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7.50 KB
  • 49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程(批准稿)

  • 4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DB32/T××××—2006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7-02-20实施2006-12-20发布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程OverhaulspecificationformainpumpsetoflargeandmiddlesizedpumpingstationDB32/T1005—2006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ICS93.010P55备案号:20075-20071 DB32/T1005—2006目次前言II1范围12检修方式、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13大修准备34机组解体45部件检修86安装质量167机组安装208电气试验279试运行和交接验收28附录A(规范性附录)泵站主机组大修报告格式及内容29参考文献45I DB32/T1005—2006前言为规范和加强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根据江苏省农业地方标准制定计划的要求,编制《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程》。本规程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编写。本规程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规程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规程起草单位:江苏省河道管理局、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江苏省灌溉总渠管理处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杨 淮 须伦根 马晓忠 钱邦永 黄铁盘 戴启璠 金宏宽钱 钧汤正军 雍成林陈济良 夏正创 陈辉楚伟华I DB32/T1005—2006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程1 范围1.1 本规程规定了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的检修方式、检修周期、检修项目、大修准备、机组解体、部件检修、安装质量、机组安装、电气试验和试运行等内容。1.2 本规程适用于下列供排水泵站主机组:——水泵叶轮直径900mm及以上或单机功率300kW及以上的轴流泵、混流泵、斜流泵;——水泵进口直径500mm及以上或单机功率500kW及以上的离心泵。小型泵站机组可参照执行。特殊类型机组可参照本规程,并按有关制造商标准执行。1.3 本规程适用于大中型泵站主机组的大修。小修和临时检修参照执行。1.4 泵站主机组检修除应贯彻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备制造商的特殊要求。1.5 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的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2 检修方式、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2.1.1 主机组检修一般分为定期检查、小修和大修三种方式。2.1.2 主机组定期检查是根据机组运行的时间和情况进行检查,了解设备存在的缺陷和异常情况,为确定机组检修性质提供依据,并对设备进行相应的维护。定期检查通常安排在汛前、汛后和按计划安排的时间进行。2.1.3 主机组小修是根据机组运行情况及定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在不拆卸整个机组和较复杂部件的情况下,重点处理一些部件的缺陷,从而延长机组的运行寿命。机组小修一般与定期检查结合或设备产生应小修的运行故障时进行。2.1.4 主机组大修是对机组进行全面解体、检查和处理,更换损坏件,更新易损件,修补磨损件,对机组的同轴度、摆度、垂直度(水平)、高程、中心、间隙等进行重新调整,消除机组运行过程中的重大缺陷,恢复机组各项指标。主机组大修通常分一般性大修和扩大性大修。2.2 检修周期2.2.1 主机组检修周期应根据机组的技术状况和零件的磨损、腐蚀、老化程度以及运行维护条件确定,可按表1的规定进行,亦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前或推后。表1 主机组检修周期检修类别检修周期a运行时间h工作内容时间安排定期检查0.50~3000了解设备状况,发现设备缺陷和异常情况,进行常规维护。汛前和汛后。小修11000~5000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保证设备完好率。汛前或汛后及故障时。大修3~63000~20000一般性大修或扩大性大修,进行机组解体、检修、安装、试验、试运行,验收交付使用。按照周期列入年度计划。2.2.2 主机组运行中发生以下情况应立即进行大修:——发生烧瓦现象;——主电动机线圈内部绝缘击穿;——其它需要通过大修才能排除的故障。2.3 检修项目45 DB32/T1005—20061.1.1 定期检查主要项目1.1.1.1 水泵部分应包括:——叶片、叶轮室的汽蚀情况和泥沙磨损情况;——叶片与叶轮室间的间隙;——叶轮法兰、叶片、主轴联轴法兰的漏油、渗油情况;——密封的磨损程度及漏水量测定;——填料密封漏水及轴颈磨损情况;——对油润滑水泵导轴承的润滑油取样化验,并观测油位;——水泵导轴承磨损情况,测量轴承间隙;——地脚螺栓、连接螺栓、销钉等应无松动;——测温及液位信号等装置;——润滑水管、滤清器、回水管等淤塞情况;——液压调节机构的漏油量,叶片角度对应情况;——机械调节机构油位和动作灵活情况,叶片角度对应情况;——齿轮变速箱油位、油质、密封和冷却系统;——联轴器连接情况。1.1.1.2 电动机部分应包括:——上、下油槽润滑油油位,并取样化验;——机架连接螺栓、基础螺栓应无松动;——冷却器外观应无渗漏;——集电环和电刷磨损情况;——制动器、液压减载系统应无渗漏,制动块应能自动复归;——测温装置指示应正确;——油、气、水系统各管路接头应严密,无渗漏;——轴承、受油器的绝缘情况;——电动机轴承应无甩油现象;——电动机干燥装置应完好。1.1.2 小修的主要项目1.1.2.1 水泵部分应包括:——叶片漏油处理,更换密封件,更换润滑油;——水泵主轴填料密封、水泵导轴承密封更换和处理;——油润滑水泵导轴承解体,清理油箱、油盆,更换润滑油;——水润滑水泵导轴承的更换和处理;——叶片调节机构轴承的更换及安装调整;——受油器上操作油管的内、外油管处理;——半调节水泵叶片角度的调整;——液位信号器及测温装置的检修;——导水帽、导水圈等过流部件的更换和处理。1.1.2.2 电动机部分应包括:——冷却器的检修;——上、下油槽的处理、换油;——集电环的加工处理;——制动器和液压减载系统的检修;——轴瓦间隙及磨损情况检查。45 DB32/T1005—20061.1.1 大修的主要项目1.1.1.1 一般性大修应包括:——小修的全部内容;——叶片、叶轮室的汽蚀处理;——泵轴轴颈磨损的处理;——受油器分解、清理,轴瓦、内外油管磨损的处理,绝缘部分损坏的检查处理;——叶轮的解体、检查和处理,叶轮的油压试验;——电动机轴承的检修和处理,电动机轴瓦的研刮;——电动机定、转子绕组的绝缘维护;——电动机集电环和电刷的处理或更换;——冷却器的检查、检修和试验;——液压调节机构上、中、下操作油管的检查处理和试验;——机械调节机构解体检查处理;——制动器和液压减载系统的解体检查处理;——机组的同轴度、轴线摆度、垂直度(水平)、中心、各部分间隙及磁场中心的测量调整;——油、气、水系统检查、处理及试验;——传动机构的检修和处理;——测温元器件的检修和处理。1.1.1.2 扩大性大修应包括:——一般性大修的所有内容;——磁极线圈或定子线圈损坏的检修更换;——叶轮的静平衡试验。2 大修准备2.1 主机组大修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组织、查阅资料、编制计划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等。2.2 大修前应成立大修组织机构,配备工种齐全的技术骨干和其他检修人员,明确分工和职责。2.3 大修前应通过查阅技术档案,了解主机组运行状况,主要内容应包括:——运行情况记录;——历年检查保养维修记录和故障记录;——上次大修总结报告和技术档案;——近年汛前、汛后检查的试验记录;——近年泵站主厂房及主机组基础的垂直位移观测记录;——机组图纸和与检修有关的机组技术资料。2.4 编制大修施工组织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机组基本情况,大修的原因和性质;——检修进度计划;——检修人员组织及具体分工;——检修场地布置;——关键部件的检修方案及主要检修工艺;——质量保证措施,包括施工记录、各道工序检验要求;——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措施;——试验与试运行;——主要施工机具、备品备件、材料明细表;——大修经费预算。45 DB32/T1005—20061.1 注意事项应包括:——机组大修的场地布置。在考虑各部件的吊放位置时,除需考虑各部件的外部尺寸,安排合适的吊放位置外,还应根据部件的重量,考虑地面承载能力及对检修工作面和交叉作业是否影响;——机组大修时,应有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工作,落实安全措施。如工作票制度,检查各种脚手架、安全网、遮栏、工作台、起重工具、吊具、行车等,重要起吊设备应按规定试验;——检修现场应备足消防器材,现场使用明火必须按规定进行和有专人监护;——临时照明应采用安全照明,移动电气设备的使用应符合有关安全使用规定;——对大修中所需的专用工具、支架等应预先准备和制作,需要运出站外修理的部件应事先准备搬运工具和联系加工单位,避免机组解体后停工待料,影响机组大修进度;——检修期间应做好流道排水设备的检查和保养,加强排水值班,防止大修期间水泵层进水;——如在汛期进行大修,施工组织计划中的安全措施还应有相应的防汛应急预案。2 机组解体2.1 一般要求2.1.1 机组解体的顺序应按先外后内,先电机后水泵,先部件后零件的程序原则进行。2.1.2 各连接部件拆卸前,应查对原位置记号或编号,如不清楚应重新做好标记,确定相对方位,使重新安装后能保持原配合状态。拆卸应有记录,总装时按记录安装。2.1.3 零部件拆卸时,应先拆销钉,后拆螺栓。2.1.4 螺栓应按部位集中涂油或浸在油内存放,防止丢失、锈蚀。2.1.5 零件加工面不应敲打或碰伤,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清洗后的零部件应分类存放,各精密加工面,如镜板面等,应擦干并涂防锈油,表面覆盖毛毡;其它零部件要用干净木板或橡胶垫垫好,避免碰伤,上面用布或毛巾盖好,防止灰尘杂质侵入;大件存放应用木方或其它物件垫好,避免损坏零部件的加工面或地面。2.1.6 零部件清洗时,宜用专用清洗剂清洗,周边不应有零碎杂物或其它易燃易爆物品,严禁火种。2.1.7 螺栓拆卸时宜用套筒板手、梅花扳手、开口扳手和专用板手,不宜采用活动扳手和规格不符的工具。锈蚀严重的螺栓拆卸时,不应强行扳扭,可先用松锈剂、煤油或柴油浸润,然后用手锤从不同方位轻敲,使其受振松动后再行拆卸。精制螺栓拆卸时,不能用手锤直接敲打,应加垫铜棒或硬木。2.1.8 各零部件除结合面和摩擦面外,应清理干净,涂防锈漆。油槽及充油容器内壁应涂耐油漆。2.1.9 各管道或孔洞口,应用木塞或盖板封堵,压力管道应加封盖,防止异物进入或介质泄漏。2.1.10 清洗剂、废油应回收并妥善处理,不应造成污染和浪费。2.1.11 部件起吊前,应对起吊器具进行详细检查,核算允许载荷,并试吊以确保安全。2.1.12 机组解体过程中,应注意原始资料的搜集,对原始数据必须认真测量、记录、检查和分析。