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3 MB
- 13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单元第1章第1节生物的特征第1单元第1章第2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第1单元第2章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第1单元第2章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1单元第2章第3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2单元第1章第1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第2单元第1章第2节植物细胞第2单元第1章第3节动物细胞第2单元第1章第4节细胞的生活第2单元第2章第1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第2单元第2章第2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第2单元第2章第3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第2单元第2章第4节单细胞生物第3单元第1章第1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第3单元第1章第2节种子植物第3单元第2章第1节种子的萌发第3单元第2章第2节植株的生长第3单元第2章第3节开花和结果第3单元第3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3单元第4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第3单元第5章第2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第3单元第6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二)能力方面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三)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和排泄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你们知道三十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一片荒芜,寸草不生),而今天的地球如此美丽,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装点的如此美丽吗?学生畅所欲言,花、草、树木、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山石发散学生思维体验并学习如何进行科学观察[提问]他们那些是生物那些是非生物?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过渡]要想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我们需要首先对生物进行观察[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观察?科学观察时需要做到哪些?讨论各自体验结合课本总结科学观察的概念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计划;观察时要全面、通过自身的经历总结观察的方法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小结]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计划;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展示]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和实物,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小结]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活动]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小结]师生共同整合得出结论[提问]1.植物需要的有机物从哪里来?2.植物也能进行呼吸吗?3.人是有生命的,能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也会排出废物吗?植物是通过那种方式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讲解]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物质,如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植物也要进行呼吸,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为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能量。植物也产生废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注意:这里的废物指的是“代谢废物”,是经细胞代谢产生的不能被生物体利用的物质,粪便不属于。[提问]生物还有其他特征吗?[讲解]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提问]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观察分组讨论交流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物质,如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构建科学观察的概念各抒己见探讨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归纳出生物的特征。使学生加深对植物的营养、呼吸和排泄的概念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我们了解了生物的这些特征,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它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看一下珊瑚、珊瑚虫和钟乳石,哪个是生物?为什么?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这是为什么?[讲解]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珊瑚虫才是生物。钟乳石长大不同于一般的生物,它是由无机盐慢慢堆积形成的。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总结]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爱护它们。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特征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小组合作讨论,归纳出其他特征适当的拓展知识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四.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检测案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D)A.弹钢琴的机器人 B.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馒头上长出“白毛”2.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C)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D)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B)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B)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分类法6.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曲中的生物有: 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动物取食应激性鲸喷出水柱营养向日葵朝向太阳繁殖植物开花结果生长人体排汗排泄蘑菇由小长大遗传子女与母亲相似呼吸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2.能力方面: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教学难点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2.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合作探究与讲授相结合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一.主要环节的效果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何调查)1.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分析出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上对比,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2.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二、实地调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调查地点1.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尤其是爱护生物资源2.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调查中教师注意安全问题是第一的,并注意引导学生对生物资源的爱护3.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注意引导学生爱护农田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三、整理统计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四、展示、交流调查报告老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的作用。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方案,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2.根据学生经验,分析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调查目的 和 调查对象 ,制定合理的 调查方案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 整理 和 分析 ,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1.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2.注意安全,爱护生物资源,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员请教3.注意爱护农田,有问题向农民师傅请教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五、技能训练,正确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师在讨论中正确引导,及时对学生的提问做出评价。六、布置课下内容1.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净高,以小组为单位,注意组员间的通力合作。2.以班为单位,请各小组互相协作。各组同学共同整理,归类,书写调查报告。1.调查报告交流会。各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报告交流。2.调查报告展示会。各组将调查报告以板报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学互相观察,并从中吸取经验。学生分组讨论,交流: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2、按生活环境分类3、按照用途分类 1.写一份调查后的感受。2.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与全国初一学生相比的健康及发育状况。3.课后各组整理照片,进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图片展。五.板书设计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意义二、分组,制定调查计划,拓展应用三、正确对生物进行分类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2、按生活环境分类3、按照用途分类 检测案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调查目的 和 调查对象 ,制定合理的 调查方案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 整理 和 分析 ,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2.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B)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3.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是( D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4.关于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 C )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5.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C)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6.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B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7.将以下的一些生物分类:银杏树、鲫鱼、木耳、海带、奶牛、蚂蚁、白菜、大肠杆菌(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动物:鲫鱼,奶牛,蚂蚁;植物:银杏,树海带,白菜;其他生物:木耳,大肠杆菌。(2)按生活环境分类:陆生生物:银杏树,奶牛,蚂蚁,白菜;水生生物:鲫鱼,海带大,肠杆菌。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一)能举例说出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建构生态因素的概念; (二)经历比较分析,初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构建生态因素的概念;教学难点: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行为教学意图回顾旧知,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通过学习《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并对它们进行分类,我们认识到,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提问:为什么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呢?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探讨《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2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积极思考问题,发散思维。以学生所学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比较分析,讨论学习(一)想一想,议一议以图片展示为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大家认识图片当中是什么吗?根据现有知识,学生不难做出回答。追问:你知道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够适应它们的生活呢?离开了水的海豚能够生存吗?没有阳光雨露小麦能够发芽抽穗吗?通过上述的问题和所告诉的信息进行分析,了解到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活与分布,从而构建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二)看一看,想一想以观察图片为主,阅读教材为辅,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大家见过稻田吗?看看这张图,你能找到影响水稻生存的生态因素有哪些吗?根据之前所学的内容,它们可以分为几类呢?对稻田里的生态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总结出生态因素对生物有一定的影响。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而建构生态因素概念。学生仔细观察,说出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利用已有知识对其分类,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生态因素对生物有一定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水、温度、阳光、土壤、空气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竞争、捕食、合作、寄生、互利共生等调动全班同学,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巩固新知,升华迁移经讨论学习后,举例说出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补充一些例子,例如:沙漠和绿洲,热带和温带生物的生活与分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生回忆本节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应用新知回答实际问题。总结新知,延伸设疑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归纳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回归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设置问题“生物能否影响环境呢?如果能,它们又是如何影响环境的呢?”从而延伸这一片段。总结归纳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相关概念:生态因素设置问题疑,激发学生趣,并引出下节课所学内容。四.板书设计生态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生态因素的概念大熊猫竹子(植物)海豚水影响着生物的生活与分布生态因素小麦阳光、水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水、温度、阳光、土壤、空气等(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竞争、捕食、合作、寄生、互利共生等检测案1、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所生存的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2、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而是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3、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4、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和水等。5、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1.举例说明阳光、空气、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2.尝试科学家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3.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教学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复习回顾: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包括什么?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水、温度、阳光、土壤、空气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竞争、捕食、合作、寄生、互利共生等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比如:我们翻动砖头时会发现鼠妇到处走,跟鼠妇一样的还有黄粉虫,俗名又叫面包虫。(看投影)二、探究实验:光对面包虫的影响1、直接以面包虫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2、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3、通过引导,让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4、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三、探究过程1、提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②设计对照:阴暗、明亮③控制变量:光不同2、按照各组的探究方案进行实验,并进行指导。复习回顾: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包括什么?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水、温度、阳光、土壤、空气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竞争、捕食、合作、寄生、互利共生等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比如:我们翻动砖头时会发现鼠妇到处走,跟鼠妇一样的还有黄粉虫,俗名又叫面包虫。(看投影)二、探究实验:光对面包虫的影响1、直接以面包虫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2、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3、通过引导,让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4、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检查提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案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3、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4、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四、实验结果: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得出结论。小结: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探究实验最关键的问题:设计对照、控制变量三、探究过程1、提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②设计对照:阴暗、明亮③控制变量:光不同2、按照各组的探究方案进行实验,并进行指导。3、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4、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四、实验结果: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得出结论。小结: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探究实验最关键的问题:设计对照、控制变量提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巡视各小组并进行指导组织、引导四.板书设计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面包虫的分布吗?2、作出假设面包虫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面包虫的分布。3、制定计划对照实验的概念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面包虫的分布。6、表达和交流检测案1、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具有( A ) A.普遍性 B.个别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2、到了寒冷的冬天,杨树落叶,而松柏郁郁葱葱,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B ) A.杨树不适应寒冷的冬天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松柏比杨树更适应寒冷 D.杨树对低温更敏感3、雷鸟在冬季到来的时候会换上一身白色的羽毛,如果当年的降雪来的过早或过晚,都会使雷鸟暴露在天敌的视野中,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C) A.普遍性 B.个别性 C.相对性 D. 绝对性 4、下列说法不属于对环境适应的是(C)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茎有储水功能B.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毛是纯白色的C.