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00 KB
- 1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5部分:热工自动化条文说明1 范围……………………………………………………………………………………………………3总则……………………………………………………………………………………………………3.1一般规定…………………………………………………………………………………………3.2到货保管和验收…………………………………………………………………………………3.3施工准备和配合…………………………………………………………………………………4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的安装…………………………………………………………………………4.1一般规定…………………………………………………………………………………………4.2温度………………………………………………………………………………………………4.3压力………………………………………………………………………………………………4.4流量………………………………………………………………………………………………4.5物位………………………………………………………………………………………………4.6分析………………………………………………………………………………………………4.7机械量………………………………………………………………………………………………4.8称重………………………………………………………………………………………………4.9其他………………………………………………………………………………………………5就地检测和控制仪表的安装…………………………………………………………………………5.1一般规定…………………………………………………………………………………………5.2压力和差压指示仪表及变送器……………………………………………………………………5.3开关量仪表…………………………………………………………………………………………5.4分析仪表……………………………………………………………………………………………5.5执行器………………………………………………………………………………………………5.6气动基地式仪表……………………………………………………………………………………6控制盘(台、箱、柜)的安装…………………………………………………………………………6.1控制盘安装…………………………………………………………………………………………6.2盘上仪表及设备安装………………………………………………………………………………7电线和电缆的敷设及接线………………………………………………………………………………7.1一般规定……………………………………………………………………………………………7.2电线管(槽)及电线的敷设…………………………………………………………………………7.3电缆敷设及固定……………………………………………………………………………………7.4接线…………………………………………………………………………………………………
8管路的敷设和连接………………………………………………………………………………………8.1一般规定……………………………………………………………………………………………8.2导管弯制和连接……………………………………………………………………………………8.3导管固定……………………………………………………………………………………………9防护与接地………………………………………………………………………………………………9.1防爆和防火…………………………………………………………………………………………9.2防冻…………………………………………………………………………………………………9.3防腐…………………………………………………………………………………………………9.4接地…………………………………………………………………………………………………10 热工测量和控制设备的调试和验收……………………………………………………………………10.1一般要求……………………………………………………………………………………………10.2 仪表和报警装置的调试……………………………………………………………………………10.3 仪表管路及线路调试………………………………………………………………………………10.4 施工安装的验收……………………………………………………………………………………1、范围参照DL5000—2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修订,包括主厂房的锅炉和汽轮发电机组及辅机生产车间的热力设备和系统热工自动化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对于其他容量的机组以及类似的国外引进机组热工自动化设备的施工及验收可参照使用。