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1 MB
  • 1041页

最新通信建设工程设计与验收规范实施手册

  • 104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最新通信建设工程设计与验收规范实施手册宁夏大地音像出版社 出版社:宁夏大地音像出版社发行:本社发行部印刷:本社承印部版次:!""#年$月第%版第%次印刷规格:%#开&’&(%")!定价:%!’"*""元(精装手册四卷含!+,光盘)国际标准书号:-./0&1’’#%)1&$21! 编委会主编:本书编委会编委会:李平李玉华李庆海李荣洪李国平宋小静谢小玲谢孟齐芳鲍小娟刘玉华刘丽娟王鹏州王玉珍 目录第一部分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电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综合电信营业厅设计标准(!"#$%)&’$$#)⋯⋯⋯⋯⋯⋯⋯⋯⋯⋯⋯⋯⋯⋯⋯⋯(*)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通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标准(!"#$’+&’$$#)⋯⋯⋯⋯⋯⋯⋯⋯⋯⋯⋯⋯⋯⋯⋯((()第二部分通信建设工程设计规范,、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电话网网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01)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2%&’$$#)⋯⋯⋯⋯⋯⋯⋯⋯⋯⋯⋯⋯⋯⋯(*’)%、固定智能网工程设计规范(!"-.#$(+&’$$#)⋯⋯⋯⋯⋯⋯⋯⋯⋯⋯⋯⋯⋯(,$()#、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规范(!"-.#$*2&’$$#)⋯⋯⋯⋯⋯⋯⋯⋯⋯⋯⋯⋯⋯(,’,)+、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设计规范(!"-.#$#(&’$$#)⋯⋯⋯⋯⋯⋯⋯⋯⋯⋯(,(#))、宽带34城域网工程设计规范(!"-.#,,)&’$$#)⋯⋯⋯⋯⋯⋯⋯⋯⋯⋯⋯⋯(,#))*、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2、34视讯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2#),$、5.6工程设计规范(!"-.#,,*&’$$#)⋯⋯⋯⋯⋯⋯⋯⋯⋯⋯⋯⋯⋯⋯⋯⋯(’$2),,、785/工程设计暂行规定(!"-.#$)+&’$$#)⋯⋯⋯⋯⋯⋯⋯⋯⋯⋯⋯⋯⋯(’’#),’、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验收规范(!"-.#$)$&’$$#)⋯⋯⋯⋯⋯⋯⋯⋯⋯⋯(’()),(、基于9":的多业务传送节点(69.4)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2&’$$#)⋯⋯⋯⋯⋯⋯⋯⋯⋯⋯⋯⋯⋯⋯⋯⋯⋯⋯⋯⋯⋯⋯⋯⋯(’%*),%、7"6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9":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2(),+、本地传输网同步数字系列(9":)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 !"、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长途光缆波分复用(0$1)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2$3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同步数字系列(2$3)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425&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集群通信工程设计规范(#$%&’,(/*+,,’)⋯⋯⋯⋯⋯⋯⋯⋯⋯⋯⋯⋯⋯⋯(’,")+"、(6’738固定无线接入工程设计规范(#$%&’,(’*+,,’)⋯⋯⋯⋯⋯⋯⋯⋯⋯(’(.)+-、),,%!-,,138&$15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第三部分通信建设工程验收规范!、固定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工程验收规范(#$%&’,)(*+,,’)⋯⋯⋯⋯⋯⋯⋯⋯(.’-)/、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技术规范(#$’,!"*+,,’)⋯⋯⋯⋯⋯⋯(.-’).、长途光缆波分复用(0$1)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9:视讯会议系统工程验收规范(#$%&’!(.*+,,’)⋯⋯⋯⋯⋯⋯⋯⋯⋯⋯⋯(".))!,、2$3数字微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同步数字系列(2$3)长途光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有线接入网线路工程验收规范(#$’,’!*+,,’)⋯⋯⋯⋯⋯⋯⋯⋯⋯⋯⋯⋯(-/-)!/、固定智能网工程2;:验收规范(#$%&’)-"*+,,/)⋯⋯⋯⋯⋯⋯⋯⋯⋯⋯⋯()(()!’、固定智能网工程21:验收规范(#$%&’)-"*+,,/)⋯⋯⋯⋯⋯⋯⋯⋯⋯⋯⋯()’+)!.、固定智能网工程22:验收规范(#$%&’)-"*+,,/)⋯⋯⋯⋯⋯⋯⋯⋯⋯⋯⋯()",)!"、集群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数字移动通信(&$15)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第四部分通信建设工程性能检测规范!、电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电话交换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光传输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通信用电源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第五部分通信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参考&%%./01#.2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定位业务:设备技术要求("#34!+))()%%$)⋯⋯⋯⋯⋯⋯⋯⋯⋯⋯⋯⋯⋯⋯⋯⋯⋯⋯⋯⋯⋯⋯⋯⋯⋯⋯⋯⋯⋯⋯⋯⋯⋯(!!)!)通信用直流—直流模块电源("#54!’-,()%%$)⋯⋯⋯⋯⋯⋯⋯⋯⋯⋯⋯⋯(!!’*)通信用阀控式密封胶体蓄电池("#54!’,%()%%$)⋯⋯⋯⋯⋯⋯⋯⋯⋯⋯⋯(!!$&)传输设备用电源分配列柜("#34*’*()%%$)⋯⋯⋯⋯⋯⋯⋯⋯⋯⋯⋯⋯⋯(!!-,)第六部分通信建设工程施工监理规范、规定通信管道和电缆通道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电信楼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监理规范⋯⋯⋯⋯⋯⋯⋯⋯⋯⋯⋯⋯⋯⋯⋯⋯⋯⋯(!)%+)数字移动通信(4#.2)工程施工监理规范⋯⋯⋯⋯⋯⋯⋯⋯⋯⋯⋯⋯⋯⋯⋯(!)’))长途光缆施工监理暂行规定⋯⋯⋯⋯⋯⋯⋯⋯⋯⋯⋯⋯⋯⋯⋯⋯⋯⋯⋯⋯⋯(!)$&)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通信电源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移动通信铁塔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附录:通信建设工程设计与验收规范相关法规政策关于印发《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初级、中级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关于加强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公用电信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关于发布《通信网防御雷电安全保护检测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第二代移动电话业务通信质量监督检查测试方法》的通知⋯⋯⋯(!"#$)关于发布《通信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邮电通信建设监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试行)⋯⋯⋯⋯⋯⋯⋯⋯⋯⋯⋯⋯(!%$&)通信工程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办法⋯⋯⋯⋯⋯⋯⋯⋯⋯⋯⋯⋯⋯⋯⋯⋯⋯⋯⋯(!%!$)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站及监督员资格认证管理办法⋯⋯⋯⋯⋯⋯⋯⋯⋯⋯⋯⋯(!%!%)通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条例⋯⋯⋯⋯⋯⋯⋯⋯⋯⋯⋯⋯⋯⋯⋯⋯⋯⋯⋯⋯⋯(!%!&)邮电通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邮政通信质量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部分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 电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总则()$)(为使电信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做到合理使用建设资金,在保障安全生产的条件下,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设防烈度为*+,度地区的电信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分类。()$)-电信建筑除应按本标准划分的抗震设防类别进行抗震设计外,未包括部分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执行。’术语’)$)(抗震设防分类根据电信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电信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电信建筑指用于电信生产的建筑,包括生产用房、辅助生产用房。生产用房指直接用于安装电信设备的用房。辅助生产用房指直接用于安装电信支撑设备的用房。’)$)-直接经济损失指因建筑物、设备及设施遭到破坏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和因停产停业所减少的产值。’)$)%间接经济损失指因建筑物、设备及设施遭到破坏导致停产所减少的社会产值以及修复所需费用等。’)$)#社会影响指建筑物、设备及设施遭到破坏导致人身伤亡和生产条件用户使用条件的降低;以及由此造成二次灾害等损失。’)$)*地震作用指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抗震措拴指为提高结构或构件抗震能力所采取的措施。—-— !抗震设防类别!"#"$电信建筑应根据其在全国通信网中的作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划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三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对社会有严重影响、经济上会造成巨大损失的建筑。%乙类建筑:地震时使用功能受影响,但能迅速恢复;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经济有重大损失的建筑。!丙类建筑:地震时使用功能受影响、经济有较大损失的建筑。!"#"%电信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表!"#"%的规定。表!"#"%电信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类别建筑名称国际出入口局国际无线电台甲国际卫星通信地球站国际海缆登陆站省中心及省中心以上长途电信、移动通信枢纽楼长途传输一级干线枢纽站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本地网通信枢纽楼及通信生产楼%####线及以上市话汇接局、关口局终局容量$#####门及以上程控市话端局、移动端局承担特殊重要任务的市话局乙应急通信用房移动一级汇接中心(&’()$)移动二级汇接中心(&’()%)地市级长途电话交换局含高、低级信令转接点(*(&+,-(&+)的局房地区中心和抗震设防烈度为.、/度的县及县级市的长途电信、通信枢纽楼的主机房和天线支承物。丙甲、乙类以外的电信生产用房!"#"!电信建筑的辅助生产用房,应与生产用房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相同。—0— !抗震设防标准!"#"$电信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应按下列原则综合考虑:$电信建筑属于生命线工程,在地震时要担负不间断地为指挥抗震救灾传递信息的重要任务。%电信部门的生产人员,在地震时仍要坚守岗位,不得撤离。&各级各类电信建筑在全国通信网中的地位、作用不同,使用功能失效后产生的影响和造成的损失也不同。!"#"%各类电信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度时,应符合比*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按当地抗震设防烈度计算。当设防烈度为’()度时,抗震措施应提高一度设计;当设防烈度为*度时,应加强抗震措施。&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当地设防烈度设计。—+— 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执行本标准时,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标准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电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条文说明)!总则!"#"$本标准适用设防烈度为%&’度地区的电信建筑工程。!"#"(本标准是根据各类电信建筑在全国通信网中所处地位及地震灾害发生时其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等因素,对电信建筑提出的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电信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应按本标准执行。同时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术语$"#"$本标准所指的生产用房、辅助生产用房是电信建筑工程的组成部分。!生产用房指用于安装电信生产设备的房屋。包括:程控交换室、数据机房、测量室、电缆进线室、微波室、话务台室、地球站机房、移动通信机房、电力室、蓄电池室、网路管理中心、关口局、移动端局、短消息中心、维护操作中心及电信、移动用天线支持物等。$辅助生产用房指用于安装保证通信网正常支撑设备的房屋。包括:调度室电视监控室计算机室控制室变配电室柴油发动机室等。(抗震设防类别("#"!本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有关规定,将通信建筑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三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是指地震破坏后对社会有严重影响、对经济有巨大损失的建筑。这类建筑对电信建筑来说应该是非常少的。本标准仅限于国际通信局站的专用建筑。表("#"$在乙类建筑中增加了“地区中心和抗震设防烈度为-、’度的县及县级市的长途电信枢纽楼的主机房和天线支承物”一条。该条是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第+","(条第$款增加的。("#"(电信建筑的辅助生产用房中所安装的设备是保证电信主设备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支撑设备。因此,其建筑的抗震设防应与生产用房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相同。,抗震设防标准,"#"$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条&第!"#"+条规定制定。—.— 综合电信营业厅设计标准(!"#$%&’($$#))总则)*$*)电信营业厅是电信企业经营电信业务和直接为用户服务的窗口,应执行“人民邮电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和“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方针。)*$*(综合电信营业厅应为用户提供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手段先进的服务场所和优质、高效、方便的服务。)*$*+本标准适用于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市)级城市的新建综合电信营业厅。对于改建、扩建的综合电信营业厅,在考虑充分利用原有房屋及设施的基础上,参照本标准执行。)*$*%综合电信营业厅工程设计除按本标推执行外,还应符合!"#$$+’,%《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等规范和标准要求。当本标准与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有矛盾时,应以国家规范和标准为准。)*$*#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标准有困难时,应充分论述理由并提出报告呈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综合电信营业厅的总体安排(*$*)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市)级城市应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电信服务范围及业务量等因素,设立一个或几个综合电信营业厅,受理各种电信业务。(*$*(电信营业厅不宜与电信生产主楼合建。当工程建设需要合建时,宜将营业厅与电信生产主楼分开设置。(*$*+综合电信营业厅的业务服务台按使用功能可划分为手续办理型及现金来往型两类。每种服务台要考虑均能办理本类型服务的所有服务业务。(*$*%电信营业服务管理房间应根据业务流程靠近营业厅布置,并与营业厅之间设有良好的分隔措施。—-— !综合电信营业厅的服务设施!"#"$综合电信营业厅应为营业人员的工作配备微机设备。营业受理、计费、业务处理等均要实行计算机管理。!"#"%应设置专门房屋办理国际电信业务,并配备计算机终端设备、世界时差钟等服务设施。!"#"!综合电信营业厅应设置业务咨询服务台,配备计算机查询设备和触摸式多媒体自动查询设备,负责受理电信业务和资费等方面的查询服务。!"#"&重点用户和大用户较多的营业厅,应设置业务洽谈台或业务洽谈室。!"#"’综合电信营业厅应设置电信新业务演示厅和用户终端设备展示厅。!"#"(综合电信营业厅应设置具有大屏幕电子显示装置的信息显示系统,循环宣传电信业务知识、公布装机放号等信息。!"#")综合电信营业厅应设置闭路监视系统,监视服务台的工作质量和营业厅的环境安全。!"#"*综合电信营业厅应配备公众书写桌和用具。各类服务台应有指向标志和服务业务标志。!"#"+综合电信营业厅应根据需要设置公用电话等设施。!"#"$#结合总体安排,综合电信营业厅酌情设置用户等侯、休息等设施。&综合电信营业厅的智能化系统&"$系统组成&"$"$为了保证综合电信营业厅的电信营业和电信服务的正常运营,应设智能化系统(其中消防系统见("%节)。&"$"%综合电信营业厅的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电视监控系统、公共显示和信息查询系统、营业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在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确定系统组成内容。&"%电视监控及入侵报警系统&"%"$电信营业厅的电视监控系统应由摄像、传输、显示和控制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电视监控显示宜以彩色摄像机为主。&"%"!应根据不同的监视目标及其环境条件选择摄像机和镜头。安全防范用摄像机宜附装外部传感器与视频系统联动。营业厅设玻璃作外墙时,应设玻璃破碎报警器。—+— !"#"!电视监控系统应采用视频传播方式。传输介质宜选择同轴电缆,采用暗管或吊顶内线槽敷设。!"#"$电视监控系统的显示和控制应集中在中央监控室进行。中央监控室应设置录像和图像显示装置,并应具有报警和图像复核功能。!"%公共显示和信息查询系统!"%"&综合电信营业厅的公共显示和信息查询系统包括信息源、传输网络、电子显示和控制等主要组成部分。!"%"#公共显示和信息查询系统应采用计算机控制方式,基于计算机网络传输。!"%"%公共显示和信息查询系统应使用统一信息源。!"%"!公共显示系统应采用计算机单向传输方式,不设人机交互界面。信息查询系统应采用计算机交互方式,输入设备宜采用触摸屏和鼠标器。!"%"!公共显示系统应采用计算机单向传输方式,不设人机交互界面。信息查询系统应采用计算机交互方式,输入设备宜采用触摸屏。!"%"$公共显示系统的显示设备应兼容文字和图形的显示,有条件的场合可采用多媒体显示设备。!"!营业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电信营业厅内的计算机设备均应连入计算机局域网。电信营业厅内的各计算机局域网应采用相关的网络技术互联。电信营业厅之间应通过广域网互联。!"!"#综合电信营业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应设置统一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综合电信营业厅与电信枢纽楼合建时,应统一设计计算机网络系统,前者应作为后者的子系统。!"!"!营业计算机系统应作为电信营业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一个应用子系统。!"!"$营业计算机系统与其他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应设网段隔离,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营业计算机系统应设置专用主机和服务器设备。!"$综合布线系统!"$"&综合电信营业厅的综合布线传输线路,数据和语音采用双绞线、视频信号采用同轴电缆。!"$"#综合电信营业厅与电信枢纽楼合建时,应统一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前者应作为后者的子系统。!"$"%综合电信营业厅内的工作区设置应按应用密集型考虑。&"在营业柜台内每个营业座席设置&个工作区,若营业座席的位置和数量尚未—&(— 确定,可按每!"#设置$个工作区预留;#%每个公用电话等设施设置$个工作区;!%新业务演示厅、用户终端设备展示厅、用户终端设备销售和维修部、控制室、业务洽谈室,按$&"#设置$个工作区;#设置$个工作区预留。’%综合电信营业厅的其他部分宜按#&"’%(%’综合电信营业厅内的信息插座均应暗装。电缆均应采用暗管或吊顶内线槽敷设。安装方式视具体装修情况确定。(综合电信营业厅的建筑面积(%&%$综合电信营业厅的建筑面积由营业用房和服务管理辅助用房两部分组成。(%&%#直辖市、省会城市电信营业厅的营业用房可由直接为用户服务的营业大厅、新业务演示厅、用户终端设备展示厅和销售维修部、业务宣传电子显示装置、控制室、大客户和重点用户业务洽谈室等组成。(%&%!营业服务管理辅助用房由用户终端设备和票据等储存室、营业厅工作人员更衣间、卫生间、饮水休息室以及营业服务管理人员工作室等组成。(%&%’综合电信营业厅的建筑面积标准,通信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行确定。营业厅用房内容及面积大小可参照表)%&%’设置。表(%&%’综合电信营业厅的建筑面积标准建筑面积*"#类别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地(市)城市用房名称营业大厅$(&&+#(&&$&&&+$(&&新业务演示厅!&&+(&&用户终端设备展示厅!&&+(&&用户终端设备销售和维修部!&&+(&&$&&+!&&营业控制室(&+$&&#&+!&用房综合布线设备室#&+!&$&+#&业务洽谈室(&+$&&(&+$&&休息厅$&&+$(&(&+$&&其他(&+$&&!&+(&—$$— 建筑面积!"#类别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地(市)城市用房名称储存(设备、票据等)室$%%&#%%’%&(%营业厅工作人员更衣室(%&$%%’%&(%服营业厅工作人员休息室’%&(%$%&#%务辅营业厅工作人员卫生间#%&’%$%&#%助用顾客卫生间$%%&$(%(%&)%房营业服务管理人员工作室’%%&(%%#%%&’%%其他’%&(%#%&’%合计’’%%&((*%$*$%&#*(%*综合电信营业厅的房屋设计*+$平面设计*+$+$营业厅的公共出入口应设有明显的通信企业标志。*+$+#营业大厅应设有营业服务平面指示图、总服务台或电子业务信息查询台。*+$+’营业厅内的平面设计应根据业务量及顾客人流的大小和服务设施的数量做好总体安排,以达到布局合理、人流顺畅,使人感到舒适亲切。*+$+,营业服务柜台的长度按营业员的座席数量确定,每个座席的宽度为$+’&$+("。*+$+(营业服务柜台内侧营业员工作场地的净宽度不小于#+("。有现金来往的柜台,宜采用封闭的布置方式,柜台内侧营业员工作场地的净宽度不小于#+("。办理各种手续的柜台,可采用封闭的布置方式,也可采用开放的布置方式。开放式柜台的工作场地以方便顾客、方便交流、方便操作为宜。*+$+*封闭式柜台外侧顾客活动场地的净宽度不小于(+%",宜为用户设$"隔离线标志。*+$+-营业服务柜台的高度为$+%(—$+#"。咨询服务台和用户终端设备销售维修台的高度不宜超过%+)"。柜台上方或台面应设营业和服务业务标示牌。*+$+)营业服务工作台应考虑安装计算机设备位置和相应电源插座。工作台应设有局部照明。*+$+.营业厅大屏幕电子显示装置前空间距离不应小于屏幕宽度的,倍。*+$+$%营业厅内的装修应结合降低环境噪声和厅内吸声处理进行。厅内装修—$#— 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防火规范的要求。!"#"##营业厅内应设置公用电话、上网设备;并根据发展需要预留设置可视电话的场所。!"#"#$应美化营业厅外部环境。结合城市规划要求,大中城市的营业厅宜设置用户停车场。!"#"#%营业厅应设置残疾人轮椅通道和服务柜台。!"$消防设计!"$"#综合电信营业厅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建于高层建筑内的营业厅当该建筑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上最大防火分区为&’’’;多层建筑营业厅的最大防火分区为$(’’。!"$"$大中城市的综合电信营业厅应在下列部位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闭路监视系统。#"营业大厅、新业务演示厅、用户终端设备展示厅;$"用户终端设备销售和维修部、控制室、业务洽谈室;%"配电室、空调机房;综合布线设备室;&"用户终端设备储存库、票据资料档案室。!"$"%综合电信营业厅应在下列部位设火灾事故广播系统。#"营业大厅、新业务演示厅、用户终端设备展示厅;$"用户终端设备销售和维修部、控制室、业务洽谈室;%"走道。!"$"&综合电信营业厅灭火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营业厅置于高层建筑的裙房内时应设置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时,应设置消火栓灭火系统;营业厅$"营业厅单独建设且其体积超过#’’’’)设有集中空气调节系统及建筑面积大于(’’)$的地下房间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营业厅应配置手提式灭火器或移动式灭火器。!"%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设计!"%"#采用集中采暖的营业厅,其室内采暖设计温度应符合以下要求:#"营业大厅为#!*#+,,$"其他辅助生产用房为#+*$’,。!"%"$采用空气调节系统的营业厅,其夏季室内设计温度一般为$!*$+,。!"%"%营业厅空气温度不应高于%$,,当采用一般通风降温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空气调节系统;营业大厅的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低速全空气单风道系统。地、市级城市的电信营业大厅宜用独立机组空气调节系统。!"%"&营业厅开启频繁的主要大门可设置风幕。—#%— 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严寒地区的营业厅,当不可能设置门斗或前室时,可设热风幕;二、寒冷地区的营业厅,,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设热风幕;三、设有空气调节的营业厅应设空气幕。四、大门空气幕宜采用自上向下送风,条缝和孔口处的送风速度应保证气流射向地面;热风幕送风温度不宜超过!"#。$%&%!小型营业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如自然通风不能保证卫生条件时,应设置机械通风;&$%&%$营业厅的最小新风量’%!()人·*)。$%&%+当计算空气调节冷负荷时,营业厅人数应包括顾客和售货员两部分,顾客人数应按星期日平均流量计算。$%&%’当计算人体散热量时,应考虑顾客和售货员中成年男子、成年女子和儿童的比例及其散热量不同的群集系数,一般可取"%,-。$%&%,送风系统(包括与热风采暖合并的系统)的送风方式应采用上侧送;当有吊顶可以利用时,可采用散流器直送。$%.照朋设计$%.%/综合电信营业厅的照明方式应采用大厅内的一般照明和营业员柜台的局部照明相结合的方式。$%.%-综合电信营业厅照明种类分为一般(正常)照明、保证照明和应急照明。一般照明应由市电电源供电:保证照明平时应由市电电源供电,当市电电源中断时则由自备油机发电机电源供电,应急照明在市电中断、油机发电机电源尚未供电之前;由自备蓄电池应急供电。$%.%&综合电信营业厅应在下列部位设保证照明。/%营业大厅、新业务演示厅、用户终端设备展示厅;-%用户终端设备销售和维修部、控制室、业务洽谈室;&%配电室。$%.%.综合电信营业厅应在下列部位设应急照明。/%营业服务柜台内侧营业员工作场地;-%公共出入口处;&%疏散走道。$%.%!综合电信营业大厅中的一般照明,在离地"%+!(水平照度不低于&""01。营业员柜台的局部照明,其台面水平照度不低于!""01。$%.%$综合电信营业厅的照明光源宜选用细管径直管型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或小功率的金属卤化物灯。—/.— 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条文中必须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有关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应该""""""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非必须按所指的标准、规范或其他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的要求(或规定)”。—$’— 综合电信营业厅设计标准(条文说明)!总则!"#"!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信息社会发展对通信的要求,电信企业必须执行“人民邮电为人民”的服务方针。邮电部于!$$%年已印发《电信营业服务规范),要求电信营业部门要作为电信企业对外经营服务的窗口。!"#"&电信营业厅是电信企业对外经营服务的主要窗口,除做好正常经营电信业务服务外,还要做好电信业务和新技术新业务的宜传工作。因此,要求营业厅服务手段和服务设施完善,服务环境优美。!"#"’电信营业厅分为服务内容齐全的综合电信营业厅和仅提供长途电话或本地电话或无线通信业务等专业营业厅。本标准主要针对新建的综合业务服务的电信营业厅而制订。对于改、扩建的综合电信营业厅和新建的专业电信营业厅,可参照本规定执行。!"#"(本规定对营业厅的房屋设计中的一些要求作了规定,对房屋设计中的通用性部分还应执行《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等通信行业标准和规范中有关规定。&综合电信营业厅的总体安排&"#"!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通信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为了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方便群众使用和了解电信业务,作为通信行业的服务窗口———电信营业厅,其布局应适应城市发展规划和技术经济总体安排而设置各种类型的营业厅。对于城市中心和技术经济开发区等地区,需要的电信业务种类较多,业务量又较大,可考虑设置综合性电信营业厅。&"#"&营业厅是开放式营业,办理各种电信和邮政业务的用户较多,人员情况又较复杂,交寄物品繁杂,为了保证通信安全(尤其是电信生产主楼的安全),除在营业厅内采取安全监视技术等措施外,尽量不与电信生产主楼合设。如果因种种原因需与电信生产主楼合建时,营业厅不要安排在电信生产主楼内,宜在主楼外的裙楼内。—!)— !"#"$目前营业厅的布置在朝着方便顾客、亲近顾客的方向转变,柜台的布置也日趋开放,柜台的形式根据其功能也在细化,原条目每个柜台均能完成所有业务的要求较难完成,故对其进行适当修改。$综合电信营业厅的服务设施$"#"%按照邮电部印发《电信营业服务规范》的要求,电信营业工作和业务咨询方面应配置计算机系统,一则为电信营业工作台综合服务提供基础,二则为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用户。$"#"$营业厅是电信企业的服务窗口,因此应尽量缩小营业服务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服务距离。服务柜台原则上应采用开放式服务,但鉴于有些地区治安问题,故对有现金交换的服务台仍采用封闭式为宜。$"#"&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社会提供的通信业务不断增加,尤其是随着智能网的建设,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智能业务。不少经济部门的重点用户和大用户,需要长期租用或使用电路开展业务,因此,营业厅除了设置营业柜台外,对于直辖市、省会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还需设置业务洽谈台或洽谈室。$"#"’“八五”期间我国通信网规模有了很大发展,为社会提供的业务能力和新业务种类不断提高和增加。这些业务能力和业务种类如何能及时为社会和用户所了解和使用,是业务经营部门的一大任务,其中在电信营业厅内设置新业务演示厅和用户终端设备展示厅是一项很好的措施,用户可以直观和直接操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对通信在经济工作中地位的认识。$"#"(营业厅是电信企业部门向社会和广大用户宣传通信业务常识、使用功能、资费规定等的窗口。除了在营业柜台上方和适当的墙壁上张挂有关宣传牌外,对于大中城市应设置大屏幕电子显示装置。采用动态方式宣传各种业务,以提高服务水平。$"#")对于客流量大的电信营业厅,还应增设闭路监视系统,对于重要部位应设安全监视探头,定向和定时监视安全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综合电信营业厅的智能化系统&"%"%营业厅与电信生产主楼合建时,营业厅的智能化系统应做为电信主楼智能化管理的子系统。&"%"!按照原邮电部印发的《电信营业服务规范》要求,营业厅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电视监控系统、业务宣传信息显示和查询系统、营业计算机系统。营业厅建设时应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确定建立哪些系统。&"!"%本条文是参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有关规定而拟定的,结合目前控制—%)— 技术和联网接续设备的发展情况,宜使用由微机控制的视频切换汇集器或在大系统中采用矩阵联接网络。!"#"#电视监控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被监视目标的形体变化,活动情况等信息,故采用彩色摄像机较为适宜。!"$"#电信营业厅的查询系统,主要查询业务和资费以及收费疑问等。这些信息一般应源于营业计算机系统,这样有利于联网查询,故信息查询计算机不宜单独存在,应与营业厅计算机系统联网。!"%"&采用综合布线作为视频信号传输介质时,两端要加适配器,这样既增加造价,传输效果又不理想,故目前工程中视频信号均采用同轴电缆。%"%"$每个工作区应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插座。所有插座应布放相同的%类或’类()*非屏蔽双绞线,以便灵活调用。根据需要也可布放#对’#"%+&#%光!,纤光缆。%综合电信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七五”和“八五”期间建设的电信营业厅,由于当时条件所限,除营业服务生产用房(营业大厅)偏小外,营业厅辅助的生产用房一般未作考虑,这样给当前营业厅对外服务和发展服务项目带来很大困难。此外为了使营业服务管理工作尽量靠近用户,方便为用户服务,本标准要求将营业服务管理人员工作室靠近营业厅,并考虑营业工作人员必要的生活用房。因此,营业厅的建筑面积除考虑营业大厅面积外,还应包括贵重物品储存室,工作人员饮水、更衣室和营业服务管理人员工作室等辅助生产用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通信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指令性的面积指标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原条文的面积指标由必须执行改为参考执行。原条文中未设顾客用卫生间,为提高服务质量,给顾客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消费环境,本面积表中增加了顾客卫生间。’综合电信营业厅的设计’"-"$营业厅的平面设计以使服务环境达到美观大方、布局合理、人流顺畅、舒适亲切、安全服务。目前柜台的平面设计主要有全封闭式、全开放式、封闭式和开放式相结合的三种。前者主要考虑安全和管理方便;第二种方式主要能使服务人员和用户直接见面,便于用户自行通过计算机查询;后者是前二种综合。总结各地使用情况,目前以采用封闭和开放相结合方式为宜。对于有现金交换的柜台宜采用封闭式,对于查询、咨询、业务洽谈等采用开放式。’"&"&由于现在通信市场有多家运营商,原条目设统一的电信标志已无法实—&.— 现,修改稿改为通信企业标志。!"#"$根据现在电信营业厅运营的实际情况,营业厅内的布局愈来愈开放,柜台布置更加强调方便营业员与顾客的沟通和交流,故本条增加开放式工作场地的内容,考虑到营业厅内仍存在现金交易,为安全起见,仍保留封闭式柜台及相关内容。!"#"#%原条目对营业厅装修材料要求较为简单且不够全面,现《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已执行,故本条目将装修材料的要求改为符合国家相关防火规范!"#"##目前互联网在我国已非常普及,一些电信业务也可在网上办理,故本条内要求营业厅要设置上网设备。!"&"#营业厅的消防设计,其耐火等级和防火分区应符合《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本条考虑到有些营业厅是建在高层建筑之内的,根据新高规$"#"&条规定,增加高层建筑电信营业厅防火分区内容!"&"&通信房屋(包括营业厅)是影响社会的重要建筑,要消防结合,以保证通信房屋的安全,故对营业厅各重要部位均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电视监控系统,以加强经常性监视,一旦出现诱发火灾的险情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出信号,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参考国家新近颁布的《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有利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 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总则’($(’为了防止和减少邮电建筑火灾的危害,保护邮电建筑中的人员、设备及邮件的安全,制定本标准。’($(%邮电建筑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邮电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实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本标准是依照国家相关防火规范,结合邮电建筑的特殊功能和技术要求制定。’($(*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邮电建筑。’($(#邮电建筑的防火设计,应按本标准执行,当本标准无具体规定时应执行现行国家相关防火规范、标准的规定。%术语%($(’邮电建筑:邮政建筑和电信建筑的统称。%($(%电信建筑(电信专用房屋):专门为安装电信设备使用的生产性房屋及辅助生产性房屋。包括:长途电信枢纽楼、电信综合楼、本地电信楼、卫星通信地球站等建筑。%($()长途电信枢纽楼:安装交换、传输、接入等长途电信设备为主的生产楼。长途电信枢纽楼分为三级:国际电信楼(国际局)、省(直辖市)中心及以上电信枢纽楼、地市级电信枢纽楼。%($(*电信综合楼:安装交换、传输、接入等多种类型电信业务设备的生产楼。近期我国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电信业务网: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数据通信网。%($(#本地电信楼:安装本地通信网交换、传输、接入等通信设备的生产楼。%($(+卫星通信地球站:安装地面卫星通信设备的房屋。—%$— !"#"$电信机房:电信建筑内安装各类电信设备及配套设备的房间。包括:交换机房,移动交换机房,传输机房,数据机房,微波机房,无线接入机房,信令转接点室,卫星通信机房,蓄电池室,电力室,测量室,网络管理中心,维护中心,计费中心,客户服务中心,无线寻呼中心等。!"#"%邮政建筑:包括邮件处理中心,邮件转运站,邮政汽运中心等建筑。!"#"&邮件处理中心:按邮件内部处理要求,对各类邮件进行接收、分拣(分类)、封装、发运等的邮政生产用房及其配套的生产辅助用房和生活用房。!"#"’#邮件转运站:邮路衔接点,承担邮件接转功能的转运站。包括航空、火车及汽车邮件转运站。!"#"’’邮政汽运中心:承担邮车的停放、检测、维修、保养及总包邮件经转。!"#"’!邮政生产用房:在邮政建筑内,对邮件进行接收、分拣(分类)、封装、发运等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生产区域。(电信建筑("’耐火等级和防火分区!("’"’高层电信建筑分类:建筑高度超过)#*或任一层建筑面积超过’###*的高层电信建筑属于一类高层建筑,其余的高层电信建筑属于二类高层建筑。("’"!一类高层电信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电信建筑以及单层、多层电信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不应低于二级。裙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层电信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电信建筑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超过表("’"(的规定。表("’"(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建筑类型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一、二类高层电信建筑’)##单层、多层电信建筑!)##一、二类高层电信建筑地下室$)#多层电信建筑地下室注: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增加’"##倍;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倍计算。("’"+一类高层电信建筑与建筑高度超过(!*的二类高层电信建筑均应设防烟楼梯间,其余二类高层电信建筑及单层、多层电信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建筑构造和平面布置("!"’建筑内的管道井、电缆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楼板或墙上的预留孔洞应用不燃烧材料临时封堵;通—!’— 信电缆与动力电缆不应在同一井道内布放。!"#"#电信建筑的内部装修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电信建筑内的交换机房、移动交换机房、信令转接点室、传输机房,数据机房、微波机房、无线接入机房、蓄电池室、电力室、测量室等电信机房内不应设架空地板及吊顶。!"#"$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电信机房,其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相当于丙级防火门窗),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强不宜小于("#)*+。!"#",当本层为敞开式电信机房时,应在电信机房内留出连接两端疏散楼梯、电梯等的疏散走道,且应在地面设置相应的疏散指示标志。!"#"&敞开式电信机房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米。!"#"-电信建筑宜将性质与分类相近的电信机房尽量集中布置在同层或邻近层。!"!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单层、多层电信建筑的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表!"!"(表!"!"(室外消火栓用水量(./0)建筑物体积(1!)!(,%%(,%(2,%%%,%%(2#%%%%#%%%(2,%%%%3,%%%%室外消火栓用水量(./0)(%(,#%#,!%!"!"#超过三层或体积超过(%%%%1!的电信建筑应设室内消防给水。!"!"!单层、多层电信建筑的室内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表!"!"!室内消火栓用水量(./0)建筑物体积(1!)室内消火栓用水量(./0)每根竖管最小流量(./0)每支水枪最小流量(./0)!(%%%%(%(%,3(%%%%(,(%,!"!"$电信建筑中的下列机房应设气体灭火系统:!"!"$"(国际局、省(直辖市)中心及以上局(长途电信枢纽楼,电信综合楼)的长途交换机房(包括控制室、信令转接点室)及移动汇接局交换机房;!"!"$"#(%%%%路及以上地区中心(长途电信枢纽楼,电信综合楼)的长途交换机房(包括控制室、信令转接点室)及移动汇接局交换机房;!"!"$"!#%%%%线及以上市话汇接局、关口局(电信综合楼,本地电信楼)的交换机房(包括控制室、信令转接点室)及移动关口局交换机房;!"!"$"$&%%%%门及以上市内交换局(本地电信楼)的交换机房(包括控制室、—##— 信令转接点室)及移动本地网交换机房;!"!"#"$长途电信枢纽楼、电信综合楼及本地电信楼的传输机房。!"!"$除!"!"$条所列电信机房外,高层电信建筑中的数据机房、微波机房、无线接入机房、卫星通信机房、蓄电池室、电力室及高低压变配电室等宜设置气体灭火系统。!"!"%单层、多层电信建筑内不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高层电信建筑中布置电信机房(无人和少人值守的机房)的楼层不宜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电信建筑内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宜设置防止水进入电信机房的安全设施。!"#通风与空气调节!"#"(防酸隔爆式蓄电池室应有独立的通风设备,排风机应采用防爆型,送风机如设在单独隔开的通风机房内,且送风管设有止回阀时,可采用普通型的送风设备(采用阀控式蓄电池除外)。!"#")电信机房内设有气体灭火系统时,穿过该防护区隔墙上的风管、风口应设置气体喷放前能自动关闭的防火阀。!"#"!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电信机房内的通风与空调设备在气体喷放前应能自动关闭。!"#"#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电信机房,如无可开启的外窗时,应设置灭火后的机械排风装置,换气次数不应小于!次*+。!"$气!"$"(长途电信枢纽楼、省会级电信综合楼的消防用电设备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并应由自备发电设备作为应急电源。其它电信建筑的消防用电设备应按该建筑的最高负荷等级要求供电。!"$")电信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设备、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机等应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并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电信建筑内的配电线路除敷设在金属桥架、金属线槽、电缆沟及电缆井等处外,其余线路均应穿金属保护管敷设。电信建筑内的动力、照明、控制等线路应采用阻燃型铜芯电线(缆)。电信建筑内的消防配电线路,应采用耐火型或矿物绝缘类等具有耐火、抗过载和抗机械破坏性能的不燃型铜芯电线(缆)。消防报警等线路穿钢管时,可采用阻燃型铜芯电线(缆)。!"$"#电信建筑内的下列部位应设置应急照明灯具:!"$"#"(电信机房及其控制室、电缆进线室、值班室;!"$"#")高低压变配电室、自备发电机房、电力电池室、配电室(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 和避难层(间)、疏散走道(含机房内疏散走道);!"#"$"$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消防电梯机房;%的其它会议室、营业厅。!"#"$"#电视电话会议室及面积超过%&&’!"#"#电信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处应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敞开式电信机房内疏散走道应设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或蓄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其它会议室、电信营业厅的出口应!"#"(电视电话会议室及面积超过%&&’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长途电信枢纽楼、省会级电信综合楼及卫星通信地球站等电信建筑内除小于#’%卫生间外,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仅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而无消防联动控制功能时,可设消防值班室,或将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设在有人值守的其他值班室内。!"#"+高层电信建筑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电信建筑内如设置行政广播,可将火灾应急广播与行政广播合用。!"#",,电信建筑内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消防水泵房、消防电梯机房、防烟排烟机房;!"#",,"%气体灭火钢瓶间及灭火控制系统操作装置处;!"#",,"!高低压变配电室、自备发电机房;!"#",,"$主要的通风和空调机房;!"#",,"#消防值班室和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电信机房的控制室。$邮政建筑$",耐火等级和防火分区$",",一级邮区中心局和省会二级邮区中心局的邮政生产用房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其余邮政生产用房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邮政生产用房的生产的火灾危险类别为丙类。邮政生产用房属于丙类厂房。$","!邮政生产用房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见表$","!。表$","!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建筑类型耐火等级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一级!&&&高层二级%&&&一级,#&&&多层二级,&&&&—%$— 建筑类型耐火等级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一级不限单层二级"####$%&%$邮政生产用房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单层不应大于’#!,多层不应大于(#!,高层不应大于$#!。$%&%)邮政生产用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高度超过*"!且每层人数超过&#人时,宜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建筑构造$%"%&建筑内的管道井、电缆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楼板或墙上的预留孔洞应用不燃烧材料临时封堵。$%"%"邮政建筑室内装修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邮政建筑的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表$%*%&。表$%*%&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筑物体积(!*)!&)##&)#&.*###*##&.)###)##&."####"###&.)####/)####室外消火栓用水量(+,-)&#&)"#")*#$#$%*%"邮政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表$%*%"。表$%*%"室内消火栓用水量(+,-)高度、体积室内消火栓用水量(+,-)高度!"$!,体积/&####!*&#"$!0高度!)#!")高度/)#!*#$%*%*一级邮区中心局和省会二级邮区中心局邮政建筑内的邮袋库应设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电气$%$%&邮政建筑的消防用电设备应按该建筑的最高负荷等级要求供电。$%$%"邮政建筑内的动力、照明、控制等线路应采用阻燃型铜芯电线(缆)。邮政建筑消防配电线路,应采用耐火型或矿物绝缘类等具有耐火、抗过载和抗机械破坏性能的不燃型铜芯电线(缆)。消防报警等线路穿钢管时,可采用阻燃型铜芯电线(缆)。—")— !"!"#邮政建筑内的下列部位应设置应急照明灯具:!"!"#"$生产车间及其控制室、调度室、计算机房;!"!"#"%高低压变配电室、自备发电机房;!"!"#"#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疏散走道;!"!"#"!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风房、消防电梯机房。!"!"!邮政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处应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生产车间内人员通道应设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或蓄光疏散指示标志。!"!"&邮政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生产车间及其控制室、调度室、计算机房、邮袋库;!"!"&"%高低压变配电室、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间)、电缆夹层;!"!"&"#高层邮政建筑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及走道;!"!"&"!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消防电梯机房。!"!"’仅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而无消防联动控制功能时,可设消防值班室,或将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设在有人值守的调度、值班室内。!"!"(一级邮区中心局和省会二级邮区中心局的邮政建筑及其它高层邮政建筑的生产车间应设安全监视和火灾应急广播。火灾应急广播可与生产调度广播合用。—%’— 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条文中指明必须按有关的标准、规范或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的标准、规范或其他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执行”。—%’— 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条文说明))总则)*$*)《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以防止和减少火灾的危害、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为原则制定。)*$*%邮电建筑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年版)依照国家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01(%$$)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年版)的有关规定及邮电建筑的特殊功能和技术要求制定。%术语%*$*)至%*$*)%新增条文。+电信建筑+*)耐火等级和防火分区+*)*)本条参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年版)中+*$*)条。+*)*%本条参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年版)中+*$*(条。+*)*+本条参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年版)中#*)*)条。修改一、二类高层电信建筑、多层电信建筑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电信建筑地上建筑面积在接近一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时,其从地上延伸下来的竖向交通消防疏散满足不了地下室消防疏散的要求,须增加地下室竖向交通消防疏散通道及出入口。因电信建筑地下室多为电缆进线室、充气—%0— 室、建筑设备用房等无人或无固定工作人员的房间,且因工艺布局极其紧凑,如果增加地下室竖向交通消防疏散通道及出入口,则与地上测量室等电信机房产生矛盾,使电信机房的工艺布局、电缆走线及电信设备很难布置,影响电信建筑的使用功能,也影响工程建设的经济性。!"#"$本条参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年版)中的,"+"#、,"+"+条,由于电信建筑的性质重要,单层、多层电信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建筑构造和平面布置!"+"#电信建筑内的电缆井(上线洞)、管道井、走线地槽、孔洞等比较多,为了防止火灾蔓延,对于跨越防火分区的孔隙等应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封堵。!"+"+鉴于电信建筑性质重要,为了减少由于建筑的室内装修引起的火灾发生及蔓延,因此制定本条规定。!"+"!根据原邮电部#**$年!号文的精神,因架空地板和吊顶内敷设了大量的电缆、电线等,火灾初期不易及时被发现,存在较大隐患,特制定本条规定。!"+"$本条规定了全淹没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的建筑构件的最低耐火极限,规定了防护区的门、窗及围护构件的允许压强,以保证防护区的密闭。!"+"’本条基于提高电信机房的利用率及便于电信设备的布置,且电信机房内无人值守,当该层为一个敞开式电信机房时,无其他人员穿行两端疏散楼梯、电梯等,因此,不必设连接两端疏散楼梯、电梯等的专门疏散走道,可结合电信机房内留出的电信设备维护检修通道,作为连接两端疏散楼梯、电梯等的疏散走道(虚走道)。!"+",本条基于提高电信机房的利用率及便于通信设备的布置,且电信机房内无人值守,其房间内最远点到门的距离不大于$(-。!"+".本条基于电信机房的性质与分类不同,所采取的消防灭火系统也不同,性质与分类相近的电信机房集中布置便于消防灭火系统的设置,降低建设成本。!"!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电信建筑均为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所以其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0.(+((#年版)中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规定执行。!"!"+本条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0.(+((#年版)中0"$"#条。!"!"!本条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0.(+((#年版)中0"’"+条、表0"’"+中科研楼建筑物要求。!"!"$新增条文。根据电信建筑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国内经济条件,制订了本条。长途交换机房、交换机房(包括控制室、信令转接点室)、移动交换机房及传输机房等在通信中均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其设备价格较贵,火灾所引起的通信中—+*— 断影响较大,所以考虑这些机房应设气体灭火系统。!"!"#新增条文。高层电信建筑内的数据机房,微波机房,无线接入机房,卫星通信机房,蓄电池室,电力室,高低压变配电室等宜设置气体灭火系统,当多个电信机房布置在同层和邻近层时可合用一个系统。!"!"$水会损坏通信设备,所以多层电信建筑内不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新增条文。水会侵蚀损坏电信设备、通信中断影响也较大,电信机房中一般无人或少人值守,人员密度小,疏散时不会出现拥堵。另外,机房的耐火构造、防火分隔、内装修、消防报警、日常防火管理要求严格,起火后人员能及时撤离。所以机房层不宜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新增条文。当电信建筑机房层内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宜设排水或挡水设施,以防止水进入其它机房损坏电信设备。!"’通风与空气调节!"’"(本条针对目前仍使用防酸隔爆型封闭式蓄电池情况,该蓄电池充电时散发出硫酸雾极少,室内浓度远小于卫生标准,而氢气有一定散发量,通风目的主要为排除氢气,氢气含量高,遇明火有爆炸危险,故排风风机应采用防爆型的。!"’")新增条文。为保证灭火剂均匀分布并保持一段时间,达到扑灭火灾的目的,全淹没系统应有一个封闭良好的空间,因此穿防护区隔墙上的风管、风口上必须设有气体喷放时能自动关闭的设施。!"’"!新增条文。为保证灭火剂均匀分布并保持一段时间,达到扑灭火灾的目的,全淹没系统应有一个封闭良好的空间,影响气体喷放的设备在气体喷放时必须关闭。!"’"’新增条文。气体灭火剂释放后,防护区内存留的灭火剂、产生的其它气体及燃烧生成物等应尽快排出防护区,故无窗房间应设通风设施。!"#电气!"#"(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补充。根据各种电信建筑的重要性,本条对其消防电源的要求作了具体的规定。!"#")新增条文。考虑到电信建筑的重要性,提高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的可靠性,制定本条。!"#"!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补充。随着国内电缆电线厂家生产阻燃、耐火电缆电线的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阻燃、耐火电缆电线的价格也在不断的下降。考虑到电信建筑的特殊性,为保证其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可靠、安全供电,故本条对原规范进行了修改。!"#"’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补充。电信建筑内)’小时工作的场所,且通信不能中断,故凡操作和维护电信设备、电源设备的场所应设应急照明。电视电话会议室、面积超过)**+)的其它会议室、电信营业厅都是人员密集且—!*— 流动性比较大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正常照明被切断,若没有应急照明,既很难引导人员疏散,又极易引起混乱造成伤亡事故,故上述场所应设应急照明。!"#"#新增条文。%的其它会议室、电信营业!"#"$新增条文。电视电话会议室、面积超过%&&’厅都是人员密集且流动性比较大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正常照明切断,如果没有疏散指示标志,既很难引导人员疏散,又极易引起混乱造成伤亡事故,故上述场所应设疏散指示标志。!"#"(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补充。电信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重大影响,故对火灾的预防应该特别加强。!"#")新增条文。!"#"*新增条文。为了便于火灾疏散,统一指挥,故作本条规定。!"#"+&新增条文。!"#"++新增条文。本条规定了电信建筑内消防专用电话分机的设置要求。条文中所列部位都是电信建筑内火灾时消防作业的主要场所,因此与这些场所的通信一定要通畅,以确保消防作业的正常进行。,邮政建筑,"+耐火等级和防火分区,"+"+修改条文。邮区:为便于组织邮件的分拣封发和运输,所划定邮件集散的区域范围。全国划分成%&+个邮区。邮区中心局:邮区中担负邮件分拣,封发,经转和发运任务的邮政生产单位。它既是邮区内邮件的分拣封发中心,也是本邮区邮件的发运中心。其中:一级邮区中心局(个,二级邮区中心局$!个,三级邮区中心局+!+个。一级邮区中心局为:北京、上海、沈阳、武汉、广州、成都、西安。省会二级邮区中心局为:天津、海口、重庆、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济南、郑州、长沙、深圳、南宁、贵阳、昆明、拉萨、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由于邮件属于可燃固体,故邮政生产用房属于丙类厂房。,"+"!此条修改主要是考虑由于邮政通信组织的方式和制度的重大改革。通过调研,邮政生产已实现了“三化作业”,即+、邮件分拣作业按“三大状”划分,%、分拣处理积极采用标识码技术,!、搬运装卸积极采用集装箱技术,其主要特点是规模大、业务量集中、内部作业机械化,同时还具有先进的监控、管理系统。由此对邮政生产工艺有了新的要求,即必须形成流水作业;同时也对邮政建筑的邮政生产用房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邮政生产用房的生产作业区域也从高、多层建筑向单层建筑转化,以便形成有利于邮政生产作业的大平面建筑。邮政生产用房的生产作业区域每个作业面积较大,因为,邮政包件分拣流水线不可分割的作业面积较大,如—!+— 果按原标准规定,一条生产作业流水线将被分割成两块或多块,则给邮政生产作业带来极大的困难和不便。邮政生产用房在一区域内安置邮政生产设备,可使邮政生产工艺实现一个流畅、高效、经济的流程。!"#"!本条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年版)中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丙类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规定及条文说明。!"#"-本条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年版)中丙类厂房的规定及条文说明。!"+建筑构造!"+"#邮政建筑内的电缆井(上线洞)、管道井、走线地槽、孔洞等比较多,为了防止火灾蔓延,对于跨越防火分区的孔隙等应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封隔。!"+"+鉴于邮政建筑性质比较重要,为了减少由于建筑室内装修引起的火灾发生及蔓延,特增加本条文。!".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本条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年版)中丙类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确定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本条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年版)中厂房确定室内消火栓用水量。!".".邮件(信函、包裹、机要件等)均属于怕水浸害的物件,被水损坏后,损失影响特别大,另外,生产车间层高,当地面上邮件等可燃物起火后,不能迅速引起顶上喷嘴自动喷淋,所以邮政生产用房内不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设备。邮袋库中邮袋属于不怕水浸害的物件,所以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电气!"!"#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随着国内电缆电线厂家生产阻燃、耐火电缆电线的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阻燃、耐火电缆电线的价格也在不断的下降。考虑到邮政建筑的特殊性,为保证其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可靠、安全供电,故本条对原标准进行了修改。!"!".新增条文。本条规定了邮政建筑内火灾应急照明的设置要求。!"!"!新增条文。为便于人员的疏散作此规定。!"!"-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补充。!"!"’新增条文。对于规模较小的邮政建筑,如果只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而无消防联动控制功能,将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设在有人值守的调度室内是比较经济和现实的。!"!"*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补充。一级邮区中心局和省会二级邮区中心局的邮政建筑及其它高层邮政建筑一般规模都较大,火灾时影响面大,为了便于火灾疏散,统一指挥,故修改本条规定。—.+— 通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标准(!"#$%&’%$$#)(总则()$)(本标准适用于新建通信机房的铁架安装设计。改建、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通信机房铁架安装方式的确定,应根据通信机房的规模、安装设备的标准化程度以及设备布置的要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铁架安装设计,在保证正常通信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应考虑施工、维护方便和通信机房的整齐美观,并注意在出现自然灾害时的通信安全。()$)+铁架安装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或通信行业标准的定型产品和构件。()$)#本标准铁架加固内容中有关抗震加固部分应按通信行业标准《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及《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图集》(!"#$&$)执行。()$)&按本标准进行通信机房的铁架安装设计时,尚应符合现行的其它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及规范的规定。%设计要求%)(基本规定%)()(铁架安装方式应采用列架结构,并通过连接件与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连接成一个整体。%)()%列架的安装高度应按%&$$--设备高度设计。对低于%&$$--高度的设备,应以维护方便和经济实用为前提,作妥善处理。%)()*铁架可分期安装,但应以满足工程近期需要为前提。对于规模较小的机房,铁架宜一次装齐。%)()+不同宽度的走线架(槽道)不宜同列安装。%)()#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选用标准化、通用化钢质或铝合金构件及零部件。%)()&机列间净距离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的规定。—**— !"#"$地震设计烈度为%度及%度以上的机房,铁架安装应采取抗震加固措施。!"!设计内容!"!"#铁架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铁架安装平面设计、列架安装设计等。!"!"!铁架安装平面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根据机房设备平面布置及土建工艺要求,按相应比例绘制本期及近、远期铁架安装平面图(参见附录&示图)。!铁架安装平面图应标明列架间、列架与建筑物间的相关尺寸及加固点位置和加固方式。!"!"’列架安装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确定列架高度列架高度(上梁高(同立柱))主走线架(槽道)支撑件高)过桥走线架(槽道)支撑件高,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机房设过桥走线架(槽道)时,列架高度应从过桥走线架(槽道)上沿计算到机房地面。!)机房不设过桥走线架(槽道)时,列架高度应从主走线架(槽道)上沿计算到机房地面。’)当机房设有过桥走线架(槽道)且机房净高为’!**’’**++时,列架最高高度不应大于’*,*++。!确定机列长度#)不设列头柜和尾柜时,列长(-)应按式(!"!"’.#)计算:!("/设备宽)0/!)#*/!)(".#)/’(!"!"’.#)式中!———机列长度(++);"———机列内安装的设备数量(架);0/!———机列两端立柱宽度(++);#*/!———机列两端立柱与相邻机架间距离(++);(".#)/’———设备间的间隙(++)。!)采用列柜与铁架配合安装时,列长(-)应按式(!"!"’.!)计算:!("/设备宽)#/列柜宽(厚))[(")#).#]/’(!"!"’.!)式中#为机列内安装的列头柜和尾柜数量之和(架);其它符号意义同前式。’确定列架构成#)上梁:宜选用,*/,*,++角钢或铝合金标准四芯棒制作,长度同列长。当上梁一端或两端需与承重墙或房柱加固时,上梁长度应计算到墙边或房柱边。当—’1— 为双上梁时,两根上梁间应保持平行,间隔一定长度应设等距杆加固。!)立柱:宜选用"#$"#"%%角钢或铝合金标准四芯棒制作。对高度为!&##%%的设备,立柱高度应为!&’#%%。立柱不允许中间有接头。当为双上梁时,列端宜设双立柱。()连固铁:宜选用"#$"#$"%%角钢或铝合金标准四芯棒制作。连固铁长度应由机房安装机列的数量而定。))列间撑铁:宜选用"#$"#$"%%角钢或铝合金标准四芯棒制成适合标准列间净距离要求的定型件。若为非标准列间净距离时,可按实际需要现场加工。当地震设计烈度为’度及’度以上时,尚应按有关规定设置斜撑。")旁侧拉铁:当上梁与侧承重墙或房柱加固有困难时,可设旁侧拉铁与侧承重墙或房柱加固(每档至少设一处)。旁侧拉铁宜选用"#$"#$"%%角钢或铝合金标准四芯棒制作,其长度按机房走道宽度而定。&)走线架(槽道):一般分为主走线架(槽道)、列走线架(槽道)、过桥走线架(槽道)及电源走线架(槽道)等几种形式。应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安全、实用、美观的原则选择其形式和规格。)列柜的设置铁架与列柜配合安装时,靠主要走道侧应设列头柜,靠次要走道侧,根据需要可配置尾柜、立柱或支撑架。(铁架加固(*+基本规定(*+*+列架的各相关构件之间应通过连接件牢固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并应与建筑物地面、承重墙、天花板及房柱加固。(*+*!列架与机房侧房柱(或承重墙)每档必须加固一次。(*+*(每机列的上梁、连固铁和列柜(或立柱)三者间必须加固。(*+*)列柜(头、尾柜)、支撑架或立柱应与地面加固。未装机机列应在空列两端和中间设临时立柱支撑,中间立柱间距应为!###%%左右。(*+*"需要安装的机架必须与列架上梁加固,且应与地面加固。(*!加固要求(*!*+列架与房柱(或承重墙)加固应符合以下要求:+每档宜有一列设备排列在侧房柱和房柱之间,该列上梁的一端应延长与侧房柱加固,如确有困难,可采用旁侧拉铁与侧房柱(或承重墙)加固。!主要走道侧的列架应采用“包柱子”方式与每档房柱加固。(*!*!连固铁应与端墙或房柱加固。当列架分期安装时,连固铁的一端应在整档处终端。—("— 若终端处为非承重墙或无房柱时,应按空列适当设置立柱和上梁,该上梁应一端或两端延长与侧承重墙或房柱加固,然后将连固铁与立柱加固。!"#"!根据机列长度,在相邻两机列间应设列间撑铁与上梁加固:$列长在%&&&’’以下时,相邻两机列上梁间应设一根列间撑铁,加固点可设在上梁的中间处。#列长为%&&&()&&&’’时,相邻两机列上梁间应设二根列间撑铁。!列长大于)&&&’’时,相邻两机列上梁间应每隔#%&&’’左右设置一根列间撑铁。*末列列间撑铁应与端墙加固。若端墙为非承重墙时,应按空列适当设置立柱和上梁,该上梁应一端或两端延长与侧承重墙或房柱加固,然后将列间撑铁与上梁加固。!"#"*列走线架(槽道)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列走线架(槽道)安装在机列上方。走线架宽度不宜超过机列的宽度,槽道宜与机列同宽。#列走线架(槽道)两端应分别搭在列架两侧的连固铁上,并应与列架上梁加固,加固点可每隔#&&&’’左右设一处。对未装机机列,应采用吊挂加固或设临时立柱支撑。!"#"%主走线架(槽道)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主走线架(槽道)的安装位置应对准电缆进线洞,且宜安装在机列的某一机架上方,中心线与该机架中心线重合,以便于部件选用。当分期安装时,应以整档终端。#在端墙处主走线架(槽道)应与端墙加固。若端墙为非承重墙时,应按空列适当设置立柱和上梁,该上梁应一端或两端延长与侧承重墙或房柱加固,然后将主走线架(槽道)与上梁加固。!主走线架(槽道)应采用连接件与每机列上梁加固。加固点间距大于#&&&’’时,主走线架(槽道)应采用吊挂加固。!"#"+过桥走线架(槽道)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宜安装在相邻两机列的列间。#过桥走线架(槽道)跨于机房两侧主走线架(槽道)之间时,必须与机房两侧的连固铁和主走线架(槽道)加固。当两支撑点间距离超过#&&&’’时,应采取吊挂加固。!机房净高为!#&&(!!&&’’时,过桥走线架(槽道)与主走线架(槽道)应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作垂直连接,连接点处应采取吊挂加固措施。—!+— 附录!通信机房铁架安装平面图示意铁架安装平面图应根据机房内的设备布置和土建工艺要求绘制,并在图中标明列架间、列架与建筑物间的相关尺寸及加固点位置和加固方式。下面两图分别为走线架式双跨机房铁架安装平面图示意(图!"#"$)和槽道式双跨机房铁架安装平面图示意(图!"#"%),供工程设计时参考。图!"#"$走线架式双跨机房铁架安装平面图示意编号名称备注编号名称备注立柱(或支撑$$#延长上梁与侧墙房柱加固架)双边或单边%列走线架$$连固铁与端墙或房柱加固采取相应措施走线架&主走线架双边走线架$%列间撑铁与端墙加固采取相应措施—&’— 编号名称备注编号名称备注!过桥走线架双边走线架"#列间撑铁与上梁加固$间撑铁"!主走线架与端墙加固采取相应措施双连固或单%连固铁"$主走线架与上梁加固连固过桥走线架与主走线架连接&旁侧拉铁"%并吊挂加固’上梁"&过桥走线架与连固铁加固列架与房柱加(固图)*+*,槽道式双跨机房铁架安装平面图示意—#’— 编号名称备注编号名称备注!列柜!"连固铁与端墙或房柱加固采取相应措施#列槽道!!列间撑铁与端墙加固采取相应措施$主槽道!#主槽道与列槽道加固过桥槽道与主槽道连接并吊%过桥槽道!$挂加固&列间撑铁!%过桥槽道吊挂加固’连固铁!&列间撑铁与上梁加固立柱(或支撑(!’旁侧拉铁与侧房柱加固架)列架与房柱加临时立柱(或支撑架)与双)!(固上梁加固双上梁延长与*侧墙房柱加固附录+用词说明+,",!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一般采用“必须”;反面词一般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一般采用“应”;反面词一般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一般采用“宜”;反面词一般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其用词采用“可”。+,",#本标准中指明应按其它有关标准或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通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标准(条文说明)!总则!"#"$所谓正常的通信安全可靠,是指机房发展到远期,设备基本装满,此时布线及其它负荷均达最大情况下,不应使列架的各构件变形(倾斜或弯曲),在发生突然性自然灾害时,不应因列架不牢固而造成通信中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生产施工方便,本标准中规定,设计中应采用定型构件,对暂无定型构件的,设计中应提出技术要求,并会同建设单位落实生产厂家。!"#"&本标准侧重于通信机房内铁架的安装设计,对抗震设防区机房内的设备加固、铁架加固要求以及加固节点的设计等,通信行业标准《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和其配套图集《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图集》(’(&#*#)中均有详细规定。!设计要求+"!基本规定+"!"+设备高度因机房性质和生产厂家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因目前新建电信主机房的净高为$+##,$$##--,综合考虑机房美观、自然采光和维护人员的空间舒适感等因素,本标准规定列架安装高度应按+*##--设备高度设计。对低于+*##--高度的设备,可采用底部垫高或加机帽等方式予以妥善处理。+"!"&由于施工快捷方便和美观,且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铝合金材料制作的构件和零部件近年来在电信机房铁架安装工程中已得到普遍应用。在具体工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在钢制和铝合金材料中任选一种。+"+设计内容+"+"$!根据《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规定,新建电信主机房净高应为$+##,$$##--。因此在设有过桥走线架或过桥槽道的机房,列架最高高度不应大于:$$##.!&#(布放电缆高).!##(维护距离)/$#&#--—%#— !铁架加固!"#基本规定!"#"#铁架加固设计一般为构造设计。根据建筑结构理论,铁架的安全稳固性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构件间和各构件与建筑物的连接节点在构造设计上是否合理与可靠。为此,在实际工程中应确保各构件连接点处的可靠与牢固。!"$加固要求!"$"$电信机房多为框架结构,其填充墙和隔墙一般为轻质材料(为非承重构件)。为保证通信安全,实际工程中不应将铁架的相关构件与建筑物的非承重构件连接加固。—%#— 第二部分通信建设工程设计规范 !、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总则!,’,!为了加强对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的技术管理,使安装工程设计工作有所依据,制定了本规范。本设计规范是在原设计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现在技术、网路的发展情况制定的。!,’,+本规范适用于本地电话网和长途电话网新建程控电话交换设备的安装工程设计。扩建、改建工程设计在充分考虑原有设备的特点、合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参照执行本规范。!,’,-设计必须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国家相关技术体制及技术标准。!,’,.设计应采用通信行业主管部门批入网的数字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在经济合理、安全实用、满足维护使用需要的的前提下,促进技术进步。设计应进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努力降低工程造价和维护费用,讲求综合经济效益。!,’,&设计应与城市规划和通信发展规划相适应,即应满足近期规划的需要,又应与远期发展规划相适应,并应研究交换与传输、长话与市话配套建设等问题,以求尽快形成生产能力。!,’,)一个本地网内应减少不同型号的数字程控电话交换设备的品种,以便于维护和技术支持。!,’,(采用的数字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应能开放智能网业务和综合业务数字网(/0#1)业务以及适应将来引入其他新业务的要求。+电话网的网路结构+,!网路结构+,!,!我国电话网应能开放国际、国内长途全自动、半自动去话业务,本地电话业务,并能开放相应的增值业务。国际和国内长途来话呼叫应能到达本地网内的—.&— 图!"#"#电话网的网络等级结构图每个用户。!"#"!我国国内电话网原则上按三级交换的网路结构组织,即:国设若干个一级长途交换区,每个长途交换区设一级长途交换中心$%#;每个一级长途交换区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二级长途交换区,每个二级长途交换区设二级长途交换中心$%!;每个二级长途交换区划分为一个或几个本地网,本地网可以设置汇接局和端局两个等级的交换中心,也可只设置一个等级的交换中心。我国国内电话网的网路结构见图!"#"#所示。!"#"&各级交换中心的职能$%#疏通本交换区内的长途电话转接业务,$%!疏通本交换区的长途电话终端业务。$%#可以兼有本交换区内一个或若干个$%!的功能,疏通相应的终端长途电话业务。本地网汇接局的职能是汇接本地网端局之间的话务,也可以汇接本地网端局或关口局与长话局之间的长市中继话务。本地网端局的职能是疏通本局用户的终端话务。汇接局可以兼有端局功能。不同运营商网间互通的关口局的职能是疏通不同运营商网间的话务,它也可以兼有端局或汇接局功能。!"#"’交换区的划分根据网络规模、业务量流量流向,考虑网络安全,按技术经济原则划分长途交换区和本地网范围。一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范围不宜划分为一个以上的一级长—’(— 途交换区,一个地市级的区域范围不宜划分为一个以上的本地网。!"!国际电话国内段的构成!"!"#目前我国对外设置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国际出入口局。可设置通达部分相邻国家的地区性国际出入口局。对某个相邻国家(或地区)话务量比较大的城市可设置边境出入口局。地区性出入口局或边境出入口局的设置和通达范围执行电信主管部门的规定,至非本地区或非本地区国家的电话业务应经相关国际出入口局疏通。!"!"!国际电话的国内段通过国内电话网疏通。三个国际出入口局对国内网原则上采用分区汇接方式。!"!"$国际出入口局、地区性国际出入口局及边境出入口局所在城市的市话端局、关口局,可与该国际出入口局之间设置低呼损直达中继群,或经本地汇接局汇接至国际出入口局,以疏通国际电话业务。!"!"%与国际出入口局在同一城市的国际半自动去话台,应集中设置在国际局中。与国际出入口局在不同一城市的国际半自动去话台,应设置在当地长话局,但话务员进行半自动去话接续时必须经国际出入口局话务员进行转接,不得直接对外。!"$自动网和人工网的互通关系!"!"%自动长话网和人工长话网之间的互通接续应符合《长途人工电话网相关技术体制与自动网的关系(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电话网网路组织$"#本地电话网网路组织$"#"#本地电话网应按扩大交换系统容量、减少交换系统数量的原则进行组织。不同规模的本地电话网的网路组织方式宜按下列原则:交换系统数不多的本地电话网的网路组织以各个相连为主;交换系统数较多的本地电话网的网路组织以汇接为主,汇接次数不应太多。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本地电话网汇接区不宜划分过多。为保证安全,汇接局宜成对设置,端局去话按负荷分担方式平行地接入成对的两个汇接局。当汇接话务量很大时,为减少汇接局的数量,可设置不带端局功能的独立汇接局。局间话务量很大的端局间,应建立低呼损或高效直达电路。关口局的网路组织原则同汇接局,并可结合交换设备的容量及本地网基本饱和期容量尽可能减少关口局的设置数量。本地电话网应加强网路规划,根据各地情况,对市区、郊区、市管县分别采取合适的汇接方式,以组成经济合理的复合型汇接网路,在电话网由小到大的迅速发—%&— 展过程中,应当研究由一种组网方式为主向另一种组网方式为主过渡的有利时机,以减少网路调整改造的工作量。!"#"$对于全网集中设置的报时、天气预报等社会服务性特种业务,宜经汇接局汇接到相关设备上。!"#"!对于网内开展的固网短信等增值业务,宜经汇接局汇接到相关平台设备上。!"$长市中继网网路组织!"$"#国际出入口局、地区性出入口局或边境出入口局所在城市的国际电话业务直接与该市本地网间组织直达路由疏通。!"$"$端局的长市中继电路可以直达长话局,也可经汇接局汇接至长话局,视本地电话网路状况由经济技术比较确定。!"$"!自动长话局应对##%查号台及必要的特种业务服务台设直达中继,以沟通长途网的查号业务及其他特种业务。!"$"%自动长话局与本地人工长话局间应设置直达中继。!"!同一城市中多个长话交换系统的设置!"!"#大城市长话交换系统的数量和设置位置应在预测该城市本地电话网的基本饱和期和长途终端业务的规模容量,并考虑转话业务进行总的长话电路规模预测的基础上,考虑市场份额,保证网络安全,按照技术经济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和实施。!"!"$多个长话交换系统及局址设置应符合如下规定:#"当一个城市中,一个运营商的第一个长话交换系统所疏通的忙时话务量已达到#$&&&’()*#+&&&’()时,为了网路安全,应增建第二个长话交换系统。当预测本网在该城市最终容量会超过两个交换系统时,在前两个系统已达到%&&&&’()后,宜考虑增建第三个交换系统。以此规律,根据本地网的长途业务量规划要求,逐步增加交换系统的数目。$"同一城市内,一个运营企业有多个长话交换系统时,一般以设置两个长途交换局址为宜。同一局址内(一个长途电信楼内)设置的长话交换系统数量一般不应超过两个。多个长话局址设置的位置必须与该城市的网路布局相结合,其间必须相距一定距离。!"!"!长途交换系统的等级设置原则#"一级交换区中心城市设一个长话交换系统时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话交换系统时,至少应设置两个,-#系统,按照技术经济原则,可以将其它长话交换系统按,-$设置,疏通本市的终端长话业务。$"二级交换区内所有的长途交换系统均设为,-$。!"!"%多个长话交换系统的业务组织原则—%.— !"多个长话交换系统的网路组织要在网路技术指导下,既要重视网路的安全可靠,又要注意进行网路的合理布局,使网路组织灵活、便于维护和管理。#"在有两个长话交换系统时,根据两个交换系统的容量,城市通信设施条件,一般宜按平级局方式组织,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对两个交换系统设置出入中继以及长途电路线束。按平级局组织的两个长话交换系统一般应分装在两个局址内。$"大城市中出现三个及三个以上长话交换系统时的长途终端业务的组织:去话终端业务宜按分区覆盖方式组织,即每个端局可以直达或经汇接局连到两个长话交换系统;来话终端业务宜按全覆盖方式组织,即每个长话交换系统可以直达或经汇接局连到每个端局。极少数特大城市的长途来话,可以由对端局识别本市汇接区号码,实现分区汇接。%"关口局应尽量与各长途交换系统相连。&"同一城市设置多个长话交换系统时,半自动系统宜设置在一个长途交换系统内。半自动系统不作为疏通普通长话业务的手段,主要承担需要人工辅助的业务。$"%专用电话网接入公用电话网$"%"!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专业部门投资建设供自己内部使用的专用电话网(简称专用网)接入公用电话网(简称公用网)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个专用的本地网应就近和一个公用的本地网连接。#"专用网与公用网互通时,必须符合公用网统一的传输质量指标、信号方式、编号计划等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定。$"专用网接入公用网时的中继电路数量应根据设计的话务量的大小和第!’"’"(条规定中相关的呼损指标通过计算加以确定。$"%"#专用网接入公用网可采用以下几种进网方式:!"用户环路进网方式:即专用网通过中继电路连到公用网端局的用户电路上,专用网作为公用网端局的用户进网。采用这种进网方式,从公用网端局用户端到专用网用户话机接入口之间的总的传输损耗不得大于)*+。#"端局或汇接局进网方式:即专用网通过中继电路连到公用网交换局的选组级上,专用网作为公用的本地网中的端局或汇接局进网。这时专用网即作为公用的本地网的一部分,其信号方式、编号计划等必须符合公用网的相关技术规定。$"按用户方式呼出,直接拨入进网方式:即专用网呼出中继线接到公用网端局用户电路上,加拨呼叫公用网字冠,等待公用网拨号音呼出;专用网呼入中继线接到公用网交换系统选组级上自动呼入。采用这种进网方式必须符合上述$"%"#中!和#两款的要求。—%,— !路由计划!"#路由分类的含义!"#"#为疏通电信业务而在各相关交换系统之间设置的电路群称之为路由。电话网的路由分为直达路由、基干路由两类。直达路由又分为低呼损直达路由和高效直达路由。!"#"$基干路由:在等级网中(包括长途网和本地网),它是由同一交换区内相邻等级交换中心(长途网)或相邻等级的局(本地网)之间的低呼损电路群,以及长途一级交换中心(%&#)间,或本地网中汇接局间的低呼损电路群所组成的路由。在该路由上的话务量不允许溢出至其他路由。!"#"’低呼损直达路由:它是由任意两个等级交换中心之间(长途网),或任意两个局间(本地网)的低呼损电路群所组成的路由,可以旁路或部分旁路基干路由,在该路由上的话务量不允许溢出至其他路由。!"#"!高效直达路由:它是由任意两个等级交换中心之间(长途网),或任意两个端局之间(本地网)的高效电路群所组成的路由,可以部分旁路基干路由,在该路由上的话务量可以溢出至其他路由。!"$长话网的长途路由设置!"$"#路由设置应有利于减少话务转接的级数,在注意经济合理的同时,应充分考虑网路的安全、可靠,便于网路管理和维护。!"$"$同一城市多个长话交换系统之间路由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与%&$之间应设置基干路由,主要用于%&$长途去话选路时的最终路由及%&#长途来话时的迂回路由。同一城市的%&$之间一般不设长长中继路由。$"同一城市的%&#之间及同一城市的%&$之间可设置直达长长中继路由,供特殊情况下的电路调度。!"$"’长途电路路由设置的规定:#"%&#均应与本交换区内的%&$之间设置基干路由。$"一级长途交换区内不同的二级交换区的%&$之间可根据业务量和传输电路的情况,按技术经济原则,设置低呼损直达路由或高效直达路由。’"不同一级交换区的%&#之间原则上应设置直达路由,该路由为基干路由。!"特大城市设三个或三个以上%&#长话交换系统后,在未实施来话分区汇接时,其他省级%&#长话交换系统至少应与他的两个%&#设置基干路由;在特大城市实施来话分区汇接时,其他省级%&#交换系统应分别与各分区的每个%&#长话交换系统设置基干路由。("任意两个交换中心之间,根据话务需要在经济合理的原则下均可建立直达路由。—()— !"#"!国际电话业务国内段的路由设置国际出入口局对国内网原则上采用分区汇接方式。国际出入口局之间,以及国际出入口局与其辖区内的$%&之间应设置基干路由。国际出入口局与其辖区内的$%#之间视话务情况可设高效直达路由或低呼损直达路由。特殊情况下,$%&、$%#可与相邻汇接区的国际出入口局相连(与相邻汇接区的国际出入口局设置直达电路群的话务门限值及其开放方向,由电信主管部门规定)。地区性国际出入口局与其汇接区内的$%&之间应设置低呼损直达路由。与北京’上海’广州国际出入口局之间设置低呼损直达路由。!"(本地网内中继路由的设置!"("&端局与所从属的汇接局间、关口局与汇接局间应设置基干路由。!"("#端局与所从属的关口局间在业务量足够大时,可设置低呼损直达路由。!"("(汇接局之间有汇接话务时,应设置基干路由,关口局之间有汇接话务时,应设置低呼损直达路由。!"("!端局、汇接局、关口局可与设在该市的国际出入口局或地区性国际出入口局、边境出入口局之间设置低呼损直达中继路由,也可通过汇接局疏通。!"(")在话务量较大且经济合理的情况下,任意两端局之间都可设置直达路由。该路由可以是低呼损直达路由,也可以是高效直达路由。!"!路由选择的规定!"!"&在端到端连接中,应减少转接电路(或中继)的段数。路由选择的一般顺序为先选直达路由,再选迂回路由,最后选基干路由作为最终路由。!"!"#长途路由的选择顺序应符合发话区自下而上,受话区自上而下,全网自远而近的规定。为简化网路设计,每一个发端局呼叫某一目标局可选择的路由数在长途网内,最多为三个。!"!"(为了使低等级交换中心之间的话务量尽可能在低等级交换中心范围内疏通,避免话务量过多地集中于高等级交换中心,经网络主管部门批准,路由选择可按非常规路由进行。!"!"!卫星电路的选择&"卫星电路适宜做端到端的直达电路,不宜用在高等级的基干路由上。#"在国际通话连接中的国内段只允许出现一段卫星电路。("在国内通话连接中,原则上只允许出现一段卫星电路。在特殊情况下,经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在国内通话连接中串接两段卫星电路。!"!")长途网中,最大电路串接段数一般不得大于三段;同一本地网中,端局间接续,中继段数一般不得大于三段;不同运营商本地网互通时,端局间接续中继段数一般不得大于五段。—)&— !"#路由选择顺序!"#"$一个长话交换系统与对端同一局向多个具有相同等级的交换系统分别设置了直达电路群时,原则上发端按负荷分担方式选择这些电路群;!"#"%长市中继路由选择顺序$"长途去话呼叫的路由选择顺序($)当一个长话交换区设置一个长话交换系统时,若端局与一个长话交换系统之间设有高效直达路由,则首选该高效直达路由,次选经&’的迂回路由;若端局与长话交换系统之间为低呼损路由时,则正常情况下该路由上的话务不允许溢出,当发生话务异常时,方可选择至&’的迂回路由。关口局的路由选择同端局。(%)当一个长话交换区设置两个相同等级长途交换系统,且端局和&’与两个长话交换系统均相连时,本地局长途去话应按负荷分担方式选择至两个长话交换系统的路由。(()大城市设三个及三个以上长话交换系统时,端局和&’应与两个)*$相连,当在某些)*$上开放的长途电路方向不是全覆盖时,允许部分长途去话经)*$之间同级迂回。%"长途来话呼叫的路由选择顺序到达)*$的长途终端呼叫,当)*$与端局之间设有高效直达路由时,则首选直达路由,次选至相应&’或)*%的迂回路由;若)*$与端局之间为低呼损直达路由,则正常情况下只选该路由,发生话务异常时,方可选择至&’或)*%的路由。到达)*%的长途终端呼叫,)*%首先选择至被叫端局间的直达路由,如该路由为低呼损路由,其话务不允许溢出;若)*%至被叫端局无直达路由,也可通过&’迂回。!"#"(有关国际出入口局的路由选择顺序$"国际出入口局的国际去话路由选择顺序:($)到达某一国际局+,*的国际去话,若此+,*有直达受话国的电路,则首选直达电路群;若本交换系统没有至受话国的直达电路,且国内的其他+,*也无至对方的直达电路,则应按相关规定经第三国的转接国际交换中心迂回;若本交换系统没有至受话国的直达电路,但国内的其他+,*有至对方的直达电路,允许经国内的其他+,*转接。(%)不同+,*之间允许相互经转一次。选择转接+,*的顺序为本城市的+,*$和+,*%之间、跨城市的+,*之间。%"国际出入口局所在地的本地交换系统国际去话路由选择顺序:($)端局的国际去话呼叫可以先选与+,*间设置的直达路由,再选经汇接局汇接到达+,*的迂回路由。(%)与两个+,*均相连的本地端局及汇接局按负荷分担方式将国际去话呼叫分—#%— 送到两个!"#上。($)关口局的国际去话呼叫路由选择顺序同端局。$%国内长话交换中心的国际去话路由选择:(&)当发端长话交换系统只与本汇接区的!"#相连时,发端长话交换系统识别国际字冠“’’”后,即可首选至!"#的直达路由,次选通过国内网的迂回路由。(()当发端长话交换系统与多个汇接区的!"#相连时,对预先指定的部分国家代码的呼叫,发端的长话交换系统应根据受话国的国家代码首选至相应的!"#的直达路由,次选本汇接区!"#的路由,最终选国内网迂回路由;对其他国家代码的呼叫,发端长话交换系统应首选至本汇区!"#的直达路由,次选国内网迂回路由。)%国际出入口局国际来话的路由选择顺序:到达某一!"#的国际来话,若此!"#有直达被叫长话局*端局、关口局(与!"#在同一本地网的端局、关口局)的电路,则首选直达电路群,次选国内长话网*+,(与!"#在同一本地网的+,)迂回路由;若此!"#没有至被叫长话局的电路,则首先经国内长途网转接,次经与被叫长话局有直达电路的其他!"#转接。-%边境局的国际去话路由选择的有关问题执行相关规定。.%有关国际最终路由的设置以及国际来话对我国国际出入口局的选择执行相关规定。-编号计划-%’%&编号计划应符合下列原则:&%在本地电话网内,每个自动用户一般给一个编号。(%!"/0的编号应与1"+0采用相同的编号方案。$%!"/0与1"+0的编号应尽可能采用混合编号,以便使非!"/0接入改变为!"2/0接入时不改号。)%编制号码计划时,要近远期结合,尽量避免改号。因此,号码计划应以业务预测和网路规划为依据,规划期内要充分留有号码余量,便于网路向远期过渡,并使扩容时号码变动最小。-%我国电话网编号由国家号、长途区号和本地电话号码三部分组成。国内有效号码的长度不得超过&(位,国际有效号码的长度不得超过&-位,本地网编号的最大位长取决于自己的长途区号位长。本地网的编号原则上应为等位编号,在过渡期间允许不等位编号,但号长差不得超过&位。.%具体分配局号时,应结合组网方案统一考虑,使原有设备变动最小,选用的交换设备对号码应有充分的适应性。3%本地网内设有多个长话局时,编号计划应考虑便于分区汇接长途来话的识别。—-$— !"#"$程控数字交换局的支局、远端用户模块局的局号,应采用规划中该区域的编号。!"#"%用户交换系统的中继线引示号码,其位数应与所在局的普通用户号长相等。!"#"&本地电话网内用户编号的首位不得占用“#”和“’”号码。“#”为长途全自动接续的冠号(“#”为国内长途全自动冠号,“##”为国际长途全自动冠号),“’”为全国统一的特种业务号码的首位号。!"#"!同一本地电话网内的特种业务号码应统一为“’((”。各种特种业务号码(包括电话网与其他业务网互通时所使用的入网号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模拟移动用户号码是以首位为“*”开始的号码,它的位长与本地电话号码长度相等;数字移动用户号码是前三位为“’%(”的’#位等位号码。!"#"+在本地电话网编号中,将前三位为“$##”,“%##”“&##”,“!##”,“)##”,“+##”,“,##”的号码作为不同智能业务的接入码。!"#",电话网的编号计划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信产部$##%年&月+日颁布的《电信网编号计划($##%年版)》的相关规定。!"#"*程控数字交换局用户使用新业务时,登记或撤销新业务的编号应符合表!"#"*-’,!"#"*-$及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的规定。表!"#"*-’./01补充业务的编号业务登记撤销验证应用呼叫遇忙前转!&#!231!/45!5/66&#!5/6!6&#!5/6呼叫无应答前转!&’!231!/45!5/66&’!5/6!6&’!5/6呼叫无条件前转!!+!231!/45!5/66!+!5/6!6!+!5/6呼叫等待!!,66!,6!6!,6主叫线识别限制!)’66)’6!6)’6被连接线识别限制!)%66)%6!6)%6注:231是呼叫前转目的地号码;/45是呼叫前转目的地子地址,可选参数;5/是基本业务代码,可选参数。—!&— 表!"#"$%&’()*用户新业务项目编号按键话机用户号盘话机用户序项目号登记撤销验证应用登记撤销应用追查拨“-”事先向电话事先向电话+恶意(,)!--.以上号局登记局登记呼叫码缩位!!+!/*!’0,.!+!&!!/*拨号1234.2号码/*.!!&!免拨号+!&’0,1免拨号热线-’0,1234..!&.待!(接2342号+!+,+!&待!5服务2号码通码接通呼出!!6!7((.!6!7(+!+,+!66!.!6..+!67((((限制((.注!(((.7((((闹钟!!!!8+8!.!!.8+8+!!8+8!.!!.+!+,+!!服务&/+/&.&/+/&.&/+/&免打9扰服!!9..!9.+!9+!+,+!9务呼叫!6#!’0,!.6#!’0,1:遇忙.6#.1234.2号码234.2号码前转呼叫!6+!’0,1!.6+!’0,1;无应.6+.234.2号码234.2号码答前转呼叫无条!!:!’0,1!.!:!’0,1+!:’0,1$.!:.+!+,+!:件前234.2号码2342号码2342号码转呼叫+#!!;..!;.+!;+!+,+!;等待遇忙++!!$..!$.+!$+!+,+!$回叫注!7<+表示限制全部呼出"2号码为被叫用户号码,本例为:位,最多+!位7<&表示限制国际和国内长途全自动呼出/*采用二进制的缩位拨号号码7<-表示限制国际长途全自动呼出8+8&表示小时,/+/&表示分钟((((为密码(,)表示按一下,键或拍一下叉簧!.表示登记或撤销新业务的前后缀—!!— !"#"$#各电信运营商长途业务入网号(长途运营商标识码)的分配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信产部%##&年’月(日颁布的《电信网编号计划(%##&年版)》相关规定。该号码在网间的传送应符合关技术规范。!"#"$$各电信运营商网间主叫号码的传送应符合相关规范。)信令方式)"$随路信号)"$"$信号方式$"电话自动交换网带内单频脉冲线路信号方式应符合*+&,()-$,.%《电话自动交换网带内单频脉冲线线路信号方式的规定》。%"电话自动交换网多频记发器信号方式应符合*+&&((-$,.%《电话自动交换网多频记发器信号方式》的规定。&"电话自动交换网用户信号方式应符合*+&&(.-$,.%《电话自动交换网用户信号方式》的规定。’"电话自动交换网局间直流信号方式应符合*+&&(,-$,.%《电话自动交换网局间直流信号方式》的规定。!"电话自动交换网铃流和信号音应符合*+&&.#-$,.&《电话自动交换网铃流和信号音》的规定。)"局间数字型线路信号应符合*+&,($-%-$,.&《局间数字型线路信号》的规定。("国际局间五号信令应符合/01-0颁布的《2#"!信令系统技术规范》3"$’#到3"$)’建议。."国际通信的国内信号部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原邮电部$,.!年$%月颁布的《电话自动交换网技术体制》规定。,"国际局之间前向地址住处的标准发送顺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原邮电部$,.!年$%月颁布的《电话自动交换网技术体制》规定。)"$"%接口配合$"本地网中程控局间采用模拟载波电路传输时,其线路信号采用带内单频%)##45脉冲信号,局间记发器信号采用678信号。%"同一城市的多个自动长话交换系统之间,其信号接口方式应与所对长途电路端的接口方式相同。&"国内电话自动交换网中长话交换系统之间在采用随路信号时,可根据提供的传输通路情况,并按下列要求选定:($)两个程控长话交换系统之间有长途数字电路时,可采用数字编码方式在$)时隙传送数字型线咱信号,也可采用带内透明方式在话路中传送数字%)##45线路信号。—!)— (!)两个程控长话交换系统之间是模拟长途电路时,其线路信号应采用带内音频!"##$%脉冲信号,在程控长话局内进行数模转换。局间记发器信号采用&’(方式。)*为了便于维护管理和电路调度,!"##$%线路信号转换设备(+,()宜与数、模变换设备(+-.)分开设置。+,(应设在与其电路连接的交换局内,不得设在远离交换局的传输站内,以便由交换专业维护人员分管。/*为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减少信号的传送时延,国内两个长话局间的信号转换次数不得超过两次。应避免数摸电路多次混合连接。"*本地程控长话局与人工长话局之间应采用0,1线接口方式,中继传输采用2(&或实线,信号标志应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3*在长途自动电话网中使用卫星电路时,其信号方式和接口要求应符合《国内卫星通信网路技术体制(暂行规定)》。"*!4#*3公共信道信令"*!*5信令方式5*国内数字程控交换局间、数字程控交换局与信令转接点间、信令转接点与各种业务数据库间采用46*3公共信道信令,应符合7+4#89:5;;3《国内4#*3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2)”》、7+4#89*5:5;;3《国内4#*3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2)”(补充修改件)》、>’##5:;##5《中国国内电话网4#*3信令方式技术规范》、>’#5#:5;;/《国内4#*3信令方式技术规范“信令连接控制部分(,((2)”》和>’#55:5;;/《国内4#*3信令方式技术规范“事务处理能力(?()部分”》的相关规定。!*<,+4用户信令应符合7+4#8):5;;3《<,+4用户:网络接口规范》。8*国际局与对端国之间采用;<=以上时,在正常情况下,每条信令链路每方向所配置的最大负荷定为-2";<=。对于+,$%&’(高速信令链路,建议每条信令链路每方向所配置的最大负荷不超过-2";<=。?2信令链路设置两信令点间设直联或准直联信号链路数应根据两信令点间的信令业务量和费用比,并考虑信令转接点的负荷能力信令转接时延等因素确定。在工程设计中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引入信令转接点(@ABC)组成准直联方式的信令网中,每个信令点(@B)应连到本信令转接点服务区的两个@AB,以疏通它至未设直联信令链路信令点的信令业务和开放智能网业务。@B与@AB之间信号链路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高速信令链路宜用于信令业务量较高的@AB之间的链路和数据库与@AB之间的链路。应在同一链路组中使用相同速率的信令链路,也应在采用负荷分担的链路组中使用速率相同的链路。!2+2?0-2)信令在DB网上的传送应符合0-2)信令与DB互通的相关规范。!2+2"涉及信令网的有关问题,应符合《0-2)信令网技术体制》、《012)信令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9,AB和@EEB部分》、《012)信令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国内012)信令方式技术规范9运行、维护和管理部分(C,8B)》的要求。—*>— !电话网与其他业务网间的互通!"#$%&’与(%)’的互通!"#"#$%&’与(%)’互通时,向$%&’用户提供的业务范围仅限于$%&’所能提供的业务范围。$%&’与(%)’之间通过(%*$中继相连。!"+$%&’与$%$)’的互通!"+"#分组型终端($&)经$%&’接入$%$)’,进网接口规程为(&*,&-".+建议,用户速率为+/0012345,/60012345和780012345等。!"+"+非分组型终端(’$&)经$%&’接入$%$)’的$9)端口,进网规程为(&*,&-"+6建议,用户速率为.0012345,#+0012345,+/0012345,/60012345和780012345等。!"+".$%&’与$%$)’之间通过用户线相连。$%&’与$%$)’间接口的速率由相应用户接入的数据信号速率决定。!".(%)’与$%$)’的互通(%)’的-"+:分组终端(-".#终端)在与$%$)’的终端间传送分组数据时,通过(%)’的;通路电路交换或非交换(半永久连接)经分组处理器接口($<()接入$%$)’。同时还可以通过(%)’;通路或)通路的虚电路经分组处理器($<()接入$%$)’,这时在;通路提供交换和半永久连接两种业务,在)通路上提供半永久和永久逻辑链路两种业务。(%)’与(%)’分组终端间的通信需经过分组处理器接口($<()经$%$)’来完成,(%)’与$%$)’之间通过$<(连接。$<(接口可包含一个或多个+=12345的$>9接口,同时提供方式9与方式;业务。(%)’交换系统的分组终端与(%)’交换系统间采用)%%#信令。!"/$%&’与公众互联网的互通!"/"#程控电话交换系统通过用户线路与公众互联网的接入设备(拨号服务器的调制解调器组)相连,线路速率包括:8?12345,.."8?12345,+6"6?12345,#/"/?12345,7"8?12345,/"6?12345,+"/?12345,#"+?1245等。!"/"+程控电话交换系统通过一条或多条@#线路与公众互联网的接入设备相连接。!":(%)’与公众互联网的互通!":"#(%)’通过接入设备((%)’拨号服务器)接入公众互联网,(%)’与公众互联网接入设备(拨号服务器)间通过一个或多个+=12345的$>9接口(.0;A))相连接,它们之间的信令采用)%%#。!"8$%&’4(%)’与($电话网的互通!"8"#$%&’4(%)’与($电话网的互通在固定网的电话交换系统与($电话网的—:7— 网关设备之间进行,固定电话交换系统与!"网关设备采用数字中继连接,信令要求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固定网与移动网的互通#$#$%固定网与移动网的互通在固定网的电话交换系统与移动网的移动电话交换系统之间进行,固定电话交换系统与移动电话交换系统采用局间中继连接,信令要求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与),)网间的互通#$&$%"’()*!’+)与),)网的互通通过),)网内的中继网关(,或者具有(,功能的综合接入网关-,实现,固定电话交换系统与(,或-,设备采用数字中继连接,信令要求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网管接口&$.$%要求程控电话交换系统具备/0接口。&$.$1与网管中心的连接采用2’31014,2’3556*510,7$15,8$1%,8$1%9:;,7$0<,7$0=或局域网接口。6计费方式6$.$%本地网电话计费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由主叫用户所在的发端本地局负责计费。只对主叫用户计费。1$对"’()用户采用复式计次方式(按通话距离和通话时长计次),由发端局负责计费。也可根据需要采用详细记录话单方式。0$对!’+)用户采用详细记录话单(>-?-)方式。5$公用电话采用投币式话机、磁卡式话机或!4卡话机计费。智能公话则由智能平台计费。<$对有特殊需要的用户应采取用户端计费。=$对于用户新业务项目的计费,应按规定的新业务项目的收费标准计费。#$应对关口局所有中继采用复式计次方式和详细记录话单方式。对于同一次呼叫两种方式应可同时应用。6$.$1国内长途自动电话计费方式原则上由发端长话局负责计费。应采用详细记录话单的方式(4-?-),按通话距离和通话时长计算话费。长途自动接续只对主叫用户计费,长途半自动接续在操作员协助下可以对被叫用户或第三方进行计费。6$.$0国际自动电话的计费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国际自动电话的计费应采用详细记录话单的计费方式,话费根据通话国别和—=.— 通话时长计算。!"国际局所在城市的国际全自动、半自动去话应由本城市的国际局负责计费。与国际局不在同一城市的国际全自动、半自动去话应由当地长话局负责计费,要求其计费设备应具有国际电话计费功能。#"国际自动接续只对主叫用户计费,国际半自动接续在操作员协助下可以对被叫用户或第三方进行计费。$"%"&长途电话立即计费方式可根据各地情况自行确定。$"%"’工程设计应有话费分拣处理方案。近期一般可采用脱机处理方式。大中城市应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集中计费中心,向联机处理方向发展。(%话务负荷及服务质量指标(%"%"(工程设计中所选用的交换设备,其话务负荷能力应满足工程设计话务量的需要。工程设计话务量应根据具体工程经调查统计分析取定。用户话务量的取定应考虑到普及率的提高和住宅用户比例以及接入)*+,-*,+对话务量的影响。(%"%"!工程设计对交换设备负荷话务量的取定标准如下:一般负荷为(!个月中(%个最忙日的忙时平均话务量;高负荷为(!个月中’个最忙日的忙时平均话务量。工程中不能取得连续调查数据作基础时,在取定用户话务量的一般负荷之后,可按表(%"%"!取定高负荷话务量以及与之相应的忙时试呼次数(./01)。表(%"%"!高负荷取定值一般负荷高负荷用户话务量(2-3)话务量(2-3)./01话务量(2-3)./01大于%"(41.("!1("’.%"(!5%"(41.("!1("&.小于%"(!1.("!’1("#’.注:(".值按取定的1值和呼叫平均占用时长计算。!"在取定用户话务量大于或等于%"(!2-3时,所选用的本地网终端交换设备的用户级应具有扩展用户数量的能力,以适应话务量迅速下降的趋势,从而达到在低话务量下扩大交换系统容量,减少全网交换系统数的目的。本条内容未考虑)*+,-*,+对话务量的影响。(%"%"#计算与呼叫次数有关的公用设备时,其基础话务数据应按具体工程调查分析取定。在不能取得调查统计数据的情况下,可按下列话务数据取定。—4(— !"本地电话业务暂按下列数据取定:(!)本地电话呼叫平均占用时长#$%;(&)听拨号音平均时长’%;(’)号盘脉冲拨号每位平均!"(%,按键话机每位平均$"!)%;(*)本地网内多频互控收发码器平均占用时长:本地呼叫*%;长途呼叫接续中,发端局!(%。&"长话业务按下列数据取定:(!)长途多频收发码器平均占用时长对发话局!(%、受话局#%;(&)与交换系统配套的半自动台每次呼叫接续平均处理时长!&$%;(’)国内长话自动呼叫平均占用时长+$%,-$%;(*)国内长话半自动呼叫平均占用时长!*$%;(()国际呼叫(自动、半自动)平均占用时长!)$%;’"特种业务呼叫平均占用时长’$%。以上时长均为有效呼叫和无效呼叫平均占用时长。上述数据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交换设备的呼叫处理能力应能满足表!$"$"&中高负荷时的./01数,在实际发生的处理能力超过这个./01数字后,交换系统可进入过负荷控制运行状态。!$"$"(具有听拨号音延时接续功能及等待多频收码器功能时,其延迟指标应满足表!$"$"(要求。表!$"$"(计算收发码器的延迟指标项目额定负荷等待拨号音超过!%的概率2$"$$(等待拨号音超过’%的概率2$"$$!等待340收发码器平均时间2)$5%注:如收发码器采用明显呼损制计算时,呼损应不大于$"$$!。!$"$"#局间中继电路按话务量一般负荷计算。各类局间中继电路和长途电路应符合表!$"$"#的呼损指标。表!$"$"#局间电路呼损指标电路群类别呼损指标本地网内局间出、入中继电路!6长市局间出、入中继电路$"(6呼叫长途业务$"(6特种业务中继电路呼叫其他业务!6—#&— 电路群类别呼损指标用户环路中继电路!"#$长途电路%$%%传输指标%%"%电话网全程响度评定值和传输损耗%%"%"%全程响度评定值(&’()%"本地网内任何两个用户之间进行本地通话时,对于发送和接收端均为模拟二线用户且数字交换设备为固定损耗配置)*+时,&’(应不大于,-"!*+,如图%%"%"%.%所示。图%%"%"%.%,"国内任何两个用户之间进行长途通话时,对于发送和接收端均为模拟二线用户线时,&’(应不大于,-"!*+,如图%%"%"%.,所示。对于发送和接收端均为数字用户线且为数字话机时,&’(应不大于%/"!*+,如图%%"%"%.-所示。%%"%",全程传输损耗—/-— 图!!"!"!#$图!!"!"!#%!"对于发送和接收端均为模拟二线用户线,且数字交换设备具有可变衰耗功能,对本地呼叫配置%"&’(时,)*+应不大于!,"&’(,如图!!"!"$所示。对于发送和接收端均为数字用户线,则)*+应不大于!-’(。当交换机具有可变损耗功能,且可变的损耗值由软件来实施时,则不能传送要求透明传送信号的这些信息业务。$"长途通话时,对于发送和接收端均为模拟二线用户线时,)*+应不大于$%".’(,如图!!"!"!#$所示。%"本地通话时,对于发端和收端均为模拟二线用户,且数字交换设备固定损耗为/’(配置时,)*+应不大于$%".’(,如图!!"!"!#!所示0"非加感用户电缆每公里的1+2可根据电缆特性按下式作出估计:1+234(21)!5$(!!"!"$)式中:2是电缆的电阻,单位为!5671是电缆的电容,单位为89567—-0— 图!!"!"#$是常数,它的数值取决于电缆的终端条件"如,%&’(&&!纯电阻时,$’&"&)%&’*&&!纯电阻时,$’&"&!+%&为复合阻抗时,$’&"&!*!!"!",响应评定值和传输损耗的分配!"用户电路对于模拟二线用户,发送响度评定值(-./)和接收响度评定值(/./)应分别为,"&0!#"&12和3)"&0)"&12,如图!!"!",所示"对于模拟二线用户,用户线采用&"+44(或&")44)线径非加感线对时,传输损耗不大于5"&12,如图!!"!",所示在实际使用中,当采用&")44线径用户电缆的距离超过)"#64时,应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如选用高效话机等。#"四线电路链对于发送和接收端均为模拟二线用户,在两端局(包括远端模块局和数字用户交换机)间四线电路链的响度评定值和传输损耗,对长途和本地通话均为7"&12(包括供电桥#8&"+12),如图!!"!"!3!和!!"!"!3#所示。!!"!")四线电路链终端损耗的配置如图!!"!")所示。!"对于数字四线用户,由于数字四线延伸至数字话机,数字四线电路链的传输损耗为&12,因此无须配置四线电路链终端损耗。#"对于模拟二线用户,连接的四线电路链的终端损耗配置如下:———对于长途通话,发送支路损耗9为&12,接收支路损耗/固定为712。—*+— 图!!"!"#———对于本地通话,当交换机具有衰耗可变性能时,发送支路损耗$为%&’,接收支路损耗(为#")&’;当交换机不具有衰耗可变性能时,发送支路损耗$为%&’,接收支路损耗(为*"%&’。图!!"!"+用户接口,点的平衡回输损耗应符合原邮电部技术规定-./%001!220《自动交换电话(数字)网技术体制》第*"3")节的相关规定。!!"!"4回声控制!"对于卫星电路应使用回声控制设备控制回声。3"对于超过+%%%56(暂定)的通话连接,应使用回声控制设备控制回声,亦即:.7!1.7!间电路超过33%%56时,应加装回声控制设备。.7!1.73建立的直达电路超过3*%%56时,应加装回声控制设备。!!"3量化失真!!"3"!量化失真应符合原邮电部技术规定-./%001!220《自动交换电话(数—44— 字)网技术体制》第!"#节的相关规定。$$"#衰减频率失真$$"#"$数字四线电路链$"二级模拟输入和输出口之间的衰减频率失真应满足表$$"#"$%$的要求。表$$"#"$%$衰减频率失真频率&’()*衰减范围(相当于&+$,-,.*),"#/,"0-",/%,"1,"0/,"1$"2/%,"1,"1/-",,"!/%,"1-",/-"0,"3/%,"1-"0/#",$"0/%,"1#",/#"0#"0/%,"1-"四线模拟输入和输出口之间应满足表$$"#"$%-的要求表$$"#"$%-衰减频率失真频率&’()*衰减范围(相当于&+$,-,.*),"#/-",,"2/%,"1-",/-"0,"!/%,"2-"0/#",$",/%,"2#",/#"0-"-/%,"2$$"#"-数字通路(10(456’7)10(456’7数字通路模拟端口间(二线、四线)的损耗频率失真,其要求与$$"#"$相同。$$"0串音$$"0"$四线电路链间二线音频端的近端和远端串音防卫度,在频率!,,.*/$$,,.*范围内的一个正弦波信号以,89:,的电平加到一个输入口,在其他通道的端口(近端和远端)处收到的串音电平应不超过%1289:,。$$"0"-数字程控交换机二线音频端的近端和远端串音防卫度要求与四线电路链的串音要求相同。$$"2滑动$$"2"$滑动应符合原邮电部技术规定;<=,>>%$33>《自动交换电话(数字)网技术体制》第!">节的相关规定。—1!— !!"#杂音!!"#"!杂音应符合原邮电部扶规定$%&’(()!**(《自动交换电话(数字)网技术体制》第+"*节的相关规定。!!"+时延!!"+"!时延应符合原邮电部技术规定$%&’(()!**(《自动交换电话(数字)网技术体制》第+"!’节的相关规定。!,数字电话网的同步!,"’"!数字电话网各级交换设备采用主从同步方式。以-./0为主钟,数字交换设备内部时钟为从钟。!,"’",各级交换中心所在局站有楼内综合定时供给设备(-./0)时,局内交换设备应直接从-./0获取同步时钟信号。若由于-./0同步时钟端口数量的限制而不能都从-./0提供时钟,则局内高等级局交换设备直接从-./0获取同步时钟信号,局内其他低等级局交换设备可从本楼高等级局交换设备来的中继电路上获取同步时钟信号。!,"’"1一些端局和小型局楼未设有-./0设备的,交换设备需从上游高级局或同级局来的2%3传输链路中获取同步定时信号,或者从0%3环网上获取同步定时信号。此时,交换系统必须按同步路由规划建立同步。其规则是,交换设备时钟应通过输入同步定时链路直接或间接跟踪于全国数字同步网-./0节点(包括245或624)。!,"’"7不是直接从-./0获取同步时钟信号的交换系统都应有同步网规划,这些交换系统必须按批准的同步网规划安排的同步路由实施同步连接。严禁从低级局(或可能会形成定时环回的同级局)来的数字链路上获取定时作为本局时钟的同步定时信号。!,"’"8各级交换中心的交换设备配备时钟等级和时钟性能参数原则上执行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5!,"’"#各级交换中心的交换设备应至少接收两路同步定时信号(一主一备)。若定时信号经传输系统传来则应尽可能选择不同的传输路由,条件不具备时应尽量选用不同的传输系统。!,"’"+局间定时传输链路应优先选择2%3,9:;<=>链路,也可以采用0%3的0/9)&线路码流同步链路,不应采用0%3,9:;<=>业务链路或2%3与0%3混合连接所形成的,9:;<=>业务链路。!,"’"(不得不从0%3,9:;<=>业务链路获取定时时,必须确认该,9:;<=>不存在指针调整影响或已经过“换定时”的特殊处理,消除了指针调整影响。—#(— !"#$#%同步接口可以是"&’()或"&*+。!,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及设备配置!,#!局间中继线数及长途电路数的计算!,#!#!交换系统间中继线数和长途电路数按!$#$#"条的一般负荷话务量及第!$#$#-条规定的呼损指标,结合交换设备规定的计算公式或表格计算取定#当计算出电路群每线利用率大于$#.时,按每线利用率$#.取定电路数。在本地网中计算程控交换系统间中继话务量时,端局用户发话话务量的递减可以按!/0计算。!,#!#"在采用随路信号时,按单向中继计算电路数;在采用1$#2公共信道信令时,一般可以按双向中继计算电路数,当系统间话务量较大或网路组织有需要时,也可按单向中继计算。!,#!#,当程控交换系统间按高效直达电路和迂回电路设置局间中继线或长途电路时,应按规定的高效直达路由和迂回路由的电路计算方法计算电路数。!,#!#3长话工程长市中继接口数量的计算应以长途电路所负荷的终端长途话务量为基础。本地电话网工程长市中继电路的计算,以该系统设计的长途终端话务量为基础。对各端局系统的长途终端话务量的分配应按长途话务在本地电话网中各端局实际的分布情况分配,不得简单地按系统容量分摊。其分配比例的确定,应按工程中近期调查的业务量并考虑本地电话网的规划进行调整取定。!,#!#/人工长话交换系统和程控数字长话交换系统之间的中继线数量,应按两系统间的实际话务量计算。!,#!#-网间关口局交换系统之间的中继线数量,应按工程中近期调查的话务量并考虑各自业务网的规划进行调整取定。!,#"设备配置!,#"#!程控数字交换局所需配置的设备除交换设备的主机及其相应的附属设备外,还应包括数字传输设备、电源设备、配线架(总配线架和数字配线架等)、测量台等。此外还应包括工具、测试仪表、备品备件等附属设备。这些附属设备的配备方式应按不同的维护方式有所区别。!,#"#"程控数字交换局内交换系统的设备配置,一般应由提供设备的厂家按工程设计要求的系统容量、中继方式、话务数据及新业务项目的数量与比例等要求进行计算,提出详细的设备清单和计算书,经核定无误后确定。程控交换设备的基本业务性能和技术要求应符合《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的相关规定。!,#"#,电源设备的品种和规格数量根据交换系统的制式、交换系统的供电系—-%— 统、交换局的容量及相应的配套设备的耗电量确定,并能与交换系统逐步扩容相适应。!"#$#%总配线架的数量应根据外线电缆的总对数和接入横列的用户线数量计算。总配线架终期的外线总对数,可按局内交换设备终期总门号的!#"到!#!&倍计算。本期总配线架所需直列和横列数,应结合总配线架的标称容量配置总配线架数量。!"#$#&程控数字端局的测量室内应配置维护终端(测量台)。从我国目前用户线的现实条件和维护的需要考虑,在实现集中维护以前,维护终端(测量台)数量按!’’’’门左右一台()!方式((为维护终端数量)配置,小于!’’’’门局按!’’’’门计。程控数字远端用户模块局可配置可携式的测量箱。在实现集中维护的本地网内,在核算投入产出比的前提下应对网内所有程控数字端局、模块局、接入网节点配置外接测试设备。对于未设外接测试设备的程控数字端局,可采用仿真测量方式,配置维护终端,并接入本地网集中测试系统。!"#$#*考虑交换、传输设备的模块化、系统化及设备运行的安全与适合变动的灵活性,工程设计配置设备时,应有一定的备用量,备用量的取定原则如下:!#设计计算求得的每个方向的中继线数应按标准中继模块的容量取整。$#为保证交换局对某局向的中继系统只有一个数字中继模块时的通信安全,全局应增加少量备用的中继模块。"#长途交换系统的长市数字中继模块的数量应按照相应于程控长话交换系统设计的终端长途话务量进行配备。%#当系统要求模块间有互助功能时,则模块应成对配置。!"#$#+程控数字电话交换系统开放的电话新业务项目及允许使用新业务的用户比例应根据工程需要确定。!%机房安装工艺要求!%#’#!机房设计应符合有关政策和,-&’’"《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机房设计必须贯彻集中维护的原则,新建机房应按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的要求设计。!%#’#"机房设计的面积应满足终局容量的需要,并对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以及新业务的开放留有发展余地。新建局应按统一规划,考虑相应的维护中心、网管中心、计费中心等集中维护管理用房的面积。!%#’#%设计应努力提高面积的有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安装容量,安装各种设备的机房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不作分隔。!%#’#&在选型未定的情况下,市话程控交换室的面积可按每个交换系统!’’’’—+’— 门!"#$,大于%""""门时,每增加%""""门,其面积增加$"#$,估算;长话程控交换室的面积可按每个交换系统%""""路端&"#$,大于%""""路端时,每增加%""""路端,其面积增加$"#$估算。对于母局用户很少(不超过%"""门)而以接入网、模块用户为主的市话程控交换室的面积可根据’%端口数量比照长途交换系统估算。%()")!程控交换室的室内装修、空调设备系统和电气照明的安装应在装机前进行。程控交换室的内装修应满足工艺要求,经济实用。架间走缆宜采用上走线方式,电源线与信号线宜分槽架设。%()")*机房温湿度条件应满足所安装设备的要求,在设备未选定时,按表%()")*的要求。表%()")*机房温湿度条件要求温度(+)相对湿度(,)机房名称长期工作条件注!短期工作条件长期工作条件短期工作条件程控交换系统%&-$&%"-./("-*"%"-0"及外围设备话务员座%&-$.("-*"席室远端用户模%"-./"-("$"-&"%"-0"块注"总配线架室%"-./$"-&"注:!环境正常工作条件(即期工作条件)的温湿度应是在地板上%)/#和在设备前方")(#处测量的数值;短期工作定为连续不超过(&1和每年积累不超过%/天。"远端用户模块室的温湿度要求是根据各厂家提供的资料综合提出来的,个别厂家达不到此要求时,可与程控交换系统室要求相同。%()")&机房应防止有害气体(如23$,4$2,53$等)侵入。应做到严密防尘。防尘标准为:在灰尘颗粒的直径大于/时,其最大浓度应小于或等于.6%"(。##灰尘粒子不得是导电的、铁磁性的和腐蚀性的。%()")0程控机房防电磁干扰应符合以下规定:%)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范围为")%/-/""748时,应不大于%$!9:(;<=#),磁场干扰场强应不大于&"">=#(%"奥斯特);雷达干扰场强峰值应不大于%!"9(;<=#)。$)程控机房应有防静电措施,其空间的静电感应电压不得超过$/""<。.)程控机房应远离如%%万伏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电气化铁道等强电干扰源。()机房周围有工业、科学和医用射频设备干扰时,应执行国家标准?:(&$%)%—*%— 的规定。!"#$#!$机房净高、地面荷载应满足表!"#$#!$的要求。表!"#$#!$机房高度及地面荷重机房名称机房净高(%)(梁下)地面荷载(&’(%))程控交换室*#)+*#*注(!),话务员座席室*#)"#-*#-(低架).总配线架室"#)(高架)注())!$注:(!)机房净高*#)/*#*%,包括活动地板下的空间高度。())*#-%低架指每直列.$$线及以下的机架,"#)%高架指每直列!$$$线及以上的机架。(*)地面荷重是综合考虑现阶段设备情况,在利用现有机房装机时的数据,新建机房应符合!"#$#!条要求。!"#$#!!机房照明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机房照度应按表!"#!$#!!的要求。表中所列照度为不设局部照明的一般照明方式的照度标准,有局部照明的房间,其一般照明的照度可按*$+-$01设计。)#通信机房均应设置事故照明,其照度在距地面$#.%处不得低于-!1。表!"#$#!!机房照明要求机房名称最低照度标准荧光灯(21)规定照度的被照面程控交换系统室!-$+)$$水平面话务员座席室!$$+!-$水平面总配线架室3-+!$$水平面注:照度计算点的高度:水平面照度指距地面$#.%处。!"#$#!)各机房的工作地、保护地、建筑防雷接地宜采用联合接地。交换设备接地电阻标准应符合表!"#$#!)的规定。表!"#$#!)接地电阻标准市话!$$$$门以下交换系统市话)$$$(含!$$$$门)市话!$$$$门以上容量门以下长话)$$$路以下长话)$$$路以上(含)$$$路)接地电阻"-"*"!(!)—3)— !"#$#!%机房主楼抗震设计烈度应符合&’($$%《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规定。设备的安装尤其是采用活动地板的机房,必须采取相应的抗震加固措施。!"#$#!"机房主楼及程控机房的防火要求应符合&’($$)*!++"《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程控交换系统机房常年需要空调可不开设窗户。—,%— !、电话网网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总则*+’+*为了加强对电话网网管系统设备安装工程设计的管理,使安装设计工作有所依据,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长途电话网和本地电话网网管设备的安装设计。扩建、改建工程在充分考虑原有设备的特点,合理利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参照执行本规范。*+’+(电话网网管系统作为未来%,-一部分,其设计应运用%,-的概念和方法,为将来向%,-发展奠定技术基础。*+’+.设计必须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国家相关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设计应采用成熟的电话网网管先进技术,在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满足维护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加速对原有电话网网管系统的技术改造,促进技术进步。设计应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努力降低工程造价和维护费用,以提高网管系统的综合经济效益。*+’+/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定型产品和符合国家主管部门规定的产品。*+’+0设计应与通信发展规划相适应,既应满足近期规划的需要,又应与远期发展规划相适应。!术语和符号全网管理系统--,1区域网管理系统2-,1本地网管理系统3-,1电信管理网%,-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45$65—0.— 数字数据网!!"分组交换网#$!"不间断电源%#$数据通信网!&"国际交换设备’(区域间交换设备"(区域内交换设备)(本地交换设备*(+电话网网管系统功能+,-,.电话网网管系统应完成对交换设备的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和安全管理。+,-,/配置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管理电话网管系统中的各种交换设备。/、管理各种交换设备的国内中继群或国际中继群+、管理各种中继群的一条或多条电路。0、管理各种交换设备的国内目的码或国际目的码。1、管理各种交换设备的路由数据。+,-,+性能管理功能负责采集、处理、评估及报告所管理的电话网的运行情况,以判定全网的运行质量、效率、状态以及话务的流量、流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按指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收集交换设备的各种话务数据,包括去话电路群、来话电路群、目的码话务数据和服务质量话务数据,并将话务数据保留较长一段时间。/、实时监视全网、区域网或本地网的话务负荷情况和交换设备故障情况。+、提供实时话务数据观察功能和非实时话务数据查询功能。0、提供重大话务异常的告警显示功能。1、提供话务报表生成、话务数据汇总、话务数据维护、话务数据查询等功能。+,-,0故障管理功能负责对电话网中的异常情况进行报告、监测、汇总、存储和显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能实时采集各种交换设备的告警信息,并对告警信息进行分类、筛选、传送。/、提供所有告警信息的分类存储功能,并能保存+个月以上。+、能根据收到的告警,根据告警的级别、种类产生不同的可视、可闻告警信号。—21— !、能提供告警信息的动态查询和静态查询功能。"、能对每个告警信息生成相应的告警记录单,并记录告警信息和操作人员的处理过程。#$%$"安全管理包括操作员管理、日志管理和操作系统管理等功能。#$%$&电话网管系统应将以上各项管理功能逐步补充完善,并与其他电信管理子网共同形成综合多功能的电信管理网(’())。!网管系统的等级结构和管理范围!$*网管系统的等级结构!$*$*电话网网管系统可根据电话网规模的大小和管理体制,可采用三级结构,包括全网管理系统())(+)、区域网管理系统(,)(+)和本地网管理系统(-)(+);也可采用两级结构,只包括全网管理系统())(+)、区域网管理系统(,)(+)。!$*$.为了提高电话网管理水平,降低维护管理成本,电话网网管系统结构将逐步由三级结构向两级结构过渡,不再建设本地网管理系统。!$.各级网管系统的设置原则!$.$*每个电话网全网设置一个全网管理系统。全网管理系统应考虑异地容灾。!$.$.区域网管理系统可根据电话网络规模和管理规模分区设置,如按一个或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一个。!$.$#本地网管理系统可按本地网管理范围进行设置,为每一个或几个本地网设置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是本地网管理系统的数量将逐步减少,其功能由区域管理系统兼任,直至最终被全部取消。!$#各级网管系统的管理范围!$#$*全网管理系统负责区域间长途电话交换网的管理,收集、处理所有区域间长途交换设备和国际交换设备的主要网管信息,并能与其他电信业务网和支撑网管理系统进行网管信息交互与处理。!$#$.区域网管理系统负责本区域内长途电话交换网的管理,收集、处理区域内所有长途交换设备的主要网管信息,并能与区域内其他电信业务网和支撑网管理系统进行网管信息交互与处理。!$#$#本地网管理系统负责本地电话交换网的管理,收集、处理本地网内所有交换设备的主要网管信息,并能与本地网内其他电信业务网和支撑网管理系统进行网管信息交互与处理。—/&— !网管系统设计要求!"#总体设计要求!"#"#进行网管系统设计时,首先应明确各级网管系统的功能、网管信息量和所需的处理能力,据此确定系统的规模容量和通信方式。!"#"$根据通信方式确定通信接口类型和通信速率。!"#"%根据网管信息量和所需的处理能力确定网管设备的具体配置。!"#"&各级网管系统的规模容量应能满足现阶段管辖范围内电话交换网的管理需要,并能方便地进行扩容。!"#"!各级网管系统应配备数据通信设备,通信协议采用’()*+),物理接口采用,"$&、,"%!或其他高速接口与其他其它网管系统或交换设备相连;各级网管系统内部各计算机设备之间应通过高速局域网进行通信,必要时可预留较高的通信能力。!"#"-各级网管系统的数据处理系统可采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其中服务器可采用扩充能力较强的小型计算机或高档服务器计算机,客户机可采用高档图形工作站或高档微机。!"$网管设备配置要求!"$"#各级网管设备的配置应本着性能稳定可靠、技术先进、适应性能强、兼容性好、易于以后扩充等原则进行。!"$"$各级网管系统的主要服务器应采用主备用结构或多机结构,以保证各级网管系统的数据安全;其设备的配置应能满足网管系统发展的需要;其网络接口应能支持多种局域网标准。!"$"%各级网管系统的客户机配置应保证各级网管系统的安全使用;其网络接口应能支持多种局域网标准。!"$"&各级网管系统的主要数据通信设备应采用主备用结构,以保证各级网络管理中心的通信安全;其广域网接口应能支持,"$&或,"%!等标准,通信速率应能根据需要进行灵活地调整;其局域网接口应能支持多种局域网标准。!"%数据通信设计要求!"%"#各级网管系统之间可根据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0传输网、1’2网、数字数据网、帧中继网、3"$!分组网或专用于网络管理的综合数据通信网(/(4)进行通信。为保证各级网管系统间通信的安全,网管信息应通过专网传送,各数据通路应有备用或迂回电路。!"%"$当各种交换设备具备标准网管接口时,各级网络管理中心可通过/(4、数字数据网或3"$!分组网直接与电话交换设备进行通信,物理接口采用,"$&、—55— !"#$或以太网,速率为%"&’()*+,、-.&/’()*+,(-012#1)、134(+,或1334(+,。$"#"#随着54-系列建议不断发展完善,电话网网管系统应逐步满足以下要求:1、各级网络管理中心之间应采用657854"#333系列建议的9#接口,接口协议应符合657859":11+9":1;建议所规定的9#接口<=->;族协议规定;;、各级网络管理中心与工作站设备之间应采用657854"#333系列建议的?接口;#、电话网网络管理中心与其他电信网络管理中心之间应采用657854"#333系列建议的.接口。/、各级网络管理中心与电话交换设备之间应采用657854"#333系列建议的9.接口,接口协议应符合65785@""AA#建议中有关B1族协议的规定。&网管系统配套设计要求&"1电源设计要求&"1"1网管系统的电源设计应满足《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的相关规定。&"1";网管系统电源分配设备的负荷应结合工程发展需要留有余地。&"1"#网管系统设备应采用不间断电源(7C>)供电,以保证网管系统的安全运行。&";网管系统布线设计要求&";"1通信电缆和电力电缆的布线设计应以整齐和布放距离短为原则。&";";通信电缆和电力电缆应分别按不同的路由进行布线设计,相互之间距离应保持133毫米以上,避免交叉。&";"#设备的保护地线应从电信楼内地线总汇集线排引接。&";"/网管系统的布线设计有条件时宜采用综合布线系统。&"#网管系统机房设计要求&"#"1网管系统的机房设计应满足电信专用房屋建筑规范的相关要求。&"#";网管系统机房可根据需要分设主机室和终端室,如果网管设备较少也可以合设。&"#"#主机室主要安装主机设备和通信设备;终端室安装各种操作终端、显示屏等设备;小容量7C>电源(小于13D!B)可安装在主机室和终端室,中大容量7C>电源(大于13D!B)应安装在电力室。&"#"/机房的环境要求如表&"1—A:— 表!"#机房环境要求机房名称温度湿度照度防尘要求事故照明防火要求)’*%+’*,’’-.(距地采取防火主机室#$%&’(严密防尘要事故照明(不结露)面’"/0)措施)’*%+’*,’’-.(距地采取防火终端室#$%&’(严密防尘要事故照明(不结露)面’"/0)措施!"&"$机房的土建要求如表!",表!",机房土建要求地面负荷室内表面处理机房名称室内净高0门窗1230,墙壁及天花板地面门宽4外窗要求进行涂无光漆或不铺防静电地漆布或抗主机室不小于&"’)"$#"’0严密防尘处理起灰涂料静电地板门宽4外窗要求进行涂无光漆或不铺防静电地漆布或抗终端室不小于&"’)"$#"’0严密防尘处理起灰涂料静电地板注:凡需要设置大型显示屏幕的机房应专门设计。!"&"!机房面积应结合工程远期发展并满足安装设备和操作维护的需要。!"&"+机房内网管设备的排列应以提高机房面积有效利用率、便于维护、整齐美观为原则来设计。机房内设备排列要求如表!"&表!"&设备排列要求序号走道位置尺寸(0)#设备机列列端主要维护走道宽度#",%#"$,设备机列列端次要维护走道宽度’"/(个别突出部分不小于’"!)&设备面对背间距’"5%#"’)设备背与墙间距’"/%#"’$设备机面与玻璃隔断墙的维护间距不小于#"’!"&"/网管系统机架的安装应符合《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和《通信设备安装设计图集》的要求。!"&"5网管系统机房应采取防火措施,以满足有关防火要求。—+5— 条文说明!总则!"#"!本工程设计规范是参照《电话管理网技术体制(暂行规定)》的要求和结合主要电信运营商的电话网网管系统工程的建设而编写的。$术语和符号本章列出了本工程设计规范中用的一些技术术语、简写符号和中英文对照,按其在各章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电话网网管系统功能%"#"!电话网网管系统近期具备的功能主要是性能管理和故障管理,其目的在于实现电话网的实时监测,随时了解电话网的运行情况;配置管理的安全管理功能尚不完备。%"#"$电话网网管系统远期要逐步完善配置管理和安全管理功能,从而实现电话网的全面自动管理。&网管系统的等级结构和管理范围&"!"!电话网网管系统的等级结构按主要运营商目前的维护管理体制进行设置。&"!"$电话网网管系统的三级结构向两级结构转变已是大势所趋,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相应的调整。&"%"%本地网管系统取消后,本地交换设备由区域网管系统进行管理。’网管系统设计要求’"!"%网管设备的具体配置主要包括确定网管信息存储设备的容量和网管信息处理设备的速度,同时也应考虑管理上的工作分工需要。—(#— !"#"$各级电话网网络管理中心的数据通信设备应留有与其他电信网路管理中心的通信接口,以便形成综合的电信网管系统。!"%"&’()的建设应充分考虑选用传输电路的稳定可靠程度,以保证网管信息传送的及时、准确。*网管系统配套设计要求*"#"#计算机主机设备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号线以及电源线,如果无法在活动地板下走线时,则可在计算机台附近分开走线,但不得交叉。*"%"*在网管系统中,终端的数量较多且扩容较为频繁,同时要根据管理的需要可能会经常做些调整,因此终端室应留有较大的发展余地。—+&— !、"#$%信令网工程设计规范(&’()*+,-./++*)0总则0$+$0为了加强对"#$%信令网工程设计的技术管理,使设计工作有所遵循,特制定本规范。0$+$/本规范适用于国内固定网三级"#$%信令网及国际"#$%信令网国内部分的工程设计,其他网路结构可类比参照执行。0$+$!国内数字程控交换系统间有条件时,都应采用符合“中国国内电话网"#$%信令方式技术规范(暂行规定)及补充规定”要求的"#$%信令方式。国际局与对端国之间有条件时,可以协商采用符合1)2.)建议的"#$%信令方式。0$+$-信令网由信令点(34)(各种交换系统和特服中心等)、信令转接点(3)4)及与它们连接的信令链路组成。信令网不仅可以传送电话网的局间信令、电路交换的数据网的局间信令、13’"的局间信令,完成本地、长途和国际的电话和非话的各种信令接续。而且可以传送与电路无关的各种数据消息,完成信令业务点(334)和业务控制点(354)间的对话,开放智能业务。它是具有各种功能的业务支撑网。0$+$*信令网是电话网、13’"、智能网等业务网的支撑网,信令网的安全可靠直接关系到各种电信业务网的畅通。在组织信令网时应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信令网的可用性,使信令消息在信令网中传递准确和畅通。0$+$6信令链路既是信令网的组成部分、又是传输网的组成部分。信令链路必须采用透明的数字通路,其接口和传输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0$+$%在今后"#$%信令方式的功能不断增加和完善时,信令网的等级结构,应保持相对稳定。0$+$7本规范与国家有关体制、标准和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体制、标准和规范为准。如执行本规定个别条文有困难时,在设计中应提出充分理由供主管部门审批。—7/— !英文缩写"#:"$%&’(($&%#)$&*信令点"+#:"$%&’(($&%+,’&-./,#)$&*信令转接点0"12:0&*/%,’*/3"/,4$5/-1$%$*’(2/*6),7综合业务数字网""#:"/,4$5/"6$*58$&%#)$&*业务交换点"9#:"/,4$5/9)&*,)(#)$&*业务控制点:"+#::$%8"$%&’(($&%+,’&-./,#)$&*高级信令转接点;"+#:;)6"$%&’(($&%+,’&-./,#)$&*低级信令转接点<+#:$($*$/-事务处理能力?<@#:?=/,’*$)&,<’$&*/&’&5/’&3@3A$&$-*,’*$)&#’,*操作、维护和管理部分+B#:+/(/=8)&/B-/,#’,*电话用户部分0"B#:0"12B-/,#’,*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02@#:0&*/(($%/&*2/*6),7@==($5’*$)&#,)*)5)(智能网应用规程0"9:0&*/,&’*$)&’("6$*58$&%9/&*/,国际交换中心19:1$%$*’(9/&*/,数字中心1+A:1$%$*’(+’&3/A数字汇接局C?:C&3?..$5/端局20:2/*6),70&3$5’*),网络表示语0"#:0&*/,&’*$)&’("$%&’(($&%#)$&*国际信令点2"#:2’*$)&’("$%&’(($&%#)$&*国内信令点0"+#:0&*/,&’*$)&’("$%&’(($&%+,’&-./,#)$&*国际信令转接点0""#:0&*/,&’*$)&’("/,4$5/"6$*58$&%#)$&*国际业务交换点0"9#:0&*/,&’*$)&’("/,4$5/9)&*,)(#)$&*国际业务控制点?#9:?,$%$&’*$&%#)$&*9)3/起源点编码1#9:1/-*$&’*$)&#)$&*9)3/目的地点码D+:D()>’(+$*(/全局码:"9#::$%8"/,4$5/9)&*,)(#)$&*高等级业务控制点;"9#:;)6"/,4$5/9)&*,)(#)$&*低等级业务控制点#@EF:#,$4’*/@G*)A’*$5E,’&58CH58’&%/专用自动交换分机:;I::)A/;)5’*$)&I/%$-*/,归属位置寄存器J;I:J$-$*;)5’*$)&I/%$-*/,拜防位置寄存器<"9:<)>$(/"6$*58$&%9/&*/,移动交换中心@B9:@G*8),$K’*$)&9/&*/,鉴权中心—ML— !":!#$%&’#"#()#$短消息业务中心*+,:*-.&/0#()+1#()&2&’3)&4(,#5&6)#$设备识别寄存器7!8:7#6635#!&5(398(&)消息信号单元:+!8::&99;+(!&5(398(&)填充信号单元?:74@&9#>//9&’3)&4(?3$)移动通信应用部分A!:A&0#!94)时隙BBC:B&5&)39B3)3C#)D4$=数字数据网7,EA:7A?,4.)&(5E#$&2&’3)&4(A#6)7A?路由证实测试!,EA:!""?,4.)&(5E#$&2&’3)&4(A#6)!""?路由证实测试"EA:"&$’.&)E39&13)&4(A#6)电路有效测试A"?:A$3(60&66&4("4()$49?$4)4’49传输控制规程+?:+()#$(#)?$4)4’49互连网规程?,":?$&03$F,#2#$#(’#"94’=基准参考时钟国际出入口交换系统为既属于国际信令网又属于国内信令网的信令功能节点。国际出入口交换系统,在国际电话连接的国际段,作为国际信令点。在国际电话连接的国内段,又作为国内信令点。国际出入口交换系统应完成国际和国内网络表示语(/5)、信令点编码、国际和国内/-"0信号方式技术规范的转换。国际和国内信令网的关系如图!"<">所示。图!"<">国际和国内信令网关系!"<"!国际电话呼叫的国内段由国内信令网完成信令连接,国际段经过国内国—@?— 际信令转接点(!"#$)或经国际局直接连接。国际去话时,国内电话网各级交换中心经由国内信令网连接至国际出入口交换系统,国际出入口交换系统经由国内!"#$或国际出入口交换系统直接连接至其他国家国际交换机。国际来话时,其他国家国际交换机经由我国国内!"#$或直接连至我国国际出入口交换系统,国际出入口交换系统再通过国内信令网经由各级交换中心连至到达的本地交换系统。%&与国际出入口交换系统在同一城市的国际电话国内段的信令连接可采用直联或准直联方式。采用准直联方式时,只经过本地信令网的’"#$转接。信令连接关系由图(&)&(*%所示。图(&)&(*%与国际出入口交换系统在同一城市的信令连接关系示例+&与国际出入口交换系统不在同一城市国际电话国内段的每个电路连接段,信令连接可采用直联或准直联方式。信令连接关系由图(&)&(*+所示。(&)&,为了给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各国提供信令转接业务,及便于国际间智能业务的开放,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可在我国境内设置国际信令转接点(!"#$),其主要职能为疏通国际交换中心(!"-)之间、!"#$之间以及国际业务交换点(!""$)与国际业务控制点(!"-$)之间的信令业务。,信令网的网路组织及路由选择,&%信令网中的信令节点的连接,&%&%国内信令网中信令节点间应采用以下连接方式:%&."#$分/、0平面,/平面和0平面内各."#$在各自平面内网状相连,/平面和0平面间成对的."#$间相连。+&成对设置的两个’"#$之间必须相连。省会、大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本地信—21— 图!"#"!$%与国际出入口交换系统不在同一城市的信令连接关系示例令网中,若划分为若干个&’()服务区时,各对&’()之间必须网状相连;’)至&’()间宜采用分区固定连接方式,个别情况下也可采用按业务量大小连接的自由连接方式;中、小城市本地信令网中的’)至&’()间为分区固定连接。每个’)必须连至两个&’()。!"不同本地网两个成对的&’()间,在信令业务量足够大时,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可以设置信令链路。两个成对的&’()之间信令链路宜采用*、+平面连接方式。,"开放全国智能网业务的业务控制点(’-))与所在地成对的.’()相连。开放省内智能网业务的业务控制点(’-))应与所在地成对的&’()相连,若此’-)所在地有.’()设备,则此’-)也可此成对的.’()相连。#"二个信令点(’))之间的信令业务量足够大且经济合理时,可设置直联信令链路。,"/"%国内信令网中国际信令节点间应采用以下连接方式:/"国际信令转接点(0’())应成对设置,成对的0’()宜分为*、+平面,*平面和+平面内各0’()间在各自平面内网状相连,*、+平面间成对的0’()间相连。国际间成对0’()的连接方式由双方国家协商决定。%"国际信令点(0’))应与成对的0’()相连。,"/"!不同信令网之间信令节点的连接方式:/"作为关口局的两个信令点之间设置信令链路直接相连。%"当’()设备具备屏蔽和计费功能后,为了综合利用信令网,可考虑在两个信令网的’()之间设置信令链路直接相连。—11— !"#信令网的可靠性措施!"#"$根据%%&’’(")*+建议,信令网中具有信令关系的两个信令点间的信令路由组的不可用时间不大于$*分钟,年,不可用时间指标分配如图!"#"$所示。工程设计时中应作可靠性核算。图!"#"$信令网不可用时间指标分配图!"#"#国内信令网采用下列可靠性措施:$"-.’/采用平行的0、1平面网,两平面采用负荷分担方式,正常情况下每平面承担整个信令业务的2*3。若其中一面-.’/不可用时,另一面-.’/承担全部信令业务。#"每个4.’/要分别连至本区0、1平面内成对的-.’/,4.’/至0、1平面内的两个-.’/的信令链路组之间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正常情况下每个4.’/承担至0、1平面内的两个-.’/整个信令业务的2*3,一个4.’/不可用时,另一个4.’/应能承担全部信令业务。5"每个./应分区固定连接至本服务区成对的.’/(4.’/、-.’/)。./至成对.’/(4.’/、-.’/)的信令链路组之间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正常情况下每个链路组承担整个信令业务的2*3,若其中一个链路组不可用时,另一个链路组承担全部信令业务。!"为保证我国三级结构的信令网在各种情况下的可用性指标,成对设置的信令转接点(.’/)之间信令链路的数据传输通路至少应有三个独立的物理路由;./与连接的二个.’/之间信令链路的数据传输通路应不少于二个独立的物理路由。物理路由的选择应优选地面电路,首选不同实体路由的地下光缆,其次选数字微波或架空光缆。必要时也可以选用卫星电路。在采用同一实体路由时,信令链路的数据传输通路应选同一管道中不同的光缆,同光缆中不同的光纤或不同波道的微波系统。2".’/之间以及./与.’/之间的每个信令链路组的信令链路数应根据信令业务量计算确定,.’/之间每个信令链路组的信令链路应不少于#条;./与.’/之间的信令链路应不少于$条;+"两个./之间在话路群足够大时,可设置直达信令链路,采用直联工作方式。并且至少设置#条信令链路。)"同一链路组内的两条信令链路应分在不同的信令终端设备上。每一信令节点—76— 要视具体情况适当配置备用信令终端设备和信令链路,以便使故障的信令链路通过人工(或自动程序)分配新的信令终端设备或数据链路设备变成正常信令链路。!"#信令网路由选择规则!"#"$信令路由分类和含义信令路由为指定承担载送信令业务到某特定目的地的信令链路组。由信令起源点到达目的地点经过的全部路由统称为信令路由组。一个信令路由仅属于一个信令路由组。由直接连接两个信令点的一束信令链路构成信令链路组。一个链路组可以属于几个信令路由并在每个信令路由上将业务载送到几个目的地。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的几个信令路由合称为混合路由组。!"#"%消息传递部分(&’()路由&’(路由是&’(消息根据消息的&’(路由标记选路时预先确定的信令消息路径。即&’(消息从&’(路由标记中源信令点编码()(*)到目的地信令点编码(+(*)所经过的路径。$"&’(路由的分类信令路由按其特征和使用方法分为正常路由和替换路由:$)正常路由是在信令网正常情况下传送信令消息的路径。正常路由可以是直联信令路由,也可以是准直联信令路由。%)替换路由是在因信令链路或路由故障造成正常路由不能传送信令消息时选择的路由。替换路由都是经过信令转接点的准直联信令路由。%"信令路由选择的一般规则$)先选正常路由,当所有的正常路由故障不可用时,再选替换路由。%)信令路由中有多个替换路由时,应按优先级顺序选择。当优先级高的替换路由不可用时,再选优先级低的替换路由。#)在正常或替换路由中,有多个同一优先级路由(,)时,这些路由组成混合路由组,每个路由承担整个信令业务的$-,。如其中某一个路由故障不可用时,将其负荷倒换到这个混合路由组中的其它路由。!)一个路由(链路组)上的各信令链路间采用负荷分担方式,若一个信令链路故障不可用时,应将其负荷倒换到这个路由(链路组)上的其它信令链路。!"#"#信令连接控制部分(.**()路由.**(路由是.**(消息根据.**(消息的被叫用户地址选路时预先确定的信令消息路径。即.**(消息从消息的起源点到.**(消息的被叫用户地址所经过的路径。$".**(地址.**(地址单元包括三类:全局码(/’)、目的地信令点编码(+(*)和子系统号码(..,),.**(地址可以是三种地址单元之间的任意组合。%"智能网(0,)呼叫的寻址的方式—21— !)""#至"$#的信令消息宜采用%&寻址方式。在三级信令网时,全国性智能网业务的%&翻译点宜选择在成对’"&#上,省内智能网业务的%&翻译点宜选择在成对("&#上。从可靠性考虑,具有翻译功能的成对"&#采用负荷分担方式,互为备用。"$$#的负荷分担可以采用静态方式、动态方式和能力码方式等。))如果仅有!个"$#或""#指定选择到某一归属"$#,再通过"$#之间的通信完成数据库的访问,则""#至"$#的信令消息也可采用*#$寻址方式。+)"$#至""#的信令消息可以采用*#$寻址方式,也可以采用%&寻址方式。,-+-,工程设计中应编制信令路由表,信令路由表编制的一般原则:!-应选择经过中间信令转接点数量最少的信令路由,即信令消息传送时间最短的路由作为正常路由。)-信令网内组成混合路由的各信令路由的信令消息传送时延要一致。+-尽量考虑到信令网中信令转接点负荷均衡。,-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信令路由表中给出的路由选择不能使从信令起源点到目的点信令消息传送造成死循环,并要保证信令网中信令起源点与信令目的点间信令消息传送的双向性。,-+-.’"&#采用/、0平面构成的信令网中,正常运行时,/、0平面各承担.12的的信令业务。当一面’"&#或信令链路不可用时,由该面疏通的信令业务经面间连接链路($链路)迂回到另一面配对’"&#。路由选择示意见图,-+-.。图,-+-.’"&#间路由选择示意图,-+-3省会、大城市信令网中,设置几对或几个("&#划分若干个服务区,组—4!— 成分区连接时,路由选择示意见图!"#"$。图!"#"$%&’(划分服务区时路由选择示意图—*)— !"#"$不同本地网两个%&’(服务区的成对的%&’(间的路由选择,在采用)、*平面连接方式时,同!"#"+,&’(的路由选择;在网状网的连接方式时,同!"#"-%&’(的路由选择。+信令点编码的编号计划+".信令点编码计划的基本要求+".".国际和国内信令网采用分开的信令点编号计划。国际出入口局信令点同时属于国际和国内两个信令网,它既有国际信令点编号计划分配的编码(/’01’即原22/’’3"$45建议:给我国分配的信令区编码为!,区域6网路编码为.748.7!,信令点编码48$)又有国内信令点编码的编号计划分配的信令点编码。+"."7国内信令网中的每个信令节点应有一个而且只能有一个信令点编码。下列信令节点应分配给信令点编码:———国际出入口交换系统———国内长话交换系统(含长市合一交换系统)———本地汇接交换系统、终端交换系统———移动交换系统(’9&2、9&2、,%:、&;&<)———直拨()*=———各种特种服务中心(业务控制点&2(、短信中心、等)———信令转接点———其他<>"$信令点(信令网关设备等)以上各项按系统分配信令点编码。+"7信令点编码的格式和分配原则+"7".每个信令点编码由三部分组成,如图+"7".所示。第三个八位用来区分主信令区编码,第二个八位用来区分分信令区编码,第一个八位用来区分信令点编码。图+"7".信令点编码的格式+"7"7分信令区和信令点编码的分配应具有规律性、要近远期结合,各类分信—?#— 令区和信令点编码的分配既要为发展留有余地,又要节约编号资源;宜采用与电话网编号无关的编码分配方法。!信令业务负荷和信令链路的设置!"#信令业务负荷!"#"#$%"&信令业务负荷应按工程设计数据计算确定。#"’()或*+()部分业务负荷.·/01·2#·3,#-(6)!"#"#7#45·’#式中:,#:$%"&信令’()或*+()业务的正常负荷(6).:话路的平均话务负荷(68电路)3:局间的电话话路数(电路)/0#:一次呼叫平均消息单元数(/+(98呼叫)’()消息暂定为:本地呼叫:":/+(98双向,即;"&:/+(98单向长途呼叫&""#/+(98单向2#:#平均消息单元的长度(4?@.9A/+()’()消息暂定为:=4?@.9A/+(*+()消息暂定为:CDA9信令链路时,此数值为&&:&当采用;/DA9信令链路时,此数值为;>B>!&;"*$,)(智能网应用规程)部分业务负荷3,)+·2;·/0;,;-(6)!"#"#7;45式中:,;:$%"&信令智能网业务的正常负荷(6)3,)+:智能网业务的每秒试呼次数/0;:一次智能网呼叫平均消息单元数(/+(9A呼叫)暂定为:电话卡业务呼叫#:/+(9A双向(若有’E3功能,需按漫游卡比例进行调整)被叫集中付费业务呼叫#B/+(9A双向虚拟专用网业务#B/+(9A双向—F>— 其他业务消息数根据业务情况确定!":平均消息单元的长度(#$%&’()*+)暂定为:,--#$%&’()*+#.:信令链路的带宽(#$%&’(’)当采用/012(’信令链路时,此数值为3343当采用")2(’信令链路时,此数值为"0-0/356若采用7863信令传送网管信息,则7863信令链路的正常负荷为:9:(,;<)·(!9,;!9")(=)/6,6,>5式中:9:7863信令链路的正常负荷<:处理管理消息所应增加负荷百分比(?)暂定为:4?06若考虑过负荷情况,则7863信令链路负荷为:#:(,;@)·9(=)/6,6,>0式中:#:7863信令业务过负荷(=)@:电话网过负荷百分比,由电话网参数确定/6,6"工程设计时应考虑信令网过负荷的情况,信令网资源应按能承受信令过负荷值来配置。/6"信令链路设置/6"6,信令链路负荷,6信令链路负荷是指每一个方向在信令链路功能级上每条信令链路忙时负荷的信令业务量(=),它由每条信令链路每秒传送消息信号单元()*+)的数量确定。消息信号单元不包括重发的消息信号单元、填充信号单元(AB*+)和链路状态信号单元(!**+)。"6工程设计中信令链路负荷计算应考虑所采用信令终端设备的额定负荷能力因素。当信令终端设备额定的负荷能力超过-60=以上时,在正常情况下,每条信令链路每方向最大可负荷按-6"=取定;当信令终端设备额定的负荷能力达到-6C=以上时,在信令网正常情况下,每条信令链路每方向最大负荷可按-60=取定;当信令终端设备额定的负荷能力低于-60=时,正常情况下,每条信令链路每方向最大负荷能力按信令终端设备额定负荷能力的一半取定。/6"6"信号链路组中信令链路数的计算,6信令链路组中信令链路数按公式/6"6">,计算取定。7:!#(按"E取定)/6"6">,9D式中:—F4— !:信令链路组的信令链路数!":在信令网正常情况下该信令链路组每方向承担信令负荷(#)$%:每条信令链路每方向取定的负荷(#)&’在信令链路上传送()*、)+*或,-+*消息时,一条信令链路的正常负荷为.’&#、最大负荷为.’/#;当传送,!$*、0($*和($*消息时,一条信令链的正常负荷为.’/#,最大负荷为.’1#。2’&’3直联信号链路设置原则4’根据国际和国内的工程应用经验建议采用以下经验数据。———在大中城市的网中,具有信令关系的两信令点间达到或超过41.条中继电路时,可建立直达信令链。———在长途网中,具有信令关系的两信令点间达到或超过3..条中继电路时,可建立直达信令链。&’除少数大容量农村端局外,一般农村端局只设有至县、区汇接局的电话中继电路,这种情况下,农村端局宜仅对县、区汇接局设直联信令链路。2’&’/&(567高速信令链路的设置根据工程设计需要,每条信令链的正常负荷不能超过.’/#%8,即相邻两信令节点间的业务量正常情况下不能超过2’/#%8。从!0’9信令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出发,当两信令节点之间的业务量大于3’&#%8时,就应该考虑在两信令节点间设置&(5:;67链路。———&(5:;67高速链路应用的位置主要用于业务量较高的"、<链路和连接数据库的$链路。———高速信令链路实施过程中,对信令网同时存在2/=567和&(567信令链路情况下,应在同一链路组中使用相同速率的链路,同时也应在采用负荷分担的链路组中使用速率相同的链路。2’&’>引入-)*组成分级的信令网中,每个-*应对本信令转接点服务区的两个-)*设置准直联信号链路,以疏通它至未设直联信号链路信令点的信令业务和开放智能网等业务。9信令数据链路接口和数据传输通路9’.’4!?’9信令方式的信令链路是信令网的组成部分,又是传输网的组成部分,信令数据链路应采用透明的数字通路,其传输要求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电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目前,信令数据链路采用2/=567数字通路,将来对于信令业务量很大的方向将采用&(567信令链路。信令数据链路应优先选用地面电路,必要时也可以选用卫星电路,但在选用卫星电路时,其差错控制应采用预防性循环重发的方法。—@2— !"#"$信令点和综合信令转接点的信令数据链路接口,目前应采用$%&’(数字中继接口,在$%&’(系统中用于信令数据链的时隙一般为)*+时隙,当)*+时隙不能用时,可用其他,-.&’(时隙通路为信令数据链路,信令数据链路接口示意图由图!"#"$/+所示。随着我国01"!信令网中信令业务的增加,也可以采用$%&’(高速信令链路,其信令数据链路接口示意图由图!"#"$/$所示。图!"#"$/+,-.&’(信令数据链路接口示意图图!"#"$/+中的2接口的电气特性应符合3"!#4建议,功能特性特别是帧结构应符合3"!#-建议。图!"#"$/$$%&’(信令数据链路接口示意图图!"#"$/$中的2接口的电气特性应符合3"!#4建议。!"#"4独立型信令转接点的信令链路接口可以采用$%&’(数字中继接口、$%&’(高速信令链路接口,也可以采用,-.&’(接口。$%&’(数字中继接口的电气特性应符合3"!#4建议,功能特性特别是帧结构应符合3"!#-建议。$%&’(高速信令链路接口的电气特性应符合3"!#4建议。,-.&’(接口的电气特性应符合3"!#4建议规定的同向型接口。+"独立型信令转接点,在一个$%&’(数字中继接口中,可安排一个方向的多条信令链路,也可安排多个时隙通路作为不同信令路由的信令数据链路,但此时需利用+’#型(即,-.&’()数字交叉连接设备或其他交换机半永久连接等将一个$%&’(系统中的多条信令数据链路分别接至相应路由上。利用其他交换机半永久连接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信令网可靠性要求。$"采用,-.&’(接口时,独立型信令转接点的信令链路可通过复用设备或数字—5!— 数据网(!!")来组织#$%&’(的数据链路。)信令转接点(*+,)设备的基本要求)-.-/信令转接点(*+,)设备分为综合型和独立型两种。独立型*+,应具有消息传递部分(0+,)、信令连接控制部分(*11,)、事务处理能力(+1)以及信令网管理所需的203,部分(包括0,+路由证实测试(045+)、*11,路由证实测试(*45+)和电路有效测试(15+))等功能。综合型*+,除应具有上述功能外,还应有用户部分(+6,、7*6,)的功能。)-.-89*+,应采用大容量独立式(*+3"!3:2";)信令转接设备。特大城市和规模大的省会城市宜采用独立型:*+,。其他城市:*+,可以采用独立型,也可以采用与汇接局或长途局合设在一起的综合型信令转接设备,工程中应根据技术经济条件确定。确定*+,设备的容量和信令处理能力时不仅要满足网路长远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要考虑因自然灾害等非正常情况下承受信令业务的能力。)-.-<*+,设备的容量要求、消息传递时延的要求应符合《国内"=->信令网信令转接点(*+,)设备技术规范》。)-.-$*+,设备应具有屏蔽功能,屏蔽功能分为0+,的屏蔽和*11,的屏蔽。A$。)-.-?独立*+,设备的不可用性应不大与/-$@/.)-.-#独立*+,设备配备时钟的等级和性能参数,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于国际*+,、及不同运营厂商之间的*+,,应能对转接的信令进行详细计费,内容应包括方向、链路组、!,1、2,1、消息类型、消息长度、消息数量等,并应至少提供8个计费信息的输出口。)-.-)*+,设备应具备+1,’7,或B-8?网管通信接口,并且至少应提供8个网管通信接口。)-.-C*+,设备的硬件要求、软件要求、维护要求、机械结构与工艺要求、过压保护、环境要求、电源与接地、验收测试、技术文件、培训、售后服务及技术支援应满足D!".#?A/CC>《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的通用部分相关章节内容。C信令网的同步要求C-.-/为保证信令消息的安全可靠传递,信令网中的所有信令节点均应纳入数字同步网处于网同步状态。C-.-8"2->信令网的7*+,、9*+,和:*+,设备应直接从同步网的综合定时供给设备E7+*获取同步时钟信号。电信网中,凡作为"2->信令网的信令点的网元设—C)— 备时钟,均应纳入数字同步网实现同步运行。!"信令网网路管理!"#!信令网网路管理等级结构!"#!#!当信令网达到一定规模时,必须建立信令网管理中心。!"#!#$信令网管理应采用集中分级管理方式。!"#$信令网运行、维护和管理的主要功能!"#$#!信令网的监视和测量%&’部分的监视和测量;())’部分的监视和测量;&)部分的监视和测量;*(+’部分的监视和测量。!"#$#$信令网管理信令网管理分为网路管理和网元管理。网路管理是从全网角度进行管理、协调、同步信令网中的运行情况和动作,以获得信令节点间((&’、(’)的一致性。网元管理是有关一个信令节点的管理对象的管理。信令网管理活动分为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信令网动态监视信令网管理中心应能对全网进行图形显示,以显示网路状态。!"#$#-有关信令网网路管理中心的详细功能要求执行电信主管部门相关技术规范。—..— 条文说明!信令网的等级结构和信令编号区划分!"#本条所提到的“$%&信令服务区”是指$%&所管辖的区域范围。!"’"##(设置了)$%&的中央直辖市、省会城市,引入*$%&组成本地二级信令网时,在使用电话用户部分(%+&)或,$-.用户部分(,$+&)进行长途电话接续时,长市中继电路信令经*$%&转接,各级长途局的长途电路经)$%&转接,不使用*$%&与)$%&之间的信令链路。当智能网/$&下移至市话交换系统或采用,$+&端到端信令时,需使用*$%&与)$%&之间的信令链路,传送智能网及,$+&中的$00&消息。’信令网的网路组织及路由选择’"1"1#(分区固定连接的特点是成对的*$%&其服务区是完全一致的,同服务区内的各$&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固定连接至这对*$%&。这样两个服务区的$&间的准直联至少要经过本区和它区的两个*$%&。服务区内的一个*$%&故障时,该$&的全部负荷转换到本区另一个*$%&。这种方式便于分配和控制各*$%&负荷,信令路由设计、管理较方便。如图’"1"121所示。图’"1"121分区固定连接示意图’"1"1’"自由连接的特点是任何两个*$%&服务区不完全一致,$&根据信令业务流量、流向按负荷分担方式可以连至适当的两个*$%&。这样$&之间,只经由一个—133— !"#$完成信令连接的百分比要比分区固定连接时大。此外当一个!"#$故障时,该!"#$负荷可以转至多个!"#$,信令网中!"#$总的备用量较少。这种方式各!"#$负荷分配和信令路由设计、管理比固定连接复杂。如图%&’&’()所示。图%&’&’()分区自由连接示意图%&)&’目前我国尚无该指标的全程分配,也无信令网中各元件的失效概率指标,本暂行规定按欧美等国的指标分配。各元件的失效概率为:(."$:*&+,’-(%"#$:’&%,’-短程信令链路:’&*,’-(/长程信令链路:)&’,’-(/信令链路接口:’&*.,’-(%.信令业务负荷和信令链路的设置.&’&’为精确计算01&+信令业务负荷,在223##“01&+信令网实施指南”中说明:考虑到4&+-/建议插“-”功能,统计估算得出公式.&’&’中可由++*+代替5---。5信令转接点("#$)设备的基本要求5&-&)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信令网中应尽量减少"#$数量,需要选用大容量"#$设备来组织信令网。—’-’— !"#$、特大城市和规模大的省会城市%"#$设备的容量,暂要求如下:———信令链路数量:不小于&’(条链路———信令处理能力:不小于)****+",-.———信令链路组的数量:不小于(&/———路由区:不小于’*(0一般城市%"#$设备的容量,暂要求如下:———信令链路数量:不小于(&/条链路———信令处理能力:不小于0****+",-.———信令链路组的数量:不小于’()———路由区:不小于&’(1信令网的同步要求12*21“换定时”处理的逻辑功能见图12*21。此换定时功能可以在"3!设备上实现,也可以附加其他设备(或部件)实现。图12*21"3!(+4-.业务链路的换定时及连接示意图—’*(— !、固定智能网工程设计规范("#$%&’()*+’’&),总则,-’-,固定智能网的目标是要为所有的通信网络路(./%0,1/#0,移动电话、数据网等)服务,它的起步和发展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为了使我国智能网的起步阶段的工程设计有所依据,特制定本暂行规定原邮电部于,223年制定的“暂行规定”为智能网业务的发展和部署起到了指导和促进的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智能网由起步阶段进入成熟期,网络状况发生变化,技术也进一步发展,特对原“暂行规定”进行修订。,-’-+工程设计中涉及的智能网业务的路由选择原则,编号计划、流程、应用规程以及有关//3信令、计费等要求应符合邮电信息产业部的相关技术体制和规范的规定。,-’-(工程设计中采用的产品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未经鉴定合格和认证的产品不得在工程中使用。,-’-!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定有困难时,应充分论述理由并提出报告呈有关部门审批。,-’-&本规定未涉及的与智能网工程建设有关的内容应执行邮电信息产业部有关的规范标准。—,’(— !