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9 MB
- 209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土地整理项目目录前言11、总论31.1编制依据31.2评价目的61.3评价原则和工程重点61.4评价区环境功能71.5评价标准81.6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91.7评价时段、环境影响因素和评价因子筛选131.8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点152、工程概况172.1基本情况172.2建设地点172.3工程占地172.4建设内容192.5施工总平面布置192.6工程特性及施工总体部署222.7施工时序、施工方案及主要工程量242.8施工设备312.9原辅材料消耗312.10劳动定员312.11公用工程313、工程分析333.1与项目有关的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333.2项目拟利用土地与相关政策中可开发土地类型的符合性分析353.2造地方案比选363.3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38III
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土地整理项目3.4污染影响因素分析39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434.1自然环境434.2社会环境484.3环境质量现状50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95.1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595.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65.3减缓措施81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46.1施工期回顾性分析846.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66.3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966.4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976.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与评价996.6社会环境影响评价997、水土保持1017.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1017.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分区1017.3水土流失预测和影响分析1027.4水土保持措施1057.5水土保持投资估算1107.6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1118、地质灾害及环境风险分析1158.1地质灾害评价1158.2环境风险分析1199、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1249.1环境空气保护措施及可行性分析1249.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保护措施及可行性分析126III
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土地整理项目9.3施工期噪声控制措施及可行性分析1269.4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保护措施及可行性分析1279.5社会影响防治措施1279.6防洪设施建设要求及能力分析1289.7施工营地环保要求1359.8本项目实施对电力通道的减缓和避让措施1359.9环保投资13510、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13710.1环境管理目的13710.2环境管理的原则13710.3环境保护管理机构13810.4环境保护管理计划13810.5环境监理14010.6环境监测计划14310.7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要求14411、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4511.1经济效益分析14511.2工程社会效益分析14611.3环境效益分析14611.4分析结论14812、公众参与14912.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14912.2公众参与的形式14912.3公众参对象与内容14912.4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15012.5公示调查结果15712.6公众意见与建议15712.7推荐义务环保监督员15812.8公众参与小结及建议158III
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土地整理项目13、结论与建议15913.1结论15913.2建议163附件:附件1:委托书;附件2:甘肃鸿丰工业园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协议书;附件3:土地证;附件4:皋兰县人民政府关于忠和忠水路南片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附件5:兰州市南北两山关于项目占用林地的批复;附件6:关于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批复;附件7: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项目低丘缓坡土地平整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附件8:皋兰县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决定书;附件9:兰州市皋兰县非税收人交款通知书;附件10: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附件11:公众参与第一次、第二次公示附件12:义务环保监督员III
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土地整理项目前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起飞阶段,工业化水平的快速递增和城市化规模的急剧扩张意味着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地关系矛盾更趋紧张。面对日趋紧张的建设用地,国务院先后修订了《土地管理法》、出台了《集体土地征地补偿条例》;国土资源部先后提出了《关于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均是为了保护耕地和保障城市建设用地。尤其是《关于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指明了方向,《意见》指出:“推进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是从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和大部分县市地处丘陵山区的国情出发,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政策。”推进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有效减少工业城镇建设占用城市周边和平原地区优质耕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一般耕地的重要举措。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全省在社会和谐、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三类指标实现程度较低。在“十二五”时期,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及省内城乡间、地区间发展差距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重大使命,“三个翻番”、“六个提升”、“两个接近”、“一个缩小”的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实施加快中心城市和重点区域率先发展,着力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同时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实行各具特色的功能组团发展,加快形成区域协调与竞相发展的新格局。203
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土地整理项目兰州市是甘肃省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也是西北重点城市之一。兰州市地处黄河谷地,两山夹一河的特殊地貌和多河谷型城市,城市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兰州城市建设用地比周边其他城市显得更为紧张,土地资源紧缺是兰州市老城区拓展发展空间的“瓶颈”,过去5年,甘肃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年都是全国倒数第一,但作为省会,兰州市区的新房价格却高达每平方米1万元以上,明显高于西北第一大城市西安,形成经济落后与房价畸高的巨大反差。此外,由于人多车多,道路狭窄,交通拥堵,兰州是全国唯一连出租车也限号出行的城市,城市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压力。为进一步加快兰州市城市发展,解决日益紧缺的城市建设用地问题,实现建设幸福美好新兰州的战略目标,按照兰州市委、市政府委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城市”要求,决定着力打造兰州东北部新城区的建设。兰州新城区位于黄河以北的城关区青白石乡及皋兰县的忠和镇等区域,该区域分布着大片的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条件良好。2012年8月15日,国土资源部对甘肃省开展未利用地开发试点工作方案正式批复,确定首批试点在兰州市、白银市辖区范围内进行。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更好更快地实现兰州市的建设发展,响应国家对兰州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要求,兰州市人民政府编制了未利用地专项规划,对兰州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进行有序整理开发。面对这一良好的城市发展机遇,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及时提出了对皋兰县忠和镇水源村低丘缓坡土地进行整理建设的方案,全力打造建设一个集药材、粮油、木材、商业、家具、废旧钢材及二手车、汽车贸易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仓储物流基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时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2013年11月,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对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接到委托后,立即派出技术人员赴现场踏勘、收集资料,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定及要求,结合规划的特点编制了《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土地整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兰州市环境保护局、兰州市环境监测站、皋兰县环保局、皋兰县气象局及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指导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203
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土地整理项目203
第一章总论1、总论1.1编制依据1.1.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28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年3月);(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13)《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号(2009年1月1日);(14)《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1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8号(1998年1月1日);(1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八十四号(2007年12月29日);203
第一章总论(17)《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 2007年10月28日);(18)《电力设施保护条例》(1998年01月07);(1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8年12月26日);(2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53号令);(2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9月);(22)《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9年1月);(23)《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2004年10月);(24)“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3日;(2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年10月1日;(26)《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环发[2001]4号);(27)《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3月18日);(28)《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2004年3月1日);(2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30)《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31)《甘肃省地表水功能区划(2012-2030)》(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环保厅,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1月);203
第一章总论(32)《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4号)(2012年10月1日);(33)《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的意见》兰政发〔2012〕85号;(34)《兰州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方案》(兰州市人民政府、甘肃省国土资源厅,2012年4月);(35)《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总体工作方案(2013——2017年度)》兰州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36)《兰州市2014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兰州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37)《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2013年9月17日);(38)《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1.1.2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10)《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203
第一章总论1.1.3规划文件(1)《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兰州市城乡规划局;(2)《兰州市南北两山生态景区保护建设规划(2006-2020)》,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3)《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兰州市人民政府;(4)《兰州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试验区总体规(2012-2030)》,兰州大学环境质量评价中心;(5)《皋兰县忠和镇东部片区概念规划》,皋兰县忠和县人民政府;(6)《忠和忠水路南片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皋兰县规划局,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年11月。1.1.4其他文件(1)《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达华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2013年11月);(2)《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项目低丘缓坡土地平整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2013年11月);(3)《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兰州市水电勘测设计院,2013年11月);(4)《甘肃鸿丰工业园区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报告》(甘肃京兰测绘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7月);(5)《兰州市城关区荒山造地技术规程》(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九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2012年3月);(6)《皋兰县忠和镇鸿丰产业园排洪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浙江中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2月。203
第一章总论1.2评价目的通过项目工程分析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状况调查分析,评价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及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可行的对策和减缓措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促进区域生态体系的良性发展,为主管部门提供环境管理决策依据。1.3评价原则和工程重点1.3.1评价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本项目开发是以土地资源的综合整治和高效合理利用为最终目的,随着土地资源的开发,水利设施和其它基础设施必须同步配套建设,因此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综合考虑水土资源和其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土地资源开发可能带来的生态影响,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论证项目实施的环境可行性。(2)整体性原则由于本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的限制,具体的开发方案、开发方式和工程量尚未确定,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规划的性质,因此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与该项目相关的政策、计划、规划以及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作整体性考虑。(3)针对性原则针对建设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对策,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4)协调性原则综合考虑项目区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5)政策性原则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政策,采取相应措施,依法进行土地开发环境管理。203
第一章总论1.3.2工程特点本项目主要为土石方的开挖、运输和回填,直接影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境破碎,且在土地整理期间还会产生相应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因此,项目实施后必须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和缓减措施来减小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的影响。1.4评价区环境功能1.4.1生态环境项目区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特殊生态敏感区,也无风景名胜、重要湿地、地质公园、一般耕地等重要生态敏感区,根据《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区域生态功能为黄河两岸黄土低山丘陵农牧业与风沙控制生态功能区,具体见图1-1。1.4.2环境空气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方法,并依据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要求,本项目所在区域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属于城镇规划中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因此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为二类区。1.4.3地表水本项目区范围内无地表水体,项目区南侧为黄河,根据《甘肃省地表水功能区划(2012-2030)》,地表水黄河执行二级区划,为Ⅲ类水域功能区,见图1-2。1.4.4地下水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基础,项目所在区地下水为Ⅲ类水体。1.4.5声环境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声功能区的划分方法,203
第一章总论本项目区域西侧为109国道,东侧毗邻包兰铁路,因此将109国道红线外40m区域执行4a类;包兰铁路线边界即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处执行4a类;项目区及周边环境界定为2类区。1.5评价标准1.5.1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主要评价项目标准值见表1-1。表1-1地表水Ⅲ类水域环境质量标准(摘录)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CODcrBOD氨氮挥发酚氰化物AsHgLAS标准值6~9≤20≤4≤1≤0.005≤0.2≤0.05≤0.0001≤0.2项目CdCr6+PbCu氟化物石油类Zn硫化物粪大肠菌群万个/L标准值≤0.005≤0.05≤0.05≤1.0≤1.0≤0.05≤1.0≤0.2≤250(2)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标准,主要评价项目标准值见表1-2。表1-2地下水Ⅲ类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无量纲,总大肠菌群:个/L)项目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标准值6.5~8.5≤450≤1000≤0.2≤20≤0.02≤0.002项目汞总氰化物高锰酸盐指数六价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大肠菌群砷标准值≤0.001≤0.05≤3.0≤0.05≤0.3≤3.0≤0.05项目镉铁锰六六六滴滴涕标准值≤0.01≤0.3≤0.1≤5.0≤1.0(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标准值见表1-2。表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摘录)203
第一章总论序号污染物名称标准限值μg/m3标准来源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1TSP/300200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2PM10/150703PM2.5/75354NO220080405SO250015060(4)声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标准值见表1-3。表1-3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LAeq:dB类别昼间夜间260504a70551.5.2污染物排放标准⑴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控制标准依照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执行,标准值见表1-4。表1-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项目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⑵废水:项目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全部用于洒水降尘,洗车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不外排地表水体。⑶噪声:施工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表1-5。表1-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时段昼间夜间标准限值7055203
第一章总论1.6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1.6.1评价工作等级⑴生态环境本项目为土地平整工程,规划用地9.779km2,扰动面积为5.86km2,依据《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为黄河两岸黄土低山丘陵农牧业与风沙控制区,不属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为一般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表1中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本项目生态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评价依据见表1-6。表1-6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表影响区生态敏感工程占地范围面积≥20km2面积2~20km2面积≤2km2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⑵环境空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TSP为主要污染物,经计算源强为44.439kg/h,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的规定,采用导则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计算主要污染物TSP排放源的下风向轴线浓度,并计算相应浓度占标率,估算模式计算参数如表1-7所示。表1-7screen3软件计算参数1污染物TSP2污染物排放源类型面源3源强排放速率44.439kg/h203
第一章总论4东西最长3281m5南北最宽3450m6乡村/城市R(乡村)由以上参数估算结果可得,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为22.78%,最大落地浓度为0.205mg/m3;由于Pmax大于10%且小于80%,D10%=2409m;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表1-8),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表1-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场界最近距离⑶地表水本项目区内无地表水,距项目区南侧9.8km处黄河为Ⅲ类水域功能区,但由于本项目运营期无废水排放,且施工期产生的少量废水不排入黄河,因此,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评价仅作三级评价。⑷地下水本项目未进行现场勘探,本次环评借鉴区域地质勘察报告中关于地下水的勘探资料:勘探钻孔及探井孔口深度约为30-60m,孔口最低高程为1588m,在勘探期间未见地下水。本项目预设的13个台地高程在1708m~1768m,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会有地下水出露。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的相关规定,本项目不取用地下水,但施工期排放的废水存在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本项目属于I类建设项目。①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根据区域地质勘查可知,建设项目表层岩性为黄土状粉质粘土,厚度4~5m,包气带渗透系数K为7×10-7cm/s,小于10-4203
第一章总论cm/s,且分布连续、稳定,根据表1-9,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为中。表1-9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分级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强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中岩(土)层单层厚度0.5m≤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10-7cm/s1.5g/cm3。203
第二章工程概况在实际施工中,采用机械方式,对每层黄土进行压实处理。同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对黄土的压实系数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回填质量,确保场地平整完成后地基的稳定性,各项工程管线能够顺利铺设,各类建设项目能够安全施工。⑷平台通过开挖填筑平整后形成填方平台,场地按设计走向控制坡度在1-3%之间,台地相邻边缘高差1.4-29.1m。⑸修筑施工便道在所要平整的山体一侧或两侧腰部,施放设计成路标高等高控制线,用推土机沿该线切推线上土方,形成简易路面。路面修成后,根据路线长短设置会车墩,修成的路面要反复压实,保证大型车量荷载通过,必要时可做成泥结碎石路面。⑹边坡处理及防护①边坡:边坡坡率均为1:1~1:1.2,边坡高大于25m时,设2m宽错台,边坡落差最高为29.1m。②边坡防护与加固方法边坡采用三维网植草护坡,格构植生护坡,喷播植生护坡等生物治理与防护措施,对高陡边坡、土质松软易滑落边坡按实际情况相应采用砼桩、喷锚等方法对边坡进行加固或用混凝土砌筑挡土墙和护面的工程治理方法。边坡防护和加固做法见表2-5。表2-5边坡防护和加固做法序号类型做法适用条件材料及施工要求1植被处理种草边坡较缓和,坡比1:1.5草籽应适应土壤情况及气象条件2铺草皮边坡较陡、较高草皮新鲜、密实3植树边坡1:1.5或更缓树种选择应结合场地绿化设计统一考虑4表面喷抹抹面用于易于风化但不宜剥落的较完整的岩石边坡石灰炉渣混合砂浆、石灰炉渣三合土5喷浆用于易于风化的较完整的岩石边坡203
