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50 KB
  • 48页

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 4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内蒙古长泰水务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48 目次1总则‥‥‥‥‥‥‥‥‥‥‥‥‥‥‥‥‥‥‥‥‥‥‥‥‥‥‥‥‥‥‥‥‥2基本规定‥‥‥‥‥‥‥‥‥‥‥‥‥‥‥‥‥‥‥‥‥‥‥‥‥‥‥‥‥‥‥3管道并网‥‥‥‥‥‥‥‥‥‥‥‥‥‥‥‥‥‥‥‥‥‥‥‥‥‥‥‥‥‥‥3.1一般规定‥‥‥‥‥‥‥‥‥‥‥‥‥‥‥‥‥‥‥‥‥‥‥‥‥‥‥‥3.2并网管理‥‥‥‥‥‥‥‥‥‥‥‥‥‥‥‥‥‥‥‥‥‥‥‥‥‥‥‥3.3并网运行‥‥‥‥‥‥‥‥‥‥‥‥‥‥‥‥‥‥‥‥‥‥‥‥‥‥‥‥4管网调度‥‥‥‥‥‥‥‥‥‥‥‥‥‥‥‥‥‥‥‥‥‥‥‥‥‥‥‥‥‥‥4.1一般规定‥‥‥‥‥‥‥‥‥‥‥‥‥‥‥‥‥‥‥‥‥‥‥‥‥‥‥‥4.2运行调度‥‥‥‥‥‥‥‥‥‥‥‥‥‥‥‥‥‥‥‥‥‥‥‥‥‥‥‥4.3数据采集‥‥‥‥‥‥‥‥‥‥‥‥‥‥‥‥‥‥‥‥‥‥‥‥‥‥‥‥5管网水质‥‥‥‥‥‥‥‥‥‥‥‥‥‥‥‥‥‥‥‥‥‥‥‥‥‥‥‥‥‥‥5.1水质管理‥‥‥‥‥‥‥‥‥‥‥‥‥‥‥‥‥‥‥‥‥‥‥‥‥‥‥‥5.2水质监控‥‥‥‥‥‥‥‥‥‥‥‥‥‥‥‥‥‥‥‥‥‥‥‥‥‥‥‥5.3管道清洗‥‥‥‥‥‥‥‥‥‥‥‥‥‥‥‥‥‥‥‥‥‥‥‥‥‥‥‥6管网维护‥‥‥‥‥‥‥‥‥‥‥‥‥‥‥‥‥‥‥‥‥‥‥‥‥‥‥‥‥‥‥6.1一般规定‥‥‥‥‥‥‥‥‥‥‥‥‥‥‥‥‥‥‥‥‥‥‥‥‥‥‥‥6.2维护站点的配置‥‥‥‥‥‥‥‥‥‥‥‥‥‥‥‥‥‥‥‥‥‥‥‥‥6.3管网巡检‥‥‥‥‥‥‥‥‥‥‥‥‥‥‥‥‥‥‥‥‥‥‥‥‥‥‥‥6.4管道维修‥‥‥‥‥‥‥‥‥‥‥‥‥‥‥‥‥‥‥‥‥‥‥‥‥‥‥‥6.5特殊管道的维护‥‥‥‥‥‥‥‥‥‥‥‥‥‥‥‥‥‥‥‥‥‥‥‥‥6.6管网附属设施、设备的维护‥‥‥‥‥‥‥‥‥‥‥‥‥‥‥‥‥‥‥‥6.7管道修复和改造‥‥‥‥‥‥‥‥‥‥‥‥‥‥‥‥‥‥‥‥‥‥‥‥‥7漏损控制‥‥‥‥‥‥‥‥‥‥‥‥‥‥‥‥‥‥‥‥‥‥‥‥‥‥‥‥‥‥‥7.1计量管理‥‥‥‥‥‥‥‥‥‥‥‥‥‥‥‥‥‥‥‥‥‥‥‥‥‥‥‥7.2水量损失管理‥‥‥‥‥‥‥‥‥‥‥‥‥‥‥‥‥‥‥‥‥‥‥‥‥‥7.3漏损控制管理‥‥‥‥‥‥‥‥‥‥‥‥‥‥‥‥‥‥‥‥‥‥‥‥‥‥8信息管理‥‥‥‥‥‥‥‥‥‥‥‥‥‥‥‥‥‥‥‥‥‥‥‥‥‥‥‥‥‥‥8.1一般规定‥‥‥‥‥‥‥‥‥‥‥‥‥‥‥‥‥‥‥‥‥‥‥‥‥‥‥‥8.2资料和档案管理‥‥‥‥‥‥‥‥‥‥‥‥‥‥‥‥‥‥‥‥‥‥‥‥‥8.3管网运行数据采集系统‥‥‥‥‥‥‥‥‥‥‥‥‥‥‥‥‥‥‥‥‥‥48 8.4管网地理信息系统‥‥‥‥‥‥‥‥‥‥‥‥‥‥‥‥‥‥‥‥‥‥‥‥8.5管网数学模型‥‥‥‥‥‥‥‥‥‥‥‥‥‥‥‥‥‥‥‥‥‥‥‥‥‥9管网安全‥‥‥‥‥‥‥‥‥‥‥‥‥‥‥‥‥‥‥‥‥‥‥‥‥‥‥‥‥‥‥9.1一般规定‥‥‥‥‥‥‥‥‥‥‥‥‥‥‥‥‥‥‥‥‥‥‥‥‥‥‥‥9.2安全预警‥‥‥‥‥‥‥‥‥‥‥‥‥‥‥‥‥‥‥‥‥‥‥‥‥‥‥‥9.3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本规程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48 1总则1.0.1为加强对城镇供水管网的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特制定本规程。[条文说明]本条为编制本规程的目的。对城镇供水管网的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制定技术规程尚属首次,编制人员在调研各地区城镇供水管网的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近年制定的《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58及《城镇供水服务》CJ/T316,制定了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城镇供水管网。自备水源的供水管网、总表后的埋地管网及农村供水管网的运行管理,亦应按本规程执行。[条文说明]本规程的适用范围,系城镇供水管网涉及的范围。包括水厂出水流量计,经输水管道、配水干管、配水支管,至用户贸易结算水表。本规程没有制定有关加压泵站、高位水库(水塔)方面的规定,相关内容参考《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58。1.0.3城镇供水管网的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48 2基本规定2.0.1供水单位应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完善管网基础技术资料及管网运行、维护的动态管理。[条文说明]供水单位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包括现场数据的采集,分析计算及存储的配置,网络通讯等内容;管网基础技术资料应包括档案、台帐、现状资料;管网运行状况包括管网GIS系统、GPS系统、SCADA系统、管网数学模型;管网维护的动态管理包括管道与设备的维护、检修诸环节的动态资料。2.0.2供水单位应建立以下管网管理的相关制度:1管道、阀门、在线仪表的巡线、清洗、检漏、维修、爆管抢修的日常运行维护制度;2管道、阀门、阀井等设备与设施的资产管理、维护检修、更新改造制度;3管网GIS系统、GPS系统、SCADA系统、管网数学模型的维护管理制度;4管道并网运行管理制度;5管网水质管理制度;6管网运行的调度管理等相关制度。2.0.3从事管网运行维护的人员应当经过培训,取得相应资格后方能上岗。[条文说明]管网管理员工(包括临时用工人员)均应在上岗前接受职业道德和业务技术培训,并且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2.0.4供水单位应根据所在城镇的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确定管网最不利点的最低供水压力值。城镇地形变化较大时,最低供水压力值可划区域核定。[条文说明]管网最不利点最低供水压力值的确定,关系到供水单位的能耗,也关系到用户内部二次供水的能耗,因此应综合核算,通过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确定,才能找到符合低碳、节能原则的方案。城镇地形变化较大时,最低供水压力值可划区域核定,这样更符合节能的原则,管网最不利点最低供水压力值应不小于0.1MPa,是单层供水和室外消火栓需要的最低要求。2.0.5生活饮用水的输配水设备和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要求。[条文说明]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是指与生活饮用水接触的输配水管、蓄水容器、供水设备、机械部件(如阀门、水泵)等;防护材料是指管材、阀门与生活饮用水接触面的涂料、内衬材料等。48 3管道并网3.1一般规定3.1.1管道的设计、施工,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供水单位的相关技术要求。[条文说明]管道的设计、施工执行的国家相关标准是通用标准,而供水单位提出的具体的技术要求,是为了满足供水单位的使用和管理需要,是对贯彻国家标准的具体补充。3.1.2管道采用的管材、管件、设备、设施等的选用,除应满足相应的国家产品标准和工程标准外,还应满足供水单位的使用要求。[条文说明]管材、管件及各种供水设备、设施的标准是通用标准,而供水单位提出的是具体的使用要求,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些的差异。因此提出既要满足国家标准又要满足供水单位的使用要求。3.1.3管材、管件、设备的内外防腐及阴极保护措施,除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外,还应满足供水单位的水质等相关要求。[条文说明]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对管材、管件、设备的内外防腐及阴极保护措施,不是特指供水管道,没有严格和具体的确保水质安全的要求,因此供水单位提出的相关技术要求是对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的补充。3.1.4闸阀及井室结构应优先选用免维护型。其他各种设备及井室结构应满足不在井室内进行启闭作业及观察启闭度的要求,并应有维护时必要的安全及操作条件。[条文说明]免维护设备,目前较为成熟的仅仅限于立式软密封闸阀;对于大口径蝶阀,由于要在井室内进行轴密封的维护与更换、限位螺栓的调整、减速齿轮箱的维护,因此井室结构应满足上述操作要求。3.1.5消火栓、空气阀及阀井等设备、设施,应有防冻及防止管道二次污染的措施。[条文说明]消火栓、空气阀等设备在冬季严寒地区要考虑防冻问题,同时这些设备内的水又可与空气直接接触,特别是空气阀吸气时,阀井设施应考虑防止管道二次污染问题。3.1.6架空管道应有空气阀、不限位伸缩节、支座及防冻、抗风等辅助措施,应有防止攀爬的安全措施,并设置警示标志。[条文说明]架空管道相对于埋地管道处于较高位置,暴露在大气中,应有良好的防腐蚀涂层,管道的造型与色彩应与环境相协调,应有良好的排气和固定条件,应具有防风48 抗震的功能,应适应管道热胀冷缩的需要,同时严寒和寒冷地区还应有防冻措施。3.1.7倒虹吸穿越河道、沟渠的管道应有防冲刷及抗浮等安全措施。[条文说明]倒虹吸穿越河道、沟渠的管道,对于通航的河道应两岸设牌标注管道穿越河道的位置,防止船只在倒虹管附近抛锚,注意河堤基础及堤岸的加固,防止洪水的冲刷,由于管上覆土较少,易产生被冲刷和上浮事故,为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可采取管道混凝土包封、河床混凝土护底或混凝土压块等安全措施。3.1.8柔性接口的管道在弯管、三通、管端盖堵等易位移处,应根据情况分别加设支墩或采取管接口防脱措施。[条文说明]柔性接口的管道,应在易位移处加设支墩,但限于管道施工现场的铺设条件,在大口径管道的易位移处加设支墩难度较大,因此可考虑采用防脱卡箍等措施减小支墩尺寸。3.1.9输配水干管高程发生变化时,应在两个控制阀门间的高点设置空气阀,在水平管线上也应按一定距离设置空气阀,一般间距以(0.5~1.0)km为宜,空气阀的型式与规格应设计计算而定。[条文说明]当施工纵断面不符合设计图时,在两个控制阀门间管线出现多个高点时,应在每个高点处都要设置空气阀,长距离水平管线上也应考虑设置空气阀,有利于管道的进、排气。对于单线距离较长、高程变化较大的配水管道,亦应在高点处设置空气阀。3.1.10应在输配水干管两个控制阀间低点处和必要处设置排空管及排空阀门,并在临近河道或沟渠处适当设置冲排管及冲排阀门。[条文说明]在管道两个控制阀间低点处设置排空管及排空阀门,有利于管道爆管抢修、正常维修及引接分支管时,能将管段内水抽排完,有利于工作坑内的作业;在管道上临近河渠附近适当设置冲排管及冲排阀门,既可以用于管道并网前的清洗冲排,同时又能用于管道维护时或出现水质、爆管事故后的清洗冲排。3.1.11用户内部有多种水源连通的管网,严禁与城镇供水管网连接。[条文说明]本条文系强制性条文。