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2.00 KB
- 2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多媒体通信系统技术需求二〇〇六年九月
目录1.总则11.1总体要求11.2工程简介11.3供货范围21.4报价31.5交货时间31.6其它42.程控交换设备的具体要求42.1基本要求42.2接口要求52.3中继方式及信令52.4组网功能62.5计费信息方式62.6呼叫处理功能要求72.7业务技术要求72.8话务统计92.9操作维护和告警、网络管理102.10电源102.11环境要求102.12无线系统112.13传输要求112.14软件要求113.程控交换机的性能要求113.1控制方式113.2系统扩展性113.3系统稳定性123.4系统加载时间123.5电路板热插拔123.6超负荷控制123.7设备的延续性124.IP电话网络124.1IP电话信令124.2IP电话特性124.3统一编号134.4网关接口要求134.5信令方式134.6语音处理能力144.7传真要求14
4.8可靠性要求144.9IP电话类型144.10IP地址分配方式144.11计费方式155.多媒体应用平台155.1概述155.2对信令控制和媒体打包传送技术的要求155.3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要求155.4多媒体业务165.5用户终端要求185.6主要功能要求196.应用功能216.1会议桥功能216.2统一消息应用216.3酒店功能227.技术文件237.1总的要求237.2技术文件的种类248.工程实施要求248.1出厂测试248.2安装和系统测试248.3试运行验收测试258.4保证期258.5服务258.6培训25
1.2工程简介1.2.1工程现状国家广电总局现使用的8000门程控交换机,由4套ISDX交换机组成。对外采用PRI中继与PSTN以DID方式连接,系统内部采用5位等位编号方式。1.2.2本次招标的通信信息系统项目简介本工程将更换原交换机系统中一套2000门交换机并组建多媒体通信网。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目的:国家广电总局本次更新的通信信息系统是既能满足现有的通信业务,又能提供多媒体增值业务应用的系统。为了保证现有通信业务的畅通,本次招标的通信信息系统不但要替换现有程控交换机系统中2000门交换机,还要将新系统与原有系统有机组网,以实现相关业务的互通。同时,通过新增的多媒体业务平台实现更多的增值业务。1.2.3多媒体通信系统总体要求1.系统设计标准化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各子系统需遵守CSTA标准设计,采用的技术须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应用业务、客户界面、数据接口的设计也应在遵守本规范标准的基础上统一,以保证业务的未来发展。特别是在交换机接口上要求向后台完全的开放,可以支持目前主流的中间件产品(即第三方设备)。2.系统可靠性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须满足系统7*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可靠性要求。3.系统可扩展性要求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业务功能,业务处理能力,升级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可与未来NGN软交换网络融合,构成一套全新的通信系统。4.系统可维护性、可管理性要求多媒体通信系统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能够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及时维护和适时调整系统。具有强力有效的管理手段,使系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5.系统应具有高集成度。-25-