第二章工程概况水泥浆、水泥石灰浆、水泥砂浆、水泥石灰砂浆6勾缝较坚强的、不宜风化的、裂缝多而细的岩石边坡水泥砂浆、水泥石灰砂浆7灌浆较坚硬的、裂缝较大较深的岩石边坡水泥砂浆、裂缝很宽时用混凝土8护墙护墙边坡较陡,易受风化作用而破坏,节理发达和不宜冲刷的较破碎的岩石边坡坚硬、不易风化的块石砌筑9干砌片石护坡边坡较缓坚硬、耐冻、未风化的石块10浆砌片石护坡一般边坡较缓,受水流冲击的边坡留伸缩缝、泄水孔2.7.3主要工程量2.7.3.1总土方量本项目总土方量为6769.002万m3,其中总挖方3384.501万m3,总填方3384.501万m3。挖填比为1.2:1,挖方最大值为106.7m,填方最大值为62.8m。削山填沟,土方挖填平衡,无弃方。土石方挖填平衡见表2-6及图2-6。表2-6土地整理项目土石方计算表单位:万m3序号地块号挖方量填方量调入调出弃方备注1地块10000各区块中剩余土方向相邻的区域中调运,土方就地平衡,无弃方。2地块2419.873269.7830150.09003地块3321.677298.800022.87704地块4292.049305.44013.391005地块5000006地块6414.794318.720096.07407地块7283.584365.20081.616008地块8372.468292.160080.30809地块9253.956424.960171.0040010地块10330.142424.96094.8180011地块11325.063386.44861.3850012地块12353.795292.160061.6350203
第二章工程概况13地块130000014边坡防护5.48005.48015边坡排水2.64002.64016施工道路开挖7.625.8701.75017施工道路截排水沟1.36001.36018合计3384.5013384.501422.214422.2140备注:挖填土方均为自然方。203
第二章工程概况无弃方开挖3384.501万m3回填3384.501万m313.3919292.049318.72298.80269.783305.44922.87796.074414.794地块6292.049地块4321.677地块3150.09419.873地块2253.9569.48694.81877.9668.47481.616365.2080.308253.956292.16424.96330.1421.506330.142地块10283.584地块7地块9填方424.96地块8372.46880.308292.161.256386.448253.795325.063203
第二章工程概况325.063地块1160.12961.635地块1211.235.873.111.361.758.12施工道路截排水沟5.482.641.367.622.645.48边坡排水施工道路边坡防护注:本图中均按自然方计。图2-6土石方流向图203
第二章工程概况2.7.2.2挡土墙工程为了防止填方坡面产生滑塌,保持坡面的稳定,在高填方坡脚修筑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水保》中设计建设挡土墙长度为2650m,高5m。该挡墙断面尺寸拟定为墙顶宽0.85m,底板宽4.64m,墙高5m(其中基础埋深1.5m),墙体采用M15浆砌石砌筑。墙体断面尺寸见表2-7。表2-7挡土墙结构尺寸表墙高(m)墙身底板备注顶宽(m)底宽(m)外坡比内坡比宽度厚度50.852.041:0.121:0.154.640.60基础埋深1.5m为了将土体内的渗水及时排出,墙身沿高度方向双排布设管径为8cm,材质为PVC的排水管,间距5m,品字形布设。挡墙基础座落在砂砾层上,将基础范围内杂草、树根、表层腐殖质、淤泥、软土等杂物和软基层清除,基底应开挖成1%~2%的倒坡,以增加基底摩擦力。2.7.2.3防洪工程依据《皋兰县忠和镇鸿丰产业园排洪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知,在宽沟设置主要的排洪道。以规划区北部及南部边界确定洪道起点和终点位置,排洪段进口段设八字挡墙,进口至猴头沟沟口段,洪道流向由北向南,主沟底宽在98~143m之间,自河糜子沟向下约940m主沟道中间有一口宽5.5~12m沟槽,平均深度约2m。设计排洪道沿沟道主流线布设,自河糜子沟向下基本沿现有沟槽布置。猴头沟沟口以下主沟道偏向东南,沟道中间出现天然下切冲沟,开口宽24~70m,深度15m~23m,岸坎陡峭。排洪道下段甩向冲沟右岸,削马树湾北侧山包布置,最远偏离原冲沟约100m,末端消能段汇入原冲沟内。出口陡坡段可避开冲沟高填方段,有利于排洪道安全行洪。排洪沟治理工程量统计见表2-8。表2-8宽沟段排洪治理工程统计表203
第二章工程概况序号中线桩号治理长度排洪渠备注直段长弯道起止(m)(m)圆心角(°)弯曲半径(m)弧长(m)一进口段0+000.000+064.3064.364.3八字挡墙二排洪渠3153.02267.9885.10+064.300+112.7848.548.50+112.780+818.12705.316.172500705.30+818.122+919.722101.62101.62+919.723+099.45179.710.301000179.73+099.453+217.27117.8117.8三出口段315.0315.03+217.273+467.27250.0250.0陡坡段3+467.273+472.275.05.0挑流段3+472.273+532.2760.060.0海漫四合计3532.32647.2885.12.7.2.4拆迁工程拟整理项目区内无工矿企业,也没有村民住宅。规划区内有70KV一条高压电力线路约5km,电力铁塔7座从西北侧穿过,规划设计保留塔基山头,不进行开挖扰动。2.7.2.5土地补偿203
第二章工程概况鸿丰产业园项目涉及征收忠和镇水源村集体土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征地补偿区片综合地价及甘肃省征地补偿统一年产值标准的通知》([2012]151号文)补偿标准,并遵循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相结合的原则及从宽补偿和从高补偿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水源村实际,特制定本征地补偿方案,具体补偿方案如下:①耕地补偿每亩合计补偿3.2万元,符合《甘肃省征地补偿统一年产值标准》([2012]151号文)规定的兰州市皋兰县忠和镇补偿标准483395元/公顷(即3.2万元/亩)。②园地补偿园地补偿根据果树的直径划分:<1cm每棵8-10元,1-3cm12元/棵,3-5cm20元/棵,5-10cm50元/棵,10-20cm120元/棵,>20cm400元/棵。③建筑房屋及其他辅助设施补偿征地范围内的村民住宅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等按照兰价房地[2010]80号及甘建函[2010]22号文件执行;集体企业用房、公益用房、设施等、水利、电力设施等经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予以补偿。④林地及其他用土地补偿林地及未利用地按2元/m2的价格给予补偿,即每亩1334元。2.8施工设备本项目土石方施工设备见表2-9。表2-9土石方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类型型号产地单位数量备注推土机TYD200中国移山台20装载机CAT—FL330美国台22挖掘机CAT—320C美国台22自卸汽车8t—15t斯泰尔日野、三菱、黄河等各地台88铲运机斗容量≥7m3台6压路机LG810山东台5平地机CL165江苏台5203
第二章工程概况洒水车15m3辆44喷雾车HLQ5160TDYD4中国辆4射程为100m左右2.9原辅材料消耗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见表2-10。表2-10本项目原辅材料消耗统计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来源1固化剂kg700兰州天际环保有限公司2水m3/a15.201南北两山绿化用水,大砂沟上水管道,黄河原水2.10劳动定员根据工程的规模、工期要求,并结合工作面特点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分期分批组织进场。根据本工程规模,工程施工期间需要150人。2.11公用工程2.11.1供电项目施工用电可直接从附近农电输电线路连接。2.11.2供水⑴土地整理用水项目填方区采用洒水分层碾压的方式进行夯实。施工过程中水源为南北两山绿化用水(黄河原水),水管接自大沙沟上水管道,场地内修建3个储水池,容积分别为13908m3(61×38×6m)、16380m3(65×42×6m)、18900m3(70×45×6m);洒水方式采用洒水车(15m3)以及远程射雾器。填方区每填1.2m厚洒水碾压一次,项目区湿陷性黄土天然含水率为5-8%,洒水后最优含水率为14%,洒水所需水量为12.96万m3/a。⑵施工道路抑尘洒水施工便道每天洒水进行抑尘,道路每天洒水8次,则每天用水量为120m3203
第二章工程概况/d,施工期道路洒水量为2.16万m3/a。⑶生活用水生活用水从忠和村拉水。施工人员按150人计算,生活用水量按30L/人·d计算,每年施工期为6个月,整个施工期生活用水量为810m3/a。⑷合计用水量总计为844.5m3/d,具体见表2-11。表2-11本项目用水量一览表单位:m3/d项目总用水量新鲜供水量消耗水量循环水量废水产生量备注土地整理用水72072072000蒸发消耗施工道路抑尘洒水12012012000生活用水4.54.50.93.63.6合计844.5844.5840.93.63.62.11.3供暖本项目冬季不施工,施工营地中仅值班室需采暖,采暖方式为电暖。203
第三章工程分析3、工程分析3.1与项目有关的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3.1.1与《甘肃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符合性分析根据《甘肃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相关内容,甘肃省土地整治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拓展城乡发展空间,在有条件地区开展削山造地、农村旧宅基地复垦、保塬治沟和荒滩山丘开发利用等建设用地综合整治,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缓解耕地保护压力。兰州、白银等地要依托国家级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有计划开展削山造地,为城市发展和重大项目落地拓展空间。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甘肃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相关要求。3.1.2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符合性分析现行的《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规划区范围为:兰州市市辖的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和红古区;永登县的连城镇、河桥镇、树屏镇、秦川镇、中川镇,皋兰县的什川镇、忠和镇和九合镇榆中县的城关镇、和平镇、定远镇、金崖镇、夏官营镇、高崖镇、甘草店镇、连搭乡、马坡乡、小康营乡、清水驿乡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永登县的上川镇和龙泉寺镇、皋兰县的西岔镇和水阜乡的部分地区。规划区总面积5810平方公里。其中,永登县的秦川镇和中川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永登县的树屏镇、龙泉寺镇和上川镇、皋兰县的西岔镇和水阜乡的部分地区为兰州新区规划范围。中心城区范围为:兰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区的部分地区,以及榆中县的和平镇、定远镇和皋兰县的九合镇的部分地区,面积688.9平方公里。本项目的建设地处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规划范围之内,但未做出具体规划。本项目土地平整后主要从事一个集药材、粮油、木材、商业、家具、废旧钢材及二手车、汽车贸易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仓储物流基地。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与本项目位置关系见图3-1。203
第三章工程分析3.1.3与《兰州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符合性分析根据《兰州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相关内容,兰州市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重点区域包括:兰州新区东部宜建未利用地开发重点区、中心城区和兰州新区连接带宜建未利用地开发重点区、兰州中心城区北部东部宜建未利用地开发重点区。兰州中心城区北部东部宜建未利用地开发重点区位于兰州市区黄河以北,范围包括城关区青白石街道青石湾村东部、石沟村中部和南部、王家庄村东北部、左家湾村西部、皋兰县忠和镇水源村南部、忠和村西部、罗官村东南部、盐池村南部,安宁区沙井驿街道西部和北部,皋兰县中心乡九合村中部和南部。总面积12938公顷。本项占用土地均属忠和镇水源村管辖,符合《兰州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要求。3.1.4与《兰州市南北两山生态景区建设规划》(2006-2020年)的符合性分析《兰州市南北两山生态景区建设规划》(2006-2020年)确定规划范围为,南起七里河区七道梁,北至兰州中川机场;南山东起榆中县定远镇,西至西固区河口乡八盘峡;北山东起城关区青白石乡张儿沟,西至西固区达川乡达家沟,跨兰州市辖区内的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总用地约3.87万公顷(约58亩)。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区景观建设控制性规划范围:东起和平镇,西至达家台,南北方向以北面山为主。该规划将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区分成八大生态区:航空港森林生态区、尹家庄至咸水沟森林生态区、新城至东川南山森林生态区、西固至七里河南山森林生态区、城关南山生态景观区、小青山森林生态区、青白石至徐家山森林景观区、九州至仁寿山生态景观区。本项目与规划中的航空港森林生态区发生重叠,重叠区域约为1.7km2;建设单位征求了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对该项目建设的意见,皋兰县林业局支持该项目建设。该规划范围与本项目位置关系见图3-2。3.1.5与《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符合性分析203
第三章工程分析《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已报国务院审批,目前正根据国务院各部委所提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已将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作为解决城市发展用地的一种有效途径,将一定面积的适合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未利用地规划未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该规划将兰州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范围确定为试点区,试点区总面积2000hm2,共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兰州中心城区北部拓展区,面积为1000hm2,包括3个片区,分别为:三条岭片区、青白石片区和盐池片区;二是兰州新区东部拓展区,面积为1000hm2,为罗圈湾片区。本项目位于青白石片区北侧,未做具体规划。3.1.6与《兰州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实验区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兰州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实验区总体规划》,整个规划区共分6个造地片区,其中兰北新城3个,兰州新区东部地区1个,皋兰西1个,树屏1个(图3-3)。根据造地方案分布图,其中兰北新城造地包括三条岭片区、青白石片区和盐池片区,本项目尚未纳入《兰州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实验区总体规划》的范围内。3.1.7与《皋兰县忠和镇东部片区概念规划》的符合性分析皋兰县忠和镇东部片区总面积82.62k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49.08km2,占总面积的59.41%;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占地面积11.3km2,总占地面积的1.38%;非建设用地占地面积32.4km2,占总面积的39.21%。规划中项目区的总体定位为;把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兰州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依托区域、交通、土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通道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催化作用,实现由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的转化综合发展商贸物流、餐饮娱乐、酒店住宿、商务办公、文化旅游、居住等多种功能,将忠和东部片区建设成为兰北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龙口国际商贸物流城的的配套服务区、皋兰县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在该规划中已将鸿丰工业园全部土地包含在内,本项目土地平整后主要从事一个集药材、粮油、木材、商业、家具、废旧钢材及二手车、汽车贸易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仓储物流基地。符合《皋兰县忠和镇东部片区概念规划》,皋兰县忠和镇东部片区概念规划范围与本项目位置关系见图3-4。203
第三章工程分析3.2项目拟利用土地与相关政策中可开发土地类型的符合性分析3.2.1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符合性分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中“十、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中完善土地和矿产资源政策中要求: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推进土地整治。鼓励对沙地、荒山、荒滩、戈壁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本项目规划区域面积9.779km2,项目占用未利用地(包括灌木林地、天然牧草地、其它草地、裸地)比例为82.59%,符合《意见》中关于未利用地开发的要求。3.2.2与《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的符合性分析《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是指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具备成片开发利用条件的低丘缓坡荒滩区域,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易建则建的原则,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利用的用途、规模、布局和时序,促进城乡建设科学合理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依据《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规定,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增加80.5km2,除向河谷川地进行扩展外,利用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进行合理造地也是未来城市建设用地拓展的主要方向。皋兰县行政区划属于兰州市,为积极响应兰州市号召,皋兰县抓住机遇,对忠和镇东部片区内未利用土地进行整治,试图将忠和东部片区建设成为兰北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本项目建设符合《通知》中关于未利用地开发建设的要求。3.2造地方案比选3.2.1方案介绍建设单位共设计3套整地方案,具体如下:⑴方案一场地平整后面积8.15km2203
第三章工程分析,出地率为83.3%;电力塔基予以保留,周边区域不进行开挖,后期作为绿化用地;场地由东至西依据现状地形,共设10个地块,各地块之间设置边坡,相邻边坡垂直落差最高51.2m;地势东西两侧高,中心区域低,高程在1702.8m~1775m,挖方最大值为98m,填方最大值为58m;地块坡度系数选用2%-3%。场地仅东西两侧需设人工边坡,边坡系数为1:1~1:1.2,边坡高度大于40m时放大为1:1.5,边坡高大于25m时,设2m宽错台;绿化率为18%;总土方移动量为11122万m3(每亩土方移动量为9098m3),总填方5561万m3,总挖方5561万m3。⑵方案二场地平整后面积8.01km2,出地率为81.9%,电力塔基予以保留,周边区域不进行开挖,后期作为绿化用地;场地由东至西依据现状地形,共设11个地块,各地块之间设置边坡,相邻边坡垂直落差最高59.3m;地势东西两侧高,中心区域低,高程在1685m~1764m,挖方最大值为100.2m,填方最大值为79.9m;地块坡度系数选用2%-3%。场地仅东西两侧需设人工边坡,边坡系数为1:1~1:1.2,,边坡高度大于40m时放大为1:1.5,边坡高大于25m时,设2m宽错台;绿化率为20%;总土方移动量为9811万m3(每亩土方移动量为8166m3),总填方4905.5万m3,总挖方4905.5万m3。⑶方案三场地平整后面积5.86km2,出地率为77.2%,电力塔基予以保留,周边区域不进行开挖,后期作为绿化用地;场地由东至西依据现状地形,共设13个地块,各地块之间设置边坡,相邻边坡垂直落差最高29.1m;地势东西两侧高,中心区域低,高程在+1705.4m~+1734.5m,挖方最大值为106.7m,填方最大值为62.8m;地块坡度系数选用2%-3%。场地仅东西两侧需设人工边坡,边坡系数为1:0.75~1:1.5,边坡高度大于40m时放大为1:1.5,边坡高大于10m时,设2m宽错台;绿化率为40.08%;总土方移动量为6769.002万m3(每亩土方移动量为7700m3),总填方3384.501万m3,总挖方3384.501万m3。3.2.2方案比选本项目方案比选见表3-1。203
第三章工程分析表3-1方案比选表方案项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推荐方案)规划面积9.779km2平整后场地面积8.15km28.01km25.86km2出地率83.30%81.90%59.92%高程+1702.8m~+1775m+1685m~+1764m+1705.4m~+1734.5m相邻地块边坡高差51.2m59.3m29.1m平整后场地坡度2~3%2~3%2~3%地块数量10块11块13块平整后填挖方量总土方移动量为11122万m3(每亩土方移动量为9098m3),总填方5561万m3,总挖方5561万m3。总土方移动量为9811万m3(每亩土方移动量为8166m3),总填方4905.5万m3,总挖方4905.5万m3。总土方移动量为6769.002万m3(每亩土方移动量为7700m3),总填方3384.501万m3,总挖方3384.501万m3。绿化率18%20%40.08%人工边坡设置情况场地仅东西两侧需设人工边坡场地仅东西两侧需设人工边坡场地仅东西两侧需设人工边坡基础设施衔接联系便利联系便利联系便利备注:挖填土方均为自然方。三种方案从环境保护方面比较优缺点分析,具体见表3-2。表3-2三种方案环境保护方面优缺点对比分析表方案项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推荐放啊)最优土石方量最大中等最小方案三扰动面积最大中等最小方案三水土流失最大中等最小方案三工期最长中等最短方案三扬尘量最大中等最小方案三绿化面积最小中等最大方案三203
第三章工程分析经济效益最大中等最小方案一生态效益最小中等最大方案三社会效益最小中等最大方案三主体工程推荐方案三为选择方案,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同意主体推荐方案,理由为:方案三在保证109#国道、东绕城高速公路,兰秦快速路水阜段、高压线塔基等周边重要设施不被影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规划区内土地,加强绿化建设;其次方案三充分利用高差设计地块,即能最大限度减少土壤扰动,减少扬尘的产生,又能与周边环境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该方案可行性最强。3.3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本项目工程面域广,规划总占地面积约9.779km2,扰动面积5.86km2,移动土石方约6769.002万m3,施工时间长,施工机械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野生动物被迫迁徙、自然景观破坏等。项目建成后由于地貌的改变带来的影响,包括土地性质发生改变,由原来的以荒山为主夹杂有农业用地改变为城市建设用地,从而带来项目区域相对同质化;景观影响,由原来的起伏、复杂的地貌改变为带有一定坡度的台地,海拔平均降低了81m;近地表气流改变,自然山脉对气流的阻隔作用减弱,连通了被项目区山脉阻隔的不同地区,有利于气流的交汇、扩散。3.3.1地面开挖、水土流失项目区破土面的形成为两类,一类是地表开挖形成的破土面,第二类是填土石方形成的破土面,总破土面积为5.86km2。水土流失类型属黄土丘陵沟壑第五副区,坡度陡峭,植被稀疏,地表裸露。该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新增土壤侵蚀量包括扰动原地貌造成的新增土壤侵蚀量及自然恢复期造成的流失量。在预测期内,原地貌流失量为47371.1t,预测流失量为193216.4t,新增流失量144912.3t。3.3.2植被破坏项目建设会破环项目区原生植物(荒草地)和人工绿地(一般耕地和果园),初步核算,植被破环情况见表3-3。203
第三章工程分析表3-3植被破坏情况一览表单位hm2片区一般耕地果园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项目区1.5130.1440.0160.8234.5983.3.4地形地貌的变化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由原来起伏连绵的自然山体、沟谷转变为人工整理的山台地,高程由+1644.41m~+1855.61m改变为+1705.4m~+1734.5m,山地海拔高度平均下降了30.06m,沟谷海拔平均上升了60.99m;坡度下降为2~3%;由自然形成的凹凸不平地面转变为用水泥、砂石等材料人工固化地面。3.4污染影响因素分析3.4.1废气项目施工产生粉尘的因素有:工程土方(机械)运输、施工机械作业、破土面自然扬尘。因一期工程已经结束,本次环评只对二期和三期工程扬尘量进行计算。由施工时序及各地块的土方量统计可知,三期工程移动的土方量最大(2846.082万m3/a),造成的扬尘量也最大,因此,本次污染源核算以年移动工程量最大值进行。⑴各种运输、施工车辆的行驶,产生的扬尘将对施工及沿途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产生量与路面种类、气候条件及汽车运行速度等因素有关。据相关资料,起尘量可用下式计算:式中:E—单辆车引起的工地起尘量散发因子,kg/km;P—可扬起尘粒(直径<30um)比例数;泥结碎石路面为0.62;s—表面粉尘成分百分比,12%;V—车辆驶过工地的平均车速,20km/h;—一年中降水量大于0.254mm的天数;203
第三章工程分析T—每辆车的平均轮胎数,一般取6。根据上式,计算出单辆车引起的起尘量散发因子为0.018kg/km,根据项目土方总体移动数量为2846.082万m3/a,运输车辆平均载重12t,山区道路弯曲系数取1.45,整个施工期运输起尘量按照下式计算:式中:Q—施工期工地起尘量E—单辆车引起的工地起尘量散发因子,kg/km;B—施工土石方量,m3·km;b—运输车辆平均载重量,15t;δ—道路弯曲系数,山区取1.45;η—道路洒水覆盖度,0.85。根据上式计算,并类比碧桂园二期工程源强计算结果,得出本项目三期工程运输起尘量为436.6t/a,施工期6个月,平均源强为198.8kg/h。⑵项目区自然扬尘施工场地面源排放量,计算公式参考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长崎研究所尘污染起尘量的计算公式,公式如下:QP=β*(W/4)-6*U5*AP式中:QP――起尘量,mg/s;W――表土含水率,15%;AP――破土面表土含水率小于35%的面积,本项目扰动面积1660000m2;U――平均风速,1.76m/s;β――经验系数:1.69×102。203
第三章工程分析根据上述公式,并类比碧桂园二期工程源强计算结果,三期工程项目区自然扬尘量为5.31t/a,施工期6个月,平均源强为2.42kg/h。⑶土方铲装扬尘土方在铲装作业时产生粉尘,在干燥和有风天气条件下,粉尘污染更大。借鉴无组织排放的计算方法,结合气象统计资料,计算本项目无组织排放的粉尘量。物料装卸起尘量:Q1=113.33U1.6H1.23e-0.28w(mg.s-1)装卸年起尘量=Q1×平均卸车时间式中U为风速(m.s-1),W为物料的含水率(%),H为落差(m)。本项目中U取1.76m.s-1,W取20%,堆高按10m计算,每车平均装卸时间取5min,以平均每辆车载重15t计算。经计算得,铲装产生的粉尘量约13.99t/d,三期工程共产生粉尘量为2559.4t/a。⑷总扬尘量本项目总扬尘量为3001.31t/a,采取抑尘措施(抑尘效率95%)后,总扬尘量为150.07t/a,即68.34kg/h。本工程的抑尘措施采用洒水车对施工道路进行洒水,在施工作业面上用高压远程喷射器进行喷射,在回填碾压区采用洒水车进行洒水,对临时停工场地或已平整达到设计标高的平面洒固化剂,抑尘效率为95%。3.4.2废水工程施工用水均设置回用设施,多数水自然蒸发消耗,少部分保留到填土区土壤内,没有生产废水排放。施工期间每期工程设置1处施工营地,施工营地人数最多为160人,按30L/人•天生活用水计,则则生活用水量为4.8m3/d,由此生活污水产生量约3.84m3/d。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200mg/L,SS100mg/L。施工营地应建设有防渗旱厕,粪污定期由当地居民清理,其他生活污水203
