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9.46 KB
- 2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文件深市监标字〔2012〕60号关于发布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重型货车车载智能终端技术规范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规范我市重型货车车载智能终端的技术要求,提升道路货物运输安全监管的科技水平,我局会同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组织制订了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重型货车车载智能终端技术规范》(编号:SZDB/Z58-2012),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特此通知。二○一二年七月九日
ICS43.040.15T07SZDB/Z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SZDB/Z58—2012重型货车车载智能终端技术规范2012–07–09发布2012–08–01实施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SZDB/Z58-2012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缩略语............................................................................35要求..............................................................................36试验方法.........................................................................117安装.............................................................................14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14附录A(规范性附录)数据通信协议...................................................16I
SZDB/Z58-2012前言本文件是深圳市交通运输车辆车载智能终端系列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之一。本文件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深圳市智能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智能交通中心、深圳市易行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瑞鑫、温波、刘彬彬、叶思华、程长斌、徐忠于、余枫、章伟、孙甫伶、李川、阎鹏、刘清祥、吕勇、杨乐超、陈滨力、李展荣、黄远峰、汪作新、张昕、胡斌。本文件首次发布。II
SZDB/Z58-2012引言为促进深圳市智能交通建设,规范我市重型货车车载智能终端配置,满足重型货物运输经营企业的营运管理需求和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需求,特制定本文件。本文件中的主要技术内容参照JT/T794—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的要求,结合深圳市重型货物运输行业的具体特点和发展实际制定。III
SZDB/Z58-2012重型货车车载智能终端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重型货车车载智能终端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要求、试验方法、安装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纳入深圳市行政管理范围内的重型货车上安装使用的车载智能终端设备。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3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5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6—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6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b和导则:碰撞GB/T2423.8—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8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GB/T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10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943