术语和符号术语符号英文缩写术语(符号)全称备注""#业务交换功能"$%&’($")’*(+’,-#.,(*’/,00#呼叫控制功能01220/,*%/2#.,(*’/,"0#业务控制功能"$%&’($0/,*%/2#.,(*’/,"3#特殊资源功能"4$(’123$5/.%($#.,(*’/,006#呼叫控制代理功能01220/,*%/26-$,*#.,(*’/,"7#业务数据功能"$%&’($71*1#.,(*’/,"8#业务管理功能"$%&’($81,1-$9$,*#.,(*’/,智能"86#业务管理接入功能"$%&’($81,1-$9$,*6(($55#.,(*’/,网功"0:#业务生成环境功能"$%&’($0%$1*’/,:,&’%/,9$,*#.,(*’/,能及"";业务交换点"$%&’($")’*(+’,-;/’,*节点"0;业务控制点"$%&’($0/,*%/2;/’,*<;智能外设<,*$22’-$,*;$%’4+$%12"7;业务数据点"$%&’($71*1;/’,*智能网""0;业务交换控制点"$%&’($")’*(+’,-1,=0/,*%/2;/’,*注>"8"业务管理系统"$%&’($81,1-$9$,*"?5*$9"0:业务生成环境"$%&’($0%$1*’/,:,&’%/,9$,*@0充值中心@/.(+$%0$,*$%"LK— 术语符号英文缩写术语(符号)全称备注!"#$%%$!&#$信令%’()*++’)(%,-./0!"#$信令网%1信令点%’()*++’)(1"’).233全局码翻译2+"4*+3’.+/35*)-+*.’")%31信令转接点%’()*++’)(35*)-6/51"’).7%31低级信令转接点7"8+/9/+%’()*++’)(35*)-6/51"’).:%31高级信令转接点:’(;+/9/+%’()*++’)(35*)-6/51"’).%<<1信令连接控制部分%’()*++’)(<"))/=.’")<").5"+1*5.3<>1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35*)-*=.’")<*?*4’+’.,>??+’=*.’")1*5.@!>11智能网应用部分@)./++’(/).!/.8"5A>??+’=*.’")1*5.1%3!公用电话网1B4+’=%8’.=;/C3/+/?;")/!/.8"5A公众网DD!数字数据网D’(’.*+D*.*!/.8"5A1%1D!公用分组交换网1B4+’=%8’.=;/C1*=A/.D*.*!/.8"5A注E:在功能上,%%<1相当于“%%1F%<1”。G智能网的业务种类和开放原则G#E智能网的业务种类G#E#E随着智能网业务的迅速发展和多运营商竞争格局的形成,智能网业务种类非常丰富,本规范不在一一列举。信息产业部不再统一制订相关的业务规范,各运营商根据自己的需求制订企业自己的业务规范。G#H智能网业务开放原则G#H#E业务流程必须遵循信息产业部颁布的业务流程规范,当运营商有自己的业务流程规范时,还应遵循运营商的业务流程规范。G#H#H业务编号必须符合信息产业部统一的编号计划,同时应符合运营商的编号计划。G#H#G拟开放的智能网业务应该具有较大的用户需求,并能创造相当的经济效益。G#H#I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初期在省市范围内开放的业务也可向全国开放。I智能网的网络结构和各类结点的设置I#E智能网的功能结构I#E#E智能网应具有以下功能:—EKJ— !"与呼叫控制有关的功能,包括业务交换功能(##$)、呼叫控制功能(%%$)、特种资源功能(#&$)和呼叫控制代理功能(%%’$);("与业务控制有关的功能,包括业务控制功能(#%$)和业务数据功能(#)$);*"与业务管理有关的功能,包括业务管理功能(#+$)和业务管理接入功能(#+’$);,"与业务创建有关的功能,包括业务创建环境功能(#%-$)。,"!"(智能网的功能结构智能网的功能结构应符合图,"!"(要求。图,"!"(智能网的功能结构图,"(智能网的组成,"("!智能网由##.,#%.,#+#,#%-,/.,#).,##%.等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0信令网络、数据通信组成。,"("(智能网各类节点的定义和功能应符合表,"("(的要求。—!21— 表!"#"#智能网各类节点的定义和功能表智能网节定义和功能点名称完成对智能网业务的触发,并根据$&%的指令完成对智能网业务的接线控制和计费。$$%具有呼叫控制功能、业务交换功能以及检测用户请求智能网业务、与$&%进行通信的功能。通过对$$%发出的指令,完成对智能网业务接续和计费的控制。当$&%与$’%合设$&%时,可以直接含有用户数据,具有业务控制功能、业务数据功能。提供智能网业务的业务逻辑程序。$$&%由$$%和$&%组合而成的一人单独节点,具有$$%和$&%的所有功能。$’%在$&%的控制下为业务逻辑程序提供各项业务数据,具有业务数据功能。(&作为业务数据点($’%)负责存储充值卡的信息,并完成用户的充值操作。)%在$&%的控制下提供业务逻辑程序所指定的通信能力,具有特殊资源功能。开发和提供智能网业务,并支持正在运营业务的节点。可以对$&%中的业务逻辑进$*$行管理,对业务用户数据进行增删和修改,具有业务管理功能。用于开发、生成和测试所提供的业务和$),,并将生成的业务输入到$*$中,具有业$&+务生成环境功能。!"-智能网网络结构!"-".智能网工程网络结构选择原则."充分利用%$/0,)$’0等网络资源,尽量简化和优化网络结构,避免增加网络复杂性。#"充分考虑设备的负荷能力以及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充分考虑业务的发展,适应近、远期需要,网络结构要保持相对稳定,减少过渡环节。!"便于维护与管理。1"组网实施费用和网络运行费用合理。2"应符合原邮电部颁布的智能网技术体制,标准号3’04-.5.667。!"-"#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可按表!"-"#和图!"-"#选择组网方案。—.47— 表!"#"$可选择的网路络结构表组网智能网内的节点设置主要特征方案%%&%’&%%’&%(%%’)+"%%&与某交换+"独立设以%%&和%’&为基础局综合在一起。置。$"%-&*.独立设置独立设置(%%&不独立设置)$",&设置于%%&设置于%’&中。中。+"%%&独立设以%%&和%’&为基础/置。$",&设置同上.同上同上(%%&独立设置)于%%&中。+"%%&独立设置。$"部分语以%%&和%’&为基础音资源,&功能’同上.同上同上(%%&独立设置)综合在%%&中,部分语音资源,&独立设置。+"%%&独立设置。$"部分语+"%’&独立以%%&和%’&为基础音资源,&功能-设置$"%-&.同上同上(%%&独立设置)综合在%%&中,独立设置部分语音资源,&独立设置。+"%%’&与某交换局综合在一)以%%’&为基础..起设置。同上同上$",&和%-&设置在%%0’&中。—+21— 图!"#"$智能网的网络结构图—’&%— !"!##$的设置!"!"%##$的设置应结合业务需求、业务开放范围、对网络的改动和投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应尽量综合设置在交换机中。综合##$功能的交换机的选择应基于以下原则:!"!"&"%##$的设置应综合网络结构、业务种类、业务开放范围等因素,同时以话务路由最优为原则,不应为业务触发而产生大量话务迂回;!"!"&"&##$设置的位置可结合业务类型、业务开放范围和用户数量考虑。业务开放初期,##$可先综合设置在较高等级的交换局(长途局或汇接局)中,然后逐步下移至端局,例如:对于负责骨干智能网业务的##$可与长途局或端局合设,对于负责省内或本地智能网业务的##$,应尽量与端局合设。在智能网工程建设的过渡时期,##$也可以独立设置。!"!"’##$与交换机综合设置时,应充分考虑交换机的处理能力。应将##$设置在容量较大或汇接处理能力较强的交换机上。在智能网业务需求量较大的地区,新建交换机应能够根据需要具备##$功能。!"!"!##$应设置在##(信令网路络通达之处。!"!")##$的选用应符合原邮电部《中国智能网设备业务交换点(##$)技术规范》(*+,-!(.%//()。!")#0$的设置!")"%处理全国性智能网业务的#0$应设置在##(信令网中高级信令转接点(1#2$)所在地,处理省内或本地智能网业务的#0$应设置在低级信令转接点(3#2$)所在地。!")"&每个#0$均应按能处理多种业务逻辑的原则考虑。可视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将#0$设置为处理多种业务或处理单一业务。!")"’应对选用的#0$核定其最大处理能力和相应的存储能力是否满足工程要求,并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便于今后扩容。鉴于计算机发展比较迅猛,#0$选用时应充分考虑设备更新周期和投资效益等问题。!")"!#0$间是否互联应根据所开放业务的信令流程确定。互联接口可采用基于,4"(信令网或数据网的协议。#0$间接口应为遵循企业标准的开放接口,以便将来的业务扩展和设备选型。!")")#0$的设置应便于管理维护,同时还应考虑容灾问题,降低灾难风险。!")"5为了网络安全,#0$应采用双机或集群方式设置,同时可考虑对#0$进行容灾设置。!")"(#0$的选用应符合原邮电部《中国智能网设备业务控制点(#0$)技术规范》(*+,-!6.%//()。—%%-— !"#$$%&的设置!"#"’$$%&适用于在智能网业务量较小、业务流程较简单且地域范围较小的本地网中采用。应与市话汇接局或市话端局综合在一起设置,长途网上不应设置$$%&。!"#"(应能简便易行地向$$&过渡。!")$*$的设置!")"’$*$应设置在便于管理整个网络的地点。!")"(宜参照中期$%&的数量和业务管理接入点的数量配置具有相应处理能力和接口容量的$*$。!")"+$*$应开放至营业及帐务系统的接口,营帐系统终端可作为业务管理接入终端访问$*$;同时$*$应具备,-.$-/-0功能,以便于,-.方式业务管理终端的访问。!")"!在$*$机房内应设置业务管理接入终端,同时在业务用户多的地方及智能网业务用户要求的任何地点均应逐步设置业务管理终端。!")"1$*&的选用应符合原邮电部《中国智能网设备业务管理点($*&)技术规范》(2345!67’66))。!")"#远程终端$*8&的选用应符合信息产业部《中国智能网设备业务管理接入点($*8&)技术规范》(2345)#7’666)。!"9$%-的设置!"9"’各运营商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是否设置$%-。如果设置$%-,宜设置在靠近$*$的地方。!"9"($%-的选用应符合原邮电部《中国智能网设备业务生成环境点($%-&)技术规范》(2345157’66))。!"6:&和$3&的设置!"6"’对于完成简单语音资源功能的:&宜与$$&综合设置。对于语音需求量大、变化频繁的语音资源或者是今后如需要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音信箱、传真存储转发以及由用户控制的录音通知时等语音资源或其他特殊资源功能也可以考虑应设置专门的独立:&。!"6"($3&可与$%&综合设置,也可以独立设置,可视具体情况确定。$3&应支持多个$%&的访问,支持多种智能网业务。$3&独立设置时应核定其最大处理能力和相应的存储能力是否满足工程要求,并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便于今后扩容。鉴于计算机发展比较迅猛,独立设置的$3&选用时应充分考虑设备更新周期和投资效益等问题。!"6"+若网中设置$$%&,则:&应综合设置于$$%&中。!"6"!:&的选用应符合信息产业部《中国智能网设备智能外设(:&)技术规—’’’— 范》(!"#$%&’(%%%)。)*($+,的设置)*($*(+,作为业务数据点(-".)的一种负责存储充值卡的信息,并完成用户的充值操作。+,可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设置或与-,.综合设置。)*($*/应对选用的+,核定其最大处理能力和相应的存储能力是否满足工程要求,并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便于今后扩容。)*($*0负责全国性智能网业务充值的+,应设置在--1信令网中高级信令转接点(2-3.)所在地,处理省内或本地智能网业务的+,应设置在低级信令转接点(4-3.)所在地。)*($*)为了网络安全,+,应采用双机或集群方式设置,同时宜考虑对+,进行容灾设置。)*($*5+,与-,.间应设置互联接口,互联接口可采用基于#6*1信令网和数据网的协议。-,.与+,间的接口应为遵循企业标准的开放接口,以便将来的业务扩展和设备选型。)*($*7+,应具备与营帐系统以及银行系统间的接口,以便于用户通过营帐系统或银行系统进行充值。)*($*1+,的选用应符合信息产业部及运营商关于+,的技术规范。5智能网的网路络组织5*(话路网组织5*(*(省中心级",(长途交换中心建有--.时,本省内发起的智能网业务呼叫应经省内长途网转接至--.。转接时应选至--.的直达路由。当至--.无直达路由时,应选至--.的最短迂回路由。5*(*/当--.设置在",/级长途交换中心,而该地又有多部",/级长途交换机时,该城市或本地网的智能网业务呼叫应选至--.的直达路由,当至--.无直达路由时应选至另一",/局的路由。5*(*0本地网内建有--.或--,.时,本地网内发起的智能网业务呼叫应首选至--.或--,.的直达路由,次选至市话汇接局的直达路由。5*(*)国际智能网业务国内段的路由组织(*国际出入口局处理的国际智能网业务的基本汇接区及国内网长途局至国际出入口局--.的路由组织,原则上与现有电话网国际话务国内段的网络组织相同。/*对于国内智能网业务和国际智能网业务已经并网的运营商,国内用户发起的国际智能网业务呼叫由国内智能网业务--.触发,其路由组织同国内智能网业务的路由组织。—((/— !"对于国内智能网业务和国际智能网业务尚未并网的运营商,国内用户发起的国际智能网业务呼叫由国际##$触发,路由组织如下:(%)国际##$所在地本地网内的交换局识别国际智能网呼叫后,直接选择至当地国际智能交换机##$的直达中继路由。(&)国际##$所在省其他本地网的交换局识别国际智能网呼叫后,通过省内长途网接至相应国际##$。(!)其他省用户使用国际智能网业务时,当地交换局识别为国际智能网呼叫后,经省内、省际长途网接至相应国际##$。其路由选择:同国内长途呼叫的路由原则。’"%"’国际智能网业务的号码和译码呼叫由对方发起时,由对方国##$接至对方国#($,译码后,由对方国##$选择路由接至我国国际智能网的##$,并在来话中继上传送协商好的业务号码,经我国国际智能网#($二次译码后,控制我国国际智能网的##$完成接续。国内发起的国际被叫集中付费业务呼叫也需经二次译码,路由组织与上述情况类似。国内发起的国际)$*呼叫或国际可选记帐业务呼叫不需二次译码,国内段路由组织同’"%"+节。对于对方国发起至中国的国际智能网呼叫,对方国##$所发号码在国际业务接入码后面,原则上应带四位国家码,但对于国际)$*呼叫,当对方国##$所发号码受长度限制时,可不发送四位国家码。对于国内发起的国际智能网呼叫,我国##$所发业务号码按对方国家要求发送。’"%",其他运营商用户作为本网智能网业务主、被叫时的路由组织%"其他运营商用户作为本网智能网业务主叫时的路由组织:当其他运营商用户使用本网智能网业务时,其他运营商交换局根据接入码将呼叫接续至本网关口局,通过对方关口局接至同一本地网内本网关口局。如果该关口局具备##$功能,则将呼叫触发至相应#($设备;如果不具备##$功能,则根据前面的路由组织将呼叫接至##$设备。&"其他运营商用户作为本网智能网业务被叫时的路由组织:当其他运营商用户作为本网智能网呼叫的被叫用户时,##$应根据#($下发的被叫用户号码及网间互联互通原则进行接续。’"%"-独立.$与所负责区域内##$之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直达中继或经过长途局、汇接局转接。’"%"/##-信令网组织和信令链路选择原则应按《*0"-信令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12’33’45+)的相关条文以及各运营商制定的相关规范执行。’"%"5本节未规定的其他关于路由选择的内容应按《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设—%%!— 计暂行技术规定》(!"#$%&’’)的相关条文以及各运营商制定的相关规范的执行。()$信令网组织()$)*++,与+-,间++.信令链路组织*)++,与+-,之间的信令链路应尽量采用准直联的连接方式,利用++.信令网中的/+0,和1+0,转接++,与+-,间的信令消息。在不具备信令转接点的地区或++,与+-,间业务量较大时,++,与+-,也可采用直联的连接方式。$)++,应分别与本地的一对+0,相连。在未设/+0,的地区,其++,应分别与归属大区中心的一对/+0,直接相连。2)当采用准直联的连接方式且+-,负责全国性的业务时,则+-,应分别与设置地点的一对/+0,相连。如果+-,只负责区域性智能网业务,则该+-,应分别与设置地点的一对1+0,相连。3)在采用准直联连接方式情况下,++.全局码翻译(400)由+0,完成。()在+-,与++,之间的信令消息量较大,超过2$条536789信令链路时,可根据+-,厂家的能力及网络的实际情况采用+-,至归属+0,对间开设$:789高速信令链路或者+-,启用多信令点编码或者+-,至部分大业务量++,间开设直联信令链路等方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789高速信令链路。()$)$+-,与;-之间的信令网组织当+-,与;-之间通过信令网相连时,+-,和;-分别通过+0,对接入信令网,从而通过准直联方式相连。()$)2+-,与独立<,之间以及+-,之间的信令网组织+-,与独立<,之间的信令网组织,以及根据信令流程需要互联的+-,之间的信令网组织分别参见()$)*节及()$)$节所述。()$)3信令点编码*)++,、独立<,、++-,应采用$3位信令点编码。$)当++,或++-,与交换局综合设置时,其信令点编码与原交换局的信令点编码相同。2)当++,或++-,、<,独立设置时,根据各运营商的信令点编码规则,由各运营商自行分配相应的信令点编码。3)+-,、;-的信令点编码+-,的主信令区编码同所在直辖市、省或自治区的主信令区编码。其分信令区及信令点编码由各运营商自行分配。()$)(++,、+-,、;-独立<,、++-,以及它们与信令转接点间的信令链路应纳入所属++.网的监控网。()2数据网路组织()2)*+-,和+:+间的网络组织—**3— !"#和!$!间应采用%"#&’#协议相连,可以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进行连接。()*)+!$!与操作员终端间的连接,)!$!的操作员类型:(,)!$!登录管理者;(+)!$!管理者;(*)业务提供者;(-)业务用户。+)!$!与操作员终端间的连接方式:(,)从!$!的终端直接登录到!$!。这种终端一般放置在!$!的控制机房内,使用者一般是!$!登录管理者和!$!管理者。(+)从含有!$!用户界面的微机通过数据网登录到!$!。一般适用于业务提供者和业务用户连接至!$!。(*)从普通微机通过数据网以./0方式访问!$!,一般适用于业务企业用户或个人用户。(-)工程中应从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上考虑选择连接方案。()*)*!$!与1"、独立’#的连接为实现人工充值,可使!$!和1"通过数据网相连。为实现!$!对独立’#进行集中统一的资源动态管理,可使!$!与独立’#通过数据网相连。()*)-!"#、1"与容灾系统的连接!"#、1"与容灾系统的连接可通过数据网或数据专线相连。()*)(!"#与数据网计费认证系统的连接为实现智能网业务用户使用智能网帐户上网的功能,!"#应具备234’5!功能,并应通过234’5!协议与数据网计费认证中心通信。!"#可通过数据网或数据专线与计费认证中心相连。()*)6随着智能网与数据网进一步发展,智能网系统应能与数据网的相关节点通信,通信协议应遵循相关标准。智能网平台通过数据网对外连接时均应通过防火墙。()*)7’#地址!"#、!$#、!$3#、1"、独立’#以及智能网设备所在局域网中服务器、终端、路由器等数据设备均需分配’#地址。’#地址的分配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地址的划分应充分考虑智能网发展的需要。(+)地址划分有层次,便于网络互联,简化路由表。(*)充分合理利用地址资源,保证’#地址的利用效率。智能网设备’#地址由各运营商自行分配。—,,(— !中继线和信令链路数量的计算及设备配置!"#$$%与$&%间$$’信令链路数量的计算!"#"#$$%的$$’信令链路数量可按下式计算!*+,+-+&+()!.///0102式中:(:$$’信令链路数;1:正常情况下信令链路利用率,!.3456信令链路取定值为./7(单向);!*+,+-+&+:每秒平均信令消息量(4+856)。其中:*+为第+种智能网业务信令消息单元的平均长度(4+85-$9);,+为第+种业务智能网业务的分布比例;-+为第+种智能网业务一次呼叫的平均消息信令单元数量(-$95:;<<);&+为总的智能网业务的每秒试呼次数(:;<<56)。说明:以上为=(>%信令消息所需的信令链路计算,对$$%而言还需要考虑?9%5=$9%消息。!"#"2$&%的$$’信令链路数量可按下式计算!*+(+-+%+()$0102式中:(:$$’信令链路数;$:信令链路带宽,分为!.34+856和2-4+856两种类型;1:正常情况下信令链路利用率,!.3456信令链路取定值为./7(单向),2-456信令链路取定为2/7(单向);!*+(+-+%+:每秒平均信令消息量(4+856)。其中:*+为第+种智能网业务信令消息单元的平均长度(4+85-$9);(+为处理第+种智能网业务的处理机个数;%+为处为第+种智能网业务的单位处理机所能负荷的试呼次数(:;<<56);-+为第+种智能网业务一次呼叫的平均消息信令单元数量(-$95:;<<)。!"2$$%、独立=%的设备配置!"2"#中继线计算#"参数取定#)$$%、独立=%本地中继线利用率取/"@(同时应考虑一定的话务量过负荷因素),长途中继线利用率取/"’。2)各运营商可根据业务开放的实际情况自行取定智能网长途业务和本地业务的平均呼叫时长以及独立=%放音的平均时长。2"中继线的计算应按《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设计暂行技术规定》(ABC2/D—##!— !!)的相关条文执行。"#$#$%&设置’#应能同时提供多种语言,配置时一般按普通话、英语两种语言配置。个别地区需要第三种语言时,应通过主管部门的批准。$#%&的容量应按其对录音通知的存储容量和处理接入的能力进行核算。"#$#())&至少提供$条*+&,%&物理链路和$条-#$.物理链路,与计费中心联机传送计费文件,并应配有光盘或磁带,可以将计费文件转存在这些介质中。"#$#/))&、独立%&所需配置的设备除交换设备的主机、智能外设及其相应的附属设备外,还应包括数字传输设备、电源设备、配线架(数字配线架等)、测量台、工具、测试仪表、备品备件以及工程所确定的任选设备等,以上配套设备应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配置。"#()+&、0+、)1)和)+2的设备配置"#(#’)+&、0+应具有))3信令接口(均应支持"/4567信令链路,)+&还应支持$1567信令链路)、*+&,%&接口和-#$.接口。"#(#$)1)应具有*+&,%&、-#$.和异步通信接口。"#(#()+2应具有*+&,%&接口。"#(#/)+&、0+、)1)和)+2所需配置的设备除主机及其相应的附属设备外,还应包括数字传输设备、调制解调品、电源设备、配线架(数字配线架)、工具、测试仪表、备品备件以及工程所确定的任选设备等。电源设备的品种和规格数量应根据)+&、0+、)1)、)+2及其他配套设备的总耗电量、供电方式确定,并能与系统逐步扩容相适应。配线架、工具、测试仪表、备品备件以及任选设备应按工程的实际需求配置。"#(#.主机系统的设备配置,应按设计要求的处理能力,存储容量、)+&与0+、))&、独立%&和)1)的连接方式、信令数据、)1)与远程终端的连接方式以及业务独立功能块等要求进行计算,提出详细的设备清单和计算书,经核定无误后确定。"#(#"))+&的设备配置应符合)+&和))&设备配置的全部要求。"#(#3对于拨号方式接入)1)的远程终端除配置微机外,还应配置有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应按远程终端和)1)的连接方式配置。远程终端所需要的应用软件应由)1)的供货厂商统一提供。"#(#!远程终端使用的微机应采用普通商用微机。应用软件应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3— !计费方式!"#计费信息的生成、收集和传送原则!"#"#应遵循各运营商智能网相关的计费技术体制。!"#"$智能网业务的计费应在智能网业务的计费点由智能网设备完成。!"#"%智能网业务的详细话单可在&&’、&(’或&&(’生成。固定智能网的计费点可设置在&(’,也可设置在&&’,建议设置在&(’上。!"#")&(’向&&’传送的控制计费的信息以及计费详细话单的格式和内容应符合相关技术规定。!"#"*&&’应能将详细计费记录联机传送到计费中心,并可将详细计费记录存储在磁带或光盘上。!"#"+智能网业务呼叫和普通呼叫的详细计费记录应存储在&&’硬盘上的不同计费文件中。!"#"!&(’产生的计费话单可由&(’或&,&传送至计费中心。!"$智能网业务话单的结算处理!"$"#智能网业务的话费结算应由相应级别计费结算中心完成。!"$"$帐务摊分的原则和方法应符合各运营商相关的技术体制规定。-智能网建设应具备的外部条件-"."#&&!信令网应能够提供/&0’,1&0’与&&’、&(’、2(、独立3’间足够数量的高质量信令链路。-"."$&0’应具有充足的400能力。-"."%智能网业务呼叫经过的交换局必须按照《中国国内电话网56"!信号方式技术规范》(47..#89..#)的补充规定*,提供发送带区号的主叫号码功能。-".")为防止网络由于智能网业务引起的过负荷现象,从发端局到&&’的各级交换机均应具有过负荷控制的功能,新建节点均应支持是呼叫间隔(:;<<=;>)功能。-"."*建有&&’或&&(’的地区应支持智能网业务话单通过&&’至计费中心的实时传送。-"."+各省、地区计费中心至少应配备远程通信传输设备、数据收集?传送设备、数据处理设备、操作终端设备和相关外部设备。-"."!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帐务摊分中心应负责实现全国性或地区性智能网业务的帐务摊分。—##-— !同步方式!"#"$%&’、(&、%%’、独立)’、%%&’必须具备同步时钟。!"#"*同步方式采用主从同步方式。上述设备可通过中继电缆连接至机房同步时钟系统+),%,也可以从与%,’或与其他交换局连接的’&-链路中提取主从同步信息,并对系统内时钟进行锁相同步。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证每一网络单元始终的主从控制关系,不得出现闭合环路控制和双向互控情况。!"#".%&’、(&、%%’、独立)’、%%&’的时钟等级为三级时钟,时钟的具体规范参见《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机房要求$#"$%&’、(&、%-’机房要求$#"$"$%&’、(&、%-’节点设备应选择在传输条件良好,便于维护管理的通信楼内,所选局址应可满足新建及扩容要求,供电条件良好。$#"$"*机房温湿度条件应满足所安装设备的要求,按照下表的要求。温度(/)相对湿度(0)机房名称长期工作条件短期工作条件长期工作条件短期工作条件%&’、%-’、(&机房$12*1/$#2.3/4#025#0$#02!#0注:$、环境正常工作条件(即长期工作条件)的温湿度应是在地板上$"36和在设备前方#"46处测量的数值。*、短期工作条件为连续不超过417和每年累计工作时间不超过$3天。$#"$".机房应防止有害气体(%8*、9*%、:8*等)侵入。应做到严密防尘。防尘标准为:在灰尘颗粒的直径大于3;6时,其最大浓度应小于或等于.<$#4。灰尘粒子不得是导电的、铁磁性或腐蚀性的。$#"$"4机房净高、地面荷载应满足下表:机房名称机房净高(6)(梁下)地面荷载(=:>6*)%&’、%-’、(&机房."*2.".4"3$#"$"3机房的工作地、保护地、建筑防雷接地宜分开设置,此时接地电阻标—$$!— 准应不大于!!,当采用综合接地或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除上述规定外,&’(、&)(、*’设备局址的选择应执行+,$""-./0《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1""0年修订版的有关规定。!"#1&&(、独立2(、&&’(&&(、独立2(、&&’(设备局房要求参见交换机局房要求。—!1"— !、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规范("#$%!&’()*&&!)+总则+,&,+为使数字同步网工程安装设计有所依据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在原《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规范》的基础上考虑了同步技术及同步网路发展情况,总结工程实践经验而制定的。+,&,*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扩建工程应在充分考虑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参照本规范执行。+,&,-工程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设计的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工程设计必须符合相关国家行业及技术标准规定。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同步网工程设计应不仅保证平时同步网的质量,而且保证在自然灾害和突发特殊情况时的网路运行安全。并应考虑施工、维护方便及机房的整齐美观。+,&,/工程设计应与通信网发展规划相适应,以近期业务需求为主,兼顾业务发展需求,并尽量为工程的扩容、改造创造条件。+,&,0工程设计中采用的同步设备应该通过通信行业主管部门确认的检测机构进行的性能测试,符合国际相关标准和我国进网要求。+,&,’本规范未涉及的部分可参照"#$%+*/0)*&&-《基于1#2传送网的同步网技术要求》。+,&,(在特殊情况下,执行个别条款有困难需做适当改变时,应在设计中充分论证并经主管部门审批。*术语和代号34%13567869:49;<:=>;<8%6?69:15@@7A大楼综合定时供给设备BC1B7DE>7CDF6;6D969:1AF;7I>K6:>;6D91>;<776;<1AF;>’+=.)5同步供给单元8898+.%2($.):&5)$.85&5319,11&4,同步状态信息8?98+.%2($.$31?(&.1>$(59$@3’,同步传送模块/6;/&5&6$**3.)%&5)$.;,5<$(7数据通信网?9;?,’,%$**3.)%&5)$.9&.&4,*,.5;,5<$(7电信管理网A基准分配网路设计ABC网路构成及等级ABCBC数字同步网采用分布式多基准钟控制的组网方式。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同步子网,每个子网设立区域性基准钟!"#,子网内主从同步。为保证同步网安全可靠性,全网范围内设立若干套全网基准钟"#6,为全网提供保障同步基准。ABCBD数字同步网节点分为三级。一级节点采用一级基准时钟,二级节点采用二级节点时钟,三级节点采用三级节点时钟。各级同步节点设置于处于同步基准分配网络中不同等级地位的通信楼内。ABCBA基于8/0传送网组建的同步网,其同步基准分配的主体架构为分层定时平台的结构,网路结构见图ABCBA。———原则上"#6给省际8/0传送层接入同步源构成省际定时平台;———!"#给省内8/0传送层接入同步源构成省内定时平台;———二级节点时钟给本地8/0传送层接入同步源构成本地定时平台;———三级节点时钟及通信业务节点(交换中心、传输节点等)从本地定时平台上获取同步信号。ABCBE在卫星定时系统可用的正常情况下,区域基准钟!"#的主用基准来源为卫星定时系统,备用基准来自"#6;卫星定时系统不可用时,!"#同步于"#6,"#6为全网提供同步基准的根本保证。ABD同步网节点的设置ABDBC同步网各级节点的职能为:锁定跟踪同步基准信号,为下级同步节点以—CDD— 图!"#"!数字同步网网络结构图及本节点所在通信楼内通信业务网元提供同步基准的分配。!"$"$各级同步节点时钟的设置原则#"一级基准时钟:一级基准时钟分为两种:(#)全网基准钟(%&’):由自主运行的铯原子钟组或铯原子钟与卫星定位系统((%)和*或(+,-.))及其他定位系统)组成。%&’是全网同步基准的根本保障,%&’的设置应符合以下原则:———%&’的设置数量及分布应满足省际)/0传送层的同步稳定和安全可靠性要求,即:宜使省际)/0传送网层有来自两个不同%&’的同步基准源;———%&’的设置数量及分布应有利于对全程全网漂动指标的控制;———%&’应设置在省际传送层枢纽节点所在的通信搂内。—#$!— (!)区域基准钟("#$),由卫星定时系统(%#&和’或%"()*&&及其他定位系统,下同)和铷原子钟组成。它既能接收卫星定位系统的同步,也能同步于#$+,"#$是各省的同步基准源。"#$的设置应符合以下原则:———"#$的设置数量及分布应满足省内&,-传送网层的同步稳定和安全可靠性要求,即:宜使省内&,-传送网层源自两个不同"#$的同步基准源;———原则上每个省设置两个"#$(如该省已设有.个#$+,则需设.个"#$),地点选择在省际传送层与省内传送层交汇节点所在的通信搂内。!/二级节点时钟(&&012)二级节点时钟是各地市接收"#$同步基准源的同步节点。二级节点时钟的设置应符合以下原则:———二级节点时钟的设置数量及分布应满足本地&,-传送层的同步稳定和安全可靠性要求,即:宜使本地&,-传送网层源自两个不同&&012的同步基准源;———二级节点时钟设置地点选择在省内传送层与本地传送层交汇节点所在的通信搂内。———未设有#$+和"#$的省中心一级交换中心、地市二级交换中心、以及本地网的汇接局所在通信楼内也可设置二级节点时钟3/三级节点时钟(&&01")三级节点时钟由高稳晶体钟组成。三级节点时钟宜设置在本地网端局以及传送层汇聚节点处所在通信楼。三级节点时钟的设置应根据通信楼内业务节点发展、局房条件、本地定时平台上的&,-系统可提供的同步输出端口等因素综合考虑,要切实注意技术经济的实用性和合理性。表.同步网的分级和时钟设置同步网分级时钟等级设置位置第一级.级基准时钟设置在省际与省内传送层交汇点处。设置在省内与本地传送层交汇点处,以及一级、二级第二级!级节点时钟交换中心和部分汇接局处。第三级3级节点时钟设置在本地网端局处,或本地传送层汇聚节点处。3/3同步定时链路的组织3/3/.同步节点的输入基准./区域基准钟("#$)应有4路输入基准:!路卫星信号,!路从省际定时平台获得的直接源自于不同的#$+信号,其中也可以有一路来自其他的"#$。!/二级节点时钟应设置!14路输入基准:———设于省内和本地传送层交汇点处的二级节点时钟,至少应接收!路从省内定时平台获得的直接源自于本省"#$基准信号;如果&,-网路条件允许,还可再接—.!4— 收来自相邻省的其他!"#基准信号。———设于其他通信楼内的二蕉节点时钟,至少应接收$路从本地定时平台获得的直接源自于本省!"#基准信号,或源自于省内和本地传送层交汇点处的二级节点时钟的基准信号。%&三级节点时钟至少应有$路输入基准,接收$路从本地定时平台获得的直接源自于二级节点时钟或本省!"#基准信号。%&%&$极长定时链路的设计’&极长定时链路的设计应以()*+),&-$%的漂动指标分配为原则。$&一级基准时钟源的定时信号经过若干段./0链路及若干个..*节点到达末端,若链路中..*节点数1和./0网元数2达到最大限定数即称该链路为极长定时链路。定时链路模型见图%&$&%。%&极长定时链路..*节点数1限制为:网路正常情况下,以!"#为基准源时,134,以"#5为基准源时,136。7&极长定时链路./0网元数2限制为:23$8;从始端到末端全程串入的./0网元数最多98个。4&设计的同步网网路中的任何一条定时链路都不能超过极长定时链路。%&7同步基准传送%&7&’数字同步网传送定时基准信号在有不同传输介质可供选用时,其优先顺序应是地下光缆、架空光缆、数字微波。由于卫星传输时延漂动大,不应采用卫星电路传送定时基准信号。%&7&$同步网中同步基准信号的传送时钟必须从高于或等于本级时钟的节点取得同步信号,严禁从低等级节点取得同步定时信号。当有必要从相同等级的节点取得同步信号时,必须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形成定时环路。具体到基于./0传送的同步网,则必须依./0传送网的分层,从省际层、省内层、本地层单向逐层向下传送,严禁上级同步节点跟踪下层网络的同步信号。%&7&%利用./0传送同步基准应遵从以下原则:’&必须采用./0线路码流传送同步基准信号,即由上游的./0复用设备的时钟经外同步口同步于通信楼内的..*,中途./0网元均采用线路定时方式,下游的./0复用设备从.):+2线路码流中直接恢复出同步信号,经./0终端设备的外同步口供给该楼内的..*作输入基准信号,如下图所示。$&./0传送系统被同步的过程即是传送同步基准信号的过程,两者不可分割。因此,被选作为同步基准信号载体的./0系统的同步设计必须与同步网一致,即./0系统的同步来源的选定以及同步定时方向等安排均应符合同步网的要求。%&用于传送同步基准的./0系统同步设计,必须保证避免在各种故障情况下(包括传输线路中断、..*故障、,".系统失效等)出现定时环路,或出现时钟倒挂—’$4— 图!"!"#定时链路模型—%#$— 图!"#"!$%&线路码流传送同步示意图现象,并设法减少网路基准参考倒换的影响。为此,在实践中应针对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各$%&网元节点的同步方式和导出定时的方式,以及$%&系统内同步状态信息$$’的响应规则等做出具体的安排。#"$%&的网元时钟性能应符合()*+),"-.!,其定时功能应符合()*+),"/-!。$%&网元必须具有同步状态信息的功能$$’,符合()*+),"/-.。0"$%&传定时的网路模型和要求应符合本规范!"!"1条。2"为保证$%&同步传送的质量及可靠性,在选择$%&系统时应考虑以下因素:———优先选择自愈能力强的$%&系统,即先选环形系统、次选链型系统;———尽量选择传输距离短,中继节点少,可靠性高的$%&系统。!"#"#利用$%&传送同步基准宜遵从的一些方法:同步基准信号在$%&传送网上分层传送时,分为层间传送和层内传送两种情况。."层间传送:即为定时平台间的同步传送。可以有!层间串入同步节点时钟、"$)’+3支路连接、#$%&网元外同步口连接三种方式,原则上在满足“4!"!"1极长定时链路的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宜采用方法!,如图!"."!所示。1"层内传送:即为定时平台内的同步传送。$%&层网的拓扑可以归纳为多环相接、多环嵌套及环5链结合的结构。因此,环型与链型系统的同步解决方法是层内传送的基础。———对于单环$%&系统,应选择环上两点从环外同步源给$%&系统接入定时,该两点处环外的同步源不宜再从环上获取定时。具体的定时接入方式可以有以下两种,如图!"#"#".和图!"#"#"1。不同的方式串入$%&网元数及规划简繁程度有差异,工程设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之一。———对于多环嵌套的$%&系统,每个$%&系统的定时接入安排可参照单环$%&的方式。但为增加定时传送的多方向性,使从环上获取同步定时的下级同步节点接—.1/— 图!"#"#"$单环%&’系统传送同步方式一(同步接入源主、备方式)图!"#"#"(单环%&’系统传送同步方式二(同步接入源同时主用方式)收的两路信号能通过不同物理路由追溯到两个不同的上级%%),可采用不同的传输系统主、备用定时设置为不同方向的方式,如下图!"#"#"!所示。———对于链型%&’系统,应至少选择链环上两点接入同步源。给%&’系统接入定时,原则上该两点处的外同步源不应再从链上获取定时。但条件不具备时,可允许其中的一个外同步源平时从链上获取定时,故障情况下给链上接入定时。具体—$(*— 图!"#"#"!多环$%&系统传送同步方式的定时接入方式可以有以下两种,如下图!"#"#"#所示。不同的方式串入$%&网元数及规划简繁程度有差异。工程设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之一。!当$%&网元数’较小时,选择线上(、)两端点作为该链型$%&接入定时点,(点为主用,)点为备用。"网元数’较大时,选一端点(为主用(例如,左端点(向东方向供定时),然后经*个网元增加一个新的定时接入点(如)点),)为向东下一段$%&网元供定时的主用信号,同时又是西向段链路的备用信号。如此继续下去,得点(、)、+、,。最末一个端点,的定时接入点,为备用。!"#"-当同步网中出现局部采用.%&系统传送定时的情况时,应选用.%&/0#1,23456电路,且传送定时的.%&/0#1,23456专线电路不能在传输过程中串入$%&传输段,也不宜经%7+等设备调度或组织迂回。!"-$%&设备与)89$设备$$:信息的互通!"-";以$%&传送定时,$$:信息是避免定时环路和时钟倒挂等问题的重要手段。$%&网元设备和同步设备)89$都应具有$$:功能,且两者的$$:信息应通过$%&网元的/0#1<256外同步口沟通。!"-"/暂无$$:功能的$%&网元外同步口(接口格式为/0#1,&=或帧结构无$$:的/0#1<256),则应在其外同步输出的定时质量超越设定地门限时切断该输出信号,或者送出(8$告警。—;/>— 图!"#"#链型$%&系统传送同步方式!"’"!同步网中()*$设备应具有的$$+功能为:,-#./012输入、输出口的帧结构和$$+格式应符合最新版本的3"4-#,并能够按如下要求接收、处理、设置及发送$$+信息。5"输入部分从输入信号接收$$+信息,应支持通过软件命令设置:(5)选择接收$$+信息的状态为打开或闭塞;(,)从,-#./012信号*$-时隙的$6#7$6.中选择接收$$+信息的比特位;(!)当输入信号中不携带$$+信息时,可根据输入信号性能人为预置一个$$+值;(#)设定$$+的门限值,设备应默认与()*$内部时钟级别相等。,"输出部分:(5)跟踪输入信号时,将输入信号的$$+值转送给输出信号;(,)保持状态时,按本身时钟等级送出$$+信息;(!),-#./012信号输出信号的$$+比特位应可设定;(#)()*$对$$+信息的响应及处理分析、比较所有输入信号的$$+值(无论是本身携带,还是人为预置),进行—5!-— 如下处理:!"在所有不超门限的有效信号中选择##$值最优且优先级高的输入信号作为主用输入信号。%"如发现##$值超门限或指示“信号不可用”,则&’(#应倒换跟踪其它有效的输入信号,当所有输入信号的##$指示的钟级低于本&’(#内部时钟等级时,则&’(#转入保持状态。)"&’(#对##$信息的处理和响应时间(*)输入##$处理时延当输入参考信号的##$值由高变低而引起输入信号倒换或时钟进入保持时,其处理时延应+*秒;当##$值由低变高而引起输入信号倒换或时钟推出保持时,其处理时延应,*-秒。(.)输出##$响应时延由于输入参考信号##$值的变化,造成输出信号##$值变化的响应时延,在各种情况下均应,*-秒。)"-"/#01设备与&’(#设备在##$信息互通方面的应用规则可参照通信行业标准203(*.456.77)《基于#01传送网的同步网技术》执行。)"4接口要求)"4"*##8设备的输入3输出口应满足通信网络的要求,优先采用.7/9:%;<3=信号,也可以采用.7/9:1>信号,接口要求见表)"4"*。表)"4"*##8接口要求.7/9:%3=.7/9:1>信号类型符合’(86(?"57)@4及?"57/@.")符合’(86(?"57)@*7输入信号的接入方式终接电平:?57)电平终接电平:?57)电平AB#,BBC,D’#,EFE,&GH,$(’I,监测项目AB#,$(’I,(0IH,!JKJ,(’I等(0IH,!JKJ,(’I等)"4".##8应对输入信号进行监测,其他重要通信设备的输出定时信号也可接入##8监测口进行监测,监测口的要求与同类型的输入口相同,监测项目如表)"-"*。)"4")##8输入3输出口的阻抗应与安装##8所在的传输机房中普遍应用的00C阻抗一致。)"4"/#01网元(D0$3($)的外同步输入3输出口应优先选用.7/9:%3=,也可以采用.7/9:1>信号。.7/9:%3=的帧结构和##$信息格式应符合最新版的’(86(?"57/。—*)*— !"#"$%&’网元的外同步输入口用于网元内部时钟接收外同步信号,其外同步输出口供出的同步信号应是不经过网元内部时钟而直接从%()*+线路码导出的。!",定时基准的局内分配!","-定时基准的局内分配指同步节点时钟作为定时源向楼内各种通信网元设备提供同步信号。局内原则上采用并行分配方式,但也不严格要求所有楼内同步设备均一律从%%.输出端上引接定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某类设备中的主要设备直接从%%.上引接定时,同类的其他设备再同步于主要设备。!","/被同步设备有外同步口的,可优先考虑用其外同步口接收定时信号;如无外同步口的,则利用线路中继口接收定时。!","!被同步设备需要从%%.输出端上引接定时信号时,被同步设备有/个外同步口的,分别接收来自%%.两个不同的输出卡板的信号;被同步设备只有一个外同步口的,应从%%.的-0-输出卡板上取得定时信号。1同步网网管系统设计1"-网管系统结构1"-"-同步网网管系统主要监控管理独立型的同步节点时钟设备23(%。非独立的%%.若符合同步网监控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语言格式和通信方式的,也可以纳入同步网管系统进行管理。1"-"/同步网网管系统应按集中监控管理、分级维护的原则设计统一的网管系统。网管系统应能兼容管理不同23(%厂家的设备,并应考虑到最终向统一的电信管理网(()+)过渡。1"-"!同步网网管系统宜采用两级结构,全网设置一个全国网管中心(%+)),一定区域范围(一个或数个省)设置一个区域中心(%4))。对本地网可视需要设置本地网管中心(%5))。1"-"1%+)主要负责管理省会的骨干网同步节点23(%(一级和二级同步节点)。%4)主要负责管理省内各地市二级交换中心通信楼的同步节点23(%。各地市的三级同步节点23(%宜纳入%4)管理,如设了本地网管中心%5)的则由%5)负责管理。1"-"$上级网管中心可随机查询下级网管中心管辖同步节点运行数据,下级网管中心负责根据向上级网管中心的要求上报其管辖同步网的运行统计数据。1"/通信方式1"/"-各级同步网管中心,以及同步节点设备均应接入数据通信网(&6+),采用(67837协议实现数据通信。同步网管系统的37地址应由运营商统一进行合理分配。—-!/— !"#网管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同步设备%&’(的监控管理功能应符合相关要求。!"#")网管中心(*+,(-+应具有以下主要功能:$"故障管理:能接收来自同步节点设备的实时告警及事件,以可闻、可视方式显示,并存储。网管中心还应支持随机查询设备的告警信息。)"性能管理:能自动进行定时轮询和随机查询收集各同步节点设备的性能监测数据,并能进行存储、计算,以曲线和表格形式显示。#"配置管理:以软件指令控制同步设备进行输入基准的倒换、闭塞;修改输入基准的优先级及告警、性能门限等。!"安全管理:系统应有三级密码级别(安全级、管理级、用户级),不同级别对设备进行调看、设置和修改赋予不同的权限。."数据统计分析功能:能对收集到的告警及性能进行统计分析及数据后期处理,作出统计报表。!"#"#本地网管中心(/+的功能要求,可参照(*+,(-+进行设计,并能向(-+上报统计数据。.%&’(设备安装设计."$%&’(设备的基本要求."$"$%&’(设备应具备跟踪、过滤、分配三项基本功能。."$")%&’(设备应为模块化结构,便于升级和扩容,并且主要部件应冗余配置。%&’(输出,输入口信号种类及容量应根据具体需要而确定,并符合本规范#"0节接口要求。."$"#%&’(应具有自动的性能比对监测功能,并通过通信接口(-()#)或’12,&2)向外传送监测信息。."$"!%&’(的容量应根据定时输出的供给范围而确定,一般供给范围如下:$"楼内的各种交换机)"楼内的33*节点机、*4"5的(’2点#"楼内的各种数字交叉连接设备!"(36传输系统."开0!789:,;数据电路的终端复用设备(如21+等);0"楼内&2语音网关5"用236专线方式向专用通信网%&’(提供定时基准信号。.")设备布置及安装.")"$综合定时供给设备(%&’()应安装在数字传输机房中。%&’(的条件要求—$##— 与安装加固方式可与机房中其他传输设备相同。!"#"#配置同步专用的$$%用于连接&’()的输入、输出及监测信号线,该$$%宜与机房中其他$$%放在一处,且尽量与&’()靠近。!"#"*卫星定位系统天线安装于通信楼顶平台上,其天线视角、抗干扰特性等安装条件应符合设备的技术要求。通常卫星天线距离其他天线应大于*米。!"#"+网管中心),-应布置在传输机房监控室或省网管中心。!"#"!设备应根据当地的地震裂度进行抗震加固。!"*布线要求!"*".布线电缆应满足传输频带、允许衰耗、特性阻抗等指标要求,并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通常同步工程的设计界面在同步专用$$%处,同步工程负责将&’()的输入、输出同步信号线及监测线布放到同步专用$$%。从同步专用$$%到楼内各通信设备的同步信号线,由各相关工程自行布放。!"*"*从&’()到通信设备需要布放主用、备用两条同步信号线时,则这两条同步信号线应分别从两块输出卡上接出。!"*"+从楼顶至传输机房的卫星系统天馈线应沿楼内电缆管道布放,注意不得与电力电缆及空调线等混放。卫星系统天馈线暴露在楼顶部分应加保护套。!"+电源与接地!"+".&’()应采用直流/+01基础电源,其电压范围和允许的脉冲电压值应符合“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网管系统的设备由交流##21供电。应配置34)或直流/+015交流6##21逆变器,以不间断连续供电。!"+"!&’()应分别接工作地及保护地。采用卫星定时接收系统时,其天线、馈线及其它组件应严格按厂家的设备技术要求进行避雷接地。馈线在临近大楼之前应安装避雷器,其接地线应就近焊接至楼顶避雷接地环上,避雷器及其接头应做防水处理。7仪表配置7"2".数字同步网&’()本身具有自动监测功能,并纳入了各级网管系统。在网管中心可收集并监控同步设备和网络的运行质量,因此,同步设备维护机房可配备一台双通道示波器,不另配专用仪表。7"2"#为利于网上疑难故障排查、工程验收等进行性能测试的需要,可在同步网技术支撑部门配备一套专用的测量仪表(包括便携式频率基准源、时间间隔分析仪等)。—.*+— !、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设计规范("#$%&’&()*’’&)+总则+,’,+为了使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设计有所依据,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中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是指基于%-.$/.技术的,面向全社会个人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互联网业务和承载基于互联网的增值电信业务,与国际因特网互联的/.网络。本规范中/.技术基于/.01版本。+,’,(本规范适用于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新建工程设计,改扩建工程在合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参照本规范执行。+,’,1设计必须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设计应遵循开放性的原则,设计的网络应具有可运营性、可管理性、可增值性、可扩充性,设计的网络应安全可靠。设计应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努力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设计应与业务和网络发展规划相适应,以近期业务需求为主,兼顾远期业务发展。+,’,2当本规范与国家标准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为准。+,’,3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个别条款有困难时,设计中应充分阐述理由,并提出采用相应措施的报告,呈主管部门审批。*术语和符号本规范使用了以下符号:4-接入控制器4-5访问控制列表4#65非对称数字用户线4.接入点46自治系统4%7异步转移模式—+(&— !"#边界网关协议,!"#$%为边界网关协议版本%!&’(宽带接入服务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承诺访问速率*!+,-基于类的加权公平排队*./&无类域间路由*0(服务等级*)(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电路交换数据//1数字数据网/233(456差分服务模式/+/7密集型波分复用/(*#/233(456码点8197电话号码到9&.的映射,&帧中继"8千兆比特以太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8通用路由封装"(7全球移动通信系统":(通用流量整形.*#互联网内容提供商./*.;<45;4<数据中心.888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美].8:,因特网工程师任务组.;<(456集成服务模式.#互联网协议.#=>>基于.#的=>>号业务.#6%互联网协议$第%版.#6?互联网协议$第?版.#(4@.#安全协议.(/1综合业务数字网.($.(中间系统$中间系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ABB层AB:#第B层隧道协议ACC层—DC?— !!"低延迟队列!#$%本地多点分配业务#&’管理信息库#(!%多协议标记交换#%)(多业务传送平台*+(网络接入点*+%网络接入服务器,%(-开放最短路径优先路由协议(.’逐跳转发行为(/&公共密钥基础设施(,%%$.上传送&(("优先队列(%)*公用电话交换网"0%服务质量1+$&2%拨号用户远程认证服务13$随机早期探测1-4征求意见稿1(1弹性分组环1%5(资源预留协议%$.同步数字体系%6789478:智能卡%#4安全管理中心%*#(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服务提供商)3流量工程)0;<=令牌5!%#可变长子网掩码5,&(&(承载语音5(*虚拟专用网>+(无线应用协议>-"加权公平排队>13$加权随机早期检测>!+*无线局域网>>>万维网?#!扩充标识语言3@!%(一种#(!%40%方案,在!31上将&($%字节映射到#(!%标记的3?(—CBA— 位,通过!"#位向$%&表示分组的’(%要求$)$%#一种*#$%+(%方案,在$!&上将,#-%字节映射为一个$%#,通过标记和!"#位向$%&表示分组的’(%要求.网路结构./0网络层次./0/0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网络层次应根据运营、管理等因素确定。网络层次可分为两级:骨干网、城域网,其中骨干网、城域网分别采用独立自治域;网络层次也可分为三级:省际骨干网、省内骨干网和城域网,其中省际骨干网、省内骨干网、城域网可分别采用独立的自治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优先采用网络层次少的设计。./0/1在省内城市和地区可根据业务需求组建城域网。根据业务流量、流向和管理等因素,也可以组织省内跨地区的城域网。./0/.网络应设置国内网间互联互通层,以实现与国内其他运营商互联网之间的互通。./0/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网络可设置国际出入口节点,以实现与国外运营商互联网之间的互通。./1节点设置./1/0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网络节点设置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确定,综合考虑业务流量和地理位置因素,未设置网络节点的区域,可通过传送网延伸业务。./1/1根据节点在网络中的功能定位,按照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可以分为核心节点和一般节点;按照节点在网络中的功能,可以分为汇接节点、接入节点、国内互联互通节点和国际出入口节点。上述节点可位于同一地点。./1/.根据网络的规模情况,城域网内也可设置核心汇接节点、一般汇接节点和接入节点,或仅设置一般核心节点和接入节点。./1/2核心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应是业务量的集中点或者是地理上传输电路汇聚点,一般节点的位置应满足网络的覆盖范围要求。汇接节点的主要功能是汇聚、转接来自接入节点的业务流量,接入节点的主要功能是接入下一层次网络或者直接接入业务和用户。./1/3根据业务许可和运营需要,可设置国外节点。2网路组织2/4/0为了减少对长途传输电路的资源消耗、提高网络的动态路由收敛性能,—0.5— 原则上,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骨干网内或省网内应形成由一般节点和核心节点构成的两个等级结构,一般节点与核心节点连接,核心节点相互之间进行连接。骨干网的覆盖规模较大时,也可形成由一般节点、普通核心节点和骨干核心节点的三个等级结构。城域网也可以根据规模情况,与城域网内节点设置情况相对应,采用两级结构或者是三级结构。!"#"$骨干网或省网内一般节点与核心节点连接的拓扑形式宜采用双星形方式,核心节点之间连接的拓扑形式可采用网状结构、不完全网状结构或者是多平面结构。城域网内可以采用双星形、环形等拓扑结构。!"#"%网络内中继电路的局向组织应在保持网络层次和等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业务流量流向、传输资源等因素优化设置。个别业务量特别巨大的省网或城域网之间在经济合理时可以考虑设置直达电路。!"#"!网络内中继电路的局向组织应充分考虑网络流量规划和路由选择方案的要求,每个方向的电路均应有明确的设置目的和疏通流量内容。!"#"&网络内中继电路的局向组织应充分考虑网路的安全可靠。根据传输路由情况和可提供中继电路的可能,网络接入节点应尽可能设置$个方向的中继电路联入核心节点,网络核心节点应尽可能设置$个或$个以上方向的中继电路与其它核心节点连接。不同方向的中继电路尽量由不同的传输系统开通,并走不同的光缆路由。!"#"’网络内中继电路的局向组织应满足网络性能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国内用户全程全网端到端连接,中间最多经过(#个节点;国内用户到达国际出入口节点所经过的节点数应不超过’个。!"#")网络每个局向中继电路的带宽设置应根据业务量矩阵、网络性能要求、网络流量流向规划等因素计算确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网络仿真工具进行计算。带宽设置必须同时考虑传输网络的带宽颗粒和可能的传输网络建设成本。同局向多条同带宽电路的数量必须小于动态路由协议的相关功能限制。!"#"*若存在国外节点和网络,国外网络部分应通过国际出入口节点实现与国内网络部分的连接。国外网络部分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自治域,也可以和国内网络部分一起作为一个统一的自治域。!"#"+若在网络本身的设计中已经比较多的考虑保护问题,综合考虑性能价格因素,原则上可不要求传送网为互联网中继电路提供保护机制。!"#"(#为保证业务质量和用户感受的一致性,主备电路或者分担电路的传输延迟尽量一致。&路由协议&"#"(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在自治域内应选用合适的域内路由协议。域内路由协—(%+— 议应采用动态路由机制,目前可以选用!"#$或%"&%"。’()(*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在自治域之间应选用合适的域间路由协议。域间路由协议目前采用+,#&-。’()(.根据业务需求,网络内可以配置有关组播路由协议。’()(-根据业务和用户需要,对于用户接入一般宜采用静态路由配置,部分有需求的终端规模较大的企事业单位用户的接入也可采用/%#、!"#$、+,#&-等动态路由配置。0路由策略0(1路由策略设计原则0(1(1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路由策略在工程设计中应遵守下列原则:1通过路由策略的实施,实现正确的路由信息接收与宣告。*通过路由策略的实施,在网络拓扑的配合下,应实现避免网络中出现单故障点、提高网络的生存能力。.通过路由策略的实施,应实现预期的路由选择方案,实现网络流量规划,使网络业务流量合理的分布在各条电路上。-路由策略应保证网络具有可扩展性,使得网络扩展后全部资源可以被优化利用。’路由策略应简单、明了,含义明确、便于管理维护,应对业务流量流向的变化具有适应性,可以根据流量流向变化方便、快速地进行调整。0(*路由信息的接收与宣告0(*(1原则上,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可采用域内路由协议承载网络中继电路路由信息,并确定+,#路由的下一跳属性;采用域间路由协议+,#承载外部网络路由信息以及用户路由信息。0(*(*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应根据与之互联的网络的互通协议以及对用户的服务内容,正确地接收与宣告对方网络的路由信息及用户的路由信息,并采用+,#实现对接收、宣告的内容的控制。0(*(.为减少互联网路由数量,降低路由器设备的资源消耗,各级路由器设备对外宣告路由时应采用无类域间路由(2%3/)等方式最大化地进行路由聚合。0(*(-根据业务需求,网络可设计合适的组播路由域。0(.流量流向规划与路由选择规则0(.(1根据网络所承载的业务种类,对于网络存在多条可能路由的情况下,应进行合适的流量流向规划。一般的规划方式有:———主备疏通方式:对于所有流量,网络正常情况下经正常路由疏通,正常路—1-)— 由异常时经有备用路由疏通;———按流量分担疏通方式,对于所有流量,在网络正常情况下经由可能的路由以负载分担方式疏通,异常时业务疏通质量将有所降质;———按业务分担疏通方式:对于不同的流量(例如按业务种类),在网络正常情况下分别经由各自不同的主要路由进行疏通,异常时业务疏通质量将有所降质。规划优化的原则为尽量满足网络所承载业务的质量、可靠性等要求,全网的整体资源利用率高,同时要易于维护管理,并方便进行流量调整。!"#"$根据流量流向规划,网络应设计合适的路由选择规则。一般的规则有:———就近原则:业务流量根据拓扑结构确定的最短路径进行疏通;———指定路径原则:业务流量根据预先规划的路径或者预先规划的路径关键点(例如出入口位置、不同网络平面等)进行疏通。!"#"#网络的路由选择规则的实现可采用以下技术:———合理设计域内路由协议的链路权值;———运用域间路由协议的各种属性并合理设计赋值;———采用%&’()*技术。!"#"+网络路由应尽可能进行聚合。根据网络路由选择规则的需要,网络中可以存在适当的非聚合路由。!"#",网络中不应存在路由选择循环,不存在路由黑洞。!"+路由协议运行的稳定性与扩展性!"+"-为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原则上在域内和域间两种路由协议之间不进行路由信息的互相注入。!"+"$根据网络规模,合理设计域内路由协议的分级或分区域,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在网络中继电路带宽较宽、网络节点设备的计算能力较强时,尽量采用不分级和不分区域的域内路由协议方案,以方便优化网络路由。!"+"#为了快速跟踪网络中继电路状态变化情况,降低可能的电路中断对业务的影响,应合理运用路由协议的快速收敛技术,并合理设计有关的故障检测定时器范围。!"+"+应合理运用路由协议的雅致重启(./01234562780/8)技术,以提高网络运行的稳定性。!"+",根据路由选择需要,应合理确定网络中运行9.&协议的节点范围。一般地,为保证9.&路由的连通性和加速收敛,在骨干网自治域内所有路由器均应运行域内9.&,并采用路由反射器技术提高9.&会话的扩展性,路由反射器应冗余设置。!"+"!尽量在网络边缘接入处对路由进行聚合收敛,并采用设置9.&阻尼的方式来减小由于中继电路不稳定对网络的影响。—-+-— !网间互联!"#国内网间互联!"#"#各运营商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在国内应实现互联。互联可通过国内$%&或者通过两网间的直连互联电路实现。!"#"’两个网络的国内互联应设置多于#个的互联点,并实现不同互联点之间互联流量的疏通备份。互联点应首先设置在骨干网中的互联互通层面。!"#"(对于部分业务量大的省份,可以开通省内网间互联电路,但是该互联电路应仅用于疏通省内部分两网间的互联业务。!"#")国内网间互联带宽应根据业务需求双方协商确定。!"’国际网间互联!"’"#条件许可时,根据业务需要,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可以直接和国外的互联网实现互联。互联必须通过批准的国际出入口节点实现。!"’"’具备条件时,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可以和#家以上的国外互联网进行互联,以实现互联网国际业务的疏通备份或分担。!"’"(国际网间互联带宽应根据业务需求确定。!"(网间互联路由策略!"("#网络应设计合理的网间互联路由策略,实现互联业务疏通的路由优化,尽量减少不合理的互联业务路由走向,并有效利用互联带宽。!"("’网间互联应对入网流量进行控制,主要可以通过控制向互联对方网络宣告的路由信息内容、通过配置调整相应*+&路由的有关属性参数,引导入网流量。!"("(网间互联应对出网流量进行控制,主要可以通过配置*+&路由的有关属性参数、与互联对方网络协商有关*+&路由有关属性参数赋值含义及方式,引导出网流量。!"(")国际网间互联路由可以采用穿透方式或对等方式。,网络性能,"-"#.&网络性能指标包括:———吞吐量:网络两个节点之间特定业务流的平均速率;———延迟:.&包在进入网络节点和离开网络节点之间的平均历时,可以是单向延迟或是往返延迟;———抖动:.&包延迟的变化;———包丢失率:.&包在网络传送过程中丢失报文的百分比;—#)’— ———可用性: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时间的百分比。!"#"$不同的用户及业务对%&网络性能指标的要求是不同的,本规范只对网络轻载条件下的网络性能提出建议,在工程建设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上述性能指标提出建设要求。一般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网络性能指标参考建议如下:———单向延迟:!’(#)*(全网国内端到端,包括传输延迟和设备延迟,个别偏远地区除外);———抖动:!$#)*;———包丢失率:!’+;———可用性:",,",,+。,服务质量,"#"’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应在仔细规划估算所承载的各种业务的平均速率和峰值速率的基础上,合理设计链路带宽。在不采用各种-./技术的情况下,网络可采用轻载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在采用主备疏通方式的流量规划方式下,中继电路的带宽平均峰值利用率宜设计在(#+01#+区间内;———在采用分担疏通方式的流量规划方式下,中继电路的带宽平均峰值利用率宜设计在2#+0(#+区间内。,"#"$根据业务需求,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可积极采用以下各种%&-./技术:’基于3/4&的%56/789方案是一种端到端基于流的-./技术,目前粒度为单个流的资源预留的解决思路在互联网上扩展性无法保证,不建议采用。$基于:/;&的:<==/789方案是一种基于类的-./技术,通过将业务定义为有限的类,可以较好地解决扩展性问题,建议可主要采用。>?&@/可以与:<==/789结合,提供?&@/;./。?&@/与:<==/789的结合可以将:/字节的设置融入?&@/的标记分配过程中,使得?&@/标记具备区分分组服务质量的能力。包括AB@/&方案和@B@/&方案,目前可主要采用AB@/&方案。2?&@/CA是一种间接改善网络-./的技术。?&@/CA利用了@/&支持显示路由的能力,在网络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将网络流量合理引导,间接改善网络服务质量。?&@/:<==/789BDEF87CA在?&@/CA的基础上,增加了基于类别的资源管理,充分利用了:<==/789的可扩展性以及?&@/的显式路由能力,是解决%&-./的较好技术之一。,"#">考虑到%&-./现实技术成熟程度的限制和大规模运用经验的缺乏,%&-./的引入实施及完善将是长期的过程。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工程设计应随时注意新技术的发展和可能的实际应用。—’2>— !"网络管理!"#!网管体系结构!"#!#!根据运营管理需要,以及网络层次结构特点,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网管体系结构可以采用三级结构或两级结构:!与两层网络相对应,可以采用两级网管体系:设置骨干网网管中心和城域网网管中心。骨干网网管中心负责管理骨干网,并可以采用集中管理、省级分级操作的管理方式,同时在各省设置省级设立维护操作中心。骨干网网管中心应在异地设置一个备用网管中心。城域网网管中心负责管理城域网,城域网网管中心也可在省内全省集中设置。城域网网管中心与骨干网网管中心之间通过接口实现信息交互。$与三层网络相对应,可以采用三级网管体系:设置一级网管中心、二级网管中心和城域网网管中心。一级网管中心全国设置一个,负责省际骨干网络的管理。二级网管中心每省设置一个,负责省内骨干网络的管理。城域网网管中心负责管理城域网。各级网管中心之间通过接口实现信息交互。!"#!#$网管中心与被管设备之间的网管信息通道宜优先采用带内方式。!"#!#%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网管中心可通过特定的接口与综合网管系统实现连接,以实现综合的资源、故障、性能等管理功能。!"#$网管接口!"#$#!网管接口协议:!网管中心与被管设备之间采用基于&’()的接口。$各级网管中心之间的接口可采用&’()接口或基于*(+的,-.&-/012-3接口。!"#$#$网管接口信息模型: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采用的网络设备必须支持通用的公有信息模型,同时也允许提供针对自身产品特色的私有信息模型。!"#$#%网管接口功能:网管接口的功能要求主要包括故障管理、计费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采用的网络设备必须支持网管接口功能要求,要求提供实时的告警信息、准实时的性能信息和动态的资源配置信息,以及提供计费和安全信息。!"#%网管功能!"#%#!资源管理:实现设备管理、电路管理、路径管理、4)地址管理、5&管理、软件版本管理、资源报表统计、资源预警等功能。!"#%#$拓扑管理:实现拓扑管理功能。拓扑管理既要有67&的界面也要能够—!88— 通过!"#访问。根据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侧重层次,拓扑图可以有不同的视图;实现拓扑自动发现、监视与浏览;实现基于拓扑的流量显示、资源显示、故障显示。$%&’&’故障管理:应能提供列表形式的告警监视窗口,网管人员可以在视图上监视到网元的实时告警,对相关告警操作或启动相关网元的告警历史信息查询浏览功能;应具备声、光、电的告警功能;支持告警过滤、告警转发、告警确认和告警升级、告警清除;支持一定的故障关联分析。$%&’&(性能监测与分析:应提供及时有效的手段对网络性能进行监测,可以从网元、路由信息、端到端路径、网络应用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对网络的性能进行分析。通过性能数据的波动,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前期预警。$%&’&)流量采集与分析:通过采集网络的链路层流量和业务流量,实现对各个网络层次的电路负载和电路拥塞的分析,对网络流量流向及网络业务类型分布进行分析。$%&’&*路由管理:对网络中的路由实体进行监测,对网络路由信息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管理:在网络提供,-#时,应提供面向网络的,-#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网络层,-#参数配置、基于,-#的性能监测、基于,-#的流量分析等功能。$%&’&.前端信息服务管理:应提供面向前端、面向业务、面向客户的功能,支持以/0!形式发布各种与前端、与业务的相关的统计信息。$%&’&1报表统计:实现对网络的业务、资源、故障以及性能等信息进行统计发布,为网管使用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报告和图表。$%&’&$%安全管理功能宜由专门的#23实现,具体内容见第$$章。$$网络安全$$&$安全目标与框架$$&$&$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全网网络与信息安全目标是在合理的安全成本基础上,实现网络运行安全和业务安全,即保证各类网元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信息在网络上的安全存储传输,保障网络的运营维护管理安全。$$&$&4网络安全框架由防护、检测与评估、响应闭环构成。防护部分即基本的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是整个网络安全的基础;检测与评估部分对全网进行实时监控,定期对全网进行安全扫描和风险评估,并将结果传给响应系统;响应部分根据检测和评估结果,调整安全策略、产生安全告警、修补安全漏洞、进行安全加固等。防护部分、检测与评估部分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安全技术的部署。响应部分的实现构成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中心定位安全管理中心($%&)从技术上将全网的安全策略体系、安全事件体系、安全响应体系和安全信息共享体系建立起来,形成全网安全保障体系,从而帮助管理员随时跟踪判断全网的安全形势,对内可以通过相应调整策略满足安全保障,对外可以提供给客户明确的、定量的网络安全事件和风险水平。安全管理中心应实现对各种’(安全工具的统一管理,建立位于安全产品之上、面向管理层和决策层、与网络规模相适应的统计、分析、管理、决策系统。安全管理中心通过中间件从防火墙设备、入侵检测设备、日志服务器等各种安全设备系统收集的大量信息中,抽取出更加直观、易于决策的信息,并从管理角度出发,对日常安全监控数据流的处理过程进行管理、统计、分析。同时,安全管理中心还从管理层、决策层的角度出发,对全网安全性能、安全事件处理的过程进行指标化管理,为更高管理层直接监督、控制安全事件的处理过程,直接掌握网络安全运行情况提供有效的手段。!!"#"#安全管理中心体系!安全管理中心的体系与网管中心的体系方案应一致。#安全管理中心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平台发挥作用,也可以作为网管中心的一个功能子系统发挥作用。)安全管理中心和被管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通道采用带内方式。!!"#")安全管理中心功能!实现安全事件集中监控。在各类安全设备、安全软件、系统软件之上建立安全事件的集中监控体系,实现安全事件的采集、处理、关联性定义、实时监控功能,提供安全设备部署的拓扑信息,具有一定的安全事件的统计分析和报表功能。#建立信息资产与安全风险管理中心,统一管理信息资产的识别、赋值、建档、变更、停用等活动,并对资产进行的漏洞和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管理,同时提供统计分析功能,为建立统一的信息资产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提供支撑。)实现安全策略管理,实现安全配置管理。根据安全检测和评估结果,调整安全策略,实现有关的安全配置。*实现安全事件预警,提供安全趋势分析和预警机制。+建立安全信息库,积累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经验,为形成专家知识库提供基础。,实现与其它管理系统的信息交换,提供与其它系统集成的接口。在工程建设初期,可以首先主要实现安全事件集中监控。!!")安全技术部署!!")"!鉴别和认证。通过对网络系统中的主客体进行鉴别,并且给这些主客—!*,— 体赋予恰当的标志、标签、证书等。主要的处理都是针对实体进行的。具体技术包括:———口令;———!"#$%、&’()*+(),等强鉴别机制;———-./公开密钥基础设施。001213访问控制。访问控制在网关、接口和边界处引入,业务必须通过接入控制才能进行正常访问。具体技术包括:———访问控制列表;———防火墙(网络隔离和网络访问控制);———4-5;———操作系统访问控制;———应用系统访问控制。001212内容安全。内容安全主要是直接保护在系统中传输和存储的信息。具体技术包括:———加密(保密性、完整性、抗抵赖等);———内容过滤;———防病毒;———4-5加密信道。001216冗余和恢复。通过设备或者线路的冗余保障业务的连续性,通过备份恢复业务。具体技术包括:———设备冗余;———网络迂回;———数据备份。001217审计和响应。审计主要实现机制可通过业务监听工作方式实现。这种机制一般情况下并不干涉和直接影响主业务流程,而是对主业务进行记录、检查、监控等。响应主要是对安全事件作出告警、阻断等反应。具体技术包括:———日志;———漏洞扫描和评估;———入侵检测;———异常流量检测。03传送技术031810公用计算机互联网骨干网的传送网应以光传送网为主。031813公用计算机互联网骨干网的传送网宜主要采用/-9:$)&;<和/-9:$)=;>技术,其中/-9:$)=;>可采用基于&;<帧结构的技术方案。—06?— !"#$#%由于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城域网的建设依托于本地网的基础网络和传送网,具体&’传送技术选择需要根据本地网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地传送网可以提供()*网络资源或)+),网络资源,可以采用&’-./0()*和&’-./0+),技术。"本地传送网可以提供,(1’网络,可以利用,(1’设备的以太网承载能力用于城域网组网。%本地传送网比较薄弱,但具有光纤资源,可以采用&’2./0光纤方式组网。&’2./0光纤是指路由设备的31,端口、’-(端口、45端口直接通过光纤直驱连接,也可采用基于&5556$"#!7的8’8协议采用光纤直驱组网。!%业务!%#!业务种类!%#!#!本章主要描述了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业务的基本类型,具体业务的开展应遵照相应的业务规范。!%#!#"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业务可面向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提供业务。!%#!#%总体上,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提供的业务类型分为以下两大类:!&’话音类业务:主要是&’电话业务和基于&’电话技术、软交换技术的增值语音业务。"&’数据类业务:分为基本数据业务和增值数据业务。基本数据业务是在互联网上直接实现的数据业务,包括拨号接入、专线接入、&’9’:、&);等。增值数据业务是指由互联网作为承载网络,由运营商或者运营商与第三方(’合作通过相关业务平台提供的业务。!%#"业务描述!%#"#!&’话音类业务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提供的&’话音类业务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能承载的语音通信类业务。主要包括以下一些业务:———9-&’业务;———&’会议电话;———&’6$$等语音增值业务。!%#"#"&’数据类业务!基本数据业务!)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接入业务主要是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基于固定、移动、无线等各种方式的互联网接入服务。主要提供以下接入互联网的手段:—!<6— ———!"#$、%"&$、’"(拨号接入;———宽带接入()&"*、以太网);———’!+"接入、,&()-.../0接入;———1*)$接入;———有线专线接入;———固定无线接入。-)数据中心业务(%&,业务)%&,是提供安全、可靠、高速、可扩展的电信级服务场所。%&,业务为%"!、%,!、企业及个人用户提供主机资源托管、主机资源出租以及更高层次的服务。2)%!虚拟专业网(3!$)业务%!3!$该业务是指基于互联网为用户提供虚拟专用网络服务,为用户提供的虚拟专网与公众业务路由隔离。该业务主要分为两种:3!$和3!&$业务。目前可实施3!$业务的主要手段是:*-#!3!$、’+43!$、%!5673!$、(!*"*-3!$和(!*"*23!$等。-增值数据业务/)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承载的,由专门的业务平台提供的各种信息服务。该类业务主要包括如下一些业务:———电子邮箱;———信息浏览(111、1)!);———内容下载;———在线翻译、在线杀毒;———电子公告板8聊天室;———其它信息服务类业务。-)即时通信业务即时通信业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实现实时的文字或视频聊天、应用程序协作等服务。2)流媒体业务流媒体业务是通过互联网实时播放多媒体内容,例如互联网电视、视频点播、远程教学等。流媒体业务采用组播技术可以节约互联网的网络资源。9)网络游戏业务网络游戏业务是通过互联网承载实现网络游戏应用协作,从而向用户提供的用户:应用交互、用户:用户交互的业务。;)电子商务业务电子商务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的贸易,包括在互联网上建立商务市场,完成订购、投递物品的信息管理以及资金的传递等功能。互联网用户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目—/9<— 的作为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消费者、商家、银行、认证中心、客户服务中心、支付处理方和投递方。具体应用包括电子银行、电子购物、电子商品交易等。电子商务业务应保证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必须采用一定强度的加密技术。!"#"业务承载!"#"#!互联网业务中的基本数据业务以互联网骨干网络为基础,通过配置接入设备实现接入业务和$%&%’业务,通过建设$()实现$()业务。!"#"#*互联网业务中增值数据业务以互联网为承载网络,通过建设相关的业务平台,提供各种业务。!"#"#"互联网承载各种业务,应根据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承载技术实现。对于可靠性要求,可以通过网络的冗余等方式实现;对于安全性和服务质量要求,可以通过网络承载的隔离(例如&%’方式的隔离、物理平面方式的隔离等)以及以分类为基础的服务质量保证技术实现。!"#"#+互联网的业务承载能力应根据业务需求预测确定。为保证网络易于扩展,网络设备的业务承载能力可适当长些,网络中继电路的业务承载能力一般不宜超过*年。!"#+业务和用户接入方式!"#+#!窄带拨号接入拨号接入包括%,-’.$,(’固定拨号接入和/,0),(方式的移动拨号接入。拨号接入互联网应根据业务需要设置接入服务器。!"#+#*宽带接入宽带接入包括1(,2接入、以太网接入、34)接入和%5’接入等。宽带接入应根据业务需要设置宽带接入服务器。宽带接入中可采用虚拟拨号方式。!"#+#"专线接入专线接入包括有线专线接入和固定无线接入两种方式,或者两种方式的结合。专线接入主要是指通过租用专线的方式将业务或用户接入互联网。!有线专线接入!)光纤直驱.宽带以太网接入:基于光纤直驱的宽带以太网接入可用于部分重要的业务源或大客户接入互联网等。*)基于光纤的无源光网络接入:无源光网络为运营商的中心机房和商业及居民客户之间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通信基础。目前成熟的有6%5’解决方案,但是设备造价较贵,以以太网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目前发展较快。目前无源光网络技术和设备不完全成熟。"),(3.0,-%.((’接入:,(3网络可以提供*#7/89:、;**089:、!77089:、*089:速率的接入,0,-%网络还可以提供6-0接口和以太网(!<.!<<.!<<<089:)接口;((’网络可提供*089:及*089:以下的速率接入。通过,(3.0,-%.((’网络可—!7<— 以接入重要的业务或大客户。!)"#$%&’%()*+接入:通过"#$%&’%()*+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业务或用户可以接入互联网。*固定无线接入固定无线接入主要有,$-.和/)+012等方式的固定无线接入。利用固定无线接入方式可以弥补接入手段的不足,接入光纤、.-1网络等覆盖不到的用户。3/)!)!04’.%5-$"*6663(网接入通过04’.、5-$"*6663(网络与互联网的互连可以实现移动用户以分组方式接入互联网,使用各种互联网业务。3/)!)+7,"8接入7,"8提供了局域覆盖、高速接入的无线接入技术,可为用户提供热点地区高速数据接入。通过7,"8的接入控制设备联入互联网,用户可在7,"8覆盖区域接入互联网,使用各种互联网业务。3/)!)9对于各种用户接入方式,在用户使用业务前,应采用合理的用户鉴权技术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3/)!):随着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应不断完善相应的连接和用户接入方式,同时应根据不同的业务要求,决定不同业务接入点的位置。3/)+业务计费与结算3/)!)3计费结算体系结构3互联网计费体系由计费信息采集前端设备(8".、;’".、7,"8"5%"4等)、计费信息采集点(主要是’"-<=.服务器,基于信息内容的计费信息采集点主要在业务平台或业务管理平台)和运营商的计费帐务系统组成。计费信息采集点生成用户话单,可以定时、定量地传送给计费系统,由计费帐务系统进行批价、进行帐务处理等。*互联网计费体系宜尽量采用集中方式。根据业务运营和管理需要,也可采用多系统分散方式。/对于基于信息内容的计费,在生成计费话单信息前的业务流程中应包含对业务合法性、业务用户订购合法性等的鉴权环节,避免业务欺诈。3/)!)*计费方式3互联网业务计费体系应支持基于时长的计费方式、基于流量的计费方式、基于信息内容的计费方式,支持包月计费方式,支持按照使用天数计费方式,支持基于资源占用的计费方式,并支持各种计费帐务处理的各种优惠方式。随着新的技术的发展,将来还可以采用基于>?.或者其它的高级计费方式。*互联网业务计费体系应支持预付费的实时计费方式和后付费的的计费方式。/互联网业务计费体系应支持计费方号码的灵活设定,可以是主叫号码、卡—3+3— 号、用户注册名、集团帐号等,以满足业务开展的需要。!互联网业务计费体系应支持用户漫游使用业务时发生的计费结算需要。"计费信息采集点所收集的计费要素应满足业务需要。#$%!%$结算互联网业务结算应依托于运营商已有的计费帐务系统,完成省际结算和网间结算。#!编号方案、地址分配与域名系统#!%#编号方案#!%#%#接入号码:互联网的固定拨号接入号码、移动拨号接入号码、&’电话接入号码、&’(’)*接入号码应统一规划。#!%#%+经由,’-.、/)01+222#3上网的接入点名应统一规划。#!%#%$注册用户与持卡用户拨号上网的用户帐号:注册用户和持卡用户拨号上网时的用户帐号的表示方法为:456789:6;769<:。其中456789:6为用户名,769<:须能标识出不同的业务提供商,在网间漫游时需要。用户在网内网时,只需键入456789:6即可,不需键入769<:。用户在其它业务提供商的网络上网时,要求键入全用户帐号,即456789:6;769<:。#!%#%!自治域(1.)号码的分配:自治域的号码由运营商向相关组织申请。对于私有的自治域号码在一个运营商内部应统一分配。#!%+地址分配#!%+%#&’地址用于用户和应用的标识和网络路由。公用计算机互联网需要规划&’地址,包括网络设备端口互联地址、网络设备管理地址、用户地址和业务地址等。本规范中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地址版本为&’=!。#!%+%+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地址规划和分配应遵循下列原则:#按需分配,避免&’地址的浪费地址分配时应根据网络各节点的规模、建设周期、业务发展预测等因素综合考虑,本着既满足需求又不造成浪费的原则进行分配。在网络建设、扩容过程中规划地址时,应在满足网络近期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使用,避免&’地址的浪费。+充分利用/&)-、(>.0等技术,合理高效地使用&’地址在规划地址时,应打破传统1类、?类、/类地址的划分,充分利用/&)-方式及可变长子网掩码((>.0)等技术,合理、高效地使用&’地址,不应使用/类地址做为规划的最小单位。划分子网掩码时要注意保持地址的连续和路由表的优化。—#"+— !提高地址利用率地址规划和分配时应注意按需分配,不造成浪费,提高地址利用率。合理扩大分配窗口值,尽可能提高已获得的"#$%地址的利用率。%保持地址分配的连续性为保证"#网络的整网运行效率,简化各路由节点的路由表,在分配"#$%地址的过程中,应尽量保证网络内部地址的连续性,尽量按地域分配连续的"#地址块。&为了业务发展的需要,地址规划时可以进行合理的地址预留地址预留时要注意地址的聚合问题,同时预留的空间应该有一定限度,避免地址的闲置和浪费。’在不影响业务开展的前提下,可使用私有地址考虑到目前"#$%公有地址日益紧张,在不影响业务开展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可使用私有地址。规划和使用私有地址时,应采用()*规定的私有地址范围,不能随便使用其它范围的地址。+无恰当理由不应分配静态的客户地址所有静态地址的分配都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和详细的规划说明。对于拨号连接用户,应该采用动态地址,一般不应该采用静态地址。,%-!域名系统,%-!-,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域名系统服务于互联网内的网络和应用系统,应该根据业务需要对域名进行统一规划。,%-!-.域名系统由域名空间和资源记录、域名服务器组成。,%-!-!域名设置的主要因素如下:———应能对注册域名空间进行解析,并且能够根据用户要求提供域名解析服务;———应能在交换电子邮件时记录解析邮件服务器;———应合理安排,降低域名解析在骨干网上的流量;———能解析其它域名下的主机,也就是能查找上级域名服务器与根域名服务器;———能够反向解析域名;———应能为最终用户提供最快捷的域名解析服务。,%-!-%根据业务和运营管理需要确定域名系统的层次,并相应地设置各层次的域名服务器。,%-!-&域名服务器应支持域名解析的冗余、负荷分担,支持递归解析方式和非递归解析方式。根据业务需求,域名服务器也可支持一些高级功能,例如轮询((/012(/341)方式的解析、5678解析等。—,&!— !"设备配置原则!"#$#!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各节点配置的主要设备包括核心路由器设备、边缘接入路由器设备以及根据业务需求在各节点配置的业务设备(例如拨号接入服务器设备、业务平台系统设备等)。配套设备包括电源设备、电源架、配线架等。!"#$#%各种设备的配置应本着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兼容性好、经济合理、扩展性强等原则进行。!"#$#&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采用的各种网络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的设备技术规范。!"#$#’主要设备配置原则:!应在完成网络节点局域网结构详细设计的基础上配置节点所需要的主要设备。%网络节点内路由器设备的配置应充分考虑该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和功能,所配置的设备的功能与性能应与该设备在网络中的角色一致。&当一个节点存在多条对外连接中继电路时,节点配置多台路由器设备时需要注意对整体网络结构的影响以及对流量流向规划的影响。’骨干网节点(无论是核心节点还是一般节点)、功能为汇接的节点、国内互联互通节点和国际出入口节点所采用的路由器主要部件(例如路由引擎、交换矩阵、电源模块、冷却风扇等)应冗余配置。"节点内路由器设备的接口板应根据网络中继电路设计情况进行配置。当一个节点存在多条对外连接中继电路时,电路与接口板的对应应考虑安全可靠性要求。(国际出入口节点的国际出入口路由器设备必须单独配置,不与其它功能路由器合设。)节点内配置的路由器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节点业务设备应根据业务系统设计情况确定。!"#$#"配套设备配置原则:工程所需的电源设备、电源架、配线架等配套设备应根据机房规划按需配置。!"#$#(备品备件的配置应根据设备的重要性、故障率以及工程售后服务内容确定。原则上,可采用集中备件方式。!"#$#)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采用的网络设备应具备通过升级支持+,-(的能力。!(机房设计!(#$#!机房设计应符合./"$$&01’《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公用计算机互联网设备安装在数据机房,数据机房宜设置在周围用户相对集中且具有长途通信能力的综合通信楼内,应靠近传输机房。!"#$#&数据机房宜分设主机室和控制室。对于集中监控条件较好的数据机房,也可不设单独的控制室。!"#$#’主机室安装主要设备和配套设备,控制室安装管理终端等设备。机房的土建及环境要求分别见表!"#$#’(!,!"#$#’(%。表!"#$#’(!机房土建要求表机房室内净高地面负荷室内表面处理门窗名称())(*+,)%)墙面及顶面地面外窗要求进行严水磨石外开双扇门浅色主机室%#-.&#&"#$密防尘处理,地面或抗静宽!#/)不燃不起灰材料或不开窗电地板外开双扇门外窗要求进行浅色水磨石地面控制室%#-.&#&"#$宽!#/)防尘处理不燃不起灰材料或抗静电地板表!"#$#’(%机房环境要求表机房名称温度(0)湿度照度防尘要求事故照明防火要求!/.&$’$1.2$1&$$345要事采取主机室(每小时变化严密防尘(不结露)(距地面$#-))故照明防火措施小于!$0)’$1.2$1&$$345要事采取控制室!/.&$严密防尘(不结露)(距地面$#-))故照明防火措施!"#$#/机房设计的面积应结合工程远期发展需要留有发展余地。新设置的机房,主机室面积为-$.!$$)%,控制室面积为’$./$)%,辅助生产房屋面积为!/.%。%$)!"#$#"按照集中维护原则,如机房面积许可,互联网设备所在数据机房也可与其它数据网络设备机房合设。!"#$#2机房的平面布置应合理,设备排列整齐、便于维护,属于不同网络的设备布置之间应有一定的分割,应尽量提高建设面积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考虑工程远期发展需要适当预留设备扩容位置。机房内设备排列要求可按表!"#$#2设计。—!//— 表!"#$#%设备排列要求序号走道位置尺寸(&)!设备机列列端主要维护走道宽度!#’(!#)’设备机列列端次要维护走道宽度$#*(个别突出部分不小于$#")+设备背对背间距$#*(!#$,设备机背与墙间距$#*(!#$)设备机面与玻璃隔断墙的维护间距!!#!!"#$#*设备的保护地线应从机房内地线总汇集线排引接。!"#$#-设备的安装必须采取相应的抗震加固措施,并符合有关的抗震规范。!"#$#!$设备机房必须采取防火措施,符合有关的防火要求。—!)"— !、宽带"#城域网工程设计规范($%&’())!*+,,())总则)-,-)为了使宽带"#城域网工程设计有所依据,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宽带"#城域网新建工程设计,改扩建工程在合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参照本规范执行。)-,-.设计必须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宽带"#城域网的设计应遵循开放性的原则,设计的网络应具有可运营性、可管理性、可增值性、可扩充性,设计的网络应安全可靠。设计应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努力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设计应与业务和网络发展规划相适应,以近期业务需求为主,兼顾远期业务发展。)-,-0当本规范与国家标准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为准。)-,-!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个别条款有困难时,设计中应充分阐述理由,并提出采用相应措施的报告,呈主管部门审批。+术语、符号本规范使用了以下术语:12接入控制器123访问控制列表1%43非对称数字用户线1#接入点14自治系统1’5异步转移模式67#边界网关协议,67#*/为边界网关协议版本/6814宽带接入服务器—)(!—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承诺访问速率$!’()基于类的加权公平排队$*+&无类域间路由选择$,#服务等级$"#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电路交换数据++-数字数据网+.//#012差分服务模式+’+3密集型波分复用4-53电话号码到5&*的映射(&帧中继64千兆比特以太网67&#通用分组无线业务6&4通用路由封装6#3全球移动通信系统68#通用流量整形*$7互联网内容提供商*+$*9:0190:数据中心*444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美]*48(因特网工程师任务组*9:#012集成服务模式*7互联网协议*7;<<基于*7的;<<号业务*72=互联网协议>第=版*72?互联网协议>第?版*7#0@*7安全协议*#+-综合业务数字网*#>*#中间系统>中间系统*#7互联网服务提供商ABB层AB87第B层隧道协议ACC层A3+#本地多点分配业务3*!管理信息库37A#多协议标记交换—ED;— !"#$多业务传送平台%&$网络接入点%&"网络接入服务器’"$(开放最短路径优先路由协议$)*逐跳转发行为$+,公共密钥基础设施$’""-)上传送,$$.优先队列$"#%公用电话交换网./"服务质量0&-,1"拨号用户远程认证服务02-随机早期探测0(3征求意见稿0$0弹性分组环0"4$资源预留协议"-)同步数字体系"56783679智能卡"!3安全管理中心"%!$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服务提供商#2流量工程#/:;<令牌4="!可变长子网掩码4’,$,$承载语音4$%虚拟专用网>&$无线应用协议>(.加权公平排队>02-加权随机早期检测>=&%无线局域网>>>万维网?!=扩充标识语言2@="$一种!$="3/"方案,在=20上将,$-"字节映射到!$="标记的2?$位,通过2?$位向="0表示分组的./"要求=@="$在=20上将,$-"字节映射为一个="$,通过标记和2?$位向="0表示分组的./"要求—CBA— !网路结构!"#网络层次!"#"#宽带$%城域网的网络层次应根据运营、管理等因素确定。$%城域网原则上采用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各汇聚层之间通过核心层实现互连。在城域网建设初期,若业务量不大,核心层节点和汇聚层节点可以合为一体,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再分开设置,大型城域网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可将汇聚层可以分为城域汇聚层和区域汇聚层。城域网接入层节点可直接接入汇聚层。!"#"&宽带$%城域网应设置控制层和管理层。!"&节点设置!"&"#宽带$%城域网的网络节点设置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确定,综合考虑业务流量和地理位置因素,未设置网络节点的区域,可通过传送网延伸业务。!"&"&根据节点在网络中的功能定位,城域网节点可以分为核心节点、汇聚节点和接入节点。上述节点可位于同一地点。!"&"!宽带$%城域网核心节点宜设置在城区(含开发区)内。核心节点位置选择应考虑业务分布、机房条件、出局光纤布放情况等综合因素,优先选择原有全国骨干网或省网节点设备所在局点。核心节点的数量,大城市一般控制在!’(个之间,其它城市控制在&’)个之间。!"&")汇聚层节点和接入层节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各地光纤和业务开展情况进行选定。)网路组织)"*"#宽带$%城域网核心节点间应采用网状或半网状连接,保证用户对业务中心的访问带宽,保证网络的冗余连接。在网络建设初期,也可以采用简单的“双星型”网络结构,在保证网络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初期投资。)"*"&汇聚节点至核心节点间应采用双星型、环形等组网方式。)"*"!接入节点分布广、数量多,根据光纤资源情况,可选择环形组网方式(采用城域多业务传输或接入设备自组环)和星型(点对点)的组网结构。)"*")网络内中继电路的局向组织应充分考虑网络流量规划和路由选择方案的要求,每个方向的电路均应有明确的设置目的和疏通流量内容。)"*"+网络内中继电路的局向组织应充分考虑网路的安全可靠。根据传输路由情况和可提供中继电路的可能,网络接入节点应尽可能设置&个方向的中继电路联入核心或汇聚节点,网络核心节点应尽可能设置&个或&个以上方向的中继电路与—#(*— 其它核心节点连接。不同方向的中继电路尽量由不同的传输系统开通。每个宽带!"城域网应选择#个或#个以上核心节点与全国骨干网或省网路由器实现连接,提供宽带!"城域网的出口。$%&%’网络每个局向中继电路的带宽设置应根据业务量矩阵、网络性能要求、网络流量流向规划等因素计算确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网络仿真工具进行计算。带宽设置必须同时考虑传输网络的带宽颗粒和可能的传输网络建设成本。同局向多条同带宽电路的数量必须小于动态路由协议的相关功能限制。$%&%(若在网络本身的设计中已经比较多的考虑保护问题,虽然!"网络本身的保护机制不尽完善,综合考虑性能价格因素,原则上可不要求传送网为!"城域网中继电路提供保护机制。$%&%)为保证业务质量和用户感受的一致性,主备电路或者分担电路的传输延迟尽量一致。*路由协议*%+自治域划分原则*%+%+宽带!"城域网应优先选择建设独立的自治域。*%+%#对于较小规模的宽带!"城域网可不设置为独立的自治域,而是将其作为一个!,"路由域上联到省网或骨干网,并且通过!,"或者静态路由方式与省网或骨干网实现互联。*%+%-对于一些省份中的的省会或者经济比较发达的主要城市,其!"城域网应划分为独立的自治域,分配公用的或保留的./号,并通过01,"会话向省内骨干网或省际骨干网通报其内部路由,若采用了保留./号,应在省网与骨干网互连的边界进行过滤,转换为骨干网合法./号向外广播。*%#路由协议选择*%#%+对于不拥有独立自治域的!"城域网,其被划分为省网!,"路由域,因此城域网!,"选择应考虑内部设备对路由协议的支持,还应根据省网的路由协议选择自己的内部路由协议。*%#%#对于拥有独立自治域的宽带!"城域网在自治域内应选用合适的域内路由协议。域内路由协议应采用动态路由机制,可以选用2/"3或!/4!/。*%#%-对于!"城域网未设置独立自治域,其内部路由协议应同时作为!"城域网与省网骨干之间的路由协议。*%#%$对于设置独立自治域的!"城域网应选用合适的域间路由协议。与全国骨干网或省网域间路由协议采用1,"4$。*%#%*根据业务需求,网络内可以配置有关组播路由协议。—+’+— !"#"$根据业务和用户需要,用户接入一般宜采用静态路由配置,部分有需求的以及终端规模较大的单位用户接入也可采用%&’、()’*、+,’-.等动态路由配置。$路由策略$"/路由策略设计原则$"/"/宽带&’城域网的路由策略在工程设计中应遵守下列原则:/通过路由策略的实施,实现正确的路由信息接收与宣告。#通过路由策略的实施,在网络拓扑的配合下,应实现避免网络中出现单故障点、提高网络的生存能力。0通过路由策略的实施,应实现预期的路由选择方案,实现网络流量规划,使网络业务流量合理的分布在各条电路上。.路由策略应保证网络具有可扩展性,使得网络扩展后全部资源可以被优化利用。!路由策略应简单、明了,含义明确、便于管理维护,应对业务流量流向的变化具有适应性,可以根据流量流向变化方便、快速地进行调整。$"#路由信息的接收与宣告$"#"/原则上,宽带&’城域网可采用域内路由协议承载网络中继电路信息,并确定+,’路由的下一跳路径;采用域间路由协议+,’承载外部网络路由信息以及用户路由信息。$"#"#宽带&’城域网应根据与之互联的网络的互通协议以及对用户的服务内容,正确地接收与宣告对方网络的路由信息及用户的路由信息,并采用+,’实现对接收、宣告的内容的控制。$"#"0对于设置独立自治域的&’城域网出口节点路由器应具备接收全部省外路由表的能力,要求对端发送全部路由表。&’城域网对全部路由表可以照收,但在有特殊需求时,这些&’城域网可以有选择地过滤部分省外路由表。$"#".为减少互联网路由数目,降低路由设备的资源消耗,各级路由设备对外宣告路由时应采用无类域间路由等方式最大化的进行路由聚合。$"#"!根据业务需求,网络可设计合适的组播路由域。$"0流量流向规划与路由选择规则$"0"/根据网络所承载的业务种类,对于网络存在多条可能路由的情况下,应进行合适的流量流向规划。一般的规划方式有:———主备疏通方式:对于所有流量,网络正常情况下经正常路由疏通,正常路由异常时经由备用路由疏通;—/$#— ———按流量分担疏通方式,对于所有流量,在网络正常情况下经由可能的路由以负载分担方式疏通,异常时业务疏通质量将有所降质;———按业务分担疏通方式:对于不同的流量(例如按业务种类),在网络正常情况下分别经由各自不同的主要路由进行疏通,异常时业务疏通质量将有所降质。———按服务质量分担疏通方式:对于不同的服务质量要求的数据流,在网络正常情况下分别经由各自不同的主要路由进行疏通,异常时首先保证高服务质量要求保证的数据流量,低服务质量保证的数据流疏通质量将有所降质。规划优化的原则为尽量满足网络所承载业务的质量、可靠性等要求,全网的整体资源利用率高,同时要易于维护管理,并方便进行流量调整。!"#"$根据流量流向规划,网络应设计合适的路由选择规则。一般的规则有:———就近原则:业务流量根据拓扑结构确定的最短路径进行疏通;———指定路径原则:业务流量根据预先规划的路径或者预先规划的路径关键点(例如出入口位置、不同网络平面等)进行疏通。!"#"#网络的路由选择规则的实现可采用以下技术:———合理设计域内路由协议的链路权值;———运用域间路由协议的各种属性并合理设计赋值;———采用%&’()*技术。!"#"+网络路由应尽可能进行聚合。根据网络路由选择规则的需要,网络中可以存在适当的非聚合路由。!"#",网络中不应存在路由选择循环,不存在路由黑洞。!"+路由协议运行的稳定性与扩展性!"+"-为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原则上在域内和域间两种路由协议之间不进行路由信息的互相注入。!"+"$根据网络规模,合理设计域内路由协议的分级或分区域,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在网络中继电路带宽较宽、网络节点设备的计算能力较强时,尽量采用不分级和不分区域的域内路由协议方案,以方便优化网络路由。!"+"#为了快速跟踪网络中继电路状态变化情况,降低可能的电路中断对业务的影响,应合理运用域内路由协议的快速收敛技术,并合理设计有关的故障检测定时器范围。在网络边缘进行路由收敛,减小路由波动范围!"+"+可以采用设置./&阻尼的方式来减小由于中继电路不稳定对网络的影响。并尽可能采用冗余的路由反射器或一台路由器属于$个以上0’1()*2的设计以提高./&会话的稳定性。—-!#— !网间互联!"#与骨干网或省网间互联!"#"#宽带$%城域网应与全国$%骨干网或省网实现互联。!"#"&宽带$%城域网选择&个或&个以上核心节点与全国骨干网或省网路由器实现连接,提供宽带$%城域网的出口。!"#"’对于部分业务量大的城域网,可以开通城域网间互联电路,但是该互联电路应仅用于疏通两城域网之间的互联业务。!"#"(网间互联带宽应根据业务需求双方协商确定。!"#")网络应设计合理的网间互联路由策略,实现互联业务疏通的路由优化,尽量减少不合理的互联业务路由走向,并有效利用互联带宽。!"#"*网间互联应对入网流量进行控制,主要可以通过控制向互联对方网络宣告的路由信息内容、通过配置调整相应+,%路由的有关属性参数,引导入网流量。!"#"!网间互联应对出网流量进行控制,主要可以通过配置+,%路由的有关属性参数、与互联对方网络协商有关+,%路由有关属性参数赋值含义及方式,引导出网流量。!"#"-原则上不建议在本地不同$.%之间实现宽带$%城域网的互连。!"&与%./01$.20网间互联!"&"#宽带$%城域网与%./01$.20网间互联可采用网络接入服务器方式,%./0和$.20用户通过网络接入服务器拨号接入到宽带$%城域网,网络接入服务器位于%./01$.20网络与宽带$%城域网的接口处,网络接入服务器和%./01$.20网络之间可以采用$.202..#(’3+42),中国#号信令或中国!号信令。!"&"&宽带$%城域网与%./01$.20网间互联可采用$%电话网关方式,%./0和$.20用户通过$%电话网关接入到宽带$%城域网,呼叫%5用户,也可以呼叫另一%./01$.20网络的用户。$%电话网关位于%./01$.20网络与宽带$%城域网的接口处,$%电话网关和%./01$.20网络之间可以采用$.202..#(’3+42),中国#号信令或中国!号信令。-网络性能-"3"#$%网络性能指标包括:———吞吐量:网络两个节点之间特定业务流的平均速率;———延迟:$%包在进入网络节点和离开网络节点之间的平均历时,可以是单向延迟或是往返延迟;—#*(— ———抖动:!"包延迟的变化;———包丢失率:!"包在网络传送过程中丢失报文的百分比;———可用性: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时间的百分比。#$%$&不同的用户及业务对!"网络性能指标的要求是不同的,本规范只对网络轻载条件下的网络性能提出建议,在工程建设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上述性能指标提出建设要求。一般宽带!"城域网网络性能指标参考建议如下:———单向延迟:!&%’((暂定值,从接入节点至!"城域网出口,包括传输延迟和设备延迟);———抖动:!&%’((暂定值);———包丢失率:!)*(暂定值);———可用性:"++$++*(暂定值)。+服务质量+$%$)宽带!"城域网应在仔细规划估算所承载的各种业务的平均速率和峰值速率的基础上,合理设计链路带宽。在不采用各种,-.技术的情况下,网络可采用轻载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在采用主备疏通方式的流量规划方式下,中继电路的平均带宽利用率宜设计在/%*01%*区间内;———在采用分担疏通方式的流量规划方式下,中继电路的平均带宽利用率宜设计在2%*0/%*区间内。+$%$&根据业务需求,宽带!"城域网可积极采用以下各种!",-.技术:)基于3.4"的!56.789方案是一种端到端基于流的,-.技术。目前粒度为单个流的资源预留的解决思路在互联网上扩展性无法保证。不建议采用。&基于:.;"的:<==.789方案是一种基于类的,-.技术。通过将业务定义为有限的类,可以较好地解决扩展性问题,建议主要采用。>?"@.可以与:<==.789结合,提供?"@.;-.。?"@.与:<==.789的结合可以将:.字节的设置融入?"@.的标记分配过程中,使得?"@.标记具备区分分组服务质量的能力。包括AB@."方案和@B@."方案。目前可主要采用AB@."方案。2?"@.CA是一种间接改善网络,-.的技术。?"@.CA利用了@."支持显式路由的能力,在网络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将网络流量合理引导,间接改善网络服务质量。?"@.:<==.789BDEF87CA在?"@.CA的基础上,增加了基于类别的资源管理,充分利用了:<==.789的可扩展性以及?"@.的显示路由能力,是解决!",-.的较好技术之一。+$%$>考虑到!",-.现实技术成熟程度的限制和大规模运用经验的缺乏,!",-.的引入实施及完善将是长期的过程。宽带!"城域网的工程设计应随时注意新技术的发展和可能的实际应用。—)G/— !"网络管理!"#!网管体系结构!"#!#!宽带$%城域网可以设置单独的专业网管系统。宽带$%城域网也可采用全省集中管理的方式,各城域网内只设置操作维护中心。!"#!#&网管系统与被管设备之间的网管信息通道一般可采用带内方式,也可采用带内带外相结合的方式。!"#!#’宽带$%城域网的网管系统可通过特定的接口与综合网管系统实现连接,以实现综合的资源、故障、性能等管理功能。!"#!#(对于不同的厂商设备通过不同的网管软件实现,最终统一到$%综合管理平台。!"#&网管接口!"#&#!网管接口协议:!网管系统与被管设备之间采用基于)*+%的接口。&网管系统和省网管中心之间采用)*+%或基于,+-的./0)/1234/5接口。!"#&#&网管接口信息模型:宽带$%城域网中采用的网络设备必须支持通用的公有信息模型,同时也允许提供针对自身产品特色的私有信息模型。!"#&#’网管接口功能:网管接口的功能要求主要包括故障管理、计费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宽带$%城域网中采用的网络设备必须支持网管接口功能要求,要求提供实时的告警信息、准实时的性能信息和动态的资源配置信息,以及提供计费和安全信息。!"#’网管功能!"#’#!资源管理:实现设备管理、电路管理、路径管理、$%地址管理、6)管理、软件版本管理、资源报表统计、资源预警等功能。!"#’#&拓扑管理:实现拓扑管理功能。拓扑管理既要有78)的界面也要能够通过98)访问。根据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侧重层次,拓扑图可以有不同的视图;实现拓扑自动发现、监视与浏览;实现基于拓扑的流量显示、资源显示、故障显示。!"#’#’故障管理:应能提供列表形式的告警监视窗口,网管人员可以在视图上监视到网元的实时告警,对相关告警操作或启动相关网元的告警历史信息查询浏览功能;应具备声、光、电的告警功能;支持告警过滤、告警转发、告警确认和告警升级、告警清除;支持一定的故障关联分析。!"#’#(性能监测与分析:应提供及时有效的手段对网络性能进行监测,可以从网元、路由信息、端到端路径、网络应用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对网络的性能—!::— 进行分析。通过性能数据的波动,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前期预警。!"#$#%流量采集与分析:通过采集网络的链路层流量和业务流量,实现对各个网络层次的电路负载和电路拥塞的分析,对网络流量流向及网络业务类型分布进行分析。!"#$#&路由管理:对网络中的路由实体进行监测,对网络路由信息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管理:在网络提供()*时,应提供面向网络的()*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网络层()*参数配置、基于()*的性能监测、基于()*的流量分析等功能。!"#$#+前端信息服务管理:应提供面向前端、面向业务、面向客户的功能,支持以,-.形式发布各种与前端、与业务的相关的统计信息。!"#$#/报表统计:实现对网络的业务、资源、故障以及性能等信息进行统计发布,为网管使用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报告和图表。!"#$#!"安全管理功能宜由专门的*01实现,具体内容见第!!章。!"#$#!!234管理:234用户可以拥有自己的网管设备和网管机构,由网管系统配置权限,实现234用户自助管理。用户234网管应具备以下功能:收集234内部的网管信息,如:拓扑结构、链路状态、流量和流向、网络资源的占用情况等;性能监视;相关信息的配置,如内部业务配置等;同时还应提供234的内部计费管理、安全管理等。用户管理终端上只显示本用户虚拟专网的网络情况,在网络运行者授权的情况下,可实现用户对本虚拟专网的实时操作。网管系统支持234业务数据的生成,特别是234用户数据的生成,能够灵活地添加、删除虚拟专用网的用户站点,灵活地修改用户的接入权限,服务级别等。!!网络安全!!#!安全目标与框架!!#!#!宽带53城域网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目标是在合理的安全成本基础上,实现网络运行安全和业务安全,即保证各类网元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信息在网络上的安全存储传输,保障网络的运营维护管理安全。!!#!#6网络安全框架由防护、检测与评估、响应闭环构成。防护部分即基本的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是整个网络安全的基础;检测与评估部分对全网进行实时监控,定期对全网进行安全扫描和风险评估,并将结果传给响应系统;响应部分根据检测和评估结果,调整安全策略、产生安全告警、修补安全漏洞、进行安全加固等。防护部分、检测与评估部分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安全技术的部署。响应部分的实现构成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宽带53城域网安全通常包括两个方面: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在技术—!&’— 方面上,网络安全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安全管理!!"#"!为了保护网络的安全性,信息安全部门应该根据管理原则和该系统处理数据的保密性,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采取相应的规范。!!"#"#安全管理规范包括:密码长度、修改日期及不同平台、不同机构需要的不同安全设置;每条信息那些人可以访问;每个人在向其它人散布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违反规定的情况如何处理等。!!"$安全技术部署!!"$"!物理安全: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他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以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环境安全:对系统所在环境的安全保护,如区域保护和灾难保护,应符合%&’(!)$*+$《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计算机站场地要求》、%&+$-!*,,《计算机站场地安全要求》等地要求;#设备安全:网络设备如计算机以及电缆、网桥和路由器等的防盗、防毁、防电磁辐射泄露、防止线路截获、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保护的措施有:对主机房及重要信息存贮、收发部门进行屏蔽处理;对本地网、局域网传输线路传导辐射的抑制;对诊断设备的辐射进行防范。$媒体安全:包括媒体数据的安全及媒体本身的安全。可以采用多机数据备份等技术加以保护。!!"$"#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把需要保护的网络用防火墙从开放因特网中隔离开来,实现内部信任网与外部不可信任网之间或是内部网不同网络之间安全区域的隔离与访问控制,保证网络系统及网络服务的可用性。!内外网隔离及访问控制:在内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防火墙,实现内部网络的访问控制。根据防范的方式和侧重点的不同,可以选择分组过滤或应用代理等不同类型的防火墙。#内部网不同安全域的隔离及访问控制:采用防火墙技术实现内部网不同安全域的隔离及访问控制。$网络安全检测:安装网络安全评估分析软件。利用此类软件扫描分析网络系统,及时发现并修正存在的弱点和漏洞。.审计与监控:安装网络安全评估分析软件。利用此类软件对用户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进行记录的过程,以便发现和预防可能的破坏活动。’全网安全远程扫描和评估:在核心节点和网络管理中心安装网络安全扫描器,对整个网络进行安全扫描。-网络备份系统:设计合理的备份机制,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恢复。—!-,— 例如在设计网络拓扑时,任一节点与网络其它之间应该至少有两条物理连接,以供迂回路由;关键网络设备都必须有备用的。!!"#"#信息安全:在网络实施过程中,应尽量利用各种手段来保障信息的安全搜索、存放和共享。最基本的原则是各级领导首先制定出相应的安全规范和政策。信息安全包括信息传输的安全、信息存贮的安全以及对网络传输信息内容的审计三个方面。!鉴别:利用口令机制、智能卡或个体特征鉴别技术,对通信各方的身份进行鉴定。$数据传输加密技术:利用密码技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进行加密,防止窃听、泄露、篡改和破坏。加密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的加密(比如传输前对文件进行加密)。#数据存贮安全:对保存在用户终端中进行安全保护,防止关键数据被窃取。选择使用安全数据库系统,以及基于口令%密码算法的身份验证。&信息内容审计:安装信息内容审计软件,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审计,以防止或追查可能的泄密行为。’口令管理:目前发现的漏洞,大多是由于口令管理不严,使得黑客可以乘虚而入。因此口令的有效管理是非常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用户帐号管理:在为用户建立帐号时,应注意保证每个用户的)*的唯一性,避免使用公用帐号;对于过期的帐号要及时封闭;对于长期不用的帐号要定期检查,必要时封闭。+加强信息服务器的安全措施:必须注意服务器本身的安全设施,随时更新版本。,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备份措施:利用冗余技术,通过系统中硬件、软件、数据的冗余,实现当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硬件、软件、数据)出现故障时,使用冗余部件提供服务。!!"#"&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的机房管理、交接班管理、技术培训措施,来保证物理安全,杜绝人为因素导致的网络故障、网络中断、网络管理的漏洞;同时通过网络中各种-./信息、0)1信息的获取,有目的地监控网络异常数据流,通过路由过滤、包过滤、命令屏蔽等管理策略,防止网络入侵。!$传送技术!$"2"!宽带)3城域的传送技术主要有4*5、6*0、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光纤直连、-0*4、#"’/和微波等。!$"2"$宽带)3城域网核心节点间传输可以通过4*5或城域6*0连接,以确保网络的可扩展性;在网络建设初期规模较小时,核心节点也可通过内置的光传输—!(7— 接口直接光纤互联或采用!"#$技术。另外可基于%&&&’()*+,的-$-协议采用光纤直驱组网。+)*(*.汇聚层传送技术在大中城市建议采用$/"()*01或+00!"23链路)或者千兆以太网(光纤直连)或者多业务传输平台技术。具体技术以及速率的选择视当地业务量以及传送网和光纤条件而定。在中小城市建议采用$/"(+00!"23链路)或者千兆以太网(光纤直连)或者多业务传输平台组建汇聚层。具体技术以及速率的选择视当地业务量以及传送网和光纤条件而定。+)*(*4接入层传输可采用各种低成本、高可靠传输技术。在解决企业互连时,可考虑基于"23技术的城域多业务传输技术,提供高可靠的企业高速互连业务。接入节点应能提供+((!567以上速率的接口与汇聚节点相连,远距离传输时优先选用光纤作为物理层媒介。+.业务+.*+业务种类+.*+*+本章主要描述了宽带%$城域网业务的基本类型,具体业务的开展应遵照相应的业务规范。+.*+*)宽带%$城域网的业务可面向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提供业务。+.*+*.总体上,宽带%$城域网提供的业务类型分为以下两大类:+%$话音类业务:主要是%$电话业务和基于%$电话技术、软交换技术的增值语音业务。)%$数据类业务:分为基本数据业务和增值数据业务。基本数据业务是在互联网上直接实现的数据业务,包括拨号接入、专线接入、%$8$9、%2:等。增值数据业务是指由城域网作为承载网络,由运营商或者运营商与第三方"$合作通过相关业务平台提供的业务。+.*)业务描述+.*)*+%$话音类业务宽带%$城域网提供的%$话音类业务主要是指通过城域网能承载的语音通信类业务。主要包括以下一些业务:———8/%$业务;———%$会议电话;———%$’((等语音增值业务。+.*)*)%$数据类业务+基本数据业务+)城域网接入业务—+,(— 城域网接入业务主要是城域网为用户提供基于固定、移动、无线等各种方式的城域网接入服务。主要提供以下接入城域网的手段:———!"#$、%"&$、’"(拨号接入;———宽带接入()&"*、以太网);———’!+"接入、,&()-.../0接入;———1*)$接入;———有线专线接入;———固定无线接入。-)数据中心业务(%&,业务)%&,是提供安全、可靠、高速、可扩展的电信级服务场所。%&,业务为%"!、%,!、企业及个人用户提供主机资源托管、主机资源出租以及更高层次的服务。2)%!虚拟专业网(3!$)业务%!3!$该业务是指基于%!城域网为用户提供虚拟专用网络服务,为用户提供的虚拟专网与公众业务路由隔离。该业务主要分为两种:3!$和3!&$业务。目前可实施3!$业务的主要手段是:*-#!3!$、’+43!$、%!5673!$、(!*"*-3!$和(!*"*23!$等。-增值数据业务/)信息服务业务%!城域网信息服务业务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承载的,由专门的业务平台提供的各种信息服务。该类业务主要包括如下一些业务:———电子邮箱;———信息浏览(111、1)!);———内容下载;———在线翻译、在线杀毒;———电子公告板8聊天室;———其它信息服务类业务。-)即时通信业务即时通信业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实现实时的文字或视频聊天、应用程序协作、视频会议等服务。2)流媒体业务流媒体业务是通过互联网网实时播放多媒体内容,例如互联网电视、视频点播、远程教学等。流媒体业务采用组播技术可以节约%!城域网的网络资源。9)网络游戏业务网络游戏业务是通过互联网承载实现网络游戏应用协作,从而向用户提供的用户:应用交互、用户:用户交互的业务。;)电子商务业务—/73"、<93)3;%3(等)、计费信息采集点(主要是73#=?"服务器,基于信息内容的计费信息采集点主要在业务平台或业务管理平台)和运营商的计费帐务系统组成。计费信息采集点生成用户话单,可以定时、定量地传送给计费系统,由计费帐务系统进行批价、进行帐务处理等。*城域网计费体系宜尽量采用集中方式。根据业务运营和管理需要,也可采用多系统分散方式。!对于基于信息内容的计费,在生成计费话单信息前的业务流程中应包含对业务合法性、业务用户订购合法性等的鉴权环节,避免业务欺诈。2!+,+*计费方式2城域网业务计费体系应支持基于时长的计费方式、基于流量的计费方式、基于信息内容的计费方式,支持包月计费方式,支持基于资源占用的计费方式,并支持各种计费帐务处理的各种优惠方式。随着新的技术的发展,将来还可以采用基—2@!— 于!"#或者其它的高级计费方式。$城域网业务计费体系应支持预付费的实时计费方式和后付费的的计费方式。%城域网业务计费体系应支持计费方号码的灵活设定,可以是主叫号码、卡号、用户注册名、集团帐号等,以满足业务开展的需要。&城域网业务计费体系应支持用户漫游使用业务时发生的计费结算需要。’计费信息采集点所收集的计费要素应满足业务需要。(%)’)%结算宽带*+城域网原则上归纳到省级结算中心,*+城域网只负责计费信息的采集,不支持结算。对于部分规模较大的*+城域网业务结算应依托于运营商已有的计费帐务系统,完成省际结算。(%),业务管理和宽带用户管理(%),)(业务管理宽带*+城域网运营商应建设一个可增值的宽带业务平台,使宽带*+城域网能提供丰富的宽带业务,并实施集中业务管理,规范宽带业务的对外形象。宽带*+城域网的业务中心建设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业务逻辑和业务功能分离,业务逻辑由业务中心定制,并通过开放的协议接口控制网络设备中的业务功能。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快速地生成新的业务,而且不需要修改网络设备并快速实施;可以使网络具备不断挖掘网络能力,针对不同的用户群提供不同的业务特性组合。如:宽带上网卡、宽带酒店(*+-"./0)、门户业务(+"1.20)、智能小区。$灵活方便的业务提供:面向用户和管理者的3/4接入管理、支持多代理商的批发外包将是宽带业务的重要特征,通过有效的权限管理机制保证业务数据的安全。用户可以定制业务提供的多种特性以及选择不同的费率策略。对于不同的接入手段,应保持一致的业务特性。%灵活的业务计费:按时长、流量、带宽、服务等级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计费,支持灵活的业务策略。&提供开放的协议和管理接口,支持第三方数据库接入。’积极发展+"1.20业务,并通过广告充值等手段,刺激用户消费。(%),)$宽带用户管理功能宽带*+城域网汇聚层设备应提供以下宽带用户管理功能:(边缘汇接设备应能根据用户的不同接入方式进行宽带用户的身份识别:以太网接入(以567、*+地址或896:*;组合方式识别用户);+++"<接入(+++=<#<##*=:*;识别用户)>支持接入用户通过+++"<接入上网,该接入协议在6;#9接入、以太接入、-?7接入都适用;9$@+接入(9$@+#<##*=:*;识别用户)。—(A&— !支持以下方式的用户认证:通过业务中心完成认证;通过"#$%&’系统完成认证;()*认证。+,城域网业务开放时对用户的识别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如为用户分配唯一静态的+,地址,则无需进行认证。!)如为用户分配动态+,地址,则由认证设备分配+,地址.用户地址管理-)应支持用户动态选择+/,的功能。!)支持固定分配+,地址:用户每次上网时,使用一个固定的+,地址。.)支持动态+,地址分配。动态+,地址分配有以下几种方式:012,动态分配:用户开机时,地址由012,/)"3)"分配,汇聚设备实现012,/)"3)"或012,"45#6;"#$%&’’47847动态分配:在认证阶段,由"#$%&’/47847为用户分配+,地址。9)支持由汇聚层网络设备分配+,地址:在,,,拔号中,由汇聚层网络设备从本机地址池为用户分配+,地址。:)支持+/,分配+,地址:适用于,,,中继到;!<,方式,地址分配对汇聚层网络设备透明。-9编号方案、地址分配与域名系统-9=-编号方案-9=-=-接入号码:城域网的固定拨号接入号码、移动拨号接入号码、+,电话接入号码、+,3,0>接入号码应统一规划。-9=-=!经由?,"/、20@A!BBB-C上网的接入点名应统一规划。-9=-=.注册用户与持卡用户拨号上网的用户帐号:注册用户和持卡用户拨号上网时的用户帐号的表示方法为:&’47D#E4F74#5E。其中&’47D#E4为用户名,74#5E须能标识出不同的业务提供商,在网间漫游时需要。用户在网内网时,只需键入&’47D#E4即可,不需键入74#5E。用户在其它业务提供商的网络上网时,要求键入全用户帐号,即&’47D#E4F74#5E。-9=-=9自治域(A/)号码的分配:自治域的号码由运营商向相关组织申请。对于私有的自治域号码在一个运营商内部应统一分配。-9=!地址分配-9=!=-+,地址用于用户和应用的标识和网络路由。宽带+,城域网需要规划+,—-G:— 地址,包括网络设备端口互联地址、网络设备管理地址、用户地址和业务地址等。本规范中宽带!"城域网的!"地址版本为!"#$。%$&’&’宽带!"城域网的!"#$地址规划和分配应遵循下列原则:%按需分配,避免!"地址的浪费地址分配时应根据网络各节点的规模、建设周期、业务发展预测等因素综合考虑,本着既满足需求又不造成浪费的原则进行分配。在网络建设、扩容过程中规划地址时,应在满足网络近期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使用,避免!"地址的浪费。’充分利用(!)*、+,-.等技术,合理高效地使用!"地址在规划地址时,应打破传统/类、0类、(类地址的划分,充分利用无类别域间路由((!)*)技术及可变长子网掩码(+,-.)等技术,合理、高效地使用!"地址,不应使用(类地址做为规划的最小单位。采用(!)*、+,-.等技术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地址空间,但划分子网掩码时要注意保持地址的连续和路由表的优化。1提高地址利用率地址规划和分配时应注意按需分配,不造成浪费,提高地址利用率。合理扩大分配窗口值,尽可能提高已获得的!"#$地址的利用率。$保持地址分配的连续性为保证!"网络的整网运行效率,简化各路由节点的路由表,在分配!"#$地址的过程中,应尽量保证网络内部地址的连续性,尽量按地域分配连续的!"地址块。2为了业务发展的需要,地址规划时可以进行合理的地址预留地址预留时要注意地址的聚合问题,同时预留的空间应该有一定限度,避免地址的闲置和浪费。3在不影响业务开展的前提下,可使用私有地址考虑到目前!"#$公有地址日益紧张,在不影响业务开展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可使用私有地址。规划和使用私有地址时,只能严格采用*4(规定的私有地址范围,不能随便使用其它范围的地址。5无恰当理由不应分配静态的客户地址所有静态地址的分配都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和详细的规划说明。对于拨号连接用户,应该采用动态地址,不应该采用静态地址。%2设备配置原则%2&6&%宽带!"城域网各节点配置的主要设备包括核心路由器设备、边缘接入路由器设备以及根据业务需求在各节点配置的业务设备(例如宽带接入服务器设备、拨号接入服务器设备、业务平台系统设备等)。配套设备包括电源设备、电源架、配线架等。—%53— !"#$#%各种设备的配置应本着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兼容性好、经济合理、扩展性强等原则进行。!"#$#&宽带’(城域网中采用的各种网络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的设备技术规范。!"#$#)主要设备配置原则:!应在完成网络节点局域网结构详细设计的基础上配置节点所需要的主要设备。%网络节点内路由器设备的配置应充分考虑该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和功能,所配置的设备的功能与性能应与该设备在网络中的角色一致。&当一个节点存在多条对外连接中继电路时,节点配置多台路由器设备时需要注意对整体网络结构的影响以及对流量流向规划的影响。)核心节点、汇聚节点所采用的设备主要部件(例如路由引擎、交换矩阵、电源模块、冷却风扇等)应冗余配置。"节点内路由器设备的接口板应根据网络中继电路设计情况进行配置。当一个节点存在多条对外连接中继电路时,电路与接口板的对应应考虑安全可靠性要求。*核心层节点设备建议采用以’(技术为核心的设备,如大容量的路由器或路由交换机(需要支持+(,-及’(./-)。设备要求具有强路由功能,能够提供千兆比特以上速率的’(接口,如(/-、012341565789:85。核心节点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汇聚层节点设备下行接口应具备多样化,应采用具有’(接入能力的设备。<接入层节点设备可以根据终端用户需要的业务类型和线路资源的情况选择使用纯’(设备、宽带接入设备、宽窄带综合接入设备等。接入层节点设备应提供丰富的用户接口,较高的端口密度,要能对用户节点实现一定的流量控制及其它策略管理功能。接入层节点设备同时应具备用户数据隔离、端口隔离和广播抑制功能,以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和网络的安全。接入层设备还应满足复杂运行环境(供电、环境适应性、线路适应性)要求,支持管理中心对设备的统一管理、配置和测试功能,具备环境监控的能力,降低网络的维护及运营成本。=节点业务设备应根据业务系统设计情况确定。!"#$#"配套设备配置原则:工程所需的电源设备、电源架、配线架等配套设备应根据机房规划按需配置。!"#$#*备品备件的配置应根据设备的重要性、故障率以及工程售后服务内容确定。原则上,可采用集中备件方式。!"#$#;宽带’(城域网中采用的网络设备应支持向’(>*升级演进。—!;;— !"机房设计!"#$#!机房设计应符合%&’$$()*+《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宽带-.城域网设备安装在数据机房,数据机房宜设置在周围用户相对集中且具有长途通信能力的综合通信楼内,应靠近传输机房。!"#$#(数据机房宜分设主机室和控制室。对于集中监控条件较好的数据机房,也可不设单独的控制室。!"#$#+主机室安装主要设备和配套设备,控制室安装管理终端等设备。机房的土建及环境要求分别见表!"#$#+)!,!"#$#+),。表!"#$#+)!机房土建要求表机房室内净高地面负荷室内表面处理门窗名称(/)(012/,)墙面及顶面地面外窗要求进行严水磨石外开双扇门浅色主机室,#34(#("#$密防尘处理,地面或抗静宽!#’/不燃不起灰材料或不开窗电地板外开双扇门外窗要求进行浅色水磨石地面控制室,#34(#("#$宽!#’/防尘处理不燃不起灰材料或抗静电地板表!"#$#+),机房环境要求表机房名称温度(5)湿度照度防尘要求事故照明防火要求!’4($+$647$6($$89:要事采取主机室(每小时变化严密防尘(不结露)(距地面$#3/)故照明防火措施小于!$5)+$647$6($$89:要事采取控制室!’4($严密防尘(不结露)(距地面$#3/)故照明防火措施!"#$#’机房设计的面积应结合工程远期发展需要留有发展余地。新设置的机房,主机室面积为3$4!$$/,,控制室面积为+$4’$/,,辅助生产房屋面积为!’4,。,$/!"#$#"按照集中维护原则,如机房面积许可,互联网设备所在数据机房也可与其它数据网络设备机房合设。!"#$#7机房的平面布置应合理,设备排列整齐、便于维护,属于不同网络的设备布置之间应有一定的分割,应尽量提高建设面积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考虑工程远期发展需要适当预留设备扩容位置。机房内设备排列要求可按表!"#$#7设计。—!73— 表!"#$#%设备排列要求序号走道位置尺寸(&)!设备机列列端主要维护走道宽度!#’(!#)’设备机列列端次要维护走道宽度$#*(个别突出部分不小于$#")+设备背对背间距$#*(!#$,设备机背与墙间距$#*(!#$)设备机面与玻璃隔断墙的维护间距!!#!!"#$#*设备的保护地线应从机房内地线总汇集线排引接。!"#$#-设备的安装必须采取相应的抗震加固措施,并符合有关的抗震规范。!"#$#!$设备机房必须采取防火措施,符合有关的防火要求。—!%-—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总则+,’,+为了适应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社会需求,提供异地会议电视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特制定本设计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新建的设置专用会议室的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专用会议电视用户进入会议电视网时,应遵守本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会议电视系统工程应纳入通信工程建设规划之中,所需的传输信道应与数字网的建设紧密配合、同步实施,以满足社会对会议电视的需求。+,’,-工程设计必须保证会议电视系统的质量和安全,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工程设计必须选用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未经产品质量鉴定合格的设备及主要器材,不得在工程中使用。+,’,.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的相关规定。)术语和符号术语和符号英文名中英文或解释/#012/3456789#7::9;9<674=0>=?91@392@3>=467@<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0A/55=7B4C7=76D适用范围/EF⋯⋯/EF(型接口)&G4;⋯⋯巴,非法定计量单位,+C4;H+’54,+04H+’!C4;G/IG769;469/??7J;?6或G=4BLID?5’;中央多点管理系统!<@!’45%$+<$4$&’;’45@4.5中央管理设备!A"B!!(,’%"’/(,’%编码解码器!CD!(?.4’C%$4?E’%’F*$4,扩展的余弦变换(压缩方式),为美国!G1公司的专利!CD*+)?!(?.4’C%$4?E’%’F*$4,*+)?增强的!CD(压缩方式),为美国的!G1公司的专利,H;⋯⋯取I;J作为基准值以分贝表示的绝对功率电平,HK(/5,HK(/5$-’每倍频程,H值,H%⋯⋯相对于所选定的传输参考点以分贝表示的相对电压电平,H?⋯⋯表示声音信号的,H值,H?LJL;⋯⋯每米每瓦的,H值(用于扬声器的灵敏度),H)⋯⋯取MNOOPQ有效值作为基准值,以分贝表示的绝对电压电平,H-⋯⋯取IQ作为基准值,以分贝表示的绝对电压电平"!C".?/%’5’!(?.4’C%$4?E’%离散余弦变换(编码)"R".EE’%’45.$+R$.4微分增益"8".EE’%’45.$+8#$?’微分增应"=S"(64=5%’$;S’>’%下游键控制器"=8".?*+$>显示B:=B%%(%’,:%’’=’/(4,无误码秒:3=:%$;’3+.&4;’45=.&4$+帧定位信号:":%$;’".EE’%’4/’帧差EGE(/)?.4&G);’4聚焦流明03!!03!!(混合透镜)08:0.$??:.+5’%高通滤波器1:H145’%E$/’H($%,接口板1="2145’&%$5’,=’%-./’?".&.5$+2’56(%7综合业务数字网G"T!GB8G(6"’+$>T!(,’G.4’$%B4/()%$&’8%’5%’45低时延码本线性激励预处理(编码)+;⋯⋯流明(光通量单位)G8:G(68$??:.+5’%低通滤波器—IUI— !"#$$!%&’"(%)#$$每毫米线对数.*+照度单位,,*+-,*$#$/0/12%1&01$"’&3(2%1&运动补偿/04/5*2%"1%&201&2)1*4&%2多点控制设备6/06’271)8/(&(9’$’&20’&2)(*网络管理中心"(⋯⋯帕斯卡,简称帕,用以表示压力或压强的单位:0/:5*3’;1<’/1<5*(2%1&脉冲编码调制:=/:)19)($节目:>1&’⋯⋯:>1&’(型接口):?@:)’3’2预置A0BCD5()2’)01$$1&B&2’)$’<%(2’,EF公共中间格式G=HG’<=)’’&H*5’红绿蓝(三基色)?:!?15&<:)’335)’!’I’*声压级JH?J%<’1KH*(&8%&9?%9&(*复合消隐图像信号J!0J()%(L*’!’&92>01<%&9可变字长编码J"M"J"’(8M"’(8峰一峰电压值J?J%<’1?%9&(*视频信号N!G⋯⋯N!G(型接口)OE0!5$%&(&;’E0>)1$%&(&;’高度E色度(01&2)(32对比度)OEGMOEHMOO’**17EG’?!%?8@《6&7"8!%9:;<*=会议电视网路技术体制》的相关规定。@用户和网路的接口应符合A$B%#或(14C6DE4,#%DE4等接口标准,并应符合ADB6""?FB《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数字接口参数要求,其时隙配置应符合!%&F9:;<*=传输信道的规定。帧结构应符合,>?!%8@《6&7"8!%9:;<*=会议电视网路技术体制》的相关规定。6会场的操作控制和显示应采用菜单式触摸屏操作界面和汉化显示终端,全部会场’G45’,2’0和级联端口的状态信息,应在工作站的显示屏幕上一次全部显出,菜单触摸屏的会场地址表格中,应只对完好的会场信息做出操作响应,用以保证播送的画面一定是好的。#$%$@多点控制设备(2’0)的配置数量应根据组网方式确定,并满足下列基本要求:"多点控制设备应能组织多个终端设备的全体或分组会议,对某一终端设备送来的视频、音频、数据、信令等多种数字信号广播或转送至相关的终端设备,且不得劣化信号的质量。!多点控制设备与传输信道的接口应符合本规范#$%$&条第@款的规定。—"F#— !多点控制设备的传输信道端口数量,在"#$%&’()*+的速率时,不应少于,"个。$同一个多点控制设备应能同时召开不同传输速率的电视会议。-多点控制设备应采用嵌入式系统。.多点控制设备应能进行"/!级级联组网和控制。0多点控制设备支持会议召集和支持主席控制、导演控制、语音控制和支持123界面远程控制等多种控制功能。!4#4.图像显示设备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在小会议室或在大会议室中的某一局部区域,宜选用监视器。应按监视器屏幕底边.倍的最佳视距,水平视角不大于5-06、垂直视角不大于5,#6选择监视器的尺寸。"在大会议室里环境照度较强的情况下,宜选用内投式投影机,其尺寸选择宜按本条第,款的规定参照执行。!在大会议室且屏幕区的环境照度小于%#78时,可选用投影机,其屏幕尺寸可比内投式投影机适当加大。!4#40会场扩声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扬声器的布置应使会议室得到均匀的声扬,且能防止声音回授。"扩声系统的功率放大器应采用数个小容量功率放大器集中设置在同一机房的方式,用合理的布线和切换系统,保证会议室在损坏一台功放时不造成会场扩声中断。!声音信号输入功率放大器之前,应采用均衡器和扬声器控制器进行处理,以提高声音信号的质量。$会议电视的组网方式$4,专线式组网$4,4,专线式组网应符合下列要求:,网路组织应考虑安全可靠,设置不同物理路由或采用光缆、数字微波、卫星等不同传输媒介组成备用信道保证信道畅通。"面向社会,应根据不同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提供不同速率的传输信道,按质论价。网络组织必须调度灵活、经济实用,还应为用户自行设置专用电视会议室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专线组网的加密方式应采用信道加密的方式。在不同用户采用不同速率的传输信道的情况下,要便于进行信道加密。$除便于组织视频、音频传输信道外,还应便于组织会议电视的管理监视系统。—,%$— !不论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组网,均应考虑主备用信道和会议电视设备的倒换方便。"专线式组网的传输信道应采用#$%&’接口。($)$*专线式组网方式分多点控制(+,-)专线组网、非+,-专线组网两种方式,宜由用户根据不同的电视会议要求选择使用。($)$’采用+,-专线组网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要求:)组网的传输信道应经由数字数据网(../)连接,并设置主备用信道。../还应保证不同用户要求采用不同传输速率时,能方便地调度和配合。*暂时不具备../连接条件的城市,也可采用数字信道直连的方式进行专线组网。($)$(采用+,-专线组网方式时,应配合设置中央多点管理系统(,++0)和监控管理工作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主会场的监控管理工作站经由中央管理设备(,+-)与所有的+,-连接,数据信道宜采用.1-*"&"数据终端设备,通过市话电缆用*23.的接口进入,45/6../联网。*各分会场的监控管理工作站宜采用-.0调制解调器通过市话电缆用708*’*的接口进入,45/696,联网。必要时,也可利用,45/6../联网。’数据信道的速率宜为:"&&;<=>?。(,++0的管理功能应符合!$)$(条的要求。($)$!为了便于维护管理,应设置,@.A,和保密机的监测管理系统,该系统与专用网可共享同一套硬件。在软件设置上应按专用网高于公用网的优先等级设置。($)$"采用非+,-专线组网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要求:)组网的传输信道也应经../连接,以便与+,-专线组网的方式共用传输信道,按用户召开电视会议的需要进行电路调度。必要时,也可不经../而采用直连的专线进行组网。*采用非+,-专线组网方式时,宜配合设置,@.A,和保密机的监测管理系统,便于掌握和了解设备运行的状态信息。($*交换式组网($*$)采用交换机拨号组网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在交换机提供50./*23.接口时,传输信道采用经由网路终端设备的市话对绞电缆。*在交换机提供50./’&23.或"23.等BC"(D;<=>?接口时,传输信道采用光缆数字复用信道或电缆9,+复用信道。’每一,@.A,和+,-的端口均应分别给定电话号码,用以呼叫建立会议电—)E!— 视传输信道之用。!"#"#交换式组网应采用终端加密的方式。!"#"$会议电视所需的%&’!()*+,-传输信道,应根据需要在./01.与交换机的2304用户接口之间插入反向复用器,将多个5信道组成会议电视所需的传输信道。6会议电视功能和设备选型要求6"7会议电视的功能要求6"7"7采用8.9组网时,在网内任意地点都应具备主会场的功能,便于国家领导人和使用部门召开现场会议。6"7"#会议电视的系统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7全部会场显示同一画面,可用双监视器或画中画的方式显示画面。#主会场可遥控操作参加会议的全部受控摄像机的动作,调整画面的内容和清晰度。应保证摄像机摇摆、倾斜、焦距、聚焦等动作要求。$全部会场的画面可依次显示或任选其一,由主会场进行操作,主会场应能任意选择以下四种切换方式:7)主席控制方式。会议主席在指定时间内可以选择广播任一会场的画面。#)导演控制方式。导演可以通过.883监控管理工作站,选择广播任一会场的画面。$)声音控制方式。8.9根据与会者发言的声音强度和持续时间,选择其中最符合条件的发言者,将其画面广播给其他会场。!)演讲人控制方式。适用于教育或作报告,各个远离教育中心或报告厅的会场可以看到教师或演讲人,教师或演讲人可以选择观看任意一个会场的画面。!除主会场与发言会场可以进行对话外,还允许7:#个会场进行插话。6任何会场均有权请求发言,申请发言的信号应在主会场的特设显示屏上显示,该显示屏应放在会议主席容易观察的位置。’当某一会场需要长时间发言时,主会场应能任意切换其他会场的画面进行轮换广播,而不中断发言会场的声音。6"7"$采用8.9组网时,全网应统一在较高等级的时钟上进行网同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7主8.9应外接高等级时钟源,时钟准确度不宜低于7;<7#量级,最大时间间隔误差!7;;;=-,并具备内部时钟功能。#时钟接口可采用#;!>(?@模拟口或#;!>()*+,-数字口。$全网采用主从同步方式,以主8.9为基准,全部从8.9和./01.均与主8.9同步。—7>’— !"#"$全国会议电视应进行统一管理和计费,%&&’和会议电视监测管理系统应能保证完成下列工作:#电视会议预约登记用户申请召开电视会议必须预约登记,其内容为;召开电视会议的日期、地点、会期、参加人数、租用会议室的大小、采用何种传输信道的速率等。(调度和检测传输信道根据用户预约登记的信息,事先应进行电路调度,将需用传输信道的详细资料通知%)*+,--+网管中心,由它们进行传输信道检测、故障诊断及处理、组织迂回等准备工作,并按会议要求组网及试运转。.计费根据电视会议实时记录的上述相关参数,按邮电部信息产业部规定的收费标准,计算出应向用户收取的费用,并打印收费单据。!"#"!设计加密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全网应采用统一的数字编解码和信道加密设备,设置统一的密匙管理和监控设备。(保密机应统一按/"01.接口进行设计,%2-3%和&%4帧结构中的3%’信道应处于常开状态。.保密机应按分段加密的方式接入会议电视系统,保证&%4之间或&%4与%2-3%之间能够顺利通过会议控制和指示信息(%5*)。!"#"6设置业务联络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设置专用的程控调度电话系统,主机设在主会场,各分会场和相关机房设置电话机,专用于业务联络。(全部调度电话用户宜设置热线功能,用户摘机可接入话务台或主会场的数字话机,也可进行拨号呼叫。.每个用户点重复设置一部国内长途直拨电话机作为备用手段。!"#"0采用&%4组网时,应将&%4和%2-3%进行编号,以便实现主会场对各地分会场的受控摄像机进行遥控动作,编号方法应满足下列要求:#编号应以&,7表示,&代表&%4,编号范围应为#8#9#;7代表终端(%2-3%),编号范围应为#8#9#。(编号应以:位二进制码在;,’位置中传送。.呼叫只涉及一个&%4时,&值可任意设置;若涉及两个及以上的&%4时,&值应在#8#9#中选择。!"(设备选型要求!"("#会议电视设备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符合国际电信联盟*74<7)".(1标准。—#:0— !符合《"#$%&!’()*+,-会议电视网路技术体制》./’!’0&1的规定。2符合《视听电信业务中"#$%&!’()*+,-信道的帧结构》34,.5#60%&&"(等效7.80.9:!!%:%&&2)的规定。#符合《视听系统中帧同步的控制与指示信号》34,.5#"0%&&"(等效7.80.9:!2’:%&&2)的规定。1符合《使用!;)*+,-以内的数字信道在视听终端间建立通信系统》34,.5#50%&&"(等效7.80.9:!#!:%&&2)的规定。1:!:!会议电视设备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满足会议电视的功能要求和主要设备的技术要求。!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2有利于今后系统扩容及设备扩展的能力。#视频设备必须满足<=>04制式。"会议电视系统的质量要求":%传输信道要求":%:%会议电视的传输信道应采用?:6’2@%接口,传输速率!’#5()*+,-,接口指标应符合?A6"%%056《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规定。":%:!会议电视的传输信道应以用户方式接入B97C=44C,接口速率为!’#5()*+,-(DE"#()*+,-,DF%$2%),接口指标应符合7.80.?:6’2,G:!%,H:21专线式接口建议的各项特性。长途主备用信道或路由和传输速率的变换,均应由44C负责提供。":%:2会议电视的传输信道必须采用双向信道,信道的误码、抖动等各项指标应符合维护标准规定的要求。":!BI4@B之间端到端的传输性能指标":!:%会议电视网内任意两个BI4@B之间端到端的传输性能指标应符合表":!:%的规定。":!:!会议电视设备适应传输信道差错的能力,在传输性能符合表":!:%的情况下,会议电视设备应能正常工作。—%55— 表!"#"$传输性能限值表传输信道速误比特率$小时那最$小时内严重无误码秒项目名称率(%&’()*)(+,-)大误码数误码事件(,./0)国内段会议5!#123$4$16$2#17#电视链路国际段会议5!#123$4$16$2##7#电视链路国内、国际全5!#123$4$1#$2#6#7#程链路国内段会议5!!2$4$1电视链路!"8会议电视效果的质量评定!"8"$视频质量$视频复合信号定量评定系统图像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清晰度,视频复合信号指标应满足表!"8"$的规定。表!"8"$项目指标输出幅度6119#1:;!2"3<=>91"?@+幅频特性?<=>A$B1"?@+?"?<=>A8B1"?@+行同步幅度81197:;CACD因子!80EF980EG98H亮色增益差980亮色时延差9#1I//)J加权值"?!@+行同步前沿抖动!#1I/CAC#视频复合信号定性评定$)图像质量:近似;KE图像质量#)图像清晰度:送至本端的固定物体的图像应清晰可辨。8)图像连续性:送至本端的运动图像连续性应良好,无严重拖尾现象。—$37— !)图像色调及色饱和度:本端观察到的图像与被摄实体对照,色调及色饱和度应良好。"#$#%音频质量&音频信号定量评定语音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语音功能的可靠性和语音音质的圆润性。系统的音频信号指标应满足表"#$#%的规定。表"#$#%项目指标%’()*%’+()幅频特性"’()*&,+()谐波失真!&-不加权值".’/0系统最大声压级"1’/0系统总噪声级!23%4或$4/05调音台输出电平.’’67编解码器输入电平.’’67或’/06%音频信号定性评定&)回声抑制:主观评定由本地和对方传输造成的回声量值,系统应无明显回声。%)音同步:动作和声音无明显时间间隔。$)声音质量:主观评定系统音质,应清晰可辨、自然、圆润。"#$#$系统功能&多种控制方式:能实现主席控制方式、导演控制方式和演讲人控制方式,89:组网中还能实现声音控制方式。%远端摄像机控制功能:主会场遥控参加会议的全部会场受控摄像机,能实现摆动、倾斜、变焦、聚焦等动作。$本地摄像机控制功能:能实现变焦、聚焦、推拉等动作。!本地音量调节:调节终端音频,为’时音量最小,反之最大。4本地和远端视频源选择:可实现本地和远端多个视频源间的选择。"静音及取消静音功能:对分会场实现静音功能,主会场听不见该分会场的声音;取消静音功能,主会场恢复该会场的声音。.哑音及取消哑音:对分会场实现哑音功能,该分会场听不见主会场的声音;取消哑音功能,分会场恢复主会场的声音。—&1’— !混音功能:在主会场和发言会场进行对话的同时,允许"#$个会场插话,能清晰分辨出不同会场的声音。%字幕功能:系统能实现字幕功能,并能实时修改、叠加混合。&’(组网方式中还具备如下功能:"会场轮换:当某会场长时间发言时,可对所有会场轮换,但不中断发言会场的声音。$)*"$+数据会议:支持)*"$+数据会议的实时交互。,*-*.网管功能"对远端终端的参数设定:对远端会场的终端参数进行修改,结果为设定值。$异地编解码器工作状态:网管服务器能显示异地会场的速率、语音编码率、/01以及各设备状态。&’(组网方式中还能实现如下功能:"会议预约:通过网管系统可实现会议的预约,包括会议日期、地点、会期、参加人数、参加地点、采用的传输速率等。$会场实时加入:会议进行中可实现某一会场的实时加入。2会议电视设备安装设计2*"房屋建筑平面和设备布置2*"*"会议电视应由下列房间组成:$计"会议室:会议室的面积应按参加会议的总人数确定,平均每人按$*$3算。一般应设置大、小两个会议室,供不同场合选用。$的单独房间。如果设备较多,还应按实$控制器:一般应设置不小于-+3际需要增加面积。$的单独房间,如果设备较多,还应按实-传输室:一般应设置不小于$+3际需要增加面积。$。.值班休息室:面积不宜小于"43$。4库房:面积不宜小于"432*"*$房屋建筑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平面布置应以会议室为中心,机房或辅助房间应尽量与会议室相邻。$除上述用房外,还应统一考虑设置与会人员会前休息饮水场所和厕所等公共用房,以及室外停车场地。-较大型的电视会议室,应考虑与会者的集散方便和防火安全措施。如与其他用房合建,还应考虑集散时,不影响其他用房的正常工作。.电视会议室位置的选择,应符合防止泄密、便于使用和尽量减少外来噪声干扰的要求。—"%"— !"#"$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话筒和扬声器的布置应尽量使话筒置于各扬声器的辐射角之外,扬声器宜分散布置。%摄像机的布置应使被摄人物都收入视角范围之内,并宜从几个方位摄取画面,方便地获得会场全景或局部特写镜头。$监视器或大屏幕背投影机的布置,应尽量使与会者处在较好的视距和视角范围之内。&机房设备布置应保证适当的维护间距,机面与墙的净距离不应小于#’(());当设备按列布置时,列间净距不应小于#((());若列间’会议室桌椅布置应保证每个与会者有适当的空间,一般不应小于#’(())*!(()),主席台还应适当加宽至#’(())*+(())。!"%电源和接地!"%"#交流电源应按一级负荷供电。电压波动超过交流用电设备正常工作范围时,应采用交流稳压调压设备。重要会场的,-.,-/01-,保密机应采用不间断电源。!"%"%摄像机、监视器、编辑导演设备等视频设备应采用同相电源。在电视会议室、控制室、传输室应设置专用分路配电盘,每路容量宜为#’2%’3。在摄像机、监视器、内投式大屏幕投影电视机等设施附近均应设置%%(4三芯电源插座,每个插座的容量不小于%56。!"%"$交流电源的杂音干扰电压不应大于#(()4。!"%"&保护地线应符合下列要求:#保护地线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中的第五根线,与交流电源的零线必须严格分开,防止零线不平衡电流对会议电视产生严重的干扰影响。%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采用联合接地体时,不宜大于("’!。$保护地线的杂音干扰电压不应大于%’)4。!"%"’接地系统应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信号地、机壳地、电源告警地、防静电地等均应分别用导线经接地排,一点接至接地体。!"$照明和插座!"$"#电视会议室不应采用自然光,室内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光源应采用色温为$%((78的三基色灯。%主席区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9((78;一般区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78。水平工作面计算距地高度为("9)。投影电视屏幕区照度不应高于9(78。$各种照度应均匀可调,保证会议室按各种功能要求调节灯光。!"$"%控制室、传输室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光源宜采用日光灯。"机架设备区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垂直工作面计算距地高度为!&"’。(座席设备区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水平工作面计算距地高度为#&)’。*&(&(电视会议室、控制室、传输室等房间的周围墙上或地面上应每隔(+,’安装一个""#-三芯电源插座。*&.环境要求*&.&!电视会议室的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温度!)+",/;相对湿度0#1+)#1。(。"室内新鲜空气换气量每人每时不应小于!)’(室内空调气体流速不宜大于!&,’23。*&.&"控制室、传输室的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温度!)+",/;相对湿度0#1+)#1"会议电视设备室应采用通信设备专用的灭火器。*&,建筑要求*&,&!会议电视的建筑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表*&,&!建筑要求表楼、地面等效室内窗地房间室内最低序号均布活地面类型室内墙处理顶棚面积门外窗名称净高(’)荷载处理比(42’")双扇外开水泥地,结合吸音门,宽度不满足会议!(&,(注)(###加防静材料选用同左小于!&,’,隔音室电地毯和布置满足隔音要求要求水泥地灰砂单扇外开控制防静电浆水,表面涂良好"(�###同左!20门,宽度不室地板白色或浅色防尘小于!’油漆传输良好((�###同上同上同上!20同上室防尘注:会议室最低净高一般为(&,’,当会议室较大时,应按最佳的容积比来确定。—!5(— !"#"$电视会议室的总体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电视会议室的总体设计要求“庄重、朴素、大方”。$除保证电视会议要求外,平时可兼作报告厅、学术交流厅和一般会议厅,以提高其利用率。&电视会议室应具有较高的语言清晰度,适当的混响时间,室内声场达到最大扩散等条件。其体形宜为长方体,混响时间可用式!"#"$进行计算:’()*+,-.〔/$"&01(%—2)〕345,式!"#"$式中;+———房间形状的参变数,一般取)"%(%;,———房间容积(5&);6———房间内吸声物总表面面积(5$);2———室内平均吸声系数;5———空气衰减系数;’()———混响时间(6)。4电视会议室应有安静的环境,应尽量减少、控制和隔绝外界的噪声源,加强护围结构的隔音强度,消除和减少室内噪声。例如:通风、空调设备开动和运行产生的噪声;通风管道产生的噪声;街道车辆和行人产生的噪声等。电视会议室允许的噪声级不应大于4)78(9)。护围结构的隔音量不应低于#)78。#电视会议室的护围装饰、桌椅布置、地毯等应有统一的色调要求:宜简洁明亮、浅色为主、双色搭配。严禁采用黑色或白色作为背景色。(控制室与会议室之间的墙上宜设置观察窗,便于操作人员了解会场的情况,及时配合会议主席的要求进行操作。窗高宜为:))55、窗宽宜大于%$))55、窗底距地面宜为;))55。!会议电视相关房间应采用暗敷的方式布放缆线。在建造或改建房屋时,应事先埋设管子、安置桥架、预留地槽和孔洞、安装防静电地板等,以便穿线。!"#"&单间会议电视用房,应按电信局房的标准进行建设,参照<=#))&/;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执行。—%;4— !、"#视讯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总则).-.)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满足异地人群声像交流的需求,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特制定本设计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新建的、基于"#网络传输、满足"’/+0.*,*标准,且不需设置专用会议室的"#会议电视系统工程的设计,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各类会议电视用户进入会议电视网时,应遵守本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在通信建设中进行"#网络建设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会议电视系统所需的传输信道,最好能与数字网的建设紧密配合、同步实施,以满足社会对"#会议电视的需求。).-.1工程设计必须保证会议电视系统的质量和安全,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工程设计必须选用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未经产品质量鉴定合格的和通过入网测试的设备及主要器材,不得在工程中使用。).-.2"#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的相关规定。,术语和符号术语和符号英文名中文名或解释3%45367889:;9<=>%9?9:=>4@A6<;9AB;5CCD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3#"3DD>9<=:9CE#;C?;=8"E:B;F=%=:=LB:MC;N数字数据网O’#O9>B’;=E6FB;#;C:C文件传输协议PQP=:BNBBDB;网闸、网守—)!(— 术语和符号英文名中文名或解释!"!#$%&#’网关()*(+,#-).%#*%$&+./局域网01203-$45+46$1+6$.+-264$多点控制单元07(803-$45.+$+,+-(#9-%8&4$,:46;多协议标签交换08<703-$4=>%.?4,%<.#6>5+.$7-#$@+.A多业务传送平台B+8B3#-4$’+@8%.?%.服务质量C7*C4.$3#-7.4?#$%*%$&+./虚拟专用网CDC4.$3#-D+3$%.虚拟路由器"()*"#4.-%>>(+,#-).%#*%$&+./无线局域网E0(%E$%6F%F0#./35(#6;3#;%可扩展标记语言GH7视讯会议系统的组成IJKJIH7视讯会议系统在逻辑上主要由用户接入层、视讯交换层及运营支撑层三大部分组成。—IML— !"#"$用户接入层由视讯会议终端、各种%&接入方式及其相关传输、数据设备组成。用户接入层将各种视讯会议终端设备通过各种宽窄带接入网络接入到视讯交换层。!"#"’视讯交换层由()*、+,、-"’$’.-"’$#网关、/0%&网关、数据会议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以及其他网关和应用服务器组成。视讯交换层设备为视讯终端设备实现视频、音频以及数据的交互。!"#"1运营支撑层由业务和资源管理系统、计费系统、营业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组成。是为了方便视讯业务使用和管理而设置的,运营支撑层通过与视讯交换层设备的交户,实现视讯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视讯业务的灵活开展。1%&视讯会议系统的设计1"!用户接入层的设计1"!"!视讯会议终端主要分为大型会议视讯终端、小型会议视讯终端、软件会议视讯终端、可视电话等。!"大型会议视讯终端$"小型会议视讯终端’"软件会议视讯终端1"可视电话1"!"$视讯会议终端可以通过各种接入方式接入到视讯交换层。!"视讯会议终端通过234、3562、7234等方式接入到城域网,再由城域网接入到视讯交换层。$"视讯会议终端通过8!、554、(69&等专线方式直接接入到视讯交换层。1"!"’为了保证一定服务质量,用户接入侧可采用/&4或者增加带宽的方式保证视音频质量。1"$视讯交换层的设计1"$"!()*!"()*设置的数量应根据发展的用户数和实际情况来确定,原则上每个省至少设置!台()*,若视讯用户较多,可以在非省会城市设置()*。()*宜设置在%&城域网或省%&网的骨干节点上,()*越接近用户侧,其视音频质量越高。若视讯会议系统只供内部使用,不对公众运营,()*设置的数量应视实际情况而定。$"()*应支持速率适配、视频适配、音频适配、帧速适配等适配功能。!)速率适配:支持会议速率适配功能,支持从:1,;$(<=>的不同会议速率的转换,允许不同速率的视讯终端参加同一个会议。$)视频适配:()*应支持自动适配-"$:?之间图像编解码算法。—!A@— !)音频适配:"#$应支持自动适配%&’((及%&’)*之间语音编解码算法。+)帧速适配:"#$应支持支持不同帧速率之间的适配功能。!&"#$应支持多分屏功能,"#$应至少支持四分屏以上。+&级联()"#$具有动态级联的能力,能够根据业务的需要进行会议动态级联。))"#$级联的级数不应超过!级。,&"#$的安全性()"#$的媒体流接口板和"#$后台的管理控制接口板在物理上是不同的,并且应保证完全隔离,确保系统的安全性。))为防止恶意攻击,设置在公网上的"#$应配置防火墙,确保系统的稳定性。特别是在"#$接近满负荷处理时,如果遭到恶意攻击,容易导致掉点现象。-&点对点视频通信可以不通过"#$进行转接,即不占用"#$的端口资源。+&)&)%.(&%.完成的主要功能包括:地址解析、呼叫认证、许可控制以及带宽控制等。(()地址解析:负责将跨域和本地的终端、"#$和%/等的编号翻译成网络层地址。())注册管理:负责视讯终端注册认证控制功能。(!)呼叫管理:处理0&!)!端点123呼叫信令,并采集呼叫信息。(+)带宽管理:处理0&!)!带宽请求信令,根据带宽管理策略对端点的带宽请求进行带宽限制。(,)区域管理:负责管理区域内的所有视讯设备端点设备。(-)计费管理:实现终端点对点呼叫认证、计费、#41话单功能。)&%.宜进行分级建设,%.一般情况下分为三级结构,在全国中心设置顶级%.,以省为单位设置一级%.,在省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地市设置二级%.,在业务发展初期,一级%.和二级%.可以综合设置。!&%.可以内置在"#$里,也可以单独设置,为方便以后扩容,建议%.最好采用单独设置,并且采用主备方式或负荷分担的方式。在倒换期间,所有业务功能不能出现中断。+&%.的安全性,如%.面向公众视讯用户,%.应设置在防火墙的4"5区或防火墙内,通过67地址静态映射或其他方式,保证%.的安全性。,&点对点通信可以不通过"#$进行转接,其计费原始信息由%.生成。+&)&!网关(&网关主要是为了解决各不同系统之间互通的问题,目前视讯会议系统的网关主要有0&!)!80&!)9网关,:;67网关,公私网互通网关等,随着以后互通业务的增加,逻辑上可能还会出现不同应用网关,物理上可能演变为一个综合网关。)&0&!)!80&!)9网关—(=<— !)"#$%$&"#$%’网关实现"#$%$视讯会议系统与"#$%’视讯会议系统之间互通。%)如()*支持"#$%$和"#$%’视讯会议系统混合组网的方式,可以在()*中配置+!接口板卡及相应板卡即可。$#,-./网关!),-./网关实现"#$%$视讯会议系统和电话网之间的互通,电话用户可以通过打电话加入多点会议,也可以和视讯用户实现点对点通信。%),-./网关设备应具有0+和+!物理接口,连接局域网交换机和程控交换机,,-./网关与程控交换机之间的信令,可以采用/1.信令,也可以是23#4信令。$)若,-./网关采用/1.信令,应该给,-./网关分配/1.的资源。5)若,-./网关采用23#4信令,应该给,-./网关分配23#4信令点编码。5#公私网互通网关!)公私网互通网关是解决我国公网./地址不足的问题,目前不少视讯终端的./地址是私有./地址,公私网互通网关实现公网视讯终端能够呼叫私网视讯终端以及私网视讯终端呼叫私网视讯终端,从而实现公私网内视讯终端之间的互通。%)公私网互通的解决方式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把公私网互通的设备放在用户侧,即公私网的交界处;第二种方式是把公私网互通设备放置在局端,即电信机房处。5#%#5应用服务器!#数据会议服务器!)数据会议服务器应支持.6*766#!%’系列标准,能实现应用程序共享、文件传送、文字聊天、电子白板等数据会议功能。%)数据会议服务器应支持多种入会方式,终端加入会议的方式、数据会议服务器召开会议的方式。$)数据会议服务器应支持多种退会方式,终端挂断呼叫方式、数据会议服务器挂断呼叫方式。%#流媒体服务器!)流媒体编解码器通过视音频压缩编码,将视音频信号压缩成媒体流的格式,存储在流媒体服务器中。%)流媒体服务器应支持会议直播的功能,增加会议电视的覆盖范围,用户可通过访问流媒体服务器,了解会议情况。通过流媒体服务器参加会议的用户,不能与其他与会者进行交互。$)流媒体服务器应支持会议点播的功能,可以对一些重要会议进行录制,存储在流媒体服务器的目录里,供用户进行点播观看。$#随着视讯业务的不断丰富和深入人心,各种视讯交换层的应用服务器将层出不穷,服务器的处理能力也将不断的增强,宜考虑服务器的容灾备份。—!88— !"#"$在视讯交换层的设备中,%&’、()是必须要设置的,%&’、()配置容量的原则应在实际需求量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冗余量来进行配置;网关和应用服务器的设置应视各地实际情况,用户的需求等综合因素,也可以不设置网关和应用服务器。!"*运营支撑层的设计!"*"+运营支撑层主要是由业务和资源管理系统、网管系统、计费系统、营业系统等组成。!"*"#业务和资源管理系统+"业务和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对%&’、()等视讯平台的资源进行统计及合理调度,不需要人工参与,满足用户召开会议的需求,避免了运维人员对每次会议进行手工调动的繁琐程序。#"业务和资源管理系统应支持对会议进行控制的功能,例如可对会场进行静音、闭音,广播、轮询,添加、删除等操作,可对会议进行延长、结束等操作。会议控制主要是为了方便用户召开会议,并对会议进行管理,更加接近在同一会议室召开会议的效果。每一个会议控制功能应得到视讯终端、%&’、业务和资源管理系统等一系列设备的支持。*"业务和资源管理系统应支持对预定义会议的管理。例如可对预定义会议进行添加、编辑、删除,并对预定义会议进行调度等操作。!"业务和资源管理系统应支持对已调度会议的管理,例如可进行取消已调度会议、查询已调度会议属性的操作。$"业务和资源管理系统应支持对多台%&’的管理。业务和资源管理系统和%&’之间通过,-网进行连接。."业务和资源管理系统应设置在防火墙内,不和视讯用户终端发生直接的控制管理信息的交互。/"业务和资源管理系统可以进行分级建设,省业务和资源管理系统负责本管理域内的资源调度和管理,全国业务和资源管理系统负责跨管理域内的资源调度和管理。!"*"*网管系统+"网管系统应能实现对%&’、()等视讯平台设备的管理。#"网管系统对视讯设备的管理功能应包括: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功能。+)故障管理功能:应包括网元设备告警呈现、性能指标超过预先设置的阀值的告警呈现、告警查询和告警处理功能。#)性能管理功能:应能够采用图形和表格的形式呈现网络的性能数据,如呼叫时长、呼叫次数、呼叫成功率、网络利用率、系统利用率等,并进行统计分析处—#00— 理。!)配置管理功能:应包括网元配置数据查询和配置数据修改的功能。")安全管理功能:系统应能够实现分权管理,为每一个用户提供单一的用户名和密码,对于不同用户可以设定不同的权限,将操作人员的操作权限限制在某一级为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权限。!#网管系统与被管网元之间应通过$%网连接。"#网管系统可进行分级建设,省级网管系统负责本省视讯平台设备的管理,全国网管系统负责全国各视讯设备的管理。"#!#"计费系统&#’()产生多点会议的原始计费信息。*#+,产生点对点通信的原始计费信息。!#计费系统通过$%网获取’()、+,等网元的原始计费信息。"#计费系统完成用户计费和通话详单的生成。-#计费系统应实现主叫计费的功能,对召开多点会议的召集方进行计费,对其他方可不进行计费。.#计费系统可支持对预付费用户和后付费用户进行计费,可支持数据会议、多画面、不同会议速率等分别进行计费。/#计费系统可根据业务开展情况灵活设置计费策略,支持不同产品0套餐设置,对不同类型用户进行分别计费。1#计费系统应支持用户计费信息的查询。2#视讯平台的计费系统可与运营商的综合计费系统或3455进行对接。&)对接的方式可分为实时和非实时两种方式。*)视讯平台的计费系统提供一次批价话单文件,省计费采集系统67%主动获取该文件处理,并提供给省计费中心。!)话单文件的格式应进行统一规划,避免各种不同格式互相转换带来的不必要麻烦。&8#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视讯平台的计费系统与运营商的综合计费系统或3455不应通过公网进行连接。"#!#-营业系统&#营业系统应支持分级管理,可实现本地网管理、营业区管理、营业厅管理、员工管理、岗位管理、权限管理等。*#营业系统应支持开户功能,可实现开预付费账户、后付费账户以及用户资料的修改等。!#营业系统应支持销户功能,可实现注销预付费账户、后付费账户以及用户停机、开机等。"#营业系统应支持费用查询及缴费的功能。—*8&— !"视讯平台的营业系统可与运营商的营业系统或#$%%进行对接。&)对接的方式可分为实时和非实时两种方式。实时方式主要采用’()接口形式和*+,的接口形式,非实时方式主要采用文本的接口形式,具体采用何种对接方式,各地应根据现有营业系统采用的接口形式来确定。-)营业文件的格式应进行统一规划,避免各种不同格式互相转换带来的不必要麻烦。."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视讯平台的营业系统与运营商的/0系统或#$%%不应通过公网进行连接。1"2".运营支撑层的业务和资源管理系统、网管系统、计费系统、营业系统等宜分别设置服务器,如条件有限,不同系统可设置在同一台服务器。1"2"0运营支撑层的业务和资源管理系统、网管系统、计费系统、营业系统等宜设置在同一局域网内,为了保证运营支撑系统的安全性,都应设置在防火墙内,并使用私网)(地址。1"2"3如建设的)(视讯会议系统不对公众运营,只在系统内部使用,运营支撑系统中的计费系统、营业系统等可不进行建设,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视讯会议系统组网方式!"&)(视讯会议平台组网方式)(视讯会议系统典型的组网方式如下图所示:!"&"&视讯终端通过各种)(接入网与视讯交换层进行通信。!"&"-视讯平台与)(接入网之间应设置防火墙保证系统的安全性!"&"2将+45和67等分在不同的子网内,即+45分在,’8&,67、业务和资源管理系统、网管系统、计费营业系统等分在,’8-。!"&"1+45通过其配置的管理控制口与67等所在的,’8-进行通信,交互管理控制信息。!"&"!路由器将视讯终端产生的媒体流信息和呼叫控制信息,根据目的)(地址分别路由到+45或67上。!"&".路由器将+45产生的媒体流信息和控制信息,根据目的)(地址分别路由到视讯终端或通过)(承载网联接的其他+45上。!"-)(视讯会议系统承载网选择!"-"&在)(视讯会议系统的设计中,采用那种)(承载网来承载媒体流和管理控制信息是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若)(视讯会议系统只在一个机房设置+45,不需考虑其)(承载网,只—-9-— 需考虑其!"接入网。#$%$&若!"视讯会议系统在不同机房设有’(),有必要将其联网,视讯会议的特点是覆盖的范围越大,距离越远,则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大。#$%$*不同机房的’()等视讯平台设备的!"互联如下图所示:#$%$#这种网络结构在!"层面可以是全网状网结构,任何一个’()都可以作为主’(),但在一次会议中只能采用一种星型连接方式。#$%$+为了保证视讯会议的质量,不应通过公网来承载跨地区的视音频信息。#$%$,目前能够承载有服务质量保证的!"包的主要网络有’"-./"0、12’、!"专网。3$’"-./"03)’"-./"0已经得到比较广泛和大规模的应用,大多数运营商部署了’"-./"0网。%)’"-./"0应具备通过流量工程来动态调整各节点所需带宽的功能。&)三层的’"-./"0应用比较灵活,具有比较好的可扩展性,适用范围比较广。%$12’—%4&— !)"#$具有在服务质量、流量控制、带宽管理、拥塞控制等性能上的优势。%)若需要三个节点以上的互联,"#$交换机可以启用&’的功能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若比较少的节点需要互联,可以通过在"#$上开)&+的方式实现互联,"#$只作链路层的转发。,)也可以通过在"#$网上叠加路由器,实现()数据包服务质量的保证。*-()专网!)()专网就是专门用来承载一种或少数种()业务的()网,是路由器在传输电路上搭建的()平台。%)由于()专网主要是承载()视讯业务,不承载其它数据业务,其服务质量应能得到保证。*)若比较少的节点需要互联,而且没有服务质量得到保证的()网可用,可以采用()专网实现互联。,)若()视讯业务的流量非常大,且需要互联的节点比较多,可以单独新建()专网,来承载()视讯业务。.-%-/()承载网的选择应根据各地各种()网的现状,网络的可扩展性,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投资成本等综合考虑,来确定采用()承载网的方式。—%0,— !"#视讯会议系统实现的功能!