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8.00 KB
  • 20页

景观规划设计文件内容及深度规定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         “xxxxx”规划设计文件内容及深度规定                           (讨论稿)                        二OOO年六月二十一日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使本所景观规划设计规范化,统一规划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减少工作中的随意因素和因此造成的人力物力损耗,提高工作效率。根据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结合本所工作性质和特点,特制订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xxxx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的所有规划设计项目。参与规划设计的所有人员(包括外聘兼职人员)均必须熟知并遵守本规。第二条  本规定是xxxx内部规定,进行规划设计除遵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第三条  本规定包括对城市广场、城市公园、高档社区高新技术园和风景旅游度假区四种项目规划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不在此范围的项目可参照执行。第四条  本规定中设计文件内容条目带*号者为必须包括的内容,其他内容在每一设计阶段进行前,根据具体情况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人员讨论决定取舍,由所长批准后生效,设计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第五条  景观规划设计成果一般由五部分组成,具体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成果内容:(一)  规划文本:包括所有设计文件,通过排版,能充分表达规划设计的意图和目标。一般包括设计说明、设计图纸、模型照片三大部分。供方案评审和提交最终设计成果。(图幅A3)(二)  展板(或挂图):包括主要设计文件,通过排版,能充分表达规划设计的意图和目标。一般以设计图纸为主,配以主要说明文字对图纸进行解释和补充。供方案评审使用。(图幅A0或A1或根据具体情况定)(三)  规划图纸:包括一部分设计图纸,能基本表达规划设计的意图和目标。图纸按一定比例(1:500、1:1000、1:2000等)绘制。供提交最终设计成果。(蓝图)(四)  音像资料:包括所有设计文件,能充分表达规划设计的意图和目标。一般以演示设计图纸内容为主,配以字幕和画外音对图纸进行解释和补充。供方案评审使用。(时间10分钟-30分钟)(五)  模型:分为整体模型和局部模型两种,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供方案评审使用。第二章  城市广场  第一条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前期需收集以下基础资料:(一)  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详细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二)  建设方及政府规划部门的倾向性意见、开发意向、前期资金投入和运作模式、后期管理办法;(三)  建设规划许可证批文及用地红线图;(四)  市域图及区域位置图;(五)  现状地形图;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植被现状:包括植物种类、位置等;道路现状:包括道路等级、路面质量; (六)  公共设施规模、分布;(七)  工程设施管网的现状、规划位置及规模容量;(八)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九)  各类建筑、环境工程造价等资料;(十)  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历史演变、神话传说、名胜古迹等);民风民俗(包括文化特色、居民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城市格局(选址、风水);建筑特色(包括街巷、民居、地方特色建筑材料等);地形地貌特色(包括山川、河流、湖泊等);植物种植特色(包括地方植物、特色种植方式、农业、灌溉方式)等资料;第二条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成果:(一)  规划设计说明书1.  方案特色(提炼为几句话,用黑体字强调);2.  现状条件分析(包括区域位置、用地规模、地形特色、现状建筑构筑物、周边道路交通状况、相邻地段建设内容及规模);3.  自然和人文背景分析;4.  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包括建设目标、指导思想、规划原则、总体构思);5.  用地布局(包括不同用地功能区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6.  空间组织和景观设计(包括不同功能所要求的不同尺度空间的组织、不同空间的景观设计);7.  道路交通规划(包括道路等级、道路编号表、地上机动车流、地上人流、地上人流聚散场地、地上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地下机动车流、地下商业停车等建筑位置及垂直交通位置、消防车道);8.  绿地系统规划(包括不同性质绿地如草地、自然林地、疏林草地、林下广场、人工水体、自然水体、屋顶绿地等的组织);9.  种植设计(包括种植意向、苗木选择);10.  夜景灯光效果设计(包括设计意向、照明形式);11.  主要建筑构筑物设计(包括地上地下建筑功能及平面立面剖面说明、主要构筑物如雕塑、通风口、垂直交通出入口等);12.  