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7.65 KB
  • 40页

HJT406-200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乙烯工程.pdf

  • 4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406—200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乙烯工程Technicalguidelinesfor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EthyleneprojectforCheckandAcceptofCompletedConstructionProject(发布稿)2007-12-21发布2008-04-01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 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验收工作技术程序...........................................................25验收技术工作准备...........................................................46验收监测...................................................................67验收调查..................................................................138验收结论及建议............................................................149验收技术报告附件..........................................................15附录A(规范性附录)验收技术方案、报告编排结构及内容........................17附录B(资料性附录)示例图..................................................20附录C(资料性附录)参考表..................................................29I HJ/T406-2007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保护环境,规范乙烯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乙烯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有关要求和规范。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12月21日批准。本标准自2008年4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ii HJ/T406-200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乙烯工程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乙烯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工作范围的确定、执行标准选择的原则;工程及污染治理、排放分析要点;验收监测布点、采样、分析方法、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监测结果评价技术要求;验收检查和调查的主要内容以及验收方案、报告编制技术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乙烯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境影响评价、初步设计(环保篇)、建设项目竣工后的日常环境保护管理性监测可参照本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7海水水质标准GB3838地表水质量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078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322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GB18484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1 HJ/T406-2007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9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354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HJ/T373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环发[2000]38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乙烯工程以石油炼制产品为原料,经裂解产生乙烯及其副产品,再经加工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工程。3.2工况生产装置和设施生产运行的状态。正常工况:装置或设施按照设计工艺参数进行生产的状态。非正常工况:生产装置或设施开工、停工、检修、超出正常工况或工艺参数不稳定时的生产状态。3.3以新带老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完善建设单位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环境保护设施及措施。4验收工作技术程序乙烯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工作,包括验收准备、编制验收技术方案、实施验收技术方案、编制验收技术报告四个阶段。验收工作流程见图1。4.1准备阶段资料收集、现场勘查。4.2编制验收技术方案阶段在查阅相关资料、现场勘查的基础上确定验收技术工作范围、验收监测、环境保护管理检查及调查内容、评价标准或依据,编写验收技术方案。4.3实施验收技术方案阶段依据验收技术方案,对确定验收监测范围内的废水、废气、噪声、固废及周边环境保护敏感目标进行现场监测,并对环境保护管理情况及环境保护设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2 HJ/T406-2007查及调查。4.4编制验收技术报告阶段汇总监测数据、环境保护管理及环境保护设施、措施落实情况检查及调查结果,综合分析、评价得出结论,以报告书(表)形式作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技术依据。资料收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初步设计文件及批复其他基础资料现场勘查工程基本环保设施污染物排放及受环评及批复情况措施情况纳环境要求编制验收技术方案监测目的监测方法质量保证/验收评价监测内容检查、调查内容监测范围监测仪器控制要求标准/依据实施现场监测、检查、调查现场及实验室质污染物排放监环境风险/环境管理公众意环保设施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工况核查量控制测检查见调查编写验收技术报告(表)项目基本情况工况及质控结环保设施运行污染物达标情环境影响检查和调查结结论建议果效果况情况果图.1验收工作流程图3 HJ/T406-20075验收技术工作准备5.1资料收集和分析5.1.1资料收集报告资料:申请验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初步设计环保篇。