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7 MB
- 6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developmentinthedomesticandforeignresearchdynamic,analysisofChina’Spresentspongecitytheory,comparativeanalysisofthetraditionallandscapedesignandlandscapedesignoflowimpactdevelopmentdifference.(2)Analysisofthepracticeof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methodbasedonlowimpactdevelopment,fromtheguidingideology,planningmethodsandstepsofhydrologicalanalysis,selectionanddesign,infrastructureandotheraspectsofemphasis.(3)Combinedwiththeactualcaseof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of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teachingandresearchbaseofWhiteHorseLakeCenter,existingproblemsthroughtheanalysisofsite,determinetheplanningobjectives,orientationandphilosophy,fromthefunctions,goals,planningarea;finallyelaboratedsitedrainageplanning,floodcontrolplanning,thewaterpurificationsystemdesign,designmethodeffectsofthedevelopmentoflandscapeplanningfurtherdemonstrationsite.KEYWORDS:LowImpactDevelopment;Stormwatermanagement;LandscapeDesign;ThecenterlakeinBaimateachingandresearchbaseof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IV
万方数据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弟一早珀。可匕1.1研究背景与现状1.1.1研究背景中国城市化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城市化发展改变了原有土地类型,原有森林,农田、绿地等土地覆盖类型都被城市建设区的不透水面所取代,再加上城市“以排为主”的排水体质的不健全,以及污染物种类的复杂化及其总量的增加,导致了由雨水引发的资源、环境、生态、社会等多重问题1。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城市景观格局的演变,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2。场地景观规划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场地的雨水径流,在我国,绝大多数项目在进行场地景观规划时,缺乏对雨水及自然水文循环的考虑,增加大量的不透水面,场地原有的自然水文循环被破坏,自然排水路径被改变,导致场地开发后雨水径流量加大,洪涝风险加剧。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传统的雨水排水观念是将雨水通过管道以最快的速度排出场地,最终进入河湖等受纳水体。这种雨水排水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首先,雨水冲刷地面所携带的大量污染物,随雨水径流通过雨水管网一同排入河湖水系,造成河湖水系污染严重,有研究表明,城市地表径流所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其污染程度有时甚至会超过生活污水的污染程度;另外,随着城市的急剧扩张,不透水地表增多导致地表径流加大,原有的雨水管网规模己经无法满足现有的雨水排放标准,导致城市内涝事件频繁发生,甚至危及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3。另一方面,雨水实际上可以成为人们可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污染源4。现存的雨水管理方式强调的是快速排出场地内的雨水,这种做法严重浪费了宝贵的雨水资源,而且无法达到回收利用雨水资源的效果。1.1.2研究现状自上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攀升,城市不透水面积也不断地增加,极大的改变了原有的城市水文状况,由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而引起的环境、生态和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几十年以前,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己经认识到了其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带来后果的严重性。美国为应对上述问题于上世纪率先提出了BMP(最佳管理措施),并在此基础之上,以分散式源头处理的雨水措施为主、使开发后场地的水文状况最大限度的接近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状况的LID(低影响开发理念)随之被提出。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近年来,美国的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己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开来,从本质上讲,绿色基础设施与低影响开发都是以“绿色”、“生态”的雨水措施代替传统的“灰色”雨水措施。英国的SUDS(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澳大利亚的WSUD(水敏感性城市设计)和新西兰的LIUDD(低影响城市设计与开发)均渗透着低影响开发理念’,通过政府的强制性法律法规、激励机制等多重作用使得这些理念在不同的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经过多年的运用可知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所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尤其是与雨水径流相关的水环境问题得到了相应的缓解。其运行效果明显,效益显著。1.2研究目的及意义1.2.1研究目的为了响应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号召,积极应对城市雨洪问题,本研究突出风景园林专业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下的景观规划作用。强调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鼓励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景观水系、透水铺装等对雨水的吸纳、渗透、蓄存和回用作用6,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达到有效截水、蓄水、净水、回用雨水的目的,为打造能在雨洪爆发时吸收、存蓄雨水,缺水时回补水资源等方面的海绵城市做出贡献7。1.2.2研究意义低影响开发是将区域水文功能设计和污染防治措施相结合,减少对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对场地原有水文影响的一种技术8。原有的城市雨洪管理手段,重视快速排出场地内积水,将雨水汇集到雨水管道快速排出。这种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有的雨洪压力。而低影响开发则强调在源头控制雨水,大部分雨水在落地后直接被截留,回补于地下水,极大的弥补了原有水文条件变化的缺陷。同时,由于低影响开发利用的是生物截留技术,能够有效的去除雨水径流中的磷、氮、重金属、油脂等污染物,并具有中和酸雨的效果,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8。低影响开发不只适用于城市新开发区,同样也可以应用于城市老城区的改造。可以通过一些措施的改造,包括街道、人行道重铺成透水性铺装,路边和排水沟更换成雨水花园或植草沟,雨水管道的维护和升级,可以有效缓解老城区的窘境,同时也为老城区提供新的活力。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国内外发展迅速,不少城市已经有了成功案例。如美国西雅图HighPoint社区的改造,应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将暴雨管理同生态景观结合起来,按25年一遇的暴雨设计,建设自然排水系统、雨水花园、生态过滤草沟、生态蓄水池、可渗透路面等措施。并于2007年12月3日,成功经受了百年一遇的暴雨考验9。
万方数据第一章绪论但国内尚没有低影响开发技术的设计标准,现有的研究多以低影响开发景观基础设施为出发点,缺少对指导思想、规划设计方法的总结。而景观最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应有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低影响开发指导方法。本文试图归纳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景观设计方法,旨在弥补这个空缺。1.3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以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为研究背景,运用文献归纳与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学科交叉法、实地考察法及实证法,探索影响场地水文环境的各项因素,归纳出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景观规划设计目标、原则、内容、方法以及策略,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理论综述理论综述部分包括对低影响开发的起源和发展,国内外研究动态、相关概念的研究。并总结归纳低影响开发的景观规划设计指导思想、方法与步骤。探索低影响开发的水文分析过程;介绍了低影响开发模式下的景观设计基础设施。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案例专题研究通过采用实地考察与文献收集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内外案例进行了重点分析,案例有美国Highpoint住宅LID技术应用案例研究、深圳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天津大学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低影响开发措施,分析案例的成功可借鉴之处。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实证研究通过对低影响开发理论和案例的多方面研究,结合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的现状条件,对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实证研究。力图打造集节水、蓄水、灌溉、净化为一体的多功能景观湖区。1.4研究方法1.4.1文献归纳与分析法文献归纳与分析法就是指在纵览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找出有关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了解低影响开发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把握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动态,为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归纳和研究,探寻出基于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方法与步骤;通过水文分析提供科学的规划依据;并总结了低影响开发模式下景观设计的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基础设施。1.4.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在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低影响开发为主题,对国内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有关低影响开发的典型案例进行过角度的观察、分析、思考,提炼出其规划建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对成功之处进行合理借鉴,达到设计思想上的启迪,进而为论文的相关观点和理论的阐述提供有效的依据。