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热力燃气等);13.  竖向规划(包括地形塑造、高差处理、土方平衡表);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内容:⑴总用地面积;⑵总绿地面积、分项绿地面积(包括自然水体、人工水体、疏林草地、屋顶绿地、绿化停车场绿地、林荫硬地)、道路面积、铺装面积;⑶总建筑面积、分项建筑面积(包括地下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等);⑷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⑸地上地下机动车停车数、非机动车停车数。    13.工程量及投资估算。(二)图纸    方案阶段图纸(彩图)*1.规划地段位置图。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2.规划地段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水体、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包括现状照片)  3. 场地适宜性分析图。通过对场地内-外自然和人工要素的分析,标明各地块主要特征以及建设适宜性;*4.广场规划总平面表现图。图纸比例1/300~1/1000,图上应表明规划建筑、草地、林地、道路、铺装、水体、停车、重要景观小品、雕塑的位置、范围以及相对高度(通过阴影);应标明主要空间、景观、建筑、道路的名称;     5.广场与场地周边环境联系分析图。从交通、视线、轴线、空间等方面分析广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6.景点分布及场地文脉分析图。标明主要景点位置、名称、景观构思以及场景原型*7.功能布局与空间特色分析图。标明不同尺度、不同功能不同性质空间的位置和范围,表示出各个景点的位置和规模;8.景观感知分析图。分别表示出广场上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尺度上的景观感知范围;*9.广场场地及小品设施分布图。图纸比例自定,标明广场上硬地铺装、绿地、水体的范围;景观小品(含标识、灯具、座椅、雕塑等)、服务性设施、垂直交通井、公共厕所、地下建筑出入口及通风口位置;地下建筑范围;10广场夜间灯光效果设计图。图纸比例自定,标明广场上各种照明形式的布置情况、灯光色彩、照度等;*11道路交通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1/1000,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坡向坡度、长度、停车场用地界线;*12交通流线分析图。标明地面地下人流车流、空中人流车流、地上底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置范围、地下车库人车出入口、地下建筑位置及出入口、各级聚散地范围;*13种植设计图。图纸比例1/300~1/500,标明植物种类、种植数量及规格,附苗木种植表;*14.绿地系统分析图。标明各类绿地的位置、范围和关系;*15.竖向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1/1000,标明不同高度地块的范围、相对标高以及高差处理方式;*16.广场纵、横断面图。图纸比例1/300~1/500,应反映出广场的尺度比例、高差变化、地面地下空间利用、周边道路、乔木绿化等,标明重要标高点;17主要街景立面图。图纸比例1/300~1/500,标明沿街建筑高度、色彩、主要构筑物高度;*18.广场内主要建筑和构筑物方案图。主要建筑地面层平面、地下建筑负一层平面、主要构筑物平立剖面图;*19.综合管网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1/1000;      *20.表达设计意图的效果图或图片。一般应包括总体鸟瞰       图、夜景效果图、重要景点效果、特色景点效果、反映设       计意图的局部放大平立剖面图及相关图片、重要建筑和构筑       物效果图。   成果递交图纸(蓝图)*1.规划地段位置图。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2.规划地段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水体、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3.广场规划总平面图。图纸比例1/300~1/1000,图上应表明规划建筑、草地、林地、道路、铺装、水体、停车、重要景观小品、雕塑的位置、范围;应标明主要空间、景观、建筑、道路的尺寸和名称;*4.道路交通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1/1000,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坡向坡度、长度、停车场用地界线; *5.竖向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1/1000,标明不同高度地块的范围、相对标高以及高差处理方式;*6.种植设计图。图纸比例1/300~1/500,标明植物种类、种植数量及规格,附苗木种植表;*7.综合管网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1/1000;8.广场小品设施分布图。图纸比例1/300~1/1000,标明景观小品(含标识、灯具、座椅、雕塑等)、服务性设施、垂直交通井、公共厕所、通风口名称及位置;地下建筑范围;9.广场纵、横断面图。图纸比例1/300~1/500,应反映出广场的尺度比例、高差变化、地面地下空间利用、周边道路、乔木绿化等,标明重要标高点;10主要街景立面图。图纸比例1/300~1/500,标明沿街建筑高度、色彩、主要构筑物高度;11广场内主要建筑和构筑物方案图。主要建筑地面层平面、地下建筑负一层平面、主要构筑物平立剖面图;(三)模型。总体模型比例为1/300~1/600,重要局部模型比例为1/50~1/300;总体模型应能反映出广场内各个空间的尺度关系、重要高差处理、绿地水体硬地等不同性质基面、绿化围合关系、广场与周边道路建筑环境的关系;局部模型应能反映出质感、动感、空间尺度比例等。