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3.00 KB
  • 38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管网及路面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

  • 3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依兰县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管网及路面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依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法人代表姜莹联系人李纯平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系电话159-4607-5330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依兰镇城区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改扩建行业类别及号码E-4852,管道工程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25104总建筑面积(m2)-总投资(万元)34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9环保投资占总投资0.56%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7年10月一、项目由来随着依兰县城区建设的发展,需要对现有的管网进行改扩建,以增加现有的管网输配能力,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改扩建供热管网,提高热源厂供热能力,缓解供热量的供需矛盾、改善城区居民供暖状况,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因棚改项目所涉建设街(东顺城路至通江街路段)道路排水管网设施不全以及部分管网老旧问题严重,居民生活排水不便,影响市容市貌。35 受项目建设方的委托,我单位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缓不利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二、项目概况1、项目工程概况项目名称:依兰县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管网及路面工程)项目;建设地点:(1)中央大街(依兰县热源厂至中央大街与镇东路交口路段);(2)镇东路(镇东路与中央大街交口至建设街与镇东路交口路段);(3)建设街(大坝与建设街交口至五国城路与建设街交口路段);建设单位:依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投资规模:本工程投资3400万元;项目规模:新建DN600-DN1000供热管线,总长度为2902m以及DN1000的排水管线,总长度为617m;工程进度:预计2017年4月开始施工,劳动定员约100人,施工期为6个月,共计约180天。2、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是新建一条全长为2902m的供热干线以及总长度为617m的排水管线。相应管线铺设后的路面恢复以及建设街(建设街与东顺城路交口至建设街与通江路交口路段)与建设街(建设街与通江路交口至建设街与五国城路交口路段)16m路面的改造。具体工程内容见表1-1。表1-1项目组成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35 主体工程供热管线中央大街中央大街(依兰县热源厂至中央大街与镇东路交口路段)管线自依兰县热源厂沿中央大街向西铺设,至中央大街与镇东路交口处,转向镇东路。铺设位置位于道路南侧。该段为供热一级网,使用供热保温钢管DN1000,全长705m。镇东路镇东路(镇东路与中央大街交口至建设街与镇东路交口路段)管线接自中央大街(依兰县热源厂至中央大街与镇东路交口路段)管线,沿镇东路向西南铺设,至镇东路与建设街交口处,向西转向建设街。铺设位置位于道路东南侧。该段为供热一级网,使用供热保温钢管DN1000,全长395m。建设街建设街(镇东路与建设街交口至五国城路与建设街交口路段)管线接自镇东路(镇东路与中央大街交口至建设街与镇东路交口路段)管线,沿建设街向西铺设,至建设街与五国城路西侧道路红线交叉处。铺设位置位于道路南侧。该段为供热一级网,使用供热保温钢管DN1000,全长1258m。建设街(建设街与五国城路交口至建设街与西环城路交口路段)管线接自建设街(大坝与建设街交口至五国城路与建设街交口路段)管线,沿建设街向西铺设,至建设街与西环城路交口处。铺设位置位于道路南侧。该段使用供热保温钢管DN600,全长544m。排水管线建设街建设街(建设街与东顺城路东侧道路红线交口至建设街与通江路西侧道路红线交口路段)铺设排水管线,该段排水管线起于建设街与东顺城路东侧道路红线交口沿建设街向西铺设,至建设街与通江路西侧道路红线交口处。铺设位置位于道路北侧。该段使用DN1000双壁钢衬螺纹管,全长617m。路面工程中央大街中央大街(依兰县热源厂至中央大街与镇东路交口路段),该路段现状为混凝土路面,进行4m管线铺设后的道路砼路面的恢复。路面采用200mm厚C35普通砼+6%水泥稳定砂砾200mm厚+5%水泥稳定砂砾300mm厚+水撼砂石300mm厚。镇东路镇东路(镇东路与中央大街交口至建设街与镇东路交口路段),该路段现状为土路面,进行4m供热管线铺设后的原土回填。建设街建设街(建设街与镇东路交口至建设街与东顺城路交口路段),该路段现状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4m管线铺设后的路面恢复。采用12cm厚(5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罩面+6%水泥稳定砂砾200mm厚+5%水泥稳定砂砾300mm厚+水撼砂石300mm厚。建设街(建设街与东顺城路交口至建设街与通江路交口路段),该路段现状为混凝土路面,4m管线铺设后,进行该路段16m宽的路面改造。该道路宽度为16m,全长548m。路面采用12cm厚(5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罩面+6%水泥稳定砂砾200mm厚+5%水泥稳定砂砾300mm厚+水撼砂石。人行道宽4.5米,路面面材为机制砼步道砖。建设街(建设街与通江路交口至建设街与五国城路交口路段),该路段现状为混凝土路面,4m管线铺设后,进行该路段16m宽的路面改造。该道路宽度为16m,全长371m。路面采用12cm厚(5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7cm35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罩面+6%水泥稳定砂砾200mm厚+5%水泥稳定砂砾300mm厚+水撼砂石。人行道宽4.5米,路面面材为机制砼步道砖。建设街(建设街与五国城路交口至建设街与西环城路交口路段),该路段现状为混凝土路面,进行4m管线铺设后的路面恢复。