本论文主要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美国Highpoint住宅、深圳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美国N,J、|、I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泻湖公园等进行深入研究,希望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能为以后城市公园的水系规划提供可鉴之处。1.4.3比较分析法本论文在分析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时,采用了比较分析法,即比较国内外相关概念及理论;传统雨洪管理和低影响开发模式下雨洪管理的区别;不同类型案例中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方法的区别等。总结归纳出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中可行的规划思路及手段,为将来基于低影响开发模式下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1.4.4学科交叉法学科交叉法是指采用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技术队某一特定主题进行系统性分析的方法。本论文主要通过综合生态学、景观美学、水文学等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来探讨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寻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内容、方法及策略,为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1.4.5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法是指为了了解事物的真相以及发展趋势,对事物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的方法。本文在实地调研为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的基础上,系统性地手机了当地自然、社会、环境、水文等方面的现状材料,同时也了解了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现存的水文生态状况,明确了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需要承担的责任,总结了规划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可能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充分挖掘水系现状潜在的价值,为后期中心湖区的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有力的条件。4
万方数据第一章绪论1.4.6实证法理论与实践结合法是指将论文收集到的相关理论合理运用到一定的实践问题中,从而把实际问题和现象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用实践来证实理论的正确性与可行性。本文主要通过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对研究过程中的低影响开发理论、方法、策略进行有效的阐述和论证,证实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可行性。1.5研究结构与框架1.5.1研究结构本论文的研究结构分为三大部分: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章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其中第一章为论文的绪论部分,旨在探讨论文研究的可行性;第二章主要为综述部分,旨在通过对相关概念、国内外研究动态的研究,比较分析传统景观设计与低影响开发景观设计,进而为文章后面两个部分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三、四、五章,主要通过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和设计实践三位一体,对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进行详细探讨。其中第三章时本文的重点章节,主要从指导思想、规划方法与步骤、场地水文分析、基础设施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第四章主要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进行分析,提出问题与可鉴之处;第五章是以笔者参与的实际项目为例,通过对本文相关理论和案例实践的综合剖析,以实践实施的方式为文章的相关理论论述提供了有力的实践依据。3)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第六章,为全文的总结部分。主要总结文章主要内容,阐述本文的创新与不足,提出思考与展望。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1.5.2研究框架6
万方数据第二章低影响开发概念及相关理论2.1低影响开发的起源和发展低影响开发虽然在城市雨水管理领域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是其理念最早被提出和实践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马里兰州乔治王子县的萨默塞特居住区建设中。当时有个叫布林克尔的地产开发商首先提出了用“雨水花园”来设计一个绿色街道,从而解决住区街道雨水排放问题。在这个项目中,他在临街住宅前庭院建设了一个由雨水花园构成的自然雨水管理景观系统,并通过这一系列雨水花园将雨水进行滞留、吸收、下渗、净化,从而进行居住区街道的雨水管理。实践证明,建成后的自然雨水管理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还可以经济、有效地实现了住区街道雨水排放问题。但是此时低影响开发仍旧是作为传统暴雨水管理措施(BMPs)的替代选择方法出现10。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雨水花园的效果被越来越多人认可。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倡导下,低影响开发研究不断推进并逐渐步向成熟,成为城市雨水管理的推荐方法,并且开始广泛地在美国各级地方的城市建设项目中使用¨。如北肯塔基州的社区绿色基础设施计划12明尼苏达州伯恩斯维尔市的社区绿色街道项目13,洛杉矶奥若斯的绿色街道项目14、华盛顿市海军区雨水管理设施修复与再建计划15等,在这些案例中所应用的低影响开发技术,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2.2国外研究动态低影响开发是在传统暴雨水管理措施(BMP)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传统暴雨水管理措施是指为了预防和减少在土地开发利用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但是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扩张,传统暴雨水管理措施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达到原有的效果,不能很好的消除对环境的影响。于是低影响开发理念被提了出来。在国际上,低影响开发理念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低影响开发措施的研究:一般来讲,低影响开发雨水措施主要包括绿色屋顶、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透水铺装、植被浅沟等源头分散式雨水控制措施16。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低影响开发措施的界定(2)低影响开发措施对雨水径流管理效果的研究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3)不同环境(气候、地理地质、水文)所适宜的低影响开发措施的研究(4)低影响开发措施设计(植物的选择与搭配、土壤基质的选择与深度的设计、规模大小等)与运行效果关系的研究(5)低影响开发措施与景观设计关系的研究(6)低影响开发措施与微气候关系的研究(7)低影响开发措施的成本与效益的研究(8)低影响开发措施的运营与维护的研究2)低影响开发措施相关模型的研究:为了预测及掌握单项低影响开发雨水措施或组合雨水措施在不同的条件(降雨条件、地理地质条件、土地使用状况、雨水措施设计与布局和地面污染情况等)下的效益及成本,从而指导决策者、城市规划设计者、工程师和管理维护者相关工作,继而推动低影响开发措施的使用与普及,在过去几十年里,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政府机构与科研单位一直在研发基于数学和电脑的各种软件模型。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基于雨洪控制效果的模型研究(2)基于雨水措施规模的模型研究(3)基于雨水措施成本与效益的模型研究正迈向集成一体化、参数减少化、使用方便、简单化的方向发展。3)与LID相关政策、法规:(1)EPA(美国环保署)及其它的一些组织机构颁布了政策和法规用于解释使用LID雨水措施的好处,如减少合流制及分流制溢流,减少径流污染等。(2)为减少下水道溢流的影响,保护环境及公众健康,鼓励使用LID,ECOS(美国国家环境委员会)于2007年9月17日通过<(ECOS07—10》决议。(3)为减少径流、合流制溢流和非点源污染,由美国河流协会、州及州际水污染控制管理协会、低影响开发中心、国家清洁水务机构、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及美国环保署共同起草制定的《绿色基础设施行动策略》详细陈述了上述机构与组织在未来几年的大量工作安排。该行动策略涵盖七大类,包括研究、拓展及示范工程等。(4)为促进作为有效的雨水管理方法的LID的广泛使用,EPA水务助理署长BenjaminGrumbles于2007年3月发布了《绿色基础备忘录》。(5)为推动LID使用从而减少雨水径流和下水道溢流,EPA及其它四个国家部门于2007年4月19日联合签订了《绿色基础设施主旨声明》。(6)由于认识到LID减少合流制溢流、分流制溢流、径流污染等方面的效益,为加强城市及污水处理厂对其的运用,由数十个机构共同签订了《绿色基础设施支持
万方数据第二章低影响开发概念及相关理论声明》。(7)认识到LID通过自然方式对雨水控制与和管理的机理,减少洪涝风险,提升空气质量和水质,以低于传统雨水措施的投资获取与传统雨水措施相当的效益等特点,在美国市长2006年会上通过了《美国市长会议绿色基础设施决议》。2.3国内研究动态根据我国城市的发展特点及我国所面临的由城市径流带来的相关问题,我国部分专家、学者在过去十几年中一直在探索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道路,其中也当然包括对城市雨水系统发展道路的研究,其研究方向、趋势与国外低影响开发有很多相似之处,即以低能耗,低投入,低排放、源头处理的“绿色"雨水系统与传统的雨水系统相结合,从城市径流污染控制、防洪防涝、地下水回灌等方面管理与控制城市径流带来的负面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一些科研院所和水务(利)部门等开始进行雨洪控制利用的相关研究,直到最近几年,有学者陆续开始关注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并进行了一些技术及应用的探索。经过国内学者十余年的共同努力,国内在低影响开发单项技术措施的研究层次和水平上,跟国外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或与国际同步。但很多研究仅局限在某些具体措施上,如屋顶绿化、渗透铺装等,缺乏对低影响开发全面、系统的深入研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低影响开发的推广和后续研究的开展。在国内雨洪控制利用研究开展的十余年中,在北京、深圳、杭州、西安、天津等地己经有不少LID成功应用的案例。在宁波某新城区、北京某新开发区、深圳等城市和地区,己完成或正在编制新型的雨洪控制利用专项规划,有的己进入规划实施阶段。在雨洪规划中,LID等源头控制措施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规划目标的实现途径。这些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为今后LID在全国的推广将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17。低影响开发在国内的应用,除居住小区外,政府机关、学校、公园、开放空间等也有一些成功应用的案例。上述LID在不同尺度和功能区的实际应用将为国内其他城市推广LID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低影响开发理念最初被提出时是强调从源头控制径流,但随着低影响开发理念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我国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城市内涝、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用地紧张等复杂性问题,在我国,低影响开发的含义已延伸至源头、中途和末端不同尺度的控制措施。如今,低影响开发已列入国家“十二五”水专项重大课题进行研究。