文件资料:建设项目立项批复、初步设计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试生产申请批复、重大变更批复。图件资料: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应标注生产区位置、生产废水接纳水体及废水排放口位置)、厂区平面布设图(应标注主要污染源位置,厂内排水管网、厂界及周边环境情况等)、物料、燃料及实际水平衡图、生产工艺流程及污染产生示意图、污染处理工艺流程图、固体废物填埋场地理位置图及周边环境情况等。环境管理资料:建设单位环境保护执行报告、建设单位环境保护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日常监测计划、事故风险防范环境保护应急预案、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协议(合同)及处理/处置机构资质证明(如营业执照、危险废弃物处理资质)等。5.1.2资料分析对搜集到的技术资料进行整理、研究,熟悉并掌握以下内容:a)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变更情况,包括主、辅工程及环保工程。若为改、扩建及技术改造项目应查清“以新带老”和“总量控制、区域削减”等具体要求,以确定现场勘查的范围。b)生产工艺流程及污染分析根据建设项目生产工艺、主要原辅材料及产品,分析废气、废水、废渣、噪声等产生情况及主要污染因子,相应配套的污染治理设施、处理工艺流程及排放去向,以落实现场勘查重点内容。c)污染物排放源确定了解建设项目废气有/无组织排放源、废水外排口、噪声源及固体废物填埋场等具体位置,确定布设废气有/无组织排放监测点、废水排放监测点、厂界噪声监测点。对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填埋场,还应考虑布设环境质量监测点。d)建设项目周围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建设项目周边若有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包括受纳水体、大气敏感保护目标,应设置敏感目标环境质量监测内容。e)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了解环境保护机构的设置及环境保护规章制度的建立,包括环保监测机构的设立及日常监测计划、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要求等,同时对各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站)/设备(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台帐进行检查。4 HJ/T406-20075.2现场勘察和调研5.2.1生产设施及工艺现场勘察a)生产装置:调查各生产装置生产流程、主要原辅材料使用情况、污染产出环节、主要污染因子、排放方式及环境保护设施。b)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调查热电联产锅炉、焚烧炉、火炬系统等装置的流程、主要原辅材料使用情况、污染产出环节、主要污染因子、排放方式及环境保护设施。5.2.2污染源及环保设施现场勘察5.2.2.1废气有组织废气排放:排气筒数量、高度、出入口内径,废气来源、主要污染因子及治理设施,符合监测规范要求的监测平台、监测孔,监测截面尺寸。无组织废气排放:排放废气来源、主要污染因子及治理设施,厂区周边敏感目标情况,并了解常年主导风向。5.2.2.2废水和循环水排污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来源、主要污染因子及处理情况,生活污水来源及处理情况,各类废水汇集、排放或循环回用情况,排污口规范化设置、外排方式及受纳水体,清污分流、雨污分流落实情况。5.2.2.3噪声声源在厂区平面布设中的具体位置及与厂界外噪声保护敏感目标的相对位置及距离。5.2.2.4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来源、种类、数量、处理处置去向;临时堆场及永久性贮存处理场类型、位置、运行管理;一般废物贮存、填埋是否符合GB18599要求,危险废物贮存、填埋是否符合GB18597及GB18598要求;贮存处理场可能造成土壤、地下水二次污染敏感目标的确定。5.2.3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批复文件提出的要求检查建设项目环保设施和措施落实情况。5.2.4环境风险应急设施及措施检查核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有关环境风险分析篇章及制定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中要求建设的应急设施及措施的落实情况;调查污染事故发生情况。乙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现场勘察参照表1内容进行。5.2.5现场调研现场调研内容包括:建设项目执行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情况、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及其执行情况、环境保护机构人员及设备配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建议及批复要求的落实情况;以新带老、总量控制、区域削减要求落实情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规定的移民与安置落实情况;施工期和试生产阶段污染事故和投诉情况;与本项目相关的其他情况。5 HJ/T406-2007表1环保设施现场勘察内容类型污染源污染处理设施及措施初步调查的主要内容废气来源、处理工艺、设计处理能力、排放方式及去向;各排气筒高度、监测平台及监测孔规范生产工艺装置废气处理设施性、监测截面尺寸、污染排放源数目;无组织排放源位置及排放情况、监测点位布设。废气处理工艺、设计处理能力、排放方式及去向;废热电联产装置烟尘、烟气处理设施排气筒高度;废气处理设施进、出口监测截面尺气寸;监测平台及监测孔的规范性设置。焚烧废物来源、焚烧量;尾气净化处理工艺、排放方式及去向;排气筒高度、尾气净化处理设施焚烧炉尾气净化设施进、出口监测截面尺寸;监测平台及监测孔的规范性设置。废水排污口数量、位置、排放废水类型及受纳水体情况。生产装置废水处理设施废水来源、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处理能力、排放废初期雨水及地面冲洗水废水处理设施去向及排放方式;排污口的规范化及受纳水体。水废水处理站废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处理能力、排放去向及排放车间及生活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量;排污口的规范化及受纳水体。厂界周边环境情况、主要声源在厂区平面布设中噪生产设备消声、隔声措施的具体位置及与厂界外噪声保护敏感目标的距声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一般固体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排放去向,危险废物需建设危物(如:废碱液、废油渣、并按GB18599要求检查贮存、处置场;危险废物固体险废物专用填埋场废催化剂、废脱水剂、吸附的来源、种类、数量、排放去向及委托处理处置废物或交由有相应资质剂等)、一般废物及生活垃单位的处理资质及委托协议,并按GB18597、的处置机构处理。