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 MB
  • 85页

山南灌区项目建设项目立项环境评估报告表.doc

  • 8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拟建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拟建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82 目录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21三、环境质量状况31四、评价适用标准34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6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48七、环境影响分析54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65九、结论与建议7682 附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3现状图附图4外环境关系示意图附图5干渠取水枢纽图附图6工程布置图附件附件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表附件2环评委托书附件3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函附件4项目选址意见书附表附表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进度表附录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三同时”一览表附录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82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西藏山南地区江北灌区洛沟子灌区工程建设单位西藏山南地区水利局法人代表仓巴次仁联系人潘强通讯地址山南地区水利局联系电话13989030397传真0893-6756185邮政编码建设地点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镇洛沟村境内立项审批部门西藏自治区水利厅批准文号藏水字[2005]100号建设性质新建þ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A0511灌溉服务建筑面积(hm²)2.594绿化面积(hm²)总投资(万元)2778.55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2.1比例0.8%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4年项目的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洛沟村现有老渠一条,为土渠,取水口为当地老百姓用堆石简易堆砌而成,非常简易,渗漏严重,土渠长度为1.71km。渠道无配套的交叉建筑物,输水速度慢,渗漏严重,造成了水资源严重浪费。老渠在0+553末基本无来水,导致下游部分农田处于旱地状态。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项目区水资源浪费严重,有效利用率不到30%。灌水方式为大水漫灌方式,水多多灌、水少少灌。灌溉管理方式落后,由于缺少渠系配套设施,灌水时水流沿路面、地面洼地等处随意乱流,水资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没有形成用水体系,浪费严重。当地绝大部分小型灌区已不能正常工作,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瓶颈,群众对水利设施维护呼声较高。为保障农业用水,建立长效、规范的农业用水管理机制,山南地区水利局决定实施“西藏山南地区江北灌区洛沟子灌区”(以下简称“本项目”)。目前,山南地区水利局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的委托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进行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82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批准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类型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组织项目环评工作人员到项目建设地点进行现场踏勘,同时对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质量以及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进行全面调查,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在仔细阅读、研究有关文件、资料和现场初步踏勘的基础上,按照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所规定的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完成了《西藏山南地区江北灌区洛沟子灌区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报告表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西藏自治区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西藏山南地区环境保护局、西藏山南地区水利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谨此一并表示感谢!二、编制依据1、环境保护相关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正;(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实施;(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9)《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03年3月1日施行。2、法规(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施行;(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刚要》(国发[2003]38号);(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4)《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31号,1996年8月3日颁布)。3、部委规章82 (1)《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01]4号);(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13号);(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9号令,2011年本);(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4、地方规章(1)《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环境保护若干问题决定的通知》(藏政发[1997]1号);(2)《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意见》(政发[2001]95号);(3)《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藏环发[2001]7号);(4)《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藏政办发[2002]66号);(5)《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03年9月1日施行;(6)《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问题的通知》,藏环发[2004]4号;(7)《西藏自治区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政府令〔2004〕66号)。5、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82 6、建设项目有关资料(1)《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2)《关于对<西藏山南地区江北灌区洛沟子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意见》;(3)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工程资料。三、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名称:西藏山南地区江北灌区洛沟子灌区工程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镇洛沟村境内(见附图一)项目投资:工程总投资2778.55万元建设单位:山南地区水利局工程任务:本次工程建设任务是建设洛沟子灌区工程,进行渠道配套建设,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增加和改善耕地灌溉面积,灌溉范围涉及洛村2个行政组,3个自然村,共72户,330人的土地灌溉。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灌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工程规模:对现有灌区进行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措施,提高当地灌溉设计保证率及灌溉水利用系数,渠道衬砌后,使设计水平年2020年灌溉面积达到12220亩,其中农田灌溉面积1967亩(改善农田面积1301亩,新增农田面积666亩),林地灌溉面积7708亩(现有成林地面积1764亩,新增林地5944亩),草地灌溉面积2545亩(改善草地面积1178亩,新增草地面积1367亩)。洛沟子灌区的灌区规模V等小(2)型,1#干渠主要建筑物包括1座取水枢纽、干渠1.71km,均为老渠节水改造。40座渠系建筑物,包括分水口25座,农桥3座,排洪涵3座,跌水4座,泄水闸1座,排洪槽4座;2#干渠主要建筑物包括1座取水枢纽、干渠总长为9.10km,其中1.1km为老渠节水改造,82 8.0km为新开渠道。98座渠系建筑物,包括农桥3座,排洪涵15座,泄水闸1座,引水渡槽19座,倒虹吸7座,分水闸5座,分水口48座;支渠总长为5.99km,2#干渠的支渠建筑物共117座,其中分水口115座,农桥2座。一座水塘。四、工程等级和标准4.1工程等级和建筑级别江北灌区洛沟子灌区工程设计灌溉面积为12220亩,各干渠引水流量均小于2m3/s,洛沟子灌区工程等别为V等小(2)型。取水口工程级别为5级,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设计,30年一遇校核,干渠及干渠上的主要建筑物工程级别为5级。次要建筑物洪水标准按5年一遇设计。4.2灌溉标准根据拟建地气候条件和水土资源的特点及农、牧业在生产中的地位,依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江北灌区洛沟子灌区工程设计保证率采用P=75%,林草灌溉设计保证率为50%。五、建设内容江北灌区洛沟子灌区工程主体工程由取水枢纽、干渠、支渠和渠系建筑物组成;辅助工程主要由施工生产办公场地、临时施工道路等组成。引水枢纽:由1#取水枢纽和2#取水枢纽组成,1#取水枢纽位于现有取水口处;2#取水枢纽位于洛村下游1.0km处。以上两个取水口均位于地表水洛沟上。干渠:由1#干渠和2#干渠两条干渠组成。其中,1#干渠的渠线为按老渠线布置,为老渠节水改造;2#干渠0+000-1+100为老渠节水改造,1+100-9+100为新开渠道。新开渠道的渠线选择根据灌区地形地质条件、耕地分布情况、便于施工和管理、节省投资等条件拟定渠线的总体布置方案。支渠:1#干渠由于耕地分布较为分散,且灌溉面积小,故1#干渠不设支渠。2#干渠分布在沟东侧半山腰位置,而耕地、林草地主要分布在沟内,所以需要布置支渠进行配水。2#干渠支渠共有5条,总长5.99km。渠系建筑物:洛沟1#、2#干渠工程共有渠系建筑物138座。其中,洛沟灌区1#干渠建筑物共40座,包括分水口25座,农桥3座,排洪涵3座,跌水4座,泄水闸1座,排洪槽4座;洛沟灌区2#干渠渠系建筑物共98座,包括农桥2座,公路涵洞1座,排洪涵15座,泄水闸1座,引水渡槽19座,倒虹吸7座,分水闸5座,分水口48座;2#干渠的支渠建筑物共117座,其中分水口115座,农桥1座。公路涵洞1座。82 旁侧水塘:洛沟子灌区新建一座水塘,兴利库容为7.14万m3,总库容为7.32万m3。为土工膜防渗的土石坝。本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详见表1-1。表1-1建设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表工程分类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施工期营运期主体工程1.取水枢纽1#取水枢纽无坝取水,利用原取水口进行布置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废水植被破坏水体扰动动物惊扰水土流失景观影响地下水质2#取水枢纽由进水闸、冲砂闸、溢流坝等组成组成2.干渠1#干渠该取水口为无坝引水,进水闸设在河道左岸,加大灌溉引用流量0.015m3/s,设计灌溉引用流量0.012m3/s;灌溉面积210亩,长度为1.71km。2#干渠设计取水流量为0.30m3/s,加大流量0.39m3/s。灌溉面积12010亩,长度为9.11km。3.支渠矩形断面,钢筋混凝土渠道1#干渠不设支渠。2#干渠支渠共有5条,总长5.99km。4.渠系建筑分水闸5处农桥6处引水渡槽19处排洪槽4处排洪涵18处泄水闸1处分水口188座倒虹吸7处暗渠10处5.水塘旁侧水塘新建一座水塘,兴利库容为7.14万m3,总库容为7.32万m3。6.田间工程田间工程/辅助工程施工生活办公场租用当地村民民房为临时生活营房/生活废水生活垃圾--临时施工场地根据工程布局情况,共设置6个临时施工场地0.18hm2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废水植被破坏动物惊扰水土流失--临时施工道路修建临时施工道路10.19km3.056hm2六、工程选线及布置6.1灌区总体布局本项目主要建筑物包括2个引水枢纽,干渠2条,支渠5条。82 根据水源选择方案共设置两个取水口,均为径流取水口,无调节库容。在干渠末端,利用灌区内原有河沟做退水渠。1#干渠的渠线按老渠线布置,为老渠节水改造。2#干渠0+000-1+100为老渠节水改造,1+100-9+100为新开渠道。新开渠道的渠线选择根据灌区地形地质条件、耕地分布情况、便于施工和管理。在排水工程方面,灌区内有老河沟,原有的天然排水网络,排水沟系发达,基本上做到了灌排分家,灌区防洪排水体系完整。在田间工程方面,按灌排兼容的方式设计。本项目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6.2取水口布置1#干渠取水口利用原取水口进行布置。2#干渠取水位于洛村下游1.0km处,坝线顺直,且坝线距耕地60m。6.3灌区渠系布置本灌区渠道尽可能布置在较高地带,以便控制最大的自流灌溉面积;尽量使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占耕地最少;渠线尽可能避开地下水位高、冻胀性强的地段。渠道沿线冲沟相对少,工程量较小,投资较小,渠线后期管理较方便,施工难度一般。水资源利用较充分。七、工程相关设计7.1取水枢纽设计洛沟子灌区共设置2个取水枢纽。①1#干渠取水枢纽1#干渠加大引水流量为0.02m3/s,低于河道最枯期流量的50%,取水口采用无坝取水,在左岸布置进水闸进行引水灌溉。该取水口为无坝引水,进水闸设在河道左岸,加大取水为0.02m3/s。进水闸左侧设浆砌石挡土墙,挡土墙长度为10m。进水闸右侧设浆砌石防冲墙,防冲墙长5.4m。进水闸采用单孔胸墙式引水,闸室长度为3.5m,进水闸宽度0.6m。底板厚0.4m,孔口尺寸(宽×高)0.6×0.6m,底板高程3882.60m,边墩厚0.3m,采用铸铁闸门,启闭设备采用手动螺杆启闭机,进水闸后设消力池。消力池池长2.4m,池深0.2m。消力池后接1#干渠。②2#干渠取水枢纽82 2#干渠取水枢纽位于洛村下游1.0km处,该取水口为有坝引水,引水枢纽从右至左依次为溢流坝、冲砂闸、进水闸以及上下游两岸翼墙。堰型为实用型低堰钢筋砼溢流堰,堰长8m,堰高1.1m。堰顶高程3811.55m,消力池长8.0m,底板厚0.5,池深0.5m,采用C25钢筋混凝土;设一孔冲砂闸,冲砂闸为单孔胸墙式,闸门尺寸为(宽×高)1.5×1.5m,闸室长5.0m,闸底板高程3810.45m,底板厚0.6m,边墩为厚0.5m,闸顶高程3813.59m,采用C25钢筋混凝土;进水闸与冲砂闸呈13度布置;进水闸采用单孔胸墙式,闸门尺寸为(宽×高)0.65×0.6m,闸室长4.0m,底板高程3810.95m,厚0.6m,边墩厚度0.4m,闸顶高程3813.59m,采用铸铁闸门,启闭设备采用手动螺杆启闭机。海漫长10m,为0.6厚的铅丝石笼,防冲槽为总长3m,深1.5m的抛石。7.2干渠布设(1)渠道纵断面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使灌区内的土地面积最大限度得以有效灌溉,并避免深挖、高填渠段,同时考虑断面安全稳定、不冲、不淤、经济施工方便,根据灌区实际地形,来布设洛沟子灌区的渠道纵断面和纵断坡降。(2)渠道横断面洛沟子灌区分1#、2#干渠。1#干渠灌溉面积210亩,长度为1.71km;2#干渠灌溉面积12010亩,长度为9.11km。①1#干渠断面1#干渠渠道加大引水流量仅为0.02m3/s,比降较大,相对渠道断面尺寸较小,渠道基本在山坡布置,渠道断面最小确定为0.3m×0.3m(宽×高),衬砌厚度为0.12m,为钢筋混凝土。②2#干渠断面的设计2#干渠断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矩形断面,过水断面为0.6×0.9m;衬砌厚度15cm,矩形混凝土衬砌渠道取0.016。82 本次设计渠道采取混凝土防渗,基本阻断了渠水的渗水,可以有效减小冻胀。从运行时段来看,渠道主要是在灌溉期(3~7月份)过水,月平均气温均大于零度,运行期基本不在冻结期,可能引起冻胀因素少。另外从结构上采取设置变形缝的型式,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局部渠段冻胀变形影响。对于特殊情况下冰冻期短期输水,对建筑物有一定冻融破坏,取相应的抗冻混凝土(标号F150)、并在混凝土内部配置钢筋等措施加以解决。7.3支渠布设洛沟子灌区工程为山区型灌区,1#干渠由于耕地分布较为分散,且灌溉面积小,故1#干渠不设支渠。2#干渠分布在沟东侧山脚位置,而耕地、林草地主要分布在沟内,所以需要布置支渠进行配水。2#干渠支渠共有5条,总长5.99km。支渠平均设计引水流量为0.065m3/s,比降较大,相对渠道断面尺寸较小,为便于渠道施工及运行期管理维修,支渠高度不到30cm时,按施工最小断面(0.3m×0.3m)设计,衬砌厚度为0.12m,为钢筋混凝土渠道。超高按15cm计。7.4干支渠渠系建筑物(1)分水闸分水闸主要设置在支渠上。分水闸设闸室,闸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闸底高程与下游支渠高程相同,闸室上部设启闭操作台,闸门采用PZHM铸铁闸门,启闭设备采用螺杆式启闭机。由于分水闸处支渠比降较陡,故干渠节制闸采用预制混凝土梁。洛沟子灌区工程分水闸特性具体见表1-2。表1-2洛沟子灌区分水闸特性表建筑物桩号渠底宽B(m)加大水深(m)渠高H(m)分水闸宽b(m)分水闸高h(m)1#分水闸4+5310.600.38 .580.40.442#分水闸6+3180.600.550.750.40.333#分水闸7+3410.600.550.750.40.314#分水闸8+846 .600.550.750.40.365#分水闸9+1050.400.250.450.40.35(2)农桥由于部分渠道在村庄边缘,或渠线通过乡村道路,需要在渠道上设置农桥以保证交通。根据《公路工程设计标准》(JTJ001-97),车便桥的设计荷载采用汽-10级,校核荷载为履带-50,桥跨越矩形渠道,净跨等于干渠底宽。为钢筋混凝土矩形结构。洛沟子灌区工程农桥特性详见表1-3、1-4、1-5。表1-3洛沟子灌区1#干渠农桥特性表序号编号桩号渠底宽B(m)渠高H(m)桥宽度(m)桥板厚度(m)备注11#农桥1+4610.300.303.00.2重建22#农桥1+5390.300.303.00.2重建33#农桥1+6100.300.303.00.2重建表1-4洛沟子灌区2#干渠农桥及人行桥特性表序号编号桩号渠底宽B(m)渠高H(m)桥宽度(m)桥板厚度(m)备注82 11#农桥0+3960.400.403.50.2重建22#农桥0+4820.400.493.50.2重建表1-5洛沟子灌区支渠农桥特性表支渠编号桩号编号支渠宽(m)渠高(m)桥板厚度(m)跨度(m)1#支渠1+5851#农桥0.500.590.25.0(3)引水渡槽由于渠道较长,根据实际在渠道沿途设计19处引水渡槽。渡槽槽身采用钢管槽身,纵向的支承型式采用简支式,槽墩为重力式结构,渡槽排架根据需要采用单排架型式。洛沟子灌区工程渡槽工程特性表详见表1-6。表1-6洛沟子灌区2#干渠引水渡槽特性表渡槽编号桩号进口高程(m)出口高程(m)管径(m)水深(m)比降总跨度(m)单跨长(m)最大排架高(m)备注1#引水渡槽口0+400-0+4063806.623806.200.50.231/1566单跨渡槽2#引水渡槽口0+553-0+5773763.423763.180.650.441/ 002495.1多跨渡槽3#引水渡槽口1+748-1+7673720.603720.120.50.311/5001999.2多跨渡槽4#引水渡槽口1+85-1+799 85-1+7993662.613662.590.750.411/5001414单跨渡槽5#引水渡槽口1+877-1+8893662.613662.590.750.501/801212单跨渡槽6#引水渡槽口2+085-2+0993662.613662.5 0.50.501/1501414单跨渡槽7#引水渡槽口2+115-2+1283662.613662.590.650.341/1501313单跨渡槽8#引水渡槽口 +208-2+2163662.613662.590.650.381/15088单跨渡槽9#引水渡槽口2+758-2+7973662.613662.590.650.381/2003994.5多跨渡槽10#引水渡槽口3+596-3+6743662.6136 2.590.750.381/5078910多跨渡槽11#引水渡槽口4+047-4+0993662.613662.590.70.531/1505294.4多跨渡槽12#引水渡槽口4+1 7-4+2353662.613662.590.750.531/6006891 .9多跨渡槽13#引水渡槽口4+381-4+4463662.613662.590.750.501/6006598.3多跨渡槽14#引水渡槽口4+673-4+ 683662.613662.590.700.471/40095911.6多跨渡槽15#引水渡槽口4+784-4+9193662.613662.590.700.501/40 135918.