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7 MB
  • 57页

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以乌审旗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pdf

  • 5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类号TU986.2学校代码10129UDC635学号08203046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以乌审旗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ForestPark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intheDroughtAreas——TakingtheWushenqiForestParkasanExample申请人:靳波学科门类:农学学科专业: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指导教师:段广德教授论文提交日期:二〇一一年六月 摘要随着人们对干旱地区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建设科学合理的干旱地区森林公园己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目的,界定相关的概念定义,并结合国内外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成果,总结出一套适合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仔细分析国内外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进程与趋势,以史为鉴,吸取经验。并结合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森林美学、环境规划理论及生态恢复学等相关理论,力求展开多学科融合的全面的规划进程。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勘察等方式,对乌审旗森林公园有一个多方位的了解,并进行问题分析,找到规划的突破口,并使相关理论与实地现状相结合,完成科学、合理、生态,完善并具有干旱地区代表特色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关键词: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ForestPark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intheDroughtAreasTakingtheWushenqiForestParkasanExampleAbstractAspeoplepaymoreattentiontoenvironmentalissuesinthedroughtareas,constructionofscientificandreasonableforestparkinthedroughtareasalreadybecometheimportantcontentofthecurrenturbanconstructionandstrateg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Thisstudyincludesthefollowingaspects:Studyofthistopicbyanalyzingthemeaningandpurposeofthedefinitionofdefiningtherelevantconcepts,andtocombinedomesticandforeignforestpark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research,summarizedasetofsuitableresearchcontentsandmethodsfordroughtareasforestpark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research.Carefulanalysisofdomesticandforeignresearchanddevelopmentofforestparklandscapeplanningprocessandtrends,thestudylearnedfromhistorylessons.Combininglandscapeecology,sustainabledevelopment,forestaesthetics,environmentalplanningtheoryandrestorationecology,seekstoexpandmultidisciplinaryintegrationofcomprehensiveplanningprocess.Throughaccesstoinformation,fieldsurvey,etc.,ontheWushenqiforestparksystemofamulti-dimensionalunderstanding,andconductingproblemanalysis,theauthorwanttoplantofindabreakthroughinthetheoryandtherealitiesonthespotandthecombinationofthecompletionofscientific,reasonable,ecology,andforestparkwhichisthedistrictrepresentativecharacteristicwithdroughtareas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KeyWords:DroughtAreas;ForestPark;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Directedby:Prof.DUANGuangdeApplicantforDoctordegree:JINBo(LandscapePlantsandHorticulture)(CollegeofForestry.InnerMongoliaAgriculturalUniversity.Hohhot010018.China) 目录1绪论...............................................................11.1国外历史回顾...................................................21.2国内历史回顾...................................................31.3我国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41.3.1我国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41.3.2我国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41.4研究的目的及意义...............................................51.4.1研究的目的...................................................51.4.2研究的意义...................................................51.5研究的方法.....................................................61.5.1文献综合研究法...............................................61.5.2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法.........................................61.5.3比较研究法...................................................62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概念.............................62.1干旱地区森林公园...............................................62.2景观...........................................................72.3森林公园景观...................................................72.4森林景观资源...................................................72.4.1森林景观资源的内涵...........................................72.4.2森林景观资源的特征...........................................82.5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93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依据及原则.........................93.1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93.1.1森林美学理论.................................................93.1.2景观生态学理论..............................................103.1.3环境景观规划理论............................................113.1.4可持续发展理论..............................................123.2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依据............................133.2.1资源的分布状况..............................................14 3.2.2游人的心理因素..............................................143.2.3生态保护的要求..............................................143.2.4开发与管理的需要............................................143.3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153.3.1整体协调原则................................................153.3.2因地制宜原则................................................153.3.3自然野趣原则................................................153.3.4水量平衡和群落稳定原则......................................153.3.5可持续发展原则..............................................163.3.6有法可依原则................................................163.4小结..........................................................164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特色.................................164.1生态保护......................................................174.2旅游开发......................................................174.3小结..........................................................185乌审旗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185.1乌审旗区域资源概况............................................185.1.1地理位置....................................................185.1.2地形地貌....................................................195.1.3气候、水文特征..............................................195.1.4土壤、植被..................................................195.1.5悠久的历史文化..............................................195.1.6独特的自然风景..............................................195.1.7丰富的自然资源..............................................205.1.8杰出的治沙成就..............................................205.2乌审旗森林公园规划建设条件分析................................205.2.1区域宏观和潜在优势..........................................205.2.2规划建设条件................................................205.3现状分析......................................................215.3.1道路交通....................................................215.3.2周边用地性质................................................21 5.3.3基地现状....................................................215.3.4优势、劣势分析..............................................225.4设计目标......................................................225.4.1恢复生态系统,美化生态环境..................................225.4.2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235.4.3结合科普教育,提高环保意识..................................235.4.4成为乌审旗防风治沙结合园林造景的示范性工程..................235.4.5带动乌审旗旅游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235.5功能分区......................................................235.5.1北区........................................................235.5.2森林小屋度假区..............................................245.5.3南区........................................................245.5.4生产区......................................................245.5.5掇山理水....................................................245.5.6出入口......................................................255.5.7园路交通....................................................255.6植物规划的空间布局............................................295.6.1核心区......................................................295.6.2毗心区......................................................295.6.3外围区......................................................295.7植物景观规划的内容............................................295.7.1核心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295.7.2毗心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305.7.3外围区规划设计..............................................336.