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4.24 KB
- 3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07.040A75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934—2014三维数字地图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hree-dimensionaldigitalmap2014-08-25发布2014-09-25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934—2014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缩略语............................................................................35内容..............................................................................36基本要求..........................................................................36.1数学基础......................................................................36.2数学精度衡量指标..............................................................36.3分幅与编号....................................................................37精度..............................................................................47.1地形模型平面精度..............................................................47.2地形模型高程精度..............................................................47.3地物模型平面位置精度..........................................................57.4地物模型高程精度..............................................................58表达..............................................................................58.1地形模型......................................................................68.2地物模型......................................................................68.3元数据.......................................................................109检验.............................................................................109.1总体要求.....................................................................109.2检验内容.....................................................................109.3检验方法.....................................................................119.4质量评价.....................................................................11附录A(规范性附录)要素内容及表达类型.............................................13附录B(资料性附录)元数据基本内容.................................................26参考文献............................................................................27I
DB33/T934—201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市规划局、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浙江省测绘质量监督检验站、杭州科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学礼、李丹农、王苑楠、葛中华、徐狄军、许飞、廖佳、郑小梅、史秀保、许建宣、吴敦、金夏玲、朱礼俊、张苗亚、侯亚娟、梁寒冬、文学东、付蔚霞。本标准为首次发布。II
DB33/T934—2014三维数字地图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三维数字地图基本产品的内容、精度、表达及检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三维数字地图基本产品的生产及检验,非基本产品的要求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1398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7798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fundamentalgeographicinformationfeature基础地理信息所描述的地理要素,包括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等。本标准中简称要素。[GB/T13923—2006,2.2]3.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three-dimensionalmodelongeographicinformation能可视化反映相关地理要素在立体空间中的位置、几何形态、表面纹理及其属性等信息,包括各种地上主要地理信息的外部及地下空间,不含地上各建(构)筑物地理信息内部。本标准中简称三维模型。[CH/T9015—2012,3.2]3.3三维数字地图three-dimensionaldigitalmap以地形模型和地物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表达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地貌、植被与土质六大类要素的数字地图。3.4地形模型terrainmodel1
