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00 KB
- 1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特色与创新项目报告模具制造是一种技术、资金、人才密集型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模具制造一直就有“一切制造之母”的称号。模具工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早在1989年就被国家定为机械工业技术改造序列第一位,在“十五”规划中列为重点扶持产业。鉴于模具作为包括机床工具、汽车制造、食品包装等在内的机械行业中机械基础件产业,以及电工电器、电子及信息行业的支持产业,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当中,处于非常关键并服务全行业的地位,其发展对产业配套能力的提升和促进产业聚集优势的形成将起到链接和枢纽作用。 我院自2004年开办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来,已有两届毕业生,且就业率均在97%以上,目前在校生329人,具有一定师资、教学、实验及实训条件和教学管理经验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特色与创新项目报告模具制造是一种技术、资金、人才密集型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模具制造一直就有“一切制造之母”的称号。模具工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早在1989年就被国家定为机械工业技术改造序列第一位,在“十五”规划中列为重点扶持产业。鉴于模具作为包括机床工具、汽车制造、食品包装等在内的机械行业中机械基础件产业,以及电工电器、电子及信息行业的支持产业,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当中,处于非常关键并服务全行业的地位,其发展对产业配套能力的提升和促进产业聚集优势的形成将起到链接和枢纽作用。 我院自2004年开办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来,已有两届毕业生,且就业率均在97%以上,目前在校生329人,具有一定师资、教学、实验及实训条件和教学管理经验
。纵观4年来的办学情况和发展趋势,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改正教学环节中存在的种种缺点和不足,重点进行专业建设和以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充实师资队伍,扩建实训室、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坚定不移地走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扩建本院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办学4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立了一套高职模具专业的教育模式,形成了高效的教学管理系统,并且在4年来的教学研讨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4年来,我们为珠三角地区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活跃在模具设计、制造、销售、调试安装、生产管理等工作岗位的一线人员,就业率高达97%,且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4年来的教学和改革,使我院高职模具专业办学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并且基本完善了。目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课程设置科学规范,实验实训设备日趋完善,教学管理体制科学高效,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系统全面,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各项管理工作均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使本专业形成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成为珠三角地区同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专业之一。 专业教学改革使得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形成如下鲜明的特色、创新点和亮点: 1课程开发的动态适应性,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 本专业课程开发的主要原则如下: 1)以社会需求为前提。要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作为学校办学的定位坐标和课程设置的出发点,社会需求什么,我们就增设开发相应的课程,力争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接轨,模具专业开设了《英语能力考证》、《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高级)》、《助理模具设计师》的考证课,使毕业生在毕业时获得双证或三证,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为此,将《机械制图》绘图实训和《计算机绘图AutoCAD》实训整合为《绘图能力综合实训》。将原来《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和《模具拆装实训》,整合为《冲压模具设计综合实训》和《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实训课程中加强机械制图的训练,持续提升学生的制图能力。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还增加《压铸挤压模具设计》课程,以增加学生就业范围。
2)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普通高等教育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高职教育旨地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为本”是高职教育的特征之一。因此,对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按“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开发课程,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上多下功夫。尤其是在专业课阶段加大学生操作技能训练的力度,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达到52%以上。我院近两年加大了实验、实习环节的投入,以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这里所说的能力培养应是一个综合性、多方位的能力,还应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文献检索能力、未来发展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 3)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学生在校3年,在确保教学任务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我院的课程设置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灵活性,以适应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在保证主干课程的同时,留下一定课时设置相关课程,以限选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加以实施。可供模具专业选择的课程有:《公文写作》、《CAD/CAM技术基础》、《模具CAD/CAM》、《企业经营与管理》、《专业英语》、《产品设计与开发》、《表面处理技术》、《模具现代应用软件》、《材料成形设备》、《现代制造技术》等。
