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6.50 KB
  • 45页

关于征求《合肥市住宅工程防渗漏技术规程》

  • 4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关于征求《合肥市住宅工程防渗漏技术规程》修改意见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了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控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我站组织编制了《合肥市住宅工程防渗漏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附后),现发给你们,请将修改意见于2008年7月25日前反馈至我站。联系人:张仁东联系电话:0551-2844871  传 真:0551-2844672  电子信箱:zh_rd5460@sina.com  通讯地址:合肥市霍邱路182号  邮  编:230061  合肥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  二○○八年六月二十五日   合肥市住宅工程防渗漏技术规程1 总 则1.0.1 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控制住宅工程渗漏,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规范,结合合肥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合肥市住宅工程防渗漏的控制,其它工程可参照本规程规定执行。1.0.3 本规程控制防渗漏范围,以工程完工后常见的、影响使用功能及外观质量的缺陷为主。1.0.4 住宅工程防渗漏的控制方法、措施和要求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应执行国家、省相关建筑工程规程、规范。2术 语2.0.1 住宅工程供人们居住的建筑。2.0.2 住宅工程防渗技术规程对住宅工程防渗从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有效防治方法、措施和要求。3 基本规定3.0.1 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住宅工程防渗技术规程 ;在组织实施中应采取相关管理措施,保证本规程的执行。建设单位不得将门窗、防水等工程肢解发包。建设单位应承担住宅工程防渗漏所发生的费用,并在施工合同中充分体现;对于施工合同已签定的工程,应在工程竣工决算时予以列支。3.0.2 设计单位在住宅工程设计中,应采取控制渗漏的相应设计措施,并将防渗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3.0.3 施工单位应认真编写住宅工程防渗施工专项方案,经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3.0.4 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防渗施工专项方案,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列入《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3.0.5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将住宅工程防渗设计措施列入审查内容。3.0.6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住宅工程防渗列入监督重点。3.0.7住宅工程竣工验收时除执行现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所规定的以外,还应提供防治住宅工程渗漏的相关资料。3.0.8 本规程检查方法除有明确要求外,涉及建筑材料的要检查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或本规程规定材料进场需复验的要检查复验报告。3.0.9防渗施工中使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应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技术鉴定、论证,并应制定相应的技术规程。4地下防水 4.1抗渗混凝土(结构自防水)4.1.1设计1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根据工程埋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工程使用功能等而确定,并应确定混凝土的其它技术指标。抗渗等级可参照表4-1的规定选用。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表4-1工程埋置深度(m)设计抗渗等级<10P610-20P820-30P1030-40P122防水混凝土的环境要求: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处于侵蚀性介质中抗渗等级不应小于P8。3防水混凝土配合比:应明确掺加何种外加剂、掺合料及其主要技术指标,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6。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抗渗等级应比设计配合比提高一级(0.2MPa)。4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得小于150mm。5防水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表面裂缝宽度不得大于 0.2mm,并不得贯通;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应采取相应抗裂措施。 6设防高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下水、地表水和毛细管水对结构的作用,以及由于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周围水文地质变化的影响确定设防高度。7地下室墙板配筋:宜优先采用变形钢筋,配筋应细而密,网片钢筋间距应≤150mm,分布宜均匀;水平分布钢筋设置在竖向钢筋外侧。4.1.2材料1外加剂、掺合料:防水混凝土掺入的外加剂、掺合料应满足设计要求。2错误!链接无效。:原材料应按规范复试,符合要求后使用,其中外加剂、掺合料掺量应经试验确定。4.1.3施工1混凝土拌和料应采用重量比计量,严禁采用体积比,计量器具定期标定,必须计量准确。2浇筑混凝土前,应考虑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3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的低碳钢丝不应接触模板。固定模板而穿过的螺栓应加焊止水环。拆模后,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并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料。4采用预拌混凝土,其质量指标应在合同条款中明确,施工时应加强现场监控力度,安排专人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其和易性应满足要求。 5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泵送混凝土每层厚度宜为500mm-700mm,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振捣,板面应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排除泌水,进行二次收浆压实。