3、总则3.1一般规定3.1.1设计的技术文件是施工必须遵守的重要依据,如需变更应办理审批手续。电建[1996]666号文关于颁发《火力发电厂工程竣工图文件编制规定》的通知规定,设计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负责本单位设计范围内竣工图的编制,施工调试单位应及时、准确地做好变更记录,提供完整的变更资料。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施工中应按设备订货合同、技术协议的要求及制造厂的技术文件执行。3.1.2热工自动化工程施工中的电气和焊接专业工作以及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和防火均应遵守有关规定。3.1.3焊工及热处理工应取得资格证书的规定依据DL5007—1992编写,仪表校验人员考核发证依据计量法的有关规定编写。3.1.4原规范保留条文。3.1.5在原规范基础上补充控制室和电子设备室空气调节参数的规定。3.1.6原规范保留条文。3.1.7火力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施工及验收,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的GB/T50166—1992的规定。3.2到货保管和验收3.2.1SDJ68—1984规定,仓库类别分为:保温库、封闭库、棚库或就地建棚、露天堆放场,为与此相对应,将设备、材料按仓库类别分四款作出规定。对于精密设备的保管环境要求,各制造厂不尽相同,要求亦并非都很高。如:智能变送器环境条件一般为温度—40℃~+80℃、相对湿度0%~100%;infi90分散控制系统的工作站储存时温度为-22℃~+60℃、相对湿度为10%~95%。因此,规定宜存放在保温库内。3.2.2本条规定是为了防止设备表面结露引起锈蚀。3.2.3有些设备(特别是进口的精密设备)制造厂采用防腐包装,并为检验运输中是否发生异常情况,在包装箱体内或外壁安装有湿度指示器,振动指示器或倾斜指示器等,应注意检查并记录。3.2.4规定了设备到货后的验收和开箱检查。3.3施工准备和配合本节在原规范基础上,根据现场施工经验和容易出现的问题作了补充规定。4、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的安装取源部件是在被测对象上为安装连接检测元件所设置的专用管件、引出口和连接阀门等元件;敏感元件即检出元件,是直接响应被测变量,并将它转换成适用测量形式的元件或器件,亦称检出器。
4.1一般规定4.1.1前半部分内容依据DL/T5182—2003《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导管、电缆设计技术规定》补充。后半部分是原规范保留条文,在调查中,电厂对高空装设敏感元件和取源部件反映维修不便,但有时又不可避免,应根据变更手续装设维修平台。4.1.2依据DL/T5182—2003编写。4.1.3~4.1.5在原规范基础上,根据现场施工容易出现的问题作了补充规定。4.1.6依据DL5007—1992修改。4.1.7~4.1.8原规范保留条文。4.1.9为确保安全,按不同的压力,取压装置应分别采用不同壁厚和形式的接管底座直接施焊于热力设备或管道上,再焊接仪表管。根据DL/T5031—199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的2.0.9条管道分级按设计压力p为主要参数分级:p≤1.6Mpa为低压管道;8Mpa≥p>1.6Mpa为中压管道;p>8Mpa为高压管道(再热冷段和热段管道视为高压管道)。4.1.10在原规范基础上补充了按“阀门的压力—温度等级”核对阀门的允许工作压力和取源阀门的选型要求。4.1.11~4.1.13原规范保留条文。