1.3供货范围1.3.1程控交换机(主控系统采用双套热备份)类型单位初装容量系统最终容量控制系统套22容量线250015000带来电显示的模拟用户线200015000数字用户线32192PRI中继线条20E150E1DPNSS中继线条33维护系统(基于Windows)套11IP话机部2001000数字话机部32192计费管理系统套111.3.2多媒体通信系统类型单位数量备注多媒体系统服务器套1最终支持到6000用户PC多媒体终端软件套100能够全面支持多媒体通信业务,如软电话,白板,视频,短消息等.支持OFFICE文件共享,能够支持OFFICE文件和桌面文件推送给每一个在线人员;能通过行政电话进行语音发送,行政交换机电话能够与多媒体终端进行捆绑使用。视频会议服务器端口10支持20方视频会议-25-
调度指挥系统套1支持最大同时60方电话呼出,能灵活控制被叫方发言许可1.4报价卖方应作分项报价(包括软硬件)及总价。1.5交货时间交货时间为合同签定后2个月内。1.6其它意向书为6份(中文),于2006年月日前提交。2.程控交换设备的具体要求2.1基本要求2.1.1应满足以下技术标准,对于以下标准及规范为涵盖的内容应符合相应的国际标准。1)、《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及附录》(YDN065-1997);2)、原邮电部技术规定《自动交换电话(数字)网技术体制》(YDN088-1998);3)、《关于程控交换机的补充规范》;4)、《中国NO.1信令》、《ISDN用户——网络接口规范》(YDN034-1997);5)、《电话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规范(补充件1)》(YD/T1128-2001);6)、《程控交换电话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5077-98);7)、信息产业部关于ISDN交换机的技术标准、ITU-T制定的一系列ISDN国际建议。具有信息产业部的入网证。2.1.2编码方式:中继调用码l-7位可调,分机号码l-10位可调,接收、存储、转发号码长度不低于24位,并随将来的变化可设置。-25-
2.1.3复原方式2.1.3.1分机与分机的呼叫为互不控方式。2.1.3.2分机与中继之间则为主叫控制、被叫控制、互不控制三种方式并可通过人机命令修改。2.1.3.3分机久不应答可以自动拆线,久不应答时间由人机命令设置。2.1.3.4分机久不释放,交换机送忙音以后,送催挂音,当电话挂机以后,可以自动恢复。久不释放时可由人机命令设置。2.1.4时间监视2.1.4.1摘机不拨号时间5-30秒可调2.1.4.2两位号码不拨号时间为5-20秒可调2.1.4.3市话久叫不应时间为10-90秒可调2.2接口要求2.2.1交换机应具备脉冲和双音多频兼容拨号方式的二线模拟用户接口,标准详见《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2.2.2用户接口交换机应具有普通话机用户接口、带留言灯话机接口、带反极话机接口、长线话机接口、数字用户接口,IP电话用户接口,第三方业务功能接口。要求卖方的交换机配置的模拟用户卡板能够实现留言指示功能和来电显示功能。2.2.3中继接口及信令具有标准的市话中继接口、E&M中继接口、E1数字中继接口(电接口,阻抗120欧或75欧)、PRI中继;应能提拱ISDN用户基本接口,在该接口上物理层应符合I.430建议的要求,链路层应符合Q.921建议的要求,网络层应符合Q.931建议要求;应能提供El和30B+D的ISDN一次群接口,与市话局和专网汇接局可采用中国l号或7号信令,与网内的交换机采用DSS.1信令;应能SIP中继和H.323中继,两种IP中继方式能够共存。满足中国的ISDN信令,欧洲ISDN信令,Q.SIG信令等。-25-
2.3中继方式及信令2.3.1支持采用接至选组级全自动拨出方式(DODl)。2.3.2支持采用接至用户级半自动拨出方式(DOD2)。2.3.3支持采用接至选组级全自动直接拨入方式(DID)。2.3.4可以采用呼入经话务台转入方式(BID)。2.3.5以上方式可以混合使用。2.3.6可以控制用户对中继的访问,也能控制中继线采用DID时对用户及中继的访问。2.4组网功能具有较强的组网能力,支持集中式和分布式等多种组网方式。2.4.1具有灵活的路由选择策略,有自动迂回路由功能(不少于三次),优先选择直达路由或最经济路由,可设置100个以上的中继路由策略。2.4.2中继自动连选功能。
2.4.3网内中继汇接功能。
2.4.4具有灵活的编号方式,对号码可以自动翻译、路由选择、数字插入、删除。2.4.5可区分不同振铃音(内线、外线等)。
2.4.6可提供反极信号。2.4.7有至少100个路由方向数,256个中继组功能。路由的局向数和每个局向内的中继数量可以灵活配置。
