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0 KB
  • 11页

湛江市东海岛红星水库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湛江市东海岛红星水库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二○一○年十二月 1.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与性质项目名称:湛江市东海岛红星水库扩建工程。建设地点: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建设性质:扩建。工程总投资:53375.92万元。(2)工程现状红星水库位于东海岛中部东山镇东北3km处,流域地理位置为东经110°24′~110°30′,北纬20°55′~21°4′。原红星水库为小(1)型水利工程,兴建于1958年。由于工程初建时受历史条件限制,加上年久失修、管理不善等,导致土坝、放水涵、溢洪闸等建筑物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现限制最高运行水位为2.5,相应库容为350万m3。红星水库工程任务为灌溉、淡水养殖。原设计灌溉面积为8300亩,现灌溉面积约为3000亩。设计灌溉保证率为90%。红星水库现状由位于北侧的主坝、东侧的东副坝和西侧及南侧的西副坝组成。(3)扩建工程任务红星水库原工程任务是灌溉、淡水养殖,原设计灌溉面积0.83万亩,现状灌溉约3000亩左右。由于东海岛新规划成为开发区,原有的农田己规划为工厂或城建区,红星水库功能将从原来的灌溉、淡水养殖转变为供水,水库任务为:供东海岛工业和生活用水(除钢铁基地外)。由于红星水库的主要水源来自鉴江,红星水库为鉴江口供水枢纽工程提供一定的辅助调节库容(提供1500万m3调节库容),因此红星水库功能为:蓄水和提供一定调节库容,供不均匀用水调节和特枯年的供水,同时还兼有事故和应急备用供水功能。红星水库扩建后功能不再考虑农田灌溉、养殖等任务,工程任务只考虑供水。灌溉用水及施工期用水,可以考虑采用打井、建蓄水池等方式满足。(4)扩建工程组成和总布置红星水库扩建采用挖、填、扩结合的方案,即水库向西北方向扩大水库面积约849亩,水库向下挖深至-2.2m,坝顶填高至8.5m,坝顶设1m防浪墙。水库正常蓄水位6m对应的总库容为1700万m3 ,满足供水要求的调节库容为1500万m3,剩余库容为200万m3,对应的运行水位为-1.3m。扩库后位于库区内的一段原西副坝(桩号0+000~1+085土坝)拆除,扩建新库区与原库区形成整体库区。扩库后总库容1700万m3,有效库容1500万m3。红星水库扩库后,水库占地面积约3921亩,水库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由主坝、东副坝、西副坝、进水闸、溢洪闸、放水涵、排洪渠及挡潮闸等组成。(5)库区淹没影响范围水库扩库所用土地为调逻村靠近海边的鱼虾塘697.23亩、东坡村与原西副坝相连的荒地及林地14.03亩。另外,还清理了红星水库管理所为经济创收在水库周边修建的鱼虾塘90.03亩(东侧60.99亩、南侧29.04亩)。(6)工程用地范围工程永久占地共276.17亩,其中耕地9.85亩、林地6.06亩、农村宅基地6.21亩(现状为虾塘)、水利设施和河流水面用地254.05亩。需要永久征收的集体土地是西侧排洪渠及调逻村扩库区165.9亩、东侧排洪渠110.27亩(调青村)。工程临时用地面积共442.24亩,包括土料场用地352.34亩、B1和B2施工营地(施工辅企、施工仓库)用地52.4亩、临时施工道路用地37.5亩(其中新建道路用地12亩、扩建道路用地25.5亩)。2.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水环境质量现状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表明:红星水库现状水质一般,除高锰酸盐指数、BOD5、石油类、氨氮、氟化物出现超标外,其余调查项目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水质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水库汇水区主要补给水源——龙腾河水质较差造成的。此外,红星水库目前的使用功能主要为灌溉和淡水养殖,水库存在淡水养殖亦会对其水质造成一定影响。龙腾河现状水质较差,DO、高锰酸盐指数、BOD5、石油类和氨氮等指标已超过Ⅲ类标准。龙腾河水质超标主要是受龙腾河沿线居民生活污水、企业生产废水以及养殖废水的影响。(2)大气环境现状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各大气污染物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限值,评价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3)声环境现状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各测点昼间、夜间的噪声均没有出现超标现象,评价区域现状声环境质量良好。(4)生态环境现状评价范围内的生物物种类都是附近区域的常见品种和零星的红树林分布,没有国家和地方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3.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项目施工区附近主要敏感点包括后边村和大头村,因此施工扬尘和施工运输车辆尾气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少。再者,湛江地区属于广东省西南部,海岸线较长,海陆风使空气交换频繁,大气稳定度一般为不稳定状态,尤其在白天阳光照射时;另外,项目所在地为平原地带,土地坡度较缓,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因此,运输车辆尾气和施工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2)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工程施工期水污染源包括生产废水、基坑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等,这些污水一般污染物成分简单,以SS为主,经沉淀等措施处理后,一般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的标准,因此可回用作绿化用水、浇洒路面或建筑用水。