路面采用200mm厚C35普通砼+6%水泥稳定砂砾200mm厚+5%水泥稳定砂砾300mm厚+水撼砂石300mm厚。辅助工程整体排水管线新建三道DN600双壁钢衬螺纹管过街管.总长度为48m。取土场本项目设置取土场1处,位于东山白灰场北侧,面积为2万平方米砂料场砂料场为依兰砂场,位于牡丹江东岸弃土场本项目设置弃土场1处,距城区3公里,依兰殡仪馆东南占地5万平方米土石方平衡全线挖方总量为20244m3,填方总量为19161m3,利用方总量为8950m3,借方总量为10211m3(全部外购),弃方总量为11294m3环保工程施工废气隔尘挡板施工时设置隔尘挡板,长度2×100m,高度3m,散装运输加盖毡布等洒水车施工期扬尘防护,租赁1辆苫布防止粉状材料运输、储存过程产生的粉尘污染施工噪声运输车辆措施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和时间;禁止夜间运输;禁止超载、超速和鸣笛等施工现场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布置和时间;选用低调噪声设备;禁止夜间施工等施工废水临时沉淀池施工场地设置防渗旱厕施工地设置生态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拆除临时建设及设施,平整场地,将剥离的表土回填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由市政部门统一收集处理;弃土拉运至距城区3公里,依兰殡仪馆东南占地5万平方米的弃土场堆存三、管线路由及沿线环境概况新建供热一网一条,该供热管线接自依兰县热源厂,沿中央大街南侧铺设至镇东路与中央大街交口处,向东南方向沿镇东路东南侧铺设至镇东路与建设街交口处,向西方向沿建设街南侧铺设至建设街与西环路交口处。新建排水管线一条,该排水管线起于建设街与东顺城路东侧道路红线交口沿建设街向西铺设,至建设街与通江路西侧道路红线交口处。经过的保护目标包括依兰县依兰镇居民、依兰镇政府以及依兰镇医院,其与保护目标间距离约10m,符合《城市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JJ/T81-2013)中与建筑基础3m的要求。35 四、项目环境影响识别本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识别见表1-2。表1-2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识别序号内容主要环境问题1管沟开挖施工过程中产生扬尘、废弃混凝土及沥青路面、施工设备噪声2土建施工检查井及支墩修建会产生建筑垃圾3管线敷设管线运输产生的噪声,废弃聚氨酯泡沫及施工噪声4回填土方扬尘和弃土35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周边区域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污染情况及环境问题。35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依兰县地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西部,西距哈尔滨市251公里,东距佳木斯76公里,其地理坐标为北纬45°50′40″~46°39′20″,东经129°11′50″~130°13′40″。版图状如枫叶,形似蝴蝶,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脉三山对峙,松花江、牡丹江、松花江、巴兰河四水交汇,总面积4616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9个乡镇、132个行政村,县政府驻依兰镇。本项目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依兰镇,项目周边交通便利。2、地形地质该地区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走势,除西北为小兴安岭山区林带外,场内地形基本属于起伏较大的漫岗,平均海拔高度在100-200米之间,坡度在1/800-1/2000左右。沿江地势较平坦,靠山区的地方地势较陡。从地基土分层描述看:第一层杂填一腐植土,成份复杂为欠固结土;第二层承载力值较高,分布较稳定,仅局部受大树与化粪池影响使其变为硬塑与软塑;第三层承载力值一般,分布较稳定;第四层承载力值较高,厚度大且分布稳定,仅部分孔上部含有松散细砂层,承载力值较低,但厚度不大;第五层承载力值很高,厚度一般,分布稳定;第六层承载力值高,厚度大且分布稳定。勘察结果表明,该地地基土条件较好,可以第二层地基土为持力层采用浅基为宜,也可以第五层地基土桩端持力层采用沉管灌注桩。本地区地震烈度低于6级。35 3、气候依兰县位于松花江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明显。冬季严寒漫长少雪,盛行西北风和西风;夏季温热降雨集中,盛行东风和东南风;春季多风少雨,气温回升明显,秋季降温急骤,常有冻害发生。年平均气温2.6℃,极端最低气温-41.7℃,极端最高气温36.7℃,年平均降雨量为603.06毫米,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无霜期为182天,年最大日照时数2683.9小时,土壤类型主要有主要土壤有暗棕壤、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河淤土和泥炭土等,最大冻土深度2.09米。每年平均气温为2.6℃,最冷月月平均气温-17.7℃,最低-41.7℃,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26℃。受季风环流和狭管效应影响,全年风向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多西南风,冬季多西风,是黑龙江省多风地带。年平均风速3.8米/秒。4、水文依兰县河网密布,大小河流18条,山溪112条,大小坑塘117个,水面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四条主要大河在县内总长202公里,地表水全年平均径流量9.4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储量较丰富,总量为720亿立方米。由于上述四条河流在我县内流速较缓,含沙量小,水质以重碳酸盐为主,又无污染,水质良好,适宜农业灌溉和工业及生活用水。5、自然资源依兰县田肥地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粮丰林茂。依兰县森林植被属长白山植物区系,主要木本植物有:红松、云杉、赤松、樟子松、落叶松、黄菠萝、水曲柳、榆木、色木、柳树等20多种;灌木有榛柴、胡枝子、杜鹃等100多种;草本植物有100035 多种,其中:中草药有党参、黄芪、五味子、刺五加、苍术等300多种;山野菜有薇菜、猴腿蕨等20多种;藤本类有猕猴桃、山葡萄等10余种;菌类有榆黄蘑、元蘑、木耳等10多种。35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区划及人口县行政区辖18个乡镇13个社区,其中有2个城镇,即依兰镇、达连河镇,依兰县人民政府设置在依兰镇;另有5个农村镇,即道台桥镇、江湾镇、三道岗镇、宏克力镇、德裕镇;11个乡,即演武基乡、团山子乡、土城子乡、涌泉乡、护林乡、长岗乡、平原乡、红星乡、愚公乡、珠山乡和迎兰朝鲜民族乡。