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54 KB
- 1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竹、木散装模板施工工艺标准1.1施工工艺1.1.1基础模板制作安装1.1.2柱模板1.1.3梁模板安装梁底板跨度≥4m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1000~3/1000。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1.1.4剪力墙模板安装1.1.5楼面模板安装钢框木(竹)胶合模板根据面板的排列图案设支柱和龙骨。一般支柱为800~1200mm,大龙骨间距为600~1200mm,小龙骨间距为400~600mm。支柱排列要考虑设置施工通道。2定型组合模板施工工艺标准2.1适用范围2.1.1本工艺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及剪力墙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筑物。定型钢制大模板2.1.2定型组合大钢模板适用于墙、柱结构,可以单独拼装使用,也可与大钢模板组合使用;钢框胶合板模板适用于墙。柱、梁结构,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小钢模板适用于基础结构或表面质量要求不严格的结构,不适用于高层混凝土结构。
3大模板施工工艺标准3.1适用范围适用于多层和100m以下高层建筑及一般构造物竖向结构采用全钢、钢木或钢竹大模板工艺施工的现浇混凝土工程。3.2技术关键要求3.2.1大模板制作、安装前必须绘制配板平面图及周转流水调配图。全钢大模板3.2.2大模板的外形尺寸和孔洞尺寸宜符合建筑模数,做到定型化、通用化。在正常维护、加强管理的情况下,能多次重复使用。3.2.3大模板的结构应简单、重量轻,坚固耐用、便于施工。大模板之间、大模板与角模、斜撑、挑架及其他配件的连接、拆装方便可靠。4高层建筑滑升模板施工工艺标准4.1适用范围适用于采用滑升模板工艺施工的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包括:墙板结构、筒体结构、框架结构。不适用于高耸构造物及其他非房屋建筑。4.2质量关键要求4.2.1滑模装置的制作、安装质量必须符合允许偏差的要求。4.2.2脱模的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强度,不致塌陷。其
强度能正常的继续增长。不仅能承受结构的自重,且能稳固支承杆。4.2.3滑模装置设计必须满足滑模施工特点的操作要求。4.2.4滑模施工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4.3成品保护4.3.1模板提升后,应对脱出模板下口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检查。4.3.2情况正常时,混凝土表面有25~30mm宽水平方向水印。4.3.3若有表面拉裂、坍塌等缺陷时,应及时研究处理并作表面修整。4.3.4若表面有流淌、穿裙子等现象时,应及时采取调整模板锥度等措施。4.3.5混凝土出模后,必须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方法宜选用喷雾养护或喷涂养护液。冬期养护宜选用塑料薄膜保湿和阻燃棉毡保温。5高层建筑爬升模板施工工艺标准5.1适用范围适用于采用液压爬升模板工艺施工的全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核心筒、钢结构核心筒、高耸构筑物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爬升模板不适用于以手动葫芦、电动葫芦、液压油缸等为提升机具的爬模工程。6高耸构筑物滑升模板施工工艺标准6.1适用范围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烟囱筒体(连续变直径、连续变截面中空竖向钢筋混凝土构筑物),钢筋混凝土水塔支承筒体、钢筋混凝土筒仓(不变直径及基本几何尺寸、变或不变截面中空竖向钢筋混凝土构筑物)7密肋楼板模壳施工工艺标准7.1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由薄板及单向或双向密肋梁组成的现浇混凝土密
肋楼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施工。8现浇筒体模板施工工艺标准8.1适用范围混凝土筒体结构的规定:适用于内壁无凸出结构的剪力墙结构筒体(有无顶板均可使用)。筒体平面尺寸的规定:适用于平面尺寸最小边宜大于1.8m,立面高度不宜大于4.0m的独立矩形筒体。筒模重量的规定:必须满足现场起重量的要求。其他:此筒模宜与全钢大模板配合使用。如用其它模板体系配合使用时,需作协调措施。9剪力墙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9.1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板内模、外砖内模、全现浇等结构形式的剪力墙钢筋绑扎。10基础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10.1适用范围适用于建筑结构工程的基础及底板钢筋绑扎。10.2工艺流程基础垫层完弹底板钢筋位置线钢筋半成品运输到位绑扎按线布放钢筑11现浇框架结构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11.1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多层工业及民用建筑现浇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绑扎工程。12钢筋电渣压力焊施工工艺标准12.1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