2.4.8出入中继有自动增删及转译号码再发码功能。中继器应有自动和人工闭塞性能,保证在空闲或无故障的情况下才被占用。2.4.9时钟的备用冗余度:具有二级时钟和三级时钟的交换设备应设置两个性能相同的独立的时钟(主用和备用),当一个发生故障时,另一个应能立即正常工作。其性能见YDN065-1997的第12章12.4.1.2的要求。其中的几个主要参数如下:(1)最大频率偏移<1×10E-9/天-25-
(2)最低准确度±4×10E-7(3)牵引范围能够同步到准确度为±4×10E-7的时钟(4)初始最大频移<5×10E-102.4.10时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10年。2.5计费信息方式2.5.1交换设备能对分机用户的内部和外部呼叫进行计费;能实时吐出计费信息;能配合运营商送出相关的计费信息,以满足长、市话计费要求;能够通过授权密码进行计费,用户在任何电话上进行权限内呼叫,电话费用都可统计到人;能够正常吐出功能及汇接计费信息。2.5.2呼叫本地市话的用户,进行详细记录计费方式计费。
2.5.3有权用户呼出国内、国际长途方式采用详细记录计费方式集中计费。
2.5.4提供专网长途计费,并进行详细记录计费方式计费。
2.5.5每次通话需要自动记录的主要信息:话单序号、主叫本地号码、主叫类别、被叫区号、被叫号码、被叫状态、通话时间、起始时间(时分秒)、终止时间(时分秒)、话终日期。2.5.6计费系统应支持功能扩展,对不断出现的新业务能够简单的通过相应设置进行计费支持。2.6呼叫处理功能要求卖方提供的交换机必须具备话务负荷分担功能,即对负担同一话务量的不同中继线群可按不同的比例进行动态话务负荷分配。交换机能提供主叫控制、被叫控制、互不控制的释放控制方式。交换机应能存储主叫号码和被叫号码,存储的位数均不能少于20位,交换机能分析至少8位的号码,以决定呼叫种类、路由选择方案、被叫用户编号方式、计费方式、开始选择路由的启动位数、信号方式等。系统支持不等位长拨号:包括入中继不等位长拨号、出中继不等位长拨号,话务员可通过话机或PC机键盘直拨或转接系统的某个号码。-25-
2.7业务技术要求2.7.1交换设备应具备以下基本业务性能,要求交换机IP电话和TDM电话支持以下功能,并能对100%用户提供。·模拟电话来电显示·主叫姓名显示·远端呼叫前转·统一编号方案·用户话机状态语音提示·用户话机操作语音帮助·语音信箱,支持电话收听和网络下载·电话被叫姓名显示·定时授权密码功能·经理/秘书功能(说明实现方式及所需设备)·DISA功能·支持自动停复机·定时前转功能·一号通业务·彩铃业务·多号码绑定功能(如不同内部号码之间、内部号码与市话号码之间、内部号码与手机号码之间)·虚拟办公业务·呼叫代答业务·呼叫连选业务·呼叫驻留业务·电话呼叫分配业务·缩位拨号·热线服务-25-
·呼叫保持·呼出限制·免打扰功能·呼叫转移·呼叫等待·多方通话·叫醒服务(话务员统一设置与分机单独设置同时具备)·遇忙回叫·恶意呼叫追踪·直接中继选择·直接分机选择·寻线群·代答群·固话短信·固话漫游·遇忙转移·无人应答转移·自动回叫·个人电话薄·呼叫中心·来电回拨·行政插入·根据人名/部门/话费/被叫电话/通话量进行分类和统计2.7.2话务台实现与现有ISDX话务台的整合。话务台显示屏能中文显示外线电话来电号码或所占用中继线号码。内线电话能显示来电号码、姓名等用户详细信息,分机转移来的呼叫能显示初始号码、转移号码、姓名等。-25-
话务台应具有呼叫转接、分机忙态验证、用户号码查询、中继组忙提示、话务台预占、夜服、VIP优先应答、强行插入处于免打扰、忙线、呼叫转移或待机状态下的分机等基本功能。卖方应提供专用的数字话务台及基于计算机的PC话务台,以供选择。2.7.3对买方末提到的新业务卖方有权提出建议以供买方参考。2.8话务统计应提供基本的话务统计功能。如各种呼叫次数,话务量等。可以人机命令定期测量话务数据,应能统计每条中继的呼入次数、占用时长、接通率等参数。2.9操作维护和告警、网络管理交换机应配备维护管理终端,实现日常维护、话务员管理,各种数据的输入、输出及修改都可以由维护人员通过人机命令灵活修改,并实现分级管理,保证系统数据安全。同时还可以在远端实现交换机维护管理。交换机应能通过维护终端进行自动测试和故障诊断。当检测到故障时,具有明显的声光告警信号并可打印输出,指出故障所在范围及性质。支持多种维护方式。包括传统的网口和串口管理维护、远端维护。可实现语音、网络的集中管理,管理维护采用图形化全中文界面,使系统的配置和维护更直接更方便。网络管理除了对交换机系统的网络化管理外还应包括现有及未来可能提供的其他网络业务(如ADSL)的用户访问控制、用户带宽控制、用户地址绑定、病毒及网络防火墙等。2.10电源2.10.1本工程所采用设备的直流电源电压要求所有设备在下述电源性能范围内正常工作标称值-48V波动范围-40V—-57V杂音电压小于100mV-25-