共364个行政村。2001年3月,按省政府部署,依兰县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由原来18个乡镇调整为9个乡镇,即将原来的7镇11乡,调整为6镇3乡。撤销德裕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迎兰朝鲜民族乡,乡人民政府驻迎兰村;撤销红星乡、土城子乡,将红星乡的16个村(晨光村划归依兰镇管辖)及土城子乡牡丹江西的7个村划归达连河镇管辖,达连河镇人民政府仍置于达连河镇;撤销长岗乡,将其行政区域及土城子乡牡丹江江东的6个村划归三道岗镇,镇人民政府置于三道岗村;撤销演武基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团山子乡,乡人民政府仍置于团山子村;撤销珠山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宏克力镇,镇人民政府置于宏克力村;撤销涌泉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愚公乡,乡人民政府置于愚公村;撤销平原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道台桥镇,镇人民政府置于道台桥村;撤销护林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三道岗镇,镇人民政府置于三道岗村。截止到2006年,全县辖2个城镇,即依兰镇、达连河镇,依兰县人民政府设置在依兰镇;4个农村镇,即道台桥镇、三道岗镇、三道岗镇、宏克力镇;3个乡,即团山子乡、愚公乡和一个迎兰朝鲜民族乡。7月末,全县实行了行政村和社区调整,将364村调整为132个,将13个社区调整为12个。35 2、经济和社会发展依兰县2014年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2亿元,增长9.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6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2.0亿元,增长18.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8%、39.0%、47.3%。对GDP增长拉动力分别为2.5%、7.0%、8.5%。三次产业结构由30.8:27.7:41.5:调整为30.6:28.2:41.2。实现非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50.1亿元,同比增幅18.2%;占地区生产总值49.2%。3、文化教育、卫生全县各类学校共167所,其中小学138所,初中24所,高中3所,农职业高中、聋哑学校、幼儿学校各1所。在校学生43551名,其中小学24804名,初中15206名,高中3372名,职高252名,聋哑学校34名,全县幼儿6184名。教职工总数3912名,其中高级职称106名,中级职称1342名,其余为初级或未定级;按学历分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735名,占18.64%,专科学历1896名,占48.3%,中师和高中学历1259名,占33.06%。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弱势群体和农民工子女人学率达100%.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均得到相应发展,全县开始创建名校活动,培植一批示范窗口和名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依兰县卫生局内设办公室、人事计财股、医政股和防保股,有编制15人。全县医疗卫生机构196个。卫生系统所属26个单位,有工作人员1256人,在职848人,离退休408人。4、人民生活、就业及社会保障35 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19338元,同比增幅23.9%;可支配收入达到19333元,比上年增长24.5%;家庭人均总支出18498元,比上年增长28.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462元,比上年增长32.9%。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13999元,同比增幅21.7%,纯收入达到10965元,比上年增长20.1%;农村居民总支出11761元,同比增幅12.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559元,上年同期增长5.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7%,比上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38.3%,下降0.1%个百分点。依兰县自2003年开展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他们投资310万元建立了劳动力大市场和下岗失业人员求职“一站式”服务大厅,成立9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8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在全县形成了指挥协调、运行顺畅、上下贯通、平台互动、服务有序的高效运行网络,使得全县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均达到80%以上。2014年,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个,社会福利收养性床位358张。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6325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8675人;参加失业保险12100人;参加五七工养老保险人数3785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023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085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5、交通、旅游依兰交通便利,G010同三高速公路自西向东横穿全境,依饶公路(S307)、依勃公路(S308)在此与同三公路交汇,哈肇公路(S101)在松花江北岸横贯东西。距佳木斯市76公里,距牡丹江市386公里,距四大煤城鸡西167公里、七台河132公里、双鸭山20335 公里、鹤岗170公里,距林城伊春327公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依兰成为黑龙江省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县城与周边的市县由高等级公路连接,与所辖乡镇全部由白色4级公路连接。