$%$&参会的任一会场都有权申请主会场的功能,对会议进行控制。!$%$’会议控制的功能应符合以下要求:&$视讯会议终端对会议的控制应通过遥控器和微机两种方式。’$主会场应能操作参加会议的全部受控摄像机的动作,调整画面的内容和清晰度。应保证摄像机摇摆、倾斜、焦距、聚焦等动作要求。($主会场应对参加会议的会场进行静音、闭音操作。闭音是其它会场听不到被闭音会场的声音。静音是被静音的会场听不到其它会场的声音。)$主会场应对参加会议的会场广播、轮询操作。轮询的间隔时间和轮询的会场可以自由设置。*$主会场应能对会议进行延长、结束等操作。!$主会场应能任意选择主席控制方式、导演控制方式、语音激励方式等切换方式。+$除主会场与发言会场可以进行对话外,还允许&,’个会场进行插话。-$任何会场均有权请求发言,申请发言的信号应显示在比较显眼的位置。!$%$("#视讯会议系统应具有混音功能,多画面功能,更加逼真的模拟出在同一会场的会议效果。!$%$)"#视讯会议系统应具有多速率适配功能,不同速率的视讯终端应能参加同一个会议,并且系统能根据网络的质量,来动态调整会议速率,达到最佳的效果,并优先保证音频质量。!$%$*用户可以通过访问会议预约服务起来实现对会议的预约、修改和管理。!$%$!用户可以通过./0界面来查询费用。!$%$+"#视讯会议系统应具有网管功能,网管系统应能实现对123、45等视讯平台设备的管理。网管系统对视讯设备的管理功能应包括: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功能,以及网管系统自身的管理功能。!$%$-对公众运营的"#视讯会议系统应具有计费功能,计费系统应支持对预付费用户和后付费用户进行计费,应根据业务开展情况灵活设置计费策略,支持不同产品6套餐设置,对不同类型用户进行分别计费。部门内部使用的"#视讯会议系统可不具有计费功能。!$%$7"#视讯会议系统功能的实现需要得到视讯终端、123、45、网关、应用服务器以及运营支撑系统等设备的共同支持。—’%*— !"#视讯会议系统服务质量!$%"#承载网的服务质量指标!$%$%视讯业务是一种实时的端到端行为,对"#承载网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没有较高的"#承载网&’(保证,可能会导致会议无法正常的后果。!$%$)在"#网上承载视讯业务的视音频"#数据包,网络应具有带宽充分、时延小、抖动低和丢包率低的特点。!$%$*根据+,-.%%!%/)00%《"#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中对"#承载网的服务质量等级进行划分,其划分如下表所示:"#网端到端性能指标&’(等级网络性能指标的性质默认值0级%级(交互式))级(非交互式)*级(1级)网络延时上限未规定%203450034%41延时抖动上限未规定20342034%41丢包率上限未规定%-%000%-%000%-%0001包误差率上限%-%0000默认默认默认默认!$%$5上表中的0类(678440)为电信级通信服务,%类(67844%)为交互型,适用于实时交互的业务,)类(67844))为非交互型,适用于音像流和大批文件的可靠传送,*(67844*)类为不规范型,指传统的尽力而为的"#业务。!$%$2为了有效保证视讯业务的&’(,"#承载网端到端通信的网络时延、抖动和丢包率指标要达到%级或%级以上。即,网络时延!%2034、抖动!2034、丢包!%-%000。!$%$9根据测试结果,视讯业务对网络时延和抖动比较敏感,对丢包率相对不敏感。!$)端到端"#视讯业务服务质量指标!$)$%在".1/.:$%0%0《终端用户多媒体&’(种类》中对端到端业务服务质量作了如下要求:—)09— 典型数媒体主要应用单向!双向主要性能参数和指标据速率单向时延抖动丢包率(注")其它+,-./*优先(注,)#$%#+01丢包率语音对话型语音双向+,/*&’()!*(234)+#../*上限(注,)重放:+,*#$0"语音语音消息主要是单向+,/*+01234&’()!*录音:+"*,%$,"5高质量的语音主要是单向&’()!*+,.*++,/*+,1234语音流(注0)+,-./*优先(注#),%$05#唇音同步:视频视频电话双向+,1234&’()!*+5./*+#../*上限,%$05#视频单向单向+,.*+,1234&’()!*注,$采用自适应回音控制。注"$丢包率值取决于具体的编解码器,但可以采用包丢失隐藏算法来减少包丢失带来的后果。注0$质量取决于编解码器的类型和传输速率。注#$这个指标可以作为长期的目标,可能基于目前的技术不能满足。67"7"视讯会议业务属于双向的视频业务,对时延要求表较高,从上表可以得出,视讯会议业务端到端的单向时延宜最好在,-./*以内,考虑到底层的传输时延及现有技术的不完善,视讯会议业务端到端的单向时延不应超过#../*,丢包率宜在,1以内,唇音同步宜在5./*以内。582视讯会议系统设备的局址选择57,用户接入层设备的局址选择57,7,82视讯会议系统的用户接入层设备主要是指视讯终端,视讯终端主要—".6— 分为大型会议电视终端、小型会议电视终端、软件会议电视终端、可视电话。!"#"$大型会议电视终端宜设置在专门的会议电视室,会议室内的装修设计应符合会议电视室的装修要求。!"#"%小型会议电视终端宜设置在小型会议室内,会议室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装修,只要具有电视机等外设即可。!"#"&软件会议电视终端一般装在微机上,加上摄像头、耳机、麦克风等外设,实现会议的功能。!"#"’可视电话宜设置在办公室或家里。!"$视讯交换层设备的局址选择!"$"#()*的局址宜选择在数据网的骨干节点处,或者+,)机房处,所选局址的机房应满足()*等视讯平台设备新建及扩容的要求,供电条件良好。!"$"$如在同一城市还需设置-.、网关等视讯交换层设备,应优先考虑将其设置在()*所在的机房。并且与()*通过局域网线连接。!"$"%除上述规定外,视讯节点局址的选择应执行/,’00%12&《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运营支撑层设备的局址选择!"%"#+3视讯会议系统的运营支撑层设备宜集中设置,便于维护和管理。运营支撑设备宜设置在省会城市。!"%"$+3视讯会议系统的运营支撑层设备的局址宜选择在数据网的骨干节点处,所选局址的机房应满足运营支撑层设备新建及扩容的要求,供电条件良好。!"%"%如在同一城市设置已了()*、-.、网关等视讯交换层设备,应优先考虑将其设置在视讯交换层设备所在的机房,并且与视讯交换层设备通过局域网线连接。!"%"&除上述规定外,视讯节点局址的选择应执行/,’00%12&《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0!— !"、#$%工程设计规范(&’($)!!*+,""))!总则!-"-!为了使#$%工程设计及与#$%相关的宽带网络工程设计有所依据,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网络新建工程设计。扩建工程在合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参照本规范执行。!-"-.设计必须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确保全程全网的统一性与互通性。!-"-/设计应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维护管理方便;设计应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努力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设计应与网络发展规划相适应,以近期业务需求为主,兼顾远期业务发展,做好网络规模设计。!-"-0当本规范与国家标准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为准。!-"-1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个别条款有困难时,设计中应充分说明理由,提出相应的措施,并经主管部门批准。,术语和符号术语和符号英文名中文名#$%#23456784892$7:42;<7%8=<异步传送模式>?@>842A:4A?BA@:AB8恒定比特率>’C>E@>$’>’%#?’(@#2$4*+2#9&%#*2B2#*2国际电信联盟;6C5;>’%#7?+*%*9*’C&D(’5)#%9:#2$多协议标记交换""1"(%)*+,7"(%)*+,12%(+4&9(网间接口E!-E?%#9&’!#8%+#D>%(3-+&/(光配线架6""16+#=&%("(%)*+,7%*7"(%)*+,12%(+4&9(专用的网络至网络接口6FG6(+/&2(2%F#+%>&’G*22(9%#*2永久虚连接H*5H>&’#%0*45(+=#9(服务质量5IGJ.5(=(+(’0I++*+(3G(’’J’*9,.&%#*严重误信元块率56FG5*4%6FG软性永久虚连接5A;5029:+*2*>8A+&284(+;*3(同步传输模式5FG5)#%9:(3F#+%>&’G*22(9%#*2交换虚连接B"1B8(+7"(%)*+,12%(+4&9(用户网络接口FGGF#+%>&’G:&22(’G*22(9%#*2虚信道连接F6GF#+%>&’6&%:G*22(9%#*2虚通道连接F6"F#+%>&’6+#=&%("(%)*+,虚拟专用网K*=01%或>*=!1+的信令标准。01!1!234网络与))*网络互联应选用$+!.?@A6接口,接口的物理B电气特性和帧结构应符合=3>-3建议C1/+0和C1/+!的要求。当))*网具有234接口时,可采用<34-%、<34-!接口互联。!信令和寻址方案!1%信令!1%1%234网中的信令用于<7#或<87#的电路建立过程。—$%$— !"#"$网络%&’、&&’信令标准应符合()*+#,-./$,,,《基于0+1的多媒体宽带网信令规范》和()*+#,-!/$,,,《基于0+1的网络接口(2&&’)信令规范》。在没有兼容性问题时,&&’信令优先选用2&&’信令。!"$寻址!"$"#为保证0+1网对端系统的寻址以及与其它网络的互通,0+1网寻址方案应满足()&#,3"#/#444《基于0+1的多媒体宽带骨干网技术要求———寻址和信令要求部分》。网络应支持其规定的’)’域为5"#3!的0+1端系统地址结构(5"#3!0560)7子地址的方式。其中5"#3!号码的结构为:887+876&其中:88为国家码:我国的国家码为$位“-3”;+8为网号:为!位号码“#9#9$9.”,由信息产业部分配,不同的0+1网络使用不同的网号;6&为用户号码:位长为4位,结构为区域代码7本区域用户号码。!"$"$上述5"#3!号码结构中6&(4位用户号码)由运营商自己分配。应根据网络规模、网络结构制定分配方案。分配原则应保证号码位长合理、容量够用、便于记忆、便于管理。!"$".在设备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运营商在保证支持上述5"#3!编号的同时,也可以制定内部的设备编号方案。在运营商内部使用上述的内部设备编号方案寻址时,在运营商互联时使用5"#3!编号。:接口要求:"#0+1网络业务接口:"#"#0+1网络业务接口用于用户业务的接入。:"#"$0+1网主要可提供业务接口如下:(#)0+1接口:直接提供0+1信元中继业务,可通过2;8和6;8传送各种类型的业务数据。可提供的0+1接口主要有5#、5.、6+1/#等。($)帧中继接口:0+1交换机可以直接提供对帧中继(<=)业务的支持。主要支持帧中继的2;8连接。可提供的帧中继接口主要为信道化5#和非信道化5#。(.)电路仿真接口:0+1的电路仿真业务,是通过0+1对8>=业务的支持来仿真固定速率电路业务。可提供的电路仿真接口主要为信道化5#和非信道化5#。(!)’10接口:通过’10技术,可以将多个低速接口复用为一个高速接口,能提供速率在5#和5.之间的0+1信元中继业务,支持2;8和6;8。’10主要提供—$#.— !"速率接口的复用。由多条!"链路组成的#$%组能提供的逻辑链路带宽接近于该组内链路带宽的总和。(&)#’接口:#’接口包括局域网接口和广域网接口,局域网接口为(!、)!接口,广域网接口为’*+接口。&,-%.$网络中继接口&,-,"%.$网络中继接口用于交换机间的%.$信元中继连接。&,-,-%.$网络中继接口主要有!"、!/0./、+.$1"、+.$12、+.$1"3等。&,/接口配置要求&,/,"网络设备接口数量应按照具体业务和中继需求配置,并考虑一定的冗余。&,/,-设备端口技术参数应满足450.""671-66"《%.$交换机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3网络提供的业务3,6,"%.$网可提供的主要业务包括:(")基于%.$’890+890+’89的业务,专线租用业务;(-)帧中继专线租用业务;(/)仿真电路专线租用业务;(2)#’业务;(&)基于专线的8’:业务;(3)$’;+8’:业务。3,6,-用户的基本入网接口速率可在:<32=>?@、-$>?@A"&&$>?@之间灵活设置。%.$、帧中继专线用户的业务质量可通过%.$’890+890+’89业务参数进行调整。3,6,/专线业务用户可以通过55:、传输网、光纤、本地接入网实现接入。通过55:主要使用:<32=>?@和-$>?@速率接口;通过传输网、光纤、本地接入网主要使用-$>?@以上速率接口。3,6,2用户端设备可以是%.$交换机、%.$集中器、路由器等。B网络管理系统设计B,6,"%.$网络通过网管中心设置的网管系统实现管理。根据网络规模,网管中心可以采用分级集中设置。—-"2— !"#"$各级网管中心负责其所管辖区域内所有设备和网络的管理。上级网管中心在需要时可以逐级监视下级网络的运行情况;下级网管中心应能按要求上报网管信息。!"#"%对重要性高的网管中心可以考虑设置备用中心,确保在主中心故障情况下,备用中心可以实现网络管理。备用中心与主中心应设置在不同地点。!"#"&网管系统实现的功能应符合相关要求。!"#"’除了网管中心外,各设备安装节点可以配置设备监控维护设备实现对本节点设备的状态监控和运行维护。!"#"(网管中心一般采用带内方式实现与被管理设备的通信,即使用)*+网络内专用的虚连接电路。!"#"!网管中心内部为网管系统配置服务器设备和存储设备,根据需要考虑高可用性集群等方式保证设备可靠性。,设备配置原则,"#"-)*+工程相关设备包括网络节点设备、网络管理设备和相应的工程配套设备。,"#"$)*+网络节点设备是)*+交换机。交换机容量和端口配置规模根据工程业务规模确定。,"#"%网络每个节点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多台)*+交换机。低速端口和高速端口可以分别在不同的)*+交换机设备上提供。,"#"&为保证网络的业务一致、可管理和易升级,网络节点设备应尽量采用同一厂家的或兼容性好的产品。,"#"’)*+交换机关键部件(如交换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应冗余备份配置。,"#"()*+交换机技术要求应满足./0*--#12$##-《)*+交换机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交换机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要求。,"#",)*+网络管理设备包括网管系统所需要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和局域网设备。设备配置原则参见本规范第!章。,"#"1)*+工程配套设备可包括数字配线架、光配线架、电源设备、电源分配架等。新建的节点还可配置)*+测试仪表,以满足维护需要。—$-’— !设备安装设计!"#设备布置及安装!"#"#$%&机房应设立主机室,具有网管中心的应单独设立网管机房。!"#"’$%&交换机房环境要求:长期工作条件:温度#()*+,),湿度-,.*/(.;短期工作条件: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每立方米内直径大于,"(的灰尘粒子含量应低于十万个。!0!"#"+机房地面要求:$%&交换机房的地面应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性能。机架内上下应留空间,满足通风、防静电及布缆要求。!"#"-机房内设备的布放应符合以下原则:(#)近期、远期统一规划,考虑近期使用和发展预留空间,合理利用机房面积,便于施工、维护和管理,注意整齐美观。(’)同类设备相对集中,设备布置应有利于缩短架间布线及避免或减少不同类型缆线的交叉。(+)机房内设备排列间距可按表#的要求设计。表#机房内设备排列要求序号走道位置尺寸(0)#设备机列列端主要维护通道要求#"’*#"(’设备机列列端次要维护通道要求,"1+设备面对背间距,"!*#",-设备机背对墙间距,"1*#",(设备机面与玻璃隔断墙的维护间距!#"#!"#"($%&交换机房和其他数据业务机房合设时,2234523架可与其他业务2234523集中。!"#"/$%&交换机机房其他设计要求应符合62(,,+7#!!-《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和62(,,’7#!!-《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8设备的安装必须采取抗震加固措施,应符合62(,(!7#!!1《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和62(,/,7#!!1《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图集》。!"’布线要求!"’"#布线电缆应满足传输频带、允许衰耗、特性阻抗等要求,并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通常!"#交换机同步信号电缆从交换机同步端口布放到同步专用$$%,通信电缆布放到!"#业务专用$$%&’$%。()*)*!"#设备可采用机架上方布线与活动地板下布线两种方式。布线时信号电缆与电力电缆敷设路由应分开,光纤布放应采取槽道保护或套管保护等措施。()+电源与接地()+),!"#交换机采用直流-./0基础电源供电,其电源变化范围和脉冲电压值应符合1$&",23,-*222《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网管系统等采用交流**20供电,交流电源应由不间断电源(456)提供。()+)+供给!"#交换机的电源应有备用电。()+).!"#交换机所在通信局机房联合接地的接地电阻值要求7,!。()+)3机房内工作地线和保护地线应从电信楼内公共地线总汇集线排引接。—*,8— 附录!!"#设备的主要技术要求!"#交换机技术要求具体见$%&"’’()*+((’《!"#交换机技术规范》,本规范仅提出基本要求。!,(,’呼叫处理能力:呼叫处理能力即能够同时支持的最大连接次数,吞吐量为’(-./0以下时,不少于1((次&秒;吞吐量为’(-./0以上时,不少于’(((次&秒。!,(,+呼叫处理性能:忙时!"#连接建立时延平均值不高于2(30,连接释放时延平均值不高于1(30。!,(,4!"#交换机端口应能支持!"#信元线速转发。!,(,5!"#信元传送性能:包括信元差错率(678),信元丢失率(698),信元传送时延(6"%)和信元时延变化(6%:),根据具体项目制定要求。!,(,1!"#交换机应支持#;9<功能,即!"#交换机可作为标记交换路由器!"#*9<8。!,(,=!"#交换机应设置外定时和线路定时两种同步方式。外定时接口应符合>"?*"建议-,@(4对+(52ABC和+(52./0外同步接口的规范要求。设备应有两个以上外同步时钟接口,并且能检测端口故障,自动切换。线路定时包括<%B和;%B两种传输线路定时。!"#交换机设备应有内部时钟,内部时钟应符合>"?*"建议-,2’4规范要求。附录D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要求D,(,’网管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故障管理、计费管理等。D,(,+配置管理配置管理包括网络资源配置、网络业务配置、网络状态显示、:;E管理。’网络资源配置’)网络节点、插板和端口的增加、删除、改变及拓扑结构的显示;+)在初始化的安装时应对参数进行配置,对软硬件进行检查;4)配置网络节点模块,包括>&F卡、端口和冗余配置等;5)每个端口上:;>&:6>的有效值范围;1)接入速率和中继带宽的配置;=)可对虚电路的优先级进行配置;@)若线路故障,网络应能自动重新路由,或迂回至人工指定的路由上;—+’2— !)网络节点管理权限口令的设置和修改。"网络业务配置#)网管可配置的业务应包括:$%&信元中继业务、帧中继业务、可配置虚电路、电路仿真等本网络所提供的所有业务。")可以对故障、拥塞监测门限进行设置和改变。’网络状态显示#)网管系统应能监视全网的拓扑并用图形方式显示网络的拓扑结构。并能快速准确的反映网络运行状态。")应能显示网络节点、插板、端口的运行状况,中继线及用户电路的配置和利用情况。’)网管系统应能支持逐级显示功能。()*+管理网管系统应能为用户配置虚拟专用网()*+)。由网管系统授权,)*+网管应具有以下功能:#)收集)*+内部网管信息,如业务量、拓扑结构、链路状态、业务流量、网络资源的占用情况等;")性能监视;’)故障告警和检查;()相关信息的配置,如:硬件配置、业务配置,同时还应具有)*+的内部计费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性能管理性能管理主要包括:#性能信息的收集#)网管系统应阶段性和实时性记录以下信息,并随网络的变化加以修改:/-网络用户信息,包括用户数及分布、用户业务特性要求等相关内容;0-网路节点、中继线资源信息,包括已使用和未使用的端口数、带宽的使用情况、中继线的利用率等;1-记录、统计并报告网络资源利用情况,2)3呼叫失败和失效的原因等性能相关参数,并形成性能管理日志文件。")网管系统应能实时和阶段性收集网络运行的性能数据,至少应包含:/-现用的)*4)3连接的数目0-对每个端口,有关)*34)33的以下数据:发送的信元数接收或转接的信元数发4收信元数或信息速率因超出5*34+*3约定的参数而被丢弃的信元数—"#6— 超出!"#$%"#约定的参数但继续被传送信元数收到#&"’(、#&"’)的信元数严重信元误块率最小$平均$最大时延信元时延变化信元差错率信元的丢弃率,包括因信头出错而丢失的信元,信元误插率发生严重拥塞的时长发生中度拥塞的时长发生轻度拥塞的时长拥塞告警次数*)网管系统应能对以上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并显示,同时形成一段时间的历史数据。应能对收集的数据形成报告并提供打印功能,同时可进行网路分析。+)对于阶段性收集的信息,网管系统应能设置收集信息的时间间隔。,告警及过滤))网管系统应能够对拥塞监测的门限值、告警的门限值进行设置。,)网管系统应能够对网络进行监视,对于网络拥塞、设备(交换机、板卡、电源、风扇、时钟等)及中继电路、用户电路故障或指标劣化到门限值的节点以图形方式和文本方式显示。*统计报表网管系统应对历史时间的网络性能数据和网络故障数据提供报表和图形报告,为网络优化和规划提供依据。-.(.+安全管理网管系统应具有配置用户识别符、口令、访问控制级别和范围的功能,能对网络节点访问口令进行配置和修改,对用户权限进行鉴定,防止非法访问,记录全部登录过程和操作过程,提供安全日志,提供超时管理,安全注销等安全管理功能。-.(./故障管理网管系统应能在设备失效、指标劣化到一定程度时发出告警。网管系统应能够从网络中实时收集故障信息,对这些故障信息及时处理,显示较大告警,并对网络设备实施必要的控制。网管系统应能完成端口及用户电路的环回测试(单向环、双向环)功能。网管系统应能利用环回测试等手段对故障进行定位,并在需要时发送命令到各节点,进行网络控制。网管系统应能够以图形方式显示网络的故障位置,并有可视可闻告警。网管系统应能够生成网络节点和中继线的告警统计报告。网管系统应保存一定阶段的告警历史记录,以便对告警报告进行检索并作详细—,,(— 分析,同时可人工或自动地删除告警报告。路由追踪功能。线路中断时,用户电路能够自动重选路由或自动地切换到所指定的第二路由。由于网络故障会出现大量相关的故障信息,网管系统应支持故障信息的过滤、关联等智能处理。网管系统应能够生成故障管理日志文件。!"#"$计费管理%计费的一般要求网管系统应支持基于通信量和通信时长的&’()帧中继计费。*计费信息的收集网管系统应收集网络使用情况的报告,按照一定的计费原则进行计费,形成计费报告。+计费信息的处理网管系统应能够对计费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形成计费报告。计费信息在网管系统能够进行较长期的联机存储和长期的脱机存储。由网管系统采集的计费数据应能方便地输出到系统以外,输出的形式应包括格式文件、灵活的程序接口(&,-)等。!"#".网管系统应提供统计数据报表功能。!"#"/网管信息的传送应支持带内传送和带外传送方式。附录0本规范用词说明本规范条文中有关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了以下四级写法:0"#"%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0"#"*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0"#"+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0"#"1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条文说明!总则本规范是参照各运营商"#$网工程建设情况以及相关邮电技术规定编写的。%术语与符号根据本规范的特点,在本章中列出了"#$工程设计规范中出现的技术术语和中英文对照,按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网络设计&’!网络结构&’!’!"#$骨干网是否再细分为省际骨干网和省内骨干网,视运营商的具体情况而定,本规范不作具体规定。&’%网络组织&’%’%骨干网()%节点之间在业务量较大时可设置直达的中继电路。&’&网络性能要求本规范参照通信行业标准*+,#!!-%.%--!《基于"#$的多媒体宽带骨干网技术要求———网络性能部分》推导出相应的网络性能要求,主要是指满足/01!要求的网络性能指标。目前,由于某些/01等级和某些性能参数未规定指标,"#$网络提供这些等级业务时,依赖于网络的实时状态,而不具体规范相应的网络性能要求。&’&’!信元传送时延(!)当"#$节点之间连接不包含卫星跳程时,分配的)#+指标为:)#+(23)、(45267’%893):(;3<6&--93)这里:;3<是计算)#+分配时假定连接部分包含的"#$交换机数和交叉连接数。"#$按最大两边接入网各%台,两边省内骨干网各&台,省际骨干网&台考虑。交叉连接设备同"#$设备数量。—%%%— !"#为路由长度。按长途传输$%&&’#,两边中继传输各(%&’#,两边接入网各%&’#考虑,全长$)&&’#。*+,+,误信元比和严重误信元块比国内端到端误信元比3$-.!(!"#/&+&&,012,/$1)/0/(&这里:!"#为路由骨干网长度。按长途传输$%&&’#,两边中继传输各(%&’#考虑。&+&&,01为宽带网误信元率在国内骨干网上的分配系数。$1为宽带网误信元率在接入网上的固定分配系数。3$为,4%&&’#端到端567连接的误信元概率的上限值。0/(&(,)国内端到端严重误信元块比308.-9!(!"#/&+&&,012,/$1)/(&这里:!"#、&+&&,01、$1的含义和取值同上。30为,4%&&’#端到端567连接的严重误信元块比的上限值。0/(&0信令和寻址方案0+(信令我国567网目前实际采用设备制造商的产品基本上采用567论坛的信令规范,:;<侧采用567论坛的:;<*+(信令标准,在;;<侧采用567论坛的基于静态路由的<<8=信令或基于动态路由的=;;<(+&信令。因此,从设备实际情况出发,建议在567网中采用基于上述567论坛信令标准制定的我国规范:《基于567的多媒体宽带网信令规范》和《基于567的网络接口(=;;<)信令规范》。<<8=和=;;<信令都可用于;;<接口,<<8=采用逐跳选路的静态路径选择,=;;<采用源路由动态路径选择。采用=;;<的567网络比<<8=有更好的扩展性和可靠性。但不同厂家设备之间运行=;;<可能存在不兼容问题,而<<8=的兼容性较好。因此,通常在同一厂家设备的网络中采用=;;<,在不同厂家设备网络互联(如骨干网和省网互联)时采用<<8=。0+,寻址0+,+(;8()位用户号码)应全网统一分配,可分为区域代码和本区域用户号码,本区域用户号码还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划分。例如:)位号码可分为*位区域代码、*位用户交换机号和*位端口号。提前制定分配方案有助于号码的规范管理和便于理解。—,,*— !"#"#$%$域为&"’(!的)*+端系统地址结构(&"’(!)&,))-子地址的方式是我国规定的宽带网络地址格式,因此)*+网都应支持这种地址寻址以实现互通。由于)*+交换机可同时支持多种)&,)地址格式,因此运营商可以同时定义自己的地址编码方案以更直观的支持一些特殊结构(如更多的网络分级)。但两种地址两种地址方案同时也将影响路由表的收敛,增加网络设备的负担。(网络提供的业务从)*+网本身来看,主要提供的业务是数据专线业务。由于)*+网络具有很好的./,保证能力,因此)*+网提供的数据专线可以承载多种不同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包括各种多媒体业务。这些业务只是在)*+网上承载的,不能作为)*+网提供的业务。—##!— !!、"#$%工程设计暂行规定(&’()*+,-./++*)!总则!0+0!为了使我国无线局域网工程设计有所依据,特制定本暂行规定。!0+0/本暂行规定适用于我国无线局域网新建工程设计。改扩建工程应在合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参照本暂行规定执行。!0+01工程设计必须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坚持设计的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0+02无线局域网的设计应遵循开放性的原则,设计的网络应具有可运营性、可管理性、可增值性、可扩充性。设计应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努力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0+0*工程设计应与业务和通信网络发展规划相适应,以近期业务需求为主,兼顾远期业务发展,并尽量为工程的扩容、改造创造条件。!0+0-工程设计应考虑施工、维护方便及机房和相关设备摆放环境的整齐美观。!0+0,当本暂行规定与国家标准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为准。!0+03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暂行规定个别条款有困难需做适当改变时,设计中应充分阐述理由,并提出采用相应措施的报告,呈主管部门审批。/术语和符号本暂行规定使用了以下术语:$$$:$4567859:;59<8、$456<=9>;59<8、$::<48598?认证、授权、计费的简称$@:$::7AA@<85=%/62%(:()1*?20>)(*C&’9’可变长子网掩码8;=:8/+(%(’’;@@%/6&*/-)=+-*-6-%无线应用协议8:;3:8/+(%(’’:-6&%;+(&3(*<-+9无线局域网E组网方案EFG组网原则EFGFG无线局域网一般由客户终端通过无线网卡接入;=,由;=接入访问控制器;!,再由;!分别接入;;;服务器和")*(+)(*。EFGFH建议采用普通的;=,实现桥接功能。EFGFE;!实现的功能为管理;=、对客户终端实现接入控制、采集计费信息。EFGFI无线局域网应能支持;;;协议,实现对用户的认证、授权和计费。EFGFJ无线局域网一般有集中式、分布式等组网方式。EFH集中式组网EFHFG集中式组网是指将无线局域网接入的流量通过中继网络汇聚到相对集中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业务网关。EFHFH用户规模不是很大时宜采用集中式组网,所有数据流量均接入无线接入业务网关。EFHFE集中式组网方式宜采用===-K认证方式或#L!=M8KN认证方式。EFE分布式组网EFEFG分布式组网是指采用二层以太网交换机汇聚多个;=的流量,连结到设置在每个服务区(用户驻地)的无线接入业务网关。EFEFH具有较大规模用户的公共场合宜采用分布式组网,多个服务区需要多个无线接入业务网关。EFEFE分布式组网方式宜采用===-K认证方式或#L!=M8KN认证方式。—HHO— !"#公众区$%&’网络设计原则!"#"(公众区$%&’的设计建议基于现有的城域网,不再单独组网,原则上不改变现有城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公众区$%&’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包括%&’、&*+%等。建议已有%&’的小区首选%&’的接入方式,其次可考虑采用&*+%专线等。!"#"!公众区$%&’的联网和后台应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按业务情况分地区逐步实现。公众区$%&’业务的认证、计费等建议采用集中后台方式。#公众区$%&’热点选点和覆盖原则#","(在选择公众区$%&’热点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原则:布线不方便且有上网需求的场所;有较强辐射力、影响力的场所;商务人员或记者等流量大的场所;拥有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人士经常出入的场所;网络的建设应以满足业务覆盖需求和热点需求为原则;公众无线局域网的建设以业务需求、经济效益为导向,并以一定的前瞻性地选择热点,原则上不进行全覆盖建设。#",")$%&’的覆盖规划应主要考虑为保证&-无线信号的有效覆盖,对&-天线进行选址与相关配置。通常有室内独立&-覆盖、综合覆盖和室外独立&-覆盖几种不同的方法,规划人员可根据覆盖场点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分布式覆盖适用于有多系统综合覆盖或建筑面积比较大、用户分布比较广的场合,如大型办公楼、商务楼、酒店、宾馆、机场、会展中心等,不适用于有非常高容量需求的场点。#","#独立&-布点覆盖适用于建筑结构较简单、面积相对较小、用户相对集中的场合及对容量需求较大的区域,如会议室、酒吧、休闲中心等。#",".室外&-布点覆盖适用于对室外公共场所开阔地带(如广场、社区)、低浅楼群(如延街的商铺、砖混多层楼宇)和较难进行室内施工的热点(如一些中小型宾馆、酒店等)。#","/对于有多个$%&’网络存在的区域,&-的布放应尽量避免频率的干扰,后布放的&-可以通过扫频的方法检测原有&-的频率再进行频率设计。#","0一般情况下&-的发射功率可设置允许的最大值(),123,在用户数较多,&-数量较多的区域,可以通过降低发射功率来减少覆盖范围,以达到减少同频干扰的目的。#","4覆盖方案设计中选择&-时,应综合考虑所需成本、系统整体成本、维护成本、系统间干扰等因素。—))0— !无线接入原则!"#无线接入部分要求!"#"#在工程设计中,应以用户需求和用户分布情况为基础,结合当地发展规划,设计出合理的$%&’网络。!"#"($%&’网络无线接入设备(&))的建设规模既应满足近期用户的需求,又应考虑今后用户增加和用户需要引入新业务时系统扩容和系统升级的策略。&)的布置可适度超前发展,但应防止盲目求全求大,以免造成资金的积压浪费。!"#"*$%&’无线接入网络的建设应结合本地业务网的建设统筹安排。!"(无线设计要求!"("#不同的用户需求,对于网络的质量也有不同的要求,实际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不同的环境,确定不同用户区域相应的&)覆盖范围。!"("(在实际设计中,应结合实际建筑情况、用户数量预测以及用户需求预测来设计&)的数量。!"("*设计人员应综合考虑覆盖区域、用户应用、用户数量、业主要求等因素,确定&)的布放位置和安装方式(挂墙、吸顶等),并且确定天线、网线及电源线的位置和布置路径,确定走线路由、长度等数据。!"("+设计人员应根据设计图以及用户在覆盖区域内的分布情况标示出每个&)的覆盖区域,分析可能存在的盲点地区,考虑&)之间的干扰,特别是与已有&)之间的干扰,适当调整&)的布放。此外,相邻楼层的&)也会出现彼此干扰的情况,因此要特别注意从立体的角度考虑每一个&)所覆盖的区域。!"("!在无线接入点的数量和位置确定后,必须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频带资源。,-("##.标准规定在("+/012("+,*!/01的频段中共有#(个子信道,但是这#(个子信道是互相重叠的,只有三个频点是相互之间没有重叠,可以同时使用的,就是一般的#、3、##信道。因此,在分配信道时,应尽量错开分配这三个频点,使重叠区域的信号不受同频干扰。在分配信道时,还需考虑已有的&)采用的信道,同样应注意避免同频干扰问题。!"("3设计中应为长时间使用$%&’网络的用户考虑交流供电,无线上网卡的功耗一般为(--4&5!6左右,需在适当的地方安装((-6交流电源插座,方便对便携式手提电脑供电。!"*&)7天线的选址原则!"*"#信号源的布放位置对信号覆盖的效果起很大作用,应根据周边的实际建筑、隔断情况,合理放置,使其有利于信号覆盖且使得相互间干扰最轻。!"*"(当确定为独立&)布点覆盖时的&)布放位置与综合覆盖时的天线布放—((,— 位置,宜参考以下几个原则:室外与室内空旷区域总体宜以蜂窝状布局,包括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将信号均匀分布,控制每个!"天线覆盖区域的重叠区域;!"天线应布放在高处,以增大网卡接收面积,减少人员走动等环境变化对信号传播的影响,改善!"的接收性能;!"#天线方向可调,安装时应确保天线主波束方向正对覆盖目标区域,保证良好的覆盖效果;!"#天线安装位置的确定应使信号在目标覆盖区内尽可能少穿透隔断、穿透时与隔断垂直,以减少信号衰减;!"天线安装位置需远离电子设备或者必要时对干扰源加以屏蔽,例如微波炉、监视器、电机等。$%&%&在选择!"布放位置时应注意潜在的可能影响无线射频信号传播的障碍物,如金属架、金属屏风等物体。$%&%’各障碍物射频信号衰减度可参考表$%&%’:表$%&%’障碍物射频信号衰减度参考表()障碍物相对衰减度范例木材低办公室分区塑料低内墙合成材料低办公室分区石棉低天花板玻璃低窗户砖中内墙和外墙大理石中内墙混凝土高楼板和外墙金属很高办公分区、防火门*编号方案、地址分配与域名系统*%+编号方案*%+%+注册用户与持卡用户上网的用户帐号:注册用户和持卡用户上网时的用户帐号的表示方法为:,-./012.3/.142。其中,-./012.为用户名,/.142必须能标识出不同的业务提供商,在网间漫游时需要。用户在网内网时,只需键入,-./012.即可,不需键入/.142。用户在其它业务提供商的网络上网时,要求键入全用户帐号,—665— 即!"#$%&’#($#&)’。*+,地址分配*+,+-./地址用于用户和应用的标识和网络路由。无线局域网只需要规划用户无线网卡的地址。*+,+,无线局域网的./01地址规划和分配应遵循下列原则:-+按需分配,避免./地址的浪费地址分配时应根据规模、建设周期、业务发展预测等因素综合考虑,本着既满足需求又不造成浪费的原则进行分配。在网络建设、扩容过程中规划地址时,应在满足网络近期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使用,避免./地址的浪费。,+充分利用2.34、5678等技术,合理高效地使用./地址在规划地址时,应打破传统9类、:类、2类地址的划分,充分利用无类型域间选路(2.34)技术及可变长子网掩码(5678)等技术,合理、高效地使用./地址,不应使用2类地址做为规划的最小单位。采用2.34、5678等技术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地址空间,但划分子网掩码时要注意保持地址的连续和路由表的优化。;+提高地址利用率地址规划和分配时应注意按需分配,不造成浪费,提高地址利用率。合理扩大分配窗口值,尽可能提高已获得的./01地址的利用率。1+保持地址分配的连续性为保证./网络的整网运行效率,简化各路由节点的路由表,在分配./01地址的过程中,应尽量保证网络内部地址的连续性,尽量按地域分配连续的./地址块。<+为了业务发展的需要,地址规划时可以进行合理的地址预留地址预留时要注意地址的聚合问题,同时预留的空间应该有一定限度,避免地址的闲置和浪费。=认证原则=+>+-用户认证方式的选择应考虑认证技术的成熟性、应用的风险、用户漫游对认证方式的要求、用户使用?69@技术的复杂度等。=+>+,用户认证方式主要有///AB、3C2/D?B:和.BBBE>,+-F三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宜采用///AB、3C2/D?B:认证方式。=+>+;3C2/D?B:认证方式一般有通过账号和密码进行认证、通过手机进行认证等认证方式。=+>+1建议建设集中的认证平台,在公共场所优选3C2/D?B:认证方式,以方便于用户的使用习惯;对于家庭用户和企业用户可以只支持///AB认证方式。=+>+<92应能为无线接入用户提供可以识别的标识,为计费后台提供用户按不同接入方式时的计费依据。—,;>— !计费原则!"#"$%&’(计费方式宜为以下四种:$、包月无上限:基本费(免费时长),其中免费时长不限;)、包月有上限:基本费(免费时长)*计费通信时长+单价;,、按时长:计费通信时长+单价;-、按流量:计费通信流量+单价。!"#")计费软件应按照!"#"$的原则开发或者在原有的计费系统软件上增加相应的模块。!"#",为了明确账户使用%&’(的情况,建议计费软件在账户中加入业务类别属性,表明用户所能使用的不同接入方式:%&’(、’./&、&’(等,为统计分析和清单查询提供依据。!"#"-计费软件应实现对于同一个账户当使用不同的接入方式时能按照不同的收费标准计费。!"#"0建议计费软件能实现当用户在漫游方式下使用%&’(时按照!"#"$的原则收取%&’(的使用费的同时还收取漫游费的功能,根据业务需要一定情况下也可以不实现收取漫游费的功能。1全国漫游1"#"$用户的漫游是指用户在非用户归属的234567服务器管理区域内的业务需求,通常是指用户在非业务申请注册地的异地应用。1"#")%&’(的用户的显著特点是移动性强,要求随时随地能方便的接入%&’(,因此全国漫游是应当实现的。1"#",建议全国漫游平台的后台系统能根据234567包中的(’/89:;<8=>?@值判断是窄带还是宽带接入,从而对不同的接入方式提供不同的处理。1"#"-建议所有省的2345679;:A>都可以指向国家中心的234567服务器,由国家中心的234567服务器来实现不同省份之间234567包的中继转发工作。部分省份之间也可以直接进行234567包的发送。1"#"0建议全国中心负责分配和管理省认证中心和全国中心之间相互认证的对称密钥,并且宜采用网外传输方式。1"#"B全国漫游计费可参考如下流程:计费服务器收到(’/的计费请求,发现是异地开户的用户,则向全国中心或开户地234567服务器转发计费请求;全国中心或开户地234567服务器收到计费请求后,存储后转发给开户地计费服—),$— 务器;开户地计费服务器在成功记录后,发送响应信息给全国中心或开户地!"#$%&服务器;全国中心或开户地在存储响应信息后转发给接入地计费服务器;接入地计费服务器收到响应信息后,记录记费信息。成功记录后向’()发回响应;统一以接入地原始计费信息为计费依据;开户地计费服务器根据本地地计费方法,按漫游的咨费标准对用户计费。*+网络管理*+,+,*无线局域网应有一个良好的网管系统。每个(-覆盖的区域较小,设备数目较多,且不同的覆盖区域在网络结构和功能上都有一定的独立性,良好的网管系统可以很好地维护网络和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中的故障。*+,+,.网管系统可以参考以下方案:*,由于(-分散且每个(-所需要传送的网管信息量小,因此宜采用带内网管;.,可以利用(-厂家的网管系统对(-进行管理;/,应支持)’0-1.21/。**网络性能**,+,*(-以上3-网络性能参考《宽带3-城域网工程设计规范》(456666676666)。*.网络安全*.,+,*在89(’部署时,尽量避免在没有实施安全政策的情况下部署89(’,根据所需要的网络功能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实施方案。*.,+,.在实施安全政策时,建议考虑如下设计目标:按照策略提高安全性和防止攻击;无线网络接入有线资源时认证和授权;无线数据保密性;接入点((::;&&-<$=>)管理;用户访问网络资源时的认证;高可用性。*.,+,/建议89(’设备遵守以下规定:—./.— 接入点安全建议:为管理接口提供用户认证;为!"#$选择特殊的公共字串,并经常修改;如果管理基础设施允许,应配置为!"#$%&’()*+,;关闭制造商提供的不安全、不必要的管理协议;只对专用有线子网提供管理流量;如果可能对所有管理流量加密;如果可能实施无线帧加密;客户机安全建议:关闭特殊模式。-./0/1不同运营商的2$应通过不同的!!34来进行区分,每一个子网络都需要独立的身份验证,只有通过身份验证的用户才可以进入相应的子网络,防止未被授权的用户进入本网络。-./0/5建议2$可以支持用户二层隔离。-./0/6建议27带有防火墙或另配防火墙,同时根据不同的终端需求采取分配不同3$地址的策略。-8设备配置-8/0/-无线局域网一般配置有222服务器、27和2$等设备。-8/0/.无线局域网中采用的各种网络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的设备技术规范。-8/0/8222服务器实现对无线接入用户进行认证的功能。-8/0/127设备实现对无线接入用户进行接入控制和3$地址的分配功能。-8/0/52$设备实现对无线接入用户的无线接入。-8/0/62$设备的选型主要从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天线种类来考虑。-8/0/92$设备的电气性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扩频方式;调制方式;接收灵敏度;最大发射功率;发射功率是否现场可调;与不同厂家网卡是否兼容;双频方式;系统恢复时间;无故障连续运行时间;供电方式。—.88— !"#$#%&’设备的发射功率越大,就表示&’的前向覆盖距离越大。目前规定&’出口最大发射功率为!$$()*。建议&’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此功率。!"#$#+在取电困难的情况下,建议使用网线对&’设备进行远端供电。!"#$#!$当室内没有水泥建筑物阻挡,天线安装在天花板的,发射功率为,$()*的情况下,&’在相应的覆盖半径下所达到的接收电平,建议参考表!"#$#!$。表!"#$#!$&’的覆盖半径与接收电平的对应表距离(米)!$"$-$%$接收电平(()*).-$./-.!$-.!"-!"#$#!!机械性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功耗;.&’尺寸大小;.重量;.安装方式;.抗温性能;.防尘性能。!"#$#!,为了效果美观、便于安装,&’的体积宜尽量小。!"#$#!"&’设备的重量过重,会影响安装的方便灵活性,对于不能承重的天花板,设计时应考虑加固问题。!"#$#!0为了适应不同的场合,&’的安装方式应该多样化,目前大多数&’均可挂墙或吸顶安装,能够满足安装的一般要求。!"#$#!-&’设备运行温度应在$1--摄氏度之间。!"#$#!2对于比较恶劣的条件,需要考虑&’设备的防尘、防湿性能。!"#$#!/对于天线种类,应进行以下几方面比较:天线最大增益;水平波瓣角;&’与天线是否一体化设计;一个&’可以连接天线的最多数目;&’与天线之间允许的最远距离。!"#$#!%在34&5业务还没有大力推广时,34&5建设方案应该重点放在无线覆盖上,水平波瓣角宜在2$1!,$度比较好;对于需要有针对性的覆盖某些区域,建议使用定向天线。!"#$#!+&’设备与天线之间的最远距离一般宜在"$*以下。!"#$#,$建议&’可以同时支持%$,#!!6和%$,#!!7功能。!"#$#,!在,#081,#0%"-89:频段的&’设备的射频部分与其天线必须按照一—,"0— 体化设计和生产,其外部的调整或控制装置仅用于在型号核准的技术指标范围内进行调整或控制。在设置使用时,严禁改用其他天线或额外加装射频功率放大器。!"#$#%%选择&’设备时可参考《关于调整%#()*+频段发射功率限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无〔%$$%〕","号)。!(场地设计要求!(#$#!&-设备和后台设备一般安装在机房内。!(#$#%机房设计应符合./,$$"01(《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机房设计的面积应结合工程远期发展需要留有发展余地。!(#$#(机房的平面布置应合理,设备排列整齐、便于维护,属于不同网络的设备布置之间应有一定的分割,应尽量提高建设面积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考虑工程远期发展需要适当预留设备扩容位置。机房内设备排列要求可按表!(#$#(设计。表!(#$#(设备排列要求表序号序号走道位置尺寸(2)!设备机列列端主要维护走道宽度!#%3!#,%设备机列列端次要维护走道宽度$#4(个别突出部分不小于$#5)"设备背对背间距$#43!#$(设备机背与墙间距$#43!#$,设备机面与玻璃隔断墙的维护间距!!#!!(#$#,机房环境要求、接地系统、防火安全及综合布线方面建议满足。!(#$#5机房温、湿度的要求如下:温度:!43%4摄氏度,温度变化率小于,摄氏度6小时;相对湿度:($37$8,不结露、霜。!(#$#7机房洁净度的要求如下:灰尘粒子不得是导电的、铁磁性的和腐蚀性的;直径大于$#,的灰尘粒子浓度小于",$$粒6升;!2直径大于,的灰尘粒子浓度小于"$粒6升。!2!(#$#4机房噪声、电磁干扰、静电干扰的要求如下:一般情况下,机房内的背景噪声不宜大于549:;机房内的电场强度,不应大于!%$9:(),磁场强度不应大于($$&<2;!;<2有关静电干扰方面的要求,应符合./6=7,(01,《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的要求。—%",— !"#$#%机房照明的要求如下:机房照明方式采用一般照明,要求水平面(距地$#&’)照度为($$)*$$+,,直立面(距地!#"’)照度为-$)*$+,;工作区内一般照明的均匀度(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宜小于$#.。非工作区的照度不宜低于工作区平均照度的!/*。!"#$#!$机房供电的要求如下:交流(($0,所用的交流用电必须经由123供电系统或逆变器供电系统提供;电压:(($0单相4-&$0三相,允许变化范围为5*6)7!$6;频率:*$89变化小于*6;电源波形:正弦波畸变不大于-6。!"#$#!!机房内设备的接地要求机房的接地设计应符合《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的要求;机房内直流工作地、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应分开设置;设备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欧姆。!"#$#!(机房消防安全的要求如下机房的电源线与信号线的孔洞、管道应分开设置,机房内的走线除设备的特殊要求外,一律采用不封闭走线架;交流线应采用绝燃材料加护套;机房建筑材料要采用非易燃或阻燃材料;主机房要同时设计安装消防报警系统;施工中要把电力线与信号线分架分孔洞敷设;必须同槽同孔敷设的或交叉的要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机房设备的排水管不能与电源线同槽敷设或交叉穿越;确实必须同槽或交叉的要采取可靠的防渗漏防潮措施;机房空调隔热层不能采用易燃和可燃材料;施工完毕应将竖井和孔洞用不燃或阻燃材料封堵。!"#$#!-机房内设备的安装必须采取相应的抗震加固措施,并符合有关的抗震规范。!"#$#!":2设备不需要安装在机房内,一般安装在室内、室外场所。!"#$#!*:2设备应安装在安全、防盗的区域。!"#$#!;:2设备宜安装在温度在$)**摄氏度的环境下。!"#$#!.:2设备应安装在防尘、防水的环境下。!"#$#!&带天线的:2设备应安装在无阻挡的区域,以免影响信号发射。—(-;— !"、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验收规范(#$%&’()(*"((’)!总则!+(+!本规范是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依据,适用于新建工程和扩建工程。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本规范未包括的内容和指标要求,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工程合同等的要求执行。当本规范与国家标准及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和规范为准。!+(+,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进行随工检验工作。!+(+-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有困难时,建设单位应充分论述理由,并提供报告呈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竣工验收工作应执行信息产业部《邮电通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有关规定,验收项目和方法按本规范办理。!+(+.由于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具有技术新、涉及面广、发展快的特点,本规范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的发展不断补充、完善。"单点测试"+!机房环境和安装工艺检查"+!+!如果工程中包括了机房环境改造,对机房环境进行检查。"+!+"安装工艺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设备应完好无损。"插板类型、数量、安装位置与设计图纸相符。,设备的各种选择开关应置于指定位置上。-设备的各种熔丝规格应符合要求。’用万用表测量机架和机箱,接地良好,地线上应无电压存在,如地线上杂散电压大于(+’/时,应排除故障。若有逻辑地,不能与工作地线、保护地线混接。.用万用表测量供电电源回路上应无电压存在;用万用表测量其电源线对地应无短路现象。—",)— !设备在通电前,应在电源分配架输入端测量主电源电压,确认正常后,方可进行通电测试。"线缆的安装布放工艺应符合要求。#各种文字符号和标识应齐全、正确。$%机架的抗震措施应符合要求。$$架内设备的安装固定应符合要求。$&设备的通信系统连接、电源系统连接符合设计要求。&’&硬件检测&’&’$硬件检测目的:检验硬件配置的正确性,测试系统各种物理设备及其端口的完好性与可用性。&’&’&硬件检测原则:$各种硬件检测所采用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指令及步骤应经建设单位和厂家共同协商确定。&各种硬件设备按照操作程序,逐级加上电源,电源接通后,用万用表测量()"*或交流&&%*电压应符合要求。+设备内风扇装置应运转良好。&’&’+路由器设备检测:$检测路由器的软硬件配置,包括软件版本、内存大小、接口板信息等。&检测路由器的系统配置,包括主机名,各端口地址、端口描述、口令加密、开启的服务等。+检测路由器的端口配置,包括端口类型、数量、端口状态。)在路由器内的模块(例如路由处理引擎、交换矩阵、电源、风扇等)具有冗余配置时,测试其备份功能。&’&’)交换机设备检测:$检测交换机的端口,包括端口类型、数量、端口状态。&在交换机内的模块(例如交换矩阵、电源、风扇等)具有冗余配置时,测试其备份功能。&’&’,服务器设备检测:$检测服务器设备的主机配置,包括-./类型及数量、总线配置、图形子系统配置、内存、内置存储设备(软盘驱动器、硬盘、-0驱动器、磁带机)、网络接口、外存接口等。&检测服务器设备的外设配置,例如显示器、键盘等。+检测配置的外置海量存储设备(外置硬盘、磁带机等)。)检测服务器设备的系统配置,包括主机名称,操作系统版本,所安装的操作系统补丁情况。—&+"— !检查服务器的网络配置,如主机名、"#地址、网络端口配置、路由配置等。$检查服务器中所安装软件的目录位置、软件版本。%在服务器内的模块(例如电源、风扇等)具有冗余配置时,测试其备份功能。&’&’$其它设备检测:其它设备的硬件检测应参照工程有关合同规定进行。&’(系统测试&’(’)系统测试目的:测试局域网、节点内路由器基本功能,测试节点连通性、测试节点路由、节点内服务器基本功能、节点内设备的性能检查及节点安全测试。&’(’&系统测试原则:)系统测试主要针对系统各项功能进行验证。必要时,应进行功能所遵守的各种协议的一致性测试、功能完备性测试。&测试采用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指令及步骤应经建设单位和厂家共同协商确定。(下面各条所列出的功能为节点的常用功能,测试时应根据节点功能设计情况对全部或部分项目进行测试。&’(’(系统测试准备:)测试前应准备好必需的仪表(包括软件、硬件)。仪表在测试前应作校准。&测试若需现网配合,应在测试前作好相关的测试数据准备。&’(’*节点局域网测试:若节点局域网中存在几个网段或进行虚拟网(+,-.)划分,测试各网段或+,-.之间的隔离性,不同网段或+,-.之间应不能进行监听。&’(’!路由器基本功能测试:)对路由器的测试可使用终端从路由器的控制端口接入或使用工作站远程登录。&检查路由器配置文件的保存。(检查路由器所开启的管理服务功能,例如/.0、0.1#、.2#、034567等。*检查路由器所开启的服务质量保证措施。例如对于接入节点,重点检查业务分类功能;对于核心节点,重点检查队列管理、拥塞管理功能功能等。&’(’$服务器基本功能测试:)根据服务器所用的操作系统,测试其基本功能。例如系统核心、文件系统、网络系统、输入8输出系统等。&检查服务器中启动的进程是否符合此服务器的服务功能要求。(测试服务器中应用软件的各种功能。&’(’%节点连通性测试:—&(9— !测试节点各网段中的服务器与路由器的连通性。"测试节点各网段间的服务器之间的连通性。#测试本节点与同网内其它节点、与国内其它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的的连通性。"$#$%节点路由测试:!检查路由器的路由表,并与网络拓扑结构尤其是本节点的比较。"测试路由器的路由收敛能力,先清除路由表,检查路由表信息的恢复。#路由信息的接收、传播与过滤测试:根据节点对路由信息的需求以及节点中路由协议的设置,测试节点路由信息的接收、传播与过滤,检查路由内容是否正确。&路由的备份测试:当节点具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出入口路由时,模拟某路由的故障,测试路由的备份情况。’路由选择规则测试:测试节点对于路由选择规则的实现情况,对于业务流向安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流量疏通的负载分担实现情况,网络存在多个网间出入口时流量疏通对于出入口的选择情况等。"$#$(节点安全测试:测试节点针对网络安全所采取的措施。!路由器安全配置测试!)检查路由器的口令是否加密。")测试路由器操作系统口令验证机制屏蔽非法用户登录的功能。#)测试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功能。&)对于接入路由器,测试路由器的反向路径转发()*+)检查功能。’)检查路由器的路由协议配置,是否启用了路由信息交换安全验证机制。,)检查路由器上应该限制的一些不必要的服务是否关闭。-)测试路由器上的其它安全配置内容。"服务器安全配置测试!)测试服务器的重要系统文件基本安全性能,如用户口令应加密存放,口令文件、系统文件及主要服务配置文件的安全,其它各种文件的权限设置等。")测试服务器系统被限制的服务,例如./01服务器中所有不必要的服务均应被禁止,如234567、789、7:;534、<2<=等。#)测试服务器的缺省用户设置及有关帐号是否被禁止。&)测试服务器中所安装的有关安全软件的功能,例如>?+@7A==67等。’)测试服务上的其它安全配置内容。"$#$!B节点性能检测!测试路由器设备的?+.利用率、主要内存利用率。"测试服务器的?+.利用率、内存利用率及硬盘的占用情况等。—"&B— !"#"$$节点其它功能测试:其它功能的测试应参照在工程合同中给出的功能要求进行。#全网测试#"$全网测试目的测试网络连通性、全网路由及流量流向规划、全网性能、服务质量、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其它功能的测试应参照在工程合同中给出的功能要求进行。#"!全网测试原则全网测试应在所有单点测试完成后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网内连通性测试: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形成网络节点之间的连通性矩阵,并据之进行两两节点间的连通性测试。#"#"!国内网间连通性测试:根据网络与国内其它互联网的互联情况,测试本网与国内其它互联网的连通性。#"#"#国际网间连通性测试:根据网络与其它国家(地区互联网的互联情况,测试本网与国际其它互联网的连通性。#")全网路由测试#")"$全网路由协议配置检测:根据网络设计,检查网络域内及域间路由协议的配置,检查域内路由协议的*+,+*或-.+-的划分配置情况,检查域内路由协议的链路权值设置情况,检查域间路由协议的各种属性设置情况,检查域间路由协议提高扩展性的措施,检查路由交互的邻居是否正确等。#")"!全网路由协议收敛测试:$人为地清除路由器中域内路由表信息,测试路由信息重新传播及收敛时间;!人为地清除路由器中域间路由表信息,测试路由信息重新传播及收敛时间;#人为地切断网络内部某条中继电路,测试路由重新收敛情况及收敛时间。)条件允许时,可人为地切断网络外部某条中继电路,测试路由重新收敛情况及收敛时间。#")"#全网路由策略测试:通过对路由协议加上策略性的条件进行路由信息调整形成网络的路由策略。为—!)$— 保证路由策略有效、准确地实施,对其测试如下:!全网路由信息的分布根据路由策略设计,检查全网各层次网络中用户路由、域内网络路由、域间路由及缺省路由的内容。"路由的备份对网络中节点间的多条路由,测试这些路由的互为备份效果。#等价路由的负载分担对网络中的等价路由,测试负载分担实现情况。$路由信息的过滤根据网络安全的要求、网络对路由信息的需求、访问控制的要求以及为防止出现路由环路等情况,路由信息应进行过滤,尤其是域间路由。根据对路由信息的过滤要求进行测试。#%&全网流量流向测试#%&%!网内流量流向检测:根据设计的路由选择规则,检查各地、各类业务的网络内部流量流向规划的实现情况。测试时应检查路由选择端到端的实现情况。#%&%"网间流量流向检测:根据设计的路由选择规则,检查网间流量流向规划的实现情况。测试时应检查不同网间互联路由的备份和负载分担情况。#%’全网性能测试全网性能测试所采用的方法应符合《()网络技术要求———性能测量方法》中的要求。#%’%!延迟测试:测试网络所有各节点间的()包传输单向或双向延迟。#%’%"抖动测试:测试对#%&%!中所测试的延迟对应的抖动。#%’%#丢包率:测试网络所有各节点间的()包丢包率。#%’%$中继电路利用率:测试网络主要中继电路的平均带宽利用率和峰值带宽利用率。#%*服务质量测试#%*%!服务质量配置检查:根据所选用的服务质量保证措施,检查网络设备中有关的服务质量配置内容。#%*%"服务质量效果测试:根据网络所规划的服务质量内容,测试服务质量保证实施效果。—"$"— !"#网络安全测试!"#"$网络安全测试:采用网络安全审计工具软件,对全网设备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安全管理功能测试:测试安全管理中心的功能。$测试安全事件集中监控功能。%测试信息资产与安全风险管理功能。!测试安全策略管理功能。&测试安全事件预警功能。’测试安全信息库功能。(测试安全管理中心其它功能。!")*+,测试!")"$*+,配置检查:$检查*+,服务器中的域名空间和资源记录等有关配置内容。%检查*+,服务器在域名解析中的层次关系。!")"%*+,功能测试:$测试网内、国内网间、国际网间的域名解析。%测试网络域名服务的备份设置、各域名服务器域名记录文件的同步及域名服务备份功能。!"$-网管测试!"$-"$网管系统数据采集功能测试:$测试配置数据的采集;%测试告警数据的采集;!测试性能数据的采集;&测试流量流向数据的采集;’测试网络路由数据的采集;(其它数据采集功能测试。!"$-"%网管系统数据处理功能测试:$配置数据的存储$)测试配置数据的审核和刷新;%)测试配置数据的备份;!)测试配置数据的恢复。%告警数据的处理$)告警信息格式标准化、告警重定义、告警过滤、告警传递、告警取消;%)测试告警相关性分析、告警故障定位;—%&!— !)测试告警存储和查询;")测试告警数据的备份和删除。!性能数据处理#)测试性能告警数据处理;$)测试性能数据的存储、备份、删除和恢复。"测试其它数据的处理。!%#&%!网管应用功能测试:#测试网管系统资源管理功能。$测试网管系统拓扑管理功能。!测试网管系统故障管理功能。"测试网管系统性能监测与分析功能。’测试网管系统流量采集与分析功能。(测试网管系统路由管理功能。)测试网管系统*+,管理功能。-测试网管系统前端信息服务管理功能。.测试网管系统报表统计功能。#&测试网管系统的其它应用功能。!%#&%"网管系统性能测试#测试网管系统采集轮询速度一定网元规模下轮询需要的遍历时间;$测试系统支持的最小采集间隔;!测试拓扑自动发现时间、拓扑呈现时间;"测试告警压缩率、告警压缩处理能力;’测试告警处理能力、告警准确率;(测试资源信息的准确性;)测试流量数据准确率、实时性。!%#&%’网管系统统计报表内容测试测试有关网管系统统计报表的内容、格式的准确性,包括网络性能报表、设备性能报表、流量流向报表、故障统计报表、资源统计报表等。!%#&%(网管系统自身管理功能测试测试网管系统自身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功能。"初验测试"%#初验测试要求"%#%#在系统试运行前,必须进行初验测试,用以检验系统及其相关设备是否符合运转要求。初验应在系统调测(单点测试和全网测试)合格后进行。初验测试—$""— 要求各种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初验测试的计划和内容应从单点测试和全网测试的内容中抽出,具体内容可根据单点测试和全网测试的结果确定。!"#"%初验测试的主要指标和性能达不到要求时,应重新进行系统调测。!"#"!所有初验测试都应在买方为主的条件下进行测试,卖方技术人员协作。初验不合格,应由卖方负责及时解决产生的问题,直至验收合格。!"$技术文件移交在初验测试阶段,应对技术文件进行清点和移交。技术文件的介质形式、份数、内容应符合工程合同规定。技术文件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资产明细表;———系统说明文件;———技术手册(安装、配置、测试、操作维护、故障排除等);———硬件设备资料;———软件资料;———简明扼要的日常操作维护指导(内容包括日常操作项目、操作步骤、预期结果、异常情况处理等);———设备安装、测试资料及各种记录;———设备及系统配置文件及局数据资料;———相关施工图纸;———其它相关文件。!"%口令移交初验后,卖方应向买方移交所有的设备口令和测试帐号内容。买方用户应检查所有的系统口令、设备口令等的设置,并根据有关规定重新进行设定,重新设定的口令必须与原口令不同。&试运行&"#试运行要求&"#"#试运行是对工程质量稳定性观察的重要阶段,是对设备、系统设计、施工实际质量最直接的检验。&"#"$试运行阶段应从初验测试合格后开始,试运行时间应不少于三个月,可按合同规定的试运行期限执行。&"#"%试运行期间的统计数据是验收测试的主要依据。试运行的主要指标和性能应达到合同中的规定,方可进行工程总验收。如果主要指标不符合要求或对有关数据发生疑问,经过双方协商,应从次日开始重新试运行三个月,对有关数据重—$!&— 测,以资验证。!"#"$试运行期间,应接入一定容量的业务负荷联网运行。!"%试运行观察项目!"%"#在试运行期间,应观察下列项目,并作好记录:#硬件故障率:设备冗余部件非人为切换次数;设备因部件等损坏、失效需更换电路板的次数。设备因部件等损坏、失效需更换电路板的次数应不大于设备所有正在运行电路板数量的&’;关键部件的故障率(如处理机、电源、磁盘等)应不大于#次。%软件的稳定性:试运行期间由于软件原因造成的故障次数。发现问题应迅速查明原因并予以解决,事后应有记录。由于软件原因造成的故障应不大于&次。&网管统计的各项数据,特别是各项性能指标是否满足工程合同、设计要求。$试运行期间,观察计费不准确率指标小于十万分之一。!"%"%在试运行期间,可以针对重要测试项目进行验证测试。(竣工验收("#竣工技术文件("#"#竣工技术资料是系统维护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和依据。在工程总验收前,施工单位必须负责提出竣工资料一式三份交建设单位。("#"%竣工技术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开工报告;———停(复)工报告;———初验证书;———设备到货清单;———验收测试手册;———安装工程量总表;———工程说明;———测试记录:包括各项技术性能的测试记录;测试过程中发现的故障和修复情况的记录;同时对电源、接地、机房环境等项目也应按设计规范要求,做相应的检验记录;———设备检验记录:各种设备的开箱检验和清点记录;———竣工图纸:可利用原设计的施工图纸改绘一式三份。个别变动较大或原设计图已无法改绘时,应重新绘制;———随工检查记录和阶段验收报告:监理单位或人员随工验收的文字记录,如在施工中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应将事故的处理情况做专题报告;—%$(— ———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工程变更单;———安装的设备、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明细表;———系统设计文档;———全部系统配置文档:应包括路由器、服务器等的配置文档及其它系统配置文件和数据。!"#"$竣工技术文件要保证质量,外观整洁,内容齐全,数据准确,符合归档要求。!"%验收要求和内容!"%"#试运行期间主要指标和各项功能、性能应达到规定要求,方可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否则应追加试运行期,直到指标合格为止。!"%"%凡经过随工检查和阶段验收合格并已签字的,在竣工验收时一般不再进行检查。!"%"$工程总验收的内容应包括:#确认各阶段测试检查结果。%验收组认为必要项目的复验。$设备的清点核实。&对工程进行评定和签收。!"%"&验收中发现质量不合格的项目,应由验收组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工程竣工后,由质量监督部门对施工质量进行综合考核。—%&(— !"、基于#$%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总则!0/0!本规范适用于本地&#’(传输网络新建、扩建工程设计。其他&#’(传输网络工程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执行。!0/0.工程设计必须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合理利用资源,重视环境保护。!0/0"工程设计必须贯彻通信网“完整性、统一性、先进性”和“经济、高效、安全”的基本原则,必须执行我国现行相关网络技术体制、进网要求、技术标准规定。!0/01工程设计应合理利用已有网络设施和装备。!0/0+工程设计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技术标准要求的商用化设备,未取得主管部门颁发的入网许可证的设备不得在工程中使用。在性能价格比基本相当的前提下,应首选国内产品。!0/02工程设计应与网络发展规划相适应,以近期业务需求为主,兼顾远期业务发展,做好网络设计。!0/03当本规范与国家标准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为准。!0/04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个别条款有困难时,设计中应充分说明理由,并提出采取相应措施的报告,呈主管部门审批。术语和符号5’&:56789:;<8<=6’;>86?@;&8ECFED>E@固定比特率B<#:BG>66KF8L(;<9@A=;@通用成帧规程M(:M8E@;8@E(;%()=+3&*4,+5#;35?,+8多业务传送节点:!/###::.;5%/;%&’#,%&55,#,%&5#+,5,(,;多径点对点协议###:#,%&55,#,%&5#+,5,(,;点对点协议#@2:#)+83&)&5@%+5.3;2,&&)(5%,&永久虚连接A,$:A.3;%56,?$)+>%()服务质量$01:$6&(9+,&,.*0%B%53;1%)+3+(96同步数字体系$C2#:$.D/C)5E,+’2,&&)(5%,&#+,5)(5%,&子网连接保护$=#:$43&&%&B=+))#+,5,(,;生成树协议=0::=%8)0%>%*%,&:.;5%4;)<%&B时分复用FGH:F&*4)(%?%)-G%5H35)未指定比特率@GH:@3+%3D;)G%5H35)可变比特率@!"C:@%+5.3;!,(3;"+)3C)5E,+’虚拟局域网@#I:@%+5.3;#359I+,.4虚通道组多业务传送节点功能多业务传送节点功能模型基于$01的多业务传送平台(:$=#)是指基于$01平台,同时实现=0:、"=:、以太网、J#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并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平台。基于$01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功能模型如图表K所示。多业务传送节点功能描述$01功能描述基于$01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应满足$01节点的基本功能要求,应符合下述标准:(K)《L0M=KNOO/KPPP$01设备功能要求》。(O)《L0CNPP/KPPQ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体制(修订)》。(R)《L0M=KKPOSO/ONNO$01光发送M光接收模块技术要求》。(T)对于基于$01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其$01帧结构、@2映射部分应满足ISUNU规范中对于级联、虚级联业务的要求,包括提供低阶通道@2/KO、@2/R级别的虚级联或连续级联功能和提供高阶通道@2/T级别的虚级联或连续级联功能,并提供级联条件下的@2通道的交叉处理能力。—OTP— 图!基于"#$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基本功能模型以太网业务透传功能以太网业务透传功能是指来自以太网接口的数据帧不经过二层交换,直接进行协议封装和速率适配后映射到"#$的虚容器%&中,然后通过"#$节点进行点到点传送。这种功能可以用来实现专线连接,保障了数据传送的安全性。基于"#$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在以太网透传上应具备以下功能:(!)传输链路带宽可配置。(’)应保证以太网业务的透明性,包括以太网()&帧、%*)+标记等的透明传送。(,)以太网数据帧的封装应采用---协议,或者*)-"协议,或者./-协议。优先采用./-协议。(0)数据帧采用%&通道的连续级联1虚级联映射来保证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基于"#$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支持二层交换功能,是指在一个或多个用户侧以太网物理接口与一个或多个独立的系统侧的%&通道之间实现基于以太网链路层的数据帧交换。基于"#$的多业务传送节点二层交换功能应满足如下要求:(!)传输链路带宽可配置。(’)应保证以太网业务的透明性,包括以太网()&帧、%*)+标记等的透明传送。(,)以太网数据帧的封装应采用---协议,或者*)-"协议,或者./-协议。优先采用./-协议。(0)数据帧采用%&通道的连续级联、虚级联映射来保证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32— 的完整性。(!)应实现转发"过滤以太网数据帧的功能,该功能应符合#$$$%&’()*协议的规定。(+)应能够识别#$$$%&’(),规定的数据帧,并根据-./0信息转发"过滤数据帧。(1)提供自学习和静态配置两种可选方式维护2/3地址表。(%)实现维护用于决定转发"过滤数据帧的信息的功能。(4)支持#$$$%&’()*生成树协议567,#$$$%&’()8快速生成树协议9567。()&)可以支持多链路聚合来实现灵活的高带宽和链路冗余,实现多链路聚合必须符合#$$$%&’(:(’&&&)$*;<;=>?:子句。()))支持以太网端口流量控制()’)支持组播。():)支持基于用户的端口接入速率限制,对于超过接入速率限制的数据包在交换拥塞时优先丢弃。()?)支持业务分类3=5。以太网接口映射到5@A虚容器的要求对于基于5@A的多业务传送节点,以太网接口映射到5@A虚容器应符合如表)所示的要求。表)以太网映射到5@A虚容器对应关系以太网接口5@A映射单位-3D)’DEF"G-3D:)&")&&2B;<"C自适应接口-3D:D’F"G-3D?D-3D?D?F"G)&&&2B;<"C接口-3D?D%F"G-3D?DEF"G以太环网功能基于5@A的多业务传送节点的以太环网功能是指在5@A环路中分配指定的环路带宽用来传送以太网业务。要求具有如下功能:())以太网环路的传输链路带宽可配置。(’)以太网环路带宽的统计复用功能。(:)以太网环路中各节点端口带宽的动态分配。(?)以太网环路的保护倒换功能。—’!)— !"!#$%功能!"!环网用来增强#&’"设备以太网数据业务的传送功能。!"!#$%的功能要求应完全符合()))*+,-./协议的相关规定,其功能要求如下:(.)等级分类和按业务等级转发的功能(,)计算和配置桥接的拓扑结构,支持()))*+,-./的拓扑发现协议;(0)本地业务上环选择根据最短路径原则选择内环或外环作为输出环;(1)数据帧的转发应符合()))*+,-./规则。(2)!"!环路保护功能支持&3445678和95:;;678保护方式。(<)提供客户%=&’>#(?标识,扩展用户业务的安全隔离能力。以太网业务适配到!"!#$%层的功能要求以太网业务适配到!"!#$%层功能要求如下:(.)实现()))*+,-0#$%帧到()))*+,-./#$%帧的映射。(,)实现维护用于决定转发@过滤远端数据帧的信息的功能。!"!#$%层适配到&?A的功能要求(.)实现为!"!环路指配&?A通道的功能,指配的映射单位可参照表,!"!适配到&?A的映射通道单位。(,)适配子层可选择至少支持A?B%、B$"&、CD"中的一种封装标准,优先采用CD"封装标准。(0)&?A物理层支持的性能监视、告警上报的功能。表,!"!#$%适配到&?A的映射通道单位!"!环路带宽&?A映射单位G%H.,HIJ@K!.22#E63@FG%H0HIJ@KG%H.,HIJ@K!<,,#E63@FG%H0HIJ@KG%H1HIJ@KG%H0HLJ@K!,-2CE63@FG%H1HIJ@K,-2CE63@F以上G%H1HIJ@K容量调整功能B%$&(’=H’C-/+1,链路容量调整方案(B%$&)在虚级联的源和宿适配功能之间提供一种无损伤的增加@减少线路容量的控制机制。该功能遵照(’=H’C-/+1,标准的规定。—,2,— !"#层处理功能!"#层处理功能模型应符合如下规范:———参考模型和分层功能应符合建议$%&’(要求。———功能特性应符合建议$%)&(和$%)&’要求。(()提供!"#业务基于*+,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对不同特性的!"#业务源应提供以下业务,满足-+."((/01’//(《!"#交换机技术规范》要求:———234业务———561734业务———8561734业务———934业务(’)基本连接功能支持通过命令建立和删除永久虚电路:72连接,支持!"#各接口间的用户数据通路的有序建立和拆除。(;)点到点连接功能(<)点到多点连接功能———多点网络连接———!"#组播!"#7:4功能!"#7:4是指!"#分插复用设备(!+#)通过光纤相连形成的环形网络,它用富裕的带宽和网络来自动恢复网络发生故障时的业务。接口要求*+,接口基于*+,的多业务传送节点的*+,接口要求如表&所示。表&*+,接口类型及其要求接口接口种类采用的标准*"#1(=3."(>?(@1(00)*"#1@=3."(>?(@1(00)光口*"#1(>=3."(>?(@1(00)*"#>@=%>0(1’///—’A&— 接口接口种类采用的标准!"#$%&’()’*+’,,-.*"#$%&’()’*+’,,-#/-).(节点抖动)电口*0"#/-)*(网络抖动)#/-1.(其他指标)’00"#$%&’()’*+’,,-’1%’11"234%5以太网接口基于678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应支持’1"234%5以太网接口和’11"234%5以太网接口。’1"234%5以太网接口应符合9:::)1!/.,物理层接口上采用曼切斯特编码,用1/)0;和+1/)0;分别表示“’”和“1”。电缆可采用’1$<5=+&。’11"234%5以太网接口应符合9:::)1!/.>’11$<5=+&技术中可采用两类传输介质:’11$<5=+&?和’11$<5=+@?。采用*$%0$编码方式。#:接口基于678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支持的千兆以太网接口应符合9:::)1!/.A。’111"234%5以太网物理接口支持’111$<5=+6?和’111$<5=+B?。’111$<5=+6?接口(’)’111$<5=+6?接口的使用范围表*’111$<5=+6?接口的使用范围光纤类型模宽C)01DE(最小满负发送)("8A·FE)最小范围(E)(!/0!E""@’(1!+!!1(!/0!E""@!11!+!-001!E""@*11!+01101!E""@011!+001(!)’111$<5=+6?接口的发送特性表0’111$<5=+6?接口的发送特性项目(!/0!E""@01!E""@单位波长(范围)--1G)(1DE平均发送光功率(最大值)注’H$E平均发送光功率(最小值)+,/0H$E—!0*— 项目!"#$!%&&’$(!%&&’单位发送器关断时平均发送光功率(最大值))*(+,%消光比(最小值)-+,注.:最大平均发送功率应取平均接收功率最大值(见表*)与/0001(*#"规定的.类安全限中的小值。(*).(((,234)56接口的接收特性表!.(((,234)56接口的接收特性项目!"#$!%&&’$(!%&&’单位波长(范围)77(81!(9%平均接收光功率(最大值)(+,%接收灵敏度).7+,%回损(最小值)."+,加强接收灵敏度)."#$).*#$+,%.(((,234):6接口(.).(((,234):6接口的使用范围表7.(((,234)56接口的使用范围光纤类型模宽;.*((9%(最小满负发送)(&<=·>%)最小范围(%)!"#$!%&&’$(("8$$($(!%&&’?(("8$$($(!%&&’$(("8$$(.(!%&&’@AB"8$((((").(((,234):6接口的发送特性表1.(((,234):6接口的发送特性项目!"#$!%&&’$(!%&&’.(!%5&’单位波长(范围)."7(8.*$$9%平均发送光功率(最大值))*+,%平均发送光功率(最小值))..#$)..#$)..#(+,%发送器关断时平均发送光功率(最大值))*(+,%消光比(最小值)-+,—"$$— (!)"###$%&’()*接口的接收特性表+"###$%&’()*接口的接收特性项目,-./!0112/#!0112"#!0312单位波长(范围)"-4#5"!//60平均接收光功率(最大值)(!7$0接收灵敏度("+7$0回损(最小值)"-7$加强接收灵敏度("8.87$09:1接口本标准要求的9:1接口及其指标遵循《9:1交换机技术规》范(;<=:""#+(-##")中要求的接口类型及其要求。辅助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组成")基于3<>的13:?网管系统有网元(@A)、网元管理系统(A13)、网络管理系统(@13)和业务管理系统组成。子网管理系统(313)是@13的子层,完成大部分网络管理功能。-)本地维护终端()B:)主要用于系统设备安装初始化,但作为辅助管理设备,也可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管理。网络管理系统的一般要求应符合;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暂行规定》中第!.-、!.!和!.8节的要求。网络管理系统功能基于3<>的13:?网络管理系统主要完成标准管理信息的交换及安全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和性能管理等管理功能。管理对象包括:3<>、9:1、以太网、D?D。网络管理系统对3<>层面的管理功能应符合;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暂行规定》第8节的要求,对9:1、以太网和D?D层面的管理功能应符合;<=:"-!C(-##-《基于3<>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中第"#节的要求。网络管理系统配置原则")工程网管系统设置应做到统筹规划,接口统一,功能一致,便于将来组建统一的网管系统,实现对不同厂商的13:?设备及现存的3<>和?<>设备的统一管理。—-/,— !)网络管理系统采用分层管理,主要分为三层:网络级管理系统("#$)、网元级管理系统(%#$)和网元本地管理(&’()。本地传输网网络级管理系统("#$)宜按照子网管理系统($#$)级别进行建设。))一个本地传输网中所有传输系统尽量由一个集中的网元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对于规模较大的本地网,可以根据网元系统管理能力,配置多个网元管理系统分区域进行管理,并配置一套子网管理系统,实现对全网的统一管理。*)同厂家的$#$原则上全网只设一套,一般情况下,由于网管系统异地备份的成本较高,可通过计算机系统镜像磁盘技术或磁带备份技术等方式实现数据容灾。对于规模较大的本地网可采用主备用配置。+)同厂家的网管设备在已建工程中已配置过的,原则上不再配置,所增"%一并纳入已有网管系统。若有必要,可对网管系统硬件进行扩容,软件进行升级。若扩容、升级有困难,或扩容、升级后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适当增加配置数量,但要从严掌握。数据通信网(,’")网络设计原则-)数据通信网是为网管系统间以及网管系统与网元间传递各种管理数据和指令提供的数据传送网络。!),’"必须具有高可靠性,主要数据通信设备和数据传输通道应采用冗余保护。)),’"必须具有足够的传输带宽,以保证网管信息的快速传递。*),’"中的数据通信设备应采用技术成熟的已投入商用的产品,应具有高可靠性。+),’"的广域网应由下述网络之一组成:!#./012专线网,,"网"34*5./012("6-7)-)专线网;帧中继网其他已投入商用的数据通信网4),’"的局域网应能支持多种局域网标准。数据通信网(,’")接口设计原则-),’"接口设计应以相关国际通用或标准接口为原则,具体要求如下:!#./012,以89:;)同向接口为主,,",以<9)+和89:;)同向接口为主"34*5./012,以<9)+和89:;)同向接口为主帧中继,以<9)+和89:;)同向接口为主=9!+,以<9)+和89:;)同向接口为主!),’"带宽设计应以满足各种数据传送要求为原则,做到传输时延小,数据—!+:— 会聚性能好,不产生瓶颈。网元之间可通过!""通道传送网管信息,必要时也可通过#$%传送。北向接口在&’之上宜统一采用标准的()或者"*+,$接口,并优先选择"*+,$接口。网管系统的电源设计要求、布线设计要求、机房设计要求应符合-!./0/122《3!4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暂行规定》中相应规定。同步系统’356的网络同步系统可分为局间和局内两种应用方式。局间同步分配采用树形拓扑结构,局内同步分配采用星形拓扑结构。核心层网络应直接从,753上引接时钟源。汇聚层的网元应优先考虑直接从,753上引接时钟源,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从核心层传输系统的外同步时钟输出端口提取,并采用线路同步方式实现系统同步。接入层网元可以从汇聚层传输设备的外同步时钟输出端口提取,并采用线路同步方式实现系统同步。本地网中没有,753的,可从当地已同步于基准时钟且满足890:;要求的交换机提取时钟同步信息。设计必须避免形成定时信号的环路,低等级的时钟只能接收高等级或同一等级时钟的定时。基于3!4的’356设备的内置时钟应符合75<15890:)的相关要求。工程中同一局站的不同系统应尽量直接从,753引接定时信号,不推荐系统复接或级联方式。应保证同步信号引接的一主一备。基于3!4的’356设备应具有;’=>?@A和;’4B的同步时钟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优先采用;’=>?@A接口。其中;’=>?@A接口特性应符合75<15建议89C/)DE的要求,帧结构符合89C/F的要求。;’4B接口的特性符合75<15建议89C/)D:/的要求。基于3!4的’356设备上可设置时钟的优先等级,支持33’质量和优先等级算法,可自动选择时钟源。每个同步源同步的设备级联数量不应超过;/个%&。公务联络系统本地传输网不配置公务联络系统。网络组织网络分层结构为便于网络建设和维护管理,本地’356传输网络可分为两大层面进行规划和建设:本地传送层面(核心传送层、汇聚传送层和接入传送层)和用户接入层面,见图;。本地传送层主要承担本地各业务网节点间的中继传输,并按照城市地理分—;.0— 布,分区汇聚、收敛来自用户接入层面的传输电路;用户接入层则主要包括用户端到第一个与之相连的本地传输节点间的传输设施。图!网络分层结构图各层功能描述!核心传送层核心传送层主要由各种业务核心处理节点(交换局、数据中心、长途局及关口局等)互连构成,负责核心节点间大容量中继电路的传送,以及与长途传送节点、其它网络的互联互通。由于核心节点数量较少、网络结构相对稳定,但网络业务容量大、电路调度频繁,因此对网络的结构、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汇聚传送层汇聚传送层主要由汇聚节点和核心节点互连构成,负责将本地业务节点连接到骨干节点,负责一定区域内的业务汇聚和疏导,以多业务颗粒汇聚、传送、调度和处理为核心。#接入传送层接入传送层主要由业务量较为集中的业务节点(如"#"点、基站、密集居民小区或一些大企业用户)和汇聚节点互连构成,负责各业务接入点的业务传送。接入层设备要具有多业务传送能力和良好的网络扩展能力,以便快速灵活地接入用户。$用户接入层接入节点除了负责自身业务的接入外,同时也负责附近一定范围内其他用户的业务接入。接入节点至用户端的接入部分称作用户接入层。—!%$— 组网要求!"#$本地传输网采用多层结构进行建设,具体项目实施时,应根据城市大小、节点多少决定层面的划分。应尽量避免层面过多,造成不同层面的转接次数多,网络效率低。城市按其规模一般可区分为大、中、小型:(%)大型城市大型城市一般指直辖市及发达省会城市,可采用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结构进行建设。大型城市城区覆盖范围大,业务种类多且业务量大,大客户多,而且多集中在城区。因此在城区可划分为若干个汇接区,每个汇接区设置&’(个核心节点,所有核心节点间组成的网络就构成本地传输网的核心层传输网络。核心层传输网络应采用环形或网状网结构。汇聚层节点主要是由城区范围内在部分业务比较集中的区域选取的节点组成。汇聚层节点根据所在地理位置分别归属相应的汇接区。每个汇接区内汇聚层节点的数量可根据本汇接区的业务分布来确定。为了便于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实现城区以及城区附近周边地区或郊区的全覆盖,可在相应的每个周边地区或郊区分别设置%’&个汇聚层节点。汇聚层传输网络应采用环形网结构。接入层节点主要是由业务量较大的企业用户或基站(如果城市内已开通无线业务)组成。这些节点不仅实现自身所在楼宇用户的接入,同时还负责周边地区%’&)*范围内用户业务的接入。接入层网络应采用环形或星形网结构。对于一些大带宽用户的接入,为了保证用户的电路质量,可直接建立用户到核心节点或汇聚节点的专用系统。(&)中型城市中型城市指欠发达省会城市及较发达的一般地级市,其组网方式与大型城市类似,可适当减少节点数量。核心层传输网络应以环形拓扑为主,随着网络的不断建设,最终向网状网结构演进;汇聚层传输网络应采用环形网结构;接入层网络应采用环形或星形网结构。(+)小型城市小型城市一般指经济不太发达、业务需求较小的地级市。小型城市的本地!"#$传输网络可按两层进行建设,即核心,汇聚层(二者合二为一)、接入传送层两层。个别规模特小的城市也可暂不分层,即按一层进行综合建设。由于小型城市地域范围较小,核心,汇聚层节点的数目不宜过多,可设置&’(个,接入层节点的数量可根据业务量的大小而确定。网络保护与恢复保护方式基于"-.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应支持保护倒换功能,可选用复用段保护—&0/— (!"#)、子网连接保护("$%#)、&’!(#和(#)保护、以太网"’#*)"’#保护、)#)!&%层保护。复用段保护!"#和子网连接保护"$%#遵照+’,-’./012、./013,&’!(#保护遵照+’,-’+/456,以太网"’#*)"’#保护遵照&$"+*+777"89063/2:*063/2;,)#)!&%保护遵照+777063/2<。’:!业务保护倒换传统’:!业务保护直接采用":=物理层保护,包括复用段保护倒换和子网连接保护倒换,保护倒换时间小于>6?@。以太网业务保护倒换以太网业务的保护包括以下保护方式及其准则(2)以太网业务透传保护:直接利用":=提供的保护,包括复用段保护、子网连接保护;(3)以太网二层交换保护:采用分层保护方式。物理层采用":=提供的保护,包括复用段保护、子网连接保护,或者!&%层采用"’#*)"’#协议保护。当!&%层倒换与物理层倒换(如":=的复用段)同时使能时,应采用相应策略以保证两种倒换不会重叠发生。例如可以采用拖延!&%层倒换时间来支持层间倒换;(5)以太环网保护:采用分层保护方式。物理层采用":=保护(如复用段保护)来提供以太网业务的保护;!&%层采用"’#*)"’#协议或其他保护算法提供以太网业务保护。当!&%层倒换与物理层倒换如":=的复用段同时使能时,应采用相应策略以保证两种倒换不会重叠发生。例如可以采用拖延!&%层倒换时间来支持层间倒换。&’!业务保护倒换&’!业务的保护包括以下保护方式及其准则:(2)&’!业务透传保护:直接利用":=提供的保护包括复用段保护子网连接保护。(3)&’!(#保护倒换:采用分层保护方式。物理层采用":=保护(如复用段保护)来提供&’!业务的保护,&’!层采用&’!(#保护,当&’!层倒换与物理层倒换同时使能时,应采用相应策略以保证两种倒换不会重叠发生。例如可以采用拖延&’!层倒换时间来支持层间倒换。为了提高倒换效率,可将多个同源同宿的(#组合在一起形成(#.进行倒换。)#)!&%层保护倒换)#)!&%层的保护包括以下保护方式及其准则:)#)!&%层的保护只限于同一个)#)环路,)#)!&%层保护可支持;ABCCDEF保护或"8GGADEF保护。用户可以指配是否同时采用)#)!&%层的保护和":=物理层的保护。当)#)!&%层保护与":=的保护同时使能时,应采用相应策略以保证两种倒换不会重叠发生。例如可以采用拖延)#)层倒换时间来支持层间倒换。—342— 局所设备安装局所通信系统!"#"#工程局所通信系统主要由传输设备(如:终端复用器、分叉复用器、再生器、光放大器等)、光纤分配架、数字分配架等设备组成。!"#"$为便于光路或电路群的维护、调度与管理,工程中设备支路侧的所有光接口应全部终端在光调度用光纤分配架(或称中间光纤分配架%&’()上,#))*+,-./、$*+,-./、(0等速率的电信号应全部终端在相应速率的数字分配架(或盘)’’(上,光路或电路群的人工调度与转接以及与其他专业业务信号的互连均在%&’(和’’(上进行。设备选型!"$"#*123设备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实用、便于维护的原则,综合考虑设备供应商在设备更新、网管升级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设备应具有灵活的、最少品种的硬件配置,有利于系统扩容及升级。4)符合《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体制》5’67889#88:的规定。;)符合《基于1’<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5’.2#$4:9$77$的规定。))符合《同步数字体系(1’<)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2#)8;#9#88)的规定。!)对于国内尚未制订的标准,应符合相应的%2?92建议要求。!"$"$设备机架高度应为$!77@@、$$77@@、$777@@,厚度宜为477@@、!77@@,宽度应为#$7@@或#$7@@的整数倍,但最宽应不超过!77@@。同一机房内宜保持机架高度的统一。!"$"4设备的总体机械结构应充分考虑安装、维护的方便和扩充容量或调整设备数量的灵活性,实现硬件模块化,同时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及抗电磁干扰应满足%0A9:7#9$、%0A9:7#94和%0A9:7#9;的要求。设备配置!"4"#设备配置应考虑维护使用和扩容的方便。!"4"$*123复用设备应按传输系统及通路组织的需要进行配置。!"4"4再生器和光放大器(含>B和3B两种)应根据传输系统以及光功率预算进行配置。!"4";用于外线光缆终端的光纤分配架(&’()应根据工程中新布放光缆的光纤芯数进行配置,利旧光缆应从原有的&’(架上引接光纤。!"4")用于设备支路侧光接口终端的%&’(架应根据光接口数量进行配置,并—$!$— 适当留有余量。!"#"!数字分配架应按满足通路组织要求,并结合设计查勘时各局站现有$$%架形式进行配置,且适当预留余量,原则上按近期需要取整架配置。!"#"&’()*设备上的+,-+,,’./0-1以太网电接口应终端在2345端子板上,并根据其接口数量进行配置,适当留有余量。!"#"6列柜的配置应满足下列规定:+)每一机列在靠主走道一端应配置列头柜。7)在空架位处,每隔+"6米加一中柜或立柱。#)结合机列长度及列头柜熔丝容量,可在次要走道端配置列尾柜。!"#"8网络管理设备的配置应根据局所在通信网络以及在工程传输系统中的地位,并结合市场上所能提供的开发情况及通用化程度进行配置。所配网管设备具体应符合《($9光缆通信干线工程网管系统设计暂行规定》的规定。!"#"+,维护备件应按满足日常维护的基本需要配置。设备布置!"4"+设备布置要求:+)应根据近、远期规划统一安排,以近期为主。7)应使设备之间的布线路由合理,减少往返,布线距离最短。#)应便于维护和施工。4)应照顾自然采光及有利于抗震加固。5)在有利于提高机房面积利用率基础上适当考虑机房的整齐和美观。!"4"7设备机架宜采用面对面、面对背的单面排列方式或背靠背双面排列方式,如在原有机房装机,应充分结合原机房设备布置方式。!"4"#传输主设备应排列在同一列内或相对集中。!"4"4数字分配架应单独成列或相对集中,其平面布置应为近期扩容预留足够的位置。!"4"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光纤分配架排列可相对集中。!"4"!数字分配架、光纤分配架的排列应充分考虑电缆和光纤上下出入走线的需要,避免在配线架顶部相互交叉挤压。!"4"&设备排列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主要走道宽度:单跨机房应不小于+"#:;双跨机房应不小于+"5:;7)次要走道宽度:短机列机房应不小于,"6:,个别突出部分可不小于,"!:;长机列机房应不小于+"#:,个别突出部分可不小于+",:;—7!#— !)机列之间的距离:相邻机列面与面之间净距应为"#$%"#&’;相邻机列背与背之间净距应为$#(%$#)’;相邻机列面与背之间净距应为$#*%"#"’;机面与墙之间净距应为$#)%"#$’;机背与墙之间净距应为$#+%$#)’。,)机房条件受限时,可略小于上述规定,以不影响设备安装及日常维护操作为宜。设备安装+#-#"机房走线列架可采用槽道安装方式或铁架安装方式。+#-#&走线列架高度应根据&+$$’’、&&$$’’或&$$$’’设备高度设计,其顶部必须保证足够的线缆布放及操作空间。+#-#!走线列架可按档分期安装,但应满足工程近期需要。对于规模较小的机房,走线列架宜一次性装备齐全。+#-#,走线列架安装过程中遇到房柱时,应采用“包柱子”方式并对房柱进行加固。+#-#-设备顶部安装应采取由上梁、立柱、连固铁、列间撑铁、旁侧撑铁等组成的加固连接网,构件之间应连接牢固。若在同一高度安装不同性质的槽道或走线架时,应采用立体交叉方式进行安装。+#-#+设备机架顶部应与列架上梁加固,底部应与地面加固。机房地面为活动地板的,新装设备应安装加固机座,机座宜根据现场地面情况加工制作。+#-#(对地震设计强度在七度或七度以上地区的机房,机架的安装必须进行抗震加固,其加固方式应符合《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0*)和《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图集》./-$+$0*)的要求。+#-#)对于采用上走线方式的机房,设备子架宜采用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对于采用下走线方式的机房,设备子架宜采用自上而下的顺序安装。子架之间必须留有适当空间,以便散热、走线及调整操作。+#-#*设备不宜靠墙安装。对于泡沫砖、轻体砖类的非承重墙体,应根据设备安装的实际需要,在对应的设备、走线架固定高度设置相应的加固带。线缆选择与布线要求+#+#"布线电缆应满足传输速率、衰减、特性阻抗、串音防卫度和耐压等指标的要求,并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阻燃性能。+#+#&1234设备的各种4/5和2/5电端口布放的电缆应采用2.6类射频同轴电缆(对于(-(接口阻抗)和数字局用射频对称电缆(对于"&$(接口阻抗)。其总长度应满足./73-$*-0&$$$《同步数字系列(2/5)长途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 中表!"#"$的要求。#"#"%&’()设备的*+以太网电端口布放的电缆应采用非屏蔽双绞线$类以上规格,各类以太网线缆的选择应符合,-.(/0#"0《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0部分: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以及,-$1203//《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图集》中的规定。#"#"4各种线缆必须布放在走线架、槽道内,不得随意钉挂或在地面上布放,严禁私拉乱接电源线。#"#"$光纤连接线宜布放在专用的光纤槽道内,如果机房规模较小,也可根据机房条件,和其他线缆布放在同一槽道内,但必须加装线槽或套管进行保护。#"#"#同轴电缆线对的外导体和高频对称电缆线对的屏蔽应在一端接地。#"#"!电源线、信号线宜采用上走线、分层方式布放,电源线走线架在下层,信号线走线架在上层。在条件受限或特殊情况下必须采用单层走线架时,电源线、信号线也应尽量在同水平高度分别进行走线架架设,或在同一走线架内分侧进行敷设,间距不少于51166,并对电源线加装线槽保护。#"#"2交流电源线与直流电源线应分开布放。交流线不多时,可采用加软屏蔽套管方式与直流电源线同路由布放,交流线较多时,应单独敷设槽道或管道。#"#"/电源主干馈电线宜采用铜排或铜芯电缆,列柜至机架布线宜采用铜芯电缆。#"#"51至列柜的保护地线以及列主干保护地线宜选用铜芯电缆。#"#"55告警信号线宜选用音频塑料线。#"#"5078(’的--*至传输设备的同步信号线,应采用同轴射频电缆(!$欧姆)或高频对称电缆(501欧姆),其总长度应满足,-.($1/$30111《同步数字系列(’-9)长途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中表!"#"51的要求。#"#"5%网管系统的布线设计要求应符合,-$1213//《’-9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暂行规定》。电源系统#"!"5直流供电系统5)传输设备应采用342:直流供电,其输入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341;3$!:。0)数字传输机房可采用主干母线供电方式或电源分支柜方式。%)传输设备的直流供电系统,应结合机房原有的供电方式,采用树干式或按列辐射方式馈电,在列内通过列头柜分保险按架辐射至各机架。4)列头柜向每个机架应引两组电源,互为主备用。$)列柜的容量以及负荷应按整列进行配置。#"!"0交流001伏电源供测试仪表、网管系统及其外围设备使用,允许的波动范围为额定电压值的$<;51<(5/2:;0%5:)。#"!"%地线—0#$— !)数字传输机房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宜采用分开引接方式。")工作地线应采用汇流条树干式“#”接至列头柜或由电源分支柜引接至列头柜,列内通过列头柜分保险辐射至各机架。$)保护地线宜采用电力电缆从电力室地线排或适当接地点引接至列头柜,或由电源分支柜保护地线排引接至列头柜,列内采用树干式“#”接至各机架。%)终端光缆的光纤分配架应接防雷地线,防雷地线应单独从电力室地线排引入,并可靠地与&’(架绝缘。))数字分配架、中间光纤分配架应具有良好的保护接地,’’(、*&’(架上的接地端子可直接与相邻头柜的保护地端子相接。+,-,%局所的电源设计,凡本章未规定者应按.’)/%/01-《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局所装机条件+,2,!数字传输机房设计的面积应结合工程远期发展需要,并留有发展余地。+,2,"数字传输机房的温湿度条件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数字传输机房温湿度要求温度(34)相对湿度(5)长期工作条件短期工作条件长期工作条件短期工作条件6)34—6%/34/34—6%)34!/5—1/5((")34))5—1)5((")34)注:长期工作条件的温湿度应是在地板上!,)7和设备前方/,%7处测量的数值;短期工作条件为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2小时,或每年累计工作时间不超过!)天。+,2,$数字传输机房内应洁净、防尘、防静电。+,2,%数字传输机房房屋净高不小于$,"—$,$7。+,2,)数字传输机房楼面均布活荷载值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机房楼面均布活荷载要求机房名称均布活荷载标准值(89:7")数字传输机房(单面排列)+,/数字传输机房(背靠背双面排列)2,/注:对于利用旧机房进行改造的工程,机房楼面均布活荷载可不受表+,2,)中所列值的限制。设计时,可根据所采用的电信设备的重量、底面尺寸、排列方式及原有机房建筑结构的梁板布置和配筋情况进行核算。+,2,+数字传输机房水平面被照面的最低照度标准应满足!)/;"//勒克斯(<=),直立面被照面的最低照度标准应满足$/;)/勒克斯(<=)。+,2,-数字传输机房应设置事故照明,照明设计应符合.’)//$01%《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要求。+,2,2数字传输机房应充分考虑各种电缆、光缆及综合布线系统进出机房场地—"++— 的走线通道。!"#"$数字传输机房的墙壁、地面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走线孔洞,并应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数字传输机房墙壁上应设足够的施工、维护所需的电源插座,严禁该类电源与设备电源同路供电。!"#"%%数字传输机房内各种沟槽应采取防潮措施,其边角应平整,地面与盖板应缝隙严密,照明与电力管线应尽量采用暗敷设。!"#"%’信息和网管系统所需综合布线系统设施应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预先考虑,并应符合()*+,&-%%《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中的要求。!"#"%-有关网管系统机房的设计要求,应符合./,&#&0$$《1/2光缆通信干线工程网管系统设计暂行规定》第%&章的要求。!"#"%3机房的其他环境条件,应符合./,&&-0$3《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传输系统性能指标传输模型4"%"%假设参考通道256%)两个用户(通道端点)间的国际最长256为’4,&&78,如图4"%"%0%所示,其中包括两个终端国和最多四个中间国,每个中间国可具有一或两个国际接口局(入局或出局)。’)我国国内标准最长256为!$&&78,共分三部分:长途网、中继网和接入网。各部分分配如图4"%"%0’所示。4"%"’假设参考数字段25/125/1是具有一定长度和性能规范的数字段,用作指标分配的参考模型。对于1/2数字段,25/1分别为3’&78,’#&78及,&78。其中3’&78和’#&7825/1应用于长途干线传输工程,,&7825/1应用于本地网传输工程。1/2*6/2误码性能指标4"’"%,&78假设参考数字段的误码性能(长期系统指标)应不劣于表4"’"%的指标(测试时间不少于%个月)。—’!4— 图!"#"#$#全程端到端%!&’’()*+,组成图!"#"#$%我国国内标准最长*+,表!"%"#&’()假设参考数字段的误码指标(长期系统指标)速率((-./01)%’2342453022!45#46%520#&&&%’5%%’3’%2334%’66&4%3’78+%"2#7$52"&’7$56"5’7$5待定待定待定878+#"%’7$!#"%’7$!#"%’7$!#"%’7$!#"%’7$!待定997+#"%’7$3#"%’7$3#"%’7$35"’’7$65"’’7$6待定—%53— !"#"#$%&’假设参考数字段的误码性能(短期系统指标)应不劣于表!"#"#的指标(测试时间为#(小时)。表!"#"#$%&’假设参考数字段的误码指标(短期系统指标)速率#%(./(/0.,((!/01/2#0(,1$$$#%0##%.%#(../#%22$/#.%(&)*+,-)313#45367!313#45367!313#45367!313#45367!313#45367!313#45367!83%19:%19:%#$!!!!!!!!!383%19:%19:%19:%19:%19:%19:注:表中的!值待定,9:表示不适用。验收规则如下:(1)连续测试#(小时,当83、383两者均小于或等于各自的31时,系统验收合格;(#)连续测试#(小时,当83、383两者之一或同时大于或等于各自的3#时,系统验收不合格。需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重新验收。(/)连续测试#(小时,当83、383两者之一或同时大于各自的31,但两者均小于各自的3#时,应将测试时间延长至!天(包括前一天),如果测试结果均不超过各自的45367!,则系统验收合格,否则系统验收不合格。系统验收不合格时,需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重新验收。3;<,6;<抖动性能指标!"/"13;<网络接口抖动性能!"/"1"13;<网络接口允许的最大输出抖动(滤波器频响按#%=4,1%倍频程滚降,低频部分按0%=4,1%倍频程滚降,测量时间为0%3)。1)3;<网络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应不超过表!"/"1>1中规定数值。#)数字段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应不超过表!"/"1>1括号中规定数值。表!"/"1>13;<网络输出口最大允许输出抖动网络接口限值测量滤波器参数接口41?5@@4#?5@@A1(A(A/>A(3DC>1(电)1"$(%"!$)%"%!$(%"%!$)$%%0$1"/3DC>1(光)1"$(%"!$)%"1$(%"1$)$%%0$1"/3DC>((光)1"$(%"!$)%"1$(%"1$)1%%%#$%$3DC>10(光)1"$(%"!$)%"1$(%"1$)$%%%1%%%#%3DC>0((光)1"$(%"!$)%"1$(%"1$)#%%%%(%%%.%—#02— 注:!"#$%%&’()*+,-.!"#$+%&’(%*)%-.!"#$%)%&’(/*+/0-.!"#$)+%&’(/*%/-.1*,*%*0#!"2设备!"#$3输入口的抖动和漂移容限(%)!"#$%光4电接口输入抖动容限!"#$%光4电接口容许的正弦调制输入抖动,分别符合图1*,*%$%和表1*,*%$0,及图1*,*%$0和表1*,*%$,规定的容限。表1*,*%$0!"#$%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频率5(67)抖动幅度(峰峰值)%/85!%9*,,:*9&’(/*0;!.)%9*,85!):*11;/5$%&’):*185!;//1;/5$%&’;//85!)*;<%*;&’)*;8<5!);<9*:=%/,$%5&’);<85!%*,#/*%;&’表1*,*%$,!"#$%电接口输入抖动容限频率5(67)抖动幅度(峰峰值)%/85!%9*,,:*9&’(/*0;!.)%9*,85!;//1;/5$%&’;//85!,*,<%*;&’,*,<85!);<+*9=%/,$%5&’);<85!%*,#/*/1;&’图1*,*%$%!"#$%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01/— 图!"#"$%&’()%$电接口输入抖动容限(&)’()%*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光接口容许的正弦调制输入抖动,符合图!"#"$%#和表!"#"$%*规定的容限。表!"#"$%*’()%*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频率+(,-)抖动幅度(峰峰值)%$."/01+!$222$022+34$51+!&05$"034*%$&051+!&025#"67$2+34&0251+!0)2"$034(#)’()%$/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光接口容许的正弦调制输入抖动,符合图!"#"$%*和表!"#"$%0规定的容限。表!"#"$%0’()%$/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频率+(,-)抖动幅度(峰峰值)$21+!$&"$/&&34$&"$1+!05!022+%$34051+!$225$"034$2251+!$)$"07$20%$+34$)1+!&2)2"$034—&!$— 图!"#"$%#&’(%)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图!"#"$%)&’(%$*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光接口容许的正弦调制输入抖动,符合图!"#"$%+和表!"#"$%*规定的容限。表!"#"$%*&’(%*)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频率,(-.)抖动幅度(峰峰值)$/0,!$1"$1)2/34(/"1+!5)$1"$0,!1/6#"/7$/)%$,1/60,!)//6$"+34)//60,!)(*"/7$/+%$,34)(0,!8/(/"$+34—1!1— 图!"#"$%&’()%*+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0’./网络边界的抖动性能!"#","$由’./网络传送的-./信号在-./0’./网络边界,应符合原有-./网的抖动性能要求。!"#",",-./网络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网络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应不超过表!"#",%$中所规定的数值。(滤波器频响按,1230$1倍频程滚降)表!"#",%$-./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网络接口限值测量滤波器参数速率(456703$(9:;%;)3,(9:;%;)8)<$(/=)<#(4/=)<+(4/=)<$%<+<#%<+,1+>$"&1",,1$>$11#+#*>$"&1"$&$11$1>11++!#*&"11"$$1#1+11$#?,*+$"&1"1!&,11$1#&11!"#","#)’(-设备-./支路输入口抖动和漂移容限($),1+>456708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设备,1+>456708支路输入口的正弦调制抖动容限和漂移容限高于图!"#",%$及表!"#",%,规定容限。测试序列采用@"$&1建议的长度为,$&%$的伪随机码(-A3’)。—,!#— 表!"#"$%$$&’()*+,-.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频率/(01)指标要求(峰%峰相位幅度)2$!3/!’"((42(!.’"((43/!2&4&"&((/%2!.2&43/!2"5!("(!.2"5!3/!$&26/%2!.$&3/!$"’)(注2)2"678$"’)3/!2()(注2)#"592&#%2/782()3/!2&&)(注2)&"$78注2:在运营商网络内的$&’()*+,-.接口可以被规范为:#01(代替$"’)01)或!&&01(代替2()01)。但是不同运营商之间的接口应采用该表规定的参数,除非经过双方协商认可。注$:278;’((!."图!"#"$%2$&’()*+,-.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5(<*+,-.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设备#’"#5(<*+,-.支路输入口的正弦调制抖动容限和漂移容限高于图!"#"$%$及表!"#"$%#规定容限。测试序列采用@"26&建议的长度为$$#%2的伪随机码(?AB=)。—$!’— 表!"#"$%##&"#’()*+,-.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频率/(01)指标要求(峰%峰相位幅度)2345/!#$4&!.#$45/!2#343"2#/%2!.2#345/!&"&2!.&"&5/!233&"&/%2!.2335/!262"789265/!2362"7:23#%2/892365/!(3363"2789注:289;$<"2!."图!"#"$%$#&"#’()*+,-.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设备&&"!#’)*+,-.支路输入口的正弦调制抖动容限和漂移容限符合图!"#"$%#及表!"#"$%&规定容限。测试序列采用@"2!2建议的长度为$$3%2的伪随机码(?AB=)。表!"#"$%&&&"!#’)*+,-.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抖动幅度(89C%C)频率速率(6*+,-伪随机测D3D2D$/3/2/$/#/&.)试信号(E.)(89)(89)(01)(01)(601)(601)(601)&!#’2(E.7"33"22"$F%7233"’#3&33$$3%2—$!7— 图!"#"$%#&&"!#’()*+,-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012设备.#/"$’&()*+,-支路输入口的正弦调制抖动容限和漂移容限高于图!"#"$%&及表!"#"$%3规定容限。测试序列采用4".35建议的长度为$$#%.的伪随机码(2670)。表!"#"$%3.#/"$’&()*+,-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频率8(9:)指标要求(峰%峰相位幅度).5;<8!#$;&!-#$;<8!.#5;5".#8%.!-.#5;<8!$"$.!-$"$<8!$55$"$8%.!-$55<8!355."3=>355<8!.5?!358%.=>.5?<8!#"3(5"5!3=>注:.=>@!".A!-"以太网性能指标!"&".丢包率丢包率建议分为过载丢包率和长期丢包率来考虑。过载丢包率应小于5"5.B(暂定),长期丢包率即设备长时间($&小时)运行下的丢包比例应为5。!"&"$突发间隔—$!’— 图!"#"$%&’#("$)&*+,-./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指用户侧以太网帧端口突发之间的时间间隔,本规范定义突发间隔为最小帧间隔。!"&"#转发速率在一定负荷下,被测节点可以观察到在用户端口与012链路之间正确转发帧的速率。本规范定义为用户端口速率和012链路速率之间的较小者。!"&"&拥塞控制是指任何用于避免帧丢失请求外部数据源降低发送速率以免拥塞端口的机制。本规范要求实现拥塞控制。!"&"3时延存储转发节点时延为被测节点收到最后一比特到其发出第一比特的时间间隔,比特转发节点时延为被测节点收到第一比特到发出第一比特的时间间隔。本规范规定)&+4-5长的数据帧时延不超过’66。!/!"&")7890本规范要求7890动态调节链路带宽(虚级联容量)业务无损伤,即无丢包。被动7890虚级联保护和恢复有少量丢包,业务恢复时间待定。!"&"!支持:79;数量本规范要求支持<6$"’=:79;标签,单节点不小于$3)个:79;,:79;范围为’%&6(3。并要求支持双层:79;标签,即支持0>98?:79;。!"&"<多径传输时不同路径允许的最大时延差一个虚级联组在多径传输时,设备允许经过不同路径的包以不同时刻到达,其恰好不出现业务异常的时延差即为不同路径允许的最大时延差,指标待定。—$!!— !"#"$地址缓存能力地址缓存能力是用来定义以太网二层交换的一项性能指标,是指每个端口%模块%节点上能够缓存的&’(地址的能力。缓存的&’(地址可以使到达的帧在转发过程中不被丢弃或广播。本规范要求单模块的地址缓存能力不低于#)$*个。!"#"+)&’(地址学习能力&’(地址学习能力是用来定义以太网二层交换的一项性能指标,&’(地址学习能力是指设备从&’(帧中提取源&’(地址和对应端口信息并存放进&’(地址表中的时间。本规范要求&’(地址学习速度不小于+)))个%秒。’,&性能指标!"-"+’,&信元传送性能参数’,&信元传送性能参数包括信元差错率((./)、信元丢失率((0/)、信元误插率((&/)、信元传送时延((,1)、信元时延变化((12)、严重错误信元块(3.(4)。!"-"5’,&信元传送性能指标本规范定义三个673性能指标级以及它们的相关性能指标:673级+、673级8、673级#。673级+满足信元丢失要求严格的应用,它对应于9,:;,定义的业务级’;673级8满足低延迟、面向连接的数据传送应用,它对应于9,:;,定义的业务级(;673级#满足低延迟无连接数据传送应用,它对应于9,:;,定义的业务级1。673级+、8、#的性能指标按照’,&连接所通过的接口在<)=负荷条件下确定,3,&;+和3,&;#接口的673级性能指标见表!"-"5。表!"-"5不包括’,&层以上层的处理引起的性能损伤。表!"-"5对发送信元到3,&;+或3,&;#接口的’,&连接经过’,&功能模块的性能指标(暂定值)性能参数(0>6?3级+连接6?3级+连接6?3级+连接(0/)!5@+);+)!+);!!+);!(0/+不规定不规定不规定(./+%)!+);+5!+);+5!+);+5(,1($$=概率)+%)+-)!A+-)!A+-)!A(12(+);+)量级)+%)5-)!A不规定不规定(12(+);!量级)+%)不规定5-)!A5-)!A—5!<— !"!性能指标#$%$&丢包率丢包率建议分为过载丢包率和长期丢包率来考虑。过载丢包率应小于’$’&((暂定),长期丢包率即设备长时间()*小时)运行下的丢包比例应为’。#$%$)突发间隔指用户侧以太网端口帧突发之间的时间间隔。本规范定义突发间隔为以太网帧的最小帧间隔。#$%$+环路吞吐量吞吐量是指节点在给定的带宽且不丢包的条件下,!"!环路上能够达到的最大转发速率。#$%$*!"!环路转发速率在一定负荷下,被测节点可以测试到在用户端口与,-.链路之间正确转发帧的速率。本规范定义节点转发速率为用户端口速率和,-.链路速率之间的较小者。#$%$/支持0123数目本规范要求支持4’)$&50123标签,单节点不小于)/%个0123,0123范围为&6*’7/。并要求支持双层0123标签,即支持,829:0123。#$%$%拥塞控制是指任何用于避免帧丢失请求外部数据源降低发送速率以免拥塞端口的机制。本规范要求实现拥塞控制。#$%$#地址缓存能力指每个端口;模块;节点上能够缓存的<29地址的能力,缓存的<29地址可以使到达的帧在转发过程中不被丢弃或洪泛。本规范要求单模块的地址缓存能力不低于*’7%个。#$%$4!"!环路公平响应时间一个新的突发持续业务流从某个!"!节点插入!"!环开始,到整个!"!环路通过公平算法和整形器、调度器的作用下,达到各个站点的上环流量加权公平的这段时间称为公平响应时间。本规范要求实现环网公平,公平响应时间待定。#$%$7!"!环路时延存储转发节点时延为被测节点收到最后一比特到发出第一比特的时间间隔,比特转发节点时延为被测节点收到第一比特到发出第一比特的时间间隔。本规范定义的时延为测试设备发出带时戳的测试帧到经过被测节点后收到该帧的时间间隔。时延指标分为2类业务的时延和=类业务的时延。(条文说明解释2类、=类业务)—)#7— 时延指标待定。!"#"$%&’&环路时延抖动指业务中每个帧的转发时延的变化情况,分为(类业务的时延抖动和)类业务的时延抖动。抖动指标待定。!"#"$$&’&环路保护倒换时间&’&环路保护倒换包括*+,--./0、1233+./0两种模式,要求保护倒换时间小于4%56。可用性目标!"!"$数字段的可用性目标以及178系统的不可用时间分配总体要求应满足《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体制》第!"4"9节的要求。!"!":可用性目标具体要求应满足运营商的要求。—:;%— !"、#$%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总则!.-.!#$%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扩、改建工程在充分考虑原有系统的特点、合理利用原有网管设施的基础上,参照执行本规范。!.-.,工程网管系统设计必须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工程网管系统设计必须执行我国现行相关网络技术体制、进网要求、技术标准的规定。!.-."#$%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作为电信管理网的一部分,对传输网的运行维护、提高传输网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设计应运用电信管理网的概念和方法,为电信管理网的发展奠定基础。!.-.)工程网管系统设计必须使用成熟的、商用化的技术和产品。!.-./当本规范与我国新颁相关网络技术体制、进网要求、技术标准矛盾时,应以后者为准;与本规范引用的标准及规范有矛盾时,应以本规范为准。!.-.0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定个别条款确有困难时,设计中应充分阐述理由,提出解决方案,并报请主管部门审批。!.-.1本规范未尽事宜,可参照现行相关设计规范或暂行规定执行。,术语和符号,.-.!23456———2788793:;<;=>4;?@;A>5B7C;B6B=DE>;=>@B;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227———$F>F2788@9E=F>E79A2DF99;G(3H2)嵌入3H2的数据通信通道,.-.*$2I———$F>F2788@9E=F>E79AI;>J7BC数据通信网,.-."$$I———$EKE>FG$F>FI;>J7BC数字数据网,.-.)L%H———LG;8;9>%F9FK;8;9>HMA>;8网元管理级系统—,1!— !"#"$%&’———%()*+),&))()’())-./0(1前向纠错!"#"2345———3)+670.48-)51/-)9+.-图形用户接口!"#":;’<———;(.+=’)+9/<-)>01+=本地维护终端!"#"?;@A———;(.+=@)-+A-/*()B局域网!"#"C#A&———A-/*()B&=->-1/网元!"#"CCADE———A-/*()BD+1+F->-1/EG8/->网络管理级系统!"#"C!HI’———H6/0.+=’)(88J’(11-./光交叉连接设备!"#"CKH<4———H6/0.+=<)+186(1,-)410/光波长转换器单元!"#"CLMNO———M=-80(.7)(1(P8N0F0/+=O0-)+).7G准同步数字体系!"#"CQENO———EG1.7)(1(P8N0F0/+=O0-)+).7G同步数字体系!"#"C$EDE———EPRJ1-/*()BD+1+F->-1/EG8/->子网管理级系统!"#"C2>P10.+/0(1D+1+F->-1/A-/*()B电信管理网!"#"C:4ME———4101/-))P6/0R=-M(*-)EP66=G不间断电源!"#"C?SMA———S0)/P+=M)0T+/-A-/*()B虚拟专用网!"#"!#U@A———U0,-@)-+A-/*()B广域网!"#"!CUND———U+T-=-1F/7N0T080(1DP=/06=-V01F波分复用!"#"!!U5DM———U01,(*8,5.(18,D-1PWM(01/-)窗口,图标,菜单,光标KUND网管系统组成及一般要求K"C网管系统组成K"C"CUND网管系统主要由网元管理级系统(&DE)和网络管理级系统(ADE)组成。子网管理级系统(EDE)是ADE的子层,能够完成大部分网络管理级功能。K"C"!本地维护终端(;’<)主要用于UND系统设备安装初始化,但作为辅助管理设备,也可对UND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管理。K"!网元管理级系统一般要求K"!"C网元管理级系统(&DE)的硬件平台一般由服务器、客户机X图形用户接口(345)、打印机、数据通信设备(例如:集线器、网卡、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网络设备)等组成,软件平台一般应支持开放型操作系统。K"!"!&DE必须能管理本厂家所提供的UND网元(A&),管理A&的数量不少于C##个。K"!"K被管网元均应由一套&DE软硬件管理平台进行管理,人机接口应为窗口、图标、菜单、光标(U5DM)方式。K"!"L&DE应具有远端接入能力,支持多用户同时操作,远程终端的人机接口—!:!— 应为窗口、图标、菜单、光标(!"#$)方式。%&’&()#*必须具备自身的管理功能,如系统启动、关闭、备份、数据库管理及运行情况记录等功能。%&’&+)#*在以下情况下均不应对正常传输的业务电路和波道产生任何影响:(,)投入服务和退出服务;(’)系统软硬件升级;(%)自身发生故障;(-)网元中任何与网管有关的机盘的插拔;%&’&.)#*应能支持地理上的同地和异地主备用配置,具体配置方式应根据运维要求确定。%&’&/)#*应具有最基本的数据通信管理能力,即)#*与0)、)#*与0#*1*#*之间应能建立或中断通信、监视通信状态、设置和修改通信协议参数及地址分配等。%&’&2)#*与0)之间应为3接口或厂家专用接口,目前暂不作统一规定;与上层管理系统(如0#*1*#*等)之间应为标准的3%456789接口。3%456789接口的协议栈必须符合要求。%&’&,:0)与0)间数据通信应选用!;#系统中设置的光监控通路通路6*5中的数据通信通道(;55<);同一局站内不同物理0)与0)之间数据通信宜采用局域网(=90)互连的方式。;55<协议栈必须符合要求。%&%网络1子网管理级系统一般要求%&%&,网络1子网管理级系统(0#*1*#*)硬件平台一般由服务器、客户机1图形用户接口(>?")、打印机、数据通信设备(例如:集线器、网卡、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网络设备)等组成,软件平台一般应支持开放型操作系统。%&%&’0#*应能与多厂家的*#*1)#*互连,管理!;#网络;*#*必须能管理本厂家所有)#*和!;#0),管理)#*数量不少于%:个,0)数量不少于,(::个。%&%&%被管!;#网络均应由一套0#*1*#*软硬件管理平台进行管理,人机接口应为窗口、图标、菜单、光标(!"#$)方式。%&%&-0#*1*#*应具有远端接入能力,支持多用户同时操作,人机接口应为!"#$方式。%&%&(当!;#网络由一个或多个>?"共同管理时,0#*1*#*应具有灵活划分管理区域和管理权限的功能。%&%&+0#*1*#*应具有高可靠性,工程设计时应考虑可靠的系统容灾方案,具体配置方式应根据运维规程确定。%&%&.0#*1*#*的管理能力应具有可扩展性,当被管理网络规模增大时,网管系统性能应能得到保证。—’/%— !"!"#$%&’&%&必须具备自身的管理功能,如系统启动、关闭、备份、数据库管理及运行情况记录等功能。!"!"($%&’&%&的本身故障和软件升级不应对业已存在的网络结构和正常的传输业务通道产生任何影响。!"!")*$%&’&%&应具有最基本的数据通信管理能力,即$%&’&%&与+%&、$%&与&%&之间应能建立或中断通信、监视通信状态、设置和修改通信协议参数及地址分配等。!"!"))$%&’&%&与+%&之间及$%&与&%&之间应为标准的,!-./012接口,,!-./012接口的协议栈必须符合要求。!"3本地维护终端一般要求!"3")本地维护终端(4.5)硬件平台一般由便携式计算机组成,软件平台应支持友好的用户图形界面。!"3"64.5一般在$+上直接接入,支持7接口。!"3"!4.5应具有+%&对单个$+管理的功能。!"3"3对$+的管理或控制应由+%&’$%&’&%&授权。!"3"84.5与$+连接时,本身的软硬件故障不应对正常的传输业务产生任何影响。!"3"94.5在$+上的接入和退出,不应影响正常的传输业务。3:;%网管系统基本功能3")网元管理级系统基本功能3")")+%&应能对以下设备进行管理:光波长转换器、光合波器、光分波器、光放大器以及:;%系统的其他辅助设备等。3")"6+%&应具有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等五项最基本的功能,此功能主要面向网元层。3")"!+%&故障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告警监测、故障定位、故障隔离、故障修正、报告管理等,其中:)"告警监测功能应包括:())网元告警实时监视;(6)告警显示界面;(!)告警锁定(2<=>?4@AB);(3)告警确认(2<=>?2ABC@D?&H=CFIJ);(9)告警等级(&EKE>LHJ)分配;—6#3— (!)告警核对("#$%&’(&));(*)告警过滤(+$#)(,$&%);(-)告警屏蔽(.&/$0$)$1&);(23)告警统计(4)5)$6)$76);(22)告警日志管理,主要指告警查询、生成、输出等;89监视的主要告警参数:(2)波长转换器———输出光功率不足或过载;———输出光波长偏移过大;———输入光功率不足或过载;———输入信号劣化;———输入信号丢失;———输入信号帧丢失;———激光器寿命告警;———调制器输出光功率告警;———再生段:2误码过限;———;3跟踪字节失配;———纠错前过量误码告警(适用于带+<=的接收端>?@);———纠错后误码过量告警(适用于带+<=的接收端>?@)。(8)光放大器———输入无光;———输出无光;———总输入光功率不足或过载;———总输出光功率不足或过载;———单信道输入无光;———单信道输入光功率不足或过载;———单信道输出光功率不足或过载;———泵浦激光器偏流过大或过小;———泵浦激光器温度过高;———监测失效。(A)光监控通路———输入无光;———输出无光;———误码越限;———光通道远端接收失效;———光通道误码秒超越门限;—8*B— ———光通道信号劣化;———光通道收帧丢失;———光通道收信号中断;———光信号丢失。(!)其它———环境温度监视、无人站的开门告警和火警等。!"#"!$%&配置管理功能应包括以下内容:(#)指配功能,主要指’$初始化,各种接口参数配置、通道配置、()*%交叉连接配置、设备和通道的各种保护配置等;(+)’$管理,主要指’$时间管理、’$配置数据管理、’$软件下载及’$其他数据管理等;(,)状态监视,主要指$%&应能请求’$报告’$的各种状态参数;(!)状态控制,主要指$%&应能对’$的保护倒换进行控制;(-)’$的安装,主要指’$逻辑资源的列表及图形显示、配置数据的拷贝等;(.)/*%系统的光功率均衡、优化管理;(0)/*%系统的色散管理。!"#"-$%&性能管理功能应包括以下内容:#"管理功能(#)性能数据的收集和监视;(+)能同时对所有终端点进行性能监视;(,)支持光谱分析功能;(!)性能参数的管理和存储;(-)性能数据输出,主要指显示和打印;(.)支持1#、23字节的监视;(0)支持对符合456758"039光通道的路径踪迹识别进行监测;(:)对(&;的误码性能参数进行采集和分析。+"监视的主要性能参数:(#)波长转换器———输入信号光功率;———输出信号光功率;———输出光中心波长值(通过(&)模块);———输出光中心波长偏移值(通过(&)模块);———激光器偏置电流;———1#误码性能;———23失配;———纠错前的误码状态(适用于带<$;的接收端(56);—+:.— ———纠错后的误码状态(适用于带!"#的接收端$%&)。(’)光放大器———总输入光功率值;———总输出光功率值;———每通路输入(输出光功率值(通过$)*模块);———每通路光信噪比(通过$)*模块)。(+)光监控通路———输出光功率;———输入光功率;———误码秒;———严重误码秒;———不可用秒。,-.-/"0)计费管理功能包括以下内容:(.)提供与通道有关的数据,如通道名称、建立和拆除时间、持续间隔、不可用时间、误码超门限告警记录等。(’)上述数据应能输出显示和打印。,-.-1"0)安全管理功能应包括以下内容:(.)操作者级别及权限设置;(’)用户登录管理;(+)日志管理,主要指用户操作登录记录;(,)口令管理,主要指对不同用户口令的设置、修改;(2)管理区域分配;(/)用户管理,主要指用户登录注销,用户文件管理;(1)其他管理,指屏幕保护、锁定、数据库备份等。,-’网络3子网管理级系统基本功能,-’-.450网络级管理系统(60))应能管理运营商整个450网络;450子网管理级系统()0))应能对某一特定管理区域内的450网络进行管理。,-’-’60)3)0)应具有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等五项最基本的功能,此功能主要面向网络层。,-’-+60)3)0)故障管理除支持,-.-+节面向网元层的管理功能以外,还应支持下列面向网络层的管理:(.)告警综合功能,例如在网络3子网拓扑结构图上对告警进行汇总、显示、确认、报告。(’)网络故障定位,如通过对上报的各种告警进行相关分析并过滤处理后,将故障定位在受影响的具体通道上。—’71— (!)生成全网的故障状态报告。"#$#"%&’(’&’配置管理除支持"#)#"节面向网元层的管理功能以外,还应支持下列面向网络层的管理:())支持*&’数据上载及%&’(’&’软件下载功能;($)支持各种光放段、光复用段、光通道的自动(半自动建立,并完成通道测试后投入业务;(!)支持诸如光复用段保护倒换、光通道保护倒换、设备保护倒换的执行+释放;(")查询端到端光通道资源使用情况;(,)支持-.%功能(可选)。"#$#,%&’(’&’性能管理除支持"#)#,节面向网元层的管理功能以外,还应支持下列面向网络层的管理:())网络性能数据相关分析和过滤处理;($)网络性能数据汇集和趋势分析;(!)通过表格、图形、曲线等不同方式显示性能数据;(")支持符合/01203#456光通道的串连连接监视;(,)支持符合/01203#456光通道的端到端性能监视。"#$#7%&’(’&’计费管理同"#)#7节*&’功能,但面向网络层。"#$#4%&’(’&’安全管理同"#)#4节*&’功能,但面向网络层。"#!本地维护终端功能"#!#)890管理权限受上级网管系统支配,管理对象为单个%*设备,管理功能主要有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和性能管理。,’:;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配置原则,#)省际干线工程配置原则,#)#)多厂家环境下的<:&省际传输网网管系统的设置地点应统筹规划,接口规范应统一,功能需求应一致,为建设统一的<:&综合网管系统作好准备。,#)#$<:&省际传输网网管系统在管理区域上宜采用分区管理的原则。,#)#!省际干线工程经过的维护区管理中心配置*&’设备,对本维护区内该厂家的%*进行管理。,#)#"对于不经过维护区管理中心所在地的工程,也应在维护区管理中心所在地配置*&’设备,对本维护区内该厂家的%*进行管理,并在本维护区内工程沿途所经局站选一大站,设置一套远程终端。,#)#,当<:&传输网中同厂家*&’设置数量具有一定规模(例如!=,个—$>>— !"#以上)时,宜配置#"#。$%&%’若需配置#"#,同厂家#"#原则上全网只设一套,并应考虑容灾措施。$%&%(同厂家的网管设备在已建工程中已配置过的,应优先考虑利旧,原则上不再配置,所增)!一并纳入已有网管系统进行管理。$%&%*+,-原则上在地(市)级及其以上城市配置一套。$%.省内干线工程配置原则$%.%&/0"省内传输网应控制设备厂家的数量,减少网管接口种类,以便于省内/0"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原则上在省会城市配置一套!"#1#"#,对全省同厂家的)!进行管理。根据维护需要,可在必要的地(市)级城市配置远程终端,对授权范围内的)!进行管理。$%.%2同厂家的网管设备在已建工程中已配置过的,应优先考虑利旧,原则上不再配置,所增)!一并纳入已有网管系统进行管理。$%.%3省会及地(市)级城市配置+,-一套。$%2本地网工程配置原则$%2%&/0"本地网建设原则上应选择一个厂家设备,并配置一套相应的网管系统以及一套+,-。$%2%.本地网网管系统可采用镜像磁盘或者定期磁带备份的方式实现数据容灾。’工程网管系统与/0"综合网管系统互连’%4%&/0"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应支持与运营商自己开发的上层/0"综合网管系统互连。’%4%.工程设计时可以考虑以下两种互连方式,两种方式的选用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实现难易程度及/0"综合网管功能要求等。(&)与/0"工程中配置的!"#互连;(.)与/0"工程中配置的#"#互连。’%4%2互连接口应为标准的526,789:9。(网管系统数据通信网设计要求(%&网络设计原则(%&%&网管系统的数据通信网(0,))是为网管系统之间以及网管系统与网元间传递各种管理数据和指令提供的数据传送网络,其中/0"系统中内置的光监控—.*;— 通路通路!"#中的数据通信通道($##%)是$#&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具有高可用性,主要数据通信设备和数据传输通道应采用冗余保护。’()(+$#&中数据通信设备应采用技术成熟的已投入商用的产品,应具有高可靠性。’()(,$#&必须具有足够的传输带宽,以保证网管信息的快速传递,告警时延小。’()(-$#&的广域网应由下述网络之一组成:())*./01专线网(*)$$&网(+)帧中继网(,)其他专用或商用的数据通信网。’()(2$#&的局域网应能支持多种局域网标准。’(*接口设计原则’(*()$#&接口设计应以相关国际通用或标准接口为原则,具体如下:())*./01,以3(’4+同向接口为主(*)$$&,以5(+-和3(’4+同向接口为主(+)帧中继,以5(+-和3(’4+同向接口为主6网管系统电源设计要求6(4()网管系统电源主机设备(如服务器、工作站等)采用**45交流电,通信设备(如集线器、路由器等)采用**45交流电或7,65直流电,电源设备的余量应结合工程发展的需要,适当留有余量。6(4(*网管系统交流电源设备应采用不间断电源(89")供电。6(4(+当网管系统位于通信楼内,应与电信设备合用一套高低压供电系统。:网管系统布线设计要求:(4()网管系统的通信电缆应采取防火和防噬咬措施。:(4(*通信电缆和电力电缆的布线设计应以整齐和布放距离短为原则。:(4(+通信电缆和电力电缆应分别按不同的路由进行布线设计,相互之间的距离应保持)44;;以上,不应相互交叉布放。)4网管系统机房设计要求)4(4()网管系统机房可根据需要分设主机室和终端室,如果网管设备较少时—*:4— 也可以合设。!"#"#$主机室主要安装主机设备和通信设备;终端室安装各种操作终端、显示屏等设备;小容量%&’电源(小于!"()*)可安装在主机室或终端室,中大容量%&’电源(大于!"()*)应安装在电力室。!"#"#+主机室和终端室合设时,主机设备、通信设备、操作终端和小容量%&’电源等设备的平面布置应合理规划。!"#"#,机房的环境要求如表!"#"#,所示。表!"#"#,机房环境要求机房名称温度湿度照度防尘要求事故照明防火要求,"0.1"0$""234采取主机室!-.+"/严密防尘要事故照明(不结露)(距地面"#5米)防火措施,"0.1"0$""234采取终端室!-.+"/严密防尘要事故照明(不结露)(距地面"#5米)防火措施!"#"#-机房的土建要求如表!"#"#-所示。表!"#"#-机房土建要求室内净高地面负荷室内表面处理机房名称门窗(6)((786$)墙壁及天花板地面外窗要求进行涂无光漆或铺防静电地漆布主机室不小于+#",#-门宽9!#"6严密防尘处理不起灰涂料或抗静电地板终端室外窗要求进行涂无光漆或铺防静电地漆布不小于+#"+#"门宽9!#"6(注)严密防尘处理不起灰涂料或抗静电地板注:凡需要设置大型显示屏幕的机房应专门设计。!"#"#:机房面积应结合工程远期发展综合考虑。!"#"#1机房内网管设备的排列应以提供机房面积有效利用率、便于维护、整齐美观为原则来设计。机房内设备排列要求如表!"#"#1所示。表!"#"#1设备排列要求序号走道位置尺寸(米)!设备机列列端主要维护走道宽度!#$.!#-$设备机列列端次要维护走道宽度"#5(个别突出部分不小于"#:)+设备面对背间距"#;.!#",设备背对墙间距"#5.!#"-设备机面与玻璃隔断墙的维护间距不小于!#"—$;!— !"#"#$网管系统设备的安装必须根据当地地震烈度采取相应的抗震加固措施,并符合《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网络系统机房必须同电信设备机房一样,采取防火措施,满足机房相关消防要求。—&%&— !"、#$%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总则!-)-!#$%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扩、改建工程在充分考虑原有系统的特点、合理利用原有网管设施的基础上,参照执行本规范。!-)-,工程网管系统设计必须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工程网管系统设计必须执行我国现行相关网络技术体制、进网要求、技术标准的规定。!-)-/#$%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作为电信管理网的一部分,对传输网的运行维护、提高传输网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设计应运用电信管理网的概念和方法,为电信管理网的发展奠定基础。!-)-"工程网管系统设计必须使用成熟的、商用化的技术和产品。!-)-0当本规范与我国新颁相关网络技术体制、进网要求、技术标准矛盾时,应以后者为准;与本规范引用的标准及规范有矛盾时,应以本规范为准。!-)-1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定个别条款确有困难时,设计中应充分阐述理由,提出解决方案,并报请主管部门审批。!-)-*本规范未尽事宜,可参照现行相关设计规范或暂行规定执行。,术语和符号,-)-!$23———$454267789:;45:69<3=5>6?@数据通信网,-)-,$$3———$:A:54B$4543=5>6?@数字数据网,-)-.C22———C7D=E=E2695?6B2F499=B嵌入控制通路,-)-/CG#———CB=7=95G494A=7=95#H<5=7网元管理级系统,-)-"IJK———I?4LF:;J<=?K95=?M4;=图形用户接口,-)-0N2(———N6;4B2?4M5(=?7:94B本地维护终端—,O.— !"#"$%&’———%()*+&,-*’-./(,0局域网!"#"1’2———’-./(,02+-3-4.网元!"#"5’67———’-./(,06*4*8-3-4.79:.-3网络管理级系统!"#";#<=>———<+-:?()@,(4(A:=?8?.*+>?-,*,)@9准同步数字体系!"#";;7=>———794)@,(4(A:=?8?.*+>?-,*,)@9同步数字体系!"#";!767———7ABC4-./(,06*4*8-3-4.79:.-3子网管理级系统!"#";DE6’———E-+-)(33A4?)*.?(46*4*8-3-4.’-./(,0电信管理网!"#";FG<7———G4?4.-,,AH.?B+-<(/-,7AHH+9不间断电源!"#";IJ<’———J?,.A*+<,?K*.-’-./(,0虚拟专用网!"#";LM&’———M?N-&,-*’-./(,0广域网!"#";$MO6<———M?4N(/:,O)(4:,6-4AP<(?4.-,窗口,图标,菜单,光标D7=>网管系统组成及一般要求D";网管系统组成D";";7=>网管系统主要由网元管理级系统(267)和网络管理级系统(’67)组成。子网管理级系统(767)是’67的子层,能够完成大部分网络管理级功能。D";"!本地维护终端(%QE)主要用于7=>系统设备安装初始化,但作为辅助管理设备,也可对7=>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管理。D"!网元管理级系统一般要求D"!";网元管理级系统(267)的硬件平台一般由服务器、客户机R图形用户接口(SGO)、打印机、数据通信设备(例如:集线器、网卡、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网络设备)等组成,软件平台一般应支持开放型操作系统。D"!"!267必须能管理本厂家所提供的7=>网元(’2),管理’2的数量不少于;##个。D"!"D被管网元均应由一套267软硬件管理平台进行管理,人机接口应为窗口、图标、菜单、光标(MO6<)方式。D"!"F267应具有远端接入能力,支持多用户同时操作,远程终端的人机接口应为窗口、图标、菜单、光标(MO6<)方式。D"!"I267必须具备自身的管理功能,如系统启动、关闭、备份、数据库管理及运行情况记录等功能。D"!"L267在以下情况下均不应对正常传输的业务电路和波道产生任何影响:(;)投入服务和退出服务;(!)系统软硬件升级;(D)自身发生故障;—!5F— (!)网元中任何与网管有关的机盘的插拔;"#$#%&’(应能支持地理上的同地和异地主备用配置,具体配置方式应根据运维要求确定。"#$#)&’(应具有最基本的数据通信管理能力,即&’(与*&、&’(与*’(+(’(之间应能建立或中断通信、监视通信状态、设置和修改通信协议参数及地址分配等。"#$#,&’(与*&之间应为-接口或厂家专用接口,目前暂不作统一规定;与上层管理系统(如*’(+(’(等)之间应为标准的-"./0123接口。-"./0123接口的协议栈必须符合要求。"#$#45*&与*&间数据通信应选用嵌入控制通路(&//);同一局站内不同物理*&与*&之间数据通信宜采用局域网(63*)互连的方式。&//协议栈必须符合要求。"#"网络+子网管理级系统一般要求"#"#4网络+子网管理级系统(*’(+(’()硬件平台一般由服务器、客户机+图形用户接口(789)、打印机、数据通信设备(例如:集线器、网卡、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网络设备)等组成,软件平台应支持开放型操作系统。"#"#$*’(应能与多厂家的(’(+&’(互连,管理(:;网络。(’(必须能管理本厂家所有&’(和(:;*&,管理&’(数量不少于"5个,*&数量不少于4<55个。"#"#"被管(:;网络均应由一套*’(+(’(软硬件管理平台进行管理,人机接口应为窗口、图标、菜单、光标(=9’>)方式。"#"#!*’(+(’(应具有远端接入能力,支持多用户同时操作,人机接口应为=9’>方式。"#"#<*’(+(’(应具有高可靠性,工程设计时应考虑可靠的系统容灾方案。"#"#?*’(+(’(的管理能力应具有可扩展性,当被管理网络规模增大时,网管系统性能应能得到保证。"#"#%*’(+(’(必须具备自身的管理功能,如系统启动、关闭、备份、数据库管理及运行情况记录等功能。"#"#)*’(+(’(的本身故障和软件升级不应对业已存在的网络结构和正常的传输业务通道产生任何影响。"#"#,*’(+(’(应具有最基本的数据通信管理能力,即*’(+(’(与&’(、*’(与(’(之间应能建立或中断通信、监视通信状态、设置和修改通信协议参数及地址分配等。"#"#45*’(+(’(与&’(之间及*’(与(’(之间应为标准的-"./0123接口,-"./0123接口的协议栈必须符合要求。"#!本地维护终端一般要求"#!#4本地维护终端(6/@)硬件平台一般由便携式计算机组成,软件平台应—$,<— 支持友好的用户图形界面。!"#"$%&’一般在()上直接接入,支持*接口。!"#"!%&’应具有)+,对单个()管理的功能。!"#"#对()的管理或控制应由)+,-(+,-,+,授权。!"#".%&’与()连接时,本身的软硬件故障不应对正常的传输业务产生任何影响。!"#"/%&’在()上的接入和退出,不应影响正常的传输业务。#,01网管系统基本功能#"2网元管理级系统基本功能#"2"2)+,应具有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等五项最基本的功能,此功能主要面向网元层。#"2"$)+,故障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告警监测、故障定位、故障隔离、故障修正、路径测试(可选)、报告管理等,其中告警监测功能主要有:(2)网元告警实时监视;($)告警显示界面;(!)告警锁定(34567%89:);(#)告警确认(3456739:;8<4=>?=7=;@);(.)告警预投入(34567,@5;>AB);(/)告警等级(,=C=6D@B)分配;(E)告警核对(34D?;7=;@);(F)告警过滤(*D4@=6D;?);(G)告警屏蔽(H;IDAD@D8;);(2J)告警统计(,@5@DK@D9K);(22)告警日志管理,主要指告警查询、生成、输出等;(2$)激光器寿命预告警。(2!)其它,如通信局(站)的环境温度监视、无人站的开门告警和火警等。#"2"!)+,故障管理范围应包括复用段、再生段、,01设备、,01物理接口、,01设备的L01物理接口-低阶通道适配、高-低阶虚容器、同步定时源、光纤放大器及其子系统和外部设备告警等内容。#"2"#)+,配置管理功能应包括以下内容:(2)指配功能,主要指()初始化,各种接口参数配置、通道配置、交叉连接配置、设备和通道的各种保护配置、同步定时配置等。($)()管理,主要指()时间管理、()配置数据管理、()软件下载及()其他数据管理等。—$G/— (!)状态监视,主要指"#$应能请求%"报告%"的各种状态参数。(&)状态控制,主要指"#$应能对%"的保护倒换进行控制。(’)%"安装,主要指%"逻辑资源的列表及图形显示、配置数据的拷贝等。&()(’"#$性能管理功能应包括以下内容:())能同时对所有终端点进行性能监视;(*)性能数据的收集和监视,至少包含+(,*-.+(,*,参数及光接收功率、光发送功率(可选)。(!)性能参数的管理和存储。(&)性能数据输出,主要指显示和打印。&()(-"#$计费管理功能包括以下内容:())提供与通道有关的数据,如通道名称、建立和拆除时间、持续间隔、不可用时间、误码超门限告警记录等。(*)上述数据应能输出、显示和打印。&()(/"#$安全管理功能应包括以下内容:())操作者级别及权限设置(*)用户登录管理(!)日志管理,主要指用户操作登录记录(&)口令管理,主要指对不同用户口令的设置、修改(’)管理区域分配(-)用户管理,主要指用户登录注销,用户文件管理(/)其他管理,指屏幕保护、锁定、数据库备份等。&(*网络0子网管理级系统基本功能&(*()$12网络级管理系统(%#$)应能管理运营商整个$12网络;$12子网管理级系统($#$)应能对某一特定管理区域内的$12网络进行管理。&(*(*%#$0$#$应具有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等五项最基本的功能,此功能主要面向网络层。&(*(!%#$0$#$故障管理除支持&()(*节和&()(!节面向网元层的管理功能以外,还应支持下列面向网络层的管理:())告警综合功能,例如在网络0子网拓扑结构图上对告警进行汇总、显示、确认、报告。(*)网络故障定位,如通过对上报的各种告警进行相关分析并过滤处理后,将故障定位在受影响的具体通道上。&(*(&%#$0$#$配置管理除支持&()(&节面向网元层的管理功能以外,还应支持下列面向网络层的管理:())支持"#$数据上载及%#$0$#$软件下载功能。—*3/— (!)支持各种通道的自动"半自动建立,并完成通道测试后投入业务。(#)支持网络的重新配置和路径保护。($)支持%&’功能。$(!()’*+"+*+性能管理除支持$(,()节面向网元层的管理功能以外,还应支持下列面向网络层的管理:(,)网络性能数据相关分析和过滤处理(!)网络性能数据汇集和趋向分析$(!(-’*+"+*+计费管理同$(,(-节.*+功能,但面向网络层。$(!(/’*+"+*+安全管理同$(,(/节.*+功能,但面向网络层。$(#本地维护终端功能$(#(,012管理权限受上级网管系统支配,管理对象为单个’.设备,管理功能主要有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和性能管理。)+34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配置原则)(,省际干线工程配置原则)(,(,多厂家环境下的+34省际传输网网管系统的设置地点应统筹规划,接口规范应统一,功能需求应一致,为建设统一的+34综合网管系统作好准备。)(,(!+34省际传输网网管系统在体系结构上宜采用.*+和+*+的分层设置的原则。)(,(#+34省际传输网网管系统在管理区域上宜采用分区管理的原则。)(,($省际干线工程经过的维护区管理中心所在地配置.*+设备,对本维护区内该厂家的’.进行管理。)(,()对于不经过维护区管理中心所在地的工程,也应在维护区管理中心所在地配置.*+设备,对本维护区内该厂家的’.进行管理,并在本维护区内工程沿途所经局站选一大站,设置一套远程终端。)(,(-当+34传输网中同厂家.*+设置数量具有一定规模(例如#5)个.*+以上)时,宜配置+*+。)(,(/同厂家+*+原则上全网只设一套,宜采用主备用保护配置。)(,(6同厂家的网管设备在已建工程中已配置过的,应优先考虑利旧,原则上不再配置,所增’.一并纳入已有网管系统进行管理。)(,(7012原则上在地(市)级及其以上城市配置一套。)(!省内干线工程配置原则)(!(,应根据省内+34网络规模的大小和维护需要选择分层设置或合并设置.*+和+*+的配置方式。—!76— !"#"#$%&省内传输网应控制设备厂家的数量,减少网管接口种类,以便于省内$%&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原则上在省会城市配置一套()$*$)$,对全省同厂家的+(进行管理。根据维护需要,可在必要的地(市)级城市配置远程终端,对授权范围内的+(进行管理。!"#",同厂家的网管设备在已建工程中已配置过的,应优先考虑利旧,原则上不再配置,所增+(一并纳入已有网管系统进行管理。!"#"!省会及地(市)级城市配置-./一套。!"’本地网工程配置原则!"’"0$%&本地网建设原则上应选择一个厂家设备,并配置一套相应的网管系统以及一套-./。!"’"#本地网网管系统可采用镜像磁盘或者定期磁带备份的方式实现数据容灾。1工程网管系统与$%&综合网管系统互连1"2"0$%&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应支持与运营商自己开发的上层$%&综合网管系统互连。1"2"#工程设计时可以考虑以下两种互连方式,两种方式的选用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实现难易程度及$%&综合网管功能要求等。(0)与$%&工程中配置的()$互连;(#)与$%&工程中配置的$)$互连。1"2"’互连接口应为标准的3’4.5678。9网管系统数据通信网设计要求9"0网络设计原则9"0"0网管系统的数据通信网(%.+)是为网管系统之间以及网管系统与网元间传递各种管理数据和指令提供的数据传送网络。9"0"#%.+必须具有高可用性,主要数据通信设备和数据传输通道应采用冗余保护。9"0"’%.+中数据通信设备应采用技术成熟的已投入商用的产品,应具有高可靠性。9"0",%.+必须具有足够的传输带宽,以保证网管信息的快速传递,告警时延小。—#::— !"#"$%&’的广域网应由下述网络之一组成:(#)()*+,专线网(()%%’网(-)帧中继网(.)其他专用或商用的数据通信网。!"#"/%&’的局域网应能支持多种局域网标准。!"(接口设计原则!"("#%&’接口设计应以相关国际通用或标准接口为原则,具体如下:(#)()*+,,以0"!1-同向接口为主(()%%’,以2"-$和0"!1-同向接口为主(-)帧中继,以2"-$和0"!1-同向接口为主3网管系统电源设计要求3"1"#网管系统电源主机设备(如服务器、工作站等)采用((12交流电,通信设备(如集线器、路由器等)采用((12交流电或4.32直流电,电源设备的余量应结合工程发展的需要,适当留有余量。3"1"(网管系统交流电源设备应采用不间断电源(567)供电。3"1"-当网管系统位于通信楼内,应与电信设备合用一套高低压供电系统。8网管系统布线设计要求8"1"#网管系统的通信电缆应采取防火和防噬咬措施。8"1"(通信电缆和电力电缆的布线设计应以整齐和布放距离短为原则。8"1"-通信电缆和电力电缆应分别按不同的路由进行布线设计,相互之间的距离应保持#1199以上,不应相互交叉布放。#1网管系统机房设计要求#1"1"#网管系统机房可根据需要分设主机室和终端室,如果网管设备较少时也可以合设。#1"1"(主机室主要安装主机设备和通信设备;终端室安装各种操作终端、显示屏等设备;小容量567电源(小于#1:2;)可安装在主机室或终端室,中大容量567电源(大于#1:2;)应安装在电力室。#1"1"-主机室和终端室合设时,主机设备、通信设备、操作终端和小容量567电源等设备的平面布置应合理规划。—-11— !"#"#$机房的环境要求如表!"#"#$所示。表!"#"#$机房环境要求机房名称温度湿度照度防尘要求事故照明防火要求$")&*")+"",-.采取主机室!%&’"(严密防尘要事故照明(不结露)(距地面"#/米)防火措施$")&*")+"",-.采取终端室!%&’"(严密防尘要事故照明(不结露)(距地面"#/米)防火措施!"#"#%机房的土建要求如表!"#"#%所示。表!"#"#%机房土建要求室内净高地面负荷室内表面处理机房名称门窗(0)(1230+)墙壁及天花板地面外窗要求进行涂无光漆或铺防静电地漆布主机室不小于’#"$#%门宽4!#"0严密防尘处理不起灰涂料或抗静电地板终端室外窗要求进行涂无光漆或铺防静电地漆布不小于’#"’#"门宽4!#"0(注)严密防尘处理不起灰涂料或抗静电地板注:凡需要设置大型显示屏幕的机房应专门设计。!"#"#5机房面积应结合工程远期发展综合考虑。!"#"#*机房内网管设备的排列应以提供机房面积有效利用率、便于维护、整齐美观为原则来设计。机房内设备排列要求如表!"#"#*所示。表!"#"#*设备排列要求序号走道位置尺寸(米)!设备机列列端主要维护走道宽度!#+&!#%+设备机列列端次要维护走道宽度"#/(个别突出部分不小于"#5)’设备面对背间距"#6&!#"$设备背对墙间距"#/&!#"!"#"#/网管系统设备的安装必须根据当地地震烈度采取相应的抗震加固措施,并符合《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6网络系统机房必须同电信设备机房一样,采取防火措施,满足机房相关消防要求。—’"!— !"、本地传输网同步数字系列(#$%)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总则!.*.!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或扩建本地网同步数字系列(#$%)光缆传输工程设计,包括多业务传送平台(/#(0)和数字交叉连接设备,专用通信网同步数字传输设备工程可参照本规范执行。!.*.+工程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或相关部门的方针政策,坚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1工程设计必须贯彻邮电部关于组网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先进性”的要求。!.*.,设计应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应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设计应与当地通信整体发展规划相适应,以近期需要为主,兼顾远期发展,便于扩容。!.*."设计中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技术标准、通过入网检测的商用化产品,未取得主管部门颁发的入网许可证的设备不应在工程中采用。!.*.2工程设计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应考虑施工及维护的方便和机房的整齐美观以及在自然灾害和突发情况下的通信安全。!.*.3本规范未涉及到的部分,可参照现行相关工程设计规范。!.*.4本规范引用的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这些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有困难时,设计中应充分论述理由并提出解决方案,呈报主管部门批准。—1*+— !系统速率与复用结构!"#"#$%&信号在网络节点处的比特率等级如表!"!"#所示:表!"!"#$%&信号在网络节点处的比特率等级同步数字体系等级比特率(’()*+,)$-./##000!1$-./23!!141$-./#3!2445!1$-./326605!41$-./!03564#5#!1注:$-.—$789:;<8<=,*;>8,?<;*@#的复用段保护方式。()()(自愈环的选用及组织#)自愈环种类分为二纤单向、二纤双的通道保护环(子网连接保护)、二纤双向或四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设计中应根据环上收容的传输节点数量、传输节点间业务量及其流向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自愈环。&)06?8#及06?8(速率的自愈环宜采用二纤通道倒换环。=)一般集中型的业务模型宜选用通道倒换环;循环性业务或业务量较大、环上—=$@— 传输节点数量较多时宜选用复用段倒换环。!"当业务需求已达到需建立两个或两个以上二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时可以考虑采用四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核心层宜选用复用段保护方式,汇聚层一般选用复用段保护或通道保护方式,接入层宜选用通道保护方式。#传输系统设计#"$接口设计#"$"$光接口$"光接口分类依据系统中是否包含光放大器以及线路速率是否达到%&’()!,将光接口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不包括任何光放且线路速率低于%&’()!的系统,第二类是包括光放(功放或前放)及速率达到%&’()!的系统。本地传输网%*+光缆传输工程的光接口分类应符合表#"$"$($及#"$"$(,的要求。表#"$"$($光接口分类(第一类)应用局内短距离局间长距离局间标称波长$-$.$-$.$##.$-$.$##.$##.光纤类型/")#,/")#,/")#,/")#,/")#,/")#-距离(01)!,2$#2$#2!.23.23.%&’($!($%($"$%($",4($"$4($",4($"-%&’(!!(!%(!"$%(!",4(!"$4(!",4(!"-%&’($)!($)%($)"$%($)",4($)"$4($)",4($)"-表#"$"$(,光接口分类(第二类)应用长距离局间标称波长$-$.$##.$##.$##.$##.光纤类型/")#,/")#,/")#-/")#,/")#-距离(01)2).2$,.2$,.2$).2$).%&’($(((((%&’(!5(!"$5(!",5(!"-6(!",6(!"-%&’($)(5($)",5($)"-6($)",6($)"-—-.3— 续表!"#"#$%光接口分类(第二类)应用局内标称波长#&#’#&#’#!!’#!!’#!!’#!!’光纤类型(")!%(")!%(")!%(")!%(")!&(")!!距离(*+),’"),%,%,%!,%!,%!-./$)0!$)0"#1!$)0"#!$)0"%1!$)0"%!$)0"&!$)0"!标称波长#&#’#!!’#!!’#!!’#&#’#!!’#!!’#!!’#!!’光纤类型(")!%(")!%(")!&(")!!(")!%(")!%(")!&(")!%(")!&距离(*+),%’,0’,0’,0’,0’,2’,2’,#%’,#%’-./$)0-$)0"#-$)0"%-$)0"&-$)0"!3$)0"#3$)0"%3$)0"&4$)0"%4$)0"&注:表中表示应用场合的代码含义为:字母5表示局内通信;字母-表示短距离局间通信;字母3表示长距离局间通信;字母4表示很长距离局间通信;字母6表示超长距离局间通信;字母1表示同类型缩短距离应用;字母后第一位数字表示-./的等级;字母后第二位数字表示工作窗口和所用光纤类型,其中:#或空白表示工作波长为#&#’7+,所用光纤为(")!%光纤;%表示工作波长为#!!’7+,所用光纤为(")!%光纤;&表示工作波长为#!!’7+,所用光纤为(")!&光纤。%"第一类系统和第二类系统光接口参数(光接口位置、光线路码型、光发送机特性、光接收机特性)应符合《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体制》(89:’;;$#;;2)第;章“光接口标准”以及《-9<光发送=光接收模块技术要求———-9<#’(>?@光接收模块》(89?.##;;"#$%’’%)和《-9<光发送=光接收模块技术要求———-9<#’(>?@光发送模块》(89?.##;;"%$%’’%)中的相关规定。&"/-.A设备的光以太网接口和B./光接口参数及技术要求应符合《基于-9<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89?.#%&2$%’’%)第C章相关部分的要求。0"光接口类型及参数的选用,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以及设备性能合理选用,一般同一本地网中同一等级光接口的类型宜尽量统一,以便于管理和维护和备品备件的配置。!"#"%电接口#"设计中采用的-9<设备,其A9<支路的电接口参数应符合国家标准《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DC)##$2C的要求。%"#!!!%’*>EF?@的电接口参数应符合《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体制》(89:’;;$—&’;— !""#)第#$%节的要求。&$’()*设备以太网电接口及+)’电接口参数及技术要求应符合《基于(,-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11%)第2章相关部分的要求。3$!$&同步时钟接口!$(,-设备应具有同步时钟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优先采用%14#5678/9接口,也可采用%14#5-:接口,其中%14#5678/9接口特性应符合;)<0)建议=$21&>?的要求,%14#5-:接口特性符合;)<0)建议=$21&>!1的要求,帧结构符合=$214的要求。%$(,-设备应至少提供%个同步时钟输入接口,同步时钟输出口可根据工程需要决定。3$!$4公务联络接口!$公务联络通信接口为音频电话接口或符合=@2?!!0#2规定的?45678/9的同向数字接口。%$工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考虑公务联络设备的配置。3$!$3网管接口!$(,-网关设备应能提供A&(或AB)接口,以便与网元层或网路层管理设备相连。%$(,-网管设备应能提供与)’C相连的A&接口。&$A接口应符合;)<0)建议’$&1!1、A$#!!、A$#!%、=$22!以及=$22&。4$(,-设备应提供D接口,以便与工作站或手持终端相接。D接口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E$%4/E$%#,B$%!/E$!!(E$!1)等接口,其接口特性均应符合;)<0)相关建议的要求。3$!$?使用者接口使用者接口采用?45678/9速率的同向接口,其接口特性符合国家标准《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2?!!0!"#2的要求。网路提供者可用来建立临时性的数据F电话通路连接。3$%中继段设计3$%$!传输系统的参考配置见图3$&$!。传输系统参考配置中的终端设备可以为终端复用器()’)、分插复用器(+,’)、多光口分插复用器(’+,’)、数字交叉连接设备(,BG)以及多业务传送平台(’()*)中继器可以为再生中继器(HI=)、光线路放大器等。在传输距离较短时可以不采用中继器。3$%$%光同步数字传输系统中继段设计方法有最坏值设计法、联合设计法和统计设计法。设计中推荐采用最坏值设计法。当采用最坏值设计法不能满足需要时,可考虑采用联合设计法,在有传输支撑物的稳定地带(如管道中、高速公路地段敷设的光缆)的中继段,必要时也可采用统计设计法。设计所确定的中继段长度,应—&!1— 图!"#"$传输系统参考配置根据工程情况及发展可能,适当考虑为今后系统的传输速率升级提供方便。!"%"#采用最坏值设计法时,对于速率低于&’()*+的系统,再生段设计长度应同时满足系统所允许的衰减和色散的要求。即分别计算出衰减受限和色散受限时的中继段长,取其中的较小值。$"对于衰减受限系统,先根据&和,点之间的所有光功率损耗来确定总的光通道衰减值,然后据此确定适用的系统分类代码及相应的一整套光系统参数。当光通道衰减值落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之间的重叠区时,则两种系统分类代码下的两套光参数都是适用的,最经济的设计是对应较小衰减范围的那套系统。衰减受限系统实际可达再生段距离可用下式估算:/0)/1)!23)/4)(3-.25620式中:-———再生段长度(78)/0———系统寿命终了时&点的发送光功率(9:8)/1———系统寿命终了时,点接收灵敏度(9:8)!23———&),点之间其它连接器衰减之和(9:)/4———光通道功率代价(9:)(3———光缆富余度(9:)25———光缆光纤平均衰减系数(9:;78)20———光纤熔接接头平均衰减(9:;78)%"对于色散受限系统,可首先确定所设计的再生段的总色散值,然后据此确定适用的系统分类代码及相应的一整套光系统参数。色散受限系统实际可达再生段距离可用下式估算:*·!;(:·=·"#)-.$<式中:-———中继段长度(78)!———当光源为多纵模激光器时取<"$$!当光源为单纵模激光器时取<"#<*:———线路信号比特率((>?@A0)=———系统寿命终了时光纤色散系数(40AB8·78)"#———系统寿命终了时光源的均方根谱宽(B8)—#$$— 亦可采用下式估算:!"#$%&’#式中:#$%&———(、)点之间允许的最大色散值(*+,-$)#———系统寿命终了时光纤色散系数(*+,-$·.$)/0对于速率为(12345的系统,再生段设计距离应同时满足系统所允许的衰减、色度色散及极化模色散(62#)的要求。70/光纤类型与工作波长选用70/08光纤类型的选用应根据业务需求预测,综合考虑业务类型、网络基本结构和业务量的发展趋势,并具有支持未来传输系统的能力。70/09本地传输系统的光缆线路使用单模光纤,目前主要选用符合:1;31<0479建议的光纤。70/0/本地传输网中,中继距离较短的局间一般情况下选用8/8=-$的工作波长,局间中继距离较长(大于>=.$)、工作速率较高(如907电路的转接应结合需转接电路数量、所采用的设备的灵活性及经济性,合理选择在92?@A,+及8772?@A,+速率上的转接。一般转接电路数量在9=个92?@A,+系统左右时宜考虑采用8772?@A,+速率转接,尽量减少或不采用92?@A,+的转接,在不影响网络灵活调度的前提下,应尽量组织较高速率的通道转接。40=0C应综合机房条件、经济性以及互通性考虑采用光还是电口转接。—/89— !"#"$#跨环转接的电路,原则上要求转接次数尽可能少。!"#"$$跨环的节点之间的电路应在转接点考虑电路的安全性,应根据电路的数量安排在不同的转接通道中。!"#"$%一般情况下,光通道连接应经由&’(,电通道连接应经由’’(。!"#"$)&’(连接器可为(*+,*或-*+,*型,其回波损耗!.#/0、插入损耗"#"1/0。!"#"$.%2345+6速率的’’(连接器有71!不平衡式和$%#!平衡式两种类型,%2345+6以上速率的’’(连接器为71!不平衡式。’’(连接器反射系数"8.#/0、71!连接器插入损耗"#")/0,%#!连接器插入损耗"#"./0。!"#"$1’’(连接器接线端子尺寸应与相关的电缆尺寸匹配。7辅助系统7"$网络管理系统7"$"$本地传输-9’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应符合《-’9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暂行规定》(:’1#;#8$<<<)中的相关规定。7"$"%网络管理系统设计应符合我国-’9网路管理技术体制的要求,便于将来组建统一的网管系统,实现对不同厂商的-’9设备的统一管理。7"$")网路管理设备与网关设备的连接方式,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通过=>?网或@"%1网相连;网元之间通过’**通道传送网管信息,必要时也可通过=>?网或@"%1网传送网管信息。7"$".’@*的配置应将设备和网管统筹考虑,且必须符合我国标准。’@*设备与局内网元管理系统之间的A接口应采用BCD8C建议A";$$和A";$%规定的*=?-$无连接模式协议栈,与远端网元管理系统之间的A接口采用*=?-%无连接模式协议栈。网元管理系统与上级网络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采用A)。7"%网同步设计7"%"$本地网中已建立大楼时钟分配系统(0BC-)的,可从0BC-直接引入时钟同步信息。本地电话网中没有大楼时钟分配系统的,可从当地已同步于基准时钟且满足E";$%要求的交换机提取时钟同步信息。7"%"%原则上任何独立的-’9系统应保证引接一主一备两路同步信号,系统内采用线路定时方式。7"%")工程中同一传输节点的不同系统应直接从0BC-引接定时信号。7"%".设计必须避免形成定时信号的环路,低等级的时钟只能接收高等级或同一等级时钟的定时。7"%"1-’9的网元时钟性能应符合BCD8CE";$),其定时功能应符合BCD8C—)$)— !"#$%。&’(网元必须具有同步状态信息的功能&&),符合*+,-+!"#$.。#"/"0承担传送同步网基准信号的&’(系统,应满足同步网设计要求。#"/"#’12设备应优先采用外同步定时方式,其中优选/34$56789:接口。’12所在节点已建立大楼时钟分配系统(;*+&)的,可从;*+&直接引入同步定时信号号。本地电话网中尚未建立大楼时钟分配系统的,可根据整个&’(网的同步规划从当地交换机接受时钟同步信息或从&+)-<线路信号中提取定时信号或接收通过=’(链路传输的/)69:定时信号。设计中必须避免形成定时信号的环路。在某些特殊场合,也可根据需要将’12设备作为定时分配系统,此时要求’12设备具有多个外同步输出口。#"%公务联络系统#"%".本地传输网工程对公务联络系统不作严格要求,各传输节点之间可以用电话系统取代公务联络系统。设计中可根据工程考虑设置公务联络系统的设置。#"%"/公务联络系统应具备选址呼叫方式和会议呼叫方式。$互联互通$".=’(与&’(系统的互通$".".根据网络组织的实际需要,可在/34$56789:或在.%>/0456789:速率接口上实施两网互通。$"."/&’(传输网与=’(传输网宜采用在/)6789:电路等级上的互通。有特殊需要时也可在.%>/0456789:速率上互通。$"."%设计中应避免=’(与&’(系统之间多次转接。$"/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互通$"/".不同厂家的传输设备组成的&’(传输网应在通道层中各通道(?2-4,?2-4-1@)互通。$"/"/承载在A’)系统上的&’(系统应与其他厂家A’)设备B+,9+-),1互通。$"/"%两个厂家的光通道互通时,应根据光口参数在各厂家设备的接收侧配置衰耗器。$"/"4不同厂家设备组成的传输系统之间以及不同专业之间在&+)-<光口进行互连时,互联的光接口应用代码应保持一致。$"/"C不同工作波长的光口对接时,会使传输距离受到一定的限制。应要求双方设备的光接口均具备宽带接收能力,能使不同工作波长的接收信号工作于允许指标范围之内,并且双方的宽带接收应能保证双方设备光接口的长期稳定、可靠工作,不会因为两端波长的不匹配导致可用性和性能(如误码率、使用年限等)的降低。—%.4— !设备选型及配置!"#设备选型!"#"#传输设备选型应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设备应具有灵活的、最少品种的硬件配置,容易升级、扩容和重新配置。!"#"$设备应具有灵活的同步能力、灵活的%&分配和支路安排以及网路保护能力。!"#"’传输设备选型应符合《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体制》(()*+!!,#!!-)等相应的行标的有关技术要求,对于国内尚未制订标准的,应符合相应最新的./0,/建议要求。!"#"1传输设备选型应符合主管部门的企业标准的要求。!"#"2设备的机架高度应为$3++44、$+++44或$$++44、宽度为#$+44的整数倍(但最宽应不超过3++44)、厚度宜为’++44、3++44的机架,同一机房内宜采用同一高度的机架。!"#"3设备的总体机械结构应充分考虑安装、维护的方便和扩充容量或调整设备数量的灵活性,实现硬件模块化,同时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及抗电磁干扰应满足.5&,-+#,$、.5&,-+#,’和.5&,-+#,1的要求。!"$设备配置!"$"#设备配置应考虑维护使用和扩容的方便。!"$"$所配设备容量应能充分满足工程期使用的要求,防止频繁扩容。!"$"’6)7设备应尽量少配或不配’189:;、#1+89:;的<)7支路接口。!"$"1再生器和光放大器(含=>和<>两种)应根据传输系统以及光功率预算进行配置。!"$"2熔接型光纤分配架容量应根据工程中新布放光缆的光纤芯数进行配置,跳纤用的光纤分配架容量应根据工程中所配的光接口的数量进行配置。!"$"3根据工程情况,当光接口数量较多时,可将用于终端支路光口的?)@、线路侧?)@及A)8系统光调度?)@分别安排在不同子架或端子板上。!"$"B数字分配架数量应根据工程所配的电接口的数量适当留有余量进行配置,原则上按近期需要取整架配置。数字分配架同一子架上其数字传输速率、阻抗必须一致。!"$"-列头柜的配置一般在每一机列靠主走道一侧配置,当机列较长,结合头柜熔丝容量,需要时可在次要走道端配置列尾柜。!"$"!维护备件应按满足日常维护的基本需要配置,原则上应保证重要单元盘不缺品种。—’#2— !"#"$%&’(设备的配置应留有一定的余量。设计中应根据需要合理配置。!"#"$$&’(设备交叉连接矩阵应是无阻塞的,并应有冗余备份。其处理能力至少应等于规划接入的传输通道数,并要考虑适当的余量。!"#"$#&’(设备端口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增加,同时应留有一定的余量。网络灵活性、生存性要求越高所需富余量也越大。设计中应根据工程情况及投资许可,合理配置,但应防止频繁扩容。!"#"$)网管设备的配置应根据市场上所能提供的设备的开发情况及通用化程度,结合工程要求进行配置。所配网管设备的技术性能应符合我国相关技术体制的规定。$%设备安装设计$%"$机房平面布置与设备排列$%"$"$机房平面布置$"应近、远期结合,既要考虑便于维护又要考虑适于远期的发展。#"应使设备之间的各种布线距离最短,同时便于走线。)"应便于维护、施工和扩容。*"有利于提高机房面积利用率+"适当考虑机房的整齐和美观。$%"$"#设备排列$"应便于抗震加固。#"设备机架列间宜采用面对面或面对背的单面排列方式,如在原有机房装机,应充分结合原机房设备布置方式。新建机房根据设备情况,在负荷允许条件下可采用背靠背双面排列方式。)"