机组解体中应收集的原始资料主要包括:——间隙的测量记录,包括轴瓦间隙、水泵叶片与叶轮室径向间隙,空气间隙等;——叶片、叶轮室汽蚀情况的测量记录,包括汽蚀破坏的方位、区域、程度等,严重的应绘图和拍照存档;——磨损件的测量记录,包括轴瓦的磨损、轴颈的磨损、密封件的磨损等,对磨损的方位、程度详细记录;——固定部件同轴度、垂直度(水平)和机组关键部件高程的测量记录;——转动轴线的摆度、垂直度(水平)的测量记录;——电动机磁场中心的测量记录;——关键部位螺栓、销钉等紧固情况的记录,如叶轮连接螺栓、主轴连接螺栓、基础螺栓、瓦架固定螺栓及机架螺栓等;——各部位漏油、甩油情况的记录;45 DB32/T1005—2006——零部件的裂纹、损坏等异常情况记录,包括位置、程度、范围等,并应有综合分析结论;——电动机绝缘主要技术参数测量记录;——其它重要数据的测量记录。1.1 立式机组解体1.1.1 关闭进、出水流道检修闸门,排空流道内积水,打开流道进人孔。虹吸式出水流道,应在排水前打开真空破坏阀或手动阀。1.1.2 排放电动机上、下油槽和油润滑水泵导轴承油盆等容器的油。1.1.3 关闭相应的连接管道闸阀,拆卸机组油、气、水连接管路。1.1.4 拆卸电动机顶部水泵叶片角度调节装置。拆卸前,应用专用测量工具测量转动部件摆度及固定部件的水平度和同轴度,并记录。1.1.5 松脱电刷,拆卸电动机转子引入线。1.1.6 拆卸电动机端盖、上下油槽盖板、油冷却器和测温装置。1.1.7 拆卸油润滑水泵导轴承密封装置和转动油盆、固定油盆;拆卸水润滑水泵导轴承密封装置、填料函、集水盘等。1.1.8 用专用千斤顶顶紧电动机导向瓦,用塞尺测量电动机上、下导轴承轴瓦间隙和水泵上、下导轴承间隙,并记录。1.1.9 在电动机轴顶部位置,装设盘车工具,进行人工、机械或电动盘车。1.1.10 选取其中一只叶片为基准,按四个方位盘车测量叶片与叶轮室径向间隙。选用塞尺或楔形竹条尺和外径千分尺配合。分叶片上、中、下部位测量,列表记录。1.1.11 拆分叶轮室,检查测量叶片、叶轮体和叶轮室的汽蚀破坏方位、面积、深度等情况并记录。1.1.12 拆电动机定子盖板,用塞尺或梯形竹条尺配合外径千分尺,按磁极序号数在磁极上下端的圆弧中部逐个测量电动机定、转子间空气间隙,列表记录。1.1.13 按相对高差法用深度尺和游标卡尺配合,测量电动机磁场中心,并列表记录。1.1.14 拆卸电动机下导轴承、水泵导轴承,适度抱紧电动机上导轴瓦。1.1.15 在电动机上导、下导轴颈和水泵下导轴颈处,按90°上、下同方位架设带磁座的百分表,分八个方位盘车测量各点的轴线摆度值,列表记录。1.1.16 在水泵下导轴颈部位架设百分表或用内径千分尺,按电动机上导瓦方位,以水泵轴承承插口止口为基准,在相互垂直的四个方位盘车测量轴线中心值,列表记录。1.1.17 利用液压顶车装置或千斤顶在电动机下机架位置将电动机转子顶起3~5mm左右。1.1.18 拆卸电动机上导瓦及瓦架、油冷却器、推力头、上机架。1.1.19 拆卸水泵导水帽、导水圈。1.1.20 将泵轴支撑或悬吊稳固,拆卸泵轴与电动机轴连接螺栓。1.1.21 在电动机轴顶部装上吊转子专用吊具,并调整行车吊钩位于转子轴中心,套上吊转子的专用钢丝绳。1.1.22 在转子与定子间的间隙内,按不少于8个方位插入长条形青壳纸条或其它厚纸条。起吊初期应点动,并不断调整吊点中心直至起吊中心准确,再慢速起吊,并不断上下拉动纸条,应无卡阻现象。轴法兰通过下机架时应防止碰撞,直至将电动机转子吊出定子,并移置于转子坑或专用支架上。1.1.23 中操作油管或上操作杆随电机轴同步起吊时,当电机轴提升到一定高度时,拆卸中、下操作油管或上、下操作杆的连接螺栓,吊出中操作油管或上操作杆。1.1.24 拆卸叶轮与泵轴连接螺母、螺栓。将叶轮置于架设坚固的平台上或前导叶上。用专用吊具吊出泵轴,当下操作油管或下操作杆随水泵轴同步起吊时,水泵轴提升到一定高度,拆卸下操作油管或下操作杆的连接螺栓,吊出下操作油管或下操作杆。1.1.25 45 DB32/T1005—2006测量固定部件的垂直同轴度。电动机定子上部架设装有求心器、带磁座百分表的横梁。将求心器钢琴线上悬挂的重锤置于盛有一定粘度油的油桶中央,无碰及现象。初调求心器使钢琴线居于水泵下导轴承承插口止口中心,然后使用电气回路法,用内径千分尺测量钢琴线至轴窝四个方位的距离相等,即钢琴线居于轴承承插口止口中心,中心线基准误差应不大于0.05mm,最后使用专用加长杆的内径千分尺测量定子铁芯上部、下部相同四个方位的距离,列表记录。1.1 卧式及斜式机组解体1.1.1 关闭进、出水流道检修闸门,排空流道内积水,打开流道进人孔。1.1.2 关闭或封闭相应的连接管道或闸阀,拆卸油、气、水连接管路。1.1.3 拆卸电动机定、转子连线,拆卸电动机与变速箱联轴器螺栓,测量电动机与变速箱联轴器间隙和同轴度并记录,拆卸电动机地脚螺栓,吊出电动机。1.1.4 拆卸变速箱与水泵联轴器螺栓,测量变速箱与水泵联轴器间隙和同轴度并记录,拆卸变速箱地脚螺栓,吊出变速箱。如叶片调节机构位于电动机与变速箱间,应先拆卸叶片调节机构。1.1.5 拆卸泵轴密封装置。1.1.6 选取其中一只叶片为基准,按四个方位盘车测量叶片与叶轮室径向间隙。选用塞尺或楔形竹条尺和外径千分尺配合。在叶片进、出水边测量,列表记录,并拆分叶轮室,吊出上半部分。1.1.7 拆卸前置导轴承水泵(简支结构)。1.1.7.1 拆卸水泵前锥管上半部分、水导轴承端盖。1.1.7.2 用塞尺测量水泵导轴承上部间隙并记录。1.1.7.3 拆卸轴承盖和轴承体上半部。1.1.7.4 将水泵主轴在导叶体处垫实,拆卸短轴。1.1.7.5 将叶轮与水泵主轴用行车锁定或千斤顶支撑牢固,拆卸叶轮与水泵轴连接螺栓、定位销。1.1.7.6 拆卸推力轴承座与底板连接螺栓,将调节机构拉杆向外调节,同时泵轴向外平移。1.1.7.7 拆卸调节机构拉杆连接螺栓,吊出叶轮。1.1.8 拆卸后置导轴承水泵(悬臂结构)。1.1.8.1 导叶体分半结构形式水泵拆卸:a)将叶轮与水泵主轴用行车锁定或千斤顶支撑牢固,拆卸叶轮与水泵轴定位销、连接螺栓;b)拆卸调节机构拉杆连接螺栓,吊出叶轮;c)拆卸导叶体上半部分,拆卸水泵导轴承端盖、密封装置;d)用塞尺测量水泵导轴承上部间隙并记录;e)拆卸水泵导轴承盖和轴承体上半部。1.1.8.2 导叶体整体结构形式水泵拆卸:a)将叶轮与水泵主轴用行车锁定或千斤顶支撑牢固,拆卸叶轮与水泵轴定位销、连接螺栓;b)拆卸调节机构拉杆连接螺栓,吊出叶轮;c)拆卸水泵导轴承端盖、密封装置;d)用塞尺测量水泵导轴承上部间隙并记录;e)用拉杆将水泵导轴承拉出轴承承插口止口,拆卸水泵导轴承上下半部定位销、连接螺栓,分半吊出。1.1.9 拆卸推力轴承座两边压盖和轴承盖,拆卸推力轴承的轴承体上半部。1.1.10 用专用工具、手拉葫芦和行车配合,平移吊出主轴。1.1.11 检查测量叶片、叶轮体和叶轮室的汽蚀破坏方位、面积、深度等情况并记录。1.1.12 拆卸连接轴和调节机构的蜗轮箱。拆卸调节机构内的轴承盒时,应检查调节机构的蜗轮、蜗杆及轴承磨损情况并记录。拆卸轴承、蜗轮蜗杆和轴承垫,拆卸卡环和水泵联轴器。1.1.13 检查推力轴承和水泵导轴承磨损情况并记录,检查轴套轴颈和填料轴颈磨损情况并记录。1.1.14 45 DB32/T1005—2006同轴度的测量:将水泵导轴承窝上下部分、推力轴承箱与底板螺栓按原位置重新连接牢固,在机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装有求心器、磁性座百分表的横梁。求心器钢琴线两端悬挂重锤,初调求心器使钢琴线居于水泵导轴承前后承插口止口中心,然后使用内径千分尺电气回路法测量,调整钢琴线至水泵导轴承前后承插口止口中心四个方位的距离偏差不大于0.05mm,最后使用内径千分尺及专用加长杆测量水泵导轴承承插口止口、叶轮室和推力轴承箱的上、下和左、右四个方位的距离,列表记录。1.1.1 测量各主要安装控制面原始高程及推力轴承箱与叶轮室中心相对位置。1.1.2 拆卸推力轴承箱地脚螺栓,吊出机坑。1.1.3 变速箱的解体。1.1.3.1 拆卸变速箱两端联轴器。1.1.3.2 拆卸变速箱两端的轴承端盖,吊开变速箱上盖。1.1.3.3 检查齿轮啮合情况、齿面磨损情况,吊出主、从动齿轮。1.1.3.4 拆卸主、从动齿轮两端轴承,清洗轴承和轴颈,检查轴承磨损情况和轴颈情况。1.1.3.5 拆卸油箱内的冷却管,清理油箱齿轮油,检查清洗油箱内壁。1.1.4 电动机的解体。1.1.4.1 拆卸电动机联轴器,松脱电刷,将电动机转子联轴器端用行车吊正锁定,拆去其轴承压盖和电动机端盖,用顶丝慢慢顶出电动机端盖和轴承压盖。在转子与定子间的间隙内,按不少于8个方位插入长条形青壳纸条或其它厚纸条,避免移出转子时碰伤定子。1.1.4.2 拆卸电动机另一端轴承压盖和电动机端盖,在电动机轴上套进专用工具,移出转子。1.1.4.3 拆卸电动机集电环,拆卸电动机轴两端轴承和压盖。1.1.4.4 清理电动机轴轴颈,检查并测量轴径尺寸。1.1.4.5 清扫电动机定、转子,检查绕组绝缘情况并记录。1.2 灯泡贯流式机组解体1.2.1 关闭进、出水流道检修闸门,排空流道内积水,打开流道进人孔。1.2.2 拆卸流道盖板上部的各种管道和电机进人孔上半部,拆卸盖板定位销和紧固螺栓,吊出盖板。1.2.3 从电机进人孔进入机内,拆卸电机挡风板和与空气冷却器相联的水管。1.2.4 用行车锁定灯泡头后,拆卸其与中间接管连接的定位销和螺栓。1.2.5 平移灯泡头,确认与中间接管的止口面分离后,将其垂直吊出。1.2.6 拆卸中间接管外部导流板。1.2.7 用行车锁定中间接管,拆卸与定子连接的定位销和螺栓,拆卸地脚螺栓。1.2.8 平移中间接管,确认与定子的止口面已分离后,将中间接管垂直吊出机坑。1.2.9 拆卸与电机定、转子线圈和励磁系统连接的电缆,并做好记号。1.2.10 无刷励磁系统:测量整流电机定、转子间的空气间隙并记录,依次拆卸整流电机定子、转子和旋转整流子;有刷励磁系统:拆卸电刷和集电环。1.2.11 测量主电机定、转子间的空气间隙并记录。1.2.12 用行车锁定定子,用二只千斤顶将定子下部支撑固定,拆卸两侧支撑和与座环连接的定位销、螺栓。1.2.13 用行车将定子平移出转子,平移前应在转子与定子间的间隙内,按不少于8个方位插入长条形青壳纸条或其它厚纸条,并安排人员在平移时不间断的抽动,应无卡阻现象,防止定、转子线圈相互碰撞损坏。定子完全平移出转子后,再吊出机坑,置于检修间内。1.2.14 用行车锁定转子,拆卸其与主轴的连接螺栓,平移吊出机坑至检修间,装上转子翻转专用工具后,将转子翻转90°放平。1.2.15 测量水泵叶片与叶轮室径向间隙,并作好记录。1.2.16 拆卸伸缩节,在叶轮室下部放置专用支架,拆分叶轮室,并吊出上半部分,将下半部分放置在专用支架上。1.2.17 拆卸导水锥,用专用工具拆卸叶轮体与主轴连接螺栓,将叶轮体吊出机坑。1.2.18 拆卸润滑油、液压减载系统与主轴罩相连接的油管,拆卸主轴罩和测温元件的连接线。45 DB32/T1005—20061.1.1 用行车和手拉葫芦,通过水泵进人孔和吊物孔将主轴系的两端调平固定。拆卸所有主轴系与座环的连接螺栓。1.1.2 将主轴稍微提起,装上主轴拆卸专用滚轮,将滚轮落在座环中的轨道上,再脱开手拉葫芦。1.1.3 用行车将主轴系平移出座环,注意滚轮不能从轨道上滑出,再将手拉葫芦吊钩从机坑进入,钩住主轴前端。将主轴平移至机坑中心后吊出机坑,置于专用检修间专用支架上。1.1.4 拆卸推力轴承体。拆卸过程中,应防止正向推力瓦与推力盘分离时掉落。1.1.5 拆卸前机架。1.1.6 用深度千分尺测量反向推力瓦与瓦座间高度并记录。拆卸反向推力瓦的固定螺栓,卸下反向推力瓦,拆卸电机和水泵导轴承及推力盘。2 部件检修2.1 水泵叶轮和叶轮室2.1.1 叶片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1 叶片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查叶片汽蚀情况:用软尺测量汽蚀破坏相对位置;用稍厚白纸拓图测量汽蚀破坏面积;用探针或深度尺等测量汽蚀破坏深度;用胶泥涂抹法称重比例换算法测量失重。1、符合要求。2、叶片汽蚀的修补:用抗汽蚀材料修补,靠模砂磨。2、表面光滑,叶型线与原叶型一致。3、叶片称重。3、叶片称重,同一个叶轮的单个叶片重量偏差允许为该叶轮叶片平均重量的±3%(叶轮直径小于1m)或±5%(叶轮直径大于等于1m)。2.1.2 叶轮室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2 叶轮室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查叶轮室汽蚀情况:用软尺测量汽蚀破坏位置;用稍厚白纸拓图测量汽蚀破坏面积;用探针或深度尺等测量汽蚀破坏深度;检查不锈钢衬套有无脱壳、裂缝等现象。1、符合要求。2、叶轮室汽蚀修补:用抗汽蚀材料修补,靠模砂磨。2、表面光滑,靠模检查基本符合原设计要求。