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1.00 KB
- 9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某学校综合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2
目录第1章总论11.1项目提要11.2建设单位概况11.3编制单位概况11.4项目申请报告编制依据与范围2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1.6项目研究结论4第2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62.1项目建设背景6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5第3章项目建设选址和建设条件183.1项目选址183.2建设条件18第4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324.1建设原则324.2建设规模的确定324.3建设内容33第5章项目设计及建设方案345.1设计原则345.2总平面设计355.3建筑设计365.4结构设计455.5给水、排水、消防535.6电气585.7安全指示系统635.8卫生设施63第6章环境保护656.1环境现状656.2编制依据与标准656.3施工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及保护措施6692
6.4运营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及防止措施676.5环境监测686.6环境影响分析结论68第7章节能697.1设计依据697.2节能的意义697.3工程能源消耗分析697.4节能、节水措施70第8章水土保持748.1水土隐患748.2水土保持的重要性748.3水土保持的措施75第9章项目建设机构789.1职能789.2组织机构789.3科室分工78第10章施工进度及项目管理8010.1施工进度8010.2项目建设管理80第11章投资估算8311.1投资估算8311.2资金筹措86第12章项目招投标8712.1招投标原则8712.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89第13章社会影响评价90第14章结论和建议9214.1结论9214.2建议9292
第1章总论1.1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某学校综合楼项目(2)建设地点:某学校内(3)项目性质:新建(4)申办单位概况:①单位名称:某学校②单位地址:③法定代表人:1.2建设单位概况某学校位于某路38号,学校处在某街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某学校是某街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教师90人,在校师生人数2000人。学校校师资队伍强大,学课建设合理,学校文化浓厚;学校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办学实践,打造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的理念,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才而努力。1.3编制单位概况某公司是一所具有工程咨询资质丙级的单位。某公司92
获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工程咨询证书,接受各类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业务,从事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工作。同时获准建设部颁发的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证书及工程招标代理甲级资质证书,接受中央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委托,从事各类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和各类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招标代理工作。公司还具有财政部颁发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甲级资质证书,接受各类工程、货物、服务等方面的政府采购招标代理业务和咨询服务。1.4项目申请报告编制依据与范围1.4.1编制目的(1)在对项目建设经营环境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项目所处的环境,对项目建设的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2)对项目可行性与建设提出初步意见,并对项目的规划设计,功能分区等提出相应的建议。(3)结合项目目前的状况和特点,探索项目建设方案在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方面的可行性。(4)对项目决策及其实施提出优化建议。1.4.2编制依据(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某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4)《某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92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0);(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3)国家现行的其他有关规范及规定;(4)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4.3编制范围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行业规范、规程等有关政策法规,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某学校综合楼建设项目进行分析评价,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项目设计方案,环境保护措施,节水节能措施,组织管理,项目进度安排,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社会效益评价及研究结论等内容。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5.1项目名称某学校综合楼项目1.5.2拟建地点某学校校内1.5.3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约7个月。1.5.4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某学校综合楼建设项目总投资约700万元。项目占地6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楼高6层。1.5.5项目实施计划及招标方案本项目建设期限约7个月。按国家有关规定,本项目建设应进行招投标,招投标的范围包括:监理、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92
1.5.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本项目总投资约700万元,建设资金来源于某市教育局“创强”基金。1.6项目研究结论党的十八大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把现有教育质量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同时提升上去。某学校位于某省某市某路38号,学校处在某街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某学校是某街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教师90人,在校师生人数2000人。随着城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学校办学质量的优秀,社会各界要求入读某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面临的招生压力越来越大;加上2015年某区要创教育强街,而目前学校的常规课室和各种功能课室严重不足。按照规范化学校的要求,学校必须配备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电脑室、体育室、少先队部室等功能室,目前某学校缺少部分场室。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能解决目前某学校常规课室和各种功能课室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入读需求及学校办学需要,还响应了2015年某区创教育强街的口号。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我市有关政策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对盘活国有土地资源、提升学校学生学习环境和氛围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也落实了市政规划,促进了中小学教学设施建设,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项目建设符合某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从社会效益上看,做好中小学教学设施建设和普及中小学阶段教育工作,推进全市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及创新,夯实基础,教育大厦才会牢固,才能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所以项目是可行的。92
第2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国家对于教育的政策十八大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2.1.2某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能力为重,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主要目标92
围绕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普及化、终身教育全民化、教育服务多元化、教育合作国际化,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我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作出应有的贡献。2012年目标。全省普及小学到高中阶段12年教育,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市域、其他地区县域初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超过85%;初步构建满足区域需求、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各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建设一支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健全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机制。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15年目标。全省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各县(市、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85%以上;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市域、其他地区县(市、区)域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集约化高水平职业教育基地,构建起满足区域需求、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毛入学率达到36%;建成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全面适应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经费来源稳定,总量显著扩大,绩效显著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其他地区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2020年目标。全省高质量高水平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户籍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进入普及化阶段,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建92
立起高水平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教育体制机制,建成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学习型社会。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其他地级市城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其他区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成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指 标2009年2012年2015年2020年学前教育幼儿在园人数(万人)249.472702902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7.3全省85以上,珠三角发达地区和地级市城区90以上全省90,珠三角发达地区95全省9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万人)1391.331250.91170116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8100100100小学五年保留率(%)100100100100初中生年辍学率(%,含转入转出差)4.25全省1.5以下,珠三角地区1以下,粤东西北地区2以下全省1.2以下,粤东西北地区1.5以下全省1以下高中阶段教育全日制在校生(万人)377.9415440400左右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185.46207220200左右毛入学率(%)79.985以上9090以上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万人)208.31252286315在校研究生(万人)6.59101218.5普通本专科生(万人)133.41167196215成人本专科生(万人)46.34525862毛入学率(%)27.5303650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万人次)600800900108092
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万人)583760930120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其中: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年限:12.07比例:75年限:13比例:83年限:14比例:88年限:14以上比例:95主要劳动年龄人口(20—5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年限:9.7比例:9.5年限:10.46比例:12.8年限:11.23比例:15年限:12以上比例:20(3)任务目标(择录)实现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消除义务教育辍学现象。着重加强农村学校基本建设,确保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全面落实资助政策,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统筹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结合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调整完善政策,多途径为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提供义务教育学位,逐步实现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大对接受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就读的民办学校扶持和管理的力度。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少年健康成长服务体系。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实施特殊教育百校建设工程,全面改善特殊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普通学校接受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办法。制定实施特殊学校各项经费标准,足额配备特殊教育教职员,落实特殊教育教师津贴,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到2012年,力争地级以上市和30万以上人口、残疾人较多的县(市、区)均建成92
一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力争达到97%。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建立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完善教学体系,实施有效教学。2.1.3某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1)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系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和省的战略部署,认真组织实施教育五大工程,努力夯实办学基础,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项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2)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①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建设,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创新思路、集聚资源,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统筹推进、重点突破,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着力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为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奠定坚实基础,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某省作出重要贡献。②发展思路。优先发展。把发展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之举,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92