蚂蚁借机爬在过往的动物身上 D.竹节虫的形状像竹节和树枝5、青岛崂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崂山石更是景点的点缀。而石上的地衣也引起了许多游人的注意。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腐蚀岩石,这说明生物体( D ) A.只能适应环境 B.只能影响环境 C.都能改造环境 D.既能适应又能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的作用(二)能力方面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三)情感方面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2、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食物链书写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生态系统,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有关于生态系统的知识。回忆,倾听,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复习导入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连贯性,明确学习目标,积极投入本课的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1.组织学生观察“想一想,议一议”的插图,出示思考题: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蝗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又说明了什么呢?2.引入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一个池塘、一片农田以及学校的花园等,都是生态系统。草被网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吃草的蝗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环境。倾听通过实例来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完成情感目标。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3.过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他们都具备相同的组成成分。那么生态系统的组成是什么样的呢?倾听自然过渡到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结组对资料分析进行讨论,并完成课本上的讨论题。1.在生态系统中除了有各种生物以外,还有哪些组成成分?他们各自有什么作用?组织讨论,交流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以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它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无机环境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阳光、空气等。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加深理解各成分彼此之间的关系。食物链通过刚才我们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关系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让学生去黑板上书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体现的食物链,从而提示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捕食食物链自愿去黑板书写练习书写食物链,突破教学难点课堂小结说出这节课学到的内容:1.什么是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是什么样的?3.什么是食物链?将课本上的内容真正转化成自己的内容四.板书设计: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产者:绿色植物生物部分消费者:各种动物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三、食物链的概念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检测案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D)A.池塘中的水草B.池塘中的鱼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一个池塘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B)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水、空气等3、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C)A.增加B.减少C.先少后多D.先多后少4、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A)A.减小B.增大C.不变D.先减后增5、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D)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食物链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1.说明生物圈的范围。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3.说明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个统一的整体。4.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二)能力方面尝试分析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认同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生物圈的范围。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难点: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三、教学准备1.教师:幻灯片、视频片段。2.学生:课前预习生物圈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前准备收集星球及生物圈等方面的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地球仪。收集宇宙中各大星球的资料以及生物圈的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资料的能力情境导入观察、欣赏。 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出示课件,展示地球的壮丽景观,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并欣赏。 提出问题:地球的所有地方都有生物吗?生物究竟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观察、思考。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景。 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进入角色一、生物圈的概念通过展示“地球在宇宙中悬垂状态”的课件,引出生物圈的概念后组织学生结合地球仪讨论分析总结生物圈的概念。 1.生物圈的范围出示课件:生物圈的范围,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归纳总结。观看生动的课件后,再根据自己课下收集的资料,讨论生物圈的范围,然后总结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下层。 小组合作学习 研究讨论交流 总结生物圈的范围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生物圈的结构组织学生角色扮演 大气圈①后台监控,前台导演,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扮演某个角色。 水圈②提出“角色扮演”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岩石圈③倾听各组意见。 ④引导学生说出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①以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②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台词,夸赞自己的圈层。 ③同组成员互相补充。角色扮演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参与过程中,能挖掘集体智慧,发挥个人优长,突出学生主体,学会倾听艺术,感悟真挚情感;各方面能远近兼顾,体验成功的快乐。二、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组织 监控。 出示资料。 引导分析。根据手中的资料、结合教材,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 没有氧气会窒息而死,没有水会渴死……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分析及处理能力,达到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目的,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高度。 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参与学习。 想象平台(技能训练) 假如你什么都不携带,到其它星球上去做客,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回顾反思(小结) 组织、监控。谈收获。 谈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课下探究请同学们课下注意搜集宇航员杨力伟飞向太空时必须从生物圈中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课下搜集宇航员杨力伟飞向太空时必须从生物圈中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激发学生关注科学并学以致用。 同时培养学生课外实践探究能力。 课后模拟制作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 自行设计生物圈的简易模型。 课后自行设计生物圈的简易模型。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四.板书设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气圈海平面上下10千米水圈岩石圈2、各种生态系统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检测案1.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B) A发展畜牧业 B改善生态环境 C发展生态旅游 D增大木材产量2.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下列从生态系统理论上说明这一点的是(C) A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 B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能产生强烈干扰。 C城市生态系统要大量输入输出物质和能量。 D城市生态系统人口众多,与外界交流频繁。3.下列哪一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C) A农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荒漠生态系统4.“山林多栽树,如同修水库,雨多它能吞,天旱它就吐。”这条谚语说明了森林有哪些作用?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根据动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与其对应的生态系统连线。有的动物可以生活在多个生态系统里。猞猁森林生态系统扬子鳄草原生态系统疣鼻天鹅海洋生态系统鸬鹚河流生态系统黑斑蛙湿地生态系统鳗鲡农田生态系统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教学目的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2、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像。3、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2、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能用低倍镜快速看到清晰地物像。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自主学习法、实验指导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师演示法、讨论与交流等方法。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课件:显微镜下的微小生物。一滴水中有什么呢?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我们要研究细胞,首先要看到它。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看清楚就必须借助显微镜。观看课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细胞的图片。一滴水中生活的各种微小生物图片。光学显微镜可使物体由“看不见”变成“看得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微观世界的神奇,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二)合作学习,认识结构1、接着指导学生看教材P36,对照实物,从上到下辨认显微镜各部分结构。两人一组,合作学习,认识其结构。对照教材学习:显微镜的各部名称及功能。分小组共同学习,认识显微镜,真实感受各部件的功能,如辨认目镜和物镜,调节准焦螺旋等。学会交流与合作。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第一步:取镜和安放——从镜盒中取出,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壁,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并安装目镜,强调手指不可触摸镜头。观察,模仿,记忆。学会观察倾听。 (三)自主学习,亲身实践1、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探索观察自制写有“上”字透明胶片,巡回指导,及时点拨纠正。2、教师适时发出疑问和点拨,指导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的问题:①你怎样取镜和安放?②你是如何对光的?转动转换器应该怎么操作?③如何对物体进行观察?④显微镜放大倍数与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有何关系?视野中的物像不在正中央,怎么办?学生动手操作, 注意观察,默记操作要领。找出自己在操作过程中不规范的地方,加以改正。师生共同归纳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的问题:①取送显微镜时一定要一手握镜壁,一手托镜座,千万不要一只手提着显微镜。②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物镜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是拇指与食指握住转换器边缘转动,而不是用手指扳物镜。对光后,不要再随意移动显微镜。③观察时,左眼看显微镜,右眼睁开。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防止将标本压碎。④物像是倒像,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在视野中物像偏在什么方向,玻片标本就移向什么方向。⑤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且透明的。形成科学的实验习惯和良好的实验操作程序。形成归纳总结能力。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⑤“为什么写在不透明纸上的数字在显微镜中观察不到呢?”⑥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⑥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送回原处。 (四)随堂检测,小组竞赛 (五)新课总结,布置作业指导总结新课。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九退整理后归箱,十全十美你最棒。四.板书设计第二单元生物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显微镜的使用一、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操作①取镜和安放①对光③观察④回镜检测案1、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物像偏右上,使物像到正中,应将装片(B)A、往右下移B、往右上移C、往左下移D、往左上移2、显微镜物镜放大倍数为10×,目镜为15×,它的放大倍数是(C)A、10倍B、15倍C、150倍D、25倍3、在下列目镜和物镜的倍数组合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B)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A、10×40×B、5×8×C、10×10×D、15×40×4、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要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原因是(B)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B、能让光线透过C、不易污染目镜D、易于染色5、有一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四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C)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6、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b”字,玻片上写的是(D)A、bB、pC、dD、q7、擦去镜头上的灰尘,应使用(D)A、绒毛布B、餐巾纸C、洁净的纱布D、擦镜纸8、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弱,应选(B)A、大光圈、平面镜B、大光圈、凹面镜C、小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9、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用10×物镜找到图像,再换用40×物镜找到图像。后者与前者不同的是(A)A、视野变暗B、视野范围扩大C、细胞图像变小D、细胞数目增加10、视野中的污点,应如何判断其准确位置?移动玻片标本,污点移动,说明污点在(C)上。转动目镜,污点转动,说明污点在(B)上。否则,说明污点在(A)上。A、物镜B、目镜C、玻片标本D、反光镜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二节植物细胞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2.能够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简图。(二)能力方面:1.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体会“胆大心细”是顺利实验的必备素质。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1.巩固使用显微镜的要点,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2.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情景导入新课1、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内容。具体方法如下: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可分为„„(学生接述)我们还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步骤可分为:取镜„„(学生接述),大家对显微镜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很好。那么我们掌握好这些知识就是为了便于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结构。今天我们就先来观察一下植物细胞结构。2、出示P22观察回答:菠菜叶不透光。通过学生常见的错误操作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认识到使用显微镜观察前需对材料进行处理,并制成玻片标本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想一想,议一议”中的情景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萌萌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虽然操作正确,却观察不到细胞?可能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需要将材料进行一定的处理,制成标本来观察。 任务二:观察植物细胞师生共同认识本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学生先自学完成下列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制作方法:擦→滴→取→展→盖→染→吸几个步骤。教师先给大家演示一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操作技巧,认真听取、记忆实验注意事项。每个步骤。首先是擦,把载玻片和盖玻片用洁净的纱布擦拭干净,滴: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取:用镊子撕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展:将材料放在水滴中央展开;盖:盖上盖玻片,要注意使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可以避免气泡的出现;染: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这样一个临时装片就做好了,就可以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下面,同学们按照以上步骤自己制作一个临时装片。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方法步骤:(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_擦拭干净__。(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__滴管___在载玻片中央滴几滴_清水__。(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___内表皮____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__内表皮_____。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___水滴中央__中,用镊子把它_展开___。(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_一边先接触_____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_缓缓地___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__气泡___而影响观察。(5)把一滴__稀碘液___滴在盖玻片的__一侧___。(6)用__吸水纸___从盖玻片的__另一侧___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学生分组活动:用不同的材料(洋葱鳞片叶内表皮、黄瓜表层果肉、番茄果肉等)制作临时装片,并注意各步骤的操作方法,疑难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生自学教材,理解要点。教师示范实验,并不断针对操作要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操作要点。教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操作,课前培训的小组长帮助教师指导学生。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任务三: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总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你所看见的植物细胞结构,把其中一个植物细胞结构如实地画到实验报告纸上。学生活动:制片,观察细胞结构,讨论、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画生物简图时注意生物简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1、绘制要求:(1)、左眼看、右手绘(2)、绘时用3H铅笔(3)、明暗用细点多少表示,暗点密、明点疏(4)、在图右侧引水平线标注名称(5)、图下方标注所画结构名称2、洋葱内表皮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及各部分名称3、自学教材p44-45思考后讨论回答;(1)、植物细胞最外层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细胞壁对细胞膜及其以内结构起支持、保护的作用(2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并结合教材图,初步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并辨认各部分名称,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理解植物细胞各部分的功能,体会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观察到的结构有哪些?