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2.50 KB
  • 32页

cjjt××××-2015 风景名胜区游道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条文说明)

  • 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UDCCJJ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CJJ/T××××-2015风景名胜区游道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Scenic Area Trail2015-××-××发布2015-××-××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风景名胜区游道建设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Scenic Area TrailCJJ/T××××-2015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年×月×日 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由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会同有关单位制订本规范。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现经多次修改形成本规范《征求意见稿》,旨在进一步征询修改意见进行完善,为早日送审定稿提供科学依据。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游步道设计;5 游步道施工;6 竣工验收。本标准主编单位: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政设计研究院、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浙江曙光集团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CJ/TXX—XXXX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3.1建设原则…………………………………………………………………………………………………33.2分级分类…………………………………………………………………………………………………33.3选线………………………………………………………………………………………………………43.4安全………………………………………………………………………………………………………43.5环境保护…………………………………………………………………………………………………54游步道设计…………………………………………………………………………………………………64.1结构设计…………………………………………………………………………………………………64.2贴地游步道设计…………………………………………………………………………………………94.3架空游步道设计…………………………………………………………………………………………94.4悬挑游步道设计…………………………………………………………………………………………94.5汀步游步道设计…………………………………………………………………………………………104.6附属构筑物设计…………………………………………………………………………………………105游步道施工………………………………………………………………………………………………135.1结构施工…………………………………………………………………………………………………135.2附属构筑物施工…………………………………………………………………………………………145.3施工安全与环境恢复……………………………………………………………………………………166竣工验收……………………………………………………………………………………………………186.1一般规定…………………………………………………………………………………………………186.2竣工验收…………………………………………………………………………………………………186.3质量保修期………………………………………………………………………………………………18本标准用词说明………………………………………………………………………………………………18引用标准名录…………………………………………………………………………………………………18条文说明………………………………………………………………………………………………………20I CJ/TXX—XXXX1总则1.1为适应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发挥游步道在风景名胜区中组织景点,引导游览,疏散游客的作用,在游步道设计、选线、施工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规范性建设,使游览步行道及其设施与周围环境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给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生态的游览环境,制定本规范。1.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圣地类、山岳类、岩洞类、江河类、海滨海岛类、城市风景类、生物景观类、民俗风情类风景名胜区游步道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选线、施工和验收。1.3风景名胜区游步道建设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8 CJ/TXX—XXXX2术语2.1游步道(Trail)连接风景名胜区内各个游览景点和服务设施的游览步行道路。2.2贴地游步道(SurficialTrail)在基址条件较佳的区域因地就势,随地形起伏且依附地表修建的游览步行道路,是游步道建设最普遍的一种形式。2.3架空游步道(OverheadTrail)在遇到河流、溪涧、山谷、泥泞沼泽或多石等地带以及珍贵地表资源需要特殊保护的地段时,采用柱梁形式、桥涵形式、悬索形式修建的游览步行道路。