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6 MB
  • 92页

基于生态文化的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9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1.1“Leisureage”coming⋯⋯⋯⋯⋯⋯⋯⋯⋯⋯⋯⋯⋯⋯⋯⋯⋯⋯⋯⋯⋯⋯⋯⋯⋯⋯⋯⋯⋯⋯⋯⋯⋯⋯··11.1.2Oovemmentpolicyguidance⋯⋯⋯⋯⋯⋯⋯⋯⋯⋯⋯⋯⋯⋯⋯⋯⋯⋯⋯⋯⋯⋯⋯⋯⋯⋯⋯⋯⋯⋯“11.1.3Sustainabledevelopmentneed⋯⋯⋯⋯⋯⋯⋯⋯⋯⋯⋯⋯⋯⋯⋯⋯⋯⋯⋯⋯⋯⋯⋯⋯⋯⋯⋯⋯⋯..21.2Significanceandpurposeofthestudy⋯⋯⋯⋯⋯⋯⋯⋯⋯⋯⋯⋯⋯⋯⋯⋯⋯⋯⋯⋯⋯⋯⋯⋯⋯⋯⋯⋯·21.2.1Thepurposeofstudy⋯⋯⋯⋯⋯⋯:⋯⋯⋯⋯⋯⋯⋯⋯⋯⋯⋯⋯⋯⋯⋯⋯⋯⋯⋯⋯⋯⋯⋯⋯⋯⋯⋯⋯·21.2.2Meaningandvalueofstudy⋯⋯.:⋯⋯⋯⋯⋯⋯⋯⋯⋯⋯⋯⋯⋯⋯⋯⋯⋯⋯⋯⋯⋯⋯⋯⋯⋯⋯⋯⋯·31.3OverviewofrelatedconceptS⋯⋯⋯⋯⋯⋯⋯⋯⋯⋯⋯⋯⋯⋯⋯⋯⋯⋯⋯⋯⋯⋯⋯⋯⋯⋯⋯⋯⋯⋯⋯⋯..41.3.1Overviewofecologicalculture.i⋯⋯⋯⋯⋯⋯⋯⋯⋯⋯⋯⋯⋯⋯⋯⋯⋯⋯⋯⋯⋯⋯⋯⋯⋯⋯⋯⋯”51.3.2OverviewofrecreationaIfishery⋯⋯⋯⋯⋯⋯⋯⋯⋯⋯⋯⋯⋯⋯⋯⋯⋯⋯⋯⋯⋯⋯⋯⋯⋯⋯⋯⋯··61.3.3Ecologicalcultureandleisurefishingvillage⋯⋯⋯⋯⋯⋯⋯⋯⋯⋯⋯⋯⋯⋯⋯⋯⋯⋯一⋯⋯⋯”91.4Relevanttheoryofforeignanddomesticresearchprogress⋯⋯⋯⋯⋯⋯⋯⋯⋯⋯⋯⋯⋯⋯⋯⋯”11l。4.1Developmentofecologicalcultureoverview⋯⋯⋯⋯⋯⋯⋯⋯⋯⋯⋯⋯⋯⋯⋯⋯⋯⋯⋯⋯⋯一111.4.2Foreignresearchadvanceinrecreationalfisheries⋯⋯⋯⋯⋯⋯⋯⋯⋯⋯⋯⋯⋯⋯⋯⋯⋯⋯⋯121.4.3Domesticresearchadvanceinrecreationalfisheries⋯⋯⋯⋯⋯⋯⋯⋯⋯⋯⋯⋯⋯⋯⋯⋯⋯⋯141.5Researchmethodsandtechnologyroadmap⋯⋯⋯⋯⋯⋯⋯⋯⋯⋯⋯⋯⋯⋯⋯⋯⋯⋯⋯⋯⋯⋯⋯⋯.151.5.1Researchmethods⋯⋯⋯⋯⋯⋯⋯⋯⋯⋯⋯⋯⋯⋯⋯⋯⋯⋯⋯⋯⋯。⋯⋯⋯⋯⋯⋯⋯⋯⋯⋯⋯⋯⋯⋯151.5.2Technologyroadmap⋯⋯⋯⋯⋯⋯⋯⋯⋯⋯⋯⋯⋯⋯⋯⋯⋯⋯⋯⋯⋯⋯⋯⋯⋯⋯⋯⋯⋯⋯⋯⋯⋯⋯162.Thebasictheoryoftourismdevelopmentandlandscapedesigneeo-culture-based⋯⋯⋯⋯172.1Bigfootaesthetictheory⋯⋯⋯⋯....⋯.j⋯⋯⋯⋯⋯⋯⋯⋯⋯⋯⋯⋯⋯⋯⋯⋯⋯⋯⋯⋯⋯⋯⋯⋯⋯⋯⋯··172.1.1Ecologicaltheoryofenvironmentalethics⋯⋯⋯⋯⋯⋯⋯⋯⋯⋯⋯⋯⋯⋯⋯⋯⋯⋯⋯⋯⋯⋯⋯172.1.2Ecologicaltheoryofaesthetics⋯⋯⋯⋯⋯⋯⋯⋯⋯⋯⋯⋯⋯⋯⋯⋯⋯⋯⋯⋯⋯⋯⋯⋯⋯⋯⋯⋯⋯172.2Thresholdtheory⋯⋯⋯⋯⋯⋯⋯⋯⋯⋯⋯⋯⋯⋯⋯⋯⋯⋯⋯⋯⋯⋯⋯⋯⋯⋯⋯⋯⋯⋯⋯⋯⋯⋯⋯⋯⋯⋯.182.3Landscapeecologytheory⋯⋯⋯⋯⋯⋯,⋯⋯⋯⋯⋯⋯⋯⋯⋯⋯⋯⋯⋯⋯⋯⋯⋯⋯⋯⋯⋯⋯⋯⋯⋯⋯⋯·182.3.1Plaque.corridor.matrixtheory⋯⋯⋯⋯⋯⋯⋯⋯⋯⋯⋯⋯⋯⋯⋯⋯⋯⋯⋯⋯⋯⋯⋯⋯⋯⋯⋯⋯182.3.2Ecologicalintegrityandtheprincipleoflandscapeheterogeneitytheory⋯⋯⋯⋯⋯⋯⋯·192.4Landscapetheoryofsyntax⋯⋯⋯⋯⋯⋯⋯⋯.⋯⋯⋯⋯⋯⋯⋯⋯⋯⋯⋯⋯⋯⋯⋯⋯⋯⋯⋯⋯⋯⋯⋯⋯··192.5Drifttheory⋯⋯⋯⋯⋯⋯⋯⋯⋯⋯⋯⋯⋯⋯⋯⋯⋯⋯⋯⋯⋯⋯⋯⋯⋯⋯⋯⋯⋯⋯⋯⋯⋯⋯⋯⋯⋯⋯⋯⋯⋯.202.6Landscapeculturaltheory⋯⋯⋯⋯⋯⋯⋯⋯⋯⋯⋯⋯⋯⋯⋯.⋯.⋯⋯⋯⋯⋯⋯⋯⋯⋯⋯⋯⋯⋯⋯⋯⋯⋯212.7Summaryofthischapter⋯⋯⋯⋯.⋯⋯⋯⋯⋯.⋯⋯⋯⋯⋯⋯⋯⋯⋯⋯⋯⋯⋯⋯⋯⋯⋯⋯⋯⋯⋯⋯⋯⋯..223.Analysisoftheconditionsoftourismdevelopment⋯⋯⋯⋯⋯⋯⋯⋯⋯⋯⋯⋯⋯⋯⋯⋯⋯⋯⋯⋯⋯..233.1Locationanalysis⋯⋯⋯⋯⋯⋯⋯⋯⋯⋯⋯⋯⋯⋯⋯⋯⋯⋯⋯⋯⋯⋯⋯⋯⋯⋯⋯⋯⋯⋯⋯⋯⋯⋯⋯⋯⋯⋯.233.2Resourcessurvey.classificationandevaluation⋯⋯⋯⋯⋯⋯⋯⋯⋯⋯⋯⋯⋯⋯⋯⋯⋯⋯⋯⋯⋯⋯.233.2.1Surveyoffishingvillagetravelresources⋯⋯⋯⋯⋯⋯⋯⋯⋯⋯⋯⋯⋯⋯⋯⋯⋯⋯⋯⋯⋯⋯⋯.233.2.2Classificationoffishingvillagetravelresources⋯⋯⋯⋯⋯⋯⋯⋯⋯⋯⋯⋯⋯⋯⋯⋯⋯.⋯⋯..25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3.2.3Evaluationoffishingvillagetravelresources⋯⋯⋯⋯⋯⋯⋯⋯⋯⋯⋯⋯⋯⋯⋯⋯⋯⋯⋯⋯⋯.253.3Analysisofthetouristmarket⋯⋯⋯⋯⋯⋯⋯⋯⋯⋯⋯⋯⋯⋯⋯⋯⋯⋯⋯⋯⋯⋯⋯⋯⋯⋯⋯⋯⋯⋯⋯..263.4SWOTanalysisofleisuretourism⋯⋯⋯⋯⋯⋯⋯⋯⋯⋯⋯⋯⋯⋯⋯⋯⋯⋯⋯⋯⋯⋯⋯⋯⋯⋯⋯⋯⋯。283.5Summaryofthischapter⋯⋯⋯⋯⋯⋯⋯⋯⋯⋯⋯⋯⋯⋯⋯⋯⋯⋯⋯⋯⋯⋯⋯⋯⋯⋯⋯⋯⋯⋯⋯⋯⋯⋯.284.Researchoftourismprojectsplanand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foreco-culture-basedleisurefishingvillage⋯⋯⋯⋯⋯⋯⋯⋯⋯⋯⋯⋯⋯⋯⋯⋯⋯⋯⋯⋯⋯⋯⋯⋯⋯⋯⋯⋯⋯⋯⋯⋯⋯⋯⋯⋯⋯..294.1Conceptprojectplanningofleisurefishingvillage⋯⋯⋯⋯⋯⋯⋯⋯⋯⋯⋯⋯⋯⋯⋯⋯⋯⋯⋯⋯⋯294.1.1“Elegant’,.叫igh—gradeecologicalcivilization⋯⋯⋯⋯⋯⋯⋯⋯⋯⋯⋯⋯⋯⋯⋯⋯⋯⋯⋯.294.1.2“Mild’’-——H姗Onvwiththeenvironment⋯⋯⋯⋯⋯⋯⋯⋯⋯⋯⋯⋯⋯⋯⋯⋯⋯⋯⋯⋯⋯⋯294.1.3“Odd’’_—一Showdistinctive⋯⋯⋯⋯⋯⋯⋯⋯⋯⋯⋯⋯⋯⋯⋯⋯⋯⋯⋯⋯⋯⋯⋯⋯⋯⋯⋯⋯⋯⋯.294.1.4“Emotion’"_——FOCUSorlpeople-oriented⋯⋯⋯⋯⋯⋯⋯⋯⋯⋯‰⋯⋯⋯⋯⋯⋯⋯⋯⋯⋯⋯⋯.294.1.5“Benefit’i——..—Effectivestressconcept⋯⋯⋯⋯⋯⋯⋯⋯⋯⋯⋯...⋯⋯⋯⋯⋯⋯⋯⋯⋯⋯⋯⋯⋯294.2Theobjectivesandprinciplesof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inleisurefishingvillage。304.2.1Theobjectivesof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inleisurefishingvillage⋯⋯⋯⋯⋯⋯.304.2.2Theprinciplesofi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inleisurefishingvillage⋯⋯⋯⋯⋯..304.3Themethodof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inleisurefishingvillage⋯⋯⋯⋯⋯⋯⋯⋯⋯⋯334.3.1Zoningplanmethod⋯⋯⋯⋯⋯⋯⋯⋯⋯⋯⋯⋯⋯⋯⋯⋯⋯⋯⋯⋯⋯⋯⋯⋯⋯⋯⋯⋯⋯⋯⋯⋯⋯⋯.334.3.2Guidanceandinductionmethod⋯⋯⋯⋯⋯⋯⋯⋯⋯⋯⋯⋯⋯⋯⋯⋯⋯⋯⋯⋯⋯⋯⋯⋯⋯⋯⋯⋯.334.3.3Naturalandecologicalmethod⋯⋯⋯⋯⋯⋯⋯⋯⋯⋯⋯⋯⋯⋯⋯⋯⋯⋯⋯⋯⋯⋯⋯⋯⋯⋯⋯⋯⋯354.3.4ColorExpressionmethod⋯⋯⋯⋯⋯⋯⋯⋯⋯⋯⋯⋯⋯⋯⋯⋯⋯⋯⋯⋯⋯⋯⋯⋯⋯⋯⋯⋯⋯⋯⋯..364.3.5Metaphorandsymbolicmethod⋯⋯⋯⋯⋯⋯⋯⋯⋯⋯⋯⋯⋯⋯⋯⋯⋯⋯⋯⋯⋯⋯⋯⋯⋯⋯⋯⋯.394.4Imageplanningofleisurefishingvillage⋯⋯⋯⋯⋯⋯⋯⋯⋯⋯⋯⋯⋯⋯⋯⋯⋯⋯⋯⋯⋯⋯⋯⋯⋯⋯404.4.1Imagedesignofleisurefishingvillage⋯⋯⋯⋯⋯⋯⋯⋯⋯⋯⋯⋯⋯⋯⋯⋯⋯⋯⋯⋯⋯⋯⋯⋯⋯414.4.2Sloganplanningofleisurefishingvillage⋯⋯⋯⋯⋯⋯⋯⋯⋯⋯⋯⋯⋯⋯⋯⋯⋯⋯⋯⋯⋯⋯⋯.424.4.3Imageintegrationofleisurefishingvillage⋯⋯⋯⋯⋯⋯⋯⋯⋯..:⋯⋯⋯⋯⋯⋯⋯⋯⋯⋯⋯⋯..424.5Summaryofthischapter⋯⋯⋯⋯⋯⋯⋯⋯⋯⋯⋯⋯⋯⋯⋯⋯⋯⋯⋯⋯⋯⋯⋯⋯⋯⋯⋯⋯⋯⋯⋯⋯⋯⋯.435.CaseStudy-—一I七isurefishingvillagetourismdevelopmentand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ofdaolidistrict,Harbin,xinnongtown,xinjiangvillage⋯⋯⋯⋯⋯⋯⋯⋯⋯⋯⋯⋯⋯⋯。445.1Basicsituationanddevelopment⋯⋯⋯⋯⋯⋯⋯⋯⋯⋯⋯⋯⋯⋯⋯⋯⋯⋯⋯⋯⋯⋯⋯⋯⋯⋯⋯⋯⋯⋯.445.1.1Villageoverview⋯⋯⋯⋯⋯⋯⋯⋯⋯⋯⋯⋯⋯⋯⋯⋯⋯⋯⋯⋯⋯⋯⋯⋯⋯⋯⋯⋯⋯⋯⋯⋯⋯⋯⋯⋯.455.1.2Climaticconditions⋯⋯⋯⋯⋯⋯⋯⋯⋯⋯⋯⋯⋯⋯⋯⋯⋯⋯⋯⋯⋯⋯⋯⋯⋯⋯⋯⋯⋯⋯⋯⋯⋯⋯..455.1.3Socialeconomyoverview⋯⋯⋯⋯⋯⋯⋯⋯⋯⋯⋯⋯⋯⋯⋯⋯⋯⋯⋯⋯⋯⋯⋯⋯⋯⋯⋯⋯⋯⋯⋯.455.1.4Statusoftourismdevelopment⋯⋯⋯⋯⋯⋯⋯⋯⋯⋯⋯⋯⋯⋯⋯⋯⋯⋯⋯⋯⋯⋯⋯⋯⋯⋯⋯⋯⋯455.2SWOTanalysis⋯⋯⋯⋯⋯⋯⋯⋯⋯⋯⋯⋯⋯⋯⋯⋯⋯⋯⋯⋯⋯⋯⋯⋯⋯⋯⋯⋯⋯⋯⋯⋯⋯⋯⋯⋯⋯⋯⋯.465.2.1Strength⋯⋯⋯⋯⋯⋯⋯⋯⋯⋯⋯⋯⋯⋯⋯⋯⋯⋯⋯⋯⋯⋯⋯⋯⋯⋯⋯⋯⋯⋯⋯⋯⋯⋯⋯⋯⋯⋯⋯⋯..465.2.2Weakness⋯⋯⋯⋯⋯⋯⋯⋯⋯⋯⋯⋯⋯⋯⋯⋯⋯⋯⋯⋯⋯⋯⋯⋯⋯⋯⋯⋯⋯⋯⋯⋯⋯⋯⋯⋯⋯⋯⋯⋯475.2.3Opportunity⋯⋯⋯⋯⋯⋯⋯⋯⋯⋯⋯⋯⋯⋯⋯⋯⋯⋯⋯⋯⋯⋯⋯⋯⋯⋯⋯⋯⋯⋯⋯⋯⋯⋯⋯⋯⋯⋯..475.2.4Threat⋯⋯⋯⋯⋯⋯⋯⋯⋯⋯⋯⋯⋯⋯⋯⋯⋯⋯⋯⋯⋯⋯⋯⋯⋯⋯⋯⋯⋯⋯⋯⋯⋯⋯⋯⋯⋯⋯⋯⋯⋯..485.2.5SWOTconclusion⋯⋯⋯⋯⋯⋯⋯⋯⋯⋯⋯⋯⋯⋯⋯⋯⋯⋯⋯⋯⋯⋯⋯⋯⋯⋯⋯⋯⋯⋯⋯⋯⋯⋯⋯.485.3Sourcemarketanalysis⋯⋯⋯⋯⋯⋯⋯⋯⋯⋯⋯⋯⋯⋯⋯⋯⋯⋯⋯⋯⋯⋯⋯⋯⋯⋯⋯⋯⋯⋯⋯⋯⋯⋯⋯.48 Contents5.3.1Researchofmarketanalysis⋯⋯⋯⋯⋯⋯⋯⋯⋯⋯⋯⋯⋯⋯⋯⋯⋯⋯⋯⋯⋯⋯⋯⋯⋯⋯⋯⋯⋯⋯.485.3.2Sourcemarketpositioning⋯⋯⋯⋯⋯⋯⋯⋯⋯⋯⋯⋯⋯⋯⋯⋯⋯⋯⋯⋯⋯⋯⋯⋯⋯⋯⋯⋯⋯⋯⋯.485.3.3Sourcemarketforecast⋯⋯⋯⋯⋯⋯⋯⋯⋯⋯⋯⋯⋯⋯⋯⋯⋯⋯⋯⋯⋯⋯⋯⋯⋯⋯⋯⋯⋯⋯⋯⋯⋯505.4Analysisoftheexistingrecreationalfishingtourismresourcesclassification,evaluationanddevelopment⋯⋯⋯⋯⋯⋯⋯⋯⋯⋯⋯⋯⋯⋯⋯⋯⋯⋯⋯⋯⋯⋯⋯⋯⋯⋯⋯.⋯⋯⋯⋯⋯⋯⋯⋯⋯⋯⋯⋯⋯.505.4.1C:lassification⋯⋯⋯⋯⋯⋯⋯⋯⋯⋯⋯⋯⋯⋯⋯⋯⋯⋯⋯⋯⋯⋯⋯⋯⋯⋯⋯⋯⋯⋯⋯⋯⋯⋯⋯⋯⋯⋯505.4.2Evaluation⋯⋯⋯⋯⋯⋯⋯⋯⋯⋯⋯⋯⋯⋯⋯⋯⋯⋯⋯⋯⋯⋯⋯⋯⋯⋯⋯⋯⋯⋯⋯⋯⋯⋯⋯⋯⋯⋯⋯..5()5.4.3Development⋯⋯⋯⋯⋯⋯⋯⋯⋯⋯⋯⋯⋯⋯⋯⋯⋯⋯⋯⋯⋯⋯⋯⋯⋯⋯⋯⋯⋯⋯⋯⋯⋯⋯⋯⋯⋯⋯525.5Leisurefishingvillagetourismdevelopmentandlandscapedesign⋯⋯⋯⋯⋯⋯⋯⋯⋯⋯⋯⋯.535.5.1Newruralconstructiondemonstrationarea⋯⋯⋯⋯⋯⋯⋯⋯⋯⋯⋯⋯⋯⋯⋯⋯⋯⋯⋯⋯⋯⋯。565.5.2Resortcasualarea⋯⋯⋯⋯⋯⋯⋯⋯⋯⋯⋯⋯⋯⋯..:⋯⋯⋯⋯⋯⋯⋯⋯⋯⋯⋯⋯⋯⋯⋯⋯⋯⋯⋯⋯..(;()5.5.3Farmlandlandscapearea⋯⋯⋯⋯⋯⋯⋯⋯⋯⋯⋯:⋯⋯⋯⋯⋯⋯⋯⋯⋯⋯⋯⋯⋯⋯⋯⋯⋯⋯⋯⋯..6l5.5.4Greenhouseandbig—archshelterarea⋯⋯⋯⋯⋯⋯⋯⋯⋯⋯⋯⋯⋯⋯⋯⋯⋯⋯⋯⋯⋯⋯⋯⋯⋯..6:15.5.5Fishfanningandfishingarea⋯⋯⋯⋯⋯⋯⋯⋯。:⋯⋯⋯⋯⋯⋯⋯⋯⋯⋯⋯⋯⋯⋯⋯⋯⋯⋯⋯⋯..625.5.6Riverislandwatertourarea⋯⋯⋯⋯⋯⋯⋯⋯⋯⋯⋯⋯⋯⋯⋯⋯⋯⋯⋯⋯⋯⋯⋯⋯⋯⋯⋯⋯⋯⋯..t;65.5.7Wetlandthreewildrecreationarea⋯⋯⋯⋯⋯⋯⋯⋯⋯⋯⋯⋯⋯⋯⋯⋯⋯⋯⋯⋯⋯⋯⋯⋯⋯⋯⋯675.5.8Gardenornamentsandroadandtravellinedesign⋯⋯⋯⋯⋯⋯⋯⋯⋯⋯⋯⋯⋯⋯⋯⋯⋯⋯⋯685.5.9Plantplanning⋯⋯⋯⋯⋯⋯⋯⋯⋯⋯⋯⋯⋯⋯⋯⋯⋯⋯⋯⋯⋯⋯⋯⋯⋯⋯⋯⋯⋯⋯⋯⋯⋯⋯⋯⋯⋯..715.5.10Touristidentityplanning⋯⋯⋯⋯⋯⋯⋯⋯⋯⋯⋯⋯⋯⋯⋯⋯⋯⋯⋯⋯⋯⋯⋯⋯⋯⋯⋯⋯⋯⋯⋯..725.6Summaryofthischapter⋯⋯⋯⋯⋯⋯⋯⋯⋯⋯⋯⋯⋯⋯⋯⋯⋯⋯⋯⋯⋯⋯⋯⋯⋯⋯⋯⋯⋯⋯⋯⋯⋯⋯.746.Conclusions⋯⋯⋯⋯⋯⋯⋯⋯⋯⋯⋯⋯⋯⋯⋯⋯⋯⋯⋯⋯⋯⋯⋯⋯⋯⋯⋯⋯⋯⋯⋯⋯⋯⋯⋯⋯⋯⋯⋯⋯⋯⋯⋯75Acknowledgement⋯⋯⋯⋯⋯⋯⋯⋯⋯⋯⋯⋯⋯⋯⋯⋯⋯⋯⋯⋯⋯⋯⋯⋯⋯⋯⋯⋯⋯⋯⋯⋯⋯⋯⋯⋯⋯⋯⋯⋯.76Reference⋯⋯⋯⋯⋯⋯⋯⋯⋯⋯⋯⋯⋯⋯⋯⋯⋯⋯⋯⋯⋯⋯⋯⋯⋯⋯⋯⋯⋯⋯⋯⋯⋯⋯⋯⋯⋯⋯⋯⋯⋯⋯⋯⋯⋯.77Academicpaperpublishedduringthemasterdegree⋯⋯⋯⋯⋯⋯⋯⋯⋯⋯⋯⋯⋯⋯⋯⋯⋯⋯⋯⋯⋯.81 ________—— 独创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洼;垫逡直基丝益要挂型直盟的!奎拦亘窒2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二k刎\日知:汐lf年6月f,。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蒯烈.导师签名:夕臼r、J幻杉订乙日期:沙一1年‘月f力日日期:bLf年6月/≯日 摘要摘要近年来,随着松花江污染的日益严重,渔业资源持续衰退,哈尔滨松花江段的鱼类数量大量减少。人们渴望重建与大自然和谐友好的关系,而休闲渔业的发展有利于渔业资源的保护,因此,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应运而生。本文以哈尔滨的沿江渔村开发为例进行研究,又恰逢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提出保护、开发和建设“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生态战略目标,这为休闲渔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迄今为止对于休闲渔业的研究大多从经济学角度入手,对于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的研究较少,导致其开发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应用文献查阅、实证分析等方法进行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的研究。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阐述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生态文化和休闲渔业相关概念的概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为基于生态文化的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包括大脚美学理论、门槛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句法理论、飘积理论和景观文化理论;第三部分为休闲渔村旅游开发的条件分析,包括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的调查、分类与评价、客源市场分析和SWOT分析;第四部分为基于生态文化的休闲渔村旅游项目策划和景观设计的研究,阐述了休闲渔村项目策划的理念,景观设计的目标、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进行休闲渔村的形象策划和宣传;第五部分为设计实践,以哈尔滨道里区新农镇新江村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为例进行研究,从其发展现状、SWOT和客源市场分析入手,确定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理念和定位,重点探讨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和渔业养殖与垂钓区的景观设计;第六部分为结论。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初步构建了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较为科学的技术体系,并在实践上提供了一种明确的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2)首次运用了PSR模型分析休闲渔业的产生,因该模型在分析问题上存在着综合性、灵活性和因果关系性的特点,对于渔村旅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理论体系上,本文提出了在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中引入生态文化的概念,从广义和狭义的生态文化理论方面寻找论证和支持,为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4)景观设计层面,提出了运用分区规划法、引导诱导法、自然生态法、色彩表达法和隐喻象征法进行休闲渔村的景观规划设计。5)实践体系上,结合实例系统的阐述了以生态文化为依托的新江村休闲渔业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挖掘和开发了传统渔文化,并将渔文化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冰雪文化相融合,既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又使景观与哈尔滨松江湿地旅游开发的时代大背景相融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休闲渔村;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景观规划设计 AbstractResearchoftourismdevelopmentand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foreco--culture--basedleisurefishingvillage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increasinglyseriouspollutionofthesonghuariverandthecontinuingdeclineoffisheryresources,asignificantreductioninthenumberoffishinHarbinsectionof·SonghuaRiverarehappening.Peopleeagertorebuildfriendlyrelationshipinharmonywithnature,·andtherecreationalfishingindustryisconducivetotheprotectionoffisheryresources,therefore,recreationalfishinghasbecomethefocusofattentioncameintobeing.ThetexttakethedevelopmentoffishingvillagealongtheriverinHarbinforexample,whiletheHarbinmunicipalcommitteeandgovernmentputforwardecologicalstrategicobjectivestoprotect,developandconstruct”boundlessexpanseofwetlands,hundredmetersofecologicalcorridor”,whichbringsnewopportunitiesforthedevelopmentofrecreationalfishing.Butsofarmostofthestudyforrecreationalfisherythatstartfromaneconomicperspective,tourismdevelopmentandlandscapedesignforthestudyless,leadingtoitsdevelopmenttheorybehindthepracticeofdevelopment.Therefore,thispaperusethemethodsofliteraturereview,demonstration.analysisandsoontoresearchthetourismdevelopmentandlandscapedesignofleisurefishingvillage.Allcontentisdividedintosixparts:111efirstpartisintroduction.Mainlyaboutthebackgroundofsubject,purposeandsignificanceofthestudy,overviewofrelatedconceptSandathomeandabroadresearchprogress,‘researchmethodsandtechnicalroute;Thesecondpartisthebasictheorysurveyandanalysiseco—culture-based,includingBigfootaesthetictheory,thresholdtheory,landscapeecology,landscapesyntactictheory,drifttheoryandlandscapeculturaltheory;Thethirdpartistheanalysisoftheconditionsofleisurefishingvillagetourismdevelopment,includingtheregionalconditions,tourismresourcessurvey,classificationandevaluation,sourcemarketandSWOTanalysis;Thefourthpartisresearchoftoufismprojectsplanandlandscapedesignforeco-culutre·basedleisurefishingvillage,describedtheconceptofprojectplanning,objectives,principlesandmethodsoflandscapedesignandhowtocarryouttheimageplanningandadvocacyofrecreationalfishingvillage;Thefifthpartiscasestudy,toleisurefishingvillagetourismdevelopmentandlandscapedesignofdaolidistrict,Harbin,xinnongtown,xinjiangvillageasallexample,researchstartfromthestatusofitsdevelopment,SWOTandsourcemarketanalysis,thendeterminethetourism H 1.1研究背景1.1.1“休闲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现代社会信息化、知识化、科技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日渐增多。但高效率、快节奏、激烈竞争也成了社会运作的基本方式,“紧张”和“焦虑”成为了现代各种流行病的潜在因素和心理疾患的主要杀手。于是,人们为了释放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在物质财富满足的基础上,开始更加注重精神上的追求。休闲是人生命状态的一种形式,它对于人之所以能“成为人”有着重要的意义(黄铁苗,2003)。休闲,可以让劳动者从高强度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释放工作的压力;可以让老年人慰藉失落的心灵,找到新的生活动力;可以让人们卸下社会的面具,找回最初的自我。总之,休闲在生活的层面上满足了人们追求闲适的心理需求。因此,人们在休闲需求和休闲娱乐方面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2l世纪是一个体闲的世纪,2015年前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将相继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将紧随其后,休闲会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外旅游业界的调查,当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其国内旅游业将会有较大发展。2010年黑龙江省的人均GDP为3166.16美元,哈尔滨人均GDP超5000美元,城镇居民的生活早已摆脱“温饱”的局限,对消费看法和消费结构都有了新的变化,居民有足够的余钱参与旅游,具备出游的经济基础。这就为休闲渔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时机,同时休闲渔业能为社会有闲阶层提供足够的消费游憩市场空间。1.1.2政府政策的引导‘由于全球人口膨胀和食物安全压力等诸多因素,以及科技高度发展使捕捞技术日益提高。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近海捕捞量持续快速增长,导致多种渔业资源枯竭,近海渔业发展遭遇困境,许多海湾甚至外海出现无鱼可捕的局面。因此,政府采取了休渔、禁捕和转产等控制政策进行补救,这也就需要广大渔民全力配合,退出传统渔业生产。2000年农业部做出关于调整渔业产业结构的部署,指出:“要大力发展与渔业发展相适应的第三产业,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鼓励、引导发展休闲渔业一。2003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要把渔业资源增值与休闲渔业结合起来,积极发展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把发展休闲渔业纳入政府工作要点,并作为渔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勾维民,2006)。“十一五”期间,我国渔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来自资源、环境、市场、科技、体制等诸方面的挑战,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渔业的发展。2010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渔业工作会议上,牛盾副部长提出构建现代渔业“五大产业体系”,即生态健康的水产养殖业、环境友好的增殖渔业、可持续的捕捞业、先进的水产品加工流通业和丰富多彩的休闲渔业。2010年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提出保护、开发和建设“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生态战略目标,开发“游松江美景,赏湿地风光”的松江湿地游活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构筑生态保护系统和旅游游览系统,打造松花江沿江战略产业带,推动哈尔滨一江两岸繁荣发展,这无疑是为哈尔滨休闲渔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有利于更好的促进渔民利用现有渔业器具和设施为寻求休闲的人们提供服务,更好的推动了集渔业观光、游乐品尝于一体的综合休闲渔业模式的形成。‘1.1.3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奥雷利奥·佩西说过:“人们常被自己的能动作用和很快得到的利益冲昏头脑,他们并不了解,为了当前的利益却要在未来付出重大的代价。”’黑龙江省水系鱼类资源丰富。《东方杂志》1910年第一期刊登“黑龙江渔业记”称:“松花江与嫩江,鱼族繁盛,有时拥逼上岸,江流为塞。”《盛京通志》称:“达发哈鱼秋八月白海逆水入江,驱之不去,充积甚厚,士人竟有履鱼背而渡者。”上述说法固然有些夸张,但却说明了当时鱼的数量之多。