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00 KB
- 1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桩基施工作业指导书修改记录:序号修改内容日期编制修改审核1首次发布2013年8月223为了保证桩基的质量和进度,特制订此桩基施工管理制度。■OR1适用范适用于高强预应力管桩(以下简称桩)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设备2.1.1桩的品种、规格、强度等级等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应能满足规范中有关条文规定,并有岀厂合格证明。2.1.2水泥、砂、石了、钢筋、外加剂等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质检报告。2.1.3认真检查打桩设备各部件的性能,以保证正常作业。2.1.4成桩机械必须经鉴定合格,不得使用不合格机械。2.1.5接桩用的焊条的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岀厂合格证明。一般宜用结422焊条。2.1.6钢板或角钢的材质、规格因符合设计要求,且应有质保书或检验报告,宜采用低炭钢。2.2作业条件2.2.1应有工程地质资料、桩基施工平面图、桩基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2.2.2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应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理了复核签证手续。2.2.3已排除架空障碍物,在建筑物III址或杂填土区施工时,应预先进行钎探,
在桩位置将探明的旧基础、石块、废铁等障碍物清除和采取具它处理措施。2.2.1打桩场地附近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如有農动要求和影响使用安全吋,打桩而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有效的处理。2.2.2场地已碾压平整,其表土承载力满足要求,保证桩基在移动时稳定垂直。雨季施工,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2.2.3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短木桩或短钢筋打好定位桩,并用白灰作出标志,便于施打。2.2.4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3操作工艺3.1桩夹应平稳的夹在打桩部位,用钢缆拉牢,打桩机的安装必须按照有关程序或说明书进行。3.2桩机就位: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垂直稳定,确保在施工中不倾斜、移动。3.3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的钢丝绳及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绑住桩上端约50cm处,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屮。插桩必须正直,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再在桩顶扣好桩帽,即可卸去索具。桩帽与桩周边应留5-10cm的间隙,锤与桩帽、桩帽与桥顶Z间应冇相应的弹性衬垫,一般采用麻袋、纸皮或木砧等衬垫材料,锤击压缩后的厚度以120-150mm为宜,在锤击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及时更换。3.4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低锤击一二下,桩入土一定深度后,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吊线锤纵横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桥必须用线锤或经纬仪纵横双向校正。3.5桩在入土丽,应在桩架或桩身上设置尺寸标志,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3.6打桩。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选用。3.7打桩的顺序。
3.8接桥:(1)在桩长度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焊接接桩的预埋铁件表面应清洁,上下节Z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密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一般对称焊接,以减少变形,焊缝应连续、饱满。接桩方法和要求按设计采用。(2)接桩一般在距离地面lm左右进行。上下节桩的屮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弯曲矢量不得大于l%o桩长。(3)接桩处的焊缝应自然冷却10-15min后才打入土屮,对外需铁件应刷防腐漆。3.9.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送桩(工具)”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方能进行送桩。送桩深度一般不宜超过2m。3.10当桩的打入深度和贯入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应根据地质资料核对桩尖入土深处的地质情况,即可进行控制。一般以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并且三次十锤的贯入度不能递增。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收锤,移动桩机。3.11打桩时应曲专职记录员做好施工记录。开始打桩时,应记录每沉落lm所需的锤击数并记录桩锤下落的平均高度。当下沉接近设计标高和灌入度要求时,应在一定的落锤高度下,以毎落锤十击为一阵击阶段,测量其贯入度并登记入表。3.12打桥时出现下沉异常现彖的判断和处理(1)打桩过程中发生下沉量突然增大,原因是桩尖穿过硬土层进入软弱土层,或桩已被打断,此时应对照地质资料进行检查,若桩尖进入软土层,应继续施打;若桩身被打断,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补桩方案。(2)桩到一定深度后打不下去,或桩锤和桩突然冋弹,原因可能是桩尖碰到孤石或已打到硬土层,这时应减小桩锤落距,慢慢往下打,待桩尖穿过障碍Z后再加大落距,如仍打不下去,应根据地质资料核对桩尖入土深入的土质情况,会同有关单位解决。(3)施打过程屮,若桩头已严重破损,不得再打,待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打。4工程质量标准4.1质量标准