2.11环境要求2.11.1交换设备应在如下机房温、湿度调条件下正常工作温度长期15℃---35℃短期0℃---60℃湿度长期40%---65%短期20%---90%2.11.2交换设备的防尘、防雷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应符合《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规定。2.12无线系统新系统能够支持WLAN的无线通信系统,支持无线上网,无线手机和PDA通话功能,卖方应能够提供基于802.11a/b/g基站,手机能够支持电话漫游功能。要求卖方提供详细的无线数据和语音的解决方案,并且能够提供网络安全措施。2.13传输要求为保证全程的传输指标,卖方所提供的交换设备的传输衰耗指标满足YDN065-1997及附录的要求。2.14软件要求2.14.1对卖方软件版本的要求1.应随本次提供的设备一起提供成熟、稳定、可靠的最新软件版本;2.写明本次提供软件的版本号(含大号、小号)的正式全称;3.列出其主要的技术业务功能性能表。2.14.2软件升级要保留现有性能业务的正常运行。2.14.3计费管理系统除满足现有计费管理功能外,还应实现对多媒体业务的统一计费管理。-25-
3.程控交换机的性能要求3.1控制方式要求采用集中控制方式,且具有分级控制功能。新系统须采用内存和数据存储双备份配置,CPU正常运行时可按预先设置程序倒换工作,必要时或一旦发生故障可由人机命令控制切换。升级或修改系统软件时新系统不停机。中央控制器的操作系统应稳定可靠。3.2系统扩展性硬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便于扩容和升级。交换机能无缝的与买方现有的程控交换机连接,实现相互的标准功能透传。交换机能够扩展到同时支持来电显示模拟15000线,1000IP电话,50个E1中继。交换机可以提供无阻塞的交换网络,交换机最大处理能力BHCC值不低于150000。3.3系统稳定性为提高系统可靠性,必须满足MTBF>10年,MTTR<1小时3.4系统加载时间系统启动(或重新加载)速度应快,启动时间应尽量短,卖方应说明其再启动时间。3.5电路板热插拔应能最大程度地支持用户板、中继板等各种板卡的热插拔。3.6超负荷控制系统应具有紧急情况下的超负荷控制能力,交换机工作的上限值应能在85-95%之间,具体数字可由管理员控制,超过上限值,可以做到均匀地限制普通用户的呼叫。3.7设备的延续性交换机必须符合CCITT蓝皮书提出的“无代演进”方针,保障设备投资的效益。交换机能支持平滑过渡,满足对不断增加的各种增值业务的需求,请卖方详述。-25-
4.IP电话网络4.1IP电话信令要求交换机能够完成IP电话注册,H.323和SIP信令,呼叫关守和呼叫再定位功能,信令服务器能够注册1000IP电话,并且信令服务器能够提供冗余备份功能,要求系统稳定可靠。4.2IP电话特性基本功能应具有模拟话机所具有的所有基本功能编解码支持G.711、G.723.1、G.723.1.A、G.729A及G.729B等音频语音编码器IP地址分配支持DHCP方式动态分配或静态IP地址配置升级有升级接口,便于未来升级语音具有回声消除等技术,提供可行的QoS保障系统IP电话认证要求IP电话满足802.1X和EAP认证,说明认证方式和解决方案。供电方式要求IP电话能够支持PoE供电和本地供电方式。NAT穿越要求IP电话能够支持NAT穿越功能,要求卖方提供详细的IP电话穿越NAT解决方案。支持专有和通用PC软电话功能,基于PC的软件电话应用可以通过以太网方式接入系统并作为系统的终端来应答呼叫,可以将IP硬电话和软电话号码捆绑在一起,方便用户在移动的环境下自由选择接听方式。保证专有软电话所有的功能同硬件IP电话机具备的功能相同。4.3统一编号交换机IP电话用户能够实现与网络实现全网统一编号,继承原有编号规则,同时能够保证交换机将来的发展,能够满足交换机专网的编号能力。4.4网关接口要求新系统中心点能够提供IP网关功能,具有E1中继、E&M中继、FXS接口、FXO接口、普通模拟用户线接口,留言等待用户线接口。-25-