第三章工程分析经收集沉淀后用以浇灌林地草地或洒水抑尘。3.4.3噪声建设过程中,将投入较多的大、中型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装卸机、运输车辆等。各噪声源声功率级介于90~96dB(A),工程主要设备噪声源强类比值见表3-4。表3-4工程设备噪声源源强单位:dB(A)系统序号噪声设备噪声值[dB(A)]土石方机械1挖掘机963装载机964推土机945自卸汽车906铲运机957碾压机903.4.4固体废物产生量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本项目施工营地每人每天产生0.8kg垃圾计,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128t/d,集中收集定期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场统一处置。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4.1自然环境4.1.1地理位置皋兰县地处兰州、白银和兰州新区三角辐射中心地带,县境与省城兰州、铜城白银和兰州新区零距离接壤,县城距兰州35km、白银29km、兰州新区23km,是环兰州城市群建设的重要区域。交通通讯便捷,具有“一河六线”(黄河、兰白高速、国道109线、中川高速、水秦快速通道、包兰铁路、兰渝铁路)的交通关联优势。忠和镇位于皋兰县南部,距皋兰县城25公里,南接兰州市区,镇政府距兰州市市区中心15公里,是兰州市的"北大门"。西连皋兰县九合镇,北邻水阜乡,东与什川镇接壤,是兰州市北山绿化重点区域大砂沟流域所在地。项目建设区位于位于皋兰县忠和镇境内,东北侧与东绕城高速公路相临,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诸多便利,其地理位置见图2-1。4.1.2地形地貌皋兰县辖区属陇西黄土高原,山川相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拨2445m,最低1411m。项目区位黄土丘陵区,区内大面积被黄土覆盖,黄土梁峁是规划土地整平场地区内的主要地貌类型。项目区内沟谷纵横、梁峁起伏、川梁相间,总体上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场地区相对高差在90—200m之间。根据现状地貌形态特征及成因,将项目区地貌可划分为侵蚀堆积黄土梁峁和侵蚀堆积沟谷两种地貌类型。黄土梁峁是规划土地整平区域内主要的地貌类型,占土地整平区面积的90%以上。区内相对高差在90—200m,坡度一般为30—40°,局部地段达60°以上,区内均被大厚度的黄土覆盖。其基底由白垩系砂岩、泥岩及加里东早期花岗岩构成,上覆第四系上更新统卵石、马兰黄土和粉土,山顶呈馒头状,山体斜坡呈凸形,其特点为上缓下陡,坡体的完整性较好,植被覆盖率不足10%。沟谷发育多成“V”字型深度为20—30m。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4.1.3工程地质项目区按土体的岩性、结构、工程特性及工程地质指标,将区内土体分为以下四类,即马兰黄土、离石黄土(Q32eol、Q2eol);粉土(Q4al+pl);粉土(Q2al+pl);卵石(Q2al+pl)。⑴马兰黄土、离石黄土(Q32eol、Q2eol)分布于区内黄土梁峁区。马兰黄土岩性为浅黄色粉土,稍湿,稍密。土质均匀,无明显层理,结构疏松,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粒度成分以粉粒为主,占55%左右,易溶盐含量较高,具粒状架空接触式结构。下部离石黄土含多层古土壤,岩性为粉土,土质均匀,结构较致密,裂隙较发育,厚30~80m。⑵粉土(Q4al+pl)分布于区内沟谷谷底。岩性以粉土为主,干燥—稍湿,稍密。孔隙较为发育。湿陷等级为Ⅱ(中等)~Ⅲ(严重)级自重湿陷性土,湿陷深度5~8m。⑶粉土(Q2al+pl)下伏于离石黄土,属冲洪积成因。层理明显,土质均匀。稍密,稍湿。⑷卵石(Q2al+pl)伏于沟谷谷底冲洪积粉土之下,在沟谷坡脚较陡地带有出露,属冲洪积成因。粒径一般为50~100mm,最大达200mm,分选和磨圆较好,充填物为泥砂,局部夹砂透镜体,成分主要为砂岩、砂砾岩和少量变质岩等。区内岩体主要为软弱—半坚硬巨厚层砂岩(N2)岩组,为区内基底,零星出露于评估区内沟谷坡脚段,岩性为砂岩,砖红色,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暗色矿物,泥钙质胶结,砂质结构,巨厚层状构造。质地较为软弱,遇水极易软化。4.1.4水文地质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含水岩组性质,区内地下水类型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区域水文地质见图4-1。⑴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进一步分为黄土孔隙裂隙潜水、河(沟)谷潜水二类。①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图4-1区域水文地质图分布于黄土梁峁区,地下水赋存于黄土中孔隙裂隙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潜流的方式排泄,水量贫乏,水质较差。区内大多地段为透水不含水的黄土,只在雨季时有少量短时间的地下水富集与赋存。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②沟谷潜水分布于野马沟沟谷区,含水层为第四系冲洪积形粉土,因野马沟谷切割作用强烈,沟谷底部基岩裸露,地下水富水性差。在河谷台地,地下水埋藏大于10m,水质差,矿化度一般大于5g/L,水化学类型为Cl--SO42-型。该类水主要接受降水及灌溉水的入渗补给,由北向南径流,地下水排泄于野马沟沟谷。⑵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广泛分布于评估区新近系泥岩、砂质泥岩的风化裂隙中,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渗透性弱,水量贫乏,枯季地下径流模数小于0.1L/s.km2,地下水水质差,矿化度多大于5.0g/L,水化学类型以Cl--SO42-型和Cl-型为主。地下水富水性弱,无实际供水意义,对混凝土结构具有中等侵蚀性。4.1.5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l8306-2001),本工程地震动峰值加速为0.2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地震设防等级为Ⅷ度。4.1.6气候皋兰县地处甘肃中部,远离海洋,大陆性气候显著,其特征是降水量少,气候干燥,风沙多,日照充足。冬季寒冷时间长,夏季炎热期短,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干旱少雨、冰雹是当地的主要自然灾害。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中,占年总降水量的61%以上。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明显具有周期性规律,最大年降水量为546.7mm(1978年),最少年降水量为174.6mm(1964年);降水主要集中于5—9月份,占全年的80—85%。在6—9月间,各地多出现大雨、暴雨及连阴雨,直接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年平均气温:7.2℃极端最高温度:37.10℃极端最低温度:-25.4℃年平均年降水量:260mm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年平均蒸发量:1800mm日最大降雨量:96.8mm常年主导风向:西北风夏秋主导风向: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年平均风速:1.76m/s年平均日照:2770h年平均日照率:62%年太阳总辐射:129.7千卡/cm2最大冻土深度:108cm最大积雪厚度:7cm无霜期:144d4.1.7水文项目区属黄河流域,境内除黄河干流外均为季节性河流,大部分沟谷无常年流水,只有在暴雨时才有洪水通过,项目区内分布5条较大的冲沟,为谢家沟、盐锅沟、曹家弯支渠道、楼梯沟、石揩沟,走向均呈近南北向,自北向南汇入大青沟。区域水资源缺乏,为旱作农业区,生活用水以黄河水和地下水为主要水源。4.1.8土壤、植被项目区土壤类型有灰钙土、黄绵土、红黏土等,主要以灰钙土和黄绵土为主,广泛分布于山梁地段,深度约为30~80m,结构疏松,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颗粒成份以粉土为主,具湿陷性,有机质含量较低;红黏土为不连续分布于黄土之下,分布范围较小,为高塑性粘土,不具湿陷性。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淡灰钙土主要分布在自然植被生长区域,土壤中有机质积累很弱,腐殖质层很薄,有机质平均含量约为0.88%,且从上层向下层有所减弱,土壤各层过度不明显,无明显石灰积淀层,碳酸钙在土壤表层为12.12%,在距离地表12~34cm处,碳酸钙为13.48%,在150cm的11.93%;土壤ph值为8.10~8.40,土体为块状结构,质地较轻,物理性沙粒占67%,全氮约为0.058%,全磷约为0.060%,全钾约为1.64~1.90%。黄绵土属轻壤—中壤质,成灰棕色,小块状结构,轻疏松,植物较少,孔隙不发育,其成土母质为马兰黄土。土壤呈弱碱性,PH值为8.16,有机质含量为1.09%,全氮、磷、钾含量分别为0.079%、0.080%.1.86%,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偏低,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养分需求,据当地农业监测部门对该地区土壤养分监测的动态变化分析,该地区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钙呈下降趋势,全氮、速效氮呈上升趋势。灌溉土呈弱碱性,PH值为8.15,有机质含量0.99%,全氮、磷、钾含量分别为0.074%、0.079%、1.88%,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分别为61.7ppm、13.1ppm、207.8ppm,土壤肥力不高。项目区基本上位于黄河Ⅳ—Ⅶ级阶地,主要为风成黄土,黄土厚度约70—200m。Ⅳ级阶地,为基座阶地,基座为第三系红层。该级阶地在整个东盆地出露较广,阶地砾石层厚约4—6m,之上是厚6—10m具有明显水平层理的河漫滩相沉积物,再上是厚约70—100m的风成黄土。Ⅴ级阶地,为基座阶地,基座为第三系红层。阶地砾石层厚3—4m,河漫滩相粉砂厚约8m,之上是厚约98m的风成黄土。Ⅵ级阶地,为基座阶地,基座为第三系红层。砾石层厚3—4m,之上是厚约18m的具有明显水平层理的河漫滩粉砂,其顶部覆盖100—110m的风成黄土。Ⅶ级阶地,为基座阶地,基座为第三系红层。在墩洼山一带砾石层厚约6m,河漫滩相粉砂厚约12m,其上风成黄土最厚200m。河漫滩粉砂之上风成黄土仅厚100m左右。由于气候干旱,自然环境严酷,其上植被类型属半干旱草原植被,自然植被以旱生、中旱生植被为主,有短花针茅、篙草、骆驼蓬、红砂、冰草、芨芨草等,植株矮小稀疏,植被覆盖度约10%。区域内主要的人工树种有梨、苹果、杏树、松树、杨树、国槐等,园林美化树种选用雪松、云杉、龙爪槐、国槐、红叶李、侧柏、冬青等,大部分为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基地所有,还有部分季节性农业植被,主要有小麦、玉米、洋芋等,经济作物有蔬菜、瓜果等。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4.1.9生态敏感区调查项目区周围生态环境敏感点主要为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带中的北山绿化带。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项目南起七里河区七道梁,北至兰州市中川机场。南山东起榆中县定远镇,西至西固区河口乡八盘峡;北山东起城关区青白石乡张儿沟,西至西固区达川乡达家沟。跨兰州市辖区内的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总用地约3.87万公顷(约58万亩)。从区域上将南北两山分成八大绿化区,分别是航空港森林生态区、尹家庄--咸水沟森林生态区、新城--东川南山森林生态区、西固--七里河南山森林生态区、城关南山生态景观区、小青山森林生态区、青白石--徐家山森林景观区、九州--仁寿山生态景观区;从景区建设上分成九大景观区,结合这些园区的区位和服务半径,自东向西分别为:小青山生态绿化区、兰山森林景区、狗牙山生态绿化区、彭家坪生态绿化区、元峁山森林景区、仁寿山丹霞景区、九州森林生态景观区、白塔山绿化景区、徐家山森林景区。本项目位于航空港森林生态区。4.2社会环境4.2.1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全县辖7乡1镇,71个行政村,42个居委会。总人口16.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0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3%。主要民族有汉族、回族、壮族、苗族、藏族、满族等,其中汉族人占99%,其他民族人口占0.09%。其中项目所在地忠和镇现辖区东西宽18公里,南北长23公里,土地总面积251平方公里,全镇辖忠和、崖川、丰登、平岘、盐池、六合、水源8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3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536户,总人口17056人。耕地总面积37784亩,人均2.2亩,水地14088亩,人均0.8亩。其中镇区人口5400多人(包括崖川和忠和两村人口),民族以汉族为主。4.2.2社会经济概况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91亿元,同比增长17.36%。地区性财政收入完成4.45亿元,同比增长17.6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8亿元,同比增长24.60%。财政总支出达到14.4亿元,人均支出10063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0亿元,同比增长17.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30亿元,同比增长49.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650元,同比增长17.0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83元,同比增长19.40%。本项目占地的忠和镇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全镇总耕地面积38674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蚕豆、糜子、谷子、胡麻等。盛产瓜类,是白兰瓜和籽瓜的主要产地。特产黑瓜籽,板大皮薄、肉厚、醇香、俗称"兰州大板",远销东南亚、香港、澳门等地。发展壮大了以花卉种植、特色瓜菜栽培为主的高效农业,建成了500亩的农业示范田和花卉基地,加快了农民增产增收的步伐。4.2.3文教卫生项目区域内建有镇级文化站1个,有医疗机构9个,其中标准化卫生所9所。全镇共有中小学12所,职业技术学校一所,建有镇级文化站一所。教育教学条件有了较大幅度改善,完成忠和中学、崖川小学、薛家湾小学等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建成六合、水源等4所寄宿制小学。基本完成盐池小学危房改造和梁家湾小学、中铺子小学撤并。完成镇卫生院和水源、平岘等4所卫生所建设。文体事业健康发展,实现了“一村一品”、农民健身工程、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四个全覆盖。4.2.4文物保护建设项目附近未发现文物保护单位。4.3环境质量现状为了解项目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水平,本次委托兰州市环境监测站于2014年3月13日—19日对该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及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4.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⑴监测布点及项目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根据本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级别及工程特点,结合地形复杂程度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设6个监测点,分别为邵家堂、邵家堂车站、忠和村、下沟、付家窑和忠和镇,具体监测点位见图4-2,各监测点监测项目见表4-1。表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表监测点监测地址监测项目1#邵家堂SO2、NO2、PM10、PM2.5、TSP2#邵家堂车站SO2、NO2、PM10、PM2.5、TSP3#忠和村SO2、NO2、PM10、PM2.5、TSP4#付家窑SO2、NO2、PM10、PM2.5、TSP5#下沟SO2、NO2、PM10、PM2.5、TSP6#忠合镇SO2、NO2、PM10、PM2.5、TSP⑵采样分析方法空气采样方法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有关规定进行,具体见表4-2。表4-2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监测项目分析方法采样仪器分析仪器SO2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崂应2020型智能空气采样器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NO2Saltzman法;GB/T15435崂应2020型智能空气采样器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SP重量法;GB/T15432-1995智能中流量空气总悬浮微粒采样器(TH-150C型)万分之一分析天平PM10重量法;GB6921-86智能中流量空气总悬浮微粒采样器(TH-150C型)万分之一分析天平PM2.5重量法;GB6921-86智能中流量空气总悬浮微粒采样器(TH-150C型)万分之一分析天平⑶监测时间和频次日均值:SO2、NO2、TSP、PM10、PM2.5每天采样至少20小时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连续监测7天。1小时平均:SO2、NO2采样时间7:00,11:00,15:00,19:00,每小时至少45分钟采样时间,连续监测7天。⑷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⑸监测结果分析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见表4-3、表4-4。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点项目1#邵家堂2#邵家堂车站3#忠和村4#付家窑5#下沟6#忠和镇评价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TSP日均浓度范围0.120~0.1400.110~0.1500.074~0.1420.074~0.1420.123~0.1400.127~0.1450.30平均值0.1310.1310.1240.1240.1330.134超标率%00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00PM10日均浓度范围0.083~0.110.087~0.1040.089~0.1100.088~0.1100.084~0.1060.089~0.1100.15平均值0.0930.0970.0980.0970.0940.099超标率00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00PM2.5日均浓度范围0.049~0.0630.049~0.0610.049~0.0610.051~0.0620.051~0.0600.050~0.0600.075平均值0.0560.0540.0540.0570.0560.055超标率00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00SO2日均浓度范围0.012~0.0310.017~0.0270.018~0.030.018~0.0340.009~0.0260.009~0.0270.15平均值0.0200.0210.0240.0240.0180.02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超标率00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00NO2日均浓度范围0.009~0.0350.009~0.0440.009~0.0320.009~0.0280.011~0.0370.009~0.0810.08平均值0.0200.0300.0180.0200.0230.050超标率00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00表4-3监测因子日均值浓度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mg/m3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表4-4环境空气质量小时均值浓度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mg/m3监测点项目1#邵家堂2#邵家堂车站3#忠和村4#付家窑5#下沟6#忠和镇评价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二级标准SO27:00小时均值浓度范围0.015~0.0320.017~0.0430.012~0.0300.024~0.0380.028~0.0510.019~0.0370.50平均值0.0250.0310.0220.0330.0360.029超标率%00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0011:00小时均值浓度范围0.018~0.0390.027~0.0560.011~0.0410.018~0.0310.029~0.0340.011~0.033平均值0.0280.0320.0290.0260.0310.026超标率00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0015:00小时均值浓度范围0.023~0.0490.028~0.0360.028~0.0410.024~0.0380.012~0.0350.027~0.036平均值0.0340.0300.0330.0310.0280.031超标率00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0019:00小时均值浓度范围0.026~0.0470.018~0.0370.017~0.0300.020~0.0610.012~0.0310.028~0.048平均值0.0340.0260.0260.0310.0240.035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超标率00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00监测点项目1#邵家堂2#邵家堂车站3#忠和村4#付家窑5#下沟6#忠和镇评价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NO27:00小时均值浓度范围0.021~0.0550.025~0.0900.020~0.0640.021~0.0500.021~0.0680.025~0.1180.20平均值0.0310.0490.0360.0310.0370.059超标率%00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0011:00小时均值浓度范围0.021~0.0790.028~0.0940.025~0.0780.021~0.0340.020~0.0480.027~0.142平均值0.0450.0570.0440.0270.0340.077超标率00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0015:00小时均值浓度范围0.021~0.0470.028~0.0630.021~0.0890.021~0.0810.021~0.080.028~0.063平均值0.0320.0420.0540.0420.0380.040超标率00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0019:00小时均值浓度范围0.021~0.0520.024~0.0830.024~0.0630.020~0.0460.020~0.0580.026~0.135平均值0.0340.0550.0450.0280.0390.071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超标率00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00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由表4-3、4-4可知:①SO2监测期间各监测点SO2日均值浓度、小时浓度值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其中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09~0.031mg/m3,未出现超标;小时均值浓度范围为0.011~0.056mg/m3,未出现超标,说明项目区SO2污染较轻,尚有一定的环境容量。②NO2监测期间各监测点NO2日均值浓度、小时均值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其中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09~0.081mg/m3,未出现超标;小时均值浓度范围为0.020~0.142mg/m3,未出现超标,说明项目区NO2污染较轻,尚有一定的环境容量。③TSP监测期间各监测点TSP日均值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其中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74~0.150mg/m3,未出现超标,说明项目区TSP尚有一定的环境容量。④PM10监测期间各监测点PM10日均值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其中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83~0.110mg/m3,未出现超标,说明项目区PM10尚有一定的环境容量。⑤PM2.5监测期间各监测点PM10日均值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其中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49~0.063mg/m3,未出现超标,说明项目区PM2.5尚有一定的环境容量。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①评价方法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Pi=Si/C0i式中:Pi——单项污染指数Si——某污染物日均浓度值,mg/m3C0i——某污染物日均浓度标准值,mg/m②监测结果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评价结果见表4-5。表4-5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一览表项目监测点SO2NO2TSPPM10PM2.51#邵家堂日均值0.130.170.440.620.75小时均值0.0610.071///2#邵家堂车站日均值0.140.250.440.650.72小时均值0.0600.102///3#忠和村日均值0.160.150.410.650.72小时均值0.0550.090///4#付家窑日均值0.160.170.410.650.76小时均值0.0610.064///5#下沟日均值0.120.190.440.630.75小时均值0.0600.074///6#忠和镇日均值0.130.420.450.660.73小时均值0.0610.123///由表4-5可知,各监测点SO2小时浓度评价指数在0.055~0.061之间,日均值浓度评价指数在0.12~0.16之间,NO2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小时浓度评价指数在0.064~0.123之间,日均值浓度评价指数在0.15~0.42之间;TSP日均值浓度评价指数在0.41~0.45之间;PM10日均值浓度评价指数在0.62~0.66之间;PM2.5日均值浓度评价指数在0.72~0.76之间。各污染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说明当地环境空气受SO2、NO2、TSP、PM10、PM2.5影响较小。各因子对环境污染程度排序为PM2.5>PM10>TSP>NO2>SO2。4.3.2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⑴监测点位本项目共布设5个声环境监测点位(见表4-6),分别位于场地边界1m处,具体监测点位见图4-2。⑵监测因子、监测时间及频次要求监测等效声级LAep,连续两天监测,每天昼间、夜间各监测一次,昼间监测时间:10:00-12:00,夜间监测时间:21:00-23:00。表4-6环境噪声监测情况单位dB(A)采样点方位地点监测频次监测持续时间场界1#北场地边界1m处测2日,每日昼夜各1次10分钟/点.次2#西北3#西4#南5#东⑶执行标准本项目位于声环境功能2类区,因此应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⑷监测结果及分析本项目声环境质量质量监测结果见表4-7。表4-7声环境监测点表单位dB(A)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点昼间夜间3月17日3月18日标准限值3月17日3月18日标准限值1#北42.043.56035.137.5502#西北43.244.034.436.33#西43.542.435.535.74#南44.842.733.236.05#东45.545.035.136.6由表4-7可知,各监测点昼间噪声等效声级在42.0~45.5dB(A)范围内,夜间噪声等效声级在35.1~36.6dB(A)范围内,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昼间、夜间标准要求。4.3.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⑴监测布点在区域设1个地下水监测井,利用邵家堂村庄内水井取样,进行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调查。具体监测点位见表4-8,图4-2。表4-8地下水监测点一览表监测点监测地址监测项目备注1#邵家堂村pH、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挥发性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氟化物、碘化物、氰化物、汞、铅、砷、镉、六价铬、总磷、铜、锌、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⑵监测因子污染监测因子为pH、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挥发性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氟化物、碘化物、氰化物、汞、铅、砷、镉、六价铬、总磷、铜、锌、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共23项。⑶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频率为连续2天,每天一次。⑷监测结果及分析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本次利用兰州市环境监测站于2014年3月16日和3月17日两天对邵家堂村地下水的常规监测数据说明项目区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表4-9。表4-9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mg/L监测时间监测因子3月16日3月17日GB/T14848-93Ⅲ类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PH(无量纲)7.977.946.5~8.56.5~8.5总硬度(mg/L)798823≤450450硫酸盐(mg/L)383386≤250250氯化物(mg/L)10011170≤250250挥发酚(mg/L)0.0003ND0.0003ND≤0.0020.002阴离子洗涤剂(mg/L)0.0920.125≤0.30.3高锰酸盐指数(mg/L)2.02.1≤3.0/硝酸盐氮(mg/L)9.689.46≤2020亚硝酸盐氮(mg/L)0.0440.051≤0.02/氨氮(mg/L)0.0700.073≤0.2/氟化物(mg/L)1.301.29≤1.01.0碘化物(mg/L)0.0001ND0.0001ND≤0.2/氰化物(mg/L)0.004ND0.004ND≤0.050.05汞(mg/L)0.00001ND0.00001ND≤0.0010.001铅(mg/L)0.0010ND0.0010ND≤0.050.01砷(mg/L)0.0005ND0.0005ND≤0.050.01镉(mg/L)0.00010ND0.00010ND≤0.010.005六价铬(mg/L)0.0400.040≤0.050.05总磷(mg/L)0.0420.042≤0.2/铜(mg/L)0.00140.0014≤1.01.0锌(mg/L)0.1660.159≤1.01.0细菌总数(个/mL)7250≤100100粪大肠菌(个/L)<3<3≤3.0不得检出203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由表4-9可知,本项目区除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外其余各监测项目的浓度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项目区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项目所在地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所引起的,与岩石、土壤成分及矿物分布有关系。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1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5.1.1生态功能区划根据《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区域生态功能为黄河两岸黄土低山丘陵农牧业与风沙控制生态功能区。5.1.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5.1.2.1天然植被规划区天然植被草场类型属荒漠化草原场类中的河谷阶地、低山坡地沙质、沙壤质半灌木、杂类草草场组。该组草场的主要特征是:坡度较陡,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以淡灰钙土、黄绵土为主,因此土壤含水量比较低以及土质呈现碱性倾向,能够生长的植被就以旱生草本和小灌木等抗旱耐碱植物为主。又由于水量不充足和植物生长土壤的营养条件有限,该地区的植物生长稀疏,成份比较简单,草本植物主要有阿盖蒿、短花针茅、红砂、芨芨草、懒草、滨草、黄蒿、骆驼蓬、碱蓬、茵陈蒿等;天然林(灌)木也主要是一些抗旱的树种,数量极其稀少,有红砂、锦鸡儿、白剌、野枸杞、枣树等。规划区内西侧有1.61km2位于兰州市南北两山生态景区建设规划中的航空港森林生态区,主要以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为依托。虽然1.61km2被划为生态保护区,由于区域内水资源不足,土壤条件较为贫瘠,至今并没有进行人工绿化,植被现状为天然灌木林,且覆盖率较低。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就该项目占用灌木林地做了批复,原则上同意占用,具体见附件。5.1.2.2人工植被规划区人工植被按种植目的和作用可分为两类:一是农田植被;二是环境绿化植被。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农田植被主要包括瓜类、果树类、及蔬菜作物。瓜类包括白兰瓜、西瓜、籽瓜和杂瓜等。目前在规划区宽沟内分布的水、旱砂田主要种植作物就是瓜类,其次是果类及蔬菜。果树类包括苹果树、梨树;蔬菜包括茄、辣、番茄、番瓜、黄瓜、菜花、萝卜、白菜、豆角类等。5.1.2.3动物现状规划区由于临近城镇集中区,随着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加,经济社会活动频繁,对野生动物影响很大,资源种类数量匮乏。