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9.00 KB
- 15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3道路路基的养护1.3.1.概述1.3.1.1路基养护工作的内容及基本要求一、路基养护工作的内容为了保证路基的坚实和稳定,保证排水性能良好,使各部分尺寸和坡度符合规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或加固,清除病害根源,尽可能提高路基的技术状况。其作业范围应包括下列内容。维修。加固路肩和坡度。疏通、改善、铺砌排水设施。对边沟、截水沟、排水沟以及暗沟(管)等排水设施,应及时排除堵塞,疏导水流,保持水流畅通。并根据地形、地址、纵坡、流速等情况,全面考虑铺砌加固。维护、修理各种防护构筑物及透水路堤,管理号道路两旁用地。道路沿线的防护构筑物包括护坡、护面墙、石笼、植树、铺草皮、丁坝、顺坝以及各种类型的挡土墙等。清除塌方、积雪,处理塌陷,检查险情、防治水毁现象的出现。观察和预防:处理滑坡、翻浆、泥石流、崩方及其他路基病害,并及时检查和向上级报告险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局部路基进行加宽、加高、改善急弯、陡坡和视距不良地段,使之逐步达到所要求的技术标准。二、路基养护的基本要求为保证路基各部分完整,满足上述对路基的各项要求,使路基发挥正常有效的作用,路基养护工作必须符合如下要求:保持路基土的密实度,保证其排水性能良好,各部分尺寸和坡度符合规定并及时消除路基不稳定的因素。
路肩应无车辙、坑洼、隆起、沉陷、缺口,横坡适度,边缘顺适,表面平整坚实、整洁,并与路面的接茬平顺。路基的边坡必须稳定、坚固、平顺,无冲沟、松散、坡度符合国家的标准。路基的边沟、排水沟、截水沟、跌水井、泄水槽等排水设施均无淤泥阻塞、无高草,纵坡要符合要求,排水畅通,井出口维护完好,保证路基、路面及边沟内不积水。路基的挡土墙、护坡及防雪、防沙等设施保持完好无损坏,泄水孔无堵塞。必须做好翻浆、坍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病害的预防、治理和抢修等工作,尽量缩短阻车的时间。为适应运输发展的需要,应对养护的路线逐步进行改善和加固,如若改善路线的急弯和陡坡,应考虑加添挡土墙、护坡等结构物。1.3.1.3路基的常见病害及原因因为路基的自重、行车荷载和温度、水分等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路基的各部分都会产生可恢复的变形和不可恢复的变形。那些不可恢复的变形,将会引起路基标高和边坡坡度、形状的改变,有些甚至造成土体移位和路基横断面几何形状的改变,危及路基及其各部分的完整和稳定,形成路基的病害。常见路基的主要病害有如下几种:路基边坡的坍方路基边坡的坍方是路基病害中最常见的一种,按其破坏规模与原因的不同,路基边坡坍方可分为崩坍、滑坍、碎坍、碎落、肃落等,如图1-3-3所示。滑坍
滑坍是指路基边坡土体或岩石,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其规模与危害程度,是比较严重的,有时山体下滑数量是几百立方米,造成严重阻车。产生滑坍的主要原因是边坡较高(大于10~20m)、坡度较陡(大于50度)、填方不密实、缺少应有的支撑与加固。另外,挖方的岩层倾向公路路基,其岩层倾角在25~70度之间,夹有较弱和透水的薄层或岩石严重风化等现象,在水的浸蚀和冲刷作用下,形成滑动面致使土石英钟方失去平衡产生向下滑坍。崩坍崩坍的规模与产生原因,同滑坍有相同之处,也是一种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路基病害之一。它同滑坍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崩坍无固定滑动面,也无下挫现象,即坡脚线以下地基无移动。并且,崩坍体和各部分相对位置,在移动过程中完全打乱,其中较大的石块翻滚较远,边坡下部形成乱石堆或岩堆。崩坍所产生的冲击力,常使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经常阻断交通,并给行车带来严重的不安全。剥落剥落是指边坡表层或风化岩层表面,在大气的干湿或冷热的循环作用下,表面发生胀缩现象,使表层土成片状从坡面上剥落下来,而且老的脱落后,又产生新的剥落层。在土体不均匀和易溶盐含量大的土层及泥灰岩、绿泥岩等松软岩层较易发生此种破坏现象。路堑边坡剥落的碎屑堆积在坡脚,造成堵塞边沟、妨碍交通、影响路基的稳定等现象。路基的沉陷道路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路基的不均匀下陷,将造成局部路段破坏,影响交通,见图1-3-4(a)所示。路基沉落路基沉落的原因主要是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足,在荷载和水温综合作用下,堤身可能向下沉陷,如图1-3-4(b)所示。
地基沉陷地基的沉陷,一般情况下,原地面为软弱土层,如泥沼、流沙或垃圾堆积等,填筑前未经换土或压实、造成地基的承载力不足,发生侧面剪裂凸起,地基发生下沉,引起路堤堤身下陷,如图1-3-4(c)所示。路基沿山坡滑动路基填筑在较陡的山坡上,加之原地面较光滑,未经凿毛或人工挖筑台阶,或者丛草未清除,坡脚又未进行必要的支撑,特别是在受到水的浸润后,填方路基与原地面之间摩擦阻力减小,在荷载及自重作用下,有可能使路基整体或局部沿地面向下移动,使路基失去整合稳定性。路基病害的原因道路路基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种病害都有各自的特点,又往往具有共同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设计不合理,例如路基的断面尺寸不符合技术要求,其中包括边坡坡度不妥,边坡过高,挖填布置不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要求,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防护与加固不妥、排水方法不良等。路基在施工中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如填筑顺序不当,土基在压实压力不足,盲目采用大型爆破,以及不按设计要求和操作归程进行施工,工程质量没有达到设计标准。不良的水文与气候因素,如降雨量偏大,洪水、干旱、冰冻、积雪或温差都超过正常的年份。
路基的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都不好,如地质构造复杂,岩层走向及倾角不利,岩性松散,风化严重,土质较差,地下的水位较高,以及其他特殊不良的地质灾害等。1.3.2路肩的养护路肩是保证道路路基、路面有整体稳定性和排除路面水的重要结构,同时,也是为确保临时停车所需两侧余宽的重要组成部分。路肩的养护好坏直接关系到路基面的强度、稳定性和行车的畅通。因此,必须认真做好路肩的养护、维修和加固。1.3.2.1土路肩的养护道路的路肩是土质、并在土路肩出现车辙、坑洼或与路面产生错合现象时,必须及时修整,并用与原路基相同的土填平夯实。土路肩过高妨碍路面排水时,应铲削整平,宜在雨后土壤湿润状态下,结合清理边沟同时进行,对低洼的路肩所存留的水可以及时排除。当土路肩的横坡度过大时,适宜采用良好的砂土以及其他合适的材料填补压实,不得用清沟挖出的淤泥或含有草根的土壤填补。当填补厚度大于150mm时,应分层夯压密实。对砂性土或粉性土地段,应惨拌一些粘性土加固表面,以便提高路肩的稳定性及抗裂性。当土路肩的横坡过小时,应削高补低整修至规定的坡度。土或有草的路肩应满足其横坡度比路面坡度大1%~2%的要求,以利于顺利地排水。1.3.2.2陡坡路段(纵坡>5%)路肩的养护对于纵坡大于5%的路肩,由于纵坡大,容易被暴雨冲成纵横沟横,甚至冲坏路堤边坡,一般可根据路基排水系统的情况与需要,综合改善,可采取下列措施:
自纵坡坡顶起,每隔20000mm左右两边交错设置宽300~500mm的斜向截水明槽,并用砾石或碎石填平。同时在路肩边缘处设置高100mm、上宽100mm、下宽200mm的拦水土埂。在每条截水明槽处,留一淌水口,其下面的边坡用草皮或砌石英钟加固,使水集中由槽内流出,如图1-3-5所示。当下瀑雨时,养护人员可沿路肩截水明槽下侧临时设置阻水埂,迫使雨水从草内排出,但雨后应立即铲除。中、低级路面的路肩上自然生长的草皮也应予保留。植草皮应选择适宜于当地土壤的种子,成活后需加以维护和修整,使草的高度不超过150mm,如有丛集的杂草应铲除重铺,以保持路容美观。如若路肩草中淤积沙土过多妨碍排水时,应立即铲除,以恢复路肩应有的横坡度。当使用除草剂消灭杂草时,应注意对沿线环境的影响。路肩外侧,最容易被洪水冲缺牲畜踩踏形成缺口处,可以用石块、水泥混凝土预制或草皮铺砌宽200mm左右的护肩带,既消除病害,又能起美化路容的效果。1.3.2.3路肩的加固和改善道路上的路肩通常不供行车之用,但从功能上要求应能承受汽车荷载。为了减少路肩养护工作量,对于行车密度大的路线,应由养护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土路肩改铺成能行车的硬路肩。硬路肩的类型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草皮加固路肩。采用此法时草的高度不得高于100mm。否则应进行修剪;丛集的杂草应铲除重铺;当路肩中的淤泥积砂过多妨碍排水时,应立即铲除修平。砂石加固的硬路肩。主要材料指泥结砾石或泥结碎石;稳定类路肩材料,主要指石灰土、二灰碎石、泥结碎石、泥结砾石、水泥土等。综合结构硬路肩。这是指在基层工作沥青表面处治的综合结构路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路肩的加固。为了防止雨水冲刷和雨中会车时泥泞陷车,应对路肩进行加固。加固的具体方法是:用粗砂、小砾石、风化石、炉渣、碎礓、贝壳等粒料掺拌粘性土,铺筑加固层,加固厚度不小于50mm,并尽量采用挖槽铺压;也可在雨后路肩湿软时直接将粒料撒铺到路肩上,并进行碾压。每当采用此方法时,应该注意路肩与路面衔接处的平顺,并保持适当的横坡度。1.3.2.4严禁堆放杂物在路肩上路肩上禁止堆放任何杂物,对于养路的材料,应该放在公路以外相连路肩之外,根据地形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堆放养路材料的地点,设置堆料坪。堆料坪的间距以200~500m为宜。堆料坪长度约5~8m,宽经2m。如若属机械化养路或者是高级路面,可以不设或少设堆料坪。修补路肩坑槽所需的砂石材料,如必须堆置放在路肩上时,应选择在较宽的路段顺一边堆放,但不允许堆放在桥头引道、弯道内侧、陡坡上。而且所有的料堆必须离路面边缘300mm,料堆长度不得大于10m,而且每隔10~20m必须留出不小于1m的空隙,以利于排水,同时有利于车辆的正常行驶。对于料堆放置的时间也有限制,一般情况下应在七天内处理完毕,最多不得超过10天的时间。1.3.3边坡的养护1.3.3.1路基边坡养护的原因(1)在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如风化作用——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以及出现违反规定,在路基坡脚、边坡上、护坡道上挖土、取土或种植农作物等),自然山坡坡面或经过修建的护坡坡面上会出现岩石风化、崩落等情况。(2)边坡、碎落台、护坡道等出现缺口、冲沟、沉陷、塌落情况。(3)受洪水、边沟流水冲刷及浸水影响而引起破损等情况。为此,必须通过保养工作,保持坡面平顺、整洁无裂缝、消除危岩、浮石,保持原有的稳定状态。
1.3.3.2路基边坡养护的任务路基的边坡通过经常的养护,维修与加固,应使边坡坡面保持平顺、坚实、无裂缝。并经常注意路堑边坡上的危石、浮石、滑坍体的变动,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避免堵设路面、边沟或危及行车和行人。对边坡加固和各种设施应经常检查、维护,以保证其完整良好。严禁在边坡上及路堤坡脚、护坡道上挖土取料、种植农作物或修建其他建筑物。1.3.3.3路基边坡的养护土质路堑边坡上高出的部分土体应铲平。当边坡出现裂缝时,可用粘性土堵塞捣实,以防止表层水渗入路基体内。如出现潜流涌水,可采取开沟隔断水源,将潜水引向路基外排出。边坡、碎落台、护坡道等,如常出现缺口、冲沟、沉陷、坍落、滑坡或受洪水、河流、边沟流水冲刷及浸淹时,应根据水流、土质、边坡坡度等情况,选用种草、栽灌木丛、铺柴束、篱格填石、投放石笼、干砌或浆砌片石英钟护坡等措施,进行加固。具体内容见1.3.4、1.3.5的介绍。1.3.4路基坡面的防护路基坡面的防护是保护受自然因素影响而破坏的土质与岩石的边坡,防护的种类主要有:植树、种草、铺草皮、抹面、灌浆、勾缝和石砌护坡、护面墙等。1.3.4.1植物防护植物防护的方法有多种,例如有植树、种草以及铺草皮。选择植物覆盖层对坡面进行养护,其工序简单、效果较好。同时,还能减缓地面水流速度,调节表层水、土状况,植物根系深入土层,在一定程度上对表层起了稳固作用。植物养护适用于具有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边坡。铺芏皮
在路基的边坡上铺草皮防护,其作用是防护雨水冲洗坡面。它可以在边坡较高和较陡(其坡度达60度)处使用,也可用于防护沿河路堤边坡。当用其防止冲刷时,河床应比较宽阔,铺设处只容许季节性浸水,水流速度适宜小于1.8m/s,水流方向与路线近似于与路线平行条件下使用。铺草皮时,草皮用木桩钉在坡面上,以免松动下滑。草皮的铺设形式用使用范围见表1-3-2及图1-3-6至1-3-8。在铺施草皮之前,应将边坡表层土挖松整平,在砂土、含石灰质较多或其他不适于草类生长的土质边坡上,应铺一层60~100mm厚的种植土,而后铺设草皮。铺草皮工作最好在春季或雨季进行,不宜在冬季施工(广东、广西、海南除外)。如在气候干燥季节铺草皮,新铺上的草皮,应注意浇水至草皮扎根为止。当边坡上有地下水时,应注意使铺设的草皮,不阻塞地下水的出口,以免影响边坡的稳定性。种草路基边坡上种草防护适用于土质路堤、路堑有利于草类生长的边坡,它可以防止雨水冲刷坡面。坡面上的土质不宜种植草时,可以先铺上一层50~100mm厚的种植上,然后再种上所需要的草。对经常浸水或者长期浸水的路堤边坡,种草不易生,因此不宜采用此法防护。对于已在边坡上扎根的种草防护,可允许暂时性的缓慢流水(0.4~0.6m/s的流速)冲洗边坡。
对于边坡种植草籽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应当选择那些易生长、根部发达、叶茎低矮或有匍匐茎的多年生草种最好,也可以采用几种草籽混合播种,可以生长一个良好的覆盖层。种草时必须注意选择合适的季节,一般在春夏季种草最理想,播种须均匀,且经常检查、补种和施肥等项。种草防护要求见图1-3-9及表1-3-3。表1-3-3是种草、铺草防护路堤、路堑边坡的要求。(3)植树采取植树的方法来加固路基边坡或河滩路堤边坡,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是直接加固了路基和河岸,并使水流速度降低,防止和减少水流对路基或河岸的冲刷;二是林带可以防风、防砂和防雪;三是可以美化路容、调节气候,增加木材收益。植树防护宽度与波浪高度的关系见表1-3-4所列。植树的形式,可以是带状或条形,如图1-3-10所示;也可以是连续的,即将树植满整个边坡,形成防护区域,如图1-3-11所示。1.3.4.2坡面处治对于易于风化的软岩(如页岩、泥岩、泥炭岩、千枚岩等软质岩层)路基边坡,常受侵蚀而剥落,又不能用植物防护时,可以选用抹面、喷浆、勾缝、灌浆和嵌补等方法进行处治以达到防护的目的。抹面防护抹面防护可选用混合料来完成,根据使用的经验,选用石灰炉渣三合土、四合土等混合料是经济适用的抹面材料,其配合比的情况见表1-3-5
。对表中选用的材料,石灰宜选用一、二级石灰。炉渣颗粒要细,一般不超过4mm,以烧块煤锅炉渣最好。混合料中加纸筋可以提高强度,防止开裂。卤水是制盐的副产品,其中含有氯化钙和氯化镁、洒于灰浆表面,能加速硬化而不开裂纹。抹面施工前,将料配好拌匀,放置2~3天,焖酵后使用。对被处治的坡面应进行清理,坡面上的坑洼用小石块嵌补整平,然后用水洒湿坡面,使灰浆与坡面结合良好。抹面应均匀涂平,然后待灰浆稍干即进行夯拍,直到表面出浆为止,再用河卵石将表面磨平磨光,并用茅草覆盖洒水养护。勾缝防护勾缝适用于较坚硬的、不容易风化的、节理裂缝多而细的岩石路堑边坡,主要是防止雨水沿裂缝侵入岩层内部造成病害。一般情况下,勾缝用比例1:2或1:3的水泥砂浆,也可采用体积比1:0.5:3或1:2:9的水泥石灰砂浆。灌浆防护灌浆适用于较坚硬的、裂缝较大且较深的岩石路堑边坡,借砂浆的粘结力把裂开的岩石粘结为一体,保证边坡的稳定。水泥砂浆按质量比例为1:4或者1:5,必要时可用压浆机灌注,裂缝很宽可用混凝土灌注。喷浆防护喷浆防护是以灰浆均匀地喷射在容易风化岩层的路基坡面上,使之能形一个坚固的保护层。是防治坡面风化的一种措施。这种方法施工简便,效果较好,但需要的水泥量较大,适用于坡面不平且易风化的较完整的岩石路堑边坡。喷浆防护通常采用的方法为重力喷浆法,即将桶置于高处,桶底接胶皮管,借重力的作用喷出,所用的机具设备很简单。
喷浆材料,可以用纯水泥浆和水泥砂浆,比较经济的是采用水泥石灰砂浆,其配合比(按质量比)是水泥:石灰:河砂:水=1:1:6:3。喷浆前应将坡面进行清理,用水冲洗坡面。喷浆厚度被坡面岩石石风化程度而定,一般为2cm左右,需较厚者可以分层喷射。喷浆后应洒水养生。嵌补防护选用嵌补防护路基坡度是一种好方法,此法适应于补平坡面岩石中较深的局部凹坑,或者边坡上有一层较松软和易于风化的岩层已被风化成凹陷时,为防止岩石继续破损碎落,保证整个边坡稳定,可采用浆砌石块圬工将坑凹部分嵌补成与整个平面齐平。锚固防护对路基坡面采用锚固方法来防护,适用于岩石边坡的层理或构造面倾向路基,并有顺层滑动的可能性,其主要方法是垂直岩石坡面钻若干孔洞,孔洞的数量及位置要适当,将钢筋穿至不会滑动的较完整或坚硬的岩层中;然后,向孔内灌注混凝土使用其固结,以阻止不稳定的岩层往下滑,达到保护路基坡面的目的。1.3.4.3护面墙的防护护面墙是为了防护土质路堤和软质岩层或攀登破啐的路堑边坡,免受大气降水和地面流水的浸蚀,以及保护浸水路堤边坡免受水流冲刷、防止路基及边坡坍方,而沿着边坡面修建的墙。护面墙适用于边坡软徒(通常为1:0.5~1:1)、软质岩层节理发育易于风化的路堑边坡。由于护面墙不承受墙后的侧压力,故所防护的岩层边坡,应无滑动或滑坍情况,路堑边坡坡度应符合于稳定边坡的要求。护面墙的顶宽和底宽与墙的高度有关,顶宽随高度而增加,一般采用40~60cm。护墙底宽,根据路堑边坡坡度及墙高而定。由于护面墙的顶宽与底宽一般不同,所以,内侧墙背坡度为1:0.5,与路堑边坡坡度相同,而墙面坡度为1:1。表1-3-6所列的护面墙顶宽和底宽的尺寸,可供参考使用。
由于施工后的岩石路堑边坡坡面往往不能挖成象设计所要求的平面,所以护墙厚度是随边坡轮廓而变化的。砌筑护墙应使最小量度不小于表1-3-6所列的值。沿墙身纵向每隔10m应设置宽2cm的伸缩缝一道,缝内在靠里、靠外及其顶部边缘处用沥青麻筋填塞10~20cm,中部可空着,或用涂沥青的木板填塞。护面墙又分干砌片石两种。浆砌护面墙应设置泄水孔,以排除墙后积水。一般是上下左右每隔3m设一个泄水孔,孔口尺寸为6cmx6cm或10cmx10cm的方形,或用相当大小的的圆形竹管、铁管插入。在边坡水流较多处,应加密泄水孔,在孔后应用碎石、砂作成反滤层,以免堵塞泄水孔。伸缩缝与泄水孔的设置如图1-3-12所示。对严重潮湿或有冻害的路段,一般不宜采用干砌片石护坡。护面墙的基础应置于坚固可靠的地基上,并埋至冰冻线以下0.25m。如果基岩层承载力不够,应采用适当加固措施。对个别地基软弱段落,可用拱形结构跨过。如所防护的边坡坡面较完整时,在拱内可用于砌片石填塞,此时亦起泄水作用,如图1-3-13所示。1.3.5路基冲刷防护冲刷防护用于防护水流、浸水时路基的冲刷与淘刷,常用的方法有:植树、抛石、铺草皮、砌石、石笼及浸水挡土墙等。其中铺草皮、植树和护面墙等内容已在前讲述,不再重复。
1.3.5.1砌石防护当砌石防护用于浸水路堤、排水沟渠及山洪暴发时冲洗路基等,可作为冲刷防护。此时的砌石防护可分为浆砌和干砌两种。干砌片石用以防护边坡免受大气降水和地面径流的侵害,以及保护浸水路堤边坡免受水流冲刷作用,一般情况下有单层铺砌和双层铺砌两种,如图1-3-14所示。施工时一定注意在片石下面设置垫层。垫层主要作用是起整平底部,并可防止水流将干砌片石下面边坡上的细颗粒土壤挟带出来而冲洗掉,还能使被防护的坡面具有一定弹性,从而增加对波浪、流水及漂浮物冲击的抵抗能力。干砌片石所用的石料,应该是坚硬的、耐冰冻的和未风化的石块。同时,为防止流水侵入及提高路基边坡的整体强度,可用水泥砂浆对所砌石料进行勾缝。当水流的速度较大(5m/s),波浪作用又较强,以及可能有流冰、流木等冲击作用时,最适宜采用浆砌片石护坡,如图1-3-15所示。必要时,浆砌片石护坡可与浸水挡土墙或护面墙同时设置,提高特殊路基边坡的整体强度。浆砌片石护坡的浸水部分应设置泄水孔,孔后500mm范围内应设置反滤层,以防淤塞失效。施工宜分段进行,每隔10~15m留一伸缩缝。在基底土壤有变化处设置沉降缝,缝宽约2cm,缝内应填塞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等材料。1.3.5.2抛石防护抛石防护适应于防护路基在水下部分的边坡和坡脚,避免受水流冲刷及淘刷,也可用于防止河床冲刷,所以,这种方法最适合于砾石河床。它不受水位高低变动的影响,也不受施工季节的限制,即使是新筑堤岸尚未沉实之前可以施工,常用的抛石类型如图1-3-16所示。
抛石防护的边坡坡度不应陡于所抛石料浸入水中后的天然休止角(即小于30度),可参考表1-3-7选用。抛石的厚度一般为粒径的3~4倍。粒径与水深、流速的关系见表1-3-8。为了使在洪水退降后的路基边坡能够迅速干燥,不致使路基土被淘刷冲走,应在抛石背后设置反滤层。1.3.5.3石笼防护石笼防护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可用于防护河岸或路基边坡,同时也是加陡边坡,减少路基占地宽度,加固河床、防止淘刷的常用措施。在缺少大块石料时,用较小石块(5~20cm)填塞于铁丝笼或竹木笼内,一般可适应于流速为4~5m/s的水流。有漂石冲击的河流,不宜采用石笼防护,因铁丝易被磨坏。在含有大量泥沙的急流及基底土壤良好的条件下,石笼中石块间的空隙将很快被泥沙淤满而形成整体。在这地段,采用石笼防护尤为有利。当用于防止冲刷淘底时,一般在河底上将石笼平铺并与坡脚线垂直,同时固定坡脚处的尾端,靠河中心一端不必固定,淘底时便于向下沉落。当石笼用以防止岸坡受冲刷时,则用垒码或平铺于坡面的形式,如图1-3-17所示。石笼可做成多种形式,常用的有箱形与圆柱形,如图1-3-18
所示。箱形铁丝笼的尺寸,一般高h=0.25~1.5m,长l=3~4m,宽度b=2m;圆柱形的直径d=0.5~0.7m,长为l=3~4m。关于石笼尺寸及装石料径等数据,参见表1-3-9。普通铁丝制的石笼,可使用3~5年,镀锌铁丝制的可用8~12年。选用何种铁丝应根据石笼砌体淤积程度的预测来决定,即在所考虑的时间内,石笼砌体应能因淤积而固结,使铁丝网已成为不需要的程度。铁丝石笼一般用直径为6~8mm的铁杆做骨架,用直径为2.5~4.0mm的铁丝纺编网。网孔可编成六角形或方形,六角形比方形网孔强度高且破后扩展较缓。网孔尺寸通常为6cmx8cm、8cmx10cm及12cmx15cm。长度较大的石笼,应在内部设铁丝拉线。石笼内所填石块,应选用单位体积重量较大,坚硬而未风化的,其尺寸不能小于网孔,且不小于4cm。外层用较大的、内层用较小的填充。石笼下面,用碎石或砾石垫层整平,其厚度为0.2~0.4m。底层石笼宜用ф16~19mm钢筋或铁钎固定在基底上,使它不随水移动。1.3.6路基排水设施的养护路基排水设施分为地面排水设施和地下排水设施两大部分。地面水包括雨水、雪水及大小河沟溪水等,这是路基排水的主要方面,也是对路基造成危害的主要水源;地下水包括包气带水、潜水及层间水等。它们对路基的危害程度因埋藏情况而异,轻者能路基湿软,降低路基强度和路面的承载力。重者会引起冻胀、翻浆或造成边坡滑塌,甚至整个路基沿倾斜基底滑动。1.3.6.1地面排水设施的养护路基地面排水结构物,一般包括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倒虹吸管、渡槽等,这些排水结构物统称沟渠。边沟边沟的作用:边沟是设置在路基边沟的排水沟,主要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它是矮路堤和路堑不可缺少的排水设施。
边沟的构造及主要尺寸:图1-3-19所示为边沟断面形式图。边沟的深不小于0.4m,干旱地区可以不小于0.3m。边沟的纵坡不小于0.5%~0.3%;边沟的长度不大于500m、多雨的三角形边沟其长度不大于300m。边沟养护的内容:当边沟纵坡大于3%~4%,沟底应用片石铺砌加固;冰冻较轻地区也可用三合土或四合土加固,凡是线路通过乡镇时,边沟要尽量使用片石铺砌加固或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边沟。截水沟截水沟的作用:截水沟又称天沟,一般设置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顶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用以拦截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水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护挖方边坡和填方边坡不受水流的冲刷。截水沟的构造及主要尺寸:截水沟一般采用梯形,底宽和深不宜小于0.5m,其构造如图1-3-20所示。截水沟的纵坡不应小于0.5%;沟长不得超过500mm。截水沟要适当加固,尤其是在较松土层,以防渗水及冲刷。截水沟养护的内容:对截水沟的养护,主要是在春融前,特别是汛前,应仔细、全面进行检查和疏浚。大雨中应及时排除堵塞物,疏导水流,保持水流畅通,防止水流集中冲坏路基。瀑雨后,应重点检查截水沟,如若有冲刷、损坏,必须及时修补加固。排水沟排水沟的作用:排水沟是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水流,引至路基范围以外的指定地点。排水沟的构造及主要尺寸:排水沟一般采用梯形,边坡为1:1.0~1:1.5,深度和宽度不宜小于0.5m。排水沟底纵坡不小于0.5%,在特殊情况下减至0.2%;排水沟的长度不宜超过500m,与各种水沟联系应力求顺畅无阻。
排水沟养护的内容:对排水沟的保养工作,主要是在多雨(特别是暴雨)季节加强检查、疏浚沟中的堵塞物,保持水流畅通,防止水流集中冲坏路基,大雨后,应重点检查有危险的地点,如有被冲刷、损坏现象,应及时修理或加固。跌水及急流槽跌水及急流槽的作用:跌水及急流槽应用在重丘、山岭地区,同时也应用在地形险峻、排水沟渠纵坡较陡、水流湍急、冲刷力强的地方。主要是降低水的流速、消减能量、接引水流,防止急水对路基及桥的冲刷。跌水及急流槽的构造及主要尺寸:跌水构造主要由进水口、台阶和出水口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3-21所示。台阶高一般为300~600mm台阶纵坡为2%~3%。急流槽构造如图1-3-22所示。主要由进水口、槽身(包括消力池)和出水口三个部分组成,急流槽过长时应分段修筑,每段的长度不宜超过5~10m。每隔2.5~5.0m设置凸检检检椎嵌入基底土中,椎高一般为300~500mm,椎宽按照实际而定。跌水急流槽底板厚度200~400mm。边墙顶面宽度;浆砌片石为300~400mm,混凝土为200~300mm。跌水及急流槽的养护内容:对跌水和急流槽的养护工作主要是大雨前的仔细、全面检查,防止因多方面原因而阻塞水流的情况出现,发现问题及时疏通,确保在暴雨时能畅通无阻。同时,大雨后也要重点检查一些地方,如若发现有被朋冲刷及损坏,应该组织人员及时修复。1.3.6.2地下排水设施的养护地下排水设施主要包括暗沟、渗沟、渗井等。暗沟暗沟的作用:暗沟是设在地面以下引导水流的沟渠,其主要作用是能把路基范围内的泉水或地下集中水流排到路基范围以外,确保路基的稳定、安全。
暗沟的构造及主要尺寸:暗沟的断面形式可分成矩形和梯形两种。梯形沟壁坡度1:0.2,底宽与深度比大致为1:3,其深度为1.0~1.5m,则底宽约0.3~0.5m。暗沟可用块石干砌,其周围用碎(砾)石做成反滤层,沟顶用粘土填筑夯实,沟底的纵坡不应小于1%,如图1-3-23所示。暗沟养护的内容:对暗沟的养护主要是经常进行检查,如发现堵塞、淤积等现象时,就应及时进行清除冲洗。尤其是雨季,应保证流水畅通无阻。渗沟渗沟的作用汇集流向路基的地下水井通过沟底通道将水排至路基范围以外。渗沟可分为盲沟、管式渗沟、洞式渗沟三种型式。盲沟是设在地下水流量不大,渗沟的地段不长的地方。管式渗沟是设置在地下水量较大,埋藏较深和引水较长的地段,其深度达5~6m。洞式渗沟是在地下水量较,或缺乏水管时,可用石砌沟洞的方法排水。渗沟的构造及主要尺寸盲沟(填石渗沟)的沟内全部采用颗粒较大的坚硬石料填充,沟底纵坡应不小于3%。管式渗沟是用排水管排泄地下水。若渗沟过长时,应多设横向泄水管,间距不大于250~350m。水管可用陶土、混凝土或石棉水泥材料。直径一般用100~300mm,管壁应设渗水孔眼。基座宜用片石干砌。排水管纵坡不小于0.5%。洞式渗沟的底部结构相当于顶部可渗水的涵洞,洞的大小主要按设计的流量而定。沟底的纵坡不小于0.5%。渗沟构造见图1-3-24。渗沟养护的内容渗沟养护的主要内容如下:如在检查中发现沟口长草、堵塞,应及时清理和冲洗,确保渗沟的畅通。
如若发现碎(砾)石层淤塞而不通时,则应及时组织人员来翻修,并其翻修质量。如若认为渗沟所在位置不妥,不能将地下水全部排至路基外,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修建渗沟。渗井渗井的作用:将地下水通过垂直方向的渗井渗入地下而排除。当地下存在多层水层,其中影响路基的含水层水量不大时,可设置渗井。渗井的构造及主要尺寸:渗井孔径大小应按水力学计算而定,一般圆形的直径为1.0~1.5m,并要视地层构造而定。井台由中心向四周分别填入由粗而细的砂石材料。渗井的构造见图1-3-25。渗井的养护内容:经常检查路基周围有无渗漏现象,仔细检查渗井内的淤泥,并及时排除淤泥。如发现渗井的位置不妥时,可以考虑改修渗井。1.3.6.3排水沟渠的加固和疏通(1)排水沟渠的加固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应结合地形、地质、纵坡、流速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加固。对松软土(细砂质土或粉砂土),当流量较大或纵坡度为1%~2%时,或黏性较大的土(粉砂质黏土或砂质黏土),当纵坡度为3%~4%时,沟底可用片石铺砌加固,沟壁用草皮加固。在疏松土上的,纵坡度大于3%时,或黏性较大的土,纵坡度大于4%时,沟底及沟壁,均应用片石或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加固或设置跌水。冰冻较轻地区也可用三合土或四合土捶面方法加固。见图1-3-26。其材料配合比如下:三合土——水泥:砂:炉渣=1:5:1.5(质量比)无炉渣地区可试用:石灰:黄土:砾(砂)石=1:3.3:2.3(体积比)