远端的IP电话网关能够通过WAN与中心点的交换机进行组网,远端网关能够提供E1中继、E&M中继、FXS接口、FXO接口、普通模拟用户线接口,留言等待用户线接口。具有VPN接入控制系统,可控制用户通过互联网接入VPN注册为内部用户。4.5信令方式中心点IP网关以及远端的IP网关E1中继能够支持中国一号信令、DTMF信令、R2信令、中国的ISDN信令、欧洲的ISDN信令、Q.SIG信令,模拟中继能够支持环路中继信令、E&M中继信令等。当采用环路中继时要求交换机能够提供忙音检测功能。4.6语音处理能力交换机能够提供语音信号编解码功能,支持G.711、G.729、G.729A、G.723具有静音抑制、抖动缓存、回声抵销等质量保证技术,对于静音抑制、抖动缓存、回声抵销等技术能够通过终端进行门限设定。4.7传真要求新系统的语音处理能够自动识别传真信号,保证传真信息能够在IP网上传输。4.8可靠性要求新系统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不被病毒攻击。信令服务器应能够提供IP电话注册、H.323/SIP网关、关守功能。新系统的呼叫处理器要求采用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来处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网守,SIP重定向服务器均要支持多重的备份功能,如局域网冗余备份,广域网冗余备份等。4.9IP电话类型要求交换机能够连接IP软电话、IP硬电话等:·保持传统电话特性,诸如呼叫发起,呼叫终止,会议,转接,保留和消息等待提示等;·支持专用的保留,释放,应答,音量,静音,导航和消息等待提示;-25-
·支持专门的业务键,以使用已被广泛应用的网络驻留应用软件和业务:如目录功能,入话和出话功能;·用户可选择的铃声,使用计算机扬声器或者USB耳机为来电振铃;4.10IP地址分配方式IP电话能够设定静态IP地址,同时能够采用DHCP方式自动分配IP电话IP地址,用户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一旦设备配置好之后,话机可以随时移机而无需重新接线,支持桌面电脑和IP电话共用一个以太网口,并且保证语音的优先级。共享同一端口可以简化网络布线系统,并保证语音的最佳品质。4.11计费方式新系统能够对IP电话、模拟电话、数字电话来去话进行计费,交换机能够通过RS232接口或以太网口将主叫号码、被叫号码、呼叫时常以及呼叫起始时间输出到计算机设备,由计算机设备进行统一的处理。5.多媒体应用平台5.1概述卖方应根据本技术规范书中的各项要求,并结合多媒体通信增值业务网络的业务定位和技术体系,给出详细设计和实施方案建议。卖方应针对工程描述内容进行实施方案设计,构建出多媒体通信增值业务的基础平台系统并给出详细的设备清单,实现本规范中规定的各项业务,同时保证系统的可管理,安全可靠;保证服务质量与性能;保证系统未来的扩展性;进行各方面的优化,合理控制资源开销,保证性能/价格最优。5.2对信令控制和媒体打包传送技术的要求5.2.1系统的信令控制技术方案的要求:要求在IP网络上实现多媒体通信业务所采用协议符合《IETFRFC3261》和IETF中有关协议的规定。5.2.2音频编解码符合G.711,G.729,G.729a;-25-
5.2.3视频编解码符合:DivX、H.263和H.264;5.2.4视、音频传输协议采用:RTP、RTCP、UDP协议。5.3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多媒体通信增值业务网络主要指标要求如下:5.3.1呼叫建立时延:<3s。呼叫建立时延在两种情况:当认证与呼叫过程是同时进行,当认证与呼叫过程分开进行时,都要求保证呼叫建立时间在3s以内(当呼叫跨网时,不包括其他网络的呼叫建立时间)。5.3.2语音、视频和系统处理时延:<50ms。(包括系统本身带来的时延、终端/系统编解码、网络打包等造成的时延)。5.3.3当网络时延<150ms,时延抖动为<20ms,丢包率<1%时,保证服务质量不下降。5.3.4呼叫接通率≥99.99%。5.3.5话音质量评定要求话音质量评定结果在3.5级以上。5.3.6视频质量要求:在300k的网络带宽下,可以实现320*240视频窗口,帧率能到20帧每秒,质量在VCD以上。5.4多媒体业务消息类业务即时消息、在线状态、好友列表等基本话音业务提供SIP终端、PSTN终端、移动终端等终端之间的基本话音业务。补充话音业务提供SIP终端的补充话音业务。(免打扰业务、主叫号码显示、呼叫转移、遇忙呼叫前转(CFB)、无应答呼叫前转(CFNR)、无条件呼叫前转(CFU)、呼叫等待(CW)、呼叫保持(CH)、多方业务(MPTY)等。)增值话音业务动态呼叫处理;个人呼叫管理;个性化问候;呼叫屏蔽;语音留言,彩铃等。-25-