6防水混凝土水平构件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双层草袋浇水养护,竖向构件宜采用喷涂养护液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4.2后浇带、变形缝4.2.1设计1依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和《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确定工程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明确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2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平面形状、荷载、地区变化等合理设置后浇带和变形缝:①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m-60m,宽度宜为800mm-1000mm。②后浇带可作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倍主筋直径,并应加设附加钢筋。③浇筑后浇带的间隔时间应在两侧混凝土达到龄期42天后进行。④设计图中,应注明或绘制加强带、后浇带、变形缝和施工缝等构造详图。3地下工程宜减少变形缝。当必须设置时,应根据该地下水压、水质、防水等级、地基和结 构变形情况,选择合适的构造形式和材料;地下工程的变形缝宜设置在结构截面的突变处、地面荷载的悬殊段和地质明显不同的地方。4.2.2材料1外加剂、掺合料:防水混凝土掺入的外加剂、掺合料应满足设计要求,膨胀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错误!链接无效。:原材料应按规范复试,符合要求后使用,其中外加剂、掺合料掺量应经试验确定。3施工缝材料:当地下水压大于0.03MPa,环境温度在50℃以下,且不受强氧化剂作用,变形量较大时,可采用埋入式止水带和表面附贴式橡胶止水带相结合的防水形式,变形缝内还可嵌止水条止水;对环境温度高于50℃外的变形缝,可采用2mm厚的紫铜片或3mm厚不锈钢等金属止水带;有油类侵蚀的地方,可选用相应的耐油橡胶止水带或塑料止水带;无水压的地下工程,可用卷材防水层防水。4.2.3施工1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地下水位低于防水混凝土500mm以上,否则,应采取降(排)水措施。2金属止水带宜折边,连接接头应满焊、焊缝严密。3用木丝板、麻丝或聚氯乙烯泡沫塑料板作填缝材料时,随砌随填,木丝板或麻丝应经沥青浸湿。4埋入式橡胶或塑料止水带施工时,严禁在止水带的中心圆环处穿孔,应埋设在变形缝横截面的中部,采用木丝板做填缝材料,木丝板应对准圆环中心。止水带接长时,其接头应锉成斜坡,毛面搭接,并用相应的胶粘剂粘结牢固。金属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相应的焊条满焊。 5采用膨胀止水带嵌缝,止水带必须具有缓胀性能,使用时,应防止先期受水浸泡膨胀。6表面附贴式橡胶止水带的两边,填防水油膏密封。7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8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9后浇带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应当单独制配,应采用小坍落度、石料含量大的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清除交接面浮浆(石子外露1/3,不得将石子打断)和污染(严禁沾染油污),原混凝土面应提前淋水保湿72小时以上,浇筑时不得有明水。后浇带的位置和补浇时间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后浇带混凝土应进行潮湿养护,养护期不低于14天。4.3防水层(附加防水)4.3.1设计1根据防水等级进行合理设计。2处于侵蚀性介质中的工程,应采用耐侵蚀的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浆、卷材或涂料等防水材料。结构刚度较差或受震动作用的工程,应采用卷材或涂料等柔性防水材料。柔性防水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延伸性,且柔性防水层应设置在迎水面。3柔性防水层的基层宜采用1∶2.5水泥砂浆找平。4无机防水涂料层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也可用于迎水面。 5防水层的厚度应符合防水等级要求。4.3.2材料防水材料质量应符合产品标准要求和设计要求,并经见证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4.2.3施工1找平层表面应清理干净、干燥,如有污物、油渍等,应洗刷干净,干燥后方可施工。2柔性防水层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应降至垫层300mm以下。3柔性防水层施工前,先涂刷基层处理剂,卷材宜采用满粘法铺贴,确保铺贴严密;防水涂料应薄涂多遍成活。4多组份防水涂料应采用重量计量,计量器具可靠,计量准确,采用机械拌和,混合均匀。5柔性防水层的施工还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要求。6柔性防水层细部必须采取加强措施。7柔性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5楼地面工程5、楼地面工程5.1厨卫间楼地面渗漏5.1.1设计1)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楼)面必须(应在立管安装后)设置防水隔离层,防水隔离层优先采用环保型高分子防水涂料。 2)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地(楼)面除门洞口外,应向上做一道高度不小于200mm高的混凝土反梁(如图5-1-1,5-1-2),与楼板一同浇筑,地面标高应比室内其他房间地面低30mm以上;设置在卫、厨间及有防水要求的地(楼)面的管道井四周应设置一道不小于120mm的混凝土翻边。3)卫生间上翻高度不小于1800mm,卫生间墙面基层应用防水砂浆分两次刮糙。4)主管道穿过地(楼)面处,必须设置防水套管,防水套管宜选用带止水圈的刚性套管,套管顶面应高出地(楼)面面层不小于50mm;在管道周圈做混凝土台座的,台座必须直接做在基层上,高度不应低于楼面层50mm,严禁混凝土台座直接做在面层上。5)楼面水电管相交于非板面负筋处,沿予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8@150宽度不小于450的钢筋网带。6)为防止由于卫生间施工等原因可能使楼板厚度减小以及板内管线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现浇板设计厚度宜大于等于90mm。7)粗装修的住宅工程,其厨卫间及有排水要求的地(楼)面的标高差应充分考虑装饰面层的厚度,同时还应注意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的统一。8)厨卫间及有防水要求的地(楼)面与室内其他房间地(楼)标高有高差处(应≥30mm),现浇楼板面层钢筋宜采用分离式配置,以确保设计标高准确。(图5-1-3) 5.1.2材料防水材料的质量应符合产品标准要求和设计要求,并经见证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5.1.3施工1)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地(楼)面,除门洞口外,所设置的混凝土反梁,必须与楼层板混凝土同时浇筑,并且在施工时应认真落实,保证翻边的位置、尺寸和浇捣质量。2)当选用予留洞口安装管道时,应按照穿管的直径大小制作标准件,以保证洞口成型尺寸,洞口形状上大下小(如图5-1-4),洞口混凝土封堵应密实,严禁随意留洞造成位置不准确、成型尺寸过大或乱凿乱打洞口现象。3)上下水管等予留洞口座标位置准确,对于单面临墙的管道,离墙面距离不应小于50mm,双面临墙的管道,一边离墙不应小于50mm,另一边离墙不应小于70mm。