多跨渡槽16#引水渡槽口5+043-5+0963662.613662.590.700.501/80053914.7多跨渡槽17#引水渡槽口5+318-5+3713662.613662.590.700.501/80053917.8多跨渡槽18#引水渡槽口5+384-5+4753662.613662.590.700.501/80091919.3多跨渡槽19#引水渡槽口口5+779-5+8583662.613662.590.700.501/80079917.8多跨渡槽5+779-5+8583662.613662.590.700.501/80079917.8多跨渡槽(4)排洪槽根据地形条件和渠道比降,当渠道通过小型冲沟时,需布置过水建筑物来排泄坡集水,当渠底高程低于地面高程时,需要修建排洪桥来完成泄水功能。洛沟子灌区工程排洪槽特性表详见表1-7。表1-7洛沟子灌区排洪槽特性表编号桩号渠底宽(m)加大水深(m)槽宽(m)侧墙高(m)建设性质1#排洪槽0+6000.300.094.51.0新建2#排洪槽0+7370.300.075.01.0新建3#排洪槽0+8690.300.122.00.8新建4#排洪槽1+0080.300.126.51.0新建82 (5)排洪涵根据地形条件和渠道比降,当渠道通过小型冲沟时,需布置过水建筑物来排泄坡集水,当渠底高程高于地面高程时,需要修建排洪涵来完成泄水功能。洛沟子灌区工程排洪涵特性表详见表1-8、1-9。表1-8洛沟子灌区1#干渠排洪涵特性表序号编 桩号渠底宽B(m)渠高H(m)涵高(m)涵跨度(m)备注11#排洪涵0+1760.30.301.83.0重建22#排洪涵0+5280.30.301.03.5新建33#排洪涵0+9150.30.302.04.0新建表1-9洛沟子灌区2#干渠排洪涵特性表序号编号桩号渠底宽B(m)渠高H(m)涵高(m)涵跨度(m)备注11#排洪涵1+6320.700.761.21.0新建22#排洪涵1+6 50.700.760.51.8新建33#排洪涵2+0270.500.51.22.5新建44#排洪涵2+0430.500.560.51.5新建55#排洪涵3+8700.500.451.01.5新建66#排洪涵3+893 0.600.551.51.8新建77#排洪涵 3+9570.600.550.86.5新建88#排洪涵4+0230.600.551.51.2新建99#排洪涵4+4990.600.560.52.4新建1010#排洪涵5+1370.600.750.54.0新建1111#排洪涵5+5630.600.750.54.0新建1212#排洪涵6+5180. 00.750.52.2新建1313#排洪涵8+4640.600.750.51.0新建1414#排洪涵8+8240.600.750.51.0新建1515#排洪涵8+9270. 00.750.51.0新建(6)泄水闸本次设计渠线多为傍山渠道,在洪水季节,渠道上的坡洪水较大,对渠道的安全产生威胁,渠道通过渡槽、排洪涵和排洪桥排泄大部分山洪,为了保证渠道和重要建筑物的正常运行,防止过量的水流(如:山洪)漫溢渠道,洛沟子灌区工程沿渠线布置1处泄水闸,利用泄水闸排泄进入到渠道中的山洪水。洛沟子灌区工程泄水闸特性表详见表1-10。表1-10洛沟子灌区1#干渠泄水闸特性表建筑物桩号渠底宽(m)渠高(m)闸宽(m)闸室长度(m)备注1#泄水闸0+002 .300.300.62.0重建(7)分水口分水口位置的选定是根据现场踏勘确定,为满足百姓灌溉而设置的,分水口上设置简易的门槽,闸门采用木制闸,便于百姓灌溉。本项目共设分水口188座。(8)倒虹吸82 洛沟灌区2#干渠工程设计有7座倒虹吸,加大流量为0.39m3/s。倒虹吸采用无缝钢管,在跨河谷部分的管道采用桥式布置形式,两端斜坡管道采用浅埋式。(9)暗渠当渠道低于其它河道、坡集水集中久、冲积扇、高边坡时,渠道布置成暗渠。暗渠与明渠断面尺寸相同,但在顶面加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厚度12cm。洛沟子灌区工程各干渠暗渠统计表详见表1-11、1-12。表1-11洛沟灌区1#干渠暗渠统计表建筑物桩号渠底宽(m)盖板宽度(m)暗渠缘由盖板厚度(m)盖板型式1#暗渠0+000-0+1550.300.54老渠为高边坡0.12预制2#暗渠0+693-0+80 0.300.54老渠为高边坡0.12预制3#暗渠0+868-1+2500.300.54老渠为高边坡0.12预制表1-12洛沟子灌区2#干渠暗渠统计表建筑物桩号渠 宽(m)盖板宽度(m)暗渠缘由盖板厚度(m)盖板型式1#暗渠0+000-0+3400.600.90高边坡0.12预制2#暗渠3+370-4+1600.500.80高边坡0.12预制3#暗渠4+912-5+0350.600.90高边坡0.12预制4#暗渠5+090-5+3000.600.90高边坡0.12预制5#暗渠5+465-5+7680.600.90高边坡0.12预制6#暗渠5+850-8+9320.600.90高边坡、风积砂0.12预制7#暗渠8+932-9+1100.400.70风积砂0.12预制(10)旁侧水塘根据灌区水量平衡计算5月份洛沟灌区缺水8.64万m3,现灌区内有2006年农民自发修建的一座水塘,其有效库容为1.5万m3,本次设计新建一座水塘,水塘位于洛村附近一洪积扇前缘,其场址处地形较平坦,开挖量相对较小,施工相对简单。①塘坝:塘水库兴利库容为为7.14万m3,总库容为7.32万m3,工程规模为小(2)型,建筑物级别为5级,其库底中心线尺寸为130*95(长*宽),最大坝高4.5米。坝顶高程3611.00m,坝底高程3606.00m。迎水面边坡系数1:2,背水面边坡系数1:1.5,背水坡下设帖坡排水。水塘总坝长508.04m。②进水口:该水塘为旁侧式水塘,从干渠4+532处的1#支渠引水。③放水管:放水钢管管径为200mm,总长32m。放水管末端设8m长、1.3m深的消力池和5m长渐变段,渐变段后接混凝土支渠。其支渠亦为1#支渠。④溢水道:水塘右侧设宽2m、长24.87m的溢水道,溢水道末端设6m长、0.5m深的消力池及10m长的海曼。82 八、主要工程量、原辅材料消耗及主要施工机械本项目主要工程量详见表1-13,项目的原辅材料消耗一览表见1-14,项目主要施工机械表见1-15。表1-13工程特性表序号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水文灌区水源堆久曲1、年平均降水量mm5502、河流出口流域面积km297.53、取水口以上流域面积km263.54、径流深mm2345、多年平均流量m3/s0.476、最大24小时降水量mm39.97、泥沙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万t .1497悬移质泥沙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万t0.02994推移质泥沙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0.101二、工程规模一)引水枢纽洛沟1#干渠引水枢纽校核洪水位m3884.08设计洪水位m3883.902#干渠引水枢纽校核洪水位m3813.39设计洪水位m3813.00三、设计灌溉面积1、设计灌溉面积12220洛沟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干渠设计灌溉面积亩2101#干渠设计灌溉面积其中: 农田亩210改善农田亩2102#干渠设计灌溉面积亩120102#干渠设计灌溉面积其中:农田亩1757改善农田亩1091新增农田亩666其中:林地亩7708成林地亩1764新增林地亩5945草地亩2545改善草地亩1178新增草地亩1367灌溉保证率%耕地75%,林草地50%灌溉需水量万m3266.10可供水量万m31121.30灌水率m3/s.万0.22灌溉水利用系数0.6干渠总长度km10.8182 其中:1#干渠km1.712#干渠km9.10四、主要建筑物及设备1、泄水建筑物(2#干渠)(1)冲砂闸闸孔尺寸(宽×高)m1.5×1.52#干渠底板高程 3810.45(2)溢流堰堰型实用堰堰顶高程m3811.55溢流堰长度m82、引水建筑物(1)进水闸(1#干渠段)设计引用流量m3/s0.01加大引用流量m3/s0.02闸孔尺寸(宽×高)m0.6×0.6进水闸底板高程m3882.60(2)进水闸(2#干渠段)设计引用流量m3/s0.3加大引用流量m3/s0.39闸孔尺寸(宽×高)m0.6×0.6进水闸底板高程m3810.953、输水建筑物(1)1#干渠段设计流量m3/s0.01加大流量m3/s0.02断面型式矩形长度km1.71衬砌型式现浇钢 混凝土12cm(1)2#干渠段设计流量m3/s0.30加大流量m3/s0.39断面型式矩形长度km9.10衬砌型式现浇钢筋混凝土15cm(3)蓄水建筑物水塘兴利库容万/m37.14水塘坝长m514. 2最大坝高m4.5坝顶高程m3610.50坝底高程m3606.00表1-14项目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表名称单位数量来源材料砂m38905碎石m316830块石m310146木材m3145主要建 材水泥t3898商业购买82 钢筋(钢材)t774能源电//施工队发电水m39450当地地表水表1-15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表序号设备名称及 号数量15T自卸汽车621M3装载机23小四轮运输车164振捣器1650.4M3砼拌合机1660.4M3砼浆拌合机27JQB-4-31水泵283B-33离心式水泵290.3M3推车161040马力柴油发电机组2九、施工组织9.1施工条件①施工交通条件洛沟子灌区位于雅鲁藏布江左岸一级支流洛沟中下游,洛沟河在桑耶寺注入雅鲁藏布江。工程区距山南泽当镇40Km,泽当-桑耶有乡间公路相通,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现江北公路已开通,洛沟子灌区工程距两桥一洞南侧出口92km,为碎石路面,两桥一洞南侧出口距拉萨51km,为水泥路面,洛沟子灌区工程距山南地区37km,为水泥路面。洛沟沟内较为狭窄,但老渠部分基本有土石路相通,新开渠道沿线需设置施工临时道路,临时道路采用装载机平整压实即可。取水口施工用地安排在取水口处河岸两侧,现状大部分为其他用地中的裸地,有零星耕地,有土石公路相通。项目区域内有土石公路直达工程点,工程所需建筑材料能在工程附近卸货,交通方便。渠道沿线基本有交通道路直达,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可直接运至工程区,砂、砾石、块石料运距2km~5km。只需修建部分连接渠道与公路之间的临时施工道路。项目施工需修建临时施工道路10.19km,道路宽度3m,总占地约3.056hm2。②天然建筑材料混凝土骨料:本区混凝土粗、细骨料从桑耶镇商品砂砾石料场购买。该料场质量、储量满足设计要求,开采、运输条件好,运距为18km。料源为冲积成因的漂卵砾石层,漂卵砾石层厚度分布稳定,岩性变化不大,卵砾石磨园度较好,成份以砂岩为主。分布量较大,均为水上开采,有用层厚度大于2m,储量大于10×100m382 。有镇村公路相连,交通比较便利。本项目不再单独设置砂石料场。块石料:位于取水枢纽上游约6km,岩性为花岗岩,岩质坚硬,风化程度较小,完整性较好,成材率高,估计开采储量约为1.5万m3。有碎石路与取水口相连,交通较便利。本项目块石料购自该商业石料场。本项目不再单独设置石料场。③主要建筑材料本项目所需的水泥、钢材、木材等主要材料由山南地区、扎囊县供应,次要材料在扎囊县桑耶镇就地采购供应。④施工用水、电、风及通信系统施工用水需从附近的山沟中提取,施工用电需施工单位自己发电。项目内有线、无线电话可直通全国,对外联系较便利,通讯方便。9.2施工导流及基坑排水①施工导流洛沟子灌区工程总灌溉面积为12220亩,确定规模为小型(2),由于灌区取水枢纽引水流量<2m3/s,工程等别为V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规定,相应的施工导流临时建筑物为V级。临时建筑物洪水标准按5年一遇设计。施工安排在4月进行施工,相应时段洪峰流量为2.31m3/s。本工程1#、2#干渠导流方式均采用一期围堰导流,1#干渠导流围堰顶宽为1m,净高1.3m,边坡系数为1:1,底宽0.8m,挖深0.5m后进行施工。2#干渠导流围堰顶宽为1m,净高2.0m,边坡系数为1:1,底宽1.2m,挖深0.5m后进行施工砌筑材料采用袋装土。②基坑排水取水枢纽基础为较厚的砂、卵石粘土层,但由于基坑不大,渗水量也较小,故基坑排水采用集中排水方式,在围堰内侧开挖排水沟,水集中于集水坑内,沉淀后采用2台潜水泵将水排至下游河道。9.3施工布置①料场本项目所需要的混凝土粗、细骨料以及石料均购自扎囊县的专业料场。②弃渣场由土石方平衡可知,本工程总开挖量为16539m3,总填筑量为8297m3,400m382 的土方在场内周转(来自干渠用于围堰),总余方量为6111m3。由于本项目渠道建设里程较大,最终干渠、支渠弃方2986m3堆置于渠道两侧外边坡护土;田间配套工程余方1345m3堆置于渠道外边坡;用于围堰工程填筑余方400m3,在使用完毕后堆置于取水口外侧边坡护土;取水枢纽、渠系建筑物开挖弃方,共计1380m3,堆置于取水口、渠系建筑物外侧边坡护土。余方可得到有效处置。故本项目不在单独设置弃渣场。③施工道路工程区场内交通条件较好,施工车辆可利用现有公路直达,交通较为便利。工程区与公路之间局部无交通道路,需要修建临时施工道路,拟建10.19km场内临时施工道路,路宽3.0m,合计占地3.056hm2,占地类型主要为牧草地、灌木林及其他用地(裸地)。④施工生产办公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主要由砼拌和站、砂石堆料场、蓄水池、临时工棚、材料加工厂及临时房屋等组成。本工程生产设施布置在工程区乡村附近的非耕地上,离村庄较远的工程区,布置在工程区附近较宽阔的其他用地(裸地)上;生活营房可租用工程区附近村庄的民房。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工程共设置6处施工生产区,合计占地0.18hm2,尽量选择靠近公路的其他用地(裸地),方便建筑材料的运输以及到工程区的交通。9.4施工进度计划洛沟子灌区工程施工总工期安排12个月,其中有效工期8个月,2013年3月份为工程准备期,2013年4~9月进行主体工程施工,2014年1月竣工验收。各施工项目可交叉或同时进行。高峰月人工人数200人。施工进度安排详见表1-16。表1-16洛沟子灌区施工进度安排表施工阶段 施工时段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开工前准备         土方开挖       石方开挖        渠道建设         渠系建筑物修建         土石方回填         收尾撤场         十、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10.1工程占地分析结合现场调查与1:100082 地形图,对本项目主体工程占地进行分类统计。项目区占地类型包括了水域、耕地、牧草地、灌木林地及其他用地(裸地)。其中主体工程区(包括取水枢纽、干渠、支渠及渠系建筑物)占地2.594hm2;主体工程的临时堆土场占地主要为干渠和支渠开挖施工临时占地1.18hm2,施工生产办公区(拌合站、砂石堆料场)占地0.18hm2,施工道路用于为连接施工现场和现有道路,占地3.056hm2。10.2工程永久性占地数量洛沟子灌区工程永久性占地面积2.594hm2,其中内陆滩涂地0.080hm2,耕地0.14hm2,其他用地(裸地)0.034hm2,牧草地0.34hm2。永久性占地见表1-17。表1-17永久性占地统计表内陆滩涂地耕地其他用地(裸地)牧草地河流滩地/取水口0.0300.050/干渠、支渠0.142.0渠系建筑物/0.0340.34小计0.0800.140.0342.34总计2.59410.3工程临时性占地数量洛沟子灌区工程临时性占地面积4.566hm2,其中内陆滩涂地0.05hm2,其他用地(裸地)2.0hm2,耕地0.05hm2,草地1.656hm2及灌木林0.75hm2。临时性占地见表1-18。表1-18临时性占地统计表内陆滩涂地耕地其他用地(裸地)灌木林牧草地河流滩地取水口临时工程0.050.10干、支渠临时堆土0.050.600.130.40施工营地0.100.08施工道路区1.200.601.256小计0.050.052.00.811.656总计4.56610.4安置处理设计本工程的临时占地不会对当地生产和生活造成大的影响,当地政府可利用占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通过乡村内部调剂予以安排。对永久占地采用一次性补偿,对临时占地采用补偿复耕费和青苗费予以解决。本工程无房屋及人口拆(搬)迁问题。补偿费用根据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修正)中“国家与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作为依据进行计算。十一、投资主要指标82 洛沟子灌区工程总投资2778.55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为1957.83万元,金结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为136.78万元,临时工程投资为62.23万元,独立费用投资为307.46万元;其中基本预备费246.43万元(基本预备费按工程一至五部分投资合计的10%计算)、水土保持投资40.66万元、环境保护投资27.11万元。十二、工程管理洛沟子灌区灌溉工程是一项公益性的基础设施项目,依据《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国办发[2000]45号文)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分类原则,其主要功能为公益性,管理机构可定性为第一类公益性水管单位,为事业性质。参考国内及西藏自治区一些已建成灌区的运行机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的要求,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考虑水利工程设施分散、渠道上布置的支渠数量多等特点。为了进一步强化群众参与管理,工程管理应采取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运行模式。12.1管理机构洛沟子灌区工程位于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镇洛沟沟内,管理由江北灌区扎囊县管理所承担。扎囊县管理所已在江北一期工程中成立。此次不再设立管理所。12.2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为确保工程安全运行,便于实施管理和维护工作,有利于工程周围的水土保持,并考虑工程管理单位实现自我维持和发展的需要,确定工程管理范围。管理范围是指水利工程设施本身建设占地,以及有关生产维护、管理和观测设施占地的范围;保护范围是为了确保水利工程在设计条件下安全运行和进行维护工作的需要,不允许单位和个人进行有损于水利工程设施和运行安全的活动范围。工程管理范围按照《西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本工程取水枢纽的管理范围为工程边线以外5m,此范围外20m为保护范围;干渠及渠系建筑物渠坡坡脚外1m为管理范围,此范围外5m为保护范围。划定为管理范围以内的土地应当依法办理征地手续。划定的管理和保护范围由水利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明确边界、设立标志。12.3生产及生活用房扎囊县管理所和管理站已在修建江北一期工程时建成,此次不再新设立扎囊县管理所、管理站。82 82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洛沟子灌区渠道设施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曾进行过大规模维修,因受当时条件和国家投资有限等因素影响,工程建设标准偏低,多数是组织农牧民群众修建,施工质量较差,造成水利设施的“先天不足”,给后期正常运行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受全球气候变暖因素影响,近几年暴雨形成山洪泥石流冲刷,原渠道大部分已垮塌,小部分没有垮塌的存在严重渗漏现象,远不能满足灌溉需要,每到灌溉用水季节,各村老百姓在渠道上刨口抢水、筑坝拦水,这样的景象多年很常见。由此引发的矛盾和纠纷频频发生,灌区内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洛沟子灌区位于扎囊县桑耶镇境内,灌区范围内无污染型工业生产项目,经济以农牧相结合为主。本项目为农业灌渠建设项目,项目本身为生态型项目,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良好,项目整治改造前无重大污染影响。工程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下:(1)渠道设计标准低、质量差洛沟子灌区于上世纪60~70年代建成,由于当时没有进行整体规划,灌区控制灌溉面积小,渠道较短且高程较低,无法满足“山南地区江北灌区规划”水利发展规划要求。(2)建筑物老损严重洛沟子灌区渠系建筑物建成运行至今,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维修,经过多年运行,原有建筑物老化、损坏严重,稳定性和防渗性差,渠道多处滑坡、垮塌和堵塞,直接影响运行安全。(3)水资源浪费利用率低。目前干、支渠稳定性差。干渠沿线地层主要有冲洪积堆积物、残坡堆积物等,渠道渗水、跑水现象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很低,保证不了作物需水量。82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扎囊县地处西藏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面积21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6.7万亩。总人口3.5万。辖11个乡,63个村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住所地:扎塘镇。洛沟子灌区工程属江北灌区子项目,位于山南地区泽当镇西北部,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地势南部高,北部低,行政区划为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乡所辖。