DB33/T934—2014以DEM为几何框架,以DOM为框架表面的贴图影像,表现地形地貌的三维模型。3.5地物模型three-dimensionalmodelofgroundfeatures以轮廓矢量数据为几何框架,以表面纹理为框架表面的贴图影像,表现地物要素的三维模型,包括建筑要素模型、交通要素模型、水系要素模型、植被要素模型、场地模型、管线要素模型和不以地形模型表达的其他要素模型。3.6建筑要素模型three-dimensionalmodelofbuildingfeature依据建筑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建(构)筑物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CH/T9015—2012,3.4]3.7交通要素模型three-dimensionalmodeloftrafficfeature依据道路及其附属设施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道路、桥梁、地面上轨道交通及道路附属设施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CH/T9015—2012,3.5]3.8水系要素模型three-dimensionalmodelofhydrologicalfeature依据水系测量数据或水文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江、河、湖、海、渠道、池塘及其附属地物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CH/T9015—2012,3.6]3.9植被要素模型three-dimensionalmodelofvegetablefeature依据植被的测量数据或模型演化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人工绿地、花圃花坛、带状绿化树等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CH/T9015—2012,3.7]3.10场地模型three-dimensionalmodelofsquare依据场地区域的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除建筑、交通、水系、植被所占地面以外的自然或人工修筑场地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CH/T9015—2012,3.8]3.11管线要素模型three-dimensionalmodelofpipeline依据管线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地上管线的空间位置、分布、形态及种类等。2
DB33/T934—20143.12纹理texture用于反映要素对象表面纹路和色泽特征的影像。3.13精细修饰纹理finemodifiedtexture实地拍摄形成且对物体本身纹理以外的所有遮挡物进行修整后生成的纹理。与物体外观保持一致,表面细节清晰可辩,准确反映出实际的图案、颜色、材质、透明度等。3.14一般修饰纹理generalmodifiedtexture实地拍摄形成且对行人、植物、垃圾、电线杆、衣物等主要遮挡物进行修整后生成的纹理。与物体外观基本一致,主要特征清晰可辨,基本反映出实际的图案、颜色、材质、透明度等。3.15通用纹理generictexture与真实环境相似,用以统一替代同类真实影像的纹理。[CH/T9015—2012,3.18]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5内容三维数字地图基本产品按照比例尺划分为1:500、1:1000、1:2000、1:10000四种类型,各比例尺的要素内容及表达类型详见本标准附录A。6基本要求6.1数学基础三维数字地图基本产品应统一采用CGCS2000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非基本产品如采用地方坐标系时,应建立与统一坐标系的转换关系。6.2数学精度衡量指标本标准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数学精度的指标,2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6.3分幅与编号三维数字地图宜采用非标准分幅,也可采用标准分幅,具体要求如下:3
DB33/T934—2014a)非标准分幅与编号在依据设区市、县级(市辖区、县级市)、乡镇(街道)级行政区界线进行逐级划分的基础上,依据社区、村界线、自然河流、道路等划分管理单元至适合作业的尺度。相邻分幅在内容上应做到无缝衔接。分幅编号由市县级、乡镇级和管理单元的编码组成,如图1所示。××××××××××××管理单元编码乡镇级编码市县级编码图1非标准分幅编号1)市县级编码采用6位数字编码,执行GB/T2260中关于国家行政区划代码的规定;2)乡镇级编码采用3位数字编码,一般结合所在城市统一的乡镇级行政区代码进行组织;3)管理单元编码采用3位数字编码,采用自然顺序编号。b)标准分幅与编号三维数字地图采用标准分幅与编号的,应按照GB/T13989的规定执行。7精度7.1地形模型平面精度地形模型的平面精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地形模型平面精度单位为米比例尺1:5001:10001:20001:10000DOM地面分辨率0.050.100.201.00平地、丘陵地0.300.601.205.00DOM平面位置中误差山地、高山地0.400.801.607.50注: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50%。7.2地形模型高程精度地形模型的高程精度应符合表2的要求。4
