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8.00 KB
- 5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51X200553石家庄经济学院学生科技基金科研项目报告河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数理学院2007年4月11日
51项目名称:河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指导教师:肖士恩项目组负责人:马海杰项目参与人:王卫平李娇甄雪娜柏小娥项目起止时间:2006年3月---2007年4月联系电话:13503295871E-mail:mahj1028@126.com项目承担单位:数理学院报告提交时间:2007年4月11日
51目录前言………………………………………………………5第一章文明生态村的概述…………………………6第一节文明生态村的内涵…………………………6第二节我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现状…………………8第二章当前制约我省文明生态村的因素………10第一节农民对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意识淡薄………11第二节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12第三节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低,村干部思想老化制约新农村建设…………………………13第四节农村人才短缺制约文明生态村建设………14第五节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成为最大障碍…………18第六节农村信息闭塞造成农村与外界“隔绝”……20第七节加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助于文明生态村的建设……………………23第八节农民日常业余生活单调,精神文化生活贫乏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下降………………25第三章解决上述制约因素的对策…………………29第一节意识建设………………………………………29第二节教育建设………………………………………30
51第三节人才建设………………………………………31第四节环境改善……………………………………32第五节交通建设………………………………………33第六节资金问题解决办法……………………………33第七节信息工程建设…………………………………34第八节加快新能源开发和利用………………………35第九节农村村务制度改善………………………………36第一章建设文明生态村的普适意义………………37第二章总结………………………………………………40第三章附录………………………………………………42第四章参考文献…………………………………………49
51前言所谓“文明生态村”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为切入点,以提高农民群众素质为着眼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落脚点,简称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优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一直是支持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然而,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乱垦、乱伐、乱建现象时有发生,农民生态意识、环境意识淡薄,不知道尊重自然,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使农业生产方式、管理形式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利用成为当前突出问题,创建文明生态村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新课题。而且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农村人口占中国人口的最大部分,只有农民过上富裕安定的生活,我们的国家才会在整体上实现富裕,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而且自古以来农业一直是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坚强后盾,农民是我国强大的后备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农村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虽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以钢铁、汽车、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行业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农业的后盾作用仍不可忽视,毕竟在我国仍有9亿多人在从事农业生产,因此,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代表的“三农”问题仍被国家视为当前的首要问题。局部的发展、少数人在素质和物质上的提高并不能代表全民整体的提高。因此,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已成为完成“十一五”计划的当务之急。由其是进入21世纪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到“两个趋向”的论断,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任务的提出,体现了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而且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且创建文明生态村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有效途径。创建文明生态村的主要任务是:以改善人民居住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
51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其意义有三:其一,创建文明生态村是在广大农村落实科学发展,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其二,创建文明生态村是在农村坚持一人为本,饯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其三,创建文明生态村是在广大农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改善人民居住环境的一场伟大革命。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因此发展农业也是促进我省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创建文明生态村就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我省于2003年3月成为全国首批开始创建文明生态村的试点,2004年3月11日发布《关于全省广泛看站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意见》,有试点推向全省。而国务院刘云山在我省视察时说:“河北省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是一项很有远见、很有创意的工作。”这说明国家对我省创建文明生态村给予了高度重视和评价。然而好的起点并不代表以后就可以成功,创建文明生态村,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立足长远,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以约束人们的饿行为,不因好恶而转移,使创建活动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更主要的是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要不就影响后代人生存的条件下开展创建活动,而且完成这一创建工作,实现国家制定的“二十字”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第一章文明生态村的概述第一节文明生态村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建设文明生态村就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它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村振兴历史进程的新起点,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希望。 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生态村
51,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有着许多过去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和十分难得的新机遇。在物质条件方面,当前我国显著增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使我们完全有条件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环境方面,最近几年,中央的支农政策力度在逐步加大,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持“三农”的重大措施;在社会氛围方面,凝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村发展不仅是农民的盼望,也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在农村自身方面,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开始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一些地方积累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经验。所有这些主客观有利条件都表明,只要我们抓住新机遇,加大推进力度,新农村建设在“十一五”时期就一定会取得较大进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目标充分表明,我们要建设的文明生态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它体现在五个“新”上。一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二是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其次建设文明生态村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调整,