3、检查叶轮室组合面有无损伤,更换密封垫。测量叶轮室内径,检查组合后的叶轮室内径圆度。3、叶轮室内径圆度,按上、下止口位置测量,所测半径与平均半径之差不应超过叶片与叶轮室设计间隙值的±10%。2.1.3 全调节水泵叶轮体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3 全调节水泵叶轮体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查叶轮体内的叶片调节操作机构损伤、锈蚀、磨损情况,严重的应修复。1、无损伤、锈蚀、磨损。2、检查各部密封有无变形、老化、损坏现象,有变形、老化、损坏的,应更换处理。2、无变形、老化、损坏。3、检查活塞环磨损情况,磨损严重的应更换。3、符合设计要求。4、检查叶片根部压环与弹簧是否良好,若有缺陷应更换。4、应完好。5、检查各部轴套磨损程度,磨损严重的应更换。5、符合设计要求。6、对叶轮轮毂进行严密性耐压和接力器动作试验。制造厂无规定时,可采用压力0.5MPa,并应保持16h,油温不低于5℃,在试验过程中操作叶片全行程动作2次,检查漏油量应符合要求。6、各组合缝无渗漏,每只叶片密封装置无漏油,试验应合格;叶片调节接力器应动作灵活。45 DB32/T1005—20061.1.1 叶轮体静平衡试验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1 叶轮体静平衡试验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根据叶轮磨损程度,叶轮体作卧式静平衡试验。将叶轮和平衡轴组装后吊放于水平平衡轨道上,并使平衡轴线与水平平衡轨道垂直。1、水平平衡轨道长度宜为1.25m~1.50m。2、轻轻推动叶轮,使叶轮沿平衡轨道滚动;待叶轮静止下来后,在叶轮上方划一条通过轴心的垂直线。2、平衡轴与平衡轨道均应进行淬火处理,其RC=55°~57°。淬火后表面应进行磨光处理。3、在这条垂直线上的适当点加上平衡配重块,并换算成铁块重或灌铅重量。3、平衡轨道水平偏差应小于0.03mm/m,两平衡轨道的不平行度应小于1mm/m。4、继续滚动叶轮,调整配重块大小或距离(此距离应考虑便于加焊配重块),直到叶轮出现随意平衡位置。4、允许残余不平衡重量应符合设计要求。1.2 电动机1.2.1 电动机定子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2 电动机定子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修前对定子进行试验,包括:测量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测量绕组直流电阻,测量直流泄漏电流,进行直流耐压试验。1、符合规范。2、定子绕组端部的检修:检查绕组端部的垫块有无松动,如有松动应垫紧垫块;检查端部固定装置是否牢靠、绕组端部及线棒接头处绝缘是否完好、极间连接线绝缘是否良好。如有缺陷,应重新包扎并涂绝缘漆或拧紧压板螺母,重新焊接线棒接头。线圈损坏现场不能处理的应返厂处理。2、绕组端部的垫块无松动、端部固定装置牢靠、线棒接头处绝缘完好、极间连接线绝缘良好。3、定子绕组槽部的检修:线棒的出槽口有无损坏,槽口垫块有无松动,槽楔和线槽是否松动,如有凸起、磨损、松动,应重新加垫条打紧;用小锤轻敲槽楔,松动的应更换槽楔;检查绕组中的测温元件有无损坏。3、线棒的出槽口无损坏,槽口垫块无松动,槽楔和线槽无松动,绕组中的测温元件完好。4、定子铁芯和机座的检修:检查定子铁芯齿部、轭部的固定铁芯是否松动,铁芯和漆膜颜色有无变化,铁芯穿心螺杆与铁芯的绝缘电阻。如固定铁芯产生红色粉末锈斑,说明已有松动,须清除锈斑,清扫干净,重新涂绝缘漆。检查机座各部分有无裂缝、开焊、变形,螺栓有无松动,各接合面是否接合完好,如有缺陷应修复或更换。4、定子铁芯齿部、轭部的固定铁芯无松动,铁芯和漆膜颜色无变化,铁芯穿心螺杆与铁芯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Ω,机座各部分无裂缝、开焊、变形,螺栓无松动,各接合面接合完好。5、清理:用压缩空气吹扫灰尘,铲除锈斑,用专用清洗剂清除油垢。5、干净、无锈迹。6、干燥:采用定子绕组通电法干燥,先以定子额定电流的30%预烘4h,然后增加定子绕组电流,以5A/h的速率将温度升至75℃,每小时测温一次,保温24h,每班测绝缘电阻一次,然后再以5A/h的速率将温度上升到(105±5)℃,保温至绝缘电阻在30MΩ以上,吸收比大于或等于1.3后,保持6h不变。6、干燥后绝缘电阻应不小于30MΩ,吸收比大于或等于1.3,保持6h不变。7、喷漆及烘干:待定子温度冷却至(65±5)℃时测绝缘电阻合格后,用无水0.25MPa压缩空气吹除定子上的灰尘,然后用绝缘漆淋浇线圈端部或用喷枪在降低压力下喷浇。7、表面光亮清洁,绝缘电阻符合要求。喷漆工艺应符合产品使用技术要求。1.2.2 电动机转子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7的规定。45 DB32/T1005—2006表1 电动机转子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修前测量转子励磁绕组的直流电阻及其对铁芯的绝缘电阻,必要时进行交流耐压试验,判断励磁绕组是否存在接地、匝间短路等故障。1、符合规范。2、检查转子槽楔、各处定位、紧固螺钉有无松动,锁定装置是否牢靠,通风孔是否完好,如有松动应紧固。2、绕组端部的垫块无松动、端部固定装置牢靠、线棒接头处绝缘完好、极间连接线绝缘良好。3、检查风扇环,用小锤轻敲叶片是否松动、有无裂缝,如有应查明原因后紧固或焊接。3、无松动、无裂缝。4、检查集电环对轴的绝缘及转子引出线的绝缘材料有无损坏,如引出线绝缘损坏,应对绝缘重新进行包扎处理;检查引出线的槽楔有无松动,如松动应紧固引出线槽楔。4、引出线槽楔紧固,绝缘符合要求。5、清理:用压缩空气吹扫灰尘,铲除锈斑,用专用清洗剂清除油垢。5、干净、无锈迹。6、干燥:采用转子绕组通电法干燥,先以转子额定电流的35%预烘4h,然后增加转子绕组电流,以10A/h的速率将温度升至75℃并保温16h,再以10A/h的速率将温度上升到(105±5)℃,保温至绝缘电阻在5MΩ以上,吸收比大于或等于1.3后,保持6h不变。6、干燥后,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Ω,吸收比大于或等于1.3,保持6h不变。7、喷漆及烘干:方法同6.2.1定子喷漆及烘干。7、表面光亮清洁,绝缘电阻符合要求。1.1.1 鼠笼式电动机转子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2 鼠笼式电动机转子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采用目测法或断笼侦察器检查鼠笼有无断环和断条现象,如有可采用局部补焊、冷接或换条修复。1、鼠笼表面完好。2、检查轴颈表面有无轻微伤痕、锈斑等缺陷,如有应用细油石沾透平油轻磨,消除伤痕、锈斑后,再用透平油与研磨膏混合研磨抛光轴颈。2、粗糙度满足设计要求。3、检查轴颈尺寸,如不满足要求,可采用镶套、堆焊或喷镀修复。3、符合设计要求。4、清理:用压缩空气吹扫灰尘,用少量汽油清除油垢。4、干净、无锈迹。1.2 机组主轴及轴颈1.2.1 电动机主轴与推力头配合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3 电动机主轴与推力头配合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查配合面应无损坏,清除配合面油污及毛刺。1、配合面无损坏,油污及毛刺。2、采用内径千分尺和外径千分尺精确测量电动机轴配合面外径和推力头内径尺寸,确定实际配合间隙,配合间隙过松应采用推力头配合面镀铜方法进行修复处理。2、符合设计间隙要求。1.2.2 电动机上、下导轴颈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0的规定。表4 电动机上、下导轴颈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检查上、下导轴颈有无伤痕、锈斑等缺陷,如有应用细油石沾透平油轻磨,消除伤痕、锈斑后,再用透平油与研磨膏混合研磨抛光轴颈。表面应光滑,粗糙度符合设计要求。1.2.3 水泵导轴颈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1的规定。45 DB32/T1005—2006表1 水泵导轴颈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查水泵轴颈表面有无伤痕、锈斑等缺陷,如有轻微伤痕应用细油石沾透平油轻磨,消除伤痕、锈斑后,再用透平油与研磨膏混合研磨抛光轴颈。1、表面应光滑、粗糙度符合设计要求。2、水泵轴颈表面有严重锈蚀或单边磨损超过0.10mm时,应加工抛光;单边磨损超过0.20mm或原镶套已松动、轴颈表面剥落时,应采用不锈钢材料喷镀或堆焊修复或更换不锈钢套。2、符合设计要求。1.1.1 机组主轴弯曲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2的规定。表2 机组主轴弯曲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架设百分表,盘车测量轴线,检查弯曲方位及弯曲程度。如弯曲超标,可采用热胀冷缩原理进行处理,要求严格掌握火焰温度,加热的位置、形状、面积大小及冷却速度,并不断测量;严重时应送厂方维修。符合原设计要求。1.2 水泵导轴承1.2.1 立式水润滑导轴承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3的规定。表3 立式水润滑导轴承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用内径千分尺测量轴承内径,检查瓦面有无裂纹、起泡及脱壳等缺陷。如瓦面有缺陷,应更换;如轴瓦间隙过大,固定瓦应更换,可调瓦可调整内径。根据轴颈直径和配合间隙要求,车床加工轴瓦内径。间隙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1.2.2 立式油润滑导轴承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4的规定。表4 立式油润滑导轴承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查导轴瓦面磨损程度、接触面积及接触点,不符合要求的,用三角刮刀、弹性刮刀研刮。1、接触面积不小于75%,接触点应均匀,每块轴瓦的局部不接触面积,每处不应大于轴瓦面积的5%,油沟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2、检查筒式瓦的上、下端总间隙,测量瓦的内径及轴的直径。2、总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圆度及上、下端总间隙之差均不应大于实测平均总间隙的10%。3、检查轴瓦有无脱壳、裂纹、硬点、密集气孔等缺陷及烧瓦痕迹,轴瓦缺陷严重的应更换或重新浇铸瓦面。3、浇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1.2.3 卧式油润滑筒形导轴承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5的规定。表5 卧式油润滑筒形导轴承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查轴瓦的磨损程度,如轴瓦间隙超过规范要求,可采取喷镀轴颈或返厂重新浇铸轴瓦,再经过研刮,达到设计要求。轴瓦研刮一般分两次进行,初刮在转子穿入前,精刮在转子中心找正后;轴瓦应无夹渣、气孔、凹坑、裂纹或脱壳等缺陷,轴瓦油沟形状和尺寸应正确;筒形轴瓦顶部间隙宜为轴颈直径的1/1000左右,两侧间隙各为顶部间隙的一半;下部轴瓦与轴颈接触角一般为60°,沿轴瓦长度应全部均匀接触,每平方厘米应有1~3个接触点。1.2.4 卧式水润滑导轴承检修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6的规定。45 DB32/T1005—2006表1 卧式水润滑导轴承检修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用内径千分尺测量轴承内径,检查瓦面有无裂纹、起泡及脱壳等缺陷,如瓦面有缺陷,应更换;如轴瓦间隙过大,固定瓦应更换,可调瓦可调整内径。根据轴颈直径和配合间隙要求,车床加工轴瓦内径。