主要依据:1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中第7.1.9条文系强制性条文,规定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网,严禁与非生活饮用水管网连接,严禁与自备水源供水系统直接连接。2我国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明确规定:“各单位自备的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不得与城市供水系统连接”。3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中第3.2.3条文系强制性条文,规定城市给水管道严禁与自备水源的供水管道直接连接。当用户内部管道有多种水源连通时,该管道再与城镇供水管网连通,会极大增加因压力差或虹吸形成的倒流,致使其他水源流入城镇供水管网,威胁城镇供水管网的供水安全。3.1.12从供水管道上接出用水管道时,对存在倒流污染的用水管道上,应设置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防止倒流污染的装置。48 [条文说明]本条文系强制性条文。主要依据: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中第3.2.5条文系强制性条文,规定的内容与本条文一致。为了确保城镇供水管网的安全,有必要在用户管网系统和城镇供水管网之间设置物理隔断,对一些特殊用户应采取强制物理隔断措施。从供水管道上接出用水管道时,应在以下用水管道上设置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防止倒流污染的装置:1单独接出消防用水管道时,在消防用水管道的起端(注:不含室外供水管道上接出的室外消火栓);2从城镇供水管道上直接吸水的水泵,其吸水管起端;3当游泳池、水上游乐池、按摩池、水景观赏池、循环冷却水集水池等的充水或补水管道出口与溢流水位之间的空气间隙小于出水管径2.5倍时,在充(补)水管上;4由城镇供水管直接向锅炉、热水机组、水加热器、气压水罐等有压容器或密闭容器注水的注水管上;5垃圾处理站、动物养殖场(含动物园的饲养展览区)的冲洗管道及动物饮水管道的起端;6绿地等自动喷灌系统,当喷头为地下式或自动升降式时,其管道起端;7从城镇供水环网的不同管段接出引入管向同一用户(大型企业、居住小区、学校等)供水,且用户内部供水管与城镇供水管形成环状管网时,其引入管上(一般在总水表处)。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第3.6.15条中规定:管道倒流防止器的局部水头损失,宜取(0.025~0.04)MPa。尽管管道倒流防止器能有效防止水的倒流,但它导致的水头损失在(7~11)m间,最小也达3m,在局部升压的二次供水系统中是可以承受的,对于低压供水的城市供水管网是难以承担的。另外这种倒流防止器的排水系统尚存在遭受污染的问题,因此常用水头损失较小、止回严密性较好的止回阀代替(如水头损失仅1m的球形止回阀、旋转式橡胶板止回阀、静音式止回阀等,其密闭性尚好),同时强调对止回阀定期维护管理。3.1.13聚乙烯(PE)等非金属管应在管道上方增设金属标识带或探测导管。[条文说明]增设的金属标识带放在管道的顶部;但对水平定向钻进等非开挖拖管施工时,在拖进聚乙烯(PE)等非金属管的同时,拖入一根DN25的塑料管作为探测导管,且两端做好探测导管的导入出井,导入出井间距最大不超过200m,内穿金属标识带或粗铜线。3.1.14设置在市政综合管廊(沟)内的供水管道,其位置与其48 他管线的距离应满足最小维护检修要求(一般净距应不小于0.5m);并应有监控、防火、排水、通风、照明等措施;严禁与电力、燃气、污水等管道在同一沟内,当与热力管道在同一沟内时,应有隔热措施。[条文说明]设置在市政综合管廊(沟)内的供水管道,除应满足上述条文要求外,还应具备维护检修人员通行和维修设备、材料运输的条件。3.1.15管道并网前应拟定停水并网方案,评估并网施工的停水范围、管网降压范围、影响时段等,制定应对措施,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后实施。[条文说明]管道并网时,一般需对原有管道进行停水。要提前对停水范围和影响区域进行评估,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提出应急预案,确保停水并网的按时完成。3.1.16管道在并网前必须进行水压试验,其试验结果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条文说明]本条文为强制性条文。主要依据:我国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中第9.1.10条文系强制性条文,规定给水管道必须水压试验合格,并网运行前进行冲洗与消毒,经检验水质达到标准后,方可允许并网通水投入运行。水压试验是管道施工质量最直观和必须的检测手段。当设计有要求时可按设计要求实施,其试验结果应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3.1.17管道并网前必须进行管道清除渣物及冲洗、消毒,经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允许并网通水投入运行。[条文说明]本条文为强制性条文。主要依据同‘3.1.16’条的条文说明内容。3.2并网管理3.2.1管道的冲洗消毒与并网连接应有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并应征得供水管网调度部门及供水单位调度部门的同意。[条文说明]由于新建、改建管道的冲洗消毒与并网连接需要停水作业,不仅影响城镇居民的用水,同时对周边环境影响也很大,各种意料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故要求在停水作业前应有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应取得设计部门的核定,还要征得供水单位调度部门的同意。3.2.2管道施工单位应在管道通水后30d内向供水单位管网管理部门提交竣工资料。对于重要用户,应在管道并网连接时同时提交竣工资料。[条文说明]管道的竣工资料是供水单位管网管理的基础,及时提交竣工资料是对管道施工单位的基本要求。重要用户系指用水水质、水压、连续性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及对管网输配水影响重大的用户。3.2.3管道并网连接前,其管道上的各种阀门设备由施工单位操作和管理;原有运行管道上的各种阀门设备等应由供水单位管网管理部门负责操作和管理。48 [条文说明]管道并网连接前,新管道尚未纳入城镇供水管网,其管道上的各种设备、附件由施工单位负责,并进行操作管理;而原有运行的管道由于已经纳入城市供水管网,其管道上的各种设备、附件应由供水单位管网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和操作。3.2.4管道并网连接时宜采用不停水施工方法,需要停水施工的,应在停水24h前通知停水区域的用户做好储水工作,停水宜在晚上用水低峰时进行。[条文说明]为了减小停水施工给城镇居民带来的影响,管道并网连接时有条件的应尽量采用不停水施工的方法;没有条件的也应在停水24h前通知停水区域的用户,提前储水;停水最好安排在夜间进行;施工单位要认真组织,确保在停水时间段内完工;供水单位管网管理部门也应有应急预案,配合施工单位按时完工;对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在原定停水时间段内完工的,要有紧急应对措施。3.2.5管道并网运行后,如原有管道需废除,应做好原有用户的改接工作;原有管道废除时,应截止分水口,不应留存滞水管段,原有管段宜拆除,材料应退库;暂时无条件拆除的管道,应对其位置、起止端、属性等应在竣工图上标注。[条文说明]管道并网运行后,拆除原有管道的工作十分重要。既要保证原有用户的用水,又不能给今后的管网管理带来隐患,同时还要做好管网管理档案图或竣工图的标注工作。3.2.6输配水干管并网前,应通过数学模型等手段对并网后水流方向的改变、输配水水质变化进行评估,若影响较大时应将原有管道冲洗后实施并网作业。[条文说明]输配水干管并网连接后,其连接处周边管网由于流向发生变化,极易出现水黄等水质问题,因此并网前进行评估,若影响较大时将原有管道冲洗后实施并网作业,是确保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3.3并网运行3.3.1管道并网运行后,管道及其设备、附件由供水单位管网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并负责日常的运行、维护、保养工作。3.3.2管道并网运行后,管道上的阀门设备等由供水单位的管网管理部门操作管理。[条文说明]管道并网后,该管道已经纳入城镇供水管网,其安全可靠运行关系到管网的安全,责任主体已经转移到供水单位的管网管理部门,其他部门、单位(包括施工单位)未征得管网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自行操作管道上的各种设施。3.3.3输配水干管并网,管道排水、充水及冲洗过程中应重视泵站、阀门的操作管理,防止水锤的危害。[条文说明]水锤综合防护措施应包括对管网系统全面的防护,它包括:停泵水锤、开泵水锤、关阀水锤、开阀水锤及管网调节运行中的水锤等综合防护48 应注意阀门的启闭速度,力求缓开缓闭。对于输配水干管阀门的启闭,有条件时应进行调节过程的水力过渡分析计算,进行数学模拟,拟定方案,以确保管网安全。启闭阀门所引起的管道中水击现象,多数是属间接水锤范畴。在相似的水流条件下,间接水锤比直接水锤的能量较小,危害较弱。但迅速启闭阀门,迅速向空管内充水,可能发生上述的直接水锤。主输水管道阀门关闭过快可能造成管网部分或较多管段出现负压,产生管道水柱中断,进而发生断流弥合水锤。由于断流弥合水锤升压较高,并具有传播性,易引发多处断流弥合水锤,其多处弥合水锤升压的叠加,往往超出管道可承受的极限,导致爆管。进行关阀水锤定量计算,确定主要管道阀门的关闭速度,可获得更好的安全运行效果。启泵或开阀前管网中存水和存气的状态对启泵或开阀水锤防护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1水泵正常启动或开阀,可认为管网中充满水而不含气。应分析水量增加的速度对管网升压的影响,从而根据相应的分析计算或经验确定水泵启动或开阀的操作规程。2突然停泵或停水较长时间后再次启动水泵或开阀,可认为管道中水不是完全充满的,部分管段存有一定量气体。应充分考虑管道内存在气量及其排出方式,应严格控制充水流速,应使管段流速控制在(0.2~0.4)m/s之内,待管道内气体完全排净后,方可逐步加大流量至设计工况。3新建管网初次通水启泵或开阀充水,管道基本充满空气,可能也少量有水。应采用关阀启泵方式,开阀亦应先开启5o~10°,严格控制管道内水流速度在(0.2~0.4)m/s之间。当管道末端或计划的充水终点管道见水时,仍不能认为管道已完全充满水而过快加大充水量,而应注意检查管道中空气阀的工作状况,然后逐步加大管道充水流速,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确保管道完全不含气时,再加大充水量至设计值。48 4管网调度4.1一般规定4.1.1供水单位应设立运行调度部门,配备与供水规模相适应的调度人员、相关的监控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4.1.2供水单位的调度部门负责日常管网运行调度工作,范围为:1水厂二泵房;2输配水管网和附属设施;3管网内的控流站、增压泵站、水库泵站、高位水库;4重要用户监控等。