51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探讨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率的组织形式,分析各组织形式的适应条件,并为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对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方向发展,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问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节我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现状河北省自2003年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止到2005年底,全省已有7374个村基本完成了文明生态村创建任务,占全省行政村的15%,在依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测评中,我省有26个村镇和32个单位被中央文明委授予了全国文明村镇和文明单位,52个村镇和70个单位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以2005年为例,2005年我省农业生产平稳发展。粮食产量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360.4万亩,比上年增长3.9%;总产量2598.6万吨,是6年来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4.8%。棉花播种面积860.2万亩,比上年减少143.5万亩;总产量57.7万吨,下降13.3%;油料播种面积838.5万亩,减少36.9万亩;总产量152.7万吨,下降1.0%。蔬菜播种面积1657.5万亩,增长2.1%;总产量6467.6万吨,增长4.5%。畜牧业较快增长。肉类、禽蛋和牛奶产量分别达到577.6万吨、459.0万吨和340.3万吨,分别增长7.0%、6.0%和27.7%。林业生产平稳发展。渔业发展较快,水产品产量98.9万吨,增长6.6%。其中粮食总产量有所提升,见图一:
51主要农产品产量大部分有所提高,见图二:指标产量比上年增长(%) 粮食2598.64.8油料152.7-1.0其中:花生140.31.8棉花57.7-13.3蔬菜6467.64.5鲜果1397.93.8其中:园林水果918.54.7肉类577.67.0其中:猪牛羊肉462.67.3禽蛋459.06.0牛奶340.327.7水产品产量98.96.6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升,见图三:图三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指标全省 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1.81.42.2食品2.43.01.6粮食3.13.23.0肉禽及其制品2.51.93.0蛋类2.82.63.3水产品4.06.3-0.7鲜菜0.44.3-8.3烟酒及用品-0.1-0.2-0.1衣着-1.2-1.6-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6-2.1-0.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0.8-0.9-0.6交通和通讯-1.0-1.7-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5.01.38.3居住5.56.84.5服务项目4.12.35.6
51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见图四:以上数据显示,我省自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以来,我省经济有了很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建设文明生态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目前我省还有近85%的行政村未完成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因此,研究文明生态村创建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可操性、推广性、示范性的发展框架或战略构想就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同时,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以下是本课题组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并对所的资料数据得出的一些结论和建议,免不了带有一些主观臆断,但毕竟是来源于实践的收获和自身水平的真实反映,所以在这里也都一一汇报出来,希望能对我省的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第二章当前制约我省文明生态村的因素第一节农民对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意识淡薄
51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的主体是农民,要让农民认识到创建文明生态村对他们的意义,这样,农民有了目的,才会产生动力。而今,农民的创建意识淡薄,以我小组在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堤头村调查情况为例,该村地处保定市东部,全村1600多人,在2004年该村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而今,该村环境再度恶化,已没有往日生态村的影子。究其原因,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地方政府出发点上出现偏差。我们通过与该村村干部的谈话中了解到,该村当初建设文明生态村是因为上级政府认为该村有发展前途,才督促建设的,对那些已经破落的村子来说,地方支持他们建设已不大可能。也就是说,现今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工程已成为某些干部建立业绩的手段。这种现象表明我省地方政府在建设文明生态村方面,从出发点上就已经出现偏差。二、农民思想固化保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村民一直认为农村再怎么建设也是农村,农民就是靠农业吃饭,所以大部分农民不会主动出去寻找致富的出路,而安于现状,结果造成了农村不但在科技上落后,在人文素质上也大大落后于其他地区;三、部分农民只顾眼前不顾将来。部分村民对建设文明生态村报有侥幸心理,因为当一个村被评为文明生态村后国家就会给予该地区一定的资金补贴,所以某些农民当得到这部分补贴后,就置生态村建设于不顾,结果已经建成的生态村得不到有效的维持和保护,至使现在的堤头村又基本恢复到以前状态;四、建立创建文明生态村长效机制。据当地干部介绍,现在上级政府对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力度已经减小,建设工作也只是刚刚热了一阵就又凉了,可见我们的政府还要继续加大建设力度,因为建设文明生态村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得过程,政府力度减小,农民就更加不会主动去建设。其次,随着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对发展生态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在文明生态村创建初期,我们发动群众捐资投劳,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发展农村经济,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整洁的文明生态村。可是过一段时间后,我们调查发现有的村庄原来整洁的环境又重新出现垃圾随意丢弃,部分种下的树木被毁坏,有的村民到附近山上乱砍伐树木;有的村庄还存在红白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封建迷信活动现象有所抬头;有的村庄由于历史形成的土地纠纷引发矛盾冲突,甚至发生治安案件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农村社会的不和谐、不稳定。提高农民的文明生态村建设
51意识和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第二节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我省农村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其中水土流失、沙漠化、水土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据《2005年河北农村统计年鉴》,2004年,我省水土流失面积7071.62千公顷,年流失泥沙6740万吨,折算成0.4厚度的表土相当于每年损失耕地1.3万hm3,流失的土壤养分折合化肥174万吨。而耕地总资源则继续减少。据2005年年末统计,我省实有耕地总资源639.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5万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598.9万公顷,减少1.8万公顷。建设占用耕地7022公顷,生态退耕45422公顷,分别增加241公顷和942公顷。其次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使许多有害、有毒物质进入水、土生态系统,危及人畜健康。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造成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工业污染严重。主要是因为不断壮大的乡镇工业和外迁的城市工业将大量的污水排放到农村;(2)生活污染严重。随着农村生活垃圾由过去易腐烂的菜叶、果皮发展到塑料、金属、废电池等不可分解物质,加之没有垃圾存放点,也没有处理场所,造成垃圾的大量堆放,生活污染严重;(3)农业生产污染危害严重。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塑料薄膜以及家禽养殖业的排泄物等得不到有效的清理;在农村特别是山区,地广人稀,信息比较闭塞,农民普遍缺乏环境意识,加之地大物博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资源浪费些,环境破坏些不影响什么,结果使得农村的生态环境破坏更加严重。例如,我小组在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沽酒村调查中,据当地农民介绍,该村人口约1200多左右,土地大部分属于沙质地,在95年以前,该村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树木繁多,村边的拒马河也是清澈见底,但95年以后,部分村民得知卖沙可以赚钱,于是便开始的“轰轰烈烈的挖沙运动”,很快规模迅速扩大,高峰时,村中拥有的黄河大卡车达到村民户的三分之二,现如今的沽酒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不再是翠绿的树木,而是许多深达20多米的大沙坑。另外,我省水资源严重匮乏,据统计我省水资源总量为203亿m3,人均311m3,亩均208m3
