情况。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一部TD扫频仪正常工作。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车速为30Km/h左右,最大不超过80Km/h;2.打开路测仪,记录PCCPCHRSCP和C/I的测量值并保存;3.沿测试路线测试,测试车的移动速率保持在30Km/h左右,遍历整个测试路线。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PCCPCHRSCP沿测试路线的分布图和统计值;统计PCCPCHRSCP>-95dBm的数据点的百分比,应大于90%;2PCCPCHC/I沿测试路线的分布图和统计值;统计PCCPCHC/I>-3dB的数据点的百分比,应大于90%。
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1、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2、数据后处理要求地理平均方式。1.1.1CS域无线网络指标1.1.1.1CS域无线接通率(商用前)TestNo.:测试编号RNS-7-2-2-1TestItem:测试项目CS域无线接通率——在规定测试路线上CQT测试方式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CS域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RAB连接建立成功率和无线接通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测试方法: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车速在30km/h左右,不超过80km/h;2、使用一部UE发起AMR12.2K语音业务,拨打PSTN,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后重拨;如拨通,保持30秒,挂断,等候20秒后重拨;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3、从RNC的信令中提取验收测试区内的所有小区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相关数据:RRC连接请求次数(业务相关)、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CS域RAB指派建立成功RAB数目、CS域RAB建立请求的RAB数目;4、计算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RRC连接请求次数(业务相关);5、计算RAB连接建立成功率=CS域RAB指派建立成功RAB数目/CS域RAB建立请求的RAB数目;6、计算无线接通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RAB
连接建立成功率。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99%2、RAB连接建立成功率>99%3、无线接通率>99%TestResult:测试结果1、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2、RAB连接建立成功率3、无线接通率App.:备注1、测试样本总数不小于500点。2、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CS域无线接通率(商用后)TestNo.:测试编号RNS-7-2-2-2TestItem:测试项目CS域无线接通率——长期话务统计方式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CS域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RAB连接建立成功率和无线接通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2、OMCR正常工作。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从OMCR后台提取验收测试区内的所有小区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相关计数器值:RRC连接请求次数(业务相关)、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CS域RAB指派建立成功RAB数目、CS域RAB建立请求的RAB数目;2、计算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RRC连接请求次数(业务相关);3、计算RAB连接建立成功率=CS域RAB指派建立成功RAB数目/CS域RAB建立请求的RAB数目;
1、计算无线接通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RAB连接建立成功率。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99%2、RAB连接建立成功率>99%3、无线接通率>99%TestResult:测试结果1、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2、RAB连接建立成功率3、无线接通率App.:备注测试样本总数不小于500点。1.1.1.1AMR12.2K呼叫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7-2-2-3TestItem:测试项目AMR12.2K呼叫建立成功率、AMR12.2K掉话率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AMR12.2K呼叫建立成功率和AMR12.2K掉话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验收测试区内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车速在30km/h左右,不超过80km/h;2、使用一部UE发起AMR12.2K语音业务,拨打PSTN,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后重拨;如拨通,保持100秒,挂断,等候20秒后重拨;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3、PSTN拨打一部UE发起AMR12.2K语音业务,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后重拨;如拨通,保持100秒,挂断,等候20秒后重拨;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4、记录试呼总次数、接通次数、掉话次数。
ExpectResult:预期输出试呼总次数、接通次数、掉话次数,以及总的试呼总次数、接通次数、掉话次数。AMR12.2K呼叫建立成功率>98%;AMR12.2K掉话率<1%TestResult:测试结果AMR12.2K呼叫建立成功率AMR12.2K掉话率App.:备注1、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2、呼叫建立成功率=总的接通次数/总的试呼总次数*100%;3、掉话率=总的掉话次数/总的接通次数*100%4、测试样本总数不小于500点。1.1.1.1CS64K呼叫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7-2-2-4TestItem:测试项目CS64K呼叫建立成功率、CS64K掉话率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CS64K呼叫建立成功率,CS64K掉话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验收测试区内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车速在30km/h左右,不超过80km/h:2、一部UE作为被叫放在机房,另一部UE作为主叫在测试车上移动;3、使用一部UE发起CS64K呼叫,呼叫另一部测试UE,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后重拨;如拨通,保持100秒,挂断,等候20秒后重拨;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4、记录试呼总次数、接通次数、掉话次数。
ExpectResult:预期输出试呼总次数、接通次数、掉话次数以及总的试呼总次数、接通次数、掉话次数。CS64K呼叫建立成功率>98%CS64K掉话率<1%TestResult:测试结果CS64K呼叫建立成功率CS64K掉话率App.:备注1、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2、呼叫建立成功率=接通次数/试呼总次数*100%;3、掉话率=总的掉话次数/总的接通次数*100%4、测试样本总数不小于500点。1.1.1.1AMR12.2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TestNo.:测试编号RNS-7-2-2-5TestItem:测试项目AMR12.2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AMR12.2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验收测试区内选择几个典型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2、打开鉴权功能;3、在每个点使用一部UE发起AMR12.2K呼叫,呼叫PSTN,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后重拨;如拨通,保持30秒,挂断,等候20秒后重拨;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在每个测试点的接通次数不小于100次;
1、记录接通次数和接通情况下的呼叫建立时长;2、关闭鉴权功能,重复3~4。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每个测试点,记录和统计在鉴权关闭和打开情况下的接通次数、接通情况下的呼叫建立时长,计算二种情况下的平均呼叫建立时长鉴权关闭:AMR12.2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7s鉴权打开:AMR12.2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8sTestResult:测试结果鉴权关闭:AMR12.2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鉴权打开:AMR12.2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App.:备注1、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2、单个呼叫建立时长等于从UE发起RRCConnectionSetupRequest到收到Alerting之间的时间差;3、平均呼叫建立时长=总的呼叫建立时长/总的接通次数1.1.1.1CS64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TestNo.:测试编号RNS-7-2-2-6TestItem:测试项目CS64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CS64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1、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2、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验收测试区内选择几个典型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2、打开鉴权功能;3、在每个点使用一部UE发起CS64K呼叫,呼叫另一部放在机房的UE,如不能拨通,