地理坐标:东经91°00′~91°59′;北纬29°38′~29°19′。洛沟子灌区位于雅鲁藏布江左岸一级支流洛沟中下游,洛沟河在桑耶寺注入雅鲁藏布江。工程区距山南泽当镇40Km,泽当-桑耶有乡间公路相通,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项目的地理位置见附图。2、区域地质概况2.1地形地貌洛沟子灌区工程区地处青藏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属河流冲积和高山剥蚀地貌类型,区域地形多为高山峡谷,河谷多呈‘U’字型,两岸山体雄厚,山体总体走向近东西,工程区附近呈南北向长条状地貌单元展布,总的趋势是南高北低,属高山、中高山地带,谷底高程为3400m~4000m,山顶高程为4800m~6500m,相对高差达到1000m~1500m,山体坡度一般35°~70°,植被覆盖少,基岩裸露,岩体物理风化强烈,沿山体冲沟较发育,在冲沟口均分布有洪积扇,其规模与冲沟规模相同。河谷部位现代河床一般较宽,水流平缓,河曲明显,在河谷开阔的河段,冰水堆积阶地及河床漫滩发育。受物理风化,寒冻剥蚀和构造影响,工程区河谷两岸山体岩石较破碎,冲沟发育,山麓斜坡地带崩坡积、冲洪积堆积物分布广,常形成坡积裙、洪积扇等地貌单元,河谷两岸部分山体顶部还可见冰斗、冰蚀槽谷等冰川地貌单元,局部6000m以上的高峰上终年积雪,还发育有现代冰川。2.2地层岩性出露于工程区与周边的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中统旦巴日孜组(T2d)、三叠系上统郎学组(T3l)、白垩系下统加不拉组(K1j)、北堊系上统(K2)、第四系松散层(Q)和岩浆岩等,由老至新主要为:(1)三叠系中统旦巴日孜组(T2d)82 在工程以西一带有分布,为一套砂岩、灰岩、板岩、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2)三叠系上统郎学组(T3l)在工程区以南一带均有分布,为一套砂岩、板岩夹少许碳酸盐岩、泥岩及火山岩地层,上部为页岩、砂岩、灰岩、硅质板岩;下部为砂板岩或砂页岩互层。分布在工程区以南一带,下统日当组为灰黑色灰岩夹硅质板岩及少量粉砂岩、泥灰岩透镜体;中上统上部为含泥质结核黑色页岩、板岩、砂岩、灰岩,夹杏仁状玄武芬岩,下部变质长石石英砂岩。(3)白垩系下统加不拉组(K1j)在工程区西南部,上部灰黑色钙质页岩含硅质结核,下部酸性凝灰岩及页岩、细砂岩。(4)北堊系上统(K2)分布在工程区附近,为中酸性火山岩夹粉细砂岩。⑸第四系(Q)广泛分布于山前斜坡及雅江河谷地带,在工程区内主要沿河谷、冲沟及山体坡面分布,按成因可分为冲积、洪积、冰水积、崩坡积及混合层等,现分述如下:①更新统冰川堆积(Q1gl):分布海拔4300m以上,不整合于三叠系砂板岩之上,为冰川漂砾层,厚数m至数十m,上部为腐植质层,中部为泥砂层,下部为巨砾层和巨大漂砾层。②更新统冰川―冰水堆积(Q1gl+fgl):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两岸高海拔河道与阶地上,高出现代河水面达120m~150m,灰白色、黄色,成分为漂石、卵石、砾石、砂土,厚10m~100余m,最大砾径大于2m。③全新统冲积(Q4al):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现代河床、漫滩及Ⅰ级阶地上,厚度大于50m,由砂卵砾石夹砂层组成。④全新统洪积(Q4pl):见于各冲沟口,并规模较大,形成扇形坡体,坡度5°~15°,由块碎石组成,厚几米至上百米。⑤现代冰川堆积(Q4gl):呈垄状或带状分布于海拔5000m以上的高山上部,为大小混杂的角砾和块石。⑥现代崩坡堆积(Q4col+dl):分布于山前斜坡地带,呈倒石锥状,为大小混杂的块碎石。(6)岩浆岩82 工程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侵入体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呈近东西向长条状展布,在工程区东南地区呈零星状,与区域主要构造线方向有关。岩浆活动在燕山晚期和喜山期不但有强烈的中基性、中酸性岩浆喷发,还伴有剧烈的基性、超基性、中酸性岩浆大面积侵入活动,形成了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岩基、岩株和岩脉。岩石类别有斜辉辉橄榄岩、纯橄榄岩、辉石岩、蛇纹岩、辉长岩、花岗岩、闪长岩等。2.3地质构造工程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头部旋带内,地处雅鲁藏布江东西向构造和喜马拉雅弧形构造东翼的复合部位,区域构造较发育,主要表现为一系列近东西向展布的褶皱和压性结构面。(1)皱褶①穷结复向斜展布于工程区北部附近,距工程区15km~20km,轴向为280°,延伸长度310km,宽20余km。该复向斜北翼倾向SSW或S,南翼倾向NNE或N,倾角多为40°~50°,两翼被走向断层所截,中段被倾向断层所截。②马支墩复背斜展布于工程区以南的哲古错、马支墩、墨脱以西,距工程区约10km~20km。由NWW向转NE向延伸350km,宽20km~30km。该复背斜西段北冀北倾,南冀南倾,两冀倾角中等,东段北冀倾向NW~NNW,南翼倾向SE,倾角中等或较陡工程区出露的主要地层有上侏罗统拉贡塘组(J3Lg)灰-深灰色及灰白色厚层-块状细粒石英砂岩夹深色薄层灰岩,灰—灰白色薄—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夹紫红色细粒石英砂岩;白垩系下统多尼组(K1d)石英砂岩,黄灰色薄层状钙质细砂岩夹黑色粉砂岩、页岩、灰黑色—灰色砾岩;上第三系(N)紫红色厚层块状粗含砾岩(dlQ)、冲积(alQ)、洪积(PlQ)等松散堆积层,主要为砂砾石、碎石夹砂土及壤土,覆盖层深度3~5m。(2)断裂①雅鲁藏布江断裂带(F38)主带展布于工程区一带,断裂带西起阿里以西的克斯米尔地区,东至米林以东,大体沿雅鲁藏布江展布,全长约2000多km,宽0.5km~9km不等,泽当一带出露最宽,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50°~60°82 ,由一系列高角度逆断层、斜冲断层和挤压破碎带构成,其内大小断裂甚多,是一条具有强大挤压作用形成的、深达上地幔的巨型断裂带。断裂带内岩层普遍发生揉皱、破碎,地层呈陡立状态,沿断层发育由超基性岩体、二叠系灰岩、白垩系矽质岩和火山岩构成的角砾岩带,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缝合线。该断裂带在工程区以西和以东被三条大致平行的近南北向小规模断层所截切,使其主带由西向东依次向北、向南、向南错断,很多地段被第四系覆盖,它通过的部位就是构造混杂堆积处,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位置,该断裂带是长期活动的复合断裂。②郎杰学~森木断层(F40)展布于工程区以南穷结至森木一带,其走向为NW280°,断面倾向为SE195°,倾角75°,延伸长度290km,压性,沿断裂有γ35~6和γ16等小岩体侵入,距工程区约40~50km。③邛多江断层(F41)展布于工程区南部邛多江、米及墩一带,走向为NW280°,延伸长度320km,断面倾向NE2°,倾角58°,以张扭压性为主,中段被邛多江东、西两条断层所截,距工程区60km~70km。④泽当~错那断裂组(F43)由一系列近南北向断裂组成,并形成一系列近南北向断陷盆地,为第四系以来的活动构造带。呈北北东向延展,断面倾向NE。倾角较陡,见断层角砾岩,破碎带宽,呈压扭性。展布于工程区以东约40km处。2.4水文地质本区域地下水按成因类型及埋藏条件可分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裂隙以顺层走向的压扭性为主,张性裂隙不发育,含水及径流条件较差,含水量不丰富,埋深一般大于20m。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冰雪融水补给,通过基岩裂隙向河谷径流,有的受地形切割则出露成泉,补给河水。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层孔隙中,主要补给源为受大气降水、冰雪融水补给,一般埋深3m~5m,透水性强,孔隙潜水径流条件良好。3、地质构造及地震3.1新构造运动及地震82 工程区新构造运动与青藏高原的新构造运动特点基本一致,即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整体隆升、差异性隆升和间歇性隆升运动,并伴有明显的断裂和褶皱活动。且有西北部隆升高于南部和东部的总体特点,同时伴有各种断块山、断陷带相间发育的隆升现象。青藏高原的现状便是第四纪以来地壳不断隆升的结果,多期冰川活动和多级高阶地发育的现象也表明地壳的隆升具有间歇性。3.2地震工程区50年超越概率10%时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4、气象扎囊县居藏南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南北均为高山,沿江两岸为谷地。平均海拔3680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冬春多风,气候干燥,雨季降水集中,日照充足,无霜期短。年无霜期14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3092小时。年降水量420毫米。灌区流域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冬春季风沙作用明显,泽当一带蒸发特别强烈,是西藏蒸发的高值区。夏季降水集中,灌区流域平均年降水量580mm。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雹、霜冻、洪灾、大风、雪灾、地震和农作物病虫害等。5、流域概况江北灌区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左岸山南地区,它东西横跨4县(贡嘎、扎囊、乃东、桑日县),于扎囊县森布日开始,至桑日县降乡结束。共有十个子灌区,东西长近100km。灌区的开发土地分布在雅鲁藏布江北岸,以及各大小支沟内的阶地和冲积扇上。北岸多为沙丘,现已有江北公路,可从泽当大桥一直通到“两桥一洞”的雅江大桥。由于地形较复杂,近25km为天然沉沙池。在雅鲁藏布江北岸分布有大面积的沙地。各支沟的上游植被较好。由于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区和江北高山宽谷区,灌区内高山纵横起伏,连绵不断,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3550m,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洛沟灌区水系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左岸的一级支流——堆久曲,堆久曲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境内。河流发源于北部高山,自河源由北向南汇入雅鲁藏布江。灌区取水口控制流域总面积63.5km2,控制流域总面积97.5km2。河流下游段河谷开阔,地势平坦,断面呈“U”型,两岸分布有较多耕地。灌区地势西高东低,流域植被自东向西渐减弱,西部扎囊县昌曲流域植被较差。6、设计年径流洛沟子灌区取水口所处流域属无资料地区,故推求设计代表年的径流。参照结巴水文站典型年选取:P=25%、P=50%;82 P=75%;P=95%的径流分配,采用同倍比缩放,并结合调查得到的实际情况,计算得出灌区取水口断面各设计频率的径流年内分配成果见下表:表2-1坝址断面复核设计径流年内分配成果表单位:m3/s沟名123456789101112年均堆久曲25%0.1000.1000.0810.1370.1560.5741.461.900.9170.3930.2500.1680.525 %0.0910.0860.0720.1100.1340.2981.081.440.8020.3360.2160.1340.4075%0.0820.0820.0630.0930.1190.2 40.7851.060.6030.2460.1930.1300.31用实测资料对规划阶段的成果进行了复核,主要计算成果如下:表2-2设计流域径流成果表河名流域面积(km2)径流深(mm)年均流量(m3/s)变差系数CS/CV堆久曲6 .52340.430.383.07、设计洪水洛沟子灌区所处流域内无任何实测水文、气象资料,因此设计洪水的推求采用《水工手册》推荐的经验公式法和水文比拟法推求。洪水计算采用西藏水文局经验公式,计算成果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综合了西藏各水文站实测洪水和水文调查洪水随流域面积、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一般规律。表2-3坝址设计频率下洪峰流量成果表单位:m3/s频率%0.050.10.20.330.5123.3351020均值堆久曲10187.279.774. 69.862.454.750.244.536.928.921.0表2-4设计流域洪水成果表位置河名堆久曲干渠沿线主要支沟1号支沟2号支沟3号支沟流域面积(km2)63.50.000.0090.031最大24小时降水量均值(mm)39.939.939.939.9取水口洪水均值(m3/s)21.00.0120.0210.052C0.570.620.620.62CS/CV3333表2-5设计流域各频率洪峰流量成果表单位:m3/s频率%0.050.10.20.330.5123. 351020均值堆久曲10187.279.774.269.862.454.750.244. 36.928.921.0干渠沿线主要支沟1号支沟0.0570.0520.0480.0440.0410.0370.0320.0290.0260.0210.0160.0122号支沟0.1040.0950.0870.0810.07 0.0670.0580.0530.0470.0380.0290.0213号支沟0.2590.2380.2170.2010.1880.1670.1450.1320.1170.0950.073 .0528、泥沙及冰情8.1泥沙82 悬移质:设计流域无泥沙数据,采用拉萨河流域数据分析设计流域泥沙情况,经综合分析,堆久曲多年平均含沙量采用0.101kg/m3。计算成果见表2-6表2-6灌区悬移质泥沙计算成果表河名流域面积(km2)多年平均流量(m3/s 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多年平均输沙率(kg/s)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万T)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万T/km2)堆久曲118.50.470.1010.047470.14970.00126推移质:西藏目前未开展泥沙推移质工作,根据其它省区泥沙资料及审查意见,分析确定推悬比按20%计算,计算成果见表2-7表2-7灌区推移质泥沙计算成果表河名流域面积(km2)多年平均输沙率(kg/s)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万T)堆久曲118.50.00950.029948.2冰情雅鲁藏布江上游由于海拔高,在4500m以上,冬季严寒,河道水量较小,冰情发育,萨噶以上每年均出现稳定的封冻期,雅鲁藏布江下游由于地势低,海拔在3000m以下,气温较高,水量较大,包括其主要支流尼洋河下游,帕隆藏布江中下游均很少出现冰情,微冰亦是很罕见的。河流岸冰、流冰(花)的起始终止日期明显地遵守下述规律: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0℃以下时,河流才会出现岸冰、流冰(花)、封冻等现象。而冰期的终止则并非只有当日平均气温恒定大于0℃时冰情才终止。根据统计资料,初春、气温回升,通常连续五日日平均气温积温在10℃~15℃时,河流岸冰、流冰花终止。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历史沿革扎囊,藏语意为“刺树沟内,山桃林中”。元朝时,扎囊为帕竹万户府所辖。西藏噶厦政府时期,设立洛喀(山南)基巧,辖区内有札当宗、桑耶宗等宗。1959年札当宗、桑耶宗、扎溪合并设扎囊县。2005年辖11个乡,63个村委会。总人口3.69万,辖3乡2镇64个行政村203个自然村。2、行政区划及人口82 扎囊县面积2163平方千米,人口3.62万。辖11个乡:扎塘乡、扎期乡、朗色林乡、民主乡、松卡乡、阿扎乡、桑耶乡、吉林乡、吉汝乡、肖拉乡、卓玉乡。县政府驻扎塘乡。桑耶乡1959年民主改革后为桑耶区管辖,1987年撤区并乡建桑耶乡。位于县城东北,雅鲁藏布江北岸,距县城25.51km,人口0.25万,辖桑耶、桑甫、前达、落村、聂果5个村委会。扎囊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牧业县,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的商品粮食基地之一,农牧业是该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3、社会经济概况扎囊县人民在地委、行署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西藏工作指导方针,紧扣1998年确定的“5411”工程和“五财兴县”的发展战略,在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扎囊县素有“西藏粮仓”的美称,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大面积连片的宜林宜牧荒地滩涂有待开发。扎囊县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青棵、冬小麦、春小麦、蚕豆、豌豆、幕麦、土豆、萝卜、白菜、油菜等。主要饲养耗牛、黄牛、偏牛、马、驴、骡、绵羊、山羊等。工业以民族手工业为主。有轻纺、制陶、金银铜器加工和制香业等。矿藏资源主要有铜、铬铁等。动植物资源主要有羚羊、黑颈鹤、马鸡、熊、天鹅、灰鹤、斑头雁、四脚蛇、棒子、梅花鹿、黄羊、拾荆、旱獭、雪猪、雪鸡、贝母、雪莲花等。鱼类资源主要有裂腹鱼等。扎囊县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雅江两岸风光秀丽,既是信佛者朝拜的故土,也是观光旅游的圣地,蕴藏着可观的商机。本项目不涉及风景名胜区、旅游胜地等资源曲水一错那公路横穿县境,境内长达47km。全县有一般公路120km。江南8乡均通汽车。江上有机动木船摆渡,航运方便。本县距机场仅40余km。82 8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一、建设项目与周边环境关系洛沟子灌区工程位于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镇洛村境内由取水枢纽、干渠、支渠和渠系建筑物组成。引水枢纽及取水水源:由1#取水枢纽和2#取水枢纽组成,1#取水枢纽位于现有取水口处;2#取水枢纽位于洛村(行政村)下游1km处。以上两个取水口均位于地表水洛沟之上。洛沟是汇入堆久曲的支沟,而堆久曲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左岸的一级支流,总体流向由北向南,河床平均纵坡降4.8%,下切深度较深,沟谷宽一般50m~200m,呈不对称的“U”字型,沿沟谷漫滩、心滩较发育,规模一般较小,两岸阶地不发育。2#取水口位于洛沟主流1#取水口下游,取水口部位河谷较窄,现代河床宽度60m~100m,水深0.3m~0.6m,主河床偏左岸发育,水流较平急,总体地形北高南低,顺河床自然坡度8°~10°。2#取水口部位有边滩分布,宽度约3~5m,高出洛沟河平水期河水位0.5m~0.7m;两岸为冰水积漂块石土岸坡,自然坡度25°~40°,植被覆盖少,冲沟现象发育。干渠:由1#干渠和2#干渠两条干渠组成。其中,1#干渠的渠线为按老渠线布置,为老渠节水改造;2#干渠0+000-1+100为老渠节水改造,1+100-9+100为新开渠道。支渠:1#干渠由于耕地分布较为分散,且灌溉面积小,故1#干渠不设支渠。2#干渠分布在沟东侧半山腰位置,而耕地、林草地主要分布在沟内,所以需要布置支渠进行配水。支渠位置的选定及走向根据项目区内实际情况现场确定。2#干渠支渠共有5条,总长5.99km。支渠流量的确定主要根据支渠的控灌面积及灌水率。村庄:加玛定村位于1#取水口上游50m处;洛村(自然村)位于2#取水口上游约200m处;赶布俄马自然村距离2#干渠约500m。本项目不经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环境敏感区,也不涉及医院等敏感单位。因此,工程与外环境的关系主要为灌区与耕地、草地、林地、村庄、河流及道路等关系。二、污染控制目标1.根据拟建项目性质,满足“清洁生产、总量控制、达标排放”的污染控制方针,项目建成后满足当地环境质量要求。82 2.控制和减轻因项目施工建设可能造成的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保护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3.控制因项目实施,对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带来的影响,主要为淹没、减水河段影响。4.控制施工期噪声、扬尘对周围桑耶镇的加玛定村、洛村及赶布俄马等村庄的影响。三、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踏勘,结合本工程排污特点和外环境特征,确定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附图及表2-6。根据现场踏勘,桑耶镇的加玛定村、洛村及赶布俄马等村饮用水均为桑耶镇人畜饮水工程及山涧水或地下水,本项目建设不对其饮用水产生影响。本工程排污特点和外环境特征,确定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6:(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沿线占地主要为耕地、草地、林地及乡村道路,所在区域环境简单。工程影响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环境敏感区。通过分析本工程的生态环境特点及可能受到的影响,确定本次环评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工程沿线耕地、草地、林地及工程区域的水土流失。(2)水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取水口分别位于洛沟,洛沟是汇入堆久曲的支沟,而堆久曲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左岸的一级支流,因此,将洛沟和堆久曲作为本工程的水环境保目标。(3)大气、声环境保护目标加玛定村、洛村及赶布俄马等村庄作为本项目噪声及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具体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2-6。