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00 KB
  • 75页

某县有色金属再生有限公司年综合利用5000吨稀土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130页word版本下载)(可编辑)

  • 7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某县有色金属再生有限公司年综合利用5000吨稀土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130页word版本下载)目  录1总论11.1项目特点、评价目的及工作原则11.2编制依据21.3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31.4评价标准41.5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71.6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81.7评价因子及评价时段92建设项目概况10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项目总投资102.2项目占地面积、建设内容及总平面布置102.3厂区总平面布置112.4产品方案112.5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112.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2.7建设进度安排123工程分析13 3.1生产线工艺简述及污染物产生情况133.2生产量与生产周期203.3项目水平衡情况203.4污染物的产生情况213.5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汇总294.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况304.1自然环境概况304.2社会经济状况314.3**县**工业园概况325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35.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345.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65.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375.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385.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396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416.1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416.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516.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546.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46.5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576.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7 6.7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586.8小结627污染控制措施637.1废水治理措施637.2废气治理措施717.3固体废物治理措施757.4噪声治理措施787.5绿化797.6“三同时”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一览表798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818.1清洁生产分析818.2循环经济分析849环境风险评价859.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859.2风险评价等级的确定859.3风险识别859.4源项分析909.5风险可接受水平分析969.6环境风险防范措施969.7环境风险突发事故应急预案10410总量控制10610.1总量控制的目的106 10.2总量控制的原则10610.3实施总量控制的项目10610.4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10611选址、平面布局及产业导向分析10811.1选址分析10811.2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10911.3产业导向10912公众参与11012.1公众参与的作用和目的11012.2公众参与的方式、调查内容和对象11012.3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及建议11312.4建议11413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1513.1工程环保设施投资分析11513.2环保支出及收入情况估算11513.3环保投资与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分析11613.4环境效益分析11613.5社会效益分析11714环境管理与监测监控计划11814.1防治对策实施计划11814.2加强环境保护管理11814.3加强环境监测120 1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建议12215.1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12215.2环境影响预测12215.3污染防治措施12315.4总量控制12415.5清洁生产12415.6公众参与12515.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2515.8建议12515.9总结论126 前言由于我国有丰富的稀土资源、较低的人工成本和广阔的市场,国内NFB永磁材料制造业迅速发展,国外的钕铁硼制造业也将逐步向我国转移,使我国日益成为世界钕铁硼磁体的制造中心。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原料组成主要是约70%的纯铁、30%的稀土金属(钕、镨、镝、铽等),另外含有少量的硼和钴,有的厂家还添加微量的铜、铝等元素。国内外统计数据表明,现行NFB磁体生产过程中的熔炼、制粉、成型、表面处理、上磁等工序将产生20~35%的废料,这些废料与成品钕铁硼永磁体的组分是一样的,其中Pr、Nd、Tb、Dy等稀土含量高达25~50%,有些特殊的永磁体还含有Co、Ga等稀贵元素。为贯彻国家关于“循环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县**有色金属再生有限公司拟在****工业园区建设年处理5000吨钕铁硼废料综合利用项目。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占地30亩,劳动定员50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列》中的有关规定,为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确保项目工程顺利进行,**县**有色金属再生有限公司特委托**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接受委托后,我单位与建设方密切配合,对项目进行了解,收集了有关项目的资料,并赴项目选址地进行了实地踏勘,获取了有关现场资料以及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现状资料等。在此基础上,项目组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并根据国家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95的要求以及项目本身的环境影响特点,确定了本项目环评的具体内容、评价特点、评价深度和技术方法,编制完成了《**县**有色金属再生有限公司年综合利用5000吨稀土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请环保主管部门审查,以期为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本评价涉及的有关原始资料由**县**有色金属再生有限公司提供,并对其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该公司领导与员工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在此深表谢意! 1总论1.1项目特点、评价目的及工作原则1.1.1项目特点本项目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鼓励类中“尾矿、废渣等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以永性磁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稀土氧化物废料为原料,采用HCl酸溶―P507萃取的生产工艺对稀土废料进行分离、提纯。项目主要污染源为稀土沉淀时产生的高氨氮、高氯化物废水,拟经技术、经济可行的废水处理措施处理后排放。1.1.2评价的目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强化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1)通过对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摸清该区域的环境概况、环境功能和环境质量现状。(2)通过工程分析确定拟建工程的主要污染源和排污特征,预测该工程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及范围。(3)评价工程的环保设施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并有针对性提出防治措施及对策,为拟建项目的工程设计、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4)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工程选址的合理性,总平面布置的适宜性,避免重大的决策失误,论证本工程的环境可行性、清洁生产水平,提出工程环境管理监控计划,确保工程建设与环保措施“三同时”,促使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5)为环保管理部门、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1.3评价工作原则(1)贯彻“清洁生产”、“源头控制”原则,做好工程分析,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贯彻“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2)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和有关数据。本评价将充分利用本地区有关现状资料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认真筛选分析,保证数据时效性、代表性。(3)实用性原则。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项目实施环保措施提供指导性意见。