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T5080.7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9056—2003汽车行驶记录仪GB/T21437.2—2008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JT/T766—2009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船舶监测终端技术要求JT/T794—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T/T808—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QC/T417.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QC/T420汽车用熔断器QC/T730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线SJ/T11305—2005卫星定位车辆信息服务系统第2部分:车载终端与服务中心信息交换协议YD/T1050800MHz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总测试规范;移动台部分YD/T1214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要求:移动台YD/T1215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测试方法:移动台1
SZDB/Z58-2012YD/T1367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YD/T15472GHz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YD/T15582GHz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技术要求:移动台3术语和定义JT/T794—2011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重型货车vehicleforheavygoodtransport运载重货的载货汽车。注:货物理论各载因数小于1.1328立方米/吨或40立方英尺/吨的货物称为重货。3.2车载智能终端vehiclesmartterminal安装于交通运输车辆上,具有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显示等功能,并提供人机交互操作与控制的信息设备。3.3基本外设essentialperipheraldevice车载智能终端必须具有的外部设备。3.4扩展外设expansionofperipheral车载智能终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扩展连接的外部设备。3.5平台platform与车载智能终端进行无线远程信息交互的中心设施。3.6下发download平台将信息和数据通过无线通讯链路传送到车载智能终端的过程。3.7上传upload车载智能终端将信息和数据通过无线通讯链路传送到平台的过程。4缩略语2
SZDB/Z58-2012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AN-BUS:控制器局域网总线技术(ControllerAreaNetwork-BUS)CDMA: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IC: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D:身份标识号码(Identity)I/O:输入/输出(Input/Output)RS232:232异步串行通信接口(RecommendedStandards232)RS485:485异步串行通信接口(RecommendedStandards485)SD:安全数码(SecureDigital)SMS:短消息服务(ShortMessageService)TD-SCDMA: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TTS:文本朗读(TextToSpeech)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W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VST:车载智能终端(VehicleSmartTerminal)5要求5.1基本要求VST应符合JT/T794—2011中对车载终端规定的各项要求。5.2组成5.2.1主机VST主机应包括微处理机、存储器、电气接口及其附属电路、实时时钟、卫星定位模块、通信传输模块、车辆状态采集模块等,同时满足以下要求:——微处理机应具备实现本文件规定的所有功能并确保设备在最大负荷下高速运行的能力;——存储器分为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程序存储器应满足固件当前及未来更新、扩展的空间需求。数据存储器应为非易失性存储器,在预估最大数据量下存储不少于168h的各类数据。无线传输异常时,应支持实时数据的本地缓存。注:主机本体内可包含显示器、打印机、读卡器等,如不包含则可列为外设并留有相应接口。5.2.2外设VST基本外设应包括卫星定位天线、无线通信天线、应急报警按钮、语音报读装置等。VST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根据需要,当VST选配安装如下扩展外设时,应支持对其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图像、音频、视频信息采集装置;——卡类读写装置;——信息显示装置;3