4)厨卫间及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楼)面工程,铺设前必须对立管、套管和地漏与楼板节点之间进行密封处理。(如图5-1-5)5)地漏排水地面找平层朝地漏方向的排水坡度控制在1%-1.5%,地漏要比相邻地面低5㎜~10mm,地漏四周封堵应密实,分两次嵌填,在四周 形成10mm×10㎜的凹槽,用防水油膏嵌实,周边再涂刷一道加强防水涂料层。(附图5-1-6)6)铺设防水隔离层时,在管道穿过楼板四周,防水材料应向上铺涂,并超过套管的上口;在靠近墙面处应高出面层200-300㎜或按设计要求的高度铺涂。7)阴角处的防水做法要求①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严禁采用机械清理,阴角处用M7.5水泥砂浆粉成半经为3㎜-5㎜的圆弧面〈附图5-1-7〉。②待基层干燥后,分层涂刷防水材料不少于2道,每道自然干燥后再进行下道防水工序施工,防水厚度应满足相应技术标准的规定。8)厨卫间必须通过蓄水试验以检验地(楼)面的防水效果。9)烟道根部向上300㎜范围内宜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粉刷完成后并进行防水层处理。10)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或套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并选用粘接良好的胶粘剂进行粘砂处理。5.2其他部位楼地面防渗漏措施5.2.1找平层、隔离层、面层施工前,基层应清扫、冲洗干净,并与下一层结合牢固,无空鼓、裂纹;面层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5.2.2整体面层抹平工作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应在水泥终凝前完成,并应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天。 5.2.3底层地面、(地下室墙板、底板)须有防渗漏措施。5.2.4一层阳台地坪、钢筋混凝土栏板、扶手与墙体交接处,必须设置不少于20㎜的施工缝,缝隙用弹性防水材料嵌缝。5.2.5阁楼露台与室内墙下设300㎜高的混凝土防水埂,与主体同时浇筑。(附5-1-8)6装饰装修工程6.1外墙6.1.1基层处理1外墙洞眼应按规范留置,在清理浮渣(浮灰)后采用半砖、防水砂浆二次堵砌,表面采用1:3防水砂浆粉实,小圆孔宜用微膨胀水泥砂浆或采用发泡聚氨酯二次填塞密实。2混凝土面凹凸明显部位应事先剔平或用1:3聚合物水泥砂浆补平。露出外墙面的铁件、预埋件,割平后用1:1防水水泥砂浆抹平。3混凝土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或界面剂抹砂浆进行毛化处理。轻质砌块基层应用化学毛化或满铺网片等措施来增强基层的粘结力。4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必须铺设抗裂网或玻纤网,与各基体间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5粉刷前应清除墙面污物,根据不同墙体材料,提前浇水湿润。6外墙砌筑分二次完成,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30~80mm 的空隙,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塞实,若采取梳砖补砌时,对双侧和中部三角空隙应用预制混凝土块填塞、补砌应留置不少于7天的间歇期或在结构验收后进行。7外墙穿墙管道的套管须焊止水环,主管与套管的填塞应使用防水砂浆加膨胀剂,用防水油膏或防水胶封口。6.1.2外墙抹灰1设计1外墙粉刷面层宜掺入聚丙烯抗裂纤维。2抹灰面层必须设置分格缝。3洞口大于1200mm的窗台宜设置现浇窗台梁,或在窗台下增设2Ф6mm钢筋,两端各伸入墙体300mm。4如果墙体采用夹心砌块(空心砖等),其外墙窗洞周边200mm以内的砌体应用实心砖或砌块砌筑或用C20混凝土浇筑。砌筑砌块应采用稠度较大的专用砂浆。2材料1水泥:宜采用32.5级及其以上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颜色一致,同一批号、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的产品。并对水泥的安定性和凝结时间进行复试。2黄砂:中砂,含泥量应不大于2%,细度模数不低于2.5,使用前应过5mm孔径的筛子。3聚合物水泥砂浆:符合设计、规范要求。3.施工1粉刷前应清除墙面污物,提前24小时对墙面浇水湿润2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每遍厚度宜控制在5~7mm ,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3抹灰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应采取挂大孔钢丝网或纤维网格布加强措施,固定网片的固定件锚入混凝土基体的深度不应小于25mm,其他基体的深度不小于50mm。抹灰层总厚度大于50mm时,应由设计单位提出加强措施。4后层抹灰须待前一层抹灰凝结后方可进行,每一层抹灰前,必须对前一遍的抹灰质量进行检查,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抹灰。冬期施工期间不宜进行外墙抹灰,必须进行时须有严格的保证措施。5墙面凹凸线槽A、凸线槽:腰线、外挑板等在线条上沿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出向外不小于2%的斜坡。且在靠墙根部位粉圆角。B、凹线槽:须阻止雨水侵入墙体内部,可在墙面凹槽内,涂刷合成高分子涂膜等措施。C、墙面分格缝:宜采用预埋塑料分格条的方法,采用镶入木分格条做分格缝,取出木条后,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对局部缺陷进行修补,然后用水泥基防水涂料涂刷。6窗台:室外窗台板应低于室内窗台板20mm为宜,突出墙面的窗台应做成坡度不小于3%的向外排水坡度,下部要做滴水线,滴水线宽度大于10mm为宜,厚度不小于10mm。窗台抹灰宜在建筑结构沉降基本稳定后进行,并加强养护。7水落管:水落管距墙不应小于20mm,并用管箍与墙面固定,管箍钉伸入墙内不少于100mm ,禁止用小木楔固定管箍,管钉周边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嵌填密实。6.1.3外墙饰面砖1.设计1应选择吸水率小、强度高的饰面砖。2面砖缝采用具有防水功能的聚合物砂浆进行勾缝。3外门窗框四周须进行防水处理(塞缝砂浆须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4女儿墙设计须考虑变形及温差变化影响,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栏板结构,采用砌体结构,须按轴线设置构造柱、压顶圈梁。2.材料1水泥:32.5级或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粘贴用水泥的凝固时间、安定性和抗压强度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2黄砂:中砂,含泥量应不大于2%,细度模数不低于2.5,使用前应过5mm孔径的筛子。3面砖:品种、规格、图案、颜色、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吸水率、抗冻性)粘结强度等进行检测,须满足设计要求。4聚合物砂浆:符合设计、规范要求。3.施工1饰面砖粘贴前,对基层质量进行检查,修补,基层应无空鼓、裂缝,清理干净、浇水湿润(面干内潮)后才进行铺贴。2饰面砖粘贴前,应浸水湿润。外墙饰面砖粘贴前和施工过程中,均应在相同基层上做样板块,并对样块块的饰面砖粘结强度进行检验。 3饰面砖铺贴宜选择专用胶粘剂或粘结砂浆,粘结砂浆应饱满,缝隙内的粘结砂浆必须及时清理干净。4饰面砖嵌缝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嵌缝时必须采用抽缝条反复抽压密实、光滑,严禁出现砂眼和裂纹。5饰面砖铺贴前应根据洞口位置、饰面砖规格尺寸等进行饰面砖布置排版,窗洞口边饰面砖宜为整砖。6外门窗台、窗楣等部位应做滴水老鹰嘴,饰面砖下伸大于5mm。窗台流水坡度不小于3%。