距香兰火车站47公里,距哈市太平国际机场290公里,距佳木斯机场74.5公里。依兰港为国家二级口岸,松花江明水期可以通航。依兰旅游资源富集,共有6类49个基本类型238个旅游单体。自然资源丰富,各种山、水、林、副、特产品极其可观。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山多林密,河流纵横,远离城市,远离工厂,生态环境背景极佳。依兰物产丰富,主要盛产稻米、大豆、玉米和各种山野菜。依兰具有独特风味的饮食文化,著名的宫廷火锅、杀生鱼、渍菜粉、菊花里脊等四大名吃是当地饮食文化代表。依兰境内大小旅游景点灿如繁星,是旅游度假的天堂。松花江北岸的丹青河景区是黑龙江省政府1989年批准命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中国北方第一漂一巴兰河漂流”项目响誉省内外,“依兰漂流节”更是省内外著名旅游庆典节日。35 三、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本项目环境质量数据来源于2015年哈尔滨市环境质量概要,由资料可知依兰县区域环境质量现状。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项目位于依兰县,根据2015年哈尔滨市环境质量概要中表1-2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依兰县环境空气质量TSP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SO2、NO2未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超标原因主要是由于区域内分散小锅炉较多,并且部分无脱硫、脱销处理装置,或脱硫、脱销处理装置处理效率较低。各污染物浓度如下表所示。表3-1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年均浓度(mg/m3)标准(mg/m3)达标情况SO20.0800.06未达标NO20.0810.08未达标TSP0.1360.20达标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临近河流为牡丹江,根据2015年哈尔滨市环境质量概要中2015年松花江哈尔滨江段12条一级支流水质类别统计表,牡丹江为III类水体,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体管理,牡丹江2015年水质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水质III类标准。三、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区域以商业、35 居住为主,区域噪声主要源于交通噪声及生活噪声,昼间为50~58dB(A),夜间40~46dB(A),环境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3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项目评价区域内无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也无文物、名胜古迹等重要保护目标。其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表3-2本项目环境保护对象和敏感目标环境要素保护目标位置,距离人数保护等级建设街环境空气声环境依兰县依兰镇居民北侧,10m120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及4a类标准南侧,10m依兰镇政府南侧,10m200人依兰镇医院北侧,12m1000人水环境牡丹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生态环境植物、植被项目区域及其周边200m范围内35 四、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依兰镇镇内,项目所处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类区,SO2、PM10、NO2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具体指标见表4-1。表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μg/m3)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二级浓度限值标准来源SO2年平均6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4小时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NO2年平均4024小时平均801小时平均200PM10年平均7024小时平均150CO24小时平均41小时平均10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黑龙江省地面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和水环境质量补充标准》(DB23/485-1998),牡丹江规划为III类水体,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4-2。表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部分摘抄)项目标准值单位pH6~9无量纲DO>5mg/LCOD≤20mg/LBOD5≤4mg/L高锰酸盐指数≤6mg/LNH3-N≤1.0mg/L石油类≤0.5mg/L总氮≤1.0mg/L氟化物≤1.0mg/L35 三、声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城市次干路市政道路边界线外35米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市政道路边界线外35米外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4-3。表4-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等效声级Leq:dB(A))类别昼夜间2类60504a类7055四、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地下水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其具体标准限值见下表4-4。