[条文说明]当原水系统也属于供水单位管辖时,原水泵站为调度涉及范围。4.1.3有条件的供水单位应全面开展优化调度工作,调度部门应配备专业软件和硬件设备。主要进行下列工作:1建立水量预测系统,进行长期水量预测,短期水量预测和在线水量预测。2配备管网数学模型。3建立调度指令系统进行日常的调度工作和优化调度工作。4建立调度预案库,存放历史上成熟的调度方案,各类优化方案和异常状况下管网的实际运行调度方案。预案库可以辅助调度人员进行各类调度,也可以作为调度人员的培训资料。5建立调度辅助决策系统。调度辅助决策系统主要有在线调度和离线调度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是实施优化调度的关键模块。[条文说明]优化调度是在保证城镇供水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供水能耗,从而进一步降低供水单位整体运行成本而形成的一套科学的调度体系。优化调度主要有水量预测系统、管网数学模型、调度指令系统、调度预案库和调度辅助决策系统组成。水量预测系统可采用多种不同的算法,既要考虑气象因素,同时要考虑社会因素,每种算法须经过多个月的跟踪对比,以便确定最适合本城镇48 的水量预测方法。长期预测用于规划、年生产计划、月度生产计划,以年、月为单位进行预测,短期预测用于次日的时段用水预测,在线预测根据当前用水状况,预测此后1至3个时间单位的用水量。时间单位步长一般为15min到2h。调度指令系统对调度过程中所有调度指令的发送、接收、过程进行管理。同时对所有数据进行存档,以便将来进行查询和分析。调度预案库主要有以下部分组成:1日常调度预案1)平时工作日调度预案;2)平时周末调度预案;3)各种特殊气候下的调度预案(如暴雨、大风、大雪、暴热、爆冷等);4)管网平均压力值不同时的调度预案;5)各水厂水量和压力值分配不同时的调度预案;6)不同管网主控点和辅助控制点压力值下的调度预案。2节假日调度预案1)春节期间调度预案;2)其他节日及大小黄金周期间调度预案。3突发事件调度预案1)爆管应急处理预案;2)突然大面积低压或缺水处理预案;3)水处理厂或泵站停电应急处理预案;4)源水水质突然恶化应急处理预案;5)出厂水质问题处理预案;6)大面积管网水质问题处理预案;7)调度SCADA系统瘫痪处理预案;8)水处理厂或泵站控制系统瘫痪应急处理预案;9)恐怖袭击供水设备时的处理预案;10)地震等天灾发生时的处理预案。4计划调度预案1)主干管维修、迂改、冲洗调度预案;2)重要阀门维修、更换时的调度预案;48 3)水厂设备、设施维修调度预案;4)其它计划性调度预案。在线调度运用复合型的供水调度决策,与管网数学模型(包括微观模型和宏观模型)、水量预测和分配系统、泵站优化排泵系统、预案库、人工经验、数据采集系统协同工作,根据当前供水工况进行在线优化调度决策,以指导供水调度工作。离线调度在离线的情况制作各类调度方案,用管网数学模型的模拟运行,再通过多方案比选对未来时期的调度进行指导。选出的优选方案通过模版方式存入预案库如:日常调度、假日调度、节日调度、计划调度、紧急调度等多种调度模版。4.1.4有条件的供水单位管网管理部门应建立管网调度机构,进行管网运行管理。4.1.5管网供水压力控制点的设置,应按管网运行分析确定。4.1.6管网运行调度的服务压力指标应符合本规程2.0.4条的规定。4.2运行调度4.2.1供水单位调度部门应按照工作要求配置调度人员。[条文说明]调度员负责对整个供水系统的日常调度工作,包括日常调度计划的制定,发布调度指令,干管阀门启闭控制,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网压力控制点要求调整水泵的运行,调控调流阀的启闭度,处理异常调度,如爆管、火灾等;调度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调度管理工作,拟定调度计划,编制调度预案,协调有关调度事宜,分析调度数据,负责对大型突发事件的处理,协调与其它部门的协同工作。4.2.2供水单位调度部门的工作内容如下:1调度人员应编制月调度计划和日调度计划。2调度人员的日常调度管理内容为发布日调度指令,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日调度计划,控制管网供水压力在合理范围内。调度人员对当天要启闭的干管阀门进行操作管理。3在管网运行中遇到突发事件,调度人员应启动紧急调度预案,协调水厂、泵站、管网管理单位的统一行动处理突发事件。事件处理完后写突发事件处理报告。4调度部门应建立一套城镇基本用水量的分析系统,包括有用水量的空间分布、用水量的时间分布、用水量的分类分布、压力分布。[条文说明]48 月调度计划的主要内容为水量安排,用电量安排,各水处理厂泵站要影响到管网运行的维护安排,管网上设备维护安排。日调度计划的主要内容为水厂二泵房和泵站的水泵工作安排,调控调流阀的启闭度,阀门操作审批。调度部门建立城镇基本用水量的分析系统,包括以下内容:1用水量的空间分布1)分析全部供水范围内用水量空间总体分布;2)按行政区域进行分析;3)按城镇功能区域进行分析;4)按水厂(泵站)供水区域进行分析。2用水量的时间分布1)按气候季节进行分析(春季、夏季、秋季、冬季);2)按月、周进行水量分析;3)按一日24小时进行水量分析;4)按节日进行水量分析(重大节日);5)按事故时进行水量分析。3用水量的分类分布合理划分城镇的用水分类,对各个用水量分类按空间、时间分析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要特别重视用水量大的特色产业。4压力分布1)管网供水区域的划分及区域内压力分析;2)管网总体压力分布的分析;3)管网压力控制点与出厂压力的关系分析;4)管网压力控制点与最不利点压力的关系分析。4.2.3管网管理部门的调度机构,借助管网运行管理软件(GIS)进行管网运行管理的内容包括:1对管网系统的日常调度与管理;2为调度服务的在线检测数据的维护、采集、分析与管理;3用户热线信息的处理、返馈、分类归档的管理;4针对水厂、管网的重大技改工程等,根据调度部门的调度令,实施阀门启闭及排放水方案,具体执行上门送水的措施安排;5管网巡线周期、巡线路线的安排与考核管理;48 6管网检漏周期、检漏路线的安排与考核管理;7阀门启闭作业的安排与考核管理;8管道维修与抢爆作业的安排与考核管理;9阀门(包括空气阀、减压阀等)、阀门井维修作业的安排与管理;10管道清洗冲排的安排与管理;11消火栓启闭、排水的周期安排与管理;12贸易结算水表节点的维护安排与管理;13调度信息及时上报供水单位调度部门,严格执行调度部门的调度令;14对于突发事件,及时投入应急预案,在管网管理部门主管的授权下,具体负责对上级主管部门及单位调度部门的报告与请示;15管网管理部门内年度、月份调度计划的编制与总结;16管网管理部门内应急调度方案的编制与总结;17负责管网管理部门内调度预案库的拟定与完善;18积极参与单位调度部门举办的培训与经验交流活动,积极参与本部门内生产运行的例会,认真听取意见,进一步完善调度管理。4.3数据采集4.3.1调度部门应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参数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1管网测点上的压力、流量、水质;2水厂二泵房、管网内的增压和水库泵站等给水设施运行的压力、流量、水质、电量、水泵开停状态等参数;3调流阀的启闭度、阀前后压力、流量;4二次供水的进出水压力和水泵的开停状态;5大用户(包括趸买用户)的用水量和供水压力数据。4.3.2对采集的数据根据不同需要分成三个层次,供水单位必须建立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数据的采集系统,有条件的供水单位亦应建立第三层次的数据采集系统。[条文说明]采集的数据根据不同需要分成三个层次,运用三个层次数据内容如下:48 1第一类数据:水厂、泵站出厂压力数据,关键测压点数据,这些测压设备必须配备有电池可以实时工作,不依赖于外供交流电。在供水系统发生特大型事故时如地震、大面积停电、恐怖事件等时,它可以通过有限的几个数据基本掌握生产运行状况;2第二类数据:水厂、泵站主要生产数据包括出厂压力、流量、水质、关键配电数据,管网测点数据包括压力、流量、水质(余氯、浊度),从而可以全面掌控和调度生产运行;3第三类数据:水厂、泵站全面生产数据,大量各类测压、测流、水质数据,大用户远传数据,实时性要求不高,供数据处理和分析用,为生产运行、优化调度服务。48 5管网水质5.1水质管理5.1.1供水单位应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对供水水质和水质检验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情况建立管网水质管理制度,对管网水质进行检测。[条文说明]生活饮用水包括人的日常饮水和日常生活用水。供水系统的水质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5.1.2当操作阀门可能影响管网水质时,应错过高峰供水时间段,宜安排在夜间进行。5.1.3供水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管网末端余氯达标。[条文说明]管线较长,末端余氯不达标,首先考虑的是水厂出厂水余氯适当提高,当出厂水余氯已经较高时,应选择适当的地点补充加氯,以保证管网末端余氯达标。5.1.4当城镇有新增水源,或原有水源供水量发生较大变化时,应临时增大管网水质检测点及检测频率,特别是供水分界线附近的水质检测。[条文说明]当城镇有新增水源,或原有水源供水量发生较大变化时,应临时增大管网水质检测点及检测频率,特别是供水分界线附近的水质检测。若管网水质有较大影响,应根据检测的数据,分析原因,进行处理。5.1.5当管网水质出现异常时,应增加水质监测频率和相关指标检测。水质检验结果连续超标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扩散,并应及时报告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条文说明]由于管网水质关系到供水的安全,当管网水质出现异常时,一方面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扩散;另一方面同时报告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5.2水质监控5.2.1供水单位应在供水管网用户端设立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管网水质监测取样点,对管网水质实施监测。48 管网的水质监测取样点数,一般应按每两万供水人口设一个采样点计算。当供水人口在20万以下或100万以上时,可酌量增减。[条文说明]水质监测取样点是指人工采集水样并进行检测的管网点位。5.2.2水质监测取样点的设立应考虑水流方向等因素对水质的影响,应在输水管线的近端、中端、远端和管网末梢、供水分界线及大用户点附近设置,监测点应尽量均衡地分布在管网中。5.2.3供水单位应建立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在线监测点设置数量,应根据供水规模确定,有条件时可按每10km2设置1~2个点,宜在主要水质控制点设置在线监测点。5.2.4水质在线监测点的检测项目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如浊度、余氯、pH值、电导率、温度、硬度等)。5.2.5供水单位应建立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点定期巡视制度,并应按照选用水质仪表要求制定维护计划。