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 MB
  • 126页

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1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言1、项目特点2002年,中国花协会长江泽慧同志就在天津召开的全国花卉协会秘书长会议上指出,我国花卉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应加大花卉种植的力度。国家主席习近平2011年访问保加利亚提出加大两国在玫瑰产业上的合作,促进我国玫瑰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玫瑰栽培面积不足6万亩,主产地主要有山东、辽宁、甘肃、北京、新疆、四川、河南等地区,多属于自发、分散种植,规模化、产业化程度很低,玫瑰产业发展现还处于初级阶段。本项目的实施,将通过大面积发展玫瑰花种植基地、开发配套建设玫瑰深加工项目,研发适应中国市场的高附加值产品,由加工业带动种植业发展,对推动玫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玫瑰的种植及深加工综合开发项目有利于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属于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农产品加工、流通、旅游、文化产业等多种产业集群。通过横跨多个产业的产业价值链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高度组织化、规模化生产,逐步形成以现代科技为先导,文化服务业、加工业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来带动种植业,以种植业促进旅游业,即“以三立二、以二带一、以一促三”(3—2—1—3模式)的玫瑰产业链,使玫瑰产业逐步成为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技术转移,孵化新产业,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真正体现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观。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工业园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6°47′32.00″,东经81°49′53.9″。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齐全,距最近的居民集中区为西北侧2.8km处的吐孜鲁克萨依村,本项目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燃煤锅炉的废气及煤场的无组织粉尘;固体废物主要为工艺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玫瑰花托、玫瑰渣、清洗时产生的泥沙、炉渣及生活垃圾;噪声源主要为包装机、洗瓶机等设备,源强为65-95dB。2、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在本次评价中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施工期废气、废水、噪声及固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运营期煤场的无组织粉尘的排放及锅炉房烟气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经处理后的废气排放;项目排放的废水对地下水的影响。针对该项目特点,本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项目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风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论证采取的防范措施及处理处置方式的可行性。3、主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报告书的主要结论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根据工程分析和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本项目采用的污染防治措施在技术上是成熟可行的,各污染物经治理后均能实现达标排放,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满足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本项目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其周围环境质量满足相应的功能区划。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该项目的建设给予了积极的支持态度,同意本建项目建设,同时也提出了希望该项目加强对污染的治理,保护周围环境。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该项目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的程度内。在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安全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生产的固废可控、废水排放到荒地,其它污染物达标排放和采取本报告书提出的有关建议的前提下,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可行。项目社会效益较好。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该项目可行。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2014年6月中国海洋大学受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承担了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我单位经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并委托和田地区环境监测站完成了本项目评价区域前期环境空气、地下水、噪声的现状监测工作。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报告书经环保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将作为本项目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见下图。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则1.1评价目的与原则1.1.1评价目的本次环评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项目厂址及配套工程、周围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与监测,以及对项目生产工艺和工程污染源分析,评价该工程项目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以及当地环境质量可能发生的变化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通过环评主要解决如下问题:(1)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及有关规定,从保护环境的目的出发,事实求是的论证该项目投产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在资料分析、现场踏勘、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客观的分析该项目污染源、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情况,根据所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污染控制目标,提出控制不利影响的有效措施,使项目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3)为项目生产和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保护和改善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服务。1.1.2评价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法令、标准和规范,坚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2)评价工作力求做到深入、细致、实事求是,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3)评价工作以收集资料、类比分析、现场实测、数据处理为基础,各项评价结论以上述结果为依据,评价内容力求完整和繁简得当,重点突出;(4)严格执行国家“总量控制”、“达标排放”、“源头控制”的要求,“以新带老”、“不欠新账”、“多还旧账”,评价该项目全过程控制污染的水平,论证该项目的工艺先进性;(5)加强类比调查,着重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并进一步采取措施,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和保护环境的目的;(6)环评工作坚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对该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及危害给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编制依据1.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4.29;(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2005.4.1;(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7)国务院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8)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4.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7.1;(1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8;(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13)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14)国家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10.1;(15)国发[2007]1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2007.5;(16)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17)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2.14;(18)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要求》的公告(环保部公告2012年第51号);(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3.27;(20)国务院国发[2000]38号文“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26;(2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新疆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工信部产业[2010]617号,2010.12.28;(2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12.2.1;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1.18;(24)《新疆生态功能区划》;(25)《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保部环发[2012]77号);(26)关于发布2010年度《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环境保护部,2010年第103号);(27)《中国新疆水环境功能区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政函[2002]194号文,2002.1.16);1.1.2环评技术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HJ/T2.3-93;(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T169-2004;1.1.3项目相关文件(1)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委托书;(2)《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蒙古轻化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013.4)。1.3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1.3.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1.3.1.1施工期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见表1.3-1。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3-1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序号环境要素产生影响的主要内容主要影响因素1环境空气土地平整、挖掘,土石方、建材储运及使用扬尘施工车辆尾气、炊事燃具使用NOx、SO2、烟尘2水环境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等COD、BOD、SS、氨氮3声环境施工机械、车辆作业噪声噪声4生态环境土地平整、挖掘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石方、建材堆存占压土地、水土流失等1.3.1.2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拟建项目运营期将产生废气、废水、噪声以及固废等污染因素,将相应对厂址周围的环境空气、地下水环境及声环境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环境空气:采暖燃煤锅炉排放的燃煤烟气;煤场的粉尘形成无组织面源,如果不加以妥善管理将可能对环境空气产生不利影响。(2)地表水:项目的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一起排入自建的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因此,拟建项目出水去向与地表水无水力联系。(3)地下水: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至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分析,污水处理站事故状态下对地下水的影响;(4)噪声:主要生产过程中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一定影响。(5)固体废物:废渣主要工艺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玫瑰花托、玫瑰渣、清洗时产生的泥沙、炉渣及生活垃圾,如处置不当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的影响。(6)环境风险: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风险评价适用于以下范围: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由于本项目涉及到易燃物质,故对环境的风险影响进行详细的评价。1.3.2评价因子筛选根据分析,结合项目所在区环境现状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表1.3-2。表1.3-2环境现状及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环境因素现状评价因子影响评价因子总量控制因子大气SO2、NO2、TSPSO2、NO2、TSPSO2、NO2水环境pH、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锌、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粪大肠菌群、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总磷、氰化物、砷、硝酸盐氮、总氮CODcr、氨氮——噪声等效A声级、厂界噪声等效A声级——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固体废物——固体废物产生量、处置量和处置方式。工业固体废物1.3.3评价标准1.3.3.1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本项目的行业特点,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采用以下标准进行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以及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的通知》(环发[2000]1号)中二级标准,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见表1.3-4。表1.3-4环境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单位:mg/Nm3污染物项目SO2NO2TSP二级年平均0.060.080.3日均值0.150.120.20小时平均0.500.24-(2)地表水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GB3838-2002)中的II类标准,有关污染物及其浓度限值见表1.3-5。表1.3-5地表水质量评价执行标准单位:mg/L,pH值除外项目标准项目标准项目标准PH6~9氯化物250溶解氧6化学需氧量15五日生化需氧量3硫酸盐250高锰酸盐指数4总磷0.1锌1.0挥发酚0.002氰化物0.05砷0.05硝酸盐氮10氨氮0.5总氮0.5铜1.0粪大肠菌群2000(3)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标准,见表1.3-6。表1.3-6环境噪声标准限值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环境噪声65551.3.3.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煤场的无组织排放粉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中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和锅炉废气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GB13271-2014)表2中的排放浓度限制,有关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见表1.3-7。表1.3-7标准限值mg/m3序号污染物名称限值备注1SO2300mg/m3/2颗粒物50mg/m3/3NOx300mg/m3/4格林曼黑度≤1级/5烟囱高度≥35m新建锅炉房烟囱周围半径200m距离内有建筑物时,其烟囱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6粉尘≤1.0mg/m3GB16297-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2)废水项目生产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1998年1月1日后建设的单位),具体标准值见表1.3-8。表1.3-8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序号污染物名称污染物排放限值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1pH6-92BOD530mg/L3COD150mg/L4SS150mg/L5NH3-N55mg/L(3)噪声运营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3-9。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表1.3-10。表1.3-9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时段昼间夜间标准值6555标准来源GB12348-20083类表1.3-10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时段昼间夜间标准值7055标准来源GB12523-2011(4)固废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危险固体废物执行《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4评价等级及评价重点1.4.1评价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2.1-2011)的要求,并根据拟建项目的排污特征、污染物排放量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如下:1.4.1.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本项目投入运营后,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污水处理站的恶臭。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估算模式进行估算,根据项目特征,对其污染物地面最大浓度进行估算。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评价等级判据见表1.4-1。表1.4-1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判据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及最远距离D10%的确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计算本项目各污染源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计算公式如下:Pi=×100%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C0i一般选用GB3095中1h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质量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估算模式Screen3计算有组织污染物(H2S、NH3)参数见表1.4-2。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4-2估算模式面源参数取值一览表参数名称单位烟尘SO2NOx污染源类型-点源点源点源污染物源强g/s0.0390.380.076烟囱高度m353535烟囱出口内径m0.40.40.4烟气排放速率m3/s1.741.741.74年排放小时数h505050烟囱出口处的烟气温度K373373373评价标准mg/m30.90.50.24城市/乡村选项-乡村乡村乡村Pmax%0.356.062.53经估算模式计算有组织排放的污染物中,烟尘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003112mg/m3和其落地距离为202m,即烟尘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0.35%;SO2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03032mg/m3和其落地距离为202m,即SO2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6.06%;NO2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006065mg/m3和其落地距离为202m,即NO2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7=2.5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推荐模式—Screen3和评价工作级别判据可判定,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定为三级。1.4.1.2地表水评价等级本项目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自建的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二级标准,再排入于田县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考虑到本项目5km范围内无地表水体,且运营期的废水不排入天然水体中,对地表水不存在污染危害,因此评价等级为三级。1.4.1.3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Ⅰ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Ⅱ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Ⅲ类:指同时具备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于本项目为玫瑰花加工厂项目,项目的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经厂内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排入园区管网。本项目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都会有生活垃圾、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产生,如果防渗不及时、不到位,地表垃圾经过雨水淋滤及污水可能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污水处理站在事故状态下也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综上,确定本项目为I类建设项目。a)包气带防污性能项目区主要由大小不等的冲积洪积扇和洪积锥连接而成,由冲洪积砂卵石、砂砾石、砂组成。层厚大于1m,渗透系数8.7×10-2cm/s,大于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则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弱。b)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 本项目所在地地下水埋藏较深,深度一般在20m以上,不存在地下水污染问题。项目场地的含水层不易受污染。c)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项目所在区域不属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不属于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不属于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同时项目占地为规划的工业用地,场地内无分散居民饮用水源等其它环境敏感区。综合考虑,项目场地地下水敏感程度为不敏感。d)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及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根据工程分析可知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废水排放量为132m3/d<1000m3/d,废水中的污染物为非持久型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即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的水质指标有CODcr、BOD5、SS、氨氮,共计4个<6个。预测的水质指标为CODCr及NH3-N共2种,则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小,污水水质简单。根据I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本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见表1.4-3。表1.4-3Ⅰ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评价级别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建设项目水质复杂程度三级弱不易不敏感小简单根据项目情况及Ⅰ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确定等级为三级。1.4.1.4声环境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声环境功能区划为3类区。本项目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施工机械和生产期机械设备运行的噪声,由于施工期的噪声影响属于短期行为,而在生产期由于项目选址位于于田县工业园区内,距离人口稠密的居民区较远,项目产生的噪声不会对其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1.4.1.5环境风险根据国家环保局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风险评价等级划分原则,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级。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1.4-4。表1.4-4评价工作级别划分方法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的规定及本项目的物质性质判定:本项目没有重大危险源,由于厂址所处位置距离人群聚集区较远,不属于环境敏感地区,因此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定为二级,根据评价导则要求,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1.4.2评价重点根据本项目的特点,确定本次评价以废水作为重点,对环境空气和噪声进行一般影响评价。在工程分析方面,重点评价建设项目的工艺特征、清洁生产要求和完善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1.5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目标1.5.1评价范围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及当地气象条件、自然环境状况确定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如下:(1)环境空气环根据本区气象、地形及风向等特点,评价范围确定为以厂区为中心,边长5km的正方形区域范围,详见评价范围图1-1。