第三章  高档社区、高新技术区  第一条高档社区、高新技术去规划前期需收集以下基础资料:(一)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二)建设方及政府规划部门的倾向性意见、开发意向、前期资金投入和运作模式、后期管理办法;(三)建设规划许可证批文及用地红线图;(四)建设前期策划方案文本、可行性报告等资料;(五)市域图及区域位置图;(六)现状地形图;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植被现状:包括植物种类、位置等;道路现状:包括道路等级、路面质量;(七)公共设施规模、分布;(八)工程设施管网的现状、规划位置及规模容量;(九)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十)各类建筑、环境工程造价等资料;(十一)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历史演变、神话传说、名胜古迹等);民风民俗(包括文化特色、居民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城市格局(选址、风水);建筑特色(包括街巷、民居、地方特色建筑材料等);地形地貌特色(包括山川、河流、湖泊等);植物种植特色(包括地方植物、特色种植方式、农业、灌溉方式)等资料;第二条高档社区、高新技术区规划设计的成果:(一)  规划设计说明书第一部分现状概述和分析1  规划区区域位置及外部交通条件; (1)  区位关系(2)  外部交通条件2  区域自然条件(1)  气候(2)  自然灾害(3)  地质构造特征(4)  地貌发育(5)  大气环境质量(6)  水文特征3  区域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1)  自然资源(2)  历史文化资源4  区域社会经济条件5  规划区范围界定6  场地现状条件及分析(1)  建设用地现状条件(2)  地形地物现状(3)  地形分析(4)  水文分析(5)  现状植被及景观格局分析(6)  场地内外景观视觉分析(7)  场地地方文化格局分析(8)  场地生态格局分析(9)  场地用地适宜性分析7现状综合分析与评价第二部分总体规划1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1)  指导思想及原则(2)  规划依据2  规划区地位及性质(1)  规划区地位(2)  规划区性质3  规划区规模(1)  用地规模(2)  人口规模4  规划发展目标5  规划用地布局(1)  布局结构和功能分区(2)  用地布局(3)  现状用地平衡表、规划用地平衡表6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  道路交通现状 (2)  道路交通规划(道路网规划、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规划〔道路等级、技术标准、站场规划、道路红线宽度及组成〕、道路主次入口规划与交通组织、防洪和竖向设计、道路交通控制与管理、道路主要控制点坐标高程)(3)  道路控制点详表7  水系规划8  种植规划(1)  景观种植(2)  生产防护种植9  景观规划(1)  景观元素(2)  景观结构(边界、走廊、结点)10  服务设施系统规划11  保安系统规划12  给排水工程规划(1)  依据的主要资料(2)  给排水设施现状(给水设施现状、排水设施现状)(3)  给水系统规划(用水量预测、给水水源、给水系统规划)(4)  排水系统规划(排水体制、污水系统规划、雨水系统规划)13  电力工程规划(1)  现状概况(2)  负荷预测(3)  电力系统规划14  电信工程规划(1)  现状概况(2)  市话需求量预测(3)  电信系统规划15  燃气工程规划(1)  气化范围(2)  供气原则(3)  用气量预测(4)  气源规划(5)  燃气系统规划16  防灾规划(1)  人防规划(2)  消防规划(3)  防震规划(4)  防洪规划17  分期建设规划18  竖向规划19  重点地段规划(入口、景观轴线、核心区)20  主要建筑物方案设计(包括建筑功能、色彩、风格、材料等);21  规划项目内容明细表2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内容:       ⑴总用地面积;⑵总建筑面积⑶住宅(办公)建筑面积、平均层数; ⑷容积率、建筑密度⑸住宅(办公)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⑹绿地率21工程量及投资估算。(二)图纸    方案阶段图纸(彩图)*1.规划地段位置图。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2.周边地区服务设施分布图。标明周边地区相关服务设施的内容和与规划地段的距离;*3.规划地段现状平面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水体、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包括现状照片)4规划地段三维地形图。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作出包括三维视图、坡度、坡向、地表径流、河口水文、植被、道路、建筑、风水等一系列场地现状分析图;5.景观格局分析图。在现状植被平面图的基础上,通过对场地内现有景观的分析,提出规划景观格局初步构想;6.场地内外景观视线分析图。在现状三维地形图的基础上,对场地内外景观视线联系进行分析;7.地方文化格局分析图。在现状建筑、道路平面图的基础上,通过对场地地方文化的分析,提出规划文化格局初步构想;8.生态格局分析图。在现状平面图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生态环境的分析,提出规划生态格局的初步构想;*9.用地适宜性分析图。在现状平面图的基础上,通过对场地内-外所有自然和人工要素的综合分析,标明各地块主要特征以及建设适宜性;*10规划总平面表现图。图纸比例1/500~1/2000,图上应表明规划建筑、草地、林地、道路、铺装、水体、停车、重要景观小品的位置、范围以及相对高度(通过阴影);应标明主要空间、景观、建筑、道路的名称;    11功能结构分析图。