SZDB/Z58-2012——车况测量装置,如重力传感器等;——货况监测装置,如温度传感器等;——其他扩展外设。5.2.3接口VST应为基本外设提供接口并为扩展外设预留接口,至少满足以下要求:——CAN-BUS接口:1个;——RS232接口:≥2个;——RS485接口:≥1个;——USB2.0高速HOST接口:≥1个;——数字开关量输入接口:≥3个;——数字开关量输出接口:≥1个。注:接口可采用等效模式(如外设专用CAN-BUS),但应满足既定和预留的连接需求。5.3外观5.3.1产品表面应无锈蚀、锈斑、裂纹、污迹、变形、镀涂层脱落,无明显划痕、毛刺。5.3.2各组件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尖锐突出部,塑料件应无气泡、开裂、变形;灌注物应无溢出;结构件与操控件应完整,无机械损伤。5.3.3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接插件应配合良好。重要连接应选用具有专用螺纹的紧固件,并施加有效保护措施以避免人为轻易的拔、剪等损坏性操作。5.3.4文字、图形、符号、标志和各种显示应清晰、完整、端正。5.3.5外形尺寸应设计合理,易于进行隐蔽安装。5.4功能5.4.1总述VST应具备JT/T794—2011中对货运车辆终端规定的各项必选功能并支持对功能实现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核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5.4.2开启应支持电源检测,当车辆主电源开启后自动开启。应支持死机自动重启及平台控制的远程重启。5.4.3自检应具备自检功能。设备开机、重启及平台下发相应指令时应进行自检,生成自检报告并上传至平台。自检项目应至少包括:——主电源状态;——设备状态:主机状态、外设状态;——工作状态:卫星定位状态、无线通信状态。5.4.4休眠应支持ACC检测,车辆熄火时向平台发送熄火信息并自动进入休眠状态。休眠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关闭无线通讯模块外其它不必要设备,卫星定位模块在需要上传时自动唤醒;——数据上传频率应根据平台远程设置或者按照初始化时设置的参数自动降低;——应在主电源欠压后转由内置备用电池供电,内置备用电池电量用完时自动关机;4
SZDB/Z58-2012——休眠期间其平均功率应不大于2W。5.4.5通信应至少支持基于通用GSM、CDMA、TD-SCDMA、WCDMA、CDMA2000等多种无线通信网络以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传输机制下的通信模式之一。通信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支持至少两个远程连接,能在与主平台通信中断时自动切换至备份平台;——当无法注册到所在地的无线网络时,应将数据以先进先出方式本地保存,至注册到无线网络时一并传送;当保存数据超过最大容量,应按时间顺序将最先保存的数据依次作丢弃处理;——应支持数据批量接收与发送、断点续传等。5.4.6定位定位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应提供实时时间、经度、纬度、速度、高程和方向等定位信息,所有定位数据均存储到本地,并支持以数据包方式将两次上传间隔内采集的所有定位信息依次打包上传,打包上传的时间间隔可由平台设定;——应支持接收一个或多个平台的定位请求进行定位信息上传,能按平台要求中止对应信息上报;——应在通信中断时(盲区)以先进先出方式存储不少于10000条定位信息,在恢复通信后将存储的定位信息补报上传,可根据需要采用压缩方式上传;——应根据时间、距离或外部事件触发上传定位信息,当车辆长时间停放时,终端也应以一定时间间隔上传定位信息。且时间和距离的间隔可由平台设定;——可自动对人工报警车辆或重点车辆按平台设定的定位方式及间隔上传定位数据;——在外部电源切断时,应能将断电瞬间1秒以前的实时定位数据和事故疑点数据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体中,并在设备恢复供电后自动上传保存的数据。5.4.7监控5.4.7.1位置监控位置监控应满足以下要求:——定时报送:最小报送时间间隔不大于3s,最大报送时间间隔不小于60s;——定距报送:最小报送距离不大于100m,最大报送距离不小于1000m;——定时定距报送:可按平台设置的时间、距离间隔上报定位数据;——实时定位:从收到平台下发的实时定位请求到应答,时间不大于10s;——时间精度:记录时间精度要求在24h内累计时间允许误差在±5s以内。5.4.7.2速度监控速度监控应满足以下要求:——应支持(或结合平台实现)按不同区域等进行速度监控;——应支持远程下发指令对限速值等进行设置和修改。5.4.7.3区域监控区域监控应满足以下要求:——应支持存储有不小于24个多边形区域,每个区域应是由10个以上(含)边界点构成;——应支持远程下发指令启用或取消区域监控。5
