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9 MB
  • 71页

蜀南地区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7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蜀南地区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专业:设计艺术学硕士生:张丹指导教师:黄东仆摘要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农村居民的意识形态,继而改变着的农村景观格局。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由于其所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更应该被人们所重视。目前的风景区内的农村景观杂乱无序,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因此针对我国风景区内的农村景观发展的现状,我们该响应党的号召,对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使其恢复原有的景观的生态环境。本论文对蜀南地区风景区内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的研究是在结合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的规划设计的发展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而对蜀南地区的蜀南竹海地区的楠木村进行景观规划方案的设计,以此为依据来引导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居民在改善自身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积极地保护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生态环境,推动我国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健康有序的发展。由于地域的差别,很多风景区内的农村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方文化,这些都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和传统的延续。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强调和突出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的特殊性,还应该充分体现其文化内涵,风景区的生命力和对游客的的吸引力得以延续。使风景区内的新农村从传统农业中转型为兼有农业生产和旅游服务的具有活力的新农村。本论文通过对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和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景观构成、景观特点以及对风景区的影响进行研究总结出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最后得出蜀南地区风景区内的楠木村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应该以蜀南竹海风景区的景观风貌和楠木村的区位、地形、水文等条件为基础,同时满足居民和游客的需求,促进蜀南竹海风景区和楠木村协调、稳定发展并以此为蜀南地区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关键词:风景区,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资源,和谐发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The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ofthenewrurainShuNaneareSpecialty:TheArtofDesignGraduate:ZhangDanInstructor:ProfessorHuangDongpuAbstractTherapiddevelopmentofourcountry’seconomyandsocietyhaschangedtheideologyoffarmers,whichcontinuestochangethelandscapepatternofvillages.Newvillagesinbeautyspotsshouldbepaidmoreattentionforthespecificityofitsgeographicalenvironment.Atpresent,theviewofvillagesinbeautyspotsareramblinganditsbiologicalenvironmentisworseningdaybyday,whichseverelyinfluencesthebiologicalenvironmentandviewsqualityofbeautyzones.Therefore,forthepresentsituationofthelandscapedevelopmentofvillagesinourcountry’sbeautyspots,weshouldresponsetocallsofPartyandplananddesignthelandscapeofnewvillagesinbeautyspotstorecovertheiroriginalbiologicalenvironmentsoflandscapes.ThepapercombinesthebasisoftheoreticalresearchesandpracticeexperiencefromhomeandabroadtoresearchonlandscapeplanningdesigninbeautyspotsofSouthSichuan,exploresasetoflandscapeplanningdesigntheoriesandmethodsthatmatchournationalconditionsforthedevelopmentoflandscapeofnewvillagesinourcountry’sbeautyspots,furtherdesignsthelandscapedesignsolutionofNanmuvillageinSouthSichuanZhuhaiarea,introducescitizensinnewvillagestopositivelyprotectthebiologicalenvironmentofnewvillagesinbeautyspotswhileimprovingtheirownproductivelifeenvironmentandbooststhehealthandwell-organizeddevelopmentofnewvillagesinbeautyspotsofourcountry.Becauseofgeologicaldifferences,manyvillagesinsidebeautyspotshavetheirownnaturallandscapeandregionalcultures,whicharethedevelopmentofhumansocialcivilizationandlengthenoftraditions.The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ofnewvillagesinbeautyspotsnotonlyneedtoemphasizeandstressthespecificityoflandscapeofnewvillages,butalsotoshow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theirculturalconnotations,vitalitiesofbeautyspotsandtheircontinuousattractionstotourists,makingnewvillagesofbeautyspotschangefromvillagesoftraditionalagriculturetonewvillagesthathavebothagricultureproductionandtravelservicesandfillwithenormousvitalities.Byanalyzingdesignofplanningsuburbanlandscape,structureandfeaturesoflandscapeinnewsuburbanareawithintherangeofscenicspots,andtheinfluenceonscenicspots,thispaperconcludestheprinciplesofdesigningandplanningoflandscapeinsuburbanareawithintherangeofscenicspots.Atlast,thispapergivestheconclusionthattheplananddesignoflandscapefornewsuburbanasNanmuVillageintheSouthernSichuanregionshouldbebasedonthesceneryofBambooSeascenicspotinSouthernSichuan,andthelocation,geography,waterresourcesofNanmuVillage.Meanwhile,theplananddesignshouldalsomeetthedemandsofresidenceandvisitors,toenhancethecoordinationbetweenBambooSeaandNanmuvillage,tosteadilydevelop.Inaddition,thispaperprovidessuggestionstotheplananddesignofsuburbanlandscapeofscenicspotsinSouthernSichuanregionasreference.Keywords:sceniczones,newcountrysides,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landscaperesource,harmoniousdevelopme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1.绪论................................................................................................................................11.1论文的研究背景..................................................................................................11.2论文研究目的......................................................................................................11.3论文研究意义......................................................................................................11.3.1理论意义....................................................................................................11.3.1现实意义....................................................................................................21.3论文研究内容......................................................................................................21.4研究方法..............................................................................................................31.5国内外研究现状..................................................................................................32.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研究......................................................................................52.1风景区内农村景观的构成..................................................................................62.1.1风景区内农村的自然景观资源................................................................62.1.2风景区内农村的人文景观资源................................................................72.2风景区内的农村景观的特点..............................................................................82.2.1自然景观特点............................................................................................92.2.2人文景观特点............................................................................................92.4风景区内的农村在风景区中的作用................................................................102.4.1促进风景区的经济发展..........................................................................102.4.2丰富了风景区的景观构成......................................................................112.4.3传承了风景区的历史文化......................................................................112.5风景区内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的目的........................................................122.7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特征................................................................................122.7.1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特色资源..............................................................122.7.2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特定性的客源..........................................................122.7.3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吸引力..................................................................132.8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可利用的资源........................................132.8.1可利用的自然景观资源..........................................................................132.8.2可利用的人文景观资源..........................................................................14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依据及设计原则研究..................................173.1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173.1.1景观学理论..............................................................................................173.1.2旅游经济学理论......................................................................................183.2设计原则的研究................................................................................................183.2.1充分尊重自然生态景观..........................................................................183.2.2充分尊重当地的乡土文化......................................................................193.2.3充分尊重历史遗风与遗迹......................................................................193.2.4充分满足当地居民与游客的需求..........................................................204.