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7 MB
- 27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本)建设单位:甘谷县城市集中供热中心编制单位: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编制日期:二○一五年八月
1、总论1.1项目由来集中供热系统是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衡量城市公用事业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实行集中供热,不仅能给城市提供稳定、可靠、高品位的热源,而且可有效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对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合理地利用城市有效空间,美化城市,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甘谷县城位于甘谷县域中心,地处渭河流域带,县城在地理条件上受到周边山地的限制,地形起伏破碎,非建设用地较多。由于受地理、文化条件等限制,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供热设施跟不上发展要求。目前,甘谷县城区供热形式主要有三种:小范围连片供热,单位自建锅炉房供热,采用小煤炉或家用土暖气取暖。随着城区建设的发展,采暖面积不断增加,如果继续保持分散无序的采暖供热模式,大气污染和能源浪费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制约了城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与城区的建设发展方向更是格格不入。因此,发展集中供热事业,改变甘谷县城区供热设施的落后状态已经成为该城区建设刻不容缓、优先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集中供热系统是现代化城区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衡量城区公用事业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实行集中供热,不仅能给城区提供稳定、可靠、高品位的热源,而且可有效节约能源,减少城区污染,对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合理地利用城区有效空间,美化城区,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本项目是甘谷县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工程建成后,可满足甘谷县城区到2020年187.0万m2建筑物的集中供热,同时可拆除城区小锅炉房15座、内含锅炉18台、大小烟囱18座,彻底改变城区原有供热设施简陋、采暖条件落后的局面,符合国务院关于环境治理整顿的政策方向,其意义非常重大。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要求,符合当地政府中长期发展规划方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甘谷县城市集中供热中心委托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进行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到委托后及时
查阅有关国家产业政策,组建项目课题组及相关人员多次赶赴现场,依据环评技术导则和管理部门要求,对项目区因项目建设所涉及到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结合项目位置的环境特征、项目特征等开展了环境现状资料、项目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及有关现场调查工作。对拟建项目的建设方案、污染物排放特征及排放量进行分析,并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和评价,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编制完成了《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为项目的实施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4.24);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5.4.1);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12.25);⑻《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8.28);⑼《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07.10.28);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12.29);⑾《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⑿《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3.29)。1.2.2技术规范、导则及标准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⑵《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⑸《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⑻《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2008);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2008);⑾《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⑿《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HJ462-2009);⒀《袋式除尘工程通用技术规范》(HJ2020-2012)。1.2.3政策及规范性文件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8.10.1);⑶《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颁发》(环发【2006】28号);⑸《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40号);⑹《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2011.11);⑺《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2011.12);⑻《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⑼《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2013年2月16日公布修正版)》;⑾《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⒀《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3.8.20);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77号);⒂《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甘政发【1997】12号);⒃《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水功能区划分的批复》(甘政函【2013】4
号);⒄《甘肃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4.10.22);⒅《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2004.10);⒆《甘肃省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篇章编审暂行规定》。1.2.4其他相关资料⑴“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委托书(甘谷县城市集中供热中心,2015年3月23日);⑵《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胡二邦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⑶《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5年3月);⑷《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天水市环境监测站,2015年4月);⑸《甘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年8月);⑹天水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执行环境标准的函(天环函发【2015】102号);⑺甘谷县国土资源局关于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用地预审意见的函(谷国土资函【2015】22号);⑻甘谷县规划局关于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的选址意见书(选字第6205232015015号);⑼《甘谷县粮食局储备粮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天水凯默工程勘察院,2014年7月)。⑽甘谷县城市集中供热中心提供的与本项目有关的其他资料。1.3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1.3.1评价目的⑴通过调查,掌握评价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经济状况;⑵通过区域环境现状调查,掌握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⑶通过对甘谷县城区现有锅炉房排污现状调查,了解污染治理水平,并针对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⑷通过工程分析,掌握污染物排放特征,确定对环境的影响因素;⑸应用适宜的模式和方法,预测并评价工程污染物排放可能给环境造成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⑹论述工程设计上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从技术经济角度论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根据工程特点提出污染防治建议;⑺通过环境经济损益分析,论证工程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的统一性;⑻通过公众参与评价,了解公众对当地环境和工程的看法及要求。通过上述工作,论证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在环境方面的可行性,给出工程建设是否可行的环境影响评价综合结论。为工程设计、施工、建成投产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1.3.2评价指导思想⑴以各项环境保护法规、评价技术规定、环境保护标准和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为依据,指导评价工作;⑵根据项目对环境污染的特点,以工程分析为基础,弄清排污特征、排放点、排放量。对环保措施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类比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比较,分析环保措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⑶根据甘谷县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特征,结合本项目评价区域以及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污染、生态影响和环境质量状况,论述项目建设的可行性;⑷贯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一的原则,从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出发,提出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指导项目设计,使本项目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⑸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项目建设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使现有项目通过环评,达到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注重环评工作的客观性、科学性、实用性,确保环评工作质量;以科学认真的态度,达到评价结论明确、准确、公正和可信的要求;⑹评价工作中加强与建设、设计单位及地方有关单位的联系,相互支持配合。做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料,以节省时间,缩短评价工作周期,适应建设进度的要求。1.4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1.4.1评价内容根据本项目排污特点,结合区域环境特征,确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项目区域环境概况及现状评价,项目概况和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选址合理行分析,环境风险评价,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公众参与等。1.4.2评价重点本项目的评价重点时段是营运期,重点内容为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环境风险评价,公众参与。1.5环境功能区划1.5.1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方法,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二类区。1.5.2声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噪声功能区的划分方法,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为声环境功能2类区。1.5.3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热源厂厂址位于甘谷县天门山下,南环路南侧,城区东南角。最近地表水为甘谷县城区北部的渭河,其功能区名称为渭河武山、甘谷工业农业用水区,范围为大南河入口~渭水峪,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水功能区划的批复》(甘政函[2013]4号),该河段属Ⅲ类水域功能区,具体水功能区划见图1.5-1。1.5.4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结合本项目所在场地特征,确定其评价区域地下水为Ⅲ类水体。1.5.5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根据《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2004.10),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天水南部农林业生态功能区,具体生态功能区划见图1.5-2。
1.6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1.6.1环境空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标准依据项目主要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及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来确定。其中Pi定义为: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一般选用GB3095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对于SO2为0.50mg/m3、NO2为0.25mg/m3、烟尘取其24小时均值的3倍为0.45mg/m3。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6-1。表1.6-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场界最近距离根据本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概况和初步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分析结果,本项目有组织排放的废气污染源主要有燃煤锅炉产生的锅炉烟气和燃煤输送粉尘,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2、NO2,其估算模式各参数见表1.6-2。表1.6-2本次环评估算模式各参数取值一览表参数源强标准烟囱高度烟气温度烟囱内径烟气流速燃煤烟尘2.278g/s0.45mg/m380m80℃4.0m4.778m/sSO28.459g/s0.5mg/m380m80℃4.0m4.778m/sNO28.143g/s0.25mg/m380m80℃4.0m4.778m/s燃煤输送粉尘0.05g/s0.45mg/m315m20℃1.0m2.134m/s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情况分别见表1.6-3、表1.6-4。表1.6-3锅炉烟气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烟尘SO2NO2下风向预测浓度Ci1(ug/m3)浓度占标率Pi1(%)下风向预测浓度Ci2(ug/m3)浓度占标率Pi2(%)下风向预测浓度Ci3(ug/m3)浓度占标率Pi3(%)
1000000002005.504e-0070.0001223112.044e-0060.00040881.967e-0060.0008195833000.00036010.08002220.0013370.26740.0012870.536254000.0028050.6233330.010412.0820.010034.179175000.0054091.2020.020084.0160.019338.054176000.0074351.652220.027615.5220.0265811.0757000.011352.522220.042158.430.0405816.90837920.012332.740.045789.1560.0440718.36258000.012322.737780.045769.1520.0440518.35429000.011712.602220.043478.6940.0418417.433310000.010822.404440.040188.0360.0386816.116711000.010032.228890.037257.450.0358514.937512000.009352.077780.034726.9440.0334213.92513000.0087591.946440.032536.5060.0313113.045814000.0082411.831330.03066.120.0294612.27515000.0077831.729560.02895.780.0278211.591716000.0073761.639110.027395.4780.0263710.987517000.0070111.5580.026045.2080.0250610.441718000.0068911.531330.025595.1180.0246310.262519000.0069981.555110.025995.1980.0250210.42520000.007031.562220.02615.220.0251310.4708下风向最大浓度及占标率0.012332.740.045789.1560.0440718.3625表1.6-3燃煤输送粉尘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烟尘下风向预测浓度Ci1(ug/m3)浓度占标率Pi1(%)1000.013092.908892000.014913.313332120.0153.333333000.012752.833334000.012962.885000.01182.622226000.011642.586677000.010892.428000.010332.295569000.010392.3088910000.01022.2666711000.009822.1822212000.0093872.08613000.0089331.9851114000.0084791.8842215000.0080371.78616000.0076151.69222
17000.0072151.6033318000.006841.5219000.0064881.4417820000.0061611.36911下风向最大浓度及占标率0.0153.33333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并结合导则中的相关规定,本项目NOX污染物最大占标率Pmax=18.3625%>10%,确定本环评最终确定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但考虑到本项目污染物排放量较高且项目厂址距离甘谷县城较近,为便于对各主要环境敏感点大气影响进行完善的评价分析,本环评最终确定评价范围为以项目热源厂锅炉烟囱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各延伸4.0km,总评价范围约64km2,具体见图1.6-1。1.6.2声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评价工作级别划分依据,本项目的噪声主要为鼓风机、引风机、循环水泵、皮带运输机以及运煤车辆交通噪声,上述噪声源强处于85~115dB(A)之间。拟对各噪声源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噪声级增加量较小,且本项目所在地属农村区域,评价范围内项目营运后受噪声影响的人群亦较少。因此,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热源厂厂区厂界外1m、热源厂周边及其供热管网两侧200m以内的范围。1.6.3地表水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HJ/T2.3-93)中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工程规模、建设特点及相应的保护要求,本项目营运期热源厂生产废水经沉淀中和处理后用于湿式机械除渣、除尘器、厂区绿化、洒水降尘等方面用水,不外排;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进入甘谷县城区市政污水管网,经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地面冲洗废水经汇流后进入甘谷县城区市政污水管网;换热站软化水系统废水就近排入甘谷县城区市政污水管网。因此,本项目无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外环境,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为甘谷县污水处理厂渭河排放口上游500m至其下游1500m处。
1.6.4地下水环境本项目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的规定的Ⅰ类建设项目,其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详见表1.6-4,本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见表1.6-5。表1.6-4Ⅰ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项目类别评价等级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项目场地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项目污水排放量项目水质复杂程度Ⅰ类一级弱-强易-不易敏感大-小复杂-简单弱易较敏感大-小复杂-简单不敏感大复杂-简单中复杂-中等小复杂中较敏感大-中复杂-简单小复杂-中等不敏感大中复杂不易较敏感大复杂-中等中复杂中易较敏感大复杂-简单中复杂-中等小复杂不敏感大复杂中较敏感大复杂-中等中复杂强易较敏感大复杂二级除了一级和三级以外的其它组合三级弱不易不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中易不敏感小简单中不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易较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强易较敏感小简单不敏感大简单中中等-简单小复杂-简单中较敏感小简单不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不易较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不敏感大-小复杂-简单表1.6-5本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判定判定条件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水质复杂程度
本项目第四系地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1.84×10-5cm/s;分布连续、稳定含水层间水力联系不密切甘谷县水源地保护区以外0m3/d污染物类型数=1,预测指标<6特征中不易不敏感小简单判定结果三级从表1.6-5可以看出,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其评价范围为以本项目热源厂北厂界延伸4.0km,东、西、南各延伸2.0km,总评价范围约24km2。1.6.5生态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的规定,结合本项目占地面积、占地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以及供热管网的长度确定其评价工作等级,详见表1.6-6。表1.6-6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一览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本项目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20km2或长度50~100km面积≤2km2或长度≤50km面积:0.257km2供热管网:24.15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一一/重要生态敏感区一二三/一般区域二三三一般区域从表1.6-6可以看出,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HJ19-2011中的相关要求,结合项目规模及特点、当地环境特征及区域生态完整性,其生态评价范围为:热源厂边界以及供热管网两侧各200m的范围,合计9.917km2(0.257km2+9.66km2)。1.6.6环境风险根据工程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项目生产过程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因此本次环境风险评价执行二级评价。评价工作级别划分见表1.6-7。表1.6-7评价工作级别表类别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一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一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
评价参照本标准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根据评价等级确定本次风险评价的范围是以本项目热源厂厂址为中心向外扩展3.0km的圆形范围,具体见图1.6-1。本项目环境空气、声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环境要素的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汇总见表1.6-8。表1.6-8各环境要素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汇总表序号环境要素工作等级评价范围1环境空气二级以项目热源厂锅炉烟囱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各延伸4.0km,总评价范围约64km2;2声环境二级厂区厂界外1m、厂界周边及其供热管网两侧200m以内的范围;3地表水环境三级甘谷县污水处理厂渭河排放口上游500m至其下游1500m处4地下水环境三级以热源厂北厂界延伸4.0km,东、西、南各延伸2.0km,总评价范围约24km2;5生态环境三级热源厂边界以及供热管网两侧各200m的范围,合计9.917km2。6环境风险二级以本项目热源厂厂址为中心向外扩展3.0km的圆形范围1.7评价标准根据天水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执行环境标准的函(天环函发【2015】102号),确定本次评价标准。1.7.1环境质量标准⑴大气环境环境空气质量现阶段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见表1.7-1,到2016年1月1日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见表1.7-2。表1.7-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mg/m3)SO2年平均0.06日小时平均0.151小时平均0.50TSP年平均0.20日小时平均0.30PM10年平均0.10日小时平均0.15NO2年平均0.08日小时平均0.121小时平均0.24表1.7-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单位:mg/m3
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mg/m3)SO2年平均0.0624小时平均0.151小时平均0.5NO2年平均0.0424小时平均0.081小时平均0.2CO24小时平均41小时平均10O3日最大8小时平均0.161小时平均0.2PM10年平均0.0724小时平均0.15PM2.5年平均0.03524小时平均0.075TSP年平均0.224小时平均0.3NOX年平均0.0524小时平均0.11小时平均0.25⑵声环境声环境现状评价和影响预测评价均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见表1.7-3。表1.7-3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时段昼间(dB(A))夜间(dB(A))2类区标准限值6050⑶地表水环境本项目评价区地表水渭河大南河入口~渭水峪段环境现状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见表1.7-4。表1.7-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CODcr硫化物石油类氨氮挥发酚Ⅲ类标准值(mg/L)6~9200.20.051.00.005⑷地下水环境本项目评价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影响预测评价均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Ⅲ类标准,见表1.7-5。表1.7-5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项目pH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铁(Fe)锰(Mn)铜(Cu)锌(Zn)Ⅲ类6.5~8.5≤450≤250≤250≤0.3≤0.1≤1.0≤1.0
项目钼(Mo)钴(Co)挥发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以N计)亚硝酸盐(以N计)氨氮(NH4)Ⅲ类≤0.1≤0.05≤0.002≤0.3≤3.0≤20≤0.02≤0.2项目氟化物氰化物汞(Hg)砷(As)硒(Se)镉(Cd)铬(Cr6+)总大肠菌群(个/L)Ⅲ类≤1.0≤0.05≤0.001≤0.05≤0.01≤0.01≤0.05≤3.0⑸土壤环境本项目评价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旱地),见表1.7-6。表1.7-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单位:mg/kg项目三级镉≤1.0汞≤1.5砷水田≤旱地≤3040铜农田等≤果园≤400400铅≤500铬水田≤旱地≤400300锌≤500镍≤2001.7.2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标准⑴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燃煤锅炉烟气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中新建燃煤锅炉排放标准限值,具体见表1.7-7;有组织煤尘和无组织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排放标准,具体见表1.7-8,逃逸氨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新建企业二级厂界排放浓度限值:1.5mg/m3。表1.7-7新建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单位:mg/Nm3污染物项目限值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颗粒物50烟囱或烟道二氧化硫300氮氧化物300汞及其化合物0.05烟气黑度(林格曼黑度,级)≤1烟囱排放口
表1.7-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摘录)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排气筒高度二级监控点浓度颗粒物12015m3.5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20m5.930m2340m39⑵噪声排放标准本项目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具体见表1.7-9;运营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功能区标准,具体见表1.7-10。表1.7-9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表1.7-1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单位:Leq(dB(A))时段厂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26050⑶废水排放标准本项目营运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等级标准后排入城镇污水管网,其标准见表1.7-11。表1.7-11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B等级标准(摘录)污染物名称pHSSBOD5CODNH3-N总磷色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大肠菌群单位无量纲mg/Lmg/Lmg/Lmg/Lmg/L度mg/L个/L标准值6.5~9.540035050045870203⑷固体废物控制标准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生活垃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1.8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1.8.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根据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和项目特征,主要环境要素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见表1.8-1、表1.8-2。表1.8-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矩阵时段评价因子性质程度时间可能性范围可逆性施工期热源厂建设及基础施工地表水-一般短期较小局部可环境空气-较大短期较大局部可声环境-较大短期较大局部可固体废物-一般短期较大局部可设备安装地表水-较小短期较小局部可环境空气-较小短期较大局部可声环境-较大短期较大局部可固体废物-较小短期较大局部可供热管道施工地表水-一般短期较小局部可环境空气-一般短期较大局部可声环境-一般短期较大局部可固体废物-一般短期较大局部可替代锅炉房拆除地表水-较小短期较小局部可环境空气-一般短期较大局部可声环境-一般短期较大局部可固体废物-一般短期较大局部可社会生活+较小短期较大局部可注:“+”为有利影响“-”为不利影响。表1.8-2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矩阵时段评价因子性质程度时间可能性范围可逆性运营期自然环境地表水-较小长期较小局部可环境空气+一般长期较大局部可声环境-较小长期较小局部可固体废物-较小长期一般局部可社会经济+较大长期较大局部可注:“+”为有利影响“-”为不利影响。1.8.2评价因子筛选结果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及项目特征,结合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本项目各专题、各环境要素的评价因子筛选结果见表1.8-3。表1.8-3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结果序号环境要素评价专题评价因子1环境空气现状评价TSP、PM10、SO2、NO2预测评价PM10、SO2、NOX、汞及其化合物、烟气黑度
2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pH、溶解氧、CODcr、CODMn、BOD5、NH3-N、总磷、总氮、石油类、铜、锌、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氟化物、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LAS、粪大肠菌群数、水温3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pH、总硬度、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挥发酚、氰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砷、汞、镉、六价铬、铅、铜、锌、细菌总数4声环境现状评价连续等效A声级预测评价连续等效A声级5土壤环境现状评价pH、As、Pb、Zn、Cu、Cd、Cr、Hg预测评价pH、As、Pb、Zn、Cu、Cd、Cr、Hg6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土地资源、陆生动植物、水土流失预测评价土地资源、陆生动植物、水土流失1.9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敏感点1.9.1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地等环境敏感区。根据项目的排污特征及周围环境特征,本次评价的环境保护目标是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质量。⑴环境空气质量运营期确保评价区域内的敏感点及其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满足GB3095-2012中二类区的标准要求。⑵水环境质量项目的建设不会对渭河水质造成污染影响,不改变渭河现有的水域功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⑶声环境质量评价区域内居住区等,保护其功能区环境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要求。⑷土壤环境质量项目区的土壤环境质量不致因项目建设受影响,土壤质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旱地)要求。1.9.2环境敏感点本项目主要环境敏感点见表1.9-1、图1.9-1。
表1.9-1主要环境敏感点一览表序号保护对象相对方位及距离户数、人口环境要素保护目标1井绳庄N,0.15km94户,376人环境空气、环境风险、声环境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符合声环境质量2类区标准要求2甘谷县城NW,0.65km100000人3黄家磨N,1.85km102户,388人4中滩河NE,2.01km372户,1296人5程家庄E,1.69km98户,402人6姜家庄E,2.54km222户,821人7黄家窑S,1.31km65户,195人8新与镇N,3.41km331户,1567人9师家崖村NE,0.2km106户,527人10育才中学NW,0.52km/11甘肃省机械技工学校NE,0.44km/12渭河N,2.48km渭河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13土地资源、陆生动植物、水土保持热源厂各边界外扩200m的范围土地资源、动植物、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质量较好14S304省道供热管线穿越,应保证道路有序畅通1.10评价方法根据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征,本次环评工作采用以下方法进行:⑴结合现场踏勘,调查评价区自然和社会环境现状,收集有关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基础资料;⑵筛选出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并对其进行敏感因子分析;⑶按相关的评价依据、环境标准和规范的评价方法,对选定的环境要素进行现状和影响预测评价或评述,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环境噪声现状与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等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价,针对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提出保护措施或建议。
2、区域环境概况2.1项目位置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天水市西北,渭河上游。地处东经104°58′至105°31′,北纬34°31′至35°03′,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和礼县,西与武山接壤,北与通渭相连。全县南北长60km,东西宽49km,总面积1572.6km2。城区热源位置确定在:天门山下,南环路南侧,城区东南角。具体地理位置见图2.1-1。热源厂位置
图2.2-1拟建热源厂地理位置图2.2自然环境概况2.2.1地形、地质甘谷县城处于秦岭褶皱带的西延部位,北部处祁连山地槽中央,形成了甘谷盆地地貌形状。城区总的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向渭河河谷,由于长期遭受强烈的构造侵蚀作用,形成了以第三系地层为主的基岩丘陵地形,构成了现代地貌的基本骨架。现代黄土丘陵,基本上继承了基底构造骨架,于基岩丘陵沟梁密切吻合,均以冲沟密集,沟梁相间,起伏不平的低山丘陵地貌景观。城区位于渭河的中上游地段,渭河蜿蜒流经于黄土丘陵之中,河谷一般较窄并呈现谷与盆地相间的河谷地形,两岸为陡坡或峭壁地形,与峡谷相间而成完整的河谷盆地-甘谷盆地,河流一直以下切为主,在河谷盆地地区,一般均有第三系粘土组成,在构造运动相对稳定及有支流加入的情况下,渭河向两侧侵蚀而成较开阔的河谷盆地。河谷阶地多以一、二级最为发育,主要有黄土及新第三纪的粘土岩组成,地势较为平坦。渭河南岸黄土梁状山区,系沟谷梁峁相间的梁状山地,大沙沟、小沙沟、马务沟等11条沟谷,由南向北,平行通向渭河。由于切割作用,在山腰地带构成了大小不等的滩、坪、山脊明显,山体黄土覆盖,山岭梁峁黄土覆盖较厚,形成了黄土梁状山地形态。地震烈度为8度。2.2.2水文甘谷县河流属黄河支流渭河水系。河流总长131.1km,河流河道总长130.06km,县境内集水面积1572.6km2,平均径流量82867.4万m3(其中自产8660.4万m3,入境水74207.02万m3);平均流量47.91m3/s。境内河流资源主要有渭河、散渡河、西小河、古坡河四条。最大河流是渭河,属过境河流,境内长度41.6km,平均径流72315.6万m3。发源于渭源乌鼠山,通过陇西、武山、于洛门东流入甘谷县,至石峡堡出境流入天水。散渡河亦为过境河流,境内全长43.8km,平均径流量7378.6万m3(其中自产1825.2万m3
),散渡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是甘谷县北山的主要河流,发源于通渭华家岭,经通渭碧玉于魏家咀进入甘谷县,通过安远于新兴镇大王村流入渭河。它的主要支流清溪河,发源于通渭榜罗镇和陇西岘儿湾,至通渭毛家店子进入甘谷县,流经礼辛、大石于安远汇入散渡河。西小河发源于大庄青林沟,经鸡毛峡、湾儿河于峡来湾出境,汇入秦安的葫芦河。境内长度22.1km,年径流量896.2万m3。除散渡河蔺家店子以下,由于补给水及河床通过的第三系“红层”中含盐量高,水质差,不宜灌溉外。古坡河是甘谷县南山的主要河流,发源于县境瘦驴岭北麓,经古坡于平境崖流入秦城区的藉河,境内长度23.6km,年均径流量1777.6万m3。全县地表水和地下水共计8.7亿余m3,可开采利用5.3亿m3。由于天然降水量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植物生长盛期水量不足,再加部分地区水质不好,不能利用。甘谷水资源虽然丰富而利用率不高,实际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2.2.3气候气象甘谷县位于大陆腹地,又处于东亚季风区内,故为大陆季风气候。主要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干夏湿,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热无酷暑,冬冷无严寒。2008年平均气温10.90C,其中最热(7月)月平均气温22.60C,最冷(1月)月平均气温-4.60C。极端高温33.30C,极端低温-15.50C。正常年份年降水量489.1毫米左右,因受季风影响,降水分布极不均匀,一般1至3月雨量偏少,7至9月雨水较多。全年日照2315h左右。日照率约49.3%,无霜期181天左右。县城部分气象资料参考天水市气象资料。气象统计资料如下: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70C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119天年平均气温10.50C极端最高气温36.90C极端最低气温-18.40C年平均降水量489mm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0.60C最大冻土深度55cm年平均风速冬季1.0m/s、夏季1.2m/s主导风向冬季CESE、夏季CESE大气压冬季669.3mmHg、夏季660.9mmHg
2.2.4土壤和植被全县有棉土、红土、淀土、潮土、黑土、褐土、垆土、草原土八个土类,共28个土种。大面积的有黄棉土、黄鸡粪土、大黑土、黄土性山地草原土、红沙土和河淀土七种。北山多属黄棉土,土层深厚,但较干燥瘠薄,pH值8.4~8.8;河谷川台区多为河淀土和河淀沙土,土层肥沃,为主要农作物区,pH值8.2~8.7;南后山以大黑土、黄土性山地草原土为主,土层浅薄较湿润,pH值7.5~8.7;全县沟壑多以红土、红砂土为主,土层浅而湿润,结构紧密。区域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地处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区交汇处,植被类型繁多,覆盖差异大,表现出各类不同的地区特点,植物群落大体可分为四个类型。1)针、阔叶林群落:常绿针叶林群落:包括南后山天然次生林区和各地的荒山、公路新造的人工林;树种有油松、华山松、落叶松等;草木层有冰草、蒿类等。落叶阔叶林群落:包括南后山天然次生林主要分布在各地的沟壑、荒坡、梁峁和退耕地上的人工林;2)草甸群落:主要分布在南后山的无林地区和林向地段;3)干草地群落。主要分布在北后山,南北前山及散渡河川台区的荒山,荒坡和沟壑梁峁地带。4)水生群落。主要分布在渭河两岸的水渠及池沼里。2.2.5资源概况甘谷县植物资源有冬小麦、洋芋、高梁、玉米、黄豆、糜谷、胡麻、油菜、药材、瓜类、蔬菜、水果、花椒、辣椒等。甘谷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花岗岩、磷矿、赤铁矿等二十多种。2.3社会环境概况2.3.1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甘谷县现辖5镇11乡。六峰镇、安远镇、新兴镇、大像山镇、磐安镇5镇,西坪乡、八里湾乡、白家湾乡、金山乡、大石乡、谢家湾乡、古坡乡、礼辛乡、大庄乡、武家河乡,渭阳乡11乡全县共有405个村委,2210个村民小组,6个社区,97个居民小组,城乡共15.2万户,总人口61.2万人。2.3.2交通甘谷县甘谷交通十分便利,渭河北有陇海铁路东西延伸,境内有两个车站,路长37公里;渭河南有316国道(福州至兰州)过境,境内路长40公里。以316
国道、秦甘、麦甘、通甘四条交通大动脉为主线,县、乡、村公路交错纵横,把甘谷和外地、城镇和乡村紧紧联系在一起,天定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竣工为甘谷经济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交通条件。2.3.3社会经济概况2013年全县实现工业生产总值48606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46184万元,第二产业163695万元,第三产业176187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729。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比上一年分别增长14.94%、16.00%、12.79%和16.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比上一年增长11.35%。2.3.4农业发展全县耕地面积88.23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冬小麦、洋芋、高梁、玉米、黄豆、糜谷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药材、瓜类、蔬菜、水果、花椒、辣椒等。其中甘谷辣椒独具特色,素以肉厚色艳味香著称,深得消费者青睐,已远销全国各地及韩国、美国和东南亚各国。甘谷白条党参、红富士苹果久负盛名,远销东南沿海及世界各地。以“燕家韭菜”、“雒家蒜苗”等为代表的无公害精细蔬菜畅销全国。月季花品种繁多,品质优良,继“99年昆明世博会”获1金6银7铜14枚奖牌后,又在全国第五届花卉博览会上获得6枚奖牌,甘谷已成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近年来,花椒种植初具规模,也是当地人们收入可观的一部分。畜牧业以牛、驴、马、猪、羊、鸡的饲养为主,广袤的天然次生林和草地,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优质的自然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已逐渐由自产自用转变为农民从事商品生产、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良种化和规模养殖有了很大发展,涌现出了以丰裕养殖公司为龙头的一大批规模养殖村和规模养殖公司,肉、蛋、奶产品远销周边省市。2.3.5教育、文化、卫生甘谷为陇上久负盛名的文风之地,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99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4所,农职业技术学校3所,教职工5634人,在校学生13811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二00七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629人,上线人数和上线率连续八年名列全市第一。全县现有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卫生机构22个,卫生技术人员611人,病床547余张;村级医疗点608个,医疗人员670人,医疗设施完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较高。