14~40mm的HPB235~HRB400级(Ⅰ~Ⅲ级)竖向或斜向(倾斜度4:1范围内)钢筋的连接。12.2术语钢筋电渣压力焊:电渣压力焊将钢筋安装成竖向对接形式,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两钢筋端面间隙,在焊接层下形成电弧过程和电渣过程,产生电弧热和电阻热,熔化钢筋并加压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12.3质量标准12.3.1四周焊包,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不得小于4mm。12.3.2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应无烧伤缺陷。12.3.3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大于3º。12.3.4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0.1倍,且不得大于2mm。13带肋钢筋径向挤压接头施工工艺标准13.1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16~40mm的HRB335~HRB400级(Ⅱ~Ⅲ级)钢筋以及与上述国产钢筋相当的进口钢筋接头径向挤压连接施工。挤压接头按抗拉强度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下反复拉压性能的差异划分为Ⅰ、Ⅱ两个性能等级。13.2术语带肋钢筋挤压连接:带肋钢筋挤压连接是将两根需连接的钢筋插入钢套筒,利用压钳沿径向压缩套筒管,使之产生塑性变形,靠变形后的钢套筒与被连接的钢筋紧密结合为整体的连接方法。
13.2成品保护13.2.1在地面预制好的接头要用垫木垫好,分规格码放整齐。13.2.2套筒内不得有砂浆等杂物。套筒在运输和存储中,应按不同规格分别堆放整齐,不得露天堆放,防止锈蚀和玷污。13.2.3在高处挤压接头时,要搭好临时架子,不得磴踩接头。14钢筋接头直螺纹连接施工工艺标准14.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工业与民用建筑承受动荷作用及各抗震等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为20~50mm的HRB335、HRB400(Ⅱ~Ⅲ级)钢筋的连接,尤其适用于要求发挥钢筋强度和延性的重要结构。钢筋接头直螺纹连接包括钢筋冷镦直螺纹连接、钢筋滚压直螺纹连接一级钢筋剝肋滚压直螺纹连接三种。14.2术语钢筋滚压螺纹:带肋钢筋挤压连接是将两根需连接的钢筋插入钢套筒,利用压钳沿径向压缩套筒管,使之产生塑性变形,靠变形后的钢套筒与被连接的钢筋紧密结合为整体的连接方法。15现浇梁、板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标准15.1适用范围15.1.1适用于建筑工程梁、板普通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涉及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竖向结构混凝土部分另见相应的施工工艺标准。15.1.2本标准涉及转换层大体积梁板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等级混凝土、自流平混凝土、超长结构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叠合楼板(预制板现浇叠合、钢压型板现浇叠合)混凝土、现为参合料混凝土等其他特殊的混凝土施工工艺。15.2冬期施工常用的养护方法15.2.1蓄热法养护:当气温不太低时,应优先选用蓄热法施工。蓄热法养护是将混凝土的组成材料进行加热然后搅拌,在经过运输、振捣后仍具有一定温度,浇筑后的混凝土周围用保温材料严密覆盖。蓄热法施工,宜选用强度较高、水化热较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
盐水泥或快硬硅酸盐水泥。同时选用导热系数小、价廉耐用的保温材料。保温层敷设后要注意防潮和防透风,对构件的边棱、端部和凸角要特别加强保温,新浇混凝土与已硬化混凝土连接处,为避免热量的传导损失,必要时应采用局部加热措施。15.2.2综合蓄热法养护:适用于在日平均气温不低于-10°C或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16°C的条件下施工。综合蓄热养护法是在蓄热法工艺的基础上,在混凝土中掺入防冻剂,以延长硬化时间和提高抗冻害能力。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少量的防冻剂,原材料预先加热,搅拌站和运输工具都要适当保温,拌合物浇筑后的温度一般需达到10°C以上,当构件的断面尺寸小于300mm时需达到13°C以上。15.2.3覆盖式养护:在混凝土成型、表面搓平后,覆盖一层透明的或黑色塑料薄摸(厚0.12~0.14mm),其上再覆盖一层气垫薄膜(气泡朝下)。塑料薄膜应采用耐老化的,接缝应采用热粘和。覆盖时应紧贴四周,用沙袋或其他重物压紧盖严,防止被风吹开。塑料薄膜采用搭接式,其搭接长度应大于300mm。15.2.4暖棚法养护:对于混凝土量较多的地下工程,日平均气温达于-10°C时可采用暖棚法养护。暖棚法养护是在建筑物或构件周围搭起大棚,通过人工加热使棚内空气保持正温,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均在棚内进行。暖棚通常以脚手材料(钢管或木杆)为骨架,用塑料薄膜或帆布维护。塑料薄膜可使用厚度大于0.1mm的聚乙烯薄膜,也可以使用聚丙烯编织布和聚丙烯薄膜复合而成的复合布。塑料薄膜不仅重量轻,而且透光,白天不需要人工照明,吸收太阳能后还能提高棚内温度。加热用的能源一般为煤或焦炭,也可使用以电、燃气、煤油或蒸汽为能源的热风机或散热器。15.2.5电热毯养护法: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C时可采用电热毯养护法。电热毯由四层玻璃纤维中间夹以电阻丝制成。制作时先将0.6mm铁铬铝合金电阻丝在适当直径的石棉绳上缠绕成螺旋状,按蛇形线路铺设在玻璃纤维布上,电阻丝之间的档距要均匀,转角处避免死弯,经缝合固定。电热毯的尺寸根据需要而定。电热毯外宜覆盖岩棉被为保温材料。16现浇凝土结构竖向构件施工工艺标准16.1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及砖混结构、混
凝土和柱的施工;预应力部分见预应力施工工艺标准。本标准不适用于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的施工。本标准未涉及巨柱大体积混凝凝土施工;厚墙(如射线防护)施工;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钢管柱免振混凝土的施工;地下室墙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施工;以及采用滑模施工技术的混凝土的施工。16.2剪力墙混凝土浇筑16.2.1墙体浇筑混凝土时应用铁锹或混凝土输送泵管均匀入模,不应用吊斗直接灌入模内。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进行分层浇筑、振捣。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墙体连续进行浇筑,间隔时间不超过2h。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宜设在门洞过梁中1/3区段。