在现阶段,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国内尚属于探索期,随着低影响开发的理念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低影响开发即将迎来一个飞跃式的发展前景。9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2.4海绵城市在中国的发展海绵城市是由中国提出的,形象地比喻城市为海绵,意为城市能够在应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等方面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能够在下雨时快速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存蓄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三是低影响开发6海绵城市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三系统建设为一体。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是通过对雨水的下渗、蓄存、转输与净化、回用等功能,进而控制径流峰值、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应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则用来应对超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的雨水径流,一般通过综合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三个系统相互配合,互相补充,共同完成海绵城市的建设6。2014年12月3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通知。并与2015年1月20日发布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指南。2015年4月2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根据竞争性评审得分,排名在前16位的城市分别是(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列):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18。2.5传统景观设计与低影晌开发景观设计比较自然的雨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降落地面后经径流、市政管网排水、城市河道排水等环节回归雨水循环。降落到不透水地面的雨水,一部分通过地表径流排入市政管网中,再通过各级管网最终排至河道、湖泊;一部分进入土壤,或者下渗回补地下水,或者经植物吸收、蒸腾回到水循环过程;还有的落入江河、湖泊,经过蒸发进入水循环过程7。传统的雨水收集和排除系统是在坡度的最低处设置雨水箅子,通过坡度径流汇水进入雨水箅子,从而进入雨水管道。这种雨水排除方式是典型的“重排不重用”,会产生三种不可避免的问题:(1)雨量大时雨水径流量大,容易造成积水;(2)雨水冲刷了场地表面的灰尘,直接进入官网系统排入自然水体,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3)雨水被不透水铺装阻碍,无法下渗回补地下水,部分城市因地下水缺水而水位下降,严重威胁城市安全。而低影响开发是一种尊重原有场地水文条件的雨水管理方法。它倡导在源头控制10
万方数据第二章低影响开发概念及相关理论雨水,即通过一系列的雨水花园、植草沟等绿色基础设施,吸收、下渗、过滤、净化雨水。让自然做功,利用植物、土壤的自然元素构成的雨水管理景观设施来控制雨水,大大减少不透水材质的面积19。场地材质选择时,选用透水性材质,尽可能多的在雨水降落初期吸收雨水,减少地面径流。另外,由于低影响开发是使用植物为基础材料,同时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由以上分析可知,低影响开发理念具有以下优点:(1)快速吸收地面积水,减少城市内涝灾害;(2)回补地下水源,维持城市下垫面稳定;(3)可以改善局部小气候,缓解热岛效应;(4)形成雨水花园景观,丰富城市环境。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第三章低影响开发的景观规划设计3.1基本指导思想景观规划设计的低影响开发目标是在维持必要的场地水文功能时考虑到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本节介绍的这个目标是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步骤完成的。这些步骤包括,首先是通过场地设计来减少由场地开发引起的水文影响,然后提供控制方法来减轻和恢复对水文情况的不可避免的干扰。与目前使用的末端控制方法对比,通过使用源头控制方法减轻水文干扰。这个更新的方法导致了能保护和维持开发场地和当地河流流域必要的水文功能的水文功能景观的产生。几个低影响开发的基本概念定义必须纳入到场地规划过程,以形成一个成功的、可行的方案。这些基本概念包括19:3.1.1使用水文学作为综合的框架在低影响开发技术中,由传统的场地排水方法向模仿天然排水功能转变。代替快速高效的场地排水,低影响开发依赖于各种规划工具和控制实践来保护场地的自然水文功能。规划者带着这样疑问开始——场地前期开发必要的水文功能是什么?和在允许全面使用场地时怎么能维持这些必要的功能?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应用导致了水文功能景观的产生,分散的微观管理措施的使用,影响最小化和在允许维持渗透物容量、存储量和集中的更长时间时减少有效的不透水面积。场地规划进程的水文集中首先要确认和保护会影响水文的敏感区域,LkT§H说溪流和它的缓冲地带,泛滥平原,湿地,陡坡,高渗透性土壤和林地保护带。这个过程定义了关于水文的开发的范围,这是关于减少水文影响的第一步。这个开发的范围在保留重要的自然水文特色时对场地有最小的水文影响。潜在场地开发和布局方案来估算减少、减小并分离场地的总不渗透面积区域。对不渗透区域进行进一步分析来减少直接相关的的不渗透表层。生态调节区域、增加水流路径、渗透装置、排水洼地、滞洪区和其他许多措施可以用来控制和打破这些不渗透区域。最后的结果是一个综合的水文功能场地规划,除了能提高审美价值和增加额外的景观特色来提供娱乐资源之外,还能维持前期开发水文条件。3.1.2微观管理思想这要求在关于包括被控制区域(即微观次级流域)大小、控制实践(即微工程技术)规模、选址位置控制和被控制降雨的频率和雨量方面改变观点和方法。运用在微观次级流域、或者住宅区的微观管理技术,和一般区域一样考虑到了贯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穿整个场地的对雨水的分散式控制。这对维持整个场地的关键的水文功能包括渗透、洼地储蓄、拦截和减少集中时间一样提供重要的机会。这些微观管理技术被认为是综合管理实践。微观管理技术的其他优势包括:(1)提供了可以被用于并适应场地环境的的更大范围的措施。(2)允许使用能提供控制体积的措施并维持前期开发的地下水补给功能,从而弥补下渗能力重大改变。(3)允许很多控制措施综合用于景观、不透水层和场地的自然特征。(4)通过成本效益好的设计和公众参与接纳来减少场地开发和长期维护的费用。3.1.3在源头上控制雨水恢复前期开发的水文功能的关键是首先要从更接近源头的土地使用活动来缩小和减轻水文影响。自然水文环境是指在未被开发的场地中,通过拦截、洼地蓄存、渗透作用,雨水被均匀的吸收。这是一个分散的源头控制的控制策略,是通过遍及整个场地的雨水吸收、存蓄设施来实现的。这个途径的成本收益是大量的。典型的、最经济的和最简单雨水管理策略是通过在源头控制实现的。运输系统和控制、处理结构成本随着与源头的距离而增加。3.1.4使用简单的非结构性的方法传统上,大部分雨水管理聚焦于庞大的末端管理系统,趋向于忽视考虑的小的简单的解决方法。这些简单的方法或系统在保护景观的水文功能上可能更有效。他们能够提供优于常规工程设施如池塘、混凝土运输重要的条件。在实际的案例中,低影响开发技术通常需要与传统的雨水控制手段相结合。使用低影响开发技术能减少典型的工程材料的使用如钢铁和混凝土。通过使用像乡土植物、泥土和碎石这些系统能更简单的与景观相结合,比工程系统表现的更加自然。这种自然的特征也会增加私家屋主的接纳能力,愿意去采用和维持这样的系统。小的、分散的微观控制系统还有一个主要的技术优势:一个或多个系统出现故障不会破坏场地控制策略整体的完整性。这些小的设施倾向于以浅盆地深度和缓坡为特色,也能减少安全问题。这些设施集中用于整个场地的景观中提供了更多机会来模仿自然的水文功能,增加艺术价值。3.1.5创造多功能的景观低影响开发给城市雨水管理提供了一种具有创新的、选择性的途径,统一的、策略性的将雨水控制与径流能被微观管理和控制的多功能景观特色合并。由于低影响开14
万方数据第三章低影响开发的景观规划设计发,每个城市景观或者非结构性特征(屋顶、街道、停车场、人行道和绿色空间)可以被设计为拦截、滞洪、过滤、雨水利用的多功能的景观。生物滞留池是一个多功能实践的典型的案例,阐明了许多的功能。首先林冠提供了拦截和生态的、水文的、栖息地功能。存储区域,进行了径流拦截。有机垃圾覆盖物提供了污染物移除和蓄水的功能。种植土层径流渗透、通过许多过程移除污染物、地下水补给、植物材料的蒸腾作用。低影响开发适用于任何土地利用简单的发展许多创造性的防止方法,保留、拘留、使用、和控制径流在多功能土地利用景观功能独特。3.2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方法与步骤场地规划是由几个元素组成的完善的过程。将低影响概念合并到这个过程里提出了许多新的想法来更好的模仿前期开发的水文,创造一个水文功能景观。这些概念包括把水文看作设计焦点、减少不透水性、分离不透水层、增加水流路径和确定设置微观管理控制。低影响开发场地规划过程:1)识别可适用的区域,土地使用,分区和其他地方规定2)定义开发范围和保护区域3)将排水或水文作为一个设计元素4)减少或缩小总不透水区域5)开发综合的初步场地规划6)缩小直接连接的不透水区域7)改善或增加排水道路8)对比前后水文开发9)完成低影响开发场地规划3.2.1识别可适用的区域,土地使用,分区和其他地方规定当地政府实体(市、县、自治区、直辖市等)的规划过程一分区法规和综合规划一规定一个框架来建立一个在开发和城市化之间的功能的和视觉的关系。分区法规预先指定一个开发的地理区域的使用和物理特征来满足城市设计目标。分区要求意图来规范开发的密度和几何结构;指定道路宽度和停车、排水要求;确定自然资源保护区域(表3-1)。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场地使用限制许多布局要求等规模和相似形状的地块减小地段的大小建筑临街要求确定前后侧面区域的外墙缩进道路布局要求道路宽度道路回车道人行道居住和商业开发常见和共享设施排水和分级路边排水沟和雨水池雨水质量和数量结构分级推广可靠的排水独立的居住、商业和工业使用和按比例混合使用规定居住区使用或地区的一致性规定住宅区之间的其他的区别:通道规定住宅区和旁边区域的其他的区别;规定居住区一致性;控制建筑覆盖范围。保证车辆和行人安全和避免路权公共设施负担防止不必要的火灾安全隐患;规定足够的消防通道保证车辆和行人安全,避免进入公共设施防止未维护的设施(如:垃圾系统和行车道)造成的环境或安全隐患防止外部水、街道和建筑开发的过度的负担防止由于排水引起的水土流失识别现有的分区条例和适用的分区规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当前场地规划实践的一个既定的元素。在低影响场地规划过程中认识到,在大多数情况下,低影响开发需要满足当地分区的要求。然而,典型的传统分区法规往往死板,限制有关某些场地规划因素开发的选择。因此,地方规划部门希望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优化环境和经济效益方法。将要考虑采用环境敏感和灵活的分区选择以便于使用低影响开发技术。低影响开发的方法使用了许多分区选项来满足一个不阻碍城市经济增长的场地的环境目标。使用这些选项提供了传统的分区可以实现分区与细分过程之上的额外的环境敏感性(表3.2)。16
万方数据第三章低影响开发的景观规划设计表3.2可替代分区选项Tab.3—2Alternativepartitioningoptions分区选项规定的功能覆盖区性能分区动力分区不透水覆盖分区基于流域分区使用现有的分区和规定额外的监管标准基于场地功能保护的场地总体目标的灵活分区在分区限制规定给并采取妥协,允许更大的灵活性来提供环境保护细分布局选项是基于总体场地不渗透性限制综合使用了以上原则来满足预定的流域容量或目标3.2.2定义开发范围和保护区域在分析完分区规则和细分规则后,可以准备好场地的开发范围。这是通过确定保护区、外墙缩进、地役权、地形特点和现有的地下排水系统划分,和其他场地的特点而做好的。需要保护的场地可能包括河岸地区如冲积平原、河流缓冲区和湿地;林地保护区域和重要的现有树木;陡峭的斜坡、高渗透和易侵蚀的土壤。这些特性可以映射在一个叠加模式。3.2.3减少场地平整范围场地平整范围使用在指定开发的场地区域。这个开发区域将包括所有不透水区域如道路、人行道、屋顶、透水区域如分级草坪区和开放的排水系统。为了将现有场地覆盖区域的水文影响最小化,开发的区域应位于对干扰不敏感或者水文功能低的区域(如:开发贫瘠的黏性土将比开发森林沙质土壤有更少的水文影响)。开发地区应最小限度的设置在敏感区域缓冲区外,如河流、洪范区、湿地、陡峭的斜坡。在可行和可能的地方,避免开发中的区域的土壤具有高渗透率,减少净水文场地的影响。3.2.4使用最小干扰技术最小干扰技术可以用于进一步减少场地平整范围,从而最小化水文的影响。最小干扰技术包括:通过识别尽可能最小的面积来限制地面干扰;以及清晰地在场地上描述它。也可通过最小干扰技术减少覆盖影响,包括以下:1)减少对高渗透土壤的铺设和压实。2)最小化附属建筑物和材料存储区域的范围,在项目建造阶段在开发范围内设置储备。3)选址建设布局和场地平整,尽可能避免移除现有的树木。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4)通过降低铺设路面的表面总面积,最小化不透水性。5)描述和标记的最小的场地干扰区域,可能减少场地土壤紧实程度和限制在这些区域的施工设备临时存储。6)尽可能多的断开不透水区域,来增加渗透机会,减少水的径流流量。7)维持现有的地形和相关流域分界线促进动分散流动路径。3.2.5开发综合的初步场地规划为了减少这些由土地开发造成的影响,低影响场地规划包含了通过仔细进行水文评估和回顾空间场地布局选项来结合排水/水文。水文评估程序可以用来减少低影响开发的径流潜力,维护前期开发集中时间。这些纳入低影响场地规划过程的程序在早期理解并利用现场条件。场地布局空间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像管道输水系统隐藏在水表面下、根据不同的地貌独立工作,开放的低影响开发的排水系统能对自然地貌和土地有效使用而成为一个场地规划的主要的设计元素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管理排水系统可以暗示路径排列,为公园和玩耍的最优位置,和潜在的建筑位置。这个排水系统有助于整合城市形式,给开发与场地的自然特征有一个综合,更美观的关系。综合的场地规划不仅能补充土地,但它也可以用最少的土方工程和为建造昂贵的排水建筑节省开发成本。3.2.6减少总防渗面积整个交通分配网络,包括道路、人行道、车道、停车场,是场地不透水性最大的来源。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场地规划,是对由道路和停车场路面铺装造成的不透水性的管理,是场地规划和设计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可用于实现减少不透水表面总径流量的方法如下:可替代道路布局交通和道路布局对总不透水性和场地规划的水文环境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影响。图3.1说明了不透水性路面或各种道路布局选项的总长度可以从20800英尺的典型格状布局改变到15300英尺的循环棒棒糖布局。选择另一种道路布局可以导致整个场地减少26%的不透水性。