后来,随着捕鱼者的增多,捕捞量的上升,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酷补滥捞日甚,江河污染加重,兴修水利又隔绝一些鱼类产卵繁殖场所,致使鱼类资源发生很大变化。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牛鱼出女真混同江,打者长丈余,重三百斤。”但如今黑龙江省的大型经济鱼类数量减少,个体变小,小型非经济鱼类数量相对增多。松花江哈尔滨段的鱼类数量也在大量减少,据《黑龙江省志(水产志)》记载,松花江有79种鱼,但在1990年,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市水产资源管理站的科研人员,只在松花江采集到56种鱼:从2000年开江到8月中旬,研究人员只在松花江里找到了34种鱼,而被列为省级保护鱼种的名贵经济鱼类大白鱼和鳊花,早在几年前就已绝迹;鳌花、狗鱼、青鱼、雅罗、乌苏里白鲑等保护鱼类也基本绝迹;甲鱼和日本七鳃鳗则最早在松花江里消失。由此可见,黑龙江和哈尔滨的传统渔业发展陷入了困境,渔区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由于休闲渔业能够利用这些不利条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休闲渔业的发展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一方面,这为休闲渔业的发展开辟了空间,赢得了广阔的市场。休闲渔业的发展能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调动农民投入的积极性,开辟水产动物销售的新渠道,致富广大农民。发展这项新兴产业,符合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拉动内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成为渔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动力。但是另一方面。有些地区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把休闲渔业当成了救命稻草,而不是加以扶持和保护,置休闲渔业的利益不顾,盲目发展,一哄而上,使得休闲渔业市场缺乏条理,秩序混乱,休闲渔业发展的文化性丢失,缺少特色,整体质量不高,影响了其持续健康发展。1.2研究的目的意义1.2.1研究目的在全国上下建设新农村的热潮下,休闲渔业旅游的发展是新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交汇点。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备新产业、新积聚、新文化、新生态的特点(苏勇军,2006)。对于哈尔滨休闲渔村旅游而言,休闲渔业发展符合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要求,成为了这四个方面新特点的集合体。1)“新产业”——休闲渔业的发展能在哈尔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形成新的农村特色产业,使渔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深度挖掘传统渔业的潜在经济要素,从而拓展渔业2 业,推进哈尔滨渔村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大力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松江湿地游活动,一方面为哈尔滨渔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另一方面随着渔村旅游的开展,人为活动的增加,叉将对湿地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如何协调好渔村旅游开发和湿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另外,哈尔滨休闲渔业的发展又存在着缺乏规划、自主经营分散、规模小、档次低、缺少特色、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和知名度低等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些问题出发,对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引入生态文化的概念,提出基于生态文化的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的方法,不断完善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的理论。1.2.2研究意义1.2.2.1理论意义1)发展休闲渔业旅游有利于降低渔业捕捞强度,优化渔业产业结构,缓解渔业生产和渔业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的矛盾,从而促进渔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2)生态文化理念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休闲渔村建设面临发展现代农村、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渔)民等诸多领域的课题。生态文化理念综合考虑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人的发展,在休闲渔村建设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本论文将立足生态文化的理念,发展集渔业与旅游品尝、生态旅游观光、分时段度假、养老、避暑为一体的休闲渔业,满足游客多层次、差异性渔业风情体验的需求。3)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探讨出一些适合休闲渔村旅游开发的基础理论和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促进休闲渔业旅游的长足发展,从而推进渔村环境整治,美化家园,促进城乡交流,繁荣渔业经济,加快现代化新渔村建设。1.2.2.2实践意义1)哈尔滨满语称为“晒网场”,在久远的过去,这里是渔猎的重要场所,目前哈尔滨松江湿地旅游开发热潮的掀起,将渔村旅游发展和湿地开发紧密相连。一方面,湿地为鱼类生存提供了“土壤”,为渔业生产提供了场所;另一方面,渔业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鱼塘给栖息的水禽提供食料,巩固湿地生物链,并能及时补充水源,有利于湿地保护。2)本论文运用所提出的理论、原则及方法,结合哈尔滨道里区新农镇新江村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的实例,通过对新江村实地的调研,在生态文化理念的基础上,融合一定的“渔文化”内涵,提升休闲渔业的档次和品位,打造哈尔滨的休闲渔业品牌。并充分利用哈尔滨“冰城”的有利条件,将休闲渔业与冰雪旅游结合起来,延长休闲渔业的旅游周期。利用好“渔”字文章,创造特色旅游景观。3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1.3相关概念概述1.3.1生态文化概述生态文化体现了人类谋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方式、过程和结果。生态文化与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符,也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据生态文化的字面解析,探讨“生态文化”,可从“生态”和“文化”两个方面看。1.3.1.1生态“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意思是指家或者住所。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们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1869年,德国科学家E.海克尔(ErnstHaeckel)首先提出了“生态学”(ecolgoy)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研究有机体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可知,“生态”一词包含着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有机体及其环境。英国作家吉辛说:“没有持久的感觉就没有家;没有家就没有文明”,所以,人类要文明地对待自然和环境。如今,“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越来越广,有被自然科学家借用为自然科学的概念,也有被重新赋予人文的含义,同时在旅游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态旅游成为一种时尚,受到热捧。因此,关于“生态”,本文需明确生态旅游和景观生态设计两个概念。1)生态旅游概念生态旅游是-N新的学科,其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是由墨西哥生态学家谢贝洛斯·拉斯卡瑞(H.CeballosLascuruin)在1983年以西班牙语的形式——“Ecoturismo”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生态旅游是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钟林生,2003)王尔康(1995)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分为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生态旅游包括一切在大自然中进行的游览、度假活动;狭义的生态旅游是指到偏僻、人迹罕至的生态环境中进行探险或考察的旅游。”卢云亭(1996)认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工程和旅游活动。”郭来喜(1997)认为:“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舞台,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以休闲、保健、求知、探索为载体,旅游者参与性强,品位高雅,形式多样,又能增强热爱自然,珍惜民族文化、保护环境的意识,弘扬文明精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体系。”尽管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定义,但从基本上说生态旅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生态旅游以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完好的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载体;(2)生态旅游者的目的是享受、欣赏、学习和研究自然及其相关的文化特征;(3)生态旅游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景观生态设计概念4 效益的同时,也汲取了传统园林设计中对美和文化内涵的追求,是景观设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人和自然相协调的环境,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生态系统(汪毅,2006)。1.3.1.2文化’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它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包含了人们对生活的需求、理想和愿望,也是人们自我认识和思考,精神得以寄托的方式。同时,它还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和生存的方法与准则。国内外许多学者给“文化”下过定义,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本指“以文教化”,与武力征服相对应,即所谓“文治武功”。也有单指用“文化”去教化、感染、熏陶对象的。《易经·贲卦》中的“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天文以察时变;观人文以化成天下”可看作中国古代关于“文化”的原始提法(蔡红生,2009)。“文化”最早的定义是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泰勒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中给出的,它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文化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世界的本质特征,文化具有时代性,受其所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又对人类的政治、经济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当前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的比较经典的文化的定义是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所给出的广义和狭义的界定。广义的文化定义即“总括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的和精神的全部产品”;狭义的文化定义即“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以与世界观、政治思想、道德等意识形态相区别”。1.3.1.3生态文化“生态”与“文化”的结合,是将生态学的思想和“生态”的观念融入了文化。在生态建设中,寓于“文化”的内容,丝毫不是“绿化面积是多少”、“达到几类水的标准”等简单的、指标性的,或者是返朴归真的、田园性的“生态"含义(刘玉林,2005)。迄今为止,对于生态文化的定义有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王如松(2002)认为:“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简称生态文化,涉及人的意识、观念、信仰、行为、组织、体制、法规以及其它各种有形式的文化。"余谋昌(2003)认为:“从狭义理解,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从广义理解,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白光润(2003)认为:“生态文化包括诸多方面,如自然环境影响下的物质文化,主要是第一性生产(农、牧、渔业)的生产形式、传统工艺、作物、畜牧产品,初级制成品、建5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筑等;行为文化即具有地域环境特色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居住文化、生活习俗、礼仪方‘式等;精神文化即环境特色鲜明的文学艺术风格、宗教信仰等。”柴毅龙(2003)对生态文化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了定义。广义的生态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是自然环境影响下的特色文化,体现为人们对自然生态的思想观念、物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各种制度以及建设文化等生态文化。将广义的生态文化视为一种人类所创造和选择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为人类呈现了一个美好的生态文明环境。狭义的生态文化范畴,主要是指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亦有人称其为“绿色文化”。它主要是自19世纪以来,人类在重视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一系列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有关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如生态文学、生态伦理、生态艺术、生态政治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和生态神学等等。这些“生态文化”成果的创建,既表明了生态学思维方式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渗透,也展现出一种生态文化现象正在全球漫延。尽管专家学者对生态文化的定义众多,但大都围绕着物质、行为、制度等文化进行概述。因此,本论文主要采用柴毅龙(2003)所给出的关于生态文化的详细定义,从广义的生态文化入手,以狭义的生态文化为基点,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法,建立一个生态的渔村,一种人、动物与环境和谐、均衡的整体关系。1.3.2休闲渔业概述1.3.2.1基于PSR模型分析休闲渔业的产生“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最初是由加拿大统计学家Rapport和Friend(1979)提出的,后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共同发展起来的用于研究环境问题的框架体系(肖佳媚,2007)。PSR模型体现了人类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类通过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资源,与此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从而改变了自然资源的储备量和环境的质量,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变化必定会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影响,当这种状态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一定威胁时,社会各部门通过相应的政策做出反应。休闲渔业的产生在PSR模型中具体表现为:压力(P):滥捕、滥捞以及水资源的污染带来了渔业资源的紧缺;状态(S):资源的紧缺对沿岸地区人们的生存发展构成了威胁,而广大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需要又离不开渔业资源;响应(R):沿岸地区的人们开始筹划自主经营,将渔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吸引了广大群众的参与,形成了休闲渔业。其内容主要有:垂钓、餐饮、观光、疗养、科普教育、采捕、自产自销、渔家乐、体验等(如图1.1)。6 沿岸渔村人们广大群众休闲图1.1阐述休闲渔业产生的PSR框架模型Fig.1-1TheframeworkofPSRmodeldescribedtheproductionofrecreationalfisheries来源:作者自绘1.3.2.2休闲渔业的概念1)国外休闲渔业的定义美国对休闲渔业的定义狭窄,‘只包括以娱乐或健身为目的的渔业行为,含陆上或水上运动垂钓、休闲采集、家庭娱乐,以别于商业捕鱼行为,但并不包括渔村风情旅游的内容,那些渔业行为在美国和西方国家一般被称为娱乐渔业(Recreationalfisheries)或运动渔业(Sportfishing)(商弘,2007)。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的海洋休闲渔业数据调查又丰富了休闲渔业概念“休闲渔业游客可以出售部分或全部渔获,而经济回报只占个人收入的很小一部分”。日本将海洋休闲渔业定义为:不仅是过去的渔业,也是有效地利用海洋、渔村资源的观光、运动、教育、文化等事业的产业总称(包特力根白乙,2008)。在澳大利亚的立法中,休闲渔业的定义是:“通过任何方式得到鱼,除购买之外”。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休闲渔业所允许的钓鱼方式包括:竿钓、鱼叉、手捉和用指定的网具捞鱼。用于钓鱼的鱼饵也被认为是休闲渔业的组成部分;在游船上的垂钓活动,也包括在休闲渔业之内(刘雅丹,2006)。欧洲委员会则将休闲渔业定义为“不以商业为目的而进行的捕鱼活动”。2)国内休闲渔业的定义国内关于休闲渔业的定义,最早是由中国台湾省经济学家江荣吉教授对休闲渔业进行的界定。他给休闲渔业概括了这样一个定义:“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7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上学位论文设计,以发挥渔业与渔村的休闲旅游功能,增进人们对渔村与渔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从而达到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业发展的目的。”国内有些学者对休闲渔业的概念重新进行了鉴定,但这些界定并未跳出江荣吉定义的范围,只是表述上的侧重点不同。如洪惠馨在《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一文中认为:休闲渔业是利用海洋和淡水渔业资源、陆上渔村村舍、渔业公共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规划设计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给民众体验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楼筱环(2006)将休闲渔业旅游概念表述为:休闲渔业旅游是以现有各种渔业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休闲为表现形式,将旅游活动与现代渔业生产活动结合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的、体验型的旅游产品。国内也有一些学者从旅游的食、行、住、购、娱、游六方面的角度对休闲渔业的概念提出了新的定义。如林法玲(2003)将休闲渔业定义为以资源为依托,从市场需求实际出发,通过渔业和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休闲、娱乐、餐饮等行业与渔业结合为一体,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提高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渔业。刘雅丹(2006)认为休闲渔业是以水生动植物为主要对象,以水产养殖业为基础,集合旅游观光、娱乐健身、观看观赏、美化环境、居室调湿、餐饮服务、水产养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是渔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有别于“食用与加工渔业”的特种渔业。何全超(2009)认为休闲渔业是一种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文化、餐饮等行业于渔业有机结合为一体的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污染较低的新型第三产业。综上所述,休闲渔业的定义包括四个方面的特征:(1)滨水性——休闲渔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江海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空间。(2)涉渔性——休闲渔业的发展必定与渔业的发展相联系,与渔村的自然环境、风俗人情、人文资源相关联。(3)经济性——咻闲渔业的发展要求渔业与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使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结合,从而带动渔区经济的发展。(4)娱乐性——吖木闲渔业的发展需带有娱乐的性质,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1.3.2.3休闲渔业旅游的特点.休闲渔业旅游就是围绕湖泊、池塘、河流、海洋等水域展开的渔业活动,从而达到休闲目的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家庭消费为主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一个小范围的团体,家庭消费对休闲渔业旅游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休闲渔业旅游对家庭来说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旅游形式,家长们出于对子女的关爱,以及子女成才的需要,希望通过旅游,使孩子增长见识、缓解压力,更多的与社会接触。2)主题性强、品位高休闲渔业旅游作为休闲旅游的一种,其“渔”的主题性更加明显,比单纯的游山玩水更具生活情调,是一种健康型的休闲方式。如垂钓在人鱼戏逗中进行,这种人鱼戏逗的情景,能陶冶性情,磨练意志,同时还能养生健身,增强记忆力,是其它运动不可比拟的精神享受。休闲渔业的高品位性还源于其所具有的独特的渔文化内涵,游客通过对渔文化的深入了解,更能深刻的体会渔之于人的意义。其高品位性要求休闲渔业旅游地的开发中要营造高雅的氛围,不能进行破坏性开发。3)地理位置优越、消费适宜由于休闲的时间多为节假日,更多的是以双休日为主,时间有限,因此,人们在选择旅8 游目的地时大多不愿意承受长途跋涉的劳累,根据就近原则,会将目标锁定在风景优美的城市郊区或周边城市,以获得精神的满足为目的。休闲渔业旅游活动的开展围绕着江、河、湖、海、溪、沟等野外的场所进行,旅游地一般位于城市郊区、距离城市较近。因此,休闲渔业旅游活动相对于其他中长途旅游活动来说,消耗的时间较短,出游方便,价格相对适宜,适合于大众消费,特别能满足城市居民周末休闲的需要。4)重游率高休闲渔业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回归绿色大自然与渔亲密接触之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游客一般不会产生厌倦心理。据了解,一般的垂钓爱好者一年中垂钓的次数一般都不只一次,绝大部分都在10次以上,甚至很多都在30次以上(贺春艳,2004)。可见,休闲渔业旅游产品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前途广阔。5)旅游产品多样化‘随着休闲渔业旅游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涵盖的产品内容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休闲渔业旅游的发展也从单一型向规模型逐渐转变。。6)客源市场大众化和多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多,休闲旅游不再是富裕阶层的专利,已经成为大众的“宠儿”,受到了很多工薪阶层的青睐。随着休闲渔业旅游影响的扩大,产品的丰富和多样化,不仅能吸引青年人的到来,老年人和儿童也对其情有独钟。1.3.2.4休闲渔业旅游的类型休闲渔业旅游,打破了渔业生产的单一性,形成了集养殖、垂钓、餐饮、度假于一体的多元化经营。因此,休闲渔业旅游的类型有审美观光型(EstheticismSightseeing)、娱乐消造型(EntertainmentPastime)、教育体验型(EducationExpedenee)和休憩疗养型(EscapeRecuperation)四种,可以简称为“4E”型。1)审美观光型’审美观光是指无论是游览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感受万家渔火的原生态,还是观看渔业生产起捕时的鱼跃,抑或是观赏养殖基地的休闲渔业,都能异曲同工的带来自然的、真实的审美乐趣和浸入心田的感动,享受着审美观光的愉悦。如海底观光、海滨观光、水上观光、参观起捕、观赏鱼养殖、水族箱等观赏渔业。·2)娱乐消遣型.娱乐消遣是指以娱乐、消遣求得精神松弛,消除紧张生活所带来的烦恼,摆脱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工作压力,享受临时变换环境所带来的愉悦感受,是当今一种最普通的、最亲切的休闲方式。如鱼乐园、垂钓园、渔档、稻田捕鱼等娱乐渔业、运动渔业,让游客放松心情感受自然魅力的渔业活动。3)教育体验型教育体验是指寓教于“娱”之中,寓教于“渔”之中,创造一种教育体验的“娱渔教育”。如参与传统捕捞作业,体验渔业渔民生活,和渔民一起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渔家房,领略渔乡、渔村风俗民情等,或建立水族馆、鱼类展览馆、贝壳博物馆等场馆,集科普、观赏、娱乐、教育于一体,扩展游客的视野,增强对渔文化的认识和鱼食形态的了解,传达出环保生态的理念。