(2)地下水环境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于本项目位于于田县工业园区,故确定地下水影响分析范围为本项目建设区域内。(4)声环境由于本项目厂界周围无噪声敏感点,故确定噪声影响分析范围为厂界外1m处。1.5.2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本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工业园区,位于315国道以南,南面为空地,西面为空地,北面为林带,东侧为林带,不属于特殊或重要生态敏感区,附近无无国家及省级确定的风景名胜区、历史遗迹等保护区,无地表水分布,也无重点保护生态品种及濒危生物物种,文物古迹等。主要环境敏感点为附近村庄。环境主要保护目标见表1.5-1。表1.5-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点类型敏感点名称敏感点位置保护级别大气敏感点吐孜鲁克萨依村西北侧3.3km空气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热再克尤提村东北侧3.4km噪声--厂界噪声厂界噪声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3类标准水环境项目厂址区域地下水项目区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直线距离指厂区边界至敏感点边界最近距离;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见图1-1。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区域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于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塔里木盆地南缘,北起北纬39°29´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部,南至北纬35°14´的昆仑山分水岭。县域南北长约466km,东西宽120km,总面积4.932万km2。于田县城距乌鲁木齐市直线距离914km,距和田市直线距离180km。1995年开通塔中公路,距乌鲁木齐市里程1300km,距兰新铁路吐鲁番站公路里程1179km,距南疆铁路库尔勒站公路里程也有820km。本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工业园区,位于315国道以南,南面为空地,西面为空地,北面为林带,东侧为林带,建设场地地理位置良好。其北临和田路,东临昆仑路,南侧为长安路,西侧玫瑰路,交通十分便利。厂址工业区内地域宽阔,地势平坦,建厂条件优越,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且厂址的设计标高高于50年一遇的洪水水位。厂址中心地理坐标北纬36°47′32.00″,东经81°49′53.9″。本项目所在地理位置见图2-1、项目区区域位置图2-2、项目区卫星图2-3。2.1.2地形地貌2.1.2.1地形于田县可分为五个地形单元:①南部昆仑山地槽褶皱带:位于北纬36°30´,普鲁、喀拉布拉克、皮什盖、玛勒滚一经以南海拔3300m以上的昆仑山,由强烈的早古生代地槽型沉积物组成,是古生代末期海西运动的结果而形成最早的一条横向山脉。县境内的昆仑山属中昆仑山脉,由两列横向排列的山脉组成。南面的一列称为乌斯滕塔格山,是昆仑山的主轴,山体平均高度5500-6000m,北面的一列称为喀什塔什塔格山,克里雅河穿越其间分成东西两部,东部呈北东东走向,西部呈北西西走向。山体的横剖面极不对称,北坡陡而长,以巨大的高差(海拔5500-6000m)俯临着于田绿洲。两条山脉海拔5500m以上,终年积雪,分布着冰雪带,冰川总面积为913.17km2,是县境内主要河流的发源地。②山腰起伏拗陷带:位于北纬36°40´-36°40´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海拔2000-3300m,属年轻褶皱的山地,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地壳上升,河谷下切,克里雅河出山口处,下切深度可达117m。在地质上属于一个自古生代起持续活动的弧形构造带。③山前缓坡砾石戈壁带:位于北纬36°40´-36°48´之间,海拔1500-2000m。也台墩-阿克萨依一线北部,为山腰起伏丘陵区向绿洲沙漠区过渡地带。由第四纪盐碱化淤泥、粗沙砾石和巨大的冲积卵石组成,构成山前戈壁地带,坚戈壁埋藏较深为6至7m,此区地域大都是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倾斜。坡地为五十六分之一至一百五十分之一度。本区内河滩甚多,并夹有一些小干沟,局部地方有沙包,一般地形平坦,为荒漠和半荒漠地带。④中部冲积—洪积扇带:位于北纬36°48´-37°15´之间,海拔1300-1500m,由于克里雅河是以冰川和积雪融化补给为主,集水面极大,流程长,流量大,所携带的泥沙多。出山口后,在山前造成南北宽4~15km,东西长23km洪积-冲积平原,借河水灌溉而成为于田克里雅河灌区绿洲。东部土米亚河、皮什盖河、阿羌河等均为以季节性融雪水补给的河流,流程短、水量小、所携带泥沙也少,冲积而成的奥依托格拉克平原较小。⑤北部沙漠带:位于北纬37°15´以北,海拔1100-1300m,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质松软,荒无人烟。于田县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下垫面主要由热属性差的沙土组成。本项目所处位置属于昆仑山北麓,克里雅河洪积、冲积平原中部,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2.1.2.2地貌于田县地形为南高北低的牛腿形状。南部与西藏自治区的北部相连,北部延伸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南北两端高差3500m,整个地形呈斜坡型。由于受严格的地质构成的控制,鲜明地形成高山、山前倾斜平原、沙漠等地貌单元。县域内有典型的冰川、冻土、黄土、风沙、火山、高山、河谷、平原绿洲和戈壁沙漠等多种地貌类型。本项目位于于田县工业园,地势平坦、规整。2.1.3工程地质和地震烈度拟建场地位于于田县工业园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于田县东部,与民丰县相比邻。区域总地势为北高南低,沿山前条带状分布,主要由大小不等的冲积洪积扇和洪积锥连接而成,由冲洪积砂卵石、砂砾石、砂组成,坡度陡,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坡度北陡南缓,地形起伏不平。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工程所处区域按全国地震烈度划分属六度区(0.05g),本项目建筑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抗震设计,所有新建建筑,均按六度抗震设防。2.1.4水文及水文地质概况2.1.4.1地表水于田县境内地表水资源量为9.518亿m3。主要河流有:克里雅河、苏克塔克河、阿羌河、皮什盖河、土米亚河。河流年径流量9.51亿m3,径流主要形成靠高中山带的冰雪融水所补给。其中最为重要的河流为克里雅河,它发源于昆仑山海拔6000多米的克里雅山口,全长438km,汇水面积7358km2,多年平均径流量6.99亿m3,占全县可利用地表水资源的72.73%。克里雅河为区域内最大河流,全长428km。它发源于昆仑山北坡,以接受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又受季节降雨和基岩裂隙水补给,属混合补给型河流。河流婉转曲折,由南向北贯穿全区,最后散失于沙漠。其年径流量7.072×108m3,多年平均流量22.31m3/s,最大流量370.65m3/s,最小流量4.169m3/s。每年的五月至十月为丰水期,而该期间内又以6月至9月的水量最大。占全年径流量的60%以上,而每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为枯水量,流量不及丰水期的1/10,甚至干涸。本项目3km范围内无地表水。2.1.4.2地下水于田县境内地下水综合补给为6.73亿m3,可开采量为2.28亿m3。目前已利用地下水821万m3,占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的0.036%,规划期末县城总用水量为365万m3。全县地下水径流的总规律是:由南向北,南部山区的水大致以北偏西方向流入沙漠区。(1)山区:用基流分割法估计地下水补给量为19亿m3;(2)平原区:根据00924水文地质部队普查后所提供的资料,地下水动储量按河道径流量的平均渗漏率的30%,估算得:2.88亿m3。自治区水利厅提出的地下水开采量为2.4亿m3,按有效利用系数0.8计算为1.92亿m3。2.1.5气象条件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于田县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沙漠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温差较大,降水稀少,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生长季的无霜期长。但是,春季的春旱、倒春寒,春夏季的大风、夏季的干热风和秋季的霜冻等自然灾害,对农牧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于田县平原农业区平均气温11.6℃,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4.9℃,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5.5℃。历年平均总降水45.1mm,年均蒸发量2479.8mm,是降水量的55倍,年平均相对湿度42%。全年盛行风向为西风,最大风速16.90m/s。全县气候类型大致可分为五个区:①南部浅山区划气候,即布尕孜兰干一带。冬长夏短,无四季之分,仅冷暖季之别,降水较多,热量条件稍差,常有冰暴灾害发生。②南部山麓区气候,即阿羌乡山区一带。冬长夏短,四季很分明,降水多、气候多变,热量条件差,常有冰暴灾害发生。③中部冲积扇平原区气候,包括穆哈拉镇、科克亚、先拜巴扎等乡镇一带。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降水较少,春季气候多变、秋季降温迅速,生长季及无霜期长,个别年份有倒春寒、春旱、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发生。④西北部和北部沙漠区气候,包括喀尔克、羊场、拉依苏乡、英巴格乡、一、二农场一带。四季较分明,热量丰富,降水稀少,干旱、风沙天气多,初霜冻较早,个别年份有倒春寒、春旱和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发生。⑤东部戈壁区气候,即奥托格拉克乡一带。热量比较丰富,降水稀少,冬灌降温性天气和风沙天气较多,初霜冻早,个别年份有倒春寒,春旱和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本项目区域属于中部冲积扇平原区气候。2.1.6植物、生物多样性和田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但土壤质地轻、沙性重、粘粒少、保肥保水性差,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氮素不足、磷素极缺,微量元素、土地养分也比较缺乏,地力低限制了农业的发展。于田县主要生长着红柳、骆驼草、苦豆子等荒漠植被。该区域森林资源更少,除人类频繁活动的绿洲外,均呈现荒漠景观。森林覆盖率仅为0.64%,人工林多分布在古老的灌溉绿洲上,天然林分布在各河流水流下游处,以及地下水溢出带或水位较高的荒漠地带。森林资源中主要树种有杨、柳、沙枣、桑树等,当地居民有在村旁、田边及家园附近栽树的良好习惯。由于和田市耕地较少,当地农民几乎开垦了除沙漠外的所有土地,包括地力贫瘠的盐碱地。当地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及瓜果等。在项目区区域无珍贵野生动物及植物,耐碱植被分布较多。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2社会经济环境概况2.2.1于田县区域概况于田县是一个以维吾尔族聚居为主的农业县,于田县辖13个乡、2个镇、3场、1个老园区办事处,174个行政村。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于田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城市。根据相关资料调查,2007年底县城总人口3.25万人,同时根据于田县城人口近十年的增长情况看,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8.2‰,机械增长率为1.2‰。预测人口规模为:近期(2015年)县城总人口4.8万人;远期(2025年)县城总人口5.6万人。根据《于田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5年),规划确定于田县城建设用地范围为:北至北环路,西至西环路,南至南环路,东至东环路。依据国家标准,结合于田用地现状,考虑到规划的近期和远期相结合,旧城的改造与新城开发相结合,规划与实施相结合。本次确定县城远期(2025年)用地规模为:6.1km2,人均108.9m2。2.2.2于田县社会经济概况于田县是一个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城市,农业在全县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县在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土、光、热资源优势发展大农业,并初步形成了粮、畜、园艺、乡镇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同时,于田县城又是全县经济发展的中心,拥有一批以加工工业为主的企业,主要有轧花厂、食品加工厂、水泥厂、制盐厂、印刷厂等28个小型工矿企业。并且,在大力振兴县域经济的思想指导下,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在科、教、文、卫事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2.2.3畜牧业于田县总面积4.03万km2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中天然草场总面积为680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659.4万亩,占天然草场面积的96%,草场资源主要分布于昆仑山区,平原西北部,克里雅河沿岸及下游干三角洲。天然草场理论载畜量75.4万只(羊单位)。目前全县存栏畜达73.32万头(只),人均3.6头(只),其中:牛存栏2.79万头,羊存栏64.05万只,驴存栏5.59万头,家禽存栏79.95万只。全县养殖牲畜主要以黄牛、西门塔尔牛、绵羊、和田羊、山羊、绵山羊(草食家畜为主)。畜牧业是于田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全县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使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及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地委、行署《关于强调畜牧业、加快发展和田地区畜牧产业,实现农牧民增收的决定》及县委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根据于田县的具体情况,在今后十五年中要加快养殖业“六个一”工程的实施,因地制宜,积极推广立体养殖模式,进一步提高养殖业的效益,逐步向专业乡、村过渡。目前,于田县畜牧业结构调整尚未完成,产品单一、质量不高,规模化程度不大,效益不好,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所以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改善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依靠科技进步,迅速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结构,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全面提高畜牧业整体水平和效益,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2.2.4林业于田县现有森林面积933933亩,其中:人工林面积401129亩,天然荒漠林532804亩(胡杨林205538亩、红柳林327266亩),封育天然林面积39.5万亩。于田县1985年实现农田林网化,1997年实现平原绿化达标,森林覆盖率为1.55%,平均人均拥有林地4.2亩。于田县的地理条件、水土资源具有北方树种生长的特点,广大农牧民群众又有着喜好栽果植树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森林资源,林木分布范围较广。截止目前,于田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34258亩,其中:用材林3393亩、防护林149689亩、薪炭林18263亩,特用林8300亩、经济林221484亩。通过开展人工造林改善生态环境,风沙天数正在逐年减少,区域气候得到了明显改善,提高了农牧民对人工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认识。2.2.5农业于田县的农作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棉花为主,园艺业以葡萄、石榴、杏子为主。作为商品的农产品种类很多,不仅有棉花、葡萄干、杏干、毛皮,还有甘草、大芸、小茴香等名贵中药材,以及面积可观的芦苇资源。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科技的进步,只要要了人才和资金,以农副产品种植和加工为主的大农业将为于田县的经济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前景。2.2.6旅游于田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称为“世界沙漠旅游景观之最”的达里雅博依乡,就是这块古老绿洲伸入瀚海腹地的迷人亮点,不仅可以领略“死亡之海”的壮美与神奇,也可观赏到蔚然壮观的江南水乡美景。雄伟连绵的喀喇昆仑山脉,终年积雪晶莹剔透,明媚秀丽的高山湖泊——乌鲁克湖,如镜似珠。几十处亚洲最年轻的火山遗址,让您感受大自然的变迁。古老的喀孜拉克遗址(媲摩城)、喀拉墩遗址;汉城古“丝绸之路”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唐玄奘西域取经的众多古城重镇遗址,成为人们探幽访古的好去处。漫步于田老城,穿梭于幽深小巷,那最古老的铁匠铺、独特民居建筑,让人赞叹工匠们的精巧用心。高原村寨、长寿村探奇、大漠圣泉、神母滩、沙漠村庄、龙湖风景,常使人留连忘返。这里还居住着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民,古老淳朴的民风,别具风格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亟待开发的旅游资源。2.3于田工业园区概况于田县工业园区位于于田县东部的戈壁荒地,海拔1510--1440m之间,地势低平,南北高差70m,坡度1.36%,东西高差较小。工业园区位于县城东侧约16km处,建设用地范围主要沿阿羌公路两侧,园区用地面积约13.50km2,近期规划主要为工业园北部约4.50km2,即阿羌公路东侧至0.5km处,西侧至1.6km处,315国道以南2.0km处。于田县工业园区以现状为依托,向南发展,控制向东发展,园区按照“一心、两轴、四带”的空间结构合理发展。“一心”是指规划园区行政管理中心。“两轴”是指沿阿羌功能公路的近期经济发展轴和沿规划主干道的居住综合服务轴。“四带”是指以规划干道两侧绿化带,形成四条景观带。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建设项目概况3.1项目概况3.1.1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2)建设单位: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新建(4)法人代表:汪毅(5)企业性质:有限公司(6)项目投资:工程总投资14990.47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7)建设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工业园区,厂址坐标为北纬36°47′32.00″,东经81°49′53.9″。3.1.2生产规模及产品指标3.1.2.1生产规模(1)玫瑰酒:3000t/a,其中年产清香型玫瑰白酒1800t/a、玫瑰红酒600t/a、玫瑰果酒600t/a,全年有效生产天数50天;(2)玫瑰酱:600t/a,全年有效生产天数50天;(3)玫瑰口服液:3000t/a,全年有效生产天数50天;(4)玫瑰干花:400t/a,全年有效生产天数50天;(5)玫瑰精油:1.4t/a,全年有效生产天数50天;(6)玫瑰浓缩汁:350t/a,全年有效生产天数50天。副产物:(1)玫瑰细胞液:1000t/a;(2)玫瑰红素:20t/a;(3)玫瑰纯露:3500t/a。3.1.2.1产品指标其产品质量指标列于表3.1-1。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1-1质量指标表项目指标感官指标色泽玫瑰红或棕红色气味和滋味具有该品种玫瑰鲜花应有的香气及滋味,无异味组织状态呈均匀液体,允许有少量玫瑰花瓣碎屑沉淀杂质无正常视力可见的外来杂质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20℃折光计法)/(%)≥6总酸(以柠檬酸计)/(g/L)≥1.2总砷(以As计)/(mg/L)≤0.2铅(Pb)/(mg/L)≤0.3铜a(Cu)/(mg/L)≤5锌a(Zn)/(mg/L)≤5铁a(Fe)/(mg/L)≤15锡a(Sn)/(mg/L)≤200锌、铁、铜总和a/(mg/L)≤20二氧化硫残留量(SO2)/(mg/L)≤10甲胺磷/(mg/kg)≤0.05b六六六/(mg/kg)≤0.02DDT/(mg/kg)≤0.02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cfu/mL)≤100大肠菌群/(MPN/100mL)≤3霉菌/(cfu/mL)≤10酵母/(cfu/mL)≤10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a仅适用金属罐;b不得在原辅料中使用此种农药,该数值为检测方法的测定限;注:其他禁用农药及有毒有害物质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3.1.3项目组成与工程内容本项目为新建工程,主要由主体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和储运工程组成,其主要项目组成及工程内容见表3.1-2。表3.1-2建设项目组成工程类别工程名称规模、面积主体工程玫瑰口服液车间年产3000t玫瑰口服液,建筑面积为1440m2的单层轻钢结构。玫瑰酒车间年产3000t玫瑰酒,建筑面积为2160m2的单层轻钢结构玫瑰酱车间年产600t玫瑰酱,建筑面积为1440m2的单层轻钢结构玫瑰精油车间年产1.4t玫瑰精油,建筑面积为1440m2的单层轻钢结构预处理车间建筑面积为288m2的单层轻钢结构制冷车间建筑面积为450m2的单层轻钢排架结构玫瑰浓缩汁车间年产350t玫瑰浓缩汁,建筑面积为1440m2的单层轻钢结构公用工程供水系统依托园区供水管网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绿化、道路绿化率达到35%,道路采用混凝土路面,且在厂区主要车间设有环形车道,达到消防和运输的要求。办公楼建筑面积为2025m2三层框架结构研发中心及中心化验室建筑面积为2025m2三层框架结构门卫建筑面积为25.2m2三层砖混结构配变电室建筑面积为360m2的排架结构锅炉房建筑面积为576m2的排架结构环保工程废水处理自建的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规模为150m3/d烟气处理采用布袋除尘器+双碱法脱硫除尘器+SCR脱硝法和35m排气筒排放辅助工程烘干车间及干花库建筑面积为2160m2的单层排架结构细胞液保鲜库建筑面积为270m2的单层轻钢结构冷库建筑面积为2700m2的单层轻钢结构备品备料库建筑面积为450m2的单层排架结构化学品库建筑面积为450m2的单层排架结构空压机房建筑面积为450m2的单层排架结构成品库建筑面积为648m2的单层排架结构原料库建筑面积为648m2的单层排架结构3.1.4主要生产设备本项目3000吨玫瑰酒、玫瑰酱、玫瑰口服液、玫瑰干花、玫瑰精油、玫瑰浓缩汁生产工艺及中心化验室的主要生产设备及见表3.1-3、3.1-4、3.1-5、3.1-6、3.1-7、3.1-8、3.1-9。表3.1-3玫瑰酒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称重机N=1.5KW台22液压提升机N=2.2KW台13原酒罐∅2600X3000V=24.6m34勾酒罐∅2200X2600V=10m3台15高位槽∅1600L=2500V=5.0m3台16纯水贮槽∅1200X2000V=2.3m3台17洗瓶机附:电机N=1.1KW台18液体定量灌装机附:电机N=0.75KW台19输瓶机附:电机N=1.1KW台110压盖机附:电机N=0.15KW台111烘干机附:电机N=11.0KW台1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封盖机附:电机N=0.37KW台113毛刷机附:电机N=0.09KW台114不锈钢防爆泵Q=15.6m3/hH=11m附:电机N=2.2KW台115纯水泵Q=12m3/hH=18m附:电机N=1.5KW台116冷却器台217DJ灯检台N=0.2KW台118贴标机N=1.0KW台119打码机N=0.2KW台120装箱机台1表3.1-4玫瑰酱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称重机N=1.5KW台22液压提升机N=2.2KW台13调配罐∅1300X1460(保温),V=2000L附:搅拌电机N=2.2KW台64玫瑰酱储罐∅1000X800V=500L台12005皮带输送机N=4.0KW台16灌装机附:电机N=0.75KW台17封盖机附:电机N=0.37KW台18DJ灯检机N=0.2KW台19贴标机N=1.0KW台110打码机N=0.2KW台111装箱机台1表3.1-5玫瑰口服液主要设备一览表(一期)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备注一前处理设备1碎冰机N=7.5KW台12皮带称重机N=1.5KW台13液压提升机N=2.2KW台14萃取罐∅1300X1460(带加热夹套及保温),V=2000L,搅拌电机N=1.5KW台25螺旋输送机N=4.0KW台16螺旋输送机N=1.5KW台17卫生泵Q=10m3/hH=15mN=2.2KW台2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暂存罐∅900X1000V=500L台29高速溶糖罐搅拌电机N=7.5KW台110调配罐∅1300X1460(保温),V=2000L附:搅拌电机N=2.2KW台211热水罐∅1700X2460mm(保温),V=5000L台112粗滤原汁换热器F=12m2台113糖液换热器F=7m2台114调配液换热器F=5m2台115热水换热器F=6m2台116粗滤双联过滤器∅180X610mm滤网:4微米台117糖液双联过滤器DN50,Q=15m[3]/h,滤网:120目台118粗滤原汁输送泵Q=15m3/hH=30mN=4.0KW台219糖液输送泵Q=10m3/hH=15mN=2.2KW台220调配液输送泵Q=20m3/hH=30mN=5.5KW台221热水输送泵Q=20m3/hH=30mN=3.0KW台222圆盘式硅藻土过滤机过滤能力:8t/h,N=11.0KW台123精滤机Q=15T/h台124过滤输送系统Q=2.0T/h台1二CIP设备1酸罐∅1300X1550V=2.0m3台12碱罐∅1300X1550V=2.0m3台13CIP热水罐∅1300X1550V=2.0m3台14CIP回收水罐∅1300X1550V=2.0m3台15卫生泵Q=20m3/hH=25mN=7.5KW台46CIP换热器F=5m2台1三灌装线1洗瓶机N=4.0KW台12灭菌烘箱N=22.0KW台13口服液灌装机N=2.0KW台14供瓶机N=0.2KW台2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DJ灯检台N=0.2KW台16贴标机N=1.0KW台17清洗灭菌机N=15.0KW台18泡罩机N=5.5KW台19装盒机N=1.5KW台110装箱机N=1.5KW台111码垛机N=1.2KW台112输送系统N=0.55KW套1表3.1-6玫瑰花烘干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原料仓V=2000L台12保温水箱台33太阳能烘干机台24烘房台25热泵N=7.5KW台26出料皮带输送机N=1.1KW台27热风循环风机N=0.55KW台3081类排湿风机N=5.5KW台292类排湿风机N=2.2KW台210输送泵N=1.5KW台211冷凝水罐V=20000L台112包装机N=5.0KW台1表3.1-7精油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萃取罐4m3、2Kw台22萃取暂存罐2m3台23分离罐2m3台24卫生泵Q=50m3/hH=25m8Kw台25成品油储罐∮600×1000台16CO2储罐2m3台2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CO2回收罐2m3台28纯露储罐300m3台29色素提取设备套210解析釜2m3台211CO2压缩机台212换热器台2表3.1-8玫瑰浓缩汁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备注一前处理设备1皮带称重机N=1.5KW台12液压提升机N=3.0KW台13螺旋输送机N=4.0KW台14浸提罐∅2250X1800(带加热夹套及保温),V=8000L,搅拌电机N=2.2KW台45热水罐∅1700X2460mm(保温),V=5000L台16暂存罐∅900X1000V=500L台27换热器F=10m2台18卫生泵Q=20m3/hH=30mN=7.5KW台29双联过滤器∅180X610mm滤网:4微米台110热水输送泵Q=20m3/hH=20mN=5.5KW台211圆盘式硅藻土过滤机过滤能力:15t/h,N=11.0KW台112精滤机Q=15T/h台113真空浓缩机组Q=15T/h套2N=37.0KW台2二CIP设备1酸罐∅1300X1550V=2.0m3台12碱罐∅1300X1550V=2.0m3台13CIP热水罐∅1300X1550V=2.0m3台14CIP回收水罐∅1300X1550V=2.0m3台15卫生泵Q=20m3/hH=25mN=7.5KW台46CIP换热器F=5m2台1三灌装线1灭菌烘箱N=22.0KW台1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灌装机N=2.0KW台13供瓶机N=0.2KW台24DJ灯检台N=0.2KW台15贴标机N=1.0KW台16清洗灭菌机N=15.0KW台17装盒机N=1.5KW台18装箱机N=1.5KW台19码垛机N=1.2KW台110输送系统N=0.55KW套1表3.1-9中心化验室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多功能食物料理机SG300AF台22增力电动搅拌机JB50D台23酸度计PHS-25台24糖度计WYTD-80%台25数字型旋转粘度计ND-1台26胶体磨DJM50台27凝胶强度测试仪NRA-100A台28真空干燥箱ZK-82A台29旋转薄膜蒸发器ZFQ-972台210色谱仪台211烘干机台212恒温水浴锅HH.SY41-Ni6台213蒸馏水器台2自动电位滴定仪ZD-4台2微量水分测定仪USI-1(1A)台13.1.5主要原辅料本项目玫瑰干花生产线的原辅材料见表3.1-8。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1-8玫瑰干花原辅材料消耗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消耗定额消耗量备注每小时每年1玫瑰花t/t5.01.6720002包装袋个/t4200140016800003箱个/t2107084000本项目玫瑰酒生产线的原辅材料见表3.1-9。表3.1-9玫瑰酒原辅材料消耗指标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消耗定额消耗量备注每小时每年1玫瑰花t/t0.160.44802清香型白酒t/t0.651.315603红酒t/t0.650.3253904果酒t/t0.650.3253905白砂糖t/t0.20.56006酒瓶500ml个/t200050006.0x1067纸箱个/t3348351.0x1068原料水t/t0.180.45540本项目玫瑰酱生产线的原辅材料见表3.1-10。