万方数据第三章低影响开发的景观规划设计兰三I三÷}一,|『。』蕞◇?。I|麓。{f磊≯-『誉驽耸l=二号二÷_}⋯⋯』0}:惫二≥.麓。⋯-_⋯。。:蔗≯_{;_予}}=。=。j涉售?}j;=;=÷≤。=j-?’』墨2二≥≥≥≯一:≯薯≮』一j区,铺平道路的宽度可以减少从36到24英尺,表示铺设道路宽度减少33%。农村部分图3-2主要道路剖面图Fig.3—2Primaryroadsection(图片来源:Lowimpactdevelopmentdesignstrategies—Anintegrateddesignapproach)19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图3—3农村住宅剖面图Fig.3—3Ruralresidentialsection(图片来源:Lowimpactdevelopmentdesignstrategies—Anintegrateddesignapproach)减少人行道到主要道路的一侧的使用总场地不通透性也可以通过限制人行道到一侧主要道路减少。在某些情况下,人行道或行人路径可以消除。减少在街道上的停车减少在街道上的一边的停车需求,甚至完全消除街边停车,有减少道路不透水表面的潜力,因此整体场地不通透性减少25.30%。双边停车需求来提供足够的停车位通常是不必要的。例如,赛克斯(1989)指出,允许停车在街的两侧提供4.5到6.5辆汽车/住宅的空间。车道车道是场地规划的另一个元素,可以规划用来减少总场地的不透水性。一些技术可以使用包括:1)可能的时候使用共享车道,尤其是在一些敏感区域,这可能需要放弃细分。2)车道宽度限制在9英尺(对于单车道和共享车道)。3)建筑外墙缩进来以减少车道长度。4)使用能减少径流和增加运转时间的车道和停车场的材料,如透水铺路材料或砾石。3.2.7开发完整的初步场地规划在开发范围已经划定后,总场地不透水性被最小化,一个综合的初期场地规划将提供一个基础,进行水文分析比较前后期开发场地水文和确认创建一个水文功能性场地的总体目标得到了满足。这些程序旨在切断不可避免的不透水区域,以及使用技术来修改排水流量的路径。所以,开发前后阶段的雨水径流集中的时问可以维持尽可能接近前期开发环境。
万方数据第三章低影响开发的景观规划设计3.2.8缩小直接连接的不透水区域减少直接相连的不透水区域在所有的场地不透水性被最小化和场地初步规划已经开发出来后,可以获得额外的环境效益和水文的影响,尽可能多的通过分离不可避免的不透水区域减少水文影响。策略包括:1)断开屋顶排水沟和指引水流流向植被地区。2)引导水流从铺装区域(如车道)到稳定植被地区3)打破大量铺装表面水流方向。4)促进层流通过植被地区。5)仔细定位不透水区域,以便他I"fNI!水到自然系统、植被缓冲、自然资源领域,或渗透区/土壤。3.2.9改善或增加排水路径集中的时间,结合场地的条件,为暴雨事件确定了洪峰流量率。影响集中时间的场地和基础设施组成包括:1)运行距离(流程)。2)地面和/或水表面的坡度。3)表面粗糙度。4)通道形状、图案、材料组成。可以影响和控制集中时间的技术可以通过管理开发场地内的流程和输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的概念相结合:1)最大化陆路层流。2)增加和延长水流路径。3)延长和平整场地和斜坡。4)最大限度地利用开放的低洼地系统。5)提高和增强场地植被。陆路层流该场地应该分段来最大化陆路片流距离和沿前期开发集中的水流路径减少林地的干扰。这种做法会增加径流的运转时间和集中时间。因此,洪峰流量率会降低。流速在区域分成自然排水模式应尽可能降低,以避免水土流失。速度范围通常推荐在2到5英尺每秒。水流可以通过沿着自然排水缓冲区的高地安排一个水平平台或者创建一个平坦的面积约30英尺宽的草地,陆地一侧的径流可以通过展开的缓冲区来减缓。这片草地上可以纳入到缓冲区本身。留出更多的土地来创建这个区域可能是不必要的。流程增加地表径流的流程来增加下渗和运转时间。低影响开发的场地规划的目2l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标之一是尽可能多的按当地管辖权规范允许,来增加陆路或层流在屋顶和车道的径流到开放的沼泽地排水系统所花费的时间。要达到这个目的,设计师可以引导屋顶和车道径流到生态设施、渗透壕沟、干井或蓄水池,捕获径流达到草坪。此外,分级的策略旨在提高表面粗糙度和地表径流流转长度。场地和地块斜坡在陡峭的倾斜的地区建设公路不必要的会增加场地的土壤干扰。良好的道路布局通过遵循等级和沿着山脊线设计道路,避免将道路在陡峭的山坡上。如果道路选址使用传统的当地道路布局规则,陡峭的场地斜坡往往需要增加挖和填。如果纳入初始分割布局过程中,边坡可以是开发的有利条件。可替代道路布局选项使用道路规划,基于一个场地现有的脊线和排水模式指定尽端路的长度和远离次干道的街巷的分支数量:对于切割山脊起伏地形的区域使用多重短分支远离次干道的街巷。对于平面地形使用不固定的网格模式。中断网格避开自然排水方式和其他自然资源保护领域。0~4%使用平行于等高线的街道和平坦地段4~5%使用平行于等高线的街道和倾斜地段;使用分开的入口和有入口的住房单元使用垂直于等高线的街道和左右错层式的住房单元8~11%使用垂直于等高线的倾斜的地块和街道使用左右错层式的住房单元>11%不易用于住宅地段
万方数据第三章低影响开发的景观规划设计图3—4低影响开发的最小地段等级和100年缓冲要求Fig.3—4LowimpactdevelopmentminimumlotgradingandlOOyrbufferrequirements(图片来源:Lowimpactdevelopmentdesignstrategies—Anintegrateddesignapproach)图3—4解释了低影响开发场地分级技术在地势低的场地。很多斜坡被平整来接近最低等级的1%,增加渗透和运转时间。对于住宅区开发,低影响开发实践应该被应用到很多领域。排水坡度为4%的建筑周围有周长为10英尺的建筑外垫面。设计师负责确保边坡在100年的很多不会引起洪水(即在100年溢出路径和住宅单元之间必须提供1英尺的垂直和25英尺水平距离)。应该避免地块土壤紧实来最大化土壤下渗能力。这些渗透区域可液压连接到不透水表面如屋顶和车道减少这些区域的运行时间。开放洼地只要有可能,低影响开发的设计应该使用多功能开放排水系统更多代替传统的暴雨排水系统。减轻洪水问题和减少常规的暴雨排水系统的需要,植被或草地开放排水系统应提供作为地块之间沿着道路输送地表径流的主要手段。在开放的排水系统,地块应该分段来最小化地表径流的数量和速度。渗透下渗控制和台阶可以用来减少地表径流的数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量和运行时间。场地和地块植被分地区植被恢复、种植,或保护现有植被可以通过创建附加的表面粗糙度以及提供额外的保留来降低洪峰流量,减少地表水的径流,增加运行时间。开发者和工程师将植被缓冲区与现有植被或森林地区相联系来保留/滞留径流量和峰值。这种技术还有在增强群落美学的同时提供生态走廊等更多的好处。3.2.10对比前后水文开发在低影响开发场地规划过程的这个阶段,大部分的场地规划工作已经完成。现在,设计师需要比较场地开发前后水文。水文分析将量化场地规划过程中和通过使用综合管理实践需要额外的级别的控制。3.2.11完成低影晌开发场地规划低影响开发场地规划的完成通常包括许多反复的设计步骤。基于水文评估的结果,要求确定低影响开发额外的雨水控制要求。分布在整个场地的综合管理实践需要满足这些需求。反复实验,直到所有的雨水管理需求得到满足。如果仅仅用综合管理实践不能满足场地要求,可以利用传统的雨水技术(如滞留池)提供额外的雨水控制。低影响开发措施的混合使用和常规控制措施称为混合动力系统。一旦前期开发水文目标已经满足,设计师可以通过合并典型的细节、设计图、截面、概要文件和笔记完成该场地规划。3.3低影响开发的水文分析过程保护或恢复流域的水文功能是低影响开发方法的一个基本前提。在场地规划的所有阶段考虑水文原则,是实现场地规划和设计的效率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模拟天然的或前期开发的场地水文条件不仅降低了下游雨水的影响,而且还有助于控制或降低局部小规模的影响。该场地的前期开发水文条件的保存可以通过考虑径流量,径流峰值速率,暴雨频率和大小,以及水的质量管理进行评估。低影响开发控制全方位的风暴事件,包括比设计暴雨还要小的降雨情况。本章回顾了基本水文原则,低影响开发水文分析概念,水文评估方法,并比较传统和低影响开发方法在其控制的场地水文有效性方面。3.3.1区域性的思考中国地域辽阔水文条件也非常复杂。从气候带来看,有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6个气候带。相对来说,越靠近赤道、东部沿海附近,雨量越24
万方数据第三章低影响开发的景观规划设计充沛。同时雨量受到季节的影响,夏天会比冬天多。地形地貌也会影响局部小气候的产生。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国,东部发展力度大,相对来说城市下垫面硬化情况更严重;城市的高楼林立,减缓了空气的流通,使得城市降雨较乡村更为集中也更为猛烈。在规划设计时,对于场地的区域性分析,必须放在第一位。针对场地的水文条件进行规划,才能更好地进行雨洪管理。3.3.2低影响开发水文考虑在低影响开发系统中,基本水文过程的分析是贯穿于整个场地规划过程的。对水文循环的动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是用来作为维护前期开发水文的指导。在前期开发水文保存由前和显影后情况比较评估。比较是考虑四个基本措施,径流量控制,径流峰值速率控制,流量频率/时间控制和水质控制方便。讨论这四个评价措施进一步说明。径流总量控制。作为场地的不渗透性的增加,径流体积为给定的风暴增大。相应径流体积(英寸)的总降雨量事件(英寸)的比称为径流系数。典型的现场径流系数可保持在开发前级通过补偿抽象通过两个站点的规划和设计考虑的损失(拦截,浸润,抑郁存储)。径流峰值速率控制。低影响开发的目的是维持前期开发高峰径流量为所有风暴比选定的设计暴雨较小。使用场地规划工具,并优先管理办法可以控制峰值径流速率以及径流体积。如果额外的控制需要达到开发前的峰值径流率,更多的IMP和补充管理技术可能需要。流动频率/时间控制。由于低影响开发的目的是通过模拟量和峰值径流率控制前期开发水情,流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的显影后的条件应该是几乎相同的前期开发条件。在下游河段的泥沙侵蚀和河流生境质量的潜在影响就可以降到最低。水质控制。低影响开发设计,提供水质处理控制,至少在第一个使用保留的做法防渗区半英寸径流。在大多数的LID应用中,使用分布式控制和保持整个该网站将导致高得多的水平的水质处理控制的一些原因。首先,径流量控制通常会超过上半年英寸的径流,并经常超过2英寸径流量,从而治疗年径流量的体积大得多。另外,径流控制的这个更大的体积通常与浓度和流速,导致在污染物的运输能力和总体污染负荷的减少两者的时间减少相关联。低影响发展还支持防污染做法通过修饰的人类活动,以减少引入的污染物进入环境。25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3.3.3低影响开发水文工具为了实现保持前期开发水情的目标,各种低影响开发场地规划工具可以使用。以下工具用于在各种在低影响开发设计组合:·减少/最小化不透水性。改变显影后水文可以通过减少不透水区和保护更多的树木和草地,以减少存储需求,以维持开发前径流量最小化。·断开不可避免的不透水表面。额外的环境效益可以达到和水文的影响减少断开不可避免的不透水表面尽可能。·保存和保护环境敏感部位的功能。场地功能得到保护和保存可包括河岸区,洪泛区,流缓冲和湿地;林地,保护区和名贵树木;陡峭的山坡上;和高渗透性和侵蚀的土壤。·维护浓度(TC)的时间。维持开发前锝最小峰值径流速率的显影后的增加通过加长流路,减少了径流输送系统的长度。·减轻对不透水表面与IMPs的。IMPs的可以为体积和峰值控制,以及水质控制提供保持储存,以保持相同的自然初始抽象卷作为开发前的状态。·找到就少透水土壤类型防渗领域。3.3.4低影响开发水文评估水文评估的目的是要确定的控制来实现的雨水管理目标的低影响开发场地所要求的水平。控制所要求的水平可以通过应用各种水文工具在现场规划过程来实现,使用的综合管理设施的和补充控制。利用水文建模和分析技术进行水文评价。水文分析的输出提供了基础与四个评估措施(即径流量,径流峰值,频率和水质控制)的比较。3.3.5低影响开发水文评估步骤水文评价,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和分析技术来进行。通常情况下水文评估遵循了一系列导致界定为水文控制和管理的需求步骤。步骤1.描出流域和小型领域。水文评估需要的流域面积进行整体研究区域或站点,并有助于现场关键部分替换流域划定。划定可能需要考虑以前修改排水方式,道路,或雨水运送系统。步骤2.确定设计暴雨(S)。在分析中考虑的设计风暴应根据确定的基本理念,低影响开发来确定。设计风暴的监管要求,也可以在规定的地方法令,而这些可能会限制或限制使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或必要的结构性控制采用结合低影响开发技术。步骤3.定义建模技术(S)以被采用。数据收集和分析将取决于模型的选择的特定类型。选定将取决于分水岭类型的模型,该场地规划考虑的复杂性,与模型机构的26