51,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和1/9,按国际标准属极度贫水区。我省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170亿m3-180亿m3,而目前年用水量高达210-220亿m3,年超采地下水40-50亿m3.按照目前用水技术水平预测2010年,我省工农业用水总量将达到270-280亿m3。而我小组在堤头村调查过程中发现,现在我省农村在地表下方40米处才会有充足的水源,严重的水资源匮乏给当地农业带来了很大负担。环境恶化,即使农民想创建文明生态村,因受当地恶劣环境影响,使得创建工作举步维艰。第三节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低,村干部思想老化制约新农村建设(一)好的政策,好的措施,好的技术,最终必须靠人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来实现,尤其是我国人多地少这一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依靠科技实现原有土地上的增收,靠科技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和产出率应该成为一个共识,而现代科技的有效运用需要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依托。但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农村教育落后。首先,我省自2001年至今,全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教育体制,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拖欠教师工资和教育乱收费等问题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其次是师资力量不够,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农村教师在农村呆得时间都不是很长,主要是因为农村待遇偏低,据堤头村老师介绍,现在一般新来的教师一个月才300元左右,像她这样教了20年的老师才刚1000多元,结果很多老师开始跳槽,由农村转向待遇偏高的私立中学或其他城镇中学。二、辍学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有的是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和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政策的影响,不能或不愿意继续在学校学习,造成提前辍学;也有的因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老早就辍学打工挣钱。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农村青年普遍上到初中就辍学,大学生平均只占村里总人口的2%左右。三、农村职业教育滞后。壮年劳动力中,虽有一部分人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都是知之甚少,特别是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加之这部分人早已离开学校,脱离书本,又没有机会到各行业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培训和深造,所以目前也根本适应不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51(二)农村干部在创建工作中应当起带头作用,但是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村干部和农民思想一样,认为农民就是靠地吃饭,因此不会主动去好好利用本村资源去吸引外资,发展本村经济;其次,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过于保守,对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造成创建工作被延误。第四节农村人才短缺制约文明生态村建设众所周知,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哪里获得了人才,哪里就相当于获得了先天独厚的资源,而现今的中国呈现出一种农村与城市发展两极分化的状态,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人才分布的两极化。首先,如今的人才不管是大学生、研究生还是博士生,大多数人上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将来自己有一个很好的工作,能够生活在发达地区,赚取足够的收入以满足自己在物质上的需求和享受。因此,他们毕业后会选择到发达的地区,认为那里机会多、待遇好,很少人会选择到贫困的农村去帮助那里脱贫致富,有的甚至把到农村去工作视之为耻。目前,发达地区仍有大量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的高才生,是他们能力不行吗?不是的,因为那些地区人才供大于求,商家会择优而取之,致使许多人在一点一滴的荒废人生,如此的恶性循环使得农村人才急剧匮乏。不言而喻,高才生进驻农村无疑是农村引进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和最便捷的途径,然而,有的高才生进驻农村时间也不是很长就走了,一是因为农村生活环境差,二是农村对他们来说发展空间小。在堤头村调查过程中,我们从村干部那里了解到,该村主要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以前村里请过一些技术员,但因该村大棚种植规模小,市场打不开,没过多久他们就撤出了。因此,正是这些途径被堵死了,农村的发展才会如此落后。而且从农民对于农技知识培训能够认可的费用来看,100元以下的占46.78%,100-300元的占30.87%(见表1)。因此提高农民对农业知识的学习兴趣,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实现政府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的有机结合十分重要。(该调查涉及全省136个县(市)中的111个县(市),以家庭为单位的有效样本6041份,涉及家庭常住人口23069人)表1 能够认可的农技培训花费
51 能够认可的农技培训花费 单位:% 科目 100元以下 100-300元 300-500元 500元以上 全部样本 46.78 30.87 17.90 4.45 分组1 43.27 29.75 21.01 5.97 分组2 45.45 33.53 17.53 3.48 分组3 45.52 31.03 19.89
51 3.56 分组4 53.79 26.44 15.48 4.29 分组5 50.81 30.65 13.31 5.24 分组6 49.67 32.67 13.37 4.29从另一发面来说,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商家对农村的投资很大程度上看重这个地区的人才是多还是少。如果说这个地区的环境、交通等因素都比较良好,但没有可用之才,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商家的决策。因为他们会担心自己的投资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才去管理,那么黄金也会变成泥土,而且商家最看中利益,如果这里人才匮乏,他们就要从外地引进人才,那会增加他们的预算开支,而且当地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他就要对他们进行长期的培训,这样又会增加其预算成本,因此,如此的恶性循环直接制约了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和发展。另外,由于农村人才短缺,所以目前农村农业的发展的技术指导主要靠
51县、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和人员,然而根据一项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农民对县、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和人员服务情况的评价较差。全部样本中选择经常来、服务好的仅占2.76%,不经常来、服务不好和很少来甚至没有来过、基本没有服务的选择占到97.24%,这一现象属于全省的共性问题,几类地区基本没有差距。反映出农业科技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反差(见表2) 对县乡农技推广服务评价(该调查涉及全省136个县(市)中的111个县(市),以家庭为单位的有效样本6041份,涉及家庭常住人口23069人) 对县乡农技推广服务评价 单位:% 科目 经常来、服务好 不常来,服务不好 很少来,没有服务 全部样本 2.76 25.29 71.94 分组1 2.88 28.08 69.04 分组2 1.65 23.1 75.25
51分组3 1.23 24.8 73.25 分组4 3.23 19.18 77.59 分组5 1.27 39.66 59.07 分组6 7.77 28.26 63.97 第五节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成为最大障碍文明生态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扩大再生产也需要资金。“新农村”建设的巨额投资从哪里来?目前,河北省支农资金虽然呈逐年增加态势,然而课题组在掉扎中发现,我省在资金方面仍存在两个不足:一是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总支出比例偏低,以2005年为例,2005年,财政支农资金仅占财政总支出的27.5%;二是支农资金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有钱养兵,无钱打仗”,大部分财政支农资金用于人头费和事业费。例外,据了解
51,到2020年的15年内我省在农村“六通五改两建”方面需要投资大约1700亿元,在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方面需要投资大约800亿元,两项合计共需投资2500亿元,全省农民人均5000元。但是面对如此巨额的资金,我省新农村建设面临严重困难。(一)长期以来,我省财政负担重,投入农业资金不足,达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直接导致了农业基础薄弱,省内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严重,缺乏维修保养,极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仅2004年,我省农业受灾面积达1543.22千公顷,成灾人口达369.64万人。其次,我省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相当部分村为“空壳村”。有的村级集体经济不只是零,甚至还是负数。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农村村委会的主要经济来源一是通过村民集体承包土地来收取一定的承包费,二是通过农村的宅基地拍卖来获得一定的费用,只有少数村以村集体或私营企业作为经济来源。而现今农村耕地大量减少,因此减少了村委会的经济来源。而村民主要通过农业和外出打工俩赚取收入。然而我省农村劳动力输出减少,也降低了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据统计全省172个县区(包括114个县、22个县级市和36区),农业人口约5400万,农村劳动力约2700万,人均耕地1.43亩。按现有的生产水平计算,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有1000万人就够了,扣除在当地从事二、三产业的700万劳动力,还有1000万左右劳动力需要输出。2005年全省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输出185万人次,省内外劳务输出达到440.6万人次,收入逾240亿元。(下表为一项从1993年截止到2002年的关于我省农村劳动力输出状况调查表,虽然截止到2002年,但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严重的经济短缺制约了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附)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程度=已在非农业部门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100%计算的具体结果见表3表1表明,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程度从1997年开始呈缓慢下降趋势,2002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程度为67.30%,还有32.7%的富余劳动力,约为525万人需要转移出来,它反映出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的转移还面临着很大压力。