蜀南地区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概况..............................................................................214.1四川省概况........................................................................................................214.2蜀南竹海风景区概况........................................................................................234.2.1地理位置..................................................................................................234.2.2地质、地貌..............................................................................................234.2.3气候特点..................................................................................................234.2.4水文特点..................................................................................................234.2.5动植物资源..............................................................................................244.2.6环境质量..................................................................................................244.3蜀南竹海风景区的旅游资源............................................................................244.3.1蜀南竹海风景区的自然景观资源..........................................................254.3.2蜀南竹海风景区的人文景观资源..........................................................264.3.3蜀南竹海风景区的特色饮食..................................................................284.4蜀南竹海风景区的开发和旅游条件................................................................284.4.1风景区开发历史......................................................................................284.4.2游客接待状况..........................................................................................284.4.3基础设施状况..........................................................................................294.4.4接待服务设施..........................................................................................294.4.5道路交通情况..........................................................................................304.4.6游赏组织情况..........................................................................................304.5蜀南竹海景区内的农村概况............................................................................304.6蜀南竹海景区内的农村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0I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6.1农村建筑分布分散且缺乏本土化特色..................................................304.6.2缺乏对古建筑和历史遗迹的保护..........................................................324.6.3交通道路状况不佳..................................................................................344.6.4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344.6.5可提供的旅游项目单一..........................................................................354.6.6缺乏具有参与性的旅游项目节日等特色活动......................................364.7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365.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楠木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375.1楠木村新农村建设的背景................................................................................375.2楠木村概况........................................................................................................375.3楠木村的景观资源和环境质量评价................................................................395.4楠木村开发条件................................................................................................395.4.1优势..........................................................................................................395.3.2劣势..........................................................................................................395.3.3机会..........................................................................................................395.3.4威胁..........................................................................................................405.5楠木村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指导思想............................................................405.6楠木村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405.5.1充分尊重楠木村的自然生态环境..........................................................405.5.2充分尊重楠木村的乡土文化..................................................................405.5.3充分保护楠木村的历史遗风遗迹..........................................................405.5.4充分满足楠木村居民和游客的需求......................................................415.6楠木村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案....................................................................415.6.1景观空间规划设计..................................................................................425.6.2景观路线设计..........................................................................................435.6.3楠木村自然景观设计..............................................................................445.6.4楠木村人文景观设计.............................................................................476.结论与展望..................................................................................................................56参考文献.........................................................................................................................57致谢.................................................................................................................................59图片目录.........................................................................................................................60II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格目录.........................................................................................................................62IV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1.1论文的研究背景蜀南地区风景区众多,其中最富盛名,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蜀南竹海风景区。本文就以蜀南竹海风景区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来研究并说明蜀南地区的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蜀南竹海风景区总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竹子是风景区的主要景观构成元素,风景区共有7000多名居民分散居住,他们中90%的农村居民都是竹产品的生产加工为生,每年通过竹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所获得的收入人均只有800元左右,只有少数共10%的农村居民由于靠近景区的主要道路才可以通过开展旅游业的相关经营活动而获得较丰厚的报酬。多年前当地政府为了便于风景区的管理打算将风景区内的居民从风景区中迁移出去。但是,蜀南竹海风景区的竹生态必须要有人维护,而且搬迁居民不仅要耗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还有将会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居民的经济来源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的解决。所以,将居民从景区出搬迁出去不管是从对蜀南竹海风景区的保护来说,还是从对当地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来说都不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蜀南竹海风景区内修建新农村点,将风景区内分散居住的居民进行集中安置。1.2论文研究目的本论文对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对蜀南竹海风景区的新农村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在改善风景区内居民的居住条件的同时营造出对到风景区游览的游客有吸引力的新农村景观,从而让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农村居民都可以享受到通过发展旅游业而带来的经济效益,最终达到促进风景区和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和谐发展的目的。1.3论文研究意义1.3.1理论意义广大的风景区是我国珍贵的国宝和财富,“继承、保护与发展我国风景区内的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农村的景观和风土文化遗产,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1],蜀南地区风景区众多农村人口数量比较大,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景观规划设计任务繁重。对有大量文献农村和新农村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的专家学者对风景区内的新农村,这一特殊类型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系统的研究。本论文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对蜀南地区风景区内的新农村这一特殊的新农村类型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研究为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的完善增加力量。1.3.1现实意义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并且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风景区内的居民由于对经济利益的盲目追求和对景观资源正确的开发和利用理念的缺乏,导致风景区内的农村成了影响和制约风景区发展的巨大的障碍。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得风景区的景观风貌和风景区内的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了风景区美丽的自然风光、人文气息逐渐丧失,将风景区内的居民从风景区中搬迁出去的方法又不利于风景区的发展和风景区内的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风景区与风景区内的居民的矛盾突出。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农村有着独特而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同时风景区内的农村的经济也相对比较落后,生态环境也更加脆弱和敏感。因此,分析研究蜀南地区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对促进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产业转型、提高风景区内居民的经济收入和风景区内的新农村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延续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1.3论文研究内容本论文参考有关专家在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借鉴国外的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和国内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成功经验和方法。首先根据已有的新农村景观和风景区内的农村景观的概念总结出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概念,并对其景观构成、特点、和对风景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进行分析,根据风景区内的农村景观的特点,对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性质进行正确的定位,运用景观生态学、旅游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以及各项政策法规,提出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总结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方面的景观规划设计思路与方法。然后深入调查分析蜀南地区风景区内的农村景观现状,通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过深入的调查与分析研究,总结提炼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农村的主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出的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农村景观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楠木村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方法。