表2-6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序号保护对象位置及基本情况环境要素1洛沟灌区取水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堆久曲/2加玛定村8户20口人1#取水口上游50m处大气、 环境保护目标洛村(自然村)50户200人2#取水口上游约200m处赶布俄马20户80人距离2#干渠约500m3输水渠系影响范围内土地输水渠系沿线两侧各50m范围内生态环境生态、水土流失4灌区农田、林、草地改造后灌溉面积12220亩农田、林、草地82 三、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据调查,项目区所在区域地表水有洛沟、堆久曲,均为天然雪融性河沟,流域内居民分布极少,洛沟地表水环境质量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要求,堆久曲地表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要求。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位于农村地区,项目区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及取暖所排放的烟气,量较小且村庄分布较为散落,地形较为广阔,便于污染物的扩散,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FB3095-1996)修改单的通知》(环发[2000]1号)中的二级标准要求。3.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地位于农村地区,该区域除居民日常生活噪声外无其他噪声源,声环境质量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洛沟子灌区工程区地处青藏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属河流冲积和高山剥蚀地貌类型,区域地形多为高山峡谷,河谷多呈‘U’字型,两岸山体雄厚,山体总体走向近东西,工程区附近呈南北向长条状地貌单元展布,总的趋势是南高北低,属高山、中高山地带,谷底高程为3400m~4000m,山顶高程为4800m~6500m,相对高差达到1000m~1500m,山体坡度一般35°~70°,植被覆盖少,基岩裸露。河谷部位现代河床一般较宽,水流平缓,河曲明显,在河谷开阔的河段,冰水堆积阶地及河床漫滩发育。4.1生物多样性①植被项目区植被为高寒山地植被,多为高寒草甸植被或灌木林,地处高寒地带,植物生产周期长。沿线多见沙地植被有紫花针茅、沙篙、锦鸡儿、沙生槐、小白篙、青藏苔草等固沙植物,植被覆盖率约80%。②动物82 据现场踏勘调查,灌区所在区域以农牧业为主,牧业以饲养牦牛、绵羊、山羊等为主;野生动物较少,主要有野兔、小型鼠类、昆虫和爬行类动物等,工程区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引水水源洛沟是雪融水,河流中主要是高原鱼类,无珍稀保护鱼类。4.2工程区生态体系组成及特征根据工程所在地区植被分布及土地利用现状,工程涉及区域内生态体系可分为灌草丛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荒地生态系统和村镇及道路系统,共5种主要拼块类型。①灌草丛生态系统该类生态系统属于环境资源拼块,面积较大且连通性较好,该拼块对区内环境质量有动态调节作用,起到减缓区内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并且是农牧民放牧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②农田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种植拼块,是项目灌区工程主要的服务对象,以农业植被为主体,以农业活动为中心,以输出农副产品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农田生态系统受农业生产活动的控制,对农耕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同样可起到维护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作用。③水域生态系统洛沟是汇入堆久曲的支沟,而堆久曲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左岸的一级支流,总体流向由北向南,河床平均纵坡降4.8%,下切深度较深,沟谷宽一般50m~200m,呈不对称的“U”字型,沿沟谷漫滩、心滩较发育,规模一般较小,两岸阶地不发育。2#取水口位于洛沟主流1#取水口下游,取水口部位河谷较窄,现代河床宽度60m~100m,水深0.3m~0.6m,主河床偏左岸发育,水流较平急,总体地形北高南低,顺河床自然坡度8°~10°。2#取水口部位有边滩分布,宽度约3~5m,高出洛沟河平水期河水位0.5m~0.7m;两岸为冰水积漂块石土岸坡,自然坡度25°~40°,植被覆盖少。④荒地生态系统由于工程涉及区域河流两端的河滩裸地,此拼块由于地形、气候条件限制或受到人类活动干扰,植被生长条件较弱,自然生产力较低。本项目所在地岩石物理风化严重,部分山坡出现沙化,植被覆盖路较低,地表基本呈现裸露状态,引水工程建成后,将会对此有所改善。82 ⑤村镇及道路系统该系统属于人工引进拼块,系人工形成的景观。该系统自然条件相对较好,有饮用水源、交通便利,以人类生产、生活为中心,多为人工建筑物,原生性的自然环境已经不复存在。4.3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①本区生态现状基本良好,受地形高差影响,区内植被垂直分布作用明显,但总体上物种组成较为单一,异质化程度不高,区域生态体系的抵抗力不强,稳定性较差。此外,受地理、气候条件限制,区内自然生态体系组成也较为简单,组分生长缓慢,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②工程区受人为活动影响明显,但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程度不高,该区域生态系统基本维持了动态平衡。③鉴于评价区域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环境过程形成的高寒干旱半干旱山地河谷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条件脆弱,生态系统不稳定,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生态条件脆弱,土地沙化、植被减少。82 四、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山南地区环境保护局下达的《关于“西藏山南地区江北灌区洛沟子灌区”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以下标准:1.地表水环境项目取水枢纽所在的洛沟河段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相应标准。堆久曲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相关标准值见表4-1。表4-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值除外)水质参数评价标准水质参数评价标准pH值(无量纲)6~9氨氮≤1.0溶解氧≥5总磷(以P计)≤0.2高锰酸盐指数≤6BOD5≤4CODCr≤20石油类≤0.052.大气环境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及原国家环境总局《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通知》(环发[2000]1号中的二级标准),相关标准值详见表4-2。表4-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mg/m3)评价标准级别污染物取 时段SO2NO2TSP二级年平均值0.060.080. 20日 均0.150. 120.301小时平均0.50 0.24/3.声环境声环境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相关标准值见表4-3。表4-3声环境质量标准(等效声级LAeq:dB)类别昼间夜间1类55454.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评价以不减少区域内濒危珍稀动植物和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完整性为标准;水土流失评价以不改变土壤侵蚀类型为标准。82 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具体标准值见表4-4。表4-4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单位:mg/Nm3)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浓度SO2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40NOx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 2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2.废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具体标准值见下表。表4-5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单位:pH无量纲,其余mg/L)项目pHCODCrBOD5氨氮SS标准值6-9≤100≤2 0≤15703.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详见表4-6;表4-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4.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相关标准。总量控制指标项目为非污染生态类项目,根据国家环保部的相关规定,本项目无总量控制目标。82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一、产业政策符合性本工程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中属于“鼓励类”第二款“水利”第16条“灌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二、项目合规性分析洛沟子灌区工程属江北灌区子项目,而江北灌区为西藏自治区“十一五”重点水利工程。江北灌区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左岸山南地区,它东西横跨4县(扎囊、贡嘎、乃东、桑日县),于扎囊县森布日开始,至桑日县降乡结束。共有十个子灌区,东西长近100km。根据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关于抓紧做好山南雅江江北灌区前期工作的通知》(藏水建[2005]92号),按照分期实施的原则做灌区的分期可研和初步设计报告。本次洛沟子灌区工程为江北灌区第三期项目之一。洛沟子灌区工程建成后灌溉面积达到12220亩,其中农田灌溉面积1967亩(改善农田面积1301亩,新增农田面积666亩),林地灌溉面积7708亩(现有成林地面积1764亩,新增林地5944亩),草地灌溉面积2545亩(改善草地面积1178亩,新增草地面积1367亩)。可新增灌面4123.6亩,恢复改善灌面5870亩。受益人口2438人,可大幅度改善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还可以拉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所以从该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角度来看,该工程的兴建十分必要。因此环评认为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当地规划要求。三、本项目与西藏山南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符合性分析本项目涉及到雅砻河风景名胜区,其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正南的乃东、扎囊、加查、洛扎、贡嘎等六个县境内,面积920万平方米,为西藏境内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西藏古代文明的摇篮,藏民族的发祥地。按照“地区旅游总规”发展布局,山南地区旅游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即北部以泽当镇为核心的雅鲁藏布江—雅砻历史文化旅游区,包括贡嘎、扎囊、乃东、桑日、曲松、琼结和加查七县;西南部为雪域湖泊风光旅游区,包括浪卡子和措美两个县;东南部边境为高山峡谷生态旅游区,包括隆子、错那和洛扎三个县。本项目82 位于扎囊县,属于地区旅游规划的历史文化旅游区。根据《西藏山地地区旅游总体规划》,并结合《风景名胜区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文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开展下列活动:1、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活动;2、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3、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调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本项目属于水利开发项目,重点保护当地居民的农作物生产,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且项目不在相关条例限制活动的范围内;本评价要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做好风景名胜保护区知识的宣传教育,禁止乱扔垃圾,禁止随意设置便道,禁止设置块石、砂石料场等严重破坏地表植被的活动。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山南地区旅游规划,符合雅砻河风景名胜区相关规定。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4.1灌区的建设为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灌区水利设施简陋,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灌区的水源和基础设施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着农牧业的发展。而灌区的建设将改变耕地的有效灌溉,摆脱耕地因干旱缺水,靠天吃饭的状态。由于项目的建设,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提高了农牧民的生产条件。同时带动了以农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带,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也符合我国提倡的“三农”建设精神。4.2灌区的建设是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82 灌区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由于气候、地形等原因,风沙危害范围由雅鲁藏布江宽阔河谷中的河床和河漫滩逐渐向两岸推进,严重地危害着农田、牧场、交通运输和人民生产、生活,导致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以及农牧业生产水平下降和生活设施破坏,随着土地沙化的发展,林木覆盖率急剧减少,流沙四起,吞没农田、牧场和村庄,气候状况恶化,风沙天气增多,沙尘污染严重,各种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灌区内人民群众生存条件亦急剧恶化。其次,流沙的蔓延使农田水利设施不断遭到填淤,加剧了种植生产与灌溉的矛盾,造成了农业生产严重的损失;另外还对交通运输产生危害,加大了交通养护的人力和机械投入。更重要的是沙漠化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使可利用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质量日趋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草场产草量下降,生态环境退化加剧。而在灌区由于水利工程不配套、交通不便等原因,人工造林进展缓慢,还有大量江边沙滩地和洪积扇沙砾地急需治理,洛沟子灌区的建设,为生态治理工程提供可靠的水源,在沿江沙地和荒地上,全灌区可新增5945亩林地,同时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灌区防止风沙的“绿色屏障”。4.3灌区的建设是灌溉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灌区工程实施后,灌区将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与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政治、法律支撑体系。4.4灌区建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灌区建成后,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灌区水利设施的配套,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在调整种植结构由“一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调整的同时,发展具有经济、生态功能的沙棘和枸杞等经济作物等,可利用农、林、牧的资源优势发展农、林、牧产品加工业,在增加当地群众收入的同时,也为项目区实现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4.5灌区建设是土地开发的重要条件经调查,现项目区内有复垦整理项目,该项目在土地复垦整理后,将建成田间配套斗农渠、农耕道等,但缺乏干渠引水工程。由此可见,灌区建设的落后制约了当地土地开发。灌区建成后,灌区设计水平年2020年,农田灌溉面积达到1967亩,人口按8%增长率计算,2020年洛沟村人口达到356人,人均耕地为5.52亩/人,符合项目区实情。因此,本项目的兴建是十分必要的。五、项目选线及总平面布置合理性5.1渠线布置方案1#干渠整体及2#干渠部分渠线为原土渠渠线,为原土渠82 的节水改造。洛沟子灌区工程的渠线方案是经过多次对现场踏勘,按照充分利用原渠、灌溉面积较大、渠道稳定、施工难度小等方面通过现场走线,拟定的干渠走向。工程部分渠道选线利用原渠线,减轻了对工程区植被和土壤的扰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水土流失现象。综合上述,本项目的渠线布设从环保角度而言,是基本合理可行的。5.2渠道断面型式本次干渠渠道断面型式选择采用同一比降,对不同断面进行投资、运行年限、防渗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山区渠道宜用窄深式的矩形渠道,梯形渠道不适合该地形。本工程选用矩形断面钢筋混土式渠道,1#干渠衬砌厚度12cm,2#干渠衬砌厚度15cm,其他支渠断面较小衬砌厚度10cm。本项目为灌区建设工程,在进行渠线及取水枢纽位置选择的时候,充分考虑灌区的地形条件及耕地分布高程等特点,以及灌区内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情况,要求从干渠到支渠基本能覆盖整个灌区范围,并满足自流灌溉的原则,因此取水枢纽基本定位于渠线和河流交汇点,渠线布置在高于耕地及林草地。其中,1#干渠自取水口由北向南呈近北南向沿山通过,干渠全长1.7km;2#干渠自取水口由北向南呈近北南向沿山通过,干渠全长9.10km。同时项目选线时考虑到利用原有渠道,减少工程新增占地面积,避免了更大的生态破坏。本环评认为项目的渠线选择和断面型式基本符灌区灌溉和环境保护要求。六、取水口设置合理性分析6.1取水方案的确定根据灌区实情,提出了两个方案:一、单级取水方案;二、分级取水方案。单级取水枢纽方案:该方案布置形式为在沟内布置取水枢纽一座。即在3880m高程布置一座溢流堰堰长15m、堰高2.0m的取水枢纽,从堆久曲左岸取水,沿着3880~3624m高程布置长11.8km的输水渠道,灌溉灌区所有土地。该取水方案首部布置简单,工程量小,但是干渠布置高程高,大都为旁山渠道,沿程高差大,需布置较多的引水渡槽及跌水建筑物,施工难度大,对土壤的扰动大,且灌区大部分灌溉土地分布于洛沟下游沟口,上游耕地极少,渠道断面相对较大,占地面积增加,从而加大了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分级取水方案:根据灌区地形、灌溉条件及现有水利设施实际情况,结合上游耕地少、下游耕地集中连片的特点,采用“高水高灌,低水低灌”82 的原则,选择分两级取水。第一级在洛沟一组下游10m处修建一座无坝引水枢纽,沿3880m~3837m高程布置长为1.71km输水渠道,灌溉上游210亩耕地;第二级在洛沟一组下游1.0km处修建堰长8m、堰高1.1m的取水枢纽一座,沿3810m~3624m高程布置长为9.10km输水渠道,灌溉本灌区绝大部分的土地。该取水方案首部工程量大、投资较高,但干渠布置相对简单、干渠断面尺寸及渠系建筑物规模相对较小,后期运行管理简单、方便,较符合当地群众灌溉管理习惯。两方案的环评对比:单级取水枢纽方案渠道断面相对较大,占地面积增加,干渠布置高程高,大都为旁山渠道,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水土流失,该方案对土地的扰动面积较大,加大了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分级取水方案因势利导,干渠布置相对简单、干渠断面尺寸及渠系建筑物规模相对较小,节省了占地,减少了对该区域的扰动和水土流失。经对两个方案的各方面比较,认为分级取水方案符合灌区实情,整体投资相对较小,环境影响小。6.2取水枢纽位置设置的合理性根据“高水高灌,底水底灌”的原则,同时根据灌区地形、灌区条件及现有水利设施实际情况,洛沟子灌区耕地分布于洛沟左右岸河谷洪积扇部位。1#取水口设置于加玛定村下游50m处,为原取水口处。