结语............................................................37致谢.............................................................39参考文献.......................................................40作者简介.......................................................49 插图清单1.图1...................................................................412.图2...................................................................423.图3...................................................................434.图4...................................................................445.图5...................................................................456.图6...................................................................467.图7...................................................................47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绪论随着干旱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干旱地区干燥、恶劣的生态环境的要求与干旱地区特有的恶劣气候环境产生了巨大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森林公园的营造解决了这一问题,干旱地区根据自身特点打造的森林公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干旱地区正在掀起一股森林公园开发的热潮,干旱地区人民到当地自己的森林公园中去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目前我国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开发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许多森林公园的建设追求单纯的眼前效益,规划多侧重于景观开发当年或近几年的效果规模以致出现了种种问题,例如:对自然不够重视,人为干扰破坏了自然的原生性;生物栖息地被人为干扰破碎度增强,生物物种减少甚至消失;大量的人造景观未能很好地与自然相融合进而破坏自然的风貌;生态技术措施运用较少,未做到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游憩活动游乐化、城市化,对环境的干扰大等等。从现有的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来看,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属于景观规划设计的范畴,但是这种景观已不能只追求浅层表现意义上的视觉景观,而是需要融合了生态思想的深层意义的景观。生态理论与生态技术在当今都有了较大的进展,但其与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的结合却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尚未见到较为详尽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中都讲求生态一社会一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且衡量的方法通常是将生态和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价值后来进行比较衡量的,但实际上这两项效益值是很难用经济价值来进行衡量的,且常常存在被低估的情况,这难免会导致对生态和社会效益不够重视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基础是生态环境,而干旱地区自身特有的气候环境下,造成当地森林公园营造的基础是很不稳定的。没有了稳定的生态效益的保证,是不会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稳定,因此,如何保证和创造好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生态效益才能最终保障和满足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面临的主要难题在于两点:一是确定生态恢复、保护与经济开发各自的范围;二是确定如何开发与开发区域的开发强度,如何使这种开发在自然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但由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其承受的程度难以确定。因此,将自然——生态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全程纳入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将是干旱地区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营造是非常不易的,需要人们的精心呵护,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是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为改善微小区域的努力,改善干旱地区的环境的同时,为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做经验积累。正如阿尔诺·B·坎尔默所说的:“在以保护自然美为主要目标的地方, 2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任何改变自然景观的项目都应该经过深思熟虑,无论是修建一条公路还是建起[10]一个亭子”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中涉及景观、美学、艺术、生态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从景观规划的生态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在研究中,更多地引入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思想和内容,目的是不拘泥于传统,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内涵也有了新的突破。1.1国外历史回顾从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的建成开始,国外开始探索森林公园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对森林公园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活动对公园生态环境影响上。例如Buhyoff的比较评判法(LawofEomparativeJudgment,简称LCJ法);Daniel的美景度评判法(SeenieBeautyEstimationMethod,简称SBE法);由Frissen提出的LAC理论对森林公园保护及管理规划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现今AldoLeopold所提出的土地论理学说到很多学者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土地利用、城市景观结构、森林公园规划的合理方法,人们越来越注重森林资源的保护。美国是森林公园建设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美国森林公园建立的初期,景观设计师就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与其人合伙共同设计的现位于纽约市的中央公园打开了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从此以后,景观设计师就和生态专家及保护学家互相合作,使美国的国家公园系统和国家森林体系得以逐渐完善,为美国和世界公众提供了难得的和自然对话的场所。美国国家公园署是受景观设计师影响最大的政府机构之一,对美国的自然风景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美国的国家公园系统侧重于对国家有重大或重要影响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生态遗产保护的研究。国家森林则在对整个国家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下为公众提供游憩的空间。在美国的国家公园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由游憩开发——游憩需求压力大导致的“建设性破坏”——自然风景保存——生态系统保护——整个自然和生态资源保护与恢复、重建等几个阶段。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规划设计思想和规划设计方法。在规划设计的具体方式上,重点研究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游憩地包括游憩设施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在20世纪,国家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保护风景”,在新的世纪,更加注重整个公园的协调发展。英国的国家公园LochLomond和Trossachs建立的首要目标是保护自然风景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和生态系统的健康性,但要限制国家公园的第二个主要作用即满足公众娱乐和游憩,代表着英国关于国家公园使用政策的改变,在保护和开发的权衡中最终选择了前者。日本的森林在经历了世界大战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森林的覆盖率降到了不足25%,许多物种的数量急剧下降。日本在战后提出了“重建里山(位于城市和边远山区之间的地区)计划”,使森林的覆盖率达到66%,成为名副其实的“森林之国”,许多很少见到的野生动物物种又得到了很好的恢复甚至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在日本,森林被看作是神圣的区域,这使得森林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日本的森林主要用于生态保护和游憩。1.2国内历史回顾1980年8月原中国林业部发出关于《风景名胜区国营林场保护山林和开放旅游事业的通知》为我国森林公园开始研究的标志。1982年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内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的研究,注重经济效益,在此期间,对原有自然生态保护和生物资源保护比较欠缺。在具体森林公园的营建问题上,延续使用城市公园和景观规划设计的人工造园手法,缺少对区域自然生态的保护和改造升华,使多数原本自然丰富的景观被单一重复的造园手法所破坏。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许多学者提出“生态旅游”,对自然森林资源的保护进入新的阶段。随着“生态旅游”的呼声日益高涨,许多学者对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对我国森林公园的新一轮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期间森林公园的规划虽然是“生态旅游”,仍多集中于旅游效益考虑,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政治性的口号”,实际的生态效益考虑较少。在20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期,随着国内外的景观规划的交流日益频繁,“生态思想”成为国际潮流,国家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许多学者重新开始从生态规划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这对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后,国内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不断积累经验,并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中国现代森林公园的景观设计不断的加以创新。于此同时,把民族文化与景观设计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已经成为国内景观设计的新潮流。总之,中国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越来越注重生态规划的理念,从总体上改善环境的综合质量,合理开发与保护生态资源,并逐步与世界接轨,并不缺乏优秀的作品为世界参考。直到现在,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规划为世界景观设计的丰富发展提供不断的动力。 4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1.3我国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1.3.1我国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近些年来,随着干旱地区营造森林公园的热潮的兴起,我国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但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仅有30多年的历程,经验和资历都不足,针对特定的区域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当前,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主要是由城市规划设计院、林业勘察规划院、园林规划设计院和一些大专院校的有关规划设计部门承担。