等候20秒后重拨;如拨通,保持30秒,挂断,等候20秒后重拨;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在每个测试点的接通次数不小于50次;1、记录接通次数和接通情况下的呼叫建立时长;2、关闭鉴权功能,重复3~4。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每个测试点,记录和统计鉴权关闭和打开情况下的接通次数和接通情况下的呼叫建立时长,计算二种情况下的平均呼叫建立时长。鉴权关闭:CS64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7s鉴权打开:CS64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8sTestResult:测试结果鉴权关闭:CS64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鉴权打开:CS64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App.:备注1、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2、单个呼叫建立时长等于从UE发起RRCConnectionSetupRequest到收到Alerting之间的时间差;3、平均呼叫建立时长=总的呼叫建立时长/总的接通次数1.1.1.1CS64K平均图像显现时长TestNo.:测试编号RNS-7-2-2-7TestItem:测试项目CS64K平均图像显现时长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CS64K平均图像显现时长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测试网络中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作为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2、在每个点使用一部UE发起CS64K呼叫,呼叫另一部放在机房的UE,
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后重拨;如拨通,保持100秒,挂断,等候20秒后重拨;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每个测试点的接通次数不小于50次;1、记录接通次数和接通情况下的图像显现时长。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每个测试点记录和统计接通次数和接通情况下的图像显现时长,计算平均图像显现时长CS64K平均图像显现时长<3sTestResult:测试结果CS64K平均图像显现时长App.:备注1、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2、单个呼叫的图像显现时长等于从接听到看到图像的时长;3、平均图像显现时长=所有图像显现时长之和/总的接通次数1.1.1.1AMR12.2k话音切换成功率TestNo.:测试编号RNS-7-2-2-8TestItem:测试项目AMR12.2k话音切换成功率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AMR12.2k话音切换成功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选择一条测试路径,测试车沿测试路线行驶,行驶速度约在30Km/h左右,不超过80Km/h;2、使用一部UE发起AMR12.2K呼叫,呼叫PSTN,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重拨;如拨通,一直保持直到掉话;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直到遍历完整个测试路径;3、统计切换次数、切换成功次数。总的切换次数不小于500次。
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切换次数、切换成功次数,计算切换成功率切换成功率>97%TestResult:测试结果AMR12.2k切换成功率App.:备注切换成功率=切换成功次数/切换请求次数*100%1.1.1.1CS64k可视电话切换成功率TestNo.:测试编号RNS-7-2-2-9TestItem:测试项目CS64k可视电话切换成功率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CS64k可视电话切换成功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选择一条测试路径,测试车沿测试路线行驶,行驶速度约在30Km/h左右,不超过80Km/h;2、在测试车上使用一部UE发起CS64k呼叫,呼叫另一部放在机房的UE,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重拨;如拨通,一直保持直到掉话;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直到遍历完整个测试路径;3、统计切换次数、切换成功次数。切换总次数不小于500次。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切换次数、切换成功次数,计算切换成功率切换成功率>97%TestResult:测试结果CS64k切换成功率App.:1、
备注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2、切换成功率=切换成功次数/切换请求次数*100%1.1.1.1AMR12.2K话音质量TestNo.:测试编号RNS-7-2-2-10TestItem:测试项目AMR12.2K话音质量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AMR12.2K话音质量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2、MOS测试仪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测试区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地点进行测试,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在每个测试点使用一部UE进行AMR12.2K呼叫,拨打PSTN,使用标准语音,由MOS测试仪对话音质量进行评分;每个测试点测试10次;2、同时选择一条测试路线,测试车沿测试路线行驶,行驶速度约在30Km/h左右;使用一部UE进行AMR12.2呼叫,拨打PSTN,使用标准语音,由MOS测试仪对话音质量进行评分;3、MOS评分系统分别统计定点和移动中的话音质量。ExpectResult:预期输出每次呼叫的话音质量的平均值,呼叫接通次数,总的话音质量平均值。MOS>3.2TestResult:测试结果MOSApp.:备注无
1.1.1.1CS64K话音质量TestNo.:测试编号RNS-7-2-2-11TestItem:测试项目CS64K话音质量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CS64K话音质量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2、MOS测试仪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测试区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地点进行测试,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在每个测试点使用一部UE进行CS64呼叫,拨打另一部放在机房的UE,使用标准语音,由MOS测试仪对话音质量进行评分;每个测试点测试10次;2、同时选择一条测试路线,测试车沿测试路线行驶,行驶速度约在30Km/h左右;在测试车上使用一部UE进行CS64呼叫,拨打另一部放在机房的UE,使用标准语音,由MOS测试仪对话音质量进行评分;3、MOS评分系统分别统计定点和移动中的话音质量。ExpectResult:预期输出每次呼叫的话音质量的平均值,呼叫接通次数,总的话音质量平均值MOS>3.2TestResult:测试结果MOSApp.:备注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2短信功能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7-2-2-12
TestItem:测试项目短信发送成功率、短信发送平均时长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短信发送成功率和短信发送平均时长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验收测试区内选择几个典型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2、在每个测试点使用一部UE向另一部UE发送短信,重复发送100次;3、在每个测试点记录发送总次数、成功发送次数、成功接收次数、短信发送时长。ExpectResult:预期输出记录和统计每个点的发送次数、成功发送次数、成功接收次数、短信发送时长,计算总的发送次数、成功发送次数、成功接收次数、短信发送时长。短信发送成功率>99%短信发送平均时长<6sTestResult:测试结果短信发送成功率短信发送平均时长App.:备注1、短信发送成功率=成功接收总次数/发送总次数*100%2、短信发送平均时长=成功接收总时长/成功接收总次数*100%3、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AMR12.2KBLERTestNo.:测试编号RNS-7-2-2-13TestItem:AMR12.2K上行BLER和下行BLER
测试项目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AMR12.2K业务的上下行BLER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验收测试区内选择一条测试路径,测试车沿测试路线行驶,行驶速度约在30Km/h左右,不超过80Km/h;2、使用UE发起AMR12.2K呼叫,呼叫PSTN,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重拨;如拨通,一直保持,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3、打开路测仪,记录业务信道的BLER;4、在网络侧记录上行BLER。ExpectResult:预期输出总的上、下行BLER的平均值符合设计标准。TestResult:测试结果上行BLER;下行BLERApp.:备注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CS64KBLERTestNo.:测试编号RNS-7-2-2-14TestItem:测试项目CS64K业务的上行BLER和下行BLER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CS64K业务的上下行BLERTest
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验收测试区内选择一条测试路径,测试车沿测试路线行驶,行驶速度约在30Km/h左右,不超过80Km/h;2、在测试车上使用1部UE发起CS64K呼叫,呼叫另一部放在机房的UE,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重拨;如拨通,一直保持,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3、打开路测仪,测试和记录业务信道的BLER;4、在网络侧记录上行BLER;ExpectResult:预期输出总的上、下行BLER的均值。TestResult:测试结果上行BLER;下行BLERApp.:备注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PS域无线网络指标1.1.1.1PS附着(attach)(商用前)TestNo.:测试编号RNS-7-2-3-1TestItem:测试项目PS附着(attach)——在规定测试路线上CQT测试方式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PS附着(attach)成功率,平均附着(attach)时间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