1、间隙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1.1 电动机导轴承1.1.1 电动机金属合金上、下导轴承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7的规定。表2 电动机金属合金上、下导轴承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查导轴瓦面磨损程度、接触面积及接触点,不符合要求的,用三角刮刀、弹性刮刀研刮。1、上导轴承接触面积不小于85%,下导轴承接触面积不小于75%;接触点每平方厘米不少于2点;两边刮成深0.5mm、宽10mm的倒圆斜坡。2、导轴瓦有严重烧灼麻点、烧瓦或脱壳、裂纹的,应更换或重新浇注瓦面。2、浇注材料符合设计要求。3、对导向瓦架及调整螺栓进行检查和处理。3、焊接应牢固,松紧适度、无摆动。4、检查绝缘垫、套损伤情况,清洗并烘干,有缺陷的应更换。4~5、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MΩ。5、用500V兆欧表测量单只导向瓦的绝缘电阻。1.2 推力轴承1.2.1 立式机组金属合金推力瓦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8的规定。表3 立式机组推力瓦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查推力瓦磨损程度、接触面积、接触点及进油边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用三角刮刀、弹性刮刀研刮。1、接触点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点;局部不接触面积每处不大于瓦面积2%,其总和不大于瓦面积5%;进油边应在10mm范围内刮成深0.5mm的斜坡并修成圆角;以抗重螺栓为中心,占总面积约1/4部位刮低0.01mm~0.02mm,然后在这1/4部位中心的1/6部位,另从90°方向再刮低约0.01mm~0.02mm。2、推力瓦面有严重烧灼或脱壳等缺陷,更换或重新浇注瓦面。2、瓦面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推力瓦缓冲铜垫片是否符合要求,不满足的应更换。3、铜垫片凹坑深度应不大于0.05mm。1.2.2 弹性金属塑料瓦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9的规定。表4 弹性金属塑料瓦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查弹性金属塑料瓦表面应无金属丝裸露、分层、裂纹及烧损情况,如有应更换。1、弹性金属塑料瓦表面应无金属丝裸露、分层、裂纹及烧损。2、检查机组成套弹性金属塑料瓦表面颜色和光泽。2、同一套的瓦的塑料层表面颜色和光泽应均匀一致。3、检查弹性金属塑料瓦表面有无划痕,如超标应更换。3、每块瓦面划痕不应超过3条,瓦面不应有深度大于0.10mm、长度超过瓦表面长度1/4的划痕或深度大于0.20mm、长度大于25mm的划痕。4、检查弹性金属塑料瓦表面有无碰伤或凹坑,如超标应更换。4、每块瓦的表面不应有多于3处碰伤或凹坑,每个碰伤或凹坑其深度均应不大于1.0mm、宽度不大于1mm、长度不大于3mm或直径不大于3mm。45 DB32/T1005—20061.1.1 立式机组镜板工作面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20的规定。表1 立式机组镜板工作面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采用推力瓦块架设百分表的推移法测量镜板面不平度,有条件的可由立式车床测量镜板面不平度。检查镜板工作面内应无伤痕和锈蚀,镜面粗糙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伤痕和锈蚀用细油石沾油研磨,研磨后抛光镜面。1、镜板工作面不平度应不大于0.03mm,镜面粗糙度应不大于0.04μm。2、镜板工作面有严重伤痕、锈蚀、斑块,或不平度超标(镜板本体原因),应送厂方修复或更换镜板。2、符合设计要求。1.1.2 立式机组抗重螺栓及推力瓦架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21的规定。表2 立式机组抗重螺栓及推力瓦架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架设百分表测量抗重螺栓的最大(双摆)晃动值,过松应进行镀铜处理,镀铜厚度根据测量晃动值确定。1、抗重螺栓松紧适度、无摆动,晃动值应不大于0.05mm。2、检查瓦架板焊接情况,如有裂缝应补焊牢固。组装式瓦架应检查螺栓紧固程度,瓦架与上机架间应无间隙,如有应拆出处理,紧固螺栓。2、瓦架与上机架焊接应牢固。组装式螺栓应紧固,瓦架与上机架接触面应无间隙。1.1.3 立式机组推力轴承绝缘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22的规定。表3 立式机组推力轴承绝缘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查绝缘垫、套损伤情况,清洗并烘干,有缺陷的应更换。1、绝缘垫、套应完好,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MΩ。2、在机组安装结束,充油前,应用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2、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5MΩ。1.1.4 滚动推力轴承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23的规定。表4 滚动推力轴承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查轴承滚动面有无损伤、裂纹或严重磨损等现象,如有损伤或裂纹,轴承应更换。1、无严重磨损,轴承滚动面完好。2、检查轴承表面有无热变色或电蚀损伤,如有应更换轴承。轴承表面锈蚀,可用钢丝轮或细砂布除去。2、轴承应无损伤,轴承游隙及旋转精度满足设计要求。1.1.5 灯泡贯流式机组正反推力瓦、推力盘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24的规定。表5 灯泡贯流式机组正反推力瓦和推力盘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金属合金瓦应符合表18规定;弹性金属塑料瓦应符合表19规定;。1、推力瓦研刮接触面积应大于75%,每平方厘米至少应有1个接触点;无调节螺栓推力瓦厚度应一致,同一组各推力瓦厚度差应不大于0.02mm。2、检查推力盘表面粗糙度,根据不同的磨损程度,采用返厂机械研磨或现场人工抛光处理。2、正反推力盘的表面,要求不平度和粗糙度符合设计要求,分瓣推力盘合缝处的高差应不大于0.02mm,且按机组旋转方向检查,后一块不得凸出前一块。1.2 电动机油槽冷却器1.2.1 电动机油槽冷却器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25的规定。45 DB32/T1005—2006表1 电动机油槽冷却器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查冷却器外观。1、冷却器外观应无铜绿、锈蚀斑点损伤等。2、将冷却器清洗擦抹干净后,进行水压试验,检查应无渗漏。如接头处渗漏水,应用扩管器扩紧,管中有砂孔、裂缝应更换铜管或用银、铜焊补。2、冷却器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耐压试验。如设计部门无明确要求,试验压力宜为0.35MPa保持压力60min,无渗漏现象。安装后严密性耐压试验,试验压力应为1.25倍额定工作压力,保持压力30min,无渗漏现象。2、运行中冷却水压正常,瓦温、油位始终偏高的(一般为上油槽),除检查管道是否阻塞外,还应检查温度导流隔板安装高度、位置、板宽是否适宜。根据问题进行清理阻塞使其畅通,或调整温度导流隔板位置、改变宽度使其畅通,无温度导流隔板且结构允许的可增加温度导流隔板。3、瓦温、油温应正常。1.1.1 电动机油槽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26的规定。表2 电动机油槽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油槽应进行煤油渗漏试验。1、煤油渗漏试验,保持4h应无渗漏。2、安装充油后,发现油槽局部有渗油现象,密封体应紧固或更换密封件。如焊接位置渗油,需放油后重新补焊,并做好安全措施。2、充油后,不应渗油。1.2 电动机冷却器1.2.1 水冷却器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27的规定。表3 水冷却器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查冷却器内有无泥、沙、水垢等杂物,如有应清理管道内附着物,使其畅通。1、冷却器内畅通无附着物。2、检查密封垫,如老化、破损应更换密封垫。检查散热片外观,不完好的应校正或修焊变形处并进行防腐蚀处理。2、完好。3、试验、检查有无渗漏水现象。安装前强度耐压试验,应按设计要求的试验压力进行耐压试验,如设计部门无明确要求,试验压力宜为0.35MPa,保持压力60min。安装后严密性耐压试验,试验压力应为1.25倍额定工作压力,保持压力30min。3、无渗漏现象。1.2.2 空气冷却器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28的规定。表4 空气冷却器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将风机叶轮放在平台上,检查叶片安装角度,不一致应调整;检查叶片与轮壳的铆接情况,松动时可用铁锤铆紧。1、叶片角度应一致;铆接牢固,叶片无裂纹。2、解体检查轴流风机电动机的轴承、轴承室、端盖的磨损情况。2、前后端盖应完好无损坏,轴承室内径允许公差大于轴承外径0.025mm。3、清扫电动机定子线圈,检查绝缘情况,用500V兆欧表测量定子绝缘电阻值。3、线圈表面清洁、无匝间、层间短路。定子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0.5MΩ。4、检查转子短路条及短路环有无断裂,铁芯有无损伤,测量转子前后轴直径,超过允许公差或严重损坏时应更换。4、短路条及短路环无断裂,铁芯无损伤;前后轴无损伤。5、用0.1Mpa压力的压缩空气(或水压)清扫空气冷却器表面灰尘和污垢,并对冷却水管进行严密性耐压试验和冲洗,水管有渗漏,可用胀管法更换新管。5、安装前:单组试验压力1.25倍工作压力,保持2h无渗漏;安装后:整组试验压力1.25倍工作压力,保持1h无渗漏。45 DB32/T1005—20061.1 水泵叶片调节机构1.1.1 液压调节机构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29的规定。表1 液压调节机构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查上操作油管,如油管轴颈不光滑和粗糙的,应用细油石沾油研磨上操作油管轴颈,消除伤痕,锈斑;检查受油器体的配合情况,配合不良的用三角刮刀研刮受油器体铜套,并研磨、清理。1、上操作油管轴颈表面应光滑,粗糙度和铜套的配合符合设计要求,内外腔无窜油。2、检查配压阀,活塞应活动自如。2、符合设计要求。3、安装结束后,对整个叶调系统进行整组试验。3、叶片调节自如,内外腔无窜油。4、电气部分检查。4、控制完好。5、传感装置的检修。5、装置完好、仪表显示正确。1.1.2 机械调节机构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30的规定。表2 机械调节机构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轴承检查并换油,如轴承损坏,应更换轴承。1、完好。2、齿轮传动部分检查。2、齿轮啮合完好,传动自如。3、电气部分检查。3、控制完好。4、安装结束后,对整个叶调系统进行整组试验。4、叶片调节自如,系统无明显发热。