1.4研究方法本论文运用运用景观学、景观生态学、旅游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以及各项政策法规对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方法为:1)阅读文献、收集资料、总结分析查阅国内外有关乡村景观规划、风景区景观设计规划、新农村景观设计规划理论研究的书籍和报刊和文献资料,摘录、收集,与本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并对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分析。2)实地调研走访四川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农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拍摄,走访当地百姓等方法总结分析蜀南竹海风景区内农村的现状和景观特点,归纳出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3)选定有代表性的目标进行研究将研究的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应用于选定有代表性的目标中,提出蜀南地区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1.5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查阅资料笔者发现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关于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专题研究。关于乡村景观和新农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均有资料可查。1.5.1国内研究现状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专家学者对我国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刘滨谊、王云才在《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中,提出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保持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多样性、保持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保持景观斑的合理性和景观的可达性、资源的合理利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乡村住民的生活质量、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乡村景观设计的原则。谢花林、刘黎明等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中,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刘滨谊和陈威对乡村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景观园林的定义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进行了研究,,为乡村景观的园林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顾小玲在其所著的《新农村景观设计艺术》一书中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传扬地域特色、尊重农村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农村景观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利用农村的人力资源、生产资源、技术资源、再生资源和名人效应来存进新农村的景观设计的理论。除此之外,她还提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尊重地域特色、和经济、实用、美观的设计原则。1.5.2国外研究现状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国外的学者就对乡村景观规划开始进行研究。荷兰、德国、英国等国逐渐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体系,为乡村景观的发展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基础。“国际土地多种利用研究组在推进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保护和恢复乡村的自然和生态价值、协调城镇边缘绿地和乡村土地利用之间的特殊关系等方面发挥着核心指导作用。他们提出了以空间概念和生态网络系统等方法来描述多目标的乡村土地利用规划”[2]。许多国家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观光游览功能和乡土文化功能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美国的奥姆斯特德认为景观规划要提供一个受保护的乡村环境。西蒙兹、詹森、哈普林等主张运用乡土植物群落来展现地方景观特色并以此来创造稳定、和谐的景观。“T.0.西蒙兹在《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中提出在农村社区进行资源规划时,应取得附加的道路用地,从而保存路边的景观特色,建立风景古迹公园道路,提供路旁公园和娱乐休闲区等”[3]。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研究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也随之蓬勃发展的了起来。“旅游业与农村的相互促进发展作用已经得到国家政府高度的重视,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极大促进作用己经得到国家政府很多相关部门的认同”[4]。与此同时,国家也在积极的采取一些列的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在改变传统农村的面貌,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在客观上也对农村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风景区中有村庄存在时,村庄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与风景区的自然景观完全不同的、有生命力存在的人类劳动的产物”[5]。村庄本身具有的景观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在风景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在风景区中,村庄景观本身就是一种景观资源,它不仅仅是风景区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风景区历史的延续”[6]。随着风景区的发展,村庄可以丰富风景区景观游览路线与景区旅游项目,成为与景区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的一道亮丽风景。村庄作为风景区的基础设施加以利用与改造,必将成为保障和促进风景区的生存与发展的及其重要的条件。同时,成为游客最具吸引力的休闲、度假场所。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中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存在于风景区内的村庄景观本身也往往可能成为整个风景区内对游客来说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度假场所。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农村旅游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其主要类型有古村镇与古建筑、民俗文化村、生态农业园、体验式农场、休闲农庄、农家乐、观光型农业园、采摘园、垂钓园、休闲鱼场等。农村旅游在以观光旅游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发展休闲度假的功能,农业、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是其发展特点。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由于其所处区位的特殊性将会使其拥有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本章节将对风景区内农村的景观构成、景观特点、在风景区中的作用和风景区内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总结出风景区内新农村的景观的概念。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风景区内农村景观的构成“景观类型根据人类的聚居状况分为,城市景观、乡村景观与纯自然景观”[7]。根据不同类型的景观的特点,可以得出风景区内的农村景观是具有很强的自然属性且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比较小的景观。风景区内的农村景观区别于城市景观和纯自然景观的关键,在于风景区内的农村景观同时具有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2.1.1风景区内农村的自然景观资源风景区内农村的自然景观指的是没有经过人类活动影响和开发的景观。如今绝对的自然景观正在减少。“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农村的自然景观指的是受人类的活动干扰较少且保持基本自然状态的景观”[8]。风景区内的新农村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是:地形地貌特点、气候、动植物、水文、土壤等,将这些鞋自然景观要素进行归纳可以将风景区内农村的自然景观可以分为天景、地景、水景、生景。这些自然景观为风景区内农村人文景观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许多必要的条件。因此,自然景观是构成风景区内农村人文景观的前提。风景区内农村的自然景观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能反映出农村所在地域范围内的地域性特征和自然特征(图3.1,图3.2,图3.3,图3.4)。图2.1河南省郭亮村图2.2东北农村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3江西省婺源图2.4云南农村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2.1.2风景区内农村的人文景观资源“人类长期与自然界相互作用产生了农村的人文景观”[9]。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构成了风景区内农村人文景观的主要因素。物质因素是可以被感知的具有具体的形态和色彩的因素,例如民居建筑、道路、植物等。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则构成了风景区内农村人文景观的非物质因素。风景区内的农村的人文景观主要有民居建筑、广场、街道、溪流、以及建筑周围的空地等部分(图2.5,图2.6,图2.7,图2.8)。风景区内农村的建筑和构筑物作为人们生产、生活及周围环境的综合体,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征,是风景区内农村最明显人文景观。风景区内农村的建筑风貌对其所在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具有明显的依赖性,风景区内的农村建筑是利用当地的乡土材料、“因时、因地、因需”[10]建造而成的,能够很好的与当地的环境融为一体。图2.5四川洛带图2.6元阳梯田图片来源:http://www.nipic.com图片来源:http://www.nipic.com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7云南丽江图2.8安徽宏村图片来源:http://www.nipic.com图片来源:http://www.nipic.com风景区内农村的人文景观资源应该与风景区的人文景观资源是相一致的。因此,根据风景区的人文景观资源可以推导出风景区内农村的人文景观资源可以分为园景、建筑、胜迹、风物四大类(表2.1)。表2.1人文景观分类表格来源:风景名胜区规划2.2风景区内的农村景观的特点风景区内的农村景观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决定了它不仅仅具有广义上的农村景观的形成和构成特点,还具有其独有的特殊特点,通过分析和总结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得出了风景区内的农村景观具有以下一些特点:2.2.1自然景观特点我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丰富的地理资源造就了各种不同自然特征的风景区。我国的风景区资源非常丰富,在地理,气候、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风景区的自然景观资源也多种多样。但是总的来说风景区的资源景观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风景区内农村然景观的多样性是因景观的内在构成而决定。风景区内农村景观的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地质地貌的多样性、气候的多样性以及物种的多样性等。2)稀有性风景区内的农村由于受到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制约使风景区内农村的自然景观在景观质量和数量上都显得比较罕见。稀有相对与普遍而言的,从普遍到稀世界性、有是连续分布的,因此对风景区内农村自然景观的稀有性不可能精确地测定。从稀有水平来进行分类,可以将风景区内农村自然景观的稀有性划分为世界性、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3)代表性风景区内农村农村自然景观的代表性是指风景区内农村的自然景观状况能在多大程度上反应风景区所处地理区域与自然生态状况的一项指标。风景区内农村的每种自然景观都能反映出其一定的自然现象。4)脆弱性风景区内农村自然景观的脆弱性是一种复杂的自然属性,它反映了物种、群落、生态系统等对环境变化的内在敏感程度。风景区内农村自然景观的脆弱性主要来自自然界的内部和人类活动的威胁。2.2.2人文景观特点风景区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是风景区内农村的宝贵财富。不同风景区的风景区内农村的人文景观特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出了风景区内农村的人文景观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生产性“风景区内农村的居民祖祖辈辈生存和繁衍,形成了相应的生产构筑物,这些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构筑物与农村居民的劳动场景一起共同构成了风景区内的农村的生产景观”[11]。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农村景观是紧密相关的,居民们为了满足其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对土地进行改造和修整,这种行为正是以生产为目的的。由农业生产活动而产生的生产性景观是农村景观的主要特点,它根据地域、农业发展时期、和生产内容的差异呈现出不同对农村景观特征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的景观特征。2)生活性风景区内农村的居民们除了生产活动,主要还有居住和交往等生活活动,生活活动和活动所需的场所又为风景区内的农村增添了生气。同时风景区内的“农村也会受到风俗习惯的影响,产生不同的农村类型,因而影响村庄的布局、房屋形式、建筑艺术风格和居住结构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既存在共性,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生产、生活习惯。这些不同的生产传统和生活风俗又影响到农村聚落的分布及其特色,构成不同的村落类型,对村庄形成与演变产生影响”[12]。3)商业性风景区的内的一些农村由于其所在位置靠近核心景区或邻近主要景区道路,因此受到了旅游业较大程度的影响,村民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造成了家庭旅社、饭店和小商店的出现,使得风景区内的农村的商业性景观比较混乱(图2.9)。图2.9厦门鼓浪屿景区商业街图片来源:http://life.jschina.com.cn1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风景区内的农村在风景区中的作用2.4.1促进风景区的经济发展风景区大多都位于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带,由于交通不发达,加之受到地理条件和对风景区保护措施的限制,使风景区内的农村居民不可能通过农业获得丰厚的收入,因此风景区的农村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往往也比较落后。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风景区内的农村受到城市化的影响较小因而才能使其独有的特色得到较好的保留。风景区内的农村建筑在体量、形式、建筑材料上都具有及其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些建筑在用于满足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的需要还可以用于满足游客的参观需要,并且可以为风景区的游客提供住宿、餐饮、管理、娱乐等功能。