表3.1-10玫瑰酱原辅材料消耗指标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消耗定额消耗量备注每小时每年1玫瑰花t/t0.50.253002白砂糖t/t0.50.253003盐t/t0.030.015187瓶250ml个/t400020002400000本项目玫瑰口服液生产线的原辅材料见表3.1-11。表3.1-11玫瑰口服液原辅材料消耗指标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消耗定额消耗量备注每小时每年1玫瑰花t/t0.20.56002白砂糖t/t0.060.151803原料水t/t0.741.852220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瓶子50ml个/t20000166672.0x1075纸箱个/t166713391.67x106本项目玫瑰精油生产线的原辅材料见表3.1-12。表3.1-12玫瑰精油原辅材料消耗指标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消耗定额消耗量备注每小时每年1玫瑰花t/t2857.143.333999.9962二氧化碳t/t8.39.683x10-311.623乙醇t/t85.710.1120.04瓶子10ml个/t100000116.67140000本项目玫瑰浓缩汁生产线的原辅材料见表3.1-13。表3.1-13玫瑰浓缩汁原辅材料消耗指标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消耗定额消耗量备注每小时每年1玫瑰花t/t7.422.1625972白砂糖t/t0.050.01417.53原料水t/t3.431.012004瓶子1000ml个/t1000292350005纸箱个/t16749.0584503.2组织定员及工作制度本项目人员配备的原则是以岗定员,同时参照了国内同类规模厂家及原装置的人员配备情况进行编制。项目全部建成后玫瑰加工区需要定员520人,其中技术与行政人员95人,操作工425人。年工作日50天,每天24小时(按1200小时计),生产工人及辅助生产工人均实行四班三运转制度,管理人员为一班制。表3.2-1员工安排表序号部门及岗位 定员日班轮班合计1董事长、副董事长及董事4 42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4 43总经理办公室5 54食堂、办公、宿舍、档案等156215财务部、采购部、销售部24 246技术部技改、研发、项目筹建等10 10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品管部检验、中控、质量管理18927生产装置8玫瑰口服液车间2254729玫瑰酒车间20456510玫瑰酱车间14365011玫瑰精油车间20456512烘干车间及干花库12203213玫瑰浓缩汁车间14365014公用工程(含锅炉、冰机、配电、工艺水、污水等)18405815机、电、仪修理3333合计2452915203.3公用工程3.3.1供排水3.3.1.1给水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于田县工业园区。项目生产、生活设计最大新鲜用水量24m3/h,由园区管径为DN150的供水管网,为全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水池补充水,供水量及水质可以满足本工程生产用水要求。3.3.1.2排水本项目生产期设计排水量88.61m3/d(4430.42m3/a),由于生产工艺中不使用化工原料,生产废水水质中不含重金属类及有毒化合物,生产废水中含少量泥沙和悬浮物,生化需氧量高;根据项目单位统计,项目产生生产废水1620m3/a;清洗设备及地面生产废水144m3/a;锅炉废水产生量为140m3/a;洗瓶废水产生量为444.8m3/a;生活污水2080m3/a。以及化验室中的废水为1.62m3/a,化验室废水经过废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再与其他废水一起排入污水经厂内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进入于田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3.3.2供电本项目供电电源由园区变电站10kV不同母线段提供两路。本工程在厂区内新建10kV配电装置室,内设2台SM11-1000kVA/10/0.4kV变压器全厂低压负荷供电。接线方式均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完全可满足厂区用电需求。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3.3供暖及供汽本项目由于冬季不生产,故冬季不提供生活供暖。本项目自建一台燃煤蒸汽锅炉6t/h,饱和蒸汽压力为1.25MPa,可满足厂区工艺用汽的要求。3.3.4通风厂区建筑物通风,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生产车间以机械通风为主,补风靠门窗缝隙补充。机械通风系统换气次数为6次/时。3.3.5消防厂区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管道与生产、生活水管道合并,管道设计在满足水消防时又能满足生产用水,当火灾发生时,可直接灭火或由消防车临时加压灭火。临时高压消防用水量为25L/s,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0L/s,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5L/s,延续时间时间按2小时计消防用水量180m3。在生产,消防管道上按规范要求设置消火栓及切换阀门,室外消火栓间距100m,切换阀门控制的消火栓不大于5个,生产、消防水主管道为环状管网,干管管径DN150mm。厂区各建筑物内按规范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以备初期火灾时使用。3.4工程分析公司主要包括玫瑰干花、玫瑰酒、玫瑰酱、玫瑰口服液、玫瑰精油、玫瑰浓缩汁六条生产线。玫瑰干花生产线年生产400t玫瑰干花,玫瑰酒生产线年生产3000t玫瑰酒(其中清香型玫瑰白酒1800t/年、玫瑰红酒600t/年、玫瑰果酒600t/年),玫瑰酱生产线年生产600t玫瑰酱,玫瑰口服液生产线年生产3000t玫瑰口服液,玫瑰精油生产线年生产1.4t玫瑰精油,玫瑰浓缩汁生产线年生产350t玫瑰浓缩汁。副产物玫瑰细胞液1000t,玫瑰纯露3500t,玫瑰红素20t。3.4.1工艺流程简述及产污节点图3.4.1.1玫瑰原料预处理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如图3-1,3-2所示。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玫瑰花蕾、花瓣Z花瓣除托采摘ZW:废水G:废气Z:废渣N:噪声入常温库花蕾拣选图3-1玫瑰原料预处理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定量压块-5~-8℃花瓣冻结-35℃速冻隧道W:废水G:废气Z:废渣N:噪声-18℃低温库冷藏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3-2玫瑰原料预处理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玫瑰原料预处理工艺流程简述花蕾采摘保持饱满度,以含苞欲放为准,只保留花托,不留多余的花梗,拣去异物;花瓣采摘以花蕾打开花瓣为最佳,完全除托,拣选除去异物。3.4.1.2玫瑰干花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W清洗加热60℃玫瑰干花烘干玫瑰花蕾、花瓣W:废水G:废气Z:废渣N:噪声玫瑰细胞液图3-3玫瑰干花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玫瑰干花工艺流程简述选用高效节能型太阳能+热泵来烘干鲜花,利用逆卡诺原理,采用少量的电能,利用压缩机,将工质经过膨胀阀后在蒸发器内蒸发为气态,并大量吸收空气中的热能,气态的工质被压缩机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进入冷凝器放热,把干燥介质加热,如此不断循环加热,可以把干燥介质加热至60℃,而达到烘干的目的。烘干过程中冷凝的玫瑰香气滴入玫瑰细胞液储罐贮存待售。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4.1.3玫瑰酱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W玫瑰花浆玫瑰花清洗、破碎白砂糖蒸汽加热至沸腾纯水搅拌均匀G蒸发浓缩冷却pH调整剂检验搅拌杀菌灌装W:废水G:废气Z:废渣N:噪声发酵图3-4玫瑰酱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玫瑰酱工艺流程简述将选好的红玫瑰花瓣,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沥干表面携带的水分。将沥干的玫瑰花瓣用破碎机破碎成碎块,再用打浆机打成浆状,为了达到生产的花酱均匀细腻口感滑爽,已经打浆的原料再过一次胶体磨,使细度达到50目。按玫瑰花:白砂糖1:1的比例进行调配;浓缩是制作果酱类制品最关键的工艺。我们采用常压加热浓缩,砂糖分次加入,边加入边不断搅拌,浓缩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55%左右时,即可出锅,迅速装罐,用封罐机进行密封。封口进行发酵。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4.1.4玫瑰酒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W:废水G:废气Z:废渣N:噪声自重30%的酒玫瑰花搅拌均匀ZZ发酵冷却精滤粗滤腌制Z包装、入库检验灌装过滤调配图3-5玫瑰酒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玫瑰酒工艺流程简述玫瑰花经称量后,与自重的30%酒搅拌均匀,放置储罐中用酒没过鲜花进行腌制,腌制后经粗、精双重过滤、滤液冷却至10~12℃以便进行发酵(控制室温在10~12℃),收得的发酵原汁与基酒进行调配,调配后进行过滤,然后灌装、封盖、检验成品入库。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1.4.5玫瑰口服液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玫瑰花清洗W:废水G:废气Z:废渣N:噪声W萃取冷却ZZ水硅藻过滤标准化定容UHT灭菌精滤常温灌装倒置60s检验包装、入库封罐图3-6玫瑰口服液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玫瑰口服液工艺流程简述玫瑰花验收经过清洗后在≥70℃水溶液中进行萃取、粗滤、定容、标准化、硅藻过滤、UHT高温灭菌4S、冷却到80℃灌装、加盖、封口、检验成品入库。萃取罐内加入经过流量计计量后的热水,开启搅拌,经输送机构将玫瑰鲜花输送进罐,玫瑰鲜花进罐过程中继续添加热水,达到工艺要求后投料完成。投料完成后,经中控室确认加热程序,温度低于80℃时上下夹套同时加热,温度高于80℃时仅启动下夹套加热,加热过程中搅拌不停止,温度监测点维持2分钟不变化的情况下,停止加热,进入持稳萃取阶段,在持稳阶段如果温度降低超过2℃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启动下夹套加热,以保持温度,满足萃取工艺要求,当第一次萃取时间达到后,系统停止蒸汽加热装置,启动出料程序,检测到低液位时延时停止出料。第二次萃取,第三次水冲循环执行加水,加热,出料程序。最后一次水冲出料检测到低液位完成整个浸提过程。萃取罐内加入经过流量计计量后的热水,开启搅拌,经输送机构将玫瑰鲜花输送进罐,玫瑰鲜花进罐过程中继续添加热水,达到工艺要求后投料完成。投料完成后,经中控室确认加热程序,温度低于80℃时上下夹套同时加热,温度高于80℃时仅启动下夹套加热,加热过程中搅拌不停止,温度监测点维持2分钟不变化的情况下,停止加热,进入持稳萃取阶段,在持稳阶段如果温度降低超过2℃,启动下夹套加热,以保持温度,满足萃取工艺要求,当第一次萃取时间达到后,系统停止蒸汽加热装置,启动出料程序,检测到低液位时延时停止出料。第二次萃取,第三次水冲循环执行加水,加热,出料程序。最后一次水冲出料检测到低液位完成整个浸提过程。萃取液经萃取罐罐底部8-12目过滤网以自流的方式进入缓冲罐,缓冲罐的萃取液经泵输送、先后经40-50目及100目双联过滤器、经板式冷却器降温至8-10℃,并进入指定的定容罐,与化糖罐溶好的糖液进行调配,补纯净水进行定容。调配好的液体经板式冷却器冷却到8-10℃,通过硅藻土过滤机过滤,液体再次通过精滤机精滤、UHT灭菌后冷却到80℃灌装,加盖、封口、检验成品入库。3.4.1.6玫瑰精油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玫瑰花清洗W:废水G:废气Z:废渣N:噪声CO2压缩CO2储罐CO2萃取釜WCO2回收系统分离罐成品油罐玫瑰花浆Z95%乙醇盐酸残渣蒸馏包装、入库萃取压滤pH调节G静置1h玫瑰纯露玫瑰红素烘干色浆蒸馏过滤Z图3-7玫瑰精油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玫瑰精油工艺流程简述应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玫瑰油,其方法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超临界流体的压缩,二是萃取,三是减压,四是分离。其特点是:它可在低温中提取玫瑰油,且不使用有机溶剂,整个工作过程笼罩在CO2惰性气氛中,有效地防止了玫瑰成分氧化和降解,使有效成分不被破坏,并可有选择地分离和保持全部玫瑰成分。该技术集萃取、分离于一体,不存在物料的相变过程,不需要高温加热,操作方便,大大缩短了工艺流程,其提取成本低、无污染、无毒害、节约能耗,其玫瑰油的收取率可达3.5%以上。精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渣中进行玫瑰色素的提取,首先对提取玫瑰精油后的残渣进行浸提、再加入95%乙醇,使液体中的乙醇浓度达80%,这时蛋白质、多糖等杂质析出,再进行压滤后的滤液用盐酸调pH值小于3,进一步除去酸不溶性杂质,放置1h后过滤,滤液通过蒸馏的方法得到红色素的色浆,经烘干后制得玫瑰色素成品。3.4.1.7玫瑰浓缩汁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W:废水G:废气Z:废渣N:噪声玫瑰花清洗W糖70℃萃取Z粗滤Z水UHT灭菌真空浓缩硅藻过滤、精滤标准化定容包装、入库检验倒置60s封罐常温灌装图3-8玫瑰浓缩汁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玫瑰浓缩汁工艺流程简述玫瑰花验收经过清洗后在≥70℃水溶液中进行萃取(加糖)、粗滤、加水定容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硅藻过滤、真空浓缩、灭菌、灌装、加盖、封口、检验成品入库。3.4.1.8中心化验室本项目在建设研发中心及中心化验室楼一座,设置玫瑰花原料提取、食品、酒、浓缩汁、保健品等六个实验室。主要是对生产产品进行分析化验,为用户提供可靠的数据。3.4.2物料平衡3.4.2.1玫瑰原料预处理物料平衡玫瑰原料预处理物料平衡见图3-9。花蕾拣选、花瓣除托23.004t/a玫瑰花9976.996t/a玫瑰花蕾、花瓣10000t/a图3-9玫瑰原料预处理物料平衡图3.4.2.2玫瑰干花物料平衡玫瑰干花物料平衡见图3-10。蒸发600t/a冷凝玫瑰细胞液1000t/a水分玫瑰干花400t/a烘干玫瑰花2000t/a图3-10玫瑰干花物料平衡图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4.2.3玫瑰酱物料平衡玫瑰酱物料平衡见图3-11。水300t/a盐18t/a白砂糖浆加热融化白砂糖300t/a搅拌均匀清洗破碎玫瑰花浆玫瑰花300t/a蒸发浓缩玫瑰酱600t/a蒸发318t/a图3-11玫瑰酱物料平衡图3.4.2.4玫瑰酒物料平衡玫瑰酒物料平衡见图3-12。白砂糖600t/a水540t/a玫瑰渣40t/a清香型白酒、红酒、果酒2340t/a过滤搅拌均匀玫瑰花480t/a玫瑰酒3000t/a发酵损耗920t/a图3-12玫瑰酒物料平衡图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4.2.5玫瑰口服液物料平衡玫瑰口服液物料平衡见图3-13。白砂糖浆加热融化白砂糖180t/a水2220t/a玫瑰花浆定容玫瑰口服液3000t/a萃取玫瑰花600t/a图3-13玫瑰口服液物料平衡图3.4.2.6玫瑰精油物料平衡玫瑰精油物料平衡见图3-14。CO2回收系统CO2压缩CO2储罐玫瑰精油1.4t/a分离罐CO2萃取釜CO211.62t/a玫瑰花3999.996t/a玫瑰花浆蒸馏玫瑰纯露3500t/a残渣95%乙醇120t/a萃取玫瑰渣119.7192t/a过滤玫瑰渣358.8768t/a蒸发损耗120t/a玫瑰红素20t/a烘干图3-14玫瑰精油物料平衡图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4.2.7玫瑰浓缩汁物料平衡玫瑰浓缩汁物料平衡见图3-15。水1200t/a玫瑰渣346.45t/a白砂糖17.5t/a定容过滤70℃萃取玫瑰花2597t/a蒸发3118.05t/a真空浓缩玫瑰浓缩汁350t/a图3-15玫瑰浓缩汁物料平衡图3.4.3水平衡根据本项目各单元用水途径和给水方案绘制了水平衡图(见图3-16)。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0.181.621.8废水处理装置化验室冲洗水回用2224444.8111.22780洗瓶回用28005601403500锅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14436180地坪、设备清洗用水4430.4220805202600生活污水1980沉淀池循环3600760100新鲜水177804460清洗原料4360沉淀除砂16203008720加工车间玫瑰酱5404260玫瑰酒最终产品玫瑰口服液22201200玫瑰浓缩汁注:单位为t/a图3-16玫瑰生产线水平衡图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4.4污染源分布和污染物排放量核算3.4.4.1废水产生源分布及排放量核算根据本项目所排放的生产废水的性质、水质状况以及可能的排放去向,生产废水可分为玫瑰花清洗废水、生产工艺用水、设备和地面清洗废水、锅炉房排水等几部分以及化验室冲洗废水。除生产工艺用水直接进入最终产品不外排,其余生产废水以及生活污水与经废水处理装置后的化验室冲洗废水一起排入自建的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生产废水①玫瑰花清洗废水玫瑰花清洗水,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为悬浮物、泥沙。清洗水每次用水量为89.2m3/d,泥砂带走、损耗后进入蓄水池,在蓄水池中水量损耗15.2m3/d(需每天补充),重复利用水量为72m3,年用水量为4460m3/a。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5%计算,则年排水量为1620t/a。根据类比调查可知,该部分废水中的污染物的浓度约为:COD约为60mg/L,BOD5约为20mg/L,SS约为7000mg/L,氨氮约为15mg/l。废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后再排入自建的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最终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②生产过程中用水在玫瑰酱生产过程中,溶解白砂糖需用水300t/a;在玫瑰酒生产过程中,调配过程需用水540t/a;在玫瑰口服液生产过程中,定容需用水2220t/a;在玫瑰浓缩汁生产过程中,定容需用水1200t/a。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直接进入最终产品内,不外排。③设备和地面清洗废水设备和地面清洗废水日均用水量为3.6m3/d(180t/a),年排放量为144t/a。根据类比调查可知,该部分废水中的污染物的浓度约为:COD约为100mg/L,BOD5约为35mg/L,SS约为180mg/L。废水直接排入自建的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④锅炉废水锅炉污水中主要包括一些悬浮物、水渣及其沉积物,锅炉用水量为70m3/d(3500t/a),蒸发损耗560t/a,回用2800t/a,排水总量为140t/a。污染物浓度为:COD40mg/L,BOD510mg/L,SS80mg/L,污染物产生量为COD:0.0056t/a,BOD5:0.0014t/a,SS:0.0112t/a。废水直接排入自建的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⑤洗瓶废水在玫瑰酱、玫瑰酒、玫瑰口服液、玫瑰精油和玫瑰浓缩汁生产过程中需使用大量瓶子,在进行灌装前需将瓶子进行清洗,清洗瓶子用水量为瓶子总容积的40%,为2780m3/a;其中80%的水进行循环回用,为2224m3/a;剩余水量中20%损耗,为111.2m3/a,排放444.8m3/a。污染物浓度为:COD40mg/L,BOD510mg/L,SS80mg/L。废水直接排入自建的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化验室废水化验室使用自来水和纯水,自来水主要用来清洗实验室和实验器具,纯水主要用来配制溶液、稀释溶液和清洗实验器具。实验室自来水量约为0.04m3/d(2m3/a),其中制备纯水0.004m3/d(0.2m3/a)、实验冲洗水0.036m3/d(1.8m3/a),排放废水以0.9的排污系数计排放量约为0.0324m3/d(1.62m3/a)。经废水处理装置后再排入自建的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最终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本项目工作定员为520人,用水量按0.1m3/人·d,项目生产天数为50天,则生活用水为52m3/d(2600m3/a),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则生活排水量为41.6m3/d(2080m3/a)。废水中含COD:400mg/l、BOD:280mg/l、SS:400mg/l、氨氮40mg/l;污染物产生量COD:0.208t/a、BOD:0.146t/a、SS:0.208t/a、氨氮0.021t/a。生产废水直接排入自建的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本项目排放的废水为4430.42t/a。除生产工艺用水直接进入最终产品不外排,其余生产废水以及生活污水与经废水处理装置后的化验室冲洗废水一起排入自建的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3.4.4.2废气污染源分布及排放量核算本项目产生废气主要为锅炉废气、储煤场扬尘和制冷剂废气。——锅炉废气(1)锅炉废气:本项目最大用汽量为5.15t/h,根据用汽负荷,生产时配置6t/h燃煤蒸汽锅炉1台供生产工艺用汽,冬季非生产期,故冬季不提供生活供暖。采用型号为DZL6-1.25-AII蒸汽锅炉一台用来提供生产所需蒸汽,布置在锅炉房中,烟囱高度为35m。DZL6-1.25-AII蒸汽锅炉满负荷运行耗煤量为750kg/h,生产期为50天,故锅炉年耗煤量约为900t/a。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锅炉产生的烟气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除尘效率>99%;双碱法脱硫除尘设计效率为>80%,除尘效率>60%;SCR脱硝法的脱硝设计效率按>90%。用煤从和田杜瓦煤矿拉运,距于田县城330km,杜瓦煤矿是南疆较大的一个煤矿,,可作为工业动力用煤。该煤矿煤的工业分析数据见下表3.4-1。表3.4-1煤质分析一览表和田杜瓦煤煤质分析名称单位数值名称单位数值全硫%0.72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23.97空干基水份Mad%1.12焦渣特征级2干燥基灰份Ad%16.19干燥基固定碳FCd%58.72低位发热量Qar.netMJ/kg22.99---(1)烟气量锅炉实际烟气量:Vy=0.249Qar.net/1000+0.77+(-1)V0式中:Qar.net——煤的低位发热量(kJ/kg),取22990kJ/kg;——过量空气系数,取1.3;V0——理论空气量(m3/kg)为6.2Nm3/kgVy=0.249+0.77+(1.3-1)6.2=8.35Nm3/kg由上式计算得出,本项目所用煤烟气产生量为8.35m3/kg,计算出新建锅烟气产生量为:751.5万m3/a,排放速率为1.74m3/s。(2)烟尘烟尘产生量:Gsd=1000×B×A×dfh/(1-Cfh)烟尘排放量:Gsd=1000×B×A×dfh×(1-η)/(1-Cfh)式中:Gsd--烟尘排放量:kg;B--耗煤量:900t/a;A--煤中灰分,16.19%;dfh--灰分中烟尘,20%;Cfh--烟尘中可燃物,30%。经过上式计算,烟尘排放结果如下: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新建锅炉烟尘产生浓度为5539.6mg/m3,产生量为41.63t/a;布袋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按99%计算,预计排放浓度为55.4mg/m3,排放量为0.42t/a;再经过双碱法脱硫除尘的除尘效率按60%计算,预计排放浓度为22.16mg/m3,排放量为0.17t/a;排放速率为0.039g/s。(3)SO2GSO2=1600×B×SGSO2--SO2排放量:kg;B--耗煤量:900t/a;S--燃煤全硫分含量:0.72%。经过上式计算,SO2排放结果如下:新建锅炉SO2产生浓度为1379.91mg/m3,产生量为10.37t/a;约有20%的硫进入煤渣中被带走,预计SO2排放浓度为1103.93mg/m3,排放量为8.30t/a,双碱法脱硫除尘的脱硫效率按80%计算,预计排放浓度为220.79mg/m3,排放量为1.66t/a;排放速率为0.38g/s。(4)NOX采用《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胡名操作相关统计数据:按燃烧1t煤来计算:产生氮氧化物为3.62kg,经计算NOx的产生量为3.26t/a,产生浓度433.80mg/m3,本次环评要求采用SCR脱硝法的脱硝效率按90%计算,预计排放浓度为43.38mg/m3,排放量为0.33t/a;排放速率为0.076g/s。废气及污染物排放量见表3.4-2。表3.4-2锅炉污染源基本情况污染源类别耗煤量(t/a)炉渣(t/a)重要污染物处理前浓度及产生量烟尘SO2NOx排放浓度mg/m3排放速率g/s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m3排放速率g/s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Nm3排放速率g/s产生量t/a蒸汽锅炉点源90021522.160.0390.17220.790.381.6643.380.0760.33——煤场扬尘本项目储煤场在项目区西北侧,每年项目燃煤900t,燃煤集中在生产期购买和使用。对于煤炭堆场产生的扬尘,建议建1.5m围墙,配备喷淋设施,可抑尘50%以上。根据《露天煤(矿)场粉尘产生量核定暂行办法》中,对煤炭堆存的产污、排放系数做了明确的规定,见表3.4-3。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4-3煤炭堆存核定系数表单位:kg/t煤产污系数排放系数仅建有挡风墙的仅建有喷淋设施的建有挡风墙并建有喷淋设施的加盖绿网或使用防尘抑制剂的建有防风抑尘网的建有封闭储煤仓的有喷淋设施的无喷淋设施的1.751.41.230.880.1750.1750.350.00本项目年总用煤量为900t,堆存系数选取0.88kg/t,经计算煤堆起尘0.792t/a,储煤场在采取措施后扬尘排放量为0.396t/a。——制冷剂废气本项目使用氨R717作为制冷剂。类比同等规模保鲜库,制冷剂氨R717年使用量约200kg左右(氨的单位标准容积制冷量大约为520kcal/m3,R717的单位容积制冷量接近于R22),年无组织排放量约2kg。3.4.4.3 固体废物产生源分布及排放量核算废渣的综合利用:玫瑰花预处理时清理出的花托,及加工时过滤出的玫瑰渣,约产生23.004t玫瑰花托,年产玫瑰渣约865.046t。玫瑰废渣是牛、羊等家畜的优质饲料,由农户负责清运,进行饲料生产。清洗过程中的泥沙年产生量为15t/a,定点堆放,定期清运送园区堆场处置。产生的锅炉废渣,年产215t(年生产50天),数量较大,作为一般一类工业废物,定期清运到工业园区的工业废物堆场。员工全年产生生活垃圾13t(生产期50天,每天520人次,排放垃圾量按0.5Kg/人·d计),送环卫部门指定地点,由环卫部门负责清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3.4.4.4噪声源分布及噪声值本项目的主要噪声源为各生产车间的生产设备。如洗瓶机、烘干机、包装机及各类水泵、风机等,其噪声值都在85dB(A)以上,根据同类生产企业的相同设备的类比分析,得出本项目主要噪声源的声级值,见表3.4-4。表3.4-4建设项目主要噪声源及生产车间噪声类比调查结果车间名称主要噪声设备单机噪声(dB(A))车间平均噪声玫瑰干花烘干车间包装机6571输送机78热泵70玫瑰酱车间封盖机7073灌装机85液压提升机70-88玫瑰酒车间洗瓶机9588压盖机82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烘干机94冷却机85毛刷机89玫瑰口服液车间提升机8280泵类70-85精滤机75洗瓶机95精油车间泵类70-8075压缩机80玫瑰浓缩汁车间泵类70-8573真空浓缩机组85精滤机75锅炉房风机7979上述噪声源中对于声级值较大的洗瓶机、烘干机等设立封闭隔音间,并装设吸音材料,高噪声设备做减振处理、风管设置消声器等措施。3.4.4.5污染物排放量统计本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见表3.4-5。表3.4-5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统计一览表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处理后排放浓度及排放量浓度产生量浓度排放量大气污染物锅炉烟气/751.5万m3/a/751.5万m3/a烟尘5539.6mg/L41.63t/a22.16mg/L0.17t/aSO21103.93mg/L8.30t/a220.79mg/L1.66t/aNOX433.80mg/Nm33.26t/a43.38mg/Nm30.33t/a水污染物生产及生活废水(4430.42m3/a)SS536.5mg/l2.38t/a30mg/l0.20t/aBOD5102.1mg/l0.67t/a15mg/l0.10t/aCODcr167.6mg/l1.11t/a17mg/l0.11t/a氨氮23.2mg/l0.15t/a6mg/l0.04t/a固体废物生产工段玫瑰花渣865.046t销售给当地农民用于加工成饲料泥沙15t送至园区堆场煤渣215t定期清运到工业园区的工业废弃物堆场日常生活生活垃圾13t/a送至园区垃圾填埋场噪声在设备上选用高效低噪声设备,噪声较大的空压机等布置在独立的房间内,同时做消声处理,采取措施后,厂界噪声控制在白天65dB,夜间55dB以下。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本项目于2014年3月11日至2014年3月17日委托和田地区环境监测站承担监测内容。4.1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1.1监测点位布设本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由和田地区环境监测站承担。根据建设项目所在的具体位置、当地气象条件、地形和环境功能等因素,从工程和环境特征以及主导风向、关心目标考虑,对项目可能影响的敏感区域布点监测,在项目厂区内布设了1个环境空气监测点,代表项目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4.1.2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和监测分析方法监测项目:SO2、NO2、TSP共三项。监测时间:2014年3月11日至2014年3月17日,连续监测7天。监测频率:监测频率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有关规定执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每天连续监测18小时,总悬浮颗粒每天连续监测12小时。监测分析方法:采样和分析方法均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进行。见表4.1-1。表4.1-1大气监测采样及分析方法编号名称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最低检出浓度mg/m31SO2甲醛缓冲液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0.0032NO2对氨基苯磺酸盐酸奈乙二胺分光光度法0.0023TSP玻璃纤维滤膜重量法4.1.3评价标准大气环境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表4.