1#取水口位于洛沟主流,取水口部位河谷较窄,现代河床宽度50m~80m,水深0.3m~0.5m,主河床偏左岸发育,水流较平急,总体地形北高南低,取水口部位有边滩分布,宽度约2~3m,高出洛沟河平水期河水位0.5m~0.6m;两岸为冰水积漂块石土岸坡,植被覆盖少,周围地形较平缓,地表植被较发育,主要岩性为含砾砂层,呈稍密,稍湿状态。坝线及渠线的位置切合实际,渠线走向基本为山坡坡脚,施工难度较小,工程投资较少,便于管理。2#取水口位于洛沟主流1#取水口下游,取水口部位河谷较窄,现代河床宽度60m~100m,水深0.3m~0.6m,主河床偏左岸发育,水流较平急,总体地形北高南低,2#取水口部位有边滩分布,宽度约3~5m,高出洛沟河平水期河水位0.5m~0.7m;两岸为冰水积漂块石土岸坡,植被覆盖少,地形平坦,山体稳定无冲沟发育,地表植被较发育,主要岩性为含砾砂层,呈稍密,稍湿状态。施工导流条件较好。坝线及渠线的位置切合实际,渠线走向基本为山坡坡脚,施工难度较小,工程投资较少,便于管理。以上2个取水口对周边植被的扰动范围小,破坏程度在可承受范围内,减少了工程新增占地面积,避免了更大的生态破坏。综上所述,项目取水口的设置从环保及实际情况的角度出基本合理。七、工程土石方平衡分析本工程总开挖量为16539m3,总填筑量为10287m3,400m3的土方在场内周转(来自干渠用于围堰),总余方量为6111m382 ,根据土石方平衡可知,主体工程施工用料及回填充分利用了开挖方。由施工进度安排可知,施工过程中填方需要临时堆放,待混凝土工程完毕后才能回填。合计需要临时堆放数量为6111m3,就近堆置于渠道两侧或下边坡侧,除占用永久占地外,需临时占用渠道外侧用地。填方堆放时需要补充临时的拦挡和苫盖措施,防止产生较大水土流失。余方的最终去向:最终干渠、支渠弃方2986m3堆置于渠道两侧外边坡护土;田间配套工程余方1345m3堆置于渠道外边坡;用于围堰工程填筑余方400m3,在使用完毕后堆置于取水口外侧边坡护土;取水枢纽、渠系建筑物开挖弃方,共计1380m3,堆置于取水口、渠系建筑物外侧边坡护土。施工临时道路的修建采用半挖半填的方式,以减少开挖面积,不产生弃渣;施工场地6处,共计占地约0.18hm2,由于施工场地布置在渠线附近平坦地段,因此不产生挖、填作业。因工程分段进行施工,尽可能即挖即填的方式,开挖土石方可及时回填利用,对施工过程中对未能及时回填的临时堆土补充拦挡措施。工程土石方平衡表见表5-1。表5-1工程土石方平衡表编号工程项目挖方(m³)填方(m³)调入调出借方余方数量(m³)来源数量(m³)去向数量(m³)来源数量(m³)1取水枢纽1#取水口35012023022#取水口7901406503引水渠道1#干渠875600200围堰7542#干渠59203188200围堰25325支渠150011203796渠系建筑物渠系建筑物14509505007田间工程配套渠道3524217913458围堰工程400400干渠4009临时施工道路21302130010合计1653910287400方的土方在场内周转(来自干渠用于围堰)6111八、弃渣场设置及合理性分析由土石方平衡可知,本工程总开挖量为16539m3,总填筑量为8297m3,400m3的土方在场内周转(来自干渠用于围堰),总余方量为6111m3。由于本项目属于线型工程,渠道建设里程长,余方分散,如整体集中弃置,一方面运输成本较高,另一方需要修筑大量的运输便道,反而扩大了本项目的扰动面积。经过综合分析,本方案采取分散处置和集中弃置相结合的处理方式。由土石方平衡可知,本项目余方合计6111m3。由于本项目渠道建设里程较大,82 最终干渠、支渠余方2986m3堆置于渠道两侧外边坡护土;田间配套工程余方1345m3堆置于渠道外边坡;用于围堰工程填筑余方400m3,在使用完毕后堆置于取水口外侧边坡护土;取水枢纽、渠系建筑物开挖余方,共计1380m3,堆置于取水口、渠系建筑物外侧边坡护土。余方可得到有效处置。故本项目不在单独设置弃渣场。九、取料场设置的合理性分析根据土石方平衡可知,主体工程施工用料及回填充分利用了开挖方。工程施工过程中围堰填筑用料400m³取自就近的渠线开挖土方。本项目所需要的混凝土粗、细骨料以及石料均购自扎囊县的专业料场。故本项目不单独设置取料场。十、临时设施设置合理性分析施工临时设施包括施工工厂、施工仓库和生活区等项目。本工程施工布置按2个标段考虑,第一标段包括内容有1#取水口、1#干渠及相应渠系建筑物。第二标段包括2#取水口、2#干渠及相应渠系建筑物、田间工程。项目的施工班组营地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本工程布置特点是战线长,建筑物分散。为减少搬动,设计将工程分为多个工作面,各个工作面负责各段的所有工程,即渠道及渠系建筑物这样既方便管理,又责任到施工单位,搬动少,施工机具落实到各个施工面上,机具不固定,随工程进展而移动。评价要求施工场地布置应该与最近的村民保持100m以上的距离,控制对村庄的大气、声等方面的影响。项目施工期设置施工场地6处,共计占地约0.18hm2,占地类型基本为裸地、灌木林。项目设置6个施工生产区,其中每个施工生产区负责约1.8km的干渠、1.0km的支渠及相应的田间工程和渠系建筑物的建设,这样可以减少施工机械、材料的搬动,进而减轻施工临时占地对施工区域的扰动和破坏,从环保角度而言有一定的合理性。施工仓库:施工仓库包括施工材料、生产物质及临时堆料场等仓库,其结构为简易棚。占地面积为200m2。施工工厂:由于工厂量小,各单项工程的施工强度低,工程本身的结构简单,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大部分施工均采用人工方式,机械数量比较少。因此,在施工工厂的设置上仅考虑混泥土拌和站、钢筋加工间和木材加工间,其占地面积为100m2。工程施工用水主要是用于混泥土拌合、养护以及骨料筛分冲洗等。湿筛分系统部分的用水采用引洛沟水直供方式;渠道、渠系建筑物工程的施工因其不具备直供条件,且用水量也不大,采用水泵抽水。82 洛沟子灌区工程具有施工点分散,施工面积大,工程施工简单的特点。且受工程本身结构的限制,项目的施工以人工施工方式为主。由于机械设备数量和施工用电负荷均相对较小,因此施工用电可由施工单位自备发电及解决。根据现场踏勘,有乡村公路和机耕道通达项目取水枢纽及干渠,部分干渠、支渠需要修建临时施工便道,便于材料、设备运输,施工便道采用土路,便道宽度3.0m,新建临时便道约10.19km,施工便道不占用耕地。施工人员的生活营房不单独设置,环评建议租用当地居民或政府部门的闲置用房作为生活营房。综上,工程完成,对临时施工占地加以恢复后,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且工程区域生态自我恢复能力较强,因此,评价认为在落实占地补偿和生态恢复的措施后,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限,临时占地基本合理。十一、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项目为灌区建设工程,水量平衡主要分为施工期用水平衡、运行期河道、取水和灌溉需水之间的平衡。11.1施工期用水平衡施工生产用水主要为砼拌合用水、砼养护用水、设备清洗用水、洒水降尘用水。砼拌合、养护用水量约20m3/d,为工艺用水,主要被工艺消耗,不直接以液态水形式向环境排放,剩余部分以蒸发形式排放。工程施工期间需清洗设备少,清洗用水按2m3/d计,主要污染物为SS,可以采取自然蒸发的方式处理。施工区便道、场地等洒水降尘用水约3.0m3/d。项目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按200人,人均用水量0.05m3/d计,施工期高峰期生活用水量10.0m3/d,施工期生活用水排污系数按0.8计,生活废水约8.0m3/d。新鲜水量旱厕处理8.0生产用水生活用水损耗35.010.02.0混凝土搅拌洒水降尘设备清洗消耗20消耗32沉淀池循环利用消耗图5-1项目施工期水量平衡图(单位:m3/d)11.2运行期河道径流量、取水和灌溉需水之间的平衡82 (1)分析原则供需平衡分析计算采用典型年法,即采用同频率的设计来水过程与需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计算,调节计算时段为月,调节计算原则如下:①灌区农灌水源为地表水。②以水文分析的来水量作为平衡分析基础数据,计算时段以月为单位。(2)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灌区的灌溉用水与作物种植情况和水文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灌溉用水一般由灌溉面积、灌溉制度、灌溉水利用系数来决定。根据灌区水量平衡计算5月份洛沟灌区缺水8.64万m3,现灌区内有2006年农发修建的一座水塘,其有效库容为1.5万m3,结合灌区地形和主要控灌面积高程。本次设计再新建一座水塘,该水塘位于洛村,以达到调蓄要求。表5-2洛沟子灌区水量平衡表单位:万m3月份单位123456789101112总水量主河道径流m3/s0.0820.0820.0630.0930.1190.2640.7851.0600.6030.2460.1930.1300.310来水量万m321.9619.8416.8724.1131.8768.43210.25283.91156.3065.8950.0334.82984.3生态用水量万m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可用水量万m321.9619.8416.8724.1131.8768.43210.25283.91156.3065.8950.0334.82984.3灌溉净需水量万m30.00.05.711.124.321.234.416.70.012.89.70.0136.0毛灌溉需水量万m30.00.09.518.540.535.357.327.90.021.416.20.0226.7余/缺水量万m321.9619.847.405.58-8.6433.09152.95256.03156.3044.4933.7834.82757.59洛沟灌区为山区型灌区,干渠分布在山沟东侧,通过取水口取水向西侧输水再进行灌溉,实际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是有利的,综合各种因素,本次生态环境需水不予预留。经对灌区月径流供需平衡分析,洛沟子灌区工程由于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存在工程性缺水,5月缺水8.64万m3。根据设计人员对项目区取现场踏勘,项目区现有一座2006年修建的小水塘,其库容为1.5万m3,因此本次设计兴利库容为7.14万m3。82 82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项目为农灌渠建设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运行后,主要发挥灌溉功能,能有效促进灌区农、牧业的发展。项目施工期及运行期主要的工艺流程见下图。施工期辅助工程主体工程施工场地附属工程施工便道取水枢纽临时占用土地取水枢纽输水干渠、输水支渠溢流坝、冲沙闸、进水闸等河道扰动崩塌、滑坡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废气扬尘动物栖息环境破坏草皮山体破坏土地占用水土流失工程弃方噪声水环境环境地质水环境环境空气声学环境生态环境图5-2施工期主要工艺及环境影响示意图运行期引水灌溉径流变化开挖陡处地表层植被演变泥砂淤积水生生物影响水环境生态环境环境地质图5-3运行期主要工艺及环境影响示意图82 主要产污工序一、施工期产污工序及污染物种类施工流程、产污位置及污染物种类分别见图5-2。建设项目施工期存在施工噪声、施工扬尘、施工废(污)水、余方等建筑垃圾、施工机械尾气等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占用土地、破坏生境、扰动地表、改变原有地貌、改变用地性质、破坏植被及由此引起的局部水土流失的影响。根据工程性质,施工期占用土地、破坏植被、扰动地表以及由此引起的局部水土流失是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二、运行期产污工序及污染物种类运行期从洛沟引水灌溉,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减、脱水河段影响。占用土地:工程永久占用土地对土地利用性质的改变。减、脱水:项目引水造成地表径流减少对河流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三、施工污染简析3.1废气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场地开挖、场地平整、物料运输等施工作业时,会排出各类燃油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NO2、SO2。各种运输车辆行驶时会产生尾气。土石方装卸、水泥装卸作业、运输时产生扬尘,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TSP。3.2施工期废水施工期的废水来源为两部分:一是工程建筑施工产生的生产废水;二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1)工地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高峰期人员约200人,按每人每天产生生活污水0.05m3计,日排放生活污水8.0m3/d,实行清污分流,清水可用于施工区洒水降尘等,粪便之类的污水经防渗旱厕处理后,清运至农田做肥料。(2)生产废水该建筑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搅拌废水和施工机械的冲洗废水,含泥砂等,悬浮物浓度较高,pH值呈弱碱性,并带有少量的油污,经沉淀、隔油处理后循环使用。3.3固体废物82 (1)施工余方及建筑垃圾本工程总开挖量为16539m3,总填筑量为8297m3,400m3的土方在场内周转(来自干渠用于围堰),总余方量为6111m3。主体工程施工用料及回填充分利用了开挖方。余方的最终去向:最终干渠、支渠弃方2986m3堆置于渠道两侧外边坡护土;田间配套工程余方1345m3堆置于工程外边坡护土;用于围堰工程填筑余方400m3,在使用完毕后堆置于取水口外侧边坡护土;取水枢纽、渠系建筑物开挖余方,共计1380m3,堆置于取水口、渠系建筑物外侧边坡护土。(2)施工期生活垃圾工程施工高峰期人数约200人/d,以每人每天产生垃圾0.5kg定额计算,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00kg/d。这些垃圾集中收集后填埋处理。3.4施工期噪声本工程作业内容包括:土方开挖回填、渠首工程修筑、渠道施工及渠系建筑修筑等。因此参与施工的主要的施工机械及辐射声级见表5-3。表5-3  施工机械噪声源强 单位:dB(A)机械名称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dB(A)5m10m20m40m60m80m100m150m200m300m挖掘机8478726662.5605854.55248.5推土机8680746864.5626056.55450.5装载机9084787268.5666460.55854.5搅拌机9084787268.5666460.55854.5从表5-3可看出,距离施工机械300m范围内的施工噪声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昼间55dB(A)的标准限值,在夜间将导致500m范围内的施工噪声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夜间45dB(A)的标准限值。3.5生态环境施工期开挖、搬运渣土、运进各种建材及施工临时占地等,会对项目拟建地区的生态环境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的影响。本项目区域内无珍稀保护动植物,故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四、项目运行本项目运营后,能起到改拦蓄雨水,减小地表径流量和径流速度,从而降低径流对土壤的冲刷能力的作用;并能改善洛沟子灌区的灌溉状况,改善灌区面貌。82 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材料运输及土石方工程施工扬尘因气候条件、施工方式、施工机械及施工工序不同而不同,其产生和排放量有限。扰动地表及运输扬尘施工扬尘严格按环发(2001)56号“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执行,避免或减缓施工扬尘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燃油动力机械燃油烟气只施工期产生随设备性能而异运输车辆交通扬尘少量多尘料封闭运输并洒水降尘可减缓。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SSBOD5CODCr300mg/L250mg/L400mg/L利用旱厕处理。施工废水SS石油类受施工条件、场地条件、管理水平的综合影响。设简易沉淀池及隔油池,处理后回用或洒水降尘。噪声施工期施工机械运输车辆施工作业噪声、车辆行驶噪声。噪声源强为84~90dB(A)固体废物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少量集中收集,填埋处理工程余方余方6111m3分散处理与集中堆置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取水枢纽施工建筑垃圾少量集中收集,填埋处理。主要生态影响一、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工程占地对环境影响分析1)永久占地的影响82 本工程永久占地包括取水枢纽、干渠、支渠及渠系建筑物占地等。本工程渠系占地呈线状,面积小,永久占地面积主要为原沟渠占地及,同时增加部分新的永久占地,占地类型为耕地、牧草地等;在永久占地中,渠首及建筑物占地约0.15亩,占地类型为水域、牧草地及其他用地(裸地)。本项目永久占地面积为2.594hm2,占地工程主要有渠首枢纽、灌渠、田间工程,其中,灌渠修建对植被的破坏表现最大。本工程占地的自然植被类型较为简单,所破坏植被都呈现了明显次生特点,并且占地植被种类均为当地常见物种,无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植被,工程的建设仅导致植被面积和常见植被数量的损失,且占地面积较小,占用地草甸和灌木丛两种类型植被在评价区和周边有较为广泛的分布,因此工程建设不会导致该植被类型在本地区明显减少。2)临时占地的影响临时工程占地包括干渠施工开挖、支渠施工开挖、施工生产占地(包括临时仓库、堆料场、办公用房)、施工临时推土占地、施工临时道路等占地,占地约4.566hm2,占地类型为耕地、灌木林、裸地和牧草地。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的设置破坏了地表植被,导致土壤侵蚀模数相应增大,临时堆料场不仅会压埋地表植被,同时会形成新的水土流失区,遇到雨季则会引起水土流失。渠道在开挖过程中,会对耕地的表层土进行剥离,将造成场区内原有地形地貌被破坏,形成裸露土坑,成为水力和风力侵蚀的输沙源,加剧水土流失。各施工队主要由混凝土拌合站、砂石堆料场、发电机房、泵站、临时生产用房等组成。项目经理部配置综合加工厂、机械修理厂等生产设施。在施工期,场地平整,开挖动土,这些施工活动将破坏占地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将导致施工迹地表面裸露,降低工程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施工区原生植被大多已不存在,受影响的只是部分耕地、草地、低矮灌木丛,工程开挖与占地对物种的繁衍和保存均无明显影响。工程影响区内无珍稀植物,也不涉及成片天然林,因此不存在工程对珍稀植物和天然林保护区的影响。环评要求施工方在工程开挖之前将开挖区域内的表土单独剥离堆放,涉及到的灌木丛及乔木必须进行移栽,移栽至附近的疏林地;在施工结束后将剥离的表土覆于施工迹地对其进行植被恢复及绿化。82 工程施工期会对植被产生一定的影响,区域环境中绿地的数量较施工前相对减少,其植被局部空间分布有所改变,但绿地调控环境质量的能力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随着施工活动结束,场地迹地平整、回填等,区域植被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相结合的方式,来改变工程开发前区域植被结构单一的状况,使施工区域生态环境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施工活动对评价区内陆生植物的直接影响较小,且可通过植物恢复措施将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临时工程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使用结束后恢复至原状。临时用地在施工结束后,将拆除临时建筑物,产生的建筑垃圾统一清运,清理平整后,进行生态恢复,因此这类占地对环境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重视临时施工用地在工程结束前的清理和植被恢复工作,减少临时占地对生态的影响。为减少堆料的二次搬运和防止临时堆料洒落在溪流中,应对临时堆料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3)小结本工程总占地面积7.160hm2,其中永久占地2.594hm2,临时占地4.566hm2。本工程永久占地会破坏地表植被,改变土地利用性质,对环境影响较大,是不可逆的;临时占地也会破坏地表植被,但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可对其采取生态恢复措施进行植被恢复,经恢复后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本工程施工期间生态破坏范围及程度详见表6-1。表6-1施工期生态破坏范围及程度一览表工程类型占用面积(hm2)占地性质占地类型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破坏程度说明主体工程区0.08永久占地河流及滩地/﹤10%较轻主体工程永久占地会改变原土地性质0.14耕地青稞>80%中度0.034裸地/﹤10%较轻2.34牧草地牧草>80%较重0.05临时堆土场占地滩地/﹤10%较轻施工结束后对场地平整,对占用进行恢复,对占用草地进行复种。0.05耕地青稞>80%中度0.13灌木林灌丛>60%中度0.70裸地/﹤10%较轻0.40牧草地牧草>80%较重临时占地区生产区0.10临时占地裸地/﹤10%较轻施工结束后对场地平整,对占用进行恢复,对占用草地进行复种。0.08灌木林灌丛>60%中度临时道路1.20裸地/﹤10%较轻0.60灌木林灌丛>60%中度1.256牧草地牧草>80%较重总计7.160中度本工程的施工方式主要是人工,工期较短,且工程区域内生态恢复能力较强,因此,施工期将不会对灌溉区土地利用及植被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同时,本工程的建设将极大的改善灌区内的灌溉条件,对灌区内的植被现状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82 2、工程施工对野生陆生动物及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灌区内人类活动频繁,致使野生动物迁移或已适应现状环境,评价区域内没有珍惜保护动物,野生动物主要为昆虫和爬行类动物等,人工牧养动物以牦牛、绵羊、藏香猪等为主。