四合土——水泥:石灰:砂:炉渣=1:3:6:2.4(质量比)水泥可采用低强度等级的;炉渣需用经过高温烧化且含碳量不超过5%,其粒径不超过5mm。(2)对暗沟应经常进行检查,如发现堵塞、淤积,应进行冲洗清除。特别是雨水季节,应保证暗沟的流水畅通。(3)渗沟如发现沟口长草、堵塞,应及时进行清理和冲洗;如碎(砾)石层淤塞不起排水作用时,则应翻修,并剔除其中颗粒较小的砂石,以保持空隙,利于排水。如位置不当,则应根据情况另行修建。1.3.7路基挡土墙的养护挡土墙主要是支挡路基山坡土体或填土路基的土体,以及作为减少路基占地措施的结构物。1.3.7.3挡土墙的养护挡土墙的养护工作主要是经常性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除此以外,每年的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在北方冰冻严重地区尤应注意,主要检查挡土墙在冰冻融化后墙身及基础的变化情况。通过载重车的异常情况下,应进行特殊检查,发现裂缝、倾斜、鼓肚、滑动、下沉、表面风化、泄水孔不通、墙后积水、地基错台或空隙等情况,应查明原因,并观察其发展情况。然后根据结构种类,针对损坏实情,采取合理的修理加固措施;对检查和修理加固情况,应作好工程施工档案备查。其主要工程技术措施如下:圬工或混凝土砌块石挡墙的裂缝、断缝的处理。对已停止发展的挡土墙裂缝、断缝,应立即进行修理、加固,其方法是将裂缝缝隙凿毛,清除碎渣和杂物,然后用水泥砂浆填塞;对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裂缝,可采用环氧树脂凝合。挡土墙倾斜、鼓肚或滑动、下沉的处理:
锚固法。适用于水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挡土墙。采用高强钢筋做锚杆,穿入预先钻好的孔内,用水泥砂浆灌满锚杆插入岩体部位,固定锚杆,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对锚杆进行张拉,然后用锚头固紧,见图1-3-31。套墙加固法。在原墙外侧加宽基础,加厚其挡土墙墙身,具体见图1-3-32。施工时,首先要挖掘一部分墙后的填土,减少压力,然后注意新旧基础和墙身的结合。其方法是凿毛旧基础和旧墙身,必要时设置钢筋锚栓或石椎,以增强联结,墙后回填的土必须分层填筑,并要按要求夯实。增建支撑加固法。在挡土墙外侧,每隔一定的间距,增建支撑墙。支撑墙的基础埋置深度、尺寸和间距大小都得通过计算后才能确定,支撑墙的示意见图1-3-33。挡土墙的泄水孔应经常保持畅通。泄水孔如有堵塞,应设法疏通。如疏通工程艰巨或冻胀困难,应针对墙后土体含水情况,另行选择适当位置增设泄水孔,或在墙背后沿挡墙加做墙后排水设施,一般可增设盲沟浆水引出路基以外,以防止墙后积水,引起土压力增加,造成土壤膨胀,将墙体挤裂、挤倒。砖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表面如出现风化剥落,应将风化表层凿除,喷涂水泥砂浆保护层,防止剥落恶化。当风化剥落严重时,应将风化部分拆除重砌。添建或接长挡墙,应与线路或原挡墙协调,对挡墙两端连接的边坡,若被水流冲成槽或缺口,应用时填补、夯实,恢复原状。锚杆式或加筋土挡墙,应做好顶面和墙外的防水、排水。发现变形、倾斜或肋柱、挡板断裂,应采取抽换加固措施。对出露式的锚头螺母和垫板,要定期涂刷防锈漆以防锈蚀。如锚头系用砂浆或沥青麻絮包裹的要注意是否紧密,发现脱落,应及时修补。
浸水挡土墙,除平时经常检查其是否损坏外,应在洪水期前后详细观察、检查。汛前检查的目的是确定其作用、效果是否稳定,能否承受洪水的袭击,同时采取相应的防护、加固措施;汛后检查的目的是观察其是否损坏,如有损坏,应及时修理和加固。1.3.8.2沙漠地区路基的养护沙漠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沙漠地区修路的基本方针是:“固、阻、疏导”等综合治理。因为气候比较干燥、雨量稀少、风沙大,地表植被均较稀疏、低矮,容易发生边坡或路肩被风蚀、整个路基被风沙淹埋等情况,因此,沙漠地区路基的养护需要大量防护材料。沙质路基的防护措施柴草类防护层铺防护:采用麦草、稻草、芦苇、沙蒿、野麻或其他草类,将其基杆砍成30~50cm短节,从坡脚开始向上每层按5~10cm厚度层铺捣实。如采用沙蒿等带有根系的野生植物时,可将其根茎劈开,并使根篆向外,按上述方法进行层铺。沙蒿可用10年以上,其他多为3~5年。平铺植物束成笆块,采用各种枝条、芦苇、芨芨草等,扎成直径5~10cm的束把,或编织成笆块,沿路基坡脚向上平铺,以桩钉固定,可用5~10年,材料用量大。平铺或叠铺草皮,以40~45cm为一块挖取草皮,其厚度约10~15cm,沿路基坡脚向上错缝平铺或叠铺,一般可用3~5年,如能成活,可起永久稳固边坡作用。土类防护粘土防护:采用塑性指数大于7的粘土,用于路肩时,厚为10~15cm。为增加搞冲蚀强度和避免干裂,可掺10%~15%的沙或20%~30%的砾石(体积比)。盐盖防护:可将盐盖打碎为5cm的碎块,予以平铺(松软的盐盖可直接平铺而形成硬壳)。砾、卵石防护
平铺卵石防护:用于边坡时,厚5~10cm,用于路肩时,厚为10~15cm,分平铺、整平、夯实几步进行。格状砾卵石防护:用于边坡时,厚5~7cm,用于路肩时,厚为5~10cm,先用10cm以上的卵石在边坡上做成1mх1m或2mх2m并与路肩边缘成45度角的方格,格内平铺粒径较小砾石;路肩平铺砾石,应进行整平并夯(或拍)实。沥青防护平铺沥青砂:采用10%~20%热沥青与80%~90%的风积沙混合,直接平铺、拍实。直接喷洒沥青或渣油:采用低强度等级沥青、渣油,熬热后洒在边坡上,然后撒一薄层风积沙。沙漠路基养护措施对路基的砌石护坡或草格防沙设施,如若有坍方被破坏,应该及时修复,确保完好状态。对路基原有的沙障、石笼、风力加速堤、用粘土覆盖的植被、防沙栅栏及防沙设置等措施,经仔细、全面检查后,发现有被淹埋、倾倒、损坏和物效的,应拔高、扶正或者进行修补。必须维护路基两侧现植物的正常生长,并有计划地补植防沙树木和防护林。路基边坡上,出现的风蚀、空洞、坍缺应及时填实并加做护坡。在沙漠地区的路肩上严禁堆放任何材料或杂物,以免造成沙丘。对道路上的积沙,应及时清除干净,并运到路基下风侧20m以外的地形开阔处摊撒平顺,切勿堆放。1.3.8.5泥沼及软土路基的养护
泥沼、软土地带的路基,多因地面低洼、降水充足、地下水位、含水饱和、透水性小、压缩性大、抗剪强度低,在填土荷载和行车荷载下,容易出现沉降、冰冻膨胀、弹簧、沉陷、滑动、基底向两侧挤出等病害。路基损坏的整治,应针对病害情况,采取下列措施:降低水位。当在路基两侧开挖沟渠的工程量不大时,可加深路堤两侧边沟,以降低水位,促进路基上渗透固结,达到稳固路基的效果。反压护道。当路堤下沉,两侧或路堤下坡一侧隆起时,可采取在路堤两侧或一侧填筑适当高度与宽度的护道,在护道重力作用下,使路堤两侧(或单侧)有被挤出隆起的趋势得以平衡,保证路堤稳定,见图1-3-36。换土。将病害处路堤下软土全部挖出,换填强度较高、渗透性较好的砂砾石、碎石,见图1-3-37。抛石挤淤。这种抛石挤淤的方法实际上是强迫换土的方法,广泛适应于软土液性指数大、层厚又较薄的路基,片石能沉达下部硬卧层者。其方法是采用较大的块石(一般不小于300mm),先将病害的路段或路基挖到软土层,抛石自路基中间部分开始,逐步向两侧展开,使淤泥挤出,在片(块)石抛至一定高度后(一般要露出淹没的水面),用压实机械碾压,然后在其上铺设反滤层,再填上至路基设计的高度,具体见图1-3-38。侧向压缩。当路基坡脚被砌筑成纵向结构,限制软土侧向挤出,可采用板桩、木排桩、钢筋混凝土桩、片石齿墙等,可见1-3-39。泥沼及软土地带路基两侧边坡,宜栽植柳、杉、枫、杨等亲水性好、根系发达的树木,以提高路基抵抗水的冲刷和浸蚀的能力。1.4道路路面的养护1.4.1概述1.4.1.2路面养护的基本要求对道路路面养护的基本要求是:经常性地对道路路面进行预防性的保养和维修,防止路面松散、裂缝、沉陷和拥包等各种病害的产生和发展,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对路面的长期的、经常性的保养和维修,保持和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能力,确保路面安全、舒适、畅通的行驶性能。通过对路面的维修、养护和改善,保持并提高路面的强度和刚度,确保路面的耐久性。严格防止因路面损坏或养护操作不良而污染沿线环境。确保路面的使用质量的抗灾能力。1.4.1.3路面养护工程的分类一、小修养护工程路面小修养护工程主要包括:清除路面上的泥土、杂物,保持路面整洁、干净。排除路面上的积水、积雪、积冰、积砂,铺防滑料、灭尘剂或压实积雪,维持交通的正常运转。砂土路面刮平,修补车辙的痕迹。碎(砾)石路面扫匀,添加面砂,洒水润湿,刮平波浪,修补磨耗层,并加强压实施工。处理黑色路面的泛油、拥包、裂缝、松散等病害,确何路面正常通车。混凝土路面修理板边接缝及堵塞裂缝等。局部处理砂土路的翻浆、变形,添加稳定料。碎(砾)石路面局部加宽、修补坑槽、整段修理磨耗层或扫浆铺砂。黑色路面修补坑槽、沉陷,处理波浪、啃边等病害。混凝土路面面板的局部修理和调平整度。二、路面养护中修工程路面养护中修工程主要包括:砂土路面大面积处理翻浆,修理横断面。
碎(砾)石路面局部地段加厚、加宽、调整路拱、加铺磨耗层、保护层、处理严重病害。黑色路面整段封层罩面。黑色路面严重病害的处理。水泥混凝土路面个别面板的更换,浇注或加铺沥青磨耗层。路面养护大修工程路面养护大修工程主要包括:整红整段用稳定材料改善土路。整段加宽、加厚或翻修重铺碎(砾)石路面。翻修或补强重铺,或加宽高级、次高级路面。路面养护改善工程:路面养护改善工程主要包括:分段提高道路技术等级,铺筑高级、次高级路面。新铺碎(砾)石路面等。1.4.2路面质量的调查要养护好各种道路路面,必须熟悉和掌握在自然因素作用和车辆行车作用下,路面发生各种变化的技术状况,以便确定其养护工程的类别及工程量的大小,为进行养护工作的设计、制定养护生产计划和养护施工作业提供可靠依据,也为今后改造该工程和养护类似的工程积累数据。特别是我们所养护的路面,既有根据路面设计和施工规范铺筑的各种路面,也有未按设计、施工规范修筑的原有路面,还有用各种不同种类粗细料或者结合料进行稳定、改善的土质路面。路面的种类很多,情况也很复杂,加上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变化,对路面也有较大的影响等,所以,对路面的调查工作十分必要。为了能较准确地掌握路面在使用中的质量现状,必须通过每年的详细调查,分项计算各项技术指标,用规定的临界标准衡量、详定其使用质量指标,据以确定路面需要进行养护、修理或改善的方法。
1.4.2.1路面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一、路面调查的目的与形式目的道路路面使用质量的调查工作应选择在最差的季节进行。目的是运用各种仪器设备对路面状况进行全面检测,据此以评定路面的使用功能,作为制定养护处治方案的依据,并为建立路面管理系统积累数据,以便对路面进行科学的管理。形式检查路面使用情况的形式,一般分为随时检查和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每年一次,在调查前除掌握路况检查资料外,应结合参考路面技术档案以及设计、施工时的资料作综合判断。对于自然条件、路面结构、交通条件相类同的路段,可选定其中有代表性的一段进行调查。随时检查:当路面发生异常现象,应随时进行调查,其调查内容和方法,视其现状而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二、路面调查的内容与要求路面调查的内容对路面进行调查的具体内容有如下几方面:路面破损的状况。路面的平整度情况。路面结构强度的大小。路面抗滑的能力。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做结构强度的调查。路面调查的频率要求对路面进行调查的频率要求如下:
凡是高等级道路、一级道路和二级道路,其破损状况和平整度必须每年进行一次调查;强度的抗滑能力可每二年进行一次调查。凡是三级道路、四级道路,其破损状况和平整度每年可选择重点路段进行调查,其余的项目根据需要,必要时再做调查。1.4.2.2路面破损的分类及其性状描述路面破损可分为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接缝类及其他类五大类。各种路面破损所包含的内容及其性状描述如表1-4-1所列。轻微裂缝发状或条状裂缝:不需要放大即能发现的路面条状裂缝,层薄的裂缝成为贯穿裂缝,层厚的裂缝,尚不贯通。发射裂缝:路基基层物理性的开裂缝或接缝扩大,反映至面层呈现的条状裂缝(又可称为反射裂缝)。严重裂缝:龟状裂缝:在路面上成块地出现不规则破碎性的裂缝,其形状似龟背上的花纹。网状裂缝:在路面成片地出现网状格形的裂缝,其间距的大小相近。纵横裂缝:沿道路方向出现在行车道的纵向长条裂缝,或横断方向有规则的裂缝。麻面:路面的表面结合料磨失,成片地出现过度的粗糙段。松散:道路路面由于结合料散失或脱落,颗粒间失去粘结力而松动。露骨:碎(砾)石路面或级配磨耗层的细料散失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保护层脱落,造成骨科裸露。坑槽:轻微坑槽:面层骨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路面洞穴或长槽。严重坑槽:坑槽连片或者由小坑槽破损连成大而深的洞穴或长槽。车辙:路面的横向凹凸,车轮通过频率较高的地方产生规则的凹槽。
磨光: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渣油)路面磨成光滑面,其摩擦系数已达到极限以下。啃边:沥青路面边缘呈不整齐的跌碎损坏。脱皮: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保护层和沥青(渣油)路面的封面上下脱离,大块脱落。磨细:砂石路面上的松散保护层受到行车作用使粗粒磨细,其中0.5mm以下的细粒含量超过20%。搓板:路面表面产生接近等距离的纵向凹凸,形似洗衣搓板状。波浪:路面纵向产生波浪起伏,其波峰波谷的距离和起落差异均大于搓板。沉陷:局部下陷:路面局部产生小面积下陷变形;沉陷:①塌陷:路面较大面积的下陷变形;②桥头跳车:桥梁两端路基沉陷而造成行车颠跳;③错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处或开裂处,板体呈竖向位移。泛油:沥青(渣油)路面用油量过多,未严格按油石比施工,在高温季节沥青(渣油)被挤出表面,形成油层。油包:因局部泛油处理不当或成块的油污结成面积有大的包状物。翻浆:路面鼓起,以致破裂,从裂缝中冒出泥浆的现象。发软:路面失去稳定,行车出现弹簧状。拱起: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表面在热膨胀受到约束时,出现向上拱起的现象。孔洞: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表面有局部破损,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洞穴。碎裂: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胀缝处或在搭连处产生剪切、挤压,致使路面板碎成很多块。1.4.2.3路面破坏的调查一、路面裂缝的调查
实地测量法测量路段以百米桩之间为一区间,进行测量、汇总。对于沥青(渣油)路面和碎(砾)石路面的裂缝,凡成块(网)状者则直接量测其面积(m2);属于单条的裂缝,则测其实际长度(m),均按其计算宽度0.2m折算成面积(m2)。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实地量测其裂缝的长度,以长度(cm)计算。裂缝宽度(mm),则在裂缝最大处测定。裂缝测定车(又称连续摄影)法连续详细检测数十公里裂缝。测定车速30~50km/h。按每条车道进行测量。摄影时间最佳选择:在雨后路面表面已干,但裂缝尚湿未干的夜裂缝清晰,车辆少,或在白天每条车道洒水约1000~2000kg。检测时所使用的工具,一般采用直尺、测绳、裂缝尺(纸片上印有0.04~2.00mm宽尺),在高等级道路采用测定车、裂缝测定器(千分表式等)。二、路面错台、局部沉陷、桥头跳车的调查实地测量法在桥梁的连接部位、涵管等地下埋设构造物上面,感到行车冲击的部位进行测定;按图1-4-1,利用水平线测定。在每车道测定三点以上,或在最深处测定,以最大值D(mm)表示垂直错位量或沉陷量。测定垂直错位量的不平线长度L。在三、四级公路上使用10m,在一、二级公路和高速公路上使用15m。①
将调查路段纵向按每一个行车道第100m横向测定一次。如果1km以内,性状相似,可划为一个代表路段,每隔100m作一次间隔横向测定;②如图1-4-2所示,在车道横向,用直尺或水平线及刻度尺测定每个车道的D1、D2;③D1、D2以mm为单位记录,各断面的车辙、剥落深度,取D1、D2K中的较大值。调查路段或代表路段的车辙、剥落深度,以各断面的最大值Dmax(D1、D2中的较大值)的平均值D-max表示。车辙测定车法该法要连续检测几十公里长的路段。检测时的行驶速度为为50~60km/h最佳。采用以最小间隔5mm,连续对车辙进行摄影调查。为了使用线投景器,摄影时必须选择在夜间进行。照片摄影结果使用电算处理,车辙深度按图1-4-2所示的D1、D2算出瓶记录下来。检测时所采用的工具是测绳,高等级公路则使用装备有摄影装置及线条投影器的车辙定车。三、路面纵向凹凸(波浪)搓板的调查实地量这种实地量测法实际上是水平线绳的量测法,其方法如下:将调查路段按路面全宽顺纵向分成50m间隔,在间隔段落内进行测定。当多间隔存在有连续纵向凹凸(波浪)搓板时,用此类间隔的多少乘以间隔的长度和车道的宽度记录面积。量测纵向凹凸(波浪)的波峰与波谷的深度中的较大值,如图1-4-2测定。对于水泥混凝土,由于相邻混凝土板的折曲产生的纵向凹凸,对接缝部分进行水准测量(与构造物衔接部位产生折曲的情况也同样处理)如图1-4-3所示,读取D、L值,记录时D以mm计,L以cm计。
测定车(连续摄影)法连续检测数十厘米的波浪、搓板。测定车时速50~60km/h。按每条车道进行测量。以最小间隔5mm,连续对波浪、搓板进行摄影。摄影时间最佳选择: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宜在晴朗的晚上,波浪、搓板最为清晰,砂石路面最宜在晴朗的晚上,路面处于半干状态,峰谷特别清晰。(3)照片摄影结果使用电算处理,按图1-4-2所示的D1、D2算出并记录下来。检测时所采用的工具主要是直尺、测绳、木水准尺,高等级公路则采用水准仪、检测车(车内备有摄影、线条投影器等)和一些专用的测检设备。四、路面松散、坑槽、沉陷、啃边的调查实地量测法(水平线绳量测法)横向划分车道的按每一个行车道纵向每100m长测定一次。如不分车道的按路面全宽每100m长测定一次。如1km内性状相似,划为一个代表区段,每隔100m长做一次间隔测定,以平均值仍为区段的代表值。检测车(摄影)法作法与车辙、波浪、搓板相同,不再重述砂石路面松散保护层粗粒磨的调查调查方法调查路段第1km分3个点抽样,进行工地或室内常规试验,凡其中0.5mm以下的细粉含量超过20%(体积比)为磨细。
工地试验,用标准砂筛筛分,用量筒或量杯量体积,室内试验用标准砂筛筛分,天平称重,用标准容重法求体积。每个点取样做三个平行试验,取其平均值。检测工具工地试验:测绳、标准砂筛、1000ml量杯或量筒。室内试验:标准砂筛、天平、有关量具。路面泛油、油包、拥包的调查(1)调查方法1)将所调查的路段按全宽范围顺纵向每隔100m测量一次。2)在1km以内性状相似的代表路段中,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200m呈泛油、油包、拥包现象的数据,然后按此推算1km的面积(m2)。3)如果属于油包、拥包,则应同时在每一区段中量测其高度的最大值。(2)检测工具测量的工具主要是直尺和测绳。路面翻浆(冻胀)、拱起(翘起)的调查调查方法在翻浆拱起路段进行实地测量,计算其面积(m2)。观测冻胀时,封冻前,设置临时平台和临时水准点进行水准测定,到春季再测定板的下陷状态。在调查冻胀量的同时,进行弯沉值的测定。检测工具检测的工具主要是指常用的钢尺、直尺、测绳、水平仪、弯沉仪等。1.4.2.4路面强度的调查一、路面强度检测的范围对高等级道路和一级道路,以及铺有沥青路面的二级道路,每年必须全面实测路面现有的强度。
其他等级的道路,符合下列条件时也应实测其强度:属结构性的破损,如严重的裂缝(龟裂)、沉陷、翻浆、水泥混凝土路面下有空隙和不密实等,进行基层强度调查。进行罩面工程前的路面强度调查。路面需补强、重铺、翻修时的路面强度调查。二、路面整体强度检测方法测定柔性路面现有强度的方法采用弯沉测定方法,结合采用实地开挖试坑、分层取样试验。弯沉值采用弯沉仪实测,沿路线纵向每20m测一点。现有强度用实测代表湾沉值与现有交通量的容许回弹弯沉值作相互对比来表示。容许回弹弯沉值计算见《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JTJ014——86)。测定刚性路面现有强度的方法测定挠度值测定,使用弯沉仪测定弯沉值的试验方法。在车轮通过频率最大的位置、横接缝外及裂缝外,距离接缝及裂缝30cm的位置,使用2台弯沉仪进行测定。用水泥混凝土回弹仪实地进行回弹检测:①沿路线每20m回弹一点,每点弹5次,取其平均数为回弹值,并记录;②每块水泥混凝土板角加弹一点;③用标准水泥混凝土强度回弹值算出检测强度。用注型钻机采取水泥混凝土路面芯样一个,取三者强度平均值,为强度变化值。1.4.2.5路面平整度的调查一、检测方法连续式平整度仪连续量测法测定局部路面沉陷的面积时,其水平线长度按实地量测,并认真做好记录。
检测的工具一般采用测绳、直尺、木水准尺。高等级公路则采用水平仪、钢尺等。二、检测仪器设备高等级道路、一级道路和专用二级道路的各种路面应采用连续平整度仪作连续量测。一般二级道路的沥青(渣油)表处路面和其他种路面及三、四级道路和各种路面:一般采用平整度量测仪器作连续量测;3m直尺量测。三、各种路面平整度养护标准路面养护要求的平整度容许偏差规定值见表1-4-2。1.4.2.6路面抗滑难力的调查一、路面抗滑能力检测要求高等级道路和一、二级专用道路和高级和次高级路面,每公里至少选择平直线和小交通量、大坡度处测3~5处;对一般二级道路的沥青(渣油)表处路面及二级以下的沥青(渣油)路面,仅对其急弯、陡坡和交叉道口等危险路段进行实地量测;测定前必须将量测位置的砂、泥土、尘埃等路面上异物清除干净;测量位置须在经过洒水(或雨后)达到充分潮湿的状态下进行测量;车轮荷载及轮胎内压应符合有关检测车辆的要求;使用摆式仪测定时,事前应检查滑动块的橡胶质量,然后按仪器使用要求,安置在测点位置进行调平服调零。路面养护要求的摩擦系数规定值见表1-4-3,路面表面构造深度参考值见表1-4-4。
1.4.3沥青路面的养护沥青路面是以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各种改性沥青等为结合料,粘结各种矿料修筑的路面结构。由于其面层使用沥青结合料,因而增加了矿料间的粘结力,提高了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使路面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都得到提高。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因而在目前高等级道路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由于沥青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受气温、水分、路面材料性质等客观因素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养护工作中必须随时掌握路面的使用状况,加强日常保养及时修补各种破损,保持路面经学处于清洁、完好状态。1.4.3.2沥青路面破损的类型及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沥青路面踊损的分类沥青路面的破损分为松散类,变形类、裂纹三大类型,见表1-4-15。二、沥青路面破损的主要原因沥青路面破损的表状及主要原因见表1-4-16。1.4.3.3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病害预防措施一、防治沥青路面裂缝综合措施解决沥青类路面的裂缝,应从改进结构组合设计、改善沥质量与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提高路面施工质量、加强对路面的养护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采取相对应的措施。选择沥青材料应注意的问题根据沥青面层类型,选用不同标号的沥青材料,同时还要考虑施工条件、气候环境、施工季节、矿料性质与尺寸等因素。在寒冷地区,最好选用针入度大的重交沥青。为了防止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宜偏多些。
采用密实沥青混合料时,注意矿粉与沥青用量的比例;采取小的比例,对防止沥青面层的低温开裂有益。国产沥青路面性能较差,应对沥青改性,在沥青中掺入丁苯橡胶等高分子聚合物,以提高沥青低温时的柔性;在沥青中加入树脂,可提高沥青抗氧化(耐老化)性。为了消除和减少沥青面层的低温开裂,应尽量选用延度大、稠度较低的结合料,即低温变形能力大,不太脆硬的温度敏感性低的沥青。选择沥青混合料类型应考虑的问题沥青混合料在低温时应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因此,在选择时,一方面要根据道路等级、交通量、使用年限、修建费用等具体要求和可能的其他条件是否具备外,特别重要的是保证混合料满足力学强度的要求。对寒冷地区,还应非常注意混合料在低温下的力学特性,要求沥青混合料具有足够的低温抗弯、抗拉的能力,以保证面层减少或不出现低温裂缝。作为路面面层的沥青混合料,应具有一定的防渗水性能。在路面结构中,对上基层材料为半刚性材料,要严防路面水渗入到基层,降低路面的冻胀破坏。因此,作为面层的沥青混合料,要求其矿料级配应当细颗粒多一些,如采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并设置下封层,但要解决路面的防滑问题。(3)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1)沥青面层施工应注意的问题:由于沥青面层种类的不同。施工方法也各不相同。但不管面面层采用何种混合料,都必须遵守以下几点:即保证矿料的质量;混合料必须拌和均匀,摊铺厚度必须达到设计厚度;必须保证混合料的辊压温度;必须保证达到混合料的压实标准;必须认真处理摊铺混合料的接缝。2)基层和垫层施工应注意的问题:基层的垫层的强度与稳定性,对路面的整体强度与减轻面层的病害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保证基层的垫层的施工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基层和垫层施工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拌和问题。对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的土类,必须注意施工中的拌和问题。如果拌和不均匀,基层就不能形成板体作用,因而保证不了基层的强度;②压实问题。对基层和垫层的施工,压实工序是很重要的环节。如果基层和垫层得不到充分压实,就根本不能提高路面的整体强度和保证路面的使用质量。(4)加强养护措施当路面出现早期裂缝破坏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用沥青灌缝,避免裂缝继续蔓延,防止水分渗入路面上。对严重破坏的应及时修补,避免路面病害进一步恶化。另外,由路面流到路肩上的雨水往往不能顺利排到坡脚下,而滞留在路肩上,必须将水及时消除,防止水分渗入侵害路面。(5)路面水的排除在冰冻地区,必须防止路面渗水,渗入到基层中的水将降低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果这部分渗入到土基中还会降低土基强度,引起路面冻胀的发生。在路面设计中,除了认真做好路面的排水设计外,还应采取以下两面三刀措施:1)隔离措施为了防止从沥青路面裂缝渗入的水浸湿基层,在基表面上如果设置不超过1cm有双向横坡的沥青砂作为隔水层,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基层有一定的透水能力而且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为了防止渗入水影响土基的强度,也可以将隔离层放在土基顶面。2)采用排水砂垫层的措施为排除从沥青路面裂缝渗入到基层中的水,也可以在基层顶面设置砂垫层,将路面体系中的水排至路基以外。对挖方路基中的水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但必须将水沿纵向排至填挖过渡段,然后将其疏导到路基以外。二、预防车辙的措施
尽管车辙容易发生,但是合理设计路基结构层次及粒料配合比,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合理的养护,都会成为预防车辙产生的有效手段。如:在半刚性基层上的沥青路面,既有抗裂问题,又有抗车辙问题,因此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应兼顾这两者的矛盾,综合考虑。集料级配细对抗裂有利,但不利于抗车辙;集料级配偏粗,对抗裂不利,但对抗车辙有利。因此,建议面层采用连续级配的中粒式或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以承担疲劳、耐久、防渗任务,采用折断型配沥青混凝土作为防滑耐磨层,这样就可满足抗车辙、抗裂、防水、抗滑、耐磨等要求。为了防止路面出现车辙,应该避免以下问题:沥青混合料级配不合理,孔隙率小,用油时过多,或所用沥青太软或软化点偏低。基层强度高而面层材料强度不足。养护时洒油不匀或洒完罩面油后一次洒砂不匀。新铺沥青混凝土尚未泛油即油养护,或连续罩面时洒底油过多,施工中路基路面压实不均,压实度不够。对于有特殊要求道路,以及交通荷载重且交通量较大的道路、机场专用公路、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处等易发生车辙的特殊路段,采用变厚度设计方法更为优越。在交通管制较容易的路段,增加行走道路宽度的方法有很大的优点。上述两种方法,初期投资较大些,但从长远看,从交通安全性和经济耐用方面来说是合理的。三、预防局部网裂龟裂松散措施沥青路面龟裂是目前沥青路面普遍存在的病害,也是道路养护中比较难以处理的病害之一。所以它严重地影响沥青路面质量和使用寿命,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处理,必然带来严重的后果,给养护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和经济损失。沥青路面产生龟裂的原因较多、较复杂,并有隐蔽性,单从表面不易看出,产生龟裂的原因主要有基层及沥青质量两方面问题。