现场调查表明,评价区主要野生动物有野鸡、野兔、野鸽子、乌鸦、少量狐狸、麻雀、黄鼠、蛇、壁虎、蜥蜴、蝎子等。人工饲养动物主要有羊、猪、牛、鸡禽等。5.1.3评价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通过了解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把握项目区生态特点和生态保护关键因素,同时为生态影响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本次评价采用遥感解译和现场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生态现状评价。遥感解译采用GIS、R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聘请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信息专业教授,以2013年10月11日的SPOT5全色和多光谱融合影像及2011年8月11日SPOT4全色和多光谱融合影像为基本数据源,以GIS为制图方式为手段,并在野外实地考察和参考1:50000地形图以及相关文字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解译完成。其中,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植被分类采用全国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盖度分类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目视解译进行分类,土壤侵蚀采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国家标准(SL190-2007)。5.1.3.1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按照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利用Erdas9.3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解译,运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相结合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在ArcGIS软件中进行投影转换、重采样、图斑合并,属性归纳等处理,得到土地利用现状图,利用ArcGIS分别计算土地利用各类型面积和面积百分比。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见表5-1,图2-2及图5-1。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表5-1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表序号大类名称面积(km2)所占比例1耕地水浇地1.7256.23%2旱地1.4215.13%3园地果园0.8082.92%4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0.2180.79%5交通运输用地铁路用地0.0550.20%6公路用地0.1030.37%7农村道路0.1110.40%8林地有林地2.1657.82%9未利用地林地灌木林地2.4728.92%76.14%10草地天然牧草地4.64116.76%11其他草地6.49523.45%12其他土地裸地7.48127.01%13合计27.696100%评价范围总占地面积27.696km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0.487km2,耕地面积3.633km2,园地面积0.808km2,有林地面积2.165km2,未利用地21.089km2(包括灌木林地、天然牧草地、其他草地及裸地)。说明项目区内人为活动干扰相对较少,区内草灌地是主要类型。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图5-1评价区土地类型饼图5.1.3.2土壤侵蚀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内土壤侵蚀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和水利部《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技术规程》,土壤侵蚀类型采用两级划分方法。一级类型为水力侵蚀(代码:1)(本区无冻融侵蚀,重力及风力侵蚀很少,可以忽略不计);水力侵蚀二级类型进一步划分为:微度(11),轻度(12),中度(13),强度(14),极强度(15),剧烈(16)。调查时,根据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侵蚀强度之间的关系,结合实地考察,确定出不同侵蚀类型和强度的影响特征。评价范围内土地侵蚀现状见图5-2,各类侵蚀强度面积见表5-2。表5-2土壤侵蚀面积大类名称代码面积(km2)所占比例水力侵蚀微度116.61023.87%轻度1210.99039.68%中度138.63531.18%强度141.4615.27%合计27.696100%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范围内以轻度土壤侵蚀为主,主要原因是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区内沟谷发育。5.1.3.3植被类型植被调查采用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中国植被类型图谱》中的分类系统进行。首先根据《中国植被区划》,获得规划区经过地区植被分布的总体情况,再结合各行政区划单元或地理单元的考察资料、调查报告以及野外考察的经验,在遥感影像上确定各种植被类型的图斑界线。根据植被分布的总体规律,参考区域相关植被文字资料,根据影像上的纹理和颜色以及经验进行判读,得到植被类型解译成果图。评价范围内植被类型见表5-3,图5-3。表5-3评价范围内各类植被占地面积大类名称代码面积(km2)所占比例有林地侧柏210.6682.41%灌木林地多枝柽柳灌丛1972.1657.82%红砂灌丛2930.9873.56%灌木亚菊灌丛3240.8172.95%草地冰草草地3702.5099.06%刺沙蓬草地3812.0387.36%沙生针茅草地3842.3558.50%狗尾巴草草地4432.2508.12%多裂骆驼蓬草地4781.9847.16%栽培植被冬小麦、玉米、瓜类5693.14711.36%苹果、梨5790.8082.92%无植被地段无植被地段07.96928.77%合计27.696100评价范围内主要植被类型是灌丛、草地,与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调查结果相似,区内植被以天然灌草为主。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1.3.4植物调查⑴样方调查为明确评价范围内地表植被情况,聘请兰州大学生物系教授在项目区进行了植被样方的调查。样方面积遵循《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参照环境评价的基本要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草本样方面积1×1m2,灌丛样方面积5×5m2,林地样方面积10×10m2。并在植物样方调查的同时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采集的标本利用《中国植物志》、《甘肃植物志》(第2卷)等植物分类工具书进行分类鉴定,确定科、属、种名,确定该区域的植物名录,列出植物名录。调查内容包括环境条件和物种群落特征,环境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水文条件;物种群落特征包括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高度、多度、盖度),并通过数量特征计算群落的地上生物量。灌丛生物量根据以前调查数据得到的经验公式,利用植株冠幅特征如冠幅长与宽、株高、基径、总枝条数等作为变量建立的经验公式进行估算,草本生物量根据以往数据结合现场调查进行计算。并同时记录珍稀保护植物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根据现场踏勘,在评价范围内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共设置12处样方调查点,具体见图5-4。样方调查结果见表5-4~5-15。表5-4样方调查登记表(1)样方号1位置忠和镇时间2014.01.13样方面积1×1m纬度36′′12′31.52N经度103′′50′40.38E海拔高度(m)1700坡向坡度土壤类型黄绵土水文条件干旱群落名称弃耕地地形地貌黄土沟壑区群落结构特征为温带荒漠草原植物类型,草本层主要由禾本科的虎尾草、狗尾草,冰草及藜科刺沙蓬等植物组成。主要植物虎尾草,狗尾草与刺沙蓬群落盖度80%平均高度0.26m冠幅优势植物虎尾草样方外沙生针茅珍稀植物无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植物物种名多度高度(cm)盖度(%)虎尾草1962060狗尾草201610灰绿藜1411冰草5462刺沙蓬52310植物生物量:草本层的总盖度为80%,地上总生物量干重为0.15kg/m2。表5-5样方调查登记表(2)样方号2位置忠和镇时间2014.01.13样方面积2×2m纬度36′′12′32.11N经度103′′50′39.99E海拔高度(m)1695坡向阳坡坡度55土壤类型黄绵土水文条件干旱群落名称灌木亚菊草原地形地貌黄土沟壑区群落结构特征温带荒漠草原植被类型。灌木层主要由柽柳科红砂组成,草本层主要由灌木亚菊与多裂骆驼蓬等组成。主要植物红砂,灌木亚菊及多裂骆驼蓬群落盖度30%平均高度0.25m冠幅0.25m优势植物红砂,灌木亚菊样方外植物碱蓬珍稀植物无物种名多度高度(cm)盖度(%)红砂52610灌木亚菊222125多裂骆驼蓬9155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植物生物量:灌木层的盖度为10%,生物量为0.30kg/m2。草本层总盖度为30,生物量为0.15kg/m2。总生物生物量干重为0.45kg/m2。表5-6样方调查登记表(3)样方号3位置忠和镇时间2014.01.13样方面积1×1m纬度36′′12′04.89N经度103′′50′50.25E海拔高度(m)1669坡向阴坡坡度55土壤类型黄绵土水文条件干旱群落名称狗尾草草原地形地貌黄土沟壑区群落结构特征温带荒漠草原植被类型。主要由禾本科狗尾草,沙生针茅及藜科刺沙蓬组成。主要植物狗尾草,沙生针茅及刺沙蓬群落盖度35%平均高度0.32m冠幅优势植物狗尾草样方外植物黄花补血草珍稀植物无物种名多度高度(cm)盖度(%)狗尾草204115沙生针茅1283刺沙蓬142620植物生物量:草本层的总盖度为35%,地上总生物量干重为0.10kg/m2。表5-7样方调查登记表(4)样方号4位置忠和镇时间2014.01.13样方面积2×2m纬度36′′12′05.10N经度103′′50′49.56E海拔高度(m)1688坡向阳坡坡度55土壤类型黄绵土水文条件干旱群落名称红砂灌丛地形地貌黄土沟壑区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群落结构特征温带荒漠植被类型。灌木层由红砂组成,草本层主要由藜科刺沙蓬,菊科灌木亚菊,禾本科狗尾草,早熟禾等组成。主要植物红砂,狗尾草,刺沙蓬及灌木亚菊群落盖度60%平均高度0.26m冠幅0.39m优势植物狗尾草样方外植物黄花补血草珍稀植物无物种名多度高度(cm)盖度(%)狗尾草602410红砂93140刺沙蓬40182早熟禾10133灌木亚菊302620植物生物量:灌木层的盖度为40%,生物量为0.30kg/m2。草本层总盖度为30%,生物量为0.18kg/m2。总生物生物量干重为0.48kg/m2。表5-8样方调查登记表(5)样方号5位置忠和镇时间2014.01.13样方面积5×5m纬度36′′11′44.43N经度103′′50′53.94E海拔高度(m)1684坡向坡度土壤类型黄绵土水文条件干旱群落名称苹果-梨经济林地形地貌黄土沟壑区群落结构特征为人工种植苹果树,组成,其株高为3-5m不等,其最大的胸半径为0.15m。主要植物苹果,梨群落盖度75%平均高度3m冠幅3.5m优势植物苹果样方外植物珍稀植物无物种名多度高度(cm)盖度(%)苹果143.560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梨12.515植物生物量:果树的盖度为75%,木材蓄积量约为16.1m3/hm2。表5-9样方调查登记表(6)样方号6位置忠和镇时间2014.01.13样方面积5×5m纬度36′′11′27.20N经度103′′50′57.56E海拔高度(m)1671坡向坡度土壤类型黄绵土水文条件干旱群落名称侧柏人工林地形地貌黄土沟壑区群落结构特征乔木层主要由侧柏及榆树组成,侧柏的胸直径为3.5cm,灌木层主要由枸杞组成,草本层主要由菊科蒿、大蓟,禾本科狗尾草,冰草等组成。主要植物侧柏,狗尾草,冰草群落盖度90%平均高度2.5m冠幅0.6m优势植物侧柏样方外植物珍稀植物无物种名多度高度(cm)盖度(%)侧柏242.5m80枸杞61.2m5蒿354210冰草2365180大蓟2631榆12.3m4狗尾草153245植物生物量:侧柏,盖度为80%,木材蓄积生物量为7.1m3/hm2。灌木丛总盖度:45%,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为5.0kg/m2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草本层总盖度为80%,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0.34kg/m2。表5-10样方调查登记表(7)样方号7位置忠和镇时间2014.01.13样方面积2×2m纬度36′′11′02.56N经度103′′51′50.21E海拔高度(m)1661坡向阳坡坡度65土壤类型黄绵土水文条件干旱群落名称红砂灌丛地形地貌黄土沟壑区群落结构特征温带荒漠植被类型。灌木层主要由红砂组成,草本层主要由灌木亚菊,刺沙蓬及多裂骆驼蓬等组成。主要植物红砂,刺沙蓬及灌木亚菊群落盖度35%平均高度0.28m冠幅0.41m优势植物红砂,灌木亚菊样方外植物狗尾草,早熟禾珍稀植物无物种名多度高度(cm)盖度(%)红砂33320灌木亚菊153010多裂骆驼蓬1251刺沙蓬7165植物生物量:灌木层的盖度为20%,生物量为0.26kg/m2。草本层总盖度为15%,生物量为0.10kg/m2。总生物生物量干重为0.36kg/m2。表5-11样方调查登记表(8)样方号8位置忠和镇时间2014.01.13样方面积1×1m纬度36′′11′00.29N经度103′′51′45.09E海拔高度(m)1663坡向阳坡坡度45土壤类型黄绵土水文条件干旱群落名称沙生针茅草原地形地貌黄土沟壑区群落结构特征主要植物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温带荒漠草原植被类型。草本层主要由沙生针茅,灌木亚菊,刺沙蓬及多裂骆驼蓬等组成。沙生针茅,多裂骆驼蓬,灌木亚菊等群落盖度40%平均高度0.26m冠幅优势植物沙生针茅,灌木亚菊样方外植物红砂珍稀植物无物种名多度高度(cm)盖度(%)多裂骆驼蓬4135灌木亚菊161525黄花补血草1283沙生针茅8124刺沙蓬2223狗尾草1121植物生物量:草本层的总盖度为40%,地上总生物量干重为0.12kg/m2。表5-12样方调查登记表(9)样方号9位置忠和镇时间2014.01.13样方面积5×5m纬度36′′12′07.80N经度103′′51′56.92E海拔高度(m)1673坡向坡度土壤类型黄绵土水文条件干旱群落名称柽柳林地形地貌黄土沟壑区群落结构特征温带荒漠植被类型。乔木层主要由柽柳组成,草本层主要虎尾草,狗尾草,冰草,黄花补血草等组成。主要植物柽柳,冰草,虎尾草,狗尾草群落盖度80%平均高度3m冠幅1.2m-1.6m优势植物柽柳样方外植物珍稀植物无物种名多度高(cm)盖(%)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柽柳103m45多裂骆驼蓬502510灰绿藜4762冰草1526530虎尾草213605狗娃花13612黄花补血草2621猪毛蒿103810狗尾草753010刺沙蓬17365多根葱3481植物生物量:多枝柽柳,盖度为45%,木材蓄积量为16.53m3/hm2。草本层总盖度为80%,高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0.24kg/m2。表5-13样方调查登记表(10)样方号10位置忠和镇时间2014.01.13样方面积5×5m纬度36′′11′00.49N经度103′′51′01.46E海拔高度(m)1675坡向阳坡坡度50土壤类型黄绵土水文条件干旱群落名称红砂灌丛地形地貌黄土沟壑区群落结构特征温带荒漠植被类型。灌丛主要由红砂组成,草本层主要刺沙蓬,灰绿藜及灌木亚菊组成。主要植物红砂,刺沙蓬群落盖度40%平均高度0.25m冠幅0.66m优势植物红砂样方外植物黄花补血草珍稀植物无物种名多度高度(cm)盖度(%)刺沙蓬21162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红砂23135灰绿藜1325灌木亚菊1212植物生物量:灌木层的盖度为35%,生物量为0.30kg/m2。草本层总盖度为8%,生物量为0.08kg/m2。总生物生物量干重为0.38kg/m2。表5-14样方调查登记表(11)样方号11位置忠和镇时间2014.01.13样方面积5×5m纬度36′′11′33.10N经度103′′49′49.09E海拔高度(m)1678坡向阳坡坡度45土壤类型黄绵土水文条件干旱群落名称沙生针茅草原地形地貌黄土沟壑区群落结构特征温带荒漠草原植被类型。主要由沙生针茅,紫菀,猪毛蒿,早熟禾等植物组成。主要植物沙生针茅,早熟禾群落盖度60平均高度0.16m冠幅优势植物沙生针茅样方外植物黄花补血草珍稀植物无物种名多度高度(cm)盖度(%)沙生针茅151345紫菀3143红砂1910猪毛蒿1151多裂骆驼蓬6135早熟禾11155刺沙蓬1121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植物生物量:草本层的总盖度为60%,地上总生物量干重为0.12kg/m2。表5-15样方调查登记表(12)样方号12位置忠和镇时间2014.01.13样方面积5×5m纬度36′′12′31.17N经度103′′49′49.37E海拔高度(m)1681坡向阳坡坡度45土壤类型黄绵土水文条件群落名称红砂灌丛地形地貌黄土沟壑区群落结构特征温带荒漠植被类型。灌丛主要由红砂组成,草本层主要由刺沙蓬,狗尾草与灌木亚菊组成。主要植物红砂,刺沙蓬群落盖度45%平均高度0.16m冠幅0.26m优势植物红砂样方外植物珍稀植物无物种名多度高度(cm)盖度(%)刺沙蓬10175红砂102240狗尾草2122灌木亚菊3221多裂骆驼蓬6135早熟禾11155刺沙蓬1121植物生物量:灌木层的盖度为40%,生物量为0.32kg/m2。草本层总盖度为15%,生物量为0.08kg/m2。总生物生物量干重为0.40kg/m2。⑵调查结果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区主要特征是:坡度较陡,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以淡灰钙土、黄绵土为主,植被以旱生草本和小灌木等抗旱耐碱植物为主。植物生长稀疏,成份比较简单,以灌木和草本为主,无珍稀濒危植物。①天然植被主要植被类型有温带荒漠草原植被型沙生针茅群系(Form.Stipacaucasica)、灌木亚菊群系(Form.Ajaniafruticulosa),温带荒漠植被型红砂群系(Form.Reaumuriasoongarica)及多枝柽柳群系(Form.Tamarixramosissima)。沙生针茅草原(Form.Stipacaucasica),多分布于该区阴坡,常与合头草,红砂,珍珠猪毛菜等旱生灌木与半灌木群落组成。总盖度约为10-40%左右。群落中草本有戈壁针茅(Stipatianschanica),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songorica)。灌木为灌木亚菊。杂草类为叉枝鸦葱(Scorzoneradivaricata),黄花蒿(Artemisiaannua)等。每公顷产草量约为299.9~899.6kg。灌木亚菊群系(Form.Ajaniafruticulosa),出现在阳坡与半阳坡,阴坡为典型草原群落所占有。灌木亚菊是一类分枝较多的旱生小半灌木,高10-30cm,群落总盖度为30-50%,常见伴生种有冷蒿(Artemisiafrigida),铁杆蒿(Lespedezacuneata),冰草,早熟禾,阿尔泰狗娃花,合头草(Sympegmaregelii)及红砂等,每公顷可产鲜草599.7kg。红砂群系(Form.Reaumuriasoongarica),是草原化荒漠的代表类型。它分布于该区黄土丘陵阳坡。盖度为2%-25%不等。每公顷产鲜重为149.9-224.9千克,可高达449.8-1049.5kg。常见伴生种有合头草,沙蒿(Artemisiasalsoloides),灌木亚菊,刺沙蓬,多根葱,沙生针茅,多裂骆驼蓬。多枝柽柳群系(Form.Tamarixramosissima),属沙生盐地灌丛之辈亚型,为次生植被。植株形成直径为5-10m的大灌丛,高约为2m左右。其总盖度可达40-70%。常见伴生种草本有虎尾草、冰草、狗尾草、黄花补血草及猪毛蒿等。②人工植被人工植被主要为人工种植的林地,此外还有当地农民种植的苹果树、梨树、侧柏、农作物(玉米、瓜类)等。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A、人造林评价区的林地为人造林,有林地面积为2.165km2,以侧柏、柽柳为主,无珍稀树种。人造林在影像上的特点较为明显,一排排树木在山坡上整齐有序排列,成阶梯式分布,这是人造林种植的典型特点。因为评价区为干旱半干旱区的山地,植被单调,土壤疏松,极易出现生态环境问题。人造林既能增强评价区生态功能的稳定性,又能有效防止评价区的水土流失。见照片5-1。照片5-1侧柏柽柳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为裸子植物柏科常绿乔木,一般可高达20余米,胸径1米,是中国特产树种。人工栽培范围几乎遍及全国,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评价区内侧柏主要分布在山坡上,且阳坡比阴坡长势好。柽柳(Tamarixchinensis)是最能适应干旱沙漠生活的树种之一,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评价区内柽柳主要分布在山坡和沟谷中。榆树(BlackLocust)为榆科落叶乔木,可高达25米,胸径1米,树干直立,枝多开展。可作西北荒漠、华北及淮北平原、丘陵及东北荒山、砂地及滨海盐硷地的造林或“四旁”绿化树种。臭椿(Ailanthusaltissima)为苦木科落叶乔木,可高达30米,胸径1米以上,喜光,不耐阴。能耐干旱及盐碱,且生长速,对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可作城市、工矿区和农村绿化树种。阳性树种,喜生于向阳山坡或灌丛中。B、果树在评价区的沟谷中,当地农民栽种了成片的果树,面积为0.808km2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主要是苹果树和梨树。苹果主要为红富士,是忠和镇主要水果之一,为当地农民创造很高的经济利益。见照片5-2。照片5-2果树C、农作物评价区内的耕地面积为3.146km2,但因评价区极为干旱缺水,不适于农作物的生长,大部分耕地改种瓜类。③统计分析植被覆盖度见图5-5,植被类型、优势度、盖度及生物量详见表5-16。表5-16植被类型、优势度、盖度及生物量统计表样方号物种名多度高度(cm)盖度(%)生物量干重(kg/m2)总盖度(%)样方1虎尾草19620600.1580狗尾草201610灰绿藜1411冰草5462刺沙蓬52310样方2红砂526100.310灌木亚菊2221250.1530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多裂骆驼蓬9155样方3狗尾草2041150.135沙生针茅1283刺沙蓬142620样方4红砂931400.340狗尾草6024100.1830刺沙蓬40182早熟禾10133灌木亚菊302620样方5苹果143.56016.1m3/hm2(木材蓄积量)75梨12.515样方6侧柏242.5m807.11m3/hm2(木材蓄积量)80枸杞61.2m5545蒿3542100.3480冰草2365180大蓟2631榆12.3m4狗尾草153245样方7红砂333200.2620灌木亚菊1530100.115多裂骆驼蓬1251刺沙蓬7165样方8多裂骆驼蓬41350.1240灌木亚菊161525黄花补血草1283沙生针茅8124刺沙蓬2223狗尾草1121样方9柽柳103m4516.53m3/hm2(木材蓄积量)45多裂骆驼蓬5025100.2480灰绿藜4762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冰草1526530虎尾草213605狗娃花13612黄花补血草2621猪毛蒿103810狗尾草753010刺沙蓬17365多根葱3481样方10红砂231350.335刺沙蓬211620.088灰绿藜1325灌木亚菊1212样方11沙生针茅1513450.1260紫菀3143红砂1910猪毛蒿1151多裂骆驼蓬6135早熟禾11155刺沙蓬1121样方12红砂1022400.3240刺沙蓬101750.0815狗尾草2122灌木亚菊3221多裂骆驼蓬6135早熟禾11155刺沙蓬1121整体而言,该区植被类型单一,阴阳坡植被差异明显,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主要为温带荒漠草原植被型与温带荒漠植被类型。植物多为旱地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低。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1.3.5物种多样性评价区共有野生与栽培种子植物12科,23属23种(含种下单位),其中裸子植物为1科1种,双子叶植物9科16种;单子叶植物2科,6种。物种整体较为单调,生物多样性较差,主要是因为当地气候干旱,能够存活的只有部分耐旱植物。阴坡植被覆盖度50%左右,阳坡40%左右,主要植被为针茅和冷蒿。评价区植被类型统计见表5-17,生物多样性见表5-18,及图5-6。表5-17评价区植物类型统计表序号种门纲科属生活型1侧柏裸子植物松杉纲柏科侧柏属乔木2榆科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榆科榆属乔木3苹果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科苹果属乔木4梨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科梨属乔木5灌木亚菊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菊科亚菊属灌木6猪毛篙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菊科篙属草本7大蓟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菊科大蓟属草本8狗娃花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菊科狗娃花属草本9紫菀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菊科紫菀属草本10多裂骆驼蓬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蒺藜科骆驼蓬属草本11灰绿藜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藜科灰绿藜属草本12盐地碱蓬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藜科盐地碱蓬属草本13黄花补血草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白花丹科补血草属草本14多枝柽柳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柽柳科柽柳属乔木15红砂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柽柳科柽柳属灌木16枸杞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茄科枸杞属灌木17刺沙蓬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苋科猪毛菜属草本18虎尾草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虎尾草属草本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9狗尾草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狗尾草属草本20冰草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冰草属草本21沙生针茅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针茅属草本22早熟禾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早熟禾属草本23多根葱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葱属草本表5-18植物物种多样性生活型草本灌木乔木种数1535科数734属数1535纲数312门数112图5-6评价区植被多样性统计图5.1.3项目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目前评价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生态环境问题:植被覆盖率低,土地有沙化倾向,水土流失严重,人工绿化难度较大。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1.3.1植被覆盖度低该区自然破坏力很大,特别是水资源匮乏,生态系统极度脆弱,植物在这里生长成活十分困难,据调查及卫星解译得知规划区平均植被覆盖度较低。距卫星解译可知:裸地植被覆盖度不到5%,覆盖度0-25%以下的占总面积的27.45%,覆盖度25-45%的占总面积的31.53%,覆盖度45-65%的占总面积的40.65%,覆盖度>65%的总面积的0.38%,且阴坡面较阳坡面植被较好。5.1.3.2水土流失严重本区在甘肃水土保持区划中属于黄河流域防治区、陇中黄土丘陵亚区的中北丘陵沟壑小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属于水利部公告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水利普查成果,该项目所在的兰州市皋兰县水土流失总面积为501.92km2,其中轻度侵蚀278.91km2,中度侵蚀116.45km2,强烈侵蚀97.43km2,极强烈侵蚀5.48km2,剧烈侵蚀3.65km2。根据现场调查,本区为典型的梁状黄土丘陵沟壑地貌,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少,为半荒漠草本植物为主,林草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5.1.3.3人工绿化存在的问题人工绿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绿化上水管线不配套,远离前山带的树苗需水量无法保证,成活率低;二是承包单位缺乏资金来源和投入,近期很难见效和受益,故对现有造林的维护已感负担愈来愈重,而对再扩大造林的积极性很不高;三是人工绿化树木品种单一,抗病虫害能力弱,需要定期洒药防治,耗费人力物力;四是人工绿化树木生态稳定性小,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造成植被生长不良,养护成本又逐年增长,其社会和环境效益并不明显,很难达到绿化荒山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目的。5.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2.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未利用地(包括灌木林地、天然牧草地、其他草地及裸地)为主,其次是一般耕地、园地等。根据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为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占地面积为9.779km2,扰动面积为5.86km2,项目建成后扰动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将发生彻底的改变,由未利用地、耕地、园地、有林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绿化用地等类型。从土地利用角度分析,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土地利用现状,减少了未利用地的面积,增加了建设用地及绿化用地,对改善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5.2.2对植物的环境影响分析根据植物样方调查及相关资料,项目区范围内无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及珍惜物种分布,以半荒漠草本植物为主,根系较浅,且项目区及其周边广泛分布,均属常见。土地整理将使扰动区域内植被数量减少,但不会造成植物物种的消失或灭绝,也不会对植物生长产生阻隔作用,因此不会区域内植物多样性的减少。通过最终绿化方案的实施,地表植被得以恢复及补偿。5.2.3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土地整理期间产生的噪声、灯光等人为干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植被覆盖率,对于依赖于项目区灌草丛为栖息、活动、隐蔽场所的野生动物来说,其生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会使扰动区内野生动物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有所减少,但因陆生动物迁徙能力较强,部分野生动物将会迁移到临近区域。经查阅相关资料及实地勘踏调查,项目区内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较少,无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分布,仅有少量龋齿类、鸟类出没,且在项目区内广泛分布,加之工程扰动影响范围有限,不会造成大范围内的野生动物迁徙,不会造成野生动物种类、数量的减少。