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验收测试区内选择一条测试路径,测试车沿测试路线行驶,行驶速度约在30Km/h左右,不超过80Km/h;2.使用UE发起PS附着(attach),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附着;如成功,保持30秒,去附着,等候20秒后重新附着;3.在每个点记录附着尝试次数、成功次数、成功附着时间ExpectResult:预期输出PS附着(attach)总的尝试次数、附着成功次数、附着(attach)时间总和。1、统计PS附着(attach)成功率>99.5%2、平均附着(attach)时间<2sTestResult:测试结果1、统计PS附着(attach)成功率2、平均附着(attach)时间App.:备注1、附着时间为从发起附着请求(AttachRequest)到附着成功(AttachAccept)的时长2、PS附着(attach)成功率=成功Attach次数/总尝试次数3、平均附着(attach)时间=附着(attach)时间总和/附着成功次数测试样本总数不小于500点。4、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PS附着(attach)(商用后)TestNo.:测试编号RNS-7-2-3-2TestItem:测试项目PS附着(attach)——长期话务统计方式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PS附着(attach)成功率,平均附着(attach)时间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2.OMCR正常工作。
预置条件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从OMCR后台提取验收测试区内的所有小区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相关计数器值。包括:PS附着(attach)成功率和平均附着(attach)时间。ExpectResult:预期输出PS附着(attach)总的尝试次数、附着成功次数、附着(attach)时间总和。1、统计PS附着(attach)成功率>99.98%2、平均附着(attach)时间<2sTestResult:测试结果1、统计PS附着成功率;2、统计平均附着时间。App.:备注1、附着时间为从发起附着请求(AttachRequest)到附着成功(AttachAccept)的时长2、PS附着(attach)成功率=成功Attach次数/总尝试次数3、平均附着(attach)时间=附着(attach)时间总和/附着成功次数1.1.1.1系统内PS64/128切换时延TestNo.:测试编号RNS-7-2-3-3TestItem:测试项目PS64/128切换时延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PS64/128业务的切换时延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选取连续覆盖少数站点;2、验收测试区内的小区空载,验收测试区周围小区下行50%加载;3、速率统计软件DuMeter正常工作4、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5、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验收测试区内选择一条测试路径,测试车沿测试路线行驶,行驶速度约在30Km/h左右,不超过80Km/h;2.使用1部UE激活PS64/128,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激活,直到成功;3.进行FTP下载一个大文件;4.网络侧(OMCR)统计切换时延;
1.切换次数不小于500次。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统计小区平均切换时延<2sTestResult:测试结果统计小区重选平均时延App.:备注1、小区切换时延是指从网络侧下发PhysicalChannelReconfigurationRequest开始,到网络侧收到UE上报的PhysicalChannelReconfigurationComplete之间的时间差。2、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2/3G小区重选平均时延TestNo.:测试编号RNS-7-2-3-4TestItem:测试项目2/3G小区重选平均时延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小区重选平均时延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加载;2、2/3G切换区内GSM小区正常工作;3、一个速率统计软件DuMeter正常工作4、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5、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选择一块2/3G重叠覆盖区域;2、网络侧记录信令;3、打开路测仪,记录下行BLER和下行信令;4、打开DuMeter记录下载速率;
5、手机发起PS64/64KFTP业务,下载一个大文件;6、测试车沿测试路线行驶,行驶速度约在30Km/h左右,不超过80Km/h,反复进行2/3G切换,切换次数不小于30次。ExpectResult:预期输出重选总次数小区重选时延之和统计小区重选平均时延<2s;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小区重选平均时延=小区重选时延之和/重选总次数1.1.1.1PDP激活TestNo.:测试编号RNS-7-2-3-5TestItem:测试项目PDP激活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PDP激活成功率,PDP平均激活时间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5、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验收测试区内选择一条测试路径,测试车沿测试路线行驶,行驶速度约在30Km/h左右,不超过80Km/h;2、使用UE发起PDP激活,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激活;如成功,保持30秒,去激活,等候20秒后重新激活;3、在每个点记录激活次数、成功次数、成功激活所需时间。总的激活次数不小于500次。ExpectResult:PDP激活尝试次数、PDP激活成功次数、PDP激活总时长
预期输出1、PDP激活成功率>99.5%;2、PDP平均激活时间<2sTestResult:测试结果PDP激活成功率PDP平均激活时间App.:备注1、PDP激活成功率=总的激活成功次数/总的激活测试次数;2、PDP平均激活时间=激活时间总和/总的激活成功次数。一次PDP激活时长是指从UE发起激活(ActivatePDPcontextrequest)到激活成功(ActivatePDPcontextaccept)的时间差。3、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WAP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7-2-3-6TestItem:测试项目WAP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1.统计WAP首页显示成功率2.统计WAP平均首页显示时间3.统计WAP页面刷新成功率4.统计WAP页面刷新时长5.统计WAP下载成功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4、WAP页面内容尺寸≤20kByte5、WAP铃声、图片平均尺寸≤100kByte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验收测试区内选择几个典型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2.每个测试点使用1个UE登陆事先指定的网页,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发起;3.登陆成功后,打开一个新网页,等候20秒,发起刷新页面请求,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发起;
1.记录WAP尝试登陆次数、首页显示成功次数、首页显现时长、页面刷新请求次数、页面刷新成功次数;2.关闭所有页面;3.重复2~5,重复次数不小于100次;4.使用UE打开WAP页面,发起下载铃声或图片的请求,如成功,下载完成后等候30秒,重新发起下载请求;如不成功,等候30秒后重新发起下载请求;重复次数不小于100次;5.记录尝试下载次数和下载成功次数;6.在每一个测试地点都进行2~8的操作。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WAP首页显示成功率2.WAP平均首页显示时间3.WAP页面刷新成功率4.WAP页面刷新时长5.WAP下载成功率TestResult:测试结果1.WAP首页显示成功率>99%2.WAP平均首页显示时间<4s3.WAP页面刷新成功率>99%4.WAP页面刷新时长<4s5.WAP下载成功率>99%App.:备注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ping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7-2-3-7TestItem:测试项目ping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1.统计ping成功率2.统计ping平均时延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1.在验收测试区内选择几个典型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
测试步骤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1.每个测试点使用一部UE发起PDP激活,激活成功后使用网络命令ping事先指定的服务器,ping命令包长500byte,发送100次;2.记录发送次数、成功次数、成功情况下的平均时延。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ping成功率>99%2.ping平均时延<2sTestResult:测试结果1.ping成功率2.ping平均时延App.:备注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PS64/64FTP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7-2-3-8TestItem:测试项目PS64/64FTP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1.统计PS64/64KFTP应用层下载速率2.统计PS64/64K上行BLER3.统计PS64/64K下行BLER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2、路测仪正常工作3、速率统计软件DuMeter正常工作4、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验收测试区内选择几个典型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2.打开路测仪,记录下行BLER;3.在网络侧记录上行BLER;4.打开DuMeter记录下载速率;5.每个测试点用1部测试UE发起PS64/64业务,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激活,直到成功;下载一个大文件,记录FTP下载速率和上下行BLER;每个点重复3次。Expect1.PS64/64KFTP应用层下载速率