2.3.6旅游甘谷县历史悠久,于公元前688年置县,迄今已有2695年的历史,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清初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等名人先贤的生息之地。县内文物古迹众多,仅新石器时期的文物古迹就有11处,古墓葬18处,国家一级珍贵文物人面鲵鱼瓶、唐三彩凤首壶图案分别搬上邮票烟标。遐尔闻名的大像山石窟位于县城西2.5公里处,始建于北魏时期的石胎泥塑大佛高23.3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此外,华盖寺石窟、天门山、蔡家寺、姜维墓、巩建丰纪念馆、尖山寺森林公园等,也为著名旅游景点。2.3.7区域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揭露出地下水,本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如下3层:1层杂填土:杂色,稍湿,稍密,主要以粉质黏土为主,见有植物根系、建筑垃圾、废旧基础等杂物,土质不均匀,力学性质差。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90~2.00m,平均1.19m;层底标高:97.53~99.00m,平均98.52m;层底埋深:0.90~2.00m,平均1.19m。2-1层细砂:杂色,坡积成因,稍湿,松散,骨架颗粒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级配差,分选性较好,颗粒骨架空隙以粉砂充填为主,土质不均匀,力学性质一般。场区局部分布,揭露厚度:0.60~1.30m,平均0.90m;层底标高:87.88~93.73m,平均90.28m;层底埋深:5.80~12.00m,平均9.33m。2-2层含砂粉质黏土:褐红色,坡积成因,稍湿,硬塑状,中等韧性,中干强度,中压缩性,见有砂砾、植物根系等杂物,土质较均匀,力学性质一般。场区局部分布,揭露厚度:3.20~8.10m,平均5.80m;层底标高:90.90~94.33m,平均92.72m;层底埋深:5.20~9.00m,平均6.99m。2层角砾:杂色,坡积成因,稍湿,稍密~中密,骨架颗粒成分以花岗岩、变质岩为主,强风化,级配较差,分选性好,颗粒骨架空隙以细砂、泥质充填为主,土质不均匀,力学性质一般。场区局部分布,揭露厚度:0.60~1.30m,平均0.90m;层底标高:87.88~93.73m,平均90.28m;层底埋深:5.80~12.00m,平均9.33m。
3-1层细砂:杂色,坡积成因,稍湿,松散,骨架颗粒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级配差,分选性较好,颗粒骨架空隙以粉砂充填为主,土质不均匀,力学性质一般。场区局部分布,揭露厚度:0.60~1.30m,平均0.90m;层底标高:87.88~93.73m,平均90.28m;层底埋深:5.80~12.00m,平均9.33m。3-2层角砾:杂色,坡积成因,稍湿,稍密~中密,骨架颗粒成分以花岗岩、变质岩为主,强风化,级配较差,分选性好,颗粒骨架空隙以细砂、泥质充填为主,土质不均匀,力学性质一般。场区局部分布,揭露厚度:0.60~1.30m,平均0.90m;层底标高:87.88~93.73m,平均90.28m;层底埋深:5.80~12.00m,平均9.33m。3层含砂粉质黏土:红褐色~灰褐色,坡积成因,稍湿~湿,硬塑状,局部可塑状,中等韧性,中干强度,中压缩性,见有砂砾、砂岩碎屑物等杂物,土质较均匀,力学性质一般。2.4环境质量现状甘谷县住房与建设局于2015年3月(供暖期)和4月(非供暖期)分别委托天水市环境监测站对拟建热源厂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监测点位图见图2.4-1。2.4.1环境空气质量2.4.1.1监测点位布设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区域主导风向及功能区划,并兼顾区内地理地貌特征、人群分布,布设6个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各点的名称及相对项目区域的位置见表2.4-1。表2.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编号监测点名称方位距离(km)监测项目★1#菜市口锅炉房NW,2.1kmSO2、NO2、PM10、TSP★2#魏家庄NE,1.2kmSO2、NO2、PM10、TSP★3#育才中学NW,0.5kmSO2、NO2、PM10、TSP★4#黄家窑S,1.4kmSO2、NO2、PM10、TSP★5#南关锅炉房W,2.0kmSO2、NO2、PM10、TSP★6#热源厂厂址/SO2、NO2、PM10、TSP
2.4.1.2监测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项目为:SO2、NO2、PM10、TSP。2.4.1.3监测时间及频率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分为2期,分别在供暖期和非供暖期开展采样监测,每个监测期均对SO2、NO2、PM10、TSP、连续监测7天。PM10、TSP监测日平均浓度,NO2、SO2、监测小时和日平均浓度。连续监测:PM10、TSP每日采样时间不小于12h得日均值;SO2、NO2、每日采样时间不小于18h得日均值。SO2、NO2间断监测:每天分4个时段,分别为08:00、10:00、14:00和20:00。2.4.1.4监测分析方法环境空气的采样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执行,各项目监测分析方法见表2.4-2。表2.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分析方法项目名称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方法来源SO2溶液吸收法甲醛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5262-94NO2溶液吸收法盐酸萘乙二胺光度法GB/T15435-95TSP滤膜法重量法GB/T15432-95PM10滤膜法重量法GB/T15432-952.4.1.5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采暖期现状监测及评价采暖期SO2、NO2、PM10、TSP的日均监测结果及评价,监测结果见表2.4-3表2.4-3采暖期SO2、NO2、PM10、TSP的日均监测结果单位:mg/m3
监测点位监测时间监测项目编号监测点SO2NO2PM10TSP1#菜市口锅炉房2015.3.80.0320.0280.1430.2932015.3.90.0260.0290.1370.2892015.3.100.0310.0250.1390.297
2015.3.110.0260.0270.1280.2752015.3.120.0330.0310.1440.2882015.3.130.0280.0200.1460.2982015.3.140.0350.0310.1330.2792#魏家庄2015.3.80.0210.0230.1230.233
2015.3.90.0220.0190.1310.2412015.3.100.0180.0220.1090.2212015.3.110.0270.0250.1210.2352015.3.120.0230.0170.1330.2522015.3.130.0190.0200.1120.208
2015.3.140.0270.0180.0990.1993#育才中学2015.3.80.0180.0240.1280.2402015.3.90.0230.0250.1310.2472015.3.100.0180.0240.1190.2332015.3.110.0190.0230.1010.215
2015.3.120.0230.0190.1280.2532015.3.130.0170.0220.1170.2382015.3.140.0240.0230.1000.2084#黄家窑2015.3.80.0160.0180.1130.2192015.3.90.0170.0150.0960.210
2015.3.100.0210.0200.1090.2082015.3.110.0190.0170.1010.2052015.3.120.0180.0210.0930.1952015.3.130.0170.0190.1170.210
2015.3.140.0210.0170.0920.1865#南关锅炉房2015.3.80.0320.0330.1330.2752015.3.90.0220.0280.1420.2882015.3.100.0270.0210.1220.2392015.3.110.0310.0370.1290.265
2015.3.120.0200.0290.1380.2772015.3.130.0280.0270.1390.2902015.3.140.0360.0260.1430.2966#热源厂厂址2015.3.80.0200.0190.1130.2212015.3.90.0160.0210.1210.227
2015.3.100.0220.0230.1090.2082015.3.110.0190.0210.1010.1952015.3.120.0230.0190.0980.2032015.3.130.0180.0160.1170.213
2015.3.140.0210.0190.1030.20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0.1500.1200.1500.300
最低检出浓度0.0100.0030.0010.001由表2.4-3可以看出:采暖期SO2的现状监测最大浓度为0.036mg/m3,出现在南关锅炉房附近,未超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评价区域NO2日均最高浓度值为0.037mg/m3,同样出现在南关锅炉房附近。评价区域TSP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92~0.143mg/m3,最高浓度出现在菜市口锅炉房附近,所有监测点均未超标。评价区域PM10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186~0.298mg/m3,最高浓度出现在菜市口锅炉房,所有监测点均未超标,但是接近二级标准限值。采暖期SO2、NO2小时监测结果见表2.4-4。表2.4-4采暖期SO2、NO2小时监测结果单位:mg/m3监测点位监测时间监测项目编号监测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1#菜市口锅炉房2015.3.88:000.0490.03310:000.0350.02914:000.0260.031
20:000.0430.0362015.3.98:000.0550.03410:000.0250.02114:000.0330.02820:000.0420.0322015.3.108:000.0440.03610:000.0330.03214:000.0230.02520:000.0390.035
2015.3.118:000.0560.03210:000.0330.02714:000.0230.02320:000.0480.0382015.3.128:000.0540.03610:000.0290.03214:000.0230.03120:000.0490.0358:000.0390.044
2015.3.1310:000.0220.02714:000.0230.02620:000.0550.0342015.3.148:000.0460.03610:000.0230.03114:000.0230.02220:000.0530.0372#魏家庄2015.3.88:000.0250.032
10:000.0360.02514:000.0200.02720:000.0250.0212015.3.98:000.0370.03110:000.0230.02514:000.0220.02620:000.0350.0292015.3.108:000.0360.03210:000.0240.019
14:000.0200.02220:000.0270.0292015.3.118:000.0370.03510:000.0210.02514:000.0230.02220:000.0260.0242015.3.128:000.0350.03110:000.0240.02714:000.0200.019
20:000.0310.0272015.3.138:000.0320.02610:000.0220.02114:000.0200.02220:000.0330.0342015.3.148:000.0260.03610:000.0230.02714:000.0210.01920:000.0320.035
3#育才中学2015.3.88:000.0260.02710:000.0220.01914:000.0180.01720:000.0250.0232015.3.98:000.0320.02710:000.0180.02214:000.0210.01920:000.0290.0218:000.0330.032
2015.3.1010:000.0200.01714:000.0180.02220:000.0340.0292015.3.118:000.0310.02710:000.0210.01914:000.0170.02120:000.0260.0302015.3.128:000.0290.031
10:000.0240.02314:000.0210.02520:000.0330.0272015.3.138:000.0280.03110:000.0220.02114:000.0200.01920:000.0290.0342015.3.148:000.0330.02610:000.0180.021
14:000.0210.01920:000.0290.0274#黄家窑2015.3.88:000.0210.01910:000.0160.01714:000.0130.01320:000.0190.0182015.3.98:000.0200.02110:000.0180.01714:000.0120.015
20:000.0210.0172015.3.108:000.0230.02210:000.0200.01814:000.0170.01420:000.0220.0232015.3.118:000.0190.02210:000.0160.01914:000.0170.01620:000.0180.020
2015.3.128:000.0210.01910:000.0170.01914:000.0200.01920:000.0220.0222015.3.138:000.0200.02110:000.0180.01914:000.0190.02020:000.0230.0198:000.0220.021
2015.3.1410:000.0210.01914:000.0180.01620:000.0200.0235#南关锅炉房2015.3.88:000.0560.04510:000.0250.02114:000.0200.02220:000.0470.0362015.3.98:000.0510.037
10:000.0250.02014:000.0210.01920:000.0420.0322015.3.108:000.0480.03710:000.0330.03214:000.0200.02120:000.0390.0352015.3.118:000.0550.03910:000.0330.027
14:000.0230.02120:000.0440.0482015.3.128:000.0560.04610:000.0290.02314:000.0230.03120:000.0550.0352015.3.138:000.0460.03710:000.0280.02714:000.0200.021
20:000.0510.0372015.3.148:000.0450.04610:000.0230.03114:000.0330.02220:000.0510.0366#热源厂厂址2015.3.88:000.0230.02110:000.0220.01814:000.0170.02220:000.0250.023
2015.3.98:000.0210.02310:000.0180.01714:000.0180.02120:000.0250.0222015.3.108:000.0230.02010:000.0200.01914:000.0180.02020:000.0240.0258:000.0210.022
2015.3.1110:000.0170.02114:000.0220.01620:000.0210.0262015.3.128:000.0210.02210:000.0200.01814:000.0160.01920:000.0210.0222015.3.138:000.0210.024
10:000.0180.02114:000.0210.01920:000.0220.0252015.3.148:000.0230.02410:000.0220.02014:000.0160.01920:000.0240.0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0.5000.240
(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最低检出浓度0.0030.005由表2.4-4可以看出:采暖期SO2小时的现状监测最大浓度为0.056mg/m3,浓度控制在0.012~0.056mg/m3,最大浓度出现在菜市口锅炉房、南关锅炉房附近,未超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评价区域NO2小时最高浓度值为0.048mg/m3,浓度控制在0.013~0.048mg/m3,最大浓度出现在南关锅炉房附近,监测结果未超过二级标准限值。◆非采暖期现状监测及评价非SO2、NO2、PM10、TSP的日均监测结果及评价,监测结果见表2.4-5。表2.4-5非采暖期SO2、NO2、PM10、TSP的日均监测结果单位:mg/m3监测点位监测时间监测项目编号监测点SO2NO2PM10TSP
1#菜市口锅炉房2015.4.10.0040.0060.0870.1362015.4.20.0060.0090.0910.1692015.4.30.0080.0120.0990.1512015.4.40.0110.0160.1110.1952015.4.50.0130.0110.1090.192
2015.4.60.0080.0140.1020.2112015.4.70.0130.0080.1230.2392#魏家庄2015.4.10.0030.0050.0880.1532015.4.20.0050.0070.0960.1712015.4.30.0090.0110.0950.1592015.4.40.0090.0100.1030.185
2015.4.50.0130.0130.0990.1822015.4.60.0080.0100.0970.1972015.4.70.0120.0090.1170.2113#育才中学2015.4.10.0030.0050.0890.1212015.4.20.0070.0100.0970.149
2015.4.30.0080.0110.0920.1782015.4.40.0110.0140.0940.1792015.4.50.0090.0130.1070.2072015.4.60.0100.0110.1160.2222015.4.70.0080.0100.1220.2114#黄家窑2015.4.10.0040.0070.0620.106
2015.4.20.0030.0050.0530.1112015.4.30.0040.0090.0580.1092015.4.40.0100.0080.0630.0952015.4.50.0090.0110.0710.1272015.4.60.0100.0100.0970.171
2015.4.70.0070.0090.0920.1675#南关锅炉房2015.4.10.0070.0090.0970.1642015.4.20.0080.0110.1030.1592015.4.30.0100.0090.1130.1712015.4.40.0110.0150.1070.2022015.4.50.0120.0130.1190.182
2015.4.60.0100.0130.1220.2312015.4.70.0120.0110.1230.2196#热源厂厂址2015.4.10.0030.0050.0690.1182015.4.20.0050.0060.0770.1222015.4.30.0070.0100.0820.160
2015.4.40.0120.0120.0990.1712015.4.50.0090.0110.0970.1872015.4.60.0110.0090.1060.2022015.4.70.0090.0100.0920.19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0.1500.1200.1500.300
(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最低检出浓度0.0100.0030.0010.001由表2.4-5可以看出:非采暖期SO2的现状监测最大浓度为0.013mg/m3,出现在菜市口锅炉房附近,未超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评价区域NO2日均最高浓度值为0.015mg/m3,同样出现在南关锅炉房附近。评价区域PM10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53~0.123mg/m3,最高浓度出现在南关锅炉房附近,所有监测点均未超标。评价区域TSP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95~0.231mg/m3,最高浓度出现在南关锅炉房。所有监测点位的日均浓度均为未超过二级标准限值。非采暖期SO2、NO2小时监测结果见表2.4-6。表2.4-6采暖期SO2、NO2小时监测结果单位:mg/m3监测点位监测时间监测项目编号监测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1#菜市口锅炉房2015.4.18:000.0210.02310:000.0100.01514:00未检出0.00920:000.0120.0162015.4.28:000.0130.01710:00未检出0.01514:000.0210.024
20:000.0320.0222015.4.38:000.0310.02710:000.0200.01514:000.0110.01420:000.0220.0192015.4.48:000.0330.02810:000.0220.02614:000.0150.01720:000.0190.0222015.4.58:000.0280.03310:000.0170.01914:000.0150.01820:000.0220.0362015.4.68:000.0210.02210:000.0110.01514:00未检出0.01620:000.0260.0272015.4.78:000.0300.02910:000.0200.01914:000.0150.01920:000.0270.0252#魏家庄2015.4.18:000.0210.02310:000.0100.01514:00未检出0.00820:000.0160.0192015.4.28:000.0210.02410:00未检出0.01314:000.0150.01720:000.0250.0222015.4.38:000.0180.02310:000.0130.01514:00未检出0.01120:000.0210.0242015.4.48:000.0200.01910:000.0180.02214:00未检出0.00920:000.0220.0192015.4.58:000.0230.02510:000.0170.02014:00未检出0.01620:000.0210.0242015.4.68:000.0160.018
10:00未检出0.00914:00未检出0.01520:000.0230.0212015.4.78:000.0250.02110:000.0200.01814:00未检出0.00920:000.0230.0283#育才中学2015.4.18:000.0260.02410:00未检出0.01114:000.0100.01520:000.0130.0172015.4.28:000.0160.01610:00未检出0.00914:000.0130.01720:000.0220.0242015.4.38:000.0280.03010:000.0220.01714:000.0130.01120:000.0260.0212015.4.48:000.0220.02410:00未检出0.00914:00未检出0.01120:000.0250.0232015.4.58:000.0240.01910:000.0200.01614:00未检出0.01320:000.0160.0212015.4.68:000.0250.02710:000.0170.01814:000.0120.01020:000.0260.0232015.4.78:000.0220.02310:000.0190.01714:000.0190.02320:000.0210.0254#黄家窑2015.4.18:000.0180.02010:00未检出0.00814:00未检出0.00720:000.0110.0122015.4.28:000.0160.01510:00未检出0.01014:000.0100.013
20:000.0160.0142015.4.38:000.0150.01710:000.0110.01214:00未检出0.00920:000.0170.0152015.4.48:000.0160.01810:000.0110.01214:00未检出0.00920:000.0170.0152015.4.58:000.0190.01810:000.0140.01514:000.0090.01020:000.0130.0142015.4.68:000.0160.01510:000.0130.01214:00未检出0.00820:000.0180.0192015.4.78:000.0130.01110:000.0100.00914:000.0110.01120:000.0190.0175#南关锅炉房2015.4.18:000.0310.02910:000.0190.02014:00未检出0.01220:000.0230.0222015.4.28:000.0270.02510:00未检出0.01614:000.0150.01820:000.0200.0212015.4.38:000.0330.02810:000.0200.02214:000.0210.01620:000.0250.0292015.4.48:000.0290.03110:000.0210.01914:000.0140.01520:000.0260.0272015.4.58:000.0340.03010:000.0210.01614:000.0170.01920:000.0250.0262015.4.68:000.0320.026
10:000.0190.02214:000.0220.01920:000.0330.0312015.4.78:000.0250.02410:000.0170.01714:000.0140.01820:000.0290.0256#热源厂厂址2015.4.18:000.0240.02210:000.0130.01814:00未检出0.01120:000.0130.0162015.4.28:000.0200.02310:00未检出0.00914:00未检出0.00720:000.0150.0172015.4.38:000.0200.01710:000.0180.01614:000.0150.01920:000.0220.0232015.4.48:000.0220.02510:000.0200.01914:000.0100.01120:000.0250.0232015.4.58:000.0230.02910:000.0200.01914:00未检出0.01620:000.0210.0172015.4.68:000.0220.02410:000.0200.01714:000.0130.01620:000.0200.0232015.4.78:000.0230.02110:000.0160.01814:000.0180.02220:000.0200.01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0.5000.240最低检出浓度0.0030.005由表2.4-6可以看出:非采暖期SO2小时的现状监测最大浓度为0.033mg/m3,浓度最大浓度出现在菜市口锅炉房、南关锅炉房附近,未超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评价区域NO2小时最高浓度值为0.036mg/m3,浓度控制在0.007~0.036mg/m3
,最大浓度出现在菜市口锅炉房附近,监测结果均未超过二级标准限值。2.4.1.6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论从上述监测结果分析可知,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二类区,SO2、NO2日均监测值和小时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没有出现超标现象。TSP、PM10日均监测结果虽然有个别监测点位接近标准值,但是均未出现超标现象。项目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环境质量选取2015年第一季度天水五县环境质量监测简报中的监测数据。2.4.2.1测断面布设渭河(甘谷段)渭水峪省控断面作为监测断面。2.4.2.2监测项目地表水监测项目为pH、溶解氧、CODcr、CODMn、BOD5、NH3-N、总磷、总氮、石油类、铜、锌、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氟化物、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LAS、粪大肠菌群数、水温共24项。监测方法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2.4.2.3监测时间2015年第一季度。2.4.2.4监测结果统计监测结果统计见表2.4-7。表2.4-7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
单位:mg/L监测指标pH高锰酸盐指数CODcr溶解氧BOD5NH3-N浓度7.575.3518.35.243.480.261执行标准(GB3838-2002)Ⅲ类6-9≤6≤20≥5≤4≤1监测指标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浓度0.08314.6未检出未检出0.269未检出
执行标准(GB3838-2002)Ⅲ类≤0.2≤1.0≤1.0≤1.0≤1.0≤0.01监测指标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浓度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执行标准(GB3838-2002)Ⅲ类≤0.05≤0.0001≤0.005≤0.05≤0.05≤0.2
监测指标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LAS粪大肠菌群(个/升)水温(℃)浓度未检出未检出0.0730.19635003执行标准(GB3838-2002)Ⅲ类≤0.05≤0.005≤0.2≤0.2≤10000/2.4.2.5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①评价标准项目区水质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进行评价。②评价结果
监测断面中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要求,其中铜、锌、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石油类、挥发酚。这些指标均低于检出限。总氮指标超标,其余指标均满足(GB3838-2002)Ⅲ类要求。2.4.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2.4.3.1监测点位布设根据现场调查及工程特点,本次地下水监测共布设3个监测井,◎1#号监测井位于热源厂厂址上游500m处,◎2#号监测井位于热源厂厂址下游500m处,◎3#监测井位于甘谷县自来水厂。2.4.3.2监测时间及频次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1次。2.4.3.3监测项目pH、总硬度、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挥发酚、氰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砷、汞、镉、六价铬、铅、铜、锌、细菌总数共20项。2.4.3.4地下水监测结果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表2.4-82.4.3.5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①评价因子选择根据监测项目,确定有标准的20项监测因子作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②评价标准地下水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值。
表2.4-8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采样日期监测因子监测点位PH(无量纲)氯化物氟化物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硬度硫酸盐高锰酸盐溶解性总固体2015.4.1热源厂上游500米7.881980.1350.11222.1未检出5622631.68887热源厂下游500米8.132370.1330.11735.9未检出5623391.62869甘谷县自来水厂7.791670.0930.09925.8未检出5512641.298872015.4.2热源厂上游500米7.922200.1070.10424.6未检出5612941.71888热源厂下游500米8.072290.1400.10637.4未检出5623121.68885甘谷县自来水厂7.821670.0950.10426.1未检出5522671.38871执行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6.5~8.5≦250≦1.0≦0.2≦20≦0.02≦450≦250≦3.0≦1000采样日期监测因子监测点位挥发酚铜铅锌氰化物镉六价铬砷汞细菌总数2015.4.1热源厂上游500米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98热源厂下游500米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64甘谷县自来水厂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642015.4.2热源厂上游500米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98热源厂下游500米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64甘谷县自来水厂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64执行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0.002≦1.0≦0.05≦1.0≦0.05≦0.01≦0.05≦0.05≦0.001≦100
③评价方法及模式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第6条规定评价。即: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分为单项组分和综合评价。首先进行各项组分评价,划分组分所属质量类别结果,按对划好的各类别按表2.4-9中规定分别确定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表2.4-9地下水单项组分污染分类值类别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Fi013610按下式进行综合评价分值F的计算。F=F=式中:—各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的平均值;Fmax—各项组分评价分值Fi中的最大值;n—项数。根据F值,按表2.4-10中规定划分,地下水质量级别,再将细菌学指标评价类别注在级别定名之后。表2.4-10地下水评价级别表级别优良良好较好较差极差F<0.800.8<2.52.5<4.54.25<7.2>7.20①评价结果分析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见表2.4-11。从表2.4-11可以看出,地下水环境质量各个监测井的20个监测因子中,硝酸盐、硫酸盐、总硬度超过地下水《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Ⅲ类标准要求,其余因子均达标。地下水评价级别为较差。表明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环境质量较差。
表2.4-11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序号监测水井地点监测项目PH(无量纲)氯化物氟化物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硬度硫酸盐高锰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挥发酚铜1热源厂上游500米热源厂下游500米7.92090.1210.10823.35未检出561.5278.51.695887.5未检出未检出Fi03036010613002热源厂下游500米8.12330.136.50.111536.65未检出562325.51.65877未检出未检出Fi030310010613003甘谷县自来水厂7.8051670.940.101525.95未检出551.5265.51.335879未检出未检出Fi03036010613003监测水井地点监测项目铅锌氰化物镉六价铬砷汞细菌总数FFmaxF评价1热源厂上游500米热源厂下游500米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981.6107.16较差Fi00000002热源厂下游500米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641.8107.18较差Fi00000003甘谷县自来水厂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641.6107.16较差Fi0000000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2-81
2.4.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2.4.4.1监测点布设在本工程热源厂厂界东、南、西、北各布设1个监测点位,共计4个厂界噪声监测点位;在热源厂西北侧500m育才中学布设1个监测点位、以及两个换热站。2.4.4.2监测时间及频率连续监测2天,每天分昼夜2次,昼间06:00~22:00时之间,夜间22:00~06:00时之间(北京时间)。2.4.4.3监测结果统计噪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表2.4-12。表2.4-12噪声环境监测结果名称测点编号测点位置监测结果2015年3月12日2015年3月13日昼间夜间昼间夜间热源厂厂界噪声1#东侧距厂界外1米38.532.537.331.02#南侧距厂界外1米42.533.142.935.03#西侧距厂界外1米36.631.338.732.74#北侧距厂界外1米35.330.335.028.0热源厂换热站噪声5#育才中学院内46.936.245.935.26#菜市口供热点院内58.442.658.643.87#南关供热点院内57.845.659.444.72.4.4.4现状监测结果分析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对比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评价均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由现状监测结果可知,所有监测点的昼夜监测值都满足标准。2.4.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2-81
2.4.5.1监测布点本次土壤监测共布设3个采样点,采用四分法取样。▲1#号为本工程热源厂西侧农田,▲2#号为热源厂北侧800m农田,▲3#号为热源厂南侧1.4km黄家窑农田。2.4.5.2监测项目土壤监测项目为pH、As、Pb、Zn、Cu、Cd、Cr、Hg、CEC、六六六、滴滴涕,共11项。2.4.5.3采样要求◆1#、◆2#、◆3#采样点均采取柱状样,取样深度为100cm,分别取三个土样进行监测:表样层(0~20cm),中样层(20~60cm)、深样层(60~100cm)。2.4.5.4监测结果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2.4-13。2.4.5.5评价结果由表2.4-13可以看出,土壤环境现状监测选取的各个监测点位不同深度的监测结果远远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旱地),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良好。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2-81
表2.4-13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mg/kg采样日期监测因子点位pHAsPbZnCuCdCrHgNi2015.4.2热源厂西侧农田0~20cm8.077.7547.458.67.480.2681260.07043.2热源厂西侧农田20~60cm8.119.5044.762.17.310.29991.80.04042.8热源厂西侧农田60~100cm8.099.0559.967.45.850.2631150.11538.3热源厂北侧800m农田0~20cm7.9911.258.277.34.700.24575.30.11038.8热源厂北侧800m农田20~60cm8.1415.946.573.35.080.26371.30.12539.6热源厂北侧800m农田60~100cm8.0613.045.764.22.410.28496.20.05539.3热源厂南侧1.4km黄家窑农田0~20cm8.027.5048.568.24.200.25565.20.06037.8热源厂南侧1.4km黄家窑农田20~60cm7.967.2245.267.44.150.23267.80.07038.4热源厂南侧1.4km黄家窑农田60~100cm8.127.0547.362.93.380.21159.20.06539.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旱地)≤40≤500≤500≤400≤300≤1.5≤200
3、工程概况3.1现有供热工程概况3.1.1现有供热工程组成根据甘谷县城市集中供热中心普查统计本次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范围内现状总供热面积68万m2,现有大小锅炉房共计5座集中式锅炉房(内含9台锅炉)和23座学校、医院、企业自建锅炉房(内含25台锅炉),具体见表3.1-1,其中5座规模较大的集中式锅炉房具体位置见图3.1-1,现有锅炉房整体分布情况见图3.1-2。从表3.1-1可以看出,本项目新建热源根据调查,现阶段甘谷城区锅炉房煤源均来自用靖远大水头煤矿和宝积山煤矿的优质混煤,其主要成分见表3.1-2。表3.1-2燃料煤主要成分一览表煤源单位MtAdAarVdafSt.dQnet.ar大水头煤矿%9.0520.2929.0935.420.4822.17MJ/kg宝积山煤矿%10.0622.3228.1544.160.4220.82MJ/kg本次环评污染物计算过程考虑环境最不利情况,燃煤中灰分、硫分采用两种煤矿中相对较高值,即大水头煤矿煤质检测结果,灰分、硫分分别为29.09%、0.48%,燃煤中基氮量参考靖远煤矿中含氮量0.5%~1.5%,最终取中间值1.0%。3.1.2现有供热工程“三废”治理措施及污染物排放现状3.1.2.1锅炉废气治理及污染物排放现状⑴现有供热锅炉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现状根据甘谷县城市集中供热中心的普查统计,结合现场调查,甘谷县城区现有锅炉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见表3.1-3。⑵锅炉废气及其污染物排放现状由于甘谷县现有供热锅炉排放废气实测数据较少,许多锅炉没有实测资料,根据同类型工程对比数据及供热锅炉房不同除尘设施,按照物料衡算公式计算的烟尘、SO2和NOX排放浓度均大于实测浓度,造成现状统计不处于同一序列。为统一计算方法和结果,对于各供热锅炉房锅炉废气中主要污染物烟尘、SO2和NOX排放现状的统计,本环评全部采用公式计算更趋合理,此外废气量按每吨燃
煤产生废气12000Nm3计算。烟尘算式:式中:Bg——锅炉额定负荷时的燃煤量(t/h);Ay——燃煤的收到基灰份(%),取29.09%;q4——锅炉机械未完全燃烧的热损失(%),取2.0;Qwy——燃煤的低位发热量(kJ/kg),取22170;4.18——kcal/kg与kJ/kg之间换算系数;dfh——锅炉烟气带出的飞灰份额,取0.15;MA——锅炉烟尘排放量(g/s)SO2算式:式中:Sy——燃料煤的干基硫份(%),取0.48%;K——燃煤中的含硫量燃烧后氧化成SO2的份额,取0.8。NOX:目前有关燃煤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量的计算数值差别很大,本次环评根据《环境统计手册》(第99和100页)和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03]64号)中氮氧化物的计算方法:NOx计算式:GNOx=1.63×B×(N×β+0.000938)式中:GNOx—氮氧化物排放量,kg;B–消耗的燃煤量;N–燃料中的含氮量%,取1.0%;β—燃料中氮的转化率,%。取70%。根据耗煤量,计算出现有各供热锅炉房废气及污染物排放情况,详见表3.1-3。从表3.1-3可以看出,甘谷县城区现有34台锅炉共计耗煤量约为77874.52t/a,废气产生量为94285.68万Nm3/年,经各个锅炉房除尘、脱硫设施处理后的废气中烟尘、SO2和NOX排放量分别为1012.163t/a、488.011t/a和1016.898t/a。本项目实施后将对以上34台锅炉中的18台进行替代拆除,甘谷县医院锅炉房的1台7t/h和1台1t/h锅炉、西关锅炉房的1台20t/h
锅炉和滨河路锅炉房的2台40t/h锅炉长期保留、剩余11台企业自建锅炉待热源厂远期工程建设前进行替代拆除,本次工程拟拆除的18台锅炉房现状废气排放量总计35121.95万Nm3/年,废气中烟尘、SO2和NOX排放量分别为522.869t/a、187.385t/a和378.784t/a。
表3.1-1现状锅炉分散供热统计一览表序号锅炉房名称锅炉台数(台)耗煤量(t/a)位置供热范围备注1西关锅炉房1台20t/h6968.64北纬34°44′2.82″、东经105°19′15.49″主要供热范围是南环路与像山路沿街新建及原有建筑,总计30万m2长期保留2南关锅炉房1台14t/h、1台6.5t/h、1台6t/h9233.45北纬34°44′10.56″、东经105°19′35.38″主要供热范围是新城路与像山路沿街新建及原有建筑,共计12万m2本次拆除3菜市口锅炉房1台6t/h2090.59北纬34°44′30.98″、东经105°19′42.32″主要供热范围是渭川路与新城路沿街新建及原有建筑,共计6万m2本次拆除4渭川路锅炉房2台6t/h4181.18北纬34°44′31.06″、东经105°19′54.32″主要供热范围是渭川路沿街新建及原有建筑,共计9万m2本次拆除5滨河路锅炉房2台40t/h27874.56北纬34°45′23.08″、东经105°19′52.80″主要供热范围是颐年嘉园小区,共计30万m2长期保留6甘谷一中锅炉房1台6t/h2090.59北纬34°44"5.26"、东经105°19"48.52"主要供热范围是甘谷一中内部校区本次拆除7育才中学锅炉房1台2t/h696.86北纬34°43"58.43"、东经105°20"11.93"主要供热范围是育才中学内部校区近期保留远期拆除8柳湖小学锅炉房1台1t/h348.43北纬34°44"23.78"、东经105°19"55.64"主要供热范围是柳湖小学内部校区本次拆除9西关小学锅炉房1台4.5t/h1567.94北纬34°44"20.85"、东经105°19"18.44"主要供热范围是西关小学内部校区本次拆除10南街小学锅炉房1台2t/h696.86北纬34°44"11.34"、东经105°19"32.18"主要供热范围是南街小学内部校区本次拆除11西关中学锅炉房1台2t/h696.86北纬34°44"26.99"、东经105°18"58.47"主要供热范围是西关中学内部校区本次拆除12甘谷县职业中专锅炉房1台2t/h696.86北纬34°44"39.16"、东经105°17"57.62"主要供热范围是甘谷县职业中专内部校区近期保留远期拆除13甘谷县医院锅炉房1台7t/h、1台1t/h2787.46北纬34°44"32.37"、东经105°19"44.91"主要供热范围是甘谷县医院内部院区长期保留14政府办公楼锅炉房1台4t/h1393.73北纬34°44"47.55"、东经105°20"13.62"主要供热范围是政府办公楼内部院区近期保留远期拆除
15公安局锅炉房1台4t/h1393.73北纬34°44"13.94"、东经105°19"56.40"主要供热范围是公安局内部院区本次拆除16工商局锅炉房1台4t/h1393.73北纬34°44"27.23"、东经105°19"55.60"主要供热范围是工商局内部院区本次拆除17交通局锅炉房1台4t/h1393.73北纬34°44"15.72"、东经105°18"55.28"主要供热范围是交通局内部院区本次拆除18农业局锅炉房1台6t/h2090.59北纬34°44"51.44"、东经105°20"17.49"主要供热范围是农业局内部院区近期保留远期拆除19国土局锅炉房1台4t/h1393.73北纬34°45"11.94"、东经105°19"40.77"主要供热范围是国土局内部院区本次拆除20邮政局锅炉房1台4t/h1393.73北纬34°44"52.63"、东经105°19"39.05"主要供热范围是邮政局内部院区近期保留远期拆除21烟草公司锅炉房2台2t/h1393.73北纬34°44"58.81"、东经105°19"41.36"主要供热范围是烟草公司内部院区近期保留远期拆除22大像山镇锅炉房1台6t/h2090.59北纬34°44"14.68"、东经105°20"10.47"主要供热范围是大像山镇部分居民近期保留远期拆除23天宏鞋业锅炉房1台2t/h696.86北纬34°44"23.66"、东经105°19"39.79"主要供热范围是天宏鞋业内部厂区本次拆除24大漠行鞋业锅炉房1台2t/h696.86北纬34°44"7.04"、东经105°19"9.68"主要供热范围是大漠行鞋业内部厂区本次拆除25高速收费站锅炉房1台2t/h696.86北纬34°44"38.89"、东经105°17"50.15"主要供热范围是高速收费站内部院区近期保留远期拆除26友谊宾馆锅炉房1台1.5t/h522.65北纬34°45"28.66"、东经105°19"28.62"主要供热范围是友谊宾馆内部院区近期保留远期拆除27冀城饭店锅炉房1台2t/h696.86北纬34°45"28.52"、东经105°19"33.94"主要供热范围是冀城饭店内部院区近期保留远期拆除28大像山宾馆锅炉房1台4t/h1393.73北纬34°44"16.41"、东经105°18"58.29"主要供热范围是大像山宾馆内部院区本次拆除合计28座34台77874.52
表3.1-3现状锅炉废气防治设施及其污染排放统计表序号锅炉房名称锅炉台数锅炉房功率(t/h)治理设施排气筒设置脱硫、除尘效率废气排放量(万Nm3/a)烟尘排放量(t/a)SO2排放量(t/a)NOX排放量(t/a)1西关锅炉房11×20麻石水浴1根30m25%、98%8362.376.35539.38190.2032南关锅炉房31×4+1×6.5+1×6麻石水浴1根30m25%、98%11080.148.41652.174119.5093菜市口锅炉房11×6麻石水浴1根30m25%、98%2508.711.91811.81227.0524渭川路锅炉房22×6麻石水浴1根30m25%、98%5017.423.80723.62454.1235滨河路锅炉房22×40麻石水浴1根60m25%、98%33449.4724.419157.503360.86甘谷一中锅炉房11×6麻石水浴1根25m25%、98%2508.711.91811.81227.0527育才中学锅炉房11×2无措施1根25m0、0836.2331.7745.2599.0118柳湖小学锅炉房11×1无措施1根25m0、0418.1215.8872.634.5059西关小学锅炉房11×4.5无措施1根25m0、01881.5371.50611.81220.29410南街小学锅炉房11×2旋风除尘1根25m0、80%836.236.3555.2599.01111西关中学锅炉房11×2无措施1根25m0、0836.2331.7745.2599.01112甘谷职业中专锅炉房11×2旋风除尘1根25m0、80%836.236.3555.2599.01113甘谷县医院锅炉房21×7+1×1麻石水浴1根25m、1根30m25%、98%3344.952.54815.75736.08214政府办公楼锅炉房11×4旋风除尘1根30m0、80%1672.4812.7110.49718.04115公安局锅炉房11×4无措施1根25m0、01672.4863.54810.49718.04116工商局锅炉房11×4无措施1根25m0、01672.4863.54810.49718.04117交通局锅炉房11×4无措施1根30m0、01672.4863.54810.49718.04118农业局锅炉房11×6无措施1根25m0、02508.7195.32215.75727.05219国土局锅炉房11×4无措施1根30m0、01672.4863.54810.49718.04120邮政局锅炉房11×4无措施1根30m0、01672.4863.54810.49718.041
21烟草公司锅炉房22×2无措施1根30m0、01672.4863.54810.49718.04122大像山镇锅炉房11×6无措施1根30m0、02508.7195.32215.75727.05223天宏鞋业锅炉房11×2无措施1根25m0、0836.2331.7745.2599.01124大漠行鞋业锅炉房11×2无措施1根25m0、0836.2331.7745.2599.01125高速收费站锅炉房11×2无措施1根30m0、0836.2331.7745.2599.01126友谊宾馆锅炉房11×1.5无措施1根25m0、0627.1823.8453.9446.75827冀城饭店锅炉房11×2无措施1根25m0、0836.2331.7745.2599.01128大像山宾馆锅炉房11×4无措施1根25m0、01672.4863.54810.49718.041合计34台94285.681012.163488.0111016.898