51表31993-2002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单位(万人)单位:(万人)年份传统农业部门劳动力农业部门富余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已转移到非农业的劳动力转移度%19931842.44619.831289.17669.3451.9219941766.26548.041324.60776.5658.6319951715.42500.701358.80858.0963.1519961621.83412.731374.06961.3369.9619971620.31414.321407.44993.1270.5619981635.83433.711433.791000.0869.7519991639.90441.031455.431014.4069.7020001665.45471.091512.731041.6568.8620011664.96475.891528.811052.9268.8720021651.97524.631604.421079.7967.30数据来源:河北省农村统计年鉴1994--2003(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农村原有的旧村资金处于零散状态,而且镇村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多,即使有一小部分经济来源也都用于偿还债务,另外,大部分农村财力有限,资金来源有限,有的村甚至大部分建设资金要靠政府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六节农村信息闭塞造成农村与外界“隔绝”现今,“推进农村技术应用,促进农村信息化和谐”已成为社会发展和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支持,信息化将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据调查目前我省固定电话发展良好,截止到到
512000年底,河北省长途光缆长度达7223皮长公里,比1995年增长15.7%;数字微波23728波道公里,增长1.9倍;长途业务电路达122560路,增长2.6倍,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883.8万门,增长1.7倍,其中市话525.5万门,增长1倍,农话358.3万门,增长8.1倍,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88027路端,增长8.3%,全部实现程控。移动通信基站达2441个,增长10.7倍,信道达136826个,增长26.8倍。而在电脑方面,据一项由河北省发展改革委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省农村有69.03%的家庭没有用过电脑,22.27%的简单使用过,仅有8.70%的可以上网查找生产、生活方面的实用性资料,见表(4)(该调查涉及全省136个县(市)中的111个县(市),以家庭为单位的有效样本6041份,涉及家庭常住人口23069人)对电脑与网络熟悉程度 对电脑与网络熟悉程度 单位:% 科目 没有用过 简单使用过 上网找生产、生活相关实用性资料 全部样本 69.03 22.27 8.70 分组1 65.55 24.11 10.34
51分组2 69.40 22.70 7.90 分组3 69.43 21.16 9.41 分组4 71.99 21.32 6.70 分组5 78.40 12.80 8.80 分组6 68.26 23.19 8.55 可见我省大部分农村都处于信息闭塞或半闭塞状态。调查中发现,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1)现今农民的经济条件还不是很宽余,而且,我省农村网络建设还比较落后;(2)
51大部分农民认为信息化对农村发展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因为现在的农村实施的是小市场,到了一定时期,商贩会自动来农村采购,农民短浅的意识和狭小的市场虽在某些程度上可以满足农民的需要,但不会使农村经济有很大发展。而且并不是所有商贩都会去每个村,结果很多农民对市场供求现状判断不够准确,只有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产品不能尽快销售出去,最后烂掉。如此的恶性循环就造成了农民经济状况得不到改善,所以信息的短缺制约了文明生态村的建设。第七节加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助于文明生态村的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为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维护农村社会安定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农村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重要方面,但是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缺乏了解。全部样本中,56.15%的农户不知道新型合作医疗制度,37.79%听说过,但没参加,仅有6.06%的被调查农户已经参加。从分组数据来看,分组5中由于迁安市试点较早且经济实力较强所以参加比例在分类样本中最高,达18.29%,可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情况与我省试点推进的政策及当地经济状况相关,见表(5)(该调查涉及全省136个县(市)中的111个县(市),以家庭为单位的有效样本6041份,涉及家庭常住人口23069人) 表(五)是否参加过农村合作医疗 是否参加过农村合作医疗 单位:% 科目 没听说过 听说过,没参加 参加了 全部样本 56.15
51 37.79 6.06 分组1 59.99 31.8 8.21 分组2 54.39 41.46 4.15 分组3 68.27 29.72 2.01 分组4 47.61 44.49 7.9 分组5 43.09 38.62 18.29 分组6 51.06
51 44.86 4.08以上数据表明,大力宣传和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成为当前加快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当务之急。第八节农民日常业余生活单调,精神文化生活贫乏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下降农村发展是一个系统全面的过程,当然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也必不可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可以增强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而且也有助于净化农村不良恶习,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文化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中青年男子在农闲时间,主要业余生活是打牌下棋、喝酒、闲聊,多数妇女和孩子的业余文化活动主要是看电视。而看电视占39.93%,下棋打牌占29.14%,阅读书报仅占11.37%(见表6)。农户家庭经常购买书刊杂志的仅占调查户的11.87 %,54.24%很少买,还有33.89%的从不购买(见表7),主要原因是针对农民实际需求的图书少,销售网点少,价格偏高。(该调查涉及全省136个县(市)中的111个县(市),以家庭为单位的有效样本6041份,涉及家庭常住人口23069人)表6日常文化活动 日常文化活动 单位:% 科目 电影 书报 棋牌 养花 电视 书法 其他
51 全部样本 5.38 11.37 29.14 3.71 39.93 0.64 9.83 分组1 6.92 11.35 28.91 4.17 40.00 0.90 7.76 分组2 5.33 12.07 30.17 5.16 36.61 0.76 9.90 分组3 3.47
51 10.53 31.13 2058 37.18 0.45 14.67 分组4 4.73 11.04 25.56 1.46 47.86 0.34 9.01 分组5 7.14 6.75 32.94 4.37 40.48 0.40 7.94 分组6 4.59 13.11 27.54 3.11
51 41.31 0.49 9.84 表7 是否经常购买书刊是否经常购买书刊 单位:% 科目 经常 很少 不 全部样本 11.87 54.24 33.89 分组1 12.71 53.26 34.03 分组2 12.85 52.75 34.40
51 分组3 7.87 56.02 36.11 分组4 10.90 58.06 31.03 分组5 11.95 55.38 32.67 分组6 14.14 52.30 33.55 以上数据表明,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为文明生态村建设创建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已成为建设工作的当务之急。第三章解决上述制约因素的对策第一节意识建设在建设意识方面,