2.4悬臂游步道(OverhungTrail)在地势过于陡峻、挖填作业代价过高或开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观景视角受到影响的岩体地貌地带修建的垂直于悬崖峭壁且挑出悬崖之外的游览步行道路。2.5汀步游步道(StepStatins)在溪、涧、滩等浅水区、草坪以及地表珍贵植被需要保护的地段,按一定步距,用石材、混凝土或其他材料修建的表面不连续的游览步行道路。是游步道建设的特殊形式。2.6游步道选线针对拟建游步道所规划区域,反复进行现场勘察和调研,最终确定合理建设路线的过程。2.7循环道在景区的特殊地段或局部区域,受景区客观环境的制约,为解决路窄交通拥堵问题而建设能环绕一圈游览的、且起分流人群作用的游览步行道路。2.8通行复线为更好地组织交通秩序,将来往游客分开,实行单向游览而建设的往返步行道路。2.9仿真施工模仿真实树木植物、石材、山势岩体等实物的形状、纹理、色调而制作的游步道设施,达到造形自然、色感逼真的效果。28 CJ/TXX—XXXX3基本规定3.1建设原则3.1.1游步道建设应符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3.1.2游步道建设时,应根据风景名胜区内的风景保护分类进行相应的保护和建设控制。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有关规定。3.1.3游步道建设应严格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止因开发建设造成对生态环境和风景资源的破坏和污染,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建设。3.1.4游步道应具有选线合理、使用安全、游览舒适、生态环保、与环境协调的综合效益,且自身应具有观赏价值。3.1.5游步道通行能力应根据景区规划容量、功能要求进行设计,不宜出现局部卡口;在景区的特殊地段或局部区域,可设计循环道或通行复线。3.1.6附属构筑物设置位置应合理且便于使用,不应影响景观和游览。3.1.7建筑材料应生态环保,且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不得使用景区限制的建筑材料。3.1.8采用混凝土等现代材料施工时,表面宜进行仿真处理,仿真工艺应达到形态、节理自然,色感逼真;形式、外观和色调应体现景区特色。3.1.9地形条件允许的景区,应保证一级游步道和二级游步道的无障碍通行,并在主要服务设施出入口设计无障碍通道。3.1.10承担游步道建设的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风景名胜区游步道工程施工资质,或具有五年以上的施工经验和业绩。3.1.11工程施工及验收应符合本规范及施工设计文件的要求。3.1.12游步道施工应符合我国现行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3.1.13工程施工应严格遵守风景名胜区有关管理条例的规定。3.2分级分类3.2.1根据游步道所处区域、功能性质、承载游客容量的不同,应将游步道分为一级游步道、二级游步道和三级游步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级游步道应设在风景名胜区主要出入口、主要景点和客流集中地段,应具有承担主要出入口、主要景点和游客中心等客流疏导和游览的功能,宽度宜大于2.0m。2二级游步道应设在通往风景名胜区各景点和服务设施的主要游览地段,应具有承担游客游览和观景的功能,宽度宜大于1.5m,小于2.0m。28 CJ/TXX—XXXX3三级游步道应设在风景名胜区陡险区域及深入偏远景源的次要游览地段,应具有承担探险、科考和分导人流的功能,宽度小于1.5m,但最窄处的宽度不宜低于0.6m。3.2.2根据游步道建设类型的不同,一级、二级、三级游步道均可分为贴地游步道、架空游步道、悬臂游步道、汀步游步道等四种类型。3.2.3根据环境保护需要和地形地貌的限制,一条游览线路可采用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游步道组合布局,但整体风格应保持一致。3.2.4游步道建设应结合风景名胜区景源特点、地形地貌、经济适用、规划容量等因素,确定游步道等级、类型。3.3选线3.3.1游步道选线应符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自然生态保护要求,并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3.3.2游步道选线应综合考虑拟建游步道所处区域的风景特点、保护要求、地形地貌、地质状况、基础设施等现状条件因素。3.3.3选线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游步道选线应体现最佳观景效果,合理引导观景序列,保持路与景的串联。2游步道选线应合理避让或留出野生动物生态廊道,避开古树名木、文物古迹等珍贵资源的保护范围。3游步道选线应避免建设时发生过大的工程量和工程难度,且尽量减少对景源的破坏和影响。4应合理利用自然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充分体现陡与缓、曲与直、隐与露相结合的艺术效果。同时满足游客游览的便捷性。5应避开地震断裂带、洪水、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6滨海地区应根据游步道的级别、类型和所在区域历史水位进行必要的防洪设计。7选线应结合景区的自然水系和雨洪分区合理布局。8选线应与景区原有交通系统统筹兼顾,各级游步道之间以及与机动车交通路网之间应合理顺接,有条件的景区应根据需要将一、二级游步道组织成循环道,且可结合风景资源特点,设置特色主题线路。9选线宜先采用旗标和线标方式标出游步道的起止点和路线轮廓,再通过路线轮廓标志找出不合理之处,经过反复观察和调整,确定最佳选线。3.4安全3.4.1游步道应具有防护、防滑、防雷安全设施及安全提示标识。3.4.2游步道安全应符合下列要求:1陡、险、窄、临空、临水以及其他具有安全隐患的路段应设置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和醒目的提示标牌。28 CJ/TXX—XXXX2路面应具有良好的防滑措施。防滑等级应不低于安全等级,严寒和寒冷地区,路面防滑等级应达到非常安全等级。3雷击多发区,易与人体接触的设施不得使用金属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游步道应结合所在环境设置有效的防雷设施。4通行高度低于2m路段的两端均应设置安全提示牌。3.5环境保护3.5.1游步道建设应根据风景名胜区的有关规定和规范做好自然生态环境及风景资源的保护工作。