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取值时间浓度限值(mg/m3)标准来源SO2日平均0.15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环发[2000]1号文修改1小时平均0.50年平均0.06NO2日平均0.12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小时平均0.24年平均0.08TSP日平均0.3年平均0.204.1.4监测结果本次评价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统计见表4.1-3。表4.1-3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单位:mg/m3测点名称监测时间SO2ISO2NO2INO2TSPITSP项目区3月11日0.060.40.0080.0670.4111.373月12日0.0070.0470.0060.050.5161.723月13日0.0040.0270.0070.0580.5421.813月14日0.0060.040.0020.0170.6052.023月15日0.0040.0270.0050.420.5421.813月16日0.0060.040.0070.0580.5071.693月17日0.0070.0470.0040.0330.4241.414.1.5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及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0〗1号文“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的通知”标准进行,具体数值见表1.3-4。(2)评价方法选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公式为:Ii=Ci/Coi 式中:Ii—i污染物的分指数; Ci—i污染物不同取样时间的浓度,mg/m3; Coi—i污染物对应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3)评价结果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上述结果进行评述,结果见表4.1-4。表4.1-4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果单位:mg/m3项目测点Ii(SO2)Ii(NO2)Ii(TSP)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项目区0.060.0040.0080.0020.6050.411质量标准二级0.15二级0.12二级0.30由表4.1-4可以看出,评价区域大气环境中SO2、NO2污染物日均值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日均浓度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二级标准日均浓度限值。TSP超出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日均浓度限值是由于于田当地风沙较大。3.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根据评价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地表水现状,本次地表水环境现状由阿勒泰市监测站监测,采样地点为哈巴河大桥,距离本项目1.2km。3.2.1监测时间、监测项目采样时间为2012年8月4日,地表水监测项目为: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氨氮、砷、汞、六价铬、铅、镉、石油类、氰化物、挥发酚、硒、铜、锌、总磷、氟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3.2.2评价标准本次地表水环境现状按《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水体标准进行评价,评价标准见表3.2-1。表3.2-1地下水质量标准单位:mg/l(pH除外)序号项目Ⅲ类标准1pH6~92溶解氧≥63高锰酸盐指数≤44CODcr≤155BOD5≤36氨氮≤0.57总氮≤0.58砷≤0.059汞≤0.000510六价铬≤0.211铅≤25012镉≤0.00513石油类≤0.0514氰化物≤0.0515挥发酚≤0.00216硒≤0.0117铜≤1.018锌≤1.0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9总磷≤0.120氟化物≤1.02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22硫化物≤0.123粪大肠菌群(个/L)≤20003.2.3现状评价(1)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其具体公式如下:Si=Ci/Csi式中:Si---i种水污染物的标准污染指数;Ci---i种水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Csi---i种水污染物的地面水水质标准,mg/l。(2)pH值评价方法对于以评价标准为区间值的水质参数(如pH为6.5-8.5)时,其单项指数式为:pHj≤7.0时,pHj>7.0时,式中:Si,j——某污染物的污染指数;SpH,j——pH标准指数;pHj——j点实测pH值;pHsd——标准中pH的下限值(6.5);pHsu——标准中pH的上限值(8.5)。按所列公式,对现状监测的地表水的水质进行现状评价。各污染物的监测值和单因子标准指数分别列于表3.2-2。表3.2-2地表水水质监测及评价结果序号项目地表水Ⅱ类质量标准值mg/L(pH值除外)监测值单因子标准指数1pH6.5~8.57.70.472溶解氧≥610.2达标3高锰酸盐指数≤41.90.484CODcr≤15100.675BOD5≤32.00.676氨氮≤0.50.1210.242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总氮≤0.50.210.428砷≤0.050.00070.019汞≤0.00050.0000070.1410六价铬≤0.20.040.211铅≤2500.0010.00000412镉≤0.0050.00010.0213石油类≤0.050.010.214氰化物≤0.050.0040.0815挥发酚≤0.0020.002116硒≤0.010.00050.0517铜≤1.00.050.0518锌≤1.00.050.0519总磷≤0.10.0220.2220氟化物≤1.00.420.422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0.050.2522硫化物≤0.10.0050.0523粪大肠菌群(个/L)≤2000500.03从表3.2-2中可知:项目区地表水无超标现象,所有指标均达到《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水体标准要求,说明项目所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好。3.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根据评价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地下水开采现状,本次地下水环境现状由阿勒泰市监测站监测,采样地点为本项目附近的地下水。3.3.1监测时间、监测项目采样时间为2012年9月4日,地下水监测项目为: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氰化物、汞、六价铬、铅、铁、镉、硒、铜、锌、锰、氟化物(F)。3.3.2评价标准本次地下水环境现状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水体标准进行评价,评价标准见表3.3-1。表3.3-1地下水质量标准单位:mg/l(pH除外)序号项目Ⅲ类标准1pH6.5~8.52总硬度≤4503高锰酸盐指数≤3.04氨氮≤0.25挥发酚≤0.002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氰化物≤0.057汞≤0.0018六价铬≤0.059铅≤0.0510铁≤0.311镉≤0.0112硒≤0.0113铜≤1.014锌≤1.015锰≤0.116氟化物≤1.03.3.3现状评价(1)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其具体公式如下:Si=Ci/Csi式中:Si---i种水污染物的标准污染指数;Ci---i种水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Csi---i种水污染物的地面水水质标准,mg/l。(2)pH值评价方法对于以评价标准为区间值的水质参数(如pH为6.5-8.5)时,其单项指数式为:pHj≤7.0时,pHj>7.0时,式中:Si,j——某污染物的污染指数;SpH,j——pH标准指数;pHj——j点实测pH值;pHsd——标准中pH的下限值(6.5);pHsu——标准中pH的上限值(8.5)。按所列公式,对现状监测的地下水水井的水质进行现状评价。各污染物的监测值和单因子标准指数分别列于表3.3-2。表3.3-2地下水水质监测及评价结果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序号项目地下水Ⅲ类质量标准值mg/L(pH值除外)监测值单因子标准指数1pH6.5~8.57.300.22总硬度≤450347.10.773高锰酸盐指数≤3.02.220.744氨氮≤0.21.7808.95挥发酚≤0.0020.00216氰化物≤0.050.0040.087汞≤0.0010.000020.028六价铬≤0.050.0040.089铅≤0.050.0010.0210铁≤0.30.0430.1411镉≤0.010.00010.0112硒≤0.010.00050.0513铜≤1.00.050.0514锌≤1.00.050.0515锰≤0.12.4124.116氟化物≤1.00.690.69从表3.3-2中可知:项目区地下水除氨氮、锰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水体标准要求。锰超标主要由于地质原因造成,氨氮超标主要由于项目区附近农田多年施肥,氮肥利用率低,残留土地中的氮肥在降水和灌水等淋溶作用下造成的。其他项无超标现象,其余指标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水体标准要求,说明项目所在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4.3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3.1调查范围根据本项目的地理位置及项目建设组成,该项目噪声环境现状调查范围为本项目工程厂界外1m处。4.3.2监测布点根据本项目工程建设的平面布置,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噪声监测点选择在厂界四周布设,共4个监测点,具体位置见图4-1。4.3.3监测方法和时间监测方法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有关规定进行监测,监测时间为2014年3月20日,昼间和夜间分别进行监测。4.3.4评价标准厂区周围各点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3类标准。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3.5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采用噪声污染指数法,模式如下:式中:Leq——表示在T时段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dB(A);Lb——表示适合用于该功能区的噪声标准。4.3.6现状评价项目厂界噪声现状评价计算结果见表4.3-1。表4.3-1项目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表单位:dB(A)监测位置昼间夜间监测值标准值监测值标准值厂区东面52.36542.155厂区南面50.86540.355厂区西面49.66540.155厂区北面49.76541.355从表4.3-1可以看出,评价区域现状噪声环境等效声级均未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3类标准值,说明评价区内现状声环境质量较好。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5.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5.1.1大气污染源分析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施工扬尘,其次有施工车辆、挖土机等燃油燃烧时排放的SO2、NO2、CO、烃类等污染物,但最为突出的是施工扬尘。5.1.1.1主要来源有(1)施工场地的土方挖掘、装卸和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填方扬尘、管网布设路面开挖产生的扬尘。此类扬尘与砂土的粒度、湿度有关,并随天气条件而变化,难以定量估算。但就正常情况而言,扬尘量与砂土的粒度、湿度成反比,而与地面风速及地面扬尘启动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土质一般较松散,因此,在大风、天气干燥尤其是春夏少雨季节的气象条件下施工场地的地面扬尘可能对项目近邻的周边区域产生较大的影响。(2)施工物料的堆放、装卸过程产生的扬尘。在施工场地的物料堆场,若水泥、砂石等土建材料露天堆放不加覆盖,容易导致扬尘的发生。此类扬尘的产生条件及产生量与场地平整、土石方清挖过程的地面扬尘的情况基本相似。(3)建筑物料的运输造成的道路扬尘。包括施工车辆行驶时产生的路面扬尘、车上物料的沿途散落和风致扬尘。路面扬尘与路况、天气条件密切相关。对施工车辆经过的路段而言,积尘相对较多,若不能经常清除、冲洗路面积尘,则车辆经过时引起的扬尘较一般交通路面大得多,尤其在干燥的天气条件下,对道路两侧的影响明显。在物料运输过程中,物料在起、迄点的装卸和沿途的散落也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扬尘。据了解,施工现场土方湿度较大,运输、装卸过程所引起的风致扬尘量相对于水泥、沙土而言要少得多。(4)清除固废和装模,拆模以及清理工作面引起的扬尘。(5)施工机械、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在工程施工期间,使用液体燃料的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发动机排放的尾气中含有NOX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CO、HC等污染物,一般情况下,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不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6)装修期间有机溶剂废气。5.1.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5.1.2.1施工扬尘影响分析施工产生的扬尘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阶段。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是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如黄沙、水泥等)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由于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力扬尘;而动力起尘,主要是在建材的装卸、搅拌过程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其中施工及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据文献资料介绍,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以上。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式中:Q——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辆;V——汽车速度,km/hr;W——汽车载重量,t;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表5.1-1为一辆10t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1km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扬尘量。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则扬尘量越大。因此在施工时期经常洒水,限速行驶和保持路面的清洁汽车扬尘影响不大。表5.1-1在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单位:kg/辆·kmP车速(km/hr)0.1(kg/m2)0.2(kg/m2)0.3(kg/m2)0.4(kg/m2)0.5(kg/m2)1(kg/m2)50.0510560.0858650.1163820.1444080.1707150.28710100.1021120.1717310.2327640.2888150.3414310.57421150.1531670.2575960.3491460.4332230.5121460.86132250.2552790.4293260.581910.7220380.8535771.43553施工期扬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由于施工的需要,一些建材需露天堆放;一些施工点表层土壤需人工开挖、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其扬尘量可按堆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中:Q——起尘量,kg/t·a;V50——距地面50m处风速,m/s;V0——起尘风速,m/s;W——尘粒的含水率,%。V0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以沙尘土为例,不同粒径的尘粒的沉降速度见表5.1-2。由表可知,尘粒的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粒径为250mm时,沉降速度为1.005m/s,因此可以认为当尘粒大于250mm时,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而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是一些微小尘粒。施工期间,施工扬尘势必会对该区域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工程施工期应特别注意施工扬尘的防治问题,须制定必要的防治措施,如施工场地经常洒水降尘、拉运建筑材料需盖篷布等,以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表5.1-2不同粒径尘粒的沉降速度粒径(mm)10203040506070速度(m/s)0.0030.0120.0270.0480.0750.1080.147粒径(mm)8090100150200250350沉降速度(m/s)0.1580.1700.1820.2390.8041.0051.829粒径(mm)4505506507508509501050沉降速度(m/s)2.2112.6143.0163.4183.8204.2224.6245.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5.2.1水污染源分析(1)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及餐饮污水,水中主要污染物包括油脂、CODcr、悬浮物、洗涤剂等,以有机类为主。(2)施工废水来自搅拌机、砂石料冲洗、混凝土拌和养护。砂石料冲洗和混凝土拌和与养护等排放的废水除悬浮物和石油类指标较高外,其余指标均较低。(3)建筑材料在堆放期间可能受到雨水的冲刷流失而产生的废水,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2.2水环境影响分析5.2.2.1生产废水由于本项目施工期间使用商品混凝土,所以项目用水量不大。应配套相应的施工排水设施,泥浆水应经沉淀池澄清后排放。5.2.2.2生活废水施工期在不同的建设阶段,施工人数不尽相同,施工期间施工人数最高峰为50人,如按施工人员每天生活用水100L/人计,平均每人每天产生BOD为50g,COD为60g。生活污水按用水量的70%计,施工期6个月计算,施工现场每天的生活污水及污染物发生量见表5.2-1。施工人员临时住在项目建设区,由于产生量较少施工生活污水一般用于施工场地扬尘洒水。表5.2-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用水量污水量BOD5CODcrt/dt/at/dt/akg/dt/akg/dt/a59003.56302.50.4530.54据类比调查,同类项目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浓度见表5.2-2。表5.2-2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量及相应排放标准浓度值监测项目排放浓度值(mg/L)排放量(t/a)《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SS2681.68150CODcr3602.24150BOD51500.9430动植物油30(预处理)0.1815NH3-N400.24-由上表可看出,废水未经处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不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1998年1月1日后建设的单位)要求。由于施工期时间比较短,施工食堂废水经隔油后,自然蒸发,生活废水主要采用临时性的环保厕所。对于施工废水,采用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或场地降尘洒水。采取上述措施后,建设期对地表水体质量、以及地下水资源影响较小,而且是短期的。排水对外环境影响较小。5.3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5.3.1机械噪声源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期主要噪声源见表5.3-1。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5.3-1施工期主要噪声源施工阶段噪声源拆建挖掘机、铲土机、自卸车、卡车建筑施工搅拌机、振捣机、起重机、电锯路面施工搅拌机5.3.2作业环境与声级5.3.2.1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开挖作业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是由挖土机、装载车等机械和工人联合作业,近场声级一般在90-96dB。5.3.2.2压桩该作业完全在露天地面展开。采用不同方式桩机进行基础施工,所产生的噪声不尽相同。本工程拟采用静压式压桩,是除人工挖孔桩外目前打桩机中噪声最小的一种,声级一般低于80dB。5.3.2.3装修主体工程完成后,便转入装修作业。装修的内容有水电安装,墙面粉刷等工作,还有楼面、窗门的装饰与安装。由电工、管工、泥工、木工、油漆工等联合作业。这中间值得注意的是要动用切割机、刨光机、搅拌机、提升机、空压机等机具,大都在室内环境下作业,其中噪声最高的是切割,切割作业时近场声级达95dB左右。5.3.3施工场界噪声控制标准施工噪声是暂时的,但它对环境影响较大,是居民投诉较多的环境问题之一。因此,采取噪声污染控制措施,把施工噪声控制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之下。见表5.3-2。表5.3-2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施工期主要分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机械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所造成,如挖土机、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升降机等多为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指一些零星敲打声、装卸车辆的撞击声等,多为瞬时噪声;施工车辆的噪声属于交通噪声。在这些施工噪声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机械噪声。表5.3-3为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启动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叠加,根据类比,叠加后噪声增值约为3~8dB(A)。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声级见表5.3-3。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5.3-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声级序号施工机械测量声级[dB(A)]测量距离(m)1挖掘机79152压路机73103铲土机75154自卸卡车70155混凝土搅拌机79156混凝土振捣器80127升降机7212表5.3-4施工机械噪声衰减距离单位:dB(A)施工阶段施工机械噪声衰减距离(m)55100200300400500土石方挖掘机68625652打桩冲击式打桩机1029690868278结构混凝土振捣器6862565248装修升降机6054分析表5.3-4可知,在土石方、结构、装修三个施工阶段,施工机械噪声发生的噪声影响范围在200m左右,打桩施工其噪声影响范围在400m。但在施工阶段应尽可能的采取有效的减噪措施,建议建设单位在部分施工现场设置一些临时的屏障设施,阻挡噪声的传播同时对不同施工阶段,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对施工场界进行噪声控制。特别注意保护项目北面的声环境质量,确保敏感点不受施工噪声的干扰。5.4施工期固废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固废主要是建筑垃圾。工地建筑垃圾中的一部分如建筑废模块、建筑材料下角料、破钢管、断残钢筋头、包装袋以及废旧设备等基本上可以回收;而另一部分如弃土、废沙石等建筑材料废弃物等没有回收价值,如果随意倾倒和堆放,不但占用了土地,而且污染了周围环境,影响周围环境的景观。因此无回收价值的建筑废料必须统一收集后,作为填充材料充垫场地、便道、路堤等,或定期运往指定地点堆埋。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0kg/人·d,则按施工人员50人,施工期为6个月,则产生量为50kg/d,9t/a生活垃圾虽然量少,但仍要以专门的容器收集,应及时清运至当地乡镇政府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处置,不然会影响工业园区容貌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同时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若不及时清运、随意堆放必然会孽生苍蝇,产生恶臭,影响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生活卫生环境。5.5施工期占地对土壤植被的影响本项目占地包括永久性占地和临时性占地。永久占地主要是划定项目厂界以内的土地,面积约264317.20m2。永久性占地改变了原有土地的使用功能,随着项目区内建筑物、道路的建设,项目区内原有植被将不复存在;施工期的临时占地主要是在厂区边界施工时临时占用一部分土地,即施工人员及施工运输车辆对地表植被的践踏、碾压等产生的影响,会造成原有土壤结构及性能的破坏,降低土壤生产力。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土壤原有形态及生产力,经过一定时期能够得到恢复。根据现场观察和调查,项目划定的厂址范围为工业发展用地,无农作物,也无其它植被。所以,项目施工期不涉及对厂址区外土壤和植被的影响。5.6施工期环境管理施工承包商在进行工程承包时,应将施工期的环境污染控制列入承包内容,并在工程开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制定相应的环保防治措施和工程计划。项目施工时应向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申报;设专人负责管理并培训施工人员,以正确的工作方法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必要时,还需在监测和检查工程施工的环境影响和实施缓解措施方面进行培训,以确保项目施工期各项环保控制措施的落实。工程建设单位有责任配合当地环保主管机构,对施工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环境监测和监理,以保证施工期的环保措施得以完善和持续执行,使项目建设施工范围的环境质量得到充分有效保证。67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6.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迁移规律与当地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影响大气扩散的主要气象因素有风频、风向、风速、气温等。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风频、风向、风速、污染系数等污染气象情况,本评价采用和田地区气象站地面常规气象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得出该地区污染气象特征。6.1.1多年气象资料分析于田县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沙漠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温差较大,降水稀少,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生长季的无霜期长。但是,春季的春旱、倒春寒,春夏季的大风、夏季的干热风和秋季的霜冻等自然灾害,近20年气象统计结果如下:于田县平原农业区平均气温11.6℃,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4.9℃,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5.5℃。历年平均总降水45.1mm,年均蒸发量2479.8mm,是降水量的55倍,年平均相对湿度42%。全年盛行风向为西风,最大风速16.90m/s。6.1.2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一年气象资料引用自2010年气象统计。(1)温度当地年平均气温月变化情况见表6.1-1,年平均气温月变化曲线见图6.1-1。从年平均气温月变化资料中可以看出该地区6月份平均气温最高(26.87ºC),1月份气温平均最低(-8.85ºC)。表6.1-1年平均温度的月变化表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温度(°C)-8.85-6.4912.3116.2222.8926.8726.4926.1520.8813.515.43-0.6913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6.1-1年平均气温月变化曲线图(2)风速月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和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情况分别见表6.1-2和表7.1-3,月平均风速、各季小时的平均风速变化曲线见图6.1-2和图6.1-3。表6.1-2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表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风速(m/s)1.111.41.631.872.172.172.111.881.661.41.171.251.65图6.1-2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曲线图由上表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区6月份平均风速最高(2.17m/s),1月份平均风速最低(1.11m/s)。