公平发展。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政策,更加突出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内涵发展。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造就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统筹发展。把统筹兼顾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法,推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以及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特色、效益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创新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和教学领域改革,在教育理念、发展思路、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评价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开放发展。把开放合作作为提升教育发展的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标志,把握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深化区域间、城乡间教育交流合作,着重加强与港澳台和国外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交流合作,借鉴吸收和利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发展教育的先进经验。③主要目标。92
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省各县(市、区)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实现市域、其他地区基本实现县(市、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满足区域需求、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趋势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集约化高水平职业教育基地;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持续扩大,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建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经费总量显著增加,绩效显著提高;教育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实现新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其他地区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全省形成我国南方教育高地的鲜明轮廓。(3)充实条件,推进教育基础设施设备和后勤服务建设。①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学校发展建设用地、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落实和强化发展改革、教育、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规划)等部门对学校布局、选址、校园规划、校园建设等方面的责任和业务指导,确保建设质量和安全,加快建设进度和效率,科学控制建设规模和成本。②加强教育装备配备、管理和使用。制订教育装备发展总体规划,完善教育装备配备标准,健全教育装备配备目录,逐步形成与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相适应的教育装备标准体系,加快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提升教育装备水平。强化教育装备管理和使用。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馆(室)、功能室及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加大教育装备安全质量的监控力度,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健全教育装备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各级各类教育装备督导考核机制,把教育装备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评价范围。加强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建立全省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鼓励和督促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和协作共用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③92
推动学校后勤服务与管理健康发展。进一步深化各级各类学校后勤服务改革,为学校教学、管理、对外交往和教师业务成长、学生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后勤服务保障。积极创新中小学后勤服务,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模式,提高中小学后勤服务的质量、效益和保障能力。深化高等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建立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政府调控和行业自律管理,加快食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高等学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探索建立大宗商品联合采购制度,完善后勤生活物资招标制度和服务商准入制度,积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高等教育发展,符合广大师生需求的高等学校后勤发展新模式,提升后勤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完善各级各类学生的医疗保健和保险机制。大力推动各级各类学校节能减排工作。(4)组织实施实施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我省深入实施科教兴粤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推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某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各地要结合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教育规划纲要,精心组织制订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着力实施一批教育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和计划。各有关部门要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加强督促检查,共同推动我省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建设,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2.1.4某市开展“创强”工作,用四年时间创建成为省教育强市某市开展了创建某省教育强市(以下简称“创强”)工作,在2015年把本市创建成为某省教育强市,为我市“跨越赶超、科学崛起”,建设幸福某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据了解,某市将用4年时间,使教育事业在政府责任、教育管理、发展水平等一级指标达到或超过某省教育强市评估标准;使政策导向、经费保障、依法治教、队伍建设、科研课改、均衡发展、综合实力、普及程度、社区教育、“一机两语”、设施设备等二级指标达到或超过某省教育强市评估标准,初步建立人民满意、特色鲜明、和谐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体系,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到2015年,全市100%的镇(街)创建成为某省92
教育强镇(街),100%的县(市、区)创建成为某省教育强县(市、区),某市创建成为某省教育强市,全面完成创建教育强市的任务,通过某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为此,某市提出了在发展各阶段教育进行全盘抓的主要任务:一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高标准、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确保2015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三是加快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确保到2015年,学前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四是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到2015年,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五是加快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发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氛围。六是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七是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八是加快完善市教育园区建设,确保市教育园区早出效益、快出人才。2.1.52014年某市教育概况某市位于某省西部,毗邻广西岑溪市,是某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抗日著名爱国将领蔡廷锴将军的故乡,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全市下辖21个镇(街),总人口120万,面积2327平方公里。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72所:其中广播电视大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普通高(完)中7所,初级中学2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完全小学31所,教学点329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141所。全市在校学生213091人,教职工13787人:其中幼儿园42507人,教职工3055人;特殊学校54人,教职工9人;小学89136人,教职工5285人;初中43122人,教职工3399人;普通高中25309人,教职工1591人;中职12963人,教职工448人。某市92
是一块育就英才的沃土,自古就有尊师重教、崇文兴学的优良传统,近几年来,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更是蔚然成风。承托历史文化名城的荣耀,某市坚持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战略,创新工作机制,保障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深化教育改革,持续提高教育质量,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和法律的要求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以及明确规定这一方向的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决定的。一定社会的教育同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国际间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和军事竞争,实质上是智力和人才的竞争,因而也是教育的竞争。无论就增强经济、科技、军事的实力,还是就提高民族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力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邓小平教育优先发展思想的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培养“四有”新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高人口素质,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兴旺发达、国家富强昌盛大事情。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基本国策,只有发展教育事业才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2
教育事业一直都是我国政府极为重视的公益事业。党的十八大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某学校为进一步贯彻十八大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新时期工作,必须不断改善教学设施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决定建设本项目,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需要,为广大的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2.2.2符合某省教育发展计划本工程建成后,对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有重大意义,本工程切实解决学校发展建设用地、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落实和强化发展改革、教育、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规划)等部门对学校布局、选址、校园规划、校园建设等方面的责任和业务指导,确保建设质量和安全,加快建设进度和效率,科学控制建设规模和成本。2.2.3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学校发展需求某学校位于某省某市某路38号,学校处在某街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某学校是某街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教师90人,在校师生人数2000人。随着城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学校办学质量的优秀,社会各界要求入读某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面临的招生压力越来越大;加上2015年某区要创教育强街,而目前学校的常规课室和各种功能课室严重不足。按照规范化学校的要求,学校必须配备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电脑室、体育室、少先队部室等功能室,目前某学校缺少部分场室。92
项目的建设不仅能解决目前某学校常规课室和各种功能课室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入读需求及学校办学需要,还响应了2015年某区创教育强街的口号。2.2.4本项目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某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义务教育水平的发展日新月异。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也要随之提高。因此,在某市“创强”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建设综合楼需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原来现有的学校师资力量、设备设施,校园环境已不能满足在校师生现有需要,更不能满足日后不断增长的需要。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促使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都是十分必要的。92
第3章项目建设选址和建设条件3.1项目选址经相关部门综合分析比较,结合用地可能性,在反复比选并经过规划专家论证、研究基础上,经相关部门组织会议初步确认了某学校综合楼建设项目的选址方案。项目选址为:某学校校内。项目选址位于某省某市某路38号,交通便利。3.2建设条件3.2.1某市历史概况某市自晋末设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秦属南海郡,汉隶端溪县,宋朝为泷水县,明朝万历5年泷水县升格为某市直隶州,某市一名自此载入史册。某市直隶州管辖东安(今某区、某县)、西宁(今郁南县)两县,俗称“三罗”,至辛亥革命,改某市州为某市县。1993年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某市撤县设市。某市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发扬“团结、奋发、拼搏、创新、奉献”的某市精神,同心同德,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经济社会实现了大发展。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87亿元。改革开放以来,某市立足山区资源,抢抓机遇,响亮地提出实施“跳出山区、发展山区”,“三个不足三个补”,“面向珠三角、沟通大西南、建设某市”,“工业立市、民营先行、外向带动、改革突破”,“创新发展平台、打造特色经济、建设和谐某市”和“聚人心、打基础、促发展、树品牌”的发展战略,致力发展“大工业、大农业、大市场、大旅游、大流通”92