3.5.2环境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避免因开挖、废方堆弃、爆破作业等诱发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建设。涉及岩洞等典型景观时,应尽量减少人工造洞,不得采取爆破方式修建游步道。2游步道建设中,应同步进行对因建设造成的裸露地实施植被恢复或绿化美化,使其与游步道沿线原有植物景观相协调。3应结合周边地形地貌,合理设置排水设施,并及时做好边坡治理防护。对部分支流渠化或利用的,要做好植被恢复和雨洪分析,保证泄洪安全。4游步道建设前应对沿线植物进行摸底调查,确定古树名木,便于重点保护;调查周围动物活动情况,合理设置生物廊道。5生物廊道周围的游步道设置路灯照明时,应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光源亮度和路灯开启时间应根据动物对光的敏感性和活动习性实行严格控制和管理。岩洞内灯光照明和衬景配置应合理,以避免热光源和光照损害景观。6岩洞类景区的重点洞段和重要景观应有保护措施,防止游人触摸损坏。28 CJ/TXX—XXXX4游步道设计4.1结构设计4.1.1游步道设计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1永久荷载应包括结构构件、围护构件、面层及装饰,以及其他需要按永久荷载考虑的荷载。结构自重的标准值可按结构构件的设计尺寸与材料单位体积的自重计算确定。2均布活荷载应符合表4.1.1中的规定:表4.1.1游步道均布活荷载项次类别设计标准值(kN/㎡)组合值系数Ψc频遇值系数Ψf准永久值系数Ψq1贴地游步道路面3.50.70.60.52架空游步道路面4.00.70.60.53悬臂游步道路面4.00.70.60.54汀步游步道路面3.50.70.60.5注:有特重物件运输的游步道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3游步道栏杆顶部应分别考虑1.0kN/m的水平荷载和1.2kN/m的竖向荷载。4各类型游步道雪荷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所在景区50年一遇的最大积雪值进行取值。依附山体修建的游步道积雪荷载设计取值应乘以不小于1.0的系数,具体增大系数应根据景区游步道所在位置可能的积雪分布选取。5位于风口或滨水风浪较大区的架空、悬臂游步道应考虑风荷载及风引起的共振引发的破坏。4.1.2游步道路面应按坡道和台阶设计,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地区,道路纵向坡度小于8%时,可按坡道设计。纵向坡度大于8%时应按台阶式设计。2严寒和寒冷地区,纵向坡度小于3%时,游步道宜按坡道设计;纵向坡度大于3%时,应按台阶式设计。4.1.3路面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面排水宜设双向或单向排水横坡,横坡排水坡度应为0.5%~2%。2台阶踏步应向下坡方向排水,排水坡度应为0.5%~1%。3汀步路面和木质材料路面不宜设排水坡度,路面应平整、不积水。4.1.4游步道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下列规定:1游步道应结合级别、类型等确定设计使用年限。游步道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表4.1.4的规定。28 CJ/TXX—XXXX表4.1.4设计使用年限(单位:年)游步道类型游步道等级一级二级三级贴地游步道505025架空游步道505025悬臂游步道505025汀步游步道252515注:架空游步道采用桥梁形式时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采用钢结构和木结构时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4.1.5建筑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材料应生态、环保,且应优先选用当地常用做法材料。2木构材料应采用质地硬、强度高、耐腐蚀的材料。3钢木材料应有防腐或防蛀处理措施。防腐剂应选择低毒、无毒或对环境生态影响小的材料。4.1.6垫层应符合下列要求:1垫层可采用刚性、半刚半柔和柔性材料。2垫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水稳定性。3下述情况下,应设置垫层:(1)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或潮湿路段;(2)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3)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段;(4)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等扩展基础底下。4.1.7各类型游步道面层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根据道路的地理地质条件,路基土特性、路基水文及气候环境状况,考虑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因素,进行路基路面整体结构综合设计。2面层可采用料石面层、预制混凝土砌块面层、卵石面层、水泥混凝土面层、木材料面层、透水砖面层、散置豆石面层及钢质材料面层等。自然地貌有裸露岩石且石材硬度及耐风化程度满足要求的,可适当凿毛稍做处理后作为面层,凿毛时应直接加工出合适的排水坡度。3面层应平整、抗滑、耐磨与低噪音等表面特性。4汀步采用混凝土结构时,面层和路基宜为一个整体,不宜单独设面层。28 CJ/TXX—XXXX4.1.8台阶踏步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根据地形地貌客观条件并结合游览舒适性,合理设置连续台阶踏步数,且应满足设置中间平台驻足休息的需要,中间休息平台的宽度不应小于0.6m。2同一梯段设置台阶踏步数不宜少于两级。不得单独设一级踏步。3台阶踏步高度和宽度设计应按表4.1.8的规定取值:表4.1.8台阶踏步高度和宽度设计(单位:mm)游步道级别台阶高宽比台阶高度台阶面宽度一级游步道≦1:1.8≧120≦160≧280二级游步道≦1:1.4≦180≧250三级游步道≦1:0.8≦220≧180注:台阶踏步最小高度不宜小于120mm,最大宽度不宜大于400mm。4同一梯段内的踏步高度和宽度应基本一致。