主设备应排列在同一列内或相对集中,&&,和-&,应单独成列或相对集中,整个机房的安排应根据走线路由最短,减少路由迂回和交叉为原则,不严格要求开辟单独的设备区和配线区。*"机房设备列之间以及走道的宽度应根据机房荷载、设备重量以及维护空间要求决定,一般的标准机房可参照表$%"$"#的要求:—)$.— 表!"#!#$标准机房设备排列距离参考值序号名称距离(米)备注!!#%短机列时!主走道!!#&长机列时!"#’短机列时$次走道!!#"长机列时%相邻机列面与面之间!#$(!#))相邻机列面与背之间"#*(!#$&相邻机列背与背之间"#+("#’,机面与墙之间"#’(!#"+机背与墙之间"#,("#’!"#$设备安装!"#$#!根据工程情况设备安装可采用上走线或下走线方式,以采用上走线方式为宜。!"#$#$设备机架底部应对地或加固底座加固,机架顶端应与上梁加固。!"#$#%对抗震设防烈度在七级或七级以上地区的机房,机架的安装必须进行抗震加固,其加固方式应符合《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布线要求与线缆选择!"#%#!机房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光纤、通信线应按不同路由分开布放。如通信电缆与电力电缆相互之间距离较近,亦应保持至少!""毫米以上的距离。!"#%#$布线距离要求尽量短而整齐,且应考虑不影响今后扩容时设备的安装及线缆布放。应分别按不同的路由敷设。!"#%#%软光纤应尽量在专用的槽道内布放,与其他通信线共槽道或走线架布放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应避免跨机房布放软光纤,机房之间有光纤连接需求时应采用光缆。!"#%#&布线电缆应满足传输速率、允许衰减、特性阻抗、串音防卫度和耐压等指标的要求,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各数字级之间的布线电缆衰减(含数字分配架的连接损耗)不应超过表!"#%#,的规定:—%!+— 表!"#$#%各数字级之间的布线电缆衰减数字级名称速率(&’()*+)允许衰减(,-)测试频率(&./)!001’()*+!0002"!2#3333%"!4"1’()*+!$52%4!2%5%$2$41’()*+$4$%6!2!3!6421’()*+2"46%!"24!"#$#3同轴电缆线对的外导体或高频对称电缆线对的屏蔽层应在输出口接地,但如果需要,在输入口也可接地。!"#$#6告警信号线宜选用音频塑料线。!"#4电源系统!"#4#!直流供电系统!#传输设备应采用7468直流供电,其输入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74"897038。2#数字传输机房可采用主干母线供电方式或电源分支柜方式。$#传输设备的直流供电系统,应结合机房原有的供电方式,采用树干式或按列辐射方式馈电,在列内通过列头柜分熔丝按架辐射至各机架。4#不允许两只小负荷熔丝并联代替大负荷熔丝使用。!"#4#2电源线截面的选取应根据供电段落所允许的电压降数值确定。!"#4#$传输设备所需的746伏直流电源系统布线,从电力室直流配电屏引接至电源分支柜、由电源分支柜引接至列柜、再至传输设备机架均应采用主备电源线分开引接的方式。!"#4#4列柜的选用!#列柜的容量以及负荷应按整列进行配置。2#应根据传输设备满配置耗电量的!#29!#0倍来核算列柜每个二级熔丝的容量。$#带电更换列柜二级熔丝时应不影响列柜中其他电源系统的工作。!"#4#0交流22"8电源!#交流22"伏电源供仪表以及网络管理设备使用。2#配置网络管理设备的局站应采用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或逆变器供电系统供电。!"#4#%地线!#数字传输机房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宜采用分开引接方式。2#工作地线应采用汇流条树干式“=”接至列头柜或由电源分支柜引接至列头柜,列内通过列头柜分熔丝辐射至各机架。—$!6— !"保护地线宜采用电力电缆从电力室地线排或适当接地点直接引接至列头柜,或由电源分支柜地线排引接至列头柜,列内采用树干式“#”接至各机架。$"终端光缆的金属构件应接防雷地线,防雷地线应单独从电力室地线排引入,并可靠地与%&’架绝缘。同机房内%&’架之间的防雷地线可复接。("数字分配架应具有良好的保护接地,&&’架内同轴外导体和机架外壳均应接保护地,&&’架上的接地端子可直接与相邻列头柜的保护地端子相接,同机房内&&’架之间的保护地线可复接或#接。)*"$"+凡本章未规定者应按《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机房环境条件)*"(")传输机房设计的面积应结合工程远期发展需要,并留有发展余地。)*"("/传输机房的温湿度条件应符合表)*"("/的要求。表)*"("/机房温湿度条件项目有人值守机房无人值守机房无人再生站备注温度)012/01)*12!(1*12$*1/*320*3)*32.*3)*32.*3相对湿度(!!*1)(!/(1)(!/(1)温度变化率4)*15小时4)*15小时4)(15小时)*"("!传输机房的洁净度应符合表)*"("!的要求。表)*"("!机房洁净度项目有人值守机房无人值守机房无人再生站备注灰尘粒子浓度直径大于*"(!6!!(**!!(**!)0***灰尘粒子不能是导电的、铁磁性(粒5升)直径大于(!6!!*!!*!!**和腐蚀性的)*"("$传输机房的电磁干扰应符合表)*"("$的要求。表)*"("$机房电磁干扰要求项目有人值守机房无人值守机房无人再生站备注电场强度78(!9:6))!*)!*)!*磁场强度(;:6)0**0**0**)*"("(传输机房防静电要求应符合《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5#+($-—!).— !""#)中的相关规定。!$%#%&传输机房水平面被照面的最低照度标准应满足!$$勒克斯(’())!#$勒克斯(’()。!$%#%*传输机房房屋净高应为+%,-)+%+-。,。!$%#%.数字传输机房楼面均布活荷载值应不小于&$$/01-!$%#%"数字传输机房应设置事故照明。!$%#%!$网管系统机房环境应符合《234光缆通信干线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53#$.$6!""")中的相关要求。!!传输系统设计指标!!%!假设参考通道和数字段!!%!%!假设参考通道(478)两个通道端点间的国际最长478为,*#$$/-,我国国内标准最长假设参考通道(478)的长度为&"$$公里,共分三部分:长途、中继和接入,各部分分配见图!!%!%!。其中中继部分长途传输节点与本地传输节点的最长距离为!#$/-;本地传输节点与通道端点之间的最长距离为#$/-。!!%!%,假设参考数字段(4732)假设参考数字段(4732)是具有一定长度和性能规范的数字段,用作指标分配的参考模型,对于本地传输网234数字段沿用,.$/-和#$/-两种长度的假设参考数字段(4732)长度。其中#$/-假设参考数字段用于绝大多数的本地网传输节点之间,,.$/-假设参考数字段应用于疆域广阔的本地网中郊县传输节点至市中心传输节点间。!!%,误码指标!!%,%!234网络全程端到端,*#$$/-假设参考通道的误码性能指标(9:;6:<%.,.指标)见表!!%,%!。—+,$— 图!"#"#我国$%&分配表##"!"#’#!()**+,国际同步数字$%&误码性能指标速率(+-./01)!!2*2345*#)*6655*#622!2*)6(545!#*2通道类型78’#!78’678’278’2’2978’2’#5978’2’529块0秒!***3***3***3***3***3***:;%*"*#*"*!*"*2<=<=<=;:;%*"**!*"**!*"**!*"**!*"**!*"**!>>:%)"**:’*))"**:’*)#"**:’*2#"**:’*2#"**:’*2#"**:’*6注:<=表示不适用。##"!"!本地传输网工程设计中!3*+,和)*+,数字通道的误码(长期系统指标)应不劣于表##"!"!’#?##"!"!’!的指标(测试时间不少于#个月)。实际通道误码应按表!"6"!指标乘以实际通道长度与!3*+,或)*+,之比进行计算。表##"!"!’#!3*+,假设参考通道的误码指标(长期系统指标)速率(+-./01)通道类型:;%;:;%>>:%;:&@!!2*78’#!6"3):’*)("(*:’*5#"46:’*(待研究2345*78’6("(*:’*)("(*:’*5#"46:’*(待研究#)*66578’2#")2:’*5("(*:’*56"3):’*(待研究5*#62278’2’29<=("(*:’*56"3):’*(待研究!2*)6(578’2’#59<=("(*:’*56"3):’*(待研究45!#)*278’2’529<=("(*:’*56"3):’*5待研究注:<=表示不适用。—6!#— 表!!"#"#$#%&’(假设参考通道的误码指标(长期系统指标)速率(’)*+,-)通道类型./0/./011.0/.23##4&56$!#7"88.$&7!"98.$&79"44.$&8待研究48:7&56$9!"98.$&%!"98.$&79"44.$&8待研究!%&99756$4#";%.$&%!"98.$&77"88.$&8待研究7&!94456$4$4<=>!"98.$&77"88.$&8待研究#4&%9;756$4$!7<=>!"98.$&77"88.$&8待研究:7#!%&456$4$74<=>!"98.$&77"88.$&;待研究注:=>表示不适用。!!"#"9#8&’(和%&’(假设参考数字段的误码(长期系统指标)应不劣于表!!"#"9$!?!!"#"9$#的指标(测试时间不少于!个月)。实际数字段误码应按表!!"#"9指标乘以实际数字段长度与#8&’(或%&’(之比进行计算。表!!"#"9$!#8&’(假设参考数字段的误码指标(长期系统指标)速率(’)*+,-)./0/./011.0/.23/@A$&!"%4.$&%!"%4.$&79"%8.$&8待研究/@A$!9"&8.$&%!"%4.$&7;";&.$&8待研究/@A$4=>!"%4.$&7;";&.$&8待研究/@A$!7=>!"%4.$&7;";&.$&8待研究/@A$74=>!"%4.$&7;";&.$&;待研究注:=>表示不适用。表!!"#"9$#%&’(假设参考数字段的误码指标(长期系统指标)速率(’)*+,-)./0/./011.0/.23/@A$&#";%.$&7#";%.$&;7"88.$&:待研究/@A$!%"%&.$&7#";%.$&;!"98.$&8待研究/@A$4=>#";%.$&;!"98.$&8待研究/@A$!7=>#";%.$&;!"98.$&8待研究/@A$74=>#";%.$&;!"98.$&;待研究注:=>表示不适用。!!"#"4#8&’(及%&’(数字通道的误码(短期系统指标)应不劣于表!!"#"4$!?!!"#"4$#的指标。—9##— 表!!"#"$%!#&’()数字通道的误码指标(短期系统指标)!/)+0#1234.#$1234.速率通道566567755665677556656775((*+,-.)类型6!/6!/6!/6#6#6#6#$6#$6#$##$’89%!#’’’’’’’’!$&:;’89%<’’’’’’’’!$!/’<<;89%$’’’’’’’’<$;’!<$$89%$%$=>?’’>?’’>?’<$#$’/<@;89%$%!;=>?’’>?’’>?’<$:;#!/’$89%$%;$=>?’’>?’’>?’<$注:>?表示不适用。表!!"#"$%#/’()数字通道的误码指标(短期系统指标)!/)+0#1234.#$1234.速率((*+,-.)通道类型5665677556656775566567756!/6!/6!/6#6#6#6#$6#$6#$##$’89%!#’’’’’/@’!#<$&:;’89%<’’!’’?’/>?’@&>?’!!’;#$’/<@;89%$%!;=>?’/>?’@&>?’!!’;:;#!/’$89%$%;$=>?’/>?’@&>?’!!’;注:>?表示不适用。!!"#"/工程数字段的误码性能(短期系统指标)应不劣于表!!"#"/%!A!!"#"/%#的指标。表!!"#"/%!工程数字通道的误码指标(短期系统指标)!/)+0#1234.#$1234.速率((*+,-.)通道类型5665677556656775566567756!/6!/6!/6#6#6#6#$6#$6#$##$’89%!#’’’’’’’’!$&:;’89%<’’’’’’’’!$!/’<<;89%$’’’’’’’’<$;’!<$$89%$%$=>?’’>?’’>?’<$—<#<— ’()#*+,-./&+0,-./&速率(!"#$%&)通道类型1221233112212331122123312’(2’(2’(2+2+2+2+02+02+0+04(56789:0:’7;<=44<=44<=450>7+’(4089:0:70;<=44<=44<=450注:<=表示不适用。’’?5抖动和漂移’’?5?’2@A网络接口和数字段接口的抖动性能为了实现不同2@A网路单元的任意互连而不影响网路的传输质量,2@A网路接口的最大允许抖动不应超过表’’?5?’的数值。测量配置如图’’?5?’。使用规定的滤波器进行测试,测量间隔时间为742,高通滤波器具有一阶特性,按+4B3%’4倍频滚降。低通滤波器具有最大的平坦博特瓦茨(3.$$C/D-/$,)特性和按:74B3%’4倍频程滚降。表’’?5?’括号中的数值为数字段中网元时钟同步工作且输入信号无抖动时的输出抖动要求。表’’?5?’2@A网络接口最大允许抖动参数值网络接口限值测量滤波器参数3’(GHII)3+(GHII)J’J5J02EF:<等级注+2EF:’(电)’?((4?6()4?46((4?46()(44AK7(!AK’?5FAK注+2EF:’(光)’?((4?6()4?’((4?’()(44AK7(!AK’?5FAK注+2EF:0(光)’?((4?6()4?’((4?’()’444AK+(4!AK(FAK注+2EF:’7(光)’?((4?6()4?’((4?’()(444AK’444!AK+4FAK注+注’2EF:70(光)’?((4?6()4?’((4?’()+4!AK0FAKL4FAK注’:此值待研究。+:2EF:’’GHM7?05*&2EF:0’GHM’?7’*&2EF:’7’GHM4?04+*&2EF:70’GHM4?’4*&’’?5?+2@A设备2EF:<输入口的抖动容限2@A设备2EF:<输入口的抖动容限应符合《同步数字体系(2@A)网络性能技术要求———抖动和漂移》(N@%E’+>>:+440)第(?’?0条的要求。’’?5?5O@A%2@A网络边界的抖动性能’?由2@A网络传送的O@A信号在O@A%2@A网络边界,应符合原有O@A网络的抖动性能要求。+?O@A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5+0— 图!!"#"!$%&网路输出抖动的测量配置’%&网络接口最大允许抖动应不超过表!!"#"#(!中所规定的数值。测量配置如图!!"#"!所示,测量滤波器频响按)*+,-!*倍频程滚降。表!!"#"#(!括号中的数值为数字段中网元时钟同步工作且’%&输入信号无抖动时的’%&输出口的输出抖动要求。表!!"#"#(!’%&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网络接口限值测量滤波器参数速率(./01-2),!(345(5),)(345(5)6!(&8)6#(.&8)67(.&8)6!(676#(67)*79!":(*";:)*"))*!9!**#7#<9!":(*";:)*"!:!**!*9**!#=)<7!":(*";:)*"*;:)**!*#:**#"$%&设备’%&支路输入口抖动和漂移容限!))*79./01-2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设备)*79./01-2支路输入口的正弦调制抖动容限和漂移容限应大于图!!"#"#(!及表!!"#"#()规定容限。测试序列采用*"!:*建议的长度为)!:(!的伪随机码(’>,$)。表!!"#"#())*79./01-2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频率6(&8)指标要求(峰(峰相位幅度)!)?6!7"99@!927"99@?6!!*@*"*996(!2!*@?6!!"<;9"92—#):— 频率!("#)指标要求(峰$峰相位幅度)%&’()!!*+%,!$%-*+)!!*&./(注%)%&,01*&./)!!%2/(注%)3&’4%+3$%!01%2/)!!%++/(注%)+&*01注%$在运营商网络内的*+.2/5678-接口可以被规范为93"#(代替*&./"#)或(++"#(代替%2/"#)。但是不同运营商之间的接口应采用该表规定的参数,除非经过双方协商认可。注*$%01:.22;-&图%%&3&3$%*+.2/5678-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3.&3’2<5678-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设备3.&3’2<5678-支路输入口的正弦调制抖动容限和漂移容限应大于图%%&3&3$*及表%%&3&3$3规定容限。测试序列采用?&%,+建议的长度为**3$%的伪随机码(@AB=)。表%%&3&3$33.&3’2<5678-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频率!("#)指标要求(峰$峰相位幅度)%+C)!!3*C.-$%3*C)!!%3+C+&%3!-%3+C)!!.&.%-$%.&.)!!%++.&.!-%++)!!%/%&,01—3*’— 频率!("#)指标要求(峰$峰相位幅度),$%%&’!!%(&%)*+%(!-.%(&’!!/((&()%*-.注$%-.012)%34图%%),),$1,5),6/789:;4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55)<,6789:;4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设备55)<,6789:;4支路输入口的正弦调制抖动容限和漂移容限应符合图%%),),$,及表%%),),$5规定容限。测试序列采用()%<%建议的长度为11($%的伪随机码(?@A=)。表%%),),$555)<,6789:;4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速率抖动幅度(-.B$B)频率伪随机C(C%C1!(!%!1!,!5(&89:;4)测试信号(D4)(-.)(-.)("#)("#)(&"#)(&"#)(&"#)55<,6%/D4*)(()%%)1E$*%(()6,(5((11($%5)%,2)165789:;4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设备%,2)165789:;4支路输入口的正弦调制抖动容限和漂移容限应高于图%%),),$5及表%%),),$*规定容限。测试序列采用()%*(建议的长度为11,$%的伪随机码(?@A=)。—,1<— 图!!"#"#$#%%"&#’()*+,-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表!!"#"#$.!#/"0’%()*+,-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频率1(23)指标要求(峰$峰相位幅度)!4561!#05%-#0561!!#454"!#1$!-!#4561!0"0!-0"061!0440"01$!-04461!.44!".78.4461!!49&.41$!78!4961!#".(4"4&.78注$!78:&"!;<-"!!"#"%=>2漂移网络限值应符合《同步数字体系(=>2)网络性能技术要求———抖动和漂移》(?>,@!0//$044%)第%"0节的要求。!!"#".=@($A输入漂移容限应符合《同步数字体系(=>2)网络性能技术要求———抖动和漂移》(?>,@!0//$044%)第."!"#条的要求。!!"#"’抖动和漂移产生应符合《同步数字体系(=>2)网络性能技术要求———抖动和漂移》(?>,@!0//$044%)第."0节的要求。!!"#"&抖动和漂移转移应符合《同步数字体系(=>2)网络性能技术要求———抖动和漂移》(?>,@!0//$044%)第."#节的要求。!!"%可用性目标!!"."!可用性目标要求应满足《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体制》第&".章的要求。—#0;— 图!!"#"#$%!#&"’(%)*+,-.接口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维护工具及仪表配置!’"/"!维护工具及仪表配置的数量和品种应能满足工程日常运行维护的需要,仪表的型号和功能应根据实用和经济的原则择优选用。—#’&— !"、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总则!-,-!为贯彻相关的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使有线接入网的建设相对规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本地通信网中有线接入网设备的新建以及改扩建工程。其他有线接入网工程可参照执行。!-,-(有线接入网的建设规模和采用的技术方式应按其自身的特点、经济性及满足年限、不同地区用户发展的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独立进行,应与通信业务的发展相适应,并做到适度超前。!-,-.接入网系统设计应统筹考虑,具有开放性、安全性和灵活性,便于新业务、新技术的引入。!-,-’工程设计应与当地通信发展规划相适应,近期建设应与远期发展规划相结合。!-,-/设计中应选用通过入网检验的产品。!-,-"为充分发挥接入网的效益,便于日常维护,在建设接入网的同时应建立相应的维护管理系统。!-,-0本规范与国家有关现行体制、标准和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体制、标准和规范为准。+接入网的概念、结构和接口+-!接入网的概念+-!-!引入接入网的概念其目的是为了用标准化的有限个接口利用多种传输媒介(如金属对绞线、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等)来支持灵活混合的不同的接入类型与业务。+-!-+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12)是由业务节点接口(324)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524)之间的一—((,— 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所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可经由网管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接入网的定界接入网所覆盖的范围由三个接口所定界,即网络侧经由%&’与业务节点(%&)相连,用户侧经由(&’与用户终端设备()*)或用户驻地网(+,&)相连,管理方面经由-接口与电信管理网().&)相连,通常需经协调设备(./)再与).&相连。接入网的定界如图!"#"$所示。图!"#"$接入网的定界!"#"0接入网的功能接入网的功能分层如表!"#"0所示。表!"#"0接入网的功能分层轮廓业务语音、视像、数据、传真⋯⋯电路)/.、分组、帧中继、1).通道)/.通道、帧中继通道、1).通道、’,通道传输系统有线系统,无线系统物理媒介对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接入网的结构!"!"#接入网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传输设备与传输线路构成传输系统。根据用户分布和所需业务类型情况,可选择不同的传输系统。传输系统具有不同的拓扑结构,如树型、星型、环型或以上几种类型的混合结构等。!"$接入网的接口!"$"#接入网中存在着三种主要类型的接口,即用户网络接口、业务节点接口—$$#— 图!"!"#接入网的基本构成和维护管理接口。!"$"!用户网络接口是用户终端设备或用户驻地网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用户网络接口所支持的接入类型、与之相连的接入数字段标准以及承载信息要求应符合《接入网技术体制》%&’()#中的相关规定。!"$"$业务节点接口是接入网与业务节点之间的接口,如果*’+,’-和,’+,’-侧不在同一个地方,可以通过透明传送通道实现远端连接。标准化的业务节点接口类型应符合《接入网技术体制》%&’()#中的相关规定。!"$".维护管理接口接入网的管理应纳入/0’的管理范畴,因而*’的管理经1接口与/0’相连,以便统一协调不同网元(如*’和,’)的管理,形成用户业务所需要的接入和接入承载能力。$设计原则$"#一般原则$"#"#用户业务需求是接入网建设的前提条件。在工程设计中,应以用户需求—$$!— 和用户分布情况为基础,结合当地城市建设以及通信发展规划,特别是业务网的发展情况选用适当的接入手段。!"#"$接入方式和建设规模既要满足近期用户的需求,又要考虑今后用户增加和用户需要引入新业务时系统扩容和系统升级的策略。接入网的建设可适度超前,但应防止盲目求全求大,以免造成资金的积压浪费。!"#"!接入网的建设旨在最大限度地延伸数字传输的距离,扩大业务节点的服务范围,减少局所设置,向用户提供多种业务(包括宽带业务)。因此,接入网的建设应结合本地业务网的建设统筹安排。!"#"%工程设计中可根据用户对业务的需求情况、用户密度分布情况及地理环境条件等因素分别进行考虑,酌情选择不同的接入方式。!"$城镇地区有线接入网的设计原则!"$"#城镇地区接入网的基本特点是用户密度大,线路基础设施较好,除基本电话业务外,用户对多种新业务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城镇地区接入网的建设应以采用有线技术为主,积极推广和采用光纤接入方式,同时还应根据金属对绞线技术的发展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铜缆网资源。!"$"$对于通信业务量大、需要提供各种通信业务的集团用户,应积极考虑采用&’’(方式将光纤延伸到大楼和校园等用户所在地,除为用户提供电话、租用线、)*+,等传统窄带业务外,还应结合当地的线路设施为用户提供宽带业务。!"$"!对于一些高档写字楼或高档住宅小区则可以考虑采用&’’-./0,的方式。!"$"%对于一般用户,应在做好用户需求调查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接入方式。当用户位于铜缆的经济距离以内且需求以窄带业务为主时,应充分利用铜缆方式为用户提供12’*、)*+,等窄带业务。同时应积极采用&’’-加/0,(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高速),’34,3’接入、视频点播等宽带业务。!"$"5对于用户比较分散、铜缆资源较好对高速上网、视频点播等宽带业务有需求的地区,可考虑采用0+*/方式。!"$"6对于需要语音和数据组合的中小型企业用户,可考虑采用7+*/方式或*7+*/方式为用户提供电话、电视会议、网络培训和远程教育等业务。对于一些两点之间的中低速中继业务需求也可以采用7+*/8*7+*/方式解决。!"$"9对于没有布放五类线但双绞线已敷设到位、需要高速数据业务的公寓住宅、办公楼或宾馆,可以利用现有大楼内的电话线路采用7:;<1,0技术结合&’’-或0+*/等手段为用户提供高速数据传输业务。!"$"=对于网吧等商业用户可以考虑采用012,、312,等接入方式。!"$">随着?0’@网迅速普及和现有?0’@网络的改造,在政策允许、时机成—!!!— 熟的条件下,各电信部门可以加强与有线电视部门的合作,采用!"#方式,利用同轴电缆解决最后入户的问题。$%&%’(城市地区接入网建设过程中,在进行全面的技术和经济比较之后,可采用无线接入方式作为有线方式的补充。具体可选用的无线接入方式参见《无线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农村地区接入网的设计原则$%$%’农村地区接入网的基本特点是地域辽阔,用户密度小,地理环境较复杂,线路设施较差,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需求为基本电话业务,用户分布和需求情况较难预测,应采用有线和无线接入方式并举的方针充分满足用户需求。$%$%&接入方式的选择主要应考虑地理条件因素和经济性因素。其中在经济性因素中,应综合平衡初期投资与今后网路的扩容性和业务的提供能力,同时还应针对农村的特点考虑网路的日常维护费用。$%$%$农村地区接入网的工程设计应适应农村电话网与其他业务网的建设进程,一般情况下应以乡镇为中心向农村地区扩展。$%$%)宜采用铜缆用户线向业务节点附近的用户(线路传输衰减在*((!+时应不大于,-.)提供基本电话业务,如有需要也可采用光纤接入方式。对于距离业务节点较远、用户相对集中的地区,在线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01#、234等光纤接入的方式向用户提供电话业务。有条件的地区也可结合#567的建设将光缆延伸到用户集中的居住区,近期向用户提供电话业务,将来可提供其他新业务。对于用户比较分散或地理条件复杂的地区则应考虑采用无线接入技术。)技术要求)%’网路传输性能指标要求)%’%’接入网的最长假设参考通道(!82)为9(公里。)%’%&20!和:0!网络中接入网假设参考通道指标为我国国内标准最长假设参考通道端到端指标的;<。)%’%$20!和:0!网络中接入网误码性能指标采取按段分配的原则,具体为:馈线部分分得整个接入网误码性能指标的’=;,配线部分分得’=$,引入线部分分得’=&。各段的划分如图)%’%$所示。—$$)— 图!"#"$接入网假设参考通道!"#"!%&’!()*+数字连接长期误码指标应满足表!"#"!的要求。表!"#"!接入网%&’!()*+数字连接的长期误码指标误码性能参数馈线部分配线部分引入线部分12121!,-.!/#03/#0#"4/#01’1’1’-,-.4/#0!/#0’/#0注:4004年以前设计的系统不要求符合表!"#"!的指标。!"#"2恒定比特率数字通道高比特率通道的长期误码指标应满足表!"#"21#、!"#"214和!"#"21$的要求。表!"#"21#馈线部分高比特率通道的长期误码指标速率,-.-,-.55,.40!3()67*+891#4!/#0121’1:4/#04/#03!!3()67*+2/#0121’1:4/#04/#0$!$’3()67*+891$:"2/#0121’1:4/#04/#0!!:$!()67*+(注):"2/#0121’1:4/#04/#0#$;4’()67*+891!#"’/#01!1’1:4/#04/#0#22240()67*+#"’/#01!1’1:4/#04/#089!1!1!<4/#01’1:!/#0’44030()67*+4/#01’1:#/#04!33$40()67*+4/#01’1:#/#0注:!!:$’()67*+接口主要用作传送=>业务及图像业务。—$$2— 表!"#"$%&配线部分高比特率通道的长期误码指标速率’()(’()**’)&+!,-./01234%#&,5#+%$%6%7!5#+!5#+,!!,-./012#5#+%!%6%7!5#+!5#+8!86,-./01234%8#"$5#+%!%6%7!5#+!5#+!!78!-./012(注#)#"$5#+%!%6%7!5#+!5#+#89&6-./01234%!8"&5#+%!%6%7!5#+!5#+#$$$&+-./0128"&5#+%!%6%7!5#+!5#+34!%!%!:!5#+%6%7,5#+6&&+,+-./012!5#+%6%7&5#+&!,,8&+-./012!5#+%6%7&5#+注:!!786-./012接口主要用作传送;<业务及图像业务表!"#"$%8引入线部分高比特率通道的长期误码指标速率’()(’()**’)&+!,-./01234%#&#"&5#+%!%6%765#+65#+,!!,-./012#"$5#+%!%6%765#+65#+8!86,-./01234%8&"&$5#+%!%6%765#+65#+!!78!-./012(注)&"&$5#+%!%6%765#+65#+#89&6-./01234%!!",5#+%!%6%765#+65#+#$$$&+-./012!",5#+%!%6%765#+65#+34!%!%!:65#+%6%6#"&5#+6&&+,+-./01265#+%6%785#+&!,,8&+-./01265#+%6%785#+注:!!786-./012接口主要用作传送;<业务及图像业务。!"#"6接入网中(=>%?输入输出的抖动和漂移特性、接入网中(@A设备的<@A接口输出抖动以及接入网中<@A输入输出口抖动和漂移指标应满足行标规定B@1=#++7《接入网中传输性能指标的分配》中“接入网抖动和漂移特性”一节中的具体规定。!"&设备技术性能要求!"&"#接入网中采用的各种接入方式其系统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规定。—886— !"#"#综合数字环路载波($%&’)("$%&’支持的业务类型见)%*+(,-!中的相关规定。#"$%&’应支持表!"#"#所列的业务接口:表!"#"#$%&’所支持的业务接口接口位置接口类型符合的标准《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与业务节点接口+(,-!.#,,,)第(("(节《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端与网管信息接口+(,-!.#,,,)第(("#节《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与传输系统接口+(,-!.#,,,)第(("/节《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1接口模拟音+(,-!.#,,,)第(,"("(条频接口《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12接口+(,-!.#,,,)第(,"("#条《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3%4506+(,-!.#,,,)第(,"("/条《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3%4706+(,-!.#,,,)第(,"("!条《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0+端8"#!+(,-!.#,,,)第(,"("-条《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9"#!+(,-!.#,,,)第(,"(":条《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8"/-+(,-!.#,,,)第(,"(";条《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7%<接口+(,-!.#,,,)第(,"("=、(,"(">条《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与传输系统接口+(,-!.#,,,)第(,"#节/"$%&’设备性能要求参见)%*+(,-!.#,,,中第(/章的规定。!"$%&’设备环境要求参见)%*+(,-!.#,,,中第(:章的规定。!"#"/光接入网(?64)("?64支持的接口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光接入网》()%4,-;.(>>;)第!章的规定。#"?64的参考配置和应用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光接入网》()%4,-;.(>>;)第-章的规定。/"适用于?64的光纤光缆技术要求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光接入网》()%4,-;.(>>;)第:章的规定。—//;— !"其他技术要求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光接入网》(#$%&’()*++()的有关规定。’"窄带无源光网络设备应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窄带无源光网络(,-%)》(#$./*&(()0&&&)的相关要求。1"2),-%设备应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2/3的无源光网络(2),-%)》(#$./*&+&)0&&&)的相关要求。!"0"!混合光纤同轴网(456)*"混合光纤同轴网(456)系统的参考配置及功能描述应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456)》(#$7/*&18)0&&&)第!章的规定。0"456支持的业务类型应满足《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456)》(#$7/*&18)0&&&)第’章的规定。8"456系统定时信号的获取方式、物理媒质要求、射频带宽分配及调制技术应分别满足《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456)》(#$7/*&18)0&&&)第1、(、9、+章的规定。!"456应支持表!"0"!所列的接口:表!"0"!456所支持的接口接口类型符合的标准业务节点接口《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456)》(#$7/*&18)0&&&)第*&章(:%;)用户网络接口《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456)》(#$7/*&’!)0&&&)第**章(<%;)射频接口《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456)》(#$7/*&’!)0&&&)第*0章’"456系统性能要求应满足《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456)》(#$7/*&18)0&&&)第*8章的要求。1"456系统的环境要求应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456)》(#$7/*&18)0&&&)第*’、*1章的要求。("456系统用户端的6=>?@3AB@C(63)可根据系统需要配置,当采用用于进行双向;,数据业务传输的63时,其各种技术指标及相关要求应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电缆调制解调器(63)》(#$7/*&(1)0&&&)的相关规定。!"0"’不对称数字用户线(2$:D)*"带话音分离器的2$:D系统的参考模型、功能特性、接口要求、性能要求等应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不对称数字用户线(2$:D)》(#$7/*808)0&&!)的相关规定。0"无话音分离器的2$:D"?EF@系统的参考模型、功能特性、接口要求、性能要求等应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无话音分离器的低速不对称数字用户线—889— (!"#$%&’())》(*"+,--./012...)的相关规定。0%2%/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3"#$)-%3"#$传输系统的参考配置和功能要求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3"#$)》(*"4.5/1-667)第0章的相关规定。2%3"#$的核心功能要求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3"#$)》(*"4.5/1-667)第5章的相关规定。8%3"#$系统的其他性能要求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3"#$)》(*"4.5/1-667)的相关规定。0%2%7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3"#$)-%#3"#$系统的参考模型和传输能力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3"#$)》(*"+,--9512..2)第0章和第5章的相关规定。2%#3"#$的接口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3"#$)》(*"+,--9512..2)第5章的规定。8%#3"#$的功能特性和性能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3"#$)》(*"+,--9512..2)第7、9章的规定。0%#3"#$的其他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3"#$)》(*"+,--9512..2)的相关规定。0%2%9甚高速数字用户线(:"#$)-%:"#$系统的参考模型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甚高速数字用户线(:"#$)》(*"+,-28612..2)第0章的规定。2%:"#$的接口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甚高速数字用户线(:"#$)》(*"+,-28612..2)第5章的规定。8%:"#$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甚高速数字用户线(:"#$)》(*"+,-28612..2)第/、7章的规定。0%:"#$的管理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甚高速数字用户线(:"#$)》(*"+,-28612..2)第9章的规定。5%:"#$的其他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甚高速数字用户线(:"#$)》(*"+,-28612..2)的相关规定。0%2%6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1;"#$)-%,""1;"#$系统的参考模型和传送能力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1;"#$):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25012..2)第0章和第5章的规定。2%,""1;"#$的接口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1;"#$):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25012..2)第/章的规定。8%,""1;"#$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时分双工的以—886— 太数字用户线系统(!""#$"%&):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第.、)-章的规定。,/0"%&的管理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第))章的规定。+/!""#$"%&的其他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的相关规定。,/*/)-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1234567))/1234567系统的参考模型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1234567)/))》(’"(!)*89#*--,)第,章的规定。*/1234567的接口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1234567)/))》(’"(!)*89#*--,)第+章的规定。:/1234567的功能特性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1234567)/))》(’"(!)*89#*--,)第;章的相关规定。,/1234567的线路收发器特性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1234567)/))》(’"(!)*89#*--,)第.章的相关规定。+/1234567的其他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1234567)/))》(’"(!)*89#*--,)的相关规定。,/*/))以太网接入系统)/以太网接入系统的网络结构及功能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第,章的规定。*/以太网接入系统的业务承载能力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第+章的规定。:/以太网接入系统的接口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第.章的相关规定。,/以太网接入系统局侧和用户侧设备的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第9、8章的规定。+/以太网接入系统的性能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第)*章的规定。;/以太网接入系统的操作维护管理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第):章的规定。./以太网接入的其他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的相关规定。—:,-— !系统设计!"#传输系统设计!"#"#为了收敛用户业务,同时也为了增加网络的可扩展性、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可以在业务节点与用户所在地之间采用传输系统。!"#"$有线接入网的传输系统可以采用%&’、(&’、)%*(等设备进行建设。!"#"+有线接入网传输节点的选择#)宜选择在用户数量较多、安装和电源条件容易保证的地方。$)位于居民楼内时,楼层不宜高,宜选择在地上一层。+)宜位于接入光缆物理网路由经过之地。,)应选择在比较安全的环境。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仓库和材料堆积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工业、企业附近。!"#",采用%&’或)%*(设备作为接入网的传输系统进行组网时,应根据各接入节点的业务量大小及光缆网的情况,结合所要选用的网路保护和通道调度方式,选择合适的网路拓扑结构,可选用的网路拓扑结构有:线型、星型、树型、环型以及格型。!"#"!在建设初期,当用户的业务需求量不大,光缆物理网建设不太完善的情况下,传输系统可以采用线型、星型和树型结构。!"#"-有条件的地方传输系统应尽量按环形网设计,以充分利用环形网的自愈功能,利于网络安全。!"#".环形网上的接入节点数量应根据环网的容量和各接入节点的接入容量适当选取。!"#"/接入网传输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提供较为丰富的接口,以适应接入网业务种类繁多的需求。!"$"!同步#)同步原则有线接入网传输系统应采用主从同步定时方式。$)时钟等级时钟等级为+级时钟。+)设备的同步若传输系统与业务节点之间采用(&’系列的数字接口(包括0!接口和专用数字接口),则从与业务节点相连的信号码流中提取。若为%&’系列接口,则从与业务节点相连的线路信号中提取定时。必要时,可从大楼时钟分配系统(12*%)获取时钟信号。—+,#— !"#接入系统设计!"#"$%&’(系统的设计必须充分了解用户所在地的铜缆传输特性和使用情况,确保能够满足%&’(设备对线路的要求,保证使用质量。!"#"#为避免各%&’(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各种%&’(设备应尽量安装在不同的节点。!"#")*&’(既可以承载在*+,网络上也可以承载在-.网络上,设计中应根据承载网络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承载网络。!"#"/根据网络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的用户接入方式、认证方式以及计费方式。!"#"!根据用户需求及用户位置等情况酌情选择采用0++%1%&’(方式以及各种%&’(方式的混合使用,以获得最佳的接入效果。!"#"2在大部分用户的业务需求主要以窄带业务为主,宽带业务需求不大的地区可以考虑选择.34,此时线路系统宜采用星型结构,如图!"#"2所示。!"#"5随着业务网网路结构的合理调整,接入网线路系统的拓朴结构宜采用环型6星型结构。即业务节点至业务分配点之间采用光缆环和大容量的传输设备组成业务传送平台,将各种业务经传送平台传送到各个业务分配点;各业务分配点向下再采用星型结构将业务传送到用户。其基本结构如图!"#"5所示。图!"#"2星型结构的光纤用户线路系统—)/#— 图!"#"$星型、环型混合结构的光纤用户线路系统!"#"%光纤接入网应采用主从同步定时方式,同步定时信号可从与业务节点相连的支路信号中提取。!"#"&在光纤接入网的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交换网路将逐步向“大容量、少局所”的结构演变以及对现有铜缆网改造等因素。’接入网管理系统’"(")接入网网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网元的管理,并与集中测试系统配合完成对用户线路的测试工作。’"("#在接入网建设初期,一个本地网中可能存在多个厂商的设备,难以建立集中的维护管理系统,因此与传输网路的网管系统类似,接入网网管也应实行如下分级管理:———本地维护终端———网元管理系统———集中网络管理系统’"("*网管系统的基本管理功能应包括如下内容:———系统管理:包括配置、性能、故障、安全管理,操作对象主要是局端设备(如+,-)和远端设备(如+./)的机架、插板、内部功能模块、0!电路等。———数据库管理:包括配置数据、0!数据等,同时执行数据的一致性检查,保证网元数据与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测试管理,包括对网元的故障测试和用户线路的测试。—*1*— !"#"$网管系统的管理信息组织方式如下:———维护终端直接与网元相连,主要完成初始化配置和性能数据的读取。———网元管理系统通过数据通信链路与网关网元相连,集中管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接入网设备,接入网系统内部采用内部数据通道传送网管信息。———集中网络管理系统通过标准接口与网元管理系统相连,不具体对网元进行管理,主要完成整个网络数据的收集、分析统计等。!"#"%接入网网管系统的组织如图!"#"%所示。其中集中网络管理系统在条件成熟时应融合在&’(中。图!"#"!接入网网管系统组织—)$$— !"#"!接入网网管系统应与集中测试系统协调配合,以实现接入网用户的集中受理、测试、派修和管理。!"#"$随着有关接入网集中维护管理系统规范的颁布执行,接入网管理系统应向集中维护管理的方向发展,以建立统一的网管系统,避免一种制式的设备建立一套网管系统的现象。集中维护管理系统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和%或行业标准以及电信运营部门的特殊要求。$设备配置及安装要求$"&设备配置要求$"&"&设备配置应以近期需求为基础,同时兼顾中远期业务发展的需要,所选用的设备应具有良好的扩充性和在线升级的能力。$"&"’传输系统承载通道的容量应结合近中远期业务需求进行配置,特别是中期业务需求,尤其是在采用()*自愈环时更应如此。应充分考虑到远端设备扩容或环上增加新的光节点时对传输通道容量的需求,避免频繁的网络调整和升级。$"&"+远端设备容量的配置应考虑到用户安装第二部电话以及数据业务的需求等因素,其可接入的,通道的容量应根据不同地区业务发展情况按服务区内预测用户数的&"-.’倍进行配置。$"&"/其他配套设备如0)1、2)1、))1、电源等应按选定设备情况及工程实际需求进行配置,其中室外型设备应将配套设备与主设备安装在同一机柜内,室内型设备可根据远期发展需要将配套设备分别独立配置,电源系统应按远期发展需要进行配置。$"&"-工程中选用的接入网设备至少应满足《接入网电源技术要求》(3)%4&&5/6’##’)的相关要求。$"&"!工程中选用的接入网设备采用交流供电时,应满足如下要求:78:’’#9,变动范围:’’#9:(&;’#<);频率:-#(&;-<)*=;输入电压波形变动范围不大于-<。$"’安装要求$"’"&接入网远端设备由于多安装在机房外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必须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安装室内型远端设备的机房应视当地气候条件考虑是否加装季节性空调,并保持通风。但门窗应密闭,以防止灰尘进入。门窗应考虑防盗措施。$"’"+室外型远端设备的安装方式主要有落地式和架空式两种,在居民小区等车流量较小的地区可考虑采用落地安装方式,以便于维护;在马路两侧则应以架空—+/-— 方式为主,以保证安全。光缆在电杆上引上!下时应采用镀锌钢管保护。室外型远端设备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考虑是否配置一体化空调。"环境与接地要求"#$环境要求"#$#$对于有线接入系统局端接入设备,应满足以下机房环境要求: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温度!,)&)"#$#,对于有线接入系统远端接入设备,应满足以下规定:安装在室内时,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安装在室外时,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要求:"0123’$%0123。"#,接地要求"#,#$接入网设备应可靠接地,其中有线接入系统局端设备的接地系统设计应按《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456,0/$+"+)执行;在有线接入系统远端设备的安装地点应布放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满足工程所选用的远端设备的接地电阻要求。—(.0— !"、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总则!,(,!为了使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设备安装工程的设计有所依据,特制定《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长途光缆干线的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工程,对于中继网、接入网的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工程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执行。!,(,+本规范主要依据部颁#$-(!(*!.."《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技术条件》,以及相关标准、规范进行编制。!,(,/工程设计必须贯彻通信网“完整性、统一性、先进性”和“经济、高效、安全”的基本原则,必须执行我国现行相关网路技术体制、进网要求、技术标准规定。!,(,0工程设计应合理利用已有网络设施和装备。!,(,’工程设计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技术标准要求的商用化装备。!,(,)本规范未尽事宜,可参照现行相关设计规范或暂行规定执行。!,(,1当本规范与我国新颁相关网路技术体制、进网要求、技术标准矛盾时,应以后者为准。!,(,"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个别条款确有困难时,应充分阐述理由,提出解决方案,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术语除《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技术条件》给出的术语定义外,强调给出下列定义:远程测试站:对光缆线路进行远程测试的局站。远程测试转接站:对监测光路进行!2!跨段连接或!2-转接的局站。对端站:监测光路终结的局站。—/01— 在线监测:监测方式的一种,在不影响正常通信的情况下,能同时对光纤进行监测。离线监测:监测方式的一种,在通信业务中断的情况下,对故障光纤进行监测。备纤监测:监测方式的一种,对光缆中无业务光纤进行监测。远程测试:监测方式的一种,在监测中心对光缆中的被监测光纤进行遥测。本地测试:监测方式的一种,在监测站对光缆中的被监测光纤进行现场测试。监测光路:测试模块光源发出的测试光所经过的路径,由远程测试站到对端站各段光缆中的光纤连接组成物理媒介。!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系统的组成!"#"#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是电信管理网($%&)中传输系统管理子网的一个系统。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由监测中心和监测站组成。!"#"’监测中心有全国监测中心、省级监测中心和区域监测中心三级。监测终端和便携终端作为监测中心的辅助设备配置。!"#"!监测中心由主机、终端、网络通信设备、数据输出设备和专用管理软件等组成。!"#"(监测站由远程测试站、远程测试转接站、对端站组成。远程测试站由远程测试单元、波分复用单元、告警单元和网络通信设备等构成。远程测试转接站由远程测试转接单元、波分复用单元、告警单元和网络通信设备等构成。对端站由波分复用单元等构成。!"#")远程测试单元有测试模块(*$+,模块)、控制处理模块、程控光开关模块、电源模块和专用管理软件等。远程测试转接单元有控制处理模块、程控光开关模块和电源模块等。告警单元有实时告警处理模块和电源模块等。波分复用单元有波分复用器和滤波器等。!"’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功能应满足-+&.#./#001《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技术条件》提出的要求。(系统设备的要求("."#系统设备的选择应满足《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技术条件》。—!(1— 当系统设备介入被监测的光缆线路后,必须保证在用的光传输系统的传输性能指标(包括在用系统的升级)。!"#"$监测中心的设备要求监测中心应选择高可靠性能计算机和其他标准化的配套设备。计算机系统除满足本期工程外,还要能满足%&’年业务发展的需要;其接口应能根据需要随时扩容。操作系统应采用实时多任务系统。监测系统应采用实时多任务系统。!"#"%监测站的设备要求监测站应选择高可靠性和标准化的设备配置,测试和控制设备的容量应能满足%&’年业务发展的需要;其接口应能根据需要随时扩容。!"#"!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技术条件》。’站址选择及机房条件’"(监测中心站址选择及机房条件’"("(站址选择监测中心应设置在线路维护部门的生产大楼内,宜单设监测中心室;在机房面积许可的情况下,可与微机房合设。区域监测中心机房面积不宜小于$#)$,省级监测中心机房面积不宜小于!’)$。’"("$机房的土建要求见表’"("$。表’"("$机房土建要求室内净高地面负荷室内表面处理机房名称门宽窗())(*+,)$)墙壁及天花板地面外窗要求进涂无光漆或水磨石、防静监测中心$"-&%"#."#(注)/#"0)行防尘处理不起灰涂料电地板注:对旧楼改建的机房,其地面负荷可适当降低要求;中大容量123电源(大于(#456)应设置在底层电力室。’"("%机房的环境要求(温度:(#7&%’7$相对湿度:(#8&0#8(温度!$’7)%温度变化率:9(’7,小时!洁净度:直径大于#"’的灰尘粒子浓度!(-###粒,升;直径大于’的灰尘粒子浓度!)!)!%##粒,升。’照明:机房内在地面#"-)处,照度不应低于$##:;<。应有事故照明。—%!0— !电磁干扰: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噪声:一般情况下,机房内的背景噪声不宜大于!$%&。’防火要求:机房内应有防火措施。,-.监测站的站址选择及机房条件,-.-"监测站应设在通信枢纽楼、综合电信楼或通信楼的传输机房或专设的监测室内。监测站一般不单设机房。,-.-.设备的安装必须采用相应的抗震加固措施。,-.-#监测站机房应采取防火措施,满足有关防火要求。,-.-/监测站机房的其它要求可参照相关标准执行。!监测链路与监测方式!-"监测链路!-"-"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链路见图!-"-"0"和图!-"-"0.:图!-"-"0"监测系统链路图(类型")!-"-.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光路的选择遵守如下原则:"监测光路的路径尽可能短,纳入到较近的监测站;.待测光纤以尽可能少的转接接受远程测试站的监测;#数据传送所用时间尽可能短;/数据测试和传输中各节点负载要均衡,信息流量要均匀。!-.监测方式!-.-"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方式按不同的分类原则可分为以下几种:"按监测光路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在线监测方式、离线监测方式和备纤监测方式。.按监测触发方式可分为:点名测试方式、障碍告警测试方式和定期测试方式。—#,$— 图!"#"#$%监测系统链路图(类型%)&按测试地点可分为:远程测试方式、本地测试方式。’设备配置’"#设备配置原则’"#"#主要设备配置原则监测设备应符合《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技术条件》和相关技术体制的要求,并能适应将来建立网管系统的需要。主机设备进行配置时,应能满足&()年业务发展的需要,其他设备应根据工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结合工程情况进行配置。’"#"%监测站设备配置原则#设备的机架结构应符合相关国标的要求,与现有机房传输设备高度相一致。监测站设备宜采用%!**++,!**++,&**++或%%**++,!**++,&**++标准宽型机架,也可采用%***++,!**++,&**++标准宽型机架。%设备配置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原有设备。&设备配置应考虑维护使用和扩容升级的方便。-每个监测站监测纤数宜控制在!-(#%.纤之间。’"#"&监测中心配置原则#省级监测中心:每省配置两个,一个主用,一个备用。每个监测中心应具备管理至少!-个监测站和%-个区域监测中心的能力。%区域监测中心:可参照本地网划分来配置,原则上一个本地网配置一个,不设备用。每个监测中心应具备管理至少&%个监测站的能力。’"#"-配套设备配置原则#电源架及电源设备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如其它工程已经配置并有余量可以满足工程使用的不应再配置。%终端、仪表、工具等按实际需要配置。—&)#— !"#"$监测平台配置原则#计算机平台采用%&’标准(开放系统互联),具有国际标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并有应用程序的统一界面。(硬件平台的处理能力应能充分满足工程规模需要,并适当留有余量满足一定的设备增加的需要,对被管理的区域,整个网络应具有实时和及时的处理能力。硬件平台的处理能力还应满足远程终端登录需要和与上级管理系统接口的需要,通信接口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硬件平台具有升级能力。!"(系统的硬件配置!"("#%*+,模块%*+,模块目前均使用单模长波长%*+,模块,其中心波长为:#)#-./0(-./;#$$-./0(-./;#1($./0(-./。监测系统根据需要可选用合适的单窗口或双窗口的%*+,模块。动态范围:在脉冲宽度(23)45或#-、信噪比(&6,)4#时,根据被监!&测光缆线路中光纤通路的全程传输损耗和精度测试富余度来选择。!"("(程控光开关模块工作波长:#"(-7#"1$单模波长;!/光输出端口数:8、#1、)(、58、15、91个端口,并可根据需要扩容。!"(")波分复用器和滤波器#波分复用器复用波长:#)#-./:#$$-./、#$$-./:#1($./、#)#-./:#$$-./#1($./、#)#-./#$$-./:#1($./。在线监测方式下,波分复用器端口隔离度和耦合损耗见表!"(");#、!"(");(、!"(");)和!"(");5。表!"(");##)#-./:#$$-./型波分复用器端口隔离度和耦合损耗表输出端输入端口#)#-./#$$-./#)#-:#$$-./#)#-./———<5-=>?-"8=>#)#-0$-./#$$-./<5-=>———?-"8=>#$$-0$-./#)#-./波长下#)#-./波长下———?-"8=><5-=>#)#-:#$$-./#$$-./波长下#$$-./波长下———<5-=>?-"8=>—)$(— 表!"#"$%#&’’()&*#’+,型波分复用器端口隔离度和耦合损耗表输出端口输入端口&’’(+,&*#’+,&’’()&*#’+,&’’(+,———.$’/01("2/0&’’(-#(+,&*#’+,.$’/0———1("2/0&*#’-#(+,&’’(+,波长下&’’(+,波长下———1("2/0.$’/0&’’()&*#’+,&*#’+,波长下&*#’+,波长下———.$’/01("2/0表!"#"$%$&$&()&’’(、&*#’+,型波分复用器端口隔离度和耦合损耗表输出端口输入端口&$&(+,&’’(、&*#’+,&$&()&’’(、&*#’+,&$&(-’(+,———.3(/01("2/0&’’(-#(+,.3(/0———1("2/0&*#’-#(+,&$&(+,波长下&$&(+,波长下———1("2/0.3(/0&$&()&’’(、&*#’+,&’’(、&*#’+,波长下&’’(、&*#’+,波长下———.3(/01("2/0表!"#"$%3&$&(、&’’()&*#’+,型波分复用器端口隔离度和耦合损耗表输出端口输入端口&$&(、&’’(+,&*#’+,&$&(、&’’()&*#’+,&$&(-’(+,———.$’/01("2/0&’’(-#(+,&*#’-#(+,.$’/0———1("2/0&$&(,&’’(+,波长下&$&(、&’’(+,波长下———1("2/0.$’/0&$&(、&’’()&*#’+,&*#’+,波长下&*#’+,波长下———.$’/01("2/0—$’$— 离线监测方式下,如采用波分复用器,其隔离度指标可适当降低要求。光纤连接器光回波损耗!!"#$%滤波器通阻要求:&’&()*通+&""()*阻、&""()*通+&,%")*阻,&’&()*通+&""(、&,%")*阻、&’&(、&""()*通+&,%")*阻。表-.%.’/"滤波器通带衰减和阻带衰减表&’&()*通+&""()*通+&’&()*通+&’&(、&""()*通+项目&""()*阻&,%")*阻&""(、&,%")*阻&,%")*阻&’&(0"()*通带宽度&’&(0"()*&""(0%()*&’&(0"()*&""(0%()*通带衰减"(."#$"(."#$"(."#$"(."#$&""(0%()*阻带宽度&""(0"()*&,%"0%()*&,%"0%()*&,%"0%()*阻带衰减!!(#$!(#$!!(#$!!(#$光纤连接器光回波损耗!!"#$’分光器工作波长:&’&()*0%()*;&""()*0%()*附加损耗:"(.’#$分光比:’12-3"12"中的某一定值光纤连接器光回波损耗!!"#$!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器的回波损耗!!"#$光纤连接器的介入损耗"(."#$-.%.!告警单元当系统处于收无光或设定的告警门限时,告警单元将接收告警信号,并通知远程测试单元进行相应的测试。目前,通过光功率测试来产生触发告警信号是一种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对原通信系统的影响较小。它分为自发功率告警和系统功率告警两种。自发功率告警是指由监测系统配置的光源发出光信号,经过线路路由,由光功率检测模块进行检测,按设置的功率变化门限产生告警触发信号;系统功率告警是指在通信系统的收端用分光器将信号光分出一部分,由光功率检测单元进行测试,按设置的功率变化门限产生告警触发信号。告警信号检测接收数量:4、&,、’%、!4、,!、2,路或以上。-.%."监测中心主机要求时钟频率:!%567内存:!%",89:;<—’"!— 硬盘:!!"#$%&’()*系统的软件配置()*)+一般要求软件应采用图形用户界面或面向对象的结构设计,按模块方式组成,每个模块彼此独立,而且每个模块的改变和升级不得影响其他模块。具有支持系统备份,安全管理,容错和性能控制等能力。对软件系统的主要要求有:+采用用户友好图形界面;,容易维护;*功能测试和模块修改简单;-全部软件及其模块清楚易懂,易于升级;.具有开放性。()*),安全性软件系统应有保护机制防止过载引起的差错,程序和只读数据必须有保护。整个系统必须有自检自复位功能。()*)*软件修改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应具有内部管理软件的更新和升级能力,该系统的更新和升级应能在在线条件下通过上级监测中心用软件下载的方式完成。软件修改应能借助更换模块的方式来进行,修改工作不应影响控制活动和业已存在的数字信号连接。!系统的网络连接!)")+根据服务对象和范围,监测系统的数据传输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局域网、广域网或专用网传送。!)"),当系统网络连接采用局域网结构时,局域网的物理连接应符合/01标准。局域网可采用微机专用服务器或多用户工作站作为网络文件服务器,符合/01!!",标准。!)")*当系统网络连接采用广域网结构时,监测系统自身通信协议必须符合《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技术条件》所规定的通信协议。监测系统在数据网上传输数据时,必须遵循相应数据网络的技术体制和相关规定。—*..— !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所有设备的网管应在同一网管软件平台中实现。网络管理系统应具有以下管理功能$故障管理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应该至少能支持下列告警功能:$)可利用内部诊断程序识别相关故障并能追踪至故障点。%)能报告所有告警信号及其记录的细节。&)具有告警过滤和遮蔽功能。’)设置告警优先权。()能够设置故障严重等级。%性能管理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应至少提供下述性能管理功能:$)能监测所有受测光纤。%)能对监视门限进行设置。&)能周期存储和报告性能事件数据。’)能报告点名测试的性能监视数据。&配置管理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应至少提供下述配置管理功能:$)系统初始化配置。%)光缆自动监测系统状态和控制。&)实际网络的配置应能按请求以图形方式在监测中心屏幕上完成。’)系统备份和故障处理能力。’安全管理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应至少提供下述安全管理功能:$)未经授权的人不能接入管理系统,具有有限授权的人只能接入相应授权的部分。%)应能对所有试图接入受限资源的申请进行监视和实施控制。!"#"%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的各级测试优先顺序规定如下:$障碍告警测试优先于定期测试和点名测试。%长途光缆线路障碍告警测试优先于中继网和本地网光缆线路的障碍告警测试;长途一级光缆线路障碍告警测试优先于长途二级光缆线路障碍告警测试。!"#"&当区域监测中心发生故障时,可由省级监测中心代替其工作;省级监测中心采用主备用保护方式。—&()— !"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与通信系统的关系!"#"#!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的建立目的是减少光缆故障隐患,缩短障碍历时,它是保障通信系统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因此,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介入被监测的光缆线路之后,必须保证在用的光传输系统的传输性能指标(包括在用系统的升级)。!"#"#$监测系统在原通信系统介入的衰耗应在原通信系统工程设计的允许范围内。监测系统与原通信系统的连接不应影响原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和电气性能。!"#"#%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投入服务、修改服务和退出服务,监测系统有关的机盘的插入和拔出等,均应对正常传输的业务电路和各传输通道不产生任何影响。!!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监测范围的确定!!#"#!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监测范围应根据&’()模块动态范围、测试时所需脉冲宽度、光缆衰减系数、监测光路上各种元器件的介入损耗以及测试精度富余度进行计算。!光缆自动监测系统的最大监测长度的计算,应首选最坏值设计法计算。当衰减受限时,自动监测长度按下式计算:*+(,-./-0/-01)2(.34.5)(!!#"#!)式中*———自动监测系统最大监测光路长度(67);,———&’()的动态范围(89);./———介入损耗,包括:(0的介入损耗,光开关的介入损耗,跳线活接头的介入损耗等(89);.3———光缆平均衰减系数(89267);.5———光接头平均衰减系数(89267);0/———光缆线路富余度(89);01———测试精度富余度(89);$当最坏值设计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联合设计法,必要时亦可采用统计设计法。!!#"#$采用高动态范围&’()模块以增加监测覆盖区域与增设监测站以增加监测覆盖区域,两种方案都能满足工程监测范围的要求。方案的选择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监测站的设置及单个监测站的监测范围的确定应立足于本期工程设计目标和技术现状,还应兼顾远期的工程需要和技术发展的要求,为系统的升级提供方便条件。—%<;— !"供电系统及接地!"#!监测系统供电!"#!#!监测系统的直流供电系统设计要求如下:!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的直流供电宜采用$%&伏或$"%伏,优先采用$%&伏,电压变动范围和允许的脉动电压应符合’()*%*$+,《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的规定。"供电方式可采用汇流条树干式供电至列头柜,通过列头柜复接至列尾柜,然后通过列头柜或列尾柜按架辐射至各机架,规模容量较小局站也可不设列柜,通过电源供给架按架辐射至各机架。-由于监测系统设备用电规模较小,条件许可时,宜从已有的本列列柜或邻近列柜中引出电源。%列柜中熔丝容量应根据机架负荷分级取定。!"#!#"监测系统的交流供电系统设计要求如下:!监测中心供电电源应满足下列要求:!)频率:)*./电压:""*0")供电电源性能允许变动范围:频率变化:1!./电压变动:1!*2波形失真率:!"*2"监测中心应保证二类以上的供电方式。当监测中心电压波动大于!*2时,设备用电应采用交流稳压设备供给。-监测中心供电宜采用345电源。工程配置的345仅为监测中心的监测设备和事故照明供电。345蓄电池一般只设一组,345中蓄电池按放电!小时的容量配置。个别监测中心达不到上述供电方式要求时,345可采用并联方式供电,两台345要求各带一组蓄电池,按放电"6%小时的容量配置。!"#!#-交直流负荷计算:!近期直流负荷应按近期拟装设备的耗电量进行计算,宜预留!*2的富余量。"远期直流负荷可按监测站最大拟监测容量所安装设备数估算。-监测中心机房交流负荷可按照明的总灯数、监测设备实际负荷、空调负荷以及其他使用设备负荷和墙上插销每只-**瓦计算出总负荷,计算结果可加上!***瓦富余量。!"#!#%监测中心的低压供电线路不宜采用架空线路。—-)&— !"#"监测系统接地要求!"#"#!监测站接地系统设计要求参照相关标准执行。!"#"#"监测中心计算机系统的接地要求:工作地、安全地和防雷地可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不宜大于!$!。!%设备安装布置及布线要求!%#$#!设备布置应符合传输机房及监测中心机房的统一规划。!应根据近远期规划统一安排、以近期为主。"应使设备之间的布线路由合理、减少往返、距离最短。%应便于维护和施工。&应照顾自然采光及有利于抗震加固。’在有利于提高机房面积利用率基础上适当考虑机房整齐美观。!%#$#"设备布置原则:!监测站设备的主机设备应排列在同一列内或同一架内。"列内各级设备应相对集中排列,并预留监测系统扩容位置。!%#$#%布线电缆应满足传输速率、允许衰减、特性阻抗、串音防卫度和耐压等指标的要求,并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设备间布线必须规则,应使传输线远离干扰源,不应与其他强信号线及高频线近距离平行布放。设备屏蔽接地必须可靠连接。!%#$#&布线要求:!电源主干馈电线宜采用铝排或铝芯电缆,列柜至机架布线宜采用铜芯电缆。"交流电源线与通信线应分开布放。—%’(— !"、长途光缆波分复用(#$%)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总则!-*-!《长途光缆波分复用(#$%)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及改、扩建承载!*./01’2速率以下3$4信号的单纤单向#$%传输系统的工程设计。其它#$%光缆传输工程设计,可参照本规定执行。!-*-+工程设计必须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合理利用资源,重视环境保护。!-*-5工程设计必须贯彻通信网“完整性、统一性、先进性”和“经济、高效、安全、灵活”的基本原则,必须执行我国现行相关网络技术体制、进网要求、技术标准规定。!-*-6设计中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合理利用原网络设施,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工程设计应注意密切结合业务网的需要,保证与业务网各要素间的衔接配合。!-*-7工程设计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技术标准要求的商用化装备。!-*-8#$%传输系统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当本规定与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和规范为准。!-*-9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定有困难时,应对不能执行本规定的内容充分论述理由并提出报告呈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名词术语:;<:/2=>?1@;A@B?@CDE<@F@A@CD@绝对基准频率:G3:?1=HI10DGI2@A3J?1K=LC激光器自动关闭—57*— !"#!$%&’(%)*"&+,-#,.$*,自动光功率减少!/0!’12)3),./1&4%(4,&$50’)55)&4放大的自发辐射6!6&&5%,-!’12)3),-功率放大器60#6)%70--&-#(%)&误码率089!0-:)$’8&1,.9):,-!’12)3),-掺饵光纤放大器0;02,’,4%;(4(<,’,4%网元管理90=9&-+(-.0--&-=&--,*%)&4前向纠错9>;9&$->(?,;)@)4<四波混频A#8/AB1&%C,%)*(2#,3,-,4*,8)<)%(2/,*%)&4假设参考数字段A#"AB1&%C,%)*(2#,3,-,4*,"(%C假设参考通道DEF7ED4%,-4(%)&4(2E,2,*&’’$4)*(%)&4F4)&47E,2,*&’’$4)*(%)&4/%(4.(-.)G(%)&4/,*%&-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门H!H)4,!’12)3),-线路放大器H=EH&*(2=-(3%E,-’)4(2本地维护终端HEH)4,E,-’)4(%)&4线路终结;"D7/;()4"(%CD4%,-3(*,(%%C,E-(45’)%%,-主通道发送端;"D7#;()4"(%CD4%,-3(*,(%%C,#,*,)?,-主通道接收端;/E;$2%)12,@,-/,*%)&4E,-’)4(%)&4复用段终结I9I&)5,9)<$-,噪声系数J!J1%)*(2!’12)3),-光放大器J!8;J1%)*(2!..K8-&1;$2%)12,@,-光分插复用器J!/J1%)*(2!’12)3),-/1(4光放段J8J1%)*(28,’$2%)12,@,-光分波器J;J1%)*(2’$2%)12,@,-光合波器J";J1%)*(2",-3&-’(4*,;&4)%&-光性能监测模块J/=J1%)*(2/$1,-?)5&-B=C(44,2光监控通路J/I#J1%)*(2/)<4(2%&I&)5,#(%)&光信噪比JEJ1%)*(2E-(451&4.,-光转换器JEFJ1%)*(2E-(451&4.,-F4)%光转换器单元"!"-,7!’12)3),-前置放大器"E"(%CE,-’)4(%)&4通道终结#0L#,<,4,-(%&-再生中继器#!#(’(4!’12)3),-喇曼放大器#/#,<,4,-(%&-/,*%)&4再生段#@J1%)*(2#,*,)?,-光接收机/8A/B4*C-&4&$58)<)%(2A),-(-*CB同步数字体系—ONM— !"#!$%&’()*"*$+,#’)$*信噪比!-./&!0&123*&*4+-3’&+5*3).*64(,7,8,(&同步传送模块&级-9:5)$1’(-3’&+;$)),3光发送机-/.<=-3’&+5*3).4()$5(,9,3子速率复用器>?.>’8,(,&%)2?$8$+$*&.4()$5(,9$&%波分复用@系统制式及系统设计@AB波分复用光线路系统特性@ABAB波分复用光线路系统的光通路数量可分为BC通路、@DEFG通路、HG通路、BCG通路。@ABAD波分复用光线路系统的光通路信号类型及速率,应符合表@ABAD的规定。表@ABAD>?.光通路信号类型及速率信号类型信号速率(IJ$)E+)!-./BCDFHH@DG!-./CFKKL@DHG@ABA@波分复用光线路系统光信号传输方向为单纤单向。@AD系统组成、分类@ADAB>?.系统由波分复用终端设备和光线路放大设备及光分插复用设备组成。波分复用终端设备包括合波器、分波器、光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前置放大器)、喇曼放大器(可选)、波长转换器(可选)、子速率复用器(可选)。光线路放大设备包括光线路放大器、喇曼放大器(可选)。光分插复用设备包括合波器、分波器、光线路放大器(可选)、喇曼放大器(可选)、波长转换器(可选)、子速率复用器(可选)。@ADAD>?.系统结构可根据波长转换器的运用与否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开放式系统,即!?M信号通过波长转换器接入波分复用系统,其!?M光接口符合NAKLOENACKB标准,如图@ADAD/B所示;二是集成式系统,即!?M信号不通过波长转换器接入波分复用系统,其!?M光接口符合NACKD的要求,如图@ADAD/D所示。注:-9为具有NAKLOENACKB光口的!?M终端设备。注:-9、#PN分别为具有NACKD光口的!?M终端、中继设备。@A@光线路系统主光通道接口@A@AB工程中宜选用带有光放大器的>?.系统,其应用代码应符合表@A@AB—@CD— 图!"#"#$%开放式&’(系统图!"#"#$#集成式&’(系统$%)!"!"%$*的规定。表!"!"%$%的应用代码是基于+,($%-速率、由%-或!#./0个光通路组成;表!"!"%$#的应用代码是基于+,($-/速率、由!#./0个光通路组成,每个通路的速率可以是+,($%-、+,($-/或几种速率的混合。10、%-0波的系统分类如下:(%)无喇曼放大器、只有常规带外234的10、%-0波&’(系统(50678间隔)。应用代码见表!"!"%$!。每个通路的速率可以是+,($%-、+,($-/或几种速率的混合。(#)具有常规234、喇曼放大器的10、%-0波&’(系统(50678间隔)。应用代码见表!"!"%$/。每个通路的速率可以是+,($%-、+,($-/或几种速率的混合。(!)具有常规234、喇曼放大器的10波&’(系统(%00678间隔)。应用代码见表!"!"%$5。每个通路的速率可以是+,($%-、+,($-/或几种速率的混合。(/)具有超强234、喇曼放大器的10、%-0波&’(系统(50678间隔)。应用代码见表!"!"%$-。每个通路的速率可以是+,($%-、+,($-/或几种速率的混合。(5)具有超强234、喇曼放大器的10波&’(系统(%00678间隔)。应用代码见表!"!"%$*。每个通路的速率可以是+,($%-、+,($-/或几种速率的混合。应用代码的构成方式:9&:$;"8其中代码:9———为波长的最大数量;&———表示局间传输距离的分类;—!-!— !:表示长距离,":表示甚长距离,"#:为甚长距离特例;$:表示超长距离;%———表示此应用代码中允许的光放段数量(对于不带有在线放大器的系数%&’,此时不表示);(———为通路信号的比特率()*+,-等级);.———为光纤类型,/:表示0123/光纤;3:表示01233光纤。表4141’,’’2波、4/567波89+系统的应用代码(基于)*+,’2基础速率)应用场合长距离甚长距离波长范围’347:’323-;光纤类型0123/、012330123/、01233再生目标距离:267<;:427<;:363<;光放段数量=43光放段间距:=7<;:’/7<;:’77<;’2通路’2!=,(1.’2"4,(1.’2"#3,(1.4/通路4/!=,(1.4/"4,(1.4/"#3,(1.注:67通路的应用代码可参考4/通路的应用代码。表4141’,/4/567波89+系统的应用代码(基于)*+,26基础速率)应用场合长距离甚长距离波长范围’347:’323-;光纤类型0123/、01233再生目标距离:267<;:6=7<;:477<;:427<;光放段数量=244光放段间距:=7<;:=7<;:’77<;:’/7<;’2通路’2!=,261/53’2!2,261/53’2"#4,261/53’2"4,261/534/通路4/!=,261/534/!2,261/534/"#4,261/534/"4,261/53注:67通路的应用代码可参考4/通路的应用代码。—426— 表!"!"#$!无喇曼放大器、只有常规带外%&’的()*#+)波,-.系统(/)012间隔)的应用代码(采用0"+/3*0"+//光纤、基于45.$+6基础速率)应用场合长距离甚长距离波长范围#/!)7#+)/89光纤类型0"+/3、0"+//再生目标距离7+6):97!)):9光放段数量(!光放段间距7():97#)):9()通路();($+6"3*/()<=!$+6"3*/#+)通路#+);($+6"3*/#+)<=!$+6"3*/表!"!"#$6具有常规%&’、喇曼放大器的()*#+)波,-.系统(/)012间隔)的应用代码(采用0"+/3光纤、基于45.$+6基础速率)应用场合长距离甚长距离波长范围#/!)7#+)/89光纤类型0"+/3再生目标距离7##3):97+)):9光放段数量#6+光放段间距7():97#)):9()通路();#6$+6"3()<=+$+6"3#+)通路#+);#6$+6"3#+)<=+$+6"3表!"!"#$/具有常规%&’、喇曼放大器的()波,&.系统(#))012间隔)的应用代码(采用0"+/3光纤、基于45.$+6基础速率)应用场合长距离甚长距离波长范围#/!)7#+)/89光纤类型0"+/3再生目标距离7#+)):97()):9光放段数量3)(光放段间距7():97#)):9()通路();3)$+6"3()<=($+6"3—!+/— 表!"!"#$%具有超强&’(、喇曼放大器的)*+#%*波,-.系统(/*012间隔)的应用代码(采用0"%/3光纤、基于45.$%6基础速率)应用场合长距离甚长距离波长范围#/!*7#%*/89光纤类型0"%/3再生目标距离7#66*:97;**:9光放段数量#);光放段间距7)*:97#**:9)*通路)*<#)$%6"3)*=>;$%6"3#%*通路#%*<#)$%6"3#%*=>;$%6"3表!"!"#$;具有超强&’(、喇曼放大器的)*波,-.系统(#**012间隔)的应用代码(采用0"%/3光纤、基于45.$%6基础速率)应用场合长距离甚长距离波长范围#/!*7#%*/89光纤类型0"%/3再生目标距离73***:97?**:9光放段数量3/?光放段间距7)*:97#**:9)*通路)*<3/$%6"3)*=>?$%6"3!"!"3,-.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光接口参考点,应符合图!"!"3的规定。图中的光线路系统的参考点有:!4#⋯48分别为光通路#⋯8发射机的光连接器输出端光纤的参考点,为0"%?3接口;!@.#⋯@.8分别为A.+AB输入端之前的光纤光连接器的参考点;!.CD$4为在A.+AB输出端光连接器之后的光纤的参考点;!4>为线路放大器输出端连接器之后的光纤的参考点;!@>为线路放大器输入端连接器之前的光纤的参考点;!.CD$@为在AB+A-输入端光连接器之前的光纤的参考点!4-#⋯4-8为AB+A-光连接器输出端的参考点;!@#⋯@8为接收机光连接器输入端的参考点。—!%%— 图!"!"#$%集成式波分复用光线路系统光接口参考点图!"!"#$#开放式波分复用光线路系统光接口参考点图中的光线路系统的参考点有:!&%⋯&’分别为光通路%⋯’发送端光转换器的光连接器输出端光纤的参考点,为(")*#接口;!+,%⋯+,’分别为-,.-/输入端之前的光纤光连接器的参考点;!,01$&为在-,.-/输出端光连接器之后的光纤的参考点;!&2为线路放大器输出端连接器之后的光纤的参考点;!+2为线路放大器输入端连接器之前的光纤的参考点;!,01$+为在-/.-3输入端光连接器之前的光纤的参考点;!&3%⋯&3’为-/.-3光连接器输出端的参考点;!+%⋯+’为接收端光转换器光连接器输入端的参考点为(")*#接口;!&为发射机的光连接器输出端光纤的参考点,为("*45接口;!+为接收机光连接器输入端的参考点,为("*45接口;!"!"!63,光纤数字传输工程的!#.789#"4(:;<.=、%)9%8(:;<.=、!#.789%8(:;<.=、>8.%)89%8(:;<.=通路的63,系统主光通道接口参数,应规范要求。—!)5— !"!"#$%&光纤数字传输工程的应用代码应根据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光通路信号光接口!"#"’$%&光纤数字传输工程的通路信号光接口应符合表!"#"’的规定,表中字母(表示短距离局间传输,)表示长距离局间传输;字母后第一位数字表示(*&+,等级,第二位数字“’”表示标称工作波长为’!’-./、使用0"123光纤,“3”表示标称工作波长为’22-./、使用0"123光纤。表!"#"’通路信号光接口分类应用场合短距离长距离接口标准0"143标称中心波长符合条款!"#"#光纤类型0"1230"123目标距离5’26/57-6/(*&+’1(+’1"’、(+’1"3)+’1"3(*&+1#(+1#"3)+1#"3!"#"3$%&光纤数字传输工程的通路信号在(’5(.、8’58.光接口参数应符合要求。!"#"!光转换设备的应用’"$%&光纤数字传输工程的通路信号,对于0"429的发射机可通过光转换器(:*;)实现0"143的发射机,实现方式应符合图!"#"!的规定。图!"#"!通过光转换器实现0"143的发射机3":*;按其在$%&传输系统的位置分为发送端:*;、作为再生中继器的:*;和接收端:*;。!"发送端:*;、作为再生中继器的:*;和接收端:*;均应具有对再生段开销字节(<’、=-)进行非介入监视的功能。#"$%&光纤数字传输工程光转换设备的接口参数,应符合要求。!"#"#$%&光纤数字传输工程的’1通路的各通路信号光接口的标称中心波长和中心频率应符合表!"#"#+’的规定、!3通路系统的各通路信号光接口的标称中心波长和中心频率应符合表!"#"#+3或!"#"#+!的规定、#-通路系统的各通路信号光接口的标称中心波长和中心频率应符合表!"#"#+#的规定;7-通路系统宜采—!17— 用基于!波段"#通路,各通路信号光接口的标称中心波长和中心频率应符合表$%&%&’(的规定,也可采用基于!)*波段"#通路的+,-系统,分别采用!波段的&#个波长和*波段的&#个波长,!波段&#个波长为./.%"#0./1%#(234,波长间隔为.##534;*波段&#波长为."1%/(0./#%/#234,波长间隔为.##534。.1#通路系统的各通路信号光接口的标称中心波长和中心频率应符合表$%&%&’(的规定。.1通路的+,-系统每个光通路中心频率间隔为.##534(中心波长间隔为#%"67),最大中心频率偏移为)8’9#534(中心波长偏移#%.167),该值为寿命终了值。$98&#通路、基于:2-’.1基础速率的+,-系统每个光通路中心频率间隔为.##534(中心波长间隔为#%"67),最大中心频率偏移为)8’9#534(中心波长偏移#%.167),该值为寿命终了值。$98&#通路、基于:2-’1&基础速率的+,-系统每个光通路中心频率间隔为.##534(中心波长间隔为#%"67),最大中心频率偏移为)8’.9%(534(中心波长偏移#%.67),该值为寿命终了值。基于!波段的"#通路+,-系统,每个光通路中心频率间隔为(#534(中心波长间隔为#%&67),最大中心频率偏移为)8’(534(中心波长偏移#%#&67),该值为寿命终了值;基于!)*波段的"#通路+,-系统,每个光通路中心频率间隔为.##534(中心波长间隔为#%"67),最大中心频率偏移为)8’(534(中心波长偏移#%#&67),该值为寿命终了值。.1#通路的+,-系统每个光通路中心频率间隔为(#534(中心波长间隔为#%&67),最大中心频率偏移为)8’(534(中心波长偏移#%#&67),该值为寿命终了值。表$%&%&’..1通路+,-光纤数字传输系统通路标称中心波长及频率序号中心频率(234)中心波长(67)../9%..(1#%1.9./9%9.((/%;/$./9%$.(("%/"&./9%&.(("%.;(./9%(.((;%$11./9%1.((1%((;./9%;.(((%;("./9%".((&%/&—$1/— 序号中心频率(!"#)中心波长($%)&’&()&’**+)’,’-’&,)-’**,),,’’’&,)’’**()*(’(’&,)(’**’).(’,’&,),’**-)&(’+’&,)+’**-)’(’*’&,)*’*+&),(’/’&,)/’*+0)*’表,)+)+1(,(通路234传输系统连续频带通路标称中心频率及波长序号中心频率(!"#)中心波长($%)’’&()’’*/-)/’(’&()(’**&).&,’&(),’**0)&0+’&()+’**0)’.*’&()*’**.),//’&()/’**/)**.’&().’***).*0’&()0’**+)&+&’&()&’**+)’,’-’&,)-’**,),,’’’&,)’’**()*(’(’&,)(’**’).(’,’&,),’**-)&(—,.-— 序号中心频率(!"#)中心波长($%)&’&()*’&++,*&-&+&()*+&+’(*)-&.&()*.&+’/*+&&0&()*0&+’0*0-&/&()*/&+’.*(-&(&()*(&+’.*&--,&(’*,&+’+*)--&&(’*&&+’’*+)--&(’*-&+’)*0)-)&(’*)&+’-*(’-’&(’*’&+’-*&’-+&(’*+&+’&*)+-.&(’*.&+’,*+.-0&(’*0&+)(*00-/&(’*/&+)/*(/-(&(’*(&+)/*&(),&(+*,&+)0*’,)&&(+*&&+).*.&)-&(+*-&+)+*/-—)0&— 表!"#"#$!!%通路&’(传输系统分离频带通路标称中心频率及波长序号频带中心频率()*+)中心波长(,-)..3%"../04"0.%.3%"%.//3"13!.3%"!.//2"32#.3%"#.//2".1/.3%"/.//1"!00.3%"0.//0"//1.3%"1.///"1/2.3%"2.//#"3#3.3%"3.//#".!.4红.3!"4.//!"!!...3!"..//%"/%.%.3!"%.//."1%.!.3!"!.//4"3%.#.3!"#.//4".%./.3!"/./#3"!%.0.3!"0./#2"/..1.3#"/./#."!/.2.3#"0./#4"/0.3.3#"1./!3"11%4.3#"2./!2"32%..3#"3./!2".3%%.3/"4./!1"#4%!带.3/"../!0"0.%#.3/"%./!/"2%%/.3/"!./!/"4#%0.3/"#./!#"%/%1.3/"/./!!"#1%2.3/"0./!%"02%3.3/"1./!."34!4.3/"2./!.".%!..3/"3./!4"!!!%.30"4./%3"//—!1%— 表!"#"#$##%通路&’(传输系统通路标称中心频率及波长序号中心频率()*+)波长(,-)../0"..12%"2.0./0"0.11/"3/!./0"!.114"/4#./0"#.114".31./0"1.113"!22./0"2.112"113./0"3.111"314./0"4.11#"/#/./0"/.11#".!.%./!"%.11!"!!.../!"..110"10.0./!"0.11."30.!./!"!.11%"/0.#./!"#.11%".0.1./!"1.1#/"!0.2./!"2.1#4"1..3./!"3.1#3"30.4./!"4.1#2"/0././!"/.1#2".00%./#"%.1#1"!00../#"..1##"1!00./#"0.1#!"3!0!./#"!.1#0"/#0#./#"#.1#0".#01./#"1.1#."!102./#"2.1#%"1203./#"3.1!/"3304./#"4.1!4"/40/./#"/.1!4"./!%./1"%.1!3"#%—!3!— 序号中心频率(!"#)波长($%)&’’()*’’)&+*+’&,’()*,’)&)*-,&&’()*&’)&)*./&/’()*/’)&/*,)&)’()*)’)&&*/0&+’()*+’)&,*+-&0’()*0’)&’*(.&-’()*-’)&’*’,&(’()*(’)&.*&&/.’(+*.’),(*))表&*/*/1)-.2’+.通路345传输系统通路标称中心频率及波长中心频率波长中心频率波长中心频率波长中心频率波长序号序号序号序号(!"#)($%)(!"#)($%)(!"#)($%)(!"#)($%)!波段’’(+*.)’),(*’+,’’()*.)’)&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波段—&0/— 中心频率波长中心频率波长中心频率波长中心频率波长序号序号序号序号(!"#)($%)(!"#)($%)(!"#)($%)(!"#)($%)&&’()’(&*+(),--&&.’)’(&*+.)/’,&&..)’(&*.+)(,/&&.+)’(&*’*),’-&’().*&*+().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在波分复用终端、光线路放大器及光分插复用设备上应具有监测接口,可对主光通道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进行性能监测。0)*光通道0)*)&衰减0)*)-色散在&**($%窗口,1)/*-光纤的色散系数为&.2-(3456%)$%,1)/**光纤的色散系数为,)/2/3456%)$%。如果光纤色散指标经过测试、或者光纤厂家提供了色散指标,则应按照实际测试值或厂家所给值作为设计依据。对于.(5&/(多波长应用,还应将色散斜率作为设计依据。0)*)0差分群时延对于7!89&/:;8系统,差分群时延不会影响系统的传输;对于7!89/,系统,光通道的最大差分群时延为0(34,平均差分群时延为&(34。0)*),光通道代价7$至<$之间的光通道代价,对于低色散系统为&=>;对于高色散系统为-=>。—0+*— !"#光监控通路!"#"$光监控通路的工作波长应为$%$&’()$&’(。!"#"*光监控通路的信号速率宜不小于*+,-./0,其物理接口应符合1"2&!要求,帧结构和比特率应符合1"2&3的规定,且帧结构的使用应能提供包括光放段/再生段的数据通信通道、公务通信通道、使用者通道及远端环境监控通道。!"#"!光监控通路的接口参数见表!"#"!。表!"#"!光监控通路的接口参数监控波长$%$&’(监控速率!*"&34+,-./0567光线路传输速率3"&8#+,-./0信号码型7+9信号发送功率&:;2<=(光源类型+>+(6>+)最小接收灵敏度;34<=(!"#"3对于单纤单向的波分复用系统,光监控信号在*根光纤上双方向传输,一旦某根光纤切断后,监控信息应能传送到监控终端。!"2光纤类型新建?@+长途光纤数字传输工程的光纤类型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通路速率为6A+;$#、6A+;#3时,1"#%*光纤或1"#%%光纤均适用。对于通道速率为6A+;#3的?@+系统,1"#%%光纤可降低色散补偿量的需要。具体光纤的选用可根据运营商的具体情况和设备厂家的技术特点取定。!"4系统结构、系统通路数量配置及通路信号速率选用!"4"$?@+光纤数字传输系统的参考结构,见图!"4"$。!"4"*?@+光纤数字传输工程的再生段/光放段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规则设计法(又可称为固定衰耗法):即利用色散受限式(!"4"*;$)及保证系统信噪比的衰耗受限式(!"4"*;*),分别计算这二式后,取其较小值。此方法适用段落比较均匀的情况。@0C0>B(!"4"*;$)D@D式中:>———色散受限的再生段长度(E()@0C0———+F9;6、+F9;G点之间光通道允许的最大色散值(H0/’()D@D———光纤色散系数(H0/’("E()—!2#— 图!"#"$%&’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参考结构"!(![($%&’")!$()*($)+$*+)](!"#",),)#($式中:-———保证信噪比的衰减受限的再生段长度(./);0———%&’系统应用的应用代码所限制的光放段数量;12340———最大光放段衰耗,其值应小于并等于%&’系统采用的应用代码所限制的段落衰耗(56);!17———’89):、;<点或:<、;<点或:<、’89);间所有连接器衰减之和(56);1=———光纤衰减常数(56>./);1/?———光线路维护每公里余量(56>./);,"简易的信噪比计算法:当规则设计法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时,可采用色散受限式(!"#",)$)及简易的信噪比计算式(!"#",)!)进行系统设计,即利用保证色散受限和系统的信噪比来确定再生段>光放段的长度。此方法适用光放段衰耗差别不太大的情况。CDC@:A;A(B#+8>’)A=)12340)$E-DFA(!"#",)!)式中:@:A;A———A个光放段后的每通路光信噪比(单位:56;)’———通路数量;CDC8>’———每通路的平均输出功率(单位:56/);A=———光放大器的噪声系数;12340———最大光放段损耗(56);在信噪比(@:A;)的计算中,取光滤波器带宽E"$0/,在每个光放段;<点及’89);点的各个通路的@:A;满足指标的情况下,由光放段损耗来决定光放段的长度,也确定了通过几个@1级联的再生段长度。!"专用系统计算工具计算:在上述两种均不能满足系统@:A;的情况下,要采—!GG— 用专用系统计算工具计算!"#$来确定。%&上述三种计算方法都应在工程实施前通过模拟仿真系统来验证。’&喇曼放大器可以用于个别站段间距超长、加站困难的特殊段落。(&工程初期的光放大器配置和局站设置,应按系统终期传输容量考虑,为系统升级扩容提供方便条件。)&*站址设置+,-光纤数字传输工程的传输站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传输站有终端站、再生站、分路站、光放站四种类型。/&传输站应根据工程立项,以及网络拓扑、网络组织、传输要求合理配置。)&根据维护体制和维护条件、系统设备性能、光纤性能等合理选择传输站并设定站型。)&.0公务联络系统设置通过光监控通路(!"1)内的公务用字节组织的站间公务联络系统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站间公务联络系统应具备选址呼叫方式、会议呼叫方式和广播呼叫方式三种功能。)&..放大器功率控制+,-系统应能够适应一定程度的线路衰减变化,当线路衰减变化时自动调整光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使得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光性能监测在光终端复用设备和光放大器上,主光通道应有用于不中断业务检测的接口(仪表可以接入),允许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对主光通道进行实时检测。在光终端复用设备和光放大器上,宜能获得每个光通路的光功率和光信噪比数据,并可将相应数据送到网管系统中,在网管系统中可以查看相应的物理量。功率的精度应优于(.&’23,光信噪比的精度应优于(.&’23。%网络管理%&.网络管理分级%&.&.+,-光纤数字传输系统的管理应作为光网络的一部分。%&.&/+,-光纤数字传输系统的网络管理可分为子网管理级系统及网元管理级系统。%&/网络管理配置%&/&.+,-网元管理系统应具有与子网管理系统互通的4接口或1!$35接—)76— 口。!"#子网管理系统应具有与上层综合网络管理系统互通的$%&’(接口或)接口。*+,+,!"#网元管理器应具有接入远程操作终端(-.终端)的能力。*+,+/!"#光纤数字传输工程的网管系统配置,可符合下列原则配置:0+!"#子网管理器(12#)的配置:12#宜按异地主备用设置,管理整个传输网!"#系统,硬件可结合1"3系统统一配置。在硬件选用时应充分考虑支持网络的扩展性。,+!"#网元管理器(4#)的配置:4#宜以管理区域划分为架构(若干省组成一个管理区域),在管理区域中心配置4#,管理本区域的!"#系统设备,一般宜与1"3网元管理系统硬件分开设置;其他省会城市或重要节点城市配置-.终端,接入相应的4#,可监视管理本省内的!"#设备,-.终端硬件可与1"3-.终端合设。所配置的4#,应能管理本辖区内本厂家的所有!"#网元。在硬件选用时应充分考虑支持网络的扩展性。/+本地维护终端(5$6)的配置干线工程可在途经的!"#系统的终端站、再生站和分路站配置一套!"#本地维护终端(5$6)。所配置的5$6应能管理维护同一厂家的各种!"#网元。*+/网络管理系统的保护*+/+0数据通道保护在网元连接至网元管理器的传输通道阻断时,网元管理器应能通过第二通道获取被管理的网元信息;即!"#的4#与24之间具有互通的第二路由,作为保护通道,此保护通道是对%1$数据通道的保护及补充。为保证网管系统与传输系统设备间、网管系统间"$2通道的安全性,具备条件时宜选用主备通道方案,且选用的主备"$2通道应尽量选用不同路由的外部通道。具体组织方案可结合各工程情况确定。*+/+,网管系统数据库应具有相应的保护方案(如镜像磁盘、外部输出媒介),以保证不丢失数据库中的数据。7网络保护7+0网络拓扑7+0+0!"#光纤数字传输网的网络拓扑,应符合下列规定:0+网络的基本拓扑有线型、环型两种类型。,+应根据网络覆盖区域的形状、地形条件、节点数量,节点间的地域关系及业—/98— 务需求、相邻节点间的主要通道截面、网络的安全要求及经济性能等,选用所需的基本拓扑结构。!"#保护方式的选用!"#"$基于%&’层的保护方式$"基于(&)所承载的%&’层的$*$保护#"基于(&)所承载的%&’层的$*+保护,"基于(&)所承载的%&’层组成%&’环保护,如二纤环、四纤环。!"#"#基于(&)层的保护方式$"线形路径保护可分为光复用段保护和光通道子网连接保护(或称为波长通道保护)。#"光环网保护在(&)线路上,通过采用-.&)实现光层上环网的保护。光环网保护分为光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光通道共享保护环两种。/供电方式/"0"$(&)光纤数字传输系统的供电方式,应符合本地供电方式。/"0"#供电电源选用1234直流电源。/"0",(&)光纤数字传输系统采用两路供电,一主一备。/"0"2对于无人值守的光放站,应由太阳能或其它能源与蓄电池一起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供电。5传输性能设计指标5"$光信噪比5"$"$(&)光纤数字传输工程各光放段及再生段在测试带宽为0"$+6时,各光通路在)7819点的光信噪比,应符合表5"$"$:表5"$",的要求。表5"$"$,#;#"!<=>?@A(&)系统光通道信噪比指标系统代码3;##BC!;,0BC,;,,BC光通路信噪比(BC)##($3)#0($3)#0($3)注:不采用DEF的(&)系统,光信噪比为#0;采用常规带外DEF的(&)系统,光信噪比为$3。表5"$"#$/@,#@20;$0<=>?@A(&)系统光通道信噪比指标系统代码3;##BC/;##BC,;,,BC,;#5BC光通路信噪比(BC)###!#0#!注:3;##BC、,;,,BC参数仅适用于采用带外DEF的(&)系统。—,30— 表!"#"$%&’#(&)#&*+,-’./01系统光通道信噪比指标系统代码2)33451)$&45光通路信噪比(45)3&(#%)3&(#%)注:采用常规带外678的/01系统,光信噪比为3&;采用超强带外678的/01系统,光信噪比为#%。!"3误码性能!"3"#光复用段的长期误码性能(测试时间不少于#个月),应不劣于表!"3"#的指标,此值与光复用段长度无关。表!"3"#光复用段的误码性能指标速率(9+,-’.)#$:3(;’#<<<3&(33&%&3;%%$3&::<$3%&7=>%"&(7?(;"&&7?(;"&&7?(!=7=>#"?!#"?!#"?!!557>#"?%<"&;7?:<"&;7?:!注:!值暂不作规定。!"3"3光复用段的短期误码性能(测试时间不少于3;小时),应不劣于表!"3"3的指标,此值与光复用段长度无关。表!"3"3光复用段误码性能验收指标速率#$:3(;’#<<<3&(33&%&3;%%$3&::<$3%&(9+,-’.)=#=35@=AB!=#=35@=AB!=#=35@=AB!=#=35@=AB!7=CCCC=7=CCCC!"3"$光通道的长期误码性能:(%&&9D光通道的误码性能应不劣于表!"3"$的指标(测试时间不少于#个月)。实际光通道误码应按表!"3"$指标乘以实际光通道长度与(%&&9D之比进行计算。单个光复用段内组成的光通道指标参见相应的光复用段要求。表!"3"$(%&&9D光通道误码性能指标速率(9+,-’.)#$:3(;’#<<<3&(33&%&3;%%$3&::<$3%&7=>("<$7?;!!!=7=>%"#(7?(%"#(7?(%"#(7?(%"#(7?(!557>%"#(7?!;"&%7?!;"&%7?!;"&%7?!!!"3";光通道的短期误码性能(测试时间不少于3;小时):(%&&9D光通道的—$%#— 误码性能应不劣于表!"#"$的指标(测试时间不少于%个月)。单个光复用段内组成的光通道指标参见相应的光复用段要求。表!"#"&’())*+光通道误码性能工程验收指标速率%$1#’&/%222#)’##)()#&(($#)112$#()(*,-./0)3%3#45367!3%3#45367!3%3#45367!3%3#45367!83%&$$%’2!!!!!!!!!383)%#)%#)%#!)!%!#!"$抖动性能!"$"%9:;光纤数字传输工程的抖动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9:;系统承载的3:<接口的抖动应满足3:<体制要求;#"9:;系统承载的3:<网络输出口的最大容许输出抖动应不超过表!"$"%=%中的规定,滤波器频响按#)>4/%)倍程滚降,低频部分按’)>4/%)倍程滚降,测试时间为’)0。表中数值为各网元时钟同步工作,且输入信号无抖动时的输出抖动要求。表!"$"%=%9:;系统所承载的3:<网络输出口最大允许输出抖动接口带通滤波器峰=峰值2*<@A#);<@%"2()"!2)B53?;=%’%;<@A#);<@)"%2()"%2)B5#)*<@A();<@%"2()"!2)B53?;=’&&;<@A();<@)"%2B5()"%2)B5注:括号中数值为数字段要求。$"9:;系统承载的3?;=%’网络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应满足图!"$"%和表!"$"%=#的要求。表!"$"%=#3?;=%’网络接口输入抖动参数频率C(<@)抖动幅度(峰峰值)%)DC"%#"%’##B5%#"%DC"2))!2))C=%B52))DC"2*!2))C=%B52*DC"%))*%"2B5%))*DC"%;%"2E%)2=%CB5%;DC"#);)"%2B5—$(#— 图!"#"$%&’($)网络接口输入抖动*"+,’系统承载的%&’()*网络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应满足图!"#"-和表!"#"$(#的要求。表!"#"$(-%&’()*网络接口输入抖动参数频率.(/0)抖动幅度(峰峰值)$12.!$-"$-*314521"-6!7$-"$2.!-111#"18$1*.($-1112.!-19#"18$1*.($-192.!*119$"645*1192.!*’)"18$16($.45*’2.!:1’1"$645图!"#"-%&’()*网络接口输入抖动—#:#— !"#"$具有再生功能的光转换器的抖动转移特性,应符合表!"#"#和图!"#"#要求的传输性能设计指标。表!"#"#光转换器抖动传递特性参数值%&’等级()(*+,)-(./)%&’01234444"3%&’031$4444"3图!"#"#光转换器抖动传递特性5安全要求光纤放大器、喇曼放大器必须具有明显的安全标志以确保人身安全。为保证操作者和67’系统的安全,当光纤切断、设备失效或光连接器拔出来时,应自动启动8-9或8:%进程,并优选8-9功能。为便于链路重新连好后系统能够容易地恢复正常工作状态,考虑应具有自动;人工重启动进程。—#52— !"、#$%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总则,-"-,《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简称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长途通信干线陆地光缆传输系统的线路工程设计。改建、扩建及其他类似光缆线路工程可参照执行。,-"-!工程设计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建设用地,重视文物和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必须保证通信网整体通信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设计中应当进行多方案比较,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工程造价。,-"-/工程设计应合理利用已有网络设施和装备器材。,-"-)工程设计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技术标准要求的材料和设备,未取得入网许可证的产品不应在工程中采用。,-"-0工程设计应与通信发展规划相结合。建设方案、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应以网络发展规划为依据,充分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性。,-"-1当本规范与国家相关网络技术体制、进网要求、技术标准有矛盾时,应以后者为准;与本规范引用的标准及规范有矛盾时,应以本规范为准。,-"-2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的条款确有困难时,应充分阐述理由,提出解决方案,并呈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本规范未尽事宜,可参照现行相关设计规范或暂行规定执行。!干线光缆传输系统!-"-,干线光缆传输系统构成见图!-"-,。主要的干线光缆传输系统,依据每一传输系统(单纤或双纤)所承载的光通路数量,可分为多通路的3$4及单通路的($4长途干线传输系统。—.2)— 注:!"#$光纤分配架!#%$光缆!&’$光传输设备图()*)+干线光缆传输系统构成示意图()*)(典型的,"-系统由!&-(终端型,"-设备)、!."-(光分插复用设备)、!/.(光线路放大设备)三种网元类型组成。,"-系统构成见图()*)(。注:!&-$终端型,"-设备!/.$光线路放大设备!."-$光分插复用设备图()*)(,"-系统构成示意图,"-系统站间距离的计算应符合0"1&2*3($(***《长途光缆波分复用(,"-)传输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的要求。()*)4&"-系统中常用于长途干线的5"6系统由"7%(数字交叉连接设备)、&-(终端复用器)、."-(分插复用器)、8’9(再生器)和!.(光放大器)组成。5"6系统构成见图()*)4。()*):5"6系统站间距离的计算应符合0"1&2*32$(***《同步数字系列(5"6)长途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4光缆线路系统制式及容量的选择4)*)+长途干线光缆所用的光纤类型必须符合;&<$&相关建议和我国国家及行业标准。4)*)(光纤类型和使用窗口的选择应当根据业务需求预测,综合考虑业务类型、网络基本结构和业务量的发展趋势,并具有支持未来传输系统的能力。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光纤可能导致不同的设站需求,干线光缆中不宜混合使用多种类型的光纤。—4>=— 注:!"#终端复用器$%&#再生器图’()(*+,-系统构成示意图*()(*光缆中光纤数量的配置应充分考虑到网络冗余要求、未来预期系统制式、传输系统数量、网络可靠性、新业务发展、光缆结构和其他部门的光纤需求等因素。.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光缆线路路由方案的选择,应以工程设计任务书和干线通信网络规划为基础,进行多方案比较。必须保证通信质量,使线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便于施工、维护。在满足干线通信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考虑沿线地区的通信需求。.()(’选择光缆线路路由时,应以现有的地形地物、建筑设施和既定的建设规划为主要依据,并应充分考虑铁路、公路、水利、长输管道等有关部门发展规划的影响。.()(*光缆线路路由,在符合大的路由走向的前提下,宜沿靠公路,但应顺路取直,避开路边设施和计划扩改地段。.()(.光缆线路路由应选择在地质稳固、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段,尽量减少翻山越岭,并避开可能因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危害的地段。路由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线路稳固、运行安全、施工及维护方便和投资经济的原则。.()(0宜选择在地势变化不剧烈、土石方工程量较少的地方,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及岩溶地表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液化、沙埋、风蚀、盐渍土、湿陷性黄土、崩岸等对光缆安全有危害的地方。应避开湖泊、沼泽、排涝蓄洪地带,尽量少穿越水塘、沟渠,在障碍较多的地段应合理绕行,不宜强求长距离直线。并应考虑建设地域内水利及土地利用长期规划的影响。.()(1光缆线路穿越河流,当过河地点附近存在可供光缆敷设的永久性桥梁时,光缆宜在桥上通过。采用水底光缆时,应选择在符合敷设水底光缆要求的地—*32— 方,并应兼顾大的路由走向,不宜偏离过远。但对于河势复杂、水面宽阔或航运繁忙的大型河流,应着重保证水线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可局部偏离大的路由走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也可利用定向钻孔或者架空等方式敷设光缆过河。!"#"%光缆线路遇到水库时,应在水库的上游通过,沿库绕行时敷设高程应在最高蓄水位以上。!"#"&光缆不应在水坝上或坝基下敷设,如果必须在该地段通过时,必须报请工程主管单位和水坝主管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光缆不宜穿过大的工业用地,如大型工厂和矿区等。当必须在该地段通过时,应考虑对线路安全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光缆线路不宜穿越和靠近城镇及开发区,少穿越村庄。当必须穿越或靠近村镇时,应考虑村镇建设规划的影响。!"#"’(光缆线路不宜通过森林、果园及其他经济林区或防护林带。对于地面建筑设施和电力、通信线缆等应尽量避开。!"#"’)光缆线路应考虑强电影响,不宜选择在易遭受雷击、腐蚀和机械损伤的地段。!"#"’!光缆线路路由应考虑到建设地域内的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等事宜,减少对原有水系及地面形态的扰动和破坏。*光缆线路敷设安装*"’敷设方式选择*"’"’长途通信省际干线光缆线路在非市区地段敷设时应以采用管道或直埋方式为主。省内干线光缆线路除管道和直埋方式外也可采用架空方式。*"’"(长途干线光缆线路在市区内敷设应以采用管道方式为主。对不具备管道敷设条件的地段,可采用简易塑料管道、槽道或其他适宜的敷设方式。*"’")长途干线光缆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局部架空敷设方式:’"必须穿越峡谷、深沟等采用其他敷设方式不能保证安全或建设费用过高的地段;("地下或地面存在其他设施,施工特别困难、原有设施业主不允许穿越或赔补费用过高的地段;)"因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原因无法采用其他敷设方式的地段;!"受其他建设规划影响,无法进行长期性建设的地段;*"地表下陷、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段;+"其他不能采用管道或直埋方式敷设的地段,如陡峻山岭等。*"’"!在长距离直埋地段局部架空时,可不改变光缆外护层结构。*"’"*长途干线光缆穿越河流的敷设方式,应以线路安全稳固为前提,并结合—)%%— 现场情况按下列原则确定:!"路由附近有永久性坚固桥梁可以利用的,光缆应当在桥上敷设;#"不具备桥上敷设条件,或建设费用过高时,河床情况适宜的一般河流可采用定向钻孔或水底光缆的敷设方式。采用定向钻孔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不改变光缆护层结构;$"遇有河床不稳定,冲淤变化较大,或河道内有其他建设规划,或河床土质不利于施工,无法保障水底光缆安全时,可采用架空跨越方式。%"#光缆结构选择%"#"!长途干线光缆应根据其用途和开放传输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光纤,通常情况下选用适合在长波长工作的二氧化硅系光纤品种。光纤应通过不小于&"’()*+的全长度张力筛选,光缆结构应使用松套填充型或其他更为优良的方式。%"#"#长途干线光缆线路应采用无金属线对的光缆。根据工程需要,在雷害或强电危害严重地段可选用非金属构件的光缆,在蚁害严重地段可采用防蚁光缆。%"#"$光缆护层结构应根据敷设地段环境、采用的敷设方式和保护措施确定。光缆护层结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直埋光缆:,-内护层.防潮铠装层.,-外护层,或防潮层.,-内护层.铠装层.,-外护层,宜选用)/01%$、)/01$$、)/02、)/0/%$或其他更为优良的结构;#"管道或采用塑料管道保护的光缆:防潮层.,-外护层,宜选用)/01、)/02、)/0/%$、)/30/或其他更为优良的结构;$"架空光缆:防潮层.,-外护层,宜选用)/01、)/02、)/0/%$、)/30/、1422、5,)6或其他更为优良的结构;7"水底光缆:防潮层.,-内护层.钢丝铠装层.,-外护层,宜选用)/01$$、)/01$$$、)/02$$$、)/027$或其他更为优良的结构;%"局内光缆:阻燃材料外护层;’"防蚁光缆:直埋光缆结构.防蚁外护层。%"#"7光缆的机械性能应当符合表%"#"7的规定。光缆在承受短期允许拉伸力和压扁力时,光纤附加衰减应小于&"!89,应变小于&"!:,拉伸力和压扁力解除后光纤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和应变,光缆也应无明显残余应变,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光缆在承受长期允许拉伸力和压扁力时,光纤应无明显的附加衰减和应变。—$;(— 表!"#"$光缆的允许拉伸力和压扁力光缆类型允许拉伸力(%)允许压扁力(%&’(()))短期长期短期长期管道和非自承’!((*((’(((+((架空直埋+(((’(((+(((’(((特殊直埋’(((($(((!(((+(((水下(#((((%)#((((’((((!(((+(((水下($((((%)$((((#((((,(((!(((!"+光缆线路敷设安装的一般要求!"+"’干线光缆的敷设安装方法,可根据敷设地段的环境条件,在保证光缆不受损伤的原则下,因地制宜地采用人工或机械敷设。!"+"#施工中应当保证光缆外护套的完整性。直埋、长途管道光缆金属护套对地绝缘电阻竣工验收指标应符合相关规范或设计规定。!"+"+干线光缆敷设安装的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表!"+"+规定,其中-为光缆外径:表!"+"+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光缆外护层形式无外护层或($型!+、!$、++、+$型+++型、$+型静态弯曲’(-’#"!-’!-动态弯曲#(-#!-+(-!"+"$光缆接续应符合下列要求:’"室外光缆的接续、分歧应使用光缆接头盒。光缆接头盒应采用密封防水结构,并具有防腐蚀和一定的抗压力、张力和冲击力的能力。#"光纤接续应采用熔接法。+"光纤固定接头衰减应从严控制,具体指标应根据光纤类型、站间距离等因素综合考虑。$"光缆加强件在接头处应有强度可靠的连接。接头盒应设置在安全和便于维护抢修的地点。!"+"!光缆敷设安装的重叠和预留长度可参照表!"+"!,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表!"#"!光缆重叠和预留参考长度项目敷设方式直埋管道架空水底接头重叠长度(一般不小于)$%&$%&$’&!&人手孔内自然弯曲增长("!&)$&光缆沟或管道内弯曲增长*+$(+按实际架空光缆平均预留(除接头预留外)*+)$(+地下局站内每侧预留!&)$(&,可按实际需要调整地面局站内每侧预留$(&)%(&,可按实际需要调整因水利、道路、桥梁等建设规划导致的预留按实际需要光缆布放时的重叠长度应符合光缆在接头处的预留、光纤在接头盒内的盘留以及由于现场环境条件决定的接续操作要求。光缆预留长度应考虑日后维修的需要。!"#",光缆在各类管材中穿放时,所用管材的内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倍。光缆敷设安装后,管口应封堵严密。!"-直埋光缆敷设安装要求!"-"$长途干线光缆埋深应当符合表!"-"$规定。表!"-"$干线光缆埋深敷设地段及土质埋深(&)普通土、硬土!$"%砂砾土、半石质、风化石!$"(全石质、流砂!("’市郊、村镇!$"%市区人行道!$"(公路边沟:石质(坚石、软石)边沟设计深度以下("-其他土质边沟设计深度以下("’公路路肩!("’穿越铁路(距路基面)、公路(距路面基底)!$"%沟渠、水塘!$"%河流按水底光缆要求—#.$— 注!:边沟设计深度为公路或城建管理部门要求的深度。注":石质、半石质地段应在沟底和光缆上方各铺!##$$厚的细土或沙土。此时可将沟深视为光缆的埋深。注%:上表中不包括冻土地带的埋深要求。对此在工程设计中应另行分析取定。&’(’"光缆可同其他通信光缆或电缆同沟敷设,但不得重叠或交叉,缆间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光缆线路标石的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下列地点应埋设光缆标石:(!)光缆接头、转弯点、预留处。(")适于气流法敷设的长途塑料管的开断点及接续点。(%)穿越障碍物或直线段落较长,利用前后两个标石或其他参照物寻找光缆有困难的地方。(()装有监测装置的地点及敷设防雷线、同沟敷设光、电缆的起止地点。直埋光缆的接头处应设置监测标石;此时可不设置普通标石。(&)需要埋设标石的其他地点。"’利用固定的标志来标示光缆位置时,可不埋设标石。%’光缆标石的埋设要求:光缆标石宜埋设在光缆的正上方。接头处的标石,埋设在光缆线路的路由上;转弯处的标石,埋设在光缆线路转弯处的交点上。标石应当埋设在不易变迁、不影响交通与耕作的位置。如埋设位置不易选择,可在附近增设辅助标记,以三角定标方式标定光缆位置。&’(’(直埋光缆接头应安排在地势较高、较平坦和地质稳固之处,应避开水塘、河渠、沟坎、道路等施工、维护不便,或接头有可能受到扰动的地点。光缆接头盒可采用水泥盖板或其他适宜的防机械损伤的保护措施。&’(’&光缆线路穿越铁路、通车繁忙或开挖路面受到限制的公路时,应采用钢管保护,或定向钻孔地下敷管,但应同时保证其他地下管线的安全。采用钢管时,应伸出路基两侧排水沟外!$,光缆埋深距排水沟沟底应不小于*#)$,并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钢管内径应满足安装子管的要求,但应不小于*#$$。钢管内应穿放塑料子管,子管数量视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不少于两根。&’(’+光缆线路穿越允许开挖路面的公路或乡村大道时应采用塑料管或钢管保护,穿越有动土可能的机耕路时应采用铺砖或水泥盖板保护。&’(’,光缆线路通过村镇等动土可能性较大地段可采用大长度塑料管、铺砖或水泥盖板保护。&’(’*光缆穿越有疏浚和拓宽规划或挖泥可能的较小沟渠、水塘时,应在光缆上方覆盖水泥盖板或砂浆袋,也可采取其他保护光缆的措施。&’(’-光缆敷设在坡度大于"#.,坡长大于%#$的斜坡地段宜采用“/”形敷—%-"— 设。若坡面上的光缆沟有受到水流冲刷的可能时,应采取堵塞加固或分流等措施。在坡度大于!"#的较长斜坡地段敷设时,宜采用特殊结构(一般为钢丝铠装)光缆。$%&%’"光缆穿越或沿靠山涧、溪流等易受水流冲刷的地段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漫水坡、挡水墙或其他保护措施。$%&%’’光缆在地形起伏比较大的地段(如台地、梯田、干沟等处)敷设时,应满足规定的埋深和曲率半径要求。光缆沟应因地制宜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证光缆安全。一般高差在"%()及以上时应加护坎或护坡保护。$%&%’*光缆在桥上敷设时,应考虑机械损伤、振动和环境温度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直埋光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的要求。表$%&%’!直埋光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单位:)名称平行时交越时通信管道边线(不包括人手孔)"%+$"%*$非同沟的直埋通信光、电缆"%$"%*$埋式电力电缆(!$,-以下)"%$"%$埋式电力电缆(!$,-及以上)*%""%$给水管(管径小于!".))"%$"%$给水管(管径!".)/$".))’%""%$给水管(管径大于$".))’%$"%$高压油管、天然气管’"%""%$热力、排水管’%""%$燃气管(压力小于!,01.)*)’%""%$燃气管(压力!,01.)**)*%""%$/(,01.)排水沟"%("%$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树木(市内、村镇大树、果树、行道树)"%+$树木(市外大树)*%"水井、坟墓!%"粪坑、积肥池、沼气池、氨水池等!%"注’:直埋光缆采用钢管保护时,与水管、煤气管、石油管交越时的净距可降低为"%’$)。注*:大树指直径!".)及以上的树木。对于孤立大树,还应考虑防雷要求。注!:穿越埋深与光缆相近的各种地下管线时,光缆宜在管线下方通过。$%$管道光缆敷设安装要求$%$%’新建长途管道应按远期容量一次敷设,并宜与相关的城乡建设(如道—!2!— 路、供排水系统等)统一规划,同步进行。!"!"#在市区新建管道时,应符合$%!&&’(#&&)《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在不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的野外地区新建长途管道时,宜符合下列埋深要求:*"管道在公路路肩下或类似地点建筑时,管道埋深(管顶距路面)不小于&"+&,。#"管道在田地、山林等处建筑时,管道埋深的取定以不妨碍正常的耕作、种植、采集和小型灌溉渠道的疏浚为前提。进入人手孔处的管道底部距人孔底板面及管道顶部距人手孔内上覆顶面的净距不小于&")&,,但采用埋式人手孔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在不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的野外地区新建长途管道时,除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位置和隔距要求:*"管道路由避免选择在规划未定、可能转为其他用途的区域,远离各类取土采石和堆放填埋场地。#"建设地域内的农林及水利规划应对长途管道安全不构成影响,且不宜选择在经济林带、高价值农作物集中种植地带等区域。)"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净距(指管道外壁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表!"!"-规定。表!"!"-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净距单位:,其他管线及建筑物名称平行净距交叉净距给水管(管径小于)&.,)&"!&"*!给水管(管径)&.,/!&.,)*"&&"*!给水管(管径大于!&.,)*"!&"*!排水管*"&(注*)&"*!(注#)热力管*"&&"#!燃气管(压力小于)012.,#)*"&&")(注))燃气管(压力)012.,##)#"&&")(注))/+012.,埋式电力电缆()!03以下)&"!&"!(注-)埋式电力电缆()!03及以上)#"&&"!(注-)其他埋式通信电缆及光缆&"’!&"#!绿化(乔木)*"!绿化(灌木)*"&—)4-— 其他管线及建筑物名称平行净距交叉净距地上杆柱!"#$%"!马路边石%"!路轨外侧&"!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水井、坟墓&"!粪坑、积肥池、沼气池、氨水池等&"!其他通信管道!"#!"%#注:(%)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边沟与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当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不宜小于!"(’,通信管道应作包封,包封长度自排水管两侧各加长&’;())在交越处&’范围内,燃气管不应做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净距可减小至!"%#’。#"#"#除本规范外,新建长途塑料管道时还应符合*+#!&#,%--.《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选择路由平直、转弯少、高差小、短段较少,且有较大人手孔的管道敷设长途干线光缆。#"#"/管道光缆占用的管孔位置可选择靠近管群两侧的适当位置。光缆在各相邻管道段所占用的孔位应相对一致,如需改变孔位时,其变动范围不宜过大,并避免由管群的一侧转移到另一侧。#"#"0在水泥、陶瓷、钢铁或其他类似材质的管道中敷设光缆时应视情况使用塑料子管以保护光缆。在塑料管道中敷设时,在大孔径塑管中应敷设多根塑料子管以节省空间。#"#"-子管的敷设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子管应采用材质合适的塑料管材。&"子管数量应根据管孔直径及工程需要确定。数根子管的总等效外径宜不大于管孔内径的0#1。)"一个管孔内安装的数根子管应一次性穿放。子管在两人(手)孔间的管道段不应有接头。("子管在人(手)孔内应伸出适宜的长度,可为%!2’,)!2’。#"本期工程不用的子管,管口应安装塞子。#"#"%!光缆接头盒在人(手)孔内宜安装在常年积水水位以上的位置,采用保护托架或其他方法承托。#"#"%%人(手)孔内的光缆应有醒目的识别标志或光缆标牌。—)-#— !"!"#$人(手)孔内的光缆应固定牢靠,宜采用塑料软管保护。!"!"#%光缆在某些比较特殊的管道中敷设时,如公路、铁路、桥上、与其他大孔径管道同沟等地点,应充分考虑到诸如路面沉降、冲击、振动、剧烈温度变化导致结构变形等因素对光缆线路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架空光缆敷设安装要求!"&"#长途架空光缆线路,应根据不同的负荷区,采取不同的建筑强度等级。线路负荷区的划分,应根据气象条件按表!"&"#确定。表!"&"#划分线路负荷区的气象条件负荷区别轻负荷区中负荷区重负荷区超重负荷区气象条件冰凌等效厚度(’’)!!!#(!#!!$(结冰时温度)!*)!*)!*)!*结冰时最大风速(’+,)#(#(#(#(无冰时最大风速(’+,)$!注:#"冰凌的密度为("-.+/’%;如果是冰霜混合体,可按其厚度的二分之一折算为冰厚。$"最大风速应以气象台自动记录#(分钟的平均最大风速为计算依据。!"&"$长途架空线路的负荷区,应根据建设地段的气象资料,按照平均每十年为一周期出现的最大冰凌厚度和最大风速选定。!"&"%个别冰凌严重或风速超过$!’+,的地段,应根据实际气象条件,单独提高该段线路的建筑标准,不应全线提高。!"&"0架空光缆可用于轻、中负荷区和地形起伏不很大的地区。超重负荷区、冬季气温低于)%(*、大跨距数量较多、沙暴和大风危害严重地区不宜采用。!"&"!架空光缆杆线强度应符合《长途通信明线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和12!((&)$((%《本地电话网用户线路工程设计规范》的相关标准。利用现有杆路架挂光缆时,应对杆路强度进行核算,保证建筑安全。!"&"&光缆在原有长途明线杆路上架挂位置的确定,应考虑对原有明线线条回路传输质量的影响。!"&"3架空光缆宜采用附加吊线架挂方式,每条吊线一般只宜架挂一条光缆。根据工程要求也可采用自承式。光缆在吊线上可采用电缆挂钩安装,也可采用螺旋线绑扎。!"&"4吊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吊线程式的选择(#)吊线程式可按架设地区的负荷区别、光缆荷重、标准杆距等因素经计算确定,一般宜选用3+$"$和3+%"(规格的镀锌钢绞线。($)不同钢绞线在各种负荷区适宜的杆距见表!"&"4。当杆距超过下表的范围—%-&— 时,应采用正副吊线跨越装置,其中正吊线宜采用!"#$#规格,副吊线宜采用!"%$&规格。表’$($)吊线规格选用表吊线规格负荷区别杆距(*)备注!"#$#轻负荷区!+’&!"#$#中负荷区!+&&!"#$#重负荷区!(’!"#$#超重负荷区!,’!"%$&中负荷区+&+-+’&!"%$&重负荷区((-+&&!"%$&超重负荷区,’-)&#$吊线的安装和加固(+)吊线用穿钉(木杆)或吊线抱箍(水泥杆)和三眼单槽夹板安装,也可用吊线担和压板安装。(#)吊线在杆上的安装位置,应兼顾杆上其他缆线的要求,并保证架挂光缆后,在温度和负载发生变化时光缆与其他设施的净距符合相关隔距要求。(%)吊线的终结、假终结、泄力结、仰俯角装置以及外角杆吊线保护装置等按长途明线和本地网架空线路的相关规范处理。’$($.拉线的安装+$拉线程式的选择(+)终端杆拉线应选择比吊线大一级的程式。(#)角杆拉线:角深不大于+%*时,拉线同吊线程式。角深大于+%*时,应选择比吊线大一级的程式。(%)中间杆当两侧线路负荷不同时,应设置顶头拉线。拉线程式应与拉力较大一侧的吊线程式相同。(,)抗风杆和防凌杆的侧面拉线可选用与吊线程式相同的镀锌钢绞线,防凌杆的顺线拉线应与吊线程式相同。(’)假终结、泄力结、长杆档和角深大于%*的高拉桩杆,拉线程式同吊线程式。#$抗风杆和防凌杆拉线的隔装数应符合表’$($.-+要求。—%.!— 表!"#"$%&抗风杆和防凌杆拉线的隔装数架空光缆及吊轻、中负荷区(杆距!’()重、超重负荷区(杆距!’()线条数重、超重负荷区(杆距)!()抗风杆防凌杆抗风杆防凌杆!)*&#+*,)*+-"拉线程式与拉线盘、地锚铁柄的配套应符合表!"#"$%)要求。表!"#"$%)拉线程式与拉线盘、地锚铁柄的配套拉线程式拉线盘程式((()地锚铁柄程式((()./)")!’’0-’’0&!’!�)&’’./)"#!’’0-’’0&!’!)’0)&’’./-"’#’’0+’’0&!’!)’0)&’’!"#"&’光缆距地面和其他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表!"#"&’的规定。表!"#"&’架空光缆线路与其他建筑物间距表最小净距序号间距说明交越角度(()光缆距地面:一般地区-"’&特殊地点(在不妨碍交通和线路安全的前提下))"!市区(人行道上)+"!高杆农林作物地段+"!光缆距路面:)跨越公路及市区街道!"!跨越通车的野外大路及市区巷弄!"’光缆距铁路:跨越铁路(距轨面)."!-"+!度跨越电气化铁路一般不允许平行间距-’"’光缆距树枝:在市区:平行间距&")!+垂直间距&"’在郊区:平行及垂直间距)"’—-$*— 最小净距序号间距说明交越角度(!)光缆距房屋:"跨越平顶房顶#$"跨越人字屋脊%$&&光缆距建筑物的平行间距’$%(与其他架空通信缆线交越时%$&!)%度*与架空电力线交越时#$%!)%度跨越河流:+不通航的河流,光缆距最高洪水位的垂直间距’$%通航的河流,光缆距最高通航水位时的船桅最高点#$%#%消火栓#$%##光缆沿街道架设时,电杆距人行道边石%$"不宜小于,-)#’与其他架空线路平行时地面以上杆高注:上述间距应为光缆在正常运行期间应保持的最小间距。沿铁路架设时必须大于于,-)杆高。"$&$##光缆接头盒可以安装在吊线或者电杆上,并固定牢靠。"$&$#’光缆吊线应每隔)%%!."%%!利用电杆避雷线或拉线接地,每隔#/!左右加装绝缘子进行电气断开。"$&$#)光缆应尽量绕避可能遭到撞击的地段,确实无法绕避时应在可能撞击点采用纵剖硬质塑料管等保护。引上光缆应采用钢管保护。光缆与架空电力线路交越时,应将交越处作绝缘处理。"$&$#,光缆在不可避免跨越或临近有火险隐患的各类设施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架空光缆在市区内敷设时,其建筑安装应符合市话架空电缆线路的有关规定。"$&$#&采用0123和4566等电力专用光缆时,应符合相关的电力专业设计规范。"$(水底光缆敷设安装要求"$($#水底光缆规格选用应符合下列原则:#$河床及岸滩稳定、流速不大但河面宽度大于#"%!的一般河流或季节性河流,应采用短期抗张强度为’%%%%7及以上的钢丝铠装光缆。’$河床及岸滩不太稳定、流速大于)!-8或主要通航河道等,应采用短期抗张强度为,%%%%7及以上的钢丝铠装光缆。—)++— !"河床及岸滩不稳定、冲刷严重,以及河宽超过#$$%的特大河流应采用特殊设计的加强型钢丝铠装光缆。&"穿越水库、湖泊等静水区域时,可根据通航情况、水工作业和水文地质状况综合考虑确定。#"河床稳定、流速较小、河面不宽的河道,在保证安全且不受未来水工作业影响的前提下,可采用直埋光缆过河。’"如果河床土质及水面宽度情况能满足定向钻孔施工设备的要求,也可选择定向钻孔施工方式,此时可采用在钻孔中穿放直埋或管道光缆过河。#"(")水底光缆的过河位置,应选择在河道顺直、流速不大、河面较窄、土质稳定、河床平缓无明显冲刷、两岸坡度较小的地方。下列地点不宜敷设水底光缆:*"河流的转弯与弯曲处、汇合处,和水道经常变动的地方,以及险滩、沙洲附近。)"水流情况不稳定,有漩涡产生,或河岸陡峭不稳定,有可能遭受猛烈冲刷导致坍岸的地方。!"凌汛危害段落。&"有拓宽和疏浚计划,或未来有抛石、破堤等导致河势改变可能的地点。#"河床土质不利于布放、埋设施工的地方。’"有腐蚀性污水排泄的水域。("附近有其他水下管线、沉船、爆炸物、沉积物等的区域。+"码头、港口、渡口、桥梁、锚地、船闸、避风处和水上作业区附近。#"("!水底光缆应避免在水中设置光缆接头。#"("&特大河流、重要的通航河流等,可根据干线光缆的重要程度设置备用水底光缆。主、备用水底光缆应通过连接器箱或分支接头盒进行人工倒换,也可进行自动倒换。为此可设置水线终端房。#"("#水底光缆的埋深,应根据河流的水深、通航状况、河床土质等具体情况分段确定。*"河床有水部分的埋深应符合下列规定:(*)水深小于+%(指枯水季节的深度)的区段,河床不稳定或土质松软时,光缆埋入河底的深度不应小于*"#%;河床稳定或土质坚硬时不应小于*")%。())水深大于+%的区域,可将光缆直接布放在河底不加掩埋。(!)在冲刷严重和极不稳定的区段(如游荡型河道),应将光缆埋设在变化幅度以下;如遇特殊困难不能实现,在河底的埋深亦不应小于*"#%,并应根据需要将光缆作适当预留。(&)在有疏浚计划的区段,应将光缆埋设在计划深度以下*%,或在施工时暂按一般埋深,但需要将光缆作适当预留,待疏浚时再下埋至要求深度。(#)石质和半石质河床,埋深不应小于$"#%,并应加保护措施。—&$$— !"岸滩部分埋深应符合下列要求:(#)比较稳定的地段,光缆埋深不应小于#"!$。(!)洪水季节受冲刷或土质松散不稳定的地段适当加深,光缆上岸的坡度宜小于%&度。%"对于大型河流,当航道、水利、堤防、海事等部门对拟布放水底光缆的埋深有特殊要求时,或有抛锚、运输、渔业捕捞、养殖等活动影响,上述埋深不能保证光缆安全时,应进行综合论证和分析,确定合适的埋深要求。’"(")水底光缆的敷设长度,应按下列要求:#"有堤的河流,水底光缆应伸出取土区,伸出堤外不宜小于’&$。无堤的河流,应根据河岸的稳定程度、岸滩的冲刷程度确定,水底光缆伸出岸边不宜小于’&$。!"河道、河堤有拓宽或改变规划的河流,水底光缆应伸出规划堤’&$以外。%"土质松散易受冲刷的不稳定岸滩部分,光缆应有适当预留。*"主、备用水底光缆的长度宜相等,如有长度偏差,应满足传输要求。’"("(穿越河流的水底光缆长度,根据河宽和地形情况,可按表’"("(进行估算。表’"("(水底光缆长度估算表河流情况为两终点间丈量长度的倍数河宽小于!&&$,水深、岸陡、流急,河床变化大#"#’河宽小于!&&$,水较浅、流缓,河床平坦变化小#"#!河宽!&&$+’&&$,流急,河床变化大#"#!河宽大于’&&$,流急,河床变化大#"#&河宽大于’&&$,流缓,河床变化小#"&),#"&-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施工方法和技术装备水平综合考虑取定。水底光缆长度应按下式计算:./(.#0.!0.%0.*0.’0.))1(#02)(单位:$)式中:.———水底光缆长度(单位:$);.#———水底光缆两终端间现场的丈量长度(单位:$);.!———终端固定、过堤、“3”形敷设、岸滩及接头等项增加的长度(单位:$);.%———两终端间各种预留增加的长度(单位:$);.*———布放平面弧度增加的长度(单位:$),可参照表’"("-确定;.’———水下立面弧度增加的长度,应根据河床形态和光缆布放的断面计算确定(单位:$);—*&#— !"———施工余量,根据不同施工工艺考虑取定(单位:#);其中拖轮布放时,可为水面宽度的$%&’(%;抛锚布放时,可为水面宽度的)%&*%;埋设犁布放时应另行据实计算;人工抬放时一般可不加余量。+———自然弯曲增长率,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取’%&’,*%。表*,-,$布放平面弧度增加长度比例表./0"/’(($/’((’(/’((’)/’((’*/’((增长比例(,(’’(,(’-’(,(1-’(,(2*’(,("’注:表中0代表布放平面弧度的弦长,.代表弧线的顶点至弦的垂直高度,./0代表高弦比。单盘水底光缆的长度不宜小于*((#。*,-,$应按现场勘察的情况和调查的水文资料,确定水底光缆的最佳施工时节和可行的施工方法。水底光缆的施工方式,应根据光缆规格、河流水文地质状况、施工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果等因素进行选择,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挖沟敷设、专用设备敷设等方式。对于石质河床,可视情况采取爆破成沟方式。*,-,3光缆在河底的敷设位置,应以测量时的基线为基准向上游按弧形敷设。弧形敷设的范围,应包括洪水期间可能受到冲刷的岸滩部分。弧形顶点应设在河流的主流位置上,弧形顶点至基线的距离,应按弧形弦长的大小和河流的稳定情况确定,一般可为弦长的’(%,根据冲刷情况或水面宽度可将比率适当调整。如受敷设水域的限制,按弧形敷设有困难时,可采取“4”形敷设。当布放两条及以上的水底光缆,或同一区域有其他光缆或管线时,相互间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水底光缆接头处金属护套和铠装钢丝的接头方式,应能保证光缆的电气性能、密闭性能和必要的机械强度要求。*,-,’’靠近河岸部分的水底光缆,如有可能受到冲刷、塌方、抛石护坡和船只靠岸等危害时,可选用下列保护措施:’,加深埋设;1,覆盖水泥板;),采用关节形套管;2,砌石质光缆沟(应采取防止光缆磨损的措施)。*,-,’1光缆通过河堤的方式和保护措施,应保证光缆和河堤的安全,并严格符合相关堤防管理部门的技术要求。光缆穿越河堤的位置应在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对于呈淤积态势的河流应考虑光缆寿命期内洪水可能到达的位置。光缆在穿越土堤时,宜采用爬堤敷设的方式,光缆在堤顶的埋深不应小于—2(1— !"#$,在堤坡的埋深不应小于!"%$。如堤顶部分兼为公路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若达到埋深要求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局部垫高堤面的方式,光缆上垫土的厚度不应小于%"&$。河堤的复原与加固应按照河堤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穿越较小的、不会引起次生灾害的防水堤,光缆可在堤基下直埋穿越,但应经河堤主管单位同意。光缆不宜穿越石砌或混凝土河堤。必须穿越时,其穿越位置与保护措施应与河堤主管部门协商确定。’"("!)水底光缆的终端固定方式,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下列措施:!"对于一般河流,水陆两段光缆的接头,应设置在地势较高和土质稳定的地方,可直接埋于地下,为维护方便也可设置接头人手孔。在终端处的水底光缆部分,应设置!*#个“+”弯,作为锚固和预留的措施。#"较大河流或岸滩有冲刷的河,或光缆终端处的土质不稳定的河流,除上述措施外,还应当将水底光缆进行锚固。’"("!,敷设水底光缆的通航河流,在过河段的河堤或河岸上设置标志牌。标志牌的数量及设置方式应符合相关海事及航道主管部门的规定。如无具体规定时,可按下列要求执行:!"水面宽度小于’%$的河流,在河流一侧的上下游堤岸上,各设置一块标志牌。#"水面较宽的河流,在水底光缆上、下游的河道两岸均设置一块标志牌。)"河流的滩地较长或主航道偏向河槽一侧时,需在近航道处设置标志牌。,"有夜航的河流可在标志牌上设置灯光设备。’"("!’敷设水底光缆的通航河流,应划定禁止抛锚区域,其范围应按相关海事及航道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如无具体规定时,可按下列要求执行:!"河宽小于’%%$时,上游禁区距光缆弧度顶点’%$*#%%$,下游禁区距光缆路由基线’%$*!%%$。#"河宽为’%%$及以上时,上游禁区距光缆弧度顶点#%%$*,%%$,下游禁区距光缆路由基线!%%$*#%%$。)"特大河流,上游禁区距光缆弧度顶点应大于’%%$,下游禁区距光缆路由基线应大于#%%$。-局站站址选择与建筑要求-"!站址选择原则-"!"!在传输长度允许的条件下,局站应首先考虑设置在现有机房内。-"!"#无现有机房可利用时,局站的设置地点应符合以下要求:!"靠近居民点、现有维护设施等安全有保障、便于看管的地方。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建筑物和堆积场附近。—,%)— !"地势较高,不受洪水影响,容易保持良好的机房内温湿度环境,地形平坦、土质稳定适于建筑的地点。避开断层、土坡边缘、故河道和有可能塌方、滑坡和地下存在矿藏及古迹遗址的地方。#"交通方便,有利于施工及维护抢修。$"不偏离光缆路由走向过远,方便光缆、供电线路的引入。%"易于保持良好的机房内外环境,可满足安全保密、消防及人防要求。&"便于地线安装,接地电阻较低,避开强电及干扰设施及其他防雷接地装置。&"!建筑要求&"!"’新建局站时应选用地上型的建筑方式。当环境安全或设备工作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局站机房也可采用地下或半地下结构的建筑方式。&"!"!新建局站的机房面积应根据光缆容量以及中、远期设备安装数量等因素综合考虑。&"!"#新建、购买或租用局站机房,均应符合()%**#+!**#《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和其他相关标准的要求。,光缆线路防护,"’光缆线路防强电,"’"’有金属构件的无金属线对光缆线路,当其与高压电力线路、交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平行,或与发电厂或变电站的地线网、高压电力线路杆塔的接地装置等强电设施接近时,应主要考虑强电设施在故障状态和工作状态时由电磁感应、地电位升高等因素在光缆金属构件上产生的危险影响。,"’"!有金属构件的无金属线对光缆线路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允许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强电线路故障状态时,光缆金属构件上的感应纵向电动势或地电位升应不大于光缆绝缘外护层介质强度的&*-。!"强电线路正常运行状态时,光缆金属构件上的感应纵向电动势应不大于&*.。,"’"#有金属构件的无金属线对光缆线路不考虑强电干扰影响。,"’"$高压输电线路在短期故障状态或正常工作状态,对接近的通信光缆线路,由电磁感应产生的纵电动势(/)的有效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0!!!1·23·43·5·63(.)式中;1———高压线电流频率(78),一般为%*;23———第3接近段高压线与光缆的互感系数(79:;)取1为%*78时的数值;—$*$— !"———第"接近段通信光缆线路在高压线路上的投影长度(#$);%———影响电流(&);’"———第"接近段高压线路与通信光缆线路的综合屏蔽系数(取(为)*+,时的数值)。-./.)交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在短期故障状态或正常工作状态,对接近的通信光缆线路,由电磁感应产生的纵电动势(0)的有效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01!2!(#·3"·!"·%#·’#"(4)式中;(#———交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电流频率(+,),我国电气化铁路的牵引供电制式是单相工频()*+,)2)#4交流制;3"———第"接近段交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与光缆的互感系数(+56$)取(#频率时的数值;!"———第"接近段通信光缆线路在交流电气化铁道的投影长度(#$);%#———影响电流(&);’#"———第"接近段交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与通信光缆线路的综合屏蔽系数(取(#频率时的数值)。-./.7光缆线路对强电影响的防护,可选用下列措施:/.在选择光缆路由时,应与现有强电线路保持一定的隔距,当与之接近时应计算在光缆金属构件上产生的危险影响不应超过本规范规定的容许值。2.光缆线路与强电线路交越时,宜垂直通过;在困难情况下,其交越角度应不小于8)度。9.光缆接头处两侧金属构件不作电气连通,也不接地。8.当上述措施无法满足安全要求时,可增加光缆绝缘外护层的介质强度、采用非金属加强芯或无金属构件的光缆。).在与强电线路平行地段进行光缆施工或检修时,应将光缆内的金属构件作临时接地。-.2光缆线路防雷-.2./年平均雷暴日数大于2*的地区,以及有雷击历史的地段,光缆线路应采取防雷保护措施。-.2.2无金属线对,有金属构件的直埋光缆线路的防雷保护可选用下列措施:/.防雷线防雷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原则:(/)"/*:/**#·$的地段,可不设防雷线。(2)"/*为/**#·$;)**#·$的地段,设一条防雷线。(9)"/*<)**#·$的地段,设两条防雷线。(8)防雷线的连续布放长度应不小于2#$。—8*)— !"当光缆在野外长途塑料管道中敷设时,可参照下列防雷线设置原则:(#)!#$%#$$"·&的地段,可不设防雷线。(!)!#$!#$$"·&的地段,设一条防雷线。(’)防雷线的连续布放长度应不小于!(&。’"光缆接头处两侧金属构件不作电气连通。)"局站内的光缆金属构件应接防雷地线。*"雷害严重地段,光缆可采用非金属加强芯或无金属构件的结构形式。+"!"’光缆线路应尽量绕避雷暴危害严重地段的孤立大树、杆塔、高耸建筑、行道树、树林等易引雷目标。在无法避开时,应采用消弧线、避雷针等措施对光缆线路进行保护。+"!")架空光缆线路除可采用第+"!"!条’、)、*款措施外,还可选用下列防雷保护措施:#"光缆架挂在长途明线线条的下方。!"光缆吊线间隔接地。’"雷害特别严重地段装设架空地线。+"’光缆线路其他防护+"’"#直埋光缆在有白蚁危害的地段敷设时,可采用防蚁护层的光缆,也可采用其他防蚁处理,但应保证环境安全。+"’"!有鼠害的地区应采取防鼠措施。+"’"’在寒冷地区应针对不同气候特点和冻土状况采取防冻措施。在季节冻土层中敷设光缆时应增加埋深,在有永久冻土层的地区敷设时应不扰动永久冻土。,光缆线路维护,"#光缆线路维护机构,"#"#新建长途干线光缆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合适可行的维护方式,并视需要配置相应的维护机构及仪表。长途干线光缆维护机构包括维护段和巡房、水线房等。对于采取分散维护、集中抢修方式的,应设置维护段、巡房;对于集中维护、集中抢修方式的,应设置维护段。有重要水线时,应设置水线房。通常情况下,每个维护段负责维护#*$(&-!*$(&光缆线路,巡房负责维护!$(&-’$(&光缆线路,可根据沿线地形特点及行政区划等因素综合考虑取定。,"#"!长途干线光缆维护机构及人员配置可参照表,"#"!取定。—)$.— 表!"#"$光缆维护机构及人员配置用地指标建筑面积维护人员配置项目(%$)(%$)(人)新建集中维护段房!&’’’()’*新建分散维护段房!$)(’)+’(新建巡房和大型水线房!&&’!’#新建一般水线房!)($’!"$光缆线路维护器材!"$"#光缆线路维护工器具应根据工程维护抢修特点及方式按需配备。当无特殊要求时,可参考表!"$"#配置相应的维护机具和仪表,并视实际情况适当取舍。表!"$"#维护机具和仪表的配置配备标准(处)序号仪表及工器具名称单位整线务段半线务段集中维护段巡房#大型光缆探测仪部###$小型光缆探测仪部#&高阻计部###,兆欧表块###+数字万用表部###)手抬机动消防泵#’马力-$+马力台###(液压式千斤顶带大轴(+吨)套###!光缆盘个###*绞盘个####’环链手拉葫芦个#####电子交流稳压器台####$汽油发电机组#"+./台####&汽油桶+&加仑个####,塑料桶#’公升个####+小型帐蓬个####)电话机台####—,’(— 配备标准(处)序号仪表及工器具名称单位整线务段半线务段集中维护段巡房!"线务段常用维护工具(公用)套!!!!#线务员常用维护工具套$%&!!’维护用仪表车辆!!%(维护用客货两用车辆!!!%!维护用自行车辆%%%!%%稳定光源套!!!%$光功率计套!!!%)光时域反射仪(双窗口)套!!!%&光纤熔接机(含光纤切割工具)套!!!#*%*%当无特殊要求时,主要维护材料的配备数量可按照表#*%*%取定。表#*%*%光缆线路维护材料项目数量直埋光缆维护料直埋光缆工程用料长度的%+管道光缆维护料管道光缆工程用料长度的$+,&+架空光缆维护料架空光缆工程用料长度的%+水底光缆维护料按维护段内最长的一条水底光缆计列气流法敷缆段落维护料工程用料长度的$+,&+光缆接头盒维护料光缆接头盒工程用料数量的&+,!(+以上数量应按维护段落适当取整。—)(#— !"、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总则"(&("《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是基于塑料管内光缆的穿放以气吹法为主、牵引法为辅的条件下制定的。适用于新建长途通信塑料管道建筑安装和管内穿放管道型光缆设计。改建、扩建工程及其他大长度半硬塑料保护管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执行。"(&(!工程设计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建设用地,重视文物和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采用的塑料管及其配套产品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并经鉴定合格的产品。"(&(*本规范未涉及的事项,应执行#$%"&!’!&&)《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长途通信干线电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和#$%&&,’!&&)《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当本规范与国家标准相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为准;当本规范与引用的标准及规范有矛盾时,应以本规范为准。"(&(-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条款确有困难时,应充分阐述理由,提出解决方案,并呈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本规范未尽事宜。可参照现行相关规范或暂行规定执行。!塑料管道路由选择!(&("长途光缆塑料管道路由的选择除应满足相关设计规范的规定外,根据其特点,还应符合以下原则:"(选择长途光缆塑料管道路由时应以现有的地形地物、建筑设施和建设规划为主要依据,并应充分考虑铁路、公路、水利、城建等有关部门的发展规划的影响。!(选择路由顺直、地势平坦、地质稳固、高差较小、土质较好、石方量较小、—*&+— 不易塌陷和冲刷的地段,避开地形起伏很大的山区。!"沿靠现有(或规划)公路等交通线敷设,并顺路取直;也可考虑在高等级公路中间隔离带、边沟或路肩上建设。与公路等的隔距不宜超过#$$%。应避开铁路及公路升级、改道、取直、扩宽和路边规划的影响地段。&"长途光缆线路进城应尽量利用现有通信管道。需新建管道时,应与市区管道建设相协调。’"在公路上或市区内建设塑料管道时,应取得公路或城建、规划等相关主管部门的同意。("塑料管道路由不宜选择在地下水位高和常年积水的地区。)"应便于光缆及空压机设备运达。#"$"#塑料管道应铺设在路由较稳定的位置,避免受道路扩改和其他部门建设的影响,避开地上(下)管线及障碍物较多,经常挖掘动土地段。可参照表#"$"#的要求因地制宜的进行选择。表#"$"#塑料管道铺设位置选择序号铺设地段塑料管道铺设位置+"中间隔离带。,"边沟。*高等级公路-"路肩。."防护网内。+"定型公路:边沟、路肩、边沟与公路用地边缘之间。也可离开公路铺设,但隔距不宜超过#$$%。#一般公路,"非定型公路:离开公路,但隔距不宜超过#$$%。避开公路升级、改道、取直、扩宽和路边规划的影响。+"人行道。!市区街道,"慢车道。-"快车道。+"地势较平坦、地质稳固、石方量较小。&其它地段,"便于机械设备运达。#"$"!长途塑料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或建筑物间的隔距应符合表#"$"!的规定。特殊困难地点可根据铺设塑料管道要求,提出方案,呈主管部门审定。—&*$— 表!"#"$长途塑料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或建筑物间最小净距平行间距交越净距序号其他地下管线或建筑物名称(%)(%)&非同沟的直埋通信光电缆#"’#"!’管径小于$##%%#"’#"&’!给水管管径为$##%%(’##%%&"##"&’管径大于’##%%&"’#"&’$排水管&"##"&’)热力管&"##"!’’高压石油、天然气管&#"##"’压力小于$##+,-&"##"$*燃气管压力$##+,-(.##+,-!"##"$$’+0以下#"’#"’/电力电缆$’+0及以上!"##"’.其他通信电缆及市话管道边线#"/’#"!’1电杆#"’(&"#&#排水沟#".#"’&&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村镇大树、果树、路旁行树#"/’&!树木市外大树!"#&$水井、坟墓、粪坑、积肥池、沼气池、氨水池等$"#&#注:增加钢管保护时,热力管、高压石油、燃气管、非同沟的直埋通信光缆、其他通信电缆交叉跨越的净距可降为#"&’%。$塑料管道的敷设与安装$"#"&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中管孔数量及建筑安装方式,应根据工程所经地区的通信业务发展前景,并结合铺设地区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塑料管道埋深,应根据工程要求及铺设地段的土质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按表$"#"$分段确定。—)&&— 表!"#"!长途塑料管道埋深要求上层管道至路面埋深序号铺设地段及土质($)%普通土、硬土!%"#&半石质(砂砾土、风化石等)!#"’!全石质、流砂!#"()市郊、村镇!%"#*市区街道!#"’(穿越铁路(距路基面)、公路(距路面基底)!%"#+高等级公路中间隔离带及路肩!#"’’沟、渠、水塘!%"#,河流同水底光缆埋深要求注:%"人工开槽的石质沟和公(铁)路石质边沟的埋深可减为#")$,并采用水泥砂浆封沟。硬路肩可减为#"($。&"在石质沟底铺设塑料管时,应在其上、下方各铺%#-$厚的碎土或沙土。!"管道沟沟底宽度通常应大于管群排列宽度每侧%##$$,)"在高速公路隔离带或路肩开挖管道沟,塑料管道的埋深及管群排列宽度,应考虑到路方安装防撞栏杆立柱时对塑料管的影响。!"#"!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宜使用内壁平滑型塑料管。材质一般为高密度聚乙烯(./01),管内可加硅芯。长途塑料管道配盘时应避免将接头点安排在常年积水的洼地、水塘、河滩、堤坝及铁路、公路的路基下。!"#")长途塑料管道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在一般地区铺设塑料管道,可直接将塑料管放入沟底,不需另做专门的管道基础。对土质较松散的局部地段,宜将沟底进行人工夯实。&"塑料管布放后应使用专用接头件尽快连接密封,对引入手孔的管道应及时对端口封堵。!"同沟布放多根塑料管时,应采用不同色条或颜色的塑料管作分辩标记。也可在人(手)孔内的塑料管道端头处使用不同颜色的023胶粘带作标记。)"同沟布放的多根塑料管,可每隔一定距离捆绑一次,以增加塑料管的挺直性,并保持一定的管群断面。*"铺设塑料管时的最小曲率半径,应不小于塑料管外径的%*倍。个别困难处的最小弯曲半径应不小于该塑料管外径的%#倍。("钢管中或管箱内的塑料管接续可使用金属接头件;不同规格的两根塑料管接—)%&— 续时应使用变径接头件。!"#"$长途塑料管道工程中一般设置手孔。根据具体工程建设环境条件,也可不设置手孔;不设置手孔时,在气吹光缆后,其塑料管端头密封,上方铺设水泥盖板保护。!"#"%长途塑料管道工程不设置手孔时,其光缆接头处应设置监测标石;设置手孔时,可根据其维护需要,确定是否设置监测标石;长途塑料管道工程监测标石可隔一个光缆接头设置一处。!"#"&光缆线路标石的设置除应执行’($)#*+*##!《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外,在塑料管道接头处、气吹点、牵引点、拐弯点和埋式手孔位置等地点,应设线路标石;也可增设地下电子标识。!"#",手孔内的光缆应挂设塑料牌作标记。-手孔设置-"#")长途光缆塑料管道手孔的荷载与强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规定。手孔的规格尺寸应根据敷设的塑料管数量确定。手孔建筑可采用砖砌混凝土手孔或新型复合材料的手孔,建筑形式可为普通型与埋式型,埋式型手孔盖距地面一般约为#"%.。埋式型手孔上方应设标石;也可增设地下电子标识器。-"#"*长途光缆塑料管道手孔的设置,应根据铺设地段的环境条件和光缆盘长等因素确定,并符合以下要求:)"在光缆接续点宜设置手孔。*"手孔的规格应满足光缆穿放、接续和预留的需要,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埋铁件在手孔内的位置及预留光缆的固定方式。!"手孔间距应根据光缆盘长,考虑光缆接头重叠和各种预留长度后确定。-"非光缆接头位置的光缆预留点宜设置手孔。$"其它需要的地点可增设手孔。-"#"!手孔的建筑地点应选择在地形平坦、地质稳固、地势较高的地方。避免安排在安全性差、常年积水、进出不便及铁路、公路路基下。-"#"-在手孔内塑料管道端口间的排列应至少保持!#..的间距,塑料管道伸出孔壁的长度应适宜。手孔内的空余及已占用塑料管的端口应进行封堵。-"#"$长途光缆塑料管道在市区建设手孔时,应符合’($##&+*##!《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并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保护与防护!"#"$塑料管道及光缆的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塑料管道穿越铁路或主要公路时,塑料管道应采用钢管保护,或定向钻孔地下敷管,但应同时保证其他地下管线的安全。塑料管道穿越允许开挖路面的一般公路时,塑料管道可直埋敷设通过。%"塑料管道在桥侧吊挂或新建专用桥墩支护时,塑料管道可加玻璃钢管箱带&形箍防护。也可采用桥侧&形支架承托钢管保护。’"塑料管道与其他地下通信光(电)缆同沟敷设时,隔距应不小于$#(),并不应重叠和交叉,原有光(电)缆的挖出部分可采用竖铺红砖保护。*"塑料管道与煤气、输油管道等交越时,宜采用钢管保护。垂直交越时,保护钢管长度为$#)(每侧!)),斜交越时应适当加长。!"塑料管道穿越有疏浚、拓宽的沟、渠、水塘时,宜在塑料管道上方覆盖水泥沙浆袋或水泥盖板保护。+"塑料管道埋深不足#"!)时,宜采用钢管保护。也可采用上覆水泥盖板、水泥槽或铺砖保护。,"塑料管道采用钢管保护时,钢管管口应封堵。-"塑料管道的护坎保护、漫水坡保护及斜坡堵塞保护等按./!$#%0%##’《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执行。!"#"%塑料管道及光缆的防护应符合下列要求:$"穿放在塑料管道内的光缆,应采用在光缆接头处金属构件断开与敷设防雷线相结合的防雷措施。在年均雷暴日大于%#的地区,防雷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原则:级护涛草人:111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234(5675869管的弯曲半径宜大于$)。大地电阻率!$#:$##"")的地段,可不设防雷线。%)大地电阻率!$#!$##"")的地段,设一条防雷线。’)防雷线的连接布放长度应不小于%;)。—*$*— 附录!本规定用词说明本规定条文中有关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了以下四级写法:!"#"$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作的用词,采用“可”。附录(塑料管及附件要求("#"$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宜使用内壁平滑型塑料管。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管内可加硅芯,常用塑料管的规格尺寸及偏差应符合表-"#"$的要求。表("#"$长途通信常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管规格规格外径(..)厚度(..)单盘长度(.)序号(..)标称值允许偏差标称值允许偏差标称值允许偏差0#"#0#"%%###、$!’#/&&’#&"21#"’1#"%&###0#"#0#"#0#"%%!’3/&4’3’"#$2##1#"&1#"’1#"%50#"#0#"%2&!2#/’%2#’"#$2##1#"21#"%2注!:工程采用其他程式塑料管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单盘长度另行协商确定。("#"%塑料管的外观应符合以下要求:$"色泽应均匀一致。%"外形应均匀,无缺陷、无刮痕。&"内、外壁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气泡、裂口及显著的凹陷、杂质等。’"塑料管端面应与轴向垂直。—’$2— !"#"$塑料管的气闭性能单盘塑料管内充气#"%&’(,)*+后压力降低应不大于#"#%&’(。!"#"*塑料管的物理力学性能见表,"#"*。表!"#"*常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管的物理力学性能序号项目主要技术性能测试条件试样长度)##../0..,拉伸速度0#%拉伸强度!%-&’(..1.23/0..1.23!*#4$$..:!$-#5试样长度)##../0..,标距7#..8)断裂延伸率!*64$-..:!$-#5%##..,拉伸速度%#..1.23/0..1.23。!0#4*)..:!*##5$冷缩长度变化:"$5塑料管从%%#9,冷却到)#9!*#4$$..为-###:试样长度)##../0..,拉伸速度0##*最大牵引负载!*64$-..为%####:..1.23/0..1.23!0#4*)..为%####:!*#4$$..为*0#..选取三根长%0##..试样,置于;%-9/0最小弯曲半径!*64$-..为0##..)9温度下至少)+。!0#4*)..为6)0..选取%#根长0#../)..试样,置于;%<9温度下至少)+,锤重<=>,落锤6抗冲击性高度%"0.,每根试样冲击%次不破裂。试样长度0#../)..,在%0##:4%##..压力下扁径不小于塑料管外径的7抗侧压强度7#5,卸荷后检测能恢复到原外径的<#5以上,塑料管无裂纹。从三根管材上各取长为0#../)..的试样一个,将试样水平放置在试验机-扁平试验的上下平行压板间,以%#..1.23/0..1.23的速度压缩试样,压至试样原外径的0#5时立即卸荷,用肉眼检查三个试样均无裂缝为合格。普通管:静摩擦"#")0<壁摩擦系数动摩擦"#")<%#工频击穿电压!$#=?1..().23)%%环刚度!$#=:1.)!"#"0塑料管接头件主要技术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接头连接力:!*$##:)"气密闭性能:!%"6&’($"橡胶密封圈应耐磨、耐老化、耐腐蚀、耐环境应力开裂。—*%6— !"塑料管接头件应能重复开启使用,便于拆装和操作。#"$"%塑料管与接头件、塑料管与膨胀塞间的连接密封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塑料管与接头件间的连接密封性能剪取两段长’$$(()*((塑料管,按使用要求连接到相应的接头件上,在常温+$,、充入*$-./水压,保持+!0,塑料管无渗漏为合格。+"塑料管与端头膨胀塞间的连接密封性能剪取长约&(塑料管并垂直放置,塑料管底端安装端头膨胀塞,由塑料管上面开口端加满清水,静置保持&0,端头膨胀塞在塑料管下端口处无渗漏为合格。’"塑料管与端头护缆膨胀塞间的连接密封性能剪取长约&(塑料管并垂直放置,塑料管底端安装端头护缆膨胀塞,由塑料管上面开口端加满清水,静置保持&0,护缆膨胀塞在塑料管下端口处无渗漏为合格。—!&1— !!、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总则&)%)&《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以下简称“海缆系统”)的工程设计。改建、扩建以及其它涉及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内容的工程设计亦可参照本规范结合具体工程情况执行。&)%)!工程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工程设计必须保证通信质量,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合实际。设计中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工程设计中采用的产品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及规定,未经系统鉴定合格和认证的产品不得在工程中使用。&)%)$本规范未涉及部分应符合现行通信行业标准"#$&%!(!%%*《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同步数字系列(/#0)长途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和"#,-$%.!(!%%%《长途光缆波分复用(1#2)传输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中相关条款的规定。&)%)3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当本规范与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和规范为准。&)%)4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有困难时,应充分论述理由并提出报告呈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术语!)%)&海底光缆登陆点系指海底光缆与陆上光缆接头点的位置,一般设海滩人井。!)%)!登陆滩地—+&’— 登陆艇登陆时冲滩(或昨滩)的位置。!"#"$海缆登陆站海缆系统的传输终端站。海缆系统终端传输设备、监控设备及远供设备等均设置于海缆登陆站内。!"#"%海堤海岸边用于阻挡海水的堤坝。!"#"&潮滩海堤与低潮位之间的区域。!"#"’岸滩系指海岸和潮滩的总称。!"#"(海潮流系指海水的潮流和海流。潮流是因天体引力引起的潮汐产生的,海流是由季节风、海水密度和地球自转等因素产生的。!"#")锚地系指海上指定的船只可以抛锚的特殊区域。!"#"*深海海洋专业中系指海水深度大于!###+且开阔的海区。本规范中特指海水深度大于!##+的海区。!"#",#浅海海洋专业中系指海水深度小于!###+的海区。本规范中特指海水深度不大于!##+的海区。!"#",,电源远供系统指利用海底光缆内的导体与海水组成的回路,向海底设备提供电源的供电系统。!"#",!海底光放大器线路光放大器利用远供电源工作,放大通信信号,并接收和发送监控信号。$传输标准及系统制式$"#",海缆系统可分为单工作波长的-./系统和多工作波长0.1系统。海缆系统的光通路信号类型及速率应符合表$"#",的规定。表$"#",光通道信号类型及速率信号类型信号速率(234567)-819,’!%))$!#-819’%**&$!)#—%,*— !"#"$海缆系统的线路传输速率应根据传输容量、光纤的芯数以及中继距离等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而确定。!"#"!海缆系统的容量应符合工程的网路组织要求。海底光缆传输终端设备的容量可按近期业务量需要确定,海底光缆中光纤的芯数以及海底光放大器的配置应按远期业务量的需要,经技术经济方案比较后确定,并应结合拟采用的系统工作速率统一进行考虑。!"#"%海底光缆中所使用的光纤根据技术要求和实际需要可选用标准单模光纤、色散位移单模光纤或&’’#()波长损耗最小的单模光纤。!"#"’海缆系统的标称工作波长宜为*波段或*+,波段。%系统设计%"#"&系统的组成海缆系统由终端传输设备(,-.)、远供电源设备(/0.)、网管1系统监控设备、海底放大设备以及底光缆、海底接头盒、海底分支单元(23)等组成。终端传输设备中包括构成456系统的合波器、分波器、光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前置放大器、喇曼放大器等)、波长转换器等。%"#"$海缆系统的线路光通道系统设计必须同时满足系统所允许的光纤损耗、色散及7值等因素。%"#"!海缆系统的总体设计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的寿命初始(28,)和寿命终了(.8,)性能和可用性要求;($)7值和光通道信噪比(89:;);(!)系统误码性能(包括2.;、.9;、9.9;、22.;等);(%)系统抖动性能;(’)前向纠错(0.*)配置;(<)色散补偿方式(=)系统可靠性;(>)网管系统配置(?)施工和维护余量;(&#)远供系统配置。%"#"%海缆系统的余量考虑海缆系统的岸端及海水深度小于&###)的区域应考虑一定的海底光缆修理余量,海水深度大于&###)的区域可以不考虑海底光缆修理余量。%"#"’海底光放大设备的设置应满足远期系统传输容量的要求。—%$#— !系统传输指标!"#"$%&’海缆系统的误码和抖动性能必须符合现行通信行业标准(&)$*#+$,,,《光波分复用系统总体技术要求(暂行规定)》和(&-.$*/0+*##1《光波分复用系统(%&’)技术要求+$2#3$#45-6、7#3$#45-6部分》中的相关条款和规定。!"#"*8&9海缆系统的误码和抖动性能必须符合现行通信行业标准(&-.!#,!+*###《同步数字系列(8&9)长途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条款和规定。!"#"1海缆系统可靠性指标按$####:;考虑如下:($)整个海缆系统的使用寿命为二十五年。(*)在系统的使用寿命期内由于光缆及元器件本身发生的故障而需要用维护船只修理的次数不能超过三次。2海底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原则2"#"$海底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应以工程设计任务书为依据,在所确定的海缆登陆站之间选择一条确保通信质量,满足干线传输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便于维护及施工的海底光缆路由。2"#"*海底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其他相关部门现有和规划中的各种建设项目的影响。2"#"1选定的海底光缆登陆点及登陆滩地应满足以下条件:($)至海缆登陆站距离较近的岸滩地点;(*)避免有岩石,选择登陆潮滩较短以及有盘留余缆区域的地点;(1)全年间风浪比较平稳,海潮流比较小的岸滩地区;(0)沿岸流砂少,地震、海啸及洪水灾害等不易波及的地段;(!)登陆滩地附近没有其它设施或海底障碍(如电力电缆、水管、油管及其它海缆等);(2)便于今后海缆登陆作业和建成后维护的地点;(/)将来不会在沿岸进行治水、护岸和修建港湾的地点。