DB33/T934—2014表2地形模型高程精度单位为米比例尺1:5001:10001:20001:10000DEM格网间距0.501.002.005.00DEM级别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二级三级平地0.240.300.440.240.300.440.480.600.900.600.841.20丘陵0.480.600.900.600.841.260.600.841.261.442.043.00山地0.600.841.260.841.201.801.441.802.703.003.966.00高山地0.841.201.801.802.403.601.802.403.606.008.0412.00注: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50%。7.3地物模型平面位置精度a)地物模型的平面位置精度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地物模型特征点相对邻近控制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单位为米比例尺1:5001:10001:20001:10000建筑要素模型基底明显角点0.080.151.005.00其他地物模型特征点0.250.50注: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50%。b)采用航测方法进行建模时,地物模型的平面位置精度应符合表4的要求。表4航测方法制作地物模型特征点相对邻近控制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单位为米比例尺1:5001:10001:20001:10000平地、丘陵地0.300.601.205.00山地、隐蔽地等0.400.801.607.50注: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50%。7.4地物模型高程精度地物模型的高程精度应符合以下要求:a)建筑要素模型顶部特征点的高程精度应符合表5的要求;表5建筑要素模型顶部特征点高程精度单位为米比例尺1:5001:10001:20001:10000高程中误差0.500.701.202.50注: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50%。b)其他地物模型特征点的高程应与实际地物相匹配;c)地物模型基底明显特征点应与地形模型表面实现点面贴合。8表达5
DB33/T934—20148.1地形模型地形模型的表达应符合以下要求:a)地形模型应采用满足表2要求的DEM和符合表1要求的DOM数据进行制作,其中DEM和DOM的数据结构应符合GB/T17798的要求;b)应完整反映地形起伏特征和地表形态,便于快速、清晰地判断建模区域的地形特征和方位;c)对需要表现局部细节特征的,应对DEM做相应的精细化处理。8.2地物模型8.2.1几何精细度8.2.1.1总体要求地物模型几何精细度总体应符合以下要求:a)包含的要素应全面完整,不应有遗漏或冗余;b)尺寸应准确;c)在满足几何精细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模型的几何面数;d)无漏缝、重面和废点;e)对可重复利用的模型,宜建立通用模型库。8.2.1.2表现方式地物模型的几何精细度表现方式分为细节建模表现、主体建模表现和通用模型表现,具体要求如下:a)细节建模表现是指对地物的主体结构和细部结构进行精细几何建模表现;b)主体建模表现是指仅对地物的主体结构进行几何建模表现,反映其基本轮廓和结构;c)通用模型表现是指利用通用模型库中的通用模型进行表现。8.2.1.3详细要求8.2.1.3.1建筑要素模型建筑要素模型的几何精细度应符合以下要求:a)1:500建筑要素模型对建筑屋顶、屋檐、女儿墙及天窗、水箱、烟囱等重要装饰应采用细节建模表现,对建筑楼体、立面的阳台、窗户、门廊、进出口、台阶、支柱(墩)、室外楼梯、底商、广告牌、下穿结构及其它立面突出物或重要装饰应采用细节建模表现,反映建筑表面长、宽、高等任意维度变化大于0.5米的细节;b)1:1000建筑要素模型对建筑屋顶、屋檐、女儿墙、建筑楼体、阳台、窗户应采用细节建模表现其任意维度变化大于1米的细节,对天窗、水箱、烟囱、门廊、进出口、台阶、支柱(墩)、室外楼梯、底商、下穿结构及其它附属结构和重要装饰应采用主体建模表现;c)1:2000建筑要素模型对建筑屋顶、建筑楼体、屋檐、女儿墙、天窗、阳台、窗户、门廊、进出口、台阶、支柱(墩)、室外楼梯、下穿结构应采用主体建模表现,对屋顶的水箱、烟囱采用通用模型表现,其它附属结构和装饰不表现;d)1:10000建筑要素模型对建筑屋顶、建筑楼体应采用主体建模表现,其它屋顶和立面的附属结构和装饰不表现。8.2.1.3.2交通要素模型交通要素模型的几何精细度应符合以下要求:6
DB33/T934—2014a)1:500交通要素模型应准确反映道路、轨道交通、高架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的结构特征,对任意维度变化超过0.5米的结构特征均应采用细节建模表现,必要时应修正DEM与地物模型相衔接;b)1:1000交通要素模型应对道路、轨道交通、高架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采用主体建模表现,反映其直径大于1米的结构特征;c)1:2000交通要素模型应对道路、轨道交通采用地形模型表现,对高架路和桥梁采用主体建模表现,附属设施应采用通用模型表现;d)1:10000交通要素模型应对道路和轨道交通采用地形模型表现,高架路和桥梁采用通用模型表现,附属设施不表现。8.2.1.3.3水系要素模型水系要素模型的几何精细度应符合以下要求:a)1:500水系要素模型应对水面采用主体建模表现,并根据需求表现为静止、动态或半透明效果。对堤、坝、水闸、加固岸、码头等附属设施采用主体建模表现,必要时应修正DEM与地物模型相衔接;b)1:1000水系要素模型应采用主体建模表现水面的基本效果。对堤、坝、水闸、加固岸、码头等附属设施采用主体建模表现;c)1:2000水系要素模型应对水面采用地形模型表现,对附属设施采用通用模型表现;d)1:10000水系要素模型采用地形模型表现。8.2.1.3.4植被要素模型植被要素模型的几何精细度应符合以下要求:a)1:500植被要素模型对带状绿化树应采用主体建模表现,建立基本的树干模型,树冠采用多面片形式表现,真实反映树冠色彩、形状、树叶纹理等特征。树木的大小、形态和放置应与实际相符。针对场景较小和特定造型的景观植物、文物保护树种等采用细节建模表现。对绿地、草地表面和花圃花坛采用主体建模表现;b)1:1000植被要素模型应对带状绿化树建立单面片、十字面片或多面片的模型,树种与实际类似,基本反映分布情况。对景观植物、文物保护树种、花圃花坛采用主体建模表现;c)1:2000植被要素模型应对带状绿化树、景观植物等采用通用模型表现;d)1:10000植被要素模型采用地形模型表现。8.2.1.3.5场地模型场地模型的几何精细度应符合以下要求:a)1:500场地模型应对各类场地的地面采用主体建模表现,对场地内的设施采用细节建模表现;b)1:1000场地模型应对各类场地的地面和场地内的设施采用主体建模表现;c)1:2000场地模型应对各类场地的地面采用地形模型表现,对场地内的设施采用通用模型表现;d)1:10000的场地模型采用地形模型表现。8.2.1.3.6管线要素模型管线要素模型的几何精细度应符合以下要求:a)1:500管线要素模型应对管线采用细节建模表现,真实反映管线类型、管径、形状和空间拓扑关系,反映管线的主次关系和连接点。对变电设备、电杆、塔架、阀门、检修井等附属设施采用主体建模表现;7