1.2 励磁系统1.2.1 有刷励磁系统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31的规定。表3 有刷励磁系统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查电刷,核对电刷牌号,需更换的应采用制造厂指定的或经过试验合格的电刷。1、牌号正确,试验合格。2、检查电刷压力,压力不均匀的应调整弹簧压力。2、正常压力为15kPa~25kPa。3、电刷磨短的应更换新电刷。3、电刷磨损量不宜超过全长三分之一。4、集电环和电刷表面不清洁或表面烧毛,应采用帆布浸少许酒精擦抹,或在研磨工具上,复以细砂纸(0#)研磨。4、集电环表面粗糙度应达到0.4μm。1.2.2 无刷励磁系统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32的规定。表4 无刷励磁系统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查清理励磁电动机定子、转子的铁芯是否平整、线圈绕组、引线及绝缘支架等应无破损、变形和异常情况,不能修复的应更换。1、铁芯平整、清洁,片间无短路、搭接现象,叠片紧密;绕组和引线表面应清洁、无变形,绝缘无破损。2、试验可控硅整流元件性能参数,不满足运行条件的应更换可控硅整流元件;检查旋转整流盘中所有连接螺栓、螺帽、弹簧垫片,松动的应紧固或更换。2、旋转整流盘输出直流电流、电压应满足主机同步运行条件;连接件接触紧密,无松动。1.3 测温系统1.3.1 测温系统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33的规定。表5 测温系统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查电动机及轴承的测温元件及线路。1、完好。2、检查测温装置所显示温度与实际温度对应情况,有温度偏差应查明原因,校正误差或更换测温元件。2、所测温度应与实际温度相符,偏差不宜大于3℃。45 DB32/T1005—20061.1 齿轮变速箱1.1.1 齿轮变速箱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表34的规定。表1 齿轮变速箱的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检修工艺质  量  要  求1、检查联轴器、键及键槽,如损坏应更换。1、完好。2、检查两端轴承和密封,如损坏应更换。2、完好。3、如齿面存在偏磨情况应检查齿轮啮合情况,通过检查和调整两端轴承改善齿轮啮合。3、齿轮应啮合良好。4、如齿面存在拉毛现象,应采用研磨膏研磨;检查齿轮润滑油情况。4、润滑油标号正确,润滑油路通畅。5、如存在局部断齿,可采用堆焊重新加工恢复或更换新齿轮。5、齿轮完好,齿根无裂纹。6、清洗水冷却器,去除油污,仔细擦抹干净,用试压泵进行水压试验,检查渗漏情况。如铜管有砂孔或裂缝,应用铜、银焊补或更换铜管。6、畅通、无渗漏。7、检查测温装置所显示温度与实际温度对应情况,有温度偏差应查明原因,校正误差或更换测温元件。7、所测温度应与实际温度相符,偏差不宜大于3℃。2 安装质量2.1 立式机组安装质量2.1.1 水泵安装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叶轮室圆度,按叶片进水边和出水边位置测量所测半径与平均半径之差,应不超过叶片与叶轮室设计间隙值的±10%。——机组固定部件垂直同轴度测量应以水泵轴承承插口止口为基准,中心线的基准误差应不大于0.05mm,水泵单止口承插口轴承平面水平偏差应不超过0.07mm/m。机组固定部件垂直同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规定时,水泵轴承承插口垂直同轴度允许偏差应不大于0.08mm。——立式轴流泵和导叶式混流泵,叶片在最大安放角位置,在进水边,出水边和中心三处测量,叶片和叶轮室间隙与实际平均间隙之差,不宜超过实际平均间隙值的±20%。——受油器安装技术要求:受油器体上各油封轴承的不同轴度应不大于0.05mm;受油器水平偏差,在受油座的平面上测量应不大于0.04mm/m;受油器对地绝缘,在泵轴不接地情况下测量,宜不小于0.5MΩ。——叶轮中心与进、出水流道中心应基本一致,允许偏差应不超过10mm。——上盖的水平度允许误差0.05mm/m。——导叶体的水平度允许误差0.03mm/m。——底座的水平度允许误差0.10mm/m。2.1.2 电动机安装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上、下机架安装的中心偏差应不超过1mm;上、下机架轴承座或油槽的水平偏差,宜不超过0.10mm/m。高程偏差不超过±1.5mm。——定子安装要求:定子按水泵实际垂直中心找正时,各半径与平均半径之差,应不超过设计空气间隙值的±5%;在机组轴线调整后,应按磁场中心(即定子矽钢片中心)核对定子安装高程,并使定子铁芯平均中心线等于或高于转子磁极平均中心线,其高出值应不超过定子铁芯有效长度的0.5%;当转子位于机组中心时,应分别检查定子与转子间上端、下端空气间隙,各间隙与平均间隙之差应不超过平均间隙值的±10%。——推力头的安装要求:推力头套入前检查轴孔与轴颈的配合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卡环受力后,其局部轴向间隙应不大于0.03mm。间隙过大时,不应加垫,应另作处理。45 DB32/T1005—2006——调整水泵下轴颈中心位置,其偏差应在0.04mm以内。——镜板水平度应不低于0.02mm/m。——机组各部最大摆度值不应大于表35的规定值。表1 机组轴线允许摆度值(双振幅)轴的名称测量部位摆度的允许值轴的转速r/min1002503706001000电动机轴上下导轴承处的轴颈及联轴器相对摆度mm/m0.030.030.020.020.02水泵轴轴承处的轴颈相对摆度mm/m0.050.050.040.030.02注:相对摆度=绝对摆度(mm)/测量部位至镜板距离(m),绝对摆度是指在该处测量的实际摆度值。——在任何情况下,水泵导轴承处主轴的绝对摆度应不超过以下值:● 转速在250r/min以下的机组为0.30mm;● 转速在250r/min~600r/min的机组为0.25mm;● 转速在600r/min以上的机组为0.20mm。1.1.1 轴瓦、轴承安装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水润滑轴瓦表面应无裂纹、气泡及脱壳等缺陷,其与泵轴试装必须考虑材料的膨胀量,间隙应符合要求。——合金导轴瓦应符合如下要求:● 筒式瓦的总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圆度及上、下端总间隙之差,均不应大于实测平均总间隙的10%;● 分块轴瓦应进行研刮,电动机导轴瓦瓦面每平方厘米至少有1个接触点;水泵轴瓦瓦面要求与轴颈接触均匀,每块轴瓦的局部不接触面积,不应大于轴瓦面积的5%,其总和应不超过轴瓦总面积的15%。——推力轴承应符合如下要求:● 推力轴瓦应无脱壳、裂纹、硬点及密集气孔等缺陷;● 镜板工作面应无伤痕和锈蚀,粗糙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抗重螺栓与瓦架之间的配合应符合设计要求。瓦架与机架之间应接触严密,连接牢固。1.1.2 其它部分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电刷盒和集电环之间的距离应保持2mm~3mm。刷架必须牢固,电刷在盒内能移动自如,但不能有偏移。——电刷与集电环应接触良好,电刷压力宜为15kPa~25kPa,电刷上的编织线不能与机壳及其它电刷相碰。——制动器安装时相互间高差值控制在1mm内,制动块能自动复位。——安装时制动块应在转子制动环下保持一定距离,一般控制在5mm左右。1.2 卧式及斜式机组安装质量1.2.1 水泵安装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安装好的叶轮,其密封环处和轴套外圆的摆度值应不大于表36规定的允许值。泵轴摆度值应不大于0.05mm。45 DB32/T1005—2006表1 水泵叶轮密封环和轴套外圆允许摆度值    单位为毫米水泵进口口径≤260≤500≤800≤1250>1250径向晃动值0.080.100.120.160.20——叶轮与轴套的端面应与轴线垂直。——密封环与泵壳间的单侧径向间隙,一般应为0.00~0.03mm。——密封环和叶轮配合的单侧径向间隙,应符合表37的规定。表2 水泵密封环单侧径向间隙      单位为毫米叶轮密封环处直径φ120~180φ180~260φ260~360φ360~500密封环每侧径向间隙0.20~0.300.25~0.350.30~0.400.40~0.60——密封环处的轴向间隙应大于0.5mm~1mm。——填料密封的安装质量应符合如下要求:● 填料函内侧,挡环与轴套的单侧径向间隙,应为0.25mm~0.50mm;● 水封孔道畅通,水封环应对准水封进水孔;● 填料接口严密,两端搭接角度一般宜为45°,相邻两层填料接口宜错开120°~180°;● 填料压盖应松紧适当,与轴周径向间隙应均匀。——水泵安装的轴向、径向水平偏差应不超过0.1mm/m。水平测量应以水泵的水平中开面、轴的外伸部分、底座的水平加工面等为基准。——联轴器安装质量应符合如下要求:● 联轴器应根据不同配合要求进行套装,套装时不应直接用铁锤敲击;● 弹性联轴器的弹性圈和柱销应为过盈配合;过盈量宜为0.2mm~0.4mm。柱销螺栓应均匀着力,当全部柱销紧贴在联轴器螺孔一侧时。另一侧应有0.5mm~1mm的间隙;● 盘车检查两联轴器的同轴度,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8的规定;● 弹性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应符合表39的规定,并应不小于实测的轴向窜动值。表3 联轴器同轴度允许偏差值    单位为毫米转速r/min刚性连接弹性连接径向端面径向端面1500~7500.100.050.120.08750~5000.120.060.160.10<5000.160.080.240.15表4 弹性联轴器的端面间隙       单位为毫米轴孔直径标准型轻型型号最大外径间隙型号最大外径间隙25~28B11201~5Q11051~430~38B21401~5Q21201~435~45B31702~6Q31451~440~55B41902~6Q41701~545~65B52202~6Q52001~550~75B62602~8Q62402~670~95B73302~10Q72902~680~120B84102~12Q83502~8100~150B95002~15Q94402~101.1.1 电动机安装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卧式和斜式电动机的安装应以水泵为基准找正。初步调整轴承孔中心位置,其同轴度偏差应不大于0.1mm;轴承座的水平偏差轴向应不超过0.2mm/m,径向应不超过0.1mm/m。——主电动机轴联轴器应按水泵联轴器找正,其同轴度应不大于0.04mm,倾斜度应不大于0.02mm/m。——45 DB32/T1005—2006测量定子与转子之间的空气间隙。每个磁级的间隙值,应取4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每次将转子旋转90°)。异步电动机空气间隙的测定位置应在电动机两端选择同一断面的上、下、左、右固定的四点进行。各间隙与平均间隙之差,应不超过平均间隙值的±10%。——主轴连接后,应盘车检查各部分摆度,其允许偏差应符合如下要求:● 各轴颈处的摆度应小于0.03mm;● 推力盘的端面跳动量应小于0.02mm;● 联轴器侧面的摆度应小于0.10mm;● 集电环处的摆度应小于0.20mm。——卧式和斜式电动机集电环与电刷安装应符合如下要求:● 集电环表面光滑,摆度应不大于0.05mm。若表面不平或失圆达到0.2mm,应重新加工;● 集电环上的电刷装置应安装正确,电刷在刷握内应有0.1mm~0.2mm的间隙,刷握与集电环应有2mm~4mm间隙;● 电刷与集电环应接触良好,电刷压力宜为15kPa~25kPa,同一级电刷弹簧压力偏差不应超过5%;● 刷架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MΩ;● 换向片间绝缘应凹下0.5mm~1.5mm,整流片与绕组的焊接应良好。