[条文说明]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点应按照选用水质仪表要求制定维护计划,并建立定期巡视制度,包括校准、清洗及定期更换检测药剂等。5.3管道清洗5.3.1管道并网前的清洗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管道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拟定管道完工后的冲洗方案,包括合理设置冲排口、铺设临时冲排管道,必要时借助运行中的管道,从其他冲排口排水。2管道清洗应符合现行的《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要求。应在管道试压合格、完成管道现场竣工验收后进行,管道清洗主要工序包括冲洗——消毒——冲洗——并网。3管道冲洗消毒前,应保证管道内无杂物。4管道冲洗方式包括水力清洗法、气压脉冲法、高压射流法、弹性清管器法等。5消毒剂应选用安全并具有一定消毒能力的液态消毒剂。宜选择次氯酸钠消毒液,应水溶后取其上清液使用。6管道清洗后出水浊度小于3.0NTU时,方可进行消毒工作。7水质检验合格后,清洗管道应在24h内并网。[条文说明]管道冲洗消毒前,DN≥1000管道必须认真进行人工清扫与清洗,开始清扫前48 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首先管内通风换气,携带小鸟笼入管内检测无异常,手工用刷子、抹布等清理内壁,清扫完毕,带出垃圾;DN<1000的管道,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如管子在入沟排管前认真清扫,管道施工的间断期间,严格进行管口封堵。1对管道冲排口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设定的管道冲排口应能适应整个管道工程完工后冲洗管道的需要;2)管道冲排口的口径与条数,应确保管道冲洗时主干管内的冲洗流速不小于1.0m/s;3)管道冲排支管的冲排流速不小于10m/s时,为了限制支管振动,在支管穿越岸堤部位应设混凝土镇墩保护;4)管道冲排支管端口采用弯管,将冲排水引向河渠下游河床中部,应在河床底部设混凝土板加固,防止水流冲刷河床;5)管道冲洗排水阀门是经常启闭的阀门,一旦不严漏水,因主管口径偏大停水困难,将形成长期水的流失,故冲洗排水阀门宜串设双阀,分别设井以利阀门及时维修;6)管道冲排支管阀井内设压力计或安装压力计的接口,以便管道冲洗时掌握排口的水头,有利于冲排水量的估算。对于通过冲排阀门向河渠排出的水量,当阀门全开时按下式计算排水量:(5.3.1)式中:Q--排水阀门排出的总水量,m3;T--开启排水阀门排水的小时数,h;D--排水口的内径,m;H--排水口前管道的水头值,m。注:该算式是按管孔出流公式推算而得,在冲排阀门后安装一压力表,实测水头值。2管道消毒控制的余氯值应示管道内壁清洁程度及内壁材质而定,对于管道内比较清洁的情况,余氯值可以偏低,亦可用含氯的自来水浸泡、冲洗、再浸泡、再冲洗,直至水质检验合格为止。5.3.2运行管道的冲洗应符合下列要求:1供水单位应根据管网布局、运行状态、24h流速状况、铺设年限、管材内衬状况及管道水质事故资料等,编制管道清洗规划,包括冲洗线路、冲洗周期。2结合近年因爆管、新管道并网等原因已经冲洗的现状,结合管网冲排口的布局,编排年、月冲洗诸管段形成的线路、冲洗方式、冲洗时间,编排逐日冲洗计划。3配水管应结合消火栓排水进行冲洗。48 4用户配水支管结合水表周期换表进行冲洗。5内衬较好,流速较大的管段,可不列入冲洗周期的排序。6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节水高效的清洗工艺。7高寒地区不宜在冬季进行管道清洗。8运行管道的冲洗宜安排在深夜作业,尽量不影响用户的用水。主管冲排流速宜不小于1m/s,冲排后的水浊度不大于1.0NTU方可结束。48 6管网维护6.1一般规定6.1.1供水单位应制定管网巡查、维护、报修等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条文说明]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和单位职能部门的设置有关,如供水单位-管理所-管理站的三级管理和单位-管理所的二级管理,管理制度的内容是不一的。管网维修养护的管理制度包括巡查、检漏、维护、报修、阀门、修理现场、领退料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制定的管理制度应明确工作内容、范围、责任人,建立岗位责任制及工作流程。6.1.2供水单位应对管网运行参数进行检测与分析,做好管网维护记录,对运行工况不良的管道提出修复、改造计划。[条文说明]供水单位应对管网运行中的节点压力、管段流量、漏水噪音、管段阻力系数、大用户用水流量等动态数据的检测,做好管网维护检修的记录,从而对管网运行工况进行分析,逐年对运行工况不良的管道提出修复、改造计划。6.1.3维修施工项目应编制施工方案及实施计划,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条文说明]施工前应探明地下水位、相邻的其他地下管线,对周边管网水压、水质、用户用水动态变化及交通状况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及实施计划,管道维修过程应遵循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规和各项技术要求,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确保符合当地整治街道环境的要求。6.1.4对于管道维修工程(包括维修所用材料、设备),应建立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6.1.5高危管段的维护,应采取以下措施:1应缩短巡检周期,进行重点巡检和观察,并建立管理台帐;2应在日常的管网运行调度中适当降低该管段水压,并逐一制定爆管处理应急预案;3应尽快制定改造计划,适时进行更新改造。[条文说明]高危管段系指位于被建筑物或构筑物压埋、贴近的管段,管材脆弱、存在严重渗漏、易爆管段、存在高风险隐患的管段,穿越有毒有害污染区域的管段。高危管段应单独设档,附照片,标明地址、管线名称、规格、材质、管长、附属设施及设备内容、内衬外防腐措施、存在高度危险的原因、危险程度、应急措施预案、运行维护记录。48 6.2维护站点的设置6.2.1供水单位的管网管理部门应根据管理区域的情况设置相应的维护站点,配置适当数量的管道维修人员,负责本区域的管线巡查、维护、检修工作。[条文说明]维护站点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km,选在交通方便,通讯及后勤保障顺畅的区域内。维护站点的人员宜按照每6~8km管道配维修维护人员1名的数量配备。维护站点服务半径与范围内的管网密度、服务人口数量有关,如果范围内的管网密度、服务人口数量少,服务半径不超过5km则明显不够经济合理。各地区在设置相应的维护站点可按条文规定作相应调整。6.2.2维护站点内配备的办公、生活、休息设施应满足24h待命值班需要。[条文说明]由于管道维修工作的特殊性,维护站点除满足日常工作办公的需要外,还需具备值班人员饮食起居的生活条件。6.2.3维护站点内配备的常用工具、设备及维修材料应满足24h维修、抢修的需要。[条文说明]维护站点内配备的常用设备有工程抢险车;破路及挖土机械;可移动电源;抽水设备;抢修用发电机、电焊、气焊设备及烘干箱;起重机械;管道抢修的常用工具;照明及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管道通风设备;必要的通讯联络工具等。其中大型装备如破路及挖土机械,起重机械等可采用多个站点共用或租用等其它方式配备。6.2.4维护站点应配备相应的维修、抢修调度系统。[条文说明]维护站点应对维修工作进行统一调度指挥,及时,高效,优质地完成维修、抢修工作。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调度指挥平台可采用相应的信息系统结合通讯系统建立。6.2.5维护站点所进行的各项管网操作数据应有文字记录。[条文说明]维护站点所进行的阀门操作,维修记录,管网损坏情况调查处理结果,水质水压数据,水表换修记录等,均应有文字记录。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可采用计算机作信息管理,且供上级管理部门分析管网运行情况,调整管网调度方案,保证管网正常运行。6.3管网巡检6.3.1供水管网的巡检宜采用周期性分区巡检的方式。6.3.2巡检人员进行管网巡检时,宜采用步行或自行车。6.3.3巡检周期应以管道本身的质量、管道的重要程度及周边干扰状况等来确定。周期不宜大于5~7d;对于高危管段、管线周边出现施工工地或其他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建设活动时,巡检周期应缩短,必要时巡检任务转交专职部门,对该管段现场进行24h监管。48 [条文说明]管网的巡检周期各地供水单位可结合单位自身规模、管网特点、管线的重要性、城市建设的现状等情况来合理制定,巡检周期越短越有利于管道的安全运行,通常情况下对一般管线巡检周期不宜大于5~7d,对重要管段巡检周期以1~2d为宜。6.3.4巡检应包括以下内容:1查明管道沿线有无自来水明漏或地面严重塌陷现象;2查明井盖、标志装置、牺牲阳极测试桩等管网附件有无丢失或损坏现象;3查看各类阀门、消火栓及设施井等有无被损坏、被埋压的情况,管道上堆压物体应符合管道承受的安全要求;4查看明装管道、架空管的支座、吊环等是否正常;5查看管线周围的地理环境有无明显变化,管道安全保护距离内不应有根深植物、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开沟挖渠、挖坑取土、堆压重物、顶进作业、打桩、爆破、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或堆放有毒有害物质等危害城镇供水设施安全的活动;6查明管线上是否有偷盗水等违章用水的现象。[条文说明]巡检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巡捡中发现的问题越早,处理得及时,有利于管网的安全运行,降低管网维护检修费用,在巡检过程中发现有偷盗水,故意损坏、埋压供水管道及设施的行为应及时上报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由执法部门核查处理。6.3.5应将巡检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6.4管道维修6.4.1供水管道发生漏水,应自巡检人员正式报修之时起24h之内修复;若发生爆管事故,维修人员应在接到信息后30min内到达现场,在4h内止水,修复时间按以下要求控制:1DN≤200应控制在12h之内;2DN>200且DN≤600应控制在24h之内;3DN>600且DN≤1200宜控制在36h之内;4DN>1200宜控制在48h之内。[条文说明]修复时间指从停水后到通水之间这一段时间,为了保障供水,应尽量缩短修复时间,有条件时应力求采用不停水的维修方式。6.4.2供水单位应组织专业的维修队伍,实行24h值班,配备完善的快速抢修器材、机具,必要时可配置外围备用队伍。[条文说明]由于供水的连续性要求,管道一旦出现爆漏应按“6.4.1”条文的规定期限进行抢修,因此抢修的人员与机具应24h值班。48 6.4.3管道维修应做到少停水、无污染、快速有效,应不发生次生损害。