DB33/T934—2014b)1:1000管线要素模型应对管线采用主体建模表现,基本反映管线类型、管径和主次关系,对各类管线附属设施采用通用模型表现;c)1:2000管线要素模型应对管线采用主体建模表现,基本反映管线类型、管径和主次关系,对管线附属设施不表现;d)1:10000管线要素模型应对管线采用通用模型表现,基本反映管线的类型和主次关系,对管线附属设施不表现。8.2.1.3.7其他要素模型其他要素模型的几何精细度应符合以下要求:a)1:500其他要素模型应对建筑、交通、商业、通信、娱乐等设施采用细节建模表现,工矿和农业等其它设施采用主体建模表现,细部特征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取舍,舍掉的细节用纹理辅助表现;b)1:1000其他要素模型应采用主体建模表现;c)1:2000及1:10000其他要素模型应采用通用模型表现。8.2.2纹理精细度8.2.2.1总体要求地物模型的纹理精细度总体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真实反映物体表面的颜色、质地、形状和图案等,同一区域同种类物体纹理应协调一致;b)长宽像素数应为2的N次方(N为自然数),纹理长宽比差异不应过大;c)应进行纠正处理,减少视角或镜头畸变引起的变形,并消除眩光和阴影;d)图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色调协调、自然真实;e)应拼接无缝,过渡自然;f)模型不同的面用到相同或类似纹理贴图时,应采用同一纹理;g)应拍摄有代表性的表面影像制作通用纹理,建立纹理库。8.2.2.2纹理类型各类地物模型主要采用的纹理类型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地物模型纹理类型比例尺1:5001:10001:20001:10000建筑要素模型精细修饰纹理一般修饰纹理一般修饰纹理通用纹理交通要素模型精细修饰纹理一般修饰纹理通用纹理通用纹理水系要素模型精细修饰纹理一般修饰纹理通用纹理通用纹理植被要素模型精细修饰纹理一般修饰纹理通用纹理通用纹理场地模型精细修饰纹理一般修饰纹理通用纹理通用纹理管线要素模型精细修饰纹理一般修饰纹理一般修饰纹理通用纹理其他要素模型精细修饰纹理一般修饰纹理通用纹理通用纹理8.2.3模型与纹理编码8.2.3.1地物模型及纹理编码8
DB33/T934—2014地物模型编码由分幅编号、模型类型代码、比例尺代码和模型顺序号四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地物模型纹理编码由分幅编号、模型类型代码、比例尺代码和纹理顺序号四部分组成,如图3所示。具体要求如下:×××××××××××××××××××模型顺序号比例尺代码模型类型代码分幅编号图2地物模型编码×××××××××××××××××××纹理顺序号比例尺代码模型类型代码分幅编号图3地物模型纹理编码a)其中分幅编号应符合本标准6.3的规定;b)模型类型代码应按建筑要素模型、交通要素模型、水系要素模型、植被要素模型、场地模型、管线要素模型和其他要素模型划分,分别采用JZ、JT、SX、ZB、CD、GX、QT表示;c)1:500、1:1000、1:2000、1:10000分别采用K、J、I、G作为比例尺代码;d)模型顺序号应为建模过程中的模型编号,在图幅内统编,不足4位前面用零补齐;e)纹理顺序号应为建模过程中的纹理编号,在图幅内统编,不足4位前面用零补齐。同一分幅三维数字地图制作过程中需要重复使用纹理时,不对其重新编码。8.2.3.2通用模型及纹理编码通用模型编码由模型类型代码、制作日期和模型顺序号组成,如图4所示。通用纹理编码由模型类型代码、制作日期和纹理顺序号组成,如图5所示。具体要求如下:××××××××××××××模型顺序号制作日期模型类型代码图4通用模型编码9
DB33/T934—2014××××××××××××××纹理顺序号制作日期模型类型代码图5通用模型纹理编码a)模型类型代码应符合本标准8.2.3.1中的规定;b)制作日期采用8位数字表示,如20140101;c)模型顺序号应为通用模型的顺序编号,纹理顺序号为通用纹理的顺序编号,不足4位前面用零补齐。8.2.4属性地物模型的属性内容参照GB/T20258的规定确定。8.3元数据三维数字地图元数据制作应参照GB/T19710的要求,其基本内容应包括本标准附录B的内容。9检验9.1总体要求三维数字地图的成果检验采用抽检与概查结合的方式进行。一般以批量总面积的10%为检验样本区,样本单位选择合适的分幅(参见本标准6.3)进行评价。9.2检验内容三维数字地图的检验内容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检验内容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检查项完整性成果数据类别、要素数量和作业范围。完整性与数学基础数学基础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数学精度平面位置精度、高程精度。几何精细度模型凹凸结构精细度、模型相互关系、重面、废面、几何面数。模型质量纹理精细度纹理分辨率、贴图位置、纹理真实性。模型编码模型编码正确性。元数据元数据数据结构、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元数据及附件质量纹理照片纹理照片命名的规范性与正确性。文档其他属于项目成果的文件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10
DB33/T934—20149.3检验方法9.3.1完整性概查和数学基础检查依据经确认的项目输入资料(项目合同、技术设计书等),检查批成果数据类别、要素数量、作业范围是否完整。参考适当的资料,检查成果数据的数学基础是否正确。9.3.2平面位置和高程精度检查依据项目的资料情况和比例尺要求,采用从现有资料取点或者外业实测的方式获取特征点坐标,与模型中的同名点坐标比较,分别计算平面位置和高程中误差,具体如下:a)地形和地物分别取特征点计算中误差;b)每次参与中误差计算的特征点一般不少于30处;c)对于地形模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部分或所有样本区的特征点合并计算;d)对于地物模型,原则上各样本单位分别统计中误差,当样本范围较小,无法取得足够的特征点时,可将多个样本单位内的特征点合并计算;e)对同一建筑物选取的平面或高程特征点一般不超过2处。9.3.3几何精细度和纹理精细度检查几何精细度和纹理精细度检查要求如下:a)采用比对项目资料(主要是实景照片或者航空、航天影像)或者实地外业巡视的方法,检查几何精细度和纹理精细度;b)几何精细度检查模型形状的凹凸精细度是否符合要求、模型几何面数量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是否存在模型间相互嵌套、重面、漏面、几何面缝隙等情况;c)纹理精细度检查纹理的分辨率是否符合要求、纹理贴图位置是否正确、纹理内容与实际的一致性。9.3.4元数据及附件质量检查根据项目资料情况,人工查阅元数据及附件的正确性。9.4质量评价9.4.1数学基础和完整性评价此两类质量特性评价分为符合与不符合两种。9.4.2平面位置、高程中误差评分检测中误差小于或等于允许中误差限差的30%时,该项得分为100(满分)。平面位置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的得分见公式(1)。mms60040...................................(1)m0.70式中:m0——允许中误差m——检测中误差9.4.3几何精细度和纹理精细度评分11