因此必须注意规范各项施工工作,尽量避免对牧民放牧的影响。该工程施工区域范围原有野生动物的活动除受人为打猎活动的影响,其它影响较小。随着工程的进展,施工机械、施工人员的进场,工程开挖和施工场地的布置均破坏了现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而且施工期间,工程施工区域及邻近领域的鸟类由于受到施工噪声的惊吓,也将远离原来的栖息地,不得不迁移到适宜的环境中去栖息和繁衍。因此,施工期内该区域的动物数量呈减少趋势。随着施工期结束,各种恢复和保护措施的落实,临时征地区域的植被恢复后,野生动的活动范围可得到一定的改善,施工结束后,它们仍可以回到原来的区域。因此施工活动对该区域的动物种群结构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工程整修、建设16.81km的灌渠对陆生动物来说,是动物活动的一道屏障,起着分离与阻隔作用,将自然生境切割成块状,对动物的迁移、觅食、活动产生影响,使生活在其中的动物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求偶与摄食,将对陆生动物产生不利影响。施工结束,灌渠对动物的阻隔还会产生影响,因此建议灌渠每隔一段距离在渠道上设置农桥及过道,方便动物的活动。施工期间,渠首工程的基础开挖与排水,会使河沟水质变得浑浊,增加水中SS的含量,将不利于沟道中的浮游藻类、水生无脊椎动物及鱼类种群生存。由于施工在非汛期,河沟内的水流较小,且施工时间较短,工程建设不会对沟道水生生物产生制约性影响。二、水土流失分析2.1工程占地本项目占地类型有水域、原有渠道、耕地、牧草地、灌木林和裸地,工程总占地7.160hm²,其中永久占地2.594hm²,临时占地4.566hm²。2.2防治责任范围确定的原则和依据水土流失责任范围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个方面。项目建设区是指开发建设单位的征地范围、租地范围和土地使用管辖范围。结合主体报告及现场调查,包括主体工程区、施工生产区和施工道路区,这是直接造成损坏和扰动的区域,是治理的重点区域,面积确定以施工征占地面积为准。82 直接影响区是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影响的范围,是建设单位应该负责防治的区域。根据施工经验和对同类工程调查,确定以下各防治区的直接影响区范围。(1)主体工程区:本工程渠线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左岸一级支流洛沟中下游。渠道所在线路可能由于施工过程中机械碾压及人为活动而产生影响,根据类似工程经验,渠道在所线路1.0m范围计入直接影响区;(2)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布置在地势较为平缓的区域,施工期间,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的活动可能对其占地范围造成影响;(3)施工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道路占地范围内,可能由于施工机械和人员活动对其造成影响,计入直接影响区。工本项目的预测分区分为主体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及施工道路区3个预测单元,预测时段分施工期(包含施工准备期)、自然恢复期进行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根据调查的侵蚀模数,结合各占地类型的面积经加权平均计算,确定项目占地范围内原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000t/km²•a。扰动地表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计算公式如下:W=∑(Fik×Mik×Tik)新增水土流失量:ΔW=∑(Fik×ΔMik×Tik)ΔMik计算公式:ΔMik=[(Mik-Mi0)+|Mik-Mi0|]/2式中:W—扰动地表水土流失量(t);i—预测单元(1,2,3,……n);k—预测时段(1,2,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Fik—第i个预测单元在不同施工时段扰动和损坏原地表的面积(km²);Mik—第i个预测单元在不同施工时段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t/km²•a);Tik—第i个预测单元在不同施工时段的预测期(a);ΔMik—第i个预测单元在第k时段的新增土壤侵蚀模数(t/km²•a);Mi0—第i个预测单元的水土流失背景值(t/km²•a)。82 表6-2工程水土流失预测表预测单元预测时段土壤侵蚀背景值t/km²•a扰动后侵蚀模数t/km²•a侵蚀面积hm2侵蚀时间a背景流失量t预测流失量t新增流失量t主体工程区施工期200085003.924178.48333.54255.06自然恢复期第一年200053001.333126.6670.64943.989第二年200036001.333126.6647.98821.328第三年200017001.333126.6622.661小计158.46474.838320.377施工生产区施工期200058000.1813.610.446.84自然恢复期第一年200042000.1813.67.563.96第二年200029000.1813.65.221.62第三年200018000.1813.63.24小计14.4132.312.42施工便道施工期200067003.056161.12204.752143.632自然恢复期第一年200043003.056161.12131.40870.288第二年200031003.056161.1294.73633.616第三年200019003.056161.1258.064小计244.48488.96247.536合计施工期7.16143.2548.732405.532自然恢复期第一年5.3691.38209.617118.237第二年5.3691.38147.94456.564第三年5.3691.3883.965小计417.34990.258580.333本项目共计占用土地7.160hm²,扰动原地貌植被面积7.16hm²,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4.569hm²。本项目预测期水土流失总量为990.258t,新增水土流失量580.333t。主体工程区水土流失强度较大,是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治区,也是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区域。三、运行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建成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正影响。引水工程建成后将对灌区内耕地、林草地进行灌溉,有利于各种植被的生长,增加灌区土壤含水率,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工程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1、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工程实施后,项目区内土地得到更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平整,林木茂盛,渠道畅通,这将使项目区农业灌溉条件得到改善,为开发荒碱地、改造中低产田创造了有利条件,使项目区粮食产量稳步增加。2、节约水资源、节约资金工程实施后灌区的灌溉条件得到改善,接水灌溉将逐步成为灌区农业灌溉的重点,同时,由于干渠渠道内泥沙淤积,渗漏问题得到解决,泥沙被直接输送到田间,这样,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节省清淤费用。82 七、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为生态环境影响、固废影响、地质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大气环境影响、声环境影响和景观环境影响。一、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大气污染源分析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有:施工扬尘、运输车辆道路扬尘、施工机械及车辆尾气。(1)施工扬尘施工产生的扬尘主要集中在取水枢纽工程、渠道工程等工程的开挖、回填、场地平整阶段以及材料堆放产生的扬尘,主要为施工过程中风力作用产生的粉尘。其扬尘量可按堆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其中:Q——起尘量,kg/t·a;V50——距地面50m处风速,m/s;V0——起尘风速,m/s;W——尘粒的含水率,%。V0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以沙尘土为例,不同粒径的尘粒的沉降速度见表7-1。表7-1不同粒径尘粒的沉降速度粒径(mm)10203040506070沉降速度(m/s)0.0030.0120.0270.0480.0750.1080.147粒径(mm)8090100150200250350沉降速度(m/s)0.1580.1700.1820.2390.8041.0051.829粒径(mm)4505506507508509501050沉降速度(m/s)2.2112.6143.0163.4183.8204.2224.624由表7-1可知,尘粒的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粒径为250mm时,沉降速度为1.005m/s,因此可以认为当尘粒大于250mm82 时,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而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是一些微小尘粒。根据现场的气候条件不同,其影响范围也有所不同,根据当地气象资料,项目地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因此施工扬尘主要影响施工点东南区域。施工期间,施工扬尘势必会对该区域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工程施工期应特别注意施工扬尘的防治问题,须制定必要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运输车辆道路扬尘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其中施工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以上。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式中:Q——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辆;V——汽车速度,km/h;W——汽车载重量,吨;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表7-3为一辆10吨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1km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扬尘量。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则扬尘量越大。因此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的清洁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手段。表7-2在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粉尘量车速0.1(kg/m2)0.2(kg/m2)0.3(kg/m2)0.4(kg/m2)0.5(kg/m2)1(kg/m2)5(km/h)0.0510560.0858650.1163820.1444080.1707150.28710810(km/h)0.1021120.1717310.2327640.2888150.3414310.57421615(km/h)0.1531670.2575960.3491460.4332230.5121460.86132325(km/h)0.2552790.4293260.581910.7220380.8535771.435539(3)施工机械及汽车尾气施工期间将消耗的油料10t,燃料的燃烧将产生SO235kg、CO5kg、NO2193kg、烟尘14kg以及烟气18.3万m3。本项目施工期为一年,由于施工时间不连续,施工过程包括土石方开挖及回填,工程材料的运输等工序,难以进行定量预测分析。根据工程类型、工程量及施工场地等情况,大型施工机械较少且使用时间较短,加之周边环境宽阔,扩散条件较好,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运输车辆一般为非连续行驶状态,污染物排放时间及排放量相对较少,汽车尾气对周边环境及居民影响较小。2、大气污染物对敏感点影响分析本工程线路较长,沿线涉及的村庄较少,只有1#取水口和2#取水口距离村庄较近,82 施工扬尘及汽车尾气对加玛定村和洛村有一定的影响;其他区域居住人群较为分散、且距离灌区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大气污染物对其他区域的影响较小。二、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2.1施工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施工期间的生产用水主要为砼拌合、养护工艺用水,混凝土搅拌机等设备清洗用水及便道、降尘喷洒水等,这些生产用水均在施工现场消耗或蒸发,不外排。施工期间对水质产生影响的工序主要为取水枢纽工程进行水下施工可能对洛沟和堆久曲水质产生的影响,主要可能引起水体SS增加。施工期废(污)水是设备清洗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设备清洗废水,属间断排放,含大量悬浮物,工程规模小,需清洗设备少,清洗用水按2m3/d计;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按最大施工人数200人,每人每天用水0.05m3,排放系数按0.8计约8.0m3/d。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氨氮等,根据类比调查,其污水水质为:COD300mg/L,BOD5150mg/L,SS150mg/L,氨氮12mg/L。施工人员产生的废水,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周围环境及地表水产生较大的危害性。评价要求项目建设过程中设置临时旱厕,生活污水收集后定期外运,可用于附近农田肥料或植被绿化,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2.2施工对生活饮用水的影响分析据现场踏勘,桑耶镇的加玛定村、洛村及赶布俄马等村饮用水均为桑耶镇人畜饮水工程及山涧水或地下水,本项目建设不对其饮用水产生影响。2.3围堰施工对水文情势的影响本项目取水口工程的施工需要设置施工围堰,并考虑在枯水期导流。由于洛沟河面较狭窄,故采用分期导流方式进行导流,一期建设进水闸和冲沙闸,利用原河床过流;二期采用冲沙闸过流,建设溢流坝。本工程围堰工程量不大,围堰结构采用砂砾石堆筑,迎水面采用砂袋防护,在砂袋与砂石间设置防渗土工膜,1#干渠导流围堰顶宽为1m,净高1.3m,边坡系数为1:1,底宽0.8m,挖深0.5m后进行施工。2#干渠导流围堰顶宽为1m,净高2.0m,边坡系数为1:1,底宽1.2m,挖深0.5m后进行施工砌筑材料采用袋装土。取水口工程的基础施工时将设置围堰,在河流枯水期围堰对洛沟进行围堵82 ,施工围堰对河流过水面积会造成明显影响。施工围堰占地性质为水域,而该部分水域被占会形成阻水现象,进而影响水的自然流态;当洪水期到来时,施工围堰拆除,工程利用进水闸过流。因此,围堰对洪水期平均流速基本没有影响,不会导致上游壅水。总的说来,工程施工围堰不会对该段河床稳定造成不利的影响,不会妨碍河道行洪和降低河道的行洪标准。2.4施工围堰拆除对水环境影响分析围堰拆除工作一般是在运用期的汛期来之前进行,逐层拆除围堰背水坡和水上部分。一般土石围堰的拆除可用挖土机开挖,爆破开挖或人工开挖。本工程拟采用人工开挖。围堰的最后拆除工作通常是在枯水期进行的,其方法是将人工在围堰顶上作业,逐步后退而将缺口拓宽。本工程围堰的拆除是在枯水期实施,围堰的拆除将会使被侵占河道的施工河段约100m长河段的SS超标。根据对施工段洛沟既有资料及现场调查,本工程至下游150m的河段,无地表水取用要求,因此,围堰施工对工程下游取用水基本无影响。2.5基坑排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取水口工程基础为较厚的砂、卵石粘土层,但由于基坑不大,渗水量也较小,故基坑排水采用集中排水方式,在围堰内侧开挖排水沟,水集中于集水坑内,沉淀后采用2台潜水泵将水排至下游河道。基坑排水的水质相对于原河流的水质,只是SS有所超标,该排水排入河流会引起水体中SS的增加,根据对施工段洛沟既有资料及现场调查,本工程至下游150m的河段,无地表水取用要求,故,基坑排水对工程下游取用水基本无影响。综上所述,在施工过程中,只要落实施工环保措施,加强施工管理,施工期的生活污水、含油废水、一般性生产废水等施工期生产废(污)水可避免直排河流水体,采取有效措施可靠处置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尽可能回用一般性生产废水,本项工程施工将不会对沿线河流水体的水质产生明显的影响。三、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3.1施工期噪声源分析根据本项目特点及工程地理位置,本项目施工机械较少,灌区的基础开挖大多采用人工开挖,因此产噪设备较少,主要有挖掘机、夯土机、发电机、小型移动搅拌机及运输车辆等。机械设备振动产生的噪声声压级介于50~84dB(A)之间且随距离的衰减较快,其影响范围较小,因此,对于机械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作具体分析,仅考虑噪声的影响。82 建筑施工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挖掘机、打桩机、夯土机、发电机、小型移动搅拌机及运输车辆等,参与施工的主要的施工机械及辐射声级见表7-3:表7-3施工机械噪声源强单位:dB(A)机械名称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dB(A)5m10m20m40m60m80m100m150m200m300m挖掘机9084787268.5666460.55854.5打桩机9084787268.5666460.55854.5发电机8478726662.5605854.55248.5搅拌机8680746864.5626056.55450.5载重汽车8276706460.5585652.55046.5从表7-3可知,按GB12532-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衡量,昼间施工机械在60m外即可达标,夜间则要300m外才达标。距离施工机械200m范围内的施工噪声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昼间55dB(A)的标准限值,在夜间将导致500m范围内的施工噪声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夜间45dB(A)的标准限值。3.2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地点较为分散,施工时间不连续,且工程区域内村庄分布较为分散。工程施工时,施工机械噪声较大,噪声排放有所超标。根据表7-3可知,要达《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昼间在200m外才基本达到标准值,夜间在500m开外才能达到标准值。灌区施工中,只有渠首枢纽工程用到的机械较多,渠道的开挖均采用人工开挖,所以只有渠首施工时周边的声环境质量会有一定的超标,但1#取水口只是设置分水闸工程较简单,故影响较小;而2#取水口则距离洛村较近,洛村昼夜间声环境将超标。故应采取一定的减缓措施来减轻施工噪声对洛村的影响。四、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分为三种:工程开挖的余方、建筑弃渣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①本工程总开挖量为16539m3,总填筑量为10287m3,400m3的土方在场内周转(来自干渠用于围堰),总余方量为6111m3,主体工程施工用料及回填充分利用了开挖方。余方的最终去向:最终干渠、支渠余方2986m3堆置于渠道两侧外边坡护土;田间配套工程余方1345m3堆置于渠道外边坡;用于围堰工程填筑余方400m3,在使用完毕后堆置于取水口外侧边坡护土;取水枢纽、渠系建筑物开挖弃方,共计1380m382 ,堆置于取水口、渠系建筑物外侧边坡护土。②建筑弃渣主要为废弃钢筋、木材等,收集后售废品收购站。③施工人员工地生活产生生活垃圾,产生位置分布于办公生活区及各施工场地。工程施工高峰期人数约200人/d,以每人每天产生垃圾0.5kg定额计算,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00kg/d。施工期需要对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填埋处理,以保持工程场区的整洁。五、施工期景观影响分析(1)从项目区现有的景观类型和格局来看,现有景观以耕地、草地、林地和河流为主,同时有道路和村庄等人工景观。项目建成后,景观格局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区域景观类型仍以耕地、草地和河流为主,而道路和居民房构成一种典型的人工景观。灌区的建设只会在所在区域形成一种人工景观“灌渠”,不会从整体上改变当地的自然景观现状,因此,项目建设对区域景观结构和功能基本无显著影响。(2)就对区域景观的影响来说,在项目施工期,如果建设期间因工程开挖和临时占地没有进行治理而在沿途留下间断的斑块状和条块状地形地貌,将会破坏沿途景观的和谐性,给行人带来视觉上的不舒适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景观的和谐性,在一定时段和一定范围内造成景观美感的丧失。随着项目的建成,这种影响将逐渐消失。