施工废水将排入库区两侧排洪渠,再排入近岸海域。由于工程范围内水体不存在饮用水源保护区或水生生态敏感区,施工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不会对区域和近海水质造成明显影响,也不会对附近水域水生生态及水产养殖产生不利影响。据现场勘查结果,库区两侧排洪渠上游已围堵,无流量下泄,因此无天然径流。因此,建议库区施工生产废水尽量回用,减少污水排放。(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除后边村、大头村外,本工程声环境敏感目标距离施工场地均在300m外。因此施工活动会对后边村的声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通过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在工地四周设置隔声屏障,在受施工噪声影响较大的敏感点周边设置彩钢夹芯板, 在敏感地段禁止夜间施工等,可将施工活动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根据湛江市政府工作会议纪要〔2010〕73号文(见附件3)的安排,本工程弃渣运往水库西北方的湛江开发区石化产业园区原LPG项目规划填海区域堆放,用海审批手续、填海围堰填筑和防护等费用由湛江开发区负责。施工生活垃圾则分类收集,定点堆放,由市政环卫部门定期清理集中处理。采取此措施后,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能得到有效处理,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水库淹没区主要为水工建筑用地、少量滩涂和水库西北部零星小片的红树林,在对红树林进行异地迁移种植的前提下,工程施工期对植被影响有限,因此本工程施工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取土区的植被破坏。随着施工的进行,植物种类及数量将会有所减少。据调查,施工区内没有珍惜濒危的保护植物种类,而且随着施工的结束,经过绿化补偿措施,植被会得到逐步恢复,将可弥补植物种属多样性的损失,因为施工期影响陆域范围较小,施工期对植被的破坏将降低区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有限,对施工期后的运营期影响不大。施工区内的动物都是普通常见的种类,如蛇、青蛙、鼠等,没有特殊保护物种,而且施工区范围相对也较小,因此对区域陆生动物的种群及栖息地影响都是较小的。(6)人群健康影响评价结论兴建水利工程对人群健康带来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本工程总工期为2年,高峰期可达1050人/日,且大部分为外来民工。因此,要建立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系统、饮食系统、加强卫生管理,积极宣传和实施有效的灭蝇、灭鼠等卫生防疫常识。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定期联系相关医疗单位对施工人员开展卫生防疫检查,必须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对生活垃圾妥善处理,严格禁止就地堆放,有效的避免疾病的流行与传播。有关方在进行库底清理时,需遵循环境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总之,库区扩建对人群健康影响较小,只要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不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4.工程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水库扩建工程完成后,上游及两岸排涝来水均通过库东、西侧的排洪渠直接排海,不进入水库,另在原龙腾河入库口建水库进水闸,库周及上游污染源不会进入红星水库,而且工程建成后,红星水库将取消养殖和灌溉功能。因此,工程运行期间库区的水环境质量将比工程建设前得到明显改善。红星水库扩建后为供水水库,为保证水库水质,库区将取消养殖。东海岛上鱼塘、水面资源丰富,库区少量水面养殖数量的减少,不会对东海岛水产养殖业造成明显的影响。此外,本工程对红星水库集水区及两岸涝区的排洪不产生影响。(2)局地气候的影响分析红星水库扩建后,库区由于水位抬升而加宽,部分地方下垫面将由陆地变为水面。水体和陆地的物理性质截然不同,这种下垫面性质差异必然通过各种过程传递到大气中并影响大气的地层结构,形成与建设前不同的局地小气候。本工程的建设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状况,对区间水资源利用、局地气候和环境地质等都会产生一些影响,尤其库底开挖对原有的水生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水生物种类及结构将有较大的变更,不过总的看来,会向有利的影响方面发展。而本工程建设运行的最有利影响则是彻底解决了东海岛生活、工业供水问题,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本工程运行期仅有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0.75m3/d和生活垃圾产生15kg/d。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垃圾则集中堆放,由市政环卫部门定期收集统一处理。因此本工程排放的污染物量非常小,经处理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极小。(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水库扩建后,陆生生物的生境都会有一定的改变,生物的种类和分布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会影响到整个区域自然系统生物生产能力和稳定状况。