与路面基层强度有关无论什么路面,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都需要具有足够强度的基层,否则,路面将受到破坏。沥青路面对基层强度的要求比水泥混凝土路面高,因为沥青面层厚度一般较薄,且为柔性结构,具有可塑性和可延性。沥青面层本身的强度很小,不能抵抗车辆的荷载压力,主要起到耐磨作用。所以,基层必须保证足够的强度,沥青路面才不致产生变形破坏和产生龟裂。对沥青路面龟裂的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对严重龟裂,已出现松散脱落的油面层,可清除干净。如是基层没有多大变化,可适当处理基层后,重新恢复油面层。对其他龟裂,如果未出现松散脱落,大面积可用洒油法,小面积可用刷油法,用油量一般为0.8kg/m2左右,然后再撒一层砂,防止车轮将油带走,洒油、刷油的目的是封住裂缝,防止表面水渗入基层。严重龟裂时可刷油两次,直至裂缝不渗水。对个别严重破坏的,多数是由于基层破坏引起,因此需进行挖补,更换基层,但新基层一定要比旧基层增厚、增强,以保证修补质量。不宜采用大面积中修罩面的方法,应加强日常养护,做到勤修勤补,见坑就补,见缝就封,见水就排,尽可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以待大修时彻底解决。与基层材料级配、结构类型有关基层除要求强度外,还有一个稳定性问题。良好的材料级配是保证基层密实的前提,而密度与强度成正比,密实度大强度高,密实度小则强度低。稳定性是指基层的抗水性和抗冲击性,即当爱到水的浸蚀时不致产生软化而降低强度,受到车轮冲击作用时不致产生位移变化。有的基层强度虽然很高,但稳定性差,因而导致沥青面层出现龟裂。
处理方法:由于基层已无法处理,只有在沥青路面层上下功夫。对松散脱落的可消除掉,重新修补恢复。其余也可采用洒油法,防止表面水渗入损坏油层。与施工方法有关目前主要有两种施工方法,即机械施工和人工拌和施工法。人工拌和法不能有效的准确地控制各种材料的配合比,特别是结合料用量;机械拌和则可以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与沥青质量有关道路沥青种类很多,其标号选用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决定,尽量选用优质交通道路的石油沥青,因为优质沥青具有较高的耐高温性,而且不易老化,这是防止沥青路面早期老化龟裂的重要条件。1.4.3.4沥青路面的保养技术沥青路面的保养技术工作,主要是对局部轻微的初始破损必须及时进行修补,保持路面使用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具体来说,可分为初期保养、日常保养和预防性季节性保养等。初期保养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初期保养主要要求如下: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必须充分压实,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方可开放交通;纵、横向的施工接缝是路面的薄弱点,尤应加强初期养护,铲高补低,烙平压实,消灭缝隙,保持平整密实。沥青贯入式路面的初期保养主要要求如下:开放交通初期,应控制车速不超过20km/h,直至路面完全成形。应设专人指挥交通或设锥形交通路标,按先边、后中控制车辆行驶,达到全面碾压密实。
应随时将行车驱散的嵌缝料回扫、布匀、压实,以形成平整密实的上封层。如有泛油现象,应在泛油处补撒与最后一层石料规格相同的嵌缝料,并仔细扫匀;过多的浮动石料应扫出路面或回收,以免搓动已经粘着在位的集料;如有其他破损,应及时进行修补。撒初期养护料时,应顺行车方向少撒、勤撒、薄撒、撒匀;撒料宜在当天最高气温时进行,同时控制行车碾压。沥青表面处治路面的初期保养主要要求如下:层铺法施工的沥青表面处治路面的初期保养与贯入式路面的要求基本相同,因表面处治路面较薄,更应加强初期维修。拌和法施工的沥青表面处治路面的初期保养与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要求基本相同,更应重视早期病害的及时修理。对于乳化沥青贯入式路面、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路面,由于其初期稳定性差,压实后的路面应做好初期保养,设专人管理,封闭交通2~6h;在未破乳成形的路段上,严禁一切车辆、人、畜通过;开放交通初期,应控制车速不超过20km/h,并不得制动和调头。当有损坏时,应及时修理。日常保养对于各种沥青路面日常保养的基本要求如下:保持路面平整、横坡适度、线形顺直、路容整洁、排水良好。加强巡路检查,掌握路面情况,随时排除有损路面的各种因素,发现路面初期病害,应及早修理。禁止各种履带车和其他铁轮车直接在路上行驶。掌握技术资料,建立养护档案。预防性季节保养沥青路面对气温比较敏感,应根据各地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水和温度变化规律,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原则,结合成功经验,针对季节性病害根源,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做好预防性保养和修理。季节性保养修理应符合下列要求:春季:应做好沥青路面温缩裂缝和其他裂缝的灌、封修理,并及时快速修补坑槽、松散和翻浆等病害。夏季:气温较高,是沥青路面养护工程施工的有利季节,应抓住高温期处治泛油,铲除拥包、波浪,及时修复冬寒、春雨期临时修补的破损,恢复路面使用质量。秋季:由高温逐步降温,东南沿海地区易遭台风、暴雨袭击,东北、西北地区将受北方冷空气活动影响,沥青路面修理必须密切注意天气预报,抓紧完成养护工程年度计划项目,适时做好冬季病害的预防性保养修理,如裂缝灌封修理、冻胀、松脆的防治、用时修补坑槽和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冬季:继续做好冬季病害的防治,做好防雪、防冰、防滑、疏阻、抢险及养路材料采备等工作。1.4.4水泥路面的养护1.4.4.2水泥路面使用质量的评价及养护措施一、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评价指标路面使用质量,用路面状况指数(PCI)、平整度(σ)、抗滑系数(F)以及路面综合评定指标(SI)来评价。评价标准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见表1-4-19。上述四项评价指标的计算和测试方法说见《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的规定。二、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的措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对策,应根据现有路面使用质量状况、道路性毛贼、等级和交通量等因素,结合当地技术经济水平、气候条件,适时地提出改善、大、中、小修的对策和优先顺序。有条件的,宜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管理系统进行辅助决策。养护对策应符合下列要求:
路面综合评定指标(SI)为优、良,坏板率在5%以下的路段,宜以日常养护为主,局部修补一些对行车安全有影响的板块。路面综合指标(SI)为优、良、坏板率在5%~15%的路段,除按正常的程序进行保养维修外,宜安排大、中修进行处治;对路面综合指标(SI)为中、差,坏板率在15%~50%的路段,必须安排大、中修进行处治。坏板率在50%以上的路段,必须进行改善。优先顺序的主要考虑原则为:路线行政等级高的先于路线行政等级低的;交通量大的先于交通量小的;路面使用质量差的先于路面使用质量好的;在相同条件下,以坏板率大者为先。依据以上原则,经综合考虑后选定优先顺序。1.4.4.3水泥路面破损的类型及主要原因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的类型及分级等级水泥混凝土损坏可分为裂缝类、接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和其他类等类型。裂缝类主要指纵、横、斜向裂缝;变形类主要指唧泥、错台、拱起;接缝类主要指纵缝和横缝的损坏;松散类主要指坑洞和层状剥落;其他类主要指修补损坏,其损坏分类分级见表1-4-20。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的主要原因裂缝包括纵向、横向、斜向和交叉裂缝。纵、横、斜向裂缝的损坏特征是指通底的裂缝,将板块分割为两块或三块,初期可能未贯通板面,但终将发展为贯通板面;交叉裂缝是裂缝相互交叉,将板分割为三块以上(又称破碎板)。产生裂缝的原因是:重复荷载应力、翘曲应力及收缩应力等综合作用。水的浸入及过大的竖向位移的重复作用,使基层受到侵蚀产生脱空。土基和基层强度不够,基础较弱,或冬季施工中冻土大块过多。接缝拉开后,丧失传荷能力,在板的周边产生过大的荷载应力。
水泥质量差、不稳定;粗细集料质量差;搅拌不匀或部分水泥混凝土未搅拌到。施工操作不当,养生不好,养护时间不足。板角断裂板角断裂是一条垂直通底且与板角两边接缝相交的裂缝,从板角到裂缝两端点间的距离分别等于或小于端点所在板长的一半。其损坏原因通常是由于板角处受连续荷载作用,基础支撑强度不足和翘曲应力等原素综合作用造成的。拱起拱起是指横缝两侧的板体发生明显抬高的现象。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缝被硬物阻塞,或胀缝设置不当,使板受热时不能自由伸缩。表面裂纹及层状剥落表面裂纹是指浅而细或发丝状的网状裂纹,仅发生在路面表层。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它会发展为深度6~12mm的表层层状剥落。其产生的原因是水灰比过大、过度抹面、养护不及时、用盐化冰雪、冻融循环和集料质量低劣、水泥中的碱(氧化钠及氧化钾)与集料中的某些特定矿物质发生碱硅反应等。坑洞坑洞就是指路面板表面呈现孔洞状的破损现象,其直径一般为25~100mm,深度为10~50mm。其主要原因是:施工质量或混凝土材料中夹带朽木、纸张和泥等物;某些车辆的金属硬轮或掉落硬物的撞击。唧泥唧泥是指水泥路面上车辆通过时基层细料和水一起从板接缝处挤出,逐渐使基础失去支撑能力,在种种轻、重荷载的交替和重复作用下,最终将会产生板断裂的现象。产生的主要主要原因是填缝料损坏、雨水下渗、路面排水不良等。错台
错台是指水泥路面的接缝处相邻面板的垂直高差。产生错台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造成接缝处板块不均匀地往下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温度和湿度作用下,使水泥混凝土板在接缝处产生翘曲现象。施工中操作不良,如横缝处未设置传力杆;如基础度不够及材料质量不好等。边、角剥落边、角剥落是指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两侧各600mm宽度内或板角150mm范围的碎裂。主要原因是:在路面的接缝处落入坚硬的杂物,如砾石、三角碎石等,板在膨胀时产生了超应力,所以,边缘被硬物挤碎。水泥路面在重交通荷载的重复作用下,接缝处的混凝土强度低。施工操作不当或传力杆设计不妥。接缝材料破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材料分为纵缝和横缝。横缝又分为胀缝(真缝)和缩缝(假缝)两种,胀缝在使用中随气温而变化,气温上升时填缝料会被挤出;当气温下降时,填缝料不能恢复,使缝中形成空隙,泥、砂、石屑等杂物侵入,成为再次胀伸时的障碍,且雨雪水亦能沿此空隙渗入,损坏基层和垫层,造成路面板接缝处的变形和破损。缩缝的变化较小,但经过若干次收缩,能把假缝折断成真缝。填缝料自身老化形成的破损类似于胀缝。施工养护不规范,切缝、清缝不及时或没有达到规定的深度,也是造成接缝破损的原因。三、灌缝材料的病害分类及现象水泥混凝土路面灌缝材料的病害分类及主要现象见表1-4-21。1.4.4.4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保养
一、水泥路面保养的一般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必须经常清除泥土、砂粒、污染物及其他杂物。特别是对小石块(砾石)应随时扫除,以避免因车辆碾压而破坏路表面。在与其他不同种类的路面边缘相接处或平交道口,每天都应加大清扫的频率。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保护重点是在接缝处,应经常填充或铲除多余的填缝料,保持接缝内,表面平顺,行车不颠跳。当气温下降接缝扩大有空隙时,适宜选择在当地气温最低时灌缝填隙。当气温上升而填缝料溢出缝外时,应及时将溢出的填缝料铲除,并防止泥、砂、土挤压进入接缝内,影响板的下沉伸缩。对水泥路面接缝料宜2~3年更换一次。混凝土板裂缝的保养方法:对宽度在3mm以下的非扩展性裂缝,用低粘性沥青或环氧树脂等材料灌注;如为扩展性裂缝,则沿裂缝凿槽,注入灌缝材料;对于因混凝土板下有构造物埋设硬物而产生的裂缝,也应沿裂缝开凿后灌注填缝料,见图1-4-4。二、水泥路面接缝的修补施工清缝:填缝的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点:接缝板:首先将地板胶或建筑热沥青等涂刷在缝壁,然后将接缝板嵌压入缝内。对接缝板接头及接缝板与传力杆之间的间隙,必须用沥青或其他填缝材料填实抹平。上部用嵌缝条的应及时嵌入嵌缝条。加热式填缝料:主要有聚氯乙烯洨泥类、橡胶沥青等。其方法是将填缝料加热至灌入温度,滤去渣物,倒入填缝机内即可填灌。在填缝的同时,须用铁钩来回钩动,以增加与缝隙壁的粘结和填灌的饱满。气温较低施工时,可先用喷灯将接缝预热。
常温式填缝料:主要有聚氨酯焦油类、聚氨酯类和聚氨酯沥青等。其方法与加热式填缝料相同,但无需加热。填缝料的技术要求与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现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中的有关规定。三、水泥路面裂缝的修理对水泥路面裂缝的修理,主要采用聚氨酯、聚硫环氧树脂、甲凝、环氧树脂等高分子的化学材料来修补裂缝。修补裂缝时,还应视修补的季节、裂缝的程度、施工工艺等因素来选择下列方法。直接灌入法对裂缝宽度大于3cm的裂缝,可用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搅拌均匀后直接灌注。喷嘴灌浆法适合于通车路段冬季修补局部性裂缝。其方法如下:清缝:用吹尘器配合细钢丝小钩子清除缝隙中的泥土杂物。埋设灌浆嘴封闭裂缝:每隔30cm安置一个灌浆嘴,用胶布将缝口巾封,并涂上按1:2配合并加热熔化的松香和石蜡。配灌缝材料:根据缝口宽窄及要求开放通车时间,选用适宜的灌浆材料及配比混合调匀。灌浆:将灌缝材料倒入可推挤的灌浆器中,一般宜在30~40min以内用压力将灌缝料由各灌浆嘴中灌入缝中,灌至将要顶动上面胶布为止。用水泥浆或砂浆封面,并喷洒养护剂后,即可开放通车。增强加热:一般宜用红外线灯或装60~70W灯泡的长条形灯罩加热,温度控制在50~60℃,加热1~2h后即可开放通车。条带罩面法适宜于贯穿全厚的中、重程度横向裂缝,其方法如下:顺裂缝两侧各约15cm,平行缩缝方向锯切两条7cm深的横缝;两锯缝内侧凿除7cm;
沿裂缝两侧10cm,每隔50cm钻直径为1cm、深为5cm的耙钉孔;吹刷干净后,均匀涂刷水泥浆或环氧水泥砂浆;将耙钉孔填砂浆后,把去污除锈后的耙钉插入孔内安装;浇注快硬混凝土,及时振捣密实,并抹平。喷洒养护剂,加深缩缝及灌注填缝料,见图1-4-5所示。1.4.7路面基层的改善1.4.7.1路面基层的基本要求(1)路面基层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交通量的急剧增长,或因原施工中遗留的缺陷,或因自然条件的变化,致使基层强度降低、破损严重;或路面的几何尺寸不能适应交通量增长的需要时,必须改善基层的技术状况,以提高其适应能力。(2)路面基层的改善,应按就地取材的原则,结合原有路面基层材料的利用,合理地应用旧结构,选择好材料,进行组合设计。(3)路面基层的施工与验收应符合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路面基层需加宽时,除对原有路面作全面调查外,对加宽部分按新建路面进行调查、设计,其结构、材料宜与原有路面基层相适应。(4)基层需补强时,其结构的选择应根据路面等级、交通量大小、材料种类、路基于湿类型、现有路况以及施工机械、施工季节和工期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补强设计应符合现行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1.4.7.2基层同时加宽、加厚的要求(1)对旧路面应进行全面的技术调查,逐段分析其技术状况,并根据有关加宽与补强要求,综合设计。(2)原路基宽度符合要求,路面宽度不够时,宜在两侧加宽;路基窄,加宽路面宽度不够时,应先加宽路基,再加铺加宽基层;原路面整体强度不足,路面宽度也不够,加铺补强层和加宽基层应一并进行。
(3)原路面结构材料,因湿度增加,水稳性不良,致使强度降低时,应增设排水设施;对加宽部分的基层应选择水稳性好的材料。1.4.7.3基层的加宽与补强(1)基层加宽时,新旧基层衔接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1)基层厚度超过25cm时,宜采用相错搭接法,见图1-4-7,并要求新基层铺筑时,高出旧路面0.5cm。2)整体型路面基层的接头,宜采用平头接头法,见图1-4-8。3)嵌锁型、级配型路面基层的接头,宜采用斜接头法,见图1-4-9。在斜端上部应保留一定的垂直面,以增加新旧接触面的牢固性。4)在加宽部位以外,应宽出1~5cm将原有的旧面层揭掉,把旧基层上的松散浮土、浮石渣清扫干净。如果有的路段旧基层损坏,要求将基材料重新翻修利用,再根据试验资料适量掺配新材料与加宽混合料一齐拌和、铺装、碾压。5)基层的加宽部分与调节器拱部分,应按路面横坡的要求一次调整,整形压实。为了使调拱部分新旧基层结合良好,应将旧面层先铲掉,把原基层拉毛后再结合或者使调拱的最小厚度大于8cm,不足时可开挖原基层,以利更好结合,然后再做面层。6)在加宽部分两侧无拓宽条件时,可以埋设路缘石。其材料应就地取材,如砖、耐火砖、卵(片)石、块石、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等。(2)基层补强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在原有沥青路面上铺筑同样材料作补强层时,宜将沥青油层铲掉或刨毛,再铺补强层。在原有基层上补强时,应将松散浮土、浮石及细料剔除,清扫干净。原有路面技术状况不良,应按下列要求处理:平整度或路面横坡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加铺整平层,或在加铺补强层时,同时找平或调整路面横坡。在调整路面横坡时,可将原基层翻松6~8cm,重新整形后调整,或者在基层上加铺三角垫层来校正路面横坡。
原基层有局部坑槽、搓板、松散的路段,应进行修补找平。原有路面发生翻浆、弹簧、变形等病害,应根据产生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后再铺筑路面基层。排水不良路段,应采取加深边沟、设置盲沟、渗井或设隔水层等措施。路肩过窄路段,应先加宽路基达到标准宽度,或采用护肩石的办法,再加宽基层。为使路面边缘坚实稳定,基层应比面层宽出20~25cm或埋设路缘石。基层补强应按就地取材原则,选用强度与水稳性好的材料作为基层材料。用砂石路面作沥青路面的基层时,在干燥地带可适量掺入粗骨料(应按旧路面的细料含量而定);在中湿、潮湿地带宜将基层翻松6~8cm,再掺入适量的石灰,碾压密实,并做好排水设施。路基加宽或补强的压实度,应符合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1.4.8基层的翻修与重铺1.4.8.1基层翻修与重铺的基本要求(1)基层具有下列情况应进行翻修;1)原有路面整体强度不足;2)根据路面使用质量的评定达到翻修的条件。3)原有路面的材料已不能满足结构强度要求,需彻底更换路面结构。(2)基层具有下列情况应进行重铺:1)原有路面基层材料没有利用价值,翻修在经济上不合理。2)如当地盛产路面基层材料,虽原基层材料可以利用,但因机械施工困难,技术上暂时难以解决。3)如原有路面因路基干湿类型发生变化,需改善其水稳性。1.4.8.2翻修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1)每500m挖一个试验点,取样进行试验。凡遇路基干湿类型有变化时,则应增加试验点。试验内容有:干密度、混合料的级配和小于0.5mm的细料含量,并测定塑性指数,以确定翻修后可利用的骨科含量,以及新掺配材料的用量。(2)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的基层还应测定水泥、石灰剂量及其质量,以确定掺入水泥、石灰的剂量。(3)当原基层材料有利用价值(在经济上省料、省运费,在技术上可行)时,可进行翻修,否则应采用重铺办法。(4)当补强厚度小于按原路面结构种类规定的最小厚度时,应作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是否翻修。(5)翻松厚度一般不宜超过20cm。当设计厚度大于20cm时,可分两层铺筑,下层翻修,上层重铺。(6)如若原路面为中湿、潮湿地段,石灰剂量宜控制在10%~12%。(7)沥青路面应在翻松前先剥除沥青面层,而后翻修。(8)对各种路面基层结构,应有不同的要求:1)整体型结构:如水泥稳定土、石灰土、碎石灰土等,一般应粉碎过筛,筛除0.5mm以下的土颗粒,做塑性指数、颗粒分析等试验,以确定是否可以利用。2)嵌锁型结构:对颗粒小于0.5mm、塑性指数大于12的细料,如超过15%,应进行筛除。中湿、潮湿地段,可以掺入一定剂量的石灰。3)级配型结构:应做筛发试验,检验是否符合级配要求,并应注意细料中小于0.5mm的含量和塑性指数。中湿、潮湿地段,应掺入剂量8%~12%的石灰。1.4.8.3基层重铺的设计和施工要求按现行有关路面设计规范中原有路面的补强方法进行设计。按现行有关路面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并应注意:
石灰稳定土类结构所用石灰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一般采用消解好的粉状石灰。以原有路面为底基层,在上面重铺基层时,应根据其结构类型,确定面层是留用还是剥除。但均应对表面拉毛,使之与重铺的基层结合良好。用工业废渣重铺基层时,应进行筛分,筛除过多的细料。重矿渣和钢渣的最大料径要求不大于10cm,并不大于压实厚度的0.7倍;其他种类的渣料,视其坚硬程度选定其最大粒径,过大的料应打碎或去掉。对石灰下脚渣及电石渣的氧化钙含量应控制在30%以上,不足时,可掺加一定数量的石灰。1.4.10路面下埋置物施工后的恢复1.4.10.1挖掘路面的要求一、挖掘路面设计要求各类管道一般不允许设计埋置在路面底下,应设计在《公路管理条例》规定的公路建筑红线之外。确因土地困难,需要设计埋置在公路路面底下时,应尽量避免设计在路基边坡、路肩及路面部件。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经批准,需要设计埋置在路面底下时,要进行挖掘路面设计,平面上要严格控制位置,纵断面上要严格控制标高,挖上深度超过1m时,要进行开挖时侧土压力的计算,确保其安全。挖掘平面设计要方正,要尽量减少开挖的宽度、长度和面积。应该按照垂直开挖和挡土板支撑的施工方法设计开挖断面。路面下的埋设物应埋置在路面底基层底线以下≮500mm深度或离路基边缘线以下≮1000mm的深处。二、挖掘路面施工要求施工时,必须按照被批准的设计图放线,然后再开始挖掘路面。挖掘路面时,应选择在气候好、雨水少的季节施工以防受气候、雨水的影响,而产生塌方,不利于公路和交通安全。如若在雨季施工时,则应作好充分施工准备,确保其安全。
开挖深度≥1~1.5m时,每米距离应设置支顶和挡土撑板,以防挖掘垂直面塌方;开挖深度≥1.5~2m时,每半米就应设置支顶和挡土撑板;开挖深度≥2.0m时,采取用打钢板桩的办法支撑开挖。离开挖路面边缘线H(开挖深度)距离内应设禁令标志,围设栅栏,禁止行人和车辆通行,以利施工安全。在施工中要随时抽干沟内的积水,防止沟测垂直坡塌落。施工中要及时将清除挖掘出来的泥土运出路外,以免阻碍交通和雨季路面上泥土堆积滞流路面破坏路面。1.4.10.2回填路面后要求一、回填土的要求回填土的要求是应采用透水性、密实性好的土回填,如砂性土、砂、砂砾、砂砾土、石渣、石粉,不应采用粉土、高黏性土、腐殖土等,严禁采用淤泥、垃圾来填筑。回填土中如有垃圾、杂物、草根及树木等要全部清除干净。回填土应从坑底开始,每300mm填一层,夯实一层,一直夯填到与原路面齐平。大量用砂、砂砾、石粉、石渣(不含土)回填时,可用水边冲边填,冲填到与原路面齐平。如冲填水量大,可采用集水井,将冲填集中的水抽水重复使用。二、回填土的密实度要求应根据不同公路等级提出要求。要求的密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86)的规定。具体内容见表1-4-32。三、重修路面当回填土达到表1-4-32的压实度时,应按路面结构类型重修路面。1.5人行道及附属设施的养护1.5.1人行道及附属设施养护状况检查1.5.1.1人行道及附属设施的日常检查
一、人行道检查内容道面及侧石顶面是否平整,道面有无积水。道面砌块及侧石是否牢固,砌块间缝宽及相邻砌块间高差是否符合要求。道面纵横坡是否符合原设计要求,侧石外边线是否直顺。道面铺砌块及侧石是否完整。道面上的树穴位置是否正确。道面上有无堆放各类物体。二、附属设施的位置是否正确,有无被路树遮蔽的现象附属设施的表面是否清洁、齐整。各种立柱是否竖直并稳定。金属构件表面的油漆是否完好。绿带式隔离带的侧石稳固、直顺、完整、绿带内是否整洁,树枝有无影响行车或遮挡交通标志。墙式及垛式防护栏的结构是否稳固、有效。各类交通标牌字迹是否清晰、完整。三、其他设施的检查内容场内各种设备及设施是否齐全完好,其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场内道面是否坚固平整,场内排水是否通畅,地面有城镇积水。场内的绿地、绿树和花坛的布置是否合适、是否美观大方。1.5.1.2人行道及附属设施的定期检查对城市人行道及附属设施的定期检查属详细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定期检查要使用测量工具详细地检查人行道及附属设施的病害,并同时做好检查内容的记录,发现病害应及时修复。定期检查的内容及其标准如下:人行道面上的坑槽(包括树穴边缘人行道缺损),其深度大于20mm就要修复。
人行道面上的1m2范围内深度大于20mm时,则要及时修复。人行道上的错台,预制板与侧石,板与板之间的高度大于10mm时要修复。人行道上拱起,低点与高点之差大于30mm时要及时修理。人行道上和各类井框高于或低于人行道20mm时应进行修理。人行道路面残缺损坏长度超过400mm时要进行修复。侧平石的损坏长度超过400mm时应及时修复。各类路(名)牌的垂直偏差超过50mm,字迹不清晰,玻璃钢路名牌的脱落;混凝土路名牌等严重缺损、露筋时,应及时修复。护栏的垂直偏差超过50mm、油漆大面积脱离时需要修复。1.5.2人行道及附属设施病害原因1.5.2.1人行道病害原因预制混凝土板常见病有坑槽、深陷、高低差、平整度、井框高差;整体铺装人行道常见病害有坑槽、深陷、井框高差、脱皮、裂缝等。人行道病害的主要原因:预制块混凝土人行道板受雨水冲刷,嵌缝料流失造成板块的松动以及由基层土壤流失造成的沉陷、坑槽、板块出现高低差及盖框高差等。整体铺装。人行道板受雨水冲刷造成基层土壤流失,在水的不断侵蚀下,面层产生裂缝。裂缝扩大后造成坑槽、沉陷。施工期间因基层没有夯实,密实度达不到要求,造成路面沉降,形成沉陷、裂缝和高低差。各灯井框周围,因施工覆土没有达到标准密实度,发生局部沉降形成井框高差。整体铺装,人行道板因抹面等工序没有处理好而造成裂缝、脱皮等现象。在人行道上停放重车,堆积重物而形成人行道坑槽和裂缝。1.5.2.2侧平石病害原因
(1)施工过程中因侧平石坞塝不牢固,使用后造成倾倒、沉降。(2)在使用过程中因重型车辆撞击造成侧平石的沉降、残损、断裂等。(3)由于侧平石成品质量有问题而出现的裂缝、蜂密等病害。1.5.2.3路名牌病害原因(1)路名牌因遭日晒雨淋或受烟熏造成字迹模糊,难以辨认。(2)路名牌因施工中坞塝不牢固,没有达到规定要求而造成倾斜或倒落。(3)路名牌在使用中因悬挂重物或受车辆碰撞造成损坏及倾倒。1.5.3人行道与侧平石的养护1.5.3.1人行道与侧平石的日常养护(1)应经常保持人行道的平整、及时清除人行道上的尘土及杂物。两侧建筑物的管道排水不得漫流于地面。(2)禁止机动车在人行道上行驶。防止机动车上人行道的措施如下:1)在人行道上安装防护栏或布置绿化带,且在进出口坡度两侧安装反光立杆(间距1m),以防止机动车辆驶入人行道。2)提高侧石及整个人行道的高度,一般以22~30cm为宜,见图1-5-1。以阻止机动车辆驶入人行道上。3)加强人行道的整体强度,铺设水泥混凝土人行道。提高人行基础和面层的强度,使得人行道停放机动车后不致损坏。(3)经常保持块料铺装人行道块体的稳定,发现松动及时补充嵌缝材料,充填稳固。若垫层不平,应重新铺砌。(4)应保养好整体铺装人行道的伸缩缝和施工缝以及人行道同检查井口的接缝。局部损坏要及时修补。(5)侧石及平石的接缝,要定期清缝及勾缝。(6)对损坏或歪斜的侧石及平石,应及时调整或更换。
(7)因树根挤坏人行道及侧石而影响行人及排水时,应同园林部门联系解决。(8)发现人行道和附属设施被占压和破损应及时处理。1.5.3.2预制块人行道板的养护预制块人行道板的规格有490mmX490mmX65mm和490mmX245mmX65mm表面滚花道板;250mmX250mmX60mm压纹道板。预制块人行道质量标准见表1-5-1。人行道道面如有破损,应用同种颜色的材料修复。修复时应根据损坏情况采取局部调整或重新翻排。局部调整对于人行道板的高低差及局部损坏采用局部调整。主要内容是翻挖有高低差或损坏的道板、整理垫层、铺填黄砂找平、放置新道板、灌缝、扫净余砂等。翻排翻挖坑槽、沉陷范围内的道板。翻挖时应按砌块接缝线留100mm进行开挖。清除所有尘土杂物。人行道基层如有松土也应该挖除。整理夯实。回填土及基层压实度不小于90%。用黄砂等细粒材料垫压,垫层需拍实刮平,铺层应铺足。挂线定位。以一条横缝为基准线向前或双向铺筑(一般以侧石顶面和原有混凝土板为基准线)。在人行道边线距离基准横线一块预制板铺筑宽度处用钉钉一杆,用麻线的一端套结在钉杆上,其高度与放样麻线相平。另一端栓一垂球,骑挂在侧石外侧,并使此线平行于基准横道。在麻线与侧石顶面之间垫一厚度为5mm的垫块,沿挂放麻线从侧石边起逐排顺序铺筑预制道板。预制道板铺筑完成后应用丁字镐轻击板面,不得撞击板的四角。扫缝。道板铺筑完毕后,即用垫层材料嵌相邻道板间的缝隙,扫缝二至三次。1.5.3.3彩色和盲人人行道板的养护