[条文说明]为了提高管道维修、抢修水平,应充分发动一线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认真学习外地及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试验、论证、逐步推广的策略,研发成熟的快速抢修技术,从而达到条文的要求。6.4.4维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不清洁水或异物进入管道敞口。[条文说明]由于供水管道是输送饮用水的管道,维修、抢修过程中必须临时中断时,现场应有专人看守,中断时间较长时,管道敞口应进行封口处理,防止不清洁水或异物进入管内。6.4.5因管道地基沉降、温度变化、外部荷载变化等原因造成的管道破坏,在管道修复时还应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各种隐患。[条文说明]爆管抢修的同时,应对引起爆管的外因进行分析判断,及时进行处理。否则修复的管道还会损坏。6.4.6管道修复应考虑以下因素:1管材的类别、损坏的部位、损环的程度;2现场环境、管道的埋深、管道的工作压力;3管道修复添加的管材应不影响管道的修复质量。[条文说明]管道修复添加的管材应不影响管道的修复质量。对于金属管材的焊接,若材质不一,要产生电化学腐蚀;对于化学管材则将影响粘接、熔接的质量。6.4.7管道修复应考虑以下方法:1优先选择带压、带水、快速修复方法;2大口径管道修复,凡人能进入管内操作的应力争在管内修复;3柔性接口管道的修复,宜选择不切断换管的方法,否则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接口胶圈的回弹。6.5特殊管道的维护6.5.1明铺管道的维护,包括以下内容:1裸露管道的防腐层破损,桥台支座出现剥落、裂缝、漏筋、倾斜等现象,应及时修补;2在气温低于0℃的地区,在冬季来临之前,检查与完善明管或浅埋管道的防冻保护措施;3在洪水暴发之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管道进行维护;4空气阀应定期进行检修;5保护标志牌和安全提示牌应定期进行清洁维护及油漆;48 6伸缩节漏水,应及时维修。[条文说明]明铺管道系指裸露在道路旁的管道、沿桥明铺的过河管道、架空穿越障碍物的管道。明铺管道应单独设档,附照片,标明地址、管线名称、规格、材质、管长、附属设施及设备内容、内衬外防腐措施及运行维护记录。6.5.2倒虹管的维护,包括以下内容:1在河床受冲刷的地区,每年应检查一次过河倒虹管处河岸护坡、河底防冲刷底板的情况,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2当双条并列倒虹管冲洗疏通时,可轮换进行;3因检修需要放空管道前,应重新进行抗浮验算;4在通航河道上设置的倒虹管保护标志牌、标志桩和安全提示牌应定期进行清洁维护及油漆,严禁船只在保护范围内抛锚。[条文说明]‘6.5.2’条文第4款为强制性条文。穿越通航河道的倒虹管在竣工后,按国家航运部门有关规定设置浮标或在两岸设置标志牌,严禁船只在保护范围内抛锚,确保倒虹管的安全。对不通航河道及干河沟、洼地等的倒虹管竣工后,可在两岸或坎边设置标志桩。倒虹管应单独设档,附照片,标明地址、管线名称、规格、材质、管长、附属设施及设备内容、内衬外防腐措施、河岸护坡、河床护底资料及运行维护记录。6.5.3穿越管的检查维护,包括以下内容:1对穿越管处的套管、箱涵、支墩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进入套管或箱涵前应将两侧检查井盖揭开,排除积水,强制通风换气,采取措施检测有毒气体,当检查无异常状况时方可入內作业,检查管道防腐、有无渣物及漏水等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修复;2设置的保护标志牌应定期进行清洁维护及油漆。[条文说明]‘6.5.3’条文第1款为强制性条文。进入套管或箱涵进行检查时,采取的安全措施可按“6.6.3”下井维修阀门的安全管理措施执行,确保安全。穿越管应单独设档,附照片,标明地址、管线名称、规格、材质、管长、附属设施及设备内容、内衬外防腐措施、套管或箱涵资料、运行维护记录。6.6管网附属设施、设备的维护6.6.1附属设施、设备应建立日常保养、一般检修和大修三级维护检修制度。1日常保养:对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的保养和除尘。供水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日常保养周期;248 一般检修:停水对设施、设备部件进行维修更换。设施、设备安装操作维护说明书有明示的,应按照说明书要求的周期进行检修,否则应根据设施、设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检修周期。3大修:设施、设备整体或主要部件的更换。各类管网附属设施、设备一旦发生故障,无法正常发挥其功用,应立即安排大修或更换。[条文说明]管网附属设施包括井室、井盖、支墩、支座及过河倒虹管的护坡、护底等构筑物;管网附属设备包括闸阀、蝶阀、调流阀、减压阀、伸缩器、空气阀、消火栓、止回阀、倒流防止器、水锤消除装置、阴极保护装置等。对管网附属设施、设备建立日常保养、一般检修和大修三级维护检修制度,是保障管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6.6.2供水单位要制定阀门操作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阀门操作维护队伍,并应凭启闭单在地面上作业,认真填报启闭单的相关内容,明确表述启闭效果。[条文说明]本条文阐述了以下几项内容:1由于阀门的启闭关系到管网的安全运行,关系到对用户的服务承诺。阀门的启闭必须纳入调度中心的统一管理,重要主干管阀门的启闭应作管网运行的动态分析,上报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对影响管网水压的状况,通过谋体等方式向用户通报。2管网中阀门数量多、启闭状况难以观察,一旦阀门处于半开启或关闭状况,对管网的运行影响极大。供水单位对于阀门的启闭操作应固定人员,接受专业培训,明确岗位责任。3阀门启闭凭单操作,阀门启闭作业应作好书面记载,如阀门的位置、启闭日期、启闭转数、启闭状况、止水效果等的表述。一则明确操作者的责任,同时为阀门维修提供依据。4阀门启闭应在地面上作业,且能观察到阀门的开启度,阀门启闭端方榫尺寸不统一应改装一致,阀门埋设过深的应设加长杆。凡不适应从地面上启闭作业的阀门,应列入技改计划。6.6.3下井维修阀门的安全管理措施,除应符合本规程“6.5.3”条第1款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凭派工单作业;2有检验井内无异常状况的措施;3有消除异常状况的办法;4有监护、保护操作者安全的措施。[条文说明]该条文为强制性条文。阀门井系密闭的空间,井内铁件锈蚀、渣物的存在,含有有机物的地下水渗浸,会夺取井内残存的氧气,使井内本来就不充足的氧气更加稀少,相应二氧化碳等含量增高。在现代城镇48 里,街道下面的管线错综复杂,燃气管道的漏气或有害污水的渗漏,都可能毒化阀门井内的作业条件。客观上,阀井内作业时发生窒息等人身事故的事例常有报导,因此加强对下井作业的管理是必要的。为此,强调以下措施:1凭下井派工单作业的措施,有利于下井安全措施的落实与监控,堵绝随意下井作业的隐患。2检验井内有无异常状况的手段,可采用多种有害气体的检测仪下井检测,但探头容易失灵而引起误报;采取载有小鸟的竹宠放入井内5min,观察小乌没有异常反应,说明人下井作业是安全的,这是一项简单、易办、可靠的检测方法。3井内异常状况的消除措施,包括以下几项:1)井内积水用潜水泵抽排;2)井内滞留气体用鼓风管插入井底鼓风,使井内空气置换;3)井内若存在燃气管的渗漏,仅仅进行井内空气置换亦是不足的,只有堵塞了燃气管的渗漏孔后方才安全;4)井底渣物在人安全下井后彻底清除。4监护、保护操作者安全的措施,包括以下几项:1)操作者下井作业,井上有人监护;2)下井作业操作者应穿胶鞋,不带火具;3)井深超过操作者身高时,应配安全绳,下井过程中应逐层检查爬梯的牢固性。6.6.4阀门维修应建立如下三级维修制度:1日常保养原则上是在管道不停水状况下实施,保养内容如下:1)输配水干管阀门凡二年内没有启闭过的,宜定时活动一次,配水管的阀门凡一年内没有启闭过的,亦宜定时活动一次;2)阀体表面的清洗与锈蚀部位除锈、防腐;3)阀杆密封填料(盘根)的压紧、启闭指示器及启闭度的校调;4)减速齿轮箱的检查与加润滑脂;5)减压阀、止回阀、倒流防止器及水锤消除装置的功能检查;6)阀门启闭器的加长杆及伸缩器的校正、局部螺栓更换;7)空气阀的内部检查、清洗;8)消火栓接管口的维护等。2一般检修宜在不停水或短时停水的状况下实施,一般检修的内容如下:1)阀杆、阀杆密封填料的更换;48 2)蝶阀软密封橡胶圈、调流阀密封圈的更换;3)伸缩节的重新组装;4)空气阀浮球、胶垫等部件的更换;5)消火栓接管口等配件的更换;6)减压阀前滤网的清洗、部件及密封件的检查与更换;7)止回阀、倒流防止器和水锤消除装置部件的清洗、校测及更换。3阀门大修是指阀门整体或主要部件的更换。[条文说明]阀门的日常保养,应在不停水状况下实施,设备安装操作维护说明书提出了维护保养要求的,应按照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保养,设备安装操作维护说明书未提出维护保养要求的,宜按照本规程条文要求开展维护保养;阀门的一般检修,宜在不停水或短时停水的状况下实施;当阀门出现故障,影响其正常功能,通过一般检修又无法修复时,应在停水状况下进行大修,使其恢复正常运行。6.6.5管网附属设施的三级维修制度如下:1日常保养内容如下:1)检查井盖、井体是否符合要求;2)车行道上井盖与井盖座吻合是否完好,不完好的应检查原因,进行修复或更换井盖。2一般检修内容如下:1)井盖的损坏与丢失,应4h内更换与添补;2)调整井盖座高度,使井盖面与道路面保持一致;3)井内空气置换;4)井内积渣清除;5)井内积水抽排。3大修是指重新修筑井体。[条文说明]‘6.6.5’条文第2条款第1项为强制性条文。因为井盖的损坏或丢失,容易引发次生事故,因此要求在4h内进行更换与添补。除井室外,其它构筑物出现故障应进行一般检修或大修。井室由于数量大、问题多,日常保养与一般检修的频率较高。6.6.6阴极保护装置的三级维修制度如下:1日常保养内容如下:48 1)对管道全线的阴极保护测试桩应定期巡检,做好保护;2)管道保护电位的测试应定期进行,并做好记录与分析;3)外加电流法的恒电位仪应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其输出电流、输出电压、阴极控制电位等参数,应每日进行观察并记录。2一般检修内容如下:1)对检测桩及连接导线的损坏应及时修复;2)保护电位测试,不能满足阴极保护需求时,应增添阳极包;3)外加电流法的恒电位仪、参比电极等设备的一般维修。3大修是指对各种阳极系统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或对恒电位仪等主要设备进行更换。[条文说明]阴极保护分为牺牲阳极法和外加电流法;进行电位测试应依据国家现行标准《埋地钢制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测试方法》SY/T0023的规定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规范规定及设计要求。阴极保护系统的维护应专人管理,测试数据及检修记录宜纳入计算机管理。6.7管道修复和改造6.7.1供水单位应建立管道修复和改造的制度,对于供水管网中存在安全隐患的管段,应有计划地进行修复和改造。[条文说明]管道修复系管道改造的一种方式,它是管道主体不动,通过技术改造途径使管道输配水功能的恢复与增强;管道改造还包括管道口径、材质、位置等的变化与调整。