在零星红树林移植后,淹没的植物种类都是一般常见的物种,主要为一般的灌草群落,没有国家和地方保护的珍稀濒临物种,在水库淹没线以上仍有大量分布,水库水位的抬高仅在一定范围内缩小其分布范围,因此不会造成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的较大影响。水库蓄水后,由于水域面积和体积增加,水生生物种类和种群总量 有所增加,从食物链上看,为各种鸟类、水禽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繁殖条件,这又吸引了更多的鸟类、水禽类在此觅食、栖息和繁殖,为蓄水区周围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繁衍环境。据调查永久占地区没有国家和地方保护的珍稀物种,因此水库扩建建设对陆生动物影响不大。5.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影响结论(1)水库淹没范围红星水库四周皆建有堤坝,龙腾河进口和水库出海口均设水闸。根据工程总体布置和水库运行调度方式,当汛期发生洪水时,开启水库进水闸,减少从鉴江引水量或停止引水。当库水位超过正常蓄水位时,开启主坝泄洪闸以保证大坝和库区上游人口、耕地安全。水库原面积3004亩,扩库面积697.23亩,另外还清理了红星水库管理所在水库周边修建的鱼虾塘90.03亩以增加水库面积(东60.99亩、南29.04亩)。(2)生产安置计划工程范围内无居民房屋拆迁和搬迁人口,本项目只对受征地影响的生产安置进行规划。依据当地国土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工程永久征地范围内耕地为9.85亩,根据现场实地调查,其中6.83亩现种植水稻,1.23亩现状为椰树,1.79亩现状为桉树苗,零星分散,调青村人均耕地0.81亩,征用9.85亩,人均仅减少0.0022亩,因此,经镇政府同意,采用一次性货币补偿的方式,不另行安置。(3)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本项目在永久占地中,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所占面积最大,占据了永久占地的99%,主要为红星水库原库面。水库扩库所用土地主要为调逻村、调东村靠近海边的滩涂,还有少量林地、耕地,对区域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影响较小。其中林地为人工桉树林,仅见少量马尾松林、灌草丛和红树林;农业用地中的水稻田较为分散。目前土地利用状况,绝大部分以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为主,农田占总的土地面积比例较少。工程征地移民补偿总投资为5666.09万元,征地补偿投资一次完成。总的来说,水库淹没土地对农民生产不会造成太大影响。6.环境风险评价结论红星水库扩建工程属非污染工程,因此基本不存在项目对环境的污染风险事故。项目建设对环境的风险主要为洪水、地质等自然灾害影响下库坝溃坝事故。 通过定性分析,本库坝蓄水位低,溃坝不会造成下游水患灾害,但溃坝可能会造成输水工程的取水水量和水质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钢铁基地和东海岛的用水。由于钢铁基地设置了安全水池,当溃坝事故发生后,钢铁基地和东海岛的用水可安全水池供给,因此事故发生后,短期内不会影响钢铁基地的生产和东海岛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7.水土保持评价结论(1)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本工程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造成水土流失总量为44499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为43543t。库坝区新增流失量25754t,占新增总量的59%,为工程新增水土流失的最主要流失区域;取土场新增流失量15933t,占新增总量的37%,新增水土流失亦比较大,因此库坝区和取土场应作为重点防治和监测对象。(2)水土保持投资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估算费用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施工临时工程、独立费用及基本预备费用五部分构成。本方案水土保持总投资为1112.2万元,新增水土保持总投资为687.28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为172.22万元,植物措施费252.97万元,临时工程费56.29万元、独立费用130.88万元、基本预备费61.24万元、专项费用13.68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8.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①需严格保护征地范围内的零星红树林,可以采取就近移栽到已有的沿海红树林滩涂等措施;尽量不砍或少砍临时用地范围内的树木,施工营地避开林地。②施工完毕后的植被恢复。③施工临时用地的植被保护和恢复。④取土场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和恢复。⑤本工程的永久占地中有少量的移植耕地的表层土壤。⑥营运期生态保护措施主要是坝区营运期植被种植的维护和管理。(2)水环境保护措施①红星水库扩建工程应按照《水库库底清理办法》的要求对库底进行清理。 ②施工砼拌和系统冲洗废水通过搅拌机处设置的临时沉淀池和防护池进行处理。③含油废水首先进入隔油沉淀池进行沉淀、隔油处理,在进入防护池,进一步净化水质。沉淀池污泥应脱水成泥饼后再外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理,不能任意丢弃。废油集中焚烧处理。④拟在闸外侧设置临时沉淀池,抽入基坑经常性排水进行处理。废水处理达标后可以排入两侧排洪渠,沉淀运往弃渣场。