彩色和盲人人行道板常用规格有250mmX250mmX60mm彩色压纹道板及其他镶嵌式道板。其质量标准见表1-5-1。彩色和盲人人行道板基层一般采用刚性或半刚性基层及水泥砂浆粘结层,因此一般采用砂浆调整和翻挖维修。砂浆调整砂浆调整适用于较小面积的修补,一般采用1:2水泥砂浆,填充于彩板或盲板下来进行调整。翻挖重排清除面层杂物,翻挖损坏的彩色或盲人人行道板(采用“挂线定位法”)沿原有彩板或盲板边缘横向设定一条定位线。将损坏基层中的混凝土破碎至一定深度后作为填充材料铺筑并且夯实。基层混凝土铺筑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75%方可进行铺筑面层工作。在混凝土基层上用1:2比例的水泥砂浆做粘结层,厚度控制在3~5cm。将修补处人行道板或需要更换的人行道板,按所放定位线逐块铺于粘结层上,板底应完全坐实,上下结成一体。相邻板块紧贴,表面平整,线条顺直。铺设彩色或盲人人行道板应根据原有图案规格进行修补,以保证色彩、图像的完整。1.5.3.4整体铺筑人行道的维修一、表面补修整体铺筑人行道的表面出现脱皮和细小裂缝一般采用表面补修,其主要补修方法如下:首先敲除脱皮面层,并清扫干净。挖除裂缝中的杂物及松动的混凝土,并用清水冲洗和毛刷轻刷。用42.5MPa的水泥拌成水泥浆嵌补并抹平裂缝或脱皮部分。修补部位的新旧接茬应密实平整。养生期为三天,完毕才能开放交通。
二、挖补方法沿损坏范围边缘放在10cm划线,呈矩形,用切割机或人工切缝。刀割深度一般在5cm左右。将损坏的混凝土道板用空压机或风镐破碎至一定细度后作为碎石基层。铺筑基层和夯审,并用3cm直尺检验平面度,误差控制在5mm范围内。铺筑面层应从四角开始,同时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新铺的混凝土强度和厚度应不低于原混凝土面层。混凝土面层振实后,用平板振捣器及振动夯板整平,抹面。收水抹面后,应及时分块滚花,压线。滚花应清晰,花眼深度一致,并防止将泥浆带起。铺筑、振实、收水、抹面、压线等工序应连续施工,不宜间隔过长。施工时中断时间不得超过0.5h。修补成型后应遮盖湿治养生3天后开放交通。1.7道路的防洪、防沙、防冰及防雪1.7.1一般规定(1)为了维护道路的正常交通,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洪水和流冰侵袭公路,造成公路构造物的破坏;防止路面积雪和积沙影响行车的安全或阻碍交通。(2)防洪、防沙、防冰及防雪均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季节特点、道路的运行状况,分析掌握路段、桥涵的抗实能力,作必要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抢修技术方案。(3)重要的道路及水毁、雪阻、沙阻多发的路段,应事先储备必要的材料和机械设备,一旦发生毁阻,应及时组织抢修,以确保道路的正常通行。同时,在抢修道路时,应尽量考虑抢修工程能在恢复工程时被充分利用。1.7.2道路的防洪
1.7.2.1道路洪水的观测(1)在洪涝期间应进行必要的水文观测,掌握洪水的动态;并与当地气象、水文部门取得密切联系,及时收集水、雨情况预报资料;或者沿河向居民进行实地调查,预先了解洪水的强度、到达时间和变化的情况,以判断对道路的危害程度。同时,应注意收集、积累和保存观测资料,作为今后制定道路改善和加固措施的重要依据。(2)大桥和河床处于不良状态的中桥,应作洪水水位变化、流速、流向、浪高、漂浮物等及河床断面变化的观测。一般桥梁只观测和记录当年的最高洪水位。沿河公路受洪水顶冲部位和平曲线凹岸应作洪水水位、顶冲角(或洪水流向)、流速的观测,并测记洪水前后路基的变化情况。导流堤、丁坝和护岸等调治构造物应观测洪水时的工作情况,重要地段的调治构造物应观测最高洪水位及洪水前后基础附近河床的冲刷深度。(3)水位观测:桥梁水位的观测,可借助设在墩上的固定水位标尺或水准仪进行观测。平曲线凹岸、导流堤、丁坝和护岸等调治构造物的水位观测,可视工程设施的重要性,设置固定水尺或临时水尺进行观测。若工程设施较多,设置水尺有困难时,可在各工程设施洪水泛滥线以上设立临时水准点,或利用已有的工程施工水准点,汛期用水准仪进行巡回观测。(4)流速观测:大型桥梁在观测水位的同时应进行流速观测,其他构造物是否进行流速观测,视工程的重要性及水毁后危害性等实际情况确定。流速观测一般使用流速仪,也可用浮标法或泥砂颗粒起动法测速。(5)流向观测:河床不稳定或平曲线应进行水流流向观测,并观测不同水位时的流向变化情况,流向可施放浮标,用经纬仪交会法测定浮标流迹确定。也可以利用洪水后桥墩墩后泥沙淤积与桥墩的关系确定,即测出墩后游积体脊线与墩轴线夹角作为水流偏角。
(6)河床横断面及冲刷深度观测:1)不稳定河床上的桥梁,一般应在桥位处及上、下游各50m处测三个横断面。稳定河床上的桥梁可只测桥位处横断面。2)深槽区桥墩、线埋式基础丁坝和导流堤等调治构造物宜在墩前、堤头等水流冲击外,观测洪水期间的局部冲刷深度变化。观测时间应与测速时间相应。1.7.2.2道路水毁的预防与抢修施工(1)每年汛前应对所辖路段进行一次预防水毁的技术检查。其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1)边沟、盲沟、跌水等排水系统有无淤塞,路面、路肩横坡是否适当,路肩上的堆积物是否阻碍排水。2)桥梁墩台、调治构造物、涵洞、引道、护坡、挡墙基础是否冲空或损坏。3)桥下有无杂草、树枝、石块等杂物堆积淤塞河道。涵洞开、透水路堤有无淤塞。河流上游堆积物、漂浮物的情况。4)沿河路段的河床冲刷情况及路基受急流冲击处有无淘空或下沉。5)浸水路堤和陡边坡路段的路基有无松裂。6)养路房屋的基地有无淘空;墙体有无破裂倾斜、剥落、屋顶有无漏水。查出的水毁隐患,应在雨季、汛期之前处治完毕。为防止或减轻雨水和洪水对道路的危害,在雨季和洪水来临之前应进行下列水毁预防工作:清疏各种排水系统。修理、加固和改善各类构造物。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漂浮物大量急剧下冲。检修水泵等防洪设备。为了防止竹、木排筏和巨大的漂浮物等随洪水下冲,在汛期应对桥梁基础及上游河道进行检查,并采取下列措施:
在漂浮物较多的河流,为避免漂浮物撞击墩台,可在墩台前一定的距离处设置护墩体。其形式可根据水流的缓急、水位的高底、漂浮物的多少、流量的大小等情况选择,一般用单桩、束桩、单排、双排、三角形等,材料可采用木、钢、石块、水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发现墩台基础冲空时,汛前应采取下列措施:①水深在3m以上,可在四周打板桩或其他方法作围堰将水抽干,以砌石或混凝土填补冲空部分。顶端与基础顶面平齐或稍高于基础顶面;②水深在3m以上,可在四周打板桩或其他方法作围堰,灌注水下混凝土防护。也可以用编织袋装干硬混凝土,每袋装置量为袋容积2/3,通过潜水作业将袋装混凝土分层填塞冲空部分,并注意比基础每边边缘宽0.4m以上。道路管理机构在雨天和汛期应组织人员对所辖路段进行昼夜巡视,检查桥涵、路基及各种构造物。小的毁阻,当场予以排除;发生严重毁坏危用行车安全时,应立即在两端设立警告标志或禁止通告标志,并及时向上级报告。为有效进行抢护工作,道路管理费机构对所辖路段的水毁抢护工作应统筹安排。易毁路段和构造物应设专门的抢护队伍守护,准备足够的抢护材料、工具、用具以及求生、照明和通讯设备等。当洪水对公路产生破坏时,应进行紧急抢护,做到:采取应急措施,不使水害扩大。尽快抢修,维持安全通车。汛期对抗洪能力不足的桥梁,应有专人负责查看,以便及时发现险情进行抢护,分不同情况采取以下措施:监视漂浮物在桥下通过的情况,必要时用竹竿、钩杆等引导其顺利通过桥孔,防止其聚集在桥墩附近。堵塞在桥下的漂浮物,必须随时移开或捞起。
洪水时,如桥涵墩台、引道、护坡、锥坡或河床发生冲刷,危及整个构造物时,应采取抛石、沉放沙袋或柴排等紧急措施进行抢护。但抛填不能过多,以免减小泄水面积而增大冲刷。抛填块石时,可设置临时木溜槽,以控制抛填位置。遇有特大洪水,采用抢护措施仍不能保全的重要桥梁,在紧急情况下,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用炸药炸开桥头引道宣泄洪水,以保护度桥安全渡汛。(7)桥涵锥坡、路堤和导流坝等国坡被水冲击和水流冲刷时,应视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以下措施:1)草席防浪。用普通草席铺于边坡上,下端以砂石袋,上端用绳索固在堤顶的木桩上。2)芦排防浪。用芦苇编成芦排,铺置于迎水坡上,用竹条或绳索压住,并用小桩固定,用石袋压稳。3)土袋、石袋防浪。用草袋装入砂石料、黏土等,铺置于迎水坡上,袋口向里互相迭压;4)铅丝石笼防浪。用8号或10号铅丝编成长条铅丝笼,内装石块,置于迎水坡上。(8)当路堤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时,可在临河一侧的路肩上,用草袋或黏土筑成土埂临时挡水,预防洪水冲毁路面,洪水退后即马上拆除,以免影响交通。1.7.2.3道路水毁主要成因及治理对策一、道路坍方、滑坡的成因及治理道路坍方、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表水或地下水浸入土体,土体单位重量增大,内部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所致。在开挖、开荒种植等人为因素或地震、水冲击等自然力作用下,土体平衡条件到破坏也能形成坍方和滑坡。设置截水、排水沟,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流入坍、滑体:
在坍、滑体上方,按其汇水面积及降雨情况,结合地形设置一道或几道截水沟,使地表水全部汇入截水沟,引至路基边沟或涵洞排出。截水沟断面一般可取深0.4~0.6m,沟底宽0.5m左右,边坡1:1~1:1.5;在坍、滑体范围内,根据水量大小开挖树枝状排水沟。其主沟与滑动方向一致,以免滑坡体滑动水沟破裂水量集中下渗。水沟跨过裂缝,可用搭迭形渡槽引过。排水沟尺寸可略小于截水沟填平坡体上的洼池、水塘,整平夯实山坡坡面。若截水沟和排水沟通过砂性土地带,必须用三合土或水泥砂浆抹面,以防漏水。坍、滑体内地下水丰富且层次较多时,可设支撑盲沟,用于排水和支撑。当坍、滑体上方有地下水时,在垂直于地下水流的方向设截水盲沟,将地下水引向两侧排出。盲沟宽度一般为1m左右,深度视地下水或滑动面埋深而定,须设置于地下水层之中。其基底必须置于滑动面之下的稳定土层上。盲沟内填充碎石或卵石,周围用细砂或草皮作反滤层,以防盲沟淤塞。设置构造物,维持土体平衡若滑坡体下有坚实基底,且滑坡体推力不大,可设置抗滑挡土墙。挡土墙尺寸应经过计算确定。若滑坡体底部有未扰动层,可打桩阻止坍体滑动。一般在坍体滑坡的斜面上,用木桩或混凝土桩穿过坍滑体,打入未扰动下层。桩的间距及打入深度应经过计算确定。稳定边坡土质边坡可植草皮,风化石质或泥质叶岩坡面可植树种草,利用植物根系固定表土,并减少地表水下渗。岩石风化碎落坡面区,可用表面喷浆、三合土抹面或黄泥拌稻草抹面;土质坡面可采取铺砌石护坡。
根据边坡地形特点和地质条件,采用刷方减缓坡度或在滑坡体上部挖去一部分土体,减轻滑坡体重力,以减少下滑力,增强滑坡体的稳定性。刷方或上部减重的数量按平衡条件验算确定。二、道路泥石流的原因及治理道路泥石流的成因及分类山岭地区,暴雨或融雪水挟带大量土、石固体物质汇入沟谷,形成突然的短暂的间歇的破坏怀水流为泥石流。泥石流是在坡面土体疏松、植被稀少,边坡陡峻(300~350以上),细沟微谷发育条件下,由大强度暴雨或融雪水的作用而形成。按其物质组成和运动特性可分为下列三种:粘性泥石流。固体物质含量40%~60%,最高可达80%,含有大量黏土和粉土并挟有石块,水和固态物质凝聚为黏稠的整体,以相同的速度作整体运动,大石块漂浮于表面而不下沉。流经弯道时有超高和裁弯取直作用,破坏性极大。稀性泥石流。固体物质含量10%~40%,黏土和粉土含量少,水和固体物质不能形成整体,水砂构成的泥浆速度远大于石块速度,石块在床面以滚动方式运动,并有一定的分选性。泥流。固体物质为粉砂,平均粒径小于1mm,含量60%以上。其中粒径小于1mm的占90%以上。治理泥石流时,应遵循的几条原则。调治构造物的布设,应根据路段和桥梁所在位置,结合地形、沟槽宽度、泥石流性质,流势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综合考虑确定,宜导不宜挑。发生频度大的黏性泥石流及规模较大的稀性泥石流路段,经技术经济比较宜改线绕避;若无法绕避时须避重就轻选择线路。对于危害性大、涉及面广,且当地人类活动、经济设施有可能促使泥石流发充时,宜与有关部门协商,进行工作和生物水土保持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在泥石流形成区,平整山坡、填塞沟缝、修建阶梯、土埂等控制水土流失及滑坍发展。
泥石流流通区,在地形、地质及储淤条件较好处,可修建挡水坝或停淤场。当桥梁跨过泥石流的山前堆积体离其顶端很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挑导坝、丁坝、导流堤相结合的综合调治措施。路侧的小量泥石流,应在路肩外缘设置碎落台修建挡渣挡墙,并随时清除冲积的泥石。以便处于干净状况三、沿河路基水毁的原因及治理沿河(溪)道路受洪水顶冲和淘刷,路基发生坍塌或缺断,影响行车安全、乃至中断交通,通常发生在弯曲河岸和半挖半填路段。主要原因如下:受洪水顶冲、淘刷的路段,路基缺少必要的防护构造物。路基防护构造物基础处理不当或埋置深度不足而破坏,引起路基水毁。半填半挖路基地面排水不良,路面、边沟严重渗水,路基下边坡坡面渗流普遍出露,局部管涌引起路基坍垮。风浪袭击路基边坡,过坡过量水蚀而坍垮。不漫水丁坝防治路基水毁:具有防护长度长、自身遭水毁时易天及时抢修,而不造成被保护路基水毁而中断交通的优点。漫水丁坝防治路基水毁:具有坝身短矮、基础埋置深度浅、易于施工、既有良好的防护作用又能提高自身安全的优点。浸水挡土墙防治路基不毁:浸水挡土墙既是支承路基填土以防填土变形失稳,又是防止路基因水流冲刷或淘刷而失稳的构造物。1.7.2.4道路搞洪能力的评定为了预测毁的程度和分析水毁原因及制定治理对策,道路管理机构应组织力量,每五年对所辖道路进行一次抗洪能力评定。如遇上设计洪水及超设计洪水年,宜结合水毁调查当年进行一次抗洪能力评定。道路可根据水文、地质、路面等条件基本类同的原则,划分成若干路段,按表1-7-1进行评定。1.7.3道路的防沙
1.7.3.1道路的防沙(1)我国许多风沙地区中,沙害是道路常见的病害之一。防治沙害的方针政策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先治标、后治本、本标兼治的原则。(2)以工程措施防治沙害能及时解决路线的通阻问题,是治标的措施。采用工程措施必须从少丘的特点出发,并根据各地区防护材料来源、性能、做到就地取材,因材施用,力求经济、耐用和便于维修。(3)以植物措施防治沙害,是治本的措施。但应具备一定的条件,且见效时间较长。(4)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采用,可按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沙区的特点,来区分为主要措施和辅助措施。并以主辅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5)防治风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应认真调查流动的移动方式、方向、年移动距离、输沙量、沙丘形态、风向和风速等情况,并摸清其变化规律,绘制年风向和风速的规划图。然后根据积累的资料,经济综合分析,制定出一套防治风沙的最优方案。1.7.3.2道路工程措施防沙一、道路路基风蚀的防护因道路路基表面受风力作用,使路基表面土层被风剥蚀,造成路基变窄变低。风蚀主要产生在突起的迎风面部位,如路肩、边坡上部等。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可将路基表面进行封固,以抵御风沙的剥蚀。为了防止沙质路基遭风蚀,可用下列各种材料封固(以全铺为宜),对路基进行防护:柴草类防护:利用各种柴草、草皮在路基迎风面上或突出部位,进行平铺、层铺或迭铺。土类防护:用黏性土或天然矿质盐盖等覆盖路基土表面。砾卵石类防护:平铺砾卵石或栽砾卵石后填砂砾。
无机结合料防护:用水泥土、石灰土以及水玻璃加固土等封固。有机结合料防护:可以采用石油沥青土、煤沥青土等。二、道路沙埋的形式道路的沙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流沙堆积:风沙流遇路堤、路堑、取土坑、废土堆、沙障及其他地形突变处,使贴地表的风沙分离,局部风速降低,造成沙粒沉积,在路上形成舌状或状积沙。对于这些积沙,首先应该清除一切障碍后,分别采取“输”或“导”的方法,以增加风速流的输沙能力,使得积沙得以顺利吹走。移动沙丘:移动沙丘在风力的反复作用下,以近似滚动的形式前进上路,形成堆积状的积沙。对这种移动沙丘,可采取“固”或“阻“的措施,加以控制。道路沙埋的防治为防止道路被沙埋的危害,在道路两侧的一定范围内,必须采取各种工程防护措施,以控制风蚀过程的发生和改变沙子移动与堆积的条件。按措施的作用与性质,可分固、阻、输(导)三种方法,应遵守下列规定:固少:一是采用各种材料作为覆盖物,将沙质表土与风的作用隔离;二是设置程序沙障,达到降低地表风速,减小风沙流的活动,可分别采取下列措施。覆盖物固少:利用柴草、土类和砂砾石等材料覆盖于沙面上来隔离风与沙面的作用。沙障固化:用柴草、黏土、树枝等材料设置成沙障,以减小地表风速,削弱风沙流活动能力,并阻挡部分外来流沙,可因地制宜,选用下列沙障:①草方格沙障:在流动沙丘上,将麦草等扎成1~2m见方的草方格(方格的一边必须与主风向垂直)。这种半隐蔽式沙障,防沙效果良好。②粘土沙障:用粘土碎块在沙丘上堆砌成小土埂。它不但设置简便、耐用,且固沙与保水性能较好。
③草把子沙障:将芦苇绑扎成束,铺设于流动沙丘上,将束轻的二分之一埋入沙中,以增加地面的粗糙度来阻止沙丘的移动。④树枝条高立式沙障:用树枝条或芦苇按行列式或格状插入沙内。其外露高度要在1m以上,达到削弱风沙活动能力,并阻挡部分路外流沙侵入。阻沙:利用各种材料,在迎风路侧的适当距离和位置上,设置若干人工障碍物,以降低地面的风速,减弱风沙流的作用,使沙粒沉积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减少和抑制沙丘前移,从而减轻或防止对公路的危害。阻沙工程可采取下列措施:高立式防沙栅栏:主要用灌木枝条、玉米、高梁或芦苇高杆植物制作而成。一种形式是用这些植物杆,成行栽入沙内30~50cm,外露1m以上形成防风篱笆;另一种形式是将植物杆编成1.5X2.0m的笆块,固定于桩上。由于防风篱笆的排列和笆块编织孔径不同,造成的风阻作用和透风程度有明显的差别。紧密透风的篱笆减低风速的有效距离是其高度的15~20倍,迎风侧积沙宽度是篱笆的2~3倍,背风侧的积沙宽度为篱高的12~14倍。因此,从防风阻沙的作用来看,直立式防沙栅栏以紧密结构为宜。挡沙墙(堤):是直接利用就地沙土或砂砾修筑的紧密不透风的挡沙结构。其高度一般为2~2.5m,两侧边坡为1:1.5~1:2。采用就地沙土修筑时,应用土或砂砾进行表面封固。挡沙墙(堤)的阻沙量V与墙高h及主风向与路线的交角α的关系:V=4.5h2sinα为提高阻沙效果,可采取栅栏与挡沙墙(堤)相结合的形式。阻沙设施设置的道路及近路的一道距路基边缘的最近间距,应根据沙源数量、年风沙流量、风向与路线交角等因素进综合考虑。一般阻沙设施距路基边缘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50m;多道防沙设施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设施高度的15~20倍。
输(导)沙:借助人工构造或人为地改变地形,以加大地面风速,使道路两侧的防护范围内成为非堆积搬运地带,达到防沙目的。可采取下列措施:修筑路旁平整带。将路基两侧20~50m范围内的一切突出物整平,并用固沙材料封固。有取土坑的,可将坑修成弧形的江槽,见图1-7-1。设下导风板(又称为聚风板)。由立柱、横撑木及栅板组成。其板面高度与下口高度之比以1:0.7为宜(见图1-7-2)。主要适用于风向单一、沙丘分布稀疏、移动快的低矮沙丘、沙垄造成的局部严重沙害。下导风板设置长度应超过需防护沙害路段的长度,以免板端的绕流作用而使两端出现舌状积沙。设有浅槽与风力堤的输沙法。在沙源较丰富的流动沙丘地区,为防治沙丘前移造成对路基的危害,在路基迎风侧设置浅槽与风力堤,借助浅槽特有的气流升力和与风力堤的综合作用,加大风速,达到道路的输沙目的(见图1-7-3)。图中风力堤顶与路基同高;L/H值控制在10~20的范围内,各变化点均应做成流线型。浅槽与风力堤采用固沙措施封固。将路堤作成输沙断面。路堤高度低于30cm,边坡坡度采用1:3;路堤高度大于30cm,风向与路线成锐角相交时,边坡度采用1:6。路肩边缘均应做成流线型。路线与沙垄延长线锐角相交时,可在上风侧30~40m处设置大体与路线平行、尾部稍向外摆的沙障或导沙堤,将风沙流角度作微小的拨动,以便将风沙流导出路外。由于沙害情况比较复杂,且影响因素诸多,各种工程设施如设置不当,容易造成更严重的沙害。因此,在设置防沙工程设施时,应先进行小规模试验,并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应用。1.7.3.3道路植物固沙(1)采用工程措施来防治沙害,虽然见效较快,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要经常维修与保养。采用植物固沙可达到彻底、经济、长期有效的目的,并可以调节气候,美化道路两侧的环境。
(2)道路植物固沙的方法,主要是在路基边坡及两侧沙地内种草育林,逐步控制以以至最后消灭沙害。植物固沙应贯彻草、灌、乔相结合的原则,以能达最大的防风固沙效果。(3)年降水量在100mm以上的地区,可先播种耐旱的草种,待草生长后再种植灌木,最后再种植适宜生长的乔木。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进行人工浇灌,保证草木生长良好。(4)年降水量小于100mm的地区,如有充足的地表水或地下水资源,按优选方法开渠引水,将沙地分割圈围起来,采用适宜树种,沿沟渠营造乔灌防风林带,被分割圈围的沙地可适时灌水种草。如无充足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可采用先做沙障,在沙障保护下,适时播种耐旱的草、灌木,也可取得一定的效果。(5)封沙育林保护天然植被。在受风沙危害的路段,道路两侧应划定天然植被保护带。其宽度上风侧不应少于500m,下风侧还应在少于200m。在此范围内应设立界桩,严禁樵采和放牧等一切有碍天然植被生长的活动,保护好原有的天然植被,并进行必要的培育,尽可能扩大植被面积。(6)适合沙漠地区种植的植物有:1)乔木:油松、小叶杨、小青杨、新疆杨、胡杨、沙枣和沙柳等。2)灌木:梭梭、花棒、小叶锦鸡儿、柠条、沙拐枣、怪柳、紫穗槐、黄柳和红柳等。3)草本植物:籽蒿、油蒿、差把夏蒿等。1.8道路沿线设施的养护1.8.1一般规定
(1)道路沿线设施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服务、环保设施等的总称。其范围主要包括:交通安全设施、道路标志、路面标线、监控和通讯设施、收费设施、养护房屋、防护设施、绿化设施、人行地道、人行天桥等。其中监控和通讯设施、收费设施等的保养工作已在本手册1.6中介绍过,不再重述。(2)道路沿线设施是道路的组成部分。它对抽高道路服务性能、保障行车安全和交通畅通具有重要意义。道路沿线设施应经常保持完整、齐全并处于良好状态。(3)沿线设施应定期保养,及时修理和更换损坏的部分。设施不全或滑设施的道路,应根据道路的性质、技术等级和使用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增设。1.8.2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1.8.2.1概述交通安全设施是用来标时道路边缘及线型,诱导驾驶员视线,防止车辆出路外,保护行人安全以及起隔音、遮光等作用的保证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道路服务质量的安全设施,主要包括护栏、标柱、隔离设施、防眩设施、视线诱导设施、震颠设施、照明设施、平曲线反光镜、安全岛、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分隔带等。我国除少数的道路规定为汽车专用线外,其余的公路均是混合交通。汽车、拖拉机、马车、牛车、驴车、自行车、人力车等一并行驶,交通事故逐年增加,万车事故死亡率已达100人,为发达国家的20多倍,每年死于道路车祸者达5万人以上。因此,做好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8.2.2护栏及其养护一、护栏的种类及形式选择护栏是诱导驾驶员视线、防止运行中物控车辆驶出路外或驶入对向车道或人行道,增加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感,减轻车辆、乘客和构造物的损坏程度;控制行人随意横穿道路,保障行人安全的设施。它设置在高级道路的中央分隔带及高速、一级道路的中期边缘及其他各级道路的高路堤、桥头、极限最小半径平曲线、陡坡、依山傍水等路段的路基边缘。(1)护栏按设置位置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类:
路侧护栏:是指设置于公路路肩上的护栏。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越出路外,避免碰撞路边其他设施。中央分隔带护栏:是指设置于道路中央分隔带内的护栏。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道,并保护中央分隔带内的构造物。桥梁护栏:是指设置于桥梁上的护栏。目的是防止失控车辆越出桥外。(2)护樯按受力特点不同,又有如下分类:刚性护栏:是一种基本不变形的护栏结构。混凝土护栏是刚性护栏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以一定形状的混凝土块相互连接而组成的墙式结构,它利用失控车辆碰撞其后爬高并转向来吸收碰撞能量。图1-8-1为混凝土护栏的构造形式。半刚性护栏:是一种连续的梁柱式护栏结构,具有一定的刚度和柔性。波形梁护栏是半刚性护栏的主要代表形式,它是一种以波纹状钢护栏板相互拼接并由立柱支撑而组成的连续结构,它利用土基、立柱、波形梁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并迫使失控车辆改变方向。图1-8-2、1-8-3为路侧波形梁护栏的横断面结构图。柔性护栏:是一种具有较大缓冲能力的韧性护栏结构。缆索护栏是柔性护栏的主要代表形式,它是一种以数根施加初张力的缆索固定在立柱上而组成的结构,它主要依靠缆索的拉应力来抵搞车辆的碰撞,吸收碰撞能量。(3)护栏形式的选择:护栏形式的选择,应针对每条道路的具体情况,充分比较各种护栏的性能,分析行驶安全感、压迫感、视线诱导、瞭望的舒适性,并考虑与道路周围环境的协调,结合经济性、施工条件及养护维修等因素,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
波形梁护栏刚柔相兼,具有较强的吸收碰撞能量的能力,具有较好的视线诱导功能,能与道路线形相协调,外形美观,可在小半径弯道上使用,损坏处容易更换。组合型波形梁护栏可在窄中央分隔带上使用。对于车辆越出路(桥)外,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区段,可选择加强波形梁护栏。缆索护栏属柔性结构,车辆碰撞时缆索在弹性范围内工作,可以重复使用容易修复。立柱间距比较灵活,受不均匀沉陷的影响小。风景区道路采用缆索护栏较为美观。积雪地区,缆索护栏对扫雪的障碍稍少。但缆索护栏施工复杂,端部立柱损坏修理困难,有适合在小半径曲线路使用;同时它的视线诱导性较差,架设长度短时不经济。混凝土护栏防止车辆越出路(桥)外的效果好,适用于窄的中央分隔带。由于混凝土护栏几乎不变形,因而维修费用很低。但当车辆与护栏的碰撞角度较大时,对车辆和乘员的伤害大。因此这种护栏使得乘客的安全感和瞭望的舒适性较差,并有较强的行驶压迫感。桥梁护栏的形式选择除必须满足防撞等级的要求外,还应考虑以下条件:当桥梁护栏的美观要求高,需要和周围景观协调配合时,宜采用梁柱式可组合式桥梁护栏。桥梁跨越大片水域(特大桥),桥下净空较高(一般大于等于10m),宜采用组合式或钢筋混凝土墙式护栏。钢桥必须采用金属制(钢、铝合金)桥梁护栏。积雪严重的地我,宜采用染柱式或组合式桥梁护栏。为减小桥梁自重和减轻车辆碰撞荷载对桥面板的作用,宜采用金属梁柱式护栏。全线的大中桥梁,尽可能选用同一构造形式的桥梁护栏。二、护栏的养护护栏养护除在日常巡回时检查护栏有无异常情况外,还应该在每隔2~3个月进行定期的检查,定期检查的主要内容如下:各类护栏的损坏或变形状况。立柱与水平构件的紧固状况,污秽程度及油漆损坏状况。
拉索的松驰程度,护栏及反光膜的缺损情况。通过检查,发现护栏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予以修复或调整、更换。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经常清除护栏周围的杂草、杂物等。护栏表面油漆损坏、应及时修补。反光膜脱落,随时补贴。由于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造成护栏缺损或变形,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由于道路标高调整,原护栏高度不符合规定时,应对护栏的高度予以调整。锈蚀严重的金属护栏应予以更换。在不能及时将损坏部位按原样修复,而又对交通安全威胁比较大的地段,宜采用应急材料临时修复。油漆是保证金属护栏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护栏表面油漆损坏除应及时用速干油漆修补外,还应定期重新涂漆。重新涂漆的周期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护栏污染褪色程度、油漆质量而定,一般每隔1~2年重新涂漆一次。在交通量大及容易受有害气体、盐腐蚀的路段的护栏,涂漆的周期应相应缩短。钢质护栏在涂漆前应将铁锈完全打磨干净,埋入地下部分用磷酸盐等进行覆膜处理。1.8.2.3标柱及其养护标柱分为示警标柱和道口标柱两种:示警标柱是设置在漫水桥和过水路面两侧以及平原地区路堤高4m以上,山岭地区路堤高6m以上路段和危险路段,以标明道路边缘及线形的示警标志。道口标志是设在道路沿线较小交叉路口两侧标明平面交叉位置的设施。标柱制作材料可采用金属、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木料或石村等。标柱间距6~10m,断面15cmх15cm,高出地面80cm,高山地面部分一律涂以间距为20cm,顶端为红色的红白相间油漆。如图1-8-4所示。