居住在风景区内的农村居民还可以为风景区提供许多其他服务如向导、滑竿、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的加工和销售等。风景区内的农村的这些经营活动不仅仅增加了风景区内的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为风景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一些风景区内的历史悠久的农村,为了保留其原有的景观风貌和状况以达到对建筑景观的保护的目的,让居民从世代居住的环境里搬迁出去来让游客们欣赏古老的建筑景观。这种做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单纯的对建筑进行保护,使村庄失去了原有的生气与意境,这种做法不仅无法满足风景区内的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风景区内的游客游览的要求而且还浪费了风景区的经济发展资源。因此,“对风景区内农村的建筑用途进行研究,充分挖掘和利用风景区内的农村的建筑特点和需求提供风景区的发展所需的必要的基础设施以此来促进风景区稳定持续的发展。坚持风景区内的农村发展与风景区的发展相协调是促进旅游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和促进风景区以及景区内的农村稳定发展的关键”[13]。2.4.2丰富了风景区的景观构成在风景区内的农村景观中的民居建筑及色彩丰富的农田为风景区增加了不同于自然景观的风光,丰富了风景区的景观。风景区内民居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衬托、依靠,体现了风景区内农村景观的独特景象。民居建筑点缀着山,也成了风景区独特的背景,丰富了景区的人文景观。“风景区内农村原有的生态景观成为了风景区开发和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是风景区内的农村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农村的重要特征”[14]。2.4.3传承了风景区的历史文化1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景区内的农村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景观。从古至今,“凡是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必然会留下很多人文遗迹和历史故事”[15]。这些人文遗迹和历史故事都需要有人的存在才可以得到传承,所以风景区内的农村对风景区的人文遗迹和历史故事的传承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另外,风景区内的农村流传的故事也非常具有有传奇色彩,比如太行山上的郭亮村就流传着郭亮带兵抓郭亮的故事。2.5风景区内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的目的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是新农村中比较特殊的类型。独特的区位条件决定了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目的具有独特性。风景区内的农村居民的存在一方面不利于风景区的管理,另一方面风景区的生态维护又离不开居住在风景区内的农村居民。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地处风景优美、景观资源丰富的风景区内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风景区内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风景区内丰富的景观资源,建设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的新农村,以此来改善风景区内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引导风景区内农村的产业转型,提高其经济收入,解决风景区与风景区内农村居民之间的矛盾。2.6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概念风景区内的新农村,顾名思义就是指位于风景区内的新农村。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因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应该是以旅游业为主的新农村,因此,笔者将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定义为:将风景区的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富有内涵的人文景观以及新农村的特色与传统的农村生产和旅游业结合起来,依托风景区的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和风景区内农村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并由居民来经营的,以促进风景区和风景区内的农村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农村模式。2.7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特征2.7.1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特色资源在构成旅游活动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基本要素中,住、食、游、娱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旅游的主体内容,山、水、田、园、林以及民居建筑等是开展新农村旅游活动依托。一些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活动也是到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旅游的游客喜欢的旅游项目。如农作物的收割、瓜果蔬菜的采摘、打猎等活动对游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客都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2.7.2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特定性的客源风景区内的农村的地域特色和消费群体决定了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市场拥有特定的客源。风景区内的新农村为游客提供了餐饮、娱乐等旅游项目的目的决定了其对生活在有别于农村环境的高度商业化的大中城市那些对农村及农村景观有着浓厚兴趣的城市居民。2.7.3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吸引力游客到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旅游的原因就是风景区内的新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自然景观、文化特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区别。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原汁原味的传统农村文化成为了新农村开展旅游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和特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的环境和简单、健康的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地区特有的生活方式,让久居于喧闹城市的游客从中感受到的自然、历史和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其次,到风景区内的农村旅游的游客,大多是想体验农村的生活方式,因此,以参与为目的的旅游是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类型的相当明显的特点。根据参与活动的内容和参与程度的差别,通过参与满足游客对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好奇心理和期望可以亲身体验农村生产、生活活动的需求。这些都对来自城市的游客们都产生着致命的吸引力。2.8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可利用的资源在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既有相对独立性,又相互依存和制约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构成了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主要旅游资源。在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有很多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都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利用成为对游客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如山珍野味、手工艺品、特色节日等,这些资源的存在渲染了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质朴、亲切的旅游意境和气氛,是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条件。2.8.1可利用的自然景观资源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其景观规划设计中可用的自然景观资源与其所处的风景区的自然景观资源是相一致的。我国风景区众多,不同风景区的自然景观资源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可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用的自然资源也有所不同。但根据风景区的自然景观类型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出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可利用的自然景观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表2.2)。表2.2自然资源分类表格来源:风景名胜区规划2.8.2可利用的人文景观资源1)传统民居建筑资源我国是一个地理环境多样,多民族和多种文化大融合的国家。不同的地理条件、民族和文化对各地的传统民居建筑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因此造就了我国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建筑形式。这些传统民居建筑正是自然地理条件与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的当地居民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体现,也是我国各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今千篇一律的的城市建筑相比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传统民居建筑资源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也因此产生了许多以传统民居建筑资源为主的旅游景点,如云南的丽江、四川的洛带古镇、安徽的宏村等。2)美丽的田园景观一谈到农村,我们脑海里最先浮现出的就是就是美丽的田园景观的画面。我国有着广袤的国土资源,地理条件和气候类型多样,农民们因生活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进行耕作也因此造就了不同时节、不同形式的色彩缤纷的田园景观。美丽的田园景观为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带来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丰富了风景区的景观类型,也为到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游玩城市居民创造了放松身心的景观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场所。3)具有特色的饮食资源“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足以体现国人对饮食的重视。近年来,由于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下,自然生长的食材开始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争相追捧的对象。无公害蔬菜、土鸡蛋、野生山珍等纯天然食品的价格也持续飙升。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具有丰富的饮食资源,在环境怡人的风景区里品尝山野美味是久居城市的游客到风景区内的农村旅游的目的之一。4)手工艺品资源风景区内的农村各种具有乡土特色的手工艺品不仅是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所需的物件更是风景区内的农村的文化特征和审美的直接反应。如今,这些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手工艺品和其生产加工方法一同成为了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另一个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这些手工艺品的生产加工方法更是成为了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珍贵的非物质性文化资源。陕北的剪纸、天津的杨柳青年画、潍坊的风筝等都是艺术界著名的手工艺品。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可以利用当地的手工艺品资源开发手工艺品生产过程的参观和体验的旅游项目,既满足了游客“参与”的旅游需求,又是对手工艺品加工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传承。5)历史传承的农业耕种文化农业自古以来都是我国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基础,深厚的农耕文化随着历史的长河而逐渐积淀了下来,农耕文化是我国各种文化的基础。从以“耕战论”为农耕文化发展的第一高峰,到刘邦颁布的重农耕轻工商的一系列法令,再到21世纪的今天党提出的“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三农政策,农耕文化一直都占有分厂重要的地位。农村是农耕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村生活方式,播种和丰收是忙碌的劳动场面和根据自然环境的细微变化判断天气变化的规律都是农耕文化生动的诠释和演绎。归园田居的生活是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奔波忙碌的城市居民最向往生活方式之一。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可以利用传统的农耕文化为旅游者提供一个体验农耕生活,了解农耕历史的平台。6)珍贵的非物质文化资源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有着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传统的烹饪方法、手工艺品加工方法等都是风景区内的新农村中极具开发和传承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1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丰富的节日文化资源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种民族民俗的节日是我国的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城市里现代化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已经使许多传统节日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人们对西方节日的追捧也使我国许多传统节日的民俗习惯渐渐的被人们忘却。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有着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人们还保留着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如端午节的赛龙舟、春节的做年糕、写春联等;有的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特有的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一组的火把节等。这些民俗活动都是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对传统节日风味的良好保留。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可以合理的利用丰富的节日文化资源是其吸引游客,是风景区内的新农村保持其旅游生命力的良好方式。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依据及设计原则研究3.1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中已建设与开发的新农村旅游规划设计的研究中发现,旅游规划设计与景观规划设计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景观规划设计在考虑游客需求、旅游规划设计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生态环保等因素(图3.l)。