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7.1-3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表小时风速(m/s)0时1时2时3时4时5时6时7时8时9时10时11时春季1.741.711.621.641.711.481.491.371.461.541.541.66夏季1.841.861.731.681.611.651.671.551.521.671.831.99秋季1.231.241.161.21.251.291.271.10.991.061.11.25冬季1.091.111.11.241.11.161.081.081.141.11.151.31小时风速(m/s)12时13时14时15时16时17时18时19时20时21时22时23时春季1.962.252.32.392.412.522.532.472.281.851.61.78夏季2.292.452.562.622.792.812.732.442.182.031.911.87秋季1.491.61.851.982.022.011.951.81.271.061.361.34冬季1.421.461.481.571.591.531.521.331.151.091.081.1图6.1-3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曲线图从各季小时月平均风速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春季风速最高,冬季风速最低,一天内16:00和17:00的平均风速最高。(3)风向、风频风频变化情况见表6.1-4,风频玫瑰见图6.1-4。由年均风频的月变化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全年各月盛行西风,从年均风频的季变化统计资料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年主导风向的风向为西北西风,出现频率为8.93%。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6.1-4年均风频的月变化、季变化及年均风频表风向月份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静风1月2.153.493.364.844.033.494.978.336.4512.912.378.747.127.82.821.345.782月3.271.191.641.191.793.424.179.8211.1612.9510.869.0810.1211.314.321.342.383月4.446.596.186.725.384.574.74.845.513.765.656.8510.2211.566.724.441.884月4.175.425.426.255.145.425.285.283.895.975.975.5610.289.318.895.692.085月5.385.385.515.513.94.572.826.326.055.788.337.2610.629.016.726.320.546月5.425.565.424.173.612.558.0610.836.254.865.567.57.788.338.190.977月5.115.916.326.453.363.494.0310.2212.636.188.26.187.393.635.654.570.678月4.975.386.055.653.91.883.94.977.123.498.478.0610.758.29.685.781.759月4.584.584.172.53.753.335.287.2210.836.946.675.149.868.068.336.941.8110月4.444.174.575.656.853.95.115.385.113.765.785.786.3213.7110.754.444.311月3.063.334.724.176.2555.9756.536.256.537.085.6911.1111.393.064.8612月2.023.497.268.337.393.367.128.337.88.065.787.396.325.917.261.612.55全年4.094.575.085.164.633.744.866.967.86.827.446.888.58.937.584.492.47春季4.665.85.716.164.84.854.265.485.165.166.666.5710.379.967.435.481.49夏季5.165.625.935.433.622.634.37.7410.195.37.26.618.566.527.886.161.13秋季4.034.034.494.125.634.085.455.867.465.636.3267.2810.9910.164.813.66冬季2.452.784.174.914.493.435.468.88.3811.259.638.387.788.244.811.443.61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6.1-4风频玫瑰图6.1.3运营期气象资料分析运营期气象资料引用自2010年气象统计。(1)温度项目运营期为11、12、1、2、3月,当中3月份平均气温最高(12.31ºC),1月份气温平均最低(-8.85ºC)。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风速项目运营期为11、12、1、2、3月,当中3月份平均风速最高(1.63m/s),1月份气温平均最低(1.11m/s)。(3)风向、风频运营期11月盛行西北风,出现频率为11.39%;12月盛行东北东风及东南南风,出现频率皆为8.33%;1月主盛行西南南风,出现频率为12.90%;2月盛行西南南风,出现频率为12.95%;3月盛行西北西风,出现频率为14.17%。6.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影响分析6.2.1锅炉废气影响分析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组织废气为燃煤锅炉排放的废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中的推荐模式—Screen3,项目废气污染物估算模式浓度预测结果见表6.2-1。经估算模式计算有组织排放的污染物中,烟尘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003112mg/m3和其落地距离为202m,即烟尘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0.35%;SO2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03032mg/m3和其落地距离为202m,即SO2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6.06%;NO2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006065mg/m3和其落地距离为202m,即NO2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7=2.53%。估算模式已考虑了最不利的气象条件,分析预测结果表明,其大气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出现距离在厂区范围内,并且项目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项目只要确保项目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尽量减少或避免非正常工况的发生,就能保障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大。表6.2-1点源估算模式预测污染物浓度扩散结果距离(m)SO2NO2烟尘浓度mg/m3占标率(%)浓度mg/m3占标率(%)浓度mg/m3占标率(%)100000001000.0053711.070.0010740.450.00055120.061000.0053711.070.0010740.450.00055120.062000.030326.060.0060632.530.0031110.352020.030326.060.0060652.530.0031120.353000.029675.930.0059332.470.0030450.344000.02975.940.005942.480.0030480.345000.028655.730.005732.390.002940.336000.025315.060.0050632.110.0025980.29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000.022534.510.0045071.880.0023130.268000.023154.630.0046311.930.0023760.269000.022754.550.0045491.90.0023340.2610000.021794.360.0043571.820.0022360.2511000.020474.090.0040931.710.0021010.2312000.019173.830.0038341.60.0019670.2213000.017933.590.0035861.490.001840.214000.016773.350.0033541.40.0017210.1915000.01573.140.0031391.310.0016110.1816000.014712.940.0029421.230.001510.1717000.01382.760.0027611.150.0014170.1618000.012972.590.0025951.080.0013310.1519000.012212.440.0024421.020.0012530.14最大浓度0.030326.060.0060652.530.0031120.35D10%(m)------6.2.2煤场内堆存的扬尘影响本工程煤堆存在项目所在地西面的40m2堆煤场,建议企业修建煤棚储煤,并设置覆盖整个堆煤范围的喷水设施,对煤堆表面应定时喷水加湿,保证煤堆表面8%的含水率,可有效控制煤尘污染。根据类比调查,通常情况下煤堆的含水率越大,其起尘风速也越大,当粒径均为75μm,含水率8%时的起尘风速约为8.13m/s、含水率25%时的起尘风速为28.94m/s,因此保持煤场表面的高含水率,使得起尘风速加大,可以减少煤扬尘的产生量。此外,在地面风速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相同距离上的扬尘地面浓度也在减少,扬尘的影响范围不断缩小;而在含水率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风速的增加,相同距离上的扬尘地面浓度增加,扬尘的影响范围也不断扩大。灰渣扬尘浓度超标范围及其气象条件见表6.2-2。表6.2-2煤扬尘浓度超标范围及其气象条件单位:m风速含水率稳定度≤3m/s4m/s5m/s6m/s7m/s8m/s≥9m/s8%D--703506801200170010%---9032062098015%-----8022020%-------≥25%-------8%E--26069013502300350010%---2706501200190015%-----22042020%------40≥25%-------注:-未超标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无组织粉尘排放源周界外浓度标准(标准为1.0mg/m3),从上表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E稳定度下的粉尘浓度要大于D稳定度下的。在E稳定度下,当灰渣含水为8%时,在风速大于5m/s时,煤场无组织排放的扬尘地面浓度开始出现超标,超标范围从5m/s风速的260m到9m/s风速的3500m;在当煤含水10%时,超标范围从6m/s风速的270m到1900m/s风速的390m;在当煤含水15%时,超标范围从8m/s风速的220m到9m/s风速的420m;在当煤含水20%时,只有风速大于9m/s时出现超标,超标范围40m;在当煤含水大于25%时,扬尘较小,下风向TSP的浓度均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无组织排放源周界外浓度标准。可见,煤的含水率是决定煤场扬尘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严格灰渣增湿措施,使得灰渣含水大于15%,可减少扬尘的产生和扩散。为了较好控制灰渣场产生的扬尘污染,因此要求企业修建煤棚储煤,并设置覆盖整个堆煤范围的喷水设施,对煤堆表面应定时喷水加湿,保证煤堆表面8%的含水率,可有效控制煤尘污染。建议在煤场四周建设3-8m宽的绿化带,这些措施得到落实后本项目建成后产生的粉尘对煤场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6.3水环境影响分析6.3.1工程用水量分析本项目是玫瑰深加工项目,根据产业政策要求,本厂生产用水需用新鲜水,本厂生产、生活用水由园区供水管网提供。该项目加工厂年用水量17780m3。6.3.2项目排水环境影响分析(1)废水排放情况及排水方案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玫瑰花清洗废水、设备和地面清洗废水、锅炉废水、洗瓶废水和生活污水,废水排放总量为6599.8m3/a。由于废水水质较为简单,各项指标均可达到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即CODCr≤500mg/L、BOD5≤300mg/L,废水均直接排入自建的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根据本项目废水特点,自建的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出水水质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二级排放标准限值。(2)水环境污染途径分析根据拟建项目废水污染源及废水排放去向分析,并考虑到项目区周边自然地理条件,拟建项目厂址附近没有地表水,项目排污不会对地表水体直接产生影响。项目厂内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能力为150m3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可完全满足本项目污水处理量。综上所述,项目排水方案可行。处理后的污水排入管网,最终排入于田县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评价区水环境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项目运行对厂区周围地下水环境的影响。(3)项目运行对厂区周围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在正常状态下本项目生产废水排入自建的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下水管网,最终排入于田县工业园污水处理厂。①正常状态下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配套管网为新建,管网无破损,在生产正常运行状态下,本项目对地下水环境无影响。②事故状态对地下水影响分析事故状态这里主要是污水管网系统由于管道堵塞、破裂和接头处的破损,造成污水大量溢出,导致生产废水直接泄露到地面,下渗后对项目区地下水会造成严重的影响。需加强风险防范措施。玫瑰经加工后剩余的玫瑰花托、玫瑰渣,在厂内进行临时堆存,由当地农户拉运走加工成饲料。玫瑰花托、玫瑰渣一旦不能及时出售,在厂区内堆存,玫瑰花托、玫瑰渣本身含有的水会下渗,如遇大雨天气,会混合雨水加速下渗,对项目区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大。需对临时堆存点进行防渗处理。综上分析,本项目在落实好防渗、风险防范措施后,能得到有效处理,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因此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6.4声环境预测与影响评价6.4.1预测内容预测范围为厂界1m,预测时段为正常生产运行期。最终的厂界噪声(等效A声级)是本项目产噪设备的噪声与环境噪声叠加的结果。根据项目区平面布置,本次的预测内容针对厂界的现状监测点的影响进行预测。6.4.2噪声源本建设项目建成后,本项目主要噪声源见工程分析内容中的表3.4-4。6.4.3噪声预测模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技术要求,本次评价采取导则上推荐模式。(1)声级计算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等效声级贡献值(Leqg)计算公式:式中: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dB(A);LAi—i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dB(A);T—预测计算的时间段,s;ti—i声源在T时段内的运行时间,s。(2)预测点的预测等效声级(Leq)计算公式式中: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dB(A);Leqb—预测点的背景值,dB(A)(3)户外声传播衰减计算户外声传播衰减包括几何发散(Adiv)、大气吸收(Aatm)、地面效应(Agr)、屏障屏蔽(Abar)、其他多方面效应(Amisc)引起的衰减。距声源点r处的A声级按下式计算:在预测中考虑反射引起的修正、屏障引起的衰减、双绕射、室内声源等效室外声源等影响和计算方法。6.4.4预测结果及影响评价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对厂界噪声的影响预测结果见表6.4-1。表6.4-1拟建项目主要固定噪声源影响预测结果单位dB(A)预测序号现状值贡献值叠加值标准值超标值昼夜昼夜昼夜昼夜厂界东侧52.342.1373752.4343.276555/厂界南侧50.840.3434351.4744.876555/厂界西侧49.640.138.9438.9449.9642.576555/厂界北侧49.741.3131349.741.316555/声环境现状监测时,本项目大多数机械在运行,预测条件下的现状值要大于没有投产运行的本底值,由表6.4-1可见,该工程投产运行后,昼间、夜间各测点噪声值仍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据现场调查,厂址区域无人群居住,声环境敏感度较低,因此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不大。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是工艺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玫瑰花托、玫瑰渣、清洗时产生的泥沙、炉渣及生活垃圾。5.5.1生产废渣生产废渣来自原料挑选分离出来的玫瑰花托,每年产生量为23.004t;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玫瑰渣,每年产生量为865.046t;清洗玫瑰花时产生的泥沙,每年产生量为15t;锅炉的炉渣,每年产生量为215t。5.5.2生活垃圾项目有职工520人,排放垃圾量按0.5kg/人·d计,则每年产生生活垃圾量为13t/a。该部分垃圾可送至园区垃圾处理站,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本项目产生的玫瑰渣及玫瑰花托暂存于厂区北侧的堆场,做到日产日清日售,在无特殊情况下保证不在场内堆存。玫瑰渣及玫瑰花托含有淀粉、蛋白、纤维素等,是牛、羊等家畜的优质饲料,由农户负责清运,进行饲料生产。清洗过程中的泥沙定点堆放,定期清运送园区堆场处置。锅炉房产生的锅炉废渣,数量较大,作为一般一类工业废物,定期清运到工业园区的工业废物堆场。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污染防治措施分析7.1施工期环境污染防治对策7.1.1废气及扬尘污染控制对策工地扬尘是施工期最主要的环境空气污染源,针对扬尘的来源,建设单位应要求工程施工单位制定施工期环境管理计划,其中对控制扬尘污染的措施应主要包括:(1)建设工地采用封闭式施工方法,即将工地与周围环境分隔,可在工地四周设置围护栏,以起到隔阻工地扬尘和飞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严格按照渣土管理有关规定,运输车辆不得超载,被运渣土不得含水太多,造成沿途泥浆滴漏,从而影响城市道路整洁,渣土必须及时清运并按照指定的运输线路行驶,送往指定的倾倒地点,以减少由于渣土产生的扬尘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3)运输车辆必须根据核定的载重量装载建筑材料或渣土,对于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扬尘的装载物在运输过程中应加以覆盖物,防止运输过程中的飞扬和洒落。(4)坚持文明施工,设置专用场地堆放建筑材料,堆放过程中要加苫布覆盖,以防止建材扬尘。对建筑工地应安排专人每天进行道路的清扫和文明施工的检查。对工地周围的道路应保持清洁,若发生建材或泥浆洒落、带泥车辆影响路面整洁,工程施工单位有责任及时组织人力进行清扫。(5)妥善合理地安排工地建筑材料及其它物件的运输时间,确保周围道路畅通。7.1.2施工期污水控制对策经类比调查,同类工程施工场地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现状,一般均未对产生的废(污)水进行妥善处理,超标废(污)水就地外排,给施工场地的环境影响造成了一定污染危害,也对工程所在地区的景观带来了不利影响。本环评建议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生产或用于洒水降尘;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临时环保厕所,则在此处理情况下,本项目不会对当地水环境以及土壤环境造成影响。7.1.3施工噪声控制对策施工噪声影响大多发生在施工初期的挖掘、推土、打桩等过程,其中打桩过程一方面产生的噪声级较高,另一方面持续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因此对周围的环境影响也较大。建筑施工单位应采取如下措施以减缓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选用低声级的建筑机械,不采用锤式打桩工艺,而改用静压桩或钻孔桩工艺。(2)对于产生高声级的机械,应设法安装隔声装置,例如建立隔声房,以最大限度减轻高噪声施工机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简易隔声屏障,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不设水泥搅拌站,代之以使用商品混凝土浆,可有效减轻建筑施工噪声的环境影响。(5)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施工场地边界噪声控制在国家《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指标要求范围内。7.1.4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理对策(1)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因施工阶段不同差异较大,土石方阶段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大,产生的固废垃圾用于施工现场的填方消纳;结构及装修阶段垃圾产生量较小,不能用于填方的建筑垃圾运往当地垃圾处理场填埋。施工场地内设临时收集施工垃圾的垃圾站。(2)生活垃圾主要为就餐后的废饭盒、办公区的少量日常生活垃圾。将垃圾收集后定期拉运到当地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3)此外施工期需设置施工人员的临时卫生场所(或尽量利用现有设施),以免污染环境。7.1.5施工期道路交通管理对策(1)工程建筑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运输车辆使用时间,尽可能将运输时间安排在交通低峰时,避免由于建材的运输造成周边道路的交通阻塞。同时在交通低峰时运输车辆可以节约大量的运输时间、油耗及减少车辆慢行时排放的CO、HC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2)工程建筑施工单位要保持周围道路路面的平整和整洁,保证过往车辆和行人出行的安全和通畅。7.1.6周围景观影响缓解对策(1)工地周围应设围栏,使凌乱的建筑工地与外界相分隔。围栏可以统一的整洁的围栏材料分隔也可以树立广告招牌的形式分隔,或种植一定的树木遮掩,以保护已建成区域的整体面貌。(2)主体工程完成后拟尽快完成清场、绿化等配套工程,使之与环境协调统一。施工期时间不长,经过以上污染控制措施治理后,该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2营运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7.2.1运营期水污染控制措施分析7.2.1.1污水排放特征项目全年总排水量为6599.8m3/a,其中玫瑰花清洗排水为3791m3/a;设备和地面清洗排水为144m3/a;锅炉排水为140m3/a;洗瓶排水为444.8m3/a;生活排水为2080m3/a。本项目生产期间耗水和污水排放数量较大,生产废水主要来自生产中玫瑰花清洗废水、锅炉废水、洗瓶废水、设备和地面清洗废水。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不添加和使用化学原料,废水水质中不含重金属及有害化合物。污水排入自建的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7.2.1.2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本项目污水处理设计的处理能力包括本项目产生的污水量6599.8m3/a(132.0m3/d)。(1)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由于本项目的废水水质较为简单,建议采用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废水可达标排放。(2)处理工艺流程集成式生物化粪池主要处理手段是采用生化处理技术接触氧化法,主要的组成部分:1.水解酸化池,2.接触氧化池,3.杂志沉淀池,4.消毒处理,5.污泥好氧消化池。(1)水解酸化池:该工艺主要处理的就是对污水处理前进行预处理,将水中的废水进行一定的厌氧发酵,将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这是对污水处理前比较重要的步骤,可以直接影响后期的污水处理的效率和处理时间,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减少消耗。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接触氧化池:氧化池根据水处理的污染程度不同分为好几个等级,普通型和加强型。一般根据处理的时间进行判断。处理时间不大于四个小时就使用普通型的氧化池,处理时间在4-6小时之间的使用加强型的氧化池。主要是使用水解酸化池出水自流至接触氧化池进行生化处理。原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在此得到降解和净化,好氧菌以填料为载体,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料,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类,从而达到净化目的。好氧菌的生存,必须有足够的氧气,即污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以达到生化处理的目的。好氧池空气由风机提供,池内采用新型弹性立体填料,该填料表面积比大、使用寿命长、易挂膜、耐腐蚀,池底采用旋混式曝气器,使溶解氧的转移率高,同时有重量轻、不老化、不易堵塞、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接触池气水比在12:1左右。(0.5-5m³/h接触池为二级)(3)杂质沉淀池:污水经过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后出水自流进入沉淀池,进一步沉淀去除脱落的生物膜和部份有机及无机小颗粒,沉淀池是根据重力作用的原理,当含有悬浮物的污水从下往上流动时,由重力作用,将物质沉淀下来。沉淀池上部设可调出水堰,以调节出水水位;下部设锥形沉淀区和污泥气体装置,气源由风机提供,污泥采用气提方式输送至污泥好氧消化池。(4)消毒处理:消毒池按规范«TJ14-74»标准为30分钟,若是医院污水,消毒池增加停留时间至1-1.5小时。我公司采用二氧化氯消毒装置,消毒池与消毒装置能根据出水量大小不断改变加药量,达到多出水多加药,少出水少加药的目的,需要其它装置可另行配制。(如用于工业污水,消毒池与消毒装置可以不要)(5)污泥好氧消化池:沉淀池所排放剩余污泥在池中进行好氧消化稳定处理,以减少污泥的体积和提高污泥的稳定性。好氧消化后的污泥量较少,清理时可用吸粪车从污泥池的检查孔伸到污泥池底部进行抽吸后外运即可(半年清理一次)。污泥好氧消化池上部设上清液回流装置,使上清液溢流至水解酸化池。经类比同规模的污水处理设备,上述污水处理后,污染物去除率能达到如下要求:COD≥90%;BOD≥85%;NH3-N≥75%;SS≥95%。处理后的水质均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二级标准。7.2.1.2于田县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的依托可行性本项目排放的废水为6599.8m3/a。其中玫瑰花清洗废水较清洁,共为3791t/a,玫瑰花清洗废水重复利用后,排入沉淀池沉淀后再与其他废水一起排入下水管网;其余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清洗设备水共为2808.8t/a,生产废水为444.8t/a,生活污水、锅炉废水和清洗设备水为2364t/a。直接排入下水管网与玫瑰花清洗废水混合后排入于田县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于田县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为8000m3/d,处理工艺为一级处理+兼性塘的处理工艺,其工艺流程为污水—栅格—土沉淀池—兼性塘—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出水。进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二级标准,最终排入315国道旁防护林灌溉。本项目产生废水6599.8t/a(132m3/d),远远小于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故污水处理厂可接纳本项目排水。本项目出水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中污染物限值,故本项目出水可达到于田县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入水水质要求。综上所述,本项目排水经厂区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污水处理厂是可行的。7.2.2运营期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分析7.2.2.1锅炉废气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脱硫除尘脱硝采用布袋除尘器+双碱法脱硫除尘器+SCR脱硝法。(1)除尘I除尘设备项目选用布袋除尘器来处理锅炉烟尘,袋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滤尘装置,主要用于锅炉、工业粉尘收集。除尘器主要是由由于筛滤、碰撞、滞留、扩散、静电等效应,将粉尘阻留在滤袋的外表面,净化后的气体经滤袋口进入上箱体,由出风口排出。II工作原理含尘气体由灰斗上部进风口进入后,在挡风板的作用下,气流向上流动,流速降低,部分大颗粒粉尘由于惯性力的作用被分离出来落入灰斗。含尘气体进入中箱体经滤袋的过滤净化,粉尘被阻留在滤袋的外表面,净化后的气体经滤袋口进入上箱体,由出风口排出。随着滤袋表面粉尘不断增加,除尘器进出口压差也随之上升。当除尘器阻力达到设定值时,控制系统发出清灰指令,清灰系统开始工作。首先电磁阀接到信号后立即开启,使小膜片上部气室的压缩空气被排放,由于小膜片两端受力的改变,使被小膜片关闭的排气通道开启,大膜片上部气室的压缩空气由此通道排出,大膜片两端受力改变,使大膜片动作,将关闭的输出口打开,气包内的压缩空气经由输出管和喷吹管喷入袋内,实现清灰。当控制信号停止后,电磁阀关闭,小膜片、大膜片相继复位,喷吹停止。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脱硫I脱硫设备项目选用双碱法脱硫除尘设备来处理锅炉废气,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是为了克服石灰石-石灰法容易结垢的缺点而发展起来的。传统的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采用钙基脱硫剂吸收二氧化硫后生成的亚硫酸钙、硫酸钙,由于其溶解度较小,极易在脱硫塔内及管道内形成结垢、堵塞现象。