Result:预期输出1.PS64/64K上行BLER2.PS64/64K下行BLERTestResult:测试结果1.PS64/64KFTP应用层下载速率>55kbps2.PS64/64K上行BLER≤10%3.PS64/64K下行BLER≤10%App.:备注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PS64/128FTP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7-2-3-9TestItem:测试项目PS64/128FTP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1.统计PS64/128KFTP应用层下载速率2.统计PS64/128K上行BLER3.统计PS64/128K下行BLER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选取连续覆盖少数站点;2、验收测试区内的小区空载,验收测试区周围小区下行50%加载;3、速率统计软件DuMeter正常工作4、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5、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验收测试区内选择几个典型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2、打开路测仪,记录下行BLER;3、在网络侧记录上行BLER;4、打开DuMeter记录下载速率;5、每个测试点用1部测试UE发起PS64/128K业务,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激活,直到成功;下载一个大文件,记录FTP下载速率和上下行BLER;每个点重复3次。ExpectResult:1.PS64/128KFTP应用层下载速率2.PS64/128K上行BLER
预期输出1.PS64/128K下行BLERTestResult:测试结果1.PS64/128KFTP应用层下载速率>116kbps2.PS64/128K上行BLER≤10%3.PS64/128K下行BLER≤10%App.:备注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PS64/384FTP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7-2-3-10TestItem:测试项目PS64/384FTP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1.统计PS64/384KFTP应用层下载速率2.统计PS64/384K上行BLER3.统计PS64/384K下行BLER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选取连续覆盖少数站点;2、验收测试区内的小区空载,验收测试区周边小区下行50%加载;3、速率统计软件DuMeter正常工作;4、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5、5、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验收测试区内选择几个典型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2、打开路测仪,记录下行BLER;3、在网络侧记录上行BLER;4、打开DuMeter记录下载速率和上下行BLER;5、每个测试点用1部测试UE发起PS64/384K业务,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激活,直到成功;下载一个大文件,记录FTP下载速率和上下行BLER;每个测试点重复3次。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PS64/384KFTP应用层下载速率2.PS64/384K上行BLER3.PS64/384K下行BLER
TestResult:测试结果1.PS64/384KFTP应用层下载速率>350kbps2.PS64/384K上行BLER≤10%3.PS64/384K下行BLER≤10%App.:备注1、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FTP上传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7-2-3-11TestItem:测试项目FTP上传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FTP应用层上传速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2、速率统计软件DuMeter正常工作3、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4、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验收测试区内选择几个典型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2、在网络侧记录上行BLER;3、打开DuMeter记录FTP速率;每个测试点使用UE发起PS64/64业务,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激活,直到成功;上传一个大文件,记录FTP上传速率和上行BLER;每个测试点重复3次。ExpectResult:预期输出FTP应用层上传速率平均值TestResult:测试结果PS64/64KFTP应用层上传速率>55kbpsApp.:备注1、
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FTP下载掉线率TestNo.:测试编号RNS-7-2-3-12TestItem:测试项目FTP下载掉线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FTP下载掉线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验收测试区内所有小区正常工作,下行50%模拟加载;2.速率统计软件DuMeter正常工作3.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4.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验收测试区内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车速在30km/h左右,不超过80km/h;2.打开路测仪,记录下行BLER;3.打开DuMeter记录下载速率;4.用测试UE发起PS64/64业务,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激活,直到成功;5.下载一个小文件,记录FTP下载速率和下行BLER;6.记录下载次数和掉线次数。测试样本数不小于500个。ExpectResult:预期输出FTP下载总次数,FTP下载掉线总次数FTP下载掉线率<0.5%TestResult:测试结果FTP下载掉线率App.:备注1、FTP下载掉线率=FTP下载掉线总次数/FTP下载总次数*100%2、测试样本总数不小于500点。3、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
1.1室内无线网络质量验收规范1.1.1室内无线网络覆盖指标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7-3-1TestItem:测试项目室内无线网络覆盖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室内分布系统的PCCPCHRSCP和PCCPCHC/I,评估室内分布系统的覆盖情况。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工作正常,测试软件支持室内测试功能。3、TD-SCANNER。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选择室内测试路线,测试路线遍历室内主要覆盖区;2、打开路测软件,在室内以步行速度沿测试路线测试,路测仪记录PCCPCHRSCP和C/I。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PCCPCHRSCP沿测试路线的分布图和统计值;统计PCCPCHRSCP>-85dBm的数据点的百分比,应大于90%;2、PCCPCHC/I沿测试路线的分布图和统计值;统计PCCPCHC/I>-3dB的数据点的百分比,应大于90%。TestResult:测试结果1)统计PCCPCHRSCP>-85dBm的数据点的百分比;2)统计PCCPCHC/I>-3dB的数据点的百分比。App.:备注1、数据后处理要求地理平均方式。2、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2CS域无线网络指标1.1.2.1CS域无线接通率(商用前)TestNo.:RNS-7-3-2-1
测试编号TestItem:测试项目CS域无线接通率——CQT测试方式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CS域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RAB连接建立成功率和无线接通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选择室内测试路线,测试路线遍历室内主要覆盖区;2)使用一部UE发起AMR12.2K语音业务,拨打PSTN,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后重拨;如拨通,保持30秒,挂断,等候20秒后重拨;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3)从RNC信令记录中提取验收测试区内的所有小区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相关数据:RRC连接请求次数(业务相关)、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CS域RAB指派建立成功RAB数目、CS域RAB建立请求的RAB数目;1)计算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RRC连接请求次数(业务相关);2)计算RAB连接建立成功率=CS域RAB指派建立成功RAB数目/CS域RAB建立请求的RAB数目;3)计算无线接通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RAB连接建立成功率。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99%2、RAB连接建立成功率>99%3、无线接通率>99%TestResult:测试结果1、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2、RAB连接建立成功率3、无线接通率App.:备注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
1.1.1.1CS域无线接通率(商用后)TestNo.:测试编号RNS-7-3-2-2TestItem:测试项目CS域无线接通率——长期话务统计方式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CS域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RAB连接建立成功率和无线接通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所有小区工作正常;2、OMCR正常工作。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从OMCR后台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相关计数器值:RRC连接请求次数(业务相关)、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CS域RAB指派建立成功RAB数目、CS域RAB建立请求的RAB数目;2)计算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RRC连接请求次数(业务相关);3)计算RAB连接建立成功率=CS域RAB指派建立成功RAB数目/CS域RAB建立请求的RAB数目;4)计算无线接通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RAB连接建立成功率。ExpectResult:预期输出1、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99%2、RAB连接建立成功率>99%3、无线接通率>99%TestResult:测试结果1、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2、RAB连接建立成功率3、无线接通率App.:备注