为什么?细胞膜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3)、植物体所有的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吗?为什么?不是。同一植物的不同部分也不一样,绿色叶子有,但根尖部分的细胞就就没有。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高等绿色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液泡(5)、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的哪一部分?液泡(6)、与遗传有关的结构是哪一部分?细胞核(7)、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哪部分结构?线粒体教师归纳: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它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拓展与思考:1、怎样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态大小不一,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同种细胞大小相近,均匀有细胞核等结构不会变形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你有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还是在目镜上?边观察边移动玻片,如果脏东西也跟着移动,则脏东西在玻片上;边观察边移动目镜,如果脏东西也跟着转动,则脏东西在目镜上;如果以上都试了,脏东西未跟着转动,则脏东西在物镜上。[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先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四.板书设计:第二节植物细胞一.玻片标本:装片、切片、涂片保存时间:临时玻片和永久玻片二、制作与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目的: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检测案1.下图显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 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按操作的顺序排列图中各标号所示步骤:54213。(2)图①所示的操作方法,可以避免装片里的出现 气泡 。(3)③、④两步的目的是: 染色和撕取洋葱内表皮。(4)为了更清楚地观察细胞结构,对制好的装片还要 染色2.植物的叶是绿色的,主要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 叶绿体 。3.切开梨、西瓜等水果时,会流出一些汁液,这些汁液叫细胞液,主要来自细胞中的 液泡 。4.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透明的,其原因是(B)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B、能让光线透过C、不易污染目镜D、易于染色5.用从生物体上撕下的材料制成的拨片标本,叫做(B)A、切片B、装片C、涂片D、永久切片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三节动物细胞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够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说明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二)过程与方法方面: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动手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培养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认同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提高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的能力。教学难点: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取材及其细胞结构的显微观察(与植物细胞相比不易观察,略有难度)。 三.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铅笔,绘图纸;上课前漱口。 教师: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清水以及多媒体设备等。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引导回忆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边播放边提问学生强化有关操作难点:如何防止装片出现气泡?怎样染色?引出新课题及学习目标提出问题: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细胞吗?观看视频,回忆制作植物临时装片的步骤思考:口腔上皮细胞在哪儿?怎样获得?回顾旧课知识,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新课学习。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人的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引出课题:动物细胞明确本课学习的主要任务。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①请学生根据知识思考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需要哪些实验器材?②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7的内容,与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对比,两者的有何不同?③介绍讲解“为什么用生理盐水不用清水?”。④浓缩归纳制片步骤(示范取材),提醒学生实验注意事项(PPT展示)㈠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1)用滴管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⑤巡回观察指导学生制片过程①载玻片盖玻片等②阅读课本P47并完成导学案第2题。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用生理盐水?1.使细胞浸润在溶液中,便于显微镜下观察2.保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形态。③明白制片中生理盐水的作用。④倾听老师总结制片步骤1擦·2滴·3漱·4取(刮·涂)5盖·6染·7吸·⑤倾听老师指导,动手制作制片。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找到两个实验的不同之处并明确其原因。同时强化人体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的操作要领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㈡观察临时装片并绘图①巡回、观察、指导学生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及画动物细胞结构简图②将学生绘制的动物细胞图与课本提供的图片进行比较,评价;强调绘图的要领。③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化实验注意点。①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然后同学间交互观察。发现由于取材、染色的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效果。②显微镜观察并画一个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的简图。③能提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如:为什么染色效果不好?为什么看不到细胞?盖玻片下有气泡对实验有什么影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肯定学生的成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观察能力,强化实验注意事项㈠动物细胞的结构通过实验观察介绍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PPT展示人体多种不同形态的细胞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细胞形态不同,它们的结构有相同的地方吗?㈡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PPT展示动植物细胞对比图,引导学生分析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总结归纳:人们通过观察发现: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微生物(病毒除外),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可以说,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倾听比较,讨论,总结动物细胞的共同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比较、讨论、回答: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壁、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倾听通过比较讨论发现动物细胞的共同结构通过比较、讨论找到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通过问题“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所学,PPT展示小节内容。模拟制作对活动作必要的布置:策略①:按照书中方法分组制作。学生小结:1、怎样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3、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策略①:准备材料、参与制作、协助完成。巩固本课所学知识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策略②:改进。利用现成的果冻,将一枚糖粒放入其中表示细胞核,果冻表示细胞质,包装果冻的塑料壳表示细胞膜。策略②:引导设想,使制作简单化,且仍能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五.板书设计第三节动物细胞一、动物细胞基本结构二、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三、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检测案1.下图显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操作步骤,据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往装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滴加该液体的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形态。(2)图2中往装片上滴加的液体是碘液 ,滴加该液体的目的是 便于观察实验现象。2、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621453。①用消毒牙签在濑净的口腔内测壁上轻刮几下。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③在载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④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水滴中涂抹几下。⑤盖上盖玻片⑥擦拭干净盖玻片和载玻片。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3、几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发现视野黑暗,看不到细胞。原因最可能是(C)A、物镜未对准通光孔B、目镜的放大倍数太小C、有同学阻挡光线D、标本未放在通光孔中央4.“洋葱表皮细胞是扁平的;动物的肌肉细胞是细长纺锤形的;神经细胞则有许多突起。”对这段叙述的合理概括是:(B)A.不同的细胞大小不同; B.不同的细胞形状多种多样;C.不同的细胞结构各不相同; D.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四节细胞的生活一.学习目的1.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单位。2.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3.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2.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教学难点1.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重要作用2.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三.实验材料:小麦、解剖针、酒精灯、火柴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导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细胞构成的,生物是有生命的,细胞有生命吗?导入新课题:细胞的生活看图,想一想、议一议:怎样使培养瓶中的皮肤细胞活下去?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细胞也是有生命的。2、使学生构建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这一概念(1)教师总结:要使培养瓶中的皮肤细胞活着,必须提供:无菌无毒的环境;适宜的营养物质小组讨论回答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使学生认识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培养液如动物血清);合适的酸碱度PH值;合适的空气环境。(2)细胞有哪些物质呢?水果中有很多汁液说明含有?水果很甜说明含有?花生、大豆能榨油,说明含有?看课本,找出细胞中还含有哪些物质?观察思考细胞中有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使学生认识细胞中有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3)物质是怎样组成的呢?观看蔗糖溶解实验。演示实验:验证小麦中含有无机盐思考回答物质是由分子等小颗粒组成,细胞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使学生了解物质是由分子等小颗粒组成,细胞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4)展示动植物细胞模型,分析物质进出要经过什么结构?其有什么作用?观察思考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的使学生构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的概念(5)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这些能量从哪里来呢?我们先认识能量播放视频观看视频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用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构建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的概念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总结:动物通过吃食物获得了有机物(化学能),再利用线粒体分解有机物,获得了动物生活需要的能量。线粒体就是一个能量转换器,使化学能转变成细胞需要的能量。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能吸收光能制造有机物(化学能),叶绿体也是一个能量转换器,它将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当需要的时候,它再利用线粒体分解有机物获得植物生活需要的能量。3、使学生构建细胞核是控制中心这一概念(1)细胞中还有一个细胞核,它有什么作用呢?这要从受精卵学起。同学们看小资料。讲:人的生命起始于受精卵,一个受精卵能发育成一个人体,说明受精卵中含有指导人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一信息是由父母遗传下来的,因而叫遗传信息。看小资料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认识遗传信息(2)遗传信息在哪里呢?看资料分析:A、和克隆羊多莉身世有关的羊有几只?它们分别提供了什么?B、多莉和谁长的像?说明了什么?资料分析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细胞核控制生物的生长和发构建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细胞核控制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这一概念4、小结疏理知识总结勾画重点总结要点、巩固提升五.板书设计第四节细胞的生活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1、细胞中有有机物和无机物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3、细胞中有能量转换器(1)叶绿体:光能→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2)线粒体:化学能(有机物)→细胞需要的能量二、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检测案1.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是因为细胞死亡后细胞内的物质进到水里;但把菠菜浸在冷水里却做不出菜汤,是因为活细胞中的哪一结构阻止了物质的外流?(B)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在植物细胞中可以将太阳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且释放出氧气的结构是:(B)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胞核;D.细胞膜。3.从根本上说,细胞内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所释放的能量,来自于:(A)A.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所吸收的光能 B.植物细胞来自光能,动物细胞来自食物C.有机物中的化学能D.由化学能转化而来的能量4.细胞内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下列结构与功能连接不正确的是:(D)5.A.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叶绿体—使光能转化成化学能;C.线粒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细胞核—保护细胞内部。 5.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中的(C)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细胞质6.在高等生物中,遗传物质是( C )A.细胞核 B.蛋白质 C.DNA D.细胞质6.克隆羊多莉长得非常像( A )A.供细胞核的母羊 B.供无核卵的母羊C.代孕的母羊 D.A、B、C三种羊的一部分7.下图是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为 植物细胞,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具有[4 ]液泡、[ 6] 叶绿体和[1 ] 细胞壁 等结构。 (2)结构⑥的名称是 叶绿体 ,它能利用太阳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等合成有机物。(3)有一种结构的名称是 线粒体 ,它能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供给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利用。(4)结构3的名称是 细胞核 ,它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结构,它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方面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2.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3.说出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关系。(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二.过程与方法指导,交流,引导,设疑评价,鼓励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教学难点①生物体的长大除了靠细胞体积的增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学习内容一、导入新课古诗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你知道这描述的是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吗?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长大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巧设疑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探究提纲:首先,阅读本节内容,独立分析、解答探究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在组长组织下,小组成员有计划地讨论交流。最后,将有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大屏幕展示探究提纲,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有计划地讨论交流。参与小组讨论,注意及时发现问题。看学生基本讨论完之后,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交流。1.你能试着边绘图边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吗?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如何? 3.作为生物体结构、功能基本单位的细胞能永远长大吗? 4.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 5.阅读“脱缰之马——癌细胞”后,你有什么体会? 各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获得成功体验,自信心增强,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细胞核先由一个变成两个,细胞质分裂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出现两种答案:①染色体数目减半;②染色体数目不变。在教师指导下,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得出正确结论。不能争先恐后发言。紧缩眉头,面面相觑。豁然开朗,对细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总结前面知识,得出正确结论。细胞分裂分化生长造成了生物体的生长。小组派代表谈体会,组内成员给予补充。.癌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会改变。小组间进行交流。 出示第一题对正确回答给予肯定评价。其他给予鼓励评价。出示第二题给予鼓励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大屏幕展示细胞分裂各期图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同时期染色体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出示第三题展示不同年龄人体细胞图示,指导学生观察。追问为什么?结合书中练习2做进一步解释。为更好地理解第四题做好铺垫。出示第四题给予肯定评价。给予鼓励性评价,并对学生寄予期望。 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三、分层次练习1.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吗?2.有人说单细胞动物的细胞分裂过程其实就是繁殖后代的过程,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四.进一步探究:细胞永远具有分裂能力吗?观看大屏幕,加深对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先由一个变成两个,细胞质分裂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利用课件演示细胞分裂过程、分层次提出问题,同时加以适当点拨、引导。