2"#"0海底光缆线路路由应避开有下列特征的地形:($)河道的入口处;(*)海底为岩石地带;(1)横越海谷;(0)火山地带附近;(!)陡峭的斜面;—0*$— (!)陡崖下面。!"#"$所选择的海底光缆线路路由若与其它海缆路由平行时,两条平行海缆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二海里(%"&#’()),与其它设施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海底光缆线路路由应尽量减少与其它海缆或管线的交越。!"#"&海底光缆线路路由应避开捕捞作业区和其它特殊作业区。!"#"*海底光缆线路路由应避开各类锚地。!"#"+海底光缆登陆点至海缆登陆站之间的陆上光缆部分的路由选择与确定可参照现行通信行业标准《长途通信干线电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现行通信行业标准,-$0#./.##%《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海底光缆的敷设和工程设计要求&"#"0海底光缆的长度、种类和规格应根据工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及设计的系统传输容量要求,并根据海洋调查所确定的海缆路由上的海底地质、地形、水深、海底光缆的敷埋设余量及特殊保护要求等来确定。&"#".海底光缆的护层结构根据敷埋设地段及海底环境的不同分为深海型海底光缆及铠装型海底光缆。具体使用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0)深海区域使用深海型海底光缆。(.)浅海区域及登陆部分使用铠装型海底光缆。(%)在需要特别保护的地段可采用加粗钢丝铠装线、或使用双层铠装型及特殊保护型的海底光缆。(’)海缆登陆点至海缆登陆站之间可以使用海底光缆,也可以使用陆上光缆,但在需要对海底光放大器进行供电的情况下使用陆上光缆需要考虑解决其远供电流的传送问题。&"#"%海底光缆登陆点至海缆登陆站之间的光缆敷设安装要求可参照现行通信行业标准《长途通信干线电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现行通信行业标准,-$0#./.##%《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海底光缆登陆点处必须设置明显的海缆登陆标志。&"#"$海底光缆穿越海堤处要采用钢管保护并在两端进行封堵。&"#"!海底光缆登陆后应在海滩人井进行终端并与至海缆登陆站的陆上部分光缆进行连接。&"#"&登陆部分的海底光缆应进行埋设处理,埋设深度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确定,但一般不得小于.)。&"#"*海底光缆的海中布放分为直接敷设和埋设两种,工程中应根据海缆路由的实际情况和海底光缆的保护要求确定。—’..— !"#"$海底光缆的埋设应按照工程的具体要求、海缆需要保护的程度和海底的地质情况等统一考虑,一般要求在我国大陆架%##米水深之内海底光缆的埋设深度应不小于&’。(海缆登陆站的选择("#"%海缆登陆站一般应单独设置在海缆登陆点附近,对于单独设置海缆登陆站有困难或现有的长途通信枢纽或综合通信楼离海缆登陆点较近时,也可以将海缆登陆站设置在现有的长途通信枢纽或综合通信楼内。("#")新建单独设置的海缆登陆站应满足以下条件:(%)地质稳定,环境条件适合建站的地方;())交通方便便于维护管理;(&)可提供稳定可靠的交流电源;(*)附近无大型厂矿及变电站和高压线杆塔的接地装置等。("#"&新建单独设置的海缆登陆站应包括设备机房、电源室、油机室、电源配电室和辅助生产用房等。("#"*机房面积按远期设备的配置和工程实际需要考虑。("#"+机房的其它环境条件应符合现行通信行业标准《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设备的安装及配置$"#"%海缆系统终端传输设备的机架宜采用宽架结构,机架高度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决定。$"#")远供电源设备的安装位置应靠近并单独使用列柜中的电源分配熔丝。$"#"&海底光缆系统的网管监控设备应安装在设备维护监测区内。$"#"*本规范中未包括的设备安装及配置的其它要求应符合现行通信行业标准,-/0+#$+.)###《同步数字系列(1-2)长途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和,-/0+#$).)###《长途光缆波分复用(3-4)传输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中有关条款的规定。%#远供系统设计%#"#"%远供电源设备宜配置在海缆登陆站内。%#"#")海底光缆系统的远供采用恒流供电方式,供电回路采用一线一地方式,即由大地和海缆中的供电导体组成全系统的恒流供电回路。%#"#"&需要远供的海底光缆系统在两端的海缆登陆站内均应配置远供设备,—*)&— 并同时向海底光放大器供电。!"#"#$远供电源设备的供电电压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提供整个海底光缆传输系统所需远供电压,并可允许%""&的地电位差。(’)在一端远供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另一端远供设备可单独对整个海底光缆系统提供所有海底光放大器所需的电流。(()在接地故障情况下,远供设备可使输出电压降至最低工作电压。!"#"#%远供设备必须设计单独的远供接地装置(即海洋接地),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要求在远供接地发生故障时可转换至局站接地系统。!"#"#)海缆登陆站至海缆登陆点的远供电流传输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直接使用带有供电导体的海底光缆;(’)单独布放电力电缆,在海缆登陆点处通过海缆终端接头盒与海底光缆内的供电导体相连接。!!辅助系统设计!!#"#!网管监控系统网管监控系统应符合具体工程的技术要求,并满足海底光缆系统日常运行和维护的各项功能要求,同时能适应将来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的需要。!!#"#’业务联络系统设计要求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维护要求配置业务联络系统,业务联络电路的数量应不少于二条,即相应的海缆站之间设置一条直通业务联络电路,另一条业务联络电路应能提供给与系统相关的传输终端局站。!!#"#(登陆站内布线要求(!)从海缆登陆点方向进入海缆登陆站内的光缆应终端在进线室内,在进线室内光纤与远供导体分开,光纤通过局内光缆连接至海底光缆终端传输设备,远供导体与局内电力电缆相连接至远供电源设备。(’)无海底光放大器的海缆系统,其光缆可直接引至海缆传输终端设备附近或光分配架上进行终端,但光缆终端后其相应的金属外护套要进行接地保护。!!#"#$本规范未说明的其它辅助系统设计要求应符合现行通信行业标准*+,-%".%/’"""《同步数字系列(0+1)长途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和*+,-%".’/’"""《长途光缆波分复用(2+3)传输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中有关条款的规定。!’维护工具及仪表的配置!’#"#!海底光缆系统维护工具及仪表的配置按维护区段划分考虑,即分为海—$’$— 上维护区和陆上维护区(包括海缆登陆站设备及陆缆线路段)。!"#$#"维护工具及仪表的配置应能满足系统日常运行维护的需要,仪表的型号和功能应考虑其价格和实用性原则择优选用。!"#$#%工程设计在配置仪表及工具时必须在调查研究后,根据具体情况配置。—’"&— 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条文说明)!总则!"#"!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目前在世界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技术发展的速度也相当迅速。目前基于$%&系统的’"()*+,-.和!#)*+,-.光放大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所指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包括有中继和无中继两种类型。有中继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指系统包含海底光放大器,且需要海底光缆内的供电导体向海底光放大器进行远供供电;无中继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为无海底光放大器,不需要考虑海底光缆进行远供供电的端到端跨海光缆传输系统。目前我国参与建设的所有国际海底光缆传输系统均为有中继型,而国内光缆干线主要为跨海或岛屿之间的无中继型海底光缆传输系统。本规范所指海缆系统的构成范围见图!"#"!。需要指出的是,本规范中所指的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是指有别于一般陆上的光缆传输系统。图!"#"!中所示的海底光缆终端传输设备在目前技术应用情况下通常包括终端传输(/01)部分和海底设备部分。对于应用纯2%3链路系统的海底光缆传输系统,/01为2%3终端设备,其2%3系统部分应依照4%-0(#5(6’###《同步数字系列(2%3)长途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中相关条款的规定;对于$%&海底光缆传输系统,/01为$%&终端设备,其海缆系统中的$%&部分应依照4%-0(#5’6’###《长途光缆波分复用($%&)传输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和4%7!’#6!555《光波分复用系统总体技术要求(暂行规定)》中相关条款的规定。此外,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有时可采用一般的陆上光缆传输设备构成短距离无中继的跨海光缆传输系统,对于这类工程,其传输设备的安装工程设计亦应依照相应的工程设计规范。!"#"(海缆登陆点至海缆登陆站之间的光缆敷设安装以及海缆登陆站传输机房内设备安装等,除特殊要求外,均与陆上光缆传输系统的要求相同,因此,本规范应与有关规范结合使用。—9’8— 图!"#"!海底光缆传输系统的构成范围$传输标准及系统制式$"#"%(!)目前国外海底光缆传输系统主要采用基于&’(平台上的)’*系统,用于跨海光放大海底光缆传输,)’*系统速率主要为!#+,-./0()1(234)和%"5+,-./0()1(2!3)。今后将会向4#+,-./0()1(2%53)方向发展。(%)由于海底光缆的敷设及施工比较复杂和困难,因而海缆系统不考虑进行线路扩建,所以海底光缆内光纤的芯数应按满足远期传输要求设计。$"#"4本条中所述光纤亦即61721+"35%、+"35$、+"354和+"355建议的光纤。$"#"5如果海缆系统只是作为整个光传输系统构成的一部分,其标称工作波长应与整个光传输系统的标称工作波长相一致。此外,根据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一些近距离的跨海光缆无中继传输系统也可采用目前陆上光缆系统所使用的传输设备。4系统设计4"#"$目前国内陆上光缆传输系统中继段长度的计算一般均为最坏值设计法,—4%8— 即将所有的参数值都按最坏值选取,而不管其具体分布和组合如何。这种计算方法简便可靠,在排除人为和外界自然因素后,整个系统在寿命终了且所有富余度用完的极端情况下仍能完全保证系统的性能要求。但采用最坏值设计法所考虑的富余度比实际情况要大,计算结果过于保守,光放大距离较短,系统的总成本偏高,并且当系统中有海底光放大器时,采用最坏值设计法,还需注意考虑接收光功率接近或超过过载点电平的因素。因而对于造价相对较高的海缆系统,通常按统计法进行系统设计。即按预先确定要求足够小的系统先期失效概率根据相关的统计分布概率取定的参数进行系统设计。!"#"!海缆系统工程设计中考虑的余量包括系统、设备和海缆的老化余量、海底光缆敷设施工光纤接续以及海缆系统运行维护期间的海底光缆修理余量等。($)海底光缆敷设施工余量包括海底光缆在敷设施工时所需介入的海上接续或岸端部分的登陆接续以及陆上部分的施工接续等。此外海上施工接续还应考虑到一些不可预见的某些因素,如台风引起的切断海缆后海缆再接续等情况。(%)海缆系统设计中要考虑到海底光缆的修理余量,这是因为在修复海底光缆故障时,每修复一个海缆的断点(故障点),就要介入约为两倍海水深度的海底光缆及至少两个接头。修理余量的取定依位置的不同分四种情况,即岸端部分、$###&以内水深部分和水深大于$###&的部分:’)岸端部分—陆缆段(即从海缆登陆站到海缆登陆点)可按每!公里#"%()考虑,但最小不能小于#"*()。此外,还要计入修复一次海滩连接点(即海缆登陆后的终端接头点,此接头点位于海缆登陆处,海底光缆在此终端后与至登陆站的光缆相连接)的接头损耗(两个光纤接续损耗);—海缆段(即从海滩连接点至靠近岸端的第一个光放大器)可按每$#公里#"%()考虑,也可按每段+个修理量考虑,这里指的每个修理量包括所增加的修复海底光缆以及至少两个修理接续的损耗[即:两倍的海水深度(,&)-修复用海底光缆的平均损耗(()./&)0两个光缆接头的接续损耗(())]。1)$###&以内水深部分每个光放大段修理余量按岸端部分中海缆段的修理余量考虑。2)水深大于$###&的部分一般不考虑其修理余量,这主要是基于以下的考虑:—深海地区海底光缆发生人为损伤的概率比浅海地区小许多;—由于深海地区对海底光缆的修理需要介入较长的附加海底光缆,因而考虑的修理余量就较大,这样就限制了深海地区海缆系统光放大段的长度;—在深海地区如果需要对海底光缆进行修复,可以在必要时增加光放大器以解决增加的光损耗问题。—!%*— !系统传输指标!"#"$(%)可靠性指标计算中不包括由于外部原因所引起的需要船只修理的次数。(&)可靠性指标中需要船只维修的次数可根据海缆系统的实际长度及海底光放大器的数量作出相应的规定。($)可靠性指标计算中考虑到了海底光放大器的每个光放大器内配备有冷备用光发送器的情况。’海底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原则’"#"$(&)中要求浅滩较短主要是考虑到海底光缆登陆施工的要求。’"#"(海底光缆线路路由避开这些地形结构主要考虑到以下原因:(%)在河川河口的延长线上,一般积有很多新的松软堆积物,如果这个延长是通到深谷的地形,当遇到集中降雨时,洪水可能会引起混浊流,因此要尽量避开。(&)岩石遍布并起伏剧烈的地带,容易使敷设的海缆形成架桥状态,并发生机械性磨擦,这对海缆来说是个隐患。此外,岩石地质也不利于浅海需要埋设的海缆敷设工作。($)类似象陆上山谷地形样细长凹地海底,根据其形状,称为海底狭谷、海底山谷或海底广谷,这里统一称为海谷。横越海谷一般存在于大陆架面上比较浅的海谷和存在于大陆架外缘比较深而且有陡峭谷壁、其谷底倾斜至深海部分的海谷两种情况,其成因都没有定论,比较有力的说法是由于地震和地表滑落等原因产生的混浊流侵蚀造成。因此,要极力避开包含这些因素的海谷横越。如遇到路由非横越海谷不可的话,也要避开大陆架外缘部分,在比较缓和的凹部而且能够以短距离横越的部位选定路由。(()海底火山一般由海山群和海山脊等构成,其活动情况不明确,因而它的影响范围也难于判断。对此可以向当地有经验者进行了解,同时对活动情况有所了解的海山群和海脊附近尽可能加以避让。(!)陡峭的斜面一般出现在海山、环礁、海谷、海沟及断层等的侧壁,相对高度不一,最高可超过%###米。在这种陡峭的斜面上敷设海缆,技术上稍一不慎,就会使海缆形成桥状,或使海底光放大器悬空。因而海缆的敷设要求其斜坡角度应不大于$#)为宜,通常应在%!*&#)左右。(’)在陡崖的表面,一般存在有分层的堆积物,容易因地震等原因而发生崖崩和地表滑落等灾害。在这种地形下敷设海缆有被损坏的可能性。’"#"!两条平行布放的海缆若相距较近,会对今后海缆维修时的海缆定位及打—(&+— 捞修复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同时在海缆敷设施工时,亦有可能对已存在的并行海缆产生损坏。!"#"$从目前我国及国外海域海缆的损坏情况来看,大多数是由于渔船的捕鱼作业所引起的,许多渔船在渔捞作业时使用需在海底面拖或挖掘的渔具,这类渔具会对海缆产生严重损坏。因而必须避开这些捕捞作业区。!"#"%船舶的抛锚会对海缆产生严重的损坏,既使海缆埋设在海底&’()以下的深度,亦不可能摆脱抛锚对海缆安全的影响。$海底光缆的敷设和工程设计要求$"#"(从目前制造的海底光缆类型来细分,海底光缆还可分为轻型和轻型防护型海底光缆以及轻铠装、单铠装和重铠装海底光缆,单铠装还可分为中型单铠装和重型单铠装(铠装钢丝的粗细不同)等,还有防硫化氢等类型的海底光缆以满足不同使用条件下的要求。$"#"$海底光缆登陆施工时其登陆部分海底光缆不直接进行埋设,因而需在登陆施工结束后再完成这一部分海底光缆的埋设深度工作。$"#"%直接敷设即将海底光缆直接布放在海底层的表面,海底光缆的埋设需用专用海缆埋设犁或冲埋设备将海外光缆埋设在海底层以内,以增强海底光缆的保护性。%海缆登陆站的选择%"#"&考虑到海底光缆传输系统传输制式、维护区域划分、故障修复以及远供等问题,海缆登陆站与海缆登陆点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远。*设备的安装及配置*"#"&目前国际上海底光缆传输系统终端传输设备一般采用宽架型结构,但机架厚度有所不同,一般为(!#’+##))左右。*"#"(远供电源设备所需的工作电流较大,特别是在长距离多个光放大器供电时,其远供设备所需的,-%.工作电流可达(##/,因而需尽量缩短机房电源设备至远供设备之间供电导线的距离。&#远供系统设计&#"#"(海底光缆系统的远供方式可参考图&#"#"(。目前远供设备设计的输出恒定电流为&’&"!/,远供电流的大小有时需取决于光放大设备中的最大系统数量。—-+#— 图!"#"#$海底光缆系统的远供方式图!"#"#%见!"#"#$说明。!"#"#&海缆登陆站内有不止一个海底光缆系统终端的情况下,若同时要求进行远供,可共同使用一个远供接地系统,但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每个海底光缆系统故障或紧急情况下的接地转换系统。!"#"#’如果工程设计中确定采用不带供电导体的陆地光缆,则必需考虑单独布放远供电流线。!"#"#&目前建设的海底光缆系统的远供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均要求不大于&!,对于目前海底光缆系统的实际情况来说,要求接地电阻小于!!意义不大,这样可以相对地降低工程的造价。!!辅助系统设计!!#"#$考虑到海缆登陆站与长途通信枢纽或综合通信楼不在同一地点的情况,需要将一条业务联络电路延伸至长途通信枢纽或综合通信楼内。!$维护工具及仪表的配置!$#"#!由于海底光缆系统的陆缆部分相对来说很短,一般考虑将终端设备维护和陆缆线路维护用的工具及仪表统一配置在海缆登陆站内。!$#"#$海底光缆系统的海上维护抢修由可实施海上海缆布放的专用船只完成,但工程上一般不考虑专门配置工程维护用海缆船,而是与具有海缆日常维护能力的公司签定维护协议,当海缆出现故障时,由其完成海缆的抢修恢复工作。海底光缆系统所需的主要维护工具及仪表可参考表!$#"#$。表!$#"#$海底光缆系统所需的主要维护工具及仪表数量工具及仪表名称单位海缆登陆站海缆维护船数字传输分析仪台!(光频谱仪台!!)*+,台!!—-%!— 数量工具及仪表名称单位海缆登陆站海缆维护船!"#$%台&光功率计个&&稳定光源个&’光可变衰耗器个&’示波器台&’频率计数器台&’海缆故障定位测试仪套’&光纤接续设备套&&表中稳定光源一项用于无中继海底光缆系统的维护测试,海缆定位测试仪一项包括低频信号发送和接收器,绝缘测试仪以及直流电阻测试仪等。—*)(— !"、同步数字系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总则-.*.-本规范适用于我国新建的#$%微波接力系统工程设计。其扩建、改建工程设计也可参照执行。-.*.!#$%微波通信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满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满足行业技术政策和技术体制的要求。-.*."工程设计中采用的电信设备应满足信息产业部电信设备入网标准。未获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设备入网许可证的设备不得在工程中使用。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烈度以上(含/烈度)地区公用电信网中使用的#$%微波设备,应当经过电信设备抗震性能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抗震性能检测,未获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通信设备抗震性能合格证的不得在工程中使用。-.*.0设计应切合实际,对拟用的设计方案应认真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推荐优化方案,努力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技术经济效益。-.*.)设计应与通信发展规划相结合。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建设方案应以近、远期发展规划为依据,以近期为主,兼顾远期发展和扩容的可能。-.*.1对扩建或改建的#$%微波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站址、机房、设备和器材等设施,不轻易改变路由、新选站址,以节约投资。-.*./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设计应考虑到自然灾害和偶然情况下的通信安全。-.*.+#$%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微波站设计要求参照&$)**0,-220《数字微波(3$%部分)接力通信工程设计规范》执行。-.*.2在执行本规范与国家规定有矛盾时,应以国家规定为准。如执行本规范个别条文有困难时,在设计中提出充分理由并经主管部门审批。—0""— !术语!"#线路方面的术语!"#"#载噪比接收机输入端载波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载干比接收机输入端载波功率与干扰功率之比。!"#"$转折角在一个微波站上,对相邻的前、后两个微波站的通信方向的天线轴线之间的水平夹角。!"#"%分支角从一条线路分支出另一条支线线路时,支线线路与原有线路在进行分支的微波站上的天线轴线之间的水平夹角。!"!性能指标方面的术语!"!"#块(&’()*)与通道有关的连续比特的集合叫块,每一比特属于且仅属于一个块。!"!"!差错块(+&)有一个或多个差错比特的块。!"!"$差错秒(+,)有一个或多个差错块的秒。!"!"%严重差错秒(,+,)包含有不少于$-.的差错块或者至少出现一次缺陷的秒。,/0通道层的主要网络缺陷有信号丢失(12,),帧定位丢失(123),指针丢失(124),通道未装载,信号标志失配等。!"!"5可用时间和不可用时间对于单向通道,当接收端检测到#-个连续的,+,事件,则不可用时间开始,并且将这#-秒计入不可用时间。当接收端检测到#-个连续的非,+,事件时,一个新的可用时间段开始,并且将这#-秒计入可用时间。对于双向通道,只要两个方向中有一个方向处于不可用,该双向通道即为不可用。!"!"6可用性可用时间占全部总时间的百分比。!"!"7差错秒比(+,8)—%$%— 在规定的测量时间间隔内,可用时间内的差错秒与总秒数之比。!"!"#严重差错秒比($%$&)在规定的测量时间间隔内,可用时间内的严重差错秒与总秒数之比。!"!"’背景块差错秒比(((%&)在规定的测量时间间隔内,扣除$%$期间和不可用时间之后,其余时间内的差错块数与总块数之比。!")$*+方面的术语!")",同步传送模块($-.)它是由信息净负荷、段开销($/+)和01指针构成的一种信息结构。其重复周期为,!2,基本模块为$-.4,,更高阶的模块为$-.45。!3!")"!6阶虚容器(7846)它是用来支持$*+中通道层连接的信息结构。它由信息净负荷和通道开销(9/+)组成一块状帧结构,该帧结构的重复周期为期,!2或2::。!3!3!")")6阶管理单元(0146)它是在高阶通道层和复用段层之间提供适配的信息结构。!")";管理单元组(01<)它是由;阶管理单元014;组成的管理单元组。!")"26阶支路单元(-146)它是在低阶通道层和高阶通道层间提供适配的信息结构。这里6=,!,)。!")">支路单元组(-1<46)它由不同大小的支路单元所组成,以增加传送网络的灵活性。-1<4!由同阶的相同的-14,!组装而成;-1<4)由同阶的-1<4!或-14)组装而成。!")"?6阶容器(846)它是组成虚容器的净负荷的信息结构。我国规定6=,!,),;三种,其分别对应9*+的一,三,四次群标准接口速率。!")"#$*+映射(.@AAB6C)指在9*+D$*+边界处,把支路信号适配装入相应虚容器的过程。!")"’开销(/+)指在网络节点接口数据流扣除净负荷之后的部分。通常是运行、管理和维护比特。!")",:净负荷(9@EFG@H)指在网络节点接口数据流中可用于电信业务的部分,通常包括信令。!")",,(I-$((JBFHB6CB6KLMCM@KLHKBNB6C3JAAFE)大楼综合定时供给设备!")",!O8-(OGP@FPM@QKKLMNB6@F)—;)2— 本地维护终端!"#"$#%&(%’()*+,’-’.’/()网络单元!"#"$0&12(&-’.’/(.3/34’.’/(565(’.)网元管理系统!"#"$72%12(289/’()*+,.3/34’.’/(565(’.)子网管理系统!"#"$:;1%(;’-’<*..8/=<3(=*/5.3/34’.’/(/’()*+,)电信管理网#2>?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程设计技术要求#"$数字通信网和同步数字系列#"$"$数字通信网是指使用数字传输与交换,在两个或多个规定点之间提供数字连接,实现数字通信的数字节点和数字通道的集合。#"$"!同步数字系列是指一整套可以进行同步数字传输、复用和交叉连接的标准化数字传送结构等级,用于在物理传输网上传送经适配的净负荷。#"$"#在数字通信网中,基群及以上恒定比特率的数字通道由图#"$"#所示的假设参考通道组成。其中包括!个终端国和最多四个中间国,每个中间国可具有$或!个国际接口局,假设参考通道的端到端全长为!@7AA,.。图#"$"#数字通信网的假设参考通道#"!2>?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假设参考通道#"!"$用于传输基群及以上恒定比特率的微波接力国家一级干线的国际电路转接长度为7AAA公里。#"!"!每个射频波道传输基群及以上恒定比特率的2>?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按其在传输网中的位置分为省际干线(一级干线)、省内干线(二级干线)、本地微波—0#:— 传输、接入微波传输。!"#"!省际干线用于任何长途交换中心之间及长途交换中心与国际接口局之间;省内干线连接省内的长途交换中心;本地微波传输用于本地网核心层与汇聚层之间的连接;接入微波传输用于本地网接入层之间的连接。!"!$%&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差错性能指标!"!"’在考虑到系统内部的衰落、干扰及其它各种恶化因素的影响下,第!"#"#条规定的省际干线通道的差错性能指标,在每一个传输方向任何月份应不大于表!"!"’的规定值:表!"!"’省际干线通道的差错性能指标通道速率’"./.0./’.0’./..0../’120’12/!.22(()*+,-)比特数,块3224.222#2224322252224#222212224#2222’.2224!22226$72"25892"2.892"2:.892"’189(未定义)$6$72"22#892"22#892"22#892"22#892"22#89;;67#8’2454545454589#8’289#8’289#8’289’289注:9<1=8[>],.222[>]:电路实际长度!"!"#在考虑到系统内部的衰落、干扰及其它各种恶化因素的影响下,第!"#"#条规定的省内干线通道的差错性能指标,在每一个传输方向任何月份应不大于表!"!"#的规定值:表!"!"#省内干线通道的差错性能指标通道速率’"./.0./’.0’./..0../’120’12/!.22(()*+,-)比特数,块3224.222#2224322252224#222212224#2222’.2224!22226$72"25892"2.892"2:.892"’189(未定义)$6$72"22#892"22#892"22#892"22#892"22#89;;67#8’2454545454589#8’289#8’289#8’289’289注:;<#".=?’=8[>],.22[>]:电路实际长度!"!"!考虑到系统内部的衰落、干扰及其它各种恶化因素的影响下,第!"#"#条规定的本地微波传输通道的差错性能指标,在每一个传输方向任何月份应不大于表!"!"!的规定值:—5!:— 表!"!"!本地微波传输通道的差错性能指标通道速率)"*+*,*+)*,)*+**,**+)-.,)-.+!*..(#$%&’()比特数’块/..0*...1...0/...2...01....-...01....)*...0!....345.".267.".*67.".8*67.")-67(未定义)4345."..167."..167."..167."..167."..167993516).02020202026716).6716).6716).67).67注::;*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不可用性指标!"2")长度为*...?@的假设参考转接通道(双向)的不可用性指标,在任何一年内应不大于."!<。!"2"1实际电路的不可用性指标按电路长度作线性分配。!"*4=>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允许干扰容限!"*")在建立微波接力链路或网的过程中,应采取一切必要的预防措施,以使得在严重衰落期间由干扰源所产生的恶化不会突破第!"*"!节所规定的网络性能指标。—2!/— !"由工作于同一频段的微波接力系统来的发射(见图#"$"!);%"由共用频率配置的其它主要无线电业务来的发射(见图#"$"!);#"由共用频率配置的非主要无线电业务来的发射;&"非共用频率中的无用发射(即带外和杂散发射);$"无用辐射。图#"$"!射频干扰源示意图#"$"%在采用二频制的无线接力通信系统中,数字微波通道的干扰源应考虑的具体内容分类如下:!"系统内部干扰(参见图#"$"%):!)反向发射干扰’;%)反向接收干扰(;#)越站干扰);&)侧向接收干扰*;$)侧向发射干扰+;,)反向发射侧向接收干扰-。%"系统间干扰:!)相邻线路中系统间干扰;%)汇接点系统间干扰。%"其它系统干扰:!)卫星通信系统干扰;%)雷达干扰;#)广播干扰;—&#.— !)散射系统干扰。"#$#"每个射频波道传输基群及以上恒定比特率的%&’微波接力通信系统与其它业务系统共享同一频段时,第"#(#(条所定义的四种基本通道在每一个传输方向任何月份的差错性能指标所允许的来自其它业务系统的干扰恶化量,不应超过其通道指标值的)*+,其中来自固定业务部分干扰引起的恶化量不应超过,-+,来自共用频率的其它主要业务引起的恶化量不应超过)*+,来自所有其它干扰源所引起的总恶化量不应超过)+。"#$#!对处于卫星地球站协调区的%&’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应根据干扰协调的程序,把对卫星通信系统的干扰限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对,./01脉冲编码调制(234)固定卫星业务假设参考数字通道5!6./071输出端所引起的干扰应符合下述要求:))在任何月份(*+以上的时间内,任一分钟射频干扰功率不应超过相当于产生)8)*95平均误比特率的解调器输入端的总噪声功率的)*+;()在任何月份*#**"+以上时间内,射频干扰引起的)秒钟平均误比特率不应超过)8)*9";")任何月份由射频干扰功率引起的误比特秒累积时间不应大于*#)5+。(#对调频固定卫星业务假设参考数字通道任一话路相对零电平点上引起有噪声计加权一分钟平均干扰功率应符合下述要求:))在任何月份(*+以上的时间内不超过)***:;;()在任何月份*#*"+以上的时间内不超过$****2;。"#$#$与固定卫星业务共享频段的%&’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最大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应满足下列要求:)#共享)<’=>)*<’=频段的新建微波站,当发射机的最大等效全向辐射功率超过"$?@A时,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应离开同步卫星轨道(B以上,如果这一要求难以实现,则每部发射机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同步卫星轨道方向C*#$B内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不应超过!D?@;;()在同步卫星轨道方向C(*#$B>)#$B)内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不应超过!D?@;>$$?@;(每度,?@)。(#共享)*<’=>)$<’=频段的数字微波接力系统,当发射机的最大等效全向辐射功率超过!$?@;时,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应离开同步卫星轨道)#$B以上。"#共享)$<’=以上频段的数字微波接力系统,发射机的最大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在任何情况下不应超过$$?@;。"#$#5微波接力系统应避免与地球站之间产生相互干扰,二者之间必须进行区域协调或频率协调,并由后建者承担协调工作。"#5%&’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复用映射结构"#5#)%&’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映射可在两种速率上进行,即:)"-(5!6./071—!!*— 图!"#"$微波线路系统内部干扰途径示意图—&&%— 和!"#$%&’()*。其相应的容器分别为+,#和+,-!。在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容器。./0/!123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同步传送模块有145,-、!6145,-和145,#,其对应的标称比特率见表./0/!。表./0/!同步传送模块的标称比特率同步传送模块145—-!6145—-145—#标称比特率(%&’()*)-777!"!6-777!"0!!"$"./0/.123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复用映射结构见图./0/.。图./0/.123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复用映射结构./0/#基群信号(!"#$%&’()*)的映射宜采用异步映射方式。./8123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8/-123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应符合94:,;有关建议及相关规定。./8/!123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及波道配置见表./8/!。表./8/!用于145,-及以上容量的射频波道配置频带中心频第@波道中心频率占用频带波道带宽工作波道数波道序号率=>或=@和=@’(53<)(53<)(对)@=?(53<)(53<)=@C=>,.-"D."@.0""A#!"".".B""8@C-,!,.///B=@’C=>D-"D."@=@C=>,.!"D#"@.0""A#!""#".B""8@C-,!,.///8=@’C=>D#"@=@C=>,.-"D#"@##""A7"""#"#8""8@C-,!,.///8=@’C=>,-"D#"@—##!— 频带中心频第’波道中心频率占用频带波道带宽工作波道数波道序号率$%或$’和$’’(!"#)(!"#)(对)’$&(!"#)(!"#)$’2$%3*().-(4*).,(’()*(+,-*(*).,(,/0(1’2/,*,5...1$’’2$%30.-/4*).,(’$’2$%35(64-6’,-*(+0//6-6,0061’2/,*,5...1$’’2$%3/64-6’$’2$%35((456’,-*(+0//656,0061’2/,*,5...//$’’2$%3/6456’$’2$%3/,/4*1’0/*(+0-*(*10*0((’2/,*,5...($’’2$%304*1’$’2$%3/,/4*1’0-*(+00*(*10(0((’2/,*,5...($’’2$%304*1’$’2$%3*1/.)(4*).,(’00*(+1*0(*).,(16661’2/,*,5...1$’’2$%4*).5004*).,(’$’2$%3(*(4-6’/6066+//066-6//*66/*’2/,*,5.../*$’’2$%4(4-6’$’2$%3*()4*1’/*0(6+/5*(6*1/*)),1’2/,*,5...1$’’2$%404*1’$’2$&4*01,4*1’’2/,*,5...7,/-(66+/(5(6*1//06/($&)/($’’2$&45,*,3*1(73’)7!/($’2$%3/6664//6’/0066+/)066//6/1066,’2*,5,-...,$’’2$%3/64//6’$’2$%3//0,4(,’*/*66+*5,66(,**-66/)’2/,*,5.../)$’’2$%4(,4(,’注:$’、$’’:分别为上、下半频带第’个波道的中心频率,!"#$%、$&:分别为工作频带的中心频率和参考频率,!"#’:波道序号—--5—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与波道带宽和调制方式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应符合表!"#"!。表!"#"!传输速率与波道带宽和调制方式的关系波道带宽每波道容量调制方式举例及说明(’&()/0$1’2/3-45’,/)*45’)*+!,($1’2/)0)3-45’(66),/)*45’(66)($1’2/)0)!)45’(66),3-45’(66)-,)0$1’2/./)45’/0$1’2//345’,!)45’..($1’2/)0)/345’(66),!)45’(66))0$1’2/).345’/0$1’2/47$8(-45’)//,)0$1’2//345’,!)45’)0($1’2/)0)/345’(66),!)45’(66)注:662同波道频率复用方式;调制方式也可为’96’、16’等!"*$%&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网路接口!"*"/$%&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网路接口主要包括网路节点接口、外同步接口、公务接口和网管接口。!"*")$%&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网路节点接口分为电接口和光接口。/"电接口的基本参数见表!"*")2/。表!"*")2/电接口的基本参数接口速率系统类型接口码型误差容限备注(:;<=+>)),-*&%?!@.,0/,23其它接口参数应7%&!-!3*&%?!@),0/,23符合C?#3//2*#的规定/!A)3-6’B@/.0/,23$%&/...),6’B@),0/,23应符合B1D21建议C"#,!)"光接口应符合B1D21建议C"A.#的规定,其基本参数见表!"*")2):—---— 表!"#"$%$光接口的基本参数接口速率系统类型接口码型误差容限备注(&’()*+)/000$1加扰234码5$16/1%7其它参数应符合9:;%:,-.7$$1#1加扰234码5$16/1%7建议<"=0>$8##!$1加扰234码5$16/1%7!"#"!,-.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外同步接口(包括输入和输出)应符合9:;%:<">1!对$18#&’()*+接口及$18#&.?同步接口的规范要求,并优先选用$18#&’()*+接口。!"#"8,-.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公务接口分为数字接口和语音接口,数字接口应符合9:;%:">1!的接口规范;语音四线@二线接口应符合9:;%:<">/$,<">/!的规定;它们的传输速率为78&’()*+。!"#"0,-.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数据通信通道(-AA)接口应符合9:;%:<">1!的同向接口规范或9:;%:B"//反向接口规范。!"#"7,-.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网管接口包括电信管理网(:C2)接口和工作站接口。/",-.微波接力通信系统至少在每一端能提供符合9:;%:建议C"!1/1要求的DE接口,以便与:C2相连。与本地网管系统连接的DE接口应符合9:;%:建议D"#//和D"#/$规定的无连接模式协议栈(AF2,/);与远端网路单元管理系统连接的DE接口采用无连接模式协议栈(AF2,$)。这两种协议栈的具体规定见图!"#"7。AF2,/AF2,$七层AC9,GIA,G3H,G应用层9,H=0=09,H=0=0E"$/>"E"$$>E"$/="E"$$=六层E"$/7"E"$$7I,2"/基本解码规则:E"$1=表述层五层E"$/0E"$$0会晤层—880— !"#$%!"#$&四层’$()*+,-./&第0类操作传输层三层!"#12’$()0+,1"234&5(’$()&*))网络层(类型%)!"#$2’$()0+,!"#.6!/二层""!2’$())*&-&(%类型)".18234&5链路层7.!2’$())*&-,一层未规定34&%,34&%89:和;系列口物理层服务2’$())*&-,如;4&)6;4&04;4,56;4%%图,4)4<=7#接口协议栈网元管理系统与上级的网路管理系统连接的接口采用’=>-=建议的?,接口。&4$/@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作站的接口应符合A接口的要求,A接口应满足’=>-=建议;4%*6;4%%或;4&)6;4&0的规定。,4B$/@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网路同步,4B4%对于全国数字同步网已建到的局(站),$/@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应采用“外部定时”工作方式,并从综合定时供给设备(8’=$)上引接所需定时信号。,4B4&对于全国数字同步网尚未建到的局(站),若该局长话交换设备时钟符合’=>-=建议C4)%&,且已直接或间接同步于基准时钟,$/@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可从该时钟引接定时信号。,4B4,每个$/@微波接力通信系统,至少应自两处具备第,4B4%条或第,4B4&条规定条件引接所需的定时信号。,4B40对于不具备第,4B4%条和,4B4&条规定条件的局(站),$/@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应自$=7-#码流中提取定时信号,并应根据网元(#D)的不同配置,分别选用“线路定时”或“通过定时”的同步工作方式。,4B45网元的外时钟输入、输出口性能,应符合’=>-=建议C4+*,的&*0)EF9G6:接口,或&*0)E@H同步接口的规范要求,并优选&*0)EF9G6:接口。,4B4<网元的内部时钟性能,应符合’=>-=建议C4)%,规范要求。,4B4+应—00<— 避免定时信号构成环路。!"#$%&’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保护倒换!"#$"#%&’微波接力通信系统除有网路保护外,还应有本身的波道保护倒换。!"#$"(%&’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波道保护倒换,可在%)*+#级上进行,也可在%)*+,级上进行。!"##%&’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网路管理!"##"#子网管理系统(%,*%)子网管理系统负责对一个由多种设备系统构成的子网区域进行网络层管理。#"被管理的网络应由一个管理软件平台进行管理。人机接口应为-.*/(窗口、图标、菜单、光标)方式。("当%,*%和一个或多个图形用户终端(01.)共同管理一个子网时,%,*%应能灵活划分其管理区域,其中包括网络区域的划分和管理功能、权限的划分。!"子网管理系统应同时具有多种接口。如%,*%与网元管理系统(2*%)的连接、%,*%与上级网管系统的连接等。3"子网管理系统应可以对所有微波通道、数字通道、倒换段、数字段、业务及网元端口等进行有规则的命名。4"%,*%与2*%之间、%,*%与远程01.之间应具有通过567389:;(#!5!!$)或(*9:;通道或<"(4网进行互通的能力"7"%,*%应能在子网拓扑图上对告警进行汇总、显示、确认,能生成故障报告单并打印。="%,*%应能对一个完整的通道进行人工或自动配置。配置后的通道应能清楚的显示在网络图中。%,*%就支持各种拓扑结构的网络配置,并能在屏幕上显示实际的网络配置。>"%,*%应能对所有试图介入受限资源的申请进行监视和实施控制。%,*%的.?地址可按用户要求修改。!"##"(网元管理系统(2*%)网元管理系统负责对构成系统的多个网元进行管理。#"被管理的网络应由一个管理软件平台进行管理。人机接口应为-.*/(窗口、图标、菜单、光标)方式。("2*%应支持<终端的接入,接入个数不应少于3个。!"当2*%和一个或多个<终端共同管理一组网元时,2*%应能灵活的划分其管理区域,其中包括网络区域的划分和管理功能、权限的划分。3"网元管理系统应同时具有多种接口。如2*%与网元(,2)的连接、2*%与%,*%的连接等。4"网元管理系统应能对传输系统进行故障诊断、故障定位、故障隔离以及路径—33=— 测试、告警事件应能追踪至每个网元的单块插板。!"#$%应具有外部事件告警的管理功能(如无人站的开门告警、火警告警等)。&"#$%应具有告警统计功能。’"#$%应能按照()*+)建议,"’-!、$"-./.对差错性能参数进行自动采集和分析。0"#$%应能对网元进行初始化、交叉连接等设置。./"#$%应能对所有试图介入受限资源的申请进行监视和实施控制。.."#$%自身的故障不应影响传输系统的正常工作。.-"在具有外部通道的情况下,#$%对其网元的管理不应因微波系统故障而中断。.1"#$%与#$%之间、#$%与2终端之间应具有通过34!56789(.!3!1/)或-$789通道或2"-:网进行互通的能力。.5"#$%应能对一个完整的通道进行人工或自动配置。配置后的通道应能清楚的显示在网络图中。.:"#$%的(;地址可按用户要求修改。1".."1本地维护终端(<=))本地维护终端应是一个便于携带、主要用于系统初始化及网元的日常维护操作的系统。<=)应能直接接入网元并实现#$%管理单个网元的全部功能。5%>?微波接力通信系统路由、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5".断面和站距5".".%>?微波接力通信线路接力段的断面根据地形、气候等电波传播条件,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主要划分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型:其断面由山地、城市建筑物或两者混合组成,中间无宽敞的河谷和湖泊。A型:其断面由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带组成,中间无宽敞的河谷和湖泊。=型:其断面由平地、水网较多的区域组成。>型:大部分跨越水面或海面的电路。微波接力段的断面应尽量选择@型和A型,避免或尽量减少=型和>型。5"."-站距的选择."%>?微波接力通信线路的站距应根据所用设备的各项参数、所经地区的地形、气候条件、天线高度、电波传播及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等因素来确定。-"站距较长或较短的接力段应采取技术措施,以保证接收机输入口的自由空间接收电平与标称接收电平值之差不超过1BA。1"各接力段原则上都应满足误码性能指标要求,个别特殊段允许比指标稍差一—55’— 些,但各通道段及全电路的误码性能指标应满足第!"!节相关条款的规定,否则应考虑调整相应接力段的站距或采取其它技术措施。#"$余隙标准#"$"%&’(微波接力通信线路的每一个接力段,在所考虑的等效地球半径系数)值变化范围内,电波直射线与下方障碍物之间应有一定的余隙值。单一障碍物接力段的余隙值(,宜满足表#"$"%的要求。多障碍物接力段的余隙值宜按)*)+,-时,由障碍物引入的电波绕射损耗值不大于%./0,)*#1!时,保证不衰落时的接收电平值不小于自由空间接收电平值的要求。表#"$"%&’(微波接力段余隙取值标准余隙)值要求)+,-#1!说明障碍物类型刃型(!.(!(.):等效地球半径系数;!"3"42#!)+,-:."%5所对应的.平滑地面及其它(!."2(.4%统计)值;#!."3"(.:自由空间余隙(注)注:"*%,$,!,⋯为干涉瓣号,在满足#*#+,-余隙的条件下,"应取可能的最小值,以尽量避免在#*#1!时工作在高次干涉瓣。#"$"$需采用空间分集接收的接力段,主天线路径余隙应满足表#"$"%的规定,分集天线路径余隙应满足)*)+,-时,障碍物引入的绕射损耗不大于%2/0(对于单障碍物或多障碍物)。%$#"$"!微波接力段电波射线除满足下方余隙要求外,其余各侧在$6%7"%!%$范围内的余隙值必须不小于$8%7"%在"!!.范围内的余隙值必须满足第#"#"$条!规定的天线近区的净空要求。#"!线路的分支、转折与越站干扰#"!"%在二频制多段&’(微波通信线路中,出现在一段上的同波道干扰,应满足有用信号与干扰信号之比不小于系统的允许值。因此,线路的转折角或分支角的大小,由系统允许的信号与背向和分支干扰比值决定。对于采用频率复用方式的系统,应合理安排波道,并且必须采用交叉极化干扰消除器,以减少同频干扰。#"!"$&’(微波接力通信线路应成折线型,以减少越站干扰的影响。要求等效地球半径系数)*9时,在一个接力段上接收机输入端信号对越站干扰信号之比不—##:— 小于表!"#"$之值。根据地形情况还应进一步考虑二次以上越站干扰的影响。表!"#"$越站干扰允许的载干比调制方式门限载噪比(%&’)理论值(())允许的载干比(%&*)(())+,-./+0"!#$-./$+"1,!-./$$"0%&’23/4+$0-./$1"01+$-./#!"1注:3/4表示等效越站干扰衰落储备!"!天线高度和空间分集间距!"!"+天线高度的确定应满足接力段余隙标准的要求。当需要建立天线塔时,尤其是需要建立较高的天线塔时,还应综合考虑馈线衰耗、天线塔的经济合理性及施工维护的方便。!"!"$天线高度的确定应能满足天线近区的净空要求,如图!"!"$所示(图中,(为距天线的距离,5为天线的直径,!为工作波长,67为自由空间余隙)。图!"!"$天线近区净空要求示意图!"!"#确定天线高度时应尽可能控制电波射束反射点,不要落入水面及反射系数较大的区域。!"!"!收、发两端天线的海拔高度差宜尽量取大,以尽可能减小8型衰落和波导型衰落的影响。!"!"1空间分集接收是克服电波衰落影响的有效措施之一,分集接收天线垂直间距的确定原则是:+"对于地面反射系数大于或等于7"1的平滑地面路径,以克服8型衰落为主。—!17— !"对于地面反射系数小于#"$的山区及地面起伏较大的路径,以克服波导型衰落为主。%"$频段的选择和极化配置%"$"&频段的选择应根据系统传输容量、通信网路规划,并结合已建通信线路的现状和当地条件综合考虑。%"$"!射频波道的极化配置原则上应尽可能降低系统可能出现的射频干扰。—%$&— 同步数字系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送审稿)($"%&’())—*((’)(条文说明)+总则+,(,+《同步数字系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是为传输数字信息的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编制的。本规范是根据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原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在工程设计方面的经验和多年来的微波传播研究成果,并参照国内外有关资料、-&.—&和-&.—/有关建议制定的。本规范的使用范围包括基群及以上恒定比特率的各种容量的!"#微波接力通信系统,适合于省际干线、省内干线、本地网微波传输和专用网应用。0!"#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程设计技术要求0,+,+数字接点是指在数字网中进行数字交换的所在点。数字通道是指具有规定特征的数字传输信道。0,*,+10,*,0!"#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基本传输通道的划分,以及电路转接长度的确定,是根据-&.2&3,)*4建议,我国的光缆体制和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与我国的光缆体制一致。其基本考虑主要有三点:!’(((公里的国际电路转接长度,基本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以此做为指标分配依据。"3,)*4建议的指标与传输媒质无关。#对于数字同步系列,微波和光缆电路应有一个统一的标准。+,’1’5’1+’5+’1’’5’’1+4(差错秒比(,(67(89:;9)(,(’7(89:;9)(,(<’7(89:;9)(,+47(89:;9)严重差错秒比(,((*7(89:;9)背景块差错秒比*7+(26)7(89:;9注:89、;9定义为:距离配额、终端配额+,省际干线通道的配额:我国省际通道可望成为国际通道的一部分,因此,性能指标配额按国际通道考—6’*— 虑,配额规定为每公里!"!!#$%,按长度线性分配,&!!!公里分配’%配额。$"省内干线通道的配额:省内干线的配额为#%([)*&!!+,]-$"&%式中:[)*&!!+,]表示路由长度化整到最接近的&!!公里的值。."本地微波传输的配额:本地微波传输分配终端配额&%,一般不再分配距离配额。如果某些省、自治区,本地微波传输线路长度大于&!!公里时,可另加#%*&!!+,的距离配额。/"接入微波传输的配额:接入微波传输分配终端配额0%,不再分配距离配额。对于国内部分,总的终端配额不得超过#1"&%。234微波工程验收应按567869"$#!!系列及5678:;"#.#!对234微波电路验收指标的要求并参照相应的234微波工程验收规范进行。."/鉴于56786和5678:对234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尚未建议新的不可用性指标,因此本规定的不可用性指标是参照5678:建议’<&及《234微波干线工程验收指标》制定的。."&234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干扰容限是依据5678:;"#!?)所规定的差错性能劣化的最大容许值分为三个部分:@%是固定业务部分引起的劣化(@%包含由设备不完善引起的劣化),A%是共用频率的其它主要业务引起的劣化,B%是所有其它干扰源所引起的劣化。."&".@%-A%-B%之和不应该突破第."/节所规定的不可用度指标。."&"/234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对卫星通信系统的干扰限制是分别参照567—:2建议.&’、’#/和CD*6#.’$!—<$制定的。."&"&与固定卫星业务共享频段的234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最大等效全向辐射功率的限制是参照5678:2建议/!’80制定的。."’"$基群信号映射进EF—#$可有三种方式,即:!异步映射;"字节同步映射;#比特同步映射。其中异步映射具有最大的通用性,适用于各种信号特性,而且接口简单、经济,映射时延最小,所以它是首选的映射方式。."1"$参考“信部无[$!!!]1!&号《关于调整#8.!C4G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容量系列及射频波道配置的通知》”制定。#11!!94GH#<1!!94G频段采用##!94G波道间隔的配置方式,但将受保护的卫星地球探测(无源)业务使用的#0"’C4GH#0"0C4G频段让出,即去掉相重的频段。."1".在同样传输容量情况下,调制状态越高,所要求的波道带宽越窄;反之,越宽。但是,调制状态越高,对电波传播和发射机线性的要求也越高,因此在工程中,对调制状态的选择,应权衡利弊,正确选用。—/&.— 目前,在!"#微波接力通信系统中,编码调制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实质上是将编码和调制组合在一起的技术。主要的编码调制方式有:$%&(块状编码调制)、’%&(格状编码调制)和&(%&(多级编码调制)三种。从$)*计算结果和实际测试结果都表明,&(%&的编码增益与+",’%&相当,比$%&高得多。从冗余度来看,采用+",’%&约需-.-/,而采用&(%&则只需0/,这对压缩信号频带或增加有效负荷,如插入路边业务是有利的。所以,&(%&多级编码调制技术在!"#数字微波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采用双极化同频复用技术时,必须配置交叉极化干扰消除器(123%),以减小同波道干扰的影响,其对干扰的抑制能力可达405$左右。6.7.4对于!"#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空中接口,目前3’8—*!尚未作出统一的规定。这主要是因为,如果规定统一的空中接口,就要求如下许多参数标准化,如调制和编码方法、滤波安排、分集合成和保护倒换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控制算法、自适应均衡器、开销比特分配方案、前向纠错和自适应发射功率控制等。如此详细的规格和标准会阻碍将来的技术进步,而且也不利于根据使用条件选择不同的调制方案。6.9.:3’8—’!!建议;.-<9规定,在!’&—=信号级上采用-级帧同步扰码器。但对于长途大容量数字微波系统,-级扰码是不够的,一般还要加进一步的扰码措施,如40级扰码,以减小图案效应的影响。+!"#微波接力通信系统路由、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4.4断面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地面反射和大气不均匀层对电波传播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断面代表了不同的衰落特性。断面分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便于断面选择和进行电路的质量指标估算。+.4.:由于站距的确定取决于很多因素,因此不能笼统地用一个数值把站距规定下来。一般来说,传播条件好的断面站距可长一些,传播条件差的断面站距不应过长,最终要满足第6.6节相关条款规定的误码性能指标要求。对于站距过长或过短的接力段,必须采取技术措施,使自由空间接收电平近似等于标称接收电平值,以确保有足够的上衰和下衰储备。所谓标称接收电平是指满足上、下衰储备所希望的接收电平。+.:.4条文中只规定了>?>@AB和>?+C6时的余隙值。>?>@AB的余隙标准是为了使线路具有足够的余隙,把绕射衰耗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确保能量的有效传输;>?+C6的余隙标准是为了确保在多数时间里收信电平大于自由空间接收电平。至于>?D时的余隙值,条文中未作规定,主要是因为,如果把余隙限制在#E:.69#<,将会把站距限制在较短的范围内,在实际工程中多半是不能实现的;反之,如果把余隙限制在#F:.69#<范围内,又没有任何意义。—+0+— !"#"#对于分集接收天线,条文中只规定了$%$&’(时的余隙标准,而没有规定$%!)*的余隙标准,因为在主天线余隙已确定的情况下,分集接收天线在$%!)*的余隙值取决于空间分集间距的确定。!"#"*微波接力通信线路的余隙值不但在电波射束下方有要求,而且对于电波射束四周都有要求。不过,由于大气对电波的折射主要发生在垂直方向,其它方向的折射可以忽略,因此,对于电波射束下方的余隙值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而对于射束其它方向的余隙值要求仅需保证能量的有效传输即可。!"*"+在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线路中,反向接收干扰和侧向接收干扰是决定线路转折角和分支角的主要因素。由于这种干扰与有用信号传播路径不同,干扰信号和有用信号的衰落是不相关的,因此,在考虑允许的载干比时,应留有至少!,-.的下衰储备。!"*"#表!"*"#中/01表示等效越站干扰衰落储备。计算公式为:/01%*,2+,345(#!$)3!-)67)289-2879式中:$%:、.、;、<(根据表*"*"+=*"*"!取定);-:中继段长度(公里);3:实际电路长度(公里);67:等效瑞利衰落发生概率;89-:频率分集改善,一般取>-.;879:路径衰落相关因子,一般取>-.;!"!"!由于接力段收发两端天线海拔高差越大,当气象条件变化时,引起线路余隙变化越小,对接收电平的影响也越小。因为,气象条件的变化,即等效地球半径系数$的变化,所引起的线路余隙变化表示为:!?"(-+-#)#$#@)!$式中:-+、-#分别为反射点距收、发两端天线的距离,@为地球半径,!$为气象条件变化时等效地球半径系数对应的变化值。由式可见,当-+、-#均为-)#时,!?最大。所以,对于同样的!$值,在靠近收发两端的余隙变化比在路径中点的余隙变化要小,就是说,收发天线高差越大,克服$型衰落效果越好。此外,从$值研究结果发现,大气波导发生概率随气层厚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这就是说,收发天线高差越大,减少波导型衰落的效果也越好。!"!">空间分集接收天线垂直间距的考虑应是:+"以克服$型衰落为主时:+)$%!)*时,分集间距按场强至高度曲线节距的>,A取值;$%B时,分集间距按场强至高度曲线节距的C>A取值;最后选取两者中较小的一个作为分集天线间距。#)为兼顾对波导型衰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分集间距可在(#,,=*,,)"范围进行调整。#"以克服波导型衰落为主时,可按下式计算空间分集间距(2,",,#+!!"#,"!#)!%DEF—!>>— 式中:———空间分集相关系数,一般取;!!!"#$!———工作频率(%&’);"———接力段站距(());"#———空间分集垂直间距())。*#+#,在二频制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内,线路设计常用的极化配置方案为:相邻波道异极化,在接力段内收信和发信同极化。逐段交替极化有利于减小天线的前对背干扰,隔段交替极化有利于减小越站干扰。需要注意天线极化去耦在偏轴角较大时要变小;当降雨或发生衰落时,系统的极化去耦会恶化。—*+$—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总则*+(+*为在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中贯彻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合理利用资源,节约用地,执行国家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定,加速实现通信现代化和确保通信质量,制定了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卫星固定业务国内卫星通信,频段(-%"./0)和12频段(*"%**3*!./0)新建地球站的工程设计,不适用于小型卫星通信地球站(456&站)的工程设计。*+(+7设计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合理利用资源。*+(+"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应根据国际、国内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经济效益,系统可用性、可靠性、扩建或改建的可能性等因素统筹安排;总体方案、设备容量应以近期为主,兼顾远期发展的可能。*+(+’工程设计中采用的卫星通信设备应满足信息产业部通信设备入网标准。未获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通信设备入网许可证的通信设备不得在工程中采用。*+(+-本规范中所使用的卫星通信设备在抗震设防烈度8烈度以上(含8烈度),未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通信设备抗震性能合格证的不得在工程中采用。*+(+8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应切合实际,设计方案应进行技术和经济比较,从中优先推荐技术、经济指标最合理的方案。*+(+9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执行本规范时,与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和规范为准。*+(+: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的个别条款有困难时,设计中应充分论述理由,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报主管部门审批。!术语和符号!+(+*6$;,<(6=>?@ABC$ADDCECF@A>G;2GHC,I=C@AIF)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8— 误比特率!"#"!$%&($’(%))*)&+(,)!"#"-./0%(.’1’(+2/’)34’(042(’5’3+(’*6%78+69’*6%:4’8;,6()数字电路倍增设备等效全向辐射功率!"#"<%=&>(%55,3(’2,=9*()*8’3+22&+?’+5,?>*@,))前向纠错!"#"AB%/(B*)@+)?%))*)/*)),3(’*6)地面通用设备!"#"CD/%(D)*46?/*;;46’3+(’*6%:4’8;,6()地球站品质因数!"#"EDFG(D+’6FG,;8,)+(4),)高功率放大器!"#"HI>J(I’1K>*@,)J;82’5’,))国际商用业务!"#"L=$M(=6(,)6+(’*6+2$49’4,99M,)N’3,)中速数据!"#"O#=.&(=6(,);,?’+(,.+(+&+(,)低噪声放大器!"#"OOPQJ(P*@Q*’9,J;82’5’,))低速率编码!"#"O!P&%(P*@&+(,%63*?,)监视、告警和控制!"#"O-0J/(0*6’(*)J2+);J6?/*6()*2)单路每载波!"#"O/(M’612,/K+66,2>,)/+))’,))不间断电源!"#"OAR>M(R6’6(,))R8(’S2,>*@,)MT9(,;)小型卫星通信地球站!"#"OCUMJG(U,)TM;+22J8,)(4),G,);’6+2)-卫星固定业务系统的传输设计-"O假设参考电路和假设参考数字通道数字传输系统的假设参考数字通道见图-"O。注:O"假设参考数字通道应包含一条地面V空间V地面链路,其空间段含一段或几段卫星V卫星链路。!"假设参考数字通道中应包含图-"O中的设备,其中数字多路复用设备包含时分复用多址终端设备(G.0J)、数字电路倍增设备(./0%)和低速率编码(P&%)设备;对应于假设参考数字通道(I&.>)最低比特率在数字分配架(..B)与地面网接口。-"假设参考数字通道中不应包含地球站与其相关的数字交换中心之间的地面链路。<"对于站址分集的地球站,假设参考数字通道应包含分集地球站至分集倒换点的地面链路和相关的分集设备。-"!假设参考电路和假设参考数字通道的性能指标-"!"O数字传输系统在-"O条假设参考数字通道C!0+5!!!%+#5*!"有话音激活的9-,-:?.电话系统:偏轴角!每0#@23最大678,(ABC:0#@23)!"45!!D0+504!0+5!!!%+#5#*"除了第0"*"%的第%,!两款以外的其他调制方式的678,密度:偏轴角!每0@23最大678,(ABC:0@23)!"45!!!E5*!!E5D!!F"!5%%F"!5D!!0+5*4!0+5D!!%+#5!E5D!!F"!5%+F"!5D!!0+50!!0+5D!!%+#5#4卫星通信地球站地分类及业务能力4"%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分类4"%"%对于-频段卫星通信地球站按其天线口径大小和业务种类可划分为一类—0/%— 站、二类站、三类站和四类站,具体分类见表!"#"#。表!"#"#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分类一类站地球站类别二类站三类站四类站中央站其他$%&(’(%!**+!*#"2+!,3"!+,-./0%1+!,*++,-./0%1!#3"!++,-./0%1)),-./0%1,-./0%1天线直径(参#*5#3##5#*65#-1"!57*考值)(4)一、二级交换中心某些二级交换中以及业务适用范心局和某些业务小型地球站,用于89:&、稀路由业务、中央站量大、业围量大、业务种类;(9以及电视单收站务种类多多的交换中心局地其他中心局注:#"表中$%&值为晴天、微风和仰角为#-<条件下的值;$为低噪声放大器输入端天线增益(’(=);&为低噪声放大器输入端接收系统噪声温度(绝对温度))。,"表中0为接收频率,单位$>?;*"对;@A业务不设中央站。!"#",对于)B频段地球站,在国内尚未划分类别前,宜按照;C99D,-*(E标准地球站)和;C99D,-!(C标准地球站)规定执行。#"E标准地球站在晴空和微风条件下$%&!(*2"-+,-./0%##",)’(%)。,"C标准地球站在晴空和微风条件下的最小值:CD#标准站$%&!(,!"-+,-./0%##)’(%)。CD,标准站$%&!(,6"-+,-./0%##)’(%)。CD*标准站$%&!(*1"-+,-./0%##)’(%)。!",卫星通信地球站的业务能力!","#E频段卫星通信地球站地业务能力#"一类站:#)一类站作为中央站时应具有如下能力:承担全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行、操作和检测,并作为通信管理中心监控站;配合监测中心对新建地球站进行开通测试;具备&@F:基准站的功能。—17,— !)与各类地球站进行各种制式的电话和非话业务的通信,具有较大的通信容量。")收、发电视业务。!#二类站$)与各类地球站进行各种制式的电话和非话业务的通信,具有中等的通信容量。!)收、发电视业务。"#三类站、四类站$)承担%&’&,()%等业务通信。!)接收电视信号。*#!#!+,频段卫星通信地球站的业务能力$#&标准地球站:$)&标准站作为中央站时应具有如下能力:承担全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行、操作和检测,并作为通信管理中心监控站;配合监测中心对新建地球站进行开通测试。!)与各类地球站进行各种制式的电话和非话业务的通信,具有较大的通信容量。")收、发电视业务。!#-标准地球站:$)与各类地球站进行各种制式的电话和非话业务的通信,具有中、小等级的通信容量。!)收、发电视业务。.卫星通信地球站站址的选择.#$基本要求.#$#$站址选择应以通信网络规划和通信技术要求为主,结合水文、地质、地震、交通、城市规划、投资效益及维护管理等因素综合比较选定。.#$#!一、二类地球站站址宜设在城市朝向卫星一侧的郊区且由屏蔽的地理环境内,应尽量靠近城市、交通方便的地方。并且地球站天线在静止卫星轨道可用弧段内的工作仰角与天际线仰角的夹角不宜小于$/0。.#$#"站址选择时应满足第1章系统间的干扰容限要求。.#$#1地球站天线波束与共用频段的无线接力微波站应避免在大气层内出现交叠。.#$#*地球站与共用频段的无线接力微波站应避免构成视通路径,天线主波束偏离角应大于*0。—1."— !"#"!对站址所在地区潜在的雷达干扰应作一定的测试和评估,对于数字传输系统,地球站接收机输入端的信号功率与雷达干扰功率之比(即载干比)应满足下式:!$"!(!$#)$%%#&(!"#"#)其中:!$"—载干比,地球站接收机输入端的信号功率与雷达干扰功率比(’();(!$#)$%—传输不同数字信号时,对应于误比特率门限载噪比(’()。!"#")地球站天线波束与飞机航线(特别是起飞和降落航线)应避免交叉,地球站与机场边沿的举例不宜小于*&&&+。!"#",地球站不应设在无线电发射台、变电站、电气化铁道以及具有电焊设备、-光设备等其他电气干扰源附近,地球站周围的电场强度应执行.(/,*/"#0#1,/《工业、科学和医疗射频设备无线电干扰允许值》的规定。!"#"1高压输电线不应穿越地球站场地,距2345的高压电力线设备应大于#&&+。!"#"#&高压输电电线不应穿越地球站场地,避免在飞机场、火车站以及发生较大震动和较强噪声的工业企业附近设站。站址应有较好的卫生环境,应避开产生烟雾、尘粒、散发有害气体的场所和腐蚀性排放物的工业企业。!"#"##站址选择在有安全环境的地方,不应该选择在易燃、易爆的仓库和材料堆积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的工业企业附近。站址不应该选择在地震带和易受洪水淹灌的地方,应避开断层土坡边缘、古河道及有可能塌方、滑坡、有开采价值的地下矿藏或古迹遗址的地方。!"#"#*站址选择应保证天线前方的树木、烟囱、塔杆、建筑物、堆积物、金属物等不影响地球站天线的电气特性。!"#"#2站址选择应考虑易从附近变(配)电站架设可靠的专用输电线。!"#"#/站址选择应考虑与长途交换中心的距离不宜太远,两者可用光缆、微波直接连通,当采用微波线路时,应对频率的选用进行协调。!"#"#3站址所在地区有充足的水源,水质应符合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微波接力系统的干扰协调!"*"#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微波接力系统共用同一频段时,应进行干扰协调,并由后建者承担干扰协调工作。!"*"*干扰协调应按照.($6#2!*&0#11*《卫星通信地球站与地面微波站之间协调区的确定和干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地球站协调区应分发送协调区和接收协调区。—/!/— !"#"$干扰协调区含有别国领土时,应与有关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并提交正式文件,同时向国内有关部门备案。!"#"%干扰协调可按下述程序进行:&"确定干扰协调区;#"干扰预排除;$"干扰计算。!"#"’在进行干扰计算时,应以实际线路参数为基础,计算的干扰电平应满足第%章中干扰标准的要求。!"$卫星通信地球站天线近场电气特性煌电磁波辐射环境保护!"$"&从地球站天线口面至("#’)(()(*#+#,!)处(+*天线直径、*工作波长)以天线口面为截面的管状波束内不准由诸如树木、堆积物、塔杆、建筑物、金属物等各种障碍物,对波束边沿以外宜有大于&(-的保护角。!"$"#严防地球站无线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应根据./01(#2&300《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和./3&1’2&300《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的要求,向有关管理部门提交《地球站天线前方场区保护范围》的文件,待审批及备案。1设备配置1"("&设备配置要求:&"设备配置应满足地球站设计任务书对通信业务制式和通信容量的要求;#"设备配置时应考虑满足地球站可用性指标的要求;$"设备的机架结构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机架高度不宜采用高于#"!4的设备。1"("#在满足通信容量和可用性指标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设备的性能,尽量简化或少配置设备,节约建设投资。1"("$天线、伺服系统配置:&"在选择天线时,应考虑采用具有结构简单、牢固可靠、维护方便、电气和机械性能良好的天线;#"选用的天线应具有高增益、宽频带、低噪声、高效益的特性;$"地球站发射天线旁瓣应符合下列规定:&)第一旁瓣电平!2&%)/;#)天线(宽角)旁瓣峰数的3(5不得超过下述规定的包络值:"天线口面直径与发射载波的工作波长之比6&((时:.*(#32#’78#))/9(&-!#!#(-)$天线口面直径与发射载波的工作波长之比$’!+,!!&((时:.*(%32&(78+,!2#’78#))/9—%!’— (!角在!"""#$(度)和$#%"(度)之间,$#%"不小于&’)注:(为静止卫星轨道南北)’以内的任何偏轴方向上,相对于全向辐射天线的旁瓣包络增益(*+,)!为偏离主轴的角度(度)。-.馈源应根据通信卫星的要求选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对于双圆极化的馈源,电压轴比不应大于!."/;0)对于线极化的馈源,轴向交叉极化鉴别度不应低于))*+,并具有极化平面调整功能。%.对于一、二类地球站的天线,应具有步进跟踪的能力,所有信标下变频器和信标接收机应满足换星的要求;/.天线必须满足抗风抗震的要求,对于设在特殊地理环境地区的天线,应根据当地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高功率放大器(123)的配置:!.根据近远期载波数的多少、系统可用性的要求和123可靠性及类型进行选定;0.选用的123设备必须保证能给出所用载波的额定4562值,并留有调节余量;).根据近远期的业务需求,确定123设备的配置,其中设备和设备之间应满足自动倒换的要求。&.".%低噪声放大器(783)配置!.根据地球站类型、天线性能,选择具有适当噪声温度的低噪声放大器;0.根据地球站接收容量和发展要求,应选择安装容易、维护方便、性能稳定的低噪声放大器,并选择合适的低噪声放大器备用方式。&."./地面通用设备((94)配置!.应根据地球站的业务类型和容量配置合适的地面通用设备;0.考虑地球站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确定地面通用设备的备用方式和备用数量;).应选择具有频率稳定度高、改变频率容易的上、下变频器,对用于数字电路的上、下变频器,还应满足相位噪声特性的要求;-.应选择具有良好性能、稳定可靠的调制解调器。当采用数字工作方式时,必须选用相应的传输速率的调制解调器。&.".&监视告警控制(:39)设备的配置!.地球站应配置必要的监视、告警、控制(:39)设备,以便对地球站各机房内的通信设备、电源设备等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和控制;0.地球站所配置的监视、告警、控制(:39)系统应采用操作方便、技术先进、集中监控方式的计算机:39系统;).地球站所配置的监视设备应能进行设备工作状态的监视、地球站主要参数的—-//— 监视、天线跟踪工作状态的监视及气象、环境监视等;!"地球站所配置的控制设备应能对地球站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或当其发生故障或需要检修时,能提供人工或自动倒换的能力,以便对设备和线路进行控制和倒换;#"地球站所配置的告警设备应能在地球站设备发生异常或故障时,能向地球站操作人员发出可视和可闻的告警信号;$"地球站选用的计算机化%&’系统应留有足够的接口和扩容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地球站选用的计算机化%&’系统应具有“友好”的界面,如图形界面、键盘鼠标操作、实时打印以及维护报表打印等;)"计算机化%&’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应有很高的可靠性,重要部分应有备用。("*")地球站应配置电话、传真及数据的公务联络设备。("*"+地球站所配设备的接口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设备布置和抗震加固)"*",设备布置要求:,"设备布置应根据近、远期规划,统筹安排,以近期为主,留有发展余地;-"维护方便,操作安全,便于施工、扩容和抗震加固;."有利于提高机房面积和公用设备的利用率;!"设备之间的布线走向合理,节省材料和费用;#"满足采光和通风要求;$"机房内设备排列整齐美观,与相关专业配合适当。)"*"-/0&设备宜放置在靠近天线的适当位置,并便于波导馈线的连接。)"*".1’2设备宜按照上下行线和不同业务类别排列,并考虑与相关专业和相关机架配合。)"*"!监测控制台宜设置在便于对各主要设备进行观察和便于监测控制线连接的位置。)"*"#设备排列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机背与墙之间的走道净宽*")34,"*3;-"机背与机背之间的走道净宽*")34,"-3;."机面与机背之间的走道净宽,",34,"!3;!"机面与机面之间的走道净宽,".34-"*3;#"机面与墙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3;$"机列侧与机列侧之间的走道净宽不小于*")3;("机列侧与墙之间的走道净宽:—!$(— !)主要走道净宽!"#$%!"&$;#)次要走道净宽’"($%!"’$。("’")通信设备的列架和机架抗震加固应符合*+,-.’./0#’’.《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卫星通信地球站工艺对土建要求/"!总平面设计/"!"!地球站的总平面布局,在满足社会安全、防火、防噪、防电磁辐射、卫生、绿化、日照和施工维护方便等条件下,应进行全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力求紧凑合理,减少投资。/"!"#地球站的土建规模主要满足近远期通信设备安装的需求,并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除必要的生产附属用房和值班宿舍外,原则上站内不建职工宿舍。/"!"1通信生产用房宜布置在靠近天线的北侧,辅助生产用房和值班宿舍宜布置在生产区北侧或不影响天线近场特性及满足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的合适地方。在布置油机房、锅炉房等有烟灰、粉尘散发的建筑物时,应根据当地的常年风向,将这些建筑物设在对通信机房影响较小的地方。/"!"2地球站内土建设施的布置应合理利用地形。/"!".地球站的油机房与油库之间的相对高度差不宜大于#’$。/"!")地球站周围宜设置围墙,围墙的高度距外侧地面不宜低于#"#$。/"!"&地球站内道路设计应符合345##0!/(&《厂矿道路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地球站内应考虑排水通畅,以避免站内积水。/"!"/地球站应进行绿化建设,在不扩大用地和不影响电波传播的情况下,地球站内和周围宜种植不会散布花絮及不容易产生较多虫类的树木;在锅炉房、食堂、油库等宜发生火灾及散发烟灰的建筑物四周宜种植阔叶树。/"!"!’地球站内设置多副天线工作时,各副天线在其工作的可用弧段上应互不影响,互不遮挡,各天线边缘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其中一副天线的直径。/"!"!!总平面设计图上应有真北(6)标志、真北与建北的夹角及海拔高程。/"#机房设计/"#"!地球站机房的设计基准期宜为!’’年。/"#"#地球站的防火设计应按*+.’’#0#’’.《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的规定执行。/"#"1地球站生产用房的平面布置应紧凑,最大限度提高设备安装容量。/"#"2一、二类地球站设置的房间分为主要生产用房、辅助生产用房和生活用—2)(— 房。主要生产用房包括:通信设备机房、油机房、蓄电池房、电力室(!"#室)、变(调)压器室、高低压配电室、仪表室等。辅助生产用房包括:修机室、材料室、资料室、办公室、会议室、锅炉房、水泵房、车库、油库、值班室等。生活用房包括:值班宿舍、食堂、传达室等。$%&%’地球站机房面积应根据设计任务书提出的系统规模容量,近远期发展规划和有关要求确定。一般新建一、二类地球站的参考生产用房面积和辅助生产用房面积见表$%&%’;三、四类地球站机房面积应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设备配置和当地的具体情况确定。表$%&%’生产用房和辅助生产用房面积表面积(&一类站二类站备注机房名称)"*室+,-.,,’,-+,/01室&,,-&’,.’,-&,,2*0室’,-+,3,-’,仪表室4,-’,3,-4,修机室4,-’,3,-4,材料室&,-3,.’-&,资料室3,-4,&,-3,办公室.’53.’5&3或&表示3个或&个房间会议室4,-’,3,-4,值班室.’-&,.,-.’!"#室+,-6,7,-+,电池室.,,-.&,6,-.,,—47$— 面积!"一类站二类站备注机房名称储酸室"#$%#&%$"#采用阀控密封蓄电池时可不设储酸室电力值班室&%$"#&%$"#油机房’#$(#)#$’#油机值班室&%$"#&%$"#变压器室"%$*#"#$"%低压配电室+#$,#*#$+#设高压配电室的站增加相应的面积车库+#$,#*#$+#油库地下地下水泵房,$&",$&"锅炉房,#$)#%#$,#进线室&#$&%&#$&%合计&#*&$&*#))),$&#*"(-"-,地球站生产用房和辅助生产用房的上层不应布置宜产生积水房间,如不得已布置时,上层房间的地面应做防水处理。(-"-)地球站各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设计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执行。(-"-’地球站生产用房净高、荷载、地面、墙、门、窗、温湿度等要求宜符合表(-"-’的要求。—+)#— 表!"#"$卫星通信地球站通信机房工艺要求表要项目地面荷地面墙温度最小室采光载(%&’面顶棚门窗要温度要求求内净高等级#)面求)(房间表面光外窗应*+,室-."/洁平整、具有较012室-."/坚实、好的防不起灰、外开双尘、防不宜集扇门,水、隔尘、不门洞宽热抗风起皮脱度不小性能,3,1室4"/落、地于-"8(底层外面应做窗还应./"7."#防净电采取安!-87#$./97:89处理全措施5+6室-4"/表面光洁平整、外窗应坚实、单扇门,防尘、不起灰、门洞宽仪表室防水隔4"/不宜集不小于修机房热、抗尘、不/"!(风起皮脱落注:*+,室不设外窗。!"#"!地球站的*+,室应具有将*+,设备产生的热量直接排往室外的措施,并应防止室外的灰尘进入室内。!"#"-/沟、槽、孔、洞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生产用房通往室外的沟、槽、孔、洞等在通过外墙处应严加密封或加装较密的铁簏子;#"各类工艺墙洞应嵌有木框,并在墙的两侧用盖缝条将木框与墙体接合处覆盖严实;."各生产用房内的线槽,在盖板和槽沿接合处应达到严密平整、紧固、耐久的要求。!"#"--屋面设计要求:-"生产用房的屋面应严防渗漏,并应有足够的耐久性和隔热性能,屋面保温层应采用轻质、隔热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在炎热地区应设置架空隔热层;#"应采用外排水管,不应将水落管埋于墙内或通过生产房间引出室外。—;:-— !"#"$#照明设计要求:$"机房照明方式宜分为一般照明、分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机房照明种类宜分为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包括备用照明、安全照明和疏散照明);%"通信设备机房、&’(室、变(调)压器室、高低压配电室、修机室的主要照明光源应采用荧光灯;油机房的照明光源应采用白炽灯,不得采用荧光灯;蓄电池室和储酸室照明光源应采用防爆型的安全灯,灯具不应布置在蓄电池组的正上方,蓄电池室内严禁安装电气开关、插座、熔丝等;当选用阀控密封蓄电池时,可按一般生产房间设计;)"各生产用房应安装带有接地保护的电源插座,其电源不应与照明电源同一回路,若不能单独成一回路时,应选择带有保险丝的插座;*"各通信机房的照明要求应符合表!"#"$#的要求。!"#"$%有关电源专业机房的设计应满足+,-.*/)/0#//*《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的要求。表!"#"$#通信机房照明要求表计算点的规定照度的被最低照度房间名称参考高度照明方式光源照明种类照面标准($2)(1)机架架面(垂分区一般正常照明3’4$")*/56/荧光灯直面)照明应急照明789室及机架架面(垂分区一般正常照明$")*/56/荧光灯终端室直面)照明应急照明计算机桌桌面正常照明:48室/";’一般照明$//5$*/荧光灯(水平面)应急照明修机桌桌面修机室/";局部照明$//荧光灯正常照明(水平面)仪表室水平面/";一般照明<*5$//荧光灯正常照明材料室资水平面/";一般照明<*5$//荧光灯正常照明料室办公室会水平面/";一般照明<*5$//荧光灯正常照明议室值班室/";一般照明<*5$//荧光灯正常照明—)<#— !"#天线基础!"#"$地球站天线基础的位置应能保证天线工作在近期及远期通信卫星可用狐段上。!"#"%地球站天线基础宜靠近&’(室,以缩短馈线长度,减小馈线损耗;对于一、二类地球站的椭圆软波导、硬波导的馈线长度总计不宜超过)*+;对于三、四类地球站的椭圆软波导、硬波导的馈线长度总计不宜超过%*+。!"#"#安装在地面上的天线基础宜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宜按照一级基础考虑,对于一、二类地球站天线基础的设计地震烈度按当地地震烈度提高一度计算,对于,度以上地区不在提高。!"#")天线基础宜建在坚硬的地址构层上,当地基土质较差时,宜采用打桩或其他特殊技术措施。!"#"-天线基础一年内不均匀下沉不应超过%++。!"#".天线基础必须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资料和工艺提出的要求进行设计,并在设计图上标明真北(/)方位和磁偏角。!"#"0天线基础的四周应设有从接地系统引出的接地体,裸露地面部分应做防腐处理和防机械损伤处理。!")接地和防雷!")"$地球站生产用房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应采用三合一的联合接地系统,接地系统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地球站内接地应围绕天线基础和生产用房做成闭合环路,天线基础的闭合接地环与生产用房的闭合接地环在地下应有两处以上可靠地连接在一起。!")"#引入机房的接地体母线应在机房四周就近引入,引入线不得少于两根,并应做防腐处理;裸露地面部分应有防机械损伤的措施。!")")生产用房的屋顶应设避雷带,屋顶装有其他突出物时,还应设避雷针,使屋顶上所有物体都在其保护范围内,避雷针和避雷带必须就近与接地环路焊接连通。!")"-地球站送电线路以及进站电缆线路的防雷措施,在线路设计时应予以考虑。!")".地球站天线支架与围绕天线基础的闭合接地环路应有良好的电气连接,地球站天线口面上沿应设有避雷针,避雷针直接引至天线基础旁的接地体。!")"0馈线波导和电缆外皮应有二处接地,分别在天线附近及在引入机房前的入口处与接地体连接。1/(的安装底板应用镀锌扁钢或多股铜线与接地体连接。机房内设置与接地体连接的接地母线,室内所有设备的外壳,应与接地母线可—)0#— 靠连接。!"#"$当地球站设在易遭雷击的地区,应采取特殊的防雷措施。%&供电%&"%供电的基本要求%&"%"%地球站通信电源的设计应符合’()*+&#&,-&&+《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必须保证地球站供电系统稳定、可靠、安全地供电。地球站应采用一类或二类供电方式。%&"%".地球站交流供电电源分为正常市电电源、油机备用电源;市电及油机低压供电应为三相.$&/、单相--&/,+&012%01。%&"%"#当供电电压的偏移幅度大于额定电压3+45,%&4时,必须采用调压稳压措施,条件允许时宜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备用油机发电机组配置数量,应按下述市电供电方式类别确定:对于地球站采用一类供电方式时,宜配置一台自动化柴油发电机组;当采用二类供电方式时,宜配置二台自动化柴油发电机组;每台机组的容量应满足地球站保证电源的负荷要求。%&"%"6天线跟踪马达、干燥机等应由保证电源供电。%&"-流不间断(789)电源系统%&"-"%一、二类地球站应配置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在具有可靠的外电和自动投入的柴油发电机组时,交流不间断(789)电源系统用的蓄电池,按其运行方式,可设置一组或多组并联,其蓄电池总容量宜保证%+:;<5.&:;<放电时间。%&"-".地球站的通信设备,包括高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上)下变频器、调制)解调设备、载波复用设备、监测控制及有关的辅助设备等应由交流不间断电源供电。—#=#— 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本规范条文中,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条文中必须按制定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有关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非必须按所指的标准、规范或其他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执行”。附录’考文件及资料’"#"$参考文件及资料$"()*#*#+$,,-《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0+1123*%$+%卫星固定业务中数字传输系统的假设参考数字通道;&"./0+1123*%%+&卫星固定业务系统中采用脉码调制电话的假设参考数字通道输出端的允许比特差错率;4"./0+11235$4+$在综合业务数字网中,作为国际连接的一部分时,工作在$*678以下卫星固定业务假设参考数字通道的误码性能;*"./0+1123*-,+$卫星固定业务中,当用于脉码调制电话或作为综合业务数字网假设参考连接的一部分时,假设参考电路或假设参考数字通道的可用性指标;5"./0+1123**9+%地面无线链路对共用同一频带使用9:;<=>?编码电话的卫星固定业务系统的最大允许干扰值;-"./0+11235$*由卫星固定业务引起的对作为.@)A的一部分和共用$*678以下频段的地面无线中继系统的最大允许干扰值;9"./0+1123*%&+&采用9:;<=>?编码电话的卫星固定业务对地静止卫星网络中由该业务的其他网络引起的最大允许干扰电平;—4-*— !"#$%&’’()*+,&-在.和/,012频段卫星固定业务发射地球站偏轴3#’4密度的最大允许电平;/5"067$/-.+5&/!!+《卫星通信地球站与地面微波站之间协调区的确定和干扰的计算方法》;//"06/+-.,&/!!5《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06//,,-"/8//,,-",&/!9!《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06/-./*&/!!+《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069:5+&/!99《电磁辐射防护规定》;/*"06/5,-.&/!9!《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06,9+,"/《工业、科学和医疗射频设备无线电干扰允许值》;/:";<7$./-&/!!-《国内卫星通信$<=7>4?@7A<=B(+=CDE7F)系统进网技术要求》;/9";<+5//《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规范》;/!"#3??&+5-G标准地球站;+5"#3??&+5*3标准地球站;+/"国内卫星通信网络技术体制;++";<*55-&/!!,《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5,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技术(通信工程丛书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手册;+."《邮电设计技术》的有关文章/)卫星通信地面站站址的选择;+)卫星通信地面站选站中对干扰的考虑和控制;-)卫星地面站场地的选择;,)雷达对微波通信的干扰和兼容;*)天线近区场障碍物对远区场性能的影响和估算。—,:.—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条文说明))总则)*&*)《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系根据+$,’-的有关建议和报告、+.//的有关规定及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资料编制的,从而为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随着卫星通信的发展,01频段地球站也必将会在我国陆续建设,为了便于01频段地球站工程的设计,本规范也列入了与2频段不同的有关01频段卫星通信的某些要求。本规范是按有人值守的特点制定的,因而对地球站房屋建筑的要求也考虑了上述特点。)*&*%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工程中采用的主要设备,不管是引进设备还是国产设备,均应经过鉴定合格并在工程中使用过的产品。对于附属配套设备,当无定型产品,而工程中又必须采用时,设计中要提出符合工程质量的技术要求,并与建设单位协商,落实确实具有生产能力的设备生产厂家。)*&*3随着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一些新业务、新制式逐渐投入使用,为了保证不同制式、不同传输方式之间的连接和整个通信网的正常运行,在进行地球站工程设计时,各种业务、各种制式的性能指标和各种设备的接口要求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办理。4卫星固定业务系统的传输设计4*4*(由于日蚀和来自太阳干扰的所有中断,被认为是不可用时间的一部分。4*4*5由设备引起的不可用性包括数字多路复用设备的不可用性。%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分类及业务能力%*)*(条中)款2标准地球站工作在)5#))678频段,发射频段为)4*3%9—533— !"#$%&’接收频带为!(#)$*!!#+%&’和!!#"$*!!#,%&’、!+#$(*!+#,$%&’,-标准地球站天线直径一般采用!+*!./,收、发正交线极化方式工作。$#!#+条中+款0标准地球站的发射频段为!"#(*!"#$%&’;接收频段为!!%&’和!+%&’两个频段,其中!(#)$*!!#+%&’1!!#"$*!!#,%&’、!!#,*!!#)$%&’用于南1北美洲;!(#)$*!!#+%&’1!!#"$%&’*!!#,%&’、!+#$(*!+#,$%&’用于欧洲1非洲;!(#)$*!!#+%&’1!!#"$%&’*!!#,%&’、!+#$(*!+#,$%&’用于亚洲1澳洲;地球站的天线直径相应为2#$*"#$/、$#$/和.*!(/,采用收、发正交线极化的工作方式。$#+#+34频段地球站的业务能力:对于-标准地球站一般用于大容量信息传输;对于0标准地球站一般用于全数字的5671589业务、数据业务、电视信号的收发信业务。:卫星通信地球站站址的选择:#!#+地球站的天线朝向在用卫星或将来可能用的卫星位置与天际线间有足够的净空,而在其他方向与天际线应有一定的仰角,以便有效地阻挡地面各种无线电干扰源的直射波,从而降低干扰电平,但天际线仰角也不是越大越好,特别是在卫星工作方位上,因为地面的热噪声及人为噪声都会被天线所接收,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噪声电平,因此只要不受地面无线电系统的干扰,天际线仰角低一点为好,为了保证地球站具有良好的性能及留出卫星在轨道位置上的漂移和运动造成方位、仰角变化的余量,一般要求在-频段应保持$;的净空,在34频段应保持!(;的净空。当-频段和34频段兼容时,应保持!(;的净空。:#!#:来自雷达系统的干扰允许值对于数字传输系统,由于调制电平不同,其门限载噪比(!1")#$也不同,因此,载噪比(!1%)要求也不一样,参照5<=>7的有关建议,对于数字传输系统,来自雷达系统的干扰允许值建议采用下列公式!1%!(!1")#$?!((&’)计算。:#2#!各种近区场障碍物对天线远区场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天线增益、波束宽度、波瓣偏移及旁瓣电平等方面的变化,特别是对于近距离的障碍物和障碍物偏离视轴角度小的情况,影响尤其严重,因此,天线近场需要严格保护。从天线近场特性的有关资料分析看,在时,距离天线口面(#($&(&+((@+(1!)距离内,保护角大于!(*!$;,对天线电气性能影响才可以忽略,由于从天线口面至(#($&(处存在一个不发散的管状波束,为了不影响远区场的天线性能,要求管状波束内不准有任何障碍物,而且还应有大于!(;的保护区。公式为:+(#($&(@+(1!式中:&(———近场区与远场区的分界—",.— !———天线口径!———工作波长!"#"$为了防止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我国卫生部颁布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因此,在计算天线前方居民住宅的高度时,可按照这两个国家标准中的要求严格的作为计算依据进行计算,另外,在计算时还要考虑到天线近场电气性能的保护,使天线前方的建筑物高度既满足环境保护和卫生标准,又满足天线近场电气性能的要求。)设备配置)"-"#条中#款第一旁瓣电平!+(./&是指第一旁瓣的增益比主瓣增益低(./&。条中.款线极化馈源,轴向交叉极化鉴别度不应小于##/&是参照%&($#!.《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确定的。对于线极化馈源,最好配有自动跟踪的极化平面调整装置,以对准卫星电波的极化面,当无自动跟踪方式时,至少要有手动跟踪的极化平面调整装置。条中!款地球站天线必须具有很强的抗风能力,一般要求为在风速到达)-0123时,天线应能保持正常工作;风速达到(--01234($-0123时,仍能工作,但性能允许有所下降;在收藏位置时(朝向天顶)能承受$--0123的阵风,不产生永久性的损坏。对设在特殊地理环境地区的天线还应增加附加要求,例如:海边地球站要求天线和支架结构涂层有很强的抗盐雾性能;在高寒地区的天线,应增加对发射面和馈源的去冰装置;在地震地区,要增强其结构以得到更高的抗震能力。)"-".条中(款对于一、二类地球站567设备常用的有两钟类型,即速调管放大器(89:7)和行波管放大器(;<;7)。两者各有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般;<;7的带宽可覆盖整个发射频段,可以同时放大多个载波,适合用于经常需要更换转发器的多载波业务。但在放大多个载波时,为了将交调产物控制在规定值内,放大器必须要有一定的补偿量,以使其工作在线性区,因此,当需要放大多个载波时,应选用额定功率大的;<;7。89:7放大器具有价格低、功率高、维护方便等优点,但它工作频带窄,只适用于对某一个转发器工作,要更换转发器时,需重新调整速调管的谐振腔,很不方便,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已有自动调谐和宽工作频带(,-=5>)的产品,并可采用?:(的备用方式,从而使得89:7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对需要大的@AB6的卫星固定业务(;C,;D=7)更适合用89:7放大器。对于三、四类地球站567可采用固态功率放大器,固态功率放大器具有寿命—.)’— 长、可靠性高、维护简单、电源利用率高等优点。条中!款对于一、二类地球站,采用同一类型的"#$时可采用%:%或&:%的备用方式;当两种类型混合使用时,备用方式也随之改变,如几台’()$作主用,一台*+*$作备用。,-.-/条中%款地球站品质因数01*值,主要取决于天线和低噪声放大器性能,当天线确定后,01*值就取决于低噪声放大器,如果选择较低噪声温度的低噪声放大器,将会增加建设投资,因此,在选择低噪声放大器时,应根据天线性能,在满足01*值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具有适当噪声温度的低噪声放大器。条中2款当地球站仅接收一种极化波时,一般配置二套(3$,即一套主用,一套备用;而当地球站同时接收两种极化波(即同时接收左右旋极化波或正交线极化波)时,就需要设置三套(3$,构成2:%备用方式,即其中二套作主用一套备用。,-.-4地面通用设备(056)包括从基带至射频设备的上行设备和从射频至基带的下行设备,上、下行设备分别由上变频器(715)、下变频器(815)和调制解调器(9:869)组成。条中2款为了保证不中断通信,需配置必要的备用设备。对上行设备,由于卫星通信大多数采用多址连接,一个发射载波要供多个地球站同时接收,如果发生故障影响面较大,因此,大都采用%:%的备用系统;对于下行设备,在考虑可靠性和经济性后确定备用数量,由于各接收载波的频率、带宽和容量不可能都一样,故备用设备不但要适合各种情况的需要,而且当任一在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迅速替换,使电路恢复正常。对载波数较少或重要的地球站,为提高可靠性,也可采用%:%备用系统。条中!款对于数字电路的上1下变频器,还应满足相位噪声特性的要求,其相位噪声要求可参照)81*4%!;%<’1?89$(29@AB1C)系统进网技术要求》或参照D6>>;!.E和D6>>;!.<。,-.-,条中%F2款为使操作人员随时掌握各种通信、电源设备的运行动态,在设备出故障时能迅速处理及有效地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每个地球站均需要配置必要的监测控制设备。监控方式分别为集中监控和分散监控,集中监控较为方便,它就是将主要通信设备的指示、告警和控制都集中到控制台,操作人员只需在控制台上就可以对所有主要设备进行监测和必要的控制操作。条中!款地球站对气象和环境监测也十分重要,一般应配备风速、风向、温度、湿度、雨量和大气压力等参数的监测设备,特别是风速和风向的监测,对天线的安全运转至关重要。,-.-E地球站使用的公务联络设备有电话、传真、数据,对于*89$业务,每节点应配有*89$系统内的勤务信道至少一条,勤务信道包含在每站的信息子帧中;对于D8G业务,勤务联络电话(包括勤务电话和勤务数据)经<4H@AB1C的报头传输。—IE.— !卫星通信地球站工艺对土建要求!"#"$地球站天线前方的围墙距天线的距离可按天线近场保护角#%&考虑计算。!"#"##为了工艺设计时能在总平面图上确定天线基础的位置,要求建筑总平面设计图上不仅有真北与建北的标志,而且还应标有真北与建北的夹角。建北系指建筑物的轴线北。!"’"#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一级耐久年限#%%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而卫星通信是长途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地球站是卫星通信不可缺少的部分,属重要建筑,故规定地球站机房的设计基准期为#%%年。当三、四类地球站与有关的电信建筑合设时,可按照电信建筑的设计基准期执行;如果三、四类地球站单独建设,其设计基准期可为.%/#%%年。地球站建筑方面的有关事宜可按照0123.%%*,’%%.《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执行。!"’".地球站机房面积是根据国内已建的某些地球站机房面积统计而定的,仅作参考。!"’"#*机房照明设计要求是参照)4.%%*5,’%%5《建筑设计标准》和0123.%%*,’%%.《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提出的。机房照明方式分为一般照明、分区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一般照明为不考虑特殊局部的需要,为照亮整个场地而设置的照明;分区一般照明为根据需要,提高特定区域的一般照明;局部照明为满足某些部位(如工作面)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照明;混合照明为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共同组成的照明;当不适合装设局部照明或混合照明不合理时,宜采用一般照明;当某一工作区需要高于一般照明可采用分区一般照明;在机房内不应只装设局部照明。照明种类分为正常照明、应急照明等,其中应急照明包括备用照明、安全照明和疏散照明;正常照明为在正常情况下使用的室内外照明;应急照明为因正常照明的电源发生故障而启用的照明;备用照明作为应急照明的一部分,用以确保正常活动继续进行;安全照明作为应急照明的一部分,用以确保处在潜在危险之中的人员安全;疏散照明作为应急照明的一部分,用以确保安全出口通道能被有效地辨认和应用,使人们安全撤离建筑物。应急照明电源应区别于正常照明电源,宜采用独立于正常电源地发电机组或蓄电池。!"*".天线基础一年内不均匀下沉超过’66是根据机械电子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提供地《#*米地面站天线系统基建工艺要求》提出的。!"5"#地球站联合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值是按照01’%##,#!!*《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中微波枢纽站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值确定的,对于本规范防雷和接地的未尽事宜,应按01’%##,#!!*《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和01(’$,—5-#— !"#"《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执行。"$%$&室外的通信引入电缆、金属导管等在引入建筑物之前应接地,其接地要求可参考’()*"+!"#&《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执行。!,供电!,$!$-地球站属一级电力负荷,要求采用稳定可靠、事故停电极少的一类供电方式,但一类供电方式投资大,建设困难,因此,当不能实现一类供电方式时,必须要采取二类供电方式,以确保地球站外电引入的可靠性。—%#-— !"、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总则-.*.-本设计规范适用于/频段(0)1234)和56频段(-1)--,-!234)数据传输、图像传输、文件交换和话音等业务的新建或改、扩建#$%&网。-.*.!设计必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切实执行国家城建、环保、消防、抗震、人防等有关规定。-.*.7设计应根据用户要求,从具体的应用业务出发,结合国际、国内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经济效益以及系统可用性、可靠性、灵活性等因素统筹安排,统一考虑总体方案,设备容量应以近期为主,兼顾远期发展和扩容的可能。-.*.1工程设计中采用的卫星通信设备应满足信息产业部通信设备入网标准。未获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通信设备入网许可证的通信设备不得在工程中采用。-.*."本规范中所使用的卫星通信设备在抗震设防烈度8烈度以上(含8烈度),未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通信设备抗震性能合格证的不得在工程中采用。-.*.0本规范与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和规范为准。-.*.8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个别的条款有困难时,设计中应充分论述理由,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报主管部门审批。!术语和符号!.*.-%9:3%阿罗哈(争用接入方式)!.*.!$,%9:3%($;<=,%9:3%)时隙阿罗哈!.*.7>,%9:3%(>?@6?A=,%9:3%)预约阿罗哈!.*.1BC&&(BD=BDEFG@&GFEAHDAAD>*8)-/*;9?)+?2-8(//<(6-(>*6=?@*+)等效全向辐射功率!"#"::’)A*+.*)以太网!"#":!;.)*+.*)互联网!"#":BC%54(C+*01*.8D%-7-9-?.51/)-2/*488*99)频分多址!"#":EF%GH(F-IA%()(G-.JH?.)+?/)高级数据链路控制!"#":K;L%M(;.)*I+()*6L*+7-8*9%-I-)(/M*)@?*J)综合业务数字网!"#":N=OP(=+-7()*O+(.8A’Q8A(.I*+)用户交换机交换机!"#":RL%GH(LD.8A+?.?19%()(G-.JH?.)+?/)同步数据链路控制!"#":$L%54(L2(8*%-7-9-?.51/)-2/*488*99)空分多址!"#":3LM4SL%GH(LD9)*,M*)@?+J4+8A-)*8)1+*SLD.8A+?.?19%()(G-.JH?.)+?/)系统网络结构S同步数据链路控制!"#"!#&%54(&-,*%-7-9-?.51/)-2/*488*99)时分多址!"#"!:&?J*.T<-.I令牌网!"#"!!;%U(;.6??+U.-))室内单元!"#"!BV%U(V1)6??+U.-))室外单元BWL4&网的设计B":WL4&网的结构类型B":":WL4&网由通信卫星转发器、主站和端站组成。B":"!WL4&网按其拓扑结构划分,!可分为星状网、网状网和混合网三种类型。:"WL4&星状网以主站为中心,主站与端站之间有直达的信道。端站之间的通信必需经主站处理、转发;!"WL4&网状网中,任意两个WL4&端站之间均可经卫星一跳直接建立信;B"WL4&混合网为网状网和星状网的混合应用;E"WL4&网的监测、控制、卫星信道的分配以及通信链路的建立均由主站完成。B":"BWL4&网可作为稀路由话音通信、数据通信和卫星;.)*+.*)业务接入等传输手段使用;灵活采用不同的网络结构。B"!WL4&网的多址方式和信道分配B"!":WL4&系统的多址联接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C%54)、时分多址(&%54)、码分多址(H%54)以及空分多址(L%54)等。B"!"!WL4&网的信道分配方式可分为固定分配、动态分配和按需分配三种方式。—E$E— !"#"!$%&’网的信道分配方式应考虑下列因素:("较高的卫星信道利用率;#"较短的响应时间;!"较好的稳定性;)"能承受较恶劣误码条件及设备性能恶化条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网的设计原则!"!"($%&’网应根据用户的业务类型、业务量、通信质量、响应时间等要求进行设计。("当业务以传输数据为主时,宜采用星状网的拓扑结构;#"当业务以传输话音为主时,在经济条件允许时,宜采用网状网的拓扑结构;!"当业务远期需建网状网时,在初期建网时应统一考虑。?!"!"#$%&’网应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较强的适应能力,能适应网路规模扩展、业务量的增长和新业务的增加等变化的需要。!"!"!$%&’网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做到投资省、效率高、系统可靠。!"!")网络接口应具有支持多种网路接口和通信协议的能力,!并能根据用户具体要求进行协议转换。!"!"*网路应具有独立的网路监控和管理能力,设备便于操作和维护。!")$%&’网的信令与接口。!")"($%&’网的接口方式要求如下:("当$%&’网为话音接口时,宜采用“+”、,"-.!、,"-.)、,"-./、,"-!/、,"--*、,"0#!、,"1!#、2")!(、3"(*(、4"(/(接口,其电气特性应符合2’56’4*(-的建议;#"当$%&’网为数据接口时,宜采用7%6#!#、7%6))1或$"!*、8"#*、8"!98"#098"#1:&;,以太网<&=(.9(..>?@A’和异步接口,其电气特性应符合2’56’$"#)或2’56’$"!*建议。!")"#$%&’网的接口信令应支持如下方式:("$%&’网主站,若以端局方式入网宜采用中国=B"(信令、=B"-信令;若以用户级方式入网宜采用环路信号;#"在话音通信的二线电路中,线路信号宜采用环路信号。在话音通信的四线电路中,线路信号宜采用CDE接号;!"在数据$%&’网中,应提供%;2’’、>%F、8"#*、以太网(CHIAJKAH)、令牌(’BLAK67MKN)、2:等多种协议,以适应数据用户和各种计算机通信的需求及与公众数据分组网络的互通;)"$%&’网应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还可以支持其他通信协议。—)0*— !"#$%&’网的编号方案及拨号方式!"($%&’网的管理系统!"(")为了保证$%&’网的正常运行,应配备必要的网管设备。!"("*对于$%&’网所配备的管理设备应具备下列管理功能:)"配置管理;*"资源占用管理;!"统计管理;+"网路监控;#"故障管理;("操作员管理;,"安全管理;-"虚拟网络管理。!"("!对于数据$%&’网络的管理功能在主站进行,对于话音$%&’网的管理功能在网控中心进行。网路管理软件应能适应网路扩容的需要,并能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以高级图形显示为基础的对应于各管理功能的文字屏幕显示,同时支持键盘和鼠标),一般情况下自动运行,特殊情况操作员干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考虑网管系统异地备份。!",$%&’网的同步!",")星形$%&’网采用主从同步方式时,主站的时钟为$%&’网的主时钟。主站的主时钟可以是内部时钟,也可以是引入的外部时钟。!","*主站内部时钟的精度应优于).)/0(。!","!当$%&’系统与用户设备的接口按123配置时,数据流中的同步信号由$%&’系统提供;当$%&’系统与用户设备的接口按1’3配置时,数据流中的同步信号由用户设备提供。!","+当$%&’网与公众网相连接时,主站应采用公众网的时钟为主时钟。!","#网状$%&’网采用的同步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准同步方式或主从同步方式。!","(主站设备应提供外部时钟接口,并具有内外时钟自动倒换功能。+$%&’通信系统的设计+")$%&’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如图+")所示:+"*$%&’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话音$%&’网作为公众网时,其允许的误比特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卫星通信系统图,-;#"任何月份的()*以上时间,#)分钟平均误比特率不应超过#+#),!;("任何月份的)".*以上时间,#)分钟平均误比特率不应超过#+#),.。."任何月份的)")/*以上时间,#秒钟平均误比特率不应超过#+#)!"("(话音$%&’网作为专用网时,其性能指标可按下列情况考虑:#"当话音$%&’网只用于专用网时,性能指标满足专用网的要求即可;建议不超过下列限值:任何月份的)".*以上时间,一分钟平均误比特率不应超过#+,.;#)("当$%&’专用网需要与公众网连接时,其信道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条的要求。!"(".数据$%&’网的误比特率应符合下列的规定:,-;#"任何月份可用时间的(*以上时间,#分钟平均误比特率不应超过#+#)("任何月份可用时间的)").*以上时间,#秒钟平均误比特率不应超过#+,.;#)."任何月份可用时间的误比特秒应小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可用性指标!"."#$%&’卫星通信系统的可用性定义为:!0#,"!(!"."#,#)#$"!0+#))*(!"."#,()#%式中:!—可用性;"!—不可用性;#$—不可用时间:为在需要时间内电路中断的累计时间;—!21— !"—需要时间:为用户要求电路能履行所需功能状态下的持续时间。!"#"$当数字信号中断(即帧定位或定时丢失)或每秒钟的误比特率都超过%(#连续超过%’秒钟时,)*+,卫星通信系统认为不可用。&%’!"#"#当不可用状态结束连续在%’秒钟以上时,则认为)*+,卫星通信系统为可用,且该%’秒钟应做为可用时间计算。!"#"!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由于传播引起的不可用性任何月份不应超过’"$-;任何年不应超过’"’!-。!"#".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由于设备故障引起的不可用性不应超过一年时间的’"$-。!"!干扰协调方法!"!"%因)*+,网无干扰指标,所以干扰协调的指标参照相关国标执行。对于专用网的指标,可参照目前)*+,网的使用情况确定。!"!"$话音)*+,网作为公众网时,当)*+,系统与地面无线接力系统共用同一频段时,由无线接力系统引起的干扰容限应满足下列要求:%"任何月份的$’-以上时间,任意%’分钟射频干扰功率不应超过相于产生%&(/平均误比特率解调器输入端总噪声功率的%’-;%’$"任何月份的’"’#-以上时间,任%分钟射频干扰功率引起的误比特率不应超过%&%’(!;#"任何月份的’"’’.-以上时间,任%秒钟平均射频干扰功率引起的误比特率秒不应超过%&%’(#。!"!"#话音)*+,网作为专用网时,当)*+,系统与地面无线接力系统共用同一频段时,由无线接力系统引起的干扰容限应满足下列要求:任何月份的’"’#-以上时间,任%分钟射频干扰功率引起的平均误比特率不应超过%&%’(#。!"!"!数据)*+,网,当)*+,系统与地面无线接力系统共用同一频段时,由无线接力系统引起的干扰容限应满足下列要求:%"任何月份的$-以上时间,任%分钟射频干扰功率不应超过相当于产生%&(/平均误比特率的解调器输入端总噪声功率的%’-;%’$"任何月份的’"’’#-以上时间,任%秒钟射频干扰功率引起的平均误比特率不应超过%&%’(#;#"任何月份由于射频干扰功率引起的误码秒累积时间不应大于’"%/-。!"!".当数字无线接力系统与)*+,系统共用同一频段时,由)*+,系统引起的对数字无线接力系统假设参考数字通道/!012*输出端的干扰应符合下列容限:(/;%"任何月份的’"’!-以上时间,%分钟平均误比特率不应超过%&%’(#。$"任何月份的’"’’.!-以上时间,%秒钟平均误比特率不应超过%&%’—!33— !"!"#由雷达系统的谐波或杂散辐射引起的对$%&’系统的干扰应满足下式的要求:!("!(!(#)$%)*+(&’)(!"!",-*)式中:.(/:载干比,$%&’站接收机输入端的信号功率与雷达干扰功率之比(01);(.(2)34:传输不同数字信号时,对应于不同误比特率的门限载噪比(01)。!"!"5当$%&’系统与地面无线接力系统共用同一频段时,应按照61(’*,#7+-*887《卫星通信地球站与地面微波站之间协调区的确定和干扰计算方法》进行干扰计算和协调;在进行干扰计算时,应以实际电路参数为基础,计算的干扰电平应满足干扰标准的要求。!"9$%&’站偏轴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密度的限制!"9"*在#6=>频段,偏离天线主轴大于或等于7"9?时,在对地静止卫星轨道,?以内任何方向的偏轴:/;<密度不应超过下列限值:*"有话音激活的%.<.(<%@电话系统:偏轴角最大:/;<(01A(!+B=>)!7"9?"!C!D?!9-79EFG!!D?"!"*D+?,7"除了!"9"*H条以外的其他调制方式:偏轴角最大:/;<(01A(!+B=>)!7"9?"!C5?,7-79EFG!5?C!"8"7?**8"7?C!"!D?,9-79EFG!!D?C!"*D+?-5!"9"7在*!6=>频段,偏离天线主轴大于或等于7"9?时,在对地静止卫星轨道,?以内任何方向的偏轴:/;<密度不应超过下列限值:偏轴角最大:/;<(01A(!+B=>)!7"9?"!C5?,,-79EFG!5?C!"8"7?*78"7?C!"!D?,9-79EFG!!D?C!"*D+?-#!"9",$%&’的工作频率在分配给固定卫星业务(地对空)的频带之外,当偏轴角大于5?时,在每*++B=>频带内,$%&’的轴外寄生:/;<应低于下列界限:*"无载波(包括单收$%&’站):8#+I=>J*+"56=>!D01KL*+"56=>J7*"76=>9!01KL—!D8— !"#!$%&’()$%&*)+,-.!#有载波,频率范围在载波/())0%&以外的收1发2345站:6*)0%&’7#($%&(6+,-.7#($%&’")#8$%&9(+,-.")#8$%&’!"#!$%&*)+,-.!"#!$%&’()$%&*8+,-.7#有载波,频率范围在载波/())0%&以内的收1发2345站(+,.。92345系统地球站站址的选择9#"2345系统主站站址的选择9#"#"主站站址的选择应根据2345网的规划和通信技术要求,结合水文、地质、地震、交通、城市规划、投资效益和维护管理等因素综合比较选定。9#"#!当2345系统工作在:频段时,站址选择应避免与各种干扰源间引起相互间的干扰,其干扰电平应满足第(#(节中的标准和要求。9#"#7对站址所在地区潜在的雷达干扰应作一定的测试和评估,其干扰电平应满足(#(#*条的要求。9#"#(主站的天线波束与飞机航线(特别是起飞和降落航线)应避免交叉,主站与机场边沿的距离不宜小于!;<。9#"#9主站不应设在无线电发射台、变电站、电气化铁道及具有电焊设备、=光设备等其他电气干扰源附近,主站周围的电场强度应满足$,(>!(#"?"6>(《工业、科学和医疗射频设备无线电干扰允许值》的规定。9#"#*站址应有较安静的环境,避免在飞机场、火车站以及发生较大震动和较强噪声的工业企业附近。站址应有较好的卫生环境,应避开产生烟雾、粉尘、散发有害气体的场所和腐蚀性排放物的工业企业附近。站址应选择在有安全环境的地方,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仓库和材料堆积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的工业企业附近。9#"#8站址应选择在具有坚固的天线安装基础的地方,应避开地震带、易受洪水淹灌、断层土坡边缘、故河道及有可能塌方、滑坡、有开采价值的地下矿藏或古迹遗址的地方。9#"#>站址选择应保证天线前方的树木、烟囱、塔杆、建筑物、堆积物、广告牌等各种设施不影响地球站天线的电气特性,工作在:频段时地球站天线在静止卫星轨道可用弧段内的工作仰角与天际线仰角的夹角不宜小于9@;工作在AB频段时地球站天线在静止卫星轨道可用弧段内的工作仰角与天际线仰角的夹角不宜小于")@。—(6)— !"#"$在满足地球站干扰要求及其他选址条件的情况下,其主站站址应尽量设在用户所在地或用户所在地附近的地方。!"#"#%当&’()系统采用*+频段时,主站宜设在城内用户所在地或用户所在地附近。!"#"##高压输电线不应穿越地球站场地,距,!*&以上的高压电力线应大于#%%-。!".&’()系统端站站址的选择!"."#当&’()系统工作在/频段时,&’()端站站址应避免与各种干扰源间形成相互干扰,其干扰电平应满足0"0节中的干扰标准和要求,而且也应避免城市内广告牌、建筑物等对微波信号的反射而对&’()系统形成干扰。!".".选择&’()端站站址时,对潜在的雷达干扰应作一定的评估,其干扰电平应满足0"0"1条的要求。!".",选择&’()端站站址时,应避免与其他电气设备间的干扰。!"."0&’()端站天线前方应开阔,天线的工作仰角与天际线仰角的夹角不宜小于#%2。!"."!&’()端站站址应提供坚固的天线安装基础。!"."1&’()端站宜建在用户所在地或用户所在地附近,但不宜选在城市广场、闹市地区、汽车仃车场或火车站以及发生较大震动和较强噪声的工业企业附近。1&’()系统设备的配置1"#&’()系统主站设备的配置1"#"#设备配置的要求:#"设备配置应满足用户对&’()系统通信业务和通信容量的要求;."设备配置应满足&’()系统可用性指标的要求;,"设备配置应考虑可靠性高、安装容易、维护、使用和扩容方便;0"所配置的软件应做到易于使用和操作,应考虑软件的通用性和升级。1"#".在满足通信要求和可用性指标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设备的性能,尽量简化或少配设备,节约投资。1"#",主站其公用设备应配置天线、功率放大器、上3下变频器、低噪声放大器、中频单元等设备。另外应根据&’()系统的不同业务类型、通信容量、&’()系统的监控方式及应具备的监控功能等,配置一定的专用设备。1"#"0天线及跟踪系统的配置:#"主站天线类型和直径应根据&’()系统链路指标估算中表明的工作频段和需要的天线增益确定;—0$#— !"应选择结构简单、牢固可靠、安装、维护方便、电气性能良好的天线;#"采用的发射天线旁瓣应符合下列规定:$)第一旁瓣电平!%$&’(;!)天线(宽角)旁瓣峰数的)*+不得超过下述规定的包络值:天线口面直径与发射载波的工作波长之比,-!.$**时;!/!)%!0"#$!(%&’)$1!"!!*1天线口面直径与发射载波的工作波长之比#0!,-!!$**时!/&)%$*"#$(-"%!0"#$!(%&’)$1!"!21注:3:为在静止卫星轨道南北#1以内的任何偏轴方向上,相对全向辐射天线的旁瓣包络增益;":偏离主轴的角度;&"馈源应根据通信卫星及工作频段的要求选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对于双园极化馈源,电压轴比不应大于$"*4;!)对于线极化馈源,主轴增益下降$’(范围内,交叉极化隔离度不应低于##’(,并具有方便的极化平面调整功能;0"在5频段,当天线直径大于或等于4米,67频段天线直径大于或等于!"&米时,其天线应具有自动跟踪能力;当采用步进跟踪方式时,所用的下变频器和信标接收机应满足标准频段范围和换星的技术要求;4"天线必须满足抗风和抗震的要求,对于设在特殊地理环境地区的天线,应根据当地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4"$"0功率放大器的配置$"主站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的大小,应根据89:;系统业务类型、性能指标要求、远期规划、地理位置等因素统一考虑确定;!"当89:;系统采用67频段时,对于设在降雨概率较大的地区,主站宜配置功率控制器;小站的<=>?应留有一定的余量;#"功率放大器宜配置$:$的备用方式。4"$"4低噪声放大器的配置:$"根据89:;系统的链路性能要求,天线性能等因素,选择最佳性能价格比的低噪声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宜配置$:$的备用方式。4"$"2上-下变频器的配置:$"根据89:;系统的工作频段,选择本振频率稳定、具有数字频率综合器的上-下变频器;!"上变频器可配置$:$的备用方式;#"根据内向载波的数量,配置适当数量的下变频器。4"$"@数据89:;系统主站设备应包括中频设备、基带设备,—&)!— !"数据#$%&网中频设备包括外向载波调制解调器(’()*’)、内向载波突发信道解调器(+,))、及中频分配器等;根据业务需要适当配置,外向载波调制解调器宜!:!备用配置,内向载波突发信道解调器宜-.!配置。中频分配器分两种类型,即系统中频分配器和网路中频分配器,当#$%&系统内只配置一个网路时,就可以不配系统中频分配器,配置网路中频分配器即可。/"基带设备作为通信信道和用户设备的直接接口,对要发送的或者接收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基带设备含有网路控制、数据接口、系统接口等部件,其中数据接口采用!:-备用,网路控制采用!:!备用,系统接口采用!:!备用。0"!"1网路控制设备包括收2发控制设备、信道控制处理器、网路监控处理以及计算机工作站。网路控制设备应采用!:!备用。0"/数据#$%&端站的设备配置0"/"!数据#$%&端站设备配置在满足用户业务要求和性能的前提下,设备配置应尽可能简单、经济和扩容方便。0"/"/数据#$%&端站配置室外单元(()3)和室内单元(4)3)设备:室外单元由天线、低噪声放大器、上2下变频器、功率放大器等组成;室内单元由调制解调器、综合器、控制器和根据用户需要的接口单元组成。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间用同轴电缆连接。0"/"5端站天线!"端站天线类型和直径应根据系统链路指标估算的工作频段、性能参数、业务容量、气候条件(降雨状态)等因素考虑确定,同时也应考虑将来扩容的可能性。/"端站天线宜采用旁瓣性能好、安装容易和调整方便的天线。5"降雪、积冰较严重的地区,可增加天线的去冰装置,并采用反射器表面涂有疏水性材料的天线。0"/"6端站的功率放大器应根据系统性能、地理位置等因素选择确定。选择输出功率和增益稳定、互调失真小的固态功率放大器。0"/"7端站的接口单元应根据用户业务的需要确定,一般的物理接口采用8$9/5/,、8$9661、#"57或!:2!::+;<=&。0"5话音#$%&端站的设备配置0"5"!话音#$%&端站设备配置在满足用户业务要求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设备配置应尽可能简单、经济和扩容方便。0"5"/话音#$%&端站配置室外单元(()3)和室内单元(4)3)设备。室外单元由天线和室外射频设备组成,室内单元由中频和相应的接口设备组成。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间用同轴电缆连接。—615— !"#"#端站天线$"端站天线类型和直径应根据系统链路指标估算的工作频段、性能参数、业务容量、气候条件(降雨状态)等因素考虑确定,同时也应考虑将来扩容的可能性。%"端站天线宜采用旁瓣性能好、安装容易和调整方便的天线。#"对于降雪、积冰较严重的地区,可增加天线的去冰装置,并采用反射器表面涂有疏水性材料的天线。!"#"&室外射频设备由固态功率放大器、低噪声下变频器等部件组成,应选择输出功率和增益稳定、互调失真小的固态功率放大器。其输出功率的大小应根据系统性能、地理位置等因素选择确定。!"#"’室内中频设备包括调制解调器、控制处理器、信道编码、基带信号处理等部件组成。!"#"!接口设备为包括话音接口、数据接口、监控接口、中频接口等接口单元。$"话音接口可以是&线()*接口,也可以是%线环路接口,根据用户的要求确定;%"当话音端站需要传送数据时,数据接口可支持同步或异步、二进制码等数据通信,采用标准的+,-%#%、+,-&&.、/"#’或$01$0023456等数据接口。!"&/,76网路管理设备的配置!"&"$为了实现#"!节网路管理的功能,必须配置一系列的网路管理设备。!"&"%网路控制设备包括收发控制设备、信道控制处理器、业务控制处理器、网路监控处理器及计算机工作台等。8/,76系统地球站的安装设计8"$/,76系统主站的安装设计8"$"$当/,76主站单独建在郊区时,其安装设计应进行下列几个方面的考虑:$"/,76主站的安装设计应包括站内总平面布局、机房的平面布置、设备的安装设计、供电设计、防雷接地和土建设计等项目;%"/,76主站的总平面布局应在满足生产安全、防火、防噪、防电磁辐射、卫生?绿化、日照、施工和维护等条件下,应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力求紧凑合理,减少投资;#"/,76主站的土建规模应满足近期通信设备的安装需要,并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生产通信用房宜布置在靠近天线的北侧,辅助生产用房和值班宿舍宜布置在—&.&— 生产区北侧或不影响天线近场特性及满足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的合适的地方;!"站内土建设施应合理利用地形,主站周围宜设置围墙;#"主站内设置多付天线时,各付天线在其工作的可用弧段上应互不影响、互不遮挡;$"主站生产用房的平面布置应紧凑合理,最大限度提高设备的安装容量;%"主站生产用房、辅助生产用房和生活用房的设置和面积,应根据&’()系统的规模容量、近远期发展规划和有关要求确定;*"主站各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设计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执行;+,"主站生产用房的土建和工艺要求应按国家有关的规范和规定执行;++"主站的供电系统必须保证稳定、可靠、安全的供电方式;通信用的设备电源应采用-.’的供电方式;并应符合/01)!,2,34,,!《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4当&’()主站建在通信中心时,应进行下列几方面的考虑:+"应选择合适的天线安装位置,使天线前方的建筑物不影响天线的近场电气性能,并满足电磁辐射环境保护要求和保证天线的工作仰角与天际线仰角的夹角不小于+,5;4"天线安装的位置应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保证天线的安全工作;6"通信机房应选择在距天线较近的位置,并为通信设备的安装提供足够的面积;2"通信设备的供电电源应从通信中心的-.’供电电源中引入;!"&’()主站的辅助生产用房和值班宿舍等可与通信中心统一考虑。$"4&’()系统端站的安装设计$"4"+&’()端站的安装设计应包括室外设备(含天线)、室内设备、供电、接地等的安装设计。$"4"4对于采用7频段的&’()端站,天线宜安装在低处,以便利用建筑物阻挡来自不同系统的干扰。$"4"6室外设备的射频单元和室内设备可根据设备厂家的要求进行设计、安装。$"4"2室外设备与室内设备间利用同轴电缆互相连接,其电缆长度应满足设备厂家提出的要求,不宜过长。$"4"!&’()端站通信设备的供电系统宜采用稳定、可靠、安全的供电系统;供电困难的地区可考虑利用太阳能供电。—2*!— !"#$%系统主站、端站的防雷和接地!&’&("#$%站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宜采用三合一的接地系统,接地系统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站接地体应围绕天线基础和生产用房做成闭合环路,天线基础的闭合接地环应与生产用房的闭合接地环在地下应有*处以上可靠地连接在一起。!&’&+引入机房的接地母线应在机房四周就近引入,引入线不得少于*根,并应做防腐处理,裸露地面部分应有防机械损伤的措施。!&’&,"#$%站的天线支架及室外单元的外壳应与围绕天线基础的闭合接地环有良好的电气连接,天线口面上沿也应设避雷针,避雷针直接引至天线基础旁的接地体。!&’&)馈线波导与同轴电缆外皮至少应有二处接地,分别在天线附近和在机房的引入口处与接地体连接。!&’&-"#$%站的送电线路及进站电缆线路的防雷措施,在线路设计时应予以考虑。!&’&."#$%站的机房内应设置与接地体连接的接地母线,室内所有设备的外壳应与接地母线可靠连接。!&’&!当"#$%站设在易遭雷击的地区,应采取特殊的防雷措施。—,/-— 附录!用词说明!"#"$本规范条文中,要求严格程序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过程中区别对待。$"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条文中必须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有关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非必须按所指的标准、规范或其他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执行”。附录’()!*网的编号方案及拨号方式’"#"$()!*网应以数据、话音端口为编号单元。’"#"%在具体工程建设时,应根据()!*网路结构的特点来实施编号。’"#"&在编号时要考虑远、近结合,要留有备用号码,以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编号方案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便于使用和记忆。’"#",用户端口码的编号方案应尽可能使长、市自动交换设备简单,并便于与()!*网与公众网或本地网相连。’"#"-()!*网的呼叫方式(拨号程序):$"()!*网用户的分类:$)()!*网内用户的分类:!类:直接接入()!*站内的用户终端(包括话机和数据终端);’类:经用户交换机(包括用户分组交换机和用户.!’/)接入()!*站的用户终端(包括话机及用户数据终端)。%)其它公用业务网接入()!*网的用户:0类:连接公众电话网的用户;—+21— !类:连接公众分组网的用户;"类:连接数据网的用户。#$用户呼叫方式:%)&类用户之间的呼叫方式;#)&类用户呼叫’类用户;()’类用户呼叫&类用户;))’类用户呼叫’类用户;*)&类用户呼叫+、!及"类用户;,)’类用户呼叫+、!及"类用户;-)+类用户呼叫&和’类用户;.)!类用户呼叫&类用户(只包括数据终端用户);/)!类用户呼叫’类用户(只包括数据终端用户)。’$0$-12&3网的编号:%$12&3网的号码容量:考虑到12&3网的发展,其网的最终容量可以发展到数千个端站,每个端站用户数在几个至十几个之间;并且12&3网需要与公用电话网、公用数据网、低速数据网等若干个业务网互通。#$12&3网的编号方案:按上述的号码容量考虑,当12&3网既有话音网又有数据网时,宜采用统一的组网编号方式,12&3网编号方案如下:%)12&3网用户采用六位编号4%4#4(4)4*4,;#)用户编号的含义4%4#4(4):4%取值为0,4#取值为%50共%0个,作为12&3网呼叫其它公用业务网网号;其中:0%为呼叫公用电话网网号;0#为呼叫公用分组网网号;0(为用户电报及低速据网网号;0)500共-个备用。()4%取值为%和/,4#4(4)取值为%50共#000个为备用;))4%取值为#5.,4#4(4)分别取值为%50共-000个作为12&3站的地区号及站号:4*4,取值为%50共%00个,为同一站内的用户线号,如:4%4#4(4)4*4,($用户呼叫方式:%)&类用户之间的呼叫方式:4%4#4(4)4*4,;#)&类用户呼叫’类用户:—)/.— !"!#!$!%!&!’(用户交换机用户号码;$))类用户呼叫*类用户:%))类用户呼叫)类用户:&)*类用户呼叫+、,及-类用户:公用网网号."(.#)(公用网用户号;或数据网网号.$(数据网用户号。’))类用户呼叫+、,及-类用户:/)+类用户呼叫*和)类用户:拨叫与转接台相接的公用电话网用户号,接到转接台,然后转接台按)类用户呼叫*和)类用户处理;—%00— !)"类用户呼叫#类用户(只包括数据终端用户):呼叫公用分组网与$%#&网接口端口用户号’()(*(+(,(-(.;/)"类用户呼叫0类用户(只包括数据终端用户):呼叫公用分组网与$%#&网接口端口用户号’()(*(+(,(-(.’用户交换机用户号;—-11— 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条文说明)-总则-.).-!"#$是国际上八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技术,主要用于小型地球站数据传输、图像传输、文件交换和话音等业务的。由于它组网灵活,多址连接方便,设备简单,造价低廉,安装和维护方便等优点;因此,近几年在国际上迅速发展;在国内应用也较广泛,我国在新闻、银行、能源、交通、石油、气象等部门相继建立了/频段、01频段的!"#$通信网,随着我国卫星通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今后还会有更多的部门使用这种技术,为了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组网灵活、节省投资的!"#$通信网,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参照有关!"#$通信行业标准、23$45"#$有关小型卫星通信地球站标准、有关厂家的资料和有关文章编写的。*术语和符号*.).-#567#采用接入方式,是由夏威夷大学开发的,在夏威夷语中#567#表示问候。8!"#$网的设计8.*.-!"#$网的四种多址连接方式各有特点,各有不同适用的场合,他们的简要比较见表8.*.-。—()-— 表!"#"$四种多址连接的比较表多址方特点识别方法主要优缺点适用场合式频滤优点:可沿用地面微波分波通信的成熟技术和设备,多$"各站发的载波在转发器%&’(%’(%&’)适合址设备比较简单,不需要器内所占频带互不重叠站少"容量中"大的网同步"(所发信号频率正交);场合"*&’(+,-(缺点:有互调噪声,#"各载波的包络恒%&’)方式适合站少不能充分利用卫星功率定;容量中等的场合和频带,上行功率和频率!"转发器工作于多",.+.系统适合站多需要监控%&’(%’(%&’)载波;容量小的场合"多站运行时效率低,大小站不易兼容"时时优点:没有互调问题,分$"各站发的突发在转发间卫星的功率与频带能充多器内所占时间互不重叠选址通分利用,上行功率不需(所发信号时间正交);中"大容量业务要严格控制,便于大小#"转发器工作于单站兼容,站多时通信容载波。量仍较大"缺点:需要精确网门同步,低业务量用户也需相同的/01+空$"各站发的信号只进入优点:可以提高卫星频分该站所属通信区域的窄带利用率,增加转发器多址波束中(所发信号空间容量或降低对地球站的正交)"窄波束要求"大容量业务#"可实现频率重复天线缺点:对卫星控制使用"技术要求严格,星上设!"转发器成为空中备较复杂,需用交换设备交换机""码优点:抗干扰能力强,分$"各站使用不同的地址信号功率谱密度低,隐多码进行扩展频谱调制址蔽性好,不需要网定时,(所发信号码型准正交)使用灵活"军事通信,小容量"缺点:频带利用率业务#"各载波包络恒定,低,通信容量小,地址在时域和频域均互相混码选择较难,接收时间地合"址码的捕获时间较长"—32#— !"#"#信道分配方式关系到整个$%&’系统的通信容量、转发器资源利用率、各站的通道配置和通道的工作效率以及对用户的服务质量,当然也关系到设备的复杂程序。("固定预分配:它是按事先规定半永久性地分配给每个地球站固定数目的通道。由于通道是专用的,故实施简单,建立通信快,基本上不需要控制设备,主要缺点是使用不灵活,通道间不能互相间调剂,在业务量较轻时通道利用率较低,因此,它适用于业务量较重且持续恒定的系统。#"按需分配:卫星信道不是或不完全是固定分配给各站专用,而是根据地球站的申请临时分配使用,使用完毕后回归信道库。它要使用复杂的控制设备并且需要一专用频段作为公用信令信道,供各站申请、分配通道使用。在站多业务量较小的情况下,这种分配方式的通道效率是很高的。!"动态分配:转发器频段资源根据需要实时地分配给网中各站,但其控制设备(含软件)更为复杂;它非常适合于业务量随时间分布不均的系统。)"&*+,&属动态分配方式,可分为随机&*+,&(纯&*+,&)、时隙&*+,&和预约&*+,&。随机&*+,&的特点是各个端站共享同一通道,随机占用内向载波向主站发送各自的数据,发送时间不确定,一旦发生碰撞,便随机延时,然后重发。随机&*+,&发生碰撞的概率很大,因此信道的利用率很低。时隙&*+,&的特点是定时随机地把数据分时隙地发向主站,主站接收到这些时隙数据后,再把它们接在一起,成为完整的数据。由于时隙&*+,&采用了发送定时技术,两端站只有在同一时刻一起发送数据时才可能发生碰撞,从而使得碰撞概率大幅度降低。预约&*+,&一般传输较长的批文件数据。当$%&’要发送批文件数据时,它首先把这段批文件数据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占一个时隙,该时隙中带有时隙预留请求信息,第二部分为批文件数据的剩余部分。不同&*+,&方式的性能见表!"#"#表!"#"#不同&*+,&方式的性能比较表发送信道利用传输站址&*+,&方式数据类型备注方式率时延容量可变长度信纯&*+,&随机(-").短低速率、短时延大息固定固定长度信时隙&*+,&!/"-.较短较低速率较短时延较大时隙息—10!— 发送信道利用传输站址!"#$!方式数据类型备注方式率时延容量申请同步数据、中等业可变长度信预约!"#$!%&’&(长中时隙务息&’)’*+,!-网络管理包括配置管理、资源占用管理、统计管理、网路监控、故障管理、操作员管理、安全管理和虚拟网络管理。.’配置管理主要是对网络中硬件的管理。其中包括+,!-!小站的增/减、查看及修改配置参数、设定网络部件的状态:主用/备用、运行/维护/关闭等状态、软件下行加载用户优先级设置等。*’资源占用管理包括外向、内向信道的增加和删除、时隙分配、流量控制、禁止对频率资源的非法占用等。&’统计管理主要包括网络事件登录,内向、外向业务统计,各端口业务统计,各内向接入方式业务统计、统计结果的报表生成及显示/打印等。0’网络监控:.)完备的状态屏幕显示:从展示全网概貌及总体状态/配置的网络地图、网络部件状态、每一次数据通信期间状态的详细信息等的各级屏幕显示。*)网络状态的实时监控:集中的和授权下远端的监视及控制;采集网络状态,并生成可显示/打印的报表;网络测试;通路完好性测试;时延测试。拥挤测试等;主站和小站1234自动控制。5’故障管理:包括故障分级分类,本地及远程的故障诊断,故障报表的生成及显示/打印,主备自动切换,声、光报警。)’操作员管理:包括操作员权限定义,操作员广播信息,远端连接的控制终端的管理。6’安全管理:该功能为数据+,!-网特有的,包括隔离故障网络节点、数据加密。7)虚拟网络管理:该功能也是数据+,!-网特有的功能,包括端口级的虚拟网的定义,仅面向某虚拟网的网络管理功能。5+,!-系统地球站站址的选择5’.’.对于已建有大、中型地球站的城市,需建+,!-网主站时,其主站可选在地球站内。5’.’%各种近区场障碍物对天线远区场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天线增益、波束宽度、波瓣偏移及旁瓣电平等方面的变化,特别是对近距离的障碍物和障—580— 碍物偏离视轴角度小的情况,影响尤其严重,因此,天线近场需要严格保护;另外,为了保证地球站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及留出卫星在轨位置上的漂移和运动造成方位、仰角变化的余量,要求地球站天线在静止轨道可用弧段内的工作仰角与天际线仰角的夹角应不小于!"#。$%!%&’$%!%!"()*+简单定义是指直接设在使用地点并可直接连接用户设备的小型卫星通信地球站,因此,()*+地球站宜设在用户所在地或用户所在地附近,从而不需要中间连接电路,更直接更方便的为用户提供通信电路。,()*+系统设备的配置,%!%-()*+系统中主站天线的配置应与端站天线配置相平衡,!以满足()*+系统中性能指标的要求,在()*+系统中主站天线宜配大一些,端站天线则可以配置小一些,以节约投资。,%!%$配置功率控制器是为了节约卫星转发器的功率针对不同接收站的情况或不同的降雨情况,发送不同的./01。,%!%2外向载波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对主站要发送的基带信号经中频调制变为+34信号送至射频单元,同时自发自收,对经卫星接收下来的出境信号再进行解调,以便监测信号在卫星信道传输的情况。内向载波突发信道解调器的作用是从内向载波+34*信道中检测、解调和识别(译码)各站来的突发信号。内向载波信号是由各端站按时分多址方式组合的已调信号,每路内向载波信号必须由一个内向载波突发信道解调器来支持。中频分配器直接连接射频分系统,当()*+系统支持多个网络时需将下变频器接收下来的中频信号进行分路后,再送给每个网络的内向载波突发信道解调器和外向载波调制解调器,同样,每个网络外向载波调制解调器发出的信号也需要合路后再送给上变频器。如果用户系统内仅配置一个网络,就可以不用中频分配器,但网络中频分配器是必不可少的。,%5%6、,%6%6()*+系统的端站天线宜配置小一些,因为小天线无跟踪系统,安装、维护都比较容易、方便。7()*+系统地球站的安装设计7%5%-当室内设备与室内外设备间距离较远,!需要较长的同轴电缆时,宜选用低损耗电缆或加装线路放大器。2()*+系统主站、端站的防雷和接地2%"%!!()*+系统地球站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大于$!是参照839+$"&2:5""$—$"$— 《通信局(站)防雷接地设计规范》中微波枢纽站的工频接地电阻值。当!"#$端站利用原有通信楼内的机房、办公楼内的办公房、商业楼内的空房等情况时,其防雷接地可根据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因地制宜,按照“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加以改造和完善。具体地说:%&可以利用这类建筑物顶上的避雷带作为端站天馈线及天线座的保护接地引接点。’&在靠近端站机房一侧增设一组接地装置,并与建筑防雷地线在地下连通;若在地下连通确有困难时,应妥善与临近雷电流引下线的根部连通,同时应尽量利用地下各点金属设施作为接地装置的组成部分。(&在增设接地装置的接地体中间部位引接一条接地线作为端站机房的工作地和保护地。当楼高在)层以下时,这条接地引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的多股铜线或相同电阻值的镀锌扁钢;当楼高在)层以上时,这条接地引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的多股铜线或相同电阻值的镀锌扁钢。.&增设地线的接地电阻值,一般应控制在%+!以内。*&天线上端应设避雷针,并就近与避雷带连通;天线座也应就近与避雷带连通。—*+/— !"、集群通信工程设计规范(#$%&’()*+!((’),总则,-(-,本规范适用于.((/01模拟%数字集群通信工程的安装设计,其他频段的专用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亦可参照执行。,-(-!集群通信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满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满足行业技术政策和技术体制的要求。,-(-)工程设计应从实际出发,进行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设计应与集群通信发展规划相结合,在调查和预测近期用户的基础上,做好系统网络设计,兼顾远期发展和扩容的可能。,-(-’设计中应充分利用现有市政、电信设施,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工程设计中采用的集群通信设备应满足信息产业部通信设备入网标准。未获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通信设备入网许可证的集群通信设备不得在工程中使用。,-(-2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2烈度以上(含2烈度)地区集群通信共用网中使用的集群通信设备,未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通信设备抗震性能合格证的不得在工程中使用。,-(-2设计中应合理利用频率资源,重视环境保护。,-(-.设计应满足建设单位提出的覆盖目标、容量目标、质量目标和成本目标等建设目标的要求。,-(-3设计中应考虑数据业务发展对网络结构、网络容量配置和网络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业务模型。,-(-,(在筹建集群通信网时,应鼓励建设集群通信共用网,以达到充分利用频率资源,节省投资费用的目的。,-(-,,本规范与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相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和规范为准。如执行本规范个别条文有困难时,在设计中应提出充分理由并经主管部门审批。—’(2— !术语!"#"$集群通信系统(%&’()*(+,-..’(*,/%*-(010%2.)指由多个用户共用一组无线信道,并动态地使用这些信道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用于调度通信。它包括模拟集群通信系统和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消息集群(.200/+2%&’()*(+)在整个通话期间,系统分配给用户一条无线信道直至通话结束。用户释放发射开关(344)后,系统需要经过较长的脱网时间(506$#0),才释放所占用的信道。!"#"7传输集群(%&/(0.*00*-(%&’()*(+)用户通话是以对讲为单位来申请和分配信道的。用户按下344,系统为其分配一条空闲信道;用户释放344,系统立即释放所占用的信道,该信道可被再分配。!"#"8准传输集群(9’/0*:%&/(0.*00*-(%&’()*(+)准传输集群是传输集群的改进型。用户释放344后,系统需要经过较短的脱网时间(#"$0650)才释放所占用的信道;若在脱网时间内,通话一方继续按下344,则保持原有信道。!"#";呼损制(,/<<:<-00010%2.)在系统话务信道全忙时,新的呼叫申请将被损失掉,用户必须重新申请呼叫。!"#"5等待制(,/<<:=2单区网(0*(+<2/&2/(2%?-&))由一个基本的集群通信系统构成,网内设有一个移动交换机(或系统控制中心)和若干个基站,它包括单区单基站网和单区多基站网两种结构。!"#"@区域网(=*0%&*,%/&2/(2%?-&))由多个单区网通过区域系统控制中心连接(或系统控制中心相互连接)而成的多区集群通信网,网内具有位置更新、自动漫游或半自动漫游等功能。!"#"A繁忙排队B自动回叫(C’019’2’2B,/<&>/7/(2)84&77?.+7&2)在等待制系统中,用户呼叫遇阻而导致呼叫延迟的概率。!"#"$@越区调度通信(,A/5?:)-+./,5&(49/-04)33’-/4&(/)-)在区域网内,对跨越不同区域内的用户进行调度通信的功能。!"#"$B控制中心(4)-(*)74+-(+*)控制中心包括系统控制器和系统管理终端,它主要控制和管理整个集群通信系统的运行、交换和接续。!"#"!#基站区(*&-0+)8>&,+,(&(/)-4)C+*&0+)一个基站所覆盖的区域!"#"!$集群通信专用网(5*)8+,,/)-&7(*’-A/-04)33’-/4&(/)--+(D)*A)由单位或部门独自拥有工作频率、独自拥有全套网络设备的非经营性集群通信网络。!"#"!!集群通信共用网(4)33)-(*’-A/-04)33’-/4&(/)--+(D)*A)由多个单位或部门共享频率、共享网络基础设施,并经电信管理部门许可后建立的、可进行商业经营的集群通信网络。%设计总体要求%"#"$集群通信系统适用于调度专用网或调度共用网,不宜作为公用移动电话网使用。%"#"!集群通信网应以实现网内的调度电话和少量的互连电话业务为主,也可传送数据、图像和传真等非话业务。%"#"%对于规模较小的集群通信网,宜采用大区制的网络结构;对于规模较大—6#B— 的集群通信网络,宜采用中小区制的蜂窝网络结构。!"#"$无线工作方式以基站双工、移动台单工为主,有线调度台和少量有权接入有线电话网的移动用户可采用全双工的工作方式。!"#"%有权接入有线电话网的移动用户宜占集群通信网内用户总数的%&’(#&以内。!"#")集群通信网可采用强制性通话时限的办法,缩短通话时间,保证信道有效利用。通话时限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大通话限时要求如下:("无线调度网内的通话应小于(分钟;*"接入市话网的通话应小于(#分种。!"#"+集群通信专用网宜与部门的专用电话网相连,在满足市话网进网要求的条件下,可经用户线或中继线直接或间接地接入公用电话网。集群通信共用网宜直接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服务质量指标与业务模型$"(服务质量指标$"("(集群通信网内话音传输质量("无线调度网内的通话,音频带内的信噪比应大于或等于*#,-,相当于三级话音质量;*"进入市话网的通话,音频带内的信噪比应大于或等于*.,-,相当于四级话音质量。$"("*基站覆盖区边缘的无线可通率宜按表$"("*取值。表$"("*基站覆盖区边缘的无线可通率区域无线可通率备注市区、近郊区及高密度用户地区!.#&按车载台计算农村、山区以及低密度用户地区!%#&按车载台计算$"("!在呼损制系统中,不考虑覆盖区内无线可通率的影响,无线信道的呼损率应满足:("对于调度通话,呼损率取值宜在%&’(#&之间;*"对于互连电话,呼损率取值宜在*&’%&之间。$"("$在呼损制系统中,考虑覆盖区内无线可通率的影响,实际呼损率可按式($"("$)计算。/01(234((2-)($"("$)—%(#— 式中:!"#实际呼损率;$%#覆盖区内无线可通率;&#无线信道的呼损率。’()(*移动交换机与基站控制器之间、控制中心与区域控制中心之间、控制中心与基站之间,以及移动交换机(或控制中心)与用户交换机或市话网之间的低呼损中继电路的呼损率应不大于)+,高效直达电路的呼损率应不大于,+。’()(-在等待制系统中,用户等待时间超过)*"的概率应小于./+。’()(,对于模拟集群通信系统,同频道干扰保护比应大于或等于),0&。’()(1对于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同频道干扰保护比应大于或等于)10&(满足调度通话)、2/0&(满足互连电话);邻频道干扰保护比应大于或等于#’*0&。’(2传输损耗’(2()集群通信网与公用电话网连接时,全程传输损耗分配如图’(2()所示。移动用户与控制中心(或移动交换机)音频输出端之间的传输损耗应小于或等于’(*0&。移动用户与市话端局之间的传输损耗应小于或等于,0&。图’(2()集群通信网的传输损耗分配图’(.业务模型’(.()集群通信网中话音、数据等业务的业务模型,应根据集群通信现网中的话务统计数据得出。在没有话务统计数据的情况下,话音业务的模型可参照表’(.()取定。—*))— 表!"#"$平均每用户忙时话务量取值建议集群方式调度通话(%&’)互连电话(%&’)消息集群("(()*("((+准传输集群("((,*("(()("($*("(#传输集群("((!,*("((,!"#"-业务模型应根据业务发展和网络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交换网络设计,"$网络功能,"$"$模拟集群通信网应具备下述基本功能:$"接续功能$)调度台到移动用户或移动用户组的自动接续;-)移动用户到调度台的自动接续;#)移动用户到移动用户或移动用户组的自动接续;!)移动用户、调度台与用户交换机用户之间的自动接续;,)移动用户、调度台到市话用户的自动接续;))市话用户到移动用户、移动用户组、调度台的自动或人工转接接续。-"调度功能$)单呼、组呼、系统全呼和市话呼叫;-)繁忙排队.自动回叫;#)自动重发;!)多级优先;,)紧急呼叫;))限时通话;/)超越覆盖指示。#"其他功能$)通话记录和计费;-)区域网具有越区调度、位置登记和漫游功能;#)话务统计、话务负荷监测与控制;!)系统维护和管理功能。,"$"-数字集群通信网应具备下述基本功能:$"接续功能—,$-— 同第!"#"#条$"调度功能比模拟集群通信网增加如下功能。#)调度区域选择;$)动态重组;%)呼叫限制;&)遇忙呼叫转移;!)移动台遥毙’复活。%"其他功能同第!"#"#条!"#"%模拟’数字集群通信网的其他附加功能,可参照()#!!%*+#**!《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体制》和,-’.##$$/+$000《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的相关要求,并结合网络实际需要综合确定。!"$网路组织!"$"#集群通信网络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考虑运营商或各部门集群通信发展规划,确定网络组织方案;$"既要考虑目前实现的可能性,又要兼顾今后的发展;%"接入公用电话网时,应满足公用电话网的进网要求;&"组建区域网时,应考虑完成越区调度通信和漫游通信的功能;!"建网要经济、合理。!"$"$/00123集群通信网可采用模拟集群通信系统或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进行组网。模拟集群通信系统由区域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基站、移动台、调度台、中继线路及其传输设备等组成。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分为体制(4)和体制())两种系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4)由移动交换机(1,5)、网管设备(617)、位置登记器(89)、基站控制器(),5)、基站().,)、移动台(1,)和调度台(:,)等组成。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由运行维护中心(;15)、移动交换机(1,5)、位置登记器(89)、短消息服务中心(,1,+,5)、调度应用处理器(:4<)、快速分组交换机(1<,)、编码转换器(=5:9)、基站控制器(),5)、基站().,)、移动台(1,)、调度台、数字交叉器(:45,)和分组数据端口等组成。!"$"%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4)在容量上有较大的灵活性,适用于大、中、小容量系统,既面向集群通信专用网也面向集群通信共用网。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主要面向集群通信共用网。—!#%— !"#"$集群通信专用网宜与部门的专用电话网相连,进入本部门的专用电话网。在满足市话网进网要求的条件下,可经用户交换机接入公用电话网。如有特殊要求,需直接接入公用电话网或长途电话网,应得到电信主管部门的批准。!"#"!集群通信共用网宜直接与公用电话网相连,不同部门的调度网可在共用网中组成虚拟专用网,每个部门应设立自己的调度台。!"#"%集群通信网包括单区网和区域网两种结构。单区网由若干个基站组成,服务范围一般宜限于使用部门正常业务的活动区域,不宜超过一个地市区的行政管理范围。区域网由多个单区网联网构成,在较大区域内建立跨省、跨地区、跨市县的集群通信网,宜考虑建设成区域网。!"#"&实现区域联网的省、地(市)区或较大的专业部门,宜对整个区域进行统一的网络规划。单区网的设计应服从统一规划的要求。在分期建设的区域网工程中,先期建设的单区网,在设计中应考虑到今后发展成区域网的要求。!"#"’单区网包括单区单基站网和单区多基站网两种结构。单区网服务区内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基站,但只应设置一个控制中心(对于模拟集群)或一个移动交换机(对于数字集群)。单区网应在控制中心或移动交换机处接入有线电话网,不应考虑在其他处接入有线电话网。单区网的网络结构如图!"#"’()和图!"#"’(#所示。!"#"’()模拟集群单区网的网路结构!"#"*区域网在整个服务区内可设多个单区网。对于模拟集群通信网,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区域控制中心,区域控制中心宜设置专用数字电路与分控制中心连接,负责处理越区用户漫游通信业务,并对整个区域网进行控制和管理。对于数字集群—!)$— !"#"$%#数字集群单区网的网路结构通信网,可将多个单区网的移动交换机进行连接,构成区域网。!"&路由计划!"&"’集群通信网的移动交换机(或控制中心)与用户交换机之间,应以用户线或中继线方式连接,其间的路由设计可分两种情况考虑。’"移动交换机(或控制中心)只与一个用户交换机连接,其间的中继路由应按低呼损路由设计;#"移动交换机(或控制中心)与两个以上用户交换机连接,其间的中继路由可按图!"&"’进行设计。!"&"#集群通信网的移动交换机(或控制中心)与市话端局之间,应以市话用户线或中继线方式连接,其间的路由设计可分两种情况考虑。’"移动交换机(或控制中心)只与市话端局连接,其间的中继路由应按低呼损路由设计;#"移动交换机(或控制中心)与市话端局之间设两条通路:’)经用户交换机与市话端局间接连接;#)直接与市话端局连接。!"&"&路由选择应首选高效直达路由,然后选低呼损路由。!"&"(基站控制器(或控制中心)与基站设备之间宜设专用中继线路,并设计成直达路由,不考虑迂回备用路由,中继电路容量应按基站所需频道总数进行配置。!"&"!当需要实现越区调度通信和自动漫游通信时,在移动交换机之间或分控制中心与区域控制中心之间,宜设置专用数据电路传输数据信令信息。—!’!— 图!"#"$移动交换机(或控制中心)直接连接两个用户交换机的中继路由!"#"%区域网内越区调度通信和自动漫游通信的通路,宜利用长途通信电路,也可在移动交换机之间或控制中心之间设置专用中继线路。%无线网络设计%"$无线网设计流程%"$"$&’’()*集群通信无线网络设计宜遵循以下基本设计流程:$"收集基础数据;+"明确设计目标:包括覆盖目标、容量目标、质量目标和投资费用目标;#"无线覆盖区设计:包括传播模型选择和校正、无线链路预算和基站、基站控制器(或控制中心)初始布置方案;,"无线容量设计:包括话务分布预测和基站、基站控制器(或控制中心)的容量初始配置;!"系统仿真:包括频率规划、干扰分析和细致的覆盖预测等;%"仿真评估:判断仿真结果是否满足设计目标的要求;-"调整基站、基站控制器(或控制中心)的初始布置和容量配置方案;&"确定最终方案。%"$"+无线网络的设计原则:$"满足覆盖目标的要求;+"满足容量目标的要求;#"满足第,"$节服务质量指标的要求;,"考虑后续工程的扩容便利;—!$%— !"考虑技术方案和投资经济效益两方面的合理性。#"$无线覆盖设计#"$"%设计中应根据服务区的形状和大小、设置的基站数量及频道配置等具体情况,选定集群通信网的无线区域结构。%"服务区为面状服务区,面积较小,只需一个或很少几个基站,且不考虑频率复用时,应采用大区制结构;$"服务区为带状区域,可考虑采用三频率群复用的带状大区制结构;&"服务区为面状服务区,面积较大,需要设置的基站数量较多,宜采用中小区制的蜂窝结构。#"$"$在无线覆盖区设计中,应根据覆盖范围要求、减小干扰为原则确定基站天线高度和天线类型,并对天线方向角和俯仰角进行合理设置。#"$"&基站覆盖范围可采用’()*)+,基本传播曲线或’()*)+,-.,/,传播损耗经验公式进行预测。预测所需的图表、公式及各种修正因子,可参照01-2%3#%4"%5%66&《陆地移动业务和固定业务传播特性(第一部分:陆地移动业务传播特性)》中的相关规定,预测基本步骤如下:%"确定地形、地物数据资料;$"确定基站和移动台的设计参数;&"计算接收点最低可用信号强度或接收机输入端最低可用信号功率;3"均衡上行和下行无线链路,如果两个方向上的覆盖不能得到平衡,应确定控制覆盖范围的方向;!"利用’()*)+,基本传播曲线、’()*)+,-.,/,传播损耗经验公式或其它校正后的传播模型预测中值场强;#"考虑覆盖区边缘无线可通率指标和各种干扰余量;4"确定基站覆盖区半径。#"$"3为了均衡上行和下行无线链路,扩大手机通信范围,通常可采用下列措施:%"基站采用分集接收;$"提高基站接收机灵敏度。在基站周围环境噪声小,天线与基站收发信机之间馈线较长时,可设置塔顶放大器;&"采用不同增益的基站收、发天线,接收天线可选用高增益定向天线。#"$"!对于需要覆盖而增设基站不经济或不方便的局部区域或基站区内的盲区,可采用直放站来满足覆盖要求。#"$"#无线直放站的设计应满足第3"%"4条或第3"%"7条调关于干扰指标的要求,并结合所选用的设备情况,考虑延时影响和收发隔离度指标。#"$"4对于集群通信共网,位于省界-地市行政区边界的基站应避免采用全向—!%4— 站或高山站,注意调整基站天线高度、方向和俯仰角,将边界基站的覆盖范围限制在本地区内,并进行必要的频道配置协调。!"#无线容量设计!"#"$基站数量应根据集群通信网工程期内容量要求、覆盖范围要求、用户密度分布、基站链路预算和地形地物等情况具体确定。!"#"%基站设备配置应以近期各种业务需求为基础,兼顾中远期业务发展的需要。所选用的设备应具有较好的扩容能力和后续升级能力。!"#"#基站的信道配置应以实际的业务需求为基础,应考虑一对一调度通话、组呼调度通话、互连电话和各种数据业务对信道配置的影响。!"#"&对于开放数据业务的集群通信网,在数据业务量不大时,可不设专用数据信道,利用控制信道来传送持续时间短的数据信息。在数据业务量大时,可设置专用数据信道或捆绑多个时隙信道来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基站配置的频道数量应考虑业务信道数量和控制信道数量具体确定。对于模拟集群通信系统,每个基站配置的频道数宜在’(%)个之间。对于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每个频道有&个信道,体制(+)每个频道有#,!个信道。!"#"!在呼损制系统中,基站的话务量、信道数和呼损率之间的关系满足爱尔兰+公式,见公式(!"#"!)。#"#!!-(!"#"!)#"$!$-)$!式中:!.呼损率;".流入/个信道的话务量(012);#.信道数量。!"#"3在等待制系统中,基站的话务量、信道数和呼叫延迟概率之间的关系满足爱尔兰4公式,见公式(!"#"3)。#·!.&%(5&)-"’&"(#.")(!"#"3)#."($.!)(式中:6(57).等待时间大于7值的呼叫延迟概率;+.对应于呼损制系统的呼损概率;7.延迟等待时间(8);79.负指数分布的平均通话时长(8)。各种不同业务按当地网络统计值取定,对于集群调度通话79可取$’8(#)8;对于互连电话79可取3)8($’)8。!"#":集群移动交换机、控制中心设备应选用大容量、高处理能力的设备,其容量、端口配置应以工程满足期的业务需求为基础,要考虑本地集群用户及漫游集群用户的业务需求,并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 !"#"$为了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集群移动交换机、控制中心设备可考虑一定的备份,并有%&’—#&’的容量冗余。!"(频率配置及复用!"(")我国规定集群通信系统专用频段为*&&+,-频段,其频率范围、频道间隔、双工收发间隔、频率容差及发射带宽应符合表!"(")的规定。表!"(")*&&+,-频段的频率要求频率范围频道间隔双工收发间隔必要的发射带频率容差(+,-)(.,-)(+,-)宽(.,-)上行*&!/*%)%0(0基站1%2)&3!)!下行*0)/*!!%0(0调度台、移动台1#2)&3!)!!"("%频道配置应采用互调最小的等间隔频道配置方法。!"("#频道配置应考虑本期工程的合理性,兼顾将来网络发展新增基站频道配置的合理性。!"("(对于集群通信专用网,在区域网内应进行统一的频道分配和协调。对于集群通信共用网,在各省、地(市)区交界的地方,应进行频道分配的协调,避免相互之间产生干扰。!"("0规模较小的集群通信网一般不考虑频率复用。对于较大规模的集群通信网,若可用的频道数量有限,服务区超过一个基站覆盖范围而需要设置多个基站或用户数量较多,频道数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考虑采用频率复用方式。!"("!频率复用应满足第(")"4或第(")"*条的要求,同频复用距离可按公式(!"("!)计算。"3#(&)!!$(!"("!)#式中:53同频复用距离(.6);73基站覆盖半径(.6);83同频干扰保护比,一般8取)*9:(调度通话)、%&9:(互连电话)。!"("4在工程设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频率复用方式。)"对于带状服务区,可采用#2)频率群复用方式;%"对于面状服务区,可采用)%2)或42#频率复用方式。在具体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基站设计参数、地形条件和频道配置,对载干比进行核算,并根据核算结果,决定是否采取措施以满足同频道干扰保护比的要求。!"("*在工程设计中,可利用地形、地物的地理隔离作用,满足同频道干扰保护比的要求,实现频率复用。!"("$设计中应充分利用频率资源,合理指配频率及频率复用,提高频道的利用率。—0)$— !"#天馈线系统设计!"#"$基站的天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天线的安装高度由无线覆盖区设计决定;%"天线安装位置应避开周围#&’以内的高层建筑物、广告牌、高塔和地形地物等的阻挡;("基站采用空间分集接收天线时,相邻天线应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间距不宜小于)’;)"天线安装在铁塔上时,为避免塔体对天线方向性图的影响,全向天线应安装在塔顶位置,定向天线可安装在塔身侧面,离塔身距离不应小于%"#’。!"#"%基站的馈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基站馈线通常采用*+,”的射频同轴电缆,在馈线长度超过!&’时,可考虑采用#+)”的射频同轴电缆。在馈线与天线、基站收发信机连接处采用$+%”软跳线;%"馈线在室内应沿电缆走线架安装,不应直接敷设在地面或墙壁上;铁塔上安装馈线时,应沿上塔爬梯一侧安装;("馈线加固应均匀稳定,相邻两固定点间的距离为:馈线垂直敷设宜$"#’-%’,水平敷设宜$’;)"馈线在转弯处的曲率应符合产品规定的最小曲率半径要求。!"!同步要求!"!"$在数字集群通信网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时,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时钟应与公用电话网的时钟相同步,可根据设备情况采用主从同步或./0同步方式。!"!"%在采用主从同步方式时,集群通信网的数字同步基准可从与之相连的同一城市内时钟等级较高的交换局间的中继码流中提取,也可从012干线设备的外同步时钟接口提取时钟信号,时钟的等级不应低于三级。!"!"(数字集群通信网中各网元的时钟应具有相应的等级,各级时钟应满足31+4#&,56%&&#《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移动交换机、基站控制器(或控制中心)与基站之间的数字链路可作为同步链路使用。*中继线路、信令方式和接口要求*"$中继线路*"$"$对于模拟集群通信网,控制中心与基站之间、控制中心与区域控制中心之间、控制中心与市话端局或用户交换机之间的中继线路应采用标称比特速率为%"&),78+9或$##78+9的数字型传输线路。—#%&— !"#"$对于数字集群通信网,基站控制器与基站之间、移动交换机与基站控制器之间、移动交换机与市话端局或用户交换机之间的中继线路应采用标称比特速率为$"%&’()*+或#,,()*+的数字型传输线路。!"#"-中继线路宜优先采用光传输线路,并形成自愈保护环,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中继线路应尽可能利用本部门已有的专用传输线路,也可考虑租用公用电话网中的传输线路。!"#",微波中继传输线路的设计应满足./,%%&0#11&《数字微波(2/3部分)接力工程设计规范》和./*4,%’’0$%%,《同步数字系列(5/3)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光中继传输线路的设计应满足./*4,#%$0$%%,《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和./*4,%1,0$%%,《同步数字系列(5/3)长途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信令方式!"$"#模拟集群通信网内的无线信令、控制中心与基站之间的信令、控制中心与区域控制中心之间的信令以及集群系统与用户交换机或市话网之间的信令应满足67#,,-10#11,《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体制》的相关要求。!"$"$数字集群通信网内的无线信令、基站控制器与基站之间的信令、基站控制器与移动交换机之间的信令以及集群系统与用户交换机或市话网之间的信令应满足58*4##$$’0$%%%《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的相关要求。!"-接口要求!"-"#模拟集群通信网内各网元之间的接口、集群通信网与用户交换机或市话网的接口应满足67#,,-10#11,《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体制》的相关要求。!"-"$数字集群通信网内各网元之间的接口、集群通信网与用户交换机或市话网的接口应满足58*4##$$’0$%%%《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的相关要求。’编号与计费’"#编号方式’"#"#集群通信系统接入公用电话网的编号方式应符合69%%,0#11&《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接入公用电话自动交换网的接口技术要求》的相关要求。’"#"$集群通信系统以全自动中继方式接入市话端局时,应符合本地电话网的编号要求,并根据移动用户容量、占用端局交换设备的中继群容量,移动用户宜与端局用户统一等位编号。’"#"-集群通信系统以人工或半自动中继方式接入市话端局时,集群控制中心入中继线应纳入市话端局用户统一等位编号。集群通信网内移动用户号码可根据用—,$#— 户容量和发展要求,按第!"#"$条或第!"#"%条的要求具体确定。移动用户拨用户交换机用户或市话用户时,应以“&”或“’”作为拨号的字冠。!"#"$模拟集群通信网的移动用户编号方式应符合()#%%*’+#’’%《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体制》的相关要求。#"移动用户号码在调度网内,移动用户号码长度为,位,移动用户号码-.#./)#)/)*)$".#./-#&0’!,表示基站区号,后四位)#)/)*)$为移动用户号码。.#./-’’,表示全呼和组呼的字冠,后四位&&&&0’’’’为全呼或组呼的号码。/"移动用户识别码在调度网内,每一个移动用户被分配一个唯一的移动用户识别码。移动用户识别码不同于移动用户号码,识别码的长度为,位。识别码可与移动用户号码相对应,亦可因地制宜选用。!"#"%数字集群通信网的移动用户编号方式应符合1234##//!+/&&&《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的相关要求。#"体制(.)的编号要求5)移动用户号码每个移动用户可以分配一个单呼识别码和多个群呼识别码。移动用户号码可与短用户识别码相对应,也可因地制宜选用。移动用户单呼号码为*0!位,在同一调度网内,移动用户不用拨打移动网络码,只需拨打移动用户号码。移动用户群呼号码应至少能分为四级:小组、组、队、群。可以按照需要分配各级的号码位数。如:.)6789(:,(:为小组号码,89为组号码,67为队号码,.)为群号码。;)移动用户识别码移动用户识别码由三部分组成:移动国家号码(<66)=移动网络码(<>6)=短用户识别码(11?),共$!;@A。我国的移动国家码<66为“&!,”。移动网络码<>6由电信管理机构分配,共#$;@A。短用户识别码11?用来识别本网内移动用户的号码,由网络运营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共/$;@A。/"体制())的编号要求5)移动用户号码每个移动用户可以分配一个单呼识别码和多个群呼识别码。移动用户号码可与用户识别码相对应,也可因地制宜选用。在同一调度网内,移动用户不用拨打移动网络码,只需拨打移动用户号码。移动用户群呼号码应至少能分为四级:小组、组、队、群。可以按照需要分配—%//— 各级的号码位数。如:!"#$%&’(,’(为小组号码,%&为组号码,#$为队号码,!"为群号码。))移动用户识别码单呼用户识别码由两部分组成:调度应用处理器路由标记*单呼识别码。调度应用处理器路由标记用于识别无线子网络中的调度应用处理器。单呼识别码由管理名域的访问位置寄存器指配。群户用户识别码由+个字节组成。,-.计费方式,-.-/集群通信网在不接入公用电话网时,通话记录和计费方式可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确定。,-.-.