圾GB18598要求检查专用填埋场或临时贮存场。6验收监测6.1编制验收技术方案编制验收技术方案、报告结构及内容见附录A。6.2验收技术报告6.2.1总论6.2.1.1项目由来项目概况,立项、建设、试生产审批过程简述,项目建成试运行时间、运行概况,验收监测工作承担单位、现场勘察时间等叙述。6.2.1.2验收监测目的通过对建设项目外排污染物达标情况、环保设施运行情况、污染治理效果、必要的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环境质量等的监测以及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水平及公众意见的调查,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及验收后的日常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6.2.1.3验收监测依据a)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法律、法规、规定;b)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技术规范;c)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文件,主要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环保篇;6 HJ/T406-2007d)建设项目批复文件,主要包括立项批复、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环境保护初步设计批复、建设项目执行标准或总量控制指标批复;e)建设项目重大变更的相应批复文件;f)环保主管部门对项目试运行批复;g)其他需要说明情况的相关文件.6.2.2建设项目工程概况6.2.2.1原有工程概述对改建、扩建及技术改造项目应述叙原有工程概况,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生产过程污染物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分析;与新建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新带老工程改造及环境保护治理要求,并将其确定为验收监测的内容之一。6.2.2.2新建工程建设概述新建工程应述叙工程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包括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辅助工程、环境保护工程及设备等建设情况;工程立项、环境影响评价、初步设计、施工、试运行、批复的行政主管部门及几个阶段的完成时间简介;工程设计完成单位和施工单位;工程投资及环境保护投资分析。全面叙述以上工程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并列表说明主体工程生产设备与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参见附录表C.1。6.2.2.3地理位置及平面布设以图表示,并简述用地概况。地理位置图重点突出项目所在地理区域内有无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废水排放口及受纳水体。平面布设图应重点标明主要噪声源、废水和废气排放源所处位置,厂界周边情况及厂界周围需保护的敏感目标与厂界、排放源的相对位置及距离,参见附录图B.1。6.2.2.4主要产品及原辅材料列表表示,参见附录表C.2。6.2.2.5水平衡和燃料平衡水平衡图和燃料平衡图可以单一装置为单位表示,也可以建设项目总图表示,水平衡图参见附录图B.1。6.2.2.6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主要工艺流程、关键的生产装置,以工艺流程及污染产污环节图表示,参见附录图B.2、图B.3、图B4、图B.5、图B.6、图B.7、图B.8。6.2.3主要污染及治理6.2.3.1主要污染源及治理设施(措施)按照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四个方面详细分析各污染源产生来源、治理设施(措施)、治理工艺、排放情况及主要污染因子等。改扩建项目还需详述原有的污染源、治理设7 HJ/T406-2007施(措施)及排放情况。附污染来源分析、治理情况及排放去向一览表,参见附录表C3、表C4。废水污染治理工艺流程示意图参见附录图B.9。6.2.3.2“三同时”落实情况a)列表说明“以新带老”、“区域削减”等落实情况。b)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环保设施建成及运行状况,并列表对比分析环境影响报告书、初步设计提出的环境保护及措施要求与实际建成情况。6.2.3.3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分析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通过实地勘查,分析项目建设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对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6.2.4环境影响评价、初步设计回顾及其批复要求摘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主要结论及建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的要求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要求的主要内容。6.2.5验收监测范围及内容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核查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需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及措施,尤其要注意项目“以新带老”及“总量控制、区域削减”需要落实的环境保护设施或措施,以此确定验收监测工作范围及内容。乙烯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测测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a)废水、厂界噪声达标情况监测,废气有、无组织达标情况监测,安装有在线监测系统的排放口,同时进行在线监测系统参比测试。b)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指标及污染物总量控制达标情况监测。c)各污染治理设施处理效率监测。d)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登记表中需填写污染控制指标。e)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环境质量监测。