随着后期绿化的实施,将会形成新的人工生态系统,野生动物生境得以逐步恢复。5.2.4对当地物种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本项目的建设首先使永久占地范围的用地性质发生改变,自然植被以及人工栽种植被将永久性消失。本项目扰动土地面积为5.86km2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其覆盖的植被将遭到破坏,物种种类、数量将显著下降。项目区分布植被大部分为耐旱的藜科、菊科、柽柳科、禾本科为主的常见物种,这些植物都是当地普通的、周边常见的植物,因此项目的建设对区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大。随着后期绿化对植被进行补偿,可逐渐弥补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损失。5.2.5建设对南北两山绿化工程设定的环保目标的影响依据《兰州市南北两山生态景区建设规划》(2006-2020年),南北两山生态景区总用地约3.87万公顷(约58亩),建设控制性规划范围:东起和平镇,西至达家台,南北方向以北面山为主,共分为八大生态区,本项目与规划中的航空港森林生态区发生重叠,重叠区域约为1.7km2。依据《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关于甘肃鸿丰产业园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占用林地的批复》(兰指发【2014】79号),原则同意该项目占用灌木林地112.28亩;《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关于甘肃鸿丰产业园仓储基地项目建设占用林地的批复》(兰指发【2014】80号),原则同意该项目占用灌木林地128.84亩。结合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本项目占用林地主要为灌木林地,建设单位拟对该部分占用林地进行一次性经济补偿,且本项目建设完成后会对施工边坡及边界区开展大面积绿化,依据本项目设计文件,建设单位不会对占地范围内全部土地进行平整,作为项目规划生态绿地保留南北两山绿化区大部分占地,不会对南北两山生态景区造成较大影响。5.2.6景观环境影响分析5.2.6.1景观环境现状项目区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典型区域,区内梁峁纵横,黄土层覆盖深厚,区内景观生态系统以自然景观占主导地位,主要景观类型有低矮丘陵山地景观、草地景观、林地景观、农田生态景观等,景观类型比较简单,景观多样性较低。5.2.6.2对景观环境影响的分析⑴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分析土地整理实施使大量土方移动,荒山被削平,荒沟被填平,原有的地貌发生重大改变,由连绵起伏的低矮丘陵山地景观改变为人工修建错落有序的台地景观,项目实施后与周边景观形成较强烈的视觉反差,使一定范围内景观发生破碎。并且,土地开发减少了原生和次生植被,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导致区内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地生态系统抗外界环境干挠能力减弱,原有地表稳定性降低。⑵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分析项目实施前,项目区地块零碎分布,斑块不规则而且数目繁多;项目实施后,将所有地块统一规划,归并了闲散地块,使得地块集中成规模,减少斑块数量,总体上降低斑块密度。将使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发生变化。景观斑块的数量减少,基质变单一,使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增大,使之更依赖人类活动。5.2.7生态损益分析项目区规划用地总面积为9.779km2,其中:耕地面积1.513km2,园地面积0.144km2,林地面积0.839km2,草地面积4.599km2,交通运输用地面积0.030km2,裸地2.654km2。综合区域内实际情况,我们把开发后的土地利用划分为以下几种:耕地、公共绿地、园地、建设用地(包含居民建筑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和裸地,其中开发后公共绿地分别划分为林地和草地。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变化见表5-19~表5-21。表5-19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单位:km2)用地类型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建筑用地未开发用地土地整理前1.5130.8390.1444.5990.0302.654土地整理后01.1701.766.850增减面积-1.5130.331-0.144-2.8396.82-2.654表5-20项目区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表(单位:元/km2)用地类型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开发用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61.143193.34128.70364.0663.7140表5-21项目区土地开发前后各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单位:万元)用地类型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合计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土地整理前92.51162.2118.53294.640.110568.01土地整理前0.00226.210112.7625.440364.40生态服务价值变化-92.5164.00-18.53-181.8825.330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构成项目区土地整理区域生态服务价值的主要是草地,其次是林地、耕地和园地。项目区土地整理前后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206.61万元,究其原因是植被减少。项目区土地整理主要用于仓储等建设用地,因此在后期项目规划中要注意植被的恢复。项目施工虽然造成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失,但评价区植被均为当地常见植被,无珍稀保护物种。人造林主要由侧柏及灌木组成,经济树木可进行砍伐。园地占用后给予农民一定的补偿。一般耕地为当地农民自发开垦而成,因干旱缺水、坡度大、土壤贫瘠等自然因素,农作物产量很低,没有基本农田。由此可见,项目对人造林地、果园和一般耕地的占用是合理的,而且会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使土地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5.2.8生态承载力评价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对土地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变化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的评价。生态承载力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资源现状,土地结构的变化必定会引起生态承载力的变化。因此,在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中,通过计算项目区整理前后的生态承载力,进而判断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次生态承载力评价采用基于生态足迹模型中的生态承载力模型进行计算。5.2.8.1评价方法⑴生态足迹需求计算生态足迹是指维持人类所有消费活动所需要的土地,计算公式为:EF=N·ef=N·Σaai=N·Σ(ei/pi)式中,EF—区域的总生态足迹;ef—人均生态足迹;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N—人口数;aai—第i种消费项目折算的人均生态足迹分量;ei—第i种消费项目的人均消费量;pi—第i种消费项目的全球年平均土地生产能力。⑵生态承载力计算生态承载力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实际拥有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代表了区域自然资源的总供给。现有的单位面积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海洋(水域)乘以相应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即得到该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EC=N·ec=N·Σaj·rj·yj(j=1,2,3,4,5,6)。式中:EC—区域总人口的生态承载力;N—人口数;ec—人均生态承载力;aj—生物生产性土地人均拥有面积;rj—均衡因子;yj—产量因子。⑶相关参数均衡因子是为某一种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的世界平均生产力与所有生态生产性土地的世界平均生产力的比值。反映环境本身所具有的或是内在的生产力,不包括含现行的管理水平和生物生产效率。均衡因子见表5-22。产量因子等于给定区域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产量与同类型生态生产性土地全球平均生产量的比值,反映区域平均生产量,表明一个区域现行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内在的资源生产力的可更新程度,结合了环境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影响因素的作用。产量因子见表5-22。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表5-22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均衡因子[1]1.051.580.941.05产量因子[2]0.360.671.261.74备注甘肃省[1]参考刘某承、李文华的《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中国各地生态足迹均衡因子测算》;[2]参考刘某承、李文华、谢高地的《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中国各地生态足迹产量因子测算》。5.2.8.2评价结果项目实施前后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见表5-23。表5-23项目实施前后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表用地类型耕地(hm2)林地(hm2)园地(hm2)草地(hm2)建筑用地(hm2)未开发用地(hm2)区域总生态承载力土地整理前151.383.914.4459.93265.4711.44土地整理后0117017668501583.81由表5-23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土地整理实施后由于建设用地和林地的增加,使区域总生态承载力由711.41增加到1583.81,增加了一倍之多,这说明项目区范围内对环境的承载能力变大,即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对该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3减缓措施⑴宣传教育,做好生态安全施工预案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前,在工地及周边设立爱护野生动物和自然植被的宣传牌,并对承包商进行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施工人员进场后,进行生态保护教育。在工地周边拉上写有生态保护标语的横幅。同时,施工单位要熟悉项目区以及项目区周边的环境,对植被保护、施工期限、施工强度、粉尘防控、噪音控制等作详细规划,并制定《生态施工安全预案》和《生态施工保证书》,向施工区域公布。⑵施工生态减缓措施①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出发,先要规划好整地分区实施计划和防洪设施,防止因规划与防洪设施不到位而造成人为水土流失;②为防止泥石流的发生和雨洪侵蚀而造成土壤风险流失,应从沟脑开始整地,先支沟后主沟,逐级向下推进;③对挖方地面应及时采取植物措施或洒水蒸发结皮的临时性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④在滑坡、泥石流易发地段控制水冲和下渗;⑤从政府行政管理角度,切实落实规划实施造成的林地损失的异地补偿计划,保证林地面积和植物绿当量不减量;⑥对保留下来的生态保护区的灌木林地设置防护栏、告示牌;建立兰州市南北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和规划实施单位相结合的管理机构,并设专人现场负责与监督。⑦规划区内的沟谷内大多都有农田分布。按照规划对占地农民进行合理补偿,并且有专人监督,落实补偿方案。⑶植被保护与修复①对耕作层的保护由规划可知,场地内原地貌为耕地的后期平整后仍为耕地,因此,本次环评提出:将耕作层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场地平整好后,将耕作层回填至规划耕地内。并在堆放时全部覆盖防尘网,防治二次扬尘产生。②对周边地区植被进行恢复203
第五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完成后,对项目区周边地区的植被进行恢复。对于山体土质松软、容易滑坡的区域,还要重新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度。③边施工边绿化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进度的推进,在早期已经平整的土地上,根据土地二级开发的建设规划布局,在规划的绿化区域种草种树,提前绿化。避免完全平整后再进行绿化,总体上动态减少施工过程中带来的林草损失量。项目实施区周边绿化要作为本项目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项目建设的统一规划。在建设中,将坚持绿化与项目建设“同规划、同建设、同施工”的原则,对绿化在建设期间就给予充分重视,保持并改进项目区周边的景观生态环境及功能绿化效果。④植被合理搭配,提高生物多样性在恢复植被时,应当合理调整林木花草搭配,提供区域生态系统的抗虫、抗病能力。⑷后期绿化本项目土地整理前后生态服务价值减损,究其原因是植被减少。因此,为保持当地生态平衡,补偿损失的生态服务价值,在土地整理施工结束后要注意植被的恢复。结合该区域的气候特点,种植抗旱林木或者草皮,尽可能恢复被破坏的植被。为增强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进行绿化时要合理搭配各种林木、草皮。打造最优绿化带。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1施工期回顾性分析结合现场调查,建设单位已于2014年6月至2014年9月(工期为4个月)期间,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设,本期工程包括2号、7号两个地块的平整,共计约1.16km2;平整后场标高2号:1724m;7号:1734.5m。施工过程中2号和7号地块同时进行施工,2个地块各设置1个作业面,由于2、7号地块相邻,在两地块边界处设置施工营地1处,施工人员160人,施工过程共配备挖掘机22台,土石方装运车辆176台,洒水车88量,喷雾车5辆,施工过程中共设置3座10000m3蓄水池,水源取自两山绿化用水,供给施工过程中生产生活用水。6.1.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期大气防护措施具体如下:⑴施工现场每台挖掘机配备2辆洒水车,对施工作业面进行洒水降尘,对场内施工道路每天洒水5次。⑵2号、7号两地块共设置喷雾车(洒水车改装,最大射程20m)5辆,对挖、填方施工作业面进行喷雾抑尘,喷雾车根据施工进程随时移动,保证施工作业面在喷雾器的射程范围内,有效抑制施工扬尘的产生。⑶项目填方区采用洒水分层碾压的方式进行夯实,填方区每填1.2m厚洒水碾压一次。⑷对平整已达到设计标高的场地,立即用固化剂进行固化、防尘网遮盖,确保已平整场地不起尘。⑸施工期间,工地土方运输车辆,车斗用苫布遮盖。⑹与兰州市气象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大风天气,对施作业面采用防尘网遮盖,并全面停工,防止污染加剧;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⑺平整好的坡面采用喷雾车喷洒固化剂进行固化,本项目固化剂选用兰州天际环保有限公司生产的建设扬尘治理专用液,按照10%的浓度配置成水溶液,每平方米喷洒量0.2L,确保不起尘。⑻施工工地主便道采用砂石路面,并实行不间断洒水抑尘措施,划定施工道路红线设置严禁越界标语。综上所述,一期工程大气环境治理措施基本满足《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要求,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临时停工过程中及施工结束后产生的扬尘浓度在厂界处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标准要求,项目废气治理措施基本可行,施工期间未接到周边居民投诉等现象,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结合兰州市环境保护局施工现场检查意见,本项目要求在后续二、三期施工工程中加强施工道路硬化及施工作业面喷雾车的配置数量。施工作业面施工营地洒水车作业现场施工道路边界指示及标语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号地土石方防尘网遮盖7号地土石方防尘网遮盖7号地边坡治理2号地边坡治理6.1.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项目一期工程施工过程施工人员160人,施工期废水包括少量的机械清洗废水、生活污水,清洗废水水质简单,水量较少,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直接用于地面降尘,自然蒸发。一期工程施工期废水对项目区水环境影响甚微。6.1.3施工期声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期声环境防治措施如下:⑴遵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要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工序,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限速行驶;⑵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与施工方式进行施工;⑶施工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因设备性能减退而使噪声增强的现象发生;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期工程施工过程中距周边声环境敏感点较远,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未对项目区声环境造成较大影响。6.1.4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土石方等,施工营地设置有垃圾筒2个,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送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理处置,每周1次;土石方运输过程中注意采取对运输车辆加盖防尘布等措施,避免发生垃圾洒落。施工期固体废物得到了合理妥善处置,未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6.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2.1大气污染源项分析施工期的主要工程为土石方的开挖、运输、堆砌、填埋,其中机械作业、车辆运输、自然起风等,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其主要污染物为:TSP、PM10、NOX、SO2。⑴施工作业施工作业期间,土石方开挖以及其他的挖方填方作业,会产生扬尘。施工扬尘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表现为:导致环境空气中的TSP指标升高,影响周围植物的光合作用与正常生长。由于施工扬尘粒径较大,飘移距离短,采取洒水抑尘等控制措施后。施工扬尘影响可得到很大的改善,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缩小,随着施工的结束,影响将会结束。⑵土石方运输在土地平整过程中,部分开挖的土石方需运输到低洼处填埋,在这过程中,土石方的装载、卸载、堆砌、填埋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洒落和飞扬,均会产生扬尘。此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可通过合理的设计运输路线、控制运输车辆的速度以及禁止在大风天气下运输等方法来缓减。⑶车辆尾气排放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施工期间土石方和其他材料的运输需要大量车辆,且多为大动力柴油发动机,由于荷载重,尾气排放大,将增加施工路段和运输路段沿线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根据类似工程的对比分析,每辆车日耗油量约为11.5kg/d,单车平均日排放烃类物质约0.025kg/d。施工期运输车辆尾气对环境空气有一定的影响,影响范围主要在道路沿线两侧50m范围,在本工程中,运输多为场内运输,只有部分材料需从场外运进或从场内运送至场外,场内的道路距离项目边界大于50m,所以产生的尾气污染主要在施工场地内。6.2.2污染气象特征根据HJ2.2-2008规定及模式需要,气象参数的收集包括地面气象参数及高空气象参数两类。6.2.2.1地面气象参数本规划地面气象参数采用皋兰县气象站的实测资料,收集了2012年1年逐日逐次的气象数据。地面气象数据项目包括:风向、风速、总云量、低云量、干球温度,其中风向、风速、干球温度为每日24次观测数据,总云量、低云量为每日4次观测数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观测次数不足24次的进行了插值处理。⑴风向、风速全年及四季多以NNW-N-NNE为主导风向。12月N最多,为27.8%,其次是11月,为23.06%,其它风向的出现频率在0.54%-11.56%之间,详见表6-1。表6-1皋兰县2012年四季风向频率表月份各风向频率(%)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静风119.417.415.805.124.852.702.432.291.891.481.752.562.706.209.8422.241.35219.4010.496.903.304.451.721.871.722.162.161.722.874.316.328.7620.261.58321.2413.587.535.516.452.282.280.940.941.341.341.482.824.708.4716.532.55417.7812.6411.397.786.535.003.752.502.361.250.561.532.223.614.4413.892.78514.6510.488.336.996.996.593.495.784.172.552.422.553.903.495.5110.351.7569.7210.568.336.257.505.835.143.753.753.061.814.175.975.567.509.861.25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10.896.594.706.455.785.246.326.455.915.913.634.035.384.176.4511.160.94811.839.274.845.515.513.633.365.659.143.903.363.764.304.707.9311.162.15914.8610.287.369.318.754.723.472.922.781.811.251.532.364.729.5812.082.221019.627.396.184.973.632.152.152.822.822.552.022.964.447.3911.5615.991.341123.069.866.395.424.862.361.811.111.251.531.672.363.065.148.7519.172.221227.8012.158.504.724.451.211.350.540.670.811.211.893.374.726.2118.352.02年17.5210.057.185.955.813.623.123.053.172.371.902.643.745.067.9215.071.85春17.8912.239.066.756.664.623.173.082.491.721.451.862.993.946.1613.592.36夏10.828.795.936.076.254.894.945.306.304.302.943.995.214.807.2910.731.45秋19.189.166.646.555.723.072.472.292.291.971.652.293.305.779.9815.751.92冬22.2610.007.074.414.591.881.881.511.561.471.562.433.445.748.2620.281.65根据2012年全年气象资料绘制了各季及全年风向玫瑰图6-1。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图6-1各季及全年风向玫瑰图皋兰县2012年全年及四季风速频率见表6-2。表6-2皋兰县2012年全年及四季风速频率表月份平均风速(m/s)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平均11.441.661.761.691.701.761.711.421.481.441.551.491.421.321.321.271.4621.902.812.982.172.011.631.891.791.911.671.461.471.321.231.481.331.8431.712.602.462.132.062.022.811.771.631.681.762.052.041.731.501.591.9542.102.732.962.282.122.312.522.362.312.212.152.262.091.651.691.782.2651.572.351.871.861.962.382.881.951.801.811.721.711.711.451.391.421.8461.642.012.081.961.932.302.522.662.382.252.102.141.971.411.631.601.9671.351.561.601.591.681.731.951.681.611.621.441.311.561.451.351.361.5481.572.241.992.112.271.972.342.212.261.861.821.651.511.661.561.511.8991.191.391.641.661.681.581.581.741.811.751.661.331.291.111.081.121.40101.582.352.182.071.961.941.891.851.671.641.491.471.371.351.711.381.70111.472.062.522.251.921.811.871.651.471.431.451.691.711.651.401.311.66121.612.482.192.141.661.771.731.621.501.501.201.241.351.321.341.341.70全1.602.242.241.971.912.002.191.961.931.761.631.641.611.431.451.401.76春1.802.572.482.092.052.302.722.041.931.871.791.951.911.621.511.612.01夏1.521.981.931.871.952.012.232.092.081.841.721.701.701.511.521.491.79秋1.441.892.091.931.811.721.741.771.691.621.521.511.461.381.421.291.59冬1.642.382.321.971.781.721.771.581.671.561.431.421.361.291.381.311.662012年平均风速为1.76m/s,全年各风向下的平均风速在1.40m/s到2.24m/s之间。最大风速2.98m/s出现在东北风(NE)下。四季各风向下平均风速分布特征与全年各风向下的平均风速分布较一致:风速在1.29m/s到2.72m/s之间,多以东北风(NE)下出现的风速相对最大。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⑵平均风速的年变化特征2012年平均风速为1.76m/s,各月的平均风速以4月最大(2.26m/s),9月最小(1.4m/s),详见表6-3,平均风速年变化特征图6-2。表6-3全年月平均风速统计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风速/(m/s)1.461.841.952.261.841.961.541.891.41.71.661.71.76图6-2全年月平均风速变化图⑶全年季小时平均风速变化特征春季小时平均最大风速出现在15时(2.76m/s),最小风速出现在8时(1.32m/s);夏季小时平均最大风速出现在21时(2.40m/s),最小风速出现在8时(1.15m/s);秋季小时平均最大风速出现在15时(1.97m/s),最小风速出现在8时(1.28m/s);冬季小时平均最大风速出现在15时(2.10m/s),最小风速出现在8时(1.33m/s)。总体来看,下午至夜间风速大,早上风速小。全年季小时平均风速变化特征见表6-4和图6-3。表6-4全年季小时平均风速统计表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时间0时1时2时3时4时5时6时7时8时9时10时11时春季1.861.741.611.571.521.471.421.371.321.561.812.05夏季1.681.491.311.281.261.231.201.171.151.341.541.73秋季1.501.461.421.391.371.351.331.301.281.401.511.62冬季1.541.491.431.411.401.391.361.351.331.461.591.71时间13时14时15时16时17时18时19时20时21时22时23时13时春季2.282.522.762.702.622.562.492.412.352.222.101.97夏季1.922.122.312.332.342.362.372.382.402.222.041.86秋季1.741.861.971.921.881.831.781.741.691.651.601.55冬季1.841.972.102.042.001.951.891.841.791.731.681.62图6-3全年季小时平均风速日变化图(4)全年月平均温度变化特征全年1月平均温度最低为-10.2℃,7月平均温度最高为21.3℃。全年月平均温度变化特征见表6-5和图6-4。表6-5全年月平均温度统计表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温度(°C)-10.2-5.23.211.215.520.321.321.113.98.0-1.5-7.67.6图6-4全年季小时平均风速日变化图6.2.2.2高空气象参数本次高空气象数据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MM5模拟数据,模型采用两层嵌套,第一层网格中心为北纬40°,东经110.0°,格点为50×50,分辨率为81km×81km;第二层网格格点为第二层网格格点为49×43,分辨率为27km×27km。探空数据要素见表6-6。表6-6探空数据要素段项目内容第一段时间和层数信息时间(北京时间,年月日时)层数第二段气象要素信息气压0.1hPa离地高度(m)干球温度(0.1°C)露点温度(0.1°C)风向风速(0.1m/s)6.2.3大气污染预测方案预测项目:TSP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范围:以项目区几何中心为中点,包括周边长8km,宽8km的区域本项目根据施工特点以及所用抑尘环保措施,分别对大气污染进行预测:方案一:施工期间在不采取任何环保措施方案二:施工期间采用洒水车、喷雾车进行洒水,并对平整达到设计标高的区域进行固化预测目的:方案一是对项目前期施工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复合对比,以说明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案二是预测项目后期采取环评中所提出的环保措施后所造成的环境影响。预测内容:根据本项目污染物的特点及大气导则的要求,结合该区域的污染气象特征,采用逐日逐时的方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预测内容如下:①分析常规气象条件下,项目主要污染物TSP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位置,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平均质量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质量浓度等值线分布图。