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50 KB
  • 47页

《湖南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汇总

  • 4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湖南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2013年9月46 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为提高全省住宅工程质量,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等单位经试点实践、充分调研、认真总结已有成功经验,参考国家和兄弟省市有关技术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内容有:1、总则;2、墙体裂缝防治;3、楼(屋)面板裂缝防治;4、楼地面渗漏防治;5、外墙渗漏防治;6、门窗渗漏防治;7、屋面渗漏防治;8、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9、建筑给排水工程通病防治;10、建筑电气工程通病防治;11、住宅建筑智能工程通病防治;12、地下室渗漏防治;13建筑节能工程通病防治。本规程由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本规程主编单位: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本规程参编单位:湖南省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长沙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湖南大学本规程主要起草人:46 1总则1.0.1为规范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减少或消除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条文说明:住宅工程是一种特殊的、不可或缺的商品,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的幸福指数。住宅工程的质量通病普遍存在于住宅工程中,并为社会和消费者严厉抨击。制订本规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或消除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1.0.2本规程适用于湖南省行政区域内新建住宅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条文说明:本条明确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即在湖南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住宅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及人员均应遵守本规程的相关规定。1.0.3本规程所指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重点针对工程完工后常见的裂缝、渗漏和尺寸偏差及安装工程质量缺陷等。条文说明:住宅工程的质量通病较多,但出现频次较高,且受消费者最为痛恨的质量通病主要是:裂缝(含墙体空鼓开裂,楼板裂缝)、渗漏(含外墙渗漏、屋面渗漏、卫生间渗漏、地下室渗漏)及构件尺寸偏差(含楼板厚度偏差、静空尺寸偏差)。因此,本规程的制订主要针对住宅工程完工后常见的裂缝、渗漏和尺寸偏差等质量通病。1.0.4住宅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外,还应执行本技术规程。条文说明:国家标准是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及其活动所应遵循的最低标准,但现实工程活动中仅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难以解决大量的质量通病,因此本规程提出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程的规定。46 2墙体裂缝防治2.1设计2.1.1住宅工程的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钢筋混凝土结构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砌体结构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相关规定设置温度伸缩缝。当房屋的结构单元长度超过40m时,应加强墙体抗温度应力和墙体材料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条文说明:为防止和减少房屋因材料收缩、温度变化对房屋结构产生裂缝,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对常用的结构体系---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均明确了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规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房屋的高度和体量越来越大,建筑所用的材料和施工工艺越来越新,加之湖南地区季节温差、日夜温差变化较大,但设计中又因种种因素使结构分缝困难,不少建筑均不能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设置伸缩缝,这些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了房屋墙体、楼(屋)梁板产生的裂缝问题比较普遍,而且还有增大的趋势,因此,在本条中对住宅这一特殊用途的建筑,强调应按相关技术标准设置伸缩缝,但因房屋建筑没有固定模式,而标准规定又是一个固定数值,如超过1m就设缝也是不科学的,故增加了“当房屋结构单元长度超过40m时,应加强墙体抗温度效应作用和墙体材料收缩的有效措施”,既对可能超长建筑的可操作留下空间,也对湖南特定气候区加强房屋的裂缝控制作了更严的要求。本条所指的有效措施含构造加强措施和施工措施。2.1.2砌体结构的墙体不应采用非蒸压硅酸盐砖(砌块)及非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条文说明:该条摘自《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且为强制性条文,所指的非蒸压硅酸盐砖、非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是砂(石英粉)、粉煤灰等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原材料与石灰等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原材料在高温(大于170度)高压(大于0.8MPa)下进行的硅钙水热合成反应的水化产物。在一般常温下硅钙反应很弱很缓慢,由于这类产品近几年在国内越来越多,并宣传“免蒸养、免蒸压、免水泥”等,误导了墙体的发展,使应用这类产品的墙体产生裂缝、坍塌,造成具大的危害,应禁止使用。但它不包括水泥混凝土制品,如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泡沫混凝土等新型墙材。2.1.3软化系数小于0.9的墙体材料和未经灌实的多孔砖、空心砌块不得用于0.00以下的承重墙体。非烧结砖、砌块未达到相关现行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龄期不得砌筑上墙。条文说明:软化系数小于0.9的墙材和多孔砖、空心砌块在干湿交错环境下的受力性能有待进步研究,湖南地区雨季较长,夏季、冬季明显,为防止墙体开裂,确保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安全性,宜在0.00以下不得使用。46 因禁止使用烧结粘土砖,非烧结砖、砌块已广泛应用在建筑上,但应用中未严格遵照现行国家、行业关于各类墙材应用技术标准执行,特别砌块上墙前的龄期随意性大,这也是造成墙体开裂的因素之一。2.1.4砌体结构的块体材料的外形尺寸除符合建筑模数要求外,应满足下列必须遵循的规定:1非烧结含孔块材的孔洞率、壁及肋厚度等应符合表2.1.1的要求。2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应有未切割面,其切割面不应有切割附着屑。3块体材料强度等级应符合表2.1.2一2.1.4的要求。表2.1.1非烧结含孔块材的孔洞率、壁及肋厚度要求块体材料类型及用途孔洞率(%)最小外壁(mm)最小肋厚(mm)其他要求含孔砖用于承重墙≤351515孔的长度与宽度比应小于2用于自承重墙---1010---砌块用于承重墙≤3025孔的圆角半径不应小于20mm用于自承重墙---1515---注:1承重墙体的混凝土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铺浆面。当孔的长度与宽度比不小于2时,外壁的厚度不应小于18mm;当孔的长度与宽度比小于2时,壁的厚度不应小于15mm。2承重含孔块材,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不得设孔,中肋厚度不宜小于20mm。表2.1.2承重砖的折压比砖种类高度(mm)砖强度等级MU30MU25MU20MU15MU10折压比蒸压普通砖530.160.180.200.25---多孔砖900.210.230.240.270.32注:1蒸压普通砖包括蒸压灰砂实心砖和蒸压粉煤灰实心砖;2多孔砖包括烧结多孔砖和混凝土多孔砖。表2.1.3块体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块体材料用途及类型最低强度等级备注承重墙烧结多孔砖、混凝土砖MU10用于外墙及潮湿环境的内墙时,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蒸压砖MU1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MU7.546 以粉煤灰做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掺合料,生产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时,粉煤灰的品质和掺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A5.0自承重墙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MU2.5强度等级为MU2.5时,仅限于全烧结陶粒砌块且密度等级不得大于800级,用于内墙;用于外墙及潮湿环境的内墙时,全陶粒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3.5;采用其它轻集料砌块,应相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不得用炉渣和非烧结陶粒做轻集料。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A2.5其它块材MU3.5用于外墙及潮湿环境的内墙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5.0。注:1防潮层以下宜采用实心砖或预先将孔灌实的多孔砖(空心砌块);2水平孔块体材料不得用于承重砌体。表2.1.4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劈压比强度等级A3.5A5.0A7.5劈压比0.160.120.10注:蒸压加气混凝土劈压比为试件劈拉强度平均值与其抗压强度等级之比。条文说明:本条文摘录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2010中对砌体结构中墙体砌块的几项规定。主要针对湖南地区在新墙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地方标准中给予进一步强调。非烧结多孔砖含多孔块体的孔洞布置及孔洞率是影响块材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建筑试验表明孔洞布置不合理,尤其当多孔砖的中部开有孔洞时,砖的抗折强度大幅度降低造成墙体过早开裂。蒸压加气混凝土为模具浇筑成形,为了制品脱模方便,通常在模具表面涂刷废机油等脱模剂,若不将制品的油面切掉,切掉后不清除附着屑,将直接影响砌筑与抹项质量,导致墙体裂缝、空鼓。46 材料强度等级的合理确定,关系到砌体结构房屋的安全和耐久性,一些建筑由于采用了规范禁止使用的劣质墙材,使墙体出现裂缝、变形,甚至出现楼歪歪、楼垮挎案例。砌块的折压比直接影响砖的脆性,砖越脆墙体开裂越早,砌块的最低强度规定是确保墙体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2.1.5砌体结构的砌筑砂浆和抹灰砂浆应根据砌块的不同类型采用其专用砂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专用砂浆和预拌抹灰砂浆,应有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粘结强度、收缩率、碳化系数、软化系数等指标。2一般楼层,普通砖砌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0,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a5.0,混凝土砌块(砖)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5.0,蒸压普通砖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s5.0。顶层及女儿墙,砌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分别不应低于M7.5,Ma7.5、Mb7.5、Ms7.5。3水泥砂浆的最低水泥用量不应小于200kg/m3。4外墙抹灰砂浆宜采用防裂砂浆,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砂浆强度等级宜为Ma5.0。