7混凝土外墙用水泥砂浆粘面砖时,必须设置温度伸缩缝(分格缝),间距宜为4m。8外墙饰面砖的糙底、面层的伸缩缝和接缝等部位,均应加强浇水养护。9窗洞口四周墙体与窗框间的抹灰层必须用聚合物砂浆分层填缝密实,留出20~30mm用柔性材料填充(如发泡聚氨酯)。待饰面砖完成后,窗框与面层交接处用耐候型密封胶密封防水。10外墙饰面砖应按规定进行粘强强度检测。6.1.4外墙饰面板1.设计1设有外保温的墙面不得采用湿作法饰面板。2干挂饰面板安装的预埋件和连接件安装固定后,外墙面宜设置一道防水层(抹聚合物防水砂浆或做柔性防水涂料)。3砌体上设置的后置埋件必须采用穿墙螺栓。 4湿作法饰面板工程必须设置钢筋网,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500mm。钢筋网设置在空心砖或轻质砌块的墙体上时,固定点应采用穿墙钢筋或预埋混凝土预制块的方法固定,其混凝土预制块上应设置预埋件。5外门窗洞口、女儿墙等部位处理可参考饰面砖要求进行。2.材料1饰面板:品种、规格、颜色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不得有隐伤、风化等缺陷。2外保温材料:保温材料保温性能及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3水泥:32.5级及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4黄砂:中砂或粗砂,使用前应过筛。3.施工1采用湿作法施工的饰面板工程,石材应进行防碱背涂处理。饰面板与基体之间的灌注材料应饱满、密实。2饰面板安装工程的预埋件(或后置埋件),连接件的数量、规格、位置、连接方法和防腐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后置埋件的现场拉拔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饰面板安装必须牢固。3饰面板铺贴(干挂)时,应剔除有色纹、暗缝和隐伤等缺陷的板材。4干挂饰面板采用中性硅酮耐候封胶封缝,胶缝厚度不应小于3mm。5湿作法饰面板应采用不锈钢或钢丝固定,采用大理石胶或生石膏浆座缝,并及时清理缝隙外表面的胶液或浆液。 6湿作法饰面板灌浆前,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从内侧将缝隙堵实后,再灌1:2.5干硬性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并应分层浇灌,分层振捣密实,分层高度不宜大于板高的1/3,也不宜大于200mm。7干挂石材外墙防水施工应在连接件安装完成,钢架结构安装前施工,防水涂料的涂刷长度要超过埋件边缘150mm。8窗洞四周墙体与窗框间的抹灰层必须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分层填缝密实,留出30mm左右用柔性材料填充。在外墙饰面板完成后,窗框与饰面板交接处,用耐候型密封胶进行密封防水。6.2厨卫间墙体6.2.1设计卫生间墙面防水高度不应小于1800mm,卫生间墙面基层应用防水砂浆分两次刮糙。6.2.2材料1水泥:宜采用32.5级及其以上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颜色一致,同一批号、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的产品。2黄砂:中砂,含泥量应不大于2%,细度模数不低于2.5,使用前应过5mm孔径的筛子。3防水材料: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6.2.3施工1墙面粉刷前应清除墙面污物,提前24小时对墙面浇水湿润,粉刷后应及时撒水养护。 2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每层厚度宜控制在5~7mm,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3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的处理与外墙相同,可采用钢丝网或网格布,搭接宽度不小于150mm。4预留洞眼须用半砖、防水砂浆二次堵砌,表面用1:3防水砂浆粉实。5厨、卫间立管安装须在墙面粉刷完成后进行,立管严禁用木楔固定,固定点位置应错开防水层。6科学安排施工工序,在防水层完工后,不得在墙上凿孔、打洞或重物撞击。6.3外门窗渗漏6.3.1设计1设计应明确外门窗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等物理性能指标。1~6层的抗风压性能和气密性不宜低于3级,水密性不低于2级;7层及7层以上的抗风压性能应按结构计算的风荷载确定并不宜低于4级,水密性不低于3级。2门窗拼樘料必须进行抗风压变形验算,拼樘料与门窗框之间的拼接应为插接,插接深度不小于10mm。3设计应注明门窗种类、系列、规格以及所配的玻璃品种、厚度等。门窗的保温性能应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4窗台下的墙体,应设置厚度不小于80mm的钢筋混凝土窗台板,纵横配筋不宜小于3ф8,并锚如两侧墙体每侧不小于300mm。 6.3.2材料1选用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和质量保证书。2门窗材料应选用耐气候性材料。金属材料除不锈钢及耐候钢外应进行热镀锌处理或涂防锈漆等防腐蚀处理,铝合金型材应进行表面处理。3铝合金外窗的型材壁厚不得小于1.4mm,铝合金门、组合窗拼樘管型材壁厚不得小于2.0mm。4塑料门窗主材料可视面最小壁厚:平开门窗≥2.5mm;推拉门窗≥2.3mm,其内腔必须加衬壁厚不小于1.2mm的热镀锌增强型钢。5平开门窗的铰链或撑杆等应选用不锈钢或铜等材料。6与门窗框扇型材连接用的紧固件应用不锈钢件,不得采用铝及铝合金抽芯铆钉做门窗构件受力连接紧固件。7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聚氨酯发泡密封胶等隔热隔声材料;密封必须采用中性硅酮系列密封胶,不得采用丙烯酸密封膏。8框扇间用密封条应选用经过硅化处理密封毛条、改性聚乙烯或橡胶密封条。9用于安装玻璃的密封材料应选用橡胶系列密封条或硅酮建筑密封胶。6.3.3施工1 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气密性检验。2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后再实施外框固定。外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宽度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3(按导则)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钢片连接固定,镀锌钢片厚度不小于1.5mm。连接件应距窗角、中横框、中竖框150mm~200mm,连接件的间距应不大于600mm。连接方法一般采用射钉或膨胀螺栓固定,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4外门窗框与副框之间的缝隙应使用密封胶密封。5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应于洞口清理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6门窗框外侧应留5mm宽的打胶槽口;外墙装饰为粉刷层时,应贴“┻”型塑料条做槽口。清理干净干燥后,打密封胶,并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密封胶应表面应光滑、顺直、无裂纹。严禁将密封胶施打在涂料面层上。7外门窗洞口墙体饰面应有排水措施,门窗洞口上部应做滴水线或滴水槽(槽宽、深均不应小于10mm),窗台必须设顺水坡(一般为10%)并确保泄水通畅。窗套抹灰时严禁抹灰层咬框,应留5mm左右的间隙满打防水胶。8门窗扇密封条和玻璃镶嵌的密封条,应保证在门窗四周的连续性,形成封闭的密封结构。 9推拉窗必须设置排水孔道,推拉窗下轨排水口尺寸应为4mm×35~40mm,排水口间距应为600mm,距离转角处应为20~140mm;每樘窗不应少于2个。孔位应错开,塑钢窗的排水孔道要避开设有增强型钢的型腔。