,积极招商引资,发展外资企业、国有集体工业和民营企业,集中优势资金,优势人力,开发优势资源,发展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和新上了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电子产品、纺织服装、建材化工等支柱产业。某市是“中国农业生产百名大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肉桂之乡”。多年来,因地制宜狠抓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了“向特色要收入、向优势要效益、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农业生产格局。近年来,某市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农村初级保健工作先进市、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中国玉桂之乡、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和省双拥模范市、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省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市、省村民自治模范市、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和省林业生态县等荣誉称号。今后,某市将以“精心打造风清气正环境,科学发展人杰地灵某市”为总目标,按照建设“文化之乡、名人故里、历史名城、某省西关”的发展定位,继续实施“聚人心、打基础、促发展、树品牌”的工作思路,努力把某市建设成为人人向往投资、人人向往发展、人人向往生活的宜业宜居好地方。今日某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3.2.2某市经济概况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87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37.88亿元,同比增长4%;第二产业52.33亿元,同比增长16%;第三产业59.66亿元,同比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为25.3:34.9:39.8。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增长21.7%,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增长9.1%,房地产业增长9%(其中房地产开发类增长36.5%),批发和零售业增长5.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15133元,同比增长10.8%。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6%,物价上涨1.6个百分点。92
201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58.00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23.51亿元,同比增长4.2%;林业产值13.25亿元,同比增长10.5%;牧业产值14.46亿元,同比下降3.4%;渔业产值4.62亿元,同比增长7.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6亿元,增长12.4%。全年新增1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比上年增加4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3.73万亩,比上年减少0.12万亩,粮食总产量(新口径)30.41万吨,同比增长0.33%。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9.69万亩,同比下降0.6%,稻谷总产量22.7万吨,同比增长3.1%;蔬菜播种面积10.18万亩,总产量达到10.86万吨,分别增长1.5%和10.0%;花生总产量2.03万吨,与上年持平;茶叶总产量2666吨,同比增长4.1%;肉类总产量3.79万吨,同比下降2.1%;水果总产量7.81万吨,同比增长10.2%;水产品总产量4.44万吨,同比增长2.3%。农机总动力31.07万千瓦,农村用电量2.80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3.0%和3.7%。2014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37.15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16.2亿元,同比增长23.8%;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8.01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65亿元,同比增长17.5%。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2.45亿元,增长30.5%,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8.2亿元,增长10.1%。年末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8家,从业人员27898人;规上工业实现税收3.23亿元,利润6.69亿元,产品销售率达97.9%。3.2.3某市教育概况2014年,92
全市下辖21个镇(街),总人口120万,面积2327平方公里。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72所:其中广播电视大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普通高(完)中7所,初级中学2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完全小学31所,教学点329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141所。全市在校学生213091人,教职工13787人:其中幼儿园42507人,教职工3055人;特殊学校54人,教职工9人;小学89136人,教职工5285人;初中43122人,教职工3399人;普通高中25309人,教职工1591人;中职12963人,教职工448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94.3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05%。全市高考上省线(第三批A线)4750人,其中上重点本科线328人。某市是一块育就英才的沃土,自古就有尊师重教、崇文兴学的优良传统,近几年来,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更是蔚然成风。承托历史文化名城的荣耀,某市坚持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战略,创新工作机制,保障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深化教育改革,持续提高教育质量,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3.2.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某市幅)显示,场区处于某市红层盆地中部,附近无区域性大型断裂构造通过,下卧地层是白垩系下统泥质粉砂岩;盆地属侵蚀剥蚀型地貌类型,地势起伏较平缓。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附录A.0.17,某市的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总体上,某市区域地质条件较稳定,地震危险性较小。(2)地形地貌特征场区属低丘陵地貌类型,地势较高,地形较开阔。拟建场地已作混凝土覆盖,勘察期间测得钻孔的孔口相对标高均为0.00m,地面平整。(3)地层岩性及分布特征根据本次钻探结果,揭露场地覆盖层主要是新近回填素填土,局部见第四系残积土,下卧基岩为白垩系下统泥质粉砂岩,俗称“红层”92
,岩石含泥质。各岩土层的顶底标高、厚度及其变化特征见各钻孔柱状图和工程地质剖面图。现根据成因、颜色、成份和状态等不同,具体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由上而下详细描述如下:第①层、素填土(Q4al):灰红色,局部灰黄色,结构疏松。组份主要由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岩碎石、粉质黏土、青砖和红砖碎块(建筑垃圾)等组成,回填时间较短,欠固结压实。该层顶部0.20m为混凝土板。分布广泛,层面相对标高起伏平缓,均为0.00m;厚度变化在3.00~4.20m,平均约3.26m。属高压缩性土。第②层、黏土(Q4el):红黄色,硬塑状态。是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土,成份以黏粒为主,少量粉粒,土质风化不均匀,遇水易软化,黏性强。仅ZK8钻孔有揭露,层面埋深4.20m,厚度1.60m,揭露厚度较小。属中压缩性土。第③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K1):暗紫红色,属较软岩。岩石风化不强烈,岩芯较完整,多呈短柱状、柱状,节长多在10~30cm之间,少量呈碎块状,岩石质量指标RQD≈77.6%,划分为较好的;裂隙少量发育,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下部近未风化岩,钻进困难不漏水,岩质较软。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较软岩Ⅳ类。全部钻孔均为揭露,岩面埋深起伏在3.00~5.80m,平均约3.46m;本次勘探,揭露厚度变化在5.10~7.60m,平均约6.98m,揭露厚度较大。本层取岩样6组,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在17.80~37.60Mpa,平均值为26.08Mpa。3.2.5水文地质特征(1)地下水埋藏分布92
场区属低丘陵地貌类型,地势较高,各岩土层的地下水含量不丰富。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上层滞水和孔隙水,分别赋存在第四系素填土和残积土中,补给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影响;二是裂隙水,赋存在泥质粉砂岩中,具微承压性质。钻探期间测得钻孔稳定地下水位埋深在1.80~2.40m,平均地下水位约2.15m;地下水位受季节及气候影响,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垂向补给和地下水体的横向渗透补给,通常以蒸发和渗流方式排泄。参照某市气象局有关当地的水文气象资料,本地区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一般不大于3m。场地中,素填土①层在雨季为相对含水层,含一定量的上层滞水;其余各岩土层透水性较差,水力联系较弱,为弱透水层。水文地质情况属中等复杂类型。(2)岩土层的渗透性参照某市相似地质条件的土层渗透系数经验值,素填土①层渗透系数K为2.0×10-3cm/s,属中等透水层;黏土②透水性弱,垂直渗透系数Kv为5.80×10-8cm/s,水平渗透系数KH为8.80×10-8cm/s,属弱透水土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③透水性弱,渗透系数小,属弱透水岩层。(3)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本次勘察,在场地内的ZK1、8钻孔各抽取1个水样进行工程水水质简易分析;在ZK2、8钻孔各采集1个地下水位以上土样进行土的易溶盐腐蚀性分析,其地下水和土腐蚀性指标详见工程水质和土样易溶盐腐蚀性分析检验报告,本工程水和土腐蚀性评价见下表。场地地下水样的腐蚀性评价一览表92
取水位置含水层腐蚀性评价环境类型对混凝土结构对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按pH值直接临水或强透水层按侵蚀性CO2(mg/L)按HCO3-(mmol/L)水中的Cl-含量(mg/L)直接临水或强透水层弱透水层直接临水或强透水层弱透水层直接临水或强透水层长期浸水干湿交替ZK1混合水微微微微微微微微ZK8混合水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地下水位以上土样的腐蚀性评价一览表孔号类型腐蚀性评价环境类型对混凝土结构对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对钢结构按pH值按土中的Cl-含量(mg/kg)按pH值强透水层弱透水层AB—ZK2土样微微微微微微ZK8土样微微微微微微注:A是指地下水位以上的碎石土、砂土,稍湿的粉土,坚硬、硬塑的黏性土;B是指湿、很湿的粉土,可塑、软塑、流塑的黏性土。综上,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1~12.2.4条规定,评价场地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拟建场地为湿润地区强透水环境,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各岩土层透水性按弱透水层考虑,综合上表综合判定:(1)按环境类型判定场地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2)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按侵蚀性CO2)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92
(3)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按pH值)具微腐蚀性。场地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的规定。3.2.6岩土工程分析评价(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场区属低丘陵地貌类型,勘察工作中未发现有土洞、孤石、地下管线等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未发现断层构造、活动断裂等异常地质现象,场区处于构造稳定状态,场地和地基稳定,适宜进行本工程建设和施工。(2)特殊性岩土评价①填土(素填土①):本场地中的填土层为新近人工素填土,组份主要由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岩碎石、粉质黏土、青砖和红砖碎块(建筑垃圾)等组成,回填时间较短,欠固结压实,未见工业垃圾、化工废弃物。素填土具有填埋均匀性较差、自重压密性低、高压缩性和低强度等地质特性,其稳定性差,容易造成地面和基础产生不均匀下沉等现象。在桩基施工或基坑(槽)开挖时易产生坑壁、孔壁坍塌现象。从现场揭露的情况看,其自重固结性较差,属欠固结性土。②风化岩(泥质粉砂岩③):按风化程度主要揭露中风化岩,由于本身岩性特点含泥质成份,为泥质胶结或泥钙质胶结,水理性质较差,在浸水情况下,岩石易软化,失水或风干后易开裂。岩石的软化特性可造成岩体强度变化,浸水后强度降低,对地基的均匀性产生不良影响,基础开挖施工时应注意防水、排水。作为本场地稳定密实的地层,岩面埋深相对较浅,全部钻孔均有揭露,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由于基岩具有风化不均匀的地质特性,应注意加强现场对岩石的抽样检测工作。92
3.2.7地震效应分析(1)场地地基抗震等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某市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由于拟建物属学校的教学用房,按中震防发〔2009〕49号文的要求,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10g,建议设计单位按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进行结构设计。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划分,本工程属于教育公共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液化的影响,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可不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2)场地土的类型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3条,场地内各岩土层的剪切波速估算值Vs见下表:岩土层剪切波速估算值一览表岩土层名称及编号剪切波速(m/s)岩土类型素填土①130软弱土黏土②250中软土微风化泥质粉砂岩②800软质岩石(3)建筑场地类别本次勘察,揭露场地覆盖层厚度为3.00~5.80m,由软弱土和中软土组成。根据剪切波速资料,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92
50011-2010)第4.1.5条和第4.1.6条,根据土的类型估计各土层的剪切波速而计算出的土层等效剪切波速(按地区经验值估算,计算深度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两者的较小值,选择全部钻孔的地质条件计算,Vse≈132.48m/s),场地土类型属软弱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特征周期Tg为0.35s。(4)场地抗震地段划分从地质、地形、地貌条件分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第4.1.1条规定,综合考虑拟建场地划归为建筑抗震一般地段。3.2.8地基基础评价(1)持力层选择分析素填土①为回填时间较短,尚未完成固结,其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强度较低,不适宜作建筑物基础持力层。黏土②物理力学性质较好,有一定强度,但分布不广泛,揭露厚度较小,不适宜作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微风化泥质粉砂岩③物理力学性质良好,强度较高,岩面埋藏相对较浅,为场地内良好的建筑物基础持力层,但需注意局部岩面起伏不平,内部风化不均匀的地质特征。(2)地基均匀评价场地中揭露岩土种类相对较少,地基持力层(泥质粉砂岩③)岩面起伏较平缓,较均匀,坡度小于10%。因此,场地地基属均匀地基。3.2.9地质勘察结论与建议(1)场区属低丘陵地貌类型,勘察工作中未发现有土洞、孤石、地下管线等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未发现断层构造、活动断裂等异常地质现象,场区处于构造稳定状态,场地和地基稳定,适宜进行本工程建设和施工。92
(2)综合本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施工条件和经济性价比,基础方案建议采用浅基础,以第③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作基础持力层,其中ZK8钻孔位置的岩面埋深较大,达5.80m,基坑开挖后应作砂石垫层置换、分层压实处理。由于大部分场地基岩埋藏相对较浅,为满足建筑物对抗倾覆的要求,建议加设岩石锚杆,锚杆基础应与基岩连成整体,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锚杆孔直径宜取3倍锚杆筋体直径,但不应小于1倍锚杆筋体直径加50mm;②锚杆插入上部结构的长度应符合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③锚杆宜采用带肋钢筋,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0MPa,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灌浆前应将锚杆孔清理干净。(3)场地揭露基岩是泥质粉砂岩,该类岩具有内部风化不均匀、遇水易软化、容易干裂的地质特性,宜加强现场抽样检测,最终fa应由静载荷试验确定。为避免地表水对地基土造成不良影响,应做好场内地表的排水设施和排水系统。(4)在弱透水层中,按环境类型判定场地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按侵蚀性CO2)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按pH值)具微腐蚀性。水和土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的规定。(5)某市设计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对应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类别按Ⅱ92