(3)工程建设期间的大规模开挖、施工用料和余方堆存、施工场地设置、施工迹地处理等若不能合理进行,可能出现碴土、油污满地、垃圾遍布、植被枯死、一片狼籍的景象,将会破坏工程周围景观的美感与和谐性。六、地质环境影响分析6.1灌区工程地质条件灌区位于洛沟沟口左岸一带,耕作层为洪积成因的含碎石砂质黏土,厚度一般0.2m~0.5m,浅灰色,疏松,稍湿~干燥,主要由砂粒和黏粒组成,砂含量约65%~70%,黏粒含量约20%,碎石含量约8%,灌溉区高出洛沟平水期河水位20m以上,灌溉区地下水位远高于河水位。干渠控灌灌区为当地居民农耕区,已进行耕作多年。地形较平坦开阔,冲沟不发育,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性潜水,向洛沟排泄,埋藏深度较大。灌区内孔隙性潜水为HCO-3-Ca2+型水,PH值为7.4~7.6,总硬度为140.5mg/l,82 为微硬中性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要求。灌区耕作层为砂质黏土,位于地下水位以上。耕作层下为中强透水的含块石碎石土层、漂卵砾石层,疏散性能好,不利用地下水的滞留,灌区前缘阶地缓坡直接与洛沟现代河槽相接,灌区外围附近无低洼农田、村舍分布,灌溉引起的局部短期地下水位抬升不会造成灌区外围沼泽、盐泽等不良环境地质问题。6.2渠系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干渠沿线地貌单元较单一,冲沟现象发育,渠系建筑物主要为倒虹吸、渡槽、分水闸。倒虹吸、渡槽、分水闸位于各冲沟跨越处,为冰水积漂卵石层,厚度大于15m,表层约1.0m~2.0m松散,建议予以清除,倒虹吸、渡槽基础建议座落在下部冰水积漂卵石层上,其承载、变形性能均满足工程需求,各分水闸部位孔隙性潜水埋深均大于2m,建议漂卵石层临时开挖坡比1:0.50。分水闸均位于支渠与干渠交汇处,为冰水积、洪积漂卵石层,厚度大于5m,表层约0.5m~1.0m含植物根系,建议予以清除,其下稍密,承载、变形性能均满足工程需求,各分水闸部位孔隙性潜水埋深均大于2m,建议漂卵石层临时开挖坡比1:0.50。6.3水塘工程地质条件水塘总库容为7.29万m3,位于洛沟村一组附近一洪积扇前缘,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3600~3615m,地形坡度5°~10°,面积较大。出露主要地层为细砂夹有少量的砾石土(Q4al+pl),结构稍密~密实,未发现地下水出露,地下水埋深大于20m。拟建水塘区未发现滑坡、崩塌等重力地质现象发生,但在工程区东西两侧发育大小不等的冲沟,该处冲沟为季节性干沟,雨水季节对建筑物危害较大。6.4灌区工程地质整体评价干渠灌区为非污染型厂矿企业,渠道部分是沿原来已有的简易渠道布置,在修建过程中,也有可能局部范围在施工开挖时会破坏少量现有植被、产生一些尘土等,但由于其规模小,在管理到位,施工组织得力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些降低到最小。干渠灌区内无矿产、文物、军事设施分布,在今后运行中不产生废渣、废水、废气,对环境无影响。灌区耕作层为壤质黏土、砂质黏土,耕作层下为中强透水的漂卵砾石层、洪积碎石土层,不利于地下水的滞留,灌溉区前缘阶地缓坡直接与现代河槽相接,灌溉区外围附近无低洼农田、村舍分布,灌溉引起的局部短期地下水位抬升不会造成灌区外围沼泽、盐泽等不良环境地质问题。82 本灌溉工程的建设不存在不良的负面影响,建成后对改善和提高当地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七、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取水口处: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层内孔隙性潜水,受大气降水和基岩裂隙水的补给,赋存和运移在松散层的孔隙中,水量和埋深变化大,在高漫滩及阶地上的埋深为3~5m。孔隙性潜水水化学类型比较单一,按舒卡列夫分类法划分为HCO-3-Ca2+型水,库尔洛夫式为M0.22HCO390/Ca78,PH值为7.4~7.6,总硬度为140.5mg/l,为微硬中性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对混凝土亦无侵蚀性。干渠沿线: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性潜水,接受大气降水和基岩裂隙水的补给,埋深均大于2m。本工程渠道的开挖深度较小约1.2m,灌溉区内地下水埋深较深,不足以对地下水产生影响,但是渠首工程的开挖深度约2.0m,工程开挖过程中会出现基坑涌水的现象,如不规范施工会对地下水产生不良的影响。综上所述,拟建工程施工对水、气、声、生态及社会环境均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施工期的影响是暂时的,在施工结束后,影响区域的各环境要素基本都可以得以恢复。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为引水灌溉水利工程,属非污染生态类项目,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产生在施工期。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对水环境的影响;(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4)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工程运行期不涉及环境空气及声环境方面的影响。一、运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1、运营期对桑耶镇总体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洛沟子灌区工程建成后,可使灌区内灌排系统和建筑物得到完善和提高,使灌区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3提高到0.5以上,使灌区内灌溉保证率由现状的不足35%提高到75%以上。洛沟子灌区工程项目的建设,不但能增加灌溉范围,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各种作物单产和总产,将使灌区内的农业、林业、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本项目建成运营后使设计水平年2020年灌溉面积达到1.222万亩,其中农田灌溉面积1967亩(改善农田面积1301亩,新增农田面积666亩),林地灌溉面积7708亩(现有成林地面积1764亩,新增林地5944亩),草地灌溉面积2545亩(改善草地面积1178亩,新增草地面积1367亩)。通过灌区工程的实施,将增加植被生长82 面积,有效改善土地质量,促进本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为农业的稳产、高产创造条件,较大幅度的提高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环境质量。同时,本工程的实施还有涵养水源、供养、净化大气的效益。2、运营期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分析本工程永久占地大多数为原有渠道、水域,这些土地面积的减少对畜牧业生产及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同时,下游灌区及水面以上坡地上的林草地林草产量有所增加,可以弥补一些工程占用草地的损失。灌区工程运行后,可使水域面积扩大。栖息在河谷两岸山坡上部和山顶的一些野生动物,将有更大的饮用水源地,并且由于人类干扰较少,有利于他们种群的扩大。3、运营期对取水口下游减水河段水生生态的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1)运营期对取水口下游减水河段水生生态的影响分析本工程运营后,由于工程从原河道引水灌溉,因此会在取水口下游形成减水河段,由于本工程灌溉引用水基本上都消耗在灌溉田地内,回流量较小,因此在工程取水口下游均为减水河段;根据本工程水量平衡分析,减水河段减水时间为3月、4月和5月。经现场调查,本工程取水口下游河段不涉及居民饮用水取水要求,附近居民的饮用水均取自人畜饮水工程和山涧泉水;同时,本工程取水口下游河段也没有工矿企业,不涉及相关企业的取用水要求。由工程水量平衡可知,取水口下游的减水河段的余水量满足生态用水的需求,因此减水河段的形成不会对两岸陆生生态产生较大影响。工程减水河段主要是对河道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河道减水后,减水段内水生昆虫等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种群数量生物量将减少,导致水体中初级生产力下降,从而对鱼类种群数量产生影响。据调查,本工程引水河流中无珍惜保护鱼类。因此本工程运营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减水河段鱼类的生活空间,但是不会对鱼类的生存与繁殖产生太大影响;同时,由于本工程减水段内鱼类种类和数量均较少,因此这种影响有限。二、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2.1运营期对灌区水文情势、泥沙的影响分析根据水量平衡分析,本工程5月份存在缺水现象,因此本项目需要修建水塘一座,水塘的蓄水能力为7.14万m3进行水量和时间的调蓄,从而使工程满足5月份的需水要求。本工程项目的饮水量较小对河道水文情势的影响非常有限,主要表现在引水枢纽下游河段水量减少,流速变缓等。82 洛沟水质清澈,含沙量较低,根据流域下垫面及江水条件等因素和实地查勘,经综合分析,洛沟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及推移质输沙量0.1479万t、0.02994万t,工程运行期对泥沙的影响较小。2.2运营期灌溉回水对水质的影响分析灌溉回归水是农田灌溉中,流经渠系和田间的地表水流和地下水渗流回流到下游沟渠或河道中的灌溉余水。本灌区农作物主要为旱作,灌溉回水水量的增加对土壤及下游河道的水质都会产生影响。本工程建成后,随着灌溉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区内化肥、农药的使用水平普遍将呈上升趋势。因此,灌区建成后,化肥、农药对回归水水质的影响较现状有所增大,灌溉回归水所含营养物质增加。回归水进入河道后,在水流较缓的局部河段氮磷营养物质浓度有所增加,对水质可能造成不良影响。根据灌区现状调查,目前耕地平均使用化肥量,与内地相比施用量相对较小,在严格控制灌区耕地化肥、农药增量的情况下,总体上灌区水体质量仍可以满足各类用水要求。三、运营期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分析3.1土壤潜育化土壤潜育化是土壤处于地下水饱和、过饱和水长期浸润状态下,在1m内的土体中某些层段氧化还原电位(Eh)在200mv以下,并出现Fe、Mn还原而生成的灰色斑纹层、或腐泥层、或青泥层、或泥炭层的土壤形成过程。排水不良是形成滋生潜育化的根本原因。本工程建成后,土壤处于地下水饱和、过饱和和长期浸润状态的可能性很小,即土壤潜育化的可能性很小。3.2土壤盐碱化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灌区运行后,灌区的局部短期地下水水位将会升高。当水位埋深<2m时,在地表有较厚土层的地段即可发生盐渍化。地下水水位较高,土壤中的含水量就会加大,蒸发就会更加旺盛,地下水所溶解的盐类将沿着毛管空隙上升。水分蒸发后,盐分将在地表富集,形成土壤的盐渍化。特别是在平、枯水期,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土壤水分中82 的溶解盐不断结晶析出,在地表形成“盐霜”。到了雨季,由于雨水下渗,土壤中盐分可被溶解下移,“盐霜”消失,形成低湿地或临时性沼泽。如此反复作用,可促使局部地区盐渍化和沼泽化的形成。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土壤出现盐碱化的可能性极小。四、运营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本灌区现有灌溉设施极其简陋,水资源严重浪费,灌溉效益低,是制约灌区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工程建成运行后,可使灌区内的灌排系统和建筑物得到完善和提高,使耕地的灌溉保证率达到75%,林草地的灌溉保证率达到50%,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灌区供水条件;同时增强灌区排涝能力,减少缺水受灾面积。通过推广节水灌溉,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加强灌溉管理,还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以上,从而减少灌区运行费用,提高灌溉收益。因此,本灌区工程的实施将改善灌区生产条件,特别是供排水条件,使土地开发利用方式趋于科学合理,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牧业生产的发展,增加经济效益。灌区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有利于灌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灌区社会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五、运营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灌区区域洪积砂壌土(Q4pl)、冰水积漂卵石层(Q4-bclfgl)和坡积碎石土(Q4-bcldl)渗透性强,渗透系数大,毛细水上升高度极小,该区域开垦之后,随着灌区面积逐年扩大,部分地表水将通过渠道和田问灌溉渗人地下,成为地下水的又一补给部分。地下水位随灌溉水量呈季节性变化,将会一定程度上改变地下水原来的动态变化。六、总量控制分析项目为非污染生态类项目,根据国家环保部的相关规定,本项目无总量控制目标。82 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机械废气(燃油废气和运输车辆尾气)保持良好车况、自然扩散施工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废气有一定扩散条件,不会对该地区形成大气污染危害。扰动地表及建渣运输扬尘严格按(2001)56号“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控制环境影响不明显搅拌系统扬尘避免和减缓施工扬尘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料场扬尘定期洒水环境影响不明显水污染物施工期生活废水Q=8.0m3/d,修建临时旱厕修建临时旱厕收集,定期外运做农灌,不外排施工废水Q=25m3/d,设置沉淀隔油池施工废水回用不排放固体废物施工期施工挖方用于填方,禁止随处乱堆、乱弃;废弃钢筋、木材等,收集后售废品收购站;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就近填埋。噪声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施工机械等固定声源噪声以及施工运输车辆的流动声源噪声,通过合理布置设备位置、严格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控制施工机械噪声,可将施工期噪声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针对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按照“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本次环评提出以下生态保护及恢复方案:一、生态保护措施1、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1主体工程防治区主体工程以渠道硬化,建筑物建设为主。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围堰及基坑排水措施,可拦截渠首水流以便工程施工。对主体工程防治区补充水土保持措施如下:⑴工程措施施工结束后,对渠道两侧回填土的表面及开挖扰动范围内进行土地平整,对取水枢纽利用方临时堆场场地进行土地平整,平整压实,以备植被恢复。土地整治面积为3.924hm²。⑵临时措施82 临时措施主要是对临时堆放的利用方进行袋装土拦挡和防雨布苫盖措施。其中:引水渠道单位长度利用方少,全部挖方堆放于渠道一侧或两侧。由于渠道多位于坡面,为减少堆放时可能造成的扰动范围扩大,堆高控制在0.5m左右。对其主要采取防雨布苫盖措施,用碎石压脚,防治遭受水蚀或风蚀。渠系建筑物的利用方相对分散,堆高控制在0.5m左右,采取防雨布苫盖措施,用碎石压脚;取水枢纽利用方相对集中,且周边地形相对开阔,堆高控制在2m左右,周边采取袋装土拦挡,表面覆盖防雨布。袋装土挡墙断面采用50×50cm(顶宽×高)的梯形断面,边坡为1:0.5,利用方回填后拆除袋装土挡墙。⑴植物措施主体设计中对生产道路两侧栽植新疆杨进行作为防护林。工程结束后,临时占地区域内土地平整,占用的耕地进行复耕,占用的裸地采用撒播草籽防护,以提高项目植被覆盖率,减少地表水土流失。1)草树种选择根据项目区立地条件,复耕农田种植青稞,裸地的植被恢复以乡土树草种为主,需要选用耐寒、耐瘠薄、繁殖容易、根系发达、抗逆性强,防风固沙和保土性好,生长迅速品种。项目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可供选择的草种较少,根据当地成功经验,草种有固沙草、披碱草等。2)种植技术整地:平整压实边坡坡面,使土体保水能力达到草被植物生长的要求。播种:季节以春、夏两季为宜,春播需在土壤温度稳定通过3℃以上、土壤墒情较好时进行,夏播要选在雨季来临和透雨后进行。青稞或草种大粒种子深播,小粒种子浅播。土壤墒情差的土地深播,土壤墒情好的土地浅播。播种后覆土1~2cm,进行镇压。抚育管理:在管理范围边界上明显地段插立封禁标志碑、牌,确保工程管理范围内农田和草种能自然恢复。本项目主体工程区复耕农田和草地面积为1.333hm²,草种以固沙草、披碱草进行混合播种,播种量为120kg/hm²。1.2施工生产防治区本项目施工生产生活区布置于渠道沿线或取水枢纽附近,初步布设6处,共计占地0.18hm²,原占地类型为牧草地、裸地、灌木林。⑴工程措施82 施工结束后,清除施工生产生活区表面的硬化层,对土地进行平整,对以达到撒播草籽恢复植被的要求。需清除硬化层270m³,进行场地平整0.18hm²。⑴临时措施施工时,生产生活区会堆置混凝土粗细骨料等建筑材料,为减少水力侵蚀或大风可能造成的扬尘,对临时堆放的材料补充防雨布苫盖措施。(3)植物措施在整治后的施工生产生活区表面撒播草籽防护,草籽选择草种以固沙草、披碱草进行混合播种,草籽用量120kg/hm²,需撒播草籽0.90hm²。1.5施工道路防治区本项目施工道路主要用于场内土石方的开挖出渣、填筑材料的运输以及施工工厂物资的运输,新建临时施工道10.19km,路宽3.0m,占地类型为裸地、灌木林。(1)工程措施在工程完工时,对便道碾压的区域进行疏松、平整,达到植被恢复要求。施工道路防治区场地平整面积约为3.056hm²。(2)植物措施工程结束后,在平整的道路表面撒播草籽恢复植被,草籽选择草种以固沙草、披碱草进行混合播种,草籽用量120kg/hm²,需撒播草籽3.056hm²。2、恢复进度计划恢复进度计划应结合本工程总体施工进度安排进行实施。3、预期恢复效果工程建成运行后,由于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等发挥水土保持效应,各种占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将较原地貌大大改观。恢复后的工程区地形、地貌与原生地形、地貌基本一致,无明显斑块状、条带状视觉影响。通过本方案的实施,项目区内扰动地表面积得到全面综合治理,工程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9.8%。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本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有效的治理,随着水土保持综合措施效益的逐渐发挥,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9.6%。工程建设期,临时堆土场四周采取袋装土拦挡等措施,工程完工后余方被运至建筑物区回填,拦渣率可达到99.7%。82 本项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完全发挥效益后,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林草植被恢复率及林草覆盖率:在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项目建设区绿化面积可以达到4.569hm²,林草植被恢复率可以达到99.4%,林草覆盖率可以达到56.8%。二、水生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期间,以公告、散发宣传册等形式,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生态保护宣传教育;严禁在施工河段进行捕鱼、捕水禽或从事其它有碍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建立鱼类及时救护机制。对围堰内的鱼类及时进行捕捞、暂养或放归。三、其他生态保护措施:1、落实工程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工作,加强工程生态恢复的后期跟踪监管工作。2、严格执行施工设计开挖范围,规范施工人员和施工车辆进出道路,最大限度减少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3、采取截、排水沟等有效的工程防护措施进行防护,可减少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4、施工期间应对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通过制度化严禁施工人员非法捕猎野生动物,以减轻施工对沿线陆生动物的影响。5、灌区工程建成后应结合桑耶镇的环境保护工作加强肥水、污水排放控制,防止将废水、污水排入渠道。6、在灌区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禁止使用剧毒农药,以减少农田面污染负荷及其危害。7、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提高灌区内水资源利用效率,避免土壤盐碱化、潜育化。