图3.1与旅游型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联系的其他一些理论学科图片来源:http://www.iue.cas.cn3.1.1景观学理论1)场地景观的组成“场地是景观建筑学的一个重要空间概念,是景观环境规划的重要基础内容。场地景观规划是一种对建筑、结构、地形、给排水、绿化等予以时空布局,并使之于周围交通、景观、环境等系统相互协调联系的过程”[16]。2)景观环境行为对城市、建筑、景观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景观环境行为的研究是对景观空间和景观场所等空间类型进行环境行为分析、行为组织和景观1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行为空间构成分析。“景观环境行为的特征有:景观的行为组织、行为适应、行为同化、行为调节和行为平衡”[17]。3)景观环境艺术“创造齐全的功能、合理的空间结构、舒适的景观环境,完整的景观环境艺术是发展环境与人类生存的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18]。景观环境艺术体现在景观环境的文化性以及人类对未来的期待。“要创造赏心悦目的景观形象,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自然景观设计要体现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嗅觉美、巧合美。人文景观设计要体现造型美、协调美、风情美、意境美”[19]。4)人居环境以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就是景观建筑学。“人居环境是以可居住性为核心与景观建筑有众多领域的共同性,强调景观环境的可居住性、可投入性和可进入性以及景观环境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揭示人类居住环境规律的理论”[20]。3.1.2旅游经济学理论“旅游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旅游经济活动的性质、特点,商品、旅游需求与消费,旅游收入与分配,旅游经济效益、旅游投资决策、旅游经济结构等”[21]。旅游规划的根本在于对旅游环境资源的认识,它以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经营为目的的。旅游规划的重点是如何使旅游产品成为具有良好的景观品质、丰富的旅游项目的旅游产品。旅游规划需要在旅游心理学的研究结论的引导下实施。旅游服务心理、游客的文化和社会层次、游客的需求、游客的心理活动和旅游行为等也是研究旅游经济学的重要理论。3.2设计原则的研究在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深入分析研究风景区内的农村的景观特色,这是我们设计出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作品的基础。为此,笔者认为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当注意遵循以下原则。3.2.1充分尊重自然生态景观风景区内的农村的山川、河流、湖泊、动物、植物的特点和极具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等景观要素都是风景区内农村的珍贵的景观资源。因此,我们在对风景区内的新农村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当充分遵循并强其特有的景观特点,最大限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度地展示原来的风景、民俗等旅游资源。对于新建的景观要力求新建的景观能够很好的融入当地的自然环境中,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色创造出具有地域景观特色和独特景观魅力的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在对风景区内的新农村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在原始的地貌、气候、动植物特征等基础上增加可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人文特征,创造出可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土地利用手段,使风景区内的景观可以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3.2.2充分尊重当地的乡土文化农村景观资源的吸引人的亮点就在是因为它的乡土特色,游客因为寻求闲趣和野趣来到风景区内的新农村风景优美的的环境氛围中。目前,很多农村旅游发展中都存在农户认为自身的需求就是游客的需求,把原本富有地方特色景观改造成城市化的景观,削弱了农村的旅游特色和吸引游客的能力,对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旅游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22]。这是农村特有的图画,也是农村景观的最诱人之处所在。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活动的大量介入和当地政府和居民对经济利益的盲目追逐而进行的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与建设,给农村旅游地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许多文化遗址也因此遭到破坏。因此,我们在对风景区内的新农村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避免城市化、商业化的设计倾向,让设计充分体现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风貌特色。除此之外,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小品设计也应该得到重视,应该合理利用那些曾经与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但是在社会的发展中逐渐被替代的生产生活的用品,例如老式脸盆架、老式自行车等生活用品,还有牌坊、古树等景观要素。“这些东西虽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但却记录了以往的历史时期农村的居民的生活习俗的信息”[23]。可以考虑在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将这些生产生活用品设计成在保留其原来面貌的基础之上,并且具有一定使用价值景观小品,以满足现代人的怀旧,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和实用品。3.2.3充分尊重历史遗风与遗迹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应该融入人类生活与历史文化的气息。因此,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如何使地方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我国历1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史悠久,传统的农村社会环境孕育了许多传统文化。其中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能体现地域特色的一部分。在对风景区的新农村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该将民俗文化作为风景区重要的旅游资源融入到景观规划设计中,这样才能使风景区和新农村和谐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品质才能得到提高。此外在对风景区内的新农村进行文化传承的景观设计时应当注意对先进的历史文化景观要加以保护、发掘和利用,摒弃封建腐朽的文化。这样,才能赋予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文化景观永久的生命力。3.2.4充分满足当地居民与游客的需求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风景区内的农村居民和到风景区内旅游度假的游客。因此风景区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需要以人为本,从当地居民和游客的角度出发充分的分析并满足当地农村居民和游客的需求。以此来促进风景区和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生命力可以长久的延续下去。2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蜀南地区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概况4.1四川省概况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地势西高东低,以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为主。四川省的年平均气温14℃—19℃之间,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降水量900-1200毫米。四川省有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共有陆生野生动物1031种。(图4.1,图4.2,图4.3图4.4)。图4.1大熊猫图4.2小熊猫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图4.3猕猴图4.4白鹭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四川省还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共有五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大熊猫栖息地、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九寨沟和黄龙(图4.5,图4.6,图4.7,图4.8),此外还有有15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7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5黄龙4.6青城山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4.7峨眉山4.8都江堰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四川省也是我国的农业人口大省,据资料显示截止到2009年四川省农业人口数量为66983901人。本论文所研究的蜀南地区指的是中国四川省东南部地区,主要包括泸州、内江、自贡、乐山、宜宾五个地市。由于蜀南地区的风景区众多,不便逐个研究,因此本文选取比较有特点的,位于宜宾市的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作为案例。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蜀南竹海风景区概况4.2.1地理位置蜀南竹海风景区位于四川省宜宾市,横跨长宁县和江安县,东距距泸州市80公里,江安县城43公里;西距距宜宾市63公里,距长宁县城13公里。距重庆市300公里,距成都市350公里。4.2.2地质、地貌“蜀南竹海风景区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白垩系夹关组砖红色硬质由于砂岩长期被剥蚀侵蚀使丘陵地区与平原相接而形成了台地”[24]。台地四周的陡岩下形成了四周悬崖的丹霞地貌景观。蜀南竹海风景区地势东高西低,峻岭和山坡连绵起伏。风景区地质构造单一稳定,历史上无灾害性地质发生。4.2.3气候特点蜀南竹海风景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垂直气候显著,平均温差4℃;风景区降雨量1100~2000毫米;年均日照数900~1100小时;年均气温14.5~21℃;无霜期334~356天;常年湿度在83%以上,区内无灾害性气候。“优越的气候条件与特殊的地貌条件配合,在竹海常年可观赏云海、日出、佛光、云雾、晨曦等气象景观”[25]。4.2.4水文特点风景区内水系均属长江水系,区内大小溪流三十余条,主要汇入水流河、小桥河两个出口最后经长宁河汇入长江。蜀南竹海风景区内地表水资源丰富,湖泊、瀑布、泉水资源众多著名的有青龙湖、仙女湖等。风景区内的水质良好,达到一级标准。4.2.5动植物资源1)植物资源风景区植被以竹类为主,共有22种竹类,主要是楠竹和是慈竹还有少量的鸡爪竹、黄竹、宝塔竹、苦竹、罗汉竹等珍贵品种。此外,蜀南竹海风景区还有被誉为活化石的树蕨和马尾松、桢楠、松、银杏、红豆杉等植物。蜀南竹海的植物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层次以竹类为上层,地被、蕨类为底层。2)动物资源蜀南竹海风景区内野生动物种类丰富。如猫头鹰、娃娃鱼、竹鼠、琴蛙等。4.2.6环境质量蜀南竹海风景区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及较高的植被覆盖率,蜀南竹海风景区内没有工业污染源所以具有良好的水质和空气。根据宜宾市环境监测站2010年9月出具的《宜宾市蜀南竹海名胜区质量现状监测报告》,风景区的环境空气监测结果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日均值一级标准;环境噪声监测结果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0类区标准值;地表水监测结果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Ⅰ类区标准值;污水监测结果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限值。4.3蜀南竹海风景区的旅游资源蜀南竹海风景区的景观资源相对集中于约44平方公里的方山台地上,另有夕佳山人文古民居建筑独立于风景区的东北部(图4.9)。图4.9夕佳山民居图片来源:http://dcbbs.zol.com.cn2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1蜀南竹海风景区的自然景观资源蜀南竹海风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自然资源形象突出,规模较大,类型较丰富,结构完整,包括了“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四大类十六小类景观类型。其中尤以典型的植物景观——竹海景观为主景,兼有与之完美结合,相得益彰的丹霞地貌、瀑布、溪流、峡谷、湖泊等多层次、高品质的自然景观。1)浩瀚的竹海独特的自然条件创造了层层叠叠的竹海景观(图4.10),春天竹笋争相破土而出,夏日竹海中凉风习习。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竹类以楠竹为主,紫竹、罗汉竹、人面竹、琴丝竹等珍稀竹类为辅。图4.10浩瀚的竹海图4.11清幽的竹溪图片来源:http://cache.baiducontent.com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2)清幽的竹溪忘忧谷竹林茂密,溪水缓缓的流淌于其中,常年溪水的流淌,使岩石表面长满黑灰色苔藓造就了蜀南竹海内著名的墨溪(图4.11)。3)遮天蔽日的竹径蜀南竹海风景区翡翠长廊和翡翠大峡谷其中竹子遮天蔽日,形成了令人震撼的朱静景观。4)清秀的河流湖泊青龙湖、仙女湖和淯江等构成了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清秀的河流湖泊景观。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青龙湖的湖身呈龙状湖周布满郁郁葱葱的竹子,掩映翠竹之中的青龙湖犹如一块深藏于林间的翡翠。5)险峻的山崖因为“砂岩长期被浸蚀故形成岩上由高大的岭脊和深沟谷地组成的台地,形成了以仙寓洞、天宝寨和挂榜崖等独具具特色的景观,岩区四周主要由丹崖赤壁、岩腔洞穴构成边界和骨架”[26]。仙寓洞:位于擦耳岩陡崖之中,长达300米,进深10米,高15米;洞顶楠竹如绿云,洞下峡谷深切,洞内原为古道观,楼阁殿宇,内隐古洞,外悬绝壁,下临深壑,天朗气清之时,百里江山尽收眼底。。6)雄奇壮观的瀑布景观“蜀南竹海风景区内溪流众多,山岩跌宕之处,每每悬泉飞瀑,著名的七彩飞瀑、月亮湾瀑布、烟雨龙岩、忘忧叠瀑、夫妻瀑布、照影潭等处,其中以七彩飞瀑最具代表性”[27]。七彩飞瀑:七彩飞瀑位于万里镇葫芦谷中,河水穿过回龙桥,分四级泻下悬崖,形成四叠瀑布群,分别为“一匹绸”、“遥天雪塔”、“七彩飞瀑”、“飞声瀑”,总落差近200米,其中七彩飞瀑宽4米,高40米,飞泻而下,在晴天阳光下,常常可见一道彩虹架于潭底。7)壮美的田园景观在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山崖上可以看到层层叠叠的梯田,仙寓洞、天宝寨、天皇寺是欣赏蜀南竹海壮美的田园风光最好的地点。这里曾是太平天国石达开率部与官军作战的古战场,如今山峰点缀在田园之间成为了著名的“竹海大棋盘”景观。4.3.2蜀南竹海风景区的人文景观资源竹海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着特色的竹类博物馆、雕塑和观景亭台又为它曾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留下了众多的古迹和遗址中数夕佳山民居、仙寓洞、古寨石室和天皇寺、龙吟寺遗址最为突出,其种类繁多,虽极目而亦难言尽。1)“川南民俗一绝”的夕佳山民居:为竹海区外景区距离竹海东大门20公里,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庄园楼高院深,屋宅轩昂,错落有致,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是当时文化和社会的重要见证。屋后有桢楠60余亩,每年春季,数千只白鹭飞栖其间,美不胜收。该庄园现辟做川南民俗博物馆,是研究中2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农耕文化和川南民俗风情的重要场所,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2)寺庙遗址:以天皇寺和龙吟寺为竹海山峰最具代表性的寺庙座落竹海最高峰。