9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4)休憩疗养型休憩疗养是指利用旅游场所幽雅的环境和周围的旅游景点结合,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宁静、悠闲的家庭以外的“第三个地方”,提供一个满足人们逃避现实中单调忙碌生活的,能和同样社会团体的人进行交流的休憩场所和环境,在休闲度假中,回归大自然,丰富业余生活。如休闲渔庄、海滨避暑、渔村小憩、自助野炊、荒岛野营等。最丰富的休闲渔业应是包含了娱乐消遣、教育体验、休憩疗养、审美观光的各个方面,但对于这四个方面的不同创新组合,如审美观光+教育体验、娱消遣乐+教育体验、休憩疗养+审美观光、休憩疗养+娱乐消遣等,能创造出很多附加价值的休闲渔业产品。1.3.3生态文化与休闲渔村1.3.3.1渔村中生态文化的结构分析‘安藤忠雄说:“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形成过程与那里居民的习俗、风土人情息息相关”。由于环境背景的差异,文化也产生了地域性,由特定的地理环境所决定。渔村中广义的生态文化结构包括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三个方面(如表1。1):狭义的生态文化结构是指在旅游开发中,运用大脚美学理论、门槛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句法理论、飘积理论和景观文化理论的指导,更好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表1.1广义生态文化结构分析Tab.1-lStructuralanalysisofgeneralecologicalculture结构内容物质文化层渔业工具、生活用具、服装服饰和聚落建筑以及其他相关的物质产品行为文化层人们捕鱼、养鱼、观鱼、钓鱼和食鱼等行为方式和长期形成的渔风、渔俗等精神文化层人们在进行上述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审美趣味,道德情操、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来源:李凡,20011.3.3.2渔村中生态文化的功能分析1)保护渔村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广义的生态文化包含着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的内容,是对渔村整体文化的最好概括,而狭义的生态文化又从生态理论层面分析如何更好的进行渔村开发。因此在生态文化指导下的休闲渔村开发,必定会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尤其是保护濒危鱼类和增殖渔业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2)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工业革命后,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物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城市面貌改变巨大,到处可见现代的高楼大厦,重视速度和效率的城市交通。当我们对这些10 引言变化满怀热情,充满希望时,回头观望,却发现我们丢掉了属于心灵深处的那份宁静和朴实。此时,人们把追忆过去的这种思想精神寄托在各种文化遗存上。渔村一般处于城市郊区,与大城市的建设之间隔着一堵无形的墙,这在一定意义上相对完整的保留了渔村的生态文化和自然的景观风貌,能为生活在各种压力下的现代人,提供一个心灵回归的场所,满足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对宁静的追求。3)为渔村景观设计铺垫理论基础,指明方向只有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才拥有真正的生命力,只有文化上的归属感才真正能给人精神上的慰藉。渔村的规划设计在生态文化的指导下,有了明确的方向,能更好的对症下药,不仅能保证渔村景观设计的原生性,同时,对渔村环境的保护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渔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种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它是特定的环境下的产物。景观具有可复制性,但景观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却不能移植,。这就为景观设计提供了创造性的素材,从而激发设计师的灵感,创造出更多能增加渔村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好作品。4)促进渔村经济的发展渔村广义生态文化的挖掘开发和狭义生态文化指导下的规划设计,都将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渔类养殖产量,全面提升水产养殖水平和水产品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渔业效益,促进渔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的转变。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就业出路,改善渔村的生活质量,提高渔民的素质和增大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4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1.4.1生态文化理念发展概况“生态文化”反映的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因此,“生态文化”中的不少重要思想,可以在文化的各个发展阶段找到它的发展轨迹。1)古代生态文化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生态伦理思想,闪烁着光辉灿烂的生态伦理智慧。生态伦理思想是生态文化的核心思想,因此,总结起来讲,中国古代主要有儒家、道家和佛家等的生态文化理念。(1)儒家生态文化理念儒家的生态文化理念主要体现在“知天畏命”、“乐山乐水”尊重生命和生态资源节用观三个方面(左小航,2007)。儒家的基本思想是“天、地、入”的协调一致,相互作用,把自然(天地)与人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思考,要求人们发挥德行的作用,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同进化。(2)道家生态文化理念道家的生态文化思想主要有“道法自然”的生态平等观、“天网恢恢”的生态整体观、“知常日明”的生态保护观以及节制物欲的思想等(左小航,2007)。道家认为应该让自然万物以自己固有的方式生存和发展,不能将人类自己的主观价值尺度强加于自然,要做到为万物尽力却不自恃有功劳,导引万物却不主宰万物,认识掌握自然规律,保持大自然的美好环境。(3)佛家生态文化理念佛教包含的生态文化思想表现在它的自然观、生命观和理想观中(李家寿,2008)。中国大众佛教的天然使命是“清净佛土、珍爱自然”。佛教向往“净土”,包含了佛教教徒对理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想生态的渴望。佛教中以“业报”论为思想基础的生态实践观,体现了佛教为人类向善去恶的根据,其中“业”即“造作”的意思,指行为、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报”即报应。佛教中的“素食”、“佛法自然”等,从今天的环保眼光来看,也是切实的生态实践行为。在现代,佛教界提出“呼吁和平,参与环保”,更反映出当代佛教徒的生态自觉。2)现代生态文化思想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技术的进步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产生了全球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运动,促进了“生态文化”的发展。美国海洋生态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在1962年推出的《寂静的春天》反思人类与大气、土壤、河流以及生物之间的关系;反思农药及其对环境的污染给生物和人类造成的危害;反思人类应当重建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合理和协调的关系。该书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促使环境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标志着现代生态运动的肇始,其蕴含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推动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为人类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1970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一书一度成为发展生态文化的理论基础,它明确地将环境问题及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提高到“全球性问题”的高度进行分析,认为环境问题不仅包括污染问题,而且包括生态问题、资源问题等。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标志着生态文化的理念开始成为人类共识。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首都召开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重要文件,掀起环境保护运动的又一次高潮。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约翰内斯堡召开,通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约翰内斯堡宣言》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实施计划》,确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具有里程碑意义。.自此,人类生态意识和生态觉醒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和突破,生态文化开始真正形成并得到较大的发展,生态文明日渐成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主导,生态旅游也日渐盛行。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两者密不可分,生态文化是生态旅游的灵魂,而生态旅游则是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贺建伟,2009)。‘目前,国内关于生态文化在旅游方面的研究有:李娟(2005)从文化学、生态学、旅游经济学的层面,对旅游和生态文化的关系以及内在机制做了探讨:王洪成(2009)通过已建景区的典型事例,分析总结了我国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冉琼(2010)对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中在生态文化旅游规划方面、生态文化旅游经营方面、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大环境方面以及生态文化旅游开发负面影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王跃(2001)、谢莉(2002)、冷素平(2010)、郑娜(2011)分别针对具体的地区具体分析,提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生态文化旅游思想等。1.4.2国外休闲渔业研究进展休闲渔业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在拉美加勒比海地区。70.80年代,在一些社会经济和渔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休闲渔业开始逐渐盛行。目前,休闲渔业在许多国家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国外休闲渔业的发展研究主要有休闲渔业管理、休闲渔业的影响和休闲渔业活动与渔业资源保护这三个方面,其中以休闲渔业管理方向的研究居多。1)休闲渔业管理方面美国:海洋渔业局依据1996年的麦格钠森渔业养护和管理法有关规定,制订和实施区12 行,2005)。RobertJ.Johnston等探讨了使用渔获标签(FishHarvestTags)作为休闲渔业的管理手段,认为这样可能有助于改善和控制总渔获量,一方面能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能为渔业管理提供更合理有效的信息。此外,从联邦到各州都制订了许多严格的管理规程,不仅要求每名垂钓者必须购买相应钓鱼许可证,而且限定了每次钓鱼的数量、品种、大小等,并开展每年的全国海洋休闲渔业统计调查,建立相关数据库,向公众提供重要的海洋休闲渔业资料。日本:由国家立法实施游钓准入制度,并对游钓船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此外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于人工鱼礁的研究和建设,从根本上限制传统的底拖网作业(方海,2008)。澳大利亚:休闲渔业的立法是州政府的权限,国家政府在这个行业的日常管理不起作用。R.E.Kearney提出用合作管理(Co.management)的方式解决商业渔业和休闲渔业的冲突。澳大利亚也实施休闲渔业的许可证制度,还将这些许可证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和恢复,同时澳大利亚政府每年都进行一系列有关休闲渔业的专项经济研究,为促进和规范休闲渔业发展提供各种资讯和服务(刘雅丹,2006)。爱尔兰共和国:中央渔业局负责监督所有钓鱼法规,其中包括钓鱼诱饵,诱饵和数量实施管制的计划挂钩允许,以及许可证制度和其他保护。2)休闲渔业的影响方面T0nyJ.Pitcher在《休闲渔业的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评价》一书中对休闲渔业的影响进行了阐述: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休闲渔业是一个拥有数十亿美元的世界产业;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休闲渔业已经融入许多国家的文化之中;从生态学角度来看,休闲渔业在许多方面影响着渔业环境和食物网(Foodw曲s)。JosepLloret等探讨了休闲渔船垂钓对西班牙Capdecreus海洋保护区在经济、生态学上的影响。印度的Korakandy认为,休闲渔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与旅游业的联系,并有助于保护印度喀拉拉邦的水域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美国是世界上休闲渔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参与休闲游钓已经成为美国的一种社会时尚,休闲渔业的产值是常规渔业的3倍以上,已经成为美国现代渔业的支柱产业,在美国总体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休闲渔业,其所带来的收入可以在美国财富杂志所列的五百大强企业排名第十三(刘雅丹,2005)。日本通过发展休闲渔业,改善了渔村的生活环境,促进了渔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渔业人员的收入,并推动了与渔业相关的游钓器材商店、器具制造厂商等相关的服务业部门的发展(虞聪达,2002)。澳大利亚休闲渔业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每年各国旅游者在澳大利亚境内垂钓的消费超过2.1亿澳元,为渔具、游船、旅游、餐饮和租赁等行业增加了就业机会,从而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3)休闲渔业活动与渔业资源保护方面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每年钓鱼爱好者钓去的鱼类、岩龙虾和贝类等,品种之多、数量之大足以对这些国家的渔业资源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就有一些学者对休闲渔业的发展提出了质疑,EugeneK.Balon从道德的角度认为以娱乐为目的的钓鱼,破坏了鱼物种的多样性,体现了非人性化的一面,提出了保护渔业资源反对休闲渔业。StevenJ.Cooke提出需要具体的指导方针如减少钓鱼时间和鱼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改进渔具、避免在极端温度或鱼类繁殖期进行垂钓,从而实现“捕捉——释放”(CatchandRelease),保护渔业资源。MatthewMasseyD从生态经济学角度提出了一个关于滨海休闲渔业的结构模型,认为如果想提高休闲渔业游客的渔获率,仅从改善马里兰州近海湾的水质条件入手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改善整个鱼类种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群范围内的水质,才能使鱼群数量大幅增加。1.4.3国内休闲渔业研究进展近十多年,我国台湾地区由于近海资源逐渐衰退,远洋渔业受到排挤,船员劳力不足价格高,使渔业发展面临各种困境。为了摆脱困境,台湾在沿海港口渔区大力兴办休闲渔业,使传统渔业成功转型(李茂林,2006)。台湾渔业局从1998年起在基隆、梧栖等6个渔港,强化休闲设施投资,发展海陆休闲中心,促进渔民走向多元化经营。休闲渔业中心的设施,包括从事海上观光钓鱼的游艇码头、渔人码头、海鲜美食广场、海钓俱乐部、海景公园、儿童娱乐场及相应的旅馆和旅游服务设施。为推进休闲渔业政策的实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城市居民到渔港渔区观光休闲,活跃渔区经济,还在梧栖等8处重点渔港开设了鱼货直销中心,游人在欣赏渔港风光、观赏渔村风情的同时,可品尝和采购各种鲜美水产品,适应游人和消费者的多样化要求。这种集生产、销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渔港渔区,帮助了“已近黄昏”的台湾沿岸和近海渔业“起死回生”,被称为“建设现代化渔村和增强渔业活动的改革”。与台湾地区相比,我国大陆的休闲渔业起步于20世纪末,大陆休闲渔业发展各地起步时间不同,以渔民和小集体自发投资建设为主,但已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从最初的浙江、山东、江苏等沿海省市逐步向内陆省份拓展。如今,休闲渔业已成为各地市民休闲出游首选项目之一,其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休闲渔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并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对休闲渔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休闲渔业的发展制约因素、发展对策和休闲渔业的管理体制等方面。在休闲渔业的发展制约因素方面,国内学者邴绍倩(2003)认为是由于渔区自然资源优势问题、观念、资金和劳动者素质问题,以及市场的环境问题造成的。张桂华(2005)在《我国休闲渔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一文中指出休闲渔业制约因素包括规划布局不合理,从业人员素质差;宣传不到位,大众认识程度低;没有形成整体综合优势;科技含量不高;产业规模效益不够:管理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6个方面的因素。韩雯琛(2009)指出以下5个方面的制约因素:渔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人文资源和休闲渔业的结合尚欠紧密;发展形态缺少多样新颖性:政府对休闲渔业的重视和管理尚显薄弱:“保护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可见,休闲渔业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休闲渔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休闲渔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专家学者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邴绍倩(2003)认为需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增加渔业资金的投入,并且需要对渔业劳动者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程显荣(2004)在《浅谈休闲渔业》一文中提出改善渔区交通设施,建设和完善渔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蔡学廉(2005)提出了加强协作,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其它社团组织的经验,成立休闲渔业协会。何全超(2009)认为国家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大执法力度。王建友(2009)提出了借鉴“联众模式”来推进休闲渔业的发展,“联众模式”以市场为手段,整合并优化配置了农村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景观资源。关于休闲渔业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夏炳华(1999)提出了将渔村按“中心村”进行扩展规划;李凡(2001)针对清远白庙渔村旅游区规划,提出将“渔文化”作为白庙旅游区规划的文化脉络,构建基于“渔文化”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空间结构;平瑛(2004)14 在《休闲渔业的规划设计》一文中提出了对休闲渔业规划的要求;贺春艳(2004)对休闲垂钓旅游地开发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案例阐述了开发的方式:杜颖(2008)针对北京市游客旅游动机对休闲渔业进行了研究,指出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的休闲渔业动机尚未得到满足,且休闲渔业旅游动机总体需求水平不成熟;卢飞(2009)从游客满意度的角度研究了休闲渔业,构建了休闲渔业游客满意度研究模型,提出了提高休闲渔业游客体验满意度的建议。关于休闲渔业生态文化方面的研究有:潘张水(2001)提出了推行生态养殖,增殖水产资源来发展休闲渔业。徐大勇(2007)将休闲渔业与农家乐和生态流水养殖相结合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这种模式净化了水质,降低了水体的污染,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詹松文(2009)从生态技术的角度,探索了高效生态养殖新技术,从而有效地改善养殖产品的品质,增加了产量,有利于保护长江水产种质资源。张爽(2009)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研究了休闲渔业的开发和管理。由此可见,大部分学者从生态角度对于休闲渔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变养殖方式,改善品质,提高产量方面,对于生态文化并未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深入挖掘。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于休闲渔业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及休闲渔业与生态文化结合发展的研究设计较少。有些报纸虽有提及渔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但并无系统说明,仅是流于表面文字。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丰富休闲渔业在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研究方面的内容,并以生态文化为基础,在休闲渔业的规划中融入一定的渔文化,促进休闲渔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的新渔村的发展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1.5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5.1研究的方法1.5.1.1文献查阅法通过查阅大量关于休闲渔业、生态文化、旅游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一些相关书刊、报刊和网络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确定研究的内容等。‘1.5.1.2学科交叉法结合生态学、旅游学、景观文化等理论总结出适合休闲渔村规划开发的基础理论和景观设计的原则方法。1.5.1.3实证分析法‘运用论文中所提出的理论和设计方法,对哈尔滨道里区新农镇新江村休闲渔村进行分析规划设计。.15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十学位论文1.5.2研究的技术路线现实需求’文献整理研究,l生态文化和休闲渔村相关概念概述国内外生态文化和休闲渔业研究进展I◆论文选题,从生态文化的角度进行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研究T,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Il’基于生态文化的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休闲渔村旅游开发的条件分析◆IJlI区位分析.资源的调查、分类与评价客源市场分析SWOT分析上基于生态文化的休闲渔村旅游项目策划和景观设计◆Il项目策划理念景观设计目标、原则景观设计方法形象策划◆IJIl1分区引导自然色彩隐喻规划诱导生态’表达象征I实例研究——哈尔滨道里区新农镇新江村休闲渔村旅游规划和景观设计结论图1-1技术路线Fig.I一1Thetrackoftechnology来源:作者自绘16 基于生态文化的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于生态文化的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理2.1大脚美学理论现在的大城市中自然美日益减少,满目所见的是由钢铁和水泥筑建而成的人工荒漠,人为隔离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途径,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内心深处有一种疏远自然的痛苦。大脚美学理论正是在对这一普遍现象认识的基础上所提出来的,是基于生态与环境伦理的新美学,认识到自然是美的,崇尚野草之美,健康的生态过程与格局之美,丰产之美(俞孔坚,2010)。可知,大脚美学理论是基于生态环境伦理理论和生态美学理论两方面的内容。2.1.1生态环境伦理理论生态环境伦理理论本质要求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物种的平衡和稳定。美国生态环境伦理专家利奥波德在“大地伦理”中说“一座山没有思维器官,似乎无法进行思考,但是山的存在所体现的却是动物、植物、微生物、岩石、土地间的整体性和相关性。”生态环境伦理理论对旅游规划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体现了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功能的重要内容;2)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3)提供了制定保护规划措施的思路;4)有利于实现环境容量的有效控制;5)倡导了文明的旅游观和消费观(张红梅,2008)。因此,作为一个设计者,对渔村旅游进行规划时,首先,需将渔村的环境看成是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有机体,强调渔村的整体和谐性,把设计的行为约束在有利于保护渔村生态系统和谐稳定的范围内;其次,需认识到渔村每个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改变人类的主体地位,在尊重自然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设;再次,要深入了解渔村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是人类对其享用的基础和保障,人类有责任、有义务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为了维护自身的存在必须拥有的特定的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在规划中充当渔村自然环境的看护者,而非主宰者。