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6 MB
- 5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类号密级UDC学校代码10500硕士学位论文(全日制专业学位)题目:生态视角下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枝江为例英文题目:UrbanWater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StrategiesfromanEcologicalPerspective——TakeZhijiangCityasanExample学位申请人姓名:邢悦申请学位学科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指导教师姓名:黄艳雁二○一八年五月
分类号密级UDC学校代码10500硕士学位论文题目生态视角下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枝江为例英文题目UrbanWater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StrategiesfromanEcologicalPerspective——TaketheZhijiangCityasanExample研究生姓名(签名)指导教师姓名(签名)职称申请学位学科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学科代码085213论文答辩日期2018.05.17学位授予日期2018.06学院负责人(签名)评阅人姓名评阅人姓名年月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北工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被大量侵占,水体被人为填补,土地被钢筋混凝土铸造的“钢铁森林”所替代,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城市的不断扩张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却给大自然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灾难,物种的缺失让原本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大自然失去了平衡,失去了自然的活力与光彩。城市水系景观区位于水域和陆域的边缘,它们是自然资源密度最高、水平最丰富、生态环境最敏感的区域。因此,是否具有优良生态系统的水系景观区,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反映了城市的特点,而且是拉动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目前,国内的城市水系景观大部分是从传统的工程整治角度进行规划设计,没有从生态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视角下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即从生态视角出发,整合娱乐,观光,生活等公共空间系统,建设融合生态、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城市水系景观,以避免城市出现“千城一面”。同时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流域规划的指导下,对城市水系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促进城市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重塑自然、社会、人的和谐关系。城市水系具有资源、环境、生态等重要属性,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科学的保护和利用水系资源,恢复与保护生物资源,增加生态环境的容量,进而提升景观质量,最终实现人类的诗意栖居,对于研究城市水系及其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是生态视角下的城市水系景观的规划设计研究,以建设人水合一、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水系景观为最终目的,基于景观生态学、景观规划设计、人居环境科学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以自然性、减负性、多样性、修复性为基本原则,从生态视角探讨了我国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生态视角下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策略。基于得出的规划设计策略,以枝江市城区的水系景观规划为案例,依次从总体规划设计、水系景观总体布局和对城区水系生态系统的改善等方面探讨了枝江市的水系景观规划方案,探寻策略的合理性,得出相应的结论,希望对三峡水乡水系发达的其他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可持续1
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the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ofourcountryandtheacceleratingprocessofurbanization,theurbangreenspaceisinvadedbyalargenumberofpeople,thewaterbodyisartificiallyfilled,thelandisreplacedbythe“steelforest”ofreinforcedconcretecasting,andthenaturalecologicalenvironmentofthecityisseverelydamaged.Althoughthecontinuousexpansionofthecityhaspromotedtheeconomicdevelopment,ithasbroughtaninescapabledisastertonature.Thelackofspecieshasallowednaturethathastheabilitytorepairitselftoloseitsbalanceandlostitsvitalityandluster.Urbanwaterlandscapesarelocatedontheedgeofwaterandland.Theyaretheareaswiththehighestdensityofnaturalresources,themostabundantlevels,andthemostsensitiveecologicalenvironment.Therefore,whetherawaterecosystemwithanexcellentecosystemisofgreatimportancetoacitynotonlyreflectsthecharacteristicsofthecity,butalsoisanimportantresourceforstimulatingthedevelopmentofthecity.Atpresent,mostoftheurbanwatersystemlandscapesinChinaareplannedanddesignedfromtheperspectiveoftraditionalengineeringrenovation,andthereisnoecologicalandharmoniousdevelopmentbetweenhumansandnature.Urbanwatersystem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fromtheecologicalperspective,thatis,fromanecologicalperspective,integratespublicspacesystemssuchasrecreation,sightseeing,andlife,andbuildsurbanwatersystemlandscapesthatintegrateecological,regional,andculturalfeaturestoavoidtheappearanceof“onecityinonecity”..Atthesametime,undertheguidanceoftheurbandevelopmentmasterplanandtheriverbasinplanning,theurbanwatersystemlandscapeisplannedanddesignedtopromote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urbaneconomyandecology,andtoreshapethe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nature,society,andpeople.Urbanwatersystemshaveimportantattributessuchasresources,environmentandecology,andtheyareimportantfoundationsforthesurvivalanddevelopmentofcities.Howtoscientificallyprotectandutilizewaterresources,restoreandprotectbiologicalresources,increasethecapacityoftheecologicalenvironment,andthenenhancethequalityoflandscapes,ultimatelyachievinghumanpoeticdwelling,isofgreatsignificanceforthestudyofurbanwatersystemsandtheirlandscapes.Thisarticleistheplanninganddesignstudyofurbanwatersystemlandscapefromanecologicalperspective,withtheaimofbuildinganintegratedhuman-hydraulousandecologicallysustainableurbanwatersystemlandscape,basedonrelevantbasictheoreticalknowledgesuchaslandscapeecology,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andhumansettlementenvironmentalscience.Takingtheprinciplesofnature,burdenreduction,diversity,andrestorationasthebasicprinciples,thestatusquoanddevelopmenttrendofurbanwatersystemlandscapeplanninginChinaarediscussedfromanecologicalperspective,andurbanwatersystem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strategiesareproposedfromanecologicalperspective.Basedonthederivedplanning2
anddesignstrategy,takingthewaterlandscapeplanningofZhijiangCityasacase,thewaterlandscapeplanningofZhijiangCitywasdiscussedintermsoftheoverallplanninganddesign,theoveralllayoutofthewatersystemlandscape,andtheimprovementoftheurbanwatersystemecosystem.Investigatetherationalityofthestrategyanddrawcorrespondingconclusions.IhopetoprovidecertainreferencevaluefortheplanninganddesignofotherurbanwatersystemsintheThreeGorgeswatersystem.Keywords:waterlandscape,ecology,planninganddesign,sustainable3
目录摘要......................................................................1Abstract......................................................................2目录......................................................................4第1章引言..................................................................71.1研究背景................................................................71.1.1水系对人类的重要作用..............................................71.1.2国内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热潮的掀起....................................81.1.3枝江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必要性................................81.2国内外研究现状..........................................................91.2.1国内研究现状......................................................91.2.2国外研究现状......................................................91.2.3国内外研究小结...................................................101.3研究目的及意义.........................................................101.3.1研究目的.........................................................101.3.2研究意义.........................................................111.4研究内容及方法.........................................................111.4.1研究对象.........................................................111.4.2研究内容.........................................................121.4.3研究方法.........................................................13第2章城市水系与水系景观理论基础.............................................142.1相关概念...............................................................142.1.1城市水系.........................................................142.1.2生态视角.........................................................152.1.3水系景观规划.....................................................162.2相关理论...............................................................162.2.1景观生态学理论...................................................162.2.2景观规划设计理论.................................................172.2.3人居环境科学理论.................................................182.3城市水系景观规划与相关规划.............................................194