6.3验收监测评价标准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文件要求,以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有效的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验收评价标准,若上述文件中未规定,则以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时段有效的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验收评价标准。相应现行的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工程《初步设计》(环保篇)的设计指标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环境背景值作为参照标准。各标准、文件的名称、文件号、标准号、标准等级及限值以表列出。6.4监测期间工况监控验收监测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的75%以上(含75%)、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国家、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生产负荷另有规定的按标准规定执行。监8 HJ/T406-2007测期间对各生产装置生产量进行监控,并按设计生产量核算生产负荷。若生产负荷小于75%,通知监测人员停止监测。给出生产情况及设备运行负荷的数据或参数,以文字配合表格叙述现场监测期间企业生产情况、各装置运行负荷率,参见附录C.5。6.5监测点位布设验收监测点位布设根据实际情况主要依照以下监测内容进行:a)废水、厂界噪声达标情况监测,废气有、无组织达标情况监测,安装有在线监测系统的排放口,同时进行在线监测系统参比测试。b)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指标及总量控制达标情况监测;c)各污染治理设施处理效率监测;d)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登记表中需填写污染控制指标;e)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环境质量监测。根据现场勘察、各污染物产生、治理工艺、排放情况及相关技术规范确定各监测具体监测点位。绘制标明监测点所处厂区、工艺具体位置图,厂区水走向及废水监测点位示意参见附录图B.10。废气监测应给出监测断面的尺寸及排气筒高度等,并给出监测截面烟尘(颗粒物)、烟气参数测定点位设置。监测点位布设原则:a)对考核废水、废气有组织排放达标情况的监测,在各污染物排放口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初步设计要求监控的位置设置监测点。废气无组织达标情况监测点位布设按HJ/T55执行。b)对考核污染治理设施的监测,在各污染治理设施进、出口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初步设计中对处理效果有要求的处理工段设置监测点。c)厂界噪声监测根据厂内主要噪声源距厂界的位置布点,特别对外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地段、厂界周围有敏感目标分布的区域为监测重点。厂中厂不考核。6.6监测因子及频次根据生产工艺、污染治理工艺、原辅材料的使用、中间产物、产品涉及的污染物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供的特征因子确定监测因子。监测频次按环发[2000]38号文及相应的标准文件要求确定。监测因子选择原则:a)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环境质量标准监控因子,且生产中使用的原辅材料燃料、产品、中间产物、废物(料)等涉及的特征污染物和一般性污染物因子;b)国家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指标;c)污染物处理设施设计指标涉及的污染因子;d)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涉及的监测因子。9 HJ/T406-2007主要污染监测因子参见表2。表2主要污染监测因子内容来源监测点位监测因子反应装置工艺废气排气筒根据生产装置所采用的原辅材料、产品和环生产工艺装境影响评价文件提供的特征因子确定,为常干燥器废气排气筒置规因子和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非甲烷总烃等特征因子、烟气参数催化剂再生废气排气筒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气黑度、烟加热炉烟囱排放口气参数有组织废热电联产装置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气黑度、废气废气处理设施进、出口锅炉烟气参数气烟尘、烟气黑度、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氯化氢、氟化氢、砷、镍及其焚烧炉废气处理设施进、出口化合物(以As+Ni计)、铅及其化合物、铬、铜、锡、锑、锰(以Cr+Sn+Sb+Cu+Mn计)、二恶英类、烟气参数无组织排根据HJ/T55设置监测点位非甲烷总烃、恶臭、苯、甲苯、二甲苯放pH、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生产废水处理设施进、出口石油类、硫化物、氨氮、挥发酚、总氰化物、苯系物、铜、铅、镍、流量pH、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出口动植物油、氨氮、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流量环地下水*pH、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挥发酚、氰化境(生产区、固体废物填埋区及敏感目标)物、铜、铅、镍敏感目标*(地表水)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氰化(排污口上、下游监测断面)物、挥发酚、苯系物、铜、铅、镍敏感目标*(海水)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硫化物、(以排污口为中心,等距离弧线布点)挥发酚、氰化物填埋场周围的土壤监测*土壤pH、铜、铅、镉、镍、铬(1个清洁对照点和3个监测点)及填埋场周围植被监测*植物中铜、镍、铬的含量植被(与环境影响评价背景比较)(以粮食、蔬菜为主)厂界等效A声级噪声敏感目标*等效A声级注:监测因子根据生产工艺、采用的原辅材料、产品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供的特征因子酌情增减。*必要时监测。6.7分析方法及监测仪器6.7.1分析方法按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GB9078、GB13223、GB13271、GB14554、GB18484、GB12348等)、环境质量标准(GB3095、GB3838、GB/T14848、GB3097、GB11607、GB15618、GB3096等)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GB17378、HJ/T91、HJ/T92、HJ/T164、HJ/T166、HJ/T19410 HJ/T406-2007等)要求,采用列出的监测分析方法;对标准中未列出监测分析方法的污染物,优先选用国家现行标准分析方法,其次为行业现行标准分析方法;对国内目前尚未制定标准分析方法的污染物,可参考使用国际(外)现行的标准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应能满足评价标准要求。