10外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密封完成后,应做淋水试验。7屋面工程7.1设计7.1.1根据工程特点、地区自然条件等,按照屋面防水等级的设防要求,进行防水构造设计,明确防水等级和防水材料。女儿墙、高低跨、上人孔、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出屋面管道、井(烟)道、泛水、变形缝、斜天窗、平天窗、老虎窗等细部节点的防水构造应有详图。对不同材料交接处要有连接构造处理措施。7.1.2屋面排水系统应通过计算确定。7.1.3水泥砂浆找平层应采用1∶2.5-1∶3的水泥砂浆体积配合比,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其厚度应为20~25㎜。7.1.4保温层上找平层,宜选用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其厚度不应小于30mm。7.1.5找平层的基层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时,板端、侧缝应用细石混凝土灌缝,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板缝宽大于40mm或上窄下宽时,板缝内应设置构造钢筋。板端缝应进行密封处理。 7.1.6平屋面采用结构找坡不应小于3%,采用材料找坡宜为2%;天沟、檐沟纵向找坡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7.1.7倒置式屋面应采用吸水率小、长期浸水不腐烂的保温材料。对于体积吸水率大于2%的保温材料,不得设计倒置式屋面。保温层上应用混凝土等块材、水泥砂浆或卵石做保护层;卵石保护层与保温层之间,应干铺一层无纺聚酯纤维布做隔离层。7.1.8卷材厚度、涂膜厚度选用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卷材厚度选用表屋面防水等级设防道数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沥青防水卷材Ⅰ级三道或三道以上设防不应小于1.5mm不应小于3mm-Ⅱ级二道设防不应小于1.2mm不应小于3mm-Ⅲ级一道设防不应小于1.2mm不应小于4mm三毡四油Ⅳ级一道设防--二毡三油注:沥青复合胎体柔性防水卷材不得用于III及建筑防水屋面涂膜厚度选用表屋面防水等级设防道数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Ⅰ级三道或三道以上设防-不应小于1.5mmⅡ级二道设防不应小于3mm不应小于1.5mmⅢ级一道设防不应小于3mm不应小于2mmⅣ级一道设防不应小于3mm-7.1.9保护层可采用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块体材料等。采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宜在混凝土内配置双向φb4@200mm的钢筋网片。7.1.10水泥砂浆、块材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防水之间应设置隔离层。7.1.11刚性防水屋面不适用于设有松散材料保温层的屋面以及受较大震动或冲击的和坡度大于15%的建筑屋面。7.1.12刚性防水层应采用细石防水混凝土,水灰比不应大于0.55,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厚度不应小于40mm,切应设置分格缝,分格缝间距不应大于5m,并配置фb4@200双向钢筋网片,网片在分格缝处断开,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分格缝应设置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角处以及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同时应对分格缝做柔性密封处理。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与基层间宜设置隔离层,隔离层可选用纸胎油毡、高分子薄膜、纸筋灰、1:3石灰砂浆等。 7.1.13架空屋面的架空隔热层的高度应按照屋面宽度或坡度大小的变化确定。一般以100-300mm为宜。当屋面宽度大于10m时,应设置通风屋脊。架空隔热制品支座底面的卷材、涂膜防水层上应采用加强措施。非上人屋面的粘土砖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上人屋面的粘土砖强度不应低于MU10。混凝土板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板内宜加放钢丝网片。7.1.14蓄水屋面应采用刚性防水层或在卷材、涂膜防水层上面再做刚性防水层。防水层应采用耐腐蚀、耐霉烂、耐穿刺性能好的材料。蓄水屋面应划分为若干蓄水区,每区的边长不宜大于10m,在变形缝的两侧应分成若干互不相通的蓄水区;长度超过40m的蓄水屋面应做横向伸缩一道。蓄水屋面应设置人行通道。7.1.15种植屋面的防水层应采用耐腐蚀、耐霉烂、耐穿刺性能好的材料。上部应设置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1.16种植屋面应有1%-3%的坡度。种植屋面四周应设挡墙,挡墙下部应设泄水孔,孔内侧放置疏水粗细骨料。7.1.17变形缝宜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的做法,其强度等级不低于C30;伸出屋面井(烟)道周边应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水圈,高度不低于防水面层以上250mm。7.1.18排汽屋面应有排汽道、排汽口设计,排汽道应纵横交错、畅通,其间距应根据保温层厚度确定,最大不宜超过3m,排汽口应设置在不易被损坏和不易进水的位置。7.1.19 泛水宜采取隔热防晒措施,在泛水卷材面砌砖后抹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保护,或涂刷浅色涂料,或粘贴铝箔保护层。7.2材料屋面工程所采用的防水、保温隔热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7.3施工7.3.1找平层1水泥砂浆应用机械搅拌,严格控制水灰比,搅拌时间不应少于1.5min,随拌随用。2水泥砂浆摊铺前,基层应清扫干净,用水充分湿润。3水泥摊铺和压实时,应用靠尺刮平,木抹子搓压,并在初凝收水前用铁抹子分两次压实和收光。4施工后,应及时用塑料薄膜或草帘覆盖浇水养护,使其表面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7d。5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山墙、天窗壁、变形缝、烟囱等)的交接处和基层的转角处,找平层均应做成圆弧形,圆弧半径应符合下表要求。内部排水的水落口周围,找平层应做成略低的凹坑。转角处圆弧半径卷材种类圆弧半径(mm)沥青防水卷材100-150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50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207.3.2屋面保温层1屋面保温层干燥有困难时,应采用排汽措施。2板状材料保温层基层应平整、干燥和干净。紧靠在需保温的基层表面上,并应铺平垫稳。上下层接缝应相互错开,贴严、粘牢;板间缝隙应采用同类材料嵌填密实。7.3.3卷材防水层1在坡度大于25%的屋面上采用卷材作防水层时,应采取固定措施。固定点应密封严密。2铺设屋面隔汽层和防水层前,基层必须干净、干燥。3卷材铺贴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②屋面坡度在3%-15%时,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③屋面坡度大于15%或屋面受震动时,沥青防水卷材应垂直屋脊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4.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①铺贴卷材采用搭接法时,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缝应错开。