2.4城市水系生态与景观规划设计.............................................19第3章城市水系景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213.1城市水系景观建设的现状.................................................213.1.1水系生态平衡被打破...............................................213.1.2重水利功能、轻景观效能...........................................213.1.3景观连续性不强...................................................213.1.4文物古迹和历史风貌受损严重.......................................213.2水系景观的发展趋势.....................................................223.2.1营造水系生态环境.................................................223.2.2挖掘水系人文景观.................................................223.2.3保护水系景观资源.................................................22第4章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策略...........................................244.1规划设计原则...........................................................244.2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策略...........................................254.2.1连通城市水系,重塑水系生态环境...................................254.2.2改善水域环境,恢复水系物种多样性.................................264.2.3加强岸线整治,提升水系景观形象...................................294.2.4构建绿色廊道,联系水系空间与绿地.................................314.2.5延续地方历史,凸显水系文化特色...................................334.3规划设计的过程.........................................................344.3.1信息获取与分析阶段...............................................344.3.2构思与方案设计阶段...............................................344.3.3表达与完善阶段...................................................34第5章枝江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355.1枝江市水系景观现状.....................................................355.2规划设计理念...........................................................365.3水系景观总体规划布局...................................................365.4水系景观生态规划方案...................................................385.4.1水系连通规划设计.................................................385.4.2湖泊湿地生态修复.................................................405.4.3保护利用水系岸线.................................................425.4.5构建水系绿色廊道.................................................455
5.4.6营造人文休闲景观.................................................465.5小结...................................................................48第6章结论及展望............................................................496.1结论...................................................................496.2展望...................................................................49参考文献.....................................................................51致谢.....................................................................54附录.........................................................................556
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1.1.1水系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在全球能源及资源需求迅速膨胀的压力下,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索取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涝旱灾等等,人类正在为自己的种种过失而付出代价。面对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人类开始逐渐意识到:以牺牲自然环境健康为代价的发展道路是不可取的,只有适度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才能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只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城市才能健康稳步发展。万物因水而生,城市水系是城市生态景观的灵魂,因此,与城市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水系已经重新得到了人类的关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渴望亲近自然,享受自然,对城市水系进行系统的规划整治开始引起了人类的重视(如图1.1)。人类“亲水乐水”的天性使得自然生态、风景优美的水系空间始终是人们向往的居住游憩场所,通过一系列的水系生态规划整治,提升城市的水系公共空间的整体形象,恢复城市水系的功能与活力,以满足人类对生态宜居的追求的目的。图1.1城市生态系统与水的关系(图片来源:http://www.baidu.com/)7
1.1.2国内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热潮的掀起近年来,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改善城市居民人居环境,无论是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南方城市还是水资源比较稀缺的北方城市,都针对城市水系从水系保护、水系整治、水景观设计进行了相关的规划建设。南方城市如上海、杭州、南京等,北方有如西安、沈阳、郑州等城市,这些都采取了水利工程建设和景观设计相结合的综合性整治规划,在改善了城市水系环境的同时,也重塑了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然而,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并非只是水利工程单一的结合景观设计这么简单,城市水系所具有的独特生态属性使水系在新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需要被重新定义。结合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地域特色,通过建立生态的景观格局来指导城市进行水系景观规划设计,是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1.3枝江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必要性山水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直以来都是是中国人所向往与追求的生活方式。层次丰富、独具特色的水系景观不仅可以为人们带来感官享受,还能改善区域周边生态环境,衍生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水系文化活动。枝江市临水区域较多,既有临湖、临库区域、又有临江、临河区域,但由于水生态遭到破坏、景观连续性弱、景观层次单一、亲水空间不足,导致枝江市富有地域特色的水系景观不多,导致枝江市民虽然临水却不能亲水乐水,因此枝江市急需通过枝江市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为市民提供充足的城市公共绿地和优良的水系生态环境。水系景观建成后,不仅能提高城市的整体人居环境,更好地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更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为城市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枝江市进行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期望为枝江市民创造一个宜居宜游的优良生活环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是否能够持续进步的基础条件取决于生态环境的优良与否,本次规划设计对于枝江市城区水生态环境具有极大的改善作用,水系综合治理对于枝江市城区水体起到有效净化作用,水系景观建造能够形成带状或环状景观水系,使枝江市水系的生态价值得到体现,从而带动枝江市的发展。8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内研究现状城市水系景观规划对于国内来说仍然是比较新的课题。过去几十年间,国内对于城市水系的研究,主要是从水体保护、城市防洪和绿化等方面进行。在设计技术方面,主要是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理论体系;在规划方法上,主要是利用滨水区开发营造景观序列[1]。上海的黄浦江沿岸、桂林的环城水系,沈阳浑河水系景观的保护修复等均是如此。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城市水系的建设已逐步将水利工程与滨水景观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规划,区别于旧式的水利工程整治,进行综合治理后的水系空间更能够凸显城市的魅力,水系景观生态化潮流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于舒适的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因此,国内对于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在不断地积累,实际案例研究也在逐渐增多。1.2.2国外研究现状由于西方发达国家较早的完成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完成的较早,因此国外对水系的生态规划意识形成较早,许多城市对水系的生态恢复和生态治理已经做了较多的尝试,并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为恢复城市水系生态系统的自然活力提供了全面有力的理论支撑。在众多国家中,法国、英国、美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对于水系生态规划的研究处于领先水平。ChristopherJ.Martinez在《UsingReclaimedWaterforLandscapeIrrigation》(2012)[2]中指出利用再生水来构建水景观已经成为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一种趋势,但是在利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再生水的水质状况,尤其要重视水质中的营养成分和酸碱度的处理方式,以确保景观健康和环境质量。日本学者SampeiYamashita在《Perceptionandevaluationofwaterinlandscape:useofPhoto-ProjectiveMethodtocomparechildandadultresidents’perceptionsofaJapaneseriverenvironment》中通过照片投影法(PPM),讨论了成人和儿童对于水景观的感知和评价[3]。文中得出一下结论:当成年人作为主要参与人群时,中长距离的水景及动态水景形式相对而言比较重要;当儿童作为主要参与人群时,短距离的水和及水质状况需要更多关注。国外水系景观规划强调生态与公共空间优先的原则,强调生态环境的有机性,并且较为注重水系景观生命力的表现。综合来看,国外水系景观规划在创作理念9