五、课堂小结:一、生物体的生长细胞分裂: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体积增大二、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先由一个变成两个,细胞质分裂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三、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1、过程:先复制加倍后平均分配2、意义:保证新细胞与原细胞遗传物质的一致性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达到理解巩固的目的,进一步提升情感教育五.板书设计1、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的增大;2、细胞的分裂——细胞数量的增多;3、细胞的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4、细胞分裂的过程(叙述);5、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6、生物体生长=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检测案1、生物体能由小长大主要是通过( C )A、细胞分裂B、细胞生长C、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D、细胞分化2、人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细胞经分裂后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为(C)A、23条B、23对C、46对D、13对3、下列对细胞分裂和生长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细胞分裂的结果使细胞越来越小B、细胞的生长是有限的C、新细胞体积很小,从环境中吸收养料逐渐长大D、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A、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平均分配到新细胞中去B、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份C、细胞分裂能使细胞的数目增多D、细胞的分裂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5、细胞分裂最先发生变化的是(B)A、细胞壁B、细胞核C、细胞膜D、细胞质6、细胞分裂过程顺序正确的是(C)①细胞质平分为二,各含一个细胞核②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③细胞核平分为二个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③②7、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B)A、减半B、加倍C、不变D、都不是8、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关于染色体的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A.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变化明显B.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C.染色体的数量存在一个加倍的过程D.染色体数量的变化使新细胞中的DNA含量加倍5、下图是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图后问题。 (1)图1显示 动物 细胞的分裂过程;图2显示 植物 细胞的分裂过程。(2)描述在细胞分裂时,两图中A时期结构2内所发生的变化是: 染色体会进行复制,数目会加倍。(3)仔细观察两图,描述在细胞分裂过程中,1所示结构的变化过程。图1中结构1的变化: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溢裂为两个细胞;图2中结构1的变化: 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4)两组图中C所示细胞与A所示细胞的结构是否一样? 是一样的。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一.学习目的:(一)知识与技能方面1、说出组织、器官、系统的定义,能概述构成人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2、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说出各种组织的分布、组成和功能。3、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二)过程与方法方面1、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切片。2、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之间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策略,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2.通过探究实验和课堂交流,发展探究、合作和交流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2、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的结构层次形成完整的认识。3、动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二)教学难点1、各种组织的主要特点2、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的。三.教学设计思路:复习旧知→产生疑惑→形成问题→自主学习→讨论交流→释疑总结→练习巩固四.教学过程: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导入新课:复习前面学习的内容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1、人和动物体都是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来,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细胞分裂2、细胞经过细胞分裂,细胞的数目(数目/大小)增加;经过细胞生长,细胞的大小(数目/大小)增加。3、问题:受精卵→→→→→→人?受精卵是不是经过细胞分裂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体?/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是不是由很多完全相同的细胞堆叠而成?4、在“动物细胞”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动物细胞的结构,还知道了动物细胞的种类不止一种,例如有口腔上皮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红细胞等等。5、小结:人体是由很多种细胞构成的生命体。6、人体内众多不同种类的细胞是怎样形成的呢?7、这些形态、结构各不相同的细胞又是怎样构成一个结构复杂的人体的呢?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完成左边相应的练习题。产生疑惑思考左边的问题。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完成左边相应的练习题。复习归纳总结。复习旧知产生疑惑形成问题复习旧知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的结果分别导致细胞的种类,数目和体积的增加。产生疑惑思考左边的问题。复习小结,锻炼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产生疑惑,设置悬念,便于新课内容的推进。(二)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8、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9、区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请你用几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将下图补充完整,以表示出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根据课前预习完成左边的练习题,并在书本相应位置做上标记。根据老师用图形展示的细胞分裂的结果,学生自己用相应的图形符号展示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通过绘图强化对细胞强化的理解,锻炼学生学习运用能力。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小结:细胞分化→细胞种类增加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加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加10、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猜想一下:细胞经过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细胞是随机地交织在一起还是形成有序的结构比较有利于发挥它们的功能?11、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12、用ppt展示消化道上皮(上皮组织)、平滑肌(肌肉组织)、神经(神经组织)、软骨(结缔组织)图片,请学生结合书本第60页文字说明完成表格。小结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的结果分别导致细胞的种类,数目和体积的增加。根据已有知识,结合自身经验和课前预习思考左边的问题,并和组内同学商量讨论得出结论。阅读书本第60页内容,完成左边的表格。归纳小结,锻炼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学习新知。了解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的细胞组成、分布、特点和各自的功能。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13、“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这一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自己知道的器官有哪些?为什么说这些结构是器官而不是组织(组织与器官的区别)?学生讨论交流,分析说明组织与器官的区别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四)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14、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细胞能不能通过组织这种结构从我们所吃食物中获取所需营养物质?不能的话,又是怎么是实现的呢?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图,提示学生讨论交流。15、给学生展示人体主要系统的图片,让学生对系统组成人体有一个整体印象。讨论交流得出系统是由多种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能够完成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的概念课时小结:人体的结构层次16、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微观→宏观)根据左边的提示对本节课所学内容作出总结锻炼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细胞分化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器官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动物体五·板书设计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检测案1、下列属于组织的是(B)A、血管B、血液C、皮肤D、肝脏2、动物体结构层次表述正确的是(A)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B、组织→细胞→器官→系统→个体C、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D、细胞→组织→器官→个体3、组织是由细胞构成的,组织形成的过程大致是(C)A、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B、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细胞分裂C、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D、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生长4、动物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是:(A)A、受精卵B、上皮细胞C、肌细胞D、神经细胞5、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的组织是:(D)A、上皮组织B、肌肉组织C、神经组织D、结缔组织6、组织的形成是:(B)A、细胞分裂的结果B、细胞生长的结果 C、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D、细胞分化的结果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结缔组织?(C)A.骨组织B.脂肪组织C.皮肤D.血液8.下列各项中,全部属于器官的一组是(A)A.耳、鼻、口、血管、大脑、食道B.眼、心脏、肺、背阔肌、手、甲状腺C.喉、卵巢、股骨、循环系统、胰腺D.肝脏、血液、肾、膀胱、脊髓、小肠9.一个多细胞动物或人的器官往往(A)A.具有四种基本组织,但以某种组织为主B.只由一种基本组织构成C.由四种以上的基本组织构成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由三种基本组织构成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教学目的:1.描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成的;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说明物体的结构层次。2.通过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等研究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物的收集、分类、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通过各种实物的收集、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进一步学会归纳只是的一般方法,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归纳总结知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只是整合能力、合作能力3.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念。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教学难点:能识别植物体各种器官中的组织构成情况。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 温故知新,创设情境师:1.人的生长发育时从什么结构开始的?2.从微观到宏观描述动物体(人)的结构层次?3.什么是组织?什么是器官?师:评价学生掌握情况,构成动物体和植物体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那么你知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引入新课。生:思考作答 受精卵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二)讲授新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哪几种器官组成?”教师总结:非常正确!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六大器官组成。教师提问: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为什么是器官呢?教师提问:对。各种组织在一起,构成了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六大器官又直接构成了植物体。那么,植物体中有哪些主要组织呢?师:我们以叶的主要部分——叶片为例,看看叶片是由哪些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教师:在每个实验桌的解剖盘中,都已经摆好了一个红菜叶片。现在就请大家开动脑筋,也可以交流合作,看看能否不借助于任何工具,将红菜叶片分成几个部分,观察叶片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教师提问:叶片中的这三个部分:叶脉、表皮和叶肉是不是由同一种组织构成的呢?也就是说,它们是不是只由一个种类的细胞构成?教师:如何观察叶脉、表皮和叶肉是否只有同一种类的细胞构成?教师总结:对的。叶片表皮细胞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细胞排列紧密。学生: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一起构成的,所以它们是器官。学生实践。师生互动:巡视,看是否有学生已将叶片分成了比较明显的几个部分,请他(她)上讲台展示其成果,并讲述他(她)所能看到的叶片的几个部分,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叶片是由叶脉、表皮和叶肉三个部分构成的。学生:将叶片的各个部分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学生:热烈讨论。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教师提问:根据细胞排列紧密的这个特点,哪位同学能够推导出这些细胞的功能呢?(提示:叶的表皮在叶片的最外层;叶片的表皮具有一定的韧性等。)教师:非常好!这样一些功能相同,形态又比较相似的细胞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结构就是什么呢?教师:对。组织就是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细胞群。这种组织它主要起保护功能,所以我们称它为保护组织。类似的方式,师生互动,导出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教师总结:保护组织在叶片的最外层,营养组织在保护组织内侧,输导组织贯穿在整个叶片中,这三种组织就构成了叶的主要部分——叶片。按照同样的方法,我们也能观察到根、茎、花等等其它器官也是由这样三种主要的组织构成。教师提问:植物体中的这些主要的组织是如何形成的呢?教师:一株植物体在诞生之初,只有一个细胞,这个细胞是什么?教师:受精卵是如何变成许多的细胞的呢?教师:植物体中的各种组织又是如何出现的呢?学生:保护功能,保护叶片中表皮以内的柔软的部分。学生:组织。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教师提问:冬天到了,树叶掉了;冬去春来,新的树叶又长了出来。也就是说,又有新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形成,那么,这些组织是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呢?请大家参考P66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教师总结:在植物的一生当中,有一部分细胞一直都能保持很强的分裂能力,由这样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被称为分生组织。分生组织中的一部分细胞能够分化形成其他组织:如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另一部分细胞继续分裂,形成新的分生组织。教师补充:植物体的主要组织中还应补充上:分生组织。教师提问:分生组织的细胞有什么特点呢?教师:细胞构成了组织,组织进一步形成了器官,器官直接构成了植物体。想一想,细胞是如何构成植物体的,试着解释一下。教师:对!这就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师:植物体的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运送到叶、花、果实等等器官;叶中合成营养物质又源源不断地运输导根,供给其生长。植物体的每一个器官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样的道理,器官当中的所有组织也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我们能够得出结论:植物体是统一的整体学生:受精卵。学生:受精卵经过分裂,一个细胞变成两个,两个细胞继续分裂,变成了四个,以此类推,就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细胞。学生:受精卵分裂形成的许多的细胞再经过分化,形成了各种组织。学生:不是。它是由分生组织分化而来的。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学生: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学生: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拓展练习1)当你吃甘蔗时,首先要把甘蔗茎中坚韧的外表皮剥去;咀嚼甘蔗茎时会有很多的甜汁;那些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被吐掉。试从组织构成器官的角度,说一说甘蔗茎是由哪些组织构成的。(2)说说向日葵和猫在的结构层次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深化已有知识,加强课后延伸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先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四.板书设计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微观→宏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微观→宏观)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检测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所有的细胞永远具有分裂能力B所有的细胞都不能再分裂了C有一部分细胞能继续分裂D细胞的功能都是相同的2、橘子内白色的筋络属于(D)A、保护组织B、分生组织C、营养组织D、输导组织3、下列属于植物生殖器官的是(D)A、根,叶,果实B、茎,叶,种子C、根,叶,茎D、花,果实,种子4、下列属于组织的是(D)A、一棵苹果树B、一个苹果C、一瓣苹果D、一块苹果皮5、植物体的组织不包括(D)A、分生组织B、营养组织C、保护组织D、上皮组织6、根尖能不断产生新细胞的区域是(B)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7、我们吃的甘蔗、葵花籽是植物体的(C)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A、组织B、组完整的植物体C、器官D、系统8、下列各项中属于植物器官的是(B)a西瓜瓤b西瓜瓤中的瓜子c瓜子仁d桃e一个花瓣A.bcdeB.bcdC.bdD.be9、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A)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B.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D.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10、吃甘蔗时,要把甘蔗茎坚韧的皮剥去;咀嚼甘蔗茎时会有很多的甜汁;里面一束一束的结构咀嚼之后被吐掉。说一说甘蔗茎是由哪些组织构成。11、用热水烫番茄,很容易从番茄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属于(C)A.营养组织;B.输导组织; C.保护组织; D.分生组织 12、下列植物器官中,属于营养器官的是(D)A.花; B.果实; C.种子; D.茎新13、.根尖中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的区域是(C)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14、下列结构属于器官的是(B)A.番茄果肉; B.一只香蕉; C.洋葱表皮; D.苹果果皮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一.教学目的1.以草履虫为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2.以草履虫为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3.了解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二.教学重难点1.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2.描述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行为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引言]: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大家知道自己是由多少个细胞构成的吗?在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都含有无数个细胞,但是,也有一些生物体本身只有一个细胞,它们是我们今天要进行学习的单细胞生物。一、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阅读P66文字,说出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及生活环境。[出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大肠杆菌、酵母菌、变形虫、衣藻、草履虫。[讲述]:简单介绍这几种单细胞生物,并提问大家还知道哪些生物也属于单细胞生物。二、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提出问题]饶有兴趣地观看这些单细胞生物,并能说出几种单细胞生物。先学后教,当堂练习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单细胞生物仅由一个细胞构成,但它们却能独立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为什么?[讲述]:我们今天就以草履虫为代表来进行探讨。讲解:草履虫的结构特征及其生活。