但不可否认的是,对森林公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促进了景观设计的进步,推动了森林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涉及的学科多而杂,涉及社会学、风俗学、哲学、心理学、旅游学、生态学、园林学、建筑学、植物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和经营、管理、保护等多个方面,与此同时,干旱地区特有的地域环境、地形地貌及人文历史等未必能够模式化景观规划设计,设计单位应同不同行业部门,结合干旱地区特色,共同配合完成。因此,我国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虽有进展,但由于多种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规划要根据其该区域所特有的景观资源进行规划。防止照搬照抄,使本来特有但脆弱的景观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加大了后期养管的成本,甚至破坏现有的生态承载。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完善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不然会对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景观开发造成很大的后续影响。(2)目前在干旱地区森林公园规划和建设中,地方政府盲目的追求规模,企图一步到位,不考虑干旱地区自身条件,导致休闲娱乐设施占地广、道路不断增宽等开发强度过大的现象时有发生。重开发,轻保护,甚至在森林公园内违法建设,破坏了宝贵的森林资源,严重影响了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的发展。(3)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用地往往都是选在环境最好,景色最佳的地域。随着游人的活动和商业活动的展开,如果没有科学合理配套的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1.3.2我国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1)从人造景观向生态景观发展在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多以人造景观为主,结合实际自然景观较少。生态景观设计充分挖掘实地景观,在自然景观上创造,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生态,使得人为的景观设计有无处不在自然美的流露。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2)从模仿照搬向主题特色发展在过去的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景观的模仿照搬比较严重,千篇一律,毫无特色,每处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项目都比较类似。经过多年的经验教训的积累,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逐步转变为注重特色发展,根据森林公园现有资源的特点和对游客心理的了解,规划设计充分挖掘自然资源,明确公园景观的主题和旅游项目的特色。(3)由经济效益向生态效益发展在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从过去只注重经济效益,对景观的保护、管理等缺少规划设计。这将取代单一的对经济效益过度的重视,而同时考虑生态效益,整体的对森林公园景观进行全面分析与设计,多目标多效益的进行发展。(4)从单一观光型向参与体验科普型发展森林公园大都注重景观视觉的运用,设计往往都以游客的观光为主,设计从色彩、层次变化、形状奇特等方面突出表现。现阶段的景观设计则更注重游客全方位的感受,把人的肢体和感官调动起来,让游人有更多的参与空间,增加知识性和感官性,能够亲身体验,从中学习到一些生态科普知识,使森林旅游突破仅限于欣赏自然美景,而是一种生活情趣的重新阅读,让游客得到全方位身心体会。1.4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4.1研究的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乌审旗森林公园的实际情况为例,将干旱地区森林公园规划在建设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使我们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入手点有宏观的了解;通过运用各种森林公园规划的指导理论、应用方法,紧紧抓住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本质和其规划特色,结合实际案例,选取森林公园规划中的重点问题,探索其原则和解决方法,为将来的干旱地区森林公园规划建立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模版。1.4.2研究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与实践,通过分析与实证,对森林公园规划的理性认识和规划的技术手段有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使规划思路更加清晰、方法更加科学,有益于我国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健康快速发展。 6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1.5研究的方法1.5.1文献综合研究法查找国内外与森林公园景观规划有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报告,分析相关案例,通过对相关理论的认知,寻求理论上的指导和应用。1.5.2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法森林公园景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多学科理论综合指导和交叉应用。本研究以规划理论为基础,充分吸收和借鉴生态学、景观学、环境学、森林美学等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理论与知识,强化规划的理论支撑。1.5.3比较研究法首先,通过总结归纳现有森林公园规划存在的问题,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突破口;其次,深入研究旅游区规划领域理论和技术在森林公园中应用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从而提出符合森林公园实际情况的规划策略和技术方法。2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概念2.1干旱地区森林公园干旱地区指属于干旱气候的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30%,其共同特征是:降水量少而变率大,一般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皆大,可能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风沙,云量少,日照强。水分不足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通常将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地区称为干旱区,年降水量在200—500mm之间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区。一般研究的干旱区是二者的总称,因此,本论文内“干旱地区”的概念包括了以上所说的各种类型。关于森林公园的概念,世界各国的概念和理解都不太一样。美国的公园体系分为:国家公园、州立公园和城市公园。国家公园和我国的森林公园类似。日本的公园体系分为:自然公园和城市公园。其中自然公园包括国家公园、国定公园和地区性自然公园。唐学山主编的《园林设计》指出“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地形、地貌特征,具较大的面积与规模、较高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经科学的保护和适度建设,可为人们提供一系列森林游憩活动及科学文化活动的特定场所”[8]。1999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颁布《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等级评定》国家标准指出“森林风景资源和环境条件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质量,可以开展森林旅游,并且依法定程序申报和批准的森林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地域”[17]。明确指出森林公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要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区域界限;第二,是区域的特点,即要有森林景观为背景或依托;第三,该区域范围必须具有旅游开发的价值,要有一定质量和数量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区域内能够为游人提供健身、游憩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等活动;第四,必须经过法定程序的申报。2.2景观在国外,“景观”(Lnadscape)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本的《圣经》一书中,它被用来描述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的绮丽景色。这时,它的含义等同于汉语中的“风景”、“景致”或“景色”,等同于英语中的“seenery”,属于视觉美学范畴的概念。“景观”是一个泛的概念,既包括视觉、美学意义,与“风景”、“景致”、“景色”同义,又有地学意义,与地形、地物同义,用来描述地质、地理和地貌属性,还有生态意义,指其作为生态系统能源和物质循环的载体,此外“景观”的文化意义,指其作为人类文化、精神的载体。本文所指的景观,主要是从美学的角度出发[26]。2.3森林公园景观森林景观特指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内,由相互作用的森林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以一定规律组成的[24]。它是一种以森林植被为主体自然景色,在地理位置、土壤、气候、生物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森林景观不仅仅是各个景观要素简单的组合,而且是特定区域内、特定的气候光热等条件下,植被资源与山体、水体、天象及生物资源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森林公园景观是一种特殊的景观,是指在森林公园内所有具有旅游价值或生态功能的资源,可以理解为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其他自然景观为依托,人文景观为陪衬的森林旅游环境以及一切具有观赏、文化、科学价值的森林景观资源和园外可借景物。2.4森林景观资源2.4.1森林景观资源的内涵森林景观资源是指具有游览、观光、休闲价值的森林资源,森林生态系统是 8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主体因素,其中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及组成森林的自然地理及人文环境[19]。结合多方面因素,森林景观资源的内涵包括如下:(1)区域内森林植被及栖息在内的动植物和他生物资源的总称为生物资源;(2)组成森林景观的或与某一森林景观相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即水文资源与地文资源;(3)与特定森林景观相呼应的人文历史景观,如历史遗迹、古建筑、社会风情等,即人文资源;(4)在森林公园内发生的天文景观,如雪景、云海、极光等。2.4.2森林景观资源的特征森林景观资源是营造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的必要基础,很重要的一部分。与其它自然资源一样,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自然性:其自然性主要是因为它受地理条件、气候特征、地形、物种等因素的作用影响,形成特定的群落和系统,对人类生存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同样对旅游的景观价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地域性:森林景观资源具有地理上不可变动的特点,地域特征明显。即使有技术和经济条件的支撑,对一些景观环境进行仿制,但脱离了存在的历史和环境,也就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意义。(3)多样性:多要素的相互交融决定了森林景观资源的多样性。自然的和人文的、有形的或无形的、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构成一个庞大的、多样性的森林景观。(4)长久性:森林景观资源利用恰当,保护的合理,大部分是可再生的资源。科学的开发利用,不会因为不断地使用而使资源递减和审美价值降低。例如,林相、水景、生物景观、气象景观等,只要不过度开发,都是可以长期存在的。(5)脆弱性:森林景观资源虽然大部分是可再生的,但遭到过度的人为干扰和破坏,保护和开发不利,则同样难以恢复,甚至消失。(6)增智性:森林景观资源具有很强的文化特性。游人可以通过观光、游览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许多森林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奇妙的自然现象、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历史事件旧址等,都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学习实践的基地。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2.5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景观规划设计是在1860年前后,由美国园林之父欧姆斯特德(Olmsted)提出的,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类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20]。根据美国风景园林师学会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义,景观规划设计指的是一门对土地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合理地安排自然和人工因素,借助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本着对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原则,最终创造出对人有益,使人愉快的美好环境。与园林设计相比,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主要创作对象是整体人类生态系统,人类和其它物种是其服务对象,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13]。