内墙抹灰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5.0,粘结强度不应小于0.15MPa。墙体宜采用簿层抹灰砂浆。条文说明:为防止和减少砌块墙体的裂缝,该条对砌筑和抹灰砂浆作出了一些规定,特别强调了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砌块采用专用砂浆。为适应墙体改革的需要,国内已研究出多种与各类新型墙相适应的配套专用砂浆,但目前各类砂浆中大多掺入不同种类的增塑剂、引气剂等外加剂,虽然抗压强度能满足要求,但其它指标性能降低,为防止和减少墙体裂缝和提高墙体的耐久性,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对抗折、粘结等性能也应保证。抹灰砂浆只规定体积配合比而无强度指标要求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科学的。根据《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相关条文规定对抹灰砂浆也作出了强度等级要求,同时研究表明,由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偏低,采用较高强度等级的抹灰砂浆易引发饰面层空鼓、开裂乃至脱落,因此,采用与制品自身性能相近的抹灰砂浆保证墙体抹灰质量。2.1.6砌体结构房屋顶层墙体应在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内设置水平钢筋。顶层墙体有门窗洞口时,在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2至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根直径6mm钢筋且应伸入洞口两端墙内不小于600mm。条文说明:房屋顶层温差变化大,加之湖南地区雨季时间长,若在顶层设缝过多易使房屋渗漏,根据工程实践经验以采用“抗”的防裂方法,设置拉通圈梁和水平灰缝内设置钢筋网片。2.1.7砌体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柱不应大于4m,构造柱应伸至现浇混凝土压顶梁(板)整浇在一起。女儿墙应每隔12m设置伸缩缝,其外粉刷应每隔3m设分隔缝。条文说明:46 女儿墙是湖南建筑少不了的一个体征,但开裂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效应引起,既考虑抗震设防对此类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又考虑防止墙体开裂的需要,采用了“抗”和“导”相结合的措施。2.1.8当填充墙与框架或剪力墙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应沿柱高每隔500mm配置2根直径6mm的拉结钢筋,钢筋伸入填充墙长度不宜小于700mm且钢筋应错开截断,相距不宜小于200mm。当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应有拉结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体高度超过4m时应在墙高中部每隔2m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条文说明:填充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填充墙与框柱脱开,另一种是不脱开,有抗震设防时宜采用第一种,但其构造较复杂,在湖南地区一般采用了不脱开方式,但填充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因两种不同材质易产生裂缝,因此应作好加强抗裂和抗震的构造措施。2.1.9现浇混凝土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超过C40,当强度等级超过C40时应加密配筋间距,水平纵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垂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露天或温度、收缩应力较大部位应适当提高配筋率,钢筋应采用小直径密间距配置。条文说明:因混凝土强度等级偏高时脆性特征更明显,除柱外,墙尽量少用高强度混凝土,因它不易养护,易产生干缩裂缝,若结构确有需要应加强墙体配筋,特别是水平纵筋应加密。2.1.10矩形平面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不宜在建筑物两端设置纵向剪力墙,如图2.1.10图。(图另补)条文说明:矩形平面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若在两端设置纵向剪力墙约束了房屋温度伸缩变形,当房屋伸缩变形时易将纵向剪力墙拉裂。2.1.11剪力墙不宜过长,当墙长超过8m时,宜设置高跨比较大的连梁将其分成长度较均匀的多个墙段,否则应加密配筋间距,水平纵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条文说明:该条摘自《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高规”对剪力墙长度不超过8m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单片剪力墙刚度太大,承担水平作用力可能超过总的水平作用力的40%。结构不合理,这规定对控制墙体裂缝也是十分有效的,对于非高层建筑和不允许开洞的混凝土墙体,当墙长超过8m时应加强水平向的配筋。2.2施工2.2.1钢筋混凝土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长度大于8m的墙体,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不宜少于3d,不应少于2天;46 2拆模后应继续养护,且有效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条文说明:长度大于8m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5天出现收缩裂缝的情况时有发生。混凝土收缩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水泥水化等引发的化学减缩和混凝土内水份蒸发而引发的物理收缩受到约束产生收缩应力,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便产生了收缩裂缝。基于进度、成本考虑,剪力墙模板常在混凝土终凝后马上拆除,且养护难以及时跟进,致使混凝土水份蒸发引发的物理收缩加剧及混凝土强度增长减缓,增大了收缩裂缝出现的风险。工程实践证明,加强养护,尤其是初期的养护,有利于减少收缩裂缝出现。2.2.2非烧结块体进场时,其龄期不宜小于14天,不得小于7天。条文说明:在非烧结块体(如加气混凝土砌块)供应紧张时段,非烧结块体进场时的龄期常常仅有2~3天。因强度低,装卸、运输过程中易造成断裂、缺棱少角,既造成了砌块浪费,又增大了有内伤或缺陷砌块上墙后墙体开裂的风险。2.2.3非烧结块体运输、存放时应采取防雨、防水措施。条文说明:非烧结块体具有明显的湿胀干缩特性,被雨水淋湿或浸泡后的砌块上墙后极易在温高湿低(温度高湿度低)环境出现干缩裂缝。2.2.4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并待前次砌筑的砂浆终凝后方可进行下次砌筑。条文说明:砌筑速度过快或一次砌筑高度过高,易造成因砌体沉落而引发的墙体水平裂缝。2.2.5承重砌体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烧结砖严禁干砖或处于吸水饱和状态时砌筑,其含水率宜为60~70%;2非烧结砖或砌块砌筑时,其龄期不应小于28天,其含水率宜为40~50%;3砖砌体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应低于80%,竖向灰缝不应出现瞎缝、透明缝和假缝;4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的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的砂浆饱满度,按净面积计算均不应低于90%;5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的厚度宜为10mm,不应小于8mm,不应大于12mm。2.2.6自承重砌体墙(填充砌体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烧结砖严禁干砖或处于吸水饱和状态时砌筑,其含水率宜为60~70%;2非烧结砌块砌筑时,其龄期不应小于28天,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含水率宜小于30%,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含水率宜为40~50%;46 3烧结砖砌体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应低于80%,竖向灰缝不应出现瞎缝、透明缝和假缝;4非烧结砌块砌体的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均不应低于80%;5烧结空心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的厚度应为8~12m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采用砌筑砂浆砌筑时,灰缝厚度应为10~15mm,采用粘接剂砌筑时,灰缝厚度应为3~5mm。6砌体与主体结构采用不脱开方式进行连接时,砌体顶部的顶砖或嵌填细石混凝土施工应在下部砌体完成14天后进行。2.2.5、2.2.6条文说明:此两条依据《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制订。砌块砌筑时,应保持一定的含水率,如砌块含水率偏低,砌筑砂浆的水份被砌块吸入,砂浆水化所需的水难以保障,影响砌筑砂浆的强度;如砌块含水率偏高,砌块在湿胀状态下砌筑,在高温低湿的使用环境,砌体可能出现干缩裂缝。因此,施工时,应将砌块的含水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进行控制。2.2.7不同块体不得混砌,两种不同块体的竖向交接部位应设构造柱。条文说明:不同材质的砌块,因温度线胀系数、干缩率等材性差异,在结合部易出现裂缝。3楼、(屋)面板裂缝防冶3.1设计3.1.1现浇混凝土楼(屋)一般楼面板最小厚度不宜小于100mm,屋面板及预埋双向交叉电线导管的楼面板最小厚度不宜小于120mm。现浇混凝土板的厚度与跨度的最小比值不宜小于表3.1.1---1,现浇混凝土楼(屋)梁截面高度与跨度的最小比值(h/L)不宜小于表3.1.1---2,现浇预应力梁板其厚(高)跨比可适当放宽。表3.1.1--1板的厚度与跨度的最小比值项次板的支承情况板的种类单向板双向板悬臂板无梁楼盖有托板无托板1简支1/301/401/32~1/401/30~352连续1/401/401/12表3.1.1--2梁截面高度与跨度的最小比值分类简支梁连续梁单向密肋梁井字梁悬挑梁转换梁高跨比1/12-1/161/12-1/201/18-1/221/15-1/201/5-1/71/8条文说明:46 梁、板的高度(厚度)小于一定高跨比易造成梁、板刚度差,变形大。使梁板出现变形裂缝。根据工程经验提出了最小高(厚)跨比,板的跨度取短边跨长,当板跨大于4m或荷载较大时应按计算确定。梁的荷载较大时还应计算梁的挠度及裂缝宽度能否满足相关规定要求。现浇预应力楼(屋)板的厚跨可放宽至1/45---1/50,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钢筋保护层不应小于30mm,并应保证板中有效预应力的建立。当梁高受到层高限制时,可增设部分预应力筋以减少梁高,提高构件的抗裂度。3.1.2现浇混凝土楼(屋)板的计算模型应符合实际受力状态:1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2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3时宜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3悬挑板及大小跨相邻的板顶负弯矩钢筋伸出长度应按反弯点位置再向内延伸钢筋锚固长度。条文说明:湖南地区在采用空心楼盖时曾因板的计算模型与实际受力不符而造成楼板裂缝,已有普通楼面板也出现过类似情况,有些设计人员认为双向受力按一向配筋,另一向布置构造筋,结构更安全,实际结果是配置构造钢筋方向裂缝使板形成单向受力。另悬挑板或大小跨相邻的板顶负弯矩筋伸出长度不满足实际受力的要求,造成梁、板开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设计人员均引用国家或地方标准图,标准图一般是假定等跨板的状态下,负筋伸长为板跨的1/4或1/3,不含带悬挑或大小跨相邻状态,当某些特殊情况应按相关规定进行验算并标注。该条摘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相关条文的内容。3.1.3现浇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也不宜将一同现浇的楼(屋)面梁设置为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当必要采用大于C30时,应加强抗裂措施。条文说明:随着建筑规模的增大,墙、柱、梁承载力要求较高,设计均需要高强混凝土,但设计人员又忽视了水平构件的混凝土干缩和温度引起的裂缝,有些注意了这一问题,在设计中梁、柱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板采用较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例如梁板,墙柱采用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使施工操作难已实施。当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超过C30时,应提出相关抗裂措施,例如设置施工后浇带、加配抗温度应力钢筋、采用90天混凝土强度以及对施工提出相应要求等。3.1.4混凝土除施工操作必须增加添加剂外,一般不宜增加添加剂,施工操作和特殊结构需要增设的添加剂必须采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推广应用产品目录中的产品。