4.2温度4.2.1测温器件应避免装在阀门、弯头以及管道和设备的死角附近。4.2.2为防止测温器件在运行中折断,除不安装在剧烈震动及共振影响的区域外,对低、中压大流速管道,如风机出口、循环水管道、厂用蒸汽管道等,由于介质流速大,易将测温元件冲断,应在安装温度器件插座时加装保护管或在其上游加装保护圆棒等措施,避免温度器件直接受介质冲击。4.2.3~4.2.12原规范保留条文。4.2.13为避免粉仓的测温器件被煤粉冲击而损坏,不推荐水平插入。4.2.14依据DL/T5182—2003编写。4.2.15~4.2.17原规范保留条文。4.2.18在调查事,发现有些锅炉的过热器或再热器靠近顶棚管附近有护板,无法满足离顶棚管100mm以内的规定。故增补了由于锅炉结构不允许时,热电偶安装可适当上移的规定。4.2.19由于导汽管在汽轮机冲转的预热期间,凝结的水分沿管壁流到导管的下部将管子冷却,为了检测导汽管是否充分预热和是否将水分清除,故应将温度测点装于导汽管下部。4.2.20为防止汽轮机机械损坏,在汽缸或蒸汽管道的连接口安装热电偶,以监视主要区域的温度状态,协助确定可能进入汽轮机水源的位置,其安装部位和插入深度应符合设计或制造厂规定。4.2.21铠装热电偶的绝缘电阻按JB/T5582—1991《铠装热电偶》规定。4.2.22此条规定是为便于运行中工作热电阻损坏,无需停机打开轴承盖即可将备用热电阻使用上。4.3压力4.3.1在原规范基础上依据DL/T5182—2003补充。4.3.2对于气体和液体介质的压力测点,规定了不同的安装方位,前者是使气体内的少量凝结液能顺利注回管道,而不致流入测量管路及仪表而造成测量误差;后者是使液体内析出的少量气体能顺利流回管道,同时又能防止管道底部固体杂质进入测量管路。对于蒸汽介质的压力测点,规定了与气体和液体两都均可的安装方位,是考虑只要能保持测量管路内有稳定的冷凝液,同时又能防止管底部固体杂质进入测量管路即可。4.3.3本条规定主要考虑防止粉尘进入取压装置和测量管路,简单防堵结构可采用扩大和加长的取压管,可拆卸的接头作吹扫用。防堵取压装置国内已有产品,引进工程多采用吹扫装置。4.3.4增补吹扫用堵头是考虑万一取压装置堵塞,可卸下进行清扫;可卸管接头可作为管路风压试验时卸下加堵用。4.3.5原规范保留条文。4.4流量4.4.1节流装置是使管道中流动的流体产生静压力差的一套装置,整套节流装置由节流件,取压装置,符合要求的前、后直管段所组成,可通过测量差压来衡量流体流过节
流装置时的流量大小。其技术要求以及使用方法、安装和工作条件、检验规则和检验方法等在GB/T2624—1993中作了规定。4.4.2节流年是节流装置中造成流体收缩且在其上、下游两侧产生差压的元件,包括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等。4.4.3节流装置应安装在两段有恒定截面积的圆筒形直管段之间,在此中间无附录C列出的障碍和连接支管(无论有无流体流入或流出这种支管)。用目测检查表明管道是直的,即可认为是直的。符合所要求的最短直管段长度随阻流件的形式和直径比β(β=d/D,d为工作条件下节流件的节流孔或喉部直径;D为工作条件下上游管道内径)而异。4.4.4~4.4.10有关节流装置的安装要求依据GB/T2624—1993修改。4.4.11当流体为气体和液体时,取压口方位与压力测点方位相同。4.4.12测量蒸汽流量是否装设冷凝器,GB2624—1981《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的H.5.1规定“测量蒸汽流量用的差压信号管路,即使差压计或差压变送器的位移很小,也必须装设冷凝器”,修订后GB/T2624—1993未作此规定,故改为应符合设计规定。冷凝器的窖和水平方向横截面积的规定依据JJG640—1994《差压计流量计检规程》编制,以便忽略由于冷凝器中冷凝液面波动而产生的附加误差。为使多余的冷凝液能顺利流回管道,规定了冷凝液面不低于取压口。当差压仪表高于节流装置时,冷凝器除了冷凝作用外,还兼有集气罐的作用,应装于最高点。为防止节流装置至冷凝器的管路因冷凝水堵塞,故应保温。当水平或倾斜管道上安装节流装置,为保证冷凝器内的液面高度稳定,多余的冷凝液应能流回管道,取压口安装在管道上半部是合理的。但是,由于冷凝液直接滴回管道时会引起测量不稳定,所以不应在管道的正上方取压。考虑到这一点,测量蒸汽流量时的取压口方位与测量蒸汽压力时的取压口方位作了不同的规定。4.4.13~4.4.15原规范保留条文。4.4.16原规范修改条文。管道的当量直径d=2HL/H+L式中:H——管道高度;L——管道宽度。