6.8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6.8.1现场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按GB17378、HJ/T55、HJ/T91、HJ/T92、HJ/T164、HJ/T166、HJ/T373、环发[2000]38号附件中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有关章节要求进行。6.8.2人员资质参加竣工验收监测采样和测试人员,须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证上岗。6.8.3监测数据和报告审核执行三级审核制度6.8.4水质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水样的采集、运输、保存、实验室分析和数据计算的全过程均按照HJ/T92-2002、HJ/T91-2002的要求进行。即做到:采样过程中应采集不少于10%的现场平行样,每批样品采集1~2个现场空白;实验室分析过程一般分析不少于10%的平行样;对可进行加标回收测试的,应在分析的同时做10%加标回收样品分析,对可以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主要因子,在分析的同时应做质控样品分析,参见附录表C.6、表C.7、表C.8。6.8.5气体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6.8.5.1现场监测分析方法和仪器的选用原则:a)尽量避免被测排放物中共存污染物因子对仪器分析的交叉干扰;b)被测排放物的浓度应在仪器测试量程的有效范围,即仪器量程的30~70%之间。6.8.5.2监测时使用经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有效使用期的仪器。烟尘、烟气采样器在进入现场前应对采样器流量计、流速计等进行校核。烟气监测(分析)仪器在测试前按监测因子分别用标准气体进行校准,并对其流量计进行校核,在测试时应保证其采样流量,参见附录表C.7、C.8。6.8.6噪声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监测时使用经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有效使用期内的声级计;声级计在测试前后用标准发生源进行校准,测量前后仪器的灵敏度相差不大于0.5dB,若大于0.5dB,则测试数据无效。6.8.7土壤和植物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采样过程中应采集不少于10%的平行样;实验室样品分析时加测不少于10%平行样;对可以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应在分析的同时做10%的质控样品分析,对得不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但可进行加标回收测试的,应在分析的同时做1011 HJ/T406-2007%加标回收样品分析。6.9现场监测在建设项目生产设备、环保设施运行正常,生产工况满足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要求的情况下,严格按照经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开展现场监测。现场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a)验收期间生产工况根据各生产装置实际成品产量、设计产量、生产负荷等相关参数,计算实际生产负荷率,并以文字配合表格形式叙述监测期间实际生产负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对危险废物焚烧炉监测时,还需记录焚烧温度、烟气停留时间等技术性能参数。b)污染物排放监测废水、废气有组织排放、厂界噪声监测严格按各污染因子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采样和分析。烟尘(颗粒物)及烟气流量参数监测点位表参见附录C.9。c)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同时记录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6.10监测数据整理6.10.1监测数据的整理严格按照HJ/T92、HJ/T91、HJ/T373有关章节进行,针对性地注意以下内容:a)异常数据、超标原因分析b)监测结果统计及换算:按照评价标准的要求,换算为规定的掺风系数或过剩空气系数时的值。c)等效排放源合并:排放同一种污染物的近距离(距离小于几何高度之和)排气筒按等效源评价。6.10.2废水、废气(有组织、无组织排放)、厂界噪声、污染治理设施效果监测结果分别从以下几方面对废水、废气、厂界噪声、污染冶理设施效果及在线监测系统参比监测结果进行叙述:a)验收技术方案确定的验收监测点位、监测因子、频次、监测采样、分析方法(含使用仪器及检测限);Ь)监测结果列表,参见附录表C.10~表C.19。c)采用相应的国家、地方的标准值、环保设施设计值和总量控制指标进行分析评价;d)出现超标准限值、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指标或不符合设计指标要求的原因分析;e)根据在线监测系统参比结果及现场监测结果比对,参照HJ/T76和HJ/T354进行评述,对安装的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评价。6.10.3总量控制达标情况监测结果与评价根据各排污口的流量和监测浓度,计算并列表统计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的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的因子年排放量,考核总量控制指标的达标情况。附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结果表。12 HJ/T406-20076.10.4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环境质量监测主要内容包括:a)环境敏感目标可能受到影响的简要描述;b)验收技术方案确定的验收监测项目、频次、监测断面或监测点位、监测采样、分析方法(含使用仪器及检测限);c)监测结果列表,参考格式见附录;d)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值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背景值,进行分析评价;e)出现超标时的原因分析等。6.10.5清洁生产评价主要从以下方面考核:a)原材料和能量单耗;b)新鲜水单耗量,水循环利用率;c)产污系数、排污系数、污染达标排放情况;d)废物回收及综合利用情况;e)环境管理水平,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环保设施运行效果;f)清洁生产水平是否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7验收调查7.1环境管理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a)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情况;b)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情况;c)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及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情况;d)环保设施与措施落实情况,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情况;e)环境监测计划实施情况,绿化建设;f)固体废物临时及永久堆场检查,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综合利用情况,外委处理处置协议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单位及处置资质;g)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规定的移民与安置及污染源与敏感目标合理环境保护距离的落实情况;h)施工期和试生产阶段污染事故和投诉情况;i)“以新带老”“区域削减”环境保护要求落实情况;j)排污口规范化情况。