龙吟寺座落在的竹海九龙山上,始建于明代后清朝进行翻修重建,几经沧桑已全部圮毁。寺庙遗址占地450平方米尚存石雕佛像41座,这些石雕不管是从意态、衣纹、线条还是形态上都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3)古战场、古寨遗址:天宝寨、插旗山、营盘山、七十二峰是最具代表性的遗址。天宝寨位于竹海南侧的悬岩绝壁之上,古寨依天宝洞而建,顶部与壁部均系岩石构成,内有独具匠心的十三道寨门,易守难攻。竹海区内还有太平天国领袖石达开与官军作战的古战场,卜漏军队驻地遗址插旗山、营盘山。还可见到古寨残垣、沟堑遗迹。4)竹文化节:“竹海每年都会开展以竹文化为主题的竹文节,主要展示竹制工艺品和土特产品(图4.12),来带动旅游、经贸等多元化发展”[28]。图4.12蜀南竹海的手工艺品图片来源:作者拍摄2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3蜀南竹海风景区的特色饮食蜀南竹海自然环境好,美食资源丰富(图4.13)。品尝蜀南竹海的特色饮食是许多游客到那里去的目的之一。竹荪、竹笋、竹花、竹燕窝、竹荪蛋、竹鼠、竹鸡等等,这些都是蜀南竹海特有的美食,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蜀南竹海的“熊猫宴”,又称“全竹宴”。图4.13蜀南竹海的美食图片来源:作者拍摄4.4蜀南竹海风景区的开发和旅游条件4.4.1风景区开发历史蜀南竹海风景区竹海开发历史悠久,1982年对外开放,1986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4.2游客接待状况1)客源来源游客来源以四川本地市场为主。来自本地区和本省的游客占大多数(54.24%);来自省外的游客主要是云南(22.63%)、重庆(11.17%)、陕西(3.9%)、贵州(3.36%)等邻近省市;其它省市的游客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3.83%),港澳台和外籍游人较少(0.87%)。2)游人规模近几年游人规模有稳步增长的趋势,2008年游人为33万余人次,门票收入2300多万;2009年为46万余人次,门票收入3300多万;2010年为52万余人次,门票收入3800多万元。3)游季2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景区四季可游,淡旺季不甚明显,每年的12月左右游客相对较少。4)游程游客以1-2日游为主,绝大多数为2日游,停留3日及其以上的游客较少。4.4.3基础设施状况1)供水目前供水设施较为简陋,仅竹海、万岭建有简易自来水厂(日产水各3000吨),但管网覆盖率不高,其余各服务点及居民均自取泉水用。2)排水在竹海、万岭、万里有部分合流制排水管(沟),散居于景区内的居民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均采用化粪池解决,目前景区化粪池共计2000立方米。3)电力风景区涉及由江安供电公司10KV底万线供电,线路长60.1公里,目前供区共有专变19台,容量1505KVA,公变54台,容量2955KVA。用户数合计4624户,旅游旺季每月用电达到8万KW.H,淡季每月用电达到6万KW.H。4)邮政电信现万岭、万里均设有邮政所。程控电话东区由江安县接入,西区由长宁县接入。万岭有电信分局一处,交换机容量为1000门。移动通讯已覆盖大部分区域。5)能源结构目前风景区消耗能源主要以煤、竹和木柴为主,电能为辅。4.4.4接待服务设施风景区内条件较好的宾馆主要分布在万岭和万里两个社区,另外还有农民开办的旅店,总床位数约3000余床。总体来说,风景区的接待服务设施存在着档次低、规模小、配套设施差等问题。4.4.5道路交通情况风景区内的旅游公路已经基本形成,东、西大门之间有环形橡胶沥青路面连接,区内路况较好,呈枝状网络结构,可以满足游客方便、快捷的往返各景点;风景区内的仙寓硐、天宝寨可形成环线,另有一些尽端式步游道;已建成墨溪至观海楼的索道和挂榜岩至仙寓洞的索道。总的来说,风景区的旅游公路骨架已基本形成,局部地段有待进一步连通和2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改造;风景区的游步道未成系统,需结合景点开发做补充完善。4.4.6游赏组织情况目前风景区已开发了忘忧谷景区、仙寓洞景区、迎风湾景区、七彩飞瀑景区、青龙湖景区和夕佳山景区的少数景点,修建了步游道,配备有相应的观景亭台、休息座凳、标识标牌和垃圾桶等设施。总的来说风景区存在开发力度不够,游赏面积较小,景点内涵挖掘不深,游赏内容单一,吸引力不强,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4.5蜀南竹海景区内的农村概况风景区地跨宜宾市的长宁县和江安县。风景区内居民分两部分:一部分位于台地之上,共有7429人;其他一部分共有约5.8万多人的居民位于台地下,主要以农业生产和竹产品加工为生。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农村居民每年通过农业生产和竹产品加工获得的人均收入大约只有800元,只有少数10%的临近核心景区道路居住的居民才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旅游经营活动来获得丰厚的收益。居民的生产生活是风景名胜区生态动态平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如何正确协调居民与景区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引导居民致富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6蜀南竹海景区内的农村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6.1农村建筑分布分散且缺乏本土化特色笔者在对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农村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中发现,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大部分的农村的同村居民不能聚居在一处,有很多居民以一户,或者两户为单位分散的居住在竹海的深处(图4.14)。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14分散在竹海中的民居图片来源:作者拍摄这些分散在竹林深处的居民点的居住条件比较差,建筑内潮湿阴冷,基本生活的用电、用水很难得到保障,生病就医和孩子上学都非常不方便,不是理想的居住环境。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笔者得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1)居民所属的农村的住宅用地受蜀南竹海的山地地形影响,导致可使用的住宅用地,较为分散,很少有可以容纳全村居民聚居的住宅用地地块。2)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村民以竹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竹林就是他们的生产地点,通往竹海深处的道路都是当地农民自己修整出的小路,交通十分不便利,居住在竹林深处就可以使村民免去了为了进行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而在竹林中奔波的时间,便于生产活动的进行。虽然建筑布局分散,但是浩瀚的竹海深处点缀着的民居却是蜀南竹海区别于其他风景区的特有的景观之一,不管是阴天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的隐藏在竹海和薄雾里的民居,还是晴天,翠绿的竹海映着白色的民居,再加上日落时民居冒出的袅袅炊烟,这些都很自然地形成了一幅天然的田园画卷,也为大自然造就的竹海增添了几分生气。另外,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很多家境较富裕的村民盲目的模仿城市的建筑,使房子完全失去了蜀南竹海风景区的景观风貌。使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农村不伦3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不类,丧失了农村景观特有的土地利用粗放,农业景观尺度较大,村落景观尺度较小的风貌(图4.15)。图4.15不合当地景观风貌的建筑图片来源:作者拍摄4.6.2缺乏对古建筑和历史遗迹的保护现代都市人群试图寻找的心灵的归属感,参观历史遗迹也是游客们到风景区去游览的目的之一。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农村有许多年代久远,甚至上百年的传统建筑,这些建筑以竹子和木头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目前大多年久失修,有的已经出现了垮塌的现象(图4.16)。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农村在以往的建设中盲目的模仿城市,且不注意历史人文景观的保护,造成很多历史、人文的遗迹已经被拆除或者损毁(图4.17)。3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16年久失修的传统建筑图片来源:作者拍摄图4.17被损坏的人文遗迹图片来源:作者拍摄4.6.3交通道路状况不佳蜀南竹海风景区只对通往景区的道路个主干道进行了修建,车行交通较为重视,对风景区内农村的道路的修建则重视不够。蜀南竹海景区内的农村道路大部分是土路,由于蜀南竹海地区降水频繁,导致村内的道路时常泥泞不堪(图4.18)。3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离核心景区较近的农村道路路面情况虽然不错,但是人车混行的道路交通方式却无法保证居民和游客安全。此外,由于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农村缺乏专用的停车场所导致了车乱停乱放情况的出现。游客随意的将车子停在路边,车辆随意的停放在村子里的空地上这些都为交通安全带了了隐患,同时也对农村的景观质量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很多村内的道路可达性不够,使很多优美的乡村景致、田园风光由于没有好的观赏路线而被埋没。图4.18泥泞的道路图片来源:作者拍摄4.6.4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通过调研发现蜀南竹海风景区内农村的基础设施比较缺乏。到了当地的农村可以发现,最明显缺少的基础设施就是路灯和垃圾桶。蜀南竹海的农村地处山区,道路路况也比较差,到了晚上村子里一片漆黑村民在夜晚出门只能靠手电筒照明,非常不安全。由于没有垃圾桶,村民们随手将垃圾扔在地面上或者溪流中,这些被随意的丢弃的垃圾破坏了村子的景观河生态环境(图4.19)。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农村基本没有室外休闲座椅、运动场地以及为老人和儿童的活动所提供的空间和设施。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农村同四川省其他地区的广大农村一样,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在村子里留下了许多留守老人和儿童,3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而这些老人和儿童恰恰是最需要关注和照顾的人群。另外,到蜀南竹海来游玩的游客中也有老人和儿童,他们也需要这些基础设施来满足他们的旅游需求。图4.19因为缺少垃圾桶而被随意丢弃的垃圾图片来源:作者拍摄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由当地农村居民经营的农家乐是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的主要地点,游客在品尝农家乐提供的具有竹海特色的美味佳肴之外对农家乐的卫生条件也存在着担忧。此外,蜀南竹海风景区目前可提供给游客住宿的床位和住宿条件也不能满足的游客需求。4.6.5可提供的旅游项目单一众所周知四川省是我国休闲娱乐气氛最浓厚的地区,打麻将、喝茶、摆龙门阵(聊天)是四川人传统的休闲娱乐方式。通过调研总结出目前到蜀南竹海来游玩的游客主要是以四川省内游客为主,因此蜀南竹海风景区内靠近核心景区的农村可提供的旅游服务主要是以品尝山野美味、打麻将、摆龙门阵(聊天)等传统的休闲娱乐方式,并且都是以“农家乐”的形式为主。但是,蜀南竹海风景区的发展和当地政府对蜀南竹海风景区在全国范围内的宣传力度的增加必然会吸引大批的四川省外乃至国外的游客来到蜀南竹海风景区游览,游客的构成也会在年龄、3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化素质、思想意识和收入水平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单一的旅游项目将必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的需求。4.6.6缺乏具有参与性的旅游项目节日等特色活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旅游需求逐渐从传统的参观向参与和体验的方向发展,游客越来越青睐可以参与的旅游项目。但是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当地政府和村民缺乏对可参与性旅游项目的认识导致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农村旅游项目中这类旅游项目的缺乏,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到蜀南竹海风景区的旅游生命力,造成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建议将竹产品加工场就开发成一个集竹产品加工,竹产品生产和作品展示,竹产品加工体验,和竹产品销售的综合设施,这样既促进了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农村的经济发展、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又为蜀南竹海景区增加了一个吸引游客,刺激游客消费的景点。蜀南风景区内的农村在其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非常多的具有独特之处的民俗活动。乡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剧使蜀南竹海内的农村出现了城市化的现象。这就导致了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活动逐渐的忘却从而造成旅游吸引力的下降。3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楠木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5.1楠木村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为了便于对蜀南竹海风景区的管理,多年前当地政府曾经提出要将风景区内的农村全部从风景区内搬迁出去的方案,但是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否定了。因为蜀南竹海风景区是以竹资源为主的风景区。竹生态资源是蜀南竹海风景区区别于其他风景区的主要特点。风景区内的每年都会有许多新的竹子生长起来,而蜀南竹海风景区中数量最大楠竹需要5年才能成熟,因此每年需要砍掉20%的成熟楠竹才能维护好蜀南竹海的竹生态资源。蜀南竹海风景区的竹生态资源的维护需要人的劳动也能得以实现。蜀南竹海风景区有44平方公里的面积,如此广袤的竹海的竹生态需要大量的人才能够得以良好的维护,而风景区内的农村居民正是维护蜀南竹海风景区竹生态平衡的主要力量。蜀南竹海风景区内90%的农村居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竹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但每年人均只能获得大约800元的收入,这样低的收入水平根本无法使他们实现富裕起来并改善生活条件的愿望。在蜀南竹海风景区内只有居住在临近核心景区道路边的10%农村居民才可以享受到旅游业带给他们的丰厚的经济回报。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保护蜀南竹海的竹生态资源,为了提高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建设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方案被提上了当地政府的工作日程,楠木村的新农村建设是蜀南竹海风景区内新农村建设项目之一。5.2楠木村概况楠木村位于蜀南竹海风景区万里新型社区的西北部,景区规划的两条修身养心游览线之间的区域(图5.1)。楠木村植物覆盖率大于80%,动植物种类繁多,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非常具有开发价值,且距离万岭新型社区比较近,交通十分便利。3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楠木村5.1楠木村区位图图片来源:作者绘制楠木村目前的状况是村子的主干道为土路,没有经过修建,道路情况比较差。村口有一个逸夫小学,学校的对面是楠木村的村政府办公室。村子的主干道左侧为从山上的竹林中流下来的花竹溪,右侧为山体,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共有7处民居建筑,其中4处沿楠木村主干道分布,三处位于楠木村北面等高线较为稀疏的台地上,目前村民的居住条件普遍比较差(图5.2)。在村子主干道旁有一个村民加工竹产品的作坊。楠木村新农村改造的修建用地就位于楠木村北侧山脚下的台地上,背靠大山,面朝村子的主干道,中间是花竹溪。5.2楠木村居民生活环境图片来源:作者拍摄3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3楠木村的景观资源和环境质量评价楠木村的景观资源主要以竹林、竹溪景观为核心。以楠竹为主的广袤的竹林是楠木村最大、最明显的景观资源。楠木村主要道路西侧的花竹溪是楠木村的竹溪景观资源。花竹溪是一条从楠木村的竹林深处流出来的小溪,平均宽度约5米,水质清澈。花竹溪西边的带状缓坡地带是楠木村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用地,缓坡西边的台地之上就是楠木村最主要的自然景观——浩瀚的竹林。楠木村没有污染源,空气清新,区内地质灾害轻微,水质良好,没有噪音污染,环境清幽,植物覆盖率高。5.4楠木村开发条件5.4.1优势楠木村位于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生态环境优美,景观优势明显。距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核心景区,和万里新型社区较近,交通便利,可以共享景区和万里社区的游客资源和公共资源。