1.1.1.1AMR12.2K呼叫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7-3-2-3TestItem:测试项目AMR12.2K呼叫建立成功率、AMR12.2K掉话率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AMR12.2K呼叫建立成功率和AMR12.2K掉话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选择室内测试路线,测试路线遍历室内主要覆盖区;2)使用一部UE发起AMR12.2K语音业务,拨打PSTN,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后重拨;如拨通,保持100秒,挂断,等候20秒后重拨;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3)PSTN拨打一部UE发起AMR12.2K语音业务,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后重拨;如拨通,保持100秒,挂断,等候20秒后重拨;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4)记录试呼总次数、接通次数、掉话次数。ExpectResult:预期输出试呼总次数、接通次数、掉话次数,以及总的试呼总次数、接通次数、掉话次数。AMR12.2K呼叫建立成功率>98%;AMR12.2K掉话率<1%TestResult:测试结果AMR12.2K呼叫建立成功率AMR12.2K掉话率App.:备注1、呼叫建立成功率=总的接通次数/总的试呼总次数*100%;2、掉话率=总的掉话次数/总的接通次数*100%3、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
1.1.1.1CS64K呼叫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7-3-2-4TestItem:测试项目CS64K呼叫建立成功率、CS64K掉话率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CS64K呼叫建立成功率,CS64K掉话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选择室内测试路线,测试路线遍历室内主要覆盖区;2)一部UE作为被叫放在机房,另一部UE作为主叫在测试车上移动;3)使用一部UE发起CS64K呼叫,呼叫另一部UE,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后重拨;如拨通,保持100秒,挂断,等候20秒后重拨;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4)记录试呼总次数、接通次数、掉话次数。ExpectResult:预期输出试呼总次数、接通次数、掉话次数以及总的试呼总次数、接通次数、掉话次数。CS64K呼叫建立成功率>98%CS64K掉话率<1%TestResult:测试结果CS64K呼叫建立成功率CS64K掉话率App.:备注1、呼叫建立成功率=接通次数/试呼总次数*100%;2、掉话率=总的掉话次数/总的接通次数*100%;3、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2AMR12.2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TestNo.:RNS-7-3-2-5
测试编号TestItem:测试项目AMR12.2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AMR12.2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室内小区内选择几个典型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2、打开鉴权功能;3、在每个点使用一部UE发起AMR12.2K呼叫,呼叫PSTN,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后重拨;如拨通,保持30秒,挂断,等候20秒后重拨;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在每个测试点的接通次数不小于30次;记录接通次数和接通情况下的呼叫建立时长;4、关闭鉴权功能,重复3~4。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每个测试点,记录和统计在鉴权关闭和打开情况下的接通次数、接通情况下的呼叫建立时长,计算二种情况下的平均呼叫建立时长鉴权关闭:AMR12.2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7s鉴权打开:AMR12.2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8sTestResult:测试结果鉴权关闭:AMR12.2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鉴权打开:AMR12.2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App.:备注1、单个呼叫建立时长等于从UE发起RRCConnectionSetupRequest到收到Alerting之间的时间差;2、平均呼叫建立时长=总的呼叫建立时长/总的接通次数;3、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
1.1.1.1CS64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TestNo.:测试编号RNS-7-3-2-6TestItem:测试项目CS64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CS64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室内小区内选择几个典型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2、打开鉴权功能;3、在每个点使用一部UE发起CS64K呼叫,呼叫另一部放在机房的UE,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后重拨;如拨通,保持30秒,挂断,等候20秒后重拨;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在每个测试点的接通次数不小于30次;1、记录接通次数和接通情况下的呼叫建立时长;2、关闭鉴权功能,重复3~4。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每个测试点,记录和统计鉴权关闭和打开情况下的接通次数和接通情况下的呼叫建立时长,计算二种情况下的平均呼叫建立时长。鉴权关闭:CS64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7s鉴权打开:CS64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8sTestResult:测试结果鉴权关闭:CS64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鉴权打开:CS64K平均呼叫建立时长App.:备注1、单个呼叫建立时长等于从UE发起RRCConnectionSetupRequest到收到Alerting之间的时间差;2、平均呼叫建立时长=总的呼叫建立时长/总的接通次数;3、
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CS64K平均图像显现时长TestNo.:测试编号RNS-7-3-2-7TestItem:测试项目CS64K平均图像显现时长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CS64K平均图像显现时长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室内小区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2、在每个点使用一部UE发起CS64K呼叫,呼叫另一部放在机房的UE,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后重拨;如拨通,保持100秒,挂断,等候20秒后重拨;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每个测试点的接通次数不小于30次;1、记录接通次数和接通情况下的图像显现时长。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在每个测试点记录和统计接通次数和接通情况下的图像显现时长,计算平均图像显现时长CS64K平均图像显现时长<3sTestResult:测试结果CS64K平均图像显现时长App.:备注1、单个呼叫的图像显现时长等于从接听到看到图像的时长;2、平均图像显现时长=所有图像显现时长之和/总的接通次数;3、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2AMR12.2k话音切换成功率TestNo.:RNS-7-3-2-8
测试编号TestItem:测试项目AMR12.2k话音切换成功率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AMR12.2k话音切换成功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室内小区内以及室内外交界处选取能发生室内小区间和室内外小区间切换的测试点(如建筑物出入口处、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处、电梯等)2、使用一部UE发起AMR12.2K呼叫,呼叫PSTN,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重拨;如拨通,一直保持直到掉话;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直到遍历完整个测试路径;3、统计切换次数、切换成功次数。总的切换次数不小于100次。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切换次数、切换成功次数,计算切换成功率切换成功率>97%TestResult:测试结果AMR12.2k切换成功率App.:备注1、切换成功率=切换成功次数/切换请求次数*100%2、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CS64k可视电话切换成功率TestNo.:测试编号RNS-7-3-2-9TestItem:测试项目CS64k可视电话切换成功率TestPurpose:测试CS64k可视电话切换成功率
测试目的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室内小区内以及室内外交界处选取能发生室内小区间和室内外小区间切换的测试点(如建筑物出入口处、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处、电梯等)2、使用一部UE发起CS64k呼叫,呼叫另一部放在机房的UE,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重拨;如拨通,一直保持直到掉话;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直到遍历完整个测试路径;3、统计切换次数、切换成功次数。切换总次数不小于100次。ExpectResult:预期输出切换次数、切换成功次数,计算切换成功率切换成功率>97%TestResult:测试结果CS64k切换成功率App.:备注1、切换成功率=切换成功次数/切换请求次数*100%2、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AMR12.2K话音质量TestNo.:测试编号RNS-7-3-2-10TestItem:测试项目AMR12.2K话音质量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AMR12.2K话音质量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