2.1.2生态美学理论生态美是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在人类对自然价值重新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美学观点。生态美包括自然的生趣美、生态关系的和谐美和艺术与环境的融合美,它与强调人为的规则、对称、形式、线条等传统美学形成鲜明对照,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最高美学准则。根据生态美学理论,旅游地的人文旅游景观必须与自然景象结合,旅游地服务设施的格调、颜色、大小、造型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使旅游地的景观美不被减弱。在渔村旅游开发中,应摆脱传统大众旅游开发者在旅游景区修建大量自认为美的人工建筑,破坏自然和谐美的做法。渔村旅游规划应努力寻找自然生态美,在对渔村不加干预、保持原型的同时,在自然生态规律和生态美的法则指导下,效法自然,发挥人对自然的参赞化育的作用,将自然创造力与人的创造力形成合力,共同创造出人文生态美,使渔村中的自然生态美得到修正和17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补充。设计力图营造出既保持渔村原始的自然生态美又与渔村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的人工生态美的旅游产品,只有这种最“原始”、最“土”的旅游产品才最能突出地方的特色,也才最具有持续利用的价值。2.2门槛理论门槛(threshold)理论是由波兰著名的城市经济学家和规划学家马利士先生(B.Malisz)于1963年在其著作《城市建设经济》中正式提出来的(覃永晖,2009)。门槛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界限,一个限度或一个临界值,在区域发展中,指区域遇到的某种限制,或从量变到质变的某个转折点(章云泉,2000)。门槛分析方法是门槛理论的具体应用,其特点是简单明确,易于掌握。近年来,门槛分析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形成了“第二代门槛分析方法”,包括‘‘发展可能性分析(DPA)”和“终极环境门槛(UET)”等(章云泉,2000)。这些理论不仅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应用,而且同样适用于区域规划和环境规划。渔村旅游规划,运用终极环境门槛(UET)理论进行分析,可预防规划设计中对环境造成大的破坏。终极环境门槛(UET)即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极限。如果旅游活动或其它活动的运行和发展突破这一极限,便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生态系统或其关键部分不能恢复原状和平衡,从而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其分析方法可分成以下几个阶段:1)初步分析:确定所需数据和搜集这些数据的最佳途径,继而确定分析的原则和精确程度,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潜在的环境威胁”和“环境质量”,重点放在活动的特性、强度和持续的时间上。2)限定地域UET: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每个环境要素,分别考虑它对特定活动产生的单项UET。然后,叠加全部的单项UET,得出综合的UET。按此方法,可将自然要素对所有活动的唧都找出来,这些UET指明了必须排除某些活动的地区。3)限定数量和时间UET:在此阶段,首先要找出需要确定上述二种门槛的地区中的具体地段。这些地段必须有明显特征,如一段小径、一个休息点、一座岛屿等。然后,根据限定地域UET的分析结果以及具体地段和具体活动的特性,确定数量和时间UET。数量UET指明每项活动的环境容量,表示为单位时间(每天、每小时)内某一地段在不超过环境应力极限时可以容纳的最大游人量。这样,即可找出全部相关的环境要素对每项活动的数量UET。单项数量UET的最低值决定最终的数量UET。最后,找出特定活动的时间UET。时间UET由环境可以容许的敏感期确定,如野生动物的交配与筑巢季节等。在此期间,某些活动可能要完全排除。.上述方法表明,限定UET的基本前提是列出各种不同旅游和休憩形式(包括现有的和将来要发展的),将它们按“活动”和“服务”分类,每一项都有明确的强度和频度标准。然后,分析这些形式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找出渔村旅游发展的潜在环境威胁。2.3景观生态学理论2.3.1斑块一廊道一基质原理斑块、廊道、基质所构成的景观格局及其影响,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景观中任何一点都是属于斑块、廊道与基质的,它们构成了景观的空间格局,统称为镶嵌体(MosaiO18 进行开发,同时注重景观多样性的组合。廊道(Corridor),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如农田间的防风林、河流、道路、峡谷和输电线等(诸丹,2007)。渔村中廊道的设置分为斑内廊和区内廊两个部分。斑内廊的设计主要是以村内道路、河岸等为廊道,合理组合,并强化其景观功能,以此来延长游客的观赏时间。区内廊要选择尽量避开生态脆弱地带,设置在生态恢复性较强的区域,并充分利用自然现存的通道。同时,各景区间相互连接的廊道长短要适宜,避免出现廊道过长淡化景观的精彩度,过短影响景观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现象。基质(Matrix),指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的背景结构,常见的有森林基质、草原基质、农田基质、城市用地基质等等(诸丹,2007)。在渔村的景观设计中,基质的作用在于以其作为背景,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构建异质性的景观格局,从而对渔村进行景观功能分区和旅游生态区划。2.3.2生态整体性和景观异质性原理生态整体性和景观异质性原理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理论。.生态整体性认为,景观是由景观要素有机联系组成的复杂系统,含有等级结构,具有独立的功能特性和明显的视觉特征(贾秉玺,2010)。一个健康的景观系统不只是结构上的整体性,还应在功能上具有连续性,实现景观功能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渔村在景观规划时,要考虑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行性,将景观规划放在渔村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把握系’统整体特征,局部功能与效益服从整体功能和效益,明确目标,规划开发。景观异质性,指的是景观在一个区域上的变异程度,是形成不同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影响资源的分配、干扰的传播以及景观的稳定性与多样性。一般认为,景观的异质性高,对于物种共生有利,一定范围内异质性的增高能提高景观稳定性,有意识地增加和维持景观异·质性是必要的。对于维持景观的异质性就需要适度的干扰,带来更多的镶嵌体或走廊,使物种能对生境充分利用,生态位分化(唐颖,2008)。因此,渔村中对原有的耕地、村落等人工景观和山体、河流等自然景观进行干扰适度的规划设计,对于维持渔村景观的异质性和保持景观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2.4景观句法理论景观句法(LandscapeSyntax)是由彼得·拉兹在港岛煤矿码头遗址改造再生中所创造的,是指在作品中存在一个尽量合理的构架,提供一个灵活而有序的空间结构,要尽可能地利用现有文脉中出现的自然元素,又要考虑现存的环境因素。它表达了以拉兹为代表的德国景园建筑师擅长理性分析客观世界逻辑秩序的显著特点(王建国,2004)。拉兹夫妇在港岛煤矿码头遗址改造再生中对景观句法应用的具体做法是:定义很多“层”。第一层创建或重建城市道路网:第二层从石山上开辟一系列新的公共园林空间;第19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十学位论文三层对基地原有面貌的保存,包括铺地和自然再生的植被;第四层则涉及到工业生产的遗留物。设计再现了一个富有特色的场所,重新唤起了人们正在消逝的城市记忆,它帮助人们去寻求揭示隐藏在乱石下的城市历史。根据拉兹夫妇在港岛煤矿码头遗址改造再生中对景观句法的应用,在渔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也可将渔村的景观设计划分为四层:第一层为道路层,即对渔村的道路做出规划,将其与景观轴线相统一;第二层为空间景观营造层,即通过景观设计,为人们提供活动的场所,并展示渔村的文化;第三层为保护层,即对渔村原有自然资源和动植物的保护;第四层为改造利用层,即对渔村中的破旧房屋、废旧渔船等,进行改造利用,创建新的景观,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从而打造一个灵活有序的渔村景观空间。2.5飘积理论飘积(Drifts)理论来源于美国造园学家约翰·格兰特和卡洛儿·格兰特所著的《庭院设计》中,它认为风力是影响植物种子传播和繁殖的重要因素,所以自然景观中的自然植物群落的形状是源于自然力的作用(吴德政,2006)。在大自然中,自然力的作用表现的很多方面,如风力对沙漠、戈壁滩的作用,构成了均匀流畅的沙漠轮廓线(如图2—1);风力侵蚀、雨水洗刷、地表迁流、日照等自然力,构成了高低起伏的山林轮廓线(如图2-2);流水冲刷的自然力,构成了河道的蜿蜒与曲折(如图2.3)。这些经过自然力的飘积作用而形成的自然景观,具有美学法则中的自然均衡,和谐统一的效果,它凝聚了自然美所具有的形象特征。图2.1敦煌呜沙山月牙泉Fig.2-lMingshaCrescentMoonSpringinDunhuang来源:导师拍摄图2-2长白山山林Fig.2-2Mountainforestofchangbaishah来源:作者自摄 基于生态文化的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III图2.3蜿蜒曲折的河道Fig.2-3Meanderingfiver来源:http://www.hrtly.com渔村旅游开发是在自然的基础上,加入人工方式去更好的表现自然,它的表现方式应服从于支配自然本身的一些规律,遵循自然的结构和次序。飘积理论是人工造型艺术创作的美感源泉,在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中运用此理论,尊重原有景观因子,模拟自然景观,设计的景观将会更加优美、自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6景观文化理论景观文化是个大文化的概念,它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要以物质形态为基础才能发挥景观文化的实际价值。景观出现之初,它纯粹以视觉美学的角度来定义,美感是它唯一的标准。到近代,景观的内涵比以前复杂的多,内容更为丰富,涉及面更广,因此需要解决更多的物质、功能要求,但美感还是其重要属性,高层面的心理需求满足还是它的最终追求。可以说景观文化理念,就是要达到景观的社会性、艺术性和生态性的统一与平衡。我们把“景观”与“文化”联系起来,不但要说明景观是一种文化,更要强调景观设计不能脱离文化大环境,景观设计要有文化气息。景观文化由多个层面组成,显性层面靠近景物,隐性层面更接近人。人们在景观建造活动中创造了景观文化,在景物观赏、使用过程中被景观文化所影响和塑造。当景观有了文化底蕴衬托的时候,它才真正拥有了生命,才能永久的延续下去。渔村中的景观文化涉及多个方面,景观设计中对文化的挖掘和塑造才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有必要对景观文化的特征进行一定的了解。景观文化的特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时空性:景观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相同的时代相同的地域,人们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情趣是类似的。虽然会有一些个体差异的存在,但总体是一致的。因此,所创造的景观文化具有同质性。2)承传性:区域景观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存在着纵向或横向联系,因此景观文化具有一定的文脉效应。3)社会性:人脱离不了社会,所创造的文化同样也处于社会大背景中。景观文化反映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它源于社会又存于社会。21一—。。’’。。。。‘。。。。。。。。。‘I 2.7本章小结.本章主要是针对渔村旅游开发中狭义生态文化理论的研究分析,包括大脚美学理论、门槛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句法理论、飘积理论和景观文化理论六方面内容,通过对这些理论的研究,为渔村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但理论指导必须与渔村旅游的实际情况相联系,这就需要对渔村旅游开发的条件进行一定的分析,更好的将理论融合与实践中。 3旅游开发的条件分析3.1区位分析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休闲渔村的区位条件是指休闲渔村在其所在的旅游区中占的地位,以及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关系。影响渔村旅游开发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如图3.1),对这些区位条件的把握,是进行渔村旅游开发的前提。对自然条件的了解,确定了渔村旅游开发的先天因素,对社会经济条件的研究,明确了渔村旅游开发的规模。志簇地形土壤水源资源图3.1区位影响因素分析Fig.3-1Locationanalysisoffactors‘来源:作者自绘3.2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谢彦君,2004)。3.2.1渔村旅游资源调查由于渔村旅游资源的种类繁多、成因各异、构成要素复杂,对其调查既要注重旅游资源自身的各种情况,也要关注所处外界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在对渔村旅游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对规划区域的资源情况进行详细周密的调查,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查阅、访问调查、问卷调查、新技术手段等(王岜,2005),收集渔村旅游区的资料和数据,了解规划区域的环境状况和特点,为景观设计准备充分的背景资料。旅游资源的调查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1)旅游资源形成的背景条件主要在于了解和掌握调查区域内的基本情况,从而找出资源的整体特色及内在联系。这里的背景条件包括调查区的地貌特征、水文特征、动植物特征、气候环境因素以及历史沿革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上学位论文等。2)针对旅游资源本身的调查主要是深入细致地根据旅游资源的属性进行调查,为开发提供基本素材。这里的调查包括渔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于人文景观不仅要调查现存、物化的景观,还要调查历史上有影响但已毁掉的人文遗迹及民间传说等,便于开发时充分利用。3)针对旅游资源外部开发条件的调查包括调查区和所依托城镇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依托城镇的经济状况、接待条件、社会治安、风土人情、文化素养、物产情况等,调查区与外部的交通通讯联系状况等。所有这些外部条件,都直接影响着调查区内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景、深度及获取效益的情况(如表3.1)。表3.1渔村旅游区基础资源调查Tab.3—1Thesurveyofbasicresourcesinfishingvillagetouristareas来源:唐颖,200824 3.2.3渔村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评价理论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是评估不同资源在旅游业中的适用性。其评价方法分为两类:。1)定性评价法:在大量调查、考察的基础上,凭经验进行评价。2)定量评价法:将评价指标数量化,建立量化模型,一般采用旅游资源质量等级加权,即评价值为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分别加权后的数值之和。旅游资源评价等级指标,根据2003年2月24日颁布、2003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进行单体赋分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再依据旅游资源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四季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此外,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得分≤29分。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一般对渔村旅游资源评价采用此类赋分法,进行定性评价。当然,单纯的定性评价包含一定的主观成份,所以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运用了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渔村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如柴寿升(2010)建立了休闲渔业资源评价模型树(如图3-2),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休闲渔业资源开发评价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全部因子相对于目标的重要程度权数(如图3.3)。由此可知,休闲价值、自然生态、环境容量、观赏价值、区位条件、客源市场在休闲渔业旅游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渔村旅游中,要使休闲渔业得到稳定、快速的发展,必须提高资源的休闲价值;要保护好自然生态和环境,游客的数量则需控制在既不破坏环境,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范围中;要提高其观赏价值,需加强特色观赏渔业资源的培育和开发。同时,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要与周边地区建立良好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保障当地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开拓广阔的客源市场。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f:学位论文1闲渔业资源评铡资源价值1|景区环境2|l开发条俘3科ll体il愉湘陲育|I度i|度2l}3|I4交}f基l|旅fl客||区通II础l|游f|源|l位考ll娑||服I|市||条件7f|.誓l|雩f|翥|i件11喜i|霉fi奏}f萋图3-2休闲渔业资源评价模型树Fig.3·2Themodeltreeofrecreationalfisheryresourceassessment来源:柴寿生,2010图3.3C层因子评价权重图Fig.3.3TheweightfactorevaluationchartofClayer来源:柴寿生,20103.3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渔村旅游的客源市场是指休闲渔业的客源范围、客源层次和客源特点,一定数量的客源是维持休闲渔业开发的必要条件。通过市场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休闲渔业客源市场进行费用7气候环境4休闲价值3观赏价值2科学价值1新奇庹5科学考察1 旅游开发的条件分析_HIIll分析主要包括资料收集、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和客源市场定位和细分以及客源市场预测四个部分(如表3-2)。表3-2客源市场分析。亿出.3-2Marketanalysis门类具体内容资料收集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客源市场细分与定位客源市场预测1)渔村旅游接待游客的现状资料调查2)国际、国内、省内及城市休闲渔业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3)省旅游业发展计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远景规划4)关于旅游业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5)相关规划1)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1)特点:如规模、结构等(2)旅游业发展趋势和目标2)旅游地的现状客源市场规模及结构(1)渔村旅游地在国内或区域内的地位(2)市场结构:客源地、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旅游动机、旅游行为模式和消费等3)影响渔村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的因素:有利要素、限制或不利因素4)区域内其它渔村旅游的区位和资源的供给情况1)客源市场定位(根据地理位置的远近):一级客源市场、二级客源市场、三级客源市场2)客源市场细分(1)按社会经济和人口学特征细分:如性别、年龄、职业、家庭规模、教育背景、收入等(2)按地理环境细分:如常住地、距离、消费动机等(3)按旅游者消费行为细分:如组织方式、消费水平、消费频率等1)潜在客源量预测:近期、中期、远期2)旅客规模年际变化预测3)客源市场发展的限制预测来源:作者自绘27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3.4休闲旅游业的SWOT分析SWOT分析方法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劣势)、O代表Opportunity(机遇)、T代表Threat(挑战)。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通过SWOT分析,明确渔村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在开发中尽量扬长补短,同时抓住机遇,迎接可能面对的挑战,随时调整开发策略,使其开发出来的产品更好的符合市场的需求。3.5本章小结本章阐述了渔村旅游开发的条件包括区位分析、渔村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客源市场分析和SWOT分析四个部分,这四部分是渔村旅游开发的先决条件。区位分析确定了渔村旅游开发的先天因素,明确了渔村旅游开发的规模:渔村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有利于更好的了解渔村的资源状况,确定开发的类型;客源市场分析能使渔村旅游的开发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SWOT分析则明确了渔村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从而在开发中扬长补短。只有对渔村旅游开发条件的充分了解和分析,才能使渔村旅游开发的目标更加明确,更具有针对性。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进行渔村旅游的项目策划和景观设计。 设计4.1休闲渔村项目策划理念休闲渔村旅游项目策划需做到“雅”、“融”、“奇”、“情”、“利"五个方面的理念。4.1.1“雅”——生态文明的高品位讲究生态文明是休闲渔村发展的魅力所在,是其旅游策划的底色和基调工程。休闲渔村的项目策划最终希望给游客留下的印象不是某个景物,而是渔村的氛围和环境。渔村不仅要营造林草丛生、鸟语花香,原生态的自然意境,同时一切设施还需摒弃白色污染。如村内以步行为主,或配有少量的自行车;电话亭、指路牌、垃圾箱等可模仿自然物的形状,并采用木制;接待游客的工作人员担负着养护环境的重任,向游客灌输生态环保的理念,实现工作人员和游客行为的生态化;饮食为农民自给自足的绿色食品,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4.1.2“融"——与环境相协调休闲渔村旅游项目的策划要注重与当地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相协调。一方面,渔村旅游的环境要本土化,尽可能地利用当地植被,使景区环境与大背景下的启然环境融为一体。另一方面,渔村旅游开发要融合当地的文化,而不至于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4.1.3“奇"——展示鲜明个性休闲渔村旅游要想立足脚就必须与众不同、别开生面、出奇制胜:渔村旅游项目策划必须个性鲜明,否则,到处都是山水、到处都是园林、到处都是农家牧野,司空见惯就不会有吸引力。“奇”就是独特、唯一,“奇”的效应、能量,不可模仿、不可重复。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人先我变”,创新的爆发性和应变的机智性在渔村旅游发展中都是不可或缺的。.4.1.4“情"——注重以人为本旅游是选择性很强、受旅游者主观支配很强的消费,必须让旅游者高兴、情愿才行。因此,休闲渔村旅游项目策划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首先,渔村的形象要充满人情味,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这对于调动游客感情有很大的作用。其次,要培养游客与大自然的感情,游客可通过垂钓、采摘、观光等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再次,要培养人与人的感情,如举行野餐会、篝火晚会、欣赏当地民俗活动等,使人心情愉悦。4.1.5“利"——讲究效益理念效益是休闲渔村项目策划的一个立足点和最直接的目标。渔村项目的效益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大方面进行衡量。经济效益是衡量旅游景区项目策划好坏的重要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指标,但渔村项目策划不能仅仅只考虑经济效益,由于旅游活动的社会性和其对生态环境的敏感性,渔村项目策划也必须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实现“天地人和”的最高境界,实现共生、共享、共美。4.2休闲渔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4.2.1休闲渔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4.2.1.1保证渔村景观的功能性‘为保证渔村景观的功能性,需在尊重自然美的前提下,创造生活美,构建满足“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渔村景观。渔村中建亭、台等来满足“可望”;修园路、桥梁等来满足“可行”;设计一系列的景观来满足“可游”;提供住宿招待来满足“可居”。在此基础上,·还需保证渔村景观具有安全、便捷、信息传递和导向的功能。.4.2.1.2体现景观生态艺术的同时,强调精神文化在休闲渔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满足区域内人的使用功能,以及景观的艺术性.和它的生态价值,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景观生态艺术的角度考虑,渔村设计应尽量利用当地的特色、材料、信息等,使用自然光、自然风和自然水,建立起生态廊道,实现生物多样性。当然,好的景观规划设计,在讲究生态艺术的同时,也要注重传播精神文明,展现“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意境,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美化人的心灵,给人以启迪。这可通过渔村中景点命名、匾额、楹联等,反映一种对美的感情(理想的感情)、美的抱负(理想的抱负)、美的品格(理想的品格)、美的社会(理想的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俞孔坚,2003)。.4.2.1.3以广大群众为基础无论景观的表现是多么的狂放不羁,但体现出的终究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以人为本的民主性。