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5.4.1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起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98]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2003.1.1起施行);(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环发[1999]107号《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11)《**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2001.3.1起施行);(12)**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95)第八号公告颁布的《**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1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文);《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及《**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导向目录》(**省发改委2006年11月23日发布);(14)《国家危险废物目录》(国环发[1998]89号文);(1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环发[2006]28号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16)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发的计价格[2002]125号文件《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17)《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152号文);(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2.4~1995、19~199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19)**县**有色金属再生有限公司提供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其它相关资料。1.3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1.3.1控制污染控制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必须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控制工艺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使其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二级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二级标准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中表2、表4中的二级标准。设备噪声必须加以治理,确保厂界噪声控制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Ⅲ类标准以内。固体废物必须妥善处置,防止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同时,污染物排放总量满足**市环境保护局分配给本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要求。1.3.2环境保护目标从现场踏勘情况来看,拟建厂址四周主要敏感点分别为厂界西北面1100m处的冯家岭村、西南面1200m和2000m处的杏花村和**氮肥厂生活区、东南面1000m处的**化工厂生活区,见表1-1。表1-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对象方位距离(m)规模环境功能环境空气工业园区GB3095-1996 二级标准冯家岭村西北110030户,120人杏花村西南120025户,100人**氮肥厂生活区西南2000500户,190人**化工厂生活区东南1000600户,220人水环境**的支流――小河东45006.01m3/s,小河GB3838-2002Ⅲ类标准声环境厂址厂界GB3096-933类标准1.4评价标准根据本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及环境功能区划,经**市环境保护局确认(确认函见附件2),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采用以下环境保护标准。表1-2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序号环境要素区域及范围功能类别1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地及周围区域二类2地表水**Ⅲ类3环境噪声项目所在地及周围区域3类1.4.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类区标准;氯化氢、氨气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见表1-3。表1-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标准(摘录)序号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mg/Nm3)标准来源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1二氧化硫0.500.150.06GB3095-1996中二类区标准2总悬浮颗粒物―0.300.203可吸入颗粒物― 0.150.104二氧化氮0.240.120.085氯化氢0.050.01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6氨气0.20――(2)地表水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水质标准,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见表1-4。表1-4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标准(摘录)单位:mg/l(PH除外)序号污染物名称标准限值标准来源1pH6~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2CODCr203BOD54.04氨氮1.05SS*806石油类0.057氯化物250*SS参考《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水作类标准(3)地下水环境地表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水质标准,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见表1-5。表1-5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标准(摘录)单位:mg/l(PH除外)序号污染物名称标准限值标准来源1pH6.5~8.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 类2As0.053Zn1.04Cu1.05Pb0.056Cd0.017高锰酸盐指数3.08硫酸盐2509氯化物250(4)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3类标准,环境噪声最高限值见表1-6。表1-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评价执行标准(摘录)单位:dB(A)时段昼间夜间GB3096-93中3类标准6555(5)土壤环境土壤环境质量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环境标准限值见表1-7。表1-7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执行标准(摘录)单位:mg/l(PH除外)序号污染物名称标准限值标准来源1pH6.5~7.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2Cu1003Pb2004Zn2505Cd0.36As301.4.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炉窑废气排放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表2、表4中二级标准,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见表1-8。表1-8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摘录) 污染物排 放 标 准类别烟囱高度(m)排放浓度限值(mg/m3)二氧化硫15850GB9078-1996表2、表4中二级标准烟尘200工艺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二级标准,氨气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中的排放速率,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见表1-9。表1-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摘录)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容许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排气筒(m)二级(kg/h)监控点浓度(mg/m3)颗粒物120153.5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氯化氢100150.26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20氨气---154.9厂界标准值1.5(2)废水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表1-10 废水排放执行标准(摘录)单位:mg/LPH除外序号污染物名称标准限值标准来源1pH6~9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2CODCr1003BOD5204氨氮155SS706石油类57氯化物350参考《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3)噪声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Ⅲ 类标准,厂界噪声最高限值见表1-11。表1-1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控制执行标准(摘录)单位:dB(A)标准昼间夜间GB12348-90中Ⅲ类标准6555(4)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噪声限值见表1-12。