在总平面图的基础上,用不同色彩的符号抽象地表示出规划功能结构关系;  *12功能分区图。在总平面图的基础上,用不同色块表示出规划各个功能用地位置范围,标明功能名称;  13交通结构分析图。在总平面图的基础上,用不同色彩的符号抽象地表示出规划道路的结构关系;  14内外交通联系图。在总平面图的基础上,用不同色彩符号(线、箭头等)表示出外部道路的等级和车流方向、标明周边交通站场位置;  15内部交通图。在总平面图的基础上,用不同色彩符号(线、箭头等)表示出内部规划道路的等级和车流方向、标明内部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置及范围;      16步行系统图。在总平面图的基础上,用不同色彩符号(线、箭头等)表示出内部步行、非机动车行系统、标明广场的位置及范围;*17道路布置图。图纸比例1/500~1/1000,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坡向坡度、长度、停车场用地界线;18水系规划图。在总平面图的基础上,用不同色彩表示出内部规划水体的类型、范围,标明桥梁、水源、堤岸、水闸的位置、水流方向;19绿地结构分析图。在总平面图的基础上,用不同的色彩抽象地表示出内部规划绿地的类型、范围; *20种植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1/2000,标明主要植物种类、种植数量及规格,附主要苗木种植表;21景观结构规划图。在总平面图的基础上,用不同的色彩抽象地表示出内部景观结构、景观要素;22服务设施系统规划图。在总平面图的基础上,用不同的色彩抽象地表示出内部服务设施性质和关系;23保安系统规划图。在总平面图的基础上,用不同的色彩抽象地表示出各级保安设施和整体保安系统设计;*24竖向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1/2000,标明不同高度地块的范围、相对标高以及高差处理方式;*25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1/2000;*26电力电信工程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1/2000;*27燃气热力工程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1/2000;*28分期建设规划图。29重点地段规划设计。通过透视、平面、立面、剖面表现重点地段规划设计;30主要街景立面图。标明沿街建筑高度、色彩、主要构筑物高度,表现出规划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空间关系;31主要建筑和构筑物方案图。主要建筑地面层平面、地下建筑负一层平面、主要构筑物平立剖面图;      *32表达设计意图的效果图或图片。一般应包括总体鸟瞰       图、夜景效果图、重要景点效果、特色景点效果、反映设       计意图的局部放大平立剖面图及相关图片、重要建筑和构筑       物效果图。   成果递交图纸(蓝图)*1.规划地段位置图。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2.规划地段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水体、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3.规划总平面图。图纸比例1/500~1/2000,图上应表明规划建筑、草地、林地、道路、铺装、水体、停车、重要景观小品、雕塑的位置、范围;应标明主要空间、景观、建筑、道路的尺寸和名称;*4.道路交通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1/2000,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坡向坡度、长度、停车场用地界线;*5.竖向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1/2000,标明不同高度地块的范围、相对标高以及高差处理方式;*6.种植设计图。图纸比例1/500~1/2000,标明主要植物种类、种植数量及规格,附主要苗木种植表;*8.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1/2000;*9电力电信工程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1/2000;*10燃气热力工程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1/2000;*11分期建设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1/2000;9.重点地段规划设计图。(一般应包括入口、主要公建区域、典型区域)10主要街景立面图。图纸比例1/500~1/1000,标明沿街建筑高度、色彩、主要构筑物高度;11主要建筑和构筑物方案图。主要建筑地面层平面、地下建筑负一层平面、主要构筑物平立剖面图; (三)模型。总体模型比例为1/500~1/1000,重要局部模型比例为1/50~1/300;总体模型应能反映出场地内各个空间的尺度关系、重要高差处理、道路绿地水体硬地等不同性质基面、绿化围合关系、场地与周边道路建筑环境的关系;局部模型应能反映出质感、动感、空间尺度比例等。:万友城市花园现状景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评价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尊重生态过程,进行可持续景观设计和规划的前提。万友城市花园的现状生态评价包括了对现状一系列的生态系统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嵌体中的一系列生态过程、生物过程的系统分析,了解用地现状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层次,为景观生态规划提供强有力的依据。