以上措施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可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82 本次环评的工程环保对策措施分析,主要是根据工程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针对工程施工期和工程运行期两个阶段存在的不同环境影响问题,以及工程所在地的外环境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制约因素,论证工程拟采取的生态防护和恢复措施及环境污染治理对策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生态保护措施和方案及污染治理方案的可靠性、生态补偿措施的有效性、环保措施管理运行的可操作性,并对工程建设方案提出必要的修正和合理化建议。一、施工期环保对策措施1.1施工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1.1生活污水的污染防治措施由于施工较为分散,渠道分段施工,所以施工人员不集中,环评建议优先考虑租用当地的闲置用房作为施工人员的生活营房,但是在每个施工临时场地内修建临时旱厕,共建6个,每个容积均为0.3×0.3×1m3;利用修建的旱厕处置施工人员的粪便,一般的生活废水用于施工场地抑尘,施工期人员的生活污水对附近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1.1.2生产废水的污染防治措施结合工程及施工特点,工程施工场地产生的生产废水可回用于场区洒水降尘。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环评建议生产废水全部回用,不得排入天然水体,以有效控制施工废水超标排放造成当地的水质污染影响。(1)施工机械等产生的含油及其它生产废水应禁止向河流排放,在每个施工场地设临时蒸发池1个,共建6个,每个容积均为1×1×1m3;在每个机械维修场所设简易隔油下渗池,共建6个,每个容积为0.5×0.5×1m3。施工中的废油及其它固体废物不得倾倒或抛入水体,油渣焚烧处理。上述池子全部采用钢板简易加工,为可移动式,并做防渗处理,避免污水对地下水造成影响。(2)取水口处的施工挖出的泥渣禁止弃入河道或河滩,以免抬高河床或压缩过水断面、淤塞河道。施工机械严禁漏油,严禁化学品洒落水体。(3)含有害物质的建材不准堆放在水体附近,并设有蓬盖,必要时设围栏,防止被雨水冲刷入水体。(4)围堰拆除时,必须取水口处的河床进行地形地貌的恢复,使之恢复到施工前的原貌,禁止改变河床的地貌和水文条件。82 1.1.3其它针对性措施(1)鉴于工程在河道施工时,存在基坑涌水现象。施工时,将这部分基坑水装入水池内,经沉淀后排入河道中。(2)禁止向基坑丢弃生产、生活垃圾等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废弃物,避免施工期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3)含有害物质的建材(如水泥等)不准堆放在水体及基坑附近,并设有蓬盖,必要时设围栏,防止被雨水冲刷入水体。1.2施工期大气污染物防治环保措施1.2.1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1)为防止施工产生扬尘污染,特别是在干旱季节环境敏感地段施工时应采用喷洒水的湿法作业方式,以降低作业面的扬尘污染,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回填和清运。(2)对砂石、灰土等物料应采取封闭遮盖等有效防尘措施,以减少扬尘造成的大气污染。(3)为避免物料铺设过程中,在有风气象条件下产生扬尘对环境敏感点的不良影响,以湿料形式运至各施工点,以减少扬尘影响。湿料应随运随用,并压实,防止飞灰扩散。(4)施工期间泥尘量大,应尽量减缓行驶车速。(5)运输沙、石、水泥、垃圾的车辆装载高度应低于车厢上沿,不得超高超载。实行封闭运输,以免车辆颠簸撒漏。运输车辆装卸完货后应清洁车厢。1.2.2运输车辆尾及施工机械废气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中选择排气污染物稳定且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施工机械,使之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科学管理,合理安排运行时间,发挥其最大效率。(2)加强施工机械和车辆的维护和保养,经常检查汽车的密封元件及进、排气系统是否工作正常,以减少汽、柴油的泄露,保证进、排气系统畅通,并使用优质燃料。(3)在2#取水口施工的搅拌机实施围挡,并加强施工机械的管理。1.3施工期噪声防治环保措施(1)施工场地应远离环境保护目标,合理布设施工机械,根据周围环境条件,尽量增加噪声源与周围敏感点(桑耶镇的加玛定村、洛村及赶布俄马)的距离。(2)在2#取水口施工的搅拌机实施围挡,并加强施工机械的管理,尽可能的增加使搅拌机等强噪声机械与周围居民房的距离。82 (3)认真组织施工安排,将噪声影响大的工程施工安排在白天进行,减少夜间施工强度。确需夜间施工时,应将施工方案送相关环保部门审批,并及时在施工所在地区(区域)发布安民告示,让施工现场附近的单位和市民了解施工噪声影响,取得他们的理解,并且采取防范措施。(4)从合理施工组织方面,注意选用效率高、噪声低的机械设备,并注意维修养护和正确使用,使之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和最低声级水平,可视情况给强噪声设备装减震机座控制施工噪声源强和振动,减轻施工噪声对工程区域声学环境质量的影响,力争做到施工噪声不扰民。(5)建筑工程承包方在施工期应严格执行相关环境噪声(振动)管理规定,施工中除采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外还用做到施工时间、时段、施工进度、施工原材料购进时间应精心安排、系统规划、规范施工。每天23点至次日8点禁止高噪声机械施工和电动工具作业。1.4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1.4.1施工期生产垃圾污染防治措施(1)弃土工程余方采取分散处理与集中堆置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最终干渠、支渠余方2986m3堆置于渠道两侧外边坡护土;田间配套工程余方1345m3堆置于渠道外边坡;用于围堰工程填筑余方400m3,在使用完毕后堆置于取水口外侧边坡护土;取水枢纽、渠系建筑物开挖弃方,共计1380m3,堆置于取水口、渠系建筑物外侧边坡护土。(2)建筑垃圾本工程取水枢纽及渠系施工会有一定建筑废渣、垃圾产生,建筑垃圾要进行分类处理和集中回收,其中完好的砖、石、钢筋等可回收利用的全部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部分建筑垃圾,运送至桑耶镇政府部门指定的弃渣场集中处理。(3)其它各种机械、设备、车辆运行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废油纱、废弃机具、配件、配件包装物等,以及各种施工过程和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渣等,必须根据各种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收集,清运至桑耶镇政府部门指定的弃渣场填埋处置。1.4.2施工期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措施每个施工生产区设置4~5个垃圾桶,收集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82 各临时施工场地就近挖坑填埋,禁止乱堆乱弃,能有效防止蚊蝇、老鼠孳生,施工结束后进行覆土、绿化。1.5施工期景观影响减缓措施通过认真学习各类法律法规、手册等,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禁止违法破坏、砍伐树木,禁止随意践踏植被,注意保护高原植被。临时性弃土要严格在规定的区域内堆放,禁止乱堆乱弃,破坏景观,临时施工场地使用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清除油渍和垃圾,平整地面,尽量恢复原有地貌和植被,以达到与周边自然景观的协调和谐,减小或消除对景观的视觉污染。1.6工程地质影响的减缓措施取水口两岸的边坡稳定,基础位于卵砾石层上,承载力满足要求,但卵砾石渗透性大,以及覆盖层厚度大,项目采取必要的防渗截流措施,同时设置排淤设施。渠道沿线地层渗透性较大,建议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渠道经过冲沟段,建议采取过洪设施及防止冲刷等措施;渠道经过几处风积沙段,建议薄层风积砂段,建议薄层风积砂全部挖除,厚层风积砂做换填处理和增设暗渠盖板,保持渠基风积砂稳定。工程区内物理地质现象较发育,主要表现为冲沟,崩塌季节性冻土以及岩体的御荷风化,冲沟在工程区内较为发育,大小不等,切割不深,一般在2~3m左右,延伸较长。因此项目设置了山洪渡槽、倒虹吸等来消减冲沟对渠道的影响。水塘位于一洪积扇前缘,地形平坦,不存在边坡稳定问题。地基持力层为粉细砂夹有少量砾石土(Q4al+pl),结构稍密~密实,未发现地下水出露,相对密实的粉细砂夹砾石土承载力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该水塘东西两侧发育大小不等的冲沟,为季节性干沟,在雨水季节对工程危害较大,建议采取相应防护措施。1.7针对工程现状及原有主要问题的“以新带老”环保措施1、工程现状及原有主要环境问题工程区内现有的干渠及支渠严重老化,大部分未作衬砌,渠道有淤积现象,渗漏、冲刷等问题突出,基本无渠系交叉建筑物配套设施,灌溉水利用系数低。2、针对工程现状及原有主要环境问题的保护措施(1)本工程部分渠道利用原有老渠道走线,在原渠道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工程完成后将解决原有渠道的渗漏问题。(282 )结合本工程的建设对当地居民进行环保宣传,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禁止乱扔垃圾及随意倾倒生活污水。1.8施工期环境管理建议(一)施工组织建议本项目由建设单位协力组织建设指挥部,采用招投标的方法向全国招标,实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邀请信得过、靠得住的施工企业参加投标,在优中选优、强中选强,选择有实力、有经验和设备优良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招标书和施工合同中要有明确的环保条款,施工单位应承诺执行和落实本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提出的环保措施。施工单位进场前应进行现场踏勘,明确施工营地、材料堆场等临时场所的环境状况,禁止在设计的工程区外乱挖乱弃,减少新占地对生态的破坏,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由临时旱厕收集处理,垃圾应入桶集中收集后统一处理。噪声大的施工机械应按本报告表提出的措施在白天施工,做到不扰民。(二)环境管理建设指挥部至少应由一名熟悉环保政策和法规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落实环保措施,协调各施工单位的环保工作。各合同段的施工单位至少配备一名环保技术人员从事环保工程施工的技术负责。综上,项目施工期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在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并采取环评建议和要求的环保措施的基础上,可将其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二、运营期环保对策措施2.1运行期渠道管理措施首先加强渠道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使当地居民能切实爱渠护渠,禁止沿线居民随意在渠道上开口取水。其次,强化水质保护管理,加强渠道污染源的治理,取水口附近应禁止发展污染型企业,严禁设置各类污染源,搞好渠道两岸水土保持工作,控制面源污染。在加强点源控制基础上,必须加大面源污染的治理和控制力度,防止二次污染。加强灌区输水渠道水质保护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结合农业灌溉生产与环境特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要尽量施用有机肥、农家肥,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以防残留物随地表径流污染河流水体。同时,研究推广高效环保型灌溉排水模式,以防止和减少化肥、农药等对地面水体及地下水的污染。2.2运营期针对灌溉回水对水质影响的保护措施82 ①加强水政及环保法规宣传教育,使渠道沿线居民依法保护渠道水质;②灌区工程建成后应结合扎囊县的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废水、污水排放控制,防止将废水、污水排入渠道;③灌区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禁止使用剧毒农药,以减少农田污染负荷及其危害;④定期进行水质监测,为掌握水质状况及制定环保政策提供依据。2.3运营期对取水口下游减水河段水生生态的保护措施为了维护取水口下游减水河段的水生生态环境,必须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来保证减水河段的生态环境用水要求。本工程在主体工程的设计中已经考虑了河道生态用水的要求。根据工程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采用河道内需要保留的平均流量百分比表示,本次计算方法参照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文件水总研[2004]21号《关于印发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需水预测和节约用水技术细则的通知》中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采用Tennant法,并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本次生态环境需水选取该月径流的10%考虑。在丰水期,余水较多,余水同样可作为生态用水。此外,本工程属于灌溉工程,灌溉用水经由田地土壤下渗后,仍会有部分回归河道补偿河道用水。因此,在保证合理生态流量下泄的前提下,本工程减水河段的水生生境基本能够得以维持。2.4运营期对土壤环境的保护措施结合本灌区的实际情况,对灌区的渠系及田间节水技术推荐以下几个方案:①渠道防渗工程,干、支渠均采用砼和浆砌石两种防渗形式。②渠系统一规划布局,提高渠系配套率。③推行灌溉节水技术,加强田间配套及土地平整,提高灌水质量。④开展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⑤配备灌区通讯调度设施,提高用水调度水平。⑥实施计划用水、科学用水,灌溉供水按方收费,进行成本核算。⑦建立健全节水制度,节水法规,严格依法用水,依法治水。三、环境保护投资估算本工程总投资为2778.55万元,其中工程环境保护措施投资约22.1万元,环保投资约占项目总投资的0.8%,本项目的环保措施及其投资见表8-1。82 表8-1项目环保设施及其估算一览表项目内容投资备注生态环境禁止砍伐树木、禁止随意践踏植被。--计入水保投资临时施工场占地进行平整,人工疏松表层土壤后,进行植被恢复渠道及道路两侧进行植被恢复土石方临时堆场植被恢复废水治理施工期生活废水设置6个旱厕2.5施工期建设废水设置6个废水沉淀池和6个隔油池10.0废气治理建材的运输、卸载、堆放等扬尘洒水降尘、建筑材料运输及堆放时遮蔽和覆盖2.0施工机械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选择机械设备良好的施工机械和车辆,选用优质燃油等--固废处置施工期生活垃圾设置垃圾收集装置,填埋处理1.0建筑垃圾集中收集,运送桑耶镇政府部门指定的弃渣场填埋处理1.4废弃包装材料收集后卖至废品回收站0.2土石方余方进行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置相结合的方法5.0合计22.182 九、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项目概况江北灌区洛沟子灌区工程主体工程由取水枢纽、干渠、支渠和渠系建筑物组成;辅助工程主要由施工生产办公场地、临时施工道路等组成。洛沟子灌区的1#干渠主要建筑物包括1座取水枢纽、干渠1.71km,均为老渠节水改造。40座渠系建筑物,包括分水口25座,农桥3座,排洪涵3座,跌水4座,泄水闸1座,排洪槽4座;2#干渠主要建筑物包括1座取水枢纽、干渠总长为9.10km,其中1.1km为老渠节水改造,8.0km为新开渠道。98座渠系建筑物,包括农桥3座,排洪涵15座,泄水闸1座,引水渡槽19座,倒虹吸7座,分水闸5座,分水口48座;支渠总长为5.99km,2#干渠的支渠建筑物共117座,其中分水口115座,农桥2座。一座水塘。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要求。(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区域洛沟、堆久曲水体清澈,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要求。(3)声环境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区域环境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4)生态环境环境质量现状工程区域内植被主要以蒿类、针茅灌丛为主,陆生植被组成较为简单,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动物区系组成单一,种类少;调查期间未发现珍稀和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整体而言,受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工程区域生态组分生长缓慢,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自我调节能力不高。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1施工期环境影响及措施结论(182 )施工期对下游水质影响:施工期对水质影响主要是扰动水体造成水体透明度下降,浊度增高,但影响可接受。(2)水环境:施工期生活污水经旱厕处理后外运做农肥,不会对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回用,底渣焚烧,不会对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3)大气环境:建设施工期间,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和运输设备尾气、扬尘等。减缓措施为:定期对地面洒水、以减少粉尘飞扬现象,运输车辆限速行驶,堆料场加盖篷布,加强对个机械的保养维修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4)声环境:工程施工对周边声环境影响不明显,在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之后,施工噪声对区域声学环境的影响减小至项目周边可接受的程度。(5)固体废弃物: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及时清理现场,对裸露的表土进行压实,将建筑垃圾清运至边坝县政府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点,进行堆填平整,最大限度的减少影响。施工期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填埋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6)生态环境: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土地的占用,植被的破坏。减缓措施: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并将施工控制在工程场区内,减少和控制施工对工程场区范围外的生态破坏;对施工临时占地及时进行植被恢复。以上措施可使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7)水土流失:项目施工期因为植被的破坏,施工区域内会产生一定量的水土流失,但由于项目规模较小,施工范围不大,施工区域植被较好,故水土流失量不大。(8)景观环境:项目建设期间的开挖、施工用料和弃渣堆存、施工迹地处理若不能合理进行,将会破坏项目所在区域的景观的美感与和谐性,影响环境美观。(9)地质环境: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宜于建筑。项目施工基本不会对场地内地质环境产生不利影响。3.2运行期项目运行期从洛沟引水灌溉,极大改善灌区工程性缺水,耕地单产少,草地荒漠化的现状,有效促进灌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处于可接受和控制的范围。4、总量控制、达标排放及治污措施的有效性82 项目为非污染生态类项目,根据国家环保部的相关规定,本项目无总量控制目标。5、评价结论综上,本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和当地总体规划,贯彻了“清洁生产、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的原则,采取的“三废”及生态治理措施经济技术可行,措施有效,工程实施后满足当地环保质量要求。评价认为,在确保各项污染治理措施“三同时”和生态治理措施落实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本项目是基本可行的。二、建议1、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种的生产环保规章制度,严格在岗人员操作管理,与此同时,强化对员工的安全和环保意识教育。2、工程建设期间应做到标准化管理,将环境保护列入施工招标的重要条件之一。保证施工质量,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3、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必须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管。4、合理制定灌溉计划和灌溉方式,充分发挥灌渠功效,避免灌区发生次生盐碱化。82 8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