上提倡以下六点:1.设计结合自然,场地信息应作为首要因素被考虑[4];2.注重审美趣味创新,同时根据水系的起源与发展规律,探索如何塑造合适的水系景观;3.强调人在公共空间中的参与性,注重营造水系场所氛围;4.结合湿地的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营造可持续性的城市湿地景观;5.注重植物的季节配置和亲水空间的营造;6.通过生物栖息环境与城市水系景观廊道相结合,来保持城市内部生态系统的循环与通畅。1.2.3国内外研究小结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针对于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研究趋势,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一种是为美化城市环境,针对城市内部的江、河、湖、库等为主进行的滨水景观设计;另外一种是基于城市防洪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水利工程整治。这两种研究趋势并没有从宏观层面上对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进行整体综合的研究,它们二者均属于详细规划的层面范畴[5]。总体来看,现代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缺少对上述两种规划的进行综合整体性的研究,也就极易导致规划方案对城市水系的整体把握不够,如此一来,城市的整体风貌受到影响,城市生态环境也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因此,迫切需要在广度和深度上对水系景观上进行深入的综合性研究。1.3研究目的及意义1.3.1研究目的城市水系是城市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的不断扩张与发展的过程中,良好的水系景观生态系统对城市的影响作用日益凸显。城市水系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在传统规划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注入更多的生态、可持续理念,以维持水系景观区域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最终目标,将生态观光、文化休闲和居住游憩等功能进行有机整合,避免城市水系出现重复的“城市病”,从而打造新型宜居宜游的城市环境,使城市水系景观的与自然环境有机的融为一体,形成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0
1.3.2研究意义(1)为城市水系景观的保护和规划探索新的途径目前,经过一系列的理论论证和实践活动,我国在城市水系整治和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如何以更系统、更有效、更综合的方式将水系景观融入到城市整体景观中,以起到塑造城市形象,体现城市风貌的效果,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及措施。(2)为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奠定基础水不仅是是生命之源,也是景观之魂,更承载着一个城市在形成与发展的千百年来所积淀的文化历史。通过挖掘城市的传统文化,基于历史文化特色来进行城市水系景观建设,是传承城市文化内涵、延续地方人文历史的重要手段。因此,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实践,整理归纳出适合于不同城市的水系景观规划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6]。(3)为类似城市的水系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枝江市城区水系发达,具有“因江而兴”、“拥河而盛”、“傍湖而聚”的特色水系环境,并且水系周围还有枝江市从古至今各个时期的自然景观资源历史人文遗址。本文以枝江市城区水系作为研究对象,从复杂的整体中选择枝江这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期对类似水系发达的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1.4研究内容及方法1.4.1研究对象枝江市内水系发达,江河溪流纵横,长江由西向东流经市境南部,在境内蜿蜒98.8km。市域内集水面积大于30km²的溪渠、河流有13条,长度5km以上的溪河有25条,其中长江一级支流2条,二级支流13条。根据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枝江市城区规划范围如图1.2所示。枝江市城区地处长江流域,区内总体地势平坦,水系众多,水域功能丰富,不仅能够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还能够为枝江市民提供重要的宜居宜游亲水场所。11
图1.2枝江市城区水系景观规划范围(图片来源:作者改绘)1.4.2研究内容本文研究主要是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探寻了城市水系景观与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并对城市水系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梳理总结,提出生态视角下的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与策略,为枝江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一些思路,文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1)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几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指出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必要性和水系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2)理论基础研究部分,主要界定了城市水系、水系景观、生态视角以及生态视角下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等概念,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景观规划设计、人居环境科学等理论,对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基础性研究;(3)基于理论基础研究,整理归纳出我国城市水系景观建设现状,并在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并以此为基础,从各学科提供的理论依据中归纳出生态视角下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的策略和原则;12
(4)通过整体分析和逻辑比较,运用上文中提出的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策略,在实际案例中加以分析论证。结合枝江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来验证策略的合理性,并使其对三峡水乡水系发达的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1.4.3研究方法1.文献综合研究法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和书籍,大量研究与本文相关的案例,并通过网络了解景观、生态、人文等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进而进行系统整理,比较分析,为本文的写作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2.跨学科研究法本文针对于城市水系景观的生态规划设计策略的研究,融合了景观学、生态学、设计学、规划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分析与有机整合,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以期总结出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策略,并依此提出生态规划设计方法。3.实证研究法选取枝江市城区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项目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生态规划设计方法,对其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充实理论的方式,全面分析了前文提出的生态规划设计策略在枝江市城区水系中的应用方法,并基于方法的应用为其他类似地区的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提供一定的参考。13
第2章城市水系与水系景观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2.1.1城市水系1.城市水系广义的城市水系,是指存在于城市内部空间中的水体系统,包括城市规划区内的自然形式的河流和人工修建的河道、渠系,地下水及城市给排水系统;狭义的城市水系,是指城市内部空间的地表水系统,主要是指城市规划区内的分布的江、河、湖、库、渠系等。本文所研究的城市水系不单指水系本身,而是指关于城市水系的综合的研究对象,涉及到城市景观、城市滨水空间、城市水系综合利用等多个方面[7]。但是,只有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全面的研究,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好城市水系对于城市的影响,从而更好的对城市水系进行规划与利用(如图2.1)。江湖泊图2.1城市水系(图片来源:http://www.baidu.com/)2.城市与水系的关系水系是人类文明的的发源地。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由大江大河的滋养孕育而生。水系不仅能够为城市带来独特的景观空间格局,还是连结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纽带。城市水系不仅具有多种层次的美学概念形式,还是承载城市生态和文化功能的重要公共空间,它和城市相互依赖,共同发展[8]。14
3.城市水系的功能城市水系的功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提供城市用水,目前城市用水主要通过采集并加以过滤的方式获得;二是改善城市环境,风景优美、水体清澈的水系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优良的自然基础;三是改善城市交通体系,城市水系的运输功能,不仅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还可以提供全新的旅游路线;四是维护物种多样性,水系适宜各种生物尤其是两栖类生物的生存,保持良好的水质对于提高城市水水生态环境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五是提供健康的休闲游憩环境,在确保城市水资源、水环境安全的同时,水系还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健身、观光环境[9]。例如墨尔本雅拉河畔的规划,提供了步道、广场、码头、亲水平台等多种形式的休闲场所,强调水体的可达性及和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创造出了极受市民喜爱的游憩场所(如图2.2)。图2.2墨尔本雅拉河景观(图片来源:http://www.baidu.com/)2.1.2生态视角生态视角,旨在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强调的是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在生态视角的指导与作用下,始终秉承生态理念,注重人与环境、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10]。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城市的空间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也同时滋生了许多复杂矛盾导致“城市病”15
在全球范围内蔓延。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人们逐渐意识到物质文明的飞速提升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人们开始憧憬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如何创造既符合城市实际发展需要又满足人们亲近自然心理的人居环境,已成为城市空间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2.1.3水系景观规划水系景观规划是指结合生态环境和经济文化的需要,综合分析水系景观要素的特征进行,并对水系景观要素进行系统整合,采用科学的规划布局方法,创建生态、健康、可持续的城市公共环境[11]。水系景观规划所要满足的基本功能有三个,它们分别是防洪、水利、环境。城市水系所流经的大多为人口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因此防洪安全应该是水系景观规划设计首要考虑的功能;水利功能不仅仅是指水系的供水及给排水功能,还应该包括水系的交通运输功能和分担交通压力的功能;环境功能则是指在确保水系能够满足防洪与水利要求以外,还应起到美化城市环境、调节城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水系景观规划设计,既不能过分注重景观设计形式,也不可只着眼于水系的防洪蓄水功能。水系景观规划的最终目的在于满足水系的防洪、水利的基本功能后,还应该突出其特殊的物质形态和景观特色,构建一个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游憩空间(如图2.3)。图2.3国内水网型城市水系景观规划——朱家角“新江南水乡(图片来源:http://www.baidu.com/)2.2相关理论2.2.1景观生态学理论德国地理学家罗尔于1939年首次提出景观生态学理论,该理论是以整个景观16