类场地划分,设计特征周期Tg为0.35s。由于拟建物属学校的教学用房,按中震防发〔2009〕49号文的要求,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10g,建议设计单位按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进行结构设计。(6)拟建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本工程属于教育公共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液化的影响,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可不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7)场地中揭露岩土种类相对较少,地基持力层(泥质粉砂岩③)岩面起伏较平缓,较均匀,坡度小于10%。因此,场地地基属均匀地基。(8)基础施工前宜查清场地周边已建教学用房、围墙等建(构)筑物的基础形式和基础深度,注意对周围建筑物拍照留底,并做第三方房屋鉴定专业评估,施工时并注意对其进行监测,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3.2.10气象、气候某市地处北回归线南侧,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无严冬,气温偏高,热量丰富,春秋暖和,雨量变幅大,温、光、热地域差异明显,干旱及倒春寒灾害较多。全年平均日照率42%,平均气温在22.10℃之间。累年降水量在1260~1700毫米之间,平均值在1500毫米左右。本地区风向在秋冬季(10-3月)以吹东北到西北风为主,夏季吹东南风为主,春季(4、5月)和9月为季风转换季节,偏北风与偏南风频度相当,无特别明显的长年盛行风。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和东南风,年平均风速1.7米/秒。本地区受台风影响较轻。92
3.2.11交通条件项目规划区位于某市某路,处在某街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交通便利,便于物料运输。3.2.12市政基础设施条件某学校综合楼建设项目,周边市政设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已有完善的配套。(1)供水供水水源为自来水公司,供水普及率将达到100%。根据某街道总体规划,进入规划区内部,配给水管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供水形式,以确保用水的安全性和可行性。(2)排水该校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排至城市污水管网。生活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城市污水管网。(3)供电本项目工程用电来源于某市供电局统一供电,电力供应有保障。(4)通信该地区通讯设施己连接成网。移动、联通、电信无线通讯网络已覆盖本区域。3.2.13施工条件本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可通过如下方式购得:(1)钢材:可由某市区购得。(2)水泥:低标号普通水泥可由当地水泥厂供应,水泥出厂直接采用汽车运输至工地。主要构筑物水泥可在某市当地搅拌站购买。(3)木材:可从当地采购。(4)石料:可从当地采购。92
(5)砂:主要采用河砂,可直接用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6)施工用水:可采用市政自来水。92
第4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4.1建设原则(1)实事求是,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满足发展需求。按照教育机构的职责,结合当地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房屋和设备配置上满足教学需求。(2)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学校综合楼建设根据本指导意见、覆盖人口及服务功能确定建设规模,实行统一技术规范。做到规模适宜、功能适用、装备适度、经济合理。(3)以人为本,运用现代化的规划和设计方法,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建设,以保障校舍安全为根本宗旨和最终目的,最大程度便利学生的学习条件,倡导安全、安静的学习文化环境,体现作为实验教学的建设特征。4.2建设规模的确定某学校位于某省某市某路38号,学校处在某街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某学校是某街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教师90人,在校师生人数2000人。随着城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学校办学质量的优秀,社会各界要求入读某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面临的招生压力越来越大;加上2015年某区要创教育强街,而目前学校的常规课室和各种功能课室严重不足。按照规范化学校的要求,学校必须配备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电脑室、体育室、少先队部室等功能室,目前某学校缺少部分场室。为解决目前某学校常规课室和各种功能课室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入读需求及学校办学需要,计划在现某学校校内新建一栋综合楼,该综合楼占地67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楼高6层,计划投资约700万元。92
4.3建设内容某学校综合楼占地67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楼高6层,计划投资约700万元。工程项目内容序号项目内容说明1土建工程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2给排水工程给排水管道、化粪池3消防工程教学综合楼4交配电及照明工程交配电设备照明5通讯工程电话及有线宽带配线6室外工程室外绿化及道路硬化92
第5章项目设计及建设方案5.1设计原则(1)通过对该地块的分析和理解,在有限的用地条件下最大限度的提高该地块的利用价值,提高办学质量。(2)工程应突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方针,体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理念,贯彻适用、经济和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这个特殊人群的需要,按照经济水平和地域条件合理确定。(3)根据学校现有建筑布局特点和建筑设计要求,合理用地。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污染。(4)满足建筑在朝向、通风、日照、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5)符合城市规划、消防、环保、卫生防疫、园林绿化等方面有关规定和要求。平面布置上严格按照消防的有关规定,做到有序、畅通、循环的消防通道,与相邻单位及建筑物的间距满足消防的防火间距要求。环保方面应注重生活污水和噪声的处理问题,做到生活污水排放与噪音处理均达到规定的标准。(6)楼内分区、横竖向交通设计应坚持功能适用性原则,重点考虑内部流线和安全卫生问题,合理安排楼梯和水、电、暖供应路线;保持防火、卫生间距以及学校内交通通畅。做到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7)造型设计与周围环境尤其是与相邻教学楼相协调,以实用为主,内外装饰装修以实用和经济性为标准,尽可能节省投资。(8)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体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9)合计92
规划建构筑物的间距,在满足节能、环保、防灾、放到等国家颁布的安全规范、规程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地形,节约用地,节省投资,加快工程建设进度。(10)对废弃物的处置,应按有关规定做出妥善安排。5.2总平面设计(1)总平面布置原则①满足区域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和法律。②满足国家现行的防火、防噪、卫生、安全等规范、规定的要求,着重注意环保等方面的因素。③功能分区合理,尽量减少当地环境破坏。④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协调好近远期工程的衔接,以及功能转换,立足现在,适当超前,合理、节约用地,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以适应今后不断调整和更新的需求。(2)设计依据①《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②《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③《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⑤《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⑥《全国民用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⑦《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⑧《某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⑨国家及地方有关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3)设计内容92
某学校综合楼项目,占地67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楼高6层。5.3建筑设计5.3.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2000]);(6)《某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7)《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8)国家及地方有关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5.3.2立面设计本项目将建成本学校重要标志性建筑,因此,新楼外型设计要与建筑物的风格协调统一,主立面设计着重体现现代建筑特色,突出学校建筑的独特风格,线条简洁、色彩明快,在各个立面均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5.3.3剖面设计根据大楼使用性质和功能要求考虑,总建筑高度23.5米。5.3.4内部交通楼梯根据空间分布和使用角度考虑,并合理定位,保持通畅的内部交通流线和满足安全疏散功能需要。92
5.3.5建筑设计方案(1)砌体工程①本说明适用于一般砌体墙。承重墙具体要求另见结构统一说明。其他轻钢龙骨隔墙、复合材料轻质大板墙体应按相关规范和施工工法选材和安装。②本工程外墙砌体厚度为:200mm;内墙砌体厚度为:100mm;其余砌体厚度详平面图。③砌体(空心砖、多孔砖)女儿墙及阳台拦板,砌体强度等级应大于A10(MU10),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10;外墙、电梯井道砌体强度等级应大于A5.0(MU5),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0。④有地漏或有防潮要求的房间隔墙,覆土内隔墙、与阳台、露台、屋面及室外地面交接的外墙,当墙体材料采用轻质砌体时,应在离室内地面范围内用混凝土捣制或用1:2水泥砂浆砌筑灰砂砖与墙体同宽的墙基;当墙体材料采用烧结空心(多孔)砖、普通混凝士空心砌块等材料时,应把离室内地面300范围内的砖孔用C20细石混凝土灌实。⑤预留洞的封堵:混凝土墙留洞的封堵见结施,其余砌筑墙留洞待管道设备安装完毕后,用C15细石混凝土填实:变形缝处双墙留洞的封堵,应在双墙分别增设套管,套管与穿墙管之间嵌堵建筑油膏(有防火要求时改用防火胶泥)。⑥外墙面抹灰前,墙面应满挂∅1.0镀锌钢丝网,网孔20mm*20mm,,在混凝土墙面用射钉固定,在砌体墙面用钢钉固定,间距<400mm*400mm。。不同材料内墙墙体交接处(包括与钢筋混凝土墙柱及梁柱相接处)在抹灰前应先铺设300mm宽的∅l.5(15mm*15mm)镀锌钢丝网(固定方式同外墙)或铺贴300mm宽耐碱纤维布。⑦92
除图中说明外,支承在悬臂梁和悬臂板上的墙体应按附图所示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宽度大于或等于5m的窗台下砌体、砌体女儿墙及阳台拦板应参照上述做法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梁200mm宽*100mm高。⑧在室内地坪下约60mm处做20mm厚1:2水泥砂浆内加3~5%防水剂的墙身防潮层(在此标高为钢筋混凝土构造,或下为砌石构造时可不做),室内地坪变化处防潮层应设在较低标高处,并在高差处埋土一侧墙身做20mm厚1:2水泥砂浆防潮层。⑨砌体开洞、开槽、留孔、承重应满足相应墙体材料的构造技术措施。⑩除另有图纸说明外,应在墙体自由端及长度大于5mm的墙体(墙端部无转角墙或无钢筋混凝土柱拉结时)的1/2长度附近(一般在门窗洞口边)设置与墙厚等宽的构造柱,构造柱做法详结构统一说明;高度>3m的100厚的墙体、高度>4m的200mm厚墙体,应在2m高度附近(一般在门窗洞口顶)设置与墙厚度等宽的混凝土过梁,不到顶的非承重墙,应在墙顶加与墙厚等宽的混凝土过梁,做法详结构统一说明。钢筋混凝土墙、柱与砌体墙联接之处构造详结构统一说明。(2)屋面工程①本工程的钢筋混凝土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②屋面天沟、檐沟应设置附加层,附加防水层应增设一层相同材料(用于沥青卷材),或设置防水涂膜附加层(用于高聚物改性沥青或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③高跨屋面为无组织排水时,其低跨屋面受水冲刷的部位应加铺一层卷材附加层,沿落水位置铺300mm宽80mm厚的C20混凝土板材,内配∅6@200双向构造钢筋加强保护;高跨屋面为有组织排水时,雨水管下应加设水簸箕。92
④屋面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立墙、天窗壁、变形缝、烟囱等)的交接处、基层的转角处(水落口、檐口、天沟、檐沟、屋脊黝,均应做成R=50圆弧,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屋面柔性防水层应向上翻起,高于建筑面层300以上。⑤凡女儿墙及突出屋面的结构与屋面坐砌面砖或刚性防水层的交接处,均应做柔性嵌缝,缝宽30,高度平砖面,嵌缝油膏选用建筑防水油膏。⑥屋面找平层、刚性防水层及刚性保护面层应设温度分格缝,缝宽10(刚性防水层缝深不小于2/3刚性防水层厚度),分格缝应设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平面转折处、屋面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间距双向不大于5m*5m(或按设计图纸),分缝上下位置宜一致,缝填防水嵌缝油膏。(3)门窗①门窗表及门窗立面尺寸均为洞口尺寸,门窗加工制作时,四周均须根据装饰面层留出空隙:水泥砂浆载釉面砖;钢、铝合金门窗洞口空隙用1:2中性膨胀低碱水泥砂浆填塞缝隙,在门窗框料与外墙的接触处留10mm*5mm,凹槽用耐候硅酮密封胶嵌缝:钢塑、铝塑、塑钢门窗框与洞口缝隙采用现场发泡聚氨酌成配套产品嵌缝。②本工程采用的门窗框料及型材为:铝合金。门采用90系列,窗采用90系列。1)门窗立面分隔颜色及开启方式详建施JS-13。2)门窗型材应由产品承包商根据GBJg《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GBJ106《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按50年一遇瞬时风压选用,计算设计及加工。92
3)采用铝合金框料时,门框结构型材壁压不小于2.0mm厚,窗框结构型材壁厚不小于1.4mm厚,其它型材壁厚不小于1.0mm厚:采用铝塑共挤节能型框料时,主型材多空腔铝合金衬厚度不小于1.0mm厚,微发泡聚氯乙烯塑料型材壁厚不小于3.5mm厚:采用钢塑共挤节能型框料时,主型材钢衬厚度不小于0.8mm厚,主型材塑料层壁厚不小于4mm厚。4)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性能4级,气密性能4级,水密性能4级,保温性4级,隔声性能4级。③门窗立幢除另有注明外,外窗立撞居墙中安装,双向平开门立撞墙中,单向平开门立撞平开启方向的墙面完成面。④设备检修门设高度不小于100mm的门槛。⑤门窗五金配件应按设计要求配置,并符合产品国标要求。铝合金推拉门、推拉窗窗扇应有防止从室外侧拆卸的装置。用于外窗的推拉窗,应设置防止窗扇向室外脱落的装置。⑥外墙金属门窗构件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规定应与主体结构防雷系统连接。⑦建筑外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指标(计权隔声量+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临街的外窗、阳台门及住宅建筑的外窗、阳台门不应低于30dB;其余门窗不应低于25dB。⑧安装有门禁系统的外门及疏散门,其产品应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手动开启;住宅房间门及户门应确保在任何情况下能从房间内及户内手动开启。⑨特种门窗,含变压器室、变配电所钢门窗、放射线防护门窗、冷藏库门、保温门、隔音门等,门窗埋件按制作厂家提供技术条件要求预埋,制作安装条件详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⑩双向开启的地弹簧门应在可视高度部分安装透明安全玻璃。92
⑪本工程采用的木门为实木门。⑫用于学校教室、医院病房、手术室、治疗室及其它公共场所的木门,应在门扇的下部及中部增设金属护板。⑬平开防火门应设推杆开门器和闭门器,双扇平开防火门安装闭门器和顺序器,常开防火门须安装信号控制关闭和反馈装置。⑭用于通风(排烟)的百页窗、电梯机房、电气用房的可开启窗扇,内侧均应另加不锈钢(150目/英寸,丝号46)防鼠防虫网。除注明外,本工程所有外百页窗,均采用防水百页,面层颜色处理与相邻门窗框料同。⑮门窗预埋在墙或柱内的木、铁件,应做防腐防锈处理。卷闸门、防火门、防盗门等特殊门窗埋件,按制作厂家提供技术条件要求预埋。(4)玻璃工程①本工程使用的玻璃产品为:普通玻璃和钢化玻璃②本工程中下列部位必须采用建筑安全玻璃:1)七层以上(含七层)的建筑外开窗;2)单块大于1.5平方的窗玻璃或底边离最低装修面小于50Om的落地窗;3)玻璃幕墙玻璃;4)采光棚、雨篷、出入口通道上空、天花;5)公共场合的室内玻璃隔断;6)玻璃栏板;7)玻璃门及玻璃隔断;8)玻璃地板及可上人屋面玻璃;9)倾斜安装的窗。③92
