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50 KB
- 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 迪拜魔镜照亮中国房地产项目报告 迪拜魔镜照亮中国房地产项目报告 在遥远的沙漠里有一片湖水,湖畔树影摇曳,令人向往。可是当大风一起,这些景象突然消逝了。这是文人墨客描绘的海市蜃楼,现在,用它来形容此次迪拜债务危机再合适不过。 房地产泡沫不是压倒迪拜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引发迪拜债务危机的导火索。12月1日,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迪拜债务危机对我国最大的警示作用是,必须关注房地产项目报告风险上升在经济复苏进程中的潜在副作用。" 都是楼市惹的祸
好莱坞一线明星狂热追捧,英格兰足球队队员人手一套,中国温州商人不惜斥资1亿元买下一个完全人工堆砌的小岛--作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标志性建筑的人造海上别墅群,在迪拜世界债务风波全面爆发之前,它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还是一个似乎永不破灭的楼市神话。 "我对迪拜的地价、楼市资金来源、去处没有具体了解,但房地产项目泡沫太大必然会破灭。"华民说。美国资本经济咨询公司的最新报告则认为,迪拜的问题并不是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开始,而是全球资产泡沫破灭的"迟到后果"。 奢华之都迪拜,是阿拉伯世界第一个允许外国人购置房产的地方。地产向外界解禁的那一天,也是迪拜楼市起步之日。短短10年间,当地楼价涨了三四倍,飙升速度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据总部设在迪拜的亚洲商务电视台董事长王伟胜介绍,2001年,迪拜一幢独立别墅每平方米只要8000元,到金融危机之前,房价涨至最高峰,每平方米涨到4万多元。普通公寓的价格在最高时也达到了每平方米2万-3万元。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是迪拜债务危机的根源。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研究员、中国投资协会秘书处处长赵庆明表示,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导致向全球债券市场大举借债,迪拜神话的破灭主要源于现金流收紧后购买力下降,导致房地产价格下滑,加上债务到期,从而酿成危机。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则指出,迪拜经济简单集中在房地产建设方面,甚至大量借助外来资金开发房地产,短期内或许能拉动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风险极大。 给中国地产敲响"警钟" "如果没有金融危机,我的"上海岛"现在已经有几十亿元的销售了。"上海中州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胡宾说。 欠下800亿美元外债的迪拜世界房产项目,现在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烂尾工程。这个吸引了全世界各大银行、国际热钱竞相投资的"世界地球岛",规划中是世界最大的人造海岛群,由300多个人工岛排列组成。2007年,胡宾以2800万美元买下其中一个小岛,并命名为"上海岛",计划在岛上投资12亿元建造世界"海上皇宫",2010年完工。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停工搁浅,这是中国人在当地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
亲历了这一事件的温州商人说,这次事件带来的最大教训就是,投资不能头脑发热。损失最惨重的,都是炒楼赚到钱以后,再到处拆借投入巨资的人。现在绝大部分温州人庆幸的是没有倾家荡产在当地炒楼,大部分人都是在原来的主业之外,拿出一部分资金作房产投资,都还"撑得住"。 在华民看来,迪拜楼市的崩盘对国内疯涨的房地产也敲响了警钟。"中国楼市存在明显的泡沫,危机给我们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华民认为,"中国经济要尽快摆脱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现状。"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房地产业约占GDP的6%,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相当高,直接相关产业达60个,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命脉。另一项统计显示,我国现有城乡居民住宅总价值达90万亿元,是GDP的2.3-2.5倍。
"如果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大的波动,依靠房地产发展生产的几十个行业都将受到无法估量的损失。"不少专家表示,中国作为国际金融危机中经济表现突出的主要新兴经济体,不能再忽视这个风险。 考量政府措施 中国民间资本和全世界的热钱一起折戟迪拜,惨痛的教训让我们不得不直面难题:中国房地产业该如何防患于未然? "我国当前要谨防房地产行业的风险转移到国民资产和金融体系中。"赵庆明认为,房地产行业大量资金均来源于银行体系,当前必须高度重视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增强金融机构识别、控制风险的能力。 对此,华民表示:"中国政府必须采取得当的措施,确保房地产行业发展不脱离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他进一步指出,政府不可能干预市场房价,但必须出台相关的房地产政策和管理办法,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增加土地供给,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供给等。"当然,我们也不能采取太激烈的措施。"在华民看来,增加放贷利息率、开征物业税的举措只会增加居民购房的成本,没有根本解决房地产市场供求矛盾,"太激烈的房地产政策反而会加速捅破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