3.1.2.2锅炉废水及排放现状甘谷县城区现有锅炉年用、排水情况见表3.1-4。根据现场统计调查,甘谷县城区现有锅炉用水均由甘谷县市政管网供应,年新鲜水总用水量43575.18m3/a,主要为锅炉补水;损耗水量24208.39m3/a,主要产生于供热管网跑冒滴漏和居民户内放流热水;排放的污水主要为锅炉排污水,排水量约为19366.79m3/a,全部排入城市下水管网。针对本次拟拆除的18台锅炉,年新鲜水总用水量14963.17m3/a,损耗水量8312.84m3/a,排水量约为6650.33m3/a。3.1.2.3锅炉灰渣产生及处置现状根据公式计算炉渣产生量:Glz= B×A×dlz/(1-Clz) 式中:Glz——炉渣产生量,t/a; B——耗煤量,t/a;A——煤的灰份,取29.09%;dlz——炉渣中的灰分占燃煤总灰分的百分数,取35%; Clz——炉渣可燃物含量,取16%(10~25%);根据各个锅炉除尘器处理效率计算除尘灰产生量。则最终计算甘谷县城区现有锅炉年灰渣产生情况见表3.1-4。从表3.1-4可以看出,甘谷县城区现有锅炉年灰渣产生量约为11644.199t/a,其中本项目拟拆除的18台锅炉年灰渣产生量约为3944.971t/a,灰渣基本均由当地建筑单位拉运作建筑保温材料或铺路材料综合利用,拟替代锅炉房基本未有锅炉废渣堆存。3.1.2.4锅炉噪声源及源强甘谷县城区现有锅炉主要产噪设备有循环泵、鼓风机和引风机等。根据锅炉房噪声源监测结果类比,其主要噪声源强见表3.1-5。表3.1-5现有锅炉房主要噪声源强及防治措施现状序号产噪位置设备名称噪声源强dB(A)噪声防治情况
1水泵房循环水泵、安全阀等86、82除个别供热站设有引风机隔声间外,大部分锅炉房未有降噪措施2锅炉房鼓风机983引风机房引风机110
表3.1-4现状锅炉用、排水情况及灰渣产生情况一览表序号锅炉房名称锅炉台数锅炉房功率(t/h)补水量(m3/a)损耗水量(m3/a)排水量(m3/a)灰量(t/a)渣量(t/a)灰渣量(t/a)1西关锅炉房11×204044.12246.721797.38311.395846.671158.0652南关锅炉房31×4+1×6.5+1×63336.381853.541482.84412.384698.51110.8843菜市口锅炉房11×61213.23674.02539.2193.982254.0347.9824渭川路锅炉房22×62426.461348.031078.43186.543508.0694.5435滨河路锅炉房22×4016176.48986.897189.511196.5313386.684583.2116甘谷一中锅炉房11×61213.23674.02539.2193.982254.0347.9827育才中学锅炉房11×2404.41224.67179.74084.6784.678柳湖小学锅炉房11×1202.21112.3489.87042.3342.339西关小学锅炉房11×4.5909.92505.51404.410190.5190.510南街小学锅炉房11×2404.41224.67179.7425.4284.67110.0911西关中学锅炉房11×2404.41224.67179.74084.6784.6712甘谷职业中专锅炉房11×2404.41224.67179.7425.4284.67110.0913甘谷县医院锅炉房21×7+1×11617.64898.69718.95124.852338.67463.52214政府办公楼锅炉房11×4808.82449.34359.4850.84169.33220.1715公安局锅炉房11×4808.82449.34359.480169.33169.3316工商局锅炉房11×4808.82449.34359.480169.33169.3317交通局锅炉房11×4808.82449.34359.480169.33169.3318农业局锅炉房11×61213.23674.02539.210254.025419国土局锅炉房11×4808.82449.34359.480169.33169.3320邮政局锅炉房11×4808.82449.34359.480169.33169.3321烟草公司锅炉房22×2808.82449.34359.480169.33169.3322大像山镇锅炉房11×61213.23674.02539.210254.025423天宏鞋业锅炉房11×2404.41224.67179.74084.6784.6724大漠行鞋业锅炉房11×2404.41224.67179.74084.6784.6725高速收费站锅炉房11×2404.41224.67179.74084.6784.67
26友谊宾馆锅炉房11×1.5303.31168.51134.8063.563.527冀城饭店锅炉房11×2404.41224.67179.74084.6784.6728大像山宾馆锅炉房11×4808.82449.34359.480169.33169.33合计3443575.1824208.3919366.792521.3499122.8511644.199
3.1.3现状存在问题甘谷县城区目前供暖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⑴目前供热系统无统一规划,锅炉房布置较为零乱,各部门分散独立。⑵锅炉单台容量较小,热效率低,供热效果差,造成煤、电等能源的极大浪费。⑶锅炉房内除尘设备落后、陈旧,效率低,烟囱数量多且高度低,使城区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⑷多台小锅炉房分散于县城区内各个位置,煤、灰渣在城区道路上交叉运输,既影响市区交通,加重了市区运输负担,而且又影响市容卫生,增加环境污染。⑸目前甘谷县城区发展较快,新增建设项目多,现有锅炉房已满足不了供暖要求,形成了年年扩增,年年供热能力不足的恶性循环的严重局面。3.1.4替代锅炉拆除计划和要求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的实施将替代现有的15座分散锅炉房(内含18台小锅炉),本项目热源厂内近期2座70MW燃煤锅炉建成营运后,拟替代的小锅炉要依法关闭,同时,依据热源厂项目建设期限及实施进度,预计2015年底其将投入试运行,故在2014~2015采暖期,则应对拟拆除的18台分散小锅炉实施关闭。根据初步规划,待本次工程热源厂远期进行扩建时(扩增2台70MW燃煤锅炉),另需对甘谷县城区剩余的11台企业自建锅炉进行替代拆除,届时应根据建设规划时限进行提前安排、统筹规划、尽早拆除。本环评要求本项目运营主体甘谷县城市集中供热中心配合甘谷县建设局制定替代锅炉拆除计划,确保在本项目热源厂建成营运后拆除拟替代的18台分散小锅炉,拆除过程中应落实相关噪声、大气污染防范和治理措施,并对拆除的建筑垃圾按照相关环保要求进行妥善处理。3.2本项目工程概况3.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单位⑴项目名称: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⑵建设性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本项目为新建项目;
⑶建设单位:甘谷县城市集中供热中心。3.2.2建设地点及供热范围本项目热源厂工程厂址位于甘谷县城区东南角,天门山下,南环路南侧。地理坐标:北纬34°43′50.00″、东经105°20′49.92″。在甘谷县城区内设置15座换热站(其中3座利用原有工程、12座新建)。供热范围管网主管线从热源厂出来后沿南环路向西敷设至G316国道路口处,途中在规划永宁路预留远期发展支线,在已建冀城路敷设支线连接1#、2#、3#、4#换热站及预留发展支线,在已建新城路敷设支线连接5#、6#换热站。根据旧城区(沙沟与冀城路之间区域)、西城区(沙沟与西城1#路之间区域)、新城区(新区1#路与冀城路之间区域)三个区域的发展状况,结合已批甘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本次甘谷县城区集中近期供热范围主要是渭河以南区域。城区集中供热范围:东起新区1#路,西至西区1#路,北起滨河路,南至南环路(316国道)的整个供热区域,具体供热范围见图3.2-1。3.2.3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热源厂拟安装2台70MW链条式散装燃煤热水锅炉,配套建设辅助工程、储运工程和公用工程等。在供热范围内建设15座小区换热站。本项目只考虑热源厂至小区换热站的一级供热管网,一级供热管网长度共计11.32km(双管敷设,管道总长约22.64km,沟槽长约11.32km),在供热范围内最大管径D920×10、最小管径D219×6。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表3.2-1。表3.2-1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项目组成项目名称项目情况备注主体工程锅炉房主厂房建筑面积5780m2,三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布置2台70MW链条式散装燃煤热水锅炉、鼓风机以及其他辅助设施。占地面积1500m2,预留远期发展用地管网工程双管敷设,管道总长约48.3km,管沟长约24.15km,最大管径D920×10、最小管径D219×6预留发展支线换热站设置换热站15座,每座建筑面积约80m2,单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内设置热交换机组、连续出水钠离子3座利旧12座新建
交换器、除污器、软化水箱、集水器、分水器等设备辅助工程脱硫间共1座,建筑面积为220m2,单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置脱硫塔控制设备预留远期发展用地风机房共1座,建筑面积为700m2,单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布置引风机、给料机、冷却循环水泵等设备。预留远期发展用地办公楼建筑面积1100m2,三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要作为工作人员办公场所。/门卫建筑面积50m2,砌体结构,管理热源厂人员、车辆进出。/储运工程输煤廊建筑面积450m2,单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1、2#两台皮带输煤机其中地下面积120m2煤库建筑面积2400m2,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热源厂燃煤存储场所。预留远期发展用地煤场占地面积4000m2,设防风抑尘网/公用工程配电间建筑面积480m2,双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内设电器设备,对电源的进线及输出进行分配、管理及控制。/供水本项目用水为热源厂和换热站,由市政自来水供水就近接入,做为热源厂生产、生活及消防的水源。/供电本项目电源全部由市政电网供电,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情况,市电电网能满足项目用电需要。/供暖项目办公楼、生活区的供暖由项目热源厂供给。/交通运输甘谷县煤和灰渣的运输主要依靠公路运输,对外交通的公路主要包括天定高速G30线、G316线等,交通便利,能满足运输需求。/燃煤供应项目燃煤采用靖远大水头煤矿的优质煤,煤质、来源均可靠。/环保工程渣廊及渣库占地面积800m2,双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锅炉运行产生的灰渣提供存储场所。/碱液循环泵房建筑面积65.79m2,框架结构,内设脱硫系统中的碱液循环泵。/除尘设施针对燃煤废气安装2套麻石水浴除尘器设施+1根80m烟囱,除尘效率95%、脱硫效率25%;针对燃煤运输粉尘安装3套UF-2型单机袋式收尘器+3根15m烟囱,除尘效率99%/脱硫设施针对燃煤废气安装2套钠钙双碱法脱硫设施,除尘效率80%、脱硫效率70%/脱硝设施针对燃煤废气安装2套低氮燃烧器,并配备SCR法脱硝设施,综合脱氮效率约为86%/生活污水处理热源厂厂区内建设1座处理能力为5m3/d防渗化粪池预处理后排放市政管网/3.2.4生产设备本项目热源厂主要设备情况见表3.2-2,换热站主要设备情况见表3.2-3。
表3.2-2热源厂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型号及数量单位数量备注1锅炉DHL70-1.6/130/70-AIII台2热效率约83%炉排电机P=4.0kW台22鼓风机G4-73№18D台2变频Q=160000m3/hH=3400Pa配电机N=220kW台23引风机GY80T-INO20.5D台2变频Q=300000m3/hH=4800Pa配电机N=560kW台24布袋除尘器G=300000m3/h台25取样冷却器ф273个26空压机/储气罐V1-218-1L=2m3/minP=0.8MPa台1配电机N=15kW台17鼓风机入口消音器G=160000m3/h台28全自动软水器L=40m3/h套1连续出水9软化水箱V=40m3/h个110除氧水泵G=43.5m3/hH=38m台2一用一备配电机N=7.5kW台211除氧装置L=40m3/h台2交替使用12除氧水箱V=40m3/h个113循环水泵G=2167m3/hH=98m台3两用一备配电机N=810kW台314补水定压泵G=91m3/hH=44m台2一用一备配电机N=22kW台215除污器D=900台116插板式烟道闸门2000mm×2400mm台217鼓风机出口消音器G=160000m3/h台218引风机入口消音器G=300000m3/h台219定期排污膨胀器DP-3.5台120热交换机组1.5MW套1热源厂内21电动葫芦CD12-6DW=2T台322储灰罐G=2m3/h台123受煤篦子3500mm×3500mm台124振动给料机GZ-4台2仓库备用25水平带式输送机TD75B=1000mmL=42mN=15.0kW台126电子皮带秤ICS-10台127电磁除铁器RCDB-5台228双侧犁式卸料器N=0.25KW个629倾斜带式输送机TD75B=1000mmL=120mN=45.0kW台1301#重型框链除渣机B=1210mmL=55mN=32.0kw台1312#重型框链B=1210mmL=70mN=37.0kW台1
除渣机32电动葫芦Q=2t台4手动葫芦Q=1t台2表3.2-3换热站主要设备一览表5#、7#换热站:热负荷11.0MW(每座站的热负荷分别为11.0MW)整体式换热机组换热面积113m2二台套2附循环水泵G=280m3/hH=28mH2O二台P=30kW附补给水泵G=12.5m3/hH=32mH2O二台P=3.0kW给水箱V=8m3座1钠离子交换器8t/h套1除污器DN200台2除污器DN300台2集,分水器φ600,1.0MPa台412#、13#换热站:热负荷10.0MW(每座站的热负荷分别为10.0MW)整体式热机组换热面积94m2二台套2附循环水泵G=226m3/hH=28mH2O二台P=25kW附补给水泵G=9.6m3/hH=36mH2O二台P=3.0kW给水箱V=8m3座1钠离子交换器8t/h套1除污器DN200台2除污器DN300台2集,分水器Φ600,1.0MPa台43#换热站:热负荷9.0MW整体式热机组换热面积85m2二台套2附循环水泵G=226m3/hH=28mH2O二台P=25kW附补给水泵G=9.6m3/hH=36mH2O二台P=3.0kW给水箱V=6m3座1钠离子交换器6t/h套1除污器DN200台2除污器DN250台2集,分水器Φ500,1.0MPa台414#、15#换热站:热负荷8.0MW(每座站的热负荷分别为8.0MW)整体式热机组换热面积75m2二台套2附循环水泵G=200m3/hH=28mH2O二台P=22kW附补给水泵G=8.2m3/hH=36mH2O二台P=3.0kW给水箱V=5m3座1钠离子交换器5t/h套1除污器DN200台2除污器DN250台2集,分水器Φ500,1.0MPa台4
1#、4#换热站:热负荷6.0MW(每座站的热负荷分别为6.0MW)整体式换热机组换热面积113m2二台套1附循环水泵G=280m3/hH=28mH2O二台P=30kW附补给水泵G=12.5m3/hH=32mH2O二台P=3.0kW给水箱V=5m3座1钠离子交换器5t/h套1除污器DN200台1除污器DN300台1集,分水器φ600,1.0MPa台22#、6#、8#、9#、10#、11#换热站:热负荷4.0MW(每座站的热负荷分别为4.0MW)整体式换热机组换热面积75m2二台套1附循环水泵G=200m3/hH=28mH2O二台P=22kW附补给水泵G=8.2m3/hH=36mH2O二台P=3.0kW给水箱V=3m3座1钠离子交换器3t/h套1除污器DN200台1除污器DN250台1集,分水器φ500,1.0MPa台23.2.5锅炉年运行时数、负荷⑴供热面积热指标结合甘谷县城区现状、近期供热面积热指标的确定,工程现有供热面积43.0万m2,采暖最大热指标为64.0W/m2,现状供热负荷27.52MW。近期新增供热面积144.0万m2,最大热指标取49.5W/m2,新增供热负荷为71.28MW。具体见表3.2-4。表3.2-4本项目供热面积负荷表名称现状规划城区集中供热面积43×104m2187×104m2城区集中供热负荷27.52MW98.8MW⑵平均及最小热指标甘谷县采暖期室外计算温度为-7℃,室内采暖设计温度为18℃,采暖期≤5℃的天数为119天,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为-0.6℃,设最大热指标为A,则:
具体见表3.2-5。表3.2-5建筑采暖面积热指标表建筑物性质现状建筑采暖热指标(W/m2)规划建筑采暖热指标(W/m2)性质最大平均最小最大平均最小64.047.6233.2849.536.8325.74⑶热负荷本项目供热面积及对应热负荷情况具体见表3.2-6、表3.5-7。表3.2-6供热面积一览表单位:万m2现状供热面积规划新增供热面积规划总供热面积43.0144.0187.0表3.2-7供热负荷一览表单位:MW现状供热负荷规划新增供热负荷规划总供热负荷27.5271.2898.8⑷年耗热量根据热负荷和采暖期不同的室外平均温度,计算全年采暖耗热量为:748417.99GJ;采暖期总小时数:2856h。3.2.6总平面布置⑴热源厂总平面布置本项目热源厂建设用地内东南角临街布置综合办公楼,其后由北到南依次布置锅炉房及附属用房、除尘器、风机房、脱硫塔、烟囱及烟道、煤库等生产建构筑物,其东侧布置变配电室、输煤廊、渣廊及渣库,使各建构筑物工艺流程合理,联系紧密,西侧为发展端,便于将来扩大规模。为减轻热源厂对相邻场地环境的污染,将锅炉房、煤场、渣场等建、构筑物集中布置,使其与相邻场地之间留出防护距离,并通过绿化等措施减轻热源厂对周围环境在视觉、噪声、粉尘等方面的不利影响。为了有效地组织人流、货流是热源厂内外人、货、洁、污分流,热源厂共设两个出入口,分别位于厂区东北角临街和北厂界中间位置。厂区的道路系统主要采用砼块板结构,局部采用广场砖铺地路面。主要道路宽4.5m,人行道路宽2m。主要车行道转弯半径以12m及9m为主,道路环绕建、构筑物,既满足了消防要求,又有利于人流、货流各行其道,互不交叉干扰。在总平面布置上,渣场、煤场均处在城市冬季主导风的下风向,对市区居住
环境带来的噪声影响和烟尘污染很小。本项目热源厂总平面布置具体见图3.2-2。⑵管网走向布置本项目供热主管线从热源厂出来后沿南环路向西敷设至G316国道路口处,途中在规划永宁路预留远期发展支线,在已建冀城路敷设支线连接1#、2#、3#、4#换热站及预留发展支线,在已建新城路敷设支线连接5#、6#换热站。此后主管线沿G316国道继续向西敷设至西区1#路,途中分别连接7#、8#、9#、10#换热站。最终沿西区1#路向北敷设至15#换热站,途中分别连接11#、12#、13#、14#换热站。热力管道均沿人行道敷设,根据城区规划要求及实际情况,一般布置在道路的北侧和东侧,支管道主要沿街区道路及院区道路敷设。本项目供热管网布置情况见图3.2-3。3.2.7主要能源消耗及来源本项目能源消耗主要为煤炭、水、电,煤炭来自用靖远大水头煤矿和宝积山煤矿的优质混煤,以上两个矿区煤炭资源丰富,贮藏量大,煤质符合供热锅炉的要求,有公路连通,运输方便。本项目所使用燃煤煤质参数见表3.2-9、耗煤量见表3.2-10。表3.2-9本项目燃煤煤质分析一览表名称符号单位大水头煤矿宝积山煤矿全水分Mt%9.0510.06干燥基灰分Ad%20.2922.32收到基灰分Aar%29.0928.15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35.4244.16干基全硫St.d%0.480.42收到基氮Nar%1.01.0低位发热量Qnet.arMJ/kg22.1720.82表3.2-10本项目耗煤量一览表项目数量锅炉单台容量(MW)70运行台数(台)2小时最大用煤量(t/h)24.4日最大用煤量(t/日)585.8采暖期日平均用煤量(t/日)431.6年用煤量(t/年)51355.5本项目水源来自甘谷县自来水公司提供的城区供水系统供给,日供水规模为
23000m3,根据水平衡计算,项目日需水量为1284.94m3/d,城区供水系统能够满足项目需求。项目用电由国家电网和冀城110kV变电站及8座35kV变电站和1座35kV开关站提供,能够满足本项目施工用电与运营用电。本项目主要能源消耗及来源见表3.2-11。表3.2-11 主要能源消耗及来源一览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来源1锅炉台22×70MW2年耗煤t/a51355.5靖远大水头煤矿3年耗水t/a152907.86甘谷县城区给水管网4年耗电万度/a806.1热源厂附近供电局变电站和开关站5石灰t/a576.912周边企业外购,汽车拉运进厂6钠碱t/a9.653周边企业外购,汽车拉运进厂7氨水t/a150.75周边企业外购,汽车拉运进厂3.2.8项目生产组织及劳动定员⑴生产组织本项目的实施由甘谷县建设局作为实施主体,在内部组建甘谷县城市集中供热中心负责运营热源厂,项目组织机构设置见图3.2-4。图3.2-4本项目组织机构设置⑵工作制度供热运行为三班制,因供热站为季节性运行,超时劳动时间可在非采暖期时补休,维修人员为二班制,第三班仅设值班人员,一般管理人员为一班制。⑶劳动定员具体见表3.2-12。
表3.2-12本项目劳动定员一览表序号岗位总人数最大班人数班制1经理1112副经理1113技术人员2214财务2215统计员1116收费人员2217运行班长4138司炉工9339司泵41310化验、水处理41311运煤工44212除灰渣工32213地磅工21114电工22315热工自控22316维修22117管网维修44218司机22119保卫41320清杂工212合计56373.2.9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14705.96万元,其中: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为14272.67万元,包含工程费用12504.89万元,其它费用1088.13万元,预备费679.65万元;建设期利息320.3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12.97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投资7136.34万元,约占建设投资的50%,银行贷款5709.07万元,约占建设投资的40%,其余1860.55万元由企业及地方政府自筹等多渠道筹措解决。3.2.10建设期限及实施进度本项目实施进度情况具体见表3.2-13。表3.2-13本项目工程建设进度计划表年月内容2015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3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及修改20154~5热源厂及其供热管网的初步设计20155初步设计审查及修改设备考察,设备订货,供热范围内土建施工准备20156~8热源厂、换热站及其供热管网的施工图设计20159施工图设计审查及修改20159~10热源厂土建施工,管网安装,热源厂设备,换热站设备安装
20169热源厂土建施工,管网安装,热源厂设备,换热站设备安装201610热源厂、管网、换热站调试及试运行201611供热范围内正式供热3.2.11拆除、拆迁工程本项目建成后将对甘谷县城区现有15座锅炉房(18台锅炉)进行拆除。具体拆除工程应在县政府统一调配管理下,由甘谷县建设局作为主体进行合理、合法、有序地实施。本项目热源厂建设所使用土地为甘谷县天门山山脚下、南环路以南的一处空地,热源厂建设不涉及拆迁安置工程;项目供热管网均沿人行道敷设,一般布置在道路的北侧和东侧,支管道主要沿街区道路及院区道路敷设,不会产生征地和拆迁工程;项目设置15座换热站(其中3座利用原有工程、12座新建),每座换热站占地面积约为80m2,分散在甘谷县城区各处,由于单个换热站面积较小,亦不会产生拆迁工程。3.2.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3.2-14。表3.2-14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城区热源厂座12供热能力MW2×703供热面积万m2187.04年供热热负荷GJ748417.995采暖期最大供热负荷MW98.86采暖期平均供热负荷MW73.517管网供、回水温度℃130/708管网最大供热半径km5.229管网总循环水量t/h4939.9210一级管网总补水量t/h14.1611年耗煤量t/a51355.512年灰渣量t/a10937.77513年耗水量万t/a15.2914年耗电量万度/a806.115职工人员人5616热源厂占地面积m22567617工程总投资万元14705.9618单位供热总成本元/m223.7519工程三材耗量钢材t9850木材m3278
水泥t22183.3公用工程3.3.1给排水⑴水源根据甘谷县自来水公司提供的证明材料,本项目生产所需水量由城区供水系统供给。城区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城区建成深井泵房11座,水源井7座,清水池1座,输水管线由渭河南岸县城以西二十里铺~马务寺水源地、杨赵水源地集水井至配水厂送往城区,输水管从水厂沿西巷街敷设至新城街接管点,基本形成了日供水23000m3的规模,主要路覆盖全城的供水网络。用水水质情况见表3.3-1。表3.3-1甘谷县城区供水系统水质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pH/7.2~8.22总硬度mg/L9~21.53矿化度g/L1~24硫酸盐mg/L未检出5硝酸盐mg/L未检出6氟化物mg/L未检出7溶解性总固体mg/L未检出8铁mg/L未检出9锰mg/L未检出10锌mg/L未检出11浑浊度度<11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透明⑵给水设计给水由市政给水管道引入厂区,管径DN150,水压不小于0.3MPa其水质全部为饮用水水质标准。厂区内给水管网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共用系统,消防管道在厂区形成环状结构。带消火拴的管道管径不小于DN100,不带消防的给水管DN100~50。厂内设男女浴室,内设4套淋浴器,其最大时热水用量为2.0m3/h,选用一台容积式水-水热交换器并设一套自动温控阀来控制温度,换热器容积为2.0m3,工作压力1.6MPa,采用单管供水系统。热源为130/700℃的高温水。各换热站给水量差别较大,各换热站的给水就近由城市供水管网接入,管径
DN50~DN100;进入站内后在适当位置设止回阀,防止热力系统水倒入城市供水管网中。⑶排水设计热源厂的污水、废水与雨水可考虑分流排放。厂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生产废水如锅炉房热水、清洗废水经沉淀降温预处理,最后两股废水汇流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排水管管径DN100~DN300,厂内雨水沿道路排放,不设雨水管道。各个换热站废水排放量较小,就近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或雨水管道中),管径DN50~DN100;雨水由地面排入站外市政道路上,进入城市雨水排放系统。3.3.2供电本项目主要用电需求来自热源厂和换热站。热源厂用电由城区变电所供两路10kV电源。两路电源经架空至热源厂围墙外终端杆,采用电力电缆埋地引入厂内的高压配电室。两路电源为一用一备,每回路10kV进线均可承担热源厂100%电力负荷供应。热源厂内设10/0.4kV独立变配电室一座,变配电室内设高、低压配电室、高压变频室、控制室及值班室等。根据负荷计算:配电室内设SGB10-800/10/0.4kV干式变压器2台(一用一备),供热源厂全部低压电气设备的用电:SG10-125/10/0.4kV干式变压器一台用于非采暖季节,供照明及设备检修用电和部分电气设备的用电。热源厂高压10kV系统及低压0.4kV系统主接线均采用单母线分段结线方式。10kV系统配电装置,选用KYN28A型中置式高压开关柜15面,柜内装设微机型综合保护装置;高压变频柜5套;低压室内为0.4kV配电装置,选用MNS型抽屉式控制柜16面,有源滤波柜1面,直流屏一套。换热站电气负荷等级为三级。因计算负荷均在100kVA以下故均采用0.4kV单回路供电。换热站内设动力配电箱,满足站内的设备用电。换热机组的控制设备与机组配套供应。换热站计量采用低供低计方式,均在进线处设计量表计。在换热站根据用电负荷情况不同采取在进线柜装设低压电力电容器模块等相应补偿措施,保证功率因数大于0.92。3.3.3采暖热源厂采暖系统分为5个系统,锅炉房为R1系统,生产辅助用房等为R2
系统,输煤廊为R3系统,输渣廊为R4系统,门卫为R5系统。热源均来自厂区内燃煤热水锅炉。采暖系统均采用上供下回同程式系统。输煤廊、渣廊等灰尘较大的地方采用D108×4光面管(排管)散热器,其他采暖设备均采用四柱760型铸铁散热器。热源厂供热管道采用直埋敷设,管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聚氨酯保温管,管网工作压力为0.60MPa。3.3.4消防⑴消防水源消防水源由甘谷县城区生活消防水系统接入,接入点压力不小于0.3MPa。⑵消防用水量室外一次灭火用水量采用15L/s,火灾延续时间2h。室内一次灭火用水量采用10L/s。⑶消防系统室外消防设计采用低压消防,其消防水压不小于10m水柱,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厂区设地下式消火栓,热源厂4个,每个消火栓设计水量10~15L/s,消防管布置成环状,近期工程无需设置消防水池及泵房。依据设计规范,按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选配相应的足够数量的小型灭火器,用于扑救初期火灾。机动消防方面完全依托甘谷县消防部门的消防能力扑救锅炉房火灾。此外在热源厂厂区内预留远期发展消防水池建设用地。
4、工程分析4.1工艺流程4.1.1热源厂工艺流程
本项目热源厂工程工艺流程主要为全封闭型储煤库内的原煤通过半地下式输送机皮带转运至煤斗后,由给煤器控制煤量,与热空气混合,经燃烧器进入炉中,燃烧后的烟道气流经锅炉、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热交换器将热量传给其中的水,热水通过二级供水管网至供热对象,烟气经除尘脱硫、脱硝后从烟囱高空排放。其不可燃的灰渣,颗粒较大的部分以灰份的形态落入渣仓中,颗粒较小的部分则在除尘器配套的储灰罐中被收集清除。本项目热源厂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供热系统、热力系统、燃烧系统、上煤系统及除灰渣系统,此外另包含供热管网和换热站相关工艺系统。4.1.1.1供热介质及供热参数的确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民用建筑采暖供热的城区热网宜采用热水作为其供热介质。因此,本项目的供热介质确定为热水。热水供热有低温水和高温水两种参数,针对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的实际情况,由于本工程属于大型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规模、范围较大,供热范围内地势起伏较小,最适合采用高温水供热系统,且从整个工程规模、范围比较,采用低温水系统须建四~六座供热锅炉房,整个投资会比高温水系统高,且运行设备越多,运行维修量就会增大。从长期的运行角度看,高温水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本项目供热介质推荐采用高温水。根据《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高温热水系统的设计,供水温度不宜低于130℃,供、回水温差宜采用50~60℃”。本项目近、远期工程一级供热管网高温水系统供水温度确定为130℃,回水温度确定为70℃;二级供热管网低温水系统已有建筑供水温度确定为90℃,回水温度确定为65℃。新建建筑供水温度定为75℃,回水温度定为50℃。一、二级供热管网均为闭式循环系统。本项目供热系统工艺流程见图4.1-1。图4.1-1本项目供热系统工艺流程图
4.1.1.2锅炉炉型选择⑴单台锅炉容量选择按照建设部、国家计委城建【1995】126号文“关于加强城区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第18条“新建或改建锅炉房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选用容量大,效率高的锅炉。一般特大城区单台容量不小于20t/h,热效率不低于75%,大、中城区单台锅炉容量不小于10t/h,热效率不低于70%,锅炉房安装锅炉以5台为宜”。结合甘谷县城区热负荷状况及发展情况、燃料特性,因此,城区热源厂建设规模为2×70MW链条式散装燃煤热水锅炉。⑵炉型的选择额定负荷为14~70MW常用锅炉炉型有抛煤炉,循环流化床炉,链条炉三大类,链条炉发展历史较长,经各行各业几十年的实际运行经验证明,这一炉型技术安全可靠,燃烧稳定,便于调节,操作要求相对较低,运行热效率较高,工程投资最少等优点,是我国工业与民用供热的主要炉型,本项目建设地所需燃煤主要由靖远煤矿供应,为Ⅰ类优质烟煤,是链条炉最适合的燃煤品种。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工程锅炉的燃烧方式确定采用链条式散装锅炉。4.1.1.3热力系统⑴工艺流程本项目热力系统工艺流程见图4.1-2。图4.1-2本项目热力系统工艺流程图⑵主要设备
①燃煤热水锅炉锅炉型号:DHL70-1.6/130/70-AIII;单台锅炉额定供热量:Q=70MW;锅炉热效率:83%;额定压力:Pn=1.6MPa;供回水温度:供水温度130℃,回水温度70℃;锅炉台数:2台。②循环水泵循环水泵按照锅炉单元制运行配置,利于调节,运行安全可靠。循环水泵为均变频调速循环泵。一级管网循环水量为1416.1m3/h;近期两台锅炉出力140MW,循环水量为2006.7m3/h;循环水泵流量:G=2167m3/h;循环水泵扬程:H=98mH2O;水泵电机功率:N=810kW;水泵数量:2台,一用一备。③除污器除污器型号:自动冲洗排污过滤器D=900mm、Pn=1.6MPa。除污器数量:1台。⑶补水定压系统本项目采用补水泵变频连续定压方式,供水温度为130℃,其汽化压力17.6mH2O柱。城区供热范围内,本项目将一级供热管网的定压点设在热水锅炉房内循环水泵的入口处,根据建设方提供的现状地形图查知:热源供热范围内,规划地形的最高处标高为1290.7m,最低点标高为1275.2m,地形最大高差为15.5m,热源厂为最高点,锅炉本体管道入口高度为18m,为保障整个一级管网系统不汽化的最小压力为17.6+18=35.6m,富裕压头取3~5m,即35.6+3.0=38.6m,初步确定定压点定压值为0.40MPa。补水定压系统主要设备说明见表4.1-1。表4.1-1本项目补水定压系统主要设备说明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说明1补水泵补水泵流量:G=91m3/h;补水泵扬程:H=44mH2O;水泵电机功率:N=22kW;水泵数量:2台;正常运行时,一开一备2软化水处理设备采用全自动钠离子交换器,其具有出水稳定、能耗低、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特点;流量:G=40m3/h;数量:1台;双罐运行,交替反洗3除氧设备采用化学除氧器;流量:G=40m3/h;数量:1台;双罐运行,交替反洗4软化水箱水箱容量:V=40m3;数量:1座;5除氧水箱水箱容量:V=40m3;数量:1台;6除氧水泵除氧水泵流量:G=43.5m3/h;除氧水泵扬程:H=38mH2O
;水泵电机功率:N=7.5kW;水泵数量:2台;一开一备4.1.1.4燃烧系统⑴工艺流程本项目燃烧系统工艺流程见图4.1-3。图4.1-3本项目燃烧系统工艺流程图⑵主要设备①鼓风机标准状态下单位理论空气量V0=6.96m3(标态)/kg;标准状态下单位实际空气量V0=9.74m3(标态)/kg;鼓风机单台计算风量:151573.59m3/h;鼓风机单台计算风压:1968Pa;鼓风机型号:G4-73№18D;鼓风机风量:G=160000m3/h;鼓风机风压:H=3400Pa;鼓风机电机功率:N=220kW;鼓风机数量:2台;鼓风机设变频装置。②引风机标准状态下单位理论烟气量V0y=7.42m3(标态)/kg;标准状态下单位实际烟气量Vy=11.59m3(标态)/kg;引风机单台计算风量:260414.02m3/h;引风机单台计算风压:4260Pa;引风机型号:GY80T-INO20.5D;引风机风量:G=300000m3/h;引风机风压:H=4800Pa;引风机电机功率:N=560kW;引风机数量:2台;引风机设变频装置。③脱硝设备本项目脱硝工艺使用《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HJ562-2010)中推荐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工艺(SCR),并在燃煤燃烧阶段设置低氮燃烧器,经过以上工艺处理后脱硝效率>84%
,脱硝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中新建燃煤锅炉排放标准。④除尘器本项目除尘器选用技术上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运行费用低,除尘效率高的布袋除尘器,其除尘效率>98%,除尘后的排放浓度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中新建燃煤锅炉排放标准,每2座除尘器配置1台储灰罐。除尘器数量:近期2台。⑤脱硫塔本项目选用钠钙双碱湿法脱硫,脱硫塔具有冷却、增湿、除尘、氧化、脱硫等功能,其占地面积小,建设费用低。该工艺脱硫效率高,用性费用低,耗电少。安全性能好,可靠性高,吸收液在pH值中性附近,处理安全,无结垢和堵塞现象,其脱硫效率>80%,脱硫后的排放浓度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中新建燃煤锅炉排放标准,每台锅炉对应1座脱硫塔。脱硫塔数量:2台。⑥烟囱烟囱的排烟量主要以锅炉房远期总容量考虑。烟囱上口直径:D=4.0m;最大负荷运行时,烟囱出口流速W=14.56m/s;最小负荷运行时,烟囱出口流速W=3.64m/s符合相关规定(W≥2.5~3m/s)不会产生倒罐。烟囱高度:通过烟囱高度与抽力关系的估算,为满足环保要求,参照烟囱的有关标准图(对抗震等级、高度、结构等形式的要求),确定本烟囱为高度80m的钢筋混凝土烟囱。烟囱数量:1座。4.1.1.5上煤系统⑴工艺流程由于运煤距离较远,以汽车运输为主,考虑可存放5~10昼夜燃煤的煤库,选择7天,煤库面积约为2754m2。根据热源厂总平面布置图,煤库占地面积约为2400m2并预留远期用地,另外场地南侧还有占地约4000m2的堆煤场。上煤系统按二班制作业,作业时间不大于12h,炉前贮煤仓有效容积为150m3,可贮存12h
最大耗煤量。本工程上煤系统的计量采用电子皮带秤,电子皮带秤选型ICS-10。本项目上煤系统工艺流程见图4.1-4。图4.1-4本项目上煤系统工艺流程图4.1.1.6除灰渣系统本项目一个贮渣斗需按远期考虑,贮渣斗考虑存放1~2天灰渣量,其容量约为150m3,可堆灰渣80t。本项目燃烧炉渣产生量见表4.1-2。表4.1-2本项目燃烧炉渣量一览表项目数量锅炉单台容量(MW)70运行台数(台数)2小时最大出渣量(t/h)4.0日平均出渣量(t/d)71.7年出渣量(t/a)8466.7此外本项目针对2座除尘器配置1台储灰罐,单台储灰罐规格为G=2m3/h。储灰罐数量:1台。
本项目除渣及除灰系统工艺流程分别见图4.1-5。图4.1-5本项目除渣、除灰系统工艺流程图4.1.2供热管网⑴供热管网形式热力网形式目前主要以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两种形式为主,枝状管网的投资小于环状管网,环状管网的供热保证性高于枝状管网。本项目供热管网的形式均采用枝状管网。⑵供热管网布置供热管网的布置是依据甘谷县城区总体规划图、各区热负荷情况及各区换热站位置情况确定的。为了节省整个工程造价,管网敷设考虑近期和远期热负荷相结合,主管网管径按远期热负荷计算。城区供热范围管网走向:主管线从热源厂出来后沿南环路向西敷设至G316国道路口处,途中在规划永宁路预留远期发展支线,在已建冀城路敷设支线连接1#、2#、3#、4#换热站及预留发展支线,在已建新城路敷设支线连接5#、6#换热站。主管线沿G316国道继续向西敷设至西区1#路,途中分别连接7#、8#、9#、10#换热站。最终沿西区1#
路向北敷设至15#换热站,途中分别连接11#、12#、13#、14#换热站。热力管道均沿人行道敷设,根据城区规划要求及实际情况,一般布置在道路的北侧和东侧,支管道主要沿街区道路及院区道路敷设。⑶管网敷设方式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有地沟敷设、架空敷设及直埋敷设三种形式。主要以地下直埋冷安装敷设方式为主,在无法进行直埋敷设的局部区域采用地沟或架空敷设。本项目供热管道全部采用直埋冷安装敷设方式,并尽量利用自然补偿。对有三通、阀门、大小头等部件的薄弱环节,在应力不满足安全条件时,采用无约束波纹补偿器予以保护。管道覆土深度一般在1.2m左右,分支处设阀门井,管网低点设泄水井,高点设放气井。⑷管道材料根据管内供热介质参数较低(温度<150℃,压力<1.6Mpa)的特点:公称直径DN≤200时,选用无缝钢管,管材选用20#钢;公称直径DN>200mm时选用螺旋埋弧焊缝钢管,管材选用Q235B钢。管网测漏方法采用在予制管予埋测漏导线,在锅炉房设测漏仪检漏。4.1.3换热站⑴换热站规模及数量根据各街区供热负荷情况,经初步调查确定,本项目工程供热范围内共设置15座换热站,其中12座新建,3座利用原有锅炉房改建,具体见表4.1-3。表4.1-3换热站规模、数量一览表序号换热站名称现状面积近期新增面积总供热面积现状负荷近期新增负荷总热负荷建设性质万m2万m2万m2MWMWMW1#像山路1#换热站6.83.210.04.351.585.93新建2#像山路2#换热站3.42.66.02.181.293.47新建3#渭川路换热站9.06.015.05.762.978.73改建4#菜市口换热站6.04.010.03.841.985.82改建5#南关换热站12.06.018.07.682.9710.56改建6#南环路换热站0.010.010.00.004.954.95新建7#安置房换热站5.814.220.03.717.0310.74新建8#尚都百汇换热站0.08.08.00.003.963.96新建9#冀城酒店换热站0.05.05.00.002.482.48新建
10#廉租房换热站0.07.07.00.003.473.47新建11#金港小区换热站0.08.08.00.003.963.96新建12#汽调城换热站0.020.020.00.009.99.9新建13#客运中心换热站0.020.020.00.009.99.9新建14#商贸城1#换热站0.015.015.00.007.437.43新建15#商贸城2#换热站0.015.015.00.007.437.43新建合计43.0144.0187.027.5271.2898.8⑵换热站工艺流程热源厂一级管网供水管的130℃高温水,进入换热站,经过换热器,降到70℃,再经一级管网回水管返回热源厂。供热小区二级管网65℃(50℃)回水回到换热站集水器,由集水器的回水母管引至热水循环泵,升压后,进入换热器,换热成供水温度为90℃(75℃)的热水到分水器,由分水器引出各路分支管(即二级管网供水管),送到各热用户。二级管网的补水定压采用变频补水泵,当系统正常工作时,由变频水泵来完成系统的补水和定压,为控制调节和热计量方便,系统设有热量计量装置。⑶主要设备为便于今后运行管理和减少运行成本,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同时为了能更好的满足热用户的需要,保证供热质量,节省能源,换热站按照远程监测无人值守进行设置,换热站内主要设备有:换热器选用整体式热交换机组(包含换热器、变频循环水泵、变频补给水泵、各种阀门、仪表及自控装置)、连续出水钠离子交换器、除污器、软化水箱、集水器、分水器等设备。4.2项目物料平衡、水平衡计算4.2.1总物料平衡本项目2台70MW燃煤锅炉年用煤量51355.5t/a,脱硝装置使用氨水约154.45t/a、脱硫装置使用碱性物质石灰576.912t/a、钠碱9.653t/a,系统补充新鲜水总计152907.86t/a。项目运行过程中年产生热量748417.99GJ,此外产生煤分中不可燃炉渣8466.7t/a、除尘器截留的除尘灰2471.075t/a、有组织烟粉尘(包含燃煤烟尘和燃煤输送粉尘)24.96t/a、煤场和渣库等位置无组织粉尘4.079t/a、SO2和NOX等大气污染物分别排放86.969t/a和93.027t/a,脱硝设备产生含水氮气307.34t/a、逃逸氨3.7t/a、脱硫设备产生石膏渣963.1t/a、补充的新鲜水损耗142650.536t/a
、外排废水10257.324t/a、剩余组分39675.565t/a作为烟气排出系统。综上,本项目总物料平衡情况见表4.2-1、图4.2-1。表4.2-1本项目总物料平衡表单位:t/a投入产出排放2×70MW链条燃煤热水锅炉物料名称投入量产品名称产出量名称排放量燃煤51355.5热量748417.99GJ炉渣8466.7石灰576.912除尘灰2471.075钠碱9.653损耗水142650.536氨水154.45排放水10257.324水152907.86有组织烟粉尘24.96无组织粉尘4.079SO286.969NOX93.027脱硫石膏渣963.1含水N2307.34逃逸氨3.7其他废气39675.565小计205004.375小计748417.99GJ小计205004.375
图4.2-1本项目总物料平衡图单位:t/a4.2.2硫平衡本项目系统中硫元素主要来自燃煤中的含硫成分,根据煤质报告化验结果本项目使用燃煤中含硫率为0.48%,故进入系统的硫元素量总计为118.12t/a,在燃烧过程中约25.51t/a滞留在不可燃组分里最终进入煤渣中,剩余硫元素经燃烧后生成SO2等气体,其中74.09t/a硫元素经麻石水浴除尘器+钠钙双碱法脱硫处理(综合脱硫效率80%)后截留在脱硫石膏渣中,18.52t/a硫元素伴随脱硫处理后的燃煤废气排入外环境。综上,本项目具体硫平衡情况见表4.2-2、图4.2-2。
表4.2-2本项目硫平衡情况一览表投入产出投入物料硫携带物料名称硫量(t/a)百分比(%)名称投入量(t/a)含硫率(%)硫量(t/a)原煤51355.50.48246.51排放燃煤烟气43.4917.64燃煤灰渣53.2421.6脱硫石膏渣149.7860.76合计51355.50.48246.51合计246.51100图4.2-2本项目硫平衡图单位:t/a4.2.3氮平衡本项目系统中氮元素主要来自燃煤中的含氮成分和SCR脱硝系统加入的氨水,氮元素输入量分别为513.56t/a和127.19t/a,其中300.54t/a燃煤中的氮元素在燃烧过程中滞留在不可燃组分里最终进入煤渣中、其他氮元素通过低氮燃烧+SCR脱硝设备中与氨水混合脱硝(脱硝效率86%),在此过程有3.05t/a氮元素伴随氨气逃逸,最终在项目的脱硫设备进行吸收,留在系统中的氮元素通过NO排放4.34t/a、通过NO2排放25.48t/a、通过N2排放307.34t/a。综上,本项目具体氮平衡情况见表4.2-3、图4.2-3。表4.2-3本项目氮平衡情况一览表投入产出
投入物料硫携带物料名称氮量(t/a)百分比(%)名称投入量(t/a)含氮率(%)氮量(t/a)原煤51355.51.0513.56燃煤炉渣300.5446.9氨水154.4582.35127.19废气NO排放4.340.67废气NO2排放25.483.98含水N2排放307.3447.97逃逸氨3.050.48合计640.75合计640.75100表4.2-3本项目氮平衡图单位:t/a4.2.4水平衡⑴给水项目用水主要为热源厂用水和换热站用水。热源厂用水可分为锅炉房用水、生活用水等,其中锅炉房用水分为锅炉补水、软化水制备用水、水力除渣用水和除尘器用水等;换热站用水主要为管网补充水和软化水制备用水。①锅炉补水燃煤热水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将会产生少量的水损耗,包括供热管网跑冒滴漏、居民户内放流热水以及排放的锅炉排污水,因此需要使用脱盐水对燃烧系统进行补水,锅炉补水水质应执行国标《工业锅炉水质》(GB/T1576-2008)的规定要求,其主要水质指标见表4.2-4。表4.2-4锅炉补水水质指标一览表项目悬浮物总硬度pH溶解氧含油量浊度FTU铁
标准≤5mg/L≤0.6mmol/L≤7≤0.1mg/L≤2mg/L≤5mg/L≤0.3mg/L根据锅炉吨位及型号分析,本项目锅炉总用水量约为1416t/h(即33984m3/d)。《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规定:热水系统的小时泄漏量,应根据系统的规模和供水温度等条件确定,宜为系统循环水量的1%。正常补水量按循环水量的1%计算,事故补水量按循环水量的4%计算。补给水泵流量按热水网正常补水量的4~5倍选择,根据工程可研设计资料计算确定,本项目补水量见表4.2-5。表4.2-5本项目锅炉补水量一览表项目正常补水量(t/h)事故补水量(t/h)水量14.1656.64由表4.2-5可见,在正常工况下,本项目锅炉补水量为14.16t/h,即339.84m3/d。水源由市政管网接入厂区经软化水制备工序处理脱盐后进入热水系统。②热源厂软化水制备用水主要用于热源厂锅炉补水,此外还需软化设备反冲洗用水,用于锅炉补充的软化水量为339.84m3/d,反冲洗用水按锅炉补充软化水的10%计算,则为33.98m3/d。综上,软化水制备工序总计用水量为373.82m3/d。水源由市政管网接入厂区供给。③除渣用水本项目除渣系统采用两台除渣机实现平面交叉将炉渣刮到灰渣斗内,除渣过程中需要使用部分水量进行水力冲洗除渣,水量按1.5t/h计算,则水力除渣用水量为36m3/d,其中有24m3/d进行循环使用,补充12m3/d由锅炉浊排水进行提供。④除尘器用水本项目采用麻石水浴除尘器对燃煤锅炉烟气进行除尘处理,每台70MW燃煤锅炉配备1台麻石水浴除尘器,按单台除尘器用水量1400m3/d计算,则本项目除尘器总计用水约2800m3/d,其中绝大部分水量循环使用,每日仅需补充5%的损耗水,约为140m3/d,全部由锅炉浊排水提供。⑤脱硫用水本项目使用采用双碱法水浴脱硫塔对于去除大部分烟粉尘的锅炉废气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SO2等含硫污染物,每台70MW燃煤锅炉配备1
台双碱法水浴脱硫塔,按单台脱硫塔用水量16m3/d计算,则本项目脱硫塔总计用水约32m3/d,由于使用过的水中仍含有用于中和含硫污染物的有价值的碱性物质,因此绝大部分水量循环使用,每日仅需补充20%的外排水,约为6.4m3/d,全部由市政管网接入厂区供给。⑥地面冲洗水本项目热源厂占地25676m2,其中绿化面积约7353.45m2,其余面积需要定期进行冲洗,冲洗用水按1L/m2·次,则项目冲洗水用水为18.323m3/次,每月清洗1次,则总用水量为219.871t/a。水源由市政管网接入厂区供给。⑦生活用水本项目热源厂职工总数为56人,按每人日均用水量80L/d计算,则项目年生活用水使用量为533.12t/a(4.48m3/d),水源由市政管网接入厂区供给。⑧换热站管网补水换热站在向用户供暖过程中将会产生少量的水损耗,需要使用脱盐水对二级管网进行补水,管网补水水质应执行国标《工业锅炉水质》(GB/T1576-2008)的规定要求。根据换热站设置及供暖面积确定,本项目换热站供暖总用水量约为3403t/h(即81672m3/d)。根据《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中规定:“热力网补水装置的流量正常取供热系统循环水量的1%,事故取供热系统循环水量的4%”。根据工程可研设计资料计算确定,本项目换热站管网补水量见表4.2-6。表4.2-6本项目换热站管网补水量一览表单位:t/h序号换热站名称正常补水量事故补水量建设性质1像山路热力站2.068.26新建2像山路热力站1.204.82新建3渭川路热力站3.0312.11改建4菜市口热力站1.997.98改建5南关热力站3.6814.72改建6南环路热力站1.706.80新建7安置房热力站3.6814.72新建8尚都百汇热力站1.385.50新建9冀城酒店热力站0.863.44新建10廉租房热力站1.204.82新建11金港小区热力站1.345.50新建12汽调城热力站3.4113.62新建13客运中心热力站3.4113.62新建
14商贸城热力站2.5510.18新建15商贸城热力站2.5510.18新建合计34.03136.12由表4.2-6可见,在正常工况下,本项目换热站管网补水量为34.03t/h,即816.72m3/d。水源由市政管网接入各换热站经软化水制备装置处理脱盐后进入二级管网系统。⑨换热站软化水制备用水主要用于换热站二级管网补水,此外还需软化设备反冲洗用水,各换热站用于管网补充的软化水量为816.72m3/d,反冲洗用水按管网补充软化水的10%计算,则为81.67m3/d。综上,各换热站软化水制备工序总计用水量为898.39m3/d。水源由市政管网接入厂区供给。⑵排水本项目主要排水来自热源厂锅炉浊排水、热源厂软化水系统反冲洗废水、热源厂生活污水、热源厂地面冲洗废水和换热站软化水系统反冲洗废水。①热源厂锅炉浊排水本项目热源厂2台70MW燃煤锅炉浊排水产生量约为152m3/d,该部分水质较为清洁,拟回用于热源厂水力除渣系统和除尘器系统用水,水质满足用水要求。根据各系统用水量需要,浊排水经蓄水池暂存后回用于水力除渣系统12m3/d、回用于除尘器系统140m3,经以上回用方式,无锅炉浊排水外排环境。②热源厂软化水系统反冲洗废水本项目热源厂软化水系统反冲洗废水按2台70MW燃煤锅炉软化水10%计算,即为33.98m3/d,反冲洗后产生的废水一般主要杂质为泥沙等颗粒物,经沉淀静置后水质较为清洁,可回用于厂区绿化和洒水降尘。本项目绿化面积约7353.45m2,按1m2绿地浇灌每年用水量0.3m3计算,则本项目年绿化用水量为2206.035t/a(即18.538m3/d),全部由沉淀后的反冲洗废水提供,剩余废水量约15.442m3/d,回用于热源厂煤库、煤场、输煤廊、渣廊、渣库以及厂区道路洒水降尘。③脱硫系统排水为保证脱硫效率稳定,每日需从脱硫塔中排出富集了金属元素和Cl-的小部分水,水量约为6.4m3/d(即761.6t/a
),全部用于厂区道路、煤库、渣库等区域洒水降尘,不外排。④热源厂生活污水项目生活污水按生活用水量的70%计算,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136m3/d,年产生量为373.184t/a,全部排入甘谷县市政污水管网内,由甘谷县城区污水厂处理。⑤热源厂地面冲洗废水项目热源厂地面冲洗废水按冲洗用水的75%计算,则每次产生冲洗废水约13.742m3,年产生量为164.904t/a,全部通过厂区地沟排入甘谷县市政污水管网内,由甘谷县城区污水厂处理。⑥换热站软化水系统反冲洗废水本项目换热站软化水系统反冲洗废水按二级管网补充软化水的10%计算,则为81.67m3/d,反冲洗后产生的废水一般主要杂质为泥沙等颗粒物,全部排入甘谷县市政污水管网内,由甘谷县城区污水厂处理。⑶水平衡根据以上计算分析,本项目水平衡情况具体见表4.2-7、图4.2-4。
表4.2-7本项目水平衡表单位:m3/d项目系统用水情况排水情况系统用水量新水用量新水来源循环水用量循环水来源回用于生产水量损耗水量排放水量热源厂锅炉热力系统339840/3398433644.16来自系统内部,339.84来自热源厂软化水系统33796.16187.840热源厂软化水系统373.82373.82市政管网0/373.8200水力除渣360/36来自锅炉浊排水24120除尘系统28000/2800来自锅炉浊排水26601400绿化18.5380/18.538来自热源厂软化水系统反冲洗废水018.5380洒水降尘21.8420/21.84215.442来自热源厂软化水系统反冲洗废水,6.4来自脱硫系统排水021.8420脱硫系统326.4市政管网25.6来自系统内部3200地面冲洗1.851.85市政管网0/00.461.39生活用水4.484.48市政管网0/01.3443.136换热站换热站管网补水816720换热站软化水系统8167280855.28来自系统内部,816.72来自换热站软化水系统80855.28816.720换热站软化水系统898.39898.39市政管网0/816.72081.67合计119842.921284.94118557.98118557.981198.74486.196
图4.2-4本项目水平衡图单位:m3/d