3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依据及原则3.1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3.1.1森林美学理论3.1.1.1森林美学的基本内容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美学与自然科学的不断渗透,不仅影响人的艺术创作技巧,而且也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产生重要影响,并相互融合而形成审美观念。德国林学家沙列希在1876年创立《森林美学》理论。森林美在宏观上属于自然美的范畴,经过精心设计和开发的森林景观,它的美学范畴就属于艺术美与自然美的结合。森林美学价值高的森林,通常在经济上往往也是最有效的,二者并不矛盾,可以协调发展。而当前森林美学与景观管理学融合在一起,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土地利用等问题结合起来通盘考虑。森林公园建设、森林调整、植物造景、森林旅游事业经营管理都必须以森林美学的理论作为指导[22]。森林美学属于生态美的范畴,包含着丰富的表象和内涵。从表象上看,有色彩美、形象美、嗅觉美、听觉美、朦胧美等形式;从内涵上分有生态美、意境美等特征[24]。3.1.1.2森林美学在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在过去研究森林,主要从林业、经济等方面出发,从景观角度考虑的不多,近年来由于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然的关注增多,森林美学随之兴起。对森林在水土保持、美化环境、净化大气、吸收噪声、进行自然教育、 10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环境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森林在树种分布、区域分布、伐采规模、培育形式及森林景观与环境协调等多方面予以美学指导,也从美学角度研究珍稀树种及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等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问题[16]。3.1.2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主要是针对生态系统的景观方面的研究,是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时间上,它具有生态系统的演替特征,由简单结构向复杂的结构发展;空间上,组合具有自己的空间尺度范围,其规模可以从局部到区域乃至全球[23]。景观生态学不仅开拓了生态学中的新领域,并且对林业、农业、景观规划、环境保护等各个部门均有重要意义。美国当前则强调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理论研究,欧洲国家着重于应用景观生态学即景观的规划设计。3.1.2.1景观生态系统基本内容鉴于景观生态学仍处于发展阶段,学术界对其定义和理解还存在很大差异,这方面的观点也很多,考虑到景观生态规划实践的需要,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理主要有:(1)景观系统的整体性景观是由斑块、廊道、基质等景观要素有机联系组成的复杂系统,含有等级结构,在功能与结构上都具有整体性,具有独立的能流、物质流和物种流等功能特性和明显的视觉特征,是具有明确边界、可辨识的地理实体。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来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与变化,将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互相补充,能深化研究内容,使结论更具逻辑性和精确性。通过结构分析、功能评价、过程监测与动态预测等方法,采取形式化的语言、图解和数学等表达方式,以得出景观系统的综合模型或模拟,使预测或检验景观生态规划的后果成为可能。(2)景观要素的异质性异质性是景观要素类型、组合及属性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他生命组建层次的最显著特征。有空间异质性与时间异质性。因为异质性同抗干扰能力,恢复能力、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密切关系,景观异质性程度高有利于物种共生,而不利于稀有内部种的生存,所以景观异质性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景观格局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而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就是建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立可持续景观的格局,研究景观异质性及其形成机制对景观生态规划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3)景观的稳定性景观的稳定性起因于景观对干扰的抗性和干扰后的复原能力。每个景观单元都有自己的稳定度,因而景观的总稳定性反映景观单元中每一种类型的比例。实际上,当景观单元中没有生物量,如公路或裸露的沙丘,由于没有光合作用表面吸收有用的阳光,这样的系统可迅速改变温度、热辐射等物理特性,趋于物理系统的稳定性。当存在低生物量时,该系统对干扰有较小的抗性,但有对干扰迅速复原的能力,像耕地就是这样的情况。当存在高生物量时,像森林系统那样对千扰有高的抗性,但复原缓慢。(4)景观价值的多重性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这种多重性价值判断是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成功与否的基本手段。景观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生物生产力和土地资源开发等方面,景观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为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功能等方面。而景观美学价值却是一个范围广泛、内涵丰富,具有时代性问题。3.1.2.2景观生态学在干旱地区森林公园规划中的应用景观生态学是少数能够直接架起生态学理论研究与社会生产实践之间桥梁的生态学分支学科之一。景观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在于组成景观生态系统的基本元素,即斑、廊、基、缘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称为景观格局[24]。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原理,可以归纳为结构原理、功能原理和时间原理[16]。3.1.3环境景观规划理论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2]。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环境规划起步较晚,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规划作为协调人类环境和发展的环境规划受到重视。60年代以来,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先后在环境规划管理上做了一系列的工作。我国开始制定和实施环境规划始于70年代末。经过[6]多年进行环境规划理论方法的研究,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环境规划体系。 12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3.1.3.1环境规划理论的基本内容(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2)污染防治与基本建设,实行环境综合整治。(3)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4)采用适宜规模的、先进的、经济的治理技术,发展经济,保护环境。(5)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建立以保护资源为核心的环境保护策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6)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环境目标应符合经济计划总要求,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规划措施可操作性强。3.1.3.2环境规划在干旱地区森林公园规划中的应用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不是孤立的对某一个景观元素进行设计,而是对整个公园的区域大环境进行全面的设计。把构成景观整体的所有元素,以自然优先、保护自然为前提,使景观系统结构和功能达到多元化和整体化设计。环境规划使公园规划中的污染防治与基本建设中起到指导作用,使自然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驾齐驱,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3.1.4可持续发展理论3.1.4.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提出了一份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各个国家纷纷对此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有代表性的观点有[27]:经济发展观: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保持自然与生态的承载力的范围内的经济的发展。世界资源研究所定义的可持续发展为: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回归自然观:由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由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恶化提出的,因此认为人类只有放弃对自然的改造和控制,回归自然,成为自然与自然万物平等的一员,才能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包括自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然、经济、社会内的系统整体的全面、协调、持续性发展为宗旨的新的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在更全面、更合理的意义上对人的中心地位和主体性原则的一种肯定。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不仅是一种改造自然的能力,它要解决的是人类无限发展的需求与自然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因此,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对自然环境的呵护,最终关心的是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且不仅仅是关心人类现实的利益和发展,更关怀人类未来的利益和发展。社会发展观: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联合国环境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著名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1991)中就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前提下,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并特别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进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人类的美好生活。生态发展观:认为可持续发展是“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在1991年11月共同举行的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更新能力,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是人类的生态环境得以可持续。”协调发展观: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1995年召开的中国“全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研讨会”上,给可持续发展下的定义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点就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其核心就是生态与经济相协调。3.1.4.2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干旱地区森林公园规划中的应用森林公园是融自然、人文、社会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观资源,森林公园的规划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必然要遵循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在达到发展和美学需要的同时,还要保护历史文化的完整性、生物资源种类的多样性。让人们更加了解旅游对自然、文化、人类环境的影响,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15]。3.2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依据在遵循森林美学、景观生态学、环境规划、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恢复学的基础上,干旱地区森林公园规划还要依据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资源分布情况、游人的心理因素、生态保护的要求、开发与管理的需要等几个方面进行规划。 14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3.2.1资源的分布状况干旱地区森林公园内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是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很重要的依据。资源的分布情况决定了公园的项目分区、景点的位置;同时景点的位置、地形地貌也决定了公园内交通道路以及公园其它基础设施的规划。因此,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显得十分重要。借鉴国内外有关旅游地综合评价的研究成果,根据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ehyProcess,简称AHP原理[14],选择评价指标,建立森林公园评价结构模型,计算权重。3.2.2游人的心理因素游人来森林公园中旅游观光通常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在选择游玩的景点时,会对整体公园的情况做一般性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该公园或公园内的某个地方。为了尽可能的吸引游人,使游人长时间的逗留在公园内,并且流连忘返。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就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分区,使景观、景点有可观性;娱乐项目可玩性;历史文化、科普知识可学性;观光路线可游性[11]。