形态结构:体长大约不到一粒芝麻的1/10,只能用显微镜观察到。形状像倒转的草鞋底,全身布满了纤毛。让学生看P69草履虫结构图,对照PPT回答各结构名称及其功能。[出示]:《观察草履虫》视频,让学生了解该实验的流程及草履虫在显微镜下的结构及生活。根据视频辅助对草履虫生活的进行总结。生命活动:纤毛——运动(草履虫依靠表膜上纤毛的摆在水中旋转前进)。表膜——呼吸和排泄的功能。食物泡——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伸缩泡——排泄废物的功能。生殖方式——分裂生殖[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提出问题]:草履虫对外界刺激能否产生反应?探究过程P69练习3,让学生假设会出现的实验结果,然后借助ppt进行讲解[得出结论]:单细胞生物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三、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借助课本及ppt向学生介绍几点单细胞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并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单细胞生物有许多,有些对于人类是有益的,比如人体的正常的肠道细菌;但有些就无益,比如HIV;认真听讲,了解草履虫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有益菌也会变成有害菌,如肠道内的有益大肠杆菌过多所引起肚泻,但这也是一种正常的调节现象.知道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四.教学设计一、单细胞生物的概念1、概念:2、生活环境:二、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及生活纤毛表膜1.口沟草细胞质履食物泡虫伸缩炮收缩管细胞核胞肛2.草履虫的生活:三、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检测案1、下列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B)A、水绵B、变形虫C、水螅D、珊瑚2、草履虫进行呼吸的结构是(C)A、纤毛B、伸缩泡C、表膜D、收集管3、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B)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A、浮游生物B、细菌和微小浮游植物C、小型水昆虫D、小型原生物4、观察草履虫实验中,如果载玻片上的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时,可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中放(C)A、土B、水C、几丝棉花纤维D、干燥剂5、小明把碳素墨水滴了少许到草履虫培养液中,几分钟后,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些草履虫的某结构被染成了黑色,这种结构的名称是( C)A.细胞核 B.液泡 C.食物泡 D.伸缩泡6、草履虫属于动物,而玉米属于植物,其主要依据是( A )①草履虫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壁②草履虫能自由运动③草履虫体内没有叶绿素,不能制造有机物④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反应很灵敏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比较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2.关注植物的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形成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二、教学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三、教学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四、教学准备分组准备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和制作临时装片的用具;拍摄显微图片和收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资料,制作幻灯片。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问题引入新课提问1、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讨论表达学生对1回答:细胞→组织→器官→设置悬念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物体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吗?讲授新课一、藻类植物展示课件讨论1、植物都会开花产生种子吗?如果不会的话,哪些会开花产生种子?2、这些植物主要有哪几种类群?对学生的回答不评价。展示课件讨论:1、藻类植物多数生活在什么环境中?2、藻类植物有什么特征?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藻类植物?评价学生回答,总结出藻类植物多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等特点。并介绍常见的藻类植物。植物体。对2回答:“有”或“没有观察后,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表达。学生的答案有多种。观察课件、思考讨论并交流表达。观察后回答:藻类植物多数生活在水中。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在学校喷泉就能见到藻类植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树立关注自然,关注身边植物的情感。设置悬念培养观察、分析、表达能力,发挥学生主作用。联系生活。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讨论:藻类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评价学生回答,总结出常见藻类植物,与人类关系。从农贸市场看到海带、紫菜说明它们可食用。从药店买到碘液证明可药用。它们生活在水中、很多是鱼类的饵料。它能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二、苔藓植物展示课件(诏安一中古树上的苔藓等)讨论:1、与藻类植物相比苔藓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树干哪边生活着苔藓植物?2、苔藓植物有什么特点?评价学生回答,总结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有假根、茎、叶、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讨论:苔藓植物为什么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理解、体会,认识藻类的生活环境和主要特征。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环境。讨论、交流、表达理解、体会藻类植物常见种类、与人类关系。观察、思考回答: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分化。苔藓植物生活陆地上,有假根、茎、叶。树的北边生活着苔藓植物。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学生交流表达、师生互动突出重点。联系生活,加深印象。关注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分析、归纳能力,树立热爱学校,热爱自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评价学生回答,总结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指示植物的原因。三、蕨类植物展示课件(漳浦花博会上南靖的桫椤等)讨论:1、蕨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2、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有什么特点?评价学生回答,总结蕨类植物多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有根、茎、叶分化,有输导组织,植株高大。提问:如果你栽种蕨类植物,应该放在什么环境中?是否应该经常浇水?肯定学生的回答。出示多媒体课件,卷柏、满江红、古代蕨类植物。讨论:1、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2、古代蕨类植物哪里去了?评价学生回答,总结蕨类植物可食用(如菇类)、可药用(如卷柏)、可观赏(如)可做绿肥(如满江红,强调生活在水中)、饲料。今天使用煤是主要古代蕨类植物形成的。理解、体会、提高,认识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主要特征。学生阅读课本,思考、体会、交流、表达。理解、体会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指示植物。观察、思考后回答:蕨类植物生活在陆地上。苔藓植物有假根、茎、叶,植株矮小。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植株高大。理解、体会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特点学生观察、讨论、对比、表达、评价中得到提高。联系古树上的苔藓,加深印象,达到突出重点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培养观察、分析、对比、表达能力,培养热爱学校,热爱家乡,关注自然的情感。观察、讨论、表达、理解、体会中得到提高,加深印象,达到突出重点的作用。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加深认识。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展示课初课件。提问:植物都会开花产生种子吗?如果不会的话,哪些会开花产生种子?植物主要有哪几种类群?评价学生回答。进一步引申藻类、苔藓、蕨类怎么繁殖后代?出示多媒体课件:蕨类孢子囊群讲述蕨类等植物的生殖方式。归纳总结情感渗透小结“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出自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分别描写什么植物?评价学生回答。拓展创新规律探究将学生分成八组,展示三类植物的活体标本。要求:分开三类植物。1、测量苔藓植物的长度。2、观察蕨类植物的孢子囊。3、说出各类植物主要特征。总结评价学生活动回答。学生回答:放在潮湿环境中。应该经常浇水。观察、思考回答蕨类植物的作用。理解、体会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回答: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不开花。种子植物会开花。认识蕨类繁殖方式体会诗词、表达,回答:分别描写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培养观察、分析、表达能力。联系生活,举出具体例子,加深认识。释课初之疑产生新的疑问诗词体会,加深认识。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课外延伸讨论:比较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大家有什么发现?对比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有哪些发现?评价学生回答,总结得出植物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历程。通过观察,寻找校园或你所在社区、农村的三类植物。注意它们的生活环境。并进一步提出如何对它们进行保护?学生相互合作,自主完成,交流各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分析结果,同组成员随时补充。其它组的同学提出质疑,作好记录,学生相互评价。理解、体会思考、回答课后完成与植物零距离接触,培养合作、观察、动手能力,让学生感受成功、、加深认识。达到突出重点、提升课堂效果。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应用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拓展提升,为学习进化论埋下伏笔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应用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课堂知识的提升,突出重点。六、板书设计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植物类型生活环境特点常见种类与人类的关系相同点藻类植物多数生活在水中单细胞或多细胞,无根、茎、叶。衣澡、水绵、海带、紫菜食用、药用、鱼类的饵料、释放氧不产生种子,孢子生殖苔藓植物阴湿陆地多细胞,有假根、茎、叶。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墙藓、葫芦藓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蕨类植物阴湿陆地多细胞,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植株高大。肾蕨、卷柏、满江红、桫椤食用、药用、绿肥、饲料、观赏检测案1、最容易找到苔藓植物的环境是(D)A.向阳潮湿,无污染的环境B.背阳潮湿,有污染的环境C.向阳干燥,有污染的环境D.背阳潮湿,无污染的环境2、、苔藓植物对空气中的___________十分敏感。(B)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氧气D.一氧化碳3、有一种植物长得比较矮小,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是(B)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4.蕨类植物具有的器官是(D)①根②茎③叶④花⑤果实⑥种子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⑥D.①②③5.鱼缸长久不换水,缸的内壁上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原因是(D)A.水被细菌污染而成绿色B.鱼排出的粪便呈绿色C.水中含丰富的二氧化碳和鱼的粪便而长出大量绿色细菌D.水中含丰富的二氧化碳和鱼的粪便而长出大量绿色微小的藻类植物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6、古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现象,是藻类___植物大量繁殖的原因。古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诗句中,“苔”是指___苔藓__植物。由此可以判断,这段台阶一定处___阴湿__环境中。“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是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而生长在水田、池塘中的满江红属于_蕨类植物。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二节 种子植物一.教学目的1.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运用比较法区别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3.概述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4.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5.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2.教学难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三.课前准备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藻类、苔藓、蕨类、种子四类植物的CAI课件(扫描或下载);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其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扫描或下载);动态展示种子萌发时种子的结构的变化CAI课件[动画:玉米和豆类中、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习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分小组展示】展示手机的果实和种子引言:这些种子的大小、形态、颜色各不相同,种子都能长出具有根、茎、叶的植物体,这与他们的内部结构有呢?说出展示的植物名称联系生活实际,寓教于乐,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方案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制定探究方案,将种子剖开并分别放好,比较种子的异同点,设想每一部分在种子萌发后成为植物体的那一部分通过观察和讨论,说出菜豆种子、王米种子的结构。菜豆种子结构:种皮.胚芽.胚轴.培根.子叶(两片)王米种子的结构:种皮(或果皮).胚芽.胚轴.培根.子叶(一片).胚乳同学间讨论交流认识两种代表植物的种子结构名称。填充表格。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体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习惯和能力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得出结论自主探究巡视、指导,分发各种不同的种子,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将中抛开,引导学生边操作便提出实验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一、观察种子的结构提供种子图片、剪贴图、用彩色粉笔板画。[讲解]均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纠正、补充、完善观察和认识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教师[讲解]菜豆种子的结构;玉米种子的结构;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课件展示:出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表格。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巡视、参与讨论出示课件:指导、点拨。出示讨论提纲如下: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方案: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然后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结论。实验小组就讨论提纲讨论、比较、得出结论。通过资料分析认识种子植物有种子的意义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孢子于是个生殖细胞,而种子是种器官,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原因。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1.二者异同巡视、指导、展示挂图、出示课件1以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是“裸”“被”为启发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出示补充的图片。出示课件方案: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了解生物多样性,掌握各种生物类群的特征2.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展示图文资料组织好学生,指导学生观察识别。教师科学的讲解方案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观察课件,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认识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活跃气氛唤起学生童趣,提升认识生物学重要概念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启发、点拨出示课件出示讨论提纲: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和种子成熟后,果皮各起什么作用?保护种子。2.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如借动物、风力、水力传播等,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蒲公英、黑板树、昭和草靠风来传播鬼针草、雀榕、车前草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来传播椰子、睡莲靠水来传播方案:在看书自学基础上,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苍耳、柳、榆等,小组讨论,得出答案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课件,小组讨论,得出答案。生活经验,图文资料,交流讨论,完善结论明确种子植物分布广泛五.板书设计一.比较两种种子的结构。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相同点不同点菜豆种子有种皮和胚子叶两片,没有胚乳玉米种子有种皮和胚子叶一片,有胚乳注:一类是像玉米、水稻这样的种子只含有一片子叶的称之为单子叶植物;另一类是像大豆、花生种子是由两片子叶组成的称之为双子叶植物二、两种植物的区别区别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没有果皮保护,如松子、银杏被子植物 种子由果皮包被,如大豆、桃、苹果、花生等注:被子植物更高等:种子在发育过程中,果实能保护种子,而且能防止外界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危害。检测案1、我们吃的面粉主要来自种子的(B)A胚B胚乳C子叶D胚芽2、松树与桃树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D)A松树的果实内有种子B松树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C松树的球果包被这果皮D松树种子裸露,没有果皮3、种子的主要部分,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的是(B)A种皮B胚C胚芽D胚乳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一株参天大树也是有一粒种子发育而来的,这是因为种子中包含有发育成一株完整植物的(D)A营养物质B无机盐C水分D胚5、在种子的发育过程中,保护种子免受外界不良环境侵害的是(B)A花被B果皮C种子D子叶6、以下属于被子植物的一组的是(A)A菊花牡丹水稻B玉米松树白杨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C云杉苏铁油松D银杏玫瑰小麦7、种子中最重要的结构是___胚__,它是由___胚芽__、__胚轴_、_胚根和___子叶_构成的。8、我们吃花生,主要是吃花生种子的__种子_。9、如图所示是菜豆和玉米种子结构,请根据图填写它们的结构名称。10、在下表中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的不同点。11、有一个描述花生果实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着白胖子。”麻屋子指花生的_花生壳_______,红帐子指的是__花生皮______,白胖子是指花生仁。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能够阐明种子萌发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结合生活经验尝试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二)能力目标1、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三)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感情。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教学难点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师:同学们曾经学过这首诗吗?(出示课件)那我找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诵一下这首诗。这诗句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植物的一生从什么开始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在我国很多地方清明节前后农民伯伯都在忙着春耕播种正如谚语所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那为什么要在清明节前后种瓜点豆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道理,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到88页,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板书)。学生观察朗诵课件上的诗句积极思考教师导入新课时设的疑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师:首先老师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图片:出示课件:1、在寒冬腊月我们依然能够吃到新鲜的蔬菜。2、两幅图分别为沙漠和沿海地区的植被。3、同学们家里种花的花盆底部的小孔。教师提问:1、我们在本课一开始,就讲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那同学们想一想春天和冬天相比环境条件有哪些变化?原来春天和冬天相比气温升高了,也就是说种子的萌发需要生么样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所以聪明的人类利用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一特性,可以控制种子的萌发和植物的生长。