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球表层的能量流、物质流、价值流和信息流之间的信息传输与交换,以及人类、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充分应用系统性的生态原理和方法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及功能、以及景观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的理论[12](如图2.4)。图2.4景观格局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以及河流水质的影响(图片来源:PeterjohnW.T.,CorrellD.LNutrientDynamicsinAgriculturalWatersheds:ObservationsontheRoleofaRiparianForst[J].Ecology,1984)景观生态学综合了多种学科知识,并且促进了多种学科之间的互补和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景观生态学融合了景观学和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景观生态学的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景观生态分类。景观生态分类就是根据景观要素的基本特征、组成结构以及作用功能来划分景观生态的类型[13];2.景观生态评价。景观生态评价是以景观生态类型为主要依据,广泛应用林业、农业、城市以及城市空间内部元素的适用性,深入结合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投入产出情况来进行景观生产力方面的评估;3.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是在认识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采用适当的规划设计方法,最后得出恰当的土地利用方式[14]。2.2.2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纵观国内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我国学者都有自己的学术观点与见解:1.刘滨谊教授认为,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17
公共行为心理三个方面。景观首先从人类的视觉体验出发,根据美学原理,研究如何创造一个具有视觉美感环境;然后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原理,利用自然界中的阳光、动植物、土壤、水和其他天然材料,研究如何创造一个舒适的物理环境;最后从心理需要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学心理以及精神活动规律,研究如何建立一个积极愉快的精神环境[15]。2.傅伯杰教授认为,景观规划设计是基于景观所处的区域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理论研究进行综合评价,对景观区域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景观规划设计是将景观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有效结合,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规划和设计,最终最大化地实现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6]。3.俞孔坚教授认为,景观规划设计包括文化景观、景观生态和景观感知三个方面,景观规划设计是基于这三个方面的核心体系上的扩展。虽然上述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在表述形式上各有不同,但是它们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都是围绕视觉感知和生态环境展开的,不同的是有的是从群体行为心理出发,特别强调景观的使用,有的则是较侧重于内涵、强调景观的人文思想。2.2.3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是一门以人居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人”为研究的核心,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理论[17]。该学科围绕人类聚居和区域发展展开,内容涵盖来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等多个学科。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是在借鉴道氏“人类聚居学”理论的基础上,将人居环境科学划分成了五大系统,它们分别是自然系统、人类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社会系统。人居环境本身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相联系和作用的一种空间形式,人居环境研究的关键是要从两个层面上体现“回归”:一是以人为本,让人回归社会与大众生活,这是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理论体系的最基本前提;二是在“生态文明”的指导下建设人居环境,构建“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生态理念,让人居环境最终回归自然[18]。城市水系与人居环境科学关系密切,它主要研究的是“城市水系—景观—人居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关系从属于人居环境科学的五大理论体系。城市水系景观规划,就是基于城市区域内各系统的空间结构,分析地表类型及要素特性,进而研究适合于城市水系景观营造模式[19]。18
2.3城市水系景观规划与相关规划城市的水系景观规划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城市的水系,因此在对其进行规划设计时,要以城市的整体层面为出发点。城市的水系景观规划与城市的发展定位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城市总体规划是其非常重要的规划依据,它可以直接指导城市水系景观规划[20]。与此同时,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还需要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城市河湖水系保护规划、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以及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相互配合实施,从不同的方面深化规划设计的策略与方法,并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致性[21]。各类专项规划都是以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环境为主要目的,因此在进行城市水系景观规划时,将各类专项规划的控制要素合理的融入其中,将会使得城市水系与城市成为一个更加有机的整体[22]。2.4城市水系生态与景观规划设计水系景观生态具有以下三个层面上的含义[23]:(1)水参与生态大环境循环的整个过程,在生态系统的众多要素中占有主导性地位;(2)水养育万千种生灵,它本身是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还原者(微生物)相互藕合、作用,经过生产、消费、分解三个环节而构成的复合生态循环系统。水在气候、土壤、生物等众多环境要素的综合作用下,进行自我调节和净化,组成了有“生命”的景观体系。水系景观生态在城市环境中担当了增补地下水资源、维护物种多样性、调蓄雨洪、缓解热岛效应、美化自然环境等重任,在城市生态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3)水系生态的平衡是整个生态大环境稳定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旦水系生态失去平衡,那么整个生态过程的稳定性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城市水系景观是一个复杂多样化的系统,应该针对系统内外各子系统的特点及其差异性,采取不同的策略方法和应对方案。生态视角下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主要包括来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根据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现状进行调査评价,分析城市现状资源的特色及存在问题,整合所有影响因素,科学进行景观规划,合理功能分区规划,提出规划建设目标和建设措施,建成宜居宜游的生态可持续城市。水系是重要的生态廊道[24]。滨水区域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拥有丰富的动植19
物资源,它既是城市生态最敏感的区域,也是提供城市生态价值最重要的区域。我们日常的食物来源例如稻谷、水禽、鱼类、蔬菜,均直接或间接产自这个区域。人类文明就是在与自然长期互相作用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水系的潜在生态价值,对于当代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生态视角下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即在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基础上,依据城市水系的起源于发展规律,加以运用生态学的科学理论,通过保护、恢复、修复水系生态,把湿地打造成城市的“水肺”,把水系打造成城市的“绿廊”[25]。近年来,在生态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又不断涌现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城市水系景观规划可以理解为在生态规划的理论指导下,以水系景观规划设计为核心,以生态思想为支持,以建设人水和谐的优良城市宜居环境为目的,对城市水系景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实现城市环境、城市经济、城市地位三大效益的综合提升。20
第3章城市水系景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3.1城市水系景观建设的现状3.1.1水系生态平衡被打破水系生态系统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诸如河流、湖泊等都是水系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人类生活以及生产消耗的水资源大幅增加,城市的水系被肆意占有和填埋,导致城市的水量在逐渐减少,水系生态遭到破坏,城市的水系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3.1.2重水利功能、轻景观效能由于种种主观与客观原因的限制,我国许多城市对于水系的建设过分强调其水利功能,如对于河流,只注重对于河道的开发利用,而没有考虑如何使河流与城市内部空间形成连通,以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的需要。城市中的水利工程建设随处可见,如筑坝截流,人工改造河流的流向,浇筑于河岸的钢筋混凝土坝体,形成了所谓的“整齐有序”的硬质河岸景观。虽然这种方式能起到统一河岸的景观效果,但没有从人的亲水心理需求以及河道的自然生态作用考虑,因而这种只注重水利功能的改造模式会阻碍甚至是摧毁城市的生态发展[26]。3.1.3景观连续性不强在我国,很多城市的沿江、沿河、沿湖区水系是在不同时期分阶段进行建设的,时间和空间所带来的差异常常会导致水系景观连续性的缺失。例如新旧景观风格的不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没有形成整体感,或是水系景观规划没有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以致于水系景观规划建设无法与城市建设形成体系,景观的连续性不强,景观失去了感官意义。3.1.4文物古迹和历史风貌受损严重千百年来,许多城市在向前推进发展的进程中,让城市水系数百年甚至是数千年的历史积淀逐渐逝去。更为严峻的是,许多具有地域传统特色的古建筑群也在不断地被蚕食或是人工改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风貌在不断的消21
失,一些新建的建筑没有延续继承原有建筑的风格,水系的原始景观轮廓线遭到毁灭性的破坏[27]。3.2水系景观的发展趋势3.2.1营造水系生态环境由于我国处于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时期,城市改革建设大刀阔斧,由此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由于大量的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被肆意排入城市水系,导致城市整体水质被严重污染,城市水系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众多原本风景宜人、独具特色的水系景观已被破坏的面目全非,有的甚至成为了城市的“垃圾收容所”,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的生态文明发展[28]。通过营造城市水系景观生态环境,不仅能够使遭到破坏的水系生态环境得以恢复,还能使城市的气候得到调节,水系生态的物种多样性得到保护,在此基础上,城市景观空间得以美化,人们亲水乐水、居住游憩、社交娱乐等各类活动需求得到满足。3.2.2挖掘水系人文景观水系是人类文明与历史文化的载体。正是因为有了水的存在,城市才在发展过程中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水系人文景观以水为载体,承载着不同地域、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人类文明。纵观国内外众多的名城,或因为有气势磅礴的大江大河,或因为有飞流直下的壮丽瀑布,或因为有婷婷清澈的湖光山色,而使得城市名满天下、更具风采,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财富[29]。西方有例如坐落于浪漫迷人的塞纳河畔的法国巴黎,坐落于风景旖旎的泰晤士河畔的英国首都伦敦;中国有诞生了华夏文明的黄河,“山水甲天下”桂林漓江以及“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这些城市都因为有了水的存在,在历史的长流中积累了丰厚的人文历史,使水系成为了城市的灵魂所在。因此我们在营造城市水系景观时,应着重突出景观的地域传统文化特征,在设计中体现浓厚的城市文化与人文特色,并且在不断挖掘历史人文的同时,充分考虑与现代文化的传承与结合,使城市水系人文景观融合历史感与现代感,更加富有地域特色。3.2.3保护水系景观资源在进行城市水系景观开发与建设的同时,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资源的有限22
性,采取适当的水系景观资源保护与管理政策,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4]。良好的城市水系景观不仅可以凸显城市特色、促进城市健康、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还可以提高城市宜居性、促进城市人才资源的活力和竞争力,推动城市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利条件。总体来看,现代的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核心是恢复生态、适应自然、因地制宜、传承历史[30]。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保护水质、促进水循环和治理水污染;维护动植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其栖息的环境;深度挖掘地域特色与人文历史,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整体人居环境质量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系数,营造适宜居住、环境良好、功能健全的生态型城市。总之,如何通过有效手段充分发挥水系的生态功能性和生态体验性来构建生态城市,已成为当下城市水系景观建设研究的发展趋势与重要课题。23