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搭接缝,宜用材料性能相容的密封材料封严。② 卷材大面积铺贴前,应先做好节点密封处理、附加层和屋面排水较集中部位(如屋面与水落口连接处、檐口、天沟、檐沟、屋面转角处、板端缝等)细部构造处理、分格缝的空铺条处理等,应从屋面最低标高处向上施工;铺贴天沟、檐沟卷材时,宜顺天沟檐沟方向铺贴,从水落口处向分水线方向铺贴,尽量减少搭接。③保护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砂浆保护层的表面应抹平压光,并设表面分格缝,分格面积宜为1㎡2.块体材料保护层应留设分格缝,分格面积不宜大于100㎡,分格缝宽度不宜小于20mm.3.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混凝土应密实,表面抹平压光,并留设分格缝,分格面积不大于36㎡,宜按照3×3m设置。4.浅色涂料保护层应与卷材粘结牢固,厚薄均匀,不得漏涂。5.水泥砂浆、块材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防水之间应设置隔离层。6.刚性保护层与女儿墙、山墙之间应预留宽度为30mm的缝隙,并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7.3.4涂膜防水1涂膜应根据防水涂料的品种分层分遍涂布,不得一次涂成;需铺设胎体增强材料时,屋面坡度小于15%时可平行屋脊铺设,屋面坡度大于15%时应垂直于屋脊铺设;采用二层胎体增强材料时,上下层不得相互垂直铺设,搭接缝应错开,其间距不应少于幅度的1/3。 2天沟、檐沟、檐口、泛水和立面涂膜防水层的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7.3.5刚性防水1混凝土中掺加膨胀剂、减水剂、防水剂等外加剂时,应按配合比准确计量,投料顺序得当,并应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2细石混凝土防水层浇捣时,宜先铺三分之二厚度混凝土并摊平,再放置双向钢筋网片,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后铺三分之一的混凝土,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分二次压光。保水养护不小于14d。双向钢筋网片在分格缝处应断开,宜采用焊接型网片。7.3.6密封材料嵌缝1分格缝应上下贯通,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浆粘结。2密封防水处理连接部位的基层,应涂刷与密封材料相配套的基层处理剂。3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底部应填放背衬材料,外露的密封材料上应设置保护层,其宽度不应小于200mm。7.3.7平瓦屋面1铺设前应进行试排,然后弹出纵横垂直线、屋脊线、沿口线,再进行施工。2脊瓦在两坡面瓦上的搭盖宽度,每边不小于40mm。3瓦伸入天沟、檐沟的长度为50-70mm。4天沟、檐沟的防水层伸入瓦内宽度不小于150mm。5瓦头挑出封檐板的长度为50-70mm。 6突出屋面的墙或烟囱的侧面瓦伸入泛水宽度不小于50mm。7.3.8油毡瓦屋面1铺设前应进行试排,然后弹出纵横垂直线、屋脊线、沿口线,再进行施工。2如为混凝土基层,油毡瓦应用专用水泥钢钉与冷沥青玛碲脂粘结固定在混凝土基层上;如为木基层,铺瓦前应在木基层上铺设一层沥青防水卷材垫毡,用油毡钉铺钉,钉帽应盖在垫毡下面。3脊瓦与两坡面油毡瓦搭盖度宽度每边不小于100mm;脊瓦与脊瓦的压盖面不小于脊瓦面积的1/2;油毡瓦在屋面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铺贴高度不小于250mm。7.3.9金属板材屋面1金属板材屋面与立墙及突出屋面结构等交接处,均应做泛水处理。两板间应放置通长密封条;螺栓柠紧后,两板的搭接口处应用密封材料封严。2压型板应采用带防水垫圈的镀锌螺栓(螺钉)固定,固定点应设在波峰上。所有外露的螺栓(螺钉),均应涂抹密封材料保护。3压型板屋面的压型板横向搭接不小于一个波,纵向搭接不小于200mm;挑出墙面的长度不小于200mm;伸入檐沟内的长度不小于150mm;与泛水的搭接宽度不小于200mm。7.3.10架空屋面1架空隔热制品支座底面的卷材、涂膜防水层上应采用加强措施,操作时不得损坏已完工的防水层。 2架空隔热制品下应清理干净,保证通风效果。7.3.11蓄水屋面1蓄水屋面所设排水管、溢水口和给水管等,应在防水层施工前安装完毕。2每个蓄水区的防水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不得留施工缝。7.3.12种植屋面1种植屋面应有1%-3%的坡度。种植屋面四周应设挡墙,挡墙下部应设泄水孔,孔内侧放置疏水粗细骨料。2种植覆盖层的施工应避免损坏防水层。7.3.13细部构造1天沟、檐沟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沟内附加层在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宜空铺,空铺的宽度不应小于200mm,檐口油毡瓦与卷材间应采用满贴法铺贴。②卷材防水层应由沟底翻上至沟外檐顶部,卷材收头应用水泥钉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严。③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④在天沟、檐沟与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交接处,应留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2檐口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铺贴檐口800mm范围内的卷材应采取满粘法。②卷材收头应压入凹槽,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并用密封材料封口。 ③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④檐口下端应抹出鹰嘴和滴水槽。3女儿墙泛水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铺贴泛水处的卷材应采取满粘法。②砖墙上的卷材收头可直接铺压在女儿墙压顶下,压顶应做防水处理;也可压入砖墙凹槽内固定密封,凹槽距屋面面层不应小于250mm,凹槽上部的墙体应做防水处理。③涂膜防水层应直接涂刷至女儿墙的压顶下,收头处理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封严,压顶应做防水处理。④混凝土墙上的卷材收头应采用镀锌钢板压条或不锈钢压条钉压固定,钉距≤900mm,并用密封材料封闭严密;4水落口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水落口杯上口的标高应设置在沟底的最低处。②防水层贴入水落口杯内不应小于50mm。③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的坡度小应小于5%,并先采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其厚度不应小于2mm。④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⑤防水完成后,水落口处均应加盖篦子或罩子,防止垃圾、树叶堵塞洞口。5变形缝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变形缝的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 ②防水层应铺贴到变形缝两侧砌体的上部。③变形缝内应填充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上部填放衬垫材料,并用卷材封盖。④变形缝顶部应加扣混凝土或金属盖板,混凝土盖板的接缝应用密封材料嵌填。