条文说明:为改善混凝土的物理性能以利提高材料工程力学指标、方便施工,混凝土外加剂在工程中己广泛应用,慎重使用外加剂是我们当前必须高度观注的问题,外加剂选用不当,不仅有可能影响耐久性,还有可能导致搅拌不充分使混凝士中外加剂不均匀,导致混凝土开裂。有些乱用不合格外加剂还会严重影响结构安全。故除必须使用外加剂的工程,一般情况下不宜乱用外加剂。46 3.1.5当楼板平面过于狭长或有较大的凹入或开洞时,应考虑温度应力对薄弱部位的不利影响,宜加强该部分梁板的配筋,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小于1%,纵向受拉钢筋不得搭接,并按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锚入支座。条文说明:对于细腰或较大凹入、开洞处,是楼面结构最簿弱部位,在温度应力作用下最易使梁板开裂,应加强其梁板的纵向配筋,特别加强梁的腰筋的配置。3.1.6现浇混凝土楼(屋)面板特殊部位抗裂配筋构造宜按下列规定:1、端跨板的阳角处、内跨板跨(短边)大于4.8m时,宜按图3.1.1---1所示加强配筋,图示钢筋应含板原有的实际配筋。2异形板的配筋除按计算机程序计算外,还宜按图3.1.6---2所示配置构造钢筋。3挑檐的阳角处宜按图3.1.6---3所示配置放射钢筋。(图另补)条文说明:该条中的几个特殊部位的加强抗裂钢筋的配置是工程实践的经验,而且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3.1.7现浇混凝土屋面板的长度超过30m或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30时,板面负筋宜有1/2拉通布置,拉通钢筋间距不宜超过200mm(为降低总体含钢量可采用小直径),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搭接长度不小于36d,搭接应错开。条文说明:屋面板因温度变化较大,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收缩应力较大,宜配置一定的抗裂构造钢筋。3.1.8圆孤梁、支承较大跨度厚板或次梁的边梁除验算梁的扭矩并按计算配置抗扭纵筋和箍筋外,梁的高宽比不宜超过3。条文说明: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设计人员容易忽视一些特殊构件、特殊部位的受力性能,圆弧梁、支承较大跨度梁板的边梁,未考虑扭矩作用而使这些构件,甚至涉及到相邻构件产生裂缝,应充分考虑此类构件的受力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例如满足适度的梁的高宽比要求。3.1.9若结构超长或调整沉降差异需要设置施工后浇带,应明确后浇带的封闭时间的要求,收缩后浇带封闭时间宜二个月并不应少于45天,沉降后浇带封带时间应按沉降控制要求确定,至少不能少于二个月。条文说明:46 采用施工后浇,主要是解决施工期间混凝土干缩或调整房屋沉降差异的一种措施,因此应根据其功能要求明确封闭时间,否则难以满足功能要求。后浇带不能代替温度伸缩缝。后浇带的设置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分段,特别是沉降后浇带应设置在沉降差异交接处。3.1.10预制板楼(屋)面,当板跨不大于4.2m时,板缝不宜小于40mm,当板跨大于4.2m时,板缝不宜小于60mm,板缝内应采用高于预制板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捣密实。当板缝宽度大于60mm时应按计算配置板筋,但至少上下各配一根直径为8mm的纵筋和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200mm的箍筋或拉筋。条文说明:预制板缝浇捣细石混凝土对减少板缝开裂,防止楼面渗漏水有一定的作用,当板缝宽度超过60mm时应配筋,不应采用素混凝土板。3.2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施工3.2.1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及设计要求。3.2.2混凝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设计、施工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相关要求。条文说明:目前,许多从业人员不能正确地区分标准与参考书籍(如常常将《建筑工程施工手册》作为施工和施工方案编制的依据等),不能正确地区分、使用施工标准与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并导致了工作上的失误,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验收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3.2.3板底层钢筋保护层垫块不得采用花岗岩或大理石块,板上层钢筋的支凳间距不应大于1000mm×1000mm。钢筋的级别、直径、位置、数量、长度、接头位置及保护层厚度等应符合设计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要求。板内预埋水平线管的直径不应大于板厚的1/3,并置于板底层钢筋之上。板内线管预埋宜避免交叉,确需交叉时应设接线盒。如接线盒或管线交叉不便设置接线盒位置的上方无楼板配筋,应增设直径为6mm、间距为150mm、宽度不小于450mm的双向钢筋网片。条文说明:此条主要针对施工现场常见,并可能造成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等质量问题的不良施工方法而制订。3.2.4炎热季节,混凝土浇筑应避开日照强度大且环境温度超过35℃的时段。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严禁将散落的混凝土回收后用于结构浇筑。楼板混凝土浇筑时,应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混凝土应在初凝后及时进行养护。46 条文说明:本条主要是为了减少混凝土楼板出现干缩裂纹而制订。3.2.5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堆放荷载、安装模板及支架。模板拆除后,楼面施工荷载(含堆载)不得超过楼板承载能力。在楼板上吊装、运输、堆放材料、构件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对楼板的冲击。外架采用悬挑外架时,对布设悬挑工字钢的楼板,应进行强度、刚度及局部承载验算。由施工电梯轿厢进入建筑各楼层的第一个房间楼面,应依据现场实际工况对该楼面强度、刚度进行验算。条文说明:本条主要是为了减少混凝土楼板出现荷载(受力)裂缝而制订。受不合理工期制约和利益驱使,无畏地加快施工进度、过早地拆除模架,使结构过早、过度承载,导致荷载(受力)裂缝产生。3.2.6混凝土浇筑时,严禁采用钢管等物料在楼板上压制敷设水平管线的管槽。如楼板内预埋水平管发生漏埋、错埋,不得随意在板上剔槽敷管。条文说明:采用钢管等物料在楼板上压制敷设水平管线的管槽,使混凝土楼板在压槽部位的有效截面减少,降低了楼板的承载力。3.2.7模板拆除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及设计要求。3.2.8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上人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凡吊运、堆放或移动重物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条文说明: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与10MPa才能上人继续施工及堆放重物是历来规范要求的时间,是从实践的经验得出的成功数处,应予以坚决执行,也是成品保护的措施之一。3.2.9现浇板的模板及其支架体系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板支座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立杆间距不宜大于800mm,立杆下端应设垫板并应设置扫地杆。同时应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和剪刀撑,以确保拆模能满足规范要求。条文说明:46 现行的国家钢筋混凝土施工规范对现浇混凝土结构的的支撑与模板系统有明确的规定,《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对该系统计算方法有成套的计算公式与例题,其目的是规定施工,避免事故(支撑与模板变形,位移甚至套模、倒坍),确保安全,本第规定的数据是根据众多施工经验总结得出。垫板的设置是避免对基地产生过大集中荷截引起不均匀沉降,扫地杆的作用是加强支撑架的整体性及防止相邻立杆,沉降差过大。融置足够数量的模板支撑是为防止过早拆模。3.2.10现浇板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以及经审定的施工方案执行。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灌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并应在主体结构浇筑60天后进行。从留置后浇带至后浇带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之前的整个时间段内严禁拆除后浇带两侧的支撑。条文说明:后浇带的设置是减少和防止现浇混凝土结构因体量太大(超长或超宽),随着季节变化,湿差引起热胀冷缩造成同层结构纵向开裂而采取的必要措施,结构复杂,要求精细,其位置的准确与否及处理到位与否对防止结构开裂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条作了严格规定。后浇带须在主体结构浇筑60天后施工是要保证先浇筑的主体结构的收缩与徐变已基本到位;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则是为增加结构整体的密实度;提高结构抗裂性能。3.2.11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抹灰工艺。条文说明:现浇板底采用免抹灰工艺,既可避免板底抹灰层空鼓开裂,又可节约资源。3.3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施工3.3.1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安装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条文说明: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常出现在以下部位,专项方案应针对导致裂缝出现的原因,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1板跨中混凝土受拉区;2板装卸、运输、存放、吊装的吊(支)点部位;3板与板的拼缝处。3.3.2预制钢筋混凝土板装卸、运输、存放、吊装时应选取正确的吊(支)点和方法,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板块发生大幅摆动、碰撞、倾落。条文说明:制订本条的目的是为了防范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装卸、运输、存放、吊装过程,受到损伤、损坏。3.3.3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两端支座处的搁置长度及与支座的连接均应满足设计要求。3.3.4断裂及裂缝深度大于等于钢筋保护层厚度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禁止使用。3.3.5不得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开凿洞、槽。46 条文说明: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开凿洞、槽,易造成楼板开裂,故作禁止性规定。3.3.6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拼缝处应采用干硬性细石混凝土灌注密实,混凝土浇灌前应支设模板。板缝中有配管时,应采用吊丝将管固定在板缝中间位置,并确保配管上下有足够保护层。条文说明:制订本条的目的是为了防范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与板拼缝处出现裂缝。4楼地面渗漏防治4.1设计4.1.1厨房、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面层应采用不吸水、易冲洗、防滑的面层材料,且应低于相邻楼地面30mm,并设排水坡坡向地漏;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120mm,不宜小于200mm。4.1.2给水管道穿过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处,必须设置套管,套管顶部至少高出装饰面层50mm;管道与套管之间缝隙应采用防水填充材料填充并在套管口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材料和防水密封材料密封。管道穿过楼板面的套管不宜采用钢质管料。4.1.3厨房、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防水隔离层宜采用涂膜防水。1)下沉式卫生间应在结构下沉部位和填充回填后分别设置防水隔离层。下沉式卫生间填充回填宜采用轻质材料,不得采用松散材料。2)在靠近柱、墙处,防水隔离层沿墙面上翻高出楼地面装饰面层不小于300mm;有水喷溅到的墙面,防水隔离层应沿墙面上翻高度高出楼地面装饰面层1800mm。3)在穿过楼板面的管道四周,防水隔离层应沿套管向上翻并超过套管的上口。4)阴阳角和管道穿过楼板面的套管根部应增加附加防水隔离层。4.1.4住宅给水管道在楼地面暗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不得直接敷设在楼地面结构层和找平层内;2)敷设在楼地面的垫层或填充层内的给水支管的外径不得大于25mm;给水管管材宜采用塑料、金属与塑料复合管材,不宜采用钢质管料;给水管管材不得有卡套式或卡环式接口,中途不得有连接配件,两端接口应明露。