万方数据第三章低影响开发的景观规划设计熟悉,和详细程度所需。某些型号使用简化的估计方法,而其他人提供水文相互作用的具体过程为基础的代表性。步骤4:编译信息前期开发的条件。需要典型的信息包括面积,土壤,山坡,土地使用和不透性(连接和断开)。步骤5:评估前期开发条件和发展基础的措施。所选的建模技术应用于开发前的条件。建模分析的结果被用来开发使用四个评价措施的基线条件。步骤6:评估场地策划的好处,并与基准进行比较。该场地的规划工具提供缓解水文影响的第一级。建模分析用来评价的4个评价措施方面的场地策划过程中的累计水文效益。该比较用于识别剩余的水文控制需求。步骤7:评估综合管理实践(IMP)中。水文控制需求可以通过使用的IMP来解决。这代表缓解水文影响的第二级。在IMP被确定应用于场地后,可以进行结合通过与IMP的规划技术所提供的控件的第二级水文评价。这此水文评价结果与开发前的条件相比,以验证该排出体积和峰值放目标已经实现。如果不是这样,设置额外的IMP以达到最佳状态。步骤8:评估补充的需要。如果使用的IMP补充控制的体积或人流高峰之后仍然需要,额外的管理技术选择和上市应予以考虑。例如,在防洪,洪水问题是一个关键的设计目标,或在实地环境,如土壤贫瘠,或地下水位高限制使用的IMP的,更多的传统尾管式方法,如大型拘留池塘或人工湿地,应可以考虑。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控制可以尺寸比正常小得多由于利用盖的作为管理系统的一部分。水文评价用于比较所述补充的管理技术和识别优选的解决方案。使用迭代过程中执行的水文评价步骤。众多站点的规划和管理配置可能需要进行评估,以确定最佳的解决方案。低影响开发理念是强调简单和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利用水文评估可以帮助确定之前,详细设计和建设成本这些解决方案。3.4低影响开发模式下景观设计的基础设施3.4.1综合管理设施的选择和设计程序场地规划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开发的水文影响。一旦现场规划技术已被行使,附加的修改都可能被要求以匹配前期开发过程。用于评价水文影响的措施包括径流量和洪峰流量状况。低影响开发的综合管理设施用于满足所需的存储量,并要求它们是优选的方法,因为它们可以维持开发前径流体积,并且可以集成到该场地的设计。适合于低影响开发的管理实践包括:生物滞留设施、干井、过滤器/缓冲带等多功能的景观区、草地洼地、生物滞留洼地和湿洼地、渗透沟21。选择方法如下:27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第l步:第2步:第3步:第4步:第5步:第6步:定义所需的水文控制。评估场地限制。屏幕候选的做法。评估在各种配置候选的综合管理设施。选择首选的配置和设计。补充与常规的控制,如果需要的话。第1步:定义所需的水文控制。低影响开发的方法的目标是模拟场地的开发前水情并且因此维持开发前径流体积,峰值径流率和频率。这些控制目标被定义并讲话,在可能的程度,通过场地规划技术。识别和选择的综合管理设施时,水文功能,如渗透,频率和放电量,和地下水补给成为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水文功能可以量化相对于不同的设计参数,包括径流体积,峰放电次数的放电的持续时间,补充地下水,和水的质量的参数。当这些设计参数进行量化的前期开发条件,它们定义或量化要求的特定站点的水文控制。第2步:评估场地限制。每个场地都有控制独特的特点和机遇。盖子理念鼓励创新和创造的场地规划影响的管理。在这一步的网站,应评估机会和限制。机会是一样的地方可用空间,渗透的特点,和斜坡身体条件适合进行IMP的安装位置。这些相同的条件下也可能会限制使用的IMP的。场地设计者应考虑或选择LID的IMP时评估以下因素。空问/房地产需求。所需的雨水管理控制空间量始终是在适当的控制的选择的一个考虑因素。LID的IMP,因为他们都融入和整个场地的景观分布,一般不要求一个独立的区域进行预留,并致力于雨水管理。土壤。土壤和地下条件都在每一个方面LID的技术,其中包括场地规划过程中,水文的考虑,以及适当的IMPs选择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利用微操手法,以及利用暗渠配合生物滞留做法,有助于克服许多的选择和使用的IMP的传统土壤的限制。山坡上。斜率可以是一个限制因素,当使用较大的传统雨水控制的考虑。与分布式微观的IMPs的应用,但是,斜率是很少的限制因素;它只是成为一个被纳入水文功能的景观规划设计的元素。水表。高水位的存在要求在场地规划和雨水管理的各个方面特别的预防措施。一般准则是,提供的IMP的底部和季节性高水位标高的顶部之间的至少2到4英尺的分离。此外,污染的可能性,应考虑,参与城市景观热点时尤其如此。
万方数据第三章低影响开发的景观规划设计接近基础。必须注意不能找到渗透的IMP太靠近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的基础。考虑包括距离,深度和斜度。维护负担。传统的雨水控制维护成本显著,并已成为地方政府和社区相当大的负担。维护成本可以等于或超过初始建设成本。相比之下,很多的IMP的需要比正常美化维持治疗而已。如先前所讨论的,关键概念来制造LID技术工作之一是认为小相对于该区域的被控制的尺寸和实践的大小。这种组合允许设计者把许多盖子做法到景观,并克服潜在场地限制相对于可用空间,土壤,山坡,和其它因素的方式,将是不可能的较大的传统方法。第3步:屏幕的候选实践根据对现场的机会和约束的评估,与现有的做法作比较。IMPs的是不适当或不可行的特定部位被排除在进一步的考虑。检查应同时考虑场地的限制,并在中确定的水文和水质功能。提供的首选LID管理实践的水文功能的评估。提供了LID的IMP提供的报告水质效益的摘要。重要的是要认识到,LID雨水管理不是简单地从可用的优选的做法的菜单中选择的问题。相反,它是一个集成的规划和设计过程。前面介绍的网站策划过程是LID雨水管理概念的必要和重要组成部分。由自己的优选的做法可能不足以还原场地的水文功能。第4步:在各种配置评估候选人的IMP候选的IMP被识别后,它们被部署为适当整个网站并用水文方法应用于确定的IMP的组合是否满足在第1步典型地确定的水文控制目标,在第一次尝试设计的水文控制目标没有精确满足,而是被高估或低估。一个迭代过程可能是必要的,调整的IMP的数量和大小,直到水文控制目标进行了优化。一个例子LID水文计算,说明了此过程在附录中提供。第5步:选择首选的配置和设计迭代设计过程通常确定了一些潜在的配置和的IMP的混合料。设计者使用更多或更少的生物滞留结构,雨水桶,水箱,干井,渗透沟,植被洼地,等做法的选项。设计因素,如空间要求,现场美学,和建设费用都可以计入的决策过程,以在最合适的或优选的配置中到达并混合的IMP提供水文控制在合理的成本所识别的程度。第6步:如果必要的设计常规控制如果由于任何原因对于一个给定的场地开发的水文控制目标不能使用的IMP实现,可能有必要加入一些常规的控制。有时像低渗透的土壤场地限制,地下水位高或29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坚硬的岩石,还是很集约用地的压力用途,如商业或工业用地可以排除使用足够的IMP满足水文设计目标,特别是高峰期排放标准。在这些情况下,建议的IMPs可用于可能,然后在另外的常规的控制,如拘留或保留的做法(例如池塘)用来满足剩余水文设计目标的程度。一个例子是计算说明如何确定何时需要额外的常规控制在附录中提供。3.4.2综合管理设施综合管理实践(IMP)中LID的IMP是专为上大量使用。这种方法集成了很多与自然环境和省去了土地集中的大包裹,以控制末端的径流。设计一个低影响站点的挑战是,IMP的和站点设计策略必须提供数量与质量控制和增强,包括(1)通过径流渗入到土壤地下水补给。(2)保留或径流进行永久储存或更高版本的拘留。(3)污染物沉降和截留通过植被洼地和缓冲带输送径流缓慢。另外,LID也提供一个附加的审美价值的属性,这增加了社会生活的感觉。H)多次使用花木地区。在一些情况下,在批或商业水文控制也能满足当地政府的要求为绿色或植被缓冲空间。将控件系列提供了最大导通很多雨水径流控制(即,对自然水文站点开发影响最大的缓解)。这种类型的设计的控制被称为“混合”,是有效地降低二者体积和峰值流速。具体的IMP的实例描述如下。1)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也称作生物滞留池,主要包括滤带、洼地和溢流设施等20。雨水花园除了能够有效地进行雨水渗透外,还可能有小弟去除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21。其中的植物经过蒸腾作用,还能适当调节环境的小气候,改善周围环境条件22。一般来说,雨水花园较周边路面或广场标高低,这样路面和广场多余的雨水可经过绿地入渗或外排。雨水花园的深度与场地的坡度有一定的关系。场地的坡度应当小于12%。坡度越缓,雨水花园的深度就相对越浅。一般来说,坡度小于4%时,雨水花园的深度在10cm左右比较合适;坡度在5%~8%之间时,则需要雨水花园深度在15cm左右;坡度在9%~12%之间,则雨水花园的深度可以达到20cm23。确定雨水花园容积的方法主要有五种24(1)根据水质处理目标确定容积;(2)根据合理的径流洪峰削减量确定容积;(3)根据不透水地区的汇水面积确定容积;(4)根据负荷率确定容积;(5)根据RECARGA模型确定容积。在选择植物方面,应综合考虑植物的姿态、质感、色彩、花期及植株大小,优先30
万方数据第三章低影响开发的景观规划设计考虑乡土植物,不能选择入侵性植物。同时还要满足既能耐旱又能耐短暂水湿,以及根系发达等条件。最好选择香花植物,吸引昆虫等生物25。对于雨水花园的维护和管理,要注意定期清理其表面的沉积物,以免降低其渗透能力;还要定期清除杂草,并对生长过快的植物进行适时的修建。在暴雨过后,还要检查雨水花园的受损情况,及时更换受损的覆盖层材料与植被26。2)植被缓冲区植被缓冲区的植物,可以是自然形成也可以是人工种植的,环绕在水体、湿地、林地,或易受侵蚀的土壤周围。除了保护这些敏感的区域,植被带有助于通过捕获泥沙和沉积物结合的污染物,提供了一些渗透,减缓和在大范围内分散雨水流入,以减少雨水径流的影响。3)植草沟植草沟即为植物明渠,具有双重径流控制作用27。一方面可以通过吸收、下渗缓解雨洪流量,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转送、排水的作用。植草沟的材料也选用渗透型材料,可以使雨水下渗回补地下水;多余部分则快速排走。而且,植草沟里的植物可以起到降低径流速度、减少径流污染、吸附悬浮物、吸收重金属等的作用。按径流在植草沟中的传输方式,可分为标准传输植草沟、干植草沟和湿植草沟28。其中标准传输植草沟主要承担将收集到的径流引导输送到其他处理设施的任务29,可在径流量较小的地区代替路边传统的排水系统;干植草沟在标准传输植草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工的土壤过滤层并在过滤层底部设置地下排水系统,增强了雨水的过滤、渗透、滞留和输送能力30;湿植草沟与干植草沟结构类似,但其属于沟渠型湿地处理系统,由于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易滋生蚊蝇,并不适于居住区,通常被用于高速公路排水。4)渗透沟槽渗透沟槽的原理是使径流雨水在沟内不断透过沟壁孔洞进入雨水收集系统,当雨量超过雨洪利用标准,沟内水位升至溢流水位时,多余的雨水可以通过各雨水排放口排出”。5)透水性铺装在城市道路、广场等使用透水性铺装,可以有效减少径流量,从而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并在一定程度上回补地下水源;降雨中的污染物渗过透水性铺装也可以得到一定的过滤作用4。6)屋顶绿化屋顶绿化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较冷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较高可通过自然蒸发来实现,可存储年降雨量30.100%,可见屋顶绿化提供了更加唯美的风景。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3.5本章小结本章首先阐述了综合管理设施的选择方法,再分别介绍了生物滞留池、植被缓冲区、植草沟、渗透沟槽、透水性铺装等常用的综合管理设施。32