6伸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应先用密封材料封闭严实,再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防水面层以上250mm(管道泛水不小于300mm),最后一道泛水材料应采用卷材,卷材应剪出切口,上下层切缝粘贴时错开,严密压盖。并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7.3.14冬期施工1严禁在雨天、雪天施工。2水泥砂浆粘结保温层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3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冷粘法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熔法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10℃。4溶剂型、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水溶型、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5刚性防水层施工,环境气温不低于5℃。6屋面找平层做好后,应做好覆盖工作,防止找平层被冻裂、空鼓。 7.3.15施工环境应注意防水施工的条件、施工操作环境,恶劣天气情况下不应进行屋面防水施工。7.3.16试验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8给排水及暖通工程8.1卫生器具渗漏8.1.1施工1卫生器具与相关配件必须匹配成套,安装时,应采用预埋螺栓或膨胀螺栓固定,陶瓷器具与紧固件之间必须设置弹性隔离垫。卫生器具在轻质隔墙上固定时,应预先设置固定件并标明位置。2卫生器具安装结束后,应做满水和通水试验。3带有溢流口的卫生器具安装时,排水栓溢流口应对准卫生器具的溢流口,镶接后排水栓的上端面应低于卫生器具的底部。4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应完好无损伤,接口严密,启闭部分灵活。8.2管道系统渗漏8.2.1设计1室内给水、热水及采暖系统采用工程塑料管,其明敷和非直埋敷设的管道,应明确伸缩补偿装置及支承的结构型式、设置数量和安装位置。 2采暖、给水及热水供应系统应注明管材、部件的温度特性参数、连接方式及规格。3采暖、给水及热水供应系统必须明确工作压力,排水系统应明确试验类别。4热水、采暖系统的供回水干管宜选用热镀锌钢管等金属材料。5空调水系统中管道补偿器的补偿量和安装位置应明确,且要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8.2.2材料1给水、排水及采暖管道的管材、管件产品质保书上的规格、品牌、生产日期等内容与进场实物上的标注必须一致。2管材、管件进场后,应按照产品标准的要求对其外观、管径、壁厚、配合公差进行现场检验,塑料排水管道与室外塑料雨水管道用材区别检查、验收。3用于管道熔接连接的工艺参数(熔接温度、熔接时间)、施工方法及施工环境条件应能够满足管道工艺特性的要求。4同品牌、同型号、同批次进场的阀门应对其强度和严密性能进行抽样检验,抽样数量为同批次进场总数的10%,且每一个批次不少于1个。安装在主干管上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应逐个作强度和严密性检验,有异常时,应见证取样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复试。8.2.3施工1 给水管道系统施工时,应复核冷、热水管道的压力等级和类别;不同种类的塑料管道不得混装,安装时,管道标记应朝向易观察的方向。2引入室内的埋地管其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当地冻土线深度的要求。管沟开挖应平整,不得有突出的尖硬物体,塑料管道垫层和覆土层应采用细砂土。3给排水管道穿越基础预留洞时,给水引入管管顶上部净空不小于100mm;排水排出管管顶上部净空一般不小于150mm。4室内给水系统管道宜采用明敷方式,不得在混凝土结构层内敷设。确需暗敷时,直埋在地坪面层内及墙体内的管道,不得有机械式连接管件;塑料采暖管暗敷不应有接头。5管道暗敷设时,管道固定应牢固,楼地面应有防裂措施,墙体管道保护层宜采用不小于墙体强度的材料填补密实,管道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5mm,在墙表面或地表面上应标明暗管的位置和走向,管道经过处严禁局部重压或尖锐物体冲击。6管道穿过楼板(墙)、地下室等有严格防水要求的部位时,其防水套管的材质、形式及所用填充材料应在施工方案中明确。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顶部必须高出装饰地面20mm,卫生间或潮湿场所的套管顶部必须高出装饰地面50mm,套管与管道间环缝间隙宜控制在10-15mm之间,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采用阻燃和防水柔性材料封堵密实。7管道在穿过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时,管道系统应采取下列保护措施:①在结构缝处应采用柔性连接。 ②管道或保温层的外皮上、下部均应留有不小于150mm可位移的净空。③在位移方向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水平补偿装置。8塑料管道伸缩节的设置位置、形式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间距不得大于4m。9塑料雨水管道系统伸缩节应参照室内排水系统伸缩节设置要求设置。10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11各种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水压试验,并记录。8.3管道结露8.3.1设计1给排水管道系统当敷设在可能出现结露场所时,应明确防结露的措施。2室外明敷管道保温(绝热)应明确防雨、防晒的措施,潮湿区域的管道(绝热)应明确防潮措施。3应明确保温(绝热)材料的材质、规格、密度、厚度以及耐火等级。8.3.2材料1各类保温(绝热)材料耐火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材料在进场后应对其材质、规格、密度和厚度以及阻燃性能进行抽检。有异常时,应见证取样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复试。2保温(绝热)管(板)的胶粘剂、封裹材料的阻燃和防潮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8.3.3施工1保温(绝热)管(板)的结合处不得出现裂缝、空隙等缺陷,管道保温(绝热)材料在过支架的洞口等处,应连续并结合紧密。阀门和其他部件应根据部件的形状选用专用保温(绝热)管壳,确保阀门、部件与保温(绝热)管壳能够结合紧密。2室外管道保温必须防水性能良好,搭接应顺水。9建筑节能9.1设计9.1.1外墙保温设计应选用成熟的保温系统,优先采用胶粉聚苯颗粒外保温系统、聚氨酯发泡保温系统及聚苯板薄抹灰保温系统,选用后两种保温系统的,宜采用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进行整体找平,以提高体系的综合性能。9.1.2外保温工程的密封与防水必须有构造设计图和节点详图。9.1.3在墙角、女儿墙、挑檐、窗口、阳台、墙身变形缝、分格缝、伸缩缝、材质变化处等部位均应增设耐碱玻纤网格布,以避免产生裂缝而出现渗漏。9.1.4对结构挑出部位如封闭阳台、门窗框洞口外侧、雨罩、空调台板、屋顶挑檐、女儿墙等热桥部位应考虑保温措施,以避免温差应力引起该部位与主体部位相接处产生裂缝而出现渗漏。9.1.5基层墙体上宜设一道防水砂浆,砂浆中宜掺用聚丙烯纤维或其它抗裂材料。 9.1.1外饰面层应优先选用吸附力强、耐候性好、耐洗刷的弹性涂料;如必须选用饰面砖,应采用胶粉聚苯颗粒外保温系统或聚氨酯发泡保温系统,并应按规定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9.2材料9.1.2保温系统的材料必须采用厂家成套供应的产品,并经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确保所有组成材料彼此相容并具有稳定性。