⑤在各个施工生活区设立公厕并修建1个砖砌化粪池,为生活污水和粪便污水合流型。粪便交由当地环卫公司每3个月清运一次。化粪池出水进入一体化玻璃钢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就近排入水库两侧排洪渠,最终入海。⑥加强运行期水库保护范围的管理,在水库保护范围边界设立警示牌进行宣传教育,并加强水库水质监测工作。(3)声环境保护措施①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的设备。②施工部门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场所,减少夜间施工强度,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声环境敏感区,并对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操作规范。在受施工噪声影响较大的敏感点周边设置彩钢夹芯板,以减少噪声影响。③施工运输车辆进出应合理安排,行驶路线尽量远离噪声敏感区,尽量减少交通堵塞和夜间车流量。(4)大气环境保护措施①石方开挖过程尽量采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扬起。②加强回填土方堆放场的管理。③运余泥的卡车及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配置防洒装置,并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行线路与时间,运输车辆加蓬盖,且离开装卸场前先将车辆冲洗干净。④车辆运输应采取降尘措施。⑤施工过程中,应严禁将废弃的建筑材料作为燃料燃烧。工地食堂应使用液化石油气或电炊具。⑥人工沙石料加工时,制砂原料适度加湿,在粗纱、中细纱的破碎轧机口上方安装降尘设施。(5)人群健康保障措施 ①施工区卫生清理在施工区开展灭蚊、灭蝇和灭鼠活动,能有效地控制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染源,切断其传播途径,以控制和减少疾病的发生。②卫生检疫、预防免疫及卫生防疫对准备进入施工区的人员进行卫生检疫。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对施工人群采取疟疾预防性服药、乙肝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本工程年供水效益为18240万元,除供水效益外,工程还有较大防洪挡潮、排涝效益及广泛的社会效益,本工程环境保护投资为1504.09万元,环境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费用为2816.28万元,两项合计4320.37万元,这与工程带来的总体经济效益相比是较小的,因此从环境经济损益的角度出发,建设项目是可行的。10.综合结论与建议(1)综合结论红星水库扩建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鉴江供水枢纽工程规划,工程选址布局和运用方式合理。工程建成后将解决东海岛生活、工业供水问题,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当地财政收。总的来说,项目建设具有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的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扬尘对施工人员产生一定影响;施工扰动原来的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弃渣的堆放破坏一定范围的生态环境,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但只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施工结束后的植被恢复,那么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有限的,可恢复的。本项目在建设单位严格遵守“三同时”等环保制度、认真落实本报告提出的环保措施和加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可将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即在对环境负面影响不大的同时,可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论证,红星水库扩建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2)建议① 建设单位应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期环境管理合同,并请环保、水保施工监理技术单位进行施工监理监测工作,加强施工现场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单位按照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措施要求进行施工。②建议建设单位处理好工程建设与公众生活的关系,加强施工期废水、粉尘、噪声、固废防治工作,确保公众不受环境污染危害。③建议建设单位处理好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需对建设区域内零星的红树林进行移植,搞好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对区域生态影响负责,除承担直接经济补偿责任,还应担负生态补偿责任,按有关规定交纳森林植被恢复费、耕地开垦费、鱼类资源增殖保护费等。④建议建设单位采取积极防范措施,制定应急方案,防止事故发生。针对本项目的地质状况做好防渗水保护措施,确保库区安全和人群健康安全以及劳动生产安全。⑤严格监督、控制进入蓄水区的污染物量,不准新建、扩建向库区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特别是要严格控制和削减进入库区营养盐和有机物污染源,保证库区水质达标,防止库区富营养化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