路易斯·沙利文认为“形式追随功能”,认为景观的形式是在对大众人性化的思考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人也是构建景观因素的一部分。渔村景观设计以广大群众为基础,这里的“广大群众”一方面是指游客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是指渔村村民的群众基础。游客的群众基础,要求景观设计,多从大众化的角度考虑,而不是局限于一些文人雅士,多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才能使设计的景观更为大众喜爱。村民的群众基础,要求设计的景观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为当地的老百姓所接受,还可让当地的百姓参与到渔村景观的设计中,提供一些宝贵的意见和想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渔村景观,才能真正符合大众的心理,被群众所接受,从而达到为大众服务的目的。4.2.2休闲渔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4.2.2.1情感表达原则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写到:“一个场景所包含的内容,无论如何总会比人们所见所闻的更多,但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只体现自己,研究它们通常需联系周围的环境、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先前的经验”。这种比人们所见所闻更多的存在,就是情感。景观设计的情感无处不在,是艺术之本和创作之源,景观因触动了情感的融合才生机盎然、令人感动。景观的情感表达是通过人们的审美体验,与人发生直接的情感诉求,从而凝 聚不同的情感内涵;通过情感化和人性化的空间塑造与渲染,使其充满特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休闲渔村中通过景观设计,把抽象的情感通过景观的抽象符号,转化成可被感触的视觉语言,来传递情感,表达景观的文化内涵,激发身处其中的人们展开联想,唤起内心深处的幻想,产生共鸣,给人带来最大限度的视觉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和场所上的认同感。4.2.2.2引入城市整体环境观念原则城市是人们工作和传播信息的载体,承载着人们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物资条件和生活便利。环境是寻找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平衡,满足人们生存发展中物理及心理方面的需求。人们通过视觉作为路径来连通景观和人的情感,景观通过一定的形式切入到人们生活的各种活动之中。渔村虽位于城市郊区,但在其开发过程中,因将其作为城市整体的一部分进行考虑,需与城市的整体环境相协调。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城市人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最合理地整合景观资源,以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为依托,建立人与环境彼此和谐、均衡的整体关系。4.2.2.3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原则景观规划的生命来源于独具个性的景观设计,景观开发取胜的重要因素是景观设计的特色。艺术的魅力不能千篇一律,人们希望在不同的场所感受不同的环境文化,一个缺乏风格和个性,没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是不可能引起人们认可的,一个讲究品位的人不会常去一个没有个性与品位的环境休闲度假,也不会把美好的时间花费在一个平庸、乏味的环境之中。每个渔村由于乡村所处地域不同,景观资源条件不同,都有自己的异质特征。因此,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应规避雷同和效仿问题,寻找本地资源优势,重视自然山水地貌特征、人文典故、民俗民风等环境因素,间隙定位、差异开发,突出环境的特色和个性特征,把握好人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4.2.2.4生物多样性原则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王芳,2007)。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复杂,网络化程度高,异质性强,能量、物质和信息输入输出的渠道众多而密集,因而流量大、流速快、生产力高,即使个别途径被破坏,系统也会因多样物种之间的相生相克、相互补偿和替代而保证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的正常运转,使系统结构被破坏的部分迅速得到恢复,形成新的稳定态。植物对于渔村完整生态链的形成起着基础性与至关重要的作用。渔村景观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架构,必须从植物的配置入手,注意多样化、生态性地搭配种植。在渔村植物景观设计上,植物的选择一要考虑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二是尽量采用本土植物。植物景观设计以水面为主,辅以部分陆地。通过植物多样性和景观形态异质性的结合,为边缘物种提供较为完整的生态栖息地,诱惑更多的虫、鸟类和小动物来此栖息,带来动物景观的多样性。4.2.2.5主题性原则主题是景观规划设计的中心思想,一个立意深刻的主题创意,是加深景观感人力量的重要条件。任何景观的设计必须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只有确定了主题,所有的活动规划才能有条不紊的展开。同样,渔村景观的设计也不例外。渔村景观因为多了“渔”的特性而区别于一般的乡村景观,也奠定了其大方向的主题。渔村旅游的长足发展需在大主题的基础上,确立一个不落俗套、立意新颖的主题,才不会让人感到它和其他渔村没有分别,从而产生新3l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1:学位论文鲜感,萌发出旅游的兴趣,渴望亲身感触这里的人和事。渔村旅游主题的确立以一个为好,这样才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避免平铺直叙,平淡无味。主题突出是保证渔村景观成功之关键,也为渔村旅游确立了与众不同的价值和卖点,旅游品质的提高也就有了保障。4.2.2.6高效性——“4R"’原则‘要实现渔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渔村旅游发展的生态性,必须充分利用资源,高效利用能源,尽可能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和消耗,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可体现为“4R”原则,即Revalue(再评价),Renew(改造),Reduce(减量化),和Recycle(循环利用)(肖笃宁,2003)(如表4一1)。。表4.14R原则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Tab.4-l4Rprincipleintheuseof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来源:作者自绘32 4.3休闲渔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4.3.1分区规划法渔村景观分区规划是指在渔村旅游规划与本市旅游发展规划、新农村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景观因子,进行策划,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再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功能单元的结构、特点和环境承载能力,制定分区方案设计,划分各功能单元的范围、位置和面积,确定相应的旅游项目(如表4.2)。表4.2渔村旅游主要功能分区Tab.4—2Thefunctiondiversioninfishingvillageareas来源:作者自绘具体来说分区规划就是对点、线、面的充分应用,即确定区域、线路和景点三个部分。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确定路线的走向,最后在每个区域中设置相应的景点,满足旅游区的功能性要求,从而确保景观有序性和针对性的开展,发展有区域特色的休闲渔业,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环境与便捷的服务环境。4.3.2引导与诱导法引导是通过将景观轴线焦点的布置与游步道相结合,通过主要的步行道引导主要景观,将道路的交叉点与景观的焦点相结合,引导人流在赏景和探景的乐趣中行进。诱导就是在一33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些局部空间的过渡上,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法,来吸引游客眼球。渔村景观空间中引导与诱导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道路、植物、园林建筑和小品三个方面。‘4.3.2.1道路渔村景观空间中,道路是整个景观构造的框架,不应只是作为交通之用,需为造景和观景服务。渔村景观中道路应该具有明确的特征,相互贯通,起到引导性和方向感的作用,使游客在有序的空间序列中感到安全。道路的形式可以是弯曲或者笔直,也可以是平坦或者崎岖,但都必须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对前方的景观起到暗示的效果(如图4.1)。同时,道路在渔村景观设计中,还充当着环境保护的职责,通过道路的引导,避免游人随意践踏草地,破坏生态环境。图4.1道路引导作用Fig.4-lRoadguide来源:苏州虎丘,作者自摄4.3.2.2植物植物的引导与诱导作用一是体现在对景观边界的划分上,不同的植物装饰,形成不同的边界意向,使边界有着“实隔”和“虚隔”之分;二是与道路结合,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三是作为标志物,可作为定向参照,易于被人识别,如一些历史悠久的大树。“实隔”如在边界栽植成排密实的整形绿篱。围合出两个不能相互跨越的空间,从而起到引导人流,空间的转换的效果(如图4—2);“虚隔”如在草坪与游路的边界,有机的散植一些球形的灌木,形成相对模糊的边界,既能起到界定空间的作用,又不妨碍游客与大自然的亲近(如图4-3)。 图4.2“实隔”边界Fig.4-2“Realseparated”boundary来源:上海延中绿地,作者自摄图4—3“虚隔”边界Fig.4-3“Virtualseparated”boundary来源:上海徐家汇公园,作者自摄4.3.2.3园林建筑和小品这里的园林建筑和小品主要是指一些具有显著特征,并能让人产生敏感和兴奋,过目难忘的奇特小品和具有历史意义的构筑物,它们能在景区中作为标志物,起到引导游人视线的作用。如在道路的起点和终点、绿地的出入口、道路和区域的交叉点等,设置一些醒目的园林小品,形成一定的视觉焦点(如图4-4)。此外,也可通过园林小品中一些标识牌的设置,来呼吁游人保护渔村环境。4.3.3自然生态法图4-4奇趣园林小品Fig.4-4Interestinggardenornaments来源:哈尔滨北大荒现代农业园,作者自摄渔村景观设计尊重自然,模拟自然做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4.3.3.1地形的利用和改造地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控制视线、排水和创造小气候条件三方面。渔村地形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对原有地形的利用,就像《园冶》中所说:“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地35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形的利用要结合渔村基地调查的情况,进行结构分析,合理安排各种坡度要求的内容,使之与基地地形条件相吻合,利用现状地形稍加改造形成园景。。地形改造应与渔村总体布局相适应,改造的地形要满足造景的需要,并能形成良好的地表自然排水系统。如在平坦的地形上,运用植被和墙体等要素进行改造,或将平坦地形按照自然力的作用改造成土堆或微地形的形式,形成隔景、障景的效果。4.3.3.2植物配置‘渔村中植物配置要按自然力的作用布置,根据自然界植物生态习性和植物群落形成的规律,仿照自然界植物群落的结构形式,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尽可能多的选用乡土树种,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同时,在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布局,做到疏密有致,单群结合,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从而使渔村整体植物景观表现出师法自然,虽由人做,宛自天开。4.3.3.3水体形状设计自然界中的水体形状有凹岸、凸岸、曲流、河心岛等,渔村中人工水景设计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水体轮廓线曲折有致,配以山石、花木等,不作规则光滑处理,尽量避免规整的形式如单一的圆形、矩形等,做到收放有致、灵活变化,符合自然均衡的美学;2)水面应有主次空间之分,突显灵动活泼:3)在岸边主要观景点的视野范围内,岸线凹凸曲折变化不应少于三层,水面较大时可设置湖心岛。4.3.4色彩表达法色彩是物的基本属性之一,是组成园林艺术的最基本因素之一。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列高里说:“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因此,色彩具有灵性的表达,向外界传递着无限信息,能唤起人们的情绪甚至情感。色彩的表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色彩的感觉,包括温度感、距离感、重量感、面积感和运动感五个方面;二是色彩的情感,不同的色彩触动不同的思想感情(如表4.3)。人们对一个地方形象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其色彩的构成,一般当我们一提起某些富有特色的地方,首先想起的就是该地或凝重、或浪漫、或明快等印象的色彩联想。园林中的色彩构成分为植物色彩、水景色彩、动物色彩、山景色彩和建筑色彩五大类(赵云,2009)。渔村中色彩的表达,主要集中在植物色彩和建筑色彩上,创造出“以色传神,以色抒情”的作品。 基于生态文化的休闲渔村旅游项目策划和景观规划设计!m..ii。...............................—.....,.]..—_......,..——.....——.————..————.————.——————————————————————————————————一——————————111表4.3色彩与情感Tab.4。3ColorsandEmotion来源:刘宇,《景观设计方法与程序》,20084.3.4.1植物色彩渔村美的构成离不开植物美,植物的品种繁多,有草本植物如花卉和草坪植物,木本植物如观花、观叶、观果和观干的各种乔灌木,但植物的美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颜色上(如图4.5)。渔村植物的选择上要学会运用最佳色彩稳定规律,掌握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实现科学合理的配置。渔村中植物色彩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色彩的温度感、距离感和运动感三方面:1)温度感色彩的温度感在渔村植物中运用时,春、秋宜采用暖色花卉,尤其是严寒地区可以多用,增加人们心理温暖的感觉:夏季宜采用冷色和中性花卉,起到从心理上降温的作用,如夏季的绿树浓荫,会让人有凉爽的感觉。2)距离感色彩的距离感由近到远的顺序是黄、橙、红、绿、青、紫。在渔村中,选择冷色系色相的植物作为背景的景观色彩,从而加强景深效果。3)运动感在渔村景观设计中,可以运用色彩的运动感和宁静感来创造安静与运动的环境。如渔村中的休息和疗养的场所需要宁静的氛围,多采用运动感弱的植物色彩;而娱乐性场所如戏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等,多选用运动感色相强烈的植物和花卉,营造一种欢快、活泼的气氛。37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上学位论文⋯⋯“⋯’4#”缨图4.5植物色彩美Fig.4·5Beautifulplantcolors来源:阿城松峰山,导师拍摄4.3.4.2建筑色彩建筑色彩关系着渔村的形象、特色和品位,富有地域与时代的特性,是凝固的艺术。如意大利五渔村建筑色彩的丰富多样,易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温暖明快的感觉(如图4.6)。图4.6意大利五渔村Fig.4-6CinqueTerreItaly来源:www.163.com色彩是表达建筑心情最直接的方式,不同的建筑色彩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渔村中建筑色彩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筑色彩以群众的爱好和地方民族的特点为主,如南方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喜好白色,而北方地区群众喜欢暖色。2)建筑色彩既要与渔村的整体环境相协调,又要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如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色彩以协调为主,但与周围的园林植物以对比为主。3)建筑色彩与功能统一,如休息性的建筑要选择具有宁静感觉的色彩为主,观赏性的建筑则要以醒目的色彩为主。『: 渔村景观空间的设计,不应是单向意义的表达,还应重视人类与景观之间的交流,通过寻求景观的意义传达出对人的存在的关怀,并且这种意义是由观赏者自我产生的一种共鸣。为了反映渔村景观的历史文化和特定的内涵,就需要通过引用一定的符号或形式,以隐喻象征的形式赋予景观意义,从而创造有意义的内容和形式。所谓隐喻象征,即通过空间、形体、细部的处理,利用隐喻与象征的手法表达地域文化的内涵(陈宇,2006)。从符号学角度来看,隐喻是指通过信码把各组成部分联系起来,从而建立一种在信息中出现的部分和未出现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于个体自我的感受,因此,对于隐喻的理解是模糊的、多重的。隐喻象征的具体方式有以下四种:1)形式暗示内容;即通过一定的形式来传达出一种精神或境界,但所用的形式必须是约定俗成的、为大众所熟悉和认可的。如日本的枯山水庭院,反映禅宗修行者追求苦行及自律的精神。园中石头代表山、岛屿以及船只,白沙代表水,沙上的条纹则代表水的波纹。欣赏时需要慢慢观望,细细琢磨,才能逐渐心领神会(如图4.7)。2)引经据典,即引用历史文化片段,并加以变形或更改位置、改变材料、改变组合。这种隐喻运用了符号学的方法,在新空间中重新采用古空间的形式或结构片段,使新空间和古空间产生视觉上的相互关联,使人意会到历史文明的继承性。如美国费城在富兰克林故居旧址上改建而成的富兰克林纪念馆前街道的设计,设计者运用抽象的手法构架原有建筑的外轮廓,再运用间接再现的手法在有限的场地上创造无限的时空效果,使得人们在此追忆往昔时,感受到时空的超越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如图4.8)。图4.7日本的枯山水庭院Fig.4-7ThedrylandscapegardenofJapanese来源:http://www.ehla.com.ca39图4-8美国费城的富来克林纪念馆前街道Fig.4-8ThefrontstreetsofFranklinmuseumofamericanPhiladelphia来源:《西方园林与环境》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十学位论文3)以特定的地理、气候和环境景观等特征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组合来传达环境、文化的意义。如加州情景雕塑园中水景的设计,名日“水景”,却不见水,运用了抽象的手法,用具有她域特征的造园要素如石块、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体的形状,来象征加州的沙漠风光(如图4.9)。4)用装饰隐喻,即利用装饰构件、图案、雕刻来隐喻景观的意义等。如Kongenshus纪念公园中为纪念历史上的荒原开拓者,索伦森充分利用基督教之前的北欧文化,建筑师HansGSkovgaard借鉴了北欧历史上在石头上镌刻文字的传统,在山谷中,沿路每隔20m放置一块刻有字和图案的大圆石,总共39块,用于纪念开拓者的名字和开垦业绩,同时隐喻了这片土地上古老的民主的维京文化。西安的大唐芙蓉园为展现唐朝诗歌文化,在各种楹联、碑刻上表现唐诗,塑造了“诗魂”、“诗峡”以及“丽人行”三组艺术群雕,通过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传承和表达古都西安地域历史文化,使游客感受丰富多彩的唐诗文化(如图4.10)。图4-9加州情景雕塑园中水景Fig.4—9ThewaterfeaturesofCaliforniaScenariosculpturegarden来源:范慧婷,2008图4.10丽人行之骑马游春Fig.4·10Springoutingofelegantladies来源:王乾宏,20074.4休闲渔村的形象策划形象是一个人对一个目的地的信任(beliefs)、意见(ideas)及印象的总和(李想,2002)。旅游学家Fakeye和Crompton提出形象分为三类:原生形象、引致形象与复合形象。渔村旅游形象的形成过程是在对渔村旅游地原生形象和引致形象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地感受体验,产生一定的复合形象。当旅游者完成对旅游地整个形象认识后,他们又会从各种渠道获得有关旅游地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将该旅游地的复合形象转化为更高层次的原生和引致形象,从而构成一个旅游者由“原生形象——引致形象——复合形象”的动态循环系统(如图4.11)。 图4-ll原生形象—·一引致形象——复合形象的动态循环Fig.4·I1Originalimage-causingimage·compositeimageofthedynamicloop来源:作者自绘4.4.1休闲渔村的形象设计4.4.1.1理念形象(MI)渔村理念形象是渔村形象设计的核心部分,是一个渔村的思想系统和战略系统,主要包括渔村开发策略、发展定位、发展目标、旅游项目策划等,它是渔村形象设计的核心和依据,渔村行为形象和渔村视觉形象的设计,皆应服从于渔村理念形象的设计,以渔村理念形象为核心。4.4.1.2行为形象(BI)行为形象是旅游地形象的动态行为过程,行为规范设计属于人——人感知系统内容范畴,其中包括旅游服务人员、其他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行为,通过对这些行为的规范。营造出“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与资源”的全民意识,能有效的强化良好的旅游行为形象、巩固初始的良好视觉形象,使旅游者的满意度更上一层楼。4.4.1.3视觉形象(VI)渔村旅游的视觉形象设计是一个渔村静态的识别符号,是渔村形象设计的外在硬件部分,也是渔村形象设计最外露、最直观的表现。其主要功能是引导和帮助旅游者实地感知渔村旅游形象与活动功能,方便、快捷、明确地完成旅游活动,消除旅游者进入陌生旅游地环4l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上学位论文境时由不确定性带来的紧张心理,帮助解释旅游地感知环境,从而实现旅游地形象力所要求的清晰易懂的特征。4.4.1.4味觉形象“吃”是旅游活动六要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食物的享受水平是游客满意度的重要来源。而除了满足本能需求的进食以外,特色食品与美味佳肴更是游客心目中的吸引物。4.4.2休闲渔村的口号策划口号使旅游者更容易了解一个渔村的旅游形象,它就像广告词,一句优秀的、独特的广告词,能让人记忆犹新,产生神奇的广告效果。一句主题口号,往往更能概括出一个旅游地的形象。因此,口号策划在整个休闲渔村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休闲渔村口号的策划可根据旅游地的概况,结合地域性、.时代针对性和广告性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定位。.1)地域性这要求休闲渔村口号的实质内容必须来源于地方独特性,来源于渔村所在的地理文脉,只有充分挖掘和深刻分析渔村的地域背景,并在主题口号中提取运用地方性的元素,才能避免过于空泛。2)时代针对性休闲渔村旅游形象主题口号的设计需了解当前时代的特征,旅游需求的热点、主流和趋势。目前国内城市旅游者追求亲近自然、康体休闲、农业观光等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休闲渔村旅游的客源又主要以本地城市游客以及周边城市游客为主,因此,需在了解城市旅游者这些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与时代背景主题相符的口号。3)广告性休闲渔村旅游口号必须具有广告效应,要能够打动旅游者的心,激发旅游者的欲望,深深的烙印于旅游者的记忆,并能够广泛迅速地加以传播。广告词的凝练、生动和影响力已成为一种艺术而高于商品本身,因此,休闲渔村旅游口号的创意也要用浓缩的语言、独特的文字打造一个有魅力的形象。4.4.3休闲渔村的形象整合旅游是一种选择性而非必要性消费,人的一生不可能去所有的地方旅游,哪知名度高,哪就有吸引力。当其知名度高到全社会都认同的程度,就会传统永续,其产生的效益将是难以估量的,如苏州园林、杭州西湖、桂林山水等。从一定意义上说,影响跟利益是成正比的,大影响必然带来高效益。休闲渔村的形象设计和口号策划固然重要,但最终还需通过包装加工,利用宣传造势,将其推向市场,打响知名度。4.4.3.1休闲渔村的形象传播1)利用游客的期待心理,先期造势,吊足游客胃口,吸引其渴望目光,这就犹如房地产商在盖房子前的大肆宣传一样。2)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制造潮流、制造趋势。对先期参与的游客大加赞赏的旅游体验感受加大宣传力度,极力扩大影响,采取先入为主的手段,制造旅游热点的形象。3)利用游客的慕名心理,利用名人、权威宣传媒体打造舆论。除广告、书刊外,利用新闻、文化、科普专题片、知识竞赛等非商业形式进行潜移默化的宣传,提高可信度,扩大42 基于生态文化的休闲渔村旅游项目策划和景观规划设计鲁o——一1.-tl皇!!!!苎鼍摹!詈鼍曼皇!詈!詈暑皇詈皇皇鼍!!!詈!皇!皇霉曼!皇詈曼!!!曼詈!!詈皇!喜!昔皇曼!皇詈暑曼鼍曼皇皇!詈鼍鲁影响力。4.4.3.2休闲渔村的营销策略1)保证质量’质量包括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质量。产品的质量,要在“渔”和接待设施、用品的进货上,进行严格的把关。服务的质量上采用零距离服务,要求员工在服务接触的过程中,营销是全方位、全天候、全员性的,只要有客人存在,就有营销存在,让游客满意而归。2)打造品牌’没有个性就难以引起注意,而品牌是用来区分一个产品和另外一个产品的重要标志,因此,突出鲜明的品牌是渔村旅游产品创新的第一步。渔村如果缺乏品牌,游客就难以留下长久的记忆。将渔村旅游品牌化,才能赋予其个性和血肉,让其更具有吸引力,使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强烈的感受。·3)巧打价格牌.价格策略是市场营销中常用的手段。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具有很重的求实、求廉心理,产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购买行为,合理的、稳定的、适众的价格定位,是吸引游客的有力保障。4)利用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营销旅游从本质上讲就是人们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去寻求某种体验的一种活动,而游客的体验是以商品为道具的。游客在景区的游览经历中,旅游纪念品扮演的是一种体验标志物的角色,起到强化旅游体验的作用。因此,提供一个有代表性的、特色的纪念品,能够丰富游客的体验。5)采用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是指在渔村旅游开发中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经营的主要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绿色消费为中心点和出发点,力求满足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观念。生活在都市的人们追求乡村的清新、自然、纯朴,绿色营销正是抓住了都市消费者的这一心理,既符合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爱护旅游生态环境的潮流,又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极富生命力。