4.2贴地游步道设计4.2.1贴地游步道应修建在地质条件稳定、地形地貌简单、便于施工的地段。由垫层、路基、面层构成。垫层和面层应分别符合本规范4.1.6和4.1.7的规定。4.2.2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4.2.3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厚度以60mm~100mm为宜。4.2.4路基设计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4.2.5路基应做好断面设计、结构设计和排水设计。4.2.6路基填料应选择透水性好的材料。4.2.7滨海地区应保证路基的整体稳定性,耐久性和耐腐蚀性。路基应根据水文地质具体条件设计防护加固设施。4.2.8木结构游步道可直接建于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的中硬岩石层以上的地表上,但应先组织好基层排水。4.3架空游步道设计4.3.1架空游步道应28 CJ/TXX—XXXX修建在地形地貌复杂、跨越沟谷河流、对周边植被需保护、地表要求最小干预或需要限定有人活动的范围路段以及跨越生物通道、季节性雨水泄水沟和景观特色不突出需要使用架空结构来造景的地段。4.3.2根据景区地形地貌条件和保护需要,可选择柱梁架空、桥涵架空、悬索架空三种形式,并应分别按照有关规范规定进行设计。4.3.3柱梁架空游步道可根据地形地貌特征、环境协调因素来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木结构、钢结构等结构形式。4.3.4桥梁设计应体现地域环境和文化特色,并与周围景观协调;造型应庄重,轻盈、艺术,且满足游览、构景和观景的功能。4.3.5悬索架空游步道应依据所在位置、施工条件、构景需要等条件来选择造型和结构形式。4.4悬臂游步道设计4.4.1悬臂游步道应修建在岩体稳定、石质坚硬及不具备建设贴地游步道和架空游步道的游览线路、观景视角有特殊要求的悬崖石壁上。地质条件不稳定地段严禁建设悬臂游步道。4.4.2根据地质条件,悬臂游步道宜选择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两种形式。悬臂游步道不宜采用木结构。4.4.3悬臂游步道所依附的石壁岩石类型应为硬质岩石,其抗压强度不得低于60MPa。4.4.4悬臂梁牛腿钢筋或钢梁与岩体之间应采用植筋胶锚固。植筋工艺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60367-2006的有关规定。4.4.6悬臂游步道的形式应轻盈不笨重,色彩、风格应统一,排水横坡应向崖壁一侧。4.5汀步游步道设计4.5.1汀步游步道应修建于景区游人不多、流速较缓、水深不超过500mm、水位常年保持基本稳定的浅水区域内,或坡度不大于8%的湿地上。4.5.2宜选建在河道收窄处,当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不小于1.5m²的休息平台。4.5.3一级游步道及人流集中区域不宜选用汀步形式。岩洞类景区不应采用汀步游步道。4.5.4汀步路面高出水面或地表的高度不宜大于500mm,且不应低于水面或地表。两汀步之间的标高应保持基本一致。4.5.5相邻汀步之间中心步距宜为500mm~600mm,汀步踏面宽度不宜小于400mm,也不宜大于500mm;4.5.6汀步宜选用天然石材、混凝土或其他人工材料。选用天然石材时,应选择硬度高、不易风化、经久耐用的石材。4.5.7规整式汀步宜采用混凝土结构;不规则式汀步宜采用天然石材修建。汀步表面应作28 CJ/TXX—XXXX防滑处理,防滑等级应不低于安全等级。4.6附属构筑物设计4.6.1栏杆应符合下列要求:1临空临水区域的各类型游步道、平台路面外边缘与自然地面或水面高差大于1.5m和坡度在20°以上的陡险路段均应设置防护栏杆。按材质主要分为石作栏杆、木作栏杆、混凝土(仿真)栏杆、金属栏杆、绳索栏杆、再生材料栏杆等类型。2栏杆设计应考虑景区特色、自然条件、地域文化、游览安全、环境位置等因素,并结合景观自然成景。3栏杆应采用高强、耐腐的材料,且与路面材料保持协调。4栏杆选用木材、金属、麻绳等不易耐久的材料时,应定期做防腐防锈处理或更换,保证安全。4.6.2观景平台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因景修建,可独立设置,也可与各类型游步道合为一体设置,面积不宜小于4m²。如观景需要,景区较平坦的裸露岩面可直接修整成观景平台。2一级游步道观景平台宽度不宜小于2.5m;二级游步道不宜小于2.0m;三级游道不宜小于1.5m。3面层材质宜与所连接的游步道保持一致。4.6.3休息椅凳应符合下列要求:1休息椅凳应结合地形设置于较宽的游步道或休息平台旁边,位于护栏之内,且不占用游道面积;汀步路段不宜设置休息椅凳。2休息坐凳应简洁、适用、耐久、美观。3休息椅凳使用的材质应根据景区气候及环境因素确定,并具有防水、防腐、防霉的性能。4.6.4护坡、挡土墙应符合下列要求:1贴地、架空游步道应因地因需设置护坡、挡土墙。2易产生水土流失的游步道边坡均应设置护坡。护坡常见的有块石(毛石)护坡和混凝土护坡、生态袋护坡等类型。3对可能出现土石坍塌或山体滑坡的游步道边坡应设置挡土墙。挡土墙常见的有块石(毛石)砌筑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砌块、金属石笼网等类型。4挡土墙应按规范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和泄水孔。4.6.5排水沟或截水沟、排水孔应符合下列要求:1贴地、架空游步道易受雨水冲刷或淹没的地段均应设置路侧排水沟或截水沟。28 CJ/TXX—XXXX2应便于地表水收集,排水顺畅;不应横穿游步道设置明沟排水,低洼易积水路侧应横穿游步道采用暗沟或埋置暗管排水。3排水沟或截水沟的深度和宽度应根据所处地段最大水流量和游步道的陡缓度而定。4紧依山体石壁而修建的架空、悬臂游步道,应沿山体石壁一侧顺应淌水位置设置排水孔,开孔位置不应穿过受力梁。4.6.6标示标牌应符合下列要求:1各类型游步道应根据游览需要在起点、终点、交通岔路口、分支路口、服务设施路口适合位置设置游览导向牌。2标示标牌应形式统一、造型与色彩与环境协调。3有条件的景区,宜在景区主要出入口、客流集中地段及危险路段安装电子监控系统。4.6.7垃圾箱(桶)应符合下列要求:1游步道沿线、观景休息平台及集散地应根据需要按合理间距设置垃圾箱(桶);汀步游步道路段不适宜设置垃圾箱(桶)。4.6.8游步道通讯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级和二级游步道应全程覆盖通讯网络。三级游步道可根据景区条件设置。