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2.50 KB
- 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试卷类型:B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2012.5)数学(文科)本试卷共4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若复数,则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已知集合,则集合等于A.B.C.D.3.设表示两条直线,表示两个平面,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A.B.C.D.4.设,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与原图象重合,则的最小值为A.B.C.D.35.平面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A.方向相同B.两向量中至少有一个为零向量C.D.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6.以双曲线的左焦点为焦点,顶点在原点的抛物线方程是A.B.C.D.
7.函数的图象大致为A.B.C.D.8.在区间上随机取一个数的值介于于0到之间的概率为A.B.C.D.9.己知函数是上的偶函数,若对于,都有,且当时,,则的值为A.B.C.1D.210.设是一个至少含有两个数的数集,若对任意,都有(除数),则称是一个数域,例如有理数集是数域.有下列命题:①数域必含有0,1两个数;②整数集是数域;③若有理数集,则数集必为数域;④数域必为无限集.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考生作答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一)必做题(11~13小题)11.若,则的最小值为.12.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10,则输出的值为.13.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二)选做题(14、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一题)T1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在极坐标系中,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为.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所示,过外一点作一条直线与交于两点,己知弦,点到的切线长则.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满分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本小题满分12分)己知点.(1)若,其中为坐标原点,求的值;(2)若,且在第三象限.求值.17.(本小题满分13分)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社区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关系,要从这10000人中再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调查,求月收入在(元)段应抽出的人数;(2)估计该社区居民月收人的平均数;(3)为了估计该社区3个居民中恰有2个月收入在(元)的概率,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先由计算器算出0到9之间取整数值的随机数,我们用0,1,2,3,…表示收入在(元)的居民,剩余的数字表示月收入不在(元)的居民;再以每三个随机数为一组,代表统计的结果,经随机模拟产生了20组随机数如下:907966191925271932812458569683431257393027556488730113537989据此估计,计算该社区3个居民中恰好有2个月收入在(元)的概率.
18.(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直三棱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1)求此三棱柱的体积和表面积;(2)画出此三棱柱,并证明:19.(本小题14分)己知椭圆的离心率为,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1)求椭圆的方程;(2)设椭圆的左项点为,上顶点为,圆过两点.当圆心与原点的距离最小时,求圆的方程.20.(本小题14分)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且当时,.(1)求的值,并证明是定义域上的增函数:(2)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项和.21.(本小题14分)已知函数.(1)当时,求的最大值;(2)试讨论函数的零点情况;(3)设均为正数,若,求证:.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蚌埠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理)有答案
- 2010厦门高三质量检查(文综)有答案试题试卷
- 2008年福建永春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 福州市2009—2010学年高二(必修5)模块质量检查数学试卷
- 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5月普通高中语文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含答案解析
- 蚌埠市2010届高三年级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 2008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 2011年莆田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 2011年福建省莆田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 福建省泉州市2012届九年级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 福建省龙岩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 福建省厦门市2010届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
- 福建省福州市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查
- 福州市2016年3月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含答案)
- 福建省莆田市2011年5月5日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新版)
- 2017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 福建省厦门市2010届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 福建省福州市2010届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