SZDB/Z58-20125.4.8警示5.4.8.1一般要求警示分为人工报警与自动警示。人工报警是驾驶员根据现场情况触发报警装置后VST的报警响应,如紧急报警;自动警示是驾驶员不主动进行任何操作,VST根据预设的触发条件自动判定或遵循平台指令进行的提醒或警报,如超速警示。5.4.8.2紧急报警应支持紧急报警。紧急报警应通过紧急报警按钮一键触发。报警触发后,应自动并持续向平台或指定手机号码发送报警信息。5.4.8.3超速警示应支持(或结合平台实现)根据预设的限速值并判断车辆是否超速。当达到某一预设速度,VST应向驾驶员发出语音提醒;如车辆达到限速值,应向驾驶员发出语音警告并提示减速,记录超速信息;当超过限速值并持续某一预设时间,应发出语音警告,记录超速信息并向平台发送警示;当超过某一速度禁止值,应发出严重警告,记录并向平台发送警示。5.4.8.4区域识别警示应支持(或结合平台实现)根据预设的区域并判断车辆是否进入或驶出区域。当车辆进入或驶出预定区域,应发出提示(按照区域属性所设定的参数和条件播报或显示),记录并向平台发送相关信息。当车辆处于所在区域接近(或超出)设定的限定时间,应发出语音提示并向平台发送警示。5.4.8.5疲劳驾驶警示应支持根据预设的连续驾驶时间限值(不大于法律法规规定的限值)自动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当连续驾驶超过某一预设时间,应发出语音提醒;如时间超过疲劳驾驶限值,应发出语音提示休息或轮换,记录疲劳驾驶信息;如超过疲劳驾驶限值并持续某一预设时间,应发出语音警告,记录疲劳驾驶信息并向平台发送警示;当超过某一时间禁止值,应发出严重警告,记录并向平台发送警示。5.4.8.6设备异常警示应支持监测供电电源、主机本身和扩展外设的运行状态,出现异常应向平台发送警示。5.4.8.7车况异常警示应支持根据预设限值对传感器等车况监测装置数据进行比对判断,若超出范围或出现异常变动,应提醒驾驶员并向平台发送警示。5.4.9数据采集5.4.9.1CAN-BUS数据应支持通过CAN-BUS采集车辆参数信息,并上传至平台。5.4.9.2电子运单(可选)应支持采集电子运单信息,并上传至平台。5.4.9.3载货状态6
SZDB/Z58-2012应支持通过连接货物检测装置或者通过人工输入方式确定车辆的载货状态(空载、半载、满载),并上传至平台。5.4.9.4图像信息应支持平台控制、定时和事件触发方式实现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导出、上传、检索等,并满足以下要求:——至少支持2路摄像头,摄像头应支持红外补光,可设置多种成像分辨率,至少支持352*288(CIF);——图片最小采集间隔为5s,并至少支持以JPEG格式存储图像;——以先进先出方式至少存储2000张图像;——可支持对图片进行标记,该类数据不允许被覆盖。5.4.9.5音频信息应支持平台控制、定时和事件触发方式实现音频信息的采集、存储、导出、上传、检索等,并满足以下要求:——至少支持1路拾音器,编码精度支持16bit,编码格式支持G.726或G.711;——音频采样率最高能支持32kHz;——以先进先出方式至少168h的音频数据;——可支持对音频数据进行标记,该类数据不允许被覆盖。5.4.10身份记录应支持通过账号及密码、IC卡刷卡等多种方式采集驾驶员驾驶证、从业资格证等信息并上传至平台,支持对驾驶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身份标记。5.4.11行驶记录应具有GB/T19056—2003中规定的汽车行驶记录功能并符合其相应性能要求。应支持行驶记录数据的实时上传、条件检索上传和数据接口导出。5.4.12信息交互应支持与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并满足以下要求:——支持接收平台下发信息以及向平台主动上传信息;——支持对特定交互信息的自动提示及其快捷应答;——至少可存储所有信息类型的最近100条记录,支持平台远程按条件检索、查询。5.4.13调度管理应支持接收并提示平台下发的调度信息或根据调度指令自动生成目标任务。5.4.14终端管理应支持通过无线远程方式实现终端在平台注册和注销、固件更新、参数修改和查询、复位和恢复出厂设置等功能,以及通过本地方式(SD卡、USB或其它接口)完成固件更新及参数修改。5.4.15多中心接入应支持同时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台,按照设置连接相应平台并交互信息。7
SZDB/Z58-20125.5性能5.5.1卫星定位5.5.1.1接收通道应不小于12个。5.5.1.2接收灵敏度应不大于-130dBm。5.5.1.3定位精度水平精度应不大于15m,高程精度应不大于30m,速度精度应不大于2m/s。5.5.1.4刷新频率应不小于1Hz。5.5.1.5定位时间冷启动时,从系统加电运行到实现捕获时间应不大于40s。热启动时,实现捕获时间应不大于10s。5.5.2通信传输5.5.2.1协议支持应支持基于通用GSM、CDMA、TD-SCDMA、WCDMA、CDMA2000或其他无线通信网络传输机制下的一种或多种通信模式。5.5.2.2误码率应符合YD/T1214、YD/T1050、YD/T1367、YD/T1547、YD/T1558及其它相应标准的要求。5.5.2.3最大发射功率应符合YD/T1214、YD/T1050、YD/T1367、YD/T1547、YD/T1558及其它相应标准的要求。5.5.2.4北斗通讯方式若支持北斗通讯方式,应符合JT/T766-2009中4.4.2.1.3、4.4.2.2.2、4.4.2.3和4.4.2.4的要求。5.5.2.5数据通信VST的无线通信协议见附录B。5.5.3电气性能5.5.3.1电源5.5.3.1.1电源部件VST主电源为车辆电源,备用电源为可充电电池。失去主电源后应进入备用供电下的针对必要数据(如卫星定位信息或紧急警示信息)的优化工作模式,连续续航时间应不少于30min。5.5.3.1.2电源保护措施8