1.1.1 轴承安装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滑动轴承的安装应符合如下要求:● 圆柱面配合的轴瓦与轴承外壳,其上轴瓦与轴承盖间应无间隙,且有0.03mm~0.05mm紧量,下轴瓦与轴承座接触应紧密,承力面应达60%以上;● 轴瓦合缝放置的垫片,在调整顶间隙增减垫片时,两边垫片的总厚度应相等;垫片不应与轴接触,离轴瓦内径边缘宜不超过1mm;● 球面配合的轴瓦与轴承,球面与球面座的接触面积应为整个球面的75%左右,并均匀分布,轴承盖拧紧后,球面瓦与球面座之间的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组合后的球面瓦和球面座的水平结合面均不应错口;● 轴瓦进油孔应清洁畅通,并应与轴承座上的进油孔对正。——滚动轴承的安装应符合如下要求:● 滚动轴承应清洁无损伤,工作面应光滑无裂纹、蚀坑和锈污,滚子和内圈接触应良好,与外圈配合应转动灵活无卡涩,但不松旷;推力轴承的紧圈与活圈应互相平行,并与轴线垂直;●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应松紧适当,轴承外壳应均匀地压住滚动轴承的外圈,不应使轴承产生歪扭;● 轴承使用的润滑剂应按制造厂的规定,轴承室的注油量应符合要求;● 采用温差法装配滚动轴承,被加热的轴承其温度应不高于100℃。——有绝缘要求的轴承,装配后对地绝缘电阻宜不小于0.5MΩ。绝缘垫板应使用整张的,厚度宜为3mm。绝缘垫板应较轴承座的四周凸出10mm~15mm,检查轴承座与基础板组合缝,应满足7.1.8要求。——主轴承位置的确定,应考虑电动机运行时转子受热膨胀值,可将轴承中心长度放宽1mm~2mm。1.2 灯泡贯流式机组安装质量1.2.1 水泵安装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轴线调整时,应计及由于轴上负荷和支承与运行时的不同所引起的轴线位置变化以及座环法兰的倾斜情况,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叶轮与主轴连接后,组合面应无间隙。用0.05mm塞尺检查,应不能塞入。——受油器瓦座与转轴的同轴度应盘车检查。同轴度偏差,固定瓦应不大于0.10mm,浮动瓦应不大于0.15mm。45 DB32/T1005—2006——叶轮室应以叶轮为中心进行调整与安装,叶轮室与叶轮间隙应根据设计要求,按叶轮的窜动量和充水运转后叶轮高低的变化进行调整。——水泵油润滑与水润滑导轴承密封装置安装应符合如下要求:● 水润滑轴承密封安装的间隙应均匀,允许偏差不应超过实际平均间隙值的±20%;● 空气围带装配前,应按制造厂的规定通入压缩空气在水中检查有无漏气现象;● 轴向端面密封装置动环、静环密封平面应符合要求,动环密封面应与泵轴垂直,静环密封件应能上下自由移动,与动环密封面接触良好。排水管路应畅通。1.1.1 电动机安装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调整定子与转子的空气间隙,各点测量值与平均间隙之差,应不超过平均间隙的±10%。——顶罩与定子组合面应良好,应测量并记录由于灯泡重量引起定子的下沉值。——支撑结构的安装,应根据不同结构型式按制造厂要求进行。——挡风板与转动部件的径向间隙与轴向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不大于设计值的20%。——总体安装完毕后,灯泡体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严密性试验。1.1.2 轴承安装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推力盘与主轴应垂直,偏差应不超过0.05mm,分瓣推力盘合缝面应无间隙,用0.05mm塞尺检查不能塞入,磨擦面在合缝处高差应不大于0.02mm,且按机组抽水旋转方向检查,后一块不得凸出前一块。无抗重螺栓推力瓦(一般为反推力瓦)的平面应与主轴垂直(与推力盘平行),偏差应不超过0.05mm/m。偏差的方向要与推力盘一致,每块推力瓦厚度偏差不应大于0.02mm。有抗重螺栓时,抗重螺栓调整推力瓦与推力盘间隙(一般为正推力瓦),按制造厂设计要求进行调整。——贯流式机组推力轴承的轴向间隙宜控制在0.3mm~0.6mm之间。——滑动轴承安装质量应符合如下要求:● 轴瓦与轴承外壳是圆柱面配合的,上轴瓦与轴承盖间应无间隙,且有0.03mm~0.05mm紧量,下轴瓦与轴承座接触紧密,承力面应达60%以上;● 轴瓦合缝放置的垫片,在调整顶间隙增减垫片时,两边垫片的总厚度应相等;垫片不应与轴接触,离轴瓦内径边缘不宜超过1mm;● 球面配合的轴瓦与轴承,球面与球面座的接触面积应为整个球面的75%左右,并均匀分布,轴承盖拧紧后,球面瓦与球面座之间的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组合后的球面瓦和球面座的水平结合面均不应错口;● 轴瓦进油孔应清洁畅通,并应与轴承座上的进油孔对正。——轴瓦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轴承箱体应密封良好、回油畅通。——有绝缘要求的轴承,在充油前用摇表检查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MΩ。2 机组安装2.1 一般要求2.1.1 机组安装在解体、清理、保养、检修后进行,安装后机组固定部件的中心应与转动部件的中心重合,各部件的高程和相对间隙应符合规定。固定部分的同轴度、高程,转动部分的轴线摆度、垂直度(水平)、中心、间隙等是影响安装质量的关键。2.1.2 机组安装应按照先水泵后电动机、先固定部分后转动部分、先零件后部件的原则进行。2.1.3 各部件结合安装前,应查对记号或编号,使复装后能保持原配合状态,总装时按记录安装。2.1.4 总装时先装定位销钉,再装紧固螺栓;螺栓装配时应配用套筒板手、梅花扳手、开口扳手和专用板手;各部件的螺栓安装时,在螺纹处应涂上铅油,螺纹伸出一般为2~3牙为宜,以免锈蚀后难以拆卸。2.1.5 安装时各金属滑动面应涂油脂;设备组合面应光洁无毛刺。45 DB32/T1005—20061.1.1 部件法兰面的垫片,如石棉、纸板、橡皮板等,应拼接或胶接正确,以便安装时按原状配合。平垫片应用燕尾槽拼接,○型固定密封圈宜用胶接。1.1.2 法兰连接的○型密封圈沟槽,其三角形沟槽、矩形沟槽选用应符合表40和表41的要求。表1 法兰三角形槽用○型密封圈尺寸 单位为毫米○型密封圈直径1.92.43.13.55.78.612三角形槽宽2.53.24.24.77.51116.5表2 法兰矩形沟槽用○型密封圈尺寸 单位为毫米槽宽2.53.24.47槽深1.51.92.55○型密封圈直径1.92.43.15.71.1.3 水泵及电动机组合面的合缝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合缝间隙一般可用0.05mm塞尺检查,不得通过。——当允许有局部间隙时,可用不大于0.10mm塞尺检查,深度应不超过组合面宽度的1/3,总长应不超过周长的20%。——组合缝处的安装面高差应不超过0.10mm。1.1.4 部件安装定位后,应按设计要求装好定位销。各连接部件的销钉、螺栓、螺帽,均应按设计要求锁定或点焊牢固。有预应力要求的连接螺栓应测量紧度,并应符合设计要求。1.1.5 对大件起重、运输应制订操作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对起重机各项性能要预先检查、测试,并逐一核实。1.1.6 安装电动机时,应采用专用吊具,不应将钢丝绳直接绑扎在轴颈上吊转子,不应有杂物掉入定子内。1.1.7 不应以管道,设备或脚手架、脚手平台等作为起吊重物的承力点,凡利用建筑结构起吊或运输大件应进行验算。1.1.8 油压、水压、渗漏试验。按设计要求进行油压试验或水压试验、渗漏试验,未作规定时可按如下要求试验:——强度耐压试验。试验压力应为1.5倍额定工作压力,保持压力10min,无渗漏和裂缝现象。——严密性耐压试验。试验压力应为1.25倍额定工作压力,保持压力30min,无渗漏现象。——油槽等开敞式容器进行煤油渗漏试验时,应至少保持4h。——如设计部门无明确要求,宜按表42的规定进行。表3 油压、水压、渗漏试验的要求序号试验部件试验步骤试验项目试验时间h试验压力MPa标准1油冷却器安装前安装后整组水压水压1.510.40.35无渗漏无渗漏2护管安装前水压10.2无渗漏3操作油管安装前安装后油压油压112.52.5无渗漏法兰处无渗漏4叶轮活塞腔安装前油压12.5无渗漏5叶轮轮毂试验过程中操作叶片全行程2~3次油压160.5无渗漏6电动机上下油槽安装前煤油试渗漏>4无渗漏7导油盆油箱安装中煤油试渗漏≥4无渗漏表42(续)油压、水压、渗漏试验的要求45 DB32/T1005—2006序号试验部件试验步骤试验项目试验时间h试验压力MPa标准8制动器安装前单只安装后整组油压油压0.50.51.25倍工作压力无渗漏无渗漏9水泵油润滑导轴承机械密封安装中试渗漏0.5少量渗水1.1.1 机组检修安装后,设备、部件表面应清理干净,并按规定的涂色进行油漆防护,涂漆应均匀、无起泡、无皱纹现象。设备涂色若与厂房装饰不协调时,除管道涂色外,可作适当变动。阀门手轮、手柄应涂红色,并应标明开关方向。铜及不锈钢阀门不涂色。阀门应编号。管道上应用白色箭头(气管用红色)表明介质流动方向。设备涂色应符合表43的规定。表1 设备涂色规定序号设备名称颜色序号设备名称颜色1泵壳内表面、叶毂、导叶等过水面红10技术供水进水管天蓝2水泵外表面兰灰或果绿11技术供水排水管绿3电动机轴和水泵轴红12生活用水管蓝4水泵、电动机脚踏板、回油箱黑13污水管及一般下水道黑5电动机定子外表面、上机架、下机架外表面米黄或浅灰14低压压缩空气管白6栏杆(不包括镀铬栏杆)银白或米黄15高、中压压缩空气管白底红色环7附属设备:压油罐、储气罐兰灰或浅灰16抽气及负压管白底绿色环8压力油管、进油管、净油管红17消防水管及消火栓橙黄9回油管、排油管、溢油管、污油管黄18阀门及管道附件(不包括铜及不锈钢阀门及附件)黑1.2 立式机组安装1.2.1 测量、调整固定部件垂直同轴度。根据测量记录分析,调整各部件的垂直同轴度,使其垂直同轴度在规定的范围内。1.2.2 部件吊装就位及装配。1.2.2.1 吊入中操作油管或操作杆(机械调节)并注油,进行连接后的压力试验。1.2.2.2 吊入泵轴且与叶轮连接并注油,进行连接后的压力试验。1.2.2.3 吊入上操作油管或操作杆(机械调节)并注油,进行连接后的压力试验。1.2.2.4 检查转子和相关的起吊设备,做好转子吊入前的准备工作。1.2.2.5 将转子吊入定子内。起吊时在现场试吊1~2次,起吊高度约10mm~15mm,试验行车的运行状况是否良好,转子是否吊得水平,转子进入定子必须找正中心,徐徐落下,为避免转子与定子相碰,应将事前准备的8~12块长条形青壳纸条或其它厚纸条均匀分布在定、转子间隙内,并上下抽动无卡阻现象,转子接近制动器(或千斤顶)前,将下油冷却器放入转轴内,与水泵轴连接时要调整水泵轴使其与电动机轴平稳连接。1.2.2.6 将推力瓦装入上油槽推力瓦架上,并根据原始记录初步调整好推力瓦的高度。1.2.2.7 将上机架吊装就位,并与定子连接。1.2.2.8 利用制造厂提供的压推力头专用工具,把推力头压装在转子轴上。推力头到位前,应在推力瓦上加上一定的油脂。1.2.2.9 吊入上导瓦架使其与上机架连接,在X、Y轴线上放入四块导向瓦,导向瓦放入前应加油脂。1.2.3 测量与调整转动轴线摆度。1.2.3.1 在电动机轴顶部位置,装设人工、机械或电动盘车工具。1.2.3.2 松下制动闸或千斤顶,用专用扳手调整导向瓦抗重螺栓适度抱紧电动机上导轴瓦。45 DB32/T1005—20061.1.1.1 在电动机轴顶部位置,装设水平梁和水平仪,使用盘车工具进行盘车,通过调整推力瓦高度,初步调整转动轴线的垂直度,并检查磁场中心的高度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1.1.1.2 在电动机上导、下导轴颈和水泵水导轴颈按90°上下同方位架设带磁座的百分表,分八个方位,盘车测量电动机的上导、下导、水导处的轴线摆度值,列表记录。1.1.1.3 根据记录分析,处理推力头与镜板之间绝缘垫使下导摆度符合规范要求,处理水泵轴法兰平面使水导摆度符合要求。1.1.2 调整镜板水平度。1.1.2.1 调整推力瓦的水平,把所有的推力瓦调整到一个水平面,推力瓦所处的高程应满足转子、定子磁场中心的要求。1.1.2.2 用专用测量工具测量定子和转子的磁场中心,根据测量数据确定抬高或降低推力瓦高度使磁场中心合格。1.1.2.3 通过盘车测出四个方位的水平,分析各瓦的高低情况,并进行调整直至符合规定要求。1.1.2.4 检查各推力瓦的受力情况,用扳手或手锤复核,使所有推力瓦受力一致。1.1.2.5 镜板水平度调整合格后,用专用工具校验磁场中心,如磁场中心不合格应重新调整。