3.2.3生态保护的要求在规划设计时要注意环境卫生的维持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游人在公园内长时间的逗留,需要补充体力,进行餐饮、休息会产生许多垃圾,游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垃圾丢弃,都会对植被造成破坏和污染。一些容易被游人破坏的自然景观区域在设计需要考虑全面,合理设计。对游客的行为进行适当引导与提示,增强游人的环保意识。基础服务设施规划需合理,既不能影响游客对景色的观赏和游玩的心情,同时又能使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保护[22]。3.2.4开发与管理的需要干旱地区森林公园内的植被大都以乔木和灌木为主,原始林和生产林构成了区域内的整体景观。林业生产开发有时不可避免会对游客观赏和游玩产生影响,增加了森林公园管理的难度。森林公园占地范围广,地形复杂,森林防火是森林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时动植物繁育和保护的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管理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规划时要考虑全面,具有前瞻性,注意生产区域的隐蔽和管理的便捷,否则会给公园以后的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3.3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3.3.1整体协调原则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规划不仅仅是对所要规划的具体区域范围进行的,还要考虑到其周边环境对公园规划的作用,这样对公园的景观效果和经济的收入都会有很高的附加值。地域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之间都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做到全面的了解,规划设计时有效合理的安排。从而使森林公园本身的自然地貌特征和人文景观才得到统一的同时,与周边的环境也得到了很好的融合,提高森林公园的整体规划效果。公园总体规划布局要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妥善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游览与生产和服务及生活等诸多方面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地域空间,从公园的全局考虑,做到因地制宜,满足森林公园多种功能需要。以游览区为核心,全面分析各种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合理有效的组织各种功能系统,突出各功能区特点的同时,又要注重总体的协调发展,使各功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3.2因地制宜原则规划设计时,以地域环境资源为规划的基点,充分认识、保护和利用地域自然景观资源,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选择多种类型的乡土植物,即从植物多样性组成、生态习性出发,科学地进行植物种搭配,从群落水平进行森林公园的植物规划和布局。3.3.3自然野趣原则森林公园开发的基础就是其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人们选择森林公园旅游的目的也是为了亲近自然、陶冶情操,用大自然的景色来减轻生活工作的压力,规划设计时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地貌,景点、基础公用设施等与自然景色融合,保持其自然野趣的特点。3.3.4水量平衡和群落稳定原则坚持水量平衡和群落稳定发展的原则。以水定树,依据不同生态型树木对水分的需求,采取雨养、滴灌、定量灌溉等多种灌溉方式,形成科学的灌溉制度。根据不同群落类型对水量的不同需求,科学合理的分配水资源,达到节水、高效利用的目的。坚持灌草结合,开发经济的、具有推广价值的种质资源,构建稳定的群落结构。 16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3.3.5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地和谐、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为主导思想,综合运用国内外成功的治沙模式和干旱地区森林公园先进的建设理念和组织管理模式,保障园区功能的可持续发挥和结构的长期稳定。保护现有自然生态、恢复原有生态,使自然生态能够得到永久的维护和利用。既满足现在需求,又能造福将来,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又能使资源可持续利用,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3.3.6有法可依原则我国针对森林公园的建设、规划、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如:《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等。这无疑使得我们对森林公园的自然景观开发利用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3.4小结本章总结了在干旱地区森林公园规划中关于理论运用应遵循的原则:一、必要性。森林公园作为一个承载旅游活动的自然载体,其规划建设必须运用理论指导,才能做到保持生态平衡以及可持续的发展;二、针对性。绝大多数理论的研究往往有旅游区规划的通用性,但在面对森林公园具体的项目、功能规划时,所应用的理论要有针对性。前文所选择的就是针对性较强、普及度较高的理论;三、适宜性。所应用的理论要有针对性的同时,各种理论的具体指导原则、应用方法、适用范围还要具有适宜性,以深化理论的运用。理论的运用是解决森林公园规划问题的依据,是改进方法的源泉,结合森林公园规划现状的研究,后文还将为部分理论的深入应用提供范例。4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特色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相对与其它一般地区森林公园,具有独特的特征,主要有二方面,一个是生态保护方面,另一个是旅游开发方面。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74.1生态保护(1)重视单项规划的景观生态学意义在干旱地区森林公园规划中,我们应充分重视如分区这样的单项规划的景观生态学意义,不只将它视作单纯的建设指导。这需要从理念到技术方法都有所创新。以分区规划为例,一般森林公园的分区规划可能更多的要考虑如何组织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旅游服务;如何避免在大量游客观赏时景观不被破坏,如何分散游人;而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分区规划应该更多考虑林斑的自然情况与整合,森林动物繁殖、迁徙路径的保护,通过各种廊道的建立来避免切割斑块,植物景观的培育原则等。(2)重视单项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森林资源生态承受能力差,视觉意义上的抗干扰能力差且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应强调保护的直接性和力度,一旦遭到破需要漫长的时间恢复,需要进行相应的长远林业规划,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一般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这两种能力相对较强,并森林资源可以抚育、更新等技术手段再生和完善,所以资源的利用可以更具深度。(3)重视单项规划的生态伦理学意义干旱地区森林公园与一般地区森林公园在人工化程度上应有所区别,才能体现森林资源的特色。对于人工痕迹明显的基础设施或游乐设施的建设一定要慎重,以保证人类对生态伦理的尊重。4.2旅游开发(1)选择能够突出干旱地区森林景观的旅游项目干旱地区森林公园与一般地区森林公园资源不同,会拥有各自不同的旅游市场,进而会产生多种不同旅游产品,应打造出不同特色的旅游活动项目。一般地区森林公园的资源丰富且稀有,且势必造成游人的大量聚集,而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背景资源一森林不适宜集中性承载大规模量的游客,森林公园的旅游活动项目需依据森林展开,如沙漠游、野营、滑草及骑马等等,都是能给游人带来大尺度空间感受的旅游项目。(2)发挥干旱地区森林景观功能的生态特点森林具有很多功能,其中对人类身体有直接益处的功能主要有: 18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森林的杀菌功能。森林能分泌杀菌素如菇烯、酒精、有机酸、醚、醛、酮等,这些物质能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森林降低噪音。噪音低,是森林环境的又一特征,林木的存在能消除自然环境中的一些有碍人类健康的噪音。据研究:绿色植物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可降低1/4的音量。森林的绿色心理效应。绿色的基调,结构复杂的森林,舒适的环境等对人的心理作用更是为人们所重视。根据测定游客在森林公园中游览,人体皮肤温度可降低1℃,脉搏恢复率可提高2—7倍,脉搏次数要明显减少4—8次,.呼吸慢而均匀,心脏负担减轻。森林的绿色视觉环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多种效应,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绿视率”理论认为,在人的视野中,绿色达到25%时,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要发挥森林的这些生态特点,就必须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培育等规划,通过对旅游方式、线路的合理安排,使森林公园的功能得到提升。(3)重视乡土植物景观规划的森林美学意义伴随着规划手段的发展,干旱地区的森林公园给游客带来的旅游体验是多方位的:既有视觉的、疗养性的,更注重刺激性、挑战性为主活动,把人的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视觉全面调动起来,通过森林趣味性、刺激性,激发生理上的舒适感,使森林旅游不仅是欣赏自然,美更是一种生活情趣的反璞归真,让游客得到全方位的身心享受。4.3小结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干旱地区的森林公园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环境较为脆弱,但是只要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段,还是能够创造出具有干旱地区森林公园自身特有的森林景观,为该地区生态建设及旅游建设提供有力保障。5乌审旗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5.1乌审旗区域资源概况5.1.1地理位置乌审旗位于鄂尔多斯草原西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低洼地带,东临伊金霍洛旗,南连陕西省榆林、神木等县,西临鄂尔多斯前旗,北接鄂托克旗和杭锦旗。森林公园位于乌审旗中西部,新城与旧城的交接处。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5.1.2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处沙漠区。海拔1300米左右,地貌类型主要有高大起伏的沙丘和开阔的丘间低地组成。5.1.3气候、水文特征乌审旗年均气温7.1℃,年均降水量355毫米,河流、湖泊遍及沙地草原,水资源极其丰富。境内有屋顶河等4条黄河一、二级支流,流域总面积7458.6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充沛,埋藏较浅,静储藏量538亿立方米,为这片草原带来勃勃生机。5.1.4土壤、植被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为沙土为主,其次为草甸土,土层厚度100厘米左右,土壤PH值为8.4。土壤养分含量较低,保水能力差。植被类型为沙生植被,常见的优势植被有沙蒿、沙柳、沙米,以及草甸植物寸苔、萎菱菜、冰草、懒草等分布,覆盖度40%—70%。5.1.5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老文明的乌审旗草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大量的古人类遗迹以及其他古脊椎动物化石相继挖掘出土,考古界据此界定,早在距今35000年前的地旧石器时代,河套人就在依山傍水的萨日乌素河流域生息繁衍,逐渐形成了许多原始游牧部落。我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在此设郡。由于历史上这里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流和融合,其丰厚的文化底蕴无不体现中原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集贤荟萃的地域特征,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歌海舞乡的美誉。表示敬意和祝贺的哈达、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的马头琴,已成为当地最具文化特色的标志。5.1.6独特的自然风景乌审旗自然景观秀美,素有“塞外小江南”的称誉。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大漠明珠巴图湾、广袤肥沃的大草原、浩瀚苍渺的毛乌素沙地、犹如点点繁星的天然碱湖、一碧千顷的原始沙地柏丛林,构成了兼具大漠粗犷与水乡秀丽的独特自然景观。 20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5.1.7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有屋顶河等4条黄河一、二级支流,流域总面积7458.6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充沛,埋藏较浅,静储藏量538亿立方米,为这片草原带来勃勃生机。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巨大,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这些资源为今天乌审旗的繁荣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5.1.8杰出的治沙成就历史上的乌审旗曾经是林木繁茂的森林,由于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的滥垦乱采,以至形成乌毛素沙漠地貌。1978年,乌审旗被列为“三北”防护林重点旗县,各族人民投身植被建设,加快荒漠化治理进程。乌审旗森林覆盖率30年前只有7%,现在森林覆盖率达到30%,而植被覆盖率更是达到了70%。过去乌审旗“寸草不生,飞沙走石”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乌审旗由此也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城镇”。5.2乌审旗森林公园规划建设条件分析5.2.1区域宏观和潜在优势(1)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西部大开发的大政方针。(2)乌审旗政府对嘎鲁图镇西部拓展区规划的重视。(3)乌审旗经济高速发展。