4.4.17原规范保留条文。4.4.18在原规范基础上,依据JJG257—1994《转子流量计检定规程》补充修改。4.4.19依据JJG198—1994《速度式流量计检定规程》编写。速度式流量计是以直接测量封闭管道中满管流流动速度为原理的流量计。4.4.20质量流量计是通过测量压差、温度和密度,以计算质量流量的装置,其传感器直接固定在被测介质管道上。4.5物位4.5.1~4.5.3原规范保留条文。4.5.4补偿式平衡器主要用于汽包水位测量,取源阀门(主要指汽侧)安装在锅炉与汽包之间,是为了使平衡容器能迅速达到工作状态,锅炉开始升压时,先关闭该阀门并打开疏水管截止阀和正压侧管路排污阀门,使锅炉水由疏水管注入平衡容器并充满和正压恒位水槽,并冲洗正压侧管路。安装高度可使其正压恒位水槽的溢流面与负压取压口的距离符合设计的计算值来满足本规范的要求。为使平衡容器内在工作状况下充满饱和蒸汽,疏水管引至下降管的水平管段应敷设在靠近汽包水侧连通管下部,并一起保温;垂直管段的垂直距离规定为10m左右,有足够的距离是为了使疏水管内的水在汽包任何运行压力下都不倒注入平衡容器。故适当选择疏水管的长度,并且不加保温,以使其中的水能充分冷却。但也发现有些电厂疏水管过长,致使管内水位偏低,管内压力受下降管水流的影响而不稳定,只好用下降管侧的取源阀门进行控制。4.5.5平衡容器的上部汽侧不得保温是为了使蒸汽易于凝成水。对汽包平衡容器,其下部水温应控制在补偿计算范围内,不致使误差过大。4.5.6高压加热器安装在室内,运行中不会冻结,故平衡容器及其管路不必保温,但停机后其内介质可能冻结时,应采取放水措施。4.5.7~4.5.11原规范保留条文。
4.5.12双法兰变送器测量液位是将现场压力通过正、负压侧法兰上的阻隔膜片和毛细管内的充灌液传递到变送器上,而得到相应的测量信号。因此,对毛细管敷设作了规定。4.5.13外浮筒液位计浮筒室壳体上的中线标志表示测量范围中点,供安装位置选择时参考。4.5.14~4.5.16原规范保留原文。4.5.17超声波料位计利用回声测距原理,根据声波往返时间,换算出反射物料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因此,期间不得有其他物体阻断波束引起反射。4.5.18重锤式煤料物位传感器安装在煤仓顶部测量点的正下方,通过钢带吊的重锤上、下运动,决不能使重锤处于加料口的正下方,否则,重锤会被物料掩埋或缠住,传感器一定要安装得垂直,以保证重锤返回时不碰到传感器的法兰孔口。射频导纳式煤料物位变送器安装在煤仓的顶部,通过屏蔽网电路将传感器垂直置于煤仓下部,为避免损坏传感器,应离开进、出料口。4.6分析4.6.1~4.6.4原规范保留条文。4.6.5原规范修改条文。依据DL/T665—1999修改。4.7机械量4.7.1~4.7.2原规修改条文。对汽轮机等转动机械安全监视的机械量及前置器常用的电磁感应式传感器和电涡流式传感器安装要求作一般规定。4.7.3~4.7.8对转速、轴向位移、胀差、主轴偏心、轴承座绝对振动、轴振动、热膨胀、阀位开度等测量,按GB/T13399—1992《汽轮机安全监视装置技术条件》推荐的传感器型式,分别对其安装要求作规定。4.8称重4.8.1~4.8.2原规范保留条文。4.9其他4.9.1~4.9.2原规范保留条文。4.9.3原规范修改条文。补充锅炉炉膛电视摄像探头安装应考虑水冷壁热膨胀的规定。4.9.4锅炉炉管泄漏检测装置的探测器用于接收炉管少量泄漏时的音频信号,为防止外界声音传入,整个探测管要严格密封。4.9.5依据GB/T50166—1992编写。5、就地检测和控制仪表的安装5.1一般规定5.1.1~5.1.3原规范保留条文。5.1.4就地仪表安装在特定条件下应采取的措施。5.2压力和差压指示仪表及变送器5.2.1原规范保留条文。5.2.2在原规范基础上依据DL/T5182—2003补充。5.2.3原规范保留条文。5.2.4测量真空压力的仪表若低于测点,将会因凝结水无法排出而影响测量。5.2.5不同形式变送器正负迁移范围各有规定,如1151电容式变送器,最大正迁移量为量程的500%,最大负迁移量为量程的600%,但零点正负迁移后的量程上、下限的绝对值不得超过最大测量范围为0kPa~1.3kPa~7.5kPa压力变送器,当压力变送器安装位置低于测点标高大于0.35m时,零点迁移无法满足量程要求。5.2.6测量介质为蒸汽或液体时,仪表低于测点,测量系统内少量气体能顺利流回测点;测量介质为气体时,仪表高于测点,测量系统内少量凝结液能顺利流回测点。5.2.7在原规范基础上补充。5.2.8~5.2.9原规范保留条文。5.2.10依据DL/T5182—2003对仪表阀门和排污阀等的选择作规定。5.3开关量仪表5.3.1本规范第4章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的安装规定,同样适用于相同类型的开关量仪表的敏感元件安装。