1.1.2.6 镜板水平度检查验收后装上锁片,锁定推力瓦抗重螺栓。1.1.3 调整转动轴线中心。1.1.3.1 调整旋转轴线中心,使旋转轴线中心和固定部件中心重合在一条中心线上,方法一般采用盘车法。1.1.3.2 在水泵轴轴颈处,装上组合式的中心测量架,在架上固定一只百分表,盘车测量至水泵轴承承插口止口处四个方位数据,根据测量记录确定主轴在x、y轴线上移动数值。1.1.3.3 利用上导瓦进行轴线中心调整。在上导轴颈处,互为90°方向装设二只百分表监视主轴位置,根据盘车测量记录,确定移动调整数值,每调整一次,应进行一次盘车,直至合格。1.1.3.4 轴线中心调整合格后,安装下导轴瓦瓦托、下导瓦,用专用千斤顶顶上、下导轴瓦,将主轴抱死。在抱轴的过程中,应用百分表监视主轴位置,不能有任何移动。1.1.4 测量与调整各部间隙。1.1.4.1 根据规范要求和测量出的摆度值,计算出各块瓦的调整间隙。用专用扳手和塞尺调整测量上、下导轴瓦的间隙。1.1.4.2 用专用塞尺配合外径千分尺测量定、转子间的空气间隙,并根据记录进行计算。如不合格应进行分析,再行处理。1.1.4.3 根据机组的结构形式,安装水导轴瓦,用塞尺法或推轴法,测量水导轴瓦间隙。1.1.4.4 拆掉所有抱轴千斤顶,使主轴处于自由状态,组装叶轮室。1.1.4.5 盘车测量叶片与叶轮室径向间隙,并进行间隙资料分析。1.1.5 安装其它部件。1.1.5.1 安装上油槽瓦盖,油冷却器,测温系统,盖板,集电环,有关数据应符合规范要求。1.1.5.2 安装下油槽瓦盖、油冷却器,测温系统,盖扳,有关数据应符合规范要求。1.1.5.3 安装主泵填料。1.1.5.4 安装主泵密封、伸缩节、进人孔等部件。1.1.5.5 上、下油槽加油至导向瓦抗重螺栓中心。油润滑水泵导轴承加油至规定油位。1.1.6 安装叶片调节机构。1.1.6.1 检查调节机构底座水平与高程,如不符合规范要求,应进行处理与调整。1.1.6.2 对操作杆或调节器芯子的垂直度和摆度进行检查与处理。1.1.6.3 安装调节器。1.1.6.4 进行动作试验,并查看叶片指示角度上、下是否一致。1.1.7 进水流道充水。45 DB32/T1005—20061.1.1.1 检查、清理流道。1.1.1.2 封闭进人孔,关闭进水流道排水闸阀,对进水流道进行充水,使流道中水位逐渐上升,直到流道内水位与下游水位持平。1.1.1.3 充水时应派专人仔细检查各密封面和结合面渗漏水情况。观察24小时,确认无渗漏水后,方能提起下游进水闸门。1.1.1.4 如发现漏水,应立即在漏水部位做好记号,关闭流道充水阀,起动检修排水泵,排空流道积水。对漏水部位处理完毕后,再次进行充水试验,直到完全消除渗漏水现象。1.2 卧式及斜式机组安装1.2.1 装配电动机。1.2.1.1 清理零部件,清洗加工面,再用压缩空气吹干净;机座、端盖内表面、轴承盖、转轴等非配合面清理干净后喷漆。1.2.1.2 将两端轴承内盖装于电机轴上。1.2.1.3 将轴承清洗干净,采用热套法装配。1.2.1.4 在定、转子间插入青壳纸或厚纸板,用专用吊装工具将转子吊起穿入定子。1.2.1.5 安装两端的挡风板;安装两端轴承端盖。1.2.1.6 按要求加入润滑脂,安装轴承外盖。1.2.1.7 测量电机定、转子间的空气间隙,如不符合要求,应查明原因,妥善处理。1.2.1.8 安装集电环与电刷。1.2.2 装配齿轮变速箱。1.2.2.1 清理零部件,箱体内壁采用耐油油漆防护。1.2.2.2 安装冷却盘管,压力试验合格。1.2.2.3 采用热套法分别装配主、从动齿轮两端轴承。1.2.2.4 安装主、从动齿轮,检查齿轮啮合情况。1.2.2.5 在结合面上涂密封胶,安装箱体上盖。1.2.2.6 调整轴承间隙,安装齿轮轴轴伸端密封装置及端盖。1.2.2.7 清洗轴颈,采用热套法安装两端联轴器。1.2.3 调整卧式水泵水平度。1.2.3.1 清洗水泵导轴承体。1.2.3.2 将水泵导轴承体下半部安装在轴承座上。1.2.3.3 以水泵导轴承体下半部组合面为基准,用水平仪放置测量,测量中应将水平仪调整1800测量二次,放置位置应相对固定。1.2.3.4 采用调节水泵导轴承体地脚螺栓,调整轴承体下半部组合面轴向、径向水平。1.2.4 调整斜式水泵倾斜度。 1.2.4.1 制作一台与机组倾斜角度一致的水平仪专用支架。1.2.4.2 清洗水泵导轴承体。1.2.4.3 将水泵导轴承体下半部安装在轴承座上。1.2.4.4 以水泵导轴承体下半部组合面为基准,架水平仪专用支架,用水平仪放置测量,测量中应将水平仪调整1800测量二次,放置位置应相对固定。1.2.4.5 调整水泵导轴承体地脚螺栓,各测量部位水平仪读数偏差应不大于0.1mm/m,即水泵导轴承体下半部倾斜度偏差应不大于0.1mm/m。1.2.5 测量和调整固定部件的同轴度:根据测量记录分析,调整推力轴承箱及叶轮室的中心在规定的范围内。1.2.6 推力轴承安装:按键槽方向将轴承压盖、油封、轴承端盖套装在泵轴上,将轴承和轴承衬套组合套装泵轴上。45 DB32/T1005—20061.1.1 安装叶片调节机构。1.1.1.1 用热套法将泵联轴器按键槽方向套装在泵轴上;1.1.1.2 装上卡环后将泵联轴器反方向敲紧,安装轴承垫;1.1.1.3 在调节机构上拉杆套上蜗轮蜗杆和轴承;1.1.1.4 安装轴承盒、蜗轮箱和连接轴;1.1.1.5 按键槽方向安装连接轴的联轴器,套上蜗杆套,来回转动蜗杆检查调节机构是否灵活。1.1.2 吊入主轴,将其一端放在导叶体内,下面用垫木垫实,另一端放在推力轴承箱下半部分上。1.1.3 安装前置导轴承结构水泵(简支结构)。1.1.3.1 将叶轮吊入套进叶片调节机构下拉杆,连接下拉杆连接螺栓;1.1.3.2 将叶轮与水泵主轴用行车锁定或千斤顶支撑牢固,连接叶轮与水泵轴连接螺栓、定位销;1.1.3.3 将水泵主轴在导叶体处垫实,安装短轴;1.1.3.4 将已调整好间隙的水泵导轴承体下半部放在轴承座上,将主轴就位;1.1.3.5 安装水泵导轴承盖和轴承体上半部;1.1.3.6 用塞尺测量水泵导轴承上部间隙并记录;1.1.3.7 安装水泵前锥管上半部分、水泵导轴承端盖。1.1.4 安装后置导轴承水泵(悬臂结构)。1.1.4.1 导叶体分半结构形式水泵安装:a)将已调整好间隙的水导轴承体下半部放在轴承座上,将主轴就位;b)安装水泵导轴承盖和轴承体上半部;c)用塞尺测量水泵导轴承上部间隙并记录;d)安装导叶体上半部分,安装水泵导轴承端盖、密封装置;e)将叶轮吊入套进叶片调节机构下拉杆,连接下拉杆连接螺栓;f)将叶轮与水泵主轴用行车锁定或千斤顶支撑牢固,连接叶轮与水泵轴连接螺栓、定位销。1.1.4.2 导叶体整体结构形式水泵安装:a)分半吊入水泵导轴承上下半部,安装定位销、连接螺栓,将组合好的水泵导轴承顶进轴承承插口止口;b)用塞尺测量水泵导轴承上部间隙并记录;c)安装水泵导轴承端盖、密封装置;d)将叶轮吊入套进叶片调节机构下拉杆,连接下拉杆连接螺栓。e)将叶轮与水泵主轴用行车锁定或千斤顶支撑牢固,连接叶轮与水泵轴连接螺栓、定位销。1.1.5 连接推力轴承两端轴承盖和压盖,安装油封、密封盒和密封压板。1.1.6 连接叶轮室上半部,盘车测量水泵叶片与叶轮室径向间隙并记录。1.1.7 安装水泵轴密封装置,压紧填料。1.1.8 吊入变速箱,用千斤顶调整联轴器间隙和同轴度符合安装质量要求,连接变速箱的地脚螺栓和联轴螺栓。1.1.9 吊入电动机,用千斤顶调整联轴器间隙和同轴度符合安装质量要求,连接电动机的地脚螺栓和联轴螺栓。1.1.10 安装油、气、水管道。1.1.11 进水流道充水。1.1.11.1 检查、清理流道。1.1.11.2 封闭进人孔,关闭进水流道排水闸阀,对进水流道进行充水,使流道中水位逐渐上升,直到流道内水位与下游水位持平。1.1.11.3 充水时应派专人仔细检查各密封面和结合面渗漏水情况。观察24小时,确认无渗漏水后,方能提起下游进水闸门。45 DB32/T1005—20061.1.1.1 如发现漏水,应立即在漏水部位做好记号,关闭流道充水阀,起动检修排水泵,排空流道积水。对漏水部位处理完毕后,再次进行充水试验,直到完全消除渗漏水现象。1.2 灯泡贯流式机组安装1.2.1 安装主轴系。1.2.1.1 安装前应清理轴颈和轴瓦。1.2.1.2 安装分瓣推力盘,检查合缝面高差应不大于0.02mm。1.2.1.3 安装前后导轴承,测量顶部间隙为轴颈直径的1/1000,两侧间隙各为顶部间隙的一半,下部轴瓦与轴颈接触角为60°,沿轴瓦长度全部均匀接触。1.2.1.4 安装反向推力瓦,紧固螺栓和锁定片,测量各块瓦的高差应不大于0.02mm;按图纸要求装上测温电阻。1.2.1.5 吊装前机架。1.2.1.6 安装正向推力瓦,然后将分半的推力轴承体连接成一体,再将轴承体连接在前机架上,调整推力瓦的支撑螺栓,使推力盘与正反推力瓦之间的总间隙符合要求。1.2.2 吊装主轴系。1.2.2.1 在主轴的前端装上专用滚轮,用行车大钩系在主轴的后端,前端用手拉葫芦将其吊起调平。1.2.2.2 将主轴系从吊物孔处吊入机坑,把主轴前端的滚轮平移到座环内的轨道上放稳后,脱开手拉葫芦。1.2.2.3 将手拉葫芦从水泵进人孔中伸入,挂在主轴的前端,将主轴微量提起,平移至安装位置后,拆卸滚轮,进行安装、固定。1.2.3 安装叶轮体和叶轮室。1.2.3.1 将叶轮室和座环的结合面清理干净,按图纸要求的规格型号装上密封圈,在结合面上涂一层密封胶。安装叶轮室下半部。1.2.3.2 将叶轮导水锥放置在进水流道中。1.2.3.3 吊装叶轮。1.2.3.4 安装叶轮导水锥。1.2.4 安装转子。用专用工具将其翻转至轴线水平后,吊入机坑平移,用专用扳手拧紧螺栓,与主轴连接。1.2.5 套装定子。1.2.5.1 清理定子和座环的结合面,在凹槽里嵌入密封圈,并用密封胶将其粘牢,在结合面涂上密封胶。1.2.5.2 吊起定子套装在转子外部。1.2.5.3 在结合面完全靠近前,仔细复查密封圈是否完好,先用四个螺栓将定子初步固定在座环上,用千斤顶配合行车调整电动机定、转子间空气间隙。空气间隙合格后,再按对角线逐一紧固连接螺栓。紧固螺栓时,在90°方向上架设两只百分表监视定子,防止位移。1.2.5.4 安装定子两侧的侧支撑。1.2.5.5 安装定位销。1.2.5.6 盘车复测电动机定、转子间空气间隙并记录。1.2.6 安装励磁电机和旋转整流盘(无刷励磁)。1.2.6.1 安装励磁电机的转子。1.2.6.2 套装励磁电机的定子。1.2.6.3 测量励磁电机定、转子空气间隙并记录。1.2.6.4 安装旋转整流盘。1.2.7 将灯泡头吊入流道内,吊装中间接管。1.2.8 吊装灯泡头。安装中间接管和灯泡头上下导流板。45 DB32/T1005—20061.1.1 吊装叶轮室上半部,测量叶片与叶轮室径向间隙。1.1.2 吊装流道盖板。1.1.3 安装进人孔、挡风板、导流板、电气接线、油水管道和液压减载系统等辅件。1.1.4 进水流道充水。1.1.4.1 检查、清理流道。1.1.4.2 封闭进人孔,关闭进水流道排水闸阀,对进水流道进行充水,使流道中水位逐渐上升,直到流道内水位与下游水位持平。1.1.4.3 充水时应派专人仔细检查各密封面和结合面渗漏水情况。观察24小时,确认无渗漏水后,方能提起下游进水闸门。1.1.4.4 如发现漏水,应立即在漏水部位做好记号,关闭流道充水阀,起动检修排水泵,排空流道积水。对漏水部位处理完毕后,再次进行充水试验,直到完全消除渗漏水现象。2 电气试验2.1 机组检修后应对电动机进行试验。主要试验项目应包括:——绕组的绝缘电阻、吸收比试验;——绕组的直流电阻试验;——定子绕组的直流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试验;——定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试验;——转子绕组的直流电阻试验;——转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2.2 电动机试验项目与要求应符合表44的规定。表1 电动机大修试验项目序号项目要求说明1绕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1、绝缘电阻值:①额定电压3000V以下者,室温下不应低于0.5MΩ;②额定电压3000V及以上者,交流耐压前定子绕组在接近运行温度时的绝缘电阻值应不低于UnMΩ(取Un的千伏数,下同);投运前室温下(包括电缆)不应低于UnMΩ;③转子绕组不应低于0.5MΩ。2、吸收比不小于1.3。1、500kW及以上的电动机,应测量吸收比(或极化指数);2、3kV以下的电动机使用1000V兆欧表;3kV及以上者使用2500V兆欧表;3、有条件时,应分相测量。2绕组的直流电阻1、3kV及以上或100kW及以上的电动机各相绕组直流电阻值的相互差别不应超过最小值的2%;中性点未引出者,可测量线间电阻,其相互差别不应超过1%。2、应注意相互间差别的历年变化。3定子绕组的泄漏电流和直流耐压试验1、试验电压:全部更换绕组时为3Un;大修或局部更换绕组时为2.5Un。