表4-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部分摘抄)序号污染物Ⅲ类标准限值(mg/L)1pH(无单位)6.5-8.52色度≤153浊度≤34总硬度≤4505氰化物≤1.06挥发酚类≤0.0027氯化物≤2508铁≤0.39锰≤0.110总大肠杆菌≤3.011砷≤0.0112铬(六价)≤0.0513铅≤0.0114汞≤0.00115硒≤0.0116硝酸盐≤2017铜≤1.018锌≤1.019硫酸盐≤25020溶解性总固体≤100021亚硝酸盐≤135 污染物排放标准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施工期粉尘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表4-5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单位:mg/m3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测点浓度mg/m3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二、噪声施工期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表4-6标准限值单位:dB(A)时段昼间夜间数值7055三、固体废物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不能回填利用的弃土等建筑垃圾、拆除的管网等)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总量控制指标本工程为城市供热管网以及排水管网的改造项目,建成后无废气、废水等国家控制污染物排放,故本项目无需设置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35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一、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工程建设过程中路基工程和管线工程将首先开工,路面及交通设施等工程后续跟进,各类工程因其作业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也有所差异,路基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6-1。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为扬尘、噪声、固体废物以及少量废水。基础开挖管沟开挖路床施工基层摊铺、碾压路面摊铺、碾压管线敷设扬尘、水土流失噪声、弃土扬尘、水土流失噪声、弃土噪声扬尘、水土流失、噪声扬尘、噪声沥青烟气、噪声图5-1施工期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图二、施工期污染源项分析本项目施工期为供暖管线以及排水管线路由开挖、管网敷设及地面平整恢复过程,根据现场调查,管线施工过程中会破坏地上植被、路面、人行铺装敷设场地等,破坏的已建成路面及地面主要为砼结构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结束后对原有地面上植被、路面、地面等进行平整、恢复。并对建设街(建设街与东顺城路交口至建设街与通江路交口路段)及建设街(建设街与通江路交口至建设街与五国城路交口路段)两路段进行16m宽的路面改造。35 施工期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破坏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恢复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噪声、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1、废气本项目工程建设过程,将进行土石方填挖、筑路材料的运输及路面摊铺等作业工作。施工期的主要环境空气污染物是TSP、路面摊铺时的沥青烟气,其中以TSP对周围环境影响较为突出。(1)底基层施工产生的扬尘污染本项目底基层采摊铺机施工,其路基填筑作业可能会对路线两侧50m内的造成粉尘污染。(2)材料运输材料运输极易引起扬尘污染,其影响范围可达下风向150m(在下风向150m,TSP污染仍可能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4倍之多)。(3)沥青烟气本项目沥青为商品砼,采用热送、现场热铺工艺,现场不设沥青拌合场,无沥青熬制、搅拌,仅在热铺过程中产生少量沥青烟。随着施工竣工,施工沥青烟气影响将不再存在,施工沥青烟气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短期的。(4)材料运输、弃土临时堆放场、表土临时堆放场和储料场在运输和堆存过程中由于天气因素,容易产生粉尘,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2、噪声道路施工的主要机械有压路机、平地机、装载机和摊铺机等,机械设备的运行噪声级见表5-1。表5-1道路施工机械作业噪声源强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测点距离(m)最大声级值[dB(A)]1装载机ZL405902压路机ZL165863推土机T1405864平地机PU160A59035 5挖掘机W4-60C5846摊铺机C- 505877拌和机/5873、固体废物(1)生活垃圾施工期间工作人员约100人,生活垃圾量按0.5kg/人.d计,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为50kg/d、9t,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至市政指定地点由市政统一处理,严禁随意丢弃。(2)施工弃渣本项目临时堆土场设置在施工场地、路基一侧内,用于工程弃土和剥离的表土的临时堆放。本项目所产生的弃方全部运送至本项目弃土场。该弃土场距城区3公里,依兰殡仪馆东南位置,其占地面积为5万平方米。4、废水(1)施工废水①施工场地废水本项目生产废水主要为基础施工泥浆废水,SS浓度约5000mg/L,污染物浓度较高不处理直接排放对地表水水质会产生影响。(2)生活污水本项目设置施工驻地,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防渗旱厕,施工人数约为100人。类比东北地区同类工程施工情况,施工人员生活用水按30L/d·人、废水排放系数按0.8计算,则各生活区产生生活污水2.4m3/d,拟建项目实际施工期约6个月,施工期生活污水量为432m3。本工程施工期生活污水污染物成分及其浓度详见表5-2。35 表5-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排放估算表排水种类施工期排水量(m3)COD(mg/L)BOD5(mg/L)SS(mg/L)氨氮(mg/L)生活污水43230020022030施工期污染物排放量(t/a)/0.130.0860.0950.0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500300400/由表5-2可知,生活污水污染物COD、BOD5浓度都较高,如果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会导致其水体质量在短期内降低。5、生态影响本项目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均造成现有植被破坏,沿线主要植被为常见物种,自然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永久占地道路两侧分别设置绿化带,乔灌草结合,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进行复垦,对当地植被产生影响小。