6.7.2供水单位应根据管网附属设施、设备的维护记录进行分析,提出检修计划及更新改造的计划。[条文说明]供水单位拟定管网附属设施、设备的检修计划及更新改造计划时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设施、设备实际运行、维护的记录是重要的依据。6.7.3供水单位编制管网修复、改造计划应通过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比较,加以确定:  1根据城市规划,应按5a或10a以上的发展需要来确定;  2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  3改善管网水质;48   4改造不合理管段,优化管网系统;  5漏水较频繁或造成影响较严重的管道,应作为改造的重点;6.7.4在实施管道修复、改造之前,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适合本管道的修复、改造方法。[条文说明]修复、改造方法的选择,应结合当地具体条件,以经济、社会效益的需求进行分析,推荐合理的修复、改造方法。由于修复、改造的工艺属工程施工的范畴,故本规程未加阐述。6.7.5供水单位应参照《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的规定编制改造计划,并按计划作好管网改造工作。6.7.6新建及更新改造的管道应进行管网模拟计算,采取措施,避免管道流向、流速发生较大变化时,影响管网水质,并减少管网的滞水管段。[条文说明]管道更新改造容易导致管网流向、流速的变化,首先对受影响的管段提前进行洗管,在改造工程完工并网后,先以小流量将管段内水充满,调控阀门开启度,使管道流速逐渐增大,避免管道水质变化。管网滞水管段是指该管段中的水停滞,水质就会恶化,一旦管网水压波动,滞水管段的水就会渗和到管网其他管段,导致用户水嘴放出的水浑浊、带黄色、黑色、有异味的现象。因此管网改造过程中,应消除滞水管段,个别留存的滞水管段,也应在末端设排水设施,如增设消火栓,定期人工排水,减轻滞水管段的水质恶化。48 7漏损控制7.1计量管理7.1.1应使用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及行业标准的计量器具,对管网中的水量进行有效计量。[条文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款。主要依据:1出厂水计量应符合《城镇供水水量计量仪表的配备和管理通则》CJ/T3019的规定;2用水计量仪表的性能应符合《冷水水表》GB/T778.1~2、《水平螺翼式水表》JJG258和《居民用水计量仪表安全规则》CJ3064的规定。7.1.2水量计量除了应计量售水量外,宜对免收费但属有效的水量进行计量和计算,并建立相应的水量管理台帐。[条文说明]目前部分供水单位未对爆管抢修、计划停水、定时排放等损失的有效水量进行统计与分析,也未建立相应的水量管理档案,导致不能把握其供水辖区内管网漏失的真实水平和原因。免收费但属有效的水量应按不同用途进行用表计量、用计算式计算、分析估算,力求达较准确的计量,没有建立台帐的估算不宜纳入统计。7.1.3有条件的供水单位应逐步建立分区域计量系统,并逐步建立完善的三级计量体系。[条文说明]本条提出了开展分区计量工作的要求,分区计量对漏损控制工作有利,也会为供水单位的日常运行管理带来直接帮助。为此,供水单位应在供水系统扩大供水范围的规划及大型旧城改造时,逐步建立分区计量。制定分区计量实施原则与方案需考虑的主要因素为:1供水管网布置实际情况;2管网压力合理控制;3经济实用性;4先行试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等。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应在本单位制定的分区计量实施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工程项目的实施有计划推进分区计量工作。7.1.4所有计量器具(水表、流量计)入网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检验,并应经当地专业认证机构检测合格。[条文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款,本条规定出厂水流量计的定期检验,亦应经当地专业认证机构检测合格。7.1.5计量器具的选型应根据生产需要,结合仪表产品供应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以下因素:48 1计量器具的流量特性与实际运行流量间的关系;2水质因素;3环境条件;4安装条件;5通讯方式;6经济性。7.1.6水表的选择要求:1普通水表1)对于DN15~40水表:供水单位应选用R80水表;有条件的宜选用R160或R200水表。2)对于DN≥50水表:供水单位应选用R50水表;有条件的宜选用R250水表。2远传水表和预付费水表宜从经济成本、技术状况、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后确定。[条文说明]水表级别是根据《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第一部分:规范》GB/T778.1的表示方法。7.1.7流量计的选择要求:1供水单位选用流量计的基本误差不得大于±1.5%,有条件的不得大于±1%;2供水单位宜选用电磁流量计。[条文说明]本条针对计量器具的特性,提出了有关选型要求。计量器具选型是否合理,决定了其运行中的准确性。7.1.8水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满足直管段长度的安装要求;2安装在抄读、检修方便,不易受污染和损坏的地方;3居住小区宜按单元集中布设;4存在冰冻环境的地区应采取保温措施;5采用水平安装方式,安装后的水表不得倾斜。7.1.9流量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满足直管段长度的安装要求;2合理选用直管段管径。需将流量计前后管段改装为变径管的,应满足直管段安装要求外变径;3流量计不得安装在高于来水方向的管段位置;4有良好的接地和行之有效的电源抗干扰、防雷击等装置。[条文说明]7.1.8~7.1.948 条明确了计量器具的安装要求。安装方式虽有区域性特点,但总体要求是一致的。流量计的安装应参照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料的要求,同时遵照《给水排水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162的规定。如电磁流量计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1前后管道的直线段应大于50倍管径;2管内水呈满流,不夹气;3流量计、水、管道三者间应连成等电位接地;4在垂直安装时,水流自下而上;水平或倾斜安装时,测量电极不应安在管道的正上方及正下方;5当流量计规格大于300mm时,应设专门支撑、宜装伸缩节。7.1.10计量器具的更换应符合下列要求:1必须严格遵照国家强制执行的周期更换标准,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周期更换:DN15~25的水表,使用期限不应超过6a;DN>25的水表,使用期限不应超过4a;2供水单位的营业管理部门应配备技术管理人员,对大用户(特别是趸售用水)计量器具管理;供水单位的计量管理部门应随流量特性的变化而调配水表或流量计的规格;3对在线计量器具的精确度进行定期跟踪、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对于未到定期更换年限,但计量器具已超过标准误差的,亦应及时更换。[条文说明]‘7.1.10’条文第1款为强制性条文。对计量器具的更换是根据《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实施检定的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了具体规定;供水单位的营业管理部门应设技术管理班子,计量器具配备不应存在‘终身制’,特别是出厂水计量与大用户(特别是趸买用水)计量,应视用户实际用水量的变化加强调配管理,选用合适的计量器具,减小计量误差。提出了对在线计量器具的精确度需定期跟踪、分析等要求,目的是为了计量准确,减少由于计量误差带来的水量损失。7.1.11对大用户的用水量进行跟踪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对水量波动幅度较大,经对比分析后发现有异常情形,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条文说明]本条提出了对大用户的用水量进行跟踪分析、动态把控的措施,是基于大用户的用水量是供水单位水量管理的重点。7.1.12供水单位在管网的适当位置安装流量计,动态监测区域供水量;五幢或200户以上的小区宜在供水管网接水口后安装水量对照总表,定期对总、分表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条文说明]本条推荐在成片开发的小区(五幢或200户以上)安装水量对照总表,主要是从漏损控制的目的出发,遵循经济实用性等原则提出的。各供水单位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控制小区规模,安装总表。48 7.2水量损失管理7.2.1免收费有效用水量主要内容和水量统计方法为:1计划停水管道排放的水量,按各管段管道口径、长度计算;2管道维修损失的水量,按维修停水范围内,各管段管道口径、长度计算;3因突发水质事件等原因,管网临时排放的水量,按临时停水范围内,各管段管道口径、长度计算;4新建管道并网前灌注的水量,按新建管道各管段管道口径、长度计算;5新建、改建管道并网前冲洗排水的水量,按第5章式(5.3.1)计算;6消火栓定期排放的水量,宜装表计量;7消防、绿化、道路喷洒等市政公益用水宜装表计量。7.2.2水箱、水池宜在溢流管安装水表计量。7.2.3供水单位应按《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的行业标准》CJJ92,严格考核管网漏损率指标。[条文说明]建设部颁发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的行业标准》CJJ92,严格要求供水单位将管网漏损率作为考核的指标,如式(7.2.3):漏损率=管网漏水量/供水总量=(供水总量-有效供水量)/供水总量(7.2.3)又规定管网的基本漏损率不应大于12%,在执行时根据城市管网情况进行修正,修正的方法规定了三条:第一条规定了当居民用水按户抄表的水量大于70%时,漏损率应增加1%。第二条根据单位供水量管长按表7.3.4规定修正。表7.3.4单位供水量管长的修正值供水管径DN单位供水量管长修正值%≥75<1.4km/km3/d减2≥75≥1.4km/km3/d,≤1.6km/km3/d减1≥75≥2.06km/km3/d,≤2.4km/km3/d加1≥75≥2.41km/km3/d,≤2.70km/km3/d加2≥75≥2.70km/km3/d加3第三条应按平均出厂压力值进行修正,修正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年平均出厂压力大于0.55MPa小于等于0.7MPa时,漏损率应增加1%;2年平均出厂压力大于0.7MPa,漏损率应增加2%。7.2.4严禁擅自开启消火栓、放空阀等。