5.3.2~5.3.5原规范保留条文。5.4分析仪表5.4.1~5.4.4原规范保留条文。5.4.5水汽集中取样分析装置是用于蒸汽动力电站及供汽设备水汽的样品连续取样,并经预处理通过配套仪表进行自动分析和记录显示其品质的取样分析装置,其安装要求应符合DL/T665—1999的规定。5.4.6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用于监测烟气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采用加热法和稀释法时,多点采样管路连接至合用的分析仪和数据采集装置应正确。5.5执行器执行器是正向通路中直接改变操纵变量的仪表,它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组成。将变化的信号变为相应运动的机构称为执行机构,由执行机构驱动直接改变操纵变量的机构称为调节机构。5.5.1~5.5.4原规范保留条文。5.5.5执行机构安装处的环境温度应符合其温度条件要求。5.5.6角行程执行机构与调节机构的连接,实质上是一种绞链四杆机构。由于角行程执行机构转臂行程转角为90°,而调节机构转臂全行程转角一般小于90°,通常是以调节机构转臂上某点从全关到全开的直线行程与执行机构转臂转为90°端部轴孔中心的直线行程相等,计算出调节机构转臂端部钻孔部位。这种方法只有当它们的转臂在50%开度时,分别与机架(角行程执行机构与调节机构转轴的连线)垂直,才是正确的。而此时,转臂与连杆不可能完全垂直,而是近似垂直,且此时机构的传动力矩性能最佳。5.5.7为消除执行机构与调节机构连接间隙所造成的空行程,依据DL/T5182—2003编写。5.5.8~5.5.17原规范保留条文。5.6气动基地式仪表5.6.1~5.6.4原规范保留条文。6、控制盘(台、箱、柜)的安装控制盘是用于安装监控过程所需要的仪表、设备及有关装置的刚性平板或结构,包括控制盘、控制台、模拟盘、电子装置机柜、端子柜(箱)、继电器柜、热力配电柜、保温箱、保护箱等,本规范通称为控制盘。6.1控制盘安装6.1.1~6.1.3原规范条文文字修改。6.1.4依据GB50171—1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修订。其中盘底座水平度全长允许偏差原规范为不大于3mm,对照GB50093—2002《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31—1990《工业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和GB50171—1992修改为<5mm。6.1.5~6.1.8原规范保留条文。6.1.9将原规范的规定依照GB50171—1992表格化,二者标准是一致的。其中,盘间拼接缝隙GB/T7353—1999《工业自动化仪表盘、柜、台、箱》为不得大于1mm、JB/T6945—1993《超宽型工业自动化仪表盘》为不大于2mm,故仍按原规范规定。6.1.10~6.1.13原规范保留条文。6.2盘上仪表及设备安装6.2.1补充电子装置机柜内模件的安装规定。防静电措施如工作人员应带防静电手环进行工作,应有防静电吸尘器或用氮气、干燥清洁的压缩空气进行除尘等。6.2.2~6.2.7原规范保留条文。6.2.8依据DL/T5182—2003编写。6.2.9~6.2.14原规范保留条文。6.2.15依据GB50171—1995新增对抽屉式热力配电柜抽屉的有关要求。6.2.16大屏幕显示器体积大且较重,其安装支架应符合制造要求,以确保固定牢靠。7、电线和电缆的敷设及接线7.1一般规定