第4章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策略4.1规划设计原则1.自然性原则自然性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指水最基本的物质、能量和代谢三种特性所遵循的其固有的迁移、转化和演替规律[31]。对于水系的治理,应该顺应其自然的特性,运用线势理论和飘积原理来追求水系的自然美感,并充分利用水体的自我修复和自然净化的能力,实现水的纳污、沉积、净化、再利用良性循环过程;其次,自然性是水系生态景观具有综合调节作用的前提[32]。因此,保持水系的自然性,维持水体的再循环活力,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减负性原则根据场所的自然形式和环境特质,基于规划范围内现有的自然地貌地形、景观资源、历史文化等的优势及分布,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保证区域内动植物资源有足够的生存、发展和活动空间[33]。合理开发利用区域内的资源,减少项目建设工程量,最大限度保持城市现有风貌,在规划过程中,注重景观的生态性营造,以起到为自然生态环境减负的效果。3.多样性原则利用自然环境的生态性保持物种多样性,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基础。根据生态学的观点,由多种生物物种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与仅由少数几个物种组成的简单生态系统相比,它总能较好的抵御自然灾害或者人为干预并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例如,气候的剧烈变化,有害物种的入侵可能对生态格局单一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甚至破坏性的打击。但是,上述情况对于物种丰富、具有生态复合多样性的生态系统通常不具有破坏性;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即使某个群体遭到破坏,系统也能因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能量、信息,经过系统内的快速修复达到稳定状态。4.修复性原则与传统水系景观相比,生态水系景观不仅要考虑传统水系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34]。修复性原则应该主要从自然规律发展、社会经济情况、历史文化底蕴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24
虑。对于水系生态系统,首先要强调它的修复功能,即通过自然规律的作用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其次要根据社会经济情况,来考虑修复所要采用的方式方法;最后要依据历史文化起源的环境,合理的延续地方人文特色。以环境的自我修复为主,以社会经济情况为支撑,适当的加以人文特色的修饰,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紧密结合、构建自然健康的生态环境的目的。4.2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策略4.2.1连通城市水系,重塑水系生态环境城市水系连通能够加强水系主要是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保证城市降雨能够迅速下渗,防止地面形成雨水径流;二是水系连通能够恢复与加强水力之间的联系,以维护城市水系的良性循环;三是水系连通可以在协调区域与城市景观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生态循环和多层次旅游景观建设提供有利条件[30]。因此,在进行水系连通规划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思考:一是通过增加参与水系连通的有效水域面积,进而提高城市内的河湖水系连通的工程效率;二是加强不同生态斑块之间的联系,有效实现生态富余区的生态量向生态“赤字区”的转移;三是通过促进不同景观系统之间的联系,扩大居民游览观赏区域以实现不同景观资源之间的互补;四是有利于城市相互连通的水系的之间进行水资源调度,以均衡分别城市内的水系[35]。对城市水系的进行综合布局,通过水系联通和对不同水体改造将破碎的景观生态斑块连接为一个系统整体,提髙水文连接度和景观连接度。将各个孤立的斑块通过生态廊道一一联接起来,增强整个城市水系的连接度,使各种动植物可以在景观中顺利的觅食、繁衍和生存。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又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改善了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因此,在选择城市进行水系连通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提供最大限度的满足各集水区水量排往下游的设计标准,并将主要的排水通道尽可能通过最短距离来排布;二是促进水系空间与城市内其他开敞空间相协调,以增加水网的可达性和可观赏性;三是尽可能的使水系与城市公园和集中绿地紧密相连,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交换效率。下面以武汉为例,根据《武汉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总体思路与初步设想,武汉市到2030年,将以长江、汉江、府河为边界,构建汉口—东西湖片、武昌—江夏片、黄陂—新洲片和汉阳—蔡甸片四片大型城市生态水网,在武汉市内基本实现江湖相济、水网相连的城市健康水网格局,进而使得武汉市的所有水生态系统内的江河湖库得到全面保护,基本消除低五类水质水体,改善城市水系的水质。25
根据此规划设计构想,到2049年,武汉市的江河湖库水质将得到全面优化提升,水生态系统将以更加优化的方式持续运行(如图4.1)。图4.1武汉四大水网建设示意图(图片来源:http://www.baidu.com/)4.2.2改善水域环境,恢复水系物种多样性1.利用雨水无论是雨量充沛的南方,还是易旱少雨的北方,雨水都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成为了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目前国内对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水平及能力仍处于比较低端的现状,造成了雨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能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对城市的雨水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并与城市水系景观生态的规划设计相结合,将极大地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状况,创造面目一新的城市景观。如何在城市生态水系景观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一项非常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总的来说,回收利用城市雨水资源具有以下优点:第一,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同时起到调节城市温度、湿度等作用,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第二,城市的雨水利用管理需要足够庞大的资26
金和容量,在利用雨水的基础上进行水系景观设计,能够有效减缓了雨水的存储压力,同时缩减雨水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费用;第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城市内涝灾害,大大地减轻城市排水压力[36]。图4.2屋面雨水集蓄系统(图片来源:http://www.baidu.com/)(1)屋面集水屋面集水是指通过屋面的集水系统汇集到一起。屋面集水主要包括屋面雨水收集和屋顶绿化两种方式。屋面集水的原理是通过屋顶集水系统收集雨水并将收集到的雨水运送至雨水净化系统,经净化系统的作用后,被转化成洁净水,为城市生活生产所用(如图4.2)。屋顶绿化是另一种集蓄雨水的新趋势,种植屋面不仅能够提供集水功能以分担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还能够调节城市小气候,美化建筑外观、增加城市绿化面积。(2)生态调节池生态调节池也可称为雨水花园[37],雨水花园通过滤渗作用不仅可以改善水质,还可以有效的调节地表径流(如图4.3)。其净化原理是:保留池底原有的天然土,并通过种植一些具有高污染物吸附能力的水生植物,通过天然土和植物的吸附作用,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沉降,将沉降下来的污染物作为植物的肥料使用。图4.3雨水花园典型构造(图片来源:http://www.baidu.com/)27
(3)生态透水性铺装现代城市路面主要以不透水路面为主,主要会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雨水无法迅速下渗,路面易于积水并形成径流,极易导致小型的水灾害;二是地表径流的不断增加会造成形成区域水面面积逐渐扩大,同时导致水面污染物的不断增加,进而会有更多的沉淀物附着于地表层,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38]。生态透水性铺装通过雨水下渗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通过采用透水性地砖、透水性混凝土、透水性沥青等渗透性材料来铺装路面,雨水可以有效地渗入铺装层以下,迅速被土壤吸收后渗入地下,这样就可以较快地减少城市路面的积水,较大程度上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并减少对城市自然水体造成的污染。通过采用生态透水性铺装方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表层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使得地面铺装层下的土壤能够维持合适的温度与湿度来使动植物、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存空间得到保护,维护了地表层的物种多样性,促进来城市地表生态环境的改善(如图4.4)。图4.4渗透性铺装(图片来源http://www.baidu.com/)2.营建人工湿地湿地是由保水基质、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开放水域组成的复合型生态系统,具有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功能。城市人工湿地就是模仿自然雨水处理系统人工建造的湿地系统,不仅能够净化水质,还能改善区域气候,调蓄城市防洪。城市人工湿地的构造,是在一定长宽比及底面坡度的洼地中放入土壤及填料,按照设计好的坡度进行填充,组成填料床,最后在填料床的表层土壤中种植一些生长周期长、成活率高、净水效果好、既美观又具有景观价值的水生植物,而水就在填料或床体的表面流动。城市人工湿地的上述构造特征,既可以为鱼、鸟等各类湿地动物提供一个繁衍、栖息的场所,又可以在生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具有较强净化能力的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建造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其后期维护工作相对简单。一定规模的人工湿地不仅为鸟类和其28
它湿地生物提供固定的栖息,还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如图4.5)。图4.5人工湿地的生态处理(图片来源:http://www.baidu.com/)4.2.3加强岸线整治,提升水系景观形象1.构建生态驳岸传统形式的驳岸多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只强调了水系的水运、灌溉、防洪等功能,而忽略了驳岸在艺术和生态方面的要求。生态驳岸,是指经过人工改造后,恢复了自然的可渗透性的驳岸。生态驳岸的可渗透性特征能够很好地满足水体与陆地之间的水量调节与交换,它既具有防洪护堤、防止水土流失的基本功能,又具有增强水体自净的功能,有利于维护生物的生存环境的稳定性[39]。(1)生态驳岸处理方式生态驳岸以生态保护为主要目标,以植物种植为主要手段,在建造施工过程中采取自然形式的驳岸处理方式。一般来说,对于水流冲刷不大的区域,主要采用碎石垒砌的方式,将植物根系和碎石捆扎在一起以达到固定表土层的目的;对于水流冲刷稍大的区域,则是采用种植湿生固土植被的方式来稳固土表。(2)生态驳岸功能调节水位生态驳岸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自然材料进行组合,形成一种具有可渗透性的界面:在丰水季节,生态驳岸可以将渗透到地下水层的江、河水存储起来,进而起到排水降洪的作用;在枯水季节,生态驳岸可以将存储的地下水反渗入江河之中,进而起到补充调节江河水位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生态驳岸上种植各种适宜生长的水生植物,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涵养水分的效果。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通过将水体植物和堤岸植被连成一个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生态驳岸29
构成了一个结构非常完整的滨水生态系统。通过在生态驳岸的岸堤上修建各种类型的鱼巢和鱼道,可以加速驳岸附近水体的流动,进一步形成流速带和水的紊流,加强氧气在水体中的溶解度,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繁养生物大多数情况下,生态驳岸的坡脚均采用高孔隙率的形式,这种设计可以促使坡脚生物种类丰富、水体流速变化多端。生态驳岸上种植着大面积的乔灌木,这既为陆地上的鸟类及昆虫提供了生存、繁衍的场所,同时也为水体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场所。综上所述,生态驳岸可以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共存的优质生态系统。2.优化植物配置进行城市水系景观绿化规划,应尽可能多地扩大沿江沿河区域的绿地面积,充分起到用绿色来勾勒城市轮廓、延续城市文脉的作用(如图4.6),同时以优美的绿色空间来展现花园式景观城市的美好形象。在绿化和植被种植方面,可以选择开发丰富多样的绿化体系,增强水系空间的层次感,使水系空间既形象整体统一,又层次分明、变化丰富,使水系空间的视觉冲击力得到极大地增强。“近自然思想”既是水系景观植物设计的基本原则[40],同时也是植物自身生长的要求,其根本思想就是按照自然演替的规律、根据植物和环境的内在关系进行合理的植物设计,以追求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植物群落本土化、审美效果最优化。图4.6绿地植物配置图(图片来源:http://www.baidu.com/)对于主要作为生活游憩以及标志节点的水系景观,应当选用符合地域特点、适宜生长的乔灌木为主要的设计的植被,采用模拟自然生长的方法,营造自然感强的自然植被环境。水生植物则主要选择适合当地生长,同时具有较强观赏价值的植物物种,采取科学的措施合理地营造水体景观,充分地发挥水生植物的层次美、色彩美、节奏美,力求重塑水系植物群落的自然景观生态,最终达到水系景观的自身稳定发展[41](图4.7)。30