SZDB/Z58-2012VST的熔丝及相关保护电路应正常,电源连接端应设置可自动恢复的保险装置。5.5.3.1.3电源电压适应性在表1给出的相应电源电压波动范围进行电压适应性试验,试验后VST主要功能应正常。表1电气性能试验参数单位为伏特(V)额定电源电压电源电压波动范围极性反接电压过电压低电压129~1614±0.1248.5±0.52418~3228±0.23617V±13627~4842±0.25426±15.5.3.1.4耐电源极性反接在表1给出的相应极性反接电压下,终端应能承受1min的极性反接试验,除熔断器外(允许更换烧坏的熔断器)不应有其它电气故障。试验后VST主要功能应正常。5.5.3.1.5耐电源过电压性在表1给出的相应过电压下,终端应能承受1min的电源过电压试验。试验后VST主要功能应正常。5.5.3.1.6低电压保护在表1给出的相应低电压下,低于其值应自动关闭主电源取电或切换备用电池,超过其值应由备用电池切换回主电源供电。5.5.3.1.7断电保护VST断电后应自动进入保护状态,断电前存储的信息应至少保持15d。5.5.3.2连接线所有线束应采用阻燃线材,连接导线性能应符合QC/T730的要求。连接线要整齐布置,并用线夹、电缆套、电缆圈固定,线束内的导线要有序编扎。导线需穿越金属孔时,应装有衬套。金属穿线孔应进行倒角,不应有锋利的边缘。电源正、负极导线颜色应分明,导线颜色应符合GB/T19056—2003的要求。电源导线上应串联熔断器,熔断器性能应符合QC/T420的相关要求。信号线应为抗反接线。5.5.3.3接插器接插器性能应符合QC/T417.1的相关要求。连接器插头两端的线色应一致,两个以上非通用接口应有明显标识。5.6数据通信协议VST的数据通信协议参见附录A。5.7安全性5.7.1设备安全性5.7.1.1对VST的任何操作与控制均不应引起车辆设备损坏及电气系统故障。5.7.1.2VST主机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4943的规定。9
SZDB/Z58-20125.7.2信息安全性VST应提供以下防止信息被恶意更改或删除的措施:——VST应对传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原始信息不应通过外围设备进行改写或删除操作;——重要参数应只读,不应更改、删除;——特殊情况下的原始信息或重要参数设置,需经授权操作。5.8可靠性5.8.1VST应设计为24h持续稳定工作,在正常运行时无需外部干预。5.8.2VST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不小于3000h。5.9防护性5.9.1主机外壳(不包括打印、显示等装置)防护应不低于GB4208中IP53的等级要求。5.9.2外露接插件应装有可有效防水的塑胶套等,具有防泼溅、淋水、渗水能力。5.10环境适应性5.10.1气候环境适应性经6.10.1中高温工作、低温工作的试验中和试验后,VST应工作无异常;经6.10.1中高温贮存、低温贮存、温度冲击、恒定湿热的试验后,VST应工作无异常。5.10.2机械环境适应性经6.10.2中的试验后,VST应无永久性结构变形,无零部件损坏,无紧固部件、接插器件脱落或接触不良现象,无电气故障,主要功能应正常,试验前存储的信息无丢失。5.11电磁兼容性5.11.1静电放电抗扰度经6.11.1中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VST不应出现电气故障,信息采集、处理、记录、传输、显示等功能应正常。5.11.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经6.11.2中规定的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VST不应出现电气故障,信息采集、处理、记录、传输、显示等功能应正常。5.11.3瞬态抗扰度经6.11.3中规定的瞬态抗扰度试验,VST不应出现电气故障,信息采集、处理、记录、传输、显示等功能应正常。5.11.4抗车辆电点火干扰经6.11.4中规定的车辆电点火干扰试验,VST不应出现电气故障,信息采集、处理、记录、传输、显示等功能应正常。6试验方法10
SZDB/Z58-20126.1试验概述没有规定详细试验方法的项目可通过目测、图、文、物核对,操作演示或按产品规范中的方法测试。对于特定项目,提交公认的具备相应符合性测试效力的文件也可被接受为满足相应要求的判定依据。6.2组成检查检查产品的成套性及硬件特征,应符合5.2的要求。6.3外观检查目测触检,应符合5.3的要求。6.4功能测试按厂家提供的操作指南,必要时搭建虚拟平台测试环境,以及连接所需外部设备,实机操作测试设备的各项功能,应符合5.4的要求。6.5性能测试6.5.1卫星定位测试6.5.1.1接收通道测试接入标准的卫星信号,测量实际接收通道数,应符合5.5.1.1的要求。6.5.1.2接收灵敏度测试接入标准的卫星信号,从-100dBm开始逐步减小输入信号,直到不能输出定位信息为止,应符合5.5.1.2的要求。6.5.1.3定位精度测试与伪距差分卫星定位接收机一起连续测试超过1000组数据,计算所得位置与实际位置的水平偏差和垂直偏差、所得速度与实际速度的速度偏差,结果中不低于95%的统计数据符合5.5.1.3的指标要求。6.5.1.4刷新频率测试在保持定位的情况下以不小于40km/h的速度连续移动,用秒表测量行驶2min,查看卫星定位数据记录情况,应符合5.5.1.4的要求。6.5.1.5定位时间测试按正常启动方式接入额定电压,查看VST自冷启动到定位的时间间隔。在VST保持正常工作后,借助软件发送复位命令,查看VST自热启动到定位的时间间隔。结果应符合5.5.1.5的要求。6.5.2通信传输测试分别参照YD/T1215、YD/T1050、YD/T1367及支持协议的相应标准中给出的方法测试设备无线通信传输性能,应符合5.5.2的要求。6.5.3电气性能测试6.5.3.1电源测试11