1、现状自然影响因素综述从系统的生态学观念而言,自然的影响因素是生态的基础组成部分,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生命存在和结构层次。生态系统因自然影响因素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点。分析用地的生态结构,并在进一步的开发中维持生态的良性循环,就需要详细探讨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具体影响。用地现状具有典型的丘陵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在这个系统中,影响因素包括了地质、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等各种因素,它们有机地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景观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维持着局部生态系统的演进。1、1土壤渗透性地质条件决定了土壤渗透性,继而影响基地的承载力与稳定性以及生命因素的分布。而从基地的生态维持而言,基地的渗透性更显重要和明显。基地渗透性与土壤的分布、地形、地貌及地表水有较大关系。从现状而言,渗透性的意义在于对水源的涵养,植物的养护,动物的聚集,以及未来景观生态系统规划的总体布局具有指导的作用。1、2地形地貌丘陵湿地是一种具有特殊场所感的系统。与平原、水乡等地带不同,丘陵湿地给人的心理感受及客观属性是独特的。用地现状的地形地貌包括了高程、坡度、坡向及山位(即山脊、山顶、山腰等),这些要素决定了景观生态系统的基本自然特征,同时对景观系统的完善、改造工作起提示作用。(一)  高程高程是感知地表形态的基本图标方法,通过对用地现状的高程分析,可以判断地形的坡度大小,地形的不同位置特征。用地现状从整体上呈现为“月”字形的山脊走向,地势东高西低,高差在40米左右。等高线的密度东北部较密,其余地方较为平坦。现状用地的最低点位于西南侧的水面,是主要的水流集处之一。由于山脊走向,用地内的山位分布呈现为多方位的特性,将水面分割为枝状的系统,形成基地丰富的景观生态特色。(二)  坡度 坡度是影响山地环境生态稳定的重要因素,坡度越大,区域的地质稳定性越差,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也越大,容易引发侵蚀、径流量增加等不良后果。用地现状的坡度主要在5~20%之间,即以中坡地为主,其次为20%以上的脆弱区域,应加以重点培育。另有少量5%以下的平坡地,位于山顶附近。基地的坡度特征很好的反映了丘陵湿地景观的独特性。(三)  坡向现状用地由于山脊走向的关系,在坡向的分布上比较全面,其中又以东、南坡为主,西、北坡在总量上相对较少。有利于用地接受阳光,同时又与片区内的主导风向相符,保证了用地大部分区域的良好通风条件。有利景观生态系统的能量集聚,自我完善。(四)  山位山位是指山体中各种单一地表形状的概括,在山地环境中具有很强的识别性。用地现状的山位形态十分明显,山脊、山顶、山腰、山谷等几种形态完备。其中山顶较为平坦,为平形的山顶形式;山脊呈隆起的山地地形,连绵而呈“月”字形,将整个用地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片区。连绵的山腰将这四个相对独立的片区有机地偶合起来,和位于山谷的水体、动植物一起组成了一个廊道系统,成为了整个用地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流动通道中的重要的一环。1.  3水体及湿地用地现状的水体占到了用地面积较大部分,在山脊的分隔下形成枝状的完整水体系统。同时在陆地与水体相交的边缘,由于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和地下水的渗透,形成了现状用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在这里,由于水分、养料的充足,有利于生命的成长,植物茂盛,白鹭成群,成为用地内最为活跃的斑块与廊道,使片区内的物质与能量流动有机展开,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平衡性。1.  4动植物1.4.1植被植被是地表最活跃的组成要素,对生态系统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按照植物的结构、大小可以区分为自然密林及成片果林、荒山灌木丛、耕地及空地土壤等,这些不同的植被类型反映了现状系统对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用地内的自然密林及成片果林主要分布于水体边缘和中部山顶周围。其中自然密林是以乡土树种(慈竹、刺桐、黄桷树)为主,生长态势良好;其它一些乔木、灌木交杂成林,位于用地内坡度20%以上地带。这些植物林地是片区内主要的残遗自然斑块。人工果林是用地生态系统中人工干扰斑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较弱。自然密林由于生态系统水平和竖向的结构复杂性,成为了片区最为活跃的斑块,成为动植物聚集的主要场所。无林及空地区主要是指片区内已有的建筑用地及其场地,是片区中人群聚居地的部分,分别位于用地中部、西北侧、东西侧三个部分,其中东部的聚居地最大,沿水体形成南北两个较大的聚居地,建筑的密度也较大,人工改造的痕迹明显。区内植物具有自身演进的特点,但是由于人群活动的干扰,呈现为残遗的自然斑块组合,需要进一步的改善以形成完整景观生态特色。1.4.2动物用地处于城郊,地理生态环境具相对优势,吸引了多种野生动物的聚居,典型的如白鹭等鸟类。动物的存在增强了整个系统的完整性与多样化。2、用地的生态评价2、1用地的总体生态结构特点 万友城市花园用地“月”字形的山脊与枝状的水体呈半岛型的交错接合,其中的山地环境和静水环境两种景观要素构型,相互呈现出指状交错格局,形成了山水有机耦合的完整生态系统。这种山水交错的生态格局形式,使区内的物种多样性、复杂性大大提高,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同时大面积的水体及其所附生的湿地次级生态系统又成为了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以及物质、能量流动的廊道,将系统中的其它残遗斑块联系起来,使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瓜蔓,促进了系统的有机良性发展。