图4.7水生植物配置图(图片来源:http://www.baidu.com/)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合理配置动植物物种,实现多物种共同存在景观区域内,并且相互促进生长,以求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丰富、层次感强、错落有致的近自然景观植物配置效果。3.营造多样化的亲水空间水系景观除了应给人以丰富的感官享受外,还应该使观赏者与水形成有机联系,以满足人的亲水心理需求,规划相应的游览路线提供一系列的景观游览路径,让人在亲近水的过程中体验水系景观的美感(如图4.8)。图4.8亲水空间示意图(图片来源:http://www.baidu.com/)对于亲水空间的营造,应在充分掌握水系不同的水资源分布特征、植物种类和水质状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其使用功能的多样性,使水系空间在具有观赏价值的同时,还能满足人们对于居住、休闲、游憩的需求。4.2.4构建绿色廊道,联系水系空间与绿地一般水系发达的城市,除了紧邻江、河之外,其内部会有众多的湖泊、水库、渠系,在规划设计中应尽可能利用城市现状水系建立城市绿色廊道网络,以保持城市内部生态系统的循环与通畅,以提高内外部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效率。生态绿31
色廊道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滞洪补枯、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城市气候等多种功能,同时,它也是水系空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生态绿色廊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首先,对生物资源进行调查、评估和分级(如图4-9)。水系是野生动植物重要的栖息地,它们能够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因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应该被纳入绝对保护范围。然后对野生动植物受人为因素干扰的敏感度进行生物学上的分级,进而确定控制人为干扰的控制管理级别:从绝对保护、严格限制,到一定限制,最后到可承受无限制的人类活动;图4.9绿色廊道宽度(图片来源:作者根据资料自绘)2.建立完整的水系绿色廊道,要在水系两岸保留有足够长度与宽度的绿色植物带,并永久禁止在植物控制带内修建大体量建筑,通过绿色植物构形成的生态廊道来保证城市与郊野基质的连通;3.促进水系廊道绿地向城市内部空间的渗透,使其与城市内部的公园绿地、交通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以及附属绿地等构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网络。在进行水系廊道构建时,应根据水系现状条件,尽可能的将水系绿色廊道宽32
度扩大到最大化,以保证水系廊道的各项基本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保护动植物资源和生物栖息地,以健全城市水系空间生境走廊。4.2.5延续地方历史,凸显水系文化特色水系是生态城市景观的灵魂[42]。“水善利而万物不争”,老子在《道德经》对水做了这样的描述。水是历史遗留给城市的宝贵财富,城市因为有了水而积淀了丰富的底蕴,因为有了水而散发出文化的韵味。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多数城市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即如何使城市发展与城市历史文化完美结合,使城市水系规划与水系景观文化脉络和谐共生。1.传统历史文化的再现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水系的形成与衍变息息相关。这些文化遗产中有文人墨客对于水的吟诵赞美、有关于城市河流的古老传说、有特色鲜明的地方性纪念性文化活动场所。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注意保护与传承,将历史的印记反映在水系规划上。在规划符合现代城市需要的综合水系的同时准确把握历史文脉,并把文化遗存渗透到我们的水系设计中。对于保存较好的水系历史文化景观,加以严格保护,并以此为基础,协调整个区域的水系景观风格;对于由于人为或者历史性原因而逐渐消逝历史水系景观文化,尽可能的对其进行恢复,以重现城市水系历史文化风采[43]。2.街道、建筑景观格局保护与更新(1)街道历史形态景观格局保护街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空间空间中最具活力的场所,也是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重要的聚集地。街道历史形态景观格局保护主要从街道的尺度、街道空间连续性、街道的指向性等要素来考虑[44]。(2)历史性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建筑物是构成水系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对建筑功能的不同需求,决定了临水建筑的不同用途与形态。因此,对于历史性建筑,应具体分析其同风格特色与建造特点,采取不同的保护、更新措施。此外,建筑的布局形态体现了古往今来人类对空间布局的不同思考,在对历史性建筑进行保护与更新的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建筑的布局形态,保护水系沿岸的历史建筑,延续历史建筑风格,形成的连续统一的水系景观[45]。我国幅员辽阔,因此地域文化特色众多。水系所处地域环境的不同,孕育了不同的历史文化与景观特色,赋予了水系人文生态景观真正的内在价值。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人文生态资源对推动城市发展所潜藏的巨大助力,综合分析城市水33
文化与相关历史特色,保护和延续景观文化,加强城市水系人文生态景观的文化元素的表达形式,凸显出景观特有的地方人文生态特色内涵,以增加城市居民的文化归属感[46]。4.3规划设计的过程4.3.1信息获取与分析阶段需要获取的调研信息主要有四类:自然因素、文化因素、空间因素及人。自然因素有气候、水文、地质地貌生物等;文化因素有政治、经济、宗教、政策、科技、艺术等;空间因素有城市、建筑、形式、边界,大小等;人的因素有人的心理、生理、感知、意识、行为、创意、思想等。在分析这四类信息时,还得更细致地分类调查和分析,如特殊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特殊土地利用要求、现有法律条例和影响土地使用的立法因素,历史文化因素、居民社会文化构成形式、公众观念等。4.3.2构思与方案设计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的任务是,根据前期调研所掌握的资料,分析并解决设计主要目标问题,如景观格局、自然保护、生态恢复、比较利用、文化传承等[45]。其次是解决设计对象与参与者问题,如参与者所处环境圈的层次等级,生态位势的层次高低,设计成果将影响的人群数量等。从构思到方案设计,到问题解决,采取一种通用的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完成。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始终秉承经济生态的、自然生态的、文化生态的、整体综合考虑的方法要求。4.3.3表达与完善阶段方案的可实施性是整构思与方案设计所形成的结果,通常在推进设计过程中我们面临许多如正确的或是错误的选择,但事实中对于方案的选择,更多的是非常适合、比较适合或是不适合,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分析比较,考虑方案设计中的各方面是可以采用或是摒弃,以生成最优化的方案,进而从专业角度对整体方案进行表达与完善。34
第5章枝江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5.1枝江市水系景观现状枝江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西,地处长江中游,西缘江汉平原,东接武汉,西连重庆,属荆江之首,三峡之末,是三峡宜昌的东大门,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是三峡地区唯一的平原县市。枝江市境内江河、湖泊、渠港、水库、塘堰等水域面积共计35.17万亩,各类水系占全市总面积的17.9%,这些丰富的水资源为构建层次多样的水系景观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纵然水系发达,水生态遭到破坏、景观连续性弱、景观层次单一、亲水空间不足导致枝江市富有地域特色的水系景观不多。1.水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枝江市境内水系发达,得天独厚的水网结构是建设美丽枝江的前提,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所引起的面源污染的加重,枝江市水体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境内主要的江河、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较差,水系景观可塑性极低(如图5.1)。图5.1枝江市水生态现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35
2.景观连续性及区域性的破坏由实地勘察及资料的收集,以及对枝江市总体规划的分析,得出枝江市现阶段水系景观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由于行政规划而导致的水系景观连续性的破坏以及区域性的破坏。老城区与新城区的景观建设没有协调统一,具体表现在老城区滨江公园、五柳公园虽然已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建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规范性管理的缺乏,水系景观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3.自然景观层次单一、缺乏多样性枝江市滨江公园由于江岸的硬化、河流自然结构的破坏以及滨江过多硬质景观的设计等原因,造成了滨江公园自然景观层次单一、缺乏多样性。而郊区段的玛瑙河生态湿地由于人为干扰因素较少,生物物种较为多样化,由于滨河植物群落的生长与分布大多保持自然状态,故而没有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4.亲水空间不足、设计不合理人类与生俱来的亲水心理,使人们十分倾向于在水系空间中休闲、游憩。而枝江市除了五柳公园较好地创造了供人们亲水的场所外,其他区域基本上看不到任何亲水设施的构建,有些场所由于设计不合理,虽然邻水但无法让人靠近水,沿江的垂直式岸堤也阻碍了市民亲水乐水。因此,应增加对枝江市亲水设施的考虑,以满足人们对于亲水空间的向往。5.2规划设计理念结合生态学理论实现枝江市水系规划的可持续性,枝江实现城市永续性发展目标,设计针对新城及生态走廊,落实于规划设计。主要有:(1)水环境的可持续性:以湿地营建、植物群落种植、生态驳岸营建、水系连通等方式,净化水质并增加渗透性;(2)自然能源的利用:绿色建筑及太阳能的应用;(3)绿色材料的运用:透水性铺地及回收材料的利用等。通过廊道串联水系的各个分区以实现整体的连续性,廊道除了满足对人开放空间的需求外,同时还要更多层面的考虑提供自然生态的生长空间。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适当的设置缓冲带和隐藏式的观察站,以便于适时运用的生态教育机会,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最佳平衡点。5.3水系景观总体规划布局枝江市水系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秉承经济生态、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的设计理36
念,设计主要突出“一带两环六廊八区”的景观框架(如图5.2),以水作为流动风景的基础铺垫。将生态与城市连接起来,并合理保护规划一个完整的城市绿色基底,在此基地上创造一个连续、便捷、体验丰富的游憩网络;在此网络上串联一系列的文化与功能节点,共同讲述着枝江市的文化历史、现代精神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图5.2枝江市市主城区水系景观生态规划(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一带”是指处于长江流域北岸的沿江休闲旅游带,该区是连接枝江城区和长江的窗口,给予了市民一个便捷绚烂的观江平台。“两环”是指环城水系休闲环和湖泊湿地公园休闲环。环城水系休闲环通过东排渠-马店水库-杨家垱湖-长江连通,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水系休闲游览走廊;湖泊湿地休闲环通过东湖、刘家湖引江济湖连通,形成湖滨水系以观赏湿地风情为主要特色的水系景观片。“六廊”是指利用枝江市主城区内丰富的江河湖库体系形成六条联江联河联湖联库的生态廊道,即长江生态廊道、枝当路生态廊道、安董路生态廊道、仙女大道生态廊道、318国道生态廊道、金山大道生态廊道。六条廊道和“一带两环”取得有机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八区”是指历史文化传承区、宗教文化传承区、姚家岗工业园区和金湖湿地公园区、五柳公园区、滨江公园区、马店水库区、杨家垱湖区。历史文化传承37
区由位于董市镇的董市老正街、水府庙和沙浪奇观组成;宗教文化传承区由三佛寺、清真寺和江口古镇组成;姚家岗工业园区整个湖北省境内较为重要的化工产品生产基地;金湖湿地公园是营造枝江市湿地生态旅游的重要节点;五柳公园是枝江市市区唯一一个市级综合性休闲观光公园;滨江公园连接枝江城区和长江的窗口,给予了市民一个便捷绚烂的观江平台;马店水库一座以灌溉为主,同时兼有防洪、养殖等功能的水库;杨家垱湖是一个资源优质丰富的可塑性很强的滨湖景观水系区域。5.4水系景观生态规划方案5.4.1水系连通规划设计城市水系连通工程主要通过一些人工的或者天然设施将城市内部的自然水系与人工水系进行连通,形成生态水网,营造多样化的城市水系景观,从而达到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的目的,为城市水系的生态自我修复提供支撑,形成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水生态格局(如图5.3)。图5.3枝江市市主城区水系连通规划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东排渠-马店水库-杨家垱湖-长江连通通过整体扩宽、培土加厚、一般整形、防渗加固、护岸护坡等措施对东排河38