集群通信网接入公用电话网的计费方式,应符合’&0012/334《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接入公用电话自动交换网的接口技术要求》中有关计费的要求,无线系统宜采用详细记录话单方式,以占用无线信道为原则进行计费。,-.-+在工程设计中,可配置对某些用户或用户组提供立即计费信息的设备。3设备选型3-0-/,005(6模拟集群通信系统设备应符合’"78/1,942/331《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通用规范》的相关要求;,005(6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设备应符合:;78//..,2.000《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的相关要求。3-0-.在组建集群通信共网时,应优先选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设备。3-0-+区域内联网的集群通信设备宜采用同一制式、信令及接口可以相互配合的设备,以便实现自动漫游和越区调度通信。3-0-4基站设备应具备无人值守性能,应能向操作维护中心传送环境、设备故障7告警等信息。3-0-1基站设备宜具有分集接收性能。3-0-<集群移动交换机或控制中心应考虑与公用电话网的接口要求,避免要求市话端局或用户交换机改动现有设备。/0局(站)址选择/0-/移动交换中心和控制中心/0-/-/移动交换中心、控制中心的局址选择应以满足网络规划和集群通信的技术要求为主,需要考虑传输、供电、机房建筑、运营维护和投资费用等条件综合确定。/0-/-.对于集群通信专用网,不宜建造移动交换中心、控制中心专用机房,—1.+— 可考虑与本部门用户交换机设在同一建筑物内。!"#!#$对于集群通信共用网,可建造移动交换中心、控制中心专用机房,便于日常维护和管理。!"#!#%在同一城市有多个移动交换机、控制中心时,考虑到网路安全和控制区域的划分,移动交换中心、控制中心的局址不应过于集中。!"#!#&除上述规定外,移动交换机、控制中心局址的选择应按’()*&""$+,""&《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基站!"#,#!站址应选择在规划设定的基站位置附近,以满足整体无线网络结构布置的要求,其偏离范围应以不影响频率干扰指标为原则,具体工程可灵活处理。!"#,#,站址宜选择在基站至基站控制器(或控制中心)的传输线路容易设置、有可靠电源可利用和交通便利的地方。!"#,#$站址宜选在地势较高、有适当高度的建筑物或铁塔可资利用的地方。如果建筑物高度不能满足基站天线的高度要求,应有房顶设塔或地面设塔的条件,并征得城市规划部门或土地管理部门的同意。!"#,#%站址周围应视野开阔,附近没有高于基站天线的高大建筑物阻挡。!"#,#&当站址选在民用建筑物内时,应根据站内所有设备的重量、尺寸及排列方式对楼面荷载进行核算,以便确定是否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站址宜选择在人为噪声和其他无线电干扰环境较小的地方,不宜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雷达站等附近设站。!"#,#.站址应选择在安全的环境内,不应选择在堆放有易燃、易爆材料的建筑物,以及容易产生火灾和有爆炸危险的工业企业附近。!"#,#/站址应有较好的卫生环境,不宜选择在生产过程中散发有害气体、多烟雾、多粉尘和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附近。!"#,#0除上述规定外,基站站址的选择应按’()*&""$+,""&《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局(站)设计要求!!#!机房建筑!!#!#!集群移动交换中心、控制中心生产用房可包括:!#系统交换和控制设备室,#监控室$#电力室%#电池室—&,%— 辅助生产用房可设置资料室、仪表室、维修室、办公室、维护人员值班室等。!!"!"#无人值守基站生产用房可只设一个设备室,整流设备、电池设备、传输设备与无线备安装在同一个房间内,蓄电池组应采用阀控式电池组。特殊情况下可考虑设置维护人员休息室和卫生间等。!!"!"$移动交换中心、控制中心和基站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移动交换中心、控制中心生产用房的抗震设计烈度,应满足比当地建筑抗震基本设计烈度再提高一度的要求。利用现有电信局房时,可按原局房的抗震要求。!!"!"&机房常用门应外开,门宽应大于!"&’,门上应安装保险锁以控制无权人员进入室内。!!"!"(基站设备室应靠近基站天线设置,以减小馈线损耗。!!"!")移动交换中心、控制中心和基站机房内的维护走道尺寸可按表!!"!")(或根据设备生产厂家的要求)确定。表!!"!")机房维护走道尺寸走道位置尺寸(’)设备机面与机面间!!"&设备机面与墙面间!!"#设备机面与机背间!!"#设备机背与机背间!!"*设备机背与墙面间!!"*!!"!"+集群通信主要生产用房的建筑要求可参照表!!"!"+确定。表!!"!"+主要生产用房建筑要求通信设备机房辅助生产机房项目监控室电力室电池室有人值守无人值守有人值守无人值守最低净高$"#,$"$$"*$"&$"#,$"$#"+,$"*(’)地面均布活负荷载!("*,!*"*("*("*,0"*)"*,!$"*一般要求(-./’#)水磨石、水磨石、半硬质塑半硬质塑水磨石、耐酸瓷砖、水泥砂浆、水磨石、地面材料料活动地板、地板料活动地地漆布耐酸涂料#半硬质塑料砖"板、地板砖"—&#&— 通信设备机房辅助生产机房项目监控室电力室电池室有人值守无人值守有人值守无人值守墙面、顶喷塑、调喷塑、调喷塑、调和漆、涂耐酸瓷油棚面的面和漆、涂和漆、涂喷塑、涂料料漆!层材料料料外开门,外开门,外开门,外开门,宽度不小宽度不小宽度不小宽度不小外开门,宽度不小门于!"#$,高度不小于!"#$,于!"#$,于!"#$,于&"’$于%"%$高度不小高度不小高度不小于%"%$于%"%$于%"%$!#&)%&&(水平面离!#&)%&&#&)-&(直+&)#&(水照明标准地面&"*$处),+&(水平面离立面离地平面离地.#)!&&(水平面离(!())#&(直立面离地地面&"*$面!",$面&"*$地面&"*$处)面!",$处)处)处)处)温度!-)%*#)+#!-)%*#)+##)+#!-)%*#)+#(/)"相对湿度*&0以下*&0以下*&0以下*&0以下*&0以下"机械通风或空调设置空调设置空调强制通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其他通风防尘要求严密防尘严密防尘一般防尘一般防尘一般防尘注:$利用旧机房进行改造的工程,机房楼面均布活荷载可不受表中数值的限制,设计时可根据设备的重量、底面尺寸、排列方式及原有机房建筑结构的梁板布置和配筋情况进行核算后确定。%如设备要求维护中需防静电破坏,应采用防静电的地面材料。!对于安装阀控式电池的电池室,地面、墙面和顶棚面与一般机房相同,不需要任何防酸、防氢气处理,通风也不必自成系统。"或根据设备说明书要求确定。!!"!"’移动交换中心、控制中心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为&"!#123)#&&123时,不应大于!%-45&67$;磁干扰场强不应大于*&&87$。!!"!"!&除上述规定外,集群通信系统的机房建筑设计应按9:7;#&&+<%&&#《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天线塔!!"%"!基站天线塔可采用自立式铁塔、拉线桅杆铁塔或2杆塔。天线塔应满足下列要求:—#%-— !"天线塔的位置和高度除应满足技术要求外,还应符合航空部门的有关规定,必要时在塔顶设置航空标志灯。#"在天线塔体的适当位置可设置操作平台和爬梯,以利于天线、馈线的安装、调测和维护。$"天线塔在无荷载时,中线垂直倾斜度不应超过塔高的!%!&’’。("金属天线塔应采取防腐措施,防腐年限不应低于$’年。!!"#"#房顶天线塔设计应考虑屋顶的承重要求。!!"#"$除上述规定外,天线塔的设计应符合)*%+,&,-!..&《微波铁塔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供电系统!!"$"!集群通信系统的交直流电源!"基站设备的电源交流:##’/,&’01直流基础电源:-(2/#"移动台电源固定台:交流##’/,&’01车载台:直流标称电压!#/移动台:直流标称电压,"#/,."3/,!#/,!$"3/!!"$"#基站电源必须保证#(小时连续供电,应设计一路可靠的市电电源供电,并配置蓄电池组,特殊地区可考虑配置备用发电机。!!"$"$除上述规定外,集群通信供电系统应满足)*%+!’&!-#’’’《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集群移动交换中心、控制中心和基站的供电设计应执行)*%+&’(’-#’’&《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防雷与接地!!"("!集群移动交换中心、控制中心、基站的接地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联合地网。联合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应满足表!!"("!的要求。表!!"("!集群通信系统的接地电阻要求类别类别接地电阻(!)备注移动交换中心!!控制中心!!!&年雷暴日小于#’天的地区基站!!’年雷暴日大于或等于#’天的地区!!"("#集群移动交换中心、控制中心、基站与市话局、用户交换机或微波站—&#,— 共用同一建筑物时,应采用与其共用同一地网的联合接地方式。!!"#"$天线塔的防雷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天线塔上应设防直击雷的接闪器,塔上的天馈线和其他设施应在其保护范围内。接闪器的雷电流引下线应专设,材料宜采用#%&#的镀锌扁钢,引下线应与接闪器、塔基地网相互焊接连通;’"天线塔上的天线支架、航空标志灯架、馈线走线架都应良好接地;馈线和塔灯控制线的金属外护层应在塔顶及进机房入口处的外侧就近接地,经走线架上塔的馈线,应在其转弯上方%"()*!)范围内作良好接地。当铁塔高度大于或等于+%)时,馈线的金属外护层还应在铁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在进机房入口处,馈线应对地加装馈线避雷器,塔灯控制线的每根相线均应分别对地加氧化锌无间隙避雷器,零线直接接地;$"天线塔位于机房建筑物旁边时,天线塔的地网与机房地网之间,至少应有两处(间隔$)*())相互焊接连通;当天线塔位于机房建筑物屋顶时,金属塔体和雷电流引下线应至少在两个不同方向与屋顶的避雷带焊接连通。!!"#"#机房屋顶的防雷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屋顶应设避雷带和避雷网,避雷带和避雷网应按,-./(%%$0’%%(《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屋顶装有天线、天线塔、烟囱、风管或其他突出物时,应在其上部安装接闪器或架空避雷线,使屋顶上所有物体都在其保护范围内;$"由屋顶进入机房的电源线和太阳能电池缆线,应采用具有金属外护层的电缆,其金属外护层在进机房入口处,应就近与屋顶避雷带焊接连通,电缆内的芯线应在入口处一一就近对地加装避雷器。!!"#"(机房内所有通信设备及供电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避雷器的接地端子以及其他金属构件均应作保护接地,严禁作接“零”保护。!!"#"+引入机房的电力线路,宜采用地下直埋电力电缆,并按电力部门的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电力电缆的长度不宜小于(%米。在入户端电力电缆金属外护层应良好接地,三根相线及零线在进入交流配电设备之前,应对地加装相应等级的避雷器。!!"#"1引入机房的通信线路,宜采用地下通信电缆。电缆金属外护层、金属管道、电缆内的空线对在进站处应作良好接地。!!"#"2除上述规定外,移动交换中心、控制中心、基站的防雷接地设计应执行,-./(%320’%%(《通信局(站)防雷接地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环境保护!!"("!集群通信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各类影响,应符合,-(%$30!331《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2— 附录!"##$%&频段的频道分组!’#’(我国将"##$%&频段按)*+%&等间隔分为,##个频道,并将其分为三段。第一段:上行"#,$%&-"(($%&,下行"*($%&-"*,$%&第二段:上行"(($%&-"(,$%&,下行"*,$%&-",($%&第三段:上行"(,$%&-")($%&,下行",($%&-",,$%&每一段内共有)##个频道,分成(#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成.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个频道,小组内频道之间相隔.#个频道。第一段频道分组序号与频道号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第二段或第三段频道的)##个频道的分组序号和频道序号,仅在表!’#’(分组序号上加(#和)#,频道序号上加)##和.##。!’#’/频道号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可按公式!’#’/计算。上行频率0"#,’#()*1#’#)*2(34()($%&)下行频率0"#,’#()*1#’#)*2(34()1.*($%&)(!’#’/)表!’#’(频道分组序号与频道序号对应关系大组序号小组序号频道序号大组序号小组序号频道序号((,.(,"(,()(,(,((,,.,,",,(),,(,,))(,,(,(#(,(.(,("()),,,,,(#,,(.,,(",(,/((,*(,5(,(/(,(6(/(,,*,,5,,(/,,(6,./(,6(,(((,(*(,(5(./,,6,,((,,(*,,(5,(),.),"),()),(,)(6,.6,"6,()6,(,6))),,),(#),(.),(")))6,,6,(#6,(.6,("6)6/(),*),5),(/),(6)/(6,*6,56,(/6,(66./),6),((),(*),(5)./6,66,((6,(*6,(56(/,./,"/,()/,(,/(",.","",()",(,"))/,,/,(#/,(./,("/))",,",(#",(.",(""/"/(/,*/,5/,(//,(6//(",*",5",(/",(6".//,6/,((/,(*/,(5/./",6",((",(*",(5"—*)5— 大组序号小组序号频道序号大组序号小组序号频道序号"!,!!,#!,"$!,"%!"),!),#),"$),"%)$$!,%!,"&!,"!!,"#!$$),%),"&),"!),"#)!)’"!,(!,)!,"’!,"*!’"),(),)),"’),"*)!’!,*!,""!,"(!,")!!’),*),""),"(),"))"(,!(,#(,"$(,"%(""&,(&,)&,"’&,"*&$$(,%(,"&(,"!(,"#($’&,*&,""&,"(&,")&("&’"(,((,)(,"’(,"*(’$&,%&,"&&,"!&,"#&!’(,*(,""(,"((,")(!!&,#&,"$&,"%&,$&&附录+本规范的用词说明+,&,"在本规范的条文中,有关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三级写法:",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它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 集群通信工程设计规范(!"#$%&’()*&&%)(条文说明)+总则+,&,+我国规定-&&./0频段为集群通信的专用频段,考虑到有不少单位或部门在’%&./0或(%&./0频段建有集群通信专用网,而’%&./0或(%&./0频段集群通信网与-&&./0频段集群通信网有许多相似之处,故其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对于集群通信网的用户预测,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的预测模式,最基本的方法还是用户调查法。如:调查需要覆盖区域内有多少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有多少机动车辆等,然后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分析,根据工作需要移动台会分到哪一级人员、哪一级部门以及哪些特需人员,并据此预测近期用户数。也可以根据已开通集群通信网城市的统计数据,如集群用户普及率等,来预测本城市的集群通信用户数量。远期用户预测应根据网络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发展和覆盖面积规划进行。+,&,+&集群通信共用网由一个独立的运营公司或其他公共服务部门,以盈利为目的而经营的集群通信网,它向社会团体、公众开放,具有下述优点,因此应鼓励建设集群共用网。(+)共用频率资源,频率利用率较高;(*)共用覆盖区域,覆盖范围较大;(’)初期投资较低,运维成本较低;(()便于与有线电话网互连;(%)系统容量大,话务负荷分布较均匀;(1)有可靠的计费系统等。’设计总体要求’,&,+集群通信系统如果用于公用移动电话网,将不能有效发挥其频率利用率高、调度功能强等特点,会降低系统利用率,造成浪费。’,&,(由于移动用户与有线用户通话时间远长于调度电话,全双工移动用户间—%’+— 的通话需要占用两条无线信道,所以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应限制接入有线电话网的移动用户及全双工移动用户数量。!"#"$集群通信网中大约有%#&的话务量发生在无线网内,但总有一些用户要与有线用户通话,所以集群通信专用网可与部门的有线电话网连接,也可直接接入公用电话网;集群通信共用网可直接与公用电话网连接,以充分发挥集群通信网的作用。’服务质量指标与业务模型’"!"(,’"!")各种业务的业务模型应根据实际网络的统计结果得出,本条给出现阶段我国调度电话和互连电话的业务统计结果。由于我国开展的数据业务较少,在集群通信网上开展的数据业务更少,缺乏可靠的统计数据,因此暂未给出数据业务的模型。*交换网络设计*")"+单区网的服务范围宜限于一个地(市)区的行政管理范围。当一个集群通信网的服务范围限于一个中、小城市时,一般应考虑建设单区单基站网;当服务范围为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一般应考虑建成单区多基站网;当需要建立覆盖全省或某一地区公路、河流的指挥调度网时,一般应考虑建成区域网。在某一单区网容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考虑小区分裂,将单区单基站网扩展成单区多基站网。*")"$为了解决较大范围内集群通信区域网的建设,建议在工程设计前,应作出整个区域的网络规划,以便分期建设的单区网能够服从统一规划的要求。*")",,*")"%根据技术体制的规定:对于集群通信网,单区网内只能设一个移动交换机(或控制中心),并在移动交换机(或控制中心)处接入有线电话网,不考虑多点入网;区域网内可设一个或多个区域控制中心,区域控制中心负责整个区域的控制和管理,区域控制中心一般应与主管部门设在同一地点,并尽可能设在省会城市或地(市)政府所在地。*"!"+越区调度通信和漫游通信有两种通路组织方式:一、经公用电话网转接;二、在单区网移动交换机(或控制中心)之间设置中继线路。第一种方式在长途移动业务量不大时,租用长途电信电路可减少初期建网投资;第二种方式适用于利用本部门已有中继线路的情况。—*!)— !无线网络设计!"#无线网设计流程!"#"#无线网络设计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本条仅给出了基本的设计流程。实际工程设计中,在进行完系统仿真评估后,如果发现网络不能满足设计目标的要求,应返回步骤$,调整网络初始建设方案,重新进行第$至第%步的工作,直至满足设计目标的要求。!"#"&设计目标包括覆盖目标、容量目标、质量目标和投资费用目标,在工程设计中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情况、市场需求和建设单位可能投入的费用,考虑到现网的覆盖(或初期建网考虑最小覆盖需求)和网络的可持续发展,综合确定设计目标。!"&无线覆盖设计!"&"#由于我国集群通信网主要用于调度通信,用户密度相对较小,用户活动区域较大,为了尽量减小投资,在可能的情况下基站覆盖应采用大区制。!"&"$不同的传播模型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必要时可在典型环境下进行现场模拟测试,对传播模型进行校正。在进行初始网络方案制定时,可用链路预算和校正后的传播模型进行基站覆盖范围的估算。在进行系统仿真时,需要利用专用的数字地图和集群通信网络规划软件进行基站覆盖区的预测。!"&"’在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取本条提出的多种解决措施中的一种或多种措施的组合。!"&"(,!"&"!直放站是无线覆盖的辅助手段,可用来覆盖地下停车场、隧道、山区和高速公路等区域。直放站分为无线直放站和光纤直放站,在进行无线直放站设置时,应注意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要求。对于多级串接的无线直放站或光纤直放站应考虑时延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无线容量设计!"$"#基站数量估算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考虑覆盖受限:根据覆盖区域要求和每个基站覆盖范围,确定满足覆盖要求需要的基站数;(&)考虑容量受限:根据容量要求和每个基站最大提供的容量,确定需要的基站数。考虑到用户分布不均匀和地形地物等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上述计算结果进行调整。!"$"$,!"$"’,!"$"(根据用户话务密度分布和仿真计算得到的各基站覆盖范围,计算基站各小区可能吸收的话务量,根据爱尔兰)或爱尔兰*公式进行业务信道估算,再考虑控制信道后,就可以得到需要配置的载频数。对于不同的业务类型,需要考虑业务的时间波动性、区域波动性和突发性,对网络中各种设备容量配置的影响。—($$— !"#"$移动交换机、控制中心的容量和端口设置应考虑适当放大,为将来发展留有余量,这样的设置投资费用增加不大。在系统应急扩容或扩容割接时,只需增加基站、中继线路和频道即可,可减小对网络结构和网络性能产生的影响。!"%频率配置及复用!"%"&现阶段我国集群通信使用$’’()*专用频段,实际中调度专用网也可能使用#+’()*或%+’()*频段,如果使用这些频段,应符合我国无线电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我国将$’’()*频段中第&,&’大组中的-’’个频道分配给了军队使用,将第-&,#’大组的-’’个频道,分配给了各省(市)、自治区自行管理,并将另外一部分分配给了其他专业部门,!’’个频道已基本分配完毕,相应调配的余地不大。因此,设计集群通信网时,建设单位应事先向主管部门提出频率申请,落实频道的数量和具体数值。!"%"-根据../01’&报告,$’’()*集群通信网采用互调最小的等间隔频道分配方法。根据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要满足发射天线合路器隔离度指标和插入损耗尽量小的要求,相邻使用频道的最小间隔在+’’2)*左右,即相隔-’个频道。当基站需要配置的频道数不超过+个时,可选用一个小组内的频道,收发各一根天线或收发共用一根天线。当需要配置的频道数大于+个而不超过&’个时,可采用&、-小组或#、%小组频道的组合,通常选择收发各一根天线。当使用的频道数大于&’个而小于-’个时,可采用&、-组合和#、%组的&’个频道分别使用&根发射天线,-’个频道共用一根接收天线。这种频道分配方法,既能满足大中容量通信网的要求,也适应小容量通信网的要求,频率的利用率也比较高。!"%"!,!"%"3满足同频道干扰保护比!&$45要求时,6应!#"$-7;满足同频道干扰保护比!-’45要求时,6应!%"&37。对于三频率群复用,在相邻覆盖区的交叠深度为’"-37时,计算得到68+"-7,满足同频道干扰保护比的要求。由于具体工程的地形条件、天线高度变化较大,所以应该进行干扰核算。!"+天馈线系统设计!"+"&空间分集接收是利用信号空间多径传播的差异,使接收场强的相关性变小。经过测试和统计,../0建议为了获得满意的分集接收效果,两天线间距应大于’"!个波长,并且最好处在!9%的奇数倍附近。考虑到集群通信收发可能共用一根接收天线,天线之间要保持适当的隔离度,因此建议空间分集接收天线间距应不小于%米。3中继线路、信令方式和接口3"&"#控制中心与基站之间、基站控制器与基站之间的中继传输线路,通常采—+#%— 用星形、链形和环形的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现有传输网情况、基站分布和中继线路容量需求,具体确定采用何种方式。!编号与计费!"#"$对于进行商业经营的集群通信网,可考虑为短期租机用户或用户组提供立即计费的设备,以便租机完成后能立即结算话费。%设备选型%"&"#数字集群通信网具有质量好、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对数据业务适应能力强、网络管理和控制灵活、适于较大规模无线调度网,因此应优先选用数字集群通信设备。在发展数字集群通信的同时,对模拟集群通信也不能忽视,对于一些小型的、本部门使用的集群通信专用网,选用技术更成熟、总费用较低的模拟集群通信系统也是可行的,在我国模拟集群和数字集群还将共存一段时间。’&局(站)址选择’&"’"(在同一城市如果设有多个移动交换机或控制中心,考虑到网络安全、控制区域的划分以及传输线路的引接,应将移动交换中心或控制中心的局址分散设置。’&"#")对于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无线电台应根据电台参数,计算其所产生的谐波或杂散辐射干扰和互调干扰、阻塞干扰,在满足干扰标准下确定与基站应保持的距离。’’局(站)设计要求’’"’"!在确定机房楼面活负荷载时,必须考虑阀控式电池进入机房后,引起机房楼面活负荷载值的增加。’’"#"’自立式铁塔占地面积少,较适合市区或房顶建塔;拉线桅杆塔经济,较适合地多人少、山顶设塔的情况。天线塔上的操作平台,是为了便于施工、安装调测及维护而设置的,也可用于安装天线。’’"("),’’"("*进入机房的通信线路和电力线路是引入雷电流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求各类缆线应采用地下入站方式,并根据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固定无线接入工程设计规范()*+,%-#%.!--%)/总则/$-$/本规范适用于#$%&’0固定无线接入工程的安装设计,其他频段点对多点固定无线接入工程设计亦可参照执行。/$-$!#$%&’0固定无线接入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满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满足行业技术政策和技术体制的要求。/$-$#工程设计应从实际出发,进行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1设计应与通信发展规划相结合,在调查和预测近期用户的基础上,做好系统网络设计,兼顾远期发展和扩容的可能。/$-$%设计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施,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2设计中应选用定型产品,其性能必须符合信息产业部发布的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并经有权单位检测合格。/$-$"工程设计中采用的设备应满足信息产业部通信设备入网标准。未获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通信设备入网许可证的设备不得在工程中使用。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烈度以上(含"烈度)地区公用电信网中使用的设备,应当经过电信设备抗震性能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抗震性能检测,未获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通信设备抗震性能合格证的不得在工程中使用。/$-$3设计中应合理利用频率资源,重视环境保护。/$-$4设计应满足建设单位提出的覆盖目标、容量目标、质量目标和成本目标等建设目标的要求。/$-$/-设计中应考虑数据业务发展对网络结构、网络容量配置和网络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业务模型。/$-$//本规范与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相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规范为准。/$-$/!如执行本规定个别条文有困难时,在设计中应提出充分理由并经主管部门审批。—%#2— !引用标准与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本规范的引用标准与文件如下:$"%&’($$)*+!##$《接入网技术要求———,")-./固定无线接入》!"%&’($$01+!##!《接入网测试方法———,")-./固定无线接入》,"-2’($34$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陆地移动业务和固定业务传播特性第三部分:视距微波接力通信系统传播特性》3"%&)$#3+!##,《0##’$*##5./(&56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3+$003《数字微波(7&.部分)接力通信工程设计规范》,系统结构,"$系统组成,"$"$,")-./固定无线接入系统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中心站、终端站和网管系统。,"$"!中心站系统负责进行终端站的覆盖,并提供骨干网络接口。中心站设备可分为室内单元、室外单元、天线和连接室内室外单元的中频电缆四个部分。室内单元包括与骨干网络的接口模块、基带信号处理模块、调制解调模块等。,")-./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一般采用扇区天线与室外单元一体化安装,室外单元主要包括高频微波收发信机。,"$",终端站的设备与中心站相比结构基本类似。区别主要在于终端站的室内单元提供用户网络接口(89:);终端站一般采用口径很小的微波定向天线。,"$"3网管系统具有系统配置、业务管理、告警和故障诊断、性能分析、安全管理等功能,是,")-./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网络管理一般基于;957网络管理协议,通过专用帧进行网管信息的传输。,"!参考模型,"!"$,")-./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参考模型如图,"!"$:—),1— 图!"#"$!"%&’(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参考模型)一般技术要求)"$双工方式)"$"$!"%&’(固定无线接入系统采用的双工通信方式既有*++也有,++。根据我国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目前工程设计中宜采用*++方式。)"$"#我国尚未制定基于,++技术的!"%&’(固定无线接入设备技术要求。)"$"!应充分重视,++系统对业务时延与时延抖动的控制能力。)"#多址方式)"#"$!"%&’(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多址接入方式目前有,+-.和/+-.两种。)"#"#可提供商用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有基于.,-承载平台的,.,-本身对多业务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同的多址方式对用户端容量(或可称为带宽)的影响是不同的。系统—%!0— 带宽由各用户端共享,用户端带宽是动态的(一般来说是保证最低带宽,峰值带宽受其它用户业务量影响)。!"#空中接口与协议!"#"$由于目前#"%&’(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空中接口的标准化工作正在进行中,因此目前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空间接口都是各厂商开发的专用接口。!"!工作频段!"!"$根据)*+,$$%-./00$《接入网技术要求———#"%&’(固定无线接入》,#"%&’(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工作频段为#!001’(2#%#01’(。!"!"/该工作频段主要技术参数如下:中心站发射频段:#!001’(2#!#01’(;终端站发射频段:#%001’(2#%#01’(;收发频率间隔为$001’(;基本频道带宽为$"3%1’(、#"%1’(、31’(、$!1’(,可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将基本信道合并使用。!"!"#各频道带宽条件下的频道中心频率如下表:表!"!"##"%&’(固定无线接入4**方式频道配置表序号基本信道单元带宽信道对数中心频率计算公式56(下行)7##8/"%9$!6(67$、/)1’($$!1’(/对56:(上行)7#!8/"%9$!6(67$、/)1’(56(下行)7##8;936(67$"""""""!)1’(/31’(!对56:(上行)7#!8;936(67$"""""""!)1’(56(下行)7##83"3%9#"%6(67$"""""""8)1’(##"%1’(8对56:(上行)7#!83"3%9#"%6(67$"""""""8)1’(56(下行)7##8-";/%9$"3%6(67$"""""""$-)1’(!$"3%1’($-对56:(上行)7#!8-";/%9$"3%6(67$"""""""$-)1’(!"%调制方式与载波带宽!"%"$根据)*+,$$%-./00$《接入网技术要求———#"%&’(固定无线接入》,目前#"%&’(固定无线接入系统采用的调制方式不作强制要求。!"%"/调制阶数越高。频谱利用率越高,但同时覆盖范围和抗干扰能力将下降。!"%"##"%&’(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宜采用的载波带宽为#"%1’(或$"3%1’(。!";上下行数据带宽—%#8— !"#"$%"&’()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由于采用不同的载波带宽和调制方式,上下行的数据带宽不尽相同。!"#"*有些系统采用对称的上下行数据带宽,有些系统采用不对称的上下行数据带宽。!"#"%上下行数据带宽之和称为吞吐量。!"#"!不对称的上下行数据带宽有利于数据业务,对称的上下行数据带宽灵活性强。!"+多扇区蜂窝覆盖!"+"$%"&’()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普遍采用多扇区蜂窝覆盖方式组网。!"+"*多扇区蜂窝覆盖可有效利用频率,扩大系统容量。!"+"%%"&’()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根据采用天线的不同,可划分为$&,、**"&,、%-,、!&,、#-,、.-,的扇区。!"+"!工程建设初期宜采用.-,或#-,的扇区。!"/视距传输!"/"$由于%"&’()固定无线接入系统采用高频微波传输信号,因此有严格的视距传输要求。!"/"*中心站与终端站之间必须视通。!"/"%微波线路余隙应大于第一费涅尔区半径。!".动态数据带宽分配!"."$由于%"&’()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支持的业务大多数具有上下行不对称和业务突发性强的特点,因此目前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普遍支持动态数据带宽分配。!"."*根据设备制式的不同,动态数据带宽分配的方式也不同。下行数据带宽的动态分配得到普遍支持。!"."%实现动态数据带宽分配主要有基于帧、基于信元等技术。!"."!对数据业务,动态带宽分配带来的带宽增益比宜按!:$0$-:$。!"."&%"&’()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工程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动态带宽分配。!"$-自动发射功率控制!"$-"$为降低干扰发生的概率及提高频率复用效率,%"&’()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普遍采用上行知道发射功率控制技术,即1234技术。!"$-"*工程建设设备选型时,必须采用1234技术。!"$-"%根据5672$$&/8*--$《接入网技术要求———%"&’()固定无线接入》,目前1234技术的动态范围和调整速度没有强制要求。!"$$网络接口!"$$"$%"&’()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网络侧接口由中心站设备提供,一般为—&!-— !"#$"#%&’()%*接口,+&或&,’&,,-!$+%"接口。此接口用于与骨干网络连接,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通过传输系统与城域网边缘路由器或交换机连接。./&&/0*/1234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用户侧接口由终端站设备提供,接口的种类和数量根据设备不同差异较大。一般普遍支持&,-!$+%"接口。./&&/*工程建设设备选型时,采用的中心站设备应支持&,’&,,-!$+%"接口。./&&/.工程建设设备选型时,采用的终端站设备应支持&,-!$+%"接口。./&0性能指标./&0/&业务连接的差错性能指标、时延指标、!"#56$指标等参见78’"&&19%0,,&《接入网技术要求———*/1234固定无线接入》。./&0/0根据78’"&&19%0,,&《接入网技术要求———*/1234固定无线接入》,:;业务性能指标待定。./&0/**/1234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工程设计应重点考察系统可用度指标。./&0/.*/1234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可用性设计目标,包含传播因素和设备因素,应不低于下面的指标。&/中等质量应用:年可用性<&?/*%&<<*《陆地移动业务和固定业务传播特性第三部分:视距微波接力通信系统传播特性》,?234以下频段的雨衰很小,在工程设计—1.&— 中可忽略。!"#频率配置与复用!"#"$各厂商推荐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配置与复用方式不尽相同。!"#"(在建设#"!%&’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时,宜在拟用系统支持的频率复用模式的原则指导下,根据各种实际情况,分工程前期的频率规划与工程后期的网络优化调整两个步骤来实现#"!%&’固定无线接入系统频率的合理配置。!")#"!%&’固定无线接入系统覆盖预测!")"$#"!%&’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视通要求决定了覆盖预测就是要估计系统视通要求对可通率的影响。!")"(可通率的定义为:中心站覆盖区域内与中心站可视通的建筑占覆盖区域内所有建筑的百分比。!")"#为避免系统内干扰,个别扇区应通过中心站发射功率控制、天线下倾等方法控制覆盖半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可通率宜由专用规划软件和电子地图进行预测。但如果不具备条件可对重点中心站采用作图法进行简单预测。!"!*+业务等效带宽!"!"$#"!%&’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网络设计时,宜考虑系统普遍采用动态数据带宽分配、且系统具有统计复用功能和*+业务的上下行不平衡性和突发性等原因对*+业务进行带宽等效。!"!"(#"!%&’固定无线接入终端站应具有$,-./01203456753接口,此类业务建议保证最低数据带宽为(89:;。!"<网络同步与定时!"<"$#"!%&’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基准时钟源与同步性能要求参见=>:2$$!?1(,,$《接入网技术要求———#"!%&’固定无线接入》。!"<"(在工程建设中,#"!%&’固定无线接入系统设备同步方式建议如下:$"传输设备:除与基准时钟源共局房的传输设备采用基准时钟源提供的同步信号外,其它传输设备都从线路信号中提取定时。("交换机:路由器:从来自传输设备的线路信号中提取定时。#"中心站:从来自传输设备的线路信号中提取定时。)"终端站:通过系统内部运行机制提取时钟定时信号。!"@网管系统!"@"$目前#"!%&’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网管系统一般为网元管理系统。!"@"(通过内部专用一对多信道进行中心站与终端站的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故障管理。—!)(— !"#"$网络管理系统功能要求宜如下表!"#"$:表!"#"$网络管理系统功能要求表序号项目标准与要求%网元管理方式采用&’()协议支持多用户使用,可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等级密码,只有一*安全管理个系统管理员可修改数据,其他用户只能浏览可连续监测网络性能,对无线链路、单板、扇区、中心站、$差错报告终端站的异常状态可用不同颜色指示,具备事件的转存能力+故障定位状态异常的单板、扇区、中心站、终端站采用不同颜色显示!配置功能可以配置中心站、终端站设备参数动态显示中心站、终端站的各个调制和解调单元的比特差错,流量统计率,动态显示收发信元数,刷新时间最小为,-秒系统有备份方式:磁带机、硬盘备份,具备部分数据的自动#系统数据备份备份和全部数据的手动备份功能.系统板热插拔热插拔功能正常中心站、终端站设备的配置参数存储在01234芯片中,掉电后/系统掉电保护系统可自动恢复正常%-软件升级可通过网管对远端设备进行软件升级!".业务实现!"."%56789687接入,用户驻地网(:)’)通过本工程远端站,经本工程无线网络接入建设单位城域网通过5&)接入56789687。!"."*;<’互连=>)’,局域网互连存在以下两种方式:%":如设备基于)’局域网互连有一方不在本系统建设范围之内,互连双方在用户端路由器之间建—!+$— 立!"#"$,经本系统和广域网实现局域网互连。%&’&(!"电话,在)*$互连的基础上,通过!"电话软件可实现实现"+,-.,"+的!"电话,同时也可通过!"电话网关、!"电话服务器和关守实现"/.01,-.,"/.01的!"电话。商用!"电话应根据电信业务经营者!"电话骨干网的具体情况,(&%234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提供用户到#.!"网关的业务接入。%&’&5会议电视有两种类型:3&(67会议电视系统和3&(6(会议电视系统。如用户需要3&(67会议电视系统,宜采用带宽出租的方式实现8+9之间的:;电路连接;如用户需要3&(6(会议电视系统,宜基于局域网互连,实现!"连接,以实现3&(6(会议电视系统。%&’&%专线接入<带宽出租,如系统支持*=8技术,建议用*=8"#++>?(**);)实现,否则采用(&%234无线接入系统本身支持的:;电路连接方式。%&@系统扩容和升级%&@&;工程扩容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扩容:;&扇区分裂6&叠加可用频率(&增加中心站%&@&6在网络建设初期宜优先考虑增加中心站的扩容方式,在网络建设后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扇区分裂或叠加可用频率的方式进行扩容。%&@&((&%234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可能的升级方向为,符合!:::’76&;A协议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在工程建设初期宜优先考虑具有向!:::’76&;A协议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升级能力的设备。A局、站址选择A&;交换中心和网管中心A&;&;交换中心和网管中心的局址选择应以满足网络规划和通信的技术要求为主,需要考虑传输、供电、机房建筑、运营维护和投资费用等条件综合确定。A&;&6不宜建造移动交换中心、控制中心专用机房,可考虑与城域网核心机房或传输机房设在同一建筑物内。A&;&5在同一城市有多个交换中心和网管中心时,考虑到网路安全和控制区域的划分,其局址不应过于集中。A&;&%除上述规定外,交换中心和网管中心局址的选择应按BC<=%77(,677%《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A&6中心站A&6&;(&%234固定无线接入中心站的站址选择要求同BC%;75,677(@77<;’77—%55—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设备配置要求*(+(,系统容量与设备配置应首先满足目标用户的接入带宽需求,同时兼顾到远期业务发展的需要。*(+()选用设备应具有良好的扩充性和在线升级能力。*(+(-选用定型产品必须具有设备入网证和型号核准证。*(+(.设备功能、性能指标必须满足/%0$,,123)++,《接入网技术要求———-(14"#固定无线接入》的相关要求。2中心站设计要求2(,机房建筑2(,(,-(14"#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中心站机房建筑要求同/%1++.3,55.《数字微波(6%"部分)接力通信工程设计规范》1(.的要求。2()供电系统2()(,-(14"#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中心站供电系统要求同/%0$,,123)++,《接入网技术要求———-(14"#固定无线接入》,)(,的要求。2(-设备布置2(-(,-(14"#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中心站设备布置要求同/%1++.3,55.《数字微波(6%"部分)接力通信工程设计规范》1(*的要求。2(.接地与防雷2(-(,-(14"#固定无线接入中心站接地与防雷要求同/%1,+.3)++-5++0,2++!"#《$%!&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5环境保护5(+(,-(14"#固定无线接入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各类影响,应符合/%1+-53,55*《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1.1—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0!$$1)&总则&2$2&本设计规范适用于#$$%&"$$’(3*+’,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工程的安装设计,其他移动通信网的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其网路组织、使用频段、编号等按相关规定执行。&2$2!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工程设计必须贯彻“中国技术政策”中的通信技术政策要点和信息产业部的相关技术政策、技术体制,以及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21设计必须密切结合我国通信发展的实际,合理利用频率资源,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2$2/设计应在充分调查和预测用户需求及运营维护需要的基础上,做好网路设计,解决数字移动通信设计中遇到的新问题,适应用户不断增长和自动漫游通信的需要。&2$2.在设计45’#$$%&"$$双频网时,要充分考虑到&"$$’(3频段上的空间传播特性,研究45’#$$%&"$$系统的组网结构。一般情况下,45’&"$$系统应以承载市区高话务量为主要目标。&2$26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数据业务对网络结构、容量及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并建立数据业务模型。&2$27在设计中,宜利用现有的市政、电信设施,努力降低工程造价。&2$2"设计中选用的主要设备,其性能必须符合信息产业部相关规范和进网许可要求。&2$2#设计应有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精心设计,提高经济效益。&2$2&$本设计规范与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办理。&2$2&&在特殊条件下,执行本设计规范中的个别条款有困难时,设计中应充分论述理由,提出采取措施的报告,呈主管部门审批。—./6— !名词术语"#$:"%%&’’#()*+$,-&接入点名"./:"0+1(2)3,+)(*/&*+&2鉴权中心456:4,’&7,*852&90&*%:6(;;)*<基带跳频4=:4(28&2=,+&>,:边界网关4?/:4,’&?+,+)(*/(*+2(@@&2基站控制器4A?:4,’&A2,*’%&)B&2?+,+)(*基站收C发信台/DE:/,@@D&+,)@E&%(28呼叫详细记录/=:/1,2<)*<=,+&>,:计费网关/?F):/(8)*&2/(*+2(@动态功率控制DAH:D)’%(*+)*0(0’A2,*’-)’’)(*不连续发射IJE:I90);-&*+J8&*+)+:E&<)’+&2设备识别寄存器56:52&90&*%:6(;;)*<跳频==?$:=,+&>,:=#E??0;;(2+$(8&网关=#E?支持节点=K?/:=,+&>,:K(7)@&?>)+%1)*@&B&@?)<*,@)*)+%1)*(2LA)-(+(%(@网络时间协议OK/:O;&2,+)(*,*8K,)*+&*,*%&/&*+2&操作维护中心#/.:#,%L&+/(*+2(@.*)+(=#E?)(=#E?)分组控制单元?//#:?)<*,@)*)+%1=#E??0;;(2+$(8&服务=#E?支持节点?K?/:?1(2+K&’’,<&?&2B)%&/&*+&2短消息中心—RQP— !!":!#$%&’#!(&)’*&+,"-&+)业务交换点!.":!&,+/0&+,.$/+12#$"-&+)信令转接点.3!4:./+5#63-7&0#!(&)’*&+,4#+)#$移动汇接中心89::8&1&)9-’/)&-+:#,&1)#$拜访位置寄存器;<=>:;<&+/$?@>A/)#$+/$?两个二元一个四元线路码B网络设计的一般要求BC=C=DEEF=GEE3HI.J3K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以下简称L!3DEEF=GEE移动网)采用L!3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组网,由移动交换子系统(M!!)、基站子系统(-$消息时,一条信令链路单向正常负荷为24*;<=,最大负荷为241;<=。但对于既传送#9$消息、也传送&-$等消息的信令链路,其信令链路的负荷应根据设备的信令终端设备的实际情况来取定。对于(&678信令链路,一条信令链路单向正常负荷为24(;<=,最大负荷为24*;<=。为了便于信令链路间负荷分担,各节点间的信令链路数量应根据计算结果并按(?或*的倍数向上取整。()为保证信令网的安全性,同一信令链路组中至少设置两条信令链路,即每个"$与一对%"#$或!7%"#$间至少设置两条信令链路,至同一方向的信令链路应尽—,,,— 可能采用分开的物理通路。!!"#$%高速信令链路的使用原则&)!"#$%高速信令链路宜用于信令业务量较高的’()*与+()*间、+()*与+()*间及大容量(*(主要是"(,、+’-、("(,等)与()*间。!)当(*间采用.*,寻址方式且与一对()*间的信令链路数量需求超过&/条时,或(*间采用0)寻址方式且与一对()*间的信令链路数量需求超过1!条时,宜在(*与()*间采用!"#$%信令链路。1)当’()*与+()*、+()*之间采用.*,寻址方式且’()*与一对+()*及两个+()*间的信令链路数量需求超过&/条,或’()*与+()*间采用0)寻址方式且与一对()*间的信令链路数量需求超过1!条时,宜在’()*与+()*间及+()*间采用!"#$%信令链路。2)信令网中同时存在/23#$%和!"#$%信令链路的情况下,应在同一链路组中使用相同速率的链路,同时也应在采用负荷分担的链路组中使用速率相同的链路。24242消息传递部分(")*)路由的选择原则:&首先选择正常路由,当所有正常路由故障不能使用时,再选择替换路由。!信令路由中具有多个替换路由时,根据优先级别顺序选择。1在正常或替换路由中,若有采用负荷分担方式的同一优先等级的多个路由(5)时,则每个路由承担整个信令负荷的&$5,若负荷分担的同一优先等级中一个信令链路组故障,应将业务倒换到采用负荷分担方式的其它信令链路组。若采用负荷分担方式的一个路由故障,应将信令业务倒换到其它路由。24246信令转接控制部分((,,*)寻址方式&同一本地网内(*间(,,*消息寻址宜采用.*,寻址方式。但当(*间采用准直联方式且信令业务量较大时,在不具备条件采用!"#$%信令链路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同一链路组信令链路数量不能超过&/条的限制,也可采用0)寻址方式。!省内不同本地网(*间(,,*消息寻址宜采用0)寻址方式,由’()*负责0)翻译,采用一次0)翻译的方式,即由发端信令点所连’()*直接翻译至目的点。1不同省(*间(,,*消息寻址宜采用0)寻址方式,由+()*或未设+()*省的’()*负责0)翻译,采用两次0)翻译的方式,即由发端省+()*或’()*翻译至终端省+()*或’()*,再由终端省的+()*或’()*翻译至本省(*。2424/信令链路组织原则&为了便于信令链路管理,减少网络环节,在传输能够满足需求的条件下,(*与()*间、()*间的信令链路应尽可能通过专用!"#$%电路来组织,!"#$%电路中除用于信令链路外的剩余/23#$%电路可经交换机半永久连接插入话路或数据链路。!在传输不能满足需求的条件下,也可考虑采用数字交叉连接设备来组织(*与()*间及()*间的信令链路。24247信令点编码计划—66/— !"#$数字移动通信网信令网中的每个信令节点应有信令点编码。下列信令节点应分配信令点编码:!)一级及二级移动汇接中心(%$#&!、%$#&’)’)高级及低级信令转接点((#%)、*#%))+)移动交换中心($#&,-*.)/)移动关口局("$#&)0)归属位置寄存器((*.,12&)3)短消息中心(#$#&)4)基站控制器(5#&)其中,除基站控制器采用!/位信令点编码、$#&,-*.采用!/位和’/位信令点编码(!/位信令点编码由运营商根据网络实际情况自行规定)外,其他信令点均采用’/位信令点编码。’每个信令点的’/位编码由三部分组成,如下表所示。主信令区分信令区信令点6比特6比特6比特+各运营商应根据网络规模向相关部门申请主信令区或分信令区编码,其中当分配了固定的主信令区编码时,则分信令区八位编码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编排;当分配了固定的分信令区编码时,则主信令区八位编码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编排。/7/76本节未尽内容应按89,%0:;/<’:::《=>74信令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的相关条文执行。0").#核心网络设计07!").#核心网络结构07!7!").#网络结构").#网为二级网络结构:即由").#省网和").#全国骨干网组成。07!7’").#省网以省为单位组建").#省网,各").#省网负责向用户提供").#业务。07!7+").#全国骨干网").#全国骨干网负责为各").#省网之间的通信提供?)骨干传输,提供").#网与其它)*$=").#网的互联以实现网间漫游。07’网络节点的设置07’7!根据").#核心网的组成以及组网需求,应设置以下节点#"#=、""#=、—004— !"、#$%、&"。’()()%"%$的设置*在一个本地网内,根据用户发展情况可设一个或若干个%"%$,也可以几个本地网合设一个实体%"%$,为其所辖路由区内的移动用户服务。)%"%$应选用大容量、高处理能力的设备,其容量应能满足本地用户和漫游用户话务处理和数据存储的需求,并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的设置*每个省网至少设置一个""%$,根据需要也可设置多个""%$用于接入外部数据网,这些""%$应设置成适当的备份关系,应设在不同的局址,在设置一台""%$设备时应考虑适当的备份机制。)""%$的设置方案应综合考虑容量、安全性、传输条件以及接入的业务等因素。+""%$应尽量设置在省会城市或业务量大的本地网等有外部数据网出口的本地网。,骨干""%$是为发生"-.%网间漫游用户服务的,骨干""%$可与各省"%$综合设备,也可独立设置。骨干""%$应成对设置。’()(,!"的设置计费网关功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实体集中设置,也可以作为分布的功能单元与%"%$和""%$合设。为保证计费话单的安全可靠性,!"应成对设置。’()(’#$%的设置#$%应考虑骨干网#$%和省网#$%的设置,且为了保证网络安全性,#$%应成对设置。’()(/&"的设置&"设备负责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和""%$以及%"%"和%"%$之间的互联。为保障网络安全,全网宜设置一对高处理能力的&",两个&"应设置在距离较远的省,互为备份。&"不建议与"%$在同01$中,宜设置在2-传输条件较好的地区。’(+网络组织方式’(+(*"-.%的省网*以省为单位组建"-.%省网,各"-.%省网负责向用户提供"-.%业务。)%"%$的设置应从业务量、传输费用以及设备投入费用等方面权衡考虑,每个省网至少设置一个%"%$,根据需要也可设置多个%"%$,为其所辖路由区内的移动用户服务。+""%$的设置应基于容量、安全性、传输以及所提供的具体接入业务来考虑。,各"-.%省网设置两个省级#$%,它们负荷分担,互为备份。根据业务量增长的需要,可在适当时增设适当数量的省级#$%。’在设计中需要确定"-.%省网所选用的2-承载网。〔肖子玉*〕—’’3— !"#"$%&’(全国骨干网)%&’(全国骨干网负责为各%&’(省网之间的通信提供*&骨干传输,提供%&’(网与其它&+,-%&’(网的互联以实现网间漫游。$%&’(全国骨干网在业务量较小时可在北京、广州等具有国际互连网出口局的城市中的两个城市各设置一个边界网关(.%)作为%&’(国际出口节点与其他&+,-的%&’(网互联,实现%&’(用户在不同&+,-间的漫游。根据业务量增长的需要,可在适当时增设适当数量的边界网关。边界网关应设置成互为备份,负荷分担。#%&’(全国骨干网在北京、广州等具有国际互联网出口局的城市中的两个城市各设置一个骨干网%%(-,根/-(中将通用0&-指向骨干网%%(-,以在拜访网没有%%(-支持漫游用户使用的通用0&-时,作为漫游用户的归属%%(-提供接入服务。根据业务量增长的需要,可在适当时增设适当数量的骨干网%%(-。骨干网%%(-可以是单独设置的,初期业务量较小也可指定由上述城市本地的%%(-兼任,它们互为备份,负荷分担。1%&’(全国骨干网在北京、广州各设置一个根/-(,为全网提供域名解析服务。这两个根/-(设置成互为备份,负荷分担。根据业务量增长的需要,可在适当时增设适当数量的根/-(。!需选择%&’(全国骨干网承载网。!"#"#%&’(网络设计应包含各种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包含连接方式、承载方式、接口类型、带宽需求几个方面,设计中需要包含的接口如下:)(%(-与&23之间的%4接口的连接$(%(-与-5"6信令网的连接#%789、%:接口的连接方案1(%(-、%%(-与2%的%;接口连接方案!2%与省计费中心的连接方案<%&’(核心网网元与5,2=%、省网管中心的连接方案!"#"1路由计划)0&-的选择0&-网苗标识的选择可以有三种方式:())由,(在发出&/&上下文激活请求时提供;($)由(%(-选择一个缺省的0&-,其前提条件是>+’中,(签约数据的0&-字段设置为统配符;(#)根据唯一签约的&/&上下文所设置的0&-选定。0&-运营者标识的选择可以有两种方式:())由,(在发出&/&上下文激活请求时提供;($)(%(-根据*,(*生成缺省的0&-运营者标识。—!!?— !"#$的解析在%&发起#’#上下文激活时,&(&$将网络标识和运营者标识组成完整的"#$,通过’$&解析之后获得相应的((&$的)#地址。*路由选择(#+&网络设计应确定如下情况的路由选择:,用户在归属#-%$网络的路由———用户在归属省(#+&路由———用户漫游至拜访省的(#+&路由!用户漫游到拜访#-%$网络的路由*网络侧发起的#’#上下文激活的路由.无线网络设计./,无线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中的无线网络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无线网络设计应满足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服务区的覆盖质量和用户容量需求;!无线网络设计应综合考虑工程在技术方案和投资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的合理性。./!无线覆盖区设计./!/,无线覆盖区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覆盖移动通信网的目标服务区;!满足1/2/,条和1/2/!条网络服务质量指标及3/3/4条频道干扰指标;*频谱利用率与网络质量的统一。./!/!数字移动网的无线网应按蜂窝结构规则进行设计。./!/*每个%&5区可划分成若干个蜂窝式小区。根据频率复用方式和选用的天线为全向天线或定向天线决定将若干个基站区组成一个无线区簇。由全部无线区簇覆盖整个服务区。./!/46227,822%9:0’%"移动通信系统无线覆盖区设计宜遵循如下基本步骤:,确定移动通信网的目标覆盖区及网络容量、覆盖质量;!预测覆盖区内话务分布,并确定基站初始布局方案;*选择传播模型和计算传播损耗;4覆盖预测;3容量测算;—3.2— !频率规划和干扰分析;"调整基站初始布局方案;#确定最终方案。!$%$&在无线覆盖区设计中,应依据增强覆盖、减少干扰的原则选择天线类型,并应在工程设计中对基站各小区天线的方向和俯仰角度进行合理设置。!$%$!对于需要覆盖而增设宏蜂窝基站不经济的局部地区或基站区内的盲区,或为了增加系统容量,可采用直放站、微蜂窝、微微蜂窝、室内分布天线系统、塔顶放大器来满足覆盖或容量需求。!$%$"在应用直放站时,应满足&$&$’条频道干扰指标,并应充分考虑时延影响和隔离度指标。!$%$#微蜂窝可应用于室内或室外较小范围内无线覆盖,解决信号盲区,也可用于在用户密度较大的区域增加系统容量。!$%$(微微蜂窝小区覆盖半径一般小于)**米,主要用于解决重点场所室内覆盖。!$%$)*室内分布系统一般配合宏蜂窝、微蜂窝或者直放站的使用,主要用于解决某些有一定的话务量潜力的大型建筑物的室内覆盖。!$%$))塔顶放大器可用于改善小区上下行无线链路平衡,或者用于在边远地区进行低成本大面积覆盖。!$%$)%在省界和国界地带,当双方均采用+,-(**.)#**系统工作时,除了应进行频道分配的协调外,还应针对边界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做好邻边地带无线覆盖区控制的设计,使得无线覆盖区和行政区划尽量保持一致。!$/无线网网络扩容!$/$)为了适应用户密度增长的需要,应对无线网络进行扩容。!$/$%首先应对覆盖区内的话务密度进行调查和预测,得出今后一定时期内的话务密度分布预测结果,作为选择不同扩容方式的依据。!$/$/可采用下列方法来扩充无线网网路容量:)增加新的频道;%进行蜂窝分裂,增加新的基站或小区;/提高频率复用系数;’采用微蜂窝和微微蜂窝;&采用双频网。在设计中应对以上方法作出技术上及经济上的比较。!$/$’蜂窝分裂有下列两种方法,可结合工程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选取:)采用定向天线,将全向基站区分裂成扇形小区;%增设新基站,将扇形小区再分裂成若干小区。—&!)— !"#"$提高频率复用系数的方法可参照第$"$节频道配置的相关条款。!"#"!在采用微蜂窝可以解决某些话务热点地区的容量受限问题时,宜采取如下方案:%初期采用微蜂窝时,可将微蜂窝零散地分布在话务量比较集中、覆盖面积较小的热点地区。&随着无线网用户的发展,话务热点地区已由点逐渐连接成片时,可将多个微蜂窝相连,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连续覆盖,甚至组成微蜂窝层,并通过基站小区参数设置将低速、固定的用户留在微蜂窝层中,将高速移动用户留在宏蜂窝层中。!"’双频网建设!"’"%无线网扩容应尽量挖掘())*+,-.*/移动通信系统的扩容潜力,若())*+,-.*/系统在某覆盖区已无较大的扩容潜力,则可在该覆盖区采用())*+,-.*/移动通信系统和%0))*+,-.*/移动通信系统双频组网,从无线网络方面考虑时,双频组网主要有独立123的独立组网(又分为独立*23和共用*23两种方式)和共用123的混合组网两种方式,在具体组网时宜以共用123的混合组网方式为主。!"’"&双频网话务流量及参数设计。在双频网的设计中,应根据所考虑的话务流向采用合理的组网方式,并进行相关参数的设计。!"$频道配置!"$"%工作频段、频道间隔、双工收发间隔、频率容限及发射带宽应符合表$"$"%的规定。表!"$"%工作频段频道间隔双工收发间隔发射带宽频率容限(*+4)(5+4)(*+4)(5+4)0()6(%$78%)(移动发)(移动台)&))’$&8%(#$6(!)70%)(基站发)(基站)%8%)6%8$$78%)(移动发)&))(移动台)($&8%%0)$6%0$)70%)(基站发)(基站)!"$"&频道配置采用等间隔配置方法。频道序号和频道标称中心频率的关系为:%、())*+,频段9:(;)<0()"&))*+4=(;7%)!)"&))*+,移动台发—$!&— !"(#)$!%(#)&’()***+,-,基站发.$/0/1’。1、/2**+,-频段!%(#)$/3/*)1**+,4&(#5(/1)!*)1**+,4移动台发!"(#)$!%(#)&6()***+,4,基站发.$(/1037(。8)()7频道分配方式。频率复用有.$3、’97、797等多种方式,在设计中应按下列原则选用。/在建网初期以及用户密度不高地区如郊区、乡村,宜选用.$3复用方式,并采用全向天线。1在用户密度较高的市区,宜选用’97复用方式,并采用定向天线组成三叶草形小区或菱形小区。7在用户密度高的市区,当采用空间分集、跳频、动态功率控制(:;<)和不连续发射(:=>)等措施能满足()()’条干扰保护比指标时,可选用797、/97、/9/、198、同心圆()等技术,同时由于M<<,信道承担大量信令信号的传送,必须保证M<<,信道受到的干扰较小,因此,M<<,信道应采用’97或者更宽松的频率复用方式。(NO+系统的跳频方式从时域概念上分为帧跳频和时隙跳频两种方式;从载频实现方式上分为包括基带跳频(MG,,MLKAPL#QGCAHEA#@I,?FFD#R)和合成跳频(OG,,OI#B"AKDKACGCAHEA#@I,?FFD#R)两种方式。在设计中应立足于频段资源和满足网络质量及容量的目标,选择合适的跳频方式。8)()’频道分配应考虑同频道干扰、邻频道干扰和互调干扰等因素,并使干扰保护比满足如下要求。同频道干扰保护比:’%((双频网络等承载方式。工程中可结合各地无线网络的覆盖状况及容量等具体情况选择。在初期应同时在*-:&((>’%((双频网络上承载*+,-业务。!"!"?*+,-对网络容量的影响。*+,-可以提高*-:系统的无线资源利用率,但系统同时服务的用户数会相应减少。!"!")确定*+,-所覆盖目标区域时,应考虑到经济上的合理性。!"!"#*+,-覆盖分析。*+,-覆盖范围和信噪比、信号强度及编码方案有关。应以保证信号的有效传输(即误码率性能)为前提,在指定范围内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方式。!"!"!*+,-频率规划和信道配置。为保证*+,-信道的质量,应采用疏松的频率复用方式。应尽可能采用其他抗干扰措施,增强*+,-网络的性能。在引入*+,-业务的初期,可以采用在@;;A载频上配置+B;A的方案;*+,-业务有一定发展后,可根据当地业务情况,采用*+,-专用层及*+,-和C;A共享方式。!"$系统间干扰协调!"$"’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与其他各运营商相同或相近频段无线网络的干扰协调,除了考虑必要的保护频带外,工程设计中还可合理利用地形地物、空间隔离、天线方向去耦或加装滤波器来满足隔离度要求。!"$"=与广播电视系统干扰协调。基站不宜与广播电视系统同址建设,在同址的情况下,应对干扰进行计算,并实地测试,做好系统间干扰协调。—#!)— !局、站址选择!"#交换节点局址选择!"#"#移动汇接中心、信令转接点的局址宜选择在传输网的骨干节点处,设在同一城市的成对$%&’及&$(所在局址应有相对独立的传输路由,且两个局址间相距一定的距离。所选局址应有专用交换机房并可满足新建及扩容要求,供电条件良好,并有提供同步时钟信号的)*$&系统。!"#"+交换网内的其它节点的局址应选择在传输条件良好,便于维护管理,有专用机房的通信楼内。!"#",同一城市有多个交换节点如%&’、-%&’时,考虑到网路安全及服务区划分,局址不易过分集中。!"#".除上述规定外,移动节点局址的选择应执行/0122,3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5&网节点局址的选择!"+"#&-&6的选址#&-&6设备应选择在传输条件良好,便于维护管理,有专用机房的通信楼内。+&-&6设备建设不宜过分集中!"+"+--&6的选址#成对--&6应设置在不同的局址+--&6设备应选择在传输条件良好,便于维护管理,有专用机房的通信楼内,--&6应尽量选择与*(承载网接入节点设置在同局址!"+",其他网元的选址#其它节点的局址应选择在传输条件良好,便于维护管理,有专用机房的通信楼内。+’-、06&、)-等设备应考虑与--&6同机房,便于设备维护管理!",基站站址选择!","#基站站址宜选择在规则蜂窝结构的基站位置附近,其偏离范围应以不影响频道干扰指标为原则,由具体工程条件决定。!","+站址选在非电信专用房屋时,应根据基站设备重量、尺寸及设备排列方式等对楼面荷载进行核算以便决定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选择站址时宜避免几个基站覆盖的重叠区位于移动用户集中的地区。!",".站址宜选在有可靠电源和适当高度的建筑物或铁塔可资利用的地点。如果建筑物的高度不能满足基站天线高度要求时,应有屋顶设塔或地面立塔的条件,并征得城市规划或者土地管理部门的同意。—171— !"#"$不宜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雷达站和具有电焊设备、%光设备或生产强脉冲干扰的热合机、高频炉的企业附近设站。!"#"&基站的目标覆盖区应视野开阔,其附近没有高于基站天线高度的高大建筑物阻挡。!"#"!应在安全的环境内设站。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仓库和材料堆积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工业、企业附近设站。!"#"’郊区基站应避免选在雷击区,出于覆盖目的在雷击区建设的基站,应符合第()节关于防雷和接地的规定。!"#"*除上述规定外,基站站址的选择应执行+,$--#.*/《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移动电话网的服务质量指标’"-"(数字移动电话网的无线可通率应满足覆盖区内的移动台在*-0的位置和**0的时间可以接入网络。’"-")不包括区内无线可通率的影响,无线频道的呼损率应不大于$0,在话务密度高的地区宜不大于)0。当考虑可通率时,实际呼损率可用下式计算:实际呼损率1(.((.20)3434———无线可通率20———无线频道呼损率’"-"#接收机输入端射频信号电平的最低容限值52678宜采用表!"-"#中规定的值。表’"-"#甲、*--9:;<,9=系统接收机输入端射频信号电平的最低容限值52678>3信号测试点电平最低容限适用条件测试条件(?@6)收端发端大城市市区、高层建筑物室内,.!-手持机接收建筑物室天线在有一定高度外,道路的建筑物或铁塔车内、市区一般建筑物室内,.’-中间、车上,天线和发射机手持机接收外,标准具有一定的精度和()市区有车顶天线之车载台.*)接收机稳定度并经过校正()))室外屋顶或塔上之基地台.*)()对于市区以外的区域可放宽到.*/?@6。))发射端为手持机并位于室内或车内时,手持机的发射功率应减去相应的建—$&&— 筑物、车体的穿入损耗值。表!"#"$乙、%!##&’()*&+系统接收机输入端射频信号电平的最低容限值,-./012信号测试点电平最低容限适用条件测试条件(34.)收端发端大城市市区、高层建筑物室内,56!手持机接收建筑物室天线在有一定高度外,道路的建筑物或铁塔车内、市区一般建筑物室内,57!中间、车上,天线和发射机手持机接收外,标准具有一定的精度和%)市区有车顶天线之车载台58#接收机稳定度并经过校正%)9)室外屋顶或塔上之基地台58#%)对于市区以外的区域可放宽到58934.。9)发射端为手持机并位于室内或车内时,手持机的发射功率应减去相应的建筑物、车体的穿入损耗值。!"#":设计数字移动电话网时,移动用户忙时话务量可按当地移动网忙时统计话务量并考虑忙时集中系数等因素后取值。8中继线路、信令方式及接口要求8"%中继线路8"%"%&;<=>&;<或>&;<与其它通信网关口局之间、&;<与&;<、>&;<、)&;<间必须采用标称比特率为9"#:!&?/@=A的数字型传输电路,在业务量大的局间也可采用标称比特率为%BB&?=A的数字型传输电路。&;<与其基站控制器之间、基站控制器至基站之间的中继电路必须采用标称比特率为9"#:!&?/@=A的数字型传输电路。8"%"9中继线路宜优先采用光缆,并宜在传输上组成自愈保护环。8"%"$CC数字移动系统中继传输所使用的数字型传输电路的指标必须符合:D*B##:58:《数字微波(,*’部分)接力通信工程设计规范》、D*=)B#!!59###《同步数字系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D*E%958%《长途通信干线光缆数字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暂行规定》及D*B#9%586《同步数字系列(;*’)长途光缆传输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的要求。8"%":对异地基站控制器设置结构,应将码变换器设置在移动交换中心一侧,以节省中继传输电路。—B67— !"#"$在条件许可时,基站控制器与基站之间中继传输方式宜采用环型结构,以提高传输可靠性。!"#"%数字移动交换中心至基站之间的中继电路如没有光缆和数字微波电路可利用时,可采用&’()(&*+,-.*/-01/2’*+*/13(4.560*.20)*72,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设备在两对市话电缆线上传输数字信号。!"#"89((与(:(;之间的:.接口采用帧中继协议,:.接口的物理连接可以是点到点的专线或帧中继网络。其物理接口可以采用<;(=#">?@、A"@$、:"8?@、:"8?>、B"C#等多种标准接口。!"#"D:(;之间的接口:7E:F,计费网关(G:)与:(;之间的接口:1,::(;与外部数据网之间的接口:*,接口协议均是基于=H协议,应通过=H专线或=H网络进行连接,可选择使用I/,2072/、I#、-#!!%《!??K&PJ’K<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应用部分(K各级信令转接点应具有转接七号信令消息的功能及:J翻译功能。!"C"$数字移动通信交换子系统与基站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接口)应符合O’EJD$$"@-#!!%《!??K&PJ’K<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基站子系统间接口规范》的要求。!"C"%(:(;与K(GEA)R之间的:5接口,(:(;与短消息中心之间的:S接口,(:(;与&)RE:&移动网内各种节点的中继端口应采用标称比特率为1<"5%&7?@#/的数字接口、也可在话务量大的局间采用标称比特率为$99&7?@#/的数字接口,参数应符合>A;4$$B%;《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及C*9"55B!;《同步数字系列(:*’)光缆传输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暂行规定》中的相关规定。!<=<1>,D:网络内各节点的数据电路接口可以采用1<"5%&7?@#/的数字接口、$99&7?@#/的数字接口、$"&#$""&以太网接口、E<=9接口等。$"编号、拨号方式与计费$"<$编号方式$"<$<$移动用户的F:*G号码由两部分组成:国家号码2国内有效移动用户电话号码。国家号码为%4,国内有效电话号码为一个十一位数字的等长号码,其结构为:G$G1G=2’"’$’1’=2+AH*中G$G1G=为数字蜂窝移动业务接入号,目前中国移动>:&移动通信网的业务接入号为$=9I$=!,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的业务接入号为$="I$=1。’"’$’1’=是’JD识别码,’"’$’1全国统一分配,’=省内分配。+AH*为每个’JD中移动用户的号码。$"<$<1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F&:F)由移动用户国家号码&HH,移动用户所归属,J&G的网号&GH,移动用户识别号码&:FG三部分组成,总长度为$9位。我国的移动用户国家号码为54",中国移动!""#$%""&’()*&+数字公用蜂窝移动通信网号为"",中国联通!""#$%""&’()*&+数字公用蜂窝移动通信网号为"$。移动用户识别号码是一个十一位数字的等长号码,由各运营商自行确定编号原则。$"<$<=移动用户漫游号码(&:DG)结构为:$=:&"&$&1&=+AH。其中&"&$&1&=的数值与’"’$’1’=相同;+AH为各移动局中临时分配给移动用户的号。$"<$<5用于在七号信令消息中识别&:H#EJD的号码规定为$=:&"&$&1&=,其中&"&$&1&=的数值与’"’$’1’=相同。识别’JD的号码规定为$=:’"’$’1’=""""。$"<$<9位置区识别码(J+F)由三部分组成&HH2&GH2J+H其中&HH、&GH与第$"<$<1条同,J+H为1字节$4进制的AH*码,表示为J$J1J=J5。其中J$J1全—94!— 国统一分配,!"!#!$!%全为&的编号不用。!$!%由各省分配。"&’"’(全球小区识别码()*+)按下列要求编号:,**-,.*-!/*-*+其中:,**-,.*-!/*为位置区识别码,采用0’"’1条规定的号码。*+为#字节2*3码,由各,4*自定。"&’"’5基站识别码(24+*)结构为网络色码.**($6789)-基站色码2**($6789),其中.**表示为:;";#,并按如下要求编号:::运营者(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分配由各运营商自行确定。2**码由运营者设定。"&’"’=4)4.的编号是在七号信令消息中使用的、代表4)4.的+43.号码,符合>’"(%建议。4)4.号码格式:=("$0&&,",#,$或=("$5%&,&,",#"&’"’0))4.的编号是在七号信令消息中使用的、代表))4.的+43.号码,符合>’"(%建议。其号码格式为:=("$0&&,&,",#或=("$5%&,&,",#。"&’"’"&/?.由网络标识和运营者标识两部分组成。网络标识定义了))4.连接的外部网络。运营者标识定义了))4.所处的?!,.)?@4网。存储在A!@中的/?.只包括/?.网络标识。,4在激活?3?上下文时提供的/?.必需包括网络标识,运营者标识为可选。4)4.应能根据+,4+来生成缺省的运营者标识。/?.最大长度"&&个=比特组。/?.的语义应符合@B*#"="和@B*"&$1。/?.由一个或多个标签组成。每个标签由一个表示长度的=比特组和若干以=比特/4*++编码的=比特组组成。=比特组取值范围为字母(/CD和ECF)、数字(&C0)和破折号(C)。/?.不能以&长度=比特组结束。通常,标签之间用“’”隔开,如:标签"’标签#’标签$。"&’#+?地址分配方式"&’#’")?@4网络节点的+?地址")4.的)G接口、*)、3.4在与)?@4网上其它节点进行通信时应采用固定+?地址。#根3.4应采用放置城市*,.H8省网分配的固定+?地址。$2)应采用固定+?地址。"&’#’#))4.)7接口与外部数据网互连的+?地址应是所连接的外部数据网所分配的地址。"&’#’$I用户+?地址)?@4移动台在发起?3?激活时系统将为其分配一个+?地址,该地址由用户所访问的外部数据网决定。"用户接入的/?.对应于企业内部网(+G8JEGH8)或其他+4?(非透明接入)—15&—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使用该企业内部网(!"#$%"&#)或!’(本身的用户地址空间所分配的!(地址:可以是静态地址或动态地址;可以是合法地址或保留地址。)用户接入的*(+对应于运营商,(-’网自己的!’((透明接入)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各,(-’省网应具有自己的用户地址空间,用户!(地址由各,(-’省网为其分。!(地址的分配方案可以有以下几种:———用户签约时获得各,(-’省网用户地址空间内的静态合法!(地址。———用户签约时(.(上下文中!(地址为空,在(.(激活时由,,’+为其分配各,(-’省网用户地址空间内的动态合法!(地址。———用户签约时(.(上下文中!(地址为空,在(.(激活时由,,’+为其分配动态保留!(地址,当访问外部!(数据网时,经过地址翻译获得合法!(地址。/012拨号方式/0121/实现长途平等接入后的拨号方式/,’3移动用户呼叫本地固定用户须拨04长途区号4市话局局号4固定用户号),’3移动用户呼叫本地,’3移动用户或5.3*移动用户须拨/2’4606/6)624*75.(’809:)2,’3移动用户呼叫外地固定用户须拨;;;(长途运营商标识码)404长途区号4市话局局号4固定用户号<,’3移动用户呼叫外地移动用户(包括,’3移动用户及5.3*移动用户)须拨;;;(长途运营商标识码)404/2’606/6)624*75.=,’3移动用户呼叫国外或境外用户须拨;;;(长途运营商标识码)4004对端国家或地区代码4用户号码>同一本地网内固定用户、移动用户呼叫本地网内,’3移动用户须拨/2’4606/6)624*75.(’809),=9:)。?移动业务本地网外地固定用户呼叫本地网内,’3移动用户须拨04/2’606/6)624*75.或;;;(长途运营商标识码)404/2’606/6)624*75.@,’3移动用户呼叫//:、//0、/)0、/))时直接拨//:、//0、/)0、/)),呼叫其他特服业务时须加拨0和长途区号。:国外或境外用户呼叫我国,’3移动用户须拨@>4/2’4606/6)624*75./0121),’3移动用户拨打!(电话须拨/?:;;4长途区号4被叫号码(其中/?:;;为!(电话网接入码,由各!(电话网运营商提供)/01<计费/01<1/,’3移动通信网的计费点为3’5及,3’5,采用详细记录话单方式并实行双向计费,即对主叫移动用户及被叫移动用户均计费。/01<1),’3移动通信网内始发3’5、终端3’5和,3’5均要计费。当发生越—=?/— 局频道自动转换时,由主控!"#进行计费。$%&’&(数字移动系统应具有部分用户的计费信息随机打印功能。$%&’&’!"#、)!"#应配置数据链路端口,并具有向计费中心传送计费信息的能力。$%&’&*)+,"网络的计费采集点为")"-、))"-,#)设备负责采集)"-提供的原始话单并具有向计费中心传送计费信息的能力,)+,"网络设计中应明确#)设备与计费中心的连接方式,并需要提出传输带宽需求。$$同步要求$$&%&$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采用主从同步方式,其数字同步基准应利用数字同步网的基准,即从数字同步网设在各级交换中心相应等级的“电信楼综合定时供给系统(./0")”中提取。$$&%&1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中0!"#$、0!"#1、2"0+及3"0+的输入同步基准应至少从二级./0"中提取,23,456#、!"#473,、)!"#、")"-的输入同步基准应至少从三级./0"中提取。当这些节点所在机房楼内尚未建设./0"系统时,也可从楼内的"82干线设备的外同步时钟接口提取时钟信号。在外同步信号源不能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应优先满足0!"#、"0+同步信号的提取,其它的节点的输入同步基准可从与之相连的同一城市内其它时钟等级较高的交换局间的中继码流中提取。$$&%&(!"#473,至.""间的数字链路可兼作同步链路使用。$$&%&’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中各种网络单元的时钟应具有相应的等级,其中0!"#$、0!"#1、2"0+、3"0+的时钟等级应至少为二级,23,456#、!"#473,、)!"#、")"-的时钟等级应为三级,.""的时钟等级为三级,各级时钟的要求应符合9840*%:;<1%%%《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中各节点应至少接收两路同步定时信号(一主一备)。若定时信号经传输系统传来,应选择不同的传输路由,条件不具备时应选用不同的传输系统。$$&%&=)"-设备除了需要时钟同步还需要进行时间同步,)"-设备应从网络中统一的时钟源-0+服务器同步时间信号。$1设备配置要求$1&%&$;%%4$:%%!2>08!5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应符合《;%%!2>08!5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体技术规范书》和《国内-?&@信令网信令转接点设备技术规范书》的相关要求。$1&%&1设备配置应以近期需求为基础,同时兼顾中远期业务发展的需要,所—*@1— 选用的设备应为大容量设备且具有良好的扩充性和在线升级的能力;同时应充分考虑满足新业务及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过渡的要求。!"#$#%交换子系统的容量应根据工程满足期的业务需求配置,其中&’()*+,的容量配置应按满足所辖业务区内本地用户及漫游入用户的业务需求考虑。且为了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设备处理能力应考虑"$-的冗余。!"#$#.基站设备应具有无人值守性能,应能向操作维护中心(/&()传送如下信号:!市电中断告警信号"烟雾告警信号%火情告警信号.温度过高告警信号0门开关告警信号1空调机故障告警2塔灯故障告警3机架风扇故障告警!%接地与防雷!%#$#!移动交换中心、无线基站的接地系统要求如下:!防雷接地系统,应能有效地防止直击雷、雷电感应及通过室外管线引入雷电流而引起的可能危及人身与设备安全的事件发生。"保护接地系统(包括防干扰的地线系统)应注意限制通信设备或系统向公共地线线路泄放干扰电流,并防止外来干扰电流引入设备或系统。%供电设备的工作接地系统,应符合电力接地的有关规定。!%#$#"移动交换中心、无线基站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汇集线或接地网上分别引入。!%#$#%移动通信基站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应小于0!,对于年雷暴日小于"$天的地区,接地电阻值可小于!$!;移动交换中心地网的接地电阻值不宜大于!!。!%#$#.基站的天线杆塔及天馈线系统应有避雷措施,以防止基站的电子设备及其他设施受雷击破坏。!%#$#0基站铁塔应有完善的防直击雷及二次感应雷的防雷装置。!%#$#1基站天线应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接闪器应设置专用雷电引流下线,材料宜采用.$445.$44镀锌扁钢。!%#$#2基站同轴电缆馈线的金属外护层,应在上部、下部和经走线架进机房入口处就近接地,在机房入口处的接地应就近与地网引出的接地线妥善连通。当铁—02%— 塔高度大于或等于!"#时,同轴电缆馈线的金属外护层还应在铁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同轴电缆馈线在进入高频机房时,其外层导体应就近和地网引出的接地线妥善连通。同轴电缆馈线进入高频机房后与通信设备连接处应安装馈线避雷器,以防来自天馈线引入的感应雷。馈线避雷器接地端子应就近引接到室外馈线入口处接地线上。$%&"&(架设在房屋建筑物顶部的天线及其金属支撑杆塔、避雷引下线,应与建筑物顶部的避雷带就近可靠连接。凸出建筑物顶部的天线杆塔的避雷泄流引下线,至少应有)个不同方向的主干路由。$%&"&$"独立设置的天线杆塔地网和高频机房所在建筑物地网之间,应每隔%*+#相互焊接连通一次,连接点不应少于两点。,$%&"&$$向移动交换中心或基站供电的电力线,在进入建筑物时,宜采用地下电缆引入,电缆的户外端离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入户端头处电缆金属外皮应就近可靠接地,芯线上应安装避雷器。如用架空明线向移动交换中心或基站引入电源,线路入户处必须安装避雷器。如高压引入,在低压侧也应加装低压避雷器。$%&"&$)移动交换中心或基站供电设备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避雷器的接地端,均应作保护接地,严禁作接零保护。$%&"&$%引向移动交换中心或基站的通信线路,应采用地下电缆引入,户外端距建筑物不宜小于+"#。入户端头处电缆金属外皮应就近可靠接地,电缆内芯线在进局(站)处应加装相应的信号避雷器,避雷器和电缆内的空线对均应作保护接地。站区内严禁布放架空缆线。$%&"&$-除上述规定外,移动交换中心及基站的接地设计应执行./+"!’0(’《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1)!0’(《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0(-《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及./+"2’0(’《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3456网络的防雷接地相关内容参考移动交换中心的防雷接地要求。—+2-—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工程设计规范(条文说明)$总则$,",$本设计规范是根据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的要求编写的,适用于!""#$%""&’()*&+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工程的设计。-交换网路设计-,网路设计是工程设计的一项主要内容。但是工程设计中的网路设计只解决本工程范围内的问题。为了解决好全省或全区移动网的建设,建议各主管部门在工程设计前作出全省或全区的网路规划,以便工程设计遵循。-,.,/$).)0&12作为移动网与其它通信网特别是其它运营商通信网间的互连点,其作用和地位相对较为重要,另外它作为来话汇接局需转接其它网用户呼叫01&移动用户的话务,需具备&+3功能,对其处理能力需求较大,因此以独立设置为宜,即不与&12综合设置,不需配置+接口,这样0&12只需具备转接功能和&+3查询功能,不需要移动性管理功能,其处理能力能够做得较大,工程满足期比较长。但考虑到某些本地网内用户数量及话务量均较小且移动端局数量较少,若设置独立的0&12,投资效益较差,因此初期可采用与&12合设的方式,但随着本地网规模的扩大,网间业务量增大,特别是移动运营商将利用自己的网络资源开放固定电话业务,对0&12的功能要求较高,应将0&12独立设置。本条中提出的当本地网内的&12数量超过/个时设置独立0&12的原则主要是考虑本地网网络结构清晰、减少将来网络调整量、便于网间结算等因素。根据信息产业部规定的长途平等接入原则,无论是移动用户还是固定用户均有选择运营商长途网络的权利,因此对于提供长途业务的01&移动网,将通过0&12和移动汇接网转接其它运营商通信网内用户间及它们与移动用户间的长途业务。-,.,-/)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各厂家提供的’45设备容量越来越大,而’45设备作为01&网中的核心设备,其安全可靠尤为重要,一旦出现故障对网络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对于大容量的’45设备应考虑容灾备份机制。-,/,$话路网网络结构的划分主要是从物理实体的设置角度,但从话路路由组—676— 织的角度来看,即使是设置了!"#$%、!"#$&的三级网络,若"#$、’"#$与!"#$%、!"#$&均相连且由!"#$%转接省际业务、!"#$&转接省内业务,则从话务转接过程来看仍为二级结构。()*)&%%)本地网内移动端局数量较多时,为了简化网络结构可采用汇接方式,汇接局的选择可根据本地网的实际情况而定,当本地网内有独立设置的’"#$特别是只用于去话汇接的’"#$,且该’"#$的处理能力满足需求时,可考虑通过’"#$来转接;对于设有!"#$&的本地网,也可根据!"#$&的容量情况由!"#$&来转接"#$间的话务量。()*)&&本节中所述的省内、省际话务量既包括本网移动用户间的长途话务量,也包括移动用户与其它运营商网用户间的长途话务量,以及其它运营商网用户间的部分长途话务量。()*)&&%)省内话路网网路组织设计应根据省网规模、本省的长途业务量大小来确定网络结构。对于网络规模较小且省际长途业务量低的省,考虑到组网的经济性,省内可不设置独立!"#$%,利用其所属大区中心的!"#$%来转接省际话务,省内可设综合或独立!"#$&,即采用三级网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当省内需设置独立!"#$&时,也可根据全国网的情况,使!"#$&兼有!"#$%的功能,则省内网的结构可成为二级网结构。()*)&&&)设有!"#$%且省际话务由!"#$&转接至!"#$%的网路组织(即真正的三级网结构)适用于下述情况:省内移动端局容量较小、省际话务量较低;"#$与!"#$%间若设直达中继则省内长途中继线利用率较低;省内长途传输电路紧张。*)设有!"#$%且省际话务由!"#$%直接转接、省内话务由!"#$&转接的网路组织适用于省内移动端局容量较大、"#$与!"#$%间中继电路利用率较高、省内长途传输电路宜组织的情况。但由于一些省内各本地网网络规模发展并不平衡,因此在这些省可以根据本地网内"#$容量的大小、传输电路组织情况采用不同的网路组织原则,即大容量"#$与!"#$%、!"#$&均设直达中继;小容量"#$则只与!"#$&设直达中继。()()&&省内信令网网路组织设计应根据省网规模、本省的长途信令业务量大小、省内传输情况来确定网络结构。对于网络规模较小且省际信令业务量低的省,考虑到组网的经济性,省内可不设置独立+#!,,利用其所属大区中心的+#!,来转接省际信令业务,省内可设综合或独立-#!,,即采用三级网结构。与话路网网路组织类似,当省内需设置独立-#!,时,也可根据全国网的情况,使-#!,兼有+#!,的功能,则省内信令网结构成为两级网结构。对于网络规模较大的省,可在省内设置一对独立的+#!,兼-#!,,采用两级网结构,从目前各厂家提供的独立#!,设备的处理能力来看,一对+.-#!,的满足期较长。且这种网络结构简单、宜于管理,另外省际信令消息在省内只需经一次转—10/— 接,可相对减少转接段数和时延,因此一般情况下省内宜采用此种结构。当省内一对!"#$%&不能满足需求时,应设置独立#$%&。当省内设置一对#$%&时,从容量角度来看,省内信令网组织应为两级,即各$&与!$%&、#$%&均相连,由!$%&转接省际信令消息;#$%&转接省内信令消息。当省内设置多对#$%&时,则省内信令网组织可采用两级或三级结构,采用两级结构时与前述方式;采用三级结构时,各$&只与相应#$%&相连,由#$%&将省际信令消息转接至!$%&。这两种结构的选择应根据省内实际情况、组网经济性、传输电路组织并经信令计算后确定。’(’()*)+)省内不同本地网间及省际$,,&信令消息采用-%寻址方式主要考虑以下因素: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本地网内的信令点数量增加较快,若采用.&,寻址方式,则一旦网上出现一个新的网元,所有与之有信令关系的节点均需修改数据,工作量大,且容易出现问题。而-%寻址方式可以简化各信令点的路由数据,便于网络管理。但-%寻址方式有一个缺点是接续速度慢。)无线网路设计)(/无线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条中*款,应对无线网络设计进行技术和经济评估。技术方面,在无线网络工程设计中,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充分考虑现网覆盖情况(在建网初期,考虑现阶段覆盖目标)和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统一规划,并充分进行方案论证,提出合理的技术方案。在经济方面,主要根据无线网络设计的覆盖及容量目标作投资效益分析。总之,工程设计中,应以设备投入产出比最大化为原则,制订出合理的无线网络设计目标和策略,并选择最佳建设方案。)(*无线覆盖区设计)(*(’011"/2113!4%.35移动通信系统无线覆盖区设计宜遵循的基本步骤详述如下:/确定移动通信网的目标覆盖区及网络容量、覆盖质量。应通过对现有覆盖区状况和人文资料的分析,对移动通信网的用户数进行预测,并通过考察话务量产生的区域和强度,将整个覆盖区划分为不同用户密度的多个区域,从而对用户话务分布进行预测。并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制定覆盖质量目标和无线网络设计基本参数,从而制定出无线网络总体覆盖目标。*确定基站初始布局。主要包括:初步确定频率复用方式;根据用户预测,估算网络所需要的基站数量;初步选定站址并进行频道分配;初步测算网络容量;初步设置基站的各项参数,如天线类型、天线高度、发射功率等。其中天线类型选择方式见)(*()节。—)66— !选择传播模型和计算传播损耗。由于不同的传播模型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因此应根据不同覆盖区的地形地貌特点选择合适的传播模型,并利用专用数字地图和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软件来计算传播损耗,必要时进行典型环境的实际模拟测试,来校正传播模型。"覆盖预测。在确定覆盖区及其服务质量指标后,应对每个基站的覆盖区作出理论上的覆盖预测,并应注意做好上下行信号的功率平衡。覆盖预测应满足预定的目标,反之则应结合干扰分析调整工程设计方案,并对理论预测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容量测算。根据用户话务密度(话务量$单位面积)分布和计算出的各基站覆盖范围,计算基站各小区可满足的话务量,测算各小区所配置的载频数能否满足用户的容量需求以及基站的覆盖是否合理,反之则应进行调整。%频率规划和干扰分析。频率规划应按本小节第"款的要求,并本着在不同区域边界后服从于先的原则,按照先远期后近期的顺序统筹、协调地进行,既要保证各基站的频道需求,又要使网内、网间的干扰最小。干扰分析可通过典型小区的场强测试来进行,以是否满足#&#&"节的频道干扰保护比来判断网络干扰是否存在,以此验证频率规划是否满足要求。’调整基站初始布局。应在覆盖预测、容量测算及干扰分析的基础上,对基站初始布局进行合理调整,直到满足无线覆盖区的工程设计目标。主要调整手段包括:调整天线参数(下倾角、发射功率、主瓣方向、高度、类型);调整频道配置方案;修改基站站址,从而修改基站布局等。(确定最终方案。通过必要的调整,最终确定覆盖区和小区设计参数。#&)&#在无线覆盖区设计中,应根据目标覆盖小区形状、话务密度情况合理选择天线的类型。选择天线类型可依据以下原则:*在高话务密度区,特别是繁华市区,网络建设初期为了保障覆盖质量,可选择半功率角较小的定向高增益天线;随着网络扩容和基站站距的减小,为减少越区覆盖,并降低基站拥塞率,提高网络质量,可选用低增益天线。)一般市区及郊区、郊县定向基站可根据需要选择半功率角较大的定向天线,以兼顾覆盖范围及覆盖质量。!对于目标覆盖区面积较大的郊区基站,可选择较高增益的天线。"对于仅以覆盖铁路、公路沿线为目的的基站,可选用半功率角较小的定向天线。#在不能满足空间分集对天线间距要求的情况下,在市区可选用双极化天线。%在选择天线类型时,应尽量考虑到与其他移动通信网络所使用天线的物理隔离度要求,在满足电气性能指标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物理长度较短的天线。天线参数的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天线高度及位置设计。工程设计中,应结合小区覆盖半径的理论计算和典—#’(— 型场强测试结果进行天线高度设计;应根据天线分集的有效间距计算结果及安装天线的实际条件进行天线位置设计。!定向天线主瓣水平方向的设计。应根据话务分布情况、基站周围建筑物状况及干扰控制要求对定向天线的主瓣水平方向进行设计,从而提高通话质量。"天线俯仰角的设计。调整天线俯仰角的方法有机械调节和电子调节两种。应避免天线下倾角过小造成的同频干扰和下倾角过大造成的邻频干扰。因此,在完成对天线俯仰角的设计后,应进行典型环境下的场强测试以确认对频道干扰保护比的改善程度和对覆盖区的影响。当调整天线俯仰角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时,可通过换用低增益天线、调整基站发射功率,或者降低天线高度等方法来控制小区信号强度。#在$%!%#小节第&款的基站布局调整中,天线俯仰角调整幅度不宜过大,水平方向如无特殊考虑也不宜偏离初始设计过大,以免造成整个系统干扰过大、驻波比过高等负面影响。$%!%’在无线网络工程设计中,应按照$%(节的无线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地带的经济状况、市场需求及覆盖特点,以设备投入产出比最大化为原则,以保障网络质量为前提,做好统一规划,并充分进行方案论证,提出合理的技术方案。$%!%&直放站做为实现无线覆盖的辅助手段,可用来覆盖基站难以覆盖的盲区和将基站信号进行延伸,用于地下停车场、隧道、山区、高速公路和一些急需通信却不具备建站条件的地带的覆盖。在应用直放站时,应满足如下几条:(直放站应满足$%$%#小节频道干扰指标。!直放站的设置应充分考虑:选择合适的施主基站作为信号源,作好直放站天线的设置以避免同频干扰,确定将要覆盖的区域。"若多个直放站串接,则应考虑时延对性能和)*+,规范所要求的指标的影响。$%!%-微蜂窝可应用于室内或室外无线覆盖,解决信号盲区。在用于室内时,除应考虑覆盖,还应考虑吸收话务量,对于吸收话务量较大的微蜂窝,可适当增加频道配置。同时,为了避免室内微蜂窝和室外站的频繁切换,应注意做好切换控制。用于室外覆盖时,微蜂窝主要用在繁华商业街、交通干道等场所,可安装点状或带状覆盖区的室外微蜂窝基站群;在话务量低的郊区边远地带,也可用室外微蜂窝加功率放大器的技术方案,进行低成本覆盖。$%!%(.在大型建筑物内使用室内分布天线系统时,对于话务量低的室内盲区,可以先用直放站作为信号源,待有一定话务量时再用微蜂窝或宏蜂窝代替。室内分布天线系统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即普通电缆分布系统、光纤分布系统、泄漏电缆分布系统及混合分布系统。工程设计中应综合考虑覆盖效果及投资,确定室内分布系统所采用的合理覆盖方案。—$&/— !"#"$$塔顶放大器主要有两种应用方式,一种是双向塔顶放大器,一种是单向功率放大器。前者可用于改善基站射频性能,并改善小区上下行无线链路平衡;后者可用于在边远地区,结合双时隙或双小区等办法,配合宏蜂窝或微蜂窝进行低成本大面积覆盖。在应用塔顶放大器时,应根据改善链路平衡或增大郊区覆盖面积的需要,合理选择塔顶放大器的类型,并应经过无线链路预算调节好塔顶放大器的相关参数。!"#"$#在邻边地带无线覆盖区设计中,除了可调整覆盖边界基站的小区重选参数外,还可采取如下方法:$将邻近基站设计为定向站,并着重对天线方向、天线高度、发射功率等基站参数进行设计,以便于做好覆盖区控制;#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基站站址进行重新设计。!"%无线网网络扩容!"%"%在密集商住区,室内移动话务量占相应区域话务量的比重在逐年增大,因此工程设计要从满足室内覆盖向同时满足室内话务量需求过渡。!"&双频网建设!"&"$双频组网主要有独立组网和混合组网两种方式,以混合组网方式为主。混合组网方式包括$’(()*+,-).与/(()*+,-).系统共用)01、共用201、共用2,0等几种方式,主要方式为共用201方式。混合组网的几种方式分析如下:$共用)01,不共用201。/(()*+,-).与$’(()*+,-).系统共用)01、不共用201,在无线网层次上仍互相独立。这种方式较适合于话务热点区域相对较大的地区。双频切换主要发生在交换机内部,对交换机的处理开销影响较小,切换成功率较独立组网方式高。另外,/(()*+,-).和$’(()*+,-).的无线网络相互独立,可分别进行无线频率规划,且相邻小区关系也相对简单。另外,两系统可采用不同厂家设备,便于引入竞争。缺点是引入$’(()*+,-).后,现有/(()*+,-).的交换区划分需重新调整,对现网.接口及3.1数据等影响较大,而且对现网有一定的扩容割接工作量。#共用201。共用201,$’(()*+,-).与/(()*+,-).从交换网至无线网均为同一平台,互相融合。这种方式较适合于话务热点和高密度区呈零星分布的情况。该方案的优点是同一覆盖区内的/(()*+,-).和$’(()*+,-).小区属于同一位置区,而且,同一201服务区域内的双频切换也仅占用201的内部链路,不占用.接口上的信令链路,位置更新流量更小,双频切换速度更快。缺点是必须采用大容量的201,才能确保网络的相对稳定性,否则,由于201的处理能力及端口数量的限制而引起的频繁的.接口和.456接口调整,将不利于网络的稳定。而且,这种组网方式的无线网络结构不如方式$清晰,每一个基站的调整都将同时影响/(()*+,-).和$’(()*+,-).的局数据。另外,在设备选型上,两系统必须采用同—!’(— 一厂家设备。!共用"#$。这种配置方式适用于某些局部区域出现话务过载,而%&&’()#*’+频率资源、机房等又已经相当紧张的场合。此时,为了迅速缓解话务紧张状态,可以在原%&&’()#*’+机柜中混插相同设备厂家,-&&’()#*’+载频,用于吸收话务量。这种方式的局限是原有"#$机柜必须同时支持安装%&&’()#*’+和,-&&’()#*’+载频。.根据以上分析及近几年移动网中/$’%&&0,-&&’()双频网的运行经验,/$’,-&&系统宜与/$’%&&系统采用共"$1的混合组网方式。在独立组网方式中,%&&’()#*’+与,-&&’()#*’+系统从交换网到无线网均互相独立,自成系统。这种方式由于存在易掉话、投资大等缺点,一般不采用。23.34/$’,-&&主要作为/$’%&&网络的补充,吸收话务量是建设/$’,-&&网络重点考虑的问题。双频网组网时以共用"$1的混合组网方式为主。在建设双频网的时候,必须特别考虑小区选择、小区重选和切换过程中的相关参数,根据网络覆盖及容量要求控制手机在保证通话质量的前提下使通话保持在/$’,-&&上,分担/$’%&&网络负荷。即:(,)在5678模式下,手机能驻留在/$’,-&&小区。(4)在+9:;<8模式下,在保证通话质量的前提下手机保持在/$’,-&&小区。小区选择的设置。在/$’规范中,规定了小区选择的依据参数即路径损耗准则1,,在小区信号满足1,准则的前提下,通过1"=参数的设置,使双频手机优先选择/$’,-&&小区。小区重选的设置。由无线信道质量引起的小区重选以参数14作为标准。小区重选不分优先级,在合适条件下,手机重选14值大的小区。根据14算法,通过设置1>?、#?、@#等参数调整14值,使/$’,-&&的14值大于/$’%&&,使/$’,-&&小区信号强度低于/$’%&&情况下,通过参数设置仍可以使双频手机重新选择到/$’,-&&小区。切换优先级的设置。为了在双频网络中使得/$’,-&&系统具有比/$’%&&系统更高的优先级,使手机更容易切换到/$’,-&&系统;通话也尽可能将手机保持在/$’,-&&小区,实现负荷分担,必须结合实际网络特点和运行情况正确地设置相关参数,使网络达到预期的性能。这些参数主要有:小区所在层的设置、小区优先级的设置、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迟滞等参数设置。在双频网实际运行中,应根据双频网的覆盖情况、网络容量及网内双频手机的分布状况,经常通过操作维护中心提取数据进行分析,并据此调整以上参数设置,均衡话务量,提高双频网质量及资源利用率。232频道配置2323,考虑到经济上的合理性,建议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使用频段应保证A’(B带宽,不足A’(B带宽时,应尽可能在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中调整。—2-,— 表!"!"#本规范以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对我国$%&’(()#*((所使用频段规定为准。此外:+$%&’((频段为工作频段频道间隔双工收发间隔发射带宽频率容限(&,-)(.,-)(&,-)(.,-)**!/*’(34#((移动发)1(((移动台)2!14#’0(/’0!5*#((基站发)(基站)国际上$%&#*((频段为工作频段频道间隔双工收发间隔发射带宽频率容限(&,-)(.,-)(&,-)(.,-)#4#(/#4*!34#((移动发)1(((移动台)’!14##*(!/#**(5*#((基站发)(基站)!"!"1根据现有数字移动通信网频道分配情况,多数未按频道配置组进行,而是根据干扰情况选配频道,因此本规范未将频道配置组列入。!"!"0本小节中第!款,由于基带跳频是基于现有网络的频率规划,因此实施起来相对容易,而对于射频跳频需要针对现有网络,重新进行频率规划。在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选择。!"!"!应通过计算和实际测量,做好$%&系统和其他通信系统的隔离。!"!"##微蜂窝的频道分配,可采用如下方案:如果频率资源充足,可以单独列出一组频道给微蜂窝专用,并与宏蜂窝使用的频道错开。如果频率资源不足,可以利用微蜂窝覆盖范围小易于控制的特点,采用偷频的方式,选择与微蜂窝覆盖方向相反的宏蜂窝频道来实现,但应通过工程结束后的结果跟踪,确认方案是否可行。另一种方法是进行现场扫频测试,确认可以使用的频道。!"6引入$78%时的无线网络设计!"6"1$%&’((网络和$%&#*((网络作为$78%的无线承载网络的分析如下:#$%&’((网络单独作为$78%的无线承载网络。主要优点是当前$%&’((基站无线覆盖范围广,可以迅速引入$78%业务。主要缺点是由于$78%用户集中区域正是$%&’((网络频率资源紧张的高话务密度区,因此对现网话音用户影响较大,而且由于目前双频网切换策略一般为优选$%&#*((网络,因此对于建设了双频网的城市,双频手机用户将无法得到$78%服务。—!*1— !"#$%&’’网络单独作为"()#的无线承载网络。主要优点是"#$%&’’网络承载的业务量相对较少时,可以提供给"()#使用的时隙较多。主要缺点是由于目前"#$%&’’网络覆盖范围不足不利于迅速、广泛开展"()#业务。*"#$+’’,%&’’网络作为"()#的无线承载网络。主要优点是"#$%&’’网络承载的话务量较少时,可以提供给"()#业务的专用和共享时隙较多;"#$+’’网络覆盖范围广、质量好,可以使得"()#业务迅速推广。主要缺点是在两个系统上同时引入"()#时,设备投资比方式%、!都要大。综合考虑,并根据目前我国"#$网络的实际情况,在引入"()#时,建议采用"#$+’’,%&’’双频网作为"()#的无线承载网络。-./.*由于"()#业务的突发特性及多用户共享物理信道、逻辑信道的特性,"()#可以提高"#$系统的无线信道利用率。另一方面,"()#和"#$的呼叫必须占用同一无线信道,由于一个小区的无线信道有限,而"()#要求占用较多的时隙,因此,系统同时服务的用户数会相应减少。因此,应对"()#的可用时隙进行监控,合理选择"()#资源利用率,既满足用户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又可以保证系统的吞吐量。-./.0"()#覆盖范围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全网的数据通信服务质量以及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确定"()#覆盖范围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根据发展策略,确定需要引入"()#业务的城市、地区;!根据业务预测结果和可使用的频段,确定大致的建设规模;*应对引入"()#业务之前的原有基站进行话务量分析,以此为参考确定"()#数据业务量的分布情况;0同话音业务类似,引入"()#时也应保证覆盖区的连续性,尤其是高话务密度区域要避免出现盲区;-考虑在目前技术手段和可使用频段前提下的"()#无线信道配置和容量;/考虑在频率有限及频率复用困难较大时,热点地区的"()#覆盖、容量和服务质量互相平衡的问题。-./.-"#$系统的有效覆盖范围主要与两个参数有关,即信噪比和信号强度,信噪比直接决定了信号的传输质量。覆盖范围应基于这两个参数来进行分析。由于干扰情况对"()#的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覆盖规划时,应着重做好频率规划。-././频率规划对1,2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而1,2是衡量无线网络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在相同情况下,疏松的频率复用度所获得的1,2性能要高于高复用度的系统,相应的数据传输性能也较好。在"#$网络中,采用动态功率控制等抗干扰措施,可有效改善信道的信噪比。此外,在设计中可通过合理采用多层网、室内覆盖等方式来提高1,2,改善信道环境,提高网络容量。引入"()#初期,分组业务数据量不大,考虑到3114层频率复用较为疏松,1,2较大,可将"()#业务时隙定义在3114上。"()#业务有一定发展后,根据当地—-&*— 业务情况,可适当考虑拿出部分频点,定义为!"#$专用层或者采用!"#$和%&’共享方式。()*系统间干扰协调()*)+为避免系统间干扰,工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合理利用自由空间距离、地形地物和天线方向去耦满足隔离度要求;,调整干扰基站发射天线的下倾角或主瓣水平方向角度;-降低干扰基站的发射功率;.在干扰基站发射端或被干扰基站接收端加装性能良好的滤波器。不同运营商无线网络之间的系统干扰处理办法应按信息产业部的相关规定执行。()*),与广电系统干扰协调。!$/与电视广播系统间主要为电视+-及+.频道的二次谐波引起的干扰以及电视广播系统的杂散发射干扰。由于电视+-、+.频道的二次谐波均落在!$/下行工作频带内,且电视信号带宽为0/’1;而电视广播因发射功率为+2345-234,与!$/基站同址安装时,其因非线性及寄生耦合产生的谐波和寄生波辐射会干扰基站正常收信。因此基站不宜与广播电视同址设置,如同址安装,应进行计算和实地测试。6局、站址选择6)+).考虑到数字移动通信网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在一些特大城市中已出现,个或多个数字移动交换局,故作此规定。6),)+对于干扰受限的无线网,站址偏离#7.太大,而在实际选址时#7.的限制可能太严格,故增加以满足频道干扰指标为准。6),),由于无线网路不断扩大,基站站址选择在非电信专用房屋中的比率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设备的重量、尺寸及房屋的结构(主、次梁分布、匀布荷载等)进行核算,以决定采取加固措施。*移动电话网的服务质量指标*)2)-"89:;值按文中四种情况考虑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手机收、大楼室内规定<*2=>9考虑了下列因素:手机灵敏度<+2,=>9,快衰落保护-=>,慢衰落保护(室内)*=>(慢衰落标准偏差室内*=>,室外0=>,覆盖区内可通率?2@,+022/’1时慢衰落标准偏差室内0=>,室外*=>,覆盖区内可通率?2@,),穿透损耗+0=>,干扰噪声,=>(+022/’1时-=>)及环境噪声保护,=>。情况,手机收、车内及市区一般建筑物室内规定<02=>9考虑了下列因素:手机灵敏度<+2,=>9,快衰落保护-=>,慢衰落保护(=>(覆盖区内可通率—(0.— !"#,$%""&’(时)*+),穿透损耗$"*+,干扰噪声,*+($%""&’(时-*+)及环境噪声保护,*+。情况-车载台收、市区室外规定.!,*+/考虑了下列因素:车载台灵敏度.$"0*+/,快衰落保护-*+,慢衰落保护1*+(覆盖区内可通率!"#,$%""&’(时)*+),干扰噪声,*+($%""&’(时-*+)及环境噪声保护,*+,对市区以外的区域保护可减少,*+。情况0基地台收、市区规定.!,*+/考虑了下列因素:基地台灵敏度.$"0*+/,快衰落保护-*+,慢衰落保护1*+(覆盖区内可通率!"#,$%""&’(时)*+),干扰噪声,*+($%""&’(时-*+)及环境噪声保护,*+,对市区以外的区域保护可减少,*+。以上这些数据变化时,应相应修改23/45,同时考虑到目前无实测数据,各地有条件时可实测并根据实测结果相应调整23/45值。考虑到大城市高层建筑材料差异较大,因此在有覆盖和一定话务需求时,应进行实地测试,并结合第1节无线网络设计中所提到的多种覆盖手段(如微蜂窝、室内分布天线系统等)来满足需求。67"70每用户忙时话务量的变化主要有以下特征:下降趋势、时间波动性、地区波动性、突发性。设计每用户忙时话务量时,要结合工程建设满足期间用户发展的特征进行预测,既要保证话务高峰期的容量需求,也要兼顾经济上的合理性。%中继线路、信令方式及接口要求%7$71基站控制器与基站之间中继传输方式可采用星状、链状及环状网等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可依据基站站址分布及中继电路状况决定采用何种方式。%7$7)’89:(高速数字用户环路)设备采用,+$;(,+45<3=0;>?=;包传送方式的0123系统,局端设备通过’+@’++ABC=%4或’++ABC=%DE或F:接口与城域核心网相连;另一种是基于047传送方式的0123系统,局端设备一般通过047&((7GH;@C、’!!7GH;@C或$#7GH;@C接口—&)!— 与城域核心网相连。系统配置应符合图!"#"#所示:注:两端的话音分离器有可能分别集成到各自端的$%&’设备内部图!"#"#$%&’系统参考配置!"#"()*+接口测试!"#"("#设备应具有,-.检错功能。对于信元头正确的信元流,应能正常接收。对于具有单比特错误或多比特错误的信元,应丢弃。!"#"("(对#/0#//1$&-23接口进行自适应功能性测试。用户终端通过#/0#//1$&-23接口应能够与服务器正常通信。!"#"("4对$3)25的通用串行总线()&1)接口进行功能性测试,用户终端通过该接口应能与服务器正常通信。!"#"("6如果$3)25为7.机插卡,则需要对其7.+总线接口进行功能性测试,应能与用户终端正常通信。!"#"4&*+接口测试!"#"4"#基于$38传送方式的$%&’系统,对&382#06光接口测试应测试平均发送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消光比、接收机过载功率、&382#06光接口输出抖动特性,其验收要求应能满足9%:/66《同步数字系列(&%,)光缆传输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暂行规定》。!"#"4"(基于$38传送方式的$%&’系统,对#::8;<=0>或468;<=0>电接口测试应测试输入口允许频偏、输出抖动、输入抖动容限,其验收要求应能满足9%:/66《同步数字系列(&%,)光缆传输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暂行规定》。!"#"4"4基于+7和-=?@AB@=包传送方式的$%&’系统,通过#//;C>@23接口或#//;C>@2DE光接口应能接入路由器或接入服务器。该接口应符合+---F/("4标准。!"#"4"6基于+7和-=?@AB@=包传送方式的$%&’系统,通过G-接口应能接入路由器或接入服务器。该接口应符合+---F/("4标准。!"#"6传输性能测试!"#"6"#要求$%&’系统的误比特率为#/2H。下行信道应支持从4(I;0>到—J!J— !"#$$%&’(之间所有)*+&’(整数倍速率;上行信道应支持从)*+&’(到!$,+&’(之间所有)*+&’(整数倍速率。传输性能应能满足表-"#"$"#要求。表-"#"$"#./01系统传输性能传输距离下行最大净负荷上行最大净负荷测试项目.5678侧噪声.5679侧噪声(+2)速率(+&34’()速率(+&34’()#"#,!#$$!$,无无#"**":$,;!)*,噪声模型8噪声模型.#"))"<*,$:#*:噪声模型8噪声模型.#"$#"$!#$$!$,噪声模型=噪声模型=#"<*"#<*,$:<#*噪声模型=噪声模型=#"!$"#*<-!#*:噪声模型.噪声模型.图-"#"$"#7#噪声模型.-"#"$"*与./01设备接在同一线路上的电话在进行呼叫过程中对其产生干扰时,./01传输系统应无误码产生。-"#"$")对于./01系统,应具备同时传送>?和?@50或>0/A业务的能力。电话通话过程中,应不影响>?业务;>?业务数据的传送,应不影响电话业务,且./01系统断电后,电话业务应正常运行。-"#"$"$端口应进行连通性测试,所有的端口均应通过连通性测试。-"#"$"<端口应进行*$小时挂表测试,测试结果丢包率、误包率应为零。一个节点应至少测试一个端口。-"#"<网络管理功能验证./01产品需提供基本的网元管理功能。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 图!"#"$"#%&噪声模型’图!"#"$"#%(噪声模型)和安全管理。!"#"*"#配置管理系统应提供以下配置管理功能:!划分+,-.!用户端口的启用/禁用:应可设置用户端口的启用/禁用,并且可以实时查询端口状态。!-01功能配置:应能具体设置+23/+)3值等-01功能参数。!配置-45,线路类型(-45,,67809:8)可配置$种线路类型,分别是:无信道;只有快速信道;只有交织信道;快速和交织信道。!配置-45,线路编码(-45,,678);<67=)!配置目标噪声余度(0>?=8@.;6A81>?=67)—C!B— 以误比特率等于或好于!"#$时成功完成初始化所必需的噪声余度。!配置最大噪声余度(%&’()*)+,(-.%&/0(1)噪声余度超过该值时,2345应降低其输出功率。!配置最小噪声余度(%(1()*)+,(-.%&/0(1)当噪声余度小于该值,2345应提高其输出功率。若不能提高,应进行重新配置。!确定速率适配模式(6&7.28&97&7(,1%,8.)确定系统使用的速率适配运行模式,包括人工方式(%2+:25)、初始选择(2;<=+=;)、动态选择(3>+2%=?)三种方式。!上调噪声余度(:9-@(A7+,(-.%&/0(1)(用于3>+2%=?模式)(此功能可选)噪声余度若高于该值并且持续了所规定的最小时间间隔,则2345需增加其传送速率。!向上速率适配所需最小时间间隔(%(1()*);().=17./B&CA,/:9-@(A76&7.28&97&7(,1)(此功能可选)!下调噪声余度(3,D1-@(A7+,(-.%&/0(1)(用于3>+2%=?模式)(此功能可选)噪声余度若低于该值并且持续了所规定的最小时间间隔,则2345需降低其传送速率。!向下速率适配所需最小时间间隔(%(1()*);().=17./B&CA,/3,D1-@(A76&7.28&97&7(,1)(此功能可选)!配置期望最大速率(3.-(/.8%&’()*)6&7.)!配置期望最小速率(3.-(/.8%(1()*)6&7.)!配置速率适配率(6&7.28&97&7(,16&7(,)(此功能可选)速率适配时增加的比特分配到快速信道的比率(E24;F(E24;G=+;H65H2IH3)!""J)!配置最大交织时延(%&’()*)=17./C.&B.3.C&K)!确定告警(事件)门限(2C&/)(HB.17);@/.-@,C8-)应能确定下列事件的!L)(1计数门限:信号丢失(5,--,A4(01&C)帧丢失(5,--,AE/&).)电源丢失(5,--,AM,D./)链路丢失(5,--,A5(1N)误码秒(H//,/.84.O,18-)(可选事件)超过上述任一参数的门限应能引起系统告警。!确定速率上调门限(6&7.:9;@/.-@,C8)(可选功能)系统速率上调到该门限值时引发告警。!确定速率下调门限(6&7.3,D1;@/.-@,C8)(可选功能)系统速率下调到该门限值时引发告警。—QP$— !查询厂家标识(!"#$%&’()、版本号(!"&)*%#+,-."&)、系列号(/"&*01+,-."&)2343536性能管理管理功能应能够提供下列性能参数:!当前线路衰减(7*#"899"#,09*%#(:,&&"#9));!当前噪声余度(+%*)";0&<*#(:,&&"#9));!总输出功率(=%901>,9?,9@%A"&);!虽大可行速率(;0B*-,-8990*#0.1"C09")(可选);!当前速率(D,&&"#9C09");!先前速率(@&":*%,)C09")(可选);!信道数据块长度(DE0##"1(090F1%:G7"#<9E);!交织延时(’#9"&1"0H"("10I);!对以下事件当天和前一天的每45分钟的计数:信号丢失(7%))%J/*<#01);帧丢失(7%))%JK&0-");电源丢失(7%))%J@%A"&);链路丢失(7%))%J7*#G);误码秒(L&&%&"$/":%#$))(可选事件);发送块(=&0#)-*9F1%:G));接收块(C":"*H"F1%:G));已纠正块(D%&&":9"$F1%:G));不可纠正块(M#:%&&":90.1"F1%:G))。234353N故障管理管理系统应能看到下列参数故障指示:!8(/7线路状态(8(/77*#"/909,));包括信号丢失(7%))%J/*<#01),帧丢失(7%))%JK&0-"),电源丢失(7%))%J@%A"&),链路丢失(7%))%J7*#G)和初始化失败等若干种状态。!超过45分钟计数门限的参数信号丢失(7%))%J/*<#01);帧丢失(7%))%JK&0-");电源丢失(7%))%J@%A"&);链路丢失(7%))%J7*#G);误码秒(L&&%&"$/":%#$))(可选事件);!不能对8=MOC进行初始化(M#0.1"9%*#*9*01*P"8=MOC)故障。!速率改变(C09"DE0#<")(可选功能)。!管理系统应具备有设备自检(/"1J9")9)功能—SRQ— !"#"$"%安全管理!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访问控制。网管的用户应配置成不同级别和权限,必须经过认证和授权,用户可以按级别、权限在用户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设备的远程配置能力缺省情况下应是不允许的。在允许远程配置前,设备必须要求通过本地操作终端进行有效的授权。!网管应提供操作日志记录,以记录网管配置的改变及网管操作人员登录、注销的时间。!"&混合光纤同轴电缆(’())!"&"#业务节点接口(*+,)测试:’()与数据业务节点之间的接口可以是,-./01234、,-./01,00056&、,-./010789:;97三种接口中的任何一种。!"&"#"#,-./01234物理层三种速率接口:<%<=5>?@7AB电接口、#$$$&6>?@7AB电接口、#$$$&6>?@7AB光接口、=&&656>?@7AB光接口。!"&"#"&,-./01,00056&物理层接口:#6CDB9E3接口、#66CDB9E3接口!"&"#"<,-./010789:;97物理层接口:#6CDB9E3接口、#66CDB9E3接口!"&"&有线电视接口!"&"<用户网络接口(F+,)测试!"&"<"#数据接口:#6CDB9E3接口、#66CDB9E3、F*C接口!"&"<"&模拟电视射频接口、与G/C业务的用户终端接口、与交互视频业务的终端接口。!"&"%射频接口!"&"$’()射频传输性能、模拟视频传输性能、传送延时等性能!"&"=’()网元管理包括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功能!"&"!功能检查和性能指标测试应符合HGA3#6=’????’??)办理。%)$)7各类设备的安装规格及所采用的器材规格程式均应符合本规范和施工图设计的有关要求。原有设备的迁装和换装,其设备指标应根据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的测试项目和指标要求办理。%)$)@本规范未包括的特殊项目及其指标要求,可由建设单位与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协商,拟定临时技术要求,在指定工程中试用并报部备查。%)$)!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本规范,施工单位要加强质量检查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应遵照本规范的要求及时检查施工工艺和技术指标测试情况,并组织随工检验及签证。%)$)6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应执行部颁《邮电基本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规定,其验收项目和方法应按本规范办理。凡发现不符合本规范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凡由于施工不良造成的,应由施工单位返修至合格为止。%)$)&施工单位制订的操作规程应贯彻本规范的要求,不得与本规范相抵触。—6;!— !工程验收前检查!"#对机房及室外环境的检查!"#"#按工程设计对机房环境进行检查。#检查新建机房有关房屋的土建完成情况,室内墙壁干燥程度、机房照明及是否满足本期设备供电引接要求、地面及机房的内部装修完成情况等,机房门窗应齐全、严紧,能闭锁。利旧机房应对设备电源引接、设备安装位置、走线架情况、机房整体环境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检查。!预留孔洞、预埋件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检查天线基础完成情况及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具体如下:#)天线基础高度、方位及承载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天线基础顶面平整,允许水平偏差为$#"%&&。’)预埋螺栓的规格、间距及露出顶面高度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在天线工作波束方向上无障碍物,近区场地符合《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地槽的规格、位置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盖板严密平整;(预埋穿线管的管径、弯曲度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管内无堵塞、无积水,并预置有穿引电缆用的引线。!"#"!机房通风、采暖、空调、防火告警等设备应安装完毕,并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室外工作接地及防雷、保护接地装置应完工,接地母线已引入室内,接地电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安全检查!"!"#各级通信机房建筑必须符合-.%//!+!//%《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机房内必须配备有效的灭火消防器材。凡要求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必须保持性能良好。!"!"’机房室内装修材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楼板预留孔洞应配置阻燃材料的安全盖板,已用的电缆走线孔洞应用阻燃材料封堵。!"!"%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设备检查!"’"#应对到设备的数量进行清点和外观检查,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到达现场的设备、材料数量能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设备、材料的规格程—010— 式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按施工图设计核对各种波导及波导器件的种类、型号和数量,且外观平直,无弯曲、扭曲、凹陷、裂纹等损伤,内壁清洁光亮;!"#"!工程中不得使用未经鉴定的设备和不合格的材料。!"$天线施工场地自检!"$"%天线场地应平整好。场地面积要满足构件编排、底座组装和主反射面组装及吊装时起重吊车作业的要求,场地内回填土应夯实,以便安全承载吊车作业时的荷重。!"$"!起重吊车进出通道应清理畅通。!"$"#&’()系统站址选择:%天线安装地点与所用卫星之间的视线应该是无遮挡的;!没有高大建筑物、树木等遮挡信号;#当需要太阳能光板供电时,则太阳能光板在受光时段内不能被物体及阴影遮挡,以免由于太阳能光板受光不足引发蓄电池充电不足;$环境、电磁*射频条件满足要求;+天线位置尽可能靠近,-.,以避免天线与,-.间的连接电缆过长。注意:当使用太阳能光板作为供电电能,务必注意太阳能光板的安放位置。!"+总配线架及各种配线架!"+"%配线架的位置和高度、宽度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主配线架与列架应保持平行或垂直,允许每米偏差为!//;!水平、垂直配线架应分别用水平和垂直接头卡子连接;#卡子内应垫衬铁,卡子螺栓安装一律朝上,连接牢固、端正;%)同0机房内,水平电缆走道与垂直电缆走道的连接应成直角;!)特殊电缆走道或槽道必须按施工图设计安装。#)安装双走线架,上下层之间要求!#123。!"+"!穿墙洞、穿楼板的配线架,必须在洞口进行加固。!"+"#配线架终端应用加固角钢加固,加固角钢用膨胀螺栓水平地加固在墙壁上。!"+"$过长的配线架必须在侧旁加装支撑点,一般支撑点间距在#/左右(视土建结构定),侧旁支撑安装应平直、端正、牢固。!"+"+进墙槽道按施工图设计要求施工。!"4设备机架检查!"4"%机架到货规格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4"!机架安装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机同排机架列面成一直线,允许偏差为#//;—465— 机架安装应垂直,允许偏差为!"";!机架对地加固、抗震加固的加固方式均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机架对上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随箱出厂文件应齐全,配件及附件应满足安装及维护需要。!$&机盘和分部件检查!$&$’分盘机条和部件应安装平稳牢固,有紧固装置的要锁好紧固件,并使机盘能顺利插拔、转动灵活。!$&$!插入式机盘应使插接件自然吻合,电器连接件接触良好。!$&$#速调管和风机必须严格按说明书的要求安装,通电后不应有异常震动现象,风筒排风通畅,所有保护接地必须有良好的电器连接。同时排风管的安装应注意室外高度应低于室内设备接口处高度,已防止排风管内积水倒流进入设备。!$&$(有微电子元件的分盘安装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采取防静电损害措施。!$)电源线和信号线的自检!$)$’电源线必须用整条线料,严禁中间接头,外保护层应完整无损。!$)$!电源线宜在地槽内布放。如需要在电缆走道上布放时,应与中、高频电缆、信号线分开排列在电缆走道两侧,走向路由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对于机房是双层走线架,按设计要求电源线和信号线,中高频电缆分层布放。!以上的多股电力电缆端头应使用线鼻子连接,做法应符!$)$(截面积在’*""合下列要求:’线鼻子的规格与导线线径相吻合;!线鼻子内壁及导线线头表面打磨干净后,再将导线线头插入线鼻子,用压接钳压接良好。!$)$+信号线的规格和路由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信号线的编扎应符合下列要求:’扎线松紧适度,间隔均匀整齐;!线束编成圆形,转弯处圆滑,成直角缓弯,不得有曲折、扭绞现象。!$)$&信号线端头的处理与焊接应符合下列要求:’信号线的屏蔽层不宜松散,严禁损伤绝缘层,无短路现象,按施工图设计或设备说明书要求接地;!信号线在剖头时不得损伤芯线;#焊接时可使用松香助焊,严禁使用焊油。焊点均匀光滑,无假焊、短路现象,露铜应小于!"";(信号线端头宜加装合适的套管,保护焊点。—%))— !"#"#中频电缆的布放要求:$在布放中频电缆以前,应按照施工图设计要求的走向路由,实际丈量(曲率半径不小于%&’)、裁剪、编号,并按顺序顺直布放,不得出现交叉扭绞现象;!中频电缆的端头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电缆头端面平齐不变形。!)电缆芯线与电缆头内导体的焊接端正,焊点光滑,无虚焊。()用松香酒精溶液做焊剂,严禁使用焊油。焊好以后的焊点要用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电缆与电缆头的组合端正牢固,电接触良好。*)焊好电缆头的中频电缆内外导体间的绝缘电阻符合相关设备的要求。%)多条中频电缆应进行扣扎或绑扎。!"#"+,-./系统中频电缆布放:$对于,-./系统中频电缆布放参照设备厂家安装说明书。!连接室外单元的电缆头应做防水处理。!"#"$0电缆的绑扎应符合下列要求:$电缆的绑扎可用尼龙锁紧带或浸腊麻线绑扎。!线束绑扎间隔均匀,松紧适度,特别是对高、中频电缆注意防止线扣过紧使电缆外皮变形;(电缆束外部绑线与电缆走向垂直,绑线在电缆走道横铁上不得交叉。!"+机房地线的检验!"+"$机房地线与各部件连接方法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扁钢地线接头搭接长度不小于宽度的二倍,铜皮或铜排接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宽度。!"+"(扁钢与扁钢连接至少有三面满焊,焊接处外涂沥青,扁钢与扁钢,铜排与铜排在走线架上宜用螺栓连接;铜排与铜皮宜用焊接或铜铆钉铆接。!"+")扁钢或铜排与机架地线引入线宜用螺栓连接。!"$0天线安装的自检!"$0"$将全部构件进行清点编号,规格数量齐全,构件质量符合要求,并按施工顺序排放整齐。!"$0"!构件如有变形,应矫正完好。镀锌构件如有镀层脱落生锈,应除掉锈层并进行补漆;喷漆构件如有漆膜脱落也应补漆。!"$0"(当环境温度低于1!02时,不得对构件进行锤击、剪切和冲孔。当环境温度低于1$%2时,不得对钢塔构件进行冷矫正。!"$0")构件上如有冰雪、泥土或其他污物,应在吊装前予以清除。!"$0"*天线防雷接地体及接地线应事先做好,并测试接地电阻值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后,—%#+— 方可进行天线安装。!"#$"%各种含有转动关节的构件,应先进行转动试验,确认转动灵活、平滑且无异常声音时才能进行安装。安装结束后对转动关节处进行必要润滑,防锈处理。!"#$"&天线施工中采用精度为六秒级或六秒级以上的专用经纬仪。!"##天线底座安装自检!"##"#基础支座钢板应按施工图设计标高安装,调好水平,必要时可在偏低的基础支座钢板下面垫以钢板或灌注水泥砂浆。!"##"!与底座相连的主材及其连接板应在安装前进行预组装或试装。孔位偏差在!’’以内者,可先打过冲后穿入螺栓,超过!’’进行扩孔或焊补后再重新钻孔,焊补孔洞时应使用适用于母材的焊条,每组孔眼焊补数量不得超过总数的五分之一。!"##"(主柱应用经纬仪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检验垂直度,并进行校正和固定。主柱的倾斜度不得超过千分之一。!"##")凡用角钢背靠背连接的构件,在紧固时应先将中间连接螺栓上紧,然后再上紧两端的螺栓,以保证两根角钢的边缘相互平行,受力均匀。!"##"*连接螺栓应按制造厂家的说明妥善紧固,经检验后作出标记。!"##"%天线驱动电机应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和通电转动试验。!"##"&检查驱动系统变速箱内润滑油是否充足,必要时应补足润滑油。!"##"+应保持驱动丝杠的清洁,防止尘埃、雨露侵入。检查丝杠润滑脂是否充足,必要时应补充润滑脂,丝杠的防护罩应完整无破损,卡箍牢固。!"##",对与安装在支架上的-./0小型天线,支架安装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果支架倾斜会产生极轴效应,使得天线的电气性能指标下降。!"#!骨架及反射器的验收自检!"#!"#组装骨架及反射器的场地必须夯实、整平。骨架各支承点应找平,允许误差为!"*’’。中心套筒或中心轴线应为铅垂,顶面应为水平,用经纬仪检查应无可辨别的偏差。!"#!"!应按制造厂家说明书的顺序及要求进行。!"#!"(将经纬仪置于中心筒或中心体顶部中心,检查骨架边缘各支撑点的高度,其偏差应不超出说明书的技术要求。!"#!")主反射器面板就位后用少量螺栓临时加固,待全部面板安装完毕后再装上其余的螺栓,应采用专用工具紧固螺栓。!"#!"*用上下对点器、经纬仪或激光定位仪将副反射器的中心准确地置于主反射器轴线上,同时用钢尺或厂家提供的置位杆测量并校准副反射器与主反射器之间的距离,上紧加固螺栓,再次复查中心位置及距离,误差达到要求范围。—%,$— !"#$馈源安装检查!"#$"#必须在干燥充气机和充气管路安装完毕,并可以连续供气的条件下才能安装馈源。!"#$"!检查连接极化器的直波导应无变形,内壁洁净,无锈斑。必要时用柔软、干净的丝绸沾四氯化碳进行清洁。!"#$"$极化器及合成器网络已经在厂家精细调测,施工中严禁任意调整,整体与喇叭辐射器及其他波导元件连接。!"#$"%严防螺栓、螺帽或其他异物掉进馈源系统。严禁用手抚摸馈源的内壁。!"#$"&馈源各接口处应用销钉准确定位。密封圈安装正确,螺栓应配套齐全,螺帽紧固。!"#$"’馈源安装完毕后应及时密封并充以干燥空气。充气机的气压和起动间隔要求应符合馈源及充气机说明书规定条件,以免损坏喇叭辐射器窗口密封片。充气后作气闭试验,应无明显泄漏。!"#%馈线系统检验!"#%"#同轴电缆及波导馈线的走向、连接顺序及安装加固方式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波导馈线的安装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波导馈线连接前先将其位置调好,使法兰盘自然吻合,先用销钉定位,装好密封橡皮圈,然后再用螺栓连接,螺帽紧固。当法兰盘不能自然吻合时应更换波导节,调整相关设备或器件的位置或加工可调波导节。严禁用螺栓强行拉紧合拢,以免波导管受附加应力而损伤。!波导口接触面及内壁光洁,无铜屑和其他杂物。$波导接口定位正确,销钉、螺栓配套齐全,密封垫或橡皮圈安装正确,装好后橡皮圈不得扭绞或挤出槽外。%拧紧连接螺栓时,应对角交替、循环上紧。&加固时除可略向上托以消除因重力下垂以外,不允许波导馈线在其他方向受力(如向下压或向左右扳)。’整条馈线内充以干燥空气,气压符合施工图设计或设备说明书的技术要求。!"#%"$同轴电缆馈线的安装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般射频同轴电缆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的#!倍,()*%+&,同轴电缆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小于#!&--;!同轴电缆头的组装顺序和工艺符合出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焊接电缆头时可用松香酒精溶液为焊剂,严禁使用焊油,内导体触头与外导体同心;%室外同轴电缆接头有保护套并用硅密封剂密封。—’.#— !对于"#$%系统,所有供选用的射频同轴电缆的截止频率应高,!&&’(),特性阻抗为*!欧姆,在可能的情况,单位长度的损耗值越小越好,一般来讲!++直径的电缆,其损耗参考值为,!-.&/01,&&+。2345承载入境和出境中频信号(6!&-,*&&’())以及为789提供的则..-.2:直流电压。标准的345长度可达2&米。如要使345长度超过2&米需要使用线路放大器或低损耗电缆,原则上345的长度越短越好。.;,<;<方向藕合器应安装正确,不得装反。.;,<;!馈线按施工图设计要求留足余量,以适应天线的转动范围。.;,<;2波导馈线和低损耗射频电缆外导体在天线附近和机房入口处应与接地体作良好的电气连接。.;,!矩形波导及椭圆软波导检验.;,!;,矩形波导馈线自身应平直,其走向应与设备边缘及走线架平行。加固时受力均匀稳定。矩形波导馈线的加固点与相邻的软波导、分并路系统及载应尽量靠近。.;,!;.可调波导节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可调节的长度准确无误;.锯口平整,波导口无变形,法兰盘选择正确;=焊接的法兰盘平面与波导纵轴垂直,平整牢固,焊锡均匀,不漏气。波导管接触面及内壁无残余焊剂、焊锡、铜屑及其他异物。.;,!;=椭圆软波导馈线转弯和扭转应符合下列要求:,转弯,)长轴方向(相当于矩形波导的(弯),曲率半径应符合馈线出厂要求;.)短轴方向(相当于矩形波导的>弯),曲率半径应符合馈线出厂要求。.扭转角不大于馈线出厂说明书的允许值。.;,!;<椭圆软波导馈线与法兰盘的连接加工应遵照出厂说明书的规定,并符合下列要求:,锯口平整、无损伤,波导口不变形;.翻边剪口距离均匀,翻边后平整,波导口不变形;=包胶密封、平整、美观。=工程初验=;,天馈线系统自检测试=;,;,馈线系统衰减和驻波比测试,发信波导及收信同轴电缆的衰减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馈线和部件的参数—26.— 值参见表!"#"$。%"$"&波导、波导元件和同轴电缆衰减值名称测试频率(’())衰减值矩形波导管*+$%!,!,"!-./012$##3椭圆软波导管4*.&,!%"5,-./012$##3(67输出波导开关,!#"&01同轴电缆89:;<.#;!$!012$##3同轴电缆接头;",!#"%.01带通滤波器;!#"&01合成器,!%"&01整条发信馈线的驻波比!$"%&(在.!.=()范围内),个别点允许!$"%.。%"$"%系统噪声温度测试通过检测负载与冷空两种状态下热噪声功率的比值(即>因子)求得系统噪声温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应不大于$#?。%"$";接收方向图测试$在验证测试以前可利用卫星信标信号测试天线的接收方向图。由于信标信号电平很低,一般只能测得主瓣及第一旁瓣,以主瓣峰值为标准,两侧第一旁瓣电平的平均值应不高于<$;01;两侧第一旁瓣电平之差应不大于&01。半功率波束宽度应符合设备出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根据半功率波束宽度估算天线的接收增益应符合设备出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并可根据第!"#"&条测得的系统噪声温度估算’2@值。%如上述各项测试值基本符合规定指标,就可以申请进行验证测试;如果与规定指标相差较多就要分析原因,必要时重新调整副反射器或主反射器。;口面直径大于$%3的天线,用射电星法测试。%"$".自动跟踪性能检查$低噪声放大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应立即转动天线接收卫星信号,天线主波束中心对准卫星后调整跟踪接收机,使接收的卫星信标电平达到规定值;&按设备出厂说明书技术要求校准跟踪控制单元;%人工驱动天线使接收到的信标信号达到最大值。在俯仰(上、下)及方位(左、右)四个方向上人为转动天线使之偏离卫星方向,直到信标信号电平下降&01为止,启动自动跟踪系统,经过一个扫描循环应能使信标信号电平恢复到最大值;;天线跟踪精度、指向精度应符合设计指标要求。—,5%— !"#"$天线平均转动速率测试利用卫星信标信号使天线从波束中心驱动天线在方位和俯仰两个平面内分别转动士%&,测量二至三次求出平均转动速率。!"’高功放分系统测试!"’"#功能操作:应符合设备出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增益和输出功率:#额定输出功率:达到设计及出厂指标要求;’额定输出功率下的增益:满足设备说明书的技术要求;!功率稳定度:指标!()"’%*+(’,小时)。!"’"!幅频响应和互调产物:应满足设计和设备出厂指标要求。!"’",高功放输出频谱应满足--./0!)1的要求,如图1"#",所示图1"#",234输出频谱模框图!"’"%高功放输出频谱:应满足--./!#)要求。见--./!#)%"!,56-51:234.78978-9:;8<7=>?*.78&@+>?*6=ABBA&?8:B8(第,)@&<,C)。—$D,— !"!低噪声放大器分系统测试!"!"#功能操作:包括倒换系统均应符合设备出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增益、频率响应:应满足设计和设备出厂指标要求。!"%上变频器分系统测试!"%"#功能操作:包括倒换系统均应符合设备出厂说明书技术要求。!"%"$输出电平:应符合设计和设备出厂指标要求。!"%"!增益:#&’!&()范围内可调,或按设备出厂指标。!"%"%中频到射频频率响应:正常输入电平时射频输出幅度允许偏差为*&%()。!"%"+频率稳定度:在$%小时内允许偏差为士+,#&-.。!"%"/相位噪声:#&&01!2/+()3401#501!26+()3401#&501!27+()3401#&&501!2.+()3401#801!2##$()3401#&801!2#!()3401!"%"6杂散输出电平:与信号相关的杂散输出电平92/+()3;与信号无关的杂散输出电平927&():。!"+下变频器分系统测试!"+"#功能操作:包括倒换系统应符合设备出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增益:在$&’%&()范围内可调(射频输入26+():’2!&():,!/$+’%$&&801频率范围内任一频率),或按设备出厂指标。!"+"!射频到中频的频率响应:输出幅度允许偏差为*&"%()。!"+"%频率稳定度:—/.+— 在!"小时内允许偏差为士#$%&’(。)*#*#相位噪声:%&&+,!-.#/012+,%3+,!-4#/012+,%&3+,!-5#/012+,%&&3+,!-(#/012+,%6+,!-%%!/012+,%&6+,!-%)&/012+,)*#*.杂散输出电平:与信号相关的杂散输出电平7-4#/01;与信号无关的杂散输出电平7-5&/08。)*#*4在9:波段:(频率,%&*(#-%!*4#;+,)增益""#/0()&/0可调);杂散输出电平:".&/01(&/08输出,相关信号)!4&/08(最大,无关信号)。)*.线性放大器分系统测试)*.*%功能操作:括倒换系统应符合设备出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增益、频率响应:应符合设计或设备出厂指标要求。)*4调制解调器分系统测试)*4*%功能试验:各项指标达到设备出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4*!相位噪声(只测调制器):%3+,!-4./012+,%&3+,!-%&%/012+,%&&3+,!-%%%/012+,)*4*)调制器输出中频频率及输出电平应满足设备厂家出厂指标。)*5监控分系统功能试验)*5*%监控分系统的功能应符合设备和分系统操作说明书的技术要求。)*5*!监控分系统应监视全站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当有告警出现时,应能在监视台显示出来,并有警铃告警提示,同时在监视台可以进行远端人工和自动倒换。)*(<=>业务联络电话)*(*%收发接口电平—.(.— 发信口输人电平:!"#$%&收信口输出电平:#$%&’()(*噪声电平热噪声电平!!+,$%-。’(",验证测试’(",("具有上行线设备的新建地球站或在原有地球站内扩建、改建天线馈源系统的工程,都必须在投入运行前进行验证测试。’(",(*验证测试要在国际通信卫星管理机构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建设单位会同施工单位根据落实的工程进度适时向国际通信卫星管理机构提出入网验证测试申请。’(",(#在得到国际通信卫星管理机构批准并下达验证测试计划后,按计划进行验证测试。’(",(+验证测试期间本站与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操作中心和监测站间应进行不间断的工程勤务通信。本站必须在验证测试前建立与上述通信目标的一条话路和一条传真机(或电传打字机)线路。’(",(.验证测试前应备好下列资料,尽早报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操作中心:"天线在方位平面及俯仰平面的平均转动速率;*以验证测试使用的卫星方向为中心,天线(在不更换或改变天线驱动杆条件下)在方位平面及俯仰平面内可以转动的范围;’馈源的出厂测试记录(主要是溃源交叉极化隔离度测试记录)。’(",(/根据下达的验证测试计划及本站具体条件,将确认可以进行的测试项目及有关事项报告国际通信卫星管理机构或其操作中心。)(*(#(0123系统45波段)俯仰角计算"卫星轨道位置:61;*地面站经度:6;’地面站纬度:7;经度差为:8696!61,天线的方位角为::;9"<,=32>!"(32>86?1@>7)天线的仰角为:AB932>!"[(CD186"CD17!,("+"*.)1@>:;E1@>86]如果天线是后馈式的,则天线的指向按照计算得到的数值进行调整;如果天线是偏馈的,仰角的数值要减去"/度的修正因子。’(",(<验证测试项目应按通信卫星组织操作中心安排的测试计划进行。’(",()验证测试项目及指标要求(#E.FGH):—.)/— !地球站的品质因数"#$值晴天工作仰角为!%&时,其"#$值应达到下列指标:!)!’(天线:"#$!)’*!+,-#.’)!)(天线:"#$!)’*//,-#.))!0(天线:"#$!)1*23,-#.以上测试频率为1%%%456。’天线的发收增益及辐射旁瓣:!)天线的发收增益:发射频段:3*/370*1’3"58接收频段:)*0’371*’"58’)发射增益应满足下式:!’(天线:!33*+9’%:;(<#0)(,-=);<:"56!)(天线:!30*%9’%:;(<#0)(,-=);<:"56!0(天线:!3/*!9’%:;(<#0)(,-=);<:"56))接收增益应满足下式:!’(天线:!3’*39’%:;(<#1)(,-=);<:"56!)(天线:!3)*’9’%:;(<#1)(,-=);<:"56!0(天线:!31*29’%:;(<#1)(,-=);<:"56天线发收增益测试频点为最高、中心、最低三点。)天线辐射旁瓣特性(收、发正反极化均测):第一旁瓣应小于或等于>!1,-;宽角旁瓣:天线旁瓣峰值数的2%?不得超过下式的规定:’2—’3:;!(,-=)!&"!"’%&—)*3(,-=)’%&@!"’0*)&)’—’3:;!(,-=)’0*)&@!"1/&—!%(,-=)!A1/%BC天线轴比:双圆极化轴比"!*%0D!,C天线隔离度:!)双圆极化交叉极化隔离度!)%*+,-’)双线极化交叉极化隔离度!)),-,当离轴增益下降:,-时,交叉极化隔离度!)%,-。注:天线收发交叉极化隔离度要在监测站配合下进行测试,测试点的数量和间隔按测试计划规定办理。1天线馈源指标(出厂验收指标)!)馈源驻波比毛!*’3(3+3456频带内)—02/— !)馈源隔离度:"馈源收#发隔离度!$%&’(馈源发#发隔离度!!%&’)馈源收#收隔离度!!%&’*)整条发射馈线的电压驻波比镇"+,*!在-.-/01频带内)2)全向有效辐射功率(3456)稳定度及载波频率稳定度测试要在监测站配合下进行,指标要求如下:-)地球站发射3456的稳定度充允许偏差为7%,-&’(晴天、在!2小时内)。8)载波频率稳定度:"调频多路电话载波频率允许偏差为7+-%901。(调频电视载波频率允许偏差为7!-%901。)中速数据传输系统(4:5)载波中心频率允许偏差为7*,-901。&时分多址(;:/<)系统载波频率允许偏差为7+901。.)对=>波段频率范围:上行+2,%?+2,-@01接收:+%,A-?++,.@01++,.?+!,!@01+!,!?+!,.-@01"地球站品质因数@B;:晴天工作仰角+%C时,其@B;值应为!*.D!%EFG(HB+!,-):(B9(天线的发、收增益及旁瓣应达到计算要求及设计指标:旁瓣特性:地球站旁瓣峰的总数A%I不得超过如下公式表达的包络值。@J!AK!-EFGL&’M(+"L!!%)@J*,-&’M(!%"L!!8,*)@J*!K!-EFGL&’M(!8,*"L!2$)@J+%&’M(N2$)@为旁瓣包络的增益,L为远离主瓣的角度。)天线交叉极化隔离度:!*-:(&天线馈源指标馈源驻波比"+,!-馈源隔离度:收—发隔离:$-:(收—收隔离:N*-发—收隔离:N*-O整条发射馈线电压驻波比"+,*!H3456稳定度:%,-&’(晴天,!2小时)。G载波频率稳定度:载波中心频率允许偏差为*,-=01。—8AA— !"##数字复用设备的测试!"##"#数字终端设备各机盘电源电压测量:!"##"$时钟频率检查:频率容限见表#%"#"$表#%"#"$时钟频率容限表容差(频率容差)群次标称比特速率(&’()*+)-.允许偏差(/0),#%一次群$%1234%3#%$二次群21123!3$4!三次群!1!.23$%3.25四次群#!6$.13#43$%26#发送光功率:在7点测试时,满足设备厂家出厂指标要求。$光接收灵敏度测试:在7点测试时,满足设备厂家出厂指标要求。在78间衰减范围保证的情况下,8点允许有不大于%"49:的测量误差。!最小过载光功率测试:在8;点的最小过载光功率指标满足设备厂家出厂指标要求。!"##"!误比特率测试。!"##"1抖动特性:#输入抖动容限见表#%"#"1-#及图#%"#"1-#表#%"#"1-#输入口充许抖动容限表抖动幅度测试频率输入口速率(<=>->)(&/0)测试信号(&’()*+)!#!$"#"$"!"1$%12#"4%"$%"%$$"1#2#%%$#4-#2112#"4%"$%"%$%"1!1%%$#4-#!1!.2#"4%"#4%"###%2%%$$!-##!6$.1#"4%"%54%"$%"4#%!4%%$$!-#$输出抖动:对于一、二、三、四次群各种标称比特率,在数字有线通道输出口所测得的最大输出抖动不应超过表#%"#"1-$所给出的限值。—5%%— 图!"#!#$%!输入口允许抖动容限图表!"#!#$%&输出口最大允许抖动最大输出抖动测量滤波器带宽(’12)比特速率容限(-./%/)低频截止频率"!或"0伪随机测(’()*+,)!!!&高频截止频率"$试信号序列("!%"&)("0%"$)"!"0"$&"$3"#&4"#"4"#"&!3!""&!4%!3$$3"#&4"#"4"#"&0$""&!4%!0$053"#0""#"4"#!"!"3""&&0%!!06&5$"#$""#"74"#&"!"04""&&0%!0抖动转移特性表!"#!#$%0和!"#!#$%&表!"#!#$%0抖动转移函数速率抖动测试频率(12)+抖动转移函数(89)测试信号(’()*+,)"""4"5&"$3!"""!"+"#4$"+"#4$""+(%!6#4)3$$3!""!"+"#4!""+"#4!"""+(%!6#4)—7"!— 速率抖动测试频率(’()%抖动转移函数()*)测试信号(!"#$%&)!+!,!-./.-01+++1+%+2,.++%+2,.+++%(3142,)图1+212/35抖动转移函数容限图.2112,固有抖动单机指标6+25,78.215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器功能检查(9:;<=).21521加电后,本地9,*,<支路告警,总告警灯亮,电源灯亮。同步检查:分别检查9,*支路到<支路是否同步,通过帧同步分析仪观察同步情况。.21525安全保护、直通和自环功能检查。.2152.编定模块地址码。.2152/信令传输测试检查。.2152,国内备用比特传输检查。.2152-传输遥控告警检查。.2152>-/!"#$%&透明信道测试检查。.21520误码性能检查。.21524单音测试检查。.21521+信号量化噪声比检查。.215211音频调制解调器测试检查。—>+5— !"#!数字倍增器功能检查($%&’)!"#!"#在计算机上检查时钟设置。!"#!"(在计算机上检查透明通道的设置。!"#!"!测试各支路误比特率。观察#)*+,,误比特率为零。信令(-,.,/三比特)检查。!"#!"0计算机其他功能检查。!"#!")$%&’系统计算机功能检查:按说明书要求,应具有监视和倒换功能,还应具有在设备远端(即计算机上)设置设备运行参数,并控制设备进行自测!"#0中速数据传输系统(1$2)测试!"#0"#卫星链路1$2业务连通测试程序及指标要求(包括测试方法及使用仪表)应按1’334!56,33784!56中的规定进行。!"#0"(中频环路解调器误码性能(含扰码、前向纠错码9’%),如表##"#"(所示。表##"#"(中频环路调器误码性能指标误比特率组合速率传输速率(%5=>5);>5(<:)%;>(<:)(:’2)(!";#5(<:)(!";#5(<:)4!)"!0"5)@"6A"!#?#54@6"!@"5)#5")B"!#?#5466"6@"))#5"BB"6#?#5注:组合速率C信息速率=报头的速率传输速率C组合速率;9’%!"#0"!临近信道抗干扰能力:(本站模拟环测)三个1$2(&.+D;E载波均匀依次排列,间隔为载波需要的分配带宽,速率相同,两个相邻载波的电平高于信号载波@<:时,应满足表##"#"!的要求。表##"#"!临近信道抗干扰能力误比特率组合速率传输速率(%5=>5);>5(<:)%;>(<:)(:’2)(!";#5(<:)(!";#5(<:)4!)"@0"0)6"(A"@#?#54@6"@@"0)#5"6B"@#?#546B"(@"B)##"!#5"(#?#5#5"@B!FG%=6G3H测试应满足设备厂家出厂指标(FG%编码方式)。((;!9’%F%&;6G3H=23((#B;(#5)应符合1>F’I3JF11’33!#5、33784!#5规—@5!— 定。见!!"#$%&’(%(%(%)*+,-./012-34536*78-9"1:;<0=!><<::0!!$%&、!!"#I$%&规定。见!!"#$%&’($(%)*+,-Q<———数字线路段上误码性能的配额占12"的比例,以百分比(U)表示;<———测试时间,以秒(0!、!0!)为单位的次数;R———定义“投入业务限值”时的系数;!&———对应于12"和配额>在<时间内的误码事件数,单位次,即投入业务指标;!%,!’———对应于投入业务限值的门限,在<时间内的误码事件数,单位次;!$———对应于投入业务限值的门限在$天内误码事件数,单位次。$(%.(’全程数字链路(通道)指标测试(包括进城终端):—N&K— !误码性能指标(连续测试"#$):-.;!)任何月内%&’以上时间的误比特率(()*)+!,!&")误码秒()/),严重误码秒(/)/)应符合表!!0"0!中全程数字通道指标要求"抖动性能测试:!)输入抖动容限,如图!!0"0"-!和表!!0"0"-!所示。图!!0"0"-!输入抖动容限图表!!0"0"-!输入抖动容限表峰-峰幅度(788-8)频率(19:)比特速率系统序列#(123456)!&!!!""&"!""";"#;=0%一次群"&#<-!0>&0"!0",!&&0&""0#!"二次群<##<-!0>&0"!0",!&&0&"&0#;#&&"-!(!&0!>&0!!!&<&&"-!(!&=0=!0>&0&.>&0"&0>!&;>&&"";-!")输出口最大容许抖动:对于一、二、三、四次群各种标称比特率,在数字有线通道输出口所测得的最大输出抖动不应超过表!!0"0"-"所给出的限值。—.&>— 表!!"#"#$#输出口最大允许抖动最大输出抖动容限测量滤波器带宽(%01)比特速率(峰$峰+,-$-)低频截止频率"!或"/伪随机测(%&’()*)!!!#高频截止频率".试信号序列("!$".)("/$".)"!"/".#2.32"#42"242"2#!3!22#!4$!3..32"#42"242"2#/.22#!4$!/./532"/22"242"!2!2322##/$!!/6#5.2".22"2742"#2!2/422##/$!/"!5时分多址传输系统(89:;)测试/"!5"!单机和分系统指标应符合设备出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5"#地球站发射全向有效幅射功率(<,=-)稳定度:稳定度在#.>内允许偏差为士2"4?@。/"!5"/调制解调器中频环路性能指标:!无前向纠错码(A:=O%9;9<4:((+D!)#D0"#LQ4557:@4AAR;Q6"%>:=O%9;9<4:/.87DS7L>8676.4AAR;Q!)比特率:4"标准编码率:!,T=@A<>!HBT=@A="杜比编码率:IBT=@A<>IBGT=@AB)采样率:!,,BB"#,和BHT3U输出接口:!J(*2传输流。!"#$",解码器#输入:4",KV.*T(1:D’456);10GD#$0G-3U;#DBB"0-AO?MA=",K(*2)845A@>8<*<874?,解码:-.E3FW>8()*+,%&’,456-./C*<874?A—$G$— !输出:视频———"#数字$%&"’()%$%&*#+$&码流,#模拟普通或高清视频(选项)音频———"#-.+’"/01$2343056"’’3/7或8.+’"/01$2343056"’’3/7*#%0/*9%:1:2"/+5;!!#<=#!调制器<符号率:>"4:"*/379?*0/4"23@40?<208AB79?*C73,-输入比特率:DE20R+$&,RW5X3?"/3,=F欧姆!#<=#8光端机<数字视频:<)分量8:-:-Y)%Z>分量-)符合标准:&ZD;[RZ#LM<;-,$BJZV-FSBY-S-B!)标准比特率:<8!,<==,-=M,!LM,F8MB*C7,<8AF*C78)显示比率:5]8:!,%])A)输出回损:T<=(R;<8S)比特误码率:)!)信号格式:+V$CVRD,+V$!;$#"?&$#%>$#"?&$#%!#2$!#$$或!#2$>$#"?&$#%>$#"?&$#%%#$$%#$$或%#7$>$#2?&$#">$#2?&$#""#$$6#$$>$#2?&$#6>$#2?&$#6"#276#7$>$#2?&$#2>$#8?&$#26#%$2#7$>$#2?&$#2>!#$?&$#2注:“>”表示衰减增大,“&”表示衰减减小。2噪声测试!)连续随机噪声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信号与加权连续随机噪声之比,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周期性噪声—5!!— 信号与周期性噪声之比应符合如下要求:信号与!"#$以下的噪声之比!%&’(;信号与!"#$到视频高端频率!)范围内的噪声之比!&&’(;&*&行传输制式!)+,-*.#$,/*&行传输制式!)+/-0.#$。%)冲击噪声对于偶尔(或不经常)发生的冲击噪声,信号与冲击噪声之比!*&’(。/线性失真测量!)场时间失真:测试信号的白条顶端对其中心点允许偏差为1!2。*)行时间和短时间失真,有关指标见表!%-0-*3&。表!%-0-*3&视频线性失真指标标准性能指标行白条1!-02*4脉冲与白条比0-5,到!-0/在/*&行传输或&*&行传输时,应分别在图!%-0-*3,*4脉冲超前或滞后振铃波瓣与*4脉冲比(!),(*)所给定的限制内(6678建议&/93*)—9!*— 图!"#$#%&’脉冲振铃波瓣限度(非线性失真测量!)同步信号非线性失真:在同步脉冲顶端中点上所测得的振幅应在标称幅度的!$)*到+$*之间。%)微分增益失真应!!$*。")微分相位失真:对于"$,-.电视载波微分相位失真!/"0;对于%$,-.电视载波微分相位失真!/’0。1伴音特性测试!)伴音副载波的频率和电平2伴音副载波中心频率的容限每一路伴音副载波中心频率允许偏差为/!$3-.。4在副载波分路设备输入端口所测得的伴音副载波的相对接收电平(电平测量以视频峰&峰值电平点为参考)·伴音副载波电平为&%$567/$#)56(对"$,-.电视载波)·伴音副载波电平为&!1#+567/$#)56(对%$,-.电视载波)%)伴音测试音频偏和插入增益2伴音测试音频偏如表!"#$#%&8所示。—(!"— 表!"#$#%&’伴音测试音频偏载波带宽测试音频率第一载波消失点电平$,-.$测试音频偏(()*)(+)*)(,-.$)峰值(+)*)有效值(+)*)%$!#/%&%0#/%1$’"#’/"$!#/%&"0#00!2$!$’#$23伴音测试音的插入增益应在$,-4$#%2,-范围之内。")伴音通道的衰耗5频率响应衰耗5频率响应如下表!"#$#%&6所示。表!"#$#%&6伴音频率响应$#$/7$#!%2&$#278%#$$#!%27!$#$&$#278$#2!$#$7!/#$&$#278%#$!/#$7!2#$&$#278"#$注:“&”表示衰耗减小,“8”表示衰耗增大/)伴音通道的噪声指标要求如表!"#$#%&0所示。表!"#$#%&0伴音通道的噪声指标加权有效值准峰值不加权&/!,-.$9&"’,-:;9加权&/6,-.$<9&/%,-:;<92)伴音通道的非线性失真测试音电平为1,-.$时,二次、三次谐波失真应在表!"#$#%&1所示范围之内。表!"#$#%&1伴音通道非线性失真测试音频率()*)二次或三次谐波失真/$7!%2$#6=或/",-!%2762$$$’"2=或/1$,-/工程试运转/#!试运转验收要求/#!#!卫星设备运行检验按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技术参数对设备进行功能性操—6!/— 作和设定。!"#"$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跟踪测试记录,按设计指标和设备厂家提供的技术测试指标进行检验。!"#"%进行试运转模拟链路测试。!"#"!试运转验收应从初验测试完毕开始,时间应不少于三个月。!"#"&试运转期间利用网管系统或测试仪表卫星电路进行传输性能检测,测试的主要指标应达到工程设计要求,方可进行工程终验。如果主要指标不符合要求,应分析原因加以解决。&工程终验&"#竣工技术文件&"#"#按部颁《邮电基本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见邮部字[#’’(]&!号文)的规定办理。在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系统而完整的竣工技术文件。竣工技术文件为一式三份(如建设单位需要增加份数时,可自行复印),其中一份在竣工验收签证后退还给施工单位。&"#"$竣工技术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工程说明;工程开工报告;交工(中间交工)验收通知书;交工(中间交工)验收证书;建筑安装工程量总表;已安装的设备明细表;停(复)工通知;随工验收、隐蔽工程检查签证记录;工程设计变更单;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单;其他(交接书);测试记录;竣工图纸。&"#"%竣工技术文件应符合以下要求#)内容齐全,规格形式一致;$)数拟准确,标记详细,缮写清楚:%)竣工图纸即施工图纸,工程有变更时,应在原施工图上用红笔改绘;如在原图上无法表示清楚时,则应补充图纸。—)#&— !"#验收要求和内容!"#"$竣工验收时,对设备工艺安装质量、设备分系统、系统测试及天馈线测试、验证测试和连通测试应按表$%"#"$所列项目进行检查。表$%"#"$工程交工验收项目表序号验收项目验收内容$)安装机架($)安装位置及排列均匀整齐程度(#)水平、垂直程度(&)国固方式及牢固程度(%)高功放排风管整齐牢固程度机房设#)电缆走道安装工艺$备安装($)安装位置及高度工艺(#)支架或吊的垂直、牢固、整齐程度(&)走道的平直程度,横铁排列位置&)电缆、信号线布放($)电缆、信号线的路由、走向、排列、转弯、半径、布线、绑扎及外护层状况(#)引入机架的位置、架内布线及绑扎、焊接工艺(&)电缆端头的处理$)各构件间安装螺栓紧固程度#)底座水平度、立柱垂直度天线安&)各转动关节润滑情况#装工艺%)本地及远地驱动性能、传动情况、限位开关功能!)防雷接地情况’)补漆工艺情况$)馈线走向、路由#)加固方式&)馈线应留的余量以满足天线的方位及俯仰转动需要馈线安&%)软波导的转弯和扭转程度装工艺!)螺栓紧固程度’)密封情况()接地情况—($’— 序号验收项目验收内容")指向精度#)馈线系统的衰减$)上行馈线系统的驻波比天馈线!)天线接收方向图!系统测%)系统噪声温度试&)交叉极化隔离度’)天线的接收和发射增益()天线跟踪性能")高功放额定输出功率#)高功放在额定输出功率下的增益$)高功放的幅频响应!)低噪声放大器增益、幅频响应微波设%)上变频器增益范围、中频响应%备系统&)上变频器相位噪声和杂散电平,本振频率稳定度测试’)下变频器增益范围、射频一中频频响()下变频器相应噪声、本振频率稳定度,杂散输出电平))线性放大器增益、频谱图"*)调制器相位噪声、频谱图"")监控系统按说明书要求的各项操作应正常")时钟频率检查#)误码性能数字复&$)抖动性能用设备!)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器功能检查%)数字倍增器功能检查业务联")业务联络功能试验’络系统#)业务联络通道的热噪声电平(验证测试测试记录)连通测试测试记录—’"’— 序号验收项目验收内容!)站内设备自环测试(!)射频特性测试!射频频率!能量扩散!等效全向辐射功率!载噪比(#)中频特性测试!中频频率响应!中频群时延卫星电($)视频特性测试视传输!视频测试音频偏和插入增益!"系统测!视频频率响应试!视频噪声:连续随机噪声、周期性噪声、冲击噪声!视频线性失真:场时间失真、行时间失真、短时间失真!视频非线性失真:同步信号失真、微分增益失真、微分相位失真(%)伴音特性测试!伴音副载波频率和电平!伴音测试音频偏和插入增益!伴音频率响应!伴音噪声电平!伴音非线性失真#)电视上星测试记录(由监测站提供)&’#’#施工工艺、天馈线测试和单机分系统测试项目应由建设单位组织随工检验,凡经随工验收合格的项目应予签证,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在竣工验收时一般可不再另行检验。如验收组织认为必要时,可进行抽查复验。复验中如有不合格项目,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凡由施工不良造成的应由施工单位负责处理。&’#’$竣工验收时由建设单位组织人员,对全程数字通道和卫星电视传输系统测试项目进行抽查复测,验收合格后由建设单位出据验收证书。—)!(— !、长途光缆波分复用("#$)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总则)-,-)本规范是光波分复用传输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工程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依据,适用于长途网、中继网、城域网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光波分复用传输系统工程。其他采用同样传输体制的专用通信网的建设,可参照本规范执行。)-,-*本规范未列入的内容按设计文件办理。未尽事宜参见其他相关(标准)规范,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是截止至*,,.年年底之前颁布执行的文件,在主管部门同意下尽量套用最新的相关(标准)规范。)-,-/当本规范与国家新颁布执行的相关网络技术体制、进网要求和技术(标准)规范等国标相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规范为准。)-,-.光波分复用传输系统工程各种主设备和配套设备的安装方式、要求,应按照施工图的规定要求执行,新设备的电气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技术规范书的规定。对于拆装设备应参照原维护部门近期内对设备的测试记录进行检验。)-,-(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合理利用资源,重视环境保护。本着通信网的“完整性、统一性、先进性”和“经济、高效、安全”的基本原则进行施工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如需修改施工图设计或选用代用材料时,必须经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后方可修改和使用,严禁使用未经检验或鉴定的材料。)-,-0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施工规范,建设单位(业主)应通过随工代表(或监理)作好随工检验工作。)-,-1工程中采用的设备应具有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入网许可证。)-,-2在施工过程中,不得安装有损坏、变形、受潮、发霉、缺件的设备。)-,-),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中发现不符合施工规范和本规范的项目,由相关责任单位负责解决。—0)2— !设备硬件安装!"#槽道、走线架、光纤护槽安装!"#"#槽道和走线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槽道和走线架的平面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平面位置要求,偏差不得超过$%&&。!、列槽道和列走线架应成一条直线,水平偏差不得超过’%&&。高度按照施工图设计要求,施工图未要求高度时,列槽道和列走线架的梁下沿应高出机房规划最高机架$%&&,偏差不宜超过!%&&。’、连固铁与上梁连接应牢固、平直、无明显弯曲;电缆支架应安装端正、牢固,间距均匀。(、主槽道(主走线架)宜与列槽道(列走线架)立体交叉,高度符合施工图要求;施工图未要求高度时,可根据主槽道(主走线架)上梁支铁或机房净高度与建设单位代表协商确定。$、槽道侧板、盖板和底板应平齐完整,零件应齐全,缝隙均匀,没有直观上的凸凹不平现象。)、列间撑铁应在一条直线上,两端对墙加固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吊挂安装应牢固,保持垂直,位置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膨胀螺栓打孔位置不宜选择在机房主承重梁上,确实避不开主承重梁时,孔位应选在距主承重梁下沿#!%&&以上的侧面位置。+、铁件的漆面应完整无损,如需补漆,其颜色与原漆色应基本一致。!"#"!光纤护槽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光纤护槽宜采用支架方式,安装在电缆支铁或梁上,应牢固、平直、无明显弯曲。!、光纤护槽在槽道内的高度宜与槽道侧板上沿基本平齐,尽量不影响槽道内电缆的布放,在主槽道和列槽道过度处和转弯处可用圆弧弯头连接。’、光纤护槽的盖板应方便开合操作,位于列槽道内的部分,侧面应留出随时能够引出光纤的出口。!"!机架安装!"!"#各种机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其偏差不大于#%&&。!"!"!各种机架的安装应端正牢固,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机架高度的#"%,。!"!"’列内机架应相互靠拢,机架间隙不应大于’&&并保持机架门开关顺畅;机面应平直,每米偏差不大于’&&,全列偏差不大于#$&&。!"!"(机架应采用膨胀螺栓对地加固,机架顶部宜采用夹板(或-型铁)与列—*!%— 槽道(列走线架)上梁加固。所有紧固件应拧紧适度,同一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宜基本保持一致。!"!"#在需要抗震的地区,按施工图设计要求,机架安装应采取抗震加固措施。!"!"$配套设备端子板的位置、安装排列顺序及各种标识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光纤分配架(&’()上的光纤连接器位置应准确,安装应牢固,方向一致,盘纤区固定光纤的零件应安装齐备。!"!")机架及其部件接地线、电源线应安装牢固。防雷地线与设备保护地线安装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拔盘钥匙、防静电手环、插拔光纤连接器工具等附属零件应安放在方便操作的位置。!"+设备子架安装!"+",设备子架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安装的高度一般应根据设备的日常维护操作情况,方便日常维护操作。!"+"!子架与机架的加固应牢固、端正,符合设备装配要求,不得影响机架的整体形状和机架门的顺畅开关。!"+"+子架上的饰件、零配件应装配齐全,接地线应与机架接地端子可靠连接。!"+"-子架内机盘槽位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机盘安装应排列整齐,插接件接触良好。!"+"#子架上和子架内机盘上安装的缆线、光纤应排列整齐美观,标识应清晰、准确、文字规范,方便日常维护操作。!"-光纤布放!"-",光纤宜布放在光纤护槽内,应保持光纤顺直,无明显扭绞。无光纤护槽时,光纤应加光纤保护管,穿有光纤的保护管应顺直绑扎在电缆槽道内或走线架上,并与电缆分开放置。!"-"!从光纤护槽引出的光纤,应采取防挤压、转死弯措施,宜采用螺纹光纤保护管。!"-"+固定未经保护的架内光纤时,严禁用电缆扎带直接捆绑,宜用自粘带或光纤捆扎线固定,且绑扎松紧适度。!"-"-光纤接头处应留一定的富余,余长应依据接头位置等情况确定,能够方便维护、调度和操作即可,一般不宜超过!米。光纤余长部分应整齐盘放,曲率半径应不小于-.//。!"-"#光纤长度超过实际路由长度,.米以上时,可更换合适长度的光纤。—%!,— !"#"$光纤应整条布放,严禁在光纤护槽及保护管内做接头。!"#"%光纤两端接头处,应粘贴标签,标识应清晰、准确、文字规范,同一类的光纤标签应粘贴整齐一致。!"&电缆、电线的布放和成端!"&"’使用的电缆、电线的规格程式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电缆、电线的布放路由、走向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电缆、电线在槽道内或走线架上布放应顺直,捆扎牢固,松紧适度,没有明显的扭绞。!"&"#电缆、电线成端处应留有方便检修的富余量,成束缆线留长应保持一致。!"&"&电缆、电线开剥尺寸应与缆线插头(座)的对应部分相适合,成端好的接头尾端不应露铜。!"&"$芯线焊接时,焊接的芯线应端正、牢固、焊锡适量,焊点光滑、圆满、不成瘤形。!"&"%屏蔽网剥头长度应一致,并保证与连接插头的接线端子外导体接触良好。!"&")组装好的电缆、电线插头(座),应配件齐全、位置正确、装配牢固。(设备功能检查及本机现场指标测试("’设备功能检查("’"’设备供电电源电压范围应满足施工图设计和设备使用要求。("’"!列柜或电源柜的熔丝容量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设备主用和备用电源盘之间的倒换应满足设备技术规定。("’"#设备告警功能可按(不限于)表("’"#所列项目进行,告警状态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和机房集中告警性能要求。表("’"#告警功能检查序号告警功能检查项目’电源故障!