51政府应当加大对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科技文明三下乡活动,让农民群真正了解和认识建设文明生态村的意义。另外,相关部门还要邀请有关专家做关于文明生态村建设方面的报告,在村内,应当组织一些由已经建成文明生态村的村领导或群众和未建成生态村的村领导和群众开展经验交流会。其次,还要对村干部和党员进行专门培训,因为他们是与农民关系打的最近的人群,在村里也最有号召力,能够听到群众们的心声,从而可以为建设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农民也会因此而积极配合。这样就会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建设意识。第二节教育建设在教育方面,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正规学校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国家的教育资源应向农村倾斜,一方面保普及,一方面促提高。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辍学率较高和教育质量较低,要从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入手,彻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所以政府除要维持以往的9年义务教育政策外,还要对贫困的学生给予特殊照顾,尤其是对那些师资力量薄弱的地区除了要派优秀教师外,还应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各高等院校要履行社会公共责任,建立长期稳定的救助机制,帮助升入大学的农村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另外,政府还要对教育设施简陋的村镇提供校园建设资金,以帮助他们完成对校园的改善工作。其次为教育落后的地区派去优秀的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到最贫穷的农村或山区进行支教活动。二是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教育对象不能只限于在校学生,还要面对那些已经辍学或超过上学年龄的人群。要让他们也有一技之长,就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要立足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要让农民学习、掌握和应用新的适宜技术,还要提高农民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农民职业道德、法律意识。职业技能培训还要着眼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既要抓好季节性进城务工农民的技能培训,又要有计划的对即将变为城市人口的农民进行培训。
51从长远发展来看,目前农民的主要收入还是通过外出打工来维持,其中建设工人占相当大的比例,而就我国房地产事业发展情况来看,其发展状况正在出现委缩,当到达一定状况时,就会出现大量农民工失业的现象,因此解决该问题的最根本办法是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使他们具有一技之长,这样在不久的将来农民工的就业范围就会扩大,社会就会更加稳定。第三节人才建设在人才方面,(一)打造环境,营造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二)营造舆论环境。为了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采取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的事迹,营造了“尊重农民劳动、尊重农民创造、尊重农村人才”的良好氛围。(三)要改善选才措施,不拘一格选拔农村潜在人才。要着眼建设一支扎根乡村的应用型人才队伍,重新明确人才标准,真正把那些掌握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熟悉市场经济、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能够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的人才选拔上来。要打破原有的以文凭高低来评断选才模式,建立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形成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四)多渠道招贤引智,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这里建议相关单位以镇或县为单位,建立人才交流服务站,充分的为农村提供相关的人才信息;另外,经济比较好的村镇可以直接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去招聘相关人才。(五)积极引导,构筑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是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最终目的,为此,要紧紧抓住使用好农村实用人才这个环节不放松,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这个主旋律,积极引导,构筑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让农村实用人才大有作为。一是让农村实用人才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农村实用人才围绕县委“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有力的促进了专业村的建设。(六)让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农民经纪人。由于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每年农产品销售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这种农村的欣欣人才产前抓信息、跑订单,产后抓营销,逐渐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骨干力量。(七)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通过树立“农村人才典型”和开展“优秀农村人才”创评等活动,大力宣传报道农村人才典型和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农村人才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还要给予农村人才适当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并且要保证农村人才专业技术评审的公正性。
51(八)各高校要积极鼓励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去,用他们所学到知识为农村的发展贡献他们自己的一份力量。第四节环境改善在环境方面,首先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培育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要大力发展无害化产业,例如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采用科学的方法发展农业,尽量减少对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等。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循环农业的发展,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要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恢复以前的绿色农村,对于沙漠化严重地区还要鼓励村民开展防沙运动。其次,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要更好地发挥宣传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公众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每一个公民、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单位的责任。还要把环境保护纳入新农村发展规划的全局,把规划的重点放在以道路交通、垃圾集中处理等硬件设施和村容整治上,在规划中一定要体现农民的要求。最后要充分发挥好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的作用。政府和环保部门要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把握好当地农村环保问题的根本和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创卫活动”,因此,为帮助建立完善的“创卫”组织机我们建立了以下模型:县城乡一体化行动领导小组县乡镇创卫工程指挥部相关部门县创建四张名片工作指挥部县创建办县乡镇创卫工程指挥办公室各乡镇创建领导小组乡镇创建督察科第五节交通建设
51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因此改善农村交通环境势在必行。对此,我们提出以下方案,(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充分认识通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性。通村公路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乡村公路基础网络,对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城乡经济,促进城乡文化、物资交流以及招商引资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要广泛宣传,达成共识。要围绕“修好农村路,实现村村通,让农民兄弟走上水泥路”总目标,广泛宣传,层层发动,使通村公路建设深入人心,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在全县上下形成“公路通而百业兴”的共识,为通村公路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和浓厚舆论氛围。(二)广开渠道,积极为农村公路建设筹集资金。另外还要紧紧抓住“十一五”时期国家将加大通村公路建设投入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省市业务部门的政策倾斜,更多地向上争取补贴资金。(三)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力争在全省实现各地区的“村村通”工程。农村公路建设不应只限于村路、县路、市路,还要扩大省路和国道。现在是市场一体化经济时代,我们的农村发展不应只局限于局部地区,要向外扩展,努力出省,力争出国。(四)各农村要认真学习由石家庄市交通局提出的“建养并重”原则,公路虽然建成,但更需要我们去维护,延长它的使用寿命。第六节资金问题解决办法建设文明生态村资金问题是其中最大的问题。为解决农村发展的资金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在农村方面,(1)加大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2)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如将村集体所有的荒山沙地、果园、机井、林地、闲置的厂房等集体资产,通过拍卖、入股、租赁、承包等形式使其保值增值。同时,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延伸,应抓住机遇发展集体经济,建立村集体收入的长远机制。(3)通过对农村干部进行培训的方式,拓展农村干部的思维,督促农村干部主动主吸引资金,发展农村经济。有了资金中要的还是高效的使用和合理的管理,目前,新农村建设资金主要是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目标,注重履行政府职能,侧重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环境,不断完善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公益设施建设。突出完善农村“六通五改两建”工作,如“六通”,即通路、通沼气、通水、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五改”