万方数据第四章低影响开发相关案例研究4.1美国Highpoint住宅LID技术应用案例研究近年来,低影响开发技术在美国得到发展的迅速,在美国俄勒冈州、弗吉尼亚州、华盛顿州、马萨诸塞州等的一些城市都有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洪控制利用工程。目前已有很多关于低影响开发的成功案例。如美国西雅图HighPoint社区改造,应用低影响开发将暴雨管理同生态景观结合起来,按25年一遇的暴雨设计,创造一个绿色舒适的居住环境。2007年12月3日,HighPoint社区成功经受了百年一遇的暴雨考验32o在HighPoint住宅区中综合使用了多种绿色水基础设施,如自然排水系统、雨水花园、生态蓄水池、生态过滤草沟、可渗透路面等措施。HighPoint住宅区的街道和停车场都使用了透水性铺装。当雨洪流量过多,超出透水性铺装的吸收能力范围时,可以通过雨水花园来增加雨水的下渗和过滤33。HighPoint住宅区还设计了一个由植被浅沟组成的网络系统,这些植被浅沟被沿街布置,经过路缘石开口,得以让雨水流入其中。同时道路被规划为单坡向路面,方便将雨水引入植被浅沟中4。4.2深圳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深圳市光明新区位于深圳西部地区,深圳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37mm,降雨年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于每年的4月.9月34。深圳市光明新区的低影响开发规划时从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展开,并提出了较为明确的目标:(1)控制洪峰流量和外排水量。要求新区开发建设后,2年一遇外排雨水设计流量不得大于开发建设前的水平。(2)控制面源污染。综合考虑新区未来产业布局和规划用地状况等因素,借鉴国外成功案例,新区建设项目将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设定为:TSS削减50%,COD削减50%,TP削减40%。(3)收集、回用雨水资源,替代一定的自来水量,节约淡水资源。光明新区按照不同性质的土地分别制定了洪峰流量和外排水量控制目标,通过对每一类用地的外排雨水设计流量进行控制,进而达到整体目标。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减轻水质污染状况,控制面源污染;经净化后的雨水再回用于场地,可以结语大量的自来水资源。[38】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4.3天津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天津大学老校区作为住建部、教育部等院校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示范建设首批,12所试点高校之一,一直注重绿色校园的建设,在天津大学新校区的开发中,也继续贯彻绿色生态校园的建设理念。新校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间的海河教育园中,生态绿廊西侧,规划总用地而积约2.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天津市年均降雨量在550毫米左右,且降雨量和降雨场次集中在夏季,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70%以上,夏季降雨又集中于几场强度较大的暴雨,这种暴雨不但难以利用,当其超过市政基础设施可承载排水量时,还会造成较强的局地洪涝灾害。所以在天津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设计目标就是领航国内新型绿色生态校园,实现雨水合理、有效利用。创造兼具科普性与教育性的校园景观环境,同时也成为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研究基地。通过植草沟收集雨水,前期收集的污染雨水排入园区雨水泵站,后期干净雨水被校园综合泵站用于补给中心河,或经人工湿地净化流入中心湖。中心岛地表雨水污染小,亦可直接汇入中心河进行收集和补给。雨水收集的运用有效的缓解了雨水管网排水压力,延缓洪峰出现,减弱洪峰大小,超过高水位的水流流经溢流湖排入卫津河”。天津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将“中心岛”区域,作为LID措施的试验场。中心岛布有6处雨水花园(总面积约7800平方米)、1处下沉广场(2400平方米)与4条植草沟(约1.2公里长)36o其中6个雨水花园位于教学楼组团之间,为在校师生提供了新形式的公共空间。在教学楼所违和出的硬质空间中,雨水花园中茂密层叠的植栽为师生营造一个亲近自然,享受宁静的软环境,雨水花园与硬质铺装、体育设施、体闲座椅和其他活动场地相结合,为师生提供一片郁郁葱葱的交流体憩园地。雨水花园作为对周边教学楼建筑的补充,弥补了建筑规划中的不足,为师生提供更多尺度适宜的公共空间,其自身又是一个可渗滤并调控雨水径流的绿色空间。LID设施与校园景观的结合,不仅是生态层面的可持续设计,更为使用者提供具有娱乐性和参与性的环境,增强了设计的生态性与文化性。在中心岛北侧的雨水花园通过水生植物、灌木与乔木的自然式配置,以多年生湿地植物及挺水宿根植物为主,比如花叶芦竹、黄首蒲、下一屈菜、睡菜等,再搭配有耐旱耐涝的草木植物,如细叶L.狼尾草、蓝羊茅等。高大的观赏乔木与雨水花园中的耐湿乔木结合。一方面可以净化雨水径流,避免直接流入内河造成水体污染,另一方面自然式的植物配置还能为中心岛的建筑群与中心岛滨水驳岸区起到良好的过渡作
万方数据第四章低影响开发相关案例研究用,高大的乔木柔化了建筑硬朗的线条,在通过灌木、景观小品、水生植物在竖向空间上的渐进式跌落,起到了良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校园景观轴线上的两处下沉广场,既满足师生使用功能的需要,也可在雨季提供临时蓄滞雨水的作用;沿中心岛4条主干道布置的植草沟位于可将将雨水滞留并利用其中的植物与上壤将径流雨水中的污染物生物降解或部分去除,能在雨季到来时缓解路而积水问题"。4.4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在设计时考略到奥运举办正值北京主汛期,应确保赛期的防汛安全,因而突出对雨洪管理的设计。该设计充分考略到雨水的收集、净化、回用。具体措施如下:由于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初期的]~4mm雨量中,雨水径流有明显的初期冲刷作用,因此雨水利用系统的首要解决目标即为控制初期降雨。而且不同的下垫面径流污染程度差异较大,绿地径流水质相对较好,广场、路面雨水径流污染较重38。在确保排水通畅的前提下,在设计中提出了“自然水质净化的雨水利用”设计新理念:即先下渗净化,再回收利用”。透水地面的结构由透水砖(或带缝隙的不透水材料)、连接找平层、垫层共同构成,垫层内每隔一定间距埋设全透型排水管40。雨水依次通过透水砖、连接找平层、垫层、全透型排水管,得到多重净化作用41。透水地面局部下降形成通长的渗滤沟槽即为渗滤沟,其边缘为无纺布反滤层,槽内为单级配碎石,支渗滤沟的级配碎石内埋设全透型排水管,雨水通过雨洪收集毛管汇入支渗滤沟;而主渗滤沟的级配碎石内埋设冲-Xal!水管,雨水通过支渗滤沟汇入主渗滤沟,再输送到雨水集水池。由于要行走重型车以及考虑到整体美观的需要,中轴路设计时在中间21.Om范围内铺设了花岗岩,并在花岗岩铺装的两侧各设置了一条透水性雨洪集水沟42,该集水沟是用透水或多孔材料制作,在集水沟内还设置了一定高度的挡水板,只有当雨水超过雨洪利用设计标准时,雨水才能外排43庆典广场采用了大面积的花岗岩铺装,雨水得以最大限度地下渗、收集。其面层和基层均为不透水材质。为了减轻排水压力和改善排水的水质,在地面雨水口处设置弃流井,弃流井的容积可以存蓄3~4mm的初期降雨,井内设有多层过滤网,初期雨水可经过滤后下渗,并于后期集中将雨水排放到下游的集水池中。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4.5成功经验总结首先要对场地进行针对分析,在天津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中,对场地的水文情况进行了严密的测试,对降雨量、降雨场次以及强度较大的暴雨进行星系,并使用了SWMM进行测试规划前后的水文变化情况。第二,要有一完整的规划体系,前期规划要对场地进行明确定位,根据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规划,如HighPoint住宅规划中突出解决原有场地排水问题,在设计是就注重建设自然排水系统、雨水花园、生态蓄水池、可渗透路面、生态过滤草沟等措施。第三,对不同场地类型要区别对待。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在规划时对于不同区域标高、铺装材料等进行分别规划,如中轴路与树阵广场的铺装区别设计。36
万方数据第五章实证研究一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第五章实证研究一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5.1项目研究5.1.1区位条件溧水区隶属江苏省南京市,位于南京南部,紧邻上海和马鞍山市,是南京的南大门44。此外,作为百里秦淮的发源地,溧水区域内文化及旅游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雄厚、农业资源独特、水系充沛、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系统稳定,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45。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县,溧水区内交通便捷,公路、铁路的交错建设形成了溧水独有的交通网络,使溧水成为了连接苏州、上海、湖州、芜湖的交通枢纽。白马镇位于南京市溧水区城东南,镇域总面积153.7平方公里,人口4.3万。白马镇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三城九镇”之一46,江苏省确立的98个重点中心镇之一。白马镇属典型的宁镇扬低丘陵山区。近年,省市区领导来白马视察,确定在白马镇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打造国内一流农业“硅谷”(图5.1)47。图5—1区位分析图Fig.5-1Locationoftheproject(图片来源:作者绘制)5.1.2基地规划范围及周边规划情况基地位于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的中东部。场地的为教学生活区和公共实验平台。再往西为专业科教园区(西园),此处多为高标准试验田,包括旱田和水田。园区最西边为动物科学实验区和动物医学实验区。场地的东部则分布有创新与鬻~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创业园区、专业科教园区(东区)、办公服务区。该地段自东大门起,被中心景观大道分为两块,即东大门与场地分别位于景观大道两端(图5.2)。图5.2基地规划范围及周边规划情况Fig.5—2Planningrangeandsurroundingplanning(图片来源:根据原有规划作者绘制)5.1.3现状自然条件分析1)气候气象条件溧水区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夏、秋、冬司机鲜明,热冷变化明显;区内降水量和光照相对充足,降水和暑热处在同一季节;区内年际、季际降水量相差悬殊,对场地内的水系生态规划具有很大影响。据统计,溧水区全年平均温度为15.5℃,极值温度分别为39.7℃、.13.1℃;年均风速3.3m/s,以东北风及东方最多;年均降水量1087.4mm,汛期平均降雨量1543.8mm,理念降雨量极值分别为1825.8mm和534mm,年均蒸发量1038mm,年均相对湿度为79%;年均径流深282.7mm,年均径流总量4.75亿方。年均降雨量大于年均蒸发量,干旱指数为O.95,干旱指数相对较大,对该园水系的水量保障规划具有很大的影响。溧水全年干旱与暴雨情况比较常发生47。
万方数据第五章实证研究一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2)地形地貌基地多为丘陵岗地,中间凹陷形成水库。水库北侧设有大坝,泄洪口位于大坝东部。地形总体呈现西南部高,东北部低,南部低洼,为主要水源渠道。场地最高绝对标高为43米,最低绝对标高约为35.3米,常水位绝对标高为35米(图5.3)。图5·3基地地形地貌分析图Fig.5·3Analysisoftopography(图片来源:项目组)3)地质土壤基地内农田分布广泛,土壤肥沃。但是土壤种类较为单一,以土母质为主;泥土主要为土母质;泥土主要为岩石受剥蚀、风化后堆积而成的酸性黄壤土,土层厚度不同、容易冲刷,易造成水体流失,污染区内水质。4)动植物资源基地内植物主要为农田灌草、水生植物和一些乡土树种,植被品种相对单一,且分布不均;动物方面仅有少数的青蛙、蟾蜍等常见农田两栖动物和鱼类等,动物资源相对单一。基地内植物相对能够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质。5)土地利用现状基地内水资源丰富,除了有一大面积的水库,还分散了许多水塘。场地内的村庄占有面积不大,仅有西边两处村庄延伸到场地中。现状场地植被乔木主要以黑梅为主,下木较为自然,多为乡土植物(图5.4)。39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图5.4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图Fig.5—4Analysisofcurrentlanduse(图片来源:作者绘制)6)水系现状场地现有三处水源,位于南部来自南林基地的水源是主水源,汛期水量较大。位于西部来自东庐山水库的水源由于地势阻碍,无法直接流入场地,需要用泵抽取。位于东部来自老鸭坝水库的水源流量相对较小,枯水期可进行补水。众水系汇聚于中心湖,截留蓄存,当水量超过标准,可通过泄洪口排出。5.2存在问题5.2.1场地文化缺失由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国的高校校园建设迎来了爆发式的突破。众大学城
万方数据第五章实证研究一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的新建,随之带来了百校一面的局面,校园缺乏特色,标志性不明显,无法突出自身的特点等问题。校园那特有的文化理念和内涵正在逐渐的消失和淡化。究其原因首先在于人们忽视了校园的景观文脉的存在价值,只是简单的做景观,而不是挖掘景观自身存在的景观价值;其次设计师没有从传承地域特色校园景观文化的角度对大学特色校园景观进行设计和研究。本案设计中,提炼南农文化元素,提取田、垛、圃、草、果等元素,营建垛田跌水、草甸花海、杉林畦田等景点。植物搭配方面优先选用南农的特色植物,如果树、运动草坪等,形成具有南农特色的校园植物景观。5.2.2生态效益缺位校园的建设也改变了原有场地的水文条件,建筑、不透水铺装等阻碍了水循环过程;污染物、灰尘等影响了水质。本规划在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指导下,积极从源头保护雨水资源,吸收、过滤、回用雨水,化废为宝。另一方面,种植设计上采用突出拟自然生物多样性植物群落的构建,不仅可以减少建设造价,还能形成特色校园景观,同时也便于后期管理。5.3公园总体规划5.3.1规划目标、定位及理念1)规划目标总体设计目标:打造“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新校园,引领未来校园发展新趋势。具体设计目标:通过青山绿水、田原牧歌、农耕文明、新型园田、明日乡村六个方面来展现南农名校“新特色”,构建未来乡村“新缩影”。2)规划定位本规划在研究场地的精神之后,确定保留在保留原有农业文化的基础上,追加展现南农文化;同时结合低影响开发理念,打造具有高生态效益的新型校园。总而言已,本规划旨在展现“一流”名校“新型”校园之“特色”;构建“未来”、“新型乡村”之“缩影”。3)规划理念在设计、营造手法上关注“生态”与“低碳”即生态优先;关注“生活”与“休闲”即理想人居、关注“文化”与“历史”即校园特色、关注“产业”与‘‘特色”即学科方向、关注“未来”与“发展”即引领未来。41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5。3.2规划总体布局及规划结构1)规划总体布局本设计通过挖掘场地的地域文化特色,结合未来规划目标,创造了具有鲜明南农文化特色兼具生态效益的校园文化景观。一方面结合了南京农业大学的校园文化特色,突出展示学科特点,展现学科魅力;另一方面,通过合理规划水系,满足了场地的蓄水、灌溉、防洪排涝等功能需求,实现雨水管理、回收、过滤、回用等低影响开发功能(图5.5、图5-6)。乏广图5.5中心湖区总平面图Fig.5-5MasterPlan(图片来源:项目组)42N撩20【3000