4.1.5厨房、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中,防水隔离层、垫层、填充层、找平层、面层所采用材料及配套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中载明。条文说明:4.146 本节是对住宅厨房、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作出的设计规定。在住宅工程中,地面防水隔离层因设计上对其处理不善或过于简陋以及施工质量差而发生漏水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规定对于保证其使用功能和满足楼地面严密防水、防渗漏等基本要求是必要的。4.2施工4.2.1楼地面结构施工应符合本规程第3章的相关规定。4.2.2竖向管道穿过楼地面的位置应预埋套管,套管比竖管大两个规格,且两者间的间隙均匀,间隙内采用弹性阻燃材料填实。套管埋设应与楼地面结构施工同步进行。如采用先预留洞口后埋设套管的方法埋设套管,套管外侧的后浇混凝土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且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对于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如厨房、卫生间、阳台),套管顶应高出楼地面面层50mm,且套管外加装止水圈或止水环,套管与竖管间的上口用防水密封膏(胶)密封。如采用普通钢质套管,须作防锈处理。采用同层排水的住宅工程,穿过楼板的排污立管可不设置套管,但穿板管段应采用带渗水孔的专用管段,渗水孔标高与板顶持平。管段外侧预留洞口混凝土浇筑前,应在管段外侧涂刷粘结剂,并及时粘裹中、粗砂。条文说明:本条主要是为了防止竖管穿板部位渗漏而制订。如穿板竖管不设置套管,竖管因环境温度变化发生胀缩,受楼板约束,在两者结合部位产生剪切应力。由于竖管外表面较为光滑,且穿管部位的后浇混凝土多为人工振捣,抗剪强度较低,易在两者结合部位形成裂缝、引发渗漏。4.2.3安装烟道的楼板预留洞口应施作混凝土返边,混凝土返边应与楼板结构同时施工,返边的宽度不应小于100mm,高度应高于楼地面不小于10mm。条文说明:本条主要是为了防止烟道穿板部位渗漏而制订。4.2.4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应做附加防水层,附加防水层宜采用防水涂膜。附加防水层施工前,先将基层清理干净,然后在楼板与墙体、套管、烟道安装洞口的混凝土返边等交接部位做泛水,再涂刷基层处理剂或界面处理剂。条文说明:本条明确了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附加防水层的施工程序。4.2.5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的附加防水层完成后,应进行蓄水试验。4.2.6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面层应向地漏方向放坡,坡度宜为1%~1.5%,地漏口应比相邻楼地面低5mm。46 5外墙渗漏防治5.1设计5.1.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住宅建筑外墙,宜进行墙面整体防水:1高层建筑外墙;2基本风压大于等于0.50kN/㎡地区的外墙;3基本风压大于等于0.30kN/㎡地区有外保温的外墙。其他建筑外墙应进行节点构造防水设计。建筑外墙防水采用的防水材料及配套材料除应符合外墙各构造层的要求外,尚应满足安全及环保的要求。住宅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水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的规定。5.1.2建筑外墙整体防水设计应包括外墙防水工程的构造、防水层材料的选择、节点的密封防水构造。5.1.3建筑外墙节点构造防水设计应包括门窗洞口、阳台、雨篷、空调搁板、凸出外墙面的线条(板)、退层屋顶露台(平台)、女儿墙压顶、变形缝、伸出外墙管道、外墙预埋件、预制构件等交接部位的防水设防。5.1.4围护结构的外墙应采用低吸水性材料,不宜采用空心砌块。当采用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块或其他吸水性较大的材料作外墙时,必须采取防止开裂和防水加强措施。5.1.5外墙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设置加强网。外墙外侧加强网应采用热镀锌电焊网或钢板网(电焊网丝径或钢板网厚度为0.9±0.04mm,网眼尺寸为12.7mm×12.7mm),外墙内侧加强网可采用耐碱玻璃纤维网布。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5.1.6外墙相关构造层之间应粘结牢固,并宜进行界面处理。界面处理材料的种类和做法应根据构造层材料确定并在设计文件中载明。5.1.7外墙的整体防水层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的规定。外墙防水层应与地下墙体防水层搭接。5.1.8外墙抹灰底层砂浆强度不得低于面层砂浆强度;外墙抹灰面层砂浆和防水砂浆中宜掺用聚丙烯纤维(或其它抗裂材料)。5.1.9外墙抹灰面层和砂浆防水层应设置分格缝。分格缝宜设置在墙体结构不同材料交接处;水平分格缝宜与窗口上沿或下沿平齐;垂直分格缝间距不应大于5m,宜结合建筑开间设置且宜与外门、窗框两边线对齐。当采用外墙涂料饰面时,宜按不超过3m×3m设置分格缝。分格缝宽宜为8mm~10mm,缝内应采用防水密封材料作密封处理。46 5.1.1外墙装饰涂料应采用结合力强、耐候性好的防水腻子,宜选用吸附力强、耐候性好、耐洗刷、节能环保的弹性涂料。5.1.2外墙门窗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应采用伸缩性能较好的闭孔弹性材料填充;外墙防水层应延伸至门窗框,防水层与门窗框间应预留凹槽,并应嵌填密封材料;门窗上楣和凸出外墙面窗台的外口下沿应做滴水线;外窗台应设置不小于5%的外排水坡度。当外墙门窗宽度超过2400mm时,窗台应设钢筋混凝土压顶,门窗两侧外墙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5.1.3雨篷、空调搁板、凸出外墙面的线条(板)、退层屋顶露台(平台)等部位上口的墙体中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120mm且至少高于实际使用完成面50mm。5.1.4雨篷、空调搁板应设置不应小于1%的外排水坡度,凸出外墙面的线条(板)应设置不应小于5%的外排水坡度;各部位与外墙交接处的防水层应连续;各部位外口下沿应做滴水线,防水层应沿外口下翻至滴水线。5.1.5退层屋顶露台(平台)、阳台应向水落口设置不小于1%的排水坡度,水落口周边应留槽嵌填密封材料。退层屋顶露台(平台)、阳台凸出外墙面的外口下沿应做滴水线。5.1.6设置砖砌女儿墙的平屋面工程,构造柱及其拉结筋应按规定设置。砖砌女儿墙根部应做钢筋混凝土翻边,高度不应小于300mm且至少于高出屋面实际完成面50mm。高层住宅建筑女儿墙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女儿墙。5.1.7女儿墙压顶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或金属压顶,压顶应向内找坡,坡度不应小于2%。当采用混凝土压顶时,外墙防水层应延伸至压顶内侧的滴水线部位;当采用金属压顶时,外墙防水层应做到压顶的顶部,金属压顶应采用专用金属配件固定。5.1.8变形缝部位应增设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附加层,卷材两端应满粘于墙体,满粘的宽度不应小于150mm,并应钉压固定;卷材收头应用密封材料密封。5.1.9穿过外墙的管道应采用套管,套管应内高外低,坡度不应小于5%,套管周边应用防水密封材料作密封处理。5.1.10外墙预埋件四周应用防水密封材料封闭严密,密封材料与防水层应连续。条文说明:5.1本节将分为墙面整体防水和节点构造防水两种类别。根据湖南地区建筑外墙防水的现状和实际做法,以及建筑形式对建筑外墙的要求,建筑外墙防水已在外墙防渗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湖南地区年降水量普遍较大,外墙渗漏在已往情况下较为常见,由于高层建筑因其46 形式的多样化致使墙体渗漏的情况加剧,同时高层建筑出现渗漏后维修困难;风压的增加会增大与墙体接触的雨水量和雨水对墙体的渗透压力,也会加大墙面雨水的爬升高度,致使外墙的渗漏水率增加,加剧渗漏水程度;有外保温的外墙目前常用的保温材料和外保温构造做法,使外墙更易发生渗漏。并且即使水分不进入外墙本体和室内,只要进入保温层,就会严重降低保温效果和保温层的耐久性。因此本规程对外墙的墙面整体防水要求作出了合理和切实可行的规定。建筑外墙渗漏主要发生在门窗洞口、雨篷、阳台、变形缝、伸出外墙管道等节点部位,因此对所有建筑而言,均应采用节点构造防水措施。5.2施工5.2.1本节适用于外墙饰面采用外墙面砖、外墙漆(涂料)的住宅工程。5.2.2墙体施工应符合本规程第2.2节的相关规定。5.2.3外墙找平层施工前,应按以下要求对基层存在的质量问题、缺陷及孔洞进行处置:1核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否出现贯穿性裂缝,并对出现的贯穿性裂缝的形成原因、裂缝性质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制订、实施相应的处置方案;2对灰缝饱满度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砌体,应采用原浆修补、勾缝;3对前期施工留下的孔洞,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分次嵌(灌)填密实。条文说明:制订本条是为了减少或消除基层(即墙体)的裂、渗。如基层(即墙体)裂、渗,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处置难度大、费用高。因此,外墙渗漏的防治,首先应从基层(即墙体)着手。5.2.4突出外墙面的水平结构(构件)如水平遮阳板、雨棚、空调板、水平装饰构件等,与墙面交接部位应做泛水。水平结构外侧下口应做滴水。条文说明:突出外墙面的水平结构(构件)与墙体结合部位也是外墙渗漏较多的部位,渗漏的原因主要是突出墙面的水平结构或构件上表面积水,而水平结构或构件以上积水部位的墙体存在渗漏通道。为防治该部位渗漏,制订本条。5.2.5外墙找平层施工前,应采取如下增强基层与找平层粘接的措施:1清理基层表面尘土、污垢、油渍;2钢筋混凝土构件及烧结砖(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砌体表面应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作甩浆或喷浆拉毛处理;3非烧结块材砌体表面应先涂刷基层处理剂或界面处理剂,再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作拉毛处理。条文说明:墙体找平层的空鼓与开裂是一对孪生兄弟,增强基层与找平层粘接,可减少找平层空鼓、开裂,进而减少附着在找平层上饰面层开裂。46 5.2.6砌体与混凝土结构结合部位应铺挂宽度不小于300mm、钢丝直径不小于0.6mm、网格不大于20mm×20mm钢丝网。钢丝网与砌体或混凝土结构的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50mm,钢丝网采用保温钉固定,上下两颗固定钉的间距不应超过300mm。条文说明:有的标准规定:砌体与混凝土结构结合部位应挂钢丝网,钢丝网直径不小于1.0mm。工程实践证明,钢丝直径大于1.0mm时,人力难以将钢丝网绷直(钢丝网成卷供货,剪裁后成弧状),本想让钢丝网承担一定拉力的美好愿望难以实现,故本规程将钢丝直径定为不小于0.6mm。目前,施工现场张挂钢丝网,往往采用胶或掺胶的水泥砂浆进行粘接,存在着粘接力远小于钢丝抗拉力的情况,粘接点往往失效,因此要求钢丝网的固定采用保温钉。此外,采用“Z”字型的钢丝网固定方式,也存在受力不合理的情况,建议采用“一”型固定方式。5.2.7外墙找平层应分层施工,每层厚度宜为5~7mm,并待前一层水泥砂浆终凝后,再施工后一层水泥砂浆。外墙找平层内应满铺耐碱玻纤网布,耐碱玻纤网布宜布设在距找平层表面约1/3找平层厚度的位置。外墙找平层厚度不应大于35mm。当其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在找平层中增设一道钢丝加强网。加强网采用φ8@1000*1000mm钢筋段固定,φ8钢筋段宜作镀锌处理,在基体中钻d≥12mm圆孔,清孔后用结构胶固定。条文说明:实践证明,找平层的层厚超过10mm,找平层易空鼓开裂,故建议找平层的层厚宜为5~7mm。许多施工人员不清楚钢丝网和耐碱玻纤网的效用,认为:挂了钢丝网,就不必铺贴耐碱玻纤网。事实上,在砌体与混凝土结构结合部位铺挂钢丝网是为了避免或减少砌体与混凝土结构间出现裂缝;找平层内满铺耐碱玻纤网布是为了避免或减少找平层开裂。5.2.8采用外墙外保温的住宅工程,应在保温层上设置一层抗裂砂浆层。抗裂砂浆层的厚度3~5mm,砂浆层内满布耐碱玻纤网格布。条文说明:抗裂砂浆层内满布耐碱玻纤网格布,是为了解决抗裂砂浆层不抗裂的问题。5.2.9外墙饰面层或外墙漆(涂料)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饰面砖的粘结砂浆、外墙漆(涂料)抹面层的抹面砂浆宜用厚度为4~8mm的抗裂纤维砂浆,抗压强度不宜低于M10级,拉伸粘结强度不应低于0.4MPa。2饰面砖不应采用密缝拼贴,缝宽不应小于5mm,缝深不宜大于3mm,采用专用勾缝砂浆(剂)和专用工具勾缝。3外墙漆(涂料)应选择具有弹性的油性漆(涂料)。5.2.10(删除)外墙分隔缝可选择预留或后锯,分格缝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46 1采取预留分隔缝时,分格缝应自找平层至饰面层全部断开,分隔缝竖向和水平向间距不宜大于12m,宽度8~10mm;2采取后锯分隔缝时,锯(切)缝应在饰面层施工7d后进行,切缝深度不小于20mm且不应小于找平层和饰面层(或墙漆抹面层)二者厚度的2/3,缝的竖向和水平向间距不宜大于4m,缝宽4~6mm。3分隔缝成型后应清除缝侧浮浆、粉末,满填硅酮耐候胶。条文说明:设置分隔缝,主要为了减少外墙找平层、饰面层开裂、空鼓,本条规定了分隔缝设置的方式、方法。5.2.11外墙施工完毕应进行淋水试验。