认真观察图片,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反季节蔬菜就是一个典范,在大棚中控制温度冬天也像春夏时候一样暖和所以才有我们在寒冬腊月吃的新鲜蔬菜。那除了温度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环境条件呢?请同学们看下组图片。出示课件沙漠和沿海同一季节的植物对比图,沿海地区和沙漠地区比较什么环境因素变化最大?对,非常好,是水分的变化最大,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种子的萌发同样需要水分,所以我们在家里种花的时候种子放进土里后要浇水,但不能过多否则种子容易发霉。除了上述两个环境条件之外种子的萌发还需要充足的空气所以农名伯伯在播种前还要松土。下面我们来看看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同学们重点看该实验中对1-4号瓶子的处理方式,并讨论比较。5分钟后老师找同学来回答。讨论提纲: 1.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 2.怎样设置实验对照组,对照组应提供什么样的温度、水分、光和空气等的条件?对每一对照组,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实验组一样? 3.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粒种子?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行吗?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适宜的温度2、一定的水分3、充足的空气激励学生积极动脑,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或参照课本提供的资料得出结论。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获取知识。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其中“讨论1”,根据生活常识,学生能够作出选择:完整的、饱满的、活的种子。“讨论2”主要涉及到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的问题,也是重点。要让学生明白实验条件中除了要研究的问题外,其他的应该保持一致“讨论3”让学生明确实验要有共性,避免偶然性和减少误差。不行,一粒种子会出现偶然性因素的影响。积极讨论(二)、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师:一粒种子在外界的环境条件具备时,一定能萌发吗?同学们自学课本第91自学并思考问题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页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种子是完整的且胚是活的2、种子度过了休眠期师:所以为了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在农业生产上,播种之前必须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种子发芽率的计算公式:发芽的种子数发芽率=————————×100%供检测的种子数注意事项:1.抽样检测: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 2.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不一定。干瘪的种子或被昆虫咬坏的种子都不能萌发。储存时间过长的种子已经死亡,也不能萌发。此外,有些正在休眠的种子也是不能萌发的。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子叶或胚乳提供营养物质胚根根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芽茎和叶学生自学,描述萌发的过程,互相补充。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学生自学完成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对着课件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首先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和胚芽。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发育为根和茎的连接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五.板书设计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适宜的温度2、一定的水分3、充足的空气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种子是完整的且胚是活的2、种子度过了休眠期三、种子萌发的过程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检测案1.早春播种以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其主要原因是(C)A.增加了土壤水分B.增加了空气C.提高了土壤温度D.减少了阳光照射2.保存种子的适宜条件是(C)①低温②高温③干燥④潮湿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3.绿豆芽的白嫩部分,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C)A.胚芽B.胚根C.胚轴D.胚乳4.种子萌发时,最先伸长突破种皮的是(D)A.子叶B.胚芽C.胚乳D.胚根5.小东欲测定一批种子的发芽率是否合格,他选用了400粒种子做发芽实验,结果种子合格,发芽的种子数应是(A)A.360粒以上B.360粒以下C.320粒以下D.300粒以上6.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C)A.被胚芽吸收掉B.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掉C.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D.被土壤中的其他生物吸收了7.将农业生产上准备播种的玉米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适宜的温度下同时播种,甲组播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里,乙组种子播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B)A.甲先发芽B.同时发芽C.都不发芽D.乙先发芽8.发育成茎和叶的是种子的(B)A.胚轴B.胚芽C.子叶D.胚根9.为了尽快得到某种植物的幼苗,在选种时一般选(B)A.刚采下的幼嫩种子B.已经度过休眠期的种子C.正在进行休眠的种子D.刚采下的即将成熟的种子10.下表是某同学四次测得小麦的发芽率,结果各不相同,你认为他测得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应是(A)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234发芽率92%90%91%95%A.92%B.90%C.95%D.91%11.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12.埋藏在我国东北地区泥炭沼泽中的古莲子已有1040年历史,仍能萌发。古莲子在地层中沉睡1040年,是处于休眠状态。13.抽样检测就是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这种方法用于调查,则叫做抽样调查。14.供试验用的水稻种子400粒,置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在规定的10天内,有240粒种子萌发;4天后,又有40粒种子萌发。该种子的发芽率是70%。15、下图是菜豆种子萌发示意图,请据图及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在空气充足、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菜豆种子吸收水分,体积膨大。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胚根。⑵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如图C所示,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D图中的[3]根。⑶胚芽发育成D图中的[1]叶、[2]茎。⑷4是由种子中的胚轴发育而成的。⑸5所示的结构是子叶,种子萌发后它逐渐干瘪的原因是种子萌发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储藏在子叶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轴、胚根和胚芽。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二节植株的生长一、学习目的(一)知识与能力方面1、描述幼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2、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方面1、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2、运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根尖和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2、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种类。教学难点根尖和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三、教学准备1、制作简单实用的课件。2、编写并发放学案。3、玉米的幼根、根尖的永久装片、显微镜、放大镜、镊子等。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交流合作讨论法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情境导课1、播放视频。2、引入新课。1、观看植物萌发视屏。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资源:种子萌发的视屏引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探究任务一:幼根的生长(一)自主探究、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自主探究。2、让学生交流自主探究答案。3、展示答案。4、让学生指出根尖的部位。1、阅读教材,完成自主探究组内交流。2、对照大屏幕,纠正答案。3、指出根尖的位置。资源:玉米的幼根让学生知道和根尖的位置。(二)合作交流1、让学生了解本节实验的目的,材料用具。2、出示温馨提示指导学生做实验,观察玉米的幼根。3、学生观察完后,组织学生填写表格,交流答案展示交流成果。4、让学生记忆,然后组织抢答。5、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1、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找到根毛。再用放大镜观察根毛2、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装片,了解根尖的不同部位的细胞特点。3、通过观察,结合教材97页。完成表格,交流答案。3、展示答案。4、快速记忆,准备抢答。资源:玉米幼根的永久装片。了解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结构。根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探究任务二:枝条是芽发育成的(一)自主探究1、指导学生看课本。2、组织学生交流答案,3、展示自主探究的答案。展示冬青枝条,了解其结构。1、阅读教材完成自主探究,交流答案。2、观看大屏幕,纠正答案。3、观察冬青枝条,了解枝条的组成,及各部分的来源。让学生了解枝条的发育。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二)合作交流1、让学生快速记忆。2、让学生展示记忆成果。1、依据课本和学案,快速记忆。2、然后展示记忆效果。掌握枝条的发育,突破难点。幼叶→叶芽轴→茎芽原基→芽探究任务三: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一)自主探究过渡,引入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1、指导学生看课本。2、组织交流答案,展示答案。3、简单提问,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1、阅读教材完成自主探究。2、组内交流,对照大屏幕纠正答案。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含氮磷钾的无机盐。(主要用途:叶根茎)(二)合作交流1、展示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幼苗,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培养的生长状况。2、引导学生思考交流问题。3、组织学生展示答案。1、组内交流问题。2、个别同学展示答案,其他同学聆听,纠正答案。资源:玉米苗,小麦各时期需水图。进一步理解植物生长不能少无机盐。【技能训练】1、展示技能训练题。2、组织学生交流答案。3、分析如何画柱状图。1、阅读技能训练。2、组内交流,展示交流成果。理解植物各期需水不同。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归航拾贝】1、展示板书,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展示本节所学。2、将零散知识系统化的展示。回顾本节所学内容。将自己的零散知识系统化。归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六.板书设计:第二节植株的生长一、根的生长二、枝条是芽发育而成的三、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检测案1.根尖的分生区属于(B)A.营养组织B.分生组织C.保护组织D.输导组织2.一条根能够不断长长的原因是(C)A.根冠不断增加新细胞B.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C.分生区细胞数量增加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D.分生区不断增加新的细胞3.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A)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4.种庄稼需要施肥,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C)A.有机物B.水C.无机盐D.氧气5.一棵大树的枝条是由发育成的(D)A.茎B.根C.叶D.芽6.根尖在向下生长的过程中,分生区不会被土粒损伤,是因为(C)A.有根毛开路B.有细胞壁的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C.有根冠保护D.有伸长区的保护7.植物生长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A)A.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B.含氮的、含磷的、含铁的无机盐C.含磷的、含钾的、含硼的无机盐D.含氮的、含磷的、含锌的无机盐8.种植白菜、菠菜时,应多施(A)A.氮肥B.磷肥c.钾肥D.铁肥9.无土栽培是指(D)A.把植物直接栽培在人、畜的粪尿中.B.直接将植物栽培在水中的栽培方式C.不需要给植物施无机盐的栽培方式D.把植物栽培在将植物需要的无机盐按比例配制好的营养液中10.芽中将来发育成茎的部位是(B)A.芽原基B.芽轴C.生长点D.叶原基1l.由伸长区发育成的结构和发育成伸长区的结构分别是(D)A.根冠、分生区B.分生区、根冠C.根冠、成熟区D.成熟区、分生区12根尖由四部分组成,从顶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13.移栽植物的时候,最容易把纤细的幼根和根毛折断。这样会降低根的吸收功能。移栽植物时,应该在幼苗期,并且要尽量多带土。14.把两株同一品种、同样大小的健壮幼苗分别培养在甲(内装土壤浸出液)、乙(内装与甲瓶等量的蒸馏水)两个瓶内。过些日子,看到甲瓶内的幼苗长得弱,颜色发黄,乙瓶里的幼苗变得茎叶生长旺盛,颜色鲜绿,这个实验表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三节开花和结果一.教学目的: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二)技能方面: (1)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自学能力。 (2)通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方面: (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2)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教学难点:受精的过程。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巩固果实包括什么?种子是由什么组成的?思考并回答果皮和种子种皮和胚温故知新情境引入,学习目标(课件展示从花到结果的连续过程)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花和果的关系。(板书课题并课件展示)展示本节课题并揭示学习目标生:观察后回答我看到了先是花芽发育,然后就开花了,后来就结果了。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思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新知探索我带你们逛一逛花市吧。(展示课件)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花的基本结构提问:这些花的大小、颜色、形状是一样的吗?自然界中的花虽然绚丽多彩、千姿百态,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却是相似的,究竟什么样呢?请完成导学案中的自学内容一。(课件展示温馨提示)学习任务(二)传粉和受精花要成熟后就会裂开,里面的花粉散放出来。谁知道花粉哪去了?又是被谁带走的?(课件展示小蜜蜂图片)请完成导学案中的自学内容二。现实生活中人的婚礼我们并不陌生,可你听说过花的婚礼吗?用你的慧眼仔细观察(展示课件)让学生描述传粉和受精过程。学习任务(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学生观察课件学习任务一:花的结构:1、活动一:观察取一朵桃花模型对照图Ⅲ-15观察的雄蕊、雌蕊、花瓣和子房等结构。2、思考: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最重要?雄蕊和雌蕊学习任务二:传粉和受精:观察思考1、1、什么叫传粉?有几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1)如桃花、李花、苹果花、油菜花都是靠昆虫传粉的花,特点是鲜艳、有气味。(2)如玉米、杨、柳花是靠风传粉的。其特点是多、、轻盈。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受精的过程。出示温馨提示,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2观察与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对花进行观察,并讨论完成下列问题:阅读课本P103完成下列问题:在书中标记植物开花后,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做传粉.传粉方式:1.自花传粉2.异花传粉异花传粉又分两种: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受精完成后,花的大部分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究竟是什么变化呢?我相信同学们看完这组动画后就会知道答案了。(课件展示)果实和种子究竟是由花的哪些结构发育来的呢?也就是在繁衍后代过程中花的哪些结构最重要呢?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中的自学内容三。植物妈妈又遇到了烦恼。(展示课件)你能用你的智慧帮帮她吗?(播放视频:人工授粉)教师点拨讲解花粉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柱头上以后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通过花柱进入子房,直达胚珠,释放出精子,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做受精。学习任务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1、受精完成后花的各部分发生了哪些变化?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纷纷凋落;子房继续发育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2、想一想,填一填子房壁→果皮子房→果实胚珠→种子受精卵→胚3、玉米果穗上常会有缺粒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传粉不足,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农业上常常给植物进行人工辅助传粉。方法是先采集花粉,然后把它们涂抹或倾洒在植物的雌蕊上。1.昆虫传粉2.风力传粉培养学生爱花护花意识阅读课本P104并读图Ⅲ—18回答下列问题:观看视频了解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总结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受到了哪些启发?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达到理解巩固的目的,进一步提升情感教育。四.板书设计第三节开花和结果一、花的结构重要结构:雄蕊、雌蕊二、传粉和受精1.传粉:2.受精: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受精卵——胚四.人工辅助授粉检测案1.雌蕊的组成是(B)A.花药和花丝B.柱头、花柱和子房C.花柱和子房D.花药和花柱2.人工授粉的好处在于(C)A.加速果实发育B.减少虫害C.增加产量D.防止品种变异3.花是由什么发育而成的(A)A.花芽B.花柄C.花轴D.花梗4.一朵桃花在传粉受精发育成桃子的过程中,不会凋落的部分是(D)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A.萼片B.雄蕊的花药C.花瓣D.雌蕊的子房5.从花粉萌发到进入子房前,精子存在于(C)A.柱头上B.花药中C.花粉管中D.胚珠中6.解剖开一朵花的子房,可以看到胚珠的形态特征是(B)A.近球形,绿色B.褐色的小球C.白色的小球D.成果实的形状,很小7.许多黄瓜只开花不结果的原因是(A)A.只有雄蕊B.只有雌蕊C.只有花萼D.只有花瓣8.绿色开花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要完成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是(C)A.开花和传粉B.开花和受精C.传粉和受精D.白花传粉和异花传粉9.我们吃的甜瓜是由发育来的(A)A.子房B.子房壁C.胚珠D.雌蕊10.下列食物中,属于果实的是(D)A.大豆B.芝麻C.西瓜籽D.玉米粒11.通过观察桃花的结构可以了解到:花粉生长在花药中,呈白色,胚珠位于子房中央,一枚,将来胚珠发育成种子。12.一朵花中具有保护作用的是花萼、花瓣。与果实、种子形成有直接关系的是雌蕊、雄蕊。13.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受精。绿色开花植物受精完成后,花的各部分进一步发生变化: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先后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14.我们吃的葡萄是植物的果实,西瓜籽是种子。15.某植物无花萼、花冠,没有香味和花蜜,这种花依靠风力进行传粉,是风媒花花。16.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卵的形成过程依次是DBCEA。A.精子与卵细胞结合B.进入子房C.进入胚珠D.花粉萌发出花粉管E.末端破裂释放出精子17.下图是桃花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雄蕊由27(填序号)组成,雌蕊由189(填序号)组成。产生花粉的是[7]花药;将来发育成[12]种子的是[4]胚珠;发育成[11]果实的是[9]子房;开花前有保护作用的是[6]花瓣和[3]萼片。(2)结构[6]的颜色鲜艳,有一些散发芳香物质的细胞,其意义是吸引昆虫。与此有着同样的结构还有着生于[9]基部的蜜腺。(3)[10]内有将来与精子结合成受精卵的卵细胞。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的结构;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尝试用徒手切片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认同气孔的张开闭合是相对的,形成辩证看待事物的观点。二.教学重点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三.教学难点解释气孔开闭原理。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以实验探究为主多种方法优化组合,并辅助多媒体教学。(1)教师制作好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并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学生预习课本《观察叶表皮的气孔》实验。(2)教师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表皮的气孔》的材料用具,不同之处:准备两种菠菜叶片,新鲜的叶片(一般气孔张开)和稍微有些萎蔫的叶片(一般气孔关闭)。(3)教师准备有关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情境导入展示资料: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表生长期中总吸水量204228g100%1872g0.92%阅读资料,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水呢?(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由问题导入课题。