4.3污染物排放分析本项目在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均会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下就该工程施工期运行期环境影响源进行分析。拟建项目环境污染因素分析见表4.3-1。表4.3-1本项目环境污染因素分析时期影响分类影响来源与环节主要污染物影响位置影响程度特点施工期声环境运输、施工机械噪声施工场地周围严重与施工同步,随施工过程结束而结束,对周围环境产生暂时影响环境空气运输、堆放的原材料、施工机械扬尘较严重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一般水环境生活污水、机械冲洗废水COD、BOD5、SS、PH、石油类轻微运营期灰渣处理环境空气锅炉房烟尘、SO2、NOX建设厂址及周围较严重发生在整个运营期,对环境要素存在长期的影响声环境设备运行、车辆行驶噪声较严重水环境生产废水、生活污水COD、BOD5、SS、PH、石油类一般固体废物生产废渣、生活垃圾/轻微4.3.1施工期工程污染源分析⑴热源厂及换热站基础施工工程热源厂和换热站施工工艺包括土石方施工、基础施工、结构施工、装修、场地硬化和配套工程等。热源厂和换热站工程建设施工工艺及其污染因素见图4.3-1。图4.3-1热源厂及换热站工程施工工艺及其污染因素⑵管道工程管道工程施工期工艺流程一般为管沟开挖、管道敷设、地表恢复。道路工程施工工艺及其污染因素见图4.3-2。
图4.3-2管道工程施工工艺及其污染因素⑶拟替代锅炉拆除工程拟替代锅炉拆除工程施工期工艺流程可以划分为设备拆除、锅炉房拆除、建筑垃圾清运。拟替代锅炉拆除工程施工工艺及其污染因素见图4.3-3。图4.3-3拟替代锅炉拆除工程施工工艺及其污染因素从图4.3-1~图4.3-3可以看出,本项目施工期主要污染因素为热源厂、换热站建设过程、管道敷设工程和拟替代锅炉房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扬尘、机械尾气)、废水(清洗废水、生活污水)、噪声(机械噪声)、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⑶施工期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情况①废气本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据有关(施工期)灰土拌合场TSP监测结果可知,50m处TSP浓度一般<1.00mg/m3,但在储料场附近的灰土拌合站,50m处(下风向)TSP浓度为8.90mg/m3,100m处浓度降为1.65mg/m3;对灰土运输来往的车辆,一般在道路下风向50m处,TSP>10.00mg/m3,150m处仍为4.00mg/m3以上。②废水
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生产废水(混凝土拌合养护废水等)及施工人员生活废水。施工生产废主要为混凝土拌合养护废水,产生量按1.5m3/d计,采用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施工期人员生活用水量按30~45L/人·d,人员60名计,日用水量在1.8m3~2.7m3/d之间,生活废水在1.2m3~1.7m3/d。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等。厂区设旱厕,定期清掏外运堆肥利用,职工洗漱废水可直接泼洒地面抑尘,自然蒸发消耗。③固体废物热源厂、换热站及供热管网工程量见表4.3-2。表4.3-2施工期土石方量估算表单位:m3项目说明挖方填方借方弃方热源厂(1座)占地面积35266m24758475800管网(24.15×2km)管道总长约48.3km,管沟长约24.15km181121659501517换热站(新建12座)单座换热站80m2152001216003040合计380703351304557由表4.3-2可见,工程建设中土石方的开挖主要分为热源厂和换热站建设基础土石方以及管网工程土石方。热源厂土方开挖量4758m3,土方全部回填。换热站土方开挖量约15200m3,回填量12160m3,弃方3040m3,全部用作换热站周边场地平整。管道采用双管敷设,管沟长24.15km,埋深1.2m,管道公称直径大于200mm。根据以上参数估算甘谷县供热管网工程预计产生开挖土石方量18112.5m3,回填方量16595m3,最终弃方1516m3,需及时清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场所堆存处置。施工期施工人员60人,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计,产生生活垃圾0.03t/d。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施工单位定期收集后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本项目拟对甘谷县城区内现有的15座锅炉房(内含18台锅炉)进行拆除,按每座锅炉房建筑面积1000m2计算,则拟拆除锅炉房总计建筑面积15000m2,参考《洛阳市建筑垃圾量计算标准》,拆除建筑物的建筑垃圾量按1.3t/m2计,则本项目拆除现有拟替代锅炉总计产生建筑垃圾量为19500t,以上15
座锅炉房分散在城区各处,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尽快拉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场所进行填埋处置。④噪声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其主要设备噪声源强详见表4.3-3。表4.3-3施工期主要噪声源及源强情况表序号设备名称施工阶段源强dB(A)产生方式降噪措施降噪效果1推土机平整场地土建110间歇选用低噪声设备、施工厂界设围墙降低约30dB(A)2挖掘机平整场地土建100间歇3打桩机平整场地土建120短期连续4振动棒土建105随机5起重设备土建安装75随机6运输车辆整个施工期70间歇7混凝土搅拌机土建110连续由表4.3-3可知,产噪最大的设备为场地平整和土建工地的打桩机,其次为搅拌机和推土机。各设备声源强度介于90~120dB(A)。4.3.2运营期工程污染源分析运行期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示意图见图4.3-3。图4.3-3运营期主要污染物排放示意图
由图4.3-3可知,建设项目废气排放部位主要是锅炉燃煤产生的烟气,除尘脱硫除尘器处理达标后,最终通过80m高的烟囱排入大气。废水主要产生部位有:制软水的化学水处理排放的酸碱废水;为防止锅炉结垢所排的污水;风机、水泵轴承冷却水、炉排轴承冷却水;化验及生活污水。废渣主要排放部位有:锅炉燃煤产生的炉渣、除尘器净化下来的灰渣、脱硫装置产生的脱硫废物等等。4.3.2.1废气污染物⑴有组织燃煤烟气①污染物产生量计算参数来自用靖远大水头煤矿和宝积山煤矿的优质混煤,本次环评污染物计算过程考虑环境最不利情况,燃煤中灰分、硫分采用两种煤矿中相对较高值,即大水头煤矿煤质检测结果,灰分、硫分分别为29.09%、0.48%,燃煤中基氮量参考靖远煤矿中含氮量0.5%~1.5%,最终取中间值1.0%。项目年耗煤量51355.5t/a,链条炉烟气中烟尘占灰分量的百分数按15%计,可燃硫分占全硫量的80%左右。②污染物产生量计算烟尘算式:式中:Bg——锅炉额定负荷时的燃煤量(t/h),取17.982;Ay——燃煤的应用基灰份(%),取9.15q4——锅炉机械未完全燃烧的热损失(%),取2.0;Qwy——燃煤的低位发热量(kJ/kg),取22170;4.18——kcal/kg与kJ/kg之间换算系数;dfh——锅炉烟气带出的飞灰份额,取0.15;MA——锅炉烟尘排放量(g/s)根据以上公式计算,本项目单台锅炉烟尘产生量为409.981kg/h,总计烟尘产生量为819.962kg/h(即2341.811t/a),项目废气量按每吨燃煤产生废气12000Nm3计算,则项目单位燃煤废气产生量为107889.7Nm3/h,总计燃煤废气产生量为215779.4Nm3/h(即61626.6万Nm3/a),故项目烟尘产生浓度为
3800mg/m3。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中新建燃煤锅炉排放标准限值,本次环评对燃煤废气中汞及其化合物产生量进行计算,汞及其化合物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GHg=B×Hgad式中GHg——Hg排放量,t/a; B——耗煤量,t/a; Hgad——煤中汞含量,mg/kg; 查阅相关文献《煤粉锅炉烟气中汞形态分析的实验研究》,我国煤中汞的平均含量为0.22mg/kg,故计算得到本项目汞及其化合物产生量为0.004kg/h(即0.011t/a),产生浓度为0.019mg/m3。SO2算式:式中:Sy——燃料煤的应用基硫份(%),取0.48;K——燃煤中的含硫量燃烧后氧化成SO2的份额,取0.8。根据以上公式计算,本项目单台锅炉SO2产生量为67.67kg/h,总计SO2产生量为135.34kg/h(即386.53t/a),SO2产生浓度为627.21mg/m3。NOX:目前有关燃煤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量的计算数值差别很大,本次环评根据《环境统计手册》(第99和100页)和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03]64号)中氮氧化物的计算方法:NOx计算式:GNOx=1.63×B×(N×β+0.000938)式中:GNOx—氮氧化物排放量,kg;B–消耗的燃煤量;N–燃料中的含氮量%,取1.0%;β—燃料中氮的转化率,%。取70%。根据以上公式计算,本项目单台锅炉NOX产生量为116.33kg/h,总计NOX产生量为232.66kg/h(即664.48t/a),NOX产生浓度为1078.24mg/m3。同时考虑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当中后,NO很不稳定,转化为NO2
。由此,参考导则中的转化比例,本次环评在随后大气预测内容中将90%NOx转化为NO2进行排放量计算,即总计NO2产生量为209.395kg/h(即598.032t/a)。③污染物产生及排放分析本项目采用“低氮燃烧+SCR”脱硝工艺+麻石水浴除尘器+双碱法水浴除尘器对燃煤废气中的烟尘、SO2、NOX等污染物分别进行处理,燃煤废气中的汞及其化合物一般附着在烟尘上,按烟粉尘去除效率计算其排放量和排放浓度。本项目处理前后废气中各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4.3-4。
表4.3-4废气污染物产生浓度及产生量烟气量:61626.6万m3/a(2×30813.3万m3/a)、耗煤量:51355.5t/a(2×25677.75t/a)初始产生量(t/a)初始产生浓度(mg/m3)低氮燃烧处理效率系统排放量(t/a)系统排放浓度(mg/m3)SCR处理效率系统排放量(t/a)系统排放浓度(mg/m3)麻石水浴除尘器处理效率系统排放量(t/a)系统排放浓度(mg/m3)双碱法水浴除尘器处理效率最终排放量(t/a)最终排放浓度(mg/m3)烟尘2341.81138000%2341.81138000%2341.811380095%117.09119080%23.41838汞及其化合物0.0110.0190%0.0110.0190%0.0110.01995%0.000550.0009580%0.000110.00019SO2386.53627.210%386.53627.210%386.53627.2125%289.898470.40870%86.969141.122NOX664.481078.2430%465.136754.76880%93.027150.9540%93.027150.9540%93.027150.954
由表4.3-4可见,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烟尘、汞及其化合物、SO2和NOX,烟尘和汞及其化合物产生量分别为2341.811t/a和0.011t/a,经麻石水浴+钠钙双碱水浴处理后排放量分别为23.418t/a和0.00011t/a,排放浓度分别为38mg/m3和0.00019mg/m3;SO2产生量为386.53t/a,经麻石水浴+钠钙双碱水浴处理后SO2排放量为86.969t/a,排放浓度为141.122mg/m3;NOX产生量为664.48t/a,经低氮燃烧+SCR处理后NOX排放量为93.027t/a,排放浓度为150.954mg/m3,最终经80m排气筒高空排放,以上污染物排放浓度均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中新建燃煤锅炉排放标准限值(烟尘:50mg/m3、汞及其化合物:0.05mg/m3、SO2:300mg/m3、NOX:300mg/m3)。⑵输送机皮带运转点有组织煤尘本项目热源厂上煤系统转运点煤尘产生节点包括三部分,分别为电磁振动给料机向倾斜带式输送机卸煤点、倾斜带式输送机向水平带式输送机卸煤点、水平带式输送机向锅炉储煤仓卸煤点,本项目年耗煤量为51355.5t/a,每个节点煤尘产生量按运输量的0.1%计算,则产生量约为18kg/h,煤尘总产生量为54kg/h(即154.224t/a),拟针对性的采取UF-2型单机袋式收尘器(3套)进行处理,此类除尘设备的除尘效率在99%以上,单机排风量为6000m3/h,经处理后的废气经15m烟囱排放,单个节点煤尘排放速率为0.18kg/h、排放浓度30mg/m3,煤尘总排放量为1.542t/a,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排放标准(颗粒物排放浓度≤120mg/m3,15m排气筒排放速率≤3.5kg/h)。⑶煤场无组织扬尘本项目储煤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全封闭煤库,在定期洒水保证燃煤一定含水率的前提下,一般不会产生无组织煤尘,项目热源厂另在厂区南侧建设1座占地4000m2煤场,其长约80m,宽50m,煤堆高2.5m。项目区风速满足大于5m/s的煤尘起尘条件时间占全年的5%,该风速下起尘瞬时平均浓度取50mg/m3。煤场无组织排放量按下式计算:源强Q=高度×宽度×起尘风速×瞬时浓度,则:Q=2.5×50×5.0×50=31250mg/s年排放量P=Q×堆放时间×起尘几率×10-9,则:
P=31250×10281600×0.05×10-9=16.065t/a上述计算公式是平地型煤场无组织排放量的估算公式,对本项目而言,可研阶段在煤场北侧已设计防风逸尘网,环评另要求在煤场内设置喷雾洒水装置进行日常洒水并对煤场内的燃煤加盖防尘布,其抑尘效率按80%估算,煤场无组织排放量最终估算结果为3.213t/a。⑷原煤卸车无组织扬尘卸车时的瞬时浓度取300mg/m3;卸车时污染源高为2.0m,宽度为1.5m;原煤车平均车载重量一般为20t,卸车时间平均按3min,每年2568车次计;源强Q=高度×宽度×平均风速×瞬时浓度,则:Q=2.0×1.5×1.0×300=900mg/s年排放量:P=Q×车次×装车时间×10-;则:P=900×2568×3×60×10-9=0.416t/a原煤在卸车过程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即保护装车人员健康,又防止了原煤损失,同时保护环境,因此抑尘效率按60%计算,则装车时年粉尘排放量约为0.17t/a。⑸渣库无组织扬尘本项目热源厂采取湿式机械除渣,另设有1台G=2m3/h储灰罐贮存粉煤灰,灰渣外售综合利用。渣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全封闭结构,场地硬化,面积为800.0m2。渣库无组织产生强度计算采用西安公式。西安公式:Qp=4.23×10-4×U-9×Ap式中:Qp——起尘量,g/s;Ap——灰场起尘面积,m2;U——灰场平均风速,m/s。经项目区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项目所在地冬季供暖期平均风速为1.0m/s,可计算得出本项目渣库无组织起尘计算量为3.48t/a,上述计算公式是平地型渣场无组织排放量的估算公式,对本项目而言,渣库为全封闭型的,且环评要求在渣库内设置喷雾洒水装置进行日常洒水降尘措施,其抑尘效率按80%估算,渣库无组织排放量最终估算结果为0.696t/a。⑹逃逸氨
本环评要求对燃煤废气中的NOX采用SCR脱硝工艺进行处理,该工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氨气挥发逃逸,造成环境污染。引起SCR系统氨逃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喷入点烟气温度低影响了氨与NOx的反应;另一种可能是喷入的还原剂过量或还原剂分布不均匀。参考《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HJ562-2010)中关于工艺设计的要求,SCR脱硝系统氨逃逸浓度应控制在2.5mg/m3以下,参考《燃煤电厂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中关于SNCR脱硝装置消耗及污染物排放,营运期SCR装置氨逃逸浓度在4~6mg/m3;本项目热源厂年排放烟气量约为61626.6万Nm3/a,则逃逸氨最大产生量为3.7t/a(1.295kg/h),经湿式除尘系统和钠钙双碱法脱硫系统中的水分吸收,其去除率约为85%,则逃逸氨最大排放量约为0.555t/a(0.194kg/h),排放浓度为0.9mg/m3。4.3.2.2废水污染物⑴锅炉浊排水本项目2台70MW燃煤热水锅炉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因为汽水损失,使锅炉内循环用水浓缩,因此需要排出一定量的废水,就是浴水。浴水的主要污染物是pH值,根据类比资料,浴水的pH≥10,呈碱性,经静置沉淀中和处理后可作为湿式机械除渣用水或除尘器水浴用水。根据水平衡核算,本项目热源厂锅炉浊排水的水量为152m3/d(18088t/a),拟在厂区1座600m3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于生产,其中12m3/d用于水力除渣,其余140m3/d用于麻石水浴除尘器损耗水补水,所有锅炉浊排水均不外排。⑵热源厂软化水系统反冲洗废水本项目热源厂锅炉软化水处理系统排放反冲洗废水约33.98m3/d(4043.62t/a),该部分排水一般主要杂质为泥沙等颗粒物,呈弱碱性。经厂区1座600m3沉淀池沉淀静置并进行酸碱中和处理后水质较为清洁,可回用于厂区绿化和洒水降尘。本项目绿化面积约7353.45m2,可消耗反冲洗废水约18.538m3/d,剩余15.442m3/d反冲洗废水全部用于厂区道路、煤库、渣库等区域洒水降尘,所有废水均不外排。⑶锅炉湿式机械除渣排水
烟气流经省煤器和空预器后,烟气流向都会发生改变,飞灰就会沉积在烟道的死角。因此,在烟道的死角处都会设计灰斗,通过管道将积灰排掉,冲洗出来的就是除渣冲灰废水,废水产生量为24m3/d(2856t/a),经厂区1座600m3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⑷脱硫系统排水脱硫系统内的水是循环使用的,因为蒸发使循环水量减少,循环水中会富集金属元素和Cl-,会加速脱硫设备的腐蚀,还会导致脱硫系统脱硫效率的下降,因此需要排放一定量的废水,补充新鲜水。本项目热源厂双碱法脱硫系统排水量为6.4m3/d(761.6t/a),经厂区1座600m3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用于煤库、堆渣棚增湿降尘,不外排。⑸热源厂地面冲洗废水本项目热源厂热源厂占地25676m2,其中18322.55m3/d需要定期进行冲洗,冲洗用水量约为18.323m3/次,每月清洗1次则总用水量为219.871t/a。冲洗废水按冲洗用水的75%计算,则每次产生冲洗废水约13.742m3,年产生量为164.904t/a,全部通过地沟排入厂区1座600m3沉淀池沉淀后再排入甘谷县市政污水管网内,由甘谷县城区污水厂处理。⑹换热站软化水系统反冲洗废水本项目换热站软化水系统反冲洗废水按二级管网补充软化水的10%计算,则为81.67m3/d(9718.73t/a),反冲洗后产生的废水一般主要杂质为泥沙等颗粒物,呈弱碱性。拟全部排入甘谷县市政污水管网内,由甘谷县城区污水厂处理。综上所述,本项目各类生产废水水质、水量及排放方式见表4.3-5。表4.3-5本项目各类废水水质、水量及排放方式一览表生产废水产生量(t/a)主要污染物及其浓度(mg/L)排放方式排放量(t/a)pHCODBOD5SS锅炉浊排水18088≥10352231沉淀中和处理后作为湿式机械除渣和除尘器用水0热源厂软化水系统反冲洗废水4043.628~10402550沉淀中和处理后作为绿化和煤库、渣库增湿降尘0锅炉湿式机械除渣排水28566~930151500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0
脱硫系统排水761.64~770.625.4345煤库、渣库增湿降尘0热源厂地面冲洗废水164.9046~9300200100排入市政污水管网164.904换热站软化水系统反冲洗废水9718.738~10402550排入市政污水管网9718.73⑺热源厂生活污水本项目热源厂职工总数为56人,按每人日均用水量80L/d计算,则项目年生活用水使用量为533.12t/a(4.48m3/d),项目生活污水按生活用水量的70%计算,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136m3/d,年产生量为373.184t/a,经厂区内1座处理能力为5m3/d防渗化粪池预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等级标准后全部排入甘谷县市政污水管网内,由甘谷县城区污水厂进一步处理。本项目生活污水及其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情况见表4.3-6。表4.3-6本项目生活污水及其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情况一览表产生量(t/a)污染物CODcrBOD5SS排放量(t/a)mg/Lt/amg/Lt/amg/Lt/a373.184处理前3000.1121800.0672600.097373.184处理后2200.0821500.0562000.075⑻厂区雨水本项目作为集中供热工程在厂区内设置煤库、煤场和渣库,项目生产过程中还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少量煤粉、煤灰等小颗粒物沉降和洒落,厂区内车辆和各类设备运行也会造成少量油污掉落厂区地面。当遇到下雨天气,冲刷地面的雨水中将会含有浓度较高的悬浮物和石油类物质,若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则可能对下游污水处理厂处理设备造成一定负荷冲击,若直接排入外环境则会对区域土壤环境和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本项目厂区占地总计25676m2,环评通过模拟软件估算项目区遭遇重现期5年、历时60min的暴雨雨水量,具体计算结果见下图:
由计算结果可见在以上情况下厂区内会产生603.36m3的含悬浮物、石油类的雨水,考虑到部分雨水无法收集,则最终确定在厂区地势最低处设置1座容积600m3收集沉淀池,该池体平时作为生产废水的沉淀池使用,在下雨天气用来收集厂区内的雨水,雨水在池内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净化后最终排放甘谷县市政污水管网。4.3.2.3噪声⑴热源厂本热源厂锅炉房的高噪声设备主要有鼓风机、引风机、循环泵、各类水泵、筛分机、输送机等,其运行时产生的机械动力性噪声,烟囱、锅炉排气阀、空压机等空气动力性噪声。①
鼓、引风机噪声:在锅炉房上常用的鼓风机和引风机都是离心式的,它们的基本结构相同,主要由叶轮、机壳、进风口、调节门和传动部分组成。由于送入锅炉的空气压力比较大,流速较快,气体在其内部撞击摩擦产生噪声,一般由鼓、引风机引起的噪声声压级在95~110dB(A)左右。②循环泵以及各类水泵噪声:循环泵的运行噪声一般在80~90dBA左右,其他各类水泵的运行噪声在70~80dBA左右,而且水泵在运转时引起的振动还会通过与水泵连接的基础、管道、墙壁传播到临近建筑的室内,从而噪声二次污染。③烟囱噪声:当烟囱内气体的流速较快时,气体与烟囱内壁摩擦,产生气漩和涡流引发气流噪声也会通过烟囱口向外界传播,一般烟囱口的声压级为65dBA左右。由于烟囱安装在室外,且距离地面较高,其传播的噪声影响范围相对要大一些。本项目热源厂营运期主要设备噪声源强见表4.3-7。表4.3-7本项目热源厂营运期主要设备噪声源强一览表单位:dB(A)名称噪声源位置数量声级治理措施治理后源强热源厂鼓风机锅炉房2台90~110隔声门窗,基础减振80引风机引风机房2台95~110隔声门窗,基础减振80循环水泵水泵房2台80~90隔声门窗,基础减振70空压机室内1台80~95隔声门窗,基础减振70皮带输送机室外2台95~105基础减振85除渣机锅炉房2台85~95隔声门窗,基础减振70卸料器锅炉房6台80~95隔声门窗,基础减振70⑵换热站换热站主要噪声源为整体式换热机组中配备的循环水泵及补给水泵,本项目共设置换热站15座,其中1#、4#换热站均各配置有2台循环水泵和2台补给水泵,其余13座换热站均各配置有4台循环水泵和4台补给水泵,单台水泵噪声级为80~90dB(A),经隔声门窗和基础减振治理后单台源强为70dB(A)。4.3.2.4固体废物⑴炉渣根据工程可研设计资料,本项目燃煤锅炉炉渣产生量见表4.3-8。表4.3-8本项目燃烧炉渣量产生情况一览表项目数量锅炉单台容量(MW)70运行台数(台数)2小时最大出渣量(t/h)4.0日平均出渣量(t/d)71.7年出渣量(t/a)8466.7
以上炉渣采用水力除渣的方式,通过水平和爬升两段重型板链除渣机落入1座150m3贮渣斗,每天定期转运至1座800m2全封闭渣库内,定期由汽车拉运出厂作为建筑材料外售。⑵除尘灰本项目针对2台70MW燃煤热水锅炉各配套建设1座麻石水浴除尘器,除尘效率可达到98%;此外针对输送机皮带运转点有组织煤尘,分别在电磁振动给料机向倾斜带式输送机卸煤点、倾斜带式输送机向水平带式输送机卸煤点、水平带式输送机向锅炉储煤仓卸煤点各设置1套UF-2型单机袋式收尘器除尘效率可达到99%。根据计算,各除尘器收集的除尘灰总计约2471.075t/a(2套麻石水浴除尘器2224.72t/a+2套钠钙双碱水浴除尘器93.673t/a+3套布袋除尘器152.682t/a)。该部分固体废物经储灰罐暂存后每天定期与炉渣一同转运至800m2全封闭渣库内,定期由汽车拉运出厂作为建筑材料外售。⑶脱硫石膏渣根据项目可研设计资料,结合烟气脱硫原理计算可得,本项目脱硫石膏的产生量为963.1t/a,具体见表4.3-9。表4.3-9脱硫石膏渣产生量序号名称单位2×70MW脱硫石膏渣额定工况石灰钠碱1最大小时耗量kg/h2023.38451.622最大日耗量kg/d484881.12108363年耗量t/a576.9129.653963.1额定工况年最大利用小时数2856h以上脱硫石膏渣定期清理后由汽车拉运出厂作为建筑材料外售。⑷废催化剂本项目采用“低氮燃烧+SCR”脱硝技术处理废气中的NOX污染物,其中SCR工艺需要使用催化剂来强化氨气转化NOX的处理效果,工业催化剂一般用使用TiO2作为载体的V2O5/WO3及MoO3等金属氧化物。在理想状态下,脱硝催化剂可以长期使用,但在SCR
装置实际运行中,各种原因都可能会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寿命缩短。随着催化剂使用时间的增长,催化剂发生热老化,因过热而导致活性组分晶粒的长大甚至发生烧结而使催化活性下降;也会因遭受某些毒物的毒害而部分或全部丧失活性;亦会因一些污染物诸如油污、焦炭等积聚在催化剂表面上或堵塞催化剂孔道而降低活性。通常来说为了节约经济成本并尽可能保证SCR工艺的脱硝效率,催化剂通常采用“2+1”的安装方式,即先安装2层催化剂,约3年后再加装第3层,3年后更换第1层催化剂,此后每2年更换1层催化剂。本项目安装2套SCR装置,推算由第3年起每2年更换两层催化剂,每层催化剂重量按0.5t计算,则本项目废催化剂产生量为0.5t/a,全部返回催化剂生产厂家用于再生利用或提取其中的V、Wo等有价元素成分。⑸生活垃圾本项目劳动定员56人,生活垃圾按1.0kg/人•天计算,产生量约6.664t/a,定点收集后及时运往甘谷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4.3.3运营期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汇总综上所述,本项目运营期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4.3-10。
表4.3-10本项目运营期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汇总表类别项目单位浓度(量)产生情况排放情况备注产生浓度产生量排放浓度排放量废水污染物锅炉浊排水废水量t/a—18088——经1座600m3沉淀池沉淀处理后1428t/a用于水力除渣,其余16660t/a用于除尘器损耗水补水CODCrmg/L(t/a)350.633——BODmg/L(t/a)220.398——SSmg/L(t/a)310.561——热源厂反冲洗废水废水量t/a—4043.62——经1座600m3沉淀池沉淀处理后2206.02t/a用于厂区绿化,其余1837.6t/a用于厂区道路、煤库、渣库等区域洒水降尘CODCrmg/L(t/a)400.162——BODmg/L(t/a)250.101——SSmg/L(t/a)500.202——锅炉湿式除渣排水废水量t/a—2856——经1座600m3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在锅炉湿式除渣系统循环使用CODCrmg/L(t/a)300.086——BODmg/L(t/a)150.043——SSmg/L(t/a)15004.284——脱硫系统排水废水量t/a—761.6——经1座600m3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煤库、堆渣棚增湿降尘CODCrmg/L(t/a)70.60.054——BODmg/L(t/a)25.40.019——SSmg/L(t/a)3450.263——厂区地面冲洗废水废水量t/a—164.904—164.904经1座600m3沉淀池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CODCrmg/L(t/a)3000.0493000.049BODmg/L(t/a)2000.0332000.033SSmg/L(t/a)1000.0161000.016厂区雨水废水量t/一次—603.36—603.36经1座600m3沉淀池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换热站反冲洗废水废水量t/a—9718.73—9718.73排入市政污水管网CODCrmg/L(t/a)400.389400.389BODmg/L(t/a)250.243250.243SSmg/L(t/a)500.486500.486生活污水废水量t/a—373.184—373.184经化粪池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等级标准后全部排入甘谷县市政污水管网内CODCrmg/L(t/a)3000.1122200.082BOD5mg/L(t/a)1800.0671500.056SSmg/L(t/a)2600.0972000.075
大气污染物燃煤烟气废气量Nm3/a—61626.6万(2×30813.3万)—61626.6万(2×30813.3万)经“低氮燃烧+SCR”脱硝工艺+2套麻石水浴除尘器+双碱法水浴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根80m烟囱排放,烟尘、汞及其化合物、SO2、NOX排放浓度均可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中新建燃煤锅炉排放标准要求烟粉尘mg/m3(t/a)38002341.811(2×1170.906)3823.418汞及其化合物mg/m3(t/a)0.0190.011(2×0.0055)0.000190.00011SO2mg/m3(t/a)627.21386.53(2×193.265)141.12286.969NOXmg/m3(t/a)1078.24664.48(2×332.24)150.95493.027燃煤输送粉尘废气量Nm3/a—5140.8万—5140.8万经3台UF-2型单机袋式收尘器处理后通过3根15m烟囱排放,粉尘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排放标准粉尘mg/m3(t/a)3000154.224301.542无组织排放煤场无组织扬尘mg/m3(t/a)难以定量16.065—3.213洒水降尘后外排空气原煤卸车扬尘mg/m3(t/a)0.4160.17洒水降尘后外排空气渣库无组织扬尘mg/m3(t/a)3.480.696洒水降尘后外排空气逃逸氨mg/m3(t/a)3.70.555钠钙双碱法脱硫系统吸收后外排空气噪声噪声dB(A)70~85设备减振及距离衰减固体废物炉渣t/a8466.70作为建筑材料外售除尘灰t/a2471.0750作为建筑材料外售脱硫石膏渣t/a963.10作为建筑材料外售废催化剂t/a0.50返回催化剂生产厂家生活垃圾t/a6.6640运往甘谷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4.4本项目建设前后城区供暖工程污染物排放变化分析4.4.1建设前后工程规模分析本项目与拟替代的15座分散锅炉房(内含18台锅炉)工程规模对比情况见表4.4-1。表4.4-1本项目与拟替代锅炉工程规模对比一览表类别锅炉数量(台)锅炉总吨位(t/h)供热面积(万m2)供热负荷(MW)耗煤量(t/a)拟替代锅炉188443.027.5229268.27本项目1200187.098.851355.5增减量/+116+144+71.2822087.23增减百分比/+138%+334.88%+259.01%+75.46%从表4.4-1可以看出,本项目建成后近期供热面积增加约3.35倍、供热负荷增加约2.6倍,在采用先进的燃烧系统、热力系统工艺设备的情况下耗煤量仅增加75.46%,可见项目在提高甘谷县城区供热面积,保障优质供热服务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了能源消耗。4.4.2大气污染物排放变化分析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成运行后,不仅取代了城区现有15座分散锅炉房的供热面积,耗煤热效率提高,耗煤量明显降低,同时由于采取了高效的除尘、脱硫、脱硝措施,烟尘、SO2、NOX排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项目实施后大气污染物变化见表4.4-2。表4.4-2建设前后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变化量类别烟尘(t/a)SO2(t/a)NOX(t/a)拟替代锅炉522.869187.385378.784本项目23.41886.96993.027增减量-499.451-100.416-285.757增减百分比-95.52%-53.59%-75.44%从表4.4-2可以看出,本项目建成后烟尘、SO2、NOX排放量分别削减了499.451t/a、100.416t/a、285.757t/a,削减比例分别为95.52%、53.59%、75.44%,可见,本项目的实施不但提高了热效率,而且使供热锅炉燃煤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以大幅减少,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4.3供暖系统废水污染物排放变化分析本项目建设前后供暖系统废水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见表4.4-3。表4.4-3建设前后水污染物排放变化量类别废水量(t/a)
拟替代锅炉供暖系统总排水6650.33拟替代锅炉供暖系统单位供热面积排水154.66本项目供暖系统总排水9718.73本项目供暖系统供热面积排水51.97总排水增减量+3068.4总排水增减百分比+46.14%单位供热面积增减量-102.69单位供热面积增减百分比-66.4%从表4.4-3可以看出,本项目2座70MW燃煤锅炉以及配套15座换热站建成后其供暖系统排放废水量增加了3068.4t/a、这主要由于项目建成后供热面积增加144万m3,计算单位供热面积供暖系统排水量可知本项目建成后单位供热面积排水量减少了102.69t/a,增减百分比为-66.4%,本项目的实施在增大了城区供暖面积和供热负荷的同时采取各项节水措施和废水处理措施,不但节约了水资源,而且提高了水的循环利用率。对区域水环境有正效益。4.4.3生产固体废物产生变化分析本项目建设前后锅炉灰渣产生变化情况见表4.4-4。表4.4-4建设前后锅炉灰渣产生变化量类别炉渣(t/a)除尘灰(t/a)脱硫石膏(t/a)拟替代锅炉3132.66812.3110本项目8466.72471.075963.1增减量+5334.04+1658.764+963.1增减百分比+170.27%+204.2%/从表4.4-4可以看出,本项目建成后炉渣产生量与拟替代15座锅炉房相比增加5334.04t/a,这主要由于本项目热源厂锅炉吨位和近期供热面积增加,进而导致项目耗煤量增大;除尘灰产生量增加1658.764t/a,主要由于项目耗煤量增大以及针对燃煤锅炉和上煤系统除尘器效率的提升;新增963.1t/a脱硫石膏主要是因为本项目热源厂设置了消减SO2排放量的钠钙双碱法水浴除尘器,将气态污染物沉降在固体废物中对环境具有正效益。本项目建成后所有固体废物均作为建筑材料外购,不排放外环境,因此不会对区域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5、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5.1.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由于本工程属城市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不可避免会存在施工期的环境影响问题。拟建项目在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均会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下就该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源进行分析。环境污染因素分析见表5.1-1。表5.1-1施工期环境污染因素分析影响分类影响来源与环节主要污染物影响位置影响程度特点声环境运输、施工机械噪声施工场地周围严重与施工同步,随施工过程结束而结束,对周围环境产生暂时影响环境空气运输、堆放的原材料、施工机械、现有锅炉房拆除扬尘扬尘较严重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一般水环境生活污水、机械冲洗废水COD、BOD5、SS、PH、石油类轻微工程热源厂、换热站以及供热管网的建设过程中,需进行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拌合、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运行,以及工地人员的活动等,将给施工区周边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拟建项目施工期污染因素可以看到,工程在建设期由于地方清理、取土石料,地表开挖、管道开挖铺设与砌筑、热源厂房建筑及辅助用房的建设与生产等,将对工程区和周围区域的水环境和大气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各类工程中相应机械设备的使用和运输车辆的行驶,亦将对周围环境和环境空气造成一定影响。根据本项目建设内容、施工特点及所在区域环境特征,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活动(管道开挖、管网敷设等),对周围大气、水、声、固弃、生态环境的影响。5.1.2.施工期废气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废气污染源来自:①各种施工机械、运输车辆运行时排放的尾气;②管沟开挖、管道敷设,土方回填、拟建场地建筑物拆除、平整、土石方堆
积、灰土拌合、建筑材料装卸与运输等导致的扬尘,尤其在风速较大或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扬尘污染较为严重。据有关(施工期)灰土拌合场TSP监测结果可知,50m处TSP浓度一般<1.00mg/m3,但在储料场附近的灰土拌合站,50m处(下风向)TSP浓度为8.90mg/m3,100m处浓度降为1.65mg/m3,到了150m已基本无影响;对灰土运输来往的车辆,一般在道路下风向50m处,TSP>10.00mg/m3,150m处仍为4.00mg/m3以上。由此可知,在施工期必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才可将其影响控制到较小的程度。5.1.3废水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生产废水(搅拌机用水、建材喷洒水等)及施工人员生活废水,这些废水只含少量的泥砂,不含其它杂质。施工生产废水产生量约1.5m3/d,主要为混凝土拌合养护用水,排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全部综合利用,对项目所在地环境影响较小。施工期人员生活用水在1.8m3~2.7m3/d之间(用水量按30~45L/人·d,人员60名计),生活废水在1.2m3~1.7m3/d。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等。施工厂区范围内设旱厕1座,厕所粪便定期清掏外运作为农家肥使用。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较小,可直接泼洒地面抑尘,自然蒸发消耗,不外排,环境影响较小。5.1.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①土方;热源厂、换热站、供热管网依据工程分析,本项目最终产生土石方4557m3,全部集中收集后运往环保部门指定的场所堆存处置。②生活垃圾。施工期施工人员60人,每人每天排放生活垃圾量0.5kg,产生生活垃圾0.03t/d。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施工单位定期收集后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上述固废经妥善处理、合理处置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5.1.5噪声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噪声影响预测结果详见表5.1-2。由表可知,该预测结果以施工场界(热源厂、换热站、管线)为界,以计和不计建筑物、树木、空气等的屏蔽作用分别进行预测,其施工期声功能区影响范围见表5.1-2。
表5.1-2环境噪声影响预测结果表单位:dB(A)声源噪声强度距声源距离(m)备注51020406080100200300500打桩机120106100948884.4828074706619690847874.472706460562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110969084787472706460561868074686462605450462振动棒105918579736967655955531817569635957554945432挖掘机100868074686462605450481767064585452504440382注:“1”表示不计建筑物等屏蔽作用;“2”表示计建筑物屏蔽。表5.1-3施工期影响范围表昼间夜间备注标准dB(A)影响范围(m)标准dB(A)影响范围(m)703005515001805002本项目供热范围为甘谷县城区,换热站和管网工程的施工将涉及到多处住宅小区和学校等环境敏感点。换热站和管网工程建设施工时间短,为短暂性的影响。管网和换热站均分布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区,施工场地周边敏感点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做到文明施工的情况下,项目施工期不会对沿线和周边敏感点有较大影响。施工影响随着施工工作的结束而终止,对管网沿线和换热站周边的影响较小。5.1.5生态环境影响⑴建设占地生态影响分析热源厂占地约为25676m2,为永久性占地。换热站15座,其中新建12座,其余3座位原有换热站改建。为永久性占地。管网采用直埋冷安装铺设方法,施工结束后进行土地平整,道路硬化以及绿化后,对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的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场地。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临时性占地,工程结束后,对其进行恢复,并不改变土壤性质,可按施工前土地利用性质继续利用。因此,只要措施得当,工程建设对环境不致造成明显不良影响。⑵管道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由于本项目管线施工作业,会形成一定面积的破土区域,产生一定量的土石方,这些废弃土石方若不及时处置或清理,在短期内会影响路面景观,在雨季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对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在管网工程结束后及时恢复原有地貌。因此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恢复措施,尤其是通过施工管理及施工期的保护恢复,可使拟建管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5.1.6拆除、拆迁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热源厂建成后将对18台分散锅炉进行拆除,拆除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扬尘、机械噪声以及拆除的建筑垃圾。扬尘:拆除过程产生的扬尘一部分悬浮于空中,另一部分随风飘落到附近地面和建筑物表面;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又会造成部分粉尘扬起和洒落;类比其它同类拆除的扬尘污染情况,在有围挡(围金属板、围彩条布)的情况下,扬尘在场地下风向200m之内减少了约1/4(1.042mg/m3~0.419mg/m3)。但在无围挡的情况下,扬尘在场地下风向20m处TSP浓度超过《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规定的颗粒物无组织排放限值,超标程度达50%左右;在下风向50m处TSP浓度略小于浓度排放限值,可知在不设任何围挡的情况下,在其下风向50m以外,受扬尘的影响较小。故拆除过程中采取围挡及洒水措施、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拆除作业,可将拆除过程中扬尘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降至最小程度。加之18台锅炉分布较为分散,锅炉房规模小,且为依次拆除,作业时间短,故对其环境质量影响较小。噪声:拆除过程中机械噪声最大影响范围为昼间40m,夜间90m。由于分散小锅炉四周声环境敏感点较多,对其产生的影响较大。拆除机械选用低噪声、采取减振措施,同时为了保护周围声环境敏感点的正常生产、生活、学习,禁止夜间进行拆除工作,还应提前与上述敏感点的群众、单位取得联系,合理安排拆除计划,避开居民休息时间进行。15座小锅炉房规模小、拆除时间短,采取上述措施后对其周围声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小。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包括炉墙和管道阀门的建筑垃圾,炉墙和管道阀门,其中炉墙所用材料有蛭石混凝土、蛭石水泥、耐火粘土、矿棉、硅酸铝纤维板;管道、阀门所用材料有石棉、石棉绳、岩棉、蛭石、聚氨酯等保温材料。除含有石棉、石棉绳的建筑垃圾以外,本项目对现有15座锅炉房拆除共产生建筑垃圾量为19500t,建筑垃圾拉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进行填埋处置。则拆除的建筑垃圾可得到妥善处置,对其环境影响较小。
石棉:通过现场调查,拟拆除的锅炉房中有部分锅炉房含有石棉物质,拆除锅炉房的过程中,会产生含有石棉废物的建筑垃圾,且由于建筑物的拆除一般采用露天作业,因此会造成石棉纤维粉尘无组织排放。为了降低石棉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湿法拆解,在拆解石棉废物之前尽量先将石棉废物进行充分湿润,或为了保证石棉粉尘不从规定区域扩散,可以采用一些隔离屏障或保持清除场所的负压状态,使环境石棉浓度低于美国的IRIS提供的石棉风险值。拆解工作规定区域的确立。首先对使用了石棉材料的地方做出明确标记,然后根据石棉材料的多少以及现场情况确定石棉拆除工作的规定区域,包括石棉去除区域和碎片废物聚集区域。规定区域要加以封闭,只留有一个出入口,出入口要设立专用淋浴房。在工人作业时要将出入口封闭。规定区域有明显标记。拆解过程中做好做好工人的防护,拆解工作清除下来的石棉材料废物迅速放入封闭的容器或双层塑料袋中,将盛装石棉废物的袋子、容器或其它包装材料标出警告标签,放在工作场所划定出的临时危险废物贮存区,严禁与其他工具、物品混放。石棉废物清除后必须进行包装,对于不沾尘屑、完整无缺的黏结石棉产品和含有松散石棉纤维的废物,须用两层各自厚度不少于0.15mm的塑料袋包装,用胶纸完全密封,塑料袋外表面应贴上警告标签。如果废物中含有锋利的容易刺破塑料袋的物质,须用结实的容器盛装,并贴上标识。石棉废物的运输普遍当作危险废物来对待,因而运输过程比较严格,要有运输计划、人员培训、石棉粉尘防治释放的措施、要进行运输交接和记录等。运输人员须是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在运输过程中应携带必要的人员防护装备、工具,携带备用的水合润湿剂、容器等。石棉废物在运输过程中必须确保不向空气中释放石棉纤维,车辆应有封闭车厢,确保石棉废物容器在运输过程中密封、湿润、不破损。对于石棉废物的最终处置基本上以填埋为主。填埋处置石棉废物要保证该过程不会产生石棉纤维的暴露,围饶这一目的搞好人员防护、实行许可证管理、场地必须经过批准、进行填埋覆盖等。被选的处置场地要使车辆易于接近工作面,或者易于接近接受石棉废物的洞口或开挖的沟渠;石棉废物都应该堆存在填埋场工作面的底部或者挖掘沟或洞的底部;无论是从工作面上堆存石棉废物还是进入到挖掘的沟洞,都要采取措施防止石棉废物从包装袋中泄露,同时应采取措施确保车辆通过时地面不会产生扬尘。5.1.7管沟对省道304的影响拟建项目供热管网穿越省道304两
次。穿越段施工时,其管沟及其附属设施开挖、穿管将造成穿越区段植被的破坏,施工扬尘对公路沿线200m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对正常行驶的车辆亦将造成影响。由于穿越段施工时间较短,加之穿越区段地形开阔,风速较大,污染物将很快稀释和扩散,对其产生的环境影响较小。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申请穿越并取得相关路政管理部门的许可,同时,进行穿段的施工设计,获得相关部门的认可。5.2运营期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5.2.1评价区气象资料分析5.2.1.1气象资料来源评价区地面气象资料来源于甘谷县国家一般气象站,本次预测评价工作收集了甘谷县国家一般气象站近1年(2014年1月~2014年12月)逐日逐时地面气象资料。甘谷县国家一般气象站地理位置为北纬34º45´,东经105º20´,海拔高度1280m,位于厂址西侧约5km处。在本项目评价范围内,该站离本项目所在地最近,且两地受相同气候系统的影响和控制,其常规气象资料可以反映拟建项目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因而可以直接使用该气象站的2014年1月~2014年12月逐日逐时地面气象资料。风向、风速为每日24次观测数据,总云量、低云量为每日24次观测数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不存在预测次数不足24次的数据,因此不需要进行插值处理。高空气象资料来源于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质量模拟重点实验室,该数据是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模拟生成,把全国共划分为149×149个网格,分辨率为27km×27km,该模式采用的原始数据有地形高度、土地利用、陆地-水体标志、植被组成等数据,原始气象数据采用美国怀俄明州大学站点的数据,该点地理位置为北纬35.87º,东经104.15º,海拔高度1875m。5.2.1.2气象特征分析根据甘谷县国家一般气象站2014年1月~2014年12月逐日逐时气象统计资料统计分析。⑴全年风向、风速变化情况每月、各季及长期平均各风向、风速变化情况见表5.2-1和表5.2-2。
表5.2-1全年风向变化情况一览表单位:%月份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静风1月4.034.4412.3713.445.242.282.420.811.343.635.3810.8911.296.594.4411.422月5.037.4716.5214.88.193.451.720.431.152.014.746.97.045.64.3110.633月3.235.1113.5821.917.666.322.021.211.342.283.366.057.85.244.578.334月3.895.281520.1411.533.891.810.971.672.223.757.647.644.582.787.225月1.884.449.8115.0511.696.723.361.611.752.024.36.7215.865.782.966.056月1.530.692.6413.1926.6714.724.441.671.111.531.532.5106.393.897.57月2.021.614.9713.5820.165.653.230.540.671.341.214.0319.767.393.6310.228月1.881.883.6318.9529.316.534.30.670.540.811.612.426.184.971.484.849月1.111.253.8920.8321.81103.190.830.691.531.392.7810.147.783.199.5810月2.421.884.714.7819.628.62.821.750.941.211.752.699.958.063.4915.3211月1.672.363.6112.7815.565.692.51.940.831.252.644.317.9210.97520.9712月2.691.613.097.810.624.442.551.210.40.942.025.5114.7814.387.5320.43全年2.613.157.7915.615.687.372.871.141.041.732.85.210.747.323.9411.04春季2.994.9412.7719.0210.285.662.41.271.592.173.86.7910.465.213.447.2夏季1.811.43.7615.2625.3612.273.990.950.771.221.452.99126.252.997.52秋季1.741.834.0816.12198.12.841.510.821.331.923.259.348.933.8915.29冬季3.894.4410.5311.958.013.392.240.820.962.24.037.7811.138.935.4514.24表5.2-2全年风向变化情况一览表单位:m/s月份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平均1月2.141.952.172.892.872.442.21.822.432.42.042.522.752.512.552.37