6门窗渗漏防治6.1设计6.1.1住宅门窗设计应有完整的门窗设计说明,应明确外窗及敞开式阳台门的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保温与隔热性能等物理性能指标,以及门窗用型材、玻璃、五金配件等材料的技术参数要求。6.1.2住宅门窗施工图中应明确表示外门窗的开启方向、分隔尺寸、节点构造详图、玻璃厚度和层数、型材和增强型钢的厚度等设计要求。6.1.3由单樘窗拼接而成的组合门窗,设计时应明确拼接方式,拼接处应考虑门窗的伸缩变位。门窗拼樘料必须进行抗风压变形验算,并应在施工图中注明其规格、尺寸、壁厚等。拼樘料与窗框连接处应采取可靠有效的防水密封措施。6.1.4外墙门窗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应采用发泡聚氨酯等伸缩性能较好的闭孔弹性材料填充,并用耐候密封胶密封。条文说明:6.1已往因为设计文件对外门窗的设计要求不明确或不全,造成检测后无法判断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合格。工程中外门窗因锁点不足或门窗材料结构强度和挠度达不到要求,导致在正常风压下塑性变形、拉裂或损坏等而产生雨水渗漏;目前工程中组合门窗越来越多,越做越大,但组合门窗拼接方式和拼接处门窗的伸缩及抗风压变形在设计中经常考虑不周,导致在拼樘料与窗框连接处出现雨水渗漏;设计时对外墙门窗框与墙体间的缝隙的填充密封材料经常未明确,导致使用中外墙门窗框与墙体间的缝隙也经常出现雨水渗漏。为此,本节对设计在外门窗选型、设计文件应明确的设计要求及内容作出了规定。46 6.2施工6.2.1外墙门窗洞口的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条文说明:外墙门窗洞口的位置、尺寸偏差过大,导致门窗框与墙体间的塞缝困难且质量难以保证,进而造成渗漏。6.2.2外墙窗台板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浇制,且内高外低。窗台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伸入两侧墙体的长度每边不应小于400mm。条文说明:设置内高外低的细石混凝土窗台板,可减少雨水自窗台渗入窗台下墙体(砌体),进而渗入外墙内侧的风险。6.2.3外门窗框应安装牢固,门窗的气密、水密及抗风压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门窗边框与墙体连接固定点每边不少于2处,相邻固定点的最大间距不应超过600mm,边框端部固定点距端部距离宜为100mm~200mm。6.2.4对于带副框的外门窗,副框与结构间的空隙应采用防水砂浆分次填塞密实,外门窗边框与副框间的空隙应先采用弹性闭孔材料填充饱满,再采用密封胶密封;对于无副框的外门窗,门窗框与结构间的空隙应采用弹性闭孔材料分次填塞密实,封口处采用密封胶封闭。条文说明:窗框周边已成为住宅工程渗漏最突出的部位,其主要原因是窗框周边塞缝不密实及塞缝材料的防渗性能不符合要求。6.2.5门窗洞口的上口应做滴水线(槽),窗台应做流水坡,内外高差应大于15mm。外门窗底框顶标高应高出台面外标高不宜小于50mm,不得小于20mm。7屋面渗漏防治7.1设计7.1.1高层住宅建筑屋面防水等级不应低于I级,多层住宅建筑屋面防水等级不应低于II级。条文说明:考虑到现行物业管理模式的特点,顶层住户面临着屋面维修资金难以筹集的问题,适当提高屋面防水等级、延长防水层寿命有利于维护住户的利益、减少矛盾。7.1.246 屋面工程所用防水、保温材料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及淘汰的材料。屋面工程中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应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评估或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并应按有关规定实施。7.1.1对依据本规程进行设计的住宅建筑屋面,应进行专项防水设计。屋面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建筑造型、使用功能、环境条件,按照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规定,对下列内容进行完整设计:1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2屋面构造设计;3屋面排水设计;4找坡方式和选用的找坡材料;5防水层选用的材料、厚度、规格及其主要性能;6保温层选用的材料、厚度、燃烧性能及其主要性能;7接缝密封防水选用的材料及其主要性能;8屋面细部构造。7.1.2屋面细部构造设计是屋面防渗漏设计的重点,应做到多道设防、复合用材、连续密封、局部增强,并应满足使用功能、温差变形、施工环境条件和可操作性等要求。屋面细部构造应完整进行设计,细部构造节点施工图必须完整绘制构造详图或完整选用标准图。7.1.3屋面细部构造应包括檐口、檐沟和天沟、女儿墙和山墙、水落口、变形缝、伸出屋面管道、屋面出入口、反梁过水孔、设施基座、屋脊、屋顶窗等部位。7.1.4倒置式屋面的住宅建筑屋面防水等级应为Ⅰ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不得少于20年。7.1.5倒置式屋面工程应根据工程特点、地区自然及气候条件等要求,进行防水、保温等构造设计。7.1.6倒置式屋面保温层的设计厚度应按计算厚度增加25%取值,且最小厚度不得小于25mm。倒置式屋面工程的保温层使用年限不应低于防水层使用年限。条文说明:倒置式屋面是将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上,保温层表面仅设保护层。下雨时,吸水率较大的保温层材料会大量吸收水分,不仅严重影响保温效果,而且也不利于屋面排水,还会加速防水层的老化,一旦渗水,无法维修。本条的规定结合了现有产品的质量状况。7.1.7倒置式屋面应选用耐腐蚀、耐霉烂、适应基层变形能力的防水材料,当防水层选用两种防水材料复合使用时,耐腐蚀、耐霉烂的防水材料应设在防水层的上层。设计文件应载明倒置式屋面所选用防水层材料的耐久性要求。耐腐蚀、耐霉烂防水材料应由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合格检验报告。7.1.8所有采用种植屋面46 的住宅建筑屋面防水等级不应低于I级,应采用二道或二道以上防水层设防,防水层的合理使用年限不应少于15年。7.1.1种植屋面工程的结构承载力设计,必须包括种植荷载。7.1.2种植屋面最上道防水层必须采用耐根穿刺防水材料。防水层各层的材料应相容。设计文件应载明耐根穿刺防水材料的耐久性要求。耐根穿刺防水材料应由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合格检验报告。7.1.3当结合倒置式屋面进行种植屋面设计时,倒置式屋面不应做满覆土种植。7.1.4屋面混凝土结构层宜采用结构找坡,坡度不应小于3%。当倒置式屋面和种植屋面的屋面单向坡长大于9m时,应采用结构找坡。条文说明:7.1屋面渗漏一直是住宅建筑最多见的通病,设计考虑不周经常是导致屋面渗漏的原因之一。本节根据湖南地区建筑屋面防水的现状和实际做法,依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对屋面防水整体设计提出了要求,并对屋面细部防水构造的要求和防水设防部位进行了规定。本节还针对湖南地区保温隔热屋面中容易发生渗漏的倒置式屋面和种植屋面设计提出了要求。7.2施工7.2.1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下列部位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抗裂钢筋:1平面形状突变的部位;2转角部位;3大阳角部位。条文说明: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受环境温度影响大,一方面因环境温度变化热胀冷缩,而又受到竖向结构约束,产生温度应力,使屋面板平面形状突变的部位及转角、大阳角等应力集中部位易产生温度裂缝。7.2.2 屋面工程施工前,应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存在的混凝土裂缝、混凝土不密实等质量问题进行处置。条文说明: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混凝土密实、无裂纹、裂缝是确保屋面不渗不漏的根本。7.2.3穿过屋面结构的竖向管道须埋设加焊止水环的套管,套管底部与屋面板底面持平,顶部高出屋面不小于250mm,套管与管道间嵌填弹性防水密封材料。条文说明:46 穿过屋面结构的竖向管道如不设套管,竖向管道因环境温度变化而热胀冷缩,各层楼板意图阻止其热胀冷缩,势必在竖向管道与楼板结合部位产生剪切应力,并导致结合部位出现裂缝,进而引发渗漏。7.2.4安装烟道的屋面板预留洞口须施作混凝土返边,混凝土返边须与屋面板混凝土同时浇筑、且应浇筑密实,返边的宽度不应小于120mm,高度应高于屋面不小于250mm。7.2.5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突出屋面的竖向结构结合处,应做泛水。7.2.6屋面防水卷材的材质、厚度应符合设计和相应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条文说明:屋面防水卷材的材质、厚度不符合设计和相应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的情况较为普遍,故予以强调。7.2.7天沟、落水口、屋面板与突出屋面的墙体交接处及烟道、管道穿过屋面板处等部位须设置附加防水层。条文说明:本条依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制订。7.2.8屋面采用轻质材料进行构造找坡时,找坡层下应设置一道卷材防水层。条文说明:轻质材料一般具有孔隙率大的特性。找坡层施工时,部分拌制用水被轻质材料吸入,如屋面板存在裂缝,轻质材料吸入的水在环境温度较高时渗出,经屋面板裂缝渗入室内。7.2.9屋面找坡层、保温层、防水层不应在雨水天气施工。7.2.10屋面刚性防水层(钢筋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分隔缝的最大间距不宜大于4m,不得大于5m。分格缝内嵌填防水油膏,分格缝表面铺贴宽度不小于200mm的通长防水卷材。条文说明:湖南为夏热冬冷地区,年度温差大,减少屋面刚性防水层分隔缝的间距有利于减少裂缝发生。7.2.11上人屋面的保温层排气立管应采用不锈钢管。条文说明:湖南地区,屋面保温层排气立管一般采用不锈钢管和塑料管。但由于塑料管易被人(多为小孩)为破坏,使雨水顺利进入保温层内,造成不少问题,如渗漏、保温层不保温等,甚至保温层上浮,导致保温层上面的刚性防水层开裂。8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46 8.1设计条文说明:8.1在住宅建筑中,经常因设计标高和尺寸标注错误或标注不全出现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通病发生。本节主要针对住宅建筑中涉及使用安全的外窗台、临空面栏板或栏杆、楼梯扶手以及上人屋面女儿墙等以及涉及安全疏散和无障碍设计的公共部位的设计标高和尺寸标注提出要求。8.1.1所有涉及使用安全的外窗台、临空面栏板或栏杆、楼梯扶手以及上人屋面女儿墙等净高尺寸及标高,应符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的要求,净高尺寸应从可踏面起算并在施工图中完整标注。设计必须考虑二次装修或屋面最高点完成面对其实际使用高度的影响,以确保实际有效使用净高符合规范要求。低窗台、凸窗等下部有能上人站立的宽窗台面时,当采用护栏防护时应贴窗设立,贴窗护栏或固定窗的防护高度应从窗台面起计算。条文说明:本条是针对目前我省商品住宅普遍采用粗装饰交房,而设计往往标注的尺寸和标高没有注明装饰工况,极易误导施工时造成因有效使用高度不够留下安全隐患的实际情况提出。8.1.2所有涉及使用和疏散安全的建筑入口、走廊和公共部位通道、楼梯梯段和楼梯平台的净宽和净高尺寸应符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的要求,从装饰面层完成面起算并在施工图中完整标注。8.1.3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候梯厅、公共走道等部位的尺寸、坡度、净宽等,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并在施工图中完整标注。8.1.4加强各设计专业工种的协调和配合,确保套内基本空间层高、室内净高以及门洞尺寸等使用空间的有效几何尺寸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条文说明:住宅工程因建筑和结构设计专业协调配合不够而造成楼梯净高偏低、门洞及过道净宽过窄等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在此加以强调。8.2施工8.2.1施工单位应编制测量专项方案,安排专人进行测量放线并及时做好轴线、标高的复核。轴线、标高偏差不应超出相应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限值。测量仪器应定期校验。层数不超过6层的住宅工程,各楼层的主控线应自首层坐标控制点引测;超过6层的住宅工程,各楼层的主控线宜自首层坐标控制点引测,否则,每隔不超过3层,自首层坐标控制点引测校核一次。46 各楼层标高可采用水准仪或经检定的钢尺自设在首层的高程控制点(水准点)依次往上量测,每隔不超过3层,相互校核一次。条文说明:制订本条,主要是为了减少施工测量的系统误差,为构件位置和尺寸偏差创造条件。8.2.2模板工程施工,应编制专项方案。混凝土的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满足混凝土施工所需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模板支架搭设在土体上,应在支架下设置厚度不小于100mm的混凝土垫层,并验算土体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如土体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模板支架出现有害沉降。模板支架搭设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应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进行验算,如不能满足要求,应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条文说明:混凝土的模板及其支架具有满足混凝土施工所需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是确保混凝土构件不变形的基础条件。