5.3.2劣势楠木村的知名度不高,建设用地为台地,面积小,且为带状,对建筑和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求较高。5.3.3机会国家新农村改造政策和四川地震震后景区的重建政策为楠木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蜀南竹海风景区管委会的对景区发展的重视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楠木村的发展。5.3.4威胁楠木村距蜀南竹海核心景区和万里新型社区近,这虽是楠木村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优势,但也对楠木村构成了一些潜在的威胁。楠木村对蜀南竹海核心景区和万里社区的依附使楠木村受核心景区和万里社区的游客及商业影响较大,如果景区和万里社区出现不利因素,势必会对楠木村的发展带来不晓得影响。3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5楠木村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将传统民居建筑、竹林、地形以及花竹溪景观融合在一起,依托蜀南竹海风景区的整体规划和万里新型社区的基础配套设施,结合“竹林七贤”的典故和楠木村的生态资源将楠木村建成一个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农业生产和旅游接待功能的“竹外桃源”。5.6楠木村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5.5.1充分尊重楠木村的自然生态环境楠木村的竹资源非常丰富,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以竹生态环境和水生态环境为主。这两个生态资源是楠木村居民生活和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自然资源,因此在楠木村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对楠木村的自然生态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主要包含植被的保护、地质的保护、水资源的保护和动物资源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可能造成的破坏。5.5.2充分尊重楠木村的乡土文化楠木村的居民以竹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为生,竹根雕、竹产品的制作是楠木村的传统乡土文化,初次之外楠木村的酒文化也是其重要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楠木村的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并挖掘楠木村的竹文化和酒文化的元素,并对其进行的合理的规划,例如设计竹文化研习所或者将竹文化与酒文化结合起来,鼓励村民酿造竹酒,或者制作竹制酒具等。使竹文化和酒文化成为楠木村发展旅游业的特色产业,让楠木村的生命力更持久。5.5.3充分保护楠木村的历史遗风遗迹楠木村有一座上百年的传统民居建筑。这座建筑至今仍有居民在居住使用,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房子有很多地方都已经年久失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楠木村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对其进行保护和修葺,使之成为一个让楠木村的村民寄托怀旧情思,让游客可以了解楠木村曾经的生活方式的场所。5.5.4充分满足楠木村居民和游客的需求楠木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楠木村的居民和到这里来旅游度假的游客,因此楠木村的景观规划设计要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和游客休闲度假4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需求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根据楠木村的居民和不同年龄和层次游客的需求来进行楠木村景观规划设计。这样才能使楠木村的新农村建设实现其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吸引游客,发展旅游经济,最终实现楠木村和蜀南竹海风景区和谐发展的目标。5.6楠木村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图5.3楠木村景观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图片来源:作者绘制4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6.1景观空间规划设计楠木村的新农村建设用地为沿山麓的台地和溪流带状走向的基地,因此在景观空间规划设计中运用“起,承,转,合”的空间序列来营造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效果(图5.4)。合转承起图5.4楠木村景观空间序列图片来源:作者绘制4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楠木村的起始景观为楠木村的寨门,寨门的风格应与楠木村民居建筑立面设计风格保持一致,保持蜀南竹海地区土木建筑风貌。花竹溪边的木栈道平台、竹廊桥、水车以及村内道路边的民居建筑,共同构成了楠木村景观序列中“承”的部分。楠木村中部设计的七贤广场以及地势最高处翠竹掩映中的七贤亭在给人带来豁然开朗的景观感受的同时也是楠木村的标志性景观。竹文化传习所位于楠木村的村末出口的北边,是一个院落式的建筑。竹文化传习所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村民竹产品加工的需要,同时为游客提供一个可以参与的旅游、学习项目。5.6.2景观路线设计楠木村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将楠木村打造成一个蜀南竹海中的“竹外桃源”。村内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步行,且村口和村内均不设立停车场,这样就有效的降低了车辆对楠木村整体景观氛围的影响(图5.5)。楠木村的主要道路是将楠木村现有的主干道设计为车行为主的过境道路,沿花竹溪重新修建一条村内满足行车的道路。这两条道路在楠木村的村口和村末交汇,构成一条车行环线,环线的中间设计有满足步行的竹廊桥相连,方便居民和游客通行。次要道路是链接各建筑和景点之间的步道,步道以曲线型为主,根据楠木村的地形高差结合阶梯制造出曲径通幽的景观效果。另外,在花竹溪的两侧还设计了两条亲水路线,以满足村民和游客的游玩需求。图5.5楠木村景观路线设计图片来源:作者绘制4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6.3楠木村自然景观设计1)楠木村台地地形的景观利用楠木村的台地地形对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是十分有利的(图5.6)。楠木村新农村的民居建筑设计在台地下的缓坡地带,使楠木村新农村的民居建筑背靠大山,面朝花竹溪。这样一来就使楠木村的景观格局符合了我国理想的面水背山的景观模式,增强了楠木村景观规划设计的趋吉意向(图5.7)。另外楠木村的台地地形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使楠木村的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对台地地形的运用图5.6中国理想山水模式以此获得精彩的立面效果。根据楠木村的地形条图片来源:中国城市发展史件,楠木村的景观规划共有四个景观层次,第一层为花竹溪、溪边的滨水景观以及小桥景观;第二层为楠木村民居建筑景观,将建筑设计在地势比较平坦的缓坡上一方面增加的建筑给人的稳定感,另一方面可以使建筑与背后的山体和竹林景观融为一体,是建筑不至于显得突兀,增加了景观的美感;第三层为七贤亭景观,将七贤亭设计在楠木村地势的最高处,使其成为楠木村的标志性景观和景观吸引点,吸引过往的游人前来游玩。第四层为浩瀚的竹林景观(图5.8)。茂密的竹林不仅是楠木村新农村景观的天然背景还为楠木村的新农村景观奠定了宁静、清幽的基调。台地缓坡花竹溪道路台地图5.7楠木村地形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绘制4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层景观:竹林第三层景观:七贤亭第二层景观:民居建筑第一层景观:花竹溪图5.8楠木村景观层次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绘制3)植物植物是重要的景观要素之一,因此在楠木村的景观规划设计中要选择与当地的气候、地质等相适宜的植物品种以突出当地的景观特征并能有效的减少投资和后期的景观维护费用。楠木村地处自然环境较好的蜀南竹海风景区内,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丰富,在植物景观的营造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楠木村数量最多的植物是楠竹,除此之外还有慈竹、罗汉竹、鸡爪竹、肾蕨、兰花等(图5.7)。楠木村景观规划设计中植物的设计原则是:尽可能的保留和保护台地上原有的植被;对新修建的道路、庭院等地的景观进行以本土植物为基础的设计;应注意植物搭配的垂直景观效果和季相性景观效果,做到一年四季皆有景可观。道路的植物设计:在楠木村的东侧的过境道路临近花竹溪的一侧和楠木村的村内车行道旁种植楠竹作为行道植物,底层搭配肾蕨、亮丝草等地被植物,在临近道路的路边搭配兰花做点缀。在花竹溪旁以高大的楠竹来营造具有蜀南竹海风景区特点的竹林大道景观以强调线性空间,这样一方面可以为过境车辆起到遮阴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道竹林屏障在减小过境车辆对楠木村的噪音等方面的影响的同时起到障景作用。除此之外,还能使人们只能透过竹林隐约的看到隐藏其中的楠木村,避免人们在过境时尽揽楠木村的风光,为楠木村营造神秘的“竹外桃源”的气氛。在楠木村内的车行道两侧种植楠竹也是为了利用楠竹的障景作用,使人们在进入楠木村后并不能看到楠木村的全貌,只有继续深入进去才能看到隐藏在竹林之中的民居建筑,营造出“水尽山穷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4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景观意境。庭院的植物设计:楠木村传统民居的庭院植物设计以在统一中兼有变化,观花与观叶植物相结合,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观花植物与观叶植物相结合同时结合微地形的设计以丰富景观的立面效果。可以选择的植物有垂丝海棠、樱花、白玉兰、紫玉兰、香樟、桂花、杜鹃、小叶女贞、八角金盘、肾蕨、鹿角蕨、孔雀草、沿阶草等植物。挡土墙的植物设计:楠木村位于山脚下的台地上,需要修建挡土墙来保证居民和建筑的安全,因此,挡土墙的也成为了构成楠木村新农村景观的一部分。挡土墙由石头休憩而成,需要用植物来进行点缀和装饰以柔化挡土墙的景观形象,使之具有亲切感。楠木村降水丰沛,气候温暖湿润,挡土墙上采用观叶效果好的波斯顿蕨、可开花的凌霄等植物进行装饰。楠竹八角金盘肾蕨波斯顿蕨鹿角蕨沿阶草白玉兰垂丝海棠孔雀草图5.9景观植物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4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水楠木村的主要水景由花竹溪及其滨水景观构成。目前花竹溪现状是:驳岸以泥土为主,居民缺乏对环境的保护意识,随意的往花竹溪中丢弃垃圾,对花竹溪的水质造成了污染。花竹溪的河道有些单调,缺乏变化。在楠木村新农村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将花竹溪的驳岸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将原有的土质驳岸用石头代替,并结合水生植物和竹子加以装饰,创造出具有净化水质和平衡水生态作用的竹溪景观,花竹溪的岸边设计了阶梯式的亲水平台,充分满足了人们喜欢与水亲近的愿望(图5.10)。对花竹溪的河道进行清理和改造,局部用石头堆砌石坝,以制造跌水景观效果,增加下游水流流速制造富有变化的花竹溪景观。植物为花竹溪中的鱼类提供了食物花竹溪的水满足了植物生长的需要,植物的存在净化了花竹溪的水质图5.10花竹溪驳岸生态设计图片来源:作者绘制5.6.4楠木村人文景观设计1)建筑整体风貌设计楠木村的新农村建筑应保持与蜀南竹海本土建筑的风貌(图5.11),使新农村建筑与竹海的自然景观相协调,符合当地的传统风貌特征。蜀南竹海地区的传统建筑是土木结构建筑,在设计中对老建筑要进行合理的保护和修葺,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楠木村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建筑设计为混凝土建筑,采用蜀南竹海传统建筑外形和立面特征。川南民居的木构件要在建筑的外型上显现出来,外墙面采用泥加胶加麻绳丝和成的泥饰面,蜀南竹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这种泥饰面的强度很大,采用这种泥饰面可以抵御蜀南竹海地区雨水的侵蚀。建筑外墙的色彩尽量做旧,这样就可以使新老建筑融为一体。这样既提高了建筑的质量,满4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足了居民对房屋的要求,又保持了蜀南竹海传统建筑的建筑风貌,维护了蜀南竹海风景区的景观品质。图5.11楠木村本土建筑风貌图片来源:作者拍摄2)农家庭院景观设计农家庭院设计是楠木村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楠木村新农村的农家庭院景观是反映楠木村农家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和审美观的载体。农家庭院是游客到楠木村度假和体验农村生活的主要环境。楠木村传统民居建筑的一层设计为商业用房,所以楠木村农家的庭院也是楠木村的经营场所,因此应该对楠木村的农家庭院进行设计以此来达到吸引游客,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楠木村的农家庭院形式主要有围合式和开敞式两种。为了满足居民在院落内进行经营活动的需求,楠木村的庭院景观设计以简洁为主,这样就可以留出完整的空地为居民的经营活动提供场所。对于围合式院落的考虑在院落的中心设计院落的主要景观,可以根据民居建筑主人的喜好如植物、假山或者水池等作为院落中心的主要景观,院子的边缘可以种植一些小灌木、草本植物和花卉进行装饰。对于开敞式的院落(图5.12),可以考虑在庭院的边界用竹子做篱笆再结合种植爬藤类植物,以增加院落的私密性和围合感。4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12楠木村庭院景观形式图片来源:作者绘制除此之外为了使农家小院的景观效果更加丰富可以在屋檐下悬挂红色的辣椒等农作物,或者在墙壁上悬挂一些斗笠或者其他农村生产生活用品。根据旅游经济学中提出的营造吸引游客的环境可以有效的刺激和引导游客消费的理论,还可以在院子里布置休闲的桌椅,供游客一边品尝楠木村的特色美食和美酒一边欣赏楠木村美丽的自然风光,这样可以有效的刺激游客的消费,增加楠木村居民的经济收入。3)竹文化研习所建筑立面设计楠木村的竹文化研习所是楠木村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场所。它不仅是一个竹产品的生产加工场所,也是一个传承竹产品加工工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游客了解和学习竹产品加工工艺的场所,同时它还是一个竹产品的销售场所。目前楠木村居民的竹产品加工几乎都是在自家进行,这样就出现了用于加工的竹子随意乱堆乱放,破坏楠木村景观的问题。楠木村新农村的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的竹文化研习所是一个供楠木村的居民生产和加工竹产品供游客了解和体验竹文化的场所。为了满足这两个目的,笔者对竹文化研习的建筑立面设计提出了一下的建图5.13竹文化研习所立面意向图议。竹文化研习所是一座围合式的建筑,其立面图片来源:作者拍摄4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设计考虑用竹子对建筑的外立面进行装饰(图5.13),再将面向院子的一侧墙壁用大块的有机玻璃来代替,想参观的游客在室外就可以看到建筑内部的居民加工竹产品的过程,这样就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游客的参观对居民的竹产品生产活动造成的影响。用有机玻璃做墙面还可以使建筑内部获得良好的采光效果最大限度的节约了能源。只在建筑面对院落的一面墙壁使用有机玻璃的而其他三面仍然使用混凝土做墙面的原因是为了抵挡冬天的严寒,另外,如果建筑的四面全部用有机玻璃代替墙面会使建筑内进行竹产品生产和制作的居民因为缺乏安全感而产生不安的情绪,影响居民竹产品的生产活动。4)道路铺装设计楠木村的过境车行道路采用沥青路面。车行道的路宽设计为6m,用红砂石石块饰面(图5.14)。宅间步道宽2m红砂石饰面,两侧做排水沟,楠木村的新农村建筑位于台地上,蜀南竹海地区降雨量大,道路排水沟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避免地面积水。道路设计整体以为曲线型为主,采用坡道结合阶梯的形式,这样的设计手法不仅可以控制人们行走的节奏,引导人们调节放松心情(图5.15),同时以此来营造悠闲和曲径通幽的感觉。图5.14道路铺装图片来源:作者拍摄道路两侧用竹海的本土植物蕨类来进行装饰,结合红砂石的硬质铺装,并在局部路边出减少一块铺装,打破道路的边界,用地被植物加以点缀,使红砂石的坚硬质感和植物的柔软质感相对比,柔化了道路的边界,使道路景观给人亲切的感觉。另外,在一些道路的节点处放置一些具有乡土气息的坛坛罐罐,再搭配花卉或观叶植物,以增加道路的艺术美感,营造曲径通幽,竹外桃源的意境。5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15道路铺装图片来源:作者拍摄4)景观构筑物设计七贤亭:七贤亭以竹林七贤的典故为依托,亭子以木结构为主,设置石质桌凳于其中,使其可以满足人们休憩和眺望远处景观的双重功能。亭子面朝楠木村的一面空地采用地被植物和小灌木进行装饰,背面和两侧以茂密的竹林为背景,这样不仅增加七贤亭私密性,使景观层次更为丰富,而且从远处看来使七贤亭有一种尤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图5.16)。