51即改厨房、改厕所、改圈舍、改卫生院所、改校舍,“两建”即建公共活动场所、建垃圾处理设施等工作,更离不开建设资金支持。其次是广泛开展弱势人群救助,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通过农民大病救助、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等,实行由财政负责“买单”参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享受政府救助和扶持发展。如此多的应用方面,如果没有合理的管理方法,很容易会使资金运用混乱,为了保证资金的高效利用,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努力争资上项,积极研究国家优惠政策和投资方向,做实项目资料,完善项目储备库的充实建设。二是全面整合资金。集中项目资金重点安排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整扶贫“整村推进”村和国道、省道和旅游沿线等重点村。三是拓宽投资渠道。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新农村建设,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解决社会资金进入问题。四是引导农民自筹。推行优胜劣汰的办法,对农民积极性高、主动性强的村寨优先建设项目,从而刺激农民自觉增强发展意识,以自筹资金或以劳代资的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五是强化资金管理。建立专人管理制度和村民组成理事会,对工程施工速度和质量实行全程监管管理。六是调整财政预算。实行县财政向乡村倾斜,有效增加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比例。第七节信息工程建设正所谓穷人不是穷在土地和资源上面,而主要是穷在信息的闭塞和教育程度的低下,以及由此导致的劳动力素质落后。而且加快农村通信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也是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大农村信息设施建设,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大力整合涉农信息,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电话等渠道,为农民提供气象、农资农机、卫生医疗、农业科技等信息服务。把宽带网络延伸到镇村,加快有线电视网的改造与整合,积极发展政府多媒体信息服务、数字电视等业务;继续完善固定电话和移动通信网建设。(2)建立一套完善的全省农村信息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应强化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合同管理、档案管理、人口管理等工作,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办公。(3)鼓励富人富起来后捐赠穷人。(4)运用信息网络和教育直接提高农民的劳动者素质,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财富
51第八节加快新能源开发和利用能源方面,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减缓我国的能源紧张局面,减轻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的压力,而且还可以满足农民对电、热、水等的需求,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我省又是能源短缺大省,因此开发新型能源,不仅可以改善我省环境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例如农民可以出售农作物秸秆,用于造纸、生产胶合板等建筑材料以及发电等;也可以种植能源植物,如不少地区种植木薯用于生产乙醇,形成了产业链,增加了农村的财政收入。在保护环境方面可以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产业,节省能源开支。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四位一体”和“五配套”是生物质能利用的形式。所谓“四位一体”,就是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在全封闭条件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一体化。简言之,就是建大棚利用太阳能养猪养鸡、种植蔬菜,以及人畜粪便作原料发酵生产沼气用于照明,沼渣作肥料又用于种植,既解决农村的能源供应,改善农民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又可以减少农作物和蔬菜生长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改善食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所谓“五配套”模式就是: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营房,实行人厕、沼气、猪圈三结合,圈下建沼气池,池上搞养殖,除养猪外,圈内还可以放笼养鸡,形成鸡粪喂猪、猪粪池产沼气的立体养殖和多种经营系统。据2000年对全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所做的一次调查:农村能源消耗总量3.7亿吨标准煤,其中,柴薪占21.67%,秸秆占33.41%,煤占31.59%,电力占9.31%,成品油占2.04%,液化气沼气等占1.58%。虽然秸秆、柴薪占了很大比例,但其能效低,对环境污染破坏严重,而我省农村主要以此为燃料。因此寻找来源方便、污染小的能源就成为解决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首要问题之一,发展沼气就是很好的解决办法。通过对部分农村的调查,我们发现现在部分农村已有25%的农村家庭有了自己的沼气池,为了是沼气产业在农村尽快发展起来,我们就发展沼气的成本和其产生的效益做了以下分析:
51(一)沼气原理图:猪禽的排泄物厕所排泄物沼气池沼气沼渣、沼液厨房果园、菜园(二)成本分析:沼气系统的总投入包括“一池三改”,“一池:费用为1200元-1500元(材料费750元—1000元,主要是水泥、砖等),技工费250元,沼气配套灶具等约200元,“三改”费用为1200元-1500元(改原厨、厕所等)。(三)效益分析:具分析,以各沼气池的使用费用为15-20年,以建以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视其所代替的能源不同来计算,每年科减少燃料费用450-1200元,(若代替柴薪每年减少450-500元,蜂窝煤600-800元,煤气罐1000-1200元),减少农药和化肥支出100元左右,加上沼气综合利用的增收效果,每户每年平均节支增收800-1500元,此外沼气还可提供一个80瓦左右的沼气灯用于照明。(四)资金解决办法:根据调查,建设一个家用沼气池一般费用在1600-3000元左右,对于农村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因此可以采取政府补贴加自身筹集的方法。第九节农村村务制度改善建立明朗的农村财务公开制度。我小组通过调查,认为该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村资金筹集与使用情况,土地征用及补偿和分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使用情况,村集体债权债务情况,村财务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其中对村干部还应实施群众监督,并设有举报电话,在村里明显的地方建立村务公开栏等。第四章建设文明生态村的普适意义
51(1)从全国角度来看,建设文明生态村绝不仅意味着经济发展方面的价值,它在提升农民社会地位、重建农民和执政党及国家的关系方面亦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且在政治方面,(一),文明生态村的建设,是提升农民社会地位、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举措。它让中国农民也能够分享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让农民享有和城市居民平等的经济和社会政治权利,从而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协调、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全面的小康社会;(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重建执政党和农民的关系。在城市现代化建设阶段,在相当长时间里,仍然是依靠农民的支持以取得现代化建设的起动资金的,然而,党的各级组织的领导者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际上就是“以城市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民和农村越来越被忽视,特别是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在相当程度上与农民无关。因此建设文明生态村就协调了城乡的发展,把党的工作重心将从城市转向了农村和广大农民群众,使党和农民的关系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重建国家和农民的关系;有利于构建农民主体地位的新型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有利于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有利于推进一系列改革举措,以打破歧视农民的不公正的体制机制,形成新的保障农民权利的体制和制度;有利于促进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实现,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2)从经济角度来看,建设文明生态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首先,文明生态村建设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因为那里是中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最急需投资的地方。所以中国最应启动內需的地方就是农村,
