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50 KB
- 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析高职护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设置现状及改革浅析高职护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设置现状及改革浅析高职护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设置现状及改革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护理专业 课程改革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论文摘要:本文依据高职护理的技能培养要求和高职护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高职护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合理体系的改革设想。 高等职业护理专业如何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适应护理专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是时代赋予医学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及人体寄生虫学统称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护理专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奠基石。这些科目的设置、安排关系到护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本文试图结合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实践,就本课程的设置现状、存在问题和改革思路等方面作一些探讨。一、设置现状通过对南通体臣卫生学校近几年来开设病原生物学课程的护理专业班级调查,发现如下情况:1.学科名称:选用的科目不一,有《医学微生物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等。 2.开设时间:基本都是在第3学期开设。3.开设学时:分配的学时数差别较大,2005年为72课时数,2006年为54课时数,2007一2009年都为48课时数。4.师资配备:由两名年轻的专业教师承担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二、存在的问题目前,在病原生物学课程开设中存在主要问题是:1.学时比例不合理。理论知识所占学时比例偏多,而操作内容学时偏少,比如2008年使用的教材实验
课时仅为6课时,不利于护生动手能力的培养。2.综合技能不衔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注重本门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忽略基础课程的新颖性、实用性以及为其他专业课程服务的应用性,致使学生掌握知识比较死板,不容易与专业知识相联系,没有使这门课程真正起到桥梁作用。 3.专业特色不鲜明。多年来,护理专业一直依附于医学基础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创新堪少。在教学中,偏向于临床医学基础专业的教法,未体现护理专业特色,与护理学生今后的职业特点及发展方向联系不紧,不利于护理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和确立。三、改革思路护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高度综合的应用学科,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制定的新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新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标准》都对护理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尽快改革沿袭多年的传统护理学教学模式,创立适应社会需求的、符合护理专业特色,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的教学模式。1.编写特色教材。现有的《病原生物和免疫学》课程是几年前编写的,内容比较抽象和专深。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制订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尽快制订出新的《病原生物和免疫学》教材,才能更适应对护理学生专业人才的培养。2.强化课程融合。病原生物和免疫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与很多学科有关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与相关学科很好地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课程教学在护生培养中的作用。同时,课程综合化也是当今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课程教学中注意与一些有关联的,比如基础护理学、传染病学等学科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既强化了基础性概念,减少了以往教学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重复,节约了教学时数,也为后续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强化了学科之间的综合,更有利于护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3.革新教学方法。学生普遍反映微生物学各论内容庞杂,枯燥无味,易混淆,不易记忆和掌握;采用
案例式、问题式、填鸭式教学法,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先试行的PBL教学法是一种比较适合于本课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通过基于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而进行直接学习。具体可以这样操作,在每一章节开始学习前,明确学习目标,确定重点及难点内容,使学生明确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然后提出问题,并以具体案例为导引。如学习《化脓性细菌》这一章,可提出常见的引起化脓性感染的细菌有那些?各种化脓性细菌的培养、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有何特点?不同的化脓性细菌引起的感染有何特点?脓汁标本中致病性球菌的分离鉴定等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仔细阅读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分组讨论,积极探讨疑点、难点,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最后进行课堂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并提出讨论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启发、引导并适时点拨,作出总结。4.优化课程结构。目前,高职护理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造成涉及内容过深,学科间缺乏沟通,内容上重复或空白。从专业应用的角度考虑,《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三门课都应该开设,但对三门课程中不常见的微生物,寄生虫,可以不讲解,只有精简和删除以后,才能在时间、精力和资源上,保证心理、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授,才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5.突出护理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与护理专业相联系要渗透到教师的意识中,在授课过程中,与护理专业关系密切的内容要讲深讲透,甚至补充新知识、增加新内容,让学生对该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并得到理解和强化;而与护理专业关系不紧或相差甚远的知识完全可省略讲或作为课外知识留给学生自学,不必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例如,无菌操作对于护理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讲解时要通过理论和实践帮助学生树立严格的无菌操作观念,还要让学生了解无菌操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平衡的概念、辨证
的概念,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学生头脑中才能建立完整的、科学的概念,才能培养他们全新的思维模式,也更有利于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创新和继承并存的教学过程。课程改革理念的创新来自于实践,是对护生素质教育的深化,课程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形式的创新也是对传统护理教育改革的促进和推动。作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素质,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寻适应新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