7.2环境风险防范应急情况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a)环境风险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制度、应急预案建立情况;13 HJ/T406-2007b)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环境风险分析篇章及环境风险应急制度、应急预案要求建设的防范设施及措施落实情况;c)污染事故发生情况的调查;d)污染源与敏感目标合理环境保护距离要求落实情况。7.3公众意见调查7.3.1公众意见调查内容主要针对施工、运行期出现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情况与效果,对污染扰民情况征询当地居民意见、建议。7.3.2公众意见调查方法问卷填写、访谈、座谈。明确参与调查者对工程环保工作的总体满意程度。7.3.3公众意见调查范围及对象环境保护敏感目标范围内的居民、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根据敏感点距工的远近及影响人群分布,按一定比例随机调查。7.4检查及调查结果分析与整理a)根据验收技术方案所列检查内容,逐条目进行说明。重点叙述和检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结论与建议中提到的各项环保设施建成和措施落实情况,尤其应逐项检查和归纳叙述行政主管部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中提到的建设项目在工程设计、建设中应重点注意问题的落实情况。b)根据验收技术方案所列检查内容,逐条进行说明,并检查和归纳叙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环境风险分析篇章及环境风险应急制度、应急预案要求建设的防范设施及措施落实情况。列表说明环境管理检查结果。c)统计分析问卷,整理访谈、座谈记录,并根据调查问卷内容统计情况及访谈、座谈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调查结论。8验收结论及建议8.1结论可分别根据验收监测结果、检查和调查结果分析得出结论。a)根据监测结果,主要给出以下结论:1)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包括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速率、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达标情况;2)环保设施处理效率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或设计指标情况;3)在线监测系统相对误差监测结果满足HJ/T76、HJ/T354技术要求情况;4)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环境质量状况,包括环境空气、地下水、海水、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因子符合相应环境质量标准情况;5)从资源、能源利用、污染物产生指标评价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b)依据验收检查和调查结果,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4 HJ/T406-20071)项目建设符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要求情况;2)附图说明厂址周围敏感目标分布变化,分析新敏感目标的影响情况3)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变更情况,分析产生的新环境影响问题;4)环境风险事故调查及应急预案、风险防范制度的建立及设施、措施落实情况;5)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情况及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水平;6)“以新带老”环保措施落实情况;7)“淘汰落后生产设备、等量替换”要求落实情况等c)公众意见调查结论根据公众意见调查统计,叙述公众对项目建设及环境保护管理情况评价。d)环境风险应急情况检查1)环境风险事故调查情况;2)环境风险应急制度的建立情况;3)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防范设施及措施的落实情况;8.2建议可针对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a)未落实“以新带老、总量削减”、“区域削减”等要求及拆除、关停落后设备等情况;b)环保治理设施、监测设备及排污口未按规范安装和建成;c)环保治理设施处理效率或污染物的排放未达到原设计指标及和相关文件要求;d)污染物的排放未达到设计时及现行的国家或地方标准要求;e)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的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或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值;f)国家规定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有关环境管理部门规定或核定的总量;g)厂址周围敏感目标的分布变化所带来的新环境影响;h)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变更产生的新环境影响问题;i)未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环保设施及措施;j)固体废物未按规定要求处理处置;k)未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风险防范设施及措施未落实或不完善等;l)环境管理检查存在的问题;m)公众意见调查反映的问题;n)清洁生产水平不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n)在线监测比对不符合相关要求。9验收技术报告附件a)项目立项批复文件;b)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批复意见;c)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意见;15 HJ/T406-2007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试生产批复;e)其他证明材料,包括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合同或协议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相关资质证明、其他需要说明的证明材料等;f)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竣工验收登记表。