对标柱的养护工作,应经常检查有无歪斜、变形、缺少、损坏,油漆有否剥落、褪色等;应经常保持标柱表面清洁,清除遮蔽标柱的杂草和树木;对于倾斜或松动的,应予以固定;如已变形、损坏或缺失,应尽快修复、更换或补上。1.8.2.4隔离设施及其养护一、概述隔离设施主要是指隔离栅或称防护栅,是为防止牲畜、行人、非机动车等进入高等级道路、汽车专用道路或其他禁入区域,防止非法侵占道路用地的设施。如图1-8-5、1-8-6所示。隔离设施一般有金属网、钢板网、刺铁丝网和常表绿蓠等几种形式,隔离栅的形式选择必须考虑隔离栅的性能、经济性、美观性、与道路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以及施工条件、养护维修等因素。金属网型和钢板网型一般适用于下列情形:靠近城镇人因稠密地区和可能有人、畜等进入的路段。配合道路景观,要求选择美观大方的隔离形式的风景区、旅游区、著名地点等路段。简单立交、通道的两侧。金属网型比较适合于地形起伏不平的路段,钢板网型适合于地形平坦路段。刺铁丝网型一般适用于下列情形:人因稀小的地带、山岭地区。郊外地区的道路保留地。郊外地区高架构造物的下面。跨越沟渠而需封闭的地方。在互通立体交叉范围和服务区、停车区、收费站管理所等处,隔离栅可考虑与绿化相配合,宜选择合适的小乔木或灌木,在管辖地界范围与刺铁丝配合形成绿蓠。
隔离设施除常青绿蓠外均由立柱、斜撑、隔离网连接件、基础等组成。可用整张隔离网连续铺设,用张紧设备把网绷紧。亦可以分片架设。架设时应根据养护管理的需要在适当地点开口。凡开口处均应设门,以便控制出入。二、隔离设施的养护(1)对隔离设施除应日常巡回检查外,每季度还应进行一次定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下列内容:隔离栅网及其他部位的损坏或变形情况,污秽程度;油漆损坏及金属锈蚀情况。(2)隔离设施养护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污秽严重的,应定期清洗,2~4年定期重新涂漆一次。损坏部分应及时修复或更换,对常青绿蓠等植物性隔离设施,应加强抚育管理,及时松土、除草、浇水、施肥,定期修剪和防治病虫害,若有缺失或死亡,应立即更换补值。1.8.2.5防眩设施及其养护防眩设施是设置于道路中央以防止夜间行车不受对方车辆前照灯灯光眩目的构造物。防眩措施一般采用两种形式:采用防眩板(网)。防眩板可直接埋置于中央分隔带的土或混凝土中,也可与波形梁护栏相连接,或设置在混凝土护栏上,如力1-8-7所示。种植植物(灌木)。植物可以一定间距种植,也可采用密集式种植。防眩设施的养护工作,通常有以下内容:邓防眩板,应在日常巡回中经常检查有无缺损歪斜,有无油漆剥落、锈蚀,支柱有无变形。对损坏部分应及时修复,歪斜松支的应及时扶正固定。另外还应定期重新涂漆,儿蚀和变形严重的应予更换。1.8.2.6视线诱导设施及其养护一、视线诱导设施的组成
视线诱导设施是指沿车道两侧设置的,用以指示道路间、车行道边界及危险路段位置的设施的简称,包括跑边线轮廓标、分流诱导标、合流诱导标、指导性线形诱导标、警告性线形诱导标等。(1)路边线轮廓标。路边线轮廓标有柱式和附着式两种,其构造组成如下:柱式轮廓标为直接埋置于土壤中的圆角三角形截面的空心柱体,柱身为白色,上方涂黑色的标记,黑色标记中间为用反光材料制作的矩形色块,红色色块表示道路右侧,黄色色块表示道路左侧,如图1-8-8所示。附着式轮廓标可附着于波形梁护栏、缆索护栏、挡墙、桥墩、隧道壁、混凝土护栏等各类建筑物上,其形状主要有三角形、梯形、圆形等多种形状,均由反射器、支架和连接件构成。如图1-8-9所示。其中图α)为附着于波形梁护栏中间槽内的轮廓标,图b)则为安装于波形梁护栏立柱顶端上的轮廓标。(2)分、合流诱导标。分、合流诱导标的构造,由反射器、底板、立柱、连接件和基础等组成,如图1-8-10所示。反射器表面的图案见图1-8-11,其颜色规定为:高速公路诱导标为绿底白符号,其他公路为蓝底白符号。(3)线形诱导标。线形诱导标可埋置于土中,如图1-8-12所示;也可附着于护栏立柱上,如图1-8-13所示。其构造与分、合流诱导标相同。线形诱导标反射器表面图案的基本单元符号如图1-8-14所示,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把几个基本单元组合使用,见图1-8-15。其颜色规定为:指示性线形诱导标为白底蓝图案,警告性线形诱导标为白底经图案。二、视线诱导设施的养护(1)检查。除日常巡回检查外还应定期检查。遇有暴风雨等异常气候及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或交通事故时,应进行临地检查。检查包括下列内容:1)反射器、底板、支柱的变形、损坏、污秽及腐蚀情况。2)油漆及反光材料的褪色、剥落情况,反射器设置的角度及安装情况。3)基础或底座情况,反射器的反射性能。
4)视线诱导设施的缺失情况。(2)养护和修理。通过检查,发现路线诱导设施出现异常时,应及时恢复到正常状态:经常清洗,保持清洁。清除阻碍视线的物体,定期刷新,对变形、弯曲、倾斜、松动的,应及时修复紧固。小范围油漆剥落应补漆,油漆严重剥落或褪色,应重新油漆。对辨认性能下降或反光能力降低的部件应予更换。缺失的视线诱导设施应及时补充。1.8.2.7路灯、分隔带、遮光栅及震颠设施的养护(1)车辆和行人较多的混合交通路段,可按一定间距设置路灯;有条件的交叉路口、立体交叉桥、隧道和大桥等处,可采用局部照明。1)路灯的日常检查:①亮灯情况。②灯具及线路的安装、损坏情况;检查可结合日常巡回采用目视方法完成。对灯泡照是是否完好,可通过夜间巡回检查确定。2)路灯的定期检查:①灯具、线路、电线杆等设置的安装及腐蚀损坏情况。②检修孔或探孔的排水情况。③配电盘的防水衬垫、开关、电磁接触器和自动点火机构是否良好。④电线杆的漆膜有否剥落和擦伤;⑤照明测定。3)路灯在台风、暴雨、地震等灾害后,还应对检修孔或探孔的排水情况,配电盘及电源线(高架线)的引入情况、油漆状况立即进行检查。4)路灯的保养维修:①根据各种设备的配线系统、器具的规格、数量及设置目的,订出保养检修计划,设法使照明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②不亮的灯泡,应尽快更换。③由于交通事故,照明设备遭受损坏时,应及时处理。(2)高等级道路和一级道路上设置的中央分隔带和在城镇附近混合交通量大的路段沿道路纵向设置的分隔行车道用的分隔带,应经常保持完好。
1)分隔带的检查:①中央分隔带或分隔带的排水通道是否阻塞。②路缘石的变形、损坏情况。2)分隔带的养护与维修:①排水通道阻塞应及时疏通。②清除中央分隔带或分隔带内的杂物,修剪高草。③修复变形的路缘石,更换损坏的路缘石。(3)遮光栅是为使夜间行车的驾驶员免受驿向来车前灯眩光干扰而设置在中央分隔带上的设施。1)遮光栅的检查:在日常巡回中应经常检查遮光栅有无缺损歪斜。钢质遮光栅有无油漆剥落、锈蚀,支柱有无变形。2)遮光栅的养护与维修:①损坏部分应及时修复,歪斜的应扶正。②定期重新涂漆,锈蚀和变形严重的应予更换。(4)隔音墙是为减轻行车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而设置在道路侧旁的墙式构造物。1)隔音墙的检查:①排水通道是否阻塞。②变形或损坏的隔音墙应及时修复。(5)震颠设施是设在路面上并高出路面、用以警告驾驶人员减速的安全设施。一般设在进入主干线的次要道路的路口处、一般公路下坡路段急弯的前方和禁止超车的多车道公路的隔离区内。震颠设施一般为半球状体,也有其他如槎板、门槛等形式。当汽车通过震颠设施时受到冲击和振动,起到警告驾驶员和强制减速作用。1)震颠设施的检查:①震颠设施与路面的固定与无松动。②震颠设施本身有无事故,因此,应定期仔细检查。2)震颠设施的养护与维修:①经常清扫震颠设施上的杂物。②震颠设施损坏和磨损而影响震颠性能时,应予以更换或修复。③发现有松动,应立即将固定部件紧固,不易紧固时,应予以更换。④严重缺损的震颠设施,应拆除重新设置。
1.8.3道路交通标志的养护1.8.3.1概述道路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传递特定信息,用以管理交通,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协助车辆顺利通告的安全设施,道路交通标志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等主标志和为表示时间、车辆种类、区域或距离、警告、禁令理由等起铺助说明作用的辅助标志及其他标志。道路交通标志形状、颜色、尺寸、图案种类和设置地点均按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的规定执行。道路交通量大的道路,应尽量采用反光标志。属于国际道路和重要的旅游道路,宜同时标注汉英两种文字。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应按照各类标志的设置条件,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设置。总的来说,道路标志的设置应遵循下列原则:(1)道路标志的设置,要以保证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为目的。总体考虑布局,避免出现标示内容互相矛盾、重复的现象。尽量用最少的标志把必需的信息展现出来。道路标志应设在车辆行进正方向最容易看见的地方。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在道路右侧、中央分隔带,或车行道上方。(2)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种以上标志时,可以安装在一根标志柱上,但最多不应超过四种。解除限制速度标志、解除禁止超车标志、干路先行标志、停车让行标志、减速让行标志、会车先行标志、会车让行标志应单独设置。(3)标志牌在一根支柱上并设时,应按警告、禁令、指示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4)路侧式标志应尽量减少标志板面对驾驶员的眩光。在装设时,应与道路中线垂直或成一定角度:指路和警告标志为0~10o,如图1-8-16(α);禁令和指示标志为0~45O,如图1-8-16(b)。
一般将交通标志的标志板安装于专门的交通标志立柱或门架上,也可将标志板安装在上跨桥和附近构造物上。交通标志的标志板可用薄钢板、铁板、铝合金板、合成树脂类板材等材料制作。标志板的尺寸和正面图案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制作,在需反光的部位漆反光油漆或贴反光薄膜。标志板的反面可选用美观大方的颜色,最好用乳白色或浅灰色。交通标志着立柱可选用角钢、槽钢、钢管及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制作,断面尺寸应根据风力,板面大小及支持方式计算确定。标志立柱一般应浇筑混凝土基础,其埋设深度决定于地基承载力。标志板和立柱的连接可采用多种方法。在设计连接部件时,应考虑安装方便、连接牢固,连接螺钉应进行强度验算。1.8.3.2道路交通标志着的保养(1)道路交通标志的检查,除在日常巡回检查其是否受到沿线树木等物的遮挡以及标志牌、支柱是否受到损坏外,一般还应进行定期检查。遇有暴风雨等异常气候及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或交通事故时,应进行临时检查。检查包括下列内容:1)标志牌、支柱的变形、损坏、污秽及腐蚀情况。2)油漆及反光材料的褪色、剥落情况;标志牌设置的角度及安装情况。3)照明装置情况;基础或底座情况。4)反光标志的反射性能及交通标志的缺失情况。(2)还需要根据道路条件(如新增或取消平面交叉、新建或改建桥梁、窄路拓宽、局部线形变更等)或交通条件(如增加或变更交通限制等)的变化,检查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地点、指示内容、各标志之间的相互位置、标志的高度和尺寸等是否适当。
(3)通过检查,发现道路交通标志出现异常时,应及时恢复到正常状态。其主要内容如下:1)交通标志的养护:①交通标志有污秽时,应进行清洗。②有树木等遮蔽时,必须清除阻碍视线的物体或在规定范围内变更标志的设置位置,并且要定期刷新。2)交通标志的维修:①标志牌变形、支柱弯曲、倾斜应尽快修复。②标志牌、支柱损伤、生锈引起油漆剥落,其范围不大时,可对剥落部分重新油漆;油漆严重剥落或褪色,应重新油漆。标志牌或支柱松动,应及时紧固。3)交通标志的更换:由于腐蚀(生锈)、破损而造成辨认性能下降或夜间反光标志反射能力降低的标志,应予更换。缺失的应及时补充。4)交通标志设置位置的变更:设置的标志有类似、理复、影响交通的情况,或设置位置和指示内容不符合时,应进行必要的变更。(4)为保证车辆、行人安全和施工正常进行,应按国家标准规定设置路栏、锥形交通路标、导向标等告示性和警告性标志。1)在施工作业、落石、塌方等危险路段两侧或周围应设置路栏。2)在指引车辆绕过的施工、维修作业区或其他障碍物路段,应设置锥形交通路标。3)在路线方向发生明显变化处,应设置指示性导向标,在施工或维修作业区两端应设置警告性导向标。(5)路栏、锥形交通路标和导向标,有移动式临时性设施,也有固定的永久性设施,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养护与修理方法:1)栏、锥形交通路标和导向标的检查:①表面污秽、油漆剥落或褪色情况及反光膜、牌面的损坏情况;②支柱的倾斜、变形及损坏情况,有无被树木等遮蔽。2)路栏、锥形交通路标和导向标的养护与维修:①及时清除和修剪导向标周围的杂草和树枝;
②保持表面、牌面清洁和油漆或反光材料的完好,损坏严重或缺失时,及时更换或补充。(1)为预告前方公路阻断状况,指示车辆改变行车路线或提请驾驶人员提高警惕的路段两端,应设置临时性的情报告示牌。1)当前方道路因路面翻浆、路基坍塌、桥梁破坏、隧道冒顶或水毁等原因发生阻断需指示车辆改变行驶路线时,宜采用“前方х公里处,因хх不能通车,请从хх公路绕行”标志的告示牌。设置位置在公路阻断处两端绕行公路的交叉路口前。2)当公路虽遭受破坏,但尚能通过或因气候原因改变行车条件,需告示车辆注意行车安全时,宜采用“前方хх,注意瞭望”、“хххх,车辆慢行”等标志的告示牌。设置位置在需告示地点前100~200m处的右侧路肩上。3)情报告示牌应保持牌面清洁,字体工整、醒目。道路一旦修复、恢复正常行车后,应立即将情报告示牌撤除。(2)在道路上进行开挖沟槽等作业以及禁止车辆驶入的施工区,除按规定设置醒目的施工标志外,夜间应设置施工标志灯。施工标志灯光源可因地制宜选用,但必须具备夜间有足够的照明时间、亮度和不易被熄灭的功能。(3)在高等级道路和一级道路上,宜设置因交通、道路、气候等状况变化可改变显示内容的可变信息标志。(4)可变信息标志的养护与维修:可变信息标志的检查:除日常巡回检查外,还应该定期检查下列内容:①显示器内照明器照明情况,电源工作状态;②通过通话检查输送线路情况,显示器和支撑物等损坏情况。1)可变信息标志着的动作检查:主控制机的动作状态,通过设在显示器旁的副控制机,检查显示器可动的机械部分动作是否正常。动作检查一般通过系统结构上的试验操作进行,每年检查2~3次。
2)可变信息标志的保养:根据系统的形态或显示器种类、操作频度、机器设置地点周围环境等不同,按照各种机器说明书所规定的保养要点进行保养。3)可变信息标志着的定期整修:根据显示器的方法不同,其整修的项目也不尽相同。一般应整修的项目有主控制机、电源、显示器和支撑物等安装部分的封闭及油漆状况,定期整个一般每年一次。4)由于各种机器内安装着大量的电子组件,整修时应使用特殊的测定仪器,由专职人员负责进行整修。1.8.4道路交通标线的养护1.8.4.1概述道路交通标线是管制和引导交通的安全设施。道路交通标线包括:路在标线、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路边线轮廓标等。它可以和道路交通标志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道路交通标线的形状、颜色、尺寸和设置地点均按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56)的规定执行。所有高等道路、一级道路和二级道路均应设置路面标线。其他等级的道路可根据需要设置。路面标线应采用耐磨耗、耐腐蚀、与路面粘着力强、具有较好的辨认性、便于施工、对人畜无害的路标漆、塑料标带、陶瓷和彩色水泥等材料制作。1.8.4.2道路交通标线的养护道路交通标线的养护和修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路面标线、导向箭头、文字标记的养护和修理:1)路面标线污秽、影响辨认性能时,应及时进行清理或冲洗。2)路面标线磨损严重或脱落,影响辨认性能时,应重新喷刷或修复,并注意避免与原标线借位。3)进行路面局部修理使路面标线局部缺损或被覆盖,应在路面修理完工后予以修补或喷刷。
(2)立面标记应保持颜色鲜明、醒目。养护和修理工的主要内容是清除表面污秽,如已褪色或油漆剥落,应及时重新涂漆。(3)为辅助和加强标线,可设置固定于路面上的突起路标。1)突击路标的主要养护内容是保持其反射性能。应经常清扫凸起部位周位的杂物,清除反光琉璃球表面污秽。2)突起路标的主要修理内容是保持完好的反射角度。发现松动的应予固定;发现损坏或丢失的,应及时修复或更换。(4)汽车专用道路和实施GBM工程的道路或路段,应设置路力轮廓标。其他道路可视实际需要设置。(5)凡设置示警桩和护栏路段,以及路肩上已种植整齐的行列式乔木路段,(6)可不再设置路边轮廓标。路边轮廓标与百米桩结合设置时,应在桩下部标明百米桩号。(7)养护和修理包括下列内容:反光矩形色块剥落,应及时补贴;油漆剥落的,应重新涂漆。(8)清除标柱表面污秽和遮蔽轮廓标的杂草、树木和物体。(9)标柱倾斜或松动的,应予扶正固定。如已变坏、损坏,应尽快修复可更换。丢失的应及时补充。1.8.5房屋的养护1.8.5.1概述(1)房屋养护是基层道路管理部门为进行道路养护和管理建立的生产和生活用房。房屋养护包括县级道路管理机构、工区(站)用户和交通量观测站、养路费(通行费)征收站(所)、路征管理机构等用房的养护。(2)房屋养护应按规定配备必要的生产、生活设施,房屋养护应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适用、环境整洁、方便生活的原则设置、建设。各种建筑应符合安全、卫生、防火的要求。
(3)房屋养护应根据各地条件,宜逐步建立通讯联络设施,搞好周围场地的硬化,环境的美化。(4)道路沿线值班房及段房的围墙,应一律涂以江黄标志色。工区(站)房院门两侧应分别用黄底红字书写“养好道路、保障畅通“八个大字。交通量观测站房屋的房沿采用红白相间标记。所有各级道路养护管理费机构、工区(站)均应在房屋正面或大门正上方设置全国规范他的道路路徽,路徽直径规定为:工区(站)60cm,县级道路管理机构80cm地(市)级道路管理机构100cm。1.8.5.2房屋的养护与维修内容(1)保持房屋及周围环境的整洁、美观,场地排水畅通。(2)定期对房屋及围墙进行粉刷或油漆。(3)对沥青加工等用房的消防设备,应定期检查、补充、更换。(4)房屋养护的其他养护与修理的具体方法,参照普通房屋的养护与维修规定执行。1.10道路绿化1.10.1道路绿化的一般规定(1)道路绿化是绿化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建设中的一个内容。绿化目的是稳固路基、保护路面、美化路容、改善环境、减少噪声、舒适行旅、诱导汽车行驶,也是防风、防沙、防雪、防水害的重要措施之一。(2)在道路两侧边坡、分隔带及沿线空地等一切可绿化的公路用地,利用绿色的乔木、灌木及花、草合理覆盖的工程都属“公路绿化”范围。(3)道路隧道、桥、涵、石质路基及石方护坡、重盐碱、沙漠和特别干旱地区的路段等,不能人工栽植或不能自然生长木本、草本绿色植物的路段,是不可绿化路段。在道路用地范围内,能人工栽植和自然生长乔木、灌木和花草的路段为可绿化路段。
(4)道路绿化按其绿化的位置、作用和性质,主要划分为防护林、风景林和美化沿线景观的小型园林、花圃、草坪等。绿化规划应根据道路等级及对绿化的功能要求、沿线地形、土质、气候环境和绿化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等条件,并与地方整体绿化规划结合进行。(5)新改建道路的绿化工程应与道路设计、施工、验收同步进行。(6)绿化检验主要是检查栽植成活率、保存率和管护情况。“成活率”是指栽植后发芽长叶至少在一个生长季节以上的成活株数(m‘、丛、延米)占总栽植株数(m’、丛、延米)的百分数;“保存率”是指栽植后成活两年的株数(m‘、丛、延米)占总栽植株数(m2、丛、延米)的百分数。修剪应及时、整齐、美观。病虫害防治应适时进行。(7)道路绿化栽植成活率、保存率的衡量指标,不同类型区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1)平原区道路的成活率达90%为合格,95%以上为优良。保存率达85%为合格,90%以上为优良。2)山区道路的成活率达85%为合格,90%以上为优良。保存率达80%为合格,85%以上为优良。3)寒冷草原区及沙、碱、干旱区道路的,成活率达75%为合格,80%以上为优良。保存率达到70%为合格,75%以上为优良。(8)道路绿化是道路建设的组成部分。各级道路管理机构,应配备绿化专业技术人员。有条件时,可设置绿化管理部门,负责道路绿化工作。
(9)进行道路绿化时,应根据道路等级和当地自然、经济条件,选择绿化植物品种,做到乔木与灌木、针叶与阔叶、常青与落叶,木本与草本、花卉相结合,并借助道路沿线的自然景观,设计各种绿化类型以及凉亭、雕塑、池塘、花坛、草坪等,以便更好地增加绿化、美化效果,丰富道路景观,达到防护与观赏相结合的目的。不同类型区的道路绿化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1)山区的道路:应发展具有防护效能的绿化工程,如防护林带、灌木、草皮护坡;以含蓄水分,滞缓地表泾流,减轻水土流失,防冲刷、防坍固坡。2)平原区的道路:应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和园林化总体规划要求,栽植单行或多行防护林带,以减轻或消除风、沙、雪、水等对公路的危害;在平面交叉、桥梁、分隔带、环岛,立体交叉的上下边坡和服务区等地,应配栽观赏矮林、灌木、花卉或多年生宿根植物以美化路容。,3)草原区的道路:应在线路两侧,栽植防风、防雪为主的防护林带,以阻挡风、雪侵蚀危害公路。4)风沙危害地区的道路:应栽植耐干旱、根系发达、固沙能力强的植物品种,以营造公路防风、固沙林带为主。5)盐碱区的道路:应选择抗盐碱、耐水湿的乔木、灌木品种,配栽成多行数的绿化;以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结构。·.6)旅游区的道路:通往名胜、古迹、风景疗养区及重要港口、水库和机场等地的道路,应以美化为主,营造风景林带,主要栽植有观赏价值的常绿乔木、灌木、花卉以及珍贵树种和果树类。(10)养护基层单位(县级道路管理机构、养护工区、站等)的庭院绿化,可栽植具有观赏和经济价值的乔木、灌木、花、草及果木,创建常年有花,四季常青的优美舒适环境。有条件时,还可利用假山、水景、花坛、草坪等多种形式,构成立体绿化艺术群。1.10.2道路绿化的内容与要求(1)道路绿化工作是在道路两侧用地范围内,包括土路肩、边坡、分隔带、防护带、环岛、隧道出口两端、立体交叉的上下边坡和渡口、广场、养护用房内外环境以及服务性设施场地等进行绿化。它包括绿化的规划设计、施工栽植、抚育管理、更新、采伐、苗圃育苗、宣传绿化政策等。
(2)道路绿化应根据“因地制宜、因路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在道路绿化实施前,对绿化路段进行现状和自然情况的调查,进行路段绿化总体设计,使之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稳定性和艺术性,充分满足道路绿化功能要求。(3)高等级道路因其车速高、流量大,进行绿化时,道路两侧土路肩、边坡以种植人工草为主,中央分隔带宜种植不同颜色的灌木、花卉和草皮,不应栽植乔木。(4)一级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可配植一些灌木和花草。平原路段应以人工造景为主,采用不同的绿化植物品种,以不同高度、不同株距分段组合方式进行;山区路段应以自然景观与人工造景相结合的方式绿化,并尽量利用自然景观;位于城市郊区的路段,有中央分隔带或分道行驶隔离带的,可栽植绿篱和花草。绿篱的高度以60~120cm为宜,在平曲线处可适当高些,可起防眩作用。其两侧按平原路段标准绿化。(5)二级道路绿化应尽量采用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避免单一品种长距离栽植形式,并充分体现当地特色。(6)三、四级道路车速较慢,可采用行列对称式的栽植方式绿化。为增大两侧透视度,应加大株距,以4~6m为宜。(7)在平面交叉、立体交叉以及隧道进出口等地,应根据地形条件进行绿化,并符合下列要求,1)平面交叉处应按设计要求留出规定的视距。在设计视距影响范围以内,不应种植乔木,可栽植常绿灌木、绿篱和花草。2)小半径平曲线外侧栽植成行的乔木,以诱导汽车行驶,增加安全感;3)立体交叉分割出来的环岛,宜铺植开阔的草坪。其上点缀一些灌木和花卉。4)隧道进出口两侧30~50m以内,宜栽植高大乔木遮荫,以适应驾驶员视觉对隧道内外光线的变化,保障车辆安全行驶。
1.10.3道路树木的栽植与管理(1)公路上绿化植物栽植位置按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规定栽植,并遵守下列规定:1)乔木的株行距,应根据不同树种、冠幅大小来确定。速生乔木,桥距4—6m,行距3~4m。冠大慢生的树种,株行距应适当加大,株距8—10m,行距4—6m为宜。2)灌木株行距以lm为宜,灌木球的株距6~8m为宜。各类植物的行间,应以晶字形交错栽植。具体栽植推荐横断面见图1—10—1~图1—10—7。其中图1—10—1所示为在道路内外边坡种植单行行道树及灌木矮林;图1—10—2所示为固坡矮林、果树及护坡林带;图1—10—3所示为在半填半挖路基上下坡营造固坡矮林、护坡林带及风景林带;图1—10—4所示为防雪防沙林带(迎向雪沙一侧为宽幅林带);图1—10—5所示为中央分隔矮灌球、草皮;图1—10—6所示为在旅游区的道路两侧营造风景林带;图1—10—7所示为分道行驶的隔离带绿化。(2)栽植绿化植物,应按照道路绿化工程设计及任务大小,合理组组和安排劳力、机具,做好整地、划线、定点、挖坑;及时选苗,随起苗随运输,在春、秋或雨季适当时期进行栽植。栽植应符合下列要求:图1—10-6在旅游区的道路两侧营造风景林带;图1—10-7分道行驶的隔离带绿化。1)选苗:应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观赏价值较高、发育正常的优壮苗木,具有良好顶牙;根系发达、有较多的须根;没有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等。2)用乔木、灌木绿化道路,应采用明坑栽植。坑径比根幅大lOcm,坑深比根长大20m以上,使苗根充分舒展。属于无性繁殖的树种,也可埋干栽植。
3)防护林的栽植,应按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进行。用于防洪的林带应密植,防风、防雪林带的透风系数以30%为宜,防沙林带的透风系统不超过20%。护林带的垂直分布应保持一定的密度。防护路基、边坡的灌木丛或经济林应密植,或与小乔木混栽。4)移植较大苗木或珍贵树种、果树等,应带土球栽植。土球直径为苗木直径的10倍以上,并将土球包装整齐不松散,以保成活。5)栽植苗木时,在干旱季节或干燥地区,栽前应浇水洇坑,栽后立即浇透水,半月之内,再浇透水2—3次。6)乔木栽植后,应及时扶正,封土和刷白。、7)当天栽不完的剩苗应假植好,注意多浇水的次数。(3)绿化植物成活后到郁闭(绿化植物冠幅投影面积与绿化占地面积之比,达到o,6以上时为郁闭)前,应加强抚育管理。按下列规定及时检查、补植、浇水、除草、松土、施肥、修剪和防治病虫害等。1)在干旱季节和干燥地区,应及时进行人工浇水。浇水量和次数根据墒情确定。2)除草和松土:在春、夏植物生长旺盛季节,除草、松土应结合进行。松土深度随植物种类、大小而定,以5~6m为宜,应除掉杂草根系,注意不损伤绿化植物根系。风沙较大的地区,可不松土。3)对土壤瘠薄、生长不良的绿化植物,尤其是对那些果树和珍贵苗木种类,应予分期施肥,以促进生长。4)各类苗木如栽后枯死,应及时补植。补植的苗木,应与原栽植苗木的种类相同,其规格应大于原植苗木规格。对于已基本成材的行道树,除株距大于20m补栽后不影响生长者外,可不补植。5)根据各类绿化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和传播蔓延的规律,及时进行检查。一旦发生病虫害,应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确保绿化植物正常生长o,(4)绿化植物郁闭后,为了促进其生长和发育健壮,形状优美,透光适度,通风良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适时开花结果,应及时修剪抚育。修剪时期,应在秋季植物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
1)修剪时,主要应将乔木、灌木的枯枝、病枝、弯曲畸形枝、过密枝以及已侵入公路建筑限界、遮挡交通标志、影响视距的枝条及时剪除。修枝切口应平滑,并与树干齐平,防止损伤树干、高杈突出和树冠大小不一。2)交通比较繁忙的路段以及风景游览区的绿化植物或风景林带,应根据不同树种及其特性进行修剪。大树应剪成伞形或椭圆形;靠近大城市及游览区,可剪成球形、搭形。在一定路段内树木冠形宜相同,使其整齐美观。绿篱应剪成长方形或梯形。对果树则应按其特性和要求进行修剪。3)分蘖强的灌木丛应每年割条一次,新植灌木,次年应全部割掉,以利分蘖。对有特殊防护作用的灌木或乔灌木混栽林,割条时不应削弱其防护功能。4)根据花卉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修剪,促进开花结果。5)草皮的修剪,随草的种类和生长环境不同而异。草高不超过15cm,以免叶茎过长,影响排水,遮挡阳光,通风不良,诱发病虫害。(5)每年秋季或春季,可在树干上距地面1~1.5m高处刷上涂白剂(生石灰5kg+石硫合剂原液0.5kg+盐o.5kg+动物油0.1kg十水20kg),以防病虫侵染,增加道路美观。(6)在靠近村镇、风景游览区和风沙较大路段的新植乔木类,应设置支撑架、护栏架(围)、树池和包扎树干等方法,防止人畜损坏、风摇,以保成活率和保存率。在采用各种保护方法时,都应注意与环境协调。‘(7)防治绿化植物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开展以生物,化学防治与营林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如若发现病虫害,应贯彻“治早、治小、治了”的防治方针。严格苗木检疫制度,保持绿化地面卫生,坚决消灭越冬虫卵、蛹,烧毁落叶虫婴、虫茧,及时清除衰弱、病害绿化植物,更换新的绿化植物。
