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09 KB
  • 15页

《有色金属堆浸场浸出液收集系统技术规范》(2015征求意见稿)条文说明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色金属堆浸场浸出液收集系统技术规范GB/50***-201*条文说明 制定说明《有色金属堆浸场浸出液收集系统技术规范》根据多年来有色金属行业堆浸工艺实施情况的积累和相应新形势的要求,严格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领域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制定实施细则》、《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等要求制定本规范,使得在堆浸场工艺实施过程中更好的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为了不与国家已经颁布的相关规定重复,本标准适用范围着重于有色金属工程堆浸场堆浸工艺的处置设施。本规范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矿山有色金属行业堆浸场设施的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法规。为了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制组按照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部分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还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作了解释。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目次1总则13堆浸场场地要求24堆浸场防渗系统34.1一般规定34.2防渗系统设计44.3防渗层结构54.4防渗系统的土工合成材料64.5防渗系统的施工75浸出液收集系统85.1收集系统设计85.2浸出液收集系统的材料85.3浸出液收集系统的的施工86防渗系统的监测97防渗系统和浸出液收集导排系统工程验收108防渗系统和浸出液收集导排系统工程维护11I 1总则1.0.1本条为制定本标准的依据。1.0.2明确规范的适用范围。1.0.3目前国家已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固体废物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本规范的执行不与现行的其它各项法规相悖。12 3堆浸场场地要求3.0.1本条规定了有色金属工业堆浸场包含的固体、不可分割的液体和气体形成的组合体,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由此确定堆浸场的防渗等级。3.0.2从经济角度出发,堆浸场应该选择靠近开采矿源,减少运距及沿途洒落;考虑到距离近,堆场荷载将对露天边坡稳定及坑采顶板荷载产生影响,应考虑之间留有安全距离。3.0.3本条明确了不适合作为堆浸场的场地:1不良的地质构造是造成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因素,堆浸场的水平防渗工程应避免不均匀沉降。2地下水丰富区域地下水极易溢出,将对堆浸场基础施工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难以施工,堆浸场初期运行过程中,堆浸场防渗结构层也易遭受破坏。3堆浸场既是安全上的危险源,也是环保上的污染源,应尽量不要建在供水水源地、大型居民区的上游。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矿山数量大,难以完全满足此要求,为适应国情,本款只提“不宜”。堆浸场的位置或保持的距离应该由环评报告严格确定。12 4堆浸场防渗系统4.1一般规定4.1.1堆浸场利用化学反应或生物+化学反应提取贮存矿石中具有工业价值的金属离子、含酸、碱性的药剂等,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因子一旦泄露,对自然环境是不可接受的,必须设置隔离措施切断堆浸场系统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因此必须采取防渗措施。