表1-12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单位:LAeq[d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1.4.3其它标准(1)《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2)本项目产生的一般固废和危险固废污染分别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6-2001标准。1.5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5.1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4号)的规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该工程产生的污染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2.1-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评价工作的分级规定,即综合考虑本项目主要生态环境因子的阈值及其变化程度、工程影响范围、评价区生态环境的敏感性,以及生态影响是否超越了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等,对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进行了判别,其结果见表1-13所示。表1-13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别环境要素判别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引用标准地表水环境废水排放量为49m3/d,废水水质复杂程度为复杂,地表水域规模为小河,地表水质要求为Ⅲ类。---HJ/T2.3-93环境空气属平原地形,P烟尘1.88×107,PSO22.4×106,P氯化氢3×106,P氨4.5×106,P最大取P烟尘1.88×1072.5×108。3级HJ/T2.2-93噪声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噪声级增高量在5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3级HJ/T2.4-1995地下水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由于本项目特征污染物为氨氮、SO2等,没有重金属和六六六、滴滴涕等物质,不会对厂区附近土壤环境带来影响,因此不设土壤评价章节。为了解当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只进行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环境工程影响范围20km2,无敏感对象;无理化性质改变;生物量减少50%,物种多样性减少50%工程影响范围20km23级 (从简)HJ/T19-1997风险评价环境不敏感,项目辅料存有易燃、易爆化学品,经风险值叠加计算后,确定不存在重大危险源二级HJ/T169-20041.5.2评价范围根据本项目工程的特点及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的要求,确定本项目评价的范围如表1-14所示。表1-14项目的评价范围序号评价内容评价范围1地表水环境拟建厂址附近水体,工业园二期排放口入**上游500m至下游3000m。2大气环境以建设项目拟建厂址为中心、主导风向为主轴的4×4km2范围。3噪声环境厂界外及周围敏感点4地下水、土壤同大气评价范围5生态环境项目用地范围,即20000m2。6风险评价离源点3km的范围1.6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本次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清洁生产分析、总量控制、环境风险分析、污染防治对策、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公众参与和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等。根据本项目的建设内容、排污特征,通过对本项目的工程分析和周围环境调查,确定本环评的重点为:(1)主要做好工程污染源及源强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分析等。(2)环境保护对策和规划研究,主要针对污水处理、废气处理以及固废处置等,并分析其经济技术可行性。(3)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及防范。 (4)分析项目选址、平面布置合理性。1.7评价因子及评价时段1.7.1评价因子根据本项目的建设内容,通过初步的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识别、项目所在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周边的环境保护目标,确定本项目评价因子见表1-15所示。表1-15评价因子表序号类别要素评价因子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pH、CODCr、BOD5、SS、氨氮、石油类、氯化物环境空气质量现状TSP、PM10、NO2、SO2、氯化氢、氨气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现状厂界昼夜LAeq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pH、As、Zn、Cu、Pb、Cd土壤环境质量现状pH、Cu、Pb、Zn、As、Cd、CODMn、硫酸盐、氯化物2环境影响分析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氨氮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TSP、氯化氢、氨气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厂界昼夜LAeq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固废等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植被、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水土流失3总量控制废气SO2污水CODCr1.7.2评价时段 根据本项目的工程特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段分为施工期、运营期两个阶段,评价重点主要是运营期。2建设项目概况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项目总投资(1)项目名称:**县**有色金属再生有限公司年综合利用5000吨稀土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地点:厂址位于****经济开发区内,地理座标为东经115o〃,北纬29o〃。厂区地理位置见附图一。(4)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2.2项目占地面积、建设内容及总平面布置占地面积:30亩(20000m2)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年综合利用稀土废料5000吨生产线一条。拟建项目工程建设内容见表2-1。表2-1拟建项目公用及辅助工程表 工程类别建设名称设备设施设计能力或占地面积备注主体工程生产车间分离车间1216m2分离车间(二期)1216m2预留氧化车间300m2氧化车间(二期)612m2预留贮运工程仓库料场450m2仓库1500m2预留罐区化工原料罐区275m2袋装、桶装或罐装公用工程行政及生活设施办公楼424.8m2职工宿舍376m2门卫28.8m2供热系统供汽管线---工业园集中供热供电系统配电间72m2**工业园电网供电给排水工程生产及生活用水13175m3/a**工业园自来水网供水生产废水收集系统生活污水收集系统50t/d70t/d自建废水处理设施消防消防水喷淋系统及固定消防火栓---消防厂内供水系统设消防池循环水系统循环水池、泵1座自建绿化厂区绿化4000m2纳入企业发展规划续表2-1拟建项目公用及辅助工程表环保工程废气处理系统布袋除尘系统风机量:8000m3/h外购酸性气体净化系统风机量:5000m3/h外购旋流塔板脱硫除尘系统---外购废水处理絮凝+吹脱、折氯+蒸发结晶处理系统50t/d生产废水二级生化处理系统70t/d地面冲洗水、生活污水隔油、沉淀处理系统68t/次初期雨水固废处理收集存放设施200m3分类进行处理噪声治理减振、隔声― 减振、密闭、绿化在线监测在线监测设备―自建初期雨水初期污染雨水收集池80m3自建事故应急、消防事故应急池消防池50m3×2个108m3自建2.3厂区总平面布置项目厂区可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生产区主要位于厂区的中部和东部,生活、管理区位于厂区的西部。生产区主要建(构)筑物有氧化车间、分离车间及二期氧化、分离车间预留,位于厂区中部;其它辅助生产设施如料场位于生产区的北部,污水池位于东北角,配电间位于东面,罐区位于东南角,仓库位于西南角。生活区主要建(构)筑物有职工宿舍和办公楼。厂区主出入口设在西面。厂区总平面布置见附图二。2.4产品方案产品方案:本项目生产的产品方案如表2-2所示。表2-2产品方案序号商品名称产量(t/a)1镨-钕氧化物1349.692镝-铽氧化物77.313酸溶渣3815.55合计5242.552.5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定员50人,其中工人42人,管理、技术人员8人;年生产天数250天,工人四班三运转,管理、技术人员常班制。2.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2-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指标单位备注1用地面积20000m230亩2总建筑面积6470.6m23建筑占地面积6470.6m24建筑密度32.35%5容积率0.32/6绿化率20%7绿化面积4000m22.7建设进度安排表2-4项目建设计划进度序号阶段日期备注1项目可研、环评等相关材料的准备及批准2008.1-2008.52施工图纸设计及审查2008.6-2008.73项目材料、设备采购、施工2008.8-2008.104建成投产运营2008.113工程分析3.1生产线工艺简述及污染物产生情况3.1.1项目主要原辅材料消耗及主要设备清单表3-1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一览表序号名称产品单耗年耗量规格来源及运输方式备注1稀土渣3.50t/t5000t―外购,车运综合利用稀土渣生产线2盐酸2.32t/t3308t工业级31%外购,车运3液氨1.75kg/t2.5t工业级外购,车运4草酸0.86t/t1224t工业级98% 外购,车运5P5077.01kg/t10t工业级外购,车运6磺化煤油7.01kg/t10t工业级外购,车运8煤1.05t/t1500t**丰城无烟煤外购,车运窑炉燃料9蒸汽0.84t/t1200t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管道反应锅热能稀土渣(废料)成分表3-2稀土渣成分一览表单位:%元素Nd2O3Pr2O3Dy2O3Tb4O7FeOB水其他含量19.885.571.440.2258.38113.080.43本项目主要设备列于表3.1.1-3。表3-3项目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设备规格单位数量1窑炉―座22反应锅20m3个43配料池50m3个24粉碎机雷蒙台15压滤机80m2台26盐酸储槽60m3个17液氨储槽50m3个28萃取槽500L架49萃取槽300L架810萃取槽100L架1011萃取槽30L架1212沉淀池10m3个213各类离心机和输送泵―台503.1.2生产工艺简介合成路线1破碎分选将未氧化完全的稀土渣通过破碎机破碎后进入炉窑中,破碎粉尘经布袋处理后由排气筒排放。2高温氧化 将破碎后的稀土废料粉经炉窑高温氧化3小时,其氧化的主要目的是将废料中的氧化亚铁氧化成三氧化二铁,以减少后续酸溶工序中盐酸的耗量。