2月1.721.551.761.861.722.381.771.532.091.691.481.61.512.042.031.663月1.591.891.982.142.332.312.941.922.172.072.081.321.322.181.941.914月2.362.112.362.482.532.893.052.341.922.161.661.751.631.712.252.165月2.192.151.962.22.542.582.92.731.632.192.172.31.721.561.292.066月1.521.461.631.751.882.42.752.811.751.521.461.311.81.681.751.867月1.772.532.832.372.232.331.971.921.621.491.942.032.322.141.862.148月2.842.432.072.22.172.12.751.381.922.071.751.891.941.681.72.059月1.751.911.892.072.31.911.922.682.361.581.331.521.791.491.471.8410月1.661.431.41.61.461.931.81.621.531.691.321.921.561.361.131.411月1.41.261.711.911.671.681.741.641.071.781.61.381.221.271.161.3612月1.312.081.391.741.382.21.882.171.671.461.931.821.861.851.631.6全年1.871.8922.132.042.212.342.11.881.931.791.871.861.761.731.87春季2.042.042.122.272.492.552.952.371.892.141.981.811.61.811.832.04夏季2.082.312.312.122.092.252.542.31.751.631.711.82.121.861.792.02秋季1.591.461.651.881.831.861.831.821.611.681.451.571.551.361.231.53冬季1.771.751.892.231.832.311.971.942.192.061.812.092.092.051.991.88⑵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情况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情况详见表5.2-3和图5.2-1。表5.2-3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情况一览表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温度(°C)-0.980.578.9613.5317.6621.7124.2321.9717.4812.295.05-0.8311.84
图5.2-1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⑶年平均风速月变化情况年平均风速月变化情况详见表5.2-4和图5.2-2。表5.2-4年平均风速月变化情况一览表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风速(m/s)2.371.661.912.162.061.862.142.051.841.41.361.61.87
图5.2-2年平均风速月变化曲线图⑷季小时平均风速日变化情况季小时平均风速日变化情况详见表5.2-5和图5.2-3。表5.2-5季小时平均风速日变化情况一览表风速(m/s)0时1时2时3时4时5时6时7时8时9时10时11时12时13时14时15时16时17时18时19时20时21时22时23时春季1.631.51.411.451.451.841.381.191.41.561.912.242.452.752.82.923.063.032.952.472.291.981.731.6夏季1.371.421.261.261.271.181.321.291.321.732.082.352.392.492.732.82.782.9932.842.632.431.911.57秋季1.311.31.221.141.191.111.141.051.11.181.321.641.851.931.942.12.11.951.911.911.791.641.51.43冬季1.841.721.791.541.531.551.571.581.521.571.631.771.931.92.112.252.222.192.262.32.282.121.991.95
图5.2-3季小时平均风速日变化曲线图项目区全年及四季风频率玫瑰图详见图5.2-4。图5.2-4项目区全年及四季风频玫瑰图
5.2.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5.2.2.1预测因子及评价标准据项目废气排放特点,环境空气质量预测因子为SO2、NO2、PM10。各预测因子的评价标准见表5.2-6。表5.2-6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评价标准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mg/m3)备注1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SO20.500.150.06GB3095-2012环境空气PM100.450.150.07NO20.20.080.04*:PM10没有小时标准,以日均浓度标准的三倍作为参考标准。5.2.2.2预测工况对正常工况和事故排放工况条件下各污染源进行预测。5.2.2.3预测范围及网格设计由于本次新建热源厂位于甘谷县城区东南角,天门山下,南环路南侧,距主城区较远,且新建热源厂选址在城市冬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因此在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替代甘谷县范围内18台锅炉,保留西关锅炉房的1台20t/h锅炉和滨河路锅炉房的2台40t/h锅炉。冬季锅炉废气对环境空气的不利影响较大大减少。因次,本次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重点针对新建热源厂及保留锅炉对周边大气环
境质量的不利影响,考虑项目所在地周围环境特征和气象条件,本次环境空气质量预测范围确定为以甘谷县城区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各延伸4km,总评价范围约为64km2的正方形区域。为了准确描述各污染源及评价点(敏感点)的位置,定量预测污染程度,对评价区域进行网格化处理,网格间距选取460m。5.2.2.4预测模式本次预测采用大气导则(HJ2.2-2008)推荐的Aermod模型,预测软件选用环安科技公司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系统(AermodSystem),版本号3.0.5.30137,计算各网格点的环境空气地面浓度值,并对各环境空气敏感点进行特定的计算。5.2.2.5污染源及预测内容⑴污染源强①新建热源厂正常工况污染源强拟建项目正常工况下有组织排放的废气源强见表5.2-7。表5.2-7有组织排放废气源强一览表工况污染源名称高度(m)内径(m)温度(K)排气量(m3/a)SO2t/aNOxt/aPM10t/a正常工况锅炉废气80435361626.6万86.96993.02723.418②新建热源厂事故工况污染源强事故影响预测分析主要考虑环保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情况下对厂址周围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本项目事故排放对当除尘效率降低为
80%、脱硫效率降低为40%、脱销效率降低为40%时的最终污染物排放浓度进行预测。拟建项目事故工况下有组织排放的废气源强见表5.2-8。表5.2-8事故工况下有组织排放废气源强一览表工况污染源名称高度(m)内径(m)温度(K)排气量(m3/a)SO2t/aNOxt/aPM10t/a事故工况锅炉废气80435361626.6万231.92398.69468.36③预测范围内现有锅炉房污染源强拟建集中供热项目建成后将替代供热范围内的18台锅炉,保留3台锅炉。本次预测评价现状监测数据选取非供暖期监测数据,此时监测数据中已不包含现有锅炉贡献值,因此,本次预测将拟建集中供热项目及现有保留锅炉贡献值进行叠加后预测。项目大气评价范围内现有锅炉统计情况详见表5.2-9。表5.2-9现状锅炉废气源强一览表序号锅炉房名称锅炉台数高度(m)内径(m)废气排放量(万Nm3/a)烟尘排放量(t/a)SO2排放量(t/a)NOX排放量(t/a)1西关锅炉房13018362.372.2218.8747.255滨河路锅炉房2501.533449.478.8875.47188.99⑵预测内容根据本项目污染物的特点及大气导则的要求,结合该区域的污染气象特征,采用逐日逐时的方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预测内容如下:①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主要污染物SO2、NOx和PM10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位置,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质量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质量浓度等值线分布图。②分析典型日气象条件下,项目主要污染物SO2、NOx和PM10
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位置,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平均质量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质量浓度等值线分布图。③分析长期气象条件下,项目主要污染物SO2、NOx和PM10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范围及位置,并绘制预测范围内的质量浓度等值线分布图。④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对最大地面质量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的叠加影响。5.2.2.6预测结果分析表5.2-10SO2最大小时地面贡献浓度及出现位置浓度排序坐标[x,y]平均时间浓度[mg/m3]出现时刻背景值[mg/m3]预测值[mg/m3]标准值占标率[%]1-184.18,2183.21h0.062652014/12/319:000.020.082650.516.529962-184.18,2647.21h0.05162014/12/319:000.020.07160.514.320513-184.18,1719.21h0.042162014/1/1114:000.020.062160.512.431614-648.18,1719.21h0.042142014/1/2214:000.020.062140.512.427235279.82,2647.21h0.040752014/12/319:000.020.060750.512.150796-648.18,1719.21h0.038952014/1/1111:000.020.058950.511.790397279.82,3111.21h0.038732014/1/319:000.020.058730.511.74699表5.2-11NO2最大小时地面贡献浓度及出现位置浓度排序坐标[x,y]平均时间浓度[mg/m3]出现时刻背景值[mg/m3]预测值[mg/m3]标准值占标率[%]1-184.18,2183.21h0.112392014/12/319:000.020.132390.266.197032-184.18,2647.21h0.107412014/12/319:000.020.127410.263.705393279.82,2647.21h0.10622014/12/319:000.020.12620.263.099724279.82,3111.21h0.104722014/12/319:000.020.124720.262.360325-184.18,3111.21h0.101142014/12/319:000.020.121140.260.56933
6279.82,3575.21h0.100712014/12/319:000.020.120710.260.355167-1112.18,-1528.81h0.095472014/2/1917:000.020.115470.257.73373表5.2-12PM10最大小时地面贡献浓度及出现位置浓度排序坐标[x,y]平均时间浓度[mg/m3]出现时刻背景值[mg/m3]预测值[mg/m3]标准值占标率[%]11207.82,-1528.81h0.009732014/11/2214:000.30.309730.4568.828521207.82,-1064.81h0.007032014/11/289:000.30.307030.4568.229393743.82,-1528.81h0.006912014/12/269:000.30.306910.4568.2011741671.82,-1528.81h0.006182014/11/289:000.30.306180.4568.039355743.82,-1528.81h0.006142014/11/2214:000.30.306140.4568.032026-1576.18,-600.81h0.006122014/11/1114:000.30.306120.4568.0264971207.82,-1992.81h0.006072014/11/289:000.30.306070.4568.0153
由见上表可以看出,拟建热源厂项目排放的SO2、NO2、PM10的小时地面贡献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其中SO2的最大小时地面贡献浓度为0.08265mg/m3,占标率为16.53%,NO2的最大小时地面浓度为0.13239mg/m3,占标率为66.19%,PM10最大小时地面贡献浓度为0.30973mg/m3,占标率为68.83%。以各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出现的时间为典型小时,绘制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SO2、NO2、PM10的地面小时贡献浓度分布图,分别见图5.2-5~图5.2-7。②关心点最大小时地面贡献浓度预测拟建热源厂项目排放的SO2、NO2、PM10在各关心点的最大小时落地贡献浓度预测结果,见表5.2-13至表5.-15。表5.2-13关心点SO2最大小时地面贡献浓度预测结果离散点坐标[x,y,z]浓度[mg/m3]出现时刻背景值[mg/m3]预测值[mg/m3]标准值占标率[%]菜市口-314.44,108.56,00.015542014/12/319:000.0220.037540.57.50879魏家庄1572.73,-67.94,00.026852014/12/79:000.0210.047850.59.57079育才中学798.85,-882.55,00.01992014/11/1321:000.0230.04290.58.58004黄家窑1124.7,-2566.07,00.013522014/11/140:000.0150.028520.55.70378南关锅炉房-545.25,-529.55,00.034952014/12/1516:000.0270.061950.512.38904拟建厂址1192.58,-1493.51,00.012282014/11/1423:000.0210.033280.56.65645表5.2-14关心点NO2最大小时地面贡献浓度预测结果离散点坐标[x,y,z]浓度[mg/m3]出现时刻背景值[mg/m3]预测值[mg/m3]标准值占标率[%]菜市口-314.44,108.56,00.04292014/12/319:000.020.06290.231.4522魏家庄1572.73,-67.94,00.07462014/1/1617:000.0190.09360.246.79905育才中学798.85,-882.55,00.046212014/1/220:000.020.066210.233.1048黄家窑1124.7,-2566.07,00.065612014/1/323:000.0180.083610.241.80425南关锅炉房-545.25,-529.55,00.084392014/12/1516:000.0260.110390.255.19648拟建厂址1192.58,-1493.51,00.071212014/2/618:000.0240.095210.247.6075
表5.2-15关心点PM10最大小时地面贡献浓度预测结果离散点坐标[x,y,z]浓度[mg/m3]出现时刻背景值[mg/m3]预测值[mg/m3]标准值占标率[%]菜市口-314.44,108.56,0离散点2014/11/289:000.30.302750.4567.27765魏家庄1572.73,-67.94,067.06277
区域最大值2014/11/289:000.30.30290.4567.31181育才中学798.85,-882.55,0离散点2014/11/289:000.30.305180.4567.81778黄家窑1124.7,-2566.07,067.06277
区域最大值2014/11/289:000.30.303390.4567.41918南关锅炉房-545.25,-529.55,0离散点2014/12/1516:000.30.304170.4567.59274拟建厂址1192.58,-1493.51,067.06277
区域最大值2014/11/129:000.30.301780.4567.06277由上表可以看出,SO2、NO2、PM10在各关心点的最大小时地面贡献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SO2在南关锅炉房点位小时贡献浓度最高,贡献浓度为0.0629mg/m3,占标率为12.39%;NO2在南关锅炉房点位小时贡献浓度最高,贡献浓度为0.11039mg/m3,占标率为55.19%。PM10在南关锅炉房点位小时贡献浓度最高,贡献浓度为0.304mg/m3,占标率为67.59%。⑵典型日气象条件对环境的影响①日平均最大落地贡献浓度拟建项目建成投产后,排放的SO2、NO2、PM10在评价范围内日平均最大贡献浓度预测结果见表5.2-16至表5.2-18。SO2、NO2、PM10的典型日平均贡献浓度分布详见图5.2-8~图5.2-10。
表5.2-16SO2日平均最大地面贡献浓度及出现位置浓度排序坐标[x,y]平均时间浓度[mg/m3]出现时刻背景值[mg/m3]预测值[mg/m3]标准值占标率[%]1-648.18,-1064.824h0.011392014/12/220.010.021390.1514.261882-1112.18,1719.224h0.01132014/11/100.010.02130.1514.202633-648.18,1719.224h0.009552014/11/200.010.019550.1513.033794-648.18,1719.224h0.009522014/11/110.010.019520.1513.012235-648.18,-1064.824h0.008042014/12/210.010.018040.1512.028926-648.18,1719.224h0.007962014/11/100.010.017960.1511.974697-648.18,-1064.824h0.007562014/2/30.010.017560.1511.70825表5.2-17NO2日平均最大地面贡献浓度及出现位置浓度排序坐标[x,y]平均时间浓度[mg/m3]出现时刻背景值[mg/m3]预测值[mg/m3]标准值占标率[%]1-648.18,-1064.824h0.028662014/12/220.010.038660.0848.320932-1112.18,1719.224h0.028462014/11/100.010.038460.0848.073943-184.18,1719.224h0.026492014/1/260.010.036490.0845.617154-648.18,1719.224h0.025142014/1/90.010.035140.0843.925465-648.18,1719.224h0.023822014/11/200.010.033820.0842.276456-184.18,1719.224h0.0232014/2/250.010.0330.0841.246367-648.18,1719.224h0.022292014/11/110.010.032290.0840.36673表5.2-18PM10日平均最大地面贡献浓度及出现位置浓度排序坐标[x,y]平均时间浓度[mg/m3]出现时刻背景值[mg/m3]预测值[mg/m3]标准值占标率[%]1-648.18,-1064.824h0.001432014/12/220.10.101430.1567.621692-1112.18,1719.224h0.001322014/11/100.10.101320.1567.547253-648.18,1719.224h0.001132014/11/200.10.101130.1567.417294-648.18,1719.224h0.001112014/11/110.10.101110.1567.404295279.82,-1528.824h0.000972014/11/100.10.100970.1567.315626-1112.18,-1064.824h0.000952014/11/100.10.100950.1567.301417-648.18,-1064.824h0.000952014/12/210.10.100950.1567.29672由上表可以看出,拟建热源厂项目排放的SO2、NO2、PM10
的日平均最大地面贡献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其中SO2的日平均最大地面贡献浓度为0.02139mg/m3,占标率为14.26%;NO2的日平均最大地面贡献浓度为0.03866mg/m3,占标率为48.32%,PM10的日平均最大地面贡献浓度为0.10143mg/m3,占标率为67.62%。以各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出现的时间为典型日,绘制典型日气象条件下SO2、NO2、PM10的地面日贡献浓度分布图,分别见图5.2-8~图5.2-10。②关心点典型日平均地面贡献浓度预测拟建热源厂项目排放的SO2、NO2、PM10在各关心点的日平均最大落地贡献浓度预测结果,见表5.2-19至表5.2-21。表5.2-19关心点SO2最大日平均地面贡献浓度预测结果离散点坐标[x,y,z]浓度[mg/m3]出现时刻背景值[mg/m3]预测值[mg/m3]标准值占标率[%]菜市口-314.44,108.56,00.001672014/11/280.0090.010670.157.1109魏家庄1572.73,-67.94,00.002222014/12/210.0080.010220.156.8164育才中学798.85,-882.55,00.001912014/12/300.0080.009910.156.60446黄家窑1124.7,-2566.07,00.001852014/11/180.00670.008550.155.69845南关锅炉房-545.25,-529.55,00.002362014/12/150.010.012360.158.23818拟建厂址1192.58,-1493.51,00.001212014/12/200.0080.009210.156.14211表5.2-20关心点NO2最大日平均地面贡献浓度预测结果离散点坐标[x,y,z]浓度[mg/m3]出现时刻背景值[mg/m3]预测值[mg/m3]标准值占标率[%]菜市口-314.44,108.56,00.004362014/11/280.010.014360.0817.94744魏家庄1572.73,-67.94,00.005682014/12/210.0090.014680.0818.35361育才中学798.85,-882.55,00.00432014/12/300.010.01430.0817.88101黄家窑1124.7,-2566.07,00.005112014/2/30.00840.013510.0816.88725南关锅炉房-545.25,-529.55,00.007052014/2/280.01160.018650.0823.31571拟建厂址1192.58,-1493.51,00.005662014/2/60.0090.014660.0818.31895
表5.2-21关心点PM10最大日平均地面贡献浓度预测结果离散点坐标[x,y,z]浓度[mg/m3]出现时刻背景值[mg/m3]预测值[mg/m3]标准值占标率[%]菜市口-314.44,108.56,00.00032014/11/280.1030.10330.1568.86995魏家庄1572.73,-67.94,00.000272014/12/210.0990.099270.1566.17807育才中学798.85,-882.55,00.000492014/11/280.1020.102490.1568.32342黄家窑1124.7,-2566.07,00.000272014/12/70.07090.071170.1547.44743南关锅炉房-545.25,-529.55,00.000362014/11/280.1120.112360.1574.90528拟建厂址1192.58,-1493.51,00.000162014/12/180.08890.089060.1559.37631由上表可以看出,SO2、NO2、PM10在各关心点的最大日平均地面贡献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⑶长期气象条件对环境的影响①供暖期最大落地贡献浓度拟建项目建成投产后,排放的SO2、NO2、PM10在评价范围内供暖期最大贡献浓度预测结果见表5.2-22至表5.2-24。SO2、NO2、PM10的典型日平均贡献浓度分布详见图5.2-11~图5.2-13。表5.2-22SO2供暖期最大地面贡献浓度及出现位置浓度排序坐标[x,y]平均时间浓度[mg/m3]背景值[mg/m3]预测值[mg/m3]标准值占标率[%]1-648.18,1719.2期间平均0.003700.00370.066.172052-1112.18,-1064.8期间平均0.002400.00240.063.991883-648.18,-1064.8期间平均0.0022500.002250.063.749174-184.18,1719.2期间平均0.0022200.002220.063.70255-1112.18,1719.2期间平均0.0017300.001730.062.884226279.82,1255.2期间平均0.0014800.001480.062.45897-184.18,1255.2期间平均0.0014700.001470.062.44267
表5.2-23NO2供暖期最大地面贡献浓度及出现位置浓度排序坐标[x,y]平均时间浓度[mg/m3]背景值[mg/m3]预测值[mg/m3]标准值占标率[%]1-648.18,1719.2期间平均0.0105200.010520.0426.298082-184.18,1719.2期间平均0.0080600.008060.0420.13973-1112.18,-1064.8期间平均0.0068700.006870.0417.17854-648.18,-1064.8期间平均0.005700.00570.0414.24865-1112.18,1719.2期间平均0.0047700.004770.0411.922736-184.18,1255.2期间平均0.0040900.004090.0410.23347-648.18,2183.2期间平均0.0038400.003840.049.5894表5.2-24PM10供暖期最大地面贡献浓度及出现位置浓度排序坐标[x,y]平均时间浓度[mg/m3]背景值[mg/m3]预测值[mg/m3]标准值占标率[%]1-648.18,1719.2期间平均0.000420.050.050420.0772.033642743.82,-1528.8期间平均0.000380.050.050380.0771.967773-648.18,-1064.8期间平均0.000340.050.050340.0771.9184-1112.18,-1064.8期间平均0.000330.050.050330.0771.906515743.82,-1064.8期间平均0.000280.050.050280.0771.826016-184.18,1719.2期间平均0.000270.050.050270.0771.8156471671.82,-1528.8期间平均0.000270.050.050270.0771.80783由上表可以看出,拟建热源厂项目排放的SO2、NO2、PM10的供暖期平均最大地面贡献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以各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出现的时间为典型日,绘制供暖期气象条件下SO2、NO2、PM10的地面日贡献浓度分布图,分别见图5.2-11~图5.2-13。
⑷污染物事故排放状态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①事故状态下排放时浓度分布事故影响预测分析主要考虑环保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情况下对厂址周围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本项目事故排放对当除尘效率降低为80%、脱硫效率降低为40%、脱销效率降低为40%时的最终污染物排放浓度进行预测,并独立地将该非正常排放点与其它污染源的正常排放进行网格相叠加,最终得出非正常排放时的预测结果。拟建热源厂项目排放的SO2、NO2、PM10在各关心点的最大小时落地贡献浓度预测结果,见表5.2-25至表5.2-27。表5.2-25关心点SO2事故状态下最大小时地面贡献浓度预测结果离散点坐标[x,y,z]浓度[mg/m3]出现时刻背景值[mg/m3]预测值[mg/m3]标准值占标率[%]菜市口-314.44,108.56,00.029362014/12/319:000.0220.051360.510.27198魏家庄1572.73,-67.94,00.092172014/12/79:000.0210.113170.522.6344育才中学798.85,-882.55,00.060282014/11/1321:000.0230.083280.516.65631黄家窑1124.7,-2566.07,00.036292014/11/140:000.0150.051290.510.25794南关锅炉房-545.25,-529.55,00.034952014/12/1516:000.0270.061950.512.38904拟建厂址1192.58,-1493.51,00.087992014/11/1423:000.0210.108990.521.79848表5.2-26关心点NO2事故状态下最大小时地面贡献浓度预测结果离散点坐标[x,y,z]浓度[mg/m3]出现时刻背景值[mg/m3]预测值[mg/m3]标准值占标率[%]菜市口-314.44,108.56,00.065622014/12/319:000.020.085620.242.80929魏家庄1572.73,-67.94,00.101542014/1/1617:000.0190.120540.260.27011育才中学798.85,-882.55,00.104082014/1/220:000.020.124080.262.04243黄家窑1124.7,-2566.07,00.084162014/1/323:000.0180.102160.251.08022南关锅炉房-545.25,-529.55,00.085892014/12/1516:000.0260.111890.255.94635拟建厂址1192.58,-1493.51,00.16042014/2/618:000.0240.18440.292.19859
表5.2-27关心点PM10事故状态下最大小时地面贡献浓度预测结果离散点坐标[x,y,z]浓度[mg/m3]出现时刻背景值[mg/m3]预测值[mg/m3]标准值占标率[%]菜市口-314.44,108.56,00.037222014/11/289:000.30.337220.4574.93753魏家庄1572.73,-67.94,00.043522014/11/289:000.30.343520.4576.33863育才中学798.85,-882.55,00.089732014/11/289:000.30.389730.4586.60586黄家窑1124.7,-2566.07,00.057672014/11/289:000.30.357670.4579.48281南关锅炉房-545.25,-529.55,00.047962014/12/1516:000.30.347960.4577.32475拟建厂址1192.58,-1493.51,00.12932014/11/129:000.30.42930.4595.4001由上表可以看出,事故排放状态下SO2、NO2、PM10虽然在各关心点的最大小时地面贡献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但占标率较污染物正常排放情况下有明显升高,其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和周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也进一步增大,因此,应加强管理,杜绝非正常排放状况发生。②非正常排放防范措施及建议A提高工厂的自动化装备水平,建立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各主要脱硫除尘净化系统的在线同步监控,即时监控废气净化系统的工作状况和治理效果;B严格配套除尘器的用电保障工程建设,制定废气处理设备的用电保障制度和线路、设施设备维修维护制度,并严格执行;C注重除尘设施的维护,使其长期保持最佳工作状况。在定期检修工程主体设备时,同时检查和维护各主要废气净化系统,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D一旦发现废气净化设施运行不正常时,应及时予以处理或维修,如确定短时间内不能恢复正常运行的,应立即停产检修,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影响;E对废气净化设施的易损易耗件应注重备用品的储存,确保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得到及时的更换;F制定一套科学、完整和严格的故障处理制度和应急措施,责任到人,以便发生故障时及时处理。
5.2.2.7输送机皮带转运点煤尘影响分析上煤输送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煤尘,浓度大约在2000mg/m3~3000mg/m3,为防止上煤系统产生的煤尘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拟建热源厂工程上煤系统采用设皮带输送机的密闭式输煤通道。拟建热源厂输送机皮带转运点煤尘包括三部分,分别为收料地槽倾斜带式输送机落料点、倾斜带式输送机和水平带式输送机卸料点和水平带式输送机向炉前煤斗卸料点;拟针对性的采取3套UF-2单机袋式收尘器进行处理后,通过3根高15m的排气筒排放,排放浓度30mg/m3,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排放标准(颗粒物120mg/m3)。由此可见,拟建热源厂输送机皮带转运点煤尘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防治措施可行。5.2.2.8无组织扬尘环境空气影响分析⑴储煤库拟建热源厂建设一座2400m2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全封闭煤库,储煤库场地硬化并在卸车场地设置喷雾洒水装置,定期洒水,保持表面含水率为8%;根据经验,煤堆含水率在8%时其产尘的几率可以忽略,因此可基本解决煤场二次扬尘,无组织扬尘的排放可达到标准要求。⑵原煤卸车原煤在卸车过程采取洒水降尘措施,禁止大风天气下进行卸车作业,即保护装车人员健康,又防止了原煤损失,同时保护环境。⑶堆渣场本项目热源厂采取湿式机械除渣,另设有1台G=2m3/h储灰罐贮存粉煤灰,灰渣外售综合利用。渣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全封闭结构,场地硬化,面积为800.0m2。本项目拟建渣库为全封闭型的,且环评要求在渣库内设置喷雾洒水装置进行日常洒水降尘措施。⑷露天煤场
项目热源厂另在厂区南侧建设1座占地4000m2煤场,其长约80m,宽50m,煤堆高2.5m。项目区风速满足大于5m/s的煤尘起尘条件时间占全年的5%,该风速下起尘瞬时平均浓度取50mg/m3。对本项目而言,可研阶段在煤场北侧已设计防风逸尘网,环评另要求在煤场内设置喷雾洒水装置进行日常洒水并对煤场内的燃煤加盖防尘布,其抑尘效率按80%估算,煤场无组织排放量最终估算结果为3.213t/a。由于露天煤场南侧紧邻天门山山脚,无组织粉尘扩散条件较差,因此,本次环评要求在厂区北侧、西侧和东侧种植高大树木,形成绿化林带,降低无组织粉尘对环境空气造成的不利影响。综上所述,项目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无组织扬尘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5.2.2.9逃逸氨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本环评要求对燃煤废气中的NOX采用SCR脱硝工艺进行处理,该工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氨气挥发逃逸,造成环境污染。本项目热源厂年排放烟气量约为61626.6万Nm3/a,则逃逸氨最大产生量为3.7t/a(1.295kg/h),经麻石水浴除尘系统和钠钙双碱法脱硫系统中的水分进行吸收,其去除率约为85%,则逃逸氨最大排放量约为0.555t/a(0.194kg/h),排放浓度为0.9mg/m3,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标准要求,加之逃逸氨随锅炉烟气通过高80m的烟囱高空排放,故对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5.2.2.10大气防护距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定义为:“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本工程无组织排放主要来自煤场的无组织排放粉尘,因此需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以便采取措施保障周围居民安全,污染因子为TSP。工程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使用计算软件为环境保护部评估中心实验室发布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标准计算程序(ver1.1)”)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
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工程大气环境防护区域。计算结果见表5.2-24。表5.2-28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污染物污染源位置标准浓度限值面源参数排放量大气环境防护距离TSP煤场1.0mg/m3长80m、宽50m、高2.5m3.213t/a无超标点堆渣场长40m、宽20m、高2.0m0.696t/a根据表5.2-28中的计算结果可知,计算程序中给定的计算点与最大落地浓度均未出现超标点,因此拟建项目无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要求。同时,考虑到露天煤场南侧紧邻天门山,南侧无组织粉尘没有扩散条件,因此,综合考虑,本项目不设置大气防护距离。拟建项目针对:煤库采用全封闭结构、设置喷雾洒水装置;针对煤场设计防尘网、表面防尘布、喷雾洒水装置;同时在厂区北侧。西侧和东侧设置绿化林带。针对渣场采用全封闭式结构、设置喷雾洒水装置:可有效防止无组织粉尘的排放,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程度。5.2.3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2.3.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锅炉浊排水、软化水系统反冲洗废水、锅炉湿式机械除渣排水、脱硫系统排水经过处理后全部回用,这些废水均不外排。热源厂地面冲洗水、换热站软化水系统反冲洗废水,全部排入甘谷县市政污水管网内,由甘谷县城区污水厂处理。本项目排放的各类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水质、水量见表5.2-29、表5.2-30。表5.2-29本项目生产废水水质、水量及排放方式一览表生产废水产生量(t/a)主要污染物及其浓度(mg/L)排放量(t/a)pHCODBOD5SS
热源厂地面冲洗废水164.9046~9300200100164.904换热站软化水系统反冲洗废水9718.738~104025509718.73表5.2-30本项目生活污水及其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情况一览表产生量(t/a)污染物CODcrBOD5SS排放量(t/a)mg/Lt/amg/Lt/amg/Lt/a373.184处理前3000.1121800.0672600.097373.184处理后2200.0821500.0562000.075厂区生活污水,经厂区内1座处理能力为5m3/d防渗化粪池预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等级标准后全部排入甘谷县市政污水管网内,由甘谷县城区污水厂进一步处理。换热站排水为清洁下水,水质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等级标准限值要求,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甘谷县污水处理厂配套敷设污水收集管网31.29km,处理规模近期(2015年)1.3万t/d,远期(2025年)2.6万t/d。 处理工艺采用新型的污水生物处理CASS工艺,污泥采用机械浓缩脱水处理后外运并卫生填埋,处理后的污水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后就近排入渭河。工程于2009年11月开工建设,2012年11月基本建成,并于2012年11月底经定西市环保局批复全面进入试运行阶段。2013年10月底,通过了由省环保厅委托市环保局组织的工程竣工环保阶段性验收。
项目各类污废水均能得到合理处置或有效利用,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5.2.3.2地下水的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地质勘查过程中,未发现地下水,说明区域地下水埋藏较深,本项目拟针对全厂区进行水泥硬化,对生活污水处理的化粪池、600m2的沉淀池,液氨储罐围堰区域内均做防渗,环评建议企业参考《石油化工企业防渗设计通则》(Q/SY1303-2010)对厂区进行防渗区域设计和施工,达到一般防渗区要求。因此,项目建设和运营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较小。5.2.4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5.2.4.1热源厂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①预测点位热源厂厂界四周。②预测因子厂界噪声预测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③预测模式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使其产生衰减,根据项目噪声源和环境特征,预测过程中对于屏障衰减只考虑厂房等围护结构造成的传声损失,对空气吸收和其它附加衰减忽略不计。预测模式采用点声源处于半自由空间的几何发散模式。○室外点声源利用点源衰减公式式中LA(r)、LA(r0)分别是距声源r、r0处的A声级值。○对于室内声源按下列步骤计算:①由类比监测取得室外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LA(r0)。②将室外声级LA(r0)和透声面积换算成等效的室外声源。计算出等效源的声功率级:式中S为透声面积。
③用下式计算出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的声压级。④用下式计算各噪声源对预测点贡献声级及背景噪声叠加式中:LAi为声源单独作用时预测处的A声级,n为声源个数。○户外建筑物的声屏障效应声屏障的隔声效应与声源和接收点,及屏障的位置和屏障高度和屏障长度及结构性质有关,我们根据它们之间的距离、声音的频率(一般取500HZ)算出菲涅尔系数,然后再查表找出相对应的衰减值(dB)。菲涅尔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式中:A—是声源与屏障顶端的距离;B—是接收点与屏障顶端的距离;d—是声源与接收点间的距离;λ—波长。主要噪声设备及采取的降噪措施见表4.3-7。④预测结果按照各声源距厂界的距离,利用上述预测模式对各预测点的噪声贡献值进行预测,噪声等值线图见图5.2-14。由图5.2-14可知,厂界处噪声贡献值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项目在场地北侧和东侧均有绿化带,可以起到隔音、降噪的效果。与本项目厂界主要的环境敏感点为育才中学,距离本项目500米。主要噪声源锅炉房引风机房和鼓风机房布置厂址中心,距离敏感点远,在经过距离衰减、围墙隔声以及绿化带的吸收后,敏感点处噪声影响较小。
5.2.4.2换热站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换热站主要噪声源为整体式换热机组中配备的循环水泵及补给水泵,本项目共设置换热站15座,其中1#、4#换热站均各配置有2台循环水泵和2台补给水泵,其余13座换热站均各配置有4台循环水泵和4台补给水泵,单台水泵噪声级为80~90dB(A),经隔声门窗和基础减振治理后单台源强为70dB(A)。对于改建的渭川路、南关、菜市口供热站,采用实测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现状监测报告,以南关供热站院内噪声值为例。依据实测资料,南关供热站内昼间监测结果接近60dB,夜间监测结果在45dB左右。该声源是在未采取任何治理措施的条件下测得。经过改建后,安装减振基座、采用隔声罩,厂房采用消声材料建设等治理措施后,改建的换热站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
图5.2-14热源厂噪声等声值线图对于新建的换热站,以客运中心站为例,该站供热面积为20×104m2,供热面积大,内有4台循环水泵,4台补给水泵,通过安装治理措施后,单台源强为70dB,该热力站噪声等生值线图见图5.2-15。由图5.2-15可知,项目建成运营后,换热站的厂界噪声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由于项目各换热站位置离居民
区、等声环境敏感点较近,在严格落实本报告中的各项措施的情况下,项目各换热站对所在地的声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小。图5.2-15换热站等声值线图5.2.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①炉渣本项目年产生炉渣8466.7吨,采用水力除渣的方式,通过水平和爬升两段重型板链除渣机落入1座150m3贮渣斗,每天定期转运至1座800m2全封闭渣库内,定期由汽车拉运出厂作为建筑材料外售。②除尘灰除尘器收集的除尘灰总计约2471.075t/a。该部分固体废物经储灰罐暂存后每天定期与炉渣一同转运至800m2全封闭渣库内,定期由汽车拉运出厂作为建筑材料外售。③脱硫石膏渣本项目脱硫石膏的产生量为963.1t/a,脱硫石膏渣定期清理后由汽车拉运出厂作为建筑材料外售。
④生活垃圾本项目劳动定员56人,生活垃圾按1.0kg/人•天计算,产生量约6.664t/a,定点收集后及时运往甘谷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⑸废催化剂本项目安装2套SCR装置,推算由第3年起每2年更换两层催化剂,每层催化剂重量按0.5t计算,则本项目废催化剂产生量为0.5t/a,全部返回催化剂生产厂家用于再生利用或提取其中的V、Wo等有价元素成分。通过以上治理措施,固体废物基本都得到了妥善的处置,而且尽可能得到了综合利用。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6、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的目地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本章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对本工程生产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6.1环境风险识别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6.1.1物质风险识别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污染物等。生产过中使用的原料和产生的产品的危害风险见表6.1-1。表6.1-1物质危险识别一览表序号类别名称形态危险因素危险性质1燃料煤固态可燃非危险物质2辅助材料液氨液态腐蚀性危险物质
钠碱固态腐蚀性非危险物质3废弃物锅炉烟气气态非危险物质锅炉灰渣固态/非危险物质脱硫废渣半固态/非危险物质通过对生产单元及物质的危险性分析,确定液氨为危险物质。⑴理化性质氨的理化性质具体见表6.1-2。表6.1-2氨的理化性质及毒性描述标识分子量:17.03分子式:NH3CAS号:7664-41-7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相对密度:(水=1)0.82(-79℃);(空气=1)0.6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熔点:-77.7℃沸点:-33.5℃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毒性:毒性:属低毒类。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刺激性:家兔经眼:100ppm,重度刺激。亚急性慢性毒性:大鼠,20mg/m3,24小时/天,84天,或5~6小时/天,7个月,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等。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性:大肠杆菌1500ppm(3小时)。细胞遗传学分析:大鼠吸入19800µg/m3,16周。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闪点: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⑵危害阈值
选择半致死浓度(LC50)和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浓度(IDLH)作为本次环境风险评价的危害阈值,具体见表6.1-3。表6.1-3环境风险评价危害阈值序号危害浓度值毒理反应备注液氨半致死浓度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IDLH浓度360对人体健康严重伤害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6.1.2生产、储运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与分析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风险源为:液氨储罐。在生产运行中、拟建工程涉及液氨、因本工程不设液氨储罐、液氨储存在碳钢储罐内,其管道、阀门等可能引发泄漏、着火、爆炸、化学灼烧(液氨)危害等事故。主要可能事故及其原因见表6.1-4。⑴管路破裂造成煤气泄漏,遇到明火或摩擦、撞击引起起火、爆炸事故,其中明火引起的事故概率比较大。⑵由于地震、落雷等自然因素引起的煤气泄漏、爆炸等。表6.1-4生产过程中潜在的事故及原因项目潜在事故主要原因液氨储罐破裂、泄漏物料腐蚀、材料不合格阀门泄漏物料密封圈受损、阀门不合格机泵泄漏物料轴封失效、更换不及时废气处理含SO2、烟尘烟气不达标排放停电、设备故障锅炉高温、爆炸、灼烧设备故障6.1.3事故统计对液氨同类装置事故进行统计,结果见表6.1-5。表6.1-5液氨典型事故案例序号企业名称事故时间事故原因事故后果1某化学公司化肥厂1977.4通往液氨仓库的一条ø89mm的液氨管道因腐蚀而断裂,液氨溢漏3吨,管理失误。抢救工作成功,43人急性氨中毒,无人死亡。2建德市新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00.12合成氨储存阀门泄漏引起爆裂死亡4人,受伤13人。3福建省漳州市龙纹合成氨厂2004.8在罐装液氨时,槽车连接管发生断裂,造成液氨泄漏,操作失误。死亡1人,受伤39人。4重庆碱胺公司2005.7罐顶小阀门与管道连接处突然断裂,管理失误。处理措施适当,未造成伤亡。
6.2源项分析6.2.1最大可信事故最大可信事故指在所有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即指泄漏的有毒有害物着火、爆炸和有毒有害物泄漏给公众带来严重危害,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事故。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及“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判断,从物质及功能单元的风险识别结果知,液氨泄露及液氨泄漏为主要危险源。本项目设置液氨储罐,确定本项目的最大可信事故为液氨泄露。6.2.2最大可信事故的事故树分析本项目事故树见图6.2-1。事故树结构函数为:T=X1+X2+X3+X4+X5+X6+X7+X8事故树有8个最小割集:{(X1)、(X2)、(X3)、(X4)、(X5)、(X6)、(X7)、(X8)}本工程只要8个基本事件中有一个发生,就可能造成锅炉爆炸。图6.2-1本项目事故树示意图事故概率的估算:
P(T)=1-(1-q1)(1-q2)(1-q3)(1-q4)(1-q5)(1-q6)(1-q7)(1-q8)=1.22×10-3次/a式中:q1——钢板应力超标概率,取10-5次/a;q2——安全阀失灵概率,取10-4次/a;q3——钢板过热概率,取10-3次/a;q4——钢板受腐蚀概率,取10-5次/a;q5——钢板裂纹和起槽概率,取10-4次/a;q6——钢板结构不合理概率,取10-8次/a;q7——材质不当概率,取10-7次/a;q8——焊接事故概率,取10-6次/a。6.2.3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本工程液氨年消耗量约为150.75t,按1周储量考虑,在厂内液氨采用1个10m3液氨储罐储存,厂区最大液氨储存量为8t。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结合液氨毒害程度分级,判定本项目液氨储罐未构成重大危险源,具体识别结果见表6.2-1。评价等级判别结果见表6.2-2。表6.2-1本项目主要危险物质及其辨识指标单元临界量(t)本工程(t)重大危险源判定液氨107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本项目确定的功能单元不属于重大危险源,因此,本次环境风险评价等级按二级考虑。表6.2-2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一、二级)物质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危险性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污染源一二一一非重大污染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带一一一一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及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本次环境风险影响评价范围以液氨储罐为中心,3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6.3液氨泄漏环境危害预测6.3.1事故源项分析6.3.1.1事故状态下液氨泄漏量计算模式选择液氨泄漏事故泄漏量参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液体泄漏速率计算公式,其泄漏量计算如下:
式中:Q-液体泄漏速度,kg/s;Cd-液体泄漏系数,按0.62选取;A-裂口面积,m2;ρ-泄漏液体密度,kg/m3;ρ氨=780kg/m3;P-容器内介质压力,Pa;P0-环境压力,Pa;按最不利情况考虑,液氨全部蒸发。6.3.1.2液氨泄露事故源强分析液氨事故源强参数及预测源强结果见表6.3-1。表6.3-1液氨泄漏源强参数表序号事故工况与源强参数液氨泄漏1事故类型贮罐泄漏2环境压力P0(Pa)1013253贮罐(柜)压力P(Pa)1157962.094气体密度ρ(kg/m3)0.785气体的绝热指数k1.30276裂口面积A(m2)(按周长5%计)0.0005857分子量M(g/mol)178气体常数R(J/mol·k)8.3419气体温度TG(k)24010流出系数Y0.6211液体常压下沸点(℃)-3312液体定压比热(J/kgl·k)460013液体汽化热(J/kg)1371168.514液体密度(kg/m3)82015泄漏速率QG(kg/s)1.1896.3.2毒性气体泄漏事故后果分析6.3.2.1计算模式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多烟团预测模式和计算参数。
式中:C--下风向地面坐标处的空气中污染物浓度mg.m-3;--烟团中心坐标;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σX、、σy、σz——为X、Y、Z方向的扩散参数(m)。常取σX=σy对于瞬时或短时间事故,可采用下述变天条件下多烟团模式:式中:--第i个烟团在时刻(即第w时段)在点(x,y,0)产生的地面浓度;--烟团排放量(mg),为释放率(mg.s-1),为时段长度(s);、、--烟团在w时段沿x、y和z方向的等效扩散参数(m),可由下式估算:式中:和--第w时段结束时第i烟团质心的x和y坐标,由下述两式计算:各个烟团对某个关心点t小时的浓度贡献,按下式计算:
式中n为需要跟踪的烟团数,可由下式确定:式中,f为小于1的系数,可根据计算要求确定。6.3.2.2浓度计算及事故风险分析预测液氨泄漏,在年平均风速2.4m/s、各稳定度气象条件下的下风向轴线浓度及持续时间,预测结果见表6.3-2。从表6.3-2可以看出,液氨贮罐泄漏后,基本呈现出以下规律,即泄漏停止时刻下风向污染物浓度最高,污染物在泄漏点附近形成较大富集区;泄漏停止时在10min内距离污染源越近污染物对环境的贡献浓度越趋于恒定;在不同时刻,随着距离的增大污染物贡献浓度逐渐减小。液氨贮罐发生泄漏事故10min内,半致死浓度范围最远扩大至下方向287.3m,出现在F稳定度下;泄漏30min时,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范围扩大至下风向约2194.5m,亦出现在F稳定度下。
表6.3-2氨储罐泄漏影响预测结果概述序号风向风速(m/s)稳定度泄漏口高度(m)泄漏口处风速(m/s)预测时刻(min)最大落地浓度(mg/m3)出现距离(m)半致死浓度范围(m)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范围(m)1NW2.4B1.01.69952328.3835.567.64752NW2.4B1.01.699102328.3835.567.65963NW2.4B1.01.699302328.3835.567.65964NW2.4D1.01.34952168.5262.6114.94575NW2.4D1.01.349102168.5262.6114.9795.66NW2.4D1.01.349302168.5262.6114.91101.307NW2.4E1.01.20251511.20128.6166.3417.78NW2.4E1.01.202101511.20128.6166.3784.69NW2.4E1.01.202301511.20128.6166.32052.4010NW2.4F1.01.20252200.95144.2287.3410.411NW2.4F1.01.202102200.95144.2287.3787.812NW2.4F1.01.202302200.95144.2287.32194.50
6.3.3风险评价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要求,风险可接受分析采用最大可信灾害事故风险值Rmax与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RL比较,通过本项目环境风险预测结果结合该行业事故统计资料,可知氨泄漏属于较为常见的化学品泄漏事故,事故发生概率较高。风险值(后果/时间)=概率(事故数/单位时间)×危害程度(后果/每次事故)根据所计算内容的特点,在具体计算过程中,按照下式计算事故风险值:事故风险(死亡人数/年)=致死区人口数×50%×事故发生概率×出现不利天气概率氨泄漏事故风险计算(风速3.0m/s时)结果见表12.3-12。环境风险事故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事故发生的条件有很多,事故发生的天气条件千差万别,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发生事故的排放强度有多种可能。这样对风险事故的后果预测就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单位多采用“死亡/年”。安全和风险是相伴而生的,风险事故的发生频率不可能为零。通常事故危害所至风险水平可分为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和可忽略水平。表6.3-3列出了一些机构和研究者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和可忽略水平。表6.3-3氨泄漏事故风险计算结果一览表项目氨管线泄漏事故事故发生概率0.9×10-5F稳定的概率25.55%出现频率高的风速段3.0m/s的概率23.27%浓度超过致死率的距离(m)520.1发生事故在半致死百分率区内死亡人数按6人计最大风险(a-1)1.43×10-6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最大可接受风险不应高于常见的风险值。在工业和其它活动中,各种风险水平及其可接受程度见表6.3-4。一般而言,环境风险值的可接受程度,对有毒有害工业以自然灾害风险值,即10-6/a为背景值。
表6.3-4各种风险水平及其可接受程度风险值(死亡/a)危险性可接受程度10-3数量级损伤危险性特别高,相当于人的自然死亡率不可接受10-4数量级操作危险性中等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改进10-5数量级与游泳事故和煤气中毒事故属同一量级人们对此关心,愿采取措施预防10-6数量级相当于地震和天灾的风险人们并不关心这类事故发生10-7~10-8数量级相当于陨石坠落伤人没有人愿为这种事故投资加以预防从前面的风险评价结果可知,本项目最大可信风险事故为液氨泄漏中毒事故;氨泄漏事故,在风速为2.4m/s,F稳定度下,其半致死浓度影响最大范围达下风向287.3m,最大可信事故风险值为1.43×10-6/年,本项目风险评价参照化工行业进行评价,低于化工行业风险统计值。从风险评价的结果来看,本项目环境风险在化工行业风险值可接受水平范围内。6.4风险管理6.4.1风险防范措施⑴热源厂应建立环境安全领导管理机构,编制防治氨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在邻近村庄组织应急演练(应急疏散等)。在邻近村庄及县城进行信息公开,树立公示牌等。本应急预案应包括:确定应急计划区,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规定预案分级响应条件应急救援保障、通讯报警联络方式,制定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应急测、防护措施、清除泄漏措施和器材,制定人员紧急撤离、疏散计划,制定事故应急救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和应急培训计划等。⑵完善安全组织机构和管理系统,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⑶加强安全卫生培训,要求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掌握处理事故的技能,加强技术防范;普及氨气相关知识及防范意识的教育。⑷
企业每年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做到专款专用,保证了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资金的投入。⑸在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⑹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组织、物质、应急救援方案,处置方案等等。⑺总图布置:功能分区内各项设施的布置,应紧凑、合理;功能分区内部和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通道和宽度;平面布置应考虑防止有害气体(氨气)泄漏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2001版)],氨气属于乙类火灾气体。氨气使用处应做好通风、远离火种等措施。⑻设备、管道、阀门等应经常检修,防止跑、冒、滴、漏。管道连接件、机泵等的轴密封应密封良好;处理有毒、易燃、可燃物料的管件、阀门设计时其密封标准应按提高一个等级来考虑。⑼储罐应设置液位监测器,应具备高地位液位报警功能。⑽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生产、使用氨气场所应设置氨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应至少配备两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防毒面具、重型防护服等防护器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⑾液氨储罐区域要做围堰,有效体积能够围住一个罐的体积,储罐围堰高1.0m,围堰的容积为20m3;围堰的地面和墙面要做防泄漏处理。围堰有效体积足够一个罐的体积。⑿液氨储罐区的加强通风,避免有害的氨气体聚积:装置的工艺控制应采用DCS监控,一旦有异常情况即启动紧急停车系统,避免人工操作可能产生的误操作。⒀液氨储罐区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灭火器要定期进行检验,发现失效要及时更换。在尿素制氨区进行作业的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应充分掌握尿素制氨区系统设备并了解氨气的性质和有关的防火、防爆规定,
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装置(防护手套、护目镜、能过滤氨的面罩、防护服等)并定期维护。6.4.2风险应急措施⑴氨气泄漏检测,氨气是可燃、易爆、有毒的一种气体,人体中毒量远远小于可燃爆炸极限。本工程根据规范要求,按照空气中,中毒含量浓度设计,当浓度超过允许值时,有毒气体控制器发出声光报警,同时浓度检测信号也输送到消防火灾报警系统实施联锁,进行喷淋稀释。发生氨气泄漏后应启动消防水喷淋应急系统,采用大量的水来吸收氨气,防止扩散到大气中,引起污染和人员中毒伤害。喷淋水应有收集管网,防止含氨废水直接进入地表水体。⑵一旦发生液氨泄露,企业周边居民进行紧急疏散,向往上风方向撤离,并赶快报警。氨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所以在泄漏区域内要避免火种,不使用手机等无线通讯工具。1、拨打消防电话;2、疏散人员至上风口,并隔离至气体散尽;3、应急人员应戴好防氨气专用防毒面具,防护服及手套进入现场进行抢修;4、逃生人员应逆风逃生,用湿毛巾、口罩衣物等掩住口鼻。6.4.3应急救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编制主要危险源的应急预案,详见表6.4-1。表6.4-1应急预案主要内容表序号项目预案内容及要求1应急计划区危险目标:装置区、油罐区、制氢站保护目标:控制室、通讯系统、电力系统、仓库、环境敏感点2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厂区、地区应急组织机构、人员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规定预案级别,分级相应程序及条件4应急求援保障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等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规定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等相关内容6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求援及控制措施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7应急防护措施防火区域控制:事故现场与领近区域;清楚污染措施:事故现场与临近区域;清楚污染设备及配置8紧急撤离、疏散毒物应急剂量控制:事故现场、厂区、邻近区;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公众健康
9应急求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10培训计划人员培训;应急预案演练11公众教育和信息公众教育;信息发布⑴应急求援指挥体系①组织机构为了有效地预防事故,尽量减少事故损失,保证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其组织机构如下:总指挥:总经理副总指挥:副总经理成员:调度室、安全环保部、保卫部、生产技术部、质检中心、仓储部、物流部、各车间等第一责任人。如果发生重大事故时、总经理及各副总经理均不在现场,则调度室第一责任人为临时总指挥,安全环保部、保卫部、生产技术部、事故车间第一责任人为副总指挥,并全权负责应急救援组织工作。指挥部办公点设在调度室、安全环保部、或根据现场情况临时确定。日常工作由安全环保部负责。②部门职责指挥部职责:负责电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修订;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重大事故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并进行监督;发生事故时,发布启动和解除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报告、向邻近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调度室负责:负责事故处置过程中的生产系统的停车、开车调度工作;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内、对外联络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相关信息。安全环保部职责:安全环保部是园区专门设置的负责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应急救援等活动的职能机构。其下设有气体防护站、医务室,并配有救援车辆与器材等。负责安全环保的日常管理工作,事故时通过各类渠道将事故类别、等级、危害程度紧急通知有关岗位的工作人员,
以便做出应急处置。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上级善后处理工作。质检中心职责:负责有毒有害物质扩散区域的监测、预测工作,并及时向指挥部汇报。生产技术部职责:协助副总指挥做好各生产车间的紧急停车和恢复生产工作,确保生产装置安全停车和开车。保卫部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周围警戒、治安保卫、人员疏散、厂区道路交通管制等工作。物流、仓储部职责:负责应急救援过程中物资供应与采购。机修车间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工程抢险、抢修等工作。各生产车间职责:负责制定本部门的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培训,组织本部门应急预案的演练;负责本部门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的开、停车调度与指挥工作;协助指挥部做好抢险、抢修等现场指挥工作;做好其它各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⑵危险目标的确定与分布根据拟建工程的生产工艺和使用、贮存危险品的种类、数量、危险特性以及可能引起化学事故的特点,确定氨气的设备、装置等为重点危险目标。具体见表6.4-2。表6.4-2危险目标一览表目标物质名称所在位置事故可能波及范围一般事故重大事故1#氨气脱硝装置厂区中间⑶事故状态下撤离、救援注意事项①撤离注意事项事故区人员撤离现场的注意事项如下:事故区人员撤离前应戴好合适的防毒面具,同时穿好工作服,尽量减少皮肤的暴露面积;迅速判明事故时的风向(利用区内高建筑物上的风标、风袋等),以便组织人员向上风向撤离;事故区人员在撤离时,不要慌张,要听从指挥部的指令和现场救援人员的安排。按指定的路线,向指定的集结点撤离;防止继发伤害。尽可能向侧、逆风向转移,并避免横穿毒源中心区域或危险地域;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事故区人员在自救的基础上要帮助同伴一起撤离事故区域。
①救援注意事项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的注意事项如下:救援人员进入事故区域前必须清楚地了解事故区域的地形、建筑(设备)分布、有无爆炸及燃烧危险、毒物种类及大致浓度,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配备好各种防护器材;避免单独行动,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于相互监护照应。在有易燃易爆气体存在的环境中,所用的救援器材均应具备防爆功能;进入事故区域的救援人员必须明确负责人,指挥协调在事故区域内的救援行动。利用对讲机(防爆型)等随时与指挥部联系,同时所有参加救援的人员必须听从指挥部的命令。开展现场救援工作的注意事项如下:做好自身防护。医疗救护人员在救护过程中要随时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做好现场急救医疗点的转移及伤员的防护工作;分工合作。当事故现场出现大批伤员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分工合作,做到任务到人,职责明确,团结协作;急救处理程序化。为了避免现场急救工作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医务室应事先设计好不同类型的化学事故所应采取的现场急救程序;注意防护好伤员的眼睛。在为伤员医疗处理过程中,应尽可能的保护好伤病员的眼睛,不要遗漏对眼睛的检查与处置;处理污染物。要注意对伤病员污染衣物的处理,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特别是对某些毒物中毒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要谨防救援人员再次引起中毒,不宜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最好使用苏生器进行人员抢救;交接手续要完备。对现场急救处理后的伤病员,要做到一人一卡(急救卡),将基本情况、初步诊断、处理结果记录在卡上,并别在伤员,便于识别及下一步诊断。移交伤员时手续要完备。做好登记统计工作。应做好现场急救的统计工作,资料准确、数据齐全,为日后总结经验教训积累资料;转送伤病员要合理安排车辆。在救护车辆不足的情况下,对危重伤病员要在医务人员的监护下,用安全救护型救火车转送。⑷应急培训及演练计划
①基础训练主要包括队列训练、体能训练、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使用训练等内容。目的是应急人员具备良好的战斗意志和作风,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通讯设备的使用等。②专业训练主要包括专业常识、堵漏、抢运以及现场急救等技术。通过训练,救援队伍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救援技术。③战术训练战术训练是救援队伍综合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各项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队伍事件能力的必要措施。通过训练,使各级指挥员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④自选科目训练自选科目训练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开展如防火、防毒、分析检验、综合演练等项目的训练,进一步提高救援人员的救援水平。6.4.4公众教育与信息公开本项目需新增的风险防范措施见下表6.4-3。表6.4-3风险防范措施及投资一览表序号措施投资(万元)1新液氨储罐围堰高1.0m,围堰的容积为20m3(4m×5m×1m)新增收集管沟系统。及相应的防渗、防漏措施102安装一套氨气泄漏检测系统103消防水喷淋稀释系统204组织消防演练5合计456.5环境风险评价结论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本工程在生产工艺、工程设计、总平布置等方面充分考虑了预防、控制、减缓环境风险的相关措施。只要企业在生产管理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监控和管理,认真落实应急救援预案及环评提出的各项防范措施后,环境风险就可防可控,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本项目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可靠且可行,因此项目从环境风险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7、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为解决甘谷县城区的供暖问题,提出本项目,项目本身是一项重大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工程。为使该本项目的环境治理达到预期的目的,各项排放污染物能够满足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及相应的标准,本次评价提出的并应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的污染防治措施如下:7.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7.1.1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废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车辆排放的尾气、管沟开挖产生的扬尘、施工现场和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污染,主要污染物为CO、CO2、NO2、碳氢化合物、粉尘、飘尘等。施工现场50m处TSP浓度一般<1.00mg/m3,储料场附近的灰土拌合站50m处(下风向)TSP浓度为8.90mg/m3,运输车辆在道路下风向50m处TSP>10.00mg/m3。为减少施工活动和机械设备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产生的影响,应加强环境管理,针对不同的污染源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⑴在施工中实行封闭式施工,施工土方要定点堆放,对土堆、料堆作业面等采用洒水、遮盖物等措施,可有效地防治扬尘,对运输过程中车斗要加盖防尘罩。⑵在管线施工过程中,管沟开挖安排在非雨季,加大施工强度,缩短土方裸露堆存时间,减轻二次扬尘污染及水土流失量。⑶施工道路要硬化,要在工地出口处设置车轮泥土冲洗设备,确保车辆不带泥土驶出工地进入城区,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应避开环境空气敏感点,如城区居民
居住地、医院、学校等人群集中区。装卸渣土严禁凌空抛撒,指定专人清扫路面,定期对路面喷水防止扬尘。⑷一般储料场、灰土拌合站选址远离东台村安居小区等环境敏感点。⑸管网施工采用分段作业的方式,对完成施工工作的路面及时进行恢复,对场地内的施工设备、设施及施工产生的各类固体废弃物及时进行清理,恢复场地原有地貌。⑹管网施工过程中,应采用2.0m高的彩钢板围挡的施工方式,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土石方应做到“及时回填、及时苫盖、及时清运”,定期清理作业范围内撒漏的土石方,做到施工场所规范、有序、清洁、美观,确保不会对管网两侧的敏感点造成影响。⑺管网施工范围内采用洒水抑尘的方式,防止施工扬尘对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⑻加强施工管理,特别是管网施工的管理工作,应对施工队伍进行环保宣传教育,加强其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确保文明施工。⑼对施工场地扬尘除采取以上减施以外,还应设置公众告示牌,告知项目施工情况,并对施工对公众造成的影响表示歉意。此外,施工期间应设热线投诉电话,接受广大市民的监督和投诉,并对投诉情况进行积极治理。可见,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治理效果良好。7.1.2施工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搅拌机用水、建材喷洒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措施为:⑴节约用水,减少排放量;⑵热源厂施工厂界内设旱厕,旱厕粪便定期清掏外运堆肥处理;⑶生活污水(1.8m3~2.7m3/d)泼洒地面抑尘,自然蒸发消耗,不外排;⑷工程生产用水(1.5m3/d)主要为混凝土拌合养护用水,排水经简易沉淀处理后回用,全部综合利用。可见,项目施工期废水可以实现零排放,不外排地表水体,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7.1.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经土石方平衡估算,整个工程弃方量约4557m3,及时清运至环保部门指定的场所堆存处置。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0.03t/d。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施工单位定期收集后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对15座锅炉房拆除共产生建筑垃圾量为19500t,建筑垃圾拉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位置。可见,项目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均能够得到有效处置,可以得到及时清运,保证不产生二次污染,固体废弃物治理措施可行。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可行,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7.1.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产噪最大的设备为场地平整和土建工地的打桩机,其次为搅拌机和推土机,各设备声源强度介于90~120dB(A)。本项目施工活动包括热源厂和换热站建设以及管网敷设。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热力管网的敷设施工在部分区域要穿过已建成的住宅小区等环境敏感点。考虑到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较大,建议施工期采取以下噪声防治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⑴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工况,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⑵地方道路交通高峰时间停止或减少施工运输车辆通行,减少噪声影响;设置临时便道和警示标志,专人输导交通。⑶对挖掘机、装载机等相对固定的高噪声机械设备,应在机械设备周围设置隔声墙。⑷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尤其是换热站施工及管网在敏感点处施工时严禁夜间(22:00~06:00)施工。⑸合理布局施工现场,设备运行点应尽量远离已有在用的建筑物,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⑹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尽量减少夜间运输量;适当限制大型载重车的车速,尤其进入城区道路等声敏感区时应限速禁鸣;对运输车辆定期维修、养护。
⑺对施工场地噪声除采取以上减噪措施以外,还应设置公众告示牌,告知项目施工情况,并对施工对公众造成的影响表示歉意。此外,施工期间应设热线投诉电话,接受噪声扰民的投诉,并对投诉情况进行积极治理。在采取以上噪声管理和防治措施后,施工噪声的环境影响可降至最低,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标准规定。采取以上施工期噪声控制措施后,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将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该噪声治理措施是可行的。7.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7.2.1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7.2.1.1污染防治基本原则⑴环境空气污染防治首先通过治理措施的优化,使工程向外环境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⑵排放污染物通过空气输送与扩散后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⑶尽可能地考虑到环境标准的逐步严格,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采用的治理措施对环境影响程度达到最小化。7.2.1.2燃煤的可靠性本工程设计拟采用靖远煤作为燃料。从原煤成份来看,形成废气污染物的要素成分均比较低,灰分、硫分分别为29.09%、0.48%,燃煤中基氮量参考靖远煤矿中含氮量0.5%~1.5%,最终取中间值1.0%。根据煤种的灰分量、含碳量和含硫量,在采取相应的脱硫和除尘措施后,均能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要求。靖远煤产量、煤质是完全有保证的。7.2.1.3烟囱高度论证利用烟囱高度提高烟气抬升高度,是降低污染物落地浓度的措施之一。本工程采用高度为80m,上口直径为4.0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烟囱。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烟囱高度的论证,首先由《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14)关于最低烟囱高度的论证,14MW以上的热水锅炉,最低烟囱高度要求为45m,项目选用80m高的烟囱,可以符合该项标准要求。对项目周边建筑物高度进行评价,项目厂区周边200m范围内无较高的建筑物,烟气可顺利外排大气;项目选用的80m烟囱远远高于该类建筑物,符合关于烟囱高度要高于周边200m范围内建筑物3m以上的要求。由此认为项目选用烟囱高度为80m,出口内径为4.0m,满足环保要求。7.2.1.4氮氧化物防治措施技术论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结合“甘肃省十二五总量控制规划”,燃煤氮氧化物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和氮氧化物减排及控制技术进步,必须采取措施防治污染。⑴工艺比选目前,降低锅炉NOX排放量的方式可分为一次措施和二次措施两种方式。一次措施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降低燃烧过程中的NOX生成量,即低NOX燃烧技术;二次措施是将已经生成的NOX通过技术手段从烟气中脱除,即烟气脱硝技术。①低NOX燃烧技术低NOX燃烧技术包括低氮燃烧器、空气分级、燃料再燃、燃烧优化系统等,主要原理是: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和氧气浓度,使煤粉在缺氧条件下燃烧;降低燃烧温度,防止产生局部高温区;缩短烟气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等。各种低NOX燃烧技术组合,可将NOX排放浓度降低到约465mg/m3。②烟气脱硝技术烟气脱硝技术就是将已生成的NOX通过技术手段从烟气中脱除。主要有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电子束法、吸附法、氧化吸收法等,常用的有SCR、SNCR和SNCR/SCR。脱硝技术比较见表7.2-1。③烟气脱硝技术选择
我国燃煤工业锅炉中目前使用最普遍是链条炉排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根据不同炉型、煤质和烟气排放标准要求,可选择适合的烟气脱硝技术。表7.2-1烟气脱硝技术比较项目NOx控制技术脱硝效率(%)工程造价运行费用NOx控制极限低NOx燃烧技术低NOx燃烧器20~40较低低地各种低NOx燃烧技术组合,可将NOx排放浓度降低到350mg/m3空气分级20~40燃料再燃~30燃烧优化系统10~30受制于硬件设备烟气脱硝技术SCR~90高中等100mg/m3以下SNCR20~40低中等取决于入口NOx浓度SNCR/SCR40~90中等中等链条炉排锅炉炉排上燃料的燃烧是分阶段进行的,燃料层上各种气体浓度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在炉排的前后两区段,燃料层上升的气体中氧量有富余(α>1),而中间部分氧气不足(α<1),可见在炉排中间的上升气体中的CO、H2和CH4等还原性气体浓度很高。因此不仅在燃料层中存在着还原区,而且燃料层上面的炉膛空间也存在着一个还原性气氛的区域,这就使得链条炉排锅炉燃料层燃烧过程本身存在着类似于空气分级燃烧的特点。一般情况下链条炉排锅炉的NOX排放量在350~450mg/m3之间。本项目确定本项目燃煤锅炉烟气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中新建燃煤锅炉排放标准限值;根据工程分析可得,本项目的脱氮效率至少应该达到72.2%以上。因此,确定本项目烟气脱硝技术选取SCR烟气脱硝技术。⑵低氮燃烧工艺系统介绍“低氮燃烧+SCR”脱硝处理工艺是指采用锅炉燃烧系统的低氮燃烧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的脱硝工艺组合起来,对燃煤锅炉的烟气进行脱硝处理。低氮燃烧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在喷燃系统内安置燃烧器,在燃烧区形成浓、淡两区,加强煤粉燃烧,提高燃烧效率,最终减少NOx的产生;SCR处理工艺是指使用了催化剂使得反应温度大大降低(300-450℃),从而可以在锅炉的省煤器与空预器之间的烟道喷入NH3,在烟气中O2的作用下降NOx快速还原成无害的N2和H2O。①低氮燃烧器
根据本项目特点,本环评建议采用燃煤锅炉采用多层四角切圆布置燃烧器,且在燃烧器出口布置稳焰器,则运行时上层燃烧器配有较多的空气,这样就形成了下层燃烧器的煤气在还原气氛中燃烧,为浓相燃烧。即整个系统分为浓淡燃烧,可以有效地降低NOx的生成,NOx的降低率约为25%~45%。本装置投资少、效果也比较显著。实际脱硝效率按30%计。经采用多层燃烧器的布置,把燃烧器组设计成浓淡燃烧器,实现浓淡燃烧,从而降低NOx的生成。②SCR脱硝系统介绍SCR脱硝系统工艺流程见图7.2-1。图7.2-1SCR工艺流程图ⅰ、反应过程及脱硝原理本项目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即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300~450℃的温度范围内,将含还原剂氨水喷入炉内,将烟气中的NOx还原脱除,生成氮气和水。在合适的温度区域,且氨水作为还原剂时,其反应方程式为:4NO+4NH3+O2→4N2+6H2O4NH3+2NO2+O2→3N2+6H2O脱硝反应是一个表面反应,反应的速度宏观取决于烟气与催化剂接触的表面积,微观取决于催化剂上面微孔面积、尺度分布及由此引起的扩散、吸附速度的大小。SCR法的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但是反应温度、烟气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NH3/NOx物质的量比等反应条件对其效率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ⅱ、工艺流程本工艺主要采用氨水作为还原剂。还原剂氨水通过车辆运输并装载入氨水储存罐,根据设定的参数和系统反馈信号,氨水经计量后进入喷射系统,在喷嘴内与压缩空气混合,雾化后喷入炉膛内。使之与烟气中的NOx化合,并将其还原成氮气和水。整套SCR脱硝装置主要包括氨水储存系统、氨水注入系统、控制系统等。1)氨水储存系统本脱硝工程采用氨水作为还原剂,氨水贮存系统包括卸氨泵、氨水储罐等。本项目氨水用量为91.5kg/h。按锅炉装置设计条件下,每天运行16h,连续运行6d的消耗量配置,其中设置1台氨水储罐,储罐有效容积为10m³。氨水储罐上安装有呼吸阀作为储罐安全运行保护所用。储罐还装有温度计、液位计和相应的变送器将信号送到控制系统,当储罐内温度高时报警。储罐顶部安装有工业水喷淋管线及喷嘴,当储罐内氨水温度过高时自动淋水装置启动,对储罐进行喷淋降温。在储罐外,安装一台氨水接收泵,氨水由汽车槽车运入至氨水存储站附近后,由存储站内的氨水接收泵将槽车内的氨水输送至氨水储罐内存储。为了防止由于过热引起的氨蒸汽的释放,氨水罐体以及其辅助设施采取遮阳防雨措施以避免阳光直晒和雨淋。安全起见,氨水罐不应该置于密闭的房间内。为此,修建遮雨棚(5×2×1.5m),遮雨棚使用镀锌钢板或波纹钢板搭建,并配有照明、接地和防雷设施或通风良好的砖混结构厂房,厂房必须隔热并四面通风。2)氨水喷射系统氨水喷射系统独立设置,设置6-8把喷枪,每个点在分解炉上均匀布置。氨水喷射系统的设计应能适应锅炉系统的安全运行,并能适应锅炉系统的负荷变化和锅炉系统启停的要求。氨水溶液通过喷嘴喷出时被充分雾化后以一定的角度喷入炉膛内。在氨水加入泵和氨水喷枪之间的氨水总管上设有流量计,用来测量实际加入到分解炉中的氨水量。3)控制系统
本工程脱硝系统设一套控制系统,操作员站画面上可同时监视和控制脱硝装置内设备的运行。脱硝控制系统按照功能和物理相结合的原则设计,脱硝装置控制系统的功能包括模拟量控制系统(MCS)、顺序控制系统(SCS)、事件顺序记录(SOE)等,本方案中对脱硝装置控制系统的功能描述仅为最基本的要求,具体实施时,将结合所提供的工艺系统设计并组态功能完善的脱硝装置控制系统。相关实践经验表明,该SCR系统可实现NOX减排80%以上。⑶治理措施可行性结论该脱硝系统经过诸多实践检验,运行效果显示,经过该脱硝处理系统处理后,不仅降低了NOX的浓度,还进一步提高了锅炉的燃烧效率,实现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相同规模的热源厂采用该处理系统采用上述低氮燃烧+SCR系统脱氮工艺后的监测结果显示,处理后排放的NOX浓度为90.367mg/m3,总去处效率达到84%以上,故该脱氮措施可靠,脱氮效果明显。7.2.1.5烟尘防治措施及技术论证根据《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HJ462-2009)的规定,燃煤烟气应先进行除尘,并使烟气含尘量小于400mg/m3。麻石水浴除尘器的除尘原理:含尘烟气进入除尘器后,通过一段扁而宽的下行通道,以高速冲击通道隔墙底部,这时烟气中的大部分尘粒由于惯性按原方向运行而落入水中。当烟气通过隔墙时,以相当高的速度从隔墙与水面间的空隙掠过,烟气冲击掠过水面都将激起大量水滴和泡沫,水和烟气混合,这样一部分粒径很小的尘粒便被水滴和泡沫粘附。烟气改变运行方向后进入一间小室,在小室内烟气首先冲向一堵矮墙(挡烟板),在这里一部分粘有尘粒的水滴和泡沫将粘附在矮墙上,在此逐步积累增大而落入水中。另一方面,被烟气激起的水浪撞在短墙上,又将形成新的水滴和泡沫,从而增加对尘粒的粘附量。隔烟板、流速挡板与挡烟板一起构成了一个类似于S型的通道,使水滴和粉尘充分接触。收集细微尘粒。麻石水浴除尘器除尘效率在95%以上,脱硫效率一般为25%~30%。本项目属于使用率较低的集中供热锅炉,拟建工程采用麻石水浴除尘器完成烟气的烟尘治理处理后,烟尘浓度约为190mg/m3,满足《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HJ462-2009)相关要求,烟尘治理措施可行。
7.2.1.6脱硫工艺及技术论证⑴拟建工程的烟气脱硫工艺拟建工程脱硫采用双碱法水浴除尘器,烟气脱硫是采用钠基脱硫剂进行塔内脱硫,由于钠基脱硫剂碱性强,吸收二氧化硫后反应产物溶解度大,不会造成过饱和结晶,造成结垢堵塞问题。另一方面脱硫产物被排入再生池内用氢氧化钙进行还原再生,再生出的钠基脱硫剂再被打回脱硫塔循环使用。脱硫石膏浆经脱水装置脱水后回收。由于吸收浆的循环利用,脱硫吸收剂的利用率高。除尘效率可达80%、脱硫效率可达70%。⑵脱硫工艺技术论证根据《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HJ462-2009)要求,采用技术规范中推荐的工艺以达到脱硫率大于80%的效果。烟气脱硫治理分干法和湿法2种。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脱硫方法是湿法脱硫,约占脱硫方法的70%以上。常用的湿法脱硫方法,根据其所选用的吸收剂不同,又可分为石灰石/石灰法、钠碱法、双碱法、氧化镁法、氨法等。①石灰石/石灰法烟气脱硫工艺中的石灰石法,主要采用细度200~300目的石灰石粉与水混合后制成石灰石浆液,然后输送至吸收塔内,再通过喷淋雾化装置使其与烟气接触,并吸收烟气,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该工艺需配备石灰石粉碎与化浆系统。由于石灰石活性较低,脱硫过程需通过增大吸收液的喷淋量,提高液气比,以保证达到足够的脱硫效率,因此,采用该方法脱硫的运行费用较高。石灰法是用石灰粉代替石灰石,石灰粉活性大大高于石灰石,可提高脱硫效率。石灰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塔内容易结垢,引起气液接触器(喷头或塔板)的堵塞。②钠碱法钠碱法采用碳酸钠或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吸收烟气中的SO2,并可副产高浓度SO2气体或Na2SO3,它具有吸收剂不挥发、溶解度大、活性高、吸收系统不堵塞等优点,适合于烟气SO2浓度较高的废气SO2吸收处理。但同时也存在副产品回收困难、运行费用高等缺点。③双碱法
双碱法[NaOH/Ca(OH)2]是在石灰法基础上结合钠碱法,利用钠盐易溶于水,在吸收塔内部采用钠碱吸收SO2。吸收后的脱硫液在再生池内利用石灰进行再生,从而使钠离子能循环吸收利用。该工艺是在综合石灰法与钠碱法的特点基础上通过改进的结果。主要解决了石灰法在塔内易结垢的问题,又具备钠碱法吸收效率高的优点。脱硫副产物主要为亚硫酸钙或硫酸钙(氧化后)。与氧化镁法相比,钙盐不具污染性,因此不产生废渣的二次污染。④氧化镁法氧化镁法采用氧化镁与SO2反应得到亚硫酸镁与硫酸镁,它们通过煅烧可重新分解出氧化镁,同时回收较纯净的SO2气体,脱硫剂可循环使用。由于氧化镁活性比石灰水高,脱硫效率也较石灰法高。它的缺点是氧化镁回收过程需煅烧,工艺较复杂,但若直接采用抛弃法,镁盐会导致二次污染,总体运行费用也较高。⑤氨法氨法采用氨水作为SO2的吸收剂,SO2与NH3反应可产生亚硫酸氨、亚硫酸氢氨与部分因氧化而产生的硫酸氨。根据吸收液再生方法的不同,氨法可分为氨-酸法、氨-亚硫酸氨法和氨—硫酸氨法。氨法主要优点是脱硫效率高(与钠碱法相似),副产物可作为农业肥料。由于氨易挥发,使吸收剂消耗量增加,脱硫剂利用率不高;脱硫对氨水的浓度有一定的要求,若氨水浓度太低,不仅影响脱硫效率,而且水循环系统庞大,使运行费用增大:浓度增大,势必导致蒸发量的增大,对工作环境产生影响。而且氨易与净化后烟气中的SO2反应,形成气溶胶,使得烟气无法达标排放。氨法的回收过程也是较为困难的,投资费用较高,需配备制酸系统或结晶回收装置,如中和器、脱水机、干燥机等,系统复杂,设备繁多,管理维护要求高。⑥几种常用的湿式脱硫方法比较以下就烟气治理中常用的湿式脱硫方法,从工艺原理、设备配置、操作运行管理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详见表7.2-2。表7.2-2常用的湿式脱硫方法比较项目石灰石或石灰法钠碱法双碱法氧化镁法氨法吸收剂石灰石或石灰纯碱或烧碱烧碱+石灰氧化镁氨水吸收剂吸收能力弱强强强强
液气比大小小较小较小吸收方式气-液气—液气—液气—液气—气反应速率慢快快较快较快反应程度较完全完全完全较完全完全吸收剂利用率较高高高较高高吸收剂价格低高中中高吸收剂存储、运输方便方便方便方便有严格要求脱硫效率/%≥90≥90≥80≥90≥90脱硫原理石灰石或石灰浆吸收SO2钠碱吸收SO2塔内钠碱吸收SO2,塔外用石灰水再生脱硫剂氧化镁浆液吸收SO2氨水吸收SO2配套系统石灰石/石灰存储系统、脱硫剂配制系统、脱硫循环系统和脱硫废水液循环系统和脱硫渣处理系统钠碱存储系统、脱硫液循环系统和脱硫废水处理系统脱硫剂配制系统、脱硫液再生循环系统和脱硫渣处理系统脱硫剂配制系统、脱硫液循环系统和脱硫废水处理系统氨水配制系统、氨水存储系统和硫酸铵结晶系统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吸收液的pH值、浓度;液气比吸收液的pH值;液气比吸收液的pH值;液气比吸收液的pH值;液气比吸收液pH值;、浓度;液气比工艺复杂程度复杂简单简单简单复杂脱硫副产品CaSO3·1/2H2O或CaSO4·2H2ONa2SO3或Na2SO4CaSO3·1/2H2O或CaSO4·2H2OMgSO3或MgSO4(NH4)2SO3和(NH4)2SO4工程占地面积大适中适中适中大工程投资高低低低高运行费用较高高低中中操作与管理操作管理要求高,系统建立平衡较慢。操作管理方便,系统开停车快速,系统能快速建立起平衡。操作管理方便,系统开停车快速,系统能快速建立起平衡。操作管理方便,系统开停车快速,系统能快速建立起平衡。操作管理要求高,系统开停车快速。运行稳定性差好好较好差二次污染无有(脱硫废水)无有(脱硫废水)有(气溶胶、氨气与SO2)主要特点占地面积大,投资费用高,易结垢,运行费用较高。无二次污染。脱硫效率高,系统稳定性高,投资费用低,运行费用高,需要废水处理。双高双低:脱硫效率高,系统稳定性高,投资费用低,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脱硫效率高,系统稳定性差,易堵塞,运行费用较高。有二次污染,需要废水处理。脱硫效率高,系统稳定性差,投资费用高,运行费用高。有二次污染。 脱硫装置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7.2-3。 表7.2-3脱硫装置主要技术指标序号脱硫效率脱硫方法液气比(L/m3)钙(镁)硫比循环液pH值1>90%石灰法>5<1.105.0~7.0
2氧化镁法>2<1.055.0~7.03石灰石法>10<1.055.0~6.04双碱法>2<1.105.0~8.0 经过不同工艺的比较后,建议本工程采用钠钙双碱法脱硫工艺。如下工艺:锅炉产生的烟气经除尘器处理后进入吸收塔内部采用钠碱吸收SO2。吸收后的脱硫液在再生池内利用廉价的石灰进行再生,从而使钠离子能循环吸收利用。该工艺是在综合石灰法与钠碱法的特点基础上通过改进的结果。主要解决了石灰法在塔内易结垢的问题,又具备钠碱法吸收效率高的优点;脱硫效率达到80%以上。脱硫副产物主要为亚硫酸钙或硫酸钙(氧化后)。与氧化镁法相比,钙盐不具污染性,因此不产生废渣的二次污染。经该工艺处理后,废气污染物中烟尘、汞及其化合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浓度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中新建燃煤锅炉排放标准限值。因此,该防治措施是可行的。⑶脱硫工艺系统①反应机理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同石灰石/石灰等其他湿法脱硫反应机理类似,主要反应为烟气中的SO2先溶解于吸收液中,然后离解成H+和HSO3-;使用Na2CO3或NaOH液吸收烟气中的SO2,生成HSO32-、SO32-与SO42-,反应方程式如下:ⅰ、脱硫反应:Na2SO3+SO2→NaSO3+CO2↑⑴2NaOH+SO2→Na2SO3+H2O⑵Na2SO3+SO2+H2O→2NaHSO3⑶其中:式(1)为启动阶段Na2CO3溶液吸收SO2的反应;式(2)为再生液pH值较高时(高于9时),溶液吸收SO2的主反应;式(3)为溶液pH值较低(5~9)时的主反应。ⅱ、氧化过程(副反应)Na2SO3+1/2O2→Na2SO4⑷NaHSO3+1/2O2→NaHSO4⑸ⅲ、再生过程Ca(OH)2+Na2SO3→2NaOH+CaSO3⑹
Ca(OH)2+2NaHSO3→Na2SO3+CaSO3•1/2H2O+3/2H2O⑺ⅳ、氧化过程CaSO3+1/2O2→CaSO4⑻式(6)为第一步反应再生反应,式(7)为再生至pH>9以后继续发生的主反应。脱下的硫以亚硫酸钙、硫酸钙的形式析出,然后将其用泵打入石膏脱水处理系统,再生的NaOH可以循环使用。②工艺流程来自锅炉的烟气先经过除尘器除尘,除尘后的烟气从塔下部进入脱硫塔。在脱硫塔内布置若干层不锈钢旋流板,旋流板塔具有良好的气液接触条件,从塔顶喷下的碱液在旋流板上进行雾化使得烟气中的SO2与喷淋的碱液充分吸收、反应。经脱硫洗涤后的净烟气经过布置在塔上部的除雾器脱水后经引风机通过烟囱排入大气,基本工艺流程见图7.2-2。图7.2-2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流程图系统组成
本项目拟采用的钠钙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主要由吸收剂制备和补充系统、烟气系统、SO2吸收系统、脱硫石膏脱水处理系统和电气与控制系统五部分组成。ⅰ、吸收剂制备及补充系统脱硫装置启动时用氢氧化钠作为吸收剂,氢氧化钠干粉料加入碱液罐中,加水配制成氢氧化钠碱液,碱液进入pH调节池中,由泵打入脱硫塔内进行脱硫。为了将用钠基脱硫剂脱硫后的脱硫产物进行再生还原,设有一个石灰熟化池,石灰熟化池中加入的是石灰粉,加水后配成石灰浆液,将石灰浆液打到再生池内,与亚硫酸钠、硫酸钠发生反应。在整个运行过程中,脱硫产生的很多固体残渣等颗粒物由沉淀池经渣浆泵打入石膏脱水处理系统。由于排走的残渣中会损失部分氢氧化钠,所以,在钠碱罐中可以定期进行氢氧化钠的补充,以保证整个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及烟气的达标排放。ⅱ、烟气系统锅炉烟气经烟道进入麻石水浴除尘器进行除尘处理后进入脱硫塔,洗涤脱硫后的烟气经安装在塔内的两级除雾器除去雾滴后进入主烟道,经引风机通过烟囱排入大气。当脱硫系统出现故障或检修停运时,系统关闭进出口挡板门,经锅炉原烟道旁路进入烟囱排放。ⅲ、SO2吸收系统烟气进入吸收塔内向上流动,与向下喷淋的石灰石浆液以逆流方式洗涤,气液充分接触。脱硫塔采用内置若干层旋流板的方式,塔内最上层脱硫旋流板上布置一根喷管。喷淋的氢氧化钠溶液通过喷浆层喷射到旋流板中轴的布水器上,然后碱液均匀布开,在旋流板的导流作用下,烟气旋转上升,与均匀布在旋流板上的碱液相切,进一步将碱液雾化,充分吸收SO2、SO3、HCl和HF等酸性气体,生成NaSO3、NaHSO3,同时消耗了作为吸收剂的氢氧化钠。在吸收塔出口处装有两级旋流板(或折流板)除雾器,用来除去烟气在洗涤过程中带出的水雾。在此过程中,烟气携带的烟尘和其它固体颗粒也被除雾器捕获,两级除雾器都设有水冲洗喷嘴,定时对其进行冲洗,避免除雾器堵塞。ⅳ、脱硫产物处理系统脱硫系统的最终脱硫产物仍然是石膏浆(固体含量约20%),具体成分为
CaSO3、CaSO4,还有部分被氧化后的钠盐NaSO4。从沉淀池底部排浆管排出,由排浆泵送入水力旋流器。在水力旋流器内,石膏浆被浓缩(固体含量约40%)之后用泵打到渣处理场,溢流液回流入再生池内。脱硫石膏外卖作为建筑材料再利用。石膏的产量见表7.2-4。表7.2-4本项目石灰消耗量及石膏产生量表项目石灰消耗量钠碱消耗量膏渣产生量小时消耗/产生量(kg/h)2023.38451.62日消耗/产生量(t/d)484881.1210836年消耗/产生量(t/a)576.9129.653963.1ⅴ、电气与控制系统脱硫装置动力电源自电厂配电盘引出,经高压动力电缆接入脱硫电气控制室配电盘。在脱硫电气控制室,电源分为两路,一回经由配电盘、控制开关柜直接与高压电机(浆液循环泵)相连接。另一回接脱硫变压器,其输出端经配电盘、控制开关柜与低压电器相连接,低压配电采用动力中心电动机控制中心供电方式。系统配备有低压直流电源为电动控制部分提供电源。脱硫系统的脱硫剂加料设备和旋流分离器实行现场控制,其它实行控制室内脱硫控制盘集中控制,亦可实现就地手动操作。⑷脱硫系统污染防治措施①脱硫石膏产量及综合利用:本工程的脱硫石膏的年产生量约为963.1t/a。脱硫石膏一般纯度较高,颜色较差,但并不影响作为水泥缓凝剂和制造石膏板使用。建设单位应尽早与相关回收单位(水泥厂等)签订综合利用协议,以确保全部脱硫石膏均能得到综合利用。脱硫石膏脱水后由综合利用用户汽车拉走,也可送至灰渣场碾压贮存。②脱硫石膏贮存脱硫石膏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具有粘性,不会污染地下水;干灰碾压灰渣场有定时喷淋设施,不会产生二次扬尘污染。③脱硫废水处理方案
