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0 KB
  • 6页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问题式教学和德育渗透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问题式教学和德育渗透科教研究ChinaEd..j.—In—n—o—v—at:io:n—.H:::a.÷—Ij"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问题式教学和德育渗透①刘素洁(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河北邯郸056002)摘要:针对现在只注重教学质量而忽视德育教育的问题,本文利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教学,找出这节中的德育渗透点,尝试问题式教学井在教学中进行了德育教育.关键词: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问题德育渗透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0)04(a)一0063—01我们的教学在狠抓教学质量主抓智力的同时却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德育没有占据学生生活中的位置,纯理论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学生不愿听,因此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要渗透到平时生活的点滴,课堂上也要适时地,科学地进行德育渗透.如何做到既注意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正确性,又注重德育思想的针对性和渐进性;如何不增加课时,不增加负担,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渗透,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品德.本文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的教学内容中进行了尝试,与大家分享.1寻找德育渗透点寻找德育渗透点应紧密结合知识内容,选择本章节中鲜明突出的思想教育点 进行教育,才会有显着成效,本节内容的德育渗透点为:(1)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上开展的,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了解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在促进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3)利用科学史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们的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学发现是长期的过程;科学学说也非一成不变,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探索的道路是曲折的,要让学生尊重科学,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逐步建立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渗透过程2.1探究细胞膜成分1895年E.Overton用植物细胞研究细胞膜的通透性.他选取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脂溶性分子易透过细胞膜t而非脂溶性分子则难以通过.据此你能提出什么假说?你有没有E.Overton的毅力与恒心用500多种化学物质,进行上万次实验?通过对材料中的数字加重语气,让同学们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与长期性,同时学习科学家敢于 尝试,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E.Overton的想法还没有得到实验的支持,可以把它称为假说,假说也不是随便说的,而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加上科学家们严谨的推理以及大胆的想象提出的.假说的正确性还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20世纪初,科学家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细胞膜,发现细胞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由此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在此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膜来进行分析?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不会有其他膜性物质的干扰,向同学们渗透科学的实验材料是科研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2.2探究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怎样组合起来构成完整的细胞膜1917年,郎姆瓦将磷脂溶于苯和水中,当苯挥发完后,磷脂分子排成单层,而且其磷酸基团的极性头部都浸入水中.从磷脂分子的排布情况看,磷脂分子的头部和尾部与水的亲和力有什么不同?在细胞膜上的磷脂怎样排布才能使细胞膜结构稳定?请根据细胞主要生存在液态环境中,细胞膜的外侧直接与液体接触,细胞膜的内侧也直接与液体接触的现实情况,结合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和尾部具有疏水性的知识进行大胆尝试,画出自己心中的细胞膜.同时告诉学生,科学研究需要在已有知识背景下做出大胆的设想.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据此他提出了单位膜模型(蛋白质一磷脂一蛋白质),并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结构.该模型有什么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人利用电镜冰冻蚀刻技术对蛋白质的位置也提出了准确说法:蛋白质不是全部平铺在脂质的表面,有的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细胞膜是静止的,怎样解释细胞分裂,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成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裂与复原等生命现象,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物质是不断运动呢?l970年,科学家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人鼠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融合细胞在37℃下培养4O分钟,两种颜色均匀分布在融合后的细胞表面.这又说明了什么?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通过观察和实验,并在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膜分子模型,即流动镶嵌模型,并被人们所接受.从单位膜模型到流动镶嵌模型的变化;从电镜的使用,电镜冰冻蚀刻技术到荧光染料标记说明了什么?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并不是孤立的,需要相应技术手段作为可靠支持,同学们学习过程中,应学有所长,同时兼顾全面发展.2.3设问.强化德育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否已完美无 缺呢?从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你受到哪些启发?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后人不断修正和完善,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同学们要好好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利用科学技术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来完成探索自然,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另外,重大科学发现需要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就要求同学们全面发展,加强各学科的学习,对某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传统的单相思维中解放出来,从不同的方法,角度寻求最优的答案.3教学反思通过材料,问题串的形式对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历程的研究,每项结论的提出都经过了实验观察一演绎推理并提出假说或结论一实验验证一对原有假说加以改进的过程,这就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这一思路方法,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德育渗透点不宜过多,有些德育点带过即可,否则会影响到教学任务,比如本节中"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从导语中带过即可,过多会造成本末倒置.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一章或每一节中提出一两个鲜明的突出的渗透点来,进行强化,克服面面俱到,目的性,针对性不强的弊端.参考文献 [1】王月玲,王琰.生物课进行德育教育的研究[J】.生物学通报,l992,8:30~32.【2】蒋宗珠,蔡明珠.德育渗透教学研究课——《翼手目和鲸目》【J】.生物学通报,1992.8:40~41.【3】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l(必修)分子与细胞【J】.65~69.①作者简介:刘素洁:生干1983年,女,200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士学位.现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任教.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c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