主要反应式:12FeO+3O26Fe2O3表3-4高温氧化、破碎工序物料平衡投入产出稀土渣料5000其中氧化钕994、氧化镨278.5、氧化镝72、氧化铽11、硼50、氧化亚铁2919、水653.8、杂质21.7氧308.12混合稀土氧化料4654.12其中氧化钕994、氧化镨278.5、氧化镝72、氧化铽11、硼50、氧化亚铁145.95、氧化铁3081.17、杂质21.5水蒸气653.8G1:破碎粉尘0.2合计5308.12合计5308.123酸溶和过滤高温氧化后的混合氧化稀土在反应锅中加浓度为31%的盐酸溶液进行搅拌溶解5~6h,溶液过滤后得滤液和滤渣,混合氯化物过滤得率为96%。滤渣作为副产品(Fe2O3+B+杂质的混合物)外售;滤液另加氧化好的物料渣将剩余盐酸消耗完后,再进行沉淀分离,滤液进入草酸沉淀工序;第二次滤渣进入下批次反应。注:项目每投一批料酸溶后剩余盐酸,另加氧化渣将剩余盐酸消耗完,故物料平衡可看作项目每批次盐酸与投加的氧化渣反应完全。主要反应式: Nd2O3+6HCL2NdCL3+3H2O;Dy2O3+6HCL2DyCL3+3H2O;Pr2O3+6HCL2PrCL3+3H2O;2Tb4O7+28HCL4Tb2CL7+14H2O;FeO+2HCLFeCL2+H2O;表3-5酸溶、过滤工序物料平衡投入产出混合稀土氧化料4654.12其中氧化钕994、氧化镨278.5、氧化镝72、氧化铽11、硼50、氧化亚铁145.95、氧化铁3081.17、杂质21.531%盐酸3303(其中HCl1024、水2279)混合稀土氯化料4133.09其中氯化钕1414.32、氯化镨398.61、氯化镝99.22、氯化铽15.90、氯化亚铁245.19、水1959.85副产酸溶渣3815.55其中氯化钕58.93、氯化镨16.61、氯化镝4.13、氯化铽0.66、硼50、氯化亚铁10.22、氧化铁3081.17、杂质21.5、水572.33G2:废气HCl8.48合计7957.12合计7957.124P507萃取分离工序用P507和液氨进行皂化反应后,将混合稀土氯化物经二甲基磷酸型HL2萃取剂P507萃取Tb+Dy3+离子,再用31%HCL反萃Tb+Dy3+离子,反萃液进入草酸沉淀工序;萃余液Pr+Nd+3进入草酸沉淀工序。该工序混合稀土氯化物得率为99%。其反应原理是:皂化反应式:(HL)2+2NH4OH=(NH4L)2+2H2O 萃取反应式:RECl3+3(NH4L)2RE(NH4L2)3+3NH4Cl反萃取反应式:RE(NH4L2)3+6HCl=3(HL)2+RECl3+3NH4Cl表3-6萃取工序物料平衡投入产出混合稀土氯化料4133.09其中氯化钕1414.32、氯化镨398.61、氯化镝99.22、氯化铽15.90、氯化亚铁245.19、水1959.85液氨92*P507400*磺化煤油400萃取液885.71其中过量P5070.6、煤油396、DyNH4L23416.80、Tb2NH4L2772.31萃余液4134.93其中氯化钕1414.32、氯化镨398.61、氯化亚铁245.19、水2006.77氯化铵69.26G3-1:废气NH30.45、煤油4合计5025.09合计5025.09*物料平衡中P507和磺化煤油年投入量其年循环使用量×年循环使用次数+年新鲜补充量表3-7萃取液氯化镝-铽反萃工序物料平衡投入产出萃取液885.71其中过量P5070.6、煤油396、DyNH4L23416.80、Tb2NH4L2772.3131%盐酸310(其中HCl96.1、水213.9)反萃液401.96其中氯化镝98.23、氯化铽15.74、P5070.2、煤油4、HCl0.25、水213.82、反应生成氯化铵69.72萃出物792.95 其中P507399.8、煤油392、氯化镝0.99、氯化铽0.16G3-2:废气HCl0.8合计1195.71合计1195.715沉淀和过滤用水将工业草酸溶解制成20%草酸溶液后,注入到混合稀土氯化物中反应1h,反应温度控制在60℃左右,使混合稀土氯化物化形成草酸盐沉淀。主要反应式:3H2C2O4+2RECl3+6H2O=RE2(C2O4)3??6H2O↓+6HCl2NdCL3+3H2C2O4+6H2ONd2C2O43??6H2O↓+6HCl;2DyCL3+3H2C2O4+6H2ODy2C2O43??6H2O↓+6HCl;2PrCL3+3H2C2O4+6H2OPr2C2O43??6H2O↓+6HCl;2Tb2CL7+7H2C2O4+6H2OTb4C2O47??6H2O↓+14HCl;表3-8萃余液氯化镨-钕草酸沉淀工序物料平衡投入产出萃余液4134.93其中氯化钕1414.32、氯化镨398.61、氯化亚铁245.19、水2006.77、氯化铵69.2620%草酸5700(其中H2C2O41140、水4560)草酸镨-钕沉淀物2630.7其中草酸钕1836.91、草酸镨519.17、草酸亚铁274.62W1:酸性有机废水7203.45其中氯化钕28.29、氯化镨7.97、氯化亚铁4.90、氯化铵69.26、HCl909.98、H2C2O42.53、水6180.52合计9834.15合计9834.15表3-9反萃液氯化镝-铽草酸沉淀工序物料平衡投入产出反萃液401.96 其中氯化镝98.23、氯化铽15.74、P5070.2、煤油4、HCl0.25、水213.82、反应生成氯化铵69.7220%草酸300(其中H2C2O460、水240)草酸镝-铽沉淀物144.11其中草酸镝125.47、草酸铽18.64W2:酸性有机废水557.85其中氯化镝1.96、氯化铽0.31、氯化铵69.72、HCl46.1、H2C2O42.69、P5070.2、煤油4、水432.87合计701.96合计701.966灼烧生成稀土氧化物经过沉淀分离出来的混合稀土氯化物经850~1000℃高温灼烧30h后生成产品混合稀土氧化物。主要反应式:2RE2C2O43??6H2O+3O2=2RE2O3+12H2O+12CO2↑2Nd2C2O43??6H2O+3O22Nd2O3+12H2O+12CO2↑;2Dy2C2O43??6H2O+3O22Dy2O3+12H2O+12CO2↑;2Pr2C2O43??6H2O+3O22Pr2O3+12H2O+12CO2↑;2Tb4C2O47??6H2O++7O22Tb4O7+12H2O+28CO2↑;4FeC2O4+3O22Fe2O3+8CO2↑表3-10草酸镨-钕灼烧工序物料平衡投入产出草酸镨-钕沉淀物2630.7其中草酸钕1836.91、草酸镨519.17、草酸亚铁274.62氧217.47氧化镨-钕1349.69其中氧化钕935.15、氧化镨261.97、氧化铁152.57G4-1:CO21112.16、水蒸气386.32合计2848.17合计2848.17表3-11草酸镝-铽灼烧工序物料平衡 投入产出草酸镝-铽沉淀物144.11其中草酸镝125.47、草酸铽18.64氧10.19氧化镝-铽77.31其中氧化镝67.06、氧化铽10.25G4-2:CO256.04、水蒸气20.95合计154.3合计154.3 3.1.3项目生产工艺流程、产污节点图本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见图3-1。 3.1.4物料平衡计算废料综合利用项目生产物料平衡计算详见图3-2。 3.2生产量与生产周期本项目每批次生产量为2.85吨,年产1427吨,年生产250天,每年约生产500批次,平均每天生产2批次。3.3项目水平衡情况本项目总用水量为72.7t/d,其中新水用量52.7t/d,循环水量20t/d,水循环利用率约27.5%。生产废水31.05t/d、生活污水10t/d与设备及地面冲洗水8t/d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本项目全厂水平衡分别见图3-3。3.4污染物的产生情况3.4.废水生产废水主要为稀土沉淀废水、生产车间地面冲洗水和员工产生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总排放量为49.05t/d,具体排放情况如下。1W1――草酸沉淀废水镝-铽反萃后草酸沉淀废水产生量为557.85t/a(2.23t/d)、镨-钕草酸沉淀废水产生量为7203.45t/a(28.82t/d),根据物料平衡、理论计算和相关类比资料,该废水水质列于表3-12。表3-12稀土沉淀废水的水质类别 水量及水质镨-钕草酸沉淀废水镝-铽草酸沉淀废水混合后水量(t/d)28.822.2331.05pH2.372.52.38NH3-N(mg/L)3000-4000(取3500)42000-44000(取43000)6337CODCr(mg/L)70-90(取80)1000-1200(取1100)153BOD5(mg/L)50-70(取60)900-1100(取1000)128石油类(mg/L)20-40(取30)3000-4000(取3500)279ReCL3(mg/L)6000-7000(取6500)5000-6000(取5500)6428项目拟将该股废水经絮凝除油、吹脱+折氯除氨、蒸发结晶除盐后,进入二级生化污水处理系统与生活污水一并处理。2W2――生产车间地面冲洗水和W3――生活污水生产车间地面冲洗水平均产生量约为8t/d,废水中主要含盐酸、油、稀土和萃取剂等;生活废水排放量10t/d,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和SS,各废水水质情况见表3-13。项目拟将地面冲洗废水和生活污水混合后,经二级生化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放。表3-13生产车间地面冲洗废水、生活污水水质单位:mg/L污染物名称pHCODCrBOD5SS氨氮石油类水量冲洗废水4~63001204005028生活污水6~9280160250300.510混合后6~929014032040118排放标准6~91002070155---3W4――初期雨水项目规划用地30亩(约20000m2),其中生产车间、原料库、化工原料储区等建筑占地面积6471m2。根据初期雨水量的计算,占地表约10mm深的雨水量为初期雨水,则本项目初期雨水量约为65m3。初期雨水污染物一般为石油类、SS等,石油类≤20mg/L,SS≤120 mg/L。治理措施:经沉淀和隔油处理达标后排放。 表3-14本项目生产废水污染物排放状况废水来源编号废水量污染物污染物产生量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量*标准浓度限值mg/l排放方式与去向t/a名称浓度mg/l产生量t/a浓度mg/l排放量t/a稀土沉淀废水W17761.3pH2.38(无量纲)---经絮凝除油、吹脱+折氯除氨、蒸发结晶除盐后,进入二级生化污水处理系统与生活污水一并处理。6-9---6-9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工业园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氨氮633749.18120.1515CODCr1531.19400.49100BOD51280.99130.1620石油类2792.1720.025稀土氯化物642849.89410.50350地面冲洗废水及生活污水W2、W34500SS3201.44经二级生化处理达回用标准后排放。360.4470CODCr2901.31废水排放量12261.3---BOD51400.63氨氮400.18初期雨水W465t/次石油类20---隔油+沉淀达标后排放。---------SS120------------ 3.4.2废气1工艺废气根据本项目的工艺情况可知,本项目主要在破碎工序产生粉尘废气,酸溶工序中产生无组织排放的HCl气体,在P507分离槽中产生无组织排放的HCl和NH3,以及灼烧工序产生的CO2废气。①G1:破碎粉尘,其主要成分为金属氧化物,产生量约0.08t/d(20t/a),产生速率为13.33kg/h,产生浓度约1667mg/m3。拟采取布袋收尘处理装置处理后,由15m高排气筒(1#)排放。处理后的排放量约0.8kg/d、0.2t/a,排放速率约0.13kg/h,排放浓度约17mg/m3。②G2、G3:酸溶及反萃时产生的HCl废气,产生量分别为33.92kg/d(8.48t/a)、3.2kg/d(0.8t/a),产生速率分别为2.83kg/h、0.27kg/h。因该两个生产工序在同一车间内,且废气成分相同,项目拟将两股废气采用吸风罩捕集后,一并经酸性气体净化装置处理后,由15m高排气筒(2#)排放。处理后的排放量约1.86kg/d(0.46t/a),排放速率约0.15kg/h,排放浓度约31mg/m3。③G4:萃取工序产生的NH3,产生量为1.8kg/d(0.45t/a),产生速率为0.9kg/h。拟采用吸风罩捕集后,与处理后的氯化氢尾气一并由15m高排气筒(2#)排放。