SZDB/Z58-20126.5.3.1.1电源部件检测将VST主电源断电并检查其供电情况及工作状态,并计算备用电池连续续航时间,应符合5.5.3.1.1的要求。6.5.3.1.2电源保护检测将VST过流测试熔丝及相关保护电路响应情况,并检查保险装置,应符合5.5.3.1.2的要求。6.5.3.1.3电源适应性试验将VST供电电压调至表1中相应的电压波动范围的上下极值,分别持续工作1h,其间输入操作指令,应符合5.5.3.1.3的要求。6.5.3.1.4耐电源极性反接试验对VST施加表1中相应的反向电压,持续1min,随后改为额定电源电压供电,应符合5.5.3.1.4的要求。6.5.3.1.5耐电源过电压性试验对VST施加表1中相应的过电压,持续1min,随后改为额定电源电压供电,应符合5.5.3.1.5的要求。6.5.3.1.6低电压保护试验对VST施加表1中相应的低电压,测试备用电源切换及取电情况,应符合5.5.3.1.6的要求。6.5.3.1.7断电保护试验将VST断电,检测其自动保护响应,并检查历史信息保存时间,应符合5.5.3.1.7的要求。6.5.3.2连接线检查检查连接线状况,应符合5.5.3.2的要求。6.5.3.3接插器检查检查插接器状况,应符合5.5.3.3的要求。6.6数据通信协议对应附录A中的要求进行测试,可按照对应协议完成主要功能。6.7安全性测试6.7.1设备安全性测试按GB4943规定的项目和方法进行测试,应符合5.7.1的规定。6.7.2信息安全性测试按5.7.2规定的项目进行测试,应符合其要求。6.8可靠性测试6.8.1接通额定电压,开机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持续3×24h,应符合5.8.1的要求6.8.2按GB/T5080.7中规定的方法进行平均无故障时间试验,结果应符合5.8.2的要求。12
SZDB/Z58-20126.9防护性测试按GB420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应符合5.9的要求。6.10环境适应性试验6.10.1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按表2中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5.10.1的要求。表2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1低温工作a)试验装置应符合GB/T2423.1—2008的规定;b)0.85倍额定电压,放入低温试验箱,在-20℃±2℃下连续放置72h,其间1h接通电源,1h断开电源,连续通、断循环直至试验结束。2低温贮存a)试验装置应符合GB/T2423.1—2008的规定;b)不通电状态,放入低温试验箱,在-40℃±2℃的温度下连续放置8h,试验后恢复至室温。3高温工作a)试验装置应符合GB/T2423.2—2008的规定;b)1.25倍额定电压,放入高温试验箱,在+70℃±2℃下连续放置72h,其间1h接通电源,1h断开电源,连续通、断循环直至试验结束。4高温贮存a)试验装置应符合GB/T2423.2—2008的规定;b)不通电状态,放入高温试验箱,在+85℃±2℃的温度下连续放置8h,试验后恢复至室温。5温度冲击a)试验装置应符合GB/T2423.1—2008和GB/T2423.2—2008的规定;b)不通电状态,按以下程序循环试验,总时间为24h:——在2h内降温至-40℃±2℃;——保持温度-40℃±2℃,时间为1h;——在2h升温至+85℃±2℃;——保持+85℃±2℃,时间为1h;——在2h内降温至+23℃±5℃。6恒定湿热a)试验装置应符合GB/T2423.3—2006的规定;b)不通电状态,+40℃±2℃,90%~95%非冷凝,保持24h。6.10.2机械环境适应性试验按表3中的方法T进行试验,应符合5.10.2的要求。表3机械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1冲击a)试验装置和步骤应符合GB/T2423.5—2008的规定;b)2不通电正常安装状态,峰值加速度490m/s,脉冲持续时间11ms,6个面各3次。2振动a)试验装置和步骤应符合GB/T2423.10—2008的规定;b)不通电正常安装状态,振动频率5Hz~300Hz,扫描速度1otc/min。在5Hz~11Hz2频段范围内,振幅为10mm;11Hz~300Hz频段范围内,振动加速度为50m/s。试验13
SZDB/Z58-2012按X、Y、Z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上每个轴向进行8h。6.11电磁兼容性试验6.11.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按GB/T17626.2—200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等级为3级,应符合5.11.1的要求。6.11.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按GB/T17626.3—200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等级为3级,应符合5.11.2的要求。6.11.3瞬态抗扰度试验按GB/T21437—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等级为Ⅲ级,应符合5.11.3的要求。6.11.4抗车辆电点火干扰试验在设备开机状态下进行车辆电点火测试并观察过程,应符合5.11.4的要求。