进行整体加固,在东排河上游段设置一级橡胶坝(如图5.4、图5.5),对东排河流域来水进行有效拦截,形成集水区,并营造景观湿地公园。工程方面,通过新修泵站,将橡胶坝集水区集蓄的水提至至马店水库。从马店水库至杨家垱湖新修景观渠道,将马店水库与杨家垱湖连通,同时将杨家垱湖与长江之间的排水管道及滕家河站进行升级改造。图5.4排灌渠图5.5橡胶坝(图片来源:http://www.baidu.com/)规划实施后,该片区的水系将实现相互之间的有效连通和有机联系,能够促进江河库渠的水力交换、加快污染物的扩散速度,改善马店水库及杨家垱湖水质,并通过构建东排河橡胶坝集水区景观湿地公园和杨家垱湖景观湿地公园,开发马店水库城市水体景观、休闲娱乐项目,形成独具特色的环城水系休闲游览走廊和亲水环境,打造城市水系景观名片,提升市民生活品质。2.东湖、刘家湖引江济湖连通该片区位于枝江市市区以北的仙女镇的石鲁罐区,片区内主要以农田和水塘为主,现状湖泊主要有刘家湖、东湖,灌渠主要有鲁家大港、九龙港、青师港、彭余港、四季港等。根据枝江市金湖风景区的规划,风景区内主要规划了以下游览项目:湿地旅游有鱼塘垂钓、观鸟岛、湿地游船等;生态农业有绿色采摘果园、有机农业、休闲农场、花圃苗圃等;绿色公园—包括森林氧吧、野生动植物园区。基于以上规划建设,该片区水网主要发挥生态景观、蓄洪排水的作用。远期,该片区水网配合金湖风景区的开发建设需求,打通东湖与刘家湖围皖,同时在长江边修建闸站,引长江水补给东湖、刘家湖,使该片区水系循环畅通,水量充足,同时有利于金湖风景区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3.五柳湖引江济湖连通将五柳树排水泵站改造升级为灌排结合站,除排水外,可从长江提水灌湖,实现长江与五柳湖之间的水体连通。利用五柳湖位于城市公园湖泊的特点,对五39
柳湖岸堤进行生态景观改造,构建滨水走廊、亲水平台、绿篱、小水景,建设音乐喷泉、景观水生植物等。5.4.2湖泊湿地生态修复湖泊流域的水环境是十分脆弱的生生态系统,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十分复杂,并且会对气候。人类活动极为敏感、湖泊流域水环境的污染[47]。改善湖泊水域环境,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东湖人工湿地工程外东湖面源污染拦截工程源削减外源污染,污保护主湖区染刘家湖人工湿地工程控制刘家湖面源污染拦截工程金湖生态治理工程构建底沉水质水生湖区改植生态造物动修复工群物工程程落湖泊草型清水态生种构态系统重建建群调控工程工程维护管理工程长效稳定的保证图5.6金湖生态治理技术路线(图片来源:作者根据项目内容改绘)1、控制水体污染物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金湖周边环境污染物较多,湖区周边有许多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水质状况不佳,为Ⅴ类水质。虽然湿地具有天然的自我净化功40
能,但是工业和生活垃圾等污染物的持续流入,会使湿地超过其承载能力的极限,进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因此,要从源头上削减外来污染源,严格控制流入的湿地的水体质量,增加水体净化程序,同时控制湿地公园周边的农业、畜牧业的投入量,以避免因生产活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影响向湿地水体的质量(如图5.6)。2、根据水文条件合理搭配植物群落受水文的影响,金湖湿地保育的植物群落生长环境会受到直接影响。在雨季,降水量增多会引起水位上升,河滩的部分植物将被水淹没,如果水位过高,还会导致植物被淹死;在旱季,雨量减少,水位过低会使植物由于缺水而枯萎。针对以上两种情况,在进行规划设计的前调研分析阶段,就要充分掌握湿地公园在常水期、丰水期以及枯水期的水位变化情况,以便在后期进行设计的时候,考虑合理地的岛屿设计高度[48](如图5.7)。5.7金湖植物种植配置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根据水生植物种植配置原则,一般情况下,水深小于或等于0.3m的水体空间可以种植三棱草、凤眼莲、慈姑、水蓼等浅水植物;水深在0.3m--0.6m之间的水体可以种植如水葱、菖蒲、千屈菜、芦苇等挺水植物;水深在0.6m--1m之间41
的水体应种植如荷花、芡实、睡莲等沉水植物。水生植物的种植设计,在保护湿地原有生境的基础上,可以突出强调湿地景观的生态性与层次性,对水生植物进行搭配交叠种植,以营造变化丰富的水体景观[49]。3、加强流域水资源调配和管理城市湿地公园的水主要来自于城市河流、雨水径流以及经过滤渗处理的工业、生活污水。金湖湿地公园的水主要源于附近的湖泊、水库、渠系以及城市地下水(如图5.8)。图5.8城市湿地水源(图片来源:作者改绘)金湖湿地公园在旱季,除了要保证正常供给居民的生活用水以外,还要确保湿地的自然补给,这可以通过手动控制阀门来简单控制供水;在雨季,由于降水量的增大,湿地的水位变化也会很大,根据水位规划布局可以利用丰水期充沛的水源,形成独具特色的盈水期湿地景观。枝江处于长江中下游,气候属于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气候,降雨集中在夏季,冬季则是枯水期。由于近年来自然生态遭到了人为因素的严重影响,在秋冬季,湿地可能由于长期水量不足而导致地表干裂,此时可以利用城市地下水或是经过滤渗处理后的中水来补充湿地的水量,以重现湿地景观的勃勃生机。5.4.3保护利用水系岸线水系岸线可依据其作用功能的不同分为生态性岸线、生活性岸线和生产性岸线。生态性岸线是指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而特意保留的自然岸线,生活性岸线是指城市居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岸线,生产性岸线是指城市内各类生产实践专用的岸线[50]。由于本规划所涉及的区域位于枝江市主城区,案线主要以沿江、滨湖为主,所以,其水系岸线的设计主要以与生态廊道相关的生态性岸线和与市民日常生活42
息息相关的生活性岸线设计为主,目的在于充分体现水系岸线的生态性、景观性观赏性、和可达性。1.沿江滨江岸线规划(1)驳岸设计防洪是保证人们生产生活的最基本功能。枝江属于大江大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它的滨江驳岸景观设计中对防洪要求更为严格。城区休闲旅游区的驳岸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既要满足防洪的功能性需求,还要满足市民们的娱乐活动。整个城区休闲旅游区根据不同现状分别设计成为硬质驳岸和软质驳岸。大部分驳岸设计以硬质驳岸为主(如图5.9)。图5.9滨江驳岸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亲水平台设计城区休闲旅游区的滨岸多采用阶梯式亲水平台。这种类型的亲水平台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亲水、游览、观景的需求。一般这种阶梯式亲水平台建在滨水利较好,水域宽阔的地方,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视野和娱乐休闲聚会的场所。在提供娱乐休闲场所的同时,要树立安全意识,可以在亲水平台水岸的浅水区设置安全警43
示牌,提示人们在亲水的同时注意安全。(3)植栽设计城区休闲旅游区在可沿江布置高大乔木,如香樟、水杉等,配以黄杨、月季、木槿、桂花。海桐、夹竹桃等灌木。沿江的植栽设计不仅考虑了生态功能上的需求,同时采用分段种植的方法,使得植物景观显得层次分明避免了景观的单调和乏味。根据对区域内植物群落种植现状的调查及分析,在后续阶段合理组合种植各种乔灌木以及湿生水生植物,为各种生物提供合适的生境,以构建和谐稳定的湿地植物群落。2.金湖滨湖岸线规划(1)驳岸设计金湖由东湖和刘家湖组成,湖区水体最深处3m,最浅处1m,平均深度1.8m。湖内调洪分两种形式,一是在长江大堤建有一座东湖排水闸,另外在东湖东端建有一座3孔节制闸。由于这些节制排水阀的存在,金湖内水流相对平缓。因此金湖休闲度假旅游区驳岸设计主要考虑亲水性和生态性,结合自身的不同现状环境或采用自然植栽式驳岸、或采用栈道式驳岸、又或者采用阶梯式驳岸设计[51]。整个区域驳岸设计采用软质驳岸或者硬质驳岸(如图5.10)。图5.10金湖驳岸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44
(2)亲水平台设计金湖由于自身的水流较为平缓,金湖休闲度假旅游区的亲水平台可采用木栈道形式,从陆地跨入“水中”,增加了趣味性、层次感与功能性,使人在能够近距离的感受亲水的快乐。同时强调亲水栈道的质感及色彩的多样性,选用不同材质与不同颜色的来营建亲水设施,能够将亲水设施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景观的合理有效使用。5.4.5构建水系绿色廊道枝江市城市水系规划必需以整个城市的大生态系统为出发点,来构建枝江市的六大生态绿色廊道,他们分别是:位于长江沿岸的长江生态廊道、位于枝江市城区的枝当路生态廊道以及安董路生态廊道、仙女大道生态廊道、318国道生态廊道、金山大道生态廊道,这六大水系生态景观廊道的建成,将显著改善枝江市城市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将树绿花香、碧水清波、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观呈现在市民眼前。在这一层面上需要做到:图5.11生态廊道控制范围的设计案例(图片来源:http://www.baidu.com/)1.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完善生态网络结构,促进生物物种之间的连通,维护生物多样性。应首先深入调查各类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与数量,为建立完整的野生动植物档案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对重要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的实时动态监测,以便于建立系统完备的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网络[52]。45
2.对于水系空间的植物种植,应采用模拟自然的植物配置方法。区别于于传统的造景手法,模拟自然的植物配置方法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主要是通过模拟自然的手法,通过人工施工模拟出自然环境基本相符的环境,从而形成自然感强、人工管理费用少的自然植被环境。对于植物的搭配,根据水系生境的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特点,将乔木、灌木以及湿生、水生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与组合,避免采用几何式的造园方式,注重对于结构性、空间性的营造,达到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的植物配置效果[51](如图5.11)。5.4.6营造人文休闲景观1.规划设计原则(1)弘扬历史人文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完善基于政府保护和全民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实现从局部到整体,从“抢救保护”向“预防保护”的转变。进而全面提升枝江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水平,为建成完备的枝江市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供保障,将枝江市创建成独具地域特色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进行政策引导的同时,积极修复各类宗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遗留下来的工业和非物质文化遗址,并加强对保存较完整并有传统生态价值的古村古镇的保护,以体现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深度[53]。通过活态传承、立体保护的模式来弘扬枝江市的历史人文文化。对一些具有传承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家,加以大力推广弘扬,以达到活态传承、立体保护的目的[54]。(2)保护自然山水文化发发挥枝江水库湖泊众多、滨江靠水等优势,实施秀水行动战略,重点抓好水域风光的开发利用,在保护水源地的前提下,创新发展水库、湖泊、内河度假旅游模式,形成枝江旅游特色,凸显水秀枝江品牌形象。对长江枝江段、沮漳河、玛瑙河流域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解决玛瑙河安福寺境内枯水期突出环境问题,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打造“绿水青山”[55]。2.规划设计重点(1)历史文化传承区—董市老正街和江口古镇董市老正街和江口古镇都是集文化旅游、历史遗迹、传统民居、城市商业配套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对于枝江市这两个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要根据其不同的的风貌特征、空间结构以及特定的建筑形态,加以合理的保护和修缮。在保护街区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传承它们长久以来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6]。46
恢复并振兴传统商铺作坊,发展集市贸易等地方特色产业。通过发挥历史街区的经济与人文价值,来激发城市的活力。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对历史街区传统建筑加以发掘利用,在保留其现存功能的情况下,梳理其周围环境,有效利用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促进街区相关产业经济发展,提升街区整体环境品质,提高城市活力(如图5.12)。图5.12历史文化区规划意向(图片来源:http://www.baidu.com/)图5.13宗教文化区规划意向(图片来源:http://www.baidu.com/)(2)宗教文化传承区—三佛寺、清真寺、青山古墓群和水府庙三佛寺、清真寺、青山古墓群和水府庙都是集文化交流、宗教朝拜、旅游观光的开放景观区域。首先对寺庙等历史遗迹保护区域内及周边建筑进行保护和恢复。保护文物古迹所在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整体风格和空间形态。在保留现有寺庙等历史遗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非物质形态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宣传和利用,采用实物收集保存、记录等多种方法延续独特历史文化。在其周边择址建设博物馆或美术馆、文化交流中心等场所供市民游客进行宗教活动、文化活动和传统活动(如图5.13)。47
5.5小结本章首先概括了枝江城区水系景观的现状及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生态视角的规划理念,首先提出了枝江市水系规划的总体布局,接着从水系连通规划设计、湖泊湿地生态修复、保护利用水系岸线、构建水系绿色廊道以及营造人文休闲景观五个方面对枝江市城区水系景观进行了规划设计构想,从而为枝江市水系景观的生态规划设计提出了一些思路。48