[条文说明]本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因为擅自开启消火栓、放空阀48 取水是非法用水行为,容易损环公共用水设施,特别是消防设施的管理应严谨。7.2.5管道引接分支管宜选用不停水接管方式。7.2.6合理控制供水管网的服务压力。7.2.7供水区域内地面标高差别较大的,宜选用分压供水方式。7.2.8加强对计划和应急停水的管理,严格控制停水范围,尽量减少水量损失,并对损失水量进行计量、计算和统计。[条文说明]第7.2.4~7.2.8条为加强管网日常运营管理的措施,是水量损失管理的基本要求。及时维修、控管停水和管网水排放等都是在日常运营管理中需重点关注和控制的内容,也是控制水量损失最有效的方法。从水量损失控制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有效控制水量的损失提出了具体做法。供水管网24h连续输配水是供水单位的一项重要的服务指标,但管网局部停水又是经常出现的问题,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管网的管理水平,对年管网停水率的考核是有促进作用的。管网停水率可按下式计算:S=(Σl·h)/(365·24·L)(7.2.8)式中:S--年管网停水率,‰;l--年内每次停水管段(DN≥75)总长度,m;h--年内每次停水小时数,h;L--年初管网(DN≥75)累计总长度,km。降低管网的停水率,有以下主要措施:1铺设新管道时尽可能安排好分支预留管的阀门安装;2尽可能推广不停水引接分支管技术来发展用户;3尽可能推广不停水增设控制阀门的技术,避免更换控制阀门的停水;4加快管网的更新改造,减少管网故障机率;5强化管道设计、施工及材料的质量管理,减少管道故障修理;6严格管道停水方案的审核,适当提高工程施工停水的赔偿费用,对少停水或不停水的工程措施给予奖励;7加强管网巡线管理,主动排除管线事故苗子,减少管网爆管次数;8推广管道快速抢修技术,增大抢爆施工中排水能力,缩短管道停水时间。48 7.3漏损控制管理7.3.1供水单位应通过主动检漏降低管网漏损。7.3.2供水单位宜相对固定从事检漏工作人员,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有计划地开展检漏工作。7.3.3供水单位无专业检漏队伍的,应委托社会专业检漏队伍进行检漏。7.3.4检漏周期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综合比较后确定。一般要求如下:1供水单位应对区域内的供水管线开展检漏普查工作,检漏周期每年不应少于1次,重点区域每年不应少于2次,另外宜委托专业检漏队伍进行系统检漏每3年1次。2有条件的供水单位检漏周期每年不应少于2次,重点区域应缩短检漏周期。[条文说明]管网检漏是漏损控制较为有效的方法,7.3.1~7.3.4条对供水单位的有关检漏工作提出了相应要求。常见检漏方法如下:1音听法:利用声波原理,采用音听设备(如检漏仪、相关仪、听音棒等)寻找管道暗漏点的检漏方法;2区域检漏法: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启闭进出小区的供水阀门,测定小区的夜间最小流量,并通过进一步控制阀门的启闭,判断漏水管段的检漏方法。目前,也有选用新型检漏设备(如噪音记录仪),通过对区域内的供水管道进行连续监测,利用相关分析的手段确定漏水管段的检漏方法;3区域装表法:在检测区域内的进(出)水管上安装流量计,以进水总量和用水总量差来判别区域内管道是否漏水的检漏方法;4示踪气体检漏法:在管道内注入溶解于水且对人体无害的易测定气体(如一氧化二氮),然后通过专用仪器在地面上寻找泄漏气体,以确定管道漏水点的检漏方法;5管内摄像法:利用管壁开口点或管道预留位置,将摄像仪器放入管道中,仪器随着水流的移动,通过影像寻找漏水点的检漏方法。7.3.5供水单位应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每月进行一次管网漏损数据统计和分析。48 8信息管理8.1一般规定8.1.1信息管理指供水管网设计、施工、生产运行中的图纸和数据资料的管理。8.1.2管网信息资料应包括:1管网工程规划、设计、竣工验收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2管网的资产管理信息;3管网各管段及相关设备、设施的基础信息;4管网流量、流速、压力和水质检测等运行信息;5管网维护管理的相关信息等。8.1.3供水单位应建立管网信息管理部门,承担管网信息收集、整理、保存等管理工作。8.1.4有条件的供水单位应建立供水管网综合信息数据库,包括管网数据采集系统、管网运行调度系统、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管网数学模型(管网水力和水质模型)。8.1.5供水单位应设置专业的信息维护人员岗位。8.2资料和档案管理8.2.1管网资料指管网规划、设计、施工、生产运行产生的文件、图纸和文字记录,分长期保存的档案资料和应用性技术资料。需要长期保存的资料,应当作为档案保存和管理,执行国家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规定。[条文说明]管道工程规划、设计和竣工资料应作为长期保存的档案资料立卷归档,资料应完整准确,文件书写和载体材料应能耐久保存,文件资料整理规格符合国家档案管理规定,立卷归档的电子文档应有相应的纸质文件材料一并归档保存。8.2.2竣工资料的编制除应满足国家《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和当地相关规定的要求外,还应满足监理规定和供水管网管理部门的使用要求。其竣工资料中的坐标、高程等测量成果也应满足勘测管理部门的要求。[条文说明]竣工资料的编制满足国家规范、规程、规定的要求外,最主要的是满足供水管网管理部门的使用要求(包括图、文档案和电子竣工资料)。其中包括以下内容:1竣工报告;48 2原设计图及设计修改图;3规划红线图4设计交底报告;5施工各主要工序的检查、监理报告;6管道水压试验报告;7水质检验报告;8平面竣工图;9纵断竣工图;10节点大样竣工图;11征用地批文;12预、决算文件;13各种管材、设备的产品合格证及化验、检验报告;14各种混凝土、砂浆、防腐材料及焊接的检验记录、试验报告;15特殊部位的管道大样图等。8.2.3供水单位应制定管网资料收集制度,资料应及时移交管网信息管理部门。8.2.4供水单位管网信息管理部门应采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建立管网图纸数字化数据库,配置安全保密设施。8.2.5管网信息档案(包括数字化图档数据)应做好备份,重要档案的备份应异地保存。8.2.6供水管网档案管理部门在接到施工单位转来的竣工资料后,应尽快录入城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完成相关管网应用性技术资料的编篡和修改。[条文说明]管网应用性技术资料是指利用收集的新建、改建管网竣工资料,经整理制作,形成日常管道维护所需要的技术资料,如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供水区域管网现状示意图、消火栓分布示意图、等压曲线图等。8.2.7新建、改建管道建立资产管理台帐时,应标注新建、改建管线名称、起止地址、管材及设备、设施的规格、材质、数量等,还应标注拆除的管材及设备、设施的规格、材质、数量等。[条文说明]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立,是管网的现状系统,有利于管网的运行管理,有利于水力模型、水质模型的建立与运用。建立逐年的管网台帐系统,有利于对管网形成过程的追溯,有利于对管网现状问题的分析,有利于对历年管网状况的汇总比较。8.2.8供水单位应对管网附属设备进行动态信息管理。48 [条文说明]管网附属设备的动态档案系指阀门等设备的购置时就应记载有关参数,建立档案,并跟随设备检验、安装、竣工验收、运行控制、三级维护检修的过程,作好相关记录,直至报废时档案才按管理程序终止。管网附属设备的动态档案可采取跟踪卡的运作模式,亦可纳入计算机管理。阀门卡片是利用管道竣工资料制作的应用性管道维护资料,卡片上应包含的内容:阀门规格;型号;工作压力;制造标准;阀体材质;阀杆材质;密封材质;阀轴填料材质;阀杆轴套材质;内外防腐材质;操作启动方向;转数;工压状况下启闭力矩;制造厂厂名;出厂日期;出厂编号;重量;连接法兰盘的孔径、孔数、中心孔距;以图示方式标明整体长、宽、高的控制尺寸;阀门流阻系数;有效启闭次数;阀门出厂检测的相关数据;阀门节点的组装图示;阀井的坐标;阀井图;管道埋深;安装日期;安装地址;安装、维护的注意事项等。8.3管网运行数据采集系统8.3.1供水单位应采集管网运行过程中的压力、水质、流量、漏损、摩阻系数、阀门开启度及大用户等的用水变化规律等数据。8.3.2压力检测点应根据管网供水服务面积设置,每10km2应至少设置一个,总数不少于3个。在管网末梢位置上应适当增加设置点数。压力检测应采用在线检测设备和数据传输技术,每5min应保存一次检测数据。8.3.3水质检测点应根据管网供水服务面积设置,每10km2应至少设置一个。在管网末梢位置上应适当增加设置点数。水质检测应采用在线检测设备和数据传输技术,每5min应保存一次检测数据。8.3.4流量检测点应根据管网供水区域内分区计量需要而设置。流量检测应尽可能采用在线检测设备和数据传输技术,每5min应保存一次检测数据。8.3.5管网局部漏损检测点应根据管网的管道长度设置,应尽可能采用在线检测设备和数据传输技术,每5min宜保存一次检测数据。8.3.6管道摩阻系数检测点应根据管网实际情况设置,应尽可能采用在线检测设备和数据传输技术,每半年应至少保存一次检测数据。8.3.7管道运行检测系统数据应采用计算机数据库储存和管理。8.4管网地理信息系统8.4.1供水单位应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及其属性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储存和管理。48 8.4.2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符合《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188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8.4.3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包括管网系统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地下管线、阀门、消火栓、检测设备、泵站等图形及数据。8.4.4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宜进行按管径分层开发和管理。8.4.5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与管道辅助设计系统间所用图例等宜共享。8.4.6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及时进行维护和数据更新。8.5管网数学模型8.5.1供水单位应采用专业应用计算机软件,建立管网数学模型,包括水力模型和水质模型。8.5.2管网水力模型应该具备下列基本功能:1管网水力平差计算和管网运行多工况校核计算;2管网运行状态在线模拟;3管网运行状态评估。8.5.3管网水力模型应根据管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进行校核,符合以下校核指标:1管网节点压力模拟计算结果与管网压力检测点数据误差:90%压力检测点处误差小于1.0m,其余压力检测点处误差小于2.0m;2管网管段流量模拟计算结果与管网管段流量检测点数据误差:90%流量检测点处误差小于10%。