2照明应考虑游览安全、观景效果和环境保护等因素。一级游步道宜设置路灯照明,二、三级游步道可根据景区条件和需要设置。3岩洞类景区照明应进行专业设计。5游步道施工28 CJ/TXX—XXXX5.1施工准备5.1.1施工单位应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熟悉地形、地貌、环境条件,掌握水、电、劳动力、设备、材料等资源供应条件。5.1.2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及施工现场条件,向建设单位报送施工方案,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5.1.3开工前,施工技术人员应对施工图及设计文件进行认真审查,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变更,并形成文件。5.1.4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向施工、监理等单位有关人员进行交底,并形成文件。5.1.5施工前应解决水电供应,交通道路,办公生活用房,搅拌和材料堆放场地、工棚仓库和消防、通讯等设施。5.1.6施工前应对拟建游步道沿线古树名木及重要景源进行隔离保护。5.1.7新建游步道应按规划线路做好施工控制桩标记,并验线符合选线设计要求。5.1.8尽量做到全封闭施工,不具备封闭施工条件的区域必须事先搭设游人临时通道。5.1.9游步道用地范围内的植物,应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选线设计要求进行移栽或清理。5.1.10有碍施工的构筑物及地下管线应在施工前进行避让、拆除或迁移。5.1.11施工前应将路基基底范围内已清理的植物树根全部挖除。5.1.12基础土石方施工前应对路幅范围内的杂草、腐殖土、表土进行清理。5.2结构施工5.2.1垫层应符合下列要求:1松散类材料铺筑垫层应填充或碾压密实、均匀,且应铺设在不受地下水浸泡的基土上,施工后应有防止水浸泡的措施。2混凝土垫层施工前应将基槽表面的淤泥和泥土清理干净。3垫层施工前,应完成排水设施。5.2.2路基应符合下列要求:1路基应坚实、稳定、耐久,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压实度和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路基填料应均匀密实。填方路基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类土作为填料。3采用填方路基时,淤泥、泥炭土、沼泽土、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不得用于填筑路基。冰冻地区的路基不得直接采用粉质土填筑。28 CJ/TXX—XXXX4采用填石路基时,砌石应选用当地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砌筑。内侧填石:膨胀性岩石、易溶性岩石、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均不得用于填筑路基。风化严重或软质岩石路段不宜采用填石路基。6路基应按设计要求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7在游步道拓宽维修改造施工中,路基加宽应使新旧路基结合良好。8严寒和寒冷地区,冻土层深度范围内不得采用透水性小的泥土作为路基填料。5.2.3面层应符合下列要求:1面层表面应平整、防滑、稳固、无翘动,缝线直顺、灌缝饱满,无反坡积水现象。2料石面层应优先选用花岗岩等坚硬、耐磨、耐酸石材。3料石面层可采用规整的条石,也可采用形状不规整的块石铺砌,但台阶石必须采用规整的条石铺砌。条石加工不宜有缺棱掉角现象。4铺砌条石、块石面层宜采用水泥砂浆。铺砌过程中砂浆应饱满,且表面应平整,稳固,无翘动,无反坡积水现象。5条石面层宜错缝铺砌,密铺时,不需灌(勾)缝;有缝铺砌时,灌缝应饱满。块石铺砌时石料缝隙应相互错开,通缝不应超过两块石料。6台阶石面层铺砌时,上下相邻台阶石之间搭接宽度不应小于20mm。路面勾缝表面应作与路面相同形式的防滑处理。7预制混凝土砌块面层铺砌应符合本规范料石面层施工有关规定。面层铺砌完成后,必须封闭交通,并应湿润养护,待水泥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8水泥混凝土面层应随捣随抹,原浆抹面,一次成型;面层施工完成后,应封闭养护不少于7d,待抗压强度达到5MPa后方准上人行走,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9路面防滑加工应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进行。10按照防滑要求的不同,水泥混凝土路面应采用拉毛、压纹、刻槽、剁斧、錾凿等方法进行防滑处理;石材路面应采用火烧、花锤加工、刻槽、剁斧、錾凿等方法进行防滑处理。路面防滑处理应均匀一致,11木材料面层铺装应平整、牢固。12无障碍坡道施工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有关规定。5.3附属构筑物施工5.3.1栏杆应符合下列要求:1栏杆立柱应埋置于坚实的基础内,其埋置深度、栏杆材质、规格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8 CJ/TXX—XXXX2石质、木质和预制栏杆构件榫卯制作应符合古建园林传统工艺做法。3栏杆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线形美观。安装完成后应及时作隔离养护,待水泥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正常使用。4安装铁链式横向护栏时,其下垂弧度应保持整体一致,且以视觉舒适为宜。5安装绳索式横向护栏时,应以手扶绳索不易下垂为宜。绳索穿越栏杆柱处应应设置柔性防磨护垫。5.3.2观景平台应结合相邻游步道的施工要求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5.3.3休息椅凳应符合下列要求:1安装应坚实、稳固;设置休息椅凳的区域应平整。2易与人体接触的加工面应平整、顺滑。5.3.4护坡、挡土墙应符合下列要求:1游步道施工产生的各种坡面,应根据坡体的性质、质地、坡度的大小等相应地采用工程措施或生态措施进行治理,保证坡体结构安全和防止水土流失。2护坡、挡土墙应按设计要求依附土体、岩体施工。3墙背填料应采用透水性好的材料或设计规定的材料。