2、2用地的景观生态层次用地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生态网络,包括了生态核心、生态廊道、次级生态系统等。2.2.1景观生态核心生态核心是系统生物多样性与复杂性的核与源,位于整个景观生态系统中物流与能量相对集中的区域。物种的多样化在这里最高。现状生态核心区域的动植物资源相比于其它区域种类多,数量大,植物的水平向结构和垂直向结构都较为完善,各个层次的物种较为齐全。2、2、2生态走廊生态走廊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传输的主要通道,具有生态上的持续性与稳定性,联结着生态系统各斑块的线性或带性空间,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状用地的枝状水体系统是用地内主要的生态廊道。枝状水体系统所组成的生态廊道不仅包括了水体本身,还包括了水体的边缘、湿地、堤坝及部分高地,它们共同组成了一连续的、异质的次级生态系统。枝状水体生态廊道从生态上、景观上都与其相邻的区域异质,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同时又通过物质与能量的流动,影响着周围用地景观基质的环境与生物类别。2、2、3次级生态系统用地的次级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生态廊道中的湿地生态系统与生态廊道所联结的各自相对独立的生态斑块。枝状的水体分布所形成的大片湿地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载体,它同水体、湿地周边的植物群落以及依赖湿地生长的动物组成了一个次级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湿地的物种多样性与复杂性是系统的主要特征。系统中的动植物有水生、陆生、两栖多种类型。这个次级生态系统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区域,在净化水体,调节地下水,改善整体的生态环境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应加以重点的体现。3、景观生态系统发展设想用地内的枝状生态廊道是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带,应通过设定水体周围的保护范围来联结值得保护的生态斑块。必要的话,还要对廊道的部分区域进行生态恢复,形成一个由生态廊道和斑块组成的网络,为物种提供栖息地和活动通道。同时,在水体的保护上,应保证水体汇水面的完整性,尽可能依据山体的汇水面进行规划用地的征用。既利于保证水体水源的质量,防止来自区域外的不良影响,又可以利用山脊的良好分隔作用,形成相对完整独立的生态系统。用地现状山体与水体的枝状半岛型的交错接合,是用地最大的景观生态优势,应在规划中特别加以保护与强调。通过特有交通方式的组织将来自基地外的影响减轻到最小的程度。使系统保持相对的完整、独立性,进而达到自我完善演进的目的。 规划应注意保护现有良好的植被条件,并通过措施使植物系统得到完善。形成与水体--湿地--滨水景观--陆地景观--人工环境的模式相适应的完整植物景观生态系统。 景观设计的误区景观设计一词近年来大为流行,似乎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上档次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标签。景观设计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教授在《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未采》的主题报告中认为:广义的建筑应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著名建筑评论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弗兰普顿(KenenthFrampton)教授在另一场主题报告《千年七题:一个不适时的宣言》中也认为:总体应用地景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整个城市化地区的社会的文化及生态特征。上述两个报告提到的地景,笔者认为即景观设计。可以看出,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文化及生态环境将是必然的趋势。纵观现阶段的景观设计,感觉设计市场相当混乱,大有鱼目混珠之作。同时,社会对该行业的认识心态不一,开发商更多地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光,而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往往使优秀的作品习惯性流产;景观设计师普遍具有的浮躁心理也使得精品难觅。上述种种现状让笔者深感景观设计正走人误区。2、景观设计的误区 误区一行业缺乏规范行业的不规范集中反映在名称、教育及市场管理方面。(1)名称在这个领域,以前惯称“园林”或“风景园林”,以后引入美国的称法叫“景观建筑”(LandscapeArchitecture),后来又时髦叫“环境景观设计”,也有人叫“环境设计”或“景观设计”……最近按吴良镛教授的提法又叫“地景”,究竟哪种称法更确切更合理,使之既要符合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并便于职业称呼,恐怕建设部的有关部门得来管管此事。笔者倾向于“景观设计”的称法,那么职称便可定为“景观设计师”或简称“景观师”。名称的统一非常重要,名正而言顺,可以说是行业规范的前提。这样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景观设计师将以独立而重要的角色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密切合作,真正实现吴良镛教授“三位一体”的构想。