当栏板玻璃最低点一侧楼地面高度大于5m时不得使用承受水平荷载的栏板玻璃。④除注明外,建筑安全玻璃厚度应由产品承包商计算,并应满足以下最小厚度要求:1)门及落地窗无框玻璃:公称厚度不小于12mm的钢化玻璃;2)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和运动场中装配的室内隔断:有框玻璃为公称厚度不小于5mm的钢化玻璃,或公称厚度不小于6.38mm的夹层玻璃:无框玻璃为公称厚度不小于10mm的钢化玻璃。3)浴室内无框玻璃:公称厚度不小于5mm的钢化玻璃。4)不承受水平荷载的室内外栏板玻璃:公称厚度不小于5mm的钢化玻璃,或公称厚度不小于6.38mm的夹层玻璃。5)承受水平荷载的栏板玻璃:公称厚度不小于12mm的钢化玻璃,或公称厚度不小于16.76mm的钢化夹层玻璃;当栏板玻璃最低点一侧楼地面高度≥3m且≤5m时,公称厚度不小于16.76mm的钢化夹层玻璃;大于5m时不得使用承受水平荷载的栏板玻璃。6)屋面玻璃最高点离地面高度大于3m时,应使用胶片厚度≥0.76mm的夹层玻璃。⑤外窗内侧窗帘、百页窗及其遮蔽物与玻璃之间距离不应小于50mm。⑥未设栏杆等防撞措施的透明落地窗、玻璃门、玻璃隔断等部位,应在离地1.6m处贴150二宽红色警示标识。有视觉干扰的卫生间等应采用磨砂或压花玻璃。⑦真空磁控测试法(离线法)生产的Low-E玻璃,应合成中空玻璃使用,合成时应去除玻璃边部与密封胶粘结部位的镀膜,Low-E镀膜层应面向中空气体层:热喷涂法(在线法)生产的Low-E玻璃可单片使用,镀膜层应面向室内。⑧外门窗玻璃可见光反射率不大于30%。92
⑨有天然采光要求的外门窗,玻璃透光折减系数不应小于0.45。⑩本工程选用的安全玻璃:钢化夹层玻璃(由钢化玻璃及不小于0.76厚的夹层胶片组合而成)。(5)外装饰工程①外墙从基体表面开始至饰面层应设置分格缝,外墙抹灰及贴面材料分格线详建施找平层、防水层、饰面层应在相同位置留缝,缝宽8~10mm,用高弹性耐候胶嵌缝。②外墙防水层: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5~8厚。③除注明外,室外雨水管颜色为:同外墙颜色。④门、窗洞口外侧面做法与墙身相同。⑤突出墙基面的构件,如装饰线脚、飘板、窗媚、窗台、雨篷等,顶面流水坡应不小于6%,底部作滴水线,滴水槽的宽度和深度均应大于10mm。⑥用于装饰的石材应对石板背面及四周采用防污剂及封闭剂进行处理。⑦粘贴石材(及其它板材)饰面(适用于≤3m的高度范围局部镶贴,超过使用范围者应由专业公司承担设计与施工)。板材厚度不大于8mm,板材尺寸不大于600mm*800mm。⑧干挂石材及其它板材,其厚度选用原则:光面及镜面板材不小于25mm:粗面板材不小于28mm:选用砂岩、洞石等质地疏松的石材时应不小于30Inln,单块板面积不宜大于1.5mm2。(适用于建筑物高度6m以下的小面积局部装饰,高度6m以上者应由专业公司承担设计与施工)。⑨除注明外,建筑物四周应做散水,散水宽800mm,现浇C15混凝土70mm厚,坡度3%。纵向每12m作一伸缩缝,散水及勒脚交接处设30mm宽缝,建筑油膏嵌缝。92
(6)内装饰工程①装饰装修工程所选用的“非金属建筑材料”其放射性指标限量,人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木板游离甲醛含量或游离甲醛的释放量,涂料、胶粘剂、处理剂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游离甲醛的含量和释放量必须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52-2010的有关要求。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18588的规定,其放射性应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比活度的A级要求。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版)的要求,同时应符合《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的要求。②室内混合砂浆抹灰时,其墙、柱面及洞口阳角处均做20mm厚1:2水泥砂浆护角,每侧50mm宽,高度不应低于2m。③凡砖砌的电梯井道、风道、烟道、竖井等内壁砌筑灰缝需饱满,并随砌随用1:3水泥砂浆抹平;钢筋混凝土电梯井道内不做抹灰。④凡二次装修房间楼地面不做面层,墙面、顶棚抹灰仅做找平层,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墙面应完成防水层的保护层;有吊顶房间的墙、柱、梁等抹灰或装饰面仅做到吊顶标高以上100mm处。⑤凡贴墙、柱、楼地面之大理石、磨光花岗石的颜色及纹理须经试排确定后方可施工。⑥凡木料与砌体接触部位均须满涂防腐油,所有木构件均需作防腐及防白蚁处理。⑦地下人防工程、高低压变配电房室内不做抹灰顶棚。⑧所有下沉楼板的填充层除另有说明外,厚度小于30mm时采用C2O细石混凝土回填,超出部分下部采用C15陶粒混凝土(密度≤800Kg/m3),上部捣30mm厚细石混凝土至设计标高。92
⑨室内地坪原土或回填土(砂)按相关施工规范平整压实,室内地面混凝土垫层纵横设计伸缩缝(纵向平头缝,横向假缝),分缝不大于6m*6m,缝宽10mm,建筑油膏嵌缝。⑩除另有说明外,凡设有地漏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茶水间、清洁间、垃圾房、水泵房、空调制冷机房等)及阳台、走廊等,其完成面标高比相邻房间、走道的完成面标高低15mm。防水层设在地面找平(找坡)层上,反起墙面高度≥150mm,遇门洞处水平延伸长度≥150mm,地面及墙体交接处应设附加防水层150mm宽。未注明整个房间做坡度者,在地漏周围1m范围内做1~2%坡坡向地漏。⑪建筑装修设计与施工必须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安全。不能改变原有安全防护措施,如楼梯栏杆、中庭及阳台等临空处的栏杆、护窗栏杆等。⑫未经设计单位同意及消防部门审批,建筑内部装修不应减少、改动、拆除、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安全出口、疏散出口、疏散走道和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等。5.4结构设计5.4.1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97);(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92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BJ94-2008);(9)《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5.4.2设计标准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及烈度: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乙类抗震等级:框架,三级5.4.3正常使用活荷载抗震设计及防火要求(1)本工程所处地区重现期为50年,基本风压0.3KPa,设计基本风压:0.3KPa(50年一遇);地面粗糙类别:B。(2)本工程处于六度抗震设防地区。(3)本工程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4)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重点设防类。(5)本工程抗震计算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0.35s,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数据);抗震构造措施采用的设防烈度为七度,结构抗震等级:框架三级。(6)本建筑物地上部分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结构构件主筋保护层厚度按下表,其他构件保护层除按本表外尚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①92
本表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当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乘以1.4。②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d。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砼垫层,基础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地下室结构的外墙与底板,其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③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④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在保护层中应另加镀锌钢丝网片4@150X150,网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⑤当对地下室墙体采取可靠的建筑防水做法或防护措施时,与土层接触一侧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25mm。⑥五类环境类别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要求:强腐蚀时,墙、板等面形构件为35mm,梁、柱等条形构件为40mm,基础、地下室外墙及底板为50mm。中、弱腐蚀时,墙、板等面形构件为30mm,梁、柱等条形构件为35mm,基础、地下室外墙及底板为50mm。(7)本工程的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室内正常环境为一类,室内潮湿、露天及与水土直接接触部分为二类a,地下室顶板为二类a。5.4.4地基基础部分(1)本工程基础设计等级乙级。场地类别为:二类。(2)本工程基础采用天然地基。(3)本工程地下水对混凝土微腐蚀性,对钢筋微腐蚀性;如有,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4)92
基坑开挖时,不应扰动土的原状结构,一经扰动,应挖除扰动部分,根据土的压缩性选用级配砂石进行回填处理,级配砂石压实系数应大于0.94;位于设备基础,地面,散水,踏步等基础之下的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50,压实系数不小于0.94。(5)当室内外地坪为少于3年的新填土时,则必须对填土进行处理。(6)基础施工时若发现地质实际情况与设计要求不符,须通知设计人员及地质勘察工程师共同研究处理。抽样检验。岩石锚杆应进行抗拔承载力检验。5.4.5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1)现浇结构各部件设计用料详各层平面所注;楼梯当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时,强度等级同主体结构;没注明者用C25砼。混凝土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构件混凝土抗渗等级:H<10m,P6;105MPa时,梁(板)柱(墙)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柱(墙)同,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交界面应按设计图施工。(3)C35和C35以上混凝土,应采用碎石级配,不许采用碎卵石代替。(4)结构混凝土材料耐久性的基本要求及耐腐蚀性基本要求详下表:(5)每一结构层应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水泥及添加剂,不得混用。混凝土外加剂及材料掺和量经相溶性试验及配合比试验确定,选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建议采用优质的知名品牌,满足《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要求;当有加掺粉煤灰时,粉煤灰掺量不得大于水泥用量的30%,并有收缩配比试验。(6)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结构和斜撑构件(含梯段)92
,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且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用钢筋,钢丝,钢铰线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及国家有关其它规范。(7)本工程所用的焊条:HPB300级钢筋及Q235钢材用E43焊条;Q345钢材用E50焊条,HRB400级钢筋及Q390钢材用E55焊条。施工中不宜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当需要代换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8)钢筋搭接①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的拉杆)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当受拉钢筋的直径d>25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d>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同一跨梁上同一根钢筋接头不宜多于一个。②受力钢筋接头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并不宜设在节点梁端及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如必须在此连接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③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都属同一连接区段。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梁、板类及墙体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④92
纵向受力钢筋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相互错开,钢筋接头错开长度为35d(d为较大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0。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机械连接接头一般部位不应大于50%;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机械接头时,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25%,级接头不应大于50%,级接头可不受限制(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不应大于50%除外);焊接接头不应大于50%;受压钢筋可不受限制。⑤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范围内应配置箍筋,其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当受压钢筋直径d>25mm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受压钢筋搭接长度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70%且不应小于200。(9)焊接连接(钢筋焊接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①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及直径大于28mm的带肋钢筋,其焊接应经试验确定;②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宜优先采用双面焊;③可采用闪光接触对焊,柱筋为HRB335时可采用电渣压力焊。(10)楼板①单向板底筋的分布筋及单向板、双向板支座负筋的分布筋,除平面图中另有注明者外应同时满足下表的要求和大于受力主筋的15%,且分布筋的最大间距为250。②双向板之底筋,其短向筋放在下层,长向筋放在短向筋之上。③结构图中之钢筋规格代号分别表示:K6=∅6@200,K8=∅8@200,K10=∅10@200;N6=∅6@150,N8=∅8@150,N10=∅10@150,G6=∅6@100,G8=∅8@100,G10=∅10@100;F6=∅6@120,F8=∅8@120,F10=∅10@120余类推。④屋面层,当板受力筋之间间距>500时,在板中间加设一层[8@250X250的钢筋网。⑤结构平面图中,板支座负筋长度标识如下:92
中间支座板负筋所标长度为梁中计起(支座两侧均标有长度时),或指钢筋全长(仅在钢筋中部标有一个长度时);对边支座板负筋所标长度为钢筋总长(但对于地下楼板及剪力墙边板负筋其长度需另加锚入墙内长度:25d,地下室顶板需另加锚入墙内长度:墙厚+25d)。⑥未注有支座面筋者,均在支座面加[8@200(L1<3000时),或[10@200(L1>3000时),伸入板内的长度为L1/4,锚入支座La,L1为板的短向跨度。板底筋锚入支座(梁或墙)内15d且伸过支座中线不小于100。板筋尚应满足板最小配筋率要求。⑦跨度大于3.6m的板,要求板跨中起拱L/500。当悬臂板跨度大于1.8m时,按0.6%起拱。⑧开洞楼板除注明做法外,当洞宽小于300时不设附加筋,板筋绕过洞边,不需切断。⑨上下水管道及设备孔洞均需按平面图及水电空专业图所示位置及大小预留,不得后凿。⑩卫生间及厨房等的排水坡均采用建筑找坡。⑪设备管井除风道外,设备安装后均需跟据消防要求在各楼层处封板,板厚不少于80,底筋[8@200钢,施工阶段用作安全网,待管道安装后浇注C20混凝土。⑫洞边加筋:楼板开洞处除方孔宽度或圆孔直径<300的板筋可绕过洞边不需切断受力筋外,凡宽度或直径<1000的洞,未有注明者均在板底每侧各加2条钢筋,其两侧钢筋面积应能补偿孔洞截断的钢筋面积.单向板主力向加筋伸入板全跨,另一向过洞边各30d(放底筋上);双向板每向加筋均伸过全板。(11)梁①92
除特殊注明外,梁跨度大于4m时,梁的跨中应按1/500起拱,悬臂梁跨度大于2m时,应按净跨L的2/500起拱。②设备管线需要在梁侧开洞或埋设件时,应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在浇灌砼之前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工;凡露天的反梁结构,应按排水方向预留[100(注明除外)套管泄水孔(孔底比建筑完成面低20mm)。孔洞不得后凿。③框架梁梁面跨中筋是为抗震而设置,应保证每跨均有抗震需要的跨中面筋(数量及直径按平面图)。梁面跨中筋宜与支座负筋采用搭接焊或机械接头按受力筋来完成,若采用绑扎搭接,则需经设计人同意,搭接长度按设计图内容取值。其接长位置一般在跨中1/3梁跨度范围内,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为5d(搭接钢筋较小直径)且不大与100。④梁内纵向受力钢筋若需现场搭接时,上部钢筋应在跨中三分之一跨度范围内搭接。⑤当梁的腹板高度(梁有效高度减板厚)hw≥450时,梁两侧应配置构造钢筋。在集中标注中以G字母打头。除注明者外,框支梁应配}16@200腰筋。(12)楼梯平台梁支柱TZ位置详结构平面图,其截面bXh=180X300,主筋414,箍筋[8@150,主筋锚入上层梁内及承托梁或基础内,。(13)钢筋砼预制构件制作时,上下水管道及其他设备孔洞均需按图示位置预留,不得后凿。(14)屋面坡度及楼面局部标高变化:结构找坡,梁底平梁面按坡度变化,梁高指最低点高度。除另有注明外,变坡所增加的梁高部分另加形箍筋,直径、肢数及间距均同原箍筋,与原箍筋搭接30d,附加箍筋角位应加架立筋:跨中12,支座筋直径按原支座面筋低2级,且不少于12,长度及构造按原支座筋。(15)92