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MOS测试仪正常工作;3、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4、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室内小区内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在每个测试点使用一部UE进行AMR12.2K呼叫,拨打PSTN,使用标准语音,由MOS测试仪对话音质量进行评分;每个测试点测试10次;2、MOS评分系统分别统计定点和移动中的话音质量。ExpectResult:预期输出每次呼叫的话音质量的平均值,呼叫接通次数,总的话音质量平均值。MOS>3.2TestResult:测试结果MOSApp.:备注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CS64K话音质量TestNo.:测试编号RNS-7-3-2-11TestItem:测试项目CS64K话音质量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CS64K话音质量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1、在室内小区内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
测试步骤RSCP>-85dBm)。在每个测试点使用一部UE进行CS64呼叫,拨打另一部放在机房的UE,使用标准语音,由MOS测试仪对话音质量进行评分;每个测试点测试10次;1、MOS评分系统分别统计定点和移动中的话音质量。ExpectResult:预期输出每次呼叫的话音质量的平均值,呼叫接通次数,总的话音质量平均值MOS>3.2TestResult:测试结果MOSApp.:备注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短信功能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7-3-2-12TestItem:测试项目短信发送成功率、短信发送平均时长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短信发送成功率和短信发送平均时长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室内小区内选择几个典型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1、在每个测试点使用一部UE向另一部UE发送短信,重复发送30次;2、在每个测试点记录发送总次数、成功发送次数、成功接收次数、短信发送时长。ExpectResult:预期输出记录和统计每个点的发送次数、成功发送次数、成功接收次数、短信发送时长,计算总的发送次数、成功发送次数、成功接收次数、短信发送时长。短信发送成功率>99%短信发送平均时长<6s
TestResult:测试结果短信发送成功率短信发送平均时长App.:备注1、短信发送成功率=成功接收总次数/发送总次数*100%2、短信发送平均时长=成功接收总时长/成功接收总次数*100%3、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AMR12.2KBLERTestNo.:测试编号RNS-7-3-2-13TestItem:测试项目AMR12.2K上行BLER和下行BLER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AMR12.2K业务的上下行BLER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选择室内测试路线,测试路线遍历室内主要覆盖区;2、使用测试UE发起AMR12.2K呼叫,呼叫PSTN,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重拨;如拨通,一直保持,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3、打开路测仪,记录业务信道的BLER;4、在网络侧记录上行BLER。ExpectResult:预期输出总的上、下行BLER的平均值符合设计标准要求。TestResult:测试结果上行BLER;下行BLERApp.:
备注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CS64KBLERTestNo.:测试编号RNS-7-3-2-14TestItem:测试项目CS64K业务的上行BLER和下行BLER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CS64K业务的上下行BLER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选择室内测试路线,测试路线遍历室内主要覆盖区;2、在测试车上使用1部UE发起CS64K呼叫,呼叫另一部放在机房的UE,如不能拨通,等候20秒重拨;如拨通,一直保持,如掉话,等候20秒后重拨;3、打开路测仪,测试和记录业务信道的BLER;4、在网络侧记录上行BLER;ExpectResult:预期输出总的上、下行BLER的均值符合设计标准要求。TestResult:测试结果上行BLER;下行BLERApp.:备注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
1.1.1PS域无线网络指标1.1.1.1PS附着(attach)(商用前)TestNo.:测试编号RNS-7-3-3-1TestItem:测试项目PS附着(attach)——CQT测试方式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PS附着(attach)成功率,平均附着(attach)时间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选择室内测试路线,测试路线遍历室内主要覆盖区;2、使用UE发起PS附着(attach),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附着;如成功,保持30秒,去附着,等候20秒后重新附着;3、在每个点记录附着尝试次数、成功次数、成功附着时间ExpectResult:预期输出记录PS附着(attach)总的尝试次数、附着成功次数、附着(attach)时间总和。1、统计PS附着(attach)成功率>99.5%2、平均附着(attach)时间<2s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1、附着时间为从发起附着请求(AttachRequest)到附着成功(AttachAccept)的时长2、PS附着(attach)成功率=成功Attach次数/总尝试次数3、平均附着(attach)时间=附着(attach)时间总和/附着成功次数4、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
1.1.1.1PS附着(attach)(商用后)TestNo.:测试编号RNS-7-3-3-2TestItem:测试项目PS附着(attach)——长期话务统计方式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PS附着(attach)成功率,平均附着(attach)时间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室内小区正常工作;2、OMCR正常工作。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从OMCR后台提取室内小区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相关计数器值。包括:PS附着(attach)成功率和平均附着(attach)时间。ExpectResult:预期输出PS附着(attach)总的尝试次数、附着成功次数、附着(attach)时间总和。1、统计PS附着(attach)成功率>99.98%2、平均附着(attach)时间<2s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1、附着时间为从发起附着请求(AttachRequest)到附着成功(AttachAccept)的时长2、PS附着(attach)成功率=成功Attach次数/总尝试次数3、平均附着(attach)时间=附着(attach)时间总和/附着成功次数1.1.1.2系统内PS64/128切换时延TestNo.:测试编号RNS-7-3-3-3TestItem:测试项目PS64/128切换时延
TestPurpose:测试目的测试PS64/128业务的切换时延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内小区和邻区空载且工作正常,周边小区下行50%加载;2、速率统计软件DuMeter正常工作3、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4、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室内小区内以及室内外交界处选取能发生室内小区间和室内外小区间切换的测试点(如建筑物出入口处、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处、电梯等)2、使用1部UE激活PS64/128,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激活,直到成功;1、进行FTP下载一个大文件;2、网络侧(OMCR)统计切换时延;3、切换次数不小于100次。ExpectResult:预期输出统计小区平均切换时延<2s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1、小区切换时延是指从网络侧下发PhysicalChannelReconfigurationRequest开始,到网络侧收到UE上报的PhysicalChannelReconfigurationComplete之间的时间差。2、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2/3G小区重选平均时延TestNo.:测试编号RNS-7-3-3-4TestItem:测试项目2/3G小区重选平均时延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小区重选平均时延
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下行50%加载;2、2/3G切换区内GSM小区正常工作;3、速率统计软件DuMeter正常工作3、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4、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室内小区内以及室内2G/3G外交界处选取能发生室内2G/3G小区间和室内外2G/3G小区间重选的测试点(如建筑物出入口处、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处、电梯等)2、网络侧记录信令;3、打开DuMeter记录下载速率;4、手机发起PS64/64KFTP业务,下载一个大文件;5、在以上测试点进行2G/3G重选测试ExpectResult:预期输出统计小区重选平均时延<2s;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1、小区重选平均时延=小区重选时延之和/重选总次数2、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PDP激活TestNo.:测试编号RNS-7-3-3-5TestItem:测试项目PDP激活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PDP激活成功率,PDP平均激活时间
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选择室内测试路线,测试路线遍历室内主要覆盖区;2、使用UE发起PDP激活,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激活;如成功,保持30秒,去激活,等候20秒后重新激活;3、在每个点记录激活次数、成功次数、成功激活所需时间。ExpectResult:预期输出PDP激活尝试次数、PDP激活成功次数、PDP激活总时长1、PDP激活成功率>99.5%;2、PDP平均激活时间<2sTestResult:测试结果PDP激活成功率PDP平均激活时间App.:备注1、PDP激活成功率=总的激活成功次数/总的激活测试次数;2、PDP平均激活时间=激活时间总和/总的激活成功次数。3、一次PDP激活时长是指从UE发起激活(ActivatePDPcontextrequest)到激活成功(ActivatePDPcontextaccept)的时间差。4、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WAP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7-3-3-6TestItem:测试项目WAP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WAP首页显示成功率统计WAP平均首页显示时间统计WAP页面刷新成功率统计WAP页面刷新时长统计WAP下载成功率