(8)绿化道路的乔木、灌木、花草及防护林、风景林等,不宜在较长路段中采用同一绿化植物品种,应根据情况分段轮换栽植不同品种,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9)为了掌握道路绿化的发展变化情况,积累资料,应建立道路绿化档案。从绿化、美化工程竣工验收时开始,进行调查登记,统计养护里程、已绿化里程以及绿化植物栽植成活率、保存率。道路绿化美化工程档案,应由业务主管领导和专职技术人员审核并签字。1.10.4道路树木的采伐及苗圃(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把道路林列为防护林种。其主要作用是保护道路,改善环境条件,因此,不应进行采伐。·(2)道路路树过密时,应进行抚育采伐;当道路改善、路树过成熟、路树发生严重病虫害或其他原因急需采伐时,宜在冬、春季节采伐。路树采伐应符合下列规定:1)抚育采伐:风景林、防护林在郁闭度达0.9以上时,应进行透光伐。伐除过密、生长不良的树木。其原则是间密留匀、伐劣留优、伐密留稀,促进树木生长;2)更新采伐:道路改善需要采伐的路树,应先审批后采伐。对采伐后出现的空白路段应在工程竣工后的第一个绿化季节内及时绿化好。成段衰老路树的更新采伐问题,应该按批准的计划办理,不得另行改变。3)路树采伐前,应先写出更新采伐报告,经道路管理机构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后方可采伐。未经批准,不得采伐。(3)苗圃是培育道路绿化所用苗木、花草的主要基地。道路管理机构应建立育苗基地,满足绿化、美化的需要。苗圃用地面积的大小应根据条件和任务确定。
(4)苗圃用地应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壤土、沙壤土或轻黏壤土。土壤酸碱度(即pH值)以6.5~7。5为宜。土层厚度不应小于40~50cm,地下水位在1.5~2.5m为宜。土质不好的,应进行土壤改良。(5)苗圃主要培育适合本地区栽植、又符合绿化设计要求的品种。2桥梁养护技术2.1.2桥梁检查的种类与内容根据交通部“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制度”的规定,又根据检查分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三种类别,其主要内容如下:2.1.2.1桥梁的经常性检查由路段检查人员或桥梁养护人员定期进行扫视检查。目的是确保结构功能正常,使结构能得到及时的养护和紧急处治,对需要检修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报告。该项检查往往使得检查人员有机会在各种天气情况下对桥梁进行观察。桥梁经常性检查的项目见表2—1—1所列。.桥梁经常性检查的项目表2-1-1序号检查项目序号检查项目1桥面是否平整,有无损坏5锥坡、翼墙有无开裂、坍裂、沉陷2桥面泄水管是否损坏、堵塞6伸缩缝是否堵塞、破损、失效3桥面是否清洁,有无杂物堆积、杂草生长、蔓延7交通信号、标志(桥梁荷载标志)、照明设施是否完好4栏杆、引道、护栏是否断裂、撞坏、锈蚀8其他显而易见的损坏2.1.2.2桥梁的定期检查一、定期检查的目的
这是对桥梁结构的质量状况进行定期跟踪的全面检查。通常是依靠富有经验的专职桥梁检查工程师,以目视观察为主,辅以必要的工具、常规测量仪器、照相机和其他现场用器材等手段,实地判断桥梁缺损原因,作出质量状况评分,并估计需要维修的范围及方法,或提出限制交通的建议。对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或继续观察的缺损部件,提出特殊检查或下次检查的时间要求。二、定期检查的时间周期定期检查的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新建桥梁交付使用1年后,进行第一次全面检查。(2)桥梁检查周期一般为3年。桥梁检查工程师可视被检桥梁技术状况确定每1—5年检查一次。(3)非永久性桥梁每年检查一次。(4)根据下级桥梁养护工程师报告,在经常检查中发现的重要部(构)件病害状况为三、四类的桥梁,应立即安排一次检查。三、桥梁定期检查的工艺流程桥梁定期检查工作应按规范程序进行。桥梁定期检查的工艺流程见图2-1-1。
四、桥梁定期检查的内容桥梁定期检查的具体项目和内容如下:(1)桥面铺装:是否有坑槽、开裂、车辙、松散、不平、桥头跳车现象等。(2)栏杆:栏杆是否松动、撞坏、锈蚀和变形等。(3)伸缩缝:是否有破损、结构脱落、淤塞、填料凹凸、跳车、漏水等。(4)排水设施(防水层):桥面横坡、纵坡是否顺适,有无积水;泄水管有无损坏、堵塞,泄水能力如何;防水层是否工作正常,有无渗水现象等。(5)上部结构的定期检查:1)梁式结构:主梁支点、跨中、变截面处有无开裂,最大裂缝值;梁体表面有无空洞、蜂窝、麻面、剥落、露筋;有无局部渗水;横隔板是否开裂、焊缝是否断裂;钢结构锈蚀情况、变形情况等;2)圬工拱桥:主拱圈是否开裂、渗水、砂浆松动、脱落、变形;拱脚是否开裂;腹拱是否变形、错位;立墙、立柱有无开裂、脱落;侧墙有无鼓肚、外倾等;3)双曲拱桥:拱脚有无压缩;拱圈1/4外、3/4处、顶部是否开裂、破损、露筋、锈蚀;拱肋与拱波结合处是否开裂;波间砂浆是否脱落、松散、横隔联系是否开裂、破损等。
(6)支座:位移是否正常;橡胶支座是否老化、变形;钢板滑动支座是否锈蚀、干涩;各种支座固定端是否松动、剪断、开裂等。(7)桥墩:墩身是否开裂,局部外鼓,表面风化、剥落、空洞、露筋;是否有变形、倾斜、沉降、冲刷、冲撞损坏情况等。(8)桥台:是否开裂,破损,台背填土是否有裂缝、挤压、受冲刷等情况,否则应及时组织检修。(9)翼墙:是否开裂,有无前倾、变形等,如有应及时维修。(10)锥坡:是否破损、沉陷、开裂、冲刷、滑移等。(11)照明:桥上照明情况是否正常等,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或维修。(12)河床及调治结构物:河床是否变迁;有无漂浮物堵塞河道;调治结构物是否发挥正常作用,有无损坏、水毁等。定期检查中,无论检查哪个部分,都要察看它的清洁情况,连同病害一起记录下来。定期检查中,发现如交通部发布《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规定的三类以上的病害以及难以判明原因和程度的病害都应拍照记录在案。·2.1.2.3桥梁的特殊检查特殊检查系指采用仪器设备等特殊手段和科学方法分析桥梁病害的确切原因、程度和范围,确定桥梁的技术状态,以采取相应的加固、改造措施。一般在下列四种情况下作特殊检查:(1)在地震、洪水、滑坡、超重车辆行驶、行船或重大漂浮物撞击之后。(2)决定对单一的桥梁进行改造、加固之前。(3)桥梁定期检查难以判明损坏原因、程度及整座桥的技术状况时。(4)需要使用特殊仪器或需作特别详细记录的检查,拟评定结构实际状况时(5)应在上述第(1)、(2)种情况时特殊检查的项目及内容见表2-1-2。
需特殊检查的情况检查项目洪水滑坡地震超重车辆行驶(改造前)撞击(1)在地震、洪水、滑坡、超重车辆行驶、行船或重大漂浮物撞击之后(2)决定对单一的桥梁进行改造、加固之前上部栏杆损坏;桥体位移和损坏落梁、排水设施失效因桥台突出二压屈落梁、支座损坏、错位梁、拱、桥面板裂缝、支座损坏、承载力测定被撞构件及联系部位破坏、支座破坏下部因冲刷而产生的沉陷和倾斜桥台推出、胸墙破坏晨星、倾斜位移、抗震堆破坏墩台裂缝沉陷墩台位移(3)桥梁定期检查难以判明损坏原因、程度及整座桥的技术状况时(1)结构验算、水文验算(2)静栽、动栽试验(3)用精密仪器堆病害进行现场调查和实验分析1)混凝土裂缝外观及显微调查、混凝土碳化鉴定、氯化试验、湿度调查、强度测试、结构分析2)钢筋位置、锈蚀状态调查
(4)桥梁技术状况在四类者3)预应力钢筋现状及灌浆管道状况、空隙情况调查4)桥面防水层状况调查5)桥面铺装状况调查2.1.4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根据《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的有关规程,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见表2-1-9。2.1.6桥梁结构养护工程分类与内容桥梁结构养护工程分类与工作内容见表2-1-12。2.2桥面系的养护技术2.2.1栏杆、护轮带的养护桥梁上的栏杆、护轮带是桥面上的安全设施,如有损坏、裂缝、变形、腐蚀等情况出现,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确保车辆的安全正常运行。栏杆、护轮带在养护中应注意如下要点:(1)桥梁栏杆变形或者已被损坏而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时,应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在检修期间,为了车辆的安全运行,应用闪光灯和栅栏等标示栏杆已破坏。(2)如果桥梁上的栏杆属于钢筋混凝土栏杆,并发现栏杆已裂缝或剥蚀时,轻者采用环氧树脂修补,严重时要凿除已损坏部分重新修补完整,并特别注意已损栏杆是否和梁及桥梁的下部构造有关。(3)如果桥梁栏杆是钢质栏杆,则应经常除锈、刷漆,腐蚀严重应进行更换。
(4)如若护轮带发生破坏时,将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应迅速修补。在修补期间,注意用闪光灯或“前面施工,车辆慢行”以示维修施工。(5)漫水桥及小桥头的导向柱,油漆要鲜明,并经常拔出纠偏。2.2.2伸缩缝的养护2.2.2.1伸缩缝的基本要求伸缩缝的位置、构造应按设计要求执行,所采用的伸缩装置应能保证上部结构自由伸缩,并能承受车辆荷载作用,同时,伸缩装置具有经久耐用、良好的乎整度、防水、防尘等功能,便于养护更换。2.2.2.2伸缩缝形式及构造常见的桥梁伸缩形式及构造见表2-2-1。2.2.2.3伸缩缝的检查在正常巡回检查时,可在巡回车上用肉眼检查,也可用卷尺、直尺、水准尺、游标尺等测定。对破损情况,可分严重、中等、轻微三种情况。(1)破损严重。破损对交通带来障碍或显著妨碍环境条件时需要抢修的。(2)破损程度中等。对交通妨碍不大,应尽快修补的。(3)破损轻微。不需要立即修补,在正常巡回检查时留意破损的发展状况。(4)在检查时,应注意下述情况:1)伸缩缝装置和填料间有凹凸不平,铺装和填料间凹凸不平,有漏水。2)填缝料表面剥落、裂缝、下陷;行车时有冲击和异常声音。3)伸缩异常、支座异常,桥面板端部破损,接缝周围铺装下陷、产生裂缝。
4)橡胶接缝的缝料剥落、下陷、缺角,锚定物固定不够,封层脱落,接头处漏水。5)钢接缝移动异常,锚固材料破损,连接螺栓破损,排水管阻塞及破损。6)纵缝和横缝连接不良,排水不良,有漏水,车辆行驶时滑溜。2.2.2.4伸缩缝的养护一、桥面伸缩缝的养护桥面伸缩缝要经常注意养护,使其发挥正常作用。对于锌钢板U形槽伸缩缝要防止杂物嵌入;梳形钢板伸缩缝、梳齿缝和毛勒缝内塞进杂物时要及时清除;钢板伸缩缝缝板在震断时要及时修复;橡胶缝的橡胶老化时要注意修理更换。二、桥面伸缩缝缺陷的修补与更换(1)修补前应查明原因,采用行之有效的、与之相适应的修补方法,修补工作要依据缺陷的程度,或部分修补,或部分以至全部更换。(2)对于锌铁皮伸缩缝,当其软性填料老化脱落时,在充分扫清原缝隙泥土后,重新注入新的填缝料。当铺装层破坏时,要凿除重新铺筑。凿除破损部位要划线切割(或竖凿),如图2—2—1所示。清扫旧料后再铺筑新面层。当采用混凝土浇筑时,要采用快硬水泥并注意新旧接缝要保持平整,对铺筑部分要加以初期养生。(3)对于钢板伸缩缝,当钢板与角钢焊接破裂时,应清除垢秽后重新焊牢;当梳齿断裂或出现裂缝后,也要采取焊接方法进行修补,如图2-2-2所示。排水沟堵塞后应及时予以清除。
(4)桥面伸缩缝的修补或更换工作大都不断绝交通。因此,通常可考虑采用限制车辖通行,半边施工,半边通行车辆;或白天使用盖板,夜间施工时禁止通行;或白天使用盖板,夜间限制车辆通行,半边施工,半边开放交通等方法。总之,均要注意抓紧时间,尽量缩短施工工期,保证修补质量。三、桥面伸缩缝的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1)伸缩缝的常见缺陷·桥面伸缩缝由于设置在梁端构造薄弱部位,直接承受车辆反复荷载的作用,又多暴露于大自然中,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说伸缩缝是易损坏、难修补的部位,经常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缺陷。伸缩缝的常见缺陷根据采用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现分述如下:1)锌钢板伸缩缝的缺陷:①软性防水材料如沥青砂或聚氯乙烯胶泥等老化、脱落;②伸缩缝凹槽填入其他硬物,不能自由变形;⑧锌钢板上压填的铺装层如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等断裂④伸缩缝上后铺压填部分发生沉陷,高低不平;剥离;⑤由于墩台下沉,出现异常的伸缩,车辆行驶时出现冲击及噪声。2)钢板伸缩缝的缺陷:①角钢与钢筋混凝土梁锚固不牢,使钢板松动,在车辆行驶的冲击摆动下更加速伸缩缝的破损;②缝内塞进石块或铁夹物,使伸缩缝不能自由变形;③排水管发生破坏损伤或被土、砂堵塞;④表面钢板焊接部位破坏损伤;⑤梳形钢板伸缩缝在梳齿与承托板的焊接处出现裂缝,更严重者出现剪断。3)橡胶伸缩缝的缺陷:①橡胶条破坏损伤,橡胶条剥离,在橡胶嵌条连接部位漏水;②锚固构件破损、锚固螺栓松脱;③伸缩缝构造部位下陷或凸出,车辆行驶不适,发生噪声。(2)伸缩缝破损主要原因
1)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和汽车载重量的增大,对伸缩缝的撞击及反复荷载作用也增大,因材料的磨损和疲劳,以及混凝土桥面板或梁的结合强度不够,造成伸缩缝装置损坏。2)伸缩缝接头为对接时,环氧树脂砂浆的剥落、断损、填缝材料硬化与部分脱落是伸缩缝全面破损的原因,所以必须彻底清洁伸缩缝处的各种垃圾。3)大跨径桥、斜桥、弯桥的伸缩缝因结构形式、固定方式与梁不吻合,也会造成伸缩缝损坏。必要时更换或维修伸缩缝。4)由于安装施工不当,伸缩缝装置和桥面板或与桥台胸墙产生垂直错位,增大车轮的冲击力,也是伸缩缝和桥面板破坏原因。2.2.3桥面排水设施的养护为了迅速排除桥面上的雨水,防止雨水渗入梁体引起锈蚀而影响桥梁的耐久性、稳固性,确保道路桥梁的正常运营,除了在桥面铺装内设置防水层外,还应设置排水设施。2.2.3.1桥面排水设施的主要缺陷(1)泄水管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管道已破坏、损伤。在外界作用影响下而使泄水管道产生局部破裂、损伤,出现了洞穴或裂纹而产生漏水现象。2)泄水管体脱落。主要由于接头连接不牢或接口被损坏而产生掉落,失去排水作用。3)泄水管道内已被泥石杂物堵塞,从而排水不畅,水流不通。(2)引水槽的缺陷。引水槽有堆泥、堵塞,水流不畅,槽口破裂损坏而出现漏水、积水等。2.2.3.2桥面排水设施的养护维修(1)桥面的泄水管、引水槽要经常地清扫、疏通。·缘石的横向泄水孔道,不够长的要加以接长,避免桥面水流沿梁侧流泻,确保桥面无任何积水现象。
(2)桥面上的泄水管损坏后应及时修补,接头不牢已掉落的则需要重新安装接上,损坏严重的管道要予以更换新的。(3)桥面上的引水槽如被破坏时则应迅速重新修理,长度不足时应给予接长。当槽口太小,不能满足排水需要时,则应扩大槽口重新修筑。2.2.4桥面铺装层的养护2.2.4.1桥面铺装层的常见缺陷桥面铺装材料主要有水泥混凝土和沥青类材料两种,由于使用材料不同,缺陷的形式也不一样,现分述如下:(1)沥青类铺装层的主要缺陷1)泛油:桥面出现泛油后,车辆过桥时粘轮,下雨时易打滑,使行驶安全度降低。2)松散、露骨:桥面出现锯齿状的粗糙状态。3)裂缝:有纵缝、横缝或网裂。4)高低不平、产生跳车:一般出现在桥跨结构物的连接部位。如简支梁桥的接头处和有挂梁的悬臂梁桥挂梁支点处,使过桥车辆产生跳车。(2)普通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主要缺陷1)磨光:铺装层被行驶的车辆磨耗,形成平滑状态。2)裂缝:有网裂、纵横缝等。3)脱皮、露骨:表层脱皮或局部破损露骨。4)高低不平:在接头部位与沥青铺装层相同。2.2.4.2桥面铺装层的养护维修(1)桥面铺装层的养护工作。应经常清扫桥面,保持桥面清洁完整和有一定的路拱。桥面在雨后应随时将积水排到泄水管排除,冬季结冰或下雪后应及时清除桥面上的冻块或积雪。严禁在桥面上堆置杂物或作晒场等。此外,桥面防水层有损坏也要及时修复。
(2)当桥面采用水泥混凝土铺装层时,如有磨光、脱皮、露骨或破裂等缺陷出现,通常可用如下方法进行维修:1)原结构凿补。将原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的表面凿毛,并尽可能深一些,使骨料露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润湿,再涂刷上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或其他粘结材料),最后铺筑一层4—5cm厚的水泥混凝土铺装层(在桥梁荷载能力容许的前提下)。2)采用黑色路面改建桥面。当采用黑色路面即沥青类材料修补桥面铺装时,一般较水泥混凝土铺装容易,且上下结合也比较牢靠,施工期间对交通影响也较小。但路面改变了原有结构且必须全桥加铺,否则影响美观。黑色路面修补的结构可采用沥青表面处治或沥青细砂罩面,也可加铺一层2~3cm的沥青混凝土。采用沥青细砂时,应先涂刷沥青漆,使之与旧面层结合良好。3)全部凿除,重筑铺装层。桥面铺装层如已损坏严重,可采用全部凿除,重筑铺装层的方法修补。新铺的面层可采用普通水泥混凝土,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等其他材料。(3)当沥青类桥面铺装层出现缺陷后,应及时处理,经常保持桥面完好平整。(4)桥面凹凸不平,如因构件连接处沉陷不均引起时,可采用在桥下以液压千斤顶顶升,调整构件连接处标高,使其顶面具有相同高度的方法进行维修。·表2-2-2为桥面铺装层修补实例。2.2.5桥头引道的养护
2.2.5.1桥头引道的常见缺陷桥头引道常见的主要缺陷有如下几方面:(1)桥面与引道路面衔接处,路面沉陷,交接段引道纵坡与桥面纵坡不一,衔接不顺适,致使桥头产生“跳车”。,(2)引道路面损坏,产生积水、渗水,出现坑塘,高低不平。(3)引道两边的挡土墙、护栏等产生严重变形、破坏或缺陷。(4)护坡、锥形溜坡因受洪水冲刷而发生冲空、坍塌或产生缺口。(5)引道上如设有涵管或水渠时,其顶部受损,路面遭受破坏,并有渗水现象等。2.2.5.22桥头引道的养护维修在桥头引道的养护工作中,必须重点检查、养护如下内容:(1)有无渗水、沉陷、冲刷等现象,如有必须果断采取修整措施,保证引道平整和正常排水。(2)纵横断面是否合乎规定,如若不符合设计及国家规范,则应按要求修改更正。(3)引道与桥头衔接是否平顺,有无跳车现象。处理的方法是对桥头衔接处下沉的路面填补修理,使之连接平顺,不致产生跳车。(4)检查挡土墙、护坡、护栏、锥形溜坡与其他有关设施是否正常。如受洪水冲空或其他破坏时应采取措施修补,同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5)检查引道上是否设有油管或跨路渠道等,其孔径或闸门和其他各部位是否正常。对引道上的涵管或水渠等应按涵洞的有关施工要求进行养护,顶部出现损坏时应采取与路面损坏相同的办法进行维修。2.3各种桥梁的养护2.3.2钢筋混凝土桥的养护2.3.2.1钢筋混涨凝土桥的防水渗漏
(1)钢筋混凝土桥应特别注意防止水的渗漏,不仅地表水不能渗入混凝土,而且还得防止空气中的水气掺入混凝土,以免影响钢筋,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尤其是靠近沿海地区,海水中镁的成分,容易随水气渗入混凝土内,而使钢筋锈蚀。(2)当钢筋混凝土桥面有积雪时,应禁止采用洒盐融雪的防滑措施。(3)钢筋混凝土桥面的排水设备和防水层,要保持完好状态。排水设备有良可在检查时发现,而防水层不良则可从雨后混凝土构造表面产生湿斑来确定。(4)防止水的渗入的另一个任务是清理和修补混凝土中的裂缝。产生混凝土的裂缝原因如下:1)由于支座失灵,而引起梁的附加应力,由此而产生裂缝。所以,应对支座养护,以保证支座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由于混凝土结构本身的收缩。2)由于超重车过桥,事先未作加固处理,而产生超应力承载。3)由于混凝土施工不良或浇筑后养护不善而引起的发裂或层裂,也可能由于水灰比和震捣不妥,而产生的裂缝。4)由于墩台的不均匀沉陷所引起的裂缝;由于温度急剧变化而引起的裂缝。2.3.2.2钢筋混凝土桥裂缝的保养(1)为了使钢筋混凝土桥上的裂纹(指在允许的范围内)不与大气接触,以保持钢筋完好,裂缝应进行封闭处理。一般用空压式的方法进行。(2)当裂缝大于0.4~0.5mm时,应将裂缝凿开,刷净缝隙中的松块或粉尘,然后立模填补环氧砂浆或高强度等级水泥砂浆。如体积较大,可采用高强度等级的小砾石混凝土修补。(3)如裂缝过大应采取加固或更换构件的办法来解决,但应查明原因,通过计算来确定。2.4.1.3桥梁支座养护的要求
桥梁支座是桥梁上下部结构的结合点,一有损坏,将严重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必须注意经常养护,保证其处于正常的传递功能状态。其主要养护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桥梁支座各部应保持完整、清洁,每季一检查半年一清扫,冬季清除积雪和冰块,保证梁跨自由伸缩。(2)在滚动支座滚动面上应定期涂一层润滑油(一般每年一次)。在涂油之前,应把滚动面揩擦干净。(3)为了防锈,支座各部分除钢辊和滚动面外,其余均应涂刷油漆保护·。(4)对固定支座应检查锚栓坚固程度,支承垫板应平整紧密,及时拧紧接合螺栓。2.4.2桥梁支座的检查与维修2.4.2.1桥梁支座检修后的要求支座如有缺陷或产生故障时,应即分别予以修整或更换,并符合下列要求:(1)滚动面不平整,轴承有裂纹、切口以及个别辊轴大小不合适,必须更换(2)梁支点有承压不均匀时,应进行调整。(3)支座座板翘起、扭曲、断裂时,应予更换或补充,焊缝开裂应予整修。(4)如需要抬高支座时,可根据抬高量的大小选用下列几种方法:1)垫入钢板(50mm以内)或铸钢板(50~300mm)。2)更换为橡胶板支座。3)就地灌筑高强钢筋混凝土垫块,厚度不小于200mm。2.4.2.2桥梁支座的损坏(1)桥梁支座本身的损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油毛毡支座已损坏(如破裂、掉落、酥烂等),从而失去作用。2)切线弧形支座滑动面、滚动面生锈,从而不能自由转动。3)摆柱式支座的混凝土摆柱脱皮露筋或出现其他异常现象。
4)支座的滑动面不平整,轴承有裂纹、切口,滚轴有偏移和下降。5)支座螺母松动或螺栓脱落。6)钢辊轴式支座辊轴(或摇轴)的实际纵向位移偏大或发生横向位移。7)橡胶支座出现橡胶老化、变质现象,梁丧失自由伸缩能力。(2)桥梁支座座板的损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支座座板翘起、扭曲、断裂。2)座板贴角焊缝开裂,见图2-4-1。3)填充砂浆裂缝。4)支座座板混凝土压坏、剥离、掉角。2.4.2.3桥梁支座检查的内容桥梁支座在维修加固前必须进行检查,其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垫层支座的油毡是否老化破裂。(2)钢板滑动支座和弧形支座是否干涩、锈蚀,(3)摆柱支座各部件相对位置是否正确,受力是否均匀,钢筋混凝土立柱是否损坏。(4)橡胶支座是否老化、变形,位置是否正确。(5)滑动钢盆橡胶支座的固定螺栓有无剪断损坏,螺母有无松动。(6)活动支座是否灵活,实际位移是否正确。·(7)对小跨径梁(板)桥采用油毡垫层作为支座的,应经常检查油毡垫层是否失效。如发现油毡已经老化,或垫层厚度不足,已经失去功能的,应立即更换。(8)对弧形钢板支座和摆柱式支座,应检查支座钢板是否生锈、钢筋混凝土摆柱有否脱皮露筋、固定锚销有否被切断、以及滑动钢板是否位移和摆柱的倾斜等情况。如发现损伤和超过允许位移等,应立即修理更换。
(9)对橡胶支座应经常清扫污水,排除墩台帽积水,防止橡胶支座因老化、变质而失去梁的自由伸缩作用。如橡胶支座已老化应即更换。(10)由于支座的变形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支座处上、下部结构也会发生异常,应尽可能同时进行检查。对于滑动面、滚动面夹杂尘埃和异物以及由于防水装置和排水装置等的缺陷而产生的漏水、溢水,如长期放置不管,即成为生锈、腐蚀的主要原因,从而使支座丧失其功能,所以,希望在检查过程中,同时加以清扫、处理。2.4.2.4桥梁支座的维修加固桥梁支座有缺陷或发生故障的维修和更换(1)桥梁支座有缺陷或发生生故障的维修和更换1)滚动面不平整,轴承有裂纹、切口,以及个别辊轴大小不合适时,必须予以更换,2)梁支点承压不均匀时,应进行调整。调查时可采用千斤顶将梁上部顶起,然后移动调整支座的位置。在矫正支座位置以后,降落上部构造时,为避免桥孔结构倾斜,应徐徐下落,并注意千斤顶的工作状态是否均衡,同时调整顶升用木框架的楔子,以保证上部结构能恢复原位。3)支座上板翘起、扭曲、断裂时,应予更换或补充。焊缝开裂应予维修加固。支座更换时,也同时采用前述顶升法施工。4)如要抬高支座时可采用捣筑砂浆垫层,加入钢板垫层或预制钢筋混凝土块的办法。(2)油毡支座因损坏、掉落而不能发挥作用时,摆柱式支座工作性能不正常,有脱皮、露筋或其他异常情况发生时;橡胶支座已老化、变质而失效时,都须进行调整,并加以维修加固。(3)钢辊轴式支座辊轴(或摇轴)的实际纵向位移应与计算的正常位移相符,如实际纵向位移大于容许偏差或横向位移时,应加以矫正。2.5桥梁下部构造的养护
桥梁下部构造是由墩台和基础组成,它是桥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直接承受着桥梁上部结构及所有过桥车辆的重量,同时又将所有荷载传递给地基。桥台使桥梁与路堤相连接,它除了承受上部构造的荷载外,还将承受台后路堤填土的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而桥墩所受的外力除上部构造荷载外,还有风力、水压力、浮力、冰压力、撞击力等。又加上车辆的日益重型化,墩台所受的负荷强度远远超过设计规范的负荷要求。所以,桥梁墩台基础经过多年使用后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产生各种缺陷。2.5.1桥梁基础部分的缺陷桥梁基础结构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前者主要是指天然地基、改良地基,后者主要指桩基础、沉箱基础、混合基础。由于每类基础所处的条件不尽相同,因此,根据基础结构形式及修筑基础地形(包括地基地质条件)的差异,所产生的缺陷也不完全相同。可是从总的方面来分析,有它一定的规律性。桥梁基础结构一般容易发生的主要缺陷有:2.5.1.1桥梁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由于地基的压密下沉而引起基础沉降,这对于任何一座桥梁在一定范围内的沉降都将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正常现象,而超过一定的范围则将对桥梁产生有害的影响。在软土地基上修建的桥梁基础,由于经常受到土基压实下沉和地下水位升降等的影响,往往还会产生不均匀的沉降。因此,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或通车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应定期和及时地做好基础沉降变位的观测分析工作,以便了解基础的沉降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将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并对有害的基础沉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2.5.1.2桥梁基础的滑移和倾斜
(1)桥梁基础由于经常受到洪水的冲刷而发生滑移。冲刷深度由河流的河床纵坡与河床堆积物成分等因素所决定。一般很难预先估计冲刷有多深,事先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以探求其冲刷真正的深度。(2)由于桥梁所在河床浚挖,减少了桥台台前临河面地基土层的侧向压力,从而使基础产生侧向滑移。·(3)桥台基础建造于软土地基,当台背填土超过一定高度且基础构造处理不当时,作用于台背的水平力增大,将导致地基失稳,产生塑性流动,使桥台产生前移。当基础上下受力不均时,台身也随之产生不均匀的滑移,导致基础出现倾斜,如图2-5-1所示。产生滑移或倾斜的桥台基础,多为建造在软土地基上的重力式桥台、倒T型桥台。沉井基础也有产生前移的,这是由于沉井基础施工时扰动了地基且承受台背土压力的宽度大,可又不能像桩基础那样,有使流动土压力从桩间挤过去的效果,所以作用于沉井基础的流动压力比桩基础的大。(4)基础产生的滑移或倾斜,在严重时会导致桥梁结构的破坏,其破坏形式有:1)支座和墩台支承面破坏,以及梁从支承面上滑落下来。2)伸缩缝装置被破坏或使接缝宽度减小,伸缩机能受损。3)当滑移量过大时,梁端与胸墙紧贴,严重时导致胸墙破坏或梁局部压屈。2.5.1.3桥梁基础结构物的异常应力和开裂由于桥梁受力不均,往往会产生局部异常应力,并导致桥梁出现横向或竖向裂缝。在特殊外荷载的作用下,还会使基础结构物因出现异常应力而产生局部损坏。桥梁基础的主要类型及其常见的缺陷简列于表2-5-1中。2.5.2桥梁墩台和基础的养护2.5.2.1桥梁墩台基础的养护