视讯业务提供PCSIP软终端、SIP硬件终端之间的可视电话业务。数据业务文件传输、电子白板、协同浏览等,支持多方Office文件共享等。会议业务视频电话会议业务、调度指挥系统。5.4.1可视电话和可视会议使拥有具有视频能力的智能终端的呼叫双方能够建立在话音通话同时也进行视频的连接。5.4.2即时消息双方可以收发对方的基于文本的消息。5.4.3应用共享使呼叫双方能够共享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快速解决方案。5.4.4协同工作通过白板、文件传输、OFFICE文件共享等手段实现跨地域的协同工作。5.4.5与办公软件的整合SIP软终端可以有效地与办公软件如Outlook整合,SIP软终端有Outlook插件,安装这一插件后,用户可以直接在Outlook内任何一个来信人的地址上点击,发起SIP呼叫,该呼叫路由到邮件地址绑定的发信人桌面电话上。这种方式实现了电子邮件客户端程序与SIP软终端的有机整合。5.4.6融合终端·IP硬电话、模拟电话或者数字电话和PC客户端捆绑采用PC客户端与硬件电话进行捆绑工作,采用硬电话进行语音通信,采用PC进行视频交流。用户在终端上进行选择,是采用计算机声卡或者采用电话作为语音传输通道。·当有来话时,新系统模拟电话、数字电话或者IP电话代替软终端进行接听,同时在计算机上显示照片和图像。·能够支持的电话与多媒体终端接听的自由切换。·在新系统用户上呼叫的电话或者接听的电话要在多媒体终端上都有呼叫记录.-25-
5.4.7会议及协同工作多媒体协同工作,能够支持以下功能:·主席密码MicrosoftOffice文件演示,包括Word,Excel和PPT文件;主席能够将计算机上OFFICE文件打开,并将其推送到每一位与会者,主席能够将其OFFICE文件与其他与会人员同步浏览,实现数据共享。·演讲者能够将权限下放到其他参与者并且可以权限强制收回;在一些情况下,主席能够将权限下放到其中的一个与会人员,与会者具备主席的功能,实现会议控制功能,主席能够根据情况随时将与会者的主席功能进行强制收回;·与会者能够举手发言,演讲者能够通过图形化的界面知道举手发言者;如果与会者对某一问题有疑问时,随时可以通过计算机上点击图标,举手发言,主席随时了解与会者的状态,并允许其发言。·问题统计和测试演讲者能够提出一些问题让与会者进行回答,结果可以以表格和图形化的方式在主席的桌面上显示出来。·文件发送在数据会议时,演讲者能够将文件发送到某一个与会者;·演讲者能够共享桌面应用;对于OFFICE以外的文件,主席能够支持桌面共享功能,主席能够将桌面文件打开与其他与会者共享。·桌面远程控制演讲者能够授权与会者远端控制主席的PC,在主席演讲的时候实现,其他与会者帮助主席操作PC计算机。5.5用户终端要求5.5.1用户终端设备应支持G.711/G.729/G.723多种语音编码、DivX/H.263/H.264视频编码,并且能够灵活切换,可选择的静音压缩功能,可选择的带内或带外DTMF传送模式。-25-
5.5.2卖方提供基于流行PDA的软件终端。其界面风格和使用方式应与基于PC的保持一致;在业务功能的支持上,至少支持在线状态、及时消息、语音基本和补充业务。5.5.3支持终端PC的终端的移动性。当用户共用同一终端登录时,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私密性。5.5.4用户终端界面为中文界面,方便友好。5.6主要功能要求·个人电话号码表·呼叫助理终端·防火墙自动检测·自动软件加载·布告栏·呼叫前转·呼叫ID号码·呼叫号码限制·呼叫记录·呼叫暂存·呼叫主题·呼叫等待·呼叫等待关闭·点击呼叫·剪贴板功能·编码选择·会议·融合桌面服务·拒绝来话·服务限制-25-
·电话号码表·免打扰·文件交换·好友在线·自动保持·热线·来话取消·OUTLOOK链接·即时消息·即时消息广播·即时消息聊天·来话记录·位置选择·会议桥功能·留言等待指示·音乐保持·IPV.6兼容·网络呼叫标记·呼出记录·Outlook集成·编程键·话音质量保证(QoS)·定向功能·拒绝电话原因·漫游·号码表查找·服务器选择·共享-25-
·呼叫转接·视频·语音信箱·网页同步浏览·白板功能·IPCENTREX功能6.应用功能6.1会议桥功能新系统能够提供与交换机集成的会议桥的功能,能够提供多种语言提示,支持中文,英文和日文等。会议桥应具有主席功能,会议密码保护(会议主席和普通与会者密码各自独立),会议时间表安排提供E-Mail确认;会议桥可召开最多达20方的电话会议,也可以任意组合多个同时进行的会议,最多支持6个会议同时进行。6.2统一消息应用新系统应能够支持一体化的统一消息业务,能够向用户提供多媒体的通信功能。统一消息可以将话音留言、Email信息、FAX传真等信息综合到一个统一的系统,它可提供性能更加完善的多媒体应用。采用统一消息实现传真,能够使传真具有保密性好,易于管理等功能。·统一的信息格式用户可以使用标准的E-Mail客户终端(LotusNotes,MicrosoftExchange/Outlook)。·综合的话音和传真信息提供在单一的邮箱中接收话音及传真信息¾真正的多媒体邮箱。·语音交互式信息提供自然,易于使用的语音交互式接口,可以更加方便地管理语音和传真信息。·组网-25-