4.1.1保证项目4.1.1.1钢筋栓预制桩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4.1.1.2桩的贯入度、桩的接头节点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4.1.2质量保证措施4.1.2.1高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外观质量保证措施由于高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实行半成品采购,故在管桩进入施工现场时立即对其外观进行质量检查,当出现的缺陷超出下列要求时,立即清退出施工现场:(1)桩的表面应平整、密实,掉角的深度不应超过lOmm,且局部蜂窝和掉角的缺损总面积不得超过该桩表面全部面积的0.5%。(2)由于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纹,深度不得大于20mm,宽度不得大于0.25mm;横向裂缝长度不超过直径的1/2。(3)桥尖和桥顶处不得有蜂窝、麻而、裂纹和掉角现彖。4.1.2.2偏差控制高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在沉桩后位置的偏差控制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单排或双排桩条形桩基垂直于条形桩基纵轴方向100平行于条形桩基纵轴方向1502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1003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D/2或边长4桩数为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1)最外边的桩(2)中间桩D/3或边长D/2或边长注:1、D为桩的直径;2、由于降水、基坑开挖和送桩深度超过2m等原因产生的位移不在此表内。4.1.2.3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群桩20mm单排桩10mm4.1.2.4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有设计规定外,应按卜•述要求进行:
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冇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2、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对打入桩可在每根桩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进行屮间验收,待全部桥施工结束,承台或底板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5.1避免质量通病5.1.1桩身断裂1)现彖:桩在沉入过程屮,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冇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在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这时可能是桩身发生断裂。2)原因a.桩节的细长比过,沉入乂遇到了较硕土层。b•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后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c・桩入土后遇到人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d.稳桩吋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的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e.两节桥或多节桥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桥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f・桩在反复长时间打击中,桩身受拉应力作用,当拉应力值大于同抗拉强度,桩身某处即产生横向裂纹,表面磴剥落,如拉应力过大,钢筋超过流限,桩即断裂。g・制作桩的碗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3)预防措施a.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探测,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W20mm)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一节桩的细长比不宜过大,一般不宜超过40。
a.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打入一定深度后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接桩时,耍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耍求执行。b.桩在堆放、吊运过程屮,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不得使用。5.1.2桩顶碎裂1)现象:在打桩过程中,桩顶岀现栓掉角、碎裂、坍塌甚至桩顶钢筋全部外露打坏。2)原因a.设计时没冇考虑到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机具等因素,磴设计强度偏低,或者桩顶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距离过小。b・桩预制时,磴配合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等。c.轮养护吋间短或养护措施不当,致使钢筋与栓在冲击荷载下,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桩顶容易严重碎裂。c.桩顶而不平,桩顶平而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过厚。d.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桩沉入时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面局部受集中应力而碎裂。e.沉桩吋,桩顶未加衬垫或衬垫已损坏,未及时更换,使桩顶直接承受冲击荷载。g・锤重选择不当,桩锤小,桩顶受打击次数过多,桩顶轻容易产生疲劳破坏而打碎;桩锤大,打击力过大,桩顶磴承受不了过大的打击力,也会发生碎裂。3)预防措施a.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主筋不得超过第一层网片,桩成型后要严格加强养护。在达到设计强度后,宜有1・3个月的自然养护,以增加桩顶抗冲击能力。b.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地选择桩锤。c.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冇无凹凸情况,桩顶平而是否垂直丁•桩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采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方