机盘故障(信号丢失(*+,)#帧失步(*+-)&帧丢失(++-)$接收./,—%!!— 序号告警功能检查项目!信号劣化("#$%&’((#)*)+信号误码率超过门限("#$%&’((#),)-激光器自动关闭(./0),’1合波器(234)现场指标测试,’1’&插入损耗测试:在合波器输入、输出端口用光谱仪分别逐个测试各不同波长的光功率电平,按如下方法分别计算出各波长通路的插入损耗。插入损耗5输入端口光功率电平值)输出端口光功率电平值计算结果应满足各波长通路插入损耗的设计指标要求。光谱仪分辨率宜设置为(’167状态测试。,’1’1插入损耗最大差异的计算:通过,’1’&测得各不同通路的插入损耗,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应满足各波长通路插入损耗的最大差异的设计指标要求。,’,分波器(284)现场指标测试,’,’&插入损耗测试:在分波器输入、输出端口用光谱仪分别逐个测试各不同波长的光功率电平,按如下方法分别计算出各波长通路的插入损耗。插入损耗5输入端口光功率电平值)输出端口光功率电平值计算结果应满足各波长通路插入损耗的设计指标要求。光谱仪分辨率宜设置为(’167状态测试。,’,’1插入损耗最大差异的计算:通过,’,’&测得各不同波长通路的插入损耗,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就是插入损耗最大差异,该结果应满足各波长通路插入损耗的最大差异的设计指标要求。,’,’,相邻通路隔离度测试:在分波器的输入端(或39:)$点)将各不同波长的信号接入,并通过调整发送端2;4的衰耗器使得各波长的光功率在分波器输入端相同,用光谱仪分别在分波器输出端(086点)第<通路测试波长!<的主纵模峰值光功率电平9<,并测试波长!<=&和!<)&偶合到本通路的串扰峰值光功率电平,找出最大串扰光功率电平9串,则!<通路的相邻通路隔离度,可由如下方法计算出。相邻通路隔离度59<)9串同样方法计算其它各波长通路的相邻通路隔离度。计算结果应满足相邻通路隔离度的设计指标要求。光谱仪分辨率宜设置为(’167状态测试。,’,’>非相邻通路隔离度测试:参照,’,’,在非相邻各波长的串扰峰值光功率电平中选最大值,并计算各波长通路的非相邻通路隔离度。计算结果应满足非相邻通路隔离度的设计指标要求。,’>光分插复用器(2.83)现场指标测试,’>’&插入损耗测试:仅从测试角度而言,一套光分插复用器相当于两对—!1,— 图!"!"!通路隔离度测试#$%和#&%分别对两个方向连接,但不是所有波长都在#’&$站上下。插入损耗可参照!"(")和!"!")把本站落地的波长的插入损耗分别测试计算,每个波长分两个方向、分波和合波共*个插入损耗值,各不同波长通路测试结果应满足插入损耗的设计指标要求。图!"*")波长!+通路的#’&$指标测试!"*"(插入损耗最大差异的计算:通过!"*")测得各不同通路的插入损耗,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就是插入损耗最大差异,该结果应满足各通路插入损耗最大差异的设计指标要求。!"*"!通路隔离度测试:#’&$设备上下通路在!个波长之内时,参照!"!"!测试每个波长通路相邻通路隔离度。在*个波长以上时,参照!"!"*增加测试每个波长通路的非相邻通路隔离度,计算结果应满足通路隔离度的设计指标要求。!",波长转换器(#-%)现场指标测试!",")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用光功率计测量#-%输出端口(作为发送端的测./点,作为接收端的测0点)的光功率,测得的功率电平值应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接收灵敏度测试:设备工作在误码率120!)"3324)(的情况下,在#-%的输入端口(作为发送端的测.点,作为接收端的测0/点),测得送入设备平—5(*— 均光功率电平的最小值,该功率电平值就是接收灵敏度,测试结果应满足设计指标要求。现场为节约测试时间可在误码率!"#!$%&&"’$&的情况下测试,指标严格$(!。)%*%)过载光功率测试:设备工作在误码率!"#!$%&&"’$+的情况下,在,-.的输入端口(作为发送端的测/点,作为接收端的测#0点),测得送入设备平均光功率电平的最大值,该功率电平值就是过载光功率,测试结果应满足设计指标要求。现场为节约测试时间可在误码率!"#!$%&&"’$&的情况下测试,指标严格$(!。图)%*%)接收灵敏度和过载光功率测试)%*%1中心频率及偏移测试:用多波长计或光谱仪在,-.的输出端口(作为发送端的测/0点,作为接收端的测#点),测试各,-.的中心频率(波长),计算与其标称值的差,该差值就是中心频率偏移,结果应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光谱仪分辨率应设置为&%&203或仪表可设置的最小值状态测试。)%*%*最小边模抑制比测试:用光谱仪在,-.的输出端口(作为发送端、再生型的测/0点),测试各,-.的主纵模功率电平值和最大边模的功率电平值,计算两者的差值,该差值就是最小边模抑制比,结果应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光谱仪分辨率宜设置为&%$03状态测试。)%*%4最大’+&(!谱宽测试:用光谱仪在,-.的输出端口(作为发送端、再生型的测/0点),测试各,-.的主纵模峰值功率电平降低+&(!点的主纵模谱宽值,该值就是最大’+&(!谱宽,结果应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当设计指标要求测试’)(!谱宽时,可类似测试,结果应满足’)(!谱宽指标要求。光谱仪分辨率应设置为&%&203或仪表可设置的最小值状态测试。)%*%2抖动产生测试:按图)%*%)连接,在设备和仪表工作稳定状态下,保持传输测试仪接收光功率在其测试抖动的要求范围内,测量,-.在无输入抖动时的最大输出抖动,测试4&秒的累计值结果应满足表)%*%2要求要求。—2+*— 表!"#"$%&’抖动产生指标要求测量滤波器带宽接口类型峰,峰值高通(()*)低通(+)*)#011"!1’2-&+,./(光).111011".1’201411"!1’2-&+,/3(光)3111411".1’2!"#"4输入抖动容限测试:按图!"#"!连接,在设备和仪表工作稳定状态下,设备应至少容忍仪表发送图!"#"4的抖动模框(即实测值应在曲线上方),相应的参数值如表!"#"4所示。图!"#"4%&’输入抖动容限表!"#"4%&’抖动容限参数值-&+等级5.(6)*)51(6)*)7.(’28,8)70(’28,8)-&+,./(7).111.111".#."#-&+,/3(7)31113111".#."#!"#"9抖动转移特性测试:按图!"#"!连接,在设备和仪表工作稳定状态下,保持传输测试仪接收光功率在其测试抖动的要求范围内,%&’抖动传递函数应在图!"#"9所示曲线的下方,参数值如表!"#"9所示。在校准时,仪表接收光功率和其在测试时的接收光功率偏差应控制在.:;范围内,仪表设置的测试频率值和频点数亦均应与测试时的相应值保持一致。—$0/— 图!"#"$%&’抖动转移特性表!"#"$%&’抖动转移特性参数值(&)等级*+(),-).(/0)(&)123(4)56"2(&)137(4)2566"2!"3光线路放大器(%4)现场指标测试!"3"2总输出光功率范围:可在%4输入端正常接收来自前一再生站(或光放站)多个波长光信号的系统状态下,在%4的输出端串联一个可调光衰耗器接入待测%4的输入端。图!"3"2%4输入、输出光功率范围测试调减可调光衰耗器的衰耗值,使待测%4的输入端(8’点)光功率,在总输入光功率范围指标的最高值时,测试待测%4的输出端((’点)的光功率,就是输出光功率范围的最高值。同样调增可调光衰耗器的衰耗值,使待测%4的输入端(8’点)光功率,在总输入光功率范围指标的最低值时,可测得待测%4输出光功率范围的最低值,测试结果应不大于设计指标要求的范围。!"3"5总输入光功率范围:同!"3"2测试类似,分别调增和调减可调光衰耗器的衰耗值,使待测%4输出端((’点)光功率,正好处在总输出光功率范围指标要求值时,分别测试待测%4的输入端(8’点)光功率,即是待测%4总输入光功率范围的最低和最高值,测试结果应不小于设计指标要求的范围。—959— !"#光谱分析模块($%&)现场指标测试!"#"’中心波长精度:$%&测试的中心波长值,与多波长计或光谱仪在&%()*点测试中心波长值的偏差,应在+,",-./之内。!"#"0功率精度:$%&测试的各波道功率值,与光谱仪在&%()*点测试各波道功率值的偏差,应在+’",12之内。!"#"!光信噪比精度:在光信噪比!0312时,$%&测试的光信噪比值,与光谱仪在&%()*点测试光信噪比值的偏差,应在+’"312之内。!"-光监测通道($45)现场指标测试!"-"’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在$45的发送盘输出端口,用光功率计测试该点的平均发送光功率,结果应满足设计指标要求。!"-"0工作波长及偏差测试:在$45的发送盘输出端口用多波长计或光谱仪测试中心波长值,并计算与其标称值的差,该差值就是工作波长偏差,结果应满足设计指标要求。67&系统指标测试及功能检查8"’67&系统指标测试8"’"’中心频率及偏移测试:在47’)47.($9&站)或41’($:7&站)点,用多波长计或光谱仪测试各不同波长通路的中心频率(波长),计算与其标称值的差,该差值就是中心频率偏移,结果应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每各光复用段双方向分别测试。8"’"0光信噪比测试:在&%()*点,用光谱仪测试测试各不同波长通路的光信噪比,结果应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每个光复用段双方向分别测试。光谱仪分辨率应设置为,"’./。8"’"!系统输出抖动测试:所有承载47;系统的光通道,在67&系统与47;网络接口处(*点)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不应超过表8"’"!所规定的指标,括号内数值为光复用段要求。测试时间为<,秒,测试可采用环回法或对测法,环回法指标按单向指标考核。注意传输测试仪接收光功率应满足仪表测试抖动的要求。表8"’"!67&系统在47;接口处的输出抖动指标要求参数值网络接口限值(=(>)>)测试滤波器参数49&等级2’(?’)?8)20(?!)?8)?’?!?849&)’<(光)’"3(,"#3),"’3(,"’3)3@;A’&;A0,&;A49&)<8(光)’"3(,"#3),"’3(,"’3)0,@;A8&;A-,&;A—#0-— !"#"!误码性能测试:$%&系统误码性能应满足下列规定。#、光复用段误码性能:参照施工图设计$%&传输系统配置图和波道配置图,用传输测试仪在’点进行误码观测。一个光复用段有多个波道需要误码测试时,可任选其中一个波道测试(!小时,其余波道测试#)分钟无误码。不论光复用段距离长短,测试结果应满足表!"#"!"#要求。测试可采用环回法或对测法,环回法指标按单向指标考核。表!"#"!"#$%&系统光复用段误码性能指标(")*+,-和#.*+,-/00/00#0(010#0(01.#23.#23验收规则如下:(#)连续测试(!小时,当/0、0/0均小于等于各自的0#时,系统验收合格;(()连续测试(!小时,当/0、0/0两者之一或同时大于等于各自0(时,系统验收不合格。需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重新验收;(、光通道误码性能:参照施工图设计$%&传输系统配置图和波道配置图,用传输测试仪进行(!小时误码观测。当光通道长度达到45..公里时,测试结果应满足表!"#"!"(要求,当光通道长度小于45..公里时,测试结果应满足实际距离计算的相应距离指标要求。测试可采用环回法或对测法,环回法指标按单向指标考核。表!"#"!"($%&系统45..公里光通道误码性能指标(")*+,-#.*+,-/00/0/00/00#0(010#0(010#0(010#0(01#!66#4).#(#(!.#(验收规则如下:(#)连续测试(!小时,当/0、0/0均小于等于各自的0#时,系统验收合格;(()连续测试(!小时,当/0、0/0两者之一或同时大于等于各自0(时,系统验收不合格。需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重新验收;(6)连续测试(!小时,当/0、0/0两者之一或同时大于各自0#,但均小于各自的0(时,应将测试时间延长至1天(包括前一天),如果测试结果均不超过各自的01,则系统验收合格,否则系统验收不合格。需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重新验收。—1(7— !"#$%&系统功能检查!"#"’系统通道增减:工程中$%&系统通道的增加和减少,不应影响其他各通道的光信噪比和误码性能。!"#"#$%&系统()*功能:当线路光纤或系统内部光纤中断引起放大器接收无光时,放大器输出光功率应自动降低或关断激光器。当主光通道连通并正常工作后,系统应能够实施自动或人工重启动功能,使系统恢复正常工作。!"#"+公务联络系统操作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公务联络功能设置应满足各站间的公务联络要求。#、各站公务电话编号应符合设计要求,用选址呼叫方式呼叫正确。会议电话呼叫方式应符合设备技术指标规定。+、通话应清晰、无啸叫和杂音现象。!、当接有距离不超过#,,米延伸话机时,应满足上述正常功能。-$%&系统网管功能检查-"’安全管理功能检查-"’"’应具有口令管理、口令核对、安全检查等用户登陆管理功能。-"’"#应具有操作级别权限划分、管理区域划分、操作记录、日志管理等用户管理功能。-"’"+应具有安全告警功能。-"’"!未经授权的人应不能够接入管理系统,具有有限授权的人只能对其被授权的部分进行操作。-"’"-对所有试图接入受限资源的申请,应能够进行监视和实施控制。-"’".系统资料应有备份归档,操作系统软件、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库应齐全并作必要的备份。-"#故障管理功能检查-"#"’$%&网管系统必须具有下列故障管理功能:’、识别所有故障并能够将故障定位至单块插板。#、报告所有告警信息及记录告警细节,包括告警时间、告警类别、告警级别、告警源、告警原因、告警清除/确认状态等。+、具有可闻、可视告警指示。!、具有告警清除和确认功能。-、告警的历史记录应便于查看和统计。.、具有告警过滤和屏蔽功能。0、能够设置故障严重等级。1、激光器寿命预告警。—0+,— !"#"#$%&网管系统必须能够对下列告警参数进行监视:’、光发送单元告警参数((%)终端)’)激光器输出光功率值不足或过高;#)输入信号丢失;*)发送器劣化;+)激光器发送失效;!)激光器寿命告警;,)调制器输出光功率告警(采用铌酸锂调制器时);#、波长转换器(-./)告警参数’)激光器输出光功率值不足或过高;#)输入信号丢失;*)发送器劣化;+)激光器发送失效;!)激光器寿命告警;,)调制器输出光功率告警(采用铌酸锂调制器时);0)光输入信号电平过高或过低;1)再生段2’误码过限;3)45踪迹字节失配。*、光放大器告警参数’)输入合路信号丢失;#)输入单个波长丢失;*)泵浦激光器偏置电流过高;+)泵浦激光器温度过高;!)监测失效。+、接收单元分波器(-%/)告警参数’)输入合路信号丢失;#)输入单个波长丢失;*)分波器温度控制告警(采用温度敏感的分波器件时)。!、光监测通道(-(6)告警参数’)激光器发送失效;#)光信号丢失;*)光信号帧丢失;+)光信号帧失步。!"*基本物理量(性能)管理功能检查!"*"’$%&网管系统必须具有下列性能管理功能:—0*’— !、能够对监测通道("#$)的误码性能参数进行自动采集和分析,并能以%#$&&码文件形式传给外部存储设备。’、能够同时对所有终端点进行性能监视。(、能够对性能监视门限进行设置(如泵浦源功率、激光器偏流)。)、能够存储和报告监测通道("#$)!*分钟和’)小时两类性能事件数据。*、能够报告“当前”和“近期”两种性能监视数据。*+(+’,-.网管系统必须能够对下列性能参数进行管理监视:!、光发送单元性能参数(#-/终端)!)激光器输出光中心波长(或频率)及其偏移值(可选项);’)激光器输出光功率值;()激光器偏置电流值;))激光器波长控制对应的实测温度值;*)外调制器偏置电压值(采用分离的外调制器件时)。’、波长转换器("01)性能参数!)输入光信号电平;’)"01输出光信号电平;()激光器输出光中心波长(或频率)及其偏移值(可选项);))激光器波长控制对应的实测温度值;*)激光器偏置电流值;2)外调制器偏置电压值(采用分离的外调制器件时)。(、光放大器性能参数!)总输入光功率;’)总输出光功率()每通路输入光功率;))每通路输出光功率;*)泵浦激光器工作温度;2)泵浦激光器偏置电流。)、接收单元分波器("-1)性能参数!)总输入光功率;’)单个波长输入光功率;()分波器温度(采用温度敏感的分波器件时)。*、光监测通道("#$)性能参数:!)激光器输出光功率;’)激光器工作温度;()误码性能。—3(’— !"#配置管理功能检查!"#"$%&’网管系统应具有网元(包括各组成单元)的初始化设置功能。!"#"(应具有网络拓扑结构的建立、修改,拓扑元素应包括管理区域、子网、网元、线路等。!"#")应能够配置和控制网元的状态。!"#"#应能够进行*+&’交叉连接的配置,设定东,西向和上,下光通路。!"#"!应能够在网元上实施时钟的设置和修改。!"#"-应具有激光器自动关断和自动恢复的设置。!"#".应能够对激光器的状态进行管理。!"#"/应能够进行软件版本的管理,进行软件的上载、下载和升级。!"#"0实际网络的配置应能按用户请求以图形方式在网元管理系统屏幕上完成。!"!光监测通道保护功能检查!"!"$%&’网管系统应具有外部&11通道路由的接入功能。!"!"(当%&’的光监测通道中断时,网管必须能够自动连接到外部&11通道,网管系统的功能不应受到影响,并且严禁丢失网管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竣工验收-"$竣工文件-"$"$工程初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文件一式三份。-"$"(提交的竣工文件应包含下列规定内容。$、竣工技术文件包括:$)工程说明;()工程开工报审表(工程有监理单位时);))开工报告;#)建筑安装工程量总表;!)已安装的设备明细表;-)工程设计变更单;.)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停(复)工报告;0)隐蔽工程随工签证记录;$2)交(完)工报告;$$)交接书;$()洽商记录;—.))— !")验收证书#、测试记录。"、竣工图纸:在原施工图设计的基础上编制,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改变时,原施工图可作为竣工图纸;个别变动时,可在原施工图上改绘,改绘后的修改图纸可作为竣工图纸;当施工图有较大修改已无法改绘时,应重新按实际竣工情况绘制。无论是原施工图、改绘图还是重新绘制的竣工图,都应加盖竣工图章。$、备考表。%&!&"竣工文件应符合下列要求:!、内容齐全:按规定内容应没有缺页、漏项、颠倒,资料齐全。#、详实准确:竣工图纸应与实际竣工状况相符,测试记录数据应真实准确。"、清楚规范:资料书写应字迹清楚、版面整洁、规格一致,装订符合归档要求。%&#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工程验收应执行原邮电部颁发的《邮电部基本建设工程验收办法》(邮部字(!’’%)($号文)的规定,验收的内容按照本规范办理。%&#&#建设单位在接到施工单位的交工通知和竣工文件后,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应在一周内组织验收小组进行初步验收。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设备供应及代理商应给予积极配合。%&#&"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委派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组织随工验收的项目,在工程验收阶段一般不再检验;验收小组认为有必要复验的,可按《邮电部基本建设工程验收办法》办理。%&#&$初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目,应由责任方立即更改直至合格;对于无法立即完成整改的项目,应由验收小组确定写入遗留问题并限期完成整改,再进行补验。%&#&(工程验收内容按表%&#&(所列项目进行。—)"$— 表!"#"$随工检验与竣工验收内容项目验收子项检验内容验收方式%)安装平面位置%、槽道、走线架、#)安装高度随工检验光纤护槽安装&)侧盖板安装’)紧固件、漆面%)安装平面位置#)垂直、水平度#、机架安装&)上下加固随工检验’)接地线$)机架附件的放置设备硬%)子架安装位置件安#)子架内机盘的安装&、子架安装随工检验装&)子架内缆、线、纤的固定’)子架附件的放置%)光纤路由及保护措施#)在护槽内布放工艺’、光纤布放随工检验&)光纤盘曲率半径’)光纤的标签%)路由及走向#)缆线规格程式$、电缆线布放、成&)布放、绑扎工艺随工检验端’)端头处理、余长绑扎$)焊接工艺—(&$— 项目验收子项检验内容验收方式!)设备工作电压")电源柜、列头柜熔丝规格!、设备功能检查随工检验#)主备用电源倒换试验$)告警功能试验!)插入损耗检查记录"、合波器指标测试")插入损耗最大差异初验抽测!)插入损耗")插入损耗最大差异检查记录#、分波器指标测试#)相邻通路隔离度初验抽测$)非相邻通路隔离度设!)插入损耗备$、光分插复用器指检查记录功")插入损耗最大差异能标测试初验抽测检#)通路隔离度查及!)平均发送光功率本机")接收灵敏度指标#)最小过载光功率测%、波长转换器指标$)中心频率及偏移检查记录试测试%)最大&"’()谱宽初验抽测*)抖动产生+)输入抖动容限,)抖动转移特性*、光线路放大器指!)输入光功率范围检查记录标测试")输出光功率范围初验抽测!)中心波长精度+、光谱分析模块指检查记录")功率精度标测试初验抽测#)光信噪比精度,、光监测通道指标!)平均发送光功率初验测试测试")工作波长及其偏差—+#*— 项目验收子项检验内容验收方式!)中心频率及偏移系统")光信噪比!、系统指标测试初验测试指标#)系统输出抖动测试$)误码性能及!)系统通道增减功能"、系统功能检查")%&’功能试验初验测试检查#)公务联络功能!)用户登陆功能")用户管理功能#)安全告警功能!、安全管理初验测试$)级别权限设定()监视非法登陆))系统备份!)故障管理功能!"、故障管理初验测试")告警参数监视网!)性能管理功能#、性能管理初验测试管")性能参数监视功能检!)初始化设置功能查")网络拓扑结构修改#)配置和控制网元状态$)*%+,交叉连接配置$、配置管理()网元时钟修改初验测试))激光器自动关闭、恢复功能设置-)激光器状态管理.)软件版本管理/)网络配置的操作性!)外部+00通道接入(、网管通道保护初验测试")通道保护倒换是试验—-#-— 项目验收子项检验内容验收方式!、竣工文件份数!)竣工文件三份文件审查!)竣工技术文件竣")工程测试记录与实际核对"、竣工文件内容工#)竣工图纸与验收指标核对文件$)备考表审查!)内容齐全#、竣工文件要求")详实准确文件审查#)清楚规范厂!)厂验单机测试记录验情!、厂验测试报告或")厂验模拟系统测试记录与合同要求指况出厂测试报告#)厂验温循测试记录标核对检查$)厂验其它测试记录%&"&%验收小组根据初验情况写出初验报告,抄送相关单位。%&"&’在保修期内,施工单位对工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负责保修,设备供应商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负责保修。—’#(— !、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总则%)()%为适应通信发展的需要,提高长途通信干线光缆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建设工程实施、验收的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新建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和工程验收的依据。改建、扩建及其它类似光缆线路工程也应参照执行。%)()*工程验收包括:隐蔽工程检验、工程初验及竣工验收。%)()+工程承包单位编制施工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施工组织计划以及监理单位编制的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均应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要求。%)()$工程中应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以提高施工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本规范未尽事宜,可参考现行相关验收规范及工程设计文件。&光缆器材规格及路由走向&)%光缆器材的规格&)%)%光缆、器材规格、程式及数量应符合设计及订货合同要求。&)%)&光缆、光纤连接器应有出厂产品合格证和传输特性参数的出厂测试记录。&)%)*光缆、光纤连接器运到现场后应进行单盘检验,确保其传输性能、长度等达到设计要求。光缆单检完毕后应对端头作密封处理。&)%)+其它器材应及时运到现场,其数量、质量应达到设计规定要求。&)%)$光缆接盒的检验还应包括气闭性检查。接头密封材料必须在使用有效期内。必要时还要需进行气闭性试验。&)&光缆路由走向&)&)%光缆线路路由及敷设方式,应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为依据进行路由复测工作。较小的路由变更,由监理、施工人员提出,经业主同意确定;较大的路由变—!*-— 更,设计单位应至现场与监理、施工协商,业主批准。!"!"!光缆线路路由,在符合大的路由走向前提下,应顺公路并与路肩保持适当距离,并尽量取直线;光缆线路路由应选择地质稳固、地势平坦的地段。!"!"#光缆线路穿越河流,应按设计规定方式过河。!"!"$光缆路由复测定位时,应符合当地的建设规划和地域内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的要求。#光缆线路敷设安装#"%一般规定#"%"%长途光缆线路走向,应以局(站)所处地理位置规定:北或东为&端;南或西为’端。#"%"!光缆的敷设安装方法,可根据地段环境、条件,选择人工或机械敷设;对采用直埋硅芯管时,光缆应采用气流法敷设方式。#"%"#光缆配盘、敷设安装的重叠和预留长度应符合光缆在接头处的预留、光纤在接头盒内的盘留以及现场环境条件决定的接续操作要求,可参照表#"%"#,并视工程实际情况确定。维护预留按设计要求确定,设计未提出时可根据业主要求确定,一般每())*预留%)*。预留光缆的安装方法一般可采用预留支架盘留或光缆收线储存盒安装方式。表#"%"#光缆重叠和预留参考长度敷设方式项目直埋管道架空水底接头重叠长度(一般不小于)%!*%!*%+*(*人手孔内自然弯曲增长)"(,%*光缆沟或管道内弯曲增长-.%).按实际架空光缆平均预留(除接头预留外)-.,%).地下局站内每侧预留(,%)*,可按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地面局站内每侧预留%),!)*,可按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因水利、道路、桥梁等建设规划导致的预留按实际需要确定#"%"$光缆敷设前应进行合理的配盘。配盘应根据光缆盘长和路由情况考虑,应尽量做到不浪费光缆和减少接头;配盘应根据路由要求选择合适的光缆结构、程式;应尽量按出厂盘号顺序排列,以减少光纤参数差别所产生的接头本征损耗;应—-$)— 尽量避免短段光缆,短端光缆长度一般不少于!""#;光缆接头位置应确保安全和维护等要求。$%&%’光缆在各类管材中穿放时,管材的内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倍。光缆敷设安装后,管口应进行封堵处理。$%&%(光缆敷设安装的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表$%&%(规定,其中)为光缆外径。表$%&%(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光缆外护层形式无外护层或"*型’$、’*、$$、$*型$$$型、*$型静态弯曲&")&!%’)&’)动态弯曲!")!’)$")$%&%+光缆敷设中应保证光缆外护层的完整性。直埋光缆(包括管道化光缆)埋设后单盘光缆金属护层对地绝缘电阻值应不低于&",!·-#,允许&".的单盘光缆不低于!,!·-#$%&%/光缆线路施工,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按照光缆敷设方式的安全控制要点进行施工,杜绝人身、光缆及设施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直埋光缆敷设安装$%!%&长途干线光缆埋深应达到表$%!%&规定。表$%!%&直埋光缆埋深敷设地段及土质埋深(#)普通土、硬土!&%!砂砾土、半石质、风化石!&%"全石质、流砂!"%/市郊、村镇!&%!市区人行道!&%"公路边沟:石质(坚石、软石)其他土质边沟设计深度以下"%*边沟设计深度以下"%/公路路肩!"%/穿越铁路(距路基面)、公路(距路面基底)!&%!沟渠、水塘!&%!河流按水底光缆要求注&:边沟设计深度为公路或城建管理部门要求的深度。注!:石质、半石质地段应在沟底和光缆上方各铺&""##厚的细土或沙土。沟底铺沙厚度可视为光缆的埋深。—+*&— 注!:上表中不包括冻土地带的埋深要求。对此在工程设计中应另行分析取定。!"#"#光缆可同其他通信光缆或电缆同沟敷设,但不得重叠或交叉,缆间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直埋光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的要求。表!"#"!直埋光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单位:’名称平行时交越时市话管道边线(不包括人孔)%"()%"#)非同沟的直埋通信光、电缆%")%"#)埋式电力电缆(!)*+以下)%")%")埋式电力电缆(!)*+及以上)#"%%")给水管(管径小于!%&’)%")%")给水管(管径!%,)%&’)$"%%")给水管(管径大于)%&’)$")%")高压油管、天然气管$%"%%")热力、下水管$"%,$%%")煤气管(压力小于!%%-./)$"%%")煤气管(压力!%%,0%%-./)#"%%")排水沟%"0%")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树木(市内、村镇大树、果树、行道树)%"()树木(市外大树)#"%水井、坟墓!"%粪坑、积肥池、沼气池、氨水池等!"%注$:采用钢管保护时,与水管、煤气管、石油管交越时的净距可降低为%"$)’。注#:大树指直径!%&’及以上的树木。对于孤立大树,还应考虑防雷要求。注!:穿越埋深与光缆相近的各种地下管线时,光缆宜在管线下方通过。!"#"1光缆线路穿越铁路、通车繁忙或开挖路面受到限制的公路时,应采用钢管保护,或定向钻孔地下敷管,但应同时保证其他地下管线的安全。采用钢管时,应伸出路基两侧排水沟外$’,光缆埋深距排水沟沟底应不小于0%&’,并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钢管内径应满足安装子管的要求,但应不小于0%’’。钢管内应穿放塑料子管,子管数量视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不少于两根。!"#")光缆线路穿越允许开挖路面的公路或乡村大道时,应采用塑料管或钢管保护;穿越有动土可能的机耕路时,应采用铺红砖或水泥盖板保护。!"#"2光缆线路通过村镇等动土可能性较大的地段时,可采用大长度塑料管、—(1#— 铺红砖或水泥盖板保护。!"#"$光缆穿越有疏浚和拓宽规划或挖泥可能的较小沟渠、水塘时,应在光缆上方覆盖水泥盖板或水泥砂浆袋,也可采取其他保护光缆的措施。!"#"%光缆敷设在坡度大于#&’,坡长大于!&(的斜坡地段宜采用“)”形敷设。若坡面上的光缆沟有受到水流冲刷的可能时,应采用堵塞加固或分流等措施。在坡度大于!&’的较长斜坡地段敷设时,宜采用特殊结构(一般为钢丝铠装)光缆。!"#"*光缆穿越或沿靠山涧、溪流等易受水流冲刷的地段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漫水坡、挡水墙或其他保护措施。!"#"+&光缆在地形起伏比较大的地段(如山地、梯田、干沟等处)敷设时,应满足规定的埋深和曲率半径要求。光缆沟应因地制宜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证光缆安全。一般高差在&"%(及以上时应加护坎或护坡保护。!"#"++光缆在桥上敷设时,应考虑机械损伤、振动和环境温度的影响,并采取钢管或塑料管等相应的保护措施。!"#"+#直埋光缆线路应尽量避免雷暴严重地域的弧站树、杆塔、高耸建筑、树林等。易引雷目标无法避开时,应采用消弧法、避雷针等措施。光缆离电杆拉线较近时应穿放塑料管保护。!"#"+!采用排流线方式防止雷电的地段,应按设计要求布放单条或双条排流线。排流线应布放在光缆上方!&,(处,双条排流线间应保持+&,(的距离。排流线的连接处应采用重叠焊接方式。!"#"+-直埋光缆接头应安排在地势较高、较平坦和地质稳固之处,应避开水塘、河渠、沟坎、道路等施工、维护不便,或接头有可能受到扰动的地点。光缆接头坑一般位于光缆路由前进方向的右侧;接头坑深度一般应符合光缆埋深度要求;光缆接头盒上方可采用水泥盖板或其它防机械损伤的保护措施。光缆接头预留一盘不少于-(,盘留应整齐;监测电缆引出位置应尽量一致。!"#"+.光缆线路标石的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下列地点应埋设光缆标石:+)光缆接头、转弯点、预留处;#)适于气流法敷设的长途塑料管的开断点及接续点;!)穿越障碍物或直线段落较长,利用前后两个标石或其他参照物寻找光缆有困难的地方,直线段落一般间隔+&&(;-)敷设防雷线、同沟敷设光、电缆的起止地点;.)需要埋设标石的其他地点;/)直埋光缆的接头处应设置监测标石。#"利用固定的标志来标示光缆位置时,可不埋设标石。!"标石用坚石或钢筋混凝土制作。标石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地区采用普通标石,规格为+&&0+-0+-,(;土质较松软或斜坡地段采用长标石,规格—$-!— 为!"#$!%$!%&’。%(标石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光缆标石宜埋设在光缆的正上方。接头处的标石,埋设在光缆线路的路由上;转弯处的标石,埋设在光缆线路转弯处两直线段延长线的交叉点上。))标石应当埋设在不易变迁、不影响交通与耕作的位置。如埋设位置不易选择,可在附近增设辅助标记,以三角定标方式标定光缆位置。*)标石有字的一面应面向公路;监测标石应面向光缆接头;转弯标石应面向光缆弯角较小的方向。%)标石按不同规格埋深,一般普通标石埋深+#&’,出土部分%#&’;长标石埋深,#&’,出土部分-#&’。标石周围土壤应夯实。*()(!+标石应统一刷白色。标石编号应为白底红色正楷字,字体应端正;编号应以中继段为编号单位,按传输方向.端至/端编排。*()(!-标石的符号、编号应一致,可参照图*()(!-所示。图*()(!-标石编写格式*(*管道光缆敷设安装*(*(!新建管道的路由、人(手)孔等应按设计要求建筑,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管道埋深(管道顶部距地面)应符合设计,一般不小于#(,’。)(管道在田地、山村等地点建筑时,管道埋深应取决于不妨碍正常耕作、种植、小型灌溉渠的疏浚为前提。进入人(手)孔处的管道底部距人(手)孔内地面及管道顶部距人(手)孔内上覆面的净距均应不于#(*’;采用成品手孔时可视情况确定。*(管道和其它地下管线及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规定。—-%%— 表!"!"#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净距单位:$其他管线及建筑物名称平行净距交叉净距给水管(管径小于!%&$)%"’%"#’给水管(管径!%(’%&$)#"%%"#’给水管(管径大于’%&$)#"’%"#’排水管#"%(注#)%"#’(注))热力管#"%%")’煤气管(压力小于!%%*+,)#"%%"!(注!)煤气管(压力!%%(-%%*+,))"%%"!(注!)埋式电力电缆(!’./以下)%"’%"’(注0)埋式电力电缆(!’./及以上))"%%"’(注0)其他埋式通信电缆%"1’%")’绿化(乔木)#"’绿化(灌木)#"%地上杆柱%"’(#"%马路边石#"%路轨外侧)"%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水井、坟墓)"%粪坑、积肥池、沼气池、氨水池等)"%其也通信管道%"’%"#’注#: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边沟与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注):当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不宜小于%"0$,通信管道应作包封,包封长度自排水管两侧各加长)$;注!:在交越处)$范围内,煤气管不应做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注0: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净距可减小至%"#’$。!"!")管道光缆的孔位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由上至下,由两侧至中间排列。管道在光缆敷设前必须进行管孔的清刷和试通。!"!"!孔径大于23%$$的水泥管道或2#%%$$的塑料管道,应一次敷设三根或四根子管,多根子管的总等效外径一般不大于孔径的-’4。!"!"0子管在人(手)孔内伸出长度一般为)%&$;本期工程不用的子管应及时安装塞子封堵。!"!"’管道光缆敷设,可采用机械牵引或人工牵引。一般情况下,牵引力不宜超过)%%%5。一次牵引长度以’%%$为宜,最多不应超过#%%%$。—10’— !"!"#敷设管道光缆,当张力较大时,可采用石蜡油、滑石粉等作为润滑剂,禁止使用有机油脂。光缆在管道出口处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损伤光缆外护层。!"!"$管道光缆在人(手)孔内,应紧靠人(手)孔壁,采用波纹塑料软管保护并用尼龙扎带绑扎在搁架上;人(手)孔内光缆,应排列整齐。!"!"%光缆接头盒在人(手)内,宜安装在常年积水水位以上的位置并采用保护托架或其它方法承托。光缆接头盒及预留光缆盘留可按施工图设计规定方法安装固定。!"!"&人(手)孔内的光缆应有醒目的识别标志或光缆标志牌。!"!"’(长途干线光缆采取塑料管道敷设时,还应符合《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架空光缆敷设安装!")"’架空光缆线路距地面和其它建筑物的距离应符合表!")"’的规定。表!")"’架空光缆线路与其他建筑物间距表序号间距说明最小净距(*)交越角度光缆距地面:一般地区!"(’特殊地点(在不妨碍交通和线路安全的前提下)+",市区(人行道上))",高杆农林作物地段)",光缆距路面:+跨越公路及市区街道,",跨越通车的野外大路及市区巷弄,"(光缆距铁路:跨越铁路(距轨面)$",!),-!跨越电气化铁路一般不允许平行间距!("(光缆距树枝:在市区:平行间距’"+,)垂直间距’"(在郊区:平行及垂直间距+"(光缆距房屋:,跨越平顶房顶’",跨越人字屋脊("#—$)#— 序号间距说明最小净距(!)交越角度"光缆距建筑物的平行间距#$%&与其他架空通信缆线交越时%$"!’%()与架空电力线交越时*$%!’%(跨越河流:#$%不通航的河流,光缆距最高洪水位的垂直间距+通航的河流,光缆距最高通航水位时的船桅最*$%高点*%消火栓*$%**光缆沿街道架设时,电杆人行道边石%$,*#与其他架空线路平行时不宜小于-.’杆高注:上述间距应为光缆在正常运行期间应保持的最小间距。沿铁路架设时间距必须大于-.’杆高。’$-$#架空光缆的加挂方式,按设计规定。一般为附加吊线架挂或自承式,吊线架挂一般采用电缆挂钩或螺旋式安装。’$-$’光缆杆路按设计要求采取新建杆路或在原有杆路上加挂光缆。每条吊线一般只宜架挂一条光缆。’$-$-吊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吊线程式必须符合设计规定,一般为&.#$#和&.’$%(中负荷区、重负荷区和超重负荷区)。当杆距较大时应按设计要求采用正副吊线跨越装置等措施。#$吊线安装加固应用穿钉(木杆)或吊线抱箍(水泥杆)和三眼单槽夹打或用吊线担、压板安装;吊线的终结、假终结、泄力结、仰府角装置以及外角杆吊线保护装置等,应按本地网架空线路的相关规范处理。’$-$,拉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拉线程式选择:终端杆拉线应选择比吊线大一级程式;角杆拉线,当角深不大于*’!时,拉线同吊线程式。角深大于*’!时,应选择比吊线大一级的程式;中间杆当两侧线路负荷不同时,应设置顶头拉线。拉线程式应与拉力较大的一侧的吊线程式相同;抗风杆和防凌杆的侧面拉线同吊线程式,防凌杆的顺线拉线同吊线程式;假终结、泄力结、长杆档和角深大于’!的高主拉桩杆,拉线同吊线程式。#$抗风杆和防凌杆拉线的隔装数应按设计要求或符合表’$-$,/*。—&-&— 表!"#"$%&抗风杆和防凌杆拉线的隔装数轻、中负荷区(杆距$’()重、超重、超重负荷区(杆距$’()架空光缆及吊线条数重负荷区(杆距)$()抗风杆防凌杆抗风杆防凌杆!)*&+#*,)*#!"拉线程式与拉线盘,地锚铁柄的配套应符合表!"#"$%)。表!"#"$%)拉线程式与拉线盘、地锚铁柄的配套拉线程式接线程式拉线盘程式((()地锚铁柄程式((()-.)")$’’/!’’/&$’0&+/)&’’-.)"+$’’/!’’/&$’0)’/)&’’-.!"’+’’/#’’/&$’0)’/)&’’!"#"+避雷线和接地线应按设计要求装设。光缆吊线一般应每隔!’’1$’’(利用电杆避雷线或拉线接地,每隔&2(左右加装绝缘孔子进行电气断开。!"#"-架空光缆垂度应根据光缆结构及架挂方式确定。!"#"*架空光缆在角杆、吊档杆、顶档杆上应做伸缩预留。普通杆一般每!根杆应做杆上伸缩预留弯。伸缩预留弯安装应符合图!"#"*所示。图!"#"*光缆杆上伸缩预留弯示意图!"#"3光缆在引上杆应采用钢管保护,高度大于’"$(,视管径应穿两根以上—-#*— 子管,下部延伸至人(手)孔内或地下;上部长于钢管口以上!"#$。钢管上方管口以及子管管口应作堵塞处理。光缆引上后应作伸缩预留弯,其安装应符合图!%&%’所示。图!%&%’引上光缆安装及保护示意图!%&%("光缆吊线挂钩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挂钩的距离为)"#$。挂钩在吊线上的扌答扣方向应一致,挂钩托板安装整齐。!%&%((光缆接头盒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根据接头盒的程式安装杆附近($左右的吊线上或固定在杆上。光缆接头盒安装必须牢固、整齐,两侧必须作伸缩预留。安装应符合图!%&%((*(、!%&%((*+所示。+%光缆接头的预留光缆一般安装在两侧的邻杆上,并按设计要求盘留。一般可采用预留支架或光缆收线储存盒的安装方式。预留支架安装应符合图!%&%((*!所示。!%&%(+号杆应按设计规定进行标志。号杆的字或牌的长度,最末一个字符或杆号牌的边缘应距地面+%,$;杆号面向街道或公路。一个中继段内杆号应采用同一种方法书写(喷漆)或钉牌。号杆应整齐、美观、清晰。!%&%(!光缆与架空电力线路交越时,应将交越作绝缘处理。光缆在不可避免跨越临近有火险隐患的建筑设施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架空光缆在市区内敷设时,应符合市话架空线路的有关规定。!%&%(,采用-./0和1233等电力专用电缆时,应符合相关的电力专业工程—4&’— 图!"#"$$%$架空光缆接头盒安装示意图图!"#"$$%&架空光缆立式接头盒安装示意图验收规范的要求。!"#"$’跨越大河、山谷等特特殊地段采用飞线架设时,应严格按施工图设计要求敷设安装。!"(水底光缆敷设安装!"("$水底光缆的结构、规格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规定。!"("&水底光缆按设计规定的敷设方式进行。!"("!水底光缆的埋深应根据河流的水深、通航及河床土质等情况确定:$"水下的埋深要求:枯水季节水深小于)*的区域,河床不稳定或土质松软时,—,(+— 图!"#"$$%!预留支架光缆安装示意图光缆埋入河底深度不小于$"&’;水深大于(’区域,将铠装光缆布放在河底,可不加掩埋;在冲刷严重和极不稳定的区域,应将光缆埋设在变化幅度以下,如遇特殊困难埋深应不小于$"&’。在有疏竣规划的区域,应将光缆埋在规划深度的$’以下;同时光缆作适当预留;石质或半石质河床,埋深应不小于)"&’,并在上方采取保护措施。*"岸滩部位埋深要求:土质比较稳定的地段,光缆埋深应不小于$"*’;洪水冲刷或土质松散不认定的地段应适当加深。光缆上岸的坡度宜小于!)+,超过时应采取加固措施。!"&"#水底光缆的敷设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预留长度可按下列要求进行:$"有堤的河流,水底光缆应伸出堤外不宜少于&)’。无堤的河流,应根据河岸的稳定程度,岸滩的冲刷程度确定,水底光缆伸出岸边不宜少于&)’。*"河道,河堤有拓宽或改变规划的河流,水底光缆应伸出规划堤&)’外。!"土质松散易受冲刷的不稳定岸滩部位,光缆应作适当预留。!"&"&水底光缆敷设应根据表!"&"&%$和表!"&"&%*进行估算,并选择合适长度的水底光缆,避免浪费。—,&$— 表!"#"#$%水底光缆长度估算表河流情况为两终点间丈量长度的倍数河宽小于&’’(,水深、岸陡、流急,河床变化大%"%#河宽小于&’’(,水较浅、流缓,河床平坦变化小%"%&河宽&’’$#’’(,流急,河床变化大%"%&河宽大于#’’(,流急,河床变化大%"%’河宽大于#’’(,流缓,河床变化小%"’)*%"’+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施工方法和技术装备水平综合考虑取定。表!"#"#$&布放平面弧度增加长度比例表,-%)-%’’+-%’’%’-%’’%!-%’’%#-%’’增长比例’"’%%’"’%.%’"’&.%’"’/#%’"’)%注:表中0代表布放平面弧度的弦长,,代表弧线的顶点至弦的垂直高度,,-1代表高弦比。水底光缆长度可按下式计算:23(2%42&42!42/42#42))5(%4!)(式!"#"#)式中:2———水底光缆长度(单位:();2%———水底光缆两终端间现场的丈量长度(单位:();2&———终端固定、过堤、“6”形敷设、岸滩、预留及接头等项增加的长度(单位:();2!———两终端间各种预留增加的长度(单位:();2/———布放平面弧度增加的长度(单位:(),可参照表!"#"#$&确定;2#———水下立面弧度增加的长度,应根据河床形态和光缆布放的断面计算确定(单位:();2)———施工余量,根据不同施工工艺考虑取定(单位:();其中拖轮布放时,可为水面宽度的+7*%’7;抛锚布放时,可为水面宽度的。!7*#7;埋设犁布放时应另行计算;人工抬放时一般不可不加余量。!———自然弯曲增长率,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取%7*%"#7。!"#")光缆在河床的敷设位置,应以测量基线为基准向上游按弧形敷设。弧形敷设范围,包括洪水期可能受冲刷的岸滩部位。弧形顶点应设在河流的主流位置上,弧形顶点至基线的距离,应按弧形弦长的大小和河流的稳定情况定,一般可为弦长的%’7。如受敷设水域的限制,不能满足弧形敷设时,可采取“6”敷设。当布放两条以上的水底光缆,或同一区域有其它光缆或管线时,相互间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光缆通过河堤的方式和保护措施,应保证光缆和河堤的安全,并严格符合相关堤防管理部门的技术要求。—.#&— !"光缆穿越河堤的位置应在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对于呈淤积态势的河流应考虑光缆寿命期内洪水可能到达的位置。#"光缆在穿越土堤时,宜采用爬堤敷设的方式,光缆在堤顶的埋深不应小于!"#$,在堤坡的埋深不应小于!$。如堤顶部分兼为公路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若达到埋深要求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局部垫高堤面的方式,光缆上垫土的厚度不应小于%"&$。河堤的复原与加固应按照河堤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穿越较小的、不会引起灾害的防水堤,光缆可在堤基下直埋穿越,但应经河堤主管单位同意。("光缆不宜穿越石砌或混凝土河堤。必须穿越时,其穿越位置与保护措施应与河堤主管部门协商确定。’")"&水底光缆的终端固定方式,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下列措施:!"对于一般河流,水陆两段光缆的接头,应设置在地势较高和土质稳定的地方,可直接埋于地下,为维护方便也可设置接头人(手)孔。在终端处的水底光缆部分,应设置!*#个“+”弯,作为锚固和预留的措施。(#)较大河流或岸滩有冲刷的河流,或光缆终端处的土质不稳定的河流,除上述措施外,还应当将水底光缆进行锚固。’")",水底光缆不得在水中设置光缆接头。’")"!%水底光缆接头处金属护套以及铠装钢丝,应保证电气连接、封闭性能和必要的机械强度要求。’")"!!敷设水底光缆的通航河流,应在过河段的河堤或河岸上设置标志牌。标志牌的数量及设置方式应符合航道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如无具体规定时,可按下列要求执行:!"水面宽度小于)%$的河流,在河流一侧的上下游堤岸上,各设置一块标志牌。#"水面较宽的河流,在水底光缆上、下游的河道两岸均设置一块标志牌。’"河流的滩地较长或主航道偏向河槽一侧时,需在近航道处设置标志牌。("有夜航的河流可在标志牌上设置灯光设备。’")"!#敷设水底光缆的通航河流,应划定禁止抛锚区域,其范围应按相关海事及航道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如无具体规定时,可按下列要求执行:!"河宽小于)%%$时,上游禁区距光缆弧度顶点)%*#%%$,下游禁区距光缆路由基线)%*!%%$。#"河宽为)%%$及以上时,上游禁区距光缆弧度顶点#%%*(%%$,下游禁区距光缆路由基线!%%*#%%$。’"特大河流,上游禁区距光缆弧度顶点应大于)%%$,下游禁区距光缆路由基线应大于#%%$。’")"!’重要干线通过特大河流、大江、湖泊以及重要的道航河流,设置备用—-)’— 光缆时,主、备用水底光缆进入终端房。按设计要求安装连接箱或分支接头盒进行人工换或自动换。主、备光缆的光纤通道总损耗应相近。!"#局内光缆敷设安装!"#"$干线光缆进局一般采用阻燃光缆,应根据设计规定的阻燃光缆长度设置局内或局外光缆接头。!"#"%局内光缆按规定预留,一般地下室预留$&’$(),机房预留()左右。!"#"!局内光缆经由走线架,拐弯位置应予绑扎,垂直悬吊时,每层楼开门处应绑扎固定,中间可采取“打圈”的方式。!"#"*局内光缆应作标志,进、出局光缆区分应明显、无误。!"#"(局内光缆进入+,-架应固定牢固,加强芯等金属件必须做接地处理。*光缆接续安装*"$一般规定*"$"$光纤固定接头应采用熔接法。*"$"%光纤活动接头可采用成品光纤连接器或现场直接制作活动连接器。*"$"!光纤接头损耗应达到规定值:单纤平均接头损耗!&"$./;光纤带平均接头损耗!&"$(./。光纤的单个最大接头损耗(个别)为&"!./。*"$"*光纤接续时,应采取现场监测方法以提高光纤连接质量。*"$"(光纤接头损耗采用+0,1仪测量时,应取双向平均值为准。*"$"#光缆接续前应核对光缆端别、光纤纤序,光纤接续后不得出现纤序错接。光缆端别及光纤应作识别标志。*"$"2直埋光缆接头前、后应测量光缆金属护层的对地绝缘,以确认单盘光缆的外护层是否完整,以及接头盒封装是否良好。*"$"3光缆接头应注意操作环境,野外接头避免露天作业。*"%光纤熔接安装*"%"$光纤熔接机应经试接,确保设备熔接性能良好,加热器加热均匀。*"%"%光纤熔接后应采用热熔套管保护,熔接机采用干电池供电时,注意热熔时间,确保接头热熔质量。*"%"!光纤预留长度在盘纤盘中,应保证足够的盘绕半径和无挤压、松动。*"%"*光纤接头损耗及纤长应在施工现场及时作好记录。*"!光缆接头盒的安装*"!"$光缆及接续件应注意清洁、无污染物,确保接头盒密封性能。*"!"%光缆金属件在接头盒内一般应呈断开状态以提高抗强电性能。*"!"!直埋光缆对地绝缘监测缆应按规定引接准确。—2(*— !"#"!光缆接头盒有充气装置时,应进行充气和气闭检查。!"!光纤成端安装!"!"$光纤成端应按纤序规定与尾纤熔接,并应采用%&’(监测,避免接头损耗过大。!"!")光纤及尾纤预留长度在%’*架盘纤盒中安装,应有足够的半径和稳固、不松动并注意整齐、美观。!"!"#成端完毕应进行通光检查,确保光纤通道性能良好。!"!"!光纤成端后纤号应有明显的标志+中继段测试+"$光缆中继段竣工测试内容+"$"$光缆中继段测试内容应包括下列内容:$"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系数(,-./0)及传输长度(/0);)"中继段光纤线路后向散射曲线;#"中继段光纤通道总衰减(,-);!"中继段光纤偏振模色散系数(12.!/0);+"直埋光缆线路对地绝缘电阻(3!·/0)。+"$")光缆中继段测试记录应统一格式。+")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测试+")"$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测量,应在完成光缆成端后,采用%&’(测试仪在%’*架上测量光纤线路外线口的衰减值。+")")采用%&’(测试,应采取双方向测量取其平均值的方式。+")"#测试数据应包括: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衰减系数(,-./0)和光纤线路传输长度(/0)。测试结果及时记入中继段测试记录,光纤衰减系数应符合设计规定。+"#中继段光纤后向散射曲线检查+"#"$中继段光纤后向散射曲线(即光纤轴向衰减系数均匀性)检查,应在光纤成端、沟坎加固等路面动土项目全部完成后进行。+"#")光纤后向散射曲线应均匀平滑,光纤波形及接头“台阶”无异常。+"#"#光纤后向散射曲线检查可与光纤线路衰减测试同时进行。+"#"!%&’(打印光纤后向散射曲线应清晰无误,并应收录于中继段测试记录。+"!中继段光纤通道总衰减测试+"!"$中继段光纤通道总衰减,包括光纤线路损耗和两端连接器的插入损耗。—4++— 应采用稳定的光源和光功率计经过连接器测量。一般可测量光纤通道任一方向(!"#或#"!)的总衰减($#)。%&’&(中继段光纤通道总衰减值应符合设计规定。%&%中继段光纤偏振模色散测试%&%&)*+%(、*+%%单模光纤,一般均应按设计要求测量中继段偏振模色散(,-.)。%&%&(,-.系数(/,-.)应符合设计规定值。测量值应记入中继段测试记录。%&+光缆线路对地绝缘测试%&+&)光缆线路对地绝缘,应在监测接头标石的引出线测量金属护层的对地绝缘,测量仪表一般采用高阻计。若测值较低时应采用%00伏兆欧表进行校验。%&+&(光缆线路对地绝缘电阻值应符合本规范第1&)&2条的规定,测量值应记入中继段测试记录,见附件!(表2)。+竣工文件编制+&)一般规定+&)&)光缆线路全部工程量完成后,应及时编制竣工技术文件,一般为一式三份。应在初验前经监理单位审核后提交业主核查。+&)&(线路工程竣工技术文件,应包括三个部分:竣工路由图、中继段测试记录及施工技术文件。+&)&1竣工技术文件还应符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要求。+&(竣工路由图编制+&(&)竣工路由图,一般可利用原有工程设计施工路由图纸改绘。其中,变更部位应用红笔修改,变更较大的应重新绘制。所有竣工图纸均应加盖“竣工图章”。竣工图章的基本内容应包括:“竣工图”字样、施工单位、编制人、审核人、技术负责人、编制日期,监理单位、现场监理、总监或总监代表。+&(&(竣工路由图绘制要求符合设计施工图的绘制要求。路由图应能反映地形地貌和障碍物等。水底光缆应包括水下光缆截面示意图,竣工路由图应标明地面距离、光缆长度以及光缆两端的尺码(光缆出厂长度标识)。+&(&1竣工路由图应以一个中继段为装订单元。+&1竣工测试记录+&1&)中继段竣工测试记录,应清晰、完整,数据正确。+&1&(中继段竣工测试记录,应以一个中继段为装订单元。+&1&1中继段竣工测试记录,包括中继段光缆配盘图等。—2%+— !"#施工技术文件!"#"$施工技术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施工单位资质证书施工单位营业执照委托施工合同工程(施工)说明建筑安装工程量总表已安装设备明细表开工%完工报告工程设计变更表停复工通知隐蔽工程检验签证验收证书(可不列入)交接书卷内备考表!"#"&施工技术文件一般以工程承包段或维护部门的管控段为装订单元,当资料较多时可分册装订。’光缆线路工程验收’"$随工检验’"$"$光缆线路工程均应采取监理制。由监理人员采取巡视、旁站等方式进行查验。对隐蔽工程项目,应由监理、施工双方签署《隐蔽工程检验签证》。’"$"&光缆线路工程的质量检验,应按表’"$"&项目及内容进行。表’"$"&光缆工程质量检验项目内容项目内容检验方式器材检验光缆单盘检验、接头盒等器材质量、数量。直观检查$"光缆规格、路由敷设位置;直埋光缆&"防护设施规格、数量及安装质量;巡旁结合("引上管及引上光缆安装质量;—’)’— 项目内容检验方式!"光缆与其它地下设施间距;#"埋深及沟底处理;$"回填土质量;直埋光缆%"光缆接头盒坑位置、深度及接头安装及保护;巡旁结合&"回填土夯实质量;’"沟坎加固等保护措施质量;()"标石埋设质量。("塑料子管规格、质量;*"子管敷设安装质量;+"光缆规格、占孔位置;管道光缆巡旁结合!"光缆敷设、安装质量;#"光缆接续、接头盒安装质量;$"人孔内光缆保护及标志牌。("吊线、光缆规格、程式;*"吊线安装质量;+"光缆敷设安装质量,包括垂度;架空光缆巡视抽查!"光缆接续、接头盒安装及保护;#"光缆各种预留数量及安装质量;$"光缆与其它设施间隔及防护措施。("水底光缆规格及敷设位置、布放轨迹;*"光缆水下埋深、保护措施质量;水底光缆+"光缆岸滩位置埋深及预留安装质量;旁站监理!"沟坎加固等保护措施质量;#"水线标志牌安装数量及质量。("局内光缆规格、走向;*"局内光缆布放安装质量;局内光缆+"光缆成端安装质量;旁站监理!"局内光缆、光纤标志;#"光缆保护地安装。%"*光缆线路工程初步验收%"*"(干线光缆线路工程初步验收(即初验),应在施工完毕并经工程监理单位预检合格后进行。业主(省级)在收到监理单位“工程初验申请报告”后一周内组织召开工程初验会议。初验工作,一般可分档案、安装工艺、传输特性和财务、物资等小组分别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评议。初验一般不再对隐蔽工程进行复—%#&— 查。!"#"#光缆线路的安装工艺、传输特性应按表!"#"#的项目内容进行检查和抽测。安装工艺和测试数据应符合设计及本规范相关标准,测试数据还应与施工单位提供的竣工测试记录相符。表!"#"#光缆线路工程验收项目内容项目内容检查方式($)路由走向及敷设位置;(#)直埋路段的保护、标石安装质量;(%)水底光缆的走向、安装质量、标志规格、位置;安装工艺(&)架空光缆安装质量、接头盒及预留光按$,-的比例抽查缆安装;(’)局内光缆走向、预留长度、()*架安装质量、光缆及纤标志;(+)()*架上光缆的接地。($)光纤平均接头损耗及接头最大损耗值;(#)中继段光纤线路曲波形特性检查;光缆主要传输特性按$,-左右的比例抽测(%)光缆线路损耗(./012);(&)偏振模色散系数。在接头监测线引上测量金属护层对地绝缘光缆护层完整性按$’-比例抽测电阻。($)地线位置;接地电阻地线按$’-比例抽测(#)对地线组进行测量。!"#"%初验会应在全面检查的前提下对施工质量进行评议,工程质量达到本规范标准的为合格工程。!"#"&初验会还应对施工图设计能否指导施工进行评议。!"%光缆线路工程竣工验收!"%"$干线光缆线路的工程竣工验收应由业主(集团公司)组织进行。!"%"#光缆线路工程竣工验收,应在初验合格并经%3+个月的试运行后进行。!"%"%光缆线路工程竣工验收的准备,应由各业主(省级)组织竣工验收检查测试组,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初验会议上提出的工程遗留问题应整改处理合格。#"中继段的光纤特性、光缆线路对地绝缘等指标,应进行近期维护普测的基础上进行重点抽测,各项指标应符合标准。—!’4— !"检查、抽测项目,参照表#"$"$。#"!"%工程竣工验收应对工程质量及档案、投资决算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总结。竣工验收通过后发出验收证书。—#’&— !、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总则+,’,+《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是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以下简称“海缆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的依据。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工程,对于改建、扩建以及其它海缆系统的工程验收可参照本规范执行。+,’,*本规范中具体项目执行依据为设计文件、设计规范及技术合同规范书。+,’,-本规范未涉及部分应符合现行通信行业标准"#&’..)/0《同步数字系列(1#2)光缆传输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暂行规定》和"#$%&’/*)*’’’《长途光缆波分复用(3#4)传输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中相关条款的规定。+,’,.除本规范已有规定外,各项工程验收指标和要求应按照相关技术体制、标准、设计规范和工程的设计文件确定。当本规范与国家标准及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及规范为准。+,’,&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必须加强随工质量检查,及时组织隐蔽工程的验收。+,’,(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有困难时,建设单位应充分论述理由并提供报告呈上级主管部门审批。+,’,0竣工验收工作必须执行部颁《邮电通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规定。验收项目和要求应按本规范的规定办理。*术语*,’,+海底光缆登陆点系指海底光缆与陆上光缆接头点的位置,一般设海滩人井。*,’,*登陆滩地登陆艇登陆时冲滩(或昨滩)的位置。*,’,-海缆登陆站—0(+— 海缆系统的传输终端站。海缆系统终端传输设备、监控设备及远供设备等均设置于海缆登陆站内。!"#"$海堤海岸边用于阻挡海水的堤坝。!"#"%潮滩海堤与低潮位之间的区域。!"#"&岸滩系指海岸和潮滩的总称。!"#"’海潮流系指海水的潮流和海流。潮流是因天体引力引起的潮汐产生的,海流是由季节风、海水密度和地球自转等因素产生的。!"#"(锚地系指海上指定的船只可以抛锚的特殊区域。!"#")深海海洋专业中系指海水深度大于!###*且开阔的海区。本规范中特指海水深度大于!##*的海区。!"#"+#浅海海洋专业中系指海水深度小于!###*的海区。本规范中特指海水深度不大于!##*的海区。!"#"++电源远供系统指利用海底光缆内的导体与海水组成的回路,向海底设备提供电源的供电系统。!"#"+!海底光放大器线路光放大器利用远供电源工作,放大通信信号,并接收和发送监控信号。,海底光缆线路工程验收,"+随工检验,"+"+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委托工地代表随工检验,检查工程的施工质量应达到设计要求。在检验中若发现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项目时,应及时进行记录。,"+"!海底光缆装船过程中要进行外观检查,查看光缆外皮有无损伤,端头封装是否良好,光缆装船、盘绕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并应检查光纤的衰减常数、远供导体特性和绝缘电阻等。,"+",海底光缆水下接头盒和水下分支接头盒(包括附件和材料)以及水下光放大器在施工前应检查外观是否完整无损、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中对不符合要求的海底光缆和器材必须禁止在工程施工中使用,属—’&!— 于一般性缺陷,修复合格后方可使用。经过测试检验后的海底光缆和器材应做好记录。!"#"$海底光缆海上随工检查的项目和内容应达到以下要求:(#)海底光缆布放过程中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或按工程设计要求,海底光缆严禁打小圈;(&)海底光缆在海上实际敷设的位置及偏差必须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光缆敷埋设的余量必须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敷埋设过程中光缆、水下接头盒、水下分支接头盒和水下光放大器不应受到损坏;($)敷埋设过程中对光缆进行监测,检查绝缘性能并监测光纤,记录监测时间及测试数据;(()对被埋设的海底光缆随时通过监测仪表监视埋设机在水下的工作状态、埋设深度及张力;())光纤接续应采用熔接法,接续的全过程应实施质量监视,测量接头损耗,接续后的平均损耗应达到设计文件的要求;(*)海底光缆的施工连接质量应达到工程设计的要求。!"#"(海底光缆的登陆作业应检查核对登陆光缆的长度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登陆段海底光缆冲沟埋设的质量和埋设深度。!"#")海缆系统陆上部分的光缆线路的随工检验应按表!"#")所列项目和内容进行。表!"#")海缆系统陆上部分的光缆线路随工检验项目和内容序号项目内容检验方式#管道光缆随工检验(#)塑料子管规格(&)占用管孔位置(!)子管在人孔中留长及标志(’)子管敷设质量($)子管堵头及子管口盖(塞子)的安装(()光缆规格())光缆管孔位置(*)管孔堵塞情况(+)光缆敷设质量(#,)人孔内光缆走向、安放、托板的衬垫(##)预留光缆长度及盘放(#&)光缆接续质量及接头安装、保护(#!)人孔内光缆的保护措施—)(!— 序号项目内容检验方式!埋式光缆隐蔽工程签证(")光缆规格(!)埋深及沟底处理(#)光缆接头坑的位置及规格($)光缆敷设位置(%)敷设质量(&)预留长度及盘放位置(’)光缆接续及接头安装质量(()保护设施的规格和质量())防护设施安装质量("*)光缆与其它底下设施的间距("")引上管及引上光缆设置质量("!)回土夯实质量("#)光缆护层对地绝缘#水下过河光缆(")光缆规格隐蔽工程签证(!)敷设位置(#)埋深($)光缆敷设质量(%)两岸光缆预留长度及固定措施、安装质量(&)沟坎加固等保护措施的规格及质量#+!施工验收#+!+"施工验收应检查工程完成设计要求的全部工程量,施工资料应符合要求,验收时一般不再对隐蔽工程进行复查。#+!+!施工验收应主要包括表#+!+!的项目和内容。表#+!+!施工验收项目和内容序号项目内容备注"施工资料(")敷埋设路由航线及位置(!)敷埋设光缆长度,水下接头盒、水下分支接头盒和水下光放大器的数量及位置(#)敷埋设余量总百分比($)埋设深度及埋设张力记录(%)工程质量分析、情况说明(&)水下分支接头盒和水下光放大器的测试数据资料—’&$— 序号项目内容备注!光缆登陆安装工艺(")登陆光缆余留长度(!)海、陆缆接头点设置(#)陆上部分的光缆长度及埋深($)海缆登陆处加固保护措施(%)登陆标志设置#光缆主要传输特性(")光纤线路衰耗根据设计要求,(!)海陆缆之间的光纤接头损耗(#)项可在相(#)水下分支接头盒和水下光放大器的性能测试应的终端及监测设备安装完成后提供$铜导体特性(")直流电阻(!)对地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接地电阻路由图(!)电阻值(#)电极位置及接地&护层对地绝缘竣工及验收时应测试并作记录#’!’#施工验收指标及要求应符合通信行业标准()*+%,,,-,,,,《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及其它相关技术体制、标准、设计规范和工程的设计文件的要求。#’#竣工技术资料#’#’"竣工技术资料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一式三份,提交建设单位。#’#’!竣工技术资料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敷埋设路由总图;(!)敷埋设位置图*路由位置表;(#)敷埋设断面图,包括水深、埋设深度、埋设张力曲线图;($)登陆段光缆路由图;(%)各类型光缆敷设长度及海域位置图;(&)陆上部分光缆路由图;(.)光缆敷埋设记录表;(/)光缆结构、性能及水下接头盒、水下分支接头盒和水下光放大器的规格;(0)光缆竣工测试记录,包括光缆传输特性、铜导体电特性、护层对地绝缘电阻等;("1)光缆路由海洋调查资料;("")按工程设计要求提供复杂地段的海下录象资料;("!)其它资料,包括施工相关的审批文件、隐蔽工程签证、设计变更通知以—.&%— 及开工、停工、复工和竣工报告、已安装设备材料清单、工余料交接清单等有关工程方面的资料。!海底光缆传输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检验!"#"#海缆登陆站传输设备机房应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设备安装检验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和要求:(#)设备安装间距应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机架的水平和垂直度,其垂直度偏差度不应大于$%%;(&)机架的抗震加固必须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机架的排列及设备的通风散热应合理,在主走道侧机架必须对齐成直线,相邻机架应紧密靠拢;(’)光纤光缆及电缆走道及槽道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水平走道应与列架平行或直角相交,水平度每米不得超过$%%;(()设备光缆及电缆的布放应整齐合理,要求光缆及电缆外皮无损伤,布放走道光缆及电缆必须绑扎,松紧适度;())各种接线的焊接和接头要求无虚焊、假焊,焊接点牢固;(*)电源线的布放和安装及绝缘检查;(+)远供电源设备的安全检查;(#,)设备机盘的安装应正确;(##)设备的接地;(#$)电源熔丝的容量。!"$施工验收!"$"#海底光缆终端传输设备的检查和测试记录项目如下:(#)供给电压、电流和供电保护转换;($)光接口特性波长转换器-)发送光功率;.)接收灵敏度;/)光接收动态范围;0)消光比;1)光发送眼图;2)最小边模抑制比;3)中心频率及频率偏差;—)((— !)最大"#$%&带宽;’)输入抖动容限;()抖动的产生;))抖动传递函数;*)反射系数。合分波器+)插入损耗;,)信道隔离度。光放大器+)总输入光功率范围;,)最大总输出功率。(-)公务接口特性;(.)告警功能;(/)电源保护;(0)设备的保护倒换。.1#1#远供设备的检查和测试记录项目和要求如下:(2)远供系统接地电阻小于2!并且具有接地保护倒换装置;(#)远供输出电流和电压应能满足海缆系统单端供电的要求;(-)远供设备重新开启;(.)设备高压部分的安全保护。.1#1-网管监控系统设备的检查和测试记录项目如下:(2)告警功能;(#)参数监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1#1.各项竣工验收指标及要求应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1-竣工验收资料.1-12设备安装工作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一式三份的竣工技术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和各项测试记录。.1-1#工程竣工图包括以下内容:(2)机房设备平面图;(#)各种机架的立面图;(-)系统配置图;(.)电路安排图;(/)设备接线端子图;(0)光纤分配架面板排列图;—303— (!)通信系统布线图;(")工作电源及保护地线布线图;(#)电源熔丝分配图;($%)告警信号系统布线图;($$)网管监控及辅助系统布线及接口端子图;($&)远供接地系统图。’()()工程测试记录包括以下内容:($)设备的本机测试;(&)设备元器件的变动或更换及对主要故障的修复记录。’()(’竣工技术资料还应包括工程施工中的所有与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不同的变动部分记录及变动的原因等。’()(*与施工相关的其它资料,包括材料和备件的清单等。*(系统验收*(%($系统验收应按以下所列的项目及内容进行:($)系统误码性能;(&)光信噪比+,值;())网络接口容许的最大输出抖动;(’)系统和网络的保护倒换功能;(*)系统网管(监测管理)功能,包括故障定位和本站显示以及设备及系统告警功能等;(-)公务联络功能,一般应具有选址呼叫、会议电话呼叫、话机延伸等功能;(!)激光器保护功能,要求断纤时具有自动切断保护;(")远供接地系统倒换功能;(#)远供系统单端供电;($%)远供系统多端供电及电压调节和平衡。*(%(&系统验收指标必须符合相关技术体制、标准、设计规范和工程的设计文件的要求。—!-"— !、"#视讯会议系统工程验收规范($%&’()*+,-..())总则)/./)本规范是会议电视系统设备安装工程随工检验、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适用于新建的设置专用会议室的会议电视系统建设工程,扩建和改建工程参照执行。本规范主要是根据’0,-.,!(《+12)!-.3456&7会议电视网路技术体制》和$%(.*-,!8《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结合工程实践编写的。)/./-凡本规范未列入的安装工程标准、各类设备、器材的规格、指标要求,应按照$%(.*-,!8《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相应的施工验收技术规范,以及施工图设计等办理。)/./*本规范未包括的特殊项目及其指标要求,可由建设单位与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协商,拟定临时技术规范要求,在指定工程中试用,并报部备案。)/./1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操作规程,确保工程质量,建设或监理单位应遵照本规范的各项规定,及时组织随工检验,检查施工工艺和技术指标检测,做好记录和签证。)/./(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应执行部颁《邮电通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规定,检验项目及内容应按本规范办理。凡不符合本规范检验项目及内容要求的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由于施工不良造成的不合格项目,应由施工单位负责修复,直至合格为上。-术语和符号术语和符号英文名中文名或解释"#"96:;9:6#;<6<=<>互联网协议?@A?B>65C<596@<96;<>A956多点控制单元D56G#$时所需的平均接收功率的最低值。其接收灵敏度应满足表&"!"#-!的要求。—?9!— 表!"#"$%#接收灵敏度参数限最低灵敏度速值接口参数率(&’()()’*+,-)/接口.接口1接口./0等级.23%$$444#5%#!%#6%!7.23%78##565%#!%#6%#6.23%$8#766!#5%$6%$6%#9#".:;设备、<:;支路接口参数:$)比特率及容差、接口码型:表!"#"$%!比特率、容差、接口码型标称比特率(或容差(或频率容差;=)接口名称时钟频率);=)接口码型%8(??()(’*+,-)>$5()’*+,-)一次群#576@45@$5#"7;:A!二次群6776@!5@#4!"7;:A!三次群!7!86@#5@869"7;:A!四次群$!B#87@$4@#56BC3/#)<:;支路输出信号波形:参见D:45$7%B4的7"#节图7"#"7%$E7"#"7%7"!)<:;支路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支路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参数见表!"#"$%7"表!"#"$%7<:;支路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容限抖动限值(F/?%?)测量滤波器频率参数A$A#G$G!G7速率()’*+,-)#576$"4(5"94)5"#5"5#$6$556776$"4(5"94)5"#5"5#!755!7!86$"4(5"94)5"$45"$5$5655$!B#87$"4(5"94)5"5945"#5$5!455注:G$%G!为滤波器低频截止频率,G7为高频截止频率。7)<:;支路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最大允许输入抖动和飘移表现了被测试设备或系统对输入抖动的承受能力,其性能参数见表!"#"$%4其容限摸框如图!"#"$%$所示。—96!— 表!"#"$%&’()支路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参数参数限抖动容限(012%2)频率()3)频率(*)3)值测试信号速率454$4#4!656$567686$6#6!69(*+,-./)$"#!9"88!#598!7":$"&5"#$85"5$"::;5"5##"9$8$55#$&%$%&%!$5$5$&8998$&#$"&5"#"""""5"5#5"9!955#%$#!!9!:8:$8":$"&5"$&"""""5"$5$"5$5855#%$#!$!7#:9#&5:":$"&5"5;&"""""5"#55"&$5!&55#%$注:#598*+,-./速率下68、67、6$5的数值指不携带同步信号的#598*+,-./接口特性。图!"#"$%$’()支路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摸框&)<()设备’()支路的映射抖动和结合抖动:<()设备’()支路的映射抖动和结合抖动(单时钟和多时钟环境)参数如表!"#"$%:所示。表!"#"$%:映射抖动和结合抖动容限参数滤波特性#5=>.=?@6(*)3)映射抖动(012%2)结合抖动(012%2)接口速率(*+,-./)6$6!696$A696!A696$A696!A69#5985"5#$8$555"#&5"5;&5"95"5;&!9!:85"$$5855"5"5;&5"95"5;&$!7#:95"#$5!&555"$&5"5;&5";&5"5;&—;89— !"#$%设备接口参数:&)一般特性:比特率:&’’’()*+,-./0()112码型:345码()输出口脉冲波形:如图!"("&6(图!"("&6(输出口脉冲波形(&’’4)码脉冲模板)—87’— 图!"#"$%#输出口脉冲波形($&&’$码脉冲模板)—*)(— !)输出口最大允许抖动:"#$网络接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应符合表!%&%’()中所规定的限值表!%&%’()"#$网络接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参数限接口限值(203(3)测量滤波器频率(*$4)速率接口参数(*+,.-值/)5’5&6’6!67"01等级"89(’’:::&;’%:(;%):);%’:;%:<:’!;;"89(7<&&;=;’%:(;%):);%’:’%;&:;:;;;"89(’<&7==!&;’%:(;%):);%’::%;’;;;&;;;;注:6’和6!为滤波器低频截止频率,67为高频截止频率,滤波器的频率应按&;>5.’;的倍频程滚降。网络接口指标与线路系统的具体实现方式和设备类型无关,表中括弧内的数值为数字段要求值。7)"#$设备输入允许抖动和漂移容限;"#$设备的输入口应至少能容忍按图!%&%’(7所示模框施加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其参数见表!%&%’(=所示。表!%&%’(="#$设备输入口允许抖动和漂移容限参数抖动(203(3)频率($4)频率(*$4)"89?;?’?&等级?!?76;6’&6’’6’;6A6=6’6&6!67(’=@/)(&@/)(;%&:@/)"89’%&B’%)=B’%设备指定的测试带宽&"+"’自动发射功率控制性能(/01))应按工程设计(或设备)的控制范围要求达到指标。&"+"!接收机门限电平(误码门限)按高差错率和低差错率#$>&、#$>!两档进行检验。—8?$— !"#数字段传输性能检验!"#"$差错性能同步数字微波通道差错性能指标以达到工程设计指标为准,随着数字段的长短而指标数值不同。$"%&&’()*+,测试口:同步数字微波通道差错性能指标检验(测试周期为&-小时)%&&’()*+,测试口的测试项目参数如表!"#"$.$所示。表!"#"$.$%&&’()*+,测试项目参数序号数字段名称/00/0$0$0&1230$0&123&:4&"$##’()*+,测试口:在每一个%&&’()*+,系统中抽测一个$##’()*+,系统做&-小时测试,其余$##’()*+,系统均做&小时测试。$##’()*+,测试口的测试项目参数如表!"#"$.&所示。表!"#"$.&$##’()*+,测试项目参数序号数字段名称/00/0$0$0&1230$0&123&:4!"&’()*+,数字通道测试:在每一个$##’()*+,系统中,任选一个&’()*+,系统做&-小时测试,其余&’()*+,系统均做$#分钟测试。&’()*+,测试口的测试项目参数如表!"#"$.!所示。—65$— 表!"#"$%!&’()*+,测试项目参数序号数字段名称-..-.$.$.&/01.$.&/01&:2!"#"&射频波道倒换(30.)性能$"倒换标准:$)无信号输入&)帧失步(或帧同步丢失)%!%#(通过网管系统来设置)!)4-56$17$1&"倒换功能试验:$)自动倒换和复原&)波道优先倒换(波道优先倒换程序通过网管系统来设置)!)人工倒换(模拟倒换试验及为了今后的维护)8)锁定控制(锁定某一波道,以便进行故障检测)!"#"!业务联络功能试验$"业务联络通道设置;$)快车业务(-&字节)联络通道供各倒换段及数字分插复用站间的专用业务通话。&)慢车业务(-$字节)联络通道供所有各站间的业务联络通话。&"呼叫功能试验:$)选址呼叫方式试验:对各种站型进行选择性拨号试验,应无人耳可辨别的噪声和串音。&)群呼(会议电话呼叫)方式试验!)通话质量评定:业务联络通话的话音应清晰,无人耳可辨别的噪声与串音。!"延伸业务性能试验:对延伸业务话机(装在监控室和值班室)作业务联络通话试验应符合上述业务网络通道的相关要求。!"#"8路边业务传输性能检验$"路边业务(9.)提供方式:在每个./’%$中利用段开销(.:;)和无线帧附加开销(5<=:;)比特传输&’()*+,信息。由收端进行自动保护倒换(>=方式)。—@?&— !"路边业务的性能:路边业务按!#$%&’(数字通道差错性能测试)*分钟,应满足!#$%&’(测试口指标要求+"路边业务功能试验。+",网络管理系统功能试验由于目前我国-./网络管理系统尚未标准化,信息模型也未完善,各厂家所生产设备的网络管理系统还不能互通、兼容。厂商只能提供本厂生产设备的管理系统。网络层以上网络管理系统的检验规范有待今后国内微波网管系统的统一标准建立之后才能完善。+",")-./微波网络管理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微波网络管理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微波网络管理是电信管理网(0#1)中的一个子集,它负责对微波-./各网络单元(12)进行管理,-./微波网络管理采用分布管理过程,一般分为网元层"网元管理层、网络管理层。由于-./微波网络管理是0#1的子集,故它的管理功能与0#1相一致,不过管理范畴不一样,它应当具备下述功能:))故障、告警和维护管理功能:要求-./微波网络管理系统对已开通的-./微波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巡查、监视,对告警信息、故障信息进行定位。具有告警信息和屏蔽功能,可用不同颜色显示不同告警等级。并具备闻铃告警功能。!)系统配置功能:系统配置包括系统组织、控制和保护状态,安装配置参数数据的提供和修改。还应具有网络配置数据采集,网元状态和控制,网元的软件下载和通道建立。能支持各种环路的配置管理的设置、存储、检索和改变保护倒换的参数;实际网络的配置应能按请求并以图形方式在网管设置屏幕上完成。+)性能管理功能:性能管理是对-./微波网管系统的网元进行性能评估,并能给出分析报告,实现网络的性能监视、分析和控制管理。能存储和报告)*分钟和!3小时这两类性能事件数,并能报告“当前”和“近期”两种性能监视数据。3)统计功能:-./微波通道网管系统内微波设备的数据、保护切换事件次数、持续时间、传输性能劣化时的告警事件等数据参数进行存贮,按小时、天、周、月、年等时间间隔分类型打印和显示,对不同类型事件进行统计检索。*)安全管理功能:安全管理是网络正常有效运行的保证手段,其功能包括:操作者合法性的审定,访问控制合法性的鉴权,数据输出权利的核定,并能对系统各级操作员、管理—54+— 者的权限和责任区进行设定、监视和实施控制,信息可以索引。能保证数据的机密、完整性。!)具备远端外部环境事件告警和控制功能能够监测外部环境事件:基础电源、烟雾火情、温度、门开关等告警和发电机组远程遥开和遥关功能"#!#$%&’微波网络管理的监视功能(#基本性能监视:()复用段()%)性能监视(*+,-);$)中继段(.%)性能监视(*+,-);")模拟参数显示(*+,-)。$#可选择性能监视:()微波通道:(:*保护切换状态统计监视;$)微波通道性能浏览;")微波通道传输情况浏览;/)微波通道事件记事。"#网络监视:()告警监视;$)事件浏览;")网络浏览;/)状态变化摘要。"#0全电路数字通道差错性能检验"#0#(%&’微波传输系统全电路数字通道差错性能指标检验应在微波通道接力段、数字段的性能指标调测完毕并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网络管理系统功能试验正常之后进行。"#0#$%&’微波通信传输系统全电路数字通道差错性能指标应以工程设计给定指标为准,作为工程竣工验收指标。全电路数字通道差错性能项目参数如表"#0#$所示。表"#0#$1(全电路数字通道差错性项目参数+%%+%序号被检测电路段名称设计值测试值设计值测试值(%(%$%(%$%(%$%(%$$"/—02/— 表!"#"$%$全电路数字通道差错性能项目参数&’(’&’())&(序号被检测电路段名称设计指标实测值设计指标实测值设计指标实测值*$!++工程试运转+"*试运转验收要求+"*"*微波通信电路试运转验收是对微波及天馈线设备质量稳定性和微波电路设计情况观察的重要阶段,是对电路能否正式投入运行的直接检验。+"*"$试运转验收应从初验测试完毕开始,时间应不少于三个月。+"*"!试运转期间利用网管系统或测试仪表对微波电路进行传输性能检测,测试的主要指标应达到工程设计要求,方可进行工程终验。如果主要指标不符合要求,应分析原因加以解决。+"$试运转观察指标+"$"*’,-微波通道指标*"端到端的指标全程端到端性能指标是$#.//01假设参考通道指标,指标已配额形式分配到通道的国际部分和国内部分。下图为2"3$4规定$#.//01假设参考通道:下表为$#.//01假设参考通道(-(5)端到端的差错性能指标。只要有任一差—#6.— 错性能参数不满足就认为该通道不满足性能要求,端到端差错性能的测试时间至少一个月!"#$$%&’()端到端差错性能指标速率*+,-./01#2##20#0#2####203$03$24#$$56($1$7$1$#$1$"#$103待定656($1$$!$1$$!$1$$!$1$$!$1$$!885(!!0$2727272727!!0$!!0$!!0$0$!1国内部分的配额分配国内与国际部分的边界是国际接口局(9:),国内部分是指9:到通道终点()5))之间的部分。首先,两端国家不论大小各分得一固定的区段配额,其值为0"1#;的端到端配额,然后再按距离每#$$<&分给0;的端到端指标。41可用性0)不可用时间与可用时间:系统任一传输方向的数字信号连续0$秒出现656时,从这0$秒的第一秒起就认为进入不可用时间;当连续0$秒不出现656时,从这0$秒的第一秒起就认为进入可用时间!)可用性指标!#$$<&的假设参考数字通道可用性指标为==1";。实际干线按长度现行分配,可用性指标统计时间要一年以上。71!1!通道业务投入限值6>’微波通道运行和维护必须保证“*1!0$0”建议的性能指标,以此为基础,计算导出性能指标?)@,投入业务指标896@,投入限值60、6!。01*1!0$0建议的性能指标)@(!"#$$<&)速率*+,-./01#2##20#0#2####203$03$24#!$56($1$!$1$!#$1$4"#$1$A656($1$$0$1$$0$1$$0$1$$0$1$$0!1通道配额0)通道性能指标的最大配额终端.转接的国内通道配额;B"#$$<&!#$$<&"B"0$$$<&40$$$<&"B"!#$$<&7!#$$<&"B"#$$$<&3#$$$<&"B""#$$$<&A"#$$<&"B0$—"=3— !"参照#$%&%建议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我国干线微波电路转接长度选取’&&&()时的*+的配额。按照线性分配:在通道长度小于’&&()是取通道配额,-*+,在’&&()!.!’&&&()时,通道配额,-."&"&&%$+,当长度.不明确时,可按照空间距离乘以选路系数/0,小于%&&&()取值%"’,大于%&&&()1时,系数取%"$’。2"$"!,34、5674及7%、7$的计算,34-,+"34"83其中,83为测试时间(秒)5674-,349$7%-5674:$#56747$-5674;$#5674对于计算出的7%和7$取整到最接近的整数,当计算7%为负值时应取&,而7$为&时应取%。当测试过程中为异常传播条件,其限值可按上述计算方法计算出的正常传播条件值劣化2倍来考虑,计算出该工程微波各段落通道的指标,填入其通道比特差错性能指标表格中,通常7<=微波通道比特差错性能指标格式如下速率%’’或$#>?@91(正常传播)速率%’’或$#>?@91(异正常传播)段落通道序号A7/7A7/A7/7A7/名称长度7%7$567347%7$567347%7$567347%7$56734%$"2"$"2测试结果与指标的比较%"通过在线测试或不加载业务测试,均应进行$2小时连续测试,并对应A7和7A7两个参数计算出的7%限值,其性能指标都必须满足。$"对于$2小时测试时间的性能指标落在7%、7$性能限值之间,可以暂时接受或延长至B天的测试,并且A7和7A7两个参数都应该满足所计算出的指。!"在试运行期间,测试结果中,若A7、7A7都小于或等于它们相应的7%值,微波通道被认为合格;若A7、7A7两者之一或同时不小于它们相应的7$值,微波通道被认为不合格,需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重新测试;若A7、7A7两者之一或同时大于它们相应的7%值,大都小于相应的7$,微波通道可以暂时接受或重新测试。’工程终验’"%竣工技术文件’"%"%竣工技术文件是电路维护的一个重要资料,也是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和—BCB— 依据。在工程终验前,施工单位必须依建设单位要求负责提出竣工技术文件交建设单位。!"#"$竣工技术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安装工程量总表。$"工程说明。%"测试记录。&"竣工图纸。!"随工检查记录和阶段验收报告。’"工程变更单。("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已安装的设备明细表。*"开工报告。#+"停(复)工报告。##"验收证书。!"#"%竣工技术文件要保证质量,做到外观整洁、内容齐全、数据准确、互相对应。!"$验收要求和内容!"$"#工程终验的内容应包括:#"确认各阶段测试检查结果。$"验收组认为必要项目的复验。%"设备的清点核实。&"对工程进行评定和签收。!"$"$对验收中发现的质量不合格项目,应由验收组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工程竣工后,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应进行综合考核。衡量施工质量标准的等级如下:优良:主要工程项目全部达到施工质量标准,其余项目较施工质量标准稍有偏差,但不会影响电路的使用和寿命。合格:主要工程项目基本达到施工质量标准,不会影响电路的使用和寿命。—(*)— 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本规范中要求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如下写法:!"#"$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用词:%)正面用词采用“必须”;&)反面用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用词采用“应”;&)反面用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用词采用“宜”或“可”;&)反面用词采用“不宜”。修订条文说明$"本规范中所列部分指标复测,仅列其项目,其具体指标要求值请参见设备出厂技术指标。’"天馈线指标调测、单机指标复测、微波接力段、数字段指标调测项目及设备工艺安装要求均为初验时检查项目。(、工程设计中给出的网管系统功能及全电路传输差错性能测试项目指标应为工程竣工验收技术指标。网管的功能因不同厂商而异,但基本的功能应满足本规范要求。)"竣工验收工作的方法和步骤应执行部颁《邮电通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规定,验收项目内容和要求应按本规范办理。—+**—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总则!*%*!本规范是会议电视系统设备安装工程随工检验、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适用于新建的设置专用会议室的会议电视系统建设工程,扩建和改建工程参照执行。本规范主要是根据+,’-%’($《./0!(-%123456会议电视网路技术体制》和"#$%&-’()《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结合工程实践编写的。!*%*-凡本规范未列入的安装工程标准、各类设备、器材的规格、指标要求,应按照"#$%&-’()《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相应的施工验收技术规范,以及施工图设计等办理。!*%*&本规范未包括的特殊项目及其指标要求,可由建设单位与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协商,拟定临时技术规范要求,在指定工程中试用,并报部备案。!*%*/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操作规程,确保工程质量,建设或监理单位应遵照本规范的各项规定,及时组织随工检验,检查施工工艺和技术指标检测,做好记录和签证。!*%*$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应执行部颁《邮电通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规定,检验项目及内容应按本规范办理。凡不符合本规范检验项目及内容要求的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由于施工不良造成的不合格项目,应由施工单位负责修复,直至合格为上。-术语和符号78#977:;<=#<>:;<=编码解码器?7@?AB43C:3D47:D4=:B@D34多点控制设备—E%%— !检验项目及内容!"#建筑和环境!"#"#会议电视所需的各种用房,除应按$%&’!()*+《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执行外,其他房屋设计规定还应按$%&’’!)*,《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执行。!"#"(会议电视的建筑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表!"#"(建筑要求表室内最楼、地面等室内顶窗地面序号房间名称低净高效均布活荷地面类型室内墙处理门外窗棚处理积比(-)载(./)双扇外开门,水泥地,加结合吸音!"&宽度不小于满足隔#会议室!’’’防静电地材料选用同左(注)#"&-,满足音要求毯和布置隔音要求水泥地灰砂浆单扇外开门,防静电地(控制室!"’0’’’水,表面涂白同左#/0宽度不小于良好防尘板色或浅色油漆#-!传输室!"’0’’’同上同上同上#/0同上良好防尘!"#"!会议电视的电源应符合下列要求:#交流电源应按一级负荷供电,电压波动范围和不间断电源应符合用电设备要求。(视频设备应采用同相电源。!交流电源的杂音干扰电压不应大于#’’-1。!"#",会议电视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保护地线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中的第五根线,并与交流电源的零线严格分开。(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采用联合接地时,不宜大于’"&!。!保护地线的杂音干扰电压不应大干(&-1。,接地系统应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信号地、机壳地、电源告警地、防静电地等均应分别用导线经接地排一点接至接地体。—2’#— !"#"$会议电视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电视会议室光源应采用色温为!%&&’(的三基色灯。%电视会议室主席区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一般区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水平工作面测点距地高度为&")*。投影电视屏幕区照度不应高于)&’(。!控制室、传输室光源应为日光灯。机架设备区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垂直工作面测点距地高度为#"%*;座席设备区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水平工作面测点距地高度为&")*。!"#"+会议电视的温、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电视会议室温度应为#),%$-;相对湿度应为+&.,)&.。%电视会议室新鲜空气换气量每人每时不应小于#)*!;空调气体流速不宜大于#"$*/0。!控制室、传输室温度应为#),%$-;相对湿度应为+&.,)&.。!"#"1会议电视的声学应符合下列要求:#电视会议室混响时间和吸声处理应符合建筑声学要求。%电视会议室允许的噪声级不应大于2&34(5);护围结构的隔声量不应低于$&34。!"#")会议电视的色调应符合下列要求#电视会议室的护围装饰、桌椅布置、地毯等应统一考虑色调要求。%颜色宜简洁明亮,浅色为主,双色搭配。!严禁采用黑色或白色作为背景色。!"%设备安装!"%"#会议电视的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话筒和扬声器的布置应尽量使话筒置于各扬声器的辐射角之外。%摄像机的布置应使被摄人物都收入视角范围之内,并宜从几个方位摄取画面,方便地获得会场全景或局部特写镜头。!监视器或大屏幕背投影机的布置,应尽量使与会者处在较好的视距和视角范围之内。2机房设备布置应保证适当的维护间距,机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机背和机侧(需维护时)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当设备按列布置时,列间净距不应小于#&&&**;若列间有座席时,列间净距不应小于#$&&**。$会议室桌椅布置应保证每个与会者有适当的空间,一般不应小于#$&&**61&&**,主席台还宜适当加宽至#$&&**67&&**。!"%"%会议电视的相关房间应采用暗敷的方式布放缆线,在建造或改建房屋时,应事先埋设管子、安置桥架、预留地槽和孔洞、安装防静电地板等,以便穿线。—)&%— !"#"!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机架应平直,其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机架应排列整齐,有利于通风散热,相邻机架的架面和主走道机架侧面均应成直线,误差不应大于#%%。!缆线布放应整齐合理,在电缆走道或槽道中布放电缆,以及机架内布放电缆均应绑扎,松紧适度。&电缆走道或槽道的布置均应水平或直角相交,其偏差不应大于#’(%。)任何缆线与设备采用插接件连接时,必须使插接件免受外力的影响,保持良好的接触。*设备或机架的抗震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布放缆线不应扭曲或护套破损,并不应使缆线降低绝缘或其他特性。!"!单机测试!"!"$会议电视系统主要设备的单机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批量购置的设备宜按!,-抽测,如发生问题,应进行全面检测。#单机测试的性能和指标应按设计规范或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检测。必要时,也可按生产厂家的说明书要求进行检测。!单机测试应做好记录,并整理成正式文件,供验收之用。!"!"#会议电视系统的部分配套设备"在规范中未作明确规定,单机测试可参照上述规定进行。!"&信道测试!"&"$会议电视的传输信道应采用."+,!/$接口,传输速率#,&0123456,接口指标应符合.7+*8890+《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规定。!"&"#会议电视的传输信道应以用户方式接入:;<=>??=,接口速率为#,&0123456(@A*&123456,@B$C!$),接口指标应符合(%-)*)(:;<,=)#-!/?.-?%-#"!#%.)%$!$*/?#-?*/0"!##$)%%$@#*!?%.?#-/@##$)%%...#-?#-?$%%%##$)%!"!&56设备网络抖动性能测试!"!"%&56网络接口和数字段输出口的抖动性能(测试时间为*-&);—/%/— 图!"#"#输入口允许比特率及容差的测试$"%&’网络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从应符合表!"!"(中规定的数值,测试连接见图!"!"$。表!"!"$%&’网络接口最大允许输出抖动接口网络接口限值测量滤波器参数参数)$(*+,-,)).(*+,-,)!$!.!#%/0-$1$"2(3"42)3"342(3"$2)233’5627’5$"#0’5%/0-$$"2(3"42)3"$2(3"$2)233’5627’5$"#0’5%/0-!$"2(3"42)3"$2(3"$2)233’5.237’520’5%/0-$6$"2(3"42)3"$2(3"42)2333’5$0’5.30’5%/0-6!$"2(3"42)3"$2(3"42).3333’5!0’5830’5."数字段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应符合表!"!"(括弧中所规定的数值。工—8$9— 图!"!"#$%&网路接口输出抖动测试程中按设计要求测试。!’!’(对$%&设备的网络$)*"+输入口的抖动容限的规定见下面的描述。#’$)*"#,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见表!’!’(’#和图!’!’(’#。表!’!’(’#频率-(&.)指标要求(/0)#12-!#3’445’3/0(1’(678)#3’42-!611961-"#/06112-!4’4:#’6/04’4:2-!;6<3’5=#14"#-/0;6<2-!#’4*1’#6/0(’$)*"#>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见表!’!’(’(。表!’!’(’(频率-(&.)指标要求(/0)#12-!#3’445’3/0(1’(678)#3’42-!;5’9961-"#/0;5’92-!611961-"#/06112-!;’6<#’6/0;’6<2-!;6<3’5=#14"#-/0;6<2-!#’4*1’#6/0—5(1— !"#$%&’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见表’"’"("!。表’"’"("!频率)(*+)指标要求(,-)."/01)!23332033)&2,-241)!(042"0,-(041)!(034!"5623’&2),-(0341)!("0%3"20,-’"#$%&2/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见表’"’"("’。表’"’"("’频率)(*+)指标要求(,-)231)!2("2/((,-2("21)!047033)&2,-041)!23342"0,-23341)!2%2"06230&2),-2%1)!(3%3"20,-0"#$%&/’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见表’"’"("0。表’"’"("0频率)(*+)指标要求(,-)231)!2("2(’.3,-(3"(089)2("21)!(34!"3623’)&2,-(341)!’3342"0,-’3341)!’%/"36230)&2,-’%1)!53%3"20,-’"’"!#:*设备在;:*接口的映射抖动指标应符合表’"’"!的要求"待定之应符合设计要求。测试连接见图’"’"!&(—5(2— 图!"!"#"#$%&设备的网路$’(")输入口的抖动容限测试表!*!*+映射抖动滤波器特性最大峰"峰抖动,*-.+接口比特比特率容!5!+!!结合抖动率(/01234)差高通低通低通!5"!!!+"!!#.!678.99:#.&;56/&;5../&;待定.*.-8+!+<67#.99:5..&;5./&;6../&;待定.*.-85+=#%&接口的结合抖动指标应符合表!*!*!的要求,测试序列见图!*!*+"?,测试连接见图!*!*#。对图!*!"+所示的@A+3!的新序列B,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6##— 表!"!"!结合抖动#$%接口#$%比特率结合抖动测试序列参数接口容差7,7876(&’()*+)/01,/2!(345/5)16/2!(345/5)(,-,.)+9+9+8.!:;<.."!."!."!.".=<.".=<.".=80!;,<."!."!."!."=<.".=<.".=<.".=<.".=!!。%测试接口为*0!1+,-<=%,$24*3!+,-<=%两个接口。!"!"3再生器的抖动传递特性应符合图!"!"3#?所示模框的下方,参数值应符合表!"!"3的要求。测试连接见图!"!")#*。—1*)— 图!"!"!#$%&’设备(&’支路输入抖动容限测试图!"!")#*再生器抖动传递特性表!"!"+再生器抖动转移特性参数%,-等级类型!.(/’0)((12)3*455"*%,-#*2455"*3)555"*%,-#!2455"*3$5555"*%,-#*+2455"*365555"*%,-#+!2*$55"*工程中一般是选3型再生器。线路系统的抖动传递特性待国际标准确定。—6$+— 图!"!"#$%再生器抖动传递性测试!"!"&’()设备的固有抖动,在输入无抖动的情况下,以*+,的时间间隔观测’-.$/输出接口的固有抖动,其值不应超过表!"!"&的规定,或应符合设计要求,测试连接图见图!"!"&。表!"!"&复用设备(峰$峰值)3型再生器(峰$峰值)接口测量滤波器(012$2)(012$2)#++)674"8.)6+"#+’-.$45*#9)674"8.)6+"+&##++)674"8.)6+"#++"8+’-.$4*#9)674"8.)6+"4++"4+4+++)67#.)6+"#++"8+’-.$!%#+9)67#.)6+"4++"4+#+++)67%+.)6+"#++"8+’-.$4*4.)67%+.)6+"4++"4+%+9)67:+.)6+"#+待定’-.$*!*#9)67:+.)6+"4+待定图!"!"&—:%&— !"#时钟性能检查及测试!"#"$时钟性能检查项目有:$"%&’频率精度;("时钟锁定范围。!"#"(检查出厂记录或厂验记录,时钟性能检查项目应达到设计要求。!"#")时钟性能测试’*+设备的内部自由振荡时钟频率精度验收指标不得超过士!",--.。测试连接见图!"#")。图!"#")自由振荡时钟频率的精度测试注:工程测试视仪表情况而定。!",数字配线架的检查!","$检查出厂检验记录或厂验记录,数字配线架的检查项目应达到部颁/*0122343#《数字配线架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中的相关规定。!","(数字配线架的一般检查项目有:$"同轴连接器接触电阻;("介入损耗;)"回波损耗;!"拉脱力。!",")数字配线架的检查项目有:$"绝缘电阻测试检查$)同轴连接器内外导体之间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56780#559(直流电压)。()$(57:0$(57:平衡式连接器任一两端子间及任一端子对地之间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56780#559(直流电压)。))测试数量:每架测试$5回线。("回线问串音防卫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对于2#7:02#7:不平衡式连接器单元,串音防卫度不应小于25;<,测试连接见图!",")48。—=(=— !)对于"!#$%&"!#$%平衡式连接器或’($%&"!#$%阻抗转换连接器单元,串音防卫度不应小于)#*+。测试连接见图,·)·-上或图,.).-/-。-)测试数量:每架)回线。-.误码观察测试检查")在振动状况(用橡皮榔头适当敲击)下连续观察"(分钟,不应出现误码,测试连接见图,·)·-/,。!)测试数量:每架"#回线。图,.).-/"’(!0’(!不平衡式单元回线间串音防卫度测试图,.).-/!"!#!0"!#!平衡单元回线间串音防卫度测试—2!1— 图!"#"$%$&’!()*+!阻抗转换单元回线间串音防卫度测试图!"#"$%!,,-误观察测试’系统性能测试及功能检查’")系统性能测试’·)·./,0光缆传输工程的系统误码性能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误码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规定。*·测试时间分为*!小时和)’分钟两种。1)每个*"’2系统测试*个)’’345678接口。*)对于*3456人数字通道,每个)’’345679系统,测试)个*3456(9支路口。$)凡两端均不连接/:3%)复用设备和一端连接/:3一)另一端不连接/:3%)的复用设备,均只在)’’3456(9支路口测试。$凡未进行*!小时测试的支路均应进行)’分钟误码测试。!测试连接见图’")"1。’·1·*系统抖动性能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0网络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不应超过表!"!"1中规定的数值,测试时间为#+/,测试连接见图’"二"*。*";,0网络接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0网络接口的最大输出抖动不应超过—8$+— 表!"!"!#$中所规定的数值,测试连接见图%"$"&。图%"$"$系统误码性能测试图%"$"&系统抖动性能测试%"$"’光通道衰减测试光通道衰减指标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系统功能检查%"&"$公务系统操作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公务联络设置功能应满足各站之间的公务联络要求。&"呼叫方式:$)各站公务编制号应符合设计要求,用选址方式呼叫正确。&)会议电话呼叫方式应符合设备技术指标规定。’"延伸话机及多方向互通:$)当延伸话机距离&((米,按上述功能再检查一次。—)’$— !)具有"#$%&’()数字同向接口的设备应具有多方向互通功能。#*公务电话质量评定:主观评定:声音清晰、无杂音。+*!*!激光器保护功能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接收系统无光信号时应能自动关闭激光器。!*控制网管系统的显示屏,显示保护状态及告警信息。+*!*-选择和切换定时源的功能检查:,*按./0设备软件中的同步定时源配置进行各种定时源选择,一旦检测到当前首选同步源时钟丢失,则选择下一个最优先级的同步时钟源,当最高优先级时钟尖恢复后,能自动或手动倒回最优先级时钟。!*模拟操作:使工作同步时钟丢失,网管系统显示屏上能显示同步定时源丢失状态的告警信息,并由网管软件控制进行切换。+*!*#保护倒换准则:+*!*#*,光缆线路系统的复用段保护倒换准则为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立即倒换。,*信号丢失(12.);!*帧丢失(123);-*告警指示信号(45.);#*超过门限的误码缺陷;+*信号劣化;+*!*#*!子网连接保护倒换准则为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立即倒换。,*指针丢失(126);!*通道45.;-*信号失效;#*信号劣化;+*超过门限的误码缺陷;测试连接见图+*!*#。"网元管理系统功能检查"*,网元管理功能检查"*,*,拓扑管理功能应满足以下内容:,*网元拓扑视图7)网络资源图、%)机架(子架组成图、8)交叉连接配置图。!*网络浏览功能—9-!— 图!"#"$光缆线路保护倒换功能检查%)拓扑图查看、&)拓扑图导航、’)拓扑图定位。("网络监视功能%)实时反映网络设备配置的变更情况,网元配置信息的改变应能通过某种方式在拓扑图中通知用户;&)当)*+与网元之间的通信出现故障时,应能在拓扑图上反映出来’)实时反映被管网元的告警事件,告警应以可视、可闻的形式提醒维护人员$"拓扑编辑功能,"-"#配置管理功能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配置数据管理功能%)备份配置数据&)检查配置数据的合法性’)检查配置数据的一致性.)自动生成配置数据/)上载配置数据0)下载配置数据1)查询2打印配置数据3)拷贝配置数据#"网元配置管理功能—4((— !)创建网元")删除网元#)查询$修改网元%)交叉连接管理&)公务管理’(保护管理功能!)增加网元保护")删除网元保护#)查询$修改网元保护%)保护倒换管理(复用段倒换、子网连接保护倒换、设备倒换、同步时钟保护倒换))(时钟管理功能!)同步定时源管理")网元时间管理*(+(’故障管理功能检查+(一般功能检查!)支持,种告警类型(设备告警、服务质量告警、通信告警、环境告警、处理时败告警)")支持告警级别(紧急、主要、次要、提示、未确定、清除)#)支持告警状态(未确认当前、已确认当前、未确认历史、已确认历史)-(告警收集与显示’(告警相关相抑制和故障定位)(告警查询与统计,(告警确认与清除*(告警过滤功能.(告警同步功能/(告警级别分配(可选)0(告警预投入功能+1(环回测试功能*(+()性能管理功能+(234应能对456网元中承载有业务的端口性能进行监视;-(性能检测管理’(性能数据上报管理)(性能门限管理,(性能数据查询*(性能数据存储—/’)— !"性能趋势分析#"$"%安全管理功能$"用户管理&"权限控制’"操作日志管理("登陆日志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应提供对自身的管理功能,如系统启动、初始化、关闭和备份等&"软件管理’"数据管理("扩容管理#"&子网管理功能检查#"&"$拓扑管理功能应满足以下内容:$"子网拓扑视图应能提供如下视图网络拓扑,)物理视图-)通道视图.)业务视图/)管理视图&"网络浏览功能,)拓扑图查看、-)拓扑图导航、.)拓扑图定位’"网络监视功能,)实时反映网络设备配置的变更情况,网元配置信息的改变应能通过某种方式在拓扑图中通知用户;-)当)*+与网元之间的通信出现故障时,应能在拓扑图上反映出来.)实时反映被管网元的告警事件,告警应以可视、可闻的形式提醒维护人员("拓扑编辑功能#"&"’配置管理功能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子网管理功能,)子网类型-)创建+01子网.)修改+01子网信息/)修改+01子网拓扑结构2)删除+01子网—3’%— !"通道管理功能#"电路管理功能$)电路信息管理%)设计电路&)创建电路’)删除电路()电路信息的同步))电路自动搜索(可选)*)电路业务测试+)电路保护倒换(可选),"外部网络管理功能$)创建虚拟网元%)显示虚拟网元&)虚拟网元业务提供-"!"#故障管理功能检查."子网管理器应能支持越限告警和通信告警!"告警收集与显示#"告警相关相抑制和故障定位,"告警查询与统计/"告警确认与清除-"告警过滤功能0"告警同步功能1"告警级别分配(可选)2"电路业务影响分析-"!",性能管理功能."应能对345网元中承载有业务的端口性能进行监视;!"性能检测管理#"性能数据上报管理,"性能门限管理/"性能数据查询-"性能数据存储0"性能趋势分析-"!"/计费基础数据管理功能子网管理器应能提供与计费有关的基础信息,并应至少保存连续#6天的存储记录功查询。—1#-— !"#"!安全管理功能$"用户管理#"权限控制%"操作日志管理&"登陆日志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子网管理器应提供对自身的管理功能,如系统启动、初始化、关闭和备份等#"软件管理%"数据管理&"扩容管理’网络管理系统功能检查’"$拓扑管理功能应满足以下内容:$"网络拓扑视图()物理视图))业务视图*)管理视图,显示所管辖的+,-"#"网络浏览功能()拓扑图查看、))拓扑图导航、*)拓扑图缩放功能.)拓扑图定位。%"网络监视功能()实时反映网络设备配置的变更情况,网元配置信息的改变应能通过某种方式在拓扑图中通知用户;))实时反映被管系统的告警事件,告警应以可视、可闻的形式提醒维护人员&"拓扑编辑功能/"图列管理功能’"#配置管理功能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厂商告警信息录入功能#"设备配置管理()+,-配置管理))网元设备配置管理*)单元盘配置管理—0%’— !)端口配置"#$路径管理功能%#自动&半自动创建路经’#手工创建路径$#批量创建路径(#删除路径)#查询&修改路径信息*#设定子网连接保护"#合并路径+#拆分路径,#激活路径%-#去激活路径%%#恢复残损路径%’#路径自动搜索(可选)"#(#保护管理功能本部分的保护管理功能是指自愈网管理功能,"#)#性能管理功能"#)#%./0应能对相关性能数据进行监视"#)#’性能监测管理1)设置性能监测参数2)查询&修改性能监测参数3)挂起性能监测!)恢复性能监测"#)#$性能数据上报管理在每次上报周期到达后,4/0根据要求自动向./0上报本周期内的性能数据,./0应将性能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历史性能数据管理1)历史性能数据查询2)历史性能数据备份3)历史性能数据删除"#)#)性能门限管理1)设置性能门限2)查询&修改性能门限3)越限告警的上报"#)#*性能分析—+$+— !"#应能对定期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故障管理功能检查$%&%’%("#应向!"#上报相关告警信息$%&%)告警收集与显示$%&%*告警确认与清除$%&%+告警过滤功能$%&%,告警同步功能$%&%&告警相关性分析和定位$%&%$告警查询与统计$%&%-故障测试与校正$%&%.告警级别管理$%$客户管理功能(可选)!"#可对使用#/0传送网的客户进行管理,包括增加、注销客户,查询、修改客户信息等。$%-报表管理功能$%-%’定制报表$%-%)生成报表$%-%*取消报表生成$%-%+查询报表生成状态$%-%,设置1修改报表格式$%-%&打印输出报表$%.安全管理功能’%用户管理)%权限控制*%操作日志管理+%登陆日志管理$%’2系统的管理功能’%!"#应提供对自身的管理功能,如系统启动、初始化、关闭和备份等)%软件管理*%数据管理+%仿真终端功能—-*.— !竣工验收!"#竣工技术文件!"#"#工程验收前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技术文件一式三份。!"#"$提交的竣工技术文件应符合下列规定:#"工程竣工图:利用原施工图纸改绘,个别变动甚大或原设计施工图已无法改绘时,应重新绘制;$"建筑安装工程量总表;%"工程说明;&"测试记录;’"随工质量检查记录;("工程变更单;)"洽商记录;!"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根据实际发生编制);*"已安装设备明细表;#+"开工报告;##"停(复)工通知(根据实际发生编制);#$"交工通知;#%"交接书;#&"验收证书;#’"备考表。!"#"%竣工技术文件应符合下列要求:#"内容齐全:应符合部颁施工验收办法和要求,文件资料齐全。$"准确:竣工图纸、测试记录应图实相符,数据正确。%"清楚:资料的眷写应清楚。!"$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工程验收应执行部颁发的《邮电部基本建设工程验收办法》(邮电部#**(年’&号文件)的规定,验收项目的内容和方法应按本规定办理。!"$"$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委派工地代表组织随工检验的项目,在竣工验收时一般不再检验;验收组织认为有必要复验的,可按《邮电部基本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办理。!"$"%工程验收内容应按表!"$"%所列项目内容进行。—!&+— 表!"#"$随工检验与竣工验收内容工程阶段项目内容方式垂直、水平度%"机架及槽道安装机架排列设备安装随工检验#"子架安装螺丝及接地油漆、标识%"敷设电缆及光纤连接%)布放路由和位置随工检验线#)在槽道内布放工艺要求%)分线及编扎工艺要求#"编扎光纤连接线随工检验#)光纤连接线在槽道内的保护电缆布放%)路由及走向及$"布放数字配线架跳线#)跳线使用的规格程式随工检验成端$)布放工艺%)电缆端头余留长度宜统一&"电缆成端和保护#)芯线焊接工艺要求随工检验$)同轴电缆端头处理%)附件安装正确附件安装#)外导体或屏蔽接地良好随工检验$)设备标识—!&%— 工程阶段项目内容方式!)电源电压随工检验!"电源及告警功能检查#)电源保护转换功能$)告警功能检查%)光接口检查的项目:检查设备!)消光比出厂记录#)发送信号眼图或厂验记$)激光器工作波长录#"光缆接口检查及测试&)最大均方根谱宽’)最小(#)*+谱宽,)最小边模抑制比-)光接口回波损耗.)光接口测试项目:检查测试!)平均发送光功率(/点)记录#)接收机灵敏度(0点)$)接收机最小过载功率设备&)眼图检%)电接口检查项目:检查设备查及!)输入口允许衰减出厂记录本机#)输出信号(包括12/)比特率或厂验记$"电接口检查和测试测$)输出信号波形和参数录试&)/34(!输出信号眼图’)接口回波损耗.)电接口测试项目:检查测试输入口允许比特率容差测试记录%)/56设备网路输出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检查测试动记录.)/56设备在756接口的映射、结合抖动&"/56抖动性能测试!)756网路接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56设备的756支路输入口抖动容限$)再生器抖动传递特性检查出厂%)12/频率精度’"时钟性能检查及测试记录或厂.)时钟锁定范围验记录8)自由振荡时的频率精度竣工测试—9&#— 工程阶段项目内容方式!"数字配线架的检查#)检查项目$)同轴连接器接触电阻设备%)介入损耗检查&)回波损耗检查出厂及’)拉脱力记录或厂本验记录机$)绝缘电阻测试测试%)回线间串音防卫度&)误码观察测试#)系统误码性能测试竣工测试()系统抖动性能测试竣工测试$"系统性能测试$))*+网路输出口的最大输出抖动竣工测试系%),*+网路接口的最大允许输出抖动统性-)光通道衰减测试可选能测试#)公务系统操作检查:及$)呼叫方式:选址呼叫、会议电话呼叫功%"系统功能检查竣工测试能%)延伸话机功能检&)通话质量查()激光器保护功能检查竣工测试-)选择和切换定时的功能检查竣工测试.)光缆线路系统的保护倒换准则检查竣工测试—/’&— 附录!本规定用词说明本规定条文中有关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了以下写法:!"#"$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允许有所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同步数字系列(!"#)长途光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条文说明($"%&’’()*)+总则本规定公涉及到同步数字系列(!"#)光缆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的有关部分,工程施工的其他部分,可参照执行现行的$",’’(-)《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一个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的验收可分为出厂检验和现场验收两个阶段,两者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验收程序。出厂检验主要是对单个设备的指标进行测试及室内数字段联试。现场检验是所有设备配置在预定位置后在现场实际运行条件下的验收测试工作,这是最后保证光缆通信工程质量的最重要的关卡。在本规定的所有测试连接图中,测试为光接口,连接线为精密测试光纤,所有光口环回处均省略了光可变衰耗器,以求图例的简洁和通用性;若为电接口,其连接线应是满足接口技术要求的测试线。’设备检查及本机测试’./光接口检查及测试’./.0光接口测试:+.光发送机的平均发送光功率定义为当发送机发送伪随机序列信号时,在参考点!所测得的平均光功率。测试时线路光发送口的测试信号是传输分析仪(输入口是1"#)或!"#分析仪(输入口是!23—4)的发送部分。测试时应注意的事项:+)测试时记录激光器的偏置电流和环境温度。/)应根据不同输入口,发送规定的传输比特率、码型和长度的伪随机测试信号。—-’%— !)可通过多次(一般为三次)测试取平均值,精确测试时根据所用的连接器和测试光纤的衰耗进行修正。")工程中也可通过#$机取消激光器保护功能,直接测量。%&接收机灵敏度定义为在’点为达到()(*+(*的,-’值所需要的平均接收功率的最小可接收值。测试应注意的事项:()精确的测量应扣除活动连接器的衰减,准确测量各点的功率。%)观察测试时间与速率有关,对于某一误码率,速率愈低,所需测试时间愈长。在,-’.(*+(*时,对于/01+(,一般测试时间不小于(2*3;对于/01+",一般测试时间不小于4*3;对于/01+(4,一般测试时间不小于(53。!&接收机过载功率定义为在’点为达到()(*+(*的,-’值所需的平均接收光功率的最大可接收值。测试应注意事项:()测试应注意,当改变衰减器衰减时,观察到的,-’值应尽量一致。%)动态范围即指接收机最高接收功率与最低接收功率(即接收灵敏度)的差值。!)动态范围测试的准确度,取决于两次光功率测量的准确度。"&!电接口检查及测试"&!&!输入口允许比特率容差的测试应注意事项:(&测试连接图中图案发生器工作于外时钟工作方式(如果图案发生器自身具有加偏功能,则用内时钟工作方式),按照接口等级并依照表"&!&!选择适当的#’,/,向支路输入口送测试信号。%&测试中逐渐调偏频率,直到指标要求的正负范围,整个过程应正常工作,无误码。!&当需要测出实际可接受的频偏极限时,可继续加大正、负频偏,直至刚不出现误码的瞬时为止,记录当前频偏值。"&"/67设备抖动性能测试(&为了实现不同/67网元的互联而不影响传输质量,/67网络输出口最大允许抖动不应超过表"&(&(规定的数值,测试连接如图"&(&(所示。测试滤波器的频响在高频部分按%*689(*倍频程滚降,低频部分应按4*689(*倍频程滚降,测量时间为4*3。由光缆线路系统构成的数字段,不论其长度为多少,均不应超过表"&(&(括弧中所规定的数值,工程中根据设计要求测试。/67设备的/01+:网络接口的输入抖动容限:()测试时应注意事项:—2"4— !测试!"#$%支路输入口用图&’&’($(的())。"测试!"#$%线路(群路)输入口用图&’&’($(的(*)。()!+,设备在-+,接口规定的抖动下,分别用映射抖动和结合抖动(含指针调整抖动)来度量,其值应满足国标./0"123&1$1332《同步数字体系(!+,)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中11’(’(’2条要求。2系统性能测试及功能检查2’1系统性能测试2’1’1系统误码性能可以用三种指标衡量:采用4"5$"建议.’6(7,误码性能参数以“块”为基础,性能指标为:误块秒比(8!9),严重误块秒比(!8!9),背景误块比(//89)。采用4"5$"建议#(1:1,系统误码性能以投入业务限值数关错秒(8!)和严重差错秒(!8!)来定义,用投入业务(/4!)性能限值!1和!(检查。采用系统平均误码率指标,则测试/89不大于规定指标。采用上述三种检查系统误码性能指标中的一种或二种测试方法由设计文件来定。2’1’(由于-+,与!+,是两个不同的技术体制,因而4"5$"已经分别为其制订了不同的抖动性能指标,其各自的设备和系统需分别满足各自的技术指标。但从传输网发展演变的角度看,!+,与-+,将有一段相当长的共存时期,因此对于!+,来说,不仅要满足!+,抖动性能指标,而且必须在!+,0-+,边界处满足原有的-+,网的抖动性能要求。—6&;— !"、有线接入网线路工程验收规范(#$%&%!’(&&%)!总则!)&)!为了适应有线接入网技术发展,提高有线接入网线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根据信产部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规范。!)&)(有线接入网线路部分是由业务节点接口和用户网络接口之间的一系列线路设施组成。!)&)"本规范是有线接入网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依据。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接入网线路工程。!)&)*本规范是参照《有线接入网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光缆总规范》(,-.*(*)!’,-.*(*)")、《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0"((’!11+)、《有线电视系统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0!"%’!112)进行编制的,有线传输媒质以全塑电缆、光缆和射频同轴电缆为主。!)&)%工程中凡遇本规范未包括的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可按设计文件有关规定执行或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共同商定补充规定临时使用。!)&)+有线接入网线路工程所用的器材程式、规格、质量等均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和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规定。工程施工中严禁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器材。!)&).工程验收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加强质量检查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应通过工地代表或工程监理人员加强工地的随工质量检查,及时组织隐蔽工程的检验和签证工作。!)&)2有线接入网线路工程验收工作必须执行部颁《邮电通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规定。验收项目、内容和标准按本规范的规定办理。!)&)1有线接入网线路工程的建设单位应以本规范为工程验收的依据。并据此结合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写工程验收实施细则。!)&)!&有线接入网线路工程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 !器材检验!"#一般规定!"#"#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对光(电)缆及其它线路器材的规格、程式、型号、数量进行清点和外观检查,如发现异常应做重点检查。!"#"!工程所用光(电)缆及器材必须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应核对厂方提交的产品测试记录所列的项目及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和设计要求,或订货合同规定;对于不符合标准或无出厂检验合格证的光(电)缆不得在工程中使用。属一般缺陷的在修复合格后方可使用。!"#"$经过检验的光(电)缆及其它线路器材应做好记录。!"!电缆单盘检验!"!"#全塑电缆检验主要项目:#"核对单盘电缆的规格、程式、型号应符合订货合同或设计要求。!"电缆的外观检查:先检查电缆盘的包装是否损坏,然后开盘检查全塑电缆外护套有无损伤,对于包装严重损坏或电缆外皮有损伤的,应做详细记录并作重点检查。$"全塑电缆密封性能检验:综合护套全塑电缆充入干燥气体气压应达到$%&’%()*,对于气压值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应重新充气。气压稳定后$小时(铠装电缆+小时)电缆气压值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检查电缆芯线:电缆合格对数应不少于标称线对数,不合格线对的序号及项目应在质检合格证上注明。’"全塑电缆芯线色谱或排列端别应符合标准。-、.端标记要明显。+"铜芯全塑电缆的主要电气特性应符合表!"!"#的规定。表!"!"#铜芯全塑电缆的主要电气特性表固有衰减(4.01/)线径(//)环阻(!01/)工作电容(2301/)5%%67#’%167#%!,(67%"$!!,8!’!9!:!"#%:#’"’:$#"#%",%!!;+’!9!:#"+,:##"8:!+"%%"’%!#;%’!9!:#"$$:5"+:!#",%"+%!#$#"+’!9!:#"%+:+";:#8"+%"5%!8$"!’!9!:%"+8:’",:#$"%8"填充型电缆芯线间、芯线与屏蔽层间的绝缘电阻每公里应不小于$%%%?,应无气体逸出或稳定观察!#@气压表指示无变化并应具有再封装性能。—6$!— !"光缆接头盒的绝缘电阻检查:光缆接头盒沉入#"$%深的水中浸泡&’(后,光缆接头盒两端金属构件之间、金属构件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光缆接头盒的耐压强度检查:光缆接头盒沉入#"$%深的水中浸泡&’(后,光缆接头盒两端金属构件之间、金属构件与地之间在#$,-直流作用下,#%./不击穿、无飞弧现象。&"’"0光缆终端盒检验主要项目#"光缆终端盒的外观检查:光缆终端盒应形状完整、无毛剌、气泡、龟裂、空洞、翘曲和杂质等缺陷,全部底色应均匀连续。&"光缆终端盒的绝缘电阻检查:光缆终端盒金属构件之间、金属构件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光缆终端盒的耐压强度检查:光缆终端盒金属构件之间、金属构件与地之间在#$,-直流作用下,#%./不击穿、无飞弧现象。&"’"#*光纤配线架检验主要项目:#"光纤配线架的结构形式、外形尺寸、容量、型号等应符合订货合同或设计规定。&"光纤配线架的结构装置上的文字、图形、符号、标志应清晰、完整、无误。!"光纤配线架的涂覆层应表面光洁、色泽均匀、无流挂、无露底,金属件无毛刺锈蚀。’"光纤配线架的机械活动部分应转动灵活、插拔适度、锁定可靠、施工方便、维护方便,门的开启角度应不小于##*1,间隙不大于&%%。$"光纤配线架应具有良好的光缆固定与保护功能、光纤终接功能、调线功能和对光缆纤芯及尾纤的保护功能。2"光纤配线架的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光缆中金属加强芯及金属护套相连,其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2%%&。3"光纤配线架的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机架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4$**-(直流),机架间的耐压不小于!***-(直流),#%./内不击穿、无飞弧现象。&"’"##光缆交接箱检验主要项目:#"光缆交接箱的结构形式、外形尺寸、容量等应符合订货合同或设计规定的要求。&"光缆交接箱所有紧固件连接应牢固可靠;箱体密封条粘结应平整牢固,门锁开启灵活可靠;箱门开启角度不小于#&*1;经涂覆的金属构件其表面涂层附着力牢固,不起皮、掉漆等缺陷。!"箱体金属件不得有毛刺,结构件不扭曲,箱体表面平整光滑、颜色均匀,不存在花纹及机械划伤痕迹、箱体各部件不得有色差。’"光缆交接箱箱体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光缆中金属加强芯及金属护套相连,其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2%%&。$"光缆交接箱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机架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4$**-—5$!— (直流),箱体间的耐压不小于!"""#(直流),$%&’应不击穿、无飞弧现象。()箱体处于密封状态,室内光缆交接箱防护性能应达到*+,-".标准中的/01!级要求,室外光缆交接箱防护性能应达到*+,-".标准中的/0(1级要求。-),)$-光纤连接器检验主要项目:$)带尾纤的光纤连接器的尾纤长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尾纤外皮无损伤。-)光纤连接器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互换性,其插入损耗应不大于")12+。!)光纤连接器回波损耗应达到:03型不小于,"2+、403型不小于1"2+、503型不小于("2+。-),)$!电缆交接箱$)电缆交接箱的型式、结构、规格、总容量应符合订货合同或设计规定。-)电缆交接箱的箱体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机械损伤。!)电缆交接箱的箱门及门锁开启灵活可靠,箱门开启角不小于$-"6。,)电缆交接箱任意两个端子之间及任一端子与接地点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7!,任意两个端子之间及任一端子与接地点之间在接通1""#交流电时,$%&’应不击穿、无飞弧现象。9!欧姆,接线端子可断弹簧片处1)导线与接线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不大于18$"的接触电阻不大于-"8$"9!9!!,机械使用寿命试验后不大于!"8$"!。接续模块的卡接簧片和可断簧片的重复使用次数应不小于-""次。-),)$,塑料子管$)塑料子管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塑料子管的管身应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形变,其颜色、孔径、壁厚及其均匀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壁厚的负偏差应小于")$%%。-),)$1同轴电缆连接器检验主要项目:$)连接器的表面应清洁,不得有锈蚀,裂纹或其它机械损伤。镀面不应有起壳和脱落现象。-)连接器结构尺寸上适用的电缆为::;<#9=19>(91、9=、9?);:;<;9=19>(9=、9?);:;<@;9=19>(9?、9$-),具体连接器的结构、尺寸参数参照*+$$!$!《射频同轴连接器总规范》。!)连接器内导体之间的接触电阻应不大于")"$!,外导体之间的接触电阻不大于")""1!,装接电缆后,电缆线与连接器的外导体之间的接触电阻应不大于")"$!。,)连接器内外导体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7!。参照*+$$!$!《射频同轴连接器总规范》中$,)1条款。1)连接器内外导体之间应能经受$"""#(1"AB有效值)的试验电压,作用$%&’而无击穿和飞弧现象。参照*+$$!$!《射频同轴连接器总规范》中$,)(条款。()连接器抗拉伸能力:连接器装接-""%%的电缆后,沿连接器轴向,对连接器—.1,— 进行持续拉力(拉力大小参照!"##$#$《射频同轴连接器总规范》),不应有相对于夹紧装置的位移产生。%&连接器的传输损耗、反射损耗及带内平坦度等指标参照!"##$#$《射频同轴连接器总规范》。$杆路工程$&#立杆$&#&#电杆洞深应符合表$&#&#的规定,洞深偏差为’()**。表$&#&#电杆洞深表分类洞深(*)电杆类别普通土硬土水田、湿地石质杆长(*)+&)#&,#&)#&$)&-+&(#&,#&)#&$)&-%&)#&$#&,#&.#&)%&(#&$#&,#&.#&)-&)#&(#&.#&+#&,水泥电杆-&(#&(#&.#&+#&,/&)#&+#&(#&%#&.#)&)#&%#&+#&-#&+##&)#&-#&-#&/#&-#,&),&#,&),&,,&)+&)#&,#&)#&$)&-+&(#&$#&##&.)&-%&)#&.#&,#&()&/%&(#&(#&$#&+)&/-&)#&(#&$#&+#&)木质电杆-&(#&+#&.#&%#&)/&)#&+#&.#&%#&##)&)#&%#&(#&-#&###&)#&%#&+#&-#&,#,&)#&-#&+,&)#&,’注:#&本表适用于中、轻负荷区通信线路。重负荷区的杆洞深度应按本表规定值另加#))0,))**。,&#,*以上的特种电杆的洞深应按设计文件规定实施。$&#&,按设计规定的杆距立杆。一般情况下,市区杆距为$(0.)*,郊区杆距为.(0()*。$&#&$竖立电杆应达到下列标准:#&直线线路的电杆位置应在线路路由的中心线上。电杆中心线与路由中心线的—-((— 左右偏差应不大于!"##;电杆本身应上下垂直。$%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内移。水泥电杆的内移值为&""’&!"##,木杆内移值为$""’(""##。因地形限制或装撑木的角杆可不内移。)%终端杆应向拉线侧倾斜&""’$""##。)%$接杆)%$%&应按设计规定的长度、方式、方法进行电杆接长。)%$%$水泥杆接杆必须采用“等径水泥电杆”叠加接长,两杆间用法兰盘或钢板圈接续。)%$%)本杆接杆杆高在&$#以下(轻负荷的电杆杆高&!#以下)时可采用单接杆;超过&$#(轻负荷的电杆杆高&!#以上)时应采用品接杆。)%$%(木杆接杆应符合下列规定:&%杆身挺直、径差较小、表面无大节疤;$%下节杆的梢径不得小于上节杆的梢径;)%单接杆的下节梢径不得小于上节杆根径的四分之三。)%$%!木杆的单接杆、品接杆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图)%$%!*&单接杆图)%)杆根装置)%)%&水泥电杆杆根装置应用混凝土卡盘,以“+”字形抱箍固定。卡盘、抱箍型号、规格见附录,。木杆杆根装置应用横木,以(%"##钢线缠绕固定。)%)%$直线杆路电杆杆根装置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般线路应按设计规定装置,无明显规定时应装在线路的一侧,但相邻杆均设杆根装置时,应交错装设。$%杆距长度不等时应装在长杆档侧。)%)%)角杆、终端杆杆根装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单装置应装在拉线方向的反侧,与拉线方向呈“-”形垂直。$%双装置的下装置应装在电杆拉线侧,上装置应装在拉线方向的反侧;上下装—/!.— 图!"#"$%#品接杆图置与拉线方向呈“&”形垂直。!"电杆杆根装置位置偏差应为’$())。!"!"*卡盘式杆根装置的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横木式杆根装置的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负荷较大的电杆或土质松软的地方采用杆根垫木,其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图!"!"*%+卡盘式杆根装置图图!"!"*%#木杆横木装置图—-$,— 图!"!"#$!木杆杆根垫木捆扎图!"#拉线!"#"%拉线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线应采用镀锌钢绞线;拉线扎固方式以设计的材料为准进行实施。!"#"&靠近电力设施及热闹市区的拉线,应根据设计规定加装绝缘子。绝缘子朝上的拉线上部长度应适量,但绝缘子距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在&’以上。拉线绝缘子的扎固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图!"#"&拉线绝缘子的扎固图!"#"!人行道上的拉线宜以塑料保护管、竹筒或木桩保护。!"#"#拉线上把与水泥电杆应用抱箍法结合;拉线上把与木杆可用捆缚法结合。!"#"(架空电缆线路的拉线上把在电杆上的装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杆上只有一条电缆吊线且装设一条拉线时,应符合图!"#"($%要求的方式之一选用。&"杆上有两层电缆吊线且装设两层拉线时,应符合图!"#"($&要求的方式之一选用。!"#")拉线上把的扎固应符合下列规定:%"另缠法。应符合图!"#")$%的要求,缠扎规格见表!"#")$%。—*(*— 图!"#"$%&单条拉线装设位置图图!"#"$%’双条拉线装设位置图图!"#"(%&拉线另缠法图—*$)— 表!"#"$%&拉线上把另缠规格缠扎线径首节长度间隙末节长度留头长度电杆种类拉线程式留头处理(’’)(’’)(’’)(’’)(’’)&()*+"++"$&,,!,&,,&,,&()*+"$+"$&-,!,&,,&,,用&"$’’钢&()*!",!",&-,!,&-,&,,木杆或水泥杆线另缠-圈+()*+"++"$&-,!,&,,&,,扎固+()*+"$+"$&-,!,&-,&,,+()*!",!",+,,!,&-,&,,+"夹板法。)*+"+拉线上把夹板法应符合图!"#"$%+的要求;)*+"$拉线上把夹板法应符合!"#"$%!的要求;)*!",拉线上把夹板法应符合图!"#"$%#的要求。!"卡固法。应符合图!"#"$%-的要求。#"上述三种方法,规格允许偏差.#’’,累计允许偏差&,’’。图!"#"$%+)*+"+拉线上把夹板法图图!"#"$%!)*+"$拉线上把夹板法图图!"#"$%#)*!",拉线上把夹板法图—/$,— 图!"#"$%&拉线上把卡固法图!"#"’各种拉线地锚坑深应符合表!"#"’的规定,偏差应小于&())。表!"#"’拉线地锚坑深度表坑深土质分类普通土硬土水田、湿地石质())拉线程式’*+"+)),"!,"+,"#,"(’*+"$)),"#,"!,"&,",’*!"()),"&,"#,"$,"++-’*+"+)),"$,"&,"’,"!+-’*+"$)),".,"’,"/,"#+-’*!"()),"/,".+"(,"&上+0型-’*!"())+",+"(+"!,"’下,!"#".拉线地锚的横木或水泥拉线盘的规格应符合表!"#".的要求。表!"#".水泥拉线盘及地锚坑横木规格表单位:))水泥拉线盘地锚钢线程式横木拉线程式铁柄直径长-宽-厚股*线径根-长-直径’*+"+&((-!((-,&(,$’*+"$(或’*+"+)单条双下,-,+((-,.(’*+"$$((-#((-,&(+(’*!"((或’*+"$)单条双下,-,&((-+((’*!"($((-#((-,&(+(’*!"(单条双下,-,&((-+((+-’*+"+’((-#((-,&(+(’*+"$单条双下,-,&((-+((+-’*+"$’((-#((-,&(+(’*!"(单条双下,-,&((-+((+-’*!"(.((-#((-,&(++’*!"(双条双下+-,&((-+((0型,(((-&((-!((++’*!"(三条双下!-,&((-+((+-’*!"(—.$,— !"#"$一般地锚出土长度为%&&’’,三条六下地锚出土长度为(&&’’,允许偏差为)*&+,!&&’’。!"#"-&拉线地锚的实际出土点与规定出土点之间的偏差不大于*&’’。!"#"--拉线地锚应埋设端正,不得偏斜,地锚的拉线盘(横木)应与拉线垂直。!"#"-.埋设拉线地锚的出土斜槽,应与拉线上把成直线,不得有扛、顶现象。!"#"-!拉线中把与地锚连接处应按拉线程式加装拉线衬环,衬环应装在拉线弯回处。!"#"-#拉线中把夹固、缠扎规格应符合表!"#"-#的要求,外形应符合图!"#"-#,-,.的要求。表!"#"-#拉线中把夹、缠规格表单位:’’类别拉线程式夹、缠物类别首节间隔末节全长钢绞线留长/0.".!/夹板-块.(&-&&%&&-&&夹/0."%!/夹板-块.!&-*&%&&-&&板法.块/0!"&!/夹板-&&-&&%&&-&&中间!&/0.".."%钢线-*&!!&-&&%&&-&&/0."%."%钢线-*&.(&-&&%&&-&&/0!"&!"&钢线.&&.!&-*&%&&-&&另缠.1/0.".."%钢线-*&.%&-&&%&&-&&法.1/0."%."%钢线-*&.-&-*&%&&-&&.1/0!"&!"&钢线.&&!-&-*&(&&-*&2型.1/0!"&3!"&钢线.*&!-&-*&(&&-*&图!"#"-#,-拉线中把缠扎图!"#"-*高桩拉线的副拉线、拉桩中心线、正拉线、电杆中心线应成直线,其中任一点的最大偏差不得大于*&’’,并应符合图!"#"-*的要求。!"#"-%吊板拉线的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墙拉线的拉攀距墙角应不小于.*&’’,距屋沿不小于#&&’’。—(%.— 图!"#"$#%&拉线中把夹固图图!"#"$’高桩拉线图图!"#"$(吊板拉线图—)(!— !"#撑木!"#"$装设撑木应符合下列规定:$"撑木加设杆根横木,埋深应不小于%&&’’,距高比应不小于&"#。("撑木装设位置:电缆线路应装在最末层电缆吊线下$&&’’处。!"撑木与电杆结合处应将撑木顶端以直径分,锯成()#和!)#各一面,其中()#面应与电杆中心线成直角,!)#面为贴杆面,应锯削成复瓦形槽,以适合与电杆结合,撑木槽应与电杆紧密贴实。*"撑木与水泥杆的结合规定应符合图!"#"$+$的要求,撑木与木杆的结合规定应符合图!"#"$+(的要求。图!"#"$+$水泥电杆撑杆图图!"#"$+(木杆撑杆图—,%*— 图!"#"$地撑杆图!"#"$地撑木与电杆结合规定应符合图!"#"$的要求。!"%避雷线和地线!"%"&避雷线和接地线应按设计要求装设。!"%"$电杆装设避雷线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泥电杆有预留避雷线穿钉的装设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图!"%"$’&有预留避雷线穿钉的水泥电杆避雷线安装图$"水泥电杆无预留避雷线穿钉的装设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利用拉线做避雷线的装设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木杆上装设避雷线可直接用卡钉钉固,卡钉间距离为#))**。#"在与&)+,以上高压输电线交越处,两侧木杆上的避雷线安装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 图!"#"$%$无预留避雷线穿钉的水泥电杆避雷线安装图图!"#"$%!利用电杆拉线做避雷线安装图图!"#"$%&放电间隙式避雷线安装图—’##— !"#"!避雷线的地下延伸部分应埋在离地面$%%&&以下,延伸线(’"%&&钢线)的延伸长度及接地电阻要求见附录(。!"#"’光(电)缆吊线直接入地或接地线安装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光(电)缆吊线利用拉线做接地线的安装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光(电)缆吊线利用预留地线穿钉安装避雷线的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图!"#"’)*光(电)缆吊线直接入地式地线安装图图!"#"’)+光(电)缆吊线利用拉线做地线安装图图!"#"’)!光(电)缆吊线利用预留地线穿钉做地线安装示意图—,#$— !"#"$光(电)缆吊线的接地电阻值见附录%。同轴电缆的户外放大器、分支器、钢绞线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号杆!"’"(号杆应按设计规定进行。!"’")号杆的字或牌的高度,最末一个字或杆号牌下边缘应距地面)"$*,杆号应面向街道。!"’"!在同一个局的交换区内,应采用同一种方法书写或钉牌。!"+架空吊线!"+"(吊线夹板距电杆顶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一般情况下距杆顶不应小于$,,**,在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杆路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净距、与其他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净距以及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附录-、附录.、附录/的要求。!"+"!吊线夹板在各电杆上的位置宜与地面等距,坡度变化一般不宜超过杆距的)"$0,由于地形等限制也不得超过杆距的$0。在特殊情况下,当吊线坡度变更为杆距的$01(,0时,吊线应加装仰角辅助装置,规格应符合图!"+"!2(的要求;或加装俯角辅助装置,规格应符合!"+"!2)的要求。图!"+"!2(电缆吊线仰角辅助装置图!"+"&杆路上架设第一条吊线时,应设在杆路的车行道反侧或建筑物侧。!"+"$在同一杆路架设两层吊线时,两吊线间距为&,,**。!"+"#电缆吊线的原始垂度应符合表!"+"#的要求。在),3以下时允许偏差应不大于标准垂度的(,0;在),3以上时,应不大于标准垂度的$0。—+#+— 图!"#"!$%电缆吊线俯角辅助装置图表!"#"&$’无冰凌区吊线原始垂度标准吊线程式()%"%()%"&()!"*可悬挂电缆+!+!%"’’+!’"/&+!!"*%+!/"’0+!!"*%重量+(,-).)%"’#%垂度杆距(.)%0!*!0/*/00*00%0!*!0/*/00*00%0!*!0/*/00*00(..)气温(1)$%*%*!*//&’#/2*’’/%*!’/(&/#220’%%%’!’/&&02’2(’%&$’0%’!’/0&/#22/’%*%’!%/2&(2!22’%#%%!!/#&’*%’!%$’*%%!!/#&(2/2#’%&%%!/0’(*22’*/’!0%%!/0*(%’*%’*(’!2$0%!!/0*(’’**’*!’!%%!!00/(/’*0’*2’/%%!!&0!(&’*#’’%’/(*%/!&0!(0’*&’*#’/*%/!(0((#’’’’’0’0*%/!#00#*’’0’’#’0&0%0!#00(2’’%’’/’/(%0!2&*#!’’2’%%’02%&/*0##0’%!’%0’&0’*%&/*02#/’%*’%’’0(%(/’&/##’%(’%2’&2%(/%&%2’’!%’!!’(&’0%(/%&%2*’%2’%#’&&%#/!/’!(’!(’#*%#//&&2(’/!’/’’#(%*%2//&&2&’!2’!&’(#!*/&(!’*’’/#’/&’2!!*/((*’*/’00’0’%*’%0!*/((’’*!’0’’/0’#2!’/2(#’*2’&*’0&%*&!%0*(0’’!’&2’&%%’(!*!%0*(&’’%’&0’0&%*0!!0%#/’’#’(0’&#%%/!/0!#’’%%’#0’(/%!/!0!00!#%’%%’#’’&#%%’!&0&2’’%!’2%’#%%/!!&0(##’!!%*!’##%00/*!(0##2’!!’22’#’%!2!#&*22’/*%’%’2(%&/!2&%20’/&%%0%*&%((—#&2— 表!"#"$%&轻负荷区吊线原始垂度标准吊线程式’(&"&’(&"$’(!")可悬挂电缆*!*!&"..*!."/$*!!")&*!/".0*!!")&重量*(+,(-)&".#&垂度杆距(-)&0!)!0/)/00)00&0!)!0/)/00)00&0!)!0/)/00)00(--)气温(1)%&)&/!$0!’0.)$.)#.!!&/!’0/’#.....0.0)&/!#0’#...$..#.00%.0&0!$0$#)../.././.&0!20’#!..2.&&.02&0/)02#0.&/.&0.$/%.)&$/)02#0.&..&../2&’/.$.##.&’.&2.$2&’/&$&2..!!.!!.’0%0&’/&$&2).&2.&#.02&#/!$02/.!’.!’.#)&#//$$2’./!./..#’)&2/0$$2$./).!$.$2!)/$$2.)../$./$.2!!)/’’..)0.00.0.&))0!./’’..)/.0../$.#&!&/2’!.)2.0$.0$&)’!&0)’$..!.$2.$&.&$.)!!0)’$..&.$0.0$.20!/0&’2..#.$#.$#&&/!/0!#..&&.#0.’/&!!.0!00/#&.&&.#).$#&..!$0$#’.&#.#&.#&&/!!$0’#!.!/&)!.##&0!&)!’0##2.!!&)).#&&&2!#$)2!./).2’.2’&$/!2$&2$./’&&0&)0&’$&0/)$!2’./’&.2.2’&/2/.$$.)..00&./&./&##/&$’.)/.$&&0)&&!!)&!)/!$2.)$.$&&/!&.0&’&/0’.....’.&!/&!/!.0/0’!..0.#)&’’&/0!!.!0/’’0..#.#)&’)&!0&2#/2’#.&!.2.&0’&0’!/00)#..&#&).!)0&’)!$&/)0&#!.!.&)&!))&0#!&’0!#’.!’&.!&#!&#!!’)0/#2./!&&0!/.&2’!2#—#’)— 表!"#"$%!中负荷区吊线原始垂度标准吊线程式&’("(&’("$&’!")可悬挂电缆*!*!("..*!."/$*!!")(*!/".0*!!")(重量*(+,’-)(".#(垂度杆距(-)(0!)!0/)/00)(0!)!0/)/00)(0!)!0/)/00)(--)气温(1)%()(!!/0!#$#$.(/(/!&0$2/#/..2(/!#0$##2).!.%.0(/!$0$2(2..!.(0!202.).##.($($/)022/20.!2%.)(0!#02222$./)(&/.$!.)#2!.!!(&0($(.)..))./!%0(&/)$!.)$.)..0)(#/!$&..&2#./((#//$$.)2.)$.0#)(#/($&..0.)#.$)!)/$&(.(#.)/.0(!)/&&...#..!.&)0!)/0&..(0..0.&!!./2&&./)..).$&!(0)&$.(#.(..#/.)!(/#&&.!&.(!.#&!!0(#!.0/..#.&$!/0!#../).(2()).0!/0.#!.0).!(()/!$0$2).&(.(&.2)!$0&##.0/.!2(.#()!$0/2).$&./!((!!#$.2#.2).!$()&!2$(2$.&..0.(!#(0!2022#.#$.00(/0/)$$.)&(.!./&((&/($&.)0.2..$/($(!)/($!.)#()2.$#(&)/0&(..#(!2.02(/$/0&!..0(.!.&2(##!0/0$2.()(!/.#0(2#/2&2.!(($&.&/(&(/2#..(#(!#.2$!.2/)/2&$.!!($/()/!!)0/#&./&(2&.2.!))0/#2./!($&(.&!0.—#&.— 表!"#"$%&重负荷区吊线原始垂度标准吊线程式’()")’()"$’(!"*可悬挂电缆+!+!)"//+!/"&$+!!"*)+!&"/0+!!"*)重量+(,-(.))"/#)垂度杆距(.))0!*!0&*&00*)0!*!0&*&00*)0!*!0&*&00*(..)气温(1)%)*))!2$2$&2!/!2)&&*$’’)/**/0!)!&*’*$#/*//0$%/0)!&/’&$’2#/&#)0&)’/’#/*$/$0)&&)’0’//*#/$’%/*)0&!’2’*/*&/02)$&0’0#&//!/’#)0&&#/’0//0/#*%0)$&$#$’&////’/)’&#’22//)//2!)$&’#’#*/))/20*)’&22!’2//2/#0)#0/#&22/!*)*2)#0*2�/!/)/)0)20)/*)#!/)’)*/!*0/*2/&*))#)20!/*!2*/&/)!)/*!*0$//)#2/!’))*!)0220/)*/0/)0/!/0’//!2$/0!)00/0!)$*/)020/&2)&/!&$!/**/!&/$&)’$!!$)/)$/*!/$’)#*)*!&$$/!2/*)/$))$$!$$2//*/0*/#*!**!0$’/&*////#)!*2)0!’’)/0’//*/’$)2!!2’0//2/’*/2#!!0!#’!/0#/)/)*/!&/!*&*’2/’#//2/2&!)&&)#!/!*/2/)/#!’*&*#*/’#/!))))!’0!0&!##)*)/!*)/0!0’&02)/&))/’)&)&*0&)*)/&&)&$&//&*&’2#))#/&!)!#!2!&2/**/0’)&0)$#&&!))#/02)’!&&#—#’)— !"#"$吊线在直线杆上的固定应符合图!"#"$的要求。图!"#"$吊线固定图!"#"#吊线接续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两端可选用钢绞线卡子、夹板或另缠法,但两端必须用同一种方法处理。图!"#"#吊线接续图!"#"%在电杆合力侧的角杆上的吊线需加装吊线辅助装置。角深在&’()*时吊线辅助装置应符合图!"#"%+(的要求,角深在()’(&*时吊线辅助装置应符合图!"#"%+,的要求,水泥杆角杆辅助装置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图!"#"%+(角杆吊线辅助装置之一!"#"()十字交叉吊线应符合下列规定:("两条十字交叉吊线高度相差在-))**以内时,需做成十字吊线。,"两条吊线程式相同时,主干线路吊线应置于交叉的下方。!"两条吊线程式不同时,程式大的吊线应置于交叉的下方。-"夹板式十字吊线的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另缠式十字吊线的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 图!"#"$%&角杆吊线辅助装置之二图!"#"$%!角杆吊线辅助装置之三图!"#"’(%’十字吊线图之一图!"#"’(%&十字吊线图之二!"#"’’卡子法丁字结、另缠法丁字结、夹板法丁字结、双吊线法丁字结的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 图!"#"$$%$吊线丁字分歧图之一图!"#"$$%&吊线丁字分歧图之二图!"#"$$%!吊线丁字分歧图之三图!"#"$$%’吊线丁字分歧图之四—#)(— !"#"$%电缆吊线在终端杆及角深大于$&’的角杆上,应做终结。卡子法终结、另缠法终结、夹板法终结的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图!"#"$%($吊线终结图之一图!"#"$%(%吊线终结图之二图!"#"$%(!吊线终结图之三—#*)— !"#"$!同层两条吊线在一根电杆上,并按设计要求做成合手终结的,合手终结的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其缠扎、夹固方法同终结。图!"#"$!吊线合手终结图!"#"$%相邻杆档电缆吊线负荷不等或在!&条档以上的线路终端杆前的泄力杆等电杆上,电缆吊线应做假终结,假终结的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管道光(电)缆的敷设%"$管孔%"$"$敷设管道光(电)缆的孔位应符合设计要求。%"$"’敷设管道光(电)缆之前必须清刷管孔。%"’子管敷设%"’"$在孔径(&))及以上的水泥管道、钢管或塑料管道内,应根据设计规定一次敷足三根或三根以上的子管。%"’"’子管不得跨井敷设。%"’"!子管在人(手)孔内伸出管口长度宜在’&&*%&&))。%"’"%子管在管道内不得有接头。%"’"+子管管孔应按设计要求封堵。—#,,— 图!"#"$%吊线假终结图—#&#— !"#光(电)缆敷设!"#"$敷设光缆时的牵引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敷设电缆时的牵引力应小于电缆允许拉力的(&)。!"#"*应按照设计要求的+,,端敷设光(电)缆。!"#"#管道电缆的一次牵引长度:-&&对以下电缆不得超过%&&.;-&&对及以上电缆不得超过#&&.;光缆不得超过$&&&.;同轴电缆不得超过#&&.。!"#"!敷设管道光(电)缆时应以石腊油、滑石粉等作为润滑剂,严禁使用有机油脂。!"#"%敷设管道光(电)缆的曲率半径的要求:$"敷设过程中光缆的曲率半径必须大于光缆直径的*&倍,固定后光缆的曲率半径必须大于光缆直径的$&倍。*"电缆的曲率半径必须大于电缆直径的$%倍。#"同轴电缆的曲率半径应大于外径的$&倍。!"#"-充气型光(电)缆宜带气敷设,敷设后应立即进行保气。!"#"/以人工方法牵引光缆时,应在井下逐段接力牵引。!"#"(光缆绕“(”字敷设时其盘绕直径应不小于*.。!"#"0敷设通道电缆时应采取措施减小摩擦力,电缆应保持平直、无交叉,敷设后应在电缆搁架上固定。!"#"$&敷设后的光(电)缆应平直、无扭转、无明显刮痕和损伤。!"#"$$光缆接头处每侧预留长度见表!"#"$$。表!"#"$$光缆接头处每侧预留长度表敷设方式预留长度(.)管道式-1$&埋式/1$&架空式-1$&!"#"$*光(电)缆出管孔$%&..以内不应作弯曲处理。!"#"$#敷设后的电缆应紧靠人孔壁,并以扎带绑扎于搁架上,应符合图!"#"$#的要求。光缆在人孔内子管外的部分应采取保护措施。!"#"$!按设计要求的器材堵塞光(电)缆管孔。!"#"$%光(电)缆在每个人孔内应及时拴(写)光(电)缆号牌。—(/0— 图!"#"$#电缆在人孔内绑扎图%埋式光(电)缆的敷设%"$挖沟%"$"$光(电)缆沟中心线应与设计路由的中心线吻合,偏差应不大于$&&’’。%"$"(光(电)缆沟的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沟底高程允许偏差为)%&*+$&&’’。%"$"#人工挖掘的沟底宽度宜为!&&’’。%"$"!斜坡上的埋式光(电)缆沟,应按设计规定的措施处理。%"(光(电)缆敷设%"("$敷设埋式光(电)缆时,,,-端的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埋式光(电)缆的曲率半径应大于光(电)缆外径的(&倍($%倍)。同轴电缆的曲率半径应大于外径的$&倍。%"("#埋式光(电)缆在接头坑内的位置应符合图%"("#的要求,预留长度应符合!"#"$$要求。%"("!两条以上光(电)缆同沟敷设时,应平行排列,不得交叉或重叠。%"("%埋式光(电)缆与其他设施平行或交越时,其间距不得小于附录.的规定。%"("/埋式光(电)缆穿过保护管的管口处应封堵严密。%"("0埋式光(电)缆进入人孔处应设置保护管。光(电)缆铠装保护层应延伸至人孔内距第一个支撑点约$&&’’处。—11&— 图!"#"$埋式光(电)缆在接头坑内的位置图!"#"%应按设计要求装置埋式光(电)缆的各种标志。!"$保护钢管!"$"&保护钢管的敷设或顶管的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保护钢管伸出穿越物两侧应不小于&’。!"$"$保护钢管穿越公路排水沟的埋深应大于永久沟底以下!((’’。!"$")在特殊情况下达不到!"$"&或!"$"$的规定时,应采用保护钢管再加套管的措施,应符合图!"$")的要求。图!"$")光(电)缆保护管图!")回填土!")"&充气的光(电)缆在回填土前必须做好保气工作。—%%&— !"#"$先填细土,后填普通土,且不得损伤沟内光(电)缆及其他管线。!"#"%在回填%&&’’细土后,盖红砖保护。每回填土约%&&’’处应夯实一次,并及时做好余土清理工作。!"#"#回土夯实后的光(电)缆沟,在高级路面上应与路面平齐,回土在路面修复前不得有凹陷现象;其他土路可高出路面!&()&&’’,郊区大地可高出)!&’’左右。*架空光(电)缆的敷设*")敷设架空光(电)缆*")")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光(电)缆挂钩程式。*")"$光(电)缆挂钩的间距应为!&&’’,允许偏差+%&’’,电杆两侧的第一只挂钩应各距电杆$!&’’,允许偏差+$&’’。*")"%应按设计要求的,、-端敷设,其曲率半径应大于光(电)缆外径的$&倍()!倍)。同轴电缆的曲率半径应大于外径的)&倍。*")"#架空光(电)缆敷设后应平直、无扭转、无机械损伤。*")"!轻负荷区光缆每隔!杆档,中、重负荷区每杆档上作一处伸缩弯,伸缩弯在电杆两侧的挂钩间下垂$!&’’,并套塑料管保护,如图*")"!所示。图*")"!光缆在杆上伸缩弯示意图*")"*架空光(电)缆在吊线接续处吊扎的规定应符合图*")"*的要求。*")".架空光(电)缆接头在吊线上吊扎的规定应符合图*")".的要求。*")"/架空光(电)缆、自承式同轴电缆在十字吊线处吊扎的规定应符合图*")"/0),$的要求。—//$— 图!"#"!吊线接续处光(电)缆吊扎图图!"#"$架空光(电)缆接头在吊线的吊扎图图!"#"%&#在十字吊线处的吊扎图—%%’— 图!"#"$%&自承式同轴电缆在十字吊线处的吊扎图!"#"’架空光(电)缆、自承式同轴电缆在丁字吊线处吊扎的规定应符合图!"#"’%#,&的要求。图!"#"’%#在丁字吊线处的吊扎图图!"#"$%&自承式同轴电缆在丁字吊线处的吊扎图!"#"#(&((对及以下电缆接头在近杆处距电杆为!(()),&((对以上电缆接头在近杆处距电杆为$(()),允许偏差均为*+())。!"#"##光缆接头盒及余缆吊扎的规定应符合图!"#"##的要求。—$$,— 图!"#"##架空光缆接头及余留光缆安装图!"#"#$同轴电缆户外放大器%分支器的安装规定应符合图!"#"#$&#至!"#"#$&$的要求图!"#"#$&#户外放大器安装图图!"#"#$&$户外分支器安装图—((’— !"#引上光(电)缆保护管!"#"$引上保护管的材质、规格、安装地点应符合设计要求。!"#"#木杆、墙壁、水泥杆上引上保护管的安装应符合图!"#"#%$,#,&的要求。图!"#"$%$木杆上光(电)缆引上装置图图!"#"$%#墙壁上光(电)缆引上装置图—’’!— 图!"#"$%&水泥杆上光(电)缆引上装置图!"#"&在人(手)孔内引上电缆的走向应符合图!"#"&的要求。图!"#"&人(手)孔内引上电缆走向图!"#"’电缆在引上保护管上的固定应符合图!"#"’%$的要求。光缆在引上保护管上的固定应符合!"#"’%#的要求。图!"#"’%$引上电缆固定图—))(— 图!"#"$%#引上光缆固定图!"&敷设墙壁光(电)缆!"&"’敷设墙壁光(电)缆的一般规定:’应按设计要求的(、)端敷设墙壁光(电)缆。#除地下光(电)缆引上部分外,严禁在墙壁上敷设铠装或油麻光(电)缆。&墙壁光(电)缆跨越街坊、院内通路等,其缆线最低点距地面应不小于$"*+。$墙壁光(电)缆与其他管线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的规定。表!"&"’光(电)缆与其他管线的最小间距表单位:++平行净距交越净距管线名称光(电)缆同轴电缆光(电)缆同轴电缆避雷线接地引线’,,,’,,,&,,*,,工作保护地线*,#,电力线’*,*,*,&,,给水管’*,’*,#,*,压缩空气管’*,#,无包封热力管*,,*,,*,,*,,包封热力管&,,&,,&,,&,,煤气管&,,&,,#,&,,!"&"#敷设吊线式墙壁光(电)缆’"吊线式墙壁光(电)缆使用的吊线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墙上支撑的间距应—---— 为!"#$%,终端固定物与第一只中间支撑的距离不应大于&%。’(吊线在墙壁上的水平敷设,其终端固定、吊线中间支撑应符合图)(*(’+#,’的要求。图)(*(’+#吊线在墙壁水平敷设图图)(*(’+’吊线在墙壁中间支撑图*(吊线在墙壁上的垂直敷设,其终端应符合图)(*(’+*的要求。中间支撑材料,型支架、,型卡担、凸出支架、终端固定材料有眼拉攀(-#拉攀)、.形拉攀(-’拉攀)规格见附录/。)(*(*卡钩式墙壁光(电)缆#(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卡钩。卡钩必须与光(电)缆、同轴电缆、子管外径相—!!0— 图!"#"$%#吊线在墙壁中间支撑图配套。$"光(电)缆卡钩间距为&’’((,允许偏差)&’((。转弯两侧的卡钩距离为*&’+$&’((,两侧距离须相等。同轴电缆卡钩垂直间距不大于*’’’((。#"严禁在外墙使用木塞钉固光(电)缆。,"钉固螺丝宜在光(电)缆的同一侧。&"光缆不宜以卡钩式沿墙敷设。不可避免时,应在光缆上加套保护管予以保护。!"室内楼层沿墙光(电)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光(电)缆沿凸出墙面的挂镜线敷设时,卡钩距离为*(。$)楼层光(电)缆的引上(下)应选择不易碰撞或较隐蔽的位置,在可能触及的部位应加装$(保护管,装置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图!"#"#%!楼层光(电)缆引上(下)装置图-光(电)缆接续和成端-"*光缆接续-"*"*光缆接续的内容应包括:光纤接续;铜导线、金属护层、加强芯的连接;接头衰减的测量。-"*"$光缆接续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光缆接续前应核对光缆程式、接头位置;$"根据光缆的端别,核对光纤、铜导线并编号作永久性标记;—/.’— !"光缆接续前应检查两端的光纤、铜导线,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接续;#"严禁用刀片去除一次涂层或用火焰法制作端面;$"对填充型光缆,接续时应采用专用清洁剂去除填充物,严禁用汽油清洁;%"应根据接头套管的工艺尺寸开剥光缆外护层,且不得损伤光纤。&"’"!光纤接续:’"光纤接续应连续作业,以确保接续质量。("光纤接续宜采用熔接法。!"光纤全部接续完成后应根据光缆接头套管(盒)的不同结构,将余纤盘在光纤盘片内,盘绕方向应一致。#"带状光缆的光纤带接续后应理顺,避免“)”弯。$"纤盘的曲率半径应不大于!&"$**。&"’"#铜导线、铝或钢聚乙烯粘结护套、加强芯的连接:’"若光缆内有铜导线时,铜导线连接可采用绕接、焊接或接线子连接。铜导线接续点应距接头中心’++**,允许偏差,’+**。有多对铜线时可分两排接续。("铝或钢聚乙烯粘结护套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缆加强芯的连接应根据接头盒的结构夹紧、夹牢,并能承受与光缆同样的拉力。&"’"$光纤接续衰减应符合表&"’"$的要求。表&"’"$光纤接续衰减单模光纤接续衰减多模光纤接续衰减单芯光纤带状光纤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大值!+"’$!+"($!+"’$!+"(+!+"(+!+"($&"(光缆接头的封装&"("’光缆接头套管(盒)的封装,应符合下列要求;’"接头套管的封装应按工艺要求进行;("若采用热可缩套管,加热应均匀,热缩完毕原地冷却后才能搬动,热缩后要求外形美观,无烧焦等不良状况;!"封装完毕,应测试检查并做记录,需要做地线引出的,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缆接头盒的安装:’"架空光缆接头两端的预留光缆应盘放在邻杆上。("管道光缆接头必须安装在人孔正上方的光缆接头盒托架上,接头余缆应紧贴人孔壁或人孔搁架,盘成“-”型圈,并用扎线固定。注意“-”型圈的曲率半径不得小于光缆直径的(+倍,应符合图&"("(.’的要求。—0/’— !"埋式光缆接头及余缆处理应符合图#"$"$%$要求。坑底应铺&’’((的细土或沙土并踏实,接头盒上方覆盖厚约$’’((的细土或沙土后盖上水泥板或红砖。图#"$"$%&管道光缆接头及预留光缆安装图图#"$"$%$埋式光缆接头坑及余留光缆处理图#"!电缆芯线接续#"!"&一般规定:&"电缆接续前,应保证气闭良好(填充型电缆除外),并应核对电缆程式、对数,检查端别,进行线对测试和绝缘测试,如有不合格的应及时返修,合格后方可进行电缆接续。$"全塑电缆芯线接续必须采用压接法。!"电缆芯线的直接、复接线序必须与设计要求相符,全色谱电缆必须色谱、色带对应接续。)"电缆芯线接续不应产生混、断、地、串及接触不良,接续后应保证电缆的标称对数全部合格。—+*$— !"填充型全塑电缆的清洗应使用专用清洗剂。#"$"%扣式接线子接续规定:&"按设计要求的型号选用扣式接线子。%"接续长度为!’((,并扭绞%)$个花。$"排列整齐、均匀,每!对(同一领示色)为一组,分别倒向两侧的电缆切口,其排列应符合图#"$"%的要求。*"无接续差错,芯线绝缘电阻合格。图#"$"%扣式接线子接头排列图#"$"$模块型接线子接续规定:&"按设计要求的型号选用模块型接线子。%"接续配线电缆芯线时,模块下层接局端线,上层接用户端线;接续中继电缆芯线时,模块下层接+端线,上层接,端线;接续不同线径芯线时,模块下层接细径线,上层接粗径线。$"排列整齐,松紧适度,线束不交叉,接头呈椭圆形。*"无接续差错,芯线绝缘电阻合格。#"*电缆接头的封装#"*"&一般规定:&"接续套管的型号、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全塑电缆屏蔽层必须用专用屏蔽线连接,并按设计要求作分段、全程测式。$"全塑电缆的芯线接续与护套接续应连续作业。*"接续套管应平直、完整,密封良好。#"*"%热缩套管封合规定:&"非充气型热缩套管的拉链导轨宜置于接头下方,内衬套筒的拼缝应水平放置。充气型热缩套管的拉链导轨宜置于接头上方或操作人员一侧。%"分歧套管分歧端距电缆切口外&!’((处应作永久性绑扎。$"所有温度指示色点均应变黑,套管端口及拉链处有热熔胶溢出,分歧套管端—.-$— 口应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热熔胶溢出。充气型热缩套管的拉链内应出现断续白线。!"套管应平整,无折皱,无烧焦。#"!"$纵包装配式套管封合规定:%"电缆、底板、端盖、上盖粘连紧密。&"螺栓紧固,套管端部包扎整齐。$"密封良好,外形平直。#"!"!热注塑管封合规定:%"选用套管规格正确,开口长度合格。&"套管缝隙注塑一次完成,注塑缝完整、饱满,无气泡。$"端帽、套管端正,端帽与电缆垂直。!"密封良好。#"’光(电)缆成端#"’"%进局光(电)缆的布放应符合下列规定:%"进局光(电)缆的管孔使用安排和在电缆托板上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电)缆布放应符合下列规定:%)光(电)缆在托架上应排放整齐,不重叠,不交错,不上下穿越或蛇行。&)光(电)缆引上转角的曲率半径应符合规定。$"光(电)缆进线室或通道内的管孔及局前人孔内通往进线室侧的管孔应以机械方法或化学方法予以堵塞孔隙。!"进局光(电)缆的外护层应完整,无可见的损伤;横放的光(电)缆接头应交错排列,接头任一端距光(电)缆转弯处应大于&(;进线室的光(电)缆应按设计要求做好编号和相关标志。#"’"&成端光缆的规定:%"剪除光缆端头的施工牵引部分,根据终端设备的配置,合理固定光缆,并符合光缆曲率半径的规定。对松套结构的光缆,绑扎至容纤盘卡口时,应确保松套管弯曲后不变形。&"光纤与尾纤熔接后的衰减值应不大于)"’*+。$"熔接后,根据容纤盘的盘绕路径盘纤,盘绕方向要一致,不得将光纤接头置于弯曲处,曲率半径不大于$#"’((,预留的尾纤亦按照终端设备内的路径盘绕。#"’"$成端光(电)缆的编扎规定:%"光(电)的成端必须按设计要求采用非延燃型、非填充型的电缆。&"当测量室的地板洞为上线槽方式时,所布放的成端光(电)缆应与相对应的总配线架对直,并绑扎固定,以非延燃材料封堵上线槽洞口。$"成端电缆线把在总配线架上的绑扎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成端电缆线把出线面必须平行于总配线架直列安装扁钢,即线把出线面垂—-,!— 直于地面。!)成端电缆线把出线面与直列安装扁钢间隔为约"#$%%,穿线板在中间,穿线板的一面与直列安装扁钢、成端线把出线面各为约&$%%。’)在原有总配线架上新做直列成端电缆的,其绑扎方法、位置、式样应与原直列成端相同。#(绑扎成端电缆线把的出线方式应依据总配线架直列安装的设备决定。)(总配线架每一直列成端电缆的条数应以直列安装的设备不同而异:")凡总配线架直列安装保安器排的,无论每直列的对数多少,成端电缆的条数应以一条为宜,不得超过!条,且每一直列安装的设备应一次装齐。!)总配线架直列如安装六线端子板或其他多线设备,其成端电缆的条数以每一直列不超过’条为宜。’)总配线架成端电缆线把必须单条依次出线,严禁一条以上的成端电缆在同一位置上同时出线,或齐头并进交错出线。*(成端电缆线把的出线穿过穿线板(或穿线板的前、后)时均不得加装套管,线把的出线应直接与总配线架直列设备的接线柱连接,中间不应有接头。成端电缆线把与设备接线柱连接时应认准线位,不得颠倒或错接。&(全色谱的成端电缆必须按照色谱、色带的编排次序出线。+(总配线架直列设备与成端电缆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成端电缆线把的出线面应与直列平行(即垂直于地面),出线连接后松紧适度。!)采用卡接模块时,应分清线槽及,,-线柱,卡接要牢固。’)采用针孔绕接式时,绕接不应少于&圈。#)采用炭精块式时,焊接处应光洁均匀。&()(#总配线架成端电缆从地下进线室至测量室的电缆上线洞或上线槽时,对洞口、槽口应严密封堵。&()()成端电缆屏蔽连接线应可靠接至总配线架铁架。&()(*总配线架直列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总配线架直列安装的设备程式、数量、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总配线架直列安装的设备如有备用端子时,应以每百对线为单位,将有备用线对的设备装在本百对线的末端。&()(&成端光(电)缆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成端电缆接头设置的位置、成端电缆分歧的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在旧局增设成端电缆,必须按照原有的成端接头规格、程式实施。’(成端电缆接头的置放可采取纵式(即直立式),也可采取横式(即水平式)。#(成端电缆接头的芯线接续,应按“一字型”接续。)(成端电缆接头的置放应做到横平、竖直;全部立式成端接头的上口及下口应—+.)— 分别在一条水平线上,排列整齐;横式成端接头除应符合一般接头要求外,接头应放置在搁架之中,左右偏差应不大于!"##;成端电缆接头应做到外形美观、整洁,装饰漆道的宽度、高度应一致。$光(电)缆交接箱与分线设备$%!光(电)缆交接箱的安装$%!%!光(电)缆交接箱应零配件齐全。电缆交接箱的接头排应无损坏,端子牢固,编扎好的成端电缆应在箱内固定,并进行对号测试和绝缘测试,漆面应完好。光缆交接箱的尾纤连接分配装置应无损坏,适配器安装牢固,光缆及尾纤、跳纤在箱内路由走向及固定方式应符合光缆交接箱施工工艺要求或符合设计要求。$%!%&光(电)缆交接箱箱号、光(电)缆编号、线序的漆写(印)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交接箱内的跳线及光缆交接箱内的尾纤、跳纤的布放合理、整齐,无接头且不影响模块支架开启。$%!%(墙式电缆交接箱的安装位置,应选择坚实、牢固、安全的墙面,交接箱底部距地坪一般为!)!%&#、箱体距墙角一般不小于"%*#或符合设计要求(包括室内交接箱)。墙式光缆交接箱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架空光(电)缆交接箱应安装在,杆的工作平台上,工作平台的底部距地坪应不小于’#且不影响道路通行。$%!