处理后的排放量约1.8kg/d(0.45t/a),排放速率约0.9kg/h,排放浓度约180mg/m3。④ G5:灼烧工序产生的CO2,因草酸镨-钕和草酸镝-铽灼烧工序共用同一套设施,故其产生量和排放量可合并计算。该工序CO2产生量为4.67t/d(1168.2t/a),产生速率约为195kg/h。项目拟将该股废气采用吸风罩捕集后,由15m高排气筒(3#)排放。2燃煤烟气本项目炉窑(燃煤量4t/d)和灼烧炉(燃煤量2t/d)燃料均拟用山西大同煤,根据其煤质(低位发热量5722大卡/千克,灰分30%,挥发份22.1%,全硫分1.0%),依据《环境保护计算手册》推荐的方法计算其源强。燃煤SO2和烟尘排放量的计算公式:式中,G――用煤量S――燃煤硫分A――燃煤灰分――脱硫效率――飞灰占灰分的比例,%――除尘效率经计算,窑炉烟气污染源参数见表3-15。表3-15 窑炉烟气的污染参数废气名称烟气量污染物产生情况污染物名称初始浓度mg/Nm3产生量kg/ht/aG6:窑炉烟气6667m3/h1×107Nm3/a烟尘200013.3320SO2160010.6716最后初品需经灼烧氧化成成品,耗煤量为2.0t/d,经计算,灼烧炉烟气污染源参数见表3-16。表3-16 灼烧炉烟气的污染参数 废气名称烟气量污染物产生情况排放标准mg/Nm3排气筒高度(m)污染物名称初始浓度mg/Nm3产生量kg/ht/aG7:灼烧炉烟气833m3/h5×106Nm3/a烟尘20001.671020015SO216001.338850根据《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中表2二级标准要求,烟气必须得到有效治理。厂家拟采用旋流塔板脱硫除尘器对本项目炉窑烟气进行治理,预计其除尘效率可达到90%以上,脱硫效率可达到62.5%以上。另根据GB9078-1996中有关规定,炉窑排气筒高度必须不低于15m。窑炉烟气(G6)拟经处理达标后由4#排气筒排放;灼烧炉烟气(G7)拟经处理达标后,与灼烧工艺烟气(G5)一并由3#排气筒排放。3储罐区废气G8:罐区无组织废气主要为氯化氢储罐呼吸排放的废气。呼吸排放是由于温度和大气压力的变化引起蒸气的膨胀和收缩而产生的蒸气排出,它出现在罐内液面无任何变化的情况,是非人为干扰的自然排放方式。储罐的呼吸大气污染物源评价选择适用于盐酸等酸液蒸发量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Gz――酸雾量,kg/h;?M――液体分子量;?U――蒸发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速m/s,应以实测数据为准。无条件实测时,可取0.2~0.5m/s或查表计算;?P――相应于液体温度下空气中的饱和蒸汽分压力(mmHg);??F――蒸发面的面积,m2。根据《环境统计手册》,本次评价蒸发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速取0.3,相应与液体温度下空气中的饱和蒸汽分压力取10.6。Gz36.46×0.000352+0.000786×0.3×10.6×0.1经过计算可知,盐酸储罐区酸雾的产生量为0.02kg/h。本项目有组织和无组织废气排放源强汇总见表3-17、3-18。 表3-17本项目有组织排放废气产生排放情况工序源代号废气量m3/h污染物名称产生量去除率(%)排放量排气筒编号、参数治理措施执行标准排放规律排放时间h/a浓度mg/m3速率kg/h产生量(t/a)浓度mg/m3速率kg/h排放量(t/a)高度m直径m温度℃浓度mg/m3速率 kg/h破碎工序G18000粉尘166713.332099170.130.21#排气筒布袋收尘器1203.5间歇1500150.150酸溶工序G25000氯化氢6203.19.2895310.150.462#排气筒酸性气体净化器1000.26间歇3000反萃工序G3150.150萃取工序G45000氨气1800.90.4501800.90.453#排气筒达标直排---4.9间歇500150.150灼烧工序G55000二氧化碳---1951168.2------1951168.24#排气筒---------连续6000150.170炉窑G66667烟尘200013.332062.560057.55#排气筒旋流塔板脱硫除尘器200---间歇1500二氧化硫160010.6716902001.071.6150.170850---灼烧炉G7833烟尘20001.671062.56000.633.754#排气筒旋流塔板脱硫除尘器200---连续6000二氧化硫16001.338902000.130.8150.170850---表3-18本项目无组织排放废气产生排放情况编号污染物名称使用环节污染源位置污染物产生量(t/a)面源面积(m2)面源高度mG6氯化氢盐酸储存区储罐0.020.13 3.4.3固体废弃物1、废水隔油时产生的浮油S1,产生量约4t/a,集中收集后定期交由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代为处置。2、废水蒸发结晶处理产生的渣S2,生产废水蒸发结晶产生的废渣,主要成分为稀土氯化物、氯化铵及少量其它杂质,产生量分别为155t/a和44t/a。3、厂内污水处理产生污泥S3,产生量(经压滤)按全厂污水总量的0.23%计,约为10t/a。4、燃煤烟气吸收液中和渣S4,主要成分为SS、半水亚硫酸钙及少量其它杂质,产生量约50t/a。5、煤渣S5,来自灼烧窑,产生量约375t/a。6、尘灰S6,破碎工序布袋收尘器收集的尘灰,收集量为19.8t/a。7、生活垃圾,产生量按人均0.5kg/d计算,全年共产生约6t/a。本项目固体废物产生情况见表3-19。表3-19本项目固体废物源强名称性状数量属性拟采用的处置方法浮油S1液态4危险固废HW08 由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代行处置废水蒸发结晶渣S2固态199一般固废外售污泥S3固态10一般固废由有固废处置资质的单位代行处置燃煤烟气吸收液中和渣S4固态50一般固废外售制砖煤渣S5固态375一般固废尘灰S6固态19.8一般固废全部作为原料回用于酸溶工序中小计---657.8------生活垃圾固态6---由环卫部门收集送往垃圾填埋场处置合计---663.8------3.4.4噪声高噪声设备主要有破碎机、鼓风机、引风机、水泵等设备。生产期主要噪声源及其噪声值列于表3-20。表3-20生产期主要噪声源及其源强一览表单位:dBA噪声源源强运转特征治理措施噪声衰减量标准限值鼓风机90~95连续减震、室内隔声10~15厂界标准:昼间:65夜间:55引风机90~95连续减震、室内隔声10~15破碎机105~110间隔减震、安装吸声材料、室内隔声20~25水泵80~85连续减震、室内隔声5~103.5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汇总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汇总见表3-21。表3-21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汇总表单位t/a 种类污染物名称产生量削减量排放量废水CODCr2.52.010.49BOD51.621.460.16氨氮49.3649.210.15石油类2.172.150.02稀土氯化物49.8949.390.5废气有组织废气粉尘2019.80.2氯化氢9.288.820.46氨气0.4500.45二氧化碳1168.201168.2烟尘3018.7511.25二氧化硫2421.62.4无组织废气氯化氢0.0200.02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浮油44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蒸发结晶渣1991990燃煤烟气吸收液中和渣50500煤渣3753750尘灰19.819.80污泥10100生活垃圾606*固体废物削减量为处置或利用量。4.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况4.1自然环境概况4.1.1地理位置本项目拟建于**省**县**工业园区内。**县位于**省北部,东濒鄱阳湖,距南昌市48公里,北距**市87公里,与都昌、星子、德安、瑞昌、武宁、靖安、安义、新建等8县交界。**工业园位于**县艾城镇,南距**县城10km,距南昌市56km,北距**市89km,东距京九铁路线上的杨家岭车站0.5km,西南距昌九高速公路0.85km。交通十分便利。本项目厂址东北面为园区内工业用空地,南面与一大理石生产企业相邻,西面为山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6′,北纬291°06′ 。厂址周边无民用居住区,无珍稀保护物种和名胜古迹。地理位置见附图一。4.1.2地形、地貌及地质**县属江南丘陵区。西部为低山高丘,系九岭山余脉,中部为低丘,东部为鄱阳湖冲积平原,本工程处于中部较平缓的丘陵地带。厂址所处地段原有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的两条丘谷,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自然地形标高在22~41m之间,地形坡度在4%~12%之间。1987年建设万号级有机硅项目,已将该场地平整为西南高、东北低的平整场地。项目所在地区地质构造较单一,处于**红盆的西北边缘,区内无深大断裂通过,稳定性良好,厂区地层上部为第四系松散层,总厚度10-20m,主要由粘性土层及含泥质的砂砾层组成,局部分布有人工地层。下部为第三系基岩,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成份以砂质、泥质次之。地震基本裂度为Ⅶ度。4.1.3水文情况1、地下水拟建项目区地下水可分为三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厂址地区第四系松散层中赋有上层滞水和承压水两种类型的地下水。上层滞水分布在两条丘谷之中,水位埋深0.6~2.5m,水位和流量受季节的影响变化较大,很不稳定;承压水赋存于泥质砂砾石层中,含水层顶板埋深为5.0~16.7m。据**省地质矿产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提出的水文地质勘察报告,认为本层地下水向**方向排泄,可形成对塔下湖地段全新统冲积层地下水的侧向补给。2、地表水**县地处鄱阳湖流域,区内河流属鄱阳湖水系。厂址所处地区湖塘密布,河渠纵横,与本工程有关的水体有**工业园的纳污水体――**。**是修河尾闾左岸分出的一条支流,河流自**县城东北流经恒丰垦殖场,于星子县沙湖山乡公路桥进入鄱阳湖,全长24公里,其入湖水量一般占修河来水量的20%。其在艾城东岸咀分流后向东北经郭东至小河街,又分为小河和清沙河。小河向东北经雷公桥、流家湖、尖角、帅家、沙湖山流入蚌湖,全长约30km。清沙河亦称涂埠后河,原是修河古道,向南于修河涂埠镇下游汇入修河,长8km。**的主要功能是排洪、灌溉及航运。小河年平均流量为6.01m3/s。4.1.4气候与气象项目所在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本地区年平均气温17.0℃,年平均降水量1512.3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风速为2.4m/s,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年静风频率12%。4.2社会经济状况4.2.1行政区划及人口 **县地处**北部、鄱阳湖畔,系赣省南北通衢之要道,京九铁路和昌九高速公路贯穿**南北,105和316国道纵横县内。境内河湖水道纵横,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北距**机场60公里,南距向塘机场50公里,距昌北机场只有18公里。**县属**市,下辖17个乡(镇),2个垦殖场,包括223个行政村,2129个自然村。拟建项目所在地艾城镇有14个行政村,98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3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5万人,人口密度约168人/m2。4.2.2经济发展概况近年来,**县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统计,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15.