16 HJ/T406-2007附录A(规范性附录)验收技术方案、报告编排结构及内容A.1编排结构:封面、封二〔式样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附录四~附录七〕、目录、正文、附件、附表、附图、“三同时”竣工验收登记表、封底。A.2验收技术方案主要章节A.2.1总论A.2.2建设项目工程概况A.2.3主要污染及治理A.2.4环境影响评价回顾及其批复要求A.2.5验收监测评价标准A.2.6验收监测内容A.2.7环境管理检查A.2.8环境风险应急情况检查A.2.9公众意见调查A.2.10工作进度及经费预算A.3验收监测报告章节A.3.1总论A.3.2建设项目工程概况A.3.3主要污染及治理A.3.4环境影响评价回顾及其批复要求A.3.5验收监测评价标准A.3.6验收监测结果与评价A.3.7环境管理检查结果A.3.8环境风险应急情况检查结果A.3.9公众意见调查结果A.3.10结论和建议A.4监测方案、监测报告中的图表A.4.1图件A.4.1.1图件内容A.4.1.1.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A.4.1.1.2建设项目厂区平面图17 HJ/T406-2007A.4.1.1.3工艺流程图A.4.1.1.4物料平衡图A.4.1.1.5燃料平衡图A.4.1.1.6水量平衡图A.4.1.1.7污染治理工艺流程图A.4.1.1.8建设项目监测布点图A.4.1.2图件要求A.4.1.2.1各种图表中均用中文标注,必须用简称的附注释说明A.4.1.2.2工艺流程图中工艺设备或处理装置应用框图,并同时注明物料的输入和输出A.4.1.2.3监测点位图应给出平面图和立面图。A.4.1.2.4验收监测布点图中应统一使用如下标识符水和废水:环境水质☆,废水★;空气和废气:环境空气○,废气◎;噪声:敏感目标噪声△,其他噪声▲;A.4.2表格A.4.2.1表格内容A.4.2.1.1工程建设内容A.4.2.1.2主要原辅材料用量情况A.4.2.1.3污染来源、治理情况、排放方式及去向A.4.2.1.4废水排放标准限值A.4.2.1.5生产负荷统计表A.4.2.1.6监测分析方法及使用仪器基本一览表A.4.2.1.7监测质控数据表A.4.2.1.8监测结果表A.4.2.1.9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表A.4.2.2表格要求所有表格均应为开放式表格A.5验收技术方案、监测报告正文要求A.5.1正文字体为4号宋体A.5.23级以上字题为宋体加黑A.5.3行距为1.5倍行间距A.6其他要求A.6.1验收技术方案、报告编号由各环境监测站制定。A.6.2页眉中注明验收项目名称,位置居右,小五号宋体,斜体,下划单横线。18 HJ/T406-2007A.6.3页脚注明“×××环境监测××站”字样,小五号宋体,位置居左。A.6.4正文页脚采用阿拉伯数字,居中;目录页脚采用罗马数字并居中。A.7附件A.7.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竣工验收登记表。A.7.2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批复及预审意见。A.7.3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意见。A.7.4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试生产批复。A.7.5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总量控制指标A.7.6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合同或协议及承担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单位的相关资质证明。19 HJ/T406-2007附录B(资料性附录)示例图下列示例图仅为某生产工艺及污染治理的个例,仅供参考,不代表全面,应用时应结合实际。资料性附录由图B.1~图B.11共11个示例图组成。某乙烯厂水平衡示例图见图B.1某乙烯裂解装置高温裂解和压缩部分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例图见图B.2某乙烯裂解装置热区部分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例图见图B.3某乙烯裂解装置冷区部分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例图见图B.4某DMF抽提丁二烯装置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例图见图B.5某环氧丙烷装置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例图见图B.6某聚丙烯装置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例图见图B.7某高压聚乙烯装置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例图见图B.8某乙烯厂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示例图见图B.9某乙烯厂废水排放走向及监测点位示例图见图B.10损失52520生活用水损失557损失550给水1892循环冷却水55755043110系统系统生产废55043装置水298排处放580理蒸汽站320损失4703401310脱盐水系统830锅炉180140408罐区排图B.1某乙烯厂水平衡示例图(t/h)20 HJ/T406-2007废气废气凝液碱燃料洗汽油/压缩水压缩提汽轻柴急工汽机洗机塔油汽艺油提塔油塔分冷水汽馏汽提塔塔提塔蒸汽过热炉轻柴乙烯油裂裂解解炉炉轻柴乙烯油裂裂解解废废热热锅锅炉炉清焦锅炉废渣排水含酚废水含硫废水废碱液系统排水清焦废水锅炉排水图B.2某乙烯裂解装置高温裂解和压缩部分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例图21 HJ/T406-2007混合碳四丙丙烯二烯C3加绿油氢吸收反塔应丙器烯脱脱精丙丙丁馏烷烯烷塔塔干塔燥器碳三液化气裂解汽油废聚合物废催化剂系统排水废干燥剂图B.3某乙烯裂解装置热区部分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例图22 HJ/T406-2007燃烧排放乙炔加乙氢绿油烯反精应吸乙馏器收烯塔甲氢脱塔干乙塔烷气燥反干甲烷器应燥塔火炬烷器器压脱甲烷塔火炬水封罐废催化剂废干燥剂废催化剂废干燥剂火炬罐排水图B.4某乙烯裂解装置冷区部分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例图23 HJ/T406-2007产品尾气去回收液化气装置丁烷丁烯溶剂精制尾气冷凝DMF塔回流罐集液槽DMF第一精馏第第塔回流罐二溶第一第精剂萃二丁第一馏精取第萃二二精塔溶剂再生釜制精一取烯汽洗馏回胺塔塔C原料馏汽精提塔提馏收塔塔塔塔塔二聚物分水罐C4、C5蒸发器燃料油洗胺塔排水回流罐排水蒸发器残渣塔回流分水罐二聚火炬系统排水焦油罐排水排水物图B.5某DMF抽提丁二烯装置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例图24 