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WAP页面内容尺寸≤20kByte3、WAP铃声、图片平均尺寸≤100kByte4、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5、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室内小区内选择几个典型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2、每个测试点使用1个UE登陆事先指定的网页,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发起;3、登陆成功后,打开一个新网页,等候20秒,发起刷新页面请求,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发起;4、记录WAP尝试登陆次数、首页显示成功次数、首页显现时长、页面刷新请求次数、页面刷新成功次数;5、关闭所有页面;6、重复2~5,重复次数不小于30次;7、使用UE打开WAP页面,发起下载铃声或图片的请求,如成功,下载完成后等候30秒,重新发起下载请求;如不成功,等候30秒后重新发起下载请求;重复次数不小于30次;8、记录尝试下载次数和下载成功次数;9、在每一个测试地点都进行2~8的操作。ExpectResult:预期输出WAP首页显示成功率>99%WAP平均首页显示时间<4sWAP页面刷新成功率>99%WAP页面刷新时长<4sWAP下载成功率>99%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ping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7-3-3-7TestItem:ping测试
测试项目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ping成功率统计ping平均时延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3、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室内小区内选择几个典型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2、每个测试点使用一部UE发起PDP激活,激活成功后使用网络命令ping事先指定的服务器,ping命令包长500byte,发送30次;3、记录发送次数、成功次数、成功情况下的平均时延。ExpectResult:预期输出ping成功率>99%ping平均时延<2sTestResult:测试结果ping成功率ping平均时延App.:备注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PS64/64FTP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7-3-3-8TestItem:测试项目PS64/64FTP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PS64/64KFTP应用层下载速率统计PS64/64K上行BLER统计PS64/64K下行BLER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
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速率统计软件DuMeter正常工作3、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4、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室内小区内选择几个典型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2、打开路测仪,记录下行BLER;3、在网络侧记录上行BLER;4、打开DuMeter记录下载速率;5、每个测试点用1部测试UE发起PS64/64业务,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激活,直到成功;下载一个大文件,记录FTP下载速率和上下行BLER;每个点重复3次。ExpectResult:预期输出PS64/64KFTP应用层下载速率>55kbpsPS64/64K上行BLER≤10%PS64/64K下行BLER≤10%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PS64/128FTP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7-3-3-9TestItem:测试项目PS64/128FTP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PS64/128KFTP应用层下载速率统计PS64/128K上行BLER统计PS64/128K下行BLER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空载,室外邻区下行50%加载;2、速率统计软件DuMeter正常工作3、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4、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
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室内小区内选择几个典型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2、打开路测仪,记录下行BLER;3、在网络侧记录上行BLER;4、打开DuMeter记录下载速率;5、每个测试点用1部测试UE发起PS64/128K业务,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激活,直到成功;下载一个大文件,记录FTP下载速率和上下行BLER;每个点重复3次。ExpectResult:预期输出PS64/128KFTP应用层下载速率>116kbpsPS64/128K上行BLER≤10%PS64/128K下行BLER≤10%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PS64/384FTP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7-3-3-10TestItem:测试项目PS64/384FTP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PS64/384KFTP应用层下载速率统计PS64/384K上行BLER统计PS64/384K下行BLER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空载,室外邻区下行50%加载;2、速率统计软件DuMeter正常工作3、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4、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1、在室内小区内选择几个典型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
测试步骤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2、打开路测仪,记录下行BLER;3、在网络侧记录上行BLER;4、打开DuMeter记录下载速率和上下行BLER;5、每个测试点用1部测试UE发起PS64/384K业务,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激活,直到成功;下载一个大文件,记录FTP下载速率和上下行BLER;每个测试点重复3次。ExpectResult:预期输出PS64/384KFTP应用层下载速率>350kbpsPS64/384K上行BLER≤10%PS64/384K下行BLER≤10%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FTP上传测试TestNo.:测试编号RNS-7-3-3-11TestItem:测试项目FTP上传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FTP应用层上传速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速率统计软件DuMeter正常工作3、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4、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在室内小区内选择几个典型的测试点,在每个点进行以下测试:近点(PCCPCHRSCP>-65dBm)、中点(PCCPCHRSCP>-75dBm)、远点(PCCPCHRSCP>-85dBm);2、在网络侧记录上行BLER;3、打开DuMeter记录FTP速率;
4、每个测试点使用UE发起PS64/64业务,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激活,直到成功;上传一个大文件,记录FTP上传速率和上行BLER;每个测试点重复3次。ExpectResult:预期输出PS64/64KFTP应用层上传速率>55kbps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1.1.1.1FTP下载掉线率TestNo.:测试编号RNS-7-3-3-12TestItem:测试项目FTP下载掉线测试TestPurpose:测试目的统计FTP下载掉线率TestEnvironment:测试环境TestPrecondition:预置条件1、建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小区和室外邻近小区工作正常,下行50%加载;2、速率统计软件DuMeter正常工作3、TD-SCDMA路测系统正常工作;4、使用测试UE进行测试,RNC测记录测试UE的信令;TestProcedure:测试步骤1、选择室内测试路线,测试路线遍历室内主要覆盖区;2、打开路测仪,记录下行BLER;3、打开DuMeter记录下载速率;4、用测试UE发起PS64/64业务,如不能成功,等候20秒后重新激活,直到成功;5、下载一个小文件,记录FTP下载速率和下行BLER;记录下载次数和掉线次数。测试样本数不小于100个。ExpectResult:FTP下载总次数,FTP下载掉线总次数FTP下载掉线率<0.5%
预期输出TestResult:测试结果App.:备注1、FTP下载掉线率=FTP下载掉线总次数/FTP下载总次数*100%2、50%模拟加载方法:在下行时隙TS6的各8个码道(SF16)上,采用单波束方式进行模拟加载,模拟加载总发射功率取为27dBm(所有天线的总功率,参考点是发射天线连接器端口),波束方向随机赋形。
第1部分直放站验收规范(新增)注:本章测试内容均为实验室测试,测试结果以实验室测试为准,如中国移动实验室不具备测试环境,则以智能天线设备厂家实验室测试结果为准,本册只列出测试项目。1.1无线性能要求1.1.1标称最大线形输出功率常温情况下,应在厂家额定功率±2.0dB范围内;极限情况下,应在厂家额定功率±2.5dB范围内;1.1.2增益1.1.2.1最大增益常温情况下,最大增益变化范围应在厂家声明值的士3dB之内;极限情况下,最大增益变化范围应在厂家声明值的士3.5dB之内1.1.2.2增益调节范围增益调节范围应≥30dB(室外型直放站),或厂家声明值(室内直放站);时隙增益调节范围≥10dB(与宏蜂窝基站(施主信源设备)馈线连接的直放站为必选项;1.1.2.3增益或时隙增益调节步长及误差增益调节步长≤2dB。增益调节步长误差为≤土ldB/每步长;在0-10dB范围内总误差≤土ldB;10-20dB范围内总误差≤土1dB;在大于20dB范围内总误差≤土1.5dB;1.1.3自动时隙电平控制(ASLC)范围1)ASLC起控响应时间必须保证单时隙状态下ASLC起控,当输入信号增大10dB后输出功率应保持在厂家额定输出功率±2dB变化范围内。2)当任意一个时隙进入ASLC受控时,其他未进入ASLC控制门限范围的时隙不得受控,并应能随输入时隙电平的变化而变化,其时隙电平变化的每步进误差要求在±1.5dB,10dB变化范围累计误差要求在±2dB