本规定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4.1.2有色金属行业堆浸场属于容纳固体矿物贮存的场地,针对防治固体废物,国家已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本规范执行不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规定相悖。4.1.3堆浸场运行过程中,防渗系统以上部分荷载包括堆浸矿石、浸出液以及作业设备,荷载主要为均布荷载,在基础处理到位的前提下,防渗结构层应满足荷载加载后地基沉降带来的张拉作用,堆浸场堆体越高,荷载越大,水头越大,沉降也就越大,对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要求也相应有所提高。堆浸场溶液多为含酸、含碱及含盐的重金属离子溶液,堆浸场所采用的防渗材料与溶液接触,不应产生新的化学反应,否则将破坏防渗结构层。4.1.4水平防渗结构和垂直防渗结构均为通常的、可选择的防渗方式,鉴于水平防渗可控性较好,堆浸场更多的应采用水平防渗。4.1.5堆浸场应考虑地下水对堆浸场的浸泡和顶托,在设计防渗结构层时,应充分考虑地下水的疏导。若场址地下水位很低,不会顶托堆浸场防渗结构层,在切实做好防渗的前提下,也可考虑不设置地下水导排设施。4.1.6垂直防渗受到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约束,需在工程(水文)地质勘察的前提下,酌情采用,对已建的现有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堆浸场无法采用水平防渗改造的,建议采用垂直铺设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或其它满足防渗要求的帷幕防渗墙。12 4.2防渗系统设计4.2.1关于防渗系统设计的要求1堆浸场矿石喷淋溶液含酸或含碱,防渗层应根据相应的溶液性质选择防渗材料,避免相互反应;入堆矿石粒度不同,也影响保护层的石料粒度。2堆浸场清基后,在敷设防渗材料之前,应设置基础垫层;为隔离上层矿石尖锐挤压,必须在防渗材料上设置保护层。3~7堆浸场防渗层应具有长期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并能够在堆浸场内形成完整的防渗屏障。4.2.2针对不同的地基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渗结构层,既满足技术要求,又符合经济条件,有色金属堆浸场的结构层选择与目前国家已经颁布的关于固体废物处置的法律、法规和规范不相悖。4.2.3防渗系统对基础层及场地平整的要求:1堆浸场基础层在上部矿石荷载下,将产生沉降,有条件应选择较高承载力的均匀地基作为堆浸场的基础,减小沉降特别是不均匀沉降,这对于堆浸场的防渗结构层保护和排水层坡度保持更有利;2考虑堆浸场在荷载条件下,地基沉降后仍然有排水坡度,考虑大型堆浸场距离长,设置如2%坡度的一个坡面将会产生大量的土方量,应当考虑分单元设置分段坡面,对于第四系较薄、沉降较小的场地可以适当调整坡度;3地下水丰富区域地下水极易溢出,将对堆浸场基础施工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难以施工,堆浸场初期运行过程中,堆浸场防渗结构层也易遭受破坏;4本条考虑人工回填土压实度,既满足经济合理的要求,又应尽量减小后期沉降;5本条考虑堆浸场基础边坡应该满足稳定要求;6本条考虑堆浸场基础边坡处于岩石面时的处理要求,主要考虑处理后对防渗结构层无害;7本条考虑基础层处理后应达到的效果,能够满足防渗层铺设的要求;8本条考虑堆浸场场地基础若存在潜在的渗漏通道,如溶洞,裂隙,应在基础处理的阶段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处理。4.2.4堆浸场边坡安全稳定应以工程地质勘查的参数为依据进行计算,缺乏参数12 可依据本条规定。4.2.5堆浸场锚固沟设施的基本要求,便于设置锚固以及对防渗材料的固定作用。4.2.6收集池、溶液沟、渠、溶液池是堆浸场溶液输送和临时贮存设施,从经济角度和环保的角度,这些构筑物的防渗要求不应低于堆浸场的防渗要求。12 4.3防渗层结构4.3.1~4.3.4防渗结构层的类型可以根据地基层的厚度、防渗系数、堆浸场防渗等级需求和现场材料来源选择。优先考虑应地制宜采用现场可用天然材料,如压实土层尽量采用现场合格土料,隔离保护层可采用中粗砂材料,现场若项目所在地缺乏满足要求的砂石、土料资源时,可考虑采取人工材料替代,钠基膨润土毯(GCL)代替压实土层,土工复合排水网代替砂。12 4.4防渗系统的土工合成材料4.4.1~4.4.5目前在有色金属堆浸工艺中,目前能够满足大规模工业化使用要求的人工合成材料选择范围较小,常用的防渗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质的膜、管和排水网,保护等材料通常选用土工布,其参数选取除了应满足堆浸场的要求,还应符合目前国家已经颁布的有关规范的要求,随着科学不断进步,材料参数将更加优化,可应用于堆浸场的材料种类将日渐丰富,不排除新的种类、更高参数的材料可应用于有色金属堆浸工艺中,因此本条仅作当前材料推荐。