(2)教育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如同上述混乱名称一样混乱不堪。目前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毕业于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目前城建和理工院校已不设风景园林专业,此专业仍存在于林业院校——编者),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专业应该有明确完善的教学大纲,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并制定一系列的从业规范,最终实行与建筑、城市规划一样的执业注册制度,彻底实现行业的规范化管理。(3)市场管理景观产品具有其特殊性,与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各方面的干预增多。同时,建设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如无图签、未盖章的图纸可用于施工)。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多不规范,评委的专业素养令人怀疑。在这种较为混乱的市场形势下,景观作品的质量又何以保证?误区二设计盲目追求“档次”“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记得几年前一个内河两侧绿地的规划会议上,某领导指示要建成“法国的塞纳河”,两侧平均不到lOm宽的绿带以及积污严重的河道,如何体现塞纳河风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上档次和创作精品的景观毕竟不多,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误区三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及对人性的关注不够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本人要负很大的责任。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在这里,笔者要提醒大家:(1)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有多深的了解?(2)在同量的资金投入下,我们完全有可能变“温饱型”的功能为“小康型”甚至“富裕型”,而并不以牺牲景观美为代价。(3)说到这个误区,我想起某市的某段分车带上看到的铁丝网景观,这类军事上的构筑手法被沿用到现代城市景观来,深深刺痛了广大市民的心。笔者很理解管理部门的良苦用心,屡禁不止地践踏草地,迫使他们出此下策。但我反对这类做法,被践踏的草地只能在分车带上留下一道道泥痕,而铁丝网无疑在众多民众的心里留下痛楚的记忆。至此,城市景观对人性的关怀可以说被剥夺殆尽。目前,大多数居住区环境设计简直无视人的需求,开发商是“罪魁祸首”,景观设计师成了“帮凶”。为了满足30%的绿地率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要么用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要么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其商业目的。而所谓的绿地往往被理解为苗圃而简单地插上树,周边再用高绿篱围一围进而达到防护的目的,至于下一步的养管那更不知道是谁的事情了。档次高一点的小区,看起来绿地是大了,植物配置和环境设计好像是有模有样了,但试问:到哪里去找一块儿童嬉戏玩耍的场地?老年人被迫与一对情侣坐在一排,是退缩回到笼子似的家中还是硬着头皮当一回“灯泡”的角色?误区四模仿之风盛行我们中的不少人重“榜样”不重创新。创新常常被当作异类加以排斥。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习惯被当作容器拼命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看似满腹经纶却毫无创意。景观设计虽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专业,但它最终将以空间景观的视觉形式展现给人们,是人可以享受其中的艺术产品。同所有门类的艺术一样,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 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的形式”。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设计之前深刻地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协调各种因素进行创作,这就是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它的形式上,或具震憾力或富趣味性、或肃穆或活泼、或浪漫或休闲、或激动人心或平淡无奇,却不雷同。眼下的行情大不一样,景观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不衰,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面对这种现象,有必要冷静地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1)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决策人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不以模仿为耻,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方案构想。在他们看来,蓝图上的线条是虚无缥缈的,而曾经见过的景观却是真真切切的。业主的顽固已至如此,景观设计师唯有充当描图员,花尽量少的时间以取得效益。反过来,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方案通过率,千方百计地了解业主的意图,迎合他们先入为主的思路,以求得方案一次通过。