模板工程施工专项方案应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相关规定进行编制。8.2.3混凝土竖向构件施工,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接头部位出现错位、偏位。8.2.4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模板支设完毕后,应对楼板底模的顶面标高及平整度进行复核,其偏差不应超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相关规定。8.2.5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浇筑前,应设置楼板厚度控制标识,相邻两个标识的间距不应超过1.5m。8.2.6砌筑工程各构件的位置、垂直度、平整度偏差应符合《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的相关规定。8.2.7装修工程施工前,应对结构工程的轴线、标高以及竖向结构的垂直度、平整度和水平结构(楼板)的厚度、平整度进行核查,其偏差如超过相应专业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相关规定,应采取相应纠正措施。8.2.3~8.2.7条文说明: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等)的相关规定,对结构工程的构件尺寸偏差进行控制、验收,是确保室内净空尺寸满足要求的主要手段。8.2.8预制混凝土板相邻板间高低差不大于5mm,每检验批按20%以上的房间数量且每套(户)不少于1间进行抽查。46 条文说明:关于“相邻预制混凝土空心板间高低差不大于5mm”的要求源于原《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构件安装的允许偏差”中的要求,考虑到现实质量控制中该项内容无控制指标,特重新提出该条款。8.2.9室内装饰装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各层墙、柱上弹出标高控制线;2找平层施工前应设置用于控制厚度的灰饼或标筋;3各装饰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墙面、柱面和门洞口的阳角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采用1:2水泥砂浆做暗护角,暗护角高度不应低于2m,每侧宽度不应小于50mm。条文说明:设置用于控制厚度的灰饼或标筋、找平层及各装饰层的平均厚度符合设计要求等,是确保室内净空尺寸满足要求的关键环节。8.2.10分户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依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等质量验收规范组织预验,并及时纠正预验发现的问题。9建筑给排水工程通病防治9.1设计9.1.1生活用水水池结构应与建筑本体结构分隔设计,即为独立结构形式。条文说明:当建筑因结构变形、沉降等出现裂缝时,会引起生活用水水池渗水受污染,加之生活用水含氯离子,渗入建筑本体结构对钢筋有腐蚀作用。9.1.2给排水管道穿地下室外墙、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屋面和水池(箱)时应采用金属防水套管。条文说明:因为湖南气候为夏热冬冷,温差变化大,目前采用化学管材(PVC)较多,而PVC与混凝土无粘结性,容易产生裂缝渗水。9.1.3阳台排水、屋面排水及空调冷凝水系统应单独设置;有给水龙头的部位应设地漏。条文说明:46 主要是为防止屋面雨水从阳台返水进入居室,破坏装饰,影响使用。9.1.4宽度大于1.2m的障碍物腹下方应增设消防喷头。条文说明:建筑物内的梁,通风管道、排水管、桥架等障碍物的宽度大于1.2m时,将对喷头的洒水起遮挡作用,影响灭火效果。9.1.5卫生间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应设置在同层套内。条文说明:当排水管穿楼板进入他户,检修维护时影响他户,易引起纠纷。9.1.6除吊顶型喷头及吊顶下安装的喷头外,直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且不大于150mm。条文说明:距离的规定是为了保证喷水灭火效果。9.1.7给水设计中应有管道公称直径与内径的对照表。条文说明:新管材的不断出现,其公称直径与内径的具体数据也是各不相同。本条的规定要求明确管道的内径,从而保证管道的内截面尺寸。9.1.8给水变频稳压二次供水应提供水泵停泵压力值。条文说明:本条的要求是为了保证二次供水的压力自动调整处于一定压力范围之内。9.2施工9.2.1阀门安装前,应现场见证取样,按规定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应在每批(同牌号、同型号、同规格)数量中抽查10%,且不少于一个;对安装在主干管上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应逐个做试验。条文说明:目前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厂家众多,使用劣质产品将影响系统使用功能。46 9.2.2塑料及金属复合管,其管材、配件、粘胶(热熔器具)等应采用同一厂家产品。条文说明:因为各厂家模具配合不一样,影响管材、管件的连接,且热熔温度、模具及胶水各厂家均依自身产品而定,不同厂家产品要做到连接牢固、不漏不渗较难。9.2.3给水管道严禁直埋于结构层中,在找平层或非承重结构墙上的管槽内给水支管外径不应大于25mm,且不得有活结。条文说明:给水管道直埋于建筑结构中不易更换管道,同时可能降低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给水管管径过大将影响建筑装修层厚度,导致开裂。9.2.4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设置雨水斗。条文说明:设置雨水斗有利于气水分离,保证排水畅通。9.2.5排水系统中的防臭地漏存水弯的水封高度不得小于50mm。条文说明:目前市场上部分产品不能满足要求,水封高度不够将导致室内返臭。9.2.6U-PVC排水横管应在水流汇合管件上游端设置带锁紧的伸缩节。高层建筑中明设排水塑料管道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阻火圈或防火套管。条文说明:1.直线长度超过4m的排水塑料管道没有设置伸缩节的容易出现变形、裂漏现象;2.高层住宅中明设排水塑料管道在楼板下设置阻火圈或防火套管是防止发生火灾时塑料管被烧坏后火势穿过楼板使火灾蔓延到其他层。9.2.7生活污水塑料管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最小不小于下表:表9.2.7生活污水管坡度最小值UPVC管径5075110125160坡度‰128654条文说明:当设计有要求按设计,设计无要求应满足该最低值。9.2.8排水主立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00%。条文说明:46 保证工程质量要求排水立管及水平干管均应作通球试验;通球必保100%;球径以不小于排水管径的2/3为宜。9.2.9塑料及金属复合管给排水材料进场必须见证取样送检,每单位工程给排水管材管件各一组。条文说明:目前市场上有A管、B管之称,且各自有生产资质、合格证,因此,必须严把材料进场复验关。9.2.10箱式消火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栓口应朝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相垂直,并不应安装在门轴侧;(2)栓口中心距地面为1.1m,允许偏差±20mm;(3)栓口中心距箱侧面为140mm,距箱后内表面为100mm,允许偏差±5mm;(4)消火栓箱体安装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mm。条文说明:箱式消火栓的安装,其栓口朝外并不应安装在门轴侧主要是取用方便;栓口中心距地面为1.1m符合现行防火设计规范规定。控制阀门中心距侧面及后内表面距离规定允许偏差,给出箱体安装的垂直度允许偏差均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检验方便。9.2.11消防喷淋闭式喷头应抽样进行密封性能试验,试验数量宜从每批中抽取1%且不少于5个,试验压力应为3.0MPa,保压时间不得少于3min;报警阀安装前应全数进行渗漏试验,试验压力应为额定工作压力的2倍,保压时间应不少于5min。条文说明:1、多年来喷头的实际生产、应用表明,由于生产厂家在喷头出厂前未严格进行密封性能等基本项目的检测试验或因运输过程的振动碰撞等原因造成的隐患,致使喷头安装后漏水或系统充水后热敏元件破裂造成误喷等不良后果,为避免这类现象发生,要求施工单位除对喷头进行外观检查外,还应对喷头做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密封性能试验。条文中“每批”是指同制造厂、同规格、同时到货的同批产品。2、对报警阀及其附件,因为由厂家配套供应,且零件很多,施工单位安装前除检查其配套齐全和合格证明材料外,还应逐个进行渗漏试验,以保证报警阀安装后的基本性能。9.2.12室外给排水管道应敷设在坚土上。条文说明:防止土壤沉降导致排水管开裂、断裂。9.2.13塑料管道与金属支吊架间应设置非金属垫或套管。条文说明:防止管道因温差变化产生伸缩时管道外壁与金属支架磨损、破裂。46 9.2.14通气管口不应设在建筑物挑出部分(如屋檐檐口、阳台和雨棚等)的下面,且上人屋面应高出2M。条文说明:防止臭气进入室内及人为将杂物丢入通气管内。9.2.15上人屋面管道离女儿墙的距离应大于1000mm。条文说明:防止管道距离女儿墙太近成为可踏面。9.2.16立式水泵不应采用弹簧减震器。条文说明:立式水泵重心高,受力面相对较小,安装时不应使用弹簧减震器。10建筑电气工程通病防治10.1设计10.1.1照明开关高度宜为装饰地面上1.30m,离门边距离为0.15m-0.20m。条文说明:根据南方人的平均身高和人们的使用方便而定。10.1.2电气设计系统图应按00DX001图集标明断路器型号规格,不得以生产厂家产品型号代替。条文说明:部分设计图中普遍用厂家代码代替断路器型号、规格,往往看图要对照厂家产品目录才能看懂图纸。10.1.3严禁利用±0.00m以下到-1.00m内的圈梁和底板做接地极。条文说明:因为雷击电流时,造成跨步电压太高,将危急行人安全。46 10.1.4每套住宅应设置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断路器,并应有过载、短路、过欠压保护器;严禁使用隔离开关。条文说明:火灾发生时需带负载拉闸断电,而隔离开关无法实现。10.1.5公共部分照明开关应采用声控或光控开关,不得采用触摸开关。条文说明:防止触摸开关成为疾病的传播途径。10.2施工10.2.1电线(缆)导管严禁成排、成列和成捆敷设在现浇楼板内,墙体内电线(缆)导管应横平、竖直。条文说明:主要是避免影响楼板结构,导致开裂。10.2.2电线(缆)导管弯曲部位不应有折皱,凹陷、扁、裂等现象,且一般暗敷弯曲半径应大于6D,埋设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应大于10D。条文说明:如果导管敷设不规范将影响穿线和导线的使用寿命。10.2.3金属软管应接地,且不得作接地(PE)或接零(PEN)的接续导体。条文说明:因为金属软管的金属截面太小,当接地故障时,短路稳定性大大下降,将使需接地的设备接地不可靠,导致设备和人身的不安全。10.2.4金属钢导管应采用壁厚不小于1.5mm的热浸镀锌管,当为非套接紧定式钢导管(JDG)管材配件时,均应在接头处增设专用接地跨线且线径不小于4m㎡铜芯软线。条文说明:壁薄易变形,而冷镀耐腐蚀性差,采用跨接地线能保证接头处短路稳定性,保证足够的载流能力。10.2.5敷设在混凝土内绝缘导管应采用重型导管,并有连续的阻燃标记和厂标。46 条文说明:采用重型以下PVC管易碎、易变形、导致管截面变小或堵塞影响穿线,而非阻燃一旦燃烧产生毒雾危及生命安全,并造成财产损失。10.2.6管内导线的总截面(包括绝缘层)应不大于导管内截面的40%。条文说明:主要考虑导线截面过大不易散热,减少载流量,且导线更换难。10.2.7金属线槽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2处与接地(PE)或接零(PEN)干线相连接;非镀锌线槽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4m㎡;镀锌线槽间连接板的两端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2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条文说明:电气装置的可接近的裸露导体要接地和接零是用电安全的基本要求,以防产生电击现象。本条突出镀锌与非镀锌的不同处理方法和要求。10.2.8金属线槽内的电线或电缆的总截面(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线槽截面积的20%,载流导线不宜超过30根,且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条文说明:如有接头降低可靠性,敷设线缆截面过大影响散热减小载流量,且更换检修难,保证同一线槽内线缆应互不干扰。10.2.9多股铜芯线应拧紧搪锡或接持续端子后与设备器具连接,且连接处螺栓应有平垫圈和防松垫圈,并拧紧。条文说明:不拧紧搪锡连接时易出现散股,导致截面减小,载流量减小。10.2.10严禁单股铜线成捆共压接续端子与设备、器具端子连接。条文说明:单芯线载流量是独立计算,并不同于多股线,且影响维护检修。10.2.11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电缆的总截面(包括外保护层)与桥架横断面面积之比,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46 条文说明:电缆总截面过大,影响散热,减少载流量,且不易更换维护。10.2.12照明配电箱的箱体不宜太小,应方便检修,且拆卸金属件应配接地专用螺栓。条文说明:箱体小无法配线,布线和接线,导线拥挤破坏绝缘层,带电金属体均应可靠的与接地干线连接。