三、运营期污染源项分析工程投入正常运行后,热网热水采用密闭输送工艺,管网中水循环使用,输热工艺中无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污染物产生和排放。35 六、建设项目拟采用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扬尘TSP少量少量沥青烟/少量少量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废水SS5000mg/L回用于场地降尘,不外排生活污水COD300mg/L定期清掏,不外排氨氮30mg/L固体废物施工期弃土11294m3运至项目弃土场生活垃圾9t集中收集,交由市政环卫部门处理噪声施工期施工厂界噪声排放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本工程管线敷设作业属于短期的临时性占地,而且施工地段大多属城市道路,在施工开挖过程中,会造成地面裸露,加深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破环土壤结构,另外项目施工过程中,会破坏城区人行道植被,对植被有一定的影响,本项目建设区域无自然风景点,工程的施工不会对自然风景区等环境保护目标造成影响。35 七、环境影响分析一、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底基层施工产生的扬尘污染本项目底基层采摊铺机施工,其路基填筑作业可能会对路线两侧50m内的造成粉尘污染,本项目施工路段设置隔尘挡板,并严禁在档墙外堆放施工材料、建筑垃圾和渣土。2、散体材料储料场扬尘砂土等散体材料储料场在风力作用下产生的扬尘对人体和植物的有害作用,本评价要求施工单位对其存放应做好防护工作,施工现场设置围挡封闭,施工场地洒水降尘,运输车辆苫布遮盖,临时堆土场加盖毡布,减轻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散体材料运输砂土等散体物质运输引起粉尘污染,对环境影响较严重,影响范围较大。本评价要求,砂土等散体物质运输车辆必须严加管理,采取用封闭罐车或篷布遮盖等措施,运输道路采取洒水,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可降至最低,施工结束后,上述影响将随之消失。4、沥青烟35 沥青烟主要产生于融化沥青系统的熬制过程和搅拌器拌合工艺,路面铺装时也有少量热油蒸发。由于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本项目使用商业沥青混凝土,不在现场拌合,因此主要的环境影响为沥青路面浇注过程产生的沥青烟气。施工单位应选择在良好的大气扩散条件进行沥青路面铺设,并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注意控制沥青的温度,以免产生过多的有害气体。在采取上述措施,施工厂界粉尘扬尘浓度贡献值均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规定的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1.0mg/m3,可被周围环境所接受。二、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不同的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不同,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产生叠加,叠加后的噪声增约为86dB(A)。主要施工设备噪声的距离衰减情况见表7-1。表7-1施工机械噪声衰减距离单位:dB(A)距离(m)机械名称5204060100200300400500900装载机90787268645855525245压路机86746864605451484641推土机86746864605451484641平地机90787268645855525045挖掘机84726662585249494439摊铺机87756965615552494742拌和机87756965615552494742多台设备同时施工95837773696359575550从表7-1可以看出,单台机械设备在60m外产生的声级值均能满足施工场界噪声昼间标准要求,夜间场界施工噪声达标距离约300m。道路施工现场往往是多种施工机械同时进行作业,施工噪声的达标距离约昼间100m,夜间500m。35 本项目昼间及夜间道路施工对两侧敏感点均有一定影响,如不采取措施对两侧敏感点影响较大。道路施工噪声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短期污染行为,一般的居民能够理解和接受。但建设施工单位为保护区域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22:00-6:00),并应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和噪声控制管理措施,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在靠近敏感目标附近施工时,需采用局部隔声降噪措施,将各种噪声比较大的机械设备远离居民点,在施工区域设置移动声屏障,声屏障应高于4m,且长度应大于所在施工区域两端各100m,使敏感点处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随着施工区域移出该路段及工程竣工,施工噪声的影响将不再存在,施工噪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短期的行为。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禁止施工,场界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本项目道路实际施工期约为6个月,施工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属于短期的、暂时的,施工结束后就会自然消失。三、固体废物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程弃土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本工程产生弃土11294m3全部送至本项目所设置的弃土场;临时堆土场周围设置围挡,堆垛配备篷布遮盖;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市政环卫部门,严禁随意丢弃。采取上述措施,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较小。四、水环境影响分析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施工期生产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35 为了保护地表水环境,本评价要求施工场地设置1处防渗沉淀池,基础施工泥浆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场地降尘,不外排,禁止施工废水随意排放,避免对地表水产生影响。