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作为组成成分的水维持生理过程的水250g0.12%?2010g98.96%(2)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坚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3)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4)水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需的原料之一。(5)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失水,降低植物体的温度,免遭阳光灼伤。吸收的水分中大约99%的水哪里去了呢?蒸腾作用蒸发掉了,因为植物需要吸水的拉力,只有通过蒸腾作用失水,植物才能将水分运输到全身各处。水是从哪儿散失的呢?等等。气孔。一、叶片的基本结构问题引导:你想知道显微镜下的叶片是什么样子的吗?1.练习徒手切片。问题提示:验证实验: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对比归纳叶片基本结构。对比实验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制作徒手切片时应注意些什么?你是怎样做的?你制作的徒手切片是否成功?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你对其他同学的做法有何意见?2.叶片的基本结构。你看到了叶片的哪些结构?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参与学生讨论,并及时地对做得好的和发表独持见解的同学给予肯定和鼓励,特别提醒同学注意安全。:先观察图“叶片结构示意图”或模型自学叶片的基本结构。观察思考探究: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拓展实验:用自己准备的不同植物叶片再次练习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对比:“观察到的叶片结构与课本示意图的结构是否完全一样?为什么?”进一步了解叶片的结构。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得感性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叶片的基本结构:表皮.叶脉.叶肉。二、气孔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演示实验:课前用透明干燥的塑料袋将一株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罩起来,在茎部扎紧。放在阳光下照射,请学生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现象出现。1.叶片气孔情况。问题引导:植物体内的水是从叶片的哪种结构散失的?叶片正面和背面散失的水分一样多吗?为什么?探究实验: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验证实验: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菠菜叶上、下表皮的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比较归纳结论。相互交流,得出结论:一般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得感性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气孔控制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的兴趣。激发主动探究的热情,进入实验。复习提问学生思考回答:表皮、叶肉、叶脉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叶片的基本结构有哪些?温故知新,为本节学习做好铺垫。二、气孔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指导实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通过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2.气孔开闭机制。播放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加深理解。教师解释甘油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的推理气孔的开闭机制。鼓励大胆猜想,及时地点拨、充分地肯定,树立学生自信心。验证实验:1.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主动发现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通过观察和讨论实验结果,了解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2.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永久装片。观察发现: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观看课件: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探究实验: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幼嫩的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滴加5%的甘油溶液(质壁分离),气孔关闭。再滴加清水(质壁分离复原),气孔张开。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讨论推理气孔开闭的机制。模拟实验:取一对气球当保卫细胞,外侧贴上透明胶相当于细胞壁,往气球里注水和放水时,观察气孔开闭情况。进一步理解气孔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按课本要求画图。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表达能力和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锻炼了学生的绘图技能。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三、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问题引导:植物吸水量的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为什么?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演示实验:取甲、乙两枝大叶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摘掉甲枝条全部的叶片,保留乙枝条全部的叶片,将它们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移到阳光下照射。待到乙枝条叶脉微红时,取出甲、乙两枝枝条,用清水洗净纵切两枝条,进行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植物吸水量的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为什么?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对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观察现象:发现提出问题:甲、乙两根枝条染色情况不同,为什么?思考讨论:蒸腾作用在植物的正常生活中有什么意义?想一想,对植物体来说,蒸腾作用还有没有其他意义?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①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②降低叶片的温度③促使水分和无机盐从根上升到叶片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观察层层深入地了解叶片的结构,直到发现蒸腾作用的真相及意义。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引导观察、构建水循环图表。引导讨论:P60观察:图3-25用数据说明问题,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引导学生观察,师生共同构建水循环的图表。鼓励各组同学展示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各小组互相补充。“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构建水循环的图表。各组同学根据课前测量的林地和裸地空气湿度的对比资料,分析讲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更有震撼力,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的能力。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展示资料: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有0.128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引导讨论,鼓励发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观看录像、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绿色植物如果被大量破坏,对生物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说一说自己应该怎样做。进一步认识保护森林、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校园风气。以实际行动来绿化我们的家园,使我们生存的地球更加绿意盎然。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森林在生物圈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增强保护森林的意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板书设计:一、叶片的基本结构1.练习徒手切片2.叶片的基本结构二、气孔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1.叶片气孔情况2.气孔开闭机制三、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检测案一、选择题1、我们给果树剪枝时,往往会发现从枝条的断面上渗出许多汁液,这主要是( A )A、来自木质部导管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来自韧皮部筛管中的有机物C、来自韧皮部筛管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D、来自木质部导管中的有机物2、在茎的结构中,导管、筛管、形成层分别属于什么组织( C )A、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输导组织B、营养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C、输导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D、分生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3、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D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1.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其意义是( C )A、增加根的牢固性B、保护根尖C、增加根的吸收面积D、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5、参天大树的顶端也能得到根部运来的水分,其动力来自于( A )A.蒸腾作用 B.输导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6、蒸腾作用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D )A、降低叶片温度,防止植物被灼伤B.促进植物梯队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C.增加周围大气湿度,提高降雨量D.促进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进行7、温带地区冬季寒冷,大部分树木的叶片会脱落。植物落叶的主要意义是( B )A.减少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 B.减弱植物体自身的蒸腾作用C.使植物的吸收和运输能力加强 D.使植物体避免寒冷气流侵袭8、在移栽植物时,将无色塑料喷到植物的叶面上,结成一层二氧化碳、氧气可以通过,而水不能透过的薄膜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其原理是( C )A.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 B.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C.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D.防止植物发生病虫害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二、非选择题右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基本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在叶片的结构中,能进行物质生产的部分主要是[2]和[4],原因是这些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叶片才会呈现出鲜艳的绿色。(2)[6]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为它能在保卫细胞的控制下张开或者闭合。(3)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的结构是[3]叶脉,它主要由两种管道(导管和筛管)构成。(4)〔1 〕和〔5 〕属于保护组织,②、④应属于营养组织。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 (1)、阐明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等有机物。 (2)、阐明光合作用必要的条件。 (3)、说明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二)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理解、表达、动手能力。 (三)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的情感,养成保护身边生物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有效地指导生活实践。 二、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 2.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生物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 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生物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情境“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你早(中)饭吃了什么? 二、温故知新 提问:大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提问:怎么鉴定淀粉? 三、探求新知讨论、回答:米饭、馒头等。 思考、回答:淀粉 思考、回答:用碘液思考、讨论、回答:“绿色”干扰了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的颜色反应。从生活中的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前面知识 引入新知识 理解实验过程的难点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引导学生思考:大米的淀粉哪里来的?绿叶中有淀粉吗?怎么鉴定绿叶中的淀粉?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掉干扰的“绿色”? 加快酒精的溶解叶绿素的速度?能直接加热吗? 学生动手完成实验 示课件,结合视频提问:1、实验的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2、有办法把自己的头像印在绿叶上吗? 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介绍。提问:叶制造的淀粉怎样到达种子等器官呢? 四、巩固新知提问:叶片的哪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总结学生回答,进一步介绍有叶绿体的细胞就能进行光合作用,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思考、回答:用酒精 思考、回答:隔水加热。 动手 思考、回答:叶子变成黄白色。滴加碘液后变成蓝色。 思考、回答:通过筛管运输。 思考、回答:叶肉细胞、保卫细胞。 思考、回答: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思考、回答: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植物体是个统一整体 温故知新 为下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温故知新 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提问:简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提问: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总结学生的回答,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进一步介绍组织、器官、植物体所含的成分。 提问: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总结学生的回答,介绍动物细胞基本结构主要成分。 提问:动物细胞能制造有机物吗?它的有机物哪里来的?总结学生的回答,得出有机物是构建生物体的材料。介绍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提问:生物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哪里来的呢? 总结学生的回答,介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示课件:习题 思考、回答: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思考、回答:捕食 思考、回答:有机物 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检测教学效果 五.板书设计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1、实验步骤:暗处理→遮光→光照→摘取叶片→脱色→冲洗→滴碘液→漂洗观察 2、实验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不遮光部分变蓝。 3、实验结论: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 二、光合作用 1、条件:光 2、场所:叶绿体 3、产物:淀粉等 4、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5、意义:产生有机物 构建生物体的原料;为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检测案1、下列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D)A、海带B、苔藓C、小麦D、蘑菇2、如右图所示,把银边天竺葵至于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纸圆片将A处两面遮盖后,移到阳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隔水加热后加碘液。分析回答:(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其绿色部分变成__蓝色。(2)、加碘液处理后发现B处变蓝色,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淀粉_;而A、C两处均不变色,其原因分别是A__未见光_,C__无叶绿体__(3)实验前将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___。3、某同学在探究光和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三株完全相同的植株进行暗处理后,分别同时用40W、100W、200W的白炽灯等距离照射。2~3小时后,在三个植株上分别摘取一片大小相同的叶片,同时脱色、染色处理后,发现叶片都呈现蓝色,但深浅不同。请分析回答:(1)、你认为染色后蓝色最深的叶片应该是_200W白炽灯照射的那株;导致三个植株上的叶片颜色深浅不同的原因是___光照强度不同___;(2)、该同学的这一实验可以说明__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__。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方面: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即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公式。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过程。三.课前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1、情境导入:生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只有有机物?2、明确任务: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二、合作探究(一)光合作用的原料1、想一想,议一议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121学生在教室指导下思考并得出:绿色植物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后来证实,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学生观看实验,并讨论问题最终得出:从生活中的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页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并让学生思考:海尔蒙特对柳树苗的生长作出了怎样的解释?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是什么?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学生阅读教材122页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并结合图3-33。之后教师提出问题:(1)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光作用的原料是什么?3、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吗?(二)光合作用的产物向学生课件展示演示实验(金鱼藻释放氧气),并进行说明,之后出示问题进行讨论: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教师说明: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释放的氧气,立刻重新燃烧起来。这是氧气助燃的特性。这个实验如果在黑暗中进行,则看不到这一现象。说明金鱼藻只有在阳光底下才能产生氧气。(三)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124页,并结合图3-34回答问题:(1)光合作作用的实质是什么?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明确:二氧化碳、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示氧气具有助燃作用)明确讨论的出:氧气。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还有氧气。学生明确: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谁转换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叶绿体(储存着能量) 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光能给学生2分钟时间,用自己的方式当堂记忆光合作用的实质。(四)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五)技能训练分析实验结果:金鱼藻的实验中,试管离白炽灯的距离不同,产生的气泡个数也不同,观察数据请分析:1.光源与金鱼藻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如果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你能预测结果吗?三、归纳与总结: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照。因此,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图3-35)。距离越远,气泡越少,距离越近,气泡越多。结论:光源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没有气泡产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达到理解巩固的目的,进一步提升情感教育。五.板书设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光合作用的原料:1、光合作用利用水作为原料。