3)对不同时隙的ASLC,起控后,当输入信号增大10dB后输出功率应保持在厂家额定输出功率的±2dB变化范围内或者关闭。4)当输入信号增大10dB后直放站应自动生成过载保护或功率过载告警,当信号恢复正常后,告警消除。1.1.1频率误差频率误差应小于等于±0.05ppm。频率步进值为200kHz±10Hz;1.1.2矢量幅度误差和峰值码域误差1.1.2.1矢量幅度误差(EVM)无线耦合直放站:EVM要求为≤6.0%,与基站直接耦合直放站:EVM要求为≤4.0%1.1.2.2峰值码域误差(PCDE)峰值码域误差≤-33dB1.1.3带内波动有效工作带内≤2dB(峰峰值)(有效工作带内:(N-1)×1.6MHz+1.28MHz+(M-1)×5MHz)其中:N-载波数,M-载波组数(每3载波为1个载波组)每载波信道带内波动≤2dB/1.28MHz(峰峰值)(仅适用于选频)。1.1.4噪声系数上行:≤5dB下行:≤5dB(最大增益时),与基站直接耦合直放站下行不做要求1.1.5输出、输入电压驻波比输入电压驻波比≤1.5。1.1.6传输时延无线耦合直放站:传输时延≤5μs;上下行时延偏差应保持在2μs之内与基站直接耦合直放站:传输时延≤1μs1.1.7杂散1.1.7.1频谱发射模板表1.直放站最大线性输出功率P³34dBm
测试滤波器3dB下降点频率偏移Df注与载波中心频率的偏移f_offset指标要求测量带宽0.8MHz£Df<1.0MHz0.815MHz£f_offset<1.015MHz-20dBm30kHz1.0MHz£Df<1.8MHz1.015MHz£f_offset<1.815MHz-20–10×(Δf/MHz-1.015)dBm30kHz见注11.815MHz£f_offset<2.3MHz-28dBm30kHz1.8MHz£Df£Dfmax2.3MHz£f_offset33dB3.2MHz£f_offset<4MHz>45dB4MHz£f_offset<10MHz>55dB
10MHz£f_offset>55dB注1:载波有效工作带宽:(N-1)×1.6MHz+1.28MHz+(M-1)×5MHz注2:工作频段为20102025MHz、23002400MHz的宽带直放站此频段带外抑制不做要求表1.带外特殊频段作出特定要求特殊频段抑制要求(参考)备注806~835MHzMHz≥40dB851~880MHz≥70dB876~880MHz≥40dB885~915MHz≥40dB921~960MHz≥70dB1710~1785MHz≥40dB1805~1880MHz≥70dB1880~1920MHz≥70dB用于工作频段为23002400MHz或2010MHz~2025MHzTDSCDMA系统与1900~1920MHz无线接入(PHS)或1880~1920MHzTDSCDMA系统共存时1920~1980MHz≥40dB20102025MHz≥70dB用于工作频段为1880~1920MHz或2300MHz~2400MHzTDSCDMA系统与20102025MHzTDSCDMA系统共存时作要求2110~2170MHz≥70dB23002400MHz≥70dB用于工作频段为1880~1920MHz或2010MHz~2025MHzTDSCDMA系统与23002400MHzTDSCDMA系统共存时作要求2400~2483.5MHz≥70dB用于室内分布系统的干放大器与短距离微功率设备共存时2500MHz~2690MHz≥60dB
3300MHz~3600MHz≥60dB1.1.1功放效率>10%1.1.2直放站开关时间准确度直放站上下行打开的时间提前量和关闭时间的滞后量应大于2μs;上下行开关的转换点落在TD-SCDMA帧中相应的上下行转换点间隔不得小于3μs;功率开关上升沿和下降沿在低于-70dBm起始点-90%功率之内<2μs1.1.3直放站时隙调节能力直放站应具备自动检测或远端调整功能,对上下行的转换点以时隙为单位可调,并且在调节之后,应满足675±0.5μs的指标要求。1.1.4直放站功放同步动态范围及动态调整范围直放站功放启动灵敏度应≤Loutmax-Gmax-15(GPS同步方式的直放站不作要求)直放站在最大增益情况下,最大线性输入电平Linmax增加10dB直放站不得失步直放站在最小增益状态下,最大线性输入电平Linmax增加20dB直放站不得失步功放启动门限调整范围直放站应大于30dB;采用馈线直接与施主信源设备相接的直放站应大于15dB(如干线放大器或光纤放大器)直放站同步开启门限和关闭门限应具有分别调整能力,其误差偏离不得超出±2dB。1.1.5直放站功率开关抗干扰能力直接耦合:表1.直接耦合开关时间抗外界干扰频段干扰源类别有用信号源C/I(dB)同频(有效工作带内)CWTDSCDMA≤15带内工作载波频率偏离1.6MHzCWTDSCDMA≤15带内工作载波载波偏离3.2MHzCWTDSCDMA≤15带外偏离1.6MHzCWTDSCDMA≤7空间耦合:表2.空间耦合开关时间抗外界干扰
频段干扰源类别有用信号源C/I(dB)同频(有效工作带内)CWTDSCDMA≤15带内工作载波频率偏离1.6MHzCWTDSCDMA≤10带内工作载波载波偏离3.2MHzCWTDSCDMA≤7带外偏离1.6MHzCWTDSCDMA≤71.1.1直放站功放开关同步稳定性短时间的同步开关时间的偏移±1µs/d中时间的同步开关时间的偏移±1.5µs/周(可选)长时间的同步开关时间的偏移±2µs/月(可选)1.1.2直放站功放开关同步控制功能直放站初次启动未被同步时,输出功率必须处于上下行全部关闭状态;当同步信号丢失后(包括GPS),功率同步开关应能保持持续时间5s~60s,在保持时间内满足功率开关时间偏差不得偏离±1us;持续5至60s后上下行功放应自动关闭;直放站功率开关应通过远端控制实现收发常开或常关状态;当同步信号恢复后,直放站应能自动恢复正常工作,功率开关时间偏差不得偏离±1us;GPS同步方式的直放站,掉电后重启,功率开关应能保持原有的同步窗口,或监控中心应该可以远程把时延等信息下载到直放站内,重启后满足上下行转换时间的准确性,功率开关时间偏差不得偏离±1us。1.1.3阻塞一般频段的干扰信号要求见表10。表1.一般频段的干扰信号要求干扰信号频率干扰信号电平干扰信号类型F1-20MHz~F1-2.5MHz和F2+2.5MHz~F2+20MHz-40dBmTD-SCDMA信号9kHz~F1-20MHz和F2+20MHz~12.75GHz-15dBmCW信号注:F1为工作频段起始边缘频点,F2为结束边缘频点。特殊频段的干扰信号要求见表11。
表1.特殊频段的干扰信号要求干扰信号频率干扰信号电平干扰信号类型备注线耦合直放站馈线耦合直放站851MHz~880MHz+16dBm-30dBmCW信号921MHz~960MHz+16dBm-30dBmCW信号1805MHz~1880MHz+16dBm-30dBmCW信号1880~1920MHz+16dBm-30dBmCW信号用于工作频段为2010MHz~2025MHz或2300MHz~2400MHz2010MHz~2025MHz+16dBm-30dBmCW信号用于工作频段为1880~1920MHz或2300MHz~2400MHz2110~2170MHz+16dBm-30dBmCW信号2300MHz~2400MHz+16dBm-30dBmCW信号用于工作频段为1880~1920MHz或2010MHz~2025MHz2400~2483.5MHz+16dBm-30dBmCW信号用于室内分布系统的干放大器与短距离微功率设备共存时2500~2690MHz+16dBm-30dBmCW信号3300~3600MHz+16dBm-30dBmCW信号806MHz~835MHz0dBm-15dBmCW信号885MHz~915MHz0dBm-15dBmCW信号1710MHz~1785MHz0dBm-15dBmCW信号1710MHz~1785MHz0dBm-15dBmCW信号1880MHz~1920MHz0dBm-15dBmCW信号1920~1980MHz0dBm-15dBmCW信号在上述干扰的情况下,直放站增益降低不得大于6dB。1.1.1收发隔离度直放站的收发隔离度应大于最大增益10dB以上,以保证直放站不产生自激。
1.1.1ACLR(邻道抑止比)指标要求如表12所示:表1.邻信道泄漏功率比(ACLR)指标要求邻道频偏ACLR限制1.6MHz40dB3.2MHz45dB1.2电源适应性要求1.2.1电源适应性要求AC220V、45~55Hz或DC~-48V时,直放站所要求的技术要求均能满足。1.3环境适应性要求1.3.1工作环境要求a)室外直放站-类型I温度:-40℃至+55℃,湿度:≤95%。-类型II温度:-25℃至+55℃,湿度:≤95%。b)室内直放站温度:+5℃至+40℃,湿度:≤85%。1.4安全性要求1.4.1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2.6节的规定。如果被测电路的电流额定值小于或等于16A
,试验电流、试验电压和试验时间应按如下确定:-试验电流为被测电路电流额定值的1.5倍;和-试验电压不应超过12V;和-试验时间为60s。根据电压压降计算出的保护连接导体电阻不应超过0.1Ω。如果被测电路的电流额定值超过16A,试验电流和试验时间应按如下确定:-2倍的电路电流额定值进行2min;或-对直流供电的设备由制造厂商规定。保护连接导体的电压压降不应超过2.5V。1.1.1抗电强度1.1.1.1电源电路的抗电强度电源电路的抗电强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5.2节的规定。试验电压按如下确定:-被测设备工作电压峰值或直流值≤184V,对于有接地保护的被测设备试验电压为交流1000V(50Hz),或对于无接地保护的被测设备试验电压为交流2000V(50Hz);-被测设备工作电压峰值或直流值为184V至354V(含354V),对于有接地保护的被测设备试验电压为交流1500V(50Hz),或对于无接地保护的被测设备试验电压为交流3000V(50Hz);试验期间,被测设备的绝缘不应击穿。试验电压施加点按下列适用情况选取:-一次电路与机身之间;-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之间;-一次电路的零部件之间。1.1.1.2通信口的抗电强度通信口的抗电强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6节的规定。对于稳态试验试验电压与试验施加点如下确定:
-在正常使用中,对于设备上需要抓握或接触的不接地的导电零部件和非导电零部件(例如电话的受话器或键盘),应在这些零部件与通信口之间施加交流1500V(50Hz)的试验电压;-对于其它零部件和电路以及与其它设备相连接的接口,应在这些零部件、接口与通信口之间施加交流1000V(50Hz)的试验电压。试验期间,被测设备的绝缘不应击穿。1.1.1接触电流1.1.1.1电源电路的接触电流电源电路的接触电流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5.1节的规定。最大接触电流应小于等于3.5mA(r.m.s)。1.1.1.2通信口的接触电流通信口的接触电流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5.1节的规定。每个通信口与其它零部件之间的最大接触电流应小于等于0.25mA(r.m.s)。1.2电磁兼容性要求直放站的电磁兼容要求应满足3GPPTS25.1131.3TD直放站监控管理功能要求(操作维护)见中国移动《TD-SCDMA直放站监控系统功能规范(V1.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1年版《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更新条文
- 重庆市商品房质量分户验收规范
- 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最新质量分户验收规范
-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解读
- 工程检验批记录表编号及使用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照表
- 最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标准与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及强制性条文
- (精)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解读
-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 区项目部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技术交底
-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
- sy 0404-98 加热炉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syt 4059-1993 钢质容器防腐和保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syt 4079-95 石油天然气管道穿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一
- syt 6037-94 探井地质录井综合解释成果质量验收规范
- gb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