51在文明生态村的建设过程中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其他项目,由此带动的投资增长和相关行业发展,必将带动中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新农村建设将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工农之间和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农村经济的长期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新农村建设无疑将推动我国农村经济有一个新的大发展,并且这将是一次全面升级换代的大发展。在此过程中,必将为工业投资品及消费品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使企业获得新的生机,由此,城乡经济将进入一个互动的良性循环。第三,新农村建设将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型向需求带动型转变。我国9亿农民收入太低,不能真正富裕起来,经济增长方式向需求带动转型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文明生态村建设正是一项让9亿农民告别贫困走上富裕道路的伟大工程。文明生态村建设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将推动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保持持续稳定较快的增长势头,并且这种增长将是更加有质量、更加均衡和更加健康的成长。而我省又是农业大省,因此我省经济的发展必将在全国建设文明生态村的浪潮中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3)从社会角度来说,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使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也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新平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促进农村经济更大更快更好发展的新载体。首先,建设文明生态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区域。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其次,建设文明生态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方针,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联动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再次,建设文明生态村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鲜明特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
51(4)建设文明生态村,既可以缩小我省城乡差距,又让广大农民平等的享有了发展的机会,享受了发展的成果,弥合了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而且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5)就全国范围来讲,建设文明生态村有助于推动我国各行业的全面发展。以计算机、通信、软件行业为例,虽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农民认为电脑对农村发展没有太大作用,但就以后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计算机进入农村已成为一种必然,现今信息化正在遍部全球,所以文明生态村的建设对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起了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现先以我国有9亿农民来计算,平均每个家庭有四口人,因此共有2.25亿个家庭,按现今计算机市场价4500元来计算,我过计算机产业在农村蕴涵大约10125亿的商业价值,而像通信业来说在农村其发展势头比计算机要迅猛的多,手机在农村普及率正在升高,按现今普通手机价格为800元计算,其在农村的商业价值大约为2700亿,计算机、通讯行业在农村的迅猛发展必将带动软件行业的发展。‘(6)农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推行的“政府组织引导,保险公司承办业务,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市、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及相关部门监督管理”的运行模式,是保险业辅助社会管理、服务和谐社会的一个有益探索,具有典型意义。一是创新了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政府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业务交给商业保险公司承办,通过购买保险公司专业服务的方式来实现公共管理的职能,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助于减轻政府的责任和压力。二是为农民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农民得到了实惠。三是降低了运行成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工作交由保险公司承办后,减少了从事这项工作的专职政府工作人员,节约了政府行政开支。四是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由保险公司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管理,接受保险监管部门和合作医疗监管部门的双重监督,保证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资金安全。
51因此建设文明生态村将逐步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看病难、医疗费用高、医疗保障程度低,是当前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广大病户的医疗负担,进一步完善旧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逐步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第五章总结创建文明生态村的主要任务是:以改善人民居住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因此发展农业也是促进我省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创建文明生态村不仅是一个改善农村整体面貌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农业发展的过程,尤其是促进农业国际化。原因有三:其一,我省发展先进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而创建文明生态村就为吸引外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我省农业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扩展了资本供给渠道。其二,农业国际化过程中,农业科技的知识显的尤为重要,因而建设文明生态村,吸引国内国外专家来我省指导,有助于在更广泛的层面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其三,我省地处北京、天津和山东交会处,因此利用有利的地理优势,发展农业贸易也是技术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51虽然我省自2003年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创建文明生态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立足长远,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以约束人们的行为,不因好恶而转移,使创建活动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更主要的是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要在不影响后代人生存的条件下开展创建活动。在创建过程中要牢抓十个结合:(1)注重农村自身发展与国家大力扶持相结合,(2)注重巩固农业基础与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相结合,(3)注重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4)注重发展农村区域经济与提升劳务经济相结合,(5)注重发展农村经济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6)注重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7)注重实现村容整洁与增强内在活力相结合,(8)注重完善村民自治与加强党的领导相结合,(9)注重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与发扬优良文化传统相结合,(10)注重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因此,要完成这一创建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与扶持,还需要我们每个人为其献计献策,参与其中,为加快我省文明生态村的进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附录:暑期下乡调查问卷:(一)去保定市博野县堤头村调查。
51和村干部的谈话:1.该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答:主要靠农业生产,如大棚蔬菜种植,家庭成员外出打工等。2.该村所种植的蔬菜怎样种植和销售?答:一般到期会上面会派科技员下来指导,销售途径主要有商贩定期来采购,有的是通过人际关系慢慢的带动部分村民就形成了自由市场,或农民主动去集市上去销售。3.该村大棚建设情况如何?答:前几年还可以,最近几年种植率下降,主要因为随着大棚的减少,科技员不愿下乡来指导。4.来的时候看见好多以前建过的大棚现在都荒废了,为什么?答:以前村里是兴起一阵大棚热,但由于村里市场小,赚不了钱,后来就每人种了。5。村民建大棚时的资金从哪里来?答:一部分是自己的,一部分是通过国家的小额贷款,还有一部分是国家的补贴。6.那资金用的都到位吗?答:差不多吧,一般一个大棚补贴5000元,大部分人的的资金都用来建大棚了,小部分人在拿到钱后就没有建。7.该村村委收入来源主要有哪些?答:村委收入主要包括宅基地拍卖、村集体承包的部分收入、耕地和宅基地互换所交纳的费用。8.你村有没有孤寡老人?他们的生活一般怎么样来维持?村委会都采取什么措施来帮助他们?
51答:肯定有啊,象孤寡老人,他们都没有陌生能力,主要靠国家每个月的补贴,而且村委会定期也会给他们发放粮食和生活费等。9.那国家多这些孤寡老人一个月的生活补贴是多少?答:一般都是低保补贴,每人每月60块左右。10.你村听说已经是市级文明生态村了,为什么现在会变成这个样子?(课题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个市级文明生态村现在已和其他非文明生态村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了)答:当初建设文明生态村时,主要是上面感觉你这个村还行,有发展前途,所以才帮助你建设的,但慢慢的这股风渐渐淡了,宣传力度大大减小,而且农民的建设意识也比较淡,所以本来建设好的得不到很好的保持。11你的意思是说上面敦促建设,下面就响应,不敦促人们就不会主动去检是吗?答:就是这个意思吧。12村经济条件不是很好,那村委会有没有想过去外面引资帮助农民致富呢?答:想过,以前联系过外面的一个企业来我们这投资,主要搞农业加工,但后来就没信了。13那以后就没有再适过找其他的机会?答:没有。14为什么?答:毕竟农村还是农村,农民就是靠地吃饭。15村民也都是这个想法吗?答:差不多。16那临村发展情况怎么样?