可以实现与第三方提供的设备方便组网。·应用管理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地构筑各种多媒体应用,如话音菜单、自动电脑话务员。·管理报告提供先进的管理和安全可靠性报告。·网络管理兼容SNMP网络管理协议。·强大的功能能够通过交互式的语音命令及统一的信息格式,方便地管理话音、传真及E-Mail信息。应用界面可使用户方便地管理及建立各种先进的应用功能。·统一的维护管理可以由任何一个LAN上的客户机(安装有适当软件的PC机)进行管理。6.3酒店功能1)、具有与酒店管理系统相连的标准接口。能将客房清洁状态信息、小酒吧消费情况、客人姓名和国籍等资料、客人要求的叫醒及叫醒语种、语音信箱的开启或关闭、客人电话IDD功能的开启与关闭、点亮留言灯等信息传送到交换机中,并能实现这些信息的设置、修改、查询、打印、取消等操作。2)、应具有独立的话务台,话务台除具有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点亮客房话机留言灯、统一叫醒设置、服务等级设置等功能。3)、服务等级控制,通过话务台或前台电脑可以控制客房电话的服务等级,服务等级可以由管理员自定义。4)、呼叫号码姓名显示,能在话务台和带显示屏的客房话机上显示客人姓名、语言、房间号码等信息。-25-
5)、自动叫醒,可提供个人、团队叫醒,能多语种服务,叫醒时间可由话务员或客人自行设置或取消。需要有叫醒记录(包括设置、取消。修改、成功与否等),由打印机输出。对未叫醒的客人可反复叫醒,若仍未叫醒则前台告警进行人工干预并有信息输出。6)、房态管理,新系统应提供多种客房状态服务,请卖方提供最多的房态数,客房状态可以从前台或话机上进行设置,也可在规定时间段内系统定时自动改变客房的清洁状态。系统可通过话机通知PMS系统客房的状态。7)、免打扰,可由话务台或客人自行设定、取消。系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命令禁止某些分机拨打客房电话。需要有团队间免打扰功能。8)、可以实现号码分配、呼叫等功能与在同一交换机上的非宾馆分机的隔离。宾馆分机无法直接拨叫同一交换机上的非宾馆分机。9)、漫游功能,通过客人或员工输入特定的代码,可以实现在宾馆内任意一部电话上使用而电话费均记录在客人或员工的账单上。10)、套房功能,每个套房有多部分机,来电时套房内所有分机同时振铃,客人可以通过套房内任意分机接听,如果有留言,套房内所有分机的留言灯都将点亮,客人可以通过任意分机听取信息,套房内所有分机可以同时拨打电话。11)、恶意骚扰电话追踪,系统应能提供详细的通话记录的查询,包括外线来话和内部分机之间通话,可按多重定义,如分机号码、起止日期、被叫号码等进行查询,应能查询恶意电话记录,在系统中能定义某分机,某一时段内被恶意骚扰多少次数后在打印机或PC上报警。12)、支持用户实时话单。7.技术文件7.1总的要求7.1.1卖方应提供买方全套技术文件,包括系统、软件文件和与交换有关的文件及双方认为必要的其他技术文件,并使用国际通用的图形和符号。7.1.2买方有权复印卖方所提供的资料,作为买方的维护管理使用。-25-
7.1.3方案中涉及到的服务器应采用SUN、IBM、HP之一或全部的品牌服务器,每台服务器应使用正版软件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应采用Cisco或同档次的产品。所有设备的处理能力须满足今后业务扩展需求。卖方如果需要对硬件、软件进行修改,应提供给买方一份更改的文件,其内容包括:(1)设备可能受到的影响(2)更换的内容及理由(3)对设备的改进建议软件每做一次修改,都应免费将该段程序老版本及新版本的软件清单、流程图及说明交付买方,并说明原因。7.1.4计费管理系统应与买方当前的运营管理模式统一7.1.5卖方应提供一张包括全部技术文件在内的清单,所有技术文件应有简洁整齐的编号。