当采用大模板时宜留在纵横墙的交界处,墙应留垂直缝。接搓处应振捣密实。浇筑时随时清理落地灰。柱、墙连为一体的混凝土浇筑时,如柱、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时,可以同时浇筑;当柱、墙混凝土标号不同时,宜采取先浇高标号混凝土柱、后浇低标号剪力墙混凝土,保持柱高0.5m混凝土高差上升,至剪力墙浇最上部时与柱浇齐的浇筑方法,始终保持高标号混凝土侵入低标号剪力墙混凝土0.5m的要求。16.2.2墙体上的门窗洞口浇筑混凝土时,宜从两侧同时投料浇注和振捣,使洞口两侧浇筑高度对称均匀,一次浇筑高度不宜太大,以防止洞口处模板产生位移。因此必须与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及振捣器的数量,使其满足使用要求,以防止洞口变形。混凝土的浇筑次序是先浇筑族窗台以下部分的混凝土,后浇窗间墙混凝土,长度较大的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充混凝土及振捣,以防止窗台下面混凝土出现蜂窝、空洞现象。16.2.3外砖内模、外板内模大角及山墙构造柱应分层浇筑,每层不超过500mm,内外墙交接处加强振捣,保证密实。外砖内模应采取措施,防止外墙鼓胀。16.2.4作业时振动棒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应超过棒长的2/3~3/4,振动棒各插点间距均匀,插点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25倍,且小于500mm。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表层混凝土先振实,与下层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来得及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形成的空洞。每插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为20~30s,见到混凝土不再显著
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的泛出水泥浆和外观均匀为止。由于振动棒下部振幅要比上部大,故在振捣时应将振动棒上下抽动50~100mm,使混凝土振实均匀。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防止出现漏振,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明显沉落为达到要求,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预埋管、外墙板空腔防水构造等。发现有变形、移位,各有关工种相互配合进行处理。16.2.5墙上口找平: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预定标高线,将表面找平。16.3正温下施工几种常用的养护方法16.3.1覆盖浇水养护:利用平均气温高于5°C的自然条件,用适当的材料对混凝土表面加以覆盖并浇水,使混凝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水泥水化作用所需要的适当温度和湿度条件。16.3.2薄膜布养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不透水、气的薄膜布(如塑料薄膜布)养护。用薄膜布把混凝土表面敞露的部分全部严密地覆盖起来,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这种养护方法的优点是不必浇水,操作方便,能重复使用,能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加速模具的周转。但应该保持薄膜布内有凝结水。16.3.3喷涂薄膜养生液:混凝土的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薄膜布养护时,可采用喷涂薄膜养生液,防止混凝土内部分水蒸发的方法进行养护。包膜养生液养护是将可成膜的溶液喷洒在混凝土表面上,溶液挥发后在混凝土表面凝结成一层薄膜,使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隔绝,封闭混凝土中的水分不再被蒸发,而完成水化作用。这种养护方法一般适用于表面积大的混凝土施工和缺水地区。16.3.4覆盖式养护:在混凝土柱或墙体拆除模板后,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封闭养护,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在构件上覆盖一层黑色塑料薄膜(厚0.12~0.14mm),在冬季再盖一层气被薄膜。第二种是在混凝土构件上先覆盖一层透明的或黑色塑料薄膜,再盖一层气垫薄膜(气泡朝下)。塑料薄膜应采用耐老化的,接缝应采用热粘合。覆盖时应紧贴四周,用沙袋或其他重物压紧盖严,防止被风吹来,影响养护效果。塑料薄膜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应大于30cm。17多功能爬架施工工艺标准17.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剪力墙、框架、框剪、筒体等各种不同结构形式的高层、超高层建筑、构筑物的结构与外装修(包括悬挑大阳台、圆弧等)的施工。18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18.1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和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不适用于环境温度高于80°C;侵蚀性介质对混凝土构成危害以及建筑结构其他部位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19现浇混凝土结构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9.1适用范围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如多层、高层建筑结构中的楼板、梁、墙体、多层大开间民用建筑中的楼板、梁以及无腐蚀介质的筒仓及其他适用配置无粘接预应力筋的工程。20现浇混凝土结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工程施工工艺标准20.1适用范围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现浇混凝土结构后张预应力施工(不包括构件和块制作)及桥梁、水池、筒仓、抗震加固等其他构筑物中的工程施工。'