5.2.2规划建设条件5.2.2.1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城乡配套基础设施的要求到2010年,GDP达到7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万元和1万元。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区域的城乡建设特别是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跟上步伐。新的商业中心、住宅区以及相应的园林绿地系统已经十分必要。5.2.2.2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规划的森林公园建设位置处在嘎鲁图镇西部拓展区,周围将会是规模化的商业区、住宅区和科研教育用地。大量人口的涌入一方面给这区域发展带来活力,另一方面也对环境造成很大压力,需要一个美化的城市景观和休闲游憩的绿地。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5.2.2.3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需要规模化的商业中心和居住区以及产业区都将会出现在嘎鲁图镇新区中。城市主干道和快速通道也会建成。如此带来的污染也是相当严重的,而森林公园的建设将会成为这块新兴土地的“绿肺”,进化空气,提高环境质量。5.2.2.4防风治沙,改良生态的需要规划地块原本植被覆盖率不高,相当大的面积是裸露沙地。通过森林公园的建设,沙化的土地得到有效治理,草原生态得以恢复,同时和周围生态屏障结合,形成城市绿网,起到防风治沙,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5.2.2.5城市文化宣传的需要森林公园将不仅仅是一块提供本旗人民休闲和娱乐的园林绿地,景观设计中引用大量的生态理念和民族特色文化为原点,从各个角度来展现乌审旗的形象。5.3现状分析5.3.1道路交通森林公园位于乌审旗嘎鲁图镇西南部,公园的四条边界都与规划的城市干道相邻,东是查汗淖尔街,南为达布察克路,已基本建成通车;另外有两条规划的城市道路将横穿森林公园。5.3.2周边用地性质森林公园的东北面是集居住、商业、教育、行政一体的综合住宅区,西北面紧临森林景观带,西南面是现代文化城,东南面与草原风情区隔路相望。5.3.3基地现状土壤沙漠化严重,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较为贫瘠;现场有零星的池塘和浅滩分布,总体来说地下水位高,水资源丰富;全园自然地形鬼斧神工、变化丰富,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和最低点高差30米左右,东南区域较为开阔平坦,西北区域地形高低起伏、景色优美(夕阳西下的时候尤为壮观);植物种类稀少、数量单薄且层次单一,但是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有人工种植的防风林,也有自然生长的乡土树种。 22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5.3.4优势、劣势分析5.3.4.1优势①大面积的森林公园位于城市中,将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并且提供高品质的娱乐休闲场所。②便利的交通增加了森林公园的可达性。③场地周边规划的居住区和现代文化城,将会给森林公园带来许多人气和商机。④地下水位高,水资源丰富,便于获得灌溉用水和营造水体景观。⑤全园自然地形鬼斧神工、变化丰富,便于营造良好的视觉景观,并且为植物提供了多种生境,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⑥现状植被已成一定规模,而且大部分是乡土树种,加快了森林公园绿化的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草原特有的自然景观。现场调查的树种有:樟子松、新疆杨、河北杨、旱柳、沙柳、红柳、乌柳、黄柳、沙蒿、芦苇。5.3.4.2劣势①两条规划城市道路横穿森林公园,不仅毁坏了优美的现状地形、打破了森林公园的完整性、增加了外部交通的干扰,而且土方变动较大增加了资金投入,这样既不生态也不经济。②场地周边规划的居住区和现代文化城,要求森林公园在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周边使用者的需求③土壤沙漠化严重,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较为贫瘠,必须选择抗逆性较强的树种,而且对灌溉的要求也比较高。④植物种类稀少、数量单薄且层次单一,不能起到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没有良好的植物景观必然不能形成优秀的设计景观,因此森林公园中合理的植物配置变得尤为重要。5.4设计目标5.4.1恢复生态系统,美化生态环境草原是蒙古人赖以生存的环境,场地沙漠化严重,不及时治理将后患无穷。建造森林公园优先考虑的也是最直接目的就是恢复原有的草原生态系统,美化环境。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5.4.2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乌审旗的经济在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由于生态恶化他们却缺少户外休闲娱乐的场所,森林公园的建成将会极大地缓解这一矛盾。5.4.3结合科普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不是光靠设计师或者政府来单独完成的,我们要通过科普教育让环保的概念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里,让所有人参与进来,才能既快又好的完成防风治沙的浩大工程,重建美丽的大草原。5.4.4成为乌审旗防风治沙结合园林造景的示范性工程森林公园的成功建设将为乌审旗未来的绿化工程提供良好的范例,从而加快乌审旗园林事业的发展。5.4.5带动乌审旗旅游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森林公园中例如别墅区、跑马场(试马埭)、苗圃等方面的商业开发及娱乐设施建设,势必会带动乌审旗旅游业和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5.5功能分区根据周边用地性质和场地现状的分析,以穿越公园的城市干道为界,把森林公园分成了南区和北区两大功能区:北部面积较大、自然地形起伏优美、人工干预少,以生态森林为主,兼游览功能;南部面积小、地形相对平坦,且与市民生活联系较紧密,偏向于城市公园性质,我们设计了许多活动的场地,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同时也能发挥生态效应。5.5.1北区北区(横穿公园的城市路以北)这部分横向上比较开阔,地势较高,地貌复杂,因此建造自然生态保护区,适当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游人来此以云游山野,体验自然为主。穿越公园的城市主干道降级为公园一级路,可以与外界交通连接但大大减小了对园内景区的干扰。同时森林公园的美景也装饰着城市道路。北区西部建设生态保护区,与基地西部的森林屏障一起起着防风的作用。在与城市路相邻的区域设宽度为30米左右的防护林带,形成一个闹中取幽的自然森林 24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公园。公园内部结合地形利用植物造景划分景区:由于基地北区地形变化丰富,在充分利用原地形的基础上形成了北部密林,中部水系,南部草原的自然景观。北部地貌起伏多变,山谷沟壑较多,无疑是理想的生态群落林地;中部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稍加挖掘就可以形成人工湖泊及人工湿地,湖边设舞台广场,结合台阶、坐凳和水景喷泉,将成为北园的景观中心;南部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展现出内蒙古草原特有的风光。北区最南部山岭较多,围合成许多小空间,我们在这里设立了露营区,游人在此充分享受与自然的零接触。5.5.2森林小屋度假区森林小屋度假区位于北区东北部,与城市行政办公用地相对,西面对着北区主景区。度假区内建高档别墅住宅,独立的道路系统联系公园和城市干道,也有独立的服务设施和中心景观。此处主要为高收入人群提供舒适的人居环境。5.5.3南区南区(横穿公园的城市路以南)场地狭长,东临住宅区、商业区,西接现代文化城新区,受城市环境影响较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城市公园的使用要求。设计仍以自然式为主,公园边界的防护林带全部保留,最大程度的消除外界干扰。南区北部地形丰富,私密性较好,设立儿童活动区;中部的狭长地段设立历史文化区,除了展示当地的人文特色外,还结合科普教育宣传乌审旗防风治沙的办法和成果;南部地势平缓,疏林草坪的地段是绝佳的跑马场,不需要围栏,不需要跑道,让城市中的人们体验祖先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快感。园内主要通过植物营造景,同时设有主题广场作为活动场所。5.5.4生产区公园西南角的一块平整场地规划为生产用地,面积为1.75公顷,设有温室和苗圃,可以满足森林公园的节日庆典用花,以及少量的苗木更换。苗圃与公园公共区隔开,靠近城市路,设有工作人员专用出入口,方便管理。另外此处也是河流景观的末端,方便排水和灌溉。5.5.5掇山理水基地西北高东南低,北区和中部地形变化较大,于是我们依山就势在北区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5采用溪流山涧,而南区采用平缓蜿蜒的河流。水道的开凿选择在地势低洼处,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地下水,既满足景观的功能又提供灌溉的水源。在北区制高点挖一潭,水由泵打到最高点,然后由高到低沿着山谷向东南平缓的地区流去,自然形成叠泉、飞瀑等景观。少部分流入度假区,形成度假区中心水景;大部分流入北区中心区的湖中,再向南行进,经过野云万里的大草原以及神马奔腾主入口,最后流到野营区。南区地下水位较高,稍向下挖即有清泉涌出,伴着试马埭的边缘最后流到生产区。整个水系分成南北两段,但形断意留,河道蜿蜒曲折,就像美丽的哈达,迎接远方的客人,两岸陡缓兼顾,空间收放自如,水流或急或缓,或静或动,贯穿全园。5.5.6出入口公园总共设立五个出入口,北区三,南区二。公园主入口正对着城市干道——查汉淖尔街,周边以居住区为主,方便游人到达,入口旁设立停车场以及售票、小卖等服务设施。5.5.7园路交通(1)道路设计公园内不允许外来机动车进入,游人以步行为主。道路设计严格遵守道路设计规范的要求。森林公园道路分三级,一级路5米,一级路形成环路,弯道少,便于快速通行;二级路3.5米,主要将各个景区分隔,联系各个景区之间的交通;三级路1.8到2.4米,主要联系景区内部交通,道路起伏多变,富有趣味。(2)生态廊道公园在城市道路穿过的地区采用立体交通,设立生态廊道,生态廊道以桥的形式横跨城市干道,桥上道路两边覆土,种植一些花灌木,绿地中设置一些小的沟槽,作为动物通道。(3)交通方式公园内在山区附近设立了一些自行车租赁点,游人可以骑自行车畅游山野,感受大自然。在主路上重要景点附近设立电瓶车站,由于公园较大,体力不够得游人也可乘电瓶车观光。南区试马埭则可以骑马来游览。(4)服务设施公园在南区、北区分别设立了服务中心,公园内部设立厕所、餐饮、车站等 26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设施,在露营区、度假区等地还有独立的服务设施,包括安全中心,医疗中心等。(5)“十六景”解析夕有“燕京八景”、“西湖十景”,而今我们规划了“十六景”,充分利用基地独特的自然地貌、植物群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等,向世人展现草原大漠独特的风光。这十六景中,有森林景色如“层林尽染”、“万壑松风”;草原风情如“野云万里”、“塞外孤烟”;滨水景致如“千岛芦影”、“广泽清流”;文化广场如“神马奔腾”、“马头琴韵”;休闲区域如“绿野童真”、“试马埭”。为沙漠中的绿洲增添光彩。层林尽染。此景区建立在山坡上,以五角枫、胡杨、刺槐、洋白蜡等秋色叶树种为骨干树,依照山势层层种植,侧柏、油松、樟子松等常绿树成片种植穿插其中,主要观赏季节为秋季。待到秋季,放眼望去,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有溪流从两山之间流过,两岸还种植山杏、山桃等花灌木以及栾树、臭椿等春叶异色叶的植物来丰富其他季节的观赏性。落英缤纷。此景区沿溪行,两岸植被多采用海棠一类植物为主,加上山桃、杜梨、国槐、山杏等开花乔灌木,各个树种花期不同,延长景观时间。春季来临,花开花落,伴着春风,洋洋洒洒,达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情境。林泉高致。此景区利用地形和假山石制造水道的落差,当山顶的溪流流到此处,瀑布、跌水、山泉等自然景观,在水流周围巧妙设计林间林间小道,将游人引到流水源头,沿途水流若隐若现,时近时远,满足游人亲水近水的心理,同时流水还满足了部分场地的灌溉需要。种植上以旱柳、绦柳、樟子松等为主,配以柽柳、沙柳、珍珠梅等灌木。万壑松风。此景区原地形复杂,山川起伏不断,沟壑甚多,以油松、樟子松、侧柏等常绿树为基调,配以华北落叶松、旱柳等落叶树。在最高的山峰上设立观景台,取名“卧云台”,站在山顶,俯瞰全园,满眼苍翠,耳闻松涛阵阵,气势恢宏。桃花坳。此景区三面环山,中间有一小块平地,我们了解到当地山桃长势喜人。此地以山桃为骨干树,夹杂碧桃、百花山碧桃等植物,搭配樟子松等常绿树做背景。开花时节,进入谷中,仿佛与世隔绝,置身“桃花源”。此外,山桃还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7可搭配红柳、龙爪槐等观干观姿的植物,即使非花期也有景可观。也可在春天举办桃花节等活动,吸引市民前来赏花。沉香晚翠。此景区以丁香类的香花树种为主,除丁香外,配以杜梨、月季、连翘等植物弥补季相,背景树为樟子松、油松、桧柏等。利用不同属丁香的花期不同,使从早春到初夏都有花客观。花开时节,彩翠分明,香气袭人,形成嗅觉冲击。千岛芦影。此景区包括人工湖,水面舞台和芦苇湿地,是北区的中心。开敞的水面,成为作为地处干旱环境的森林公园的特色景点。一方面这里开阔平坦,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有形成大湖面的条件;另一方面水面临山,边界因形就势,便于雨水收集,补充地下水,并为全园灌溉体提供了水源。其生态功能还在于提供多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保护生态多样性。湖边有广场伸入湖面,形成大的水上广场,并配有舞台和观众席、张拉膜,可以进行演出等活动。与广场相对的是人工湿地,我们选择芦苇这一土生土长又极有湿地特征的植物作为主要植物,形成大片芦苇荡。中间点缀有成片的千屈菜和鸢尾,增加色彩。芦苇荡中有木栈道,游人穿行其中,放眼望去,芦花片片,白鸥点点,充满自然野趣。野云万里。此景区是最富内蒙古草原特色的景区之一,取“天苍苍、野茫茫”之意。大面积的自然草原,随着地形缓慢起伏,远处与天相接,人置身其中,仿佛天地间的距离。草原上道路以木栈道的形式为主,尽量少设硬质铺装,鼓励人们在草原上活动,草地周边有少量孤植或群植乔木,作为边界的标志,同时也提供林下荫蔽的环境。百花草甸。此景区位于草原的边缘,这边草地上随意种植一些宿根花卉,人不在草地上活动,而是改在架在草原上的木栈道活动,木栈道将各个底层架空的休息、小卖等建筑联系起来,表达人类对大自然的尊重。植物材料拟用当地自播繁衍的草花。神马奔腾。此景区是北区的主入口。意义取乌审旗对神马旗朝拜的图腾文化。水系流过此处,水上有几匹奔腾而过的骏马的雕像,雕像的底部用喷泉模拟骏马奔跑时溅起的水花,远看仿佛真的有马奔腾而过,而夜晚用灯光来强化水花的效果。广场后部堆起的地形阻隔了游人的视线,起到了很好的障景效果,然而转过微地形,眼前是一片开阔的草原,让人又惊又喜。塞外孤烟。此景区是露营区,地形丰富,有许多半围合的小空间,四周有高 28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起的地形阻隔,为在此处露营的游人提供私密的环境,从山外观此处,山林之后、屡屡炊烟,正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所述,让人沉醉于露营大漠草原的游牧生活。露营地各个营区环境各异,有集中管理处,为露营者提供生活必需品。野绿童真。此景区是一个结合山地地形的儿童游乐场。由于此处地形高低起伏,变化丰富,所以儿童活动设施很多都是根据地形设计的融入自然中的活动场所,例如:利用高差做成的滑梯,用树墙建造出的迷宫,以及跨越两个山坡顶的小缆车、摇摇桥等。