4.5本章小结本章阐述了基于生态文化的休闲渔村旅游项目策划和景观设计方面的内容。首先,阐述了休闲渔村旅游项目策划包括“雅”、“融”、“奇”、“情”、“利”五方面的理念。其次,根据渔村旅游开发的基础理论和开发条件,明确休闲渔村景观设计的目标,确定休闲渔村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情感表达、引入城市整体环境观念、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生物多样性、主题性和高效性原则,并运用分区规划法、引导诱导法、自然生态法、色彩表达法和隐喻象征法进行表达。最后,阐述休闲渔村的形象策划,包括形象设计、口号策划和形象整合三方面内容,从而将休闲渔村旅游成功的推向市场。43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5案例分析——哈尔滨道里区新农镇新江村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5.1基本概况及发展现状5.1.1村屯概况新江村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农镇,距离机场路25km处。其北临松花江、南面和东面分别为新农镇的新立村与和平村、西侧与太平镇的太平村为邻,占地面积约8000亩(如图5.1)。其中,耕地5352.9亩,林地1lO亩,水面1568.6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84亩(其中:宅基地537.9亩,企业建设用地46.1亩),交通用地146.6亩,未利用土地为138.9亩。新江村现有村民户数505户,2018人。村内现有学校1处,卫生所2处。主要企业有哈尔滨市松江空调机械厂和松花江渔场。当地农民收入以种植夏菜和玉米为主,另有一部分人在空调机械厂和渔场工作。人均年收入6500元。新江村卫星田‰,,Ff£。?,’。謦昌区位分析国二I,《麟留it’,图5.1区位分析Fig.5.1Loeationanalysis来源:作者自绘 案例分析——哈尔滨道里区新农镇新江村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5.1.2气候条件哈尔滨地处东经125。42L130。10’、北纬44。04,一46。40’,属于中温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漫长,素有“冰城”之称。1月气温最低,变化范围大,平均气温为.19"C;降雪一般在11月至翌年4月,结冰期190天左右,无霜期仅为150天左右:夏季则高温多雨,7、8月份气温最高,变化范围大致为29"(2~32"C,夏季平均气温为23.1℃;夏秋两季时间短,空气较干燥(如表5.1)。表5.1哈尔滨市四季更替表.Tab.5-1ThealternationofthefourseasonsofHarbin来源:黑龙江省气象中心5.1.3社会经济概况作为省会城市,哈尔滨既有雄厚的工业,又有活跃的国际贸易。哈尔滨围绕“保增加、调结构、惠民生”,实施了大项目牵动战略。坚持以项目带投资、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惠民生,实施了包括城乡建设、技能改造、惠民工程等“六个一百项”项目建设,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平顺快速发展。“十五”期间哈尔滨地域出产总值总体翻了一番,哈尔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5.1.4旅游发展现状新江村地处松花江边,景色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目前,当地农民已开始自发的从事旅游接待活动,村内有渔船30余条,有2—3家渔馆,旅游季节每天接待50人左右,日收入近千元。另外,每船日均销售鲜鱼收入约5000元(如图5.2)。45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5.2SWOT分析图5.2资源现状Fig.5-2Statusofresources来源:作者自摄和自绘5.2.1优势(Strength)新江村休闲渔业的发展具有地缘、交通、资源、市场和技术五大优势。1)地缘优势.新江村的地缘优势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靠近机场路,易成为来哈尔滨旅游的游客的首选之站;二是位于哈尔滨郊区,远离市中心的喧嚣,但对哈尔滨人休闲度假来说距离又相对较短,是周末出游的好去处。2)交通优势新江村离省道较近,公路交通网络延伸到村,交通较为便利。3)资源优势新江村地处松花江边,景色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其主要旅游资源包括松花江风光、沙滩、渔船、小岛、湿地、渔池、树林等,野趣十足,可以使哈尔滨人的三野习俗得到满足,即野餐、野浴和野游。同时,也能使游人品尝到美味的江水炖江鱼和地道的农家菜。4)市场优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水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呈上 案例分析——哈尔滨道里区新农镇新江村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皇詈曼詈曼皇曼皇皇!!皇皇!!!鼍!!!曼!!皇詈皇鼍!!!皇詈!詈鲁詈!!!!鼍苎皇竺鼍!!!孽I,——-——————————————I——_1皇鼍升趋势。鱼类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高含量不饱和脂肪酸、高营养价值、易于消化吸收和高食用价值及药用价值的水产品;而且黑龙江和松花江水域的土著鱼类对东北三省人民具有较深远的历史“渔文化”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市场需求潜力很大。5)技术优势‘渔业生产、综合养殖和饲料生产技术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并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东北农业大学为国家“2ll”重点建设大学,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动物营养研究所、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和水产试验中心,资源优化,仪器设备先进并齐全,试验条件良好,科研技术力量雄厚。渔业生产全过程按无公害渔业生产标准操作,各项指标完全达到国家食品标准或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5.2.2劣势(Weakness)1)基础设施差新江村的休闲渔业游玩项目是渔民个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差,以餐饮、住宿为代表的接待能力较弱。2)休闲项目单一除了开展垂钓活动和室内棋牌活动以外,再没有什么可参与性的活动,只能吸引少量的游客,忽视了其他潜在的市场如女性、儿童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3)没有稳定的客源市场村内没有形成较有影响力的休闲渔业中心区,没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对资源优势的利用有待开发。另外,新江村周围缺少有影响力的旅游景点来带动村内休闲渔业的发展,未形成稳定的市场和客源。.4)从业者技能水平低从业者大多缺乏专业技能的培训,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开发的后续力量不足。5.2.3机遇(Opportunity).1)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经济的富足21世纪是海洋世纪,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目前我国已融入整个国际休闲社会的大背景中,有法定假日114天,休闲产业、旅游经济的社会支持条件系统正在建立,为休闲渔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市场。随着哈尔滨经济的快速发展,入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消费水平等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各项重要经济指标总体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城镇居民的生活早已摆脱“温饱”的局限,对消费看法和消费结构都有了新的变化,居民有足够的余钱参与旅游,具备出游的经济基础。2)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开发目前,哈尔滨旅游局着力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开发“游松江美景,赏湿地风光”的松江湿地游活动。充分利用松花江水系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开发哈尔滨市滨江湿地旅游项目,积极打造“人水和谐”的生态旅游环境,为市民和国内外游客提供具有“北国水城”特色的旅游休闲地。新江村地处松花江边,成为了松江湿地旅游开发的一部分,这些都为其休闲渔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再加上目前哈尔滨休闲渔业的发展尚未形成一个强势有力的品牌,市场的制高点47—。。1’llIl}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空位。而新江村无论是营销推广还是广告宣传,尚存在明显的效益区间,有较大潜力可挖。3)新农村建设哈尔滨政府提出了建设新江村旅游示范村,计划对新江村村内泥草房进行改造,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也为其休闲渔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5.2.4挑战(Threat)1)同质化现象严重、同业竞争激烈目前,哈尔滨休闲渔业的发展较为散乱,从事休闲渔业的经营者较多,在环城市带和城郊结合部,零散分布了很多农家鱼塘、垂钓基地,竞争较为激烈,这无疑会分流部分客源。再加上休闲渔业管理缺乏条理,整体质量不高,这些都将对新江村休闲渔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威胁。2)低层次开发、重复建设哈尔滨休闲渔业项目的开发缺乏文化底蕴,档次质量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如何提升新农村休闲渔业建设的档次,以及如何摆脱雷同,走出创新之路,对于新江村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5.2.5SWOT结论综上所述,新江村休闲渔业的发展取决于能否营造出具有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产品。对其发展来说,需要把它的项目进一步做精,做出特色,做到一个适度的价位。这需要寻找新江村本身具有的竞争优势和独特卖点,并准确定位其目标市场,进一步加强规划及宣传促销活动。这些都将成为其占领市场,吸引客源的制胜法宝,该村一定可以成为哈尔滨市郊的一个重要的乡村旅游点,丰富城市居民的假日生活。5.3客源市场分析5.3.1客源市场调查通过走访调查可知,新江村旅游季节平均日接待游客50人左右,客源以哈尔滨市及其周边游客为主,游客停留的时间一般都较短,一日游为主。据了解,首届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将于2011年6月5日开幕,湿地旅游系列活动时间将从5月10日持续至lO月10日,预计今年湿地旅游接待人数100万人次,比去年翻一番,其中水上游人数30万人次,陆地游人数70万人次,这些都将为新江村休闲渔业旅游带来广阔的客源市场。5.3.2客源市场定位根据新江村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发展条件的SWOT分析,确定新江村客源市场总体定位为:以哈尔滨市及其周边市场为根本,以黑龙江省为依托,兼顾国内其他市场和部分海外市场(如表5.2)。 表5-2新江村客源市场细分Tab.5—2Thetouristmarketsegmentationofxinjiangvillage来源:作者自绘新江村客源市场按年龄细分如下:1)14岁以下儿童是消费的潜在市场。由老师和家长带领儿童出游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消费对象。现在家长都非常重视对儿童的教育,愿意带儿童出游,增长其见识,拓宽其视·野,让儿童在求新、求奇的过程中满足求知的欲望。对这一市场如果采用合理的营销策略,投资少,见效快,并且可以培养潜在游客。2)15岁一34岁青年人是消费的重要市场。他们主要是大中专学生、公司或企业一般员工、专业技术人员或者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公务员,其中学生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哈尔滨大.学生、高中生潜在市场巨大,虽然其经济消费不高,但旅游需求强烈,他们集中在双休日、寒暑假出游,喜好的旅游活动以探险、冲浪、海钓、登山等为主。作为学生群体,渔村中乘船捕鱼、岸边垂钓、丰富的渔文化知识以及当地的民风民俗相信对其将会有着强大的吸引力。3)35岁一55岁中年人是消费的主流市场。这一年龄阶段的人群大都事业有成,收入普遍较高,所以这一人群出游频率较高,消费能力强。他们享受渔村的天然情趣,追求新奇刺激,在回归自然的体验中放松愉悦身心,旅游目的以文化体验、学习、观光等为主,应是新江村旅游开发应该积极争取的群体。4)56岁一70岁老年人是消费的拓展市场。这一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大部分都已退休,有了较多闲暇的时间,生活失去了重心,找不到平衡点。近些年来,国家对于老年人实施的积极的保障措施,也使其有了大量的闲钱用于旅游消费。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体会渔村的风情习俗以及观赏、看江、徒步、垂钓、养生为主的旅游活动,对其将会产生一定的吸引力。49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上学位论文5.3.3客源市场预测客源市场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运输工具的巨大变革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哈尔滨新江村休闲渔业旅游的目标市场范围将不断调整和扩大。但就近中期而言,新江村的目标市场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主要以哈尔滨市及其周边市场为根本,这些县市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人员往来频繁,交通便利,吸引力大,回头客多。这些客源市场的消费特点是可以多次重复选择新江村具有特色的休闲活动项目消费,自驾车旅游者是主体,并且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远期而言,新江村休闲渔业的客源市场可扩大到俄罗斯:日本、韩国等海外国家。5.4现有休闲渔业旅游资源分类、评价及开发5.4.1分类本文借鉴《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厂r18972.2003)标准,通过对新江村旅游资源的实地调查(如图5.2),结合休闲渔业资源的特征,对新江村现有休闲渔业资源进行细分(如表5.3)。5.4.2评价本文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进行评价。经过详细考察及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最终得出新江村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价结果(如表5.4)。可知目前新江村的优良级旅游资源较少,占旅游资源总量的9%,二级旅游资源占27.3%,一级旅游资源占18.2%,普通级旅游资源较多,占45.5%。表5_4各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统计Tab.5-4Thenumberoftourismstatisticsatalllevelsofmonomer来源:作者自绘50 表5—3新江村现有休闲渔业旅游资源分类~Tab.5-3Theclassificationofexistingrecreationalfishingtourismresourcesofxiniiangvillage————————————————————————————————————————一::::::::;:主类亚类基本类型————————————————————————————————————————一lA地文景观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松花江岸滩AE岛礁B水域风光BA河段C生物景观CA树木CC花卉地江心岛和湿地松花江观光游憩榆树、银中杨、红皮云杉等荇菜、千屈菜等CD野生动物栖息地渔业动物:鱼类及其它物种E遗址遗迹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拉林十大网场之一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运粮河F建筑与设施FD居住地与社区新江村村落、养殖场FF交通建筑FG水工建筑渡口水渠G旅游商品GA地方旅游商品江鱼、笨鸡、江虾、河蚌、农家菜H人文活动HA人事记录HC民间习俗为皇帝捕打贡鱼渔村民俗HD现代节庆钓鱼比赛来源:作者自绘。——5l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学位论文5.4.3开发通过对新江村现有休闲渔业资源情况的分类与评价,确定对这几个分类的具体开发如下:‘1)地文和水域风光景观新江村的地文景观主要是江心岛和湿地景观。江心岛和湿地都是与大陆分离,并且是独立于松花江的封闭区域,又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对人们来讲,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和新奇感,旅游吸引力强,并且其旅游替代率很低。因此,它们不但具有较高的休闲旅游价值,还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水域风光景观主要是松花江上美景的观光。依托这两类资源,适合开展观光、度假、水上运动、江水浴、赶江、珍奇生物保护区等活动,成为休闲渔业的重要活动场地。.2)生物景观(1)动物:新江村休闲渔业开发项目中,不论是垂钓、观赏鱼的活动,还是网箱养殖都离不开水生生物。因它们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是休闲渔业必不可少的资源。(2)植物:植物资源在新江村休闲渔业开发中作为辅助性资源,对休闲环境起到陪衬和美化的作用。在植物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植物资源的生态特征,注意对植物物种的保护,避免由于渔村旅游活动的开展造成植物资源衰退甚至锐减的现象。3)遗址遗迹景观新江村的遗址遗迹景观一方面来源于与金源文化有关的运粮河,另一方面来源于松花江的渔文化。清代的哈尔滨是拉林十大网场之一,专门为皇帝捕打贡鱼,对这些文化的挖掘与利用,为新江村休闲渔业景观设计提供文化底蕴。松花江,在唐代称粟末水,辽名鸭子河(后改称混同江),金、元、明皆称宋瓦江。明宣德年开始有松花江之名。“粟末”、“宋瓦”、“松花”,皆为同一语音的汉语音转,满语称此江为“松阿里乌拉”,意为天河。松花江的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2000多年前的周代,肃慎人就在三江平原一带以渔猎为生。战国及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之际,在黑龙江沿岸(今呼玛、爱辉一带),居住着一支以渔猎为生的北室韦部族。《北史·室韦传》记载:北室韦“凿冰没水中,而网取鱼鳖”,这是已见到的黑龙江地区冰下捕鱼的最早文献记载。1000多年前的渤海国时期,通过《新唐书·渤海传》中“俗所贵者湄沱湖之鲫,以时入贡”,说明在当时镜泊湖鲫(亦有将湄沱解释为兴凯湖)就负有盛名了。后来契丹灭了渤海,建立了辽国,根据《辽史》记载“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和辽太祖每年都在松花江畔举行头鱼宴——即春天大江刚解冻后吃开江鱼,由皇帝先吃,接着大宴群臣,反映出当时渔业已较为兴盛,并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金代,《金史》中记载着:“上京岁贡秦王鱼”,表明这里的各部族每年都要向首领进贡秦王鱼(鳇鱼)。到了清代,渔业生产发展更快,三江沿岸居住着众多的以捕鱼为生的各族人民。乾隆年间,大批的汉族移民来到这里。带来了较先进的渔具和捕鱼方法,渔业生产规模也迅速扩大了。可以说,松花江丰富的鱼类资源养育了生活在这里的我们历代祖先。松花江的鱼类组成在我国鱼类分布区系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呈现南北交叉的特色。松花江内有来自华东平原江河的鱼类,如鲢鱼、草鱼、青鱼、铂鱼、鳜鱼、黑鱼等温水性鱼类:52 名。其中的鳌花(鳜鱼)更为人们所激赏,它与兴凯湖的大白鱼、黄河鲤鱼、松江四鳃鲈鱼一并被誉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4)建筑与设施景观新江村的建筑与设施景观比较单一,且显得较为杂乱,开发时可将村落房屋加以改造,形成统一的风格,并可结合金源文化,创造特色的建筑景观。5)旅游商品景观。新江村中旅游商品的开发仅限于鲜活的水产品和农产品,因此,开发时可增加一些真空包装的食品和工艺类小饰品等。6)人文活动景观渔民习俗是渔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具体的渔民习俗有:(1)每年开江打鱼前要设“龙王庙”、“河神庙”(木牌),并在牌位上方横挂红布贴红纸,写上“快当大吉”,正位供奉“五湖四海九江八河之神位”,还把农历六月十三日作为河神爷的生日。这天要杀猪、将猪血洒入河中,并在供牌前摆上供品,烧香、磕头、祈求保佑、平安。(2)捕到鳖(也称甲鱼、王八)要放生(放入江河)有的放生时还要磕头,认为搿王八”是“龙王”的虾兵蟹将,也有的认为是“河神”。(3)陌生人路过网房子,对渔民要说“快当”,以祝愿渔获丰收。如遇吃住有困难时,只要对渔民说声“快当”,并提出相求之意,渔民必定给予照顾和帮助。(4)吃鱼时鱼的上侧吃毕要吃下侧时,不能说“翻过来”,而要叫“划过来”,以避翻船的“翻”字之讳。吃完离开饭桌时,不能把筷子横放在碗上,把筷子横放在碗上,表示船要搁浅。(5)在网房子吃鱼时,只要客人将碗内的鱼刺挑出,那表示要继续吃鱼,主人就不断向碗内添鱼,如果不想吃,可不再挑刺,主人就不再添鱼,将鱼头朝向客人,表示对客人的敬意等。解放后,随着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破旧立新,移风易俗,加之渔民生活条件有了改善,生活有了保障,并加强了安全措施,这些旧习俗逐步被破除。但这些渔风渔俗,是对过去渔民生活最好的佐证。这种新奇感能激发旅游者的动机,人们向往参与和体验渔业活动,热衷于了解渔区民俗,在现代旅游开发中可加以改造利用。经过规划,开发成各种节事庆典活动,成为吸引旅游者的动态文化吸引物,有助于知名度的提高、传统资源的保护和旅游的宣传。5.5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1)指导思想在保护新江村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渔业生产活动为基础,与农业、旅游业的总体布局相结合,以三个坚持为基础,进行开发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新江村的休闲渔业向高深层次发展。(1)坚持以乡村、渔村文化为主体,以生态文化为指导,立足现有基础,发挥资源优势:53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2)坚持以渔业综合开发、利用为内容,强化提高渔业效益为中心,发展渔文化主线;(3)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众需求为客体,因地制宜,综合开发,突出特色,循序渐进,高起点定位、高水平经营、高层次指导、高效能服务,建立起适合不同层次消费者人群的,具有观光、垂钓、品尝、体验、休闲、度假示范、教育、聚会、情感交流等多功能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新型渔村。2)设计理念(1)自然式设计地形上利用新江村自然起伏的地势,从形式上追求自然;植物种植上让自然做功,并注重色彩搭配的感觉和情感的表达,合理配置;水体的驳岸设计模拟自然化,立足于将人工景观嵌入自然大环境中。建立“鱼——耕”的生态循环,在新江村内部形成由鱼养田,由田养园的微循环系统。(2)乡土性设计通过对新江村自然环境、植被状况和民俗风情的调查研究,使设计的景观尊重地方的特色。植物上运用当地的乡土树种,构建稳定的生物群落;建筑上借鉴当地传统的建筑形式和布局。(3)文化性设计文化是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发展起来的,是对于历史的投影,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些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地方特性。所以,新江村休闲渔业的设计要考虑当地的传统文化,展现当地的人文风貌和民俗特征,尊重并传承历史文化。(4)保护和尊重性设计科学分析新江村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合理设计,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在设计中,尊重新江村的原有水系,并加以合理利用,对于废弃的土地、植被、土壤、建筑材料等,进行改造,服务于新的功能,减少资源和能源的耗费。.3)定位“鱼”作为中国文化的审美对象,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人们受社会和价值观念的影响,赋予鱼以各种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使得中国人有着深厚的鱼情结。因其“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有着富足的意义;因其“化卑为尊”,有着超越现实困境、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意义;因其繁殖能力强,有着“生命崇拜”的意义。在传统意义上福代表着富足和德善;禄代表着鱼跃龙门,化身为龙;寿则表示了生命的崇拜,这些都在中国人的鱼情结中囊括得异常完美。因此,新江村休闲渔业旅游的规划设计以中国人的鱼情结为基础,遵循“回归自然、再现乡野渔村田园景观”的理念,规划为“两环三区七大功能景区”。“两环”:是指新江村的陆上游览路线和水上游览路线(如图5.15)。“三区”:福区、禄区和寿区。“三区”分别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由福区——“富足”到禄区——“精神享受与升华”,再到寿区——“和谐共生、永续发展”,逐层推进,使新江村渔文化的意境不断深化(如图5.3)。“七大功能景区”:在“三区”的基础上细分而成,福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度假 休闲区、农田景观区、温室大棚区;禄区——渔业养殖与垂钓区和江心岛水上游览区:寿区——湿地三野休闲区(如图5.3)。在七大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5个景点:入口标识、游客接待中心、渔歌唱晚广场、渔家风情博物馆、民俗餐饮街、渔父山庄、生态稻田观光、田园二人转、种植体验区、温室大棚区、网箱养殖区、风车乐园、忘渔潭、打渔体验、乐渔池、渔人码头、渔村嘉年华、渔宴(自助烧烤区和江上餐饮)、渔船野游、沙滩休闲、观景亭、绿野仙踪、野餐区、野营木屋和滨江浴场(如图5_4)。,一。,一:il列l赫功能分区园mW∥‰∥7p∞j图5-3功能分区Fig.5-3Functiondivision来源:作者设计55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已Z痧硝j_8--t-i忘平面国图5-4总平面图Fig.5-4Generalplan来源:作者设计5.5.1新农村建设示范区1)入口标识入121的标识犹如一张名片,体现着整个村子的形象,了,还要具有一定的特色。.现状:新江村入口标识模糊,与邻村之间界限不清,树与行车道距离较远,标识性差,不易引人注意。因此,标识的设计不仅要醒目、明仅以一颗老榆树作为分界线,且榆设计通过在两村分界处设置一座形式上的大门,门的造型以渔船上的桅杆为雏形,并配以船舵,通过船舵让人联想到乘船起航,再从起航引申到捕鱼、吃鱼等,再加上船舵上鱼的悬挂,更加突出新江村的旅游主题,并运用门上的字体起到强调的作用。另外,由于新江村与省道中间隔着一个村子,仅通过两村分界处大门的设置还不足以完全引起游人的注意。因此,可在通往新江村的道路和省道的交界处,路的左边设置一座鱼型的模纹雕塑,鱼头直指新江村,起到指明方向的作用,右边设置老渔翁垂钓的雕塑,烘托新江村旅游的主题,并吸引游客的目光。再通过一些指路牌的设置,更好的起到指引的效果(如图5.5)。 案例分析——哈尔滨道里区新农镇新江村体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乏二袋:易篇7.