对墩台基础养护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定期检修,维护桥梁,以保证使用安全。养护主要内容如下:(1)对桥梁附近河床的稳定应采取措施,以保障桥梁安全和不易被洪水冲毁。桥梁上下游各1.5倍桥长,但不小于50m和不大于500m范围内的河床,应符合下列要求:1)河床应适时地进行疏浚。每次洪水过后,应及时清理河床上的漂浮物和沉积物,使水流顺利宣泄。2)在桥梁旁不得任意修建对桥梁有害的水工建筑物。必须修建时均应采取必要的桥梁防护措施,确保桥梁的安全。(2)墩台表面应保持清洁,及时清除青苔、杂草、荆棘和污秽。(3)圬工砌体长期受大气影响、雨水侵蚀而发生灰缝脱落,应重新勾缝。(4)混凝土表面发生侵蚀剥落、蜂窝麻面等病害桥墩,应及时将周围凿毛洗净,用水泥砂浆抹平,并养护好。(5)圬工砌体镶面部分严重风化和损坏时,应予更换。用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补砌,应结合牢固,色泽和质地与原砌体基本一致。(6)梁式桥墩台顶面没有流水坡或坡面凹凸不平混凝土,做成横向坡度以利排水。2.5.2.2桥梁基础的修理与加固(1)基础局部被冲空时,可分别情况采取下列措施:1)水深在3m以下,可筑围堰将水抽干,以砌石或混凝土填补冲空部分。顶端与基础顶面平齐或稍高于基础顶面。2)水深在3m以上,可在四周打板桩或其他方法作坝围堰,灌注水下混凝土防护。也可以编织袋盛装干硬性混凝土,每袋装置量为袋容积的2/3,通过潜水作业将袋装混凝土分层填塞冲空部分,并注意比基础每边边缘宽0.4m以上,见图2-5-2所示。
3)当基础置于风化岩上,基底外缘已被冲空,应及时清除表面严重风化部分,在浅水时,填以混凝土,并将周围风化地基用水泥砂浆封闭。在深水时,应采取潜水作业,铺以袋装干硬性混凝土。’(2)基础周围被冲空范围较大时,除填补基底被冲空部分外,并应在基础四周采取下列防护措施:1)打梅花桩,桩间用块片石砌平卡紧。2)浆砌块片石或混凝土预制块,见图2-5-3所示。3)用铁丝、毛竹石笼,或以长鲜柳枝、荆条织成捆,内装石片或卵石,见图2-5-4所示。(3)墩台周围河床冲刷严重,危及基础的,除修补被冲空的基础外,必须在洪水期过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防再次被冲坏。各种不同的护基工程的施工方法见表2-5-2所列。(4)严寒地区,冬季冰层厚度变化,容易发生浅桩冻拔,深桩环状冻裂。可采取下列防护方法:1)冰冻开始时,在距墩台周围约0.2~0.4m处凿冰沟(宽0.5~1.0m),沟内填充雪或干草、麦杆等材料保温。2)桩基周围冰层很厚,可打入套管或板桩,中间填以保温套管水泥混凝土材料。3)可将周围的土挖至冰冻线,基础和桩的表面涂以沥青,填以重油拌的粗砂和砾石,上面盖粘土;或用矿碴置换冰冻线以上的土,最后宜做水泥混凝土封层以防渗水再次冻胀。4)小桥可用培草、培土、填平冲刷坑和临时抬高水位等措施。,(5)为防止桥墩被流冰和漂浮物撞击,可视河流具体情况,在桥墩上游适当地点设置菱形破冰体,以保护桥墩。
(6)简支梁桥的墩台基础沉降和位移,超过下列容许限值,通过观察继续发展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施予以加固:1)墩台均匀总沉降值(不包括施工中沉陷):2)相邻墩台均匀总沉降差值(不包括施工中的沉陷):3)墩台顶面水平位移值:o.5√L(cm)。注:①L为相邻墩台间最小跨径长度,以m计,跨径小于25m仍以25m计算。②桩、柱式柔性墩台的沉降,以及基桩承台上的墩台顶面水平位移值,可视具体情况确定,以保正常使用为原则。(7)当地基承载力不足,引起墩台基础沉降,可采取下列措施:1)在刚性实体式基础周围加石砌圬工或混凝土,扩大基础承压面。新旧基础应注意牢固结合,见图2-5-6所示。2)桩式基础周围加钻孔灌注桩或打入钢筋混凝土桩,并扩大原承台,将墩台的压力部分传递到新桩基上,见图2-5-7所示。3)在墩台基础之下,向墩台中心斜向钻孔或打入压浆管,通过孔眼及管孔,在一定压力下压注水泥砂浆、加热的沥青、土的固结剂等提高地基承载力。加固范围和深度应通过计算确定,见图2-5-8所示。图2-5-7增补桩基图2-5-8加固地基土(8)当基础置于风化岩石上,基底外缘已被冲空时,应及时清除表面严重风化部分。在浅水时,填以混凝土,并将周围风化地基用水泥砂浆封闭。在深水时,要采取潜水作业,并铺以袋装干硬性混凝土。(9)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和打桩基础受水冲刷、侵蚀时,应采用如下方法进行修理:
1)检查损伤程度,用水泥砂浆修补到原来状态。2)如桩身有空洞,可灌注水泥混凝土进行修复。3)抛填大块石、石笼护底或钢筋混凝土席块防护,以免继续冲刷,如图2-5-9所示。2.5.2.3桥梁墩台的修理与加固(1)圬工砌体墩台如表面风化剥落,深度在3cra以内的,可用C10以上的水泥砂浆修补;如损坏面积较大,深度超过3cm的,应浇注混凝土层予以裹覆,见图2-5-10所示。(2)当墩台出现变形,应查明原因,采取下列针对性措施:1)由于桥台台背填土遇水膨胀而变形,应挖去膨胀土,检修好损坏部位。2)桥墩由于冻胀原因,应及时挖去冻土,填以矿渣砂砾等好损坏部位;3)桥墩台由于砌筑不良的现象就应凿去或拆除变形部分,重新砌筑或浇注。4)由于砌筑填缝不实,墩台有空洞的,可择空洞部位附近,开凿通限,以压浆机压注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修补。(3)当墩台由于混凝土温度收缩、局部应力集中、以及施工质量不良等原因而产生的裂纹时,应视裂缝大小,分别采取下列措施:1)裂缝小于表2—5—3所列限值时,应进行封闭处理,一般涂刷水玻璃或环氧树脂。桥梁裂缝极限值表2-5-3
注:表中所列除特指外适用于一般条件。对于潮湿和空气中含有较多腐蚀性气体等条件下的缝宽限制应要求严格一些。2)裂缝大于表2-5-3所列极限值时,应采用压力灌浆法灌注环氧树脂胶,能确保裂缝不再延长。3)石砌圬工出现通缝和错缝不足时,应拆除部分石料,重新砌筑。4)由于活动支座失灵而造成墩台拉裂,应修复或更换支座,并处理裂缝。5)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自下而上的裂缝,应先加固基础,再视裂缝发展程度,确定灌缝或加固墩台。6)裂缝已贯通墩台,可用钢筋混凝土围带或钢箍进行加固,见图2-5-11。(4)墩台发生水平位移和倾斜时,应分析原因,按照具体情况确定加固方案。1)如若是梁式桥台背土压力大,造成桥台向桥孔方向位移,可采取下列方法加固:①首先是挖去台背填土,然后加厚桥台胸墙,更换内摩阻角大的填料,减小土压力,见图2-5-12;②小跨径简支梁桥可在台间加设钢筋混凝土支撑梁,顶住桥台,以平衡台后土压力,见图2-5-13。2)如果是拱桥桥台产生位移,可选择下列加固方案:①在桥台两侧加厚翼墙。翼墙与桥台牢固结合为一整体,增加桥台横断面尺寸和自重,借以抵抗水平推力;②
当桥台的位移尚未稳定时,可在台后增设小跨引桥和摩阻板,以制止桥台继续位移。双曲拱桥由于设计、施工不当,以及土基软弱,引起墩台下沉位移,拱圈及拱上空腹等结构严重开裂时,应进行观测,限载或禁止通行,查明原因,进行处理。限载或禁止通行时,两侧桥头应设立醒目标志。(5)桩式墩台,如结构强度不足或桩柱有被碰撞折断等损坏,在基桩承载力许可条件下,可采用下列方法修理加固:1)对于桩柱式墩台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不足时,可采用加固整个桩柱式墩台的方法,即在桩或柱间用槽钢或角钢作横、斜撑联结,以增强整体性和稳定性。钢板箍和横夹板(用槽钢或角钢)用螺栓拧紧,斜夹板可用电焊接合,见图2-5-14。盖梁如强度不足,也可在盖梁下加横向夹梁,用螺栓拧紧,予以加强。2)对于迎水侧桩、柱被船只或流冰等碰撞损伤、以至折断,可视情况采用下列修理方法:①将损伤或折断的桩柱,凿除松动部分混凝土,添加必要的钢筋,立模浇筑混凝土按原式修复,使仍起柔性墩的作用。施工时应在伤柱两侧加设临时支撑;②在桩柱损伤处,将原混凝土凿毛,外面加设钢筋混凝土围带,使损伤部位的桩柱得以加强。(6)桥台锥坡及八字翼墙在洪水冲击或填土沉落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和铺砌层勾缝脱落。修复时就注意夯实填土,常水位以下应采用水泥砂浆砌块片石,并勾缝。2.6.2隧道养护的一般规定隧道养护工作包括:洞身、洞门、路面和两端路堑、防护设施、排水系统、洞口减光设施以及通风、照明、标志、标线、监控、消防、防冻、消音等设施的检查、保养、维修和加固。
(1)经常检查。隧道的经常检查系日常工作,当发现隧道出现问题或病害时,应及时准确予以记录,以便制定年、季、月度养护生产计划,常规巡视每季度进行一次,由养护部门专门组织巡视组进行,参加人员有工程技术干部、养护股长、所在道班班长等。以目测为主,每月一次,经常检查的内容见表2-6-2。隧道经常检查的部位及内容序号部位检查作业内容1洞外山体及附近(1)洞所在山体是否出现滑坡预兆(2)洞附近的洞穴是否积水(3)地面排水是否顺利、畅通(4)工业、农业生产是否对隧道有不良影响(5)灌溉渠是否发生渗漏水(6)施工竖井有无变化,是否灌水(7)明洞填土是否被冲,排水是否顺畅2主体结构(1)构造物结构尺寸检查(2)衬砌是否开裂(3)围岩是否有开裂,开裂发展与否(4)洞内是否有渗漏、挂冰、堆冰(5)排水构造物是否完好,有否堵水(6)洞的建筑是否稳定,有无开裂(7)洞墙是否稳定,有无下沉、凸肚(8)衬砌是否被侵蚀、剥落(9)瓷砖是否污染、掉块(10)洞内路面是否损坏3配套附属设施(1)洞内有害气体是否超限(2)通风设施运转是否正常(3)照明灯具是否蒙尘、受害有损、照度正常否
(4)电源是否正常,自备机运转良好否(5)防冻设备是否起作用(6)消音设施是否损坏(7)通讯设备是否运用灵活(8)监控系统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9)洞外路堑边坡稳定与否,护坡是否损坏(10)洞外排水沟是否堵塞(11)洞口缓和照明段是否正常(12)洞附近各类标志是否齐全明显(13)自动抽水设备是否运转正常常规巡视所发现的问题,应详细记录入表2-6-3所示的隧道巡视记录表内。(2)定期检查:对在经常检查时所设立的隧道病害观测点进行定期观测检查,其目的是为了掌握病害的发展、变化情况,提出修理意见和制定修理计划。用仪器和量具测量,每年1~2次。短、中隧道由县级道路管理机构主管工程师组织检查,长、特长隧道由地(市)级道路管理机构主任工程组织检查。对隧道定期检查的时间,一般应该在汛期到来之前(后)和春融期进行,检查的部位及内容见表2-6-4。隧擅定期检查的部位和内容表2-6-4序号时间检查部位主要内容1汛期后主体结构(1)圬工及围岩开裂点,数据记录(2)侧墙外鼓范围、凸出量记录
(3)危石发展情况记录(4)水毁数量(5)其他观测数据记录2地震后山体(1)位移控制点测量(2)高度控制点测量3春融期隧洞内(1)挂冰范围、下垂长度(2)路上堆冰范围、长度(3)渗漏水范围、渗漏(3)特殊检查:隧道在通车过程中,当发生交通事故、起火爆炸、自然灾害及结构严重损坏时,应及时进行特殊检查,分工原则与“定期检查”相同。特殊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隧道的受损情况,提出修复工程计划。检查的内容见表2-6-5。特殊检查内容表2-6-5序号名称检查部位检查内容1火灾事故后附属设施(1)主体结构被烧程度(2)通风管道及通风机被毁程度(3)照明线路、灯泡被毁程度(4)应急设备、监控系统被毁程度2地震灾害后山体山体开裂及其程度主体结构(1)结构损坏及其程度(2)消音板材损坏及其程度
洞外路线附属设施(1)供电线路损坏及其程度(2)洞内管道3)消音层防冻设施损坏程度2.6.3有衬砌隧道的养护(1)衬砌是隧道中最重要的结构。衬砌发生异常情况,不仅取决于衬砌结构本身,而且与围岩的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2)通过各种检查,应将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在现场标以明显的记号(如裂缝长度起讫点,裂缝宽度测量点,隧道宽度测量点,拱顶、路面及人行道水平测点等)。对隧道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如衬砌开裂、变形、漏水、路面变形等应进行综合分析,查找主要原因,研究治理措施。(3)有衬砌隧道的常见病害主要有下列几种:1)衬砌变形、开裂、渗漏水(挂冰)。2)衬砌表面腐蚀、剥落及灰缝脱落。3)端墙、侧墙、翼墙位移、开裂。4)路面拱起、沉陷、错台、开裂。(4)衬砌变形、开裂,应根据综合分析后查得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1)由于衬砌背面存在空隙造成的,可在衬背压注水泥砂浆利用衬砌强度。使衬砌受力均匀,有效地利用衬砌强度。2)由于衬砌厚度不足,年久变质,腐蚀剥落严重或裂缝区域较大而影响到衬砌强度时,可在衬砌外露面喷射水泥混凝土,其厚度一般为8~15cm,必要时可加配锚杆及钢筋网。如建筑限界能满足要求,还可考虑在原衬砌下加筑一层套拱,见图2-6-5。(5)在加筑块石或预制块套拱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应采用先墙后拱法施工。为加强新旧侧墙的整体性,可在原侧墙上凿锚固孔,埋入钢筋混凝土连系键并填实,再砌新侧墙。2)新旧拱圈间应填满水泥砂浆,必要时可加锚固钉连系,见图2-6-5。3)为保证隧道的净高符合规定,如加套拱后净高不足,可适当降低洞内路面。4)对已稳定的裂缝可采用压注环氧水泥砂浆或水泥砂浆的方法加固。5)衬砌表面腐蚀、剥落及灰缝脱落,可先清除表面已松动部分,分段或全面加喷一层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凝土保护层,一般喷厚为3—6cm。(6)端墙、侧墙、翼墙位移、开裂,应根据综合分析后查得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1)当地基为膨胀性岩层或承载力不足而引起局部下沉,可采取下列措施:①扩大基础提高承载能力:如下沉不严重,可采用扩大基础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方法。在隧道内净宽能符合要求的条件下,还可在扩大基础上浇注水泥混凝土撑托,并用钢筋联结,见图2-6-6;②设置仰拱:在路面下加设水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仰拱,见图2-6-7。2)端墙外倾,可采取下列措施:①墙背填土改换内摩阻角大的填料;②向墙背填土压注水泥浆或化学浆液;③完善、修整端墙后的排水系统。3)隧道内侧墙外凸(鼓肚),可采取下列措施:①向侧墙与围岩之间的填料压注水泥砂浆;②用锚杆锚入围岩体内,并用水泥砂浆封固。,路面拱起、沉陷、错台、开裂,应根据综合分析后查得的主要原因,采取下列相应措施。4)由于围岩侧压力过大引起两边侧墙内移而引起路面拱起,应在路面下加设水平支撑或仰拱,见图2-6-7;
5)路面局部沉陷、错台、严重碎裂,可采取下列措施:①挖除碎裂路面及其下部已损坏的基层直至围岩,清底后用低标号混凝土重铺基层,再铺面层。如为土质隧道,基层及土基挖除深度应根据土质围岩具体情况及面层类型通过计算确定;②路面局部沉陷、错台、开裂处往往伴有严重的渗漏水,应同时治理渗漏水,并将水引入两侧边沟。(7)隧道衬砌由于未及时治理初期变形,致使变形日益增大,导致局部突然坍塌,可采取下列措施:1)暂时封闭交通。2)迅速用钢、木支架或喷混凝土、锚喷混凝土对坍塌处及其邻近地段进行临时支护,以防止坍塌扩大,见图2-6-8。3)衬砌施工:随着坍渣的逐渐清除,衬砌逐段推进,快速成环,宜由坍方两端对向施工。随即作好回填,在坍穴最高处或其他适宜部位应预留,回填及拆除支撑的进出料孔。如坍方范围内的围岩不够稳定,在处理坍方过程中有继续坍塌的可能时,可在坍方范围内选择适当位置做坍体护拱,使施工人员在其掩护下操作。坍体护拱上应以碎渣铺填2m厚左右作缓冲层,见图2-6-9。衬砌结构应适当加强,如加大衬砌厚度、提高衬砌混凝土等级、采用钢筋(或钢骨架)混凝土等。4)坍穴回填:对拱背应该以浆砌片石回填厚2~3m。其上再用干砌片石回填,尽量将坍穴填满,然后拆除其支撑。如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分别处理,即:①如有坍体护拱,则衬砌与坍体护拱间应全部回填密实。坍体护拱以上的回填厚度,至少不能小于2m;②如若坍穴很大,回填工作量太大,则可在衬背浆砌片石层上加设混凝土或浆砌块石永久支撑;③
如若坍穴顶部离地表不厚,则可钻孔灌填砂砾石,将浆片石回填层以上的空隙部分填满;④如若坍方直达地表(冒顶),则在衬砌和浆砌片石回填层完成后,可用一般土石回填夯实至距地表1~2m,再用不透水的粘土回填满坍穴。其中心部分略高于地表并向四周倾斜,通过环形排水沟排除地表水。2.6.6隧道明洞与山洞的养护2.6.6.1隧道明洞的养护(1)明洞上的山体边坡存在危石或崩坍可能时,应及时清除或作加固处理。易坍塌处,还可进行保护性开挖。(2)明洞上的填土厚度和地表线,应经常保持设计要求。当遇边坡坍方形成局部堆积或暴雨洪水原填土大量流失时,均应及时调整到设计状态,以免产生严重偏压导致明洞结构变形损坏。(3)明洞的防水层已失效或损坏的应及时修复。其顶部覆盖填土与边坡交接处,应加修截水沟。有必要时,其他部位也可加建完善的防水、排水系统。(4)明洞所在位置,通常地形、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对地基要求比较高,容易产生各种病害。其处理措施如下:1)当地基强度不足,引起两边墙下沉时,可在两边墙间的路面下加建仰拱,以减小地基应力,参见图2-6-7所示。2)在半路堑地段,特别是深埋基础的明洞外边墙可能向外侧位移时,宜在路面下设置钢筋混凝土横向水平拉杆,锚固于内边墙基础或岩体中,或用锚杆锚固于稳定的岩体中。当地形条件容许时,也可在外边墙外侧加建支撑垛墙。3)如因边墙后回填不实导致边墙侧向位移,应将回填不实部分用片石混凝土、浆砌片石回填密实,或喷注水泥砂浆。(5)当明洞顶设置过水、泥石流等渡槽设施时,应特别注意检查这类设施是否漏水。如有漏水,应及时修补。
2.6.6.2隧道半山洞的养护(1)半山洞的日常养护工作包括下列内容:1)半山洞因部分外露,对飘落的雨雪及泥草杂物,以及洞顶掉下的碎石块,应及时清除,并保持边沟畅通。2)及时修理、添补缺损的护栏、护墙。3)检查半山洞周围山体、洞顶危石及外侧挡墙、保持边坡的稳定。(2)半山洞围岩破碎和危石的处治,可采取下列措施:1)对不宜清除的小面积碎裂,可抹水泥砂浆稳固。2)发现危石如能清除者应及时清除干净,对因清除会牵动周围大片岩石时,则可喷浆或压浆稳固,确保在半山洞中行车的安全。3)碎裂范围较大时,根据病害程度及范围,可采用喷射混凝土、锚喷混凝土或挂网锚喷混凝土稳固。4)对不能清除又无法压浆稳固的个别危石,应及时用混凝土或浆砌块石垛墙作临时支撑,以确保安全。2.6.7隧道防护与排水系统的养护2.6.7.1隧道防护系统的养护(1)如若遇上山体滑坡可能引起阻塞隧道时,可采取下列防护措施:1)修建一条可靠的挡土墙进行保护性填土,使山体受力平衡,见图2-6-11。2)保护性开挖洞顶部分山体,减轻下滑重力,见图2-6-12。3)在滑动面以上的土体不厚的情况下,可在滑动面下端设置锚固桩抗滑,见图2-6-13。4)在滑动面以上的山坡上开排水沟数条,将往山坡下流动的雨水引入排水沟,减少渗透水进入滑动体内,同时还可设置锚固桩来止滑。(2)隧道处山坡岩石如节理发育、风化严重或有坑穴、溶洞、裂缝现象时,应对地表做下列防护性封闭:
1)用浆砌片石、石灰土、粘土等填补洞穴,封闭裂缝,整修地表,稳固山坡。2)当地表的岩石处于松散破碎时,可喷水泥砂浆,使松散破碎的岩石固结成为一体。(3)洞口处的边、仰坡一般较高,如坡率与岩(土)质不相适应导致坍塌时,可采取下列措施:1)根据实际的边、仰坡岩(土)质及高度,整修坡率。2)如坡率无法整修,可局部加筑护面墙或挡土墙。3)根据具体条件,边、仰坡用绿色植物进行防护,增建或疏通边、仰坡的排水系统2.6.7.2隧道外排水系统的养护(1)有坡度的隧道,其上洞口路基边沟及两侧沉砂井应经常清除泥沙杂物,疏导畅通。如地形条件许可,可将边沟纵坡改建成与路面纵坡方向相反,即向洞外方向倾斜,并在适当地点横向排出路基,使上洞口路基排水不流向隧道,以避免引起隧道内边沟淤塞。(2)隧道上洞口的路堑,如出现路面地表水来不及流入侧沟而流入洞内时,可在洞门外lm左右处设横向截水设施,并将沟水妥善引出。(3)沿河隧道在洪水季节可能进水时,可临时封闭两洞口,以保隧道安全。洪水过后,立即拆除封闭物。(4)隧道顶山坡上的地表水,应使其迅速排走,尽可能不使水渗入洞身,可采取下列措施:1)对地表作防护性封闭。2)修建截水沟、排水沟使漫流顺势排至洞口远处。
3)位于隧道顶山坡上的水渠,应经常检查其渗漏水状况,发现渗漏水,应及时处治2.6.7.3隧道内排水系统的养护(1)治理隧道洞内的渗水,应采取“以防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对防水层,纵、横、竖向盲沟,明、暗边沟,截水沟,排水横坡,泄水孔等应及时修理,保持隧道里道路完好、畅通。(2)对隧道内渗漏水比较严重时,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处治:1)增设衬砌背面排水系统。即在边墙内加设竖向育沟及泄水管,将渗漏水引入隧道的边沟内排出,具体见图2-6-14。2)对裂缝集中处的漏水,可采用封闭裂缝埋管排漏的方法,见图2-6-15。具体的处治程序如下:图2-614衬砌背排水图2-6-15埋管排水①将各漏水缝向选定的排水集中点开凿八字形沟槽;②视漏水量的大小,用可透水软管嵌入八字形沟槽内,同时填抹速凝砂浆稳固;③在排水集中点埋入一段硬塑管,并用砂浆稳固;④在硬塑管外接一排水管,并固定在侧墙上,使漏水排入边沟。3)衬砌工作缝处漏水,可加设工作缝环形暗槽,将漏水通过暗槽内的半圆管排入纵向边沟,见图2-6-16。其处治的程序如下:①以工作缝为中心,开一个宽15cm、深10cm的槽。清槽,涂沥青一遍;②布设玻璃布半圆管,用螺栓将其固定在槽壁上,在半圆管外侧涂抹快凝砂浆;③在快凝砂浆外侧布设铁窗纱两道,用防水砂浆将槽口封平。4)对少量渗水,可抹防水砂浆封闭;也可在衬砌表面铺一层防水层。防水材料可用水泥或树脂类材料,但注意不应使其承受水压。防水层外面还可喷一层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凝土保护层,见图2—6—17。
5)在围岩与衬砌间压注防水水泥砂浆或水泥浆,可掺人早强速凝剂,形成密闭层以防渗漏。但应注意不得在衬砌背后有排水设施的部位压浆。设表层导流管,即将漏水量大的裂缝顺走向开凿成喇叭形沟槽,嵌入半圆管接水,管底用水泥砂浆稳固,用引水管将漏水排入边沟,见图2-6-18。无衬砌隧道需加修衬砌前,应根据隧道渗漏水的具体情况,先做好防水、排水设施,然后加修衬砌。对地下涌水,可采取下列方法处治:设横向盲沟并加深纵向排水沟。当涌水量大,必要时还可加修路中心排水沟。修建水泥混凝土路面,并在路面下设隔水层,以阻断地下水的涌出。2.7.2涵洞的养护2.7.2.1涵洞正常期间的养护(1)涵洞养护的要求是:水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顺畅地通过涵孔,排到适当地点,保证涵洞洞身、涵底、进出水口、护坡和填土的完好、请洁、不漏水。(2)涵洞应定期进行检查。在洪水和冰雪季节前应对有缺陷和损坏的涵洞进行实地检查。主要检查下列内容:1)涵洞的位置是否恰当,孔径是否足够,洞内有无淤塞、冲刷。2)涵洞有无开裂,填土有无沉陷,涵底涵墙有无漏水,八字翼墙是否完整。3)进水口是否堵塞,沉砂井有无淤积,洞口铺砌有无冲刷、脱落。4)涵洞内有无积水、积雪,洞身有否冻裂。(3)涵底和涵墙出现渗漏水,对涵洞本身和路基的危害都很大,应立即查明原因,分别采取下列方法处治:1)疏整水道,使洞口铺砌与上下游水槽坡道平齐顺适。2)保持洞中底面平顺,并有适当纵坡。3)用水泥砂浆铺底和涵墙勾缝。
(4)处于山谷高填土的涵洞,其出水口的跌水设施必须与洞口紧密结合成整体。若有裂缝应立即填塞。(5)洞口和洞内如有积雪应尽速清除,被清除的积雪应抛弃到路基边沟以外。经常积雪或积雪很深地区的涵洞,应在入冬前在洞口外加设栅栏,或用柴排草捆封洞口;融雪时,及时拆除。(6)浆砌砖石涵洞的表面如发生局部风化、裂缝及灰缝剥落等,应用水泥砂浆勾缝或修补封面;洞顶如有漏水,应挖开填土,用水泥砂浆或水泥石灰砂浆修理其损坏部分,并加设防水层。;(7)混凝土管涵的接头处和有铰涵管的铰点接缝处发生填缝料脱落时,应用干燥麻絮浸透沥青后填实,不宜用灰浆抹缝,以免再次碎裂脱落。i(8)管涵的管节,如因基础被压沉陷而发生严重错裂,应挖开填土处理地基后重建基础。有铰涵管如变形大于直径的1/20时,应检查发生原因,进行修理。(9)压力式管涵进水口周围的路堤应保持坚固。每次水淹后,应检查有无洞穴、缺口或冲刷现象,并及时进行修补。(10)倒虹吸管在长期流水压力下容易破裂漏水,造成路基软化。应注意检查,如虹顶路面出现湿斑,应及时修理。(11)波纹管发生沉陷变形,必须拆除修理。管底应按土技情况做好垫层,管上加铺一层防水层,并注意回填分层夯实。(12)木涵洞上的螺栓换件如有遗失、损坏、松动、锈蚀,应拧紧和补充更新。木涵洞构件有轻微损坏应进行修理,有较大损坏应予更换,或将木涵洞改建为永久性涵洞。(13)涵洞挖开修理时,应维持通车,并设立安全标志、护栏。(14)
洞底铺砌层、洞口上下游路基护坡、引水沟、泄水槽、窨井和沉砂井发生变形或沉陷时,均应及时修理。凡未设沉砂井,而涵洞经常发生泥砂淤积时,可在进水口加设沉砂井,以沉淀泥土杂物。(15)砖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端墙和翼墙,如有离开路堤向外倾斜等变形现象,应查明原因,加以处理。如属填土未夯实而沉落挤压,或填土中水分过多土压力增大而引起的,应更换填土,并仔细夯实。如系基础不均匀沉陷而发生倾斜,则需修理或加固基础。(16)为提高涵洞的承载能力,砖石拱涵的加固,一般可采取拱圈上加拱的方法。如属高填土而净空又较大时可采用拱下加拱的方法。(17)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加固,除加固涵台外,可将原盖板面凿毛,洗刷干净,再浇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加厚盖板。(18)承载力不足的涵洞,应予加固或更换。石盖板涵可更换较厚的盖板。混凝土管涵可在管外加筑一层混凝土套壳,予以加固。如石箱涵更换较厚的盖板有困难时,可在涵台上面加一层石料作成悬臂式,以减小跨径。(19)当加宽或加高路基、原有涵洞长度不足时,一般可将原有涵洞接长,两端新建洞口端墙和路基护坡。其接长部分的基础,宜与原涵台、墩的基础同深;并注意断缝;当路基加宽加高不多时,也可以用加高涵洞上下游端墙的方法,但应同时根据需要增加端墙的长度。如洞口为八字翼墙,也应将翼墙加高和接长。新旧砌体的接合处,必须交错砌筑。2.7.2.2涵洞特殊期间的养护一、涵洞雨季的养护(1)山区道路,因为沟床坡度陡的大块石冲击破坏。洞口、洞底铺砌层和跌水、急流槽易受洪水或漂流(2)平原区道路,洞口、洞孔和上下游沟槽易被泥砂杂物淤积,造成水毁。(3)若在傍河路段的下游洞口易遭大河洪水冲击破坏。二、预防涵洞水毁的主要工作
每当洪水来临之前,必须认真做好水毁的预防工作,以确保涵洞具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和抗洪能力。因此,在洪水来临之前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清除洞口和洞孔淤积杂物。(2)整修沟床,使水道平整、顺适,并注意清除涵洞上游有可能漂流的大块石,以免洪水冲击洞口或堵塞洞孔。(3)认真完成遗留病害的处治和拟建水毁预防工程。(4)涵洞位置不当的,一般可改建上游沟槽,并用水泥砂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预制块加固沟底和沟壁,使水流顺适,不漏水。(5)山区涵洞,必须增设上游陡坡排水设施时,应力争在洪水来临前修建。(6)孔径偏小的涵洞,应按汛前检查时验算的结果,根据地形、地质情况进行设计,采取一侧或两侧加孔,或扩大孔径(尽可能利用一侧涵台)。施工时要开设便道,或采取半幅施工,并设临时标志、护栏,保证交通安全和施工安全。三、涵洞汛期养护与维修每当在大雨或者洪水期间,除组织昼夜巡视外,还必须有重点地加强养护。其内容有:(1)洪水期间,有些沟谷,往往有大量草木等漂浮物或漂流的大块石,在有些高寒地区还会有流冰冲击或堵塞涵洞。傍河路线,因为河道的不利演变,洪水波浪和漂浮物也会冲击涵洞。因此,在大雨或洪水期间应做好下列主要工作:1)在涵洞上游及时打捞清除漂浮物。2)洞口发生堵塞现象时,必须立即排除。3)洞口及其周围路堤发生被洪水冲击破坏时,应立即用草袋、麻袋,编织袋装土石防护,以免水毁扩大。4)当涵洞发生局部和全部水毁,危及行车安全或阻车时,必须立即在其两端竖立危险警告标志或停止通车标志,以保证行车安全。
(2)每次雨后或洪水过后,都要立即进行检查、维修,以减免水害。检查、维修内容有:1)清除沟槽、洞口和洞孔淤积杂物,尤其是要清除涵洞上游沟床里有可能漂流的大块石。2)进出水口或洞身、洞底的水毁破损处,均需及时修补,以防扩大。3)洞口、洞底已冲刷成深坑或基础冲空时,应及时加固。一般可用拌成半干半湿的混凝土装入麻袋或草袋(约三分之二),将冲空部位堆置密实,然后灌注混凝土。若冲空部位无水流或积水时,可用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填实。4)傍河路线,因河道的不利演变,危及涵洞安全或造成水毁时,应立即用装土、石的草袋(麻袋或各种编积袋)或石笼防护,待雨季后再按设计增设防护工程,修复水毁涵洞3.3道路养护的计划原理3.3.1概述3.3.1.1道路养护计划管理的作用道路养护管理是指道路养护管理机构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道路养护的目标、方案、规模及实施的步骤、时间一系列活动的总称。道路养护管理应向企业管理的方向发展,应实行全面计划管理。因为道路的养护工作内容多,分工又细,整个施工生产过程比较复杂,而协作的关系也比较多。要完成一定的养护作业任务,不仅要有相应的施工机械设备、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并需要由许多劳动者(包括公民建方面的劳动者共同协作进行、还需要由内部的生产、技术、劳动、财务、供销等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及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要把这些内外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就需要有全面统一和严格的管理,否则道路养护工作就不能顺利进行。
计划管理也是经济核管的忠言依据,是整个道路管理的首要环节,其他各项管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计划进行。所以,计划管理可以使道路的管理机构自身不断得到改造和发展,努力提高经济效益。3.3.1.2计划的分类道路施工与养护工程的计划种类划分有如下几种:按计划的内容区分。可分为养路费收支计划、掩护计划、工程计划、质量计划、财务计划、劳动工资计划、物资供应计划、科技新产品开发计划等。按计划的范围区分。可分为全国性的计划、全省性的计划、地区性的计划、全县性的计划、施工企业计划、施工事业(单位)计划、工区计划和班组计划等。按计划的时间区分。可分为产期计划、远景计划,如五年计划、十年规划等;中短期计划,如年综合计划、季度计划,作业计划包括约、旬计划等。按计划的对象区分。可分为道路基本建设工程计划和养护工程计划(包括道路改善工程计划、道路大中修工程计划和道路小修保养工程计划、专项工程计划)。按计划的性质区分。可分为生产经营计划和生产技术财务计划两种。高等级道路养护维修计划按其特性主要制定如下:年度生产技术财务计划。包括:生产作业计划,附属辅助生产计划,劳动工资计划,材料供应计划,机械化作业计划,成本计划,财务计划等。季度生产技术财务计划。养护作业计划。3.3.1.3全面计划管理的内容一、指标及指标体系