建筑材料、表土及弃土远离水体且无汇入支流的空旷地带存放,并设置围挡进行拦挡,施工场地四周开挖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淀池,截留雨水径流。(2)施工期生活污水影响分析本项目设置1处施工驻地,施工驻地生活污水仅限于施工期,相对短暂;因此,施工驻地生活废水排入防渗旱厕,定期清掏外运堆肥处置,对地表水影响较小。五、生态影响本项目为改扩建项目,所处区域为城市建设用地,本项目施工期路基开挖、临时工程的建设形成与施工场地周围环境反差较小。施工结束后形成的城市道路景观与所处区域已有的市政道路共同构成城市景观,因此本项目施工期对区域内景观环境影响较小。35 施工期生产废水经初步沉淀池沉降处理后全部循环使用,施工现场的生产废水回用施工场地不外排;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全部防渗旱厕,不得随意乱排。泥浆废水设沉淀池收集后部分回用,少量泼洒场地。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及设备车辆的冲洗水等,禁止乱排、漫流,应收集排入修建的沉淀池及隔油池处理后,回用场地压尘。施工期间建筑工地会产生大量余泥、渣土、地表开挖的余泥、施工剩余废物料等。如不妥善处理这些建筑固体废弃物,则会阻碍交通,污染环境。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如不注意清洁运输,沿途撒漏泥土,污染街道和公路,影响城市容貌与交通。对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应尽量回收。不能回收的应及时处理,防止因长期堆放产生扬尘等污染。生活垃圾应定点堆放,定期清运至垃圾处理场或填埋,严禁在牡丹江流域沿岸倾倒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因此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污水及固体废物对牡丹江的影响较小,能够被牡丹江所接受。六、交通环境影响分析道路施工工期较短,对交通的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道路正常开通,对交通产生的影响可以消除。七、施工过程风险分析本项目建设的管线位于城市建成区,所在地人口较密集,地下供水、供气管网较多,因此在施工前期,提出以下要求:1、施工单位应到相应部门获取本项目管网改造区域其他各类管网、给排水、供气管网等地下布局图,对施工区域管线进行详细勘查,落实各类管线的走向及分布情况,避免施工过程中对其它供排水、供气管线发生碰撞。2、施工过程中如发生与现有供排水管网、供气管网发生碰撞,施工机械破坏现有管网造成水、气泄漏,应立即联系政府相关部门、企业、附近消防部门进行处理,关闭泄漏点处阀门、严禁烟火等措施。3、设立施工期应急组织机构。4、根据施工过程中破坏管网类别和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制定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进行处理。如发生给排水管网破损泄漏现象应立即关闭破坏管网附近阀门,对泄漏的污水进行清理外运处理。如发生供气管线泄漏,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关闭最近燃气阀门,施工场地严禁烟火,泄漏管网经修复后,进行测试合格后恢复使用功能。发生管线碰撞产生环境风险时应急组织机构应通知受影响的附近居民。35 八、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为城市供热管网以及排水管网新建项目,供暖管线运营期无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的产生,因此项目运营期不存在污染源,无污染物排放因此不会对区域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九、环保投资本项目环保投资19万元,占总投资的0.56%。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见表7-3。表7-3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投资概算表污染源环保设施名称环保投资(万元)备注废水防渗旱厕1.0施工驻地设置防渗沉淀池1.0施工场地设置废气临时堆场、建筑材料遮盖5.0根据实际操作设置施工隔尘挡板、洒水车5.0设置高3m隔尘挡板、租赁洒水车1辆固废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弃土清运车辆3.0租赁1辆噪声消声、减振2.0施工期设备隔声屏障2.0移动声屏障,声屏障应高于4m,且长度应大于所在施工区域两端各100m总环保费用合计19/本项目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技术上是可行的;项目运营应采取的污染防治投资也是十分必要的。九、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本项目属于鼓励类项目第二十二项“城市基础设施中城镇集中供热建设和改造工程”,符合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十、管线布局环境合理性分析本工程供热管道以及排水管道35 采取直埋敷设,不经过居民区,不占用耕地、农田。线路布设充分考虑到区域的建筑分布、人群分布和城市发展,实施后可最大限度的减少热源损失,提高供热效率;方便周围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因此,本工程线路方案合理。项目施工过程针对施工扬尘、施工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本项目在本报告表所述的环保措施得以全面落实的前提下,本项目管网敷设方案与建设均可行。八、项目主要污染物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道路交通汽车尾气加强道路管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固体废物道路工程弃土弃土及时清运至项目所设置的弃土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噪声施工期机械噪声禁止夜间施工(22:00-6:00),在靠近敏感目标附近施工时,需采用局部隔声降噪措施,将各种噪声比较大的机械设备远离居民点,在施工区域设置移动声屏障,声屏障应高于4m,且长度应大于所在施工区域两端各100m《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本工程水土流失主要是施工期间清除表层土、土石方开挖、填路基、碾压引起的,此时对地面扰动较大,水土流失表现为雨水冲溅和径流冲刷等。建筑材料、表土及弃土远离水体且无汇入支流的空旷地带存放,并设置围挡,施工场地四周开挖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淀池,截留雨水径流,防止被雨水冲刷进入牡丹江。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开雨季施工。