2、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二、光合作用的产物:1、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三、光合作用的过程1、概念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光合作用的公式光能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叶绿体(储存着能量)3、光合作用的实质(1)物质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2)能量转化: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4、意义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相对平衡。5、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合理种植、间种、套种、轮种等检测案一、选择题1、金鱼藻释放的气体可以使快熄灭的卫生香迅速复燃,证明其中含有(B)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汽2、人们常常要在鱼缸里放养适量的水草,主要目的是(C)A对鱼起美化衬托作用B为鱼提供充足的饵料C为鱼提供充足的氧气D清洁净化水3、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主要依赖于(A)五、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4、给蔬菜大棚使用“气肥”,可提高作物产量,“气肥”是指(D)A、氮气B、氧气C、氢气D、二氧化碳5、要保证城市居民每天能得到新鲜空气,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是(D)A、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B、扩大居住面积C、不扔垃圾D、多植草坪多种树二、填空题6、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式子中a表示 二氧化碳 ,b表示氧气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这样就维护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3)上面式子中的c表示光能,在农业生产中,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必须让农作物高效地接受光照。因此,在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或间作套种。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①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②知道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意义、影响因素③说明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的重要作用(二)能力方面:①通过演示实验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②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的能力③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①通过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爱护植被、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②培养辩证的思维观点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过程教学难点:呼吸作用的实质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学生活动上课引入提问:什么是光合作用?引入:由于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些人便在卧室内摆放很多绿色植物来更新室内的空气,小明的妈妈就是这样做的:在冬季担心天冷不开窗,采用摆放很多绿色植物来更新室内空气的办法,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不科学,植物晚上不进行光合作用,反而要进行呼吸,与人争夺氧气。说明萌发的种子释放了能量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同学们再看你桌子上摆放的萝卜和胡萝卜片,萝卜片上有什么现象出现?生:出现了很多孔洞。为什么会出现孔洞呢?有机物被分解了。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是因为植物进行了呼吸。那植物的呼吸作用的过程(板书)究竟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探究的问题先看实验一(板书):甲、乙两暖瓶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问: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不能进行呼吸了。装种子前两暖瓶温度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来看温度有什么变化。找学生上来观察并说出量温度变化情况。生:甲瓶温度升高了,乙瓶温度没有升高,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萌发的种子释放了能量(板书)这些热量来是种子内的有机物变化,释放出的,一部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出来的,导致暖瓶内热量增多,温度升高。过渡:有机物发生变化,转变成了什么物质呢?我们继续探究。演示实验二:这两瓶内依然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导管的一端插入到瓶内,现在把另一端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往瓶内倒水,看澄清石灰水有什么变化。甲瓶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瓶气体没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插入说明CO₂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种子萌发过程中放出了CO₂。思考回答观察回答种子萌发过程中放出了CO₂学生上讲台观察并读出温度分析回答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收了氧气。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观察并说出现象思考讨论回答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解释并过渡:二氧化碳就是有机物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有机物在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时,还会产生水。那有机物在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时和水需不需要什么物质参与呢?我们继续探究。演示实验三:这两瓶内依然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现在把燃烧的蜡烛放在两瓶内,观察在两瓶中的燃烧情况。现象:甲瓶内蜡烛熄灭,乙瓶内蜡烛继续燃烧。得出结论: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收了氧气。小结:通过三个实验可以看出:种子萌发时有机物要发生变化,有机物的变化不仅发生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要发生在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中,有机物变化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的过程,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什么是呼吸作用,结合刚才获取的信息。归纳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概念)。谁能把呼吸作用的过程用公式表达出来: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问: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得出: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再来回顾光合作用的公式,从公式上看两者有什么关系?相反它们只是简单的相反吗?还有哪些区别呢?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小组讨论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也就是下面表格:区别与联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区别部位叶绿体线粒体条件光照无光原料水和二氧化碳有机物和氧气观察并描述现象讨论得出结论学生归纳回答温度、氧气、水分等上黑板板出思考回答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观察回答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讨论归纳回答一方面保护植物,大力植树造林;另一方面,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产物有机物和氧气水和二氧化碳能量转变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化学能转变成其他能量联系白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过渡:呼吸作用不需要什么条件,只要活细胞都能进行,但是植物不同细胞、不同时期呼吸作用不同,幼嫩的叶比衰老的叶呼吸作用强,花比叶呼吸作用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幼嫩的叶和花生命活动旺盛,需要的能量多,所以呼吸作用强根据呼吸作用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常采用一定的措施来影响或改变植物的呼吸作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或品质。呈现图片:洪涝排水、农田松土;粮食晒干贮存;冷库贮存蔬菜水果等。你能说出采用的措施及道理是什么吗?由此可见,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有哪些?温度、氧气、水分等谁能再举一些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例子?过渡:刚才举的事例都是植物的,只有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吗?别的生物要不要进行呼吸作用呢?也要进行,因为生物生活都需要能量。任何活细胞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所以,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找学生做实验:向澄清石灰水内吹气,看有什么现象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看来人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一样的。启发过渡:既然所有生物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也就是植物、动物、细菌、真菌,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排出二氧化碳,另外,燃料燃烧也消耗氧,排出二氧化碳,这样自然界中不就会造成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氧气越来越少吗,自然界是如何保证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的呢?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我们拥有永远清新的空气,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爱护环境,爱护植被,低碳生活思考回答思考回答归纳回答联系生活经验回答思考回答实验思考回答讨论回答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计算:1公顷树林的叶片的总面积约为50000~70000平方米,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可见,植物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的能力是很强的。尽管如此,目前由于工厂、汽车、飞机、轮船迅速增多,大量燃料燃烧,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导致出现温室效应,对气候造成巨大影响。播放温室效应视频,及图片。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大不大?如何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缓解温室效应呢?归纳:一方面保护植物,大力植树造林;另一方面,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了我们拥有永远清新的空气,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爱护环境,爱护植被,低碳生活。现在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完成131页技能训练推理过程:1.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基本相同的。2.甲地的甜瓜消耗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3.甲地的甜瓜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4.两地唯一的条件差别是甲地夜晚温度低5.说明环境温度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弱。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就是这些,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总结归纳:这节课我们探究了呼吸作用的三个实验,知道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意义、影响因素及应用;知道了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点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意义。现在请同学们完成检测题,看一下本节课内容掌握的怎么样了。讨论归纳推理思考回答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四.板书设计1·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2.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3.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5.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检测案1.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C)。A.所有绿色细胞B.所有非绿色细胞C.所有活细胞D.所有植物细胞2.用瓦盆养花比用瓷盆好,原因是(B)。A.瓦盆容易保持水分B.瓦盆透气,利于根部呼吸作用C.瓦盆能给植物提供更多无机盐D.瓦盆便宜3.土壤板结后,植物生长不好主要原因是(B)。A.影响蒸腾作用B.土壤中缺氧C.土壤中二氧化碳浓度太高D.土壤太硬,使根难以生长4.将手伸进刚打下的粮食堆里会感到发热,原因是(D)。A.粮食堆吸热B.粮食堆对手起了保温作用C.粮食正在进行蒸腾作用,消耗了大量的热D.粮食呼吸作用释放能量,部分变成了热能5.证明植物的叶子具有呼吸作用,下面哪项条件是必需的?(B)A.必须在光下进行B.必须在暗处进行C.必须在最适宜温度下进行D.必须选择被子植物6.水淹后庄稼死亡,最先死亡的部分是(A)。A.根B.茎C.叶D.种子7.植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来自(C)。A.根从土壤中吸收的B.叶从空气中吸收的C.光合作用制造的D.呼吸作用制造的8.某同学用绿豆的种子生产绿豆芽,下面哪种情况最有可能成功?(A)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A.用几层纱布将绿豆盖起来,每天往纱布上洒适量水B.将绿豆完全浸泡在水中C.将绿豆平铺在盘子里放到光下照射D.将绿豆和肥料混合起来9.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只要有活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C.呼吸作用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D.呼吸作用释放的热量,是植物进行各项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10.右图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瓶内是潮湿的将要萌发的种子,密封完好的塑料罩内是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1)实验开始,将装置从阴凉处移到阳光下,由于温度升高,瓶内种子的 呼吸作用 增强。使得 二氧化碳 浓度加大。这种物质扩散到塑料罩内后,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增强。(2)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在塑料罩内壁上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某种生理活动)。(3)如果将瓶内的玻璃管口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均将 减弱(填“增强”或“减弱”),原因是缺氧导致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弱,提供给植物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反思与补充: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 2.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3.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4.培养实践及创新能力,学习与他人合作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 二. 教学重难点 1.懂得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意义,并能积极地参与美化祖国的活动。 2.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保护意识。 三.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1.四人小组合作,课前先明确课题的目的后,选定课题,经过商讨制定出调查方案,然后实施方案。调查完毕后,进行整理,写出调查报告,将收集的相关图片、电影剪辑制成课件准备课堂上交流。 2.准备计算器;“绿化校园”设计方案。 3.教学课件:CAI课件(问题设计和一些植被类型图片) 四.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六种植被的特点(如高度、疏密、种类)及与环境的关系 创设问题情景,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自学,然后组织全班交流,作为一员参与交流,对交流做引导、点评,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4人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性学习活动,观察书上插图或幻灯片,结合经验相互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分析本地情况。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森林资源贫乏,属于少林国家,并且资源分布不均匀。 2、草原森林面积和草原面积日益减少,并呈现退化现象。 出示表格(如各国植被情况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组织交流,并做出评价。 布置课题(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予以评价,把学生展示情况作为期末评价之一。4人小组合作粗略计算,然后进行横向比较(各国森林面积和人均占有绿地面积)或纵向比较(建国以来各时期我国人均占有绿地或森林的面积),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分析原因。1.森林覆盖率少,人均面积低。2.滥砍滥伐。3.过度放牧。 课前明确课题,展开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并制作成CAI课件(有调查目的、途径、参与人、过程、内含图片和文字性资料等),课堂上以成果形式进行展示。 三、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植被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1)依法治林,加强资源保护,例如:《森林法》、《草原法》、《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2)加强造林绿化进度,提高绿地面积及造林质量。 意识的提高 从自身做起,提高意识,关心绿化,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讲述有关国家采取的策略,课前引导学生调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 引导讨论,组织交流,激发学生情感。 4人小组合作调查当地近几年绿化活动开展情况,写出调查报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与同学交流。 结合时事,(如2008年奥运主题),4人小组合作讨论准备为奥运做点什么?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进一步增强爱护植被和热爱学校的情感 “绿化校园”设计活动 布置设计内容及目的,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提出评价标准(可将此项活动作为竞赛)。课堂上组织学生小组之间展开交流,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一起评出1~2个优秀设计,指导学生办专刊,进行展览。 课前4人为小组,调查校园内植物的品种及分布情况,其他的建筑情况,画出草图,并标明各自的位置,了解有关园艺的知识,然后讨论,设计出方案,制出美化环境平面图。若有条件的学校,可制成幻灯片或用实物投影展示,各组间交流,讨论哪些方案使校园最美丽,哪些方案最合理,最经济,课下修改完善,参加全校展览。五.板书设计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均森林面积少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趋势草原退化、沙化严重从我做起保护植被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了植树、种草等活动设计: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检测案1、下列不属于热带雨林地区所具有的特征是(D)A、终年高温多雨B、植物种类丰富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C、全年都有植物开花D、冬季叶片凋落2、在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的环境中主要分布着(C)A、夏绿阔叶林B、热带雨林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3、“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是(C)A、发展旅游事业B、发展畜牧业生产C、改善生态环境D、增加木材产量4、近年来北方地区沙尘暴频繁发生,其主要原因是(D)A、自然灾害B、北方寒流入侵C、频繁的地壳运动D、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5、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C)A、3月5日B、3月8日C、3月12日D、4月5日6、世界上往往把下列哪项作为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质量的标准?(C)A、自然资源的保护状况B、“三废”的处理情况C、人均绿地占有量D、是否有环境保护法律7、从前的黄土高原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而今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D)A.地球上的温室效应造成的B.气候变得干燥造成的C.地壳变迁造成的D.人类乱砍滥伐,过度开发造成的。8、据报道,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是(D)A.自然灾害B.天敌过多C.动物病害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9、关于森林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D)①森林是地球的“肺”②森林能防止水土流失③森林是动物的栖息地④为人类提供木材⑤美化了人类生存的环境⑥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①②③133
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98年4月15日~16日,我国西北、华北、华东等地出现了罕见的沙尘暴天气,突发性的灾害几乎袭击了大半个中国。就我国而言,已有33.4万平方千米土地受到沙漠化威胁,其中已经沙漠化的有17.6万平方千米。据统计,沙漠及沙漠化的土地已占我国土地面积的13.3%,而且还在一天天扩大。请分析原因以及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治?沙尘暴是大风挟带大量尘沙和干土而使空气浑浊、天色昏黄的现象。我国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原因与森林植被等被大量砍伐和草原的过度放牧有关。为了防止土地沙漠化,我们应积极植树造林、退耕还草等。反思与补充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