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 KB
  • 2页

中国国家级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通讯录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录入时间:2010/7/2015:06:26来源:互联网1.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CGMC):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AS):真菌、细菌。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AS—IV):病毒。2.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ISF)。3.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北京(IFFI)。4.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MCC):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南京(ID):真菌。   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北京(NICPBP):细菌。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北京(IV):病毒。5.  抗生素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ACC):   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北京(IA)和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成都(SIA):新抗菌素菌种。   华北制药厂抗菌素研究所,石家庄(IANP):生产用抗菌素菌种。6.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VCC):   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CIVBP)。   近代微生物菌种收集保藏始于20世纪20年代,仅有零星菌种存放在有关的酿造实验室或医院。30年代后期,方心芳先生在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开始将数量较多的菌种资源加以收集和保藏。1979年成立国家微生物菌种收集保藏专门机构。     原国家科委于1979年批准成立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下设7个国家级专业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表2),分别负责农业、工业、林业、医学、兽医、药用及普通微生物菌种资源的收集、鉴定、保藏、供应及国际交流任务。制订了国家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条例。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及下属7个专业菌种中心,在国际菌种保藏联合会(WFCC)注册,并于1991年在北京主持召开“国际菌种保藏联合会”第七届大会。它是中国微生物菌种资源收集保藏工作的鼎盛时期。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菌种中心由于缺少经费而面临解体,菌种保藏管理专业科技人员流失,菌种保藏库及实验室无力维修,国家菌种资源收集工作几乎停顿,库藏菌种的安全受到严重威协。直至1999年设立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后,一些菌种保藏中心才逐步开展有计划的收集、保藏工作。一些部门或地方,甚至学校和科研单位也建立了菌种保藏机构(表3)。2000年,7个国家级菌株保藏中心共计库藏30613株。     国家级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承担国家微生物资源科技基础性工作任务,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在不断地为国家收集并长期有效保藏国家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同时,还持续不断地为社会提供遗传性稳定的菌种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