8.5.4有条件的供水单位应结合自己的供水情况(如出水水质、供水压力、管径、长度、流速等),建立管网水质模型系统。[条文说明]管网水质模型指建立管道内水质项目(如:余氯、浊度等)的数学模型,模拟上述水质项目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规律。8.5.5供水单位建立管网水质模型系统之前,应建成相应的管网水力模型。8.5.6管网水质模型系统的建立,应遵循一定工作程序,包括分析软件与测试设备的选定、管网拓扑结构的确立、现场数据的测试及模型的校验等,供水单位应统筹规划,合理有序的开展管网水质模型的建设工作。8.5.7供水单位应根据水源水质、水厂工艺、管网铺48 设情况等,确定管网水质模拟参数,一般宜选择余氯、浊度、三卤甲烷等,并由专职部门定期进行相应水质参数的模拟,模拟时段一般以24h为宜,周期宜与水力模拟周期保持一致。8.5.8管网水力模型与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无缝连接。8.5.9管网水质模型应定期进行维护,与管网改扩建保持同步,一般以一个月为宜。供水单位应根据模型精度,结合管网建设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网水质模型更新计划,包括拓扑结构、节点流量、水力参数、水厂出水水质等。8.5.10管网模型应定期进行一次模型校验和数据更新。48 9管网安全9.1一般规定9.1.1供水单位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本单位管网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9.1.2供水单位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等编制本单位的管网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不同类别的管网安全和突发事件处置办法及对应的处置流程和责任部门,并将此纳入供水企业的总体应急处置预案。9.1.3应急处置预案的内容应包括:1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2预案的适用范围;3不同事故的事故等级标准;4预测预警与预警响应;5应急响应与应急保障系统;6信息共享与信息发布;7善后处置与调查评估;8教育培训与应急演练;9专家顾问组的组成与职责。9.1.4供水单位的管网突发事件主要应分为:1管网水质方面的突发事件;2管网破损、爆管的突发事件;3管网水压下降的突发事件;4其他严重影响供水安全的管网突发事件。9.1.5供水单位应对管网系统进行安全和风险评估,制定、完善相关保障措施。[条文说明]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是供水管网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就要做到预防与处置并重,评估与控制结合,使应急处置管理能有预见性、针对性、主动性。9.1.6供水单位应根据管网安全和突发事件可能造成影响的程度建立分级处置制度,管网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在应急处置的同时,48 根据管道安全影响等级所规定的上报制度,第一时间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9.2安全预警9.2.1供水单位应定期检查和实时掌握管网的水质、水量和水压的动态变化。9.2.2供水单位应根据各地区的重大活动、重大工程建设、各种自然灾害等的需要做好重点地区管线的风险源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条文说明]供水管网风险源调查一般采用调查表调查、实地调查和事故致因理论分析法调查等方法,对历史管线事故资料进行分析、辨识管线事故风险的影响因素,通过对风险承受力分析和风险控制力分析,确定风险的大小。风险源调查就是产生风险源头的调查,可将调查的结果,运用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树、系统安全理论等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得出最后的结论,确定风险源。一般供水管网出现的风险由两部分组成:风险事件出现的频率和风险事件出现后,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和损失的大小。9.2.3供水管网管理单位应建立各种管网事故统计、分析制度,建立相关档案,专人管理。依据各种管网事故(水质、破损、爆管等)的统计分析数据,提出事故分析报告,实时预警。[条文说明]各种管网事故的统计、分析是管网日常运行、维护、管网评估、管网更新改造的基础内容,必须要坚持做这项工作,要有专人管理,针对每一次事故进行统计分析,长期积累相关资料,形成历史档案;有条件的也可建立管网事故(水质、破损、爆管等)的统计分析数据库,或管网事故分析系统,结合其他管网管理系统,综合进行管网管理。9.2.4供水单位应通过管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和管网重要节点、重点用户端的测流、测压装置和水质监控点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管网运行的异常情况,对可能出现的管网安全事故进行预警。9.2.5已建立管网模型和供水安全预警系统的供水单位,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网模型进行管网运行和水质污染源位置、影响区域等的模拟分析,寻求科学、优化的解决方案。9.3突发事件应急处置9.3.1为有效处置管网突发事件,按照管网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可控性,将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级别。[条文说明]国家一般将各种突发事件都分为四个级别,各城市、各地区的48 突发事件分级也分为四个级别,主要是各级别的程度和影响范围等的不同。各地区供水单位的供水管网突发事件分级也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按照影响范围的大小、影响用户和人口的多少、突发事件的性质、管径的大小、突发事件处置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划分本单位管网突发事件的四个级别。9.3.2出现重大级别以上的管网水质突然恶化的突发事件及水源性疾病暴发的突发事件时,供水单位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迅速关阀止水,并及时上报当地供水行政主管部门。9.3.3管网水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责任部门应按“分隔处置、及时告知、查明原因、排除污染、冲洗消毒、恢复供水”的程序,及时处理水质突发事故,对短时间不能恢复供水的,应迅速启动应急供水方案临时供水。[条文说明]当出现水质突发事件时,供水单位应将出现水质问题的管道从运行管网中隔离开,隔断污染源,防止污染面扩大。并及时通知影响区域内的用户和上级主管部门,尽量避免或减少危害程度。同时应尽快查明原因,迅速制定事件影响范围内的管网排水和冲洗方案,及时采取措施排除污染源和受污染管网水,并对污染管段冲洗消毒,经水质检验合格后,尽快恢复供水。当冲洗、消毒无效时,应果断采取停水、换管措施。9.3.4爆管、破损突发事件发生时,供水单位接到报警后应在30min内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及时止水,积极抢修,启动应急供水方案,实施临时供水。9.3.5供水压力下降的突发事件发生时,供水单位接到报警后应迅速赶到现场,了解降压范围,分析降压原因及影响状况,并按突发事件的标准进行应急处置,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事故,恢复正常供水。9.3.6有计划停水未能按时完工时,供水单位应启动停水区域应急供水方案,按突发事件标准进行应急处置。9.3.7各类管网突发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或供水单位应做好善后处置工作。9.3.8各类重大管网突发事件处置完成后,供水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置进行善后评估,并提出评估报告。[条文说明]突发事件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2过程处置是否得当;3执行应急处置预案是否及时、正确;4宣传报道是否及时、客观、全面;5善后处置是否及时;6受突发事件影响的人员和单位对善后处置是否满意;7整个处置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损失报告;48 8应吸取的教训。9.3.9供水单位应组织相关部门依据评估报告,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报告,及时上报。48 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可以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可”,反面词采用“不可”;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48 引用标准名录1《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58;2《城镇供水服务》CJ/T316;3《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17219;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6《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9《埋地钢制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测试方法》SY/T0023;10《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11《城镇供水水量计量仪表的配备和管理通则》CJ/T3019;12《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第1部分:规范GB/T778.1;13《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第2部分:安装要求GB/T778.2;14《水平螺翼式水表》JJG258;15《居民用水计量仪表安全规则》CJ3064;16《给水排水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162;17《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18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