2、泄漏电流相间差别一般不大于最小值的100%,泄漏电流为20μA以下者不作规定。3、500kW以下的电动机自行规定。有条件时,应分相进行。45 DB32/T1005—2006表45(续)电动机大修试验项目序号项目要求说明4定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1、大修时不更换或局部更换定子绕组后试验电压为1.5Un,但不低于1000V。2、全部更换定子绕组后试验电压为(2Un+1000)V,但不低于1500V。1、低压和100kW以下不重要的电动机,交流耐压试验可用2500V兆欧表代替。2、更换定子绕组时工艺过程中的交流耐压试验按制造厂规定。5转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为1000V。可用2500V兆欧表代替。6定子绕组极性试验接线变动时应检查定子绕组的极性与连接应正确。1、对双绕组的电动机,应检查两分支间连接的正确性。2、中性点无引出者可不检查极性。1 试运行和交接验收1.1 试运行1.1.1 机组大修完成,且试验合格后,应进行大修机组的试运行。1.1.2 机组试运行前,由检修单位和运行管理单位共同制定试运行计划。试运行由检修单位负责,运行单位参加。试运行过程中,应做好详细记录。1.1.3 机组试运行的主要工作是检查机组的有关检修情况,鉴定检修质量。1.1.4 机组试运行时间为带负荷连续运行8小时。1.2 交接验收1.2.1 机组大修结束且试运行正常后,应进行大修交接验收。大修机组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正常运行。1.2.2 交接验收工作程序可参照《泵站安装及验收规范》有关要求进行。1.2.3 交接验收的主要内容:——检查大修项目是否按要求全部完成;——审查大修报告、试验报告和试运行情况,大修报告格式和内容应符合附录A要求。——进行机组大修质量鉴定,并对检修缺陷提出处理要求;——审查机组是否已具备安全运行条件;——对验收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主持机组移交。45 DB32/T1005—2006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泵站主机组大修报告格式及内容A.1.1 大修报告封面格式见表A.1。表A.1 大修报告封面格式江苏省××××抽水站第号主机组大修报告管理单位检修单位编制单位审核主管江苏省××××管理处年月45 DB32/T1005—2006A.1.1 大修报告内容目录格式见表A.2。表A.2 大修报告内容目录格式主机组大修报告目录一、机组基本情况二、机组检修组织情况三、机组解体资料四、机组安装资料五、试运行情况六、大修总结七、竣工验收资料45 DB32/T1005—2006A.1.1 机组基本情况格式见表A.3。表A.3 机组基本情况电机型号厂家编号水泵型号厂家编号出厂日期电机:水泵:投运日期运行情况总运行小时大修情况首次大修日期本期运行小时上次大修日期主要故障次数本次大修日期开工总大修次数竣工本期运行情况概述:本次检修缘由:45 DB32/T1005—2006A.1.1 机组检修组织情况格式见表A.4。表A.4 机组检修组织情况1、检修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安全员:2、检修班:机务班长:副班长:班员:电气班长:副班长:班员:材料员:资料员:3、验收组:组长:组员:4、其他人员:A.1.2 机组解体资料45 DB32/T1005—2006A.1.1.1 机组检修解体准备和解体程序说明。A.1.1.2 机组解体原始测量记录内容和格式要求见表A.5~A.17。表A.5 电机磁场中心原始测量记录年月日部位测  点1234平均值定子上平面至转子磁轭上平面相对高差测量单位:毫米,合格范围:至毫米。测量:记录:验收:表A.6 电机空气间隙原始记录年月日磁极编号123456789101112间隙磁极编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间隙测量单位:毫米测量:记录:验收:表A.7 水泵叶片与叶轮室径向间隙原始记录年月日方位编号叶 片 编 号1234上部中部下部上部中部下部上部中部下部上部中部下部1234测量单位:毫米测量:记录:验收:表A.8 机组垂直同轴度原始测量记录年月日部位方  位南北差值东西差值定子铁心上部定子铁心下部上下差值水泵上导轴承承插口止口水泵下导轴承承插口止口上下差值测量单位:毫米测量:记录:验收:45 DB32/T1005—2006表A.9 机组轴瓦间隙原始记录年月日部位方位12345678电机上导轴承电机下导轴承部位东南西北水泵上导轴承水泵下导轴承测量单位:毫米电机上导轴承:测量:记录:验收:电机下导轴承:测量:记录:验收:水泵上导轴承:测量:记录:验收:水泵下导轴承:测量:记录:验收:表A.10 机组轴线摆度原始记录年月日测量部位测量序号12345678百分表读数电机上导轴承轴颈电机下导轴承轴颈水泵导轴承轴颈相对点读数差1—52—63—74—8全摆度电机上导轴承轴颈电机下导轴承轴颈水泵导轴承轴颈净摆度电机下导轴承轴颈水泵导轴承轴颈测量单位:毫米电机上导轴承:测量:记录:验收:电机下导轴承:测量:记录:验收:水泵导轴承:测量:记录:验收:表A.11 机组轴线垂直度原始记录年月日部位东西东西差南北南北差数值测量单位:毫米/米测量:记录:验收:45 DB32/T1005—2006表A.12 机组轴线中心原始记录年月日部位东西东西差南北南北差数值测量单位:毫米/米测量:记录:验收:表A.13 叶片汽蚀破坏情况记录年月日破坏状况叶 片 编 号叶片1叶片2叶片3叶片4最大汽蚀深度,mm,汽蚀部位汽蚀面积,cm2测量:记录:验收:附:汽蚀状况照片(摄影)之一:之二:表A.14 叶轮室汽蚀破坏情况记录年月日破坏状况方  位东南西北最大汽蚀深度,mm汽蚀部位汽蚀面积(cm2)测量:记录:验收:附:汽蚀状况照片(摄影)之一:之二:表A.15 推力瓦及抗重螺栓等检查记录年月日部位编  号12345678推力瓦支承孔直径、平面抗重螺栓松动值,mm上导瓦架裂纹情况下导瓦架裂纹情况处理情况记述:测量:记录:验收:45 DB32/T1005—2006表A.16 定、转子绕组、矽钢片等检查记录年月日测量:记录:验收:表A.17 其他情况记录年月日测量:记录:验收:A.1.1 机组安装资料A.1.1.1 机组安装综合说明。A.1.1.2 机组安装测量记录内容和格式要求见表A.18~A.26。表A.18 机组垂直同轴度测量记录年月日部位方  位南北差值东西差值定子铁心上部定子铁心下部上下差值水泵上导轴承承插口止口水泵下导轴承承插口止口上下差值测量单位:毫米测量:记录:验收:45 DB32/T1005—2006表A.19 机组轴线摆度测量记录年月日测量部位测量序号12345678百分表读数电机上导轴承轴颈电机下导轴承轴颈水泵导轴承轴颈相对点读数差1—52—63—74—8全摆度电机上导轴承轴颈电机下导轴承轴颈水泵导轴承轴颈净摆度电机下导轴承轴颈水泵导轴承轴颈测量单位:毫米电机上导轴承:测量:记录:验收:电机下导轴承:测量:记录:验收:水泵导轴承:测量:记录:验收:表A.20电机磁场中心测量记录年月日部位测  点1234平均值定子上平面至转子磁轭上平面相对高差测量单位:毫米,合格范围:至毫米。测量:记录:验收:表A.21 机组轴线垂直度测量记录年月日部位东西东西差南北南北差数值测量单位:毫米/米测量:记录:验收:表A.22 机组轴线中心测量记录年月日部位东西东西差南北南北差数值测量单位:毫米测量:记录:验收:45 DB32/T1005—2006表A.23 机组轴瓦间隙测量记录年月日部位方位12345678电机上导轴承电机下导轴承部位东南西北水泵上导轴承水泵下导轴承测量单位:毫米电机上导轴承:测量:记录:验收:电机下导轴承:测量:记录:验收:水泵上导轴承:测量:记录:验收:水泵下导轴承:测量:记录:验收:表A.24 电机空气间隙测量记录年月日磁极编号123456789101112间隙磁极编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间隙测量单位:毫米测量:记录:验收:表A.25 水泵叶片与叶轮外壳径向间隙测量记录年月日方位编号叶 片 编 号1234上部中部下部上部中部下部上部中部下部上部中部下部1234测量单位:毫米测量:记录:验收:45 DB32/T1005—2006表A.26 其它安装情况记录年月日测量:记录:验收:A.1.1 电气试验A.1.1.1 电气试验记录内容和格式要求见表A.27~A.31。表A.27 直流电阻测定(Ω)年月日天气:温度:℃湿度:%相别A相B相C相转子实测阻值标准阻值相间误差RA-RB———=%RARB-RC———=%RBRC-RA———=%RC表A.28 绝缘电阻测量(ΜΩ)年月日天气:温度:℃湿度:%相别A—B、C地B—C、A地C—A、B地转子耐压前R15"/R60"///吸收比耐压后R15"/R60"///吸收比表A.29 直流泄漏及直流耐压(uA)年月日天气:温度:℃湿度:%电压0.5Ue1.0Ue1.5Ue2.0Ue2.5Ue时间15s60s15s60s15s60s15s60s15s60s相别A—B、C地B—C、A地C—A、B地表A.30 交流耐压年月日天气:温度:℃湿度:%相别A相B相C相时间试验电压(kV)电流(mA)球隙(kV)45 DB32/T1005—2006表A.31 其它试验测量:记录:A.1.1.1 电气试验结论格式见表A.32。表A.32 电气试验结论主管:审核:试验人员:A.1.2 试运行情况记录内容和格式要求见表A.33~A.35。表A.33 开停机记录序号操作方式日期时间运行工况叶片角度上游水位下游水位发令人操作人监护人45 DB32/T1005—2006表A.34 运行记录记录时间有功功率kW无功功率kvar主机电流(A)励磁电压V励磁电流A温度(℃)A相B相C相记录验收表A.35 试运行情况及参加试运行人员试运行情况:参加试运行人员:45 DB32/T1005—2006A.1.1 大修总结内容及格式见表表A.36。表A.36 大修总结一、大修过程简述:二、消除设备重大缺陷及采取的主要措施:三、设备的重要改进及效果:四、大修费用情况简要说明:五、大修后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准备采取的措施:六、其它说明:检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45 DB32/T1005—2006A.1.1 竣工验收资料A.1.1.1 大修验收卡内容及格式见表A.37。表A.37 大修验收卡工程项目批准文号施工部位批准经费批准工程量施工单位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工期完成经费其中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其他完成工程量实际使用人工及工种工种工日金额实际使用主要材料和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金额实际使用机械名称台班金额单位负责人:项目责任人:会计:45 DB32/T1005—2006A.1.1.1 大修验收鉴定意见内容及格式见表A.38。表A.38 大修验收鉴定意见(1)检修情况及存在问题:检修负责人:年月日(2)大修质量自评意见:质量自检负责人:年月日(3)大修验收意见:验收负责人:年月日(4)验收单位及人员签名:45 DB32/T1005—2006参考文献[1]SL317-2004 泵站安装及验收规范 [2]SL255-2000 泵站技术管理规程[3]SL234-1999 泵站施工规范[4]GB/T50265-97 泵站设计规范[5]GB5025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6]GB/T1029-1993 同步电机试验方法 [7]GB/T1032-1985 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8]GB8564-88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9]DL/T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10]DL/T507-2002 水轮发电机组起动试验规程 [11]SL223-1999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范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