4.4.2的第4点,引用的现行国家标准《土工合成材料聚乙烯土工膜》(GB/T17643)中4.2条允许掺加再生回料,导致抗老化性能降低,对堆浸场的防渗产生不利影响,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要求堆浸场使用的HDPE膜必须采用原生树脂材料。12 4.5防渗系统的施工4.5.1防渗系统的施工质量是堆浸场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防渗系统施工过程应当遵照科学组织、过程控制、严格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施工工作。4.5.3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焊接质量问题多数出在焊缝上,应力求焊缝最少为铺设布局的原则。为保证焊接质量,在正式焊接前应进行试焊,确定焊接温度、速度和压力等参数。当天铺设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应当天焊接,以免被风吹起造成破坏或不同日期的气温环境变化导致焊接质量出现差异。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的施工质量观感检验通过目测完成。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施工,焊接质量检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气压、真空和电火花检测属于非破坏性测试,非破坏性测试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焊接质量检验的常用方法,其目的是检测焊缝是否连续,是否漏焊。施工过程中所有焊缝须进行上述相应检测。破坏性测试的目的是检查焊缝的强度,它是目测和非破坏性测试所不能替代的,也是检查焊缝强度所必需的。4.5.5膨润土防水毯(GCL)如发生前期水化,体积膨胀变软,导致施工作业面变差,则不能保证GCL的铺设质量及防渗效果。4.5.7HDPE土工膜的搭接在保证不低于最低值的前提下应以焊接设备具体操作参数确定实际搭接宽度。4.5.8规定了土工材料施工连接相关要求。12 5浸出液收集系统5.1收集系统设计5.1.2浸出液收集层应优先选择当地可用天然材料,在天然材料缺乏时,可选择人工合成排水材料。5.1.3本条对盲沟设施做法做出了规定。5.1.4浸出液收集系统作用为收集、导排堆体内的溶液,需具有较好的透水性,为了保证浸出液收集系统不被上层堆浸场矿石的细小颗粒淤塞,在浸出液收集系统和矿石层之间宜设置反滤层。5.2浸出液收集系统的材料5.2.1浸出液收集系统位于堆浸场矿石层的底部,除了应满足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荷载,还将承受上部矿石堆体的巨大荷载,因此无论是天然材料还是人工材料,均应在材料选择时考虑长期工况下的材料强度。5.2.2本条对应用于浸出液收集系统的材料参数做出了规定。5.3浸出液收集系统的施工5.3.1同第4.5.1条说明。5.3.2规定了有关土工材料的施工安装条件。5.3.3管材在安装前应会同现场监理对沟槽进行验槽,并把检验结果详细记录在册,且有现场监理的签字认可。在管道安装中使用仪器控制铺设表面以符合正确的设计坡度;检查沟槽内有无其它可能造成损伤HDPE管的异物存在,或有可能影响卵石渗透的杂质等。5.3.4提出了铺设收集盲沟的具体要求。12 6防渗系统的监测6.0.1本条是对堆浸场周边地下水、地表水监测的具体要求,本底井用于获得场地地下水的背景值,以作为地下水污染程度的对比值;污染监测井用于监测地下水被污染程度;污染扩散监测井用于污染扩散的范围的评价。6.0.2堆浸场喷(滴)淋溶液含酸或含碱,在喷(滴)淋过程中的飞溅,导致酸或碱挥发至空气中,大气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场地周边挥发物的浓度对环境的影响。6.0.3堆浸场在运行期需要监测,在堆浸场运行完毕后仍然需要长期监测,可从监测数据变化中监测到堆浸场防渗系统是否存在渗漏的情况。12 7防渗系统和浸出液收集导排系统工程验收7.0.1~7.0.8本条为堆浸场防渗系统及浸出液收集导排系统的工程验收工作标准化提供了依据。12 8防渗系统和浸出液收集导排系统工程维护8.1.1~8.1.3防渗系统和浸出液收集系统在交付使用后,大部分区域被矿石堆体覆压成为隐蔽构筑,还有小部分面积长期暴露在外,如堆浸场周边及溶液沟,这部分暴露在外的部分易受到外力作用而破坏,使用单位应加强日常管理和巡查,发现破坏应及时组织修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