7安装VST安装应参照JT/T794—2011中第7章的规定进行。安装前应明确机车电气线路、电源负载情况,并进行各项可用性测试。安装时应避免改变车辆本身的电气结构与布线,确保不因安装而产生车辆的附加安全隐患。安装过程宜由车辆运营企业、设备生产企业的相关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等多方共同参与。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8.1标志产品应具有清晰耐久的铭牌标志。铭牌应安装在主机外表面的醒目位置,铭牌尺寸应与主机结构尺寸相适宜。铭牌应包含但不限于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产品执行标准号等内容。产品的面板、按键、接口、包装物等应有标志。文字、图形、标志应耐久、醒目、规范,操作说明、铭牌、标志中的文字应使用中文(根据需要可同时标注其他语种文字),各种接口应使用颜色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区分,包装储运图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8.2包装产品包装前应确保组件完整齐全;包装箱内应有产品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卡、装箱单等附件。产品包装上应标有产品名称、型号、数量等信息。包装材料应具备一定防尘、防水、防潮能力。8.3运输产品应适宜于陆运、空运、海运。运输装卸应按包装箱上的标志进行操作。产品在运输中,应避免剧烈振动、撞击。8.4贮存产品应在干燥通风的库房内储存,应回避具有明显酸、碱、盐或腐蚀性、爆炸性气体,具有强烈机械振动和强磁场等贮存场所。14
SZDB/Z58-2012AA附录A(规范性附录)数据通信协议A.1基本要求VST的数据通信协议应以遵循JT/T808—2011的规定为基础,结合企业营运管理、行业监督管理的需求进行增加、扩充。A.2有线数据传输协议VST的有线数据传输协议应符合JT/T808—2011中附录A的规定。A.3无线数据传输协议A.3.1通用协议JT/T808—2011是VST与平台之间进行无线数据通信时的通用协议,应首先符合其要求。A.3.2扩展协议在通用协议内容基础上进行补充或另行规定的部分为扩展协议。其内容应符合A.4的要求。扩展协议平台下行协议消息号0x5001,扩展协议终端上行消息号0x6001。消息体由扩展协议消息号和消息体组成,消息号数据类型为WORD(见表A.1)。表A.1扩展协议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扩展消息号WORD2消息体见A.4A.4扩展内容A.4.1设置和取消圆形区域(下行)消息号:0x1001;消息体:见表A.2。表A.2设置和取消圆形区域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区域IDDWORD4属性BYTE0为设置,1为取消5区域名称STRING15
SZDB/Z58-2012A.4.2设置和取消矩形区域(下行)消息号:0x1002消息体:见表A.3。表A.3设置和取消矩形区域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区域IDDWORD4属性BYTE0为设置,1为取消5区域名称STRINGA.4.3设置和取消多边形区域(下行)消息号:0x1003;消息体:见表A.4。表A.4设置和取消多边形区域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区域IDDWORD4属性BYTE0为设置,1为取消5区域名称STRINGA.4.4设置和取消路线(下行)消息号:0x1004;消息体:见表A.5。表A.5设置和取消路线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路线IDDWORD4属性BYTE0为设置,1为取消5路线名称STRINGA.4.5驾驶员登录(上行)消息号:0x2001;消息体:见表A.6。表A.6驾驶员登录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车载时间BCD[6]收到登陆信息的时间6准许证号4BYTES10车牌9BYTES19经度DWORD23纬度DWORD27速度WORD注:可根据时间差,确定计价器时间是否准确(假定GPS时间正常)。16
SZDB/Z58-2012A.4.6驾驶员签退(上行)消息号:0x2002;消息体:见表A.7。表A.7驾驶员签退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车载时间BCD[6]收到签退信息的时间10精度DWORD14纬度DWORD16速度WORDA.4.7执行路线(下行)消息号:0x1100;消息体:见表A.8。表A.8执行路线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路线IDDWORD4开始时间BCD[6]A.4.8执行路线确认(上行)消息号:0x2100;消息体:见表A.9。表A.9执行路线确认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路线IDDWORD4状态BYTE0为执行,1为取消A.4.9取消执行路线消息号:0x1101;消息体:见表A.10。表A.10取消执行路线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路线IDDWORDA.4.10取消执行路线确认消息号:0x2101;消息体:见表A.11。表A.11取消执行路线确认17