同时这个游乐场还兼教育功能,让孩子在娱乐中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观念。例如一些聆听自然声音的听筒等装置、有童话寓言浮雕的景墙等等。历史长廊。此处以乌审旗当地的人文历史以及防风治沙的生态历史为内涵,以铺装的变化暗示时间的行进,通过博物馆、展示牌、主题广场等手段,展示当地的文化风俗,无论是社会的变迁还是自然环境的改变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广泽清流。由于原来这里地下水丰富,稍挖即有水出,于是伴着草原的边缘,顺着起伏的丘陵开出来一弯清泉,水流变化丰富,在滋润大地的同时,也为草原提供了新的景致。王勃有言:“美哉,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之有也。”说的正是草原上清流走过的美景。马头琴韵。马头琴韵是森林公园南区最重要出入口,设计以内蒙古代表乐器马头琴为设计出发点,运用园林景观设计语言结合功能展现特色内蒙古的现代城市广场。马头琴韵为开放性区域,面朝广阔的草原,在展现森林公园的同时体现了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传统。马头琴演奏的乐曲通过音乐喷泉表现,广场上的景墙雕刻着马头琴传说的故事。马头琴韵展现的不仅仅是草原风光,而是内蒙古民族所具有的优秀的民族传统和精神,它如同一座无形灯塔指引着现在乃至子孙后代的人生目标。试马埭。草原广阔,丘陵起伏,树木疏散其中,群马奔驰,这是内蒙最具特色的风光,此景点为城市中的人们提供回归自然,跃马草原的场所。随着地形起伏,感受自然之美,同时也结合功能,开阔的草地为各种活动提供场所,而林下的空间相对私密,别有一番风味。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95.6植物规划的空间布局5.6.1核心区核心区是乌审旗森林公园的核心部分,主要采用全自动灌溉施肥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同时利用太阳能、风能为管理系统提供电源。建设内容包括开展沙生植物引种、驯化,种质资源保育,建立灌木基因库,保护珍稀濒危灌木种,展示观赏型、经济型灌木和药用植物资源等。同时,在该区开展科学监测系统的布设和长期定位监测研究。该中心区主要功能是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以及高科技技术展示。5.6.2毗心区毗心区位于中心区的外围,主要采用节水滴灌、微喷系统或免灌雨养措施进行管理。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固沙灌木种展示、灌木优化配置以及生物固沙措施等。该中心的主要功能是科普教育、旅游观光、科研等。5.6.3外围区是整个森林公园的保护区域,主要是采用免灌、雨养措施进行灌木栽植。建设内容主要是各种治沙措施、高科技治沙成果和模式的展示。该区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形成整个园区的“生态屏障”,开展科普教育、旅游观光、科研等。5.7植物景观规划的内容为保障乌审旗森林公园功能的发挥和结构的稳定,主要开展下述三个体系的建设内容。5.7.1核心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规划目标:划分不同功能的植物园区,形成科普教育、科研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功能区。(1)常青园区 30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表1常青园区植物规划表Table1PlantsPlanningTableofEvergreenPark植物种拉丁学名植物密度灌溉方式蒙古云杉PiceameyeriRehd.etWils.var.mongolica3m×3m滴灌青海云杉Piceacrassifolia3m×3m滴灌红皮云杉Piceakoraiensis3m×3m滴灌油松Pinustabulaeformis3m×3m滴灌樟子松PinussylvestrisL.var.mongolica3m×3m滴灌白皮松Pinusbungeana3m×3m滴灌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3m×3m滴灌圆柏Sabinachinensis3m×3m滴灌祁连圆柏Sabinaprzewalskii3m×3m滴灌兴安圆柏Sabinadavurica3m×3m滴灌叉子圆柏Sabinavulgaris密植滴灌杜松Juniperusrigida3m×3m滴灌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2m×2m滴灌(2)四季园规划目标:根据春花、夏荫(花)、秋叶(果)、冬干(绿)的植物四季特色分为春景园、夏景园、秋景园、冬景园,每景区内部选择有代表植物作为主景观,结合其他植物品种规划布局,四季景观特色明显。主要功能:生态旅游为主。拟选植物种:包括沙生植物不同花期、果期植物,要求灌木、草本层片搭配,形成立体的园林观赏景观。5.7.2毗心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防护林带是为满足乌审旗森林公园核心区安全与健康发展的需要而建设的树木群体,可起到改善区域气候环境、防止土壤风蚀发生,同时增加园区景观效果。从实现高效、持续、稳定的总体目标出发,整个防护林带必须具备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林分多样性和稳定性、效益的连续性等重要特征。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进行合理设计,科学建设。对其进行科学经营管理,包括结构调控、防护成熟与更新方式、高效持续经营等。整个防护林带宽50米,围绕森林公园核心区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布设,是核心区的重要防护区,同时也是核心区和外围区的分界线。为了更好的发挥防护林带的综合防护作用,改善沙地生态环境和森林公园核心区气候条件,促进森林公园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满足防护林带的建设原则的前提下,根据乌审旗的气候特点,以提高防护效益、减少病虫害发生为主要目标,并实现防护林带与园区其他区域的和谐统一,体现可观赏性,将整个林带分为副林带和主林带。副林带位于外围,主林带位于内侧。主林带与副林带之间设作业带,该作业带只扎设麦草方格半隐蔽式沙障,不栽植植物,为防风林带和防风林带外围的固沙区植被管护提供方便。(1)副林带的设计副林带宽20米,以高大灌木为主。物种选择的原则:枝条繁茂,防风效果好;耐旱性能好,易成活;生长迅速,短期内即可成林并发挥防护功能;后期管护简单易行;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以乡土树种为主。详见表2。表2副林带植物规划表Table2PlantsPlanningTableofAuxiliaryForestBelt拟选择树种拉丁学名株行距苗木选择栽植方式柠条锦鸡儿CaraganakorshinskiiKom.1.5m×2m一年生实生苗穴植细枝岩黄芪HedysarumscopariumFisch.etMey.1.5m×2m一年生实生苗穴植西北沙柳Salixpsammophila1.5m×2m一年生扦插苗穴植长穗柽柳TamarixelongataLdb.1.5m×2m一年生实生苗穴植紫杆柽柳TamarixandrossowiiLitv.1.5m×2m一年生实生苗穴植沙拐枣Calligonummongolicunl1.5m×2m一年生扦插苗穴植羊柴HedysarummongdicumTurczVar.1.5m×2m一年生实生苗穴植沙木蓼AtraphaxisbracteataA.Los.1.5m×2m一年生扦插苗穴植梭梭Chenopodiaceae1.5m×2m一年生实生苗穴植植物配置依据不同物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配置,迎风坡为柠条、长穗柽柳、白皮沙拐枣;丘顶为细枝岩黄芪、紫杆柽柳、胡枝子;背风坡为羊柴、西北沙柳、阿拉善沙拐枣、沙木蓼;丘间地为阿拉善沙拐枣、胡枝子。株行距:1.5m×2m。主要技术措施:半隐蔽式麦草方格(1m×1m);使用滴灌系统。 32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2)主林带的设计主林带宽30m,位于副林带内侧,以乔木为主。物种选择的原则:枝条繁茂,防风效果好;材质好,有良好的抗风性能;抗性好,病虫害较少发生;生长迅速,短期内即可成林并发挥防护功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种苗容易获得,适宜沙漠地区生长。选择植物种有:旱柳、樟子松、沙枣、胡杨、新疆杨5种乔木。各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造林技术如下:①旱柳(拉丁学名:Salixmatsudana)株行距:2m×3m。主要技术措施:半隐蔽式麦草方格(1m×1m);使用滴灌系统。繁殖培育:持条、插干极易成活。亦可播种繁殖。绿化宜用雄株。苗木选择:2-3年生扦插苗造林技术:泥浆植苗造林法。整地规格为1m×1m×1m,栽植前每穴回填土80cm踏实,浇足水,直到坑满水不渗为上午,坑内土壤已下沉20-30cm时将旱柳苗放入坑内,采取“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止。第二天造林技术栽植,然后浇足水直到坑满水不渗为止,第三天上午,覆土4cm,以防表层土干裂。随后,每株覆盖1m聚氯乙烯农膜。②樟子松(拉丁学名:Pinussvlvestris)株行距:2m×3m。主要技术措施:半隐蔽式麦草方格(1m×1m);使用滴灌系统。苗木选择:株高1.5m以上,直径3-5cm的实生苗,带土球。造林技术:小坑靠壁(垂直壁)法。该方法是沙地栽松最常用的方法,操作简单,工效高,且可保证栽植质量。方法是小坑垂直之一壁,与挖坑人相对,坑深35-40cm,坑的上宽30-35cm。坑底宽15cm左右,将松苗扶正于垂直壁的侧边,挖坑人第二坑的土填入第一坑内填满踏实,第二的填入第三坑,进行倒坑栽植,依此类推,每工组每日可栽苗木1000-1200株。③沙枣(拉丁学名:ElaeagnusangustifoliaL.)株行距:2m×3m。主要技术措施:半隐蔽式麦草方格(1m×1m);使用滴灌系统。苗木选择:实生苗或插干造林。造林技术:1)插干造林:在土壤湿润、水分条件好的地方,可用插干造林。选择2厘米粗,1.5米长的枝条,剪去侧枝后作为侧穗,直接插于整好地的造林地上,扦插深度一般应达40厘米。以春季扦插为好。插后要保持土壤湿润。2)植苗造林:植苗造林可在春,秋两季进行,春季为“清明”至“谷雨”,秋季为“霜降”至“立冬”,但以春季造林为好。在地下水位不超过2-3米的沙荒滩地或丘间低地上造林,不灌水也能成活、生长。若地下水位过深时,需有灌溉条件方可造林。土壤粘重的,要在头年耕翻整地,来年造林,沙壤土、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3壤质沙土地、厚覆沙地以及地表盐结皮较厚的盐渍土,都可边挖穴边栽植,不必事先整地。每亩栽植200株左右。④胡杨(拉丁学名:Populuseuphratica)株行距:2m×3m。主要技术措施:半隐蔽式麦草方格(1m×1m);使用滴灌系统。苗木选择:实生苗。造林技术:用种子繁殖。胡杨种子极易失水咖丧失发芽能力,应在7-8月份待果穗由绿变黄、蒴果先端开裂露出白絮后,及时选择优良母株采集果穗,晾干脱种。选择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细沙土或沙壤土筑床、垅床或低床均可,种子拌细沙条播或撒播。2-4年生苗即可造林。直播造林或植苗造林均可。⑤新疆杨(拉丁学名:P.bolleanaLauche)株行距:2m×3m。主要技术措施:半隐蔽式麦草方格(1m×1m);使用滴灌系统。苗木选择:扦插苗。造林技术:扦插造林。(3)主防风林带配置该区的主风向为西北风,因此在植物园西北面和西面的防风林带采用植株相对较为高大、枝叶稠密的新疆杨、胡杨、樟子松。其余部位采用植株相对较小、枝叶稀疏的物种,如沙枣、旱柳、樟子松,另外在局部配置胡杨。配置方式:西北方向为胡杨+樟子松。胡杨(4行)位于外围,樟子松位于胡杨林带内侧。西边为新疆杨+樟子松。新疆杨(4行)位于外围,其它樟子松(6行)位于新疆杨林带内侧。南边为胡杨+沙枣。胡杨(4行)位于外围,沙枣(6行)位于胡杨林带内侧。北边为旱柳+沙枣。旱柳(6行)位于外围,沙枣(6行)位于胡杨林带内侧。5.7.3外围区规划设计乌审旗森林公园建在库布其沙漠南缘,西北面、西面和南面为流动沙丘包围,风沙危害是威胁森林公园安全和影响森林公园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在核心区和毗心区外围实施固沙工程。固沙工程的实施一方面是建立确保核心区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避免风沙对景点设施的危害,改善景点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可以示范国内外成功的工程与生物治沙材料与技术,为游客全民提供了解防沙治沙技术的发展历程、科学原理与治沙工作者的智慧的机会,使其成为旅游亮点之一。固沙技术体现了千百年来人类战胜沙漠的聪明智慧和力量,蕴含浓郁的科技和人文知识背景价值,在具体设计时同时注重挖掘和强化其景观观赏性,通过人文知识魅力和景观美学有机结合,将该区精心打造成园区游览一个重要的吸引点,实现固沙、技术示范和旅游观光的共赢。根据外围区的风沙地貌特征、固沙 34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原理、生态保护以及旅游观光的需要,将外围区分为两大部分,即固沙技术展示区和旅游辅助设施周围固沙区,其中固沙技术展示区又细化为沙障固沙技术展示区、生物固沙技术展示区、化学固沙技术展示区、高新固沙技术展示区和综合固沙技术展示区五个小区,详见表3。通过科学规划,多层次配置,使外围区的防风固沙、技术展示和旅游观光功能融为一体。表3固沙技术分区展示表Table3ExhibitTableofSand-fixationTechnologySubarea分区主要功能沙障固沙技术展示区集成展示国内外成功沙障固沙技术模式生物固沙技术展示区集成展示生物固沙技术模式化学固沙技术展示区集成展示国内外成功化学固沙技术模式高新固沙技术展示区集成展示国内外高新固沙技术模式综合固沙技术展示区展示综合固沙技术模式,形成防风固沙生态保护屏障主干道路东侧固沙区保护道路安全,增强观赏性休憩场所固沙区创造良好休息娱乐环境(1)沙障固沙技术展示区集成展示国内外成功的机械沙障固沙技术,实现技术示范功能;在凸显其景观多样性的同时,通过设置各种沙障固沙技技术展示牌,展示沙障治沙知识多样性,为游客提供景观和知识盛宴。坚持因势利导,因害设防的实用性原则;坚持择优展示,集中示范的原则;坚持科学配置,防护效能最大化原则;坚持科普宣传与生态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考虑到纯粹机械沙障固沙技术固沙效果的局限性,辅助以生物措施,但植物要低矮、稀疏,突出沙障景观。依据机械沙障固沙技术发展的历史,由传统的治沙方法到现代新型材料固沙模式,同时根据沙丘地形特征,确定高立式沙障最外围,低立式沙障中间和平铺式沙障最内部的布局模式。做法详见表4。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5表4沙障固沙技术展示表Table4ExhibitTableofSand-protectingBarrierSand-fixationTechnology沙障类型具体类型设置规格种类规格平土工布沙障全铺油蒿2m×2m品字状生态垫沙障品字形,间隔1m油蒿2m×1m铺全铺生态垫沙障全铺油蒿2m×2m式条铺生态垫沙障条铺,间隔1m油蒿2m×1m沙土工三维网垫沙障全铺油蒿2m×2m障低草方格沙障1m×1m,方格,高15cm油蒿2m×3m立带状粘土沙障高20cm,宽60cm,带宽2m油蒿2m×3m式网格状粘土沙障2m×2m方格,高20cm油蒿2m×3m沙低立式网状尼龙网沙障1m×1m,方格,高20cm油蒿2m×3m障组合多孔石膏板网格沙障1m×1m方格,高30cm油蒿2m×3m集束式棉花秆网格沙障1m×1m方格,直径15cm油蒿2m×3m土工袋方格沙障1m×1m,方格,高30cm油蒿2m×3m1m×1m方格,高15cm砾石方格沙障油蒿2m×3m低立式沙柳方格沙障1m×1m方格,高25cm油蒿2m×3m蜂巢式塑料网沙障1m×1m方格,高20cm油蒿2m×3m高高立式棉花秆网格沙障1m×1m方格,高50cm油蒿2m×3m立玉米秆网格沙障2m×2m方格,高60cm油蒿2m×3m式葵花秆网格沙障2m×2m方格,高60cm油蒿2m×3m沙沙柳秆方格沙障2m×2m方格,高60cm油蒿2m×3m障芦苇秆网格沙障2m×2m方格,高60cm油蒿2m×3m高立式网格状尼龙网沙障2m×2m方格,高100cm油蒿2m×3m高立式带状尼龙网沙障高100cm,带宽2m油蒿2m×3m(2)生物固沙技术展示区集成展示生物固沙技术模式,实现技术示范功能;通过展示牌,向游客展示生物治沙原理和方法,提升旅游教育功能。