DB33/T934—2014几何精细度和纹理精细度单独评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见公式(2)。e100s100.....................................(2)n式中:e——相应检查项错误数量n——单位样本区域内模型几何面数9.4.4元数据质量评分元数据质量得分见公式(3)。e100s100.....................................(3)n式中:e——错误数量n——元数据条目总数9.4.5附件质量评价附件没有缺项、内容没有明显不符等严重质量问题的情况下,判该项“合格”。9.4.6单位样本评定单位样本评定要求如下:a)单位样本质量评定分“合格”、“不合格”两级;b)数学基础和完整性中有一项不符合者,单位样本评价为“不合格”;c)单位样本总得分为平面位置精度、高程精度、几何精细度、纹理精细度、元数据各项质量得分的最小值。单位样本总得分低于60分者,单位样本评价为“不合格”。9.4.7批成果质量判定批成果质量判定要求如下:a)批成果质量判定分“合格”、“不合格”两级;b)数学基础和完整性中有一项不符合者,批成果质量判定为“不合格”;c)有大于等于一个样本不合格,或附件质量不合格者,批成果质量判定为“不合格”;d)其余情况判定批成果质量为“合格”。9.4.8质量问题的处理按GB/T18316中5.1.5的规定执行。12
DB33/T934—2014AA附录A(规范性附录)要素内容及表达类型A.1水系水系类要素内容及表达类型如表A.1所示。表A.1水系要素名称1:5001:10001:20001:10000地面河流SXSX○○时令河SXSX○○河道干河SX○○○运河SXSX○○地面干渠○○○○高于地面干渠○○○○地面支渠○○○○高于地面支渠○○○○输水渡槽○○○○干沟○○○○湖泊SXSX○○池塘SXSX○○荡、漾、湾○○○○水库SXSX○○山塘○○○○海域○○○○沙滩○○○○沙砾滩、砾石滩○○○○岩石滩○○○○淤泥滩○○○○沙泥滩○○○○红树林滩○○○○贝类养殖滩○○○○狭窄干出滩○○○○干出滩中河道○○○○潮水沟○○○○明礁○○○○注1:“SX”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水系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2:“○”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地形模型进行表达。13
DB33/T934—2014表A.1水系(续)要素名称1:5001:10001:20001:10000海岛○○○○河、湖岛○○○○沙洲○○○○岸滩—沙泥滩○○○○岸滩—沙砾滩○○○○岸滩—沙滩○○○○岸滩—泥滩○○○○水中滩—沙滩○○○○水中滩—石滩○○○○水中滩—沙泥滩○○○○水中滩—沙砾滩○○○○泉SX○○○水井SX○○○地热井SX○○○贮水池、水窖—地上SX○○○瀑布、跌水SX○○○能通行沼泽、湿地○○○○不能通行沼泽、湿地○○○○干堤SXSXSX○一般堤SXSXSX○通车水闸SXSXSX○不通车水闸SXSXSX○不走人水闸SXSXSX○通车船闸SXSXSX○不通车船闸SXSXSX○不走人船闸SXSXSX○扬水站SXSXSX○滚水坝SXSXSX○通车拦水坝SXSXSX○不通车拦水坝SXSXSX○斜坡式制水坝SXSXSX○直立式制水坝SXSXSX○石垄式制水坝SXSXSX○有防洪墙加固岸SXSXSX○有防洪墙加固岸(有栏杆)SXSXSX○无防洪墙加固岸SXSXSX○无防洪墙加固岸(有栅栏)SXSXSX○注1:“SX”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水系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2:“○”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地形模型进行表达。14
DB33/T934—2014A.2居民地及设施居民地及设施类要素内容及表达类型如表A.2所示。表A.2居民地及设施要素名称1:5001:10001:20001:10000建成一般房屋JZJZJZJZ建成带地下室房屋JZJZJZJZ建成简易房屋JZJZJZ—建筑中房屋JZJZJZ—突出房屋JZJZJZJZ高层房屋JZJZJZJZ超高层房屋区JZJZJZJZ棚房JZJZJZ—架空房JZJZJZ—廊房JZJZJZ—地面窑洞JZJZJZ—蒙古包、放牧点QTQTQT—建筑工地、施工区域○○○○矿井井口QT○○○竖井井口QT○○○斜井井口QT○○○平峒洞口QT○○○小矿井QT○○○露天采掘场○○○○乱掘地○○○○管道井(油、气)QT○○○盐井QT○○○废弃矿井○○○○废弃竖井○○○○废弃斜井○○○○废弃平峒○○○○废弃小矿井○○○○海上平台SXSXSX○探井QT○○○注1:“JZ”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建筑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2:“SX”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水系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3:“QT”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其他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4:“○”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地形模型进行表达。注5:“—”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不表达。15