7.1.1随着机组容量增大和汽水参数的提高,热力设备及管道运行时的膨胀数值相当大,因此,电缆架、电缆保护管、电线管(槽)等尽量避免安装在热力设备或管道的热膨胀方向内,不可避免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热膨胀数值。7.1.2原规范保留条文。7.1.3为保证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的导线和电缆的施工安装质量,确保安全运行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应遵守GB50257—1996和本标准9.1的有关规定。7.1.4依据GB50168—1992编写。7.1.5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颁布的CECS87:96《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配线工程技术规范》对施工及验收作了具体规定,本条特别又强调了金属软管两端接口应使用专用接头附件连接,这是保证密封良好和工艺美观的重要措施。7.1.6为使工艺美观且电线管穿线和电缆管穿电缆时不损伤绝缘,规定了电线管或电缆管不得使用电焊和氧—乙炔焰切割。7.1.7为防止异物进入电线管或电缆管,规定敷线、缆前管口应临时封闭。7.1.8依据GB11819—1989《光纤的一般要求》编写。7.1.9依据GB50171—1992编写。7.2电线管(槽)及电线的敷设7.2.1不同绝缘、护套材料的电线和补偿导线,其使用范围不同。如GB5023.3—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规定,聚氯乙烯绝缘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正常使用时,导体最高温度有70℃和90℃两种;GB5023.4~5023.5—1997规定,聚氯乙烯绝缘固定布线用护套电缆和软电缆(电线)在正常使用时,导体最高温度为70℃;GB5013.3—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规定,耐热硅橡胶绝缘电缆(一芯)在正常使用时,导体最高温度为180℃;GB5013.7—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规定,耐热乙烯—乙醇乙烯酯橡皮绝缘电缆(一芯)正常使用时,导体最高温度为110℃;GB/T4989—1994《热电偶用补偿导线》规定,热电偶用补偿导线使用温度范围有0℃~70℃、0℃~100℃、0℃~200℃、-20℃~70℃、-20℃~100℃、-25℃~200℃等几种。7.2.2~7.2.8原规范保留条文。7.2.9在原规范基础上,依据DL/T5182—2003修改。7.2.10原规范保留条文。7.3电缆敷设及固定7.3.1原规范修改条文。依据DL/T5182—2003补充。7.3.2依据CECS81:96《工业计算机监控系统抗干扰技术规定》编写。7.3.3原规范条文修改。其中电缆与热力管线间距依据GB50217—19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修改。GB9330.2—1998《塑料绝缘控制电缆》规定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控制电缆导体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为70℃。7.3.4补充电缆敷设在锅炉炉顶、汽轮机本体四周以及弱电信号电缆的敷设要求。7.3.5电缆桥架是由梯架、托盘的直线段、弯通、附件以及支、吊架等构成,用于支承电缆的具有连续性的刚性结构系统的总称。电缆桥架种类有钢制电缆桥架、铝合金制电缆桥架和玻璃钢(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简称玻璃钢)制电缆桥架。最常用的是钢制电缆桥架,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已制定了标准CECS31:91《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铝合金制桥架与钢制支吊架直接接触时会产生电化学腐蚀,为避免此腐蚀,较为简便的方法是在铝合金桥架和钢制支架间加绝缘衬垫(可利用电缆上剥下来的塑料护套切割而成)。7.3.6原规范条文依据GB50168—1992修改。7.3.7依据GB50217—1994编写。7.3.8依据GB50168—1992编写。7.3.9原规范条文修改。电缆支架分为两类,即电缆桥架和普通型电缆支架,前都定义见本说明9.3.5,后者为自行加工的零星支架,如角钢制作的电缆支架等。7.3.10依据GB50168—1992编写。7.3.11依据GB50217—1994编写。7.3.12原规范保留条文。