9.1.3聚苯保温板应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陈化42天或60℃蒸汽养护5天后方可上墙使用。9.1.4外墙外保温系统中所采用的玻纤网格布必须是由耐碱玻纤机织而成并经耐碱高分子材料涂塑的网格布。9.1.5保温体系表面的找平层和保护层不得使用普通水泥砂浆,必须采用压折比小于3的专用抗裂砂浆。9.1.6采用涂料饰面的,涂料应有弹性,并与保温系统相容;其腻子与涂料应匹配,应有柔韧性。9.1.7采用面砖饰面的,其粘结砂浆及沟缝砂浆应采用压折比小于3的专用砂浆。9.1.8采用面砖饰面的,应选用吸水率低、带燕尾槽的面砖。9.3施工9.1.9进场材料应提交出厂合格证、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包括型式检验报告,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复试,严禁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 9.1.1外保温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在现场采用相同材料和工艺制作样板间或样板件,经各方批准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9.1.2保温系统的检验批、隐蔽工程、分项工程以及实体检测的验收均应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9.1.3外保温施工开始前,外墙和外门窗口应施工完毕并经验收合格,门窗框、水落管、各种进户管线及墙上预埋件等应全部安装完毕。9.1.4外墙面的爬架孔洞、对拉螺栓孔洞、脚手架拉墙杆处预留孔洞等,在抹灰之前应填实修补。基层墙面应清理干净,无油渍、浮灰、污垢、脱模剂、风化物等污染物,凸起、空鼓和酥松部位应剔除找平。9.1.5基层墙体处理结束后,在粘贴聚苯板或抹界面砂浆前应将墙面略微湿润。9.1.6外保温施工不得在雨天作业,夏天进行面层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在高温或太阳下暴晒。9.1.7外保温施工尽量避开冬季、雨季施工,施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风力不应大于5级。9.1.8聚苯板薄抹灰保温系统的施工9.1.8.1粘贴聚苯板的基层墙体的表面平整度宜控制在3mm以内,如不符合要求,则需用1:3水泥砂浆找平,找平层与基层以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空鼓、裂纹。 9.1.1.1聚苯板与墙面应粘贴牢固,不得有松动、空鼓和虚粘现象,提倡满粘法,如采用点粘或框点粘时,胶粘剂涂抹面积与保温板的面积之比最小不得小于40%,且粘贴后的粘结层厚度不小于3mm。9.1.1.2胶粘剂的配制应严格按产品说明书进行,调制成的胶粘剂的稠度以易施工、不流淌为度,确保聚苯板粘贴在墙面上时不致滑落。每次调制好的胶粘剂应在2h内用完。9.1.1.3聚苯板应按顺砌方式粘贴,竖缝应逐行错缝,墙角处应交错互锁,门窗洞口四角处不得拼接,应采用整块聚苯板切割成形,且板接缝距离角部不小于200mm。9.1.1.4聚苯板粘贴牢固后,宜采用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进行局部找平和修补。如不采用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进行找平和修补,应对高差大于1mm的接缝部位打磨平整,当板缝间隙大于2mm时,应切割聚苯板条将缝隙填实,不得用胶粘剂填塞(填缝板条也不得涂胶粘剂)。9.1.1.5对需要设置辅助锚固件的聚苯板,应根据锚固要求和基层墙体的情况选定合适的锚栓,锚栓数量、锚固深度及锚固间距应满足产品的要求,并按产品要求进行施工。9.1.1.6聚苯板上墙后应及时做抹面层,在施工抹面胶浆前应去除表面的杂质,并用细麻面的抹刀将板面扫毛并扫净聚苯浮屑。9.1.1.7 抹面胶浆的施工应分两遍进行,抹完第一遍后,应随即将网格布压入抹面胶浆中,待胶浆干至不沾手时,即可抹第二遍抹面胶浆,抹面胶浆总厚度不应小于3mm,也不宜大于6mm。网格布之间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不得漏铺。网格布压入深度不得过深,应处在整个抹面层的中间偏近表面部位,表面网纹应似露非露,并压实平整。9.1.1.1在抹面胶浆干燥后即可进行涂料饰面的施工。涂料饰面的施工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9.1.2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系统的施工9.1.2.1保温浆料的配制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配比及要求进行搅拌而成,应保证搅拌充分、均匀。保温浆料应随搅随用,且在4小时内用完,其湿密度应控制在350~420kg/m3。9.1.2.2保温浆料抹灰应分遍连续施工,一般每遍的抹灰厚度控制在20mm,最后一遍抹灰厚度宜控制在10mm左右,每两遍的施工间隔应在24小时以上。9.1.2.3保温层固化干燥后(一般为5~7天)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9.1.2.4抗裂砂浆、面砖粘贴砂浆的配制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严禁在配制和使用中加水,配制好的材料均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严禁过时使用。9.1.2.5涂料饰面的抗裂防护层施工要点参照9.3.9.8。9.1.2.6面砖饰面的抗裂防护层分两遍施工,在保温层固化到一定强度后抹第一遍抗裂砂浆3~4mm,待抗裂砂浆干燥后钻孔,用塑料锚栓固定热镀锌电焊网,塑料锚栓间距为双向@500mm ,每平方米不得少于4个。热镀锌电焊网的搭接宽度应大于40mm,搭接处最多为三层焊网,并每隔500mm间距用塑料锚栓固定,有效锚固深度不得小于25mm。热镀锌电焊网铺贴完毕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抹第二遍抗裂砂浆,厚度控制在5~6mm,以电焊网刚埋入砂浆中偏近表面似露非露为宜,抗裂砂浆总厚度控制在10mm左右,其面层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应控制在±2mm。9.1.1.1在抗裂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适当喷水养护,再开始粘贴面砖。粘贴面砖应使用面砖专用粘结砂浆进行,粘结砂浆的厚度为5~8mm,面砖间缝隙不得小于5mm。面砖沟缝应在粘贴24h后采用专用面砖沟缝胶进行,面砖缝应凹进面砖外表面2mm。面砖粘贴施工尚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面砖粘结砂浆厚度宜控制在3~5mm。9.1.2聚氨酯发泡保温系统的施工9.1.2.1聚氨酯防潮底漆应喷刷均匀,无透底现象,且不得漏喷。9.1.2.2对门窗洞口、装饰线角等处粘贴聚氨酯预制件,应粘结牢固,无翘起、脱落现象,粘贴涂胶面积不小于预制件粘结面面积的30%。在预制件粘贴完成24h后钻孔,钉入尼龙胀栓,钉头不得超过板面,锚栓有效锚固深度不小于25mm,每个预制件不少于2个锚栓。9.1.2.3喷涂硬泡聚氨酯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宜在10~35℃ ,风力不应大于5级。聚氨酯喷涂的压力应达到10Mpa,每次喷涂厚度应控制在10mm以内。喷枪角度宜控制在70º~90º,喷嘴与墙面间距保持在8~15mm为宜。9.1.1.1在保温层喷涂后约4h即可进行喷刷聚氨酯界面砂浆,聚氨酯界面砂浆应喷刷均匀,无透底现象,配制和使用中严禁加水。9.1.1.2使用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进行找平,应分两遍施工,第一遍厚度不宜超过10mm,两遍间隔24h以上。9.1.1.3抗裂砂浆层及饰面层的施工要点与聚苯板薄抹灰保温系统和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系统的施工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