结垢堵塞问题严重影响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更甚者严重影响锅炉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尽量避免用钙基脱硫剂的不利因素,钙法脱硫工艺大都需要配备相应的强制氧化系统(曝气系统),从而增加初投资及运行费用,用廉价的脱硫剂而易造成结垢堵塞问题,单纯采用钠基脱硫剂运行费用太高而且脱硫产物不易处理,二者矛盾相互凸现,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应运而生,该工艺较好的解决了上述矛盾问题。II双碱法脱硫技术工艺基本原理双碱法是采用钠基脱硫剂进行塔内脱硫,由于钠基脱硫剂碱性强,吸收二氧化硫后反应产物溶解度大,不会造成过饱和结晶,造成结垢堵塞问题。另一方面脱硫产物被排入再生池内用氢氧化钙进行还原再生,再生出的钠基脱硫剂再被打回脱硫塔循环使用。双碱法脱硫工艺降低了投资及运行费用,比较适用于中小型锅炉进行脱硫改造。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启动脱硫剂,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打入脱硫塔洗涤脱除烟气中SO2来达到烟气脱硫的目的,然后脱硫产物经脱硫剂再生池还原成氢氧化钠再打回脱硫塔内循环使用。脱硫工艺主要包括5个部分:a、吸收剂制备与补充;b、吸收剂浆液喷淋;c、塔内雾滴与烟气接触混合;d、再生池浆液还原钠基碱;e、石膏脱水处理。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同石灰石/石灰等其他湿法脱硫反应机理类似,主要反应为烟气中的SO2先溶解于吸收液中,然后离解成H+和HSO3-;使用Na2CO3或NaOH液吸收烟气中的SO2,生成HSO32-、SO32-与SO42-,反应方程式如下:①脱硫反应:Na2SO3+SO2→NaSO3+CO2↑i2NaOH+SO2→Na2SO3+H2OiiNa2SO3+SO2+H2O→2NaHSO3iii其中:式i为启动阶段Na2CO3溶液吸收SO2的反应;式ii为再生液pH值较高时(高于9时),溶液吸收SO2的主反应;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式iii为溶液pH值较低(5~9)时的主反应。②氧化过程(副反应)Na2SO3+1/2O2→Na2SO4ivNaHSO3+1/2O2→NaHSO4v③再生过程Ca(OH)2+Na2SO3→2NaOH+CaSO3viCa(OH)2+2NaHSO3→Na2SO3+CaSO3•1/2H2O+3/2H2Ovii④氧化过程CaSO3+1/2O2→CaSO4viii式vi为第一步反应再生反应,式vii为再生至pH>9以后继续发生的主反应。脱下的硫以亚硫酸钙、硫酸钙的形式析出,然后将其用泵打入石膏脱水处理系统,再生的NaOH可以循环使用。本钠钙双碱法脱硫工艺,以石灰浆液作为主脱硫剂,钠碱只需少量补充添加。由于在吸收过程中以钠碱为吸收液,脱硫系统不会出现结垢等问题,运行安全可靠。由于钠碱吸收液和二氧化硫反应的速率比钙碱快很多,能在较小的液气比条件下,达到较高的二氧化硫脱除率。III双碱法湿法脱硫的优缺点与石灰石或石灰湿法脱硫工艺相比,双碱法原则上有以下优点:①用NaOH脱硫,循环水基本上是NaOH的水溶液,在循环过程中对水泵、管道、设备均无腐蚀与堵塞现象,便于设备运行与保养;②吸收剂的再生和脱硫渣的沉淀发生在塔外,这样避免了塔内堵塞和磨损,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降低了操作费用;同时可以用高效的板式塔或填料塔代替空塔,使系统更紧凑,且可提高脱硫效率;③钠基吸收液吸收SO2速度快,故可用较小的液气比,达到较高的脱硫效率;④对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而言,可提高石灰的利用率。缺点是:NaSO3氧化副反应产物Na2SO4较难再生,需不断的补充NaOH或Na2CO3而增加碱的消耗量。另外,Na2SO4的存在也将降低石膏的质量。总之,双碱法脱硫技术是国内外运用的成熟技术,是一种特别适合中小型锅炉烟气脱硫技术,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脱硝项目选用SCR脱硝法,SCR脱硝法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NOx(主要是NO)还原为对大气没有多少影响的N2和水,还原剂为NH3。优点:该法脱硝效率高,价格相对低廉,广泛应用在国内外工程中,成为电站烟气脱硝的主流技术。缺点:燃料中含有硫分,燃烧过程中可生成一定量的SO3。添加催化剂后,在有氧条件下,SO3的生成量大幅增加,并与过量的NH3生成NH4HSO4。NH4HSO4具有腐蚀性和粘性,可导致尾部烟道设备损坏。虽然SO3的生成量有限,但其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7.2.2.2本工程除尘、脱硫预测结果本工程选择1台4t/h燃煤蒸汽锅炉供生产工艺用汽,年耗煤量900t。锅炉产生的烟气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除尘效率>99%;双碱法脱硫除尘设计效率为>80%,除尘效率>60%;SCR脱硝法的脱硝设计效率按>90%。处理后烟尘排放浓度22.16mg/m3,排放量为0.17t/a;SO2排放浓度220.79mg/m3,排放量为1.66t/a;NOx排放浓度43.38mg/m3,排放量为0.38t/a,均低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中的排放浓度限制。(4)烟囱高度设为35m,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规定的锅炉房烟囱最低允许高度。(5)项目建成后建议在锅炉房周围布置绿地带。(6)一般熏烟现象发生在日出前后1h左右,为避免熏烟污染的发生,建议在日出前后这段时间加强锅炉的运行管理,防止故障产生。(7)炉前采用新型节能给煤装置,改善煤层因按粒径大小铺设不均所造成的煤层通风阻力大,燃烧不充分,漏煤大等缺点。(8)确保燃煤煤质,防止使用氧化钠、氧化钙、二氧化硫及全水分超标的劣质煤种,防止炉膛积灰、结焦。7.2.2.3煤场和灰渣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1)煤场及灰渣场周围应设有排水沟,用来回收煤堆渗出的污水和地面冲洗水。(2)要求企业修建煤棚储煤,并设置覆盖整个堆煤范围的喷水设施,对煤堆表面应定时喷水加湿,保证煤堆表面8%的含水率,可有效控制煤尘污染。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装卸煤作业避免大风天气下进行。运煤车辆在运煤过程中必须加盖篷布,防止煤遗洒,运煤车出厂区时必须将煤清扫干净,运灰渣车辆必须采用密闭外运。7.2.3运营期噪声治理措施分析该项目建成后其主要噪声源为烘干机、包装机、灌装机、洗瓶机及各类水泵、风机等等,这些噪声源噪声值在85dB(A)以上,只是声源附近区域受影响,因此应对厂区范围内的噪声进行控制。(1)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如选用低转速电机或装有隔声罩的电机。(2)采用吸声、隔声、减振、安装消音器等技术,将设备做成低噪声整机。(3)抑制噪声的传播,将鼓风机房、泵房值班室进行隔声间操作,隔声间的墙体和门窗应加强密封,室内进行吸声处理,采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以减弱传播中的噪声能量,采用隔声结构和屏障以阻挡噪声的传播。(4)对因设备振动产生噪声的设备,采用阻尼和隔振措施的,如加装弹性橡胶衬垫等。(5)对工人直接接触的噪声设备,采用隔声耳罩或隔声操作间,降噪效果可达5-40dB(A)。(6)搞好厂区绿化,以减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如选用纱篱、乔灌木和草坪构成的绿化带对噪声的吸收效果较好,平均可降低噪声5dB(A)。通过以上控制措施,加之企业周围目前在200m内没有噪声敏感点,噪声对环境影响不大。本环评建议噪声治理措施如下:(1)在布局的时候将噪声声级较高的声源设置在墙较厚的厂房内,利用厂房墙和厂内建筑物的阻隔作用及声波本身的衰减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增加绿化面积,各车间周围和厂区内、厂边界等处尽可能加强绿化,既可以美化环境,同时可以起到辅助吸声、隔声作用。7.2.4运营期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分析7.2.4.1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本项目在运营期间对主要生产环节产生的固废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本项目生活垃圾量极小,收集后运至园区垃圾填埋场处理;(2)项目生产线上清出的玫瑰渣及玫瑰花托要及时拉运处理,不得在厂区积存。本项目的固体废物全部处理处置,固废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2.4.2玫瑰渣综合利用合理性分析本项目在运营期间产生玫瑰花托为23.004t/a;玫瑰渣为865.046t/a,玫瑰渣含有大量有机物,适合做牲畜饲料,项目所在地畜牧业较发达,有大量的牲畜,本项目产生的玫瑰花渣由农户拉运加工成饲料。使玫瑰花渣更佳合适的进行利用,及时拉运处理,也可减少项目的污染排放。7.2.4.3固废处置分析本项目在进行清洗过程中的泥沙,每年产生量为15t,在项目区内进行定点堆放,定期清运送园区堆场处置。锅炉房每年产生的锅炉废渣215t,定期清运到工业园区的工业废物堆场。本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3t,送往环卫部门指定地点,由环卫部门统一进行收集,拉运至园区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本环评建议增加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如下:(1)对生活垃圾临时堆放点进行消毒,消灭害虫,避免散发恶臭,孳生蚊蝇。(2)应设一有防渗措施的固废临时堆放场,配备雨棚,来不及拉运处理处置的固体废物不能乱堆乱放,做好临时储存。7.2.5运营期厂区绿化措施分析本项目除引进国内外高技术工艺外,还比较重视厂区的景观和绿化效果。厂区采取林灌草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植被对有害气体吸收、减尘滞尘、减弱噪声和改善环境景观的作用。工程绿化设计对厂前区、原料堆场附近、厂区道路两旁进行重点绿化,并在厂界周围和厂区道路两旁空地种植花卉、树木、草皮等。厂区绿化系数达到了35%以上。本环评建议绿化措施如下:(1)因此要求厂方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进行厂区绿化,使厂区绿化面积提高到35%以上。(2)在绿化工作中可参考以下原则:①针对该工程的工艺特点,选择适应性强、易栽易管易繁殖的树种为益,应以杨树树种为主;②草皮应选用适应性强,耐践踏、耐修剪、生长期长,植株低矮,繁殖快,再生能力强的草种。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结合上述原则,加以妥善的管理,绿化工作可达到既能发展生产、又可改善和保护厂区环境的目的。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环境风险分析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最初人们只注意环境污染出现后的治理研究,然而很多有毒有害物质一旦进入环境,将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长期严重的危害,要彻底治理将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有些甚至根本无法治理,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环境保护的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污染物进入环境之前的风险管理,环境风险评价这一新兴领域应运而生。风险评价常称为事故风险评价,主要考虑建设项目营运过程中的突发行灾难事故。发生灾难事故的概率虽然很小,但其影响程度往往是巨大的。环境风险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一个新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就将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管理的范畴,环境风险评价已成为可能发生事故危险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可以对各种建设项目开发活动所引发或面临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风险可能带来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从具体建设项目角度而言,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可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对策。8.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1)针对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分析,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2)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处理计划和应预案,以及现场监控报警系统。8.2环境风险评价程序环境风险评价程序见图8.2-1。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评价风险可接受水平风险管理应急措施图8.2-1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是否8.3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8.3.1影响途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级。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8.3-1。表8.3-1评价工作级别项目剧毒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区域一一一一(1)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有两种情况:a)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b)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式中:、…为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为与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储存区的临界量,t。(2)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有关规定,通过本项目初步工程分析,选择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中涉及的1个主要化学品,按附录A.1进行物质危险性判定,本项目涉及的危险品为环氧丙烷。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有关规定,对本项目使用的原料、产品进行危险性辨识,危险源识别结果见表8.3-2。表8.3-2重大危险源识别结果序号危险化学品构成重大危险源临界量(t)建设项目中实际量(t)是否为重大危险源1乙醇500120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及其附录,本项目乙醇为易燃液体物质使用量、储存量未超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易燃易爆物质的临界量,不属于重大危险源。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本项目的风险评价等级定为二级。8.3.2风险类型分析项目事故风险类型确定为毒物泄漏、火灾、爆炸见表8.3-3。表8.3-3项目存在的风险类型事故种类产生位置危害因素可导致的事故储罐泄露后遇明火发生爆炸储罐区自然灾害、人为破坏、违章操作火灾、爆炸泄露后扩散引起大气环境污染整个厂区同上大气污染锅炉房烟火造成加油站着火、爆炸整个厂区同上火灾、爆炸8.4风险因素识别8.4.1物质危险性识别本项目所涉及主要危险物质为乙醇。乙醇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身具有易燃特性;主要危险生产设施是储罐、萃取罐。其性质详见表8.4-1。表8.4-1乙醇性质理化性质外观与形状: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主要用途:广泛用于医用消毒(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相对密度:(水=1)0.79融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沸点(℃):78.4°C(351.6K)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聚合危害:不聚合闪点(℃):12稳定性:稳定爆炸下限(V%):3.3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乙醇具有成瘾性及致癌性,但乙醇并不是直接导致癌症的物质,而是致癌物质普遍溶于乙醇。泄漏应急处理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运要求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储罐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储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毒性低毒。急性毒性:LD507060mg/kg(大鼠经口);7340mg/kg(兔经皮);LC5037620mg/m3,10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4.3mg/L×50分钟,头面部发热,四肢发凉,头痛;人吸入2.6mg/L×39分钟,头痛,无后作用。刺激性:家兔经眼:500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5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mg/24小时,轻度刺激。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口10.2g/(kg·天),12周,体重下降,脂肪肝。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阴性。显性致死试验:小鼠经口1~1.5g/(kg·天),2周,阳性。生殖毒性:大鼠腹腔最低中毒浓度(TDL0):7.5g/kg(孕9天),致畸阳性。致癌性:小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340mg/kg(57周,间断),致癌阳性。8.4.2生产过程中潜在危险性识别本项目可能发生风险的主要过程单元为:(1)生产装置风险识别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辅料乙醇具有易挥发性及易燃性,在装卸过程因阀门损坏、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物料泄漏,对地下水造成污染。②定期对储罐进行检查,使其保持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下。(2)生产操作事故具体表现在生产中开错阀门、忘关阀门、超压运行、温度过高或过低、物料加多或加少等,造成反应异常、设备压力骤然升高,导致物料直接外逸。乙醇为易燃品具有程度可燃风险,大量泄漏后有引起火灾事故的可能性。(3)储存装置风险分析拟建项目投入运行后厂区将有一定量的原料储存,原料乙醇在罐区暂存过程中亦存在火灾和泄漏风险,特别是容易发生泄漏事故。泄漏事故有人为事故和自然事故两种情况。人为事故主要是因在装卸物料时,操作不当、违反操作规程或仪表失灵造成的,此类事故可通过加强专业技术训练和管理得以避免。自然事故则主要是指储罐或输送管线破裂、火灾雷击等造成。(4)自然因素当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强风、雷电、气候骤冷、骤热,公共消防设施支援不够、受相邻危险性大的装置事故影响等都可能导致风险事故的发生。8.5风险防范措施8.5.1风险防范措施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危险化学品的贮存及运输要求操作,是减少危害发生的重保障。作为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二条再次作出规定,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审批并实施监督管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8.5.1.1总图布置、建筑设计中的防范在工程设计中,应严格按照国际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平面布置、设备选型等方面的设计。根据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资料,本项目的总平面布置按功能分区布置,平面布置上建筑物间的距离均要符合有关防火设计规范,各区可利用道路进行功能分区,满足交通和消防两方面要求。8.5.1.2工艺设计中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于乙醇可能发生泄漏的场所或工段设立自动监测、报警、紧急切断及紧急停车系统;车间要建立防止火灾等事故发生的应急处理系统、应急救援设施及救援通道、应急疏散通道及避难所。设计中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设置泄漏报警装置、消防设施,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并定期检修。车间配备足够数量的防毒面具、眼镜、衣服、手套、胶靴等,存放在玻璃柜内.并有醒目的标记,便于随时取用。同时车间应备有急救箱,由专人保管,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箱内的药品和器材。上述防范措施的采用,将从工程设计的角度确保本项目的营运安全。8.5.1.3生产运行中的安全管理突发性事故的防范,首先要消除事故隐患,加强管理,严格操作,安全生产,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污染事故。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所制定的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生产操作,严格工艺管理,强化操作纪律和劳动纪律;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检查制度,随时进行安全检查,并配合必要的安全卫生监察、监测仪器和设备,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加强设备的保养和定期维修,减少和消防设备与管线的跑、冒、滴、漏,使各种装置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制定特殊危险事故及突发事件的应急计划,并进行必要的实践训练,尽可能将事故造成的污染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生了故事,就要进行调查分析,其目的是掌握情况,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拟定改革措施,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事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要切实做到“三不放过”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周围群众不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不放过。同时在故事调查处理中应建立坚持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备科学的行动方案和手段。8.5.1.4避免消防伴生污染的安全措施①在有条件时要设专职的消防机构,配备必要的专职消防人员和消防设施,也可以成立厂义务消防队,并定期进行模拟演练,确保在出现情况时忙而不乱,能迅速形成战斗力。②重大消防重点部位(如原辅材料库)要重点做好消防工作,特别是库房的周围道路要畅通无阻并设置围堰,呈半包围形状,由两侧与消防事故池相连接,并不得堆放其他物品和停放车辆,同时设置危险提示牌,禁止明火标志。否则出现火情时,消防人员及消防车辆无法靠近火灾现场,贻误时机。③出现火情时要立即切断电源,关闭一切料管,再视火情采取不同的灭火措施。不论什么情况,都要坚持先控制、后灭火的原则,将火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灭火。对于较大和较为严重的火情,要立即向当地消防部门报警,请求灭火。④原料储存区和产品贮池应做好防渗,防治物料泄漏后渗透地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8.5.1.5其他方面的危害及防护技术措施①对所有设备和管道走向位置要合理,并有防护措施。②加强厂内各种机动车辆的管理工作,车辆驾驶员要持证上岗。厂区道路要挂出限速标志和停车标牌,防止厂区内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③加强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工作,消防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使生产向机械化、自动化发展,为作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④作业人员必要加强个人防护,戴好护目镜和有关护具,要及时清理破碎的包装袋和原料,经常冲洗作业场所,保持作业现场的整洁。⑤污水站化验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杜绝不达标废水外排;废气处理设施要定期检查,杜绝废气处理设施损环,使不达标废气外排。8.5.1.6各种化学品装运安全和贮存管理措施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每种化学品包装件按其类别贴相应的标志,各种原辅料运输包装应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强度,防护性能好。包装的材质、形式、规格、方法和单件质量(重量)应与所装货物的性质和用途相适应,并便于装卸、运输和存储。包装应质量良好,其构造和封闭形式应能承受正常运输条件下的各种作业风险,不应因温度、湿度或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渗(散)漏,包装表面应清洁,不允许有粘附后任何有害的危险物质。包装与内装物直接接触部分,必要时应有内涂层或进行防护处理,包装材质不得与内装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危险产物或导致削弱包装强度。用汽车运输化学品货物时,要首先选择远离人群活动和居住区的固定路线,避开人流和车流高峰时间运送危险品,最好选择夜间行驶;汽车在敏感地带不要停留。驾驶员要经过运送化学用品的专门训练,有应付紧急事故情况的方法和措施。企业应设置运送化学品的专车,并备有消防、应付紧急情况防毒面具等常用安全设施,做到有备无患。各种危险、有毒和有害物品在生产场所和贮存区的堆放量均不应超出标准规定的临界堆存量。贮存仓库或罐区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库房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原料及产品入库时,应严格检验物品质量、数量、包装情况、有无泄漏。入库后应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在贮存期内,定期检查,发现其品质变化、包装破损、渗漏、稳定剂短缺等,应及时处理。仓库工作人员应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库房温度、湿度应严格控制、经常检查,发现异常变化应及时调整,并配备相应灭火器。装卸和使用化学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性,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在使用各种化学品的过程中,泄漏或渗漏的包装容器应迅速移至安全区域。除以上管理措施外,针对不同化学品的性质,还应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严格按化学品的贮存要求和条件,分门别类进行贮存。尤其在生产过程中也要注意控制化学品对环境乃至对人体造成危害,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同时设立安全检查制度、消防器材管理制度、厂区重点部位防护管理制度等。应制定应急处理措施,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应对意外突发事件。8.5.2应急预案(1)易燃、可燃液体储罐泄漏应急程序本项目的易燃、可燃液体主要为乙醇。其中乙醇的闪点较低,发生火灾的风险较高。因此要着重加强乙醇的泄漏应急管理。①采取有效的个体防护a.进入现场的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b.如果泄漏物具有易燃易爆性,事故中心区域应严禁火种,同时采取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态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域的范围、人员疏散和撤离地点、路线等;c.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②泄漏源控制a.采取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措施;b.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③泄漏物处理a.围堰堵截:筑堰堵截泄漏液体。b.稀释与覆盖: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c.收容(集):对于较大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d.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④岗位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对泄漏物品进行收集,打开事故池接收系统,引导泄漏物品进入事故收集系统,防止泄漏化工物料直接排入外环境。(2)火灾爆炸应急措施灭火指挥应遵循:先断电、后灭火的原则;先控制、后灭火的原则;救人重于灭火的原则;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灭火步骤:及时报警、组织补救;控制火势、防治蔓延;疏散物质、积极抢救被控人员。①先控制、后消灭。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等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②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③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和空气呼吸器,穿戴专用防护服等。④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含有毒气体等内容。⑤正确选择最适和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扑灭外围火点以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⑥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⑦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⑧对事故应急处理过程中由于使用消防泡沫产生的大量污水,需要按装置、站级预案分别对其进行截流、回收处理。厂区要建设消防污水收集池,该收集池要满足容纳消防水3小时流量的要求。