HJ/T406-2007V-203液化气出水贮槽售洗碱洗塔皂精回水塔化馏收碱塔塔塔气柜二级压缩丙烯氯蒸汽醇DCP塔氯气循环丙烯水消化增稠石灰渣石灰泥图B.6某环氧丙烷装置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例图25 HJ/T406-2007水蒸汽粉料仓助剂仓旋水分干燥风原料离器器去火炬分振动筛离聚聚聚聚器粒料催化剂合合合合配制1#2#3#4#粉料称助剂称釜釜釜釜粉料干燥器颗粒水粉料槽粉料粉料粉料粉料混合器废水废已烷粉尘废粒料造粒机粉料干燥器去颗粒料转动设备排水仓设备冲洗去火炬图B.7某聚丙烯装置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例图26 HJ/T406-2007乙烯乙烯冷却器分离过滤器器分离乙烯冷却器器压缩机冷却冷却冷却二次挤出机器器器回收溶剂过滤器分离分离分离器器器废水废高压聚乙烯乙烯返回乙烯膨胀槽乙烯乙烯膨胀槽乙烯乙烯二甲苯低聚物二甲苯高压制乙烯低压制反应器品分离品分离反应器压缩机压缩机器器新鲜乙烯乙烯挤出机抽气混合包装机引发剂调整槽剂调整剂废二甲苯废水废水废高压聚乙烯废油图B.8某高压聚乙烯装置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例图27 HJ/T406-2007调节絮凝/废水生化池外排脱气沉淀砂滤池汽浮池滤液压滤污泥池干泥外运:废水监测点图B.9某乙烯厂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示例图废碱液乙烯未污染后期雨水排放口湿式氧化裂解初期雨水裂解汽油加氢监和苯抽提冲洗水测达标聚乙烯装置公用工程精制预处理反冲洗水聚丙烯监护池蒸发浓缩苯乙烯单体监测不单元达标环氧丙烷装置废水处废水处排放排放理设施理调节池池丁二烯装置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连续排水中和全厂生活污水脱盐再生酸碱水公用工程可能被污染冷凝水及循环水排污:废水监测点位图B.10某乙烯厂废水排放走向及监测点位示例图28 HJ/T406-2007附录C(资料性附录)参考表下列参考表仅供参考,应用时应结合实际。资料性附录由表C.1~表C19共19个参考表组成。项目建设内容见表C.1主要原辅材料用量情况见表C.2污染来源、治理情况、排放方式及去向一览表见表C.3固体废物污染来源、治理情况、排放方式及去向一览表见表C.4监测期间生产负荷表见表C.5废水、废气标标样品测定结果见表C.6烟尘、烟气采样仪及无组织排放监测仪流量校准结果见表C.7废水监测质控数据表见表C.8烟尘(颗粒物)及烟气流量参数监测点位见表C.9废水处理设施监测结果见表C.10加热炉窑废气排放监测结果见表C.11热电联产锅炉废气排放监测结果见表C.12焚烧炉废气排放监测结果见表C.13工艺废气排放监测结果见表C.14无组织排放监测结果见表C.15厂界噪声监测结果见表C.1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见表C.17地表水质监测结见表C.18土壤监测结果见表C.1929 HJ/T406-2007表C.1项目建设内容内容初步设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情况实际建设情况生产工程环保工程表C.2主要原辅材料用量情况生产工艺名称用量来源--表C.3污染来源、治理情况、排放方式及去向一览表污染治理措施排放方式来源主要污染物设计、批复实际建设及去向生产设施废水处理站初期雨水及地面冲洗水生活污水30 HJ/T406-2007表C.4固体废物污染来源、治理情况、排放方式及去向一览表排放方式及去向来源固废名称分类环评、批复要求实际建设生产生活表C.5监测期间生产负荷表内容监测日期设计生产量实际生产量负荷(%)生产装置热电联产焚烧炉废水处理设施表C.6废水、废气标标样品测定结果项目标准样品浓度测定值误差(%)仪器型号及编号--废水--3二氧化硫(mg/m)3氮氧化物(mg/m)废气3一氧化碳(mg/m)氧气(%)表C.7烟尘、烟气采样仪及无组织排放监测仪流量校准结果仪器型号、编号仪器流量示值标态下累计体积L校准结果L流量偏差(%)31 HJ/T406-2007表C.8废水监测质控数据表有效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分析因子数据平行双样比合格率加标回收回收率合格率(%)(个)(对)(%)(%)(个)(%)表C.9烟尘(颗粒物)及烟气流量参数监测点位排气筒每个监测断面截面生产装置污染源编号高度2采样孔采样孔每采样孔布设布点大小(m)(m)位置个数采样点数个数热电联产焚烧炉表C.10废水处理设施监测结果单位:m/L监测位第一天第二天去除评价达标因子置1234日均值1234日均值率%标准情况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32 HJ/T406-2007表C.11加热炉窑废气排放监测结果第一天第二天执行标准达标排放口监测因子123456值情况3平均标况干烟气量(m/h)----含氧量(%)----3排放浓度(mg/m)----3烟尘折算排放浓度(mg/m)排放量(kg/h)--3排放浓度(mg/m)--二氧3折算排放浓度(mg/m)化硫排放量(kg/h)--3排放浓度(mg/m)--氮氧3折算排放浓度(mg/m)化物排放量(kg/h)--烟气黑度(级)备注按掺风系数进行折算排放浓度。表C.12热电联产锅炉废气排放监测结果第一天第二天执行标参照标达标排放口监测因子123456准值准值情况3平均标况干烟气量(m/h)------含氧量(%)------3排放浓度(mg/m)----3烟尘折算排放浓度(mg/m)排放量(kg/h)----3排放浓度(mg/m)----二氧化3折算排放浓度(mg/m)硫排放量(kg/h)----3排放浓度(mg/m)----氮氧化3折算排放浓度(mg/m)物排放量(kg/h)----烟气黑度(级)备注按过量空气系数进行折算排放浓度。33 HJ/T406-2007表C.13焚烧炉废气排放监测结果第一天第二天执行标参照标达标排放口监测因子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准值准值情况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3平均标况干烟气量(m/h)--含氧量(%)--3排放浓度(mg/m)3换算排放浓度(mg/m)排放量(kg/h)去除效率(%)--3排放浓度mg/m3换算排放浓度(mg/m)排放量(kg/h)去除效率(%)--3排放浓度(mg/m)3换算排放浓度(mg/m)排放量(kg/h)去除效率(%)--3排放浓度(mg/m)3换算排放浓度(mg/m)排放量(kg/h)去除效率(%)--烟气黑度(级)备注以11%O2换算排放浓度。34 HJ/T406-2007表C.14工艺废气排放监测结果点第一天第二天执行标准参照标达标监测因子位123456值准值情况3平均标况干烟气量(m/h)--3排放浓度(mg/m)排放量(kg/h)3排放浓度(mg/m)排放量(kg/h)3排放浓度(mg/m)排放量(kg/h)3排放浓度(mg/m)排放量(kg/h)表C.15无组织排放监测结果3单位:mg/m、臭气浓度无纲量因子点位日期频次1234监控点最大值(3-4个)1234最大值标准值达标情况表C.16厂界噪声监测结果单位:dB(A)第一天第二天点位主要声源昼间夜间主要声源主要声源昼间夜间主要声源GB12348-90标准值------35 HJ/T406-2007表C.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单位:t/a(按年工作日计)内容因子总量控制指标实际排放总量是否达总量控制要求废水废气固废表C.18地表水质监测结果单位:mg/L因子断面日期第1次对照第2次断面第1次第2次第1次控制第2次断面第1次第2次标准值达标情况表C.19土壤监测结果单位:mg/kg监测点位采样深度pH铜铅锌镉镍汞砷0-20cm对照点20-40cm监测点0-20cm3个20-40cm达标情况标准值本底值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