②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对最大地面质量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的叠加影响。③预测模式及有关参数选取采用HJ2.2-2008推荐模式清单中的Aermod模型进行预测,Aermod模型版本为07026版。地形按平坦地形考虑,不对地形参数进行预处理。模型所需近地面参数(正午地面反照率、白天波文率及地面粗糙度)按一年四季不同,根据项目评价范围域特点参考模型推荐参数进行设置,本项目按地面参数见表6-7。表6-7Aermod选用近地面参数表季节反照率BOWEN率地表粗糙度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冬季0.3521春季0.1421夏季0.1641秋季0.18416.2.4预测结果6.2.4.1方案一预测结果分析根据施工方式和自然沉降计算出的在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施工期间面源TSP源强为379.64g/s,预测结果见表6-8及图6-5。表6-8方案一预测结果表敏感点贡献值(mg/m3)背景值(mg/m3)预测值(mg/m3)标准(mg/m3)占标率(%)邵家堂0.5550.1310.6860.3228.62邵家堂车站0.9250.1311.0560.3352.09忠和村0.3840.1240.5080.3169.42付家窑0.2200.1370.3570.3118.93下沟0.0860.1330.2190.373.02忠和镇0.0180.1340.1520.350.81区域最大值1.74901.7490.3583.04如上表所示,施工期间在未加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对距离最近的邵家堂车站及邵家堂村的影响是最大的,叠加背景值后最大的超标浓度为1.056mg/m3,占标率352.09%,超出标准3.52倍;其次是忠和村,叠加背景值后最大的超标浓度为0.508mg/m3,占标率169.42%,超出标准1.69倍;再次是付家窑,叠加背景值后最大的超标浓度为0.357mg/m3,占标率118.93%,超出标准1.18倍。其他距离较远的敏感点影响相对较小,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限值要求。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图6-5方案一预测浓度等值线图6.2.4.2方案二预测结果在施工期间采用洒水车和喷雾车洒水,并对平整达到设计标高的区域进行固化,根据此类工程的分析,该方法洒水抑尘的效率至少可达95%以上(按95%计算),施工期间采取措施后面源TSP源强为18.98g/s。预测结果见表6-9及图6-6。表6-9方案二预测结果表敏感点贡献值(mg/m3)背景值(mg/m3)预测值(mg/m3)标准(mg/m3)占标率(%)邵家堂0.0280.1310.1590.352.89邵家堂车站0.0460.1310.1770.359.04忠和村0.0200.1240.1440.347.99付家窑0.0110.1370.1480.349.25下沟0.0050.1330.1380.345.87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忠和镇0.0020.1340.1360.345.18区域最大值0.09100.0910.330.22如上表所示,施工期间采用洒水车和喷雾车洒水并对露土进行硬化的情况下,对周围的敏感点的贡献值均达标;预测评价区内最大贡献浓度为0.091mg/m3。图6-6方案二预测浓度等值线图6.2.4.3预测结果分析综上所述,在不利的气象条件和未采取环保措施的情况下,项目施工造成的污染范围较大,可造成最近区域4km内的污染值超标。采取洒水降尘及喷洒固化剂等措施后,在最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其贡献浓度超标的范围控制在了项目区周围1km的范围内。由于距离的不同,其污染影响程度均有差异,在扬尘点下风向0-50m为重污染带,50-100m中污染带,100m以外为轻污染带,200m以外对大气影响甚微。因此项目施工产生的扬尘可能影响的区域主要为邵家塘村(水源村),且影响较小,对兰州市基本没影响。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本次环评要求其立即停工,不间断的洒水,保持土壤湿度;并喷洒固化剂,使扬尘污染降至最低。6.3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6.3.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抑尘洒水大部分水自然蒸发消耗,少部分保留到填土区土壤内;生活污水消耗主要靠自然蒸发,不排入排洪沟和黄河内。由此判断,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对地表水的影响较小,随施工期的结束,影响也随之消失。6.3.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工程地质测绘资料,将评价区分为两个区:黄土墚区和冲沟区。黄土墚区基本为风积黄土状粉土层覆盖,下为卵石及砂岩层;冲沟区由于受第四系冲洪积的影响,表层为冲洪积黄土状粉土,下为卵石层及砂岩层。根据《青白石区域地质勘察报告》,本次勘探钻孔及探井孔口深度约为30-60m,孔口最低高程为1588m,在勘探期间未见地下水,本项目预设的13个台地,高程在+1705.4m~+1769.0m之间。项目施工期所排的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施工用水,水质较简单,大部分水量蒸发消耗,少部分水量保留在土壤空隙中,实际渗透的水量很少,不会渗漏对地下水产生影响。6.4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本项目施工期间,机械作业、运输等产生的噪声,其影响主要是周边敏感点的居民。在项目区周边,离边界最近的敏感点是邵家堂村和忠和村。本环评为预测施工期对敏感点居民产生的影响,选取了几种常用设备同时施工时产生的噪声,且发声源在离敏感点最近的边界处,作为施工期噪声污染的极限情况加以计算以得出施工期噪声源强,选取离施工边界较近的敏感点(邵家堂村和忠和村,最近为500m)作为预测点,用来计算对敏感点的影响值,并将预测值与现状值相对比,以说明情况。噪声敏感点邵家堂村和忠和村的具体情况见6-10及图6-7。表6-10噪声敏感点情况敏感点相对位置距离备注邵家堂村S800m声传播途径的环境主要是天然的沟壑,有少量的树林,沟壑中植被较少,以黄土坡面为主忠和村W500m预测考虑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空压机正常工作运行时的联合效应根据现场调查结果,敏感点与边界之间物实体声屏障,所以预测仅考虑空气吸收衰减量和地面吸收衰减量,用噪声预测软件EIAN20绘制等声压线图,参数选取情况见表6-11。等声压线图见图6-8。表6-11噪声预测参数表声源属性类型离地高度发生特性噪声参数相对点距离室外点源1m稳态发声不分频200m预测点属性类型离地高度背景值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气压室外预测1.2m0db(A)20℃60%1atm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图6-8噪声预测等值线图一图6-8噪声预测等值线图二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声等值线图可知,考虑6种机械在离敏感点最近的边界同时作业的情况下,在周围10m的范围内,噪声值可达70db,扩大到30m处可降至60db,而预测点的噪声贡献值<25db,且夜间不施工,能满足声环境质量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所以项目在正常施工的情况下,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甚微。6.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与评价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根据土石方平衡计算可知,土方全部利用,不产生多余的弃方。固体废物在运输过程中注意采取对运输车辆加盖防尘布等措施,避免发生垃圾洒落。采用上述措施后,施工期间固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6.6社会环境影响评价6.6.1对居民的影响本项目不涉及村民的拆迁问题,因此不会因为搬迁问题直接对当地的村民生活带来不变,但对耕地的征收会造成一些不利影响,被征地农民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工作生活均难以步入正轨,失地即失业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得到补偿,但由于对补偿金不合理利用而造成失地农民生计及养老难以得到保障。6.6.2对就业效益的影响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实施将提供更多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首先,项目建成后的商业项目将形成新的消费和市场需求,会增加服务行业的就业岗位。其次,土地一级开发阶段征地、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绿地的建设、项目区的平整等工作都将产生大量间接就业机会。土地一级开发后,二级开发的实施有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新兴的服务业将提供更多的工作类型和就业机会。6.6.3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受益对象主要为当地政府和开发商。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可以为政府带来二级开发的税收收入并相应带来新的税源。该项目主要用于建设大型的综合物流园区,建成后将为开发商带来丰厚的利润。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受损对象主要为被征地农民和项目区周围的村民,他们属于弱势群体,失去土地后亦将失去稳定的收入来源。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6.4对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忠和镇的城市化进程,对该地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6.6.5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实现土地合理利用,优化和整合土地资源,节约土地使用,提升周边土地价值,满足本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②符合忠和镇城镇发展整体规划的要求,满足政府的社会目标。建成后的项目区将成为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的区域文化经济中心的一部分,形成一定的区域优势,对整个地区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③项目区将形成综合物流为主体的现代化商业圈,良好的区域环境、快捷方便的交通、适度的商业规模、合理的规划布局、新颖的建筑形式以及健全的配套功能有助于提高区域成熟度。④现在项目所在地区相应的市政设施不完善,待项目实施后可同时完善该地区的市政设施,以满足周边地区的市政管线需要。6.6.6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小结⑴社会效益显著。开发利用荒山荒沟能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效减轻市区人口密度过高、城市产业难以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环境污染加大等的压力。开发过程中涉及水利、电力、交通、渠系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必将带动项目区域基础设施档次整体的完善提高,这些都将使市区和项目区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得到很大改善。⑵生态效益显著。科学、合理地开发荒山荒沟,需要对水土进行综合治理,对环境进行全面绿化、美化、亮化,对保护生态、治理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具有意义重大。203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03
第七章水土保持7、水土保持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由兰州市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2013年11月11日兰州市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以兰水保监〔2013〕42号下发了该方案的批复。因此,本次环评水土保持分析章节直接陈述该方案的结论。7.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项目区所在的兰州市皋兰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区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本区气候较为干旱,蒸发强烈,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4倍;降水较少,且年内分布不均,集中在汛期7、8、9三个月内的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多为短历时强降雨。引起和加剧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是植被稀少、土质疏松、暴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等。本区在甘肃水土保持区划中属于黄河流域防治区、陇中黄土丘陵亚区的中北丘陵沟壑小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属于水利部公告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现场调查,本区为典型的梁状黄土丘陵沟壑地貌,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少,为半荒漠草本植物为主,林草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依据《甘肃省水土保持区划》、《甘肃省水土流失防治规划》等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对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根据原地貌土壤、植被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约为3000t/km2·a,侵蚀强度为中度。7.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分区7.2.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包括本工程土地开发项目征地范围内的各类用地。直接影响区:203
第七章水土保持指因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项目建设区以外的其它区域。该项目直接影响区包括各类排水的延伸影响区域、施工影响范围。根据本地区同类项目调查,直接影响区确定挖方边坡开挖边界以外5m,填方区下游坡脚线以外10m。7.2.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根据上述防治责任范围的确定依据,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的责任范围面积为805.07hm2,其中建设区797.02hm2,直接影响区8.05hm2。详见表7-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见图7-1。表7-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统计表单位:hm2区域组成工程建设区面积直接影响区面积防治责任范围坡面工程挖方边坡29.223.5332.75填方边坡12.84.5217.32平台平整后平台755755合计797.028.05805.077.2.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由于项目区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再按地貌类型进行防治分区划分,直接根据主体工程的组成及建设特点,划分为以下两个防治分区:⑴坡面工程区:主要包括项目区挖方边坡、填方边坡及护坡、拦挡、排水工程等;⑵平台区:主要包括挖填形成的中间平台。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见图7-2。7.3水土流失预测和影响分析7.3.1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本项目建设可能引发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7.3.2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根据技术规范规定,该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期按2年进行水土流失预测。7.3.3水土流失预测内容与方法⑴水土流失预测内容203
第七章水土保持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主体工程施工工艺、水土流失特征、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等要素,确定本方案水土流失预测内容为:①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及植被情况的预测;②损坏其他水土保持设施的预测;③可能造成新增水土流失量的预测;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预测。⑵水土流失预测方法①原地貌土地、植被损坏预测通过查阅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附件等相关设计文件资料,利用项目区地形图,根据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对主体工程、临时工程在建设期扰动地表、占压土地与损坏植被面积分别进行量算、统计、分析预测。②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根据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附件等相关设计文件资料,利用当地有关资料并结合现场调查资料进行分析预测。③新增土壤流失量的预测方法可能造成新增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根据不同防治区域、不同预测单元、不同预测时段,采用相应区域扰动后侵蚀模数与原地貌侵蚀模数之差值与其扰动面积和预测时段的乘积,计算原地貌扰动后在不采取水保防护措施情况下的新增水土流失量。原地貌土壤流失量预测时扣除建设区面积。具体土壤侵蚀预测采用以下数学模型计算:土壤流失量预测公式:新增土壤流失量按下式计算:式中:W——土壤流失量,t;203
第七章水土保持ΔW——新增土壤流失量,t;i——预测单元(i=1,2,3,……,n);j——预测时段,(j=1、2、3,指施工准备期、施工期。)Fji——某时段某单元的预测单元的面积,km2;Mji——某时段某单元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ΔMji——某时段某单元的新增土壤侵蚀模数,t/(km2·a),只计正值,负值按0计;Tji——某时段某单元的预测时间,a。7.3.4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⑴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及本底值根据现场调查,本区为典型的梁状黄土丘陵沟壑地貌,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少,为半荒漠草本植物为主,林草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依据《甘肃省水土保持区划》、《甘肃省水土流失防治规划》等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对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根据原地貌土壤、植被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约为3000t/km2·a,侵蚀强度为中度。⑵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根据对项目区周边已建高速公路、土地开发等项目的调查,施工扰动后的侵蚀模数达到原地貌的3~6倍,预测时取4倍,即侵蚀模数12000t/km2·a进行预测。各预测时段、不同预测单元的水土流失预测模数取值见表7-2。表7-2项目区原地貌和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表预测单元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t/km2·a)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加速侵蚀系数侵蚀模数(t/km2·a)坡面工程区3000512000203
第七章水土保持平台区30005120007.3.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⑴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预测根据主体工程有关技术报告,结合实地调查,项目建设过程中损坏的原地貌面积共计797.02hm2。⑵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结果根据主体设计报告和实地调查,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797.02hm2。⑶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量预测按照前述预测方法,预测期内原地表土壤流失总量为47371.1t,扰动后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量为193216.4t,可能造成新增土壤流失量144912.3t。土壤流失量预测结果见表7-3。通过对各防治分区在施工期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与新增水土流失量进行分析,平台区是施工期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表7-3扰动后新增土壤流失量预测表预测期预测单元预测时段(a)预测面积(hm2)原地貌扰动后新增侵蚀量(t)侵蚀模数(t/km2.a)侵蚀总量(t)侵蚀模数(t/km2.a)侵蚀总量(t)施工期坡面工程区234.5330003004.11200012016.49012.3平台区275530004530012000181200135900合计47371.1193216.4144912.37.3.6水土流失危害分析与评价项目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扰动面,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因扰动原地貌、占压土地、破坏植被等活动,将会减弱地表的抗蚀抗冲能力,致使水土流失急剧增加,环境抗逆能力下降。203
第七章水土保持7.4水土保持措施7.4.1防治目标根据水利部《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水利部公告2006年第2号),项目区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参照修正后的建设类项目一级标准执行。考虑到该项目为未利用地开发整理的特殊性,后期还要进行土地的二级开发,二次开发后区内绿化指标在25%以上,因此本方案对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度两项指标不提要求,具体目标值详见表7-4。表7-4项目区防治目标确定表防治指标标准规定值按降水量修正(309.5mm)按土壤侵蚀强度修正(中度)按地形修正(丘陵沟壑)修正后采用值项目区扰动土地整治率(%)95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5-392土壤流失控制比0.80.8拦渣率(%)95957.4.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7.4.2.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在对主体工程已设计并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水土流失防治要求,结合工程特点、当地自然条件及水土流失特征,从实际出发,在措施总体布设中做到全局和局部相统一,重点与一般相协调,不重复、不遗漏;根据防治方案编制原则和主体工程特点,依据项目区水土流失特征,进行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总体布局。本方案补充及新增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布设在填挖方坡脚、区域间坡面、整平场区等部位,植物措施主要布设在1:1.5的填方坡面、区域间坡面、平台绿化区域等部位。防治措施体系见图7-3。203
第七章水土保持放坡措施、土地整治挡土墙、截水沟、砌石框条护面。填方边坡绿化。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坡面工程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平台区工程措施洒水、临时苫盖、拦水埂植物措施临时措施栽植行道树。土地整治、排水沟、蓄渗沟。注:带为主体工程设计图7-3水土流失分区防治措施体系框图7.4.2.2工程治理措施本区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削坡工程、挡土墙、马道整治、坡面拱型砌石骨架护坡等。⑴主体工程边坡设计主体工程对挖方区域根据边坡高度,采取直线削坡或削坡开级两种形式进行削坡设计,直线削坡边坡坡比为1:1;对于填方高度在20~40m时,坡比为1:1,大于40m时坡比为1:1.5,基本满足坡面稳定要求。⑵土地整治土地整治原则一是要遵循与蓄水保土相结合,二是要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三是要与防排水工程相结合。根据边坡的实际情况、土地质量和防护要求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该区域整治的主要部位为坡面马道,采用人工方式,利用铁锨、镐头等工具进行整治,先粗平整,后细平整,使其马道平整,为植物绿化创造条件,均为人工整治。⑶拱型浆砌石骨架护面203
第七章水土保持①填方坡面:依据主体工程设计文件,填方边坡坡比分别为1:1和1:1.5,当填方高度≧40m时,坡比为1:1.5,≤40m时坡比为1:1,且边坡高于25m时每10m高设置一2m宽马道。由于填方区段土质发生了改变,土体成份混杂欠固结,不均匀,稍湿,疏松,物理力学性质较自然体差,因此在该区段坡面全部布设拱型骨架,对坡面全方位护砌。②挖方坡面:依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对于黄土削坡坡比为1:1.5则为稳定坡比(坡面与地面的夹角为34°),主体工程设计坡比均为1:1,每10m高为一级,两级边坡之间设置2.0m宽马道。对不同高度的坡面稳定进行分析,当高度为10m时,坡面与地面的夹角为39°;当高度≧20m时,坡面与地面的夹角≦35°。通过上述分析计算得知,34°边坡基本稳定,其稳定性大于39°边坡,本项目二级以上边坡基本接近稳定边坡,因此,本方案只在第一级坡面布设拱型骨架护面。坡面断面示意图见图7-4。③拱型浆砌石骨架护面设计骨架采用M15浆砌石,每个拱门半径1.35m,门型高度3m,门洞宽度2.7m,砌筑宽度均为0.5m,厚度0.3cm;拱门内侧用M10水泥砂浆砌筑预制C15砼镶边石并勾缝,缝宽1cm,镶边石与骨架紧密镶贴,否则用砂浆填充。骨架每隔10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2cm,用沥青麻絮填塞,在拱型骨架内品字形种植灌木三穴,株行距1m×1m;周围空地撒播草籽。施工时首先要修整坡面,再进行坡面放样,骨架施工采用挖槽法。每平米护面工程量:人工挖土方0.108m3/m2,预制C15现浇砼镶边石0.015m3/m2,沥青麻絮伸缩缝0.18m2/道,M7.5浆砌石骨架0.095m3/m。⑷挡土墙该防护措施主要布设于填方边坡坡脚处,用于收缩坡脚,防治土体滑落,通过现场调查,附近石料丰富,材质及挡土墙形式选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墙高为5m(其中:基础埋深1.5m)。挡土墙位置见图7-5。①断面设计:该挡墙断面尺寸拟定为墙顶宽0.85m,底板宽4.64m,墙高5m(其中基础埋深1.5m),墙体采用M15浆砌石砌筑。墙体断面尺寸见表2-4。203
第七章水土保持②稳定性校核抗倾稳定性…………………..(5)抗滑稳定性……………………………….(6)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Pa=(1/2)·Ko·γ·H2……………………(7)Ko=cos2(φ-ε)/{cos2ε·cos(ε+Φ0){1+[(sin(φ+Φ0)·sin(φ-α)/(cos(ε+Φ0)·cos(ε-α))]1/2}2}式中:φ——填土的内摩擦角(黄土30°);ε——墙体背面与竖直面的倾角(8.54°);Φ0——墙体背面与填土之间的摩擦角(φ2/3);α——填土面与水平面的夹角(33.71°)。经计算得Ko=0.65,Pa=121.88KN/m,将Pa分解为Pax和pay,Pax=Pa·cosA,Pay=Pa·sinA,A=ε+Φ0=8.54º+2/3×30º=28.54ºPax=Pa´cos28.54°=107.08(KN/m);Pay=Pa´sin28.54°=58.20(KN/m)。墙体重力为261.41KN/m,Ks=1.40>1.3,Kt=5.49>1.5。地基应力eo=(B/2)―∑M/∑G………………………………………(8)σmax=∑G/B(1+6eo/B)σmin=∑G/B(1―6eo/B)…………………(9)式中:eo——偏心距;eo=0.94m<B/6=0.68m;B——基底宽;∑G——垂直向下合力;σmax——地基最大应力;σmin——地基最小应力;σmax=114.35kPa<[σ]120kPa,σmin=18.35kPa>0,σmax/σmin=2.27。计算指标见表7-5。经稳定性计算,该挡土墙是安全可靠的。203
第七章水土保持表7-5挡土墙稳定性分析计算表计算项目计算结果计算项目计算结果砌石密度(kN/m3)23填土密度(kN/m3)15挡土墙体积(m3/m)9.12挡土墙自重合力(kN)210.17抗滑系数1.40摩擦系数0.40挡土墙自重1(A)(kN)26.72挡墙墙力臂1(m)1.48挡土墙自重2(B)(kN)86.02挡土墙力臂2(m)1.73挡土墙自重3(C)(kN)33.40挡土墙力臂3(m)2.37挡土墙自重4(A)(kN)64.03挡墙墙力臂4(m)2.32挡土墙自重5(A)(kN)21.78挡墙墙力臂5(m)2.90挡土墙自重6(A)(kN)85.80挡墙墙力臂6(m)3.99垂直分力(kN)58.20垂直分力力臂(m)1.47垂直合力(kN)375.95垂直合力矩(kN·m)937.09水平分力(kN)107.08水平分力力臂(m)1.67水平合力矩(kN·m)178.82抗倾系数5.247.4.2.3植物措施⑴立地条件分析项目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为309.5mm,水热同季、光照充足,蒸发量大。区内地形起伏较大,坡陡沟深,土壤类型主要有灰钙土、黄绵土、红粘土等,土质疏松,土壤PH值呈微碱性,有机质缺乏,抗蚀性能差;在灌溉条件好的区域,土壤经灌溉、耕作改良,土壤条件较好,有机质含量高。自然植被以旱生、中旱生植被为主,有短花针茅、篙草、骆驼蓬、红砂、冰草、芨芨草等,植株矮小稀疏,植被覆盖度10%。水分条件是当地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在下游河谷川区是城市所在地,地势平坦,绿化美化树种多样。203
第七章水土保持经实地调查,适宜本地区的树(草)种有:新疆杨、刺槐、旱柳、白榆、枸杞、玫瑰、紫花苜蓿、早熟禾、冰草等:本地区种植较成功的园林树种还有:云杉、侧柏、圆柏、紫丁香、连翘、榆叶梅、玫瑰、紫叶小檗等;草坪草有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等。⑵植物措施典型设计设计在坡面拱型骨架防护的基础上栽植草灌。灌木选择抗旱耐寒、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瘠薄、侧根发达的紫穗槐、柽柳和柠条,草种选择抗旱性强、覆盖能力强的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混播(混播比7:3)。主干道两侧绿化带3m宽,设计干道采取乔、灌、草结合的绿化美化措施,绿化带为树带式,树带宽2.5m,每隔21m留一3m宽铺装过道。行道树以刺槐为主(株距6m)、部分路段选择臭椿,大乔木之间栽种常绿树和花灌木,选圆柏、红叶李、丁香,树下色块植物小叶黄杨、金叶女贞和紫叶小檗(株行距0.3m×0.3m)块状相间配置,草坪为基础地被,选适应性强的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和草地早熟禾混播(混播比5:3:2)。次干道两侧绿化带宽2.5m。设计支路行道树树池式布置,树池1.2×1.2m,选用国槐和圆柏单行相间种植,株距6m;部分路段选择臭椿和小叶白蜡,以增加树种多样性,减少病虫害。7.4.2.4临时防护措施主体工程在削山造地实施过程中,在填方区域大平台土方填至中采用洒水、分层碾压的方式,有效减轻了施工期的风沙、扬尘。其次,对于平台表面在整治时采取边整治、边撒播草籽,防止整治后的土地在招商引资前的水土流失。⑴洒水主体工程在土方填筑时采用分层碾压,配备专用洒水车,在机械碾压前实施洒水,有效地减少了扬尘,提高了土壤含水量,使其最佳含水量达到±5%范围内(最优含水量约30%),在保证了压实强度的同时,减少了扬尘大发生。洒水量计算:依据主体工程设计文件,土壤的天然含水量约为15-25%,按照天然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则需用洒水车洒水,并根据天气状况,洒水时应使填料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5~10%,才可达到设计压实强度,也不会发生扬尘。203