图5.16七贤亭意向图图5.17竹廊桥意向图图片来源:http://bingxing.lofter.com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竹廊桥:竹廊桥是楠木村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重要的景点之一(图6.17),桥和竹溪、竹林、民居共同构成了楠木村动静相宜的景观。楠木村花竹溪上设计的竹廊桥,是一座以竹子为主要建造材料的半封闭式桥。由于楠木村所处的蜀南5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竹海风景区的降雨较多,所以根据当地的这一气候特点采用廊桥的形式来增加桥的实用性。竹廊桥不仅满足了行人穿越的功能更增加了楠木村景观的趣味性。竹廊桥不仅是楠木村的景点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供人们观景的场所,人们可以站在桥上欣赏楠木村的美景。挡土墙:楠木村的建筑建在山脚下的台地上,为了防止山体泥土塌落对建筑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台地与山体相接处需要设置挡土墙。挡土墙还充当了空间边界和民居建筑背景的功能。楠木村的挡土墙可以考虑以下方案:第一种是用石头来堆砌,上面结合垂吊类植物;第二种是在水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高差将挡土墙做成水幕墙;第三种是将挡土墙做成以竹林七贤的故事为主题的浮雕墙来增强楠木村景观的人文气息,强化其“竹外桃源”的景观形象,例如西安曲江寒窑遗址旁的挡土墙(图5.18)。5.18西安曲江寒窑遗址旁的挡土墙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木栈道:花竹溪边的木栈道以防腐木为材料,局部设置有休闲座椅和15cm高的栏杆。木栈道靠近边缘的位置设置地灯,既满足了夜间的照明需求,又起到了指示边界的作用,提醒经过此处的行人,避免行人跌落,保证了行人的安全。木栈道靠近村内车行道的一边搭配竹子,灌木,和地被植物,靠近花竹溪的一边结合花竹溪的驳岸,形成即统一又丰富的木栈道景观。5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水车:为了满足景观和实用功能,在楠木村的花竹溪和台地上的溪流中分别设置了两个水车。水车采用竹子为材料,样式以传统的农村水车为准,力求简洁、做工粗糙,给人亲切自然地感觉(图5.19)。图5.19水车意向图图片来源:作者拍摄6)景观小品设计楠木村的景观小品设计也是在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进行设计的内容。楠木村的景观小品设计应采用当地的材料,充分的融入楠木村的民俗文化和地域特征使楠木村的景观更加丰富和富有趣味。楠木村的景观小品设计还可以采用传统农具和村民生产生活用品来进行创造(图5.20)。“用传统农具作景观小品可以引发当代人的怀旧情绪,引发年轻人的好奇和关注。无论是哪个年代的农具都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文化与生产力情况,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12]。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楠木村村民的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改变,许多生活用品逐渐在社会的发展中退出了历史舞台,如斗笠、蓑衣、石磨、石臼、竹篓、竹耙等等。这些生活用品记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纪念意义,同时,它们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是表达地域特征和民俗文化的特殊载体。选择这些物品来营造楠木村的景观小品,能够使楠木村的景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有效地提升楠木村景观的品味。5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20新农村景观小品意向图图片来源:顾小玲新农村景观设计景观小品的种类有很多,下面以休闲座椅为例来介绍楠木村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小品的设计方法。休闲座椅是非常重要的景观小品,它不仅是一个可供人欣赏的景观组成部分,还可以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在风景宜人的室外休憩、聊天的需求。休闲座椅的设计要在注重外形的同时注重材料的选择。休闲座椅的设计应当以符合当地的景观整体风貌为基础,以美观和实用为目的。休闲座椅容易受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应当选择受气候和天气影响较小的材料。楠木村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且冬季较冷,楠木村的景观规划的目的是将楠木村打造为蜀南竹海风景区内的“竹外桃源”,竹子也是楠木村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便于取材和加工,因此楠木村的休闲座椅设计以竹子为主要材料,在传统的休闲座椅的基础上加上遮雨棚,以此来应对当地多雨的天气状况,使人们即使在雨天也可以坐在室外欣赏楠木村雨中的美景(图5.21)。图5.21休闲座椅54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结论与展望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基本得到了满足,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假期的增多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这些都为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建设将给风景区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发展旅游业也是促进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的有效途径。蜀南地区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以风景区的景观风貌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为基础,从居民和游客的需求出发。设计以人为本、以风景区和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发展为本,创造出既符合风景区和新农村的景观风貌,又能满足当地居民发展经济和游客旅游需求,能够促进风景区和风景区内的新农村全面、平衡发展的新农村景观。当前我国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首先要加快理论研究的步伐;其次,应制定符合目前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法规和政策,使风景区内的新农村的景观规划设计之具有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第三,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政府和居民正确认识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树立正确的景观价值观念;第四,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当突出风景区的地方特色,充分发掘其市场潜力;第五,加强区域政府的监理力度,保持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的良好风貌。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研究课题,由于笔者的时间和能力有限,本论文只是阶段性的研究,希望以此引起学界对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关注和理论研究。5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汤晓莉,严亮.农业旅游国内研究综述[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2]崔凤军.风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3]王跃.旅游型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4]季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J].江南社会科院学报,2006[5]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465[6]吴家骅,叶南泽.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9:18[7]顾小玲.新农村景观设计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8]王云才.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学刊,2001[10]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袁亚芳,胡巍.风景名胜区中村发展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12]吴家骅著,叶南译.景观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3]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14]李振鹏,刘黎明,谢花林:乡村景观分类的方法探析一一以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瞳村为例[J].资源科学,2005[15]张润武,张建华.旅游风景区特色规划初探——樵岭前村规划[J].建筑学报,1991[16]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7]刘黎明,李振鹏,张虹波.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J].生态环境,2004[18]周武生,杨永德乡村田园景区发展思路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2011[19]钟虹宾,刘姝慧.传统村落人文景观意象的营造[J].住宅科技2007[20]扶志宏,李荔,毛竹,张萍.蜀南竹海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思路5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初探[D].四川林勘设计.2006[21]唐晓岚.风景名胜区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22]赵国华,汤吟菲.唐诗宋词元曲全集.[M].合肥:黄山出版社.2012[23]崔雁.风景名胜区近期规划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24]顾小玲.新农村景观设计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25]周骏羽.从历史文化传承角度保护中国古村落[N].人民日报,2011[26]辛建荣.旅游区规划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27]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3[28]吴承照.现代旅游原理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5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蜀南地区风景区内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是本人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和数月的精心创作完成的。在此论文的准备过程中,不管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资料的搜集,还是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黄东仆高工都给我了非常大的启发和帮助。三年来我的导师黄东仆高工在我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涯中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予我莫大的鼓励和支持。此外,还要感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风景园林规划所的工作人员给我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还要感谢刘阳、曾晓丽、王晓盼、张越原、张华、薛正、马志奇等同学在研究生学习的这三年中对我的帮助。最后,郑重的感谢我的父母对我学习的理解与支持。5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片目录[1]图2.1河南省郭亮村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2]图2.2东北农村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3]图2.3江西婺源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4]图2.4云南农村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5]图2.5四川洛带图片来源:http://www.nipic.com[6]图2.6元阳梯田图片来源:http://www.nipic.com[7]图2.7云南丽江图片来源:http://www.nipic.com[8]图2.8安徽宏村图片来源:http://www.nipic.com[9]图2.9厦门鼓浪屿景区商业街图片来源:http://life.jschina.com.cn[10]图3.1与旅游型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联系的其他一些理论学科图片来源:http://www.iue.cas.cn[11]图4.1大熊猫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12]图4.2小熊猫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13]图4.3猕猴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14]图4.4白鹭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15]图4.5黄龙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16]图4.6青城山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17]图4.7峨眉山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18]图4.8都江堰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19]图4.9夕佳山民居图片来源:http://dcbbs.zol.com.cn[20]图4.10浩瀚的竹海图片来源:http://cache.baiducontent.com[21]图4.11清幽的竹溪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22]图4.12蜀南竹海的手工艺品图片来源:作者拍摄[23]图4.13蜀南竹海的美食图片来源:作者拍摄[24]图4.14分散在竹海中的民居图片来源:作者拍摄[25]图4.15不合当地景观风貌的建筑图片来源:作者拍摄[26]图4.16年久失修的传统建筑图片来源:作者拍摄[27]图4.17被损坏的人文遗迹图片来源:作者拍摄[28]图4.18泥泞的道路图片来源:作者拍摄5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9]图4.19因缺少垃圾桶而被随意丢弃的垃圾图片来源:作者拍摄[30]图5.1楠木村区位图图片来源:作者拍摄[31]图5.2楠木村居民生活环境图片来源:作者拍摄[32]图3.3楠木村景观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图片来源:作者绘制[33]图5.4楠木村景观空间序列图片来源:作者绘制[34]图5.5楠木村景观路线图片来源:作者绘制[35]图5.6中国理想山水模式图片来源:中国城市发展史[37]图5.7楠木村地形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绘制[38]图5.8楠木村景观层次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绘制[39]图5.9景观植物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40]图5.10花竹溪驳岸生态设计图片来源:作者绘制[41]图5.11楠木村本土建筑图片来源:作者拍摄[42]图5.12楠木村庭院景观形式图片来源:作者绘制[43]图5.13竹文化研习所立面意向图图片来源:作者拍摄[44]图5.14道路铺装图片来源:作者拍摄[45]图5.15道路铺装图片来源:作者拍摄[46]图5.16七贤亭意向图图片来源:http://bingxing.lofter.com[47]图5.17竹廊桥意向图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48]图5.18西安曲江寒窑遗址旁的挡土墙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49]图5.19水车意向图图片来源:作者拍摄[50]图5.20新农村景观小品意向图图片来源:顾小玲新农村景观设计[51]图5.21休闲座椅意向图图片来源:作者拍摄6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格目录[1]表2.1人文景观分类图片来源:风景名胜区规划[2]表2.2自然景观分类图片来源:风景名胜区规划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