7.3.13~7.3.14原规范修改条文。依据DL/T5182—2003修改。7.3.15~7.3.16依据GB50168—1992编写。7.3.17~7.3.18原规范保留条文。7.3.19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控制电缆的敷设温度依据GB9330.2—1998修改。7.3.20原规范修改条文。依据DL/T5182—2003编写。7.3.21依据CECS81:96编写。7.3.22依据GB9330.2—1988和DL/T5182—2003编写。7.3.23与7.3.8的规定相对应。7.3.24~7.3.25原规范保留条文。7.3.26原规范条文按GB50168—1992修改。7.3.27~7.3.28原规范条文按GB50168—1992、DLGJ154—2000《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修改。7.4接线7.4.1原规范保留条文。7.4.2依据GB50171—1992编写。7.4.3~7.4.6原规范保留条文。8、管路的敷设和连接8.1一般规定8.1.1~8.1.6原规范保留条文。8.1.7此规定是为保证测量凝汽器真空的导压管内出现凝结水时,能顺利流回凝汽器,避免因水塞现象而影响测量。8.1.8~8.1.14原规范保留条文。8.1.15管路的压力试验可采取三种方式:根据施工实际进度,管路若能在主设备严密性试验前完成,则其压力试验可随同主设备一起进行;一般机组启动前需作工作压力试验,仪表管路可随同一起作压力试验;若仪表管路未能随同主设备一起作压力试验,则应单独进行。8.1.16为防止测量导管冲管时温度过高危及安全和防冻需要而进行保温,其施工要求应符合DL/T5047—1995的有关规定和本标准9.2的规定。8.1.17原规范修改条文。补充管缆分支要求。8.1.18在原规范基础上补充了供气母管的终端设置法兰堵,是为了在吹扫时可将此堵拆去,避免污物吹入支管。依据DL/T5182—2003补充气信号管路的选择。8.1.19在原规范基础上补充测量腐蚀性介质未选用防腐蚀性能的隔离仪表时,管路上应加装隔离容器。8.1.20原规范条文文字修改。为确保成对隔离容器内被测介质液体与隔离液的界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简单的方法是分别在隔离容器入口和出口两导管间加装均衡阀,操作时先净两阀开启,待两隔离容器内液体界面处于同一高度后将其关闭。8.1.21原规范保留条文。8.1.22依据DL/T5182—2003编写。8.2导管弯制和连接8.2.1~8.2.3原规范保留条文。8.2.4对导管的各种连接方式的有关要求,分别作了规定。8.3导管固定8.3.1~8.3.4原规范保留条文。9、防护与接地9.1防爆和防火9.1.1GB50257—1996适用于生产、加工、处理、运转或储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气体、蒸汽、粉尘、纤维爆炸混合物和火灾危险物质环境的电气装置工程的施工及验收。9.1.2在原规范基础上补充防爆电气设备应有“EX”标志。9.1.3~9.1.6原规范保留条文。
9.1.7为防止由于电缆引燃后,沿电缆延燃而使火灾事故的扩大,设计对电缆、电缆构筑物采取有效的防火封堵分隔措施,其施工要求依据DLGJ154—2000编写。9.2防冻9.2.1原规范保留条文。9.2.2在原规范基础上补充管路伴热不得使介质冻结的要求。9.2.3在原规范基础上补充伴热蒸汽压力的规定。9.2.4补充电热线最高耐热温度小于冲管时导管表面温度时,应采取措施。对自限温电热带,表面最高承受温度有90℃和100℃两种产品,若用于被测介质为高温高压蒸汽的导管,冲洗时表面温度会高于电热带表面最高承受温度,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安装时应采用措施。如将导管先包一层保温带,并在敷设电热带时使其与导管表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应模拟导管冲洗时,实测电热带表面温度,是否符合要求。此外,补充了对电热带型号、规格的规定。9.3防腐9.3.1原规范保留条文。9.3.2在原规范基础上补充高温漆的选用。9.3.3~9.3.4原规范保留条文。9.4接地9.4.1原规范保留条文。本条中的“危险电压”是与安全电压相对而言的,我国的安全电压多采用12V的36V。