楼面局部标高变化除特别说明外,各层面标高:厨房比楼面低0.03m,卫生间比楼面低0.03m,阳台比楼面低0.03m。(16)其它①所有悬臂构件均应在混凝土达设计强度的100%后才能拆模。②钢筋混凝土的竖向构件,常温施工时柱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1.5MPa,墙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1.0MPa,且应有确保质量的养护措施。安装梁模时,柱的强度应不小于10.0MPa,承受楼板荷载时,墙体强度不应低于4.0MPa。③各阳台均应按建筑要求做小柱及栏河压顶,所需断面及配筋详单项设计。④所有预埋件或预留孔洞均配合有关专业图纸施工。凡外露铁件,均应经除锈后涂防锈底漆一道,浇混凝土后外加防锈漆二道。吊环应用HPB300级钢,凡直径大于20mm的,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应由专业工厂加工。⑤附设在外墙的装饰及围蔽构件如需外挂时,应用预埋件及植螺栓,除经设计人员同意外,不得使用膨胀螺栓。⑥对于外露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挑檐板、女儿墙、挂板、栏板等构件当其水平直线段长度超过12m时,应按设计图设置引发缝,引发缝间距≤12m。5.5给水、排水、消防5.5.1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98);92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7)《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9)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要求和市政基础资料;(10)其它有关专业提供的资料。5.5.2给水设计(1)水源水源为市政自来水。(2)给水系统项目给水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区内给水管道形成环网。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供水有保障。5.5.3排水设计(1)本工程设有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污水系统、雨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①生活水源接自市政水管网。②给水系统分区:该项目室外绿化、道路浇洒及各层生活用水均由市政直接供给。(2)生活污废水①本工程污、废水室内外采用合流制。室内污废水重力自流排入室外污水管。②卫生间粪便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排入废水管网,统一就近排至室外废水检查井。③卫生间污废排水立管均设伸顶通气立管。92
(3)雨水系统①雨水经室内雨水立管收集后就近排入室外雨水检查并。②室外地面雨水经雨水口,由室外雨水管汇集,就近排入室外雨水检查并井。5.5.4消防系统(1)消防水源由市政给水管接入2条DN100给水管,市政给水水压为0.25MPa,给水管沿建筑物周边敷设成环状管网,沿途布置室外消火栓,布置间距小于120m,距水泵接合器间距小于40m。消防水池:校区消防水池提供。屋顶水箱:容积18m。(2)消防水量系统名称设计流量(L/s)火灾延续时间(h)设计用水量(m3)备注室外消火栓252180市政提供室内消火栓152108消防水池储存合计一次火灾用水量共288m3(3)室外消火栓系统①室外消防给水由室外给水管网供给,室外消火栓布置间距不大于120m,室外给水环管分段设置检修阀门,每段控制室外消火栓的检修数量不超过5个。②室外消火栓距路边距离不大于2m,距建筑物外墙距离不小于5m,并不大于40m,数量需满足室外消火栓用水量。③室外消火栓型号:SS100/65-1.0。(4)室内消火栓系统92
①室内消火栓供水采用临时高压系统,消火栓用水由校区的消防泵房供给。管网水平布置成环状,各立管顶部连通,水泵至水平环管有2条DN100的输水管。消防立管管径DN100,建筑物内任何一点均有2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②系统分区:室内消火栓系统在竖向上不分区。③室内消火栓系统泵的选择:消火栓系统共设1组消防泵,消防泵供水管设防超压的泄压阀。④室内消火栓系统增压稳压设备设置:(详见校区泵房图)⑤室内消火栓系统消防水泵控制:1)平时消防管网压力由稳压泵维持;2)当管网压力达到0.55MPa时,稳压泵停止,当压力下降至0.50MPa时,稳压泵启动。当管网压力继续下降至0.45MPa时,开启消防水泵,同时稳压泵停止运转。3)也可通过消火栓处的破玻按钮手动启动消防泵,或在消防中心和地下水泵房中手动启动消防泵。4)消防泵启动后,水泵运转信号反馈至消防中心及消火栓处。消火栓指示灯闪亮,该防火分区其它消火栓箱内的指示灯也亮。5)消防水泵应能手动启停和自动启动。⑥室内消火栓设置在位置明显且易于操作的位置,消火栓栓口中心距地面或操作基面高度为1.10m;栓口出水方向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相垂直。⑦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50MPa时,应在消火栓配水短管处设减压孔板,或设减压稳压型室内消火栓;⑧水泵接合器设置:每个系统分区分别于室外设置2套水泵接合器,(5)移动式灭火器92
①灭火器配置选择:各楼层配置场所:危险等级:中危险级,火灾种类:A类火灾,配置灭火器类型: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2A。灭火器型号MF/ABC4。每个设置点2具,最大保护距离20m。②灭火器设置要求:1)灭火器应设在明显且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灭火器应设置稳固,其铭牌必须朝外。2)灭火器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1.5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15m。3)灭火器不宜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当必须设置时,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4)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5.5.5管材(1)给水管和热水管①室外埋地给水管:1)DN100~500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电熔接头连接;2)DN<100采用PPR复合管,热熔连接。②室内给水管:1)衬塑镀锌钢管:DN<100,丝扣连接;DN≥100,卡箍连接或法兰连接;(泵房给水主管、水池进出水管)2)PP-R给水管热熔连接;(给水主管、支管)(2)排水管:①室外埋地排水管:(管材环刚度≥8KN/m)UPVC双壁波纹管,承插式橡胶圈密封接口;②室内排水管:92
1)PVC-U排水管,溶剂粘接;(多层建筑、100m以下高层建筑)2)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加强型卡箍连接(管材及接口配件须承压1.0MPa);(3)消防管:①室外埋地消防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给水管,承插式胶圈接口;②室内消防给水管:内外壁热浸镀锌钢管,DN<100丝扣连接;DN≥100卡箍连接。5.6电气5.6.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7)《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0-2013;(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9)《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J/T15-42-2005;(10)《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11)《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5.6.2设计内容及范围本项目设置的电气系统有:电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92
;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5.6.3负荷等级及容量估算用电设备总容量约为105KW,用电设备为三级负荷。5.6.4供电电源低压电源由公用变压器供给。5.6.5线路的铺设(1)380/220V低压配电回路中,使用的绝缘导线,其额定电压应不低于500V,电力电缆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1000V。(2)电力电缆线路,按国标94D101-5图集中有关内容进行施工。(3)凡穿管和在线槽内敷设导线,在管内和槽板内导线不得有接头。电线管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其外径的6倍,管路的弯曲段,不得使用水管弯头;管路的分支处,不得使用水管三通;金属管的连接处,应加接地跨接线。管内导线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5M欧。吊顶内采用金属线槽或金属电线管敷设。(4)室内明敷线路穿过墙壁处,应加套管;穿过楼板处应加套管,且在楼板以上1.6m穿管或金属槽板保护。在室内,从水平明敷架空线上分支引下到开关箱、控制箱的一段线路,应穿电线管或金属槽板,沿墙明敷。消防配电线路明敷时,金属管或卦闭式金属线槽外刷防火漆两遍。(5)消防供电设备电源线采用密闭桥架或密闭金属线槽敷设,外涂防火漆两遍。消防设备配电箱(除在配电间内)均外涂防火漆2遍。(6)92
电缆在托盘桥架内可无间距敷设。电缆总截面积与托盘内横断面积的比值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电线电缆在金属线槽内敷设时,电缆总截面积与托盘内横断面积的比值,电力电缆不应大于20%,载流导体不应超过30根;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5.6.6电器安装(1)装在电缆井内、各种机房内、车间内的配电箱,采用明装挂墙式。其底边距本层地板高度为1.6~1.8m。。当箱体高度大于80cm时,箱体的水平中线距地为1.6m。(2)装在走廊、梯间、客房、住宅、办公室、实验室、教室、病房内的配电箱,嵌入墙内安装,其底边距本层地板的高度为1.6~1.8m。电度表箱装在配电箱上部,当为单独安装时,其安装高度为1.7~1.9m。。住宅内的弱电箱在强电箱下300暗装。(3)灯具的平开关、吊扇的调速开关、风机盘管的控制器、门铃的按钮,安装高度为1.4m,,门旁50暗装。拉线开关的安装高度,当层高为3m以下时,与顶棚的间距为20cm;当层高大于3m时,安装高度为3m。(4)插座的计算容量及安装高度,除平面图上标注外,均按每个插座200w,安装高度为离本层地面0.3m。(5)单独安装的组合开关、转换开关、控制按钮、安装高度为1.35m。(6)带短路保护装置的单极开关和熔断器,应装在相线上。接零保护系统的中性线上,不得装设短路保护装置。(7)配电设备、控制设备、用电设备,均应标注与设计图上相同的编号、符号或用途,方便操作与维修。(8)漏电开关的安装:漏电开关后的N线不准重复接地、不同支路不准共用、不准作保护线用,应另敷保护线或用漏电开关前的合用线漏电开关保护的380/220V移动设备宜用五芯插座,插头。(9)当开关、插座和照明灯具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92
5.6.7建筑物防雷(1)当地年平均雷暴日计算值:94.4d/a,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2143次/a。(2)建筑物防雷等级的划分:本工程属于第二类防雷,接闪网格不大于10*10或者12*8米。(3)接闪带采用∅12热镀锌圆钢,其支持卡子的间距,应不大于1m,安装大样做法详国标图集《防雷接地安装》。可以利用女儿墙顶的钢扶手作接闪带。(4)凡突出屋面的金属物体(如铁爬梯、水管、透气管等),均应与就近的接闪带相连。凡突出屋面的非金属物体(如烟囱等),应加独立小针,并与就近接闪带相连。(5)利用竖向结构主筋作防雷引下线。按平面图中指定的部位,将柱内或剪力墙内靠外墙侧的二条主筋,由基础至天面,凡接驳处均须焊接,(单面焊时,焊缝长度为12d,双面焊时,焊缝长度为6d,)并在天面外引∅12热镀锌圆钢,与接闪带相连。(6)为防止高电位引入,引入户内的低压架空线路,进户处的瓷瓶脚应接地或加装380v低压接闪器。埋地引入屋内的高、低压线路,在高、低压柜相应加装接闪器,型号由成套厂负责选择。(7)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钢筋,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并应将建筑物内的各种竖向金属管道,每三层与局部等电位端子板连接一次。5.6.8接地(1)电气保护的方式:本工程采用接地保护。(2)92
电气设备的接地:低压配电干线的中性线重复接地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欧姆。本工程的接地(零)线,保护线(平面图中一般无示出),采用TN-C-S制式时,PEN线应作重复接地处理。(3)等电位连接措施:用电设备外壳与装置外可导电体进行等电位连接,可以减小它门之间可能出现的危险电位。(4)防雷装置的接地:三类防雷的工业建筑,二、三级防雷的民用建筑,防止直击雷的独立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30欧姆。(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专用接地线,由接地装置引至消防控制室。接地干线采用不小于25mm平方的铜芯绝缘线,接地支线采用不小于4mm平方的铜锌绝缘线。(6)本工程的电气保安、建筑物防雷、火灾报警与消防控制设备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欧姆。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欧姆。(7)本工程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接地装置,按平面图中指定的桩台,地梁及柱位,参照国标图集《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03D501-3。将有关钢筋在连接处加电焊,外露的接地点、测式点,应涂红色油漆,并加挂薄铁皮制成的标志牌,写明用途。(8)在防雷与接地工程中,所用的各类金属体,接驳处均应加电焊,焊缝长度,双面焊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扁钢为其宽度2倍。接驳处外露在空气中时,焊接后应作防锈处理。(红丹二度,银漆二度)。接地装置应有测试计录,隐蔽工程应有施工记录,作为工程验收的依据。5.6.9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设备的电气控制(1)带消防电话插孔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安装在墙上距地面的高度为1.5m。(2)在墙上安装的区域报警控制器,集中报警控制器,其底边距地板面高度为1.5m。(3)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采用AC220V,由本工程的消防电源(或确保电源)以专线引至消防控制室。备用电源采用DC24V,由火灾报警控制器配套供应。备用电源应具有浮充和自动投入功能。(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铜锌电缆,其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220V。(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采用金属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明敷时,外涂防火漆两遍。5.7安全指示系统为了确保人身、财产安全,各区内要设置齐全的安全设施和明显的指示系统。危险地带要有醒目、齐全、规范的安全警告标志、标识。在危险地带要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在特殊地段(恶劣气候条件下易突发灾情)要有必要的警示标志、防护设施和安全处置措施。在各区设置指示标志和消防设备、设施,要具备必要的防火设施和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与措施,配备充足、合理的安全保卫人员,进行安全巡查和定期检查。5.8卫生设施5.8.1垃圾处理设施(1)设立垃圾桶、垃圾暂存处、垃圾堆积中心三级处理系统。垃圾桶的分布在高密度区每50-70平米一个,建立一个垃圾处理中心。(2)垃圾桶的尺寸、形状、外观、色调要求和环境、形象相协调,并要始终保持美观、整洁。(3)要在警示牌、垃圾桶等有关部位,标明指导人员保护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保持环境整洁等亲善性语言;环卫人员除了92
做到垃圾流动清扫、日产日清外,还要以身作则,树立维护整洁环境的榜样,并可善意地提醒和阻止人员的不良行为。5.8.2公共厕所公共厕所是反映卫生状况的管理水平和人文关怀主要标志,要重视公共厕所的布局、建设和管理。(1)厕所外观、色彩、造型与外观环境要协调一致,尽可能按外观氛围设计独具特色的厕所。(2)厕所定位为中等档次,保持洁净、无污垢、无堵塞、无滴漏、无破损、无污迹、无异味。(3)派专人对厕所进行管理和清洁卫生,以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检测标准。92
第6章环境保护6.1环境现状某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促进发展的政策,并以建设卫生城市为目标。由于有这样的政策方针,某市虽然在经济发展,城市扩大,人口增加的情况下,环境质量仍然保持了优良的状况,达到了国家“九五”环境规划的目标。大气质量一直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水质,废物污染整治和噪声控制都达到了国家相应的功能区标准。优良的环境为某市的发展带来明显的益处,反过来明显地促进了经济的稳步发展。某市已经先后被评为“中国人造石之都”、“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大大地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优良的环境,已经成为某市的一张亮丽城市名片。项目所在某市某区区,区内严格控制工业的发展,生活燃料多采用石油气或天然气,环境保护措施得当,因此总体环境空气质量优越。根据某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2014年某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平均浓度见下表。2014年某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表mg/m3污染物名称浓度值等级二氧化硫(SO2)0.003一级二氧化氮(NO2)0.014一级总悬浮颗粒物(TSP)0.076一级6.2编制依据与标准(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92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6.3施工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及保护措施6.3.1对水质的影响及保护措施施工期对水质的影响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两部分。生产废水主要为砂石料、混凝土冲洗、预制及养护的废水,机械设备冲洗的含油和泥沙的废水。生活污水主要为各施工点食堂的含油污水和施工人员排放的粪便污水等,会给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产生不利的影响。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规定。本项目施工废污水主要包括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施工生产废水拟采用自然沉淀法进行处理,根据地形条件布置沉淀池,并保证有足够沉淀时间。沉淀池应及时进行清理;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处理应结合工程布置,就近设置冲洗废水沉淀池,上清液可循环使用,废水宜进行中和处理。本项目施工期当施工人员较少,生活污水排放量不大时,可排入化粪池处理。化粪池容量小,应及时清运,以保证卫生和正常运行。施工人员集中,污水量较大时,宜用成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6.3.2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92