DB33/T934—2014表A.2居民地及设施(续)要素名称1:5001:10001:20001:10000探槽QT○○○钻孔QT○○○液、气贮存设备QTQTQT○散热塔QTQTQTQT蒸馏塔QTQTQTQT瞭望塔QTQTQTQT水塔QTQTQTQT盐田、盐场○○○○窖QT○○○露天设备QTQTQT—传送带——地上QTQTQT—传送带——架空QTQTQT—起重机QTQTQT—龙门吊QTQTQT—天吊QTQTQT—装卸漏斗QTQTQT—滑槽QTQTQT—地磅QTQTQT—露天货栈QTQTQT—抽水站QTQTQT—水轮泵QTQTQT—饲养场○○○○水产养殖场○○○○温室、大棚QTQTQT—水磨房、水车QTQTQT—风磨房、风车QTQTQT—打谷场○○○○贮草场○○○○药浴池○○○○积肥池○○○○农业附属设施—空地、场地○○○○露天体育场CDCDCD○游泳场、池CDCDCD○露天舞台、观礼台CDCDCD○球场CDCDCD○注1:“CD”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场地模型进行表达。注2:“QT”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其他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3:“○”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地形模型进行表达。注4:“—”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不表达。16
DB33/T934—2014表A.2居民地及设施(续)要素名称1:5001:10001:20001:10000健身场CDCDCD○运动场CDCDCD○电视发射塔QTQTQT—移动通信塔QTQTQT—微波塔QTQTQT—无线电杆QTQTQT—邮筒、信箱QTQTQT—公用电话(电话亭)QTQTQT—厕所QTQTQT—垃圾台(场)QTQTQT○公墓CDCD○—坟地CD○○—独立大坟QTQTQT—古迹、遗址JZJZJZ—烽火台QTQTQT—纪念碑、柱、墩QTQTQT—牌楼、牌坊、彩门QTQTQT—钟鼓楼、城楼、古关塞QTQTQTQT亭QTQTQT—文物碑石QTQTQT—旗杆QTQTQT—塑像QTQTQT—旧碉堡QTQTQT—宝塔、经塔QTQTQT—敖包、经堆QTQTQT—砖石城墙(完好)QTQTQTQT砖石城墙(破坏)QTQTQTQT土城墙(完好)QTQTQTQT土城墙(破坏)QTQTQTQT围墙QTQTQTQT栅栏QTQTQT—篱笆QTQTQT—活树篱笆QTQTQT—铁丝网、电网QTQTQT—注1:“JZ”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建筑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2:“CD”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场地模型进行表达。注3:“QT”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其他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4:“○”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地形模型进行表达。注5:“—”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不表达。17
DB33/T934—2014表A.2居民地及设施(续)要素名称1:5001:10001:20001:10000路灯QTQTQT—照射灯—杆式QTQTQT—照射灯—桥式QTQTQT—照射灯—塔式QTQTQT—岗亭、岗楼QTQTQT—宣传橱窗、广告牌QTQTQT—喷水池QTQTQT—假石山QTQTQT—摄像头QTQTQT—大型伸缩门QTQTQT—公交站牌QTQTQT—大型变电箱、弱电箱QTQTQT—地灯QTQTQT—公共自行车租车点QTQTQT—避雷针QTQTQT—注1:“QT”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其他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2:“—”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不表达。A.3交通交通类要素内容及表达类型如表A.3所示。表A.3交通要素名称1:5001:10001:20001:10000单线标准轨JTJTJT○复线标准轨JTJTJT○建筑中铁路JTJTJT○单线窄轨JTJTJT○复线窄轨JTJTJT○建筑中窄轨铁路JTJTJT○火车站QTQTQT—机车转盘QTQTQT—车挡QTQTQT—信号灯柱(高)QTQTQT—注1:“JT”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交通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2:“QT”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其他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3:“○”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地形模型进行表达。注4:“—”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不表达。18
DB33/T934—2014表A.3交通(续)要素名称1:5001:10001:20001:10000信号灯柱(矮)QTQTQT—水鹤QTQTQT—站台JTJTJT—臂板信号灯QTQTQT—电气化电杆QTQTQT—国道——建成JTJTJT○国道——建筑中JTJTJT○省道——建成JTJTJT○省道——建筑中JTJTJT○县道——建成JTJTJT○县道——建筑中JTJTJT○乡道JTJTJT○建筑中乡道JTJTJT○专用公路JTJTJT○建筑中专用公路JTJTJT○匝道(连接道、交换道)JTJT○○建筑中匝道(连接道、交换道)JTJT○○村道JTJT○○建筑中村道JTJT○○其他公路JTJT○○建筑中其他公路JTJT○○地铁JTJTJT—建筑中地铁JTJTJT—轻轨JTJTJT—建筑中轻轨JTJT○—有轨电车JTJTJT—建筑中有轨电车JTJTJT—快速路JTJTJT○高架路JTJTJTJT高架快速路JTJTJTJT引道JTJTJT○主干道JTJTJT○次干道JTJT○○支线JTJT○○建筑中街道JTJT○○注1:“JT”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交通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2:“QT”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其他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3:“○”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地形模型进行表达。注4:“—”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不表达。19