10.2.13同一建筑电线绝缘层颜色应一致,即保护线(PE)黄绿相间色,零线淡兰色,相线A-黄色,B-绿色,C-红色。条文说明:如果颜色不区分施工维护不方便,导致错相。10.2.14照明回路相线应进开关。条文说明:如果相线不进开关,导致安装、维护时危及人身安全。10.2.15接地装置材料均应选择镀锌产品(埋设于混凝土中除外)。条文说明:主要是提高其耐久性,确保接地可靠安全。10.2.16接地装置应采用搭接焊接,搭接长度应符合:(1)扁钢与扁钢为扁钢宽度的2倍且不少于三面施焊;(2)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且双面施焊;(3)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且双面施焊;(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5)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应有防腐措施。条文说明:搭接长度不够,机械强度不够,主材接触面不够将会影响载流,所以并不能以土建钢筋搭接、焊接长度要求而代之。10.2.17电源插座底边距地低于1.8m时,应选用安全型插座;室外采用防水型开关插座;卫生间开关宜设置在卫生间的外墙上;厨房、卫生间插座采用防溅水型的插座。46 条文说明:当插座的安装高度低于1.8m时,容易发生用导电异物去触及插座导电部分引起触电事故。本条规定的主旨是确保用电安全。10.2.18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时,应有专用接地螺栓,且可靠接地(PE)或接零(PEN)。条文说明:据统计,人站立时平均伸臂范围最高处约可达2.4m高度,也即是可能碰到可接近的裸露导体的高限,故而当灯具安装高度距地面小于2.4m时,其可接近的裸露导体必须接地或接零,以确保人身安全。10.2.19电线、电缆的连接金具规格与芯线应适配,严禁使用开口端子,且多股线剪芯。条文说明:连接金具规格与芯线不适配、使用开口端子和多股线剪芯都易导致连接不紧固、发热等影响用电安全的现象。10.2.20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的电缆电线截面不得低于设计值,进场时应对其截面和每芯导体电阻值进行见证取样送检。条文说明:仅从电线、电缆的几何尺寸,不足以说明其导电性能、绝缘性能一定能满足要求。电线、电缆的绝缘性能、导电性能和阻燃性能,除与几何尺寸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构成的化学成分有关,在进行验收时是无法判定的,见证取样送检是为了保证不符合要求的电线、电缆不被用在工程上。10.2.21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于钢管内。条文说明:是为了防止产生涡流效应,GB50303有规定。10.2.22严禁将电线导管敷设在保温层中。10.2.23建筑设备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结果应合格。条文说明:本条规定的主旨是满足节能的要求。10.2.24设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所有所有外露金属部分(不包括孤立金属物)及插座的保护线均应与局部等电位盒连接。条文说明:本条规定的主旨是确保卫生间的用电安全。46 11住宅建筑智能工程通病防治11.1设计11.1.1智能化宜与土建同步设计,整体规划。采用光纤到楼栋(FTTB)、光纤到户(FTTH)方式,智能化系统架构宜简单、实用、可靠。条文说明:《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对住宅建筑有明确的智能化系统划分,智慧社区是我国智慧城市的基础,应鼓励住宅及小区智能化建设相应的平台,打好内联外通信息化应用基础。《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847于2013年4月1日施行,技术层面三网融合没有问题。运营商平等接入及用户自由选择权为强条。11.1.2智能化系统分期建设的应为后期预留接口及管线通路。消防控制中心与安保中心宜合并建设。条文说明:《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对消防值班(控制)室设置有明确规定,消防控制室与安防、设备监控室可以合用,但需各自有独立的工作区,少建或合建值班(控制)中心有利于节省人力成本。11.1.3电梯应进行五方通话链路管线设计,其中与值班室的通话应包含门卫值班室与安保中心值班室,电梯故障与事故宜同是在门卫值班室与安保中心值班室进行报警。条文说明:五方通话设备电梯自配,设计者常忽视管线设计。值班室为两处是增加信息通道,减少处置反应时间。11.1.4地下室消防报警系统的设计时,探测器应考虑梁的影响,风机水泵等设备应设置硬线控制线、消防水池水位应设置水位显示及下限、溢流报警装置。条文说明:特别是地下层结构梁对消防感温感烟探测的影响常被设计者忽视。11.1.5住宅小区的监控中心与弱电机房,应按计算机机房C级的要求进行设计。应根据弱电设备负荷、后备0.5小时,配置UPS供电装置及电池容量。条文说明:《电子信息机房系统设计规范》GB50174把机房归类为A、B、C三级,小区中心机房应参照C级标准设计。46 11.1.6安防系统应具有中心布/撤防功能。不应使用微波探测器。条文说明:微波发散电磁量尽管在安全范围内,住户总有心理抵制,设计应谨慎对待。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门磁、窗磁、玻璃破碎探测器、振动探测器以及红外探测器等11.1.7设计电梯、楼梯口等狭小空间区域应采用半球摄像机;路口、车道等狭长场景应采用枪机;广场、大厅等可采用少量球机。对照度变化大的场景应选用具备宽动态性能的摄像机。条文说明:视频监控摄像机参数多、型式多、需考虑目标成像和场景等综合因素。摄像机宜布置在顺光拍摄位置。11.1.8对室外线路如视频电缆、广播线路等要进行防感应雷SPD保护。条文说明:弱电系统除屋面天线防直击雷外,主要是防感应雷,大多数事故是浪涌及感应过电压造成。11.2施工11.2.1消防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预埋消防管线,并保证在现浇层、墙内暗敷设时保护层厚度大于30mm,当必须明敷时应在钢管及其吊架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条文说明:详见《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11.2.2施工广播系统的末端设备及其管线时施工范围应明确,背景音乐广播宜与消防广播合建。条文说明:背景音乐广播与消防广播合建时属消防系统验收,一般弱电公司没有消防设计与施工专项资质,工程界面划分时应注意资质与验收的问题。11.2.3弱电系统采用共线槽敷设时,宜按功能分类隔板敷设,弱电用电源线路单独敷设。强弱电线路敷设平行净距不小于100mm,交叉净距不小于50mm。条文说明:回路按功能分类,将监控用视频线路与电源线路分开敷设是为了防止视频信号受强电干扰。弱电系统工程中也有强电工程,弱电施工单位往往没有强电专业人员或技术力量薄弱。46 11.2.4可视对讲、门铃离入户门边不宜太近。弱电设备箱(盒)边缘距门框边缘宜为0.15~0.20m。弱电插座应布置在摆放家具的位置附近,与电源插座间距宜为0.20m~0.8m。11.2.5机柜安装不宜直接安装在活动地板上,应按设备的底平面尺寸制作型钢底座,底座直接与地面固定,底座上口与静电地板平齐。机柜背面离墙应大于600mm。条文说明:中心机房机柜初期设备较少,随着业务系统的增加,机柜会变重,安装在静电地板上会下沉或不稳,按《电子信息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中规定“活动地板的铺设应在其它施工及设备基座安装完成后进行。”12地下室渗漏防治12.1地下室防水设计12.1.1地下室应进行防水设计,其设计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50108及其他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调研发现,地下室渗漏既有设计考量不周全的原因,也有材料和施工方面的原因。进一步从设计方面分析,地下室防水设计考虑不足又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因此,依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50108及其他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重视并做好地下室的防水设计是十分必要的。进行地下工程防水设计时,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12.1.2地下室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6;2防水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3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变形缝两侧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4应力集中部位应采取增强抗裂措施;5最大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6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的耐久性和工程使用环境选用,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条文说明:本条规定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50108的相关要求。混凝土自防水作为地下室的主要防水措施已为业界普遍认同,但因混凝土结构适应混凝土收缩及因环境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变形能力不足,混凝土开裂难以避免。一些大型的地下工程出现较大面积的、较为严重的裂缝可以说是较为普遍。46 混凝土的耐久性已越受业界所关注,由于地下室长期受地下水,尤其是受污染的地下水侵蚀,其耐久性会受到影响,使得地下室裂缝得以继续发展。地下室的渗漏常出现在两个部位,一个是防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部位,一个是变形缝、施工缝、诱导缝、后浇带、管穿墙等防水薄弱部位。针对上述事实,地下室防水设计至少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工作:1提高防水混凝土结构抗裂能力,如适当提高其强度、增大其厚度、增配抗裂钢筋等;2缓解混凝土适应变形能力不足的矛盾,如合理设置变形缝、诱导缝、后浇带等;3提高防水混凝土的耐久性;4不能单靠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来实现地下室防水,尤其是防水等级为一、二级的地下工程;5重点部位应重点设防。12.1.3地下室顶板为种植顶板时,顶板混凝土应为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第12.1.2条的规定。种植顶板应采用结构找坡,坡度宜为1%一2%。如采用构造找坡,须在构造找坡层下增设一道柔性防水层。条文说明:结构找坡可以减少构造层次,有利于防渗防漏。如采用构造找坡,找坡层常用的炉渣混凝土、陶粒混凝土、加气混凝土、水泥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混凝土均具有强度不高、含水率高的特点,如用于种植屋面,相当于在种植屋面上设置了一个永久性的蓄水层。在构造找坡层下增设一道柔性防水层是为了防止找坡层内含水从地下室顶板的裂缝渗入,锈蚀顶板钢筋并影响地下室使用功能。12.1.4种植顶板的防水等级应为一级,其防水设计应包括主体结构防水、管线、花池、排水沟、通风井和亭、台、架、柱等构配件的防排水、泛水设计。条文说明:本条依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50108制订。地下室顶板作为种植顶板时,一旦渗漏,维修困难,因此,规定其防水等级为1级。12.1.5种植顶板的防排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耐根穿刺防水层应铺设在地下室顶板或构造找坡层的找平层上;耐根穿刺防水层下不得埋设水平管线,垂直穿越种植顶板、防水层的管线应设置预埋套管,套管超过种植土的高度应大于150mm。2耐根穿刺防水层之上应依次设置隔离层、保护层;3耐根穿刺防水层的保护层之上,应设置排(蓄)水层,排(蓄)水层应根据渗水性、储水量、稳定性、抗生物性和碳酸盐含量等因素进行设计;4排(蓄)水层上应设置过滤层;5种植土层与植被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的相关规定。6变形缝应作为种植分区边界,不得跨缝种植。条文说明:46 本条依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50108,并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制订。12.1.6地下室变形缝、诱导缝、后浇带的设置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等标准的相关规定。地下室的变形缝、诱导缝、后浇带、穿墙管(盒、件)、预埋件、预留通道接头、桩头等部位,应有加强防水措施,并出具细部构造节点图。条文说明:设置变形缝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地下室由于温度作用及混凝土收缩、徐变而产生的水平变位,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垂直变位,以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和满足密封防水的要求。变形缝设置除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等标准的相关规定外,还应考虑其构造合理、材料易得、工艺简单、检修方便等要求。12.1.7地下室底板为防水混凝土时,其混凝土垫层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mm。混凝土垫层下为软弱土层时,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50mm。