相对来讲,高于36V的工作电压视为危险电压。9.4.2~9.4.4原规范保留条文。9.4.5~9.4.7依据CECS81:96和DL/T5182—2003修改和补充。“接地”是指提供一个路径将单套装置、系统或成套装置到就近地、柜架或基准点汇集起来的故障电流引入土壤的所有方法的总称;“接地系统”包括接地体和接地网两部分。9.4.8原规范保留条文。1 屏蔽电缆(线)有两种屏蔽方式,如DJYVP屏蔽电缆有总屏蔽和对绞屏蔽;RVVP屏蔽电缆只有总屏蔽。不管哪种,所屏蔽层均应接地。2 屏蔽电缆(线)经端子转接或有中间接地,其屏蔽层也应电气连续并通过端子连接。在全线路内只允许有一个接地点,若多点接地将会产生电势差而造成干扰。3 有些电厂的计算机柜,其接线端子排上有专供对绞分屏电缆屏蔽层的接线端子,屏蔽层可直接接在该接线端子上。有些信号是接地的,如测量金属壁温的接壳热电偶;则屏蔽层应接在热电偶侧;若无设计规定,除上述情况外,屏蔽层一般接在计算机侧。9.4.9原规范保留条文。因发电机和励磁机的轴承要求与地绝缘良好,故热控设备安装时,如外壳已接地的设备、电线管、金属软管等不得直接导致发电机轴承座接地。10、热工测量和控制设备的调试和验收10.1热工测量和控制设备安装前进行检查和校验,以确保安装的是合格设备。10.1.2~10.1.3规定了试验室和试验用标准仪表的要求,以确保校验的质量。10.1.4规定了校验前外观和外部条件检查。10.1.5被校设备通电热稳定后进行校验才能保证校验结果稳定。10.1.6~10.1.9原规范中保留内容。10.2仪表和报警装置的调试10.2.1~10.2.3原规范保留原文。10.2.4原规范保留原文,增加智能变送器功能检查要求,取消力平衡变送器校验要求。10.2.5~10.2.13原规范保留原文。10.2.14新增对报警器功能试验要求。10.2.15新增对继电器应进行性能和规范的校验要求。10.2.16新增对工业电视系统的功能要进行检查的规定。10.2.17原规范保留原文。
10.3.1~10.3.5原规范保留原文。10.4.1~10.4.5原规范保留原文。10.4.6新增条文,按DL/T774—2001《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要求提出。10.4.7~10.4.11原规范保留原文。附录A依据电力工业部电综[1998]145号文颁发的《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1998年版)》修改。附录B依据DL5011—1992修改。附录C依据GB/T2624—1993修改。附录D~附录E依据CECS81:96编写。附录F在原规范附录上依据DL/T5182—2003编制说明补充超临界压力参数仪表管材及管径的选择。附录G依据DL/T5182—2003编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500kg集中炉技术规范
- ★山东省液氨储存与装卸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试行)
- 三相多功能电能表技术规范
- 10kv变压器通用技术规范
- 中国对虾亲虾越冬技术规范
- (2014年最新最全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目录jjf
-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及投影显示系统工程项目技术规范书
- 福建省森林采伐技术规范
- 太阳能组件技术规范
-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 山东数据中心工程技术规范书答复
- 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 濮阳县夏玉米亩产800公斤高产创建技术规范模式图
- 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
- 《青岛市户外广告招牌标识设施设置技术规范》(试行)
- 大树移植技术规范
- 山东省液化石油气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试行)
- 小区物业绿化管理及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