设计单位也没有鼓励创新的奖赏机制,而只把奖金留给方案中标者,后者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对长远的创作不利。模仿之风所以畅行,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面对比比皆是的雷同的景观作品,大众的反应是如此的麻木。我们的舆论只关心建设前后的效果对比,而对真正成功的作品缺乏评判能力。(2)怕失败的心理新的尝试也可能是不成功的,但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个别或少数的案例而失去信心进而退缩。完美主义者往往害怕失败而踌躇不前,不敢创新,最终沦为模仿能手。实际上,即便是大师也难免有失败的地方,莱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室内空间功能上的设计并不成功,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莱特的代表作之一,而且在建筑史上占一席之地。(3)建设用时的限制大型的景观工程通常是政府的行为,如城市广场、综合性公园、滨河绿带等,是属于美化市容、获取民心的工程,关系到最高决策者的政绩。这些工程往往从方案提交到工程实施都被限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其结果必然导致设计上敷衍了事,实施中粗制滥造。还有一种奇怪的规律常常是这样:先紧后松再紧,一开始大造舆论,风云突来,等方案出来了却不管不问一拖再拖,突然间又风云重来,最后是草草收兵。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残酷打击了景观设计师的创作积极性。(4)高付出低报酬景观设计是一种高尚而又卑微的职业,说它高尚是因为它是公益的,是为大众服务的事业;说卑微,是指它的低收人。目前收费标准是按工程造价的3%—5%。而真正能收到的恐怕只有1%—3%。大家知道,一般项目的景观工程只是作为建筑的配套工程,造价都被控制在较低水准。工程往往需要土建、绿化、水电等多种专业的配合,大家的收入低得可怜可想而知了,如果把工程做得认真细致,景观设计师的劳动付出却是巨大的,小体量的景观建筑、别具一格的小品设计、精心的绿化配置以及场地装饰的方方面面,其工作量实在不比大型建筑少。在这种处境下,景观设计师模仿他人之作以取得急功近利的效益便不足为奇了。(5)信息时代带来设计趋同的必然信息时代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各类景观设计精品选接踵出版,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这同时也是建筑界所面临的问题。要避免“特色危机”,景观设计师必须保持清醒的意识,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并融入设计。简言之,设计要有自己的思想,才有灵魂,才具备个性。 误区五效果图是迷魂汤,是“医治”拙劣设计的“灵丹妙药”时下有个怪现象,方案汇报时,尤其是面对有拍板权的决策人土,墙上挂的全是立体效果图,再加上电脑投影屏幕上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帧帧优美的电脑动画配上美妙的轻音乐,难怪我们的领导(或业主)被深深地打动了。可怜那些拿不出漂亮效果图的同行,对着“天书”的平面图大谈他的精妙构想,听得尊贵的领导(或业主)直打呵欠。可当人们苦苦期待着图面上梦幻般的效果能在现实中实现,猛然发现现场上已是另一般景象,失望和受骗之感才油然而生。靠违反常规的设计程序赢得设计任务后,优秀的效果图师傅们便手足无措了,效果图上夸张了的美丽根本就无法植根于现实的土地,慌乱之中只好靠现场的调整和突来的灵感来实现公众的理想--整套拙劣的设计总算是暴露无遗了。这种惨痛的教训似乎并没有让我们决策人清醒。效果图仿佛是迷魂汤,让英明人士甘心上当,看来,在一段时期内,上述这类“悲剧”还将继续上演。误区六设计与施工脱节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就拿树种的配置来讲,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从选苗到现场施工,设计师均须亲临指导。至于自然山水园的放样、施工,没有景观设计师的现场把关,更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复杂地形的施工,现场出现问题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置身于现场,景观设计师更容易把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可以说,擅于处理现场是一个优秀景观设计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可是,不少景观设计师并不乐于下工地,至少是缺乏主动性,而越是施工水平差的队伍越少与设计人员沟通,最终的结果往往留下诸多遗憾。结束语行业的发展需要从业者不断地思考、自省,需要接受社会各方面的评判以及听到不同的声音。笔者非常担心社会对景观作品总是一片叫好,他们更关注的是事件的本身,而不是它的内容。正是在这种善意的呵护下,景观设计一步步走向误区的泥潭难以自拔。从业多年,笔者时常在种种误区边缘挣扎徘徊,责任感与良知经常会让我自问:你到底干了些什么?我希望忙忙碌碌的同行们暂且放下手头的活儿,让我们一起思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前阵子在台湾的一个设计论坛上看到有位仁兄在讲,景观理论方向先不定,依各方大德将来发展或潮流而变,景观设计专业先有discourse(论述)设计的文化才会开始萌芽。而为何是discourse而不是thesis,就是要大家多讨论、批评、才有心得的沉淀。景观设计行业好比一个江湖,只有互相切磋、比试,才会让手中有笔的写文章,有剑的做设计、有嘴的说话。既有了江湖,也就有了门派争纷、有了恩怨情仇、有了方圆规矩,有了侠士小偷、有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玻璃兄,您的贴子于我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