%*落地式光(电)缆交接箱的安装位置、安装高度、防潮措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完毕后的箱体要横平竖直,箱体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箱体安装的紧固件必须牢固、安全、可靠。$%!%-电缆交接间宜设置在建筑物的底层,其使用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交接间的工艺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配置照明灯和&&".市电插座;&%引入保护地线;’%通风良好;(%有保安措施;+%室内净高不小于&%(#。$%!%/当建筑物内设置用户交换机时,电缆交接间应与总配线架结合设置。$%&分线设备的安装$%&%!分线设备的安装方式、地点与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分线设备在电杆上安装时,应装在电杆的局方侧;同杆设有过街分线设—$/*— 备时,其过街的分线设备应装在局的反方侧。!"#"$分线盒在电杆上安装时,盒体的上端面应距吊线%#&’’处;水泥电杆安装分线盒时,应衬垫背板或背装件。!"#"(室外墙壁安装分线盒时,盒体的下端面距地面为#"!)$"#’,装置应牢固。!"#"*分线箱安装在电杆上时,+&对、#&对、$&对的分线箱固定穿钉眼距吊线下!&&’’;一排接线端#*对及*&对分线箱的固定穿钉眼距吊线下+&&&’’。!"#",室内分线盒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分线设备安装后应将其编号(按设计的编号)写在分线设备的表面,字体应端正、大小均匀。!"#"!壁龛式分线盒的安装,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箱体、箱内、接续部件的装置应牢固、合理、防潮。!"#"-上杆钉(条)宜装在线路方向的一侧,以不妨碍交通为原则。上杆钉(条)装设时,面向分线设备,在电杆上杆顶夹角为+#&.。!"$交接设备、分线箱接地要求!"$"+交接设备、分线箱的地线必须单设接地,敷设接地线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接设备、分线箱地气线的接地电阻值见附录/。!"(用户引入线!"("+用户引入线材质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用户引入线长度宜不超过#&&’且从下线杆至第一个支撑点的跨距应不超过*&’。超过时,可加立电杆。同轴电缆用户盒至电视接收机或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连接馈线应采用01234%*4*4+型的四屏蔽物理发泡同轴电缆,长度不宜超过*米。!"("$同一方向的用户引入线最多不超过,条,超过,条时应改用全塑电缆引入。同一方向多条皮线之间隔应均匀、垂度一致。!"("(用户引入线不得跨越无轨电车滑行线。!"("*用户引入线与电力线交叉间距不得小于(&&’’,跨越障碍物不得有托磨现象。!"(",用户引入线跨越里弄(胡同)或街道时,其最低点至地面垂直距离应不小于("*’。跨越档不得有接头。!"("%用户引入线应包括分线设备下线(俗称爬杆线)和用户室外皮线两部分。皮线走向应整齐、合理、连接良好,皮线下线在多沟隔电子上做终端的,其绑扎规格应符合图!"("%的要求。—!-%— 图!"#"$皮线终端的绑扎%电缆充气系统%"&一般规定%"&"&电缆充气系统设备及气压监测系统设备的型号、规格、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达到装置牢固、有效、外观整齐。随机的备品、备件和工具应齐全。%"&"’充气机组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对充气系统及信号告警系统,应检查以下性能:&"充气机自动、手动、启、停性能。’"充气机超时运行的自动保护控制性能。("气水分离器应能及时自动排水。#"充气机断相告警。)"高压罐过压告警;低压罐不充气告警。*"超湿告警。&+"&"#全塑电缆内严禁充入乙醚等有害气体。&+"&")较大局所电缆充气设备应分别装置在专用的电缆充气室和气压监测机房内。%"’充气系统设备的安装%"’"&充气系统的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设备性能及质量检验。设备的安装地点、位置、数量及加固方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充气系统的设备安装应包括除低压配电盘(柜)以外的全套设备。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联动试运转,证明性能完好后,方可用作电缆线路充气的气源,联动试运转检验项目及要求见附录,。%"’"(充气系统的输出气压,全塑电缆应不大于$+-./。%"’"#充气系统的气压告警器低压告警值:地下电缆应不小于(+-./;架空电缆应不小于’+-./。—!%!— !"#"$电缆线路充气网的组成和充气段的划分以及气塞地点、气门规格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全塑电缆气塞的设置&"局内成端气塞位置:局内成端电缆应单独做气塞,气塞位置距垂直上列电缆弯头#’以上。#"埋式电缆气塞位置:埋式电缆气塞一般制作在两个维护段落的分界点位置上,同时竖立气门杆,在气塞两头引出气门,并装连通,气门杆根部加做横木。("管道电缆气塞位置:管道电缆在人孔内的堵塞,应距管道口%))’’左右,如因位置限制,可将做气塞的电缆适当留长,将气塞做在人孔内的合适位置。*"引上电缆气塞位置应距引上管口$))+%))’’。$"交接箱气塞位置:落地交接箱的气塞位置距管孔约%))’’。%"分线箱(盒)气塞位置:分线箱(盒)气塞位置由分线箱(盒)制造厂制作在尾巴电缆出线端切口处,安放在分线箱(盒)内。!"#",全塑电缆气塞制作完毕后,应在静止状态下-.以后方可进行充气检验。气塞气闭试验,#*.允许下降的气压标准见附录/。!"#"-气门连接应牢固,不漏气。气门位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引上电缆气门的位置应设置在气塞下端,距离气塞())’’以上。#"管道电缆气门的位置应设置在两局维护分界气塞两端和充气段的末端。气门位置应在人孔内,并安装电缆号牌。("电缆进线室气门的位置应设置在气塞头向局外#$)’’以上。局内气门应集中装在一起,并排列整齐。*"落地交接箱电缆气门的位置应设置在人孔内,在距管口())+*))’’处将气门引至人孔口圈,并安装电缆号牌。!"#"!电缆气塞制作完毕应在气塞套管上做标志。!"#"&)安装气压告警装置,应注意下列事项:&"告警器安装前应先进行灵敏度试验。#"告警器连接电缆的气路管(简称气管),应连接牢固、整齐、美观、气流畅通。("告警器的信号线应布设整齐、合理,连接牢固、有效。!"(光(电)缆气压监测系统的安装光(电)缆气压监测系统的监测设备型号、规格、安装地点及环境条件应符合—-!!— 设计要求。!"#光(电)缆线路的气压及检验!"#"$新设地下全塑电缆及充气型光缆的保持气压在气压平稳后,应保持在#%&’%()*。!"#"+光(电)缆气压检验:气压平衡后,在气温相同的情况下,+#,的气压下降值,见附录-。$%线路防护$%"$防蚀接入网光(电)缆线路路由应根据设计规定,避免选择在可能引起腐蚀的地段(如污水池、化粪池、林区含有机物土壤等)或可能长期受外界固定或交变的机械作用的地段。$%"+防白蚁$%"+"$接入网光(电)缆通过白蚁危害地段时,应根据设计规定采取防护措施,并应联系当地白蚁防治单位,协作治理。$%"+"+在白蚁活动猖獗地段,可将埋式光(电)缆周围的土壤用防蚁溶液进行毒化处理,但需防止毒液扩散。$%"+".在白蚁活动地区敷设的光(电)缆外层可包扎有防蚁剂的塑料布或涂刷防蚁漆。$%".防强电$%"."$接入网光(电)缆线路与强电线路平行、交越或与地下电气设备平行、交越时,应按设计规定保持间隔距离。$%"."+当光(电)缆线路遭受强电线路电磁耦合影响时:$"应根据设计规定对电缆线路两端的金属屏蔽层采取接地措施,接头两侧的屏蔽层应连通;+"光缆的金属加强芯及屏蔽层在接头处不作电气连通;在局端,光缆金属加强芯及屏蔽层接局内保护地气排;."架空吊线或分线设备亦需同时接地;$%".".光(电)缆线路进入交接设备时,可与交接设备共用一条地线,其接地电阻值应满足设计要求。如光(电)缆金属屏蔽层单独接地时,接地电阻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光(电)缆金属屏蔽层单独接地电阻标准土壤电阻率(!·%)土质接地电阻(!)!""以下黑土地、泥炭黄土地、沙质粘土地!&"!"!—$""夹砂土地!$"$"!—’""砂土地!$’’"!以上石地!(’!"#$#(若强电线路对光(电)缆线路的感应纵电动势超过允许值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变更路由或选用特殊光(电)缆等措施。!"#(防雷!"#(#!接入网光(电)缆线路在郊区、空旷地区或雷击区敷设时,应根据设计规定采取防雷措施。应对光(电)缆线路每隔&)%左右将金属屏蔽层(架空敷设的应连同吊线)做保护接地。!"#(#&在雷击区的埋式光(电)缆,应在其上方$"*%处采用截面积不小于&的导体材料平行敷设,作为排流线。对有绝缘外护套的埋式光(电)缆,每’"%%隔&)%左右,其金属屏蔽层应接地一次。!"#(#$在雷害特别严重地区敷设架空光(电)缆时,应装设架空地线。!"#(#(在雷击区的架空光(电)缆的分线设备及用户终端应有保安装置。!"#(#’雷害严重地区应根据设计规定采用特殊结构的防雷光(电)缆。!"#(#+光(电)缆线路与孤立大树的净距要满足表!"#(#+,!的要求;光(电)缆与接地体根部的净距要满足表!"#(#+,&的要求;光(电)缆防雷保护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可参照表!"#(#+,$。表!"#(#+,!光(电)缆线路与孤立大树间的防雷净距土壤电阻率(!·%)净距(%)-!""!!’!"!—’""!&".’"!!&’表!"#(#+,&光(电)缆与接地体根部的防雷净距土壤电阻率(!·%)净距(%)-!""!!"!"!—’""!!’.’"!!&"—/"!— 表!"#$#%&’防雷保护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土壤电阻率(!·()接地电阻(!))!""!*!"!—*""!!"*"!—!"""!+",!"""适当放宽!!线路工程竣工验收主要技术要求!!#"#!电杆洞深及杆洞偏差见表’#!#!。!!#"#+电杆的杆距见’#!#+。!!#"#’直线线路电杆位置左右偏差见’#!#’中的!。!!#"#$角杆在线路转角点内移值见’#!#’中的+。!!#"#*终端杆竖立倾斜度见’#!#’中的’。!!#"#%架空电缆吊线及其他线路设备接地电阻见附录-。同轴电缆的户外放大器、分支器、钢绞线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杆路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净距、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见附录/,0,1。!!#"#2电缆吊线的原始垂度及允许偏差见’#2#%。!!#"#3敷设光缆牵引力见$#’#!。!!#"#!"光(电)缆、同轴电缆的一次牵引长度见$#’#’。!!#"#!!敷设管道光(电)缆及同轴电缆的曲率半径见$#’#*中的!,+,’。!!#"#!+埋式光(电)缆与其他设施平行或交越时,其间距见附录4。!!#"#!’敷设墙壁光(电)缆与其他管线最小间距见表%#’#!。!!#"#!$光缆单盘测试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纤的接续衰减见表.#!#*!!#"#!%电缆芯线接续后应保证电缆的标称对数全部合格。!!#"#!.全塑电缆气塞制作的气闭测试见3#+#.及附录5。!!#"#!2电缆气压平衡后,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6的气压下降值见附录7。!!#"#!3各类电缆芯线间和芯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下列数值;!#聚乙烯绝缘电缆%"""8!·9(:根;+#聚乙烯填充电缆!2""8!·9(:根;’#聚氯乙烯填充电缆!+"8!·9(:根;$#连接有分线设备和总配线架保安单元的用户线全程绝缘电阻不低于+""8!。—3"+— !!"#"$#同轴电缆单盘测试值应符合附录%的要求。!$工程验收技术资料!$"!竣工技术资料!$"!"!工程竣工后,应按部颁《邮电通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规定进行验收,施工单位应在验收前,应将工程竣工技术资料送交建设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竣工报告一式三份,竣工图一式二份,其他资料各一份,交建设单位或验收小组。竣工技术资料包括下列内容:!工程竣工图:可利用原设计的施工图纸改绘,其中变更部分应用红笔修改并标明光(电)缆、同轴电缆接头位置、占用管孔位置等,变动较大、更改后不清楚的部分应重新绘制。$光缆竣工测试记录:包括单盘光缆光纤衰减统计表、光纤接头损耗测试记录表、光纤线路衰减测试记录表、光纤后向散射信号曲线检查记录等。详见附表!$"!"$中的&,’,(,),*项。+电缆测试记录:包括线路的绝缘电阻、接地电阻、环路电阻及气压值。,其他资料:设计变更通知,开、停、复、竣工报告,工程洽谈纪要,隐蔽工程签证、表格均参照附录执行。!$"$检验项目及内容!$"$"!光(电)缆工程的验收,应按部颁《邮电通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和本规范以及设计要求执行。!$"$"$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委派代表组织随工检验,对质量合格的隐蔽工程签署《隐蔽工程检查证》。发现工程中质量问题随时向施工单位指出,由施工单位及时处理。!$"$"+光缆线路工程的随工检验,应按表!$"$"+所列项目进行。!$"$",线路工程的随工检验及竣工验收,应按表!$"$",-!.+所列项目进行。!$"$"&杆线工程的随工检验,应按表!$"$"&-!.$所列项目进行。!$"$"’光缆完工后,应进行交工验收,交工验收时应检查工程是否完成设计要求的全部工程量,竣工资料是否符合要求。除隐蔽工程经随工验收一般可不再复验外,其余项目应按表!+"$"’所列的项目进行检查验收。测试表格均参照附录执行。—*#+— 表!"#!#"$!%&’()*模光通信系统线路工程竣工测试记录工作名称从至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二++年月日表!"#!#"$"光缆长度敷设方式施工时间施工单位主管施工负责人表!"#!#"$,目录序号名称页次表!"#!#"$-从至光缆配盘图—/.-— 说明:!"按图例符号在接头位置标明接头类别。#"按图例符号在上图横线上标明光缆程式(敷设方式)。$"上图横线以上标明地面长度,横线以下标明实际敷设长度以及出厂盘号。绘制人审核日期表!#"!"#%&从至光纤衰减统计表折射率中继段长’配盘号光纤衰减实际接敷设头长度平均衰减光纤序号编总衰减号(’)(()*+’)光纤衰减值!#$,&-./0!1!!!#注:如厂家提供每根光纤衰减值时,可以只按平均衰减计算光纤衰减值,填入总衰减栏。编制审核日期—01&— 表!"#!#"$%从至光纤接头衰减测试记录测量方向波长熔接机仪表折射率光衰减纤值(编光纤序号&’!"*+,%-./!0!!!"日期温度1)号距离(())接续员测试人员测试状态&’2&34(5678))2&34—/0%— 表!"#!#"$%从至光纤线路衰减测试记录中继段长光源仪表波长温度!()指标光纤&入&出!!平均光纤&入&出!!平均’()’()!!)(’)(’’()’()"")(’)(’’()’()**)(’)(’’()’()++)(’)(’’()’(),,)(’)(’’()’()--)(’)(’测试人记录审核日期—/.%— 表!"#!#"$%宽带(多模)从至光纤测试记录色散(单模)中断段长(&’)指标光纤总带宽(()*#+’)总色散(,-./’#+’)!"01234%5!6!!!"备注仪表温度测试人测试地点日期—56%— 表!"#!#"$%从至光纤后向散射信号曲线检查记录折射率中继段&’测试状态测试全程测试光纤坐标坐标()&’脉冲宽度衰耗器值图片编号方向(()*&’)!(&’)"(&’)每格每格(+)(())!",-./01%!2!!!"注:凡图片上各种数据完整、清晰时可不填此表测试仪表波长温度测试人日期—%2%— 表!"#!#"$!%从至光纤后向散射信号曲线图片()图第()通道图片号()()图第()通道图片号()表!"#!#"$!!从至铜芯线直流电阻测试记录中继段长(&’)指标环阻(!)单线"%((!)不平衡电阻(!)线对序号)*()"%()"%(+&’,-,.))+&’!"/012345!%仪表测试人测试地点温度日期—5!%— 表!"#!#"$!"从至铜芯线直流电阻测试记录中继段长(%&)指标(’!·%&)全段(’!)每公里线对序号备注(线)线(线)线!"*+,-./0!1!!!"护层2地仪表测试人测试地点温度日期—0!!— 表!"#"#$光缆工程随工检验项目内容表序号项目内容检验方式(!)塑料子管规格(")占用管孔位置!子管($)子管在人孔中留长及标志随工检验(%)子管敷设质量(&)子管堵头的安装(!)光缆规格(")光缆管孔位置($)管口堵塞情况(%)光缆敷设质量"管道光缆随工检验&)人孔内光缆走向、安放、托板的衬垫(’)预留光缆长度及布放(()光缆接续质量及接头安装、保护())人孔内光缆的保护措施(!)光缆的规格、程式(")挂钩间隔($)光缆布放质量$架空光缆(%)光缆接续质量随工检验(&)光缆接头质量及保护(’)光缆引上规格、质量(包括地下部分)(()光缆垂度(!)管道光缆抽查数为人孔总数的!*+,检查光缆及接头的安装质量、保护措施、预留光缆的盘放以及光缆及子管标志。(")架空光缆抽查的长度应不小于光缆全长的!*+,沿线检查杆路与其他设施间距(含垂直、水平)、光缆及接头安装质量、预留光缆盘放、与其他线路交越、靠近地%安装工艺段的保护措施。随工检验($)埋式光缆应全部沿线检查其路由及标石位置、规格、数量、埋深、面向以及加固保护措施。(%)水底光缆应全部检查其路由、标志牌的规格、位置、数量、埋深、面向以及加固保护措施。(&)局内光缆和用户光缆应全部检查光缆与进线室、传输室路由、预留长度、盘放安置、保护措施及成端质量。—,!"— 序号项目内容检验方式(")中继段光纤线路竣工时应对每根光纤都进行衰减测试;验收时测试数量应不少于光纤芯数的#!$。(#)竣工时应对每根光纤中继段光纤背向散射信号曲线!光缆主要传输特性随工检验都进行检查,验收时抽测数量应不少于光纤芯数的#!$。(%)竣工及验收测试多模光纤的带宽及单模光纤的色散按工程要求确定。(")竣工时应对每对铜导线的直流电阻、不平衡电阻、绝缘电阻都进行测试,验收时抽测数量应不少于铜导线&铜导线电特性对数的!’$。随工检验(#)竣工时应测试每对铜导线的绝缘强度,验收时根据具体情况抽测。竣工时每组都应测试,验收时抽测数应不少于总数的(接地电阻随工检验#!$。)对地绝缘电阻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随工检验表"#*#*+,"线路工程随工竣工检验记录表(成端电缆部分)局区工程编号电缆编号施工单位序号检查日期检查内容情况反映备注意见"设计列数-./模块安装牢固、齐正,模块之间空隙均匀,#告警装置良好%成端辫束编扎挺直,分线均匀+成端电缆铝屏蔽层接地良好!测量室成端电缆上升孔按要求密封&-./电缆编号线序漆写正确、规范(敷设进线室电缆是否按规范)进线室电缆堵塞是否明显标记0进线室电缆编号正确"’进线室电缆管口封堵""空芯电缆走向正确、合理"#施工现场清洁"%"+"!"&随工质监员签名:—0"%— 表!"#"#$%"线路工程随工竣工检验记录表(主干电缆部分)局区工程编号电缆编号施工单位序号检查日期检查内容情况反映备注意见!主干电缆长度"检查人井只数(包括段数)&人孔内电缆应拗弯在人孔壁,并应在搁架上固定$电缆接头处两端应放在托板上’每个人孔电缆上都应安放标志牌(敷设管道电缆长度应按操作规程(一次性敷设长度))管道电缆接头处如有闷线需加套管*敷设管道电缆+,,端端别正确-管道电缆气门或波纹管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埋式电缆规格敷设位置深度沟底要求按规定!!埋式电缆的保护设施质量规格回土夯实质量要求!"埋式电缆标志牌应符合设计要求!&充气电缆气压应按附录/!$全塑电缆绝缘电阻应按标准!’!(随工质监员签名:—-!$— 表!"#"#$%&线路工程随工竣工检验记录表(每条配缆填写一表)(架空挂墙杆路部分)局区工程编号电缆编号施工单位序号检查日期检查内容情况反映备注意见!地下引上电缆在出土管上加防护帽"堵塞气门符合规程标准&落地、架空、墙式、室内交接箱应符合安装要求$交接箱内电缆编号、线序应标明正确、清楚’交接箱内跳线布放松紧、穿越应按规程落地、架空、墙式、室内交接箱内电缆铝屏蔽连接按(规程)架空、挂墙、杆路、室内各种装置按操作规程架空、挂墙电缆接头应按规程(模块、接线子、防潮*盒)+支、配电缆接头处铝屏蔽层应连接!,对接头套管封装要求应按操作规程架空、杆路、拉线、钢线过路高度与其他线路交叉应!!按规程电缆钢线穿越电力线应符合规定间距,并加做保护措!"施!&分线箱只数及箱号应按设计规定!$落地、架空、墙式、室内交接箱接地标准!’!(随工质监员签名:—+!’— 表!"#"#$杆路工程随工检验项目表序号项目内容(!)电杆规格、程式!组装电杆(")避雷线安装规格(%)特殊杆组装的规格等(!)接杆的规格、质量"接杆(")结合部位规格、质量等(!)电杆的位置及洞深(")电杆的垂直度(%)角杆的位置%立杆(&)杆根装置的规格、质量($)杆洞的回土夯实情况(’)量杆距(!)拉线程式(")拉线方位与缠扎或夹固规格(%)拉线距、高比规格(&)地锚质量(含埋深与制作)&拉线($)拉桩设置质量(’)吊把拉线质量、规格(()地锚出土的位移(包括地下部分)())拉线坑回土等(!)距、高比及方法(")撑木规格质量$撑木(%)撑木与电杆结合部位规格、质量(&)电杆固根装置($)撑杆洞的回土等(!)吊线的规格’架设吊线(")吊线接续规格质量(%)垂度(!)线路与其他设施的间距等(含垂直与水平)(")线路与电力线路的间距(其他(%)其他保护措施(&)其他有碍杆路机械强度的情况—*!’— 附录!(规范性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本规范条文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附录!(资料性附录)图!"#卡盘图图!"$卡盘%型抱箍水泥电杆卡盘及其抱箍图注:#"卡盘为&’’(钢盘混凝土制品$"卡盘配盘以标准设计图为准表!"#卡盘%型抱箍规格(单位:)))型号*++’配套说明##$’&’’#$’,-.#/螺母&个-01’##&’&&’#-’,-01’方垫孔!#1两只—2#1— 附录!(规范性附录)避雷线接地电阻及延伸线(地下部分)长度一般电杆避雷线要求与"#$%电力线交越杆避雷线要求土质电阻(!)延伸(&)电阻(!)延伸(&)沼泽地’#"(#)*)黑土地’#"(#)*+粘土地"##"(*)*,砂粘土"*#))**砂土)##*)*-—-"-— 附录!(规范性附录)光(电)缆吊线及其他线路设备接地电阻!"#"$交接箱地线接地电阻应不大于$#!。!"#"%用户保安器接地电阻应不大于&#!。!"#"’其他线路设备接地电阻应不大于下表数值。表!"$部分线路设备接地电阻表土质普通土砂粘土砂土石质土土壤电阻率电阻接地电阻(!·()$##以下$#$)’##’#$)&##&##以上(!)设备名称架空电缆吊线,%#’#’&*&全塑电缆屏蔽层电杆避雷线+#$##$&#%##$#对以下’#*#&#,-分线箱$$)%#对$,%#’#’-%$对以上$’$-%*’#—.%#— 附录!(规范性附录)架空通信线路与其他设施的空距与隔距名称最小水平净距备注消火栓"#$%指消火栓与电杆的距离地下管线$#&’"#$%包括通信管、线与电杆间的距离火车铁轨地面杆高的"()倍人行道边石$#&%市区树木"#)&%房屋建筑)#$%裸线线条至房屋建筑的水平距离郊区树木)#$%—*)"— 附录!(规范性附录)架空通信线路与其他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净距与接入网线路平行时与接入网线路交越时名称垂直净距备注垂直净距备注市区街道"#$%最低线缆到地面$#$%最低线缆到地面胡同(里弄)"#&%最低线缆到地面$#&%最低线缆到地面铁路’#&%最低线缆到地面(#&%最低线缆到地面公路’#&%最低线缆到地面$#$%最低线缆到地面土路’#&%最低线缆到地面"#$%最低线缆到地面距脊&#)%最低线缆距屋脊房屋建筑距顶*#$%或平顶最低线缆距最高水位时河流*#&%最高桅杆顶市区树木*#&%最低线缆到树枝顶郊区树木*#&%最低线缆到树枝顶一方最低线缆与通信线路&#)%另一方最高线缆—,++— 附录!(规范性附录)架空通信线路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最小垂直净距备注其他电气设施名称架空电力线路有架空电力线路无备注防雷保护设备防雷保护设备"#$以下电力线"%&’("%&’(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以下电力线&%*(+%*(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经下电力线,%*(’%*(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以下电力线+%*(-%*(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供电线接户线*%-(带绝缘层霓虹灯及其铁架、电力变压器"%-(有轨电车及无轨电车滑接线通信线路不允许架空交越—.&,— 附录!(规范性附录)气塞气压允许下降值气塞电缆长度"#$允许下降值标准小于%&’"()*大于%&’%()*注:充入气压为+,()*—-"#— 附录!(规范性附录)地下管线与其他设备的间隔距离表!"#埋式通信线路与其他建筑物间最小净距表单位:$最小间隔距离设施名称种类平行时交越时直径%&&$$及以下&"’&"’给水管直径%&&(’&&$$#"&&"’直径’&&$$以上#"’)&"’排水管#"&&"’热力管#"&&"’压力小于或等于%&&*)+#"&&"’煤气管压力大于%&&*)+,"&&"’通信管道&"-’&",’建筑红线#"&.排水沟&"%&"’市外大树,"&.市内大树&"-’.电力电缆%’*/以下&"’&"’电力电缆%’*/及以上,"&&"’—0,’— 表!"#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最小净距表单位:$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名称平行净距交叉净距直径%&&$$及以下&"’&"(’给水管直径%&&)’&&$$("&&"(’直径’&&$$以上("’&"(’排水管("&&"(’热力管("&&"#’压力小于或等于%&&*+,("&&"%煤气管压力大于%&&*+,#"&&"%其他通信电缆&"-’&"#’建筑红线("’地上杆柱&"’)("&马路边石("&电车路轨外铡#"&乔木("’灌木("&电力电缆%’*.以下&"’&"’电力电缆%’*.及以上#"&&"’—0#/— 附录!(规范性附录)全塑电缆在"#小时内允许下降的气压标准数长度值(!%&)(!$)小于’()’()*++*))*,,*+’电缆种类地下电缆(不带分岐)+(-+("’(-#’(."’(/地下电缆(带分岐和气塞)"(#+(0/+()"’(0/’(."注:充入气压为#’*,’!%&("’1)附录2(规范性附录)充气系统设备联动试运转检验项目及要求2(’(+分子筛吸附器每次停机,放水电磁阀能自动排水。2(’("自动充气设备应具有如下告警性能:2(’("(+电源断相和过流告警。2(’("("空压机运转超时告警。2(’("()高低压罐,低压不充气告警。2(’("(#超湿告警。2(’()当低压罐压力表指针低至或高至某预定值时,能自动开停吸附器。2(’(#当高压罐压力表指针低至#’’3",!%&时,空压机应能自动开机;当指针高至/’’3",!%&时,应能自动关机。2(’(,能自动记录。2(’(/当高压罐压力表指针高至-’’3",!%&时,高压罐安全阀应动作。2(’(.当低压罐压力表指针高至#’’3",!%&时,低压罐安全阀应动作。—0".— 附录!(资料性附录)图!"#墙壁电缆$型卡担规格吊线式墙壁电缆卡担、拉攀规格表!"#$型卡担规格尺寸尺寸$$#%&备注规格一号$型卡担’()*+,##二号$型卡担#((#-+*,#.—’-,— 图!"#墙壁电缆$型支架规格图!"%凸出支架规格—&#&— 表!"#凸出支架的规格尺寸尺寸$%$&备注规格’()*型+(*()*#,-’)--型+**)--+--图!"+有眼拉攀—.#-— 图!"#$形拉攀(即垂直拉攀)—’&%— 附录!(规范性附录)物理发泡聚乙烯"聚氯乙烯绝缘同轴电缆技术指标#$%&’()#$%&’()#$%&’()#$%+$’()#$%+$’()电缆型号’)’(’*’*’,-缆芯介电常数(.&)!,8-!,80!,80!,80!,82(/012034,567)绝缘电阻(9!·.5)!,0000()00&直流-0:)护套介电常数浸水试验!-80!;80!-80!-80!;80(.&)(/012034)火花试验!;80!)80!;80!;80!)80特性阻抗(!)(-00934)()<-8)()<-80()<-80()<-80()<-80)9-80,8;,80,80082)09/8(;80-8;-8;,8(衰减常数-009*80)8?/8)/8);8)"=>",005))09,)8?,08;?80?80280?009,*80,-8?*8**8*(8/,0009--80,/8/@,,8;,,8;?8)环路电阻(!".5)",08("(8,;009以下!-/回波损耗(=>);009以上!--)9?)?)?),00,00)09?)?)?),00,00屏蔽衰减!=>-009*0*0*0,,0,,0)009*0*0*0,,0,,0?009*0*0*0,,0,,0—*;-— !"、固定智能网工程#$%验收规范(&’()*+,-./00")!总则!1!1!为适应智能网工程建设的需要,加强工程管理,做好工程的验收工作,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1!1/智能网工程验收内容为#$%,##%(2%(含独立2%),#3%三部分。本规范是公众交换电话网(%#)4)智能业务控制点(以下简称#$%)设备安装工程中进行施工质量检查、阶段验收以及竣工验收工作的技术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同时适用于独立设置的#’%,5$。!1!16#$%在施工前的检查、硬件安装、电缆及电源线布放等方面的要求按照&’*0--.+,《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执行。!1!1"#$%的系统调测除应满足&’*0--.+,《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中的相应要求外,还应满足本规范规定项目测试的要求。!1!1*竣工验收工作的方法和步骤应执行原邮电部颁《邮电通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规定》,验收项目和要求应按本规范执行。!1!17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贯彻执行本规范的要求,其自行制定的验收规范不得与本规范相抵触,且测试范围应包含本规范的全部内容。!1!1-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有困难时,各单位应充分论述理由,并提供报告呈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系统检查测试/1!在进行初验测试前,必须进行系统检查测试,用以检验系统及相关设备是否符合运转要求。/1/通电测试前的检查/1/1!机房温度、湿度和电源电压应符合下列要求:!1温度:!,89/,8/1温度变化率::*8(;并不得结露—+66— !"相对湿度:#$%&’$%;#"交流供电电源质量要求:()稳态电压偏移范围)*+%+)稳态频率偏移范围)*,"+-.!)电压波形畸变率!&$%$"直流电压:/#01(允许变化范围为/#,1&/$21)。+"+"+硬件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设备标签齐全正确;+"设备及印制电路板数量、规格、安装位置与施工文件相符;!"插拨电路板无阻碍;#"设备的各种选择开关应置于指定位置上;$"设备的各种熔丝规格符合要求;’"列架、机架接地良好;2"设备内部的电源布线无接地现象。+"+"!设备通电前,应在电源分配架输入端上测量主电源电压,确认正常后方可进行通电测试。+"!硬件测试要求+"!"(各种硬件设备必须按厂家提供的操作程序,逐级加上电源。+"!"+各种外围终端设备齐全,自测正常。设备内风扇装置应运转良好。+"!"!各种可闻可见的告警装置应正常工作。+"!"#时钟装置应正常工作,精度符合要求。+"!"$通过系统测试工具,对设备进行测试检查,确认硬件系统无故障,并提供测试报告。+"#系统检查测试+"#"(系统检查测试应包括下列主要项目:("系统建立功能:系统初始化;+"345功能:与365、14、335785通信、七号信令链路、数据链路建立的验证;!"系统维护管理功能:()人机命令核实;+)告警系统测试;!)信令业务观察和统计;#)例行测试;$)对所有中继端口在99:架上进行中继环测;’)局数据的核实;2)终端的测试;—;!#— !)故障诊断;")冗余配置单元的人工#自动倒换按控制单元类型抽测;$%)热备用设备人工#自动倒换;$$)输入、输出设备性能测试。&’联网调测:与其它局向及计费采集设备接口间的互通测试;(’系统的网同步功能:)*+设备的主用时钟基准来自,-.)系统或+*/系统中继业务码流。根据)*+在网络中的地位所应符合适当的时钟等级,当)*+设备失去主用频率基准后,设备时钟应自动倒向备用频率基准,当主用频率基准恢复后,系统应能自动倒回。倒换过程中,不应产生滑动。当主备用时钟基准都失去时,系统应自动进入保持状态。0’&’0卖方经过严格的系统调测后,确认设备性能、指标都已稳定可靠,达到初验测试要求时,由卖方将最新软件版本(包括文件和手册)和系统测试记录交给买方,进行初验测试。1初验测试1’$初验测试的要求1’$’$在完成系统测试前检查、准备移交和割接开通前,必须进行初验测试,用以检验系统及其相关设备性能、指标是否稳定可靠。初验测试前,供货厂家应提出系统验收测试手册,供买方参考。供货厂家提供必要的初验测试专用仪器。初验测试要求各种设备处于工作状态。1’$’0初验测试的计划和内容应按本规范的要求制定,具体测试方法和手段除在本规范中特别指出外可参照供货厂家提供的验收测试手册执行。1’$’1初验测试应在安装工艺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检查的内容应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硬件及布缆的安装工艺;0’设备外观;1’机架、列架的抗震措施;&’文字符号和标签;(’)*+设备与其外接相关设备(如传输、电源、同步、地线)连接正确,符合设计要求。1’$’&通过人机命令检查硬件设备(包括主用和冗余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对整个系统的交换网络进行综合测试,确保网络的各级畅通。硬件设备的配置(包括*+2主频、内存、存储设备等)应符合工程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对于在线扩容局,本规范只适用于设备的硬件扩容部分。对新建局则必须作全部测试。1’$’(对)*+的初验测试内容,凡本章未涉及到的,请参照34(%556"!《程—"1(— 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执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应包括以下各项:!"#"’$($业务管理:从$(&对$%&进行业务逻辑、业务数据、用户数据的管理;接受$(&对业务数据、$%&数据一致性、统计数据及业务逻辑的管理并报告执行结果。!"#"#业务逻辑的选择)根据业务键和被叫、主叫用户号码选择业务逻辑。!"#"!计费功能及对计费数据的存储和发送!"#"*告警和对自身差错恢复和清除功能!"#"+主备处理机倒换!"#",$%&容灾功能〔肖子玉’〕!"#"-操作维护管理包括:硬件设备状态显示、硬件设备接口的管理、应用软件的管理、安全管理。详细的测试项目见附录.,测试数据的选取参照供货合同。!"!可靠性测试!"!"’在初验测试期间不得发生系统中断,不得产生任一控制设备的再装入现象(除误操作外)。!"!"#通过人工方式测试主备处理机倒换时间,要求主备用设备倒换时间应小于’/0,倒换时不应影响$%&处理过的呼叫。!"*性能测试!"*"’$%&的性能指标应满足工程规范书及设计要求,建议在必要时对新型号设备抽测一个系统,在常规验收中可以不测。’"$%&的处理能力;#"每条,*1230七号信令链路的负荷分别为/"*456(正常)和/"7456(异常);每条#(230七号信令链路的负荷分别为/"#456(正常)和/"*456(异常)!"处理机主备用或负荷分担的$%&,在一个处理机出现故障后,$%&能够正确地处理业务;*"能够对过负荷进行多级控制;测试项目参见附录.。!"+业务流程测试参照业务规范要求进行〔肖子玉#〕智能网业务流程测试。!",局数据检查及修改!","’局数据应制作规范,按局方提供的局数据进行验收。!","#用人机命令对局数据进行增、删、改的操作。—8!,— !"#系统建立和应急启动功能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系统从开始进行初始化到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应在%&分钟内完成,系统数据应正确完整,并有详细的报告输出。系统重新启动测试应参照厂家提供的方法和步骤。’"对信令接入单元,用人工模拟的方法,验证模块自动再启动和自动再装入,其功能应良好。每一模块再启动时间为!(!&秒,再装入时间约%分钟。!")技术文件的移交卖方应提供给买方全套技术文件,包括系统文件、与交换机有关的文件及双方认为必要的其他技术文件。如在双方商定的时间内,有关硬件、软件和其他技术文件等修改的文件。卖方提供给买方的全套技术文件的版本应与设备所使用的软件版本相一致。在初验测试阶段,应对技术文件进行清点和移交。!"*应按备件清单对备品备件进行清点,各种备板应联机进行测试,确认性能良好。!"$&所有初验测试应由买方组织实施,卖方技术人员须按要求进行配合。初验测试通过以后,将由买方技术力量为主做割接准备工作,其中包括熟悉及掌握各项测试。因卖方设备原因致使初验测试不合格,应由卖方负责及时解决产生的问题,直至合格。+试运转验收测试+"$"$试运转验收是对质量稳定性观察的重要阶段。试运转时间不少于!个月,其起始时间为初验合格、接入电路和一定的智能网业务联网运行。+"$"’试运转验收测试的主要指标和性能应达到本章规定要求,方可进行工程终验,否则应追加试运转期,直到指标合格为止。+"$"!试运转期间应接入设备容量’&,以上的智能网业务联网运行。+"$"+试运转期间,设备因部件等损坏、失效需更换电路板的次数应不大于设备所有正在运行电路板数量的&"%,;关键部件的故障率(如处理机、电源、磁盘等)应为&。+"$"%试运转期间,由于软件原因造成的故障应不大于$次,发现问题应迅速查明原因并予以解决,事后应有记录。+"$"-在试运转阶段不得由于设备原因引起人工再装入或最高级人工再启动。+"$"#试运转期间,观察计费准确率,不准确率指标应小于十万分之一。—*!#— !竣工验收测试!"#"#竣工验收前,试运转时间不少于$个月,试运转起始时间为初验合格。!"#"%试运转期间主要指标和性能应达到规定要求,方可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否则应追加试运转期,直到指标合格为止。!"#"$竣工验收应对试运转期相关指标进行抽测。!"#"&竣工资料应规范、齐全、符合归档要求,应包括以下内容:#"设备到货清单;%"验收手册;$"安装工程量总表;&"工程说明;!"测试记录;’"随工检查记录和阶段验收报告;("工程变更单;)"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已安装的设备明细表;#+"开工报告;##"停(复)工报告;#%"验收证书;#$"竣工图纸。竣工技术文件要保证质量,外观整洁,内容齐全,数据准确。!"#"!工程竣工后,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进行综合考核。衡量施工质量标准的等级如下:#"优良:主要工程项目全部达到施工质量标准,其余项目较施工质量标准虽稍有偏差,但不会影响工程的运行,设备的使用和寿命。%"合格:主要工程项目基本达到施工质量标准,有少量偏差,但经返修后消除,不造成主要指标降低标准,不会影响工程的运行,设备的使用和寿命。—*$)— 附录!工程验收工作流程图—"#"— 附录!智能网功能及计费测试项目表!"#"#与$%&相关的测试项目#"业务数据管理测试项目:与$%&相关的测试项目测试分项目:业务数据管理测试目的:检查$’&是否能够接受$%&对业务数据的管理,并向$%&报告执行结果———激活(去激活智能网业务测试流程:#"用户从$%&终端激活一个智能网业务;)"用户呼叫此智能网业务;*"用户从$%&的终端执行显示指令;+"用户从$%&对$’&中的业务数据进行设置;,"用户从$%&对$’&中的业务数据进行修改;-"用户从$%&去激活智能网业务;."从$%&的终端检验$’&是否能够报告去激活的结果;/"用户呼叫此智能业务。测试结果:#"在$%&的终端能够检验$’&报告激活的结果;)"用户呼叫能够正确执行激活的智能网业务;*"在$%&的终端检验到$’&返回设置动作执行的结果;+"在$%&的终端检验到$’&返回修改动作执行的结果;,"用户呼叫,$’&不执行此业务的业务逻辑。—1+0— !"用户数据管理测试项目:与#$%相关的测试项目测试分项目:用户数据管理测试目的:检查#&%是否能够接受#$%对用户数据的管理,并向#$%报告执行的结果———激活’去激活某个智能网业务用户号码测试流程:("从#$%激活智能网业务用户号码;!"用户进行智能网业务呼叫;)"从#$%要求执行对此用户数据进行显示的指令;*"从#$%要求对#&%中的用户数据进行设置;+"在#$%的终端检验#&%是否能够返回设置动作执行的结果;,"从#$%要求对#&%中的用户数据进行修改;-"从#$%去激活智能网业务用户号码;."用户进行智能网呼叫。测试结果:("从#$%的终端能够检验#&%报告激活的结果;!"#&%能够执行此用户号码的业务逻辑;)"在#$%的终端检验#&%能够显示所规定的内容;*"在#$%的终端检验到#&%返回修改动作执行的结果;+"在#$%的终端检验到#&%能够报告去激活的结果,"用户呼叫,#&%不执行此号码的业务逻辑;)"计费矩阵管理测试项目:与#$%相关的测试项目测试分项目:计费矩阵管理测试目的:检查#&%是否能够接受#$%对备用计费矩阵的管理,并向#$%报告执行的结果测试流程:("从#$%对#&%中的备用计费矩阵进行显示;!"从#$%对#&%中的备用计费矩阵进行修改;)"从#$%设置启动备用计费矩阵的日期;*"智能网用户在启动备用计费矩阵的时间后进行呼叫。测试结果:("从#$%的终端能够检验到#&%报告修改的结果;!"从智能网用户的计费数据中检验#&%启动了备用矩阵。—/*(— !"统计数据管理测试项目:与#$%相关的测试项目测试分项目:统计数据管理测试目的:检查#&%是否能够接受#$%对统计数据的管理,并能够将统计结果报告给#$%,通过#$’%查询统计结果。测试流程:("#$%对#&)%所设的统计项进行选择,然后通知#&%;*"#$%对统计的方式(定期或按指令)进行设置。测试结果:("#&%能够根据#$%的设置对规定的统计项进行回送;*"如果#&%在传送过程中发现差错,能够重新送统计报告。+"数据一致性测试项目:与#$%相关的测试项目测试分项目:数据一致性测试目的:检查#&%是否能够接受#$%对#&%中的数据进行一致性的检查测试流程:("通过#$%对#&%发送数据库进行一致性检查指令。测试结果:("#&%能够接受#$%对其数据库进行一致性检查的指令;*"#&%能够将#$%所需的数据传送给#$%;,"如果#&%的业务中不能够通过呼叫进行修改的数据与#$%中的数据不一致,#&%能够接受#$%对这些数据的修改;!"如果#&%中的可以通过呼叫进行修改的数据与#$%中的数据不一致,#&%中的数据不修改。-"("*基本功能测试("业务逻辑测试项目:基本功能测试测试分项目:业务逻辑测试目的:检查#&%是否能够根据用户业务键或主.被叫号码选择业务逻辑测试流程:("使用模拟器根据业务规范进行智能网呼叫。测试结果:("#&%能够根据/0%中的业务键或主.被叫号码来选择一个智能网业务逻辑。—1!*— !"#"$计费功能测试#"计费数据存储与传送测试项目:计费功能测试测试分项目:计费数据存储与传送测试目的:检查%&’是否能够正常传送、存储计费数据测试流程:#"使用模拟器根据业务规范进行智能网呼叫;("断开%&’与智能网计费结算系统之间的链路;$"恢复%&’与智能网计费结算系统之间的链路。测试结果:#"%&’能够存储计费数据并传送给智能网计费结算系统,同时’能够将计费记录写入光盘或磁带;("%&’在与智能网计费结算系统间的链路出现故障时,%&’能够将话单进行存储,且存储时间符合工程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在与智能网计费结算系统间的链路恢复正常时,%&’能够将缓存的计费数据正常传送给智能网计费结算系统;)"%&’的定时定量参数是可以调整的。("计费准确性测试项目:计费功能测试测试分项目:计费准确性测试目的:检查%&’的计费是否准确测试流程:#"用模拟器模拟(****个呼叫进行测试;测试结果:#"%&’生成的话单正确无误;("计费的不准确率小于十万分之一。—+)$— !"长话单测试测试项目:计费功能测试测试分项目:长话单测试测试目的:检查#$%是否能够对长话单正常计费测试流程:&"用户&通过智能网呼叫用户’;’"用户&和用户’通话’(小时后,主)被叫挂机。测试结果:&"#$%生成的话单正确无误。*"&"(差错和告警的维护管理&"功能检查测试项目:差错和告警的维护管理测试分项目:功能检查测试目的:检查#$%具备差错和告警的维护管理功能测试流程:&"根据设备技术手册,设置#$%各种故障;’"检查#$%的差错和告警的维护管理功能。测试结果:&"#$%具有告警记录;’"#$%在系统面板或指示灯显示告警;!"在终端能够显示告警;("硬件设备的告警:&)#$%的终端显示硬件设备状态的改变,设备的名称,设备的位置;’)#$%的终端操作员列出告警的清单;!)记录所有的告警;()根据操作员的指令或周期性地把告警设备的状态与正常工作时的状态进行比较;+"业务呼叫的告警:&)#$%的操作员显示告警的纪录;’)#$%的操作员实时监测告警;!)告警的格式包含告警编码,设备(业务)标识等;—,((— !"差错恢复和清除测试项目:差错和告警的维护管理测试分项目:差错恢复和清除测试目的:检查#$%能够对差错进行恢复和清除测试流程:&"七号信令的差错恢复;&)增加新的七号信令链路;!)修改错误的’%$或##(;!"#)%*#$%数据链路差错的恢复;&)一个数据链路出现差错,则将此根数据链路关闭,所有的通信都转到另一根正常的数据链路;+"软件差错的恢复&)对应用软件差错的恢复包含:自动恢复、重新启动、重新装载。,"&"-主备处理机切换&"应用程序故障时主备处理机倒换测试项目:主备处理机切换测试分项目:应用程序故障时主备处理机倒换测试目的:应用程序故障时,主、备#$.服务器应自动进行倒换测试流程:&"#$.服务器正常启动,#$.服务器和其它网络节点的连接正常;!"#$.服务器系统正常,智能业务可以正常拨打;+"在#$.服务器主机下以#$.服务器所属用户登录,结束主程序进程。测试结果:&"#$.服务器成功进行主备处理机切换;!"#$.服务器恢复正常之后,智能业务呼叫可以正常拨打。!"数据库故障时主备处理机倒换测试项目:主备处理机切换测试分项目:数据库故障时主备处理机倒换测试目的:数据库故障时,主、备#$.服务器应自动进行倒换测试流程:&"#$.服务器正常启动,#$.服务器和其它网络节点的连接正常;!"#$.服务器系统正常,智能业务可以正常拨打;+"在#$.服务器主机下以#$.服务器所属用户登录,结束数据库程序进程。—0/-— 测试项目:主备处理机切换测试结果:!"#$%服务器成功进行主备处理机切换;&"#$%服务器恢复正常之后,智能业务呼叫可以正常拨打。’"#$%服务器主备处理机倒换时间测试项目:主备处理机切换测试分项目:数据库故障时主备处理机倒换测试目的:数据库故障时,主、备#$%服务器应自动进行倒换测试流程:!"#$%服务器正常启动,#$%服务器和其它网络节点的连接正常;&"#$%服务器系统正常,智能业务可以正常拨打;’"在#$%服务器主机下以#$%服务器所属用户登录,结束数据库程序进程。测试结果:!"#$%服务器成功进行主备处理机切换;&"#$%服务器恢复正常之后,智能业务呼叫可以正常拨打;’"主备处理机切换时间(业务恢复时间)在!(秒以内。)"!"*操作维护管理!"接入安全性管理测试项目:操作维护管理测试分项目:接入安全性管理测试目的:检查#$+是否对接入安全性有管理测试流程:!"终端操作员接入#$+;&"使用有效、匹配的用户标识和密码接入#$+;’"使用不匹配的用户标识和密码接入#$+;,"使用有效、匹配的用户表示和密码在有效期内接入#$+;-"使用有效、匹配的用户表示和密码在有效期外接入#$+。测试结果:!"使用有效、匹配的用户标识和密码可以接入#$+;&"使用不匹配的用户标识和密码无法接入#$+;’"使用有效、匹配的用户表示和密码可以在有效期内接入#$+;,"使用有效、匹配的用户表示和密码无法在有效期外接入#$+。—.,*— !"操作权限管理测试项目:操作维护管理测试分项目:操作权限管理测试目的:检查#$%的终端操作员是否有不同的权限测试流程:&"以网络操作员身份登录,生成一个操作员;!"分配操作员不同的权限范围;’"显示操作员的特性;("显示操作员的状态;)"改变操作员的状态;*"取消操作员的权限范围;+"删除一个操作员。测试结果:&"以上操作能够成功完成。’"图形用户界面测试项目:操作维护管理测试分项目:用户图形界面测试目的:检查#$%终端的图形用户界面是否符合要求测试流程:&"观察#$%终端的图形用户界面。测试结果:&"具有良好的图形用户界面;!"所有功能既可以用键盘接入,也可以由鼠标器接入;’"具有帮助系统。("硬件设备操作管理测试项目:操作维护管理测试分项目:硬件设备操作管理测试目的:检验#$%能够对硬件设备进行操作维护测试流程:&"显示硬件设备的特性;!"显示硬件设备的状态;’"修改硬件设备的状态。—,(+— 测试项目:操作维护管理测试结果:!"各项操作顺利完成。#"软件操作管理测试项目:操作维护管理测试分项目:软件操作管理测试目的:检验$%&能够对软件进行操作维护测试流程:!"显示操作系统的版本;’"显示应用软件包的版本;("显示应用软件包描述文件的内容;)"显示应用软件包;测试结果:!"各项操作顺利完成。*"接口操作管理测试项目:操作维护管理测试分项目:接口操作管理测试目的:检验$%&能够对接口进行操作管理测试流程:!"激活+去激活信令链路;’"生成一个信令链路组;("激活+去激活信令路由组;)"生成一个信令路由组;#"设置信令点编码;*"对,"’#端口进行管理;-"外设端口的管理。测试结果:!"各项操作顺利完成。—/).— !"#"$性能和可靠性测试#"处理能力测试项目:性能和可靠性测试测试分项目:处理能力测试目的:检验%&’的处理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工程规范书的要求测试流程:#"用呼叫模拟器模拟智能业务呼叫—()*处理能力;+"观察&’,的利用率和;-"用呼叫模拟器模拟智能业务呼叫—$(*处理能力;."观察&’,的利用率;("用呼叫模拟器模拟智能业务呼叫—#))*处理能力;/"观察&’,的利用率;$"根据这些呼叫数和&’,的利用率,作出坐标图从而计算出%&’的处理能力有多少&0’%。测试结果:#"%&’的处理能力是能够满足工程规范书的要求。+"从接收到发送1&0’的时间测试项目:性能和可靠性测试测试分项目:从接收到发送1&0’的时间测试目的:检验%&’从接收到发送1&0’消息的时间应小于+()23测试流程:#"用测试仪表来记录()个接收1&0’(包含45’)的时间1#;+"用测试仪表来记录对这()个1&0’消息响应(&67)发送1&0’的时间1+;-"发送的时间1+8接收的时间1#91;."则从接收到发送1&0’消息的平均时间为〔(1+81#):(1+;81#;):(1+<81#<):⋯〕=()9?(>+()23)。测试结果:#"%&’从接收到发送1&0’消息的时间应小于+()23。—?.?— !"过负荷控制测试项目:性能和可靠性测试测试分项目:从接收到发送#$%&的时间测试目的:检验’$&从接收到发送#$%&消息的时间应小于()*+,测试流程:-"用呼叫模拟器模拟智能业务呼叫;("调整呼叫频率超过’$&负荷阈值。测试结果:-"’$&在应有的等级拒绝所有的呼叫;("’$&能将过负荷控制情况向’.&报告。/"多信令点编码测试项目:性能和可靠性测试测试分项目:多信令点编码测试目的:检验’$&具有多个信令点编码,并能够灵活选用不同的信令点编码测试流程:-"在’$&的维护终端设置多个信令点编码。测试结果:-"’$&能够接受目的地编码为所设的信令点编码的七号信令消息。—0)*— 附录!本规定用词说明!"#"#在本规定条文中,有关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三级写法:#"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是首先应这样做的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采用“可”。!"#"$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它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考⋯⋯”。—’&#— !"、固定智能网工程#$%验收规范(&’()"*+,-.//0)!总则!1!1!为适应智能网工程建设的需要,加强工程管理,做好工程的验收工作,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1!1.智能网工程验收内容为#2%,##%(3%(含独立3%),#$%三部分。本规范是公众交换电话网(%#)4)智能业务管理点(以下简称#$%)设备安装工程中进行施工质量检查、阶段验收以及竣工验收工作的技术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1!15#2%在施工前的检查、硬件安装、电缆及电源线布放等方面的要求按照&’"/,,-*+《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执行。!1!10#2%的系统调测除应满足&’"/,,-*+《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中的相应要求外,还应满足本规范规定项目测试的要求。!1!1"竣工验收工作的方法和步骤应执行原邮电部颁《邮电通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规定》,验收项目和要求应按本规范执行。!1!16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贯彻执行本规范的要求,其自行制定的验收规范不得与本规范相抵触,且测试范围应包含本规范的全部内容。!1!1,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有困难时,各单位应充分论述理由,并提供报告呈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系统检查测试.1!在进行初验测试前,必须进行系统检查测试,用以检验系统及相关设备是否符合运转要求。.1.通电测试前的检查.1.1!机房温度、湿度和电源电压应符合下列要求:!1温度:!+78.+7.1温度变化率:9"7(:并不得结露—*".— !"相对湿度:#$%&’$%;#"交流供电电源质量要求:()稳态电压偏移范围)*+%+)稳态频率偏移范围)*,"+-.!)电压波形畸变率!&$%+"+"+硬件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设备标签齐全正确;+"设备及印制电路板数量、规格、安装位置与施工文件相符;!"插拨电路板无阻碍;#"设备的各种选择开关应置于指定位置上;$"设备的各种熔丝规格符合要求;’"列架、机架接地良好;/"设备内部的电源布线无接地现象。+"+"!设备通电前,应在电源分配架输入端上测量主电源电压,确认正常后方可进行通电测试。+"!硬件测试要求+"!"(各种硬件设备必须按厂家提供的操作程序,逐级加上电源。+"!"+各种外围终端设备齐全,自测正常。设备内风扇装置应运转良好。+"!"!各种可闻可见的告警装置应正常工作。+"!"#通过系统测试工具,对设备进行测试检查,确认硬件系统无故障,并提供测试报告。+"#系统检查测试+"#"(系统检查测试应包括下列主要项目:("系统建立功能:系统初始化;+"功能测试:与012、31、0452通信建立的验证;!"系统的维护管理功能:()人机命令核实;+)告警系统测试;!)业务观察和统计;#)数据的核实;$)终端的测试;’)故障诊断;/)冗余配置单元的人工6自动倒换按控制单元类型抽测;7)备用设备人工6自动倒换;8)输入、输出设备性能测试。—8$!— !"联网调测:与所连接设备接口间的互通测试;#"!"##"!"#卖方经过严格的系统调测后,确认设备性能、指标都已稳定可靠,达到初验测试要求时,由卖方将最新软件版本(包括文件和手册)和系统测试记录交给买方,进行初验测试。$初验测试$"%初验测试的要求$"%"%在完成系统测试前检查、准备移交和割接开通前,必须进行初验测试,用以检验系统及其相关设备性能、指标是否稳定可靠。初验测试前,供货厂家应提出系统验收测试手册,供买方参考。供货厂家提供必要的初验测试专用仪器。初验测试要求各种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初验测试的计划和内容应按本规范的要求制定,具体测试方法和手段除在本规范中特别指出外可参照供货厂家提供的验收测试手册执行。$"%"$初验测试应在安装工艺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检查的内容应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硬件及布缆的安装工艺;#"设备外观;$"机架、列架的抗震措施;!"文字符号和标签;&"’()设备与其外接相关设备(如传输、电源)连接正确,符合设计要求。$"%"!接口和硬件检查检查硬件设备的配置(*)+主频、内存、存储器等)应符合工程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应包括以下各项:%"网络管理功能:将节点数据配置(加载、更新、卸载)到适当的网络节点(’*)、,*、’’)或独立-)),包括对配置数据的维护(增加、删除、修改)。#"业务管理功能:经过鉴权的操作员通过’(.)对系统支持的业务进行管理。$"计费管理功能:经过鉴权的操作员通过’(.)对各个’*)上的计费数据进行维护,包括计费矩阵数据管理、加载、卸载以及数据刷新。!"业务用户管理功能:业务用户指申请使用某项智能网业务的用户。业务用户可以是个人或企业(集团)。一位业务用户可以申请使用一项以上业务。业务用户管理就是对业务用户基本数据的管理。&"接入管理功能:对’(.)的接入进行鉴权。—/&!— !"#$%、#&%数据的一致性功能。’"操作维护管理功能测试。详细的测试项目见附录(,测试数据和测试步骤参照供货合同执行。)")业务流程测试测试的项目和内容应根据业务的不同,参照相应的业务规范或厂家提供的验收手册进行测试。)"*可靠性测试)"*"+在初验测试期间不得发生系统中断,不得产生任一控制设备的再装入现象(除误操作外)。)"*",通过人工方式测试倒换时间,要求主备用设备倒换时间应小于)分钟,倒换时不应影响执行过的命令。)"-性能测试#$%的性能指标应满足工程规范书及设计要求,建议在必要时对新型号设备抽测一个系统,在常规验收中可以不测。+"#$%的处理能力测试:+)通过与#$%同一机房的#$(%进行批量开户+...户,观察处理时间;,)从#$%向#&%批量装入用户数据+...户,观察处理时间;))从#$%向/&批量装入充值卡数据+...户,观察处理时间;*)从#$%观察业务统计数据的显示和输出。,"处理机主备用的#$%,在一个处理机出现故障后,#$%能够正确地处理业务;)"!系统建立和应急启动功能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系统从开始进行初始化到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应在-.分钟内完成,系统数据应正确完整,并有详细的报告输出。,"系统重新启动测试应参照厂家提供的方法和步骤。)"’技术文件的移交卖方应提供给买方全套技术文件,包括系统文件、与交换机有关的文件及双方认为必要的其他技术文件。如在双方商定的时间内,有关硬件、软件和其他技术文件等修改的文件。卖方提供给买方的全套技术文件的版本应与设备所使用的软件版本相一致。在初验测试阶段,应对技术文件进行清点和移交。)"0应按备件清单对备品备件进行清点,各种备板应联机进行测试,确认性能良好。)"1所有初验测试应由买方组织实施,卖方技术人员须按要求进行配合。初验测试通过以后,将由买方技术力量为主做割接准备工作,其中包括熟悉及掌握各—1--— 项测试。因卖方设备原因致使初验测试不合格,应由卖方负责及时解决产生的问题,直至合格。!试运转验收测试!"#试运转验收要求!"#"#试运转验收是对质量稳定性观察的重要阶段。试运转时间不少于$个月,其起始时间为初验合格、接入电路和一定的智能网业务联网运行。!"#"%试运转验收测试的主要指标和性能应达到本章规定要求,方可进行工程终验,否则应追加试运转期,直到指标合格为止。!"#"$试运转期间应接入设备容量%&’以上的智能网业务联网运行。!"%试运转观察指标!"%"#试运转期间,设备因部件等损坏、失效需更换电路板的次数应不大于设备所有正在运行电路板数量的&"(’;关键部件的故障率(如处理机、电源、磁盘等)应为&。!"%"%试运转期间,由于软件原因造成的故障应不大于#次,发现问题应迅速查明原因并予以解决,事后应有记录。!"%"$在试运转阶段不得由于设备原因引起人工再装入或最高级人工再启动。!"%"!试运转期间,观察计费准确率,不准确率指标应小于十万分之一。(竣工验收测试("#"#竣工验收前,试运转时间不少于$个月,试运转起始时间为初验合格。("#"%试运转期间主要指标和性能应达到规定要求,方可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否则应追加试运转期,直到指标合格为止。("#"$竣工验收应对试运转期相关指标进行抽测。("#"!竣工资料应规范、齐全、符合归档要求,应包括以下内容:#"设备到货清单;%"验收手册;$"安装工程量总表;!"工程说明;("测试记录;)"随工检查记录和阶段验收报告;*"工程变更单;+"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 !"已安装的设备明细表;#$"开工报告;##"停(复)工报告;#%"验收证书;#&"竣工图纸。’"#"’工程竣工后,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进行综合考核。衡量施工质量标准的等级如下:优良:主要工程项目全部达到施工质量标准,其余项目较施工质量标准虽稍有偏差,但不会影响工程的运行,设备的使用和寿命。合格:主要工程项目基本达到施工质量标准,有少量偏差,但经返修后消除,不造成主要指标降低标准,不会影响工程的运行,设备的使用和寿命。—!’(— 附录!〔肖子玉"〕工程验收工作流程图—%$#— 附录!智能网功能及计费测试项目表〔肖子玉"〕!#$#$网络管理功能:$#新增%&’节点测试项目:网络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新增%&’节点测试目的:测试%(’网络管理功能测试流程:$#%(’运行正常,%(’和其它网络节点的连接正常;"#操作员有新增节点权限且已经成功登录%()’;*#在%()’图形用户界面(或人机命令)下选择新增网络节点;+#网络节点类型选择%&’;,#配置%&’网络节点数据,并确认新增网络节点操作。测试结果:$#%()’提示:成功新增网络节点;"#%()’在“网络节点管理”窗口中的节点基本信息列表中显示出新增加的%&’的节点信息。"#加载%&’节点测试项目:网络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将%&’加载到%&’〔肖子玉*〕测试目的:测试%(’网络管理功能测试流程:$#%(’运行正常,%(’和其它网络节点的连接正常;"#操作员有加载网络节点权限且已经成功登录%()’;*#在%()’图形用户界面(或人机命令)节点基本信息列表中选择待加载的%&’节点;+#在节点加载信息列表中选择加载该%&’的%&’节点;,#选择加载操作类型,并确认加载网络节点操作。测试结果:$#%()’提示:将%&’---成功加载到%&’---;"#%()’“网络节点管理”窗口中的节点加载信息列表中,在加载该%&’的%&’节点上,该%&’的状态显示为“已加载”。—.,.— !"新增##$节点测试项目:网络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新增##$节点测试目的:测试#%$网络管理功能测试流程:&"#%$运行正常,#%$和其它网络节点的连接正常;’"操作员有新增节点权限且已经成功登录#%($;!"在#%($图形用户界面(或人机命令)下选择新增网络节点;)"网络节点类型选择##$;*"配置#+$网络节点数据,并确认新增网络节点操作。测试结果:&"#%($提示:成功新增网络节点;’"#%($在“网络节点管理”窗口中的节点基本信息列表中显示出新增加的##$的节点信息。)"加载##$节点测试项目:网络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将##$节点加载到#+$测试目的:测试#%$网络管理功能测试流程:&"#%$运行正常,#%$和其它网络节点的连接正常;’"操作员有加载网络节点权限且已经成功登录#%($;!"在#%($图形用户界面(或人机命令)节点基本信息列表中选择待加载的##$节点;)"在节点加载信息列表中选择加载该##$的#+$节点;*"选择加载操作类型,并确认加载网络节点操作。测试结果:&"#%($提示:将##$,,,成功加载到#+$,,,;’"#%($“网络节点管理”窗口中的节点加载信息列表中,在加载该##$的#+$节点上,该##$的状态显示为“已加载”。—/.-— !"#"$业务管理功能:#"业务加载到%&’测试项目:业务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将业务加载到%&’测试目的:测试%(’业务管理功能测试流程:#"%&’正常启动,%&’和其它网络节点的连接正常;$"%(’运行正常,%(’和其它网络节点的连接正常;)"操作员有业务加载权限且已经成功登录%(*’;+"待加载的业务在指定的%&’上未加载;,"在%(*’图形用户界面(或人机命令)将待加载的业务加载到制定的%&’上。测试结果:#"%(*’提示:---业务成功加载到%&’---;$"%(*’在“业务管理”窗口中的业务运行信息列表中显示出已加载的业务;)"选择加载业务的%&’节点,其“业务状态”信息为“已加载”。$"业务激活测试项目:业务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业务激活测试目的:测试%(’业务管理功能测试流程:#"%(’运行正常,%(’和其它网络节点的连接正常;$"操作员有业务激活权限且已经成功登录%(*’;)"待激活的业务在指定%&’节点上的业务状态为“已加载”;+"%(*’图形用户界面(或人机命令)在业务运行信息列表中选择待激活业务所在的%&’节点,选择激活操作。测试结果:#"%(*’提示:---业务成功激活;$"%(*’在“业务管理”窗口中的业务运行信息列表中被激活业务所在的%&’节点的“业务状态”信息为“运行”。—/.#— !"业务去激活测试项目:业务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业务去激活测试目的:测试#$%业务管理功能测试流程:&"#$%运行正常,#$%和其它网络节点的连接正常;’"操作员有业务去激活权限且已经成功登录#$(%;!"待去激活的业务在指定#)%节点上的业务状态为“运行”;*"#$(%图形用户界面(或人机命令)在业务运行信息列表中选择待去激活业务所在的#)%节点,选择去激活操作。测试结果:&"#$(%提示:+++业务成功去激活;’"#$(%在“业务管理”窗口中的业务运行信息列表中被激活业务所在的#)%节点的“业务状态”信息为“加载”。*"业务卸载测试项目:业务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业务卸载测试目的:测试#$%业务管理功能测试流程:&"#$%运行正常,#$%和其它网络节点的连接正常;’"操作员有业务卸载权限且已经成功登录#$(%;!"待卸载的业务在指定#)%节点上的业务状态为“已加载”;*"#$(%图形用户界面(或人机命令)在业务运行信息列表中选择待卸载业务所在的#)%节点,选择卸载操作。测试结果:&"#$(%提示:+++业务成功卸载;’"#$(%在“业务管理”窗口中的业务运行信息列表中不再显示被卸载业务所在的#)%节点的业务状态信息。—-,’— !"业务删除测试项目:业务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业务卸载测试目的:测试#$%业务管理功能测试流程:&"#$%运行正常,#$%和其它网络节点的连接正常;’"操作员有业务删除权限且已经成功登录#$(%;)"待删除的业务没有加载在任何#*%节点上;+"#$(%图形用户界面(或人机命令)在业务运行信息列表中选择待删除的业务,选择删除操作。测试结果:&"#$(%提示:删除,,,业务成功;’"#$(%在“业务管理”窗口中的业务运行信息列表中不再显示被删除业务的信息。-"对##%动态加载专用资源数据测试项目:业务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专用资源数据管理功能测试目的:授权的管理员可以对##%中的专用资源数据进行修改和加载测试流程:&"#$%运行正常,#$%和##%节点的连接正常;’"操作员有加载专用资源数据权限且已经成功登录#$(%;)"在#$(%上用图形用户界面(或人机命令)进行专用资源数据加载;+"确认操作成功。测试结果:&"#$(%提示:将,,,成功加载到##%;’"通过业务拨打确认操作成功。—.-)— !"#"$计费管理功能#"草稿计费矩阵生成测试项目:计费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草稿计费矩阵生成测试目的:测试%&’计费管理功能测试流程:#"%&’运行正常,%&’和其它网络节点的连接正常;("操作员有创建草稿计费矩阵的权限且已经成功登录%&)’;$"系统已经存在计费矩阵;*"%&)’图形用户界面(或人机命令)选择计费矩阵生成选项;+"通过手动编辑或使用模板方式生成计费矩阵并保存。测试结果:#"%&)’提示:保存为草稿计费矩阵,,,成功。("计费矩阵修改测试项目:计费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草稿计费矩阵生成测试目的:测试%&’计费管理功能测试流程:#"%&’运行正常,%&’和其它网络节点的连接正常;("操作员有修改草稿计费矩阵的权限且已经成功登录%&)’;$"待修改的草稿计费矩阵存在;*"%&)’图形用户界面(或人机命令)中选择修改计费矩阵选项;+"选择要修改的草稿计费矩阵;-"修改并保存各草稿计费矩阵表。测试结果:#"%&)’提示:保存为草稿计费矩阵,,,成功。—.-*— !"加载备用计费矩阵测试项目:计费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草稿计费矩阵生成测试目的:测试#$%计费管理功能测试流程:&"#$%运行正常,#$%和其它网络节点的连接正常;’"操作员有备用计费矩阵管理的权限且已经成功登录#$(%;!"#$(%图形用户界面(或人机命令)中选择备用计费矩阵管理选项;)"选择要加载的备用计费矩阵,要加载的#*%节点;+"确定计费矩阵生效时间,选择加载操作。测试结果:&"#$(%提示:计费矩阵,,,加载成功。)"备份计费矩阵测试项目:计费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草稿计费矩阵生成测试目的:测试#$%计费管理功能测试流程:&"#$%运行正常,#$%和其它网络节点的连接正常;’"操作员有计费矩阵管理的权限且已经成功登录#$(%;!"#$(%图形用户界面(或人机命令)中选择备用计费矩阵管理选项;)"选择要备份的计费矩阵,选择备份操作。测试结果:&"#$(%提示:备份计费矩阵,,,成功。—.-+— !"修改计费数据并使之生效测试项目:计费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修改计费数据并使之生效测试目的:测试#$%计费管理功能测试流程:&"#$%运行正常,#$%和其它网络节点的连接正常;’"操作员有计费矩阵管理的权限且已经成功登录#$(%;)"系统中的智能业务电话可以拨测。*"拨打智能业务电话,系统按照原有的计费数据进行计费处理;!"修改当前系统计费矩阵的草稿计费矩阵,改变当前智能业务的计费类别数据;+"将当前的草稿计费矩阵转换为可加载计费矩阵;,"加载步骤)中的得到的可加载计费矩阵到当前系统中要测试的#-%中;."备用计费矩阵生效后,再次拨打智能业务电话。测试结果:&"新拨打的智能业务呼叫按照修改后的计费类别进行计费。/"&"*接入管理功能&"对操作员进行分类接入管理测试项目:接入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对操作员进行分类接入管理测试目的:检查是否能够为不同的操作员安排不同的能力级别,并对操作员的能力进行修改测试流程:&"智能业务已经配置到网络中;’"登录“标识&”有权限管理登录标识;)"登录“标识&”登录到#$%;*"创建一个登录“标识!”,权限为网络管理操作;!"创建一个登录“标识+”,权限为业务管理操作;+"创建一个登录“标识,”,权限为计费管理操作;,"从#$%加载界面到登录“标识!”0“标识+”0“标识,”所在的终端;."分别检查创建的登录“标识”的能力;1"使用不同“标识”进行各种网络管理、业务管理、计费管理操作。测试结果:&"各“标识”只能够在权限范围允许内进行操作;’"超出权限范围的操作被#$%拒绝,并给出相应信息提示。—1++— !"删除登陆标识测试项目:接入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删除登陆标识测试目的:检查是否仅有系统管理权限用户可以删除登陆标识,删除登陆标识时#$%应能够删除仅和该业务用户相关的登录标识测试流程:&"智能业务已经配置到网络中;!"登录“标识&”有权创建登录标识;’"登录“标识&”登录到#$%;("创建一个登录“标识)”,权限为网络管理操作;)"创建一个登录“标识*”,权限为业务管理操作;*"使用登录“标识)”登录#$%,删除登录“标识&”和登录“标识*”;+"使用登录“标识&”登录#$%,删除登陆“标识)”;,"使用登陆“标识)”登陆#$%。测试结果:&"“标识)”删除登陆“标识&”、登陆“标识*”的操作被系统拒绝;!"“标识&”删除登陆“标识)”的操作成功,系统提示“标识)”删除成功;’"“标识)”登陆#$%操作被拒绝,提示登陆标识不存在。’"接入控制测试项目:接入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接入控制测试目的:登录时进行安全检查,应包括如下内容:登录标识是否可用,用户输入口令是否正确,口令是否有效,登录标识是否长期不使用,输入错误口令的次数,所使用的终端是否允许,所使用的地址是否允许,是否在允许的接入时间段内接入测试流程:&"智能业务已经配置到网络中;!"登录“标识&!”不可用;’"系统给定在一个月内口令连续错的次数不能超过’-次;("登录“标识&’”不允许使用某个终端地址;)"登录“标识&(”登录标是长期不使用(假定系统要求&个月内必须使用,该登录标是!个月内未使用);*"登录“标识&)”登录标识有限制时间&(:--.&*:--内可以登录,其他时间内不可以登录;+"登录“标识&*”的使用的地址为/%&(或者0"!)地址,电话号码,);,"分别使用各登陆标识在违反系统接入控制的条件进行登陆。测试结果:&"各登陆标识的登陆行为被系统拒绝,并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1*+— !"操作员登陆数量控制测试项目:接入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操作员登陆数量控制测试目的:检查#$%能够限制同时登录操作员的数量&每一个业务的同时登录的操作员的数量测试流程:’"智能业务已经配置到网络中;("假定系统同时登录操作员数为)个,)**业务同时登录的操作员数为(个;)"登录“标识’”登录到#$%的)**业务;!"登录“标识(”登录到#$%的)**业务;+"登录“标识)”登录到#$%的)**业务。测试结果:’"登陆“标识’”、“标识(”成功登陆,“标识)”登陆被拒绝,提示到达最大登陆操作员数量。+"密码修改申请测试项目:接入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密码修改申请测试目的:检查#$%定期请操作员修改密码测试流程:’"智能业务已经配置到网络中;("假定操作员的密码应每月修改一次,#$%在操作员每月第一次登陆时提示;)"登陆“标识(’”在本月内第一次登陆到#$%;!"登陆“标识(’”再次登陆到#$%。测试结果:’"登陆“标识(’”本月第一次登陆到#$%时,系统提示操作员更改密码;("登陆“标识(’”再次登陆#$%时,系统无消息提醒。—.-,— 附录!本规定用词说明!"#"#在本规定条文中,有关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三级写法:#"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是首先应这样做的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采用“可”。!"#"$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它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考⋯⋯”。—&’&— !"、固定智能网工程##$验收规范(%&’()*+,-.//0)!总则!1!为适应智能网工程建设的需要,加强工程管理,做好工程的验收工作,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1.智能网工程验收内容为#2$,##$’3$(含独立3$),#4$三部分。本规范是公众交换电话网($#(5)智能业务交换点(以下简称##$)设备安装工程中进行施工质量检查、阶段验收以及竣工验收工作的技术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16##$在施工前的检查、硬件安装、电缆及电源线布放等方面的要求按照%&)/,,-*+《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执行。!10##$的系统调测除应满足%&)/,,-*+《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中的相应要求外,还应满足本规范规定项目的测试要求。!1)竣工验收工作的方法和步骤应执行原邮电部颁《邮电通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规定》,验收项目和要求应按本规范执行。!1"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贯彻执行本规范的要求,其自行制定的验收规范不得与本规范相抵触,且测试范围应包含本规范的全部内容。!1,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有困难时,各单位应充分论述理由,并提供报告呈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系统检查[肖子玉!]测试.1!在进行初验测试前,必须进行系统检查测试,用以检验系统及相关设备是否符合运转要求。.1.通电测试前的检查.1.1!机房温度、湿度和电源电压应符合下列要求:!1温度:!+78.+7.1温度变化率:9)7’:并不得结露—*,/— !"相对湿度:#$%&’$%;#"交流供电电源质量要求:()稳态电压偏移范围)*+%+)稳态频率偏移范围)*,"+-.!)电压波形畸变率!&$%[肖子玉][张宏坤!]$"直流电压:/#01(允许变化范围为/#,1&/$21)。+"+"+硬件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设备标签齐全正确;+"设备及印制电路板数量、规格、安装位置与施工文件相符;!"插拨电路板无阻碍;#"设备的各种选择开关应置于指定位置上;$"设备的各种熔丝规格符合要求;’"列架、机架接地良好;2"设备内部的电源布线无接地现象。+"+"!设备通电前,应在电源分配架输入端上测量主电源电压,确认正常后方可进行通电测试。+"!硬件测试要求+"!"(各种硬件设备必须按厂家提供的操作程序,逐级加上电源。+"!"+各种外围终端设备齐全,自测正常。设备内风扇装置应运转良好。+"!"!各种可闻可见的告警装置应正常工作。+"!"#时钟装置应正常工作,精度符合要求。+"!"$通过系统测试工具,对设备进行测试检查,确认硬件系统无故障,并提供测试报告。+"#系统检查测试+"#"(系统检查测试应包括下列主要项目:("系统建立功能:系统初始化;+"系统中继建立与转接功能;!"系统七号信令链路建立的验证;#"系统的维护管理功能:()人机命令核实;+)告警系统测试;!)信令业务观察和统计;[肖子玉]#)对所有中继端口在334架上进行中继环测;#)局数据的核实;’)终端的测试;2)故障诊断;—52(— !)冗余配置单元的人工"自动倒换按控制单元类型抽测;#)热备用设备人工"自动倒换;$%)输入、输出设备性能测试。&’联网调测:与其它局向及计费采集设备接口间的互通测试;(’系统的网同步功能。))*设备的主用时钟基准来自+,-)系统或*./系统中继业务码流。根据))*在网络中的地位所应符合适当的时钟等级,当))*设备失去主用频率基准后,设备时钟应自动倒向备用频率基准,当主用频率基准恢复后,系统应能自动倒回。倒换过程中,不应产生滑动。当主备用时钟基准都失去时,系统应自动进入保持状态。0’1’0卖方经过严格的系统调测后,确认设备性能、指标都已稳定可靠,达到初验测试要求时,由卖方将最新软件版本(包括文件和手册)和系统测试记录交给买方,进行初验测试。2初验测试2’$初验测试的要求2’$’$在完成系统测试前检查、准备移交和割接开通前,必须进行初验测试,用以检验系统及其相关设备性能、指标是否稳定可靠。初验测试前,供货厂家应提出系统验收测试手册,供买方参考。供货厂家提供必要的初验测试专用仪器。初验测试要求各种设备处于工作状态。2’$’0初验测试的计划和内容应按本规范的要求制定,具体测试方法和手段除在本规范中特别指出外可参照供货厂家提供的验收测试手册执行。2’$’2初验测试应在安装工艺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检查的内容应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硬件及布缆的安装工艺;0’设备外观;2’机架、列架的抗震措施;1’文字符号和标签;&’))*设备与其外接相关设备(如传输、电源、同步、地线)连接正确,符合设计要求。2’$’1通过人机命令检查硬件设备(包括主用和冗余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对整个系统的交换网络进行综合测试,确保网络的各级畅通。对于在线扩容局,本规范只适用于设备的硬件扩容部分。对新建局则必须作全部测试。2’$’12’$’12’$’&对))*的初验测试内容,凡本章未涉及到的,请参照34&%556#!《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执行。2’0功能测试—#50— !"#"$%%&功能测试应包括:基本触发功能、主要业务功能、计费功能、信令配合功能、%’(功能、%)&对%’(志用资源数据的管理功能测试。!"#"#详细的测试项目见附录*,测试数据和测试步骤参照供货合同执行。!"!可靠性测试!"!"$在初验测试期间不得发生系统中断,不得产生任一控制设备的再装入现象(除误操作外),交换网络不允许产生阻断。!"!"#初验测试期间,软件测试故障应不大于+件,月;由于硬件等损坏,导致印刷板检修的次数:暂按一个月不大于-"--.次,一个系统(!-路)。!"/接通率测试!"/"$局内接通率测试选#0/个模块,利用中继呼叫器进行接通率测试,作.—$-万次呼叫的运行记录,观察本局接通率,对新建局指标应达到11"123以上,对扩容局不低于扩容以前接通率指标,但最低值为11"1#3。!"/"#局间接通率测试人工拨号对出、入局中继各呼叫#--次。通过话务统计,观察局间接通率,数字局间指标应达到1+3。!"/"!智能网业务接通率测试选#0/个模块,利用中继呼叫器采用异步呼叫方式进行接通率测试,在$#小时内作#万次以上连续呼叫的运行记录,观察接通率,指标应达到!1+3。测试时,呼叫器应保证选择到各种语言,其中英语和第三种语言(如果有)应至少各测$---次。在初验测试时受测试条件限制,接通率测试可抽测或由厂家提供有效测试报告。!".性能测试!"."$对智能网业务的处理能力测试指标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受测试条件限制可抽测或由厂家提供的有效性测试报告。!"."#对每个直达局向的中继连通,作$--3局向的各种呼叫(正常和非正常)测试,应全部通畅。!"."!智能网业务按方向的呼叫测试:将每个直达方向的中继连通,作$--3局向的呼叫测试,应全部通畅。!"."/计费性能测试$"检查计费准确率用模拟呼叫器选两个中继模块作#万次以上呼叫,计费分捡脱机话单数与完成呼叫数比较,准确率指标应大于11"1113。#"智能网业务计费准确率和计费结果测试用模拟呼叫器选两个中继模块不少于!种智能网开放业务作#万次以上呼叫,—14!— 计费分捡脱机话单数与完成呼叫数比较,同时检查计费话单内容,准确率指标应大于或等于!!"!!!#。$"详细的测试项目见附录%。$"&话务统计和观察$"&"’用命令登记方式结合模拟呼叫器在话务清闲时对中继群和按目的码作统计观察,占用次数及完成次数与模拟呼叫次数比较,偏差小于万分之四。$"&"(用命令指定中继线进行信令观察,监视呼叫全过程,输出结果应正确。$")维护管理和故障诊断测试$")"’检查交换机所使用软件的版本号是否与订货合同中的软件版本号相一致。$")"(按厂家提供的**+的验收手册中所有的人机命令进行测试,应功能完善,执行正确。$")"$告警系统及其功能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需要测试的告警形式厂家提供的**+的验收手册中各种告警形式。("对交换、传输、电源系统的故障模拟试验,产生的可闻、可视告警信号应动作可靠,其告警指示和信息应准确,实时性强。同时将故障信息以告警报告形式输出到打印机上,记录应完整。$",局数据检查和修改’"局数据应制作规范,按提供的局数据进行验收。("用人机命令对局数据进行增、删、改的操作,创建一个中继路由人工拨打进行验证。’)使用人机命令创建到各方向(包括长途局、汇接局、端局等)的信令及话路路由,包括正常路由和替换路由。()使用人机命令创建到所属-./*0+等设备的信令路由,包括正常路由和替换路由。$)上述各项测试在线扩容局可以不测,但卖方必须保证扩容部分能够满足相应的功能;对新建局则要求按此节项目逐条作全部测试。$"!例行测试’"例行测试的各类命令的核实,包括创建一个例行测试、显示一个测试项目、修改一个测试项目、立即启动例行测试、停止一个例测、取消一个例测、暂停一个例测、恢复一个例测等项目。("用例行测试的各种命令对各类功能模块进行测试,并附上报告,输出结果应正确。$"对冗余设备的人工、自动倒换进行抽测。1"例行测试的基本内容对应包括交换网络、各种中继电路、信号接收器等的自动测试。—!)1— !"#$故障诊断测试#"在电源系统、处理机、交换单元、连接单元和外围接口上各进行#%&次模拟故障,验证故障告警、主备用设备倒换、故障信息及排障过程均应良好。&"对新建局的光驱进行故障诊断测试。!"系统应自动或人工进行故障诊断。对于各公共部件电路,诸如处理机、交换网络接口电路、存储器、’(")信令链路、输入输出设备等应能进行故障自动诊断和定位。具体要求是:)$*能自动定位至#块板,+$*能自动定位至!块板,#$$*定位至,块板。!"##系统建立和应急启动功能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在系统建立前,应做后备盘(带)以备急用。同时初验完成后,应有验收后备盘(带)存档。后备盘分为光盘重建盘(程序-数据)及一般后备盘(数据)两种。&"对新建局用备用盘(带)重新装入,此项工作包括一侧处于正常工作的条件下,在另一侧进行光盘重建;系统的初始化应在单侧、双侧均进行,并有详细的报告输出。!"用人工模拟的方法,验证模块人工和自动再启动、再装入,其功能应良好。!"##"#验证系统的人机命令记录,事件报告记录及通行字功能应正确无误。[肖子玉]!"##"&对打印机、维护终端、光驱、光盘等外设进行检查,能正常工作。!"#&技术文件的移交卖方应提供给买方全套技术文件,包括系统文件、与交换机有关的文件及双方认为必要的其他技术文件。如在双方商定的时间内,有关硬件、软件和其他技术文件等修改的文件。卖方提供给买方的全套技术文件的版本应与设备所使用的软件版本相一致。在初验测试阶段,应对技术文件进行清点和移交。!"#!应按备件清单对备品备件进行清点,各种备板应联机进行测试,确认性能良好。!"#.所有初验测试应由买方组织实施,卖方技术人员须按要求进行配合。初验测试通过以后,将由买方技术力量为主做割接准备工作,其中包括熟悉及掌握各项测试。因卖方设备原因致使初验测试不合格,应由卖方负责及时解决产生的问题,直至合格。.试运转验收测试."#"#试运转验收是对质量稳定性观察的重要阶段。试运转时间不少于!个月,其起始时间为初验合格、接入电路和一定的智能网业务联网运行。."#"&试运转期间应接入设备容量&$*以上的智能网业务联网运行。."#"!试运转验收测试的主要指标和性能应达到规定要求,方可进行工程终—+),— 验,否则应追加试运转期,直到指标合格为止。!"#"!试运转期间,硬盘和光驱不得损坏,元原器件等损坏,需要检修印制板的次数:暂按第#$%个月,应不大于&"&&!次’每个系统?月;第%个月以后应不大于&"&&%次’每个系统?月。!"#"(在试运转阶段不得由于设备原因引起人工再装入或最高级人工再启动。!"#")试运转期间,观察计费准确率,不准确率指标应小于十万分之一。(竣工验收测试("#"#竣工验收前,试运转时间不少于%个月,试运转起始时间为初验合格。("#"*试运转期间主要指标和性能应达到规定要求,方可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否则应追加试运转期,直到指标合格为止。("#"%竣工验收应对试运转期相关指标进行抽测。("#"!竣工资料应规范、齐全、符合归档要求,应包括以下内容:竣工技术资料是设备维护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和依据。竣工技术资料应规范、齐全、符合归档要求。在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必须负责提出竣工资料一式五份交建设单位。竣工技术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设备到货清单;*"验收手册;%"安装工程量总表;!"工程说明;("测试记录;)"随工检查记录和阶段验收报告;+"工程变更单;,"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已安装的设备明细表;#&"开工报告;##"停(复)工报告;#*"验收证书;#%"竣工图纸。竣工技术文件要保证质量,外观整洁,内容齐全,数据准确。("#"(工程竣工后,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进行综合考核。衡量施工质量标准的等级如下:#"优良:主要工程项目全部达到施工质量标准,其余项目较施工质量标准虽稍有偏差,但不会影响工程的运行,设备的使用和寿命。*"合格:主要工程项目基本达到施工质量标准,有少量偏差,但经返修后消除,不造成主要指标降低标准,不会影响工程的运行,设备的使用和寿命。—-+)— 附录!工程验收工作流程图—#""— 附录!智能网功能及计费测试项目表[肖子玉]!"#"#触发功能测试:测试项目:触发功能测试测试分项目:用户发起智能网呼叫时,$$%的触发功能测试目的:检查用户在发起智能网呼叫时,$$%能够根据配置的&’%,正确触发智能网业务测试流程:(以())业务为例)#"用户#通过())业务呼叫某用户**"$$%检出&’%+,,并发送启动’%("$$%发送启动’%之后处在“等待指令”状态-"测试结束测试结果:#"$$%能够发送具有正确参数的此操作*"$$%能够转移到状态“等待指令”!"#"*计费功能及计费要求#"收到申请计费后的动作测试项目:计费功能及计费要求测试分项目:收到申请计费操作后的动作测试目的:检查用户在发起智能网呼叫后时长达到所允许最大时长时,$$%能够将呼叫释放并提前播放通知音测试流程:(以())业务为例)#"用户#通过())业务呼叫某用户**"用户应答*("通话持续时间达到余额允许的最大时长不挂机-"测试结束测试结果:."用户#听到通知音/"达到最大通话时长时,呼叫被切断—210— !"计费话单测试项目:计费功能及计费要求测试分项目:计费话单测试目的:检查##$产生的用户话单符合%%%标准要求测试流程:&"用户&发起智能网呼叫至用户!!"用户’发起智能网呼叫至用户(’"挂机("打印用户&、用户!的呼叫详细清单)"测试结束测试结果:与建设单位提供的样带格式相同*"&"’#+,功能测试&"-./,数字的收集测试项目:#+,功能测试测试分项目:-./,数字的收集测试目的:检查##$中的#+,功能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测试流程:(以’00业务为例)&"用户&发起智能网呼叫!"##$向#1$发送2-$(启动-$)’"##$收到#1$发来的1.+(连接到资源)和$31(提示并收集用户信息)操作("用户&输入数字)"检查##$返回的结果是否正确4"测试结束测试说明:也可以采用其他业务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该执行$31操作,并将用户输入的数字正确地返回给#1$—565— !"信号音的发生测试项目:#$%功能测试测试分项目:信号音的发生测试目的:检查##&中的#$%功能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测试流程:’"用户’发起智能网呼叫!"##&向#(&发送)*&(启动*&)+"##&收到#(&发来的(,$和包含信号音)*的&-(播送通知)操作."检查##&能否根据&-(播送通知)中的信号音)*播放规定的信号音/"测试结束测试说明:根据当前业务的需要选择待测信号音的种类,分别设定&-中的信号音)*,例如:设定忙音的信号音)*为’、提前告警音的信号音)*为!测试结果:##&应该能够按照规定产生并播送信号音,并且信号音满足规范要求+"播放全部录音通知测试项目:#$%功能测试测试分项目:播放全部录音通知测试目的:检查##&中的#$%功能是否全部满足要求测试流程:’"用户拨叫相应号码及相应的数字信息;!"测试结束测试说明:对于各种语言种类(中文、英语和本地话)的全部录音通知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该能够正确播放全部中文、英语和本地话的录音通知—210— !"播放录音通知和语音合成测试项目:#$%功能测试测试分项目:播放录音通知和语音合成测试目的:检查##&中的#$%功能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测试流程:’"用户’发起智能网呼叫("##&向#)&发送*+&(启动+&),"##&收到#)&发来的)-$和&.(播送通知)操作!"检查##&能否根据&.(播送通知)中的录音通知*+播放规定的固定或可变录音通知/"测试结束测试说明:’"分别定义&.中的0122341*+中的语言位为中文、英语和本地话("对于固定录音通知,&.(播送通知)中要发送的信息为由/个录音通知组成的录音通知组,"对于可变的录音通知,&.(播送通知)中的可变部分为整数5数字5日期5时间5价格测试结果:’"##&应该能够播放中文、英语和本地话的录音通知("##&应该能够执行一个&.操作中由/个通知组成的录音通知组,"##&应该能够执行一个&.操作中由/个可变部分组成的录音通知/"#0&对##&动态加载专用资源数据测试项目:#0&对#$%的业务管理功能测试分项目:专用资源数据管理功能测试目的:授权的管理员可以对##&中的专用资源数据进行修改和加载测试流程:’"#0&运行正常,#0&和##&节点的连接正常;("操作员有加载专用资源数据权限且已经成功登录#0.&;,"在#0.&上用图形用户界面(或人机命令)进行专用资源数据加载;!"确认操作成功。’"测试结果:("#0.&提示:将666成功加载到##&;,"通过业务拨打确认操作成功。—87’— !"#"$告警功能测试测试项目:操作维护功能测试测试分项目:告警功能测试测试目的:检查%%&的告警是否满足要求测试流程:#"使%%&的专用资源设备出现故障,检查系统是否告警’"将%%&与%(&之间的通信链路断开,检查系统是否告警)"检查告警是否分类,是否具有可闻和可视信号测试结果:#"专用资源设备故障或通信链路故障时,%%&应能告警’"告警应分类,并具有可闻、可视信号!"#"*大话务量测试测试项目:大话务量测试测试目的:检查%%&在大话务量情况下的工作能力及信令链路的负荷测试配置描述:预置条件:按照%%&的处理能力,设定模拟呼叫器每秒发送呼叫的个数及每个呼叫的持续时间测试流程:#"设置智能网呼叫为标准呼叫’"在%%&登记话务统计和计费统计)"用模拟呼叫器向%%&发送智能网呼叫$"观察呼叫成功次数及计费准确率*"计算信令链路的负荷—,+’— 测试项目:大话务量测试测试结果:!"计费不准确率应不大于十万分之一#"呼叫故障率率应不大于万分之四$"信令链路正常负荷应不小于%"&’,最大负荷不小于%"(’)"!"*++,中的+-.容量和时延测试项目:+-.容量和时延概率测试测试目的:检查++,中的+-.容量和时延概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测试配置描述:预置条件:根据++,的配置,设定模拟呼叫器每秒发送智能网呼叫的数量及发送呼叫的时间间隔"测试流程:!"用模拟呼叫器向++,发起智能网呼叫#"统计用户从拨号完毕到听到录音通知的时间测试结果:!"++,同时可提供的话音通路最少应为$#%个#"时延概率应满足规范要求,即!/01被请求的消息在%"0秒内提供!//"/1被请求的消息在#"%秒内提供!//"//1被请求的消息在0"%秒内提供—/($— 附录!本规定用词说明!"#"#在本规定条文中,有关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三级写法:#"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是首先应这样做的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采用“可”。!"#"$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它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考⋯⋯”。—(’&— !"、集群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总则!,(,!集群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是集群通信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验收、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适用于集群通信新建和改建工程。!,(,+本规范适用于-((./0集群通信工程的施工验收。!’(./0,1’(./0频段小容量集群通信系统的验收可参照执行。!,(,)凡本规范未列入的安装规格应按照设计规定办理。!,(,1本规范未包括的特殊项目和指标要求,可依据该项目技术规范书的要求执行。!,(,’集群设备的安装及所采用的器材规格程式均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2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部颁有关质量检查的规定,加强质量检查工作。建设单位驻工地代表应加强工地的技术监督工作,并接受施工监理工程师的指导。!,(,"竣工验收工作应执行部颁《邮电基本建设工程验收办法》的规定,验收项目内容和方法应按本规范办理。!,(,-施工单位所制定的操作规程应贯彻本规范的要求,不得与本规范相抵触。+设备安装前的检查+,!机房及环境+,!,!在设备安装开工前,必须对机房的建筑和环境条件及有关问题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开工:!与机房有关的土建竣工,机房装修完毕,地面、墙面充分干燥,房间门锁齐全。室内湿度在1(34-(35/范围内;+预留孔洞、预埋体和地槽的数量、尺寸、位置符合安装工艺设计要求。—6-’— !"#"!铺设活动地板的机房,地板板块铺设坚固,地板支柱接地良好,防静电措施符合说明书要求。!"#"$供集群用的电话线路安装到位。!"#"%防雷接地装置已完工,接地引入线和预留接地端子应有标志。!"#"&电源引至机房内,动力电与照明电分别引线,同时具有过载自动跳闸保护装置。!"#"’铁塔基础符合安装铁塔的要求。!"#"(安装天线的构件及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天线四周除塔身外应无阻挡物。天线与塔身应按设计要求保持一定距离。!"#")机房的辅助设备应安装完毕。!"!器材!"!"#施工前对运到工地的设备及材料数量进行清点和外观检查,如发现设备包装损坏或外观有问题,应对损坏程度做详细检查,并做好记录,确有问题时应与相关单位联系解决。!"!"!按设计要求核对同轴电缆的数量,并检查有无外观变形或损伤。!"!"$对多路发射耦合器应进行有无变形与碰撞的外观检查。!"$安全!"$"#施工现场必须配备有效的消防器材,机房内外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机房内宜安装烟雾及温度报警系统。!"$"$楼板预留孔洞应配有安全盖板。$天线铁塔的检验$"#一般规定$"#"#铁塔防雷标志、漆色标志、航标灯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天线铁塔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线式铁塔$"!"#铁塔的拉线地锚应符合下列规定:#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得超过&*+;!地锚出土点左右偏差不得超过&*+,拉距偏差不得超过#,*+;$埋设式地锚回土分层夯实,地锚柄自然顺直。$"!"!基础支座钢板应按设计标高安装,调整好水平,并应在钢板下灌注水泥。$"!"$球绞支座上下两个接触面在安装前应涂黄油。—-)’— !"#"$构件连接法兰盘的接触面不得有油漆,保持良好的电气接触。!"#"%连接螺栓应全部拧紧。调节拉线使铁塔满足设计规定的垂直度。!"!自立式铁塔!"!"&铁塔在安装前应进行试装。孔位偏差!#’’。!"!"#塔靴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铁塔全部安装完毕后,应按设计规定的标准检验一次垂直度。所有连接螺栓应拧紧,做好防松措施。$天线及天馈线的检验$"&天线$"&"&天线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天线的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紧固螺母应上紧上齐,螺栓、螺母应涂黄油,天线与铁架间的加固(型卡子或夹板螺栓应上双母。$"&"!天线应按规定接地,且必须在避雷器的保护范围内。$"&"$天线阵的原配馈线不得修剪。$"&"%所有管状辐射振子必须完全插入支撑杆中。$"&")所有垂直管子底部必须有泄漏小孔。$"&"*同一平面安装的收发两副天线水平距离应大于&+倍的波长。同一垂直面安装的两副天线水平距离应大于$倍的波长。$"#天、馈线系统$"#"&同轴电缆上塔前应预先检查同轴电缆是否有短路或芯线断开的故障。$"#"#同轴电缆头与同轴电缆芯线的焊接应光滑无虚焊,不松动。$"#"!同轴电缆转弯的曲率半径应符合相应型号同轴电缆产品技术指标的要求。$"#"$同轴电缆的走向及安装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同轴电缆出入机房时,洞口处必须按设计要求加固和采取防水措施。$"#")同轴电缆引入机房前,必须按设计要求在上下两端将外皮接地。安装接地卡时不得使电缆变形。$"#"*同轴电缆头与天线,同轴电缆头与同轴电缆、同轴避雷器与同轴电缆的连接应牢固,接触良好,外护套与电缆头应做防水处理。同轴电缆安装完毕,应检查同轴电缆是否有短路或芯线断开的故障。$"#",室外电缆接头、跳线接头与天线、同轴避雷器、塔顶放大器之间连接后应做防水处理。—-,*— !"#同轴避雷器!"#"$避雷器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同轴避雷器应安装在同轴电缆进机房入口处,避雷器外壳接地点应就近在机房外测与接地系统连接。!"#"%各接地点应做防腐处理。!"!合路器与分路器!"!"$合路器与分路器的安装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不得修剪合路器原配电缆长度。!"!"#遇到系统改造时,两个分路器之间的连接电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分路器空余端要求接上相应的终端负载。&机架与电缆走道的检验&"$机架&"$"$机架的安装排列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机架位置如有变更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机架安装完毕,整列机面应在一个平面上,机架垂直偏差度不得’#((。&"$"#机架加固方式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各种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电缆走道&"%"$电缆走道及槽道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水平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得’%((,垂直槽道垂直度偏差不得’#((。&"%"#电缆走道穿过楼板或墙洞的地方,应加装保护框。&"%"!电缆应有序地绑扎在走道上。*信号线及电源线的检验*"$信号线的布放*"$"$布放的信号线应平直,无扭曲打结,转弯处应自然圆滑,符合设计要求。*"$"%屏蔽线外层应与接地体连接可靠。*"$"#芯线应无损伤,焊点光滑、均匀,无漏焊、虚焊、错焊。*"$"!系统控制器到信道机的电缆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信号线与高频馈线应分开布放。—,++— !"#汇流条!"#"$汇流条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汇流条平直、端正、无明显锤痕;#转弯直接头用鸭脖弯搭接,接头处磨平,搭接长度为宽度的$"%倍,鸭脖弯为汇流条厚度的#"%倍。!"#"#汇流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安装路由及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支流与槽道边相垂直,安装端正牢固;%汇流条在支铁上的位置,“负”在上,“正”在下,排列整齐、平行,水平误差每米不得&%’’。!"#"%汇流条的端头应超出机架,伸出支铁$((’’,正、负端应对齐。!"%电源线!"%"$电源线应与信号线、射频电缆分开排列在槽道两侧,路由符合设计要求。!"%"#电源线转弯时的弯度应均匀圆滑一致,曲率半径应不小于电源线外径的$(倍。#以下的单股电力电缆,应打接头圈连接。!"%"%截面在$(’’!"%")电源线应采用整段线料,中间不得接头。电源线的捆扎应排列整齐、美观、不交叉,扎线分布均匀、松紧适当,不得损坏电力线外皮。!"%"*电源线布放在槽道内时可不捆扎,但不得交叉或溢出槽道。在进出槽道部位应捆扎固定。!"%"!电源线布妥以后,其芯线间和芯线与地的绝缘电阻不得+$,!。!")信号线避雷器及电源避雷器!")"$信号线避雷器及电源避雷器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避雷器接地线应就近与地线连接。-设备通电检查-"("$机房内的温度、电源电压应符合下列要求:$温度:$(./*(.#相对湿度:)(0/1(023;%交流电源:##(4$(05(*(36)直流电源:$%"!4$(05-"("#加上电源,用万用表检查电压高低,应符合上述要求。-"("%逐一开启每个机箱的电源开关,如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刻关机,进行检查。—717— !"#"$如有保险丝烧坏或发现元件冒烟,应更换同型号的元件,不得过大或过小,若连续两次烧坏保险,应检查出故障后方可开机。%天馈线系统的检验%"&天线方位的调整与接收场强%"&"&天线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及产品技术条件指标。%"&"’定向天线的方位及俯仰角应符合设计要求。%"&"(天线在同塔架设时应满足水平与垂直隔离度的要求。%"&"$接收场强实测值应符合覆盖区设计指标要求。%"’天馈线系统驻波比和衰减%"’"&天馈线驻波比在工作频段内!&")。%"’"’单条馈线驻波比在工作频段内!&"&)。%"’"(衰减值按馈线长度和部件计算的总衰减应符合技术指标要求,馈线电缆衰减值可参考附录*。%"’"$%##+,-集群系统中严禁使用.,/连接器和.,/电缆。%"(天线共用器%"("&发射合路器:&隔离度:"0#12(信道间隔)##3,-);’反向传输损耗:")#12;(驻波比:!&")。%"("’接受分路器(带放大器)&总增益应符合工程实际需要;’端口之间隔离度:"()12;(驻波比:!&");$噪声系数:(")124$")12。%"("(双工器5)双工器的额定功率应承受发射机输出功率的要求;6)双工器的插入损耗:7#")12;8)频率间隔应满足产品说明书提供的最小频率间隔;1)收发隔离度应符合92:;<$&#=&<%%《移动通信天线通用技术规范》的要求。—<<#— !单机验收!"#基站发射机!"#"#基站发射机射频输出功率应符合设计规定的要求。()(($*+,-**+)。!"#"$发射频率容差:%$&#’!"#".调制最大频偏:%*/01。!"#"2发射带宽:#)/01。!"#"*杂散发射:!$"*!3(发射功率$*3);!(4’56(发射功率"$*3)。!"#")发信互调:!(4’56。!"#"4邻道辐射:!(4’56。!"#"7调制交流声和噪声:!(2*56。!"#"!谐波失真:!48。!"#"#’音频响应:#56,.56()569倍频程预加重,相对#’$’01的幅度变化范围)。!"$基站接收机!"$"#基站接收机接收灵敏度:!’".*!:(#$56信纳比),双工灵敏度恶化:!.56。()(($*+,-**+)。!"$"$频率容差:%$&#’!"$".邻道选择性:"4’56。!"$"2寄生杂散抑制:"4’56。!"$"*抗互调干扰响应:"4’56。!"$")抗阻塞抑制:"!’56(在标称频率两旁#;01,#’;0<,(#;01,(#’;01范围内)。!"$"4接受机传导杂散辐射:!$!3。!"$"7谐波失真:!48(.’’01,.’’’01)。!"$"!音频响应:#56,(.56()569倍频程去加重,相对#’$’01的幅度变化范围,在.’’01,.2’’01范围内)。!".网络管理终端!"."#网络管理终端的功能应满足产品说明书中所规定的技术性能。!"."$网络管理终端到信道机控制电缆的衰减应满足设备指标的要求。!"2系统控制器!"2"#根据人机命令手册,对人机命令进行测试,应满足信令的产生、编码、解码、检测和各种控制及系统功能。—!!#— ()。!"#"$数字信令时钟频率容差:%&%’!"*无线调度台发射机!"*"%无线调度台发射机射频输出功率等级:%’+,$*+(车载台、固定台、无线调度台);%+,$+,,+(手持机)。()(($*./0**.)。!"*"$发射频率容差:-,&%’!"*",调制交流声和噪声:!(#’12。!"*"#杂散发射:!$"*!+(手持机);!(3’12(车载台、无线调度台、固定台)。!"*"*邻频辐射:!$"*!+(手持机);!()*12(车载台、无线调度台、固定台)。!"*")谐波失真:!34(,’’56/,’’’56范围内);!"*"3音频响应:%12/(,12()127倍频程预加重)。!"*"8发射机启动时间:$’9:。!")无线调度台接收机!")"%调度台接收机灵敏度:!’",*!;(%$12信纳比)。()(($*./0**.)。!")"$频率容差:-,&%’!")",邻道选择性:"3’12(车载台、无线调度台、固定台);")’12(手持机)。!")"#寄生杂散抑制:"3’12(车载台、无线调度台、固定台);")’12(手持机)。!")"*抗互调干扰响应:"3’12(车载台、无线调度台、固定台);")’12(手持机)。!")")抗阻塞抑制:"!’12(在标称频率两旁%<56/%’<56,(%<56/(%’<56范围内)。!")"3谐波失真:!34(,’’/,’’’56范围内)。!")"8音频响应:%12/(,12()127倍频程预加重)。%’通道验收%’"%话路通道%’"%"%无线用户与调度台通话时,调度网的音频带内信噪比"$’12。%’"%"$移动用户与市话用户通话时,移动用户到控制中心音频输出端的带内信噪比"$!12。%’"%",移动用户与控制中心音频输出端之间的传输损耗!#"*12。%’"%"#市话网无线用户终端与本地网端局之间传输损耗!312。—!!$— !"#!#$发射机到接收机的音频端口间隔离度必须%&"’(。!"#!#)音频响应*"#+’(,-"#$’((相对于!"+"./的幅度变化范围,在&""./,&0""./范围内)。!"#+覆盖区边缘的无线可通率与同频道干扰保护比!"#+#!对于市区、近郊区以及高密度用户区,无线可通率应不低于1"2;对于农村、山区以及低密度用户区,无线可通率应不得3$"2。!"#+#+调度网内同频干扰保护比!4’(。!"#&控制信道!"#&#!系统控制器与基站连接的测试:!送往发射机的信令和音频信号的电平应满足产品标准的规定。+各有线输出端口的串音损耗应%$"’(。!!接地电阻及避雷器验收!!#"#!当基站设在高大建筑物内,共用建筑物内基础接地系统时,接地电阻值可以不单独规定,仅需符合建筑物自身的接地电阻值。!!#"#+单设通信基站时,接地电阻宜"!"!。!!#"#&各类避雷器参数应符合56$"14*+""$《通信局(站)防雷接地规范》的规定。!+验收!+#!验收技术文件!+#!#!在集群电话安装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技术文件,其中一份在竣工验收会签后还给施工单位。!+#!#+竣工技术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安装工程量总表;+工程说明;&测试记录;0竣工图纸;$随工检查记录和阶段验收报告;)工程变更单;7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4已安装的设备明细表;1开工报告;—11&— !"停(复)工报告;!!验收证书;!#其他。!#$!$%竣工技术文件要保证质量,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规格形式一致。!#$#验收内容!#$#$!工程验收的内容按表!#$#$!所列项目进行:表!#$#$!验收内容序号验收项目验收内容(!)安装位置;!天线(#)加固方式及牢固程度;(%)天线的防雷接地。(!)馈线的走向路由;(#)加固方式;#馈线(%)馈线弯曲率;(&)同轴电缆与天线及机架的连接;(’)避雷器与接地。(!)安装位置;(#)机面排列及水平垂直程度;机架与电缆(%)加固方式,各种螺丝必须拧紧;%走道(&)标志完整齐全,油漆不得脱落;(’)电缆走道安装位置正确;(()过墙孔、楼板孔及槽道安装工艺符合要求(!)路由走向;(#)转弯半径及布线;(%)电缆端头处理及焊接质量;(&)汇流条路由、安装工艺、漆色;信号线及(’)电力线路由、位置、导线及熔丝的规格;&电源线(()直流电源线的接头;())直流馈电线的绝缘电阻;(*)电源系统的接地;(+)信号线与电源避雷器的安装工艺;(!")避雷器的接地。机架通电(!)电源电压;’测试(#)各类连线—++&— 序号验收项目验收内容(")天馈线安装工艺;(#)天馈线防雷接地;($)接受场强测试;!天馈线系统(%)天馈线驻波比测试;(&)馈线衰减测试;(!)发射合路器;(’)接受分路器。(")发射机输出功率测试;(#)发射频率容差测试;($)调制频偏测试;(%)发射带宽测试;(&)杂散发射测试;’发射机(!)发信互调测试;(’)邻频辐射测试;(()调制交流声和噪声测试;())谐波失真测试;("*)音频响应测试。(")接收机灵敏度测试;(#)频率容差测试;($)邻频道选择测试;(%)寄生杂散抑制测试;(接收机(&)互调干扰测试;(!)阻塞抑制测试;(’)传导杂散辐射测试;(()谐波失真测试;())音频响应测试。对人机命令进行测试,控制系统应完成信令的产生、编码、检测和各种功能)控制系统的运行(")调度网内音频信噪比测试;(#)移动用户到控制中心输出端带内信噪比测试;($)移动用户与控制中心音频输出端之间传输损耗测试;"*通道特征(%)终端至本地端局之间传输损耗测试;(&)可通率;(!)同频保护比测试;(’)控制信道功能测试;接地电阻(")接地电阻测试;""与避雷器(#)避雷器测试;—))&— 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对执行本规范条文用词的严格程度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该⋯⋯执行或符合⋯⋯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要求或规定”。—((’— 附录!"##$%&大中容量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指标!’(发射机!’(’(射频输出功率:)*+,,*+或(*#+;!’(’-输出阻抗:*#!;!’(’)工作方式:连续;12(1)#3452#3);!’(’.频率稳定度:/-0(#!’(’*频偏:/*6%&(在(###%&处);!’(’2音频灵敏度:1-#7!84((7!8;!’(’,调频交流声和噪声:1*#7!。!’(’"音频失真:9-:(在(###%&处)!’(’;音频效应:/)7!(27!<倍频预加重)。!’-发射机!’-’(接收机灵敏度:#’)*"=((-7!信纳比);!’-’-射频输入阻抗:*#!;12(1)#3452#3);!’-’)频率稳定度:/-0(#!’-’.交调(>?@):1"*7!;!’-’*寄生抑制:1(##7!;!’-’2选择性(>@?信纳比):1;#7!;!’-’,调制接收(>?@):/"6%&;!’-’"音频失真:):(在(###%&处)。!’)系统控制器!’)’(工作温度:1)#3452#3;!’)’-与信道机连接电缆的最大允许长度:)#8;!’)’)与外围设备系统管理终端接口:AB-)-。!’.音频!’.’(集群信道发射机输入<$!C输出设置点:1(#/-7!8(2##!/(#:);!’.’-集群信道发射机输出<$!C输入设置点:1(#/-7!8(2##!/(#:);!’.’)交换接口到端口隔离:D*#7!()##%&4)###%&);!’.’.发射机到接收机隔离(.线):D)#7!()##%&4)###%&);!’.’*电平变化(发射线路):D)#7!()##%&4)###%&);!’.’2信噪比(发射电路):D)#7!(参考点:发射端1(#7!8(###%&单音);!’.’,交流声和信噪比(发射线路):D)*7!(参考点:发射端1(#7!8(###%&单音);—;;,— !"#"$音频响应:%&’!(&(()*+&((()*)。!",调度台发射机!","-射频功率输出:-(.,/(.(双工);!","/输出阻抗:,(!;12(1&(3+42(3);!","&频率稳定度:%/",0-(!","#调频交流声或噪声(567):#(’!!",",音频失真:,8(-((()*597);!","2音频响应:4-’!+1&’!(倍频程预加重)。!"2调度台接收机!"2"-接受机灵敏度:("&":(597;9<76);!"2"/输入阻抗:,(!;!"2"&交调(597;9<76):12$’!;!"2"#杂波及镜像抑制:1=(’!;!"2",互调抑制(597;9<76):12$’!;12(1&(3+42(3);!"2"2音频灵敏度:%/",0-(!"2"=音频失真:>,8(满功率输出)。!"=天线!"="-增益:-(’!(全向天线);!"="/极化:垂直极化;!"="&驻波比:!-",;!"="#最大输入功率:,((.。!"$分路器!"$"-频段:$(2?)*+-(((?)*;!"$"/带宽:-,?)*;!"$"&噪声系数:,"=’!;!"$"#三阶互调点:&#’!;!"$",放大器增益:-#’!(塔顶放大器),-@",’!(基地站分路器)。!"@合路器!"@"-频段:$,(?)*+$2@?)*;!"@"/插入损耗:#"$’!(信道间隔/,(A)*),&"=’!(信道间隔,((A)*);!"@"&隔离度:=$’!(信道间隔/,(A)*),$=’!(信道间隔,((A)*);!"@"#最大功率输入:-/,.B每信道;!"@",最大输入驻波比:!-"&。!"-(馈线电缆(=B$英寸)!"-("-衰减:-"/’!B&(C($,(?)*);—@@$— !"#$"%平均功率定额:#"&’(()*$+,-);!"#$".介质:低密度泡沫。!"##天馈保护器!"##"#频段:)$/+,-0)1$+,-;!"##"%最大功率:2$$(;!"##".最大浪涌电流:#$$$$3;!"##"&典型损耗:$"#4!;!"##"*能量耐量:#$56;!"##"/典型驻波比:!#"%。—111— 附录!"##$%&中小容量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指标!’(发射机!’(’(射频输出功率:)##*+;!’(’,音频失真:-.;!’(’-音频信噪比:/)012;!’(’)杂散波和谐波抑制:/3#12;/3。!’(’0频率稳定度:4(’05(#!’,基站功放6789##!’,’(功率:,0+,9#+,(0#+;!’,’,工作温度:/,#:;<0#:;!’,’-输入功率:)##*+;!’,’)输入阻抗:0#!;!’,’0输出阻抗:0#!:!’,’3杂散辐射:/"#12。!’-接收机!’-’(接受灵敏度:#’-0"=;!’-’,选择性:>#12;!’-’-互调抑制:>#12;!’-’)杂散抑制:>#12;!’-’0镜像抑制:"#12:!’-’3调制标准带宽:4>?%&;!’-’>音频输出:,’0+;/3。!’-’"频率稳定度:4(’05(#!’)电源!’)’(输出功率;(-’3=@!0#6峰值;!’)’,交流输入:(>#=;,0#=6!。!’0发射合路器!’0’(类型:0路、(#路、,#路;!’0’,带宽:0#$%&;!’0’-隔离度:)#12;!’0’)最大每信道插入损耗:(’>12(#’0$%&信道间隔),-’,12(#’,0$%&信道间隔);—(###— !"#"#每信道最大输入功率:$#%&;!"#"’从天线端最大可允许反射功率:$#%&:!"#"(最小信道间隔:)#%*+,;!"#"-工作温度:./%012’%0;!"#"3最大驻波比:$")#。!"’接收机耦合器!"’"$类型:-路、$)路、)4路;!"’")带宽:$#5+,;!"’"/噪声系数:4"#67;!"’"4三阶截止点:2/467;!"’"#系统增益:$%67;!"’"’电源:#%+,))%89!。!"(天线!"("$增益:$%67;!"(")带宽:/#5+,;!"("/最大输出功率:#%%&;!"("4雷电防护:直接接地;!"("#极化方式:垂直极化。!"-馈线电缆((:-英寸)!"-"$阻抗:#%!;!"-")最小弯曲半径:)4#;;;!"-"/损耗:/"367($%%%5+,):$%%;;!"-"4平均功率:$"3*&;!"-"#驻波比:$"$/;!"-"’介质:空气绝缘。!"3调度台发射机!"3"$射频输出功率:$)&;!"3")调制方式:$’<=>;!"3"/调制失真:/?;!"3"4调频交流声和噪声:4%67;!"3"#谐波和杂波辐射:’%67;.’。!"3"’频率稳定度:@)"#A$%!"$%调度台接收机!"$%"$接收机灵敏度:$)67信纳比:%"/#"8,—$%%$— !"#$信纳比:"%&"!’;(%)"%!邻频选择性:*&#$;(%)"%+互调抑制:*&#$;(%)"%,杂波抑制:*&#$;/*;(%)"%&频率稳定度:-!%&.)"(%)"%*调制带宽:-0123;(%)"%0镜像抑制:一中频:0"#$,二中频:*"#$。(%))塔顶放大器(%))%)增益:),#$4!*#$;(%))%!工作温度:/,"5460"5;(%))%+用途:为了平衡上下行信号,对要求单区通信距离远的台站,应加塔顶放大器。—)""!— 附录!馈线电缆衰减技术指标国产馈线电缆衰减值见表!"#,!"$。表!"#馈线衰减值衰减值测试频率衰减值测试频率衰减值测试频率电缆型号(%&’()()*+)(%&’()()*+)(%&’()()*+),-./01/2/#1"#30$111"$#3111"4511,-./01/6/#1"#$$111"#23111"$3511,!./01/2/41"175$111"#3111"#3511,!./01/6/41"10#$111"1203111"#$511表!"$馈线衰减值衰减值测试频率衰减值测试频率衰减值测试频率电缆型号(%&’()()*+)(%&’()()*+)(%&’()()*+)#’$英寸泡沫4"11#233"773112"0$6712’5英寸泡沫#"74#23$"023113"$1671#/#’3英寸泡沫#"$2#23#"613114"#1671#/0’$英寸泡沫1"665#23#"05311$"746712’5英寸空气#"#3553"12671#/0’5英寸空气1"74755$"$0671$/#’3英寸空气1"0#655#"56671#’3英寸超柔软2"6##23#$"#311#6"4671#’$英寸超柔软3"05#232"#0311##"0671—#114— 集群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送审稿)(!"#$%&’%()&&%)条文说明*总则*+&+)现有的国标、部标技术要求及体制规定仅适合于,&&-./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但从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的概念和业务种类划分来讲,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是由若干用户群(部门或单位)动态地共用一组无线频道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国内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存在着0%&-./,*%&-./的组网形式或将*%&-./,0%&-./,,&&-./各种频段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联成一个网络方式。另外国内外厂家集群设备也有频段的产品,为此本“规范”对于使用范围予以放宽。*+&+1强调了竣工验收工作应执行《邮电基本建设工程验收办法》的规定及内容。)设备安装前的检查该章主要规定了在安装施工前对机房环境、器材检验和安全的要求,并针对施工中易忽略的隐患,将施工现场防火及防雷接地问题专项列出。’天线铁塔的检验有关铁塔的架设,参照了!"2(’’(,0《微波接力通信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并考虑了集群通信天线系统的特殊性,制定了能满足安装集群移动通信天线用的铁塔施工要求。0天线及天馈线的检验0+*+0不能从一副天线或天线阵上的馈线上修剪任何电缆(即使看起来它是多余的),因为从传输角度出发,这段电缆可能是一个严格的长度。—*&&0— !"#"$主要是为防止刮风震动而带来的金属疲劳。!"!"%该条说明见!"#"!条。$机架与电缆走道的检验该章主要对机架的开箱,机架及电缆走道的安装提出了施工要求。&信号线及电源线的检验&"%"#%汇流条的搭接长度,主要是接触牢固可靠,而鸭脖弯的厚度,主要是金属连接强度问题。&"’"#电源线与信号线、射频电缆分开排列在走道的两侧,一是避免干扰,二是防止混线短路时造成信号线及射频电缆带电损坏设备。&"’"%该条主要是防止电源线弯曲时,扭伤绝缘介质,造成绝缘度下降或短路。&"!"%主要是避免避雷器接地线过长的情况。(天馈线系统的检验("#"!主要考虑不同频率、不同位置的天线,在同塔架设时存在的相互干扰问题。("%"’由于国产馈线的衰减系数太大,一般工程上常用进口的同轴电缆。如果国产馈线的电缆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应首选国产电缆。("’"%!噪声系数当然越小越好,一般应在’"$)*+!"()*之间选择。—#,,$— !"、数字移动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总则!.)/!本规范是数字移动通信(#$%&)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交工验收的技术依据,适用于大、中、小容量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数字移动通信设备安装工程建设。!/)/-本规范主要依据《0))%12#$%&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和《0))%12#$%&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验收技术规范》等技术文件编写的。!/)/3本规范未列入的安装规格标准应按工程设计要求办理。本规范未包括的设备搬迁、扩容改造等特殊项目及指标要求,应由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协商,作出补充规定,供某一个工程临时使用,并报主管部门备查。!/)/4数字移动交换子系统和基站子系统的设备安装要求及所采用器材的规范程式均应符合工程设计和本规范的相关规定。本规范未包括的设备器材应符合通信网进网技术要求。!/)/(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加强施工质量检查工作,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建设单位应通信工程监理(或建设单位的随工代表)依据本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施工技术监督工作,并组织随工检验和签证。!/)/*施工单位制定的设备安装工艺操作规程应贯彻执行本规范的要求,其技术规定不得与本规范的规定相抵触,出现矛盾时,应以本规范为准。!/)/+工程竣工验收应执行《邮电通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规定,其验收项目的内容应按工程设计和本规范的规定办理。—!))*— !缩略语!"#"$%&’———%()*+,)-./)-0,’+,)+1鉴权中心!"#"!23———2/4+3)/)-0,基站23’———2/4+3)/)-0,’0,)1055+1基站控制器!"#"6789———7:(-;<+,)8=+,)->-./)-0,9+?-4)+1设备识别寄存器!"#"@AB9———A0<+B0./)-0,9+?-4)+1归属位置寄存器!"#"C8D38———8,)+1,/)-0,/5D0E-5+3(E4.1-E+18=+,)-)F国际移动用户识别8G&———8,)+1,/)-0,/5G+5+.0<<(,-./)-0,&,-0,国际电信联盟!"#"HD3———D0E-5+3)/)-0,移动台D3’———D0E-5+4+1I-.+3J-).*-,?’+,)+1移动业务交换中心!"#"KLD’———L;+1/)-0,4MD/-,)+,/,.+’+,)+1操作维护中心!"#"NOBDP———O(E5-.B/,=D0E-5+P+)J01Q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O3GP———O(E5-.3J-).*+=G+5+;*0,+P+)J01Q公用交换电话网!"#"RG%’3———G0)/5%..+44’+55(5/13F4)+<全接入蜂窝系统GSD%———G-<+S-I-4-0,D(5)-;5+%..+44时分多址连接!"#"$#TB9———T-4-)01B0./)-0,9+?-4)+1拜访位置寄存器6工程验收前检查6"$验收环境要求6"$"$机房建筑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有关建筑工程已完工并验收合格,机房墙壁及地面已充分干燥,门窗闭锁应安全可靠。6"$"!机房地面、墙壁、顶棚的预留孔洞,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尺寸等均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6"$"6机房有地槽时,地槽的走向路由、规格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地槽盖板坚固严密,地槽内不得渗水。6"$"@机房的通风、取暖、空调等设施已安装完毕,并能提供使用。室内工作温度(#U—V6CU)(W@#U—VCCU)、湿度($CXWWNCX)(CXWW$##X)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6"$"C机房建筑的防雷保护接地系统已经竣工并验收合格,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接地电阻要求为:平原基站接地电阻应小于6欧姆,山地、丘陵基站接地电阻应小于C欧姆。统一C欧姆6"$"H在铺设活动地板的机房内应检查地板板块铺设是否稳固平整,水平误差(每平方米)小于等于!<<,板块支柱接地良好,接地电阻和防静电设施应符合工—$##K— 程设计(或设备技术说明书)的要求。!"#"$机房建筑必须符合《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机房内及其附近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市电已引入机房,机房照明系统已能正常使用。!"#"*接地系统与设备保护地共地连接处应无锈蚀;防雷接地系统应单独连接。(机房内联合接地方式,防雷接地应与工作地线、保护地线连接在一点,并应通过浪涌抑制器接出机房;机房外接地排与地网连接)!")铁塔检验!")"#一般要求!")"#"#铁塔基础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铁塔高度,平台、加挂支柱的安装高度及位置等均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铁塔垂直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铁塔中心轴线倾斜度允许偏差小于等于#-。!")"#"+铁塔连接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与铁塔基础连接的构件螺栓必须上双螺母。)、连接螺栓应顺畅穿入,不得强行敲击。当孔位偏差小于等于!..时可打过冲后再穿入螺栓,螺栓穿向应一致。!、螺母拧紧后螺栓外露丝扣为!/’扣。+、螺母紧固应符合工程设计的力矩要求:(#)用力矩搬手检查力矩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值。())铁塔全部连接螺栓均应做防松处理。!")"#"’铁塔防腐层质量检验:#、油漆塔必须涂底漆(但构件连接法兰盘的接触面严禁涂漆),涂漆应均匀,无流痕、无气泡、不掉皮。)、镀层塔的镀层应均匀,不起泡、不翘皮、无返锈现象。!、用(")’01的小锤轻击铁塔构件时,防腐层不得脱落。+、塔靴紧固螺栓应按工程设计要求做防腐处理。!")"#"2避雷针安装位置及高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避雷针安装牢固、端正,允许垂直偏差小于等于’-(与避雷针高度比较)。!")"#"$防雷保护接地电阻阻值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接地电阻应小于’欧姆)。!")"#",铁塔航空标志灯的安装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或航空部门的相关规定。!")"#"*避雷针应该用+3+(..的扁铁连接到地网上并加固在铁塔上。!")"#"#(铁塔避雷针应能保护安装的天线。—#((,— !"#"$"$$铁塔、天线抱杆和走线架应有避雷接地装置。!"#"$"$#设备附近不能有高压电力线、强磁场、强电火花。!"#"#拉线塔!"#"#"$拉线塔的拉线地锚埋设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地锚埋设深度允许偏差%&’((。#、地锚出土点位置允许偏差%&’((。!、埋设地锚的回填土应夯实,土堆整齐,地锚柄自然顺直。!"#"#"#铁塔两层拉线之间的弯曲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拉线双螺旋调好后,螺杆端距螺旋内口尺寸要求:$、高度小于)’(的铁塔,应在$’*!’((之内。#、高度在)’(以上的铁塔,应在#’*+’((之内。!"#"#",拉线和地面的夹角为,&度或+’度。!"#"#"&铁塔垂直度为:$-$&’’。!"#"#"+两层拉线必须在一个垂直面上。!"#"!自立式铁塔!"#"!"$铁塔基础必须符合下列要求:$、基础位置和高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基础顶面平整,允许水平偏差%$"&((。!、地脚螺栓露出基础顶面长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螺栓应垂直,不变形。多边形铁路的各对应基础螺栓中心间距允许偏差%!((。!"#"!"#塔靴安装位置正确,各塔靴的中心间距允许偏差%!((,各塔靴的高度允许偏差%!((。塔靴调整好以后应在塔靴钢板下面填充水泥砂浆或用钢结构做永久性支撑。!"#"!"!铁塔垂直度为:$-$&’’。!"!电缆走道(或槽道)!"!"$电缆走道(或槽道)的位置、高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电缆走道的组装应符合下列要求:$、电缆走道扁钢平直,无明显扭曲和歪斜。#、组装好的电缆走道应平直,各横铁规格一致,两端紧贴走道扁钢和横铁卡子,横铁与走道扁钢相互垂直,横铁卡子螺钉紧固。!、横铁安装位置应满足电缆下线和做弯要求,横铁排列均匀。当横铁影响下电缆时,可作适当调整。!"!"!电缆走道应符合下列要求:$、整条电缆走道应平直,无明显起伏或歪斜现象。#、电缆走道与墙壁或机列应保持平行,每米允许水平偏差为#((。—$’’.— !、电缆走道吊挂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吊挂安装应垂直、整齐、牢固,吊挂构件与电缆走道漆色一致。"、电缆走道的地面支柱安装应垂直稳固,允许垂直偏差为#$%&。同一方向的立柱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立柱妨碍设备安装时,可适当移动位置。%、电缆走道的侧旁支撑、终端加固角钢的安装应牢固、端正、平直。’、沿墙水平电缆走道应与地面平行,沿墙垂直电缆走道应与地面垂直。(、电缆走道穿过楼板孔洞或墙洞处应有加装保护框,电缆放绑完毕应有盖板封住洞口,保护框和盖板均应刷漆,其颜色应与地板或墙壁一致。!$!$"槽道安装应平直、端正、牢固。列槽道应成一直线,两槽并接处允许水平偏差为)**。!$!$%所有支撑加固用的膨胀螺栓余留长度应一致(螺帽紧固后余留%**左右)。!$!$’机房内所有油漆铁件的漆色应一致,刷漆(或补漆)均匀,不留痕,不起泡。!$!$(电缆走道必须有可靠接地。!$"设备安装!$"$#设备安装的自检要求:#、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如有设备的安装位置不符合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的,必须有设计和建设单位的同意设计变更手续。)、设备机架应垂直,允许垂直偏差小于等于#$+&。!、同一列机架的设备面板应成一直线,相邻机架的缝隙应小于等于!**。"、设备机架的防震加固必须符合,-)++!—.)《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暂行规定》和工程设计要求。%、设备上的各种零件、部件及有关标志正确、清晰、齐全。’、设备(/0)采用交流供电时,电压范围:))+12))1,并且要求是独立电源,尽量不要与其他设备共用电源开关。(交流供电必须独立电源否?)(、设备(/0)采用3"41供电时,直流电压范围:3%(1—3"!1。4、普通微基站和射频远端站的功率达#(%5以上,超远覆盖微基站的功率大"(%5以上时,要求有足够的供电电流。!$"$$)$安装移动交换子系统设备要求:#、移动交换子系统设备的安装机房应有防静电措施,设备安装排放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有活动地板的机房内安装的设备,应有钢质底座,底座与楼板加固牢靠。设备装在底座上,加固平衡、可靠。!$%基站(/0)天馈线系统#、天线、天线共用器、馈线的安装及加固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安装应稳定、—#+#+— 牢固、可靠。!、天线方位角和俯仰角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方位角允许偏差"#$,俯角允许偏差"%$,基站的同小区天线的方位角、俯角应相同。&、天线的防雷保护接地系统应良好,接地电阻阻值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天线应处于避雷针下’#$角的保护范围内。’、天线共用器与收发信机和馈线的匹配应良好。#、馈线的规格、型号、路由走向、接地方式等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馈线进入机房前应有防水弯,防止雨水进入机房,馈线拐弯应圆滑均匀,弯曲半径大于等于馈线外径的!(倍(软馈线的弯曲半径大于等于%(倍馈线外径)(根据馈线的曲率半径确定最小值,)*+”同轴电缆和%*!”软馈线的曲率半径分别为!#(,,及%!(,,),防水弯最底处要求低于馈线窗下沿%(-,—!(-,。.、天馈线系统性能检验:(%)馈线衰耗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天馈线系统的电压驻波比小于等于%/#。)、射频天线和012天线应在避雷针保护区域内,避雷针保护区域为避雷针顶点下倾’#$范围内。+、全向天线收、发水平间距应不小于&米,在屋顶安装时全向天线与避雷器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小于!/#米。3、全向天线离塔体间距应不小于%/#米;定向天线离塔体间距应不小于%米。%(、馈线与天线连接处、与软跳线连接处应有防雷器;馈线在室外部分的外防护层应有不少于三点的外保护层接地连接,外保护层的接地位置在天馈线连接处、所有垂直拐水平处(反之亦然)、馈线引入机房在馈线洞外处。&/.线缆布放&/./%电缆、信号线、控制线的布放要求:%、线缆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线缆布放的一般要求:(%)在电缆走道上的信号线、控制线和电源线应分开布防,间距应为%#-,到!(-,。(!)所放线缆应顺直、整齐,应避免线缆交叉纠缠。下线按顺序。(&)线缆在电缆走道的第一根横铁上均应绑扎(或用尼龙锁紧扣卡固),绑扎线扣(或卡固点)松紧适度。(’)线缆拐弯应均匀、圆滑一致,其弯曲半径大于等于.(,,。(#)线缆两端应有明确的标志。&/./!电缆线的布放要求:%、基站子系统、移动交换子系统设备的直接馈电母线规格型号应符合工程设—%(%%— 计要求。!、采用电力电缆的电源馈电母线,必须是整条电缆线料,严禁中间接头。馈电母线外皮应完整,芯线对地(或金属隔离层)的绝缘电阻应符合线料出厂技术要求。当馈电母线采用铜、铝汇流条时,其铜、铝汇流条表现应光洁平整,无锈蚀、裂纹和气孔。"、电力电缆拐弯应圆滑均匀,铠装电力电缆弯曲半径应大于等于#!倍电缆外径。塑包电力电缆及其他软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等于$倍电缆外径。%、设备电源引入线的布放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利用设备自带的电源线。当设备电源引入线孔在机顶时,电源线可以沿机架顶上顺直成把布放。(!)直接馈电母线为铜、铝汇流条时,设备电源引入线应从铜、铝汇流条的背面引下,其连接螺栓应从设备面板方向穿向背面,连接紧固,正负引线和地线应顺直并扰,结扎线和均匀,电源引入线两端线鼻子的焊接(或压接)应牢固、端正、可靠,电气接触良好,电源引入线两端的颜色标志明确,宜与铜铝汇流条颜色一致。"&’线缆连接"&’&#一般要求#、线缆剖头不应伤及芯线,剖头长度一致,在剖头处套上合适的套管,其长度和颜色应一致。!、当线缆芯线采用绕接时,必须使用绕线枪,并符合下列要求:(#)绕接圈数与线径有关。当线径在(&%)(&*++时,绕接,)$圈。当线径在(&$)#&(++时,绕接$)%圈。(!)在一个端子上绕接两根芯线时,两根芯线不得同时并绕,应先绕一根,而后再绕另一根。(")绕接芯线应从端子根部开始,不接触端子的芯线部分不宜露铜。"、当线缆芯线采用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芯线在端子板上绕"-%圈,且与端子紧密贴合。(!)焊线不得出现活头、假焊、漏焊、错焊、混线等。(")焊点光滑均匀、露筋,端子板焊好以后应三面有锡。焊点不带尖、不瘤形,不得烫伤芯线绝缘层,露铜小于等于!++。%、线缆插接:插接位置正确,接触应紧密、牢靠,电气性能良好,插接端子应完好无损。"&’&!射频同轴电缆与电缆头的连接要求:#、电缆头的规格型号必须与射频同轴电缆相吻合。—#(#!— !、电缆头的组装要求:电缆头口面平整,无损伤、变形,各配件完整无损。电缆头与电缆的组合良好,内导体的焊接或插接应牢固可靠,电气性能良好。"、芯线为焊接式的电缆头的焊接质量应牢固端正,焊点光滑,无虚焊、无气泡,不损伤电缆绝缘层。焊剂宜用松香酒精溶液,严禁使用焊油。#、芯线为插接式的电缆头,组装前应将电缆芯线(或铜管)和电缆头芯子的接触面清洁干净,并涂防氧化剂后再进行组装。$、组装密封电缆头时应涂密封剂(如硅胶),但要适量,不宜过多,否则将影响反射衰减。%、组装好电缆头的电缆反射衰减(在工作频段内)应满足设备或工程设计要求。&、机架间软的射频同轴电缆必须顺电缆走道布放,进入设备后应紧贴机框内壁两侧,拐弯圆滑均匀,弯曲半径大于等于电缆外径%倍,并作适当绑扎。"’&’"电力电缆的连接:!及其以下的单芯电力线宜打接头圈连接,打圈绕向与螺帽紧固方向一()()**致。铜芯电力线接头圈应镀锡。!以上的电力线应用接线鼻子连接,接线鼻子的规格、材料应与导线相!)()**吻合。")接线鼻子的焊接(或压接)应牢固、端正。$、电力电缆布放后的绝缘检查:(()机房内每路直流馈电线(连同所接列内电源线,机架引入端腾空,相对湿度小于等于+),),正负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大于等于(-!。(!)交流电源线芯线间和芯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大于等于(-!。"’+接地线敷设(、机房接地线的布放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机房接地母线宜用紫铜带或铜编织带,每隔(*左右和电缆走道(或槽道)固定一处。"、当移动通信设备机房与微波设备机房共用时,则应与微波机房接地母线共用。!左右的多股铜芯线(或紫#、接地母线与设备机壳之间的保护地线宜用(%**铜带)连接。$、当接线端子与线料为不同材料时其接触面应涂防氧化剂。%、电源地线和保护地线与交流中性线应分开敷设,不能相碰,更不能合用。交流中性线应在电力室单独接地。"’.设备通电检查基站(/0)子系统设备安装机房的温度、湿度、接地、电源供给系统等均应符—()("— 合工程设计和设备要求。设备电源引入线极性正确,连接可靠。测量设备直流输入电压应符合设备说明书技术要求。!"#$加电开机检:按设备说明书技术要求步骤开机,用设备自备监视系统检查设备工作应正确,自查各种辅助设备工作应正常,各种可闻可见的告警设施的工作应正常。%工程初验%"#基站(&’)发射机主要性能指标复测:*+。#、射频发射频率偏差小于等于()#$,、相位误差:峰值小于等于,$-,均方根据小于等于(-。!、射频载波发射功率电平容差见表%"#"#*#。表%"#"#*#射频载波发射功率电平容差表功率最大峰值功率容差功率最大峰值功率容差等级.(/&0)(/&)等级.(/&0)(/&)#!,$((()*$,1!(,$(%!)*$,1!,#2$((,)*$,1!2#$(%$)*$,1!!+$(%3)*$,1!4((!4)*$,1!%%$(%2)*$,1!+,"((!%)*$,1!%、发射机调制频谱应满足表"%"#"#*,的要求:表%"#"#*,发射机调制频谱容限表各频偏处允许最大相对功率电平(/&)功率电平标称#$$,$$,($%$$!2$$(/&0)效率567567567567567!%!$1$"(*!$*!!*2$*4$%#$1$"(*!$*!!*2$*2+!3$1$"(*!$*!!*2$*22!4$1$"(*!$*!!*2$*2%!($1$"(*!$*!!*2$*2,"!!$1$"(*!$*!!*2$*2$注:距载频,$$567以外处绝对功率电平小于等于*!2/&0—#$#%— !、杂散辐射功率电平!"#"!$%(&’"()*+)(在,-".-’!/01频段内)!2!"3%(&(4)*+)(在-501.’601频段内)!’!%(&(")*+)(在’.’2#7!601频段内)8#2接收机主要性能指标复测’、接收机参考灵敏度大于等于&’"8)*+((2)*!9:+),这时接收机误码性能应满足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体制要求。2、同频干扰保护比———;:<;"-)*。(、领频干扰保护比:2""501领频干扰保护比———;:="&-)*。8""501领频干扰保护比———;:="&8’)*。8、杂散辐射功率电平!23%(&!7)*+)(在-501&’601频段内)。!2"3%(&87)*+)(在’.’2#7!601频段内)。8#(基站(*>)子系统设备的主要功能检验’、人工语言符合?@A&@建议,可按功能分类显示和查阅,通过人机命令可在终端上设置*>的基本参数。2、设备应具备自动测试功能,通过人机命令来自动启动和停止测试。(、通过B/;或*>;的本地终端显示和统计各设备的运行及状态。8、基站(*>)中的大部分设备应能通过人机命令闭塞和解闭,并显示打印。应具备诊断软件和硬件故障的记录和打印功能,硬件故障检测应有定位、隔离、自动倒换能力,软件故障应有一定的自纠能力和自动恢复功能。!、基站(*>)子系统设备应能提供告警信息接口,按工程设计项目进行检验。8#8基站控制器(*>;)主要功能检验’、信息模式修改。2、越区切换检测。(、加密启动。8、移动台(/>)功率控制。!、跳频管理。4、改变广播信息。8#!对已安装的设备进行检查’、标志齐全、正确。2、各种零件、配件安装位置正确,数量齐全。—’"’!— !、各种选择开关应按设备技术说明书置于指定位置。"、各类保险的规格应符合设备技术说明书的要求。#、设备接地良好、可靠。$、电源引入线极性正确,连接牢固可靠。"%$移动交换子系统设备性能指标复测"%$%&接通率:在开局前应用模拟呼叫器和人工拨打进行大话务测试,包括对局内和局间(移动局和本地局)接通率的测试。局内接通率应达到’’%’$(,局间接通率应达到’)(。"%$%*局间中继测试:正常通话、久叫不应、中继忙、呼叫空号等性能应良好,并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同步检验:&、时钟基本功能:(&)工作状态监测与显示。(*)控制功能。(!)告警功能*、同步设备倒换(自动或人工)功能:(&)网同步接收频率基准的倒换。(*)主、备时钟频率倒换。!、时钟频率偏移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接口参数数字复用设备的测试,参照《012长途光缆传输工程验收规范314#5""6*55#》执行。#工程试运行#%&设备正常工作环境#%&%&设备正常工作环境条件:&、温度:!58。*、湿度:"5(7$#(。!、工作电压:直流工作电压标称值为6")9,允许波动范围为6"!76#+9。#%*交换系统功能检验#%*%&系统建立功能:&、系统初始化。—&5&$— !、系统自动"人工再装入。#、系统自动"人工再启动。$%!%!系统信号方式:&、’(%)信号方式的检测。!、随路信号方式的检测。#、’(%)信号与随路信号的配合。$%!%#基本业务处理功能:&、*+,+-’用户,本地及长途完成的呼叫与不能完成的呼叫。!、*+!紧急呼叫及拨打各种特别业务:(&)*+拨打&&.,&&/,&!.,&!!应就近接入紧急呼叫中心。(!)*+拨打&&!呼叫应接至录音通知设备,移动用户应能听到提示音,告之如何拨叫紧急呼叫中心。(#)*+应能拨打&&0,&&),&!1,&!),&!2,&!/等特别服务业务(带长途区号)。#、*+,+-’用户。0、*+!*+本地及非本地*+之间完成的呼叫与完不成的呼叫。$、*+进行国际呼叫。1、录音通知的检验。$%!%0补充业务功能:&、呼叫转接类补充业务:(&)无条件呼叫前转。(!)移动用户忙呼叫前转。(#)移动用户久叫无应答呼叫前转。(0)移动用户不可及呼叫前转。!、呼叫限制类补充业务:(&)限制所有人局呼叫。(!)限制所有出局呼叫(&&.,&&/,&!.业务除外)。(#)限制所有国际出局呼叫。(0)限制漫游出归属,3*’国家用户的入局呼叫。($)限制所有除归属,3*’国家外的出局呼叫。#、号码识别类补充业务:(&)主叫号码显示。(!)主叫号码限制显示。0、呼叫完成类补充业务:(&)呼叫等待。(!)呼叫保持。—&.&)— !"#"!短消息及语言信箱业务。!"#"$传真。!"#"%承载业务。!"#"&移动性管理功能。’、位置更新:(’)一般性位置更新。(#)周期性位置更新。(()位置删除。())*+,*附着-分离。#、切换功能:(’).,/间切换———通话状态主叫或被叫+,进行切换。(#).,/间切换———振铃状态主叫或被叫+,进行切换。(()+,/间切换———通话状态主叫或被叫+,进行切换。())后续+,/间切换———通话状态主叫+,进行切换(切换到第一或第三个+,/区)。!"#"0安全管理功能:’、鉴权功能。#、123-4*3中的鉴权维护功能。(、+,/-5*3中的鉴权维护功能。!"#"’6计费功能:’、基本计费:(’)基本呼叫计费。(#)补充业务计费。#、立即计费。(、实时计费。)、计费差错率。!、计费文件处理。!"#"’’维护管理功能:’、人机命令。#、数据管理。(、系统实时控制。)、系统实时控制。!、诊断及再启动。$、设图主、备倒换。%、服务观察。!"#"’#话务统计功能:—’6’&— !、呼叫次数及话务量统计:(!)全局各类接续呼叫次数及话务量。(")按目的号码呼叫次数及话务量。(#)按去话电路群呼叫次数及话务量。"、平均占用时间统计:系统应能测量中继用户呼出和呼入的平均占用时间及公用设备的平均占用时间。#、话务拥塞统计:(!)呼叫延迟的统计。(")各个不同接续阶段呼叫完成率的统计。(#)各种接口(无线接口、$接口、%$&接口)信令规程错误和各种定时器逾时情况的统计。’、移动性能统计:(!)切换统计:信道切换尝试、切换成功次数和切换失败原因的统计。(")位置登记统计:对一般性和周期性的位置更新尝试、失败次数及原因,国内、国际漫游用户登记次数进行统计。(#)鉴权统计:对鉴权尝试次数、失败次数和原因进行统计。()")!#系统网络管理:!、网络状态监视:系统应能自动及时地监视各种信号设备、交换链路、中继电路、信令链路等的状态,单个电路利用率,对占用时间特长、特短或几乎没有话务负荷的电路能记录并输出其出设备编号。"、*+,监测:系统应能提供*+,监测数据:对用户登记数、事务处理接入率、排队长度、响应时间、时延分布等进行监测。#、-+,.$/0监测:系统应能提供用户注册数,对事务处理接入率、排队长度、响应时间、时延分布,-+,.$/0信令链路的负荷与状态,-+,.$/0处理器负荷、硬件设备、存储器的利用情况进行监测。’、数据接口:对每个%10.*+2,-+,.$/0,34,应具有一个或多个符合要求的用于网络管理的数据接口。(、接受并执行指令:各网络单元应能接受并执行来自操作维护中心或网管中心的指令,且将执行结果存储或报给相应中心。5、故障报告:当%10.*4,,-+,.$/0,34,网络单元及相关传输、信令链路发生严重故障或—!7!6— 过负荷时,应能向操作维修中心或网管中心发送告警信息,当告警消除时亦应有报告;各网络单元应能配合相应中心对故障进行诊断与定位,支持网管系统对各网络单元进行更新、升级、日期!时间修改等,按指令完成软件!硬件的重新配置。"工程终验"#$工程交工技术文件"#$#$工程验收前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技术文件一式三份。"#$#%提交的竣工技术文件应符合下列规定:$#工程竣工图:利用原施工图纸改绘,个别变动甚大或原设计施工图已无法改绘时,应重新绘制;%#建筑安装工程量总表;&#工程说明;’#测试记录;(#随工质量检查记录;"#工程变更单;)#洽商记录;*#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根据实际发生编制);+#已安装设备明细表;$,#开工报告;$$#停(复)工通知(根据实际发生编制);$%#交工通知;$&#交接书;$’#验收证书;$(#备考表。"#$#&竣工技术文件应符合下列要求:$#内容齐全:应符合部颁施工验收办法和要求,文件资料齐全。%#准确:竣工图纸、测试记录应图实相符,数据正确。&#清楚:资料的眷写应清楚。"#%工程交工检验内容"#%#$数字移动通信设备安装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应在系统性能指标测试完毕并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后进行,首先应由施工单位将系统且完整的竣工技术文件提交给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在一周内组织工程验收小组,按工程设计项目指标和本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工程交工验收时对于设备安装工艺质量、基站子系统和移动交换子系统—$,%,— 设备的功能试验、指标复测及天馈线系统调测等按表!"#"#$%所列项目进行检验。!"#"&工程验收中凡发现不符合本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由责任限期妥善处理。表!"#"#$%工程交工检验项目表序号检验项目检验内容(%)铁塔基础%)塔基高度及顶面水平度#)塔中心间距(#)铁塔主体(塔身)%)铁塔总高度,平台位置及天线加挂的支柱的高度和方位%天线铁塔#)铁塔主体中心轴线的垂直度&)螺栓紧固情况(&)铁塔的防腐处理(’)避雷针的安装位置及高度(()防雷接地电阻值(%)天线%)安装位置高度及倾斜角#)加固牢靠程度&)防雷接地有效可靠(#)馈线#天线馈线%)路由走向正确—#)加固平稳、牢固、横平竖直&)防水密封处理良好,接头部位密封处理良好’)接地处理符合工程设计要求()馈线加固点分布均匀,馈线担空位置下方应保留可操作的空间高度(%)安装位置符合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设备安装(#)设备的水平及垂直度&工艺(&)抗雷加固符合工程设计要求(’)保护接地良好可靠(三种接地良好可靠)(%)安装位置及高度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加固支撑安装平稳牢固,吊挂垂直整齐电缆走道’(&)走道(或槽道)横平竖直(或槽道)(’)走道横铁间隔均匀(()漆色一致—%)#%— 序号检验项目检验内容(")路由走向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弯曲半径及绑扎质量($)射频同轴电缆头的组装质量!线缆布放(%)信号线、控制线的连接质量(!)电源线的端头处理良好,连接可靠(&)缆线加固点分布均匀,缆线担空位置下方应保留可操作的空间高度天馈线系(")天线方位正确&统测试(指标(#)馈线衰耗小抽测"’()($)天、馈线系统驻波比(")基站发射机")发射频率偏差#)相位误差$)载波功率电平%)功率*时间包络图!)调制频普&)杂散辐射电平(#)基站接收机")参考灵敏度#)同频干扰保护比基站子系$)邻频干扰保护比)统设备(指标($)基站设备主要功能抽测"’()")人机语言分类显示和查阅#)设备自动测试功能$)设备运行状态显示和统计功能%)诊断软件和硬件故障检测功能(%)基站控制器功能")信道模式修改#)越区切换检测$)加密启动%)+,功率控制!)跳频管理&)改变广播信息—"’##— 序号检验项目检验内容(")相关功能试验(%)接通率(&)局间中继检验(’)同步检验")主备时钟倒换功能%)时钟频率偏移移动交换子(()%)*+,接口参数!系统设备(指标")比特速率容限抽测"#$)%)输入口回波衰减&)输出口脉冲波形满足模框要求’)抖动特性·输入抖动容限·输出抖动容限()误码率-网络测试及优化-."网络测试部分-."."城市/01测试"、测试内容:/01测试涉及考核的指标如下:覆盖率、接通率、掉话率、话音断续背景噪声率、单方通话、回声、串话率。评分项目定义覆盖率2345’678的测试点9总测试点:"##$接通率2接通总次数9试呼总次数!"##$掉话率2掉话总次数9接通总次数!"##$话音断续、背2(出现话音断续总次数;出现噪音总次数)9接通总次数:"##$景噪音率单方通话、回2(单方通话总次数;出现回声总次数;出现串话总次数)9接通声、串话率总次数:"##$以上测试项目按序号排列,出现%种以上情况时,只记录序号靠前的情况。%、测试要求:—"#%&— (!)"#$测试采用室内定点"#$测试的方法,由室内"#$检查测试人员相互拨打测试手机的方法完成。(%)室内"#$测试选点要求:市区内选择机场(或火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商业娱乐中心、宾馆饭店、高话务密度地区等!&个室内测试点,选点时要求结合客户服务中心记录用户对网络质量的投诉情况,城市已投入使用最高的高层建筑、最大的商业中心等多层建筑也应列入选点范围。具体方法如下:根据近日(非休息日)全天每小时的话务量曲线选出当地移动电话话务量的忙时;由拨测小组根据忙时话务统计原始数据,做出当地各小区的统计结果,内容包括:可用信道数、话务量、信道拥塞率、信道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接通率等。对于多层建筑测试要求分顶楼(’次主叫)、楼中部位(!&次被叫)、底层(’次主叫)三部分进行测试。(()环境要求:室内定点"#$测试时,要求室内场强不低于)*+,-.。(+)拨打要求:每个测试点要求室内定点"#$测试人员做主叫、被叫各!&次,每次通话时长不得少于(&秒钟,呼叫间隔大约掌握在!&秒钟左右,由主叫方记录试呼、接通、掉话、串话、单通、断续、噪音及回声次数,并计算出各项百分率。(’)选点:建议大型城市选’&个测试点,中型城市选(&个测试点,小型城市选%&个测试点。测试点按照地理、话务因素综合考虑均匀分布。(/)测试时段:"#$测试时间必须安排在工作日(周一至周五),根据各地不同的全天每小时的话务量曲线选出当地移动电话话务量的忙时进行。(、测试方式:"#$测试采用两定点"#$测试人员互相拨打对方测试手机的方法完成。每个测试点要求室内定点"#$测试人员做主被叫各!&次,每次通话时长不得少于(&秒,呼叫间隔!&秒左右。出现未接通的现象,下次呼叫在!’秒以后开始。高层写字楼在第一层做(包括停车场%次)’次主叫、高层做’次主叫,在中层做!&次被叫。使用双频手机测试,并将手机设为自动双频。各城市使用同种具有测试功能的测试手机。每次主叫拨测前,连续检查空闲模式下的信号强度’秒钟,若信号强度连续小于)*+,0.,则判定在该测试位置不符合测试要求,不再拨测,也不进行补测。如该测试点作为被叫出现无覆盖情况,允许其更换到附近有覆盖的位置进行拨测或补测,被叫位置固定,主叫进行拨测。12!2%城市3$测试部分!、测试内容城市3$测试涉及考核的指标如下:接通率、掉话率、覆盖率、话音质量。—!&%+— 评分项目定义接通率!接通总次数"试呼总次数!#$$%掉话率!掉话总次数"接通总次数!#$$%覆盖率(&!’($)*+总次数)"取样总次数,#$$%(-./0)语音质量列出话音质量$’1级的百分比注:计算接通率时,在无覆盖(即2’($)3+)路段,测试系统不进行试呼或处理统计不计入该段产生的试呼数。接通率取主叫双频测试手机的统计结果;掉话率为主被叫掉话次数之和除以呼通次数之和;关于呼叫接通、掉话定义的理解:呼叫接通应该是指手机以下的接续过程顺利完成:从手机拨出号码进行试呼开始(4567789:8;<8=>),到对方摘机为止(4?778@>);掉话应该是摘机(4?778@>)进行后,发生了非正常释放,也就是说没有完成正常释放(4567789:8986=8)的通话。A、测试要求:.B道路选取:测试路线要求在城区之内,均匀覆盖市区主要街道,并且尽量不重复;环城高速、高架桥、市区到机场公路必测。含CDE信息。测试方式:测试时间必须安排在工作日(周一至周五)话务忙时进行;(#)测试速度建议在市区保持正常行驶,最高限速F$公里"小时;(A)每次测试通话时长要求#$G秒,呼叫间隔要求#G秒;出现未接通情况,应间隔#G秒进行下一次试呼。(H)大型城市必须测满I个小时,中型城市必须测满J个小时,小型城市必须测满A个小时。1K#KH主干道.B测试部分#、测试内容.B测试涉及考核的指标如下:接通率、掉话率、覆盖率、话音质量。评分项目定义接通率!接通总次数"试呼总次数!#$$%里程掉话比&!’(J)3+的测试里程数"掉话总次数通话覆盖率(&!’(J)*+测试里程数)"测试路段总里程数,#$$%空闲覆盖率(&!’(J)*+测试里程数)"测试路段总里程数,#$$%(-./0)语音质量列出话音质量$’1级的百分比注:计算接通率时,在无覆盖(即2’(J)3+)路段,测试系统不进行试呼或处理统计不计入该段产生的试呼数。关于呼叫接通、掉话定义的理解:呼叫接通应该是指手机以下的接续过程顺利完成:从手机拨出号码进行试呼开始(4567789:8;<8=>),到对方摘机为止(4?778@>);掉话应该是摘机(4?778@>)进行后,发生了非正常释放,也就是说没有完成正常释放(4567789:8986=8)的通话。A、测试要求:—#$AG— 测试方式:(!)测试速度保持正常行驶;(")每次测试通话时长要求!#$秒,呼叫间隔要求!$秒;出现未接通情况,应间隔"#秒进行下一次试呼。%&"网络优化部分网络优化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现有网络资源的系统优化,使网络质量不断趋向于网络规划的最优要求。通过对网络数据库、系统设备、无线接口等全方位的优化工作,提升网络服务性能,增强网络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使用户获得最大满意度、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的投入产出比,获得高效益。按照’()网络的拓扑结构来分,’()网络优化工作可以分成无线优化与系统优化两个方面,无线优化主要是指无线空中接口的优化,而系统优化则包括*((系统与交换系统在内的硬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参数等多方面的优化。如果从’()网络规划的角度去看,一个好的网络应当具备良好的网络覆盖及覆盖控制、极低的硬件故障率与数据错误率、极低的无线网络频率干扰、合理准确的网络参数控制与系统数据控制。%&"&!网优技术手段!、设备清网排障一方面可通过告警检查解决设备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实际参与网络优化和维护,可总结关于设备工作性能体现的一些经验。比如发信机发信功率偏离正常值或超出功率控制等级的容限范围,则会对覆盖范围、同频干扰、通话质量、接通率、切换成功率等产生影响;发信杂散发射越大,则对本信道和其他信道的干扰就越大,故应越小越好。再如发射机射频包络动态特性表述了发信载频功率相对于时间的关系,发信机发射的载频包络在一个时隙期间内偏离’()规定的+,)-时隙幅度上升沿、下降沿及幅度平坦度要求,则会引起同一载频的相邻各时隙信道间的干扰,造成通信质量的下降;+.的合路器插入损耗越小越好,对于腔体合路器,则要求腔体电调频率精度越高越好;接收机接收灵敏度高,信号接收能力就强;收信机同频干扰抑制能力强,表明收信机中均衡器性能好;接收机邻频选择性越高,说明/.抑制邻频干扰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系统性能指标的提高。排除天线俯仰角、方位角与设计不符,或天线错接等工程遗留问题,也是网络优化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网络是一个干扰受限系统,天线方位角不准会造成覆盖区域发生变化,出现基站服务区关系混乱主控服务小区不明显的情况,更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干扰,从而影响网络服务质量。俯仰角的设置不合理易造成越区覆盖及服务区不明显等问题,造成不合理的切换关系和小区重选等问题。"、数据库核查及参数分析对网络规划数据、现网参数配置、网络结构数据核查进行核查,一方面可查找网络数据中明显的数据错误,另一方面可以对网络进行全面的了解,对网络参数设置策略进行总结和合理性分析。—!#"0— !、话务统计数据分析对话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无线优化过程中对各小区的话务统计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可查找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定位在网络的各个位置上。通过对话务统计报表的分析,统计分析系统中设备可用率最低的小区和中继、系统中寻呼成功率最低的位置区、系统中位置更新成功率最低的位置区、系统中切换切换成功率最低和切换次数最多的小区、系统中话音信道掉话率最高的小区等,并分析这些小区存在的问题。"、路测数据分析可以从用户的角度发现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路测应保证有足够的采样点并涉及网络的绝大部分小区。路测过程中,一般应注意以下的测试数据,包括当前服务小区号、服务小区的电平和质量、在本服务小区的#$%、上下邻频的#$&值、邻小区设置、邻小区的电平情况等。充分地利用仪表层三信令,分析’(口的接口消息,对路测过程中产生的呼叫事件如掉话、话音差、切换失败等进行定位。)、定点#*+测试通过对固定点的大量反复的测试,取得定点或固定区域的充足的呼叫样值,进行统计、比较及分析。结合该室内点或区域属于的服务小区的设置情况进行调整。往往通过定点的测试分析,可查证小区的问题,对解决用户投诉等热点问题有相当的作用。,、信令流程分析通过截取&口和&-./口信令,可以分析呼叫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规范进一步定位问题发生的原因。信令分析具有采样充分、分析全面精确等优点,因而对定位各类网络问题均有较好的作用。如对于覆盖问题,通过对掉话较高小区及相邻小区&0%1口的信令监测,分析其预处理测量报告中的上下行电平,上下行质量,时间提前量以及邻区情况,可基本定位是否属于覆盖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大体位置区域;对于频率干扰问题,通过对各载频&0%1口的信令监测,分析其预处理测量报告中的上下行电平,上下行质量,时间提前量,可基本定位各载频是否存在干扰问题;对于无线参数设置问题,由于对&0%1口的信令监测可较为准确地掌握各小区的实际覆盖情况,干扰情况,上下行链路匹配情况,以及掉话等问题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及原因,因而对优化区域参数策略的制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23434网优工作内容5、网络优化主要分为:小区优化参数优化对掉话率,呼叫建立失败率高的站进行现无线参数调整(越区切换,功率功控)与交换机参数场勘察,排除设备硬件故障,天馈系统设调整。计,频率干扰,站址选择上等方面等问题。—5642— 小区优化参数优化无线规划优化容量优化通过频率调整消除网内干扰,避开网外干扰,调整小区覆盖范围,使话务量分布更监控系统容量的增长,对网络的瓶颈及时提出预警,合理,避免覆盖不足和越区覆盖。增删相指出系统在配置上的不足之处,为扩容规划提供技术邻小区关系使切换更合理,减少切换不当建议。引起的掉话。网络扩容割接时的数据与配置优化频率计划和查核网络监控等网络扩容往往涉及大量数据改动和频率计划的全面更新,对数据库和频率计划进行检查直接关系到割接后合理规划,配置交换机,基站控制器,位网络质量是否能维持原来的水平,运用网络无线特性置区,载频使中央处理器,信令,基站控的丰富经验,并运用先进的工具,帮助工程和频率规制器等负荷维持在正常水平,从而容纳更划部门设定合理的参数值,排除隐患,确保割接的顺多的用户。利进行,并及时掌握最新情况,在第一时间发现解决问题。!、网络优化的基本内容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网络覆盖优化,对网络的总体覆盖情况进行测试分析,查找孤岛效应、越区覆盖、盲区、小区主控覆盖不明显等网络覆盖问题,理顺网络的覆盖状况。(!)、频率配置优化,分析网络的同邻频干扰情况,网络的频率规划方法,根据路测信令统计及仿真结果,结合地理信息,对干扰情况进行评估,并给出频率配置和调整方案。(#)、网络容量和话务模型分析,了解现网的网络容量、已有用户数量和发展预测,地区业务特性和话务模型情况,进行各小区的话务均衡,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最坏小区的比例。($)、双频网络优化,分析现有网络结构、双频组网原则、双频网络的参数设置方法、宏蜂窝与微蜂窝的组网策略及切换关系等,根据网络情况对网络结构进行有效调整。(%)、位置区优化,根据信令流程的分析,统计位置更新的次数和成功率,对位置更新的定时器设置和参数设置进行合理调整,对位置区进行合理的重规划,减小位置更新的信令负荷,提高位置更新的成功率。(&)、信道配置优化,根据信令流量和话务量情况,对信令信道和话音信道进行合理配置,排除设备问题,减小信道拥塞率,并充分保证信道的利用。(’)、设备告警优化,根据操作维护和现场的设备勘察,分析设备的告警信息,查证设备硬件问题及传输链路的完好性,解决设备和网络的物理问题。—")!(— (!)、接入性能优化,根据路测和"#$统计数据,分析网络的接入性能,提出改善的方向、可能性与目标,以提高接入的成功率。(%)、切换性能优化,切换类型中占了主要部分的是质量原因、电平原因及功率预算(&’())原因引起的切换。一般说来,&’()原因占*+,-!+,的网络配置比较合理的。根据路测和"#$统计数据,分析网络的切换性能,包括#.$间的切换和#.$内的切换,改善网络的切换分布,形成合理的切换带。(/+)、网络掉话分析,根据信令统计、路测和"#$统计数据,分析网络的掉话的分布和发生的原因,解决网络的掉话问题。(//)、最坏小区优化,根据最坏小区的定义,查找最坏小区发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0)、话音质量提高,话音质量一般涉及设备问题和干扰问题,因此通过清网排障和频率配置的优化,可提高网络的通话质量。*1012技术问题分析/、常见问题分析处理:问题类型原因与分析解决方法服务小区覆盖范围过大引起越区覆盖主服务小区未起到主控作用导致相邻小区调整相关小区天线俯仰角、水平角,控制覆盖问题越区覆盖静态功率发射等级与参数调整等手段使覆盖关系合理、规范无主控小区,覆盖关系混乱同频同’.3$导致误切换频率调整同频干扰导致’.3$解码错误引起误切换邻区漏定义造成无法正常切换添加邻区切换问题邻区列表过长导致邻区搜索时间过长删除不必要的邻区交换数据错误导致跨交换机切换困难核查与纠正交换切换数据网间干扰(如非法直放站)引起频繁切换、联系运营商解决网外干扰切换失败等问题同邻频干扰导致质量差频率调整质量差无主服务小区,切换频繁导致电平质量差调整天线、参数等—/+0%— 问题类型原因与分析解决方法天馈错误(天线接反导致覆盖错误、天馈回路故障导致基站接收电平偏低引起切换失败等问题)设备问题除硬件问题主副载频功率不一致,导致个别载频无法占用。参数设置邻区设置和参数设置错误对数据库进行更正问题参数设置策略不合理制定参数调整方案!、网络具体问题分析处理")系统拥塞问题类型原因与分析解决方法信令信道拥增加信令信道,或启用#$%&’(动态转换信令信道配置过少塞功能位置区边缘覆盖差、主控小区不明显调整天馈改善覆盖导致频繁小区重选位置区边缘干扰严重导致频繁小区重频率调整,消除干扰选非位置边缘小区越区覆盖到位置区边控制越区小区覆盖范围缘,导致大量位置更新位置区划分不合理,导致位置区边缘调整位置区划分,避免位置区边缘处于交处于交通流量大的主干道上通流量大的路段上参数设置不合理,小区重选滞后过小增大小区重选滞后门限;降低小区接入门或小区接入门限过高导致经常重选限调整本小区或邻小区的覆盖范围进行话务分担;当覆盖调整会影响服务区域服务质由于本小区覆盖范围过大或邻小区覆量或无法通过覆盖调整进行话务分担时通盖范围过小导致服务分担不合理过切换参数调整进行话务分担或调整高话话音信道拥塞务小区和低话务小区的载频数当共站邻小区话务量偏低时,可考虑挪用服务区域为高话务区该小区的载频,否则需考虑进行系统扩容—")*)— 问题类型原因与分析解决方法高话务区域此类小区可能存在因天馈阻挡或发射的低话务小确认问题后进行天馈调整或硬件调整更换功率偏小引起的覆盖范围过小区表!网络拥塞问题优化解决")掉话问题关于掉话问题的分析需综合多项统计进行,常见类型分项解决如下:问题类型原因与分析解决方法当&%’统计提供单个载频的掉话统计时,当掉话集中在个别载频上时,如核查该载高掉话(#$%)核查高掉话载频频率和硬件频的频率没有问题,则设备故障可能性较大当()掉话很高而切换掉话很少时,检查是否切换次数偏低,核对小区参数和邻区表是否有邻区漏作和参数设置错误导致切换更正参数设置错误或加上漏作邻区困难,辅助参考数据为小区到小区的切换统计和通过&%’或信令取得的邻小区统计表当切换掉话明显偏高时,可能由于切换返回过多,也可能由于切换返回成功率低引起,如由于切换成功率偏低引起要分析切换失败原因是否由于邻区数据错误、邻区存在同频同*$+’、邻区存在同频*$+’解根据具体原因分别处理错、目标小区上下行链路不平衡或干扰严重引起。如由于本小区问题引起,需结合切出成功率、,’-指配成功率、各种原因切换比例分析当掉话率高而各种掉话比例正常时,需结合各种原因切换比例,当质量原因切换偏如有越区覆盖需控制覆盖范围,其他高而电平原因不高时,很可能存在越区覆根据具体原因分别处理盖,辅助参考数据为.*+$口信令邻区搜索窗口过小,引起切换困难调整邻区搜索窗口邻区表过长导致邻区搜索过慢删除不必要的邻区—!0/!— 表!网络掉话问题优化解决表")切换问题对于切换成功率低的情况,首先应根据小区到小区的统计报表找出具体切换失败率高的切换关系。常见问题类型分项解决如下:问题类型原因与分析解决方法邻区数据错误导致误切换更正邻区数据邻区存在同频同#$%&进行频率调整切换成功率低目标小区存在话务拥塞、设备故障、频率根据目标小区具体问题进行处理干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等问题指配成功率、切入成功率结合各种切换原因比例分析原因并处理低小区上行质量原因切换比例偏高而上行电平原因切换很低,下行电平质量切换比例正常,进行设备硬件检查,如正常查找网外可能存在设备硬件故障或网外上行干扰,干扰源结合上行干扰带统计上行电平质量原因切换比例偏高而下行电平质量原因切换比例正常,可能存在上行进行基站勘查确认问题后作相应调整接收链路故障或天馈收发天线方位角、下倾角不一致紧急切换比例偏高下行电平质量原因切换比例偏高而上行电平质量原因切换比例正常,可能存在部分进行基站勘查确认问题后作相应调整载频发射功率偏低或发射天线链路故障上下行质量原因切换比例偏高而电平原因切换比例较低,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同邻频干扰,需核查频率,并收集’#%$口信令进行频率调整或覆盖调整分析具体干扰频点和(’)质量分布情况以确认干扰是否由于越区覆盖引起表"网络切换成功率优化解决表*)其他网络问题:问题类型原因与分析解决方法根据+’(,)#’-’.&/统计存在上下行链路链路不平衡进行基站勘查确认问题后作相应调整不平衡达012#以上的—01"!— !"#"$网络优化调整%、网络硬件调整网络硬件调整包括硬件模块更换,小区载频配置调整,基站位置的调整,网络设备连接关系的调整等。#、规划数据调整网络规划数据的调整,包括位置区的重新划分,天线挂高、方向角、下倾角的调整,基站发射功率的调整,小区频点,导频的调整,邻小区的增减等。&、’()参数调整(%)话务流向控制参数的调整对空闲状态下最小接入电平、小区选择、小区重选参数、邻区设置;专用状态下层的设置、切换门限、切换算法的设置进行调整;(#)功率控制参数方面对测量报告填充算法的设置,平均窗口设置,触发窗口设置,功率控制门限的设置,响应时间的设置,质量恶化时紧急处理参数的设置进行调整,在不影响功率控制对象通话质量和增加其掉话可能性的基础上,应提高功率控制的程度以降低全网的干扰。(&)切换控制参数方面结合覆盖情况和干扰情况以切换控制的及时性、必要性、准确性为准则,对测量报告填充算法的设置、各种原因切换开关的使用,各种原因切换平均窗口设置,触发窗口设置,切换门限的设置;邻小区平均窗口、最小接入电平、相对接入电平的设置;防乒乓切换、连续切换失败等切换保护开关的使用和相关参数设置,层的设置等切换相关参数进行调整。($)各种*+)和小区定时器的调整对,-.、.#//、&%/0、12%、&%/3、.%/、切换指示上报间隔、.!、.4等定时器进行调整。—%/&&— 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本规范中要求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如下写法:"、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用词:(")正面用词采用“必须”;(#)反面用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用词采用“应”;(#)反面用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用词采用“宜”或“可”;(#)反面用词采用“不宜”。—"&$%— 条文说明本规范主要依据《!""#$%&’#(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验收技术规范》,并参考了《微波接力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0/)、《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1,0!)、《市内电话程控交换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积极验收暂行技术规定》()’.2",00)等标准文件编写的。本规范是数字移动通信设备安装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它规定了数字移动通信设备安装工程建设中天线铁塔、系统安装工艺及指标调测、系统功能及指标调测、工程终验、网络测试及优化等方面的内容,共分六章叙述。按审查会议纪要的要求本规范中增列一章术语,但考虑用术语要下定义,定义要求比较严格,实际上本规范用到的是缩略语,故用“缩略语”增列为第二章,以下各章序号依次顺延。/3*主要器材抽样测试,主要是指相对湿度(4"5条件下用2""6兆欧表抽测电缆及其它有绝缘要求的器材,其绝缘电阻应满足器材出厂说明书的技术要求。器材抽测条件是参考《市内电话程控交换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2",00)中/3*节。/3/设备的搬运、开箱和安装的详细要求请参见《微波接力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中-3*节。/3-3/3+、/3-3/3*和/3-3/3/这三条分别提到线缆布放要求,线缆连接、射频同轴电缆与电缆头的连接等是参考《微波接力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中-31节的相关内容精练而成。/3-3/32电源线的布放要求是参考《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0/)中13*,13/两节的相关内容编写的。/3-3/32移动通信机房接地线设要求,参考了《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1,0!)中/3-节和《!""#$%&’#(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规范》,并结合我局多年施工经验编写的。第四章基站(78)子系统和数字移动交换子系统设备主要性能指标检验主要依据《!""#$%&’#(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和《!""#$%&’#(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验收规范》等技术文件编写的。-3+节介绍的是基站移动交换子系统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复测项目,这些项目中含设备的出厂验收项目,而对与通信网络指标关系不大的其他项目或因条件所—+"/2— 限暂时无法进行测试的项目可不进行复测。数字移动交换子系统设备直流工作电压允许波动范围为!"#$!%&’。经查《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体制》、《数字移动通信设备验收规范》、《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等标准文件都是如此。虽然这些标准文件均这样规定了,但由于单个电池的最低电压不宜低于()*’,因过低于对于电池寿命影响很在,故将其电流工作电压允许波动范围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