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6亿元,所占比重36.2%;第二产业增加值4.67亿元,所占比重31.0%;第三产业增加值4.94亿元,所占比重32.8%。⑴农业**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2001年,全县?全年粮食总产量16.12万吨;棉花总产量6216吨;油料总产1.61万吨5.9%。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7055亩,幼林抚育面积40050亩。主要林产品为茶叶、水果。?全县肉类总产量1.53万吨,水产品产量27500吨。⑵工业 **县工业已具一定规模,形成了以建材、食品、机电、化工、饲料为支柱,兼有纺织、医药、印刷、电力、制革、采矿、小五金等多门类的轻型工业体系,现有国有工业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73个,企业职工约15000人,200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63亿元。其中:国有企业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1.66亿元。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1.54亿元;股份合作和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0.1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增加值0.02亿元。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省政府1992年7月决定以化工部**化工厂为依托建立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地500亩。该开发区是以**有机硅厂杨家岭管理区万吨级有机硅装置为基础,拟不断开发有机硅系列产品,以有机硅单体,硅橡胶及其后加工制品等精细化工为主要发展方向,形成以有机硅为龙头、多品种、系列化的产品结构和多种经营的现代化新材料基地。开发区内的第一个建设项目为中法合资罗纳普朗克-**密封胶有限公司,于95年10月建成投产。4.2.3交通运输项目所在地区交通运输条件较好,航空、铁路、公路、水运俱全。京九铁路在厂址东侧通过,昌九高速公路在厂址西侧通过。修河是本地区主要的过境水运航道,修河汇入鄱阳湖可通往长江。厂址地区南、北各有南昌机场和**机场。4.3**县**工业园概况**工业园位于**县艾城镇,南距**县城10km,距南昌市50km,北距**市70km,它东临京九铁路,东南侧是现有全国最大的有机硅单体生产区-**化工厂,西北侧接军山工业区,昌九高速公路穿越基地中侧,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地理座标为东经116?47′,北纬290?06′ 。根据有机硅行业的特殊情况,工业主要划分为有机硅单体生产区、有机硅上游生产区、有机硅下游生产区和其它工业区。**有机硅厂是目前工业园内最大的企业,占地300公顷,目前已进工业园的企业主要有吉星化工有限公司、星华化工有限公司、广州吉必时有限公司、****狮达有限公司、**赫埔化工有限公司以及**虹润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5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位于**县的**中科合臣公司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涵盖本项目监测布点(监测布点取A1**工业园东北角(林营队)、A2**工业园高家垄、A3**工业园西南角竹笼嘴),故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引用《**中科合臣实业有限公司年产150吨嘧啶呋喃酮、100吨三甲基氯甲基硅烷等精细化学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环评监测报告》(2007年10月26日)中有关环境现状监测数据;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采用《**项目环评监测报告》(2008年3月25日)中的数据;而声环境、地下水环境及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拟引用《**星蓝化工有限公司氯化锌车间异地搬迁及改扩建项目环评监测报告》(2007年11月9日)中有关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星蓝公司位于本项目西南面300m处,因此,利用其环评监测数据可以说明本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相关监测报告详见附件。5.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5.1.1监测点设置项目建设地上风向、项目建设地、项目建设地下风向各一点。具体监测布点见表5-1和监测布点图见附图一。 表5-1空气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及项目监测点编号名称方位距离(m)监测项目所在环境功能A1项目建设地侧风向(林营队)北2600SO2、TSP、NO2、PM10、氨、氯化氢二类功能区A2项目建设地侧风向(高家垄)北200A3项目建设地侧风向(竹笼嘴)南17005.1.2监测因子、时间及频次本环评引用数据的监测因子:SO2、TSP、NO2、PM10、氨、氯化氢监测时间:2007年10月15日~19日监测频次:连续监测5天,每天监测6次5.1.3监测结果及评价本次评价SO2、TSP、NO2、PM10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氨、氯化氢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2003)。具体标准值见第一章。大气质量现状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即:IijCij/Csj式中:Iij:第i种污染物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Cij:第i中污染物在第j点的监测值,mg/m3;Csj:第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列于表52。表5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单位:mg/Nm3 监测点SO2TSPNO2PM10氯化氢氨评价标准0.150.300.120.150.0150.20A1日均值范围0.040~0.0420.155~0.1640.022~0.0280.092~0.0980.0030.158~0.183五日均值0.04060.16080.0240.0970.0030.169评价指数0.270.5360.20.6470.20.845A2日均值范围0.0403~0.04150.150~0.1610.023~0.0280.087~0.1000.0030.159~0.183五日均值0.04080.15580.0250.09550.0030.171评价指数0.2720.5190.2080.6370.20.855A3日均值范围0.0410~0.04320.155~0.1600.023~0.0280.089~0.0980.0030.189~0.200五日均值0.04160.1580.02480.0930.0030.194评价指数0.2770.5270.2070.620.20.970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大气中SO2、TSP、NO2、PM10、氯化氢、氨日均值污染指数均小于1,SO2、TSP、NO2、PM10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氯化氢、氨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2003)表1的要求。5.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2.1监测断面设置设五个监测断面:监测断面位置详见表5-3及监测布点图。表5-3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一览表河流断面编号断面位置监测项目环境功能**SW1工业园排污沟入**上游500米处pH、CODCr、BOD5、SS、氨氮、石油类、氯化物Ⅲ 类水SW2工业园排污沟与**汇合处SW3工业园排污沟入**下游1000米处SW4工业园排污沟入**下游1500米处SW5工业园排污沟入**下游3000米处5.2.2监测项目、时间及频率监测项目:pH、CODCr、BOD5、SS、氨氮、石油类、氯化物和石油类。监测时间:2008年3月25日。监测频率:一次。5.2.3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5.2.4评价方法:单因子指数法。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其公式如下:式中:Pi―i类污染物单因子指数;Ci―i类污染物实测浓度平均值,mg/L;Coi―i类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mg/L。其中pH的标准指数为:()或()式中: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5.2.5监测结果及评价 各断面水质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见表5-4。表5-4地表水环境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表(单位:mg/L,pH除外)监测断面pHCODCrBOD5SS氨氮氯化物石油类评价标准6~9204801.02500.05SW13.258.01123.6110.0739.450.04标准指数0.510.60.90.140.070.040.8SW23.257.84183.5190.13110.60.04标准指数0.420.90.880.240.130.040.8SW33.257.79193.8230.109560.03标准指数0.400.950.950.290.110.220.6SW43.257.77163.4130.08421.70.02标准指数0.390.80.850.160.080.090.6SW53.257.81183.6200.07313.30.02标准指数0.400.90.90.250.070.050.4由表5-4可见,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评价区段水体中pH、CODCr、BOD5、SS、氨氮、石油类、氯化物和石油类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符合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5.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5.3.1监测布点拟在杏花村GW1和冯家岭村GW2水井各设置1个监测点(见附图三)。 5.3.2监测项目及频率监测项目:pH、As、Zn、Cu、Pb、Cd、CODMn、硫酸盐和氯化物等九项。监测频率:一次采样分析(2007年11月9日)。采样及分析方法按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的要求执行。5.3.3评价方法根据监测结果,对照《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限值,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地下水环境现状进行评价。评价方法预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相同。