指标是计划和统计中反映经济活动现象的数量概念,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指标按其性质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按其数值计算单位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计划指标是指在计划期内一定的生产、技术、经济等条件下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水平。但任何一个指标只能反映某一方面的某种情况,具有局限性。为了全面地反映,就需要有一系列相互联系而又能独立的指标,这些指标的综合,叫做指标体系。如:在道路养护质量指标中,主要列有路基、路面、桥涵等构造物、标号志、绿化等五个独立的指标,但其中任一项指标,均不能反映这条道路的质量,而要将这五个指标综合起来,按一定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得出一个综合指标,以决定是优等路还是差等路等等。但一个县段养护了很多条路,整个县段的养路成果如何呢?又可将全县所养道路中的优良……等级道路的里程,通过数字数理,得出一个综合指标,作为评价全县养路成果的优劣。二、计划及计划体系这里所说的计划是指企业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各种计划:计划按时间分,有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和作业计划等。按内容分,有生产计划、物质供应计划、财务计划等。按范围分,有本单位的全面综合计划、科室部门的单项计划。按层次分,有总段计划、县段计划、班组计划等。全面计划管理,就是把这些不同期限、不同内容、不同范围和不同层次的计划进行综合和有机统一,形成计划体系。养护生产管理事根据行车及自然因素的作业致使道路破损或出现各种病害,以及其他构造物如桥梁、涵洞、支挡构造物、排水设施的破损毁坏情况,科学地制定道路养护计划,合理地组织养护生产,以最小的消耗、最低的成本达到保持道路原有规定的技术功能并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道路养护工作和道路工程基本建设工作同是道路业务,但两者的性质是不相同的。前者是常年累月不断进行的工作,且工作在广阔地域的多条线路上,养护资金来源于养路费,收入数额常有较大幅度的浮动。而后者,有一定的时间限度,认为不连贯,工作集中在一条或长或短的线路或一个点上,投资额由国家核定后,不允许有大幅度的变化等。因此,他们的计划管理也就不同。
目前,国家考核生产经营单位的指标主要有生产目标、劳动目标、物质目标、财务成本目标等。对我国道路养护部门,其计划指标体系见表3.3.1。3.3.2道路养护计划的编制和内容3.3.2.1编制计划的基础工作为了板滞和执行号计划,并为领导的决策和计划安排与调整提供可靠的数据,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基础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监理健全定额管理工作。定额是计划的基础,也是编制、检查、执行计划的依据。定额管理主要是正确使用自己有定额和编制补充、修订定额。原始记录和统计分析工作。统一统计口径及计算方法,并实施归口管理和进行汇编分析。例如将路面修补的时间、面积大小;车辆的密度、速度等原始记录归口去分析管理。收集经济技术情报。收集关于高等级道路养护的技术经济情况的资料,并进行预测分析,为编制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3.3.2.2编制计划的主要依据编制道路养护工作计划的主要依据市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规章制度、技术要求等,这里主要介绍有关工作,而计划认为的目标是由有关的各项指标组成。综合平衡是编制计划的基本方法,其主要内容大体包括:道路养护的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道路养护的生产任务与物质供应的平衡。道路养护的生产任务与劳动力的平衡。道路养护基本生产与辅助的生产平衡。道路养护的生产认任务与财力的平衡。道路养护的完成任务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平衡。道路养护的年度计划与长远计划、作业计划(含季、月、旬计划)的平衡。
做好道路养护计划的基础工作,是加强养路计划管理的先决条件,是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编制和检查养路计划的关键依据之一,也是组织养护生产的主要手段。编制计划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情况调查登记,定额工作,原始生产记录,统计工作和情报工作。作为计划工作,最基本的是科学、准确地制定各种科学技术经济定额和指标。定额是计划的基础。定额是否先进,决定计划是否先进,而定额的制定除进行科学测定分析外,一般是以准确的原始生产记录、统计资料、数据为依据的,所以原始记录、统计资料等又是定额工作的基础。道路养护计划任务是以一定的计划指标来表示的。计划指标包括生产指标、劳动指标、物质指标和财务指标等,就是计划期内全体养路职工通过努力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水平。计划指数数量的多和少,质量的高与低,体现编制计划的先进与保守。即要反对停滞不前的低指标,又要反对盲目冒进的高指标。计划指标也是检验执行计划的标准。3.3.2.3道路养护的远景规划道路养护的远景规划是指超过一年以上较长时期的计划,如三年。五年。十年规划等。养路远景计划是一个粗线条的指标性计划,只突出几个较大的指标,作为主观奋斗目标。制定养路远景规划,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预见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趋向,要掌握国民经济发展规律和对道路发展的要求。根据客观规律的编号,大胆设想,提出编制养路远景规划项目和指标。主要内容如下:道路网的新布局;道路技术等级和好路率的提高;养路机械化的设计、制造及引进等发展方向;科技发展和职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改进;职工生活福利的改善。道路远景规划的编制可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搜集合整理资料。主要是搜集有关道路发展的经济调查资料和现有道路技术状况的基本资料。经济调查资料要向工矿、农村、水电、铁路、水运河汽车运输等部门了解情况,摸清各个部门的远景设想以及对道路发展的要求,特别集中反映在交通量和载重汽车的吨位上,以便考虑道路设计标准。同时,还要搜集有关部门的建设对道路干线干扰的资料,以便考虑道路局部改线方案。现有道路技术状况的基本资料,包括线路、里程、技术等级、桥涵情况、载重标准、水淹地段、历史水毁特征和交通量等情况及国内外道路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等。第二步:为了逐步实现道路现代化,设想道路技术改造指标,通过整理分析各项调查资料,便可着手编制道路发展的远景规划,并要求其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乡适应,以免造成失调现象。道路管理部门要争取主动,设想的道路技术改造目标要走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前一步,真正起到先行的作用。在一条路线或一个站程之内,应按同一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全面改造,以适应运输需要。第三步:反复调整、综合平衡、落实。实现远景规划,首先要有足够的资金。框算设想的养路费收入与设想的道路技术改造所需要的资金是否相适应,这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根据需要与可能的原则,反复调整,以达到综合平衡。编制规划应落实在可靠的基础上。3.3.2.4道路养护的年度计划一、道路养护年度计划的编制养路年度计划的编制,主要是充分掌握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及上级指示精神,根据其远景规划的要求和本年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做好各方面的综合平衡工作。其具体编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收集材料、编制计划草案、上报审批计划。除了执行现行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的有关规定,各级道路部门应进行路况调查登记和交通量调查统计工作外,还应搜集下列各项资料,作为编制下一年度计划的主要依据:本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和预计年末完成情况。
道路养护远景规划要求考虑安排项目的资料。预计下年度养路费收入数字,除去上交部分外,可以列入年度计划收入的可靠数字。急需处理的(主要是一季度)工程项目的调查资料。需要补充的生产能力和技术革新措施的资料。小修保养年公里预算定额查定资料等。道路养护年度计划时在计划年度内全部养护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施方案,是养路工作最主要的综合性计划。它既是养护远景规划的具体化,又是季度计划、月度计划的依据。道路养护年度计划是在年度开始前制定,在制定的年度计划时。首先要对上一年度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它是研制新的年度计划的基础。编制新的年度计划时必须遵照国家关于道路养护工作的方针、政策,根据道路的整体规划,综合上年度计划项目,具体安排落实。编制计划时,一般是按照先重点线路,后一般线路;先小修保养,后大中修和预留水毁等预备费用,如还有可能,再行安排改建和提供项目的原则,由省级道路管理部门分配指标给设在地区的道路部门,再由这些部门提出各自的计划草案,上报省级道路管理部门汇总平衡,并经省级交通部门审定和省级计划部门批准。3.3.2.5道路养护的月度计划(1)道路养护的月度计划时为了保证年度计划的实现,防治前松后紧、严重不平衡情况发生的重要计划。(2)养护单位包括基层班组,为了适应气候对道路的影响,主要采用月度作业计划来指导生产。(3)根据自然条件、运输需要、物资供应、机械调度、劳力安排、资金分配等情况编制。
(4)它编制的内容应紧密配合年(季)度计划。(5)月度计划只是更具体,更切合实际,它的施工进度安排力争提前,不宜推迟。(6)它是年(季)度计划的具体化,并作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使各项生产工作有秩序地紧凑地进行,更好地发扬计划指导生产的积极作用。(7)道路管理部门的各个只职能科室或有关人员都应根据职能范围,围绕养路年度计划安排及当时的具体情况,在每月初制订月度计划并付诸实施。(8)月末检查小结,并按规定汇总上报。3.3.3道路养护小修计划的编制道路工程小修保养计划是指导和控制小修保养生产的主要依据。它是国家对养路事业单位所规定的必须完成的生产任务和指标。3.3.3.1小修保养生产计划的内容道路工程小修生产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如下内容:产量指标:包括养护里程和小修保养工程数量和工作量。质量指标:包括好路率、综合值、实现优等路和消灭差等路指标,以及各单项工程质量标准和要求。小修保养工程年公里成本和单项工程成本。主要材料消耗,主要机械台班消耗。出勤率和直接生产率。主要机械完好率和利用率。为完成任务、实现进度、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应采取得技术组织措施和安全生产措施。3.3.3.2小修保养生产计划的编制(1)道路工程小修保养年度计划的组成文件,主要内容如下:1)文字说明,主要是对计划编制必要的说明。
2)小修保养路况计划表:主要包括各等级(优、良、次、差)的计划里程、计划好路率、计划综合值、消灭差等路的计划里程数。3)道路小修保养工程进度计划表: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工程量、工作量、全年分季度完成的工程量和工作量。4)道路小修保养工程材料使用计划表:主要包括材料名称、本年度计划用量、分季度使用量。5)道路小修保养工程机械使用计划表:主要包括机械名称、本年度计划用量、分季度使用量。6)道路小修保养劳动力计划表:主要包括道班人数、计划出勤率、计划出勤天数、计划出工日数、计划直接生产利用率、计划直接生产工日、全年计划总用工数、分季度用工数。7)道路小修保养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措施计划表:主要项目包括有计划达到的指标与要求,计划实施方案和内容的说明,负责实施的人员等。(2)道路工程年度计划的编制方法。小修保养年度生产计划,由县段负责编制,即将全县各条道路上各个道班的计划内容统一汇总编制。年度计划编制完成后,应与年度预算一起上报审查批准。(3)道路工程小修保养季度计划的编制1)季度计划的组成:1季度好路率计划表。2季度工程计划表。3季度材料使用计划表。4季度机械使用计划表。5计算劳动力措施计划表。6季度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表。2)季度计划的编制办法:季度计划时落实年度计划的基础,县段根据上级批准的年度计划,结合生产实际情况,编制季度小修保养生产计划。在编制季度计划时,可按实际情况对年度计划进行调整,季度计划应按规定时间上报,批准后,方可贯彻执行。(4)道路工程小修保养月份生产计划的编制:
1)月份计划的内容:道路工程月份计划时以道班或养护队为单位按旬分列的。月份生产计划表中主要包括:好路率计划、工程量计划、材料、机具使用计划、劳动力计划、工程进度计划。2)月份计划的编制方法:道路工程月份计划时实施性生产计划。县段于上月下旬(25日)在公路检查评定(自检)的基础上,根据批准的季度计划和路况实际进行编制。县段于月末前下达到道班或养护队,并报上级备查。(5)旬作业计划的编制。旬作业计划,由道班根据县段下达的月份生产计划编制。旬作业计划的格式各省有统一规定。各道班根据旬作业计划,每天将此人的生产安排公布在道班的布告牌上,以利作业计划的贯彻执行。3.3.3.3小修保养计划的调整在道路养护计划执行中,由于自然条件影响发生土壤灾害,如水毁、塌方等致使路况产生变化时,可由县段编制追加预算或调整预算,并按程序上报批准后实施。对于情况紧急得临时抢险工程(指不及时抢救即有断绝交通危险者),其警方在某限额(各省不同,如1000元)以下者,县段可以当场决定,待事后报上级批准投资。3.3.4道路养护工程计划的执行与检查3.3.4.1养护工程计划的贯彻执行计划确定后,就应该组织全员积极实施执行,要求做到全面完成或提前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同时要求基本上做到均衡生产。因此,道路管理部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和技术措施。其要点是:主管部门要做好交底工作,包括计划交底、预算交底、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及责任交底,任务落实到执行单位和个人,明确各项责任制度和要求,特别是技术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使人人做到任务、要求明确,心中有数。
施工单位要正确编制作业计划,切实认真执行预算,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整顿劳动组织,调度机械工具并认真检修,采备外购材料,安排施工进度等。按照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精心施工,并作好生产记录,这些记录影按现行《养规》上提出的要求进行。统计人员应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全面、准确、及时地做好各项统计工作,按时汇总整理汇报生产进度和成果。在道路养护施工过程中应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质量的检测,对隐蔽工程更应特别主要检查,以了解和控制工程质量情况。各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加强生产第一的领导和指导。主要工作方法,发扬民主,动员人人献计献策,积极开展QC活动小组,认真开展劳动竞赛,关心群众生活及各种实际问题,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3.3.4.2养护工程计划执行的检查(1)半月作业计划的检查1)道路养护工程中要建立班(组)长日记制度,每天在收工前,班长根据半月计划检查当天计划完成情况,填写施工日记,并向工长报告。2)对半月计划的检查工作,为每五天进行一次,由工区计划员会同工长和有关业务人员主要对计划的进度、工程质量、材料使用以及安全等进行检查,对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影及时解决。工长应在布置下半月的计划时,公布上半月计划的执行情况。(2)月份生产计划的检查。这种检查由工程处主任组织进行,可定期或不定期对工区和重点班组进行检查,并切实解决各种问题,确保月份生产计划的实现。(3)季度生产计划的检查。为保证季度计划按时实现,每季末由工程局(公司)领导组织各职能科室人员对各处进行一次检查。除检查施工进度外,并将检查结果及季度计划完成情况统计报告通报各工程处,并抄报省交通厅。(4)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总结。各工程处应将年度计划执行情况书面总结,随同统计年度,于次年规定日期前报工程局(公司)。
3.4.2道路养护班组管理养路责任制生产责任制经济责任制岗位责任制3.4.3道路养护的技术管理3.4.3.1概述道路养护技术管理事道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道路管理部门合理组织设计、施工、养护的主要方法,也是为了不断提高养护、管理道路的技术水平,积极采用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努力提高道路养护工程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全面降低原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确保各级道路养护工程任务高速、安全、低耗地完成。道路养护技术管理和基本任务就是要严格贯彻国家有关道路建设的技术政策、标准、规范、办法和相应的安全规章、操作规程、管理条例,以提高养护质量和做到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应严格控制和考核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做好交通情况调查、路况登记、工程检查与验收,建立路况数据库,健全基层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3.4.3.2交通量的调查一、交通量调查的目的交通量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道路建设规划、旧路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制定养护计划、交通管理措施等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同时为交通工程基础理论研究和其他道路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在《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中把交通情况调查作为技术管理内容和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有关调查方法、要求、主要项目均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统一规定了公路交通量观测记录与计算整理资料的有关图式和表格。二、交通量调查的内容与要求
(1)交通情况的调查,主要是对交通量及其组成和行车速度、车辆的密度等基础资料的调查或观测,以及对原始数据的计算和整理。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开展对行车起讫点的调查、车辆横向分布的调查、车与车之间距离的调查、车辆通行能力的调查等。(2)道路交通情况的调查,必须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各级道路管理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调查数据准确可靠,并逐步开发应用先进的观测记录手段和数据加工处理工具。·(3)交通量观测应由工区(站)或组织专人进行。车速和其他专项交通情况调查,由县级以上道路管理机构负责。(4)为积累道路交通情况的历史资料,应长期进行调查工作,并按时逐级上报。交通调查资料应归入道路技术档案,并长期保存。三、交通量的观测(1)道路交通量的定义: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的某一断面的所有运输工具的数量。(2)观测的方法:用人工或仪器将通过规定观测断面的各种类型车辆分车型记录在表格或计数器具上,每小时终了,应将记录结果进行整理并登记于规定的表格上。具体的观测形式有两种。1)间隙式观测:按预先确定的观测日期,对交通量进行定期统计观测。2)连续式观测:全年分小时连续不断地对交通量进行统计观测。(3)观测站的设置:要进行交通量观测工作,就必须设置观测站,并配备观测人员和设施。为避免城市交通量对观测的影响,一般观察站(点)均应离开市区适当距离。(4)观测时间的规定:为了统一观测资料,以便汇总进行分析,观测时间统一规定如①连续式观测应从建站时开始,连续不断长期进行;
②间隙式观测,为了尽量减少观测资料的偶然性,每月应于5日、15日、25日观测3次。每个观测日连续观测24h,一般为当日晨6时起至次日晨6时止;③当夜间交通量稀少的路段及北方严寒季节,在积累充分资料的情况下,可只测试白天12h~16h的交通量,但需计入推算的夜间交通量;,④由于气候因素如遇大雪、暴雨等特殊气候,应改为其后三日内补行观测,近期无法补测者,可取消本次观测。一般雨雪天气应照常观测。其他具体要求及观测记录与计算整理规定按《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进行。(5)年平均日交通量的计算方法:省级道路管理部门根据各观测站、点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资料,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路线的平均交通量。对路线里程较长的情况,应划分路段,分段计算加权平均交通量,再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全线的分车型平均交通量。计算的结果应填入规定的表格中。四、车速调查与测定道路上汽车平均车速以东风牌重车为标准。其调查方法应以向运输(货运)部门访问、调查为主,并可向经常行驶于某条路线的行车单位作调查。所得资料应填入规定的表式中。调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线路名称、路段起讫点、距离(km)、行车日期、行驶时间(h,min)、车速(km/h)等项,并注明被调查单位。车速也可以用观测法测定,具体方法有跟车法、记车号法、自动测速仪测定法等。其具体方法与表式按《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规定办理。3.4.3.3道路路况的登记一、道路路况登记的作用与内容道路路况登记是公路养护的重要基础工作,其资料是道路技术档案的主要部分。它反映各条道路及沿线构造物的全面技术状况,是制定道路规划、安排改建项目、编制养路年度计划等的重要基础资料,也是路产管理、资产评估的重要凭据,对实现道路科学化管理,提高养护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路况登记的内容主要包括:路况平面略图、道路基本资料、路况示意图、构造物卡片(即桥梁、隧道、渡口、过水路面、房屋等)、登记表(即涵洞、挡土墙、缘化等)。以上各项登记表的格式及图例详见《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二、做好登记的几点要求(1)进行路况登记时应以公路现况调查资料、设计文件、施工记录、竣工文件、技术总结等为依据,资料不全的应补充进行调查和测绘工作。路况登记时,表、卡所列内容必须逐项认真填写。·(2)进行路况登记的路线,应在每年年终将变更部分进行修改、补充,作为当年年末的道路路况。变更登记的范围包括公路被毁、修复、大修和改建。变更登记应根据工程竣工验收文件、图表和实地测量的结果进行。当变更内容较多或变化较大致登记图表难以继续使用时,应重新绘制路况登记图表,并与原材料并列保存。(3)道路路况登记资料应逐步做到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贮存。在采用电子计以上公路的资料、卡片;县级以上道路都应建立分线登记图表;乡级道路可只填写道路技术状况汇总表,供各级道路部门存查。·(5)县(市)级公路管理机构应在每年年底前完成路况登记资料的修改;地(市)级公路管理机构应在次年一月底前完成资料修改的汇总;省级公路管理局应在次年三月底完成全部资料整理,并将国道部分资料报交通部备案。新建道路的路况登记,按道路分级管理规定,应在竣工验收接养后三个月由接养单位完成。3.4.3.4养护工程的技术管理道路改善与大、中修养护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建立和健全技术责任制,实行岗位责任责。这是保证各级养护组织和各种技术岗位都有技术负责人,并且各司其职,做到有职、有权、有责,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2)坚持图纸会审制度。主要审查设计图纸及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有无矛盾,采用的新技术及特殊工程复杂设备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重点工程和一般工程的施工方法是否妥当,概(预)算是否合理。图纸会审一般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由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参加。会审后,有关人员应在图纸上鉴章并填写图纸会审记录表,形成正式文件抄报有关单位。未经会审的图纸不得施工。(3)进行技术交底。主要内容为工程数量、施工期限、施工设计意图、施工工艺、规范要求、质量标准和技术安全措施等,对于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特殊工程以及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工程更需作详细的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应根据工程性质、技术复杂程度分别逐级进行,务使参与施工任务的全部职工对其所担负的工程任务能够全面了解,必要时应作文字交底或示范操作。(4)变更设计。道路改善及大中修工程一般均采用一阶段设计,设计单位应对设计质量负责。设计文件一经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批准,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随意修改和变更。如有施工中确需变更设计时必须按规定办理变更设计手续。(5)工程质量的检查与验收。检查和验收是确保道路改善及大中修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应通过“政府监督、施工监理、企业自检”组成完好的质量保证体系,根据部颁《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规定的办法执行。其主要内容包括:1)对施工现场每个班组所进行的作业检查。2)各级道路管理机构对所负责管辖工程的定期检查。3)对隐蔽工程和已完局部工程及暂停未完工程的中间检查;4)竣工验收检查。当工程已按施工合同及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并
已按规定编制竣工文件,施工单位可提出验收申请,经建设单位核实确已具备验收条件时,可报请主管部门或投资建设单位组织验收。养护工程项目原则上采用一阶段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参照现行《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执行,检验评定标准按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执行。验收委员会(组)对整个工程应作出评价,按优良、合格、不合格评定工程质量等级,并对验收合格的工程应提出竣工验收鉴定书,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