12.1.8处于侵蚀性介质中的地下室工程,应采用耐侵蚀的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浆、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等防水材料。12.1.9地下室底板下宜设置渗(排)水层(沟)。12.2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12.2.1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前,应编制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专项方案,专项方案应经建筑施工企业和工程监理企业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12.2.2防水混凝土所用原材料须符合设计和国家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的相关要求。12.2.3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1胶凝材料用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强度等级等选用,其总用量不宜小于320kg/m3,其中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60Kg/m3;当强度要求较高或地下水有腐蚀性时,胶凝材料用量可通过试验调整。2砂率宜为35%~40%,泵送时可增至45%;3灰砂比宜为1:1.5~1:2.5;4水胶比不得大于0.50,有侵蚀性介质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45;5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mm~160mm,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2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40mm;6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12.2.4遇有下列情况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1当防水混凝土性能指标有变化或有其他特殊要求时;46 2当原材料品质发生显著改变时;3同一配合比的防水混凝土生产间断三个月以上时;4防水混凝土施工环境,如温度发生显著变化时。12.2.5对首次使用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应包括下列内容: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所使用原材料的一致性;2出机混凝土工作性与配合比设计要求的一致性;3混凝土强度;4有特殊要求时,还应包括混凝土耐久性能。条文说明:12.2.3~12.2.5此三条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制订。12.2.6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同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掺加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条文说明:此条针对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意加水现象较为普遍的情况而制订。混凝土随意加水改变了混凝土的水胶比,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影响极大,增大开裂、渗漏风险。12.2.7防水混凝土浇筑应采用机械振捣,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地下室外剪力墙的模板支设不得采用砂浆撑块(杆);用于固定模板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螺栓上应加焊方形止水环,拆模后应将留下的凹槽用密封材料封堵密实,并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防水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500mm。当不能一次连续浇筑时,可留设施工缝或后浇带分块浇筑;严禁在有积水的基坑、基槽内浇筑混凝土。条文说明:在有积水的基坑、基槽或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将会增大混凝土的水胶比,既影响混凝土强度,也会导致混凝土离析并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能。12.2.8防水混凝土施工缝留设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明确规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地下室外墙第一道水平施工缝应留设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位置,其余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梁底或板顶位置;2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应与后浇带、变形缝统筹考虑。12.2.9施工缝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46 1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松散混凝土、底部流浆和杂物清理干净;2止水条、止水带安装位置正确、固定牢靠。遇水膨胀止水条(胶)与混凝土表面密贴,止水带接头严密;3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应具有缓胀性能,7d的净膨胀率不宜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最终膨胀率宜大于220%;4采用预埋式注浆管时,应定位准确、固定牢靠,并防止注浆管堵塞。条文说明:用于施工缝的防水措施有很多种,如外贴止水带、外贴防水卷材、外涂防水涂料;在施工缝上敷设腻子型遇水膨胀止水条或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设置中埋式止水带(钢板止水带、橡胶止水带);设置预埋式注浆管等。上述方法均能较好满足施工缝部位的防渗防漏,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过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材料问题:如止水带质量低劣;2施工问题:如采用橡胶止水带时,接头处理不好或接头方法不正确,导致接头部位成为主要渗漏点,施工缝清理不干净、处理不到位、两侧混凝土不密实等。施工缝采用预埋注浆管注浆防水时,一般应在混凝土浇灌28d后、结构装饰施工前注浆或使用过程中施工缝出现漏水时注浆更好。12.2.10后浇带混凝土应在其两侧混凝土的龄期达到设计要求后浇筑,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其浇筑的环境温度宜为10℃~20℃;2后浇带混凝土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抗渗和抗压强度等级应高于两侧混凝土一个等级;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不宜大于胶凝材料总量12%,保温保湿养护14d后的限制膨胀率不应小于0.015%。3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凿除两侧混凝土浇筑时流入后浇带内的水泥(砂)浆及两侧混凝土表面松散的混凝土,清除后浇带内的杂物及钢筋表面的锈斑;4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在其外露面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措施,有效养护时间不少于28d。条文说明:我省年平均气温介于16℃~19℃,后浇带混凝土浇筑的环境温度宜为10~20℃,是在综合考虑我省年平均气温,并在施工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确定的。12.2.11变形缝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变形缝两侧混凝土应浇捣密实;2止水带位置准确、安装牢固,接头严密。采用橡胶止水带时,其接头不得采用搭接;3缝内密封材料嵌填时,其两侧基面应平整干净、干燥,并应刷涂与密封材料相容的基层处理剂;4密封材料嵌填密实连续、饱满,并应粘结牢固。46 条文说明: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体量越来越大,埋置深度越来越深、结构越来越来复杂,为适应地下工程的变形,需设置较多的变形缝。变形缝是地下工程防水薄弱环节,也是地下工程的主要漏点,施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变形缝处采用中埋式金属止水带时,应选择不锈钢、紫铜等材料制作,厚度宜为2mm—3mm,接头焊接应严密平整。采用橡胶止水带时,其材质应以氯丁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为主,橡胶止水带的连接不得采用搭接。变形缝所用密封材料,必须经受得起长期的压缩和拉伸、振动及疲劳等作用。因此,密封胶应具有一定弹性、粘结性、耐候性和适应位移的能力。为确保密封材料质量,施工单位应依据相关标准对其相关指标抽样复检。选用密封材料时应注意迎水面宜采用低模量的密封材料、背水面宜采用高模量的密封材料。12.2.12穿墙管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小时,穿墙管可不设套管,穿墙管直接埋入混凝土内。但穿墙管外应加焊止水环或环绕遇水膨胀止水圈,并应在迎水面预留凹槽,槽内应采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2如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大或有更换要求时,应在穿墙管外加设套管,套管外加焊止水环,穿墙管与套管间应填塞密封材料;3如穿墙管线较多,且相对集中时,应采用预埋穿墙盒的方法。条文说明:穿墙管外壁与混凝土交界处是防水薄弱环节,穿墙管中部加焊止水环可改变水的渗透路径,延长水的渗透路线,加设遇水膨胀止水圈则可堵塞渗水通道,从而达到防水目的。12.2.13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宜以龄期为60d或90d的强度为准;2宜选用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较长的水泥;3宜掺入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和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合料;4应采取适宜措施,使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大于30℃,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大于25℃,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0℃,温降梯度不得大于3℃/d。条文说明: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区别表面上看是厚度不同,但实质的区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难以散发,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所产生的温度应力使混凝土开裂。因此判断是否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既要考虑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又要考虑水泥品种、强度等级、每立方米水泥用量等因素,比较准确的方法是通过水化热的计算来判断,如混凝土中心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大于25℃时,可判定该混凝土属大体积混凝土。46 12.2.14防水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2混凝土养护应采用保湿保温养护。12.2.15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条文说明:混凝土养护不及时,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将迅速蒸发,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不充分,影响混凝土强度;另一方面,因水分蒸发会导致混凝土收缩增大,并造成混凝土内部毛细管网彼此连通,形成渗水通道,抗渗性急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抗渗能力。12.2.16地下室土方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1土方回填应及时;2基坑内拟回填区域的杂物应清理干净且无积水;3地下室外墙周围800mm以内应采用灰土、粘土或亚粘土回填,回填土内不应含有石块、碎砖、灰渣、有机杂物以及冻土;4回填施工应均匀对称进行,并应分层夯实。人工夯实每层厚度不应大于250mm,机械夯实每层厚度不应大于300mm,并应采取保护措施;地下室顶板回填土厚度超过500mm时,可采用机械回填碾压。条文说明:采用透水性差的回填土进行地下室土方回填也是为地下室设置一道防渗防漏的防线。当然,回填密实也是关键的环节,故作此规定。13建筑节能工程通病防治(内容另附)46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