4施工中应按设计规定施作护坡、挡土墙的排水系统、泄水孔、反滤层和结构变形缝。5自然风景区砌体护坡、挡土墙,应选用当地石材或与景区风貌协调的色质相近的石材,砌筑时应尽量将石材的自然面朝外,且外侧立面无须刻意求直求平,外表面宜勾凹缝或不勾缝,残留水泥砂浆应及时清除。6树木根系周围1m范围内的块石护坡、挡土墙应采用干砌,跨穿树根和树干时应给根系或树干留足生长空间。5.3.5排水沟或截水沟、排水孔应符合下列要求:1排水沟或截水沟应与游步道配合施工。位置、高程、沟底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紧依山体石壁而修建的架空、悬臂游步道,应根据实际需要沿山体石壁一侧预留排水孔,严禁事后开凿。设置位置应便于收集雨水。5.3.6标示标牌应符合下列要求:1标示标牌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统一制作和安装。并应符合《风景名胜区游览解说系统标准》(GJJ/173-2012)第六章解说设施中6.1标牌的有关规定。2设置位置应醒目,安装应坚实稳固;且不应安装在影响观景的位置。28 CJ/TXX—XXXX3牌面文字、图示内容不应被植物、灯杆等物体遮挡。5.3.7垃圾箱(桶)应符合下列要求:1制作材料应生态环保、防霉、防腐。2设置位置应便捷合理,不应设置在有碍交通和观景的位置。3应根据需要按合理间距设置或投放。5.3.8道路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1路灯安装应牢固,安装位置应避开乔木树干,草坪灯安装应避开灌木丛,不应安装在主要观景视线上。2对防火有要求的景区,路灯电缆应套阻燃防护管后再敷设。5.3.9仿真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自然风景区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外露混凝土等游步道设施宜进行仿真饰面处理。3仿真饰面施工应预先做样品试验,待样色达到满意要求后,才可按样品配方进行施工。4仿真设施应造型自然,表面纹理、色感均应达到仿真如真的工艺效果。5.4施工安全与环境恢复5.4.1施工中,必须建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作业前应向作业人员进行详尽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文件。5.4.2施工现场必须做好游览交通安全工作,在不影响游览交通的情况下,应在施工现场和施工路段的起止两端设立醒目的提示标志,特殊地段应有专人守管,维持游览交通安全。5.4.3施工前应预先清理拟修建游步道上方山体表面的松动浮石。5.4.4高空及悬崖峭壁等特殊地段施工时,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按审批程序经批准后,方可实施。5.4.5游步道施工对环境造成的边坡破坏和裸露地应及时进行生态治理及绿化恢复。5.4.6边坡治理应满足景观要求,与沿线景物相协调。5.4.7边坡及裸露地绿化应贯彻适地适树原则选用植物品种。沿线绿化时,应选用本土植物,体现自然植被的面貌。其植物配置形式及种植密度、品种选用等不得使用城市绿化的模式,不得采用对本地植物构成有侵害性及有检疫性病虫害的植物品种。5.4.8绿化时,不宜种植影响坡面结构稳定的大规格苗木或在其生长过程中将影响坡体结构稳定的植物品种进行绿化。5.4.9绿化初期应选用生长快、能迅速绿化坡面的植物,并采用相应28 CJ/TXX—XXXX措施保证植物尽快覆盖裸露坡面,防止水土流失。6竣工验收6.1一般规定28 CJ/TXX—XXXX6.1.1游步道竣工后,应根据设计文件,竣工资料和施工单位提出的竣工验收报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进行验收。6.1.2工程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成立验收组进行。6.1.3竣工验收应提供下列资料:1设计文件和竣工资料;2竣工验收报告;3混凝土试件的试验报告;4主要材料检测或试验报告;5分项分部工程检查验收合格记录;6工程重大问题处理文件。6.2竣工验收6.2.1质量控制资料应符合本规范相关的规定。6.2.2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6.2.3观感质量检验应符合本规范要求。6.2.4实体工程质量应按本规范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验收。6.2.5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应对已完工工程组织预验收,如发现有质量不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而需要返工的工程,应及时督促返工,返工完成后重新检查验收。6.2.6当参加竣工验收各方对工程验收意见不一致时,应由政府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协调解决。6.2.7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形成竣工验收意见,参加验收人员签字。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将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和有关文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6.3质量保修期6.3.1游步道建设工程的质量保修期为2年。6.3.2质量保修期从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算起。本规范用词说明28 CJ/TXX—XXXX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可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28 CJ/TXX—XXXX引用标准名录《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60367-200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风景名胜区游览解说系统标准》GJJ/173-201228 CJ/TXX—XXXX条文说明1总则1.1风景名胜区游步道作为风景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其功能是连接风景区内各个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在风景区内起到引导交通、游览等重要作用,风景区游步道的建设是充分利用区域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前提。