万方数据第五章实证研究一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图5-6中心湖区乌瞰图Fig.5—6Bird’SofCenterPark(图片来源:项目组)主要展示了:(1)农耕文化:1、草业:包括牧草、草甸、园林草地、运动草地等。2、园艺:包括果园、水生蔬菜与花卉等。3、湿地:包括自然湿地、人工湿地,把整个湖区当成雨水花园净化器。(2)湿地净化过程:1、主要由“田畦’’、“垛田”、“水上园圃”及枯水季输水管构成系统。2、流水花台、生态浮岛、水上森林等。2)规划结构公园总体结构可概括为:“一核、一环、两轴、十景”,具体为:一核:中心湖——“慧海"取“智慧海洋”之意,喻指莘莘学子汲取知识的源泉。中心湖也是周边水系的汇聚之地,“汇’’作为“慧”的谐音字,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南农“海纳百川”的胸襟与“博采众长”的学术姿态。一环:农耕文明环连接环湖农耕文明主题景观的绿色环线,涵盖了田园牧场、绿坡舞台、水上园圃、杉林田畦、跌水垛田、草甸花海,桃李芬芳、香果老圃、流水花台、水上森林、生态43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浮岛以及河口冲滩等各色农耕景观。以时尚、现代手法描绘传统农耕文明之情缘,尽展农耕景象新气息。两轴:校园景观主轴、湿地净化展示轴(1)校园景观主轴:沿校园主入口大道的一条东西向视线廊道,连接神农雕塑与西部“绿芽构筑”。景观轴线上的神农雕塑作为东西视线的双向焦点,与入口景观形成对景,丰富了空间景观层次,形成古今文明交相辉映之态。(2)湿地净化展示轴:连接杉林田畦、流水垛田、水上园圃以及生态浮岛的南北轴线,既是湿地演替景观的视觉通道,也是雨水汇集、净化以及循环利用的生态流线,同时也发挥着湿地水体净化的教育展示功能。是集景观、生态、教育于一体的教育展示轴。十景:缤纷校园、生态校园缤纷校园主题景点有:桃李芬芳、草甸花圃、香果老圃、草坡舞台,展现南农特色学科的风采;生态校园主题景点有:河口冲滩、水上森林、流水花台、杉林畦田、垛田跌水、流水园圃,集蓄水、灌溉、湿地净化、雨水回收等功能为一体,打造生态示范校园(图5.7)。图5.7总体结构分析图Fig.5—7Theanalysisofoverallstructure(图片来源:项目组)
万方数据第五章实证研究一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5.4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5.4.1低影响开发功能1)调蓄洪水、防洪排涝汉子坝水库为基地内面积最大的水域和蓄水池,在调蓄洪水、防洪排涝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案通过将保持基地原有水域面积,同时将湖底深挖、开沟,进而降低场地在汛期遭受洪水灾害的可能性,加大水库蓄水量。2)雨洪管理、生态净化本案设计的河口冲滩、流水园圃、垛田跌水(图5.8)、流水花台、杉林畦田、生态浮岛等设施,有利于水体白净循环。再通过草甸花海(图5.9)等一系列的低影响开发基础设施,提高雨水的截留,收集并净化雨水,达到调蓄雨洪的目的。图5—8垛田跌水效果图Fig.5—8Renderingofdropinbuttressfield(图片来源:项目组)图5-9草甸花海效果图Fig.5-8Renderingofmeadowflowers(图片来源:项目组)3)丰富景观、突出特色本案设施一系列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如雨水花园、生态草沟等在保证雨水收集的同时,丰富了景观效果。水上森林、流水花台、垛田跌水、杉林畦田(图5-10)等景点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可以让人亲水,在幽静、清凉的环境中静静沉思。同时,水景相关的景观设施也围绕南农的特色展开,突出优势,展现魅力。45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图5—10杉林畦田效果图Fig.5-10RenderingofChinesefirplamation(图片来源:项目组)4)涵养水源,灌溉利用规划后的水量储存量大为扩大、水量充沛、水质良好,不仅可以用于场地基本景观用水,还可以满足南农试验田的灌溉需求,化废为宝,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以及现有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5.4.2低影响开发目标1)结合基地的现有资源和条件,减少场地平整范围,减少对场地的干扰,降低水文变化和生态影响。2)减少总防渗面积,通过合理规划减少对场地的影响;尽量使用可渗透的各类材料,建造生态停车场;定位不透水区域,合理引流该区域排水。3)合理设置低影响开发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渗漏井等的功能。
万方数据5·4.3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与布局5.4.3.1场地整理从图可知,场地规划基本基础原地形地貌基础上(图5.1l、图5.12)。图5-11场地整理图Fig.5—11Sitearrangement(图片来源:项目组)图5-12规划前后地形比较图Fig·5-12c。mparetheterrainbeforeandafiertheplallfling47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图片来源:项目组)其中三处入水口皆设置不一样的水景观。南部的流水园圃和垛田跌水遵从了原有的场地纹理:流水园圃将田埂改变成环路;垛田跌水是模拟自然田块的肌理进行改造。东部的河口冲滩改变了原有的水塘形态,将零散的小水塘连通,形成围绕岛屿展开的连贯的水网。西北部的流水花台顺应地势,设置栈道,使水层层跌落。场地内设有5处建筑,其周边场地使用可渗透型材料,减少了建设对场地原有水文的影响。香果老圃遵从地势原有高差,设计为层层跌落之势。其余部分多为草坡、草甸、果树等植被覆盖区,在原有的场地形态上整理场地,形成由周边往中心湖地势降低的形态。5.4.3.2雨洪利用措施雨洪利用设计标准内雨水通过透水性铺装、输水沟汇集到回用蓄水池中,经净化后用于灌溉。超过雨洪利用设计标准的雨水,再通过排水系统排向蓄洪沟暂蓄,此举可减小外排量及市政排水压力,节约水资源(图5.13)。圆存锗一匡入渗i存储卜叵入渗i●票委j蛩甲存储-圈;图5.13雨水渗滤系统流程图Fig.5—13Rainwaterinfiltrationandpercolationsystem(图片来源:作者绘制)(1)沿道路设置植生、渗滤型排水沟,局部场地边缘与道路相接处设置暗沟。(2)园路、人行道、停车场选用透水材料,以下渗为主,排入周边绿地下渗为48
万方数据第五章实证研究一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辅。(3)场地标高高于周围绿地50~lOOmm,并坡向绿地,使没有下渗的雨水能够排入周边绿地中,并适当建设增渗设施。(4)利用低洼地作为汇水区域,低洼地的下部铺设碎石等形成蓄水层,种植耐水湿植物,蓄水的同时形成良好景观效果。(5)室外运动场采用收集下渗型室外运动场模式,雨水排入相邻绿地下渗48。雨水渗滤系统:由透水地面、多孔垫层组成,利用渗透性铺装结构的孔隙下渗、暂蓄雨水,雨水通过多重过滤净化确保水质清洁。雨水收集系统:由透水毛管、支渗滤沟、主渗滤沟以及渗滤型透水沟、渗滤型渗漏井、渗滤型检查井、雨水收集池组成。5.4.3.3改善排水路径1)道路道路在布置是结合地形,选择地形较缓的区域,避免陡峭地形。材质选用分为透水性铺装和不透水性铺装两种。主路部分多采用透水性铺装,局部桥梁、坝顶路、栈道选用常规不透水铺装。选择材质时,考略要减缓水流速度,选用粗糙的表面;坡度的选择,注意在能充分排水的前提下,增长雨水在材质表面的时间,更多的能让雨水下渗。2)场地场地位置选择时考虑与原有地形的衔接,选择不用太需要整理的地段。其次,结合地势分层设置场地,尽量减少不透水区域的联系,打破大面积铺装。对于不透水区域,注意促进它们排水到自然系统、植被缓冲区或渗透区。3)地块斜坡首先要避免地块土壤紧实来最大化土壤下渗能力。第二栽植了梯度区或保护现有植被,创建附加的表面粗糙度以降低洪峰流量,减少地表水的径流,增加运行时间。5.4.3.4低影响开发规划低影响开发规划通过六个字:滞、渗、净、蓄、调、排进行展开(1)滞沿环湖路设置植草沟,用于滞留来自周边场地的汇水。场地内道路边的植草沟滞留场地内的汇水,该设置目的在于阻滞雨水的冲刷效果,减少对底层植物的冲击效果。49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这些被植草沟收集的水,受高程的影响汇集到周边的水体。如图5—14。来自东庐山水库汇水,lI_“I“l。◆皂||场地外汇水至植草沟,N蕊蕊羹来自南林基地汇水场地外汇水至植草沟来自老鸭坝水库汇水/周边场地扩水一雨水收集净化池园外汇排水线錾搀塾蒌水I⋯IIII嚣栾餐羹薯善沟至植草沟...一票笳舅需”8图5.14雨水收集规划图Fig.5—14Watercollectionplan(图片来源:作者绘制)(2)渗1)雨水花园在大块草坡处设有多个雨水花园,一方面可以缓冲水势,降低对位于地势底层植物的伤害,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散雨水储存,以便留存更多雨水(图5.15)。图5.15雨水花园构造图Fig.5-15Thestructureofraingarden(图片来源:项目组)50憋
万方数据第五章实证研究一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2)植草沟植草沟主要布置在道路两侧,低于道路标高。集水沟用透水或多孔材料制作,集水沟内设置了高于土壤5cm的溢流口,当水量超过雨洪利用设计标准时,雨水就会通过溢流口外排出去,这个做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使雨水下渗并收集雨水,同时保障雨水的快速排放,如图5.16。挡小二曩C9F./遗水层30cm(垃径2crn镍石——一———。_’!f].土蛭建芒:譬孔昔r图5.16植草沟构造图Fig.5-16Thestructureofgrassedswales(图片来源:网络)3)透水性铺装设计中的场地标高都高于周边植被区,有利于吸收场地内未渗透下去的雨水,补给场地用水和蓄存雨水;同时还能吸收从场地冲刷下来的尘土,净化水质。如香果老圃树阵区内的绿化带比周边的铺装低,超透水铺装吸收标准的雨水能够通过径流进入绿化带内收集调蓄。树池之间选用了透水性铺装,树池的结构则采用多孔的混凝土板,以达到水流交换、收集的目的。路牙开口,方便雨水更快排走。雨水可以缓慢渗入土壤并灌溉树阵内的树木,从而减少灌溉量甚至有时候不再需人工多加灌水。多余的雨水还可以通过地下埋设的毛管下渗、收集后,引入专门的蓄水池存蓄,到了旱季回用于绿地灌溉(图5.17)。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图5.17香果老圃效果图图Fig.5—17Renderingoffruit-bearingforest(图片来源:项目组)4)渗漏系统渗透系统由透水地面、主支渗滤沟、多孔垫层、透水毛管共同组成。雨水首先要通过多重过滤,净化后再汇集到雨水集水池中,流到末端的水质可以满足灌溉、水景的要求(图5.16、图5.17、图5.18、图5.19)。图5—18雨洪利用系统图Fig.5-18Mapofstormwaterutilization(图片来源:作者绘制)52
万方数据第五章实证研究一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图5.19嵌草石板地面Fig.5—19Grassinlaidpavingslabs(图片来源:作者绘制)1500x150x30中宁未咿地舨木蚺地板专f{j连接接抖连拉60x15木啦业目中科;350颦守川100x65x60混凝土垫垃}}|双股15号镀锌低鹾钠丝ij钱鼻J-忏中250xlOOxl00厚C15涅凝}{8L1Rg打鼬诛平于r扛混凝-t。内预留。群瓴羿于,打距350200J掣C20无砂混凝土寨I夯宴.搓实鬟敬≥093图5.20木塑地面Fig.5-20Wood-plasticcompositedeckfloors(图片来源:作者绘制)沙质r壤.渗透系数≥1.Omm"s厚220pp透水网片材(外包土1.布2009/m2)赏500.厚n0原状土井幽及井盖鬃鬟雾灞鬟黧霎豢i?誊j蒯叫●进■E譬敷--一。≤瀵瀵.二童≤妻。l_!i;l巨’一二1鏊誊≯∥篁遮纛潮■曰■■■目匿目蹿霹罄銎曩■阉粼翮圄疆鹱嗣圈叠Ⅲ(}x600l,DPE检查井磊-—i磊10D200I"E连通箸,p适水朗型材喻奁井处断扦图5.21观众席草地雨水利用原理图Fig.5-21Illustrativediagramofrainwaterutilizationintheaudiencesection(图片来源:作者绘制)53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3)净1)来自南林基地的汇水首先进入杉林畦田进行过滤处理,通过箱涵、暗管输送到垛田跌水,经过层层跌落、瀑气,进入流水园圃并在其中进行植物生物净化。2)来自东庐山水库的水进入流水花台进行净化处理;来自老鸭坝水库的水进入河口冲滩进行净化处理。3)生态浮岛、植草沟、水生植物、绿地里的植物同样对水体进行生态净化。4)枯水期是水量减少,可能会引起水质变坏,因而用泵抽取湖水调送至杉林畦田,进行水系循环处理。5)植物选择原则:以乡土植物为主,短暂水湿的植物;选择根系较发达的植物;物选择如表5.1。不能选择入侵性植物;选择既耐旱又能耐选择香花性植物,以吸引昆虫等生物,植表5.1植物选择Tab.3.2Plantselection分类植物名称宿根花卉草本植物灌木乔木鸢尾、马蔺、紫鸭拓草、金光菊、落新妇属、蛇鞭菊、萱草类、景天类、芦苇狐尾草、莎草、柳枝稷、发草、玉带草、藿香蓟、扫帚草、半枝莲冬青、山胡椒、杜鹃、唐棣、山茱萸属、接骨木、齿叶荚蓬、木槿、柽柳、胡颓子、海棠花、西府海棠、紫穗槐、杞柳、夹竹桃中山杉、红枫、枫香、麻栎、钻天杨、桂香柳、旱柳、楝树、白蜡、杜梨、乌桕(4)蓄场地内主湖体为天然蓄水池,雨水经过渗透管传输至主湖体。为了加大蓄水量,对主湖体进行深挖、开沟处理,一条沟通向泄洪口,另一条通向滚水坝。(5)调汛期时,主要水源为来自南林基地的南部水源,进入场地后首先到达杉林畦田,再通过箱涵、暗管进入垛田跌水,流水园圃,最后进入主湖体。用泵抽取试验田灌溉需水,通过暗管输送至灌溉渠。多余的水经泄洪口排出。非汛期时,南林基地不再供水,东庐山水库的水经水泵抽取用于场地补水;老鸭坝水库进行少量补水。(6)排场地内超出蓄水量部分主要通过泄洪口排出。54