通过石膏浆排出泵送入石膏浆液旋流器,石膏浆液旋流器与吸收塔配套设置。通过旋流器溢流分离出浆液中较细的固体颗粒(细石膏颗粒,未溶解的石灰和飞灰等),这些细小的固体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返回吸收塔。浓缩的大石膏颗粒石膏浆液从旋流器的下流口排出。这些大颗粒的石膏浆液自流至石膏浆液罐,并经石膏浆输送泵(一运一备)送至真空脱水皮带机脱水。为了脱硫废水的处理,设置有一套废水旋流站进一步分离来自石膏旋流站的液体。脱硫废水中总悬浮固体(SS)浓度较高、呈弱酸性,单独处理后作干灰调湿或灰渣场防尘。④脱硫系统生产过程中的扬尘污染防治本工程采用成品石灰粉,制成一定浓度的石灰浆液,再用输送泵送至厂区内的脱硫吸收塔浆池。石灰制浆与煤制粉一样,均采用密闭设置,有严格的措施,以减少物料损耗,技术成熟。⑤脱硫系统噪声影响及污染防治:本工程运行噪声的预测计算时,已同时考滤了脱硫系统的设备运行噪声;对脱硫运行设备采用隔声墙、隔声罩、消声器等措施隔声;对设备声级高的采用室内布置加隔声罩措施隔声。⑸治理措施可行性结论综合麻石水浴除尘器和双碱法脱硫设施的脱硫效率,确定本项目的综合除尘效率约为99%,脱硫效率约为77.5%。经麻石水浴除尘器和双碱法脱硫除尘之后,废气污染物中烟尘、汞及其化合物和SO2的排放浓度小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新建锅炉的排放限值。双碱法产生的脱硫石膏年产生量约为963.1t/a。建设单位应尽早签订石膏的综合利用协议,确保全部脱硫石膏均可以得到综合利用。7.2.1.7煤库及煤场扬尘控制措施拟建工程设计1个建筑面积为2400m2的煤库,煤库容量可存放5~10昼夜燃煤,可满足本项目2台70MW锅炉7天的用煤量。另外场地南侧还有占地约4000m2的堆煤场。煤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全封闭煤库,其长约60m,宽40m,面积为2400m2,煤堆高2.5m,其储量约为3500t。煤场背风设置,采用轻钢彩色压型钢板屋面半封闭式干煤棚和相应的喷淋设
施,煤场、煤库地面采取水泥砂浆防渗处理,有效减少粉尘的无组织排放。本项目煤场采用防风抑尘网,减少了二次扬尘污染,且项目热源厂厂址位于甘谷县城区,结合项目区景观的要求,采取以下措施对煤场进行降尘处理:⑴对煤堆采取定期洒水,保持表面含水率为8%;在煤场作业点及进出口设置喷淋设施,控制煤的湿度,减少装运过程中的扬尘产生量。⑵降低煤堆高度;煤场采用钢架顶棚,四侧接顶封闭的半封闭结构。根据经验,煤堆含水率在8%时其产尘的几率可以忽略,因此以上措施基本解决煤场二次扬尘,无组织颗粒物的排放可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1.0mg/m3的要求,治理措施可行。7.2.1.8灰渣场粉尘控制本项目热源厂采取湿式机械除渣,另设有1台G=2m3/h储灰罐贮存粉煤灰,灰渣外售综合利用。渣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全封闭结构,场地硬化,面积为800.0m2,贮渣斗考虑存放1~2天灰渣量,其容量约为150m3,可堆灰渣80t。再由汽车外运。2座除尘器配置1台储灰罐,单台储灰罐规格为G=2m3/h,除尘灰经过灰斗、灰管这些密闭的通道进入储灰罐。采取上述措施后,厂界处无组织颗粒物浓度可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1.0mg/m3的要求,治理措施可行。7.2.1.9卸煤及转运过程中的粉尘控制为防止上煤系统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项目热源厂在卸煤及转运过程中进行喷淋降尘工作。锅炉房上煤系统采用内设皮带输送机的密闭式输煤通廊,在上煤系统接口处及落煤口位置设上部集气罩并安装袋式除尘器,经除尘器处理后的粉尘从15m高的排气筒排放,颗粒物排放浓度约为110mg/m3,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限值要求(排放速率<3.5kg/h,排放浓度<120mg/m3),治理措施可行,效果良好。7.2.2水污染防治措施
7.2.2.1生产废水防治措施⑴热源厂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锅炉浊排水、软化水系统反冲洗废水、锅炉湿式机械除渣排水、脱硫系统排水经过处理后全部回用,这些废水均不外排。热源厂地面冲洗水、换热站软化水系统反冲洗废水,全部排入甘谷县市政污水管网内,由甘谷县城区污水厂处理。⑵换热站本项目设15座换热站,每座换热站设软化水器1台,用于二级管网的补给水。软化水器排水为清洁下水,水质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等级标准限值要求,可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由甘谷县污水处理厂接收处理。7.2.2.2生活污水治理措施职工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等,污水排放量约为4.48m3/d,厂区生活污水,经厂区内1座处理能力为5m3/d防渗化粪池预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等级标准后全部排入甘谷县市政污水管网内,由甘谷县城区污水厂进一步处理。7.2.2.3煤场污水治理措施煤场应进行混凝土地坪硬化,场地周围应设围堰,防止煤场水外流。设置600m2的沉淀池1座,平时用于回用的生产废水的沉淀,下雨时用于雨水收集与沉淀。7.2.2.4地下水防渗措施对厂区、化粪池、沉淀池、液氨收集池进行防渗处理,防渗要求为:天然材料防渗层饱和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厚度不应小于1.5m,抗渗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100mm),土工膜厚度不小于1.5mm。具体结构见图
7.2-3。图7.2-3一般防渗区域典型防渗结构图示7.2.3噪声防治措施7.2.3.1噪声防治原则⑴噪声的防治首先从声源上控制,其次从传播途径上进行控制;⑵对于从声源上无法控制的噪声,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消声、吸声等控制措施;⑶对于噪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车间,可设置隔声值班室;对于厂区噪声,应从平面布置上考虑;⑷另外在厂区总平面布置中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噪声源集中布置在远离人群的地方,加强绿化,充分利用植物的降噪作用。7.2.3.2噪声防治措施⑴热源厂噪声防治①对声源进行控制,是降低锅炉噪声最有效的方法。在设备选型、订货时,向厂家提出对设备的噪声要求,同类设备优先选择噪声较低的设备,当某些设备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隔声、吸声、消声等措施。②在送风机吸风口、空压机送风口等处安装消声器,以减少空气动力性噪声。③
在管道设计中,注意防振、防冲击,以减轻振动噪声。风管及流体输送应注意改善其流场状况,减少空气动力性噪声。④在厂区总体布置中,采取“静闹分开、统筹规划、合理布置”的原则,将产生高噪声的设备集中布置,分别设置了鼓、引风机间、水处理间等并与要求安静的控制室、值班及办公室分开。⑤加强绿化,在道路两旁,主厂房周围及其它声源附近和厂界,尽可能多种植高大树木,利用植物的减噪作用降低噪声水平。⑵换热站噪声防治①对声源进行控制,是降低换热站噪声最有效的方法。在设备选型、订货时,向厂家提出对设备的噪声要求,同类设备优先选择噪声较低的设备,水泵安装隔声罩、减振基座,并采取隔声、吸声、消声等措施。②在管道设计中,注意防振、防冲击,以减轻振动噪声。风管及流体输送应注意改善其流场状况,减少空气动力性噪声。③集中控制室设双层门窗,并选用吸声性能较好的墙面材料,屋顶可设吸声吊顶。在结构设计中采用减震平顶,减震内壁和减震地板等,使室内噪声降至60dB(A)以下。④加强绿化,在换热站周边,尽可能多种植高大树木,利用植物的减噪作用降低噪声水平。⑶交通运输噪声防治①严格控制运输线路,确保运输车辆严格按照规划线路行驶;②合理安排物料运输进场时间,确保不在夜间、中午休息时间运输;③加强运输人员管理,在途径敏感点附近时应减速慢行,并禁止鸣笛。7.2.3.4噪声治理措施可行性论证项目分别从声源、传播途径2个方面对热源厂、换热站及运输车辆噪声分别进行控制,其中声源控制措施主要为设备选、基础减振、安装消声器、厂房隔声等,传播途径方面的控制措施主要有合理布设厂区布局、加强绿化、厂界设围墙等。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厂界噪声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要求,经过距离衰减后,声环境敏感点育才中学的声环境可以满足相关要求,噪声治理措施可行。
7.2.4固体废弃物防治对策7.2.4.1灰渣场二次扬尘防治对策项目燃煤炉渣8466.7t/a,脱硫石膏的产生量为963.1t/a,全部外卖综合利用。⑴灰渣库管理厂区内设置灰渣库,以7日灰渣量进行设计,以定点临时堆存灰渣和膏渣,灰渣及脱水膏渣临时堆放后全部外卖建材公司综合利用。⑵防治对策运输灰渣的汽车要加盖防尘布,要及时清洗,运输道路要及时洒水。7.2.4.2灰渣综合利用⑴固废性质本工程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有燃煤灰渣和脱硫石膏,主要成分见表7.2-5至7.2-6。表7.2-5燃煤灰渣的主要成分成分SiO2Al2O3Fe2OCaO含量(%)40~5030~364~201~5表7.2-6脱硫石膏的主要成分成分CaSO4•2H2OCaCO3CaF2MgSO4,CaCl2含量(%)80~9010~203~51~3由表7.2-5和表7.2-6可知,工程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属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不属于危险废物。⑵处置要求项目灰渣库场地要求防渗处理,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的要求,其对环境的影响会降低,措施可行。7.2.4.3生活垃圾热源厂职工生活垃圾产生量约6.664t/a,应定点收集,运往生活垃圾填埋场。
4.2.4.4固体废弃物运输防治对策本项目运营期间,燃煤及灰渣等需要运输,运输车辆将会对当地的交通带来一定影响。为避免本项目运输车辆对当地交通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⑴所以运输车车辆应避开车流高峰期运输,即早上7:00-9:00,中午11:30-2:30,晚上5:30-8:00。⑵车辆出入时应注意来往行人,必要时可配合车辆疏导和交通管制,并有序指挥现场,以减小对原有交通及公众的影响。⑶在受运输影响的路口加强施工车辆管理,在位于该路的出入口设立明显警示牌和交通监督管理员,指挥车辆出入,减轻工程建设对交通的影响,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⑷施工运输车辆运输时散落物料是常见现象,对城市道路环境卫生和景观造成了危害,因此,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文明施工,要求轻装轻卸、不超载、运输途中不散落、不鸣高声喇叭等,消除对区域环境卫生和景观的影响。⑸在运输车辆的出入口地面上铺设草垫,同时经常清洗轮胎,保持自洁,避免车胎沾带燃煤对城市道路造成污染影响。7.3生态保护防治措施在热源厂、换热站建设和供热管网敷设中会有大量土石方开挖。工程建设中土石方的开挖主要分为热源厂和换热站建设基础土石方以及管网工程土石方。热源厂土方开挖量4758m3,土方全部回填。换热站土方开挖量约15200m3,回填量12160m3,弃方3040m3,全部用作换热站周边场地平整;管网工程控方量29250.5m3,回填土方量为23184m3,最终弃方量为6066.5m3,为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本次环评提出以下建议措施:⑴工程结束后对换热站、换热站占压和水泥硬化区域外的空闲地进行土地整治,为绿化美化打基础。对道路两旁采用与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和美化,对热源厂围墙内侧采用常绿植物进行绿化和美化。对热源厂、换热站采用乔木与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和美化。⑵在涉及绿地的管道施工中,应分层开挖、分层回填,以保持表层沃土回填至表层,使施工时对植被的破坏得以尽快恢复。
⑶对施工线路上的树木应尽量减少砍伐,对无法避免砍伐的树木,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植树补偿,以保持自然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⑷开挖沟道敷设管道,要特别注意与地下已有的电、通讯管网的安全距离。⑸管道敷设后,要及时清理、恢复施工场所的生态环境和路面的修复重建。⑹临时开挖出的土方堆放,要采取防浸泡、防冲刷、防止水土流失等措施,避免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7.4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污染防治具体措施见表7.4-1,污染防治措施预期效果见表7.4-2。表7.4-1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分类措施名称主要内容施工期废气科学管理,合理施工;即使施工及时清理现场,将施工垃圾加盖防尘布运往指定场所;施工完成后及时对场地进行绿化,对破坏植被进行恢复,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定期检修;不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废水设置临时沉淀池,对钻孔灌注桩泥浆水进行处理。噪声小型设备建立临时隔声板,加防震垫、包覆和隔声罩等有效措施减轻噪声污染,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合理规划载重车辆走行时间,做好宣传工作,倡导科学管理和文明施工,严禁夜间打桩,采用低噪声设备。固废合理处理废土方时,防止二次污染施工管理打桩建议采用灌注桩机或液压桩机;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夜间施工;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营运期废气锅炉烟气采麻石水浴除尘器除尘技术、钠钙双碱法除尘脱硫技术,脱硫效率达77.5%,除尘率达99%,设置永久采样孔和监测用平台;必须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对烟尘、二氧化硫等进行监测;自动控制由设在控制室的PIC自控系统完成;采用低氮燃烧+SCR法脱氮技术,脱氮效率达86%,设置永久采样孔和监测用平台;烟囱排放高度为80m;每年由企业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两次例行监测。粉尘采用全封闭式煤库,以减少风力对煤粒的吹扬,当煤质含水量偏低时,通过向干煤中喷水,来减少煤尘飞散。煤库和灰渣库地面采用水泥硬化防渗处理。同时在输煤廊皮带运输机转运、卸料点设置除尘设施,运煤、渣、垃圾车辆应加盖遮盖,避免造成飞灰的二次扬尘污染。
营运期废水废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地面冲洗废水汇流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营运期噪声选型和安装采用“静闹分开”的原则,将产生高噪声的设备集中布置,分别设置了鼓、引风机间、水泵间等并与要求安静的控制室、值班及办公室分开;鼓引风机加消音器,室内作吸声处理,建筑物围护结构设置隔音门和隔音窗;水泵间采用最佳比例的吸音吊顶,锅炉房、风机房局部重点部位可采用多孔吸声材料降声降噪,加强门窗的密闭性,达到降噪效果。营运期固废灰渣、脱硫石膏一般固废,综合利用。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往甘谷县垃圾填埋场处理。绿化与环境防护搞好厂区绿化,并设置一定的绿化带;表7.4-2污染防治措施预期效果一览表分类措施名称主要内容预期效果废气锅炉废气处理装置配备钠钙双碱法的除尘脱硫装置和低氮燃烧+SCR法脱氮装置,烟气由80m高烟囱高空排放脱硫效率达到77.5%以上,除尘效率达到99%以上,脱氮效率达86%。锅炉废气排放浓度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中新建燃煤锅炉排放标准限值。在线监测措施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同时与当地环保局系统联网粉尘处理措施采用封闭式煤库;当煤质含水量偏低时,通过向干煤中喷水。渣库采用全封闭结构,煤场和灰渣场,地面采用水泥砂浆防渗处理。输煤廊皮带运输机转运、卸料点设置除尘设施,运煤、渣、垃圾车辆应加盖遮盖,避免造成飞灰的二次扬尘污染。颗粒物达到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标准。废水生产废水热源厂生产废水综合利用,少量排污市政污水管网。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J343-2010)中B级污染物排放限值。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排入市政管网噪声降噪措施选用低噪设备、隔声降噪、加强管理和绿化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要求固废灰渣、脱硫石膏处理措施外卖至建材厂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送垃圾处理厂填埋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及应急预案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
8、选址合理性与规划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作为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热源厂厂址选择应结合甘谷县城区总体规划进行,并根据燃料供应,水源、交通运输、电力及热力负荷、地形、气象、环境保护等因素全面考虑。8.1本项目热源厂厂址比选情况8.1.1热源形式的选择目前国内的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的热源主要有热电联产和区域供热锅炉房两种形式。根据国家能源政策,应优先考虑热电联产,在没有条件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情况下,采用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最为合理。考虑甘谷县城区的实际情况,现阶段没有条件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因此,本工程采用区域锅炉房做为城区集中供热的热源。区域锅炉房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资金占用量小,见效快,供热稳定性好,便于管理、调节等优点。
8.1.2热源方案比较在本次环评工作介入前期,本项目拟定两种热源厂设置方案,分别为“方案一:在甘谷县天门山下、南环路以南新建1座热源厂”和“方案二:在西城区和主城区各新建1座热源厂”。本次环评对两个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见表8.1-1。由表8.1-1对比结果可见,在甘谷县城区内新建1座集中供热锅炉房(方案一),减少投资和运行成本,节约能源,便于管理,既符合《甘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要求,满足城区热负荷的需求,同时在技术上能保证供热系统正常、安全、稳定的运行。从技术、经济、环保上都是合理,可行的。本次环评最终确定采用方案一。
表8.1-1热源厂建设方案对比一览表建设方案比选要素方案一方案二优势比较规划因素根据《甘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结合城区发展情况,在甘谷县天门山下、南环路以南新建一座大型集中供热锅炉房。此外,城区在2013年已分别投入运行西关锅炉房和滨河路锅炉房两座集中供热锅炉房,分别安装1台20t/h燃煤热水锅炉和2台40t/h燃煤热水锅炉。从整个城区远期发展考虑,规划热源承担大部分供热面积,已有热源承担少部分供热面积,本次新建热源厂与以上2座锅炉房相互结合,完全可以满足甘谷县近、远期发展规划建设的供暖需要。根据《甘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中城市区域划分,结合主城区现有热源的情况,若在西城区和主城区各新建1座热源厂,加之已建的2座的西关锅炉房和滨河路锅炉房,则甘谷县城区内将会存在4座大型热源,势必会造成热源重复浪费。方案一完全可以满足《甘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未来规划建设的供暖需要,方案二会造成热源重复浪费。方案一更具优势。技术因素根据甘谷县城区海拔地形图及规划热源厂的位置,合理布置供热管网的敷设路线,满足近期供热负荷的同时预留远期发展端。在整个城区范围内,规划地形的最高处标高为1290.7m,最低处标高为1275.2m。城区内最大地形高差约15m,热源厂为最高点。由数据计算得出,系统供水温度为1300℃,其汽化压力17.6mH2O柱,富裕压头取3~5m。锅炉房压力损失0.15MPa,热力站压力损失0.12MPa,一级管网最不利管路压力损失约0.8MPa,供热系统设计工作压力>1.0MPa且<1.6MPa,而供热系统设计压力最高不宜超过1.6MPa,因此,整个系统不超压,满足城区近、远期热负荷的需求,将取代效率很低、污染严重、能源浪费的小锅炉房。西城区近期供热面积78万m2,近期供热负荷38.61MW,远期最终达到178万m2,远期最终供热负荷86.61MW。主城区近期供热面积109万m2,近期供热负荷60.19MW,远期最终达到349万m2,远期最终供热负荷175.39MW。若各新建1座集中热源厂,同时需要相应配备2套除尘、脱硫、辅机等设备。如果实施方案二,则在本次城区供热范围内,规划热源和已有热源的锅炉总台数最终为7台。分别是:西城区最终为2台46MW燃煤热水锅炉,主城区最终为2台70MW燃煤热水锅炉,2台40t/h燃煤热水锅炉,1台20t/h燃煤热水锅炉。设备增加过为繁多。方案一热源厂高程完全满足整个甘谷县城区供暖需要,方案二热源厂建设数量过多,设备增加繁多。方案一更具优势。投资因素热源厂规模的大小与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城区供热负荷的发展需求和地方财政的收支平衡两个方面。从供热负荷发展需求方面,既能保证近期供热负荷,同时循序渐进满足远期供热负荷。从地方财政收支平衡方面,近期投资建设运行后,为远期建设做好回笼资金铺垫,可减轻投资压力。锅炉房近期安装2台70MW燃煤热水锅炉,远期可增加2台70MW燃煤热水锅炉,供热主管道一次性敷设,避免重复投资,最大供热管径DN900,最小供热管径DN200。其余支线可根据每年城区供热面积发展情况逐年敷设完成。整个供热工程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会更加合理。西城区和主城区各新建1座热源厂,锅炉台数、除尘设备、脱硫设备、辅机设备等可随城区供热面积发展情况递增,但土建工程必须一次性到位,就热源厂自身而言投资过大,同时地方财政也是无法承受的,银行贷款困难,资金无法周转。方案一建设1座热源厂,所有管网一次敷设完成,投资较小;方案二建设2座热源厂,基建费用增大的前提下环保措施、辅助设施投资也伴随增大。方案一更具优势。环境因素热源厂厂址选择在城区发展用地范围之外,位于城区居民居住区全年最大风频的下风侧,锅炉房所排放的大量废渣、废水、废气、粉尘及噪声对城区环境的污染小,运煤、运渣车辆无须进入主城区,减少城区交通拥挤压力。西城区热源厂厂址选择在城区发展用地范围之内,位于城区居民居住区全年最大风频的上风侧,锅炉房所排放的大量废渣、废水、废气、粉尘及噪声对城区环境的污染很大,运煤、运渣车辆频繁进入主城区,增加城区交通拥挤压力。主城区热源厂不会对城区造成环境造成影响。方案一热源厂厂址位于城区发展用地范围之外和全年最大风频的下风侧,环境影响较小。方案一更具优势。比选结果本次环评最终确定采用方案一
8.1.3热源厂选址合理性分析⑴工程选址原则符合性分析一般情况下,工程选址应遵循以下总体原则:①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②满足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生产工艺的要求;③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选址在城市和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④节约和效益的原则,尽力做到降低建设投资,节省运费,较少成本,提高利润;⑤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多个厂址调查研究,运行科学分析和比选;⑥安全的原则,防洪、防震、防地质灾害;⑦节约项目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⑧注意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对照工程选址原则,本项目选址符合性见表8.1-2。表8.1-2工程选址原则符合性分析一览表序号工程选址原则项目选址与工程选址原则符合分析1符合城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根据《甘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本项目热源厂建设地点位于位于城区发展用地范围之外,热源厂规模可以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发展的供暖需要2满足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生产工艺的要求项目燃煤来自靖远大水头煤矿的优质煤,水和电力依托市政工程解决,采用先进、成熟的锅炉生产工艺。3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选址在城市和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项目厂区规划合理,生活区处于主导风向下风向。工程选址处于城市冬季主导风向下风向。4节约和效益的原则,尽力做到降低建设投资,节省运费,较少成本,提高利润;项目采用集中供热锅炉,代替区域内现有的小锅炉,实现了集中供热,节约成本和运行费用,提高了供热效率。5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多个厂址调查研究,运行科学分析和比选;本次评价通过现场踏勘,对比分析各备选厂址的优劣性,最终选择本项目热源厂拟建位置。6安全的原则,防洪、防震、防地质灾害;项目选址安全可靠,具有防洪、防震、防地质灾害的条件。7节约项目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项目占地25676m2,占地类型为荒地,不占用农田。8注意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项目采用“低氮燃烧+SCR”脱硝+麻石水浴除尘器+双碱法水浴除尘器工艺处理燃煤废气,采用UF-2型单机袋式收尘器处理燃煤输送粉尘,煤场、渣库采用洒水抑尘等措施,废水大部分回用于生产和厂区绿化,尽可能减少废水排放,固体废物大部分作为建筑材料外售,以减少对环境的
影响。⑵热源厂选址原则符合性分析热源厂厂址选择所确定的原则如下:①热源厂厂址选择需尽量靠近热力负荷中心②尽量减少场地平整或回填。③应位于城市居民居住区冬季最大风频的下风向。④尽量减少和防止热源厂所排放的大量废渣、废水、粉尘及噪声,对市区环境的污染。⑤减少城市交通拥挤局面。⑥要选定足够容积的灰渣场,即使灰渣可以全部综合利用时,其储量应按综合利用可能中断的最长持续期内,热源厂的灰渣排除量确定。⑦厂址距人口稠密区的距离要求必须符合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并考虑一定宽度的卫生防护林带,以减轻热源厂区附近居民区的影响。⑧不宜选择在滑坡或岩溶发育地带,地震断裂带。⑨不宜选择在有开采价值的矿藏上,或文化遗址及风景区内。⑩不宜选择在需要大量拆迁建筑物的地区。对照热源厂厂址选择原则,本项目选址符合性见表8.1-3。表8.1-3热源厂选址原则符合性分析一览表序号工程选址原则项目选址于工程选址原则符合分析1热源厂厂址选择需尽量靠近热力负荷中心项目热源厂主要为甘谷县城区各企事业单位以及居民点提供热源,厂址位于甘谷县城东南角,距离甘谷县人民政府大楼直线距离约2km,可见热源厂离热力负荷中心较近2尽量减少场地平整或回填。厂址处现为平地,场地平整和回填工作量较小3应位于城市居民居住区冬季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工程选址处于城市冬季主导风向下风向4尽量减少和防止热源厂所排放的大量废渣、废水、粉尘及噪声对市区环境的污染。项目拟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削减了现存分散式小锅炉对环境的污染,本项目热源厂采用“低氮燃烧+SCR”脱硝+麻石水浴除尘器+双碱法水浴除尘器工艺处理燃煤废气,采用UF-2型单机袋式收尘器处理燃煤输送粉尘,煤场、渣库采用洒水抑尘等措施,废水大部分回用于生产和厂区绿化,尽可能减少废水排放,固体废物大部分作为建筑材料外售5减少城市交通拥挤局面。热源厂厂址选择在城区发展用地范围之外,位于甘谷县城东南角,运煤、运渣车辆无须进入主城区,减少城区交通拥挤压力
6要选定足够容积的灰渣场,即使灰渣可以全部综合利用时,其储量应按综合利用可能中断的最长持续期内,热源厂的灰渣排除量确定。本项目灰渣场占地面积800m2,双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可以满足项目锅炉燃煤灰渣的储存需要7厂址距人口稠密区的距离要求必须符合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并考虑一定宽度的卫生防护林带,以减轻热源厂区附近居民区的影响。本项目煤场位于厂区南侧,背靠天门山,根据估算结果不设置防护距离,环评建议在厂区北侧和西侧设置卫生防护林带,可以有效减轻热源厂对居民区的影响8不宜选择在滑坡或岩溶发育地带,地震断裂带。厂址处地质条件良好,避开了滑坡或岩溶发育地带以及地震断裂带9不宜选择在有开采价值的矿藏上,或文化遗址及风景区内。厂址处无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项目周边无文化遗址及风景区10不宜选择在需要大量拆迁建筑物的地区。热源厂建设所使用土地为甘谷县天门山山脚下、南环路以南的一处空地,热源厂建设不涉及拆迁工程⑶厂址技术条件根据项目区实际现状情况及热源厂场址选择的有关要求,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环评单位实地踏勘选择,确定本工程的热源厂厂址在天门山下,南环路南侧,城区东南角。场地内地势平坦,热源厂占地约25676m2,厂址处的工程技术条件见表8.1-4。表8.1-4厂址工程技术条件一览表序号项目拟选厂址1气象条件位于城市规划边缘内冬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2工程地质条件表层1.2~2.3m杂填土,下3.0~4.0m粉质粘土可作为建筑物基础,建厂条件好3占用耕地情况用地属于荒地,不占用耕地4区域稳定情况及地震烈度构造稳定,烈度为8度5水源、供排水、供电条件市政给排水设施6防洪设计已考虑防洪7交通条件厂址靠近南环路南侧,交通便利,有利于燃料及废渣的运输8通讯条件与县城中心距离较近,通讯条件便利9拆迁工作量较小10施工条件现场地面平摊,无沟壑,施工条件较好11土石方工程厂区平整,土石方工程量较小拟选厂址环境影响分析表8.1-5。表8.1-5拟选厂址环境影响分析一览表序号工程技术条件拟选厂址一环境空气1锅炉烟气排放位于城市规划范围内且处于城区冬季主导风向下风向。
2无组织扬尘新建煤库、煤场和灰渣场,导致扬尘污染在区域范围内扩散,但采取措施后对其周边区域的影响较小二水环境生产废水大部分回用生产、绿化或洒水降尘,地面冲洗废水排水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三声环境厂界噪声预测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区标准要求四生态环境1水土流失热源厂占地为现为空地,不占用林地、土石方量较少,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来自管网铺设2景观位于城市边缘地带,对于城区景观整体效果影响不大五其他1规划要求用地规划中属于原有工业用地,符合城市总体规划2交通运输交通便利,对城区的避让较好,运输扬尘、噪声等二次污染易于控制3环境管理企业管理方便、集中,环境管理及监控便于实施综上所述,本环评认为本项目热源厂建设方案符合工程厂址和热源厂厂址的选址原则,拟建热源厂选址可行。8.2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城区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类项目第二十二项“城市基础设施”中第11条“城镇集中供热建设和改造工程”要求,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8.3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甘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甘谷县人民政府、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08),在规划期限内甘谷县县城采用集中供热方式,县域内各乡镇居民区根据各自具体条件兴建集中供热设施,严格控制小吨位锅炉的建设。本项目建成后,可满足甘谷县城区到2020年187.0万m2建筑物的集中供热,同时可拆除城区小锅炉房15座,锅炉18台,大小烟囱15座,彻底改变城区原有供热设施简陋、采暖条件落后的局面,符合甘谷县中长期发展规划方向。甘谷县规划局于2015年6月24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6205232015015号)形式确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六条和国家有关规定,经审核,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拟建2台70MW热水锅炉,厂址位于油墨南厂厂区西侧,符合城乡规划要求。此外甘谷县国土资源局于2015年7月6日以《甘谷县国土资源局关于甘谷
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用地预审意见的函》(谷国土资函【2015】22号)形式给予本项目用地审查意见,认为本项目用地选址位于油墨南厂厂区内,属国有建设用地,项目用地符合甘谷县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上所述,本项目从建设用途和用地选址方面均符合甘谷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9、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9.1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其实质是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全过程,不断地改善管理和技术进步,是一种物料和能源消耗得以减少的人类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污染物消除或削减在生产过程中,使生产过程处于无废或少废排放状态的一种全新的生产工艺。这一工艺由于可将生产与污染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资源与能源配置利用的最大效益和外部环境成本的最小化,是深化工工业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研究表明,以清洁技术解决污染问题的成本要比末端处理技术节约25~50%。因此,开展清洁生产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是将污染预防战略应用于生产全过程。从原材料选取、制造和使用到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减少到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由此可见,清洁生产是运用一种整体预防性措施,使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本章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要求,从生产工艺与装备、资源能源利用、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和废物回收利用等方面进行清洁生产水平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9.1.1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分析⑴热水锅炉本项目所采用锅炉为DHL70-1.6/130/70-AIII链条炉排热水锅炉:①锅炉设计、制造、安装质量容易保证、运行简便、可维修性能好;②采用螺纹烟管技术强化传热,并降低烟管入口烟温到600℃以下,彻底解决管板裂纹问题。烟管进出口温差小,可更好地保证进口不磨损出口不积灰,同时逆流换热技术的应用使锅炉只设本体受热面而无低温腐蚀的问题;③锅炉火管受热面占本体受热面60%以上,整体水阻力小,水泵运行电耗低;
④水管对流受热面均布于炉膛内,漏风量小,火管受热面不漏风,锅炉排烟过剩空气系数低,排烟损失小,锅炉烟道设置省煤器,利用烟气温度对进炉水预热,节约了能源。基于以上特点使该设备的热效率基本稳定在80%~86%之间,远高于小吨位锅炉热效率和国内燃煤工业锅炉平均水平,具体比较见表9.1-1。表9.1-1锅炉热效率对比一览表锅炉吨位4t/h6t/h10t/h20t/h全国本项目平均热效率(%)66.7169.6270.2874.9768.7283注:表中数据摘自《我国工业锅炉节能潜力分析与建议》⑵除尘脱硫装置项目除尘系统选用双碱法水浴除尘脱硫除尘器,除尘器具有使用寿命长(20年)的特点,其处理技术、处理设施可靠性及设施的先进性均属当前国内较先进水平,除尘效率>98%,烟气黑度<林格曼1级。脱硫效率≥80%。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讲,项目在工艺及装备的选择应用上具有较高的工艺先进行,具备清洁生产的能力。9.1.2工程节能、降耗分析本着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利用能源的8则,本项目采取了多项节能的措施,使有限的热能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⑴利用大型区域热源厂和热电厂供热,限制并拆除分散的各类燃煤锅炉房。⑵近年来,采用预制保温管直埋敷设技术输送热水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部分在建供热工程的供热管网采用了该技术。该技术由于其结构特点和采用直埋敷设,因而散热损失很小,每公里的温度降约0.35℃,另外该技术还具有工程隐蔽、施工简单的特点。⑶对换热设备和供热管道采取有效的隔热保温措施,使设备和管道外表面的温度不大于40℃,既节约了能源,又保护了人身安全。⑷尽量采用高效低能耗产品,例如变压器选用高效低损耗的节能产品,限流电抗器采用低损耗产品。⑸照明设计中,采用日光灯、高压钠灯等高效光源,选用效率高、利用系数高、配光合理的灯具,尽量减少白炽灯和高压汞灯的使用数量。⑹供热系统选用130/70℃参数,在保证供热管道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降低
了热损失。⑺供热系统循环水泵、补水泵进行变频调节也是一项主要的节能降耗措施。⑻综合楼等节能设计采用PKPM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设计。办公及值班室地面在混凝土基层与灰土垫层之间铺200mm厚1:6水泥焦渣保温层。屋面采用70mm厚聚苯板或180mm厚憎水膨胀珍珠岩板。外墙采用框架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砖混采用承重型空心砌块。窗采用塑钢窗或铝塑窗,生产性用房大尺寸外门采用夹芯板保温门。⑼对本项目供热范围内的公共建筑,使用集中供热设施的,均要安装设置或逐步安装设置建筑物室内温度控制和用能计量设施。逐步实现采暖由按面积收费向按实行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共同构成的两部制用能价格制度收费的转变。以加强用户主动调节的意识,节约能源。9.1.3产品指标本工程的主要产品是采暖热水,属清洁型产品。通过供热管网输送至各用户,供热管网采用地埋式,并在外部设置隔热防护层,可避免热量散失对潜底层生态系统的破坏。另外,热水供热是目前较为普及的供热方式,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因此,产品符合清洁生产的基本要求。9.1.4环境管理要求通过以上对本工程生产工艺与装备的先进性、资源能源的利用、产品的清洁性、污染物的产生等方面的分析论述,结合国内相关企业的运行状况和特点,为了更好地推行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小结将从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废物处理处置、生产过程管理和相关环境管理等四个方面对本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出具体的要求。9.1.4.1环境法律法规要求由于清洁生产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各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制定还不完全,特别是关于工业锅炉集中供热的清洁生产标准还未出台。另一方面,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表现在立法上发达地区的清洁生产法律法规制定又超前于落后地区。因此企业应在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国家环保局,第16号令)等国家法律、政策的前提下,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可参考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法规、标准和经验执行。切实贯彻清洁生产思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9.1.4.2废物处理处置要求⑴固体废物工程运行后产生的主要固体废物为燃煤灰渣等一般性工业固体废物,拟销售给建材公司综合利用,这种处理方式在总体上是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的,可以做到变废为宝。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尽量减少这些固体废物产生量及暂存时间,产生量的控制应从运行工艺着手,如观测用煤量与产品产出的关系,做到长期记录并掌握规律,找出最佳的结合点。在堆存场地新建半封闭、封闭型构筑物,避免因恶劣天气产生扬尘污染和资源的浪费。⑵废水项目水循环利用率为72.6%。⑶废气目前,烟气的脱硫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企业应根据工程运行特点及工作经验的总结,强化脱硫效率,减少污染。⑷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讲,清洁生产更注重源头的控制。因此,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噪声污染应从设备本身的技术性能提高上来解决。实际操作中选用先进的低噪设备和安装技术,从源头消减污染。9.1.4.3生产过程环境管理要求⑴选择清洁生产工艺企业的清洁生产首先从工艺技术路线和设备选型着手外,其次要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原辅材料的利用、生产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能源的消耗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避免跑、冒、滴、漏等情况的发生。⑵实施科学管理企业生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生存命运,为树立更好的企业
形象,可以引进吸收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制度,同时总结适合本企业的生产管理方法和制度,向管理要效益,因为在一定时期内,对于企业的生产而言,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往往比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更重要。⑶发展循环经济鉴于集中供热项目的特点,在发展循环经济发面,企业应注重内部原料的最大利用率、产品的高循环周期及废物综合利用的最大化。特别是在废物的综合利用方面企业应着重做好固体废、污废水的综合利用,通过扩展利用途径,达到最大的减量化。9.1.5清洁生产小结本工程属于资源节约型热源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本项目的特点,生产工艺采取了相应的密闭、循环措施,减少了废水的排放量,提高了产品产量和原料的利用率;生产的产品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只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综合利用,废气排放达标。综上所述,本工程在生产工艺,资源、能源的利用、产品、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等方面体现了一定的清洁生产水平,基本符合清洁生产要求。9.2总量控制9.2.1总量控制的意义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可保证实现我国环境保护总体目标。它的实施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和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实施清洁生产、节约资源以及提高污染治理水平都会起到重要作用。评价区地处我国西部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区,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9.2.2项目总量控制制定原则依据国家及甘肃省关于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原则,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遵循以下原则:⑴废气、废水总量应实施工程工艺全过程控制,满足地方环保部门给该企业下达的排放量为控制总量;⑵废气、废水中主要污染物采取切实可行的污染治理措施,控制量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相应的标准值为目的;
⑶按照国家及地方环保主管部门要求的总量控制目标,结合本项目的实际,以废气、废水中浓度高、环境污染危害严重的特征污染物作为评价项目总量控制的主要对象;⑷总量控制的定额采取排放浓度标准与排放总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⑸总量控制指标与甘肃省重大工业企业污染源总量控制实施方案中给该企业的总量控制指标相匹配。9.2.3项目总量控制因子项目的建设本着“清洁生产”的原则,采用成熟、较为可靠的污染物治理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按照国家及省、市环保管理部门要求的总量控制目标,结合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当地环境质量现状水平、工程污染物排放特点,确定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为废气中污染物烟尘、SO2、NOx,固体废弃物排放量。9.2.4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拟建项目实施后配套拆除甘谷县城区现有18台锅炉所削减的SO2、NOx总量,可满足其需要且有余量,拟建项目建成后的总量控制指标见表9.2-1。表9.2-1工程实施后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一览表类别项目建议指标废气排放指标污染物排放量(t/a)烟粉尘29.594汞及其化合物0.00011SO286.969NOx93.027
10、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1经济效益分析工程总投资14705.9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272.67万元,建设期利息320.3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12.97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投资7136.34万元,约占建设投资的50%,银行贷款5709.07万元,约占建设投资的40%,其余1860.55万元由企业及地方政府自筹等多渠道筹措解决。根据项目投资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的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15.36%,大于社会折现率8%,经济净现值(is=8%)8741.14万元,表明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过了要求的水平,并得到了符合社会折现率的社会盈余和以现值计算的超额社会盈余,项目是可以考虑接受的。10.2社会效益分析拟建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之一,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项目。本项目建成后将改善本地区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甘谷县目前供热形式主要为独立分散供热,效率不高,使部分居民的冬季采暖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住宅面积的不断扩大,都迫切要求新的热源。从现阶段甘谷县的供暖效果来看,冬季供暖的质量已直接影响到了当地城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并间接影响到了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实施甘谷县热源厂工程,既符合国情,也符合国家能源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本项目实施后,正常运营后供热187万m2,将替代现有的18台锅炉,保留西关、滨河路锅炉房。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区现有锅炉房容量小、点多,造成原煤、灰渣的贮存堆放点多和污染较大的问题,并在提高供热效率,降低能耗的同时,通过优化配置,合理布局,起到美化城市的功效。该工程实施后能较好地满足更大面积供热,可向更多的采暖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热源,因具有严格的科学管理,先进的调控手段,大大提高了供热品质,使用户具有高质量的室内热环境,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本项目具有明显的社会综合效益。10.3环境效益分析
10.3.1环保投资估算衡量一个建设项目的效益,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外,还应有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直观,可以用货币形式表现,而“三废”排放对环境带来的损失一般都是间接的,很难用货币表现,但最终的任务还是要保证足够比例的环保投资,做到“三同时”,控制“三废”排放达到一定的环境目标(标准)要求,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效益,又得到了环境保护的效果。已建工程的环保治理设施投资估算见表10.3-1。本工程总投资14705.96万元,环保投资估算为1614万元,占总投资的10.97%。本项目环保投资估算见表10.3-1。表10.3-1环保投资估算项目污染源环保措施单位数量金额(万元)施工期废水防治沉淀池、絮凝剂、防水布、临时旱厕//6.0废气防治洒水设备、毡布、2m高围栏//8.0噪声防治减振支座、隔音罩、耳罩、2m高围栏//9.0固废处置垃圾桶、垃圾清运车//15.0生态恢复供热管网沿线生态恢复(土地复垦)//10.0运营期环境空气锅炉双碱法水浴除尘装置台2550低氮燃烧+SCR法脱氮设施套2700麻石水浴除尘器台2150煤堆场全封闭式煤库、喷淋洒水系统套116灰渣场全封闭式灰渣库、喷淋洒水系统套116卸煤、转运系统布袋除尘器个36声环境鼓、引风机等消声、隔声、减震套220换热站消声、隔声、减震套1515水环境热源厂生活污水处理化粪池(5m3)座13沉淀池(600m3)座16环境风险液氨储罐围堰容积20m3座16绿化热源厂28其他热源厂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套150合计
161410.3.2污染物排放量变化分析①废气污染物变化情况拟建项目建成后实施的集中供热工程,将取代18台小锅炉。项目的实施不仅取代了城区现有分散锅炉房的供热面积,耗煤热效率提高,耗煤量明显降低,同时由于采取了高效的除尘、脱硫、脱硝措施,烟尘、SO2、NOX排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本项目建成后近期供热面积增加约3.35倍、供热负荷增加约2.6倍,在采用先进的燃烧系统、热力系统工艺设备的情况下耗煤量仅增加75.46%,可见项目在提高甘谷县城区供热面积,保障优质供热服务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了能源消耗。本项目建成后烟尘、SO2、NOX排放量分别削减了499.451t/a、100.416t/a、285.757t/a,削减比例分别为95.52%、53.59%、75.44%,可见,本项目的实施不但提高了热效率,而且使供热锅炉燃煤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以大幅减少,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项目的实施不但提高了热效率,而且使供热锅炉燃煤废气中主要污染物得以大幅削减,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②废水污染物变化情况本项目单位供热面积供暖系统排水量可知本项目建成后单位供热面积排水量减少了102.69t/a,增减百分比为-66.4%,本项目的实施在增大了城区供暖面积和供热负荷的同时采取各项节水措施和废水处理措施,不但节约了水资源,而且提高了水的循环利用率。对区域水环境有正效益。②锅炉固体废弃物产生变化情况集中供热的热源为大容量的锅炉,其燃烧热效率很高,相对于同容量的分散供热锅炉,可大大节约燃料的消耗量,节约能源,减少灰渣的排放量,同时使供热成本明显下降。③满足城区供热要求,改善大气环境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采暖面积不断增加,现有供热锅炉已满足不了供暖要求,城市供热缺口逐年加大。因此,大力发展集中供热事业,已成为优先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城市集中供热采用大容量的锅炉和完善的环保措施,使锅炉的燃