第七章水土保持⑵拦水埂在平整后的建设用地填方坡面顶部,为了防治上游来水冲刷坡面,采用蓄渗沟挖方土填筑,设计断面为梯形,采用夯实填筑,断面尺寸为上顶宽1m,下底宽4.6m,两侧坡比均为1:1.5,高1.2m。各类措施量见表7-6。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监测点位见图7-5。表7-6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措施量表防治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边坡防治区土地整治2.65hm2;挡土墙2650m,M15浆砌石24247.5m3;拱型砼骨架护面16.43hm2,M15浆砌石15608.5m3,预制C15砼2464.5m3;截水沟18465m,现浇C15砼2585.10m3;急流槽1080m,现浇C15砼237.60m3;消力池22座,浆砌石59.84m3;面积5.42hm2,其中栽植乔灌木21742株,撒播草籽866.81kg。平台防治区土地整治587.60hm2;蓄渗沟7240m;面积7.50hm2,其中栽植乔灌木63426株,撒播草籽374.83kg;洒水42860m3,临时苫盖600hm2,拦水埂7650m。7.5水土保持投资估算依据《甘肃鸿丰工业园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相关内容,水土保持方案总投资3144.71万元(主体工程已列投资885.91万元,方案新增2258.80万元)。水土保持投资估算见表7-7。表7-7水土保持方案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编号工程或费名称工程费植物设施费设备费独立费用合计203
第七章水土保持栽植费苗木、草、种子费1第一部分工程措施2258.942258.942第二部分植物措施11.5060.2371.733第三部分施工临时工程147.16147.164第四部分独立费用232.42232.425第五部分预备费91.210.693.6113.95109.466水土流失危害补偿费325.00325.00估算总投资2822.3112.1963.84246.373144.717.6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7.6.1监测区段及监测重点⑴监测区段: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水保监测应在防治责任范围内进行。根据本项目区特点,监测分区原则上与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相一致。水土保持监测要充分反映各施工区的水土流失特征、水土保持建设特点及其效益。⑵监测的重点区:根据主体工程的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和工程建设特点,以及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结果,将监测区划分为坡面工程区、平台区。7.6.2监测点位布设要求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⑵尽量避免人为活动的干扰。⑶交通方便,便于监测管理。7.6.3监测内容宏观调查监测的内容主要有施工区的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设施的运行情况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的生态环境效益,监测的主要内容为:⑴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扰动面积监测;⑵水土流失灾害隐患监测;203
第七章水土保持⑶项目区水土流失因素及土方量的监测;⑷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监测;⑸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监测;⑹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等方面的监测;⑺重大水土流失事件监测。另外,为了掌握工程建设施工之前项目区的原地貌土壤侵蚀、植被等背景情况,需要在项目未开工前设置类比监测点进行监测、调查,以获得较为详细的基础资料。7.6.4监测方法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监测采用定位观测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⑴实地调查法主要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和勘测,采用GPS和1:2000工程地形图定位、数码相机、数码摄象机、全站仪、水平仪、测距仪等工具,填表记录工程扰动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堆土渣和开挖面类型)及水土保持措施(拦挡工程、土地整治等)实施情况。①实际量测每个监测点位的主体工程占地面积、扰动地面面积。结合主体工程技术资料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推算项目总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②实际量测每个监测点位的开挖量、回填量、利用量及弃渣量;③检查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实施数量、质量。⑵定位监测法定位监测法主要监测土壤侵蚀量、植被覆盖度、降水量等。①土壤侵蚀量监测:在选定的土壤侵蚀量监测点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原地表与扰动地表布设简易土壤侵蚀观测场(观测场的面积按实地地形确定,一般为4m2),每组2处(其中原地表1处,扰动地表1处),在区内布设土壤侵蚀测钎(测钎布设密度9支/m2203
第七章水土保持),测钎直径0.5cm,长度30cm,品字型排列,测钎1/6处涂红漆标注,测钎插入后红漆标注线与地面平齐(测钎地上部分长5cm),布设后定期观测测钎出露情况(暴雨后加测),计算土壤侵蚀深度和土壤侵蚀量。②林草覆盖度监测A.灌木盖度的监测采用线段法。用测绳或皮尺在所选定样方灌木上方水平拉过,垂直观察灌丛在测绳上的投影长度,并用卷尺测量。灌木总投影长度与测绳或样方总长度之比,即为灌木盖度。用此法在样方不同位置取三条线段求取平均值,即为样方灌木盖度。B.草地盖度的监测采用针刺法。用所选定样方内,选取2mx2m的小样方,测绳每20cm处用细针(φ=2mm)做标记,顺次在小样方内的上、下、左、右间隔20cm的点上,从草的上方垂直插下,针与草相接触即算有,不接触则算无。针与草相接触点数占总点数的比值,即为草地盖度。用此法在样方内不同位置取三个小样方求取平均值,即为样方草地的盖度。C.项目建设区内各种类型场地的林草植被覆盖度(C)计算公式为:式中:C——林木(或灌草)植被的覆盖度,%;F——类型区总面积,hm2:f——类型区内林地(或灌草地)的垂直投影面积,hm2。样方规格乔木林为20m×20m,灌木林为10m×l0m,草地为2m×2m。本次监测可采用GPS定位和GIS技术,利用对监测对象的位置、边界准确定位的高精度特性,可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结合对地形图件和施工图件的综合分析,提取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地表位置及变化情况的数据信息准确可靠。D.气象因子监测:降水量等气象因子观测不再单设观测场所,委托当地气象部门代为观测。7.6.5监测频次203
第七章水土保持挖方边坡、填方边坡、填方区域是监测的重点,其开挖土方量、填方量,以及挡土墙、排水、坡面防护措施数量等每10天监测记录一次;扰动地表面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拦挡效果等每1个月监测记录一次;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植物措施生长情况等每3个月监测记录一次;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发生1周内完成监测,暴雨时应及时加测。7.6.6监测管理制度监测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监测人员必须执有关部门核发的水土保持监测上岗证。建设单位应向县级水土保持管理部门报送监测报告和报告表。在每一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上一个季度的水土保持监测季报表。报送的报告和报告表要加盖建设单位公章,并由水土保持监测项目的负责人签字。《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方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还需加盖单位公章。水土保持监测点位及监测内容、频次详见表7-8。表7-8水土保持监测点位及监测内容、频次监测区域监测方法主要监测内容监测点位频次挖方坡面实地调查与定位观测边坡稳定性、挖土量、流失量、防护措施完好程度等。JC1、JC2对山梁、山坡、沟道等主要建设区域的开挖填筑数量,以及正在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等至少每10天监测记录一次;扰动地表面积等每一个月监测记录1203
第七章水土保持次;主体工程建设进度、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生长情况等每3个月监测记录1次。当遇八级以上大风或1h降水量>10mm时增加监测次数。填方坡面实地调查与定位观测堆土量、流失量、防护措施完好程度、植物措施面积、及植物生长量、存活率。JC3、JC4平台实地调查与定位观测占地面积、土地整治面积。JC5、JC6场内主干道实地调查与定位观测占地面积、两侧植物生长状况、生长量、存活率JC7次干道实地调查与定位观测占地面积、植物措施生长状况等JC8原地貌监测定位监测水土流失量情况JC9、JC10203
第八章地质灾害及环境风险分析8、地质灾害及环境风险分析8.1地质灾害评价本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由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于2013年11月编制完成并通过评审,本次环评地质灾害章节直接陈述该方案的结论。8.1.1评估范围依据《技术要点》,结合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土地平整设计方案,确定评估区范围:南侧和东侧延伸至土地平整后第一斜坡带,西侧延伸至分水岭,北侧延伸至规划高速公路旁,评估区面积为14.33km2。调查区以评估区范围界线为准,向外扩展100m,调查区面积为20.63km2。8.1.2评估级别本项目平整土地面积为9.779km2,大于0.5km2,依据《技术要点》,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8.1.3致灾地质体类型及特征根据野外实地调查,评估区内发育的地质灾害有不稳定斜坡和黄土湿陷两类。其中发育不稳定斜坡120处,黄土湿陷在评估区的黄土丘陵区和沟谷地区的粉土中广泛分布。⑴不稳定斜坡评估区内发育不稳定斜坡120处,主要分布于评估区各沟谷中。坡体均由黄土组成,坡高1~20m,宽5~935m,坡度为45~85°,在局部地段近直立。评估内发育120处不稳定斜坡均位于评估各沟谷中,其中X4、X9和X10等76处不稳定斜坡在土地平整实施后将会消除,而X1、X2和X3等44处不稳定斜坡不在土地平整工程范围内,土地平整实施后将依然存在。⑵黄土湿陷203
第八章地质灾害及环境风险分析评估区内湿陷性黄土质地均一,垂直节理发育,结构疏松,粒度成分以粉土为主,占55%左右,具大孔隙,孔隙度平均48%,压缩系数在0.05~0.25MPa-1之间,属低~中等压缩性,含水量在3.8~10.0%之间,易溶盐含量较高,HCO3-含量多大于300mg/kg,Cl-含量大于1000mg/kg,SO42-含量大于1500mg/kg。湿陷性粉土为冲洪积形成,具有一定的水平层理,稍湿,稍密,孔隙较为发育。孔隙度和压缩系数都比较大,属中等压缩性土。8.1.4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分区分级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原则和方法,将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划分为可能性小区(Ⅱ)、可能性中等(较大)区(Ⅲ)和可能性大区(Ⅳ)。⑴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区(Ⅱ)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区主要分布于填方厚度小于等于5m亚区和挖方黄土湿陷亚区,面积为3.052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1.21%。①填方厚度小于等于5m亚区(Ⅱ1)该亚区面积为0.250km2,占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区面积的8.19%。该区内为厚度小于等于5m的回填土和马兰黄土,土体的结构较为松散,土体颗粒间的粘结力差,固结性差,短期内将会发生不均匀下沉,但回填厚度小,区内发生黄土湿陷灾害的可能性小。综合评估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区。②挖方黄土湿陷亚区(Ⅱ2)该亚区面积为2.802km2,占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区面积的91.81%。该区内为挖方区,挖方深度25~70m,揭露土层为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黄土。该土体土质均匀,孔隙、垂直节理发育,仅具有轻微湿陷性,在降水、绿化用水、地下水管发生渗漏等不利工况下,引发黄土湿陷灾害的可能性小。综合评估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区。⑵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中等区(Ⅲ)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中等区主要分布于填方厚度5~15m亚区,面积为0.400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4.09%。该亚区面积为0.400km2203
第八章地质灾害及环境风险分析,占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中等区面积的100%。该区内为厚度小于15m的回填土和马兰黄土,回填土体的结构较为松散,土体颗粒间的粘结力差,固结性差,短期内将会发生不均匀下沉,加之下部为具湿陷性的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粉土,区内发生黄土湿陷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马兰黄土结构疏松,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易溶盐含量较高,具粒状架空接触式结构;孔隙率高,具湿陷性;另外,整平的场地在降水、绿化用水、地下水管发生渗漏等不利工况下,引发黄土湿陷灾害的可能性中等,综合评估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中等区。⑶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区(Ⅳ)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区主要分布于填方厚度大于15m亚区、填方边坡高度大于等于12m亚区和挖方边坡高度大于等于15m亚区,面积为0.970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9.92%。①填方厚度大于15m亚区(Ⅳ1)该亚区面积为0.827km2,占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区面积的85.26%。区内填土厚度大于等于15m,小于38.16m,以黄土和粉土为主,回填土直接覆于沟谷内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粉土之上。因此,该区内为大厚度的回填土,回填土体的结构较为松散,土体颗粒间的粘结力差,固结性差,短期内将会发生不均匀下沉,加之下部为具湿陷性的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粉土,区内发生黄土湿陷灾害的可能性大。另外,整平的场地在降水、绿化用水、地下水管发生渗漏等不利工况下,引发黄土湿陷灾害的可能性大,综合评估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区②填方边坡高度大于等于12m亚区(Ⅳ2)该亚区面积为0.031km2,占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区面积的3.20%。该亚区为填土边坡区,边坡高14~45m,设计边坡坡率均为1:1。坡体岩性主要为素填土,回填土厚度3.31~38.16m。回填土体的结构较为松散,土体颗粒间的粘结力差,固结性差,边坡高度大。在地震、降水、坡顶部或后缘绿化用水、地下水管发生渗漏等不利工况条件下引发崩塌、滑坡等灾害的可能性大,引发黄土湿陷灾害的可能性中等,综合评估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区。③挖方边坡高度大于等于15m亚区(Ⅳ3)203
第八章地质灾害及环境风险分析该亚区面积为0.112km2,占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区面积的11.55%。该亚区为挖方边坡影响区,边坡高25~70m,设计边坡率均为1:1。坡体岩性主要为马兰黄土。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易溶盐含量较高,具粒状架空接触式结构;孔隙率高,具湿陷性;边坡高度大,在降水、坡顶或后缘绿化用水、地震等不利工况条件下引发崩塌、滑坡等灾害的可能性大,引发黄土湿陷灾害的可能性小,综合评估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区。8.1.5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的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针对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和危害方式,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出以下防治措施和建议。⑴场地平整过程中形成的临时边坡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①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开挖线进行开挖,开挖自上而下,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开挖配合自卸汽车运输,再将挖出来的土方回填到相邻的填方区,严禁按大于设计安全坡度进行回填成坡。开挖过程、碾压及回填过程中必须有专人监测坡体动向,一旦发现坡体有滑动、变形迹象,应及时撤离现场。②严格执行施工总体方案。依据设计拐点进行削坡、填方位置定位;削坡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不稳定斜坡、滑坡等变形的监测;严格执行削坡、土方回填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③回填形成的坡体在回填结束后,要及时利用锚杆格构+绿化等工程措施对坡体进行加固处理。④做好坡体表部的排水,使坡体和场地区内的地表水及时排泄掉。防排水措施要在规划和施工过程全方面进行,包括临时截排水沟、集水井、散水等。⑵场地平整过程中可能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①沟道内填土自沟口至沟脑逐层回填,减小沟道纵比降。②沟道内削坡土及时回填并压实。③场地平整过程中做好临时截排水措施。203
第八章地质灾害及环境风险分析④场地平整工程完成后,永久性截排水措施亦应同时完成,防止堵塞河道。⑶场地平整过程中可能加剧黄土湿陷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①按照黄土地区场地回填整平的要求,严格控制回填土的厚度、湿度和压实系数,在回填场地区内不留死角。②场地内做好地表水防渗、排水处理等防护措施,对雨水、灌溉用水及其它生活生产废水统一排泄,减少地表水向场地内入渗,防止因渗漏造成土体湿陷。8.1.6结论⑴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项目总面积为9.779km2。⑵本次评估区面积为14.33km2。调查区面积为20.63km2。土地平整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⑶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有不稳定斜坡、黄土湿陷两种类型。其中不稳定斜坡120处,黄土湿陷评估区内均有分布。⑷依据《技术要求》要求,规划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可能性小、中等和大三个主区,6个亚区。其中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区面积为3.052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1.21%。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中等区面积为0.400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4.09%。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区面积为0.970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9.92%。8.2环境风险分析8.2.1风险评价目的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8.2.2风险识别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203
第八章地质灾害及环境风险分析⑴生产设施风险识别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生产过程中使用设备的危害风险见表8-1。表8-1生产设备风险识别序号名称设备种类危险因素危险源级别1土石方机械固定设备//2其它机械固定设备//⑵物质风险识别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和产生的产品的危害风险见表8-2。表8-2物质危险识别一览表序号名称形态危险因素危险源级别1土石方固态//2柴油液态可燃非重大污染源8.2.3源项分析本项目为土地整理工程,主要污染环节为施工期,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施工机械所需油料(柴油)运输、贮存过程的安全管理。8.2.4事故分析⑴事故原因分析柴油由于自身物性,在存储和运输的过程中易挥发出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特定比例后会形成爆炸性气体,一旦遇静电、雷电放电、电火花、高频辐射源、明火或者摩擦、撞击火花等火源,就可能引发燃烧甚至爆炸事故,造成人身、财产安全损失。⑵事故危害分析203
第八章地质灾害及环境风险分析柴油的燃烧爆炸事故,除直接导致人员伤亡和物质财产损失外,还不同程度的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的生态危害,具有社会影响大、伤亡人数多、环境危害重的特点。对生态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污染周围土壤,使土壤中某些重金属严重超标,植被无法生长,且此类污染具有极难恢复的特点。因此,对此类物品运输、贮存过程中加强管理,避免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⑶事故防止对策①油罐车管理油罐车是散装油品公路运输的专用工具,对小宗油品或不通火车的地区大多是采用这种工具运输。汽车油罐车的构造比较简单,罐体由3毫米厚的钢板制成。量油口装在罐前端,并有导尺筒直通罐底;人孔设在罐中部,罐底有排水阀,排油阀并配有扶梯。近代的油罐车常常备有一套隔热、加热和用惰性气体保护的安全设备。为保证消防安全,汽车油罐车应满足以下技术条件:1)罐体内应装有防波板,以减轻油料在行车时的震荡冲击。防波板应带有孔眼并镀锌,防波板的数量不宜少于两个,把罐体分隔成三个可以相通的隔间,以消除油罐内静电聚积。2)罐体上部应设有安全阀,以防受太曝晒时引起罐体的压力增高而导致破裂。3)为防止静电积聚,车上应设有静电接地线的线柱,以便导除静电;4)为保证一旦失火的应急使用,油罐上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干粉灭火器,并不少于两具。5)所运载的油品闪点特别低时,应加惰性气体保护。6)驾驶员须经相应安全培训后方可上岗。7)对车辆的驾驶严格管理,除本车驾驶员外严禁他人驾驶。②在油品的贮存和日常管理中,应满足下列条件:203
第八章地质灾害及环境风险分析1)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企业的油品运输应成立专管部门,由专人负责登记管理企业日常油品的储存。油品运输管理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设置油罐汽车运行安全管理岗,明确部门和岗位的安全职责。2)油品库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有关专业防火规范,设置干粉灭火器等防火设施;3)油品库必须按照有关规范安装防雷保护设施;4)油品库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电气防爆标准;5)设置危险标牌,严禁油品库周边出现明火、静电等危险源。8.2.5应急预案⑴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①组织机构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单位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组成。其中总指挥由经理担任,副总指挥由副经理担任,成员由各科室调配。应急组织机构由消防灭火组、抢险抢修组、物资供应组、交通运输组、警戒疏散组、医疗救护组、通讯联络协调组等7个小组组成。②职责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组织本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预案的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事故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事故状态下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救援。⑵应急分工总指挥:负责全面指挥调动应急组织,调配应急资源,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作好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若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消防灭火组:发生重大火灾或其它重大突发事件时,立即赶到事故现场进行火灾扑救或应急抢险。203
第八章地质灾害及环境风险分析抢险抢修组:应急状态下,扑救火灾、设备维修、设备复位,制定安全措施,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物资供应组:负责应急状态下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如设备零配件、工具、沙袋、铁锹、防护用品等。交通运输组:负责交通车辆的保障。安全警戒疏散组:负责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组:负责联系医疗机构,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组织现场抢救伤员。通讯联络协调组:负责应急抢险过程中的通讯联络,保证通讯畅通,负责各小组之间的协调以及与外部机构的联系、协调。⑶应急程序①报警a、当油品库发生火灾或爆炸时,第一发现人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向消防值班人员说明事故地点、事故类型等事故概况。b、通过电话向应急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c、事故如发生在夜间或节假日,报警人员向行政值班人员报警,由行政值班人员向总指挥及副总指挥报告事故情况。②接报a、消防值班人员、行政值班人员、总指挥、副总指挥为接报人员。b、接报人员应问清报告人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问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原因,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做好电话记录。③组建救援队伍203
第八章地质灾害及环境风险分析a、应急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所有成员到达事故现场。b、应急领导小组各位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起本组的工作人员及抢险装备,然后赶往事故现场,向现场总指挥报到,接受任务,了解现场灾害情况,实施统一的救援工作。④设立临时指挥部及急救医疗点a、各救援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选择有利地形设立现场指挥部及医疗急救站。b、各救援队伍尽可能靠近现场指挥部,随时保持与指挥部的联系。c、指挥部、各救援组、医疗组均应设置醒目的标志,悬挂旗帜,方便救援人员和伤员识别。⑤抢险救援进入现场的各支救援队伍要尽快按照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开展救援工作。a、现场指挥部:尽快开通通讯网络;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和危害程度,制定救援方案;根据事故灾情严重程度,决策是否需要外部援助;组织指挥救援行动。b、着火源控制消防人员穿着消防服进行火灾扑救,如果火势过大,就将着火点分割,分片进行扑救。⑥现场警戒警戒疏散组根据划定的危害区域做好现场警戒,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在警戒区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禁止其他人员及车辆靠近。⑦现场医疗急救a、医疗救护组在事故初起阶段就应与人民医院、职工医院联系,说明事故情况及人员伤亡情况,做好紧急救护的准备。b、医疗救护组必须在第一时间对伤员在现场进行处理急救,急救时按先重后轻的原则治疗。c、经现场处理后,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203
第八章地质灾害及环境风险分析d、送医院时作好伤员的交接,防止危重病人的多次转院。⑧疏散撤离a、事先设立安全区域。b、警戒疏散组组织和指挥引导污染区人员撤离事故现场。203
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9、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9.1环境空气保护措施及可行性分析依据《兰州市2014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本项目扬尘治理措施如下:9.1.1施工期大气防护措施本项目施工期大气防护措施具体如下:⑴施工现场40辆洒水车对施工便道进行洒水压实,对便道之外场地按照施工进度进行分片区洒水,道路每天洒水不得少于8次,确保车辆在项目区内行驶的过程中不卷起扬尘,雨天除外;⑵每个作业面应同步配备上水设施,施工作业面应实行提前渗水,实行保湿减尘作业。施工过程中采用高压远程喷射器对开挖作业面进行高空高压洒水喷雾压尘,喷射器喷射高程应高于最高施工台阶高度,喷射器为旋转喷头,可通过旋转对开挖作业面进行增湿,可满足单个施工面的需求,二期及三期工程各设有4个开挖面,因此4台高压远程喷射器可满足项目开挖面抑尘需求;⑶在进场道路紧邻3号蓄水池处设置一处施工车辆洗车平台,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清洗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废水导流渠、废水收集池、沉砂池,洗车废水收集沉淀后用于车辆冲洗;⑷对平整已达到设计标高的场地,立即用固化剂、种植速生草坪等方式进行固化,在未来得及固化的场地要用洒水车进行洒水抑尘,确保已平整场地不起尘;⑸施工期间装载机将土方装入运输车辆时应降低土方落下高度,减少风起扬尘量;运输车辆装载完土方后应进行表层压实,并对运输车辆车斗加盖毡布,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cm并进行固定,保证土方不露出;在4处填方区各设置1台高压远程喷射器,车辆卸土时应在各卸土点进行喷雾洒水,保持卸出土壤及卸土点周围空气湿度,减少粉尘产生量;⑹严禁在供暖期内进行施工;施工期间,如遇兰州市大风天气(4级及4级以上)以及大雨天气,在做好项目现场洒水降尘同时,全面停工,防止污染加剧;203