8.6评价结论(1)本项目发生事故的类型主要为火灾爆炸。(2)本项目发生环境风险事故影响范围主要为装置及邻近装置区工作人员,影响范围不大。(3)本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防爆、防火措施及设施,同时,设计及施工过程将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进行。(4)只要在项目运营过程中严格环境风险管理,环境风险为可接受水平。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9、清洁生产9.1清洁生产评价本报告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结合“绿色化学”的理念,从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要求和环境管理要求六方面进行清洁生产水平分析。9.1.1工艺及设备先进性9.1.1.1原辅材料毒性本项目属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毒有害原辅材料。因此,本项目的原辅料是属于清洁型的。9.1.1.2工艺先进性本项目分为以下几条生产线:玫瑰酒、玫瑰酱、玫瑰口服液、玫瑰干花、玫瑰精油、玫瑰浓缩汁。玫瑰干花生产采用先进的太阳能烘干,利用逆卡诺循环原理,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玫瑰酱工艺选用红玫瑰花瓣为生产原料,通过清洗、沥干、破碎、打浆、调配、浓缩、发酵生产出玫瑰酱。玫瑰酒将玫瑰花进行浸泡、发酵生产。玫瑰口服液及玫瑰浓缩汁将玫瑰花为原料采用浸提、粗滤、过滤等工序生产。玫瑰精油以鲜玫瑰花为原料采用CO2超临界萃取的方法进行生产。本项目杀菌工艺采用UHT高温杀菌。先进行超高温瞬时灭菌,然后进行无菌灌装及密封。高温杀菌产量大且自动化程度高,在国内的运用广泛。工艺特点为:①生产线路短,不必经过复杂的工序即可得到产品;②生产过程中均使用清洁能源,能耗较低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本项目没有选用该目录中所列的限制、淘汰类工艺、设备及原材料。因此,项目生产工艺、设备选型及原材料适用等均符合政策要求。9.1.2资源能源利用指标项目生产中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烘干工艺采用太阳能烘干,生产过程中有部分需要热源的均使用燃料煤作为燃料。燃料煤热值高、污染小。全厂供电系统采用节能型变压器、照明采用高效节能光源,节约电能。对水、电、气等能源均配备计量仪表,以利于能源的管理。9.1.3产品指标目前国家及地方尚无玫瑰酱、玫瑰精油、玫瑰口服液、玫瑰酒及玫瑰浓缩汁的质量标准,故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贯彻国家《饮料通则》(GB10789-2007)、《植物饮料卫生要求》(DBJ440100/T30-2009)等相关标准,并在相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后实施。理化指标见表9.3-1,微生物指标见表9.3-2。表9.3-1理化指标项目指标可溶性固形物(20℃折光计法)/(%)≥6总酸(以柠檬酸计)/(g/L)≥1.2总砷(以As计)/(mg/L)≤0.2铅(Pb)/(mg/L)≤0.3铜a(Cu)/(mg/L)≤5锌a(Zn)/(mg/L)≤5铁a(Fe)/(mg/L)≤15锡a(Sn)/(mg/L)≤200锌、铁、铜总和a/(mg/L)≤20二氧化硫残留量(SO2)/(mg/L)≤10甲胺磷/(mg/kg)≤0.05b六六六/(mg/kg)≤0.02DDT/(mg/kg)≤0.02表9.3-2微生物指标项目指标菌落总数/(cfu/mL)≤100大肠菌群/(MPN/100mL)≤3霉菌/(cfu/mL)≤10酵母/(cfu/mL)≤10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由以上指标可见,项目产品质量水平较好。9.1.4污染物产生水平根据工程分析结果,本项目年产玫瑰酒:3000t/a,其中年产清香型玫瑰白酒1800t/a、玫瑰红酒600t/a、玫瑰果酒600t/a;玫瑰酱:600t/a;玫瑰口服液:3000t/a;玫瑰干花:400t/a;玫瑰精油:1.4t/a;玫瑰浓缩汁:350t/a,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生产线加工项目的污染物产生水平如下所示。9.1.4.1废水产生分析项目全年总排水量为6599.8m3/a,其中玫瑰花清洗排水为3791m3/a;设备和地面清洗排水为144m3/a;锅炉排水为140m3/a;洗瓶排水为444.8m3/a;生活排水为2080m3/a。污水经自建的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中COD产生量1.11t/a,处理后排放至环境的COD排放量0.11t/a。本项目排污量的削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因此废水污染物产生指标为优。9.1.4.2废气产生分析本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源主要为锅炉废气、储煤场产生的扬尘。本项目锅炉废气经过布袋除尘器+双碱法脱硫除尘器+SCR脱硝法,布袋除尘器除尘,除尘效率>99%;双碱法脱硫除尘设计效率为>80%,除尘效率>60%;SCR脱硝法的脱硝设计效率按>90%,最后烟气通过35m高烟囱排放,烟尘排放浓度小于50mg/m3,;SO2排放浓度低于300mg/m3,NOx排放浓度低于300mg/m3,均符合GB13271-20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中燃煤锅炉的排放标准。本项目储煤场属于露天堆放,燃煤集中在生产期购买和使用,据生产期的天气特征及项目单位统计,在采取喷水抑尘措施后每年产生的无组织扬尘量约为0.396t。该项目废气产生量小且面源大易扩散稀释的无组织排放,废气产生指标为良。9.1.4.3固体废物产生分析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是工艺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玫瑰花托、玫瑰渣、清洗时产生的泥沙、炉渣及生活垃圾。玫瑰花托为23.004t/a;玫瑰渣为865.046t/a,玫瑰渣含有大量有机物,适合做牲畜饲料,项目所在地畜牧业较发达,有大量的牲畜,本项目产生的玫瑰花渣由农户拉运加工成饲料。本项目在进行清洗过程中的泥沙,每年产生量为15t,在项目区内进行定点堆放,定期清运送园区堆场处置。锅炉房每年产生的锅炉废渣215t,定期清运到工业园区的工业废物堆场。本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3t,送往环卫部门指定地点,由环卫部门统一进行收集,拉运至园区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可见该项目固废利用率一般,因此该项目固废产生指标为良。9.1.4.5废物回收利用指标本项目生产废物来自生产线上挑选分离出来的玫瑰花托、玫瑰渣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等杂物及燃煤炉渣,可由农民及相关单位全部拉运回用,废物回收利用率高,此项指标为优。9.1.4.6环境管理要求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必须有原材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的质检制度和消耗定额管理,对能耗和物耗指标有考核,有健全的岗位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保养规程等;要保证污染控制设施配套齐全,并正常运行;须购买有资质的原材料供应商的产品,对原材料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包装和运输等环节施加影响。9.2清洁生产评价结论根据清洁生产的要求,通过前面六个指标的分析可知,该项目清洁生产可以达到二级要求,即达到国内同行业的较好水平。由于本环评所用数据主要来自企业所提供资料及其它类比资料,因此此处的清洁生产评价仅仅是预评估,建议项目建成后,根据实测数据进行一次清洁生产审计,则可以找出许多清洁生产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9.3清洁生产的措施和建议根据清洁生产审计的原则,我们对项目生产全过程从原料、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人员、管理、污染物和产品七个重要环节进行了初步的清洁生产预审计,根据预评价结果,对其中一些环节的清洁生产潜力提出建议:(1)继续挖掘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建议将全厂绿化用水使用污水处理站处理合格的废水,以节约用水,创建节水型企业。(2)在污染控制方面,应确实做好清污分流工作,设置事故应急池,对有可能出现的事故排放作好防范计划和补救措施,使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产生的废弃物应尽量加以均综合利用。(3)在管理上,应做好设备的定期检修,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物料装卸、储运均应按操作规范进行,蒸气、冷却水、热水等不同管道应涂上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分,各个工段做好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的标示牌。(4)为了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公司应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废水纪录考核制度》、《一体化考核环保考核制度》等制度,使车间的经济效益直接与其环保工作、清洁生产工作联系起来,真正调动车间实行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对职工进行清洁生产宣传教育和操作培训,提高员工的清洁生产意识和操作水平。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在适当的时候,企业应进行清洁生产审计,通过清洁生产审计认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效益。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0、总量控制分析10.1总量控制的原则目前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是将给定区域内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负荷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使环境质量可以达到规定的环境目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是在考虑污染物种类、污染源影响范围、区域环境质量、环境功能区以及环境管理要求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实际条件和控制措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确定。企业的污染物总量排放情况及变化趋势也是衡量污染控制水平及污染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总量控制的原则是:(1)项目产品方向和规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实现清洁生产,将污染物尽可能的消除在生产过程中。(3)强化末端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实现达标排放。(4)满足区域总量控制的环境管理要求。10.2总量控制因子及核算范围《国务院关于“十二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中规定,一般地区总量控制因子为4个:COD、氨氮、SO2及氮氧化物。根据工程分析,评价计算出的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为:COD:0.11t/a;SO2:1.66t/a;氨氮:0.04t/a;氮氧化物:0.33t/a。10.3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为减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推行清洁生产,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将预防和治理污染贯穿于整个过程,把污染削减目标分解到各主要环节,最大限度减轻或消除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2)加强公司管理,提高全厂职工环保意识,落实各项清洁生产内容,实现最佳生产状况和最大污染削减量的统一。(3)加强公司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确保各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及各污染物达标排放,并落实污染物排放去向的最终处理,避免造成二次环境污染。(4)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在项目建设的同时,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坚持“清洁生产”、“总量控制”、“达标排放”原则。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公众参与11.1公众参与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可能受到开发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公众和对该项目感兴趣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或组织参与全部或部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促进建设方与公众之间的双向联系和交流,加强双方互相理解。公众参与的目的,就是让项目影响区域内的社会各界公众了解项目建设方案,收集相关区域内公众对本项目建设的认识、态度和要求,听取或调查他们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意见,从而使评价更加符合实际,使环保措施更具可行性,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项目的综合与长远效益。公众参与能使项目被公众充分认可,完善环保措施的制定,并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提高项目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根据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建设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就是使当地居民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项目建设的意义,以及项目建设给他们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同时了解他们对建设项目的态度及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从公众的利益出发,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达到评价工作的完善和公正,并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此,本环评针对该项目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公众参与调查,丰富和完善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11.2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公众参与采用发放表格和公示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象主要为拟建项目所在区域附近的团体和个人。被调查对象保证一定的随机性和代表性。所谓代表性,是指被调查对象包含与项目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团体和个人,如政府、企业,机关工作人员、村干部、农牧民、工人、教师,不同职业类型人员在公众参与调查中各占一定比例。随机性是指被调查对象的选择应具统计学上的随机性,在已确定样本类型的人群中,随机抽取调查对象,被调查者应是机会均等,公正无偏,不带有调查者个人感情色彩的主观意向。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3接受环评任务后的首次公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考虑项目特征和项目的影响范围,评价单位在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承担环境影响评价任务后,在2012年8月,在项目所在地政府网站公示了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公示材料,向公众公开项目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详见后附件)。本次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向公众介绍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建设单位的名称、环评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环评工作程序及主要工作内容和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等。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包括公众对于本工程及本工程厂址区域的基本情况;对本工程厂址合理性的看法;对本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环境污染的的影响能否接受;认为本项目营运期间主要的环境问题是;认为本项目工程的建设对区域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是;认为本项目带来的社会效益如何;对于解决工程环境问题有何建议;总体认为是否支持本工程的建设等。11.4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过程中的第二次公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评价单位在2010年1月30日前项目的环评报告书基本编制完成,报送审批前,以现场调查和公布报告书摘要的方式进行第二次公示,向公众公告项目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11.5调查内容与结果统计本次调查表的内容主要从项目概况,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对项目的了解程度,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有否不利影响和为减轻环境影响而采取的措施等几方面着手设计,表格详见表12.1-1,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2.1-2。通过这几方面答案的倾向和要求来统计衡量本项目在该区的社会影响、居民的态度以及了解有关合理化建议。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表格6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56份,其中被调查者中男性35人,女性21人;被调查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有4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9人,高中文化程度的有23人,大专文化程度的有15人,本科文化程度的有5人。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2.1-1公众意见调查表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住址职业工程简介:新疆康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沙棘加工厂区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物流县工业园区,拟建生产线四条:沙棘原汁5250t/a、沙棘果油210t/a、沙棘冰酒1000t/a、沙棘籽油42t/a。本项目总投资5269万元。生产过程中产生噪声、废渣、废气和废水。本工程选取了噪声较低的机械产品并在设备上配置了减震装置和消声器,较大的噪音设备置于单独房间;本工程产生的沙棘皮籽部分出售给当地农民;在厂内建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废水;锅炉废气经过除尘器除尘后通过40m烟囱排放。生产过程中采取了一定的治理措施,减少了对区域环境的影响。1.您是否了解该工程及该工程厂址区域的基本情况?A、不知道()B、听说过()C、比较清楚()2.您对该工程厂址合理性的看法是?A、合理() B、不合理()C、无所谓()D说不清()3.您认为该工程的建设对您的生活质量有何影响?A、有利( ) B、不利()C无影响()D、说不清()4.您对该工程建设对当地环境污染的影响能否接受?A、可以接受()B、不可接受()C、无所谓()5.您认为该工程营运期间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生态破坏()B、大气影响()C、地下水()D、地表水() E、其他( )6.您认为该工程的建设对区域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是?A、很大() B、一般()C、很小() D、不清楚()7.您认为该工程带来的社会效益如何?A、很好() B、一般()C、不好( )8.您对于解决该工程环境问题有何建议?A、加强环保设计()B、加强环保管理()C、增加治理设施投资()D、其他(  )9、您总体认为是否支持该工程的建设?A、可以支持()B、不支持()C、无所谓()10.其他意见和建议说明:1、请用“√”表示您对每一个问题的态度;2、对于“其他意见和建议”,可附纸说明。表12.1-2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调查内容选项比例%备注1.您是否了解该工程及该工程厂址区域的基本情况?A、不知道30.36B、听说过60.72C、比较清楚8.922.您对该工程厂址合理性的看法是?A、合理82.14B、不合理1.79C、无所谓8.93D说不清7.143.您认为该工程的建设对您的生活质量有何影响?A、有利75B、不利0C无影响19.64D、说不清5.364.您对该工程建设对当地环境污染的影响能否接受?A、可以接受89.29B、不可接受0C、无所谓10.715.您认为该工程营运期间应重点注意的环境问题是?A、生态破坏32.14B、大气影响30.36C、地下水16.07D、地表水8.93E、其他12.56.您认为该工程的建设对区域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是?A、很大60.71B、一般28.57C、很小1.79D、不清楚8.937.您认为该工程的建设带来的社会效益如何?A、很好73.21B、一般26.79C、不好08.您对于解决该工程环境问题有何建议?A、加强环保设计44.64B、加强环保管理32.14C、增加治理设施投资19.65D、其他3.579、您总体认为是否支持该工程的建设?A、可以支持94.64B、不支持0C、无所谓5.3610.其他意见和建议无12.6公众意见与建议(1)89.28%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被调查者赞同本工程的建设,认为本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带动本区域的经济发展;(2)本工程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工业园区,不占用农田、居住等其它用地。因此有82.14%的被调查者认为该工程选址合理;(3)有30.36%的人认为工程营运期间应重点注意的环境问题是大气问题,对工程运营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要求治理。因此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在采取各项环保措施后使其对环境的负效应减到最低程度。针对恶臭问题,要求项目必须将生烂沙棘、沙棘枝、叶装入垃圾箱,及时清运,不可乱堆久堆;针对水环境问题,项目现已引入污水处理设施,能使废水达标排放,极大的减小了环境问题;(4)厂址周围的人希望有关职能部门能加强监督力度,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本项目已设立环境管理及监控机构,委托相关环境监测站对三废排放进行监测,定期向哈巴河县环保局汇报环境监测情况,制定环境风险预案,确保无污染事故;(5)解决该工程环境问题的建议,有44.64%人员希望加强环保设计。本项目设计沙棘加工厂污水处理站,使污水达标排放;设计锅炉上除尘器,是锅炉烟尘达标排放。12.7公众参与小结对公众的意见,设计单位、建设单位都十分重视。对于本工程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环境评价单位已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进一步的建议如下:(1)在本工程污水处理站的施工阶段,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及时采纳他们提出的合理的、可行的意见;(2)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土地,优化建筑布局;(3)要求该工程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要对环评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应予以落实,并且要做好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4)工程建成后要加强营运期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妥善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尽可能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小结:由以上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该工程的实施得到了公众的认可。通过这次公众参与调查,一方面让公众了解了该工程,同时也让建设单位与管理部门了解到了公众所关心的问题,从而为工程今后的建设及管理提供了参考;另一方面,本次公众参与调查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他们的环保责任感与精神。110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建设项目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一部分,对企业管理、环境主管部门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该项工作涉及面广,受影响的因素多,经济损益量化比较困难。目前尚无统一的评价方法、模式和参数。现仅就有关数据和资料对建设项目尽可能地进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分析。12.1经济效益分析12.1.1盈利能力分析项目总投资19105.97万元,根据本项目财务经济计算结果,项目产品售价按不含税价确定,正常年份销售收入为58999.15万元。消费税、增值税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为6409.93万元。所得税前全部投资静态投资回收期4.3年,所得税后全部投资静态投资回收期4.94年,因此可以认为,项目具有极强的盈利能力。投资构成见投资总概算表13.1-1:表13.1-1投资总概算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投资额(万元)占总投资额(%)1建筑工程4445.9734.382设备购置费4811.9437.223安装工程1258.299.734其他费用2414.0518.6712.1.2盈亏平衡分析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销售收入-增值税-销售税金及附加-变动成本)*100%=66.52%,本项目只要达到设计能力的66.52%,即可保持盈亏平衡。12.1.3敏感性分析影响本项目效益的主要因素有:总投资、经营成本和销售收入。针对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分析这些因素对项目可盈利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见表13.1-2。126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2.1-2敏感性分析表(税后内部收益率)图12-1敏感性分析图计算结果表明,销售价格变化对财务内部收益率影响较大,经营成本的变化对财务内部收益率影响次之,总投资的变化对财务内部收益率影响不大。12.1.4小结本项目对当地丰富的玫瑰花资源进行规模化产业加工,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经财务分析得知,本项目投产后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基准指标,其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26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1.91%,大于财务基准收益率13%;财务净现值为13729.67万元,大于零;投资回收期为4.94年(含建设期),而且从不确定性分析来看,盈亏平衡点为66.52%,说明本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经上述评价,本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12.2社会效益分析(1)本项目的实施可使于田县相关企业进一步深化对玫瑰花原料的收购、加工,增加玫瑰花产品品种和档次,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充分发挥当地玫瑰花种植资源优势,挖掘和田地区特色农业内涵潜力,加速全地区农牧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进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以往以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对于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和促进农牧民增收,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和田地区玫瑰花的种植技术水平,提高单产,增加农牧民收入;丰富玫瑰花产品品种,满足市场对玫瑰花产品的需求,加快县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优势资源转换步伐,使玫瑰花变成大产业,实现“富民”与“强县”的目的,为于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3)项目技术示范、推广将促进县域玫瑰花种植的发展,为当地培育支主产业,并以此带动周边县市玫瑰花产业的发展,实现特色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4)通过项目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和带动全县相关加工业、运输业、贮存业、流通业的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据估算项目新增就业岗位520个,可以直接安排当地就业岗位300个,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5)形成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县域科技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增强广大农牧民运用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通过与区内外大专院校合作,引进、转化、推广应用一批农业先进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综上分析,该项目本身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12.3环境效益分析12.3.