嗣置入口故录嘲图5.5入口效果Fig.5—5Entranceeffect来源:作者设计2)游客服务中心新江村入口处有一座四层小楼,可通过村委会与村民协商,将其改造成游客服务中心,用于接待游客,提供村内通讯、旅游信息介绍、导游、环保宣教、游客投诉、安全与救护等旅游服务内容,满足游客各种需求。同时还可以出售或出租渔具、出售鱼饵,并作为游人选购园区生产的特色食品区,可以将特色鱼进行加工做成真空包装,出售给游人以作纪念。另外,还可开辟一层楼的地方,出售专门定做的鱼类小饰物、鱼脸谱和“鱼拓”商品等文化产品。饰物和脸谱的图案或形状以鱼类和渔具为主,材料可以选择陶瓷、木质或塑料等。“鱼拓"产品可以有画、鱼拓衫、手绢等,鱼拓的制作过程是将鱼的身形用宣纸、墨汁或颜料拓下来,成为图画加以保存(如图5—6)。墨汁鱼拓,有着稳重朴实之感;彩色鱼拓,更富有真实感与艺术性之美。制作鱼拓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每个人都能自己动手来做,完成后不仅有成就感的满足,还可以留做永久的纪念和见证。一张成功的鱼拓,既是纪念品,更是宣传品和艺术品,能增加更多人对鱼的兴趣和爱好。57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l、清水将鱼洗净2,泡沫板按鱼比例制作凹槽3、用纸垫起鱼鳍4、准备颜料上色5、准备鱼拓宣纸.6、开始上色7、用力适度敷纸按压8、括边:稳,准,柔9、起纸、完成图5-6鱼拓制作过程Fig.5-6theproductionprocessofgyotaku来源:作者自绘图片来源:http://bbs.chinafishing.corn/thread-243671-1-1-html3)村屯改建将村内的78栋泥瓦房进行改造,建成统一的现代农居,建筑色彩以明朗、和谐为主基调,既有田园特色又体现中国改革开放与三农建设的成果。游人可在其中参观,散步,体会社会主义的美好。村屯改建主要景点有渔歌唱晚广场、渔家风情博物馆和民俗餐饮街。(1)渔歌唱晚广场纵观整个村子,建筑布局较密,开阔场地稀少,而该广场为村里唯一较为开阔活动之地。因此,广场的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村民使用的需求,还需要体现渔村的主题,展示渔村的风貌,成为村内旅游的焦点,游客聚集之所。设计用“鱼”的造型来搭建整个广场的平面骨架,“鱼头”为广场中心,因福区的主题为富足,而最能体现富足的莫过于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钱财的富余,所以构图以古代铜钱为雏形,符合福区的整体氛围。并在此广场中心设置了六艘船头相对的木质小型渔船,突出渔村主题之时,也可供游客夜间举行篝火晚会,在当地渔民的带领下对唱渔歌,凸显浓58 上得到展示,吸引游客的注意,增大游客的购买力度,增加农业的收入。同时,为了满足平日村民休闲的需要,广场上设置了一些健身器材,供村民平日锻炼之用。在园林小品的设计上,也与“鱼”密不可分,通过鱼龙图腾柱和景观墙的设置,展示一定的渔文化内涵,加深游客对渔文化的了解。通过鱼型雕塑、龟背造型和贝壳造型座椅等的设置,增加广场的趣味性(如图5.7)。。概k卿如枷新农镇巍江村旅游规划与景点设计E,囊隳卿,转i聪露麟嗍“《。,毙誓露瓣豳、。,芝j豳鞲溺赢幽蒯I锈磐缮澎谨辔缮够谚貔忿德国阉国国∥国岱笏缁璇瓣斑j蔓一~‘∞。,⋯.o,7丝筋獭搿l箩”。,立蟹《盈蠢疆荔豳缫攀哆:乏≥每国讧£≯鬈腐囊鬟嚣溺渔歆噶屯区蹶l魏;掣多t夕龟移N{三≥≯7。谚石缓歹,:警磁懑翳滋灞覃ftn:;!lll誓《,:一警多二。f”,..-,,,q,《秽/l彩Zii:荔哆::洹爹:7}t昔造型座椅健身区够%囊麓戮藏癞驴"誓么舞门飘黔二灞漏墨》·:、≯穷。盆j?翦嘲夕.?荔缴农作枷1蠹观展示区矽僦g一》<。弼嗽。c;j飞”j缓罗,纥t哆臻飞缀鱼龙国辟柱鲻褥Vq—噼蚺誓锰盖口。,。。’薯盈女§i,’¥,4’■,一‘。:盛髓j氦忒篷i尴l隧滋盈心嘲落鼋雩0d目日。圈豳∥t图5.7渔歌唱晚广场景点Fig.5-7Singingfishlatesquareattractions来源:作者设计(2)渔家风情博物馆单纯通过广场上小品的展示,还不足以完全的体现出渔文化的内涵,因此在广场的附近,兴建一座渔家风情博物馆。在建筑的装饰上,多采用一些渔具和渔船用品来悬挂,也可以挂上几条大的鱼类标本或木制的模型。馆内配有精通垂钓、捕鱼和一般鱼类学知识的,穿着仿古渔民服装的工作人员进行讲解,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世界各地的渔民风情、渔民的服装服饰、捕鱼工具等,以及中外渔文化、渔业生产的发展历史。渔家风情博物馆就像展开的一幅渔家风情画卷,让游客获取知识、参与活动,充满了知识性和趣味性。(3)民俗餐饮街在主要景观轴线一侧,设置民俗特色餐饮一条街。因新江村有金元文化的成分,民俗餐饮街的打造就是融合了渔文化与金元文化的内涵。房屋外观以“旗风古韵”为主题,室内装饰设置成渔船形式。饮食以“鱼”为主,并结合富含浓郁满足风情的“八大碗”,体现浓厚59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上学位论文的乡土特色(如图5.8)。还可在民俗餐饮街上融入一些作坊文化,开发一些铁锚作坊、网具作坊、船作坊、鱼加工作坊等,使其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观赏性。对于村屯垃圾的处理;采用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采取“农户分拣收集+保洁员清理+村委会监督落实”的运作模式对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形成村民自我约束的卫生管理制度,保护渔村环境。梳k祥如劬’新农镇新江村旅游规划与景点嵌计一”,懑’;jo丘’+镌、、建≯驴嘻i誓,.一耋国雾圈毯_《≯黝幽秘冒黢丽8蠡Al,,蠹’~骨·斓鞫熙—一‰溢鬣鍪飘刁4—‘●嘲‰务◆啊_羁孱黏圈翟嘲彩线鬻圈A幽豳嬲嬲瑷隧翻霸i糯,啊_■嗣舅嬲滋瑟鼍髑’i厄∥一夏E一i灏饧磷1■。、耐”n·图5.8餐饮景点Fig.5-8Diningattractions来源:作者设计在中外文化中,渔父的形象已深入人心,度假休闲区主要是建成渔父山庄。中国历史上曾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钓的是“时机”,是积极和入世的:“庄子钓鱼,持竿不顾”,钓的是“闲适”,是平和和洒脱的;“独钓寒江雪”则钓的是“孤傲”。是反抗和非世的:唐朝诗人崔道融、杜牧笔下的渔父“闲钓江鱼不钓名”、“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则与前面不同,前三者是“志不在鱼”,而后者才是“志在鱼”的真正的渔父。自古以来的渔父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渔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设计取其“宁静以致远,淡泊以养心”之意境,规划建设以接待中高档次游客为主的别墅式山庄——-渔父山庄(如图5.9)。 的气氛,并体现出渔父远离喧嚣,回归宁静的精神。通过室内斗笠、鱼画以及门窗上的鱼形剪纸,体现浓浓的渔村昧。≥:么≯。筋77m棚m。渔父山庄效幕国图5-9渔父山庄Fig。5—9Fishermanvilla‘来源:作者设计5.5.3农田景观区农田景观区主要以稻田景观为主,玉米田景观为辅。为促进生产发展,新江村计划成立有机稻米生产合作社,种植有机水稻100公顷。年生产稻米700000公斤,收入280万元,并逐步形成新江村自己的有机大米品牌。农田景观区主要景点有种植体验、田园二人转和生态稻田观光。1)种植体验在农田景观区内可设置一个自主田,把土地划分为若干小块出租给城市居民个人、家庭或团体,让游人亲自耕作。在村民的指导下,学习了解一些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平时由当地农民负责照料,收获物由租种者享用或自行处理(赠送、出售、交换等)。2)田园二人转在种植体验区中开辟一片场地,结合水渠,搭建二人转舞台,使其更富有乡村韵味。在一片农田景观中,伴随着潺潺的流水声和二人转的表演,将劳作变为一种乐趣,使感官享受跟体验得到满足。61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3)生态稻田观光在生态稻田观光区内,可以进行稻田的观光,可以具体学习参观水稻的种植过程,学习到水稻生产的最新技术。秋日,水稻成熟时,一大片金色的稻田,秋风一扫,徐徐飘动,甚是美丽。收获季节还可以进行水稻收割比赛,既达到了体验劳作的乐趣,又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还可在稻田养殖螃蟹,为游人提供捉蟹的乐趣。5.5.4温室大棚区温室大棚区主要是进行温室大棚蔬菜和水果的栽培和采摘,还可参观、体验及作物交易。目标是建设日光节能温室50栋,长度80m,跨度7m。建设大棚100栋,长度56m,跨度12m。1)温室大棚蔬菜采摘·温室大棚中主要种植蔬菜品种有:人参果、荷兰彩椒、太空椒、微型番茄、转基因番茄、菊筐(苞菜)、结球生菜、根芹(根洋芹)、香芹(洋芫姜、早芹、荷兰芹)、番杏(洋波菜),还可种植樱桃、番茄、青花菜,花椰菜等蔬菜,并引进一些不同种类的山野菜,如:老山芹、黄花菜、刺老芽、柳蒿芽、荠菜、蒲公英等。2)温室大棚水果采摘温室大棚中的主要水果采摘品种有:西瓜、甜瓜、葡萄、草莓等水果。3)露地水果蔬菜采摘露地主要利用温室和大棚之间的空地栽种小浆果如树莓、紫莓(黑加仑)、蓝莓(越橘)、灯笼果(醋栗)、羊奶子(蓝靛果)等以及四季特菜,供游客采摘和识别。5.5.5渔业养殖与垂钓区‘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农镇新江村将建设成示范、推广黑龙江土著鱼类新品种,为哈尔滨市道里区渔业苗种饲养及推广基地,又是集科研、养殖、示范、推广、休闲于一体多功能的民营企业,并将成为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试验、实习、实训、教学及成果转化基地。项目将建设成为垂钓区池塘面积300亩,其中垂钓面积120亩,养殖水面180亩。网箱养殖区450亩水面,设置网箱(规格5×5X2.5)40箱,将达到年产优质鱼类商品鱼8.9万千克、常规鱼类2.0万千克的生产能力。创产值1464.0万元,实现利润898.8万元。1)渔业养殖区.主要进行网箱养殖,实施生态渔业,养殖的鱼类主要用以出售,同时也可让游客参观学习网箱养殖技术,同时识别各种北方名优特鱼类。主要采取生态养殖黑龙江名优鱼类,有:兴凯湖翘嘴鲴、乌苏里拟鲼、唇鱼辣花鱼球细鳞斜颌鲴、黑龙江鲭鲛鱼、青鱼、黑龙江野鲤和匙吻鲟等鱼类。并配养一部分常规鱼类养殖品种,如鲤、鲫、鲢、鳙、草鱼、团头鲂等(主要用于垂钓);在渔业生产中建立常规实验室,适时对水化学指标跟踪检测、以及对水产品和饲料原料进行初步检测。自然环境优雅,布局合理,技术力量雄厚,渔业生产均符合于绿色水产品养殖。培育的亲鱼和饲养的苗种均来源于国家级水产原种场(黑龙江省农垦震达大白鱼原种场、方正鲫原种场和抚远县水产原种场)和黑龙江省级水产良种场(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分院);饲料购置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饵料厂(旺水牌饲料)。水源为松花江沙滤水,池塘底质为 案例分析——哈尔滨道里区新农镇新江村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沙质。水质调控技术采用微生态制剂(EM菌、光合细菌、养水宝宝和养水伴侣等)、中草药和生石灰等综合生态方法进行调解与控制,并且定期对养殖水体理化指标进行检测。池塘中具有较为丰富的天然饵料资源(杂鱼和虾类、贝类、螺类),供土著鱼类食用,生态环境与饲养鱼类本身栖息的自然水域环境条件极为相似,为生产高档鱼类奠定生态学基础。渔业生产技术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科研技术力量雄厚。2)垂钓区网箱养殖区的鱼类主要用以出售,而垂钓区则为游客游玩的重点,所有的活动都集中于此。垂钓区靠近江边,目前该区域仅有一艘餐饮渔船和若干棋牌室,还未进行开发,在此处设置垂钓区,让人们体会到“渔”的乐趣。垂钓区的主要景点有风车乐园、忘渔潭、打渔体验、乐渔池、渔宴、渔人码头和渔村嘉年华七个景点。。(1)风车乐园风车乐园是将风力发电的风车造型与大面积的草坪相结合,并将其作为整个垂钓区的标志物。一方面风力发电通过对大自然风能的充分利用,为整个渔村提供充足的电力,体现出渔村旅游的生态性。另一方面,将风力发电与草坪结合,给游客提供足够宽敞的空间,在晴朗的天空下,舒适的躺在宽阔的草坪上,看着孩子在草坪上玩耍的身影,怀念着孩提时代美好的时光,欣赏着横空而过的飞机,体会着过去与现在的交融,乡村与都市的结合。(2)忘渔潭忘渔潭位于村屯内部,因新江村目前已经开展一定的垂钓项目,景区规划时,尊重新江村现有的景观因子,加以改造利用。忘渔潭的名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源于垂钓的最高境界“说我垂钓意,人鱼又兼忘。”,表现出垂钓者对鱼的痴迷。二是希望游客通过垂钓能暂时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忘我的感受鱼之奇趣。其设置一方面是缓解江钓对松花江鱼类产生的威胁,保护松花江鱼类资源,另一方面是增加鱼类新品种,满足游客追新逐异的心理需求。忘渔潭为小型池塘,设计在池塘中栽种睡莲,力图营造“水上赏景,水下养鱼,岸边垂钓”的景观。人性化的为游客设置了一些遮阴挡雨的垂钓点,一方面可使游客的垂钓少受天气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也可作为一些喜欢独处垂钓游客的私密场所(如图5.10)。池塘中放养各类新奇的鱼类品种,使游客对每次收获都充满了好奇。并对每一品种的“鱼”实行计分统计,最高采用五分制,如松花江著名的“三花”、“五罗”以及一些著名的稀有品种的鱼类分值为五分,其余的鱼类品种依次往下递减,最低为一分。游客垂钓到的鱼按斤出售时,如果所得鱼品种计分达到一定分值,可减免一些费用,从而增加游客垂钓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进行垂钓技术交流、钓鱼比赛等活动。(3)打渔体验除了垂钓的乐趣,有人更向往传统的打鱼,但目前松花江的鱼类资源已经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市政协委员建议禁止松花江捕鱼。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满足游客打鱼体验的需求,在松花江边设置一个较大面积的池塘,借用松花江的景色,使池塘给人更原生态的感觉。出租渔船供游人自主打鱼,同时有专业的人士随之指导。游人自行进行打鱼,体会过去的劳作方式,仿佛亲临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同时,打鱼归来,看着满载着鱼的渔网,内心充满了收获的喜悦感,工作中的紧张和烦躁情绪一扫而空(如图5.10)。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4)乐渔池自古以来,人们都以知鱼之乐,为人生的一大快事。古代惠施曾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答道:“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该景点主要是让游人赏鱼,并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参与摸鱼活动,既有技巧性又有趣味性,使游人享受与鱼共作逍遥游的意境和乐趣(如图5.10)。(5)渔宴吃鱼贵在“鲜、肥、活”,中国自古就有食用河鲜美食的传统,是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甫曾赋诗赞:“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园区内丰富的水产品种,为创造渔之美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区内提供自行加工的场所,游人可以自己加工、品尝。园区在江上也设置一些餐饮区,就地取材,创作多种美昧,使游客大饱口福(如图5.8)。(6)渔人码头将现有渔船码头进行改建,用于乘游船进行水上游览,游船选择有古朴的渔船外观,乘船在江上游览,凉风习习,美景在前,清澈的江水在脚下,令人倍感清新愉悦。游船采用环保型渔船,避免因旅游活动的开展对松花江水造成污染(如图5.10)。钆。,.謦:垂钓区罨点园:_叫彤’0二,’kj图5.10垂钓区景点Fig.5·10Fishingareaattractions来源:作者设计(7)渔村嘉年华渔村嘉年华的项目主要满足儿童和青年人休闲游玩的需要,同时进行渔文化的展示,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水和沙是孩子的天堂和乐园,为了满足孩子玩耍的需求,以“旋转木马”为雏形,进行 增进感情,同时,拓展孩子的视野。还可在此设置沙滩排球、棋牌室等游乐项目,供青年游客休闲娱乐的需要。在渔村嘉年华中,设置表演场地,进行鱼网等工具的制作以及渔家风俗的表演等,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如图5.11)。‘图5-1l渔网制作Fig.5一llNetproduction来源:项目文本(8)寒江雪——冰上捕鱼.“千山乌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冬钓的意境在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江雪》这首五言诗中尽显无疑。冬季是北方捕鱼、吃鱼的黄金季节。由于北方冬鱼的鲜美,吸引了历代的帝王将相来此游玩,亲自品尝冬鱼的美昧。冰上捕鱼可分为集体捕鱼和个人垂钓,同时,村内提供厚厚的羊皮大衣,狗皮帽子,高筒毡靴等服饰出租。通过服饰的变换,让游客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乡野冬捕。集体捕鱼,需要很多人进行合作。首先,要用铁锹铲除积雪,露出冰面。然后,用冰穿子凿透冰层,形成冰窟窿,冰窟窿往往是几个至十几个,根据渔人习惯不同,它们可以构成不同的“图形”。接着,把又长又结实的渔网,两端拴在两根细长的竿子上,然后把网的一端从大窟窿送下去,再用另外的竿子把网拨向第二个窟窿下方。当渔网从第二个窟窿露出来,渔人再插下竿子,把网拨向第三个窟窿方向⋯⋯就这样,依次推拨,最后使渔网的两端合拢(如图5.12)。个人垂钓,在冰面上搭上帐篷,在帐篷里把脚下的冰面刮薄,薄到像纸片儿,这时可以看见鱼儿在冰下游动,打开薄冰,鲜活的鱼儿就接二连三地跳上冰面。用鲜鱼制成佳肴或用刨子把冻鱼刨成鱼片吃,味鲜无比。65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七学位论文.图5.12冬季捕鱼Fig.5—12Winterfishing来源:阿城红星水库,阿城旅游局提供.5.5.6江心岛水上游览区江心岛占地4公顷,目前岛上仅有一所民房,尚未进行开发,空气清新,环境自然,给人世外桃源之感。设计中可将此处民房改造成江心岛小型的游客服务中心,为上岛游玩的游客提供导向服务,还可在内设置小卖部和一些小型的娱乐项目如飞镖、原生态保龄球等,通过这些小型娱乐项目为游客带来趣味感和新鲜感。由于岛上的开花植物较少,因此设计中在岛上增添如连翘、榆叶梅、京桃、锦带花等开花植物,梨树、杏树、李树等果树,以及一些草花,种植以自然为主,不破坏小岛原有的生态性,不仅能与岛上原有的绿色植物形成色彩上的对比,又能增加采摘的趣味性。为了保证江心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岛上的生态环境,根据旅游地容量的面积公式,.预测江心岛旅游环境容量。当旅游活动空间取1公顷,一天开放12h,每人游览时间取2h,人均最低空间标准60m2时,江心岛极限时容量为100人,极限日容量为600人次。江心岛上打造的重要景点有:观景亭、绿野仙踪、沙滩休闲和渔船野游。1)观景亭江心岛上靠近江边有一处全岛制高点,在此设观景亭,一是能远眺对岸村屯的美景,俯瞰滔滔的江水,容易让人产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思绪;二是能满足游客一览岛上景观的需求,在绿绿葱葱的树木掩映下,小岛的自然之美尽收眼底,让人迫切的想要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开始环岛之旅(如图5.13)。2)绿野仙踪岛上游步道为沙石铺设,虽较为古朴,但如遇上雨天,则排水较为不便,因此设计中在不破坏周围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将其改为木栈道。通过木栈道与凉亭的搭配,形成可游可憩的环岛路线。在江水包裹的绿色海洋中,在木栈道上休闲的漫步,营造出一种漫步云端的仙境之感。伴随着游步道的周围有很多自然生长的桑树,可供游客随时采摘品尝,从而唤起游客童年的美好回忆(如图5.13)。3)沙滩休闲新江村的沙滩虽不及夏威夷的沙滩那么的景色宜人,但却有其独特的美,可目前其沙滩 案例分析——哈尔滨道里区新农镇新江村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之美却无人问津。因此,在此处设置一些茅草亭,与周围的自然环境遥相呼应,在哈尔滨炎炎夏日的照耀下,可为游客提供乘凉之所,又不妨碍游客感受沙滩的风情。午后阳光的照耀下,在此处小睡一会,相信醒来之时,定会有时空错位之感。同时,也传达出禄区的主题思想——精神的享受和升华(如图5-13)。同时,潮来潮去,总会在沙滩上留下一些痕迹,以此来证明自己曾经到过这里。因此,江水的忽进忽退,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新奇和乐趣——赶江拾贝。三五成群的朋友,赤脚在沙滩上寻觅着江水留下的宝贵礼物,互相交流着自己找到的宝贝,其乐融融,疲惫的心情顿时消失殆尽。4)渔船野游在江心岛上设置30条小型渔船,供游客自行出游,游客可自驾着小型渔船环绕江心岛浏览其美丽的景色。同时,为了保证游客出行的安全,岛上提供救生衣供游客使用,并为每艘渔船配备专业人员随船游行,从而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如图5.13)。k,。。。一警江心岛素点园图5.13江心岛景点.Fig.5-13Riverislandattractions来源:作者设计5.5.7湿地三野休闲区所谓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In的水域(王凌,2004)。湿地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因此,在对湿地景观进行整体设计时,各个因素都需综合考虑,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营造和谐的景观感受,维护好湿地生态环境67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J:学位论文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需要在设计前充分掌握原生态湿地环境的情况,并能在设计中利用原有的景观因素水源、植物、地形地貌等构成景观,还原于生态本身。‘设计利用松花江天然形成的湿地景观,根据寿区的主题思想——和谐共生、永续发展,设置了三野休闲娱乐,即:野餐、野营和野浴活动。让平日处于紧张状态的城市人们,在此处得到放松,与大自然进行交流和沟通。为了保持这种自然的状态,不建固定的人工景观。1)野餐区‘本区内提供一些游人野餐的场地,使游人充分体会到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的乐趣。同时游人自行进行烧烤,由园区出租器具。设有烧烤亭及管理房。所有设施以安全、卫生为前提,为游人提供更多的方便。该区是一个可沐浴阳光、雨露、体验野趣的户外活动区域。烧烤的食物可来自于垂钓的鱼和自带等。烧烤亭或野餐亭为可移动式,建筑形式主要是六角草亭,柱和栏杆采用原木制成,屋顶为圆形攒尖项草顶,亭内还可设置原木制成的桌凳,供野餐之用。2)野营区现代社会提倡多与自然交流和沟通,此区留下平整干净的地域,用于人们在此进行帐篷野营。3)野浴区在滨江的水质较好的沙滩地建设一个滨江浴场,用于夏日人们前来游泳,同时还可结合野餐和野营,充分欣赏自然的湿地景观,同时体验在其中休憩,娱乐的乐趣。5.5.8园林小品和道路、游线设计1)园林小品园林小品是渔村景观设计中的点睛之笔,既有实用功能,又有精神功能。其设计吸取渔村当地的艺术语言符号,采用可再生的材料进行制作,不仅要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还要反映所处区域环境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特色,使观赏者产生美好的联想。(1)文化小品文化小品点缀在渔村的各个位置,赋予渔村无限的意义和魅力。渔村中的园林小品在不同的环境中演绎不同的角色,体现不同精神文化意蕴。如入口处垂钓的老渔翁搭配鱼型模纹花坛和大门的设置,反映的是整个新江村旅游的核心(如图5.5);渔歌唱晚广场中“景墙”、“鱼龙图腾柱”的设置,体现的是一种渔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如图5.7);渔宴(自助烧烤区)的“鱼型雕塑”、垂钓区的“钓鱼翁”、农田区的玉米小品等的设置表达的是一个景点的主题和灵魂(如图5.14)。 案例分析——哈尔滨道驻区新农镇新江村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l!.mmm..II|mIIll沁一。j。j誓薯鄯分园林小品国图5.14部分园林小品Fig.5—14Partofthegardenornaments来源:作者设计(2)座椅座椅的功能是为游人提供休息和交流。不仅要材料运用得当,造型大方美观外,更要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充分考虑人体的生理特征,使座椅达到舒适程度。一般座面离地面410一450ram,有靠背的座椅靠背与座面的夹角在110。一120。。座面的材料采用木条间距相拼或石材。设计时,路边的座椅退出路面一段距离,避开人流,形成休息的半开放空间。景观节点的座椅设置在背景而面对景色的位置,做到游人休息亦有景可观。座椅的形态有直线构成的,造型简洁,给人一种稳定的平衡感:有曲线构成的,婉转曲折,和谐生动,取得变化多样的艺术效果:有模拟自然动植物形态的座椅,与环境相互呼应,产生趣味和生态美。(3)指示牌渔村中指示牌的设置标识明显,体现渔村的特色,以“鱼”、“船舵”、“锚”等造型出现,形态各异,展现渔村的多样化。在材料上,多采用铸铁、不锈钢、防水木、石材等,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防晒、防腐蚀的效果(如图5.14)。(4)灯具灯具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游人夜行方便,照亮夜间的景色,并起到渲染景观的效果,以体现乡村性的红灯笼进行照明,用“光”与“影”来衬托自然之美,并起到分割空间变化氛围的作用。(5)垃圾箱垃圾箱是渔村环境中不可缺少的景观设施,是保护环境整洁卫生的有效措施。村内垃圾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箱主要设置在游客停留较多的地方如空间的转角、节点位置,以及雕塑、座椅旁边。垃圾箱分类设置,标识明显,造型美观独特,无论是采用色彩亮丽的动物造型或是普通木质的垃圾箱,都应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引导和加强人们的生态保护观念。2)道路、游线设计(1)停车场在整个村子的入口处设置2000m2树木式停车场。为了保证渔村旅游的原汁原味,整个村内,除非服务性需要外,原则上不允许车辆进入,但游客可以通过骑马或乘坐驴拉车来进行观光游览,更显乡村本性。通过交通工具上的转变,完美展现生态性和低碳生活的理念,并将其作为繁华都市与宁静乡村的分界线,从此打开一扇回归自然,通往心灵深处的大门。(2)道路设计道路是联系各景点的纽带,是构成村屯景色的组成部分。村内道路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小路。主要道路:宽6米,贯穿整个村屯,为主要游览路线,引领游客从整体上了解各个景点。道路两旁植物配置,采用列植的方式,用红皮云杉、银中杨和四季草花搭配种植。次要道路:宽3米,是辅助主要道路进入景区的分散道路,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并且通过次要道路将主路与各个景区相联系。小路:宽1.5米,通过小路将各个景区与景点相互贯通。(3)游线设计游览路线的设计分为陆上游览路线和水上游览路线。陆上游览路线主要是由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进行引导。村屯主路游线设计:入口标识——游客接待中心——民俗餐饮街——渔父山庄——韫室大棚——打渔体验——乐渔池——网箱养殖区——风车乐园——渔人码头——渔村嘉年华——渔宴。村屯次路游线设计:游客接待中心——渔家风情博物馆——渔歌唱晚广场——忘渔潭一—种植体验区——田园二人转——生态稻田观光。水上游线设计:渔人码头——渔船野游——沙滩休闲——观景亭——绿野仙踪——野营区——野营木屋——滨江浴场(如图5.15、5.4)。70 ::反∥j荔,I一魄啜’碍甄飘T’田图5.15道路、游线设计5.5.9植物规划1)设计原则(1)选用乡土树种、色的树种。Fig.5·15Thedesignofroadandtravelline来源:作者设计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对当地的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有地方特(2)遵从自然、生态的原则。以自然布局为主,结合人工种植,植物季相变化丰富,做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3)美学原则。植物配置时,采用大小相间、开和交替、虚实结合的方式,形成多样变化,景观空间形成以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的多层次植被景观。(4)因地制宜、因时制宣、因材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区域造景的需要,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2)植物配置手法在植物配置上,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点:主要出入口及重点绿化景点的绿化。