第6章结论及展望6.1结论本文主要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探寻了城市水系景观与相关规划、水系景观生态与景观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并对城市水系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梳理总结,提出生态视角下的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策略,并基于策略对枝江市城区水系景观进行生态规划设计构想。规划以枝江最大的特色“水系”为出发点,对枝江市的水系景观进行了总体把握,内容涉及水系景观的生态处理,水系环境的生态修复以及城市历史文脉的保护等多个方面,本着基于现状,结合发展,面向未来的态度,为枝江的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提出了一些构想。总体来说本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1.本文始终把“保护”作为水系景观规划设计过程的主轴线,并且把水系工程整治与水系景观设计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广泛综合的研究,提出了生态视角下,城市水系景观规划整体性营造的策略与方法。2.本文以枝江城区为例,构想了枝江市城区水系景观规划,提出了规划的理念、原则和策略,在此本案例的实施基础上,以期对类似水系发达的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6.2展望面对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我们必须以生态为导向视角来看待城市未来的发展,充分认识到水资源有限性及其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从源头上正确把握城市水系空间营造的原则。文章研究的内容、深度受本人能力有限,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结合本文的研究过程,提出以下几点展望:(1)要在规划管理体制上有所创新。加快制定相关制度,通过政策的引导,明确生态城市发展的目标,并结合城市发展情况,综合各类影响因素,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规划,从而更好的达到预期效果。(2)提倡多种学科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生态视角下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学术研究应该更系统、更综合,才能使不同门类的学科之间存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得到更加综合、更加有效、49
更加合理的解决,进而推动基础理论研究的综合性与前沿性发展,达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来充实理论的目的。50
参考文献[1]D.A.Hanuner.人工湿地处理生活工业和农业废水[M].NewYork:JohnWiley&Sons,1999.[2]SampeiYamashita.Perceptionandevaluationofwaterinlandscape:useofPhoto-ProjectiveMethodtocomparechildandadultresidents’perceptionsofaJapaneseriverenvironment[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2,Vol.62(1),pp.3-17Elsevier[3]ChristopherJ.Martinez.UsingReclaimedWaterforLandscapeIrrigation[J].Water,2010,Vol.2(3),pp.685DOAJ(2012)[4]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2—46.[6]AnnBreen,DiekRigbyTheNewWaterfront[M].NewYork:ThamesandHudson,1996.[7](美)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8]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9]GB50513-2009.城市水系规划规范[S].[10]王越.胡玎.智者乐水——谈我国城市水系规划建设[J].百家讲坛,2010(03).[11]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12]刑忠.河流水系与城市空间结构[J].中国园林,2007(01).[13]马道明.城市水域生态规划模式与框架研究[J].中国园林,2007(04).[14]李庆生.国外生态美学读本[M].长春出版社,2010.[15]AssessmentandwatershedProtectionDivisionofficeofwetlands,OeeansandWaterShedsUsepawatershedProtection:Astatewidapproach[R].August,1995.[16](美)城市土地研究学会编,马青等译.都市滨水区规划[M].沈阳:辽宁科技技术出版2007,(I):22-31.[17]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8]那维著.景观与恢复生态学——跨学科的挑战[M].李秀珍,冷文芳,解伏菊,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9]李潇,黄翊.永续活力传承——滨水城市设计的生态文明观[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09.[20]李昕.2011.现代化生态城市水系建设的思考.建材世界:32(2):98-101.[21]周建东黄永高.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城市规划.2007.10.[22]陈跃中,唐艳红.生态远景—规划设计是关键[J].中国园林,2011(10):34-37.[23]曹国媛.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4,6.[24]达良俊,颜京松.城市近自然型水系恢复与人工水景建设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05,(1):8-15.51
[25]俞孔坚,张蕾.黄泛平原区适应性“水城”景观及其保护和建设途径[J].水利学报,2008,(06)[26]D.A.Hanuner.人工湿地处理生活、工业和农业废水[M].NewYork:JohnWiley&Sons,199[27](美)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8]冯炜,李开然.现代景观设计教程四.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2002.[29]BirgitH.MElands,K.FreekWierson.[J].ForestPolicyandEconomics,2001,Vol.3(1),pp.5-16Elsevier[30]李俊峰,刘佳.由灰色到绿色——论城市河道景观规划的转型[J].华中建筑,2010,(03)[31]许晗.面向生态优先的城市河流综合治理模式初探[J].黑龙江水利,2016,(01):55-57.[32]D.F.Juang,P.C.Chen.Treatmentofpollutedriverwaterbyanewconstructedwetland[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2007.[33]刘谦.城市生态水系规划中加强水系连续性的措施[J].中华建设,2011,(8).[34]张婧,吕飞.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对策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35]王芳,刘小梅.海绵城市建设与河流综合治理模式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36]GasimHayder,LariyahMohdSidek,HairunAishahMohiyaden,HidayahBasri,ChowMingFai.Comparisonofvarioustypesofbiomediainriverwatertreatmentusingattachedgrowthactivatedsludgeprocess[J].InternationalJournalofRiverBasinManagement,2016,14(2).[37]Yu,2006,TheArtofSurvival:RecoveringLandscapeArchitecture,43rdIFLAWorldCongressand2006ASLAAnnualConference.See:YuandPoduar(editors):Threatofsurvival.[38]辛明浩.基于“3R”理念的小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5.[39]TomTietenberg著,严旭阳等译.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40]AnnBreen,DiekRigby.TheNewWaterfront[M].NewYork:ThamesandHudson,1996.[41]武凤文,陈颖.浅析中国古代城市选址与水文化[C].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42]HuaJin,DonglaiJin,ZhuoWANG.Cross-culturalComparisonofCognitiveStructureandBehaviorofWaterfrontLandscapebetweenSubjectsofChina,JapanandBritain[J].JournalofLandscapeResearch,2012,4(2):12-17.[43]应求是,王军华,卢毅军.健康型水体的设计探讨[J].中国园林,2007(10):61-65.[44]胡晓聪,邹志荣.找寻逝去的足迹还原两岸的风景——京杭大运河杭州主城区段沿线环境改造设计[J].中国园林,2006(1):43-48.[45]陈圣泓.滨水城市概念性规划及设计方法研究——以常州新运河地区概念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J].中国园林,2007(1):25-32.52
[46]朱强.2005.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生态学报:25(9):2406-2412.[47](美)南希:A莱斯辛斯基著,卓丽环译,植物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48]张婧,吕飞.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对策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49]张婧,吕飞.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对策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50]洛林·LaB·施瓦茨编,查尔斯·A·弗林克,罗伯特·M·西恩斯著.绿道—规划·设计·开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第三版.[51]廖程程,贾德华.城市滨水区人文景观设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0):13-15.[52]刘滨谊,邵琳.城市发展背景下的文化景观规划设计[J].规划师,2005(11).[53]张志荣,李亮.简析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J].海河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58-61[54]俞孔坚,张蕾.黄泛平原区适应性“水城”景观及其保护和建设途径[J].水利学报,2008,(06)[55]徐晞,刘滨宜.城市过水区复原·湿地修复·湿地公园建设的三位一体.中国园林[J].2008(5)[56]赵建,张咏梅.济南市城市水系及其变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7-90..53
致谢本论文是在黄艳雁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黄老师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教研科研态度,以及对工作的敬业奉献精神,将是我毕生的榜样。在此,感谢她三年来对我的指导及关怀,并向她致以敬意。同时还要感谢感谢我的父母及522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对我的帮助与鼓励,才使得我有不断砥砺前行的动力。54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黄艳雁,邢悦.武汉市人行过街地下通道无障碍设施建设探讨[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7,32(06):55-59.[2]邢悦.城镇河道生态水景观设计的相关分析[J].现代园艺,2017(18):89.5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
- 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以浦东新区浦发博园绿地景观为例
-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与科研基地中心湖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 加拿大奥雅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李宝章
- 海南万宁长春城花园小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 2012中国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大会
- 浅析主题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
- 基于乡土文化视野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湖北省阳新县南市村为例
- 上海金地高行镇住宅项目(金地未未来)景观规划设计ppt课件
- 重庆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办法
- 居住小区建设规划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协调_1
- 城市纪念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 简谈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1)
-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十一大步骤详细解读
- 基于生态安全的城市滨水廊道景观规划设计探讨——以遂宁安居琼江河岸线景观生态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