在教学过程中,模具专业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将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传统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结合。体现在:①课程体系结构设计思想:模具专业的所有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结构设计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结合本行业各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针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建立了由公共基础模块、模具设计技能模块、模具制造技能模块、岗位锻炼模块、能力拓展模块构成的科学、合理、完整的课程体系,并以课程改革为基础,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②理论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中重点侧重于原理和主要技术环节的讲授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每门课程讲授前均安排较为详细的说课和本学科基础知识和背景的陈述,使学生用全局的观点看待该门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阐明理论课程体系的主要构成、组成部分(知识模块或重要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及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并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针对学生“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挂钩,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要。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职业技术领域(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对课程的整合、设置的新课程以及改革形成的系列课程,将这些优秀的教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实用的教学方法。开设较多的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包括一定的文化素质教育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③实践教学体系:我院积极探索和构建相对独立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占教学活动总学时比重高达52%以上。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合理科学并且实用。 2.创新“以模具应用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人培养模式 本专业实施以模具设计与制造及模具技术应用为重点,以模具设计、加工、装配及模具应用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 1)以模具应用为重点,加强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建设。围绕本专业的岗位及岗位群,如模具工艺实施人员、模具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模具装配与维修人员、模具加工与制造人员、模具设计与工艺编制人员、专业一线岗位管理人员等岗位,重点加强《冲压模具技术》和《塑料模具技术》课程的建设。《冲压模具技术》由过去《冲压与塑压设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课程整合而成。
主要包括各类冲压成形方法与设备、典型冲压模具(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其它成形模,多工位级进模等)设计、主要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装配方法、通过对冲压成形工艺、冲模结构设计与冲模制造工艺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中等复杂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塑料模具技术》由过去《冲压与塑压设备》、《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课程整合而成。主要包括各类塑料成型方法与设备、典型塑料成型模具(压缩模,注射模,压注模等)设计、主要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装配方法。通过对塑料成型工艺、塑料模结构设计与塑料模制造工艺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中等复杂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 2)以模具应用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培养目标,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与课程模块化相结合的学分制,以此推动课程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下厂实习、军训、出操、就餐、宿舍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社会活动等环节或项目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等的行为习惯,使他们逐步成为具有自学、自律、自立、自强能力的新型大学生,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 3)以模具生产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创新人才培养 以模具生产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教学,不仅要求学校要有模拟企业的实践教学环境,而且还要求在企业进行的现场实践,且为其中的关键。对于模具专业而言,学生如果没经过在真实的生产车间中的现场实践,达到毕业即上岗的目标是绝不可能的。必须充分利用两种教育资源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于这样的认识,本专业经过三年的努力,先后与东莞台一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市黄埔伟源精密模具厂、广州悦楷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友利模具有限公司、广州市天弘机电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构筑了校企合作、模具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效果,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可以以此为基础实现技术应用上的创新。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独立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主体意识。 3.与职业经验增长相一致的课程教学,奠定了模具专业的教学特色
从2004年开始,结合专业建设的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教研教改过程中,始终贯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和本质为根本出发点,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生产第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积极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 (1)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用模具工作过程来联系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教学,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设计。将冲压模具技术和塑料模具技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相结合,将传统模具技术与现代模具技术有机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产品任务为驱动”。完全参照与职业经验增长相一致的工作过程进行学习,从模具和机械制造主要是做什么的、模具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模具是如何动作的、不同成形方法中的差异,高级复杂模具如复合模、级进模知识等,从原料及成型工艺、到零件结构设计与模具结构设计、制造,同时在教学内容中加入综合典型技术实例,融入模具的加工、装配、安装、调试等工艺知识,适度介绍先进成型工艺及模具。做到基础理论适度,突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先进性。并借助职业工作来学习和教育使学生认识职业工作任务,从而竖立职业认同感、培养职业能力、逐步进入实践社会。