施工中机械设备排放的废气及土方开挖和交通运输中产生的粉尘,对周围地区的空气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施工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规范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尽量将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对建筑材料在运输、装卸、拌和及土方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采取如下措施:在施工路段和施工现场定期洒水,定期清除施工场地及运输路面上散落的土、石方。运输车辆车厢密闭。对施工开挖的土方和堆放的建筑材料采取围护和遮盖等措施,防止大风天气产生扬尘。污染物处理后,工程影响区环境空气质量应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要求。6.3.3对声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施工机械设备会产生一定的噪音、施工期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等产生非稳态噪声,具有噪声高、无规律、突发性等特点。工程拟采用的噪声防止措施有:选用低噪声性能的施工机械,并对施工机械进行润滑和保养。改进施工方法,经治理后,施工噪声对噪声源40m以外区域的人群栖息不会造成影响。6.4运营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及防止措施本项目在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在区内生活垃圾和噪声污染。一般污染物主要有生活污水、垃圾、废渣和噪声等。6.4.1污水治理项目的投入使用,必然会带来人员的增加,其水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为减少生活污水的危害,先在集中产生地采用化粪池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再排出。6.4.2固体废弃物治理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区内的生活垃圾和道路清扫垃圾。为了对这些污染物进行治理,在道路两旁和监区内,设置垃圾箱等,安排专人负责定时清除、收集、运送和处理。并使用封闭式垃圾清运车运送垃圾,并最终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92
6.4.3噪声治理区内噪声污染主要是人员噪音和广播噪音。为降低噪声污染,对产生强噪声的设备采取消声、隔音和减震等综合治理措施。另外,在区内道路边,种植块状、带状绿化带,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减轻噪声的污染。6.5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地下水的卫生标准和环境的卫生标准,以确保生活环境和周围没有被污染。区内将设有专职环保人员负责环保工作,并建立严格规章制度,使环保工程有效运行。6.6环境影响分析结论针对项目产生的污染,经过综合和科学治理以后,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本项目实施以后,建设区内环境和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新的污染。运营中产生污水、废渣、噪声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所有排放物可以做到达标排放。92
第7章节能7.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起施行);(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80189-2005;(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4)《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5)《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75-2003;(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10)《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GJJ45-2006;(11)《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12)《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2005;(13)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l64—2002。7.2节能的意义能源、人口、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少,从长期供需预测看,供需矛盾仍很突出;从消耗能源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的现实,我国更面临环境问题的新挑战。因此,促进能源的合理和有效应用,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7.3工程能源消耗分析某学校综合楼项目建设运行期单项工程能耗项目主要有:92
(1)建筑照明电能消耗;(2)工程建设期土石方开挖回填、混凝土浇筑、机电设备使用等需要消耗能源。 综上分析,某学校综合楼项目在工程建设期和生产运行管理期所消耗的主要能源种类有电力、柴油、汽油。7.4节能、节水措施7.4.1节能措施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能源消耗主要在供电设备、生活管理区的照明等。设计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规程要求,树立节约能源的主导设计思路。具体措施如下:(1)建筑节能措施在本工程建筑节能设计中尽量通过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采暖光提高通风照明设施的能源利用。建筑节能主要措施有:①积极细化设备尺寸,合理减小建筑面积,最终减小空调供电面积,减少能源消耗;②建筑物积极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条件,减少电能消耗;③发展节能型墙体和屋面,重点保温墙体,采用合理的窗墙比及建筑体型;④生产和生活用房节能设计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满足三步节能要求;⑤建筑照明方面,推广节能型电光源,选用高效照明及线路设备,减少电能损耗。(2)电气一次节能措施92
电气一次设备的耗能设备主要有:变压器的电能损耗、导线损耗等电能损耗。电气一次主要节能措施有:①积极采用高效设备,提高效率,降低设备运行费用,减少能耗;②变压器采用低损耗变压器系列产品,减少能耗;③道路等照明灯具选用节能灯等高效节能灯具,减少能耗;④合理选用导线材料和截面,降低线损率;⑤选用S11新型干式变压器,减少电力变压器的有功和无功损耗;⑥低压配电采用集中无功补偿,补偿后10kV侧功率因数达0.9以上;⑦根据实际检测的谐波影响,考虑设置无源(或有源)滤波设备;⑧照明采用高效节能灯具,照明光源优先采用节能光源;⑨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3)管材节能措施采用使用寿命长,技术性能优良高密度聚乙稀双壁波纹排水管(HDPE)为污水截流管管材,因其重量轻,接头少,管道安装时施工方便,使管网运行可靠,可节省电耗;(4)工程管理措施工程管理亦是项目节能的关键,主要节能措施有:①合理配置人员,减少工程管理区建筑面积,减少能源消耗;②积极进行节能宣传,树立广大员工节能思想意识,从点点滴滴做起,节约能源。(5)工程建设施工中的节能措施工程施工建设中,通过提高工程质量、工程管理,就会间接产生节能效果,应制定能源管理措施和制度,防止能源无谓消耗,应对进场施工人员加强节能宣传,强化节能意识,应对施工设备制定和工程施工特点相符合的能源指标和标准,严格控制能源消耗。92
7.4.2节水措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中国是世界12个贫水国家之一,淡水资源还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因此节约用水迫在眉睫。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减少水污染。据统计,就按某市共1700万常住人口,有600多万户家庭来讲,如果每家每月节约1吨水,一年全市就可节水6000万吨,相当于一座80万人口城市一年的生活用水总量。时时刻刻注重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1)推广使用节水型水阀和卫生洁具;用水完毕随手关闭龙头,别让水空流;随时检查维修水龙头阻止滴漏;提倡一水多用,让水重复使用;节约用水,用洗菜、淘米水冲厕所、浇花;洗衣服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污染;如果将漂洗的水留下来做下一批衣服洗涤水用,一次可以省下30-40升清水;慎用清洁剂,尽量用香皂,别让水源污染,时时告诫我们自己,保护水源就是保护生命。(2)公共场所制定严格的节约用水管理制度,发现漏水现象及时修理,杜绝长流水现象的出现;(3)学校的给水、排水设计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4)学校上水供应系统应采用直供到点的方式,充分利用市政供水余泵,当受水压等条件限制时,应采用变频增压直供方式;(5)学校应设置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系统,汇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实现达标排放,严禁直接排放;(6)生活给水采用原有自来水供水,节省电能、减少二次污染,卫生器具五金配件采用建设部制定的节水型;(7)92
学校内设置雨水利用系统,收集的水可用于补给水景水源、绿化植被浇灌及道路喷洒、洗车等用途;(8)可考虑在学校内设置中水回用系统,可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绿化植被浇灌等;(9)学校内硬质铺地应尽量采用透水地面铺装材料;(10)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档案管理,整理并保存好学校建筑工程的竣工资料,便于出现问题时查询;专业工作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对于学校内的各种设备、管道进行经常性的调试、保养和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如给水管道局部漏水、止回阀损坏、水管爆裂等工程事故的发生,造成水资源浪费;(11)加强学校内人员的思想教育。举办各种有关节能节水知识的有奖答题比赛,使学校老师和学生认识到节能节水光荣,浪费资源可耻,从而让大家形成一种环保节能的良好习惯。小学是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阶段,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7.4.3建立完善的节能管理制度从推行能源标准化管理入手,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各种可行的实施办法。用能分配实行审批制度,工作中开展能源审计,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等活动,提高全体人员的节能意识,同时搞好能源计量,加强能源定额管理,保证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在95%以上,检测率达100%,并做到定期考核和奖罚。实现合理、均衡、节约用能。92
第8章水土保持8.1水土隐患近年来,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大量上马,在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开发建设活动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恢复植被,维护生态安全,是水行政主管部门面临的一项严峻、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8.2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水土保持法是人们在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法律规范。防治水土流失,是改变山区、丘陵区、风沙区面貌,治理江河,减少水、旱、风沙灾害,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根本措施,是国土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国家多通过立法手段来保证和促进水土保持工作,如美国于1935年制定了水土保持法。我国于1957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暂行纲要》,1982年发布了《水土保持工作条例》。此后,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还制定了许多专门的水土保持规定。这些法律文件,对水土保持的任务、措施和组织管理等作了具体规定。为了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治严重的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92
境,目前国家正在制定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目前水土保持由三大类措施组成: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结合耕作,在坡耕地上修成有一定蓄水能力的临时性小地形,如区田、畦田、沟垄种植等。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或称水土保持植物或生物措施。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大地植被,增大地表糙率,从而减轻雨滴对地面的打击,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减缓流速和削弱冲刷力。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修建各类工程改变小地形,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从而达到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8.3水土保持的措施水土保持三大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8.3.1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修建排水沟和浆砌石护坡。排水沟主要布设在移民道路两侧、临时弃土场周边、裸露边坡周围排水系统,主要采用M7.5浆砌块石,尺寸为30cm×30cm,排水沟的终端连接天然排水道。浆砌石护坡主要防止降水和洪水水流对裸露坡面的冲刷,满足防洪、防冲的要求。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根据主要功能及布设位臵的不同,可分为坡面工程和沟床工程。其中,坡面工程改变原有坡面的小地形和局部下垫面条件,具有明显的调水和减沙作用,通过增加土壤水分还将提高作物产量。主要包括梯田(梯田经过深翻改土后具有较大的蓄水能力,对中、小降雨产生的径流可以全部拦蓄。根据多年观测,水平梯田在24h降水100mm情况下可以全部拦蓄而下渗;其年拦蓄径流量每公顷为150-225立方米,年拦沙量每公顷为60-69吨。);水平阶及鱼鳞坑等形式。沟床工程是为固定沟床、拦蓄泥沙、防止或减轻山洪及泥石流灾害而在山区沟道中修筑的各种工程措施,能够防止溯源侵蚀,固定并抬高侵蚀基准面,拦蓄泥沙形成的坝地还能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质量的土地。主要包括谷坊、拦沙坝、淤地坝、小型水库工程和护岸工程等。92
8.3.2生物措施牧草是保护水土资源的一项成效迅速显著的措施。在荒坡、荒沟或退耕坡上大量种植一二年生或多年生牧草,能够迅速形成被覆。牧草可避免降雨直接打击地面。草丛密集,可增加地面糙率,起到阻缓径流、拦截泥沙的作用;其根系发达,纵横交错,形成紧密的根网,可疏松土壤,加大入渗量,并固持土壤,抵抗侵蚀;同时牧草遗留在地下的残根和地面的枯茎败叶给土壤带来丰富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经过分解形成腐植质,使土壤团粒结构增多,改善土壤自身理化性状,保持水土。香根草篱是一种原地保持雨水的生物措施。一旦成篱,在暴雨期它防止雨水和土壤流失,保护耕地,同时把水蓄住,在无雨或干旱的时候,又能为庄稼源源不断地提供水分,而且能永久地起作用。同时,香根草能有效地保护及加固农田地埂、公路以及建筑物四周的边坡,可保护河堤。此外,香根草根内的香根油是制造香料最有价值和最重要原料之一,同时它又是天然定剂,近年来还发现它还有药用价值。简言之,香根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易种植、易成活、易管理、生长快、产量高,是一种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种植的优良草种。在合适的地方大面积种植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实现山区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山区的脱贫致富。目前我国开展香根草工程进展较好,并在近2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推广应用开来。8.3.3耕作措施坡耕地以种植旱地经济作物为主,要经常进行中耕除草。坡耕地应修成水平梯田或修成反坡梯地,地面向内倾3%,使其具有一定的蓄水保土作用,同时开好环山排洪沟。在坡壁种植绿肥作物(黑麦草、百喜草等)或护养本地草,实行割青或劈草管理。对不能自行覆盖地面的作物,应采取绿肥覆盖,提高土壤抗雨滴溅蚀能力,达到保水保土之目的。92
三大措施的结合,水土保持是一项系统工程,生物措施要发挥最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需要与其它水土保持措施,尤其是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促进了植被措施的实施,比如地形比较陡峭的地方,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而致使植被难于生长,采用工程措施修筑水平阶、水平沟以及鱼鳞坑拦蓄径流、土壤,而在上面种植植被,发展集流植被。坡地耕作容易引起水土流失,而在这种情形下,采取生物措施,如使用等高植物篱防止水土流失并保持土壤里的自然水分,这样的植物篱一旦形成,就无需太多的维护,所建立的自然梯田或“生物坝”能永久保护耕地不受侵蚀。92
第9章项目建设机构本项目为某学校重点建设工程,作为进一步落实新时期教育工作方针,改善教学设施条件,提高学校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学、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快速提高教学水平,满足学校发展需要。某市教育局和某学校对本项目建设十分重视,经研究决定,成立专项建设机构对项目实施管理和支持。9.1职能负责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全过程负责。9.2组织机构校长、副校长、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各一名,下设计划科、工程科、经营科、财务科、综合科五个科室。共有工民建、装饰、电气、给排水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名。9.3科室分工(1)计划科编制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文件,提出项目开工报告,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审查工程预算,项目合同管理,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2)工程科工程技术管理,工程质量检查监督。(3)经营科拟定建设项目的招标方案,组织工程设计监理、施工和设备材料采购等招标、评标、定标工作。(4)财务科92