DB33/T934—2014表A.3交通(续)要素名称1:5001:10001:20001:10000内部道路CD○○○阶梯路JTJTJT○机耕路(大路)JT○○—乡村路○○○—小路○○○—时令路○○○—山隘○○○—栈道JT○○—地铁站QTQTQT—轻轨站QTQTQT—长途汽车站QTQTQT—加油(气)站QTQTQT—停车场QTQTQT—收费站QTQTQT—服务区QTQTQT—公交汽车停车站QTQTQT—单层桥JTJTJTJT双层桥JTJTJTJT并行桥JTJTJTJT引桥JTJTJTJT过街天桥JTJTJTJT人行桥JTJTJTJT缆索桥JTJTJT—级面桥、人行拱桥JTJTJTJT亭桥、廊桥JTJTJT—溜索桥JTJTJT—栈桥JTJTJT—火车隧道JTJTJT○汽车隧道JTJTJT○明峒JTJTJT○路标QTQTQT—里程碑QTQTQT—坡度标QTQTQT—零公里标志QTQTQT—交通信号灯(车)QTQTQT—注1:“JT”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交通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2:“QT”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其他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3:“○”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地形模型进行表达。注4:“—”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不表达。20
DB33/T934—2014表A.3交通(续)要素名称1:5001:10001:20001:10000交通信号灯(人)QTQTQT—路牌QTQTQT—道路隔离带QTQTQT—水运港客运站SXSXSX—固定顺岸码头SXSXSX○固定堤坝码头SXSXSX○栈桥式码头SXSXSX○浮码头SXSXSX—干船坞SXSXSX—斜坡式防波堤SXSXSX○直立式防波堤SXSXSX○石垄式防波堤SXSXSX○灯塔QTQTQT—灯桩QTQTQT—灯船QTQTQT—浮标QTQTQT—岸标、立标QTQTQT—信号杆QTQTQT—系船浮筒QTQTQT—过江管线标QTQTQT—机场JTJTJT—缆车道JTJTJT—简易轨道JTJTJT—索道JTJTJT—端点、转折点支架JTJTJT—火车渡SXSXSX○汽车渡SXSXSX○人渡SXSXSX○汽车徒涉场SXSX○○行人徒涉场SXSX○○跳墩SXSXSX—漫水路面○○○○过河缆SXSXSX—注1:“JT”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交通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2:“SX”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水系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3:“QT”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其他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4:“○”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地形模型进行表达。注5:“—”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不表达。21
DB33/T934—2014A.4管线管线类要素内容及表达类型如表A.4所示。表A.4管线要素名称1:5001:10001:20001:10000高压输电线—架空线GXGXGXGX高压输电线—入地口GX———配电线—架空线GXGXGXGX配电线—入地口GX———输电线—电杆GXGX——输电线—电线架GXGX——输电线—电线塔(铁塔)GXGX——输电线—电缆标GXGX——输电线—检修井孔GXGX——变电站(所)GXGX——变压器GXGX——陆地通信线—地上GXGXGXGX陆地通信线—入地口GX———陆地通信线—电缆标GXGX——陆地通信线—检修井孔(人孔)GXGX——陆地通信线—检修井孔(手孔)GXGX——陆地通信线—架线杆GXGX——陆地通信线—电信交接箱GXGX——油管道—地上管道GXGXGXGX油管道—出入口GX———油管道—架空管道GXGXGXGX天然气主管道—地上管道GXGXGXGX天然气主管道—出入口GX———天然气主管道—架空管道GXGXGXGX水主管道—地上管道GXGXGXGX水主管道—出入口GX———水主管道—架空管道GXGXGXGX其它主管道—地上管道GXGXGXGX其它主管道—出入口GX———其它主管道—架空管道GXGXGXGX油、气、水输送主管道—墩架GXGX——不明管线GXGXGXGX注1:本表中各类管线要素均指地上管线要素。注2:“GX”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管线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3:“—”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不表达。22
DB33/T934—2014表A.4管线(续)要素名称1:5001:10001:20001:10000不明管线检修井GXGX——电力线GXGXGXGX供电线GXGXGXGX照明线GXGXGXGX电车线GXGXGXGX电信线GXGXGXGX电信线检修井GXGX——给水管线—地上管线GXGXGXGX给水管线—地下管线出入口GX———给水管线—架空管线GXGXGXGX给水管线—墩架GXGX——给水管线—检修井GXGX——水龙头GXGX——消火栓GXGX——阀门GXGX——排水管线GXGXGXGX雨水管线GXGXGXGX雨水管线—检修井GXGX——雨水篦子GXGX——污水管线GXGXGXGX污水管线—检修井GXGX——污水篦子GXGX——合流管线GXGXGXGX合流管线—检修井GXGX——燃气管线GXGXGXGX煤气管线—地上管线GXGXGXGX煤气管线—地下管线出入口GX———煤气管线—架空管线GXGXGXGX煤气管线—墩架GXGX——煤气管线—检修井GXGX——天然气管线—地上管线GXGXGXGX天然气管线—地下管线出入口GX———天然气管线—架空管线GXGXGXGX天然气管线—墩架GXGX——天然气管线—检修井GXGX——液化气管线—地上管线GXGXGXGX注1:本表中各类管线要素均指地上管线要素。注2:“GX”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管线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3:“—”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不表达。23