因工程结束,工程区永久占地被固化,将会使道路因施工期引起水土流失现状有所改善。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进行复垦。35 九、结论与建议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项目位于依兰县,根据2015年哈尔滨市环境质量概要中表1-2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依兰县环境空气质量TSP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SO2、NO2未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超标原因主要是由于区域内分散小锅炉较多,并且部分无脱硫、脱销处理装置,或脱硫、脱销处理装置处理效率较低。(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临近河流为牡丹江,根据2015年哈尔滨市环境质量概要中2015年松花江哈尔滨江段12条一级支流水质类别统计表,牡丹江为III类水体,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体管理,牡丹江2015年水质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水质III类标准。(3)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5 ))中2类及4a类标准的要求。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主要是施工期扬尘影响、施工废水影响、施工噪声影响及生态环境影响,须通过严格控制施工机械工作时间、科学选择施工场地、控制施工时段和施工机械数量、施工废水循环使用等方法,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可以得到控制。由于施工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段性,当施工结束后施工期的影响也会逐渐消失。2、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建成后,供热管网运营期无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产生,因此项目运营期对周围大气、地表水、声环境无影响。三、综合评价结论本项目建设符合相关规划要求,项目建设在认真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可满足污染物达标排放,不会对评价区域环境构成显著性不良影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35 审批意见:35 公章年月日35 附图1施工沿线环境概况及管线路由图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填表单位(盖章):黑龙江环盛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填表人(签字):项目经办人(签字):建设项目项目名称依兰县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管网及路面工程)项目建设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依兰镇城区建设内容及规模新建及改造供热管线总长度13700米建设性质改扩建行业类别E-4852,管道工程建筑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类别编制报告表总投资(万元)3400环保投资(万元)19所占比例(%)0.56建设单位单位名称依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系电话159-4607-5330单位名称黑龙江环盛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邮政编码评价单位通讯地址哈尔滨市群力第四大道399号汇智广场西楼1302邮政编码法人代表姜莹联系人李纯平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1719号评价经费(万元)万元建设项目所处环境质量等级环境空气:二级地表水:III类地下水:III类环境噪声:2类海水:土壤:其它:区域环境现状环境敏感特征污染物排放达标与总量控制(工业建设项目详填)现有工程(已建+在建)本工程(拟建或调整变更)总体工程(已建+在建+拟建或调整变更)排放量及主要污染物实际排放浓度(1)允许排放浓度(2)实际排放总量(3)核定排放总量(4)预测排放浓度(5)允许排放浓度(6)产生量(7)自身削减量(8)预测排放总量(9)核定排放总量(10)“以新带老”削减量(11)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消减量(12)预测排放总量(13)核定排放总量(14)排放增减量(15)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废气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氮氧化物危险固体废物*与项目有关其它特征污染物VOCs注:1、排放增减量:(+)表示增加,(-)表示减少2、(12):指该项目所在区域通过“区域平衡”专为本工程替代削减的量3、(9)=(7)-(8),(15)=(9)-(11)-(12),(13)=(3)-(11)+(9)4、计量单位:废水排放量——万吨/年;废气排放量——万标立方米/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年;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升;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立方米;水污染物排放量——吨/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吨/年 主要生态破坏控制指标影响及主要措施生态保护目标名称级别或种类数量影响程度(严重、一般、小)影响方式(占用、切隔阻断或二者皆有)避让、减免影响的数量或采取保护措施的种类数量工程避让投资(万元)另建及功能区划调整投资(万元)迁地增殖保护投资(万元)工程防护治理投资(万元)其它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人文遗产地――――珍稀特有动物――珍稀特有植物――类别及形式耕地(基本农田)林地草地其它移民及工程占地环境影响易地后靠其它占用土地(hm2)临时占用永久占用临时占用永久占用临时占用永久占用拆迁人拆迁人口迁移人口安置安置面积25104口数量环评后减缓和恢复的面积治理水工程治理生物治理减少水土流水土流失噪声治理工程避让(万元)隔声屏障(万元)隔声窗(万元)绿化降噪(万元)低噪设备及工艺(万元)其它土流失(Km2)(Km2)失量(吨)治理率(%)面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