编制项目建设资金计划,负责建设资金的全过程管理。(5)综合科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公关活动组织。9292
第10章施工进度及项目管理10.1施工进度某学校综合楼项目建设期约7个月,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工期管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序号项目名称时间1图纸设计、预算2015年7月至2015年8月2可研编制及审批2015年9月3招标2015年9月至2015年10月3施工准备2015年10月4土建工程施工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5装饰工程施工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6安装工程施工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7室外工程2016年2月至2016年4月8竣工验收2016年5月10.2项目建设管理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某学校综合楼项目的建设,由某学校设立专项建设机构,各部门紧密配合,建立工程项目经理负责制,与个人责任相结合,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项目的领导和支持。10.2.1加强监督,严格计划财务管理项目建设单位必须自觉维护某学校综合楼项目建设92
计划的严肃性,严格按照下达的计划组织施工,不得擅自变更建设规模、标准和主要建设内容。项目资金严格按计划和工程进度使用,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和挪用。10.2.2加强项目组织管理严格按照招标法组织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工作的实施。10.2.3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实施项目监理制,强化工程质量监督,落实项目法人质量责任终身制,明确建设、监督、勘察、设计、施工各方面责任。10.2.4加强合作,确保高效由于该工程建设工期较短,因此,需要各部门要加强协作,搞好配套服务,以确保工程质量,尽快建成受益。10.2.5施工组织意见本项目工程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组织,抓住重点,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加强计划财务管理与监督,以达到确保质量、缩短工期、控制造价、保证安全,特别是要协调好施工与周围环境保护的要求。工程施工任务必需注重专业化,加强监管。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采用流水作业,连续均衡施工,缩短工期,加快建设速度。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减少物资运输量,尽量避免二次搬运,降低运输成本,节省工程投资,作好安全防范措施,杜绝工程事故的发生。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意见:(1)做好各工序阶段之间的协调工作;(2)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做好材料储备供应计划,保证有足够的材料供应;(3)92
工程施工中如发现不良工程地质情况,必须先停止施工,会同有关单位作详细的勘察和设计,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进度和施工安全。92
第11章投资估算11.1投资估算11.1.1工程基本情况(1)工程名称:某学校综合楼项目(2)建设单位:某学校(3)工程规模:某学校综合楼建设项目总投资约700万元。项目占地6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楼高6层。11.1.2投资估算依据(1)依据设计院的有关设计图纸;(2)《某省建筑与装饰工程综合定额(2010年)》及《某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办法(2010年)》。(3)《某省安装工程综合定额(2010年)》及《某省安装工程计价办法(2010年)》。(4)《某省市政工程综合定额(2010年)》及《某省市政工程计价办法(2010年)》。(5)《某省园林绿化工程综合定额(2010年)》及《某省园林绿化工程计价办法(2010年)》。(6)《某省建筑工程计价通则2010》。(7)某省及某市定额站公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建设工程材料指导价格》;(8)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投资费用资料。11.1.3估算范围(1)土建工程:92
①建筑工程包括基础、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防水、铝合金门窗工程等。②室内装饰包括地面、墙面、天花的装修。③外立面装饰考虑外墙砖及幕墙。(2)电气工程:动力及空调配电、照明用电、防雷等。(3)给排水工程:内容包括给水、排水管道、水箱,水泵设备等。(4)消防工程:内容包括消防水系统、水消防喷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5)弱电工程:内容包括电话通信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电缆电视系统。(6)其他工程:包括高低压配电工程、室外排水工程、土石方工程绿化工程等。92
11.1.4总投资概算表本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为700万元。某学校综合楼项目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名称建筑面积(㎡)每平方米造价(元/㎡)工程投资(万元)占投资额(%)一、工程费用1建筑工程2安装工程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4+5+6+7+8+9+10+11】序号项目名称计算基础估算费率 3工程设计费工程费收费标准4工程勘察费工程费收费标准5工程招标代理费工程费收费标准6工程预算编制工程费收费标准7结算复核费按核减的工程费收费标准8工程监理费工程费收费标注9工程咨询费工程费 10白蚊防治费 3元/㎡11工程保险费工程费0.25%三、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费【一+二】1.00%四、预备费工程费5.00%五、动态工程总投资估算【一+二+三+四】92
11.2资金筹措某学校综合楼项目总投资约700万元,资金来源于某市教育局“创强”基金。92
第12章项目招投标12.1招投标原则12.1.1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招投标法》、《建设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12.1.2工程招投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招投标法》规定,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12.1.3项目招标目的按照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1)第9号令《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要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应对本项目的设计、监理、建筑安装工程等组织招标,选择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监理、施工等,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采购符合要求的设备,保证整个工程合法、有序、高效、健康地运行,并保质保量,按期竣工。本项目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及监理招标通过委托招标形式、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具体见下表)。92
招标基本情况表建设项目名称:某学校综合楼项目 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标方式招标估算金额(万元)备注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勘察 √ 设计 √ 建筑工程√ √√ 安装工程√ √√ 监理√ √√ 设备 重要材料 其他 情况说明:根据有关文件规定,该项目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及监理采用招标,以委托招标形式、公开招标方式进行。92
12.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该建设项目质量要求高,根据建设项目分项规模和建设要求,凡是需公开招标的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应遵守如下程序:(1)在该项目经上级部门批复同意后一个月内,建设方在主管部门指定的媒介上发布有关招标公告。(2)在招标文件开始发出日起20日内,具有承担招标项目能力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可以投标。(3)开标时由招标代理机构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开标时由招标人委托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投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或者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4)评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管理法》的规定和程序进行。(5)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该通知书具有法律效力,若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自中标通知书发出30日这内,按照招标文件,建设方和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同时,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也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对招标项目的公开范围和选择投标人的资质上要求不同。92
第13章社会影响评价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通过实践探索和反复论证认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计价实行启发式和探索式教学,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现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学校的扩建对于提高本校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地作用。由于城市人口的不到发展,目前我市中小学正面临着新的发展高峰,这给我市中小学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校舍基本建设造成了新的压力。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减轻当地的教学压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贯彻《义务教育法》,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全面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越来越大,某学校综合楼项目的运营,可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有利于本辖区适龄少年顺利入学,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有利于贯彻《义务教育法》,提高人口素质,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某学校位于某省某市某路38号,学校处在某街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某学校是某街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教师90人,在校师生人数2000人。随着城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学校办学质量的优秀,社会各界要求入读某学校92
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面临的招生压力越来越大;而2015年某区要创教育强街,目前学校的常规课室和各种功能课室严重不足。按照规范化学校的要求,学校必须配备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电脑室、体育室、少先队部室等功能室,目前某学校缺少部分场室。为了解决教育创强硬件不足等问题,计划在校内新建一幢综合楼,项目占地6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楼高6层。只有加强学校的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受到优质的教育,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健康成长。建成后的综合楼将是一个布局合理、新旧建筑协调、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一流现代化的楼宇。新建综合楼有利于学校健康持续地发展,争创示范学校,同时也是推动某市教育事业进步的因素之一。因此,本项目的建设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92
第14章结论和建议14.1结论本项目的建设不仅能解决目前某学校常规课室和各种功能课室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入读需求及学校办学需要,还响应了2015年某区创教育强街的口号。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我市有关政策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对盘活国有土地资源、提升学校学生学习环境和氛围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也落实了市政规划,促进了中小学教学设施建设,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项目建设符合某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从社会效益上看,做好中小学教学设施建设和普及中小学阶段教育工作,推进全市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及创新,夯实基础,教育大厦才会牢固,才能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所以,项目是可行的。14.2建议(1)建设单位应合理利用建设资金,力争做到建设资金与工程进度相一致,充分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应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保证建设资金真正用到实处。(2)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中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监督制,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尽快发挥效益。项目建设引进招投标制,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成施工,使项目建设工程取得最佳效果,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早日使用,让广大师生受益。(3)在项目实施中还应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优化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控制各项开发建设费用支出,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92
(4)建设单位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应采取适当措施,尽量减少因工程施工产生的污染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5)项目建设后,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应对建筑物进行维护,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9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烟花爆竹仓库(新建烟花爆竹仓储及物流配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有机杂粮深加工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峡谷生态游览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 油品码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5000吨亚磷酸二甲酯、20000吨双甘膦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扬天二手车交易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引黄灌区X镇X渠节水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10000万吨果葡糖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学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橡胶密封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某镇水源地补给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种植桑树30000亩可行性研究报告
- 烟花爆竹仓库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扬天二手车交易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有色金属选矿厂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额贷款公司成立可行性研究报告
- 污水处理站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