7.1.6提供文件的数量为一式6份7.2技术文件的种类7.2.1各种设备(包括系统、子系统、外围设备、话务台等)的技术项目、工作原理、方框图、机架结构、外形尺寸、重量等。7.2.2各种设备的详细质量检查和测试方法。7.2.3各种设备的详细操作方法和维护要求及维护手册。7.2.4各种设备的安装方法。7.2.5各种设备的出厂检查项目、指标、方法以及记录。7.2.6软件系统技术文件。8.工程实施要求8.1出厂测试8.1.1设备出厂前应进行整机的系统测试(包括软、硬件及附属设备)。所测试的系统应为买方所购买的产品,由卖方按卖方的标准过程进行检查和测试。-25-
8.1.2测试前卖方应提出系统测试的详细计划(包括测试项目、方法、指标及相关规程)。8.2安装和系统测试安装和系统测试在卖方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系统开通调试由卖方负责,买方人员积极配合。如涉及到传输设备接口改造及电路安排由买方负责,卖方配合。安装前,卖方应提供安装技术资料、安装规程等。对系统测试,卖方应提供系统测试详细内容和指标,测试方法,应用仪表等。卖方经过仔细严格的系统测试,认为稳定性可达到移交要求时,由卖方将测试记录,最新版软件移交买方。8.3试运行验收测试系统调试确保无误后,可开通试运行。在开通试运行期间(3~6个月)产生的再启动次数、软件和硬件的故障次数、各种功能的实际使用效果,均作为验收测试的内容。试运行验收测试的内容为:故障率观察、各项性能和功能测试、维护功能测试、传输指标测试、人机命令功能等以及必要的其他测试,内容及指标至少应满足YDJ50—88“市内电话程控交换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如果试运行验收不合格,则需重新进行试运行验收测试。8.4保证期保证期为12个月。全部设备完成最终验收后投入正式运行的12个月内,凡由于设备及系统本身原因而出现的自然损坏卖方应负责免费更换或维修,并承担更换维修中的一切费用。保证期结束后的十五年内,卖方应以同等优惠价格向买方提供系统升级、扩容或改造所需的软、硬件以及备品备件。8.5服务卖方应在北京具有常驻的机构及售后服务工程师,并有备件库,提供7*24小时的电话服务,在设备出现故障后,售后服务工程师应在2小时赶到买方处排除故障。-25-
8.6培训卖方应对买方5名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列出培训内容、地点、费用,具体事宜在合同中商定。-2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YDT1179-2002 在同步数字体系(SDH)上传送以太网帧的技术规范.pdf
- YDT1179-2002 在同步数字体系(SDH)上传送以太网帧的技术规范_.pdf
- YDT1180-2002 No.7信令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MTP和SCCP部分.pdf
- YDT1180-2002 No.7信令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MTP和SCCP部分_.pdf
- YDT1192-2002 No.7信令与IP互通适配层技术规范---消息传递部分(MTP)第三级用户适配层(M3UA).pdf
- YDT1192-2002 No.7信令与IP互通适配层技术规范---消息传递部分(MTP)第三级用户适配层(M3UA)_.pdf
- YDT1202-2002 智能网能力集1(CS1)INAP与No.7信令ISUP配合的技术规范.pdf
- YDT1202-2002 智能网能力集1(CS1)INAP与No.7信令ISUP配合的技术规范_.pdf
- YDT928-1997 N-ISDN第二次网络终端(NT2型)设备ISDN用户交换机技术规范.pdf
- 技术规范 - 公安部检测中心
- 技术规范书部分 - 1
- 液化天然气汽车加气站技术规范
-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技术规范(草案)
- JGJ 166-2008 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 JGJ106-201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 除雾器技术规范书
- 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
- 印制电路板废水治理过程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