针对不同景点、不同氛围进行绿化配置,重点梳理,使其成为人们注目、驻足的焦点。线:主要指道路绿化、滨水沿线绿化等。道路两侧种植林荫乔木,形成林荫道景观,既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又丰富了景观。同时乔木下方配植自然式种植的各种花灌木,进行点缀,形成花径,增强观赏性和装饰性。滨水景观结合不同种类的岸线配置不同的乔灌木,营造充满情趣的特殊景观。7l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面:主要指大的绿化面,上层多为高大乔木,基层多种植彩色叶和开花植物,并注意水生植物和耐荫花灌木及地被植物的搭配,实现“地被植物——花灌木——乔木”的完整植物群落,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3)树种选择在绿化景观上多采用观叶植物和观花观果植物。乔木:银中杨、榆树、红皮云杉、绦柳、京桃、自桦、色木械:灌木:连翘、榆叶梅、毛樱桃、暴马丁香、金银忍冬、茶条槭、锦带花、紫丁香;草花:鸢尾、藿香蓟、万寿菊、一串红、美人蕉;果木:杏树、李树、梨树;水生:菱角、芦苇、睡莲、荇菜、萍蓬草。5.5.10旅游形象策划‘5.5.10.1旅游形象设计1)理念形象设计新江村根据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具有的资源,定位为渔村进行开发,则其理念形象的设计需紧扣“渔”的主题,围绕着“渔”设计一系列的主题口号和宣传口号。(1)主题口号设计——当渔家客,宿渔家炕,尝渔之鲜,品渔文化。(2)系列宣传口号①针对儿童的口号设计:抓住儿童天真活泼、好奇的特性。——来新江村,和鱼一起呼吸。——秀美新江,鱼的乐园,孩子的天堂。②针对青年人的口号设计:抓住青年人热情活力的特点。——碧水蓝天,鱼跃新江。——新江鱼儿等待您的亲密接触。.③针对中年人的口号设计:抓住中年人对休闲的追求和生态文明高品位的要求。——人文新江、生态新江,期待您的到来。——新江渔村,休闲天堂。④针对老年人的口号设计:抓住老年人怀旧的情节。——阅古时渔之情,访今日新江村。——走进新江,体验乡野渔村生活。2)行为形象设计(1)行为规范建立统一的行为规范标准,对新江渔村内部的旅游服务人员和当地居民进行培训,引导教育。当地居民也可在与游客的接触交谈中、展示自我,增加游客的满意度,达到良好的旅游宣传效果。(2)环保思想工作人员要有保护渔村环境的生态意识,并通过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和教育游客的生态旅游素质,培养成熟的旅游环保思想。3)视觉形象设计 工作人员着装:统一服饰,服饰上印有鱼形图案,每个工作人员身上都配有特色的鱼形小饰物。旅游纪念品:鱼拓产品如纪念衫、手绢等、鱼形脸谱、鱼形小饰物、特色真空包装的鱼类等。总之,新江村视觉形象上的设计,一切围绕着“渔”做文章,强化渔村生态旅游的主题,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4)味觉形象设计味觉形象的设计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宣传“渔之好”,二是渲染“渔之鲜"。通过对“渔之好”的宣传,为“渔之鲜”做铺垫,从而使旅游者对鱼的美昧产生向往,这时再通过地道特色的渔宴使游客留下深刻的记忆。“渔之好”:营养研究学证明,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这里“没有腿的”主要是指鱼类、菌类,以及其他的水产品。芬兰地区的研究发现,一周吃不到一次鱼的人患轻微抑郁症的比例比常吃鱼的人高,因为鱼肉中的EPA(二十碳五烯酸,鱼油的主要成分)和DHA(--十二碳六烯酸,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大脑营养必不可少成分)可以消除忧虑,预防精神分裂症。另外,吃鱼还能使人感到快乐,让人更健康聪明。“渔之鲜”:一是特色,推出一些市场上少见的鱼类,对其进行特殊的加工烹饪。二是档次和文化,推出比较有名的渔宴如“鳇鱼筵”,鱼产品如大马哈鱼籽、黑龙江鳇鱼籽酱等。三是乡村性,游客可自给自足,自行烹饪。5.5.10.2营销策略。新江村休闲渔业旅游营销首先应建立目的地营销系统,推动旅游信息网络化建设;其次,依靠政府支持,广告媒介,进行宣传推介;最后,创新旅游促销方式:还可通过参加旅游交易会,把品牌促销与组合推广结合起来,实施整合营销。在营销过程中打好四张牌:.亲情牌、价格牌、综合牌和活动牌。1)亲情牌首先,新江村旅游环境要营造出温馨的氛围,提高游客旅游的幸福指数。其次,旅游服务人员充分执行绿色营销的理念,让游客感受大自然的拥抱。2)价格牌对于新江村旅游“打价格牌”来说,一是产品的价位要得到其所定位的消费大众群体的认同;二是产品的价值要与同类型的众多产品的价位相当。在此基础上,价格策略的营销还可进行以下几种优惠:(1)团队与散客的差价(2)旺季与淡季的差价(3)节假日与平日(周一至周五)的差价(4)对回头游客实行优惠价(5)对特定游客群体(如老人、儿童等)的优惠价。3)综合牌根据人们平时逛超市的心理,当有足够的时间想去超市购物的时候,一般大家都会愿意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选择综合性的大超市,因为能在里面选购到自己想要的各种东西,又避免了东奔西跑。同样,当新江渔村旅游营造出集审美观光型、娱乐消遣型、教育体验型和休憩疗养型与一体的综合性渔村时,在哈尔滨渔村旅游制高点空位的时期,必定能吸引游客的到来。当然,在开展综合性渔村旅游的同时,也要保证渔产品的质量,推出与哈尔滨其它休闲渔业旅游地所不同的旅游产品,如鱼拓商品、天然沙滩休闲、特色渔宴等,这样才能形成吸引游客的制胜法宝。4)活动牌定期开展一定的活动,如“游在渔村”、“乐在渔家”、“学在渔业”等特色活动或“开渔节”、“钓鱼节”、“放渔节”“渔船节”、“渔食节”、“冬钓节”等节庆活动,增大广大群众的关注度和重游率。5.6本章小结本章以哈尔滨道里区新农镇新江村为例,根据上述几章研究的基于生态文化的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新江村休闲渔业旅游规划设计的实践。首先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了解新江村旅游发展现状,对其旅游开发进行SWOT和客源市场分析。其次对新江村现有休闲渔业资源进行梳理,根据不同的资源情况,确定开发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江渔村旅游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理念和开发定位,从而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进行不同的景观策划,设计出不同的旅游景点,并通过最终的形象策划,将其推向市场。74 加入。而目前对于休闲渔村的研究仅以渔业经济学专家为主,对于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的研究较少,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展开的,主要从生态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休闲渔村的开发,摆脱了一味从生态角度改变养殖方式、改善品种质量的研究,以及流于文字表面的有关渔村生态旅游的报道。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通过疏理前人众多的相关研究成果,围绕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参考了旅游学、景观学的~系列相关理论,通过综合分析、思考和提炼,初步构建了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较为科学的技术体系;并在实践上提供了一种明确的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这为休闲渔村旅游开发提供了一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借鉴,有利于更好的推动和谐新渔村的发展。2)首次运用PSR模型分析休闲渔业的产生,从“压力——状态——响应”的角度逐层分析,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因该模型在分析问题上存在着综合性、灵活性和因果关系性的特点,将其运用到休闲渔村旅游开发中进行研究,对于渔村旅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在这方面仅是做了初步探索,有待于进一步加深研究。3)理论体系上,本文提出在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中引入生态文化的概念,在广义的生态文化角度上分析了渔村的生态文化结构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方面。在狭义的生态文化角度上提出了从大脚美学理论、门槛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句法理论、飘积理论和景观文化理论方面寻找论证和支持,为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4)景观设计层面,分析了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和原则,提出了运用分区规划法、引导诱导法、隐喻象征法、自然生态法和色彩表达法进行休闲渔村的景观规划设计。5)实践体系上,通过对哈尔滨道里区新农镇新江村休闲渔村旅游规划和景观设计案例的研究,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系统的阐述了以生态文化为依托的新江村休闲渔业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设计中以自然式设计、乡土性设计、文化性设计与保护和尊重性设计为指导,将新江村划分为七大功能景区和25个景点,挖掘和开发了传统渔文化,并将渔文化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冰雪文化相融合。设计重点打造了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和渔业养殖与垂钓区,既体现了古代与现代的融合,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景观,又使景观与哈尔滨松江湿地旅游开发的时代大背景相融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75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至此论文完成之际,我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本论文是在导师王岜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从选题、开题、构思、撰写到修改等所有过程都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在此我要向我敬爱的王岜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三年来导师不仅在学习上给予我许多的指导,更在生活中教会了我许多重要的人生道理。导师渊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豁达的为人一直令我敬仰,是我学习的榜样,努力的风向标。感谢园艺学院的老师们对我的教诲和栽培,使我受益匪浅,特别要感谢袁维老师。感谢同门的兄弟姐妹们的无私帮助,尤其是论文调研和景观项目规划的过程中得到了师兄王超、师姐张金丽和师弟卓美行的大力帮助,在此特致感谢。同时,感谢哈尔滨道里区新农镇新江村徐村长对我调研的帮助。感谢同窗三年的所有2008级的同学,特别是好友徐欣、张译元、杜爽和于广治,以及寝室姐妹信乃琪,谢谢你们在生活中对我的帮助,在精神上对我的支持,我们之间深厚的友谊我将永远铭记于心。感谢我的家人,是您们的支持和关心使我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您们坚定的信念和期望一直鼓励和敦促着我勇往直前。感谢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图片及文献所有者。感谢在我的研究生学习和生活中所有给予我关心、支持和帮助的人!最后,对参加论文评阅和答辩的各位专家们,以及对本论文提出宝贵意见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176 邴绍倩,张相国.2003.当前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概况及对策[J].福建水产.(2):57~60.’(波)J·考茨沃夫斯基著.1985.环境规划的门槛分析方法[M].杨志中译.清华大学建筑系.蔡红生.2009.文化概念的考证与辨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4):77..蔡学廉.2005.我国休闲渔业的现状与前景[J].渔业现代化.(1):5"6.柴毅龙.2003.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5(2):2.柴寿升,戴欢丹,王海建.2010.休闲渔业资源的分类及其开发评价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2~37.陈贺宇.2000.台湾的休闲渔业[J].海峡科技与产业.(4):34.陈思行.2005.美国休闲渔业发展现状[J].北京水产.(1):4"7.陈宇.2006.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文化研究[D].东南大学博士论文.4@--41.程显荣,张建民.2004.浅谈休闲渔业[J].河南水产.(3):37---38.杜颖.2008.北京市休闲渔业游客旅游动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范慧婷.2008.北方寒地城市居住区外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1.方海,谢营梁,李励年.2008.国外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现状及我国休闲渔业管理对策[J].现代渔业信息.23(10):17.’勾维民.2006.休闲渔业特征、发展动因、开发优势和产品设计[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2):196~198.郭来喜.1997.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基石[J].地理科学进展.16(4):l~10.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S].2003.05.01.韩雯琛.2009.宁波市休闲渔业发展对策初探[J].MagnificentWriting华章.8"-"10.何全超.2009.对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分析[J].河北渔业.(6):56--一59.贺春艳.2004.休闲垂钓旅游地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硕士论文.贺建伟.2009.生态文化视域中的森林生态旅游[J].林业经济.(12):60.侯芳.2008.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北京林业.(6).黄铁苗,曹王争.2003.休闲的经济学思考[J].消费经济.(1):23~26.黄蔚艳,周宁.2007.渔村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行为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32"-"34.贾秉玺,孙明.2010.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可持续景观设计[J].现代园林.(3):30.金俊.2003.理想景观——城市景观空间系统建构与整合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48.冷素平.2010.浅析盐城生态文化旅游[J].现代阅读.(12):23. 东北农业人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李凡,黄耀丽,杨俭波.2001.基于“鱼文化”的清远白庙渔村旅游区规划研究[J].热带地理.21(3):242"-"245.李家寿.2008.中国生态文化理念发展现状及其生成路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4):105.‘李娟,王军.2005.建设旅游生态文化的思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8(2):56~59.李茂林.2006.休闲渔业国内外的发展动态[J].黑龙江水产.(6):47.刘滨谊,陈威.2005.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城镇风貌与建筑设计.(9):45~77.刘滨谊.2005.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刘家明.2004.旅游度假区的景观生态设计思路[J].人文地理.19(1):82""85.刘雅丹.2005.休闲渔业对美国经济的影响[J].中国水产.(5):62"-"66.刘雅丹.2006.休闲渔业的发展与管理[J].世界农业.1:13.刘雅丹.2006.澳大利亚休闲渔业概况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水产.(5),78"80.刘宇.2008.景观设计方法与程序[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玉林.2005.城市生态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楼筱环.2006.休闲渔业旅游内涵初探[J].商业经济与管理.(8):77""79.卢飞.2009.基于满意度的休闲渔业体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卢云亭.1996.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30""35.马波.1998.现代旅游文化学[M].青岛出版社,188.(美)丹尼斯·米都斯等著.1997.增长的极限[M].李宝恒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美)凯文·林奇著.2001.城市意象[M].方益萍等译.华夏出版社.(美)弗雷德里安·斯坦纳著.2004.生命的景观——景观规的生态学途径[M].周年兴,李小凌,俞孔坚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美)蕾切尔·卡逊著.2004.寂静的春天[M].吕瑞兰,李长生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倪琪著.2000.西方园林与环境[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潘张水.2001.增殖水产资源,推行生态养殖,发展休闲渔业[J].江西水产科技.(4):5"-"9.平瑛.2004.休闲渔业的规划设计[J].渔业现代化.(2):3.冉琼,苏智先.2010.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前沿.(19):163"-"166.司书景.2002.中国文化中的鱼情结[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3):35.商弘.2007.美国休闲渔业发展启示[J].江西水产科技.(2):11.詹松文,刘明奇,陈浩洲,顾维江.2009.长江休闲渔业生态技术应用[J].水产养殖.(2):17~18.苏勇军.2006.基于和谐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6):8~9. 参考文献u!(台湾)江荣吉.1992.休闲渔业经营管理[J].中国水产.(7):47---52.覃永晖,吴晓,谢国富.2009.门槛理论与新农村整治规划[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35(6):275.唐颖.2008.乡村旅游区景观生态设计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硕士论文.18.汪毅.2006.生态设计理论与实践[D].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王尔康.1995.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J].旅游学刊.12(2):14"16.王芳.2007.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J].环境保护.A(7):69"72.王岜.2005.风景旅游规划[M].东北农业大学出版社,192~194.王建国,韦峰.2004.重新理解自然,重新定义景观[J].Planners.20(2):8~12.王建友.2009.借鉴“联众模式”推进休闲渔业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6(5):115"-"118.‘王洪成.2009.浅析我国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2(1):37.38.王乾宏.2007.结合生态学思想探析城市园林景观的营造[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64.王如松.2002.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文集[M].气象出版社,196.王向荣,林箐,蒙小英.2007.北欧国家的现代景观[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4.王云才.2004.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王跃.2001.玉溪市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探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7(3):32"--"37.吴德政.2006.住区水环境人工湿地景观营造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论文.53..吴益芳.2010.乡村景观文化表现手法初探[J].青海农林科技.(3):46""49.夏炳华。1999.新渔村的规划设想[J].村镇建设.(7):24"--"25.肖笃宁.2003.景观生态学[M].科学出版社.肖佳媚,杨圣.2007.PSR模型在海岛生态系统评价中的应用[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6(1):192.谢莉.2002.南岳衡山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初探[J].热带地理.22(3):241"-244.谢彦君.2004.基础旅游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109.徐大勇,董艳珍.2007.“农家乐+生态流水养殖+休闲渔业”模式初探[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1(3):92"93.虞聪达,商弘.2002.舟山休闲渔业发展探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1(1):9~12.俞孔坚,李迪华.2003.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1.俞孔坚.2010.“上海世博论坛”上的报告——需要一场“大脚的革命”JR].俞孔坚博客.余谋昌.2003.生态文化:21世纪人类新文化[J].新视野.(4):62"-"65.翟辉.2001.“斑块、边界、基质、廊道”与城市的断想[J].华中建筑.19(3):59~60.张桂华.2005.我国休闲渔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8):98~102.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论文张红梅.2008.生态旅游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7.张爽,张晨,韩兴勇.2009.从生态环境角度研究休闲渔业的开发与管理[J].湖南农业科学.(9):75-、一77.‘章云泉.2000.门槛理论与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J].热带地理.20(1):38.赵云.2009.小议园林景观规划艺术设计[J].民营科技.(10):114.郑娜.2011.郧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1:106"~107.钟林生.2003.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化学工业出版社,2一-20.周淮培.1993.空间规划中的“门槛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4):345"374.。周志.2007.浅析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艺术[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18~19.诸丹,黄玉理.2007.基于景观生态学分析成都近郊农业景观规划[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4):338.左小航.2007.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学观点的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A.J.1992.Veal:Researchmethodsforleisureandtourism·apracticalguide[M].MBAGroup.EugeneK.Balon.2000.Defendingfishesagainstrecreationalfishing:anoldproblemtobesolvedinthenewmillennium[J].EnvironmentalBiologyofFishes.57:l~8.JosepLloret,NuriaZaragoza,DavidCaballero,eta1.2008.BiologicalandsocioeconomicimplicationsofrecreationalboatfishingforthemanagementoffisheryresourcesinthemarinereserveofCapdeCrcus(NWMediterranean)[J].FisheriesResearch.91(2.3):252""259.KearneyRE.2002.Co—management:theresolutionofconflictbetweencommercialandrecreationalfishersinVictoria,Australia[J].Ocean&CoastalManagement.45(4.5):201"~214.MatthewMasseyD,StephenC,Newbold,eta1.2006.Valuingwaterqualitychangesusingabioeconomicmodelofacoastalrecreationalfishery[J].JournalofEnvironmentalEconomicsandManagement.52(1):482""500.RamakrishnanKorakandy.2000.RecreationalFisheriesDevelopmentInIndia[M].NewDeli:DayaPublishingHouse,348"-"350.RobertJ,Johnston,DanielS,eta1.2007.Fishharvestlags:AnaltemativemanagementapproachforrecreationalfisheriesintheUSGulfofMexico[J].MarinePolicy.31(4):505---516.StevenJ,Cooke,DavidP,eta1.2004.Behaviorandmortalityofcaughtandreleasedbonefish(Albula-spp.)inBahamianwaterswithimplicationsforasustainablerecreationalfishery[J].Biolo-gicalConservation.118(5):599~607.StevenJ,Cooke,LynneU,eta1.2007.Animalwelfareperspectivesonrecreationalangling[J].AppliedAnimalBehaviorScience.104(3.4):176"-198.T0nyJ.Pitcher,CharlesHollingworth.2002.RecreationalFisheries:Ecological,EconomicandSocialEvaluationFishandAquaticResources[M].Britain:BlackwellScienceLtd,Oxford,150"--170. j毒l‘4.、 \._§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