51答:周边有两个村发展还可以,都有几个小企业,比如象迁庄的有个拔丝厂和一个变压器厂,他们那比较富。17那为什么其他村可以办企业?答:他们几个村都有几个有钱的,从外面挣钱回来后才开的厂子。18象你村既没有企业,那村里的劳动力一般靠是什么老维持经济来源?答:象我们村一般都是靠外出打工。19都出去吗?答:差不多,一般家里留下妇女照看老人,家里没有老人的有的全家都出去挣钱。20一年一般出去多长时间?答:六、七个月吧。与村民的谈话:1.全村现在有多少农户家里用上了沼气池?答:差不多有四分之一吧。2象你家这样的沼气池一般要怎么样来维持?答:象我家这样的一般至少要4头猪,通过粪便来产生沼气。3.全年都可以用吗?答:是的。4.那沼气一般都可以用来做什么用呢?是不是可以节省日常开支?答:沼气我们一般都用来点灯、做饭,平均一年下来可以节省1000元左右吧。5.你家以前种过大棚吗?现在还种吗?
51答:种过,现在不种了。6.为什么?答:不赚钱啊,有时候还赔。而且现在市场变化太快,很多时候投入的成本很高,但收回的很少。7.上面不是派技术员下来指导了吗?答:是来过几次,不过后来就没有来过了。8.为什么就不来了?答:象我们这样的村大棚种植量小,而且品种的单一,人家来过几次就不愿意来了。9.象你们村一般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什么?答:一般靠外出打工,还有就是种地了。10.那一般一个家庭外出打工的占多大比例?答:一个家庭大部分能出去的就都出去了,妇女一般在家。11.那孩子们呢?他们不上学吗?答:上学的少,只要能出去挣钱的大部分都不上学了。与教师的谈话:1.你村现在小学有多少学生?答:我们村现在没有小学了,只有一个幼儿园。2.怎么回没有了呢?答:现在农村孩子都少了,上学的孩子就更少了,所以现在一般是几个村一起办一个中心小学,让几个村的孩子一起上。3.那你们幼儿园现在有多少学生?答100多个。现在家长都基本上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来上幼儿园。
511.那就是说现在农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读书是吧?答:对啊,现在的家长觉悟可高了,而且把孩子放在学校野很放心,孩子也能学到好多知识。2.象你们学校一般的经济来源是什么?答:一部分高孩子们交的学费,不过答部分还是靠上面的经费。3.现在你们学校老师够吗?答:不够啊,象我今天本来是休息的,但临时有一个老师有事,所以我就来代课了。4.为什么没有老师呢?答:农村毕竟事农村,老师的工资很低,象刚来的老师,一个月一般就300块,象我这样的教了近20年的一个月才1000多。所以很多好点的老师来了没有多长时间就走了。5.那他们都去做什么了呢?答:一部分事去县城里的私立学校去教书了,那里工资高,还有的就事出去打工了。6.那村立没有老师怎么办啊?答:就先这样教,等上面分派老师下来在说。7.那一个老师带那么多的学生企不是很累?答:是啊,一个人要干好几个人的活,有时候要忙到很晚在回去,因为老师要教孩子,就要做很多道具,等上课用。象现在我们教室立的这些图片、玩具好多都是老师自己做的。8.那现在你们学校的老师为什么没有出去呢,而且还愿意留在这呢?
51答: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家里有老人和孩子要照顾。1.现在村里上学的学生多吗?答:不多,象大学生,村里就只有10几个吧。2.那孩子们为什么都不上学了啊?答: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就辍学了,有的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3.那他们辍学后都做什么?答:基本上都是外出打工。4.那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老师没有去帮助吗?对于要辍学的学生老师没有去挽留吗?答:学习方面肯定帮,但有的学生帮了也没有进步,最后老师也就放弃了。对于将要辍学的学生老师一般不会尽力去挽留的。(一)去保定市定兴县沽酒村的调查:与村民谈话:1.你村以前环境怎么样?答;我们村在95年以前环境还可以,因为地处拒马河,所以树木很多,空气和水资源都很好。2.那现在怎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沙坑呢?答:我们村大部分都属于沙质土,地下下去二、三十公分酒全是沙子,因为卖沙可以赚钱,所以大概从97年开始吧,许多人便开始挖沙子,结果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3那当时村里挖沙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答:最多的时候,全村基本上由2/3的人家都有了那种大型卡车,一天最多可以跑三趟。
514.那村委会没有制止吗?答:没有制止,有的沙场还是村干部开的呢。5,难道就这样一直挖下去?答:可不是,也没人管,而且有的人为了赚钱拿自己的耕地河沙地来换。6.那如果到了夏天沙坑是不是会存很多水呢?答:肯定会啊,有一年,沙坑里的水最深达到10多米深。7.那这样起不是对农民安全有很大影响答:当然会,前几年雨水比较多,沙坑里有水但不是很深,所以村里好多孩子都去游泳,结果那几年每年村里都有人死。8.那上面就一直没有管吗?答:有来过,不过象那些大的是沙场一般开的人都比较有钱,而且有人,好多都是形式。来的人走后照样开。9.那现在村里的耕地还多吗?答:不多了,一般一个人有几分地吧,最多的也不过一亩多。10.那你们村开始挖沙,对其他村有没有影响?答:肯定有,象我们村及周边的村大部分都是沙地,所以在我们村开始卖沙子后,其他村也开始了,现在连河里的沙子被挖的最多都有10多米深了。11.我们去过你们村的河边,看见好多树都没了,怎么会没的呢?答:卖了啊。12.那是谁卖的呢?答:大队里。13.难道他们就没有想过将来如果发水怎么办吗?
51答:这个到不是很清楚。但96年左右吧,发过一次答水,那时下了整整七天七夜,全村为了防水,全家都拿口袋去装沙子来挡。以上谈话记录是我课题组在实地调查中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向所有支持我课题组研究工作的农民和干部表示感谢。参考文献:《河北省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经济》出版社: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农业经济问题》出版社: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实施手册》出版社:辽宁电子出版社2005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工作实务》出版社:北京电子出版物出版中心2003年张湘涛中国农村改革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荣兆梓、吴春梅主编:《中国三农问题---历史、现状、未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林善浪、张国:《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河北农业信息网:http://www.heagri.gov.cn/hbagri/index1.jsp河北村村通经济信息网:http://www.hebei.cc/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6098
51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