SZDB/Z58-2012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路线IDDWORD4状态BYTE0为执行,1为取消A.4.11任务设置消息号:0x1403;消息体:见表A.12。表A.12任务设置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任务IDDWORD起点STRING结束地点STRING停靠(服务)点总数WORD停靠(服务)点信息STRING见表A.13表A.13停靠(服务)点信息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停靠(服务)点序号BYTE起点为0,结束点位:2552停靠(服务)点编号4停靠(服务)点名称STRING10起始时间BCD[6]16结束时间BCD[6]20经度DWORD24纬度DWORD26半径WORDA.4.12任务确认(上行)消息号:0x2403;消息体:见表A.14。表A.14任务确认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任务IDDWORD4经度DWORD8纬度DWORD12速度WORDA.4.13任务取消(下行)消息号:0x1404;消息体:见表A.15。表A.15任务取消18
SZDB/Z58-2012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任务IDDWORDA.4.14任务取消确认(上行)消息号:0x2404;消息体:见表A.16。表A.16任务取消确认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任务IDDWORD4经度DWORD8纬度DWORD12速度WORDA.4.15进停靠(服务)点消息号:0x2405;消息体:见表A.17。表A.17进停靠(服务)点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任务IDDWORD4停靠(服务)点序号DWORD8停靠(服务)点编号DWORD12时间BCD[6]18经度DWORD22纬度DWORD26速度WORDA.4.16出停靠(服务)点消息号:0x2406;消息体:见A.18。表A.18出停靠(服务)点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任务IDDWORD4停靠(服务)点序号DWORD8停靠(服务)点编号DWORD12时间BCD[6]18时长BCD[6]表A.18(续)24经度DWORD19
SZDB/Z58-201228纬度DWORD32速度WOR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2012年7月9日印发(印3份)-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MH 0048.2-2015 民用机场共用旅客处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2部分:应用软件数据交换
- MH 1033-2011 森林航空消防技术规范
- MHT 4018.5-2007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第5部分:电子公文交换接口
- MHT 4018.6-2009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第6部分:人事数据交换
- MHT 4041-2014 民用航空自动转报系统技术规范
- MH 4018.7-2012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第7部分:数据安全
- MH 4027-2010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语音通信交换系统技术规范
- SZDB 29.2-2015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 第2部分: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
- SZDB 29.11-2015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 第11部分:150A三相交流充电通信协议
- SZDB 115-2014 市政供水水质检查技术规范
- SZDB 142-2015 自动气象站维护技术规范
- SZDB 145-2015 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
- SZDB 194-2016 公园设施维护技术规范
- GB 23612-2017 铝合金建筑型材阳极氧化与阳极氧化电泳涂漆工艺技术规范
- GB 34807-2017 岩土工程仪器设备的检验测试通用技术规范
- DB33∕T 2092-2018 淡水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中华鳖
- DB33∕T 2092-2018 淡水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中华鳖
- DB33∕T 2095-2018 振动压实试验法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施工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