烧效率、除尘器的除尘脱硫效率均大大提高,减少了燃煤量、灰渣量、烟尘及有害气体排放量,改善了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10.4小结综合以上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分析,可以认为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甘谷县的供热现状,改善甘谷县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本地区的人居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其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是显著的。
11、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环境管理和监控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环境管理方案的落实、达到环境目标和指标、确保环境方针的贯彻与实施。为了保证甘谷县热源厂工程环境管理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规划,其主要包括:环境方针、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方案、环境监测与管理。11.1环境方针环境方针是组织最高管理者对遵循有关法规和保证持续改进的承诺。天水市新源热力有限责任公司可通过以下途径减少其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⑴本着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履行保护环境的职责;⑵遵守所有适用其生产运营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⑶实施污染预防,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以对环境负责的方式处置任何剩余废弃物;⑷采用对环境尽可能健康的生产工艺;⑸确保业务合作伙伴对环境问题的关注;⑹从事并参与环境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活动;⑺从公开和客观的方式提供有关其环境影响的信息;⑻实施日常的环境监测和审核,确保员工遵循已建立的程序,使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和地方的影响最小化。11.2目标与指标11.2.1目标环境管理的目标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水、气、声、渣等排放标准,确保环境管理的持续改进。⑴《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中新建燃煤锅炉排放标准限值;⑵生产废水不外排,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等级标准后排入城镇污水管网;⑶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11.2.2指标为了配合目前我国总量控制的实施,环境指标应采用总量控制指标。即拟建
项目必须达到本环评报告书提出的总量控制指标。11.3环境管理11.3.1环境管理机构设置由于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内容具有较大的差异,且两者的工作时限有着临时性和长期性的区别,因此应分别设立单独的组织机构,实行分阶段负责的方式,施工期结束后相应的管理机构即行撤销,运营期管理机构开始运行。⑴施工期环境管理机构为了保证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应成立与工程无利益冲突的独立于施工部门的环境管理机构,且该机构的从业人员应具有适当的资历和经验,建议本工程施工期的管理机构单独设置,共设置一个管理机构,机构设置情况见表11.3-1。表11.3-1施工期环境管理机构设置项目人员设置热源厂职责权组长1名总体调度、协调纠纷、组织解决环境空气监督员1名监督环境空气控制措施的执行和现场管理噪声监督员1名监督噪声控制措施的执行和现场管理固体废物监督员1名监督固废处置措施的执行和现场管理投诉热线工作人员1名反馈信息至各组织机构⑵运营期的环境管理机构运营期的环境管理是长期、复杂的工作。企业应设立环保管理部门,设专职人员2人,并由一名副总经理负责管理。11.3.2环境管理具体职责和权限⑴施工期职责和权限环境管理小组:工程招投标时,应确保投标方的标书中有相关的环境管理及监控计划条款并根据工程的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应每年对该计划进行检查,以及进行必要的修订。组长应向工程领导者汇报工作,每月定期汇报环境管理检查成果,并就检查中发现的潜在环境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大气和噪声、固废监督员应根据计划巡视检查各项施工期环境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负责安排各项监测定时定点按计划进行,并每月将检查、监测结果和现场处理意见向组长汇报。热线电话工作人员:负责投诉电话的记录、整理,向组长汇报,并负责向公众解答处理结果。
⑵运营期职责和权限负责制定环保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主要包括:①宣传、组织贯彻国家有关环境保护主方针、政策、法令和条例,配合当地环保主管部门搞好厂的环境保护工作,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建立的各种环境管理制度;②定期检查、维护热源厂的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对环评报告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③领导并组织项目运行期(包括非正常运行期)的环境监测工作,建立监控档案;④调查、处理厂内污染事故与污染纠纷。开展环保教育、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推广利用先进性和经验。11.3.3信息交流环境管理要求在组织内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流,同时组织还要向外部(相关方、社会公众等)通报有关信息。内部信息交流可以会议、内部简报等多种方式进行,但每月必须有1次正式会议,所有交流信息均应有记载并存档。外部信息交流每半年或1年进行1次,与协作单位的信息交流要形成纪要并存档。11.4环境监理11.4.1环境监理的意义和目标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理,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监理工程师进行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与整个施工组织管理紧密结合。监理包括两部分工作内容:第一,主体工程的各项施工行为应符合环保要求,如噪声、废气、污水等排放应达标等;第二,对保护施工期的环境而建设的各环境保护单项工程进行监理。11.4.2环境监理组织环境监理应聘请第三方对环境管理工作及环境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察和督促的整套措施和方法,其主要任务是协助甲方落实工程施工期间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方案。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前,建设单位应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具有环境监理资质
的工程环境监理单位,并委托环境监理单位开展工程环境监理,环境监理费用纳入工程总预算。正式实施工程环境监理前,项目建设单位应与环境监理单位签订环境监理合同。合同中应包括全面实施施工期环境保护设施监理、生态保护措施监理和环境保护达标排放监理的条款,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和环境监理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及义务。11.4.3环境监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⑴具有工程监理资质并经过环境保护业务培训,应持证上岗;⑵熟悉国家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和环境标准;⑶熟悉项目环评报告,了解项目环境敏感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⑷遵守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局令第16号《环境监理人员行为规范》中的各项规定。11.4.4环境监理的主要工作环境监理主要包括施工期环境保护设施监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理和环境保护设施达标排放监理。①环境保护设施监理:监督检查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建设的情况。②生态保护措施监理:监督检查建设项目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落实的情况。③环境保护设施达标排放监理:监督检查建设项目试运营期各项污染因子达标排放的情况。11.4.5环境监理内容拟建项目环境监理具体内容见表11.4-1。表11-2环境监理内容一览表环境要素监理内容实施机构监督机构管理机构生态环境①合理处置开挖土石方、严禁随意堆弃,开挖土石方就地平衡,避免雨天施工;②施工作业范围界定标识,禁止越界施工,避免对场界外地表植被的破坏;③工程开挖土方、堆料、粉状建筑材料采取临时拦挡与遮盖措施;④禁止大风、暴雨天气施工;⑤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的环境意识宣传教育;⑥供热管道施工作业带宽度必须控制在8.5m以内,其余施工作业范围必须控制在工程征占地范围内。甘谷县城市集中供热中心、施工承包商第三方环境监理公司甘谷县环保局
水环境施工生产废水处理后回用,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定点收集,处理后合理利用。环境空气①基础挖方整齐堆放、严禁在大风天气条件下进行易起尘的施工作业;②工程区建筑材料堆场设置屏蔽设施;③粉状建筑材料运输车辆采取篷布遮盖;④施工运输道路适时洒水抑制扬尘;⑤混凝土拌和除尘设施的除尘效率。声环境选用低噪声设备,避开声环境敏感点,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时间。固体废物①拆除锅炉房产生的建筑垃圾运至环卫部门制定的位置。②施工生活营地区设置垃圾收集筒;生活垃圾定期清运至甘谷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11.4.6环境监理职责遵循国家及当地政府有关建设项目施工环境保护的政策、法令、法规,监督承包商落实与建设单位签定的工程承包合同中有关环保条款。主要职责为:⑴编制环境监理计划,拟定环境监理项目和内容。⑵对承包商进行监理,严格将施工范围限制在工程预定范围内,车辆、人员必须按指定线路行驶、行走,不得随意碾压、践踏工程区外的土地及农田,防止和减轻施工作业对工程地区所引起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⑶严格按照环评要求落实施工环保措施,全面监督和检查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及时处理和解决临时出现的环境污染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小对环境的影响。⑷全面检查施工单位负责的施工迹地的整治、恢复情况。⑸负责落实环境监测的实施,审核有关环境报表,根据大气、噪声等监测结果及水土流失调查,对施工及管理提出相应要求及补救措施,尽量减少工程施工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⑹在日常工作中作好监理记录及监理报告,以备竣工验收。11.5环境监控本项目环境监测工作可委托天水市环境监测站进行,公司下设安全环保科,包括一名环境监测员,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与天水市环境监测站联系及监测前期的准备工作。11.5.1监测目的本项目环境监测主要针对运营期,其目的是为全面、及时掌握拟建工程污染动态,了解项目建设对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变化程度、影响范围及运营期的环境
质量动态,及时向主管部门反馈信息,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1.5.2监测实施根据施工期、运营期的污染情况,监测内容选择受影响较大的声环境、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监测因子根据工程分析中污染特征因子确定,监测分析方法采用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相应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评价标准执行环评确认的国家标准。11.5.3监测内容具体监测内容见表11.5-1。表11.5-1项目环境监测内容一览表监测时期环境要素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率执行标准施工期环境空气施工作业区附近居民点扬尘1~2次/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噪声施工场地边界等效A声级1~2次/季《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运营期燃煤废气除尘器进、出口及相关环境敏感点SO2、NOx、烟尘采暖期监测2次,3天/期,4次/天《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中新建燃煤锅炉排放标准限值燃煤输送除尘器进、出口及相关环境敏感点无组织废气采暖期监测2次,3天/期,4次/天颗粒物达到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标准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排放口pH、CODcr、BOD5、SS、氨氮采暖期监测2次,每次3天,每天4次(分别为8:00、14:00、18:00、24:0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等级标准噪声热源厂四周边界等效连续A声级采暖期监测2次,2天/次,每天昼夜各1次《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固废监督本项目产生的锅炉灰渣、脱硫石膏渣外售生活垃圾定期送往甘谷县生活垃圾场填埋处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注:事故状态应跟踪监测,并适当增加监测频次11.5.4建立环境监测档案
建立公司的环境监测档案,以便发生事故时,可以及时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使污染事故能够得到及时处理。11.5.5监控监测与持续改进根据每次常规监测数据,进行达标分析,如有超标情况发生,找出超标原因,制定改进及更新完善的整改计划和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不突破总量控制指标,并提高持续改进的效果。11.6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验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管理方式。本项目环保“三同时”验收的治理设施及治理效果见表11.6-1。表11.6-1环保“三同时”验收表序号类别主要设备名称验收依据1废气麻石水浴除尘器《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中新建燃煤锅炉排放标准限值双碱法脱硫除尘设施低氮燃烧+SCR法脱硝设施全封闭式煤库(含相关设施),煤场全封闭式灰渣库颗粒物达到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标准。硬化地面、喷淋除尘系统布袋除尘器(卸煤、转运系统)2废水治理措施化粪池、沉淀池满足GB8978-1996标准3噪声治理措施锅炉房噪声治理措施隔声门满足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隔声窗通风消声器安全阀消声器除尘间及鼓、引风机室噪声治理措施隔声门隔声窗通风消声器鼓风机消音器引风机消音器水泵房噪声治理措施双层隔声窗隔声门通风消声器换热站噪声治理措施隔声门隔声窗通风消声器4地下水治理措施厂区全部防渗满足GB18599-2001标准
5环境风险液氨围堰20m3/6绿化措施乔、灌、草厂区、车间周围及道路两旁7监控措施烟气在线监测仪GB13223-2011中规定
12、公众参与12.1公众参与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项目建设方或者环评工作组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是使项目能够被公众充分认同,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对公众利益构成危害或威胁,以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公众参与程序可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环保措施更具有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公众参与过程也体现了政府部门对公众利益和权利的尊重,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实施公众参与可提高评价的有效性,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其目的在于:⑴介绍项目建设的工程特征、建设特点及可能产生的重大环境问题,使公众了解项目建设的意义,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形成清楚的认识,征询他们的意愿和要求。⑵帮助评价人员发现问题,确认项目建设可能引起的重大问题已在环评报告书中得到分析评价,并在分析评价中体现公众意见。⑶了解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征询解决方法。⑷确认环境保护措施的全面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优化措施方案,保证项目环评更加客观、公正、公平。12.2参与调查工作程序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公众参与调查工作程序见图12.2-1。12.3公众参与调查方式、对象、内容12.3.1调查方式⑴一轮公众参与调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颁发》(环发[2006]28号),甘谷县城市集中供热中心于2015年4月7日在甘谷城市在线网上进行了“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示”(见附件),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主要内容包括:⑴项目建设及工程概要;⑵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⑶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⑷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以及主要工作内容;⑸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⑹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及公告有效期。截止公示期结束,未收到社会各界人士、单位、团体以及项目区域公众等就拟建项目提出意见或建议。⑵二轮公众参与调查甘谷县城市集中供热中心于2015年5月13日在甘谷新闻网上进行了“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见附件),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主要内容包括:⑴项目建设及工程概要;⑵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⑶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⑷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以及主要工作内容;⑸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⑹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及公告有效期。截止公示期结束,未收到社会各界人士、单位、团体以及项目区域公众等就拟建项目提出意见或建议。⑶第三轮公众参与调查本轮调查采取实地访问调查,发放调查表格等形式,征询各有关单位、群众、对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的意见和建议。调查表发放的对象以代表性和随机性相结合为原则,所谓代表性,是指被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随机性是指被调查对象的选择应具有统计学上的随机抽样的特点,在已确定样本类型的人群中,随机抽取调查对象,被调查都应是机会均等,公正无偏,不带有调查者个人感情色彩的主观意向。制定公众参与调查计划
确定建设项目公众参与内容编制公众参与调查表确定公众参与的范围、对象散发建设项目建设概况资料解释项目建设内容及项目潜存的环境问题公众参与调查表回收散发公众参与调查问卷公众意见分析及问卷结果统计分析编制报告图12.2-1公众参与调查工作程序12.3.2调查范围和对象拟建设工程调查的主要对象为内相关的单位,工人、干部、居民及其他群众,调查表的发放为不同阶层、职业、性别及年龄的公众,尽可能做到从各个方面获取不同的反映情况。12.3.3调查内容为了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评价区内公众的环保意识及对该项目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公众参与内容,针对本项目将产生的环境问题、一般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为更好地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社会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为方便参与问卷调查的公众回答,更好地了解公众对拟建工程的建设和实施的意见和建议,针对项目内容,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在内的共10个问题,向公众开展调查,调查表见表12.4-1~表12.4-2。12.4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
12.4.1媒体公告反馈在征求公众意见期间,建设单位及评价单位均未收到书面或电子邮件意见反馈。12.4.2公众参与调查表结果⑴统计方法式中:Pi——公众对某个问题的反映率;Ai——公众对某个问题的回答人数;C——收回调查表数。⑵问卷调查反馈率为了充分了解建设项目附近,公众就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保护的认识,在项目甘谷县城区内的相关部门和个人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5份,其中公众调查102份,单位调查10份。收回有效答卷112份,回收率91%。表12.4-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表(个人)姓名性别民族联系电话职业年龄文化程度住址
工程概况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范围东起新区1#路,西至西区1#路,北起滨河路,南至南环路(316国道)的整个区域。工程分两期建设实施,本环评及公示仅为近期工程。新建热源厂一座,天门山下,南环路南侧,城区东南角。在热源厂用地范围内建设锅炉房(安装两台70MW链条炉排热水锅炉)、风机房、脱硫间、综合办公楼、变配电室、地磅、门卫、煤库、输煤廊、输渣廊、渣库、烟囱、除尘器等建(构)筑物。近期设置15座小区热力供热站,敷设一级供热管网长度共计11.32km。近期工程总投资14705.96万元。1.您所在地区目前的大气环境现状为:①良好;()②较好;()③一般;()④污染()2.您了解该项目吗?①不了解;()②知道,但不多;()③了解;()④不关心()3.您认为该工程的建设当地的环境影响程度是:①无影响;()②影响较小;()③影响较大;()4.您认为该工程建设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①大气污染;()②生态环境破坏;()③水资源减少;()④噪声及振动;()⑤固体废弃物;()5.您认为该工程建设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①有促进作用;()②作用不大;()③不起作用;()6.您对该工程建设:①支持;()②无所谓;()③反对;()如若反对,请给出反对理由:7.您认为该工程选址是否合理:①合理;()②不合理;()不合理的理由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表12.4-2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单位意见调查表单位一、基本情况单位名称(盖章)单位地址
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二、项目概况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范围东起新区1#路,西至西区1#路,北起滨河路,南至南环路(316国道)的整个区域。工程分两期建设实施,本环评及公示仅为近期工程。新建热源厂一座,天门山下,南环路南侧,城区东南角。在热源厂用地范围内建设锅炉房(安装两台70MW链条炉排热水锅炉)、风机房、脱硫间、综合办公楼、变配电室、地磅、门卫、煤库、输煤廊、输渣廊、渣库、烟囱、除尘器等建(构)筑物。近期设置15座小区热力供热站,敷设一级供热管网长度共计11.32km。近期工程总投资14705.96万元。三、主要调查内容1.贵单位认为工程所在区域当前的环境质量状况如何:A.非常好;()B.好;()C.较好;()D.不好()2.贵单位认为本项目的实施对环境的主要影响表现在?(可多选)A.环境空气影响;()B.地表水影响;()C.地下水影响;()D.噪声影响;()E.生态环境影响()F.水土流失;()G.社会影响()3.贵单位认为项目的实施是否有利于当地居民:A.有利()B.不利;()C.无影响4.贵单位认为本项目的选址是否合理:A.合理;()B.不合理;()不合理理由:6贵单位是否支持本项目的实施A.支持;()B.无所谓;()C.反对;()如若反对,请给出反对理由:从环保角度考虑,贵单位对本项目的实施有什么意见和建议:⑶调查对象组成结构分析本次调查涵盖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同时既包括直接受影响者,也包括间接受影响者。参与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统计结果见表
12.4-3。表12.4-3项目区公众参与调查对象人员结构统计表统计结果调查项目人数比例(%)调查人数男6159.8女4140.2合计102-年龄分布≤2521.926-457573.546-551918.6>5565.9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7.8高中、中专2019.6大专及以上7472.5职业教师1817.6干部3938.2职工3029.4其他1514.7由上表可以看出,本次被调查公众男女比例较为平均,被调查公众中26~45岁的人占73.5%,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公众占72.5%,职业包含教师、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个体经营者,被调查公众具有较强的代表性。12.4.3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基本情况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2.4-4。表12.4-4个人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表序号调查内容人数比例(%)1您所在地区目前的大气环境现状为?良好2423.53较好5452.94一般2423.53污染002您了解该项目吗?不了解1514.71知道,但不多6361.76了解2322.55不关心10.983您认为该工程的建设当地的环境影响程度是?无影响2322.55影响较小7169.61影响较大87.844您认为该工程建设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大气污染5856.86生态环境破坏65.88水资源较少1615.69噪声级振动2120.59固体废弃物87.845您认为该工程建设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促进作用8179.41作用不大2120.59不起作用006您对该工程建设?支持9694.12无所谓65.88反对007您认为该工程选址是否合理?合理102100不合理00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名单统计见表12.4-5。表12.4-5公众参与调查对象表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住址汪立文男50教师本科菜市口饮食公司家属楼潘虹彬男48失业初中菜市口李军定男42机关单位大专新广场卢霞女45自由职业高中菜市场饮食公司家属楼杨莉云女30大专东巷刘建荣男48高中城环建楼赵晓卫男32干部本科菜市口吴秀林男55工人初中东环路王晓玲男46干部本科民政家属楼陈卫军男41工人初中南关王耘晨男39工人大专大像山镇康庄东路苏兰花女51工人高中县政府家属楼李小峰男42大夫大专南关妇幼家属楼谢凱男55工人高中县政府家属楼李文芳女37无高职西关毛纺厂牛穷男36干部大专丰民家苑王东坡男46工人高中北关街县府街李峰男31事业干部本科东大街紫锦花园马彩明女35教师本科东关街75号紫锦花园朱国华男58工人高中东关街75号黄金气女60工人高中西大街民政家属楼杨正男80退休本科东关街紫锦家园张文男50干部本科紫锦家园张新梅女36工人大专西关民政楼雒见亮男44教师本科东关街紫锦家园王小芳女38自由职业初中甘谷县城关家属楼化金花女40社区高中西关兴发3号薛乃祥男45失业人员高中菜市口刘尊男45职工大专菜市口被服厂家属楼李小刚男45个体户高中东巷王小岗男40打工初中东大街恒盛佳苑康男40个体户中学东巷高达楼王建平男40干部大专滨河豪庭3号楼1单元魏至女30干部大专西关街富康3号楼任杰女37工人本科政府家属楼1-2-1杨凯伟男25无业大专云峰小区李公军男37干部本科教育1号楼程秀忠女48教师本科毛纺厂小区王淑芳女47无业初中盛世花园马润梧男50工人大专党校家属楼蔺文强男42无业高中西教场1号楼程贵全男46工人高中毛纺厂小区1号楼151卢友明男48干部大专甘谷县城康庄东路赵和平男60干部大专大像山镇柳汁村
王兰女26村官本科恒盛佳苑李晓光男27干部本科东巷高达黄小慧女28教师本科东巷工商家属楼魏立女27教师本科东巷六峰小区李俊强男26高速收费员大专教育旧家属楼吕迎春女25待业大专东街金建毛永红男38中专高达楼李晓亮男40大专东大街人家属楼李桂花女35中专大什字教体楼张锦明男39干部本科南关盛世花苑桂榕明男40中专大什字教体楼陈建莉女34干部本科南关盛世花苑王蕊蕊女27教师本科丰民佳苑李玉萍女45干部大专西关广厦戴芬女36干部本科毛纺厂家属楼马富军男35大专南关盛世花苑燕建民男38干部天河源水厂家属楼刘勇男34干部大专法院家属院谢文凯男32干部本科南关六峰小区王一芳女35干部大专颐年家苑李小海男29干部本科丰民佳苑谢维甫男40干部本科南关六峰小区杨小敏男31干部本科颐年家苑金亮亮男30干部大专丰民佳苑王小虎男37干部本科西关民政局家属楼杨晶女38干部大专南关六峰小区王卉君女36大专甘谷县大像镇,西关高达商住楼巩志红女40无业大专南关教育3号张衣平女32干部本科东巷心爱小区202巩芳弟女28干部本科甘谷县滨河路巩瑞艳女29干部本科南关六峰小区王沁霞女34干部本科车家街31号李彦平男40干部本科南关教育3号楼党艳霞女35干部本科恒盛佳苑张军强男33干部大专教育2号楼王明女29教师本科东大街尉雪利女30教师本科康庄东路谢隋斌男40干部本科南街王文芳女31教师本科西关裴雲林男45教师本科东大街王华红男43教师本科西大街北巷口刘莉女28教师专科东巷李瑞荣男49教师本科西关雒见珍女26教师本科南关王小爱女31教师本科东大街任络霞男72高中教体1号楼赵翔男28个体户高中东巷高达王芸英女40高中东街富康
徐飞男36教师大专广电楼尉军爱女38教师大专西街高达楼李伟男52干部大专东大街王敏林男37干部大专大像山镇像山西路刘启业男53干部大专大像山镇西关李小娟女37干部本科大像山镇像山西路李小峰男51大专教育1号楼漆红云男59个体户高中南关雷照春男36工人大专康庄路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公众参与调查名单统计见表12.4-6。表12.4-6单位公众参与调查名单统计序号公众参与单位联系电话1甘谷县大像山镇人民政府180938387002甘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39938739373甘谷县大像山镇东关社区居民委员会180941011714甘谷县环境保护局093856215075甘谷县教育体育局093856217176甘谷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139196728827甘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52938225928甘谷县民政局093856212779甘谷县地方税务局1879466685510甘谷县规划局0938582285912.4.4调查结果统计分析◆项目区个人公众参与统计结果分析:由表12-3可知:在被调查人员中,在“您所在地区目前的大气环境现状为?”的问题中有76.74%的公众认为良好或较好,没有公众认为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污染严重;在“您了解该项目”的问题中,有61.76%的公众表示有所了解;在“您认为该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的环境影响程度是?”的问题中,有69.61%的公众认为影响较小,有7.84%的公众认为影响较大;在“您对该工程建设所持态度?”的问题中,没有公众持反对意见;在“您认为该工程选址是否合理?”的问题中,所有公众均赞成项目的选址方案。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公众参与调查认为:公众从热爱自然、爱护家园、保护生态环境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出发,提出的一些意见,也表达了尽快落实该项目的迫切心情。同时根据公众的意见,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对各环境要素作了较为详细的评价,针对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和减免措施以及环境环境管理和监控措施等,基本解决了公众对本工程关心和担忧的环境问题,能够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政府机构公众参与统计结果分析:项目所在地一些企事业单位对于该项目积极支持,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提高甘谷县供热能力,按照环评要求做好除尘、脱硫、脱硝等污染防治措施,减少声污染及空气污染,改善区域环境质量。12.5义务监督制度根据公众参与调查的要求,从所调查的公众中选择出以下三位公众要求建设单位聘请为环保义务监督员,随时对该建设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环境保护进行监督。环保义务监督员名单及联系方式见表12.5-1。表12.5-1本项目环保义务监督员情况表姓名性别职业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王小虎男干部西关民政局家属楼13993828663李彦平男干部南关教育局3号楼15339783899刘莉女教师东巷15009386213
13、结论与建议13.1结论13.1.1项目概况拟建热源厂工程厂址位于甘谷县城区东南角,天门山下,南环路南侧。地理坐标:北纬34°43′50.00″、东经105°20′49.92″。甘谷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热源厂拟安装2台70MW链条式散装燃煤热水锅炉,配套建设辅助工程、储运工程和公用工程等,并在供热范围内建设15座小区换热站。本项目只考虑热源厂至小区换热站的一级供热管网,一级供热管网长度共计11.32km(双管敷设,管道总长约22.64km,沟槽长约11.32km),在供热范围内最大管径D920×10、最小管径D219×6。供热范围管网主管线从热源厂出来后沿南环路向西敷设至G316国道路口处,途中在规划永宁路预留远期发展支线,在已建冀城路敷设支线连接1#、2#、3#、4#换热站及预留发展支线,在已建新城路敷设支线连接5#、6#换热站。本项目总投资14705.96万元,建设年限2015~2016年,实施主体为甘谷县城市集中供热中心,劳动定员为56人。拟建热源厂工程属集中供热,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本)》第一类鼓励类中第二十二款城市基础设施中的第11条“城镇集中供热建设和改造工程”,属鼓励类建设项目,拟建热源厂实施将替代甘谷县城区现有的18台锅炉,有效节约能源,提高了热效率,使供热锅炉污染物得以大幅削减,对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3.1.2环境质量现状甘谷县城市集中供热中心于2015年3月(供暖期)和4月(非供暖期)分别委托天水市环境监测站对拟建热源厂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⑴环境空气从上述监测结果分析可知,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二类区,SO2、NO2日均监测值和小时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没有出现超标现象。TSP、PM10日均监测结果虽然有个别监测点位接近标准值,但是均未出现超标现象。项目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
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良好。⑵水环境①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选取2015年第一季度天水五县环境质量监测简报中的监测数据。渭河(甘谷段)渭水峪省控断面作为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断面中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要求,其中铜、锌、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石油类、挥发酚。这些指标均低于检出限。总氮指标超标,其余指标均满足(GB3838-2002)Ⅲ类要求。②地下水地下水环境质量各个监测井的20个监测因子中,硝酸盐、硫酸盐、总硬度超过地下水《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Ⅲ类标准要求,其余因子均达标。地下水评价级别为较差。表明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环境质量较差。⑶声环境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对比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评价均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由现状监测结果可知,所有监测点的昼夜监测值都满足标准。⑷土壤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土壤环境现状监测选取的各个监测点位不同深度的监测结果远远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旱地),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良好。13.1.3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13.1.3.1废气⑴有组织排放①燃煤烟气根据综合麻石水浴除尘器和双碱法脱硫设施的脱硫效率,确定本项目的综合除尘效率约为99%,脱硫效率约为77.5%。经麻石水域除尘器和双碱法脱硫除尘之后,废气污染物中烟尘、汞及其化合物和SO2的排放浓度小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新建锅炉的排放限值。双碱法产生的脱硫石膏
年产生量约为963.1t/a。建设单位应尽早签订石膏的综合利用协议,确保全部脱硫石膏均可以得到综合利用。项目脱销采用低氮燃烧+SCR系统脱氮工艺,经预测,处理后排放的NOX浓度为90.367mg/m3,总去处效率达到84%以上,故该脱氮措施可靠,脱氮效果明显。项目选用烟囱高度为80m,出口内径为4.0m②卸煤及转运过程中的粉尘控制为防止上煤系统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项目热源厂在卸煤及转运过程中进行喷淋降尘工作。锅炉房上煤系统采用内设皮带输送机的密闭式输煤通廊,在上煤系统接口处及落煤口位置设上部集气罩并安装袋式除尘器,经除尘器处理后的粉尘从15m高的排气筒排放,颗粒物排放浓度约为110mg/m3,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限值要求(排放速率<3.5kg/h,排放浓度<120mg/m3),治理措施可行,效果良好。⑵无组织排放①煤场扬尘控制措施煤场背风设置,采用轻钢彩色压型钢板屋面半封闭式干煤棚和相应的喷淋设施,煤场、煤库采用全封闭结构,有效减少粉尘的无组织排放。本项目煤场采用防风抑尘网,减少了二次扬尘污染,且项目热源厂厂址位于甘谷县城区,结合项目区景观的要求,采取以下措施对煤场进行降尘处理:⑴对煤堆采取定期洒水,保持表面含水率为8%;在煤场作业点及进出口设置喷淋设施,控制煤的湿度,减少装运过程中的扬尘产生量。⑵降低煤堆高度;煤场采用钢架顶棚,四侧接顶封闭的半封闭结构。根据经验,煤堆含水率在8%时其产尘的几率可以忽略,因此以上措施基本解决煤场二次扬尘,无组织颗粒物的排放可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1.0mg/m3的要求,治理措施可行。②灰渣场粉尘控制本项目热源厂采取湿式机械除渣,另设有1台G=2m3/h储灰罐贮存粉煤灰,灰渣外售综合利用。渣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全封闭结构,场地硬化,面积为800.0m2,贮渣斗考虑存放1~2天灰渣量,其容量约为150m3,可堆灰渣80t。
再由汽车外运。2座除尘器配置1台储灰罐,单台储灰罐规格为G=2m3/h,除尘灰经过灰斗、灰管这些密闭的通道进入储灰罐。采取上述措施后,厂界处无组织颗粒物浓度可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1.0mg/m3的要求,治理措施可行。13.1.3.2废水⑴生产废水①热源厂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锅炉浊排水、软化水系统反冲洗废水、锅炉湿式机械除渣排水、脱硫系统排水经过处理后全部回用,这些废水均不外排。热源厂地面冲洗水、换热站软化水系统反冲洗废水,全部排入甘谷县市政污水管网内,由甘谷县城区污水厂处理。②换热站本项目设15座换热站,每座换热站设软化水器1台,用于二级管网的补给水。软化水器排水为清洁下水,水质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等级标准限值要求,可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由甘谷县污水处理厂接收处理。⑵生活污水职工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等,污水排放量约为4.48m3/d,厂区生活污水,经厂区内1座处理能力为5m3/d防渗化粪池预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等级标准后全部排入甘谷县市政污水管网内,由甘谷县城区污水厂进一步处理。13.1.3.3噪声拟建热源厂锅炉房的高噪声设备主要有鼓风机、引风机、循环泵、各类水泵、筛分机、输送机等,其运行时产生的机械动力性噪声,烟囱、锅炉排气阀、空压机等空气动力性噪声。采取“静闹分开”的原则,将产生高噪声的设备集中布置,分别设置鼓、引风机、水泵间等并与要求安静的控制室、值班及办公室分开;鼓、引风机采用消音进风口,风机加消音器,室内做吸声处理,建筑物维护结构设置隔音门和隔音窗,并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以消弱和吸声噪声;水泵间采用最佳比例的悬挂吊顶,用于降低室内噪声和噪声对外界辐射。采取上述措施后对项目区声环境质量较小,防治措施可行。
13.1.3.4固体废物①炉渣本项目年产生炉渣8466.7吨,采用水力除渣的方式,通过水平和爬升两段重型板链除渣机落入1座150m3贮渣斗,每天定期转运至1座800m2全封闭渣库内,定期由汽车拉运出厂作为建筑材料外售。②除尘灰除尘器收集的除尘灰总计约954.224t/a(麻石水浴除尘器801.542t/a+布袋除尘器152.682t/a)。该部分固体废物经储灰罐暂存后每天定期与炉渣一同转运至800m2全封闭渣库内,定期由汽车拉运出厂作为建筑材料外售。③脱硫石膏渣本项目脱硫石膏的产生量为963.1t/a,脱硫石膏渣定期清理后由汽车拉运出厂作为建筑材料外售。④生活垃圾本项目劳动定员56人,生活垃圾按1.0kg/人•天计算,产生量约6.664t/a,定点收集后及时运往甘谷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⑤废催化剂本项目安装2套SCR装置,推算由第3年起每2年更换两层催化剂,每层催化剂重量按0.5t计算,则本项目废催化剂产生量为0.5t/a,全部返回催化剂生产厂家用于再生利用或提取其中的V、Wo等有价元素成分。13.1.4环境风险本环评报告对拟建项目存在的危险源进行了识别,其主要环境风险为污染物事故排放、液氨泄露,工程在生产工艺、工程设计、总平布置等方面充分考虑了预防、控制、减缓环境风险的相关措施。只要企业在生产管理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监控和管理,认真落实应急救援预案及环评提出的各项防范措施后,环境风险就可防可控,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本项目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可靠且可行,因此项目从环境风险角度分析是可行的。13.1.5清洁生产拟建项目在设计中采用了节能措施;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控制技术,生产过程节能、降耗、环保;运行后采取清洁的生产工艺和“三废”
污染物减排措施,其清洁生产水平可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13.1.6总量控制根据总量控制原则和要求,其总量指标建议按照拟建项目除尘脱硫、脱硝后的污染物总量进行控制:烟(粉)尘:21.979t/a,汞及其化合物:0.00011t/a,SO2:37.042t/a,NOx:55.69t/a。13.1.7环保投资拟建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较为显著,但制约此项目的主要是环境保护问题。因此,为了将环境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必须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投入必要的环保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才能达到保护周围环境的要求。本工程总投资14705.96万元,环保投资估算为1614万元,占总投资的10.97%。13.1.8公众参与通过公示和调查,拟建项目区公众的支持率为100%,没有反对意见;项目所在地一些企事业单位对于该项目积极支持,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提高甘谷县供热能力,按照环评要求做好除尘、脱硫、脱硝等污染防治措施,减少声污染及空气污染,改善区域环境质量。13.1.9总结论拟建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甘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甘谷县人民政府、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08)。综合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等影响评价结论及公众参与(公众支持率90%,没有反对意见)、厂址合理性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本项目在确保清洁生产工艺正常运行、全面严格落实本报告书所提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并正常运行、各项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进行,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杜绝污染物事故排放,对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等影响较小,可以被周围环境所接受,能够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因此,本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衡量是可行的。13.2建议⑴加强环保监督管理,应设有专(兼)职环保人员,并加强对锅炉操作工人的业务管理,增强环保意识,以保证生产正常安全;⑵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特别使环境保护制度,积极通过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推行清洁生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阿克苏塔河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塔河油田)含油废弃物资源无害化综合回收利用撬装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镇江市华浩电镀有限公司电镀加工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福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南海区鞋业工业生产园环境影响报告书
- 新疆业泰能源吨水泥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江西锦泰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年处理吨钕铁硼废料及吨荧光粉废料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xx市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新疆阿合奇托什干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福建宏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年综合利用吨稀土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 台山市长江食品有限公司种猪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市儿童医院旧门诊楼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年产1万吨氟化氢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扩建车用电机和雨刮器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昌平区东小口镇住宅混合公建用地(配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云南泸沽湖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摩梭山庄环境影响报告书
- 崇明城桥污水处理厂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
- 九仙温泉度假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