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⑺平整好的坡面用抑尘布进行遮盖,确保不起起尘;⑻施工工地主便道进行硬化,并采用洒水车洒水、保持路面清洁,防止机动车扬尘。次便道应实行不间断洒水抑尘措施。施工期间需成立项目现场环境督查小组,每天安排专人监督施工现场,统筹调配水车作业,引导施工车辆在洒水压实的主便道上有序行驶,并对机械作业进行监察,坚决禁止无组织乱开、乱挖。施工期严格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可有效减轻施工扬尘污染,措施基本可行。9.1.2临时停工阶段大气防护措施对于开挖作业未完成的场地,但由于城市冬防等因素施工必须停止一段时间时,应将地表整平,并用固化剂进行固化,对于挖填方产生的边坡未来得及做工程防护的,应尽量喷洒固化剂,若固化剂喷洒不到的地方,应加盖抑尘网。本次采用糠脲树脂、聚乙烯醇、烃基磺酸盐及烃基磺酸为原料制备而成的土壤固化剂,糠脲树脂、聚乙烯醇为具有多活性基团的有机聚合物,可与土壤构成交联键结构,烃基磺酸盐及烃基磺酸能促进糠脲树脂与聚乙烯醇之间生成主价和次价交联键结构,也能促进糠脲树脂、聚乙烯醇与土壤之间生成主价和次价交联键结构。该土壤固化剂无有毒有害物质,不产生二次污染,属于环境友好型,降解速度快,后期绿化时不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该固化剂属水性材料,经兑水溶解后将其喷洒在扰动地表,干燥后形成一层保护壳。其工作原理为:喷洒固化剂能将土壤中大量的自由水以结晶水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得土壤胶团表面电流降低,胶团所吸附的双电层减薄,电解质浓度增强,颗粒趋于凝聚,体积膨胀而进一步填充土壤孔隙,在压实功的作用下,使固化土易于压实和稳定,从而在土壤表层形成连续稳定的保护壳,使土壤表层受到大风吹动时不产生扬尘。固化剂使用方法简单,仅将固化剂与水按照一定比例在洒水车或高压远程喷射器水箱内混合后喷洒即可。固化剂溶液中固化剂与水的质量配比应为1:1000,即1m3水中应加入1kg固化剂,每公顷地面应喷洒固化剂溶液100m3。203
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固化剂喷洒后,可在地表形成一层保护壳,保护壳在经风吹、雨淋情况下不会发生破损,经雨淋后还会增强保护壳的韧性,若不经人为破坏,可长久附于地表,阻止扬尘产生。9.1.3施工结束后大气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平整土地需临时停止施工的应喷洒固化剂,若随即进行二级开发,则该阶段场地扬尘控制本次环评不再进行分析,项目场地边坡应进行平整压实,在边坡未完成绿化或防护时应加盖防尘网,减少扬尘产生量。根据《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工程应当铺设用水专线,施工过程和所有施工面进行洒水压尘。主便道硬化,作业面提前洒水减尘,次便道不间断洒水抑尘。9.1.4措施有效性分析目前,建设单位共有40辆洒水车,4辆喷雾车,工作时速为30km/h。洒水车的射程为5m,喷雾车的射程为100m,经计算,每辆洒水车每小时洒水面积为0.15km2,每辆喷雾车每小时洒水面积为3km2。洒水车全部工作时的覆盖面积为6km2,喷雾车全部工作时每小时能覆盖12km2。剩余两期工程中二期工程平整的面积最大,平整面积为3.04km2,坡面面积约为1.53km2,共计4.57km2。因此,洒水车及喷雾车能够完全覆盖二期工程的工作面。9.1.5小结综上所述,项目治理措施符合《兰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经上述措施治理后,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临时停工过程中及施工结束后产生的扬尘浓度在厂界处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标准要求,项目废气治理措施可行。9.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保护措施及可行性分析203
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项目施工废水水质简单,水量较少,包括少量的机械清洗废水、出场车辆清洗废水等,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直接用于地面降尘,自然蒸发,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直接影响。项目施工期较长,施工人员较多,所以本次评价建议在工人生活区附近建设旱厕两座,满足工人生活需要。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可行。9.3施工期噪声控制措施及可行性分析施工期间噪声防治工作必须作为施工过程中重点来防护,项目施工期对周围敏感目标噪声防护措施如下:⑴加强管理,文明施工,遵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要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工序,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限速行驶;⑵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与施工方式进行施工;⑶施工期经常对施工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因设备性能减退而使噪声增强的现象发生;⑷根据施工场地的地理位置及周围敏感点的分布状况,噪声设备尽量设在远离周围敏感点处,施工布局中70dB(A)噪声设备与周围敏感点的距离不得低于30m,80dB(A)噪声设备与周围住宅的距离不得低于50m,90dB(A)以上的高噪声设备与周围敏感点的距离不得低于100m;⑸应合理安排高噪声设备的施工作业时间,在噪声环境敏感建筑物集中的区域,禁止在午休(12:00-14:00时)和夜间(22:00-次日6:00时)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在抢修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时,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并进行公示;⑹做好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减少施工人员在高噪声工作环境的暴露时间,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减轻对施工人员的影响;⑺征求、听取周围群众的意见,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扰民现象及时予以通报,并接受公众监督。随着施工活动结束,施工期所产生的噪声影响随即消失。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对项目区声环境不会造成大的影响。措施可行。203
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9.4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保护措施及可行性分析⑴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送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理处置;⑵固体废物在运输过程中注意采取对运输车辆加盖防尘布等措施,避免发生垃圾洒落。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固体废物得到了合理妥善解决,措施可行。9.5社会影响防治措施项目应采取以下措施以减缓社会影响:⑴施工前应充分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工程涉及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提前协同有关部门确定补偿方案,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⑵在施工现场安置告示牌,说明工程主要内容、施工时间、敬请公众谅解由于施工带来的不便,并在告示牌上注明联系人、投诉热线等。⑶施工期间用电量和用水量均较大,为此施工单位应提前与有关部门联系,确定管线接引方案,并做好临时管线的接引准备工作。⑷在有集中居民区等敏感点附近禁止夜间施工,以免影响附近居民夜间休息。⑸施工作业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与群众生活、交通冲突的地方,为减少矛盾和事故发生,在主要施工地点、通行线路、占道等地方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牌。9.6防洪设施建设要求及能力分析9.6.1排洪沟根据《鸿丰产业园排洪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沿宽沟设置排洪沟。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的规定,本次治理段防护对象为甘肃鸿丰产业园区,堤防工程的级别为4级,其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3
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甘肃省地方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62/T25-3055-2011),工程区50年超越概率为10%时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本工程按7度设防。9.6.1.1排洪道设计⑴堤距确定洪道治理以整治洪水河槽为主,因此洪道宽度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满足防洪要求;二是满足水利最佳断面的要求。根据矩形水力最佳断面宽深比条件,确定项目区治理段0+064.3~3+217.27、3+217.27~3+467.27排洪道口宽6.0m。⑵排洪道洪水水面线计算①治理前洪水水面线计算项目区治理洪道段长3.53km,间隔200m布置水文断面,共布设18个横断面,天然洪道平均纵坡15.86‰,天然洪道未衬砌高低不平,沟道综合糙率取值为0.04。水面比降近似各沟段自然纵坡。洪道各断面水深、平均流速采用伯努里能量守恒定律方程计算。经计算,洪道治理前,遭遇20年一遇洪水时,设计水深值在0.25~1.79m之间,以此推算天然河道水面线。②治理后洪水水面线计算A、洪道糙率n治理段洪道0+064.3~3+217.27、3+217.27~3+467.27段采用现浇钢筋砼衬砌,糙率取值为0.015。B、洪道比降J203
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园区规划地块高程与现状沟底高差偏大,为了尽量减小宽沟洪道两岸填方边坡的高度,压缩园区东西横向道路跨度及边坡占地,对原地形坡度进行适度调整,邱家沟沟口~猴头沟沟口段地形平均坡降11.94‰,治理排洪道设计纵坡选用4‰缓坡,猴头沟沟口~车路沟出口段地形平均坡降9.55‰,采用152‰陡坡与下游沟道衔接。设计分段调整调整情况见表9-1。表9-1宽沟洪道设计纵坡调整表序号中心桩号自然纵坡(‰)设计调整坡度(‰)10+064.3~3+217.2711.94423+217.27~3+467.279.55152C、洪道各断面水深、平均流速计算洪道全断面衬砌后,过20年一遇洪水流量时,可近似按明渠均匀流计算,采用曼宁公式计算各断面水深、平均流速:V=Q/A=1/n•R2/3•J1/2式中:Q—断面过流量(m3/s);R—水力半径(m);A—过水断面积(m2);C—谢才系数:C=(1/n)R1/6;n—洪道糙率;V—断面平均流速(m/s)。经计算:过20年一遇洪水流量99m3/s时,各断面平均水深在3.0~0.84m之间、平均流速在5.53~19.64m/s之间。排洪道水力要素成果详见表9-2。表9-2排洪道水力要素计算表桩号位置断面水力要素断面尺寸QARivh△hBH203
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m3/sm2mm/smmmm0+064.3~3+217.2799181.54/10005.533.00.56.03.53+217.27~3+467.27995.050.66152/100019.640.841.166.02.0因为陡坡段的平均流速在10m/s511920203
第十二章公众参与合计97100学历高中77初中、小学9093合计97100职业结构农民9598教师11其它11合计97100①在被调查的评价范围内的公众当中,从性别上看男性占94%,女性占6%;②从年龄分布看,一半以上公众年龄分布在36~50岁之间,占总人数的66%,小于35岁的占14%,大于50岁的占20%,被调查公众中以中年人为主;③从文化程度看,高中占7%,初中、小学占93%,被调查公众文化水平较低;④从职业结构看,农民占98%,教师占1%,1其它占1%。表12-7公众参与调查结果汇总调查项目人数比例(%)1、你是否了解该项目了解2323.7基本了解6263.9不了解1212.42、您对项目区的环境状况是否满意满意1818.5基本满意6769.1不满意1212.43、您认为区域现状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可多选)空气污染3738.14水污染66.18固体废物污染3030.93噪声污染3131.96生态环境2727.834、您认为该项目建设会给当地带来哪些环境问题(可多选)空气污染4546.39水污染99.28固体废物污染3435.05噪声污染5152.58生态环境2525.77水土流失1919.59地质灾害55.155、您大气环境5556.70203
第十二章公众参与认为该项目应采取哪些环保措施?(可多选)水环境1414.43固体废物治理3536.08噪声治理4445.36生态保护5253.616、你对该项目的建设持何种态度支持97100反对007、你是否愿意成为本项目的环保义务监督员同意3132.0不同意6668.0由表12-7可知:A、被调查者当中23.70%表示了解本项目的建设,63.90%表示基本了解本项目的建设,12.40%表示不解本项目的建设;B、被调查者中18.50%表示对目前的生活环境质量满意,69.10%表示对目前的生活环境质量基本满意;12.40%表示对目前的生活环境质量不满意;C、被调查者中38.14%的认为项目周围现存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空气污染,6.18%的认为是水污染,30.93%的认为是固体废物污染,31.96%的认为是噪声污染,27.83%的认为是生态环境问题;D、被调查者中46.39%的认为该项目建设给当地的主要环境影响是大气污染,9.28%的认为是水污染,35.05%的认为是固体废物污染,52.58%的认为是噪声污染,25.77%的认为是生态环境破坏,19.59%的认为是水土流失,5.15%的认为是地质灾害;E、被调查者中56.70%的认为该项目运行应该采取的环保措施是大气环境治理,14.43%的认为是水环境治理,36.08%的认为是固体废物治理,45.36%的认为是噪声治理,53.61%的认为是生态保护;F、100%的被调查者支持本项目的建设;G、32%的被调查者愿意成为该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义务监督员,68%的被调查者不愿意。203
第十二章公众参与12.5公示调查结果在报告书编制时期及《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前分别于2013年12月26日~2014年1月9日、2014年4月16日~4月26日在《西部商报》进行了两次为期15天和10天的公众参与公示。公示期间,均未收到民众的电话、书面信件或其他任何有关对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土地整理项目项目环境保护方面的反对意见。公告情况见附件。12.6公众意见与建议公众对本工程均持积极支持态度,多数群众认为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土地整理项目给工程地区群众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并且将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推动作用,提高工程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有一部分群众对工程施工期环境问题提出了一些防治要求。根据公众的意见,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对实施方案从生态、扬尘、水环境等方面作了详细评价,针对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和减免措施以及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管理制度等,基本解决了公众对本工程关心和担忧的环境问题,能够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12.7推荐义务环保监督员在本次公众参与中,环评推荐了被调查者中的两位同志作为公众环保监督员,他们可以随时对工程环保问题进行监督,并及时向环保部门和建设单位反映该项目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意见,环保义务监督员名单及联系方式如下表12-8。表12-8项目环保监督员情况表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联系电话卲长春男38初中农民13639338331张业福男58初中农民13919091113203
第十二章公众参与12.8公众参与小结及建议通过项目进行过程中进行了环境影响公众参与公示及公告以及调查问卷的填写,使项目影响范围内居民据此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在填写公众参与调查问卷时,有部分调查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及意见,经与建设单位协调,建设单位保证严格按照本环评所提要求施工,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周边居民及学生正常工作和学习的不利影响。在公示期间没有公众通过联络方式提出反对意见和建议。203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13、结论与建议13.1结论13.1.1工程概况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土地整理项目位于皋兰县忠和镇付家窑村以南,邵家堂村以北,西侧1km处与G109相连,东侧与包兰铁路毗邻,北侧有在建的东绕城高速公路,西北侧为在建的兰秦快速路水阜段,南侧与国投公司拟整理开发土地相邻。场地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03°49′35″~103°52′06″,北纬36°10′54″~36°12′45″。本项目开发总规模为9.779km2,开发后可增加建设用地5.86km2。工程于2014年4月开始,2017年9月基本完工,开发总工期44个月。每年施工6个月(4月~9月),施工期总共24个月。总投资50000万元。13.1.2工程分析本项目的建设地处于《皋兰县忠和镇东部片区概念规划》的规划范围之内,用地性质符合规划要求。本项目用地性质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的相关要求。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土石方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地面开挖,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植被破坏,侵占农田等绿地;工程施工增加运输量,车辆密集形成拥挤、事故等社会性问题。以及项目建成后由于地貌的改变带来的影响,包括土地性质发生改变,由原来的以荒山为主夹杂有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改变为城市建设用地,从而带来项目区域相对同质化;景观影响,由原来的起伏、复杂的地貌改变为带有一定坡度的台地。本项目总土方量为8913万m3,其中总挖方4456.50万m3,总填方4456.50万m3,挖填比为1.2:1。挖方最大值为99.2m,填方最大值为86.33m。削山填沟,土方挖填平衡,无弃方。203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项目施工产生粉尘的因素有:工程土方(机械)运输、施工机械作业、破土面自然扬尘,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局地环境的粉尘和扬尘污染。工程施工用水均设置回用设施,多数水自然蒸发消耗,少部分保留到填土区土壤内,没有生产废水排放。主要的废水为作业人员的施工期间的生活污水,施工期作业人员约150人,按30L/人·天生活用水计,则生活用水量为4.5m3/d,由此生活污水产生量约3.375m3/d。经类比分析,生活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和SS,产生浓度分别为280mg/l、160mg/l和180mg/l。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较为集中的地方,经收集沉淀后用以浇灌林地草地或洒水抑尘。集中度不高的区域生活污水可以用于破土面洒水,靠自然蒸发消耗,不排入排洪沟。建设过程中,将投入较多的大、中型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装卸机、钻机、运输车辆等。各噪声源声功率级介于90~96dB(A)。本项目施工营地每人每天产生0.8kg垃圾计,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12t/d,集中收集定期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场统一处置。13.1.3环境质量现状⑴依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评价区SO2、NO2、TSP、PM10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中的二级标准要求。⑵依据声环境现状监测资料,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⑶依据地下水监测结果,本项目区除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外其余各监测项目的浓度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项目区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项目所在地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所引起的,与岩石、土壤成分及矿物分布有关系。13.1.4环境保护措施⑴203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人工边坡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临时堆土场堆土完成后应在土体表面采用防尘网进行苫盖,利用临时苫盖措施可有效防止降水冲刷土体造成水土流失;各项防护措施修建时应尽量避开汛期,防止流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施工开挖的土方扰动后容易产生流失,因此堆放的开挖土尽可能堆放在背风坡,做好区间土方调配,挖、填方最好一次到位,尽量避免多次搬运,开挖回填应及时夯实。临时堆土应合理堆放,及时布设防护措施。⑵大气环境保护措施为施工期间土方工程作业时采取洒水压尘,尽量缩短起尘操作时间。兰州沙尘天气较多,尤其是在春季,本项目施工期间当风速达到4级以上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剥离开易起尘的土壤进行洒水覆盖,以防止大风天气扬尘对兰州市的影响。⑶声环境保护措施为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与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噪声设备尽量设在远离周围敏感点处,施工布局中70dB(A)噪声设备与周围敏感点的距离不得低于30m,80dB(A)噪声设备与周围住宅的距离不得低于50m,90dB(A)以上的高噪声设备与周围敏感点的距离不得低于100m;禁止在午休(12:00-14:00时)和夜间(22:00-次日6:00时)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⑷项目施工废水水质简单,水量较少,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直接用于地面降尘,自然蒸发,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治理措施可行。项目施工期较长,施工人员较多,所以本次评价建议在工人生活区附近建设旱厕两座,满足工人生活需要。⑸垃圾经收集后集中运往垃圾填埋场处理处置;固体废弃物在运输过程中注意采取对运输车辆加盖防尘布等措施,避免发生垃圾洒落。⑹项目区内主要由北至南共7个电力铁塔。设计对在地块中的3座塔基予以保留,不进行开挖,留够防护距离25m后放坡,与周围台地相接,在2#台地边界处的铁塔留够防护距离25m后进行放坡,与2#台地相接。其余3座铁塔不扰动,保留原始地貌。保留的区域后期作为公共绿地进行绿化,因此本项目实施时不会对电力设施产生影响。13.1.5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⑴本项目土地平整工程要占用覆盖草地和耕地等,使整个施工区域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遭到破坏,增加水土流失;本项目建设不会造成植物多样性的损失;项目施工作业带近限于开发范围内,项目范围内无保护物种,植被覆盖率较低。203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⑵施工期间在未加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对距离最近的邵家堂车站及邵家堂村的影响是最大的,叠加背景值后最大的超标浓度为0.733mg/m3,占标率244.412%,超出标准2.44倍。施工期间采用洒水车和喷雾车洒水并对露土进行硬化的情况下,对周围的敏感点的贡献值均达标;预测评价区内最大贡献浓度为0.059mg/m3。该方法洒水抑尘的效率至少可达95%以上(按95%计算)。⑶本项目自卸汽车、挖掘机、装载机和推土机等施工机械同时作业时,作业区周围10m的范围内,噪声值可达70db,扩大到30m处可降至60db,而预测点的噪声贡献值<25db,且夜间不施工,能满足声环境质量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所以项目在正常施工的情况下,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甚微。⑷抑尘洒水大部分水自然蒸发消耗,少部分保留到填土区土壤内;生活污水消耗主要靠自然蒸发,不排入排洪沟和黄河内。由此判断,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对地表水的影响较小,随施工期的结束,影响也随之消失。项目施工期所排的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施工用水,水质较简单,大部分水量蒸发消耗,少部分水量保留在土壤空隙中,实际渗透的水量很少,不会渗漏对地下水产生影响。⑸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根据土石方平衡计算可知,土方全部利用,不产生多余的弃方。固体废物在运输过程中注意采取对运输车辆加盖防尘布等措施,避免发生垃圾洒落。采用上述措施后,施工期间固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13.1.6地质灾害评价⑴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项目总面积为9.779km2。⑵本次评估区面积为14.33km2。调查区面积为20.63km2。土地平整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⑶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有不稳定斜坡、黄土湿陷两种类型。其中不稳定斜坡120处,黄土湿陷评估区内均有分布。⑷203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依据《技术要求》要求,规划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可能性小、中等和大三个主区,6个亚区。其中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区面积为3.052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1.21%。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中等区面积为0.400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4.09%。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区面积为0.970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9.92%。13.1.7环保投资本项目环保投资4085.7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50000万元的8.17%。13.1.8公众参与建设单位2013年12月26日~2014年1月9日、2014年4月16日~4月26日在《西部商报》进行了两次为期15天和10天的公众参与公示。并在项目所在地及周边区域发放个人调查表100份,收回有效卷97份,回收率为97%,被调查的个人大多数支持本项目建设,多数群众认为本项目给工程地区群众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提高项目所在区域群众的生活水平。13.1.9综合结论综上所述,甘肃锦诚投资有限公司鸿丰产业园土地整理项目要是实施荒山造地开发,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区建设和产业用地短缺问题,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符合《皋兰县忠和镇东部片区概念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只要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本工程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可行的。13.2建议⑴在施工过程中,禁止随意弃土弃渣,尽可能地减轻对场区的生态环境影响;采取的工程措施包括挡水墙、消力池混凝土和道路排水渠等,植物措施包括植树种草等措施,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⑵施工期间加强对施工方式、洒水抑尘的监察。严禁进行无组织的开挖、运输、回填,要保证洒水的频率和强度,施工应避免在大风天进行。⑶建立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材料、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的控制。203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⑷在施工和过程中,各种车辆、运输设备应固定行驶路线,严禁任意开辟道路,减少对地面扰动。20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建昌中盛加油站建设项目报告表
- 沣西新城总部经济园一期项目报告书
- 济宁三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热塑性塑料双层复合管道生产项目报告表
- 凯捷-某置业集团组织架构明确战略支撑体系完善项目报告
- ta头孢类医药中间体生产项目报告
- 可研报告-某市某二期防洪项目报告
-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报告书核准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轮式装载机一期建设项目报告书
- 西安市城市应急供水工程涝渭水源地(地下水)项目报告书
- 2009霸州市胜芳福兴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年产25kt五层共挤宽幅高阻隔bopp包装基材(新型膜材料)生产机组项目报告--hjmxg601(1)
- 钕铁硼磁性材料生产项目报告表审批前公示
- 低丘缓坡开发沙溪开发工程项目报告书
-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兰州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榆中园区(兰州市榆中县定远镇)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亿粒滴丸剂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报告书全本
- 甘肃天水传染病医院项目报告书
- 毕业答辩-基于https协议的12306抢票软件设计与实现项目报告
- 建设项目报告表送审版
- 2016年沈阳华润置地凤凰城项目报告
- 建设项目报告表送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