DB33/T934—2014表A.4管线(续)要素名称1:5001:10001:20001:10000液化气管线—地下管线出入口GX———液化气管线—架空管线GXGXGXGX液化气管线—墩架GXGX——液化气管线—检修井GXGX——热力管线—地上管线GXGXGXGX热力管线—地下管线出入口GX———热力管线—架空管线GXGXGXGX热力管线—墩架GXGX——热力管线—检修井GXGX——工业管线—地上管线GXGXGXGX工业管线—地下管线出入口GX———工业管线—架空管线GXGXGXGX工业管线—墩架GXGX——工业管线—检修井GXGX——综合管廊—检查井GXGX——注1:本表中各类管线要素均指地上管线要素。注2:“GX”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管线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3:“—”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不表达。A.5地貌地貌类要素内容及表达类型如表A.5所示。表A.5地貌要素名称1:5001:10001:20001:10000峰、柱○○○○漏斗○○○○山洞、溶洞○○○○火山口○○○○沟壑○○○○陡崖(坎、岸)○○○○陡石山、露岩地○○○○沙地○○○○地质灾害地貌○○○○山脉、山峰、山谷○○○○斜坡○○○○田坎、路堑、沟堑、路堤○○○○垄○○○○注:“○”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地形模型进行表达。24
DB33/T934—2014A.6植被与土质植被与土质类要素内容及表达类型如表A.6所示。表A.6植被与土质要素名称1:5001:10001:20001:10000田埂○○○○耕地○○○○园地○○○○林地ZB○○○天然草地ZB○○○人工绿地ZB○○○花圃花坛ZBZB○○带状绿化树ZBZBZB○盐碱地○○○○小草丘地○○○○裸土地○○○○石砾地○○○○沙泥地○○○○注1:“ZB”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植被要素模型进行表达。注2:“○”表示要素在该比例尺三维数字地图中应采用地形模型进行表达。25
DB33/T934—2014BB附录B(资料性附录)元数据基本内容三维数字地图元数据的基本内容如表B.1所示。表B.1元数据基本内容序号基本内容1分幅编号2项目名称3行政区划4比例尺5最小外接矩形西南角点X坐标6最小外接矩形西南角点Y坐标7最小外接矩形东北角点X坐标8最小外接矩形东北角点Y坐标9平面坐标系10高程基准11坐标单位12质量说明13生产单位14生产日期26
DB33/T934—2014参考文献[1]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2]GB/T17278—2009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3]GB/T19710—2005地理信息元数据[4]GB/T20258.1—2007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5]GB/T20258.2—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2部分:1:5000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6]CH/T9008.2—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高程模型[7]CH/T9008.3—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8]CH/T9009.2—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数字高程模型[9]CH/T9009.3—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10]CH/T9015—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11]CH/T9016—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12]CJJ/T8—2011城市测量规范[13]CJJ/T157—2010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14]DB33/T552浙江省1:5001:10001:2000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15]DB33/T817—2010浙江省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图形表达代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33T894-2013可口革囊星虫养殖技术规范.pdf
- DB33T895-2013耕地质量评定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pdf
- DB33T905-2014滩涂埋栖型双壳贝类苗种人工繁育通用技术规范.pdf
- DB33T907-2013喀氏倒刺鲃养殖技术规范.pdf
- DB33T908-2013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技术规范.pdf
- DB33T909-2013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技术规范.pdf
- DB33T913-2014梨栽培技术规范.pdf
- DB33T916-2014公路边坡植被防护工程施工技术规范.pdf
- DB33T921-2014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技术规范.pdf
- DB33T939-2014政务通系统建设技术规范.pdf
- DB33T965-2015控制作物连作障碍的土壤处理技术规范.pdf
- DB33T971-2015日本黄姑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pdf
- DB33T986-2015稻鳖共生轮作技术规范.pdf
- DB33T996-2015公路工程泡沫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pdf
- DB34119-1995化妆品生产企业设计卫生技术规范.pdf
- DB34122-1995旅店业设计卫生技术规范.pdf
- DB34130-1996小型汽车维护技术规范.pdf
- DB34617-2006卫生村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