风景名胜区游步道不同于一般的公路与城市道路,它集中了风景游览、道路交通、景源保护、生态安全等多种功能要求。编制该规范的意义在于总结成功经验,推广成果,使风景名胜区的游步道有更切合本身特点的建设技术规范。1.3风景名胜区游步道建设涉及的桥梁、防洪、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工程,可供参考的规范有《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等,而本规范则不再做详述。28 CJ/TXX—XXXX2术语本章术语是对本规范涉及的主要用词给予统一规定,以利于对本规范内容的正确理解和使用。2.1游步道本规范中游步道特指风景名胜区中游客游览的主要步行通道,连接着各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影响旅游者的体验,是在景区内部通往景物的步行线,是在景区内供旅游者观赏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通道,具有游览功能的步行道就是游步道,它既是路,也是景,不仅是组织景点、景物的纽带,而且是游人视觉与身心体验的实体和载体。2.3架空游步道本规范中的架空游步道主要包括柱梁架空、桥涵架空、悬索架空三种形式。28 CJ/TXX—XXXX3基本规定3.2分级分类3.2.1一级游步道适用于精华景区客流集中交会地段、索道站进出口连接通道;二级游步道适用于步行登山道、精华景区主要分支游览道,陡缓结合,三级游步道适用于猎奇探险、生态科考类型的游览区域。3.2.2根据风景名胜区中游步道所处位置、立地条件、结构形式等进行游步道的划分。游步道类型的选择应因地制宜,适应自然的地质水文条件,不得破坏风景区自然景观。贴地游步道在风景区中应用最多,最为常见;架空游步道多应用于自然山体、林地、湿地和滨水区域;悬臂游步道主要应用于山岳型风景区和历史圣地类风景区陡峭的山体;汀步游步道主要应用于沿江、河、湖、海区域。3.3选线3.3.2游步道选线布局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1游步道选线应以不破坏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好自然资源为前提,应避免对需保护的各景源、生态敏感区、生物廊道的切割。应为野生动物设置必要的生态廊道,保证野生动物必要的安全生活范围,如游步道穿过野生动物的生活通道,应为野生动物设置通道或下穿通道。2游步道选线应综合考虑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组合关系,做到平面顺适、纵面均衡、横面合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4.3.6对竖向地形规划有以下规定:合理利用地形要素和地景素材,应随形就势、因高就低地组织地是特色,不得大范围地改变地形或平整土地,应把未利用的废弃地、洪泛地纳入治山理水范围加以规划利用;对重点建设地段,必须实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不得套用“几通一平”的开发模式,应统筹安排地形利用、工程补救、水系修复、表上恢复、地被更新、景观创意等各项技术措施。3游步道选线应适当考虑艺术效果,合理引导景观序列,创造连续展示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体现最佳观景效果。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4.2.3条规定在与景况特色协调,与规划目标一致的基础上,组织新奇、特、化的游赏项目,设置具有趣味或难度的特色游览路线,增加游人体验感受。3.4安全1游步道建设要充分考虑地质安全与气象安全,避开地质危险地段和洪水冲涮区域;如果难以避让,应建设安全防护设施。2一条游步道的宽度应基本保持一致,不能突然缩小道路宽度,以免造成游人的拥堵现象。28 CJ/TXX—XXXX4游步道设计4.3架空游步道设计4.3.1应尽量避开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易于遭到破坏的和野生动物经常活动的区域,在难以避让的情况下应尽量将游步道架空满足游人和野生动物的通行。设计前应进行地质、水文条件勘察,严禁在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架空游步道。4.3.4桥涵架空指依附于山石岩体或跨越山谷、河流、多石地带时选用的道路形式,可利用石质岩体作路基,也可采用钢筋砼独立柱基作为路基,有立柱式、斜柱式两种形式(如图4.1)。图4.1立柱式、斜柱式钢筋砼独立柱基4.3.5悬索架空游步道是一种以主缆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柔性桥形式,悬索游步道多用于跨越山谷、河流等交通不便之处,常见的设计形式为人行悬索桥形式。人行悬索桥分有塔人行悬索桥和无塔人行悬索桥两种标准类型,根据拟建桥址的地形条件来考虑选用哪种类型。4.4悬臂游步道设计4.4.1悬臂游步道适用于风景名胜区内无法建设安全可靠的路基和路面,或者建成后会造成山体大量开挖的地段。同时,为发挥建造悬臂游步道的价值,选址时应选择具有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地段,以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但严禁选择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段。4.4.2悬臂游步道多用于风景名胜区内的山区地段,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通常采用以下两种结构设计形式,如图4.2、4.3所示:28 CJ/TXX—XXXX图4.2悬臂游步道结构设计形式一(横断面)图4.3悬臂游步道结构设计形式二(横断面)4.4.3悬臂游步道因有悬挑梁植于岩体内,故可建抗滑护壁桩等措施阻止山体整体滑坡。悬臂游步道护壁桩打入岩体深度视道路结构和山体性质而定。4.5汀步游步道设计4.5.1汀步两侧没有护栏,因此设置汀步的水域水深不宜过深。