5.3.4监测结果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5-5。5.3.5评价结果根据监测统计结果、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将各水质参数的污染指数计算结果列于表5-5。表5-5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及标准指数结果单位mg/L,pH除外;标准指数单位:无量纲项目 监测点pH高锰酸盐指数SO42-氯化物CuPbZnAsCd地点GW18.060.92.532.740.005L0.005L0.1620.005L0.001LGW27.961.49.92.120.005L0.005L0.0600.005L0.001L三级标准6.5~8.53.02502501.00.051.00.050.01标准指数GW10.7070.30.0100.011未检出未检出0.162未检出未检出GW20.640.4670.0400.008未检出未检出0.060未检出未检出表5-5的结果表明:评价范围内杏花村和冯家岭村处地下水的pH、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Cu、Zn、Pb、Cd及As现状监测值均小于《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说明该区域的地下水质量现状良好。5.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本项目拟选址位于****工业园区内,项目周围边200m范围内无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根据**星蓝化工有限公司2007年11月9日的声环境监测报告,均值昼间为55.9dBA、夜间为48.3dBA,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Ⅲ类标准。可以预见项目所在地声环境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3类标准。5.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监测点的布设布选2个土壤监测点,即分别在杏花村(S1)、高家垄(S2)的旱地内各设1个监测点。(见附图三)(2)监测项目、频率及方法监测项目:pH、Cu、Pb、Zn、As、Cd。监测频率:一次采样分析(2007年11月9日)。 采样方法:按照国家环保局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方法: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执行。(3)评价方法:统计各监测点的分析结果,对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评价方法计算如下:PiCi/Si式中:Pi—土壤中i污染物的标准指数;Ci—土壤中i污染物的实测含量,mg/kg;Si—土壤中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kg。(4)监测结果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表5-6。(5)现状评价根据土壤监测统计结果、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各参数的标准指数计算结果列于表5-7。表5-6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单位:mg/kg,pH除外项目监测点pHCuPbZnCdAsS17.1528.034.8720.1513.2S27.1825.234.2720.1414.8土壤环境二级标准值6.5~7.51002002500.330表5-7土壤环境各参数标准指数计算结果(单位:无量纲)项目 监测点CuPbZnCdAsS10.280.1740.2880.50.44S20.250.1710.2880.4670.493由表5-6和5-7的结果可知:各监测点处的土壤均呈弱碱性,Cu、Pb、Zn、As和Cd现状监测浓度均远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限值。说明项目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良好。6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6.1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6.1.1项目所在地污染气象特征分析1、地面风特征分析根据**县气象台近五年地面风资料,统计出**县全年及四季的风向频率及月平均风速,并绘制成风玫瑰图图6-1和月平均风速图图6-2。①风向由风玫瑰图可见,项目所在地全年主导风为NE东北风,出现频率为20.1%,其次为NNE东北偏北风,出现频率为10.2%,最小频率的风向出现在SSE东南偏南及S(南),出现频率为1.2%,全年静风出现频率为13.5%。春、夏、秋、冬四季均以NE东北风为主导风向,值分别为17.8%、15.7%、26.1%、20.9%。春、夏季分别以S南、NW西北风出现频率最小,出现频率分别为1.2%、1.6%。秋季以S南、SSE东南偏南风出现频率最小,值为0.5%。冬季以S南、SE东南 风出现频率最小,值为0.5%。春、夏、秋、冬四季静风出现频率分别为14.9%、15.4%、12.5%、14.1%。②风速项目所在地年平均风速为2.4m/s。春、夏、秋、冬四季平均风速值分别为2.3m/s,2.3m/s、2.5m/s、2.4m/s。从年各月平均风速曲线图8.2-2来看,各月平均风速在2.1~2.8m/s之间,9月平均风速最大,为2.8m/s,5月平均风速最小,为2.1m/s。各风向平均风速值详见表6-1。图6-2年各月平均风速图表6-1全年及各季各风向下平均风速单位:m/s风向季节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春2.03.33.63.72.52.41.62.41.81.92.22.72.73.01.91.8夏1.73.13.53.32.42.32.52.22.12.62.52.92.52.41.81.8秋2.23.83.74.02.22.01.51.61.31.72.02.72.72.42.01.8冬2.03.63.83.92.41.81.52.11.62.01.82.72.72.51.51.5全年2.03.53.73.72.42.22.12.21.82.22.22.82.72.61.81.82、年、季大气稳定度特征 表8-2为全年各风向、风速、稳定度联合频率。该表表明,当地常刮小于或等于5.0m/s的风,出现频率高达88.1%,其中微风0.5≤u1.5m/s出现频率为14.4%,风速在1.5≤v≤3.0m/s之间的风出现频率为21.0%,风速在3.0v≤5.0m/s之间的风出现频率为33.5%,风速大于5.0m/s的风出现频率较小,为11.9%,而大于7.0m/s的风出现频率仅为3.4%。表6-2全年各风向、风速、稳定度联合频率风速S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V1.5A0.20.10.00.10.10.00.10.00.00.00.00.10.10.10.20.2B0.30.30.30.10.20.10.00.00.00.10.20.20.30.10.20.2C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D0.30.30.80.20.70.30.20.10.20.30.20.50.90.40.40.4E0.10.10.10.10.30.20.10.10.10.20.10.20.20.00.10.1F0.00.00.20.10.40.30.30.20.10.20.20.10.00.00.00.01.5≤v≤ 3.0A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B0.20.20.30.10.10.10.00.10.00.10.10.10.20.10.20.4C0.30.60.60.20.20.20.00.00.10.10.30.20.70.10.10.2D0.31.01.60.60.50.40.10.10.10.40.30.71.20.60.50.5E0.00.10.40.20.10.20.20.10.10.30.20.20.10.10.10.1F0.00.20.50.20.50.30.20.10.20.20.20.20.10.00.00.03.0v≤5.0A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B0.11.21.70.50.40.20.20.00.00.10.20.30.60.20.00.1C0.11.02.00.80.30.10.10.10.00.20.20.50.80.10.00.0D0.32.65.42.71.10.50.20.20.10.30.51.82.10.50.20.1E0.00.20.90.50.30.10.10.10.00.10.10.20.10.00.00.0F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0v≤ 7.0A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B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C0.00.00.20.10.00.00.00.00.00.10.00.10.10.00.00.0D0.01.43.41.40.20.10.00.00.00.10.00.40.50.30.00.0E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F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v7.0A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B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C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D0.0 0.81.60.70.00.00.00.00.00.00.00.10.10.10.00.0E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F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根据厂址处近年定时观测的云、风、日照等气象资料,采用导则HJ/T2.2―93推荐的Pasguill稳定度分类法,计算统计出该地各级稳定度出现频率,见表6-3。表6-3年、季稳定度出现频率单位:%稳定度季节不稳定中性稳定ABC∑DEF∑春1.916.110.428.454.18.88.617.4夏2.216.014.132.348.512.17.119.2秋2.116.210.128.446.412.912.425.3冬0.96.78.215.862.112.39.822.1全年1.813.710.726.252.811.59.521.0由表可见,全年中性D类稳定度出现频率最高,为52.8%,不稳定A、B、C类次之,为26.2%,稳定E、F类出现频率最小,值为21.0%。夏季不稳定类出现频率最高,值32.3%,冬季最小为15.8%,春、秋季为28.4%;春、冬季中性类稳定度出现频率较大,值分别为54.1%、62.1%,秋季值最小,为46.4%,夏季的值为48.5%;秋季稳定类出现频率较高,值为25.3%,春季的值较小,值为17.4%,夏、冬两季值分别为19.2%、22.1%。该表还表明,春、夏、秋3季与年有相同的规律,呈中性偏不稳定,即中性稳定度出现频率最高,不稳定类次之,稳定类出现频率最小。冬季呈中性偏稳定,即中性稳定度出现频率最高,稳定类次之,不稳定类出现频率最小。 6.1.2预测因子本次预测因子选择TSP、氯化氢、氨。6.1.3预测内容本次预测仅做常见的B、D、F类稳定度,主导风向EN,有风2.4m/s、小风1.0m/s、静风0.4m/s时的一小时落地浓度分布,预测内容有:(1)正常排放情况时PM10、氯化氢、氨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2)非正常排放情况时PM10、氯化氢的最大落地浓度和位置;(3)卫生防护距离;(4)PM10、氯化氢、氨的厂界达标状况。