万方数据第五章实证研究一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5.4水量保障和水系循环规划场地内规划建设的水系水面面积约6.1公顷,约为中心湖区的9/20。为保障水量和水位维持相对稳定,以及满足试验田的日常灌溉需求,需要有充足的补水量。因此,本规划首先对主湖体进行了深挖及开沟处理,加大了蓄水量(图5-20)。其次,本规划对补水形式进行了梳理,主要有:园外水库补水、园外河流汇水、雨水、再生水、地下水等,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补水方式不同49。’旷,影lf—_J蓄水池(主湖体)图5-22水量保障规划图Fig.5-22waterquantitysecurityplan(图片来源:作者绘制)“流水不腐”,水系循环有利于保持水体的活力,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场地原有水源包括三河,分别来自场地的西面、南面、东面。汛期时,从南部河流汇水进入中心湖区并被存储于水库,超过库存部分通过泄洪口排走。东部的河流由于老鸭坝水库蓄水,暂不供水。西部的河流与中心湖区之间隔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一tL,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了个山包,不能直接供水(图5.21)。彀篡渠热鬣专遥{Lr’≮争澎醚∥\J._-灌溉暗管一主湖一雨水收集净化池园外汇排水线⋯雨水收集植草沟⋯雨水收集暗管._.一水流方向●泵站图5.23汛期水系循环流程图Fig.5-23Theflowchartofwatercirculationduringfloodseason(图片来源:作者绘制)枯水期时,从西部的河流抽水上来,补充于中心湖区。东部来自老鸭坝水库的河流为湖区补水。规划场地南部的杉林畦田、流水园圃、垛田跌水形成循环水系,在垛田跌水西边,设有滚水坝,将中心湖区的水用暗管抽送到杉林畦田景点。再通过暗管,经过环湖路,输送到垛田跌水。垛田跌水每块标高不同,呈现层层跌落之势,最后流入流水园圃,汇入中心湖中(图5.22)。56
万方数据第五章实证研究一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乏f、霎芰图5.24非汛期水系循环流程图化池草沟Fig.5-24Theflowchartofwatercirculationduringnon-floodseason(图片来源:作者绘制)图5.25排水系统图3:0、Fig.5·25Revetmentplanningofwatersystem(图片来源:作者绘制)57抟,。~竹_~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5.5驳岸规划本案设计的驳岸主要分为硬质驳岸、软质驳岸以及混合驳岸(如图5.24)。其中硬质驳岸包括场地北部的防洪堤坝,以及沿湖局部硬质场地,具有稳定性好,抗冲刷能力和防洪能力强的特点,包括垂直挡墙式驳岸和台阶式驳岸。软质驳岸能够有效的缓解地表径流,维持水陆生态系统的稳定,包括自然缓坡式驳岸、垂直木桩式驳岸。瓤N撩20C300V硬质驳岸线:一防洪堤坝一垂直挡墙软质驳岸线:一一自然草坡一木桩驳岸一湿地植物混台驳岸线:一一跌水挡墙图5—26驳岸规划图Fig.5—26Revetmentplanningofwatersystem(图片来源:作者绘制)在环湖区域基本保留了水库的原有自然风貌和原有自然岸线,模仿自然湖岸,设置自然缓坡驳岸(图5.25)。此类驳岸是在原有的自然缓坡基础上,在栽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并适当点缀景观石。这类驳岸可以很好的缓解地表径流,并达到一定的净化水质的目的。河口冲滩区接近入水口,入水口小,水流较急,因而设置在边缘浇筑混凝土加固岛体,再在其上设置木桩驳岸,不仅应对水流对驳岸的冲刷,还能营造自然驳岸。木桩间栽植挺水植物、耐水植物、旱生植物,堆砌碎石,以减缓水流对驳岸的冲刷,同时也丰富了驳岸景观。雾一
万方数据第五章实证研究一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软质驳岸处理方法1自然缓玻驳岸玉垂直木桩驳岸r⋯木栈通r旱生植物r⋯⋯·木桩r耐水植物r~⋯挺水植物图5-27软质驳岸处理方法Fig.5—27Softrevetmentprocessingmethod(图片来源:项目组)硬质挡墙既有台阶式驳岸,又有毛石挡墙式驳岸,均是由钢筋混凝土、水泥砂浆石块等加固驳岸,以增强驳岸的抗冲刷能力,保证公园防洪安全(图5-26)。此外,由于大坝高差大,又无特色景观,因此在大坝前端设置几组生态浮岛,不仅可以打破大坝的硬质感、也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硬质驳岸处理方法:①挡墙?⋯栏杆浆砌块石⋯⋯。7.石材饰面图5.28硬质驳岸处理方法Fig.5—28Hardrevetmentprocessingmethod(图片来源:项目组)59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5.6防洪排涝规划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划》及《南京市溧水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可知溧水区防洪标准到2020年为50年一遇,到2030年末未100年一遇。本案水系的防洪排涝规划时在充分研究基地现状和未来防洪可能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与溧水总体规划、溧水防洪排涝规划相协调,通过保留、改造基地原有防洪设施,增设雨水花园、排水沟、渗滤系统等手段提高场地防洪排涝能力。防洪排涝具体规划如下:1)加深中心湖区的深度,一方面加大了蓄水量,满足校园内试验田的供水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应对雨洪做积极应对。2)保留了北部的大坝、泄洪口,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缮,保证了泄洪效率的提高、水系水位的相对稳定和水质的提高。3)场地内的铺装多采用透水性材料,有良好的渗透效果;多余的水流排入周边植草沟、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设施中,能可快速的排出、吸收雨水、减少积水。4)邻水平台、栈道等均采用架空或挑出的形式,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少对水流的阻挡,提高泄洪效率。5.7水质净化系统设计本案的水质净化系统是基于控制湖体及整个水系产生水华、水质劣化、面源污染等的产生因素进行设计50。设计主要针对:(1)在源头进行净化,净化后才允许排入湖体,提高入湖水质;(2)保护水系自然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和自我修复能力;(3)增加水系循环流动能力,提高流动复氧和水体交换水平;(4)促进局部死水区的水体交换流动,稀释局部污染物。整个流程包括三大系统:动力系统:根据“流水不腐”的生态理念和水华产生的流速限制条件设计,以湖区建设地形,自然流向和周边水系连通为主导,通过设置循环泵站,形成园内水系小循环和周边水系大循环,解决湖体流动动力问题。净化系统:由于在降雨时期,地表径流中含有的N、P、S、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浓度会很高,如果直接排入公园水体内,会使得水体受污染的风险增大。因此在本案设计中多处设计了雨水花园、植草沟、湖岸生态过滤带等设施,通过植物吸收来达到生态净化的目的。中心湖区南部的杉林畦田规划为兼氧池,从这里经过的水通过箱涵过滤网后,进入垛田跌水,层层跌落,进行曝气处理,再进入流水园圃即植物池进行生物净化。在湖区北部、大坝前,设计有多个生态浮岛,沿湖驳岸多自然式,配置有多
万方数据第五章实证研究一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种植物,利用植物吸收水体内的重金属不仅效果好,成本也低。从整个校园规划来看,原中心湖区的东部河流顺应地势,被分为多段,自东向西层层跌落,经过滤、曝气、生物净化后汇入中心湖雨柬收集区(图5.29、图5.30)。氧化塘"水赓净化弛L—————_+术质净化池^生态草淘+一一再生水^河灌汇永、雨木循蚪采站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求生植物系统水生动物秉统图5.29水质净化系统图Fig.5-29Waterpurificationsystem(图片来源:作者绘制)^▲—_出水化学沉淀———’试验狙-"图5.30水系循环利用图Fig.5-30Watercircularutilization(图片来源:作者绘制)61●I底泥徽生物秉统●l潮球生杏过滤带
万方数据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自净系统:自净系统考虑湖体生态系统为主,人工手段为辅助的措施进行设计。生态系统建立主要包括湖体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的栽植及水生动物的放养,模拟天然水体生态系统建立,形成完成生态链,促进湖体生态系统平衡的建立。人工辅助手段主要是深入人工水草及局部死水区域推流,是对湖体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区的扩大,更大程度地弥补和克服自然生态系统的生长季节缺点、流动局限性缺点,完善湖体自净内容,缩短湖体自净独立性的建立时间。5.8本章小结本章将前文总结归纳的有关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的理论在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得到最终的论证。根据基地的自然条件、水系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等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园区总体规划的定位、布局。通过明确中心湖区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功能、目标,自此基础上进行规划与布局。通过地形整理改善排水道路,减缓雨水冲刷;通过一系列的雨洪利用措施打到雨水渗滤、收集的目的。进行水系循环规划,完成水质净化系统;重视排洪防涝,安全第一。6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探究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系统整合
- 浅谈生态学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 热带观光果园景观规划设计与种植研究
- 浅谈城市生态滨水游憩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与途径
- 城市居住区内海绵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 东莞市凤岗镇黄洞广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
- 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以浦东新区浦发博园绿地景观为例
-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加拿大奥雅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李宝章
- 海南万宁长春城花园小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 2012中国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大会
- 浅析主题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
- 基于乡土文化视野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湖北省阳新县南市村为例
- 生态视角下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枝江为例
- 上海金地高行镇住宅项目(金地未未来)景观规划设计ppt课件
- 重庆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办法
- 居住小区建设规划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协调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