(2)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特别是实训课、工学结合优质课程的教学。多媒体教学一方面是网络教学,例如《冲压模具技术》已经申报为省级精品课程、《塑料模具技术》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其授课内容均已可以在网上查阅,授课时也可以采用网上教学的方式,第二,《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制造工艺学》等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课程,主要的教材选用从工厂录制的录像带等影音教材,使学生更加熟悉目前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第三,《机械设计基础》等专业基础课采用网上辅导的方式,将所有习题和答案上传到本专业的网络,供同学们课后复习。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依据本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开展校内实验课的教学、模拟职业生产氛围的操作、毕业会考、技能考证训练等,通过一系列与理论知识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的大部分实用性知识,更快地适应市场的需要。
(4)恰当地进行课程整合。根据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本专业逐渐淡化学科界限,对一些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若干学科进行有机整合,打破原有课程之间的界限,对一些课程进行重组,对职业关键技能的综合实训进行整合。本专业课程整合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整合:职业群基础及技能课程的整合(如上所述)。 (5)理论和实践教学系统化,且能全面系统地完成所有核心技能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岗位群基础及技能课程的实验课教学中,配合理论知识,采用有针对性的实验项目,为核心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在核心技能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课外实习、综合训练每个环节有机结合。特别是教师在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深入工厂、生产车间拍摄各个技术环节的录像,制作模型,加强了核心技能课的教学效果。 (6)课程教学内容适应目前模具行业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模具专业的各类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工艺技术技能等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对模具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职教育要紧跟专业的发展,随时掌握新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在教学中保证新知识的学习和在实践中的应用,使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相一致。 4.渐进式多层次实验实训教学,体现了本专业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本专业积极探索和构建相对独立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占教学活动总学时比重超过50%。目前本专业正在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一、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是英语水平、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能力、机械制造基础、电子电工等,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培养,这些教育均由授课教师言传身教,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二、操作技能训练。主要是教学大纲中实践教学部分,如Pro/E、UG、Mastercam专业软件的使用、数控机床的操作。数控电加工操作、普通机加工操作。该部分课程的设置紧密结合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目前,本专业拥有近600万元的设备和大型仪器,建立了车工实训场、钳工实训场、零件测量实验室、CAD/CAM中心、电加工实训场、液压与气动实训场、数控加工实训场、注塑成型实验室、冲压成形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场等1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三、装配技能训练,通过虚拟仿真手段、模具装配实训场、模具装配车间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这些基础较差、底子较薄的学生在接受3年的高等教育之后具备较高的实操技能和实践能力,较高的就业水平,收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实践教学中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四、调试技能训练,通过虚拟仿真手段、模具调试实训场、模具调试车间的训练,能够使学生更快适应岗位的需要。 模具专业办学以来一直坚持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的专业改革与发展道路,树立了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建设理念,成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主要成员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并开展了有效的工作。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已经与模具专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的有12家企业,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得到这些机械模具企业的大力支持。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层次的合作。主要包括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编写、综合技能测试的考核、职业资格考证的培训、实训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毕业实习指导等方面。模具专业学生利用假期和毕业实习期间在企业实习、顶岗工作或参与企业生产和产品开发,实现了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本专业职业技能教育贯穿教学过程的全部过程。从学生入校开始着手进行各项技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和考证能力训练,将这些技能训练整合到整个的教学环节中去;本专业毕业生职业资格证的取证率和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的取证率均超过75%。专业技能合格率和毕业会考合格率均为100%,职业资格证通过率均超过100%。坚持和贯彻以上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使本专业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思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丁家桥项目报告讲课资料.pptx
- 技改项目报告.pdf
- 色织物项目报告.doc
- 福建省邵武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标准化菌棒生产项目报告表.docx
- 中水回用系统项目报告表(改后).doc
- 石屏项目报告.doc
- PHP程序设计--项目报告模板.doc
- 南京江宁项目报告.docx
- 《外贸英语合同》项目报告.doc
- 《自治区职业教育攻坚专项经费支持的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报告书》.doc
- 财务管理项目报告.doc
- 《改善项目报告》PPT课件.ppt
- 重庆大学算法导论跳桩得珠宝问题项目报告(包含报告和源代码).doc
- 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综合训练项目报告模板.doc
- 襄樊市重点项目(整合)项目报告.doc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报告课件.ppt
- C++大作业项目报告.pdf
- 人事管理系统项目报告书.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