坚持择优展示,集中示范的原则;坚持科普宣传与生态教育结合的原则;考虑到纯粹生物固沙技术固沙效果的局限性,辅助以工程措施。做法如表5所示。 36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表5生物固沙技术展示表Table5ExhibitTableofPlantsSand-fixationTechnology“前挡后拉”“固身削顶”油蒿(迎风坡1/3处以下)油蒿、沙蒿(迎风坡2/3处以下)植物种类沙柳、小叶杨、旱柳(落沙坡坡+沙柳、沙拐枣(背风坡+丘间低地)丘间低地)植物设置规格植物:1m×3m(迎风坡1/3处);1m×3m(迎风坡2/3处以下)2m×3m(背风坡处丘间低地)2m×3m(背风坡处丘间低地)沙障类型草方格草方格沙障设置规格1m×1m设置于迎风坡1m×1m设置于迎风坡(3)化学固沙技术展示区集成展示化学固沙技术模式,实现技术示范功能;通过展示牌,向游客展示生物治沙原理和方法,提升旅游教育功能;保持沙漠原貌,体现沙漠旅游特色功能。坚持择优展示,集中示范的原则;坚持科学配置,防护效能最大化原则;坚持科普宣传与生态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高新固沙技术展示区集成展示尖端性和前瞻性固沙技术模式,实现技术示范功能;通过展示牌,向游客展示生物治沙原理和方法,提升旅游教育功能。做法如表6所示。表6高新固沙技术展示表Table6ExhibitTableofAdvancedSand-fixationTechnology仿真植物固沙技术“生物地毯”固沙技术材料仿真灌木仿真草固氮蓝藻地衣苔藓设置规格2m×3m全铺全面喷洒全面喷洒全面栽植坚持固沙技术体现现代化、尖端性和前瞻性原则;坚持择优展示,集中示范的原则;坚持科普宣传与生态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综合固沙技术展示区工程固沙措施和生物固沙措施有机结合,形成防风固沙生态保护屏障,实现保护功能;彰显固沙措施的壮观景象,竭力设计成为一个观光旅游区。本着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用机械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7的综合固沙技术模式实现防风固沙功能;积极挖掘流沙综合治理的天然—人工复合景观游览潜力,展示固沙科技魅力。总体设计布局:由外至内整体分为三层:阻沙栅栏、高立式沙障+高大灌木区、低立式沙障+低矮灌木区。做法如表7所示。表7综合固沙技术展示表Table7ExhibitTableofComprehensiveSand-fixationTechnology位置固沙措施体现功能外尼龙网阻沙栅栏阻沙↓高立式沙障+高大灌木区阻沙内低立式沙障+低矮灌木区固沙(6)主干道侧固沙带工程固沙措施和生物固沙措施有机结合,形成防风固沙生态保护屏障,实现保护功能;通过多样性和合理配置,增强观赏性,实现旅游功能。在外围区主干道两侧每40米设置优选一种机械沙障+植物固沙模式;通过多样性和合理配置,增强观赏性,实现旅游功能。做法如表8所示。表8主干道侧固沙带展示表Table8ExhibitTableofSand-fixationBeltontheArterialRoadside沙障植物类型规格植物种规格草方格沙障1m×1m方格,高15cm樟子松、沙冬青2m×3m(7)休憩场所固沙区工程固沙措施和生物固沙措施有机结合,形成防风固沙生态保护屏障,实现保护功能;为游客提供良好景观、遮荫和休憩场所,实现旅游功能。坚持科学配置,防护效能最大化原则;坚持景观协调、美观欣赏的原则。6.结语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在参与实际规划项目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些观点最初 38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只是一些零散的想法和初步的框架,在写作过程中,通过对相关规划理论的学习以及对于国内外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深入分析与研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思路,并随之进行了规划内容及规划方法的研究,以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现实意义。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总结国内外成功经验、实地调研、参与规划项目等方法,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森林美学、环境规划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从概念理解、经验借鉴、现状分析、规划方法、实例验证等五方面展开了对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研究。经实践论证,达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除此之外,作者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总结出以下想法:(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迅猛发展的城市建设中,干旱地区的较低的生态承载力从观念上被重视到建设实施之间尚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多专业的合作是必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复合体,干旱地区森林公园中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必然要分析、权衡各种因素。(2)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干旱地区特有的森林地域性特色丧失的现象日益严重。基于此,城市规划工作者在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已经越来越重视将规划与自然有机结合,加大对干旱地区植物育种、栽培本身的研究投入。(3)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生态建设工作,大部分都面临着起步晚,经验少,困难多等问题,但是通过科学规划,加强干旱地区规划专业技术支撑、科学装备的现代化,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会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4)干旱地区森林公园的规化过程中,生态系统的重新建立与完善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优化各种沙漠化治理最新技术措施和成功模式,对于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基础的快速形成与稳定至关重要。(5)干旱地区森林公园规划中应坚持节水灌溉、科学灌溉。根据不同群落类型对水量的不同需求,科学合理的分配水资源,达到节水、高效利用的目的。以水定树,依据不同生态型树木对水分的需求,采取雨养、滴灌、定量灌溉等多种灌溉方式,形成科学的灌溉。(6)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植物规划应兼顾抗旱固沙功能、观赏性、经济性等多种功能。充分利用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坚持灌草结合,开发经济的、具有推广价值的种质资源,构建稳定的群落结构,从植物多样性组成、生态生活习性出发,科学地进行植物种搭配,从群落水平进行生态园的植物规划和布局。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9致谢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段广德教授,在我三年的学习和工作中以及在我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给我的大力帮助,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同时,向这三年帮助过我的老师们和同学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长辈和朋友们! 40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参考文献1车生泉.城市绿地景观结构分析与生态规划—以上海市为例[M]工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15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240号令)3《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4何剑民,凌艳.郴州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现状及其发展研究[J].现代园林.2006:58-615CJJ/T85-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S].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李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人居环境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87《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58李敏,《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9李敏.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910高芸.现代西方城市绿地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J].新建筑.2000(4):65-6711吴人韦.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J].城市规划,1998(6):39-4312国外现代城市建设概述http://www.curb.com.cn13[日]高原荣重著,杨增志等译,《城市绿地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314徐波,日本的绿色综合规划,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2:51-5215P.walkor.fasla.et.al.AProfessioninlandscapeArchitecture,1998.5:74-7916J.O.西蒙兹著,程里尧译《大地景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117毛学农,试论中国现代园林理论的构建——大园林理论的思考,中国园林,2002.6:14-1618IanL.Meharg.DesignWithNature[M].1992:38-6219吴良铺.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5-8320国发[2001]20号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1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622李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3徐化成.《景观生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524黄雅文.《城市景观生态》,商务印书馆,1993.1025宋跃光.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廊道效应研究,生态学报,1999.2:145-15026俞孔坚.城市及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国外城市规划,1997.327王关义.可持续发展六大学术观点,《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2.18第十一版28C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S].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29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4-2430袁中金,王勇.小城镇发展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25-3231周彦峰.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232文友华,范俊芳.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初探[J].湖南农业科学.2003.(01):59-60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133曹嵘嵘.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与建设[J].园林.2003.(11):26-2734靳牡丹.上海市崇明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现状分析及规划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4-1735郑西平.北京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1.(1):43-4536.PhilipPregill,NancyVolkman.landscapeinhistory[M].NemYork:343-34637.IanHThompson.Ecology,communityandDelight[M].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P137 42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附图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43 44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45 46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47 48干旱地区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49作者简介靳波,男,汉族,1985年10月27日出生于内蒙古托县,2004年考入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专业,2008年毕业获得农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继续在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攻读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学位。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1篇,《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森林公园营造的功能和原则的探讨》,将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3期刊登。2011年7月即将毕业,现已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毕业后获得农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