水深常年保持稳定则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景观效果。水流速在3m/s一下时,不会对河床/湖底/池底/汀步基础造成具有掏蚀冲刷。4.5.2汀步不宜设置过长的路线,当长度过长时,应设置休息岛,休息岛的面积应满足2-4人站立需要的面积。4.5.4汀步距离水面越近亲水效果越好,因此踏面距水面不宜过高。汀步之间高差越小汀步越平缓,安全性越高。4.5.5相邻汀步中心间距的尺寸和踏面宽度是根据成人步距和足长的数据而确定的,汀步踏面长度是依据CJJ48-92公园设计规范园路最小宽度取值。4.5.6石材的风化会影响其硬度,进而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铺设汀步的石材应选用未风化且达到一定硬度的。汀步因其所处位置,应充分考虑防腐、防滑、防霉的处理。4.5.7规整式汀步是指汀步的长、宽、高均为统一的尺寸。自然式汀步是指每块汀步的长、宽、高尺寸可以不一致,边数也可以不同。4.6附属构筑物设计4.6.2平台1)观景平台要体现最佳观景效果,并有效合理利用自然地形进行设置修建,形状视地形而异。包括石质、砼仿石、木质平台。宜采用块石实体砌筑,亦可采用钢筋砼架空或局部悬挑,还可利用原自然石进行简单修整。观景平台外侧应设置护栏以保证游人游览拍摄安全,亦可设置休息椅凳兼起防护作用。具体应视平台外围的险要程度和高差而定。28 CJ/TXX—XXXX2)休息平台沿游步道路边依势而设,设置间距不宜过大,但也不宜过密。一般一类游步道每隔50-100m即可设置一处;二类游步道每隔60-150m设置一处;三类游步道每隔60-200m设置一处。路边休息平台应配设休息椅凳,或根据安全游览需要设置成形式恰当的护栏,设置位置以不影响周围景观、不破坏古树名木、不开凿天然岩体;上方没有飞石、滚石、无坍塌岩体为准则。4.6.8通讯照明《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4.5.5条明确邮电通讯规划应提供风景区内外通讯设施的容量、线路及布局,并应符合以下规定:各级风景区均应配备能与国内联系的通讯设施;国家级风景区还应配备能与海外联系的现代化通讯设施;在景点范围内,不得安排架空电线穿过,宜采用隐蔽工程。风景名胜区游步道的电讯及照明工程应以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为主要依据,同时参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1990执行。其中《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为保证道路照明质量,达到辨认可靠和视觉舒适的基本要求,道路照明应满足平均亮度(照度)、亮度(照度)均匀度和炫光限制三项指标”。具体指标标准详见此标准的第十四部分:道路照明。28 CJ/TXX—XXXX5游步道施工5.2结构施工5.2.1、5.2.2垫层及路基1)在铺筑垫层前,应将路基面上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并洒水湿润。2)经过整平和整型,按试验路段所确认的压实工艺,在全宽范围内均匀地压实至重型型击实最大密度的95%以上。3)一个路段碾压完成以后,应按批准的方法做密实度试验。被检验的材料没有达到所需的密实度、稳定性,则应重新碾压、整型及整修。4)凡压路机不能作业的地方,应采用机夯进行压实,直到获得规定的压实度为止。5.3附属构筑物施工5.3.1栏杆风景名胜区的护栏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楼梯扶手的高度相关规范》GB17888.3-1999中第七部分对护栏安全所作的要求:1只要存在坠落风险就应提供护栏。2当可能坠落的高度超过500mm时,应安装护栏。3扶手的最小高度应为1100mm。4护栏至少应包括一根中间横杆或某种其他等效防护。扶手和横杆及横杆与踢脚板之间的自由空间不应超过500mm。5当用立杆代替横杆时,各立杆之间的水平间距最大为180mm。6最小高度为100mm的踢脚板应安置得离基面不大于10mm.7各支柱轴线间距应限制在1500mm以内。如果超过这一距离,应特别注意支柱的固定强度和固定的装置。8在中断扶手的情况下,两段护栏的最大净间距不应超过120mm。如有一个大开口,应采用自关门。5.4施工安全与环境恢复5.4.5游步道建设时,其周的原有植被肯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建设的同步就必须对原有植被进行恢复或绿化美化,并与其原有的植物景观相衔接、协调。 5.4.628 CJ/TXX—XXXX边坡绿化是边坡护固的生物措施之一,其前提是坡体必须在整体结构上安全稳定,在其上绿化后,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初始条件,如浇水、施肥等,但在风景名胜区内,绿化浇水设施不一定能及时到位,所以,要保证植物正常恢复生长,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加以保证,以创造植被恢复的初始条件,加快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修复。5.4.7不管是挖方坡还是填方坡,加上其沿线地质、土层条件变化,其植物生长的立地条件相差定会很大,所以在其植物品种选用时必须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有的放矢地选用适生植物,并尽量选用根系发达、株形较低矮、萌蘖性强、耐干旱、耐瘠薄、病虫害少、绿色期较长、观赏性较高,且在其生长过程中不会影响坡体结构安全稳定的植物进行配植。5.4.8游步道二侧坡面的稳定是在绿化种植的前提,因种植大规格苗时一般需带大的土球及挖大规格的种植穴,因此会导致土壤安息角的变化及影响坡面结构的稳定,出现安全隐患,所以不宜种植影响坡面结构稳定的大规格苗木。28 CJ/TXX—XXXX6竣工验收6.1一般规定6.1.1游步道验收主要参考的规范依据有: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203-2002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6)《城市道路与桥梁施工验收规范》CJJ194-20137)《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8)国家、省、市制订的其它相关规定。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