6.1.4预测模式根据本工程排放污染物的特性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污染气象特征,大气扩散模式选用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推荐的高斯点源扩散模式计算地面浓度,其公式为:1.其中2.点源有风时排气筒下风向轴线地面浓度Cx,0,0计算公式:3.静风条件(U10<0.5m/s)和微风条件(1.5m/s<U10≤0.5m/s)采用烟团模式:式中η和G按下式计算:4.事故排放预测模式非正常排放时间为T,则t时刻地面任一点(X,Y)的浓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其中:HeHs+△H式中:C―以污染源的烟羽轴线为X轴的坐标系中,地面X,Y处的地面浓度,mg/m3;Q―源强,mg/s;σz―垂直方向扩散参数,m;σy―横向方向扩散参数,m;α1―垂直方向扩散参数回归指数;α2―铅直方向扩散参数回归指数;X―下风向距离,m;He―排放源有效高度,m;Hs―烟囱几何高度,m;△H―烟气抬升高度,m;γ1,γ2―小风和静风状态下扩散参数表达式中的系数;U―有效高度平均风速,m/s;fijk―有风时风向方位、稳定度、风速联合频率。―相应fijk联合频率下风向x点浓度,mg/m3;fLijk―静风或小风时风向方位、稳定度、风速联合频率。―相应fLijk联合频率下风向x点浓度,mg/m3。n―风向方位。参数的选取: 有关参数和系数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2-93)中的规定选取。(1)环境空气扩散参数的选取预测中所需的扩散参数均根据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围地形条件,按国标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规定选取,选取的扩散参数见表6-4和表6-5。(2)风廓线指数的选取本评价不同高度处的风速按下式计算:式中:U10—10m,m/s;Z—,m;U—Z,m/s;mGB/T13201-91中的要求选取,其结果见表6-6。表6-4有风时模式预测使用的扩散系数yr1Xa1,бzr2Xa2)稳定度a1r1下风距离ma2r2下风距离mA0.9010740.8509341.4258090.6020520-100010001.121541.513602.108810.07999040.0085477 0.002115450-300300-500500B0.9143700.8650140.2818460.3963530-100010000.9644351.093560.1271900.0570250-500500C0.9143700.8650140.2818460.3963530-100010000.9644351.093560.1271900.0570250-500500D0.9242790.8851570.1771540.2321231-100010000.9175950.1068030E0.9294180.8887230.110726 0.1466691-100010000.8262120.6320230.555360.1046340.4001670.8107631-10001000-1000010000F0.9208180.8968640.08640010.1019471-100010000.7883700.5651880.4147430.09275290.4333841.732411-10001000-1000010000表6-5微风和静风扩散参数的系数(бxбyr01T,бzr02T)稳定度r01r02U10U10≥0.5m/sU10U10≥ 0.5m/sA0.930.761.571.57B0.760.560.470.47C0.550.350.210.21D0.470.270.120.12E0.440.240.070.07F0.440.240.050.05表6-6各类稳定度条件下的风廓线幂指数值稳定度类别ABCDE、Fm0.100.150.200.250.306.1.5TSP排放对环境空气的影响预测与评价(1)污染源强参数该项目排放的PM10主要来源于炉窑、灼烧窑燃煤烟气,其污染源强见表6-7。表6-7TSP排放源强参数一览表排放种类污染源排放速率kg/h烟气排放量m3/h烟囱高度m烟囱出口内径m烟气出口温度℃正常排放炉窑56667150.170灼烧炉0.63833150.170非正常排放炉窑13.336667150.170灼烧炉1.67833150.170(2)各敏感点相对坐标表6-8项目周边各敏感点相对坐标坐标分离车间冯家岭杏花村氮肥厂生活区**化工厂生活区x0-650-1100-1200950y0880-450-1600-300(3)预测结果 在各类风速、稳定度等气象条件下,以主导风向东北风为典型风向,预测结果统计见下表6-9、6-10。表6-9正常工况下各敏感点PM10浓度叠加值气象条件各敏感点浓度叠加值mg/m3备注冯家岭杏花村氮肥厂生活区**化工厂生活区静风、B0.09570.09570.09310.0935未超标小风、B0.09550.09550.09300.0941有风、B0.09550.09550.09300.0951静风、D0.09610.09590.09320.0952小风、D0.09550.09550.09300.0989有风、D0.09550.09550.09300.0933有风、F0.09550.09550.09300.0930表6-10非正常工况下各敏感点PM10浓度叠加值气象条件各敏感点浓度叠加值mg/m3 备注冯家岭杏花村氮肥厂生活区**化工厂生活区静风、B0.09560.09550.09300.0934未超标小风、B0.09550.09550.09300.0940有风、B0.09550.09550.09300.0986静风、D0.09550.09550.09300.0932小风、D0.09550.09550.09300.0936有风、D0.09550.09550.09300.0939有风、F0.09550.09550.09300.0930由表6-9、表6-10可见,项目PM10正常排放时对周围空气环境影响很小,非正常排放情况下空气中的PM10的浓度将会升高,评价区内的空气环境将受到一定的污染,空气中的PM10浓度出现超标现象,建设单位应杜绝该类事故性排放。6.1.5氯化氢排放对环境空气的影响预测与评价(1)污染源强参数该项目排放的氯化氢主要来源于酸溶过程中,其污染源强见表3-17,正常工况下:废气量1.39m3/s,排放源强0.04g/s;非正常工况下:1.39m3/s,排放源强0.86g/s。其它参数如下:排气筒高度为15m,出口内径0.2m,排气量5000m3/h,废气出口温度50℃。(2)在各类风速、稳定度等气象条件下,以主导风向东北风为典型风向,预测结果统计见下表6-11、6-12。表6-11正常工况下氯化氢最大落地浓度及其出现的距离单位:mg/m3预测值风类最大落地浓度mg/m3最大落地浓度出现距离m备注静风、B氯化氢0.003011均无超标现象小风、B氯化氢0.004637有风、B氯化氢0.0026180静风、D氯化氢0.002057小风、D氯化氢0.0034161有风、D氯化氢0.0023366有风、F氯化氢0.0021737表6-12非正常工况下氯化氢最大落地浓度及其出现的距离单位:mg/m3预测值风类最大落地浓度mg/m3最大落地浓度出现距离m 备注静风、B氯化氢0.006511有超标现象小风、B氯化氢0.099737有风、B氯化氢0.0566180静风、D氯化氢0.041257小风、D氯化氢0.0726161有风、D氯化氢0.0500366有风、F氯化氢0.0441737由表6-11、表6-12见:氯化氢正常排放时对厂区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可忽略。正常排放情况下氯化氢的最大落地浓度贡献值为0.0020~0.0046mg/m3,各气象条件最大落地浓度出现在污染源下风向11~737m处,对项目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很小;非正常排放情况下氯化氢的最大落地浓度贡献值为0.0065~0.0997mg/m3,占评价标准值的百分比为13%~199%,各气象条件最大落地浓度出现在污染源下风向11~737m处。可见,项目废气正常排放时对周围空气环境影响很小,非正常排放情况下空气中的氯化氢的浓度将会产生明显升高,评价区内的空气环境将受到一定的污染,空气中的氯化氢浓度出现超标现象,建设单位应杜绝该类事故性排放。为防止事故性排放,需以下措施进一步防范:(1)废气处理必须保证正常运转,并须有两套处理装置以上;(2)厂家必须加强自身管理、员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3)电源采用双回路。6.1.6氨气排放对环境空气的影响预测与评价(1)源强参数选取: 氨气产生于萃取过程中。其污染源强见表3-17,其排放源强0.9kg/h,排气筒高度为15m,出口内径0.2m,排气量5000m3/h,废气出口温度30℃。(2)在各类风速、稳定度等气象条件下,以主导风向东北风为典型风向,预测结果统计见下表6-13。表6-13正常工况下氨气最大落地浓度及其出现的距离单位:mg/m3预测值风类最大落地浓度mg/m3最大落地浓度出现距离m备注静风、B氨气0.019411均无超标现象小风、B氨气0.029737有风、B氨气0.0167174静风、D氨气0.013057小风、D氨气0.0217153有风、D氨气0.0148359有风、F氨气0.0160654由表6-13可见:氨气正常排放时对厂区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可忽略。正常排放情况下氨气的最大落地浓度贡献值为0.0130~0.0297mg/m3,各气象条件最大落地浓度出现在污染源下风向11~654m处,对项目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很小。6.1.7无组织废气排放卫生防护距离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规定,无组织排放有害气体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如下:式中,Cm为环境一次浓度标准限值mg/m3,Qc为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 ,r为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A、B、C、D为计算系数(根据所在地近五年来的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查取),L为工业企业所需的卫生防护距离(m)。通过工程分析,得知本项目无组织排放污染源主要为氯化氢贮存区产生的氯化氢废气,排放量约0.02kg/h。依据上述公式计算,氯化氢废气的卫生防护距离为100m,按GB/T3840-91中规定,因此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100m。本项目附近最近的集中居民点为位于拟建项目厂界东南面1000m的**化工厂生活区,可以满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6.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1预测对象本项目生产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废水排放总量约49.05m3/d。根据水文要素,以工厂排放的污水为污染源,预测工厂建成后正常情况下,生产和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对地表水环境的浓度贡献值及与背景值的叠加值。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和预测结果,预测工程营运期废水排放对**的影响。.2预测因子根据本工程废水排污特征,本次地表水环境预测评价选取主要污染因子氨氮作为预测因子。.3预测时段 由于项目评价时间较短,本次环评只分别进行**枯水期生产废水达标排放和事故性排放情况下对纳污水域水质的影响预测。.4预测范围厂区排污口到下游3公里。.5预测模式非持久性污染物氨氮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