可使用。a.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替打木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处理方能施工。b.稳桩要垂直,桩顶要加衬垫,如衬垫失效或不符合要求要更换。5.1.3沉桩达不到要求1)现象:桩设计时是以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桩长为施工的最终控制。一般情况卞,以一种控制标准为主,以另一种控制标准为参考,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2)原因分析a・探测点不够或勘察资料粗,对工程地质情况不明,尤其是持力层的起伏标高不明,致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择桩有误,也有时因为设计要求过严,超过施工机械能力或桩身卷强度。a.勘察工作是以点带面,对局部硕夹层、软夹层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述有地下障碍物,如大块石头、磴块等,打桥施工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控制标准。c・以新近代砂层为持力层时,由于其结构不稳定,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打入该层时,进入持力层较深才能得出贯入度,但群桩施工时,砂层越挤越密,最终则会有沉不下的现象。d•桥锤选择太大或太小,使桩沉不到或超过设计要求的控制标高。e.桩顶打碎或桩身打断,致使桩不能继续打入。3)预防措施a・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吋应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及自重,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打桩顺序。a.防止桩顶打碎或桥身断裂。5.1.4桩顶位移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
2)原因:a.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硕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b.两节桥或多节桥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桥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c.桩数较多,土壤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浮起。d.在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桩吋,由于沉桩引起孔隙水压力把相邻的桩挤向一侧或浮起。3)预防措施a.同本节(1)>3)a及b。b.采用井点降水、砂井或盲沟等降水或排水措施。c.沉桩期间不得同吋开挖基坑,需待沉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相隔时间应视具体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面积、桩的密集程度及孔隙压力消散情况來确定。5.1.5接桩处松脱开裂1)现象:接桩处经锤击后,出现松脱开裂现象。2)原因a.连接处表而没冇清理干净,留冇杂质、雨水油污等。b.连接件不平,有较大空隙,焊不牢。c・焊接质量不好,焊缝不连接,不饱满或有夹渣。d.两节桩不在同一直线上,接桩处产生曲折,锤击时接桩处产生集中应力而破坏连接。3)预防措施a.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b.检查连接部件是否牢固平整和符合设计要求,如有问题必须进行修正。c.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服贴,焊接后,锤击数次,再检查一遍,看冇无开裂,如冇应作补救措施。5.2主要安全技术措施(1)打桩施工前应对临近的建筑物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施工时应随时进行
观测。(2)机械司机在施工操作时,必须听从指挥讯号,不得随意离开岗位。应经常注意机械的运转情况,发生异常立即检查处理。(3)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起吊,100%方可运输和打桩。(4)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没有提岀吊点要求时,当桩长在16m内,可用一个吊点起吊,吊点位置在桩端至入0.29桩长处,桩长在16m以上时,须设两吊点,吊点在桩距离两端头0.21桩长处,桩长大于25m时,应另设计吊点位置。(5)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1)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2)垫木与吊点的位置应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而内。3)同桩号(规格)的桩应堆放在一起,桩尖应向一端,便于施工。4)多层的垫木应上下对齐,垠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的层数一般不宜超过四层。预应力管桩堆放时,层与层Z间可设置垫木,也可以不设置垫木,层间不设垫木吋,最下层的贴地垫木不得省去。垫木边缘处的管桩应用木楔塞紧,防止滚动。6成品保护(1)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的控制桩,不得碰撞和振动,以免引起位移。(1)送桩留下的桩孔,应及时回填密实。送桩(2)打桩完毕的基坑开挖,应制订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土体挤压引起的位移和倾斜,甚至断裂。7桩的检测7.1.1成桩后桩的检验按两种方法进行,静荷载试验和动测试验。桩静荷载试验的最人设计荷载,不小于rti静力计算得出的单桩设计承载力的2倍。7.1.2施工后,宜先进行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检测。当基础埋深较大时,桩身完整性检测应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7.1.3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验收抽样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2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3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4施工工艺不同的桩;5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适量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III类桩;6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7.1.4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7.1.5检测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1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基础、结构型式,层数,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2地质条件描述;3受检桩的桩号、桩位和相关施工记录;4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过程叙述;5受检桩的检测数据,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表格和汇总结果;6与检测内容相应的检测结论。参考文献:【1】《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2】《高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基础施工工艺》[3]《地基与基础工程标准》【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四川经典建筑有限公司编号PMI/B/A/012013年8月名称桩基施工作业指导书版次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