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环保投资是与治理预防有关的基建工程投资,它包括治理污染的设施费用,又包括既为生产需要又为治理污染服务,但主要目的是为改善环境质量的设施费用。本项目环保投资为247万元,占工程投资比列为1.65%126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其环保投资较合理。环保投资估算见表12.3-1。表12.3-1  本项目环境保护投资估算序号类别环保设备数量单位总投资(万元)1噪声治理设施锅炉排气口加消声器、厂房封闭隔声、合理布局、风机基础减震处理、门窗隔声处理52废水治理集成式生物化粪池1套53厂区降尘防风防尘树木2道路降尘5收购场卫生处理54锅炉烟气布袋除尘器、双碱法脱硫除尘器、SCR脱硝法904绿化厂区绿化美化41000平方1105环境管理环评、竣工验收256合计55212.3.2环境效益分析12.3.2.1环保措施的环境效益本项目年产玫瑰酒:3000t/a,其中年产清香型玫瑰白酒1800t/a、玫瑰红酒600t/a、玫瑰果酒600t/a;玫瑰酱:600t/a;玫瑰口服液:3000t/a;玫瑰干花:400t/a;玫瑰精油:1.4t/a;玫瑰浓缩汁:350t/a,以及与之配套的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本项目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的要求,严格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标准。同时还针对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相应的治理措施,以使减少外排的污染物量,既保护了环境了为公司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本项目的环保措施估算投资为247万元,以保证环保设施的落实和投用,这些环保设施的建成和正常运行,将带来较大的环境效益。本项目环保措施和污染治理方案通过充分有效的实施可以使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12.3.2.2环保措施的社会效益本工程通过采用各种控制和减少污染的环保措施,大大削减了工程建设和运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不仅对改善本公司的生活环境和培养职工的良好环境意识带来积极的影响,而且还有利于改善周围地区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推动本地区的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项目建成投产后,主要产品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为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提供可靠保证。因此可向地方财政上交更多的利税。利税的增加无疑会对地方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为本地区人民群众生活的提高和本地区的繁荣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本工程所采用的各项环保措施实施后,将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126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从以上分析可见,尽管环保设施投资所产生的直接效益并不十分显著,但其有着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其长期效益是显著的。126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3、环境管理及监控为了严格控制拟建项目投产后的环境影响,减少企业的环境风险,必须对该项目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和监控措施。企业的环境管理要利用行政、经济、技术、法律和教育等综合手段,对生产经营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协调,以保证本环评报告对该项目工程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并真正发挥作用。13.1环境管理体制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等污染物,故环境管理工作同样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同等重要。在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中,管理和治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实现发展生产,增加经济效益,保护环境必须同时做到的法律义务。环境保护工作应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建立企业内部的环境保护监测与日常管理机构,企业应在安全环保科内设置专人负责环境管理工作,除负责日常全厂绿化及生产车间各类污染物排放点的监督考核工作外,还要针对生产运行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时向主管环境保护的负责人汇报,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负责污染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负责和当地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协调,做好该项目的环境监测和污染源控制管理工作。13.2环境管理依据(1)国家、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②自治区、于田县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条例、文件;③国家有关部委关于清洁生产工艺的规定;(2)环境质量标准:①《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②《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③《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④《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3)污染物排放标准:①《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126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②《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营运期);③《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施工期);④《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中的排放浓度限制;⑤《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储存、处置场控制标准》(GB18599-2001);⑥《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二级标准。13.3企业环境管理部门的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和上级部门制定的各项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令和法规;(2)负责全厂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3)监督、检查环保设施的运行,负责污染源的日常监测;(4)组织落实以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措施、方案。13.4环境管理制度为了使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拟建项目在管理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建议同时进行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保)审核;(2)制订环境保护岗位目标责任制,将环境管理纳入生产管理体系,环保评估与经济效益评估相结合,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3)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岗位培训,使全体职工能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包括与企业生产、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全公司应有危机感和责任感,把环保工作落实到实处,落实到每一位员工;(4)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统计工作,要定期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污染事故、污染纠纷等情况。建立全厂完善的污染源及物料流失档案,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设计要求;(5)强化对环保设施运行监督、管理的职能,建立全厂完善的环保设施运行、维护、维修等技术档案,以及加强对环保设施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环境设施处于正常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连续达标;126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对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必须与生产经营活动一起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制定操作规程,建立管理台帐。(7)制定各类环保规章制度包括:环境保护职责管理条例及环保教育制度、环境质量管理规程、环境管理的经济责任制、环境保护考核制度、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污染物防治、控制措施及达标排放实施办法、污水处理装置日常运行管理制度、排污情况报告制度、污染事故处理制度、地下排水管网管理制度、固体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置制度、环境污染事故管理规定、清洁生产审计制度。(8)制定出环境保护应急预案。13.5环境监控计划13.5.1基本原则根据工艺设备运行状况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对项目环保设施运行进行监督,并对各类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为确保工程投产后工业“三废”达标排放,以及安全运行提供科学依据。13.5.2监测内容根据拟建项目的特点,主要监测内容包括:废气、废水、噪声污染源监测及环境敏感点监测。13.5.3污染源监测计划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建立规范的环境监测制度是进行环境管理的根本保证。具体监测内容如下:①废水排入污水处理站前的污染物浓度,废水总排口的污染物浓度;②锅炉房烟气排放的浓度值;③厂界噪声。监测频率:废水污染物浓度值应每年进行1次监测,TSP等项目监测每年进行一次,生产区和办公区噪声每年监测一次。上述监测工作可委托有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环境监测计划见表13.5-1。表13.5-1环境监测计划类型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方式废水污水站总排pH、CODcr、BOD5、SS、色度、NH3-N、NO2-N、S2-、CL-、Ar-OH每年1次委托监测废气锅炉房烟尘、SO2、NOx每年1次委托监测噪声厂界等效连续A声级每年1次自测和委托地下水下游水井pH、CODm、SS、NH3-N、NO2-N、S2-、CL-、Ar-OH每年1次委托监测126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3.5.4事故性监测项目事故预案中须包括应急监测程序,项目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监测程序,并跟踪监测污染物的迁移情况,直至事故影响根本消除,事故应急监测方案应与地方环境监测站共同制订和实施。126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4、产业政策、厂址合理性及总平面布置分析14.1产业政策与地方规划相容性分析14.1.1产业政策分析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玫瑰深加工为主的轻工企业,主要生产玫瑰酒、玫瑰酱、玫瑰口服液、玫瑰干花、玫瑰精油、玫瑰浓缩汁。该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2013年修正])第一类鼓励类中农林业32项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类项目。14.1.2区域规划相容性分析《于田县“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规划规划》以科技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选育和推广,挖掘资源潜力,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延伸产业链,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资源高效合理利用。本规划的实施将会极大地促进于田县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有效的促进于田县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发展。14.2厂址合理性分析14.2.1建厂条件分析14.2.1.1项目选址依据该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工业园区,土地已征用,手续齐备,从用地规划角度来看,项目选址用地符合土地用途管理和规划功能要求。14.2.1.2厂址条件(1)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于田县工业园内新建,本项目属于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研发、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项目将投资14990多万元,建设玫瑰加工厂,生产沙棘酒、玫瑰精油、玫瑰酱、玫瑰干花等。(2)项目所在地距于田县城16km。(3)项目选址区域地势平坦,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有利于工程施工建设。14.2.2选址综合评定综上所述,本工程的选址符合于田县工业园区和于田县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和工业园区总体规划。126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4.3总图布置厂区总平面布置见图4.4-1,厂区总平面布置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满足安全、卫生、环保、交通运输等前提下,紧凑布局、减少用地、缩短物流距离、节约能源;生产装置的控制室、配电室、分析间集中布置,组成综合建筑。(1)厂区总平面布置按照使用功能进行了功能分区,厂区平面区划为工艺装置区,公用设施区,接运和发送装卸区和办公区及污水处理站。生产区和办公区功能明确。(2)污水处理站是利用厂区内空地进行建设。总平面布置根据自然条件和厂区现状,合理利用原有工程设施和厂内空地,将同类车间尽量布置在同一区域,便于各条生产线的工艺联系和管理,并满足生产工艺、运输、消防等各种要求。(3)办公楼布置在厂区北侧,不在污水处理站和锅炉房的下风向。综合以上分析,该项目总平面布置基本合理。126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5、结论与建议15.1项目概况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玫瑰花为原料,进行深加工。本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工业园区,项目年产玫瑰酒:3000t/a,其中年产清香型玫瑰白酒1800t/a、玫瑰红酒600t/a、玫瑰果酒600t/a;玫瑰酱:600t/a;玫瑰口服液:3000t/a;玫瑰干花:400t/a;玫瑰精油:1.4t/a;玫瑰浓缩汁:350t/a。总投资14990.47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15.2环境现状和主要环境问题15.2.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大气环境中SO2、NO2污染物日均值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日均浓度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日均浓度限值。TSP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日均浓度限值是由于当地风沙较大引起。14.2.2地表水环境质量地表水监测因子中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氨氮、砷、汞、六价铬、铅、镉、石油类、氰化物、挥发酚、硒、铜、锌、总磷、氟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均指标符合《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要求,评价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好。14.2.3地下水环境质量项目区地下水除氨氮、锰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水体标准要求。锰超标主要由于地质原因造成,氨氮超标主要由于项目区附近农田多年施肥,氮肥利用率低,残留土地中的氮肥在降水和灌水等淋溶作用下造成的。其他项无超标现象,其余指标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水体标准要求,说明项目所在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15.2.4声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现状噪声环境等效声级均未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3类标准值,说明评价区内现状声环境质量较好。126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5.3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15.3.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玫瑰深加工为主的轻工企业,主要生产玫瑰酒、玫瑰酱、玫瑰口服液、玫瑰干花、玫瑰精油、玫瑰浓缩汁。该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2013年修正])第一类鼓励类中农林业32项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类项目。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15.3.2厂址选择可行,符合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本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工业园区,位于315国道以南,南面为空地,西面为空地,北面为林带,东侧为林带,建设场地地理位置良好。其北临和田路,东临昆仑路,南侧为长安路,西侧玫瑰路,交通十分便利。厂址工业区内地域宽阔,地势平坦,建厂条件优越,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且厂址的设计标高高于50年一遇的洪水水位。土地已征用,手续齐备。本项目原材料供应、能源、交通等设施便利,于田县工业园区给水、排水、电力、供热、交通等均可与本项目相衔接,具有良好的外部条件。经对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及固废采取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后,对周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综上所述,本项目厂址选择可行。15.3.3清洁生产先进性分析根据清洁生产的要求,通过六个指标的分析可知,本项目清洁生产可以达到二级要求,即达到国内同行业的较好水平。15.3.4环境保护措施15.3.4.1废气控制本项目废气主要为锅炉烟气,经估算模式计算有组织排放的污染物中,烟尘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003112mg/m3和其落地距离为202m,即烟尘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0.35%;SO2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03032mg/m3和其落地距离为202m,即SO2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6.06%;NO2的最大落地浓度为0.006065mg/m3和其落地距离为202m,即NO2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7=2.53%。均低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中的排放浓度限制。126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5.3.4.2废水治理本项目生产期间耗水和污水排放数量较大,生产废水主要来自生产中玫瑰花清洗废水、锅炉废水、洗瓶废水、设备和地面清洗废水。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不添加和使用化学原料,废水水质中不含重金属及有害化合物。污水排入自建的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的水质均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二级标准,再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15.3.4.3噪声控制本项目建成后其主要噪声源为烘干机、包装机、灌装机、洗瓶机及各类水泵、风机等等,这些噪声源噪声值在85dB(A)以上,只是声源附近区域受影响,因此应对厂区范围内的噪声进行控制。(1)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如选用低转速电机或装有隔声罩的电机。(2)采用吸声、隔声、减振、安装消音器等技术,将设备做成低噪声整机。(3)抑制噪声的传播,将鼓风机房、泵房值班室进行隔声间操作,隔声间的墙体和门窗应加强密封,室内进行吸声处理,采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以减弱传播中的噪声能量,采用隔声结构和屏障以阻挡噪声的传播。(4)对因设备振动产生噪声的设备,采用阻尼和隔振措施的,如加装弹性橡胶衬垫等。(5)对工人直接接触的噪声设备,采用隔声耳罩或隔声操作间,降噪效果可达5-40dB(A)。(6)搞好厂区绿化,以减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如选用纱篱、乔灌木和草坪构成的绿化带对噪声的吸收效果较好,平均可降低噪声5dB(A)。15.3.4.4固体废物治理措施(1)本项目生活垃圾可送至园区垃圾处理站,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2)本项目产生的玫瑰渣及玫瑰花托暂存于厂区北侧的堆场,做到日产日清日售,在无特殊情况下保证不在场内堆存。玫瑰渣及玫瑰花托含有淀粉、蛋白、纤维素等,是牛、羊等家畜的优质饲料,由农户负责清运,进行饲料生产。(3)清洗过程中的泥沙定点堆放,定期清运送园区堆场处置。(4)锅炉房产生的锅炉废渣,数量较大,作为一般一类工业废物,定期清运到工业园区的工业废物堆场。126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5.3.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目前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是将给定区域内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负荷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污染治理效果,建议该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为:COD:0.11t/a;SO2:1.66t/a;氨氮:0.04t/a;氮氧化物:0.33t/a。14.4.6公众参与结论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表格6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55份,被调查者有90.91%的人支持项目的建设,9.09%的人持无所谓的态度。通过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加强了建设单位和项目所在地周边公众的沟通和交流,建设单位对公众意见及建议进行了综合考虑,并进行了反馈。在有效实施环评所提出的环保措施后,将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在满足公众合理要求及建议条件下,本项目得到了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支持,但企业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落实和完善环保治理措施。15.4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规定,将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估算模式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评价依据,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投产后,锅炉烟气中的烟尘、SO2、NOx最大落地浓度均不超标,对厂址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总体来说,本项目投产后,对厂址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从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角度来看,本项目是可行的。b)根据本项目废水特点,污水处理站建议采用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后的水质均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二级标准,再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c)本项目采取了有效的隔声、消声、减振等措施后,其对环境噪声的贡献值较小,因此,本项目投产后,厂界四周的环境噪声值不会有较大改变,基本维持现状水平。d)本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理,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e)本项目采取各项环保措施并采取有效的防止地下水污染措施后,对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126 新疆和田沙漠玫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吨玫瑰鲜花综合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5.5综合结论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厂址符合于田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厂址选择可行;污染防治措施完善可行并可达标排放,采取相应措施后项目的实施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环境风险水平可以接受;当地公众绝大多数人对本项目的建设持积极赞同的态度,本项目公示期间未收到周围公众提出的反馈意见;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本项目的实施是可行的。15.6建议(1)对环保设施一定要实行“三同时”原则,在工程生产期,要加强各项污染控制设施的运行管理,实行定期维护、检修和考核制度,确保设施完好率,并使其正常稳定运转发挥效用;(2)项目应贯彻清洁生产理念,尽快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将全厂绿化用水使用污水处理站处理合格的废水,增强循环利用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结合生产实际进一步探索节水措施,挖掘节水潜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〇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中央政府将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同志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〇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中央政府将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同志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〇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中央政府将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同志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〇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中央政府将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同志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〇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中央政府将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同志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